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30 09:23: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班主任德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认为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在这学期中,我与学生在一起,觉得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所教班级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传统重管轻育德育教育模式的弊端
(一)重管轻育德育教育模式出现的原因
1.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学校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一些中考落榜、未能进入理想高中的学生。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就需要有一种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约束。同时,这种管理制度必须要能够迅速的发挥作用。因此,中职学校纷纷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而班主任是这项制度的执行者,因此往往会过度重视对学生的管理。
2.班主任对德育教育认识的偏差。
所谓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在大多数中职学校当中,班主任普遍认为德育教育的目标就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正是由于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才使得班主任过分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重管轻育对德育教育的不良影响
1.难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中职学校当中,主要是通过量化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考核。其中班主任是考核的主导,并由学生干部进行辅助实施。而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考核当中,班主任由于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往往比较忽视。因此在很多时候,都是由学生干部按照行为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评分。然而,这样就可能会产生一些动机不明确等行为。进而将会导致过分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考核的结构,而忽视了学生行为的动机,对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2.容易诱导学生产生功利主义。
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通常是以量化制度的形式来进行的。学生的日常行为,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德育考核。如果发生违纪现象,学生不但会被扣除一定的德育分数,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然而,这种德育教育模式和量化制度的应用,不但没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而促进了学生功利主义的滋生。
二、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管育并重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以管为前提,提高对管的正确认识
在管的进行过程中,不应当过分的利用其强制作用,对于学生正确的行为也不应过多的干涉。在传统德育教育中,班主任都想了解更多学生的信息,从而加强对学生的保护。但是,一些信息涉及到了学生的个人隐私,因此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善用规章值得的作用,尽量减少强制性管理,才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以育为中心,充分发挥育的作用
在传统的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形象往往是高高在上、严厉刻板的。这样是难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往的。因此,班主任应当改变形象,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情感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班主任不应当一味的进行指责,而是应当平等的与学生进行对话。抓住学生内心的想法,以理服人、以理育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以达到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
三、结论
在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之下,中职学校的教学重点不能再单单倾向于学生技能的培养,也应当注重德育教育的进行。传统的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存在着诸如重管轻育等很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充分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管育并重的德育教育模式,以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作者:邱月蓉 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一、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缺陷
1.缺乏德育的班级管理目标
当前一些初中班级管理仍旧是以学生的智力教育为中心,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以及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没有将德育全面纳入到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体系中,对学生的考核中对德育方面的考核内容也不够全面,这就导致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学生德育素质的系统培养。
2.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
有些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没有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德育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成绩是否理想以及班级活动是否积极参加等显性环节。而对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能通过有效的德育活动及时排遣和调节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3.忽略了德育方式与方法的改进
受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影响,目前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时,主要还是以“硬性管理“”强制性管理”方式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等因素,德育的方法过于单一,进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艺术性和有效性的策略
1.班主任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产生相应的影响。德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注重班主任自身德育素质的提高,以良好的师德、深厚的理论、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德育,对学生多进行关心和爱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出现异议时,要真正能放低身段,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个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德育形象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2.情感激励,拓宽德育渠道
善于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偏好和情感特点,加强情感教育手段的合理应用,形成对学生情感发展的有效激励,这对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大有裨益。例如,为了有效培养班级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特征和“闪光点”,然后在丰富的班级活动中让学生的个性特质得以充分展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巨大动力。
3.刚柔相济,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
如果班主任一味采取强制性的硬性管理手段,往往很难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多采取一些“柔性”管理手段,做到德育工作中的刚柔相济和艺术化处理,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反思和主动进步的机会,激发出初中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对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无疑能够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也更有助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4.活跃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协作意识
由于班主任个人精力有限,大多数德育项目都是集体开展的,这虽然存在一定的教育缺陷,但无疑也为初中生交际能力和协作意识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初中班主任要多组织集体活动,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教育氛围。要不失时机地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平等、民主、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下不断提高个人的德育素质,增强学生的团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班风,进而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魏华萍 曾祥文 单位:湖北省南漳县东巩镇中学
