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3 08:23: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财务报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A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企业简介
A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曾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河。1996年注册并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乘用车和商用车开发、制造和销售,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A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着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排量从0.8L到2.5L的系列发动机平台,具备了年产汽车130万辆、发动机130万台的能力。
(二)财务报表具体分析
1.资产负债表重要数据结构百分比分析
(1)资金来源构成由资产负债表结构百分比可知:从2011到2013年,A公司债务融资比重从59.90%上升到66.63%,继而下降到65.07%,权益融资比重从40.10%下降到33.37%,继而上升到34.93%。从债务构成来看,流动负债远高于非流动负债,表明公司短期债务的财务风险和偿还压力都比较大。另外,自2012至2013年,随着公司债务融资比重有所下降、权益融资比重上升,这是因为高比重的债务融资虽然会带来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但也会扩大公司的财务风险,而公司适度的调整财务杠杆。实质上是将部分由借入资金产生的经营风险转移给了权益资本,因此还应该进一步关注杠杆效应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
(2)资金的运用构成由资产负债表结构百分比可知:从2011到2013年,A公司非流动资产所占比重稳步上升且所占比重较大,从57.13%上升到59.58%。从非流动资产构成来看,固定资产增幅较大且比重高于其他非流动资产,而这主要是新并购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及在建工程转入所致,说明公司生产能力有所提升。同时,非流动资产上升将会提高公司日后的债务再融资能力。该公司流动资产所占比重从2011到2013逐年下降,而从流动资产构成来看,货币资金从13.33%降至8.02%,这可能是因为新并购子公司以及扩大固定资产建设导致货币资金减少,这些与生产和销售环节有关,且流动资产比重下降还降低了公司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3)资金用途与资金来源的适配型由资产负债表结构百分比可知:2011-2013年,在资金来源方面,A公司有50%以上的资金均来源于短期资金,权益资金来源均高于33%;而在资金运用方面,该公司有40%左右的资源配置在短期用途上,60%配置中长期用途上。资金的来源与资金的运用基本上是适配的。
2.利润表重要数据的比较分析
从2011年到2013年,A公司营业收入一路上升,增长率分别为10.96%、44.93%,净利润也同步上升,分别上涨了52.87%和274.71%。然而,净利润的增幅却远远高于营业收入,这主要是投资收益激增的推动作用,而这三年投资收益的大幅上升,主要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在逐年增加。2013年,营业外收入在连续几年上涨的情况下下降了6.85%,这是因为公司并购获取了债务重组损失,投资性房地产减少也是其原因。而营业外支出连年减少主要是因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所致。
3.现金流量表结构百分比分析
(1)2011-2013年度现金流量表结构百分比现金来源构成2011到2013年,A公司的现金流入主要来自于经营活动,分别约占现金流入的81%、78%、90%,且大多数来自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筹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入分别约占15%、16%、6%,且大多数来自于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入分别约占4%、6%、4%,且大多数来自于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由此可知,A公司主要依靠投资活动取得现金来源,这也符合一般规律,这表明企业发展势头不减,销量较好,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2)2011-2013年度现金流量表结构百分比现金运用构成图图示2011到2013年,A公司的现金运用主要用于经营活动,分别约占80%、75%、86%,且大多数用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而从现金来源方面来看,投资和筹资活动的总流入分别为20%、25%、14%,由此可见,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必然有一部分来自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分别约占现金流入总额4%、8%、5%,且大多数用于偿还债务。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分别约占现金流入总额16%、17%、9%,且大多数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综上所述:由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可知,A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经营活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这与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企业营业收入的上升带动了利润的上升这一现象相吻合,这也表明公司并不依赖于外部筹资,且公司偿还债务的资金来自于内部,由经营活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提供。而由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可知,企业的资金主要用于经营活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这与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增加相符,这说明A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力水平提高,发展潜力良好。
(三)财务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A公司的流动比率从2011年到2013年都是处于1之下,且基本处于平稳趋势,远低于2这一最佳水平,较低的流动比率表明,公司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这严重影响了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获利能力,这或多或少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这几年发行人收购合并一些公司,致使流动资产减少;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企业规模扩大,员工数量和工资水平也持续大幅增长,从而应付职工薪酬迅猛增加,相应的因扩大规模而产生的应付票据也增加迅速,这就使得流动负债增幅扩大。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A公司速动比率都在1以下,均低于合适范围且呈下降趋势,这也主要是因为公司内部流动性不强的存货、待摊费用和预付货款占流动资产比例过大,偿债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可见,A公司的存货管理水平还需加强。
2.盈利能力分析
(1)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额*100%由表可知,A公司的销售净利率自2011年起呈上升趋势,且2012到2013是大幅上升,这说明A公司销售收入有所提高,同时净利润也相应提高,它们共同作用使企业的净利润率提高。
(2)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由表可知,A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2至2013年,更是大幅上升,这说明A公司利用自有资本获取报酬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发展态势良好。
(四)总结财务报表是一个公司的晴雨表
通过对其分析,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值得投资,以A公司为例,由资产负债表可知,A公司的流动负债比重较大,虽然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但也暗含了较高的财务风险,且由报表可知,2012-2013年度,A公司的负债融资比重有微量减少,而权益比重也有适度上升,这说明企业高层已开始重视财务分险,企图通过财务杠杆转移财务风险;与此同时,以固定资产为主的非流动资产比重也比较大,这说明A公司正进行适度扩张,业务量扩大,需要更多的固定资产用于生产销售,这也从侧面体现A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由利润表可知,A公司有较高的净利润增长额,这说明A公司具有较好的营销及管理手段,盈利能力不差,姑且值得投资。由现金流量表可知,A公司的债务比重较大,应适当调整杠杆规避财务风险。通过财务能力分析可以看出,A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过低,因而A公司应提高其流动资产的流动性;A公司的营运能力与其竞争对手相比也有明显的劣势,这要求A公司要提高应收账款与固定资产周转率;A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但与整个行业比,还是明显不足,这要求A公司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内部管理能力,密切关注市场以期扩大营销。
二、结论
财务分析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他外部使用者有效获取企业信息的必要途径,为了能从任一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获取有利信息,这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财务分析知识和技能,这也使我们不得不了解财务分析的发展历程、方法选择等。本文主要运用了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以及趋势分析法,但三种方法各有其特色和局限性。比较分析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它只能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为提高准确性,还需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分析。当然对比率分析法的作用也不能高估,它和比较分析法一样,只适用于某些方面,其揭示信息的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而趋势分析法中要注意,对基年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如果基年选择不当,会作出不准确的评价。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财务报表,要善于结合多种分析方法,透过表面看本质。通过对本篇的粗略分析,希望能对报表使用者提供帮助。
作者:刘丹郭蕾单位:宜宾学院2011级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经过了重新修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会计制度,有效解决了旧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取消和增加了一部分会计科目,进一步规范和调整了会计科目。但是,新会计制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财务会计管理。旧会计制度没有详细的编写现金流量表,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形成了不利的影响,新会计制度为了加强资金管理,会计管理工作中将编写现金流量表作为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并引进了权责发生制,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编写依据,依旧造成了一些问题,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的具体途径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突出自身管理的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加速推进体制改革工作,优化和完善会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报表体系,真实、可靠的反映事业单位资金运动情况,加强资金管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下的资产负债表
旧会计制度下资金负债表的恒等式存在问题,不能从动态上反映单位资金运动情况,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关系。因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报表体系,必须正视资产负债表恒等式不合理的问题,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应该逐步向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恒等式过渡,即由“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变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并结合事业单位的独特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已经加入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了管理,有效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借鉴有关制度,将收入和支出从资产负债表中独立出来,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并增加了对负债的详细说明表,准确、可靠的反映了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的财务情况,使会计信息对等,为事业单位负责人规划发展计划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有效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中与资金有关的报表
旧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金核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等式不平衡的情况,新会计制度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新会计制度取消了一些会计科目,促进了等式平衡,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资金运动情况,取消的科目主要体现在收入支出表中,这些被取消的科目所核算的内容并入了新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使核算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取消的会计科目内容包括:借入款项、转款支出、拨入转款等,恒等式计算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的会计科目更加准确,对资金核算具有重要意义。新会计制度也适当增加了一部分会计科目,更加准确的对单位资产出售、报废以及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进行核算,存在的会计科目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以及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等,这些科目的增加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善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完善财务报表体系中与资金有关的报表,可以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为资金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弥补财务报表体系的缺陷
