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09 08:51: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硕士课程设计论文

一、WSR方法及框架

1.理解意图

领导是谁?学位办、教指委、学校、学院、系设置如何?不同高校其培养单位设置不同,有的在系这级,有的是属院直管。面对拥有不同的“物理知识”、一定任期的领导时,不妨通过对学院的长期规划进行分析。理解领导意图的办法之一是从已经制定了的愿景、目标和目的进行分析。

2.制定培养体系目标,也是容易出现分歧的地方。

与管理相近的一个词语是领导,结合工程特点,工程领导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提升抽象的领导力,而是培养实实在在的领导者。

3.调查分析。

对国内外现行的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国际上工程管理硕士专业最为成熟和成功的也是在美国,特别是几所著名的高校组成了工程管理教育联盟。在国内,工程管理专业也经过若干年在清华、西交大等院校试点,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也值得借鉴。另外,专业型管理类的MBA和MPM也成为制定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横向标杆。

(1)国外(美国)。

工程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初期的德法工程教育认为工程就是技术,把工程教育牢牢束缚在技术教育的范围之内;发展阶段的工程教育则以为工程只是应用科学的分支;工程管理脱胎于工程教育出现在20世纪初美国的工商业发展需求,人文内容也作为工程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胡佛(HerbertHoover)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采矿工程师和管理者,在他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那一年对工程师们的一次演讲中,他指出了美国工程管理者的重要性来自西部采矿、冶金和运输的急剧发展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技术职业需求增加一种管理职业导向,即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商业经理。1979年美国工程管理协会(ASEM)成立,1997年,美国国家工程技术课程认可机构ABET,正式将工程管理列为一个可独立授予学位的学科。同时工程界的发展也渴望更高级管理人才———硕士层次的培养,由西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等六所大学组成工程管理联盟专门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硕士。专业设在工学院,但由工学院和商学院一起合作开始课程。他们的课程设计中,如果是在职学习的,一般只学习管理类知识。如果是应届毕业生,要求选修一定量的工程学科。管理类课程(包括优秀课程)有30学分。

(2)国内(其他高校)。

通过各高校网络搜索,可以考察到国内高校在培养单位设置上不同,主要在工学院和管理学院,这也与美国高校相似。大部分传统的工科院校,如清华大学,设置在工业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设置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设置在土木与交通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设置在土木与力学学院,另有北京大学设置在工学院(50名)。而一部分学校,特别是综合型大学中,由于历史的缘故和学科归并,具有“管理”的学科一般都设置在管理学院内,如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还有西安交通大学也设置在管理学院。在国内应用性研究生学位中,MBA和MPM有比较接近之处,商学院/管理学院早早将触角伸近工程管理,开设了技术管理或者运作管理模块,通过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系统运作,加强对工商企业家在科学决策、统筹规划能力的培养。项目管理的精髓来自于工程实践,培养目标和模式当然更贴近工程领域的应用。

4.构造策略:

形成初步思路之后,调研用人单位和潜在学员的看法。

5.选择方案:

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各自学科优势及生源特点选择培养模式,例如是否从区域、行业方面采取细分的策略,或者采用综合加上模块化的方案。

6.实现方案:

寻找师资,建立课程体系。在课程实现方案,根据所选择进行工程技术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组合,尽量以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出发点。在考虑课程体系的同时也考虑授课方式。就在职教育方案中,为解决“工学”矛盾,有些学校采用集中方式,每过一段时间集中授课。而有些则根据学校制度,利用周末或晚上正常工作时间之余进行授课。

7.协调关系:

工程管理专业的潜在学员大多经过在职培训,熟悉喜欢培训教师的轻松学习氛围,愿望当然多学点经济管理类、故事性的课程。学院派教师和教育机构却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严密性,如果学生请假误过几次课程后就难以学好后续内容。课程组织者必须要协调好双方的目标,让学生端正学位课程学习的态度,同时激励课程的组织和讲授方式的转变。

二、厦门大学MEM的培养体系设计

1.学院使命

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管理文化,致力社会进步。学院愿景:成为中国商学院中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最具特色的南方之强。学院已提出MBA是培养商界领导者。新设立的工程管理硕士专业也要朝着把握工程建设、成为工程企业领军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2.实实在在体现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必须坚持“立地”,树立工程观或工程哲学的理念

建立以系统工程及其他工程科学为基础的“物”理学科。

3.本学院的MBA从1987年设立以来,培养方位已经多样化,声誉很高,在全国排名前列。

后设的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挑战。这同时也给工程管理的培养奠定了一根坚实的桩基。因此,在MEM的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也瞄准国内一流的,利用学院财会优势,侧重对工程财务和资金优化、效用最大化。

4.针对2010年招生情况及市场反馈意见制定了初步思路。

(1)全日制改为在职。

(2)知识+能力。

(3)国际+广义。

5.根据地方的企业分布情况

没有哪个行业独占鳌头,而且也没有一家专业性极强的大型企业,开展单一方向的培养体系是不现实的。通用型的工程管理横跨诸多专业与行业,与所在学院是相容的。

6.部分课程由“企业实践教授”担任。

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管理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企业高管担任“企业实践教授”。同时也聘请企业讲座教授与学院教师共同合作,为学生开设“企业实践”讲座课程,共同授课和指导学生。入学考试的复试以工程管理经历为主。教学标准,严格按照教指委的方针,参照工程硕士和MBA的执行,包括评价体系的实施。教学内容参照国际认证,如IPMA项目经理认证。内容体系遵循EMCI,准备将来可以参加相关认证。

7.确立沟通行动体。

完善的教学管理构架和负责人员,使学生有反馈渠道,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内容和方法,提高质量。负责人承担长传下达和协调角色,积极参与学院活动和教指委的各种会议,领会领导精神,做好与学院的协调,并与校友会、各班委会定期沟通。依据物理、事理和人理分为三个模块,具体科目有些与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交叉。课程设计中,暂时参照工程管理教指委的课程体系指导意见中,要求的学分为30学分。然而公共基础课较多,有8个学分,管理类的课程大于18个学分。我国工程领域管理人员大部分成长于工程技术背景,在各自工程领域有一定的技术专长,而且对工程经济、管理、法规等各方面都有所接触。但由于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方面的局限,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往往不够系统,与高层次管理人员的要求相比,知识、素质和能力未得到全面锻炼和提升。因此,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内容应该侧重事理进行合理安排。这种安排也符合国际工程管理认证的知识框架,如在该知识指南中明确表示,作为工程管理者都同样承担三大基本的职能和任务:(1)应用坚实的工程管理知识、技能和工具来设计和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2)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工程方案并进行系统整合;(3)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实现项目。与第一批学生入学谈话中,我们也了解到工程管理人员在人才市场上的分布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低层的工程管理侧重技术素质,中层、高层工程管理工作需要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历后才能真正胜任。对于公司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具有从理论到实际的人才,能用理论解决工程管理中复杂问题的人才。不同于本科,在专业硕士层面上,课程体系以管理知识为中心,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结论与讨论

工程活动跨越物性和人性两大维度。工程产品和构建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科学的、技术的要素,自然的、生态的要素,经济的、社会的要素,还有人为的、伦理的和管理的要素。工程技术以及相关人员不断地游走于自然物质技术和社会组织技术两大领域,肩负科学技术研究及设计和组织管理三大重任。培养工程管理人才,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效率和效益。在美国,工程师于20世纪初首创大型公司的体制,至今仍有不少名列企业总裁或首席执行官,国家领导人中理工出身的也不在少数,这现象绝非偶然。MBA和工程硕士等成熟的学科对在职的工程管理教育形成了偌大的压力。与其他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区别开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地位和范畴,需要各个培养单位进一步深入研究。从体系上来看,基于工程活动的管理脱离不了系统思想,因此,从物理、事理和人理为出发点,能够为学科体系的设计奠定基础。同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专业硕士教育的经验,能够给予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的建立完善的教学培养方案良好的借鉴。如学习MBA的案例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再一味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学生旁边的指导者和纠错者。教学方式从课堂内教学向实验室演练、案例学习、技能培训等多样化转变,充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上,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的课程可以参照职业资格(IMPM)认证的培训方法,制定一个结合实践问题的综合性训练,特点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的选择主要直接来自学生所在组织的现实问题或者来自对其现实问题的加工提炼,例如我们通过学生自己提出一个典型的项目,提出者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充分案例背景介绍,然后通过小组讨论,重新认识该项目风险管理的策略、风险识别、评价和应对的技术方法的应用。这样,团队的、沙盘式的研究和操作训练,使得学生面对复杂的、未知、技术性很强的环境,能够结合不同行业、不同组织、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之间互相交流、补充,促进问题解决思路与方法的形成。最后,对工程管理招生条件提出异议。工程管理领导者的不能只拘于理工教育背景的学生。社会化的大融合,职业的转变,还有工程复杂性导致管理上的再分工,敦促所有涉及工程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工程管理教育。工程管理的系统思想在其他的人文管理或者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上是独特的。有一名学员本科为英文专业,入职岗位为FluorDiannel在中国某工程的翻译,下一份岗位为设备制造厂的采购师,目前负责公司的厂房和设备建设工作,对工程管理知识的急切需求成为该生进入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习的动力。在2012年北京召开的全国项目管理大会,陈育芳就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国际工程项目中,项目经理的来源于多个渠道,包括本科来源于小语种、国际贸易等文科性的背景。补充应有的物理和事理知识,使得他们也能胜任工程项目经理的职务。职业生涯的多渠道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趋势,工程管理应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视学生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不能形而上学地局限规定理工科教育背景。中国工程教育的全球战略应该采取一种全新的战略———“包融”战略,其含义是:构建中国模式,“包融”世界体系,加入全球互认。美国工程管理ACME推出知识体系(类似于PMI),并实施全美高校的认证,获得其承认的高校89所(2013年的数据)呼吁我国的工程/技术管理相关的学会/协会,如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联合起来,如果不能将工程管理纳入到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专业目录中,也希望能够如美国ASEM一样,建立资质认证体系,共同促进工程管理的发展。

