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9 03:2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教学管理方面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中职院校商贸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过分重视理论,忽视实践
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教师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讲述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过于依赖课堂教学。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够通过实践工作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学生不能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
1.2案例教学中学生思考惰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分析发生过的案例来使得学生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明白商贸营销工作的特点,但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案例的分析通常是在案例发生之后。这种情况下学生已经了解发生案例的原因、经过以及最后的结果和影响,不能够使得学生主动地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不能够使得学生深层次地认识如何对待商贸营销中出现的状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能够随时查阅到过去发生的案例,过于依赖网络对于案例的分析比较,学生不能够形成自主学习分析的意识。
1.3模拟教学流于形式
部分中职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模拟营销的情景来进行教学,学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了解实际工作情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最终使得学生在工作中能够灵活地使用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模拟情景训练中,各个中职院校的模拟训练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未能够构建合适的模拟平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的培训资源非常有限,对于商贸营销的策划、战略、营销等各个环节不能进行严格的开展实施。大多数的中职院校中没有建立相应的实验基地,学校没有模拟商贸营销建设投资的实验室。
2应对方法及教学模式设计
2.1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中职院校的教学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因人而异,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系统讲授,同时注意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为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针对这些应用性比较强课程的教学方法、授课大纲、课程进度等事先告之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对待课程。教师在讲授时着重指出难点、热点和学生疑惑的地方,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2合理设计校园实践
学校在设计实践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市场特点来进行,下面进行具体的阐述:首先,调查市场环境。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结组活动,每个小组需要对营销环境以及消费者的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固定行业的各个数据,了解市场的环境之后学生自主设计问卷调查,根据顾客选择以及厌恶某种商品的原因,并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商贸营销中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行为的重要性,最终能够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提出相应的建议。其次,模拟市场营销。学生在了解市场环境之后需要对市场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市场目标得出详细的报告说明。学生需要了解企业的竞争对手,分析自己的产品战略,根据自身的劣势、优势,提出相应的企业战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了解企业发展的战略,能够针对市场的分析,具体了解课堂中学习的4P理论等知识。最后,了解产品生产。通过了解市场信息以及竞争性产品的情况,学生需要分析企业产品的优势、劣势,制定相应的销售战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对产品包装设计提出一定的建议。这种具体操作的工作能够使得学生了解产品开发的工作,提升自己的设计包装,参与营销的能力。
2.3安排校外实习工作
学生在校内进行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活动之后,需要在实际工作当中进行实习工作。学生通过实习工作能够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工作特点,具备应该有的工作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安排实习岗位和实习时间。学校在安排实习工作时需要根据商贸营销的教学内容以及市场状况,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让学生了解基础工作的特点,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工作当中。
3小结
文章通过对商贸营销教学状况的分析,提出目前教学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目前教学过程中,多数中职院校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拟,阻碍学生发挥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及适当的实践活动来进行改善,最终能够提升商贸营销教学工作的效率以及学生的专业素养。
作者:周玲妃 单位:广西第一工业学校
1视频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资源选择不符合培养目标
学校即便有的少量的艺术类专业教师,宁可搞科研、挣外快,也不愿开设公共选修课。出于无奈,公共艺术选修课只能由新进人员、青年教师、甚至业余艺术类教师开设,教学效果差,引发学生不满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尔雅网络通识课程大都由名师讲授,面向不同层次的高校,囊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与技术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类课程,其他精品网络课程也是种类繁多。为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要求,只要视频课程名称与艺术类相符即可引进作为公共艺术选修课,但往往难以符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如何选择适合本校的高质量课源成为教学管理的第一难题。
1.2网络运行环境难以保障
视频网络课程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师生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使学生观看流畅的视频,学校需要配置服务器以及无线网络。为解决网络技术问题,须有专门的网络技术人员负责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网络技术问题。目前学校没有完全覆盖无线网,学生需要去机房或者自己花钱上网,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而辅助教师不一定是网络技术人员,学生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
1.3教学管理及考核质量方式需要完善
视频网络公共艺术选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价机制。目前,视频公共艺术选修课由教务处组织选课,辅助教师负责批改作业,考核由观看视频比例、作业成绩、讨论成绩、考试成绩四部分组成。由于视频网络公共艺术选修课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进行学习,教师无法监控与掌握真实的学习情况,难以对教学质量监控做出规范的要求,教学管理的程序化也无法实现。
2视频网络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管理路径探索
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拉开了视频网络公开课程的序幕,一些世界名校随后也陆续开放课程。从2010年开始,像哈佛、耶鲁等名校的视频公开课在网络上非常火爆,我国2011年也在网上公开了名校的课程。专业课的视频网络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由于视频网络课程的特点,作为学校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很有优势。
2.1选择优质教学资源
目前视频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精品课程视频、视频公开课、“微课”、网络课程等适合教学用的资源“铺天盖地”地放在网络上。学校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选择教学资源。网络视频的内容应与学校培养目标一致,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开拓思路、,激发创新活力为标准。选择的视频网络教学资源时长不应过长或过短,要与课堂教学总课时能对应起来,以便于折算学生选修课学分。视频网络教学资源分为教学资源平台和后台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平台上应有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料、交流平台、文件传输、课程评价等模块。教学基本资料包括:课程大纲、考核大纲、课程简介、课外作业等;交流平台可以实现学生与辅助教师的在线交流及留言功能;文件传输是为了便于学生提交作业,每段视频相关的作业可以及时提交给辅助教师;课程评价模块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对本课程及时评价。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视频课程,学校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严格把关,选择高质量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用于公共艺术选修课的补充课源。
2.2明确教学目标,严格管理教学过程
公共艺术选修课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应该严格管理教学过程,首先应建立辅助教师制度,网络视频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视频进行,网络视频教学中学生占主体地位,学校要保证在学生遇到问题或者有自己的想法时,在固定的时间段能通过网络联系到辅助教师。每一集视频网络课程对应于一节课,为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监督学生学习,学生每看完一段视频,都有相应的视频的作业可做。可以通过系统设定,只有做完作业才有权限观看下一集视频。辅助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看到学生所提的问题,在后台管理系统中了解学生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提交问题的次数。对于学习进度慢或者未及时提交作业的学生名单应及时公布于网上,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完课程。课程结束前一周,辅助教师把课程考试内容放于网上,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考试,最后根据学生上网学习情况、作业提交情况、讨论交流以及考试得分给出本门课程的成绩。
2.3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网络视频公共艺术课程的特殊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对课程资源的评价、对辅助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课程资源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分为课程内容和平台的网络技术性两个评价指标。课程内容可以从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性、艺术性来评价,网络技术性可以从画面的清晰度、流畅性、界面设计结构来评价。对辅助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教务部门的检查和对学生的调查完成。教务部门可以不定期的检查辅助教师通知、作业、和学生交流讨论的情况,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务网上对辅助教师进行评价,教务部门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则得出对辅导教师的评价结果。对学生的评价则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交流讨论情况以及最终考试情况来进行评价。教务部门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公共选修课视频网络教学原则和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及时双向反馈学生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成一个回路,促进公共选修课视频网络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2.4建立健全网络环境保障制度
网络视频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要正常开课需有通畅的网络环境做保证。由于网络管理和教学管理不属于用一部门,学校应建立网络环境保障制度,协调好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务部门间的关系,保证校园内的无线网畅通,让学生能方便、快捷、自主、不受时空限制地参加网上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视频网络公共艺术课程目前还刚刚起步,更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还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改善教学现状,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使视频网络公共艺术选修课成为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益补充。
作者:祖维 单位:淮阴工学院教务处
一、建立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教学课程
(一)、安排开设知识课程
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一个人从事这项职业的前提和基础,而高职教育的目的恰恰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得不到入职许可证,还怎么谈努力工作,怎么谈实现职业理想?
