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9 03:27: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电子科技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当前驾培市场的现状及其主要特点
驾培行业的发展从私家车数量的剧增可见一斑,在驾培市场中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由卖方市场一跃转变成为买方市场。对此,针对当前驾培市场的现状,其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体现。
1.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驾培市场中,大型驾校比较正规,但小型驾校相较于大型驾校在成本控制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交通部对于驾培市场的管理比较宽松,促使驾培市场出现“三级比重过大,一级比重过小”的局面;其次,驾培作为特殊的产业并不受教育产业中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只要按照服务行业的要求申请土地即可,不过在“寸土寸金”的时代,土地租赁的费用高昂,这严重制约了驾培市场的发展,使驾校的规模很难扩大;再则,部分学员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人深谙车辆驾驶,但苦于没有驾照而无法上路,也有人想要“剑走偏锋”的尽快获得驾照,这催生了小驾校市场的形成;最后,是驾培与考试分离的审批模式,学员多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促使驾校也以这种心态来面对学员的驾驶培训,教学内容只挑重点,教学时间被大幅压缩,这已经成为中小驾校的通病。如果驾校推行高质量全方位的教学,会拉升驾培成本,因而市场中“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比较普遍。
2.进入完全竞争的微利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子啊不断加深,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存在利润空间,那么就会吸引大批资本注入,使利润空间迅速被压榨,进而步入“微利时代”。在驾培产业中,由于燃油成本、广告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其他成本都在不断增加,但驾校为了吸引学员,在学费方面让利很大,导致价格逆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驾校为了保证能够获取利润,对燃油用量、培训时间等精打细算,形成“精细化”管理。驾培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不仅包含软硬件设施,同时在服务质量上的竞争也非常残酷,这种市场竞争环境使很多驾校培训机构被淘汰,而拥有优秀竞争力的企业则艰难的存活下来。
二、当前驾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员对驾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驾驶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道路交通的安全与否,大部分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和重视度不够,所以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解决驾驶员素质过低的问题。高素质的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根基。当前,很多驾校一味的追求高通过率而忽视了对学员安全意识、行车安全与文明理念、操作规范等知识的教育,将平日教学管理的重点放在了考试,而非培训,很多学员只以拿到驾驶证为目的,不重视安全知识的学习,在选择驾校上以低费用为标准。
2.驾校教学不规范,教学大纲落实不到位许多驾校在建设制度、划分岗位职责、管理档案、学习法规等方面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管理人员配置不齐,上报的资料、表格等失真严重;教练员不按规定和要求填写教学日志和记录,驾驶员领取结业证书时的登记不规范,多存在补填、代签、假签等情况;驾校不按规定对学员的学籍建档,许多学员存档在驾校的学籍都有填写不完整和不规范的现象;驾校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为抢生源而恶性竞争,互相压价,各驾校收费标准不一,混乱不堪;有的驾校更是在学时和培训内容上完全忽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私自缩减。
3.部分驾校设施不足和人员素质不高部分驾校不更新教学车辆,有的教学车没有经过技术等级评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有的驾校不适用教学车辆教学,教练车不备案,使用普通车辆作为教练车培训等,这都给监管驾校培训的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除此之外,有的驾校的教练员没有教练员证,而驾校又疏于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教练员频繁更换,教练员文化素质低,授课能力差,不能深刻理解驾培管理的政策法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驾培的教学质量。4.主管部门在监管上依然缺乏“有效手段”监督管理驾培市场的交运管理机构没有有效的手段来管理监督各个驾校。例如对学时的监督管理,交运管理部门只负责审核检查,对符合条件、完整合格的培训记录加盖公章后,学员方可获取驾驶证。但是很多驾校与学员联合起来应对监管部门的管理,单纯从培训记录等表面来看,交通运管部门看不出任何破绽,即使想查出驾校的压缩教学时间和内容等问题,也很难取到有力证据。这就使得交管部门监管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电子科技运用于驾培市场管理的主要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同时为了更加有力的监管驾培的整个过程,使驾培经营市场更加规范化、秩序化,全面维护学员与驾校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全面建立了多级分布式的管理框架,并引进了信息化、智能化的分析研究方法。
1.监控驾培基础环节,防止违规操作学员在报名登记时要采用识别指纹和采集头像的方法,杜绝以后的培训考试中代考等虚假现象,创建基础学员档案;严格控制学员的培训时间,教学车辆配备行驶记录仪,以指纹的形式验证学员身份,记录培训时间,对车辆状态、学员身份、学习时间等做严密监控,杜绝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现象的发生;在考试过程中,用指纹验证考生身份,避免替考现象的出现。
2.动态监管驾培全程,及时发现问题升级运管部门和市级驾培管理处等对驾培过程中的全部动态数据,以曲线与表格作图等形式做系统的动态统计,对重点环节由专门人员负责,对教学中的不足与缺陷及时发现、及时改正。
3.设立质量控制点,控制盲目扩张为确保驾培的质量,对驾培质量控制在教学中多处监管,打消驾校利益至上的心理。第一,使驾校教学的规模合理化,使学员的数量与驾校的培训期数和培训硬件、软件等相匹配,是培训能力与招生数量想适应;第二,监管手段信息化,对学员各环节的学时严密监管,学员必须学满规定学时方可参加考试,避免“速成班”和“快速教学”现象的出现;第三,将驾校的招生与学员拿证、学员遵守交通法规、交通事故的发生等情况相结合。
4.建立有效的信息互联互通,多级监督机制对驾驶培训的信息以联网的方法依据监管部门的需要动态的做周期性报告,使数据在市级运管处、省级运管局与市级公安交管所等部门间交换,使数据的相互连通传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这也是实现多级监管制度的基础技术方法和数据资源。
5.设立驾校信誉评价机制,用市场标准规范市场行为从驾校的教学规模、水平、硬件与软件基础设施、学员考试通过几率、违规现象以及对学员驾驶情况的长期跟踪记录等教学情况出发,建立驾校信誉评价制度,并将与之有关的评价内容与结果公示。专项治理有严重违规行为的驾校和行为,制定出对驾校驾培行为有规范作用的市场评定准则,依法治理,杜绝乱治现象的发生。
6.建设行业服务,为社会提供有益帮助从行业服务的角度出发,创建有益于驾校和学员的功能。从学员角度出发,建设可以查询驾校信息的功能,使学员可以通过查询详细的了解与驾校相关的教学规模、基础设施、教练员情况以及信誉资质等信息。建立网上报名、预约考试、查看课程、查看考试结果等功能,为学员学车提供方便。从驾校角度出发,创建与驾校教学相关的网上报名、排班预约考试、统计教学情况、调度教学资源等管理功能,为驾校教学的提倡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7.建立长期服务目标借助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机会,创建可以服务全省的机动车驾培网站,将新闻动态、政策法规、业务查询、行业服务、投诉建议等各种零散信息资源整合,从而创建一个服务于本行业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四、电子驾培对驾培市场管理的促进作用
驾培管理中引入电子科技能够很好的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检测,同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在结业证签发时,也可以由电子科技来完成,进而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的电子驾培模式。采用电子驾培一是能够为驾培产业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对构建法治社会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可以提供专业化的驾驶培训记录,能够对培训的成果进行全面的跟踪和校正;三是能够提供完整的培训数据,利用数据来进行市场分析,强化内部管理,有助于提升内部管理的水平,进行科学的决策;四是能够转变管理部门的传统观念,使监管手段更趋多样;五是强化管理部门之间上下级的沟通,实现内部监督,进而提升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六是促进运输管理机构依法执政的能力,能够极大的规范驾培市场,促进驾培市场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七是能够将教练车的状况如实的反映出来,加强对成本低控制,为节能减排提供科学依据,这对驾培行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红艳单位:河南省安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1电子信息的加密技术
为更好的保护信息安全,一些企业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会采用加密技术的方式,避免信息数据的泄露。应用电子信息的加密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目前,绝大多数的电子科技企业都采用这种信息安全方式,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防止不法人士窃取资源。目前,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型和非对称型。前者主要通过设置与之匹配的序列密码来保护数据。通常情况下,对称型加密技术由五部分组成:明文、密钥、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后者是与前者相对应的加密技术,包含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部分。在进行匹配的过程中,只有这两种密钥配对合适,才能够成功的解开密码,反之则不能解密。由此,电子科技企业可以通过加密的方式,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比如,在电子邮件发送的过程中,对电子邮件进行加密处理,那么即使有人半路截取到电子邮件,因为没有相对应的密文,会很难完成解密工作,相应的也就获取不到电子邮件的相关信息。
2防火墙技术
与加密技术相对应的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旨在从一开始就杜绝不法人士的攻击,降低病毒、木马植入计算机的概率。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黑客为了窃取计算机内的数据信息,会通过多种途径来找出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然后根据漏洞的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瘫痪。在计算机瘫痪的时刻,黑客通过木马、病毒等程序来控制计算机,转移计算机内的相关数据,从而达到窃取数据、破坏数据的目的。为降低这种风险,研发人员设计出防火墙技术,来抵御黑客的攻击,保障计算机内的信息安全。人们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种类的不同,然后对防火墙设置不同的权限,提高防火墙的性能,维护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此外,随着防火墙技术的不断完善,相关人员提出在防火墙的基础上,建立安全服务平台,统一管理企业内部的数据。在信息安全专业服务平台中,不仅包含数据共享,还包含数据备份等多种功能,来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3解决电子科技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方法
3.1在企业内部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尽管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电子科技企业应用的安全技能也不断提高,但还是要根据企业运行的状况,有针对性的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来完成对企业内部数据的管理,以保障信息安全工作的正常进行。目前,很多电子科技企业都忽略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使得当内部信息出现问题时,信息安全工作将无法正常运转。由此,企业应该在根据市场的变化,构建符合自身企业运转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安全管理的效率。
3.2加强局域网建设,提高信息安全指数
对于绝大多数的电子科技企业,都建有内部局域网,来完成日常的通讯。局域网具有安全性,电子科技企业应该利用局域网的优势,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建设。企业通过局域网,不仅可以传达信息,下载专门的安全软件,还能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知识培训。由此,通过局域网,员工可以进行日常的信息交流,避免互联网进行交流的弊端,从源头上避免了信息的泄露。此外,企业应该定期对主机进行维护,分析重要信息是否泄漏,查询信息泄漏的原因等等,从而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安全指数。
3.3定期更新信息安全防护软件
电子科技公司应该定期更新虚拟系安全防护软件。由于新木马、新病毒的出现,安全防护软件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修补,保护计算机内的信息安全。如果不进行更新,不能获取更新之后的防护内容,降低计算机内的安全指数。
4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在提升的过程中,黑客的攻击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对于电子科技企业而言,数据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由此为更好的免受黑客的侵袭,电子科技企业应该有针对性的应用多种信息安全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技术,来维护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作者:杨晗 袁野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1电子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分析
首先,电子科技型企业的管理者在对外部环境认识理念上还有待提高。由于受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和企业所在的整体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包括有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模式等方面的影响,还受到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的影响。有一些电子科技型企业的管理者在对其所处的环境的理念认识上还需要提高。其次,高素质的人才还比较缺乏。众所周知,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优秀,对电子科技型企业来说,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方式,这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再次,在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在现在电子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也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变化,企业信息系统也逐渐开放,数据的分享性和共享性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带来了冲击和改变。我国目前的电子科技型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的投入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还比较少,现有的风险控制方法以及风险控制系统有待完善和提高。最后,企业的信息安全一旦受到威胁,那么内部控制的难度就会随之增大,电子科技型企业的各种企业行为和活动是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这与以往传统的科技型企业相比增加了数据和信息管理的难度使得电子科技型企业的安全性较之以往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就增加了电子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难度。
2电子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支持系统
电子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要尤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建立电子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二是要建立内部控制的环境基础及支持系统。而电子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制度的执行效果和贯彻实施。