一、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管和育的关系
利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对进行德育教育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其强制性等特点,使得学生容易对其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学校应当适当的采取一些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通过育的方式,来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
二、传统重管轻育德育教育模式的弊端
(一)重管轻育德育教育模式出现的原因
1.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学校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一些中考落榜、未能进入理想高中的学生。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就需要有一种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约束。同时,这种管理制度必须要能够迅速的发挥作用。因此,中职学校纷纷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而班主任是这项制度的执行者,因此往往会过度重视对学生的管理。
2.班主任对德育教育认识的偏差。
所谓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在大多数中职学校当中,班主任普遍认为德育教育的目标就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正是由于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才使得班主任过分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重管轻育对德育教育的不良影响
1.难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中职学校当中,主要是通过量化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考核。其中班主任是考核的主导,并由学生干部进行辅助实施。而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考核当中,班主任由于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往往比较忽视。因此在很多时候,都是由学生干部按照行为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评分。然而,这样就可能会产生一些动机不明确等行为。进而将会导致过分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考核的结构,而忽视了学生行为的动机,对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2.容易诱导学生产生功利主义。
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通常是以量化制度的形式来进行的。学生的日常行为,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德育考核。如果发生违纪现象,学生不但会被扣除一定的德育分数,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然而,这种德育教育模式和量化制度的应用,不但没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而促进了学生功利主义的滋生。
三、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管育并重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以管为前提,提高对管的正确认识
在管的进行过程中,不应当过分的利用其强制作用,对于学生正确的行为也不应过多的干涉。在传统德育教育中,班主任都想了解更多学生的信息,从而加强对学生的保护。但是,一些信息涉及到了学生的个人隐私,因此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善用规章值得的作用,尽量减少强制性管理,才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以育为中心,充分发挥育的作用
在传统的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形象往往是高高在上、严厉刻板的。这样是难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往的。因此,班主任应当改变形象,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情感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班主任不应当一味的进行指责,而是应当平等的与学生进行对话。抓住学生内心的想法,以理服人、以理育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以达到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
四、结论
在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之下,中职学校的教学重点不能再单单倾向于学生技能的培养,也应当注重德育教育的进行。传统的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存在着诸如重管轻育等很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充分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管育并重的德育教育模式,以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作者:邱月蓉 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出现的误区
(一)指导思想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全面理解德育工作。
部分教师将德育同智育、体育等人为地割裂开来,错误地以为德育同其他工作之间不存在联系。德育并不是一项完全独立存在的工作,它同其他方面的教育工作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割裂彼此之间的联系,教育的整体性就会被破坏。有些学科教师会认为德育教育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这种观点一方面推卸了教师肩上的德育责任,另一方面也弱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能。
(二)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相对困难,生源紧缺,因此常常对学生行为表现出过度的宽容。
部分中职学校为了增加生源,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往往采取宽松的措施来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学校的这种做法放松了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自我约束,也减弱了学校在德育方面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也不利于学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三)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距甚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大部分的职业学校一直采用空洞说教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且德育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就使得德育的效果很难体现出来。
二、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效率的途径
1.结合实际,深刻分析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生存十分艰难,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普遍认同,再加上职业学校自身的原因,职业教育越来越难开展。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高中教育,而且高职院校不断涌现出来,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十分紧缺。为了得到生源,中等职业学校无奈放宽入学条件,甚至无论学生处于哪种学习水平,只要填报了志愿,就可以入学。显然,这种宽松的入学政策导致学生素质很低,而且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更是不在少数,他们迟到早退,不愿意接受管教,经常出入网吧,根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每天在学校混日子。可见,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提高德育工作效率需要付出较多的心血和精力,并立足于中职学生实际,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
2.提升自我,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引领者
当前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手足无措,甚至弄不清楚前进的方向。对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并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目的是使学生自身潜能不断被挖掘出来,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成就更加精彩的人生。中等职业院校的班主任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当前的就业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还要对学生开展训练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职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职业抉择能力,加强职业规划,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对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3.言传身教,在社会中发挥中职教师的正能量