(二)、开设能力培养课程
这里的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的专业技能或与之相关各种能力,而是指在学生一生当中都受用的能力,如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技能之外的能力。职业教育,不要将学生塑造成为只会从事某种专门工作的机器,而是将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三)、开设培养学生人格的课程
我们常说“做事先做人”,良好健全的人格是成功的关键。如团队合作精神、助人为乐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诚信严谨精神都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是教学管理者在制定教学课程时应当重视的。
二、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在高职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根据高职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在内容、方法、过程和能力考核等方面,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一)、评价内容
改变原有的单纯考察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作为评价主要内容的状况,应当将重心向考察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方面倾斜。
(二)、评价方法
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仅仅以分数的高低来判定学生学习成就和努力程度高低,所以学校要重视使用形成性评价方法,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成果,调动其积极性。另外,随着初等和中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入,高职教育的评价要兼顾初中等教育改革,也要与学生就业岗位相衔接,建立第二课堂,对评价方法进行大胆的整合与尝试。
(三)、评价主体
高职教育评价过程中,学生作为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的地位,基本上就是教师在学期末组织考试,给学生判定卷面分数。这种评价不仅是不全面的,也是对学生不公平的,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高职学校可以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由主管他们的师傅给学生的实习过程做出评价。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定位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自己。这样就形成了学校、教师、单位、管理者、学生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籍制度
(一)、“弹簧”学制,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可在一定范围内伸缩
对于部分优秀的学员,修完学分后,经过个人向学校提交申请,学校认定其符合条件后,可以批准提前毕业;对于想要延长学习时间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工学交替,分阶段在三到五年内完成规定的必要学分,即可毕业。
(二)、取消补考,推行重修,直到修满及格为止
在大多数高职学校,一般学生挂科后都不会太过担心,因为补考是必定能过的。补考时监考不严,学生可以随意翻看教材和资料,甚至可以用手机上网百度答案。这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知识的增长有所裨益,反之却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去组织和参加一场毫无意义的形式化考试罢了。推行课程重修制度,制造适当学习压力,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三)、实行辅修专业制度和进一步放宽转换专业制度
鼓励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修读第二专业,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专长,而且多掌握一门技能以后就多一条人生道路可供选择。
四、结语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实践出真知”的工作,在教学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管理者都应该多观察、多倾听、多思考,善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多多倾听师生群众的意见,勤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和探索新型的科学的人性化的教学管理理论。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争取打开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新局面,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李振威 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一、师专院校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的意义
1.精细化教学管理可以实现师专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师专院校的发展应以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可将学校的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分,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和教师都能够感受到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责任感,让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从一个人到整个院校,都因为精细化管理而受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
2.精细化教学管理可以落实师专院校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
受传统教学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影响,教学粗放式、管理经验式的现象在很多院校十分常见。师专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师资力量的重要单位,革新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各项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通过实施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将整个教学流程进行精心细分,从每一个环节入手,精心准备策划,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细心,用心管理好每一个教育环节,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飞跃,达到终极管理目标。
3.精细化教学管理符合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方向
我们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我国的人才素养,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世界文化的不断碰撞和融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系也受到了冲击与考验。所以,适应时代的潮流,结合我国人才需求,选择适合我国人才培养的管理体系显得尤其重要。精细化教学管理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引入的一种教育管理理论。师专院校运用精细化教学管理是我国发展教育管理理论的一种实践。
二、师专院校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师专院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分化,进一步运用标准化、数据化的手段,使各个单元能够准确高效地运行。简单来说,师专院校精细化管理有如下几个特点。
1.教学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是精细化教学管理的重要特点。规范化强调学校要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使管理方向和步骤科学化,使整个管理体系协调高效。所以,规范化对于教学精细化管理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建立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必须要有规范的制度作为保证,使整个院校的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都可以找得到规范的条例做依据,让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管理体系成为院校的管理方针,促使院校更好发展。
2.教学管理系统化
系统化是在对整体规划统筹的基础上,对管理体系内的基本要素进行合理安排,以实现教学管理成效最大化。精细化管理是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细分,对细分后的每一个小的单元进行不同岗位的设置和工作的分配,这样,将每一位员工与每一个单位元素进行零距离整合,可以让精细化工作贯穿于教学管理中,将小事做细。系统化通过整体角度去看待管理问题,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教学管理系统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充分条件。
3.教学管理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教育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化所带来的全新视角也为师专院校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学校的管理理念与现代网络技术相融合,通过网络所搭建的广阔的发展平台,将精细化管理科学、高效地整合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利用快速的数据处理优势,使管理效率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把信息化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推动力,是适应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师专院校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将整个教学流程进行精细化的细分,对每一个流程单元都用精心的态度来完成,从而实现教学管理整体上的突破,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理念。师专院校要在流程上实现教学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
1.落实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优秀,是我国制定各项决策的根本指导理念。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所以,人才是我们进行教育的主体。在教学管理中,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方针,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精细化管理,才会更加有效。而且精细化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人本管理,其所作用的对象就是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位教职员工以及每一个在校学生。参与者与实施者并存的管理体系,可以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管理潜能,让院校重新焕发生命力,这也是精细化教学管理的目的所在。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学校从教职员工入手,尊重教师个性,促进教师潜能发挥,为教师尊重学生、师生互相尊重做好导向作用。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学校的教学氛围将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2.构建精细化的教学改革体系
师专院校在构建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尊重教学规律,构建一系列的改革体系。
(1)目标体系
目标在行为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目标才有改革的方向和动力。师专院校的教学精细化管理改革要围绕最终目的进行展开,一切活动不能够脱离目标,这样才能高效完成管理体系的转型。从横向来看,教学管理的整体目标可以这样拆分,把总体目标涉及的工作领域拆分为教学计划管理目标、教学运行管理目标、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目标和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目标;从纵向分解,总体目标可分为办公室、院系、教学班等单位式的目标。这样,通过精细化的目标拆分、细化和分解,将总体目标转化为全方位、立体的全面的目标体系。
(2)环节体系
对于管理工作来讲,不管是什么样子的管理活动都是由若干个工作环节构成的。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就是要摆脱传统的以职责为优秀的管理模式,将其转化为以流程为主线、以职能为重心的全新的管理模式。从工作环节来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计划管理、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依据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细分之后,按照不同时间进行编排,便是工作环节流程。
(3)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在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中发挥着标准的作用。精细化教学管理就是要把管理事项做细做精,这就需要标准体系作为标杆。对于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职责要求。所以,在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时,都要制订明确的质量标准,明确每个单位的职责要求。这就形成了精细化的管理标准体系。
(4)监控体系
精细化管理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控体系。监控体系可以发现与反馈精细化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构建。鉴于监控的重要作用,师专院校应该建立监控部门,指派专人专门负责监督审核工作,对各项管理参数进行记录分析,对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拖沓、延误等不正常问题进行指正,检查管理工作是否真正到位,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正常有效展开。
(5)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在很多管理体系中都存在,它可以对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发现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考核体系的构建,应该以绩效为优秀、以标准为依据、以提升工作人员和学生素质为基本目的,将考核与工作相结合,注重对最终考核结果的利用分析,同时建立一个考核结果的联动机制,以便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提升工作效率。
(6)量化评估体系
量化评估体系在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将量化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客观的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最终进行系统调节,以实现高效的教学管理。
