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5 09:46: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中学生化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演示互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总结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化学实验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 化学实验 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也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地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也不是单一的训练操作技能。作为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让学生多参与实验活动,同学之间开展合作探究,尝试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了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加强课堂演示互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受到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对于实验教学往往是讲得多,动手少,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做到得心应手,解决实际实验问题的能力不足。在实验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对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要尽可能做到边讲边做、边学边练。经过充分准备后,有的实验也可让学生上讲台来做演示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来,能更为直接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实验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在讲的过程中时刻注意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探索化学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特别是关于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仅用口述和图示对学生来说印象还不够深刻,而一旦动手把这些失误展示出来,就能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到有关知识,并且掌握牢固。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学生分组实验,多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尤其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物质的相关实验,可以把实验内容和目的提前告诉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经认真审查之后,选择较好的实验设计方案重点开展实验活动。只要方案合理的都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完实验,课后分析、总结很重要,对比出好的实验方案后,可以让该组同学充分阐述形成思路及优势所在,以帮助其他同学认识到自己方案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关于氯气实验室制备,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本组实验设计是比较全面合理的,包括了制备、除杂、干燥、收集以及尾气处理等整个过程。这说明同学们对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够较准确掌握。此外,还可以加上氯气的性质检验等等后续问题,可以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要更新观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捉鱼的方法。二要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三要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在化学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身边的化学,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一是有针对性地优化作业设计。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时时要用到化学。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问题。化学知识要联系日常生活,应用到实践中,解决生活、生产难题,如鉴别水和酒精、除去水垢、为什么禁用含磷洗衣粉、我县山区铁矿石构成。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二是适当组织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所以,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十分重要。例如,在有条件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了解生物柴油、化肥等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让学生在课堂外的空间获取更多的知识。三是组织一些化学竞赛、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收集有关化学知识,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化学实验活动。如“厨房里的化学”“食品包装袋上的化学”“铁矿石成份构成探究”,等等。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能力。总之,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老师要时时注意把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优秀位置,同时要注意挖掘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应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增利 单位:河北省临城县石家栏中学
1.高中学生化学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因素
化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比较薄弱。如果在高中学生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不顾及学生的反映,那么学生就很难接受并吸收。现在的课堂情况,仍然保留着原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老师就是教,学生就是学,在这一点上,是需要改善的。它所表现出的是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效应。长此以往,学生们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再学习新的知识也是非常吃力的。
2.高中学生化学教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1)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一些教具和模型,组织化学方面的讲座,进行化学课的试验,组织化学知识的比赛,和化学相关的晚会,制作化学板报,或者化学博览会,还可以去化学相关的工农业企业去参观,对社会的热点问题作相关调查。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打开学生的视野,并且让他们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学习化学。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的情景更加多元化,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这样不仅使课堂的表现形式提高了,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更加地喜欢化学课,教师的教学也不再生硬,学生们也更加喜欢这门课,只有兴趣来了,学生们才知道怎么去学,并且学好这门课。
(2)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互换
将教师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师作为辅助,去欣赏且关注所有学生,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多了解学生想要的,使学生贴近生活,因为化学是和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样既弥补了课堂上的死板教学,还丰富了课外活动。教师还要倾注更多的爱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化学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要对他们更加地关心,帮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起进步。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来教、学生来学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们不仅会对化学产生兴趣,也会对教师产生浓厚的感情。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课的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化学知识能够被广大高中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觉到化学是一种娱乐。带领他们使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化学,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作者:藏永德 丁海红 单位: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学科知识、学科能力以及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3个要素,而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1]。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学生需在化学学科思想的支配与指导下通过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形成特有的化学学科能力。“化学守恒”是高中化学学科思想之一,学生“化学守恒”的思维水平影响着学生相关化学问题的解决。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学生群体“化学守恒”水平的具体差异以及初步探究形成差异的原因,以期能为今后的化学学科思想教学与研究作出有价值的参考。
1研究设计与实施
1.1研究设计“化学守恒”作为一种化学学科思想,具有概括性和层次性等鲜明特点。在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化学守恒”的内涵在不同领域具有相当丰富的表现,而且学生对“化学守恒”思想的认识水平也是由低到高逐步发展起来的。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方法,将“化学守恒”的内涵具体化和层次化,建立如表1所示的考查指标体系。本研究针对高中生“化学守恒”思维水平考查指标体系,自行编制了“高中生‘化学守恒’思维水平测验题”。该测验题由单项选择题(1~8题)、填空题(9~11题)和计算题(12、13题)组成,试题满分100分,试题具体组成与分值见表2。
1.2研究实施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上海市某重点中学高二年级同一老师任教、教学进度相同的3个平行班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于2011年4月进行,共发放测试卷93份,收回测试卷93份,其中有效测试卷89份,有效回收率为95.7%,有效测试卷的被试构成见表3。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与赋值后,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测试问卷的结构分析
2.1.1试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为保证本研究的操作性工具(高中生“化学守恒”思维水平测验题)的质量与可靠性,首先选择了5名高二学生进行小范围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学生反馈进行修改,再请化学学科教学论专家和经验丰富的高中化学教师进行审查方进入正式测试阶段,较好地保证了测试卷的效度。本研究所用测试卷的内在一致性系数α值为0.711,表明了该测试卷基本达到作为本研究测量工具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2.1.2试卷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拟用学生上学期2次大型考试(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的化学成绩的平均分作为高中生“化学守恒”问题解决的效标,分析了2者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列于表4。测试卷中涉及其他化学学习内容(如化学方程式、溶液酸碱性、化学计算),而化学守恒及各二级指标中电量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均与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达到了显著相关水平,表明本测试卷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可以通过测试成绩来判断学生化学守恒问题解决能力的强弱。
2.2高中生“化学守恒”思维水平状况分析
2.2.1测试成绩总体分布由统计结果可知,大部分被试的得分集中在70~79这一分数段,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最高分96分,最低分27分,平均分67.0分,及格率为68.5%;被试在电荷守恒题目上的得分率最高(0.764),元素守恒和电子得失守恒题目的得分率相当(分别为0.673、0.687),而能量守恒题目得分率最低(0.541)。
2.2.2不同学生群体“化学守恒”问题解决表现差异将被试成绩进行统计后发现:(1)全部有效被试中有53.9%的学生得分在60~79分之间,表明高中生化学守恒问题解决能力处于中等水平;(2)学优生中没有学生化学守恒问题解决能力处于较差水平,学困生中没有学生化学守恒问题解决能力处于优秀水平;(3)中等生中有19人化学守恒问题解决能力处于较差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化学守恒问题解决能力水平的分布。
2.2.2.1不同学生群体电荷守恒问题解决表现差异本研究将文献中的“化合价守恒”与“电荷守恒”统称为“电荷守恒”。化合价守恒是让学生根据“在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正负电荷总和的绝对值相等”这一原则来推断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或常见元素的不常见化合价。测验结果显示,高二学生已经完全理解“化合价守恒”的内涵。对于电荷守恒而言,92.1%的同学已经理解“离子方程式等号左右,反应物中各微粒所带电荷的总和等于生成物中各微粒所带电荷的总和”;但题目情景的复杂性增加,会使得学生很难找出解题依据,如62.8%的学生(主要为中等生和学困生)还需考虑弱电解质的电离情况而没有认识到“溶液中正负电荷代数和为零”。学优生在解决涉及电荷守恒的几道试题上正确率是比较高的,可推测学优生的知识结构完备,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有效调动自己已有知识、顺利实现知识迁移从而正确解决问题[2]。
2.2.2.2不同学生群体元素守恒问题解决表现差异元素守恒是“化学守恒”中最重要的部分,本研究在宏观和微观2层次上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在元素守恒问题解决上的表现。在考查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有15.7%的学生没有意识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保证体系的密闭性;甚至有两名学困生还无法复述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内容,想当然认为“该反应有气体生成,质量增加”。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元素守恒的理解发现,有14.6%的学生不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来分析化学反应,而根据已有知识确定“石蜡中仅有碳氢元素”。随后,测试卷设计一道以“化学平衡”为背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选择题,绝大多数学生(91.0%)没有受到“化学平衡”的干扰,这表明了学生有关质量守恒简单定量计算掌握得较好。测试卷中还设计3道综合题从宏观和微观2层次上考查学生对元素守恒的理解。以其中一道“工业上燃烧硫矿石生产硫酸”的计算题为例,89名被试中有74人在解题时候能够列出解题依据,其中48人直接根据硫元素守恒列出从FeS2到H2SO4的转化关系等式(一步守恒),26人还需借助化学方程式或转化式才能列出从FeS2到H2SO4的转化关系等式(多步转化)。除15名被试无法列出解题依据(TM1)外,其余被试并不是均对该题作出正确解答,还有32人次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其他错误致使无法正确解答,主要的错误有反应过程中的损耗关系没有厘清(TM2)、以“物质的量”为优秀的计算体系与以“质量”为优秀的计算体系没有统一(TM3)、单位换算出现错误(TM4)、多步转化中由FeS2到H2SO4之间量的关系错误(TM5)、计算错误(TM6),各错误类型比例见图3。由图可见,“能否找出量的关系”、“能否厘清反应过程中量的关系”以及“能否正确使用‘物质的量’为优秀的计算系统”是影响学生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因素。
2.2.2.3不同学生群体电子守恒问题解决表现差异本研究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规律设计了2道试题,一道是确定某氧化还原反应的还原产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选择题);另一道是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填空题)。从测验结果来看,氧化还原配平题的得分率(0.878)远高于另一道试题(0.528)。通过分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3](简称“基本要求”)和试后访谈,不难理解这一结果: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是上海化学高考必考题目,甚至在历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处于同一位置,这导致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格外重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教学,高考复习时更是给予学生大量练习;而基本要求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量化计算没有作出相关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重视。
2.2.2.4不同学生群体能量守恒问题解决表现差异能量观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优秀观念,能量观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形成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思维方法[4]。本研究设计了一道在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来让学生判断能量变化的试题。大部分学生常常在从宏观向微观迁移时感到困难、倾向于用物质的宏观性质来解释微观性质[5],因而有46.1%的学生没有认识到“‘溶解’与‘结晶’同时发生,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能量是不发生变化的”。再从宏观角度来考查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47.1%的被试能够从能量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但只有23.5%的被试在书写热化学方程时将热量符号表示正确。由此可见,中学化学能量的教学还存在着很大问题:(1)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忽略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而学生也无法正确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有学生会将“吸热反应”与“加热反应”等同起来;(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符号均有特殊的含义,如能量数值前面的“+”或“-”表明该反应是放热或吸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让学生强记符号的意思而不引导学生思考,以至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化学符号的意义;(3)“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完善学习而不是在新课和复习时才予以重视,而新课程教学“突出学习的过程,注重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更需要在教学中将程序性知识教学作为首要目标。
3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化学守恒”思维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对“守恒”思想的运用仍处于机械应用水平,并没有理解其实质而灵活迁移;(2)高中生对“物质守恒”的理解明显优于对“能量守恒”的理解,这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建立起“从能量角度来分析化学变化”有关;(3)与简单的数学运算不同,化学中的量化计算均是在定性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定量计算能力较定性分析能力弱;(4)高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对学生既有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5)在测试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学生解题较不规范,部分学生的解题过程显得“杂乱无章”,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得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进程。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更多化学教育界的同行在今后的教学与研究中,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化学学科思想的教学研究,以强化对学生的学科思想教育,不断丰富化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其主要内容包括: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观察的目的性;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的客观性;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观察的精确性;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观察,培养观察的全面性观察的全面性;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关键词:化学 观察力 培养 实践 教学效果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夭的实验室墙壁上,有这样一句话,“观察、观察,再观察”。这句话是指导他孜孜不倦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座右铭,他的许多研究成果确实是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取得的。许多科学家也都很重视观察的作用,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曾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在细微的观察之中。”可见,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现象理解掌握理论知识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学生们的感性知识大多是在实验中获得的,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理论,又用理论知识来解释、验证实验现象,这样能使学生们深刻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而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的基础。对实验现象的掌握,离不开良好的观察。观察在化学教学中如此重要,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呢?
