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5 10:3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优秀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靠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优秀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动发展的结果是:⑴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一些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⑵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少学习的主动性;⑶以学生的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⑷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经历和体验。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我们并不认为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 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
三、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1)“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交流的“主体间性”的打造,是师与生,师生与教材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的活动,是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要体现“三个有效”,即尊重客观事物的真理性,社会规律的正当性和“捧一颗心来”的真诚性,课堂教学强调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
(2)互动的多元性与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况、多内容、多难度、多形成的互动体。在情境上既有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省的问题背景;内容上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师生关系上,既有师与生,还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个体与群体,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2、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舞台。其次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好恶、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受事务,自主观察、分析及思考,自主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活动促发展,以效益促效果”“以学论教”,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主动学习的气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交往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的教学是课程的创设与开发。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理念决定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均处在课程中,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建者,他们共同参与积极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
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致力于教学中。“行动研究”是以行动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行动,是对行动的研究。教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极的经验进行总结,建构理解与反思间的对话,使其形成规范性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教学、强化学生体验。过程教学包括知识发生过程和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结论,知识发展过程教学是在结论的指导下的运用,两个阶段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充足的感性认识,提供有结构的研究素材,概括上升,抽象出概念,适时强化,通过复试练习和建构型复习,促使学生多角度审视结论,并把结论纳入认识结论中使之内化,并为下次新授课做铺垫。
4、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新课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
(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五点: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5)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唯一。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说法都说明了生活与教学的密切关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的实际运用意义。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将重点放在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上,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却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导致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渐行渐远。在这种态势下,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学生为了练习而练习,教师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当学生遇到与实际生活相关系的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对此,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有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化学知识也是如此,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还原生活的一个过程。因此,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要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具体的化学理论联系相对应的实际运用实例,让学生通过学习实现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加深对化学知识实用性的认识。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知识,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才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归宿,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贴紧,实现生活中的知识与化学课本知识的密切联系,让高中化学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二、课堂实验生活化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比较多,通过做化学实验,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对各种化学理论加深理解,体验各种化学现象,锻炼形象思维和化学逻辑抽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感悟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高中化学教师要重视课堂实验的生活化,要注重生活化化学实验的科学合理安排,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对身边的化学现象进行感知,更深刻地认识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进行自制简易电池的实验,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化学问题进行解释和解决。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很好地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化学实验的功能,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应用能力。
三、课外作业生活化
教师布置课外作为的目的是为了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提升能力。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重视化学课外作业的布置,切忌将作业内容局限于教科书范围内,要让作业起到服务课堂内容的作用,要力求实现课外作业的生活化,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更多地接社会生活。高中化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化学课外作业的纽带作用,其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很好地连接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高中化学教师要多布置生活化的化学课外作业,力求通过有效的形式实现生活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的相互融合。而且,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也证明,生活化课外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和学习兴趣。
四、课外实践活动生活化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教师要通过化学教学使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在此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师就要重视化学课外实践活动的生活化,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实现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高中化学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外实践,而且力求实现课外实践的生活化,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如在讲完氯气的用途后,教师可结合学生关心的氯气杀菌消毒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一道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咨询等方式,写一篇关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杀菌消毒剂的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不同杀菌消毒剂功效和成分的比较。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会学习到更深、更广的化学知识,还可以提升参与化学科技实践活动的热情。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自然地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焦宁 单位:河北省辛集市育才中学
一、利用生活常识引导化学学习
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中,化学现象无时无刻在上演着,高中教师应把这些生活常识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使一些并不起眼的生活现象转化为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兴趣,并且让学生不断思考,发现化学的魅力.例如,在讲“臭氧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知和了解,暴雨过后,如果去嗅闻空气,就会感觉到无比清香.这个例子,会让学生感知到化学存在于简单的生活中,教师再加以引导,为学生解答疑惑,雨水会让空气得到净化,空气中的粉尘会下沉,闪电过后,周围的氧气会有部分产生臭氧,臭氧可以消灭空气中的细菌,空气的质量就会提高.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的变化.
二、生活化的化学概念探究
化学学科的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理解,这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想让学生掌握一些很难理解的化学反应,化学教师就应该运用一些生活常识巧妙地结合知识点丰富化学概念.例如,氧化的概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教授化学式,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这个时候,教师要运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品进行实验,如可以用真空包装铁粉,再用网包包装铁粉,这样是为了证明铁粉在真空下不易被氧化,铁粉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生锈现象.这样的解释,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效果.
三、化学实验生活化
高中化学课程需要大量的化学实验进行教学,这些实验最好从生活中去获取,进行生活化教学.通过日常可以见到的物品进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节约化学实验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真切感知化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在做化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去搜集化学物品,让学生去挖一些泥土,让学生做水果电池,让学生用纯碱和泡打粉蒸馒头.教师要充分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注重生活细节,观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高中化学结合起来.生活化化学教学,由于是从日常生活中进行学习,学生对化学实验不会产生畏惧感,化学知识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这样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认知生活中化学的能力.
四、作业趋于生活化
每个学科都会有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去做,化学课程也一样.作业和习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所以,化学教师应该让课后习题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家运用生活物品去做化学实验,撰写化学实验报告,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沉淀现象”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实验沉淀现象.这样的学习具有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作业趋于生活化,从生活中得到真知,有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学的领悟能力,对化学方程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大课堂,等着我们去发现.将生活中的现象运用到化学教学中,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由此可知,高中化学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融合社会生活知识,归纳经验,让学生去感知抽象化的化学方程式.高中化学教师必须顺应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不断从生活中去得到启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才能促进高中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必须以生活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把抽象化的变成具象化的,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看到.
