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4 02:58: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中体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情绪调节教学模式 有效调节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的教育发展,体育教育也是如此.本文提出情绪教学模式,旨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探索一种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完整的、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
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教学模式主要涉及好奇、兴趣,愉快、焦虑这四种情绪要素,主要探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发挥四种情绪要素对认知活动的积极作用,并避免或克服其消极作用。
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心理调节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及其相互联系的行为进行调整和运作过程,也就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有具体情绪的调节,情绪动力特征的调节(如强度、范围和持续性),情绪调节可帮助人们发挥正情绪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
综合国内外有关实践及我们的认识,我认为确定该模式应有如下教学程序:
(1)师生情绪了解。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三种相关情绪要素状况的了解,主要依据我们编制的兴趣、愉快、焦虑问卷。
(2)制定情绪调节计划。依据课的性质与任务,结合师生双方实际,确定课堂四种相关情绪要素有效调节的策略。
(3)教与学的实施。师生双方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学生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进行自主性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而体验到成功。
(4)评价与反馈。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以掌握性评价为主,充分运用情绪的强化功能塑造并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使用非控制反馈的艺术使学生努力找到提高和进步点。
为有效实施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优化四方面活动,注意对情绪要素的有效调节。
1 优化教学过程的四个方面
(1)优化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绪调节的基石。学生喜欢公正、理解自己、热情、平易近人的教师。中学生往往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他们如果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注意、关怀和喜爱,就会感情愉快、充满信心;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对他的注意和关怀,就会感到自己不受教师重视而产生焦虑不满情绪。如果一个学生遭到教师斥责或嫌弃,就会产生自卑或对抗情绪。实践证明,中学生往往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如有的学生正是因为不喜欢某教师而对他所讲授的那门课程失去兴趣,这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的前提。
(2)优化教学情境。中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各种非智力因素不能健康发展。这使得许多学生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如学习负担过重,个性与兴趣爱好受到压制等等。这些消极情绪严重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导致认知加工水平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通过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境,使美好的情境刺激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其大脑皮层上形成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学生每当受到这一类情境刺激时,就会自动去进行与此相关的体育活动,从而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乐之者”与“好之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增强学生的趣味性,预防或调节其消极情绪。
(3)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传统教育思想强调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方法的取舍完全决定于教师,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的需要、兴趣、自主选择、创造性,以及个体差异性都被忽视了,也就谈不上学习热情的培养。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良好的情绪状态,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要采取符合学生特征及课程性质的指导性教学方法。
(4)优化教学考评。在情绪调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正负情绪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必须优化考评。为此,教师可按学生能力的高、中、低分组进行考评,增加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使成功者更加努力,失败者也不灰心。当然,教师还应偶尔为学生安排一些失败或较大的困难,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焦虑与紧张。同时,考评的内容也不应仅局限于体育学习方面,也应从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开展考评,可以给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考评,使学生善于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及不足,从而提高成就动机的水平。
2 情绪要素的有效调节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诱发主要情绪促进效果整合,可选择如下教学策略:
(1)好奇策略:创设情景,制造悬念,设置矛盾;呈现新颖、奇特的刺激;变换刺激呈现的方式;变换教学方式、角色交换等。
(2)兴趣调节策略:教学内容与学生积极情绪相一致,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间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教师的言语幽默,教学内容、教学事例从学生的切身性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
(3)愉快调节策略:教学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使学生体验成功;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体验成功;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榜样,激发求知欲;使用趣味化,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4)焦虑调节策略:提高任务的难度,限定完成的时间,提高过低焦虑;降低任务的难度,放宽任务完成的时间,降低高焦虑;提供成绩信息,而非评价信息;承认错误是学习中的一部分,允许犯错误,支持改正错误,强调个别谈话减少公开批评;强调自我比较,减少社会比较;强调组间竞争,减少个人间的竞争;强调努力归因,减少能力归因。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示范一讲解一组织”学生“听一看一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运动项目自身魅力所能引发的良好的学习情绪,因此体育课应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多种有效的调节手段,创造适应学生生理、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情绪环境,努力营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理体验。
总的来说,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是通过调节课堂中短暂的情景性情绪使学生渐渐形成学习的积极情感。
一、前言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并贯穿一生的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过程。它主张将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教学科学地、系统地、完整地贯穿于人生全过程,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自觉地、积极地、坚持不懈地进行运动锻炼和体育健身,促进人体身心全面发育和健康长寿。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终身体育也逐渐成为各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高中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在这一阶段至关重要,将起着基础、指导作用。高中体育教学应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与技术、价值观念,让学生学会选择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观念、意识,并形成自己的体育能力。
我国以往的体育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体育教学观念滞后,过分强调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不能很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等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这一情况的发生。因此,学生不可能正确认识体育运动,更不要说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了。当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会因为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误解及体育意识的淡薄导致其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漠视,进而成为影响体育教育的社会因素。学校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可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1.加强理论教育
目前,一般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对体育理论都不是很重视。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没有理论就没有实践。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让学生在运动时遵循人体运动和生理学规律,让学生学会掌握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以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要想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就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体育相关部门一定要保证理论课的学时,体育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上课时把教材的内容讲深、讲透、讲具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形成体育习惯,从而终身受益。
2.教学实施
为了更好地实施终身体育的观念,可以实行 “开放型”教学。
“开放型”教学在实践中要求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在思想上要求教师放心;在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讲究民主,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体育评价上也要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教师评价时不要只注重定量评价,应将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中宜采用模糊的优、良、合格等级给学生评价。实行“开放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开放型”教学的注意点是放宽和取消一些限制,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比如,准备活动可以在轻松的乐曲中让学生分散跑,不必每次都整齐划一地慢跑。再如跳远的起跳点不一定强调一定要准确,跳高横竿放置的高度不要过分地加以限制,应让学生自由选择。这种教学方式既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人愿望,又考虑到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体育环境中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又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不仅是学生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需要,也是他们今后从事工作,取得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条件。中学体育工作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关部门和教师要加大体育锻炼意识的宣传,了解高中学生的体育动态需求,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比如学校体育部门可以设立体育文化节,开设体育选修课,普及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利用学校宣传平台等媒体进行活动宣传和组织教师与学生的比赛,也可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体育宣传,这样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体育熏陶,提高体育锻炼意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最终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利用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后阶段,生理、心理发育较完善,求知欲望比较旺盛,并已拥有一定的体育自我活动控制和行为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可以采用游戏与竞赛的方式,因为游戏和竞赛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高中学生的欢迎,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和开发适合本学校学生的相关体育游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另外,体育竞赛是促进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方面比其他方式更为深刻。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利用高中生竞争心理的特点,多进行各项目活动竞赛。同时,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体育课走班选项教学是当前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模式之一,尤其在“要加强运动技术学习,走出淡化运动技术教学色彩的误区”的背景下,该模式实施以来教师反响怎样,学生对该模式的评价如何,怎样改进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等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此,本文根据我校实施走班选项教学新模式六年以来的实际情况,对高中体育课实施走班选项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
1 我校实施走班选项教学情况(我校自2006年始在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实施了走班选项教学模式)
1.1 教学内容的选择。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我校开展起来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这些项目基本上反映了学生对走班选项的需求。其中,为了全面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每学期选择一个项目(田径为必选项目),高中阶段最少要较熟练地掌握除田径以外三个以上项目。
1.2 教学课堂的组织。每节课有四个班合并,学生根据走班选项走班选项的不同分为八个兴趣小班,有十名教师分别实施八个项目的走班选项教学,然后根据人数的不同调节体育教师的数量。针对我校选择篮球和健美操学生人数较多的现状,这两个项目安排两名体育教师教学,其他项目各安排一名体育教师。
1.3 走班选项教学的考核。建立积分制评价体系,主要内容有:①理论知识占20%;②1~2项球技(选修项目)占20%;③一项专项素质(跑、跳、投)占40%;④出勤占10%;⑤参与活动组织和运动竞赛10%。
2 走班选项教学的成功之处。走班选项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动性、个性创造力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能健身方法的掌握这一对应关系得到了初步理顺,促进了体育情感的养成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2.1 走班选项教学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终极目标,使学生具备与终身体育接轨的意识,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和实施。众所周知,学生身体素质、兴趣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种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单一化、程式化、整体划一的教学所导致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许多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受到阻碍甚至压制,也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甚至丧失。而走班选项教学紧紧抓住兴趣这根准绳,让学生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活动中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不仅提高了专项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得到了增强。以体促智,从单纯的体育兴趣转向理性的体育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以及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都有了更大的促进作用。
2.2 走班选项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走班选项教学是基于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的喜爱或擅长的基础上对这些学生实施走班选项教育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结构,不同班级的同学一起学习和活动,增加了和本班级以外的同学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专项成绩的发展和友谊的建立。运动技术是体育锻炼的基础,没有一定运动技术的人是很难体会运动的乐趣的。在走班选项教学中,学生从同学们一次次优美的腾空,一次次出神入化的准专业表演,体会到深深的美感和享受,从中得到更多的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感。
2.3 走班选项教学全面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个体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的差异以及技能掌握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以往的教学模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尽管非常卖力的组织学习某种运动技术,学生却因为没有运动兴趣或是因为个体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差距而对学习疲于应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走班选项教学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一个项目上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是相对容易的,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 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3 对走班选项教学的建议