对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附注进行严格规定,在编制财务报表体系的时候,详细、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相关财务信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作为参考,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的信任度。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增添一些不对外公开的辅助性报表,将这些报表作为月末核算和参考依据,弥补财务报表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和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事业单位的职能和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旧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新时期,为了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完善和优化会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报表体系,为事业单位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作为参考,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作者:王哲单位:长春市国土测绘院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利益驱动有些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凸显自己,采用财务信息舞弊行为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有些企业为让投资人加大投资力度,虚构财务报表数据,将企业粉饰得完美无缺;也有些企业为取得上市资格,在自身条件未达到有关规定和要求时,为了能顺利通过审核,达到上市目的,伪造财务报表数据,隐藏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欺诈上市。总之因利益驱动,一些企业选择铤而走险。
2.会计人员素质低有些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低,法制观念薄弱,容易被他人利用而产生舞弊行为。内部会计人员属于上市公司职工,与所在企业存在利害关系,如果管理层要求会计人员编制虚假财务报表,一些原则性、职业操守缺失的会计人员,出于保全自己利益与地位的私心,会做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舞弊行为。
3.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有些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不明确或不合理造成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不清晰,影响上市公司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股东将经营权交与经理人,并采取以利润和股价等经济指标考核经理人,造成在特殊形势下,经理层出现舞弊造假的现象。经理层通常代表大股东的利益,有些上市公司将总经理和董事长合二为一,导致内部产权结构不明确,经营权与所有权不分,对领导者缺少监督。一些上市公司虽设立了监事会或内部审计部门,但该部门属于上市公司内部机构,监事会或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对财务报表舞弊秘而不宣,所以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进行监管。
(二)外部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经济事物不断出现,但由于很多客观原因,我国的会计法律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由于各类法律法规立法初衷不一致,不能完全相同地界定法律责任,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不平等,存在制定与执行不对称,使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之间不相匹配。加上对上市公司的报表舞弊行为缺乏监管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相关惩处力度不够,罚款金额也往往小于舞弊行为所获得的利益,致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造假现象频发。
2.社会监管不到位我国主要实行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旗下注册会计师进行管理的监管模式,属于自行监管,没有形成有效规范的制约。目前,注册会计师协会对社会审计执业者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而政府也没有按规定对此进行约束,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不能相辅相成,而行业内存在为了招揽客户争相降价,迎合被审计单位要求造假等不良现象,长此以往,社会监管秩序混乱,监管效率低,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造假提供可乘之机。
3.证券市场制度存在缺陷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完整和不准确。由于缺少真实有效的信息,参与者不能利用正确信息做出判断。同时,证券市场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如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不合理的新股定价制度、不完善的退市制度等。这些制度漏洞为上市公司从事报表舞弊欺诈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手段
(一)利用虚增收入舞弊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经营获利能力,使公司的成长走势呈上升状态,都会用虚增收入来进行舞弊。
1.伪造收入上市公司利用虚构交易事实,多次确认收入的方法,伪造收入。上市公司一般会虚构填制进货单、出库单、销售合同、发票等,也会虚构销售对象、关联方等来造假会计信息。有的上市公司甚至不惜多交各种税款来增加利润和收入,给投资者一种良好业绩的假象,诱导投资者加大投资力度。
2.提前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是提前透支公司未来会计期间的收入。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把本应在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提前进行确认。这种做法虽没有使上市公司经营收入增加,只是提前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收入进行确认时间,但会造成上市公司收入短期内大幅提升的假象,误导投资者。
(二)利用虚构资产舞弊
1.虚构账面现金有些上市公司利用账面现金来做手脚,虚构账面现金余额,有的上市公司设置虚假的银行存款账目或设置账外银行账号,将账面资金转移到账外,以备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有些上市公司还通过安排经济业务和结算方法来调控年度内的现金流。如为了增加当年现金流入,可让与本公司经济业务往来单位在年底一次性打入一笔账款,以此作为公司的预收款核算。
2.虚构应收款项应收款项通常会被当作会计报表中的“小金库”,当公司业绩不好时会大幅调整应收款项,从而隐瞒亏损增加利润。有些上市公司在应收款项方面进行虚假操作,虚增利润,目的是给投资者公司经济状况变好的假象。
(三)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舞弊
上市公司因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可调节公司利润,会经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舞弊造假活动,如将上市公司状态较差的资产与非上市公司状态较好的资产进行交换。上市公司也通常与其关联方协商议价,上市公司按其自身需要随意制定价格,改变利润,所产生的交易价格有失公平,损害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四)利用会计政策舞弊
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可变通性。在处理同一业务时,有些上市公司会恰当的选择一些模糊性语言或更适合自己需要的会计政策,从而对利润进行调整。如使用改变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通过对折旧的改变,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变长。这样可以减少折旧费用,使账面利润变大。利用这种手段进行舞弊虽然可以虚增财务报表中账面利润,但实际却给公司今后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
三、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要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及独立董事监督机制,发挥中小股东权力作用,避免独立董事只听从大股东的安排。其次,完善监事会监督管理机制。第三,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从源头上监管和防范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同时要提高监管效力,上市公司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和严谨的内部管理结构,才能保障上市公司稳健运营。
(二)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政府要建立健全监管法律体系
适时完善和修正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制度、政策上的漏洞与可操作空间,避免和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进行舞弊,从法律层面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象的制约。同时,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严肃惩处。对严重舞弊犯罪者,要结合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辅以刑事责任追究,提高对会计舞弊者法律震慑力。
(三)加强内部会计人员职业操守教育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人员在加强执业教育和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操守的教育和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觉抵制舞弊现象。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习财会法律知识,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和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业务,按职业规范行使会计职责,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司内部会计氛围,促进整个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也可对内部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操守评估考试,对不合格者进行相应处罚。
(四)提高投资者会计专业技能
投资者需要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如果财务报表存在舞弊现象,投资者自身缺乏会计专业技能,只能依靠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判断。如果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审计师合谋进行舞弊,那么投资者就会受到蒙骗,致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加强对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会计专业技能,从而具备解读财务报表的能力。
(五)加大社会监管力度社会监管就是要注册会计师协会
对旗下注册会计师进行规范管理,减少行业内不良现象的产生。如发现注册会计师迎合被审计单位造假行为,要严肃查处并加大处罚力度,遏制不良之风。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树立审计行业的公信力,旗下注册会计师也才能客观公正地提出审计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从而避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
作者:曲童李露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一、目前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存在的局限性
部预收账款变成销售收入之前,都会导致严重亏损的现象发生,只要此时进行了结转收入,那么就会清晰的看到隐含的利润,导致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得不到全面的反映。
二、适合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一)根据不同的收款方式分析
预收账款,并判断能否进行确认收入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商品与一般的商品不同,因此其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收款方式,其中主要包括: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和按揭付款等。一是一次性付款:在房地产销售过程中,如果以一次性付款的方式为主,那么在进行确认收入工作时,只要房款能够足额到账,即以应收款项足额到账作为确认收入的优秀标准,即使不具备房产证,也可以确定风险已被转移。二是分期付款:如果房地产销售的付款方式主要是分期付款,那么买方必定与房地产企业签订相关合同,明确买方的付款日期。在进行确认收入时,应确认买方是否能够按照付款日期完成付款,若出现买方在规定的还款时间内无法完成还款,那么应该及时对买方的资信能力和实际欠付金额进行分析,若买方的资信能力低,且欠付的钱数超过整体房价的30%,则不得进行确认收入。三是按揭付款:若以此付款方式为主,那么必须满足首期交齐和按揭款到账两个条件才得以进行确认收入。
(二)加强对收入结转前产生期间费用的整改
财务管理者主要职责任务是编制并实施优秀战略决策,在金融市场和价值管理两者间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大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力度,加强对收入结转前产生期间费用的整改,科学合理的编制并实施优秀企业战略决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企业的管理者结合起来,利用一些传统优良的管理知识结合先进、高效的手段和技术及时掌握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和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将自己份内的事情保质保量的完成,从而保障房地产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
(三)分析房地产开发的成本组成
确认开发成本在购置还没有开发的土地过程中,必须先和周边土地价格做一番详细的比较之后再开展相关的评估工作,将资金成本剔除后远远超出账面价值的可认同土地增值额,暂时作为调增存货与资本公积;对于没有入账但本应该入账的款项,应该通过合理预算或者估算的方法将其计入总账,并对还没有完成的配套工程进行估价预提,从而保证开发成本的真实性;除此之外,成本的预转必须满足收入和成本的配比原则。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正确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将报表的数据信息转化成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作出正确决策的信息,这不仅防止了决策者在决策上的不确定性,而且可以保证所作出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对房地产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林致新单位:南宁市港昌房地产有限公司
一、新会计准则的提出
为了应对一系列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产生的新问题,我国财务部于2006年了新的一系列准则。新颁布的这一系列准则对企业合并报表对于企业合并报表工作程序、工作进程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它不仅对企业合并报表的定义、自称、范围、操作程序、表达规范、计算方法做出了更严格、更详尽的解释和界定,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规范了即将上市的新公司的财务报表的一系列相关程序。这样的新规定在实际行业操作中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提供了新的行业规范,让会计从业人员在从事相关工作时能有依据的相关准则,在遇见问题时也会有一个比较可靠的从业标准可供从业者参考。
二、新会计准则的解读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报表新要求