一、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我们对事物进行观察,往往只对周围的部分事物引起注意,不可能对全部事物都感知到。一般是只对少数事物知觉得格外清晰,对其他事物就不怎么注意。也就是说,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根据知觉的这一性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必须确定明确的观察目的,让学生围绕目的主动感知事物,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地进行观察,思维也会更加清晰、活跃。
在农干班做氨气(NH3)溶于水的实验时,实验前我没有做任何说明,只是要求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组装好仪器后,当一挤压滴管的胶头,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喷入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由于现象非常明显,很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且做完实验后提问,发现大家对氨能跟酚酞起反应,使酚酞变红记忆很深刻,并且大多掌握了氨显碱性这一化学性质。但是对这个实验的目的——掌握氨极易溶于水这一物理性质却忽略了。我在军役班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烧杯中的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同学们带着这一个问题观察现象,对氨极易溶于水这一物理性质印象就非常深刻了。由此可见,明确观察目的,观察效果会大大加强。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的客观性
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方面的局限性,观察的结果和客观事物有时不相符合,为了消除这种错觉,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的客观性。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铁片,把它放在稀酸中,实验现象是铁片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溶液便成淡绿色。学生们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出反应原理:Fe+H2S04=FeS04+H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铁在浓硫酸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很多学生回答,铁溶解。放出氢气。把铁片放人盛浓硫酸的小烧杯中,让大家观察现象。通过观察发现,铁片没有溶解。同样是铁片跟硫酸,在稀硫酸中铁片溶解,在浓硫酸中却不溶解。这一结果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对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也加深了理解,铁比较活泼,可以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因此,铁跟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铁片放在浓硫酸中。由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把铁片表面的铁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使里面的铁与浓硫酸隔绝,故铁在浓硫酸中不溶解。通过这个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硫酸的酸性和氧化性的认识,并养成了在观察过程中不靠主观臆断,而是根据客观实际进行观察的好习惯。
三、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事物都具有自身的特征,事物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体现。我们要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这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因此,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精确性的过程。
有这样一个考试题目: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不产生火焰的是:A.硫磺B.氨气C.甲烷D.铁。为了分析这个题目,用上述四种物质作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让人家认真观察,观察现象如下:A.硫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氢气燃烧:淡蓝色火焰;C.甲烷燃烧:青白色火焰;D.铁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火焰),答案很明确,铁燃烧没有火焰。让学生思考问题: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分析什么样的物质燃烧产生火焰,什么样的物质燃烧不产生火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氢气和甲烷是气体,它们燃烧能产生火焰,硫和铁是固体,硫燃烧也能产生火焰,而铁则不能产生火焰。然后用硫和铁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认真观察,同学们发现:在燃烧的时候,固态的硫首先液化,然后由液体变成气体,实际是硫蒸气跟氧气发生反应:而铁是直接在固态时跟氧气反应。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物质在气态时燃烧产生火焰。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的观察,才能揭示物质的本质特征,发现物质的变化规律。
四、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观察,培养观察的全面性观察的全面性
是指通过观察能反映事物的整体,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发现感知对象所能反映的各种可能情况。要全面观察,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例如:在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的实验中,刚开始通人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由这一现象可得出结论:Ca(OH)2+C02=CaC03+H20,继续通入C02,过一会儿发现浑浊的石灰水又变得澄清,这一现象的结论是:CaC03+H20+C02=Ca(HC03)2。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观察只有按一定程序,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才能对事物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五、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变化多种多样,但它们总遵循一定的规律。观察的深刻性就在于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根据事物的特征。归纳、概括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
化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科学的决策。高中化学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注意到,在学生实验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行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心理品行,而造成实验失败。
一、中学生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不良心理
1.畏惧心理:部分学生由于害怕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单独做实验觉得不好意思;还有一部分学生受实验要求的约束,害怕操作不当而造成损失;更有一部分学生担心实验时会出现意外情况,如加热时玻璃瓶爆炸、强酸强碱的强腐蚀性等。上述因素都会使学生有心理负担,从而造成精神紧张,要么不敢动手实验,要么在实验中丢三落四。
2.惰性心理:在学生实验中,由于仪器数量和场地的限制,总是采取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一个实验小组少则3~4人,多则6~7人,这就给那些懒惰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在实验时他们总是静静地坐在实验桌旁默默地玩,自己不愿意动手,待别人实验结束后,抄袭几个数据就算了。这类学生往往缺乏自理和自律能力,依赖性很强。
3.情绪化心理: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主动参与,偶尔兴趣还很高,但表现得不够持久。当实验遇到困难,需要细心思考、精心操作时,心里就很烦,不愿意继续下去了。当实验中有错误,一旦受到老师批评后,表现得很沮丧,先前的热情一下子就没了,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兴趣再也“鼓”不起来了。这类学生在心理上害怕挫折,面对困难缺乏信心和勇气,常知难而退或半途而废。
4.傲慢心理:这类学生自私、孤傲、嫉妒心强,时刻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很少替别人考虑,也很少和别的同学交往。在老师做示范时,不认真观察、不懂装懂,甚至嘲笑那些认真的学生。在实验时喜欢表现自己,但又不能虚心向别人学习,总觉得老师讲的自己都懂。对其他学生的正确提示不放在心上。由于对实验的细节、重点、具体操作要求把握不准,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5.盲目心理:这类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很高,对各种事物均感兴趣,但自制力差,做事草率,只讲表面,不求甚解。进入实验室后他们往往第一个动手,不做任何准备就急于实验,这样急于求成往往导致实验失败。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不良心理正是造成实验失败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二、对策
1.榜样激励法:在讲示范时,可以让心理较好、成绩突出的学生做演示,使其他学生受到启示,积极地去效仿和协作。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协作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为现代教育所提倡,这对于学生在科学上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活动参与法:对那些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多让他们参与各项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帮助他们设计一套从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实验,让他们逐个慢慢地操作,并让他们互相交流,谈谈感想、体会和收获。使他们明白,只有亲自参与,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有最真切的体验,才会有收获。
3.条件调控法:所谓条件调控法,就是按照老师对实验程序的设计,在学生出现某些缺点或优点时,老师要及时调控。对学生实施一定的奖励或惩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品质的好坏对学生的实验信心和效率、道德品质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努力寻求新方法,探索新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作者:莫波 单位:江苏省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一、充分掌握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与精髓
老师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线工作者,是教育事业发展壮大的主力军。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个性创新化的时代里,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面对教材不断改革更新的情况下,要不遗余力、认真细致地把握住教材改革的方向。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在不断完善调整之后终于被运用到了实际的教学课堂当中。首先,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教学目的更明确,层次更清晰。使学生们很容易找到学习的重点,并且循序渐进,不容易感到学习吃力,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比如:新版教材中每个实验后面都有学习目标,初步学习什么(制取气体、提取混合物)初步学会什么(材料选用、仪器连接、溶液配制、数据计算、观察方法等)。其次,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样式不一,图文并茂。这样的编制特点使高中化学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插图、辅助图片,让学习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形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加深了记忆和趣味的效果,使知识内容的学习变成了愉快的享受过程。例如:教材中会结合实验例子配上实验现象的插图,使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结果更具体清晰。一些抽象的分子原子概念配上比例模型图后就变得更直观,让学生更易理解。
二、加强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老师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在要求学生努力的同时,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面对教材的不断改革,教师也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讲解,通过一些创新的教学措施,来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扩展其知识范围,加强对知识的把握运用能力,否则一味按照传统模式来教授,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减退,产生被动填鸭式的教学状况,无法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潜力,使教学成果收获甚微。因而,教师在补充自己知识技能,提高创新应用的基础上来教授学生,会给其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老师的教学指引下充分开拓其创新思维。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研究
1.增加趣味实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过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所介绍、讲解和让学生操作的实验都是课本上安排编制好的,只需按照其方法、步骤,所需材料等一步步完成即可。不能说这种实验方式不好,但是的确存在它的弊端。尽管得到了相同的知识和结论,但是却少了学生们自己思考,钻研探究的过程,使其思维受到限制,无法做到创新。同时,实验内容过于固定、死板,方式单一,长期下去,必然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变得反感厌倦。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或者课下开展一些趣味性实验,进而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布置一些作业,都是充满趣味性的小实验:“如何从粗盐中提纯”、“彩色温度计的制作”、“魔棒点灯”等,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自主研究试验,而且获得了知识、能力、创新思维的增长和开发,是培养创思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改变试验教学方法,多提问、多思考
每个人的求知欲望都很强烈,这是人的本性,那么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这种本能呢?教师应该在熟悉教材,捋顺教学思路的情况下,多给学生设置问题,这样,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不会分心。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认真听讲,仔细思考,充分开动脑筋,从多方面进行发散思维,在自己完全理解之后,很可能会继续研究探索,找到新的解决方法,这何尝不是一种培养创新思维的好的方式呢?例如:教师在讲解乙醇的化学性质时候,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钠与水激烈反应后,钠与乙醇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这样,学生们会从这个点不断地思索研究,远比机械地听老师一人讲授获益的多。
3.改变实验性质,使其更具有探究性
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地进行按步骤操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缺乏探究性的意义,无法让学生获得自我创新思维的提高,因而会使学生思维被限制,形成固定模式,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推行研究性实验教学很必要。例如:教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室温下,把铜片放进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对此,甲认为铜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乙认为铜片不会发生明显现象是因为铜与浓硫酸在室温下反应速率很慢。那么分析这两种说法的正确性。由此,可以引发学生好奇心,互相讨论研究,并通过亲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且,大胆假设,多角度分析,进而开拓自己的创新思路。
4.与时俱进,开展化学实践活动
学生的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老师很多时候想把最关键的难点和重点传授给学生,但往往力不从心,时间短、任务紧,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而组织课堂外的学习实践活动成为了老师们开辟的第二课堂。结合新版化学教材的实时性的特点,老师可以根据当下的社会状况或者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来开展学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习研究活动,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去实践去操作,通过运用创新的思维,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假设、构思、到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不仅培养了其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锻炼了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从而将知识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到一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例如:老师可以针对秋天马路上的落叶现象,来给学生们布置任务。当清洁工人们把落叶清扫并堆放到马路边上,然后进行集中焚烧时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造成环境污染,那么该如何进行落叶问题的处理呢?通过这一发散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使学生的思维不再被束缚,从而借助各种途径和渠道来进行知识的搜集和实践操作证明,这种带着明确目标的探索实践活动是最具效果的,而且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进一步提高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总之,由于高中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的帮助和启发,所以做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环节。本文通过针对学生思维能力开发问题所提出的几点实验教学方法,希望在以后的高中化学教学当中,能得到运用和验证,进而不断完善教学水平,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陈福天单位: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