2.1电子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系统支持
首先,法律法规体系需要完善。电子科技型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用法律规章制度来规范,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才能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得到保障,从而进行有效的实施。其次,市场体系需要完善。市场主体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空间梁宇是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能够充分的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完善的产品市场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带来积极的作用。最后,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现代公司治理的优秀是在发展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出资人的资金安全,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从而为全体股东创造财富。在我国很多电子科技型企业的管理素质不高,有一部分公司的治理是建立了委托关系,需要规范法人的治理结构使权力得到合理分配,从而能够起到制衡和约束整体的作用,这能够为电子科技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起到良好的制度保证作用。
2.2电子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系统支持
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有先进的发展理念。电子科技型企业的管理者要对风险的态度和控制有一定的方法,为了实现企业利润和成本的发展目标,要对企业管理有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起到很大的影响。其次,企业组织结构。电子科技型企业的组织结构的目前发展结构,企业管理效率和企业管理沟通的方式、方法等都会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影响。最后,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和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支持系统,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加以重视。
3构建电子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和策略
3.1明确企业管理机构的权限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优化以法人为优秀的治理结构。作为股东,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也能够决定董事会的组成人员,要注意的是授权董事会一旦负责了公司的经营管理后,作为股东就不能够任意的去干预和影响董事会的决策。董事会是企业法人财产的代表,也受到股东利益的影响和制约,要对电子科技型企业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也拥有着对公司的法人财产进行支配的权利,经营公司业务的经理人员是被董事会聘用的,在董事会的授权之下,享有决策权,当然也要受到董事会的评判和监督。
3.2选择合理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
就现代企业集团来看,组织结构主要有职能制、只限制、事业部制和控股制等模式,相应的也是各有特色和利弊。要实现企业的良好发现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需要企业根据实际的发展来调整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其中,事业部制对管理层次的权责利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确定和明晰,实现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分权和集权的良好制约,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组织的运行,有助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3.3健全监督机制
要建立健全企业的约束机制,基础在于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优秀在于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利用和发挥好优势,对企业的组织资金加以充分和利用,实现高效的运作,最大限度的为股东的权益考虑。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要注重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并且要保持其独立性,这样鞥够是内部审计的功效得到很好的发挥,保证了其权威性、独立性和科学性。
3.4科学合理的对企业的管理机构进行设置
要确定适合电子科技学企业管理的合理的管理模式。尤其是要确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电子科技型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特点进行选择。此外,需要成立企业专门的财务结算管理中心,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可靠的财务信息。
4小结
构建电子科技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要求要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以更好的实现电子科技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从而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作者:张允玉 单位:无锡晶磊电子有限公司
1电子科技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化和科技化发展成为信息存储和交流的主要方法,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点趋势。在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几乎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办公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家电智能化、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电子科技产品的应用使得信息流通和存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交流中变得十分关键,而人们在追求高效率的信息传输过程中,对于信息安全也十分关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发展,黑客技术也层出不穷,经常出现国家情报泄露、商业机密丢失、个人隐私泄露、巨额财产被盗等电子信息安全事故,对国家安全、企业经济发展以及个人的信息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必须对电子科技安全技术进行广泛的研究,为国家、企业、个人的电子信息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在享受电子科技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可以不必对信息安全造成的危害进行担心[2]。
2电子科技信息安全现状
2.1电子科技安全概述
电子科技安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指信息安全,计算机系统在硬件、软件的运行过程中,数据信息都应该受到一定的保护,避免出现偶然或者恶意原因的破坏、泄露和更改等,保障计算机用户的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并且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会受到人为或者非人为的更改、丢失和损坏[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安全,另外一方面则是指信息管理方面的安全问题,在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的保护过程中,需要将计算机内部和外部的安全技术和管理进行紧密的结合。
2.2国内外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现状
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科技领域的重要成就之一,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了提高计算机性能,降低计算机价格方面,这也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为科研提出的新的挑战。国际上关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的研究较早,成立了比较权威的组织对计算机信息安全进行广泛的研究,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国际上通常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计算机的安全特性进行规定,比如对于访问的控制,对于身份的识别与验证,服务的可靠性,信息的可用性等,同时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对计算机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如开发过程中的保护、操作过程中的保护等[4]。关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国外关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网上监控、数据加密、内容审查等方面。我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研究,成立了国家公安部计算机监察司、计算机安全委员会等组织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我国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角度、安全教育宣传的角度,普及计算机安全知识,推广计算机安全技术,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犯罪活动进行防范。我国研究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防火墙相关产品的研究,比如安全服务器等,也有关于网络安全产品的研究和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产品。
3电子科技安全技术分析
电子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电子科技安全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的主要目标是要保证电子科技产品的机密信息不会对授权人以外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泄露,可以通过通信实体对用户身份的真实性进行识别,并且要保证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被外来入侵者进行篡改和破坏。电子科技安全技术要在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对用户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拒绝对信息资源的非法利用行为,并对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预警。电子科技安全技术主要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防火墙技术,一方面是电子信息加密技术。
3.1安全防火墙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黑客的入侵行为提供了可利用的资源,虽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信息安全系统的等级不断提升,但是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给计算机用户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外部入侵行为,采用安全防火墙技术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防范作用,有效避免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恶意的篡改和非法利用。所谓防火墙,就是在两个网络之间设置一个特定的安全系统,对不可信的网络访问进行预警和阻拦,计算机之中所有信息的进出,都需要经过这个系统屏障进行过滤[5]。包括学生在内的一些年轻的计算机用户,经常利用计算机登录一些与个人信息具有紧密联系的账户,进行社交活动或者是网上购物,如果不注意信息安全,将对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资金账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链路级网关、过滤防火墙或者复合型防火墙的使用,可以对用户的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的保护。
3.2电子信息加密技术
电子信息加密技术是指通过明文、密钥等编码转换的方式对计算机信息的传输进行保护,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电子信息加密技术是电子科技安全技术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可以将电子信息加密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称密钥加密技术,一类是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是利用序列密码、分组机密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在加密过程中包含许多关键的组成要素,如加密和解密算法、明文、密钥等。非对称加密则需要将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两者进行配合使用,从而达到相应的加密保护效果,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4结束语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科技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安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主要研究的课题,对用户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提供全面的保护,避免造成用户的财产损失。电子科技安全技术通常包含安全防火墙技术和电子信息加密技术,加强对这两方面的技术研究,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星越 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
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首先要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要满足企业的要求。现代企业在选人用人上,不仅强调入职员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显性素质,更重视正直、诚信、忠实、敬业等隐性素质。可以说只有拥有相当数量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提升竞争力,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是改革创新的需要
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院校的声誉,影响院校的招生和培养计划,关乎院校的生存发展。作为高职院校,改革职业指导模式,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方法和手段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其竞争力。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学生,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学生自身内在的需要
学生毕业后能否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立足、生存、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其自身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正所谓适者生存。通过学习、就业来改变自身命运和改善家庭状况是高职生最重要的人生诉求。高职学校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
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北京市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国家首批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单位,多年来,为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校汽车工程学院依托和服务于北京汽车产业链,职业指导工作紧紧围绕企业文化精髓及发展趋势,尤其关注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逐步形成了一套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一)职业素质培养以用人单位满意为标准