在整个教育中,班主任不但是学生前进的指路灯,还是学生的避风港,学生会将自己佩服的教师当做偶像来崇拜,并在学习过程中追随教师的脚步。中职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因此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细致入微,绝对不能简单粗暴,同时还要对正确的学生行为反复强化。以教室卫生为例,学生起初并没有对打扫教室卫生形成明确的认识,因而班主任一定要告诉学生如何做好教室的卫生工作,需要细致到清扫工具如何摆放、使用等。尽管这些事情看似微不足道,可却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内容,班主任需要正确对待。只要教师设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在教育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只要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明确自身职责所在,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不断学习有关德育教育的先进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灵活采用各种教育手段,相信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魏本锋 单位:山东青岛市黄岛职业教育中心
一、“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的内涵
“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是针对新学期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学生”产生的,它相对于传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也能够为班主任德育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证。“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由传统班主任个人承担德育工作的现象转变为学校班主任共同分担德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共同分析德育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集体力量的融合,共同推进德育工作的进度,促进“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用集体的力量解决了工作中的问题,这种工作模式并不是彻底否定传统工作模式,只是针对传统德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发挥自身作用,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原则
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班主任必须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这要求班主任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班主任在推进“会诊式”德育工作的时候,必须准确的掌握问题学生的所有信息,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思想动态等问题,这也是进行“会诊式”德育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准确,保证“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坚持尊重学生的原则
尊重学生的原则,也是新教育体制中对老师的规定,新教育体制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虽然这些“问题学生”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增添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他们也是学生,所以,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的仔细小心,保证他们的人格权利不受到侵害,保护他们的心灵不受到伤害。在开展“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表现,尊重这些“问题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工作过程中要以真诚、平等和友善的态度对待这些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会有利于“会诊”。
3、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在“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就是要求班主任深入集体,要懂得利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班主任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要正确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给学生灌输集体意识,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认真完成集体的任务,从同学之间的关爱中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帮助班主任进行“会诊式”德育工作,建立一个有共同价值观和团结一体的集体。
三、进行“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推进“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是目前工作的难点,要更好的推进工作的进展,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工作中就必须寻求好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诊式”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严格做好常规管理工作
常规管理工作是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对于提升学生能力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会诊式”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做好常规管理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把常规管理和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在日常常规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学生接受教育的环节促进管理。在日常常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依靠班级组织的力量,从班级组织中及时了解班级的发展情况,以及问题学生的日常状况,从而对问题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逐步改善问题,实现对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目标。
2、注意工作方法
“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就要根据这些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在班级中,班主任要经常强调校规校纪的重要作用,坚持多表扬表现好的学生,问题学生表现良好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要班主任要注意尽量不在公众场合对问题学生进行批评,这样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问题学生的管理,对他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从而积极配合班主任的“会诊”。
3、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养
班主任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思想的构建和行为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进行“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时候,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去感染学生,让问题学生从班主任身上找到可以学习的地方,学习班主任的行为方式,从而改进自身的问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还表现在职业素质上,首先,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保证学生接受知识的准确性;其次,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也要做好分配工作,问题学生缺乏的是一种约束和使命感,所以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建立责任感和使命感,班干部是班级责任的象征,班主任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学生,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上约束那些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也可以从这些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使命,对自己的行为也会有一定的约束。
4、合理安排德育内容
在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时候,班主任要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德育内容是否科学也会对教育工作的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及时更新德育内容,保证德育内容与时俱进,适应当代学生的教育要求。选择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想,引导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开专题班会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德育思想,班主任可以把全班同学集中在一起,给学生讲解德育思想,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德育思想的认识提出新的见解,班主任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进行深入探讨和教育,最后,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德育思想的感悟,对于一些问题学生,班主任在讲解德育思想的时候要重点偏向他们,可以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的沟通了解,再进行“会诊”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新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目标,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在高等职业院校中的推进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心,对学生开展具有较好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在新体制下,必须做好“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全校班主任统一起来,共同解决学校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找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竞争提供充足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完成新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目标。随着“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完善,班主任自身的德育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对于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非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1.学生的自卑心理导致师生沟通不畅