摘要:针对学生化学实验中的不良习惯,分别从课堂纪律、规范操作、卫生习惯、课前预习、分析现象、科学态度等方面阐述了对高中学生化学实验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化学;实验习惯;培养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学对实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很多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导致学生对实验会讲不会做,变成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人。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对近1000名高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实验结束时只有26.4%的学生能主动收拾实验桌[1]。可见目前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习惯是不容乐观的,而良好的实验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正,逐步养成。
一、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学生不能像在教室一样保持安静。进入实验室后往往是说话声、吵闹声响成一片,在实验室自由走动,就像进了菜市场;还有的同学有可能把桌上的仪器拿起来当武器,互相追赶;有些学生有可能很快就被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等吸引,老师还没讲开始做实验,很多学生就已先动上了手,由于不懂实验要求,就会出现损坏仪器、浪费药品的现象,严重者还会出现事故;有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存在畏惧心理,坐在那里只看不做,一点危险就发出惊叫。
为此,教师要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制定人性化的实验室守则,人手一册,明确要求,观看一些不遵守实验室规则导致事故的录象。让学生明白在实验室盲动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告诉学生只要操作得法,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实验。当然,要使学生不盲动,还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地强调。
二、基本操作规范的习惯
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从初中即已开始训练,但我发现很多高中学生的基本操作习惯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取用药品用手抓;许多学生总以为所取药品越多,实验现象越明显,实验的成功率越高,由于这一心理,药品的用量普遍偏大,药品的浪费严重,没有节约的良好习惯;另外取用药品没有准确用量的概念,如试管内要加入1~2mL试剂,不知取多少就是1~2mL[2];加热时试管夹不知夹在何处,手拿试管夹时拇指摁住短柄,试管倾斜角度不对,试管不会振荡等等。
在教学中师生要重视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这一角色,实验时教师要充满自信,遇事不惊,神情泰然自若。通过教师规范、熟练、灵巧的操作,整洁、美观的演示,给学生以美感的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不要认为有些操作学生初中学过,就不引起重视,光讲不行,要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应用活动中学习、领会实验基本操作的要领和作用。老师深入学生当中反复纠正,也可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的监督作用,使不良习性及时得到纠正。在每次的实验课中教师课前要讲要求,课中要多检查,课后要多总结。也可采取量化的考核,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的行为习惯从他律变为自律,并与实验考查挂钩,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
三、保持整齐清洁的习惯
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保持整齐清洁的习惯。例如,药匙用毕没有用纸立即擦试干净,一把药匙取用多种药品;又如粉状药品向试管中加入时没有使用纸槽,用药匙直接加入造成药品撒落于试管口外,试管内壁从上至下粘满药品;试剂用后没有及时放回原位的习惯,导致实验过程中桌面混乱,无法实验,易打翻试剂,造成危险;试剂用后瓶盖不及时盖回,导致试剂变质,瓶盖“张冠李戴”。
实验完毕没有养成清洁整理的习惯,实验用过的玻璃仪器不清洗,药品仪器不归位,废物废液没有倒入指定的废液缸,随便扔,随便倒,一节课下来遍地是水,实验台上也是水渍斑斑。纸屑、火柴梗等随便扔到水池,使下水道堵塞等等。给后续班级的实验带来麻烦,也给教师、实验员带来很重的工作负担。
对这种现象,要向学生讲清道理,严格要求,使学生从主观上加以重视,客观上感到压力,直到形成一种习惯。刚开始时,可把学生分成互助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学生实验结束必须经过组长检查才可离开实验室。教师进行总把关,发现不合格者,要求其课后回来整理。经过多次的强化以后,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自觉的习惯。有了这种自我要求,才能使实验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强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使实验室内的环境具有示范性。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时,室内整洁有序的环境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感受到实验室是神圣的、进行科学实验的殿堂,使学生自然的产生保持这一整洁美观的场所的意识。
四、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有些学生的意识里认为做实验只是为了调节紧张的学习,做不做实验不影响高考,所以进入实验室只是为了好玩,对本节课的实验该如何做,应注意哪些事项不关心,这就造成了做实验的盲目性。
学生只有预先了解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步骤,才能在实验课的有限时间里,把主要精力用在实验的基本操作上,并能在正确的操作的同时,积极思维、观察实验的过程、分析产生化学现象的原因,提高实验效果。所以教师必须把实验课前预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并要求他们阅读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复习与实验有关的原理和实验内容,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教师要做好检查落实工作。根据时间和实验的要求程度每次实验课前可进行全查、抽查或让同学们互查。只有作到了必要的预习和复习,在实验时才能克服盲目性,胸有成竹地去完成实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明确其重要性,而逐渐养成为习惯。
五、细心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习惯
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实验试题,力求对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有利,认真做好“学生实验”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如2002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是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3)、(4)二题都考到引发水上喷的操作,如果学生平时做实验时只停留在看热闹的程度,而对具体的操作不留意,对实验的原理不思考就很难完成此题。因此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加强培养学生既能够正确叙述现象,又能够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得出正确结论的良好习惯。
首先要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可举一些例子,如做物质鉴别题时,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及时记录,而最终无法识别物质,让学生明白及时记录的必要性。其次是方法的传授。实验前应提示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实验过程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全方面、客观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促进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启发的方法,做好引导。如做Na与水反应,学生有可能只停留在看到反应的剧烈程度这一步,教师可逐步追问,使学生的多种感觉通道发挥作用,最后得出Na与水反应的现象是“浮、游、熔、嘶、红(如水中有酚酞)”。得出现象以后,继续引导学生探讨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学生实验时教师可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及时记录,分析原因,对表现优良者可作为典范,进行讲评,使学生感觉到科学研究的成就感。
六、实事求是,科学探究的学习习惯
化学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书本描述不同的现象、结论,这是很正常的,很多学生有可能对这些异常问题视而不见,照书上填写实验现象,错过了很多科学探究的机会。如做乙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不一定就出现砖红色的沉淀,有可能出现黑色的沉淀(Cu(OH)2分解造成),也有可能出现“铜镜”(Cu2O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如果不善于去分析,就会错过学习的大好机会。
对于出现的异常问题要实事求是,可重做实验,查找原因,这是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问题。教师可以一些科学家善于抓住实验的火花,最终成名的事迹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老师可做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及是为学生排忧解难。除了课堂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外,还要倡导学生配合课内学习,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化学小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除了以上习惯外,教学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习惯,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观察、多发现、多训练、多指导。还要有恒心、有耐心,从小处着手,一滴一点的培养。最终让学生明白做化学实验不是随心所欲的,它有一定的操作规范、操作技能。在实验过程中,蕴含着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创造了科学的实验环境,使我们能够科学的、高质量地完成化学实验,使我们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化学知识的内涵。具备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学好化学科学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创造品质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往往教师“教”的过分夸张,漠视、淹没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为“教什么”,“如何教”等因素而设计,考虑教材多,考虑学生少,这样学生是“他主”的,不是“自主”的。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改革中,“传授式”的教学方式遭到了否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对自主学习的实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存在着不同的学派,但对其中心内容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对其在教育中的地位都是十分肯定的。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塑造学习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动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学习。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秀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达到不教……”,我国古语“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都说明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优秀。
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往往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好奇心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对学生提出疑问,或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等方法去找到答案,在恰当的时候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教材中介绍了两种处理尾气的方法:①用气球收集尾气;②改进实验装置用酒精灯的火焰燃烧掉CO。利用这两套装置,引导学生分析各装置的利弊。①.气球吸收不方便、不保险;②.用酒精灯火焰处理不节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自的处理方案,集思广益,同学们一致认为以循环利用法来处理尾气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去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还原同样多的CuO,采用循环利用法可以减少CO的用量。
二、自主学习追求的目标是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良好的创造品质又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创造品质的人才能不囿于传统、安于现状,不盲目从众、唯上、唯书;才能面向未来,求真务实,勇于进取,乐于改革,欢迎新事物、新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尊重别人的劳动、贡献,注重效率、效益;才能目标明确,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兴趣广泛,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应变力;才能对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充满信心。一个具有良好创造品质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会更加自觉地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品质,促进自主学习,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充分的自信心。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的自信心,必须给其自由的环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科学面前师生平等。教师应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使课堂上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教师应及时对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表扬,更不要忘记对出错者予以耐心指导和鼓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得到了重视,自信心自然越来越充分。
其次培养创造的意志力。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敢想敢干的精神,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化学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化学领域中诸如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增强创造意志。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应长期坚持的化学实验,如水质监测,其监测的时间可以是半年、一年,甚至几年,其监测的项目有很多,如PH测定、硬度、富营养化、跨学科如物种数量和种类及变化等等。教师应不断检查坚持者的实验情况、实验成果,给予必要的鼓励与帮助。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化学兴趣小组,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造意志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
以探究性学习为优秀,以培养学生创造品质为目标的自主学习,如果缺乏一定的保证,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自主去学习、掌握,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故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3.1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对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广于提问,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较奇特的实验现象、悬念式提问、新奇的故事、不同于惯常结果的实验方法等等,易使学生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索,揭示“奇”的奥妙,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达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如“魔棒”点火、荒郊野外的夜晚“鬼火”、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的植被特别茂盛、豆科植物不用施肥就特别粗壮,化学中有许多这样的好材料。
3.2培养适度的批判精神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热情。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在培养“乖孩子”、“听话的孩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在培养会做题的孩子。这样的学生对老师教的、课本上的知识奉为“圣旨”;这样的学生迷信权威,崇信书本;这样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独立性,面临选择时束手无策,难置可否,结果放弃思考,人云亦云,窒息创造。“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对事物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它是一般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所以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吸收化学科学的精华。化学科学中的许多规律的认识过程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甚至由错误到科学,教师不应是简简单单的传授,可以引导学生再来一次“创造”,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寻幽探微,穷根究底,最终才能有所发现与创造。例如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让学生正确地去理解凯库勒式的积极意义,又要让学生通过性质的学习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苯的分子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比我们现有的课本上更科学的解释。
3.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欲望。创造想象力是创造的优秀,是创造的源泉,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启迪和鼓励联想、设计一些化学问题进行想象力训练等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如:引入有机物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没有有机物的世界会是怎样,有机物是怎样形成的……;在学习氢键时激发学生想象如果水分子之间没有氢键,我们的地球会怎样、若外星球也有生命但没水,那么那种物质会相当于水的作用;在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教学时,可提示学生你由此还会发现哪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也为正四面体结构、有没有离子的结构也为正四面体结构、有没有哪些物质虽然不是由分子和离子构成但其中存在正四面体结构;甲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乙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2,2–二甲基丙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由此总结出什么样的规律,又怎样运用此规律有所发现。
