发布时间:2022-03-09 02:40: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英语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1.1幼儿英语培训机构整体教育质量不高
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对英语教育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仅要求幼儿英语培训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抓住幼儿的心理,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我国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存在师资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整体教育质量不高,不能保证从事幼儿英语教育事业师资水平。幼儿英语培训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未经专业训练,必然会降低幼儿英语教学效果。
1.2幼儿英语培训行业的教育目标过于功利化
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家长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低龄化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众多幼儿园纷纷开设了幼儿英语课程。但在繁荣的幼儿音乐教育事业背后,存在严重的单方面最求利益的问题,英语教育过程过分重视成效。家长和培训机构的功利化,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可能使孩子对英语学习产生地处心理,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1.3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品牌意识较为薄弱
处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中,品牌价值的形成对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我国当前尚未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英语培训机构缺少个性的培训理念,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长久的经营目标的设定,导致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影响力。
2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与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前提及途径
2.1实现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与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的前提
(1)更新幼儿英语教学方式
教学环境、手段、内容、目的、教师和幼儿是英语教学的关键要素,英语教学方式的选取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使英语语言活动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使幼儿获取知识。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借助教学手段进行调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由于幼儿学习群体的特殊性,在教学方法应用上要突出乐趣的特点,寓教于乐,在多种游戏中渗透入英语知识点,鼓励孩子之间进行英语对话交流,创新单一的死板教学方法,保证教育效果。
(2)对幼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传统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将学前实践课程、英语课程及教育课程综合起来,形成三维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能够为幼儿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演讲、观摩、听说练习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亲身融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实现单一教学模式向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化,培养幼儿的思考、分析能力,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此外,还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借助学前模拟课堂,促进周边幼儿园的合作,交流经验,提升幼儿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
2.2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与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的途径
(1)打造培训品牌,形成定向式幼儿英语教学人才培养
我国幼儿英语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双语教师人才的短缺,高职院校在培养幼儿英语教学人才的过程中,应同英语培训机构或幼儿园签订人才培养计划,全面贯彻实施校企合作,学教交替的方式,使幼儿英语教学人才培养向着定向化的方向发展,将双语教育、幼儿艺术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双语教师,扩大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的规模,形成品牌模式。
(2)教师岗位置换培训,顶岗支教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与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的重要途径就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应用教师岗位置换培训的方式,在幼儿园中设置适应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进行培训的岗位,加强高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顶岗支教,深入到幼儿园内部,了解实际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提升师资水平。
(3)加强英语教育专业同行业专家的合作,共同研究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同行业需求的对接,这就需要加强同企业、行业中专家的合作力度,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基于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塑造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实施双语教师职能训练,对幼儿双语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和完善。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培养,将课程同实际教学工作整合为一体,使英语教育课程更加满足岗位的需求,实现与实际生活的接轨。
3结语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专业应意识到专职教育同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的重要意义,扩大研究范围和深度,更好的顺应区域幼儿的发展需求,打造一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兼备艺术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师资团队,为幼儿教师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加强同地区幼儿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力度,形成品牌观念,利用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作者:娄沂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
一、鸦片战争前中英语言文化交流情况
早在康熙帝时期,清政府在对外问题上是属于比较开明的。康熙帝与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等人之间的交往,可谓是中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雍正帝即位后,开始推行严厉的“禁教”政策,大部分西洋人被遣送回国,各处教堂被没收。同时禁止中国人学习西方语言,由此中西方文化交流彻底断绝。此后,康熙、嘉庆继续奉行禁教政策。由于西教被禁,西学随之失去载体。此后,中西文化交流受到清廷的诸多限制。“如禁止西方人购买中国重要典籍、史著,禁止中国人教授西方人中文,同时打击学习外语的中国人,藐视西方文化,对于其先进的部分认为不过是‘中国之绪余’,以西学中源说而掩盖之,对于其文化的民族特性则以不同于己而以夷狄视之,不屑进行文化交流和互识活动。”总之,千方百计排挤或诋毁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嘉庆十年(1805),因发生德天赐案清廷重申严禁西洋人刻书传教,在北京的外国传教士已经寥寥无几。到了道光六年(1826),在京城最后三名外国传教士,即钦天监监正李拱辰病死,毕学源、高守谦回国,北京已没有为清廷服务的西方人了。在京传教士及为清廷服务的外国人作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一条重要渠道,也彻底中断了。虽然在政府层面上,隔断了与西方的联系。但是,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广州,中西方之间零星的文化交流还是存在的。乾隆末年,英国使团途经广州时,马戛尔尼惊奇地发现在英国洋行附近的大部分中国籍商人都能够使用英语交谈,并且具有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但是,在清政府的打击与压制下,广州地区始终无法形成良好的语言交流局面,即便是略通外语的人,在语言素养上是非常低的,根本就不具备翻译的能力,而且也不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因此,鸦片战争时期,在和英方交涉时,这些所谓的“通事”不仅帮不上忙,甚至帮倒忙。由于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通晓外语的人才,清政府与英国之间实际上处于一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在和英国发生冲突后,清政府根本没有可靠的信息来作决策。因此,在谈判过程中十分被动。但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仍旧没有想过从根本上去了解外部世界,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政府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并没有多大的改观,而整个世界却是群雄并起。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沦落到被列强蹂躏的悲惨局面,可以说责任完全在清政府的腐朽与愚昧。
二、鸦片战争后的英语教育
中国的英语教育大体上出现在19世纪初,是有西方传教士所主导的。这些传教士均受各自教会之命,来到我国的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传教,通过开办义学、私塾,招收贫苦人家子弟读书,来进行“曲线传教”。这是中国最早教授英语的学校。鸦片战争后,因《南京条约》中的条款确立了传教自由,故大批传教士纷纷登陆中国,并使教会学校的创办出现了一个高潮。教会学校除开设英语课程外,还用英语教授地理、算术、历史等学科。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长期受封建文化的影响,真正愿意接受西方教育的人不是很多。此外,在清政府的限制下,传教士的办学活动受到各种限制。因此,教会学校的规模一直很小,学生则主要是以中国教徒的子女为主,并没有形成正规、系统的教育模式。但是,由于英语具有一定的商业需求,加之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学习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开始清醒了过来,为了避免被洋人欺骗,由此开始自主培养外语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建立,开创了中国官办英语教育的先河。此后,在洋务派的主导下,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湖北自强学堂、湘乡东山精舍方言斋以及京师译学馆等官办新式学堂均开设英语课程。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洋务派亲眼见证了西洋兵船火器的威力,于是先后开办了造船、军工、机械制造、邮政、电报、矿务等工矿企业和军工企业。为了满足这些近代工矿企业和军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洋务派又开办了综合性较强的实业学校和一批工艺、武备等学堂,聘请外籍人员用外语讲授工程技术、武器装备知识。因此,英语等外语作为非常重要的科目,被列入教学计划之中。但是,洋务派的英语教学活动,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教学目的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发展而言,其实际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从根本上而言,清政府在英语教育上仍旧是非常保守的。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变法维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新式教育。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由此拉开了清末教育改革的序幕。同年七月,光绪帝上谕,为“广育人才,讲求时务”并“振兴实学”,决定“参用泰西学规”,并筹设京师大学堂,派孙家鼐为管学大臣,聘丁韪良为总教习,并由梁启超起草了《京师大学堂章程》。章程对办学总纲、课程、入学条件、家庭出身、教习聘用、经费筹措及使用等,都作了详细规定。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从事高等英语教育的机构。根据规定,30周岁以下的学生,必修一门外文,可在英、法、俄、德、日五门语言中任选一门。还规定,所有中小学教材均由官方的书局编译并统一印行。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严重阻滞,以及受到封建思维的严重束缚,新式教育的发展十分缓慢,英语教育并未被大众所普遍接受。1902年,清政府委任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一个《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并以光绪帝名义颁发。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由政府制订并颁布的学制系统,是比较完整的新式教育制度。《壬寅学制》高度重视英语教育,给英语教育以较高地位。在课时安排上,每周的英语课时数甚至超过了国文课时数,英语课程的每周课时数是中学课程课时数的2.5倍。在《钦定考选入学章程》里,对预备科考选入学作了如下规定“:英文论著一篇,至少须三百字以上如兼通他国文字者,随时报明。翻译二篇,由英译。虽然,辛亥革命终结了清王朝。但是,在学制方面却多有继承和保留,由此中国英语教育开始了现代化发展。然而,已经整整落后半个多世纪。
三、英语教育落后的恶劣影响
英语教育的落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说1793年马戛尔尼率使团访华是中英官方第一次接触,清廷没有来得及培养自己的英语翻译人员,似乎可以说得过去。那么,鸦片战争过后,这场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应该让清廷清醒过来,汲取沉痛的教训,培养自己的通晓英国国情和文化的翻译人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华夷之辨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清政府的压制,当时中国有知识的文人不屑于学习外语,对于儒学经典之外的学问不感兴趣,而懂得一点外语的通事则素质低下,各方面知识贫乏。但是,即便如此,清政府丝毫没有重视英语教育的表现。即便出现了像林则徐这样的有识之士,也没能从根本上动摇清政府坚持愚昧和落后的决心。事实上,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尽管战败,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如果当时清政府能够当机立断,以此为契机赶快亡羊补牢,像林则徐那样开眼看世界,认真分析战败的原因,及时总结吸取教训,虚心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通过改革,走富国强兵的现代化之路,中国还是完全有条件反败为胜,很快振兴起来的。从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来看,与西方多数国家的差距不是很大。当时的欧洲,仅只有英国一国可谓是遥遥领先,其余各国均处于初步阶段。如果清政府能够吸取鸦片战争的教训,积极开放,奋起直追,重视学习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治国经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革新内政,不仅能够很快地恢复元气,很有可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性的强国。但是,清政府落后的观念意识,将这种可能性彻底断送。此外,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内部固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太平天国运动,让清政府无力思考发展问题,疲于应付太平天国的清政府,最终错失了发展的黄金期。从整体上看,清王朝统治者,还是在用中世纪的传统治国理念治理国家。在面临史无前例的西方列强挑战时,清政府仍旧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闭目塞听,采取闭关主义、保守主义和蒙昧主义为特征的封建传统思维方式,来消极应付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挑战。他们仍然高傲地觉得自己是永远正确的,根本没有自觉地去反省自己的错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中吸取任何教训。
作者:战海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1文化的概念
对于文化的概念,很多学者做出过很多种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相矛盾的地方。笼统地说,文化应该是一个民族或人群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所有成果的总和。一个国家或民族由于历史、地理以及宗教的差异,导致这部分人形成独特的或者和其他人群相差异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以及由此产生了他们相对独特的文学、艺术、建筑等等都应当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也是某个群体所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的集合。文化是使个人行为能为所在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文化由于是特定群体所共同拥有的,因此它的产生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社会产生了文化。通过习得,部族内部的人员或者外来学习者可以学会或者了解这个群体特定的文化,因此文化不是遗传而来。文化是一种框架,它包括各种隐性或显性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可以通过符号系统习得或传递;但是文化的优秀信息是来自于本群体的历史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清晰的内在的结构或层面。文化一方面体现的是正在进行、不可停顿的生存活动,另一方面是规范、调节、控制或影响着这些生存活动的相关知识、价值、意义等。文化并非附属于人,而是外在于人的独立存在。文化的传承的主要方式是语言。语言虽然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是形成一个群体的思维方式的主要媒介。
2语言的社会属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知识和思想的工具。人类通过语言这种工具保存和传承着他们的经验和思想等精神成果。除语言外,人们尽管可以通过图片、动作、表情等传递思想,但是语言是最方便,最直接的传播介质。语言和社会是一种相生的关系。语言产生于社会中,社会也同时提供给语言不断发展的平台。社会,也就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相互有交流,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历史传统的人群。他们通常说着同样的语言,信仰着同样的神灵,有着共同的善恶标准。语言为社会服务,社会离不开语言。语言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要离开了社会,人也会失去语言能力。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可以说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又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类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不断涌现,为反映这种变化,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之中。所以说,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的交流工具,但同时它也承载着文化。语言记录了文化,语言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既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所以语言既是社会事实又是社会行为。同样,文化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也产生重要作用。掌握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语言记载了文化,也是人类思考、交流、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在他的《语言》(Language)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由于身体特征不同而与其他集团分开的集团,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EdwardSapir,1921:221)。因此,想要学习某种语言,真正掌握这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背后相关的文化,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在含义。理解语言必须要了解文化,理解文化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与文化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语言对文化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文化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语言只是构成文化的要素之一,但它却渗透于文化的各个领域,具有任何符号系统无可替代的传播力量。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与文化的各个部分有着互相影响。语言是特定人群所共同使用的交流工具,因此它具有社会属性。它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对于语言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应把对于语言的研究置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语言与文化是两者局部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虽然语言本身有一些和文化无关的东西,文化也同样有一些跟语言无关的东西。试图从语言本身中去寻找文化的内涵,必然会走入困境。但是,寻找文化的内涵必须借助于语言。
