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新经济论文

新经济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03 05:2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新经济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经济论文

新经济论文:新经济政策发展中市场经济论文

一、充分发挥商品交换等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列宁认识到,当时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存在着巨大差距,认为俄国正处于小农经济大海的包围之中,在过渡时期仍然需要利用商品货币来建设社会主义。为此,列宁指出:“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在这个草案中,列宁十分重视商品交换的作用,并把它上升到巩固工农经济联盟的高度加以论述。随后在1921年秋,列宁进一步指出:“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列宁这里提出的“必须再退,再后退”,其实是对商品经济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列宁认为,“商品交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直接交换,而是必须要通过货币、市场这些媒介,商品交换要以买卖、贸易、货币流通为基础,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办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这一思想,深刻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标志着我们党对现代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从理论上讲,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要让市场以商品货币为媒介,使复杂的经济信息通过价格信号的变动得以显现,进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作出理性选择,促使生产要素不断优化配置。

二、允许多种所有制共同存在和发展

列宁分析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认为俄国仍然存在着小农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经济形式。列宁还阐述了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付给国家资本主义较多的贡款,不仅不会葬送我们,反会使我们通过这一最可靠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为此,列宁提出了租让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租借制四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这是因为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存在兼容性,即国家资本主义可以服务于不同的国家形式,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所有制的认识,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强调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充分说明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同等重要性。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来看,非公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三、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列宁从俄国农民占国家人口多数的实际出发,从巩固工农联盟的政治高度,把农民问题作为实施“新经济政策”的首要问题。列宁指出:“俄国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要正确地规定并实行一些必要的办法,以便领导农民,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通过许多渐进的过渡办法实现使用机器的社会化大农业”。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俄国才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在一个小农占极大优势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只有非常巧妙地、谨慎地和逐渐地同绝大多数农民结成联盟,才能顺利完成过渡这一任务”。列宁这种“以农为先”的思想,关心农民切身利益以巩固工农联盟的觉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允许农民自由贸易,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农业生产目前还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在新常态下,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就必须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发挥区域之间的比较优势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要积极转变传统农业粗放式的经营发展样态,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依靠科技投入,注重农业技术创新,强化惠农政策,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工农共同富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坚强的政治保障。

四、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的有益成果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强调:“我们应当大胆承认,在这方面(发展经济)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而且应当向资本家学习”。并表示只有“跟他们(资本家)学会做经济工作……才能够建成共产主义共和国”,提出了“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的公式,主张苏维埃政权要积极吸收和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科学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组织形式。同时,新经济政策还要求实行对外开放,要学会与“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为此,列宁一再强调,苏维埃共和国需要发展“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正常贸易往来”,需要和英法等国家“建立十分友好的关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苏维埃通过租让制、租赁制等形式,把当时一些无力经营或经营不好的矿山、森林、油田、土地和一些工厂以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以提高生产。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十八大以来,为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以为优秀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要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认真总结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不断深化对外投资领域改革,这些重大举措从一定程度上说,都是列宁新经济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作者:钱路波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

新经济论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新经济论文

一、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1.理论基础。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目前很多的社会学科都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其中较有影响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人本主义的回归以及战略人力资源的管理等,本文也主要论述以上三种较为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理论。第一,现代管理理论,它的主要特征有:首先,从原来重视对企业物质的管理转变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从重视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转变为对企业外部顾客与市场的调研。其次,随着企业运行管理的复杂化,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档案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最后,任何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必须根据不同的企业进行再创造,没有一套完美的管理模式,企业必须创造性地形成自身的管理特点。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成为目前很多企业在尝试的管理方式。“以人文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首先,人是企业的主体。人的发展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组织和社会形态的结构,也会影响到对自然界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企业也同样适用,人可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其次,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第一资源。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是不可缺少的,其中人力是四大资源中唯一具有意识、情感、创造力的资源,它比其它任何资源的价值要大。最后,人力是最宝贵的资本。对人力的投资越高,其回报和积累就越大、越丰厚,人力这种资本是唯一可以进行开发并转化为物质与精神合为一体的资本,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第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将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它是的优势和优秀在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具有关键性的特点。在新经济时代,人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因素,企业的管理者应该从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出发,研究人力资源在未来的开发和培养。其次,具有开发性的特点。新经济时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将人作为一切管理的优秀,通过对人的投资和开发来挖掘人的潜力,最终发挥团队的力量。最后,具有竞争性的特点。战略人力资源的管理将重点放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上,通过招聘与企业战略发展像匹配的人才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实践创新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为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创新提供了方向。近几年国内外的很多企业在尝试着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和创新,尤其在员工培训、绩效评估等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第一,绩效评估。新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成功的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条件,而传统的绩效评估体系在新经济时代显示出了它的弊端,构建一种新的绩效评估系统迫在眉睫。平衡计分的绩效评估系统是从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竞争需要出发,分别对财务测评指标、内部程序、顾客满意度以及企业创新与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平衡,从而完善对人力资源绩效的考核与评估体系。第二,员工培训。首先是培训观念的创新,我国很多企业领导对员工的培训不重视,缺乏投资,没有专门的培训人员和培训机构,所以,企业的领导首先要在员工培训的观念上进行创新,将培训当作一项投资。其次,被培训的员工应该从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培训就意味着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指示来行事,我国很多员工将培训视作一种被动的“完任务”的过程,要扭转这种被动培训的局面,就要积极地效仿外企在员工培训方面的经验。最后,培训的方式应该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创新。以惠普公司的员工培训为例,他们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在培训前为员工准备好角色扮演的剧本,进行模拟顾客与销售人员之间的互动,用演练的方式将所有的培训知识贯穿于其中,可以说实践是企业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二、新经济时代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策略

首先,坚持人本化的管理理念。新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全新的思维和理念,创新是新时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企业的创新来自于企业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就是将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管理资源,以人为中心,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的创新精神,使企业和员工同时达到创新发展的目标。

其次,构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最终要靠企业文化来推动,而人才观应该是一个企业最为优秀的文化,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青年才俊思想活跃、技术精湛,对工作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一些佼佼者流动性很大,因此,企业必须构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人才观来吸引这些佼佼者。

最后,完善企业管理者的培训机制。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是由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进行管理的,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成败取决于管理者的素养,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其他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其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通过对现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训、设立人力资源的总监或总裁、创建校企联合、委托第三方的人力资源顾问等几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为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李贻琴单位:国电达州发电公司

新经济论文:消防部队新经济论文

一、强化和丰富内部控制手段,进一步提高控制效用

近年来,消防部队经费有了大幅增长,结算环境、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强化和丰富内部控制手段,健全结算制度机制,依法科学理财,进一步提高控制效用,是我们每一位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的地位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各级消防部队领导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听取财务部门所反映的情况,将提升部队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强化内部控制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要一视同仁,一环扣一环,一层抓一级,逐一落实,大力支持财务、审计、监察、纪检等部门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办事,弘扬正气,抵制不正之风;另一方面,不论是哪一级领导干部,都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打铁还得本身硬”,凡是财经纪律不允许的,一律不做;凡是内部控制制度有规定的,一律不去违规操作。

2.减少领导行政干预,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优势。由于一些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知识相对偏弱,在开展部队设施的基本建设,比如营房修缮、营区美化等涉及到专业知识的经济活动中难免产生偏差。因此财务部门要当好领导的助手,着眼于部队的保障任务,紧紧围绕防火灭火、应急救援等中心工作,在领导干部财权、内控制度以及基本建设投资、重大物资采购方面进行全面覆盖。通过建立健全经费结算制度,加强资金支付、结算报销等环节的管控,明确具体要求,切实保障各项经费的结算与资金的安全运行,防止发生重复建设、铺张浪费等问题,坚决堵住搞不正之风的财路。

3.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细化奖惩机制。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以调动财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财经制度的积极性和加强内部控制的约束力。一方面要建立检查制度和考核标准,执行力落实得好的,就一定要大力弘扬,积极奖励,有效地提高财务人员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乏力、消极怠工,对违纪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单位与个人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造成重大失误者要给予组织处分。从而确保内部控制的权威性和威摄力。防火、灭火、应急救援是消防部队的中心任务,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着眼部队保障任务的现实需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经费结算制度,使之全面覆盖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各项经费的结算和资金运行都明确其具体要求。比如,消防装备器材采购、消防专用材料采购、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营房修缮、营区美化等经费结算,货币资金存储制度、货币资金支付制度以及经费、资产领导审批等,都应明确规定其结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通过健全经费结算管理制度,在确保经费保障顺畅的同时,有效监督制约各项经费财务结算活动,保证经费结算有序运行。

二、在“全、细、严”上下功夫,注重内部控制实效

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与标志。在新经济常态下,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规定,进一步规范财经纪律,从思想上明确“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能花,不能用的钱坚决不能用”,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在“全、细、严”上下功夫。

1.要杜绝一切“跑冒滴漏”现象,抓好每一笔经费支出环节。要紧密结合消防部队实际建立健全有效的经费结算制度,对领导干部财权、物资采购、基本建设投资以及内控制度等各个方面实施全覆盖,不留死角,加大监督力度,用依法、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扼制“任性“的支出;同时对领导干部离任开展严格的审计工作,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赏罚严明,立木为信。

2.要严格规范各种经济活动,抓好容易出现腐败问题的重点环节。比如,凡是涉及部队营房基本建设投资、重大设备采购、大型会议接待、车辆配置等财经事项,必须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从申请、预算、调研、相关会议研究决定,一直到招标采购、验货、入库、设定专人管理等一系列环节,都要按程序、制度、标准、权限,在有效的控制之内,加大财经管理力度,杜绝“暗箱”操作,把好经费支出的每一道关口。

3.要捂紧“钱袋子”,重点控制现金使用,对结算报销、资金支付、转账等环节要加大监管力度,实行多岗位、多程续,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凡是没有财经纪律依据且未按内部控制制度越权办理的各种支出一律不批,令行禁止。同时,要利用大数据平台和信息手段密切注意资金流动与部队账户变动情况,进一步做好公务卡的强制结算目录管理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四风”,堵塞一切可能发生的腐败漏洞。

4.要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强联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定期、不定期地对财务收支、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严格按照财经制度进行处罚,必须要落到实处,不得“下不为例”。让每一位干部战士心中有条底线,都能够自觉自愿地做执行财经纪律的模范。

5.要强化依法管理部队的依法管财、勤俭用财内部控制理念,坚持经费使用的计划原则和保障原则,筑好“防火墙”,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在参谋与决策、服务与监督、保障与需求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同时,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机制,对经费开支、结算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在各项经费的支出前、使用中以及支出后都要做到有效地跟踪监控,避免风险的发生。

三、要以“敢担当、有作为、守规矩“的精神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下,每一位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人员都必须要有全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方法,新的思维,以“敢担当、有作为、守规矩”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时刻自重自省,慎独慎微,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当好部队领导的助手,为部队党委在开展经济活动的重大决策中提供正确的、科学的依据,才能切实保障部队各项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作为消防部队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只有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敢于较真,坚持原则,才能在经济新常态下禁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永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

作者:何泽华单位: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

新经济论文:信息逻辑新经济论文

一、新的经济信息逻辑体系的建立

许多研究与调查已经发现,经济动荡是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的途径也应当诉诸经济新理论。“系统分析”理论在二十年前曾被人们寄予厚望,而其发展到现在也依然不能通过它获得一种关于人类发展的新经济模式。正如梅利尼科夫•列昂尼德•格奥尔吉耶维奇说的那样:“任何一种体制实现起来都得依靠正、反两种反馈制度。负面制度有助于维持体制的当前稳态,即恒定平衡,以及进行持续的新陈代谢,即体制与外界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3]正如作者所言,没有负面制度,体制不可能存在。对于经济主体而言,金融贸易平衡的特征及结构是衡量体制是否稳定的指标,而新陈代谢的特征则体现在贸易货币的流通量上,借助某种货币,企业或地区才能与其他经济主体进行交易。体制正常运转时,“自由能”在体制内部不断聚集,保障体制升级并提高稳态水平等,渐进转变的先决条件也逐渐成熟。而在“自由能”减少的情况下,体制不得不降低稳态水平同时精简结构。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揭示一定的因果联系,和解释被称为奇谈怪论的一些非正常现象。包含直接和反馈式联系的体制,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联系,都不能让我们看清事情全貌。当然,我们也可以不卷入以上的联系当中,从而摆脱因果联系的束缚。目前需要一个以新哲学原理为指导,以新操作办法为基础建立的新经济模式。现代经济学无法解决地区与乃至全球范围内层出不穷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它也不能为建立新经济体制提供理论依据。而是需要学科之间的融合,因为这样的需求已经出现:把局部研究转化为一个统一的跨体系过程,把分散的调研对象资料系统地合并为高度概括的知识体系。在对多种实用学科系统化归类时也需要首先创造共同的科学基础。经济学的信息逻辑体系恰好为此奠定了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曾出现过工艺水平与精神水平严重失衡的情况。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富足,受利益驱动就衍生出一些反常态的模式,如今这些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生态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大自然已不堪重负。

无论科技革命取得了多少伟大的成就,人类在精神进化方面仍是落后的:想解决问题就得来硬的。21世纪初期,世界范围内爆发了50多场军事冲突,不仅破坏了人们的生活,而且留下痛苦和创伤。直到今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仍然严重脱节。贫穷、饥饿、流行性疾病的阴影挥之不去,但即便如此,人类每年用于军事目的的开销仍高达17亿美元。每过一天,人类社会距离崩溃的深渊就又进了一步,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信息时代的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为了争夺市场而爆发的残酷竞争不断上演,这在过去根本难以想象,除此之外,围绕着人基本生活所需的资源,这其中包括能源载体、空气、土壤、水,斗争也在持续。今天的现实不会回答: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谁胜谁负,但不管是以上哪种,它们把水和土地资源消耗殆尽之后,又以惊人的速度扑向了近地宇宙空间。最可怕的是,在民主、发达的工业国家,对人类而言,破坏力强、有害无益的“亿万黄金”观念正渐渐浮出水面。德国两位政治评论家汉斯•皮捷尔•马丁和格拉利特•舒曼在其1996年底发表的著作《世界骗局》中公正地评论道:“在目前世界地理条件下,其他国家的公民永远不可能富裕到对自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的程度。”

