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0 09:3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信息安全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电子商务平台系统结构
电子商务平台连接局域网(企业内部)和因特网。因为因特网是开放性的网络,并且结构非常复杂,不能确保传输信息的安全,所以,企业的局域网会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防火墙技术,屏蔽因特网中的不安全因素。企业内部局域网一般包括: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及传统系统、客户端、邮件服务系统,服务器包括数据服务器、协作服务器、Web服务器和账户服务器。
2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2.1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因特网是一种开放的网络,所以数据在网络通道上进行传输时,一些不法分子会分析网络的使用协议及物理特征,损害传输的信息,其的主要手段是对信息进行插入、篡改、删除、截获等。通常情况下,插入就是在有用信息中插入部分无效信息,从而使得合法用户获得无效信息或者是错误信息;篡改就是更改信息流的传送次序,从而达到损坏或者是改变信息内容的目的;删除就是删除全部或者部分信息,造成信息的缺失,从而使合法用户不能得到完整的信息;截获就是不法分子采用非法手段在传输信道上拦截机密信息,比如银行卡的密码和账号等。
2.2身份冒充问题
身份冒充问题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它和传统的交易方式不同,交易双方的身份不能明确,所以攻击者就有较多的机会采用非法手段,对合法用户的信息进行盗取,和其他人进行交易,从而来获取更多的非法利益。目前,身份冒充问题较多的就是冒充他人身份栽赃、冒充合法用户消费、冒充主机欺骗其他合法主机或者合法用户等。
2.3交易双方抵赖问题
交易双方抵赖问题主要是由于为了推卸责任,部分用户恶意否认自己发送的信息而产生的。比如,购买者不接收商品,否认自己的订单;网站者否认自己发送的一些信息进行,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就可以不对用户负责;卖家为了不承担质量问题,否认卖出的商品等。以上这些问题如果想要得到解决,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仲裁机构和统一的仲裁标准。
2.4拒绝服务问题
拒绝服务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攻击者为了使合法用户无法对需要的网络资源不能进行正常的访问,从而伪造大量信息,占用正常的服务器或者是资源信息通道,从而使一些有严格时间限制的服务,不能获得及时响应。例如,对虚拟网店来说,攻击者通过伪造虚假的用户信息,发送大量无效订单,占用网络及服务器资源,网站就不能对正常用户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2.5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
由于用户是分散的,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所以不能保证每一台计算机都安全稳定的运行。计算机硬件受损导致的数据丢失,侵染病毒导致的信息泄露,木马导致的入侵攻击等问题,都将严重的威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
3计算机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为了确保电子商务的安全,克服上述的安全问题,目前采用的计算机安全技术主要有身份识别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智能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认证机构CA等。
3.1身份识别
身份识别问题是电子商务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主要是由电子商务的特性决定的。一方面,电子商务和传统的交易方式不同,交易双方没有见过面,不能进行面对面的谈判,也不能对对方的身份进行有效的核实,只能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所以,身份识别问题在电子商务中十分关键。另一方面,电子身份识别关系到用户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因为只有合法的用户才有权利获得十分丰富的网络资源,所以进行身份识别也是网络资源管理的要求。
3.2数据加密
当前的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专用密钥加密或者对称加密,另一类是公开密钥加密或者非对称加密,数据加密技术是保证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不管是对称加密技术还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它们二者都是通过构建完整签名或者加密体系,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中的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前,比较常见的加密体系一般是采取公开密钥技术构建的,此种方式可以确保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和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3.3智能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用来保护内部网络内的主机和资源的,它能有效防止外部的网络用户采用非法的手段入侵到内部局域网中,因此,防火墙技术可以加强网络间的访问控制。智能防火墙技术是根据技术特征,采用决策、概率、记忆、统计的智能方法识别数据并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智能防火墙技术没有必要为了匹配检查进行大量的计算,而是直接控制访问,与传统防火墙技术相比,智能防火墙技术更安全,其安全性能大大提高了,尤其是在内核的安全性、系统和特权最小化、网络性能、系统的加固和优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3.4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快速发现非法攻击,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结构的完整性,它是作为防火墙和其他技术的补充。VPN技术采用加解密技术、隧道技术等,通过公共网络将多个内部网络进行远程连接,使用户能够跨采用统一规划的内部网络地址进行彼此之间的访问。
3.5认证机构CA
CA的组成主要由证书签发服务器、密钥管理中心和目录服务器三部分组成。其中证书签发服务器,负责签发和管理证书,密钥管理中心提供CA证书的签发;目录服务器负责证书和CRL的查询及。使用公开密钥的用户都会得到CA中心发放的一个数字证书,证书上面具有数字签名,非法攻击者不能对其进行篡改和伪造,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根据X.509标准规定,证书应该包含以下内容:证书序列号、版本号及有效期,算法标识(用于证书签名),签发证书的CA机构的名字和唯一标识符,用户的名字、公钥和用户的唯一标识等。
作者:贺甲宁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1网络协议隔离技术
协议隔离技术,就是通过安置协议分离器达到内网与外网的分离。利用设置上的两个接口,完成内网和外网通过协议隔离进行信息的交流。在使用协议隔离技术的时候,内网和外网都是断开的,只有在需要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才会进行安全的暂时性连接。防火墙技术,就是在内网和外网之间树立一块安全的分离屏障,把那些无法预判的恶性攻击和破坏进行有效的拦截掉。同时最大程度的对外隐蔽和保护内网的信息与构造,确保内网能够安全正常的运行。
2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2.1构建和完善电力系统
构建和完善电力系统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需做好。首先,创建和完善电力调度数据网络,需要在专门通道上通过多种手段达到物理层面和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分隔。方法有:使用专线,数字序列同步处理和准同步处理,通过专一的网络设施组装网络等。电力调度数据网只能够被允许传送和电力调度生产密切有关的数据业务信息。然后,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络都不准与外面的因特网进行直接关联,同时做好对电子邮件的严格限制收发工作。最后,电力监控系统可以利用专一的局域网(内网)做到和当地另外的电力监控系统的关系与连接。还可以利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完成不同层级之间在不同的地方对电力监督系统的相互联系。所用的电力监督系统和办公智能化系统还有其他信息系统互相之间在进行网络关联时,一定要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核与批准才可以,并且要使用相关的专一,有效的安全隔离设备。
2.2改革和创新网络安全技术
改革和创新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管理水平。安全意识的缺乏导致的系统安全隐患远远大于系统自身存在的错误与缺陷。把未经过扫描查杀病毒的优盘,软盘插入电脑中、不妥当,不合理的设置相关密码、把密码写在另外的地方或者存放在电脑文件中、没有定期的修改密码,在网络上下载一些不安全的文件、还有企业自身合法获得许可的用户进行非法的行为等等都会导致企业的信息网络存在较大的风险。第二,实时的监督网络端口和节点信息的走向,定期对企业的信息网络进行安全检查,信息日志的审核与统计,还有病毒的扫描排查工作,对很重要的数据要及时的备份保存,在整个网络领域创建一套正确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都有利于企业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转。第三,正确安全的设定和存储密码。密码的安全是网络安全中至关重要的。如果密码被破解或泄密将给非法用户有机可乘,进入相关系统。随着穷举软件的兴起,根密码的位数要在十位以上,普通用户的密码也要求在八位以上,并且有大小写字母和数字及其他符合穿插随机组成的设定规则。也要避免把自己的生日或者名字等比较容易破解的信息作为密码使用。
2.3更加先进的网络安全框架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在安全问题上有它自己的特点,遇到的安全威胁也是比较严重的,如果不处理好就会影响国家经济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未来一定会使用更加优越有效的网络安全框架,密码算法,入侵检测系统(IDS)与病毒查杀软件和更加智能化的防火墙技术等,来保证电力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然而防护往往是先从自身被瓦解的,所以在这些技术方面的防护基础上,还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安全体系和培养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它们是保证系统信息安全的优秀。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实现要借助大量相关的关键信息安全技术的辅助作用。本文主要描述了其中在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中运用到的关键技术,包括了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多种技术的选择与融合,还描述了信息安全技术在今后的广泛应用与推广,有助于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完善与提高,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作者:张豆豆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1有效地划分安全区域