作者:李兵 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论文

1架构新型工程造价类课程体系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对造价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两门课程《工程估价》和《工程造价管理》。出版的《工程估价》和《工程造价管理》教材,内容大同小异。为避免重复教学,有必要加以区分。笔者认为,工程估价应侧重造价的确定,重点教授工程量的确定。而工程造价管理侧重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学习估价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各阶段计价的方法以及造价的控制。在理顺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划分教学模块,整合教学内容。

2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教师

工程造价类课程和实践联系紧密,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担任工程造价类课程的教师可利用闲暇时间去企业挂职,参与实际项目造价的编制与审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再回到课堂讲授时可结合实际项目的例子言之有物。同时,作为工程造价类课程的任课教师最好参加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考试,了解最新的注册造价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及时反馈给学生。工程造价类课程由于周期性会有有关造价的新法规,新政策的出台导致课程需要不断更新。如2013年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相对于08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4年44号文变革了建筑安装工程费的组成等。因此,担任工程造价类课程的教师必须适时调整讲课内容,更新课件,重新选用新教材,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3重视前期识图能力与施工专业技能培养

不少同学学习造价的障碍不在于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本身,而是专业基础课没有打扎实,比如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等课程。由于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等课程的任课教师多为土木工程系教师,在授课内容也参照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教学大纲,导致学生学起来觉得难学而产生厌学情绪,能够抓住重点学习的学生较少。其实,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同学而言,不需要会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也不需要会施工技术,只需要看得懂图纸,懂施工技术而不是去现场施工。而造价类课程首先需要学生看得懂图纸,在进行造价计算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懂施工技术,因此,必须重视专业基础课程识图能力与施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后续造价类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

4抓好后期理论与实战结合的专业课教学

工程造价类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计价的原理,各阶段造价的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施工结算与决算)。工程造价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采用案例教学。工程造价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在理论教学工程中,穿插一些工程实例讲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可选取教学楼作为造价编制的对象,从前期造价的编制到后期施工阶段造价的核算结合本省定额来实施。在理论讲解过程中,可粗略一点,不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或无代表性的施工方法,让学生对工程造价的计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是一些基础工程和钢筋工程等隐蔽工程,一定要通过实物观察、照片对照、三维建模等手段来还原图纸的真实面貌。后期结合课程设计、广联达软件的学习夯实理论知识。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尽可能真题真做,手算与电算结合,对比两种方法,找到差异,为后期毕业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设计和广联达软件的学习宜采取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学。课程设计,宜从最基本的图纸讲解开始,有针对性进行辅导,也可以采取在线答疑的形式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课程设计完毕,学生实际已完成一份造价文件的编制的实际操练。广联达软件的学设主讲老师外,还应配备多名辅导教师,使学生在上机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及时得到解决。广联达图纸应尽可能选用实际工程图纸,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可以通过参加广联达举办的造价类的竞赛来促进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软件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造价类软件的操作能力。

5建设工程造价实训基地

实践性教师的培养和实践性教学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因而有必要建设工程造价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使学生在校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逐步实现企业开放,直接在企业顶岗实习开放性的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当完成工程造价类课程的理论学习后,让企业造价专业人员到学校指导课程设计或学生到企业作为造价专业人员助理从事造价的工作。建设工程造价工作室,让双师型教师或具有造价工程师资质的老师担任工作室负责人,面向社会承接工程造价业务,学生参与造价项目。

6改革教学考核方式

工程造价类考试应紧密结合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自1997年实施造价工程师考试以来,每年10月份均设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试,因此可建立真题题库,工程造价类考试试题直接从题库提取,按造价工程师的知识结构来考核学生。但最终成绩的评定不能仅看卷面成绩,还要结合学生动手能力,比如广联达上机和课程设计中的表现等。综上所述,理顺《工程估价》和《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关系,建立新型工程造价类课程体系,有利于工程造价类教师明确教学重点,分工明确去教学;工程造价类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参加工程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学生识图能力与施工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程的教学应采取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广联达软件上机操作等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建立工程造价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工程造价工作室等,为实践教学提供硬件支撑;结合工程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改革考试内容,并将实践环节也纳入考核的范围。工程造价类课程知识庞杂,实践性强,如果按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对该类课程进行改革是必要的。希望通过对工程造价类课程教学的改革,来推动整个工程管理专业的全面改革创新,从而达到既提高教学质量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目标。

作者:曾淑君 单位:文华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论文

摘要:从分析我国工程管理实践教育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应该走多样化道路,包括了实践理念的多样化、实践形式的多样化、开展方式的多样化等,同时也提出了多样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立于1998年。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确立了工程管理新学科,涵盖原有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1]。工程管理这个学科,名称中既带有“工程”,又带有“管理”,因而其在诞生之初,就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学科的定位,学科的培养目标等。实践环节作为本科教育的一个重点,肩负着让学生将知识化为生产力的责任,如何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开展实践教育,是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挑战。

1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缺乏专业特色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应承担以下3个方面的人才培养任务:1)巩固和深化土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由多个实践训练单元串联起来,构成专业工作能力的训练体系;3)综合性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由于多数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是在原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大都参照土木工程进行实践大纲的制定偏向专业技术训练,实践的安排缺少工程管理专业应有的特色,如计价管理、成本管理、招投标与合同谈判、采购管理等。另外,工程项目时间跨度通常在1年以上,而学生生产实践安排仅几周,只能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部分专业技术内容,缺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认识[2]。

1.2评价体系缺乏灵活性各个实践环节的评价体系是对实践参与者(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直接激励。如何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实践的意义,以正确的态度开展实践,这是评价体系不能回避的问题。但传统的实践评价体系多以学生答辩环节的表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而缺乏对学生平时表现,实践单位评价的柔性指标。这种评价体系无疑向外向型的学生倾斜,不容易体现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收获。

1.3实践环节弄虚作假、抄袭的现象严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本应该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接触、碰撞,并在其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今后工作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实践环节缺乏全过程的实时监督,而评价体系又过于宽松,让不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机可乘、蒙混过关。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风气又延续到下一届。

2实行实践教育多样化

2.1实践理念的多样化

2.1.1培养导向的多样化在实践环节中,究竟以什么作为导向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实践环节培养的是面向就业市场的岗位能力还是面向更高层次教育的学习研究能力。显然,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不论哪种答案都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实现实践环节教育的培养导向多样化:既要为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学生的职场能力打基础,又要为走向更高层次教育学生的研究能力作铺垫。

2.1.2培养重点的多样化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技术、管理、经济、法律4个知识平台。各个学生在兴趣、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怎样设置实践环节的重点,以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实践中发挥特长,而不是千人一面。学校只有向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另外,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投资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后期运作各个方面[3]。学校怎么在实践中对这4个方面权衡取舍。答案也只有多样化地开展实践。

2.2实践形式的多样化

2.2.1校内校外均应重视学生在校内实践更容易组织和交流,而在校外实践能更多地接触书本以外的东西:两者各有所长。许多高校有自己的校办企业,也有校外自己的实践基地,这两种方式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2.2.2加强多媒体及其他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多媒体给了课堂更加丰富的内涵,这种声光色一体的现代技术能够对现实世界尽可能地仿真。照片、录像等在课堂的应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能把多媒体应用到某些实践项目,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节约经费,比如远程教育的开展。不仅如此,在一些实践项目中,开发出一套像网游一类的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的世界里进行实践,也可能成为实践的一种方式,甚至会更受学生的欢迎。

2.3开展方式的多样化

2.3.1团体实践和个人实践并重团体实践锻炼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个人实践更注重自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两种形式的搭配也是很重要的。

2.3.2必修与选修的形式均可利用现有的实践环节多为必修课,学生被动地接受课程安排。而学校也似乎忽视了选修这种形式的存在。如果在实践环节设置一些选修课,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锻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2.3.3学校实践基地与学生选择实践地点结合学校的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保障,但有时也成为局限。比如大多数学校在大四时会有一个为期不短的实习。部分学校的做法是直接将学生送到实习基地,一个月后一起回校。但是实践基地的内容单一而且重复,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超级秘书网

2.4实践评价体系的多样化

2.4.1允许多种实践成果形式评价体系应该对不同的实践结果有宽容精神。实践日记、实践答辩等均应作为且只应作为实践评价的一部分。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小发明、论文等均应进入评委视线。

2.4.2评委来源多样化评委在评定学生成绩时难免会受自身立场的影响,如果在评定过程中邀请不同身份的评委诸如其他学校老师、在职人员,甚至学生来参与不同权重的评审,会更好地体现学生实践的收获。

3多样化实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多样化实践的重点。实践的多样化不应该是盲目的、无序的,而应该是有前有后重点突出的。如前面提到的工程管理专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运用,侧重点应该是项目设计和项目施工。学校实践应该加大这两个阶段所需知识的权重,如建设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施工技术等。另外,各个高校的重点也应不尽相同,应尽量发挥其特长。

2)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传统的实践,学生只需完成给定的题目,递交相应的材料完成答辩即可。而多样化实践过程中很多时候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形式、题目。这对于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能有效地避免作假舞弊,而且我们相信,这种自主学习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3)经费问题。多样化的实践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面对学生个体更为细化的教育。这种教育无疑对经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当前我国的高校对实践环节的投入整体不高的情况下,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学校加大投入的基础上,争取更广阔的资金来源可能是一条出路。

4结语

国外的教育在实践所占的比重为40%~50%,而我国仅仅为30%。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和研究机构对本科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建筑业对招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有89%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工作经验。工程管理专业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实践环节开展较为困难,于是笔者提出了多样化的举措。但我们也应该很清楚地看到,多样化也会有一些问题,甚至问题也可能是“多样化”的。但是我们坚信,那不会挡住我们探索的步伐。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一、引言