4通过语言对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能折射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特有的某些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将相关或者相似甚至差异很大以至于完全相反的中文文化与英文文化相对比,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差异。地理、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差异是产生这些相似或者差异文化的背后的原因。分析这些原因或者简单讲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化和差异。这种将传统文化背景带入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1在词汇中学习文化
英语单词是学习英语语言的基础,因此对词义的准确把握是进行顺畅英语交流沟通的前提。词义可分为基本含义和隐含意义。基本含义是单词的基本含义,或者说表面含义,而隐含意义则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如“丧家之犬”等。而在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忠诚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绝大多数没有贬义。如Iftheolddogbarks,hegivethecoun-sel.Loveme,lovemydog.由于中英语言背后的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有些词汇虽然基本含义相同,但它们在英汉语言中隐含意义却不同。这也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所以在讲授词汇时,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单词的基本含义,也要让学生领会词义的隐含意义。了解隐含词义,就必须向学生介绍这个词所反映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等等,也就是介绍词汇背后的文化。同时,相关的词汇中文背景知识可以同时对照讲解。让学生在了解英语文化的同时,也能增进中文相关词汇的文化内涵。
4.2在典故的讲解中进行文化背景导入
英语语言有悠久的历史,同汉语一样拥有大量的传说和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中留存了浓厚的英语的民族色彩和文化以及丰富的英语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运用典故可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生动,了解这些典故可以使沟通更加顺畅。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宗教经典《圣经》以及它的文化起源———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aPandora'sbox等等。汉语中也有一些相关的来自佛教和历史的谚语或者成语。例如,捣虚批吭,意指乘虚攻击别人的要害。这个词和Achilles'hee意义上就有相似之处。故在英语教学中,多提供与英语典故或习语相对应成语加以比对。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对文化背景的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这样可以避免单纯的传统文化课讲授中的一些弊端。
4.3通过视听材料进行文化背景导入
由于条件所限,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大多数并不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利用多媒体,可以把真实的语言环境形象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在真实情景下感知语言与文化的条件,使语言表现得更加具体、全面、真实。对于学生不太了解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加以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对更能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
4.4通过阅读经典英语文学作品
经典名著都是流传很久、获得大多数人认同的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它们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同时也体现语言背后的文化。经典文学作品中展现出的社会、人物等都会带着一定的文化色彩,反映出不同的风俗习惯、社会标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言行会有一定的差异。在了解差异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或文本的内涵。在了解英语文本的内涵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某些优秀作品也可以对应地进行普及。例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缠绵的爱情故事,中国的《西厢记》也是讲述同样的故事。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言行的差异是主要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通过对比两个故事,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英两种不同的文化所造成的人们行为上的差异,促进他们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5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沟通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语言的同时,给学生以适当的文化背景介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同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多是汉语思维,带有比较强的汉语色彩,与英美国家人士的沟通交流中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误读。通过对比中英两种文化,可以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减少交流中的文化障碍,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作者:高铭 单位: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人文与法学系
1传统学校英语教育现状
1.1课程目标: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1)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交际。
即学习者能够通过语言学习达到交流的目的。打破过去传统英语教育环境下一般学习者的通病——无法自如地让英文脱口而出。读写的能力突出,而听说能力欠缺。培养一定的交际能力已经是新的英语课程改革后喜人的变化。当然,有效的交际涉及的范围就很广了。语言知识:学习者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面对口语交流时瞬间的反应,是否是直接的英文对英文的反应,还是有一个翻译的过程;“脱口而出”的能力,是否能第一次时间便组织出正确的语句运用在日常交际中;认知能力:则是学习者对周遭事物的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反应能力和有关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了解程度;语言技能:则是常说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情感因素:则是学习者进行交际的动机,面对人事物的态度,个人的性格、品格、习惯以及面对新环境的心理变化和适应程度;文化知识:则是学习者对英语国家世界的物质文化、人文的了解及理解的程度。
(2)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则是获得优秀的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语言是一个需要大量积累,才能不断输出的过程。如果学习者缺乏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那么其在听、读的输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解的障碍的问题。而这样的话,在表达的过程中,则很难确保语法正确性以及输出的流畅性,甚至影响表达含义的合理性。
(3)认知能力:一个英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往往影响交际者对语言的理解,以及对所学语言的输出效果。缺乏必要的认知能力,所进行的交际必然流于表面,甚至词不达意。所交流的内容不仅缺少一定的深度,同时也会缺少一定的内涵。
(4)文化意识:每一种语言文化都具有其独特性。语言文化既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风土人情,同时也是知识的一部分。语言的文化既是影响语言交际是否得体的重要因素,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内容组成,因而也对交际的深度有一定的影响。
(5)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的效果,交际的成效的重要因素。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能力得以提高,你会惊奇地发现,其他能力和素养也在逐步形成。比如学习者的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这些素养和能力将对学习者终身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时应该着重发展其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帮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效地利用语言进行交际;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教育方式
而传统的学校英语教育又是如何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措施来确保达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呢?课程设计:根据语言学习整体性、连续性、渐进性的特点,以三年级开始设置英语课程为例,传统学校的英语教育者在课程安排上以短时高频的方式,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规定安排每课次40分钟,每周3至4次,每周课时必须大于或等于80到90分钟的课程。上课方式:各传统学校由于对英语教育的重视度不同,在上课方式有一定差异。仅针对所调查了解的小学为例,上课模式均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里,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多数孩子只能扮演接收者的角色。大部分是以中教老师为主。个别重点校在中高年级,会适当加入外教以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1.3学习成效
调查过程中,在传统非国际学校内,只依赖传统学校英语教育输入的学生所占比例,根据传统学校所在区域及级别划分不同,呈反比例增加。即经济越发达区域,学校级别规划越高,在校学生中单纯依赖传统学校英语教育输入的学生比例越低。在对这部分只依赖传统学校英语教育输入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追踪观察后发现,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学习难度的增强,学习成效呈下降趋势。即在低学年段时,学生之间的学习成效没有大幅度的落差,呈趋势较缓的曲线。而随着年级增加,学生间学习成效的曲线有明显的曲度变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呈现两极化。
2校外培训机构英语教育现状
2.1教育理念
大多数引进的教育机构均确立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探索适合中国儿童的专业英语教育。以教学研究与发展为主轴。具有较新的教育理念。确立的“直接沟通”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中,要求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者、操作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问,充分发表个人见解,营造互动的教学环境。同时课堂上以全英文进行,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便创造全英文的环境,充分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改变过去那种强调整齐划一的教育观念,努力探索现有条件下的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以及各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2.2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英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之沟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方法与态度,以便有效地自发学习。建构以英语文进行逻辑创新思考、分析、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本国与外国文化习俗的了解与尊重,以拓展本土意识与国际视野。
2.3教育方式
2.3.1课程设计
校外培训机构学时相对集中。一般课时安排为一周两次,200分钟到240分钟不等。属于短频长时的集中教学。而学龄分制又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及不同能力的学习者有不同的课程设计。1~2年级:一二年级额学习者一般的学龄在6~8周岁,而6~8周岁这个年龄段的学习者属于“小儿童”。课时通常为每周两次,合计200分钟的集中教学。这个阶段是儿童右脑开发的黄金时期,根据这一特点,这个学龄段的学生通常以量身打造的有利于右脑开发的课程为主。以知名童话故事的精髓,融入生活化、实用性及趣味化的主题、句型与沟通功能,激发学习动机,并认识多元的文化。以大量“听”的输入,促进孩子“说”的输出,配合字母拼读,为拼字及读写能力打下稳固的基础。3~6年级:3~6年级的学习者本身的在学习能力发展方面正处于突飞猛进的阶段,属于“大儿童”。在培养这一阶段的“大儿童”方面,校外培训机构主要以培养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英语能力,并使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和沟通中为主。根据“故事导入英语教学”这一理念的优势,来开发和培养学习者对于学习英文的兴趣、方法掌握以及学习英文的态度。对于这以阶段的学习者而言,学习者必须掌握课程设计中的必背单词量2400字左右。所学习的语法、时态涵盖初中至高一课程。在课程设计里能够广泛阅读5600字左右的各主題、题材及句型架构的文章,并通过各主题及句型架构来引导式的培养写作能力,在“大儿童时期”便培养学习者扎实的写作能力。初中阶段:初中阶段的学习者位于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校外培训机构针对这以阶段的学习者,会根据学习者先前的学习经历来安排合适的课程。学时为每周一次,每次120分钟到180分钟不等。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的英文能力,基础扎实的学习者,以进一步的规划、提升为主。所设计的课程内容保罗万象,涵盖科技、地理、历史、运动、艺术和本土及外国文化等各领域的内容。不仅能够开拓视野,更有效地提升英文阅读能力。
2.3.2教学方法
以“沟通式直接教学法”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使用“沟通式直接教学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导,教师扮演“伙伴”的角色,而非权威的指导者。此外,由于课堂要求“全英文”,当被禁用母语的老师在学生提出疑问时,会尽量以示范代替翻译或解释,这就要求教师在创意、想象力、肢体语言和表达能力上要有一定高度,才能有足够的活力随时满足学习者多课堂学习的需求。
2.4学习成效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使用,所调查的校外培训机构中能够系统完成整体课程规划的学生所掌握的单词量超过2400个,其掌握程度涵盖并超过初中毕业,也就是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英语五级1500~1600单词量的要求。在这一部分学生中的90%以上具备并超过英语7级的要求,也就是学习者能够精熟高中的课程。
3传统学校英语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英语教育优势比较
(1)教育理念:远景的教育理念一致,同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校外培训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上更趋向洋派,更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传统学校英语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更注重整体性。
(2)课程目标:二者的课程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在学习上,学习者不会有因校内与校外的课程目标不一致而出现课程衔接上的问题。
(3)教育方式:传统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的英语教育最大区别体现在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上。受教育大环境所限,传统学校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校外的培训机构大多数采用“沟通式直接教学法”,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力、主动思考力方面的效果卓越。所以常常出现虽然越学越难,但学习者却越学越“轻松”。对于被激发了学习热情、已养成自主思考习惯的学习者而言,知识深度的增加是其渴望的而非强迫的。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吸收。
(4)学习成效: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校外培训机构的学习成效明显超前于传统学校教育。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①受高考改革及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致使学生家长对学生英语教育的投入热情极高,同时期望极高,促使校外培训机构的学习成效主动超前传统学校的英语学习。②校外培训机构受市场因素制约,会主动加强自身营业能力、教学能力及服务质量,使自身学员的学习效果必须超出学员在传统校内所接受的英语教育。
4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传统学校英语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英语教育之间有共通之处,同时也有明显差异。(1)差异产生原因:传统学校英语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英语教育,都同样是英语教育,因所处环境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成效。(2)二者关系:虽然校外培训机构的最终学习成效超出传统学校教育。但其课程目标的设定依然没有脱离传统学校教育的范围,依附于传统学校教育。而在市场因素的调节下,拥有相对轻松自主教育环境的校外培训机构选择了更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满足学生家长对学生英文学习的高期望。二者关系犹如唇齿。传统学校为了提高在校生的英文成绩,从而获得高声望,会鼓励学习者投入更多精力选择优秀的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为了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通过采用优秀的教学方法、完善的教学服务体系、精良的教材、优质的师资,来主动承担起传统学校英语教育与家长对学生英语教育高期望之间的杠杆。二者并无利益冲突,互相依存,共同成长,最后受益的是学习者。
作者:徐文君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1高职通用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通用英语教学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在方式方法上都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通用英语仍是主要的授课内容,还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在兴趣,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职业需求,未能培养出他们适应市场的能力,因此,他们学习时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这在无形中也压缩了他们的就业渠道。
1.2高职英语教学与用单单位的需求相脱节
现行的高职英语的教材中,所设置的教学内容还都是以培养学生们的英语基本功为主的,这显然是存在问题的,而在所设置的课程上,也没有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变化,与学生就业方向有关的内容是十分匮乏的。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严格的遵循“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在岗位上的专业英语能力和交际能力。
2职业英语教育应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2.1教学目标应服从学习者的就业需求
