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金融理财论文

金融理财论文

发布时间:2022-03-21 10:37: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金融理财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理财论文

金融理财论文:基于消费理论对拓展农村金融理财影响的研究

基于消费理论对拓展农村金融理财影响的研究

农村金融理财是一种综合金融服务,其发展水平高低以及如何发展对中国农村金融继续发展关系重大。从政策层面而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即为使农村居民获得资本性收入创造有利条件,从而确保农村居民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而农村金融理财业务是实现增加农村居民资本性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农村地区大力拓展金融理财势在必行。然而,在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中,金融理财业务发展仍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研究农村金融理财成为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凯恩斯消费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储蓄和收入等方面来探讨拓展农村金融理财业务的问题。而凯恩斯消费理论基本假设是:(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3)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基本假设研究广东省拓展农村金融理财消费,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情况;(2)农村居民收入情况;(3)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于收入的关系。由于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很难准确计算,因此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对比进行分析。

一、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对比分析

(一)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随着国家“农民增收政策”的大力推进,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具体数据如图1)

根据图表分析得知,2005-2010年广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相较于2005年,2010年广东省农村本文由居民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了68.22%、139.85%和112.27%;其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增加4.1%。其中,除2007年财产性收入增幅高于转移性收入,在其他年份转移性收入均高于财产性收入。即在广东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虽有所增加,但增幅并不大,且低于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

(二)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情况分析

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构成是研究拓展农村金融理财的一项重要依据。金融理财服务属于其他消费。通过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的构成可以清楚了解该地区市场发展前景。(具体数据如图2)

根据图表分析得知:2005-2010年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增长71.06%,同比增长9.88%。其中除生活消费支出外,其他支出增长了52.60%,同比增长9.71%。相较于2005年,2010年其他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下降了0.11%。2005-2010年间,虽然其他消费支出增长了52.6%,但其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并未随之增长,反而出现下降的现象。这表明农村金融理财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例不大,且低于生活消费支出。

(三)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对比分析(具体数据如图3)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得出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曲线(图3)。在图3上,45°线上任一点到纵横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表示收入全部用于消费。c1和c2均为消费曲线。曲线c1与45°线相交,其交点a上,收入与消费支出相等。a点左方,表示消费大于收入;a点右方,表示消费小于收入。且随着c1向右延伸,其与4°线的距离愈大,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越小。而c2则为广东省农村居民实际消费曲线。由图可知,c2的位置在45°线左边,与4°线不存在任何交点,消费总支出远低于总收入水平,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偏低。这表明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水平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拓展金融理财的影响

以凯恩斯消费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两个方面,发现了当前其存在的问题:

1、从消费的角度而言,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农村金融理财市场开发不完全。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村居民缺乏金融理财常识。相较于新型的金融理财服务,他们更偏好于传统的存款业务。如某位农户打算将一笔钱存入银行,在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业务与新型金融理财业务(如基金定投、理财保险等)两项选择中,绝大多数农户偏向于前者。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如果将钱存入银行,无论利息多低,至少钱在增加;如果选择带有风险性的后者,可能出现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的现象。出于此种心态和缺乏对金融理财服务的正确认识,导致大多农村居民不敢进行金融理财消费。(2)农村金融“不接地气”。金融机构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时,未有完全依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仅以固有模式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而导致的农村金融理财“难推广、推广难”的现象。其次,农村金融理财服务种类较少。农村金融机构面对农户所提供的理财产品却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农户发展的实际需求。(3)农村金融法规不健全。导致农户想消费而不敢消费。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因此,各商业银行只能将现有的存款、取款、汇款和外汇业务简单的组合。但究其根本,这些仍然只是传统业务的延伸。

2、从收入的角度而言。从前文分析可知,消费增加的幅度远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虽然收入增加的幅度较大,甚至达到了139%。但是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的起点过低,所以即使增幅大,但实际现有的收入并不高。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略有增加,但仍偏低。

三、问题的解决

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其最大的突破口在于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而发展农村金融、大力推广农村金融理财是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推广农村金融理财首要任务便是增加农村居民消费。从这一金融“食物链”中,我们可以看到,要解决好拓展农村金融理财发展中的问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1、就政府而言,要大力扩大农村消费,着力开发农村金融理财市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具体而言:(1)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理财常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到村、农村金融知识现场答疑等方式逐渐渗透到农户的思想中去,改变传统的金融理财观念,从而引导其进行新型金融理财消费。(2)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导致农村居民不敢消费的原因之一在于,农村金融理财服务缺乏健全的法律保护,致使有意愿的农户想消费而不敢消费。鉴于此,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不仅可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更为农村居民安全消费提供了保护伞。

2、就金融机构而言。因地制宜,推广适合本地区的金融理财产品。各金融机构以省、市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重点的推广其金融理财服务。从而杜绝“不接地气”现象。

四、总结

在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广东省农村地区金融理财市场具有相当潜力,为进一步拓展农村金融理财业务必须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携手,并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两个方面入手,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达到进一步开发农村金融理财业务的目的。

金融理财论文: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理财思考

【摘要】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财务管理本身的实践性、综合性以及时代性都比较强,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财务管理专业进行金融理财方向教学开设的必要性,并从实际需要出发找到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学校更好的进行课程开设,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关键词】

财务管理;金融理财;必要性;策略

财务管理本身的实践性、时代性以及综合性都非常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也应该全面考虑到社会时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避免学生将来就业时收到能力和知识结构方面的限制,给学生更好就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水平提高奠定良好基础。而在专业课程开设时,将金融理财添加到财务管理专业中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在财务管理专业中进行金融理财方向课程开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学科交融性给金融理财方向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就学科定位方面而言,很多国内学者都认为财务管理本身便是金融学的分支。还有些学者认为,金融学以及财务管理学二者的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也存在很多共同的研究对象,比如投资组合、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资本结构、风险管理以及投资项目管理。就这方面而言,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学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性非常强。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要求学校进行金融理财方向的开设

现在我国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特点包含了下面两点。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时已经逐步的从以往的资金运营以及结算管理转变成为资金筹集、资金结算、资金运营、投资、风险等一些方面。其次,我国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有些方面还比较薄弱,比如收益分配、投资、筹资等。现在很多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还是进行资金管理,这种情况需要采取措施转变。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除了包含企业自身因素,还和我国教育有着直接关系,我国财务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还和市场经济需要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而言,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改革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三)金融活动愈加活跃,金融理财方向开设能够满足对人才的需求

现在,我国金融行业已经逐步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给我们日常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我国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想要培养更多的金融人才,首先企业应该进行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完善,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并采取措施帮助其更好的发展,切实提高对高端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其次,应该重视金融人才管理和资源开发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做好金融后备人才的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最后,进行金融人才服务平台的搭建,进行金融人才服务中心的设立,这样能够给金融人才的聚集以及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能够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更好的进行

现在我国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时,内容大致相同,特色专业欠缺,专业方向定位还存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结构合理性较差、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较差、课程体系性和配套性存在一定缺陷和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能力较差等。这便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的调整规划,确保形成的课程体系真正符合时代需要。

二、在财务管理专业中进行金融理财方向开设的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思路

在财务管理专业中开设金融理财方向时,需要在保证基础课程和其它专科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采取科学的手段。首先应该在研究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应该进行课程理论体系的整合,确保其符合专业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需要;再次,需要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学生本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最后,应该完善教学辅助体系,从而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

(二)在财务管理专业中进行金融理财方向开设的建议

1、根据市场需求,确保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符合市场需要

我国很多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往往都是以往的财会专业,学校需要研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进行创新建设力度的加大,而进行金融理财方向的开设本身便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开设目标是培养出更多的综合素养较强的人才,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市场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研究专业课程建设,确保课程理论体系能够凸显时代特征和实践联系紧密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合理的创新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可以选择金融理财规划、金融市场学等一些课程,并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些能够提高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课程,比如金融服务与营销、金融形势与政策、证券以及金融英语等。

3、确保时间教学模块构建合理

对于财务管理金融方向的学生而言,不但需要具备理论素养和品德素质,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就是需要较为数量的掌握金融业务和现代财务的一些操作技能,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投资、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的工作,教师需要根据需要合理的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含了两种,首先是课程内的实验,其次则是集中实践性教学,也就是进行专业实训。想要做好实践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实践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比如国际金融、保险理论与实务。期货与期权、证券投资学等;其次,在教学时可以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增加和实验有关的相关环节,弥补理论教学存在的不足,不断的完善学校的时间教学体系;最后,学校还应该根据当前金融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讲座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趋势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学校应该进行金融实习基地的建立,帮助学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做好教师队伍建设

想要培养能力更强的专业人才,便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随着社会发展,我校金融学科的教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还很难满足金融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师资队伍的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师本身的技能不足、实践经验也较差,这也给专业实践课程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制约,这便要求学校必须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应该将行业背景作为依托,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教师参与到实践中去,鼓励教师去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以及商业银行中兼职;其次,可以鼓励教师考取金融从业资格;再次,鼓励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最后,重视校企合作,鼓励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来学校兼职讲课。

结语:

财务管理专业开设金融理财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其开设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在课程开设时,不能盲目,必须全面考虑到社会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采取措施,切实做好课程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作者:吴语涵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

金融理财论文: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趋势探讨

摘要: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每个家庭都重视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同时对家庭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家庭投资理财情况,论述了当前家庭理财重要工具的应用,展望了我国资本市场在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

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未来趋势

1普通家庭开展金融投资理财的意义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每个家庭的财产数量日益增多,如果存到银行当中可能会出现贬值现象,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投资理财为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1.1有利于保证目前及以后的收支平衡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普通家庭经济收入不但可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也可以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每一个人都具有40~50年的劳动时间,可以拥有较高的工资收入,更多的人在考虑自己不能从事劳动以后,日常生活如何解决?我国当前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一味将自己的养老问题交给政府解决可能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过多依靠自己的儿女也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因此开展家庭投资理财活动,可以收到可观的经济收益,有利于保障自己今后的生活。

1.2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普通家庭要重视自身经济收入与支出的均衡,这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任何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都希望自己的工资越来越高,希望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本文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普通家庭在解决当前温饱问题的同时,也在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来增加家庭收入从而拥有更好的生活。

2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现状

2.1大量普通家庭参与到金融投资理财当中

当前中国普通家庭普遍要求开展金融投资活动,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银行储蓄资金日益减少,有专家提供的数据表明,当前人们不再一味将自己的财产存入银行,传统储蓄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国内股市行情不断走高可以看到,大量炒股爱好者将自己家庭的资金投入股市当中,在最初几年这种现象并不明显,但在经济形势回暖的情况下,股市同样有了显著性变化,对这种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由于大量股民在炒股中获得了较大收益,从而拉入更多的股民,因此股市行情日益走高,这种情况人们习惯称之为“跟风行动”。这是中国民众最为普遍的思维模式,认为炒股可以收到较高的经济收益因此不顾一切全部涌入其中,更多的人将家庭的全部资金投入股市。本文认为这种想法具有一定的风险,不但要考虑到可能收到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要考虑可能面临诸多风险,以及自身可以承担的风险能力。当前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行情持续走高,为投资人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

2.2投资产品市场涌现出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

自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很多家庭已不再着力于储蓄,自最近一次中央人民银行降息可以发现,开展投资理财活动的家庭日益增多,只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时间,便涌现出大量的投资理财专家。如股票、基金、理财保险、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量涌现,人们在几年前不会想到银行部门也会着力发展金融理财,人们普遍认为保险也只局限于车险与寿险。但当前这些想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出现上述情况无可厚非,当广大民众不再喜欢将钱存到银行时,为了保证自身正常运转只有进行改革与创新,着力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才能促进自身健康发展。保险公司的发展与此相同,如果局限于车险与寿险那么购买人群则日益减少,但如果引入投资理财产品的话则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前来,有效推动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理财活动就是从保险业逐步发展而来的,因为国内民众还不能正确认识保险业,才出现了上述现象。

2.3投资理财从固定资产实现了向无形资产的过渡

本文在调查中发现,20世纪初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每一个炒房的人都获得了巨大收益,由于开发商的压盘,涌入城市的人群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导致国内房价不断上涨。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住房情有独钟,所以一旦国家养老与养儿防老等情况不能实行,更多的中年人将自己资金全部投入炒房当中,同时各地政府大力支持楼房建设,大量楼盘不断涌现,提供了丰富的房源。前几年,楼房的价格不断暴涨,政府部门及时出台管制政策限制了房价的疯涨。当前投资又逐步回归到无形资产方面,股票、基金、期货等再次成为人们投资的首选,这些项目易于操作、及时获利,人们在家中只需拥有一台电脑即可操作,当前很多工薪阶层利用中午或者晚上休息时间开展此类投资。

3展望普通家庭投资理财未来发展

3.1大量家庭必将加入投资理财活动当中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人口,每个人都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身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但因为财富不能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家庭当中,只能依据劳动人员的不同贡献进行分配。因此普通家庭得到的资金不但来自于自己的劳动而且也可以利用投资得到。但不管哪种形式的投资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时进行了投资并不一定收到回报,但如果不参加投资则必然收不到回报。随着可观资本的不断增值,普通家庭拥有的资金如果不开展投资理财活动,那么财富则会发生贬值现象,所以普通家庭只有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才能保证自身财富不断增加。当前国内证券股票基金要求有着较大的开户基数,但只有极少部分应用于运行。由于股市存在较大的风险,本身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很多股民认为专家投资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因此购买了大量基金希望得到较多收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投资受益人群日益增多,本文认为将来必然会有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因为政府不能及时制订资金管制政策、普通家庭不具备投资技能,我国很多普通家庭只能投资于那些风险较小、收益较低、变现能力较强的产品,如基金与股票等。对那些有着较高专业技术要求的购房、黄金、期货等各个方面,可能普通家庭还不具备充足的条件。

3.2展望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情况与投资理财发展情况

3.2.1金融投资必须与投资理财相协调

在公司投资理财与普通家庭金融投资过程中,都要遵循市场客观规律,要能准确控制市场运行的方向,防止过多存在投机心理。本文认为当前市场运作方向主要包括基本运动、中期趋热、日常波动三类。基本运动指的是基本牛市,如股市不可能始终处于上涨阶段也不可能始终处于下跌阶段,才是较为正常的状态。对于普通家庭投资人员来说要更多关注股市的中期趋势,这是由于股市确定了基本运动,在较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中期趋势。所以普通家庭投资人员要更多关注中期趋势,以市场发展情况为标准及时调整行情,调整的时间与范围是不确定的,通常以几个月为标准,一旦大盘进入调整期,投资人员则需要及时转变投资思维,改变投资方式。

3.2.2储蓄与有形投资将会持续减少

普通家庭具有一定的投资理财观念以后,将会把自己的资金大部分投入其中。不管家庭拥有的经济实力如何,必须要预留一部分资金,将这些资金放于银行当中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因此本文认为短时期内普通家庭不会将注意力放在银行部门。在分析房产实例时可以发现,当前人们关于炒房行为有所收敛,这一现象不只表现在房地产业,而且也表现在整个有形投资市场当中。几年前人们认为只有购买自己能够看到的资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随着多种无形投资形式的出现,人们的思维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种想法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4结语

总之,国内普通家庭开展金融投资理财的数量将会日益增多,当前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都已得到了普通家庭的关注,银行储蓄已与人们的投资需求相分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币值持续稳定的形势下,本文认为将会有更多的普通家庭参与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投资活动中,同时普通家庭的投资技能与风险意识也会不断提高。

作者:常维沪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金融理财论文:个人理财实务课程金融专业论文

一项目教学法在个人理财实务课程中的设计及实施

1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

培养目标为依据设计项目目前市场上对理财人才的需求呈现两极化趋势。高端岗位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扎实雄厚的金融理论基础和较好的经济判断与分析能力,能够研发理财产品;而一线的零售岗位以及一般管理与业务岗位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分析个体客户的财务状况及风险偏好,结合客户的理财目标或帮助客户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财目标,为客户制定理财规划,或是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挑选出适合客户实际需求的产品进行销售及后期维护。大多数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从事的是一线工作,在对毕业生回访调研过程中及访问相关金融机构的行业专家后,对理财业务岗位群进行了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了项目开发的依据,即以银行助理理财规划师、理财经理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理财服务岗位为优秀,以专业技能、应用写作、规划能力为基本职业能力,以沟通、分工合作、创新、管理这四种能力为职业拓展能力。同时,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考虑以下的因素:项目内容应包括教学计划中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保证学生掌握学习内容;项目要具备完整性,项目内部各个子项目要具备逻辑连贯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认知常理,从浅入深;项目多少、大小要与课时匹配。由此,确定了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整体项目———设计个人的理财方案,编写理财规划书。

2分解整体项目,提炼相关知识点

以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由浅入深的,在学生对什么是理财、为什么理财、如何理财等基础知识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在学期初就让学生做整体项目显然是不现实的。鉴于此,将整体项目根据授课内容的递进性、授课计划及项目内在的逻辑性,将整体项目进行细化,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相对简单的子任务,能够增强学习的信心,为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整体项目打下比较好的基础。根据理财工作的一般流程和工作内容,结合讲授的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目标,设计个人的理财方案,编写理财规划书。整体项目可以分解为“制定储蓄计划”“贷款与你的生活”“制作合理使用信用卡的小贴士”“在投资中生活,在生活中投资”“安居乐业———制定房地产规划”等子项目。学生在完成每个规划项目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点,又培养并锻炼了岗位能力。