职业素质培养包括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教育与培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近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围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职业指导工作,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上力求突破,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积极围绕“校企融合,深度合作”的办学理念,在与众多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实验班”“、订单班”的建设过程中,拓宽职业指导工作领域,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形成了奔驰试验班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践特色。学院与企业就学院的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多环节开展了深度合作。2012年9月,在政府支持下,戴姆勒中国学院在学校成立。
(二)强化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诚信与敬业是从业者最基本的品质要求。结合学院“为北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牢牢把握“汽车职业人”素质教育理念,将诚信与敬业意识养成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第一,以渐进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塑造“汽车职业人”。
从学生入学开始,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专业构建系统、科学、可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做到全方位、全程化。在一年级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请企业专家、培训师讲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礼仪等课程,将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和标准做为校企合作班学生思想政治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守时就是诚信、学习就是敬业”的理念,把企业文化与学校教育要求融入学生各学期的养成教育计划之中。
第二,以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提升“汽车职业人”。
使教育培养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社会进行专业调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企业员工规范的生产动作、职业化的微笑、严谨的工作态度、统一标准的着装、码放有序的工具、干净整洁的工作台,甚至吃完饭后自觉收拾好的餐桌,让学生从中体会什么是职业行为,如何养成职业习惯,怎样树立职业意识。组织丰富的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个性化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了“汽车拆装与调试”、“装焊机器人编程与控制”、“一升油节能车研发”等小组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和全国技能大赛,对培养学生的汽车情结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也使得职业指导工作丰富、有趣,易于学生接受。
第三,以严谨的法制法规和企业制度规范“汽车职业人”。
把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学校的校规校纪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各具特色的班规班约,将规范的员工勤记要求做为对学生行为养成考核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加强职业行为规范训练,实施职业规范管理教育。在教学、管理、实训等过程中引入企业车间的工作流程,明确考核操作标准,使职业标准意识深入人心,培养学生养成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办事的职业习惯。
第四,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陶冶“汽车职业人”。
学校注意吸纳企业的优秀价值,与学校文化有机结合,将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融入企业实习、实践中,切实做到“企业文化进班级,思想教育进车间”。分阶段开展团队合作、守时守信、质量第一、责任意识等主题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行业与职业,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育良好的、特色鲜明的职业文化氛围。
三、结语
通过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探索与实践,更加体现出新时期的高职教育,必须注重学生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的协调发展,切实改革职业指导工作模式,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方式方法,唯如此方能真正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作者:张颢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本文作者:蔺坤哲工作单位: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创业资金是创业成功的保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很多的投资,资金的投资成为了科技型企业创业不可避免的直接支撑元素,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电子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作为后续支援,电子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靠良好的资金基础,尤其是电子科技企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创业者的综合能力强传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只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然而科技企业的创业需要管理者具备管理、经验、技术、知识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必须集合于一身,可以融会贯通,不仅仅要在技术上拥有指导能力,还要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角度上具备战略指导的能力。员工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素质电子科技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为电子科技企业涉及到许多科学知识的运用,综合性强,因此需要知识复合型的人才。与一般企业相比,电子科技企业中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风险意识和学习能力。在电子科技企业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创建电子科技企业可以没有十分雄厚的资金,但必须拥有人才,有人才才能创造技术,并可用知识换钱来发展企业,所以说没有一家成功的电子科技企业不重视人才的。
任何企业的创业都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过程,就企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言,电子科技企业所处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尤其是技术进步迅速使得企业创业总是处于不可控制、难于把握、不断变动的环境之中,深圳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可以归结为创业者与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其外部环境在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上,我们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的三个子环境构建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环境体系并重点就技术,资金,人才,政策法规,社会文化等对深圳电子科技企业创业影响较大的方面进行论述。技术环境。技术环境主体主要是企业构成的技术研发环境和作为技术转移和扩散主体的技术市场。电子成果的生产能力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有赖于技术转移与扩散,它决定了电子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融资环境。上文中提到科技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的支持,资本的支持对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资本对于科技企业的创业来说是较为有效的支撑,对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强有力的发展动力。人才环境。科技企业的创业需要知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经验型人才的综合体,这些人才对于科技型企业所能带来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可以有效的推动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发展,让科技型企业从无到有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政策性与法规环境。科技型创业企业发展会面临许多法律法规问题,在这方面需要依赖于地方性的法律事务机构以及法律委托机构,可以全权委托律师事务所去办理相关法律性的问题,可以建立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帮助企业良好发展与运营,提高在政策性上的了解,方便于企业可以详细规划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与战略规划。
科技型企业的创业环境中必须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以确保政策的颁布与执行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而且可以向政府及时有效的反馈企业发展信息。文化环境。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是创业企业的灵魂。营造深入人心,因势利导的文化环境可极大地促进人们对创业的激情。对于企业创业来说,文化环境主要是创业文化,即指社会对创业行为和价值所持的认同和倡导的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鼓励、推崇创业的氛围。制度环境其实与政策环境的注意事项不同,制度环境指的是企业本身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而政策发展指的是企业外部需要注意政府做出的哪些政策要求与发展规划,政府在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特别注意科技型企业本身的制度是否完善,这也是政府做出政策性要求和颁布措施中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制度发展,不断改善制度发展的不足和缺点,完善制度中的漏洞,科技型企业管理者要主动了解企业内部存在的不足,认真分析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内部员工的发展认识能力,积极的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将技术人员的管理与经验型员工的管理分开,并且保证企业内部的劳动力资源处于充沛阶段,而且对于开发市场也要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可以把握市场的发展规律。
摘 要 电子科技在学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电子科技在学术文献查阅中的投入与应用更加凸显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我国的科研人员,同时电子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防微杜渐,体现电子科技对学术方面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电子科技;学术领域;重要性
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已经不能用快来形容了,国家的科技、经济、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非常飞速,当我们正在欣赏一种新生事物的同时,另一种新的事物已经在酝酿了,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特别是电子科技的发展异常迅猛,有时会出项几个换代创新产品的同时出现,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接踵而至。电子科技确实为人们和社会带来了实惠和进步,其便捷性一直是人们一致认同的。学术领域的电子科技技术的运用更为广泛,也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喜爱,资料查阅的便捷性和学术知识的时效性,普及速度极快,会让他们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促进学术领域的竞争进步氛围和为社会提供更为全面的科研成果,也为整个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条件。
1 电子科技在学术文献查阅中的重要性投入
中国的学术发展势头比较强劲,一方面是依靠我国强大的经济体系,再有就是不断奋发向上的科研人员和海归人员对科研的热情,这些方面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变化很大。我们的科研方式从以前的为做科研而研究转变到了为个人兴趣而不断进取,这样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可见一斑。国家这几年对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非常大,特别是这些资金为每个科研人员都提供了一个平台――电子文献查阅网络。这项科技是我国科研举措转变阶段的一个重要平台,它也为更多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资料。
电子文献查阅包括很多个分支,有中国优秀期刊、外文期刊等等数十个文献数据库,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面前有一台电脑,然后连同网线,登陆各个学校的校内网,那么我们就可以查到国内外的几乎所有的文献。我们可以通过下载相应的格式,在自己的电脑上就可以看到国内外各个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其中有很多关键的实验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参考的,这些都将更有利于我们科研课题的进展。这样一个网络文献数据库的科技含量是非常高的,其中涵盖了多家科技文献库,通过将其汇总实现划时代意义的资源共享,每个科研人员如果一旦条件允许,那么就可以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从中激发科研的思维和对实验研究的兴趣。每个实验室的新成员都要感受文献查阅的过程,因为这是科研的必经之路,我们要了解自己领域的新发现和新进展,才能更正确地把握自己研究的意义。
2 电子科技是学术领域的一把“双刃剑”
电子科技文献库是科技时代的产物,它为人们带来了便捷,但是它又收到一定的阻碍,那就是关于电子文献查阅权限方面的问题。很多学校都会花大量资金买到这些电子文献查阅数据库的使用权,这也就相当于为其中的科技含量买单。有时候这些障碍会限制一些渴望知识研究的人们的求知欲,因此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它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对知识的向往,一方面又由于巨大的科技投入,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人们为其买单,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为其便捷性买单,它的性质在此处就跟手机、掌上电脑等很相似了。
电子文献数据库平台的开发,原本是想给更多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便捷的查询平台,这是它重要性的体现,但是有时候却给个别人的文章抄袭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通过将网络上的几篇电子文献合并综合出一个结论,从而进行一定的抄袭,然后通过某些期刊而发表,这种行为是遭人唾弃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非常常见。科技本来是给我们带来便利性,反倒被某些人当成了抄袭的对象,这就使得学术界严谨准确的氛围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因此,电子科技在学术领域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如果要防止以上文章抄袭现象的发生,我们必须要在学术界通过大面积的思想教育达到杜绝抄袭滥象发生的目的。另一方面,现在各大发表期刊也利用电子科技技术,创造了一套检查抄袭的软件和方法,这种软件将各个期刊的文章全部集中在一起,当投稿的文章与其中的文字匹配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将其视为抄袭。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客观和死板,但是其中也涵盖了不少科技成分的体现,这些科技成果都会打消一些文章抄袭人员的念头,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
3 结论