3.4加强实验和观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验证、探索、创造的可靠手段。观察是创造的入门阶段,要创造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敏锐的观察能力来自于训练有素的观察技能与问题意识的结合。平时观察到的、偶尔发现的奇异的化学现象要探索它的实质就要动手作实验。因此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创造思维、创造实践的根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在这方面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端正观察态度,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教师应根据所观察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由点到面、由短期到长期、由宏观到微观,使学生学会全面、系统地观察,训练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如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就应该引导学生不应停留在金属钠在水面上“跑来跑去”这一“好玩”的实验现象,而应引导学生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出气体、液体颜色变化、滋滋的声音等等实验现象。只有现象观察全面了,才有可能结合其他知识彻底搞清“钠与水反应”的实质。
(2)注重课堂演示实验,同时注重开阔学生视野。课堂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切勿包做包讲。当然,仅仅观察课堂演示实验还是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化工生产中的实验现象。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乐山大佛”为什么慢慢被侵蚀,又怎样保护?为什么要兴建火力发电厂、而为什么又要关闭一些小型火力发电厂?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水不能直接饮用?
(3)要注重验证性实验。化学教材中很多是验证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使用常见的仪器,组装仪器,自己作实验,而不应该操纵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失败时,应该及时地帮助他找到失败的原因。
(4)要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在进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时,就可以先按照常规的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引导学生辨别红褐色沉淀的本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大量的氢氧化亚铁,怎样得到大量的氢氧化亚铁,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甚至还可以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加以改进,这样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经过探索获取了知识,还获取了方法。
3.5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业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成功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组织模式。因此,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突破口,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小组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贡献各自的智慧,达成统一的目标。在不同的合作学习中,各角色进行互换,使得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构建,学生是主动参与的,小组成员是平等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自主学习所要求的。
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是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流于形式。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例如学习SO42-的检验方法时可设置下面一系列问题:①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何现象,再加入盐酸有何现象,盐酸有何作用?②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吗?③某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再加入HNO3,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吗?④你组认为检验SO42-的最严密的方案是什么?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还要吃透学生,精心设计既有联系性又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污染”时可布置以下开放性问题:①何为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②酸雨是怎样形成的?③空气中的SO2主要来源?④如何防治酸雨?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例如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
明确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在当前化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中,常出现个人责任不明确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问题,而某些小组成员无所事事,或者成绩差的学生所提出的见解和贡献常会被人忽视。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只设计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作业,也要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回答,实现一题多解。要尽量设计有联系、有阶梯的一系列问题,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使用“切块拼接法”等方法。也可将学生按照层次分为“基本组”、“专家组”等。教师还应该改进评价方法,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教师还应该试着让学生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角色互换,如组长、资料员、报告员、记录员等轮流做。公务员之家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快,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自主学习,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更好地生存;未来社会又是一个新的未知数,原有的知识不足以应付未来社会,靠终生的学校教育既不可能,更无必要,靠得住的是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对接受学校教育的在校学生进行教育时,务必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是通过思考“悟”的,是通过活动“生产”的;务必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自主学习的大力推行会让学生“吃”到一份好胃口,好心情,好营养的能力大餐,并将受益终身!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动力。本文主要通过化学实验、个人魅力、语言艺术及课外活动这几方面来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实验教学;个人魅力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他们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例如讲到初中化学“缓慢氧化和自燃”时,不是先讲概念,而是设计一个非常有趣的演示实验:将滤纸浸到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然后把滤纸挂起晾干,不到半分钟,就会看到滤纸先冒白烟,最后发火燃烧。不用火点燃,滤纸为什么能够燃烧呢?这个实验引起同学们浓厚的兴趣,他们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此时水到渠成,要解开这个谜,答案就在课本的某页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打开课本,比平时百倍认真地看着,之后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最终找到了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一种强烈的印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是一辈子也不能忘怀的。比起老师硬性要学生枯燥无味地死背概念要省事很多。其次,在教学中,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应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实验。例如讲到铁的氢氧化物时,有意设计一个成功制得白色氢氧化亚铁而另一个未制得的实验,学生感到很奇怪。经师生分析讨论,找出原因后问:“采取哪些措施可制得氢氧化亚铁?”学生发言后再由老师点评,课后由学生分别去探索、验证。总之,化学很多内容都可以以实验演示情境,创设“愉快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兴奋、惊奇的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二、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趣的事例,精练的语言能赢得学生。有时候学生喜欢某个学科,可能就是由于这个学科的老师。如果这位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心理更加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把枯燥的课堂学习变为一种美的享受,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经常深入学生群中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有许多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教氮族元素一节时,可进行红磷的加热实验,如果红磷干燥,刚开始加热时玻璃管内会产生小火花,但火花会很快消失。这时,学生就会对此产生悬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你再耐心解释,给出答案,使学生在“观察一疑问一明白”的过程中感知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从而诱导他们增强对化学课的兴趣。
三、教学语言艺术化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但若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例如在讲氢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顺序时,总结口诀“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核外电子排列,在多电子原子里,和电子总是仅限排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在层里。然而失去电子总是先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可形象地比喻着,好像人脱衣服总先脱最外面的一样。在第二节课的教学中,又设计了下面一段话:“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这个奇妙的化学世界,在这个充满魔力的世界里,我们已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正急切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头脑里的问题或许排成了一条长龙,请别急,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吗?”接着运用书上的内容,讲述了化学的应用、我国化学工艺的发展等。这样,使学生对化学产生美的感受,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开展第二课堂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兴趣的发展,更能促进能力的提高。例如可自编自导一场化学晚会:晚会可在一片震耳的“炮声”(氢氧气、氢氯气、氧乙炔等混合气体爆炸)中开始。序幕一拉开,几个女同学手持“喷雾器”翩翩起舞,把“喷雾成字”、“喷花似锦”两个节目以优美的歌舞形式表演出来。白纸上显出了“化学晚会”等不同颜色的字来。接着枯枝凋叶的花盆,顷刻间变成了绿叶并茂、鲜花争艳的盆景,还有“烧不坏的手帕”、“变幻莫测的晴雨花”、“魔棒点烟”、“雪条燃烧”等趣味横生的节目,可把晚会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把同学们带到无限美妙的化学世界中去……此外,还可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进行智力竞赛、操作竞赛、化学谜语竞猜、化学专题讲座等活动,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得到应用,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和欢乐,巩固和发展了兴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摘要]电影课以鲜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西部地区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电影教学 西部地区 中学生 化学素养
《化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新课程理念。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来说,科学素养不仅仅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而是在接受化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形形色色人的心理情态,各种各样缠绕的关系,又充分地显示着知识性和趣味性,具有了百科全书一样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因此,将电影与化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使“枯燥乏味”的化学课生动起来,而且有助于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电影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实践性强,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因此过于理论化、抽象化,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过于表面,在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下,死记硬背往往成为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媒的作用不可忽视。“据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高达65%”。电影传媒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的特点,在西部地区深受广大中学生欢迎,因此,应该充分认识电影的作用,将电影引入化学课堂,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
1,通过电影的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化学史的认识。
化学史是化学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史往往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很难予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电影教学则可以将科学发明和发现的历史以及科学家的奋斗故事活灵活现地重现,如在学习Na2C03时,为学生播放大型系列片《百年商海――中国化工业先驱范旭东和侯德榜》,介绍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的侯德榜博士,以及被称赞为“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的范旭东。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化学”产生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并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激励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电影的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的学习只能流于形式,必然导致创造力的缺失。《化学课程标准》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进行引导,电影教学无疑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渠道,如在讲解硫及其化合物性质时,适时播放电影《墨攻》片段:梁军使用硫磺浆浇在稻草上,然后点燃,当攻城赵军靠近时士兵纷纷被熏倒,中毒而亡……这时向学生们讲解:由于硫磺具有可燃性,点燃后生成SO2气体,SO2气体具有剧毒性。通过生动的影像,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被带动起来,抽象的化学理论变得生动易懂易记忆,同时也触发了学生在课后探求与硫磺相关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学习由教师的“教”引导学生转变为主动的“学”的良性循环。
3,通过实验应证,辅以电影教学,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媒介,但在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实验仪器和药品的不足,往往以教师演示为主,造成老师难教、学生难懂、理解不透彻,电影教学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动手实验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现象和实验总结能力。如在讲授燃烧与灭火内容时,先播放电影《荒岛求生》片段,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指出主人公在荒岛上发现的物质,通过提问的形式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得出燃烧的首要条件,随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白磷、红磷的燃烧对比实验过程及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和记录,通过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交流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而且对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亦有着积极意义。
4,通过电影的辅助教学,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中学化学课本中不可缺少的知识点,化学科技已经和医药、食品、环境、生物等学科结合,因此环境保护涉及到很多领域。在倡导绿色化学教育的大前提下,可以让学生观看美国电影《后天》,在电影中由于人类肆意践踏自然,导致臭氧洞在扩大,沙尘暴、洪水等自然现象频繁出现……通过电影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学习中常见的污染问题,教育学生从身边事做起,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将污染控制在源头。
二、电影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影教学应用于化学教育,在西部地区也属尝试,教学实践中,最为突出的,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一是缺乏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目前评价教师的业绩,主要看考试成绩,“应试教育”仍是各校工作的优秀,在考试和升学的巨大压力下,教师面对日益激烈的“竞聘”,对仍处于实验阶段的电影教学明显缺乏信心,必然导致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二是滥用电影冲淡了教学主题。电影赋予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变抽象为直观,化空洞为充实,然而,有的教师过份依赖电影,在一些课上从头到尾都使用电影,忽视了教学选择。冲淡了教学主题。