依据信息安全综合管理要求,信息安全领域包含了较多子区域,互相间相联系的区域形成了逻辑领域。当前,电子政务网络领域中基层设施以及安保功能应由接入专用网络系统用户具体负责。电子政务处理业务的领域则应包含已经属于政务部门管控范畴中且承载业务系统的本地系统环境与边界,还涵盖内部用户。该服务对象包含设计政务机构之中的公众、外网领域与内网领域等。电子政务基础服务领域则包括信息安全相应机构、测评机构、数字证书机构等。
2合理管控机密信息数据
电子政务系统针对信息资源的管控具体目标在于抑制攻击者登录系统主机并对其进行攻击。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难度,无法完全抑制攻击行为。当然,主机可允许对于电子政务系统内网的各类连接、分析扫描以及探测,对从主机系统之中传输的连接、扫描等,安全系统要具备相应条件方能进行放行。如果传输数据包包含异常问题,系统管理人员要快速叫停。防火墙系统为信息安全技术之中重要的一项安全管理方式,可全面预防电子政务之中的主机被操控进而对他类系统形成不良破坏。为此,应利用信息安全手段合理管控主机外连数量。例如,可准许在具体时间段之中传输一定总量的数据信息报。应用的防火墙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功能,即可设定单向或双向地址进行拦截。单向拦截阶段中,可杜绝由一个方向面向另一方向进行数据传输。而反向传输则可顺利实施。另外,防火墙系统应采取现代化的状态监控过滤技术,不应单纯的依靠独立IP包完成过滤率,应实施监控研究各类连接以及对话,进而可在政务系统之内完成自动化的维持原有健康运行状态,而后再针对连接状态,使IP包完成更快的安全过滤,合理管控主机外出连接。倘若外出连接量突破要求标准,便会自动停止后续连接,预防主机受到恶意破坏攻击。
3科学设计系统VPN
电子政务系统之中采用信息安全技术手段的VPN可位于各个政府部门之中创建形成虚拟通道,令各个电子政务网络实现随意相互访问,就像是处在自身专属的网络系统之中。另外,还可令政务网络在连入外网之时,就好比在内网系统之中一样,可实现各类资源的全面共享。再者,可符合电子政务内网各类信息安全管控标准。创建VPN包含三类渠道,第一个方式即是创建因特网服务商,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全面透明化。第二类渠道是为政府单位进行单独的划定建设,实现ISP透明化,再者可为政府单位以及服务商共同建设系统VPN。
4结语
总之,电子政务系统可靠安全性目前引发了政府机构乃至社会各界的较高重视,相关计算机行业专家应持续扩充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为电子政务开创稳定可靠的安全屏障,方能真正确保我国信息资源的整体安全,提升综合实力,进而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瑞祥 王鹏宇
1.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数据进行加密,来保证信息的可靠与安全。在信息安全技术中,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是计算机系统中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是一种主动防御措施。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加密技术运用精密的加密算法,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其转化为密文形式,防止不法分子的直接读取。加密技术有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之分,使信息更具有安全性。
2.防火墙技术
在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中,防火墙技术是比较常见的,也是用户经常使用的安全防护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它有特定的软件保护模块,充分发挥着安全部件的作用,对于计算机系统表现出来的异常状况,它会在第一时间启动警报系统,将异常信息及时反馈给用户,或者上传给网路监护人员,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予以保护。防火墙技术,主要利用模糊数据库,来对外来者进行控制和访问,通过判断其所执行的网络行为,来分析其目的或意图,不需要进行大量的网络计算,及时拦截不正当的访问行为,直接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控能力,在信息安全技术中,防火墙技术是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
3.信息安全扫描技术
在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中,信息安全扫描技术也是极其关键的。通过对全网系统给予有目的的安全扫描,对网络运行的状态,网路管理员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一旦发现安全泄露问题,可以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安全扫描技术应用的比较广泛,可以从防火墙系统、主机操作系统、Web服务站点、局域网等方面给予安全监控,对异常信息给予及时的检测,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4.防止病毒入侵技术
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病毒入侵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性是极强的,根据前面所讲述的,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藏性,它会长期潜伏在我们的计算机系统中,一旦不小心将病毒激活了,那么导致的破坏性是非常强的。所以加强防止病毒入侵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在安装杀毒软件时,要选择正版的、专业的杀毒软件;对于陌生的邮件,用户要及时给予病毒查杀,有效防止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在对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中要加倍小心,对于上述所提到的,几种比较新型的信息安全技术,用户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作者:陈跃辉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最基本的购物和消费都在默默变化着。近年来,随着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地闯入大众的视野,“电子商务”这个在十几年前闻所未闻的名词如今成为人们口中常谈的对象。在大众的口中,“电子商务”这个名词依旧略显陌生和专业,人们常常用“网购”和“网上支付”来代替“电子商务”,实际上说的是一回事。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空间的束缚,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购物行为,刺激了消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增长。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
一、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风险
第三方的电子交易平台在网络上对于信息进行储存、记录、处理、和传递,以此来协助一次网络消费行为的完成。一般情况下,这些信息都具有真实性和保密性,属于大众的隐私。但是,现在的网络环境比较恶劣,有很多网络陷阱以及刻意挖掘用户信息的“黑客”,从而导致基本信息出现失真、泄露和删除的危机,不利于正常电子商务交易的完成。对于电子商务信息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信息的真实性;第二,信息的实时性;第三,信息的安全性。首先,是信息的真实性。电子商务上的基本信息是卖家和买家进行认识对方和分辨商品真实性可靠性的唯一途径,应该绝对真实。一旦出现虚假信息,则属于欺骗消费者,是危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其次,是信息的实时性。信息的实时性主要是指信息的保质期。因为很多信息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具有时效性,一旦错过这段关键时期,那么该信息则失去自身的价值,变得一文不值。最后,就是信息的安全性,这也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电子商务出现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客户的信息被删除、篡改从而失真,同时也表现为用户的信息被窃取从而达成其他目的,使得用户的隐私被侵犯,正常的生活受到打扰。
二、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内容
2.1 备份技术。相信备份技术对于大众来说不是很陌生。但是很多人却错误的将备份理解为拷贝,从而片面的看待这个问题。电子商务对于网络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网络环境自身却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这就导致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如果没有一个数据库对于基本信息进行存储,那么一旦出现系统故障或者误删的情况则信息永远消失,这对于商家来说是极其可怕的,因此,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有一个信息储存库,旨在在必要的时刻段时间内将客户的信息及时恢复。这种恢复不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恢复,而是通过备份介质得以完成的。这样的话,在系统故障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信息在短时间内无法正常恢复时,可以借助储存在备份介质中的信息将信息还原到原来的备份状态。2.2 认证技术。所谓认证技术其实一个专业术语,道理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我们常说的登录口令。认证技术的目的主要在于阻止不具有系统授权的用户进行非法的破坏计算机机密数据,是数据库系统为减少和避免各种破坏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策略。登陆口令是我们正常用户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登录的方式,是大众在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证。我们每一个用户在使用某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之前都被要求进行注册,从而决定或者获得自己的登陆口令即用户名和密码。这些登录口令都是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进行网上交易的身份认证和识别。因为电子商务平台往往具有开放性,一旦没有身份认证后果将不堪设想。人们的信息安全更是没有任何保障。2.3 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也可以理解为访问等级制度,电子商务的系统会根据用户的不同等级对于用户对于系统数据的访问进行一定的控制。等级较低时,则用户的访问权限有限,一些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则被系统禁止访问,只要当等级较高时才能获得相关权限,这就保证了一些重要信息不会被窃取。关于用户的访问权限也有两层含义,首先是用户能够获得数据库中的信息种类和数量,另一层含义则是指用户对于获取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怎样的操作。
电子商务的便利性和优点远远大于其存在的信息安全技术风险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尽管信息安全技术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大众们依然亲睐和依赖电子商务。但电子商务想要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虏获更多人的心,则必须在信息安全技术问题上下一点功夫。其次,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掌握一定的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它既能帮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解决自己原来束手无策的问题,更能让自身的网购行为变得更加安全,减少甚至避免了很多不必要麻烦的出现,因此,不管你从事任何行业,都需要对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一定的了解。