在现实的生活中,成绩优秀的学生会进入重点中学,而一些成绩不好、行为表现较差的学生往往进入中职学校。这些学生的思想意识较落后,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不健康的心理。他们在之前的教育中由于受到较多的挫败,对自己不自信,有时会表现出自卑倾向,容易自暴自弃。对教师的教育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抵触与教师交流和沟通。
2.被动为主的工作机制使德育工作易被忽视
在中职学校的管理中,班主任的角色往往像一个传话筒,将学校的任务传达给学生,缺乏对学生的自主教育。班主任每天忙着布置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工作中也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工作由于难以量化和监督,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效,班主任往往容易忽视德育。
3.家庭的冷漠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一些家长由于对孩子在初中阶段的表现较为不满,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将孩子送到中职学校不指望其学习多少知识,只是希望中职学校能对孩子严加看管,避免孩子过早进入社会“学坏”。这样的心理使得部分家长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不关心,对教师的工作不配合,对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学习表现很少过问。时间久了,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往往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对教师的德育不放在心上。
二、突破中职班主任德育困境的几点措施
1.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
所谓隐性教育是指由外部的各项条件逐渐作用于个体的内部心理的过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中职班主任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除了内部环境的美观外,还需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有凝聚力且氛围和谐的人文环境。在日常生活和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个人的形象,为学生树立较好的学习榜样。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内部氛围,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设计板报,内容要积极且有励志意义,可以是名人警句,或者一些人物事迹,让德育的意识形态与具体的环境相结合,时间久了往往对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师个人修养方面,班主任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强调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的同时要注意自己是否对学生做到了尊重,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真心地与学生做朋友。要想使德育有一定的成果,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要与学生真诚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积极加以引导,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积极意义。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自己组织德育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班会,安排教育主题。这样学生可以获得与平时被动受教育完全不同的体验,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习活动。在实习活动中,学生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与外界接触,而不再是一个处处被教师管束、被父母庇护的孩子,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为人处世的道理,明白道德观念以及组织纪律的重要性。
3.注重家庭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观念,纠正不良的心理,班主任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班主任要给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并营造德育的环境。另外,引导家长要主动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孩子做朋友,不要居高临下地进行说教。同时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在生活中对孩子有进步的方面多予以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使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有勇气改变自己。
三、结语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着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能否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认清自己身上的重担,要对学生负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作者:薛丹蓉 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低下的影响因素
1.德育内容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中大多以学校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大纲、计划进行德育工作,德育课程所运用的教材也是来自上级部门统一发送。而这些存有普遍特性的德育内容并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全国各地的不同高中学生展开有效教学。再加上各地高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应用一致的德育内容对拥有不同教学目的的高中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得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低下。
2.德育方法影响因素。
当前大多数院校的德育工作方式缺乏妥善完整的规划,没有满足时展的需求,也没有依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为基础,仅仅只是进行形式上的德育教育,采用高压政策,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将学生作为管教对象进行统一说教,学生的排斥心理十分严重。德育教育方式的局限性是导致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往往只会采用一味的说教,进行德育的方式主要依靠批评、训斥、榜样、惩罚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传统死板的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以上德育工作方式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无法有效的贯彻,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无法提高。
3.德育师资影响因素。
高中德育工作效率受德育师资综合素质重要影响。现阶段,高中德育工作大多由班主任开展,然而班主任本身就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这一因素就使得班主任无法有效分配教学时间,使得德育工作存在时间局限;再加上高中班主任多为语文、数学或者英语等相关专业出身,而不是德育教学的专业人才,这一因素就使得班主任无法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使得其无法科学合理的展开德育工作,从而使得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低下。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控制策略
1.制定从实际出发的德育内容。
国内各个高中务必要以自身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为出发点,制定出为高中学校自身所适宜的德育内容。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支持下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工作的普遍化,结合学校学生的个性特征,选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确保德育内容的科学有效性,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
2.理论结合实践开展德育工作。
以道德理论传授、道德行为培训、社会舆论评价以及组织影响等为德育方法开展德育工作,仅为工作的一部分,高中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触发德育工作实践行为,实现德育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左右开弓。同时在学生生活、学习中引入德育工作,鼓励推行家庭德育教育行为,促进学生从本质上对德育工作获取认知,于德育工作中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
3.强化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