三是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充分。部分教师因为缺乏相关学科知识从而导致电影选材不当,针对性不强,使化学教学与电影内容严重脱节,使电影教学变成了毫无意义的“观影”课,特别是在现在电影内容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教师指导的缺失,将致使电影课非但不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甚而还会产生消极影响。
四是部分教师缺乏很强的组织教学及应变能力。电影教学不是沿着教师设计好的思路展开,而是沿着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展开。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认识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掌握知识,一旦缺乏控制,将会带来提问目标的不确定性,使整个教学过程脱离轨道。
五是电影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化学电影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既要有化学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电教设备操作知识,同时还要有电影资源信息收集的能力。在西部地区。许多学校因师资不足,大部分化学教师的课程任务都极为繁重,很少有时间进行电影的选材和剪辑,往往都是在上优质课或评奖之类的课时才请其他教师帮忙共同制作。
三、合理运用电影教学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1,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电影教学的积极性。
在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家长和社会对电影教学缺乏信任,学校和教师难以摆脱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使教师对电影教学普遍缺乏信心,仍习惯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首先,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和《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建立并完善以“素质教育”为优秀的评价体系,并将其视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不是不顾教师的职业特点,仅把竞争上岗当着管理教师的唯一手段;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关怀,鼓励、支持教师的教育创新,尊重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运用“目标激励”、“信任激励”、“肯定激励”等手段,从根本上促进教师参与电影教学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
2,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
电影教学并不只是简单地对电影进行剪辑和播放,而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如课堂电影教学一般不超过半小盹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好上电影课的计划;上课后先复习旧课5分钟,再进行新课10分钟,放映电影20~30分钟,放映后归纳总结5~10分钟等等。在西部地区,由于教师对电影教学普遍缺乏认识和了解,尤其需要强化相关知识的培训,而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影视教育的基本理论、影视艺术的基础知识、影视教育的基本方法等方面。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用集中培训、分散培训、老师自学以及进入影视专业院校脱产学习等多样化手段。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电影教学力求创造一种适应这个信息社会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个空间。使学生引起悬念,产生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沿着教师架设的探究桥梁达到认知的彼岸。开放式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机的结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开发,而且学生的个性也得以和谐发展,同时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向教师提出新的问题。
4,重视电影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是教学效果的保证,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电影教学为学习提供了载体,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电影教学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来进行,不能只为追求活动的愉悦而忽视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向的前提下,把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体现出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激发兴趣后有所期待,在积极构思后得到认同。
5,注重电影播放的针对性。
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差异决定着在利用电影进行科技教育渗透过程中必须注重针对性,尤其在西部地区,由于教学差异,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诸多方面都参差不齐,这将直接决定着有针对性的电影教学才具有最好的知识渗透效果。如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播放电影也要有层次,应遵循学生年龄特点,有选择地进行放映。
6,消除来自影片本身的干扰。
部分影片中含有一些不利于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议论、思想及具有伪科学特征的内容,因此在选材时需有目的地进行剪辑,这不仅可以消除电影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还可以有效地缩短影片的长度,使原本紧凑的课时显得更有条理。
摘要: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知识的获取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情况。尤其在自然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是否能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是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本文就如何更好地激发高中学生,在化学这门自然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摘要: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学习积极性;有效方法
所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就是学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求知状态,这种积极性十分的可贵,同时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也很大。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学生在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都如饥似渴、都十分积极,实际情况是受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学生不仅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积极性,甚至对化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厌倦、逃避心理。因此,研究能够使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焕发活力,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点的方法就十分重要。
1.学习目标的引导
在采取多种措施激起高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积极性的过程中,本人首先o出的建议就是学生要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去努力,这样更加有方向性与动力。我们都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大,化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不仅要学化学,而且要学好化学,这样才能为高考做好准备。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难度较之于初中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与困难十分频繁,如果学生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不要说能够积极地进行化学学习了,甚至会出现失去化学学习信心的情况。而如果有了一定的努力方向与目标,就如在黑夜中看到了启明星,在大海上看到的灯塔,即使有很多的失败与挫折,学生也不至于迷失方向,依然能够积极主动的为目标而奋战。
就高中学生制定化学学习目标,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否则不仅难以激发动力,反而会使学生走向错误的道路。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通过个人的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既跳一跳摘桃子,这种目标往往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
2.提升知识点展示的趣味性
教师通过平实的语言能够达到展示知识点的目的,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也能够达到展示知识点的目的。总之,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展示知识点的方式。然而,选择的方式不同却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视角来看,要求教师能够以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将知识点展示出来。
生动且有趣的语言,一方面,能够使原本学生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理解起来更形象化,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能够及时领会知识点的含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自然十分喜悦。另一方面,生动且有趣的语言,能够使枯燥、沉默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焕发了课堂的活力,也焕发了学生的活力,学生的积极性自然随着课堂活跃的节奏不断提升。
当然,提升知识点展示的活跃性,并不能停留在思想上,应该付诸实践,需要教师做很多工作,积极的去思考与反思每一个知识点讲解的细节,反思如何将一些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及有趣的语言与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通过知识点呈现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虽然导致学生失去化学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不在少数,但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也不在少数,而教师在采用不同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时,要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一种,能够从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积极性的方法。现代教学对兴趣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而究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该如何灵活的驾驭,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热情,使学生对获取化学知识产生一种渴望与向往,学习化学知识点会给学生带来难以言传的幸福感,学生乐不知疲,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在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调动方面,发挥着如此强大的动力作用,那么,接下来教师应该思考的就是,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过程,既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极为困难的过程,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与倾向,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引,学生很难顿悟。尤其在面对化学这门要求较高的自然学科时,其难度可见一斑。因此,教师要以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最根本的出发点,结合新时期出现的很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与策略,达到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良好的感受的目的,进而通过兴趣的培养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4.注重表扬
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一种内心感受,因此,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到学生积极性的产生。本人十分提倡的一种方法就是表扬法,在实际教学中也验证了表扬发的良好效果。
很实际的一个生活与教学体验就是,不管年龄较小的人群还是年龄较大的人群,都渴望受表扬,在受表扬时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开心与无言的快乐。在受表扬之后,也会产生一种十分积极的心态。那么,这就为教师利用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是,越是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学习积极性,反之,越是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是消极。因此,即使成绩一般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并不是那么优秀,教师也应该积极的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对学生的长处提出大力表扬,使学生在全班同学的见证下受到表扬,此种方法十分奏效,受表扬的同学整节化学课都会处于一种高效学习的状态,并且可能因为教师的一次表扬,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化学学习轨迹,很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化学成绩逐步攀升。
当然,我们谈及化学教师以表扬的方式,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更具动力,这并不表明教师就拒绝批评,实际教学告知我们,巧妙的采用批评的方法,也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目的。教师切记要正确运用批评的方法,要将教师的真情实感渗透到对学生的批评之中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教师的苦心,还会励志努力学习,积极性倍增。
5.教师转变教法
我们谈及激发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活力,不能将视角一味的集中于学生本身,毕竟学生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不是完全受学生个人的内部因素影响与支配的,教师这个课堂教学的主导,其教学情况如何,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本人建议教师要对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做出一定的调整。
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确实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无益,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例如:教师可以引入讨论学习法,针对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疑惑的情况,组织学生之间就存在的疑惑进行沟通。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思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能够更好的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
在通过一些新出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误区,那就是只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的被激发,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教师在实现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时,一定要科学的对教学方法加以选择,挖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的潜力,这样才可达预期教学目的。
6.树立远大的理想
没有理想者碌碌无为,有理想者每天都会为理想奋力奔跑。高中生正处于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时期,同时也正是为远大理想奋斗的大好年华,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能够认识到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意义,及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生产生活的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师要引导学生彻底转变学习化学是为了应对考试的低级学习理念,要鼓励学生立大志,学好化学是更好的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只有在远大理想的激励下,学生才能激情万丈、才能积极主动、才能千方百计的客服困难。
7.把握化学学习规律
不管自然学科还是人文学科,都是为了揭示一定的规律,作为学习者只有明白了这一点,并积极的寻找这些规律,才能找到学科学习的规律,进而有效掌握知识。学生一旦对学科规律有了清晰的把握,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对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及考试压力的高中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学生的学习自然也更加积极。因此,教师应该从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学习规律及提升学习效率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文虽然从七个不同的方面U述了行之有效的有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然而,还有很多未提及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希望教师能够多角度的引入多个不同的方法。
【摘 要】本文以西林民族高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学生个体性格差异、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差异、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差异、学生学习方法差异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实证“361”有效课堂教学实验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学习 个体差异 “361”教学模式 调查分析