1.在控制范围的基础上重新界定合并范围。在以往的会计准则指导下,许多公司会钻制度的空子,利用子公司的利润来掩盖母公司的财政上的亏损,造假现象层出不穷。但如果按照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这种用子公司利润弥补母公司亏空以制造财务上繁荣的行为则将会消失。新的会计准则实际上是修补了已有准则的缺陷和不足,使合并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包含的内容更加具体。
2.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区分不同类型的企业合并。控股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合资公司,这四种公司无论从性质上看,还是从经营模式上看,或者是从企业规模大小上看都是完全不同的几种公司类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几种公司之间是完全孤立,没有相同之处的。实际上,在实践过程中,更多地看到的是这些不同种类公司之间的共同之处,更多地看到的是在处理问题时遇到的共同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待公司类型,是基于我国现状最科学也最具有独创性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个特别的存在。而适应这种特殊体制而存在的新会计指导准则也就不可避免地拥有了独创性和科学性。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观察和亲身体验,会发现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说,各大企业的合并程序都是异曲同工的。都要经过中央和地方的国资委从中调停、谈判,才使得双方都各取所需,财务报表上也没有太大的纰漏。
(二)新会计准则产生变化的意义
1.强调“控制”,使得母公司更好掌控子公司。子公司虽然是依附于母公司,接受母公司的管理、享受母公司的而投资并受母公司的支配的下属公司,但是其在会计理论中理论上独立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子公司是母公司的控制之下,独立存在的个体,是母公司编制之内的一部分。从子公司的绩效中可以也可以看出整个企业的运营流程、效率、成果。通过仔细研读2006年新颁布的这部会计准则,我们发现,制定者明确指出,子公司是受母公司的控制的下属公司。这里所说的子公司,指的是那些在接受母公司的监督的同时,也享受母公司所带来的绩效的公司。这些子公司都是这家公司的绩效的反映之一,因此,在做财务报表时,这些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同时,这家公司也有其他形式的投资,例如,信托基金。此时,信托基金作为被投资单位也应该作为子公司列入其财务报表中去,其他形式的被投资公司也是如此。明确了子公司和母公司的概念之后,要对新规定中的“控制”进行解读。在新会计准则中,如果某个公司有众多子公司,并且能统领、驾驭好作为主体的财务政策、经营政策,那么这个母公司就是具有所谓的“控制权”的母公司。
2.对合并范围的要求更加贴近实质在前、形式次之的原则。经过了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历练,会计的相关从业者终于一点点认识到了原有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范围规定中的不足。于是在2006年新颁布的这部新会计准则中,人们对所谓的“企业合并范围”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这次更详细的解释避开了之前那种模糊的说法,也就是说解释得更加详细、具体了。这次说明明确表示,那种只考虑股权比例、或者考虑股权比例的做法都是不甚合理的。在实际合并的过程中,要从会计的实质性出发来解读对控制的定义,对股权比例的重视程度下降。所谓的子公司,就是指那些在母公司控制之下的公司,那么在合并过程中,其财务报表对于合并过程就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那些效益不好甚至是负数的子公司,其财务报表也应该被纳入合并报表之中。刚才谈到的两条新规定,是站在新的角度上对合并报表的范围作出新的界定和规范。在这里新会计准则也提出了一个词叫做“实质控制”。所谓的“实质控制”的规定,是基于会计基本准则中质量优先,形式次之的原则的。这也体现了我国会计行业正逐步向国际靠拢,正一步步与国际接轨。而在实际操作中,能否加强会计师、会计事务所以及关键的评估、测量机构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则成了这条准则能否成功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针对合并日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合理的会计工作上的处理办法。合并日的会计工作是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针对之前规则中管理方法混乱、界定不清、方法杂糅等现象做出了新的修订。通过研究新办法,不难看出这次提出的新办法相对于之前的会计准则里的要求来说明显是更加具体、更加合理的。此次提出的新准则在合并方法上明确了权益结合法在企业合并过程中的重要性。准则中再三强调在处理相关问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来进行,不能出现方法混同的情况。新准则要求会计从业者能够在在处理企业合并的问题时灵活运用购买法,与此同时,如果母公司或者子公司中有能够收购其他子公司股权的股东的话,要采用购买法。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是在强调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今天看到的合并案例大多是在同一控制之下的企业合并,这些合并的对价过程理论上来讲是应该经过双方研讨之后得出一个统一的、双方都认可的价值。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其原因在于在这个资产评定的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影响因素太多也太复杂。这样的应先因素直接影响着对企业何必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的公允价值的评定。而通过研读新会计准则,不难发现新的会计准则立足实践,有长远的眼光,有效地规范了企业资产的评定,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工作的影响
(一)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在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控制”是在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制定的相关原则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定义。但是在以往的时间过程中发现,对“控制”的定义实际上是不够严格的。因此新准则重新定义了何为“控制”。通过这新定义,我们看到,“控制”的范围在新准则中相对于之前的规定是加宽了的。它指出,当A公司能够直接拥有B公司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表决权利,即能够直接决定B公司的公司决策,或者是能够拥有对于被投资公司的实质控制权、或者是持有被投资攻速的潜在表决权,那么被投资公司就会被视为这个企业的子公司。无论这个子公司无论效益如何、经营性质如何、规模大小如何,都是在母公司的控制范围之下的。经过研究新会计准则对“控制”的定义以及对“控制”的强调程度,可以看出,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也在无形中变大了。这样的变化使得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在实际上更加详细、更加具体也更加公正合理,避免了不法商家钻空子的行为。
(二)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在理论基础、理论操作方法上的变化关于报表的制定方法,新规定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首先,人们开始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与以往的案例都有所不同。其次,通过对规则的解读会发现,这些规定是和企业是否属于同一控制有直接关系。权益结合法只适用于同一控制的企业;购买法只适用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这样泾渭分明的原则和方法避免了传统时期操作上的模糊性,避免了有些从业人员从中钻空子的可能性。但纵观现在的市场,大多企业还都处于同一控制的状态之下。因此可以预测得到,在未来的操作中权益结合法在操作方法中还是会占相当大的比重的。另外,在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在编制方法方面,新会计准则也规定,投资公司所控制范围内的所有的被投资者都应该被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之内。此时,如果想要核算长期投资的收益如何,则要运用成本法。而与此相对的,在财务报表的制定的问题上,则应该严格按照权益法进行修订。新准则的这种做法大大简化了企业合并是财务报表的工作流程,使得子公司在核算投资公司的账务时,操作流程大大简化。
(三)合并资产的负债表也产生了重大变化除去以上两点,新会计准则在如何制定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方面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明显的变化。首先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新规定使得内部交易抵消方面的规定更加完善了。当母公司投资其子公司的长期股权能够与其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能享受到的份额相抵时,那么在会计从业者在制作这家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合并报表的过程中则应该主动抵消这些差额。之前提到购买日的重要性。购买日是企业合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天的工作流程中,如果发现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长期股权的投资与它们在所有权益中享有的份额有差距,那么会计从业者在制定报表时,这些差额要在资产负债表中明确地体现出来。除此之外,子母公司之间债券上的差额在经过相互抵消之后,如果还存在着一定的额差距,则要明确地记入投资收益项目,不能偷工减料。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在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迅速适应国际形势、国内市场形势的变化,会计行业也应该进行积极地调整行业准则,使得现有的行业规则更加完善,给现有的会计从业者提供更严格的操作标准。这在一方面使得行业市场更加规范,使得在职的从业者能够依据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实际操作。另一方面也是在总结了之前的规定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之后提出了弥补、改正的新办法。这对整个行业操作的规范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会计师们的工作提供了帮助。而对会计从业者来说,及时地研究新会计准则规范、找出新老规范中的不同之处,能够及时在新的准则之中看出变化、敏锐地看出政策的不同,并依据总结出来的这些不同之处及时调整自己的操作步骤,这对现有的会计从业者来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必备的技能。
作者:陈春霞单位:渤海大学
1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1财务报表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①报表数据的可靠性问题。财务报表分析依赖于数据的可靠性,只有根据可靠的、符合规范的数据进行分析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财务报表的一些指标往往与企业管理当局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加之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就存在人为破坏报表数据规范性的可能。例如:财务比率分析过程中使用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权益乘数等一系列指标均为时点指标,管理当局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将自己的业绩进行一次粉饰。这一行为一旦发生就使得财务报表数据无法反映真实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分析结论。②报表信息量的制约问题。一张财务报表它所反映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将企业的当前实际状况及未来发展全部展现出来。一些非财务性的指标,如人力资源变动情况、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状况等都不可能在财务报表中加以披露,而这些内容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相关的经营与投资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以现有的财务报表为依托进行的分析必然存在内容方面的局限性。③信息的时滞性问题。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均来源于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反映的是历史信息。在对会计要素的计量过程中虽然也采用一些其他的计量手段,如:现值、公允价值、重置成本等,但其还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价基础。财务报表分析最主要的目的是评估一个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我们根据历史信息得出来的数据去推测企业未来的财务能力,这其中的局限性显而易见。④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问题。在会计核算时,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报表数据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我们应首先确定采用的是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还是加速折旧法。因为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折旧费用是不一样的。还有企业在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时采用成本法和采用权益法所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是不一致的。因此,不同的企业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都会影响到企业会计资料的可比性,而这种可比性有时候是很难进行调整的。⑤通货膨胀的影响。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大都采用货币计量,我们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时其实是建立在了币值稳定的基础上,但在实际生活中,货币价值是不可能一尘不变的。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期,一些数据都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其不能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报表使用者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
1.2财务报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