3.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的作用。对于师专院校来讲,进行精细化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保证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参与。同时,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要培养更多的能够运用精细化管理的人才。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突发问题,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将所学知识与管理体系相结合,提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大大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水平。高素质的管理者在精细化教学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师专院校要认识到当今时代进步所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通过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精细化管理体系在高校建设中更加容易落实。与此同时,适当的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监督机制通过监督人员的行为来确保管理的科学合理,防止某些员工为了个人利益越过管理程序,不按规章办事,影响院校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在我国师专院校的普及率不高,很多院校因为种种条件并没有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精细化教学管理在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方面作用明显。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精细化教学管理可以让师专院校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师资,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刘正正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一、民主的人本主义管理理念,重在参与
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贯彻教学规章制度时,要做到全面、彻底。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各种问题也会更加的清晰明白,对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缺点有更加全面的掌握。教师也会更有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整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从人性化教学的角度出发,管理者一定要让教师全员参与,相互交流经验,形成良好的教育模式。这种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有意义。教师之间也要经常进行交流,彼此交流经验,总结出适合的教学方法。这种参与式的交流方式,会让教师更加理解学生的想法,找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
二、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使自己的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要以学生的意愿为出发点,立足学生的生活习惯,遵从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把学生的发展要求和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在人性化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尽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人性化教学,教师要遵从学生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有的教师动辄就对学生进行体罚,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进而达到满足学生需要的目的。
三、由教师指导课堂转变成探究型课堂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不明白的知识点处仔细琢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加入教学,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最终得到对自我的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通过实践找到学习方法,获取学习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自己在合作、求知、创造等方面的潜能。
四、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授予与接受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主要渠道,所以老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接受到的知识量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教师要想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到知识,就一定要明白自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要知道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首先,人性化教学理念让教学从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知识。同时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掘本身的潜能,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并给予学生肯定的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遵从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发展,教师要在关键的时候给与学生适当的引导,尤其是在比较抽象、知识点的连接处和必须加深理解的地方。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与学生一起学习,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成为主角,这样学生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比较欠缺的能力,在今后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进行适当表扬,给学生以鼓励。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相互促进。人性化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主动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质疑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结语
总之,在人性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也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师要以学生的意愿为出发点,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会更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继而满足学生的真正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堂上的不明之处,以一种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组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师也要加入到其中,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来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孙冬丽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梦溪小学
一、教务处人员知识、技能结构的更新换代
第一,教学管理者应“走出去”,了解更新的专业课程设置。教育部高教司在2008年2月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变化与最新要求》中提出:“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构建以优秀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而我校原有专科课程设置传承多年的传统课程模式,除去就业指导外,很少涉及其他专业的交叉学习,将之实施于本科专业则有老瓶装新酒之嫌。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首先武装思想,应从拓展教学管理人员的眼界和管理经验着眼,多去学术、就业层次更高的学校学习、参观,提升学校教学管理观念。
二、不断完善适合本科特点的考试制度
目前,铁岭师专专科生实行的学年制考试形式按照课程类型,主要分为考察、考试两大类。大多数学科由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制定。升本形式下的考试制度应进一步完善。
1.试题库的建立和管理。
试题库既能反映该门课程的全部知识内容,又能生成最佳组合的考试题目。建立试题库应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进行。同时,试题库的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补充。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机抽题,随机组合试卷文件,才能保证每份试卷中结合不同难度级别的题目、让题目的难度层次分布比例恰到好处。
2.考试形式多样化。
在保证考试结果科学性的前提之下,可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调动学生灵活学习的兴趣。比如,铁岭师专成功改革的思想政治系列课程的综合考评模式,即能实现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目的,又能动态地结合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及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能力,综合给出成绩,摆脱了专业理论课程笔试考评中的呆板、单一及一张考试卷决定分数的特点,在未来的考试课程改革过程中十分值得借鉴。
三、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教师科研能力是高校教育质量和综合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科研能力往往更是一个学校科研氛围、教师科研习惯的直观性反射。本科大学、专科院校,专职任课教师的职称等级虽然都按照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来划分,均需担任各自的教学工作,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量,但在学术研究方面,本、专科教师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专科学校的教师以教学为主,其科学研究的内容大都集中教学研究领域,而大学本科的教师的科研较为集中在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应用和发展研究领域,其科研成果主要表现为著书立说,技术的发明创造。从教师兼任的学生管理工作来看,本科大学常选用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学有专长、卓有建树,堪为人师的教师担任导师,从学习、生活各个环节去引导学生;而专科学校一般选用热爱学习、工作负责,有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或班导师,着重根据学生班级的实际,开展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教育活动,着重对学生进行管理。为提升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在专科学校向本科院校的过渡期里,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提升。
作者:卢越 赵崴 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计划管理缺乏。
院系教学管理随意性大,往往都是依据学校的会议部署、文件要求抓教学管理,缺乏主动性,没有拟定教学工作计划,或者拟定了工作计划,但脱离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前瞻性不强。岗位目标管理机制未建立,教师抱有一亩三分地思想,认为做好教案上好课即可,而对自身的要求不高,对提高教学质量兴趣不浓。
(2).执行力低下。
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教师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仍然存在,岗位聘任制还只是流于形式,缺乏竞争性和人员流动性,造成客观上难以管理,院校领导对教师能调动管理资源不多,难于构建威慑与权威,再加上督查机制乏力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造成管理效率低,执行不到位,管理目标被迫变异成设想而难以实现。
(3).教师积极性难以调动。
院系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尚未健全,二级分配大多依据职称、职务,忽视业绩、能力。许多教师不满现有的教学工作报酬,渴求得到更多的收入,但没有增收渠道,职业满足感不强,自我实现的平台和机会不多,工作积极性不高。
2加强系部管理的措施