作者:王传 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网管中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由此进入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充分渗透于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安全防护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着重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防护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有效策略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发生了一系列转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效益的极大提升,体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无限优越性。与此同时,在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运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信息安全的问题,这也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计算机信息安全主要指的是对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检测与防护,包括硬盘、各种数据资源等,保障相关的数据及信息不遭到人为更改或其他因素的破坏,使计算的网络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计算机信息安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有计算机系统软件与硬件的安全、账号与密码的安全、服务器开机安全以及系统管理的账号使用等,另外,一些网页的访问记录、重要的文件等也属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范围,一旦出现计算机系统漏洞或被黑客攻破,将会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势在必行。
2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案例不在少数,这也引起了人们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关注。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与经济、科技水平有着一定的联系,经济水平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相对更加成熟。我国的计算机网络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目前,我国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整体来看,我国当前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普遍偏低,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尽管经历了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重大的突破,然而很难对网络黑客进行有效的治理,这使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使相关的网络技术开发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另外,一些企业单位未能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一些计算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技能与知识素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计算机的安全技术防护存在漏洞,使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
3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防护
3.1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安全防护
计算机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联网技术充分渗入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也正由于这种联系,一旦出现计算机病毒,那么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会瘫痪,计算机病毒传播十分迅速,破坏性比较大,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将这些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应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有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等,这些防护技术能够对病毒进行实时查杀,增强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合理操作计算机,降低病毒出现的几率。另外,要对计算机系统的防护能力进行加强,目前大部分计算机应用的是windows,针对计算机病毒问题进行了有效防护。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同,所用的防毒软件以及功能也有所不同,要充分采用信息过滤技术、安全扫描技术以及访问控制技术等,有效抑制病毒的攻击,提升计算机病毒安全防护的能力。
3.2对计算机信息操作系统的防护
目前,计算机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Unix/Linux以及苹果操作系统等,其中以windows操作系统最为普遍。对计算机信息操作系统的防护主要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对登陆权限的安全防护。通常计算机系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控制外部对系统内的信息访问,因此,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对计算机进行访问操作。其次,是计算机密码设置的安全防护,只有正确输入密码能够获得访问的权限,用户可定期更换密码,并且密码要尽量复杂化,一般来讲,密码越复杂,安全性就相对越高。软件的防火墙技术经过不断地升级与发展,不但能够对病毒来源与端口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而且能够拦截、查杀各种病毒,对计算机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与防护。另外,当人们在对浏览器进行浏览与访问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隐患,大部分病毒都是通过浏览器进行传播的,针对这个问题,windows系统对浏览器进行了安全级别设置,以此实现对浏览器病毒的拦截,消除其造成的威胁。除此之外,计算机还有设有专门的备份恢复还原机制,这些能够降低信息安全隐患带来的损失。在使用计算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将外界的不明设备插入计算机,一旦发现有可疑的软件或邮件要进行及时的查杀、卸载,阻断其侵入计算机的路径,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3.3对软件系统的保护
在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中,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因此,可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一般情况下,杀毒软件负责维护一整个病毒库,它能够实现及时更新,对计算机软件中出现的最新病毒进行扫描、查杀。而目前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流氓软件,这类软件与一般的病毒、木马等有所不同,在强大的商业支持下,更新换代速度快,它主要是指一些商家为了实现商业经济利益,在未经过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强行进行安装,并且难以对其删除,不仅会弹出大量的广告信息,而且会更改用户的浏览器默认主页,影响计算机性能的发挥,造成死机、重启等现象的发生。对于这类软件,杀毒软件并不能够对其进行查杀,因此,可以应用反流氓软件工具,避免遭到流氓软件的侵害。
4结束语
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计算机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作为网络中的一员,必须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的认识,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有效避免病毒的侵害,安全、科学上网,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优越性。
作者:胡凯伦 单位: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关键词:电子商务密码技术安全协议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在电子商务应用中所经常使用到的几种信息安全技术作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各种技术在应用中的侧重点,强调了在电子商务应用中信息安全技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这种商务活动新模式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经济、工作和生活方式,可是,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依然是制约人们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最大问题,因此,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的优秀问题,是实现和保证电子商务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应用中,最主要的是防止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与可用性遭到破坏;主要使用到的有密码技术、信息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等。
一、密码技术
密码是信息安全的基础,现代密码学不仅用于解决信息的保密性,而且也用于解决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等,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传输的最有效的手段。密码技术分类有多种标准,若以密钥为分类标准,可将密码系统分为对称密码体制(私钥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他们的区别在于密钥的类型不同。
在对称密码体制下,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密钥在传输过程中需经过安全的密钥通道,由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比较著名的对称密钥系统有美国的DES,欧洲的IDEA,Et本的RC4,RC5等。在非对称密码体制下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不同,加密密钥公开而解密密钥保密,并且几乎不可能由加密密钥导出解密密钥,也无须安全信道传输密钥,只需利用本地密钥的发生器产生解密密钥。比较著名的公钥密钥系统有RSA密码系统、椭圆曲线密码系统ECC等。