截止到2008年4月,国内高等学校中已经有600多所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以培养技术型、职业型、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强调学生在掌握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四个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工程管理本科规范(讨论稿)》中,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做了要求,包括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但是如何实施专业实践教学和训练各个学校不尽相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如何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工程管理专业的性质与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并初步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首先是系统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管理、经济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工程管理又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应特别注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再次,学生应具有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基本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比如: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不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不合理,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毕业生到现场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实施工程项目能力较低;而与管理人员相比,专业管理水平又不够高,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前,对工程实践过程没有较多感性认识,对工程中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因此,工程管理作为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更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系统性和学科体系出发组织专业教学,以解决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与项目管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实习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工作实践背景和职业意识。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007年由我校和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了四川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根据每年各参会高校介绍情况,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高校和四川省内各高校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根据调研情况,发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支撑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基地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约束,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风险较高;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或现场管理人员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只安排学生在办公室看图纸或者整理资料。因此,学生实习效果很差,实习内容也不全面。

一方面,由于很多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专业四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求,更不能满足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要求。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仅仅停留在为教学服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围绕科研工作和对外科技服务进行,围绕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建设来展开。

3.实习教学方法和内容过于单一

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巩固和深化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实习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认识实习到课程设计,再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学生深入到项目现场,需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而不能只停留在参观、讲解,否则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实习效果不佳。

4.毕业设计或论文与实际结合不强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检查,除了要求学生按进度认真完成设计内容或者论文内容以外,对设计题目和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能以实际项目为主。而多数学校毕业设计环节的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凭空想象居多,毕业设计的效果不佳。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本科规范的指引下,结合近几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对工程管理专业应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做一些总结和介绍。

1.以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为指导,构建和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科规范指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与工程管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环节。课程实验由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优秀课程、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应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另外,某些综合教育内容,如学术与科技活动、自选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学术性社团组织活动等),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可作为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逐步纳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长效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其成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之一

实习基地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习基地建设应该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专家任校外导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习时候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辅导,也可以在学生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时候进行指导。另外,实习基地是本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场所,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感性认识,并可能通过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再强化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推进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建设,使学生对工程管理的相关专业

课程有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教育观念上的认识误区,仅仅把工程管理专业等同于一般的管理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局限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强化人才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室是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科创新研究的基础平台。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建设必须满足设备配套、专人管理、制度完善、维护及时。在模拟实验室中,可以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与实践,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对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工程项目实际管理过程的认识水平。实验室可以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研究型实验室,教学型实验室由专人管理,除了教学以外,还可以给学生发放门禁卡,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研究型实验室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通过参与课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模拟实验室的建立要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虚拟仪器等关键技术基础上的开放式创新实验模式,为案例教学的大力运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管理实践,通过学生个人及集体的分析与决策培养独立综合的项目管理工作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务基础。

4.聘请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学习

邀请校外导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专题报告或工程综合案例讲座。校外导师一般是工程界、实业界的专家,每学期结合某门课程的知识单元来安排讲座内容,内容最好来自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安排在课程学习到14周左右比较合适。通过讲座,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及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是扩大教师知识面的一个机会。

5.教学方式多样化、灵活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应仅停留在理论教学,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和方式和方法,比如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案例可以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购买专业出版社的教学光盘,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由老师到项目现场进行视频拍摄,形成对某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实际录像资料,以增强学生对工程内容和管理过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作者:李强张静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专业设计承包工程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从理论上讲,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有其独特的专业技术优势,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受到传统设计管理模式的影响,会制约设计在总承包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揭示EPC总承包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模式的管理优势,最后提出了建立适应设计单位进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设计;EPC总承包;管理模式

引言

EPC总承包模式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已被广泛的应用,是一种相当成熟的工程承包模式。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强,我国也在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型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式改革,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秩序。与此同时,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下形成的大批设备制造、设计咨询和专业施工单位面临着转型艰难和业务萎缩的窘境。时逢国家对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不专门设立工程总承包资质,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而设计工作始终是EPC项目的关键,那么建立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企业管理模式,有利于设计单位与工程市场并行接轨,从而提高设计管理水平,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只要设计单位能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发挥它的专业优势,实行限额管理,优化设计,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就能占据工程总承包市场的重要领域。

1、EPC总承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保护了业主的权益,我国已经有很多EPC总承包项目成功的例子。虽然这种模式目前还未成熟,采用的也不是标准的模式,但是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1)业主没有完全掌握和发挥EPC的优势

随着业主对建设项目投资、工期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由业主自行建设管理的传统模式难以满足现代项目管理的专业需求,反而增加了业主的管理负荷,收效甚微。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承包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内部协调和优化组合,基本上可以实现项目投资、工期和质量的最优组合效果。但是目前业主的要求重点还是在项目的投资和质量上,并没有充分理解总承包模式在工期上也有其优势,而无法实现业主和总承包商的双赢。

(2)设计工作影响了EPC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发挥

设计工作对整个项目的运行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要有强大的设计力量,才能缩短工期和优化设计。设计力量的不足往往造成总承包项目的失败,设计分包往往成为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短板。设计在EPC模式中缓解和调和总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管理压力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且多数情况下受制于业主的要求和变更。

(3)设计-施工总承包是EPC总承包模式的关键环节

我国的施工企业很少具有设计能力,设计单位往往和施工单位发生脱节现象。设计和施工在EPC模式中是相辅相成、交融并举的两个工作环节。如何合理有效地整合专业设计院的技术力量和施工单位人力、机械资源,以求技术力量、人力资源以及各种资金的组合能够达到总承包项目的要求,这也是相当棘手的一个难题。

(4)承包商企业联盟存在误区

无论是国家重点项目,还是一般工程,国外的咨询公司参与承担的有很多例子。如果国外的公司不仅参与了设计这一环节,还渗透到项目的其它方面,也许我们就会失去项目实施阶段的独立能力,而且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方面摩擦增大,工作效率也会降低。

2、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模式的优越性及局限性

EPC总承包模式具有以下不可比拟的优势:

(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配置。传统模式下的项目组织机构臃肿,EPC模式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数量。

(2)提高工程项目质量。一般情况下,EPC总承包企业有更合适的施工方案,更高的专业管理能力,更优秀的技术人员,有利的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3)降低项目交易成本。业主只要和EPC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即可。所以业主在合同谈判以及管理、管理协调以及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工作减少了,显著的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4)充分体现了设计的主导优势。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环节,它决定着施工的质量。EPC承包商开始就参与了设计,这样就能把他们在施工方案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经验融于设计中,对设计的优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5)缩短采购管理周期。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采购纳入设计中,采购工作和设计工作相融合。一般设计工作结束了,采购工作也基本结束,采购工作也可以和施工相配合接口,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项目工期。

同时,EPC总承包模式也具有如下局限性:(1)降低了业主对项目的参与度;(2)总承包商的采购风险大大增加;(3)选择合适的承包商比较困难;(4)业主对设计和细节的控制力降低。

3、建立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企业管理模式的措施

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是:以设计为龙头,以施工单位为辅助。建立这种模式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的理解这种模式是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改革的,是有利于提高我们的企业优秀竞争力的。其次应该对设计单位进行机构改革和结构调整,使它达到EPC总承包企业的政策要求。最后应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它满足EPC总承包企业的人力资源条件。具体的措施如下:

(1)转变思想,寻找出路。大部分设计单位的出路就是转变成EPC总承包企业,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支持和鼓励这种转变。

(2)依据实际条件,确定最佳实施方案。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模式,比如工业设计院比较有可能转变成EPC型工程公司,而建筑设计院比较适合转变成D-B型工程公司。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案十分重要,底子好的设计院和底子差的设计院不同,规模大的设计院和规模中小型的设计院不同,逐步转变和一步到位不同,单独一个单位的改造和几个单位的重组也不同。拟定实施方案应该包括:运行方式、人员配置、组织机构以及管理制度等。

(3)编写适用且可操作的管理程序文件。专业设计院对于总承包某些业务比较陌生,没有相关经验。比如进度控制、施工管理、费用控制、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和合同谈判等,这些也与设计管理有很大不同。如果没有一套可操作和适用的管理程序文件,新的公司就很难开展工作。为了管理文件的质量有所保障,也为了少走一些弯路,我们通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向有经验的单位借鉴通用管理文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一些修改,使得通用管理文件变成适用于本公司的管理文件。

(4)增设机构。设置的组织机构应该满足EPC总承包的功能需求。需要增设的主要组织机构有项目控制部门、项目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施工管理部门以及采购部门等。

(5)配置专业人员。新增设的部门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项目控制工程师、进度控制工程师、费用控制人员、合同管理人员等。

(6)统筹规划。设计院到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公司的转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既要控制进程,又要考虑到总体规划,这需要逐步有序的实施进行。

4、结语

目前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企业在我国还不算很多,但是这种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市场分工的必然趋势,也是业主降低风险的客观要求。EPC总承包模式具有资源配置优化、业主管理倾向以及综合效益集成等多方面的优势,它将发展成工程承包的主流模式。在建立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企业管理模式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比如与设备制造商、施工总承包商之间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合作发展,实现共赢,都有待进一步摸索和实践。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新形势下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1、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学者尽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并没有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过程中。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因为要想培养综合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需要教学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例如: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等,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教学者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某个假设项目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教学者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掌握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适当的调整教学计划。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工程管理学习中。

2、不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采用“模拟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社会形势。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诸多方面: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施工实习、甚至于各种课程设计等。当然这需要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将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例如:教学者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过程中,可以是“模拟企业”的形式,使得学生详细了解应聘流程和对人才的要求,这样为学生实际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创造了计划,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工程制度教学中教学者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带学生带工地上进行对比教学;CAD制图时候也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本学校的浇筑物进行制图,倘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者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于在土木工程课程中还可以在施工现场要求学生进行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等的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教学者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这样学生在“模拟企业”中全面了解了工程管理,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了学生参与到社会竞争中的自信心。

3、实现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带来先进了管理理念,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尽管学校定期开展实践活动,但是就整体而言还不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脉络,就要求学校积极同校外企业合作,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对社会竞争形势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引起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在企业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并在教学者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解决这个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为教学者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进而制定出实效性更强的教学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方面要全面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引进高学历、学识水平高的教学者,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也为学校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结语