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经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完善推广的PDCA质量管理方法:即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是要经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修正)四个阶段,并按照这样的顺序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PDCA是这四个阶段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PDCA循环也叫戴明环),其主要内容是:1、P(plan)计划,制定目标、任务以及活动规划。2、D(Do)执行计划,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3、C(check)检查,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检查,明确明确效果,找出问题。4、A(act)修正,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PDCA质量管理方法的优秀思想就是质量管理要遵循科学程序,并按这个程序不断循环,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这种方法已经在工程管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并经工程实践证明十分有效。能否将这种管理方法应用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本文作者认为教学管理也要追求教学质量,有着明确的质量的目标;教学管理过程也是一个质量控制过程,应当遵循科学的程序,应有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也是全面、全过程、全员的管理,而这些与PD-CA质量管理方法的宗旨是一致,是可以借用的。当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对象是师生,一方面他们作为知识分子,有着较高的个人素质,相当多的教师往往碍于情面,不敢大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因此教学管理中处理利益诉求方面有独特性与复杂性;另一方面,他们有着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烈的情感需求,更需要得到同事的认同,针对师生的激励方式应当更具多样性,更注重情感层面;这两方面都应当综合考虑。本文作者针对教学管理的特点,大胆运用PDCA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实践探索,取得良好成效。一是工作计划清晰化,任务分工有责任感。院系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结合本院系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学年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安排,明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的任务和目标,同时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防止责任不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通过建立这样的既有长计划也有短安排周详的工作计划制度,实行既分工负责、又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增强教师的全局观念,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有力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二是工作交流经常化,任务执行有压力感。每天开展一次教学督导,检查教师上课情况,院系行政人员每天下班级随机听一节课,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整改,并填好督导情况表;每周召开一次教学例会,每位教师晒晒自己的成绩单,交流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并由院系领导进行点评;每月进行一次绩效考评,通报公布一个月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单月的绩效工资;每学期进行一次测评,组织学生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教学督导、教师比拼、学生评价,形成教师相互比照,争“先”恐“后”的工作氛围,形成无形压力,大大提高执行力。三是工作成绩数字化,任务完成有成就感。建立科学的业绩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量化指标,每学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认真对照各项工作计划,综合考量全年的任务完成情况,既有任务完成好的加分项,也有督导中发现问题的扣分项。建立合理的创优激励机制,对及时完成任务、创造性开展工作以及教书育人形象良好的人员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表彰、评先评优,营造积极进取、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3结语
项目质量管理思想有广泛的适用性,只要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特征,正确准确运用项目质量管理思想,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
作者:陈良金 陈建武 单位: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一、确定“题目—毕业生—指导教师”
题目出好后,经系相关负责人整理并报学院同意后,将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填写选题志愿。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出现某些题目学生扎堆选,某些题目无人问津的情况。此外,在选题过程中也会因某些教师没有给学生授过课,学生对其不了解而不做选择。鉴于此,首先,学院应召开毕业生动员会,一方面介绍毕业论文的整体安排,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指导教师情况,特别是教师的研究领域和所授课程;然后,让学生在给定期限内完成选题。选题时,每个学生填报两个志愿,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选题不能在同一个指导教师名下。收集学生的选题信息后,相关教师和本届毕业生的班主任一起确定“题目—毕业生—指导教师”。确定原则为:1.优先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选题;2.第一志愿不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其第二志愿;3.若两个志愿都未能满足,再考虑选择与其第一志愿教师专业或者题目相近的;4.在题目分配过程中,根据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找工作还是深造)和学生的成绩等情况,尽可能使学生如愿,同时使每个教师有好、中、差搭配的学生。
二、毕业论文的指导
确定“题目—毕业生—指导教师”后,立即通知相关教师和毕业生。规定指导教师必须在第七学期末放假前与学生首次见面。师生面谈之后,可以对毕业论文题目做出适当调整。尤其是指导教师可以对论文的开展思路进行介绍,给学生提供相关书籍及参考资料,以便学生可以尽快入门。第八学期开学后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
(一)平时的过程监督。
要求每个学生每月至少提交两份活动记录,反映其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和进展;同时,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每月对每个学生至少提交一份指导记录,用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研究状况。
(二)在期中教学检查时重点抽查。
在期中教学检查阶段,指导小组对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的抽查,主要措施有:1.检查学生的活动记录和指导教师记录;2.组织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写作进展状况;3.举行中期论文进展汇报,要求学生将前期的工作以及后续打算制成PPT,向指导小组答辩,指导小组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指导意见。
三、毕业论文的答辩
(一)规范论文终稿的格式。
学校出台“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文件,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做出统一要求。
(二)设置教师互评小组。
毕业论文的终稿提交前,指导小组原则上让研究方向接近的教师相互评阅毕业论文,建立若干个两人或三人的互评小组,撰写指导教师评阅书和评阅教师评阅书。
(三)毕业论文的答辩分组。
1.答辩小组的学生成员:
为了便于选拔优秀的毕业论文,事先通知打算申报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提出申请,在得到指导教师同意后将其确定为有效候选者。根据多年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申报优秀的学生放在一个答辩小组,便于比较。然后,根据当年的毕业生人数,将剩下的学生根据人数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同时,兼顾指导教师的专业以及所带的学生人数,便于各小组有差不多人数的指导教师,并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内容有所了解。
2.答辩小组的教师成员:
原则上所有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师都是答辩小组成员。每小组配小组长一名,答辩秘书一名。分配原则是尽量让指导教师在自己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小组,同时,兼顾每个答辩小组中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教师的数量。
(四)答辩工作。
1.准备工作。
学生在提交终稿后,要制作答辩的PPT。此外,还要确定各答辩小组的答辩秘书,通常是在征询相关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优先考虑新进的年轻教师,同时,明确答辩秘书和答辩小组长的职责和具体工作。在学校文件的基础上,细化具体的毕业论文综合成绩的评价方式,即“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以及“现场答辩成绩”的各自权重。
2.答辩工作。
(1)现场答辩:各答辩小组组长主持答辩工作,学生根据答辩秘书排好的答辩次序,依次进行答辩。学生报告六分钟,回答问题四分钟。教师就学生论文的创新点、收获、困难等技术问题进行提问,同时,检查学生的论文格式是否规范,并提出建议。答辩秘书记录答辩过程中的问题,小组的教师成员现场打分。
(2)成绩评定:
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秘书计算各位教师给学生打分的平均分作为该生的答辩成绩,然后根据权重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小组教师成员召开评议会,进而确定学生毕业论文的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后期工作。
(1)学生方面:
学生根据答辩时教师提出的建议修改论文,在规定时间内经指导教师审核后上交。
(2)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在审核通过的学生毕业论文上签字,并将材料交给答辩秘书。答辩秘书负责整理答辩记录、答辩评语,填写答辩成绩,经答辩小组长签字后,按期提交院办。
四、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
(一)组织工作。
指导小组成立后,应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制定各种实施细则。比如,起草《本科生毕业答辩秘书工作细则》,明确答辩秘书的具体工作。
(二)鼓励论文题目来源于科研项目和实践教学项目。
对毕业论文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给予经济上的奖励。
(三)协调答辩秘书的工作。
因答辩秘书的工作繁琐,责任较大,因此,应增加答辩秘书在工作中的报酬,明确答辩秘书的具体工作细节,避免重复劳动,同时通过优化组织,减轻答辩秘书的工作量。
作者:李再兴 宋彦琦 刘兰冬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学院
1、成人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
1.1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成人教学教育管理人员,必须首先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紧跟党的思想、方针、路线,并且将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教育工作中,引导成人学生积极向党看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严格党性的优秀人才;其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同事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注重团队协作,为学生做好榜样;最后,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和学生关系处理得当,将社会正气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
1.2业务素质。
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良好教学的根本,而业务素质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学校安排和被分配的任务承担起相关的责任,不断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对自己负责的教学管理内容必须精且专,做好胸中有笔墨。
1.3沟通表达能力。
成人教学管理人员为了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否则即使胸中有笔墨,教学管理人员也不能将其传授或者正确传授给成人学生。
1.4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一切教学管理活动的基础。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新心理素质才能帮助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自如,有效应对工作的多变与复杂性。
2、成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现状
2.1整体学历水平不高。
从整体看,很多成人教学管理人员不具备高等教育学历。
2.2知识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成人教学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欠缺相关知识与能力。
2.3学习和接受能力欠佳。
众多教学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对新事物与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存在较大困难。
2.4能力结构不协调。
众多成人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协调能力不强、应变能力较差,尤其科研能力欠佳问题。
3、提高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的方法探究
3.1更新观念,超越原始视域。
为了提升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和教学管理人员都要更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重新定位针对成人教育的教学思想,超越原始视域,开拓新思想。首先,成人高等教育院校要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更新管理理念,给予一定的制度保证。其次,教学管理人员在学校的帮助下积极接受思想改造,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专业化精神,努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力量。最后,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还需创新管理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市场意识。成人教学管理人员应深刻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社会、学生、市场间的相互关系,针对成人的教学管理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面广,力度大,教学管理人员必须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努力为学生服务,创新管理思想,为国家培养人才。
3.2注重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能力培训。
首先,做好教学管理人员聘前培训工作。成人高等院校需要制定一套合理完善的培训制度,针对应聘合格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特定时间的岗前培训工作,注重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能力和业务能力。其次,做好在岗培训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成人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成人高等院校必须进行在岗专业培训和再学习训练。在岗培训着重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基础业务能力,进一步强化专业业务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传授新的教学技术等。最后,有重点的进行能力训练。在教学管理人员能力培训上,成人高等院校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化培训,针对有特殊才能的教学管理人员,要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针对某些思想观念陈腐,不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创新理念的教学管理人员也要特别对待。