1.2.1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上存在的局限性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①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为对比分析法,通常采用不同时期同一报表指标的横向对比,来揭示经济指标的数量关系,探究其差异根源的一种方法。比较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没有对比也就不存在分析了。但是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应确保相互对比的指标在时期、内容、计算方法以及外部环境大体一致。如果存在细微差异,应按一定的方法将各个指标进行转化再作比较。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一些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没有办法进行换算或转化程序十分复杂,这就造成了财务报表指标间不具有可比性。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也就显现了出来。②比率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主要是将同一报表内部或不同报表之间具有一定联系的指标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比率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将在某些情况下的不可比指标变为可以比较的指标,便于报表使用者进行分析。但是,比率分析法也存在着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些比率指标不具有可比性。从企业整体角度来看,假如两个企业在经营规模、发展方向、主要特点等实质性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异,就会造成它们不具有可比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发展阶段使得它们的地位形成巨大的悬殊,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做出的比率分析是毫无意义的。另外,一些细小的差别,如:所选取指标的时期、计算方法、会计政策等也会对可比性问题造成干扰。其次,财务比率体系内部缺少关联性。财务比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但是处在这个庞大体系中的每个比率指标之间似乎都缺少着一定的联系。一个指标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个方面所处的水平,我们在计算一个个比率指标时,看起来更像是将一个个数据进行累叠,而不能将它们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所以我们很难对一些经济活动做到统筹兼顾,无法判定其比例是否均衡协调。再次,对比标准的不确定性。财务比率的对比标准就好像是一个参照物,参照物不确定自然也就无法进行对比分析。然而现在常用的对比标准就有好多种,可以与历史标准、行业标准、预定标准比较还可以与公认标准进行比较。现代企业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经营趋势,经营特点不是非常显著,所以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并且合理的对比标准就变得有些困难了。③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根据财务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个影响因素对这个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分析哪个因素是关键影响因素,然后针对这个关键因素进行下一轮的因素分析,直到分析到最基础的影响因素为止的分析方法。通常使用的因素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而它往往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假定只有这一个因素在变化,其他因素都不变,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偏差。此外,各个因素替代顺序的不同还会影响分析结果。④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针对连续的不同时期同一报表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对比,分析它们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的一种方法。和其他分析方法一样,进行对比的各个指标都必须处在相同的对比平台上,否则没有可比性。当企业发生重大变革或者有偶然因素掺杂时,会对数据产生重大影响,造成分析结果的失真。
1.2.2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局限性①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专门从事会计报表分析或有一定财务管理能力的人来担任。每个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由于学习程度以及自身能力的不同,对报表分析的理解、分析方法的采取不尽相同。②与财务挂钩难免会存在利益驱动这一因素,在这一因素的诱导下,一些报表人员由于缺乏定力以及正直感,可能会对财务报表进行主观分析或对客观的分析结果进行修改,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粉饰财务报表的真实内容。
2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解决对策
针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会计监督体制的改革和企业财务报表制度的改进来使分析结果更加全面、准确。会计监督体制的改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增加报表披露内容、加大处罚力度这些举措都是可行的。现有的财务报表所包含的内容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财务报表所披露的内容。一份全面的财务报表不仅要披露有形资产的信息而且还应该将企业无形资产的信息加以展示。我们还应加大对附注信息的关注,将那些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重要内容在附注中备注,充分发挥附注的作用,这样才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材料。此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报表舞弊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政府和投资者所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加大对粉饰报表者的处罚力度的同时更要对这种行为的发生进行未雨绸缪的防患。因此,会计监督制度的改革不仅仅对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做出相应的惩罚,更应该加强引导企业的内部审计与控制,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抑制粉饰报表这一行为。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财务报表制度的改进可采用以下方法:
2.1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来缩短信息披露的时间财务报表存在信息时滞性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用过去的信息来推断未来的状况,要想使这种推断变得更加准确,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来缩短两者之间的时间跨度。这就需要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研究,运用计算机高速的数据处理系统将这个时间跨度尽可能的消除。2.2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报表进行全面分析财务报表常用的分析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时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报表进行全面分析,不可单单依靠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多使用类似杜邦分析体系的方法,得出更加准确、科学的结论。
2.3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当会计政策或企业制度发生变更时,要对分析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能力。
3结语
财务报表分析对一个企业的管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过去、评价企业的现在、预测企业的未来,是对企业信息的高度概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改革,这就对企业财务报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弥补其缺陷,使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对报表分析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报表分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作者:邢月刘硕单位: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作用以及基本方法
1.财务比率分析法。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将企业的存在经营风险真实的反映出来。有效的偿债能力分析,能够分析企业内在权益的构成,同时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度进行合理评估,从而进一步分析企业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负债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经营目标的快速实现。通过相应财务报表中列示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以及盈利等数据信息,企业可以有效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客观反映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也是对不同时期的盈利水平变动情况的真实反应。通过设置盈利相关财务指标,有效分析企业利润的构成,并进一步分析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企业可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准确反映出各项经营活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以及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程度。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可以为管理者完善业务结构、改善业务模式提供有力的保障。
(3)企业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分布情况,以及资产的周转情况。提升营运能力是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基本保障,通过设置相关指标,分析企业资产规模的变化、结构的变化以及周转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对营运能力的分析,掌握企业资产结构以及其利用情况,及时发现资产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不断提升企业的优秀竞争力。
2.财务报表比较分析。财务报表比较分析法是一项非常实用的财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财务报表,将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指标或主要项目与选定的基准相对比,确定其差异,并以此判断、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财务报表比较分析是对企业较长时期动态经营状况的分析,具体形式有:财务报表及数据的前后期相比较、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相比较、本企业与同行业企业相比较。
3.财务报表趋势分析。财务报表趋势分析法又叫水平分析发或比较分析法,一般是以企业会计报表中所记录的相关数据资料为基本前提,将两期或多期相同且连续的比率或指标进行环比对比和定基对比,通过分析发现其增减变动数额、方向和幅度,从而客观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目前,我国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其分析的能力也是良莠不齐。要分析企业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需要运用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由于财务信息的特殊性,要求财务人员在分析方法的选择上应具有针对性,加上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在理解、分析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一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通过职位之便,更改财务报表分析数据,借此粉饰企业经营业绩,明显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二)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不健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也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现金流量及财务状况,尤其是缺乏一些对企业日常运营影响较大的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指标、市场份额指标和人力资源指标等。尽管此类非财务指标不易于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若缺乏该类非财务指标,则很难完整地体现企业全方面的财务、经营状况,财务报表分析也会失去意义。
(三)财务综合分析法不完善,会引发企业的短期行为对具有内在联系的各种财务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即为财务综合分析法。通过财务综合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价企业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为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站在企业绩效评价的角度看,财务综合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分析主要反映企业财务信息,而缺乏对企业整体实力的客观反映。由于财务指标反映了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可以基本满足工业时代的企业需求,但若不加完善地运用到现代化企业当中,则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如果只重视短期财务结果,就会引发企业的短期行为,而不顾其长期发展。
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因此,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利于其对财务信息数据的理解和把握。企业管理层应积极组织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参加培训,重视对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关注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侧重考察其责任心的强弱以及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并对之做出客观评价。企业管理者应根据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定制有差异的培训方案及考核方法,以此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降低财务分析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二)建立健全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当前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仅仅依靠单纯的财务指标分析是难以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的经营项目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展示出信息化、多元化及全球化的特性,以便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需要。具体而言,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合理增加相关的非财务指标,以弥补当前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同时,要引入恰当的定性和定量等影响因素,形成对现有指标体系的有力补充,并以此修正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中出现的偏差,使分析结果更加接近企业真实水平。
(三)创新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如实反映企业长期趋势现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往往侧重对企业某一时间内的财务状况等进行分析,这样做势必会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创新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是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应以长期利益的实现为目标,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采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从而客观反映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现金流、财务状况等。企业还应根据发展阶段来确定不同方向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同时,要重视企业未来较长时间的成长性,重视其发展趋势,为不断创新财务报表分析办法奠定基础。