“361”课堂教学模式从当前的实验教学效果来看是一N良好的、有效的方式。“361”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就是预习、展示、反馈为“3”,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测评、纠错巩固六个环节为“6”,一个反思就是“1”。“3”“6”“1”所指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的相关性。“361”教学模式是解决差异化教学的有效方法。百色市积极响应教育改革浪潮,推行“361”有效课堂教学实验模式,并于 2014 年 7 月开始在全市各县的 93 所中小学进行实验,本校也被选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对象。然而,本校位于西部民族边远山区,县内有壮、汉、苗、瑶等 14 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 90% 以上。大部分学生来自封闭、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山区,缺乏理性思维的严谨性,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思路狭窄、单一。成绩优异的学生大都到区域外的高中就读,留在本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效率低下。而受“大学生就业难”“打工潮”和“读书无用论”等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十几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深有体会,要想提高本校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化学学习的个体差异,以差异性调查结果为依据,实施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高中化学学生学习个体差异实证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山区高中化学学生学习个体差异,本文以百色市西林民族高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及部分教师为调查对象,其中学生 1100 人,教师 5人。主要以问卷与访谈两种方式展开调查,共发出 1105 份问卷,收回 1100 份,有效问卷 1100 份。问卷主要内容如下:(1)学生的个性差异;(2)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动机差异;(3)学生具备化学基础知识的差异;(4)学生学习化学方式方法的差异。经过全体调研人员的深入调研、认真统计、谨慎分析、归纳总结,并结合 spss 数据分析、求证,最后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一)学生个体差异性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西林民族高中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学校,学生来源地比较分散,有县城、乡镇和山村。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他们,形成独特的性格特点。本文主要从“性格差异”“兴趣差异”“学科爱好倾向”“学习方式”四个维度来考察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调查“性格差异”中,本文主要设置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选项,调查显示有 65% 的学生认为自己性格趋于外向,有 35% 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内向型性格;在“兴趣差异”调查中发现,喜欢绘画的占 9.3%,喜欢音乐的占 22.9%,喜欢体育的占 24.7%,喜欢阅读的占 17.6%,喜欢舞蹈的占 5.4%,喜欢电影占 16%,其他的占 4.1%;在“学科爱好倾向”调查中,有 13.5%喜欢语文,有 12.2% 喜欢数学,有 10% 喜欢外语,有 11.6% 喜欢物理,有 13.8% 喜欢化学,有 11.2% 喜欢生物,有 8.7% 喜欢政治,有 10% 喜欢历史,有 9% 喜欢地理;在“学习方式”调查中,本文主要以 A“独立思考、专研”,B“与人合作、交流”,C“说不清”三个主题来考察。其中 A 主题的学生占 44.6%, B 主题的学生占 39.4%, C 主题的学生占 16%。从以上数据统计结果可知,山区学生在性格、兴趣爱好及学习风格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的性格活泼开朗,认知媒介更倾向于情境性和形象性,同时,我们发现,山区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自主性比较差,合作学习比较差。这些性格特点多与本校学生家庭环境以及学生长期以来的生活环境有关。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更注重采用音乐、视频、图形、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课堂活动,或者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差异性教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内生性差,教师应该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内生性学习动机。动机是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学习化学动机直接影响到学习的努力程度。促进学生养成内生性学习化学动机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测量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1)化学实验很有趣;(2)为了通过各种化学考试;(3)为了以后好找工作;(4)学好化学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生活。通过调查统计了解,有 30% 的学生选择(1);有 25% 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通过考试;有 35% 的学生是为了以后好找工作;有 10% 的学生认为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是基于外在动因所至,认为因考试需要和为了寻找好工作的占到了 60% 的比例;而出于主动爱好和感兴趣的占比少,为 40%。为此,我们对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的成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对化学实验感兴趣的学生和认为化学实验有意思的学生,即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学生和为了升学而努力学习的学生的成绩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要更为优秀。由此可见,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对化学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任教老师应该主动尝试挖掘新的前沿的教学资源,以化学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教学,实施差异性教学,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生性学习动机,使学生自愿投入化学学习中,促进内生性学习动机的形成。
(三)学生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影响高中化学成绩,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后进生。我们在统计当中将学生的学习基础划分为四个层次:基础很好,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基础差。然后,结合学生入校化学成绩以及高一时期学生的化学成绩进行差方统计。差异关联性分析如下:高中前化学成绩很好的占 14%,在高一时期以相似比例存在;基础较好的学生占 30%,在高一时期这一比例也达到 29%;基础一般的学生占 30%,基础差的学生占 26%,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在高一时期也以相似比例存在。这种差异性表明,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好差与学生的化学成绩高低有密切关联性。这个研究结果也提醒高一教师,在高一化学学习阶段要及时引导后进生的化学学习,及时帮助后进生赶上学习进度,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看出,西林民族高中高二理科班学生在上高中前化学基础很好的只占极少数,基础较好的也并不是很多,基础一般的基础较差的与基础很差的则占大多数,这说明高二理科班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就已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个差异对高中化学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习功课的增多等,化学成绩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四)学生学习方法欠缺且差异明显,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对于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学科来说,掌握一套有效的、合理的、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能够帮助自己有效地学习化学,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和学习成绩。我们以高二学生(共 250人)作比较,调查结果显示,成绩在 80 分(40 人)以上的W生中,有 75% 的学生掌握了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只有 25% 的学生不善于运用学习化学的方法和策略;成绩在 60-79 分(100 人)的学生中,有 60% 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也 40% 的学生不善于运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以上数据可知,西林民族高中的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不善于运用学习策略,这对他们的化学学习十分不利。
二、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的一些教学对策
从以上调查及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实施“361”课堂教学实验模式,必须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精心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西林民族高中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水平,有效提高其学习成绩。
(一)深入了解学生差异。西林民族高中处于边远山区,学生民族身份多样化,性格差异大,作为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差异、爱好差异等,才能实施差异化教学,也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实施“361”课堂教学实验模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二)设计和实施差异化的分级教学目标。古人云“因材施教”,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为教学理念,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为学生设计合适不同差异及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以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化学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同时,在化学差异化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每个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并对不同层次差异的学生进行跟踪测评,以测评结果为依据,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从而达到优劣兼顾,优则更优,好上加好,后进跟进的教学效果。化学差异化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基础差异大,差异层次分明的学生的教学问题,它充分照顾到了各个层次差异个体,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三)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西林民族高中的学生具有典型的民族特性,各方面差异都比较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预习、展示、反馈是教师根据学生差异、教学实际情况所做出的教学反应。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测评、纠错巩固是在教学层层推进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一步总结和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总之,在本校当前主要以大班教学为主的课堂组织形式中,要想在每堂课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与之匹配的教学策略,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从教师素质、教学任务量、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来说,还是不能够完全达到。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无论在什么样群体的学生面前,一定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有学习风格差异这一特性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361”课堂教学实验模式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遵循其教学规律,有效地将此种化学教学形式更好地在西林民族高中的化学课堂当中推进。
摘 要:现今依旧还有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化学学习有一些误解,他们认为学生今后从事的行业极有可能与化学毫不相关,这就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化学学习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日后的化学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让每位学生了解基础化学,明白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原理,以及培养化学思维方式,这些都将会有益于学生的一生。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面向每位学生,指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身负重任,我们要倾尽全力帮助学生的化学学习。接下来,本人就多年从事化学教学的研究经验,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方法的培养
由于很多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就对化学存在误解,对化学的兴趣不高,甚至有些畏惧,所以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开展的工作比较艰巨。而化学在中考中占的比例较大,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放弃这个部分。其实,化学是一门比较有趣且容易提高成绩的学科,教师只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化学成绩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人愿意花心思在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上,特别是学习,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扭转家长和学生的传统学习观念,改变他们对学习的功利心。恢复高考到两千年之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不高,所以人们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使得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制度中大行其道,导致很多学生成为了外媒口中的“考试机器”。到了今天,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大飞跃,我们该意识到应试教育是一种错误的教育制度,我们的教育目的不该是简单的、功利的为考试学习,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和家长转换原有的应试教育观念,鼓励他们看到教育的本质。至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有很多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未知事物很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切入点。例如:引用最近大火的电影,用一种有趣的、简单的方式向学生分析电影中的一个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克服学生对化学的畏惧。
二、通过实验了解化学反应
化学是一门基于化学实验而存在的学科,它的大部分原理知识都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不论理论的知识学得多好,一旦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好下手,那么这理论学的再好也没有用,毕竟理论终究是为实践所服务。而且化学课堂如果只有教师讲原理和知识点,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有点困难,学习过程也会很枯燥,学习效果不佳。不论教师讲得多么惟妙惟肖,学生通过实验亲眼见证才会感受到化学的独特魅力。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有重视,更要好好利用,它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总结深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严禁求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所以,教师一定要适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把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通过实验,亲眼见证书上描述的化学实验现象。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实验要求。对待实验失误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有耐心,鼓励他们多次练习,熟能生巧,当学生把一个实验做几次,那么他就一定能够掌握好它。
三、夯实理论基础
初中化学还是基础化学,对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要求不高,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今后化学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初中化学学习一定要夯实理论知识。初中化学知识很简单,但是相互交融,容易记混,学生在记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巧。化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对比,有些物质很相似,大多数的性质都一样,只有细小差异,化学家就是通过对比发现它们之间的这些细小差异,进而深入研究。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记忆,这可以减少记忆内容,提高记忆效率。例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他们的分子式分别是Na2CO3和NaHCO3,名字相近,分子式也很像,只差了一个H,物理性质完全一样,化学性质也很像。很多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死记硬背,不仅累而且容易弄混。其实将两个化合物进行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的性质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与同一类物质的反应现象一样,反应产物相同。重合的地方记一次就好了,我们只需要记住不重合的地方,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不同,反应产物不同。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好的夯实基础方法向学生推荐。
初中化学从初三开始开课学习,学生们这一年要集中复习,备战中考,他们的学习任务很紧迫,所以化学作为新课,必须要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效果。教师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的兴趣和必胜的信心,对化学产生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上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要求。