在高职职业教育教育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目标与就业需求应紧密的联系起来,在评价其教学质量时,应重点考虑英语教学与社会市场需求的契合度这一因素,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组织设计教学,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置课程,与他们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相结合,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2.2职业英语教育应体现出适应性
职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出岗位规范标准,教学内容应该是够用并且必须的,教学重视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的角度来传授英语知识,从而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2.3职业英语教育应突出职业性
职业英语教育的目标要求了学生在职业环境和社会生活中也要进行现场学习,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在职业分为的熏陶下,他们应逐步的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并且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岗位态度以及行为习惯,从而在毕业后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教学中应突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将职业活动与教学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们应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高职职业英语教育的优化策略
3.1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要想有效的推行高职职业英语教育,那么教师在语言方面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还必须熟悉学生所在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际业务,与学生将来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紧密的联系起来,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将英语知识和实际运用紧密的结合,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发挥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形成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教学过程的调度者以及教学障碍的排除者,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听”和“答”的身份,而应担当“问”、“思”以及“论”的身份,同时学生之间还应共同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不但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同时也能够获得较好的自我发展。
3.2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体现出职业针对性
应坚持遵循“够用、必须”的原则,进一步的改进并且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设置英语课程时应遵循“先基础,后专业”的原则,应以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为教学的顺序采用分阶段的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大力创新教学方式。首先,所设置的英语课程应具有融合性,即能够将英语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有机的融合,从而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其次,所设置的英语课程还应具有职业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英语知识和英语能力都应是为了他们所在的职业岗位所服务的;最后,所设置的英语课程还要具有先进性,即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跟得上行业的发展,教师也应及时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所安排的教学内容。
3.3创新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1)模块教学法。
这种方法主要采用的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方式,共同建立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模块,英语教师以及学生所在专业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和职业标准,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之后在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将这些模块有机的结合成一个合理的模块群,此方法能够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融合教学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学生同时掌握了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两项内容后,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实行双语教学的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这也是高职职业英语教学工作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3)合作学习法。
这种方法就是指在应用了模块教学法的基础上,同时也注重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交流,之后每个小组应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和讨论,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他们职业英语能力;
(4)多媒体教学。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高职职业英语教育工作中也应大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可以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借助于投影仪和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和生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高职职业英语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也应充分的认识到职业英语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深入的分析现阶段高职通用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并且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职业英语教学的优化策略,从而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
作者:李大鹏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定性与系统定位
所谓的“学科定性”自然是指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属性;所谓的“系统定位”是指高校英语教育在上一级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具有的功能。这种“定性”和“定位”代表着高校英语教育实践中努力和投入的方向,这种方向的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高校英语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率。笔者之所以提出“学科定性”这一问题是因为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并没有自己独立的学科系统。高校英语教育界的理论与学术研究分别属于“外国文学”、“语言学”和“翻译”等领域。一方面,从认识上讲,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这样一种庞大的教育活动没有独立、完整的理论支撑系统,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看,尽管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有大量的理论和学术研究成果出现,但实践中的许多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笔者曾提出: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是由三个层面的18个部分或成分构成的一个独立、完整的教育系统。虽然在范围和分界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表1所显示的诸多主要和重要方面,如中国高校英语教育的系统与结构构成、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等,目前都没有得到研究或应有的研究,而现实中影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一些优秀问题都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关注和研究才存在或出现的。学科上的正确定性是保证中国高校英语教育获得健康、全面、稳定、持久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高校英语教育应该是我国社会教育系统中高等教育阶段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曾经提出,旧中国的高校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曾有过较好的有机结合。这固然与一些的特殊历史条件有关———如当时中国的高校几乎完全没有母语版的专业教材———但这种有机关系的存在毕竟是不争的事实。从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后,这种有机关系便消失了。这里虽然有一些正面因素的作用———如母语专业教材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主要原因还在于,当时在中美关系恶化、“左”的思潮占据主导地位等因素作用下,英语教育的地位急剧下降。无论原因是什么,一个客观的事实是高校英语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合理地位被破坏,而且始终未能得到恢复或者重建。功能是通过系统得到实现的。在系统运行中,只有当一个部件或组成成分与系统中其他成分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该部件或成分的作用或功能才能得到实现或体现。这就是“系统定位”的意义所在。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找到有机或合理的位置,这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获得真正发展的又一个必要前提。“学科定性”和“系统定位”不仅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未来获得真正发展的必要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认识基础和前提———以下的讨论将循此方向展开。
二、高校英语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多年来,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一直没有正确的教育目的,并因此产生相当程度上的功能失效,这听上去也许有些耸人听闻,但不幸的是,这确实是客观事实。如前所言,由于未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未能在社会教育系统的高等教育阶段找到合适、有机的位置,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始终未能确定客观、合理、准确的教育目的。1952年,高校“院校调整”后,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只剩下区区百余名教师和三百几十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一个四亿几千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一数字对于社会教育或者国民教育显然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尽管从1956年秋季学期开始,高校英语教育逐渐重建,但1957年的“反右”和1958年的“”都对高校英语教育的重建带来不利的影响。当然影响最大的要算1958年颁布的指导新中国社会教育发展方向的教育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方针”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这里要探讨的是高校英语教育如何“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按照付克先生的记载:“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主要体现是在各种教材(注:从1963年起,我国的高校开始有了统编系列教材)加入了以介绍革命导师的生平与论述和介绍中国革命历史与现实为内容的课文;“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要体现就是让各类学校的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工业、农业生产劳动。无论“方针”制定者的动机是什么,这些做法无法让高校英语教育有机地结合到高等教育的系统中。从此之后,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在目的层面一直处于相当程度的“迷失”状态。由于功能是为目的服务的,目标的“迷失”必然会产生功能的失效。这应该是对大学英语多年来一直“费时低效”的另一种解释。笔者曾就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阐述过个人的观点:世界文化整体上仍然处于以“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为“基本单位”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民族文化曾是社会教育的绝对内容主体,民族语言曾是唯一的知识载体和传播手段。但进入20世纪后期,人类生活的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这其中的一个体现就是知识的维度、构成和更新速度发生本质性的改变。这种变化和改变的一个结果是:单一的民族文化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民族文化建设和社会教育受教育者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新知和其他民族文化知识。人类需要一种(功能上类似于“民族通用语”的)“族际通用语”。由于历史和现实诸种原因的作用,英语事实上已经成为这一“族际通用语”。需要澄清的是,就人类文化整体而言,语言的首要功能确实是作为思想交流的工具,但从教育的角度看,语言的首要功能是知识载体和传输工具。据此,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现实和未来的基本或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受教育者———为了达到更好地进行民族文化建设和更好地保证个人的生存发展这双重目的———获取民族语言无法获取或是借此可以更好获取的那部分知识。在顺应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和遵循教育科学的规律的前提下,确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整体目的,这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三、高校英语教育内容上的范围和范畴
在理性行为的系统中,内容是由目的所决定的。如果将英语教育的基本目的确定为知识的获取,那么关于高校英语教育的内容就应该朝着这一方向安排。按照一般的惯例,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应该获取的知识分为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两个基本范畴。在1949年之前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一直贯穿于这两个领域。由于当时的专业教材系统都是英语,专业领域的英语教育是系统、全方位和实质性的。在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领域,当时的“大一英文阅读”从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包括思想性)、语言艺术性、基础语言知识等三个层面展开教学。但是在经过了“院系调整”之后,重建的高校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基本上再无关系(过去十几年里,虽然一些院校也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这种课程往往只是一种“点缀”,受教育者在专业领域的英语水平难以借此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在得到保留的高校英语教育课程中,基础语言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体乃至唯一的考虑因素,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艺术性成为可有可无的因素———而且在现实中基本上没有成为教学内容。由于缺失专业领域的英语教育,而在素质教育领域的英语教育中又放弃对于教育内容知识性和语言艺术性的关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的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在教育内容的知识范围方面只涵盖了应涵盖内容的很小一部分。笔者认为,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未来发展的正确途径是将英语教育有机地结合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系统中,而这种结合在知识层面的体现就是将英语教育有机和全方位地融入到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两个领域中。由于各个专业对于英语教育的要求不同,本文将不就高校专业教育领域的英语教育展开讨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专业领域的高校英语教育应该真正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整体发展。在素质教育领域,英语教育应该有机地融入一切相关的知识范畴。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领域里,英语教育所应该涉及的十二个知识范畴如下:哲学、历史、法律、文学艺术、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时事。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除了系统、动态的基础语言知识,每一范畴的知识系统性和特有的知识属性,文体、风格、修辞等语言艺术层面的知识也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内容是教育的“物化”体现。只有在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两个领域及素质教育应有的知识范畴和层面都得到良好的实施,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四、高校英语教育的教学与课程形式
“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和“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代社会教育的两个基本要求。可以说这种要求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但迄今为止,高校英语教育的主体课程形式不仅依然以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和知识线索,而且以“必修课”为主要的教学和课程模式。高校英语教育的这种形式既不能真正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又违背现代社会教育的一般理念。笔者认为,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未来在教学和课程形式方面的发展至少有以下三个方向:其一,作为教学内容层面改革的具体体现,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在教学和课程的整体内容上应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相关内容上一小节已做探讨,此处不复赘言)。这样才能为“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和“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应有的知识基础。其二,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应该以选修课为课程的主体形式。学习者对于英语教育的需求是个性化的,这种个性化的需求显然不能通过同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学习活动得到满足。在考虑到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一般性特点和各学校的教学资源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每一所高校应该(像成功的大学食堂那样)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多样化的、富有营养的、美味可口的课程”。这样才能为“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提供合理和具有可行性的条件。其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应该加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再是孤立的课文,而是应该向外延伸。这种“延伸”一方面是指作品和相关知识的扩展等校园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是指围绕着课程学习内容与生活的关联性开展学术调研、社会调查,了解生活和运用学得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才能为“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有益的方向和途径。变革和改善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教学和课程形式是保证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发展最具体的体现形式。