作者:李艳丽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北城供水公司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与意义
1.分析的内容。
1.1偿债能力分析。运用资产负债表来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当前资产、债务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及偿债能力的强弱,来评估企业的负债状况、规避可能遇到的债务风险、预计未来的发展情况。考察指标有资产负债率等。
1.2盈利能力分析。运用利润表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当前的经营收益、成本、税款及整个过程的费用情况,来考评管理人员的能力、预测企业的获利能力、分析当前的经营状况、发现问题并调整经营策略。考察指标有资金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1.3资金变动分析。运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变动情况及资金来源,来评估企业未来获取资金的能力、监督内部资金的变动情况。
1.4综合状况分析。运用上述三种表格,全方位的考察企业的运行情况,帮助企业的管理者全面综合的进行监督决策和考察评估工作,也防止因为某一分析出错而造成失误的可能性。
2.分析的意义。
2.1帮助企业衡量与规避风险。通过负债能力、资产情况、现金流量的分析来预测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提前进行规避或化解风险,确保了企业资产的安全,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2.2提供企业管理者决策的依据。管理者通过分析人员提供的报表分析数据及情况,来评估目前的决策是否合理、有无漏洞,并依据预测结果来作出下一步的决策指令。
2.3实现全方位监控。通过对各个统计数据的情况,来了解每个环节的运行情况,起到时时监控的作用,管理者可以直接了解到每个部门的财务情况,并对相关指标的分析结果来判断是否在“正常轨道”运营,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找出原因并予以解决。
2.4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府会根据每个企业和行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分析,来进行整个行业的布局与调控,优化行业内资源配置。同时可以监控企业在运作中是否符合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有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并作为宏观调控的依据。
二、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1.报表数据的失真。因为财务人员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应数据来进行报表数据的统计与整理工作,其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带来数据的失真:一方面,企业为了私人因素而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另一方面,有些数据因为财务人员使用的计算方法和要求的不同,而使数据失真,或者是财务人员测算数据时的失误、对不精确数据的估算等,都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
2.报表信息与分析的滞后。由于统计整理报表工作的周期比较长,使得很多情况下,得出的数据过于滞后,无法正确应用于当前的企业发展,而且如果采用比率分析与趋势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时,由于分析方法本身的滞后性,造成结果也是滞后的,让报表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
3.报表编制不全面。因为三大报表的内容已经固定,所涉及的数据也是很明确的,但是企业进行决策和评估必须既全面又及时,要适应现在的具体情况,而报表编制的内容过于传统,只涉及货币形式的计量因素,很多非货币的因素并没有考虑进来,如人员素质、新技术、新流程等都没有在报表中有所反应。
4.分析人员能力不足。分析人员根据财务人员提供的报表进行相应数据的分析,将分析结果提交给企业管理人员,以达到评估企业发展和帮助企业进行决策的目的,可是很多企业将分析工作划分到财务人员职责范围,而财务人员并不是专业的分析人员,可能会因为自身的能力而分析不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失去了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企业也没有引进高效的分析方法与软件,让分析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设立企业内审计监督机构。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审计与监督机构,根据相关的财务报表制度、法规、标准来监督财务人员的报表编制情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更正与弥补;另一方面,监督企业的数据提供情况,杜绝企业非法行为和违规行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2.及时有效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对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改进,杜绝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误导性,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多种方法结合使用,防止分析结果的滞后效应;另一方面,企业要增强对财务报告分析重要性的认识,内部各部门都要极力配合报表编制工作,间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要通过提升财务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来直接提高工作效率,这些都可以有效防止报表的滞后性。
3.完善报表编制内容。在已有的报表信息前提下,增加其他非财务数据与信息,以便于分析者可以更加全面的作出分析,而且也让分析结果更加贴合实际,便于实施。当然所涉及的补充信息其内容要明确、标准要清晰,便于统计与使用。
4.提升分析人员的素质。报表分析的优秀是高素质的分析人员,因为他才是通过分析提供有效信息给管理者的关键,所以提升分析人员素质很重要。一方面,对在岗的分析人员和相关的财务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与分析技巧,熟知工作中的各项基本策略、关键数据、注意事项、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制度,并且具备一定的管理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大量引进相关的报表分析人才或者是先进的分析方法,提升分析人员实力,带动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具有高职业素养与强纪律性的分析团队,这是有效实施报表分析的前提。
5.完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首先,政府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惩罚措施,确保财务报表的有效编制,让编制人员、分析人员和监督人员都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依”,对于违规违法现象要及时处理,这样有利于行业自律;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培养高素质报表编制人员和分析人员,引进国外先进的分析方法与编制方法,提升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整体实力;最后,大力宣传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企业的自我分析意识,让企业自发提供真实数据并进行分析工作。
四、结语
财务报表分析有助于财务预测、决策与控制,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对财务分析中的数据结果盲目的听从,因为目前我国的财务报表分析还处于初级水平,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将这些不足通通规避,才能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来帮助企业更好的迎接挑战,直面竞争。
作者:陈亮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1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相同之处
1.1数据来源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相同之处最大的相同之处就在二者的数据来源上,资产负债的部分是二者相同的数据来源,利润及资源分配的部分二者的数据都来自单位的利润以及利润分配表,对于其余的部分,不论是财务会计报表或者是统计财务报表,二者的数据来源都是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资料。数据来源相同,就是二者最大的相同之处。
1.2指标的名称在内容上,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数据来源是相同的,在形式上二者也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在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的指标名称的设计上,二者的科目名称设计是相通的,除了个别的指标名称之外,两种报表的名称设置基本相同。
1.3审核关系审核关系中也存在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相同之处,虽然二者在这方面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在某些审核关系上,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审核方式与会计公式是一模一样的。在“所有者权益合计”的科目上,二者的计算方法都是资产总计减去负债合计,这一公式是会计恒等式的变形,恒等式的公式为: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此外,还有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统计财务报表的公式也是从会计报表的关系转变而来的,即使存在某些细节方面的差异,但是其本质都是会计的核算。
2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不同点
前面我们说到,会计的适用范围是比较小的,存在于具体的企业以及经济体当中,统计财务报表的主要服务方向是国家等大数据的分析,这就为二者带来了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报表设计报表设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报表的价值量计量单位的设置、定报报告期别设置上。价值量的计量单位的设置中,因为统计与会计服务对象与工作目的的差异,计量单位的设置有很大的区别,具体的体现在,财务会计报表的计量单位通常为“元”,而在统计财务报表中,计量单位是以“千元”为单位的,其原因就是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工作范围,会计报表面对的是小型的经济实体,统计报表则是大范围的数据统计,这造成了报表设计的计量单位不同。在定报报告的期别设置上,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统计财务报表的期别设置主要为几个月,例如1~2月、1~5月等,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企业的会计期间上,要分为年度、半年、季度、月度,并且按照公历的日期来进行确定,在这个财务的年报报告期上,二者是差不多的,关键差别就在上文的月季的报告上。
2.2数据取得的依据在指标数据的取得上,二者有着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根据会计账户的余额填报统计报表,虽然财务统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部分存在“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的指标,其来源也是取自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但是这两项指标并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因为,“货币资金”的指标是包括了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三项指标的合计数,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的指标,所以,这两项要根据单位内部的会计账户的期末余额来填写。二是要依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在会计科目当中,不存在现成的“本年折旧”的指标,在制作报表时,应该从“累计折旧”当中选取,但是,“累计直接”科目反映的是该单位在成立之后的所有的计折旧数,所以,在“本年折旧”之中的指标是“累计折旧”的本期折旧数额,如果是不存在固定资产报废的环节,本年折旧应该是累计折旧账户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差,在有报废的环节中,以上的公式不成立。三是统计指标需要分析填报。“实收资本”是会计科目当中的按照具体投资者进行的明细分类,所以,在统计指标中,有些指标例如“法人资本”、“国家资本”、“外商资本”等不能够从会计科目中直接取得,应该将它们在性质上进行分类处理,按照国家法律来谨慎的区分,达到通过审核的目的。四是统计指标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会计科目的明细是没有经过详细规定的,在各单位情况不同的实际状态下,各单位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请款对会计科目的明细进行划分,“差旅费”、“税金”、“工会经费”等指标应该从会计科目中摘算。
2.3审核关系的不同报表的审核关系不同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部分和利润及分配部分,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统计财务报表在上面两个部分中的公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应该关注这个差异。例如资产负债部分中,流动资产的合计公式,在利润及分配部分中,利润总额的公式,审核关系是有差别的。
3思考与建议
财务统计工作是一项很复杂但是相当重要的工作,掌握上有一定难度,很多人难以区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在进行工作时,区别对于加强工作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3.1加强制度建设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离不开制度的建设,在面对着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的条件下,完善统计报表的制度很重要。如今,每个单位都上报年定统计报表的义务,所以,必须得保证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社会条件是出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很多问题会是企业单位从来没遇见的,所以,单位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保障企业单位持久稳定的发展。
3.2建立信息化系统制度建设不是一日即成的,在企业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信息的流通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会计统计工作的效率与真实性,因此,笔者建议不论是哪一个单位,都应该建设一个信息化平台,及时反馈单位内部遇到的问题,让领导者及时掌握信息作出决策,具体操作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一是建立不同部门的信息反馈专栏,及时反馈基层信息,方便决策;二是建立高效的处理机制,增强效率,在平台上公布需要解答的问题,减少工作重复,利用互联网优势定期增编新内容。此外,还应引进一批相关的技术人才,来维护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系统的良好运行。
3.3财务统计分析财务统计分析,就是要将财务会计指标充分的运用会计知识进行分析,要解决财务分析的准确性问题,就应该解决统计教材的问题,如今的教材专业化太强,很多教材关于日常的统计方法讲述的不是很多,并且大多是照搬统计教材里的课程,建议编写新教材,使分析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3.4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两个报表工作的基础单位,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差异比较大,联系也很强,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们要具备分析辨别的能力,工作人员工作的准确性对统计报表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和单位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加强工作者对二者区别的理解,熟练地掌握财务会计报表以及财务统计报表的运用。此外,企业还应该大力培养或者引进人才,不断提升单位自身的处理能力,不断地完善并创新报表的设置与使用,以保障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4结论