3.1 教学内容的安排。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走班选项走班选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我校目前实施走班选项教学的情况看,高中一年级学生把田径、武术作为选修课程较为好一些,主要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高二年级开始实施走班选项教学,内容的安排可采用定向选择,即男生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女生开设健美操,篮球,排球,羽毛球,每个内容学习时间为半学期,每个内容为14—16课时,一个学期学习两个内容,四个内容在一学年里面完成。高三年级因面临高考,学习紧张,可适当根据兴趣需求开设自主选择的走班选项教学。此外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新兴运动项目要根据学校的现有情况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加以开展和实施。
3.2 根据走班选项学生人数的多少合理调配师资。学生在走班选项选择时往往出现个别项目的“挤车”现象。比如男生选择男子篮球、足球、排球,女生选择健美操的人数往往比其它项目多出很多,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思想动员的方式鼓励学生选学其它项目,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这些项目的教师数量 。
3.3 学校在引进体育教师是应考虑相应的运动技术专项,这样有利于走班选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学生在走班选项学习时学得快、学得好提供了保障。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训体系已趋于专业化,师范学校的毕业生都有自己的专项或特长,专业教师在教学时必然会使学生受到高水平或者深层次的熏陶,这对于学生专项技术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3.4 走班选项教学的实施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的走班选项是根据学生兴趣开展的,因而在某一项目上学生的水平差距肯定存在,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走班选项教学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安排训练计划,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3.5 明确走班选项教学的目的。选项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运动员,而是为教学服务,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应用的同时,并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体育教师要艺术地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运动中与教师、同伴相处得和睦、快乐,使学生真正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侧重于塑造健康体魄,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平衡发展,使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走班选项教学是当前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模式之一,它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由于它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紧紧抓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以及为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起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然而走班选项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些环节还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这希望广大体育教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投入到这场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契机,面向全体学生,使走班选项教学在高中体育课中开花结果,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摘要】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要求高中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向学生传授体育的价值观念、知识与技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对象、机会及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不间断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本文在终身体育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当前高中生体育意识现状,浅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 终身体育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 培养
一、对终身体育及终身体育意识内涵的理解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新要求,是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强烈程度,直接影响人们终身体育锻炼思想的形成。
二、对高中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必要性的认识
1、主观上高中学生对终身体育认识程度不够。目前高中生对体育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以及锻炼价值认识程度不够,更不懂得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另外怕苦、怕累、意志差也成为当代中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进而妨碍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客观上是由学校体育发展趋势及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性质决定的。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当今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高中体育教学也必然要主动地适应这种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三、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高中阶段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时机。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而一个人的体育意识的程度决定终身体育的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终身体育观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室内理论课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使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和功能有全面的理解,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要用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另外充分发挥体育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定期举办体育知识专题讲座、组织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教师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形成习惯。在体育教学中,要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法相结合。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教学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
3、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在高中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兴趣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体育健身的基本方法。还应大胆放手,使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自觉独立地锻炼身体的能力和积极组织和参加群体体育活动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上应该力求让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
4、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终身与体育为伴。高中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结合学校实际,每节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选项分组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教师重在技术指导。课堂中切忌为了教动作而一味地教动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得过细、过繁、要求过高等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5、开展小型群体体育比赛,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高中体育教学中可结合体育模块教学,利用体育课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好内容较为丰富的、学生喜爱的群体竞赛活动,使学生能把自己所学到的体育技能运用到体育比赛之中,让他们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艰辛及胜利后的喜悦。通过体育竞赛去展现自我,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上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也促使他们能更加努力地进行体育锻炼,完善自我的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更要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追求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应该是最积极的一员,应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把学生当做朋友,真心相待,开诚布公,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学习自然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引导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人际关系要做到疏而不远、严而不板、活而不乱。课堂上,教师要学会自我调整,要善于利用课堂上所有的活动内容、形式等创设平等、民主、公平、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形成稳固的师生感情,那么,教师的教学计划与策略、教师的组织活动就会易于开展,学生的学练就会变得十分容易,课堂上就会产生和谐共鸣的气氛,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二、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现代体育教学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该是导演,教师所有的编导与制作都应围绕学生而展开,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与练习中去,积极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要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彻底摆脱那种教师为主的填灌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与引导学生学习,调控学生,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疏理学习思路,处理学生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与学生交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好一个导演,才能真正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把学生当成课堂真正的主人。新课程改革使体育教学从形式上看像是变得更为简单,以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为主实施选项教学,但从教学的本质来说则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让个性、能力、基础等各异的学生在一起健康、愉快地学与练。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年龄特点,找出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年龄差异,合理地运用教育心理学,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人翁精神,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会与同学沟通,学会相互合作,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或与同学合作掌握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情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让体育学习过程变得愉快而简单。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教学特有的教学魅力,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学习做人
1、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学生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体育课堂是开放的课堂,体育教师与学生往往是打成一片的,教师的行为无形中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言行。新课程的选项教学,可以说使教师与学生拥有共同的体育兴趣,这样教师就更容易与学生相处与沟通。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直接接触的机会最大,也最频繁,这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无形中产生矛盾。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特殊的角色身份来一一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要善于因事、因时、因势地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把握学生心理,教会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协作、相互扶持,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学会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体育人。
2、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在课堂中要充满激情,以阳光般的热情与激情激励周围的学生;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能示范的尽量做示范,且示范动作要规范,能参加的练习尽量参加,且要充满激情。所以在我的课上基本没有躲懒的现象,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高,自然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较好。
3、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体育课堂上,由于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教师不要眼睛仅仅盯在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而是要把眼光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学生。教师要多动眼观察,多动脑分析,多动心思考;要密切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美与闪光点,善于及时、准确、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与表扬;还要善于记录学生的闪光点,保护和保持学生的优秀品质得以持续发展下去。学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师就是那个善于发现美与不足,从而从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去不断完善与弥补学生学习上乃至于人格上的缺陷与不足,扬学生之所长,补学生之所短的引路人。
4、教师课后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培养自己拥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作为体育教师,只有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以科学的、人文的态度,求真的精神来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预设、每一个环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高度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过程,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孩子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的真谛。
我国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稳定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人们善度余暇和健康生活的需要,学校时期的体育教育,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中,将转向与终身体育相连并成为终身体育重要的一环。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时期,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
那么如何进行中学体育教育使之更好地与终身体育接轨呢?我认为,中学必须明确新时期的指导思想,重组教材,改变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紧紧抓住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等问题进行教学。
一、分析当前体育现状
1、中学体育教材内容基本上是按竞技体育的编排体系进行的,不少项目在技术难度或场地器材上难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科目繁多而课时少,受考核项目结构和数量的制约,教学实践只有借用选用教材的教学时数,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导致非考核项目和选用教材无课时授课,甚至有的学生把体育课上成了达标课或应试课;而且教材内容陈旧,简单重复,对于如何健身、如何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安排不够。
2、教学上把重点放在达标上,放在运动技术的掌握上,而把如何健身的方法放在从属地位,仍然保留着运动技术传授教学,教学中只注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身体外部行为表现,教师讲解运动技术、示范,讲解动作要点、难点,然后为掌握动作采取各种教学措施来指导和纠正动作,学生动作掌握了,教学任务也似乎完成了。这种把教学重点放在只是学习动作技术、着重技术、技能教学的方法,强调教师教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了,只会导致学生盲目跟从练习,离开教师辅导就束手无策了,学生的体育认识水平大大落后于运动能力,使中学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脱钩。