3.3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鼓励探索实践。
成人高等院校针对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高方法这一课题可以设置一个课题小组,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除了在自己学校进行科学调研外,还可以在不同成人高等院校间开展横向交流活动,互相交流借鉴成功经验。
3.4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制度就是标准,为了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与素质,成人高等院校可以设置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以标准来约束人、激励人、塑造人。好的管理制度不仅具有良好的保障、约束作用,同时还拥有很好的激励、促进作用。成人高等院校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管理过程的科学化、现代化,更能实现教学管理人员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目前,成人高等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1)严格的考试录用制度。只要想进入成人高等院校成为教学管理一员就必须参加资格考试,实行全面的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良性竞争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2)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根据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成人高等院校可以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每个岗位都有一定权利,因此就要配以一定的责任,实行责任到人,避免无人负责现象,最终大家都会为了晋升而不断努力提升自己。(3)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全面的考核制度,摒弃以成绩论英雄的考核机制。目标管理制度的实行能够为考核提供众多参考指标。
4、结语
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需要结合国家、社会、市场及学生的需要进行,建立柔性的提升机制。本文通过对目前成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四点改进策略,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毕鑫煜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一、高校英语教学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需要。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我国越来越融入国际,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得以应对各国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因此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这种需求,高校教育就必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而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工作。
2.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和更新的需要。
新形势下,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对外语学生思辨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之下,很多问题依然存在,给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更新,不但可以使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跟上时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新的外语教学模式不但重视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和掌握,更注重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二)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1.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
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各种需求,人才必须具备对口型的素质,教师则是高素质人才的引导者,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要寻求各种途径,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我发展,以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教师这种自我发展的需求为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了可能。
2.学生提高自我英语水平的愿望。
随着我国越来越融入国际社会,市场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英语学生来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必不可少,同时在当前时代下,还要能够对英语灵活进行运用,去解决交际中问题和困难,而不是仅仅用来读写,那样是不会符合市场对高能力和高素质英语人才的要求的。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用人单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改革高校的英语教学管理是可行的,因为当前的英语教学并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无法充分满足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需求。
3.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许多大学中开始得到应用,这尤其丰富了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其从原来单一的课程变为综合的视听说英语课。应用多媒体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声像并茂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扩大其视野,从而使教学更有效率。从这点上看,我们可以说是正是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给英语教学管理的改革创造了一个新天地。
4.学校间竞争为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随着各大高校之间对优秀生源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高校必须提高其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此,高校也会乐意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这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使得改革变得可能。
二、当前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语教学科学管理认识上的偏颇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对外语教学管理的看法不尽相同。一部分人认为,科学的管理体系造就优异的教学成绩;一部分人认为,教师的素质高低与学生的努力程度共同影响高校外语教学质量的优劣;另一部分人认为,学好外语更多在于学生自己的钻研和能动性,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只是起辅助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外语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的事,与其他职能部门及人员无关。其实我们应该明白,外语教学其实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参与其中的不仅有该专业的教师、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整个学校的教育体系都将其包括进来,所以取得成绩是各方面相互配合的结果。
(二)各部门沟通不足
我国的教学管理体系一般而言主要是由上至下的校、院(系)、室(教研室)的三级管理模式,一般由校级进行宏观指导、下发统一命令,由院(系)级进行组织管理和通知具体的教学要求,由室(教研室)级具体实施教学,这其中院(系)级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着向上的校级和向下的室级,共同构成一套严密的体系。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学管理层中不同级别干部,以及教师和干部之间没有一套良好的沟通体系,教师与院系之间的配合度并不高,这样在教学管理上就不可能达成一致的理念,不能同心共力去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质量自然就很难得到提高了。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当前部分高校在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对教学过程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在松散的管理之下一些教师在教学上明显缺乏积极性。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有的教师为了节约课余时间,直接下载网络上现成的课件,而一些课件的形式和内容往往与教学内容是不贴近的,教师只是照着课件来教学,学生也没有很大的积极性将自己的需求反馈给教师,最终导致了外语课堂教学实际效果达不到既定目标。
(四)教学评价的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读写能力,即应试能力。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对语言知识的讲授非常重视,以期能够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学生们为了通过考试,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法、结构等知识上,反而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以致很多学生都只能“纸上谈兵”,口语拿不上台面,更不用说灵活运用。而我们知道,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和交际能力,用单纯的笔试并不能测评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
(五)角色定位呆板
教育发展到现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观念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在探索和学习的道路上具有同样的身份,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向学生学习他们的长处,这样才是理想的教学氛围。然而这种理念不但没有得到足够落实,甚至在当前外语教学中都很少看到,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大都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多是扮演着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不喜学生挑战教师权威;学生则是习惯了成为受教的一方,不爱质疑。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拥有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上不去。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体系的策略
(一)加强管理体系各层面的协调和沟通
我国的教学管理体系一般而言主要是由上至下的校、院(系)、室(教研室)的三级管理模式,这三个层次分别承担着宏观指导、组织管理和承上启下、具体实施的作用。所以外语教学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过程中,三个体系要加强互相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协调好各个方面的问题,使教学管理体系能够顺利运作。
(二)改进外语教学评价机制
高校外语教学评价机制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能力测试要更加细化。目前笔试仍然是教学评价和测试中的主要方式,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要对测试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可分为阅读、口语以及写作等不同能力方面的测试。(2)试题涉及面要广。(3)把成绩考试融入到教学目标中。从确定测试目的到制定考试大纲、组织命题、阅卷评分到计算成绩、分析测试结果等等,必须实行周密细致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出高素质水平的外语人才,首先要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对在职教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教学经验外,还可以为其提供各种深造的机会和平台,提高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另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引进高质量的英语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引进外教。
(四)加大教学弹性
加大教学弹性是指,在教学管理部门规定的基本学制前提下,可以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计划,自由选择提前或是延后完成学业。因为不同的院校、专业之间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学年和学时各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学生们英语水平层次也有差异,如果加大教学弹性,学生们就能根据自身实际合理统筹在校学习时间,有条件的可以提前毕业进入工作,有困难的也不会由于跟不上学习进度等原因而降级或退学。当然,弹性学制的修业年限也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无期限的延长,否则会增加学生的惰性。
(五)推行自由选课制度
选课制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合理确定选修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二是从政策上支持、鼓励教师开设出更丰富、更高质量、更新型且符合学生需要的选修课;三是建立指导小组进行选课指导、咨询,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避免其盲目选课。
作者:李欣 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1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教学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各大高校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前来任教,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与高素质高学历的任课教师相比,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学历存在着极大的差距。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从事于教学管理岗位的人员多数学历不达标、缺乏专业素养,且学校也忽视了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与再深造。