作者:穆姿秀 单位:甘肃金昌市第一中学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纵观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仍旧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无法脱离教师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头羊”,教师掌控着课堂活动中的一切,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意愿。无论是在教学问题上,还是在解决教学问题的数据上,都是由教师直接提供,学生无自由选择的权利。在这种缺乏民主性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交互式交往,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对弱化,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给化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阻碍了素质型学生的培养与发展。
二、素质教学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所谓情境创设教学法,是指教师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环境、教材内容和学生心境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得到共鸣,进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我要学、我想学”的情感感染下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情境,使教材内容知识以真实情景的方式重现,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不但丰富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情感体验,更是让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生命化”,让学生如临其境,通过对知识情景的感悟,对化学学科产生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学习“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蛋白质”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早餐进行回忆,回忆自己早餐当中的食物有哪些,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牛奶、面包、鸡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此时的积极性,对食物进行解读:牛奶和鸡蛋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而面包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通过学生对生活食物的疑惑,引入课堂学习内容———蛋白质。就这样,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学生产生学习蛋白质知识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蛋白质世界的奥秘。
(二)营造气氛,培养情感
高中化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重视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爱化学学科的情感。因此,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智力水平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设计教学任务,建立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平台。第二,营造友爱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教师一个善意而理解的笑容,一句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带来希望,成为他们爱上化学学科,学习化学的催化剂,进而萌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师生互动,增强能力
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创新能力是指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活动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主动性,启动接受知识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色上思考问题,加强师生关系的互动,实施互动式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譬如说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给予他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倘若他们真的一时无法回答,也可向他们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体验成功之后加强学习,以达到增强能力的目的。此外,在学生合作交流这一环节中,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也应实行“赏识教育”,适当评价与鼓励,积极引导,适时点拨。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达到增强创新能力的目的。立足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其所沿用的教学模式明显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通过反思,以学生为实践主体,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作者:李福娟 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市第二高级中学
一、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化学教学现实问题
针对高中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久了,但是高中教育的现实问题依然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困难.从以前的升学率、升学比,到现在的重点大学升学率、升学比,升学率依然是评价学校好坏的关键.中国式教育一直阻碍着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依然是高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高中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偏重点学科,其受重视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化学实验、化学研究、化学实践等创新性化学教学方式更是难以实施.
2.高中师生现状问题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迫式教育,缺乏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往往是在教师的全程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在师生交流上,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很多学生畏惧教师,不愿意向教师请教.由于化学学科兼具文科和理科的特点,教师往往更加偏向于逻辑思维能力更加优异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普遍成长.在新课程理念普遍推广的背景下,教师一味追求学生的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学生的自主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做法
1.情境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效的化学课堂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电化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情境式导入策略.课堂伊始,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电池是谁发明的吗?又是怎样发明的呢?我想,做过预习功课的学生就会知道是伏特发明了电池.最开始,他从青蛙的肌肉中发现能量的存在,经过反复的实验,他发现是电流在其中起作用.为了研究电流的形成,他也是尝遍了“百草”.他将不同金属片构成的回流放在舌尖上,体验电流的味道.在不懈努力下,他终于发明了原电池,将电池的工作原理公布于世.于是,化学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化学电池教学.相信学生在如此趣味性故事的诱导下,化学学习的兴趣必然可以得到激发,高效的课堂导入环节也得以实现.
2.凝练化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笔者注重自身语言的凝练性,编撰了很多方便记忆的顺口溜,赢得学生的好评.有时学生只要能够记住口诀,加上一定的理解,原本复杂难懂的化学概念就变得简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积累和总结,利用凝练化的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3.合作式课堂,拉近师生距离
在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式教学越发成为高中化学课堂的主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凸显.尤其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教师可以提供该实验所需的天平、石棉网、镁条、烧杯、铁架台等实验仪器,要求学生自主连接仪器.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将实验目的展示给学生:研究镁条燃烧的现象以及燃烧过程的质量变化等.实验开始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目的一步步地实施,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实验完成后,学生讨论总结出实验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热量,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有白色粉末产生.对于燃烧产物的质量,不同小组之间的结果存在差异,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产物质量减少,因为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产物质量不变,因为损耗的氧化镁与增加的氧元素质量相同.如此一来,实验的目的达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听众,而是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4.反思式教学,及时纠正弊端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材在变,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在变.对此,教师有必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对化学课堂教学、化学日常训练等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对于学生而言,作业就是最好的检验,学生的作业情况能够有效说明学生的听课情况.对于化学教师,不仅仅需要为学生精选作业内容,更需要不断思考:有效的化学教学方式是什么,日常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可以采用教师之间互相评价、学生评价等措施,对自己的备课、授课、习题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点评.将反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坚持将化学学科的有效教学落实到实处.此外,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论,与时俱进,将最新鲜、第一手的化学快讯带给学生.
三、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相当长时间.化学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只有教师教得有效,学生才能学得有效.新课程理念对于高中师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需要教师沉着应对.