数字签名是一项专门的技术,也是实现电子交易安全的优秀技术之一,在实现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电子银行、电子证券、电子商务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数字签名的实现基础是加密技术,它使用的是公钥加密算法与散列函数一个数字签名的方案一般有两部分组成:数字签名算法和验证算法。数字签名主要的功能是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发送者身份的验证、防止交易中抵赖的发生。
二、信息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
信息认证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用于保证通信双方的不可抵赖性和信息的完整性。在网络银行、电子商务应用中,交易双方应当能够确认是对方发送或接收了这些信息,同时接收方还能确认接收的信息是完整的,即在通信过程中没有被修改或替换。
①基于私钥密码体制的认证。假设通信双方为A和B。A,B共享的密钥为KAB,M为A发送给B的信息。为防止信息M在传输信道被窃听,A将M加密后再传送。
由于KAB为用户A和B的共享密钥,所以用户B可以确定信息M是由用户A所发出的,这种方法可以对信息来源进行认证,它在认证的同时对信息M也进行了加密,但是缺点是不能提供信息完整性的鉴别。通过引入单向HASH函数,可以解决信息完整性的鉴别问题,如图2所示
用户A首先对信息M求HASH值H(M),之后将H(M)加密成为m,然后将m。和M一起发送给B,用户B通过解密ml并对附于信息M之后的HASH值进行比较,比较两者是否一致。图2给出的信息认证方案可以实现信息来源和完整性的认证。基于私钥的信息认证的机制的优点是速度较快,缺点是通信双方A和B需要事先约定共享密钥KAB。
②基于公钥体制的信息认证。基于公钥体制的信息认证技术主要利用数字签名和哈希函数来实现。假设用户A对信息M的HASH值H(M)的签名为SA(dA,H(m),其中dA为用户A的私钥),用户A将M//SA发送给用户B,用户B通过A的公钥在确认信息是否由A发出,并通过计算HSAH值来对信息M进行完整性鉴别。如果传输的信息需要报名,则用户A和B可通过密钥分配中心获得一个共享密钥KAB,A将信息签名和加密后再传送给B,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只有用户A和B拥有共享密钥KAB,B才能确信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访问控制是通过一个参考监视器来进行的,当用户对系统内目标进行访问时,参考监视器边查看授权数据库,以确定准备进行操作的用户是否确实得到了可进行此项操作的许可。而数据库的授权则是一个安全管理器负责管理和维护的,管理器以阻止的安全策略为基准来设置这些授权。
③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目前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安全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它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可以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对某些禁止的访问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及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等。防火墙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黑客的入侵及攻击,它限制外部对系统资源的非授权访问,也限制内部对外部的非授权访问,同时还限制内部系统之间,特别是安全级别低的系统对安全级别高的系统的非授权访问,为电子商务的施展提供一个相对更安全的平台,具体表现如下:
①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配置在防火墙上。与将网络安全问题分散到各个主机上相比,防火墙的集中安全管理更经济。例如在网络访问时,一次一密口令系统和其它的身份认证系统完全可以不必分散在各个主机上,而集中在防火墙身上。
②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作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另外,收集一个网络的使用和误用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的理由是可以清楚防火墙是否能够抵挡攻击者的探测和攻击,并且清楚防火墙的控制是否充足。而网络使用统计对网络需求分析和威胁分析等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③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通过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再者,隐私是内部网络非常关心的问题,一个内部网络中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可能包含了有关安全的线索而引起外部攻击者的兴趣,甚至因此而暴露了内部网络的某些安全漏洞。使用防火墙就可以隐蔽那些透漏内部细节如Finger,DNS等服务。Finger显示了主机的所有用户的注册名、真名,最后登录时间和使用shell类型等。但是Finger显示的信息非常容易被攻击者所获悉。攻击者可以知道一个系统使用的频繁程度,这个系统是否有用户正在连线上网,这个系统是否在被攻击时引起注意等等。防火墙可以同样阻塞有关内部网络中的DNS信息,这样台主机的域名和IP地址就不会被外界所了解。
④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网络安全协议就是在协议中采用了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保证信息安全交换的安全网络协议。
目前,Intemet上对七层网络模型的每一层都已提出了相应的加密协议,在所有的这些协议中,会话层的SSL和应用层的SET与电子商务的应用关系最为密切:
①ssL协议(SecureSocketsLayer)安全套接层协议。SSL使用对称加密来保证通信保密性,使用消息认证码(MAC)来保证数据完整性。SSL主要使用PKI在建立连接时对通信双方进行身份认证。SSL协议主要是使用公开密钥体制和X.509数字证书技术保护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它主要适用于点对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提供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安全标准,它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嵌入一个子层,在建立连接过程中采用公开密钥,在会话过程中使用私人密钥。加密的类型和强度则在两端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判断决定。SSL安全协议是国际上最早应用于电子商务的一种网络安全协议,至今仍然有很多网上商店使用。在传统的邮购活动中,客户首先寻找商品信息,然后汇款给商家,商家将商品寄给客户。这里,商家是可以信赖的,所以客户先付款给商家。在电子商务的开始阶段,商家也是担心客户购买后不付款,或使用过期的信用卡,因而希望银行给予认证。SSL安全协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它运行的基点是商家对客户信息保密的承诺。显然,SSL协议无法完全协调各方间的安全传输和信任关系。
②SET协议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安全电子交易。为了克服SSL安全协议的缺点,实现更加完善的即时电子支付,SET协议应运而生。SET协议采用了双重签名技术对SET交易过程中消费者的支付信息和订单信息分别签名,使得商家看不到支付信息,只能接收用户的订单信息;而金融机构看不到交易内容,只能接收到用户支付信息和账户信息,从而充分保证了消费者帐户和定购信息的安全性。SET协议的重点就是确保商家和客户的身份认证和交易行为的不可否认性,其理论基础就是不可否认机制,采用的优秀技术包括X.509电子证书标准,数字签名,报文摘要,双重签名等技术。SET协议使用数字证书对交易各方的合法性进行验证,通过数字证书的验证,可以确保交易中的商家和客户都是合法的、可信赖的。
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摘要:税收管理信息化是加强税收征管、实现依法治税的重要措施,也是降低税收成本和提高征管效率的技术保障。随着我国税收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它已成为制约我国税收现代化的瓶颈。随着“科技兴税”和税收征管改革的全面实施,税收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信息状态安全;信息转移安全;信息安全技术
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信息状态安全,即税务系统安全,要防止税务系统中心的数据被攻击者破坏。税务系统要通过Internet对纳税人提供纳税便利,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它的数据中心开放,这对税务系统本身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其次是信息转移安全,即服务安全,如纳税人识别号、口令、纳税金额等在传输中不被冒用、泄露和篡改。再次是安全管理制度,即使用安全,保证税务人员正确、安全的使用。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前两个方面也就是信息安全技术进行研究。
一、信息状态安全技术
信息状态安全主要包括系统主机服务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安全三个方面。
(一)系统主机服务器安全(ServerSecurity)
服务器是存储数据、处理请求的优秀,因此服务器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服务器的安全性主要涉及到服务器硬件设备自身的安全性防护,对非法接触服务器配件具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加锁或密码开关设置等;同时,服务器需要支持大数据量及多线程存储矩阵以满足大数据量访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不会因为大量的访问导致服务器崩溃;服务器要能够支持基于硬件的磁盘阵列功能,支持磁盘及磁带的系统、数据备份功能,使得安装在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能够在灾难后得到备份恢复,保证服务器的不间断运行;服务器设备配件的高质量及运行可靠性也是服务器安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直接关系到服务器不间断运行的时间和网络数据访问的效率。
(二)操作系统安全(OperatingSystemSecurity)
设置操作系统就像为构筑安全防范体系打好“地基”。
1.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AccessControl,DAC)。自主访问控制是基于对主体(Subject)或主体所属的主体组的识别来限制对客体(Object)的访问。为实现完备的自主访问控制,由访问控制矩阵提供的信息必须以某种形式保存在税务操作系统中。访问控制矩阵中的每行表示一个主体,每列表示一个受保护的客体,矩阵中的元素表示主体可对客体的访问模式。以基于行的自主访问控制方法为例。它是在每个主体上都附加一个该主体可访问的客体的明细表,根据表中信息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形式:(1)权力表(CapabilitiesList),它决定是否可对客体进行访问以及可进行何种模式的访问。(2)前缀表(PrefixList),它包括受保护客体名以及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权。(3)口令(Password),主体对客体进行访问前,必须向税务操作系统提供该客体的口令。对于口令的使用,建议实行相互制约式的双人共管系统口令。
2.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AccessControl,MAC)。鉴于自主访问控制不能有效的抵抗计算机病毒的攻击,这就需要利用强制访问控制来采取更强有力的访问控制手段。在强制访问控制中,税务系统对主体和客体都分配一个特殊的一般不能更改的安全属性,系统通过比较主体与客体的安全属性来决定一个主体是否能够访问某个客体。税务系统一般可采取两种强制措施:(1)限制访问控制的灵活性。用户修改访问控制信息的唯一途径是请求一个特权系统的功能调用,该功能依据用户终端输入的信息而不是靠另一个程序提供的信息来修改访问控制信息。在确信用户自己不会泄露文件的前提下,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偷改访问控制信息的计算机病毒的威胁。(2)限制编程。鉴于税务系统仅需要进行事务处理,不需要任何编程的能力,可将用于应用开发的计算机系统分离出去,完全消除用户的编程能力。