3、考核成绩的评价未能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根本特征,体育课成绩、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评分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模糊了学生的锻炼目标,同时缺少对学生掌握健身方法的评价,缺少对学生独立锻炼的评价,这些都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4、受升学率至上的影响,一味加强文化课即主科的教学,每天给学生留下超量的课外作业,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休息、娱乐、体育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的身心受到摧残,不少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拒绝体力劳动,拒绝体育运动。这些现象说明学校与社会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热情,缺少兴趣,加大了中学体育教学与终生体育接轨的难度。
二、试谈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1、更新观念,明确指导思想。
以终生体育为主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终身体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一个贯穿一生的自发自主的教育过程,因为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指导、没有组织的指导下,独立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根据自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客观条件,选择体育锻炼内容,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的需要,其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方面都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独立锻炼的能力。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高校的定额招生,部分学生在完成中学课程后将步入社会,所以中学体育教学应该把以运动技术教学、体质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转向掌握健身知识、锻炼方法上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独立锻炼能力、坚持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钻研大纲,把握实质,大胆创新。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制定的中学生体育教学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但在许多方面留有很大的灵活性。中学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在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围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这一基点,根据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对大纲规定的教材进行进行取舍、加工组合,也可引用一些实用性强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材,大胆地创新,改变以往僵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兴趣爱好。
3、体育教学过程要改革。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健身知识的同时,突出启发学生怎样学、如何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运动健身挂钩,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模式上,应提倡“自学互教教学模式”、“自主单元教学模式”等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从追求短期的生理适应转向学生体育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
4、考核的内容与方法。
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状况的检查评价外,应加强对学生的纵向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更突出对学生体育习惯、体育能力的综合评价。同时要调整体育课体育考核办法的结构比重,使体育课成绩及格的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能达到或接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同等水平,以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锻炼目标,促进体育习惯的养成。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地健全完善,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但是,时展总是在呼唤着深刻的变革,许多传统的内容模式已经与高素质、健康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一些陈旧过时的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去反思和改变。
一、对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弊端的反思
1、教学内容体系过于呆板单一。多年以来,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体育课程教学主线的内容模式是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大特点。从竞技运动的观点出发,就导致了健康标准的单一性,也导致了教学的机械性。
2、过时的教学内容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例如规定的跳高项目,初中阶段学跨越式,高中阶段学背越式,教师只能按纲施教,学生只能照师而学,缺少自由发展的余地,无法形成多元化生动活泼的局面。
3、存在一些无助于增进健康的教学内容。例如要求同一年段的学生人人必须“快跑达标”,结果使得一些学生在秒表的计时下不断地重复跑、疲劳跑,仍然无法“过关”,这对于学生的心脏发育和骨骼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4、简单的教师传授式教学方式颠倒了教学中的主体和主导关系。体育教师由主导地位为主体角色,使得学生失去主体地位,处于被动,机械地学习状态,缺乏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上内容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削弱了学生对体育与健身的兴趣和爱好,影响到其应有专长的形成,缺乏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在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大胆尝试改革
我校是一所地处桂北山区的县直普通高中,目前在校高中学生1400多人,有体育教师7名。体育教研组把推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作为共同的主攻课题。本人在教学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并且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呼唤,人心所向,意义深远。
1、在转变观念中调整好体育教师的位置与职责。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影响根深蒂固,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习惯把自身作为本位,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与学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做,你仿;我指令,你执行。先教后学,不教不学。这就造成了本末倒置。因此,进行课改的“第一课”,就是要通过学习新《课标》,努力转变师生观念,定位好各自的角色。在角色定位调整过程中,我把对新课时的设计作为重要环节,有意识地减少教师的“主渲”成分,加大学生自主性活动的比重。但是,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例如,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又会站到“以教为主”的位置上,一些学生则把“自主性”当成“自由性”,把体育课变为自由活动课,有些则像旁观的“看客”。这说明,转变体育课程教学的观念,不是一两次理论性的宣传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实质性的推进教学过程。
2、把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作为课改的突破口。无论做任何事情,兴趣和爱好都是一种内动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必然会去投入,在不断的投入中,形成了爱好,并且会把爱好作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乐趣。体育课改的一个基点就是激发和培养与健身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我将此作为课改的突破口,全力促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除了做好共性项目的宣传、指导和激发,让学生在集体项目中感受体育的乐趣及作用,我还对不同体质以及性格特征的学生加强选项锻炼的指导,同时根据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情况,尽可能做到项目、设置的多样化。
3、以“合作体育”作为纽带,注重维护体育运动的群体性合作效能。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要借助相关项目,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性与个人特长的发挥。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山区农村,在小学、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条件较差,缺乏规范锻炼,更缺少终身体育的意识。从他们的成长经历看,高中阶段将是他们“认识体育”的黄金时期。而许多人对体育与健身的兴趣和爱好常常是在参与“合作体育”中建立起来的。结合我校的实际,我将篮球、排球、接力等集体合作项目定为重点“公共项目”,并以此作为纽带,带动个性项目的开展。通过经常参与公共合作项目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合作效能的真正内涵,从而自觉地加强各项锻炼。
4、组建专项小分队,发展特长专项教育。普及是基础,提高是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既需要营造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健身环境与氛围,也需要加强对一些专长学生的培养和提高。近几年来,结合我校“发展文体特长教育”的办学目标相思路,学校从高一到高三都组建了以田径、篮球为主的专项特长小组,把那些具备一定专长的学生吸收到专项队中,为他们的发展和提高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些学校中的“体育才子”是学校参加各级体育比赛的选拔对象和主要力量,也是我校每年高考报考体育院校的生力军。由于他们对体育与健身的意识比一般学生超前,运动习惯与运动技能都比一般同学要好,在课改过程中往往起着榜样的作用。
5、构建上下、内外联动机制,加强课改的教研与交流。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学校和体育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课改专家和名师们的指导,也需要兄弟学校间的共同研讨和交流。为此,我校多次请来了柳州市教育科研所“送教下乡”体育分队的专家和名师到校上课改示范课,举行专题报告和讲座,并且与毗邻的兄弟学校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在校内则经常安排体育教师间的相互评教评课,取长补短,互动提高。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标的认识,阐述了 体育 教学中的很多旧思想、旧观念是需要转变的。并且强调在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同等重要的,两者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 技术教学 理论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传统的体育课已不再受到学生的欢迎。2001年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颁布,为我们高中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体育教学大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我校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室外体育课采取“半开放式”的形式;室内体育课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一、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 发展 ,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1.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随着体育 教育 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 现代 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着体质、生理、心理、道德、人口、 经济 、 哲学 、美学、健康等学科。 (1)技术技能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 (2)理论教学内容。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3. 体育 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 现代 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 发展 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重点应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比划、边练习。使学生对体育实践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体育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图、辅助练习图、练习方法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它们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有效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看懂体育教学资料中的插图和与图示的内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及技术要求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教会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2.针对体育课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体育课通常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而从体育课的特点和课时分布来看,大部分为实践课。从教学内容来分可分为:新授课和复习综合课。总之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类型的课型,而不同类型的课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必须以课的类型为依据,才能做到有效指导。在新授课中教师的“教”的比重稍大于学生的“学”,在综合复习课时则要更注重学生的“学”,此时学生的“学”法将形成学生的体育学习习惯和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新授课学习时,在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利用一定条件,对某些错误动作加以限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动作学习的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自身要加强正确方法的学习,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动作示范,并利用一定量的辅助手段进行学法指导,促使学生正确学会动作。在复习综合课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示范和点拨法,引导学生“学”法的迁移和运用,促使学生会“学”。
摘要:在新课程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本人想就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谈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现在基础教育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严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溶入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做为一名高中学体育老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一些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健康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日益渐长,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跑步、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二、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的无兴趣,学生学的无乐趣。新课程以“以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最高宗旨和优秀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调整状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帮助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四、创造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五、改变传统模式,构建新开型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让学生机械学习的办法,使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得到了学习和提高,课堂上学生觉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我坚信,只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论文关键词:体育 教学 和谐 人际关系
论文摘 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和谐关系才能称得上是真教育。为此,要正确认识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方面、体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落实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实施策略。
师生之间的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育性的交往,这种交往作为教育手段不仅能传授知识、技能和练习方法,促进身体的发展,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性格,加强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增强亲近感与情绪共鸣。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内心深处来构建和谐关系,才能称得上是真教育。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缺乏纪律性、吃苦耐劳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坚强不屈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决不能少,尤其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但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大多都存在着心理素质不过硬,存在着害怕吃苦的现象,导致他们从主观意识上不愿意参与身体锻炼和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吃苦,而逃避体育课堂上的一些身体练习,就算是参与了,也是出功不出力,更不要说达到健身的效果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在学生中体现得越来越薄弱,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表现为做体育动作时怕苦、怕累、怕脏,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缺少吃苦耐劳精神。