五、高校英语教育的成果评估及考试的定位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应试教育”问题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界过去二十余年中讨论最多也是矛盾最大的话题。一方面,对于高校英语教育———我们目前通常称为“大学英语”———“应试教育”的批评可谓众口一词,不绝于耳;但另一方面,高校英语教育的“应试教育”在“狂轰滥炸”之下“巍然屹立”。在讨论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未来发展的时候是不能避开这一问题或话题的。其实,绝大部分关于高校英语教育“应试教育”的讨论和批评都进入了一个误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始终没有形成与英语教育相匹配的认知系统。这种情况的具体表现是:在日常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直接找到“可见的”英语学习目标;我们也无法对于英语学习的成果加以评估或检验。换言之,对于绝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来说,在此情况下进行的英语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会教育的管理者必须通过“人为”的方式建立起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可见”的目标和成果评估体系。我国的传统和现实都决定了考试是将二者行之有效地纳为一体的最佳方式。也就是说,“应试”是我国绝大部分英语学习者为避免盲目而做出的必要选择;同样可以说,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应试教育”或“应试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我国社会教育制度内的高校英语教育事实上离不开应试教育———这也就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应试教育百批不倒的根本原因所在。那么是不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应试教育不存在问题呢?当然不是。为了说明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现行“应试教育”或“应试模式”存在的问题,笔者曾做过如下比较:社会教育首先要有教育者(整体和个体)与受教育者均可见或预见的整体目标,并根据目标统筹涵括教育内容,然后根据教育科学的规律设计整体教育系统和实施教学。考虑到我国英语教育的外部环境中没有自然形成的“可见目标”这一特殊性,我们高校英语教育就应该以“应试模式”来加以实施。但是英语教育与应试模式的“组合”不能是全方位的,而只是存在于其中的一定层面。较高的、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等层面都是高于应试模式之上的。应试模式对于英语教育的有效作用仅限于方法或方法论层面。这种关系可以表述为:只有当我们从理论和认识的高度弄清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并按照这种认识和理解完成教学体系涉及后,才能开始以“应试”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可见”的学习目标。根据我国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依据教育的一般规律为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设定整体目标,并根据目标统筹涵括教育内容,在整体教学系统加以设计之后,在不同的阶段设立科学、合理的测试形式,并以此作为受教育者的阶段目标来实施教学。如果这些分析不存在大的方向性偏差的话,那么我国英语教育中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也就相对地显而易见了。由于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层面,我国的英语教育缺乏明确的认识和概念,教学活动便显得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规律性和功能性。相对而言,考试的作用和结果因为“显著”出现了局部的“环节错位”或“本末倒置”,应试变成了整个宏观英语教育活动和微观教学活动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应试教育”问题的解决方式并不在于应试教育本身。随着高校英语教育自身定性和在上级系统中定位的完成、系统目标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合理化,应试教育将不再是一个问题。
六、结语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已经获得三十多年的稳定发展。尽管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其整体发展的成果是远不能令人满意的。这种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上的失误。理论研究的错位———业内理论和学术研究的重点是文学和语言学———使得我们长期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当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效率的低效(“费时低效”曾一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代名词)和学习内容缺乏足够的生活关联性使得国人开始对于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必要性产生怀疑。但是,中国的崛起需要大量、及时的知识能量,而在政治事务国际化、经济活动全球化、新技术成果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能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作为“全球通用语”的英语来获得。中国的教育不能没有英语,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能没有高校英语教育。现实中的中国高校英语教育确实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但根源并不在英语教育本身,而且是可以得到改正的。这也正是本文撰写的动机所在。
作者:田强 姜涛 乔辉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教育部考试中心外语处
1.就业导向与高职英语基础教育的关系
就业导向是指对于教育发展而言,其应当支持什么、限制什么的一种指向,即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建立的一种高效的教育方式。高职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就业教育,但是不能完全将学生的就业率当作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唯一指标。经过高等职业教育之后,学生所获得知识的不能只局限于某种单一的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是要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就业质量,并且就有一定的发展潜力。高职教育如果仅仅是学校设置的一些固定的专业课程是没有办法满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的。如果学校仅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学生基础公共课程的传授与教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相对来说就会素质不全面、专业知识不扎实,而在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下,这种缺乏综合素质的学生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所以,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而言,其一定要应充分认识其与“就业导向”之间的密切关系。
2.高职英语教育现状分析
要想积极参与到国际舞台的激烈竞争中,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技能。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公民的英语教学,往往将英语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公民进行适当的教育与培训。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培养了很多英语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仍然具有很多问题,例如,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以老师为中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目前英语教学中仍然“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综合能力较低;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除了要合理改革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以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很多学校仍然使用传统的研究性教材,由于新型教材的严重匮乏,导致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受到束缚而难以提升。
3.基于就业目的的高职英语教育模式的构建
3.1改善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未来发展能力,首先要加大投入教学经费,改善当前的学校英语教学环境,要积极改善教学设备,努力构建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争取为英语教学创造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合理的语言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适当的外聘一些外籍教师,促进教学条件的改善,有了外籍教师的加入,学生可以更好的体验英语交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英文水平。其次,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英文写作,鼓励学生多多进行口语交流,良好的口语交流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编写以就业目的为导向的英语教材。
高职学校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具有职业性,这是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为不同之处,对于高职学校教育,其主要任务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高职英语这门学科而言,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就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合理选用教材,争取最大程度地加快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实现与专业英语一样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文秘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而对于电子技术专业,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和阅读能力,所以,对于高职院的公共英语教育而言,其课程结构要做到“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双重配合。
3.3完善就业评价体系。
要保证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与体系十分重要,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评估要从高职学生英语素质的构成以及社会对人才在英语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两方面进行考虑。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也必须与这两个因素进行结合,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考核。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所以要积极完善高职就业生的就业评价体系。要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就要重视人才培养结果,要从多渠道多角度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正确评价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英语素质的培养质量。完善就业评价体系,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育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结语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积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调整英语教学目标,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积极缩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努力构建以就业目的为导向的高效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此外,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重视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不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从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与能力。
作者:贾俊南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1.高考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
高考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审题错误、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薄弱三方面。具体表现为:写作内容单调、主题不明确、论点论据支持力不足;文章结构和句子结构欠合理、段落和句子间连接不顺畅;语言方面的问题,选词、造句、文章结构均按照汉语习惯,造成词语搭配不当、中式英语、语法错误、用词错误等。写作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缺少真实性等方面。
2.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鉴于《新课程标准》对考生英语写作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和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了在教学中和考试中关于英语写作的相关策略。
2.1词汇策略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说的:“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递不了。”词汇是英语写作的基础和前提。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阅读文章都是经过精选而来的,具有容量大、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通过短语去记单词,通过构词法去记衍生词,通过句子去记词组,真正起到扩大单词量的效果,最终将其运用到英语写作中。
2.2加强语言基础训练策略
多关注中西文化差异对言的影响,克服思维障碍,能正确的句子,多读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多记忆、背诵一些难度适宜、体裁多样、题材各异、语言地道的小短文;多看一些外语节目,熟悉他们常用的习语、以及一些常见表达的应用场合等。在大量的阅读与写作实践中体会什么样的英语才是地道的英语,以及英语和汉语在表达形式、思维习惯等方面到底有什么区别。应对作文考试时,更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斟酌自己的表达是否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3英语写作评价策略
在日常的教学写作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区别对待。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树立信心,培养其英语写作兴趣,寻找每一篇作文的闪光点,并给予激励性的评语,此类评语应该是充满温馨的鼓励、真诚无私的提醒和情真意切的关怀,通过写作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4模拟考试策略
在高考英语中,作文分值一般是25分,相应的时间应掌握在3O分钟左右。学生平时在不受限的时间里,慢慢精雕细琢,或许会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但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里,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定时写作训练。在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后.才能在高考中,在有限的时间里也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2.5应试策略
首先,认真审题,审题包括三个方面:审文体、审要求、审要点,还要涉及到人称、时态、句式的选择以及表现手法等;抓住中心,列要点,特别是反映图画内容的文体,需要仔细观察,反复推敲、合理想象才可以捕捉要领,拉出文章的主线,确定文章的中心;其次,根据内容要求,遣词造句。争取做到句式恰当,成分完整,句意清楚。精心组织材料,进行准确表达。在确保准确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多地写漂亮句子,多用精彩词语。再次,完成作文初稿,连句成段,进行段落整合、句子的扩展与合并,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加工整理,即运用恰当的连词来表示句与句之间的并列、递进、转换、转折、因果、对比、选择、总结等关系,以使文章连贯、紧凑、自然、流畅。最后,在初稿的基础上反复推敲揣摩,进行认真细致的修改和调整,通过深加工力争使文章在各个方面都准确流畅。同时,英语写作书写的好坏、卷面的整洁与否肯定会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书写时,要注意清晰匀称,美观大方,每个字母,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乃至字距、行距都要一丝不苟。
3.小结
作为教育工作者,让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写作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过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反馈地进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的发展误区
1.1教学目标的设置凸显功利性,有悖于“启蒙”与“激发兴趣”的教育宗旨
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应以启蒙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基本目标,通过对适合于学龄前儿童心智特征的教育手段的运用,来强化其对于英语学习的感知,进而形成较为巩固的认知表象,以便于为其未来接受系统化的英语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然而,通过对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在名目繁多的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机构中,无不将快速提升学龄前儿童的英语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其目的在于用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吸引广大家长的关注,进而获取更多的生源,以便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种凸显功利性的教育目标的设置,专注于自身的经济效益与发展前途,无视学龄前儿童的心智承受能力,因而,不仅有悖于开展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的宗旨,而且,还会制约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生成与发展。另外,通过对经历英语教育的学龄前儿童家长的访谈可以得知,这种凸显功利性教育目标的设置,会导致学龄前儿童在接受英语教育后,其实际效果与家长预期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在学龄前儿童正式上学以后,往往会出现英语学习与汉语拼音学习在内容上的相互交错与混淆,由此导致了学生在面对母语知识学习时出现困顿或迷茫的现象,进而限制了学龄前英语教育的社会实用价值的体现。
1.2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重叠性,易于造成培养行为的失效与教育资源的浪费
现阶段,由于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目标的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重叠性,即学龄前英语教学的内容大多借鉴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体系,致使学龄前儿童在上学之后所接受的英语教育与其在学龄前时期所接受的英语教学内容大致相仿,极易诱发学生的懈怠心理与厌学情绪的产生。这种教学内容的重叠是造成我国学龄前英语教育与小学英语教育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另外,这种对教学内容的嫁接性择用,还会屏蔽学龄前英语教育的创新,无法构建起适合于学龄前儿童心智特征的英语教学体系,进而对学龄前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阻碍作用。这种对于学龄前英语教育教育创新发展的阻碍,会导致我国学龄前英语教育发展的停滞不前,无疑也是一种对于英语教育资源的较为明显的浪费行为。
2.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发展误区的成因
2.1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