新形势下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增强其参与社会竞争自信心的同时,为其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因而也就要求教学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起高度重视,而学生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够明确了解社会竞争形势,一定程度上为其学习工程管理专业知识提供内在动力,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为教学者高质量完成教学计划提供可能,进而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作者:陈晓陵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新形势下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1、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学者尽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并没有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过程中。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因为要想培养综合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需要教学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例如: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等,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教学者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某个假设项目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教学者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掌握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适当的调整教学计划。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工程管理学习中。

2、不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采用“模拟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社会形势。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诸多方面: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施工实习、甚至于各种课程设计等。当然这需要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将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例如:教学者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过程中,可以是“模拟企业”的形式,使得学生详细了解应聘流程和对人才的要求,这样为学生实际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创造了计划,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工程制度教学中教学者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带学生带工地上进行对比教学;CAD制图时候也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本学校的浇筑物进行制图,倘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者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于在土木工程课程中还可以在施工现场要求学生进行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等的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教学者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这样学生在“模拟企业”中全面了解了工程管理,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了学生参与到社会竞争中的自信心。

3、实现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带来先进了管理理念,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尽管学校定期开展实践活动,但是就整体而言还不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脉络,就要求学校积极同校外企业合作,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对社会竞争形势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引起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在企业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并在教学者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解决这个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为教学者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进而制定出实效性更强的教学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方面要全面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引进高学历、学识水平高的教学者,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也为学校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结语

新形势下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增强其参与社会竞争自信心的同时,为其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因而也就要求教学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起高度重视,而学生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够明确了解社会竞争形势,一定程度上为其学习工程管理专业知识提供内在动力,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为教学者高质量完成教学计划提供可能,进而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作者:陈晓陵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教学创新研究

一、我国目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实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缺乏计划学时限制

在培养方案里很多高校教育都要求学生能拓宽掌握专业性内容,并要具有一定的的实践能力,以其适应现在建筑企业的经营。同时,在工程技术方面学生对施工过程及技术上来严重缺乏具象认识,一些施工原理也是只能是一知半解。对施工实际情况缺少解决了解,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计划学时上的限制,学生根本没法接触一些专业的实验课堂,这样造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使其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建设管理方面学生对学习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条件更是缺乏,学生因为得不到校外实践的条件没能参与具体某一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实践活动,当实操时工程管理的知识还存于表面的了解,大大脱离了对工程实践的能力,更不用说对每项技术的了解与解决的方法应用,由此看来,工程管理专业基本没有适合需要的现代实践教育方法,学生得不到有效实践教学现实需求。

(二)课程配置不合理,满足不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工程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近年的就业分配一般流向于建筑企业为具多,通常房地产企业、施工单位及建筑建设甲方。毕业生在这些企业工作数年后都基本会参加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希望能对口执证上岗并能晋升高一级的职称得到更多的待遇。目前,我国建筑类的注册职业资格有十几种考试,除了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以外还可以通过考取注册类的造价工程师和建造师及监理工程师等等的考证。这类的考证虽然要求和内容侧重点有所不一样,但考核的知识体系都有着共通点的内容,学生普遍反映在高职教学过程中,从学习的知识面到掌握知识的程度都无法满足这些考试的要求,学生原来学过的知识那怕有更多的内容是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习上应该会更测重于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去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适应到各种专业资格考试。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的对策

(一)高职教育的工程管理专业要实现创新体验式模式教育教学

高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一般要以仿真实践作为实验教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一些模拟实验让学生参与预先要计划的工程管理项目,专业教师必须在学期前要制定下个学期的整个教学目标及内容,把专业知识与理论教学混合结合在实习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上让学生多点运用经济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技术、招投标案例知识的素材。通过这方面让学生去分析,模仿管理技能的实践,再次提升学生对工程管理理论的了解及运用。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也可以培养从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方方面面的提升。让他们能在工作上有了规划、协调组织、施工管理及决策能力。

(二)教学条件配套化,成立校企业实践、实验多元化培养

工程管理是以紧密围绕项目行性研究、质量、施工、造价、综合管理与仿真创新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从事工程的管理决策、项目管理、施工过程、还有采购管理能力。因此,在实训教学室里必须要配套完善,设配要运用到网络化教学、模型案例教学、招投标方案实例室等实训教学。工程管理主要是培养工程建设人才的专业,他既服务于地方建筑行业的经济类建设,同时也与各方的建设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与当地区域的一些大中型房地产建设企业拼为长期合作,以此联合达成培养工程管理高职生的合作协议。另一方面,要建立完整而健全的校企实践培养管理制度。通过在这样的实践基地去学习,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工程管理各项的活动,也为工程管理专门化人才培养提高更有力的师资条件。

(三)提高专业技术创新,开发WEB3D技的模拟仿真教学软件

工程管理学科具有较强、较大的综合性专业范围,这必须具有相应配套的实践环节。在教学技术方面教师可以大胆创新引进技术,可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设计一套基于WEB3D技术开发模拟仿真教学软件,这套WEB3D技术主要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通过虚拟世界提供关于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的模拟,让学生如同在身历其境一般。基于Web3D技术在运用实践教学中时,可以对学生学习各种假设模型进行虚拟。比如:项目施工过程的模拟可以领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设定的“业主代表、项目经理、建设监管部门”等等角色,通过这个教学软件去模拟事故处理、施工工艺等过程。使得学生有尝试了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上能够预测最终的结果(费用、工期、质量等),使用模拟仿真教学是有利于贯通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让学生更多领略到工程整个过程的重点。

三、建立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的图文、音像、设计模型等资料库

当今有好多的建筑企业对于工程项目的一些音像图文都缺少档案归纳。那么造成了每工项工程都有少许遗漏及不全。在工程建设中音像、图文建设、设计模型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音像图文的详实、客观、可重复体现到历史情境也倍受培养工作者的青睐。在培养的同时学校及建筑企业应该多建立这方面的资料库推动每个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音像图库资料的编辑、整理、存储、管理科学等特色,且应该是多个项目。这些存储的资料内容还要包括前期的项目策划、招投标、施工过程、工程监理、运营、验收等全过程,除此以外还把有每次的会议内容、决议文件、背景条件、实施过程等等都一一归纳存档。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对音像图文资料的了解,认真去研究体验到管理者的成功经验,也让他们可以形成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合理解决现场施工实习发现的知识和能力的各种复杂问题;因此,建立工程项目建设的图文资料库有利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一种创新成果,建立这样的资料库并非由校企一步完成到的,应该提倡各高校和企业都支持及共同创建资源共享。

四、结语

随着国内社会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建设建筑标准要求也相对的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及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挑战。在培养符合工程项目管理市场需求的专门化人才,作为一位工程管理教育者,我们必须认真去了解行业的需求、校方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师要提高创新教学业务水平、学生要增强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管理人才,才能为中国工程管理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黄志成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一、开放教育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之所以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出合格的建造师后备人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开放教育来说,教学对象是已经参加工作的成人,他们多数是业内从业人员,在表观认知和现场经验方面有较大优势,但他们的理论基础相对匮乏,另外,由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投入到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也带有一定的实用主义和功利性。笔者通过对常州开放大学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员的调研,发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学员基础较差,学习动力欠佳,但对建造师考证兴趣浓厚。该专业的开放学员的来源和构成比较复杂,调查发现该专业良好的就业与发展前景,吸引很多非建筑类专业的人员进入或打算进入该行业,他们的基础自然很差。部分学员前学历虽是该类专业,但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火爆使得工程管理类人才需求猛增,奇高的就业率与火爆的招生使得各类院校都想方设法增开这类专业,无论是有条件的还是没条件的,很多院校师资严重不足,为解决上课问题,通常采取招聘应届毕业生充当教学一线老师,甚至其他专业老师半路出家转行教建筑类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从调查结果也能看出学习的困难程度,感觉自己在学习中有较大困难的占总数的86.6%。

(2)学员学习需求与学校教育现状的矛盾突出。目前开放教育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与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在调查中发现,84.8%的受访学员希望课程教学能与考证辅导相结合,他们对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不认同,认为学习内容宽泛,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模糊,希望能学到知识要对考证和工作有所帮助,而不是仅仅为了通过考试。大部分受访者都希望在校的课程体系、学习内容、考核方式能与考证有效衔接,这样能一举多得,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更有动力和效率。在问及学习资源的获取方面的问题时,98%的被调查者希望能够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而在资源内容方面除了对课程学习有帮助的课件等资料外,大部分学员希望能得到对通过考证有帮助的辅导资料。

二、以建造师为导向的工程管理类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员对考证需求十分强烈,为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始终,以学员的内在需求为驱动力,因势利导,将建造师考证辅导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学员满意度。

(1)以建造师考证为驱动,提升学习内驱力调查中发现,该专业学员学习的动机有两个:获取文凭和考证。目前两者是相对独立的,前者通过学校教育获得,后者主要通过社会培训机构完成。若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必将对学习者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显然,通过课程考核获取学历证书相对容易,而他们非常感兴趣的建造师等考证难度较大,所以,以考取建造师等证书为另一驱动力,有助于提升开放学员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和帮助学员获取相关信息,培养和提升学员学习能力,指导学员有针对性地学习,重点学好与考证考点相关的知识,做好知识储备,打牢基础,为将来考证做好充分准备。

(2)以建造师考试要求为导向,制定教学计划,改革教学与考核模式参考建造师等考试大纲要求,重构知识体系,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合理渗透和嫁接考证辅导与职业技能教育,按考证要求突出重点,将考证辅导与专业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习者获得文凭的同时,收获对考证和工作实践有帮助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激发和保持学习者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的考核内容和形式也应该借鉴建造师等考证的考试方式,与考证要求尽可能统一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借鉴这些全国统一职业资格考试的先进经验,另一面也可以帮助学员尽早熟悉和适应这样的考试方式,对提高考证通过率有帮助。

