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02 03:40: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课堂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高效课堂必须遵从的原则是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是课堂上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因此,高效课堂与教学语言艺术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不可或缺的。纵观名师的教学语言无不充满幽默、情趣、感人、启发人深思。教学语言的艺术体现在三个方面:可受性、乐受性、迫受性。

㈠可受性:指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能够接受,不反对,不拒听。其特点:

①语言的流畅性是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在课堂上,教师传达的信息和讲授的内容,语言一定要流畅、准确、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比如用普通话讲课,禁用本地话,禁用滞涩呆板的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就艺术而言,讲课的语气、语调、速度、音量,都不能忽视。比如亲切、舒缓、充满柔情、爱意的语气,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这方面我们兹兰杯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陈立强、松原市优质课获得者刘金莲都表现得不错,他们的课堂语言给人以娓娓道来的感觉;抑扬顿挫而沉稳、恬静的语调,会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悦耳;张弛相间、快慢适宜地讲课、评价速度,有利于创设和谐愉快、宽松的学习气氛;适宜入耳,响度恰当的音量,给人一种强烈的、富有磁力语感美。在这方面语文教师于晓红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还有很大潜力。所以教学语言的速度应略慢于生活语言的速度,音量达到8度比较自然,保证最后一排学生也能听到清楚、和谐悦耳的音量,语言要有节奏,就像音乐曲子一样,快慢、高低相间,使学生沉浸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②语言表达的准确、科学也是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这要求教师在传授或点评新的知识学习时,要准确、简洁、清楚无误地运用本学科的术语,对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关键点的理论、观点、公式、定理、概念、语!法等的讲解,要一字一句讲清楚,不能模棱两可,不允许出现差错。这方面松原市骨干教师刘立新、松原市教学能手王凤玲的课堂语言清脆干练。

③饱含真情的教学是教学语言的艺术之源。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要感人必须在“情”字上下工夫。名师的教学语言充满真情,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的充满人间爱的语言,才能产生像磁铁一样的吸引力,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引起心灵的共鸣,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地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感情”要在合适的“度”内流动,不能随意地宣泄感情。“感情”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紧密联系起来,为“高效”服务。在这一点上全省优秀教师、松原市骨干教师、优质课获得者谭桂红表现得特别出色,他的语言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㈡乐受性:指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喜欢教师听得入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抽象的定义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不论文科还是理科,都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表现力、感染力,以情理交融打动学生心灵,产生愉悦感,使学生快乐地接受老师传达的信息和讲述的内容。具有乐受性的教学语言是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

①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生命。其特点是:语言要有节奏感,创设生动形象、直观熟悉真实的教学情境,比如英语和语文教学等,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真”的境界,达到“以美引真”的效果。比如数理化的定义、理论知识均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因此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就能使抽象的理论变为形象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学中栩栩如生的比喻,鲜明生动的对比,引人入胜的描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感人的事例,机敏的警句、格言等等,都能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松原市级教学能手刘清权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知识面广,语言丰富,用高亢洪亮的语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获得我们学校第一届启智杯大赛一等奖董超明老师的课堂语言也很有特点。

②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才会有磁性的吸引力。

所谓妙趣横生,英文解释为“机智、幽默”之意,洋溢着美妙的易趣。就是说,教师的语言经常表现出一种充满机敏、风趣的风采,幽默的语言表达格外有艺术,是一种情感活动,绝不是一种低级的逗乐技巧。充满风趣的语言会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加强了师生间心灵的深层贯通,使学生觉得学习知识有趣,精神振奋,活跃并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方面我们的老教师王玉成做到极致,他的诙谐与幽默,他的睿智与机敏,足可以吸引班级的每一名学生。

理科教师在语言上一般容易失之于机械呆板,严密有余而生动不足。因此理科教师一定要注重“理趣”,充分发挥所教学科教学语言的逻辑力量,强调语言的准确、严密、精炼的同时,增加一定趣味性的语言,做到趣中有理,论证透辟、意趣盎然、富有魅力。市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刘树臣的课堂语言在这方面很有特点,不仅引发思考,而且论理透彻,启迪智慧,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文科教师在语言上一般是叙述说明多于论证推理,应力求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例如语文教学,不论是生动曲折的小说,还是意境深邃的诗歌,不论是言近旨远的散文,还是扣人心弦的喜剧,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上,一定要注重情趣,突出其中“姿态横生”的情绪。教散文做到突出形象的“喻于声”,“仿于貌”,“拟于心”,“譬于事”。理趣和情趣总是相对的,做到有机活用。这样的教学才有生命力,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产生动听的艺术效果。我们松原市骨干班主任、语文教师盛春芳的课堂语言诠释了这一点。

㈢迫受性,是指教学语言艺术很高,启智导学,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迫切想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并不是强迫学生接受知识的满堂灌。启智导学是教学语言充满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的“启”,启迪之意;导,开导,诱导的意思。“智”则为“智慧”,即为启迪学生的大脑发散思维,提高智商,诱导学生会学习。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启发式教学。美国

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问题教学法”中要求教师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创设问题的情趣,去点燃学生好奇心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普希金也说:“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启智导学的教学语言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疏通学生的思路,指引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向。比如在数学课中,学生遇到困难,思维发展到某一点出现了停滞,实在想不出招怎么往下走时,老师在学生思维出现故障的时候,就该及时点拨诱导,启发思维的路径,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直到突破障碍解决为止。其它各学科,根据所教内容均可采用这种引人入胜的、充满艺术的教学语言引导我们的学生走向成功。前面提到谭桂红老师、王玉成老师的语言艺术在这方面也得到凸显。实践证明,和谐课堂、高效课堂、生命课堂都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论文: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在从事了几年小学低段教育,我发现乡村小学的孩子对课文理解是比较困难的。这固然与他们字识较少和阅读能力较差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因为我们的教学现状仍然是以应试为目的,教学形式仍然是以教师一言堂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而是采用赶鸭方式让孩子们被动地接受。同时也抹杀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彼此之间少了讨论交流,更没有团结协作意识来获取知识,课堂氛围也暮气沉沉。那我们现代教师如何来上好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呢?我想,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我们的教学观念,调整一下我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而教师呢?应该在课堂中扮演一个“导演”角色,主要是主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教学思路,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智慧,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小孩子天生就爱做游戏,如果我们把语文课也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进行,那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是非常高的,如果运用得恰当,这是有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我在上一篇《日月明》的识字课文时。就充分地利用了孩子们爱玩的特性。课前我准备了一些独体字的卡片,用红黄两中颜色来标明。上课时,我把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拿着红色的卡片,另一组拿着黄色的卡片,当我举着一个“明”字时,红队就会拿着一个“日”字出来站在左边,黄队也会拿出一个“月”字站在右边,两个人相互挨着,就组成一个“明”字。这时同学们大声的拼读出“明”字来,再让同学们给“明”字组一些生字。我依次把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认识完生字,再去读课文,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一堂课下来,同学不仅认识了生字,而且还知道怎样来运用生字组词;不仅明白了形声字的多种构造方式,而且在再去读课文时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这种合作游戏的教学模式,就是利用了孩子爱玩的特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玩得高兴,学得也有趣。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活跃了课堂。

在下课期间,我经常看见一些同学爱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一人问一人答,彼此之间玩得不亦乐乎!于是我在想,如果我们在教课文时也采用这种方式,肯定对孩子们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我在上《比尾巴》这篇课文时,就采用了互问互答的方式。如果按照课文的顺序来学习,有些同学学起来很迷茫。因为此篇课文中的问题是三连贯的,回答的答案也是三连贯的。尽管课文配得有图片,但是还有部分孩子老是把动物的尾巴搞混。我根据课文内容,我采用了问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抽一个孩子和我先示范读,然后让同桌的孩子也互问互答。再把这种方式扩大到全班,把全班分成两组,两组再互问互答。几遍下来,孩子们基本都会背诵了,哪种动物的尾巴也不会搞混了。下课过后,我经常听到孩子们把课文内容当作游戏来互问互答。这一种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利用孩子们好为人师的特点,在课堂上巧妙地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主动参与性。这样即曾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轻松达到教学目的。