学龄前儿童天真浪漫,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因此,在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依据学龄前儿童的天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兴趣引导,则必将为其未来接收系统的英语知识传授与英语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应以启蒙为主,强调对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由于我国在教育领域内长时期地奉行应试教育,致使教育理念受到长期禁锢,对于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也产生了贻害至深的影响。导致了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无法秉承“以激发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为主的启蒙式教育”的宗旨,而是在违背学龄前儿童心智发展特征的前提下,专注于提升学龄前儿童的英语能力。这种超出学龄前儿童心智承受能力的教育行为,凸显出明显的“拔苗助长”的弊端,不仅在发展取向上步入狭隘性的误区,同时,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发展与维护,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制约性影响。
2.2望子成龙意识的驱使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学龄前儿童都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在拥有来自于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丰厚的物资享受的同时,更承担着振兴门楣、光宗耀祖的殷殷期望。因此,在学龄前儿童出生伊始,其家长便为其规划出“宏伟的发展蓝图”。在此望子成龙意识的驱使下,“绝不输在起跑线上”就成为广大学龄前儿童家长的信条。于是,学龄前儿童被迫放弃理应享受的童真快乐,接受各种学前教育以及技能培养。由于英语的重要作用已为社会所共识,因而,学龄前英语教育就成为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为其子女选择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英语作为非母语的语言类型,相对于心智尚处于发展起始阶段的学龄前儿童而言,难免会有生涩、枯燥的感觉,这就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启蒙手段,对其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而广大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在望子成龙意识驱使下,过于强调对其子女英语能力的快速提升。而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机构无不将发展取向制定为强化对学龄前儿童英语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了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步入发展的误区。
2.3功利主义观念的诱导
伴随着我国英语学习热潮的兴起,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名目繁多的英语教育机构,其中既包括针对成年人英语知识充实与英语能力提升的业余补习机构,还包括满足出国留学需求的雅思、托普等高级培训机构,同样也包括针对学龄前儿童群体而专设的英语教育机构。但是,这些英语教育机构大多以私立形式存在,以办学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为了迎合社会各种群体对于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宗旨的确定上,往往凸显出较为明显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机构中的表现尤为严重,即使是幼儿园这种专注于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学前启蒙教育的机构也将开设英语教学科目作为提高入园学费的条件。而为了获取更多的入学生源,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择用上,无不凸显对学龄前儿童家长需求的迎合性,而忽视学龄前儿童的自身素质与兴趣取向。因而造成了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较为低下的严重后果。
3.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发展误区的修正途径
3.1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对启蒙式教育在学龄
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实施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智力发育以及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还无法承受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相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而言,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以及儿童家长望子成龙意识的驱使,再加以教学机构的功利主义的诱导,造成了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理念上的偏失,并由此导致了在对教育行为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拔苗助长”的弊端。这不仅会导致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实际效果的低下,同时,还会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所存在的发展误区,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迎合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就成为修正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发展误区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彻底打破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智特征,开展行之有效的启蒙式教育,运用点化、引导、体验以及刺激等手段,不断地吸引与唤醒学龄前儿童对于英语学习的关注。
3.2创新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对趣味性元素的融入
来提升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目前,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上,仍以快速提高学龄前儿童英语能力为优秀目标,而缺乏较为完善的凸显启蒙作用的内容体系。这就造成了学龄前儿童在心智发育尚未成熟阶段,就要接受较为生涩的非母语类语言学习,因而,会对其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诱发心理压力的产生。学龄前儿童天真活泼,对于蕴含趣味性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为了实现对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启蒙教育,应注重对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天性特征,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强化对趣味性元素的融入,用以吸引学龄前儿童的关注,进而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凸显趣味性特征的英语教学的体验,实现对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与维护。
作者:孙晓杰 单位:丹东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分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技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渴望。还要特别帮助那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对其给予更大的鼓励。如果他们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就会对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就会随之提高。分层教育模式可以让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差异以及学习动机,以便根据每个人的表现来给予不同的帮助。如果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也就会随之产生一个学习动机,从而主动选择要学什么和如何学,最终拟定学习计划,突破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
2.情感因素的培养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素质,学习基础也大相径庭,教师应该对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调节,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耐心的与学生共同克服一些焦虑的因素,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高职高专学生的总体素质相对不高。分层教学在职高英语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意义重大,下面从分层教学可以满足教学现状的需求、分层教学可以满足对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两大方面来分析:
1.分层教学可以满足教学现状的需求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高职高专学生的总体素质相对不高。高职学生大部分是以职高、普高或者是对口单招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所受英语教育并不是十分的正规,所以没有相对较好的英语基础,英语成绩相对较差。虽然普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略强于职高,但总体情况也不理想,对口单招的学生与职高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基础相同。尽管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大多数不高,最主要的因素还有一点,就是水平不一。教师在面对这样水平不一的情况,给予合理的分层教学,能够统筹到所有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取得全面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分层教学能够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教育的主题,也是因材施教思想的具体展示。教师可以依照每个学生的特点,找到教育的着手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实现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2.分层教学可以满足对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我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才的竞争相当激烈,迫切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与之相同的还有激烈的就业的竞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要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将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发挥到最好的状态来迎接挑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虽然比本科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不过只要学生可以认识到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给予分层教学,专门攻读英语的一方面,比如阅读、口语或者是听力等,让学生将自己的强项得到最大程序的发挥,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实用型”的指数,以便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优势。另外,社会急需复合型人才,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多种学科的知识累积,英语作为国际交流和沟通工具,非常重要,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复合型人才。分层教学是从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技能的掌握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改革的逐渐深化,现如今迫切需求技能型、复合型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培养人才是其根本任务,也是永恒的主题。然而面对高职院校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较大差距,作为学校、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让职高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从学生的自身特征出发,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王茜 单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一、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是活泼好动的,在课上教师很难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完全集中起来,随着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在各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师正应该抓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等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英语短片、播放图片等,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而且通过多媒体的声音、文字、图片,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略到英语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教学设计的新颖性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喜欢玩游戏、对新鲜的事物极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为小学生的听觉很敏感,而且愿意模仿,所以,对小学生来说学好英语课程是有着积极影响的。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设计的新颖性,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法来增强教学过程的新颖性,比如说,在课前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个学生参加游戏,游戏规则就是让学生将教师所形容出来的事物让用英语单词表述出来,答对的学生可以得到10分的奖励,最后看每个组学生的总分。通过教师在教学中注入新颖的教学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提高。
三、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课堂学习环境对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在课上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每个学生要给予平等对待,同时还要做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学习英语较慢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心,并鼓励他们从制定小的学习目标开始,通过努力,在依次实现大的目标。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要勇于挑战,克服比较难理解的英语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不要在学习中急于求成,应该让学生养成踏实的学习态度,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有所进步。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平日里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学习的看法,以及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只有教师把握了学生的学习感受,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有侧重点地向着学生所期望的教学方向迈进。
四、教学生学习英语歌曲
优美动听的英语歌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放松,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随着教学课本还夹带着一些光碟,教师可以在课上比较充分的时间里给学生播放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英语歌曲,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学唱英语歌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使课堂学习气氛更浓,学生既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好英语基础知识,而且还能为日后参加英语歌曲比赛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注重听、说、读、写
我们都知道英语这门课程是比较开放的,英语这门课程强调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的十分钟内给学生播放英语听力,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发音、语调等,在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练习,例如,让学生反复的阅读书本上的英语片段,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写作部分来说,很多学生都为之苦恼,认为英语写作和汉语写作完全不同,还要注重英语语法运用的正确性。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堂鼓励学生自己写一些喜欢的英语小故事,让他们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然后教师给予学生所写的故事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加进一些鼓励的元素,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写好英语作文,才能在今后的英语写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旨在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来挖掘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学习环境好了,学生才会毫无顾虑地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才能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作者:朱政 单位:哈尔滨市兴华小学
一、跨文化语境教学问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通过跨文化语境教学,我们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语言交际技巧。语言的学习,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其最终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做题、为了考试,更不是为了具有在他人面前炫耀的资本,而是为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与沟通。而要做好这一点,英语教师就应该改变固有的、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了解西方国家生活习俗、语言习惯、人文风俗的基础之上,去体会英语的丰富内涵,掌握更多、更准确的英语知识,在跨文化语境当中实现自由运用英语能力的提升与扩展。
其次,通过跨文化语境教学,我们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世界上有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在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文章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其中的思想言行、风俗习惯等看起来比较奇怪,甚至有些英语笑语在我们看来一点儿也不好笑。而要真正理解这其中的奥妙,英语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否则学生就不可能获得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上的实质性提高。再次,通过跨文化语境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文化态度。纵观世界各国的文化,各有其长,也各有不足。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宣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世界上流传时间最长、影响人口最多的文化,似乎中华文明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其他国家的文化都不足道也。这一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而要破除这一观念,英语教师的跨文化语境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人文、地理知识,可以使之形成正在的文化观,理解其他国家文化当中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尊重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减弱甚至消除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使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学习他人的长处。
最后,通过跨文化语境教学,我们可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跨文化语境教学当中,英语教师让学生在相应的语境当中来理解英语的句法结构、内涵外延,学生所得到的不仅仅是“鱼”,更重要的是“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在不同的文化语境当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学会主动获得相应的学习资料,学会通过查阅图书、浏览互联网等手段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聚焦学习主题。在这一方面,英语教师的学法指导显得尤其重要。