3有效组织项目实施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作必要的知识铺垫及项目介绍。通过知识铺垫及项目介绍,学生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较好地了解项目的内容、目的以及为完成项目需要做的工作。例如,在完成“房地产规划”这个子项目上,先向学生讲解房地产的概念、类型、相关专业词汇、选择适合房产的原则、购房与租房的抉择等基础知识,然后向学生介绍房地产规划这个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即要求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一套目标房产,向大家介绍这套房产(如从面积,单价、户型、地段、周围配套、容积率、绿化率、物业公司资质、历史价格走势等方面),同时说明选择的理由及房款偿付计划。其次,项目的实施。在教师介绍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堂下,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际情况分析、社会调研等方式,形成可视化成果,如Word或PPT形式的规划报告等。以“房地产规划”子项目为例,学生在完成规划的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容积率、历史价格走势等知识内容,这样能够锻炼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写作、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最后,展示工作成果。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并形成可视化成果后,需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或团队的工作成果,教师再对此进行必要的点评。这一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以便为后期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基础。

4采用多元化评价

方式为了客观评价学生对各个项目的参与及完成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平时不用学,考时背背书”的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在个人理财实务课程中,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采取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具体做法如下:将每个子项目均作为考核单元,即每个子项目完成情况良好与否均以一定比例影响到总评成绩,除此之外,对于结果性考核主要看整体项目的完成情况。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四维评价模式确定每个学生在每个子项目和最终整体项目的成绩。评定因素除了项目成果的展示效果外,还包括参与积极度、团队贡献度、其他成员的满意度等。

二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项目内容贴近生活,考核方式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如要顺利地完成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交技巧、组织能力、责任心、文字表述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等。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优秀,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的教育思想,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与综合素质,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具备在未来就业中与岗位零距离的优势。

作者:侯锐董相勇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金融理财论文:金融法律投资理财论文

一、我国个人理财和个人投资的长期发展对策

(一)构建综合性的金融法律体系

针对国家在构建金融法律体系上的误区,本文建议我国应该构建一套综合性较强的金融法律体系。这套法律体系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几点内容:1.理财业务的门槛设置。法律体系中要指明理财业务的门槛:一是理财公司的理财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二是理财公司的财务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三是公司内部的控制制度足够完善;四是公司的资本达到一定的要求。2.信息公布的规范。法律体系中要说明信息公布的规范:一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理财收费、投资类型和收益率等信息;二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公司业绩、管理能力和公司资质等信息;三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支付方式、计费方法和计费标准等信息。

(二)培养综合性的理财人员

在保险行业、证券行业及银行行业中,理财人员几乎都是对自身所在行业的情况了解较多,而对其他两大金融行业的了解偏少。因此,当这些行业的理财人员在面对行业跨度较大的金融产品时,往往很难给出客户较为准确的参考建议。于是,本文建议这三大金融业都要充分认识到理财人员的这种不良现状,除了要求理财人员熟知本行业的知识,还必须要求理财人员多学习另外两个相关金融行业的知识,从而打造出一批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综合性理财人员。

(三)大力拓展理财产品的新品种

本文建议三大金融业可以采取“守旧创新”的基本发展策略。所谓金融业的守旧是指:金融业拓展现有的宣传渠道,尤其在新兴媒体上多做广告,让更多居民熟悉行业所拥有的金融产品,从而吸引和拉拢更多居民来选购理财产品,保持行业的持久竞争力。所谓金融业的创新是指:各大金融业在坚持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一些新的理财服务或理财产品,让这些新服务和新产品来进一步吸引客户,从而让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能够更上一层楼。

(四)提升理财投资者的理财投资水平

虽然,理财投资者在选购了理财产品、投资产品之后,理财公司都会给理财投资者配备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理财人员。但是,理财投资者不能依赖于理财人员的看法和建议,而是应该加强自身理财与投资水平的修养。本文建议理财投资者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修养:一是理财投资者一定要树立理财、投资都有风险的意识,而不要一味相信理财人员所说的毫无风险;二是理财投资者要尽量学习每款理财产品、投资产品的具体内容,通过自我分析来正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与投资产品;三是理财投资者要多向理财人员了解所选购产品的真实情况,时常关注选购产品的最新动态;四是假如理财投资者碰到了理财公司或下属的理财人员侵权的情况后,要立刻向理财公司或下属理财人员提出索赔的请求,假如对方拒不索赔,那么理财投资者最好跟监管部门反映真实的情况,请监管部门帮助自己维护权益。

二、结束语

首先,本文阐述了在个人理财、个人投资中最显著的几个误区:一是法律上的误区;二是人员配置上的误区;三是产品种类上的误区;四是宣传上的误区。其次,本文具体阐述了解决的方案和对策:一是构建综合性的金融法律体系;二是培养综合性的理财人员;三是大力拓展理财产品的新品种;四是提升理财投资者的理财投资水平。

作者:罗文平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理财论文:金融投资理财问题与策略

存在问题

1.政策变化快,今年以来投资理财业务产品和流程较往年发生较大变化。省行明确投资理财业务审批流程,但因为理财业务已纳入统一授信管理,投行客户需要解决授信覆盖问题,目前我行大部分客户需追加专项理财额度,授信额度追加需要一定时间及精力。2.项目推进缓慢,投行业务对中间业务的拉动作用未能明显显现出来,尤其是与上年同期相比差距较大。受外部监管政策及内部审批体制变化的影响,虽然上半年也做了很多工作,储备了一些投行项目,但推进困难,投行业务对中间业务的拉动作用未能明显显现出来。3.辖区内各支行发展不均衡,行际业务收入差距比较大。除去LC地域经济发展问题,一些欠发达地区无适合投行业务客户,本身资源限制发展。还有一些领导和员工主观未能重视投资理财业务,对新业务没有深入研究,对客户需求没有仔细把握,借由宽松的信贷政策,更倾向于用传统信贷产品解决客户融资问题。再加上投行业务流程时间跨度较大,审批趋于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支行投行业务发展积极性有所影响。

发展建议

1.加强对投行业务新政策、新变化的认知把握。投行政策变化非常快,一直处于跟监管机构赛跑的状态,需要有效规避政策的限制和监管风险。作为分支行要时刻关注新政策,遇到可做的产品立即启动,早动手,早受益,免得错过时机,后悔莫及。投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厚利产品,周期长,获利高,对中间业务贡献度高,抓住投资理财产品,抓住厚利产品,对各行业务发展都很重要。2.强化优质项目储备,加快投资理财项目推进。随时关注外部监管及上级政策变化,根据LC行下发的重点产品分析,对符合条件的客户拉出名单,经常对接客户需求,长期跟踪客户,做好优质项目储备。根据LC行的客户群体情况,对于什么样的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客户,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投资理财业务营销方向要有个整体把握。3.强化培训、加大激励,为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方面加大业务培训频率,提高业务培训人员覆盖面。采取集中授课、以会代训、经验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聘请省行专家等形式举办行长、业务经理、业务骨干等多层次的培训班,侧重于营销技能和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全行系统内条线人员投行业务素质和营销技巧,提高队伍专业市场竞争力,塑造理财精英团队。另一方面完善投行业务发展激励政策,强化团队化运作机制。根据省行下发投资理财任务指标,中间收入进度,在前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LC行成立投行业务任务型团队,提高中间业务贡献度。加强对团队的激励力度,提高团队积极性,定期调度投行项目推进情况,加快投行业务发展。4.加强产品创新,提高投行业务发展优势。目前金融机构存在同质化服务问题,各家银行产品大同小异,只有价格、期限区别较为明显。LC行想要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得依靠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推出个性化产品,差别化服务,才能把握先机,抢占市场,目前其他银行已发展了普洱茶、红酒、贵金属、电视剧等相关题材理财产品,专门针对个人高端客户发行,收益率可观,我行也要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客户需求与当地经济特点,借鉴同业先进做法,利用好产品创新流程管理系统,加强学习,积极创新,争取为投行业务开创新局面。5.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确保投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业务发展的同时要加强风险防范,结合今年内外部监管机构检查出的问题,结合总行、省行制定的投后管理方案,坚决落实,积极整改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把投后工作作为今后重点工作来抓,改变以往重投中,轻投后现象,确保投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王文明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聊城分行

金融理财论文:略谈金融理财业务风险管控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状况分析

理财产品本身风险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中,面临各类风险,主要包括:一是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风险。一方面,由于个体客户对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有异,一旦某一特定个体抗辩或投诉,将可能产生客户全体抗辩或投诉的风险。另一方面,目前理财产品监管措施不断更新,新的监管政策可能对部分理财产品产生影响。二是市场风险。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状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有一款产品负收益,7款产品零收益,62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三是操作风险。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工作人员从自身业绩角度过分强调和夸大收益率,弱化风险提示,加大了投资者投资风险。

银行经营风险

个人理财产品对银行经营有着多重影响,可能隐含多类风险,主要包括:一是流动性风险。一方面,居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一般为储蓄存款(多数为定期),由于利益驱动,转投理财,导致部分储蓄存款转成活期在各银行之间流动,这样形成的存款稳定性较差。另一方面,部分理财产品存在“长贷短融”现象,期限不匹配,存在流动性风险。二是声誉风险。个别银行为了抢占存款市场份额,不惜提高收益率,极易扰乱正常金融市场秩序,引发不正当竞争。三是道德风险。部分银行自营投资与代客理财业务混淆不清,风险交叉感染,隐藏较大道德风险隐患。

宏观调控风险

目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规模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不断增大,对经济主体融资、政策调控等影响不容忽视,由此可能隐含多类风险。一是银行利用组合投资类产品腾挪资金,影响信贷规模调控。自从监管层严厉管控银信合作业务后,组合投资类产品逐渐取代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市场进行信贷投放的重要渠道,信贷调控效果受到影响。二是部分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变相流入受控行业可能性加大,容易削弱调控效果。目前银行越来越倾向于将理财资金的投资对象由“相对单一型”向“资产池”转变,资金通过资产池变相流入限制性行业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对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提出挑战。理财产品对存款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已经突破了存款利率上限限制,对央行通过存款利率来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挑战。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的深层探究

理财产品仍是银行规避调控监管的重要手段

目前相当部分银行个人理财开发设计和销售是为了其规避调控监管,主要表现为:一是存贷比考核压力促使部分银行利用时间差缓解资金紧张。近来,不少银行在月末、季末等特殊时点资金压力较大,通过理财产品来缓解资金压力。二是信贷规模控制促使部分银行通过理财业务满足客户需求。部分不符合信贷政策要求的产业和企业直接获得银行信贷的难度加大,如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两高一资企业等,而这些领域中有相当部分是银行大客户,对银行存款、中间业务等贡献较大,部分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等形式筹集资金满足其需求。三是监管加强促使部分银行通过“创新”来套利规避。有些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以委托贷款等形式直接放给公司或项目,以此来规避银信合作监管。

金融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不完善

与快速发展的业务规模相比,目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建设总体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法规针对性不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不少,但多数条款比较陈旧,针对性不强,很难适应当前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监管措施滞后性明显。往往是在出现问题甚至是在问题累积比较严重的时候,监管部门才会提出风险提示,不能针对业务新动向及时出台相应法规条例,制度建设存在空白。三是监管缺乏连续性。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政策的频繁变动容易造成业务的大起大落,其结果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从根本上遏制风险的出现。

风险披露总体不足

在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披露上,目前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主要包括:一是风险披露意愿不足。出于业务竞争的考虑,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销售中更加注重收益的宣传,而对理财产品风险的宣传意愿不足。二是投资者风险意识总体不足。我国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普遍具有依赖性以及从众性,往往对自己所购买的产品的主要业务是什么都不甚清楚。三是风险披露方式有待改进。目前不少理财产品说明书内容复杂,书面化倾向严重,很多投资者很难看懂。

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一是进一步健全理财业务管理制度。全面规范理财产品,确保理财产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二是规范存款考核机制。商业银行要健全科学的流动性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进行监管套利。三是加快理财队伍建设。各行应建立持证上岗的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严格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把关,坚持进行培训教育。

进一步完善法规及监管体系建设

一是完备理财合同法律条款。在制定合同文本时,应尽可能利用合同约定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事前分配。二是完善银行理财产品监管体系建设。修订并完善理财产品监管规则,以适应加强创新监管的需要。三是防止银行理财业务衍生风险。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加强理财资金投向的监控,有效防范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衍生的经营风险。

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一是提升公众风险意识。银行要加强业务宣传,既分析银行机构应承担的责任,解释相关业务政策,也提醒消费者学习必要的金融常识。二是完善投诉舆情监测引导体系。构建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不断提升银行理财产品品牌价值。三是发挥银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银行业协会要把银行业务合规情况和受到客户投诉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进一步提升银行服务质量,切实维护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本文作者:张雅珺作者单位:上海金融学院

金融理财论文:银行金融理财管理

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产品主要有存款、债券、基金、保险、纸黄金、外汇宝等。随着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理财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管理他们自己的资产组合。银行一直都是人们最信赖的伙伴,与此相对应,客户也成为银行的衣食父母。为了生存和发展,银行积极推出各种产品展开对优良客户的激烈争夺。财富的增加和金融产品的丰富,使个人和家庭对理财服务呈现不断增长的需求。

我国投资者的以下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科学的理财理念与指导。

第一,人们的收入由主要用于支付基本生活需要转向支付住房、医疗保险、养老、教育等大宗长期金融产品。人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趋于稳定化、长期化。

第二,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分布不甚合理,超过80%的金融资产都是银行存款,与金融资产多元化的需求不相匹配。

第三,传统文化和习俗对我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受封建小农意识的影响,社会信用意识不强,不喜欢将钱交给别人使用;对外人充满戒心,不愿露财,不愿交给专门的理财顾问进行管理;喜欢实业投资,不喜欢金融投资和长期投资;在财富形态上,偏爱硬资产,如房地产、珠宝等。重教育,对子女的投资不惜代价。

第四,传统社会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产权得不到严格的保护,降低了人们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财富的愿望。

第五,理财理念不清晰,缺乏统筹性,我国投资者心态不成熟。当看到利益时通常会蠢蠢欲动,追涨杀跌。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理财理念呢?

金融理财是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是指专业理财人员通过分析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生活状况,明确客户的理财目标,最终帮助客户制订出合理的可操作的理财方案,使其能满足客户人生不同阶段的需求,最终实现人生在财务上的自由,自主和自在。可见,科学的金融理财不是简单的产品推销,而是综合金融服务;不是客户自己理财,而是专业人员提供理财服务;不是仅仅针对客户某个生命阶段,而是针对客户的一生;不是一个一次性产品,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自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金融理财师认证制度。随之而来,各家银行都配备了自己的专业理财师。一个高素质的理财师,一份科学良好的理财方案,可以有效的使我们的财产增值,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份良好的理财方案,应当是在充分了解客户信息的基础上,为客户制定的一个终身的规划,以稳健性为主,兼顾盈利性和流动性;方案应当具有综合性,合理组合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产品,使其达到最优效果;方案本身要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表述上应逻辑合理,条理清晰。同时,理财方案对理财师也有较高的要求,理财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能够廉洁自律,为客户保密,要认识到客户是银行的财富,做到对客户认真负责,真实反映产品特点,从而也是对银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银行与客户的相互信赖与长期合作。

那么,客户是选择自己理财还是依赖银行中的理财师呢?这得从理财原理和金融产品两方面加以分析。另外金融理财有其自身的特点,人口的特征如年龄分布、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分布、传统人文文化等,一国的法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金融发展状况、投资限限制、税收规定等。

金融理财的优秀原理,就是财务管理中价值风险体系在金融产品上的运用,可以从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管理方面加以分析。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的货币,比未来获得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在金融理财规划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最基本的工具和基础,任何有关现金流的分析都离不开时间价值的计算,如住房按揭、养老金、教育金等。其计算原理容易理解,并已有了现成的复利现值和终值表可查算。货币只所以具有时间价值可从三个方面揭示,一是货币占用具有机会成本,是用于当前消费还是用于投资而产生投资回报;二是通货膨胀可能造成货币贬值;三是投资可能产生投资风险,需提供风险补偿。所以货币时间价值的优秀是时间的长短和机会成本(资本的租金或利息)的大小在现值和终值的重要作用。介绍一个简单公式帮助大家对时间价值有一个粗略的认识。据经验,如果年利率是为r%,你的投资将在大约72/r年后翻一番。这一经验公式被称为72法则。该法则只是一个近似结果,般说来,利率在2%—15%的范围内,使用72法则较为准确,利率过高或过低,该法则将不再适用。

金融理财的风险原理可划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其影响因素与各金融产品和社会经济环境直接相关。系统风险是无法消除的,非系统风险则可以通过各金融产品的有效组合来化解。

经历了2005年至2008年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特别是股票和基金并不陌生,其风险和收益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股权类证券风险高,流动性较强,通常用于满足当期收入和资本积累;基金类投资产品特点是专家理财,集合投资,风险分散,流动性较强,适用于获取平均收益的投资者;衍生金融产品如期权、期货等(目前银行中尚未开通),其特点是风险高,个人参与度较低;而实物及其它投资产品如房地产、黄金、艺术品等,具有行业和专业特征。这里只介绍一下银行中现有的黄金和外汇。