而《第三次浪潮的政治》的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人的理智上。第三次浪潮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关的有:“可再生能源、证实大部分生产线已足够老旧的生产方法、可以被称之为‘电力小屋’的社会机构以及被彻底改造的未来学校和工厂。扑面而来的新文明为我们准备了一套新的行为准则,打破程式化、同步化、集中制,摆脱能量、金钱和权力的束缚。新文明包含独特的世界观,诠释时间、空间、逻辑及因果关系的方式,还有掌控未来的准则。作者提到,下一个十年,即使发生重大变故,甚至暴力可能会被应用得更为广泛,但人类无论如何也不会自己消灭自己。我们现在担心的变化,并不是混乱无序的或者是偶然发生的,而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明确、合理的经济模式之上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交往及思考方式,我们所期待的美好的未来完全可能实现,所以才有结论,现在发生的,不是别的,正是全球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另一方面,我们的提案源于一种假说,即我们是旧文明的最后一代,又是新文明的第一代。因此,我们的许多烦恼、痛苦和迷失可以直接追溯到我们自身内部的矛盾和政治制度内部的矛盾,以及垂死挣扎的第二次浪潮和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欲取而代之的第三次浪潮之间的矛盾。

当我们最终明白这一点时,曾经我们觉得毫无意义的事情开始变得明了易懂。很多变化的模式也开始变得明显清晰。生存下来也变得可能而且可行。总之,革命的先决条件释放了我们的心灵和意志。与此同时,两极向三级世界的历史性转变可能会把这个世界推向这个星球上最残酷的斗争,因此,每一个国家都试图在新兴的三层结构中给自己找到具有影响力的位置。由于分配力的差异,出现了角色、优先权和知识本质的改变。整个经济系统以知识为基础。它在社会中形成,所有的商业联盟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一因素。人类应该借助于信息和智慧开阔预测视野,重新思考发展目标。在世界经济系统传统的发展目标下,人们阻挡了文明力量的不断增长,对这一问题应予以特别关注。市场是盲目的,根据系统的状况进行选择时,并没有考虑到该选择会产生怎样的预测结果。源于实践的过程总是会早于用科学的分析手段来理解事物的过程。世界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使人类面临了更多的问题。未来不仅属于那些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较高水平的国家,同时也属于那些能够在自己与自然之间产生新想法的国家。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这比技术领域代替生物圈的趋势更加明显。选择自己发展道路时一定要明白,融入生态圈的能力以及把自己的活动与自然综合体的资源进行比较是快速确定人类成功的标准。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将成为各国政府及个人活动的决定性动机。

显然,能为人类发展方针的根本性改革承担责任的人将成为领导者,另一种人最终则必须承认,一味追求经济增长不是去除生态灾难的灵丹妙药,恰恰相反,它是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这种人也将成为领导者。在选择发展道路时,不仅要融入全球生物体系,还要与自然的发展规律相协调。社会战略与自然发展战略的协调程度将成为有关社会组织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走这一道路的国家将在“全行星系统”中发挥特殊的作用。而作为操控对象敢于利用生态经济系统并能对该系统所引发的一切后果采取相应措施,这样的人将成为真正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在投资领域经验丰富的迈克尔•米尔肯做了这样的总结“:人力资本取代了货币资本”。这是因为知识在原材料、劳动力、时间、空间、资金和其他资源中的需求减少,使人力资本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这也是现代经济的主要资源,并且该资源的价值还在不断增长。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信息和知识主要集中在同一个资本的维护和增加上,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模式的话,该资本只会加速全球性灾难的发生。引起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在经济理论的全球危机中找到。只有克服这一危机,我们才会制定出有效的机制来消除其他全球性威胁。

二、结论

虽然20世纪的经济很大可能是由于人类的错误使得自然资源濒临枯竭,但我们仍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我们在不断增加消耗的同时并没有给生态圈自我修复的时间和机会。在现代经济体系框架下人类造成的消极趋势对整个生物圈的存在造成了威胁。而自然灾害只是全球大灾难来临前的征兆,但其同样也达到了毁灭性的规模。因果关系的恶性循环破坏了地球上的文明,导致了全球性的灾难,在其冲突中一种迫切的需求应运而生。这就是一种新的经济学信息逻辑体系,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保护我们生存的星球的人类生物地质群体。在研究社会危机、灾难及危险本质时,现代经济系统的剥削特点是其主要原因,该经济系统只侧重物质需求,忽略了人类真正的价值和利益,这一价值和利益是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其导致了社会的退化,最终导致灭亡。笔者在自己的专著中提出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既科学又有理据性,其目的是为了让人类避免即将发生的混乱和灾难,这种模式使人类提早了解社会和自然发展的未知规律和进程,帮助人类改变传播经济信息模式所必备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该模式以人类圈为原则建立而成,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周围的自然环境来说它都是合乎道德要求的。

作者:瓦列里·穆基亚单位:乌克兰部长办公室

新经济论文:茶叶行业新经济论文

1行业热度与市场热度

茶产业在如此的热度下,却也难以构建一个消费者认可并青睐的新型消费理念与喝茶体验平台,是我们茶企、茶商们及销售人员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契机。在茶企面临盈利模式改革与产品创新的当下,中国茶区的分布、产量、加工技术的差异、小产茶区与小茶企的自身属性,成为很多业内人士的顾虑。它们就像众多的独立的打车消费者与众多的外卖、快餐的餐馆,只关心自己当下能够容易发展的方向,只看自己短期的利益,才有这样的忧虑。中国茶业未来的大发展,离不开一个个小茶企的共同努力。但是我国目前茶行业过于火爆的同时,茶叶产品趋于同质与商业模式相互借鉴、抄袭[2],各种各样的炒作轮番上阵,套路雷同。这样的现象不是一个好的相互学习的结果,而是一个恶性的循坏。现在的消费者已变得越来越聪明,不会为这些虚无的概念去轻易买单。凡是不能让消费者动心的产品,都将会慢慢退出市场。因此,不改变产品创新方向,不构建正确的喝茶消费平台来提升茶企的盈利回报是行不通的。总之,我们要区分开行业热度与市场热度,不能混为一谈。如何构建市场热度,需要各大茶企人不断地合理调配各自的资源与利益,折中出需要的市场热度,而不是我行我素,心存侥幸,或者过度相信产品为王,而不是价值为王的真理。很多企业,有很多产品,但却没有自身特点,这类产品怎么也不会有产品应有的价值。

2行业门槛的提升与行业价值的增值

当一个行业面临门槛提升时,很多企业将面临一次剧痛的考验。茶行业中,不乏有传统守旧的现象。当前,互联网发展速度不得不让每个企业人感动惊恐,如果行业门槛不提高,那么众多的淘宝商家、个人、熟悉App开发的团体、组织,就会利用低门槛的行业准入建立他们自身的销售渠道,从而对整个行业进行大肆的绞杀。最后,真正的茶企业专注人还不得不求助于他们的销售渠道而丧失自主权。行业门槛提升,需要去掉茶行业相关产业上的过度炒作,如紫砂壶、茶禅、茶文化、传统的加工方式,需要解除终端上的潜规则,过度依赖“产品”(复制品)、山头、古树茶,却缺乏科学思维性创新产品的研发。近来,互联网食品药品管理办法公布消息说,自2015年1月1日起,处方药可以通过互联网数据库认可的电子处方进行销售。这与医药行业的高门槛、高需求不无关系,正是这两者的同时存在,才有了互联网市场需求。茶行业也应该借鉴这样一个模式,提升行业门槛,砍断低门槛准入潜在危险,构建行业新结构与竞争力,提高行业价值的增值,从而突破行业现有瓶颈。

3消费选择倾向

3.1场景消费消费形成离不开场景的模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信息传递远没有现在这么快速。以前人们的消费形成主要来自电视的推广,当时谁的广告消费场景的模拟与消费者发生共鸣,产品的销售额就会暴增,谁就是赢家。有业内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当时知识普及远没有现在这么广泛。笔者认为,除该原因与信息不够膨胀的因素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消费水平不高,社会竞争不凸显。而如何在一个信息爆炸、知识普及广泛、社会竞争凸显、人文关怀彰显的时代,构建一个好的消费场景,笔者认为人文关怀很重要,茶业的发展不需要强大的售后服务,但我们应更加注重消费者在消费产品的前、中、后各阶段的口感需求,以及因此带来的情感需求,并最终形成一种消费认同。现实的消费情况是消费者大多被各类电视广告、大街小巷的传单文化、微电影与娱乐宣传穿插、电话与信息推销的现象困扰。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必须的生活环境中穿插各类广告,消费者却会心一笑,甚至会在这种无聊的场景下彰显我们包容与理性的一面,对于一些产品,此时消费者们会更愿意去体验与留意。茶叶场景的消费,应该区分任何其它产品的场景消费,更加注重轻松的消费场景。茶文化的宣传与普及、禅茶与个人修养,也都应建立特有的消费场景。

3.2引导消费革新当前的各类网站广告宣传、天猫新老顾客实时提醒、各类信用卡合作商优惠大酬宾等,这些都只是促使消费者发生消费的行为。当然,这是促使消费发生的前奏。这些活动已经囊括了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消费者无法避免,甚至很多潜在消费者对这些行为很感谢,因为这样的即时提醒,使得消费者有更多时间来准备。对比茶叶的消费发生,却很难做到这样,毕竟茶叶发展定位与茶叶潜在产品相比而言,较难被大众接触、了解和认可。茶叶消费怎样让消费者大面积的接触、了解,最后到认可,除了喝茶体验平台的构建,还需要类比茶叶消费与其它行业产品消费的区别,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实用的喝茶体验平台,才能引领消费革新。

3.3消费认同后的茶叶品牌构建说到品牌构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产品为王。可是,在很多案例中,并非产品就是一切,淘宝、京东、支付宝,它们的产品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根本没有自己的产品,但是他们的品牌却几乎家喻户晓。这是因为只要符合消费者认同这一点,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品牌。互联网思维就是专门颠覆传统思维与营销模式的新工具。曾经的快的打车等,都在试图引导消费行为,从而创建自身品牌,采取阶梯式补贴方式吸引大众。茶行业应该有的放矢,捕捉消费发生、消费认同的消费者心理,改变大众的消费行为,再创建自身品牌。

作者:吴敦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新经济论文: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新经济论文

一、理论模型的提出

(一)基本假设FujitaMasahisa和Jacques-FrancoisThisse(2002)综合了中心-外围模型和张伯伦关于中间投入品多样性的方法构建了关于粘性劳动力与区域专业化的两区域、一种生产要素以及三部门模型。本文的模型基本假设与之相似。模型中包含两个区域,即城市地区和城市以外的边缘地区;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且劳动力是粘性的,其不能在区域间流动;经济系统中有三个部门:制造业部门、服务业部门和传统部门,其中服务业部门为制造业部门提供服务产品。这里假定制造业部门和传统部门使用劳动力,且劳动力在空间上是不流动的,所以假定制造业部门产品是同质的,并且假定制造业部门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以及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所有劳动力的偏好是一致的,可以用(1)式所表示的效用函数来代表。其中,表示消费者效用,代表对制造业部门使用低生产率服务产品而生产的同质产品的消费,代表对制造业部门使用高生产率服务产品而生产的同质产品的消费,A代表对传统部门产品的消费。,表示在消费者总支出额中对制造业部门各产品的支出份额,表示对传统部门产品的支出份额。与之前的模型不同,本文借鉴了ToshihiroOkubo(2010)关于企业异质性的研究思路,将服务业部门划分为生产效率不同的异质企业。假定服务业部门以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为特征,生产多样化的现代服务业产品,以满足制造业部门的服务需求,其区际之间交易遵循冰山交易成本,区内交易无交易成本,并且依据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而表现出企业异质性特征。为了方便研究,假设现代服务业部门有两类生产效率水平不同的企业:一种类型为低生产率水平的企业,需要较多单位的劳动力及具有较高的边际成本,称其为“”企业;另一种类型为高生产率水平的企业,需要较少单位的劳动力及具有较低的边际成本,称其为“”企业。其中,每个企业都需要使用一单位资本作为固定资本投入,则现代服务企业类型j生产产量需要单位的劳动力,其生产函数如(2)所示。关于企业异质性的引入,本文假设现代服务业部门的异质性企业“”和“”的单位投入系数分别为和,且。每个区域在初始均衡条件下拥有相同的“”企业和“”企业分布,和分别表示“”企业和“”企业区域内企业数量的构成,其中,这个企业类型的份额表示生产率分布,在Melitz(2003)的研究中是外生给定的。由于每个区域的每单位资本与个体边际成本有关,因此可用不同企业单位投入系数和来测量。假设决定企业异质性的成本差异要高于“”企业和“”企业的相对分布比率,具体关系见(3)式。

(二)消费者行为消费者效用函数由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表示,所有劳动力的偏好是一致的,并消费同质产品。地区代表性消费者效用函数如(1)式所示。如果为消费者收入,是传统部门产品价格,而是制造业部门低端产品的价格,是制造业部门高端产品的价格,则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

二、均衡分析

本文中的模型是在制造业部门使用服务部门产品的前提下展开的。当使用服务部门的产品时,制造业部门之所以在某区域集聚,是因为服务产业聚集在该区域,然后吸引制造业部门区位选择至此,而制造业部门集聚此地,又提供了大量的服务产品需求,因此又会吸引大量的服务业部门集聚,相互作用,不断循环。命题2企业异质性可以作为引起聚集的一种力量,更多的异质性企业更可能导致完全聚集的产生并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相对于低效率服务企业而言,高效率服务企业由于自身单位投入系数较低而集聚在城市地区表现出的稳定性更高。