1.2管理过程中过分注重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衡量现实状况,但决策制定者却有一定的自由裁量范围。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过分依赖规章制度,这对教师因材施教造成了一定阻力。同时,这些管理过程中有些规定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权益,例如制度规定本科应届毕业生在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时便可获得毕业证与学位证。可是现实教学管理中,往往会遇到往届生在应毕业半年内修够了所要求的学分,按照学生的想法是学分修满就可以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去找工作,可是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只能是6月份应届毕业生毕业时一起发放。作为管理人员,虽然制度规定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学位证的发放时间为每年毕业季,但对于往届生这些特殊群体,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利益,实行人性化管理。
1.3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技术支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新科技的程度有限。例如,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的基层岗位,其岗位职责有一项是负责考级考证工作,组织学生进行考级考证报名、缴费、排监考、发证等。当网上报名环节已经结束后,还需要学生自行去银行进行转账汇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效率。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实现了学费银行自动划扣,却为何在考级考证报名缴费这块仍止步不前,给学生造成不方便。
2精致化管理的理论研究
2.1基础教育领域精致化管理研究
基础教育领域的精致化管理主要集中于教学管理领域。谢永春就“如何在精致化的理念下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管理”以及“如何抓住精致化管理的精髓,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鸣”这两个问题加以研究,提出“制度与人文相结合”、“重教和促学相结合”两个结合;金培雄对精致化教学管理进行理性思考,得出精致化管理主要有效益性、系统性、精细性、内在性、动态性五大特征;张菊荣就精致化管理实施的现状出发,提出精致化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人本精神,应该避免精致化管理的机械化、尊重人性,同时也提出了精致化管理的题中之义是内涵追求,经验学习是形式和方法的学习,而非盲目移植。
2.2高等教育领域精致化管理研究
高等教育领域精致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学生工作领域。张彦阐述了“精致化”的三层理论内涵:精致化是一种管理理念、精致化是一种教育模式、精致化是一种价值追求。同时提出精致化的基本特征为“人本性”、“科学性”、“绩效性”和“可持续性”,此后学术界关于学生工作精致化管理的研究基本建立在该内涵和特征基础之上;张丽娜从精致化内涵着手,探索学生工作精致化模式的途径与方法,构建循环、内在、高效的学生工作系统机制;戴丽华、陈善晓、黄黎对学生工作精致化管理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精致化管理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出,精致化管理既很好的支持了教学管理工作,又可以不断完善学生工作。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高等教育涉及的不仅仅是学生工作,教学管理工作乃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优秀环节。精致化管理的内涵,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精致化管理模式强调的是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有助于解决教学管理中过度重视规章制度的弊端;精致化管理强调的是一种教育模式,这就是强调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以适应不断优化的学生和教师群体;精致化管理是一种价值追求,追求持续发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引进现代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总之,精致化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要做到“人本性”、“科学性”、“绩效性”和“可持续性”。
3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坚持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教学管理首先要做到制度完善齐全,常规性问题需有章可循,这是科学管理的前提条件。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特殊情况,应该有特定途径可以加以解决。针对往届生双证发放问题,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学生修够学分的第一时间提供渠道供学生拿到毕业证学位证,而非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给学生造成不便。诸如此类非常规性问题,应该定期总结归纳,向上级汇报并得出应对之策,真正做到人本管理。在教学管理管理中坚持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真正体现精致化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本性。
3.2招聘高素质管理人员,注重培训学习
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学校层面的教务处工作人员,学院层面的教学副院长、教学办工作人员以及各系(所)的教学主任。教学副院长和教学主任都是由任课教师担任,他们的素质和学历有所保证。其他教学管理人员应该采用招聘的形式录入相关岗位,招聘环节严格把关,以保证教学管理队伍的高水平。有些高校已经逐步公开招聘教学管理人员,但是这些学校也基本停留在招聘环节上,在人员录入后忽视了对教学管理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教学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既涉及到教师又关系到学生,这部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精致化管理理念下,教学管理人员应该采用公开招聘的原则,录用学历学位和素质过硬的人员担任,同时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深造的支持,这些对策也体现了精致化管理的可持续性。
3.3引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尽可能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效率。在教学管理中应广泛运用现代沟通媒介,包括QQ、微博、短信平台等。通过QQ群通知相关教学通知,微信微博平台全体学生获得教学相关通知的渠道。短信平台是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的互动平台,通过短信平台向教师发送包括教学考务等相关通知,确保每位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现代技术在不断更新,教学管理也应该不断更新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提高精致化管理的绩效水平。
作者:谷婷婷 严甜甜 张磊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 嘉兴学院南湖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
1.如何构建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
1.1目标导向性
所谓目标导向性简单地说就是:明确构建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及意义所在,对教学管理执行力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考证所制定的教学管理方案是否可行,还存在哪些不足,日后该如何对该方案进行改进以及完善等。因此,在制定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根据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的实际需要来制定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而不是胡乱制定。
1.2系统与完备性
至于系统性与完备性则是要求所构建出的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足够完善。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所制定出的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一方面要以系统整体目标的优化作为准绳,另一方面又要对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协调。为此,需要精心设计各层次和模块指标,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易于操作,便于控制,进而实现对教学管理执行力状况的全面反映,对教学管理执行力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
1.3普适性与突出特色
普适性从字面上理解便是要求所构建出的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能够适应一般情况所需,突出特色则是要求所构建出的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共性,又具个性。由于,执行力具有一定的普遍特性,因此,为了推进组织间的横向比较和组织自身不同阶段的纵向比较,评价的指标要素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代表性,而不是仅仅适用或反映某个组织。但考虑到学院的基础、条件和人才培养的特点不同,应在普适性的基础上,考虑特色项目的考察。
1.4动态性以及精简高效
最后,要说的便是动态性和精简高效了,所谓动态性是说: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精简高效则是要求所构建出的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简单、实用易操作、效率高。当组织战略和计划有所调整、组织发展程度、组织身处环境发生改变时,都需要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因此,为了使得所制定出的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更符合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的实际需要,就要根据组织发展阶段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2.如何确保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
确保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做到:建立相对稳定的评价组织机构、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政策机制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与调控方法。
2.1建立相对稳定的评价组织机构
建立相对稳定的评价组织机构是说:要将对教学管理执行力进行评价的任务明确落实到某一部门,使这个部门明确他们在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此,可设置领导组、评价工作组、评价专家组等不同的评价机构。评价机构不同,在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自然也应是不同的,领导组可负责评价工作的决策和协调;评价工作组可负责对教学执行力进行切实评价,至于评价专家组则主要负责对评价工作的开展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及时纠正评价工作中发生的错误,并对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相应的建议。虽然,这三个机构承担的责任不同,但他们却是一个整体,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工作。
2.2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政策机制
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政策机制是要确保教学评价组织的有效运转,确保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政策机制,首先就要建立并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所制定的评价制度不仅要具有民主性,还要全面。所谓民主性是说评价制度的制定,要融合多个人的智慧,要经过多数人讨论并认为可行了评价制度方能拍板。至于全面则是说:所制定的评价制度应包含如何实施评价方案、建立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如何收集、反馈、调控评价信息等方面的制度。其次,评价政策机制的运行还要借助于一定的控制策略,比如:对教学管理执行力的评价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以此来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组织的活力,推动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机制的有效运转。
2.3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与调控方法
对教学管理执行力的评价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实践中来,因此,采用何种评价与调控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地说:可以考虑采用学校自我评价、对学院评价以及专项和个体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学校自我评价是说:鼓励学校定期围绕着自身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和管理等诸方面实施全方位的评价,学校评价旨在通过学校自我检查的方式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执行力。对学院评价则是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根据学校年度总体目标分解后的学院目标要求,对学校实施目标考核、奖励进行评价。最后要说的便是专项和个体评价了,所谓专项评价主要是由学校教学管理主管部门和学院分两级,对专项工作的执行个体、执行团队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目的主要是指导、帮助项目执行个体和组织,及时解决执行难点,协调保障条件,确保单项目标达成。
作者:王凯珊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1BPR思想概述及应用
BPR的提出,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资料表明,约有70~75的欧美公司正计划进行BPR,更有许多企业已经通过BPR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国内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尝试以BPR理论为指导,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或重构。申传斌、刘吟、谢蓉等将BPR理论引入高校管理,在图书馆管理、高校教学管理、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有效的尝试。
2现行业务流程诊断
2.1现行实验教学管理概况