国内大部分高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实施计划、方法认识模糊,不具备专业的德育工作知识,因此学校要对高中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培训,强化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强化高中班主任自身德育内涵,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相关专业知识,促进高中班主任能够科学合理的展开德育工作。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得以强化,德育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学生德育教育质量才能有效改善。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是为学生日后继续成长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塑造健全品格,构建正确人生、价值及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学任务是提升学生不同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务必要制定从实际出发的德育内容,理论结合实践开展德育工作,强化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积极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作者:李鹰 单位:广西桂林中学
一、尊重学生个性的意义
1.形成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
我们当班主任要抛开所有偏见,这样学生才能有一个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要充分理解和接受造成学生在成绩和行为等各方面差异的原因,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这样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鼓励他们,尽量发挥出他们的长处,让他们找到自信心。号召班级学生要团结互助,利用课余时间,建立学习小组,整组讨论,成绩好的帮成绩差的,形成团结向上的学习气氛。
2.有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时期的学生思想开始走向成熟,个性开始分明,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所以,如果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如果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作出适当的引导,这样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往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到学校,并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最主要是学如何做人,尊师重道,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等等。要知道,品德比学识重要得多了,而初中正是孩子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
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做好尊重学生个性
1.以平等礼貌的姿态与学生交流。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需要忘记自己班主任的身份,不能以高高在上的班主任形象用命令的口吻和同学讲话,这样学生只会敬而远之。而且,教师要注意礼貌用语,礼貌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感到舒适,这样学生更愿意与班主任进行交谈。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是否得体大方,如果穿的衣服过于夸张的话,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和同学见面交谈时,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语是否文明礼貌。而在行为方面,教师不能有不文明的行为,要像要求学生那样来要求自己。
2.肯定学生的劳动果实。
虽然很多班主任能做到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例如不要浪费农民伯伯辛苦耕田的米饭、尊重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勿乱扔垃圾等教育,但是班主任却忘记了提醒自己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果实。部分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并不用心,而且只是以作业完成质量作为评价标准,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对作业和任务的用心,甚至在作业评语中批评学生,这是极其不尊重学生劳动过程的行为。对于擦黑板的同学、交作业的同学、打扫教室卫生的同学等为班级作为贡献的同学,教师应该对其说一声谢谢,虽然这一些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但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3.尊重学生的人格。
处于中学时期的学生思想尚未成熟,所以难免会犯错误,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班主任要以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纠正。不能够以过激的言语批评学生,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学生只是应付性的承认错误,没有打心底地认识到自己的不对。班主任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学生来看待,以这种方式才能知道学生的内心感受,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个性。
4.欣赏、理解和平等对待学生。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闪光点和不足,所以班主任要学会欣赏学生个性中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也要理解学生个性中的不足,学生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无意识地养成了坏习惯,所以班主任要用加倍的耐心帮助学生进行纠正。而且初中班主任不能因为学生家长的特殊地位而对学生有特殊的对待,必须做到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中不断进步。
三、结语
作为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平等的看待班级每一位学生,而为人师表要求班主任要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只有做到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提高德育素质,才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黄秀梅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星中学
1、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德育过程既是讲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形象与教师表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极深的。教师各方面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对待他人的思想态度,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观。教师要做好,就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染学生,以自己严格的教学风格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教师讲课时语言要条理、清晰、有逻辑性,让学生感觉到美感,并精心设计板书、清楚的语言表达、幽默的语言等;在生活中对待他人、学生要热情、热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2、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他性格影响非常关键。小学中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在班级中,而其品德认识很大一部分是在班级这个环境中形成的。因此,在班级这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中,对学生有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且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个小学班主任来说,能否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个健康的道德环境。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各种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与善恶荣辱;同时,这种道德情景中的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威慑作用,可以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学生的好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因此,班主任要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而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首先需要班主任具有足够的耐心。对小学生来说,让他们潜移默化的接受一些思想,需要班主任的重复再重复。因为这些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在班主任不断的重复过程中,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观念。其次,班主任要时常在班级中做一些互帮互助的事情,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到什么是好的道德品质。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心理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师生心理之间如能有沟通之桥飞架着,那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集全体学生聪明才智于一体,将有助于建设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班集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师生而言,心理沟通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们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视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环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互相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在小学班级工作中,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德育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如果在小学班级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达到这种关系,学生的德育工作将会事半功倍。