2.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陶行知先生提出:“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很高,但是自身条件有限,对运动技能的接受水平低;而有些学生虽然身体素质较好,对运动技能接受很快,但是对自己不喜欢的运动却缺乏一定的热情,也就更谈不上效果了。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动作的协调一致、动作的规范,但是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却有所忽视。因此,在体育课上,往往会出现一部分学生消化不了,而一部分学生却又感觉学得东西太少,给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教育背景、个人性格的不同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摩擦。这些矛盾如果不认真加以处理,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实施策略
1.体育教学要注重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
教学活动是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两者之间的交往应建立在尊师爱生、情感和谐的基础之上。而当前我们的体育教学,仍存在着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参与身体练习的现象,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了压抑,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很难得到体现和发挥。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咱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充满热爱,自始至终地关心和爱护他们,特别是对一些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更不能急于求成,应常给他们以帮助和鼓励,让他们主动克服自卑感和压抑感,使他们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自身能力和自信心得到展示和提高。
2.体育教师要加强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的协调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特长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内容的选择看起来是教师的事,实际上也涉及学生,尤其是课时计划,它是需要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如对于一些技术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可以预先征求学生意见,采取何种方式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等,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后,教师再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学习效果就会更好一些。选择学习内容时,应尽量让学生有多种多样的接触机会,以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
3.加强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培养
组织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如果学生能针对教师组织教学和效果上的不足和偏差,友好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那对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都会起到促进作用。作为高中学生来说,要积极参与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内容的完成,要有分析的对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合理评价,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组织练习、训练和比赛,不仅可以改善师生关系,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能促进学风和加强团队合作的协调发展。课堂上学生可以协助教师检查、评价教学的效果,并帮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的冲突等突发事件,学生应积极参与解决,真正实现体育教学课堂和谐共进的人际关系。
高中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不断探索,采取积极的措施,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
摘要:树立良好的习惯意识是教育所要达到的一种目的,而体育锻炼习惯和锻炼意识对于受教育者以后的发展又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行为习惯;素质教育;强化培养
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过程,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多年来,诸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殿堂中不断地研究探索和改革。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体育教学也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其它学科教学的基本保证。素质教育模式的提出,使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素质教育原则指出: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学习有用的运动技术,进而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自我意识,把体育锻炼上升到学生的日常意识层次,就是广大体育教育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达标和增强体质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所开始的漫长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因此,素质教育原则就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作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而提出。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顺应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勤学多思,多钻研教法,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二、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为艰苦的阶段,许多学生会因为紧张的学习而疏忽体育锻炼和轻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因此,要让学生懂得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锻炼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他们放眼去看看身边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在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大都市中,人们忙碌于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家庭事务之中,往往会忽略运动对保持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性,很难抽出时间锻炼身体。于是,由于缺少锻炼所导致的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日益显现出来。而锻炼是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坚持锻炼,生命将会呈现另一种色彩。要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明确锻炼目的,了解体育教育的本性、实效性和自我锻炼的方法,进一步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
三、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
目前,在高中体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近几年来学生体质普遍下降,而学校对体育达标的评价标准又较为简单,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按照固定的课时计划、形式、结构和教学程序,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动作、锻炼身体,实现和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如果学生在某一项目一旦达标,此项体育教学即告终结,这种终结性严重影响学生从事和继续活动的兴趣,影响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爱好和独立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科学地安排教材内容,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作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填鸭式传授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前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如需用音乐,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又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高中一年级,由于学生还没有摆脱初中体育课的常规习惯,对教师仍有依赖性,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经常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对身体有何作用等。另外,要求学生做课后笔记,教师进行检查和讲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学生对体育教学有所了解,教师应安排学生参与教学,由学生轮换带搞好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发展他们的独立组织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开展,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师认识的转换、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确自我锻炼所带来的好处,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意识,从而能终身体育终身受益。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高中体育 选项教学
论文摘要:开展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体育专项运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结合笔者十年来的体育选项教学实践,针对现阶段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现状,对高中体育开设选项教学进行了反思,并对高中体育开设选项教学提出了建议,以使选项教学不断成熟与完善。
一、现阶段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概况
选项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掌握专项技能效果显著,培养了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推动了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并基本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促进了学生学习动机的良好转化,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更大兴趣,学生个性倾向得到良好发展。选项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发展体育才能的平台,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形成体育特长,并能体现以兴趣为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都起到积极作用。然而选项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场地器材不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定,有些场地器材不在一起,难于管理,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体育教师面对选项教学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该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进行选项;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之有一技之长;如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等等。
二、对高中体育开设选项教学的思考
1.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和体育教师专长是进行选项教学的基础。
学校开设的体育选项项目必须以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为依据,一般开设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羽毛球、健美操等项目。笔者所在学校体育设施相对较好,还有攀岩场地,可要开设攀岩课也不太可行,缺少保护人员。担任选项班教育的教师要以体育教师的第一专长为主,只有在选项教师安排不过来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教师的第二专长,这样的安排能保证每个选项班都有胜任该项目的体育老师。
2.确定开设选项内容与选项班级个数、每班人数是进行选项教学的重要步骤。
高中男生对篮球非常感兴趣,选项人数可达总人数的30%;女生则喜欢羽毛球、乒乓球,选项人数约占总人数35%;其余为足球、排球、健美操约占总人数35%。但最终开设的项目与班级数要以同时上课的班级为准,高二还应考虑到文、理科班。其次,每班人数约为50人为宜,便于上课进行有效指导。再次,选项教学要突出学校的特色体育运动,为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让学生选项时,应适当规定每项可选人数,应首先考虑学生的第一选项,如与实际开设的选项班人数有矛盾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选项进行必要的调整,尽量征得学生的同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选项教学的关键。
体育兴趣是中学生积极从事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意义。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有人会认为,选项教学本身就是按学生的兴趣分班的,为什么还存在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呢?这话应分别对待,如果是篮球班的学生,对篮球技术学习确是较感兴趣,但以女生为主的乒乓班、羽毛球班情况就不同,高中女生本来就喜静厌动,她们的选项是无奈的选择,因此,该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仍然是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4.合理组织实施好课堂教学是选项教学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障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和手段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教师一定要抓好体育课堂各阶段的组织教学。首先在课的开始部分,多选用创新“集体性”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其次在基本内容学习中,在条件允许下适当运用多媒体,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注重安全的基础上练习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随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能主动思考,自主练习,自我管理。在选项教学中,教师要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在反复练习中提高技术水平。在选项教学进行一阶段后,多安排一些教学比赛,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运动能力与水平,能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精神品质,当然各项身体素质也就自然提高。再次在 结束部分,要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进行有目的的放松,在放松过程中让学生对小组或个人进行评定,对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5.提高学生体育专项特长,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是选项教学的目标。
体育选项教学使课程变得更加灵活、开放,更富有弹性,拓展了课程内容覆盖的范围,拉大了不同系列和课程在深度和难度上的差距,保证了新课程所追求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目标的实现。
在选项教学中,学生在某一项目上可以进行长时间、系统的学习。所以就所选的项目而言,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较连贯、系统完整,有利于动作技术形成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有利学校培养竞技体育梯队。同时学生在选项练习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身体素质,学生在主动参与下完成了体育教学目标。
三、对高中体育开设选项教学的建议
1.处理好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自愿选项的矛盾。
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由学校根据本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和条件,合理确定学习项目;学生按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及基础等情况,在体育教师确定的范围内自选学习项目,要处理好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自愿选项的矛盾。学校也要在条件允许下努力改善体育设施。
2.合理调配项目和人数。
在选项中个别选项人数太少,而有的则太多,需要我们教师合理调配。
3.正确处理学生的转项。
选项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会有个别学生要求转项,我们教师要正确处理。
4.注重考勤制度。
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教师对学生不能很快认识、熟悉,课堂上有学生会“串门”,影响教学的秩序和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考勤制度。
5.适当进行分层教学。
在选项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不积极,教学内容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教师要适当进行分层教学。
6.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好教学内容的同时,要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多采用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锻炼。
7.课堂充满活力,形成合力。
在体育选项教学中应使体育课堂充满活力,教师教得要有活力,学生学得有动力,教材内容要有魅力,环境要有张力,四要素要相互作用形成合力。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实施选项教学,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为选项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同时选项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专项知识技术技能修养方面的高层次需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选项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教学压力,激励教师不断进步。
选项教学与新课程改革同行,体育教师与选项教育共成长!