(3)根据学员学习需求,提高面授课的质量和效率,有针对性地建设课程资源为适应开放教育特点,满足学员需求,应着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突出考证辅导内容,侧重讲解与建造师等考证直接相关的知识。在面授辅导课中,借鉴考证培训机构的先进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建造师考试真题中的相关案例,设计合理、涉及的知识面广,符合工程实际,我们可以选取作为教学案例,增“模拟建造师考试”教学练习部分,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建设丰富高效的网上教学资源是实现优质网上教学的前提。通过调研发现,学员较为关心的是课程学习和考证所需的辅导资料,要根据学员真正的需求建设相关资源,并实现网上共享,提高网上资源的利用率和实用性。在资源的形式方面,他们希望能有适合利用零散时间,并能通过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阅读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在资源制作过程中要实现微课程化,制作微课程学习资源,并适用于手机、电脑等各种学习终端。

三、结语

建设好工程造价管理类专业,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必须从社会需要和学员需求出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学员对建造师等考证的需求,将考证辅导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既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完成学业,又能学到他们想要的对考证和工作有用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必然会受到学员们的欢迎,也有利于培养出建筑市场亟需的建造师人才。

作者:王洪亮 单位:常州开放大学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思考

一、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设置的专业,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各不相同,因此在专业方向设置、院系设置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3]。这些差异直接导致各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学的考核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一致。同时,各高校在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方面与市场脱节,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不强,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迷惘。

(二)教师缺乏工程背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各高校从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都应重视学生工程实践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从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来看,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学术水平、工程经验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那种照本宣科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已经越来越被学生所厌恶,而更多的学生愿意通过工程实践或者结合工程实践的讨论分析的方式来获得知识,这也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遗憾的是,由于现有教学体制,大多数教师都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无法满足这种教学需求。

(三)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职业规划发展的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近年的分配流向,主要是在房地产公司、施工单位和建设甲方。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数年后都会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希望拿到与工作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目前,中国建设领域的各种注册职业资格有十几种,其中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各类考试虽然要求和侧重点不一样,但考核的知识体系有着共通的地方。然而学生普遍反映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从学习的知识面到知识掌握的程度都无法满足这些考试的要求,还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重新学习各种已经学过的知识。尽管本科教学更多的是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但各相关专业课教学应从教学内容到考试要求等各方面,尽量结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各种资格考试,这也是各专业课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本科教学最后一个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而此时许多学生正面临就业的压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还得奔波于各招聘会,或者在就业单位实习,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大大减少,以致难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4]。另一方面,一些毕业设计的题目内容陈旧,和工程实践结合得不紧密,导致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热情不高,毕业设计大多流于形式,设计质量不高。

二、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结合地方实际,明确培养方向,合理调整课程体系

从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和管理科学理论基础。工程建设领域的管理有别于其他一些行业的管理,如果没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作为基础,不了解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和特点,是无法完成组织各专业工种和不同部门来进行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样,具有丰富工程项目建设经验,而缺乏相关管理科学理论和知识仅能成为一名技术员,而不能成为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者。在各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上,首先应该严格遵循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应该允许各高校结合该地区建筑业的发展状况和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突出自己的办学特点,设置一些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和有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例如一些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开设“土地评估管理”“物业管理”等特色课程,将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加强工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师资力量的提高

在课程设置安排上,应该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在各专业课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安排的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因此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非常重要。课程设计的题目一定要选择和工程实际相关的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的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工程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产实践环节,各高校应建立自己的生产实习基地,或将长期合作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在真实的工程实习环境中使学生真正了解建筑产品生产的流程,了解建筑产品生产环节中的各项制约因素和影响条件,认识各种施工机械的使用环境和特点,掌握常见建筑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在课堂所学到的各种知识,使他们毕业后能胜任岗位工作,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提出一些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大家讨论和思考。高校应积极开展与地方建筑企业的合作,提供良好的机制与条件,鼓励教师提升自己的工程实践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让教师了解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具体需求,从而有目的地培养出更多合格和优秀的毕业生。

(三)结合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对于职业资格考试中常出现的一些知识点,如资金的复利计算、单双代号网络图等内容,教师在相关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进行介绍,习题和考试试题也应尽量采用职业资格考试的真题,达到职业资格考试的难度和深度要求,让学生尽早适应毕业后所需要面对的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加强学生对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的了解,可以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中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相关业内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发展动态、发展趋势、职业能力要求及职业资格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和眼界,帮助学生做好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四)强化毕业设计的工程实践性

为了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充分结合工程实际和工程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像在实际工程中一样真切体验设计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这个过程需要运用以前所学的各科知识,对于不清楚的知识则需要查阅各种资料和规范,需要向专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咨询请教,需要同学间的团队协作,即便在受到各种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也能解决好问题。这对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拓宽学生的从业范围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等都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设计格式的规范性、计算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工程实际操作的要求严格把关,培养学生对待工程问题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在毕业设计答辩阶段,可适当选择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业工程师参与答辩小组,让学生在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了解来自工程一线的信息和需求。

三、结语

培养符合工程项目管理市场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是每一位工程管理教育者的职责。教学中必须认真了解行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才能为中国工程管理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王爱民 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一、工程师培养中的问题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末,我国设置工程管理类专业本科层次的院校已经达到320多所。但大多数院校设置的工程管理专业是在原有“母体”专业基础上设定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的,导致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出现诸多缺陷。

1.专业培养目标水土不服就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发展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工程管理的专业人才是在工程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在从事多年的专业技术工作之后,积累和沉淀了一定的管理经验,走上了管理岗位。即使少部分从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的管理岗位人员,在工作初期基本上都是以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开始的。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多样化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矛盾和冲突。

2.课程体系的“模块拼盘”现象

工程建设管理行业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复杂性。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的平台课程要包括经济平台、管理平台、法律平台和技术平台四大类平台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着条块分割、知识融合度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每门课程内部的教学内容各成体系,但在不同模块下的课程之间或存在大量的知识重叠,或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

3.实践课多于实习平台

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适应于培养传承型人才,不利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现行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仍偏重于学科知识传授,以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为例,在经济管理实践课、工程管理实践课、暑期“第三学期”实践学习等环节,仍延续“授课”和“软件培训”等方式,而实践基地建设的常态化维护、实习环节的设置和实验教学安排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工程”实践之间存在“雾里看花”的屏障。

二、“卓越计划”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

1.培养目标

在“卓越计划”的导向下,为适应工程教育发展方向,多个高校在培养各行业工程师的专业设置上,均进行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多所大学均采取了“4+2+3”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够在国内外建筑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和房地产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方案

“4+2+3”计划的总学制为9年,其中1~4年为本科阶段,完成工程管理专业学士学位的培养计划,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第5~6年为硕士学习阶段,其中课程学习1~1.5学年,学位论文工作1年以上(含1年),完成硕士学位的培养计划,可授予工程硕士学位;第7~9年为博士学习阶段,其中课程1年,学位论文工作2~3年,完成博士学位的培养计划,可授予工程博士学位。其中,参加“4+2”计划的学生,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免修硕士学位阶段的“英语”和“专业外语”课程;可以申请免修硕士学位阶段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可以在第四学年提前选修硕士学位阶段的课程。研究生第一学年结束后,满足以下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自愿申请和复试考核的方式选拔,合格后加入“4+2+3”培养计划,并选报导师。其中,按照工程管理专业自身情况,优秀的硕士生可以直接通过选拔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熟练应用第一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研究型人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技术背景主要为建筑与土木工程技术,毕业生应达到下列具体要求:一是掌握人文、自然、专业方面的丰富知识;二是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应用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三是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四是具有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五是具有现场工作能力。通过“卓越计划”,实现“面向行业、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工程经验的全面通才师资队伍。

3.校企合作

工程管理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将工程技术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平台,整合大学、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各种资源,构筑开放、高效的系统,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锻造“顶天立地”的工程管理者和实践者,是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校企合作的具体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大型建设工程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作为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管理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合作伙伴,建立校企合作企业库。二是挑选合适的学生进入工程管理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在完成本科基础课阶段学习后,可以报名参加工程管理卓越工程师计划,与学院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协议,按照该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完成本科学业。成绩优秀者和经与企业协商具有继续联合培养潜力的学生,可以直接攻读工程硕士继续实行工程管理卓越工程师计划,联合培养企业还可以协议资助特别优秀者继续攻读工程博士。三是通过参与企业工程项目,联合培养和指导工程管理工程师。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采用毕业设计或课题研究的形式,有计划地安排工程管理工程师计划的学生参与项目运作。企业安排资深工程师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大学教师共同指导工程管理工程师的项目工作。

(2)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一是专业素养。具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道路、桥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大土木专业背景,熟悉行业政策法规。二是适配能力。能够承担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开发、设计、采购、施工、设施使用等各阶段管理;能够从事包括投资方、开发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设施方等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的管理。三是行业定位。能够胜任工程的技术管理、商务管理、法律管理、社会及城市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职能;能够满足从工程项目、工程企业到工程行业等多层次的管理需要。四是创新研究。具有创新思维和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将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能够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小结

构建“学校培养人才、人才服务企业、企业反哺学校”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卓越工程人才的按需培养、无缝对接。“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优秀,以产学有机结合为运行机制,造就人格健全,具有国际视野、工程特色和创新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复杂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国际环境的工程管理卓越工程师队伍,在建设创新性国家战略的重大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刘惠敏 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的专业教学研讨

1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引导式教学

1.1开篇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工程管理专业大多数学生对该专业认识不全,偏向于管理,忽略了应掌握一定土木技术知识,所以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不重要。上课时抱着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对今后工作影响不大的想法,他们来上课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修得学分。在此情况下,教学效果很难理想。所以,教师可利用“开篇课”即“绪论”课,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热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外,利用绪论课,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内容安排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使学生对今后的学习有心理准备。否则,在后面的教学中当教师简化或删去某部分内容时,学生会不知所以然,久而久之,学生会不知到底要学什么,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1.2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能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工程结构中很多知识点之间具有相关性,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相关性,通过已讲授的知识和一些启发性的信息,提出一些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教师先讲解单筋矩形截面承载力公式的建立,然后提问:同样的矩形截面,如果现在在受压区也配置了纵向受力钢筋,试验破坏特征一样(提示学生受压钢筋也屈服)、公式建立方法一样,那么此时公式中会出现什么变化?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变化自己建立基本公式,如此一步一步诱导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而且印象深刻。