4、充分发挥班会的直接德育教育作用
班会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每周定期召开一次品德教育班会。在会上,让学生对自己本周的行为与上次班会的要求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提高,以达到德育工作的效果。主题班会的选材一定要有目的性、针对性、科学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在全班倡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让学生互帮互助,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大力宣传公民道德规范,以此激励学生指导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事业的合格者。
5小结
小学班主任是一个小学班级的主导,而德育工作又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以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时刻认清自己的重要位置。既教书,又育人,在提高自己素质修养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德、智、体、老、美全面发展,成为祖国的合格人才。
一、抓好入学教育,严格制度管理
电大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1]学生来自不同岗位,有工人、有干部、甚至还有基层领导干部;他们来自各个单位,有厂矿的、有机关的;来自不同家庭,有工人子女,有干部子女,还有领导子女。另外,年龄悬殊也很大。大者,近40岁,小者,刚满20岁;从文化程度看,有的社会生,有的在职生。从工作实践上讲,有的离开学校已在工作岗位上干了十多年;有的离开学校不久,又进了校门,如此成份复杂,差异颇大的学员走进一个学校,编入一个班里,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立健全的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办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进校有“学员守则”,上课有“课堂规则”,住宿有“住宿规则等。应先抓好入学教育这一环节,各种制度一旦执行后,要防止和克服软弱性和随意性,真正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按章办事,违者必究,毫不含糊;同时应不断地检查、监督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以保证严格管理持之以恒。但是行政措施不能代替思想政治工作,严格管理也决不是简单粗暴,因此,在执行某个具体管理制度时,一定要抓好政治教育这个环节,坚持说服教育,启发诱导,坚持以表扬激励为主,充分调动积极因素。
二、宽严相济,创设管理的良好环境
管理作为一种行为,用一定的尺度去衡量,总是要体现在“宽、严”二字上,把握好宽、严的尺度有利于创设管理的良好环境[2]。学生管理中的“严”,指的是严格要求,这是实施管理的首要条件;“宽”是指关心爱护,这是管理工作成功的基础。管理电大学生,尤其应注意宽严相济。无爱护的严管不符合电大学生特点,是学生不能接受的;无严管的爱护不符合教育管理的规律,必然会导致学生行为的放纵。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具体讲,“严”就是要按照高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校规校纪,严格要求,大胆管理,从严治校,从严管班,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宽”就是要善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情,关心他们的生活发挥他们的特长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从心理上积极地接受和服从管理。宽严相济应在把握好“严”的同时,着重做好“宽”的文章。[2]一是在行为管理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摒弃“紧盯紧跟”的管理方式,引导学生自治自理,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事实证明,在这种宽严有度的管理环境中,发生越规蹈矩行为的学生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同学能够管好自己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使其产生了自尊自律心理和自我管理意识。二是在教学管理上要按照电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改变把学生“圈”在教室里、“拴”在书本上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实践,给学生以身心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
三、勤于调查了解,细心观察研究
了解和研究学员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电大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个层次多样,差异较大的复杂群体。一是文化水平上的差异,二是年龄上的差异。由于各个阅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受社会、家庭环境教育不同,所以认识问题有深浅之别,思想觉悟有高低之分。这些基础条件上的差异,也带来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的差异。这样,就必须了解学员、观察学员、熟悉学员,做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并逐步开展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活动。要了解学员,必须做到,深入到学生中,和学员一起参加劳动和各项活动。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达到了解学员的目的。了解和研究学员的内容包括:学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情况、智力水平、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才能特长、家庭情况、生活环境等方面。了解学员,力求客观、全面,并用发展的观点进行辩证地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把了解学员与教育学员紧密地结合起来。曾经说过,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上、中、下。[3]做好抓两头、带中间工作,健全班集体,使班级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有能起带头作用的骨干力量;有自觉的纪律,正确的舆论;有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的好班风,使全体学员有关心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所以,一个健全的班集体的建立,需要电大班主任做大量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忽视”缺点,“发现”优点,“保持”优点
(一)“忽视”缺点
电大学生由于大多是社会生和在职学习,之前很少上学,各方面表现较差,普遍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的想法,与班主任之间存在着无形的感情上的“鸿沟”,对班主任往往采取回避甚至敌对的态度。为此,班主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坚信每个后进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对他们的缺点不要时时刻刻都斤斤计较,看得清清楚楚,而是要“模糊”一点、“忽视”一点[4]。在具体工作中,对电大生给予应有的尊重,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基础上,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及苦衷,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
(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积极因素,有时甚至夸大其积极因素。通过教育的转化活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进行有效的心理暗示,既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帮助他们在外界正规学校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使其获得自信,加快转化速度。
(三)“保持”学生的亮点
电大生思想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由于新的思想与行为习惯还不十分巩固,再加上内部错误观念和外部诱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反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有思想准备,不能因此失去教育他们的信心。而要及时了解其原因,分析他们的变化情况,持之以恒地关心、教育他们,促使他们实现真正的转变。
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专生的厌学心理很普遍,由于厌学使学习成绩差,学习成绩差又增强了厌学心理,出现了恶性循环。有位学生就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还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就厌学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1无用论
只学他们认为“有用”的课程,“无用”的课程几乎不学,奉行实用主义。结果由于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仍然无法进入状态。对社会缺乏全面充分的了解,生活中不注意对自己思想品德、礼仪及个性品质的培养。
1.2基础差
由于前期的文化课基础太差,缺漏的知识太多,尤其是对数理化和英语,对这部分学生来说中专课程就像听天书,实在感到吃力,干脆“破罐子破摔”,彻底放弃。
1.3能力差
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正确地学习方法,有的根本不会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或干脆不做,考试作弊,养成不爱思考,懒于动脑等不良习惯。1.4自卑心理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很多中专生陷入不能自拔的自卑心理状态,总认为毕业后无法与大学生竞争,因而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甚至想退学。这就导致了上课无心听讲,课后无所事事,整天浑浑噩噩,虚度时光。