现在的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孩子们在学习这样课文时,也很容易理解。例如《逛超市》这篇课文就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模拟教学。现在的超市很多,许多的孩子又都在超市中买过东西。把我们课文内容通过对逛超市这一情节进行模拟。我想一定能让很多孩子感兴趣的。课前我找来一些纸盒,把课文中涉及到的关于商品的生字写在纸盒上,如“面包”“牛奶”等,当然还有要写上这些生字的拼音。把讲台当做柜台,把我准备好的“商品”放在“柜台”上,一切准备就绪了。上课的时候,我就请同学来“购物”。只是我有一个要求:每一个上来的同学选好自己的“商品”,无须付钱,只要你把“商品”上的生字大声的拼读一下。读对了的,就教大家一起读,就可以把“商品”抱走;读错了的,请下面的同学来校正,让大家来教他一人拼读,并放下商品。孩子们都表现得很积极,纷纷上台来“采购商品”。孩子们为了“买”走自己的“商品”,在下面都准备得很充分,都十分用心地学习。因为谁也不愿意让别的同学来教自己拼读。在这轻松的氛围中,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那效果当然是非常好的。

有一些课文内容涉及到我们常见的实物,如《菜园里》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孩子们认识蔬菜,并学习生字。在课堂上展示图片或者画一些简画,都不如用常见的实物来展示好。孩子们喜欢猎奇,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东西本来的面目。那我们如何来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呢?我想到了用做实验记录的方法来组织这一堂教学。课前我准备好课文里有的蔬菜,同样也准备好本课的生字卡片。我还制作了一张表格,其表格如下;

上课时,我拿出一样蔬菜,同学就要读出相应的生字卡片,同时还要求他们一边仔细地观察梳菜,一边完成表格。展示完蔬菜,填好了表格,孩子们基本上能够了解这些蔬菜的形状和颜色,也能把生字和实物相结合起来认识。再来读我们的课文,当然会容易理解课文,也容易记住课文了。

在低段语文教材中,故事性强的课文较多。有些课文还要求我们分角色朗读。这些课文篇幅较长,并且教育意义又都隐含在故事里面。这对小孩子来说,读懂课文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想,如果让孩子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他们进入到课文里面去,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课文里面蕴藏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使他们学到知识时有一种成就感。我在上《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时,就是让同学扪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的。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为了尽量展现课文中的场景,我找来一些塑料鲜花,放到讲台上,布置成一条美丽的小路。其次是要孩子们在课前预习好课文,熟悉文中人物的对话。上课的时候,我鼓励一些爱表演的孩子来扮演文中的角色,下面的同学要做好文明的观众,我就做起了“导演”。我简单交代了一下故事情节和人物出场顺序,想参加的孩子也是迫不急待地想展示了。课文表演开始了,孩子们按照老师的引导,带着热情去表演,下面的孩子也是看的津津有味。通过故事表演,孩子们很快地进入课文当中。这时老师再适当地引导和点拨一下,及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样就把孩子自主学习性调动起来。孩子们的情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带着情趣去读懂课文。当然就会容易找到美丽的小路为什么会不见的原因?也明白美丽的小路为什么会回来的原因?通过表演故事这种教学模式,会很容易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这一个故事明白好的环境不仅是需要我们创造,而且还需要我们用文明之风去维护!

当然,情趣教学还有很多很多的方式,我只是略谈了几种方式而已。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课堂变成孩子们乐于学习的场所,我所采用的情趣教学,就是要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就是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们,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他们在学习中快乐,快乐中学习!

课堂教学论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环境保护的世纪,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关注的热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 “请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 “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保护生态教育已迫在眉睫。从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英语 保护 环保教育

【正文】:环境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目前在世界各国中,采取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是单独设立环境教育课;有的是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而不是单独设课;还有的是在一些实施“综合主题”课程模式而不是分科课程模式的学校,以环境教育的若干主题为线索,将各学科或各领域教育内容综合在一起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环境教育采用何种课程模式,要受国家及学校现行课程模式及教学体制的制约。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要在小学课程中专门设立环境教育课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环境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其它的学科教育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现行的小学英语新教材中,也渗透着许多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从而也使小学英语在小学环境教育的领域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英语中渗透环境教育,对逐步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爱护自然起一定的作用。

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而言,我们可以通过热身导入、新授、操练巩固、练习和课外拓展这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渗透环保教育的几种做法。

一、运用热身导入,激发环保情感。

热身导入是我们在进入新授内容前的习惯用法,它可以是一首歌或几幅图片,也可以是一系列动作等。导入环节一方面可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抓住这几分钟时间,及时进行环保渗透,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如在教授三年级学生动物名称dog,cat,duck,pig时,我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有关动物名称的儿童英语歌曲,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中迅速地集中注意力,初步感知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在观看歌曲Flash中感受到花草的美丽、动物的可爱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和情感。

二、运用新授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一)词汇教学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将环保教育自然地渗透到词汇教学中来。如在教学6A Seasons这一课时,我搜集了许多材料,并制作完成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新授单词的过程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围绕四季展开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接着要求他们根据图片,想象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景色,并试着用英语表达并在小组内交流。在学生动口说的过程中,我运用Flash技术,及时将他们心中的美丽的四季图片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大自然的美,并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完成单词教学后,我让学生以“My favourite season”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并在课堂上对完成得优秀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对话、写作与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课文教学

课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因此,抓住这重要的环节我们也可以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如在教学On the farm这一课时,结合单元主题,我先以一首欢快活泼的英语歌曲“Old MacDonald”导入新课主题“farm”。接着为学生提供了一张农场的场景图,学生围绕句型“What did you do on the farm?”进行操练展开,很快地融入课堂教学情景中。接着我以一幅幅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讲述课文中学生在农场上所做的事,使学生在欣赏农场美景的同时很顺利地完成课文教学的任务,并在课的结束部分点明环保的主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方面掌握了本课内容,另一方面形成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运用操练巩固,培养环保习惯。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操练环节运用得比较多的活动便是歌曲、游戏、歌谣、编写对话等。操练的目的除了巩固所学知识外,同时也增加学习气氛,在其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

如在教授学生水果单词时,当学生掌握apple、orange、pineapple、banana等几个单词后,我就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来巩固这些单词。老师可陆续叫几个学生依次上前,让他们通过touch(摸)、smell(闻)、taste(尝)等不同方法来判断这是什么水果。这就需要同学在进行游戏之前,对所学的几种水果进行仔细的观察、辨认,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摸摸、闻闻、尝尝,学生调动触觉、嗅觉、味觉等一系列感官感受水果的甜美。教师可适时地穿插农场果园的图片,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要想吃到更鲜、更美的水果,就要坚持不懈地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又如在学习Public Signs这一课时,学习完公共标志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操练巩固,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陋习,如:随地扔纸屑、随意在公共场所吸烟、随意践踏草坪等情况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纷纷表示不赞同,并表示应积极帮助别人改正这些陋习。这样既帮助学生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同时切实地将环保活动落实在行动上,很自然地把环保知识融合进英语课堂里。

四、运用练习版块,营造环保氛围。

为巩固所学词汇、句型,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一些课堂练习,然而在这样的课堂练习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如在教授一年级学生颜色时,为巩固所学词汇,我让