在学生学习时,教师并非无事可做,而是随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研究方法、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分析方法的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在学习当中的心得、方法、经验,让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英语词汇、语法、行文习惯,最终使学生学会根据语境分析与运用英语知识的技能。
二、跨文化语境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前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了跨文化语境教学在高中英语当中的重要意义,单是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做好落实。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大致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做:首先,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外文化语境当中词汇和句式的不同。阅读的英语文献越多,我们越会发现,各种语言现象和交际用语都是与使用背景相联系的。比如日常问候、询路指路、道谢与回敬等不同语境、不同环境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类似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在教学当中,我们最好能将这些相似的知识点并列放在一起,让学生在对比当中深入理解其不同含义。
其次,通过对比中外相同意思不同的表达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比中国与外国的语言表达,其中不少意思相同的地方所用的表达形式却不相同,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大可以将这些内容加以分类汇总,以方便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例如,在我们国家形容人的强壮可以说他“力大如牛”,但是英语国家则常用“stronghorse”来形容。对比这一不同,我们会发现,尽管“牛”和“马”是两种不同的动物种类,但却同样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强壮。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会深入地理解中、西方国家语言文化的不同,与此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再次,通过观摩与研读国外经典影片使学生掌握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尽管这种方法人尽皆知,耳熟能详,但真正在教学当中频繁应用的人并不多见,大多只是用于在公开课上装点门面。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把握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作为我国著名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学校”则在这一方面做得特别好。他们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的跨文化语境知识时,很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更没有枯燥地讲解,而是让学生在欣赏国外的经典影片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理解这些东西。如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声》、《闻香识女人》等电影,观看并模仿《成长的烦恼》、《老友记》等极俱美国生活气息的经典片段,学生就会在看、学、用、评当中准确地理解文化语境的独特魅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学理应做到文化语境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统一,一方面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要注重跨文化语境的教学。之所以这样做,既是语言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当中不重视这些内容,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就难以适应跨文化的交际,与国际友人的交流就会失去本义。
作者:陈倩平 单位:茂名市第十七中学西校区
1引言
面对社会发展中对技能型人才的不断需求,完善高职英语教学,结合跨文化语境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效果,使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将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发展。当前,可以在跨文化语境教学中开设英美文化课,对英美国家的历史发展以及深厚的文化知识进行讲解,进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能能力。
2跨文化语境教学在高职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2.1强化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高职学生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跨文化语境教学,将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用能力以及交际技巧进行锻炼。通过不断的传授英语教学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达到能够运用英语语言交际沟通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摒弃传统授课方式,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内涵,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不断提升。
2.2提高学生对国外文化的理解水平
不同的生存环境使各个国家具有了独特的文化传承历史,最终导致其在文化、风俗、历史背景等方面与我们出现了较大的差别。所以,在鼓励学生学习英语文化之前,应该使其了解国外发展的历史文化以及历史背景,进而提高其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及掌控能力。通过跨文化语境教学的实施,将是有效提升学生对英语文化理解的重要手段。
2.3为学生培养正确的审视英语国家文化的态度
没一个国家的兴起时间不同、发展背景不同,所以他们各自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跨文化语境教学为学生建立对英语国家正确的态度,使其能够客观合理的评价每个国家的优缺点,接纳每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差异。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糠的方式融合外国发展文化,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化造诣。
2.4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采取跨文化语境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有效了解英语语言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该教学方法还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使其不断的通过自我收集信息的方式自主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正确的获取资料,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并理解英语语言的内涵,进而提升对英语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3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境的实现
3.1将具有针对性、突出性的国外语境词汇及句式进行分析
国外英语语言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通过对国外语境的词汇以及重点句式进行分析、比较,将有助于高职英语的教学。通过实际分析可以发现,国外英语语言在交际时都具有特定的背景,对于问路、答谢等都具有常见的几种表达方式。所以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类句式进行拆解分析,提高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强化学生对跨文化语境的掌控力度。
3.2对过国内外相同含义的语言进行英语教学
由于各国文化发展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但是对相同事物的表达依旧存在通性。所以在进行高职英语教学的时候,介意对英汉句意相同或者接近的例句进行重点的分析对比,将其中所蕴含的规律找到,并对他们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消化吸收,进而提升其理解运用能力。作为现代的语言交流工具,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实际上都是具有通性的。虽然汉语与英语具有语言通性,但是在表达中依旧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摸清两者的差异以及通性,经过详细分析后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汉语与英语之间的独特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认识。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可以有效的展现出跨文化语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许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通过赏析外国经典电影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理解
在进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英美国家经典电影,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发展历史及文化背景。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语境知识教学时,多是采用观摩国外经典影片作品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起到潜移默化学习英语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观看《成长的烦恼》及《老友记》等经典英语电视剧,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跨文化语境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平这种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理解及认知。
3.4邀请著名外籍教师来校授课
跨文化语境英语教学作为当代高职英语教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近年来,来我国任教的外籍教师日益增多,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聘请著名院校的外籍教师,利用外教资源,提倡学生和外籍教师进行积极交流。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定期举行高职院校之间外籍教师联合举办的跨文化讲座,具体的讲座内容由英美国家之间的文化知识差异、英语学习方法、技巧以及风土人情、跨文化交际等等此外。另外,学生可以在外教帮助之下,运用英语展开一些专题研究。
4结语
将跨文化语境教学与当代高职英语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将有助于强化学生在这种语境环境下对英语知识的认识以及理解,使学生能够获得现代语言的本质,进而强化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自我英语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以及学生上岗就业的英语交际技能,使学生成为综合性的跨文化领域的优秀人才。
作者:高欣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一、中国文化界说
中国文化界说是在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研究中采用一种中国文化的全貌。广义的文化包含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风俗特征、价值理念、个体信仰等几个方面;狭义的文化中包含的内容更加详细,如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历史等。本研究认为,高等教育英语教学改革中应当遵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努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二、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与成因
当前,目的语文化接入大学英语教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英语教材中广泛呈现出英语文化信息并应用于高校的英语教学中,而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则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这一情形已经引起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分析
据统计,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中的比例仅为3%左右,平日耳闻能详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材中找不到匹配的英文信息。“失语”本是医学名词,指受伤或疾病引起大脑损伤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语言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部分或全部缺失。本文中的“失语”主要针对英语教材忽视中国文化的一种形象表达或阐述。很多大学生熟知国外的R&B,却不知道京剧的英文表达,正是英语教材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轻视和外国文化的重视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我国高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很高,还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生的学位证关联起来,为此,学生必须学习英语以应付这些硬性的规定。此外,国家制定的一些考试政策也导致学生过于偏重英语学习,缺少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二)高等师范教育中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缺失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缺乏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引导,这也是英语教学中出现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因素之一。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围绕外国文化开展专业学习,包括欧美文学、英美文学、西方国家国情等英语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上很少涉及到中国文化课程,此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无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大部分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中没有涉及到中国文化,这也是阻碍中国文化深入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等师范教育中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掌握英语国家的国情、文化及语言表达,很少提出母语文化的掌握要求,即使在考试中也很少提及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单词或语句。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阶段性考核和评价中忽视了中国文化的考核要求,考核内容相对倾向于英语口语、听力、词汇、翻译、阅读等方面,其中,英语口语考核方面忽视了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听力考核中测试资料均是来自BBC等国外电台的信息,几乎没有涉及中国文化的考核内容。
(三)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加上国民对于本国传统文化不够重视,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保护。此外,国人普遍缺乏保护和发扬本国文化的意识,这也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比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韩国注册为该国的节日,这个事例提醒我们要重视我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中国文化缺失的应对策略
英国著名数学家B.A.W.Russell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精神的指导已被全世界认同,可以为当代社会做出很多的贡献。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优秀文学家钱钟书和林语堂的英语能力优于英国人,可谓学贯中西,国学造诣都非常了得。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文化的传播,因此,有必要在英语教育内容中注入中国文化信息。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都要增加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学习英语和吸收外国文化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将本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各国的民众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也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因此,我们在学习其它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应该对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认知。
(二)设置中国文化课程,完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侧重点是西方文化课程,在英文教材中也很少涉及中国文化,因此,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难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首先,编者应该在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分量,加入一些名人大家翻译的中国各个时期文学作品,或增加国内英文报刊中的重要文章。其次,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授课时要增加中国文化的讲解内容,必要时可以增加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内容,在增加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了解的同时,能够区分出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别。最后,高校在开展学生的阶段性评价和考核评价时要加强中国文化的考查内容,可以在完善英语专业课程学习制度的同时配备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学习制度,可以在综合英语考试中加入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话题讨论,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平时积累和考前复习进一步深化中国文化知识的理解,并达到促进英语学习的目的。
(三)加强课外文化交流与实践活动
高校开设英语专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和教师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能运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因此,各高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本校学生与留学生共同举办一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些交流和实践活动中激发本国学生向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的热情,让世界各地更多的留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四、结语
针对高校英语教育中我国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增强中国文化教学地位和高校重视程度的观点,以及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分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目标。
作者:阎毅 单位:西藏民族学院外语学院
一、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教材选取不科学。
目前,各个出版商为了满足社会发展而出版了高职教育专用教材,其种类和数量都很繁多。各个出版商都自夸其教材有着满足教学需要的优点,对此高职院校领导层往往只能随意选择教材或者依据教材的价格选取教材,而且学生意见及教学工作一线教师的建议得不到反馈。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生源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是由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院校,另外有高中毕业生经过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生源愈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学生的英语基础差主要表现有:词汇量小,没有正确的掌握音标,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听写课更是让学生不知所云,学生往往不能将自己的思想用英语正确的表达出来。同时,由于教学模式的自身问题,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思考、表现自己的意识,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学生极易放弃英语学习。