3.安全核技术(SecurityKernelTechnology)。安全核是构造高度安全的操作系统最常用的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将与安全有关的软件隔离在操作系统的一个可信核内,而操作系统的大部分软件无须负责系统安全。税务系统安全核技术要满足三个原则:(1)完备性(Completeness),要求使主体必须通过引进监控器才能对客体进行访问操作,并使硬件支持基于安全核的系统。(2)隔离性(Isolation),要求将安全核与外部系统很好的隔离起来,以防止进程对安全核的非法修改。(3)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要求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构造安全核,都必须保证对它的正确性可以进行某种验证。
其他常见措施还有:信息加密、数字签名、审计等,这些技术方法在数据库安全等方面也可广泛应用,我们将在下面介绍。
(三)数据库安全(DatabaseSecurity)
数据库是信息化及很多应用系统的优秀,其安全在整个信息系统中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所有的安全措施都是为了最终的数据库上的数据的安全性。另外,根据税务网络信息系统中各种不同应用系统对各种机密、非机密信息访问权限的要求,数据库需要提供安全性控制的层次结构和有效的安全性控制策略。
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是依靠分层解决的,它的安全措施也是一级一级层层设置的,真正做到了层层设防。第一层应该是注册和用户许可,保护对服务器的基本存取;第二层是存取控制,对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权限,使数据库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第三层是增加限制数据存取的视图和存储过程,在数据库与用户之间建立一道屏障。基于上述数据库层次结构的安全体系,税务网络信息系统需要设置对机密和非机密数据的访问控制:(1)验证(Authentication),保证只有授权的合法用户才能注册和访问;(2)授权(Authorization),对不同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授予不同的权限;(3)审计(Auditing),对涉及数据库安全的操作做一个完整的记录,以备有违反数据库安全规则的事件发生后能够有效追查,再结合以报警(Alert)功能,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可以使用数据库本身提供的视图和存储过程对数据库中的其他对象进行权限设定,这样用户只能取得对视图和存储过程的授权,而无法访问底层表。视图可以限制底层表的可见列,从而限制用户能查询的数据列的种类。二、信息转移安全技术
信息转移安全即网络安全。为了达到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性的目的,安全系统应具有身份认证(IdentificationandAuthentication);访问控制(AccessControl);可记账性(Accountability);对象重用(ObjectReuse);精确性(Accuracy);服务可用性(AvailabilityofServices)等功能。
1.防火墙技术(FirewallTechnology)
为保证信息安全,防止税务系统数据受到破坏,常用防火墙来阻挡外界对税务局数据中心的非法入侵。所谓防火墙,是一类防范措施的总称,是指在受保护的企业内联网与对公众开放的网络(如Internet)之间设立一道屏障,对所有要进入内联网的信息进行分析或对访问用户进行认证,防止有害信息和来自外部的非法入侵进入受保护网,并且阻止内联网本身某个节点上发生的非法操作以及有害数据向外部扩散,从而保护内部系统的安全。防火墙的实质是实施过滤技术的软件防范措施。防火墙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最常见的有基于路由器的IP层防火墙和基于主机的应用层防火墙。两种防火墙各有千秋,IP层防火墙对用户透明性好,应用层防火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实践中只要有资金许可,常常将两种防火墙结合使用,以互相补充,确保网络的安全。另外,还有专门用于过滤病毒的病毒防火墙,随时为用户查杀病毒,保护系统。
2.信息加密技术(InformationEncryptionTechnology)
信息加密包括密码设计、密码分析、密钥管理、验证等内容。利用加密技术可以把某些重要信息或数据从明文形式转换成密文形式,经过线路传送,到达目的端用户再把密文还原成明文。对数据进行加密是防止信息泄露的有效手段。适当的增加密钥的长度和更先进的密钥算法,可以使破译的难度大大增加。具体有两种加密方式:(1)私钥加密体制(Secret-keyCryptography),即加密与解密时使用相同的密码。私钥加密体制包括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两种。分组密码把明文符号按固定大小进行分组,然后逐组加密。而序列密码把明文符号立即转换为密文符号,运算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2)公钥加密体制(Public-keyCryptography),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分为两个不同的密钥,一个用于对信息的加密,另一个用于对已加密信息的解密。这两个密钥是一对互相依赖的密钥。
在传输过程中,只有税务系统和认证中心(AuthenticationCenter,AC)才有税务系统的公开密钥,只有纳税人和认证中心才有纳税人的公开密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其他人得到了经过加密后双方的私有密钥,也因为无法进行解密而保证了私有密钥的重要性,从而保证了传输文件的安全性。
3.信息认证技术(InformationAuthenticationTechnology)
数字签名技术(DigitalSignatureTechnology)。数字签名可以证实信息发送者的身份以及信息的真实性,它具备不可伪造性、真实性、不可更改性和不可重复性四大特征。数字签名是通过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交换实现的,其主要方式是:信息发送方首先通过运行散列函数,生成一个欲发送报文的信息摘要,然后用所持有的私钥对这个信息的摘要进行加密以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报文的接收方。接收方在接收到信息后,首先运行和发送方相同的散列函数生成接收报文的信息摘要,然后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对报文所附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产生原始报文的信息摘要,通过比较两个信息摘要是否相同就可以确认发送方和报文的正确性。
完整性认证(IntegrityAuthentication)。完整性认证能够使既定的接收者检验接收到的信息是否真实。常用的方法是:信息发送者在信息中加入一个认证码,经加密后发送给接收者检验,接收者利用约定的算法对解密后的信息进行运算,将得到的认证码与收到的认证码进行比较,若两者相等,则接收,否则拒绝接收。
4.防病毒技术(Anti-virusTechnology)
病毒防范是计算机安全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我们建议采用由单机防毒和网络防毒同时使用的这种防病毒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加强网络端到端的防病毒架构,再加上防病毒制度与措施,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防病毒体系。
摘要:税收管理信息化是加强税收征管、实现依法治税的重要措施,也是降低税收成本和提高征管效率的技术保障。随着我国税收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它已成为制约我国税收现代化的瓶颈。随着“科技兴税”和税收征管改革的全面实施,税收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信息状态安全;信息转移安全;信息安全技术
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信息状态安全,即税务系统安全,要防止税务系统中心的数据被攻击者破坏。税务系统要通过Internet对纳税人提供纳税便利,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它的数据中心开放,这对税务系统本身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其次是信息转移安全,即服务安全,如纳税人识别号、口令、纳税金额等在传输中不被冒用、泄露和篡改。再次是安全管理制度,即使用安全,保证税务人员正确、安全的使用。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前两个方面也就是信息安全技术进行研究。
一、信息状态安全技术
信息状态安全主要包括系统主机服务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安全三个方面。
(一)系统主机服务器安全(ServerSecurity)
服务器是存储数据、处理请求的优秀,因此服务器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服务器的安全性主要涉及到服务器硬件设备自身的安全性防护,对非法接触服务器配件具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加锁或密码开关设置等;同时,服务器需要支持大数据量及多线程存储矩阵以满足大数据量访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不会因为大量的访问导致服务器崩溃;服务器要能够支持基于硬件的磁盘阵列功能,支持磁盘及磁带的系统、数据备份功能,使得安装在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能够在灾难后得到备份恢复,保证服务器的不间断运行;服务器设备配件的高质量及运行可靠性也是服务器安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直接关系到服务器不间断运行的时间和网络数据访问的效率。
(二)操作系统安全(OperatingSystemSecurity)
设置操作系统就像为构筑安全防范体系打好“地基”。
1.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AccessControl,DAC)。自主访问控制是基于对主体(Subject)或主体所属的主体组的识别来限制对客体(Object)的访问。为实现完备的自主访问控制,由访问控制矩阵提供的信息必须以某种形式保存在税务操作系统中。访问控制矩阵中的每行表示一个主体,每列表示一个受保护的客体,矩阵中的元素表示主体可对客体的访问模式。以基于行的自主访问控制方法为例。它是在每个主体上都附加一个该主体可访问的客体的明细表,根据表中信息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形式:(1)权力表(CapabilitiesList),它决定是否可对客体进行访问以及可进行何种模式的访问。(2)前缀表(PrefixList),它包括受保护客体名以及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权。(3)口令(Password),主体对客体进行访问前,必须向税务操作系统提供该客体的口令。对于口令的使用,建议实行相互制约式的双人共管系统口令。
2.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AccessControl,MAC)。鉴于自主访问控制不能有效的抵抗计算机病毒的攻击,这就需要利用强制访问控制来采取更强有力的访问控制手段。在强制访问控制中,税务系统对主体和客体都分配一个特殊的一般不能更改的安全属性,系统通过比较主体与客体的安全属性来决定一个主体是否能够访问某个客体。税务系统一般可采取两种强制措施:(1)限制访问控制的灵活性。用户修改访问控制信息的唯一途径是请求一个特权系统的功能调用,该功能依据用户终端输入的信息而不是靠另一个程序提供的信息来修改访问控制信息。在确信用户自己不会泄露文件的前提下,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偷改访问控制信息的计算机病毒的威胁。(2)限制编程。鉴于税务系统仅需要进行事务处理,不需要任何编程的能力,可将用于应用开发的计算机系统分离出去,完全消除用户的编程能力。