学生Listen,draw and colour。让学生听完后,我把他们听到的绘成一幅画,并根据材料填上相应的颜色,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画面,使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产生向往之情,萌生环保的意识,感悟到环保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我们环保教育所必需的。

五、运用课外拓展,开展环保活动。

环保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容,而应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使英语知识融于实践,既增强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环保的意识。

如在学习完公共标志后,可开展为学校和班级环境制作环保标语的活动。学生小组合作,配合学校活动,积极完成了“Take good care of environment!(爱护环境!)Don’t waste water!(不要浪费水!)Don’t pick flowers!(不要摘花!)Keep clean!(保持清洁!)”等英语标语。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而且在活动中学习环保知识,让他们从小事做起,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习惯。

又如在引导学生学完课堂拓展内容Make a card的步骤时,我适当地穿插讲述贺卡制作的材料,并告诉学生森林资源正在逐渐减少,提倡学生节约用纸,可以用电子邮件或者电话来传递友情和亲情。同时还组织学生进行“减卡救树”的活动,提倡学生把钱省下来种树,呼吁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而达到保护大自然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利用小学课堂开展环保教育,让学生从小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计划和活动,从而让他们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达到养成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的目的,为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课堂教学论文:课堂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深受学生的喜爱。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纵深发展,科学课堂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还要通过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精神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科学 课堂 自评 互评 综合评价 科学素养

[正文]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对科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因此,要想使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顺利开展,就必须对评价加以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为准绳,以课堂教学评价为规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个性发展,使学生多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在不断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尽快解决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多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并努力把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在以新理念为指导进行科学教学中的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这样一来就要求评价手段多样化,不再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以学生成绩为评价的唯一独立变量。坚持笔试同时,采用建立成长档案,交流和汇报及实践技能考查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对学习做出评价。不仅评价结果,而且评价过程;不仅评价知识、技能,而且评价能力、方法及情感态度。还要拓宽评价的内容范围,评价重视知识的运用与理解、实验技能的评价,如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收集气体、配制溶液等基本实验技术,查阅信息资料的技能等,更重视探究学习过程的评价,如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表达与交流等。不仅重视学生智能的发展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科学学习的评价本着纲要精神,发挥评价的甄别功能同时,更要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反馈与发展功能,注意总结性评价,同时更注重形成性评价,注意集体评价同时更注重个别评价,密切关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每一细节,及时提供反馈以便于调节探究学习活动。另外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客体,而且是学习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而且还包括家长、同学和学生自己。这种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从不同侧面给学生提供反馈,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这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社会适应性的增强,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对课程改革评价体系的认识,在科学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通过同学自评、同学互评、小组互评、拓展评价的空间,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首先,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自评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反思,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例如,我在讲《改变浮和沉》时,先叫同学进行猜想,“物体的浮和沉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的同学只讲到“自身重力的因素”、“物体形状的因素”、“附着沉或浮的物体的因素”中的一个原因,而有的同学一口气就可以想的较全面,问题的原因何在?同学们进行反思,渐渐领悟到,科学中的猜想源于生活中的观察、体会。

其次,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中,我将评价的主动权还到学生的手中。例如,同学们在做《水火箭》实验时,就有如下的对话:“你的瓶子太大,装的水又太多,同样作用力下不易发射得高”,“你真聪明,你选的瓶子很‘苗条’,所以发射得特别高”。同学们的评价朴实而真诚,我想这样的评价比老师赞扬的话要实用得多,学生也乐于接受。通过这样的学生评价,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合作、竞争的意识,促进了学生不断进步。

在科学课堂评价制度的改革中,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同学自评,生与生之间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应该是评价者,在科学课堂中,我们老师要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彻底转变观念,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 好好地表现一番。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将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青岛版科学教材分为四大版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我们也将科学实验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探究阶段、总结阶段和拓展阶段,在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结合学生的操作实际,进行积极适当的评价,肯定学生实验中的成绩与效果,为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准备阶段,评价激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青岛版科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备材料的机会,自备材料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科学的机会,准备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亲历科学的过程。因此,评价学生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如何,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喜欢进行什么样的实验研究等等。比如,《有趣的浮沉现象》《灯泡亮了》《有趣的磁铁》等,都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实验操作材料,对我们的探究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探究阶段,评价持续学生高涨的探究热情。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恰如其分地评价,肯定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经历,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研究的兴趣更浓了。比如,在教学《灯泡亮了》一课时,教师在自由组装电路的活动中,对学生的操作过程积极地进行评价,“XX小组合作得非常好!”“XX小组连接得真快!”“你们小组操作得非常规范,还能找到不同的连接方法吗?”从而对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情况、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小组共同探究中的团结合作精神、是否具有集体意识等进行及时评价。

总结阶段,评价张扬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在进行实验汇报交流时,对学生的表达、归纳、概括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是学生非

常喜爱的评价内容,学生的个性往往在这时得到张扬和发展。教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在学期末,根据不同阶段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公正评价。内容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本着可操作、实用性原则,我们设计了学期综合评价表,评价表附在《科学活动记录册》的最后,评价表由评价项目、评价等级及学科评语组成。评价项目包括:科学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与情感、科学知识等内容。各评价项目都有详细的评价内容,项目评价采用等级的方式,等级均为优、良、还需努力三个等级。一颗星代表还需努力;二颗星代表良;三颗星代表优。评价的时候,教师根据被评价者的各种信息公正地进行评价。操作时只需在星上做一个标记即可。学科评语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用简单的语言指出学生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而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作用。学期综合评价表

拓展阶段,评价延续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水在哪里》一课,设计了一个拓展实验:一个苹果中含有多少水,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条件,先制定自己的研究方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法。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先把苹果用果汁机榨成果汁,再用沙布过滤干净,称出果汁有多重,就是苹果中的水有多重。教师及时肯定他的想法:你想得真周到,连他*的果汁机都用上了,用沙布过滤的方法也非常好,可以保证果汁中不含果肉。在评价的同时,对学生的操作提出了有效的建议,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取得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后进行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学习过程就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旋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评价学习活动的主体。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科学,对学习科学是否有信心,学生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的。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有利于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如:在上完《斜面》这节课后,我组织了学生自评。

自我评价表

合作学习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他是否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是否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组内的伙伴们相互最了解。因此,同伴互评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学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也学习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如:在上完《热传导》一课后,我组织了小组内同伴互评。

小组评价表:

其实,科学课堂评价是丰富多彩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它更是智慧生成的,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与精彩的课堂语言。随着课改的深入,精彩的即时评价也正成为广大教师的终极追求。相信,只要教师在课堂中倾听、在生活中积累,在实践后反思,学生会因为你的评价而一次次惊喜,教师也因为自己的评价而一次次享受课堂,那时,课堂之水才会真正沸腾起来,上升成童年天空中最美丽的彩云。

课堂教学论文: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细化课堂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的缩影。常言道: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课堂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阅读只是自我理解,潜移默化的,它不需要把自己的阅读结果反馈给别人,更没有时间与别人交流,因此课堂教学成了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阵地,阅读理解立竿见影,当堂把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课内阅读的难度远远大于课外阅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细化教学环节。