3.传统英语课堂效率低,多媒体教学效果差。
高职院校之间的教学环境有所不同,如教学硬件差的院校,英语教学仅仅靠着粉笔、录音机展开,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教师书写板书的过程会浪费学生的大量时间,重难点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学硬件较强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多媒体,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问题也随之显现,由于教师很少经过专业的培训,在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内容和高效处理教材方面缺少技巧。
4.高职英语教学资源配备不合理。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缺乏学习的机会、待遇差等问题使得教师队伍教学积极性不高、缺少一定的敬业精神。而且高职英语教师往往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兼职工作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导致科研工作不能有效展开,不能使高职学生对英语教学要求很好的对接。因为教学资源的匮乏,而学生的数量在增长,使得学生没有机会使用教学资源,英语教师甚至授课一学期还不能记住学生的姓名及特点,这对因材施教开展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高职英语教学对策
教学理念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评定标准。现今的教学理念会使教学的整体水平大大的提升,而落后的教学理念可能使学生陷入学习误区,影响学生的今后发展。所以为了提升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就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的革新。
1.处理好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根据唯物主义思想,在高职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并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际教学的整合。与此同时,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和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再加上高职教学的特殊性,学生更加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英语教学。
2.精选英语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高职英语教学与高校英语教学不同,教师更要结合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教学,适当的重视单词和语法,更应该追求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3.知识传授切忌贪多。
由于受到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知识水平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英语教学的时候要确保教授的知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传授量也要掌握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受到高职院校教学特殊性的影响,分配给英语课的课时有限,因此,要保证教学的高效率就要适当缩减教学内容。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之中,英语只是作为一项辅助的技能,而不是主要的从业方向,这也为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教材的选用要合理。
因为各个高职职业的要求不同,所以在英语教材的选用上,标准也不尽相同,存在盲目套用本科教材的现象。高职院校的教学大纲与本科院校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所以在教材的选用上,高职院校要保证无论是选取任何版本的教材,都要保证教师在教学时的高效性,使教材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指引,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教材的选用要结合本院校的教学特色,充分的保证教学实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5.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要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制度,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将教学评价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够认识到自身教师方法的不足,及时进行自我教学质量的查漏补缺,并且保证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使高职教学与教师教学质量充分结合,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三、结语
总之,当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确存在问题,高职院校需在应用为主、够用为辅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基础下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改进,使得高职院校学子受益。
作者:梅姝 王丹娟 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1前言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文化对语言的学习具有很大促进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环境,为国外语言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中职英语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来看更应该注重其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以更多地引起对文化导入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国内外的交流。本文将对中职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达到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提高效果。
2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
随着通信技术和交通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距离也是越来越短,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从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接触英语的时间非常早,英语学习时间也较长,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只能在卷子上进行答题,并不能顺利听懂英语,或是流利地说一口英语,这种现象已经表现地越来越明显,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各大院校更是标榜以学生的就业为目的和教学的根本,所以在中职院系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按照原有的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单词、语法和英文写作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中职学生缺乏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很多进行英语练习的机会,并不能让学生从文化层面真正理解语言,仍然存在与死记硬背的阶段,从根本上违背了中职学生注重培养其语言沟通能力的教学目标。这种现象已经直接影响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不容乐观。
3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具体实施方法
3.1将文化与英语结合在一起文化与语言是一体的,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文化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知识和常识的补充,在语言的传播过程中,加上与之相关的文化,使得中职英语教学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能够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文化是语言的背景,中职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后,能够是语言的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扩大中职学生对周围事物,比如食物、文具等方面的词汇量,能够促进学生更有心地收集各种情境下单词和地道的对话,从而更好地学习语言并且激发他们在特定情境下联想英语的热情,增加学生锻炼自己张嘴说英语的机会,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有将语言放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中,语言才有资格作为两国沟通的桥梁,让双方的交流更有内涵更有意义。
3.2采取分层地文化导入教学方式中职学生的招收新生的标准比较低,入学门槛比较低,从整体水平来看,其英语基础水平比较薄弱,在对待英语学习方面的态度也不够端正。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应该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保障其就业,在培养其能力的同时导入文化知识,鼓励学生能够张开嘴学英语,从实践的角度增强其沟通能力,以更好地保障就业。在相对于英语基础较好或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教授其语法结构、学习方法等知识,着重培养其“听”和“说”,更多地感受外国文化,体会语言的背景,使学生更好地将文化和语言融合在一起,在学生充分学习卷面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多地感受到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从而保障自己的就业。分层式的文化导入方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快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放大文化导入的积极作用。
3.3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中职英语教育中文化导入过程中,中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或个性特征来具体地合理地安排中职英语教育课程。学生个体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需要了解和总结学生的个性特征来得到其共性的爱好和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与国外的文化要素相结合,在课堂上更好地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专注度。同时,教师需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范围,找到适合他们年龄的文化内容,使学生对文化的认识程度能够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更有层次地进行深入和渗透,从而对国外文化更具有整体化的认知。在中职英语教育中文化的导入也要具有合理合适的度,教师在语言教学中,需要结合文化来进行补充,但是在课堂对文化知识进行补充之前,更要对文化的内容进行筛选,主要是对文化知识量进行控制,防止出现由于文化知识内容过多或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导入的文化无趣,导致中职学生对英语课程出现抵触心理,或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这样就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的了解,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4结论
语言的学习需要文化知识的补充和帮助理解,语言只有在文化的背景下才会更有底蕴,更有内涵。中职英语教育中文化的导入在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下的运行必定会存在困难和障碍,但是相信文化的导入会为中职院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全能型的英语交流人才。
作者:苏婷婷单位: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将真实生活中英语应用的场景以动画、图片、音乐或录影的形式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形成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英语交际场景,从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各个层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文化知识,易于接受,真正意义上做到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
2.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减少了教师课堂大量进行板书的时间,其知识脉络清晰,重难点明确,令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印象深刻。此外,教师可将原来进行板书的时间大量用于语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的操练,加深学生对于新的语言知识的认知与应用。并且,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能够更加清楚地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与巩固练习、及时补充知识讲解的不足和语言规律的总结。众所周知,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如语法规则、单词、句型等。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完全可以在课件制作中把关键词做成醒目的颜色,或制成模拟图形,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一方面加深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这样他们便会记忆犹新,从而大大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3.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英语课堂有效延伸。课程博客,语音练习软件,口语听力练习软件可以在课后有效管理学生的英语训练,详实记录训练的时间和成效,如实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各类问题,使老师更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而且,此类技术可以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可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各项能力。
二、英语教育专业开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设置及重要性
1.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设置。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明天的英语教师,是中小学英语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技术和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当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参照,明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革新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他们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因此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是基于教育技术基本技能学习的需要进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讲解,其重点应着眼于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门不断变化的课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被吸入,而已经过时的内容则要不断地更新。因此,课程的内容设置可以以教材为主线,但不拘泥于教材。要能够摘取最基本、最优秀、最重要内容进行课堂授课,同时要给学生提供新的思想、理论、技术和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所有师范类学生学习的课程,在引入英语教育专业时,其教学内容应考虑与学生的专业教学需要相结合。因此,在音频视频处理、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应着重加强。能将PPT、flash、3Dmax等技术综合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避免屏幕变成信息的海洋,而忽略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培养。由此,课程的开设才能满足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创建多元化、立体化课堂教学的需要。
2.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首先,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有利于提升该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应付考试和老师的作业,没有深刻把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于信息的敏感度不高,对于网络信息过于偏信,常常采取“拿来主义”,直接拷贝使用而缺乏信息使用分析的洞察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设,将使该专业学生充分了解信息的获取渠道,信息的分析方法以及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实践方法。从而提升他们对于信息的敏感度和洞察力,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其次,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可以有效提升该专业学生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层次。系统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帮助该专业的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各项技术,例如课件资源的搜索、课件资源的合理整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教学资源,并能协助学校更好地构建英语教学的资源库建设。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常见教学软件的功能及使用并开展多种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如课堂集中演示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检索浏览学习、模拟式教学、游戏式教学以及仿真学习等。再次,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可以提高该专业学生远程教学的能力。该门课程能正确地引导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树立应用远程资源的观念,教授他们远程教学可以使用的工具和资源,鼓励专业学生学习使用远程资源进行备课,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远程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方式,通过远程教学的补充,使课堂教学能够提升一个层次。
三、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师认知、研发和授课的工具,能够促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学生学习更为主动,师生互动更加活跃,能够帮助英语教师更好地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英语课堂。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帮助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及信息素养。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对于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匡薇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1..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并达到一定教学效果的要求,它是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的重要依据,2000年我国教育部重新修订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于高职学校的教学目标的规定上,界定为:在180-220课时左右,掌握3300个单词左右,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一阶段注重培养英语学习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注重实用能力。而实际教学中高职英语普遍只有110个学时左右,高职英语仅有一年的课程,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效果不理想。