作者:张航 单位:江苏射阳县高级中学
一、实施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从教育学理论的出发来看,启发式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任务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模式,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要内容,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的探究,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来看,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教学中来,便利了学生的参与,特别是一些需要学生亲自操作的实验,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同时也便利了我们实施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学习、深入探究,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们收获知识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铝的化合物Al(OH)3的制备时,学生已有的知识是铝盐和碱反应可以得到Al(OH)3,学生常用的碱有两种强碱NaOH、弱碱NH3•H2O,到底是用哪一种碱和铝盐反应可以制得Al(OH)3?我们就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我给学生提供实验药品:Al2(SO4)3溶液、NaOH溶液和氨水。学生动手实验:往两只盛有Al2(SO4)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氨水。部分学生很快就发现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草率下结论说:两种碱都可以制得Al(OH)3。部分学生又发现加入NaOH溶液的试管,中间过程有沉淀生成,但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又消失了,加入氨水的试管继续加入氨水白色沉淀仍然存在,这些学生很容易想到生成的沉淀能溶于NaOH溶液而不溶于氨水。通过实验探究大部分学生不难得出:Al2(SO4)3与氨水和NaOH均可反应生成Al(OH)3沉淀,但Al(OH)3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所以应该用氨水和Al2(SO4)3溶液反应来制备Al(OH)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质的性质,亲自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案例引导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掌握知识。典型而恰当的例子以起到较好的启发作用,容易取得“反三”的效果。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即把教学中的内容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联系起来,这是学生感知到的东西,也是他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所以引入案例对于落实化学学科的教学任务有很大的帮助。据此,化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化学与自然现象和生活具有广泛联系的优势,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尽量让学生去观察、操作,通过生动形象,具体多样的实验现象,强化他们的感知,激发他们探求其中“奥秘”。还要由近及远地联系学生已有一定感性知识的问题,唤起他们的直观联想,引导他们去从化学知识的角度去认识问题。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启发学生
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全方位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极大地影响着学校教学,这其中对课堂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现代信息技术进入高中课堂了,信息技术能够通过文字、图片、动画演示、视频讲解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所学,这样就能打破很多抽象知识在呈现过程中的局限性,多种途径和角度向学生呈现所学知识一方面能够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难度,同时也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展现新时期化学课堂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结构化学时,像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和石墨等的晶体结构学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缺乏想象力,很难理解,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使用软件Flash软件制作成球棍模型空间旋转,立体直观。学习有机物时,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二维平面结构转变为三维立体结构,将有机物的结构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枯燥的分子变得活灵活现,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空间的扩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教师可以灵活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如在课前讲授内容前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或者与所学相关的影像资料,调节学生学习的压力,也能够丰富学生们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再接触学习内容时兴趣会更浓,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后,我们就很容易落实课堂教学任务了。
四、结语
总之,新课革呼唤新课堂,新课堂要求教师给学生减压,减压意味要向课堂要质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作者:郑妙龄 单位: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
一、教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变化的态度分析
18.75%的教师完全赞成,75%的教师基本赞成,6.25%的教师很不赞成。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课程的教材变化相对于以前来说,还是比较大的。教师面对新课程教材的变化,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面对这种变化虽然人进入了新课程,但是在心里面并没有完全进入新课程,对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抵制心理,对新课程持有消极的心态。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是被赶着上台,有着极不情愿的心态。但是,认可总需要一个过程,而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教学钻研,教师对此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基本都能赞成此项变化。
二、进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分析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43.75%的教师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经常与学生一起讨论的教学方式,50%的教师采用以小组讨论为主,经常参与、指导的教学方式,62.5%的教师采用以网络环境下教学为主,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还有31.25%的教师仍采用以讲为主,有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81.25%的教师能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学、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的方式教学,但仍有75%的教师采用讲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62.5%和31.25%的教师分别通过多启发和思考问题的时间的方式以达到目的。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以来,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还是有很大的转变,不断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方式,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采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不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领的这一教学理念。然而我们也不难看出教师讲授的教学行为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落实不够彻底。
令人欣喜的是绝大多数教师还是在不断地探索、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学、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等教学方式也被教师们经常使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这是我们所有教师都认可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将成为教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们正在努力地采用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创造动手时间的机会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动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设法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的重要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合理发挥,有利于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进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在思想和认识上发生的变化分析
进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一段时间后,有43.7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31.2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行为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12.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师生关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12.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学习意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发生这种改变的教师所占的比例还是偏低,不足以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并且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还是比较淡薄,跟不上形势的需求。而最致命的在于忽略了师生关系的培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效果的体现。但是理念改变了以后,慢慢地便会成为行为的一种指导力量,促使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也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处于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必然会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
四、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施中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
在学生实验技能培养中,有31.25%教师认为学校实验条件所限,难以达到要求,有43.75%的教师反映出教学时间紧张,挤掉了部分实验时间,有18.75%的教师做到了基本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实验教学,只有6.25%的教师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并且感觉教学效果好。在课外探究活动方面,有25%的教师因为没有时间所以从未组织过,有62.50%的教师每学年组织1~2次,有12.5%的教师每学年组织3~4次,而经常进行探究活动的为0.0%。在组织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有75.00%的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上有困难,有43.75%的教师是因为教学方法的欠缺的原因,有50.00%的教师觉得在组织学生和调控过程方面有困难,有25.00%的教师觉得自己知识面较窄,综合能力不够。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由于学校实验条件所限、有的教师研究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探究性教学方案,却因为实验仪器的不足最终得不到实施。由于教学时间紧张、挤掉了部分实验时间等原因使得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情况非常令人担忧。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存在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和调控过程以及综合知识不足等困难。所以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涉及到专题性的实验探究、设计探究、调查探究等。课堂上的探究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多样,同时也发现某些学校的探究性教学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五、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分析