一、细化现代文课堂教学环节,提高现代文教学效率。现代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基本遵循整体感知,深入理解,鉴赏探究,拓展延伸。整体感知是学生初步阅读课文,这一环节解决的是扫除文字障碍,梳理课文结构,学生有充足时间独立完成,并讨论明确,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拔,学生将讨论结果在黑板上公布,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生明确了文章结构,对作者的思路有了初步认识,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打下了基础。第二个环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学生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根椐搜寻的资料熟悉作者,教师补充介绍写作背景,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把握段落大意,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理解了,进入第三个环节,鉴赏探究,这一环节解决针对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提出的问题,采取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果公布于众,教师针对讨论结果评价总结,这一环节锻炼学生分析、理解、辨论、探讨、合作,要求每一个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也是学生阅读的收获,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拓展延伸主要采取比较阅读,把同类体裁或题材的文章与原文比较,比较两文在选材、写法上的长处,在比较中获得体验,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敬业与语文教学过程取得了一些合理的成效,但也有一些不足,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率太低,没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使教学缺少了现代教学信息,今后在教学中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

二、细化文言文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高中阶段,学生最头的就是学习文言文,文言文的阅读重点是整体感知,包括扫除文字障碍,难句质疑,反复朗读,结合注释自己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完成,让学生发挥自主优势,充分体验学习乐趣。一篇课文,学生初读一无所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课前预习无法保证,只能在课堂上进行,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这一环节有两个任务:扫除文字障碍。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板书黑板上,向他人请教,这一环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非常有效,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先让学生读通课文。文字障碍扫除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可采取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集体朗读、分组朗读,合作朗读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二是难句质疑。课文读通了,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第一步学生独立完成,第二步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第三步质疑求教。前两步学生口头完成,质疑求教要求学生板书,给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提供依据,学生板书难句有针对性,解决问题也让学生商量完成,这样学生不仅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刻,记忆深刻。文意疏通完毕,进行探究鉴赏,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讨论题,让学生讨论完成,把讨论结果公布于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反馈,学生独立完成课后文言练习,分工协作,任务明确,板书结果,师生共同评议。

三、细化诗歌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诗歌教学效率。诗歌教学在每册书都有一个单元,诗歌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凝练,凝练的语言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必须通过以下环节去领会,一是读,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二是解,解字音、解句意、解意境,三是悟,悟背景、悟情感、悟风格,诗歌教学的重心就在诵读,诗歌教学的重点是朗诵,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握重音、节奏、音调、情感,采取自由读,示范读,分组读,合作读,集体读,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读诗兴趣,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再现诗歌意象,想象诗歌意境,从而领悟诗歌蕴含的感情,有了对诗歌的领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有了与诗人的共鸣,就有一心领会,背诵起来也更容易,诗歌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熟读成诵,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学生有了诗歌鉴赏能力,课外大量阅读诗歌,就会不断提高文学修养。

四、细化戏剧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戏剧教学在高中阶段不做为重点,但关于戏剧的常识性问题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因此,戏剧教学主要让学生课后大量搜集阅读资料,了解有关戏剧知识,全剧剧本,让学生对整个剧本有所了解,课堂上主要采取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让学生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在娱乐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戏剧教学的方法选择可以灵活多样,让学生亲自体验演出的感受,从而对我国古典戏曲产生浓厚兴趣。

细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理念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形成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语文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其它科目的基础。

课堂教学论文: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如下是一篇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1、课题名称: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研究现状

在众多开展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课题中,进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改革尝试的还鲜有人为。

(2)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1、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是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多元智能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同时是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充实。因此,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新的《数学课程标准》10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验。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名言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道出了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做到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1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学习问题,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科研的水平提高。多元智能理论是1个开放的、不断生成中的理论,开展这样的研究,必然会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获益匪浅。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1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同时,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研究中教师必将带来全新的课堂,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构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实验研究就是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能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让学生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是实践上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积极现实意义。

3、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1、研究范围的界定:

研究对象:实验小学56年级

概念界定:

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

2。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几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3。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数学课程标准》等1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的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56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不同学生的智能强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学实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个案分析法:重视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5、经验总结法.

5、研究假设和理论依据:

1、研究假设:通过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营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成就积极的自我.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数学课程理论、教育理论

6、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有关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论证。

3.做好对课题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收集理论依据,以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1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搜集材料,设计出针对高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调查的智能光谱问卷

2.实施调查研究,对调查和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类统计,比较、寻找原因,提出教育设想,撰写各个子课题报告。

3、课题组成员分别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 解决问题4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的基本策略.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课题组有关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再次论述。

5、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1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个案、论文、学生成长追踪记录、家长学校教学情况等)。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4、成果推广。

7、成果的形式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1、成果的形式:

课题中期:完成《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论文

最终成果:《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王玉玲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曾经担任过部级105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和市级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赵凤君、李宏宇:研究在小学数学。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苏惠贤、刘素丰、王恩瑞:研究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8、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1.学校领导班子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通过必要的经费支持

2.本课题的研究人员是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数学教师3种成份组成,学校有必要的仪器设备。

课堂教学论文:新模式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论文

1.课堂活动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为主动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才能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感知获得真知。因此,在设置相关的课堂活动时,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具体来看,教师在设置课堂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所在,并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思考。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还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和学生多谈心,多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以下活动能够有效调动他们的兴趣:如GuessingGames,Makingsurveys,Roleplay,Makingconversations,Tellingsto-ries,SingingEnglishsongsandsoon.比如,在外研版新标准初中英语九上中,MOUDLE4Greatinventions及MOUDLE7Australia中,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或句型结构相关的图片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忽略这些图片的重要作用,而应该充分利用该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又如,在学习九上MOUDLE1Wondersoftheworld时,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所提供的图片,并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猜测。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这些图片作为引子,让学生探讨关于某些世界奇观的背景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便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2.在课堂上要有效落实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根据“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落实情况作为检测一节课课堂效率的标准。也就是说,上课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是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因此,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落实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说,在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课上,教师不应该简单地把背诵词汇的任务留给学生课后完成,而应该在课堂上设计多种方法督促和帮助学生进行单词记忆,比如,通过限时记忆、小组竞赛、与图片结合、音标记忆等方法,也可运用联想,或适当创设语境来进行词汇教学。通过这些方法,如果学生确实能够在课堂上有效落实好这些单词,才算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也才能符合“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要求。

3.指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让学生主宰课堂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参与教学评价活动,如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然而,根据“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要求,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摆在首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一切机会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其中,指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这是因为,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巩固,还能获得相关的评价方法,从而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在完成相关任务时的注意点等。比如,在学习完外研版初中英语九下MOUDLE2Education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求学经历,写一篇与Education有关的文章。待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为各个小组提供作文批改的相关标准,如:大至文本框架、语法结构、语言准确性,小到连接词、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等等,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作业的互批互改,或者也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叉批改。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Boysandgirls,whenyoucheckoutthesepapers,youmustaccordingtothestandardsIhavegivenyou.Inaddition,afterthat,youshouldalsothinkoverthemainproblemsinthesepapersandwhatcanyoudotoavoidtheseerrors.Cer-tainly,youshouldalsocommunicatewithotherstudentsandgetmoreusefulideas.”这样,学生面对学生的作业,必定竭尽所能去挖掘对方作业中的优缺点,不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主宰课堂,真正体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韦巧妹 单位:浙江义乌市廿三里初级中学

课堂教学论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论文

一、美术课堂上的教学示范需要注意的问题

美术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传统教学重讲解,轻示范;重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忽略了学生美术技能的扎实掌握和绘画方法的学习运用,造成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缺失。所以,美术老师应认识到示范教学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很多技能技法的传授需要教学示范。

(一)因材示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示范教学过频或过淡,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步骤演示讲解,学生观看熟记,这就带来了相对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创作时容易受教师示范的“定势”,使得自己创作的作品没有很强的“原创性”,更多的是教师作品的“影子”。这样过于频繁地示范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作品风格单调划一。学生缺乏运用迁移的方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也就无法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和气质,创造新的作品。美术课虽然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合理的示范,但它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二)示范教学流于形式,忽略学生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操作的动作要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美术教材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是静态的,无论教师的解说多么仔细,步骤多么详细,都不如教师的示范能解决技法学习上的难点。通过示范,使其产生表象,进行形象思维,最后掌握知识技能。例如,讲解《水墨画—动物》时,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笔墨技巧,而这最为一目了然的方式是示范,学生通过示范的学习,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这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自然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到会学和乐学的境界,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建立起来。