现行的实验教学管理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由教师申请开设实验课程,并提交开课申请表、实验教学大纲、教案、预做实验记录表、实验教材(指导书)、实验使用的软硬件要求等资料。上课时,学生到指定的实验室做实验。教师实验项目信息,学生根据的实验项目的要求,进入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后,学生提交纸质实验总结,教师评阅实验总结;本次课程完成后,由任课教师填写实验教学过程记录表,并由实验室管理员核实。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出勤情况、项目任务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给学生评定实验成绩。实验室管理员根据实验任课教师提出的实验要求,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协助指导教师预做实验;协助指导教师完成实验教学,监控实验教学过程;整理统计相关数据;做好实验教学资料管理工作。
2.2现行业务流程诊断
采用鱼骨图对现行业务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实地调研、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到人员、设备、管理方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资料,对资料整理并制作出鱼骨诊断图。通过鱼骨图分析诊断,现行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相关人员沟通不足
现行业务流程涉及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为了有效地实现业务流程的整个过程,参与者之间必然需要足够的沟通。在现行业务流程管理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只局限在实验指导时,而教师和管理员之间的交流只局限在实验过程的登记时,学生和管理员基本没有交流。然而实验教学管理的对象是课程信息,服务对象却是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缺少足够的交流必然会影响业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教学资料再利用困难
在现行的业务过程中,收集起来的实验大纲、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教学记录、设备使用记录等纸质教学资料能得到很好的保存,但是要做查询、修编、统计、分析等再利用就非常困难,有些几乎不可能。
3)实验过程监控难度大
实验过程记录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对象、实验内容、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等内容,由任课教师课后手工填写。由于无法实时取得课程进行中的数据,多种原因都可能造成记录填写不实,实验过程监控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能。
3实验教学管理业务流程重构
通过诊断现行业务流程,找出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验教学管理业务信息化的需求,对实验教学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重构了实验教学管理顶层业务流程。
1)实验课程管理业务流程
管理员根据实验课程及实验室资源情况建立实验教学课表(可以从教务管理系统导入);任课教师通过实验课表查询所任课程的安排情况,并对所任课程的信息进行管理,上传实验大纲等文档资料;管理员可以增加课程,并将课程增加到实验课表中;学生可以网上选课、查看课程安排、下载课程资料等。
2)实验过程管理业务流程
上实验课时,任课教师当次课程的实验项目;学生登录系统,签到,查看实验项目,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完成实验;任课教师和管理员共同确认上课班级、课程内容、出勤情况等信息,并由管理员记录本次上课相关情况;管理员可以查询某个时间范围内的实验过程记录信息。
3)实验项目管理业务流程
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创建若干实验项目,填写实验项目卡的详细信息;在上课时,本次实验要完成的实验项目;学生查看教师的实验项目,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完成实验,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项目总结;教师在线评阅实验项目总结;学生可以查看实验项目总结的评语情况。
4)成绩管理业务流程
在实验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实验报告;任课教师根据平时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学生出勤情况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学生评分,并登记所有学生的实验成绩;学生在对该门课程评教以后,可以查看该门课程的成绩。
5)学期归档业务流程
在每学期结束后,管理员对本学期的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文档和学生成绩信息进行归档处理。如果该学期有毕业生,则对毕业生信息进行归档处理。同时清除系统产生的中间数据或者不必备份的数据。
6)报表统计业务流程
在每学期结束后,管理员要对设备负载情况、实验项目、实验教学工作量、设备申请情况进行统计;教师对学生成绩分析、学生成绩单、学生评教信息进行统计;负责人对打印输出的文档审核后,报送相关部门存档。
4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功能规划
根据重新设计的实验教学管理业务流程,参照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相关规范,设计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主要包括权限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成绩管理、实验课表管理和报表中心等八个功能模块。
1)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设备管理、用户管理和系统参数管理三个子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管理系统中涉及的用户信息、系统参数信息和实验设备信息,可以录入、维护相关信息。
2)实验课程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课程信息管理、课程文档管理和选课管理三个子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管理实验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课程名称、课程描述、课时、授课对象等;管理课程相关文档信息,如课程实验大纲、指导书、教案等;选课管理主要的功能有教师查看任课信息,对选课学生进行确认,学生查看可选课程信息、已选课程和进行选课。
3)实验项目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实验项目创建、实验项目维护、实验项目、提交实验项目总结、评阅实验项目总结五个子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是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创建实验项目,查询和维护实验项目信息,实验项目,提交实验项目总结,评阅实验项目总结。
4)实验过程管理模块
实验过程管理包括考勤管理和实验过程记录管理两个子模块。考勤管理主要的功能是学生登录系统签到,任课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出勤情况;实验过程记录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系统根据教师的实验项目、学生签到情况自动生成上课时间、上课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实验内容等信息,由管理员核实。
5)实验成绩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登记实验成绩、查询实验成绩、学生评教管理和实验项目汇总四个子模块。实验项目汇总是系统根据教师设置的条件对学生前期完成的实验项目汇总并给出成绩;登记成绩是教师向系统录入学生的实验成绩;学生评教管理是学生对本实验课程及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
6)实验课表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实验课表导入、实验课表维护和实验课程查看三个子模块。实验课表导入功能提供了从其他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直接导入实验课程安排;实验课表维护主要功能是管理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如教室资源、教师资源)合理地安排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查询主要功能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情况查询实验课程的安排情况。
7)报表中心模块
该模块包括成绩统计、评教统计、设备负载统计、实验项目统计、实验教学量统计、设备申请统计六个子模块。该模块主要是根据需要,统计出相关的数据报表,供相关部门参考或做决策用。
8)权限管理模块
权限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授权管理两个子模块。系统涉及的用户类型有教师、学生和管理员,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和对指定的操作员可以授不同的权限,这样,可以保障系统的安全。
5结束语
通过对实验教学管理业务流程的梳理和重新设计,规划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据此开发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把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生产运作管理等25门课程实验纳入到实验教学管理系统。通过一个学期的运行,实验室的管理效率有明显改善;有效地采集到实验过程数据,实验过程得到了监控,实验教学效果有较好的提升;减轻了教师的管理工作量,实验资料得到较好的管理与利用。
作者:刘勇 朱涛 张挺 焦丽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1现有管理模式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
1.1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院设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环境类专业,环境科学专业于1999年开始正式招生,环境工程专业于2006年正式招生,很长一段时间内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侧重点定位不明确,因此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几乎差不多,必修课和选修课重复较多,如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必修课程,学分和课程性质均一样,毫无差别;选修课程如环境教育学、城市生态学、环境土壤学、环境信息系统等课程学时与课程性质一致。甚至实践课程差别也不大: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等实践课程,学时与课程性质也基本一致,重复课程多,学生不能理解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的差别,对未来就业方向不明确,老师未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导致少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且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多年未变,跟国内国际实际情况脱节,学生对就业等前景迷茫,严重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现有教学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教学管理模式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影响深远,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新想法和新管理,减少由于管理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传统管理模式有利于管理人员统一管理,便于常规管理,但对创新实践又限制颇多。传统管理模式:统一培养方案,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统一管理,统一授课,统一考核、系统统一管理等教学管理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基本一致,如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等,均由公共课学院统一安排任课老师,且一直为合班上课,节约了教师资源和教室资源,但无视理科与工科学科的差别,无视环境科学专业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别。不仅如此,公共课的老师课程任务重,教授的班级和专业多,只能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充分考虑专业需求和学生个性特点,都采用“填鸭式”教育,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培养。专业基础课程如环境学,专业课程如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均为合班上课,不能充分体现专业特点,无形中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制约着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选修课和必修课合班上课,考核方式以及内容不一致,学生情绪较大,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3常规管理混乱,学术管理缺乏。
常规教学管理文件比较成熟,但是管理软件比较陈旧,使用的是十几年前的教务管理系统,且该系统并不稳定,学生网上选课、评课经常出问题,有时选课了,但是系统里面没有相应的学生名单,届时过了学校规定的选课时间,学生自己不能在网上选课,申请由学院帮忙选课,有的学生甚至到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才知道自己未选上课,在考试结束后才申请选课,导致学院以及学校管理工作混乱。管理不严格,比如学生选课,规定时间内,学生不选课,过后找管理人员重新选课,造成大量工作滞后。且该系统包括项目少,很多管理工作不能进入系统,需手工操作,或者学校另外制作了一套简单的其他系统,比如教材系统、教师成绩录入系统、评教系统、二级学院数据采集系统、期末考核系统等跟教务管理相关的系统有7个之多,每个系统均由教务处设置用户名,各系统由教务处不同部门管理,各自独立,管理极为混乱。除此之外,学校其他管理部门也有相应的账号密码等,总共超过10个不同的系统需要进入,浪费大量时间,影响心情,影响教师教学,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而且某些系统不够完善,很多内容不兼容,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重复做几次才能符合要求,教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是省了很多时间,但是给二级学院增加很多压力,每天疲于应付,很难有时间静下来思考创新管理或者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自实行学分制以来,虽然也有必修、选修课之分,学校鼓励学生修读“双学位”,但是每周本专业方面的课时平均超过30学时,时间非常紧迫,很难有时间修读“双学位”,且周末开设素质选修等课程,导致“双学位”课程与其他课程上课时间冲突,严重制约学生多方面发展,制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2改革现有教学管理,培养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思想和办学水平集中体现在教学管理上,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管理工作与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在知识创新、急需创新型环境类人才的时代,改革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实践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改革十分重要的任务。
2.1改革专业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