在新课改实施的两年中,有31.25%的教师认为新课改进行顺利,自己在教学的理念、方法、行为有很大改变,有68.75%的教师认为与以往相比有所改进,但距新课标要求甚远。在新课改落实中主要有以下一些难点,有12.5%教师觉得新课改的宣传力度不够,有37.5%教师认为培训不到位,有50.00%教师认为教育观念更新慢,而87.50%的教师觉得受高考制约的影响较大。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教育方式、学习行为的变化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75.00%的教师觉得压力很大,只有25.00%的教师觉得略感压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的困难,例如教师所感受到的压力、对新课改的目标和任务的认识不足、课程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缓慢、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不够、教师培训不到位等原因是影响新课程改革和落实的主要原因。同时我们也看到新课程的具体实施缺乏可参考的模式,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的实施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比较迷茫。
作者:潘殿魁 闫丽丽 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一、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贴近生活是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新时代的教育倡导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高中化学主要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充分应用全方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要坚持学生为主体,引导和启发学生。贴近学生生活,选取学生较为关心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地讨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改下的化学教材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的,深层次挖掘物质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在收集的资料中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学生熟悉的,并包含了多种知识元素的生长点的现实作为“生活素材”,同时将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一些实验放到学生生活中去,要求学生去留意身边的物质,观察现象的变化,促进学生学会主动观察,多积累的习惯。例如学习“化学反应原理”里第三单元中的《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笔者以学生为本设计自主观察和合作探究的交流教学模式。笔者提前将教学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并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记录提纲的要求,做好每次的观察和记录,最后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感受到金属腐蚀的真正原因,让后采取相应的防护。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与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有监督和引导的作用,通过这样,很多学生增加了观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留意和观察周围的化学现象,从而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培养了学生的对自然关心的情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够更深层次的提升了化学教学的质量。
2、有效使用导学案是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使用导学案将有助于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地构建。使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有效性需要注意转变观念,让学生依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在上课前,教师要将学案发个学生,让学生能够知道课堂上的学习目标,从而能够在课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保证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指导学生科学的自学方法,例如指导他们该如何去“读书”,并且告诉他们学案中哪些内容比较重要,要注意哪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都是需要精读的。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内容:预习目标:(1)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的丰度(含量)O、Si、Al、Fe、Ca、Na。(2)复习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3)掌握Na、Al与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预习内容:(1)在地壳中的含量最丰富的前4种元素是什么?(2)金属单质的一般物理性质包含哪些内容。(3)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4)观察课本第32页图3-2图片,从实验现象分析:镁条燃烧发生了什么反应?铜树、银树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各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置这些内容来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推行探究性学习法是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深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按照书本大纲要求进行常规教学,还要适当的在课堂中开展一些探究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问题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或者辩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做实验,把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直观的实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推动探究学习的进行。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化学学习活动的机会和空间,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学习的层面。合作学习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内,大胆的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思维结果,积极的讨论分析,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经过集体间的配合、讨论,让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开展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共事的能力。
二、结语
总之,以明确的教学目的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善于运用导学案,大力推行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实现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关于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环境教育内容亦渗透于教材栏目中.人教版高中化学的教材的教学栏目主要包括课堂、课后思考题、习作题和实践题这几部分,其中与环境相关的问题不少,比如“实践活动”、“思考与交流”等.案例分析如,在教材必修2中以“回收废旧钢铁,铝制品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意义”为主题进行调查访问.如果要成功地完成这项任务,基本的化学知识必不可少,学生必须要了解随意丢弃废旧钢铁、铝制品对环境产生哪些后果.如此,学生才可发现回收这些废弃品对环境的益处.
二、促进环境教育教学的对策与方法
1.提问式引导,兴趣教学
化学是一门相当有魅力的学科.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的很多物质都与化学分不开.比如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调味料,再好的食材缺少食盐尝起来也不会美味.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含量大概为99%.在日常生活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或多或少都会将一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因此,学生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学习时对未知的知识就更感兴趣,不会排斥进行学习.这就对教师发挥引导者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要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未知的知识.引导的方式可借助提问展开.案例分析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的颜色?(问题一)学生1:红色学生2:黄色教师:那有谁了解木炭在氧气的条件下燃烧时的颜色,哪一种呢?(问题二)学生们:不知道(大部分摇头),学生3:白色(回答的学生可能从其他的途径获得了解,如科普知识节目)这两个问题,前者就是取材于现实生活,学生有机会观察到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颜色;至于后者,学生如果不借助专门的实验是观察不到的.毕竟纯氧气的条件日常生活中不存在.教师利用问题一作铺垫,再引入问题二,进而讲解有关碳、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在讲述完学科知识后,插入这几种化学物质以及化学气体对环境作用的知识,由浅入深进行讲解.这样的讲课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易于接受.
2.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有助于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求严密性.所以在化学课程的教授中,教师必须对课程实验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了理论知识以及实验如何操作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耳闻不如目见,学生在经过动手操作后,对所学的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案例分析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家庭小实验活动.利用一些废弃物品改造成为微型的实验仪器.如,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明塑料瓶、塑料管加以消毒处理,制作成微型实验仪器,比如微型酒精灯,微型水槽等.
3.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教学
开展诸如社会调查、专题讲座这类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生活环境与化学的关系以及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对环境的保护采取何种态度、何种措施.实践活动的开展,辅助化学课堂教学,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开阔思维,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案例分析开展以“调查学校周边的水环境是否存在污染问题以及从学生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考查,眼见为实,用自己的眼睛记录真实,并搜集资料,仔细整理归类,将第一手的环保资料握在手中.如此这样,学生就更能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距离并不遥远,也能将理论知识派上用场,并且课堂教学活动也比较充实、丰满.
三、结语
环境教育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且如今的生态与环境亟待保护,教师与学生都应当引起重视.笔者认为,教师可在教材设置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环境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从身边做起,为环境保护增一分力.