(三)示范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讲究一定的量和度

示范必须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用。示范是教学的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示范而滥用示范,只能在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它时,才恰到好处地选用示范手段。如果遇到较难的内容或者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学习内容,教师不妨试着带领学生学习。例如,初学水墨画,教师可以从构图开始,对造型,对线条、墨色的处理方法一一示范讲解,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的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高年级的学生无论质疑、解疑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思考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只需根据教学目的,在一些人物造型、形象设计、构图等方面略做点拨即可。“教有法而无定法”,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示范的创设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美术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示范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步学习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四)示范教学应具有启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示范的范围应该确定为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示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和引导,不宜做完整的示范。在一节剪纸课上,课堂中有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快速地折剪,展开后变成一个双喜字;第二次是教师快速地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了变化,简简单单的“笑脸”和“心形”。第一次的示范是揭示课题,引起兴趣;第二次的示范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示范简单而典型,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又起到了直观、形象的示范作用。这堂课的示范就完整的融汇于整节课中。美术课堂示范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在上述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关键处示范,千方百计地把拟订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找到了结合点。适量适度的示范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曲径通幽”的效果。教师的示范赋予课堂于“形”,学生的创作赋予课堂于“神”,神形兼备,方为上品。

(五)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如果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那就削弱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结语

总之,新课程下美术课的示范教学仍然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匠心独具的示范设计及精心演绎的示范过程对学生来说弥足珍贵。“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教师如果抓好这一环节,便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作者:赵姝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大蒲河中学

课堂教学论文:多媒体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已经展现出其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集声、色、光、影于一体,具有图形、文字、影像、动画、视频、音频的综合能力,将视听优势发挥到极致,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其信息量大,采集起来也很容易,不但方便了教师备课,而且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方面都能得到满足。有很多书本上讲解的动作、要领,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出来,学生就会一目了然,跟着视频做几下动作,就会烂熟于心,远胜过传统课本里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模式。例如,在为学生教授足球要领的时候,以前都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听不明白,反复操练过几回,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了精力。利用多媒体软件,将足球运动的起源、战术要领、足球规定、场地、动作规范等都一一进行展示,图文并茂,并有专业的播音员在进行讲解,学生就像看电影似的兴致勃勃地看完,基本要领就能掌握的差不多。随着时间的推进,还可以在某些重点地方进行暂停,由教师进行复述,最后选录了几段主要事件和比赛结果及精彩片段,加深印象。整节课下来,学生观看兴趣浓,尤其是一些慢动作剖析、关键时刻定格,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克服了传统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抽象等难以体会理解的教学效果不佳现象,也为课堂带来了生机与乐趣。

二、课堂教材的整合借助多媒体益处多多

如前所述,传统教学教师总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多媒体化虚无为形象,让学生看得清楚明白,把课堂变成了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以前学生对于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的概念不是很清楚,现在都可以利用课件来完成实际认知。

三、多媒体让学生兴趣十足

课堂上要想让学生提高兴趣,单纯靠嘴皮子是没有用的。而多媒体在直观感觉上让学生得到满足,通过交流,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例如大家对于排球了解得不多,我就通过网上搜集到的文字和声像素材进行处理,做成教学课件。当学生看到运动员在完成动作的时候,都十分感兴趣,而且学习热情也高涨起来,不知不觉地就模仿起运动员的动作来,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些体能差、身体不灵活、身材肥胖的学生,对于体育课是比较排斥的,因为他们怕自己做不好,对于很多的项目,他们都是硬着头皮在做,生怕自己的动作不完美招来别人的嘲笑。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一困惑,我利用阴雨天让学生看我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了解动作要领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意义。最后学生都学得很认真,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对于体育运动也逐渐产生兴趣。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团队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要获取知识,而且要获得能力,并且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世界,也支配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科学的方法中掌握要领。不同的技术动作和重点难点,都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一目了然,在做动作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记住这些内容。最后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交流,得出最后的结论。尤其是一些慢动作,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官意识。在一些错误的地方,让学生主动找出来,指出其中不合理的现象,学生在自己做动作的时候,就会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这些都是主动学习的行为。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练,也会增强感染力。如向学生播放了接力比赛的视频,强调集体观念、互相帮助、团结一心等战术,增加团队协作的凝聚力等等。在一些闲暇时间,我为学生播放了一些重大比赛的视频,当看到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学生都十分激动,鼓起掌来,这个时候就激发了学生的热情。通过多媒体进行的德育渗透,也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

五、多媒体技术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任何教学都不能脱离实际,要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和生活结合了,才会让人觉得是有用的。加强体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普及和培养。体育课程的各个环节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要求,让他们想学、爱学、乐学。很多地方都有传统的体育项目,通过展示这些项目,让学生觉得体育就在身边,离自己并不遥远。在介绍地方体育项目的时候,我也把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做了展示,学生有的见过,有的听说过,有的听都没听过。如滚铁环、溜旱冰、舞狮子、拔河等等,这些有益有趣的体育赛事唤起了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纷纷讲述自己都玩过哪些体育项目,有多么好玩。可以说体育让人们变得更加快乐和健康。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体育课堂还有很多的优势没有展现。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多媒体毕竟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只有恰当地运用,才能够发挥其功效,切不可过分依赖。加强锻炼,更新教学手段,紧跟时代脚步,才会提高自身素养,同时也希望各位同行们都能够利用好这一科技手段,让体育教学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炜 单位:河北省昌黎县朱各庄镇初级中学

课堂教学论文:初中数学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论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互动的意义

1.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可以展示学科的本质。

在初中数学中,教学内容可以体现数学的价值,给人比较好的数据,同时也能证明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在整个教学中可以挖掘出数学逻辑的特点,还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情,促进数学水平的改善。

2.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高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的学生加大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因而,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数学思维,就要求师生之间能有比较好的交流和合作。

3.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两个分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设想,进而比较好地设计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给了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可以采用比较新颖的方式回答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不同的见解,更是需要鼓励和培养。

4.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必须强调师生间的互动,才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程度,学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利用时间查漏补缺。课堂教学要按照学生的思维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对问题和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二、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较落后,缺乏一定的学习。

现在的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讲,很少有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越好,这样就代替了学生的想法,使得很多学生被动地听讲,在教师的安排和管理下学习。这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情况,给学生的个人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阻碍,同时也和新课程改革的观念相违背,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2.师生互动只是形式,不能从本质上重视。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对师生互动的本质不能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也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为了体现师生互动而进行互动,但是这种互动可能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得不到提高,这样教师随意地分组和讨论,没有使教学得到改善,只是在形式上保留而已。

3.师生互动进行太多,没有目的性。

很多教师为了能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认为在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越多越好,这种想法就片面性地夸大了互动的作用。这种互动缺乏目的性,不能真正地起到作用。如果教师一直在课堂中提问,也会使课堂重点失去偏差,使学生不能应对,尽管课堂气氛比较好,但是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要得到提高,单单依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是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的。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1.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处于同一地位的,是平等的。教师不能独占课堂,将时间都用于给学生的讲解方面,而是应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只有在这种平等的地位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否则,就会出现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就不能形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可以说,师生间的平等性,是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互动的前提,必须引起重视,从实际教学出发,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2.以生活为基础,巧妙地进行互动。