论文关键词:素质拓展 高中体育 结合
论文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素质拓展训练与高中体育教学的结合。
高中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是对于体育课程的大胆尝试,同时也是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这种改革对于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拓展主要形式
1.信任支撑下的心理挑战
信任背摔是拓展训练中一个经典的项目,其操作要求是团队中的一名学生站在高度为1.6米的台子上,背对下面向后倒,其余的学生两人一组用特定的方式去接从台子上倒下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的高度后倒下去,内心多少有一种恐惧感。这个项目的内涵所在就是使学生充分感受信任的重要性,对比实际操作与观察的区别使学生体会到操作的作用和操作的真正意义。感受突破心理障碍瞬间的感受和挑战自我的意义,不断使自我在心理层面上得到突破和发展,进而推动自身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
2.团队压力下个人心理极限突破
拓展训练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应该是断桥和空中抓杠,完全属于个人心理挑战项目,许多学生在跳跃前或跳跃后都有极度恐惧的表现。有的学生由于害怕,想放弃,但拓展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全员参与,不允许任何人退出,在团队的鼓舞下,每个学生都会振作起来,充满勇气,勇于超越。
3.互助双赢与多赢下的高峰体验
拓展训练的主体理念是“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其主要内容是以团队为单位去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每个项目都需要团队的充分团结协作,其中逃生墙、钢丝桥、建绳房等几个项目尤其强调合作,否则根本无法完成,将面临“生命危险”,在这种“危急”的时刻要求个体必须充分信任自己的队友,获得队友对自己的支撑,体会主动付出才会得到回报,感悟“人”这个字的深刻内涵——撇和捺之间的相互依靠支撑,感受人的社会性。
4.突发紧急情境下的心志考验与突破
在拓展训练的项目中,有几个项目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时间紧而且情况危急,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所有学生将面临“生命危险”,这种情景模拟设置会使得学生在很大的压力下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在焦急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寻找方法、争论甚至争吵。
二、高中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拓展内容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性
高中生处于人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往往会突发奇想地去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首先要考虑的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安全性,也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拓展。
2.注意素质拓展内容的选择
由于高中生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因此选择适合他们的素质拓展内容,才能保证这些课程内容顺利地融入高中体育课程当中,并发挥应有的作用。素质拓展训练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而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发育上还不完全具备参加所有素质拓展课程的条件,因此选择合适的拓展项目至关重要。
3.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建立有效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评估机制,对于加入高中体育课程的拓展项目本着合理有序的原则加以评估,保证拓展项目的适合性和有用性。
三、结语
基于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潜能,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有利于高中体育课程的素质化教学,也是对其进行素质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步骤,对于我国高中生整体心理和生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提高教学效果都是有促进作用,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示范究竟应该注意什么?注重表面的表演还是注重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引导?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示范是形成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示范的特殊功能。
一、示范的特殊功能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必须通过“信息”的传导才能进行。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传导主要表现在示范。因此,示范必须讲究其效果,否则会使得其反。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是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于示范的问题在很久就有专家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得出:在某种条件下,示范比其他方法更能够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自身的某些特征、示范的准确性、何时给予示范等等。
1、示范者是谁是示范有效性的因素。示范者有两种,一是教师的示范,二是学生的示范。一般情况下的学生都有从师性,同样条件下,老师的示范效果要比学生的示范效果要好。因为学生相信老师的技能是高的,而对学生的示范存在怀疑。所以在示范教学一般是由老师来承担这一责任。
2、示范的效果主要视示范者的熟练程度。曾有研究比较熟练的示范者与不熟练的示范者的示范效果,发现当观察熟练的教师的示范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当然,也就是说,无论是何种身份的示范者,对技能学习的影响都要视示范者的技能水平而定。在体育教学中熟练的示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往往能够引起学生们对其示范更多的关注,进而有可能影响着从示范中所获取的信息;熟练的示范还可能促进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渴望达到“优美”示范的那种技术水平。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让其他同学进行不熟练的技术动作示范一般达不到教师示范的效果。
二、科学有效示范的策略
1、示范要准确。
正如上面的教学片段,老师投中篮后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所以,“准确”是学生观察的重点,也是示范实用性标志之一。示范的准确性是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直接决定因素,这在任何体育项目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
2、同一示范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而让学生有重点的观察。
并非准确的示范达到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唯一指标。
笔者认为同一个完美准确的示范可能因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功能,所以示范还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而设,教学目标不同,示范的功能也发生了转移。以前滚翻为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老师做的标准动作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阶段,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不同的。如在泛化阶段,要求不粗略掌握动作,只要求学生能团身蹬地翻转就可以了;而在巩固与提高的阶段时,在学生观察的重点是动作的精细程度,如翻转的姿态、翻转时腿要有一种伸直的过程等。而在自动化阶段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动作的节奏与连贯性。
3、注意示范进机的把握。
示范时机存在多样化,时机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根据示范的目的而选择合适的时机。大多数老师仅在新授内容前面做一次示范,在学习练习的间隙不再用有利时机再次进行示范,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示范的时机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可能是在学生在练习之前给予示范,使其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第二种是先让学习者根据某种简单的言语讲解进行尝试错误的练习,然后给予示范,其目的是先让学习者形成初步的协调能力。无论示范的时候在什么时候,主要还在于技术动作的结构和学生的理解程度,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进行练习之前让学生观察示范动作,这是一种较好的运动技能学习方式。在提倡探究学习的新课改时期,第二种示范时机也大有研究之处,虽然在教学中多走一些弯路,但学生能亲身体会到运动技术是自己努力得到,记忆更加深刻。所以,第一种示范时机与第二种示范时机相结合运用为好。
4、示范要与讲解相配合。
讲解、示范二者的结合可以加强两种信号系统的协调活动,有利于准确的、稳定的动作表象形成。如何结合则要视具体的技术动作学习内容而定。如果强调技术动作的结构及其活动方式,则应以示范为主,讲解为辅,讲解时提示观察要点。如,体操的一些杠上动作的练习,如果强调学习运动技术的法则与原理,则应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以示范印证讲解。再如,足球“香蕉”球的踢法,则多以示范为主,以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为主,以讲解为辅。
5、示范要根据体育项目的需要而定。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示范方法在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不同的教学阶段是有所不同的。运动项目的结构的复杂程度,项目对身体生理结构的不同要求,项目的完整性等,要求示范也要做相的调整,复杂的运动项目可以进行分解示范,对运动环节连贯性强的要完整示范等,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示范应该是完美的,在不同项目技能学习的其他各个阶段也应根据需要来给予必要的不同形式的示范。
总之,示范是形成动作表现和动作概念的主要手段,是最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之一。在体育教学中,示范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是孤立的,需要与讲解、练习紧密结合,才能体现示范的功能。示范虽然多是由体育教师来完成,但给学生的影响却非同小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示范这一特殊环节的教学,不可忽视。
近些年来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山东省对于高中教师的远程培训也走过了三个年头。随着不断的学习,新课改精神已经深入到每个学校、每个教师。无棣县第一中学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了模块教学。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模块教学,要合理设置模块教学制度与方案
学校高中三个年级共有62 个班,平均每个班60 名学生,共有体育教师14 名。因为场地器材以及教师配备的条件限制,我校设置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健美操这五个选修模块,田径和健康教育两个必修模块。模块选修一个学期进行一次,每次六个教学班一起上课(有个别课是七个班),教师的配备根据模块选修学生的数量多少而定。框架要求基本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的,有些地方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特别规定。
例如在学分处理上,高中模块教学要求在高中三年内必须修满11 学分才能合格,也就是说学生在选修模块学习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但在实际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造成了学习能力和技能掌握能力的不同,有些同学的学习和发展肯定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再加上课时上的限制,即使给他们设置了较低水平,他们往往学习达不到要求,也就不容易拿到足够的学分。我们就在模块学习之前进行一次摸底,建立学生水平档案。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按照正常的方法进行评价。而对于那些体质或者能力差的同学,则在教学中带动他们学习和运动的热情,情感教育和运动知识技能教育同时抓,对于他们的评价不以技能考试为主,而是参与学习和练习的态度。这样,那些学生也能在学到知识得到锻炼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认可,也就不会出现有的学生再努力却因为身体等原因拿不到学分的情况。
二、模块内容的设定要灵活,既要关注基础发展,又要关注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高中模块学习的目标是水平五和水平六的内容。可在实际的模块教学中发现,由于初中阶段体育课教学的不完善和学生自身原因造成了同一个模块中学生水平差距很大,有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甚至连水平一的能力都达不到,她们基本就是从零开始。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同一个模块中根据学生情况最少分成两个教学班。例如乒乓球模块中,能掌握推挡和攻球技术的同学分在一个班,而对于刚接触乒乓球的同学还有打过球但水平有限这些同学分在一个班,各由一名教师带领上课,教师在各自的班上还可以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就能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另外,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主体的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接受,但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发挥的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中还是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和学生之间也没有了解与沟通,这样学生还是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课堂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求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把学习运用到实践中来,放下架子,走人学生中,多和学生交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在课堂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模块教学要淡化竞技,培养学生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想
传统的体育课堂带有浓重的竞技化色彩,这种课堂教学往往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在模块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这首先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在课堂上不能一味的把追求运动机能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否则模块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要根据模块选修这一大好时机,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想,让学生在模块课堂上,积极的学习,享受着所选模块的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在模块教学内容的搭配上要合理,例如在乒乓球模块选修的课堂上,有些初学阶段的同学,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就会非常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要求。在教学中,除了在模块学习过程中适当加入游戏活动和素质练习外,还搭配着田径模块的必修,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总之,体育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多学习,多探索,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模块教学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摘要