进行黄金投资首先要明确,它可以作为对冲通货膨胀和货币风险的工具;其次它是相对更稳定的货币形式,不像纸质货币那样被任意制造;最后它可以作为分散风险的选择。目前普通投资者最简便的投资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纸黄金业务。“买黄金”抗通胀是当下理财经理必用的口号,但黄金的抗通胀性是有条件的,就是不考虑货币贬值的因素。如果只看通胀与黄金的关系,会发现只有当实际利率为负,黄金才有高于纸币的抗通胀性。道理很简单,即使CPI高达5%,只要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是6%,老百姓拿钱还是比拿没有利息的黄金合算。纸黄金相对盈利高,但风险较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喜爱博取短期收益的客户。而对于比较保守的投资者,他们可能更适合黄金的长期投资,他们不需要技术,只需耐心。他们把黄金视为保护资产的手段,将黄金世代传承。从影响黄金投资的相关性而言,与石油、通货膨胀、战争、社会动荡、消费需求、利率正相关,而与汇率、社会繁荣负相关。经济学家凯恩斯这样评价黄金的作用:“黄金在我们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它的东西可以取代它。”

外汇投资则是为满足近年来境外旅游消费和孩子留学,从而将部分家庭资产转换成外汇资产。取得投资收益并非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货币消费、化解汇率风险和本国货币贬值的风险。外汇投资也要有一定的投资技巧。选择币种十分重要。相对而言,美元、英镑、日元、欧元波动幅动大,投资风险也大;而瑞士法郎、澳元波动幅动较小,投资风险也较小。

了解了金融理财原理和金融产品的特性,再来谈谈投资者自己理财和选择银行中的理财师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二者之间并没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你花在管理自己资产组合上的时间和精力是有机会成本的。如果将这种机会成本的补偿与支付给理财师的费用相比,再考虑专业和非专业理财所产生的投资结果的可能差异,可能选专业人士是合适的。现阶段银行中的理财师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理财师们千方百计为满足客户的理财目标而努力,客户目标和限制性因素总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理财师们也要随时向客户清晰解释投资计划,以使客户对投资结果不会产生不满。目前,银行与客户之间交流的信息平台还没有建立,所以无论软件服务(理财师的服务),还是硬件设施(网络信息平台)都有待于完善与发展。但无论如何理财理念日趋科学化,会给我国的广大投资者带来从财务角度审视人生的新篇章

金融理财论文:公司理财行为金融

「摘要现代财务理论吸收心理学、行为科学、决策科学等相关成果,注重对财务主体决策过程的探索,逐步发展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行为财务学。行为财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给转轨过程中的我国公司理财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引,我国公司的理财活动也为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公司理财实践中最典型的“异象”,借助已有的行为金融理论和心理实验发现,解释公司行为的“非理性”必然,寻找公司理财决策行为的合理性基点———制度基础和市场依据。

「关键词行为财务学;公司理财;行为偏好

一、行为理财学研究的意义和要点

在实际财务决策中,人们常常发现财务决策者的种种行为“异象:公司的管理决策者往往在他们负有责任的失败项目上投入比成功项目更多的钱(L.May,1988);大多数公司决策是在群体环境下作出的,群体行为经常扩大个体错误(E.Russo,和P.Schoemaker,1989);过度自信的财务主管可能会选择一个负债比率过高而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资本结构;过度悲观的决策者,则会选择一个过于保守的资本结构而丧失可能的发展机会;利润操纵,包括粉饰报表、选择披露和盈利的短期偏好等都是公司理财实践中常见的行为表现。

根据现代财务理论模拟出的公司价值行为总是与现实财务实践发生偏差,人们究其所以,发现在理财决策过程中把人抽象掉了。这里引用著名行为金融学家RichardThaler的一段话:“在金融学术研究和午夜新闻的报导中存在着有趣的对比。只要金融市场出现在新闻中,那么新闻报导中就充斥着人们进行各种疯狂活动的画面:……。与此相反,当我们阅读标准的金融教科书时,比如说Brealey和Myers著名的《公司财务原理》,我们就会留下这样的印象:金融市场几乎没有人类活动存在。如果公司部门和金融部门被机器人取代,那么我们在金融教科书中看到的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

行为理财学研究就是要把现实中有差异的人拉回到现代财务理论的研究框架中,行为财务已成为我们研究公司财务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新范式。行为理财的研究重点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价值估计。行为财务理论认为,部分投资者因非理性或非标准偏好的驱使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而且具有标准偏好的理性投资者无法全部抵消非理性投资者的资产需求。基于此,HershShefrin和MeirStatman(1994)提出了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BCAPT),对传统的CAPM进行调整。(2)公司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的决定。根据MM理论及其修正模型确定的公司最优资本结构是在抽象掉公司行业特点和公司市场地位等诸多因素基础上确立的,现实的财务决策结果就必然与理论测算结果存在偏差。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已被纳入行为金融研究的框架之中。通过分析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表现,决策融资方式,选择公司股票发行时机;通过研究财务决策中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模式,构建公司融资决策的理论模型成为行为金融学致力解决的问题。(3)投融资者个体行为研究。行为金融学从心理学和行为认知学角度对投资者产生理性偏差的原因作了研究。行为金融学借助这些行为研究成果对证券市场中出现的种种“异像”进行系统性的解释。(4)公司理财中的投资策略。利用行为金融理论中所揭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系统性地战胜市场,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在中国进行行为理财研究具有独特的土壤和现实意义。第一,财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主体选择的科学。社会经济、文化和个性的差异已被证实是影响财务主体决策的因素,在财务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对决策者行为的本土化研究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我国转轨经济形态下,政府的影响力渗透到经济的各个层面;政府决策渗透下的企业理财决策、个人行为选择必然遵循独特的行为轨迹。中国当代行为财务必须注重从政府行为、资本市场条件和投资者心理特征等方面来分析财务问题,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财务主体的实际行为。第二,中国的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具有广泛的、典型的“非理性”表现。这一低效率市场可以为行为财务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相对于成熟市场,在中国的新兴市场出现的“异像”及其表现有它的独特性,基于新兴市场的行为财务研究必将丰富和促进行为金融的发展。第三,在中国进行行为财务理论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内在驱动力。行为财务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针对决策者非完全理性和非完全市场的投资操作策略。研究行为理财策略对中国广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中广大投资者无疑具有重大价值。

二、对我国典型理财行为决策偏差的分析

(一)股利相关和公司股利政策中的股票股利偏好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分红主要采用的是派现和送股这两种形式。这两种方式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是不同的:派现使公司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股东手中的现金增加;送股使流通在外的股份数增加,每股账面价值和每股收益同比例下降,同时公司账面上的未分配利润减少,股本增加。根据经典金融理论,投资者对红利和资本利得无偏好差异。在不考虑税收与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公司保留盈余增加,意味着公司有较大的扩张潜力,公司股价上升,投资者随时可以通过卖出股票自制“红利”。

事实上,投资者偏爱现金红利。行为金融学的分析认为,在行为人进行决策的时候,是无意识地把一项决策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分别管理:一部分是风险低的投资,用来规避贫穷;另一部分是风险较高的投资,用来一朝致富。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一次只考虑一个心理账户,实施“分离决策”。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不同行为选择下的行为结果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就是遗憾理论(也称后悔理论)。后悔总是和责任相连的,而责任来源于选择。买卖股票是一种重大的抉择,自然可能导致重大的遗憾。而等待分红是一种不必选择的选择,自然遗憾较少。投资者偏爱现金红利由行为金融理论给予了很好的解释。与此同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利政策有信号揭示的作用。现金红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企业即期和未来经营状况的指示器。盈利能力是公司选择现金股利的前提,投资者的“理性”告诉他们,现金红利是真正的现金流出,没有一定盈利能力和足够现金的公司是不可能发放的。其他的分红方式不需要企业资金的流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更改会计政策等手段,在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虚增企业利润,然后通过账面上的处理,向股东“分红”,所以其他分红方式所能反映的信息不如现金红利那么可靠。有研究人员对沪市上市公司1998、1999年度以及2000年度中期的分配政策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1998年采取派现分配政策的公司在当年及此后几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都显著高于不派现的公司(傅继波等,2002)。米勒认为与其说投资者重视分红,莫如说投资者更为关注分红政策信息里所包含的内涵和信号。清楚内情的公司经理人制订的分红政策反映了他们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对不知内情的股

东来说,披露的分红方案则是一种可以解读的信号。

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确定股息政策时,更加偏爱红股派送。为什么选择送红股呢?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送红股固然不会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但是对股东来说将收益作为本金留存公司是一种再投资行为。只要公司经营长线看好,股票红利就很诱人。其次,从市场评价来看,送股题材相当吸引人。大剂量送股后每股收益被稀释,为了填补每股盈利的缺口,给公司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信息理论,大剂量送股给市场这样一个信号:公司对盈利增长有信心。再次,公司红股决策最直接的动因还是为了更多地圈钱。比如承销商会建议某些小盘股,先送红股将盘子做大,然后配股,这样配股价不致太高,还可以多圈钱。最后,送股还有避税、没有交易成本等优点。

(二)融资决策中的权益融资偏好

现代财务理论主张,相同资产类型、经营风险和税负的公司应有大致相同的最优资本结构。20世纪60年代,许多学者从公司融资行为的实际考察发现,企业一般遵从先内后外,先股后债的融资顺序。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理人占有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信息,当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时,公司发行普通股后市场股价上涨,新股东坐享其成,老股东被挖走一大块既得利益。当公司举债融资时,老股东独享企业价值增值的全部利益。所以当公司发展前景看好时,公司管理层将倾向于更多的负债而尽量避免发行新股;当公司经营境况和前景不好时,企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使新老股东分摊可能的损失。投资者在获知公司将发行新股时,会把这个信息看成是坏消息而抛售股票,引起股价下跌,公司融资成本增大。

我国企业具有极端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行为选择有较强的制度性依据和市场发展阶段的必然。第一,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失衡,相对于债券融资,股票融资有较少的制度约束。有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比例非常低,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完全依赖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重平均超过了50%.2000年企业债券发行额只相当于A股筹资额的8.48%.债权市场的流动性差,截至2001年8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家数已达1151家,流通股份为1273.36亿股,而在交易所债券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仅有12个,发债主体6家,日成交金额平均不足5000万元(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课题组,2002)。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结构失衡,直接加大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难度。因无法进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就成为大多数企业直接融资的“独木桥”。事实上,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上市公司,都把上市作为一种筹集低成本资金的来源来使用,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外延数量型经济和国有企业“赖账机制”所带来的必然的公司融资选择。所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权制度的体制深化是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必然选择。第二,制度设计缺陷。我国上市公司中三分之二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拥有决定权、表决权、资金支配权,但国有股不能流通,其价值一般以净资产多少来衡量。一般地,增发价高于净资产价,增发新股后将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处于控股地位的非流通股大股东是最大的受益者。增发后,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的股权迅速增值,可支配资金数额大增,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对非流通股东的利益也不产生影响。这样的制度机制激励上市公司追求股本扩张,而忽视扩容资金的收益率。第三,管理制度缺陷。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问题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在留存利润较少的情况下,企业竞相争取配股资格。由于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上市公司有可能为了获得配股资格而粉饰利润。更有甚者,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编造虚假财务指标、作假账、编制假报表来蒙骗股东和监管机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广大中小股东无法了解公司经营的真实状况,也就不可能对配股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出合理的判断。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也是平衡债权约束和股权约束、形成有效企业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

(三)上市公司的报表管理

赵宇龙(1998)、陈晓等(1999)对上市公司所作的研究发现,盈余数字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赵宇龙和王志台(2000)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具有“锁定效应”。这说明投资者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但是,投资者并不能“看透”财务报表。在实际工作中,投资者通常根据公司财务报表所提供的利润对股票进行心理定价,根据其盈余水平和未来变动趋势判断当前及未来企业的经济价值并据以做出投资判断;债权人根据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产规模确定对企业的信用规模,判断信贷资金的风险程度;政府部门则根据企业的利润产生情况制定不同的财税政策,扶植企业发展。

既然会计盈利可以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计量指数,并对公司股价形成产生影响,那么公司管理当局选择盈利管理或称“披露管理”就会成为必然的选择。公司的盈利管理并不增加企业的实际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会计估值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的时点控制等都是典型的盈利管理手段。

综上所述,中国现阶段资本市场为行为金融素材的采集和研究提供了机会,将丰富行为金融的理论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选择、股息政策确定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有悖于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行为模式,根源于与转轨经济密切关联的制度设计缺陷、市场初级阶段的管理约束和弱势有效市场的管理者行为选择“规律”所决定。在现财理论基础上考察公司理财中管理者的行为倾向和选择,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把握认识现实市场,根本地,价值回归应该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线;对于政府管理当局,把握上市公司决策行为,有针对性地调整体制偏差、完善法规、实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金融理财论文: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在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为了帮助我国大众家庭,管理好家庭财务资源,关于理财投资的研究成为如今的热门话题。笔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趋势分析。

关键词:大众家庭;金融理财;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理财不仅可以让人们追求财务自由,而且还可以保障人们的财务安全。面对现阶段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迅速,投资产品层出不穷,为了在金融投资理财环境日益纷乱复杂的环境下,帮助我国大众家庭提高金融投资意识,推动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有必要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趋势分析。

一、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在金融投资理财方面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方面发展迅速,金融市场上可供大众家庭挑选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为了让我国大众家庭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仍然能够选择在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意愿,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保证财务升值。需要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我国大众家庭,由于贪念影响投资的选择,错误的选取风险投入较大的投资理财产品,增加家庭财务资源的风险;不仅如此,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还可以提高社会理财能力,在实现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参与人员获得额外收益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金融资源的发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总而言之,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些必要性体现在:1.平衡家庭收支情况,增加家庭理财投资收益,提高大众家庭生活质量;2.通过科学投资理财的方法,增加抵抗意外风险,以及危险灾害的能力;3.有助于创造大众家庭人员之间的团结,让大众家庭收入与利润明细清晰,捋顺大众家庭经济关系;4.平衡消费与节约美德之间关系,利用投资理财,实现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平衡物质物欲、理想生活追求以及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5.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后,大众家庭可支配的余额资金日益扩增,大众家庭不再愿意将钱死死地放在银行,等待死收益,更倾向于家庭理财,这种投资意愿带来了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社会需求,为了满足这种社会投资理财需求,需要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分析与研究。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金融竞争日益严峻,金融投资理财需要创新性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了促进我国金融投资理财创新性发展,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分析研究具有必要性。

二、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收入也得到不断增长。我国大众家庭已经意识到:放在银行储存的钱币会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贬值问题,只有通过金融投资理财等手段,让钱币流通起来,让钱生钱,才能实现利益的扩增。为了促进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需要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笔者在纵观我国现阶段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现状后,发现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存在这样几点问题:(1)我国部分大众家庭,受传统思想影响,对金融理财投资有误解,不仅不进行理财投资,还散播金融投资理财的负面思想,阻碍影响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进度。(2)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需求日益扩张,面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热的问题,很多家庭出现了不顾家庭基本经济情况,盲目跟风,胡乱选择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的问题。(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纷繁复杂,令大众家庭选择的时候容易出现跟风,不顾现实经济状况。(4)随着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人们的选择能力日益提高,对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投资方法投资理念方面也在不断得到提升,已经从生活理财的方式方法,逐渐转变到了投资理财需求方面。(5)由于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时间不久,对这方面的管理存在不足与弊端,还有待完善。(6)对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理解认识不深入,选择理财投资的时期认识存在偏差,很多刚毕业走入社会的人员,片面地认为现阶段不需要进行理财投资,赚的钱应该都投入到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己价值方面,理财是成家之后,或者年龄大的时候才去做的事。

三、解决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问题的建议

为了推动我国金融的全面发展,针对上述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可以通过这样几个方法进行解决:(1)加大我国社会对大众家庭投资理财的宣传,加强大众家庭闲置资金的合理配置,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2)通过国家银行等正规金融股投资理财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知识的宣传,帮助人们选择适合自身家庭状况的理财产品,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额外收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减少人们盲目跟风攀比的投资问题,减少由于选择不恰当金融投资理财产品,而带来的金融投资风险。(3)加强国家对大众家庭金融理财投资的法律宣传,增强投资人员的法律保护知识,减少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风险。综上所述,在思想意识上帮助人们认识到理财投资的好处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人们投资风险意识,与法律知识保护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利益收益,与此同时加强国家对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管理与研究,帮助大众家庭根据各自经济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切忌在选择过程中,不可不顾自身家庭状况,进行中短期金融投资理财,购买量控制在小幅范围,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可以便于统计资金,获得可靠稳定的资金收益。