总之,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领导者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加深对二者区别与联系的理解,在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完善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在工作中注重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促使企业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
作者:徐筱艳单位:泰州市高港区统计局
1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1.1存货规范存货,就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所拥有的用于出售的或者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的成品或者商品原料,以及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或消耗的各种非产品性质的原材料与物料的总称。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对原来的后进先出的存货准则进行了调整,改为先进先出,这样的话,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改变了以往以最近购入的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为标准进行核算的方法,转而采用将最早进入的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参考的计价标准。
1.2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事业的规范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事业是指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租金或者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本增值而进行的房地产事业,一般的房地产企业往往兼具两个目的,这类投资性的房地产应该具有单独出售和计量的特征,在会计报表中进行核算时也采用的是单独列出的项目,业内称之为“投资性房产”,在进行这类房产的处理时一般都以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不过使用较多的还是成本模式。
1.3会计计量的规范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会计计量中,我国将国际惯例上的公允价值加以引入,转为适用于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内容。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以交易双方对交易情况均很熟悉且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对资产以及负债进行处理,即完成资产的交换和负债的清偿金额数量的计量形式。新的会计准则大规模地调整了会计计量属性,相对地对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将公允价值的理念应用到了非货币性交易、非共同控制的合并企业、债务重组、金融工具以及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事业中,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不同之处就在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的侧重点偏向于将其作为基准会计计量的基础使用。
1.4债务重组的规范债务重组就是在企业出现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券人按照与债务人之前达成的协议或者通过法院的裁定做出关于债务的一定程度的妥协,新会计准则将原来的把债权人做出让步后使得债务人可以少还或者不还的债务计入到资本公积金的处理方法改为现在的将债务重组获得收益计入到营业外收益,而通过实物抵押的债务则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1.5财务报表的合并规范财务报表的合并是指可以对子公司和母公司的整体财务水平和情况、企业的经营状态、企业的现金流量等内容加以反映的总的财务报表。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于财务报表的合并的侧重点与之前有所不同,之前对于母公司的财务关注更多,现在则是以实体为重点。
2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存货准则的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了影响,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如果原材料的价格下降,那么相较于先进先出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比通过后进先出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更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利润,如果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则与之相反,采用先进先出的方法。对比两种核算手段,先进先出反映的是企业的长期经营状况。利用新会计准则下的存货记账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生产周期比较长的行业,比如机械制造,把用于存货生产的费用资本化是允许,这种举措在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毛利润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事业入账方式的改变也对企业的会计报表产生了影响,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的物业成为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中并不体现这部分资产的升值状况,所以,如果上市公司对于其早年购入的投资性质的房产采用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方式,那么一旦物业升值就可以反映出房地产企业投资的资产与利润是升还是降,这一变化对于有大量的流动性投资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可以减少其资金的流动,即降低了资金的流动比率。会计计量的变化对企业的会计报表产生了影响,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企业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其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于信息的掌握更加详细准确。另外,公允价值也发挥了其利润调节功能,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对于非货币性交易收益也可以在当期会计周期中被计入,出现在企业的利润表中。债务重组规范的修改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完成债务的清偿,只要其得到部分债务或者全部债务豁免权,企业的收益就可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以便于实现每股收益的最大化,不仅将债务重组带来的收益也纳入了本期利润中,同时也加大了包装利润的风险。财务报表的合并对于企业的会计报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的利润的影响上,新会计准则认为母公司需要承担负值所有者权益产生的债务,而且使得原来的一些被隐藏债务重新出现,或者反之使得本来显现的债务被隐藏,另外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的优势还表现在可以防止通过某些关联交易手段对于利润的调节。
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对策
为了将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合理的利用,需要针对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要强化关于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力度,使得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于新旧会计准则所存在的比较大的差异,应该有充分的理解,新准则所涉及的范围更宽,难度也加大不少,所以,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加强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对新会计准则的精髓全面把握,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尽快得到提升,在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的时候要结合附注内容和报表数据,以实现对报表的准确判断和理解。其次,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相对于其他财务工作,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目标的明确性,相关工作人员敢于怀疑,长于判断,使得企业的会计制度更加合理规范。最后,要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力度,及时获取相关资产的去向和动态,将公允价值信息、财务信息和税务机关的相关信息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到心有千秋,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杜绝虚假信息对企业发展的侵蚀。
4结语
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利用新会计准则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新准则有充分的了解、明确新准则与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关系,然后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让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生力。
作者:吴自宏单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变化点之一—豁免的情形
(一)关于投资性主体,本准则第二十二条给出了定义投资性主体的定义中包含了三个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该公司以向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服务为目的,从一个或多个投资者获取资金;该公司的唯一经营目的,是通过资本增值、投资收益、或两者兼有而让投资者获得回报;该公司按照公允价值对几乎所有投资的业绩进行考量和评价,准则第二十三条对投资性主体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但是通过这两条内容理解投资性主体的概念还是比较困难。
(二)引入投资性主体概念的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发展迅猛。一般而言,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投资方承担的是被投资方的经营风险。而对于私募股权投资而言,投资方更多地承担的是投资资产的价格变动风险、被投资方的信用风险,由于此类投资与常规的长期股权投资所承担的风险特征显著不同,因此《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以及类似主体持有的、在初始确认时适用《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通过引入投资性主体的概念,对投资性主体合并会计报表的情况予以豁免,解决了投资性主体在执行合并报表方面准则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变化点之二—合并范围
合并范围的内容相对于2006版的准则变化较大。合并范围的确定仍然是以控制为基础,但是对控制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在对控制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弱化了旧准则中以定量指标判为主要判断标准的情形,增加了的职业判断空间,要求在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的基础上,对是否能够实现对被投资上的控制进行职业判断,并且在后续的业务中,实施对被投资单位的持续评估,确定是否纳入合并范围。新的准则中从三个方面描述了控制的概念,其一、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其二、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享有可变回报;其三、有能力运用权力影响可变回报金额。
(一)权力指的是主导被投资单位相关活动的权利,相关活动也就是指对被投资方的汇报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对于该项指标的判断没有明显的标准可参考,需要财务人员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实际情况,如被投资企业设立的目的、公司章程、合同约定、实际业务依存关系等对相关活动进行判断,来确定该要素是否满足。1、引入实质性权利和保护性权利的概念投资方在判断是否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时,应当仅考虑与被投资方相关的实质性权利,保护性权利不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2、引入实质性控制的概念即投资方虽持有50%以下的表决权,但要综合考虑拥有的表决权相对于其他各方拥有的表决权份额的大小、其他各方表决权的分散程度、潜在的表决权、其他合约性安排以及被投资方以往的表决权行使情况等所有因素和条件后,仍可具有控制。3、引入对被投资方可分割部分的控制的概念投资方通常是对被投资方整体层面是否控制进行评估,但极个别情况下,可以将被投资方的一部分视为被投资方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单独评估,进而判断是否控制该部分。可以控制的单独主体应纳入合并范围。
(二)可变回报即投资方可以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报酬,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从被投资企业获得的直接报酬如:股利、利息、服务费、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收利益、信用/流动性收益等,也包括投资活动产生的协同效应收益,如:规模效应、获取的未来流动性、成本节约、获取专利知识等。因投资方的报酬随被投资方的业绩而变化,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故称之为可变回报。
(三)权力影响回报。在此引入人和委托人的概念准则要求对拥有决策制定权利的投资者进行判断,判断投资者是人还是委托人,其中人作为代表其他方行使权利的第三方,并不控制被投资方。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的权力、享有可变回报,但是不一定应用该权力影响可变回报,也就是说资产的管理人(决策者)是人的情况下,不能实现权力影响回报,即是不能实现控制,不纳入合并范围。
三、变化点之三—合并程序
本部分新增内容不多,主要变化点要求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要将整个企业集团视为一个会计主体,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对前期准则解释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内容进行了整理补充,如:因抵销内部交易导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所属纳税主体的计税基础的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的调整;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份额的会计处理。对子公司当期综合收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在合并利润中表中的列示进行了明确,在合并利润表中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下以“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列示。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的比较报表的列示内容需要进行调整,要求视同合并后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控制时点起一直存在。