在高中体育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微课讲解体育动作,能够轻松实现动作要领的反复详解,保障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从本班实际出发,围绕教学内容,多种形式相结合,把握教学节奏。在制作微课时,教师要精心挑选要录制的视频、屏幕,使用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结合展示动作要点;在课程导入时播放微课视频,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要学内容,在进行关键动作讲解时反复对照训练,课后可录制本班微课视频进行展示。
关键词
高中体育;微课;健美操教学
1前言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现在已经被广泛运用到高中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健美操课是一门律动比较强的课,因为该课中多是对动作要领的讲解和训练,所以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健美操教学微课的制作
对于一节健美操教学来说,目前可应用的微课课件主要有4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形式用于本节健美操课教学。
2.1录制视频
微课课件是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录制,然后剪辑,再在教学中运用和播放的视频。这种视频主要是录制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为了讲清楚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优秀知识点会给予恰当的提示,就采取通过录制视频的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年轻教师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帮助他们成长;另一方面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共同享有名师资源,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健美操教学来说,为了把动作做到位,通过微课课件的展示,对一些重点的内容进行强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1]。
2.2录制屏幕
微课课件还可以采取把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大屏幕录制的方法,录制屏幕能够将关注点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屏幕录制内容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在屏幕上展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或者一些具有提示性的知识脉络,通过这些主要知识的录制,能够帮助学生提取知识要点。如在健美操历史知识的讲解中,教师会在大屏幕上播放一些著名的健美操运动员的图片,或对健美操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这些内容是知识的关键部分,录制时的焦点对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把握健美操优秀知识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而这种录制屏幕的课件形式主要用于一些理论知识的展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实践课程,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加以区分和选择。
2.3录制动作要点
录制动作要点是微课体育课教学中运用的主要形式,因为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其实践部分主要是对动作要领的掌握。但是很多动作要领仅仅靠教师示范或者是讲解,并不能被学生清楚明白地看到。采用微课录制动作的形式,可以更清楚地展示动作要点,并且微课有慢动作播放、重复播放等功能,也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这些动作的优秀要领。具体来说,举手投足到哪个位置,从哪个角度抬起和降下,都是动作的基本要领,通过微课课件的录制,将这些动作进行分解,使学生更好地跟随动作进行学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4动画视频的多种形式展示
微课是一种多媒体课件,其魅力就在于能够将多种形式结合起来。除了刚才提到的视频录制,还可以采用动画、漫画、视频、图片相结合等多种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的结合进一步增强微课课件的生动性。教师在制作微课课件的时候将多种形式融合起来,能给更好地表现教学主题。具体来讲,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动作要领可以是教师讲解,也可以通过动画制作的方式有趣地展示出来,动画人物更有趣,将一些错误动作的危害通过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动作不到位,有可能造成肌肉骨骼的损伤,这些损伤可以通过动画人物的痛苦生动地展示,从而起到提示作用。
3健美操教学中微课的实际运用
制作完成微课课件后,教师就要在实际的健美操教学中将课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通常分为以下4个步骤。
3.1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微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运用,通过微课能够在新课的导入时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如果只是笼统大概地介绍,学生不会得到直观的感受。在健美操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课课件的形式,让学生整体观看一遍要学习的动作,从而对于整套动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感受[2]。一套健美操动作比较多,一节课往往不能学完,在课程导入的时候,教师要把本节课要讲解的小节针对性地向学生播放,可以多播放几遍,让学生了解和识记一个大概。
3.2关键动作讲解
把内容导入之后,教师要针对性地对一些动作要领进行讲解,在关键动作讲解的时候,微课的作用更是十分突出。可以利用微课课件具有的慢放、反复播放的功能,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更加方便地让学生进行重复学习。在健美操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一些动作要领是不是能够做到位,而做到位的关键在于掌握动作要领的优秀。因为健美操是兼具力与美的运动,如果学生不能够掌握运动的要领,很可能会损伤自己。通过微课课件的动作分解,教师能够清楚地让学生理解动作的要领。
3.3反复对照训练
经过这些过程之后,便是学生的训练。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播放微课课件,让学生对照着课件进行反复训练。由于人的记忆力有限,学生刚开始在练习中对有些动作要领很可能会遗忘。但是通过不断地对照训练,能够让学生进行比较、纠正,从而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这种健美操各个动作的反复对照,如果仅仅讲解和示范,可能学生并不能完全领会,对照则是不断纠正练习的良好路径。教师通过微课的反复播放,让学生跟着对照训练,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成果展示
微课也是教师进行学生成果展示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一些学习成果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录制班级学习成果视频,展示给别的班级或者学生,以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一些学生动作比较标准,学习成果比较好,教师可以将这些学生的动作录下来,播放给其他的学生,让他们效仿,以榜样的力量来提升整体的学习兴趣。此外,健美操成果展示需要音乐,在微课中可以录入进行成果展示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微课课件进行的成果展示中得到一种成就感。
4健美操微课需注意的问题
尽管微课是教学的一个法宝,对于教学课堂效果的增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微课的应用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围绕教学目标
微课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并不是体育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微课设计中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能够偏离教学目的。如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健美操的动作要领,因此,微课的课件设计都必须围绕将健美操的知识和技巧传递给学生,不能仅仅是为了展示健美操的优美。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微课课件制作的显酷。因此,教师在微课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一定要秉承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原则,无论是动画还是视频,都应该为教学服务。
4.2多种形式相结合
微课之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在于其自身具有比较强的功能,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就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多种表现形式运用于微课中,从而增强微课的吸引力[3]。如在健美操微课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采用视频形式,也可以用动画的形式,用一个个动画人物来表现和详解动作要点;还可以采用变声视频,像网络红人papi酱的微视频一样,做得更加生动;并且在视频的制作中可以加入一些网络语言,通过生动诙谐的网络语言,如“动作不到位,后果很严重哈”等,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以实现教学效果。
4.3把握教学节奏
对于微课教学来说,什么时候需要插入视频,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做讲解,是需要教师把握的。如果教师教学节奏过快,学生可能跟不上;如果节奏过慢,学生则会因为已经掌握而觉得无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微课课件和学生的练习实践良好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来推进教学的进度,通过适时适度地插入微课课件,促进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就健美操教学来说,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微课课件传授的只是示范性的理论,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学生进行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实践的时间,通过实践来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技能。
4.4要从实际出发
微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教学需要,目前虽然微课成为一种备受教师追捧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是说微课就是教学的万能钥匙。在微课使用中,教师一定要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出发,不能够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客观的教学条件而盲目使用微课。微课使用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如果没有实际作用,则只是一种教学花架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问题,科学适当地使用微课。
5结语
总之,微课对于健美操教学、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要适时适度地使用微课,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杨超秋 单位: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
【摘要】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简单单调,一般以机械性的重复动作为主,过程枯燥并且耗损体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不具有吸引力,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了恐惧。将游戏的方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增加了趣味性的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增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体合作能力。本文主要讨论了游戏教学方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体育;游戏;探究
一、游戏教学方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和上课积极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课程充满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对教学活动充满兴趣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将游戏的方式和体育教学进行融合,使得教学过程既充满游戏的趣味性,又有体育课程的教学性。在游戏化的体育课程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大大得到提高。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探索欲望不断增强。另外,高中生的文化课程繁重,整天待在教室学习,体育课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教室释放压力,在快乐游戏之时还能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其他科目学习。另外,这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身体素质。高中体育课程中游戏教学方式的运用在增加学生的愉悦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之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中生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体育课程的教学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锻炼,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合理的运动,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生活能力。另外,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游戏的情节性和规则性的特点,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生由于巨大的学习压力,在心理上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高中生的成长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共同发展,高中学习阶段作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体育课程作为开放性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教室,释放压力。通过游戏的方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欢乐中进行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上的疲倦,舒缓心情,在锻炼之后以更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体育课程中竞技性的游戏对学生的心智发展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竞技性游戏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进取心,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来面对胜与负。
二、游戏运用到教学中该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游戏的方式。高中教学过程中游戏的运用对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选择游戏教学也非常关键。这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游戏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清晰的把握。能够清楚地理解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重点,在选择游戏方式时能够很好的利用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相关心理,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部分来选择合适地游戏方式,使学生不再对体育活动产生恐惧心理,而是积极、愉快地完成相关活动。其次,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多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选择合适的游戏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提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学质量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突出学生在游戏教学中的课堂地位。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锻炼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制定和运行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这过程中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活动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游戏方式,自主组织、管理、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帮助、鼓励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加合理的组织活动。