三、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一)指标选择通常情况下,经济活动规模越大,所产生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就越明显,也就越能吸引更多的企业集聚于此。因此,经济活动规模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将指标体系共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主要从经济活动规模来描述;另一类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指标,是指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外部因素,主要包括腹地的综合实力、贸易比率、人力资本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制造业集聚度、服务业集聚度、物流业集聚度以及宏观税率水平等指标。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香港,香港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自由的市场制度、发达的金融和物流服务以及完善的法律制度,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香港不但拥有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基础设施,还提供较为完善的如融资、保险、经纪、仲裁与法律服务等中高端服务业。此外,很多国际知名的企业和国际组织总部都选择在香港经营业务。因此,选择香港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代表来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对象具有代表性。

(二)数据说明鉴于相关数据的可得性和时间的连续性,本文采用2001年-2012年香港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相关数据来源于200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的《香港统计月刊》。本文的计量分析主要使用以下变量,详细划分见表1所示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计量软件为Eviews6.0。

四、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基于VAR模型要求系统中各变量的平稳性要求,本文通过AugmentedDickey-Fuller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ftop、gdp、hum、infor、jem、zem、tax、trade、traf、yem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这些时间序列均为一阶差分平稳过程,具体见表2所示。

(二)协整关系检验下面采用Johansen最大似然法来对以服务企业机构数量比重为代表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演进影响因素进行协整检验。如表3所示,根据LR、FPE、AIC和HQ准则,确定VAR模型的最大滞后阶数为3阶,那么设定Johansen检验的滞后期为2。选择由ftop和gdp、infor、trade、traf、jem、yem构成的列向量有确定线性趋势且变量之间存在4个协整关系,具体见表4。协整关系方程表明在长期均衡关系中,以服务企业机构数量比重为代表的城市发展水平与腹地综合实力、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贸易比率、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服务业集聚度和物流业集聚度之间存在稳定关系。而人力资本水平和宏观税率水平对 服务企业机构数量比重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此处暂不考虑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腹地综合实力和贸易比率每增长1%分别会引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1.09%和1.57%;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在长期内对中心城市表现出负向作用,即两个因素每增长1%会引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降低1.14%和2.00%;同样,企业异质性对中心城市长期发展的贡献也较大且均起到了负向作用,服务企业集聚度和物流企业集聚度的负向效应系数分别为-1.45和-2.18。

(三)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基于协整关系检验可知,变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ftop)与腹地综合实力(gdp)、人力资本水平(hum)、信息基础设施水平(infor)、贸易比率(trade)、交通基础设施水平(traf)、服务业集聚度(jem)、物流业集聚度(yem)等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根据范晓莉(2012)[15]、郝寿义和范晓莉(2012)[16]的研究方法,在协整关系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中心城市的误差修正模型,探寻各演进影响因素与发展水平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如式(37)所示。其中,误差修正项为,误差修正系数为-0.04,说明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率的误差修正项具有负向的修正机制,即发展水平增长率对长期均衡的偏离会对短期的发展水平增长率波动产生一个负向影响,但调整速度稍慢,不具有显著性。从ECM模型来看,短期内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除了受自身增长率的影响外,还受到滞后一期的腹地综合实力的正向影响和滞后二期的腹地综合实力的负向影响。同时,滞后一期及二期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企业集聚度的增长率对于发展水平增长率具有负向作用。而滞后一期贸易比率的增长对发展水平增长率短期内起到正向影响,短期正向效应系数为0.01。而滞后二期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增长率对发展水平的增长影响也为正,短期效应系数为0.04。此外,滞后一期的物流业集聚度的提高则对城市发展起到了正向效应作用。

(四)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1.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显示,对于来自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自身的冲击显著为正,冲击响应在第一期为最大值并逐步下降,在第二期达到最小值后处于一种波动的状态;对于来自于“腹地综合实力”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响应在前五期内呈现倒U型的负向效应,从第六期呈现稳步上升的正向影响;对于来自“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响应显著为正,从第一期至第五期均呈现稳定上升的正向影响趋势;而对于来自于“贸易比率”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是显著为正的,在前五期呈现倒U型的波动状态后呈现稳定的正向效应影响;对于来自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响应显著为负,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负向波动状态,且负向影响力度逐渐减弱;对于来自于“企业异质性”影响因素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来说,在前二期内服务企业集聚的贡献为负,从第三期开始逐渐上升,直至第七期达到峰值,此后呈现平缓下降的正向影响趋势。而来自于“物流企业集聚”贡献在前三期内影响力度较弱,从第四期开始呈现U字型的负向影响,从第十五期以后转为稳定上升的正向影响趋势。综上所述,在短期内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除了受自身发展水平的较大影响外,服务业集聚度和物流业集聚度的提高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带来较大的正向冲击效应。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在短期内对中心城市发展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但长期内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此外,贸易比率在短期内对中心城市的影响较弱,但在长期中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影响力度;与之类似,腹地综合实力也主要在长期内利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2.预测方差分解分析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预测均方误差进行分解。结果显示,短期内主要受到城市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占比为81.36%,同时还受到服务业集聚度、贸易比率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高低的影响,占比分别为2.77%。6.46%和8.11%。长期而言,腹地综合实力、贸易比率、服务业集聚度是影响中心城市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影响占比分别为7.39%、11.7%和9.97%,其中服务业集聚度的影响力度上升较快。此外,长期内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仍发挥较大的影响作用,影响占比为9.7%,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和物流业集聚度的影响力较弱,但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在异质企业区位选择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了企业异质性视角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理论模型。一方面,模型结论较好地解释了单一中心城市经济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机理,对城市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理论的解释;另一方面,在理论模型的主体框架下研究不同类型企业的区位选择和再选择,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类型企业集聚或扩散的内在机制,描述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特征性事实并解释了其内在机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异质主要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而作用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扩散连锁效应,从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类型。本文建立了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演变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协整检验的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来验证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发展水平和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在短期内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除了受自身发展水平的较大影响外,服务业集聚度和物流业集聚度的提高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带来较大的正向冲击效应,同时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也将发挥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则在短期内对中心城市发展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长期而言,腹地经济实力、贸易比率、服务业集聚度是影响中心城市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且服务业集聚度的影响力度上升较快。本文的政策含义也十分明显,首先,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新城的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快速交通通道与信息通道与中心城市保持紧密联系,特别是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城市空间结构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大都市区空间模式演变的显著推动力量,产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方向,并且也将成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拓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应重视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竞争是以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供应链间的竞争,因此出台促进制造业和物流服务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是中心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同时还应构建金融服务园区,培育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为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提供高端服务支撑,从而加快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其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一方面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集聚经济,另一方面也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及规模扩大而产生的交通拥挤成本的上升进而产生集聚不经济,进一步地抑制了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因此,应加快中心城市的集疏运体系建设,做好集疏运体系的规划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集疏运网络系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再次,制定增强适合城市发展的信息服务功能。为增强中心城市信息服务功能,亟需加快建设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同服务平台,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各大企业、金融保险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的优势资源,构建集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和协同化于一体的服务统一平台,拓展城市的信息服务功能,走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作者:范晓莉王振坡单位: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经济论文:基于学习型企业的新经济论文

一、新经济时代对学习型企业建设的诉求

随着高新科技和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以“高增长”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经济形态席卷全球。在这场经济风暴中,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对应着这些时代变革,我国现代企业发展的时代诉求也将成为新经济时展的应有之意。

(一)企业责任:新经济对学习型企业“人”的要求在新经济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为当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原有的经济运行模式和企业竞争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现代企业正处在一个灵活、动态、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并在这种环境中寻求突破。显然,随着资本的全球化流动,在剥离了那些静止、耗资、滞后的资本之后,“人”这一最活跃也是最具变革性的因素在企业间的竞争作用便充分发挥。以知识、工作能力、实践经验、创造能力以及个体价值理念所集聚的人力资本则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大放异彩———谁的员工能够在动荡未知的市场环境中识别、解决问题并不断创新,谁就能占据先导。因此,在这种新的经济发展中,所有围绕这种多元型、复合型的“企业人”以及“社会人”的可持续发展,便成为新经济时代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时代要求的驱动下,企业必须转变“赢利至上”的责任理念。欧白恩认为:“员工个人的充分发展,对于我们企业追求卓越的目标至关重要。”[3]那么企业在寻求“卓越目标”的同时,也应该将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上升为一种企业责任。一方面,现代企业基于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将员工的学习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上日程,而企业无论是在内部结构还是组织功能的建设大多是围绕这一职责展开的。可以说企业未来的发展与企业员工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另一方面,知识和信息的狂轰乱炸让人无所适从,而旨在加强能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将成为重要的投资,今后人们将格外重视全面文化素养,提高学习能力。[4]因此,企业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将被赋予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无论从企业发展还是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来说,新经济对人的发展要求都需要企业承担起发展“人”的任务。

(二)理念革新:新经济对学习型企业“内涵”的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市场大潮中,学习型企业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当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建设进程中,学习型企业大多只是流于“形”的模仿,而缺少其本有的内涵性建设。具体表现为企业“人本”意识弱化、企业文化淡漠、对学习型企业认识模糊以及员工缺乏“学习”意识或单纯的以知识为主的学习等,而这些有关企业意识层面上的建设问题都将成为学习型企业发展的障碍。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将“学习”意识真正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如何将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有效对接?怎样打造企业自身的品牌价值?这些都是当前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与改革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新经济时代是一个企业转型的时代,而传统企业向学习型企业发展的必然性就决定了企业思想变革的必要性。针对上述问题,发展学习型企业首先应做到“先破后立”。即传统企业在破除旧的“官本”理念、“物本”理念、局部观念、单一静态观念等阻碍企业转型的思想上下功夫,同时还应该保持思想先行。厘清学习型企业发展内在要求,从整体、多维、动态发展的视角重新定位企业的发展战略,以构筑企业文化氛围基准,转变为开放、系统、联系、合作、参与的发展理念,将企业建设投入到学习型企业的内涵性建设规划上来。

(三)组织变革:新经济对学习型企业“效益”的要求在新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市场经济发展,着重突显一个“快”字。然而,在这种快节奏下,新经济要求企业发展应兼顾质量和效益。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在面对市场新资讯、发展新问题、创新新领域以及对产品质量或服务问题的反馈等方面都要求现代化企业组织应该顺应这种形势的发展,并能够准确、迅速地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组织的反应速度、信息对称程度以及上传下达的速度都将成为新经济竞争模式中的决胜因素。然而,传统的阶级组织中,高阶管理者思考,基层人员行动。[5]原有的企业组织在那种“散、断、慢”的运行状态将无法应对自如。由此,新经济对学习型企业在“效益”上的要求则是对企业在组织建设上提出的新课题。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指出,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组织将是今后学习型企业发展的主题。[6]然而,随着网络化、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应该会有更多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将在企业的应用与实践中被开发出来。这些组织在应对不同的国际形势、不同的发展领域以及多变的竞争形势下,将会以更加灵活、主动的组织形式来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二、学习型企业建设的路径

新经济时代对我国企业的全面转型即将意味着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显然,这些新特征不仅是经济发展要求,同时也为学习型企业建设创设了适宜发展的行进空间,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

(一)以“企业发展与文化建设同行”为目标导向新经济时代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应尊重市场规律,充分释放市场的活力。这就表明,企业要在新经济时代有所作为,就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线路,通过厘清企业发展和由企业群成员所外化的企业习惯、企业能力和企业行为等企业文化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来开阔企业发展的视野,激活企业文化发展潜力,寻获企业发展的方向。尤其是要通过深入挖掘企业与文化的渊源,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层面上,关注企业内部的正式文化和非正式文化的发展内容和特点,从中析出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关节点,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大河中树立企业的个性文化,从而形成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行为方式。显然,这些要求都是我国学习型企业建设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发展与文化建设同行”应是学习型企业建设的主路向。一是以“企业效益增长与文化传承同步”为基点,彰显学习型企业建设“以战略为目标的学习”特点。从历史角度着力,企业应以“经世济民”为发展使命,以经济的生产性为支撑来发展员工优良的传统文化素养。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性深深的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强调企业在谋划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还要兼顾对文化传承。惟有如此,企业的发展才是有源之水,学习型企业建设关于“学习过程融于政策和战略结构”之中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二是以“企业结构调整与文化发展同步”为重点,彰显学习型企业“构建能动性的组织结构”的个性。企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在保障企业稳定的前提下,变革企业内部结构,以提升企业的灵活性、互通性、协作性。企业文化则是这个组织整体意识的体现,在企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它不仅是企业结构调整的“软链接”和内在动源,更是企业结构调整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略导向。基于此,在企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应重视文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的影响。三是以“企业品牌建设与文化创造同步”为切点,突出学习型企业“共同参与政策和战略的制定”的特色。品牌即文化,企业品牌打造不仅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技术内涵等凝结在产品或服务中的具体表现,更是企业精神、企业信念、企业文化的再造。在企业品牌建设过程中,将企业文化的发展推陈出新并注入到产品生产,那么企业的品牌便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企业的品牌建设应充分发扬人本精神,通过组织活动或决策的无障碍参与,充分调动企业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将这种承载着企业文化的智慧和理念意见或建议与企业品牌建设相联系,则是学习型企业建设发展的个性展现。