在教学课堂上的互动,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学生的发展要求,进行丰富的实例指导,从而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主要强调的是教师进行的情景创设,从现实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能够生活化,使他们觉得所学到的内容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这也是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利用丰富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找到其中的规律。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课堂气氛的营造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教师一定要注意转变教学思想,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而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

作者:李红 单位:河北省威县第二中学

课堂教学论文:中职德育实践教育课堂教学论文

一、德育课的课堂模拟实践教育

德育课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为主要内容,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知识灌输方式,达不到知识、情感与行为方式统一的目标,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践体验,通过实践传授、行为体验,加强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达到实效性教学的目的。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求职礼仪”时,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请一名学生扮演求职者,依次展示从进门到就坐的表演,由教师扮演考官,考官可以根据情况通过与求职者握手、让求职者出示其准备的资料、为求职者倒水、夸奖求职者漂亮或帅气、故意将桌子上的东西弄掉在地上、递名片、让求职者作自我介绍等活动,来观察求职者的礼仪规范,最后面试结束,求职者离开。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展示面试礼仪规范,教师作适当点评,从而较容易掌握相应的求职礼仪,也明白了求职礼仪在整个面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有勇有谋,应对犯罪”的内容时,教师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根据教材的案例,编排了这样一个小品:17岁的职校学生区志放学回家,在一个路口发现八个手执凶器的歹徒正挟持两名手无寸铁的少女,最终产生两种结局,一是区志勇斗歹徒壮烈牺牲;另一种结局是区志机智报警,拖延时间,最终等来警察的救援。活动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见义智为的真谛,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德育课的课外实践教育

2007年9月7日,总理提出:“有人把教、学、做看成是三件事,我认为是一件事,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学生在理论学习同时,开展调研、参观、访谈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实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德育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课外实践教育是“知”向“行”的延伸。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职业礼仪”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服务体验”的活动,要求学生课后分别去麦当劳和肯德基两家营业范围相近的餐厅,对两家餐厅的服务者的职业礼仪表现进行比较和评价,并记录,同时在课堂上交流探讨,分享调查活动体会和收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两家餐厅服务者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作出客观的评价,通过比较明确职业礼仪的具体要求,明确自我完善的努力方向。

三、结语

实践教育在德育课堂中应用的方式多样,内容广泛,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形成系统的、详细的、具体的实践教育方法,使学生获得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了解和掌握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的特点、方式和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从而学以致用、知行统一。

作者:曹威 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课堂教学论文: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一、质疑是前提

新课改下的教学最大的参照就是学生的实际,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知识积累单薄,学习主动意识不够,因此,必须要实施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小学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很少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据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预设教学情境,创设质疑氛围,认真把握质疑时机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时机,启发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究。如教学拼一个正方形要用多少根同样长的木棒,拼两个至少要用多少根,在学生能算出拼两个至少用多少根后,教师马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拼三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至少要用多少根木棒。四个、五个……”无形中就丰富了学生的思考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优秀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落实探究性学习,目的是要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收获一定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目标,因此,探索研究是优秀。具体来说那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课外思考题,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发现并关注数学问题,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例如,有一根不均匀的香,香烧完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确定30分钟的时间。从而让数学知识更加生活化,使课堂得以延伸,探究得以延续。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充实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历炼而成的。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宽裕的学习空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地理解、讨论、感悟,高效率地达到目标,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创设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怎样打电话省钱”“压岁钱怎样花”,这样的问题情境对学生而言,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根据教学任务,创设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新颖性、生活性等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运用知识进行探究,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模拟小商场购物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欲望,积极地在实际生活中探究数学知识。

四、结语

总之,落实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历成败探究过程中,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既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甚至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但学生仍以这一亲历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仍在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意识到只有在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难,能于攀登,坚韧不拔,才能征服困难险阻,取得最后的成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栽跟头的可能性会很多,如果教师把爱的阳光雨露撒向每一位失败者,鼓励他们寻找教训,迎战挫败,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便可以强化他们的学习意志,从波动性进一步发展为顽强性,使他们成为学习上的进取者,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艳云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胜利中路小学

课堂教学论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一、过多地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

(一)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的教学设计无论怎样精彩,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那么我们的教学也毫无效果可言。因此,教学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双重提高。因此,我们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锻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会思考问题才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有一个“烙饼问题”:“有一个烙饼的锅,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烙饼的时候每面饼需要烙三分钟。一天家里来了3位客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烙饼才能让这三位客人都能够尽快吃上饼呢?”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说需要烙四次做出四张饼,才能让三位客人都吃上饼。这时候我给学生一段思考讨论的时间,并引导学生:“我们直接做三张饼是否能够加快速度,让客人尽快吃上饼呢?”这时候学生都开始讨论起来最后都能够说出并理解烙三次才是最快的方式。学生在这样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的解题办法更学会了相关问题的思考方式。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最应该培养的数学能力。

(二)处理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如果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开展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模式更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学生才能放开心扉地与教师沟通交流,才能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放松心态积极主动的发言、思考问题。

二、教学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参与教学。我们许多教师也都是本着此目的挖空心思地设计很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但问题是,这些教学情境很多是为了学生兴趣而创设的,情境创设已经背离了为教学服务的宗旨,一味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却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学生倒是热闹起来了,课堂秩序却无法保证。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恰当、合理利用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保证情境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并且,教师在预设情境前要充分考虑到情境创设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要提前思考情境下的可控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课堂内良好的学习秩序。

三、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纵观现在,教师运用的合作学习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地交流中学会了探索交流,学会了与人共处。但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内容都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有些一目了然的问题,有些一点就透的内容,如运用合作学习,费时、费力,且学生得到的知识不完整、不系统,甚至不准确。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才有效,即应以个性行为开始,当学生解决问题陷于迷惑,苦求不得之际,再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才最有效。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四、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每一名数学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我们的农村学生也能够得到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竹梅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蝉房学区石盆北街小学

课堂教学论文:任务教学模式下课程课堂教学论文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特点

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也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既要使学生能够听懂还要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高职院校的生源有两大类,一类是中职院校的学生,一类是普通高校的高中毕业生。中职生在中学期间都有金工加工的实际操作训练,对零件加工不陌生,但抽象思维能力偏弱、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困难;普高生正相反,中学阶段没有感官认识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太能长时间集中、学习的接受能力都不强,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好的片段分段引入使学生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目标上。设计的片段包括实物、教师提的学习要求、学生的发言等,通过阶段性的学习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目的。针对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殊要求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全部课程教学任务实现总体教学目标,为教学提供的最基础的设计依据。本文的设计基于“光滑圆柱体结合的极限与配合”章节中有关掌握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等内容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只有在教学中遵循合适的学科认识规律和逻辑思维规律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首先要掌握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了解学科应用的范围、特点、具体内容和方法,才能在教学时获得选择和创造教学方法的自由。《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以宣贯国家机械技术标准为要义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术语和定义多、符号和代号多、图表和公式多、技术标准规定多”是课程学科特点。要求学生“记得多、背得多、经验性应用多”,这个要求前半部分是违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所以在本科院校中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效果很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查往往是没听懂、听不懂,教师的体会是概念太多,不讲担心学生听不懂,讲了担心学生犯糊涂,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避开学生的弱点发挥其长处是关键。