四、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趋势分析

面对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我国经济在持续地、飞快地增长着。为了帮助我国大众家庭可以根据家庭财力状况,将闲散资金投入到金融投资理财当中,帮助我国大众家庭正确认识金融投资理财,帮助我国大众家庭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帮助我国大众家庭通过金融投资理财,推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纵观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现状,可以发现: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趋势势头良好,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趋势;是利用社会大众家庭闲散资金,帮助社会经济对金融资金进行合理科学配置,进行小资金集中汇拢,统一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化资金利用创新性体现。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还是一种降低家庭金融理财投资风险,进行风险转移的投资趋势;选择多种投资理财产品,分散投资,是一种将资金合理分配,有效抵御经济社会市场投资风险,细水长流,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投资的有效调整。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还是一种增加资金流动,保证资金收益长期性可持续性;通过购置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小型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实现收益期效短,资金不闲置的资金使用,同时将长期不用的闲置资金,通过购置增长、稳定型股票的长期持有,节约手续费,也免受市场经济波动,影响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不仅如此,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更是一种改变传统思想束缚,积累家庭财务资产,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满足家庭物质需求,实现家庭人员人生目标,与时俱进的一种家庭资产管理思想。最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发现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也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毕竟我国现在是处于老龄化严重的社会情势,现在的年轻人以为数不多的养老缴纳金,供养人数众多的老龄人群,然而现今社会由于社会压力大,选择一个孩子或者丁克生活方式的家庭越来越多,面对这种下一代养老金缴纳人员溃减的现状,现阶段的人员只能依靠金融投资理财的方法,增加家庭收入,通过购置保险、证券等理财产品的方法,为以后的生活提前准备一个保障,避免退休或者没有经济收入时,可以不受疾病造成经济压力,保障晚年的生活所需。

作者:尹丽华 单位:天津农商银行北辰中心支行

金融理财论文: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与趋势

摘要:本文对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说明此类金融活动的普遍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趋势和相应策略。

关键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

1.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

1.1金融投资成为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我国大众家庭理财指的是普通家庭将闲散资金进行投资,参与社会金融活动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大众家庭理财实际上是社会剩余资金以某种形式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同时展示货币价值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众家庭理财主流是储蓄,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而市场经济发展不足,金融市场发展更为缓慢,国民需求较少,储蓄利润高于大多数的理财形式。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很多金融理财形式显示出较高的利润率和灵活的操作性,人民币购买力的变化使得民众更愿意参与各种形式的金融投资,以股票、基金为代表的理财形式,成为目前我国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1.2新兴理财产品成为热门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投资市场具有种类丰富的理财产品,为家庭投资提供广泛平台。与股票、基金、期货、理财保险同步,为了获取资金优势,银行也衍生出大批理财产品,该现象符合金融市场规律,也符合我国家庭理财行为的发展规律,即民众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以民众手中的财富量为标准选择理财产品。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很多家庭理财逐渐转为网络金融理财形式,参与P2P投资或者在第三方交易平台购买购入门槛低、随存随取的理财产品,是现今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的新潮流。

2.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的问题及原因

2.1大众家庭金融理财受市场影响大

我国大众家庭以理财的形式参与金融活动,作为金融市场中的一员,同样受到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从储蓄理财转为以股票、基金为主流的金融理财,再转变为即时的网络金融理财,大众家庭理财经历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转变。也正是由于受金融市场影响大,大众家庭理财的收益同样也由金融市场决定,但家庭理财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却是十分有限的。据相关资料显示,由大众家庭理财汇入金融市场的可用资金额度不容小觑,但是,这部分资金的收益率却远不如大型企业或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活动。然而,大部分金融理财风险却由普通家庭理财承担。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众家庭理财的管理者是普通民众,他们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对金融市场的敏感度不高,对理财本身的理解程度也仅限于“拿利息”,非专业的理财行为和态度,使得家金融理财的发展受限,这也是未来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发展的突破口。

2.2大众家庭理财风险高

近年来,我国居民对于储蓄的欲望连续降低,在该现象产生同期,我国股市行情持续走高,具有较大比例的股民存在将自己的家庭存款从银行转移到股市的意愿。参与股票、基金等金融理财的家庭越来越多;有些家庭对P2P投资,以期获得相关的收益。但是,大多数家庭金融理财所获收益都不能满足家庭理财管理者的预期,很多家庭金融理财活动,受股票、期货交易的波动性影响,呈现出“赔本”的状态。股市行情不佳导致家庭破产的事件时有发生;P2P公司无法收回单款,间接导致投资家庭本金亏损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大众家金融投资理财仍然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众家庭理财中的理性行为较少,而根据金融理财的主流趋势,以及小部分股民投资获益的选创效益,大众家庭理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盲目跟风现象。跟风作为中国公民思维习惯特点,也容易造成巨大亏损,因此,如何理性地参与金融投资理财,如何尽可能地规避金融市场风险,是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的方向之一。

2.3大众家庭理财需求难满足

我国普通民众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闲散资金赚取利润,而这些利润将应用于个人花销或者家庭开支。实际上,有目的地、积极地参与金融理财的家庭,将理财所得用于固定家庭开支的占大多数。例如,在固定资产理财较为盛行的时期,部分家庭将购买房地产作为理财的主要形式,购房后将房屋出租,利用租金供应子女大学期间每个月的生活费,在子女毕业之后,将房产作为子女结婚成家之用,这是典型的理财满足家庭需求的形式。但是,在金融投资理财活动中大众家庭理财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理财所得收益不稳定,在满足固定的家庭开销需求方面,可操控性不是很强。金融投资理财的高收益吸引着大量家庭的参与,但是其对家庭理财需求的满足能力不足,又使得一些家庭理财管理者将理财的视角转向其他项目上。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针对大众家庭金融理财设计的产品,本身缺乏相应的稳定性和指向性,对于家庭型客户来说,理财产品和相关服务的个性化不明显。如何满足理财需求,也是大众家庭投资理财发展的主要目标。

3.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的趋势

3.1家庭可参与的金融理财项目逐渐固定

民众以家庭为单位参与金融市场活动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要求家庭理财的管理者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和对金融市场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是不现实的。在民众积极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活动的同时,随着各种金融理财活动发展逐渐稳定、民众在理财过程中的不断交流和总结,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项目会逐渐稳定。首先,在国民经济迅速提升、投资受益者比例大的前提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股票投资的队伍中。股票作为金融投资理财的主要形式,已经在家庭理财中存在了一段时间,股票行业本身的参与规则逐渐固定、经济人对参与者的指导能力不断提高,使得股票收益和风险的比例越来越大,可以作为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活动的首选;其次,因政府的资金管制政策和大众家庭对投资上技能的缺乏,国内大众家庭均会进入到门槛更低、风险更小、收益更加稳足、变现能力更强的金融投资领域,比如说购买基金和股票等;而对于那些专业技能要求更强的房地产、黄金、期货等项目,大众家庭可能不能加入其中。这意味着,我国股票行业仍以大众家庭为主要发展的客户群体,为家庭型投资者提供股票和基金购买指导以及相应的服务,是促进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主要策略。

3.2家庭理财管理者以及相关理财产品对风险进行高度控制

在家庭金融投资行为中,投资者可把市场运动的方向分为基本运动、中期趋势和日常波动。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投资的关键在于抓住中期趋势,中期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幅变动,安全性高。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要学会掌握基本运动以及中期趋势,忽略日常波动;在此基础上,投资者还应始终保持乐观的投资心态,根据家庭资金的持有情况以及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理性地进行投资,尽量避免盲目追求利润,否则投资的获利亏损的大幅起落容易对其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除了家庭理财管理者从主观角度进行风险控制之外,提供投资理财产品的证券公司、银行等,也应在经营和服务过程中,帮助大众家庭识别和预测风险,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对家庭理财的损害。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作为新兴的理财形式,已经得到大量家庭型投资者的支持,为了高度控制风险,相关金融主体,如P2P贷款公司,应该主动向参与者披露经营信息以及必要的会计信息和征信信息等,这些能够成为家庭型投资者衡量风险、进行理性投资提供很大的帮助。

3.3针对家庭理财需求设计更具个性化的金融理财产品

大众家庭进行金融投资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家庭开销需要,在服务个性化的现代社会,金融市场也开始重视针对家庭型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即根据家庭理财的主要目标提供合适的投资型理财产品,在对家庭财产状况、收支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以客户分析作为开发理财产品的基础,使理财顾问成为家庭型投资者的指导者,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金融投资理财目标。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进行这样的金融理财产品开发和推广。例如招商银行推出的养老理财产品、兴业银行推出的教育型投资产品等。这些产品具有明确的目标,并且,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理财顾问,能够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帮助家庭型投资者选择最合适的理财产品,这种从产品到服务的个性化发展,是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的主流,也是银行以及其他投资公司发展家庭型客户的主要策略。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众家庭已经成为金融投资理财的主要参与者,家庭型投资者在理财能力和知识技术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理财风险的客观认识且目前的理财产品尚不能完全满足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需要。理财项目逐渐集中并且固定,无论是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的经营者,都需要充分考虑如何规避理财风险。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普通民众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作者:欧阳日恒 单位:南开大学

金融理财论文:金融理财知识对中职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以笔者多年的中职金融教育经验为基础,在分析国外金融普及教育和我国广东省率先试点将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地方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金融知识普及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在本校中职学生中开展“从零开始学理财”的金融理财知识选修课,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形成理性、正确和成熟的价值观。

关键词:金融理财知识;中职教育;实践探索

一、金融理财知识在中职学生中普及的必要性

(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余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但是,新时代出生的青少年接受了过于物质化的生活方式,消费问题伴随着生活的改善一起产生了。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九大城市的中小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现在中小学生中,每月有固定零用钱的占98.6%,他们主要把零用钱消费于食、穿、玩三个方面。而对于剩余零花钱的使用,72%的学生表示一直花完为止,仅有28%的学生选择存入银行。华中师范大学陆玉红在《当前城市中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查中发现,能够自由支配零花钱的中学生比例高达61.2%。和这种高自主性不同的是,同辈群体和社会潮流的影响造成中学生在消费时带有从众性,造成盲目消费,攀比风气甚至物质至上的享乐主义思想。

(二)中职学生金融知识匮乏的原因及表现

由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所以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缺少应对和应变能力。再加上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农村,且不说家长对金融产品接触甚少,难以给学生进行有利、正确的指导,有些家长对金融行业的不信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如家长不善于把钱存入银行,学生第一次来上学带着一学期的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存在路途中和保管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再如,有些学生把银行卡和身份证都放在钱包里,一旦丢失就一起丢失。在使用ATM机时,出现吞卡、扣款未吐币、忘记退卡或密码等问题时,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或者在处理问题时成为被诈骗的对象。如果教师可以提早给学生传授各种金融知识,分析各种银行卡、利息、贷款等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科学的使用金融工具,在出现问题和困难时及时地给予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在金融方面少走弯路,除了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更对其走上社会后能更加合理地运用钱币、银行、保险、证券来解决实际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适应中职课程改革的需要

2014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推出了《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这表明“以选择性教育为理念,以多样化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取向”的浙江省中职课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中职课改要求学校至少为学生提供两个选择: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制的权利。这次课改的优秀思想就是要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即更加关注和强调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比如独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当然也包括打理金钱和财富的能力。在市场经济蓬勃的今天,财富早已不再是人们忌讳的话题,正确对待财富和学习与金融相关的货币理财知识是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中重要的一课,尤其对很多第一次离开父母,完全拥有了对生活费支配权的中职学生来说,理财规划和财富管理的教育不但能适应我省中职新课改要求学生发展多方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能较好地解决学生非常渴望了解金融知识,但苦于没有合适渠道的难题。

二、国外关于金融知识在青少年中普及教育经验的借鉴及我国的现状分析

(一)美国的金融教育

美国关于青少年金融教育的探索起步较早,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更完善、更系统,这与美国社会浓重的商业氛围对教育体系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1.纳入教育体系美国正式把面向全民的金融教育纳入国家法案是2003年颁布的《金融扫盲与教育促进条例》,之后美国有6个州通过立法,将金融教育列为12年学校教育(小学、中学)的必修课程。2.教育目标美国的金融教育在青少年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具体且明确:3—4岁能辨别纸币和硬币,辨认币值,并知道金钱并不是无限的;5岁知道钱的等价物及钱的来源;6岁能数钱;7岁会看价格标签;8岁学会储蓄,并知道要通过自己劳动赚钱,懂得自食其力的道理;9岁能够制订开销计划,并比价;10岁懂得记账、节约,以备不时之需;11岁能分辨广告里的信息是否真实;12岁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基本术语;12岁以后直至高中毕业阶段则鼓励孩子从事一些购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从而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3.课程内容与形式美国金融教育课程内容丰富,以中小学生为例,其金融特色课程包括:儿童与金钱管理、人生理财、个人财务开支计划、储蓄和投资、金融决策、高中理财计划项目等。比如“股票游戏”就是一门非常具有特色的金融教育课程,它主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配给每小组假定投资本金1000万美元作为股本,让学生从纽约股市的几百家企业中选择投资对象,进行买卖股票的模拟操作。除此之外,还有“金融扫盲月”,网络平台服务活动,联储会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金融教育校园挑战赛,模拟市场金融活动,组织参观联邦储备银行等金融教育活动,对象涉及中小学及大学在校生。

(二)我国广东省率先试点,将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地方课程体系

2015年9月,广州市36所中小学在开学时正式试点开设金融理财知识教育地方课程,参加学生将近一万人,广州也成为我国内首个将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地方课程体系之中的试点地区。该课程以金融证券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优秀,以培养学生金融理财意识、基本能力、经济素养为基本目标,以塑造学生正确的财富观、理财观为教学理念,力争通过基础教育普及金融证券知识,培育合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从青少年阶段开始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是广州市教育局授牌的其中一所广州市财经实验学校。该校校长杨霞介绍,学校的金融理财课程以“综合实践课+金融理论课”的形式开展。其中,综合实践课分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每年有大规模的商品交易会,模拟网上理财操作、迎春花市模拟投标、“我的创业梦”论文大赛等。校外实践则以参观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主。金融理论课高一的主题是“理财金钥匙”、高二的主题是“一生的理财计划”。君武课程实验班的学生每周三下午上两节课。家长和学生对此反应积极,普遍表示支持。由此可见,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际经济、金融的国际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金融知识水平将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起到深远的影响。广东省率先在中小学中普及金融知识,将金融基础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而作为相同年龄段的中职学生,很大一部分将在毕业后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面对风云变幻的复杂社会经济形势,他们对金融基础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我们亟须在中职的课程中阐述金融原理,介绍金融工具和常识,分析变幻莫测的金融现象,让金融学走向更多的学生,让学生能够树立科学、合理的投资观、消费观和金钱观,这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需要,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在本校开展“从零开始学理财”金融理财知识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决定了更有效的金融素养培育需要在实践中开展,为此,本校金融骨干教师在设计金融理财普及系列课程时,就以如何让学生“走进金融业、走近金融人、参与金融事”为指导思想和设计主线。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学校“走进金融博物馆”“采访金融人士”“金融嘉年华”的实践课程。

(一)“走进金融博物馆”课程

该课程是以教师在线播放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资源——《反假货币展》和中国钱币博物馆、金融博物馆的在线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中国钱币和金融的历史,从而了解货币的起源。从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借贷的详细记载和中国早有春申君放贷的故事,让学生走进信用的历史,进而了解银行一词竟然来源于意大利语Banco(即“坐长板凳的人”),这些活灵活现的金融史让学生对金融知识产生兴趣,进而不再觉得金融是多么神秘难懂的知识。

(二)“金融嘉年华”课程

该课程是学生在组织与服务中展现才能、体现责任的实践课程。该课程的实施由教师指导、金融专业学生负责落实,其主要对象是本校的非金融专业学生、外校高中和初中学生等。该课程设置了“虚拟投资比赛”“企业ERP沙盘大挑战”“金融知识竞赛”“银行实务技能大比拼”“知识飞毯”五个模块。其中,最真实紧张的是模拟股票交易市场,各类股票使参与的学生眼花缭乱,学生可以决定百万资金走向。是盈是亏?全在学生的一念之间,这一念需要知识、智慧、勇气,这就是“虚拟投资比赛”的模块。“企业ERP沙盘大挑战”既是一次经济知识的竞赛,又是一次领导力、团队精神、企业家自信心的比拼,在校内以ERP沙盘软件为平台,组建虚拟公司管理团队,做出关于公司产品价格、产量、营销费用、生产投资以及研究和发展费用等复杂决策,参赛团队要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适时调整战略决策,经过几轮较量后,业绩最好的团队将胜出。“知识飞毯”模块中,学生一起乘坐时间飞船到金融发展的起点,一步一步见证“金融”的成长。在这里,学生一起来到金融殿堂与中外专家们对话,观智者们的较量,论成功的契机;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

(三)“采访金融界人士”课程

通过实施“采访金融人士”课程,让中职学生学会基本采访、采访提纲设计、报告撰写等技能之外,获得交流合作能力、即时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金融人士的素养、成功轨迹,为自己树立成功的信心。本校曾邀请到浙商保险湖州分公司总经理徐雪珍,与学生交流她在保险职业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金融业成功人士,变身小记者做现场采访问答。王同学说:“我觉得我收获到的不仅是对金融方面更深的了解,还有对当今社会更清楚的认识。快节奏的生活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压力,而对金融界人士所具有的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良好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习得的,是需要不懈努力的。”学校的金融选修课程让学生“走进金融业、走近金融人、参与金融事”,开阔了非金融专业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发现别样的风景。本校从2014年开设该课程至今,从25个学生选课到有200多名学生参与,此课程越来越被学生喜爱。笔者深信学生在中职阶段有这样一段关于金融理财方面的学习经历,一定会对他们的现在和未来产生影响,帮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进而树立理性、正确和成熟的价值观。