(二)以“企业改革与教育开放同进”为行为架构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大企业开放性,提高企业开放的层次,扩大企业开放的领域,注重企业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在此意义上,我国企业改革的关键应是管理开放、技术开放、人才培养开放三个方面的同步提升,其中人才培养是支撑,特别是企业员工的社会化继续教育在企业改革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在许多成功的企业中,企业改革往往与教育开放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承,共同支撑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这表明,企业改革要以人力资本再生产为轴心,以“企业改革与教育开放同进”作为学习型企业建设的行为框架。这个框架要求以“三个重构”为切点。一是以企业改革思路重构企业教育开放理念。现代企业改革思路是以开放为前提、以创新为优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它强调要在全面提升在职人员自我发展素质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组织的开放程度、科研水平及成果转化能力等。这一改革思路对现代教育开放理念有着激活与重构的现实意义。它倡导现代企业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既要面向社会开放,构筑社会性的企业教育培训与学习评估系统;同时也要面向国际开放,引进和吸收国外前沿性的企业培训理念及企业教育方式,如西门子建立的西门子管理学院、美国麦当劳快餐饮食公司开设的麦当劳大学等,甚至有学者称其为企业发展的“核武器”。二是以企业改革战略重构企业教育开放模式。“以人为本的创新驱动发展”是现代企业改革战略的优秀,它强烈诉求现代企业在注重发展方式创新、经济效益创新、产业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多的关注企业的教育创新、文化创新和人才创新,这不仅奠定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更重要的是增强学习型企业建设的能力与活力。为此,企业教育开放模式必须有一个大幅度的转变,自觉把以往应对性、固态性的教育模式转化为动态性、开放性的教育模式。如将企业发展问题作为企业员工所要面对的探究式问题,企业领导以激励的手段并以“教师”、“设计师”的角色辅助团队参与组织研发和管理;组织企业“智囊团”,将企业的多维性人才进行部门间交流与合作。由此,让培养企业急需的开放性人才、外向性人才、多能性人才成为企业教育发展主路线,进而为学习型企业建设的行进提供科学的方法选择。三是以企业改革方式重塑企业教育开放行为。推进产业机构调整,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产业等,是现代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式。这种改革不仅注重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更重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劳动者素质创新在现代企业改革中的重要意义,把传统的“企业硬实力变迁为主线”的改革方式,转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加快科技创新为主体的“企业软实力提升”上来。这种企业改革方式的变迁,必然倒逼现代企业教育重新调整教育行为,以新的教育开放行为融入现代企业改革体系之中,将以往固态化的企业类、课堂类、岗位类教育行为转化为移动式、信息式、订单式、协作式的开放化教育行为。这就为我国学习型企业建设提出了必要的行为规范。

(三)以“技术创新与人才创新同步”为原生内力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我国新经济时代的紧迫任务,其优秀就是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的共生对接的问题。这种共生对接,一方面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应是人才创新的动源与载体,在系列产品创新和工艺方法等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培养与造就出一批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在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自主创新、自觉创新、自性创新的精神,为企业新一轮技术创新做出应有贡献。显然,这两个方面的良性互动,不仅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因,更是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原生内力,其中“技术创新与人才创新同步发展”应是主线路所在。一是以技术创新推进人才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是包括系列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计、研究、开发、应用等系统化的技术更新过程。在这个技术更新过程中,每一项新产品的设计或新技术的应用,都为相应人才创新或相关人才创新元素的生成提供条件与支撑。换言之,企业技术创新必是企业人才创新的激素与动因。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人才创新培养的质量与针对性,将创新技术的理念、视野、要求引入企业人才创新培养的各个环节,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素质、能力、技巧与技术创新的要求协调一致。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的多样性与多层性决定了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路径、类型的多样性与多维性,促使企业形成一种多功能、交互式、开放式的培养环境。这两个方面的重合为我国学习型企业提升“以技术创新为人才创新铺路”的内力,作了最具实践意义的注解。二是以人才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这种“以人为本”诉求以企业全体员工的政治思想的进步、职业道德的修养、岗位技能的提升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石与保证。这也意味着,“以人才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是我国学习型企业建设的本质属性。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应是全体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展示,是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凝聚为企业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脊梁,体现的是学习型企业建设的“人本”意识。另一方面,企业的人才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回应,要求企业全体员工通过传统或现代的学习、学历或非学历的教育、学校或社会化的培训,将自我的知识资源、能力资源、技术资源融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去,锐化为企业技术创新的要素,张扬的是我国学习型企业建设的活力之源。

作者:张坤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新经济论文:市场营销中的新经济论文

一、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1.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网络营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应运而生,网络营销逐渐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营销中发挥的作用也日渐增大。通过网络营销的方式,企业可以快速的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为企业捕捉有效信息提供了便利,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在随时发生改变,网络营销的策略能够借助互联网扩大信息搜寻的范围和准确性,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能够使商品以最低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营销企业快速准确掌握消费信息,有利于有针对的开展市场营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服务营销的力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在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的产品生产与管理已经日趋完善,彼此之间的差距也很小,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企业营销获得成功,就需要从服务方面入手。消费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服务的满意程度,对于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市场营销中,应注重服务营销的策略,在保证产品质量、价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服务态度和效果,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同时做好产品的售前、售中以及售后服务,并做好产品的信息反馈工作,及时与消费者联系,听取他们对企业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此外,还应加强企业员工的服务培训,使每位员工都能够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服务,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加强创新策略的应用当前经济发展迅速,各种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同类企业之间生产差距,才能够占领市场,实现良好的发展。首先应营销观念一定要创新,转变传统营销理念的束缚,克服旧思想的约束,为企业的创新营销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发展的最大竞争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因此,应不断加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力度,善于捕捉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的新需求,从而生产出更多新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产品技术以及观念的创新都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企业应积极引进创新性人才,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更多新奇的思路和想法,从而创造出更多新产品。

4.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的有序开展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证,企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市场营销的开展,寻找合适的营销渠道,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管理制度,为企业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和保障,为企业的销售商和销售人员提出严格的奖惩办法,使他们能够努力为企业工作,避免企业与销售商以及销售商之间出现矛盾利益的冲突,为企业发展带来影响。[3]所以制定完善的营销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市场营销的开展,协调企业与销售商的关系,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结束语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要发挥市场营销的作用,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不断提升和创新营销策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拓宽营销渠道,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完善营销管理制度,更好的为市场营销提供保障,也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魏巍单位: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新经济论文:反价格垄断的新经济论文

一、涉及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中价格与非价格因素并存

随着中国反垄断执法工作的推进,知识产权在反垄断案件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反价格垄断领域,对知识产权因素的考量也使相关案件变得更为复杂,如何有效地平衡维护竞争和激励创新两大目标是处理相关案件需要面对的挑战。尽管从理论上讲,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与保护知识产权在促进竞争、激励创新和保护消费者方面有相当的一致性,但现实中知识产权的所有者与使用之间存在一些现实的或潜在的利益冲突,二者在知识产权的授权和转让价格以及具体方式上有各自的利益。由于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其所有者在定价方面通常具有更多的主动权,而要判定价格是否合理非常困难。因为,在革新行业,经营者要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需要承担研发失败以及产品技术升级路径变更带来的各种风险,因此,其产品定价通常不依赖于边际成本定价,而是要综合考虑研发成本、风险、市场需求等因素。也就是说,成本因素将不再是定价考虑的唯一因素,这为“不公平高价”的认定制造了困难。尽管《反垄断法》第55条和《反价格垄断规定》第26条均明确提出只有当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才适用反垄断的法律法规。但是,上述条款对于解决知识产权方面的反价格垄断问题仍显不足。一方面,上述条款较为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在西方国家,尽管对反垄断法应如何处置知识产权问题仍在争论,但已经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或文件。比如,早在1995年美国就了《关于知识产权许可的反托拉斯指南》,结合典型案例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问题作出详细说明。欧盟也于2004年了《关于技术转让协议适用欧共体条约81(3)条的772/2004号条例》,对技术转让中的反垄断和知识产权问题作出了规定。目前,中国尚缺乏这一领域的专门法规,对涉及知识产权的反垄断问题主要是由行政执法部门和法院结合反垄断法的立法意图和目标来进行权衡。另一方面,持不同立场的主体对上述条款的解读可能会有所差异。一是“滥用”的含义问题。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就“滥用”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字面的理解应该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应的各类行为。但考虑到知识产权涉及到复杂的技术问题,人们“滥用”行为的认定可能会有分歧。二是抗辩问题。一方面,经营者是否可以通过证明其定价行为中存在合理成份,来减轻其因“滥用”而应受到的处罚;另一方面,如果经营者要证明其知识产权属正当使用,那么确认“正当”的原则应该是定价覆盖研发成本并实现合理利润,还是应激励行业的创新行为,还是其它。从目前的法律法规和执法情况来看,上述问题尚需进一步明确,以帮助经营者形成正确的预期,达到预防经营者“滥用”的目的。

二、双边市场中价格对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性下降

双边市场广泛地存在于市场经济的各个行业,既包括银行卡、购物中心、房屋中介、媒体等传统产业,也包括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电子商务平台、游戏平台、移动数据业务平台等新兴产业。在新经济时代,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是反垄断工作关注的重要对象。近年来,奇虎360诉腾讯垄断案、互动百科诉百度垄断案等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案件中涉及到的经营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双边市场以及网络外部性的特征。随着互联网逐渐与各个传统产业交融,并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涉及双边市场的反垄断案件也会不断增多。在双边市场中,作为平台的经营者需要面对价格弹性不同且相互之间存在网络外部性的两边,经营者的定价方式、盈利模式,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测算都与传统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反垄断执法中,市场份额的计算、市场势力的识别、经营者行为是否排除、限制竞争的判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从执法的目标而言,与传统市场相比,在双边市场背景下经济学对促进竞争,提升效率,保护消费者福利等这些反价格垄断的目标理解会有所不同。在传统市场中,更低的价格、更高的质量和更多的新产品意味着更高的消费者剩余。但在双边市场中,消费者福利不仅取决于其使用商品和服务所支付的价格,还取决于平台中的用户数量,以及平台创新带来的效用。在传统市场中,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意味着经营者市场势力的提升和行业中竞争程度的下降。而在双边市场中,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则可能意味着单个平台中使用者的数量更多,一侧的使用者给另一侧的使用者带来的正外部性更强,从而整个平台使用者的福利水平更高。从执法的具体环节而言,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反价格垄断规定》中规定的“不公平的高价”和“不公平的低价”已经不再具有明确的反竞争含义,简单套用相关条款可能难以作出真正有利于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福利的决定。双边市场中价格决策往往会偏离其成本结构,平台经营者对外部性较强的一方制定的价格水平可能低于其边际成本,甚至会出现免费使用的情况,而对另一侧消费者的定价则可能高于其边际成本,平台经营者的利润水平取决于得自平台两边的收益。比如,搜索引擎可以对使用搜索服务的人免费,而通过竞价排名和出售网络广告盈利。甚至有的经营者还会对同一侧的消费者采用免费与收费并行的模式。比如,在一些视频网站既提供免费视频供所有会员观看,又提供一些付费视频仅供收费会员观看。二是《反价格垄断规定》中对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存在很大的难度。在双边市场中,经营者都会面对两方面的平台参与者,不同的平台面对的参与者往往具有不同特征,这给相关市场的识别带来了困难。比如,360诉腾讯案中,广东省高院将QQ与社交网站、微博服务认定为属于同一相关市场的商品集合,而360邀请的专家证人英国学者DavidStallibrass则认为根据对邮件、微博、飞信等的产品属性分析,它们并不能替代即时通讯软件。相关市场的界定及市场份额的计算是该案件争论的焦点,也是影响最终判决的重要认定。即使在相关市场已经界定,计算市场份额又会存在新的障碍。比如,在搜索引擎市场中,按照使用人数、搜索量和广告收入等不同的标准计算得出的市场份额会有显著差异,这会对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带来挑战。三是对于存在价格垄断行为的交易平台,很难认定其违法所得和销售额。双边市场中平台经营者的收入往往来自多个方面,并且各个方面的收入可能有较强的关联性,这为违法所得和销售额的计算制造了困难。比如,腾讯QQ的收入就可能来自会员缴纳的付费、广告收入、互联网增值服务等,而广告会影响增值服务的体验,平台又往往给予付费用户不看广告的特权来改善其体验,从而在广告、会员费和增值服务任何一个方面的价格垄断行为都可能影响到其它方面的收入,这为准确计算违法所得带来了挑战。

三、新经济下推进反价格垄断工作的政策建议

首先,应明确反映新经济时代特色和产业特征的反价格垄断执法目标和执法理念。从国内外反垄断的历史和现状看,反垄断的目标往往是多重的,最直接的目标是保护竞争,最优秀的目标应该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终极目标应该是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新经济时代,创新是许多产业共有的特征,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更是提升消费者福利和社会总体福利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反垄断执法目标中,需要把效率,尤其是创新效率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反价格垄断的相关决定和法院判决要有利于刺激企业创新,激励企业以创新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价格更为合理的产品和服务。在执法理念上,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除了对当前的产业形态、相关市场、市场份额有清晰的认识,还需要对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方向作出一定的预判,对可能出现的商业模式作出充分的估计,充分认识新经济时代竞争的动态特征。其次,应加强对新经济时代产业动态以及相关领域经济学和法学前沿的跟踪。在新经济时代,随着技术不断革新以及互联网对各传统产业的渗透,一些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经营者的定价策略、盈利模式都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传统产业的变化,人们对市场边界的认识、对市场份额的计算也会不同于传统产业。因此,在相关产业如何划定市场边界,如何衡量竞争、效率和福利水平,这些都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经济学家会结合新的产业特征,建立起新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进而形成在这些产业应该如何实施反垄断的政策建议,这为新经济时代的反价格垄断提供了重要借鉴。同样,法学家会对新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下市场中不同主体的权利责任有新的认识,并从立法意图、法理学、比较法学以及法律解释学等不同的视角予以阐释,加深人们对反垄断最基本理念和执法目标的认识,为反价格垄断提供借鉴。因此,加强对产业动态、经济学和法学前沿的跟踪对于在新经济背景下加强反价格垄断工作意义重大。第三,应加强跨部门的合作与协调。新兴产业通常代表着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不仅会受到反垄断部门和竞争政策的关注,更会受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产业政策的关注,因此,必须加强跨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一方面,不同的反垄断执法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合作。行政执法中负责反价格垄断和价格之外垄断行为的分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工商总局,由于反价格垄断中可能会交织着一些非价格因素,这就需要两家行政执法部门加强配合与协调,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联合执法,或者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由一家执法机构代为行使另一家的部分职权。另一方面,反垄断执法部门需要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在涉及到知识产权、电信、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等具体问题时,往往存在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的问题。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二者的协调和兼容,产业政策在扶持相关商业产业时应以不破坏相关行业的公平竞争为前提;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通过事前协商和适用除外等制度避免二者出现矛盾。此外,应加强反垄断行政执法与私人执行上的协调。反垄断政策实施中,除行政执法外还存在反垄断的私人执行,即市场中的私人参与者基于反垄断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以维护其个体利益或公共利益不受损害。随着反垄断的基本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私人执行在反垄断实施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需要指出的是私人执行与政府的行政执法之间并不相互排斥,二者协调得当可以更好地发挥反垄断政策效果。以IDC专利垄断案为例,在华为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也接相关举报介入调查,法庭诉讼和行政执法的共同推进提升了该案件的透明度和最终判决的合理性。该案件可以作为行政执法与私人执行相协调的一个典型案例,为今后的反价格垄断执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刘志成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新经济论文:基于现代传媒产业的新经济论文