四、变化点之四—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本部分相对于2006版属新增内容,主要明确了五种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但这些内容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而只是将前期在会计准则解释以及其他文件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写进了14年的准则修订内容中。五种特殊交易分别为:购买少数股东股权、追加投资实现控制、处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控制权、一揽子交易处置子公司、不丧失控制权下处置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五、变化点之五——其他
(一)新增了母公司在投资性主体与非投资性主体之间互相转换时的会计处理原则由非投资性主体转变为投资性主体时,除仅将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其他的子公司不再合并,按照处置子公司保留剩余股权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母公司由投资性主体转变为非投资性主体时,应将原控制但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于转变日纳入合并范围,转变日子公司股权的公允价作为支付的对价。
(二)删除了编制合并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也就是说在编制和并财务报表时,可以在成本法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抵销处理。
(三)修改了交叉持股的合并抵销处理原则子公司持有的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视为企业集团的库存股,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减项。
六、衔接规定
因本准则修订对合并范围的判断变化较大,首次执行新准则时,应当对被投资方进行评估,重新确定其是否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如果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追索调整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同时对于比较期间已经丧失控制权的原子公司,不再进行追溯调整。
作者:李自单位: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陕西西安石油分公司
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企业资料的真实性难以分辨在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企业为了更加容易获取商业银行的贷款提报虚假材料,虚假财务报表。甚至有一些没有职业操守的银行工作人员,不顾银行的利益和发展,为谋取私利帮助企业提供虚假报表,规避法律风险和信贷管理制度,财务报表数据是银行信贷决策的主要依据,虚假的信息和资料往往会对银行的信贷分析造成严重的影响、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结果财务比率指标是用来衡量授信对象是否具备授信的标准,然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结果是片面的。很多银行却恰恰犯了这种错误,银行认为企业的各项指标良好,但是这并不能保障借款人或者保证人的现实财务状况不佳,没有按时还贷的能力。而且由于财务指标是静态的指标,不是动态的,所以很容易受到操纵,信贷人员如果分析能力不佳,就不会认识到这一点,而盲目对比财务比率结果,造成了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有而无用。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质押、抵押贷款脱节银行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和长期以来工作的影响,导致财务报表分析流于形式,注重信用贷款,但是对担保贷款中的质押贷款和抵押贷款不够重视,只对其进行形式审查而非实质审查,这就使银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导致银行存有大量的贷款坏账。同时,对于贷款的前期调查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但是后期跟踪调查不足,导致了企业的情况发生变化时银行难以及时掌握情况,造成了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与银行的财务报表脱节,而财务报表分析就会出现片面甚至不合理的情况。
二、掌握财务报表分析对信贷工作的影响
(一)对企业资料严格把关财务报表分析对银行的信贷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基于目前存在较多信贷企业提供虚假材料的情况,银行要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严格把关。首先要加强对银行信贷内部人员加强监管,一旦发现其帮助信贷企业造假,严惩不贷。其次,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企业贷款信用制度,无论信贷企业诈贷了任何一家银行,立即会在系统中对该企业形成不良信用记录,如此一来,会对企业的贷款行为形成较为有力的约束,从而有利于银行信贷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改善分析财务比率片面化财务比率银行对企业的授信程度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对财务比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应该片面化,不能完全信任财务比率。相应的,应该对借款人以及保证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实质的、多方面的了解甚至是调查,以保证后期其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要提升银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静态的财务比率可以作假,有足够专业水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会及时发现财务比率中的问题,从而使银行避免遭受重大的损失。这对银行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避免了财务比率片面化即相当于无形之中给银行加上了一层保护盾,能够使银行的信贷工作有很大程度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担保条款相结合财务报表对银行的影响力,不可否认,是不可估量的。但在银行的审查过程中,财务报表是形式审查,不能完全保证其正确性。对形式的补充即为实质,而担保贷款恰恰弥补了财务报表的缺憾,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应当重视质押和抵押贷款,不仅对其进行贷前调查,更要在贷后进行及时追踪。贷后的追踪才是最重要的,这是由质押或者抵押贷款的特点所决定的,质押或者抵押贷款的目的就在于保障银行在贷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而享有的优先受偿权。于是,银行应当在此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改善银行工作人员单一的知识结构,至少在这一方面能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与质押、抵押贷款之间的关系。这将大大减少银行的呆账、坏账,使银行的资金流动性更高,更加有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复杂多变,对于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银行的工作人员应当加强财务报表分析的技术水平,财务报表分析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能够降低信贷风险,加快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制定分析技术过程中,银行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便于银行各项工作的开展。
作者:杜艺佳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审计报告正文常见问题
会计信息不完整。年度报表审计报告中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没有现金流量表。审计报告意见段为“我们认为,贵公司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反应了×公司×年12月31日财务状况和×年度经营成果”。缺少现金流量信息。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附注对财务报表编制基础表述不一致,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附注、会计政策调查表、了解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等程序中涉及运用的会计制度也各不一致。有的在审计报告中为企业会计准则,而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为企业会计制度;有的在审计报告中表述为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但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或其它程序中则为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第18条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恰当提及或说明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审计意见与审计结论不一致。部分审计项目审定表结论为无调整事项,余额可以确认,但审计报告却对该项目发表保留意见。部分审计项目审计结论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确认或未作出结论,却发表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证据不充分、意见不当。一些非标意见审计报告,原因为存货未盘点,应收账款未函证等。例如某单位的存货未盘点,也未监盘,发表的是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实际上该单位存货占资产总额的90%以上,无其它审计程序证实,整个会计报表的影响就很大,保留意见并不恰当。带强调事项段审计意见,将应予发表保留意见的事项作为强调事项,如对具体应收款项未函证直接列入强调事项。而未函证的原因,未函证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等不进行判断,而直接列入强调事项,意见欠妥。审计意见表述不当。存货盘点是企业的责任,并非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同时,对注册会计的责任、监盘和抽盘这样的审计程序却并未提及,也未提及没有进行这些程序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是局部的还是整体的。审计结论及审计意见均未说明无法实施其他审计程序确定的金额及所占资产、负债的比例,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序等,没有清楚表达未监盘或抽盘的原因。以此作为保留的理由,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2会计报表常见问题
利润表格式错误较多,年度报表使用月度报表格式,这些错误格式的报表均没有提供上年度比较信息。不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信息:对应数据和比较财务报表》第10条的规定,即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财务报表中是否包括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要求的比较信息,以及比较信息是否得到恰当分类。
3会计报表附注常见问题
会计政策表述错误。不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第十六条的规定,即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特别评价下列内容:财务报表是否充分披露了选择和运用的重要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财务报表列报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财务报表所传递的信息的影响;财务报表使用的术语(包括每一财务报表的标题)是否适当。应收款坏账核算采用了直接转销法,并作为会计政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一些审计报告表述为本企业坏账核算未采用备抵法,发生的坏账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坏账核算均采用备抵法。企业会计制度第18条明确规定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计提坏账准备。第53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存货的计价方法不当,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例如一些审计报告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会计政策为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但在审计底稿存货计价测试中,记录的不同类别存货计价方法并不一样,有加权平均法,有个别计价法,有先进先出法等。在实际工作中,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发出计价并一定相同,尤其是企业使用ERP的条件下,存货使用先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时一定得保持会计政策表述与实际执行情况一致。存货清查结果处理不当。
例如,存货的盘盈、盘亏、报废经批准后计入当期损益。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均规定盘亏或毁损的存货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收回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后的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如果在期末结账前尚未批准的,应先进行处理,并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待批准后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时,再作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中权益法或成本法的判断标准表述不当。例如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资本总额20%以下,或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资本总额20%及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采用成本法核算。这些表述不当,不应为占资本总额的比例,而应表述为占有表决权资本的比例。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借款费用资本化时点为在建工程“尚未交付使用前”。实际上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都将这一时点确定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处理方法不当。例如,将固定资产维修等后续支出计入成本或费用。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规定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同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如果《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或《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不一致,企业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或《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会计政策披露缺乏针对性。照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原则性规定的情况比较普遍,披露的会计政策未体现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财务报表附注与企业财务报表的实际情况背离,尤其是一些关键的会计政策未予披露,会造成对会计报表理解的困难,也不能发挥财务报表附注应有的功能。审计报告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披露会计政策。例如,被审计单位没有长期股权投资,在附注中却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初始价值确认、后续计量、权益法成本法核算的标准、期末计价等进行详细披露。重大事项未披露。一些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担保、抵押事项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重大事项,但未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进行适当的披露。