【内容摘要】优秀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站在初中化学的角度来看待优秀素养,可发现初中化学的优秀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思维与能力。这就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优秀素养。
【关键词】初中学生 化学优秀素养 培养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革除传统教学中过度重视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优秀素养受到了教育界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优秀素养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立足的资本、品格和能力,不但对个人的未来发展有影响,而且对培养国家未来的高素质人才也有重大影响,因为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更是人才的储备库。因此,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优秀素养,已成了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强化科学伦理观念的教育
科学伦理就是关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研究,个体在掌握了科学技术后不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技术去危害人类或者自然界,这是人类学习科学技术的前提,也是人类道德的基本底线,更是学生学习化学应具备的必要伦理道德。化学老师传授给了学生化学知识,但同时也应强调不能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利用化学物质去危害人和动物的生命,损害他们的健康,要多教育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去造福人类,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比如,学习《硫酸》这节课时,可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为了检验狗熊的嗅觉是否灵敏,而用硫酸泼向五头狗熊,造成狗熊的皮肤被严重腐蚀。通过这个案例可让学生明白:首先,硫酸具有很的腐蚀性,不能随便泼向别人或动植物身上,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学生对硫酸的认识就从抽象变成了具体。其次,掌握了科学知识,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去危害人或动植物的生命,从而强化对学生的科学伦理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二、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思维
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且思维能力还是优秀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由于学科不同形成的思维模式也是不相同的。就化学学科来说,思维模式的特点是从符号的角度、从微观及宏观的角度看待化学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例如,在初中化学中学习NH3与HCl 的反应时,可以发现这种反应不但体现出了微观世界的特征,还体现出了宏观世界的特征,更体现出了符合世界的特征。
一种化学物质与另一种化学物质的性质是不同的,而且同类别的化学物质表现出的性质也不一定相同。这就要求化学老师让学生从化学反应及化学物质的性质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思维,并让他们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利用化学思维进行学习,养成用化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利用问题情景进行化学教学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具体知识点和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结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用化学知识及化学思维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复习旧知识,引导出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化学元素“钙”时,可问学生这样的问题:“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而青年人却容易呢?”在学习“锌”和“碘”时,可问学生“有些人容易患上侏儒症或甲状腺疾病,原因是什么呢?”可让学生根据目前学习的知识,从化学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等方面考虑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
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产生的疑问和悬念就会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新知识,以解决心中的疑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化学的学习效果,更使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很多常见的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即学生明白了老年人缺钙就会患上骨质疏松症,侏儒症的产生是因为缺少锌的缘故,而碘的缺乏就会患上甲状腺疾病,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并在化学优秀素养的培养中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化学
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不但会有大量的化学反应被涉及到,而且涉及到的知识点也很多,因为化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理解起来比较费劲,但是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理解就可以容易很多。例如,学生学习O2时,虽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但是却看不到,摸不着,因此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让老师进行口头解释,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和认识O2属性。如果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O2和P的化学反应过程,直观地了解O2的化学属性,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了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化学优秀素养。
总之,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优秀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化学老师不断地进行努力,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努力使学生养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习惯,用化学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优秀素养。
【摘 要】化W教育专业是以培养教师为主要目标,开设化学教育这一专业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教师的能力。所以为了培养祖国的花朵,化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需要努力学好理论专业知识和学会实践。化学这门学科在社会中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但是现在化学教育还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困惑与不足,需要我们加以改善。
【关键词】初中生;化学教育;困惑;思考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化。近几年,经常听学生讲化学太难了;化学得分太不容易了。作为化学老师的我感到很痛心,更觉惭愧。困惑、迷惘常常萦绕我心。
本文就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一点看法与思考。
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导致大面积学生厌学、成绩差。怎样走出这种困境呢?首先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门生活的科学,尤其是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心理素质。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排忧解难。
首先,要鼓励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倡导独立完成实验,只有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实验中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害怕失败,尤其是对一些有毒或有强烈腐蚀性的实验,更是不敢下手。教师要在实验前讲清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只要规范操作,就不会出现危险,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比如:“净水器的制作”让学生体会化学真真切切有用等等。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实例,将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其次抓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知识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所以,化学课堂教学不应完 全以知识为中心,但一定要以知识为根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参与教学,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实验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只有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学会”是“会学”的基础。动静结合适当,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共同发展。
第三,构建生动活泼的有效教学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件事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单一,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分散注意力,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兴趣。因而,丰富课堂教学活 动必不可少。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多媒体、创设情景、提问、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轮流 讲课等各种不同的方法综合运用,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惊喜的感觉,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去学习化学。
二、学生学习缺乏连续性、持续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性尚未成熟,情绪波动较大,想学的时候可以废寝忘食,不想学的时候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学化学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在完全忘记之前及时复习、加深印象,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永久性记忆。如果等到忘记了再来复习,就像又学新知识一样,我们就永远是初学者,虽然在辛辛苦苦地烧开水,却难品味到其甘润。为此,我有三点思考,一是加强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他,督促他,帮助他,一路辅助他,用教师雪亮的眼睛关注他。只要教师能持续,学生也不得不持续。二是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比如,描述物质性质的时候,先描述物理性质,然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而进行化学计算,化学计算的时候,总是先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等。三是做好每一阶段的检测。让学生不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激励;也不时体会到失败的不甘,失败的鞭策。
三、学生学习缺乏策略性、方法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缺乏记忆的方法。众所熟知“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知识比较细,比较杂。总有学生抱怨:该记的东西太多了。必须要教会学生方法,或理解记忆,或对比记忆,或谐音记忆等。比如:关于气体的收集方法,出考题的时候装置形式变化多样,这就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再如氢气、一氧化碳、碳的化学性质时,有意识地进行对比记忆等。
(2)缺乏整合的思想,知识与知识之间不能连为整体。记得有一次我要求学生默写几个化学方程式,如水通电分解,氢气燃烧等,大部分学生都能迅速写出。然后,我稍微变了一下,整合了一点,要求写出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傻眼了。这提示我们平时要不时进行知识的小整合,练习多了,潜移默化,没有真功夫,也能打几套。
【摘 要】自新的课程标准制定和实施以来,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倡导细化到每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一方面需要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应该在教师的教学监督和自我监督下,提高自我学习的要求,及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在化学学习中被动的现象,着重分析和探讨对高中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28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对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越来越看重,学生们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由于掌握化学知识范围的有限以及化学学科多样的特点,往往对化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获得,需要依靠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课堂辅导。因此,高中生要扩充化学知识范围,深入了解和掌握化学理论知识,就需要充分提高自身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在自我思考与共同探究中,寻找到最佳的化学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对高中生进行化学自主学习的指导,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相似,需要学生对化学活动的主动参与。特别是化学实验的教学指导,需要化学教师在及时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进度下,作出合理的教学调整和教学指导。高中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化学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调动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化学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性的引导认知,可以透过以下几点进行。
首先,化学教师在教学的伊始,就应该了解班级上每位同学的化学学习成绩,并根据自己的化学学习和教学的经验,对学生们介绍化学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而为了更加直接地激发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化学学习中能够自主学习,化学老师需要针对每位同学的实际化学水平,因材施教地为他们制定出较为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鼓励每位学生只有通过积极地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化学学习能力和化学成绩的有效提高。化学学科的教与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依赖于教师课堂有效的教学讲授和课堂实验的指导,还需要高中生们在课堂和课下的时间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效率。
其次,化学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在化学自主学习中,独立与合作两种学习形式的特点和注意的事项,尽量扩大每种学习形式的优点,规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的缺点和不当之处。高中生在对初中化学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深入的高中化学知识范畴内,有时会表现出不够重视的学习现象。因此,化学教师针对此类学生的学习状况,除了上述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阐述,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们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明确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和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耐力和实力,进而在独立和合作学习中逐步提高自身化学学习的自觉性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思考
高中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体现为学生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中,通过独立思考,自己解决化学学习中的难题,并学会在思考中不断发问,自我解答,从而提高应用化学原理解释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的能力。
首先,化学教师对高中生独立思考的引导,要偏重于化学教材重难点知识。学生们一方面要明确化学学科考查的知识点,才能在化学练习中实现重点突破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们只有真实参与到化学难题的独立思考与解答中,才能深刻认识到自我化学的掌握水平,从而对不擅长或者短缺的化学知识,加以重点学习和练习,进而提高综合解答化学难题的能力。例如,化学教师在教授有机化合物的章节内容时,化学教师切记对学生进行过去的直授教学,而是应该注意启发和引导,在学生充分预习好相关的知识后,对学生加以相关化合物问题的提问,学生们从教师的提问中也会大致掌握化学学科的重难点,从而在自主学习中逐步完善对化学系统知识的掌握。
其次,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进行自主学习时,还需要注意对学生思考方向和范围的及时规范和订正,让学生在多次的学习练习中掌握一定的化学学习的技巧,继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在进行独立思考时,有时由于化学习题的陷阱比较隐蔽,学生在某些陷阱的引导下而走入了不可解的思路。针对此类现象,化学教师应该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引导者和规范者的作用,使得高中生在自主学习中意识到化学学习不仅仅依靠不断的思考与练习,还需要谨慎和多元的学习心态,这样才能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掌握化学解题的技巧。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强合作
上述主要阐述的是高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实现化学的自主学习。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合作,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具体来说,高中生合作学习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完善。