一、传媒业发展概况

由于在传统媒体上广告投放的预期效果不理想,许多企业开始撤回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例如,年初央视新闻联播前的黄金广告有两档从央视撤下。所以就广告这一个具体的门类而言和新媒体的发展也在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广告整个5000亿的盘子在重新洗牌,好多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正在发生变化,需要我们找到一些新的办法进行突围。2013年阿里巴巴通过收购新浪微博的部分,把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的界限打通,阿里巴巴在2013年的双十一营业额达350亿,而在2008年的双十一仅五千万,五年的时间从五千万到三百五十亿,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天网上销售额的问题,背后隐含着中国人现在消费习惯的一场革命,不是悄然到来,而是已经迅猛地向我们扑来。这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当前部分城市还在建大量的商业综合体,那么他们将怎样应对这场革命。未来城市的商业综合体,或者文化商业综合体,或者叫商业、文化、旅游综合体,一起都是在这场革命当中作为一个端口在进行表现。而这个端口的表现更多的实体是解决人们的观赏体验和感知,而实际上其他大量的销售和购买都是通过网上和物流来解决的。所以我们在布局城市建设规划的时候,在布局一些新的商业综合体和城市文化综合体叠加的时候,这种现象的背后有许多可以值得决策者思考的。相关产业的概况也简单说一下。2013年,湖南卫视依旧保持排名第1,为超级卫视,其剧场平均收视达0.95%以上,季播及常规综艺均破2%。随后为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为一线卫视,剧场平均收视在0.85%以上,周末季播综艺有收视超过1.5%的。北京、山东、深圳、安徽和天津卫视位列二线领先卫视,剧场稳定,综艺表现平平。电台在前两年的资源调整后重新实现快速增长,增幅有较大提升,达13.1%。新闻、时事类电台节目的广告吸引力正在增大,花费较去年同期增长21.5%。多数投放电台广告的重点行业增幅优于去年同期,其中房地产、建筑工程行业仍保持37.2%的较快增长。

截至8月3日,中国城市院线2014年电影票房已经达到176.48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影片占到52%。最低值为2011年,票房在45%、46%左右。国产影片占的比重比较低,所以今年我们希望达到270亿,这对中国十年电影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快速阶段当中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万达在这方面已经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院线,他们还在美国成功收购了第一大院线,还有很多其他做法。这在万达的板块当中是其中一个板块,但这个板块对于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从中国近年来电影排行榜中我们能看出来,现在票房在六七亿、十亿左右的电影已经是屡见不鲜,在这些电影当中,国产突破七八亿的电影也越来越多。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如《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虽然破了十亿,但这些电影价值观的体现、美学精神的传达值得商榷,这就是中央为什么强调文化产业产品的社会性一定要排在第一位的原因。经过十年高速发展,动漫产业现在已经聚集了4600余家企业,22万从业人员,我国动漫产业的年产值已经突破了870亿元,实际上的优秀产值就在500亿左右,还有人提供了动漫直接原创产值是370亿左右。这些数字都可以看到这些年传媒产业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同时,动漫出口数量相对于2012年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尽管动漫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动漫的原创性还是不够。目前我国大多数动漫对于日本动漫的模仿痕迹较重,缺乏中国的民族特色。

平面媒体缩减状态依旧,报纸和杂志同比减幅分别达13.2%和7.6%,2014上半年报广告资源量和刊例花费仍在持续衰减。五大报纸广告支柱行业中仅邮电通讯行业保持着1.1%的微增长,而曾经一枝独秀的房地产行业也由增长转为下降。可见地产业的发展对广告这个行业影响非常明显。花费的减少、广告投入的减少,也必然带来平面媒体的广告收入下降。通过对美国平面媒体近五年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平面媒体,每年的降幅都在7%~8%,所以这是一种全球性的情况。根据相关统计,相比于近两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成长乏力,2014年上半年,全国实体书店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率达4.22%,结束了过去两年的负增长现象。所以一方面突出电子出版物的增速;另一方面实体书店的增速也在增加。《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势头,全年收入规模达2540.35亿元,移动互联网成为数字出版主阵地,所以这是将来的蓝海。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互动新媒体产业一直是我们关注的,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速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000亿。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的保有量为5.8亿台,5.8亿台的智能手机给大家传达的另外一个信息就是智能手机带来这个终端前面的产业是什么,而这个产业的内容生产在哪里,这是我们要思考的。占据互联网百强榜单前五家位的企业,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搜狐,收入占到100家企业总收入的56%,利润占100家企业总利润的69%,而流量占到了74%。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寡头经济,这种垄断经济已经客观出现了,但我们这方面的法规还没有,这有在美国不允许你这样发展,必须要拆开,但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是一个值得引起这五家巨头重新思考的问题。

2014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总体销售平均利润率达到15.82%,80%企业位于京沪粤,100家企业平均研发支出占收入比例超过13%。这个数字比国外来说我们差了一半还多。2013全年,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128.1亿元,同比增长41.9%。2013年,在移动端快速发展以及优质长视频内容的带动下,在线视频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是在线视频的发展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如很多企业正在向电视行业进行跨界发展的时候,总局要求APP下架,又要有一轮新的调整。所以完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我们的政策环境真的需要进一步净化。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信息消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按照这样一个发展的规模,我们对信息消费的内容环节要引起高度重视。去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7%。3G和4G用户保持加快替代2G趋势,截至2014年6月底,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累计净增8312.9万户,总数达到4.8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比重达38.5%,平均每月提高1个百分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技术达到了、设置达到了,但内容远远没有达到。还有一个比内容还关键的,就是监管一整套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今年多次讲到“舆论问题搞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执政党的地位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第四次深改会就提出关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前三次都讲人事安排、制度问题,第四次为什么讲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因为它已经影响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快速的技术发展、设置发展,我们的内容,特别是监管的环节一定要跟上,如何加强监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013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收入规模达46.3亿元。网络文学的读者已达2.74亿人、注册200多万人。这样一个数字后面告诉我们2.74亿人都是30岁以下的,十年后这个数字可能要变成5亿到6亿,那个时候网络文学的市场将有多大呢?今天我们还是以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来鼓舞人们对文学的追捧,很多人现在已经对这种茅奖和其他奖不如对网络文学的关心程度高。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的是又一场阅读革命,这场阅读革命会改变许多的阅读习惯,我们写“有没有”,网上出现“有木有”,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错别字也行,网络语言也行,再过二十年可能“有没有”就变成一个错别字。许多标准汉语在清朝、明代的时候都是属于一些俗语,现在都成了日常用语了,所以对于今天草根的网络文学,以及这些注册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既是一个财务的来源,又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当中最具有优秀价值链的东西。哈利波特带来了全世界2700万美元的产业链,带来了全世界差不多有几十万从业者,而因为哈利波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全世界的青少年。所以不能看所谓的草根文学的写作,带来的影响太大了。

二、新经济、新知识、新思维对现代传媒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新经济,融合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当前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我们不如看一下国务院发的10号文件,就是文化产业、设计业一定要和各行各业融合发展。这次提到了关于媒体新旧融合的问题,其实不是媒体融合的问题,是给我们在这一场文化发展当中,特别是传媒产业发展当中提出了新的命题,这个命题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的移动化、社交化以及视频化的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动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新业态,以新技术引领媒体的融合发展,驱动媒体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当中,加强内容建设,创新采编流程,优化信息服务,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的趋势。博纳影业董事长于东一句“未来电影业都将为BAT打工”的惊人之语,在影视圈引发了不少的震动。马化腾和马云这“两匹马”完全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但是他们现在都开始进军影视业,打法完全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百度与中信信托、中影集团达成影视文化产业金融众筹平台的战略合作,且是一个长期且具有排他性质的合作。平台首批落地项目包括许鞍华导演、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等。阿里巴巴以62.44亿港币收购文化中国传媒近60%的股份,同月,阿里低调上线“娱乐宝”项目。这样一个做法实际上和传统的影视产业打法完全不一样。腾讯和华谊兄弟共同宣布打造的“星影联盟”,激活一个巨大的“粉丝经济”市场。在这个粉丝市场当中带来了巨大的效应。所以2014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网上消费群体增长迅速。根据研究机构初步测算,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5.66万亿元,同比增长30.1%。这个产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国际共识。房企跨界拍电影也越来越多,而且万达、恒大等都涉足了影视娱乐产业。

(二)新知识,技术驱动的新蓝海一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文化生产。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新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为创新文化生产开辟了广阔空间。只要进入了数据时代,通过数据将会对一切暴露得一干二净。2013年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IBM)推出数据加速技术,使大数据处理更为简易、快速,在分析数据时更节约成本,在生成报告和分析时能节约25%的时间。美国提出了“打造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创新平台”。在国内,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正在构建新媒体发展的全新商业模式。我们计算1分钟时间新浪可以发送2万条微博,1分钟苹果可以下载4.7万次应用,淘宝可以卖出6万件商品,百度可以产生90万次搜索查询,这个时间就是60秒。“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维克托和肯尼思于20世纪90年代合写的《大数据时代》一书,描绘了一个美妙的大数据时代,但过去的十多年,人们一直都觉得这个时代总是飘在空中。其实现在越来越进入落地的时代。二是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弯道超车都是在几秒或者零点几秒当中抢占先机,所以在这一轮文化产业发展当中,我们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新型业态的发展。现在中国2.1万亿的产值当中大部分是传统业态,其中有1万亿是出版产业的。这块发展将是中国“十三五”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我们在谋划“十三五”规划时,一定要在这些新业态上下大功夫,因为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近两年,国外很多大型传媒机构都在向移动互联网布局,但总体来说,大家起步的时间、相互的差距并不大,在移动互联网上多下功夫,就很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三是利用微博微信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现在微信公众账号的影响一点不亚于传统媒体。互联网社交类应用日益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互联网新业务的服务入口和用户来源。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例如,4G技术已开始应用和推广,可折叠电子纸、可穿戴设备、5G技术等呼之欲出,将会带来信息传播新的变革。我们必须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三)新思维,对互联网思维新的应用互联网思维是个时髦词。据不完全考证,这个词最早出自于百度公司CEO李彦宏之口,李彦宏表示企业家都应该有互联网思维,哪怕从事的不是互联网行业,思维也要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互联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真正找到用户的兴奋点,找到用户的普遍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思想。世界公仆领袖“联谊会公仆”、“全球大同”的作者彭友指出全球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我思献人人、人人助我思的互联网思维顺势而生。在校的3000万大学生99%都不会看报纸,也不会看电视,因为宿舍里没电视,但他们得到的所有信息都比我们天天看报纸、看电视的人只快不慢、只多不少,信息的获得已经不是唯一的渠道。所以互联网思维要对自己进行一场革命性的思维,你天天得到的信息来源就是你要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三只松鼠”是一个颠覆传统的东西,是由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2012年强力推出的第一个互联网食品品牌,代表着天然、新鲜以及非过度加工。仅仅上线65天,其销售在淘宝天猫坚果行业跃居第一名,花茶行业跃居前十名,发展速度之快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为什么能够这么快被大家认可,销售当中我们看到的是数字,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互联网极大缩短了厂商和消费者的距离与环节,三只松鼠定位于做“互联网顾客体验的第一品牌”,产品体验是顾客体验的优秀,互联网的速度可以让产品更新鲜、更快到达,这就是“三只松鼠”坚持做“互联网顾客体验的第一品牌”和“只做互联网销售”的原因。所以这样一种互联网的现象在颠覆着许多传统的思维。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认为,线下好一点的企业,在网上评分反而最低,它们不受欢迎是因为根本不了解用户,这是传统企业被颠覆的原因,但不要低估这些对手,2014年会出现传统企业的集体上线,这会对纯粹的互联网品牌会形成真正的挑战。其实在中国的当红的27个好声音节目当中,背后隐含着人们希望能够平等的参与,能够在每一档节目当中有所体验,所以这些需求对我们各个行业的要求提了很多。

作者:范周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新经济论文:基于林业管理的新经济论文

1在林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先进的技术我国林业管理发展至今,依然有着技术方面的缺陷。林业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由于我国现代化林业管理刚刚起步,很多方面还受到限制,发展十分缓慢,很难有飞跃式的进步和发展。并且在林业管理的制度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管理的形式很单一,没有创新;管理制度的漏洞很多;管理的根基太浅;管理时监管也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使得我国现代化林业管理发展缓慢。并且进行林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是很高,有些工作人员责任心很薄弱,使林地大范围被破坏,林地的资源浪费的等问题层出不穷。有时工作人员在进行林业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先进设备,对于数据的测量和林业的管理有些不到位,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林业管理的水平无法提高。