1.3实践环节仍可采用启发引导式指导法

课程设计是工程结构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全面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在课程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有问立马答的指导方式,而应采用启发引导式指导方式。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要马上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采用引导的方式给出思路和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最后和学生一起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对于考核方式从专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应重视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并以施工图的质量作为课程设计成绩的重要判断标准,而不再仅以计算书来判断成绩。

2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学习兴趣

教室装有多媒体设备已较常见,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节约板书的时间,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图片、声音、色彩、动画等效果,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满足简化内容部分的教学效果要求,使得既能简化又能表述清楚。例如,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构件试验的视频和一些工程图片,如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视频,少筋梁、适筋梁、超筋梁破坏时的状态照片。通过这些视频的播放和照片的展示,与枯燥的语言表述相比更能让学生明白三者之间的差异。

3结合学院个性化办学特色,因人施教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学院推行个性化办学特色,就是为了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以及具有的潜能制定其相对应的培养方式,以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工程结构教学中,同样可以因人施教。如有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可能报考硕士研究生,有的学生毕业后想要参加国家相关执业注册师考试,这些同学可能不满足于课堂上针对一般学生的教学,需要相对深入和全面地学习,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同学进行辅导。

4结语

通过对工程结构教学研究探索,总结了围绕专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引导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学习兴趣;结合学院个性化办学特色,因人施教四点建议,这些建议已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显出成效。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更好,更有效,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尚在进一步探索之中。

作者:何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管理系统的建构

本文作者:李惠玲、齐宝库、李丽红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一、“三明治”实践教学模式解读

随着建筑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时代进步,对建筑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大学作为科教兴国的主力军、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迎接以高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浪潮中,负有极其重要的使命。探究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具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组织工程项目实施等这种社会急需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人才呢?

从1999年开始,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开始实行三明治教学模式。“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利用高校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培养高级工程建设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首先在学院完成六个学期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课堂理论学习,第七个学期到实习基地参加一个学期的顶岗实践,既将所学的建筑施工技术、工程估价、项目管理、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等课程的实践环节归并到一个学期。在实习中,学生作为实习基地的一名临时雇员,认识和掌握建筑产品的各个施工环节,逐步理解、消化教学理论知识。实习期共20周,方式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第一周集中培训,进行安全教育,聘请企业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来校讲学;第二周为集中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领各组学生到实习现场进行参观实习,熟悉现场情况,第三周至第二十周由学生到自己选定的实习地点进行实习,第八学期开学后答辩,然后再回到学院学习其余专业课和做毕业设计,我们学院将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称之为“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1]。

二、“三明治”专业实践管理过程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三明治”专业实践管理体系合理与否是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分散实习期间,过程管理一旦放松,就会导致学生实习松散,无组织无纪律,最后收效甚微。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适合我院的321管理培养考核模式。即:三种管理方式(院系管理、校内指导教师管理、校外指导教师管理)、二种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统一考核办法[2]。

1.三种管理方式

(1)院系管理

制定和完善实习管理监控体系(图1),建立实习基地并与校外指导教师沟通,组织教师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校内指导教师管理

“三明治”实习开始之前,指导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按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实习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应从德、智、体等多方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安置学生实习,学生也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由教师审核确认,要求学生顶岗实践;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实习阶段,采取下现场、电话沟通及网络信息系统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查、指导与监控管理,了解学生实习状况;根据所在工程进展情况,指导学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完成哪些实习任务;学生按阶段提交实习阶段总结,便于校内指导教师了解学生的实习效果。总之,指导教师负责本组学生实习过程控制与成绩考核。按阶段填写学生考核记录单。对于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除帮助教育外,还应与学院和实习单位联系,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3)校外教师实习指导

校外指导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习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校内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根据实习任务指导书的要求,学生们会有针对性地请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完成实习任务书的每一项内容。同时,根据顶岗实习的内容,学生会跟随校外指导教师学习,不断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逐步进入工作角色。

2.二种能力培养

(1)专业能力培养与展示

由于专业实践实习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因此,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校内与校外指导教师的培养、训练及管理,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工程识图能力,学生们大有长进,为毕业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工作岗位后学生们很快适应工作,专业能力得到充分展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综合能力培养与展示。

在工程实践中,学生们作为企业的临时雇员,既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又要参与工程和企业管理工作,要直接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和事。这样学生们得到了锻炼,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实习结束回来,学生们成熟了许多,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很多。工作后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很快融入社会[3]。

3.统一的考核办法

学院统一制定专业实践教学成绩评定考核办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核:校内指导教师阶段性指导、检查情况;实践成果提交,包括日记、专题报告、阶段总结、参与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预算等;答辩。

三、“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体系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明治”专业实践实习特点是时间长,实习基地难寻找,学生分散带来管理难度大,教学中的课程体系与实习内容有脱节,学习的内容因项目而异,实践教学环节总体设计稍不到位学生就会“放羊”。为保证“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在教学管理体系中要始终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1.学生的实习态度及参与度

学生的实习态度是决定实习成败的关键。因此,学院在实习动员过程中要采取不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如让即将毕业的上一届取得较好实习效果的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与体会;介绍教学内容与实习的关系、实习与就业的关系,采取互动的方式介绍实习效果;在就业招聘会上,实习的学生专业知识得到升华与巩固,竞争力大大提高。通过即将毕业学生谈切身体会,让准备实习的学生真正了解实习能带来的收获与成果,大大焕发了学生的实习热情。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学生们的实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通过实习动员,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联系实习单位,愿意跟踪大的施工项目多学习、多受益,实习的态度与参与度大为提升。

2.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学院通过多年的专业实践积累,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供学生们顶岗实践一个学期。学生实习基地可以选择在咨询所做工程估价,招标与投标公司做施工项目的招标与投标;也可以选择建筑施工现场,做质量检查员、放线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还可以选择监理公司做监理员,选择开发公司工程部做现场管理。总之,实习的内容必须与“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相符合,指导教师对实习基地进行确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几年来,学院推荐学生实习的岗位多数是工程监理。因为在监理行业,学生可以作为公司的临时雇员,实实在在的参与公司业务,入门相对简单,学生能很快胜任,企业又愿意接受学生参与公司业务,这样既解决企业临时员工不足的问题,也为学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解决了大问题,学生们非常适合在监理公司工作,他们可以边工作,边学习,工作做了实习任务也顺利完成了。施工企业的岗位很受学生们喜欢,但这些岗位需求的人员较少,学生们较辛苦,学到知识也相对多一些。开发公司工程部的现场管理需要有经验的人来承担,学生在这里实习待遇很好,但如果没人指导,学生就会“放羊”,达不到实习目的,因此建议学生自己联系开发公司实习,必须顶岗,遵守单位规章制度,自己找校外指导教师。总之,学生们首选的实习基地是到施工现场实习,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公司都可以,女同学一般都去造价所做预算实习。实习基地所涉及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从几个方面选择实习基地,如建筑规模、结构形式、施工内容等。由于各基地所涉及的内容不同,所处的施工阶段不同,可能会导致学生实习效果的差异,因此指导教师应与学生经常交流沟通,让学生体验不同阶段的施工工艺、施工程序,当工程不适合学生实习时应及时予以调换。

3.指导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实践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指导教师应能将本学科的土木工程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价值,对施工现场应了如指掌,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有热情、有耐心。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按阶段跟踪学生实习内容,在每一施工进程中,指导学生应复习巩固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刚进入实习期,学生往往抱有满腔热情,可真正进入工地,有些学生们又很茫然,不知该看什么、学什么,又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难于融入社会,难免有个别学生会迟到、早退,不愿实习。如学生与指导教师没有沟通,学生实习就会半途而废,导致学生放羊。因此,指导教师责任心极为重要,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然后根据工程进展,指导学生要学习哪些内容,查阅哪些资料,除工作之外,应完成哪些实习任务。当学生们进入工作角色,知道如何学习与工作之后,学生们就会自觉的将自己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地做事,直到实习期结束。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实习动态,若有学生想调换工地,要分析原因,如果合理应鼓励学生首先自己解决,以提前培养学生应聘工作的能力,当没有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可以联系指导教师协助解决[4]。

四、总结

“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结束后,及时就学生的实习、教师的指导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其中不足,客观公正地评价实习管理过程,对实习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将亲身实习经历介绍给下一学年的学生,焕发下一学年学生实习热情,以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完善。“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体系也正是在这种模式下不断发展与完善,学生也正是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下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欢迎。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实行中外合作办学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为满足国际工程项目的需求,这一模式下实践教学成为关键。通过对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分析,总结出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理;实践教学

一、引言

由于国际化工程的日益增多,国际化工程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具备外语交流能力和较高的跨区域现场管理水平。在这一形势下,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开展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然而,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模式中却无法充分得到体现,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教学内容单

一、与实践工程相脱

离等诸多问题。为此,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体系设计、实践环节安排及教学质量监督等方面。陈建国、许凤(2010)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实践教学的基本架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环节安排方面,戴晓燕(2011)结合现行教育实际,提出构建校内实践平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并对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的优点和具体教学设计进行了论述。在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方面,张灵辉(2014)等学者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监督要教学贯穿始终,并且要和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并能够动态调整。综上,可以看出许多学者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研究均是基于一般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下的情况,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则鲜见。因此,本文以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为例,首先系统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总结出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根据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特点,为总结出较为准确的问题因素,本文秉持科学性、准确性、便捷性的基本原则,对华东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主要问题因素,得出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师资配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四个方面,如表1所示。1.教学模式方面。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包括工程管理专业和国际英语两个专业。而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对实践环节的考虑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部分课程安排实践环节的时间紊乱,施工组织设计等部分课程并未安排实践环节,特别是将集中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四学年度的第一个学期中期至第二个学期中期,而最后一学年往往是学生出国学习的一年,时间上明显冲突。2.师资配置方面。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国际班)现有国内专业教师10名,外籍专业教师8名。国内专业教师职称结构为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学历结构为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4名。尽管大部分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但从事现场管理的时间较少,故严重缺乏现场管理经验,这阻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可持续进行。3.实践环节方面。实践环节主要存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和集中实习两种情况,现行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分为技术类和管理类,譬如一些工程材料实验、工程结构实验、沙盘模拟、施工组织仿真设计等。这些实验由于经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删减。其次是集中实习的施工现场不好对接的问题,由于现场环境恶劣,许多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整体的实践效果不佳。4.毕业设计方面。华东交通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由于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设计实行动态规划,一般情况下仍然是安排在毕业实习完之后进行。根据对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调查可知,部分学生会选择以论文的形式作为毕业设计,这就更与工程实践相脱离,整个毕业研究有悖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内涵