(2)高职英语的教材高职学校大部分采用的是综合英语的教材,即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说高职英语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种延续,但与高中英语相比程度上要简单一些。教学中的侧重点也都是“听、说、读、写”,并没有将专业与英语相融合。
(3)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英语老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对于专业英语或者行业知识知之甚少,缺乏经验。因而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实际上对于英语老师也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对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1年以后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大幅度的上升,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不浓厚。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怎样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有所提高,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们需要去思考、去实现的目标。
2.专门用途英语是高职英语教育的必然趋势
(1)专门用途英语是学生学习的需求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如今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英语的情况下,可以更好、更快、更直接地了解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能够帮助提高学生提高其专业水平。具备一定的专门用途英语应用的知识,能够帮助其在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上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国正朝着国际化的潮流方向发展,各大企业在招聘人才的同时也应注重人员的英语水平。例如,很多外企在开会、决策时都是用英语进行沟通,为了避免语言上的障碍,高职学校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让本院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开阔视野。
(2)专业英语是高职教学发展的需求专业英语教学与高职高专院校“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育原则相吻合,所以,转移高职英语教学的重心从EGP向ESP教学转变必将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当前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专业英语能够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能够将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融合,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英语。所以,在高职开设专门用途英语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实施专业英语教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3.专业英语在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可行性研究
(1)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的一致性职技教育课程明确地导向培养对象的就业技能、知识、态度,从而要求培养的规格要有具体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具体要求,而且各门课程都必须体现其职业方向,高职英语课程当然也不例外,必须要反映出这一特点,其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反映出岗位的要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和实践能力。专业英语的目标设置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都是以实用性为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所以说专业英语正好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学生。
(2)应用ESP开发高职英语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性”,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更好的专业水平,以上也强调了当代企业用人的标准体系,更加注重英语水平,所以说,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开发是必要的,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领域还处于改革、探索阶段,这也为专业英语在高职英语教育中提供了一个大好时机,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已经引起了学校的重视,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们也都意识到改革高职英语教育体系的重要性,而管理者们改革的思路会让专业英语应用与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3)专门用途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的前景
1)专门用途英语实用性强目前,无论是普通大学还是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都是机械化地让学生积累词汇、语法等内容,没有结合实际,只是单纯地注重语言基础的能力培养,而高职英语教育更是变成了程式化的教育,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注重的是实用性,是今后从事专业领域工作服务的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使英语的“工具性”得到具体体现,实现英语学与用的“零距离”接轨。
2)专门用途英语的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专门用途英语的教材注重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的交叉运用,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又能让学生从专业中回顾英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教材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不再是传统的文章、语境,避免了语言学习的枯燥性。
3)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底子相对较弱,兴趣不浓,所以枯燥乏味的课程更是难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而专业英语课程与他们所学专业相结合,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可以获得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更有动力学习英语,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
(4)专业英语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保障要想让专业英语课程更好地实施,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首先,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无论是教学能力、学习能力还是人际能力都要符合标准,在选拔教师时要有严格的限制;其次,对于学校已有的教师进行培训、考核,让他们不断学习、努力创新,不断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多接触一些有关英语的名著、电影、信息等,这样,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源源不断地把最新最有效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们,开阔他们的视野;再次,学校也可以从目标岗位引进英语教师,从企业引进的教师更具有职业性,更能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标准要求,更好地教授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4.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专业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加强对专门英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懂专业又能在专业中应用外语的高校新人才,以面对21世纪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作者:周俊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在教学中开展一定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达到学生在生活中能实现英语实际运用的效果。英语作为语言类的教学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应该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教学应用于生活。同时,对于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未来也将进行英语教学的工作,承担着教导他人的工作,因此,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更需要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不仅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学校也应该设置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注重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应该有学习意思,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为自己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英语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
针对师范院校和外语学院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实践调查发现,英语课堂上,教师基本上实现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但是在教育见习方面,多数学校不能实现教育见习的目的。师范院校中80%的学生只进行过一次教育实习,实习时间大约在1-2个月,外语院校中教育见习现象更少见,只有50%的学生进行过一次教育实习,实习时间大多控制在1个月范围。由于见习时间短,相应的教学能力得不到很大的提升,不能实现教育见习的根本目的。
三、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针对教育专业的学生安排的教育实践课程虽然被纳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并没有很高的重视程度。主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实践次数少、时间短,随意程度高,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安排学生进行教育实践的次数大多数是1次或2次,时间控制在1个月左右,在短时间内学生不能完成听课、试讲、班级管理等多项教育工作,使学生在进行教育实习时只是形式主义。而在实践课程上也出现了一定问题,教育实践课程单一,学生通常只进行听课内容,对于班级的管理、学校教研等活动都不能参与,导致学生不能对教学情境有真正的理解和反思,使教育实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能实现教育实习的效果。
2.学校的顾虑和困境
(1)中小学校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小学校注重学生成绩,对于高校推行的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存在怀疑态度,担心实习教师影响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造成实习教师走后,原本的教师不能进行正常的授课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实习学校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承担实习教师的指导工作,而且实习教师的实习经费并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支出,学校需要自己担负这部分费用,增加学校的经济开销。因此,很多实习学校对实习教师进入学校持抵触心理。
(2)高等院校的问题。高等院校的教师本身已经远离基础教育多年,教育方法已经形成一种定势,具有一定的系统化、学术化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教育经验时不适用于中小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同时,由于近几年高等院校扩招现象的普遍发生,学校学生的数量骤多,学校在进行学生教育实践活动时经济压力大,加大了学生进行教育实践的难度。
四、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改变策略
1.重视教育实践的作用。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存在着重学术轻教育的现象,导致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出来只拥有英语专业知识而没有英语教学能力。学校应该提升教育实践的地位,充分认识到教育实践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还是对学生教育能力的职前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素养有关键性作用。学校加大教育实践的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教育实践的重视程度,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就会更用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整体提升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
2.加强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的合作。由于教育实践活动是两个学校进行合作的项目,只有两个学校都能积极的进行配合,才能将教育实践活动正常运行下去。因此,应该改变两所学校的合作模式,形成一种共生状态,高等院校为中小学校从知识理论层面培养学生,使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中小学主要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接受新教师的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两所学校的双赢,使新教师完成理论与实践全面融合的能力要求。
五、总结
总之,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未来要承担英语教学的任务,需要拥有扎实的英语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巧。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教师需要拥有英语的情景掌控能力和学生引导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又教育实践的经历,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实现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长远的发展价值。
作者:程鹏君单位:江西省婺源县詹天佑小学
一、研究的基础
利用多元化理论为指导原则,采用国内外不同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在适应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前提下,把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部分融合,取长补短,设定工作类型和场景进行专题训练,同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查疑补漏,以免学习中掉队。以实用性为原则,因材施教。以社会属性为根本,内容要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借鉴雅思与华尔街英语的成功经验指导教学。并由既有师范专业背景的又有各行各业商务英语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英语教师来主持和实施课题项目。同时,有各专业英语教学经历的中青年教师的配合,以任课班级为实验对象,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二、研究思路
把商务英语和公共英语实用部分进行有机结合。按内容和工作场景分为10~12个专题进行口、笔双向模拟实践训练。按不同情境来设计实用性交际主题并按照英语学习实践应有重现率的规律,使学习者主体在体验过程中,手、眼、口并用前提下进行重复模拟实践,用合作互动的方式,以强带弱互助学习,在引导者指导教师引领下,共同完成模拟实践演练,最终达成未来学习者的工作环境下有效交流,商务场合下贸易环节的洽谈沟通。日常的工作环境能大胆面对。尤其在面试时,可以描述某一贸易工作环节和实习岗位。实验中,以个人、甲乙或团队的展示结果作为考核目标。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学完就能用,一用还就行。张口就能说,提笔就能写。以案例、模拟实践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引导、体验、实践、归纳、再体验、再重现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形成教师情绪饱满,学生兴趣浓浓的一种课堂氛围,把控学生有效体验和模拟实践训练方向,最终达到引导者与学习主体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三、主要内容
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形式下,高职英语教育要想高端大气上档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内容就要注重时代的普遍意义和公共通用意识的实践性、实用性结合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培养。因此,整合公共英语与商务英语。把外贸函电内容与高职英语有效结合以补充材料及课件辅助的形式来制订教学计划及学习方法。选定实验对象。
主要内容:把公共英语和商务英语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归纳筛选,按照实用性、可操作性、社会属性、可实践性进行学习交际训练。内容按10个交际情境进行:(1)新生交流自我介绍、专业介绍扩展到商务英语工作情境下的相互认识———从递交名片到建立贸易关系。(2)学生班会谈实习体会。如酒店实习的商务英语、商品交易会的产品介绍、商务邀请。(3)从A、B级实用文体信件扩展到外贸函电写作———询价、报盘、还盘、内容。(4)商务礼仪到商务英语的贸易谈判内容。(5)e-mail、传真、有效交际工作语言电话、电话业务联系。(6)摩托罗拉一天的工作总结到商务英语的合同条款确立。(7)应聘申请、简历、面试技巧扩展到着装礼仪、面见客户、贸易谈判确立合同。(8)酒店预订流程到合同确立后订单产品的生产、检验、包装、运输、保险方式、付款方式、交货条件、投诉与索赔。(9)演讲、口语表达到商务英语贸易流程某一环节的谈判分甲、乙方进行。(10)守时与履行合同的义务。附加商业合同种类与国际贸易方式。考核内容:英语演讲与贸易环节谈判展示;商务信函结构与建立贸易关系信件的书写。评价标准:语言的社会属性———时代性与实用性。遵循语言的功能———交际能力:口语、笔试能力展示。首先,实践初期进行课堂实践训练的基础性训练。语音、语法、朗诵、对话、问答、谋篇布局、专业术语的介入语言交际能力训练及听力训练。实践中期。结合性扩展训练阶段。加入商务英语、贸易函电。以冶金、电子和机械行业为背景素材进行交际训练。实践后期以阶段性实验总结报告。结题报告实验结果数据量表来证实实践结果。预期研究成果:学习者口语、笔头实用性交际能力普遍提高。就业能力范围广。工作后继续学习能力增强。公共英语是培养学生母语之外的培养学生第二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外贸英语函电》是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对外贸易业务活动的专业工具。用人单位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是基于学生在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展示为培养的最终评价标准。
因此,课堂教学应体现的是,对学生未来就业更具职业导向性和实战性的训练。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学生工作目标达成而服务的。如果违背这一点,再完美的课程也没有效率。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的工作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重点。真正实现教学实践水平是学生的应用能力的体现。多组织学生模拟实践活动,加强训练力度。
四、研究的特色与评价
外贸函电各环节的实物模拟教学从教学效果来看非常理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因此,模拟外贸业务往来,大大缩短理论和实际工作技能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步入社会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外贸英语函电的兴趣和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五、总结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如此反复下达不同工作场景下的交际任务,学生反复练习的最终结果,使他们的职业能力提升,综合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培养了团队意识,达到了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型课堂,使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提高,也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大化。实现公共英语课堂以工作引领设计为导向的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张丽 单位: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