作者:谢佳芳

金融理财论文:低利率下金融理财与投资研究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低利率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投资的增加,维护了金融理财的稳定性,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低利率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理财与投资,低利率政策的改革与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利率政策调整的成败与否以及长远的经济发展等都有着紧密联系。

[关键词]利率;金融理财;金融投资

利率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生产效率、市场竞争以及社会发展等情况,很多情况下为了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利率水平需要适时调节。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实行的低利率政策所产生的效应在不断增加,加之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在这种低利率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理财与投资,并且低利率政策的改革与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利率政策调整的成败与否以及长远的经济发展等都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在这种低利率背景下对金融理财以及投资进行探讨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低利率的理论分析

1.1利率的本质

所谓利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借款人为暂时借用一笔资金而所需支付的利息与该笔资金的比值,同样的道理利率也是在单位时间内贷款人对外借款时所获取的利息与该笔资金的比值。可见,利率是货币信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衡量工具。利率理论是货币理论、宏观金融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中利率可分为多种,例如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所有的利率种类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利率体系。在现代市场的经济发展中,利率能够对各种经济变量产生影响,如物价、消费、投资等等,进而对生产者、消费者等微观主体的经济决策和行为产生影响,长期的变化影响会对我国人们的就业、收入乃至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影响。利率的高低和投资有着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即利率上升,投资就会减少,相反利率下降投资就会相应增加。在资本边际效应一定的情况下,利率下降导致的投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乘数效应使得收入成倍增加。

1.2低利率政策理论

低利率政策是指通过某些手段来降低经济体系中的利率水平,如政府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对金融市场上的部分或者是全部金融产品的利率进行控制,以此来实现政府所要达到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利率政策体系。例如,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的手段方式以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利率水平进行影响,以达到政府所要实现的低失业率、公平分配、国际收支平衡等多种政策目标。低利率政策与利率管制不同,要想实现低利率政策,利率管制是一项重要手段,且利率管制的结果就是低利率,但是不会长期处于低利率的状态;而实现低利率政策以达到政府所需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结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金融理财与投资

2.1金融理财的定义

所谓金融理财是指具有一定能力的理财专业人员通过对客户的家庭、财务等多项状况等资料进行调查和收集,对其风险属性、财务状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为客户制定与其自身财务状况相符的可操作性的理财方案,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和调整,以达到满足客户不同阶段财务需求金融服务的目的。金融理财所服务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客户,也可以是整个企业,并且理财工具只有金融工具,而不包括其他非金融工具。金融理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金融理财和金融产品推销不同,不是产品,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二、金融理财主要是由理财专业人士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三、金融理财主要是针对的是客户(个人或者企业)的长期规划,而单单是客户的某一阶段的理财服务。

2.2投资的定义

投资是指为了能够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受益或者是使资金增值,向一定领域的目标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者与货币等价的实物的一种行为。投资分为多种,如资金投资、实物投资以及证券投资等。一方面,投资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并且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前提;另一方面,投资能够促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投资拉动了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投资的特点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以让渡一种资产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获取另外一种资产;主要表现形式为权利;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3低利率背景下对金融理财以及投资的研究

3.1低利率政策促进投资的增加

实施低利率政策不仅会降低微观经济主体的融资成本,促进投资的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使投资的融资成本直接降低,使投资项目建成后的运作成本降低。现阶段,我国处于发展中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较慢,加之,投入到社会中的资金受到限制,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低利率政策可实现资金的集中,使其形成有规模的资本。由此可见,低利率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前进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利率是投资的成本。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要想刺激投资需求就需要降低利率,相反利率的上升就会对投资需求产生抑制作用。但是有的时候高利率水平会促进投资需求,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而如果国家的货币政策较宽松,利率下降,会更进一步的促进投资的增加。可见,投资相对于利率的变动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变化。而且影响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两大因素,分别是成分、收益。利润对于企业而言是发展和经营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低利率政策是投资拉动体制的直接原因。低利率政策的实施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压低存贷款利率,而且存款利率低能够直接促进投资拉动体制。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小与利率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利率较低,那么企业在融资时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融资成本所占比例也会减少,企业总成本基本不会受到融资成本变动的影响,或者影响较小。

3.2低利率政策能够维护金融的稳定性

在我国金融资源比较稀缺,金融中介机构会在争夺金融资源的同时使得其盈利水平大大降低,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进而会对金融行业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而在实施低利率政策的情况下,它能够有效限制存款利率的限制,从而有效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可见,在金融产业和金融环境比较发达的经济体,并且相对比较脆弱的情况下,低利率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金融行业的稳定,延缓金融风险的发生。低利率政策维护金融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低利率可以防止商业银行之间出现过度竞争情况的发生。不同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没有什么差别,他们要想获得利润,就是单纯的来自于存贷利差,利差也是源于存款。因此,一些商业银行在存款一定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就会提高存款利率。而该种行为极易出现商业银行间过度竞争的情况。而低利率政策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成本为获得存款,使商业银行获得的利差利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低利率政策还能够使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性得到维护。金融行业风险性较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金融企业有着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优秀资本充足率维持在10%左右,也就是说他们能够吸收其自由资本的10倍左右存款。如果商业银行所获得的存款利率较高,那么他们就会将资金贷给一些具有受益高、风险大的项目或者是企业,从而大大增加其风险性。另外,金融机构所获得的资产大多来源于普通居民、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就会以较快的速度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而对社会的稳定性、经济的稳定性等产生影响和威胁。低利率政策能够使商业银行获得的利润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得到保证,这对于使商业银行维护稳健的经营风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4总结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低利率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投资的增加,维护了金融理财的稳定性,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任何的政策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只要在低利率政策实施过程中根据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改进和提升,如不断完善利率管制、对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等,那么低利率政策的实施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将发挥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薪燕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理财论文:金融理财与互联网金融论文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余额宝)的发展优势

以余额宝为例,阿里巴巴之所以推出这项金融理财产品,有其固有的优势,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庞大的网络客户资源。截至2012年底,支付宝注册账户突破8亿,至2014年底实名用户已近3亿,2004年到2014年据支付宝平台的数据显示: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转账等便民支付的交易总笔数约为60亿笔。庞大的客户资源,为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余额宝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巨大的用户资源,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快速发展。②余额宝的投资准入门槛低。大多数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的认购都设有最低金额(大多是最低5万元);但互联网金融产品则不同,以余额宝为例只需1元就可以加入理财军团,低准入门槛无疑能更好的实现支付宝中拥有小量余额用户的需求。可以这样估算,支付宝8亿的注册用户每位用户仅往余额宝内转存1元的闲置资金,余额宝将获得8亿元的沉淀资金,可见其聚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效应。余额宝的投资低门槛不仅充分调动了小量余额用户的投资积极性,同时庞大的沉淀资金将有助于其更高效地进行金融资源的组合配置。③余额宝的流动性强、操作便利且交易成本低。余额宝和银行活期存款相比具有相似之处,即随时支取、流动性强。用户在保证联网的状态下可以随时实现从余额宝内提取资金进行消费或支付,且整个过程不需支付任何其他费用,这无疑增加了用户的资金活跃度,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④余额宝的收益可观。目前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为:活期存款年收益率为0.3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0%,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4.25%;2014年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如下图2所示。相较而言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如图1所示),远高于上述银行的一般存款业务,甚至在2014年一季度的年化收益率高于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图22014年各收益类型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走势资料来源:普益财富。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余额宝)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监管主体缺位。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缺乏明确的监管者,进而缺乏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理财行为的审批和准入门槛限制等法律法规,从而造成互联网金融理财处于实际上的监管真空状态。同时,也造成互联网金融自身的合法化问题尚得不到妥善解决。以余额宝为例,支付宝仅持有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而非销售牌照,整个余额宝服务过程不过是将天弘基金的直销系统内置到支付宝网站中,从而使用户在将支付宝余额转入余额宝之时同步创建了基金账户。尽管支付宝一直宣称只执行支付功能,不过种种迹象,如网上倾向性宣传以及基金销售业绩,均事实上推翻了其自身言论。可以说,长此以往继续打政策擦边球,支付宝面临的法律隐患只会越来越严重。另外,目前人民银行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能否购买基金并没有明确规定,余额宝是由天弘基金直销的,支付宝扮演的是支付角色,因此从监管政策规定上来说余额宝并不具备合规性。尽管由于监管主体缺位,暂时余额宝还没有受到政策禁止,但于长远来看目前的监管真空不利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健康发展。②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到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理财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理财是一种金融创新,是为规避现有法律法规制度而产生的创新性的交易方式和行为,这些方式和行为改变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已不能用现有法律制度来调整。目前我国还没有推出专门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行为进行规范,可以说我国目前处于无明确法律可循的状态。正是由于现有法律法规政策的不健全,互联网金融理财处于肆意发展的阶段,导致现有法律法规政策在现有的金融领域的双轨特征不断被放大,市场化受到很大挤压。以余额宝为例,自推出以来就不断侵蚀传统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和金融理财业务的利润。余额宝是货币基金,它属于基金产品的一种,这就注定了余额宝同银行和证券机构所授的基金一样,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但是,阿里集团自推出余额宝这项金融理财业务以来,单方面注重宣传产品收益率而对运作模式、产品规模等信息揭示不足,特别对产品风险提示明显警示不足。随着货币市场行情的变化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今后也会发生收益降低,甚至亏损关闭可能性。这就很有可能会造成诸多法律纠纷,尤其是支付宝用户众多,一旦纠纷反作用于支付宝,就会造成更多法律上的纠纷,而监管层却无法用现有的法律法规来解决此类纠纷问题。③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理财本身存在各种风险,主要涉及到的信用风险、支付与结算风险、操作风险等。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性在验证时较为困难,这样容易发生信用风险;而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金融网络都会因网络瘫痪而导致支付及结算出现问题;金融行业内部人员利用自身职权及操作漏洞通过网络进行金融犯罪则会导致操作风险。而我国现有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使得各方主体在面临上述风险时应对不足。以余额宝为例,如果客户扎堆赎回基金或天弘基金出现流动性风险,均会导致余额宝无法支付用户事先垫付的资金。如余额宝“随时支付消费”的特点极大增加了节假日、网站购物促销时期大面积赎回的可能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基金管理将会面临巨大流动性风险,尤其是回赎资金不到位极有可能引发信用危机。

三、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监管对策分析

网络时代的消费观、理财观日新月异,以余额宝所代表的碎片式理财产品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理财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未来发展前途不容小觑。因此,加强我国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监管和规制将势在必行。201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在此报告中针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监管问题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五大原则,不仅肯定了互联网金融创新行为,同时也提出了监管的总体方向。因此,在此原则基础之上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理财加强监管:①明确监管主体,构建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目前应首先理顺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行为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金融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范围。要明确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微观审慎监管全面覆盖的监管理念,推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这些部门逐步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针对互联网金融理财这种跨行业、跨区域的经营模式,要加强上述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协调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同时,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进而实现正规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跨部门跨地域的多层次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避免出现互联网金融中的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以余额宝为例,它是第三方理财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两者相互合作的金融产品,因此其监管体系也应围绕上述主体从两方面展开。第一,针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平台的监管。首先,“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应明确支付平台的业务定位,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进行全面的审慎监管,严格审核理财机构的相应资质和业务范围等情况,谨慎决定市场准入名单,并对准入的理财机构进行严格监督;其次,工商、信息、司法等相关部门应负责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推出机制进行审核,保障客户的切身利益;最后,互联网金融行业应加强企业自律,明确其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第三方支付公司须在合同中明确资金回赎的相应条件,同时按照服务协议规定承担将相应的法定货币存入用户指定的银行账户或其他金融账户的义务,提高其信用程度。从而构建多层次互联网的金融监管体系,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第二,针对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监管。第三方理财机构在获得合法性以后,应当严格遵守行业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加强资金管理的安全性,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诚信体系的建立,从而扩大机构规模,提升业绩。同时,对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专门监管,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促进第三方理财机构运行的规范化。②完善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法律法规建设。首先,法律法规是国家实施金融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依据,目前我国应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力度。可以借鉴境外法律监管经验的精华部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例如:在美国以《美国统一商法典》为基础及大量可循的金融管理判例所形成的完善的市场法治经济制度有利于市场经济法制化;而香港,只有拿到港府多个牌照才有资格开始经营业务,并且不同牌照的经营范围均不同,这就防止了市场秩序的混乱。与国外的法律法规相比,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如《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其立法基础是传统金融行业和传统金融业务,鲜少涉及互联网金融相关内容,因此目前亟需及时修订和完善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配套法律体系;其次,还应梳理与互联网有关的现有法律法规,并结合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特点加大基础性立法工作。修改现有法律体系中对互联网金融不适用的条款,进一步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犯罪责任追究的法律规范;补充制定互联网金融公平交易准则以及安全法规。③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针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交易中的快速性、频繁性和虚拟性等特点,监管部门除了加强信息技术非现场监管,建立有效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外,还应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立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商业信用数据平台。同时,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完善网络金融信息的方式及内容等信息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虚假、漏报、瞒报信息的行为。如通过财务信息披露将各种网络信息进行公示,并对各种相关信息及网络业务的更新情况及时进行公示。近年来,我国先后设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专门机构,但是距离构建完备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领域,还是十分薄弱。在虚拟的互联网环境下,信息采集、传播速度及规模都达到空前的水平,面对过量化、复杂化、非对称性的信息,消费者在识别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方面的难度大大增加,使其知情权受到挑战;且消费者各类交易信息,如:身份信息、账户信息、资金信息等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受到网络自身安全漏洞的影响而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直接影响到了消费者的隐私权。因此,在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上,应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这一领域,加强对消费者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方面的教育,从而构建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

作者:刘洋 陈静娜

金融理财论文:时代金融理财管控的困难与出路

一、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监管的法律困境

(一)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监管

“政出多门”随着一系列“资管新政”的制定实施,在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下,能够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外,还包括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随着各金融机构悉数参与其中,我国金融理财产市场获得了野蛮的增长,但金融理财市场的监管却存在着“政出多门”的乱象,并且随着“资管新政”的实施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各金融监管部门对于各自“治下”的金融理财产品的发行条件、募集对象、审批条件和程序、信息披露要求、投资风险分担、资金使用要求、监管措施及法律责任方面的内容均是“各自表述”。这使得运营模式相同的金融理财因“婆婆”不同,而适用不同的监管政策。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规制亦是自成体系,互不干涉。我国目前市场上的金融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与外币理财产品、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基金公司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开发的附加有投资理财功能的分红险、投资连接险、万能寿险等。从监管的主体看,这些金融理财产品归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其中,信托理财计划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由银监会监管;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与基金公司的证券投资基金由证监会监管;保监会则监管保险公司开发的具有投资理财功能的险种。从监管的政策依据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主要受《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约束;证券公司理财业务主要受《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的规制;基金公司的理财业务则受《关于基金公司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办法》、《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规制;信托公司开展理财业务主要受《信托公司集合信托管理办法》的规制;保险公司开展理财业务主要受《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投资连接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制;期货公司开展理财业务则受《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的规制。上述监管规则基本由不同的监管部门单独制定,这导致有关金融理财的监管“政出多门”、标准不一、体系紊乱。在监管的程度上,各监管部门对本质相同的金融理财设定了宽严不一的监管尺度与准入门槛。例如,同样是理财产品,对信托公司而言,参与单个自然人信托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2,而基金公司开展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项目单个资产管理委托人数可以达到200人,3更有甚者,保险公司开展的具有理财功能的分红险、投资连接险、万能寿险则几乎没有人数的限制。4在产品的审批上,各监管部门的监管标准亦不统一。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无须银监会的核准,而基金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基金专户理财)、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则须经各自监管部门的核准,5保险公司开展的附有投资理财功能的保险(分红险、投资连接险、万寿险)只需要在保监会备案即可6。在分支机构的设立方面,证券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并且依据“资管新政”,基金管理公司还可以设立子公司,专门运营资产管理业务,与此相反,我国目前尚不允许信托公司设立分支机构与子公司。显然,金融理财监管规则的差异与我国金融分业经营下的“机构监管”理念一脉相承,但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监管”的格局难以适应大资管时代下金融理财“混业经营”的现实需要,因为大资管时代的金融理财市场不再是分业经营下各金融机构的“固有领地”,而是均可染指的“共有属地”。此外,在机构监管机制下,一方面会出现重复监管的问题,导致监管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亦可能存在监管的盲区和漏洞,不利于统一的金融理财市场的形成。