3.安全核技术(SecurityKernelTechnology)。安全核是构造高度安全的操作系统最常用的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将与安全有关的软件隔离在操作系统的一个可信核内,而操作系统的大部分软件无须负责系统安全。税务系统安全核技术要满足三个原则:(1)完备性(Completeness),要求使主体必须通过引进监控器才能对客体进行访问操作,并使硬件支持基于安全核的系统。(2)隔离性(Isolation),要求将安全核与外部系统很好的隔离起来,以防止进程对安全核的非法修改。(3)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要求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构造安全核,都必须保证对它的正确性可以进行某种验证。
其他常见措施还有:信息加密、数字签名、审计等,这些技术方法在数据库安全等方面也可广泛应用,我们将在下面介绍。
(三)数据库安全(DatabaseSecurity)
数据库是信息化及很多应用系统的优秀,其安全在整个信息系统中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所有的安全措施都是为了最终的数据库上的数据的安全性。另外,根据税务网络信息系统中各种不同应用系统对各种机密、非机密信息访问权限的要求,数据库需要提供安全性控制的层次结构和有效的安全性控制策略。
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是依靠分层解决的,它的安全措施也是一级一级层层设置的,真正做到了层层设防。第一层应该是注册和用户许可,保护对服务器的基本存取;第二层是存取控制,对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权限,使数据库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第三层是增加限制数据存取的视图和存储过程,在数据库与用户之间建立一道屏障。基于上述数据库层次结构的安全体系,税务网络信息系统需要设置对机密和非机密数据的访问控制:(1)验证(Authentication),保证只有授权的合法用户才能注册和访问;(2)授权(Authorization),对不同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授予不同的权限;(3)审计(Auditing),对涉及数据库安全的操作做一个完整的记录,以备有违反数据库安全规则的事件发生后能够有效追查,再结合以报警(Alert)功能,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可以使用数据库本身提供的视图和存储过程对数据库中的其他对象进行权限设定,这样用户只能取得对视图和存储过程的授权,而无法访问底层表。视图可以限制底层表的可见列,从而限制用户能查询的数据列的种类。
二、信息转移安全技术
信息转移安全即网络安全。为了达到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性的目的,安全系统应具有身份认证(IdentificationandAuthentication);访问控制(AccessControl);可记账性(Accountability);对象重用(ObjectReuse);精确性(Accuracy);服务可用性(AvailabilityofServices)等功能。
1.防火墙技术(FirewallTechnology)
为保证信息安全,防止税务系统数据受到破坏,常用防火墙来阻挡外界对税务局数据中心的非法入侵。所谓防火墙,是一类防范措施的总称,是指在受保护的企业内联网与对公众开放的网络(如Internet)之间设立一道屏障,对所有要进入内联网的信息进行分析或对访问用户进行认证,防止有害信息和来自外部的非法入侵进入受保护网,并且阻止内联网本身某个节点上发生的非法操作以及有害数据向外部扩散,从而保护内部系统的安全。防火墙的实质是实施过滤技术的软件防范措施。防火墙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最常见的有基于路由器的IP层防火墙和基于主机的应用层防火墙。两种防火墙各有千秋,IP层防火墙对用户透明性好,应用层防火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实践中只要有资金许可,常常将两种防火墙结合使用,以互相补充,确保网络的安全。另外,还有专门用于过滤病毒的病毒防火墙,随时为用户查杀病毒,保护系统。
2.信息加密技术(InformationEncryptionTechnology)
信息加密包括密码设计、密码分析、密钥管理、验证等内容。利用加密技术可以把某些重要信息或数据从明文形式转换成密文形式,经过线路传送,到达目的端用户再把密文还原成明文。对数据进行加密是防止信息泄露的有效手段。适当的增加密钥的长度和更先进的密钥算法,可以使破译的难度大大增加。具体有两种加密方式:(1)私钥加密体制(Secret-keyCryptography),即加密与解密时使用相同的密码。私钥加密体制包括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两种。分组密码把明文符号按固定大小进行分组,然后逐组加密。而序列密码把明文符号立即转换为密文符号,运算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2)公钥加密体制(Public-keyCryptography),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分为两个不同的密钥,一个用于对信息的加密,另一个用于对已加密信息的解密。这两个密钥是一对互相依赖的密钥。
在传输过程中,只有税务系统和认证中心(AuthenticationCenter,AC)才有税务系统的公开密钥,只有纳税人和认证中心才有纳税人的公开密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其他人得到了经过加密后双方的私有密钥,也因为无法进行解密而保证了私有密钥的重要性,从而保证了传输文件的安全性。
3.信息认证技术(InformationAuthenticationTechnology)
数字签名技术(DigitalSignatureTechnology)。数字签名可以证实信息发送者的身份以及信息的真实性,它具备不可伪造性、真实性、不可更改性和不可重复性四大特征。数字签名是通过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交换实现的,其主要方式是:信息发送方首先通过运行散列函数,生成一个欲发送报文的信息摘要,然后用所持有的私钥对这个信息的摘要进行加密以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报文的接收方。接收方在接收到信息后,首先运行和发送方相同的散列函数生成接收报文的信息摘要,然后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对报文所附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产生原始报文的信息摘要,通过比较两个信息摘要是否相同就可以确认发送方和报文的正确性。
完整性认证(IntegrityAuthentication)。完整性认证能够使既定的接收者检验接收到的信息是否真实。常用的方法是:信息发送者在信息中加入一个认证码,经加密后发送给接收者检验,接收者利用约定的算法对解密后的信息进行运算,将得到的认证码与收到的认证码进行比较,若两者相等,则接收,否则拒绝接收。
4.防病毒技术(Anti-virusTechnology)
病毒防范是计算机安全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我们建议采用由单机防毒和网络防毒同时使用的这种防病毒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加强网络端到端的防病毒架构,再加上防病毒制度与措施,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防病毒体系。
当今社会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与工作中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越发突显化,人们对于信息保护的重视度正在逐渐增强,如果始终无法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对网络信息实行全面保障,那么则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技术优化及科学防范措施相关问题的分析探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优化措施
1.1防病毒入侵技术首先需做的是,加强对网络信息存取的控制度,以此帮助避免违法用户在进入网络系统之后,采用篡改口令的方式来实现身份认证。与此同时,还需注意针对用户类型的不同,对其设置相应的信息存取权限,以免出现越权问题。其次,需注意采用一套安全可靠的杀毒和防木马软件,以此实现对网络病毒和木马的全面清除,且还可对网络用户的具体操作进行监控,从而全面确保网络进行安全。最后需做的是,针对局域网入口,需进一步加强监控,因为网络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渠道为局域网。所以需尽可能地采用云终端,尽量减少超级用户设置,对系统中的重要程序采用只读设置,以此帮助全面避免病毒入侵。
1.2信息加密技术此项技术主要是指对网络中的传输信息做加密处理,在达到防范目的之后,再对其做解密处理,将其还原为原始信息的一种信息安全技术。在此项技术应用中,可全面确保传输文件、信息、口令及数据的安全可靠。此项技术主要的加密方式有:节点加密、链路加密及端点加密。其中节点加密主要的保障安全对象为:源节点至目的节点信息。而端点加密主要的保障安全对象为:源端用户至目的端的信息。链路加密主要的保障安全对象为:网络各节点间的链路信息。整个信息加密技术的设计优秀主要为加密算法,可被分为对称及非对称的密钥加密法。
1.3防火墙技术在用户正式连接至Internet网络中后,防火墙技术内部会出现一个安全保护屏障,对网络用户的所处环境安全性进行检测及提升,对来源不详的信息做过滤筛选处理,以此帮助更好地减小网络运行风险。只有一些符合防火墙策略的网络信息方可通过防火墙检验,以此确保用户连接网络时,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将防火墙作为重点安全配置,还可对整个网络系统之内的安全软件做身份验证、审查核对处理。整体而言,防火墙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计算机系统自带的有效防护屏障。
1.4访问控制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可对信息系统资源实行全面保护,其主要组成部分为:主体、客体及授权访问。其中主体是指主动实体,可对客体实行访问,可为用户、终端、主机等。而客体即为一个被动实体,客体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客体可为字段、记录、程序、文件等。授权访问则是指:主体访问客体的允许。无论是对主体还是客体而言,授权访问均为给定。访问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三种,自主访问、强制访问、基于角色访问。
1.5报文鉴别在面对被动信息安全攻击时,可采用前文所述的加密技术。而对于主动信息安全攻击,则需要运用报文鉴别技术。此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对信息数据传输中的截获篡改问题予以妥善解决,科学判定报文完整性。报文鉴别技术的应用全程是:报文发送方在发送报文信息之间,对其做哈希函数计算处理,进而得到一个定长报文摘要,对此摘要做加密处理,并放置于报文尾端,将其与报文一同发送。而接收方在接收到报文之后,对加密摘要做解密处理,并对报文运用哈希函数做运算处理,将所得到的摘要与接收到的解密摘要进行对比。如果两者信息一致,那么则表明,在报文信息传输中,未受到篡改,反之亦然。
2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2.1增强管理人员网络用户安全意识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注意加强自身的责任与安全意识,积极构建起一个完善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对网络操作做严格规范处理,加强安全建设,全面确保网络安全运行。与此同时,网络用户还需注意加强安全意识,依照网络设置权限,运用正确口令,避免违法入侵者窃取用户的账号、密码信息,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设置。
2.2加强网络监控评估,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首先需做的便是采用先进化的网络安全技术,另外需做的便是积极建立起专业化的网络管理、评估人员。专业网络信息管理团队的建立,可帮助有效防范黑客攻击,监控网络运行全程,评估是否存在非法攻击行为,对网络运行机制做科学健全完善化处理,全面提升网络安全稳定性。