1.2工作中对林业的保护意识薄弱由于对林业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还没有深入人心,所以在林业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人的思想意识薄弱,进行林业管理服从自己的主观判断,不注重林业的保护,在开发时以经济效益为主,对林业资源造成了大面积的破坏,同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些行为阻碍了林业管理技术前进的步伐,也使林业基地的整体收入难以得到提升,不利于产业整体的发展。更有些不法分子私自进行林地开垦,肆意破坏林地,这些行为同样有害于现代化林业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2发展林业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对林业管理的模式进行改革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林业管理。旧的林业管理模式比较单调,已经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形势,而新的林业管理模式,要符合新经济的发展形势。所以,新的林业管理模式必须要做出改变,具体方案是将旅游产业同林业管理结合起来。由于新经济时代追求绿色与环保,所以我们可以开发森林旅游项目。根据林业的相关特征和林业基地的一些地理环境,统一对林业管理进行调整,对林业实行生态管理,对一些区域进行合理的开发,联系相关产业进行发展,建立一些休闲娱乐项目来接待游客,让游客体验真正的生态旅游。也可以规划一些路线,让游客可以在森林中漫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通过这些项目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林业管理的发展,把林业管理模式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2.2加强林业的信息化管理现代化的林业管理,需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在进行林业管理时,有时需要对传媒服务进行资源整合,这就要协调各种运行问题,此时就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忙,这样能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并且能够根据相关内容智能分配人员,组成技术专家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建立一些服务站,服务帮助群众。此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还能够实施一定的技术考核制度。

2.3加强林业文化的传播林业文化从林业管理建立开始就存在了。林业文化的主旨在于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培养人们的自然文化精神,使人们摒弃破坏大自然,破坏生态环境等想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如果林业文化能够深入人心,那么人们就不会选择牺牲自然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大力进行林业文化的宣传,开展保护自然环境的活动,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建立起全新的生态文化模式。

2.4加强林业的公私联系近年来,我国在林业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可是这些资金在巨额的林业建设成本面前,依然有些捉襟见肘。因此,大力提倡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非公有制林业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推动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是我国进行林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的地位,可以使非公有制林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可以使其成为我国发展林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公有制林业和非公有制林业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二者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二者实行分管政策,也可以使林业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3结束语

只有将创新和理论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才可以使林业发展达到一个生态平衡的标准,这样才能科学的发展林业企业,深化改革管理体制,使林业生产力的发展不再有障碍,完善林业产业结构,为林业的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作者:吴智林杨红旗单位:陕西省宁西林业局

新经济论文: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新经济论文

一、理论模型

(一)假设前提(1)FC模型是2×2×2模型,即两区域、两部门、两种生产要素。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生产技术和市场开放度是对称的,但是要素禀赋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而相对应地为对称FC模型和非对称FC模型。相关变量上标“*”代表B国的变量,用上标“w”表示世界水平的变量。(2)两种生产要素是资本K和劳动L,并且假定资本是可以跨区域流动的,而劳动力是不可流动的。资本收益必须在资本所有者原所在地进行消费。设定sL=L/LW,s*L=L*/LW,sK=K/KW,s*K=K*/KW,即sL和s*L表示A国和B国的劳动力禀赋占世界总劳动力禀赋的比例,sK和s*K表示两国资本禀赋占比。另外,由于资本的可流动性,用sN和s*N代表两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本份额。(3)两个部门为工业部门M和农业部门A。其中,假定农业部门是完全竞争市场、规模报酬不变,每生产一单位农业产品只投入aA单位的劳动力;而工业部门是垄断竞争市场、规模报酬递增,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和L。企业成本函数写为c=π+aMwx,其中x为产出。另外,假设两个地区的企业个数分别为n和n*,则nW=n+n*。在D-S框架下,每个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每个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只使用一单位资本投入,因此有sN=n/nW,s*N=n*/nW,nW=KW。(4)假设工业部门国内交易不存在交易成本,但存在跨国界的交易成本,并采用“冰山运输成本”的形式。即如果从A国运输τ(τ³1)单位工业产品到B国,到达B国并进行销售的产品为1单位,τ-1单位的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融化”掉了,也就是运输成本。

(二)消费者行为以A国为例,国内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三)生产者行为由前面的假设条件,农业部门不存在交易成本,因此两国农产品的价格是相等的,即aAw=PA=P*A=aAw*,因此两国的工资水平是相等的。两国的劳动力不能流动,那么两国都会生产农产品,即农业产品的生产是非专业化分工形式。

(四)长期均衡根据假设条件,资本是可以自由流动的,但资本收益必须在资本所有者原所在地进行消费,那么资本的流动取决于两个国家的资本收益率。因此,将资本流动方程表示为DsN=(π-π*)sN(1-sN)。当π=π*时,两国资本收益率相等,不存在新的资本流动,达到长期均衡;另外,当sN=0或sN=1时,资本都集聚在一个国家,也不存在资本流动,达到长期均衡。由以上的推导可知,当满足(14)式或者(20)式时,经济达到长期均衡,即没有资本流动。这两个式子说明企业(资本)的空间分布是由支出的空间分布决定的,也是由国家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禀赋决定的。另外,如果两国的要素禀赋是对称的,即sL=1/2,sK=1/2,那么,sE=1/2,sN=1/2,此时企业的空间分布已经形成,并且不会发生变动,没有资本流动,经济达到长期均衡。即使受到外来的冲击,受到要素禀赋的影响也会恢复到这种均衡状态。

(五)资本流动和参数变动基于本文讨论的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问题,笔者将重点讨论非均衡模型,即两国的市场规模、要素禀赋不对称情形。首先,笔者将考察资本流动和企业空间分布、支出分布之间的关系。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资本的流动取决于两个国家的资本收益率,设Dπ=π-π*,利用(12)式、(13)式考察Dπ和sN之间的关系。从(22)式可以看出,其偏导数符号的正负取决于sE的大小,当sE<12时,企业的投资收益会随着企业(资本)在本国的集聚而增加,当sE>12时,企业的投资收益会随着企业(资本)在本国的集聚而减少。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如果本国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企业在本国的集聚可以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减少信息成本等使得企业投资收益增加,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也是Krugman(1991)本地市场效应的体现;相反,如果市场规模很大,太多的企业集中在本国市场,竞争的加剧、资源的争夺会使得企业的投资收益下降,进而使企业向国外转移,即出现市场拥挤效应。同时,式(23)说明,在企业(资本)分布给定的情形下,本国的市场规模越大,企业在两国的资本收益率的差异就越大。

(六)结论(1)上述理论模型中,当东道国市场规模没有非常大时,前期分布于该国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越多,企业的资本收益就越大,进而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实际上,每个国家的市场规模都是相对有限的,我国在某东道国的先期投资会吸引更多的直接投资流入。(2)当考察非均衡模型的情形,如果假定当前已经发生资本的集聚,即本国使用的资本比例超过1/2,此时本地劳动力要素禀赋越丰裕、资本要素越丰裕、市场规模越大、贸易自由度越大,则分布于本国的企业(资本)比例越大,即越多的企业(或资本)集聚于本国市场。

二、实证模型

(一)假说的提出将上面的A国看作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B国看作是我国,通过以上理论模型的结论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几个假说。假说1: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倾向于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假说2: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空间分布倾向于劳动力要素禀赋丰裕的国家。假说3: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空间分布倾向于资本要素禀赋丰裕的国家。假说4: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于分布在双边贸易自由度较大的国家。假说5:对于需求结构差异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其丰裕的资本要素禀赋会吸引更多的我国直接投资;而在需求结构类似的国家或地区,其丰裕的劳动力要素禀赋会吸引更多的我国直接投资。

(二)基准模型的设定众所周知,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框架,各个理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作出解释。因此,本文在讨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时,将新经济地理因素作为优秀变量,并且纳入一些传统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因素和影响直接投资区位的双边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如下:根据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分析以及本文第三部分(一)提出的相关假说,新经济地理因素包括市场规模、资本丰裕度、劳动丰裕度、贸易自由度、技术水平①;传统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性、商业环境、政治风险;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双边因素包括双边汇率、双边投资协定、双边贸易、双边地理距离和双边文化距离。计量经济模型的形式设定为:

(三)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和分析本文使用计量软件stata作为分析工具,应用静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首先,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适用于随机效应模型;其次,通过对各个解释变量容忍度和方差膨胀因子的检验,发现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最后,经查验该模型解释变量间存在序列自相关。表2中的m1表示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m2表示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m3给出的是纠偏后得到的估计结果。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设定是比较好的,笔者选定的解释变量能够解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近80%的区位分布变化。在新经济地理因素中,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可以用来解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其中,市场规模的系数为0.00256,说明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每扩大一个百分点会使我国在该地投资存量比重上升0.00256个百分点;类似地,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每扩大一个百分点就可以使我国在该地投资存量比重上升0.00447个百分点。而劳动力要素禀赋、资本要素禀赋和贸易自由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不显著。以上的分析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整体上体现出了市场寻求和技术寻求的特征。市场寻求型ODI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一些国家或地区增加了贸易壁垒作为进口替代的一部分,为了绕过这些贸易壁垒,其他国家或地区便通过对其直接投资的形式进入这些市场,进而市场寻求型ODI也就发展起来了。我国作为制造大国,相当一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很多企业转向国外市场。然而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出口商品遭遇的技术贸易壁垒、反倾销诉讼等贸易壁垒的情况越来越多,仅靠出口带动增长的空间又很有限。较大的市场规模意味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我国企业会倾向于进入市场规模大的目标市场进行直接投资,规避东道国或地区贸易壁垒的同时,拓展和占领更大规模的海外销售市场。另外,我国的技术水平、技术转化和研发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事实上,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秀技术不多,这也是我国高新技术类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少、比例低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更多地是寻求技术而不是输出技术。同时,很多发达国家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管理经验,但是一些国家对先进技术保护严格,限制高新技术的出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的形式可以绕过这些壁垒而拥有先进技术。因此,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于选择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贸促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高达81.7%的企业认为东道国比国内市场规模大。同时,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均认同“在东道国获取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比国内难度低”的观点。这也从微观角度佐证了估计结果。此外,东道国的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丰裕度以及贸易自由度并不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决定因素。以东道国工资水平(劳动力要素价格)的倒数衡量的劳动力要素丰裕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不显著,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寻求特征不明显,这似乎和一般的理论预期不符。同时,一些研究和调查也表明东道国获取资金比国内难度低,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可以吸引外来投资,但是估计结果也没有支持这些结论。笔者认为,这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多元化,包括目标的多元化和区位的多元化等。效率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主要以垂直型为主,多是遵循“雁形模式”将产业链下端或者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和环节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到国外。因此,他们会较多地将具有廉价的原材料和生产要素的国家作为投资对象,具体到我国,会投资于蒙古、赞比亚、尼日利亚等国家,但毕竟我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占比不是很大,因此相应地效率寻求特征表现得就不明显。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首先,本文的理论基础起源于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理论以及同它具有相同基础的新贸易理论强调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弥补和丰富了传统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通过对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归纳总结和梳理,发现自由资本模型(FCModel)可以用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问题。因此,笔者对FC模型进行推导,加之自身的理解和对模型参数的进一步分析,得出了有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五个假说。在理论模型和相关假说的基础上,笔者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静态面板模型的估计,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受到新经济地理因素、传统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因素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双边因素的共同影响。具体而言,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技术水平、自然资源禀赋、良好的商业环境、对东道国的出口、较近的地理距离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也表明,总体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寻求、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出口拉动的特征。

(二)政策建议1.保持和加强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虽然我国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很多资源的人均拥有量是很低的。同时,我国出口导向型战略和粗放型增长模式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并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的同时,我国能源进口量大大增加,2010年,中国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7%左右,仅次于美国,并且比例在逐年上升。①我国资源消费急剧增加,资源依存度也在不断扩大,而国际市场上主要资源,特别是能源的价格又不断攀升,并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因此我国必须寻求一个渠道解决这种困境,对外直接投资恰好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这些资源寻求型的企业通过输出资本、在境外合作开发资源、建立生产基地供应等方式满足国内对资源的需求。因此,我国要继续扩大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在区位选择上,仍然选择那些资源丰富的地区,保持在原有东道国投资的同时,通过资源外交等方式扩大境外的资源投资地并增加进口,以避免在资源问题上受制于少数国家。目前,我国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在进行,而且主体多是大型国有企业,我国应该引导和支持中小非国有企业开展资源寻求型直接投资,扩大投资主体。2.加快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阶段,先进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获得先进技术的重要捷径。我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获取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代表早期成功案例的中国首钢,它收购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的股份,②不仅扩展了业务,还学会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在此之后,还有康佳通过在美国硅谷建立的研发中心掌握数字电视机的优秀技术,华为在硅谷等地建立科研所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上海复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日本等地建立合资企业将先进技术转移至国内,等等。因此,在以后的对外投资活动中,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是重中之重。本文的研究证实,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中,发达国家对技术寻求型企业的吸引力非常大。因此,我国要扩大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并购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其境内建立研发所、与当地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合资、雇用当地的高技术人才等方式学习和引进这些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很多技术寻求型企业虽然实现了获得先进技术的目标,但是在收益方面可能存在损失,因此,政府要为这类企业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其有良好的发展空间。3.积极推动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的某些行业,特别是制造业陆续出现了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海外转移行为,即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效率型对外直接投资特征不显著,这说明这种类型的投资份额较少。我国向海外转移的重点行业,一部分是产能过剩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纺织、电器等;另外一部分是具有优秀竞争力、实现标准化生产的行业。开展这些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既可以实现落后产能的转移,又可以化解产能过剩和成本上升的压力,还能够通过利用地区要素价格差异实现全球一体化布局。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加大对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投资。这样,一方面可将过剩的产能转移出去;另一方面,还可以转移一部分贸易顺差。