(二)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监管规则亟待统一

1.金融理财监管规制统一的实践基础实践上,伴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金融理财市场乱象迭出。不同的金融监管部门对同类型的金融理财业务设定迥异的监管标准。分业经营格局下,金融监管部门各自为政,单独制定金融理财监管规则,并据此行使对金融理财的监管。由于监管规则在风险分担、信息披露、投资者适当性、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投资者所享受的权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监管部门对金融理财的准入门槛、发行程序、审批条件、募集对象上设定不同的标准,加剧了金融理财市场上各金融机构间的非公平竞争。据此,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大资管时代我国金融理财监管规制亟待统一。2.金融理财监管规制统一的法理基础理论上,在大资管时代,我国金融理财监管规则的统一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关于金融理财的法律性质,历来存有争议。理论上主要有“委托关系说”、“信托关系说”两种观点。“委托关系说”认为,金融理财主要内容是委托人与受托人订立委托合同,由受托人代为在证券、期货、国债市场上管理资产,因此符合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所规定的委托法律关系的特征。“信托关系说”认为,依据信托法,在名目繁多的委托理财服务中,尽管形式不尽相同,但就其财产关系的法律性质而言,实际均属信托方式。除以上两种观点外,也有学者认为,根据“资产是否转移”以及“交易中适用的投资人名义”,委托理财可以分为信托型委托理财和委托型委托理财,前者适用信托法,后者适用民法制度。亦有学者认为,委托理财的内容与形式与现行法律明文规定的委托、信托、行纪、借贷、合伙等制度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本质的不同,进而指出委托理财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关系,它是新型的财产管理制度。就上述观点而言,笔者认为“信托关系说”更为符合金融理财的本质。首先,金融理财符合信托的构成要件。依据信托法理,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为特定主体的利益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据此,信托法律关系的构成由两种判断标准:一种为纯粹判断标准;另一种为优秀判断标准。纯粹判断标准表现为:信托财产完全独立于信托当事人的财产;受托人仅收取信托管理费用;受益人完全承受财产的经营管理后果。优秀判断标准包括:受托人对信托财产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受托人在授权范围内对信托财产享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权;受益人的受益权与受托财产的经营管理后果直接相关。依照信托关系的判断标准,符合纯粹判断标准的法律关系归属于信托自不待言,如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符合优秀判断标准而不符合纯粹判断标准的法律关系则被视为“准信托关系”。据此分析,我国目前理财市场上的主流理财产品本质上均属于信托法律关系。其中,信托公司发行的金融理财计划符合信托的纯粹判断标准,属于典型的信托关系。基金公司发行的理财计划本质上也是按照信托架构设计的产品运营模式,理论界与实务界通常也认为依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创设的基金产品完全符合信托的基本构成要件。此外,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开发的理财产品、保险公司发行的附加理财功能的保险其本质上是否归属于信托,在实践中争议较大。有学者认为,这些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与信托的构成要件相去甚远,因而难以纳入信托关系范畴。主要原因在于受托人未以自己名义管理受托资产,受托人不具备信托业的从业资格,受托人并未取得财产的完全所有权,仍接受委托人的指示,对外仍然是委托人的人身份。笔者认为,此种观点颇值得商榷。原因在于:其一,该观点实际上把信托的优秀判断标准与纯粹判断标准混为一谈。依据信托关系的优秀标准,只要求受托人对委托财产具有一定的财产权即可,无须具有完全的所有权以及一定得以受托人自己的名义进行信托行为,只是仅符合优秀标准的法律关系不是典型的信托关系,而是“准信托关系”,因此,上述几类争议的金融理财产品本质上均属于“准信托关系”,但这不能否认其信托的法律属性。其二,该观点忽视了信托内涵与外延的演变。信托作为舶来品,根源于英美法系的衡平法。信托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托的功能已由财产的传承向财产的管理运营转变,信托的内涵与外延均获得较大的拓展,并把所有基于委托信任关系而形成的“类信托”纳入其调整范围。我国作为传统上的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体系与信托法理念具有某种天然的冲突,为使信托与我国民法体系相协调,我国信托立法采取的是相对狭隘的信托理念(如规定只有取得信托资格的经营主体才能从事信托业务),因此,目前我国信托法律规范外延相对狭窄,其调整的范围也极其有限。这就使得原本应归属于信托法调整的“类信托”行为被排除在外。例如,目前资产管理市场上存在的诸多金融理财业务因不符合我国信托的定义而不受《信托法》调整。其三、以“受托人没有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受托财产”而否认金融理财的信托属性与事实不符。依据信托法理,受托人应以自己的名义管理信托财产,这是信托与委托的主要区别。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理财中确有许多以委托人的名义而非受托人的名义管理受托财产。例如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依据《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施行办法》第12条规定,证券公司为单一客户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与客户签订定向资产管理合同,通过该客户账户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但是,我国监管部门之所以作出如此规定,是因为如果以受托人(证券公司)名义持有证券账户将使证券公司的证券委托理财业务构成信托,显然与证券业与信托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原则发生冲突,这是中国证监会的一种刻意安排。这种政策上的强制性规定是为了规避我国现有金融监管的原则,是人为的扭曲证券委托理财的信托属性,以至于在实践中造成诸多误解,认为此类委托理财实质上是委托。事实上,这种行为就是假借委托理财之名行信托之实的行为,是有意规避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行为。其次,信托能够为金融理财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源自英国衡平法上的信托为财产的管理及运营提供了独特的制度安排,信托涵盖的破产隔离、所有权分离、信义义务等制度使其在现代财产管理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信托模式在各类财产管理中获得了普遍认可。作为财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金融理财与信托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其一,信托能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周全的保护。依据现代信托法理,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委托合同,负有把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的义务,受托人进而取得了信托财产的所有权,成为信托财产名义上的所有者,受托人对信托财产在信托协议约定的范围内拥有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权。为防止受托人滥用权力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受托人对委托人负有信义义务,即忠实义务与注意义务。受托人应恪尽职守、勤勉地为委托人或受益人服务,不得监守自盗,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侵害委托人或受益人利益。同时,受托人应以善良管理人的注意处理委托事务。如果受托人违反了基于信托产生的信义义务,应承担法定的民事责任。与此相反,在委托关系下,法律并无规定受托人负有高度的勤勉、忠实、信任义务,只是要求受托人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权,这与信托关系下受托人的信义义务相去甚远。在责任的承担上,信托法中受托人违反信义义务时承担的是法定的责任,而委托中受托人违反职权时承担的是约定的责任。两种责任在性质上有本质区别,后者可以通过当事人的约定予以排除。因此,若金融理财采用信托模式来架构其法律关系,能够为作为委托人的投资者提供相对周全的保护。其二,信托能确保受托财产的独立性。在信托关系中,受托财产由委托人转移给受托人,受托财产脱离委托人的控制。与此相对应,受托财产亦脱离于受托人的财产而成为一项独立的财产,受托人死亡、解散、破产时,受托财产不属于其遗产或者清算财产。此种“破产隔离”的制度安排确保了受托财产的独立性,能够使受托财产始终是为信托目的而存在。在金融理财中,如依据信托架构设计理财产品,一旦信托设定,投资者委托的财产即可独立于受托人的财产,确保受托财产的安全。相反,如把金融理财界定为委托关系,依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并无受托财产独立性的要求。其三,信托关系下,作为委托人的资产管理公司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在信托中,受托人是以自己的名义持有与管理信托财产,受托人享有高度的自主权与独立性,基本不受委托人的干预。此种制度安排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托人的财产管理能力,更好地为信托目的服务。与此相对应,在委托关系中,受托人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行事,受托人行为受委托人的约束较多,因此,委托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资产管理方式,依据委托诠释金融理财将极大地限制资产管理公司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综上,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市场乱象迭出,金融监管面临着诸多法律困境。从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市场发展的趋势观之,各金融监管规则亟待实现有机统一。金融理财业务在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均体现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特征。这为统合各类金融监管规则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突破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监管的法律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二、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监管的现实选择

监管层不断推出的“资管新政”,使大资管时代的资管坚冰正逐渐消融。各类金融机构已陆续进入资产管理市场,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业经营状态。现有金融理财的监管弊端正日益凸显,目前亟待革新旧有的金融理财监管机制,为大资管时代的金融理财业务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一)明晰金融理财的信托性质,强化司法权的介入

司法权作为国家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享有的经由审判把法律运用于具体案件的权力,具有排除法律运行的障碍,维护法律价值的功能。法院作为司法权的行使机关,其法治水平直接攸关司法权运行的效果。就金融理财而言,法院对其性质的认定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权益的配置及案件的最终走向。目前,我国法院系统对金融理财性质的认定较为一致,普遍把金融理财分为信托型的金融理财与非信托型的金融理财,主张前者适用《信托法》,后者适用《合同法》和《民法通则》,尤其是委托,申言之,信托型的金融理财在性质上被认定为信托,非信托型金融理财(如商业银行理财、券商理财)被界定为委托。最高法院民二庭曾以“高民尚”为笔名在《人民司法》发表的关于委托理财的法律界定代表了法院的主流观点。该文把委托理财界定为委托行为,主张以民法中的委托规则来调整委托理财关系。然而,我国《民法通则》与《合同法》关于委托的规定较为简单,对受托人义务的强制性规定以及受托财产独立性的规定尤为缺乏,这对作为委托人的投资者保护不够,因此,委托难以涵盖金融理财的全部内涵。诚如上文所述,金融理财业务在性质上具有一致性,均属于“受人之托,待人理财”的信托行为,信托法能够填补委托在调整金融理财中的法律漏洞,但我国信托立法起步较晚,一些必要的信托法律尚付阙如,司法机关对信托理念的认识有待深化,在实践中,司法机关通常把金融理财认定为委托而非信托。因此,为重构金融理财监管机制,司法机关有必要重新审视金融理财的性质,确认其信托的法律属性,发挥司法权在金融理财行为中的调控作用。

(二)尽快制定《信托业法》,促进金融理财监管规则的统一

大资管时代,我国资产管理市场进入了全面混战的状态。由于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金融理财业务在投资者适当性、监管标准、投资范围等方面的规定极不统一。此种不统一造就了不公平竞争,也助长了监管套利。例如,同样从事金融理财服务,信托公司有净资本监管的要求,7而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却基本不受净资本监管的约束。此外,同样采用信托模式开展金融理财业务,但除信托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外,商业银行及证券公司均不承认其经营的是信托业务。原因在于依据我国《证券法》、《信托法》、《保险法》的规定,各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如果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经营信托业务,就涉嫌违法。但实际上,由于金融理财本质上属于信托,这些机构往往采用信托模式运营金融理财业务,如规定受托财产的独立性与破产隔离制度。目前,突破我国金融理财监管所面临的上述法律困境,需要立法机关及监管部门进行顶层设计。1.检视现有信托理念,进行理论拓展源自英国衡平法上的信托,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囊括了所有基于信任、信赖而形成的信托关系,而我国却把信托视为一种特定的金融行业,并且排除其他未经监管部门核准的公司经营信托业务。实践中,通常依据经营主体是否拥有信托“牌照”来判定其经营行为的信托性质,而非把事实上的“信托关系”作为判断信托的标准,这严重背离了信托“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基本内涵,缩小了信托的调整范围,限制了信托功能的发挥。为改变信托在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困境,甚有必要改变对信托的狭隘定位,重新认识信托的功能和价值,把信托作为一个金融运营平台,任何金融主体均可利用这一平台经营信托业务,而只要其经营行为构成信托,即应受信托法的调整。2.制定《信托业法》,统摄各类金融理财行为大资管时代,各金融机构开展的金融理财业务实质上是信托原理的一种运用方式,但实际上,目前除信托公司的信托理财适用《信托法》外,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理财业务均不受《信托法》的调整,而是由各监管部门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来规制,即便信托公司有《信托法》可依,但《信托法》只是对信托当事人、信托行为、信托法律关系作出了规定,《信托法》属于民商法范畴,其自身缺乏对信托业监督管理的规定。鉴于在金融理财市场上,各金融机构实际上已进入混业经营状态,为实现金融理财监管规则的统一,避免出现“多头监管”、“政出多门”的乱象,较为可行的路径是尽快出台《信托业法》,把市场中所有提供金融理财的机构和个人囊括其中,使《信托业法》不仅调整典型的信托行为,而且规制“类信托行为”,并以此为契机突破金融理财市场“机构监管”的桎梏,真正实现向“行为监管”的转变。

作者:胡伟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金融理财论文: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地改善和发展,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个人资产也生出了投资理财意识。正是因为如此,社会上也不断地涌现出各种理财业务,而各个院校也开设了金融专业。金融专业和投资理财之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个人投资理财在其中有较为显著的作用,而本文主要就是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个人投资理财;中职金融专业;地位;作用

投资理财主要指的是人们对现有的资金财产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安排,以此实现资产的升值。但是,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是不可能依靠感觉或者运气就能实现的。真正的投资理财是需要对市场动态发展变化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将已有的资金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十分注重对学生投资理财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有较为显著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1. 是金融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也不例外。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人投资理财教学,其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能力拓展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个人资产投资理财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投资理财知识,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本身就是金融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金融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其重点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理财意识以及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管理观念,之后再培养学生综合理财管理能力。所以,金融专业教育改革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2. 是就业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

中职院校每年都会为社会培养较多的金融人才,这也是金融专业教学的目的。但是,在经济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上升,这个时候人们对于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的需求在增大,同时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就目前来看,有很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其自身金融知识储备量相对而言较为匮乏,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金融工作者求助于银行内专业人士,而这一现象本身就很难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中职院校在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加强投资理财知识教育,通过这一方式提高学生处理理财问题的专业能力,这样学生在今后不如市场才不会出现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现象。所以,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有非常显著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以及素质,提高学生理财意识,让其今后能够更加迅速地上岗,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3. 市场上投资理财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金融专业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大多是要为他人进行资产管理,而这一项工作本身难度就较高,需要较高专业的人才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项工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市场上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相对而言还是较为匮乏的,而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个人投资理财教育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因此,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金融专业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提高下学生理财能力,让学生掌握市场金融信息以及理财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一方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素养。此外,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财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地为学生设计今后的就业发展规划,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能够迅速地找到较为合适的岗位,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1. 个人投资理财能够让学生学会积累财富

在对中职金融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进行了个人投资理财教育,学生就能知道要如何对自身财富进行管理,这样就能让学生学会积累财富,并且通过这些财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个人投资理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只让学生如果对财富进行管理,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投资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投资能力,真正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投资。就比如,可以是对一些项目进行投资,也可以是对一些理财产品进行购买。所以,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个人投资理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财富积累的手段,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解决理财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大对金融专业的投资培养力度、积极开展金融理财项目活动课程,以此提高学生个人投资理财能力。

2. 个人投资理财能够提高学生对通货膨胀的适应力

中职金融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好投资理财工作也是其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人投资理财就能很好的促进这一教W目标的实现。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人投资理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通货膨胀的适应力,这样学生在今后工作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寻找出解决通货膨胀的方式。金融市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如果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话,就很容易出现通货膨胀,而这个时候人民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也就会随之下降,这个时候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投资理财能力,就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就很难开展有效地工作。但是,如果对学生进行个人投资理财教育后,学生就会懂得金钱收益的重要性,积极地寻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客户资产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一起能够更好地帮助各院校意识到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个人投资理财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以及市场的全面性综合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25000)

金融理财论文:互联网金融对家庭理财方式的影响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到来,理财也已经成为一项人们生活必要的活动,家庭理财增多更是人们总体生活水平提升的标志。文章主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对家庭理财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家庭理财;理财方式

一、前言

当前局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推动也有了质的改变。近年来,我国平均每个家庭都能达到几万的均收入标准,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理财产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取得了部分成就,当下互联网理财产品已得到了你们的广泛认可。互联网理财产品会让人们每年得到10%收入,并且,理财产品投资风险低,资金流动快,所以备受人们喜爱,即使是这样,还仍有大部分人依然应用传统的银行储蓄,这也说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还仍没有彻底被完善,就此笔者作为一个高中生,分享了互联网网金融下家庭理财方式。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

理财,一直都是家庭、个人在收入稳定的前提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互联网金融这种刚刚崛起的理财产品,利用自身优势在全国发展,现阶段已经是理财界的“新宠”。相比较其他理财方式,互联网金融风险低,却有着稳定性高且收益高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可以令理财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理财产品的信息,免去了排队办理业务的麻烦,只要在家里利用互联网就可以对产品的各种信息获取,并且可以完成理财产品的购买。这种新式的理财,颠覆了传统的理财方式,使得理财更加现代化、富有层次化,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三、升级家庭理财观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理财大都是选择存进银行,尤其是郊区、农村的家庭,认为资金不多没有必要“理财”,也有不少城市家庭只选择家庭存款存在银行。但,随着银行利息的降低,储蓄理财的利息变得很少,很多家庭在理财观念上开始发生转变。因此,更多的家庭应该从实际出发,改变家庭理财的陈旧的观念。刚开始对家庭理财转型的可以是一些长期的、风险低的理财产品,当有一定的经验或收益以后可以试着投资一些股票、基金、信托等增值潜力大的种类。

四、适当扩大家庭理财方式

时下中国的金融市场虽然还处在发展初期,但是发展速度甚是可观,而且规模庞大,投资者的理财渠道不再局限于银行储蓄理财,还有债券理财、保险理财、基金理财、国债理财、信托理财、期货理财、网贷理财等多种不同的理财方式,尤其是在互联网理财时代,更是诞生了众多互联网理财产品,人们理财更加方便、快捷,在这个时候应该适当的增加家庭理财方式或者说渠道。例如,现在互联网+理财已经不是停留在概念上的了,同时从互联网中筛选一些比较靠谱的线上理财平台进行投资,让其为自己的理财需求服务,但是在投资的时候要注意互联网理财风险。