首先,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离不开化学教师的课堂辅导。因此,所谓的学生合作学习也可以解释为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合作,进而增强课堂互动的效果。然而高中生在经过自主独立思考之后,有时也难免会对棘手的难题表现出吃力,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与教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解题的成功率以及效率。另外,化学教师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也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从而在接下来的章节教学中注意方式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其次,化学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对学生与学生之间自主合作学习的引导,注意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高中生在经历了合作学习之后,往往会更加明确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团队交流与合作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学习价值,这是新时代教育理念逐步完善所提倡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是加强学生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阶段。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能够体会自主学习对高中生学习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理念,借鉴和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本班级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生只有在明确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对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的探究与总结中,从而提高学生对各类化学难题的思考与解答的能力。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要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的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么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人以鱼”,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前,我会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题纲和要求。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预习题纲:
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
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
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
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
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了解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实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核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液体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了培养。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离不开解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首先,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求解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转化成图式符号,排除与题目所求无关的干扰信息。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公式或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第三,验证解题结果,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否验证、如何验证,同时还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题的不同解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其辩证性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摘要】作为一名化学入门教学的中学教师,只有利用身边一切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的化学人才。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探究能力 兴趣 创新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29-02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而实验则是化学的基础,化学结论的得出都是经过大量的探究实验而获得的。新课程教学中更注重探究、操作及自我发展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如何提升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利用课本中相关化学史实,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首先要给学生乐于探究的动力,而动力来源于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是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中学生学习化学之前,其实有一定的历史积累,如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黑火药、造纸术,中国青铜冶炼、诺贝尔是什么人,有什么成就等等。从第一堂化学课便穿插这些有趣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知道化学研究成果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同时也知道化学史上每一次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想学化学,想做实验,想搞研究发明的强烈兴趣。
二、转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理念,把实验课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化学实验课上,为了顺利完成实验,教师总是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步骤及实验现象,再让学生按照统一的步骤逐一完成实验。这样做使得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也没机会对实验的过程有所创新,因而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的积极性。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安排、学生完成”的传统实验教学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忽略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严重制约了学生各方面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无法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验,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特长。
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探究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源于生活的体验,没有真实的体验,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去探索的过程中有所创新的解决问题。例如,开展“一器多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选用化学基本仪器,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如: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装置,设计一套与课本相似又不同于课本的实验装置,也可让学生开动脑筋,组装一套能随时控制反应开始和停止的装置,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后或许会给教师带来不少的惊喜。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学习实验演示,从而获得实验探究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中学化学实验中,既有我们在实验室容易做的,如水的电解、氧气的性质等实验。也有在中学实验室很难做到或很难让学生得到良好效果的实验,如分子结构、运动等,只能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学习。利用计算机中的Flash、Powerpoint、Photoshop等资源制作电脑课件,展示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微观过程,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爆炸的模拟实验,煤气中毒原理等,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实验的乐趣,从而掌握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并养成乐于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五、开展化学实验技能操作大赛,营造实验探究的良好氛围
开展实验技能操作比赛,是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和实验能力培养,有组织的开展一次化学实验技能操作大赛,通过比拼,不仅能检验学生实验探究和动手能力的高低,更重要的是能在全校营造一个良好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愿意为比赛去思考,训练,比试,提高。这样的竞赛同样可以在生物和物理学科开展,目前我校已经开展了三届“理化生实验技能操作大赛”,并形成传统。通过训练培养,不管学生将来升入高中,或是中职技校,还是做一名现代化农民,都会是一个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个体,对个人进一步学习,社会进步都是有益的。
六、整理典型实验案例和家庭实验,形成校本实验手册
可以针对地方特色以及本地区学生特点,选择部分适合教师具体操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分组实验和家庭实验,编制成校本实验手册,并将实验教学计划于化学课程教学计划结合起来,落到实处。学期末,对每个学生要有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纳入期末考核,予以公布,从而形成提升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有效的抓手。
总之,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不仅是中考试题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也是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也需要我们化学教师不断的引导和鼓励才能培养出来的。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要紧抓日常教学,利用各种有利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中学化学课实验,多属于有毒、易燃、易爆物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同时又接触到了工业制硫酸、硝酸、合成氨工业、炼铁、炼钢、电解、电镀等化工生产过程,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在每章、每节的教学时,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二)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H2SO4中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三)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印象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救能力。例如:强酸、强碱溅到身上时的处理,偶遇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救。
(五)利用录像实验辅助教学真实可信。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拍成录像,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
案例:如讲“碳还原二氧化碳”时,很多同学很难想象这个反应实验该怎样做。我经过多次试验之后,确定采用铁管作为木炭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器,然后把实验拍成2分钟的录像,这样把一个复杂、反应时间长的实验带到课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为了改进实验教学,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等有毒气体时,对其尾气的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总之,只要我们了解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引发原因,遵循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
在实验操作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昧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危险也能变为安全。
摘 要:阅读能力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通过有效的阅读,学生能够充分地获取化学知识,提高理解程度和知识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高度的重视,有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具备优秀的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能力,为学生的化学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帮助。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重点谈一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化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长久以来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应有的重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很难进一步地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通过化学知识的深刻阅读而扎实地掌握课内知识,并且由于阅读能力的缺乏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不高,这就使得学生在面对逻辑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的问题时能力稍显不足。而对于学生化学学习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还是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无限可能。另外也要运用得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各项的化学阅读能力,从而全面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初中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最为关键的也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首先还是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将教材内容中趣味性较强,且与实际生活有着较为密切联系的内容加以充分利用,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再利用化学这门学科中独特的现象和反应过程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抱着浓厚的兴趣进行课内知识的学习。除此以外,教师也要将课程内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站在既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课内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会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课内学习之后的理性认识,这样不仅能够非常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
二、传授引领,指导阅读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不仅是因为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能力,同时还因为化学这门学科需要阅读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同样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切勿操之过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性和针对性俱佳的培养方案。
1.化学概念的精读
化学概念是整个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中之重,只有对于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掌握,学生在面对任何问题时才能够真正地得心应手。而在概念的学习中可以对学生的精读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让学生将概念中的文字描述进行仔细阅读,将其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充分理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扩展性思维和逆向思维,从多个角度来推敲化学概念,培养生精读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化学用语的阅读
在化学用语的阅读中,教师可以采取泛读和通读的培养方式,主要让学生通过这些化学用语的阅读来形成一种化学思维习惯,并且通过这些用语的掌握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来大致地掌握阅读片段的主要内容。这样对于学生的化学理解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有机物的学习中,由于有机物的种类非常多,但是规律性较强,这时对于有机化合物概念、名称、反应等等就可以采用通读和泛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这类化学知识的规律,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确保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能力,需要学生具有较为持久的恒心和毅力,所以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时候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对于陌生的知识和事物能够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从而掌握知识的内容和事物的本质。这样不仅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能够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供非常持久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由感兴趣阅读变成发自内心的阅读,这样学生听过阅读所获取的化学知识也更为长久,理解程度也会更高。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让学生质疑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有效地开展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化学课堂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