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在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合作办学项目结合两所学校各自的特色,培养目标为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及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和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构建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演变,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海外工程投资成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体现影响力的重要形式。面对这种大趋势,工程一线需要大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但由于国内传统的教学形式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训练。为此,要达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构建国际化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而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接触实际工程,消化并融合理论知识,有效检验了理论教学的质量,两者总体呈现一种互补的关系。因此,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关乎到教学质量的保障,更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需求。2.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形式进行培养,目的在于国际化视野的训练,这是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首要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教学体系设定的人才规格应该是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跨区域综合管理能力等,将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相衔接,构建适应国际工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合理设计国际化实践教学的体系框架,理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进度。为保证国际化实践教学计划的有序实施,将该计划与课程教学计划相配套,重点做好理论学习和各种实践环节在时间方面的错开设置,实现整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多样。

四、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

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3+1”学习年限安排,学制总共为四年,其中最后一年可赴英国就读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并获得中方和英方两所院校的学士学位。因此,整个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应围绕这一时间安排而进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1.明确培养目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希望培养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实践能力较强、创新务实的专业人才。这对实践教学提出三点基本要求:首先是夯实理论基础,学校开设了WesternConstructionTechnology、Measurement&AnalysisandControlofProductionCosts、ConstructionPlanningandProgramming等英方主干课程,项目中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修满课程学分,充实理论基础。其次是应用技能的锻炼,要求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通用技能,且要具备较强的现场技术操作水平。最后是基本能力的培养,根据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跨区域综合管理能力。2.以校企合作为引导。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华东交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中国中铁集团合作的“中铁国际班”项目相配合,工程管理专业完成前三年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后,可选择进入中铁国际班的国际工程专业学习,这一学年的学习由企业主导,课程安排会根据企业需求单独设置,力争通过3—5年培养,逐步成长为中国中铁国际工程项目管理骨干人才。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现有的师资配备情况,在实践环节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大部分中方教师缺乏海外学习经历,进行全英文教学存在较大问题;其二是大部分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然后进入到高校教学,没有足够的工程现场管理经验。针对此类情况,华东交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出两点建议措施,一方面在合作协议下,组织中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老师到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集中学习,在提高英语交流水平的同时学习英方院校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项目跟踪学习。

五、结论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正日益成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热点内容。这一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得以保障。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到学生自身的就业前景,更是满足国家对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作者:刘伟 吴志江 陈燕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工程管理专业改革

摘要: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占据着重要地位,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职能。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需要提升学生的多元实践应用能力,其中操作能力就是重要一项。本文立足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寻求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专业改革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工程管理工作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实践应用能力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是检验工程管理人才的重要标准。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一、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开展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工程管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对于相关政策要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工程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是对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工作活动中会发生很多突发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专业人才要具有比较强的综合素质,对于不同种类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保障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一)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不足

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力度不足的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技能培养和训练为导向,注重人才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但是大部分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都是照本宣科,仅仅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做了一定的变化,实际内容改变并不大。应用型人才教育既要以通识教育为主,注重理论基础的教学,但是也要强调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基于此,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需求契合程度并不高。

(二)不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

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改革,要跳出原有的教学框架,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工程管理作为一种流程性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边性,容易发生很多突发状况,需要学生跳出基本的工作模式,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开展工作。基于此,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工程管理知识体系的构建,要提升知识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实现应用型人才教育目标。

三、提升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责任心的培养

在工程管理工作过程当中,总体工作较为枯燥,同时相关的工作也比较琐碎,因此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才能将工作失误和差错降到最低,提升工作效能。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

在工程管理工作过程中,实践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在开展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体系性,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内容要涵盖基本流程、基本政策、法律法规等多种内容,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多元化的工作方式,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实现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

(三)提高对管理的熟悉程度

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除了基础教育外,还要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对于相关工作流程和设备的了解程度,除了基本的工作方法,对设备本身的了解,也是做好工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保障,只有对设备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及时掌握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并及时发现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以实践教学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工作本身也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基于此,强化教学中实践应用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实践应用教学的比重,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经济贸易一体化的推进,社会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人才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现代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提升人才整体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莹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针对工程管理虚拟仿真教学模式问题展开研究,构建具有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系统平台运行架构,对平台管理模式建设进行改革实践探索;建设承接校企合作需求的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习内容;管理机制;工程管理

一、前言

工程管理虚拟仿真教学依托仿真实验工作环境以及仿真实验系统,教学信息量大、直观、全面、客观,打破现有的实践和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限制,已成为工程实践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对施工项目建立三维虚拟仿真环境,分析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工程管理虚拟仿真教学的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基本结构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的目标就是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多学科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平台整合学校购置的实验软件,通过系统间的无缝连接,使之达到整体的实验效果。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和共享平台的基本架构见图1。

三、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践平台的学习内容与管理机制

1.主要仿真模块构成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模块、工程造价管理模块、工程合同管理模块和工程管理BIM设计实施管理综合模块四个部分。2.主要的功能层次构成(1)第一层次———是专业学习基础课程入门阶段的模拟仿真实践,巩固理论基础,增强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2)第二层次———开放型综合实验的构成。(3)第三层次———创新科研型实验的构成,以学生科研创新为基础,以各类竞赛为切入点。

四、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践优势分析

综合来看,虚拟仿真实训具有以下特点:1.情景性。全部训练在三维场景下进行,学生模拟真实,弥补了下现场难的困难。2.过程性。虚拟仿真实训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背景,以施工工艺为主线,以技术规范为指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3.交互性。实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设有项目设计、施工组织、项目管理、造价分析等环节,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由学生自主操作,突出了技能训练。

五、结语

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应面向社会变革和教学实际需求,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得到增强。不仅能够推进专业课和综合设计实践的教学需求,还对挑战杯、BIM大赛等提供有力的软硬件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仿真案例教学培训,积极参与生产实践,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的能力优势。

作者:王华 仇欣欣 宋红英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技术课程体系改革论述

前言

目前工程管理系专业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建筑识图、建筑CAD共10门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掌握基本的工程技术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后续工程管理类课程的基础,然而实践教学中慢慢发现,这些课程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我校提倡的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现了偏差,所以急需对该类课程进行改革,现把改革的思路和需要的支持进行叙述。

一、出现的问题

1.各课程独立教学,任课老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学生对整体课程体系的构成、作用不了解。2.各门课的任课老师缺乏共同的一个认知目标,授课内容厚此薄彼。3.课程内容限制于所定教材,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没有突破。4.多数课程讲授理论性偏强,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偏低。5.课程设计内容偏简单,系统性不强,影响后续课程设计的质量。6.课堂教学方法仍是以老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上课积极性差。授课手段单一。7.教师社会实践能力较弱,对社会需求了解不清楚,间接影响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总之,工程管理系专业技术类课程存在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需要调整,教学方法需要改变等突出问题。

二、专业技术类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为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目标。解决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困惑,让学生在学习每门课之前都要了解“为什么学”“学什么”“有什么用”“怎么学”“信息化怎么解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为学分而学习。

三、具体改革手段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明白学为何用,采取了各门课程以同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为案例,贯穿与整个专业技术类的课程教学的方式,根据项目需要调整授课内容,各门课程负责人提供具体的改革方案,并进行优化探讨。方案实施如下:1.通过各种方式准备1套完整准确、有代表意义的框架结构施工图纸,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图纸设计时间以最新规范为宜,要求制图规范、建筑说明、大样等完整齐全、结构施工图完整,最好带有计算书予以参考。此部分图纸的寻找工作由专人负责,可在外出调研时借用兄弟院校的资料。2.图纸的资料整理,每位任课老师一份图纸,利用半年的时间仔细熟悉图纸,仔细筛选图纸的信息,努力与自己的授课内容寻找关联点,形成教学文字材料,针对图纸中不规范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观点,经所有任课老师同意,可以提出修改。具体成果:每门课形成教学案例材料上交,细化到所有跟项目有关的知识点。整理组织文字材料,统一一定的格式,每门课程组织整理跟项目有关的各个知识点,形成文字存档,作为改革的支撑材料。3.结合bim大赛,组织学生对图纸利用REVIT进行建模,并作为制图、房建授课模型,电子版存档、打印三维模型效果图,作为改革汇报支撑材料。4.利用大学生创新立项,组织建立框架实体模型、部分梁柱的内部钢筋布置模型、利用三维钢筋软件建立虚拟的观察模型,此部分难度较大,成果可作为力学课程、结构课程、识图课程的授课模型,实物模型和电子资料可作为支撑材料。5.工程认识实习,应扩大实习的范围,不能只在学校周围走马观花,实习内容、讲解内容提前做好规划,增加钢结构现场认识。认识实习建议课程后放,最好在结构课程学完之后,课程设计开始之前。现在的实习根本没有效果,学生到现场两眼一摸黑,有些东西怎么讲也不懂。

四、成果

通过本次课程体系改革,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教学成果显著。

作者:杨志刚 丁玲玲 刘爱芳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

摘要: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实验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验室建设经费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购买仪器设备时首先应保证本科生需要的基础实验设备充足,其次才考虑昂贵的科研实验设备,最后选择比进口设备便宜并且质量有保证的国产品牌。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实验室建设