环境类专业本身是一个包含多学科,多内容的交叉学科,其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化学、生物、地理、管理、法律法规、仪器仪表、工程设计等方面,要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政策法规的变化,必须适当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近年来,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环境类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需要,对培养方案,对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学时等方面有较大调整。首先学校对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定位日趋成熟,课程方面有较大变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增加了工程类课程如《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技术经济与造价管理》、《环保设备设计》,加强实践环节,增加《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实验》等实践课程,减少与环境科学重复的内容。环境科学专业增加实践类课程课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如《环境工程实验》、《环境监测实验》两门实践课程由原来的36学时增加至54学时,根据专业特色增开《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等课程,从不同方向引导学生向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发展。
2.2改革教学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离不开人,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教学管理改革首先要改变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以面向教学第一线、面向学生、面向基层为原则,每一项教学管理制度、政策、措施出台都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创新意识、创新主体为目标的时代,教学管理和教学制度应该发挥其最大能量,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管理主要起引导作用,不是一味地按章办事,应该有特事特办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创造出符合广大师生创新能力的条件,更好地为基层以及教学第一线的师生服务。教学管理范围应该拓展到教学活动之外,对学生创新加以引导,从实践入手,鼓励师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创新杯、创新实践等实践性强的活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使其能更多地与外校人员交流,增长见识的同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的精神。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创新实践工作顺利进行极为重要。近几年,学校广泛征求意见,将原来的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办法、实习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进行修订,并新增了创新学分转换等规章制度,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广大师生基本利益,保障教学实践环节正常运作。
2.3完善常规管理,加强学术管理。
常规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若常规管理都问题频出,别的管理也进行不下去,更不用提创新管理。随着社会进步,原来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完善原有管理系统以及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改革重点。高校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管理会给下级部门带来很多麻烦,且万一处理不当,影响学校名誉,因此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针对往年出现的问题多交流、探讨,如培养方案、学分制转换等问题,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完善日常教学管理。这样不仅能减少基层重复做事的工作量,也让基层有更多时间思考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实现管理创新。
3结语
随着我校对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视,出台了“创新学分转换”,即以第一作者或者在区级或者部级获得奖励的学生,可以转换成创新学分,学生可以少修不重要的课程,把更多精力放在创新实践上,为实现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更多机会。
作者:陈朝述 周振明 于方明 黄智 蒙冕武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一、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
在各高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监督者往往集中在专业带头人和系部行政干部上,广大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计划的执行者,只能被动的接受工作安排,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师而言,不同专业课程设置,学分设置,考核方式设置都与教师毫无关系,教师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无法体现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而言,学什么课程,内容有哪些,和以后就业有什么关系,都一无所知,被动上课。
(二)教学管理方法有缺乏创新
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只强调集中、统一,如招生统一、培养目标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课程体系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评定标准统一、毕业证书统一等,虽然这些对强化教学管理的规范性、保证教学质量有帮助,但它却牺牲了教学管理的活力与灵活性,使教学管理丧失了个性与创造力;另外,不少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启发式、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应用于课堂,这样做的结果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
(三)教学管理评估体系不健全
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管理评估体系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普遍存在无评价体系或者评价体系不规范,不统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同时,对教学评价由谁来操作,在什么时候进行,如何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评价的结果是否公开、如何奖惩等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多高校教学评价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既科学有效,又操作简便的能适合自身学校、满足各种需要的教学评价方法。
(四)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因为专业不对口,培训机会少,流动性大,学校不重视等原因普遍存在着缺乏系统的高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再加上教学管理工作琐事多,他们终日忙于应付日常工作,不能搞科研,做研究,不能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日积月累导致了高校教学管理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从而出现了高校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局面。
二、高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
(一)对教师的管理
1.构建和谐的同事关系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同事关系是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基础,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自身的成长成才,有助于教学事业的进步。因此要做到:
(1)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同事之间应当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不要为了小事斤斤计较,要以大局为重。
(2)相互理解,团结合作。同事之间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摩擦和矛盾,也会一些不愉快的事和不愉快的经历。当有摩擦、不愉快时,同事之间需要是彼此的理解和宽容,要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理解同事的难处和行为,注重团队合作的力量,只有精诚合作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干的更好。
2.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人精神焕发,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必须公正,激励制度一定要体现公正的原则。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通过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因此,高校要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另外要形成多种激励机制并存,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
3.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无论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等都要广泛调研,征求一线授课教师的建议,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及时了解行业政策变化和企业所需人才知识要求,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灵活完成教学目标。
(二)对学生的管理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目前90后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习惯被通知,被学习,被动的完成学业相关的教学活动,等靠思想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完全缺乏主动查看了解和处理问题的意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突出其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学生参与的教学管理过程势必符合教学发展的规律,更能凸显的学生的主体地位。
2.强化规章制度建设,以制度人
教学管理中存在许多规章制度以及流程,新建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建章立制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多从教师、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根据学校情况,集中办事地点,缩减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倡“一键式、一站式”服务,不能仅仅因为方便“管理"、便于“操作"而将制度“简单化”;更不能墨守陈规,延续传统或找主管领导,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一定要写与时俱进修订管理制度,按章办事,另外,根据上级本门的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制度,制定行知有效的制度和流程,为教师和学生节省时间。
3.营造良好的管理育人环境
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提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要做到相互理解、平等对话,以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目的。作为工作在教学管理一线的人员要学会和教师、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及时倾听意见和建议,换位思考,真正考虑学生的需求,以真诚的服务态度、高效的工作效率、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去实现管理和服务育人的目的。
(三)教学管理人员应做的努力
1.确立服务意识,更新管理观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他们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因此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快速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管理理念走出来,建立以服务为主,指导为辅的工作理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管理制度和不明事宜进行指导。
2.加强沟通环节,做好协调工作
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沟通环节,流程大致为确定沟通对象、进行沟通信息、执行沟通计划、完成沟通。看似简单的沟通,实质上会存在很多问题,也会耗费很多时间。因此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重视沟通,避免出现“我以为”、个人猜想、主观判断的错误思想,只有有效及时的沟通,才能让工作事半功倍,得到师生的满意。
3.完善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1)学会自我学习: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也相对较高,而高校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较少,因此要求教学管理人员绝不能满足现状,要学会自我学习,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公文撰写规范等,另外,在实践中学习,在平时的实际业务操作中,能够细心观察,善于总结,学生经常问的问题,教师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都可能是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精炼专业技能:由于生源的日益减少,部分高校特未雨绸缪,按需设岗,按岗定编,末尾淘汰,使得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强度和压力不断提高,同样面临着随时待岗的可能,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各位教学管理人员务必在熟悉掌握本岗位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继续专研本岗位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管理规定,查找自身不足之处,及时弥补,用现代信息手段辅佐岗位技能发挥最大的潜能,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王洪岩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