电子科技在学术领域的重要性是值得我们肯定的,我们在以后的发展和创新中,需要将更多的科技成果投入到学术领域当中,创造出许多对学术发展有贡献的科技成果。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电子科技在学术领域的两面性,做到防微杜渐,力求科技成果的普遍化,将电子科技融入到学术领域的方方面面,为人类带来便捷,也要让破坏我国学术氛围的不法分子得到应用的惩罚。学术的发展也反作用于科技发展,学术理论的成熟也造就了很多科研成果的实践化,因此电子科技与学术方面也保持着更为紧密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最终推动我国的各个领域稳定发展。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最优秀、基础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技术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科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是理解计算机系统工作、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交互和设计开发应用系统等基本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其内容涉及理论、算法、技术、实现和应用,学生学习理解有一定难度,作为专业学科中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计算机技术、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拓展,三十年来,课程内容不断充实更新,计算机操作系统今非昔比。现代操作系统的内容蕴涵了什么?知识结构的重点是什么?操作系统在课程体系中的关系如何?需要本科学生理解和掌握什么?如何加深理解和运用?课程的发展如何与时俱进?这都是课程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
课程历史与课程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计算机巨头IBM公司的S/360大型机系统软件的推出,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个系统软件的讨论遍及全球。以周锡令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敏锐地感觉到“操作系统”将成为计算机技术和学科发展的重要领域,他们不失时机地开展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在收集汇总国际上相关“操作系统”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出版了中文“操作系统”论文集(上、下册)和英文论文集,组建了“操作系统”软件研究小组,展开了对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的研究。先后多次举办了全国高校和研究单位参加的“操作系统”学习班、研讨班和培训班,并派教师到国外学习相关操作系统知识。1977级本科学生就开始采用新的教学体系,设置了“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在“操作系统”论文集的基础上,计算机专业汤子瀛和杨成忠老师编写了《操作系统原理》讲义, 1981年,《操作系统原理》教材正式出版。1984年,改名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由重庆大学著名教授童\主审,作为全国统编教材由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出版,在全国计算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在1987年获得国家电子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操作系统”课程组承上启下、与时俱进,自2001年起,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国际优秀教材和双语教学,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以操作系统原理为优秀和基础,并拓展到“操作系统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大型机操作系统”等相关课程,推动多层次、多类型、多应用教学。并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系统设计和软件构架为教学理念,突出概念、原理等理论内容的实践应用环节,优化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网络化,使学生受益面不断拓宽。教学项目“计算机主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曾获2001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课程组先后出版操作系统教材四部、讲义四部,发表相关操作系统和教学改革的论文20余篇,教学实验和教材等项目先后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多项校级奖励。目前,“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获得“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支持,教材被列入高教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在操作系统应用研究领域,课程组和项目团队在常规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大型机操作系统等领域也具有较大的优势和独到的特色。
知识结构与课程教学
一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讲授、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学习(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到课程内容所提供的知识和技能,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这是对本科生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结构,设计和规划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就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如图1所示。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深入学习该方向其他课程和进行研究的必备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学科地位。课程组以操作系统中成熟、经典的思想和设计算法为优秀,紧密结合当代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建立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资源对象为分类标准、以操作系统的性能为设计目标、以操作系统的各类算法和数据结构为实现手段的教学内容体系和风格;注重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关联,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基础,以嵌入式系统设计为实例,在传统知识结构基础上,以现代Unix、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新特征为案例;强调研究型教学,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提出了“融入式”、“定位式”等教学新理念,并率先采用双语教学,引入国内外最新的发展成果和教学理念;结合理论与实践,针对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技术性实践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和探索性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配套课堂实验及低、中、高四个层次的实验内容,使课程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形成积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互动教学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优秀课程,内容抽象、课程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针对教学难点,研究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探索教学改革,课程组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合理选用教材和参考书,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教材是影响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现代操作系统工程实践和技术发展迅速,传统开发技术被淘汰或被改进,新的开发思想和基本概念不断出现,并应用到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产品中。要求“操作系统原理”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更新,适应发展,与时俱进。否则,难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势必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通过采用原版教材,加大参考与辅导学习,自编教材,灵活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强调教师素质,通过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多年来,课程组始终坚持收集和阅读与操作系统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文献,并结合科研项目对操作系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参加了若干有影响的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在课堂教学中,介绍研究方向和学科前沿,吸引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拓展自己的视野。
3.精心备课,突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如何组织课程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课程组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较长时间的探索,我们认为必须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操作系统总体结构轮廓,然后再介绍各部件内容。同时,我们还总结出“突出总体结构、深入讲解部件”的教学原则。而且,整个教案的内容组织注重引导学生探讨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技术的引入背景,注重知识的理解,而非简单记忆。基于这样一条明确主线,学生的学习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4.科学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另一重要环节,课堂组织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课程组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巨大动力,教师有义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课程之初就必须清楚地告诉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讲清不同学习对象(如一般计算机用户、程序员、系统分析员、系统管理员)的学习目的,根据学生已经遇到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
*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注重节奏教学。“操作系统”课程内容的概念多而抽象,而从抽象到设计又是理论到工程的转换,本科学生缺乏系统和工程的概念,因此,是一个难点。我们在课程进度方面采用“先慢后快”的节奏。“先慢”是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消化新概念,也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授课风格;“后快”是当学生基本掌握了该课程的主要概念以后,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进度,以便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 精心准备,激情授课,强调交互式教学。教学方法需要强调讲课的高度激情,以教师高昂的情绪感染学生,避免“满堂灌”。课程组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内容需要设计准备适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适当的时候提出,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提问,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和问题,与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而非给出答案。这种交互式方式,学生非常乐于接受。
* 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原理的应用。如何将高深的理论用浅显的语言表述是教学方法的技巧。操作系统中的“并行与并发”、“进程与线程”的概念是理解的难点,我们结合当前主流操作系统产品(如Windows和Unix系统中的多任务执行,多层调用等)的具体示例进行讲解,从应用角度和生活常识形象生动地解释理论,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 以人为本,诚心与学生交朋友,推崇亲情教学。“操作系统”课程对象通常是大学三年级学生,此时,很多学生正处于人生规划决策的关键时期,作为老师与长者,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以讲授课程知识为基础,辅以讲授人生发展与规划,帮助他们解除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把他们当作朋友,对于推动教学工作是非常有益的,这种“亲情式”教学手段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注重实践环节,强调能力培养,合理进行学生考核
遵循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整体规划,基于系统设计和软件模块设计的思路,课程组利用较好的实验室条件,开设“实验室课堂”,构建“操作系统案例库”,结合课程实验、应用实验和综合实验加强学生系统编程与内核模块设计的能力。这些案例既作为教学,也供学生自行设计或复现,优秀作品又进入案例库循环,使学生能即学即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抽象概念通过实践环节理解,拓展深层次思考,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收到很好的效果。案例如图2和图3所示。
6. 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网站是一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教学资源使用和学生受益范围的举措,也是让学生更大程度获得需要的信息和知识,了解整个课程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形成师生共建、共促质量的模式。教学网站的建立,基于CERNET西南中心结点和校园网,利用教师社区课件,利用留言板与学生交流答疑,通过电子邮件向学生提供课外辅导渠道等,既对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共享与交流环境,也为其他专业和远程教学提供了网络教学资源。
7. 操作系统发展的系列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另一种途径。操作系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使学生了解现代操作系统发展的新趋势,课程组组织了有关操作系统技术领域的系列讲座。根据“操作系统”课程内容及相关课程在今后学科中的应用,讲述应用需求对操作系统的要求。此外,还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如Intel、IBM、Mircrosoft、Nokia等公司技术专家),了解操作系统发展动向等。通过这些课程讲座,使学生充分领略该课程在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课程的主要特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体现了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学中的理论、技术与工程结合的特点。其特色体现在:
1)坚持基础优秀,带动多层次、多类型教学,构建先进课程内容体系
以本科“操作系统原理”为基础优秀,形成多层次、多类型教学,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内容彼此呼应,系列课程与实验相互配套,保证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资源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
2)强调能力培养与创新,实施“循环案例”和“师生共建”的教学模式
灵活实施双语教学,开设“实验室课堂”,构建“案例库”,通过教案电子化、教学资源网络化、参考资料广域化、师生交流多样化,强化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鼓励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通过分析和模块设计,不断完善“案例库”,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保证课程质量。
3)强调与时俱进,优化课程内容,保持与现代操作系统发展同步
以现代计算机系统软件构架为教学理念,以并行处理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为重点,以技术和设备发展为驱动,以应用系统实施为特点进行课程内容讲授。同时,课程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应用项目,在常规操作系统(Windows, Unix/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WinCE, Em-Linux, VxWorks)、移动终端操作系统(Symbian等)和大型主机操作系统(z/OS)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
总结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教学经验,在国内同类课程教学上有较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学中强调理论、技术与工程结合的特点。课程建设与时俱进并持续发展,在采用国际优秀原版教材,灵活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上,使自编教材达到较高的水平,教材先后被列为全国统编教材(1984)、全国推荐教材(1997)、全国“十五”规划教材(2003)和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课程建设提出“操作系统”系列课程和系列实验,开出分层次的配套实验课程,强化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课程建设,我们也认识到:
1)操作系统的实践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时间和验证评价指标上需要进一步探索,类型需要进一步更新。
2)双语教学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灵活掌握,在教材、理解、语言和学生接受程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实践。
3)国内外教学和学术交流需要进一步拓宽。
4)操作系统教学如何体现创新能力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在思维、革新和应用上的创新。
5)希望兄弟院校的同行与我们一起将这门课程真正做成精品课程。
1 中心概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于1980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教育技术学等五个本科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0年学校为了加强计算机实验教学,促进实验室资源的共享与开放,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接口与通讯实验室和计算中心等实验室整合建成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2002年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建设首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中心通过省教育厅验收,成为浙江省第一个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实验条件优良,实验室面积3120平方米,教学实验设施总价值2800余万元,面向全校48个专业,开设实验课程58门,是我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2007年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 管理体制和师资队伍
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副主任由学校任命。学校负责中心的规划与建设,计算机学院对中心进行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为保障实验教学和开放需要,中心形成了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更加规范化。
学校高度重视实验中心师资队伍的建设,政策措施得力,激励了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到实验教学之中,形成了一支包括教授、博士在内的高素质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根据多层次能力培养的目标,中心组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四个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课程团队、新技术及应用团队、企业实训教师和工程师团队和综合创新团队。
中心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承担部级重大教改项目“基于网络环境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省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面向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等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21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一门课程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三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 实验教学
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是“追踪计算机新技术,遵循‘Try’实践教学新方法,构建实验实训新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应用型人才”。以“夯实基础、重视技术”为基本原则,以“加强实训、促进创新”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应用型人才”为优秀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富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成功模式。中心制定了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层次、模块式实验课程体系,以课程体系为优秀,同时以多样性实验形式、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教学手段、多重性实验开放模式,构成了一个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从而达到多层次能力培养之目的。
为了给优秀学生创造自主创新的条件,中心成立了学生科技俱乐部,下设ACM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数字媒体、网络与安全技术等多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多名专业教师担任指导,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感兴趣的项目研究,或进入专业实验室进行工程训练,或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素养、科研方法以及团队精神。
示范中心开放式、个性化的实践创新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并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显现了中心“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良好效果。学生基础扎实,动手与创新能力强,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几年来,学生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金牌一枚、银牌3枚、铜牌7枚;获ACM/ICPC省际联赛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4枚;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三等奖5项、浙江省一等奖4项;获《计算机世界》奖学金10人。
4 特色与优势
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中心在实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开放体制等方面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1) 坚持服务宗旨,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中心成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及时将计算机应用新技术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与教材建设,成效显著。编写出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15部,其中省重点教材7部,国家规划教材3部。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优秀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团队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应用。研制成功并不断完善“上机能力练习与测试系统”,该系统已连续16年应用于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教师主持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全校100多门课程开展交互式教学的公共平台;主持开发的“ACM程序设计练习与竞赛网站”,非常有效地应用于我校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该网站向国内外开放,访问量居全国同类网站第三。
中心具有重视基础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主持国家重大教改项目“基于网络环境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省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面向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等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4项。“面向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上机考试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等5项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 贯彻“Try”实验教学理念,创新技术解决硬件实验教学落后问题。
针对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落后问题,中心提出一种集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实验方法、实验设备于一体的系统化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中心贯彻“Try”的理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多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研发具有虚拟仿真功能、硬件保护功能、在线查错功能的实验系统。虚拟仿真功能是将实验仪上硬件的工作过程用软件仿真,并以动画形式显示在微机屏幕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程序运行过程一目了然;硬件保护功能解决了由于学生“Try”而导致的实验设备损坏的难题。在线查错功能使学生在“Try”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可以有分析、有方向地进行“Try”。学生在“Try”的实验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做到举一反三,从而保证了课程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中心顺应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开发了基于PCI总线的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仪;完成了《接口与通信》及《微机原理与接口》中DOS系统内容为主向Windows系统内容为主的转换;实现了Windows下的32位汇编语言教学与实验改革,在国内首次出版《Win3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该教材被国内多所高校采用。
2005年“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计算机组成原理”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
(3) 面向应用,建设高水平的IT实训基地,将实验教学延伸到企业。
中心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IT人才为宗旨,与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华为3com、阿里巴巴等知名IT企业联合成立了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实训基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设备投资超亿元。中心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内容和真实的实训案例,由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工程师直接参与授课和实践指导,采用企业化管理,边学边练,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全真实训环境,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注重开放,起到良好的区域性示范辐射作用。
中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行全方位多模式开放体制,除在校内对学生实验、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实行全方位开放外,还和5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机制,为高校和社会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现资源共享;近五年有国内外80余所高校或企业来访;中心和国内外30余个知名IT公司建立了协作交流关系,签订了联合科研、开发的合作协议。
5 结束语
部级示范中心建设给我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中心将继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扎实开展建设工作,力争建成全国一流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我校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为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共享成果,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不断涌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同时也会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当前社会逐渐进入了信息化和电子智能化的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了电子科技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并阐述了电子科技应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现代生活;电子科技;应用
电子科技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当前各式各样电子科技产品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质变,同时电子科技产品更急贴近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生活享受。
1.LED节能技术在生活中应用
灯具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光明为人类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从电灯发明开始,人类就致力于改善照明技术,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当前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精神和物质得到极大的满足,很多人开始关注对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LED节能技术的发明实现了照明的节能和环保,同时在电子设备屏幕中应用广泛,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实现了环保绿色的目的。LED可以实现电能到光能的转变,为人们提供可见光,相对于传统的白炽灯发光,LED节能灯具采用三基色粉发光,通过电流来激发电场,从而发光照明。LED发光的特点显著,其电能消耗小,发光寿命较长、光源效率高,不会产生辐射,从而在电子设备中应用广泛,逐渐成为当前设备屏幕和灯具的主流选择。
2.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在生活中应用
汽车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象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同时电子工业在汽车行业内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是机械类产品,同时电子信息智能化在汽车中体现越来越突出,这也是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2.1 电子控制喷油装置
当前电子控制喷油装置在汽车中应用广泛,之前的汽车喷油装置采用机电混合式的运行方式,但是这种运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智能化的追求,也不符合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了汽车操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采用电脑编程的方式来设置发动机状态,与其和内部各系统之间的配合联系,来得到一系列的参数,然后再电脑里进行编写程序,将写好的程序存储在微机当中,然后应用到汽车上,这种电子技术应用于汽车中极大提升了汽车的自动化。
2.2 电子技术在汽车底盘中应用
电子技术在汽车底盘中应用体现在电控自动变速器中,智能化设计系统实现了变速杆的自动调变,运行程序采集发动机的载荷、车速、控制器、驾驶员等多方面的参数数据,并把相应的数据录入到计数机中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汽车底盘的运行状况,实现变速器换挡的最佳控制。在汽车底盘中,电子气动换挡装置优化了汽车的操纵,实现了汽行驶的安全性,其采用电子装置取代机械换挡杆,从而提高变速器机构之间的运行效率。电子转向助力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汽车在低速下操纵机动性,其整个系统采用直流电机助力系统,并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极大提高了汽车在驾驶稳定性。
2.3电动汽车的发展