作者:赵杰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
一、化学教学生活化,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生活实际引入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走近现实生活,了解化学常识与化学原理,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学习。在“含氮化合物”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活中的含氮物质引入课堂,了解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生态的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材料。材料一:烟雾事件;材料二:洛杉矶光化学事件;材料三:硝酸和硝酸盐的形成过程。这三则材料展示了含氮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现象,这些物质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防治,从而可以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含氮化合物的知识,同时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爱护自然环境意识。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
高中生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比初中生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心理与认识水平上更具有创新性,在态度上更具有自主性与主动性。高中生更倾向于自主学习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1.利用实验创设课堂氛围。实验是化学课程教学的主体,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趣味性。这在客观上要求学生通过现象了解本质,不能只重视化学实验的表面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趣味性上转移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上。如在“卤素”教学中,教师制作其实验过程的操作步骤,设计化学实验流程。按照课前的实验设计进行化学实验。此实验共有四个小实验,当学生看到第一个实验后,兴趣高亢。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2.利用化学史创设课堂氛围。化学史是化学知识长期发展的历史。许多化学家都将一生的研究成果奉献给我们,它们的研究理论影响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但是,高中生对这些科学家却了解不多。这样,我们可以创设化学史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性。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四、总结
在“有机化合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性。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结合教学内容与课外读物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分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有选择的讲解。这样,不但提高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何婷 单位:河北省新河县新河中学
新课标实行以来,各高中学校为了响应改革的号召,在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上都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将范例应用于高中教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范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有着促进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范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够促进学生充分的掌握基础知识,进而对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范例教学的涵义
“范例”一词的含义是“可作为模范的事例”,在范例教学理论中,克拉夫基指出“范例”一词的意思是“例子”,更确切、明白地说是“典型的例子”、,是那些“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也就是说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它们就是范例,每一个范例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是反映整体的一面镜子,而且范例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范例教学”可称为“案例性的教学”,范例教学理论认为“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的教学与学习。从教学方法论上讲,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启发、引导、辅助学生从典型的事例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范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教材中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般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可见,范例教学就是通过对化学中典型事例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同时使学生获得研究化学现象、化学规律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认识判断、解决问题及继续学习的能力。
2在化学元素化合物中应用范例教学
2.1范例教学归纳总结化学规律
高中化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它也是一门有规律的学科,通过对一些化学物质的分析和研究就可以了解同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化学的学习并不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学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对化学物质进行归类总结,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物质。范例教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而掌握化学的学习规律。比如说,在高中一年级化学中,将“碱金属”和“卤素”这两章的知识放在了元素周期表之前进行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掌握具有代表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就可以通过分析研究出其他他同类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而总结出化学的学习特点。例如,将氯气、钠的学习和初中学习过的氢气、氧气、碳等物质进行化学对比,从而归纳总结出金属单质的典型规律:第一,能够和非金属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第二,能可以让学生记够和酸或者是水进行化学反应,第三,能够和盐进行置换反应;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为:第一,能够和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第二,能够和氢气等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第三,能够和碱或者水发生反应;第四,能够和非金属进行行相关置换反应。这种元素性质的归纳总结能够减少学生的记忆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范例教学进行知识拓展
学生在对范例进行了学习之后,可以应用金属物质按照范例所示范的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在亲自实验后,可以加深学习印象,更好的掌握知识,继而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明白法神化学反应的原因和过程,根据这个结果,就可以大致得出同类元素的基本性质,从而归纳总结学习成果。通过范例的示范学习,我们发现金属从钠到金属锶与水或者是酸反应效果逐渐剧烈,化学反应之后最高价氧化物形成的水化物碱性越来越强,证明它们的金属性是逐渐增强的,卤素非金属和氢气进行反应逐渐困难形成的氢化物的化学性质也很不稳定,非金属的活泼性降低,生成的最高价氧化的水化物酸性也是逐渐递减的趋势。学生通过这些范例的学习,可以推论出其他同类元素的化学反应和性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种族的化学元素,依次是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2.3范例教学获取其他元素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范例教学了解了同一种族中的一个元素性质之后,就可以推论出其他元素的化学性质,比如说元素的金属性、相似性、与其他元素混合后可能会发生的化学反应等多方面的结论。其次,在进行碳族和氧族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进行推论式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还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范例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化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根据范例构建小结构让化学知识结构化
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通常都是通过理论进行物质的实验、计算和推理,进而得出元素的化学性质,所以高中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在这些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零散性,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感觉有难度,但是范例教学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将要学习的物质进行分类,然后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就可以大致得出其他元素的属性,从而更加完整的掌化学知识的学习特点,并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进行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记住,氧化还原的本质其实是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对进行偏移或者是电子得失而造成的,所以在进行化学反应的时候,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得电子数必须等于失电子数根据这条规律,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关得失电子之间的计算。高中化学范例教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化学知识的结构与体系,让学生化学的学习在到大脑中形成完善的结构体系。学生通过具体的范例进行学习后,可以总结出学习规律,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利用,加深印象,对知识充分掌握,不仅方便学生的学习,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4结论
高中化学范例的应用是教育改革上的一项创新,它对化学教学的成果有着很大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范例还能起到整合知识体系的作用,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了帮助。此外,范例教学虽然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李秀红 单位: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马永顺中学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一般是“师讲生听”的模式,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的讲,不顾下面的学生听不听或听得懂听不懂,老师完全把自己定位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这种填鸭式教育应该被摒弃。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者自身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为了应付这个工作,是为了学生们的学习成长,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师德。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在这方面,老师要从自身找原因。课堂上一定要尊重与重视学生的地位,与学生多多互动,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即使回答的不算太好也要多加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拥有自信,拥有学习的动力,把课堂变为一个和谐的课堂。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多媒体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能够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它将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单一感官教学转变为融视觉、听觉等为一体的多感官教学。而且研究也表明,学生在多感官接受知识时更为容易,且记忆时间更为持久。把一些化学式、化学试管、实验步骤及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影像技术展现出来,能够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技术也方便了老师们课前准备,让老师的教学框架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方面学生们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三、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如今许多学校都采用分组教学,我对这种教方法十分赞同。化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的学科,分组讨论的模式即可以提升课堂氛围,又能够使学生们通过自我探索获得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可谓“一举三得”。但在实施分组教学时,一定要着重把握各方面的环节。首先,老师一定要起到引领作用,做好小组指导工作,因为单单靠学生来进行探讨可能造成课堂的无序。其次,一定要合理分组,不能把学习好的学生放到一块,学习不好的放到一块,要着重把握好小组间的公正合理。最后,要建立合理的小组评价机制,从多方面对小组进行评价。分组讨论模式,不仅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小组中得以体现,更是对他们各方面能力的一种培养。