(三)游戏教学中合理地处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在游戏式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晰的认识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教学过程更加合理的运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学生处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游戏活动之前,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了解学生能否进行该种活动。另外,在活动过程中如若出现意外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调整。在游戏的选择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适当地引导,确保学生在游戏中得到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育的训练,而不是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游戏的相关规则,有规可循的进行相关活动。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课程中游戏的融入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状况更加积极,学科教学质量更加明显。游戏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好玩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有效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也帮助释放了学习压力,有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这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地游戏教学方式,同时合理的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扮演好引导、促进的角色,发挥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高中体育游戏教学更好地发展。
作者:孙久生 单位: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
高中生生源较广,不同的身体素质和成长环境导致高中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而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性也导致了体育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尤其是体育这一学科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被广大教育者所忽视,部分学生对体育学习也存在懈怠心理,这都是导致高中体育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体育也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学习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体育的重要性在高中教学体系中日益突出,而分层教学法凭借其自身独特优势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状况,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组织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目标分层
传统教学模式中将体育这一学科单纯的看待为一项群体性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组织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时往往考虑不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问题,多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方式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使体育课成为“纸上谈兵”的过程,无法真正提升学生能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伤害了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体育课产生懈怠和厌倦心理,产生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我们知道,目标是制定教育教学内容的依据,指导着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同时还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因此,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目标分层”,以此保证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高中生都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锻炼,提升自身的体育能力。尽管体育课多以户外教学活动为主,但仍然脱离不了教材和大纲,教师要仔细研读,将学生之间的差异当做制定目标的依据,设计有针对性的目标。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目标,在排球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让其进行垫球,依次增加垫球的数量,对于体育能力和协调能力较好的可以给其制定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垫球后能进行顺利的运球动作。这样通过适当的目标分层,能使教学任务顺利的进行开展,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在体育的训练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主体分层
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是学习中的主体,这一点适用于任何学科,包括体育。为了确保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效果,教师必须从教学主体出发,承认、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针对主体差异调整教学互动,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主体分层”。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应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充分调查,认真备课,了解学生的个别情况,为体育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备学生”。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是教师划分学生主体的保障和前提。一般来说,教师需要对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方式,甚至成长环境做详尽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合理分层,这一点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常用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分组时不能单纯将体育成绩作为划分标准,而是应该保证每个小组都最大限度的涵盖多种类型的学生,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保证每组有一个体育能力突出的学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带动组员投入到练习中,这一分组方式也符合高中生身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趋向。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课上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动作的示范,如“蹲起、短跑、弹跳”等形式探寻学生的身体素质,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教学主体任务的划分。这样科学的主体分层可以一方面让学生更好的发展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并让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充分锻炼,从而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3评价分层
我们对于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应该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也就是说,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要贯穿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始末,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以此确保这一教学法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评价具有鉴定、诊断、导向和改进的作用,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体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同时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最后一步。一般来说,评价主要包括评什么、为什么评、谁来评、怎么评以及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这五个要素,因此,评价环节的分层就要从这五个要素入手,达到通过评价使教师可以明确教学工作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不断突破的效果。我们以排球学习为例,评价分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学生学习内容和技术掌握情况的评价,包括垫球、传球等,综合起来可占总成绩的70%;二是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包括学生是否能够积极练习,虚心请教等,这主要依赖于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这一方面可占总成绩的15%;三是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自评与互评各占7.5%。最终,我们对于学生综合评定的分数=课堂学业评价×70%+平时态度评价×15%+学生自评互评价×15%,这一评价体系是相对科学的,能够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促进教学的良好循环,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
4结语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充分发挥这一新型教学法的优势,落实因材施教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马妮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
摘要:
田径运动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落实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一直以来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长春市高中体育课教学现状,提出几点田径教学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长春市;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改革
虽然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改革工作一直持续开展,但是从本人实习听课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观察高中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现,很多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再加上高中生面临严峻的高考压力,体育学科被严重边缘化,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关注度不足,现有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滞后,影响田径教学的效果。因此,本文结合笔者的实习经验以及专业理论知识,提出几点切实有效的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一、长春市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现状
分析长春市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现状,主要了解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情况。
1、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通过了解长春市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实际情况可知,目前大多教师还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传授田径理论知识为主,然后教师示范动作,学生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机械、乏味,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的吸引力不足,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
2、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由于高中体育成绩没有纳入高考科目中,再加上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压力,文化课程内容多、时间紧,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加体育锻炼,所以学生参加田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外,与球类运动项目相比,田径项目训练过程艰苦、单调,学生不能长期坚持,也影响了训练效果。
二、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建议
1、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新鲜感,才能调动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例如在训练100米途中跑和加速跑时,将传统的单人反复训练模式改为团队接力赛跑模式,以竞争比赛激发学生的斗志,在追逐跑赛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体育锻炼的趣味,也掌握了训练重点,很快完成了训练目标;另外,对于一些难度高、专业性强的田径项目,教师更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可学性,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只让学生完成简单的动作即可,通过游戏方式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中长跑时,教师可以设计接力跑、上坡跑、变速跑、变道跑或爬山越野等多种多样的训练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训练任务,同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创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以教学改革目标为着手点,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适合高中生的田径教学模式。首先,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的要求,而是要引入更多新鲜、有趣的田径运动项目,开拓学生的视野;其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训练方法;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教师课后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与游戏方法。再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学习、情境学习、游戏学习等多种方法,调动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凸显“快乐体育”的魅力。
3、田径教学内容关联生活实际