电动汽车是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电子科技加快了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应用,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其电路控制系统研究逐渐成熟,从而极大提高了电动汽车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减少了汽车的故障率,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扩宽市场。
2.4 汽车关键技术环节的应用
首先是传感器技术,当前汽车电子技术向着高精度、高稳定性、低成本的趋势发展,传感器技术是未来汽车行业的重点突破点,智能化的传感器不仅可以提高对信号的处理能力,同时提高了信号处理的精确性,自动化的进行时漂、温漂和非线性的校正;具有高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再者是汽车车载电子网络的应用,在电气内部设置微型处理器可以对汽车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和判断,强化对关键运行部件的工况检测,提高汽车运行的安全性。此外是智能交通系统在汽车中的应用,例如自动驾驶的实现就依赖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时需要融合电子、卫星、远程定位等学科的知识,逐步提升系统的全面性。
3三网融合技术在生活中应用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三网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电子技术解决了光纤传输的问题,为用户提供了高性能的信号传输,再者电子科技解决了三网融合的优秀技术云计算,为大数据的存储、分析、评估提供了技术保障,涉及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再处理、软件开发、数据传输、网络协同等多个方面。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数字音视频广播将完全取代模拟音视频传输,形成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使计算机互联网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电信网络成为我们赖以交流的平台。总之电子科技的发展实现了手机、电视、电脑的融合,实现了电子信息的系统化融合,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优质的电子资源,提高了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当前电子科技依然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趋势,其在LED照明、汽车工业、网络融合、交通运输等各个行业内具有巨大的应用市场,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很多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与此同时电子科技业应运而生,将电子科技技术应用到气象监测行业,利用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气象监督管理系统,通过卫星和雷达系统来搜集数据资料、保存数据、共享数据、发送数据,实现对气象要素的实时监测,信息搜集及传输准确快速,克服了传统气象监测中设备性能低、传输速度低、延时较大的缺陷,并且通过现代电子科技技术分享气象数据,实现气象网络与相关使用者的连接,充分发挥电子科技在气象监测中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科技气象 监测
1 气象灾害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受到的自然灾害数不胜数,直到现在有时人们依旧受到人类不可控的自然现象的影响,例如,中国的汶川地震、印尼的火山爆发、2006年的超级台风“珍珠”横行,这些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对于人类不可控的自然灾害,人类需要提前监测,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规避,使人类减少或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
传统的气象监测系统性能较低,传输的速度较慢,且信息传输有延时,因此在自然现象发生前不能及时检测到信息,人类无法规避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造成对人类生产生活巨大的威胁。对自然现象的监测,应该使用科学的监测系统,现代气象监测大量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监测格点分区域监测气象环境,在互联网提速背景下监测信息得以快速传输,有效的规避了气象灾害不能及时传输带来的风险。
2 电子科技在气象监测中的应用
2.1 利用电子标签对气象信息进行识别
为了规范监督气象信息数据统计的系统,在气象数据系统中加入监督和监测的节点,通过互联网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做出处理,以此来完善互联网在气象中的应用,使气象数据系统更贴近使用者。监测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气象数据网络的结构和形式,气象信息需要根据气象要素不同的类型通过不同的监测网络进行收集的,例如,沙漠气象信息、农林气象信息、湿地气象信息等。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性质的气候条件需要收集对应的气象信息,电子科技技术可以满足各种气象要素监测的要求,因此电子科技在气象监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由于一些监测到的数据非常相似,气象数据系统的职能识别显得格外重要。在气象数据系统中,由于气象监测的网格化需要,设立了大量气象监测点,并且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每一个地点都设有1个甚至更多的气象要素监测点,这些监测点需要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段或是同一监测范围不同的区域,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针对这种情况,气象局相关部门依据监测的需要制定出监测点最优位置,自动化气象监测设备通过对不同地点不同要素的进行唯一身份编码,这里实际是大量运用了物联网技术,使得每份气象信息都能得到快速、精确的传输和存储,最大效能地发挥电子科技在气象信息中的作用。
2.2 构建气象监管系统
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利用电子标签对气象信息进行编码后,气象局构建了科学的气象监测及监管系统,这样就可以够将监管及各监测节点数据及设备的状态。由于各气象监测系统是针对不同气象信息设置的,因此需要利用对应的传感器技术,将智能的传感器节点无逢接入气象信息网络是离不开网络监管这一手段的,气象部门信息系统得到了有力的保护才能通过互联网搜集气象信息,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在气象监管系统中对气象信息进行身份识别,通过计算进行多层的部署,设置监管节点位置。利用这些监管的节点在相应的软件系统中输入需要识别的信息,这样在传输气象数据时,可以将监管对应的数据结构与信息一同传输,从而将气象监控系统中的各种信息与气象监测数据融合在气象互联网中。气象局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节省电子标签的设备费用,另外还可以及时的得到各气象监测设备的信息。
3 气象监测未来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九十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技术也得到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微型计算机、通信、传感器等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气象监测中可以解决传统气象监测中设备性能低、传输速度低、延时较大的缺陷,近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必定将进一步推动气象信息采集系统技术向微功能、多功能、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方向快速发展,因此将电子科技融入到气象监测中可以促进气象监测的发展,气象数据收集与分析必将更加及时、高效、完善。
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物业费,与其他业主交换闲置物品,手机下单米面油就可立即送到家中……2016年5月21日,英联社区线下体验店在兰州举行揭牌仪式,这是甘肃物业企业在传统物业和现代科技应用方面一次新的尝试。
英联社区是甘肃英联嘉业物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移动服务平台,业主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服务软件,物业就可以通过软件及时了解并介入业主的各种问题,提高物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业主也可以在英联社区线下体验店了解商品质量后,通过软件购买商品。
据甘肃英联嘉业物业公司总经理吕霁融介绍,能进入英联社区服务平台的商家,都是经过资质审核的,商家提供的商品质量由物业担保,业主购买的商品物业将免费送货上门,真正做到处处为业主着想,为业主提供最为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当天,民建城关区综合三支部联合甘肃英联合甘肃英联嘉业物业有限公司、兰州秦食煌餐饮有限公司共同委托城关区政府街道办,向孤寡老人和贫困户捐赠了米面油和现金共计六千余元。
(来源:新华网)
【摘 要】 本文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分析了留学生选择学生公寓居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做好留学生住宿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要规范留学生入住程序和建立相应档案信息;重视与留学生的沟通工作,保障信息准确传达到位;公寓管理人员要明确岗位职责,要敢于管理、积极管理;要增加技术手段,加大留学生管理力度。
【关键词】 留学生;住宿管理;管理模式;沟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资源日趋丰富,各高校也把招收留学生规模和数量作为大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地处风景秀丽的杭州,留学生住宿人数由2013年的二十多人达到2015年的近一百人,2014、2015年是人数突飞猛进的两年。留学生类别有交换生,语言生,本科生,研究生,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复杂,语言复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多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多信仰伊斯兰教。面对逐年增加的留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如何改变原有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总结出适合本校留学生住宿管理方法和模式,对于提升留学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留学生选择学生公寓居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留学生住宿分布在研究生公寓,实行小区式管理,无值班人员。留学生房间有双人间和单人间,单人间收费是每人每年8100元,双人间收费每人每年4050元,每间每月还有照顾的水电费,在一楼设有留学生厨房,厨房水电费由公寓负担。杭州下沙中等装修的二室一厅租房价格近三千元,对于大多来自不太富裕家庭的留学生来说,选择在公寓居住经济实惠。很多留学生初次来国外学习,家长也希望他们在学生公寓居住,有学校的管理也让他们放心。该校也把能为留学生提供食宿保障作为重要的招生条件和承诺。学校对国际交流学院招收留学生人数有考核目标,要求留学生增长率每年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鉴于以上各种原因,留学生住宿人数必定会逐年增长。
二、公寓工作人员管理留学生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留学生除了每年9月份的入学季大规模入住外,还有从外校转来的学生,来本校考查访问的学生等,这些同学可以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学院安排入住。留学生在研究生公寓居住,距离教学区远,所以除了上课,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寝室逗留。留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安全不重视,不交水电费等等,再加上语言复杂(除了英语,还有法语、俄语、蒙古语)而导致与工作人员沟通不顺畅,这些都成了摆在公寓工作人员面前的管理难题。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留学生遵守学校住宿管理制度,是公寓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课题。
1、规范留学生入住程序和建立相应档案信息
因留学生民族特点和生活习惯不同,入住后他们与同寝室的同学相处不合谐,便要求调换寝室。个别同学不想交学费,不跟公寓管理人员打招呼,就跑到别的学校读书去了。在留学生的住宿管理过程中,信息的不准确不对称,造成住宿资源浪费。在近几年工作中经过思考和总结,我们认为要在新生入学前和入学时做好各种信息统计工作,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留学生信息的建立要做到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对新生的信息进行初步筛查分类,再安排寝室。在新生入学前,公寓要提前把留学生的双人间房源和单人间房源交给国际交流学院,由国际交流学院先把学生以相同国家为原则安排双人间住宿。如果安排不过来,再以相同洲为原则安排双人间住宿,如亚洲、非洲、欧洲等。安排过程中尽量考虑学生的国家、肤色、文化背景、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为同寝室同学能彼此接受、和睦相处打下基础。
第二步:新生应该交一个学期的住宿费用为交费的最低限。在国际交流学院开具的缴费通知上,不但要让留学生看得明白,也要让中国的财务人员看得清楚,通知上不但要有留学生的本国名字,也要有中文名字,寝室号,学号。财务要建立单独的留学生交纳住宿费帐目,交费收据上不但要有留学生本国姓名,还要有中文名字,寝室号,学号,这样方便公寓人员和财务进行住宿费用核对。
第三步:留学生持有交费收据到公寓办理领钥匙入住手续,并签定公寓住宿规定(一式三份,国际交流学院、公寓、留学生本人各持有一份)。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公寓人员对留学生的信息进行登记,并根据学生的学号帮学生开通所在楼宇的门禁系统,留学生要在公寓工作人员指导下办理入住档案卡和住宿卡,档案卡按楼宇装订成册,可做为公寓管理人员管理留学生的原始档案;住宿卡可以插在留学生房间门上的卡夹里,让查房老师和工作人员对房间所住留学生国籍、姓名、共几人一目了然。如有学生调换寝室,公寓人员要及时把档案卡和住宿卡信息进行更换和更改,留学生调换房间每学期不能超过一次。
落实和实施以上三个步骤,使工作人员对留学生的信息有了初步掌握,对留学生私自调换寝室,私自留宿他人,空床位的分布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控。公寓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与国际交流学院管理老师做好充分交流,使入住程序及入住后的管理工作既简明又方便操作,在此基础上形成行之有效的留学生管理制度。使得繁琐的安排住宿、接待入住、收费工作变得简单而有效,各职能部门沟通交流更顺畅,各部门能做到对留学生的齐抓共管,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2、重视与留学生的沟通工作,保障信息准确传达到位
留学生来自于世界各地,在对待自己的私人空间时,他们不希望外人进入他们的寝室。公寓工作人员为了确保公寓的物业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有时必需到房间去检查室内的安全隐患。学校要求怎样管理中国学生,就怎样管理留学生,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就拿留学生做饭这一点来说吧,留学生多是穆斯林,研究生食堂这块不能提供清真饮食,虽然在一楼给留学生配备了厨房,但大多数留学生嫌麻烦,部分同学在外面吃,或者有的同学在自己寝室中做着吃,做饭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如果按照管理中国学生的办法,进到房间看到他们做饭,就把他们的电饭锅扣留,我们用中国话对他们教育,他们听得似懂非懂,在没办法沟通或沟通不清楚时,很多意外可能会因此而发生,外交无小事,彼此的词不达意甚至会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在2015年的下半年留学生管理中,引进了一个英语人才,这位管理人员曾经在加拿大生活过多年,她写的各类英文提醒对于提醒留学生注意关门、预防财产失窃等起到了较好的提醒作用,也有助于在工作中更深入地了解留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沟通到位促进了工作人员和留学生彼此理解和信任,留学生对公寓各类规章制度有了进一步了解。
除了英语、法语国家,很大一部分留学生来自中亚,如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国等,有些学生的母语是俄语、蒙古语,他们的英语和汉语都不好,在学校几乎没有俄语人才的情况下,这时就得借助一些汉语好的留学生力量,把公寓人员想表达的意思,准确无误的传达给当事学生,这也就是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的学长制,学长制在参与管理中能起到较好的传、帮、带作用。在留学生管理中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影响,以便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学校各项公寓管理目标和要求。学长制是在未来留学生公寓管理中需要加强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制度,学校也要加大对留学生勤工助学资金投入力度。
3、公寓管理人员要明确岗位职责,理清管理职能,要敢于管理、积极管理,配合各部门做好留学生管理工作
(1)要认清留学生来华求学的重要意义。留学生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我国求学,学有所成是他们的家庭、亲人,甚至是他们祖国的殷切希望。能否在中国学有所成,是否在中国能安全的生活,更是世界各国检验中国大学教学实力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公寓管理人员在检查寝室时发现留学生不去上课、不遵守纪律等现象要做好记录,及时汇报给国际交流学院。遇到留学生有困难要做好沟通工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好他们面临的困难。把生活区发生的留学生违纪事件,以书面形式汇报给国际交流学院和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与各相应职能部门多沟通,多汇报。对公寓的服务人员要进行教育,使他们简单了解我们国家的外交方针政策,注意语言文明,如不能记清某人,就要说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而不能说那个黑人、白人等不礼貌词汇。