三、教学内容设计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极限与配合”章节中有关掌握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光滑圆柱体、轴和孔、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等概念。本堂课以一个锡制的茶叶罐为实物引入光滑圆柱体的概念。茶叶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很容易吸湿及吸收异味,从理论上讲,茶叶的储存保管以干燥、冷藏、无氧和避光保存最为理想,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上这些条件往往不可能兼备,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以茶叶干燥为必需要求,选择储存容器时以罐身罐盖是否密闭不能漏气为主要条件。锡制茶叶罐做工精美,能有效避光,材质本身避湿,罐身和罐盖的密封以两段十二毫米长的光滑圆柱体为主,分别为外盖和内盖,能有效隔绝空气。向学生演示罐盖的关、启,开启时要稍用力向上提起,盖盖时只要将盖子放在正上方,松手后盖子会自动、缓慢地落下,让部分感兴趣的学生亲手体验关、启的过程,提示其体会过程中空气的阻力作用。过程中提示学生思考,怎样的制作要求才能达到这样的使用目的。体验后引入光滑圆柱体的概念、轴和孔的概念、间隙配合的概念,学生很容易进入概念的理解情境。学生掌握这些概念的基本内涵后,可再引入光滑配合体的其他形态如:轴和孔的异形,配合性质中除了需要经常装、卸适用的间隙配合外还有使用过程中不需要装卸的配合类型还有过渡和过盈。上述概念复习后提出新的问题:怎样制作出这样的圆柱体来?为什么在关、启过程中能感受到空气的阻力,其他的还有类似的间隙配合吗?让学生回味感官感受,加深学习印象。当然这样的问题学生是无法完整回答的,此时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第二种实物:游标卡尺,告诉学生答案可以用这种测量工具来获得。先演示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再利用幻灯片讲述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和方法,请三位学生上讲台依次测量外盖和罐身的直径尺寸、内盖和罐身的直径尺寸并书写在黑板上。三组尺寸列在同一表格中,很容易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尺寸的概念,偏差的概念。第三阶段是布置生产任务,学生分配到的角色是茶叶罐设计、生产的相关技术人员,生产任务是制作一千个这样的茶叶罐。分组讨论,将任务点设置在罐盖与罐身的配合尺寸设置上,提示学生生产时的尺寸控制和成品使用要求之间的关系,既要满足密封的需求又要考虑为了降低生产难度必须对尺寸作合理的要求,提示学生可以参考第二步时的测量结果。五分钟后小组汇报设计的尺寸数据,然后老师分析、总结并引入国家对配合的标准要求,并引入公差、公差标准等概念。要注意的是:在各种高职专业的岗位能力调查中,企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比较高,比如业务上要求能加工复杂产品、产品的加工能力较高,到岗位后上手快,能胜任多个岗位需求,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可以设置多个岗位和不同的岗位任务,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不同岗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关键的是,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不止在专业上,更体现在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上,或者说企业更重视人才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一个人是否能够积极、主动、踏实、有责任心地去为企业服务,是否能忠于职守、服从调度、遵守制度更是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的。所以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将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添加进去。

四、教学过程的控制

本堂课主要在于众多概念的引进和理解、掌握,其中重点概念为配合,其他概念都是为了配合而产生的。在教学中这要成为最基本、最重要的优秀,是学习所有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教学中的难点通常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如偏差和公差的概念及联系和区别。公差是一批零件加工难易程度的数值表达标准,偏差是单个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误差,以实物为范本,批量生产任务为契机就能比较形象地讲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中要突出重点,花时间精力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难点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尽量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各自特点。教学内容不同,课的方法也不同,提倡引入实物加强学生感官认识,但不能将理论课上成了实验课。课堂中的问题环节要难度适中,让学生大部分都能跳一跳就够得着,问题本身要有启发性,有价值、有意义,让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使学生积极地动口、动手,活动要有明确要求,要由易到难,说什么,干什么,怎么说,怎么做,要使学生能说能做,有成就感。最后的总结要简单、明确,有理论高度,切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

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标、对象和内容,教学条件和设施也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善于利用教学用具,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认识到教师本身就是教学可以利用的最大最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了解本身的人格特点,利用其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部分,同样的教学,有的教师善于利用亲和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的教师善于利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熟悉的实例顺利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语言风趣形象,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总之,要根据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逐步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另外,现在的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地方、广大家长和用工企业的重视,在教学条件的提高或改善中可以加大和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征求企业对所培养学生的要求,甚至引导企业将一部分的内部培训安插到高职的教学中同时提供相应的教学硬件或场地,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适应企业的需求,毕业后能更快融入岗位,提高企业、学生、学校三方的满意度。

六、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不是孤立的、绝对的,而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展开,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灵活转换,才能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设计的目标。

作者:余四红 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课堂教学论文:多媒体技术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一、创境引点,催生激情

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没有智慧与灵感的互动。业界人士周知,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但其逻辑性非常严密。这对于其个性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感到困难。若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讲课势必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不佳。如何解决这种课堂教学状况,我结合学生实际,是这样分步教学的。课前,引导学生采集学校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数学资源,并且组织学生将采集的资源输入电脑进行“加工制作”,课中利用多媒体投影视频再现学生采集的数学问题,鼓励和引导全体学生集体研讨,共同建构新知识。例如,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节前,我组织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了置于“校单车棚”排放无序的名类自行车,并且引导学生对采集资料进行电脑技术加工,课堂教学时,学校“单车棚内”单车亮相在投影视频时,学生们见到亲身采集的教学资料,脸上绽开了笑容。此时,我调出存储的学习思考评题:1.棚内共有多少类单车?女式、男式和越野车各有多少辆?2.你想购买哪类单车?3.谁能编写一个统计表?一瞬间,各学习小组学生展开了研学活动,记录员、观察员、解说员各施其能。随后要求各小组推选代表登台展示学习成果,最后组织学生点评。这种教师不断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二、巧现情境,突破难点

校园生活中蕴含着许多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的知识,只要每名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学“圆的面积”时,课前,我给所授课班的每名学生发了一张硬壳纸和一把小剪刀,要求每名学生剪出几个面积不等的“圆”。并在硬壳纸上标上半径的长度。随后,指导学生用数码相机,拍摄自己制作“圆”,并利用“AnimatorGif”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深“加工”。课中,我采取三个教学程序进行教学,首先将教材中实验方法求面积亮相视频,圆分割成16等分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γ2,紧接着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推导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我让各学生代表登台,点击鼠标调出学生们制作的圆。原本由学生动手剪成标有数据的“圆”立时转变为折拆、跳跃、滚动、置换各种形态的“圆”,学生推导面积公式水到渠成。这种从多维的角度演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公式推导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知识点,这样突破了教学难点。这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就能够为儿童的多种感官所接受。”

三、再现奇境、培养技能

数学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重要方式。”儿童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学生希望自己是一名新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因此,缘于学生内在心理需要和兴趣需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甚至奇境。例如,“圆柱体的底面积与体积计算”推导过程较复杂,我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刻骨铭心建构新知识的阵痛,我在教学“圆柱体底面积与体积公式”推导时,采取了几道教学程序,其一是课前组织两个教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到校内建筑工地材料堆放场,对场内管径分别为360mm、240mm、120mm、560mm的水泥涵管进行拍摄和测量,一组用数码相机拍摄和皮尺测量,另一组用摄像机拍摄和皮尺测量,记录员、测量员各担其职。其二,组织学生将采取资料用“AnimatorGIF”软件进行动画设计,制成集学生情智商一体的“幻灯片”。其三,课中前10分钟,多媒体动态演示新授教材书上的内容。屏幕上首先将圆柱体的底面积分成16份相等的扇形,(其分割线用红色表示),随后,将圆柱体切开分成16份,此时,再用红色表示突出的高峰对准另一半进去的谷底部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接着把圆柱体底面分份数越来越多。拼出的几何体越接近于长方体。紧接着演示,将切分前圆柱体的底面部分和拼合后的长方体底面部分同时闪烁———移动——类比,学生很快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底面积”,接着将圆柱高与长方体的高同时闪烁———移动———比较。学生观察得出“圆柱体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的结论。课中第二阶段数学知识的应用阶段,我让学生们采集资料亮相投影屏幕,在跳跃的字符、运动的实物图像、清脆解说词、轻柔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们屏息凝神,看着屏幕上由自己采集的并且整合的数学资料。同时展示思考题,学生们在讨论过后全班学生拿着笔和本子在紧张而有序地计算。以上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引导学生对数学资源搜集、研讨、整合、建构、运用,不断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说是让学生在教学新知识建构、整合,在阵痛与前瞻中心灵与情感一次洗礼,完成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一系列独立学习的全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现场采集与所学的文本知识紧密相联的数学资源,学生又可以及时利用动画软件系统深层次加工,这样使学生经历数学资源采集、论证、探讨和建构过程,从而使每名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新知识发现者、探究者,提高了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贺春红 单位:湖南省衡东县城关三小