五、多接触新型理财产品

目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已经有了向国际化发展的现象,并且国内的理财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金融经济市场在在国内已开辟出属于在自己的新市场。在当前局势下,国外的市场理财知识以面向国内,并且,金融理财在我国市场中利用门槛低、安全、收益高的优势已在国内站稳脚步。现在,我国正在为国内引进新的理财产品,且对引进的新产品也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新产品的了解也能基本掌握了。而一般,只有理财者对理财产品进行一部分了解,才会进行对其投资。且在投资者投资前,都会对理财产品的风险问题、安全问题以及收益问题进行分析掌握。与此同时,资金流动的走向、收益的多少,这些都是投资者时刻关注的,在这里笔者建议人们,快乐理财,开心收益,这样才是理财的真正本意。

六、合理配置家庭资产

互联网飞速发展下,家庭资产结构也受到了影响,我国理财产品的复杂多样,种类繁多,其中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也有很多低风险但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尤其是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下,家庭、个人对理财神品的掌控更加的得心应手,而金融素养好的家庭对理财产品的掌握方面更合理所获得的收益也更多。例如,家庭收入一般,尽量选择固定收入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流动性更好,也是家庭理财中资产配置重要的部分。家庭收入理想,可以投资一些风险高的产品,例如,股票、基金等等。

七、制定家庭理财计划和方案

家庭理财的需要合理的计划和方案的实施,万万不可看好一种理方式就将钱一投就撒手不管,这种理财方式是最不可取的。并且,家庭理财也需要依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安排,这也是因为家庭情况的不同收入方面不同,因此在理财方案的制定上要根据收入选择合适自己的理财计划。

八、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市场开放,诸多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出现。互联网金融使得理财成为家庭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通过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的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在家庭理财中,要多接触新兴的理财方式以及理财产品,并且也要讲家庭理财的观念加以提升。

银行关联、地区金融文化与企业委托理财

摘要:以2008-2014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公司治理和外部环境的视角,研究企业委托理行为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银行背景高管的存在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委托理财意愿,具体而言,银行关联关系显著提高了企业委托理财的发生概率、投资频率和投资规模,缩短了企业委托理财的平均投资期限,却并未明显提高企业委托理财的实际收益;企业委托理财行为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地区的金融文化水平,在金融文化环境较好的地区,企业发生委托理财的可能性更大,委托理财投资频率更高,资金投资规模更大,委托理财的实际收益也更高;在对于企业委托理财行为的影响上,银行关联与地区金融文化呈现替代关系。

关键词:银行关联;金融文化;委托理财;委托理财行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局势下,国内上市公司实体投资的意愿不足,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蔚然成风。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3月以来,130余家上市公司纷纷购买理财产品。其中小天鹅(股票代码:000481)公告称,拟利用6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产品,堪称上市公司“理财狂潮”开年之最。图1从委托理财的总资金规模和总投资次数两个方面描绘了2008-2014年上市公司从事委托理财业务的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业务呈现爆发性增长,随后两年委托理财资金规模和投资次数仍保持直线式增长。到2014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投资次数为9 906次,资金投资规模高达8 435亿元,说明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每年发生3笔委托理财业务,投入委托理财的平均资金在2亿元以上。上市公司缘何热衷于委托理财?受何种因素驱使?委托理财能否为其创造额外收益?

诸多文献定性探究了委托理财的原因、动机、风险、后果等,但实证检验委托理财驱动因素或经济后果的文献屈指可数。少量文献从理论、自由现金流理论的视角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负债水平、股权融资水平[1-3]、主营业绩和盈利能力[4]、现金流水平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5]等因素影响企业委托理财的倾向和投资规模。陈湘永和丁楹[6]比较委托理财企业的业绩与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发现从事委托理财业务后企业业绩有所下滑。徐永新[7]指出,“可操控现金”水平越高,委托理财收益率越低;在“可操控现金”水平一定时,委托理财收益率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

现有研究对委托理财问题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进展,但仍存在极大的拓展空间。其一,从研究的视角看,目前的实证文献主要关注公司内部性质,如企业特征、财务状况、股权治理结构等因素对委托理财行为的影响。巴曙松[8]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导致大量委托理财的重要原因,但实证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对委托理财影响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另外,不乏文献从企业外部视角研究经济环境或制度环境对企业实体投资行为的影响,但经济和制度的执行者都是人,而人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企业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但目前少有文献研究外部环境对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而且鲜有文献考虑区域文化层面的因素对企业行为的作用。其二,从研究结论看,众多文献如出一辙,均认为委托理财行为对公司的影响弊大于利。但目前为止,仅有一篇文献实证检验了委托理财的弊端,侯毅[4]发现有委托理财的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若委托理财如现有理论分析所述会降低企业实业经营能力、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那么企业为何对此趋之若鹜?任何事物均有其两面性,委托理财业务对上市公司的具体利弊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本文以银行关联和金融文化为切入点研究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行为,基于以下考虑:其一,近年来,商业银行成为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业务的主要受托人[9],据统计,2015年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占委托理财总金额的比例高达69%,而上市公司聘请银行背景高管的现象也愈加普遍。具备监督和咨询双重职能的银行家如何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那么银行家在企业委托理财业务中扮演何种角色呢?其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大众的理财意识,外部金融文化环境会否影响企业的金融投资观念与行为?本文试图解答这两个问题,对于明晰委托理财行为的驱动因素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比之现有文献,本文的创新点和贡献如下:一是研究银行背景高管对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拓展了银行关联对公司财务管理行为影响的相关文献。二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全面考察金融专业人士对委托理财发生概率、投资规模、投资期限以及投资收益等多个特征的作用,有益地补充了委托理财相关的实证文献。三是试图研究企业外部金融文化环境之于委托理财行为的影响,探究地区金融文化与银行专业人士的替代效应,是一次突破式的探索与创新。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银行关联与企业委托理财

银行关联是上市公司“寻租”的一种普遍方式,与普通高管相比,银行背景的高管具有资源获取优势、信息传递优势和专业技能优势[10],能有效影响企业财务管理行为。银行关联可能从如下几个方面影响委托理财行为。

第一,资源获取优势保障了企业的资金来源。委托理财业务的资金多来源于闲置资金,徐永新[5]认为可操纵现金较多的公司更容易发生委托理财。银行背景高管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11],所以拥有银行关联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小。当企业运转良好、短期资金富余时,银行关联企业由于没有资金短缺的后顾之忧,更可能将闲置资金用于委托理财以获取投资收益,资金投资规模也可能更大。

第二,信息传递优势增强了企业的投资信心。聘请银行背景高管所建立的信息渠道是双向的,上市公司不仅能向银行释放非公开的信息获得稀缺资源,而且能从高管处知悉银行的相关信息。现阶段,银行是企业委托理财业务的主要受托方。企业对委托理财产品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开展业务前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了解和识别各类委托理财产品,投资后也会担忧其安全性。银行背景高管能够帮助企业在事前快速掌握委托理财产品的基本状况,而且其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认知度和熟悉度能帮助企业识别收益更高更稳健的产品。此外,在投资过程中,对于没有银行关联的企业而言,只能通过市场反应主观判断委托理财产品的状况,而银行背景高管则能通过其任职银行的人脉及时地掌握委托理财产品的变动情况,因此有银行关联的企业可以在出现不利情形前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以规避损失。

第三,专业技能优势决定了企业的投资策略。银行背景高管能便利债务融资[12]、缓解融资约束[13]、改善投资效率[14],说明其作为专家的管理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陈湘永和丁楹[6]指出“获取投资收益,提升公司业绩”是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主要动机之一。企业暂无合适的投资项目时,管理层可能会利用富余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以降低资金闲置成本、赚取短期收益。银行背景高管的专家优势也会在委托理财业务中有所体现,其金融专业知识与技能丰富,可以为企业设计更好的投资方案,合理有效地分配闲置资金,提高短期资金使用效率。银行背景高管更熟悉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行状况,能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识别收益可观且稳定的产品。银行的工作培养了其谨慎稳健的特质,更注重风险管理,所以银行背景高管很可能进行多次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再者,委托理财的目的是合理地利用冗余资金获取投资收益,因此银行背景高管可能更看重短期的财务效益,选择委托理财期限较短的产品,而不会进行长期投资增加资金风险。

(二)地区金融文化与企业委托理财

现阶段大量文献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如何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些许局限。一方面,现有文献主要着眼于研究经济层面、制度层面等因素对企业实体投资行为的影响,鲜有文献探究宏观因素之于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作用。实体投资与金融投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联系紧密,对企业投资行为的探讨不应顾此失彼,综合分析才能更客观全面地明晰外部环境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现有文献仅仅探讨区域经济或制度本身对企业投资的作用,而忽略了经济和制度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即文化因素。人是文化的载体,而经济和制度的执行都依赖于人,从这一角度看,文化也会影响企业投资行为。而且文化是经过悠久历史积累沉淀的集体记忆,与经济和制度相比,文化所传递的认知和观念更加根深蒂固,因此文化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可能更显著、更深远、更持久。

由于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差异,中国各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存在显著的地区文化差异。以浙江为例,柳永诗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钱塘”即今天的杭州,作为历朝历代的商业之都隋唐时期,杭州便成为“大都”。五代吴越和南宋两代建都于此,南宋对商业的格外重视,使得杭州的商业经济达到空前的繁荣。明清时期,杭州与苏州并称为江南二大都会。在改革的大潮中,浙江人更是创办了第一批私营企业、第一批专业市场、第一家银行、第一个股份合作企业、第一家证券公司等,进行了开拓式的创新。,杭州为浙商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受益于传统商业文化的熏陶,浙江人善商,并形成了重视工商、崇尚财富的观念。基于相似的因素,中国其他地区还形成了晋商、徽商、鲁商、陕商等商业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不同的文化环境造就了人们不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导致实践中的行为选择各异。目前学术界对于金融文化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本文认为金融文化是长期历史沉淀积累的社会文化与金融实践相互促进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并决定个人金融认知与金融行为的观念,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因而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金融文化各具特色。Weber和Hsee[15]提出文化差异会在概率判断、风险认知、风险偏好和决策模式四个方面影响个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认为金融文化也有相同的特征。

地^金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管理者的金融意识,进而作用于企业的金融决策。委托理财是上市公司运用闲置资金进行金融投资的一种手段,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者主观意识的支配。地区金融文化可能会从如下几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委托理财行为:首先,在金融文化繁荣的地区,管理者耳濡目染诸多金融知识、金融现象,其投资理财观念得到了极大的强化,更懂得充分利用资本进行金融投资。所以,与金融意识欠缺的管理人员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将短期闲置资金用于理财,在降低资金持有成本的同时赚取投资收益。其次,在金融文化较好的地区,管理者经常能亲眼目睹各类成功或失败的金融事例,其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刻,风险管理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因此,他们在从事委托理财业务时,可能会更偏向于分散投资,增加委托理财次数以降低风险。最后,长期生活在浓厚金融文化氛围中的管理者对各类金融产品的了解程度远胜于他人,而且其金融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高。因而他们更善于分析和识别收益相对稳定的理财产品,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地区金融文化会正向影响企业的委托理财行为。但金融文化如何影响企业委托理财的期限长短难以合理推断,受浓厚金融文化熏陶的管理者可能追求短期资金效益,偏好于短期投资;也可能因过度自信而投资于期限相对较长的理财产品,以获得稳定的收益,故而在此处暂不讨论金融文化对委托理财期限长短的作用。

(三)银行关联、地区金融文化与企业委托理财

银行关联、地区金融文化对企业委托理财行为的影响有着相似点。其一,影响路径相似。银行背景高管与地区金融文化都通过提升企业管理层的金融意识,从而改善企业整体的金融投资观念,进而作用于企业金融投资行为。银行关联直接引入金融专业背景丰富的人才改善管理层的理财意识,金融文化则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现有管理层的金融观念。其二,影响方式相似。不论是银行关联抑或是金融文化,均是凭借高管自身的金融观念与技能对委托理财施加影响。高管对金融产品的熟悉程度、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专业技能水平都可能影响企业的金融投资决策。其三,影响效果相似。银行关联与金融文化都可能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产生促进作用。二者都提升了企业的金融投资理念,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委托理财意愿,而且高管对风险的认知与偏好相近,可能会权衡委托理财收益,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委托理财风险。

银行关联与地区金融文化有些许共性,但毕竟一个是内部因素,一个是外部因素,二者对委托理财行为的影响效果会有所差异。那么,当上市公司受银行关联与金融文化的双重影响时,二者对委托理财行为会产生怎样的交互作用呢?本文认为银行关联与地区金融文化的影响可能呈替代关系。在金融文化繁荣的地区,引入银行背景的高管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强企业整体的金融意识,但由于上市公司的金融理财意识普遍较强,银行背景高管可能难以显著增强企业的金融投资倾向,因而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行为的促进作用有限。在金融文化落后的地区,上市公司金融理财意识普遍较弱,银行背景高管的加入能为企业带来丰富的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能显著改善企业的金融投资观念,所以银行关联可能在金融文化较差的地区更能促进企业的委托理财行为。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与研究样本

本文选取2008-2014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同时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当年被ST(ST*)或PT的公司、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委托理财数据披露不全的公司,得到8 974个观测值,其中发生委托理财业务的观测值有835个。委托理财数据来源于CSMAR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研究数据库,高管背景资料来源于CSMAR上市公司人物特征研究数据库,区域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的水平上进行了winsorize处理以避免极端值的影响,计量分析软件采用Stata120。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1变量定义

委托理财行为的度量(Entrust)。本文委托理财的类型包括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委托贴现、委托投资、信托、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和其他等。本文从委托理财的发生概率、投资频率、投资规模、投资期限和实际收益五个方面考察企业的委托理财行为,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如下:委托理财发生概率(Entfin),上市公司当年发生委托理财则表示为1,否则为0;委托理财频率(Frequency)表示上市公司当年从事委托理财的次数;委托理财投资规模(Funds)是委托理财的投资总额与货币资金的比值;委托理财期限(Term)是企业当年发生的所有委托理财业务的平均投资期限,以月度计量;委托理财收益率(Rate)表示为实际收益总额与投资总额的比值。

银行关联的度量(Banker)。上市公司当年存在银行工作背景的高管,则Banker取值为1,否则为0,高管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

金融文化的度量(Culture)。地区金融文化是不同地区历史沉淀积累的社会文化与金融实践相互促进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并决定个人金融认知与金融行为的观念。目前,地区金融环境最广泛的度量指标是樊纲等编制的“金融业市场化”指数,该指标表现了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程度,但并不能表征地区金融文化水平,难以反映个人参与金融实践的意识。地区金融文化能从两个方面促进地区的金融深化程度:其一,在浓厚金融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具有更强的金融意识,更容易接受和实行各项金融深化政策;其二,在金融文化较好的地区,金融市场环境规范性更强,民众参与度更高,更适合金融深化的推进。地区金融文化难以直接度量,地区的金融增加值(单位:亿元)与人口数(单位:万人)的比值(人均金融GDP)能反映个体对金融活动的平均参与度,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整体的金融观念,所以本文利用人均金融GDP这一指标表征地区金融文化水平。

上述模型中因变量Entrust分别表示委托理财的发生概率(Entfin)、投资频率(Frequency)、投资规模(Funds)、投资期限(Term)和投资收益率(Rate)。因委托理财发生概率(Entfin)是0-1变量,所以当因变量为Entfin时,上述模型均采用logit方法进行回归。当因变量是其他连续变量时,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模型(1)中的Finance是金融关联,上市公司当年存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工作背景的高管则Finance取值为1,否则为0。考虑到企业委托非银行金融机构理财也很普遍,为避免金融关联对银行关联的检验造成干扰,本文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参考已有研究,模型中的其他控制变量分别是: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Holding)、主营业务收益率(Profit)、成长能力(TQ)、股权再融资(Seo)、资产收益率(Roa)、自由现金量(Currency)、自由现金流(Fcf)。自由现金量是上期末现金与总资产的比值;自由现金流则表示为上期末经营现金流净额与资本性支出的差额与总资产的比值。王展飞发现企业现金流与委托理财规模显著正相关,徐永新则指出“自由现金流”不影响委托理财发生的可能性,而“自由现金量”与委托理财发生概率显著正相关。基于此,本文同时控制了自由现金量和自由现金流。为避免不同年度与行业的差异,控制了行业固定效应(Industry)和年度固定效应(Year)。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1 中Panel A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样本期间约有1/10的上市公司从事委托理财业务(Entfin),接近1/5的上市公司拥有银行关联(Banker),说明聘任银行背景高管与银行建立密切关系是一种十分普遍的银行关联形式。表征金融文化(Culture)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分别为1560 3、0028 4、0355 3,说明中国各个省份之间金融文化水平的差异较大,且整体的金融文化意识较为薄弱。

全样本中有835个公司/年样本发生了委托理财业务。Panel B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每年从事委托理财业务的次数(Frequency)为19次,最多的是412次,最少的仅仅1次,整体上委托理财的投资较为分散,且分散程度差异很大。委托理财的平均投资规模(Funds)是企业货币资金的163倍。委托理财期限(Term)最短只有4天委托理财期限(Term)的最小值为013,一个月按30天计,013*30=39天,大约4天。,最长的却有约42个月(即三年半),但委托理财的平均期限为5个月,说明大多数企业偏向于半年以内的短期委托理财。委托理财的实际收益率(Rate)波动很大,效益最差的亏损1345%,最高的盈利则高达2694%,但委托理财收益率的均值仅为162%,说明委托理财整体的收益率很低,也可能与其投资期限较短有关。