(2)管理中要培养留学生安全意识,用人性化的角度关心留学生所思所想,关心他们的起居生活。为了提升留学生的安全意识,公寓管理人员在留学生的房间门上张贴了“NO smoking;No cooking”“Power off the electricity before going out” ,就是为了提醒他们不要在房间吸烟,不要在房间做饭,人离寝室要把电源关掉。公寓管理人员遇到留学生离开寝室不关空调,会告诉他们“这样会浪费你们的金钱”。当遇到同学在吸烟时,对他们讲“Smoking is bad for your health”,一个非洲同学听着这句话,眼里闪着泪光对公寓工作人员讲,“you like a mum”。遇到留学生不交电费,首先要在每个房间张贴缴费通知单,另一方面要及时到房间进行沟通协调,了解他们不交电费的原因,听清楚他们具体交费保证后,为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先把电给他们送上。正是公寓工作人员一点点的付出和解释,让留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见到管理人员都会亲热的打招呼。也让公寓管理人员自信我们既在管理物业,更象家长在管理孩子,在留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中国人形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仍要不断学结,精细化管理,为留学生提供有序安全的生活环境。
4、增加技术手段,加强留学生管理
在2014年9月,我们迎来了留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新学期伊始,招了很多来自中亚学习语言的留学生,他们最小的只有17岁。一天清晨6点,两只酒瓶从天而降,落在水泥地上,还好路上没有行人。留学生楼是沿街的,楼下的水果店老板反映,有人往下扔垃圾袋,一查也是留学生房间扔下来的。工作人员把情况向国际交流学院做了汇报,国际交流学院进行了追查,但是没人承认。这几件事情让管理人员意识到高空抛物事件是十分危险且性质恶劣,同时也意识到对留学生的管理缺少技术防卫手段。在未来的留学生公寓建设中建议在留学生楼层安装监控,可以清楚掌握留学生的出入情况;在可以观察高空抛物的位置安装监控,在证据确凿情况下找到肇事学生,严格处理违纪同学,以净化留学生队伍。
国际交流是国家外交的重要手段,国际办学也是未来中国高校竞争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我校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学生公寓会接收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住宿,如何为来校学生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服务是公寓管理者必需面对的课题。针对这种新趋势,公寓管理人员感觉时间紧任务急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学习和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并将其落到实处,这样才会使住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留学生创造更好的住宿生活环境。
摘要:现代通讯技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且衍生出GPS等高端通讯定位技术,并已逐渐形成产业化的规模,这为传统机动车驾驶培训管理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当前机动车驾培市场乱象丛生,学院数量急剧攀升,培训学时严重缩短,教练员不规范等现象比比皆是,驾驶培训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频频出现“马路杀手”。对此,应该依托于现代科技加强对驾培市场的管理,提升驾校的质量。
关键词:电子科技;驾培市场;发展
一、当前驾培市场的现状及其主要特点
驾培行业的发展从私家车数量的剧增可见一斑,在驾培市场中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由卖方市场一跃转变成为买方市场。对此,针对当前驾培市场的现状,其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体现。
1.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驾培市场中,大型驾校比较正规,但小型驾校相较于大型驾校在成本控制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交通部对于驾培市场的管理比较宽松,促使驾培市场出现“三级比重过大,一级比重过小”的局面;其次,驾培作为特殊的产业并不受教育产业中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只要按照服务行业的要求申请土地即可,不过在“寸土寸金”的时代,土地租赁的费用高昂,这严重制约了驾培市场的发展,使驾校的规模很难扩大;再则,部分学员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人深谙车辆驾驶,但苦于没有驾照而无法上路,也有人想要“剑走偏锋”的尽快获得驾照,这催生了小驾校市场的形成;最后,是驾培与考试分离的审批模式,学员多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促使驾校也以这种心态来面对学员的驾驶培训,教学内容只挑重点,教学时间被大幅压缩,这已经成为中小驾校的通病。如果驾校推行高质量全方位的教学,会拉升驾培成本,因而市场中“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比较普遍。
2.进入完全竞争的微利时代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子啊不断加深,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存在利润空间,那么就会吸引大批资本注入,使利润空间迅速被压榨,进而步入“微利时代”。在驾培产业中,由于燃油成本、广告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其他成本都在不断增加,但驾校为了吸引学员,在学费方面让利很大,导致价格逆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驾校为了保证能够获取利润,对燃油用量、培训时间等精打细算,形成“精细化”管理。驾培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不仅包含软硬件设施,同时在服务质量上的竞争也非常残酷,这种市场竞争环境使很多驾校培训机构被淘汰,而拥有优秀竞争力的企业则艰难的存活下来。
二、当前驾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员对驾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驾驶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道路交通的安全与否,大部分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和重视度不够,所以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解决驾驶员素质过低的问题。高素质的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根基。当前,很多驾校一味的追求高通过率而忽视了对学员安全意识、行车安全与文明理念、操作规范等知识的教育,将平日教学管理的重点放在了考试,而非培训,很多学员只以拿到驾驶证为目的,不重视安全知识的学习,在选择驾校上以低费用为标准。
2.驾校教学不规范,教学大纲落实不到位
许多驾校在建设制度、划分岗位职责、管理档案、学习法规等方面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管理人员配置不齐,上报的资料、表格等失真严重;教练员不按规定和要求填写教学日志和记录,驾驶员领取结业证书时的登记不规范,多存在补填、代签、假签等情况;驾校不按规定对学员的学籍建档,许多学员存档在驾校的学籍都有填写不完整和不规范的现象;驾校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为抢生源而恶性竞争,互相压价,各驾校收费标准不一,混乱不堪;有的驾校更是在学时和培训内容上完全忽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私自缩减。
3.部分驾校设施不足和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驾校不更新教学车辆,有的教学车没有经过技术等级评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有的驾校不适用教学车辆教学,教练车不备案,使用普通车辆作为教练车培训等,这都给监管驾校培训的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除此之外,有的驾校的教练员没有教练员证,而驾校又疏于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教练员频繁更换,教练员文化素质低,授课能力差,不能深刻理解驾培管理的政策法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驾培的教学质量。
4.主管部门在监管上依然缺乏“有效手段”
监督管理驾培市场的交运管理机构没有有效的手段来管理监督各个驾校。例如对学时的监督管理,交运管理部门只负责审核检查,对符合条件、完整合格的培训记录加盖公章后,学员方可获取驾驶证。但是很多驾校与学员联合起来应对监管部门的管理,单纯从培训记录等表面来看,交通运管部门看不出任何破绽,即使想查出驾校的压缩教学时间和内容等问题,也很难取到有力证据。这就使得交管部门监管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电子科技运用于驾培市场管理的主要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同时为了更加有力的监管驾培的整个过程,使驾培经营市场更加规范化、秩序化,全面维护学员与驾校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全面建立了多级分布式的管理框架,并引进了信息化、智能化的分析研究方法。
1.监控驾培基础环节,防止违规操作
学员在报名登记时要采用识别指纹和采集头像的方法,杜绝以后的培训考试中代考等虚假现象,创建基础学员档案;严格控制学员的培训时间,教学车辆配备行驶记录仪,以指纹的形式验证学员身份,记录培训时间,对车辆状态、学员身份、学习时间等做严密监控,杜绝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现象的发生;在考试过程中,用指纹验证考生身份,避免替考现象的出现。
2.动态监管驾培全程,及时发现问题
摘 要 作为前沿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科技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科学技术领域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电子科技很好地解决了大量学术文献参考查阅的繁冗与复杂的问题,这一点凸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道理,使科研人员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然而,电子科技也存在麻烦之处,我们要利用好电子科技,使电子科技最大程度上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 电子科技 学术领域 深远影响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更新换代都非常快,各种新的技术与产品层出不穷,接踵而至。电子科技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创新和进步,为人们实现了高效率的梦想,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广大认可。在学术领域,电子科学技术的出现和更新换代更是广受好评,在科研人员群体中的运用更是尤其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便捷性和学术专业知识的时效性,交流学术问题、传递讯息不再受到空间地域限制,都会让科研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到第一手资料,树立了学术领域的良好竞争进步意识和更有效地为社会输入更为全面而先进的科研成果,推动了整个学术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繁荣发展。
一、电子科技有效应用于学术文献资料查阅中
我国学术发展势头一直强劲,一个原因是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体系,国家对学术研究给予了强大的经济支持,另一个原因是国内科研人员和海归科研人员的不断奋发和日夜拼搏,而且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和社会进步,科研人员做科研的出发点渐渐偏移,从为了做科研而搞科研变为因个人兴趣和理想而进步拼搏,由此可知大家的积极性十足。国家这几年为学术领域的资金投入非常大,尤其是电子文献资料的查询网络,建立了一个供科研人员参考交流的平台。一改过去查阅纸质资料的繁冗复杂,网络查询带来的快捷、全面、新鲜是单靠人力无法实现的。
电子文献资料查阅包括了很多数据库,像中国优秀期刊等数十个数据资料库,涉猎中外资料,不管是在大学里还是科研所,都可以查阅到国内外从古到最新所有的文献资料,不仅如此,下载功能和飞快的网速可以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在自己的电脑上看到各个领域的最近发展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参考许多思考方式和思路,这些极大地推动了课题的研究。科技含量如此高、信息含量如此大的网络文献资料数据库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旦获得资格,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高效地遨游在最全面科研资料的海洋里,充分激发了科学研究的思路、提高了科研人员对研究的激情。充分理解和获悉自己所做科研的新进展和新结果,才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和目的及方法。
二、电子科技改变了技术交流方式
学术领域的成果往往是由一个科研团队的辛勤汗水凝聚而成,鲜少有个人的单打独斗,所以,团队内部的及时沟通和思想碰撞变得极为重要,队员之间的同心协力才能推动课题的成果出炉。然而,由于技术和地域的限制,科研人员们会几地相隔,往往一队人在海外,而另一队人在国内,这就造成了心得交流和技术讨论的障碍,极大地耽误了课题进展的效率。
但是,电子科技进军学术领域后,地域和时间都不再是限制科研发展的难题。多种交流软件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使科研人员们省去了不少麻烦,电话会议和视频会议的召开使创意和思想不再滞留,科研队伍间可以及时交流探讨最新发展,碰撞出新的火花,此举会频频推动科研的进展,中外研究人员也可以在团队间做友善的技术交流,电子科技为科研人员提供面向国际学术界,了解国际学术领域发展的平台,为学术领域的思想融合和碰撞开拓了新局面,为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电子科技引出的问题
电子文献资料数据库是科研成果的集聚,是万千科研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利用文献库十分方便,但是其过程又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便是关于如何获得查阅文献资料资格的问题。这种障碍会限制许多渴望知识资料的人的脚步,虽然许多大学和研究所会动用大笔的资金购买这些电子文献的使用权,但是这样电子文献资料的应用成本就提高了许多。因此,电子文献数据库有利也有弊,它一方面含科研成果量大,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显得十分珍贵,一方面又会消耗巨额资金,需要科研人员为此买单。
电子文献资料数据库的平台,本意是为科研人员们提供方便的服务和信息交流的平台,这也是电子科技在学术领域的深远影响所在,然而,这却被某些人利用,通过盗取别人的智慧成果,抄袭别人的文章来为自己谋利。通常他们都会找到不同的几篇电子文献,并提取各自的一部分整合成一篇自己的文章,综合出结论,进行一定的抄袭,进而找到一些期刊为他们发表。这种行为非常让人唾弃。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这样的现象频频出现。电子科技的出现本是出于为科研人员解决麻烦的好意,反而被人利用,变成他人谋利的工具,这就破坏了学术领域严谨的作风。所以,电子科技在学术领域的广泛运用是得到认可的,其重要性也十分值得我们肯定,但是,要严防抄袭现象发生,对于抓住的抄袭现象严厉处罚,坚决否定这种不正之风。另一方面,现在各大发表期刊也学会了利用电子科学技术,创造了一套检查抄袭的软件和方法,这种软件会将各个期刊的文章全部集中在一起,当投稿的文章与数据库中的文字匹配度达到一定的数量或百分比时,系统就会将其视为抄袭。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客观和死板,但是其中也涵盖了不少科技成分,这些科技成果都会打消一些企图抄袭文章的人员的念头,使那些妄图抄袭者无缝可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
四、结论
电子科技在学术领域的深远影响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在今后的创新和发展中,我们需要研制出更多的电子科学技术应用到学术领域中,努力创造出能对学术领域发展做出贡献的科技成果。与此同时,我们更要重视电子科技可能带来的麻烦,让破坏良好学术氛围的不法分子得到教训,可以让科研人员更放心的享受电子科技为科研带来的便捷,将电子科技渗透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科研的进步也可以反推动科技发展,学术理论的成功也成就了许多科研成果的问世,电子科技和学术领域可以保持着最为紧密的关系,最终推动了两方面的双赢,使我国各个领域得到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电子科技企业在我国的创业与发展规模日渐扩大,电子科技企业在我国GDP贡献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应提高,电子科技企业的发展与经营深受环境影响,电子科技企业在未来如何寻求到一条有效的创业途径,需要认真分析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环境,做出探索。文中作者以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环境为论述出发点,提出了自我的观点,针对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环境发展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发展
一、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概念