2寻找学生的最佳接受点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后,对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通常情况下,还需要找到学生的最佳接受点。爱的作用是相互的,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与孩子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进一步接近学生,同时给予其体贴和关心,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和关爱,对于班主任来说,这是其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一是对学生进行研究这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通过进一步了解班风、学风,进而分析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及其原因,同时对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有个初步的了解,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个性特征,对学生个人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解,掌握班级内部的积极分子,以及需要给予注意的学生等。班主任在亲近学生、研究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将自身渊博的文化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地展现给学生,进一步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亲近感和崇拜感,一方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另一方面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班主任的威望。具体做法如下:
2.1生活上给予帮助和关怀
兰州城市建设学校作为半封闭式学校,学生除周末以外,其他任何时间都不能随便进出学校。在生活上,对于许多不够独立的学生来说,产生一些困扰,为此,班主任需要深入宿舍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状况,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照顾,让学生感到虽然没有父母陪伴,但是还有班主任的关爱。特别是学生生病或遇到困难时,班主任需要担当起父母的责任,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在心灵上给予其信心和力量,进而使其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2及时给予教诲,循循善诱,不讽刺挖苦学生
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来说,在这一阶段其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同时面临许多矛盾和困惑,一方面自己不知道如何解决,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与家长、老师进行主动的沟通交流,因此经常处于焦虑之中,当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往往缺乏周密的思考而出现突发性的情绪失控现象,学生打架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作为中职院校的班主任,不能通过普通中学生的标准对他们提出要求,只能另辟蹊径,只要他们有进步,就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如果犯了错误,尤其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有一定的认识时,班主任需要及时给予教诲,但是绝不能讽刺和挖苦。当学生取得成就时,班主任要在班级给予其公开表扬,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3潜移默化中的德育渗透
3.1要善于“观察”
俗话说“:出门看天气,进门看脸色。”通过天气可以判断阴晴雪雨等,通过脸色可以判断对方的情绪。由于学生的面部表情不同,所以其情绪也就有所不同。所以,班主任需要学会对学生进行察言观色,根据学生不同的表情,随时观察他们内心深处的所思和所想,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同时通过观察,班主任要抓住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长善救失,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育的效果。
3.2要善于“倾听”
班主任在班级日常德育工作中要博闻善听。根据学生日常交谈的内容,倾听学生的思想活动,进一步揣摩学生的思想症状,根据症状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法。一方面做到积极、热情、诚恳,另一方面做到具体、全面、科学。可以充分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座谈,或者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在谈话过程时,班主任一定要明确谈话的目的,凭借自己的良好态度和情绪,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戒心和紧张情绪,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为。
3.3要善于“设问”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以问导教。重视设问,通过向学生布置思考的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班主任通过设置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思考和争论,然后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点拨,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疑问冰释。例如,适时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听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法制教育”专题会、主题班会及辩论会等教育活动,开展针对性教育。
3.4要善于“引导”
通过研究分析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发现他们的心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眼前和未来依然处于渺茫的状态。此时,班主任要加强引领。首先要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开始,以恳切的态度,把温暖、理解和信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播撒到每位学生的心坎上,赢得他们的信任,此时班主任就可以对他们作深入、全面、具体的指导,这对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关键的。
作者:朱丽云 单位:兰州城市建设学校
一、正确选择德育内容,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在对德育内容进行选择时,既要源于实际,又要适当超越。首先,班主任应根据需要选择正确的德育内容,这样做有利于保证德育取得实效。其次,在依据纲要选择内容时,既要切合时代内容,还要顾及学生的发展实际,总之,要正确处理好几者的关系。然而,现实却是,在关于指导学生生存发展的德育内容上,教育系统却没有给予多大的重视。在班主任德育上,应多关注学生的日常消费是否合理、人际交往是否正常、校园安全是否受益,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使之理解生活真谛,学会独立生活。
在学校德育内容上,要以社会教育、社会德育为目标,不仅要以学生年龄性格特征、品德发展方向为依据进行基础的、系统的教育,同时,又必须思考做法的效应性,是否适应学生个体发展,是否对其有促进作用。这样,既保证了实施内容的较为完整、具体,同时又兼具了学生的实际的接受情况。
二、不断探索总结,实现德育价值
采取怎样的方法决定了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决定了德育工作的成果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教育理念、德育目标、班主任与采取方法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者,德育目标是由教育理念与班主任所确立的,而不同的德育目标对所要采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再者,班主任只有采取了适当的德育方法才能使得德育目标更好地实现。所以,根据以上情况,德育工作应注意到:
2.1将德育工作从封闭转化为开放,结合学校的有限的课堂和社会的这个大讲堂。把户外实践、社会调研、多校合作等活动由班主任组织并带领学生参加,通过给学生切身的实地感受体验和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使学生的政治理念、道德水准、思想价值与社会行为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学生能够做到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达到让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2.2强调班主任的以身作则,避免一味的说教。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具有很好的示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方式。这就意味着,班主任需要做到通过自身榜样作用的,即借助语言、行动、形象等体现自身的道德素养。同时,也要注重对班级文化的培养,即利用相关的书籍、材料实现课下教育,发扬积极向上的和谐班级相处氛围等。最终实习班主任对道德素养提高的榜样作用。
2.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自身道德素养提高的积极性。在德育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即是如何让学生接受道德素养教育,其根本的解决方式是在于提高学生对其的认同度。这就要求了班主任需要将传统的教导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即将学生这个主体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使得学生乐于接受对其道德素养的要求,并能够实现长效性,让其成为学生的内在特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方法采取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实时情况,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想要更好地推动这个过程的发展,就需要班主任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明白了解学生的想法、需求以及独特的见解。改变以往的将自己作为教育的中心,真正的走进学生,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帮助,完成德育的目的。