四、引入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多数老师都忽略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每个学期只带学生做一两次的象征性实验,这完全违背了教学的本质。我们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引入实验教学,一味的理论性知识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做化学实验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幷使他们对化学有极大的探索欲。另外,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优化并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相结合起来。同时在实验中严格监督学生,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充分运用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动手能力得以提高,更能是他们的科学思维得到训练,在今后养成科学的方法和精神,对实验充满探究与创造兴趣。
五、转变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研究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学生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或书本中的问题,而不会去主动思考。另外,当老师布置一些作业或化学实验时,学生往往从教材中去寻找答案,实验步骤大都沿用已有的老式方案,严重缺乏自我创新意识。所以说,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时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某一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并解决,布置下去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思考,根据学生自己的想法去实施方案。另外,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化学竞赛。只有通过诸如此类的方法,他们的学习思维才能慢慢转变,创新与思考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升,才能让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
六、结束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化学教学会紧跟时代步伐,因时而变,进行调整与创新。通过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摸索,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一定会有质的突破,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我们也将为国家输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作者:季群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化学组
一、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造成学生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而教师看到这种情况,也没有了教学的热情,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辛苦,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低下的。而且针对学生较差的学习成绩,家长和教师又不得不找时间给学生补课,无形中又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2.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感觉都是在教师的强迫下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两极分化的结果。
3.在教学中缺少师生的互动。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的学习场所,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互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率。而当前的课堂缺少了这种和谐的气氛,课堂还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听讲的机器,这会使课堂变得单一枯燥。
4.很大一部分教师还是采取闭门造车的教学方式,虽然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也能学到知识,但是我认为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教学效果会更加有效。
5.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很多教师在分组讨论的时候为了课堂气氛看似活跃,热热闹闹,就不管什么问题,什么课,都让学生分组合作。其实,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达到学习的效果。
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效课堂的合理性建构
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效果的有效体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补充。这种教学模式,既能丰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又能丰富课堂效果和教学内容,实现新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和进步,是新时期教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互动”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于情感和思想上的碰撞,不是表面上的形式主义,这就要求师生之间是双向互动,形成知识的交流体。教师一方面要有与学生课堂交流知识的主动性,一方面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有序、有效的交流互动中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2)在教学中,互动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师不单单是教给学生书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课堂上,我们不只是师生的关系,还应该是合作、互动的关系,通过生生、师生、小组之间的合作互动来完成教学行为。
2.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有特点和规律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安排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因人而异,有机会、有目的地去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我们要尽量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他们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不过,学生是不断成长的,在这条道路上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要及时引导。
3.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形象、更具体的认识,我们可以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互补和利用,促进教学技术体系协调发展。
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兴趣化教学策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有趣、生动的实验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竞争法来创建一种公平竞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学得更轻松。
2.生活化教学策略。化学和我们的生活、农业息息相关,我们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来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实施生活化教学。在此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同时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联系化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
作者:江丽琴单位: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
一、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导入新的教学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辅助,更是他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精神动力。化学实验多表现为有趣、神奇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这个特点,将一些小的化学实验作为一个课前导入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实验课堂引入一定要具有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让学生由现象出发,去探究本质。这也就要求化学实验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教师一方面提问问题,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要将问题设置得有开放性,不能够随意抹杀每个学生的看法。甚至可以给出学生多个假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向着更多方向去思考。如果学生在理解实验主旨时出现偏差,教师要及时做出纠正。因为课堂导入本来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果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话,那么就事与愿违了,甚至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二、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实验的生活实际性
在很多人看来高中化学实验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不敢让人靠近,别人也休想轻易地了解他。这种表面现象让很多人对化学实验“又爱又惧”。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高中生,也许他们内心很想去尝试做化学实验,可是繁琐的步骤、复杂的实验原理、种类多样的实验药品都成为阻碍他们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特别是一些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记忆化学知识的一些实验,一定要简单化、生活化,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去做这些小实验,那是最好不过的。例如,在教学金属和非金属这一章节的时候,如果想要让学生对这两类物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拿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和石灰石等来和酸做实验,然后通过反应现象的不同,或者是辅助产物验证的方法来将产物和现象做比较,从对比中对这两个知识都能够加强记忆。而且在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可能会因为铁锈的原因而出现不同的现象。而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各种性质。最后要对这些实验现象做一个比较、整理、总结,这样才能够保证表观的实验现象成为学习的一种途径,成为积累知识的一种方法。
三、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高中化学实验是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途径,因此,它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也应当是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很多教师在使用化学实验教学时,容易忽略学生学习主体性这一特点,将多数的精力集中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化学实验步骤之上。特别是教师对化学课本和实验方案的一些盲目遵从,让那些即使接受了实验教学的学生也特别缺乏实验探索能力。化学实验教学不是一种步骤的死死追寻,而应当是一种自我认识方法,用来检验或是推出化学原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帮助学生去自己设计化学实验。有很多教材上的化学实验较为古老,一些新的仪器和药品也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实验原理的检测。因此,化学实验是在不断更新和改变的,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一些想法。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创新实践,更是化学教学史上的一大改革,是教师、学生都要深刻认识到的。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的要求,让化学实验教学更具创新性、实效性。
作者:黄玉庭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罗波高级中学
一、授课过程的时效性