电子科技企业是从事高科技科学技术服务为主体的行业,所谓环境指的是存在于外部组织以外的一种影响到组织内部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任何的创业活动都会存在一种创业环境,这种创业环境会影响到创业行业发展的平稳性和规模,从科技企业的创业的实际发展来看,创业活动受到了多层面的影响,比如创业文化与国家创业的政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或者是本地科学技术的发展实力等等,创业环境的维护不仅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更多的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成熟,需要文化的帮助,以及经济发展的支撑,科技企业的创业也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
以发达国家美国为例,美国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大学,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企业借助高科技平台孵化出微软、苹果等电子行业巨头。
二、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发展特征
电子科技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类型,尽管电子科技企业的构成要素在内容上与其他企业一样,但是各要素的重要性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和整体系统的运作上则与一般企业表现出了不同。
电子科技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是因为生产力的基本保障,技术的需求是因为科技型企业本身特性的规定。电子科技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求必须自我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自身素养,可以让自我通过多种学科的交织学习提高自我的科研能力,而且企业内部拥有大量的先进仪器和技术设备,投资费用很大,产品的技术使用要求很高。
2.1技术要素占主导地位
科技企业中技术要素的主导地位很重要,科技企业必须要让技术要素占主导地位,其他任何要素都要围绕技术要素为重心进行组合,其他类型的传统企业发展主要依靠机械的生产能力,通过生产转变为产品而带来经济消息,而电子科技类企业需要技术为经营手段,企业主要的功能是技术创新与发展,电子科技企业的员工主要工作是研究与创新,电子科技企业的产品与技术术语高新技术范畴,电子科技企业的技术要素要有所提高,电子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在技术研究上具有优势。
2.2创业资金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很多的投资,资金的投资成为了科技型企业创业不可避免的直接支撑元素,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电子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作为后续支援,电子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靠良好的资金基础,尤其是电子科技企业的初期发展阶段。
2.3创业者的综合能力强
传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只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然而科技企业的创业需要管理者具备管理、经验、技术、知识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必须集合于一身,可以融会贯通,不仅仅要在技术上拥有指导能力,还要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角度上具备战略指导的能力。
2.4员工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素质
电子科技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为电子科技企业涉及到许多科学知识的运用,综合性强,因此需要知识复合型的人才。与一般企业相比,电子科技企业中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风险意识和学习能力。在电子科技企业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创建电子科技企业可以没有十分雄厚的资金,但必须拥有人才,有人才才能创造技术,并可用知识换钱来发展企业,所以说没有一家成功的电子科技企业不重视人才的。
三、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
任何企业的创业都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过程,就企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言,电子科技企业所处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尤其是技术进步迅速使得企业创业总是处于不可控制、难于把握、不断变动的环境之中,深圳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可以归结为创业者与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其外部环境在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上,我们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的三个子环境构建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环境体系并重点就技术,资金,人才,政策法规,社会文化等对深圳电子科技企业创业影响较大的方面进行论述。
技术环境。技术环境主体主要是企业构成的技术研发环境和作为技术转移和扩散主体的技术市场。电子成果的生产能力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有赖于技术转移与扩散,它决定了电子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
融资环境。上文中提到科技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的支持,资本的支持对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资本对于科技企业的创业来说是较为有效的支撑,对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强有力的发展动力。
人才环境。科技企业的创业需要知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经验型人才的综合体,这些人才对于科技型企业所能带来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可以有效的推动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发展,让科技型企业从无到有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政策性与法规环境。科技型创业企业发展会面临许多法律法规问题,在这方面需要依赖于地方性的法律事务机构以及法律委托机构,可以全权委托律师事务所去办理相关法律性的问题,可以建立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帮助企业良好发展与运营,提高在政策性上的了解,方便于企业可以详细规划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与战略规划。科技型企业的创业环境中必须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以确保政策的颁布与执行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而且可以向政府及时有效的反馈企业发展信息。
文化环境。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是创业企业的灵魂。营造深入人心,因势利导的文化环境可极大地促进人们对创业的激情。对于企业创业来说,文化环境主要是创业文化,即指社会对创业行为和价值所持的认同和倡导的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鼓励、推崇创业的氛围。
制度环境其实与政策环境的注意事项不同,制度环境指的是企业本身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而政策发展指的是企业外部需要注意政府做出的哪些政策要求与发展规划,政府在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特别注意科技型企业本身的制度是否完善,这也是政府做出政策性要求和颁布措施中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制度发展,不断改善制度发展的不足和缺点,完善制度中的漏洞,科技型企业管理者要主动了解企业内部存在的不足,认真分析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内部员工的发展认识能力,积极的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将技术人员的管理与经验型员工的管理分开,并且保证企业内部的劳动力资源处于充沛阶段,而且对于开发市场也要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可以把握市场的发展规律。
摘要:本文依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改应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实践教学中要增强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课的开展,体现培养环保人才的专业特色,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校的改革内容可供其他院校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改革参考。
关键词:特色;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改革
高等学校实施创新、实践为重点培养的素质教育以来,需要开创相应的教学方式。以前,高等教育偏重于在知识讲授、学生理解和应用层面上开展教学活动,近年来,也有高校进行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层面的教学方法探索,但与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相距甚远,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困难。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提供了条件。如何处理好创新精神培养与科学态度培养、学习科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内部思维操作与外部实际操作、认知发展与情感体验、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等课题已倍受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的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环境微生物学还属于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本文是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探索一种注重于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总体提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本课程的建设。
一、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实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技术要求较高的学科,做好实验及实践环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实验课主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培养和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在以往的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只能做验证性实验,因为结果是已知的,故同学们兴趣不高,也缺乏思考。如何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前沿进展一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体系的同时,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根据几年的教学实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尝试,比如构建环境微生物实验课新体系等,而且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础实验和工程实个环节。
1.改变原有的实验内容,按科研实践顺序重新安排实验内容和实验顺序,建立我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由于环境微生物学涵盖的实验内容丰富,环境微生物学和其他的课程存在交叉重叠,所以必须在实验内容上有所取舍。环境微生物学的基础操作占了重要地位,所以首先要让学生牢固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接种、培养和保存,微生物的染色技术及显微观察实验(如美兰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细菌三程形态的观察及细菌、真菌和放红菌的观察实验。综合性实验包括环境微生物生态学实验(微生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分布、类群、活性及其相互作用),环境微生物的监测方法与评价体系,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试验(环境样品总DNA提取技术),微生物法处理技术污染物。大的综合性试验能使学生用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解决应用微生物和环境间的一些问题,试验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科学前沿发展情况的了解,开拓视野。
2.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环境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使学生养成使用所学知识关注和改善当今社会上各种环境问题的能力。通过酸雨、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重金属污染、能源危机等当今社会主要环境问题的讲解,让学生意识到专业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害微生物,如酸奶里有活性的微生物、发霉物中主要的微生物、校园人工湖的微生物生态及类群、教室和医院微生物中与致病性相关的群落等,将所学融入到日常生活,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二、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体现专业特色
环境学科具有涵盖面广的特点,其专业基础课程《环境微生物学》的教科书涵盖了环境微生物的理论、技术及检测流程等内容。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实际的能力,我校教学中应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两方面进行改进。
1.教学内容方面,围绕水、大气、固废污染的防治进行。(1)教材的选取上认真比较。目前,《环境微生物学》教材主要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家玲主编的《环境微生物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开弘主编的《环境微生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郑平主编的《环境微生物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马放、任南琪主编的《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前两本教材的体系基本相同,王家玲主编的教材内容较为宽泛,通过多方面比较,作者认为马放、任南琪主编的这本教材更适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选作主教材。(2)教学内容上的取舍。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应该更结合实际,多增加些创新性的实验,同时讲课中还应该做到有重点、概括、启发。例如要重点讲解环境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这些物种的各自结构、特点,因为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检测这些内容是很重要的部分;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环境的危害及人利用微生物进行保护环境的实例,如淡水水华、污水处理、有机垃圾发酵沼气等,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2.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动手和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有兴趣自主学习本课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各种实验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在探讨中学习新知识,并逐渐养成遇到实际问题时,善于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解决的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对于环境微生物学课,我认为教改难度较大、周期较长。随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课程教学,还会发现更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内容。为体现本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色,增强学生创新力、竞争力的思想,还需进一步探索《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新内容。从2011年新的课程改革实施后,学生认为微生物学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学生能自己设计完整的实验进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