作者:张慧黄建忠单位:上海海关学院海关管理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新经济论文:工农联盟的新经济论文

一、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本质

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可见,列宁把改善农民处境,调整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两个主要阶级之间的关系,争取农民的支持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任务和目标。列宁还阐述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理论意义,在俄国这样的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也就是实现自己的专政的或者说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只有无产阶级向农民阶级妥协,帮助农民改善生活和处境,与农民结成联盟,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政权的巩固。列宁在《新经济政策的含义》里讲到:“从战略上看,根本的问题在于谁能更快的利用这种新形势。全部问题在于农民跟谁走:跟无产阶级走呢,还是跟资本家走。”在《谁将取得胜利———是资本家还是苏维埃政权?》一书中,列宁还强调:“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能够依靠什么?依靠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在这方面应当想到农民。”列宁清楚的认识到,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改善农民的境遇,最大限度的团结农民,以更好的联合广大的农民共同抵抗其他小股势力的反动斗争,巩固苏维埃政权。他在总结实施新经济政策一年的基本教训时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有决定意义的、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使我们开始建设的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结合起来。这是在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中,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解决谁战胜谁的问题,要巩固工农联盟,要农民跟党走。

二、工农结合的创造性措施

实施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政策,是国家对农民最大的妥协和让步。农民拥有余粮必然要把它投入市场,进行交换。而任何一个懂得经济学的人都应该知道,一旦有了商品交换,必然会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在那时的布尔什维克看来,当时苏俄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怎么可能会出现自由贸易和市场,甚至资本主义经济。这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倒退。所以粮食税的实施,是国家向农民妥协了一大步。列宁说:“我们应当努力满足农民的要求,因为他们感到不满足,不满意,而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们是不可能感到满意的。”“怎样去满足农民呢?满足农民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从哪里能够找到对怎样满足农民这个问题的答案呢?”“实质上可以用两个东西来满足小农。第一,需要有一定的流转自由,需要给小私有主一定的自由。第二,需要弄到商品和产品。”列宁在《论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里说:“首先必须采取紧急的、认真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生产力。”要做到这点,就非认真改变粮食政策不可。这种改变就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规定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的数额要低得多:粮食低43.3﹪,油料作物低50﹪,肉类低74.5﹪。这样,农民在缴纳实物税以后,剩余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一律归自己支配,可以自由买卖,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工业品和其他农产品。规定在正常中等年景税为2.4亿普特,比余粮收集制时期少征收2亿普特。粮食税额在春耕公布,增产不增税,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为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粮食和更广阔的市场。粮食税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优秀,它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和农民、城市和乡村之间经济关系的性质,农民从原来的单方面的粮食提供者,成了城乡商品交换中平等的一方,也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密切结合、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所以在农业发展计划中不仅要明确农业应当給予什么,还有明确农业为了給予而应当得到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更好的把农民团结在周围。此外,列宁还用农业合作社的手段对农业进行调节,加强国家与农民经济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对农民经济进行调节的重要手段是农业合作社及其专业中心的收购工作和供销工作,它提供了“从外部”即通过组织农户的流转(工商业根据总协定对农产品进行收购、加工和有组织的销售,以及由它们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民,等等)吸引农户的可能性。农业合作社及其专业中心得以在经济上把农民经济同工业联系起来,改善和扩大对农民的经济服务。

到底实施新经济政策,争取农民对俄国有没有好处?是不是拯救了俄国?列宁在《俄国革命的五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中讲:“农民对目前的境况是满意的,我们可以放心的下这个论断。我们认为,这些证据比任何统计数字的证据偶读重要。农民在我国是决定性因素,这是谁也不会怀疑的。农民今天的状况,已经使我们不必担心他们会有什么反对我们的活动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以改善农民生活和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的实物税为开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的困境得到缓和,能够紧紧的团结在无产阶级周围,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这是新经济政策的伟大胜利,也是列宁关注农民,始终把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伟大胜利,这在我们今天同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新经济政策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作者:谷婷婷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新经济论文:能源统计管理下的新经济论文

一、企业能源统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能源统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些企业的领导对于能源统计管理的重视不足。

在当前企业发展中,为了追逐最大的经济利益,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多的关注相关财务数据和指标的分析,而相对的忽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一些领导人将统计认定为简单的填表或者计算等,将其简单的作为财务数据分析或者企业管理的一种基础上工作,未能认识到统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体现在企业在职能部门的设计上,统计岗更多的是一种兼任或者其工作人员呈现出较大的流动性,这些都是的统计工作不断的被削弱,从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其无法发挥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在企业中统计的服务主体存在较为常见的错位现象。

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其统计工作的开展是为自身的发展所服务。但是,在当前的企业中,统计工作仍受传统模式的限制,统计的职能仍是一种企业报告的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其经济管理统计等职能。在统计的形式和内容上讲,都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相关能源数据等进行深入的分析,造成了企业统计分析上主动性的缺失。这种统计在新经济环境下,无法为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提供应用的数据和分析参考,影响了决策的整体水平。

(三)就统计的方法而言,仍呈现出较为单一性的特点,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在新经济环境下,信息网络的应用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诸多的便利,而这也为统计方法的多样化应用提供了可能。但是,在当前的企业中,其统计工作更多的是对内部数据的一种事后的整理和统计,从其工作的内容来看知识简单的数据表格化的过程。这种统计工作中的分析,是对相关数据的简单说明,没有任何关于数据结构以及市场化信息的比较分析,没法实现统计工作应有的动态评价以及市场预测等作用,从而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对于数据信息的现实需求,影响的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

(四)统计人员的素质也影响了企业统计水平的提升。

在当前的企业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其工作更多的是简单重复,并且其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意识等相对较差,极大的降低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在统计指标的设计上存在许多不合理性。

新经济环境下,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内容应该涵盖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多种影响因素,但是在许多企业中,其统计指标更多的是沿用传统的产量、产值、成本等生产性指标,统计工作的开展也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上级管理工作的要求。这就使得统计指标无法更好的反应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企业的统计工作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提升企业能源统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能源统计管理的作用,针对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不断创新统计管理工作的理念,并对统计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提高统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实现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要不断创新统计的方法和手段。

新经济环境下,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统计工作中,要将各种影响因素予以考虑,提高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且要注重统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其能够更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于统计到的方法而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必要条件,提高统计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提高统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统计信息的利用效率。

(二)要正确认识企业统计服务的内涵。

在企业发展中,统计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是对企业能源以及各项劳动成果、资金等进行统计核算,从而更好的反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新经济环境下,要以市场为导向,使统计工作能够更好的反应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能够及时的调整生产经营决策,使统计真正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三)要不断的调整统计的内容,保证信息的有效性。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是依托市场经济,对于统计工作而言,要完成内部相关生产经营因素的统计分析外,还要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统计工作的开展应该是立足企业发展全局并且要以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为基础进行信息网络等的建设,以提供统计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各项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样一种信息网络的建设,能够使企业统计的理念得以创新发展,并且统计的内容和结构能够优化,从而更好的反应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真实环境,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三、结语

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其统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分析以及经营决策的制定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中,为了更好的发挥统计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企业要从管理理念的创新以及统计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统计的有效性,使其更好的反应企业发展的情况,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作者:李建红单位: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燃料分公司

新经济论文:职业道德视野下的新经济论文

一、职业经理人的地位和价值

职业经理人是在一个法人财产权、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分离的企业中,由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聘任的以受薪、股票期权为报酬的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专家,全面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可以说,职业经理人是企业创新的先行者和领导者,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运转。新经济时代,职业经理人具有一般人力资本、货币资本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其所具备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必然会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和产权所有者追求的对象。从经济意义上讲,职业经理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职业经理人具有其他人力资本缺少的经营知识和管理才能,企业依靠这一特殊的人力资本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而职业经理人也能顺利实现自身成长。第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利润,也就没有发展,而职业经理人则是创新的领导者和先行者,其创新活动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第三,现代经济学认为,管理是与土地、资本、劳动并列的一大要素,而职业经理人则是上述四种要素得以组合并创造财富的关键所在。第四,职业经理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以自己的智慧、经验对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进行研究,适时作出合理决策,所以说职业经理人是企业资源配置的决策人。可见,在新经济时代,职业经理人是一种稀缺、特殊的人力资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体制的不断改革,职业经理人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会不断增值。

二、新经济时代职业经理人的成败关键

(一)个人层面

1、处理好与老板、员工的关系。

职业经理人要客观认识自己,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处理好与老板、员工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经常主动与老板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给老板一个切合实际的期望值,让老板了解并认可自己的方向,最为重要的是应让老板知道自己领导的团队是一个团结的、完整的、专业的团队,能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其次,虽然职业经理人管理着一批员工,但是自己同样也是一个员工,这个时候职业经理人就应掌握并处理好在劳资关系中的平衡,因为自己是由老板聘请,所以必然要为老板做事,维护老板利益,但同时还应坚持原则,最好在保护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将为人准则和职业准则透明化,不应一味偏向老板,否则很容易激化矛盾,这样以来,老板不但不会感激,还会埋怨,甚至将自己作为平息民愤的牺牲品。再次,不能主观认为自己与员工没有沟通方面的问题,应加强与员工的交流和沟通,重视员工意见,诚心吸取员工建议,对员工所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矛盾激化。另外,每个员工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职业经理人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技术唯先,关心员工,爱护员工,重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重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给予员工更多发挥自身长处的空间,时刻站在团队合作的立场,谋求团队的健康成长,使团队整体效应得以最大限度发挥。

2、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经理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以企业利益为重,将个人发展、团队利益和企业前途结合起来,掌握好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通过合理手段获取合理利润,力争实现全方位价值最大化;热爱自己的工作,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主动捍卫企业所规定的道德规范,不做违法、不道德的行为,强化企业在业界范围内的形象和声誉,以诚信为原则,维持企业的道德责任感;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提高企业综合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和效率。另外,职业经理人在工作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树立优秀的领导风格,并对自己所做的决策负完全责任,大到经营决策,小至员工加薪,都要全权负责。

3、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首先,职业经理人的知识水平与其能力、素养呈正比关系,知识水平越高、越丰富,思路就越宽,思维能力也就越强。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人才的竞争,还是知识的竞争,作为企业领导人,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健全的知识结构、高水平的文化素养、高水平的市场驾驭能力和领导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快速捕捉到各种信息,才能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加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创造性。其次,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高超的沟通能力,能清晰告诉老板和团队自己想做的事情、怎样做、计划是什么以及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只有与团队的沟通协调一致,才能激发团队与自己同甘共苦的热情。再次,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增强自信。作为职业经理人,能让老板和员工心服口服的莫过于自己所发挥出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必须拥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以更好指导员工工作,告诉他们哪里做的不好、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好,这样员工和老板对自己的能力才会更加信任。职业经理人在经营管理企业时要高瞻远瞩,放宽眼界,不断学习,比如对于静止型、明星型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应学习更多除专业管理知识以外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补充知识,多方位完善自己的管理技能,提高自身价值创造力;对于枯木型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则应将提高自身素质放在第一位,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善于向有经验的管理者请教学习,改变观念,重新燃起工作热情。

4、保持对组织的忠诚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倡导诚信为本,职业经理人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掌托者更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时刻保持对组织、对职业的忠诚度。从清华紫光总裁张本正对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评论中我们可清楚认识到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是多么重要。他认为职业经理人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职业和企业忠诚,特别是对职业的忠诚度与职业道德是相对应的,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在职业上投入更多精力和责任感,满足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最基本要求。

(二)组织层面

新经济时代,职业经理人的成败不仅在于自身,还在于企业。这就需要企业积极为职业经理人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加大对他们的支持,比如企业文化对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员工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特别是相较于普通员工,职业经理人在面对职业高原状态的时候更是难以抉择和放弃,他们往往需要来自组织的帮助和支持,为此,企业应积极创建优秀的、以人为中心的组织文化,使职业经理人顺利克服职业高原状态。职业经理人还需要一定激励,良好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保证职业经理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最大限度促进他们的成长,而在他们自身成长的过程中,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结语

新经济时代,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管理职业化、专业化的产物,其作为企业的高级员工,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职业经理人必须重视职业道德的修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知识的健全、业绩的提高,同时处理好与老板、员工的关系,时刻保持对组织的忠诚度,保持持久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最终成为企业创新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当然,职业经理人自身的成长也离不开组织的支持,企业要留住人才,就应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体制,使职业经理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发挥的更加充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长久生命力。

作者:张昌高单位: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新经济论文:基于成本管理的新经济论文

一、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管理体系过分依赖会计报表

大多数工业企业高层较注重成本核算的应用,他们强调会计人员要详细、精准的记录下企业成本费用表格,之后再根据这些报表数据来管理企业成本。但是财务会计人员的成本核算是属于后期工作,对于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就不能够再进行回收利用,使这种成本管理模式形同虚设。因此,工业企业管理体系若过分依赖会计报表,就无法很好的掌控企业成本管理。

(二)企业管理体系过分减少支出

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会使用节约原材料、减少支出的方式来控制成本,但是企业需要发展就必须牺牲一部分的成本费用来购买原材料,为了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大支出,把握好加大支出的程度,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利润价值而且还可以使企业的综合管理得到加强。企业管理若过分的减少支出,强调节约原材料,将会延缓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运行与发展。因此,工业企业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适量的支出来维持工业企业经济的稳定收益。