三、总结
想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完成对高中生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的具体目标。这既是对班主任的挑战,也是对班主任加强自身培养的要求,只有班主任在不断提高知识水平、纠正不足性格、总结失败经验、创新教育方法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家庭、校园与学生的密切关系,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道德素养培育,才能真正实现道德素养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周丕春
一、采用综合形式开展德育工作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应当采用多种方法来开展德育工作。例如对于后进生来说,可采用说服法或者榜样示范法等来引导他们。后进生虽然数量不多,但可能会对班级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当全面地了解这些学生,为转化工作做好准备。由于后进生的成绩较差,在班级中经常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心理。针对此种情况,班主任应当以情感人,关注并重视这些学生,与这些学生建立起情感的联系,多鼓励这些学生,使学生树立起信心,积极地面对人生。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后进生,还应当关注优秀学生与中等学生,多多培养优秀的学生,多多帮助成绩中等的学生树立信心,运用综合手段做好德育工作。除了开展说服式教育外,教师还可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且学生大都愿意参加课外活动,因此班主任可通过课外活动来开展德育工作,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二、开展德育工作时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
想要做好德育工作,除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外,还应当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德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塑造学生品格的过程,良好的品德通常是由道德以及思想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高中班主任要想提升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首先应当尊重认知的发展规律。学生的品德与认知有一定的关系,认识程度与学生的品格有必然的联系。其次应当尊重意志的发展规律。意志即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已经得到了提升,但仍旧需要班主任的指点。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强制约束学生,应当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最后是尊重行为的发展规律。行为在这里是指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志,同时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以上规律中,班主任应当做好引导工作,注重德育工作的多端性,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高中阶段的学生较为敏感,班主任的教育方式也应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高中阶段时,学生较容易表现出叛逆且烦躁等情绪,对于许多事情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假如班主任强行干涉,不仅无法引导学生走向正道,反而容易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此时班主任就应当耐心地劝解学生、关心学生,逐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除此之外,还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无论身处怎样的地位,责任是人们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同时也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基础。只有树立良好的责任感,学生才能够拥有正确的判断,明确目标,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
三、总结
综上所述,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非常广泛,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产生了新的方法,如心理咨询法以及网络教育法等,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而想要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就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采用综合形式来开展德育工作,如此便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
作者:鲍龙文单位: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德育课的实效
(1)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进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关键所在。只有做好教学模式的创新,并根据德育的实际需要做好教学模式创新和选择,才能更好地满足德育课堂教学需要,为提高德育课堂教学质量而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实效性以满足实际需要。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德育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也有效解决德育课堂的教学问题。基于这一认识,认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策略之一,我们应重视这种关系的建立。
(3)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在教学方法中,探究式学习对提高学习效果十分必要。考虑到德育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学生提高品德素质的现实需求,只有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努力学习德育知识,才能保证德育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因此,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是满足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方式。
(4)加强实践教学。教师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或是从现实社会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道德水平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法制问题、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应当充分运用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鲜活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5)建立德育实践基地。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校外德育资源,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激发感情,锻炼意志,提高觉悟,端正行为,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理想信念。
(6)以身立教。“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自身作为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肯定要做到,这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教师的行为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只有教师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学生才能从教师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德常识。因此,我们应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道德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二、循循善诱,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对于一些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于他们,班主任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运用正确的德育方法,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如在学习上紧张、焦虑乃至恐惧;在人际关系上怀疑、孤僻、嫉妒;在社会关系上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等。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可通过开展主题的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可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实践行为,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融入社会生活中,保证学生能够在心态、知识和综合能力上有较快的提高。要多运用鼓励的手段,“鼓励”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有效,不管成绩好坏,多表扬、鼓励学生,比较容易激发其勇气和上进心,从而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班主任要密切注视学生的一举一动,对他们的合作表示肯定,对他们的积极态度表示喜悦。
三、总结
总之,班主任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石超仙单位: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