作者简介:杨素妨(1979—),女,河南临颍人,百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工程测量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该专业具有强烈的学科交叉性,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又要具有一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从师范类、财经类院校转型而来的新升本科院校,缺乏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办学历史,因此该类院校如何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实验室建设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横跨工程与管理两大学科。工程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十分强的工作,既要求从业人员懂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又要求其熟悉工程专业技术知识,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室主要包含两大类实验室:一是工程技术平台实验室主要包括土力学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和建筑材料实验室;二是管理类平台实验室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工程造价软件、工程招投标软件。

2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1)工程技术平台实验室建设方案。工程管理是基于工程技术之上的管理,因此工程技术类课程是工程管理的根。工程技术平台的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等。这里面的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均包含了大量的实验。目前国内具有工程背景的高校已经普遍具备土力学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和建筑材料实验室等,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但是对于从师范类、财经类院校转型而来的新升本科院校,缺乏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办学历史,下面以测量实验室为例,说明实验室如何合理规划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是非测绘类专业,主要了解地形图的测绘方法,正确使用地形图,重点掌握工程放样和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即可,所以测量实验室针对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开设出的实验有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全站仪放样、GPS认识等实习项目。根据这些项目需要购买的设备主要有自动安水准仪、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RTK(GPS),对于新升本科院校在实验室建设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建议选用国产品牌,RTK建议选用可接收北斗系统频率的设备。一般测量实验3~4个人一组,以一个标准班级50人为例,每种设备可购买13~17台左右可以满足一个标准班级的测量实验需求。建设一个普通测量实验室基本实验设备投入约180万元左右,再加上仪器柜等设备需10万左右,实验室建筑面积需要80平方左右。至于测量机器人等设备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适当购买,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另外力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有电子万能试验机、电子扭转试验机、多功能组合实验台、电阻应变仪等,建筑材料实验的基本设备有水泥测试设备、混凝土实验设备、砂石料实验设备、沥青实验其他设备等。对于经费短缺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不需要建设投资高达上亿元的结构试验大厅。

(2)管理类平台实验室建设方案。管理类平台实验室建设方案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硬件系统;另一部分是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主要是台式电脑包含服务器、教师用机、学生用机。电脑采用工作站,比平时办公用的电脑配置略高,除服务器外,每台工作站单价为8000元左右,可以满足运行CAD等绘图软件。软件系统主要包含操作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工程造价软件和工程招投标软件、AutoCAD绘图软件等。其中工程造价软件有广联达、鲁班、清华斯维尔、PKPM等。该实验室学生用机60台,比一个标准班50人多出10台,建筑面积需要120m2左右。通过以上建设方案可以看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验室建设经费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购买仪器设备时首先应保证本科生需要的基础实验设备充足,其次才考虑昂贵的科研实验设备,最后选择比进口设备便宜并且质量有保证的国产品牌。

3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面对日益蓬勃发展的建筑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不仅能够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望能够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杨素妨 单位:百色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的教学改革

0引言

独立学院是近些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1],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新形式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给更多学生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做了一定贡献。政府和社会对独立学院所带来的进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独立学院的发展逐步走向专业和规范,也必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生军。施工技术课程是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优秀课程,该课程研究施工技术中的各工种工程施工和施工组织中科学编制一个工程设施或群体。它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与计划的基本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为学生今后从事其相关行业时能够正确进行工种工程的施工。因此,应将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与独立学院的特点相结合,体现独立学院的教学特色,以达到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经验,以我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根据本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建议。

1独立学院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第一,涉及面广。施工技术课程需要综合运用数学、力学、材料、测量、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在讲解过程中要结合有关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我院选用的教材是郭正兴出版的《土木工程施工》,比如钢筋工程是第五章,混凝土工程是第六章,各章节内在联系少,都是比较独立的。第二,实践性强。施工技术课程以工程为背景,不如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系统,而是直接涉及工程问题。许多施工工艺、施工原理都是施工技术人员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如果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教师讲解的时间也比较长,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不显著,因此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要,在讲解过程中更能结合经历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掌握。第三,发展迅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工程材料的追求越来越严格,致使施工技术、工艺、材料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而且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该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就要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把最先进的文化理论带进课程,才会引起学生更广泛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第四,实用性强。根据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绝大多数学生从事建筑相关专业,由于独立学院的特点,很多学生选择建筑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等一线工作岗位。课程中学到的土方工程、模板工程、桩基础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2独立学院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教材内容与实际工程脱节。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上涌现出许多新的施工工艺、新型技术及新型材料,这些新的内容在教材上没有体现,并且与实际的施工工艺存在明显差距,主要是由于有些教师在编写教材时为了单纯的评职称用及为了写书而写书,没有实际的施工经验,导致最新的内容都无法在教材中体现,使其教材内容滞后,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有些应该淘汰的工艺要求还在课本中,没有被删除。很多教材都是针对高职学生或者普通本科学生进行编写的,没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编写的施工技术方面教材。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受教育形式应该编写一门针对性强的教材。由于教材本身与实际的工程脱节,教师没有实际的工程经验,学生听课时又没有集中精力,就会出现“三脱离现象”,极其影响教学效果。2)教学形式单一。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教学形式,虽然与板书教学相比,在教学效果上有一定优势,但对一些工种工艺仍表述不清。特别是施工工艺流程,学生单纯的从多媒体教学中无法理解清楚,如钢筋工程中钢筋连接方式———焊接,混凝土特殊施工方法———水下浇筑混凝土法,预应力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等,学生很难在多媒体教学中清楚了解掌握。3)教学课时少,实践环节少。根据独立学院的教学大纲,教师理论授课学时为32学时,周学时为2学时,上课周期达到16周,每周刚学会的知识,到下一周上课时就会产生遗忘。施工技术课程涵盖11章内容,土方工程涉及到土方量的计算和土方调配的计算,模板工程涉及到模板设计计算、钢筋工程设计到钢筋配料计算和混凝土工程涉及到施工配合比的计算,这就导致课时满足不了教学内容,就会出现上课环节紧凑,学生参与教学的环节减少,互动机会几乎为零,学习效果起不到好的作用,并且由于计算环节所用的时间多,讲解时间长等特点,有些内容就被一代而过。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二下学期进行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在大一上学期课程结束时,参加过认识实习,到实际工地参观学习,简单了解工程实际工作情况。对后续施工技术学习起到推动作用,但实际学习施工技术课程时,实践环节薄弱,单纯的理论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施工工艺的了解和掌握,没有实践环节学生学习起来很抽象,不容易理解。4)教师队伍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独立学院是新兴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招聘教师时绝大部分老师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也有一些本科毕业生,几乎没有博士研究毕业生,由于近些年土建类工作的火爆,很多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直接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在招聘教师时就面临一个问题,很多毕业生不愿从事教师工作,并且大部分招聘上来的教师都是女教师,都是直接从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在讲授课程时都是完全的理论授课,对于实际的运用都是照本宣科。5)学生兴趣不足。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比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相对薄弱,面对施工技术中存在的大量计算题,产生出兴趣不足的现象,我院2013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共两个班级76人,根据上课观察及课后随访,发现40%左右的学生对于计算题算不明白,弄不清楚。还有10%左右的学生上课根本不认真听讲,对施工技术课程不感兴趣。

3独立学院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编制符合独立学院教学实际的教学大纲

1)权威教学专家和施工技术专家共同编制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规定了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重要的参考。因此,在编制教学大纲时,不仅要满足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需要,同时要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才能培养出独立学院特色的专业人才。2)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单纯的理论学习根本无法掌握施工工艺的操作,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首先要增加实习时间,从以前的一周时间,改为整个假期的时间进行实践,这样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现场工艺工种工程的了解和掌握,并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其次要细化实践环节的学习内容,有明确的指导书帮助学生了解要学习的内容,采取日志、周志、总结的方式进行记录和心得。

3.2强化教师队伍的实践

独立学院对教师的需求比较大,大多数教师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没有实际的工程经验,授课时对一些施工工艺细节掌握不够,对实际现场施工了解不足,都会导致授课时讲解不清等问题。因此,像施工技术这样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求讲授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历。在教师队伍强化实践环节方面,一方面可以让授课教师去施工企业实习锻炼,还可以通过学院组织的形式脱岗进行学习,深入施工单位去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学习,有效的解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3.3教学形式多样化

1)案例教学。施工技术课程中有一些工种工程都是能够实际接触到的,比如钢筋、模板、预应力张拉机等等,钢筋连接的三种方式都是可以通过实际的案例教学了解到的,柱模板、墙模板、梁模板的材料可以在案例教学中进行总结,预应力张拉机也可以通过实物进行了解。相较于其他学科,施工技术中有关的问题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比如经常看到窗口的两个对角出现斜裂缝,在窗间墙出现水平裂缝,就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圈梁和砖砌体交接处的水平裂缝,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变形,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导致产生温度性的裂逢。针对这些现象,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缺陷是什么,然后在让学生分析讨论,在收集资料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授课,结合相关章节进行实际应用,增进学生的参与意识。2)专题讲座。在施工技术的教学讲解过程中,如果遇到实践性强又无法进行实际教学的环节,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施工企业方面的专家进行讲解。现场专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经验,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对施工技术中的有关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远程视频讲座也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去理解施工技术中的有关工艺和技术问题,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3)拍摄现场视频资料。积极与我院协助的实习单位合作,根据课程章节的需求,选派教师和学生参与到视频的拍摄过程中,收集第一手丰富的教学资料,同时进行整理资料的工作,并实际应用于课程中,生动的视频教学有效满足了学生对施工工艺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到视频中,避免了单纯多媒体教学的枯燥乏味,提高了教学质量。4)科研融入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可以和相关教师进行符合学生自身水平的科研活动,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论文水平,为毕业时期的论文准备工作打下基础,提高科研意识。5)制作优秀课件。为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我院已经举办了八届多媒体课件大赛,可见课件对于教学所起到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一门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增进课堂效果的多媒体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制作,因此应集中教师团队的力量,共同去制作完成,积极去学习优秀课件的制作方式方法,应用到施工技术课件的制作当中。

4结语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课程在教学大纲、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形式方面进行改革,增加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能体验学习施工技术带来的快乐,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作者:王爽 姬兴宇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