2.3安全检查网络设备网络管理人员,需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对各网络设备做全面安全检查,积极运用多种新兴现代化的软件工具对计算机网络端口实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异常状况。一旦发现存在任何问题,便需对网络实行扫描杀毒处理。情况严重时,还需对网络端口做隔离处理。只有逐渐提升网络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才可有效避免计算机网络受到外在攻击,保障用户安全。
2.4积极更新软件对计算机软件做积极更新处理,可帮助全面保障计算机不会受到来自外界网络的恶意侵袭,信息安全得以受到保护。另外,对计算机软件做更新处理,则可帮助保障软件抵抗病毒能力能够与病毒的日益变化相互适应。与此同时,还需注意的是,需对整个网络操作系统做实时的更新处理,从而促使计算机软件始终处于一个最新的操作系统之中,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3结语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之中,加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才可帮助实现对网络信息的全面安全防范,更好地保障个体、集体的信息资源,促使网络信息社会得以健康发展。所以,在今后的网络安全防范工作中,还需实行更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从采用多种安全技术;增强管理人员网络用户安全意识;加强网络监控评估,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安全检查网络设备;积极更新软件等多方面入手,全面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一.一钻研违景与意义
一、钻研违景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其管理以及服务职能中运用通讯网络以及计算机自动化等现代化信息高科技技术与高新理念,超出部门隔离以及时空的制约,促使政府工功课务以及机构组织整合优化,建造公平公正、廉正高效的政府运行模式,到达系统综合地向社会民众提供高效优质、相符国际水平的管理与服务[一]。从广义的角度上说,电子政务其实是1个系统工程,它的内容10分广泛,国内外有着不同的内容规范。依据我国政府所计划的项目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二G):政府与企业间电子政务(G二B);政府与社会民众间的电子政务(G二C)。跟着当代政府改革运动的展开以及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加速,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管理发展的1种趋势,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具有者以及最大的信息技术的用户,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树立1个真正有效的、可伸缩的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匡助政府向更为勤政、精简、廉正以及高效的方向发展。在各国踊跃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规划中,电子政务建设被列在第1位,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焦点。许多国家有远见的政府或者领导人都把施行电子政务作为创立高效政府管理的首要举措,特别是1些发达国家凭仗其信息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鼎力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其目的是要在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进1步获得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只有踊跃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的力度,加快建设高效政府,才能在信息时期发展中迎头遇上。国家相干部门讲演显示,中国面临严重境外网络袭击要挟。
据了解,二0一二年境外约有七. 三万个木马或者僵尸网络节制服务器介入节制中国境内主机,同比增长五六. 九%,节制服务器介入节制中国境内一四一九. 七万余台主机;被篡改政府网站一八0二个,同比增长二一. 四%。国家某部门讲演显示,二0一二年中国网络基础设施运行整体安稳,但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不完整统计显示,全年有五0余个网站用户信息数据库在互联网上公然流传或者通过地下黑色产业链进行售卖,其中已经被证实确为真实信息的数据近五000万条。依据该部门提供的案例显示,中国网站被境外袭击10分频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网站被境外入侵篡改;2是网站被境外入侵并安插后门。中国网站遭遇来自境外的网络袭击也10分频繁。这些受控主机因被黑客远程操控,1方面会致使用户计算机上存储信息被盗取,另外一方面则可能成为黑客借以向别人发动袭击的跳板。大量遭到集中节制的主机还可能形成僵尸网络,成为黑客发动大范围网络袭击的工具以及平台。这些事件若产生在电子政务上,将会给电子政务系统带来严重危害,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瓜葛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不乱,触及到国家与政府的形象,在现代社会电子政务系统盘踞着极为首要的地位,它具有极为i贵的各种资源,如果它被袭击胜利,后果将不堪假想,所以它极易成为背法犯法份子及各种利益团体的袭击目标,必然会见对于各种成心无心的损坏、袭击。电子政务安全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极为症结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影响到电子政务的构建。
如何既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条件下又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质量以及效力成为当今钻研的热门问题。电子政务系统树立在互联网基础平台上,包括政务外网、内网以及门户网。而互联网是有良多缺点的全世界网络,本身的安全风险隐患良多,使在互联网上幵展的电子政务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信息安全主要是采用各种措施,保证信息的秘要性、完全性、1致性以及不可否认性等。信息安全技术广泛利用于电子政务,规范了政务处理的流程,加快了信息活动,提高了政务处理效力,给政务工作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二、钻研意义电子政务建设是国家信息化的龙头工程,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手腕,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以及全世界化发展趋势,不管是发达国家、仍是发展中国家为在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获得1席之地,都在踊跃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建设,将有益于政府建立形象、精简人员与机构、提高办事效力、进行迅速有力的科学决策等,对于于国家的经济繁华以及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意义。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指1个国家的政府信息资源不受外来的损害与要挟,信息资源不被故意的或者偶然的非法授权泄露、更改,避免信息被非法入侵者辨识、盗取、节制、应用等。信息安全成为如今政府信息化中的症结问题。安全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信息安全在必定意义上触及到政治、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生态文明等的安全。信息安全包含:存储传输、系统风险管理、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安全内容。
总结与瞻望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部系的安全建设是1项雄伟的繁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重点钻研并利用了信息安全技术及其相干理论,融入了管理学、数理几率理论、法律学、经济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密码学以及安全工程、决策理论以及博弈学、通讯与信息工程学等知识,从多角度对于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部系进行了设计构建。本文的主要工作包含下列方面:
一、钻研分析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现状与安全问题,钻研了信息安全技术及理论,针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隐患问题,分析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设计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部系。具体设计了它的电子政务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基础装备与设施、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应急响应系统5个组成部份。
二、
针对于电子政务的具体的安全问题,利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应急响应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分别具体构建了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部系的5个部份的机制或者措施方案。使患上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患上到了首要保障。
[论文关键词]Web Services 网络完全 技术
[论文摘要]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提出了基于XML的Web服务。它的主要目标是在现有的各种异构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通用的与平台无关、语言无关的技术层,各种平台上的应用依靠这个技术层来实现彼此的连接和集成,Web Services的优秀技术主要是XML技术、SOAP技术、WSDL及UDDI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1 XML技术