第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化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既有具体直观的事物,又有抽象概括的概念。同时,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存在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仅靠教师讲解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特别棘手的问题。多媒体以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非常直观的手段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冲击。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视觉,也冲击了学生的视觉,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解“有效碰撞”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比较陌生,难以理解,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来展示分子之间的碰撞图像,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了这一理论,并掌握了知识。
第二,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优化组合。真正参与化学的学习是一个幸福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尝试着在不同形式的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直观讲授法、小组交流讨论法、问题预设法、实验探究法等,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中获得了知识。
第三,趣化知识点的连接,强化记忆。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和知识点的细化,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在这一形势下,灌输式教育已不再适合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便于记忆与掌握。
二、课堂提问及课上交流的实效性
一堂化学课,教师要想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就必须在问题设置上体现出实效性。因为巧妙的问题设置能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入问题情境当中。反之,教师缺乏严谨的教学思路,只是盲目地进行提问,毫无章法,必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无的放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以紧凑的问题设置、巧妙的教师引导、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评价。比如,我校一位教师在化学课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初中阶段你都接触了哪些化学反应,说说看。”他的预期是让学生说出化学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名称,然而,学生却将一些琐碎的、具体的化学反应乱说一气,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还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三、思维训练的实效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通过充足备课、精讲细练,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做到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课前备课要充分。确定好所要讲的内容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参考,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吃透。
第二,教师授课中要把讲、议、练紧密结合,让学生的手、脑、口密切配合,使其全面发展。
第三,教师在授课中教学方法的应用很重要。启发是执教者常用手法之一,适当的启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当出现疑问或分歧时,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进行交流与探究。
第四,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面向的是广大学生,而学生的学习现状又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选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第五,课堂教学要和现实紧密联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生活信息,扩大化学知识的技术含量,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强大的时代气息,这样的学习才更加有价值。
第六,鼓励学生敢于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四、小结
总而言之,任何课堂教学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化学教学也不例外。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社会不缺少高分低能的人才。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外,还要加强他对书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局面,让学生怀着渴望的心情走进课堂,怀着满足的心情走出课堂,这才是教学的真正意义。
作者:常艳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潘庄中学
一、高中化学STS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新课导入,讲授新知识点、做实验以及拓展练习等方式将STS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内渗透STS教育,要注意遵循教材内容,适量渗透,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化学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渗透,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开展STS教育活动课,要注意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集创造性、综合性于一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开展科技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化学世界的奥妙,在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化学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展科技讲座,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面,进一步延伸教材知识,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讲座素材,有效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询收集资料,经过独立思考后合理组织语言,写作科技小论文,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的严谨态度.开展STS教育,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工厂进行考察和参观,访谈社会热点问题.学校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开展有序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落实STS教育.
二、高中化学STS教育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
1.STS教育教学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一些高中化学STS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解,调查研究发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STS教育已经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却处于边缘化.目前,我国相关教育研究工作者对STS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比较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提高学生分数是升学的保证,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STS教育.经过调查与访谈分析发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解和演示实验为主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STS教育教学的开展,不利于充分发挥STS教育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课和STS活动课太少,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和学习化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STS教育教学的开展.
2.STS教育教学的影响因素
影响高中化学STS教育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我国对STS教育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关于STS教育理论的书籍少之又少.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开展实践探索.因此,在未来研究中,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STS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有效提升我国STS教育研究的质量.其次,化学教师自身缺乏完善的STS教育教学知识,对STS知识掌握不够透彻.教师在课下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设计教学方案,不重视自身STS教育知识的拓展和提升,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这严重影响到STS教育在高中化学中的渗透.一些教师在大学期间,STS教育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师对STS教育教学了解太少.又由于没有专门的STS教材,教师虽然意识到STS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STS知识储备不足而影响到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的开展.再次,高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STS教育的开展,教师和家长普遍重视学生的高考成绩,以分数来定性学生的优秀与否,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受到课堂时间的约束,教师通常重视教材内容,只讲高考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忽略STS教育.最后,STS教育教学资源也是影响STS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设计STS教育内容时,大多依据互联网、教材和自身经验,而很少利用社区资源,所以教师设计的STS教育内容大多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化学STS教育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STS教育网站,充分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完善实验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STS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总之,高中化学STS教育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应当重视对学校师资力量的培训,拓展教师的STS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完善STS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升STS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发挥STS教育的功能.
作者:刘建华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
一、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1.高中化学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相关情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其积极性,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情境从提高教学质量。如在阐述水的重要性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关于水的资料加水电站的资料六类对水的依靠通过展示水土流失来说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通过三峡等工程来告诉学生管理水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把有关于水的教学资料放入学习库中,让学生通过网络课堂来了解更多的问题,并主动探究节约用水的方式方法。
2.高中化学教师要增加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图片、文字、声音和图像集为一体从而增加教学容量肩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小组探究式学习。这样的课堂具有时代性特征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也可以营造得更活跃轻松,学生可以在自主情况下学习自己的想要学习的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高中化学教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海个学生都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希望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地教学教师授课也不能一刀切产生“学困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发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就能做到这一点赴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层次解决学生问题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赴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创新能力做到人人成才!