Panel C分年度对发生委托理财业务的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列示了各个年度委托理财投资频率、投资规模、投资期限、收益率的均值以及参与委托理财的公司数量。从结果可以看出,2012年以后委托理财业务数量呈爆发性增长,委托理财的频率、投资规模也成倍增长,但委托理财期限缩短,收益率也呈下降趋势。

1银行关联与企业委托理财

利用固定效应模型(1),将委托理财业务特征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得到如表2所示的银行关联与企业委托理财的回归结果。检验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发生概率(Entfin)的影响时运用的是全样本数据,由于因变量是”淞浚所以采用了logit回归方法。结果显示,银行关联(Banker)与Entfin的回归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银行关联明显提高了上市公司从事委托理财的可能性,假设1-1得到证实。金融关联(Finance)与Entfin的回归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说明金融关联对委托理财发生概率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可能原因在于企业多投资于银行委托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人士的作用有限。其他控制变量的系数与已有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陈若晴[3]发现企业规模越大,越可能发生委托理财;债务负担抑制了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倾向;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越强,委托理财可能性越小;股权融资水平与委托理财呈正相关关系;成长性较差的企业委托理财概率较高。徐永新[5]指出自由现金量越多,企业发生委托理财的概率越高。林小驰等[16]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能够显著降低委托理财概率。。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为考察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具体行为的影响,本文从全样本中选取发生过委托理财业务的子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频率、投资规模、投资期限以及投资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的列(3)-(6)。银行关联(Banker)对委托理财频率(Frequency)、投资规模(Funds)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即表明银行关联企业注重分散委托理财的风险,每年进行委托理财的次数更多,由于资金压力较小,银行关联企业委托理财投资额占货币资金的比重更大。委托理财投资期限(Term)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证实了假设1-4,拥有银行关联的企业更重视短期资金的利用效率,委托理财投资期限更短。

考虑到投资期限长短对实际收益率的重要影响,在检验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收益率(Rate)影响的模型中,加入投资期限作为控制变量,结果表明实际收益确实与投资期限紧密相关。银行关联与委托理财收益率(Rate)的回归结果不显著,表明银行关联并未提高委托理财的收益率,反而有所降低,可能是银行关联企业的投资期限更短所致。本文分组比较有无银行关联企业委托理财实际收益率的均值,结果如表3所示,银行关联企业委托理财的平均收益率为175%,略高于无银行关联企业的收益率(158%),但这一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银行背景高管注重资金的短期应用,对企业的闲置资金进行了合理配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咨询的职能,但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实际收益的提升效果有限。

2地区金融文化与企业委托理财

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2)检验了地区金融文化对企业委托理财行为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地区金融文化(Culture)与委托理财发生概率(Entfin)、投资频率(Frequency)以及投资规模(Funds)分别在1%、5%、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地区金融文化水平越高,上市公司发生委托理财的可能性越大,每年从事委托理财业务的次数越多,投资金额占货币资金的比重更大。即地区金融文化通过影响管理者的行为决策提升了企业金融投资的意识,管理者合理应用闲置资金获取收益,同时进行分散化投资降低风险。地区金融文化(Culture)与委托理财收益率(Rate)的回归系数不显著,本文将发生委托理财业务的样本分成地区金融文化较好和较差的两组,比较两组实际收益率的均值,结果如表3所示,t检验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金融文化较好的地区,企业委托理财的实际收益更高。

3银行关联、地区金融文化与企业委托理财

表5反映了银行关联与地区金融文化对委托理财发生概率、投资频率和投资规模的交互作用,此处暂不讨论二者对委托理财投资期限和投资收益的影响。原因在于:一则金融文化对委托理财期限的作用难以推断;二则上文回归结果显示银行关联与委托理财收益、金融文化与委托理财收益的回归结果均不显著。可能是因为银行关联、金融文化的度量不够精确,虽然与通过银企间相互持股形成的银行关联相比,银行背景高管对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作用更为直接有效,人均金融GDP比金融市场化指数更能反映个人参与金融实践的程度,更能有效度量金融文化,但是不可否认这两种度量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从作用路径看,高管银行关联和地区金融文化均通过提升高管层的金融意识进而影响企业金融投资决策,影响路径较长且为间接效应,作用可能不太理想。所以在二者单独的影响不太明显的情况下讨论银行关联与金融文化对委托理财收益的交互影响可能没有意义。

表5第(2)列中,银行关联(Banker)、地区金融文化(Culture)与委托理财概率(Entfin)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而交乘项(Banker*Culture)与委托理财概率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在金融文化较好的地区,银行背景高管的加入并不能再次增强金融文化对委托理财可能性的正向作用,反而会有所抵减。而在金融文化较差的地区,这一抵减作用较弱,换言之,在金融文化较差的地区,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发生概率的正向作用更明显。第(3)列中银行关联(Banker)、金融文化(Culture)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Banker、Culture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委托理财次数分别增加1232%、1723%回归样本中Banker、Culture的标准差分别为0419 5、0422 1,1232%等于标准差0419 5与回归系数29372的乘积,1723%等于标准差0422 1与回归系数40811的乘积,下文数值021%、088%的计算方法与此相同。,由此可见金融文化对委托理财频率(Frequency)的促进作用更大。交乘项(Banker*Culture)与委托理财投资频率(Frequency)的回归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说明在金融文化较好的地区拥有银行关联的企业并不会进一步分散投资,可能是因为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频率的作用效果较弱。最后一列中的结果显示银行关联(Banker)、金融文化(Culture)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委托理财资金投资规模提升021%、088%,但Banker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交乘项(Banker*Culture)与委托理财投资规模(Funds)的系数也不显著。说明在金融文化较好的地区,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投资规模的作用几乎被金融文化的正向效应完全掩盖。上述结果表明:与金融文化相比,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行为的影响较弱,所以在金融文化较好的地区,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行为的作用被一定程度地掩盖,也即银行关联在金融文化较差的地区对企业委托理财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公司治理和外部环境的视角实证检验银行关联、地区金融文化对企业委托理财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关联显著增强了企业委托理财行为,拥有银行关联的企业更可能发生委托理财,而且其委托理财频率更高、资金投资规模更大、投资期限更短,但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实际收益的正向作用很弱;(2)地区金融文化正向影响企业委托理财行为,地区金融文化越好,上市公司从事委托理财的概率越大、投资频率越高、资金投资规模越大,金融文化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委托理财的实际收益;(3)在金融文化较差的地区,银行关联对委托理财行为的促进效应更明显,换言之,在对于企业委托理财行为的影响上,银行关联与地区金融文化呈替代关系。

基于上述Y论,针对委托理财现状,本文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需谨慎。委托理财是企业合理配置资金的一种有效途径,加强监督可使之成为良性的财务管理策略。银行关联与地区金融文化都能促进企业委托理财行为,引导企业合理地进行金融投资,但是企业从中获得的收益却比较有限。所以上市公司进行委托理财前,应保持谨慎的态度。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详细了解所投资的产品,设计可靠的投资方案,并提前制定好风险应对措施以降低投资风险,真正地让闲置资金为企业创造收益。二是政府应加强地区金融文化的建设。企业的投融资决策行为与外界金融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金融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金融观念较强的管理者,从而提升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地区金融文化对企业委托理财实际收益的影响优于银行关联,表明长期接受金融文化熏陶的管理者比一般的银行专业人士具有更强的金融理念,能更有效地帮助企业在金融投资中获益。此外,提高地区金融文化水平,能降低银行关联对企业委托理财的作用,从而减少企业的“寻租”行为。因此加强地区金融文化的建设十分有必要。

金融理财论文:浅析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途径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及技术水平不断上升,相对的人们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理财显然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新形势,作为蓬勃发展的高中生,我们是被看重的一代,同时也是肩负重要使命的一代,对理财知识的学习是必然的,这也将成为我们日后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本文对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途径做出了阐述及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 金融理财知识 途径

一、引言

在以往我国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对金融理财知识的教学,由于这部分的缺失性,大部分学生的理财意识较为淡薄,不仅缺乏正确性认识,对自身花钱、以及科学理财水平普遍较低,不能够充分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及收获金钱的不易性,因此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金融理财质量,使学生对金融理财能够形成正确认识是刻不容缓的。我们高中学生相比小学生及初中生,不仅年龄基数较大,行为意识更加具有能动性及自主性,所以对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途径进行探究是极其必要的。

二、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途径

(一)通过书籍等知识获取形式学习理财知识

理财并不仅仅涉及个人财产管理方面,还涵盖着实现财富价值,进行投资层面,众所周知,任何投资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但是如果能够真正掌握理财知识及要领,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理财中国所存在的风险,使理财投资的结构更加优化及完整,这对于我们高中学生来说是同等重要的,这不仅能够促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花钱习惯,还可以为我们的日后理财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高中生可以通过多多阅读各类理财报纸及书籍将理财认知面进行拓展。

实际上理财投资与高中其他学科的学习并没有任何区别,在将知识点进行学习前,必然会存在较多不了解的地方,学习过程中也同样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一旦将知识点消化吸收后,也将成为利于发展的新本领。只要不惧艰难坚持学习,最终一定会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在对理财方面的报纸或者图书进行挑选时,要以纸质资料为首要基础,同时还可以配合高质量及销量的书籍共同参考学习,这样就能够基本达到学习标准。

在将初级阶段的理财知识进行掌握后,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投资能力,高中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关于投资方面的书籍资料,但是对这部分信息资源的选择要慎重,并将内容侧重点放在专业性上面,这是因为高中生在基础知识扎实后,就可以主攻专业性,但是如果基础较弱,那么推进下一学习内容时将会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在进行金融理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首先以基础为出发点,当理财知识掌握水平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够将学习内容进行强化。

(二)通过电视及网络认识投资

我们高中生由于正处于进入大学校园,间接步入社会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的学习压力及强度普遍较重,对理财知识的学习时间也就较少,同时我们如果将这一内容的学习看做任务,那么学习兴趣就会难以激发,学习热情同样难以调动,学习效率低下的不良现象必然发生,所以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我们学生需要将理财知识的学习作为压力转化平台,并将理财学习当成自身的兴趣爱好,在完成紧张的学习任务后,可以通过电视及网络等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方式进行知识点掌握。

这在一方面能够缓解我们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使身心得到舒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提升知识涵盖量。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多观看类似财经新闻这类的节目,观看内容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这一层面上,只要是有关财经、理财方面的内容就可以多进行了解,并在此过程中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将已知知识点进行串联,体会国家财政发展金融气氛,同时还可以对部分理财产品进行了解,明确自身理财方向及兴趣点。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有针对性的搜索想要了解的理财内容,不仅能够倾听成功理财大师的讲座,更可以体会与民生发展相联系的经济新闻,以这类节目为基础,掌握理财关键点及要领。

(三)管好自己的钱

我们由于正处于高中阶段,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因此能够挣钱的机会及时间也就少之又少,所以可供我们支配及理财管理的金钱,大部分是经过父母给予或者长期积累形成的。而日常可供花销的零用钱及过年所获得的压岁钱,也就成为构成我们财富主体的关键力量,而我们的金钱流出主要朝着三个方向进行流动:首先是有关学习方面的,通过金钱购买学习所需的文具以及习、学习资料等。其次是关于吃的方面,我们的大部分学生都会比较热衷于吃小零食。最后就是我们的部分高中生会比较喜爱出去开拓眼界,旅游,或者是进行其他娱乐项目,例如朋友生日请客,吃饭、看电影、唱歌等。

从这一现实状况来看,我们高中生的花销结构并不合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特点,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善上述不良现象,对理财知识的学习是极其必要的,这就需要我们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控制压岁钱及零钱的花销比例及方向,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理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银行卡,将数额较大及剩余的零花钱存入这一账户,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能够了解到基本的储蓄知识,从最基础的层面上了解到理财的重要性。在不断将卡上数额进行添加,使其日积月累增加时,就可以进一步形成较为健康、合理的消费意识,当金额达到理财标准界限时,我们就可以将理财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用账面上的钱购买理财产品,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低理财风险,同时收获更多的经济收益。

三、结语

高中生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一定了解,关注理财知识、通过纸质书籍学习理财知识,并加以询问和实践,我们在学习之余定能掌握基本的理财资讯。合理的支配、使用金钱,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与理财习惯,不耻下问,与有经验的理财者交流,相信我们高中学生定能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学习,掌握理财的相关知识与技巧。

金融理财论文: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途径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健康的发生态势,人们的手中的资金日益增多,金融理财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在新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理财观念成为一种重要的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高中生作为未来市场经济交易的主要参与者,笔者认为高中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和价值观,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对金融理财知识的掌握,这对对高中生养成好的理财习惯,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 金融理财知识 学习途径

一、立足于网络和书籍等载体,掌握相关的理财知识

众所周知,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任务重。但是,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手机也已经成为高中生主要的娱乐手段和学习载体。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的背景下,学生主要通过手机关注一些娱乐资讯和国内外新闻,但也有部分人使用手机的目的在于使用各种APP软件聊天或购物,也有的学生热衷于手机游戏。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学生可以将手机的资源利用到最优化,能合理的利用互联网来关注理财知识、学习理财技能。笔者认为,作为新一代的高中生,应该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为我所用,实现科技成果的最大化。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放松身心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另一方面,立足于互联网平台,关注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获得有益的知识才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举例而言,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可以更多关注一些理财方面的信息,微信可以更多关注一些理财教育类的微信公众号,可以观看一些财经类的视频节目或者名家讲座等,通过以上相关的方式了解理财知识,了解理财产品,逐步开始自己的理财之路。

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理财知识内容庞大,涉及范围广,涉及I域多。作为金融理财产品,一般有着高风险高收益并存的特点。作为尚不具备独立经济能力的高中生而言,购买理财产品还不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但是将理财知识作为一种适应未来社会的知识储备,掌握理财的有关内容,则是意义重大的。笔者认为,作为高中生应该选择容易理解,适应年龄阶段的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在保持学习的热情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阅读基础性和趣味性的报刊杂志。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财基础后,可以阅读一些相对专业的理财书籍,也可以从网上购买评价较高或者打分较高的基础理财知识书籍来阅读。通过阅读相关书籍,高中生在学习基础的理财知识的同时,可以让自己静下来,为更好以积极的心境学习其他的科目,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学无止境,勤学是岸,作为高中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我们应该广泛涉猎,应该一步一步由低到高的阶梯式的学习,以便更好的掌握这一理财知识,为未来的人生做好规划。

二、在日常消费中践行正确的理财观

作为高中生群体而言,日常消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学习、吃穿和娱乐。在学习方面,高中的消费开支主要集中在购买教材、辅助类练习书籍、学习工具等方面。在个人的服装和饮食方面,这是必不可少的,当前的高中生更热衷于快餐油炸类食品。在个人娱乐方面,高中生的消费不够理性,花费的金额较大,聚会选择在中高档的酒店或者ktv,旅行选择到国外去,消费习惯往往是不理智、不节制。

鉴于以上现状,帮忙高中生在日常消费中践行正确的理财观显的尤为重要。对于没有独立独立经济能力的高中生而言,其收入一般来源于节日的红包和父母平时给的零花钱等。如何合理消费手中的资金,是对高中生理财知识的一次较好的实践机会。一般而言,在保障基本花销的同时,高中生应该有自己的银行卡,把留有余地的资金存入到个人的银行卡,学习相关储蓄知识,更好的学习理财知识,这样也有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高中生可以利用银行卡账号里面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既可以用于购买资金或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也可以继续用于个人储蓄。通过这种方式,既帮助高中生树立了理财的意识观念,也帮助高中生学会合理使用自己的资金,同时锻炼了自己的理财能力,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理财的水平,学以致用。

三、合理理财行为的养成措施

第一,准确记录财务情况,了解个人消费状况。在整合个人财务信息的过程,要学会借助相关的记录工具,整合成详细的记录,做出便于个人分析的图表,效果才会更加明显。特别要注意的是,要保持记账的习惯,坚持下去,这对于理财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二,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明确个人的经济目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理念同时适用于个人的理财,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统筹兼顾。价值观和经济目标分析是个人理财的方向所在,也是保持计划持续性和合理性的依据。

第三,确定个人的净资产,预估个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确定净资产的重要条件在于了解个人的收支情况,了解个人手中可支配资金的数量,才有利于我们理财实践的大局。在实际中,很多高中生并不是真正了解个人的花销,甚至不清楚个人的收入与花销具体数额。

第四,制定立足个人实际的预算,并在执行落实到位。预算虽然是纸上工作,但是落到实处就有实用价值。通过制定预算方案,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个人日常花费流向,从而得出个人消费习惯的相关情况,并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

第五,重视投资复利,提高投资的利润。高中生的收入在保证基本学习生活花销的前提下,可以开始规划理财与投资,这笔钱是个人以后,特别是大学时期进行理财的“第一桶金”,也可以作为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空白期的准备费用。

四、结束语

当前,大多数高中生缺乏理财知识和观念。学习金融理财是一项复杂的课程,但凡事都是先有意识再有行动的。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高中生,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根据个人实际,制定适合自身的理财计划和产品。现阶段,高中生可以理财切忌求财。高中生通过学习理财知识,对理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掌握一定的技能,以便更好的管理好个人财富,建立积极健康的个人生活消费习惯。高中生作为富有活力、善于学习的群体,在繁重的课业学习之余,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对未来个人的职业规划有着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