4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措施
从审计报告出现的问题来看,问题很多,且很普遍,一份审计报告从拟稿到签发,要经过三级复核,然而并没能阻止一些低级错误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拟稿人对一些问题不清楚,可能是复制模板不仔细,也可能事务所层面对某些问题的模糊认识。提高审计报告质量,首先要提高质量意识。提高审计质量,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事务所发展的根基。二是要加强业务人员知识的培训。业务人员学习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及时更新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三是在审计过程中,按审计准则要求将审计程序落实到位。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充分识别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合理确定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充分考虑了控制测试结果对实质性程序的影响,针对所有重大的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实施应有的实质性程序,函证、存货监盘、固定资产检查、截止测试等常规审计程序要到位,获取充分、适当的重要审计证据,形成合理的审计结论。四是在三级复核的时候,要把复核工作实实在在落到实处,每级复核人员按复核的内容复核到位,逐级发现问题,更正错误,控制风险。
作者:汪行光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1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
1.1财务报表分析即是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同于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即财务分析,是通过寻找、收集和整理公司和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1.2财务报表分析只是财务分析的主体,财务报表分析不等同于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的范围比财务分析窄,财务分析中的财务数据来源是财务报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市场信息及其他相关财务会计信息,可见,财务分析不仅包括对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比较研究,还包括对管理会计信息、市场信息和其他相关财务会计信息的数据比较研究。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主体组成部分,但是财务报表分析不同于财务分析。从时间上来看,财务分析是随着经济制度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而逐步广泛应用的,而财务报表分析则更多地是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广泛应用的,财务分析广泛应用的时间早于财务报表分析。从空间上看,财务报表分析的数据来源主要为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数据,而财务分析的数据来源除了财务报表信息之外,还有管理会计信息、市场信息和其他相关财务会计信息,财务分析的范围广于财务报表分析。通常来讲,我们把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报表信息的财务分析称为狭义的财务报表分析,而把数据来源于财务报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市场信息和其他相关财务会计信息的财务分析称为广义的财务报表分析。本文采用狭义的财务报表分析。
2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在论述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之前要正确理解三个概念,分别是财务报表分析客体、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和财务报表分析服务主体。财务报表分析客体即是需要分析的数据、信息和内容,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客观对象;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即是利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得出财务报表分析成果的主观能动者;财务报表分析服务主体即是财务报表分析所得成果的需求方,也是分析成果的使用者。由于不同的财务报表分析服务对象与上市公司的相关利益关系存在不同,所以关心的问题和需要的信息也有所差别,导致不同的财务报表分析主体进行分析的侧重点不一样,因此,所用到的财务报表分析客体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财务报表分析客体的选取范围、财务报表分析主体的分析目的和财务报表分析服务对象所关心的问题共同决定了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并且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受到财务报表分析客体、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和财务报表分析服务对象的影响和制约。财务报表分析从分析客体来看,其内容是来自财务报表的数据、信息和指标,主要包括以盈利能力数据指标、偿债能力数据指标、营运能力数据指标以及发展能力数据指标为主的财务会计数据指标;财务报表分析从分析主体来看,有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以及包括国家管理机关、与上市公司经营有关的公司企业和客户等在内的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财务报表分析的服务主体和分析主体大致一样,有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以及包括国家管理机关、与上市公司经营有关的公司企业和客户等在内的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上市公司投资者的作用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包括公司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中小股民和其他投资者。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能够保值增值的根本,所以财务报表分析对于投资者最主要的作用是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为了避免资本的贬值,投资者还应分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结构和营运能力。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上市公司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合理的所有者权益结构和良好的营运能力,投资者才会保持甚至追加投资使自己的资本保值增值,否则投资者会撤出投资以避免其资本贬值。对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中小股民和其他投资者而言,财务报表分析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制约影响公司经营者的决策,从而改善和解决公司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使公司能够更好地运营,从而使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能够更好地保值增值。
2.2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上市公司债权人的作用上市公司债权人包括对其贷款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购买上市公司债券的单位和个人等。债权人将资金借贷给上市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资金所带来的利息收益,为了保证本金和收益安全,债权人要分析研究上市公司违约的可能性、现金流断裂的可能性和清算破产的可能性。债权人对资金的要求是及时收回本金的同时取得一定的利息收益,并且承担和收益的大致相当的风险。所以财务报表分析对于债权人的作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判断能否及时收回本金;二是判断能否取得应有的利息收益;三是判断承担的风险是否与利息收益相匹配。而这三方面的判断要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偿债能力数据指标、盈利能力数据指标和现金流数据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才可以得出结论。
2.3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上市公司经营者的作用上市公司经营者主要是指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和其他高管在内的管理人员。财务报表分析对经营者的作用呈现出系统性、综合性和多方面性,这与财务报表分析对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作用有所差异。首先,公司盈利能力是经营者非常关心的,这是经营者所承担的角色所决定的,公司盈利是经营者进行公司运营的根本目标。并且,在对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中经营者关心的不仅包括盈利的成果,更多关心的是公司盈利的过程和原因。经营者通过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分析,可以客观认识公司运营中存在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通过正确的决策在保证盈利的同时使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长。
2.4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作用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是指包括国家管理机关、与上市公司经营有关的公司企业和客户等在内的其他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国家管理机关主要是指财政、税务、工商、审计、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等行政部门。财务报表分析对于国家管理机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维护市场经济、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二是通过检查手段保障国家经济政策法规在公司企业合理合法地执行;三是通过监督手段保证公司企业以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公司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所反映的数据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执行、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市场经济秩序的调整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与上市公司经营有关的公司企业和客户等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关心及进行的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对公司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和交易状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信用和经营等公司现状,从而为与上市公司合作进行正确的决策。
3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日益规范的今天,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的披露既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度要求,也是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等财务信息使用者对其进行监督评价的要求,更是上市公司自己规范经营、适应市场和快速发展的自我救赎。因此,在要求上市公司应该真实、准确、及时地进行财务报表披露的同时,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财务报表其他利益相关者等财务信息使用者也应该尽可能地利用财务报表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研究来满足自己的投资、经营和管理需要,更好地发挥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作者:赵晶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一、审计缺陷审计缺陷
首先来源于报表缺陷,其次来源于审计技术缺陷和审计人为缺陷。
(一)由于报表缺陷导致的审计缺陷由于会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某特定期间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信息披露的格式单一、时间滞后、内容固化等报表缺陷,使得出于对会计报表发表鉴证意见的审计也存在相应的缺陷,无法提供除鉴证意见以外的更有价值的数据分析、信息质量以及信息链条等,也无法通过审计报告满足不同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二)由于未执行或未充分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导致的审计技术缺陷由于未执行或未充分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程序缺失,审计证据不能充分支持审计结论,导致审计意见瑕疵,甚至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三)由于主观故意或主观判断偏差而导致的审计人为缺陷主观故意的审计人为缺陷主要表现为未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的要求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类型,滥用或乱用非标审计意见。
二、对报表缺陷及审计缺陷的改进建议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丰富信息披露内容,加强审计查证力度、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建立政府监管、中介鉴证、企业自律及公众监督的四位一体体系,把报表缺陷及审计缺陷将至最低。
(一)对过去单一、固化的会计报表体系进行重构,建立个性、丰富的报表体系以满足企业自身及外部不同报表使用者的需求。重构后的会计报表体系应集历史信息与未来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数据信息与分析预测信息、固化信息与个性信息、专业信息与非专业信息等为一体,使外部报表使用者能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会计报表看得懂、提取得到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加强执业素质建设,丰富专业技能,强化风险意识,深入把握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恪守执业道德,保持职业审慎,在实施审计业务的过程中,更深入地发现会计报表背后可能存在的错误及舞弊,考虑报表人为缺陷对会计报表审计意见类型、报表使用者的可能影响,最大限度地把审计缺陷降至低水平。
(三)加强证监会等政府部门的执法监管力度,发挥社会公众、媒体、网络的监督作用,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建立企业、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对报表人为缺陷、审计缺陷予以深入检查与惩戒。
(四)形成以政府主管部门、监管部门为主体,以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学术人员、社会各界及公众参与的改革力量,群策群力推动现行会计报表体系重构,从根本上对现行报表缺陷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报表结构缺陷是个客观存在,其改进也是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而报表人为缺陷、审计技术缺陷、审计人为缺陷则需要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及专业技能提升来改进。发现并改进报表缺陷和审计缺陷,不仅关系到会计报表信息载体及审计鉴证的作用,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
作者:刘中华单位:河南世纪联合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