课堂教学论文:文艺理论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1让绘画走进语文课堂

学生喜欢画,就要鼓励他们大胆去描绘,让他们描绘自己眼中的、心中的美景:学过《秋天到》之后,美丽的秋景图随之诞生了;学过《春到梅花山》,一簇簇火红的梅花便跃然纸上;学过《草原的早晨》后,一幅幅蓝天白云、马壮羊肥、碧草如茵的画面的确令人神往;学了《三个小伙伴》,三个憨态可掬的小伙伴会成为你的知心朋友。由此,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延伸与巩固。

2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它是心灵交汇和情感共鸣撞击出的美妙音符。爱好音乐的教师应将音乐带进语文课堂,用音乐装点文学殿堂。讲到《海底世界》一课,可以配着理查德的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伴着优美的旋律进行有声有色的朗读,使他们绮丽的海底世界充满了神往和好奇;讲到《升国旗》,教师可以先用《国歌》导入课程,营造出庄严的气氛,使学生爱国之情情油然而生。

3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

学生先天都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表演天分,规规矩矩地坐着听课,压制了学生潜能,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也会使课堂气氛枯燥,不能够调动学生主观参与意识。同时我认为肢体语言的表达更能帮助学生加强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讲到《小河与青草》这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真诚的“小草”和善良的“小河”进行真诚的交流;讲到《小白兔和小黑兔》,同学把兔妈妈和蔼可亲以及小兔的不服和神气表演地惟妙惟肖;讲到《2008,北京!》同学手拿鲜花和彩旗将申奥成功之夜欣喜若狂的沸腾场景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这由同学们尽情展示才华的舞台,若干个优秀的小演员诞生了,语文课文的内涵也随之得到了深刻的理解。

4结语

文艺和语文是相通的,教师将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形式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师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点燃自己的激情,开拓学生的思维,我们教师可以把音乐、绘画、表演这些文艺形式以及多媒体课件一起引入到语文教学中,给语文课堂插上艺术的翅膀,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语文课堂与文艺形式密切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语文和艺术方面共同提高。

课堂教学论文: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一、多种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掌握学生不同的实际学习情况、心理发展状况、接受知识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讲述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的内容和过程,有利于向学生教授新知识,加深巩固知识。其中可以运用叙述生动性的方法,将学生吸引到史实的意境中去,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历史的真实场面。同时,用描述的方法,将历史形象化,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探索的能力,逐步领悟历史的相关结论。例如在讲《》的时,把重点放在描述谭嗣同慷慨就义的壮烈场景,将当时维新志士的光辉形象生动立体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应用讲解法中的综合分析、实例论证、释文说明、相对比等方法来讲解史实中的经济发展、经济体系、政治制度、科技文化等内容。同时融入谈话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理解难点、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应用图示法快捷的优点,向学生展示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方法。通过讨论的方法调动课堂的气氛,让课堂活跃起来,颠覆以往历史教学的枯燥现象。加强学生逻辑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应用具体的历史知识向学生证明正确的观点。在一些历史课堂上,例如讲解《百家争鸣》时,我会应用新型的角色扮演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会先分组,让学生自己学去讨论和归纳各派的学术观点,自己融入史实意境:接着我会提问请用百家争鸣某派的观点,将现实生活中乱丢垃圾这类素质的问题,谈谈自身的见解。通过小组讨论、发言,指导学生归纳:法家:“此地禁止乱丢垃圾,违者罚款!”道家:“丢垃圾吧,污染环境,我不住在这里。”儒家:“请不要在这里丢了,为什么还要在这里丢呢?”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就是求知的起点,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而历史本身也非常具有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学生逐渐失去对历史的兴趣,更加不会去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使用教材,贯穿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不同历史时期的时候,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讲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时,引用《射雕英雄传》这类家喻户晓的故事,又如在讲述秦灭亡的时候穿插“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又如在讲解汉武帝时,引入“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故事,这样既能给与教材框架与灵魂,又能激发学生学历历史的兴趣,使其学生很有兴趣的在课内课外自主的收集材料、丰富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精心设计的问题,适时设置悬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杠杆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倡导参与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杠杆。教师做为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灵活的教学方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具有的开放性的问题导入,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图书资料,或在家长的指导下运用身边的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自主学习的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开展活动。例如“辩论会”、“讨论会”的多种形式来检验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通过一些列教学活动,活跃课堂的气氛,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

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激发思维能力多提问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其学生在探讨、探究中学习历史知识,提升能力。在教《唐朝前期的繁盛》时,我会巧妙的设计问题,吸引学生善于思考。我会提问:“如何看待作者对隋亡的认识,你觉得是否正确,有什么看法?”然后追问:“你如何看待武则天这位女皇帝,她是否是位凶狠残暴的皇帝?”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将历史背景的重要人物和历史发展的评价相结合,在教学上应该属于比较高层次的问题。它要求学生将历史背景或观点放在广阔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去激发思维能力。

(二)精炼准确的讲解学习内容

历史教师应该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难点问题,然后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把课文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的结构。在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这课时,课文中介绍了战国使其的著名战役,例如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在对学生讲解这两场战役的时候,部分学生会认为庞涓能力不行。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两场战争的真实情况,我将学生带入历史图册,通过观察示意图,找出两场战争的不同之处,抓住双方的行军的路线,看出重点。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明白不是庞涓能力不行,二是孙膑太强。在加上庞涓率军侵略而发起的战争,所以在历史意义上也是失败的必然因素。对历史内容的深层次分析,让学生对春秋战国的史实更加感兴趣,加深了影响,即使在课后也会自觉的学习和收集相关的资料,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培养自学意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为目的。使其学生明白:学习是自身的事。应该如何听课、完成作业、课后复习,如何发言、讨论、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独立性、自学性,保障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部动力,以达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目的。在历史教学中,我加以引导和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理清课堂疑点;同时指导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资料,给与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也能寻求答案。在教学《美国的诞生》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会通过目录是独立战争前的“美国”,让学生发现这个标题的特殊意义。学生迅速的发现“美国”上面加了引号,抓住这个资源,让学生寻找原因美国是一个国家,在这里为什么会加上引号?因此学生在认识上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知”与“不知”的矛盾。掌握学生心理很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心理方面给学生有创新意义的刺激,使其学生在感受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信心。从教学方面讲,这种具有新鲜意识的激发能将学生的记忆力高度集中,促进他们积极向上,自觉性的调动全部的力量来进行学习。

(四)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中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五)将竞争机制融入学习中

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表现的欲望也异常强烈,我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正确抓住时机,将灵活多样的竞争机制融入学习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可以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兴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到大变革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时,我设计出“手工制作”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包括自制模型、剪纸、画图等方面再现都江堰的场景;在活动课上还可以开展讲解历史小故事,试写历史小论文、创建历史小报等形式。竞争机制的引入无疑是教学模式一大进步,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平时不爱好学习而喜欢活动的学生能在活动中将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都能体会到劳动的成果,自然就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