4.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起主导作用庄动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对学生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并勇于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创意想法教师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并进行赏识鼓励捉进师生间的交流。教师是整个化学课堂的设计者,在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情况下完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授知识矾固练习及规范强化的教学过程。另外高中化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图形、动画等软件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庄动地再现微观的结构。教师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此类知识的学习使化学学习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到一块儿开阔学生的视野焙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有一些可以直接上手做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手去做,亲自体验一下实验的全过程,再逼真的多媒体技术也代替不了学生的亲身实践。
2.教师也要注意平时多学习、多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化学教师不但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对网络技术进行学习提升这样才能制作出适合自己需要的多媒体课件来。所以在运用多媒体的教室里教师不仅是备课者、授课者还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学习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3.高中化学教师要把握好恰当的教学节奏,多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记笔记时间,有利于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教师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可而止,不能成为现代版的“满堂灌”。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倾向于大信息量地渗透加入过多的链接或视频掌生成了看电影无暇去记录、去思考了。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J一定要注意“适量”、“适度”的原则不可以贪多嚼不烂。综上所述,电脑的普及、发展对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可以使高中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池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庄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运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掌握一个“度”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授课而减少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做法是不妥当的,教师平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把握好教学节奏始学生多留一些练习的时间从而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理念焙养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史书霞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城关中学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中,自然科学对于人类进步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而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不仅仅能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还能为以后学生更高层次的追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则是将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和日常生活相结合,不仅仅使得课堂变得有趣,还使得学生能够理解的更加深刻。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有效的关于推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也不断地涌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重点,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化学本身就较为难懂,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真实可接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1.教师观念落后。在化学的生活化教学中,主要强调的是要讲学科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而不是像以往一样,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构建。但是在很多的高中课堂上,化学教师上课依旧采用的是对知识的构建,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还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缺少趣味性。除了不得已要和生活相联系,教师才会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这样造成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只是说说而已,没有落到实处。2.教学模式单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课堂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现在的绝大部分高中化学的课堂上,依旧存在着教师讲解过度的问题,但是化学是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的化学实验,化学器材的运用,都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教师讲解的可能能够让学生一时半会的明白原理,但是时间久了就忘记了,而通过自己动手,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点在生活化的化学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因为它本身就要求要将其和日常生活相结合。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1.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与科学有关,例如苹果为什么会下坠,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等等,这些日常的生活现象和学生的联系紧密,在课堂上引进这些素材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将相关联的知识迁移。其实很多的生活现象中就蕴含着很丰富的化学原理。例如为什么炒菜的时候锅里出现了火苗,用盖子盖住就好了,因为这样隔绝了氧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化学,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道理。例如在选修《化学与技术》这一课的时候,其中在《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这一课时,讲到天然水的净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家里的自来水净化器,看看净水器是运用什么东西进行过滤的。然后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运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加深印象,通过讲解,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自制一个简单的自来水净化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2.运用化学知识分析俗语。中国的人民经常从生活中总结出各种各样的道理,这些俗语不仅仅通俗易懂,能够让即使没有知识的人也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也蕴含着很科学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俗语,不仅仅能够使课堂变得有趣,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们常常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其中就涉及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俗语,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不怕火炼呢,为什么在一定的条件下,金又可以被融化呢?很多俗语,都可以运用化学的知识进行解释,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运用,让学生去感知化学,去培养自己的化学兴趣。3.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我们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自己亲手经过了,才会有深刻的体验。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首先,能够及时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作业上的对错能够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其次,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作业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真正的活学活用起来。最后,还可以为以后的复习奠定基础,最后的高考复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也很繁杂,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自己能够知道自己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不好,进行更有效的复习。因此作业的布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化的化学作业,能够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由于高中做作业太多,有时候很多学生都直接抄答案,而生活化的作用本来就没有标准化的答案,学生们都要自己动手去做,才能找到答案。例如让学生自制净水器之类的,通过这样的做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其他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不仅仅应该为高考服务,也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还能够使学生的其他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金川 单位: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各种各种的探究性试题不断出现,这正是新课标理念在高考中的体现,同时也为我们教学指明了方向。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新的教学模式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者,更加注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学习,教师只是进行适当的指导。探究,顾名思义就是探索和研究。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进而将所学新知识系统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情境教学是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的强大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创设情境,例如我们在化学实验中调整实验顺序和改变反应物来让学生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常识来创设情境进而激励学生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我们切了一个苹果,吃了半个另外半个苹果就会“生锈”?热水壶使用多了就会有水垢,怎么才能快速的去除水垢?豆腐与菠菜为何不能在一块炒呢?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立马提高。再者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疑问来创设情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的疑问,遇到了问题学生就有想解开问题的动力,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讨论和辩论也是一种创设情境的好方法。
(二)立足课本,开展探究
关于探究性学习我们可以分为进入问题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三个阶段,化学科目的探究主要围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去有了疑问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经教育不在于告诉学生一个答案,而是教会学生去解决问题。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去主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学生没有问题的话学生的思维出现空置,真正的学习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教师一定要依托学科特点,进行开放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教学。化学科目的探究类型可以有实验探究、调查探究、文献研究探究。实践探究等。化学科目所涉猎的问题可以涉及到物质性质、用途、实验操作与改进、社会热点等。课题的选择可以采用贴近生活和研究效果明显的课题进行研究。
(三)探究案例,抛砖引玉案例
1、电池原理探究问题提出: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电池怎么做到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的?构成电池的主要条件是什么?问题探究:电池的基本原理探究(铜锌电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让铜片在稀硫酸溶液中产生氢气呢?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方案一中铜片和锌片不接触,一并放入稀硫酸溶液中,方案二将铜片和锌片接触一并放入稀硫酸溶液中,方案三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链接并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在方案二中的实验中导线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如果用实验证明?可以在导线中链接小灯泡或者在导线中连接电流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装有电流计和小灯泡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由此引出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然后教师趁热打铁问为何在铜锌电池装置中会有电能产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实验原理,多媒体演示中电流的方向和指针的偏转都可以现实,同时锌片发生了溶解,锌原子失去了电子,并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氢离子在通篇上嗲到了电子产生氢气,通过微观的展示学生对铜锌电池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电极方程式。学生在这个自己动手的实验中发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金属性质比较活泼的一极负极,负极丢失电子并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的一极作为正极得到电子并发生还原反应。在探究实验中,学生们依据自己的设想和实验用具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在各个小组中进行指导,这样做可以降低学生自主实验的难度,又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碳棒、玻璃棒和铜棒作实验,也可以用糖水等做实验,在这样的实验中,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深层次对话进行引导和启发。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后教师让学生总结并归纳原电池的构成要件,学生们总结说用两种不同性质的金属作电极,一端发生氧化反应,一端发生还原反映并在两极相连后形成闭合电路。
三、结束语
开展探究性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得到必要的拓展。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形成了学以致用的理念。
作者:吕国栋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