(三)企业管理体系过分压榨供应方利润空间

影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由材料供应方供给的材料价值。材料供应方作为一项企业,它的发展目标也是为了公司盈利,材料供应方所提供的工业材料价值不仅包含了材料本身的价值而且还包含了自身的盈利值。如果工业企业一味的追求自身利益、提高自身的利润价值,就会对供应方进行过分压榨,而供应方面临这样的挑战通常会采取变相加价、欺瞒材料成本价格、联合其他供应方的手段来提高材料利润,从而造成企业利润和材料利润的负增长。工业企业与供应方要想实现双方的盈利,就必须通过协调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互相沟通。

(四)企业管理体系过分使用廉价劳动力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升高的同时,工人的平均工资也随之提升,工业企业管理若过分降低工人的工资待遇,尽管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但会直接影响到工人的工作态度和效率,从而拖延了企业的生产运作,间接地影响了企业的成本。

(五)企业管理体系被片面理解为对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

在新经济发展下,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只属于成本管理的其中之一,并不能对生产成本管理与成本管理划等号。成本管理在对工业产品进行制定、设计时就已经产生,产品的生产实施、成品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属于成本管理的内容。因此,要对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改革创新,就要摒弃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采用有效、科学的方法来真正实现企业的成本管理。

二、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失控的因素

(一)不合理的占用资金

尽管工业企业在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时,一直坚持减少支出的方式,但实际上企业不合理的占用资金对成本管理失控具有巨大的影响。流动资金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若无法进行交流沟通,就会造成企业运作出现延缓甚至瘫痪,因此不合理的占用资源会使企业的生产能力下降。例如:一些工业企业中出现库存原材料囤积以及没有能够适时进行销售都会直接对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影响,从而延缓了企业未来的生产发展,为企业库存管理施加压力。

(二)质量成本过高

质量成本主要分为投入与故障两个方面。投入部分包括为预防故障所支付的成本以及为评定质量是否达标而发生的鉴定成本;故障部分包括因不能满足质量要求而支付的内部故障费用或因此造成的外部故障损失。工业产品的质量一直都离不开产品的生产、加工到销售、售后这些过程,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具有信誉度及可靠性,质量成本是无法避免的。由于我国处在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又需要逐步完善与创新,所以我国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着明显的距离和差异。

(三)企业营销手段单一

以往,工业企业的主要营销手段是通过营销人员来对外进行洽谈与沟通,以达到签订业务的目的,但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工业企业的发展趋势。由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只考虑业务旅费以及营业费等费用支出,因此工业企业的营销范围只能规划于省内与附近的省份。在对外政策的普及下,工业企业的规模也日益扩大,营销范围需要向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单独依靠传统的营销方式既会使企业的成本费用得不到有效运用,又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四)企业广告支出铺张浪费

一些企业高层为了实现企业营业额的不断上涨,会不计后果地采取以高价聘请明星为工业产品代言宣传的手段,并投入大量成本费用用于广告支出,这种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进程,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广告效应,就有可能会使企业成本增加沉重负担。

三、新经济时代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政策

(一)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在科学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潮流中,世界各地的通讯网络被全面覆盖,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变得越发频繁普遍。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构建广阔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成为新的、有效的销售途径,而且还能够为企业争取有利的商业机遇,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

企业文化象征着整个企业的理论思想与工作方式。大多数企业都具备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优异的盈利效率,而且能培养出良好的企业员工,企业的优秀员工会严格遵循职业操守,能够自觉参与企业的维权工作,从而节约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同时企业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强化训练,不仅是新员工,老员工也要参与到训练之中,增强自身的企业文化知识与品格素质,使他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最终保证企业文化的和谐发展。

(三)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

企业产品的利润收入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尽管加大产品的规模化可以为企业赢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增加了负担。工业企业应该针对客户的需求开发出多元化的产品类型,在满足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同时又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降低企业产生不必要支出的情况发生。所以,在新经济下采用多元化类型的产品能够为市场向多元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四)缩短企业的生产周期

为了收集到有效、准确的生产资料,工业企业要把市场作为任务目标,定期进行销售、生产、采购工作,尽量使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缩短,提升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面对国际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资金周转效率虽然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是表明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五)为产品质量把关

在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因为工人的能力有限,机器运作操控系统仍不够完善,所以常常会出现质量不合格、废弃的产品,从而造成企业整体生产水平降低的状况发生。为了保障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信誉度,应做好生产机器的维修护理工作,同时开展对工人的产品知识培训活动,把产品的质量问题发生率控制到最低限度,从而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作者:高丽芳单位:泉顺发木工业中国有限公司

新经济论文:现代企业文化新经济论文

一、新经济时代对现代企业文化的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体现出信息化、知识化、人本化、全球化、持续化等特征,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在这样一种以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为显著特征的新型经济模式下,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还是在具体的企业行为,都需要不断去适应现代经济模式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型企业文化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高效与柔性现代经济社会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变化快,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客户对服务的高效性越来越重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企业的适应变化能力的速度与柔性就成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手机航母诺基亚的败落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没能够适应手机市场的快速变化。由此可见企业只有能够及时地随势而变,不断快速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在严酷的竞争中追求生存发展,进而谋取安身立命之地。高效的企业文化以生产的高效优质、员工的快速创新能力为标志。这些反过来又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新产品的开发,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从理论上讲,几乎所有的企业领导者都努力地去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以追求上述那些有益的结果。但是,企业文化并不是孤立的,承担着确保企业战略和财务目标取得成功的任务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文化只有和员工相融合,才具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2.创新与学习乔布斯有句经典名言: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创新。近年来苹果公司如火如荼的快速发展完全可以归功于其卓越的创新能力。过去的10年,苹果获得了1300项专利,相当于微软的一半,相当于戴尔的1.5倍。企业要发展,必须能够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进行不断创新。有效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应该是能够从战略决策、产品与技术、营销方案、商业模式到服务体系等环节的整体全局与每一个细节中都能“全面开花”;而且从上至企业掌舵人、下到一线普通员工的每一层都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能“一枝独秀”。这就要求企业组织建立起一种能够激发、培育和提升成员技术创新能力的文化环境和学习体系,首先要塑造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企业文化,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其次要构建一套学习、吸收、转化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体系,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再次,要制定一套针对知识学习创新与应用的、完善的激励、评估体系,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速度和意愿,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企业所有成员的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很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爆炸式增长的知识挑战。

3.多元与包容新经济时代还有一个相当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开放与多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而来的是企业跨国经营的趋势以及不同国家与民族文化之间的摩擦、碰撞与融合。作为社会文化子系统的企业文化也必然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首先,企业员工的民族文化背景越来越复杂多样;其次,企业员工所具备的文化水平与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再次,现代人越来越追求民主、自由与个性化发展,作为个体的员工个人在价值观上也存在很大个体差异。这就使得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冲突性并存。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兼容并蓄的多元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可以对多种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融合与统一,避免不同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与摩擦,使企业保持和谐、有序、稳定、持续的发展。

4.注重社会责任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文化与环境的主要责任体。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1997年10月,社会责任国际组织联合部分跨国公司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发起并制定了全球第一个有关道德规范国际标准的社会责任SA8000标准,从而揭开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序幕。2000年,联合国正式启动“全球契约”,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时,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整个企业自上而下全体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要保证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在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正确认识,在企业优秀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培育上狠下功夫,使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成为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质内容的一部分。

二、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自从20世纪90年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企业管理中。自此,企业文化管理热潮便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开起来,有不少企业获得了成功,但大多数的企业却是没有收到任何成效的。根据对多家企业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众多企业文化培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过于片面和粗浅,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仅仅流于形式虽然企业文化管理在我国已被各类企业所认同并追捧,但是大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刻。有的认为现代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标语口号,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管理行为的认同感;有些企业则把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等同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环境建设、标语口号、统一服装、举止规范等内容。显然,这种过于浅显或偏颇的认识使得许多企业甚至是一些优秀企业的文化培育工作流于形式,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或制度层面上,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内在优秀观念与意识的培育。真正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共同遵循和信奉的重要价值体系,包括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等。它的使命在于引导企业全体成员工作与行为的一致性、规范性、整体性与向心性,使企业能够上下齐心形成合力,从而确保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更加顺畅,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加强大,也使社会对于企业的认同感更加明显。如果只注意表层形式建设而忽略内在价值和理念的培育,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不能形成文化的推动力和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

2.急功近利,企业文化培育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运营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沉淀的,是企业经营者一代接一代的努力与传承的结果,它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建设,只能进行长期的引导、培育与传承。但是目前无论在实践领域还是理论领域,却普遍流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说法与做法,这显然是不够科学的,至少是多数人人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没有足够的理解,对企业文化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这使得一些企业认为并期望能够在短期内通过大量的投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忽略了对于企业文化培育体系与机制的建立。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何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想法与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企业唯有在战略、管理、执行,以及制度等方面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培育组织与体系,并对企业文化进行长期的宣传、调整、改进、完善,才能培养良好的、富有凝聚力与创造力的企业文化。

3.企业员工流动率过高,加大企业文化培育难度调查显示,合理的员工流动率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好处,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随着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对员工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不断产生变化,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调整员工的知识技能结构,以满足战略发展的需要。调整员工的知识结构,最直接、快速的方法似乎就是淘汰落后员工,聘用新员工。于是保持较高的员工流动率,就成为企业不断更新战略技能、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人力资源蓝皮书》指出,根据怡安翰威特调查结果,中国员工平均流动率为15.9%,在全球处于高位。然而,大多数企业却没有意识到频繁的员工流动却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产生难以预见的障碍。因为,每一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适应与趋同都需要经过理解、认识、接受、吸收并进一步传播的过程,这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即便是企业的老员工,对企业的文化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与趋同,更不用说新员工。因此,过高的员工流动率势必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稳定,甚至成为企业文化培育工程的障碍因素。

4.企业着力于优秀竞争力的培育,对企业文化培育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产品快速的更新换代,企业充分意识到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和爆炸式的知识增长与科技创新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与优秀业务上,才能在目标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自己的优秀竞争优势,即优秀竞争力。对于非优秀业务则外包给合作伙伴来完成。但却找不到企业文化培育的良好渠道与承接者。企业不得不集中精力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与知识技术的更新,所以很多企业即便深知企业文化培育的重要性,却也无暇分心顾及,从而影响了本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三、结语

基于上述对于新经济的特点与现代企业文化培育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培育需要转变思路,开辟新途径。

作者:索会敏单位: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

新经济论文:人力资源管理新经济论文

1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1.1合作型人才就目前而言,很多项目的完成都是需要合作的。所以,在很多的时候需要利用集体和其他人的力量才能够将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发挥出来,从而获得成功。在新经济环境中,做好创造、科研以及发明,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是很难实现的,必须通过合作,在企业发展中也是如此,这便导致了企业对合作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的迫切。

1.2个性化人才个性化人才本身便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创新计划在制定的时候,必然能够将个性化思想体现出来。在工业社会时期,生产是大规模以及标准化的生产,而在新经济时代,生产本身便不是标准化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单件生产。面对这样的环境,那个企业设计的产品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其便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的地位。所以,人才发展一定要和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人才个性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1.3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指的是,将多种专业能力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复合也包含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符合。在新经济时代,进行经济创造的时候,很多时候,都需要跨领域,所以,创造仅仅依靠一种技能或者知识是不现实的,必须将多种技能和知识结合在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创造的时候也更加的复杂,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

2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手段

2.1进行创新文化的营造在新经济时代,时尚和创新是重要的主题,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将创新理念运用进去,进行企业创新文化的营造。企业在进行人才管理的时候,必须将创新放在首要的位置,只有将提高对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并将人才留住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现在的人才本身的思想便比较开放,头脑也非常的灵活,这些人才本身比较自信,并且流动性也比较的强,企业想要吸引更加出色的人才,便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营造,在进行企业文化营造的时候,应该保证企业文化的创新氛围以及环境的开放性,这样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将其创造性发挥出来,员工的竞争力也会有明显的增加,而那些出色的人才也会更加愿意进入这样的企业。此外,企业还应该进行共同目标的设立,这样能够将人们的奋斗精神更好的激发出来,企业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2.2进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树立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放在首要的位置,重视人才的个性发展和长远发展,这样能够更好的将员工本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这样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也会更加的重视自己的员工,真正的信任和依靠自己的员工,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主体位置,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需要来进行管理活动的开展,将人的创新精神和活力真正的激发出来,帮助员工更加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保证企业目标和管理目标能够真正的实现一致。在进行人才资源管理的时候,应该重视人际关系的营造,只有人际关系真正的和谐,企业的合作氛围才会更加的轻松,这对企业文化意识的培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理解企业目标和价值,从而在工作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一致。文化意识达成一致还能够帮助企业在进行人才使用的时候,考虑到员工本身的个性习惯,企业的包容性将会有很大的提升,此外还能够在文化价值观形成的时候,帮助各部门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

2.3做好柔性化管理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而那些才华比较出色的人才,其个性特征比较的明显,在驾驭的时候也比较的困难,这也要求,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必须抛弃以往的管理方式,将共同价值观以及经营理念运用进来,通过共同信念来对人才做好柔性管理,这样能够帮助员工进行和谐氛围的营造,并且,对于出色的人才,企业还可以给其更多授权,让其在工作的时候,成为真正的主人,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能,将员工本身的创造欲望发挥出来,帮助员工更好的提高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

2.4将人才和企业的成长结合在一起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也给企业的外部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导致了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所以,在新经济时代,人才往往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重视,所以,企业也应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思路的转变,将企业和员工的成长真正的结合在一起,不但让员工和企业一起进行风险的承担,还让员工一起分享成果,帮助人才更好的实现个人的价值:①企业应该满足员工个体成长的需要,给员工更多的机会,让其不断的充实自我;②保证工作的自主性,进行工作环境的建立,让员工能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③对于业绩比较出色的员工,企业应该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奖励,这样能够真正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结束语

在新经济时代,人才和企业的发展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必须进行创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理念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尝试和经验的总结,真正的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帮助企业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周剑琛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衡阳供电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