根据教师的课堂经验表明,当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联时,学生就会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也要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生活,增添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灵活性。例如在训练“障碍跑”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红军长征”的教学情境,将障碍内容分为滚草地、钻山洞、过桥梁等几个环节,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完成任务,最后评比哪个小组完成任务时间最短,哪位小组成员的动作技巧最规范。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障碍跑的要点。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确保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强化训练效果。
4、转变课堂评价考核模式
一直以来,高中体育教学考核只有期中考核与期末考核两种形式,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好坏的结果,这种评价方式违背了教学改革的要求。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运动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所以不能局限于固化的考核标准。例如,有些学生虽然期末考试没有达到标准,但是平时认真参加训练,付出很多努力,如果最终仍然不及格,必然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灵活变通考核标准与考核方法,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考核标准,将学生平时的态度与表现纳入考核标准中,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考核方案,丰富考核内容,综合性评价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成绩高低,而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强化终身体育能力。
总之,鉴于本人实践工作经验不足,现有研究与构想还停留于理论层面。因此很多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需在今后的具体课堂实践中检验效果;相信通过透彻分析现有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工作的不足,积极学习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必能形成一套创新性、系统性、实效性的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方案。
作者:蔡学文 苗涛 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大学
[摘要]
体育教学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体育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体育观和价值观。而目前高中体育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高中体育课中有必要加以推广。从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概念和作用入手,分析了启发式教学在高中体育课中的应用方法和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对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高中体育;体育教学;启发式教学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激发以及学习效果的提升方面遇到了很多问题。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思维的转变,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这种转变是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优秀的,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得以增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就是启发式教学。
一、传统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不足
(一)学生主动学习十分困难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课堂节奏完全被教师掌控,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甚至有人对课堂教学感到反感与厌倦。在体育课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过多地依赖传统教学方法,在向学生讲解体育项目时只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讲授的技术动作去做,却没有向学生讲授各项技术动作的要领和重点,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使学生满堂跑,十分被动。
(二)重应试教育轻学生体质培养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确保学生通过考试为目的,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针对本学期内的考试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也主要针对的是考核达标的问题,很少顾及学生体能和素质的提升。因此,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质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三)考核无法体现公平竞争的体育观
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是以考试为优秀的,考试中的考核达标指标多为单项的技术动作或体育项目,只要学生在某项技术动作中达到考核形式的最低要求,就可以视为考核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对部分田径项目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对抗性”球类项目却较难进行。例如,一些教师为了使考核便于操作,将篮球课中的各项技术动作分解开,分别考核学生在投篮、上篮、运球等方面的能力,却忽视了篮球是一项团队性质的对抗性运动项目,单项考核无法体现公平竞争的体育价值观。
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体育课中的方法及实施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启发式教学的优秀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将学生学习潜能开发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启发式教学也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的经验,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因此,启发式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体育教学而言,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活动的内在价值,更加全面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一)启发式教学在高中体育课中的方法类型
一是直接启发,就是指教师通过演示、示范等手段,将运动的要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动作要领。例如,在篮球课中向学生讲授投篮技巧时,教师可以通过动作分解的方法,将膝关节、腰部、肘部、手腕和手指等不同关节部位的动作分解开向同学进行展示,让学生既掌握身体各个部位在投篮动作中的协调作用,明确不同身体部位的动作对投篮的控制效果及作用,进而避免学生因为身体协调不到位或单个身体部位动作不到位而导致投篮不准的问题。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用视频或图片向学生直观地展示、解释投篮过程中身体不同位置的运动及变化,更好启发学生掌握投篮要领。二是提问启发,是指教师为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促使其积极地思考技术动作,在脑海中形成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问答和解释的过程,了解自己在技术动作认识上的偏差,从而更好地准确掌握技术动作。在实施提问启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好提问的时间、注意提问的方式,逐渐将学生带入主动思考的情境。三是对比启发,就是指教师将学生的技术动作与标准(或较好)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找到差距和不足。对比启发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参照标杆,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演示或是将技术动作较为标准的学生作为对比标杆。在对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醒或指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差距和不足,改进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四是练习启发。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任何技术动作仅仅通过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足够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启发就是指教师在学生练习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对技术要领的思考,并指出其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投篮设置若干参照物,让学生在对比参照物练习投篮,并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再如,在练习跑步上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上篮过程中的走步问题,让学生用较慢的速度完成动作,反复练习几次,再逐渐加快,让学生记清动作的关键。
(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体育课中的具体措施
一是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要通过不同的启发手段,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应当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关键,更加精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课件、恰当地选择介入时间及合理地表述启发语言,让学生听得进、愿意听,促使其主动跟上教学节奏。例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国外、国内著名球星的各项技术动作,用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用明星的高超表现启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在进一步讲授这些明星动作的特点,并将其与教学内容中的技术动作要领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技术动作的标准度是较好地提升篮球技能的关键。这就会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技术动作要领的学习,并主动思考技术动作中哪些是容易犯错的、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足。二是创设启发情境。著名学者鲁宾斯曾经提出:“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矛盾”。高中体育教师在帮助学生了解体育项目的发展、熟悉其规则、掌握运动动作要领的过程中,通过设疑和解惑的方式完成启发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在整节体育课中跟着教师的步调,并不断地思考问题,就必须要为学生创作出一个启发的情境。例如,在篮球课中讲授带球过人的技术动作时,就可以安排好若干防守队员,让进攻队员主动思考如何突破防守,当进攻队员难以突破时,向其提出疑问促使其主动思考。然后通过演示和讲解,促使学生改进技术动作,使学生在完成技术动作后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三是搭建好师生交流平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保障就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著名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尤为重要。只有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见解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释,才能使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对运动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四是小组合作,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组的组建是高中体育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小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体育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小组成员在体育学习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尊严,启发学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的启发式体育教学,原则上应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与互助合作。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例如,在轮滑舞小组合作创编的教学过程中,每组10人,其中男、女生各5人,各小组选出小组长,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各组在教研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选音乐、选动作、选队形(教师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创编一个动作、一个队形)。通过反复讨论、练习,配合音乐,确定方案,从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启发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出谋献策,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五是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提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的主张,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践出发,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总之,就是要量力而行,因材施教。例如,在轮滑花样绕桩复习的课程中,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由易到难,有fish绕桩、snake绕桩;有单脚过桩、倒滑过桩;跳跃过桩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选适合自己水平发挥的活动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倡导适应当前体育改革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创新的意识,这样才能适合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教师需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启发下,能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获得成功的教育和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体育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指导思想。不仅要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而且还要使他们的创造性得到发挥,身体得到强健发展。综上所述,在体育课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面临诸多障碍,启发式教学则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高中体育课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对不同启发方式的掌握以及选择恰当的启发方式,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搭建畅通无阻的师生交流平台,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学习观,使其在掌握运动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
作者:张子民 单位: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