近年来,XML已成为数据表示和数据交换的一种新标准。其基本思想是数据的语义通过数据元素的标记来表达,数据元素之间关系通过简单的嵌套和引用来表示。若所有web服务器和应用程序将它们的数据以XML编码并到Internet,则信息可以很快地以一种简单、可用的格式获得,信息提供者之间也易于互操作。XML一推出就被广泛地采用,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及软件开发商的支持。总体讲来,XML具有自描述性、独立于平台和应用、半结构化、机器可处理的、可扩展性和广泛的支持等特点。因此,XML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不同数据源的集成、数据的多样显示等各个方面。XML描述了一个用来定义标记集的方法用于规定一个标记集,填入文本内容后,这些标记和纯文本一起构成了一个XML文档。一个良好的XML文档必须满足以下几条规则:(1)有一致良好定义的结构(2)属性需用引号引起来:(3)空白区域不能忽略:(4)每个开始标签必须要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结束标签:(5)有且只有一个根元素包含其他所有的结点:(6)元素不能交叉重叠但可以包含:(7)注释和处理指令不能出现在标签中:(8)大小写敏感:(9)关键词“D0CTYPE”、“ELEMENT”、“ATTRIBUTE”和“ENTITY”要大写。为了说明特定的语法规则,XMLDTD(DocumentTypeDefination)采用了一系列正则式。语法分析器(或称解析器)将这些正则式与XML文件内部的数据模式相匹配,以判别文件是否是有效。一个DTD描述了标记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表,定义了文件的整体结构以及文件的语法。在Internet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数据的交互,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双向数据交流。当前所面对的是一个物理上分散的、异源、异构的数据环境,能方便地从这些数据中取得所需要的信息极为重要。XML满足这一要求,它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数据转换成XML文档,然后对XML文档进行处理,之后,再将XML数据转换为某种方式存储的数据。XML的数据源多种多样,但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本身是纯文本的XML文档、TXT文件、DAT文件等第二种来自于数据库,如关系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等:第三种是其它的带有一定格式的应用数据,如邮件、图表、清单等。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转换。纯文本文档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它将数据存储于文本文件中,可以直接方便地读取数据。另外,XML文档也可以加上CSS、XSL等样式信息在浏览器中显示,或者通过DOM、SAX编程接口同其它应用相关联。第二种来源主要利用现有的比较成功的数据库资源,是对第一种资源的扩展,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并用服务器编程语言对数据进行动态存取,来实现各种动态应用。第三种数据源的转换可以利用微软提出的基于OLEDB的解决方案,从数据源直接导出XML文档。
2 SOAP技术
SOAP(simple ObjectAcCess PrOtOCO1,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由Microsoft、IBM等共同提出的规范,目的是实现大量异构程序和平台之间的互操作,从而使存在的应用程序能够被用户访问。W3C的SOAP规范主要由SOAP封装、SOAP编码规则、SOAPRPC表示及SOAP绑定四方面的内容组成:(1)SOAP封装(SOAPEnvelop):构造了一个整体的SOAP消息表示框架,可用于表示消息的内容是什么、谁发送的、谁应当接收并处理它,以及处理操作是可选的还是必须的。信封包含了S0AP消息头部(可选)和SOAP消息体(必须)。消息体部分总是用于最终接收的消息,头部可以确定执行中间处理的目标节点。附件、二进制数字及其他项目均可以附加到消息体上。(2)SOAP编码规则(SOAPEncodingRules):定义了一个数据编码机制,通过这样一个编码机制来定义应用程序中需要使用的数据类型,并可用于交换由这些应用程序定义的数据类型所衍生的实例。(3)S0AP RPC表示(S0AP RPcRepresentation):定义了一个用于表示远程过程调用和响应的约定与HTTP相似,RPC使用请求/响应模型交换信息。使用SOAP调用远程方法的主要工作就是构造SOAP消息。SOAP请求消息代表方法调用,被发送给远程服务器,5OAP响应消息代表调用结果,返回给方法的调用者。(4)SOAP绑定(sOAPBinding):定义了一个使用底层协议来完成在节点间交换SOAP消息的机制。SOAP消息的传输依靠底层的传输协议,与传输层的协议都能进行绑定。SOAP采用了已经广泛使用的两个协议:HTTP和XML。HTTP用于实现SOAP的RPC风格的传输,而XML是它的编码模式。SOAP通讯协议使用HTTP来发送x扎格式的消息。HTTP与RPC的协议很相似,它简单、配置广泛,并且对防火墙比其它协议更容易发挥作用。HTTP请求一般由Web服务器来处理,但越来越多的应用服务器产品正在支持HTTP XML作为一个更好的网络数据表达方式,SOAP把XML的使用代码转化为请求/响应参数编码模式,并用HTTP作传输。具体的讲,一个SOAP方法可以简单地看作遵循SOAP编码规则的HTTP请求和响应。一个SOAP终端则可以看作一个基于HTTP的URL,它用来识别方法调用的目标。SOAP不需要将具体的对象绑定到一个给定的终端,而是由具体实现程序来决定怎样把对象终端标识符映像到服务器端的对象。
3 WSDL与UDDI技术
WSDL(Web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基于Ⅺ旺,将Web服务描述为一组对消息进行操作的服务访问点它抽象描述了操作和消息,并绑定到一个具体的网络协议和消息格式,定义了具体实施的服务访问点。WSDL包含服务接口定义和服务实现定义,服务接口是Web服务的抽象定义,包括类型、消息和端口类型等。服务实现定义描述了服务提供者如何实现特定的服务接口,包括服务定义和端口定义几乎所有在因特网上的Web服务都配有相关的WSDL文档,其中列举了该服务的功能,说明了服务在Web上的位置,并提供了使用它的命令。WSDL文档定义了Web服务功能发送和接收的消息种类,并规定了调用程序必须提供给Web服务的数据,以便该服务能够执行其任务。WSDL文档还提供了一些特定的技术信息,告诉应用程序如何通过HTTP或其他通信协议与Web服务进行连接和通信。用户想使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首先找到这个服务。UDDI(UniversalDescrip—ti012DiseoveryIntegration,统一描述发现集成)提供了一种、查找服务的方法,使得服务请求者可以在Internet巨大的信息空间中快速、方便地发现要调用的服务,并完成服务间的集成。UDDI是一个基于SOAP协议的、为Web服务提供信息注册中心的实现标准。同时也包含一组提供Web服务注册、发现和调用的访问协议。UDDI通过XML格式的目录条目将Web服务注册在UDDI中心的公共注册表内供其它用户查询和使用。UDDI目录条目包括三个部分:白页、黄页和绿页。白页提供一般信息,即Web服务的URL和提供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黄页提供基于标准分类法的相关产业、产品或提供服务类型以及地域等的分类信息:绿页提供技术信息,它详细介绍了访问服务的接口,以便用户能够编写应用程序以使用Web服务,这是发现潜在Web服务的关键。同时,UDDI提供了基于XML的轻量级的数据描述和存储方式,服务的定义是通过一个称为类型模型的UDDI文档来完成的。UDDI本身就是一个Web服务,它通过一组基于SOAP的UDDI的API函数进行访问。其中查询API用来查询定位商业实体、服务、绑定等信息。API被用来在注册中心或者取消服务。
摘要: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90年代初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方式,它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全新方法。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90年代初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方式,它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全新方法。传统的电子商务指人们通过计算机及计算机专用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例如电子资金转帐、远程购物、电子合同、电子化海关进出口报关、电子化税务申报等等。如今, 电子商务的范围更加广泛。基于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不仅指基于Internet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并创造新的商机的所有商务活动,包括从销售到市场运作以及信息管理筹备各个方面。因此,电子商务的对商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其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同时,也使安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开放性的网络,导致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因而网络所面临的破坏和攻击也是多方面的,如何保护企业和个人的信息不被非法获取、盗用、篡改和破坏,已成为所有Internet参与者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企业与消费者对电子交易安全的担忧已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消除这些顾虑,必须保证企业与消费者在进行电子商务时双方的利益不受侵害。
按照安全策略的要求及风险分析的结果,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系统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
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
网络安全可以分成三类:系统安全,指主机和服务器的安全,主要包括反病毒、系统安全检测、入侵检测(监控) 和审计分析;网络运行安全,是指系统要具备必须的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如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等;局域网或子网的安全主要是访问控制和网络安全检测的问题。特别说明,各种黑客与防火墙主要属于网络安全的相关范畴。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传输的安全、信息存储的安全以及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三方面,当然也包括对用户的鉴别和授权。这里主要对信息安全技术进行概括介绍。
在信息安全涉及到的几个方面中,为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需采用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为避免数据被截获,泄漏机密信息,重要的信息、文件等数据在网络上进行传输时都要按照一定算法进行加密。目前,主要的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对称密钥加密,又称私钥加密,即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用一个密钥去加密和解密数据。它的最大优势是加/解密速度快,适合于对大数据量进行加密,但密钥管理困难。非对称密钥加密系统,又称公钥密钥加密。它需要使用一对密钥来分别完成加密和解密操作,一个公开,即公开密钥,另一个由用户自己秘密保存,即私用密钥。信息发送者用公开密钥去加密,而信息接收者则用私用密钥去解密。公钥机制灵活,但加密和解密速度却比对称密钥加密慢得多。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是确保信息完整性,采用的方法大多是收错重传、丢弃后续包的办法,主要有报文鉴别、校验和、消息完整性编码MIC(Message Integrity Code)。
为保证信息存储的安全,须保障数据库安全和终端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主要包括纯粹的数据信息和各种功能文件信息两大类。对纯粹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以数据库信息的保护最为典型。而对各种功能文件的保护,终端安全很重要。
信息内容审计,则是实时对进出内部网络的信息进行内容审计,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为(为了满足国家保密法的要求,在某些重要或涉密网络,应该安装使用此系统)。
对用户的鉴别是对网络中的主体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有三种方法验证主体身份。一是只有该主体了解的秘密,如口令、密钥;二是主体携带的物品,如智能卡和令牌卡;三是只有该主体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征或能力,如指纹、声音、视网膜或签字等。
保护信息安全所采用的手段也称做安全机制。所有的安全机制都是针对某些安全攻击威胁而设计的,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单独或组合使用。合理地使用安全机制会在有限的投入下最大地降低安全风险。
网络中所采用的安全机制主要有:
1.加密和隐藏机制:加密使信息改变,攻击者无法读懂信息的内容从而保护信息;而隐藏则是将有用的信息隐藏在其他信息中,使攻击者无法发现,不仅实现了信息的保密,也保护了通信本身。
2.认证机制:网络安全的基本机制,网络设备之间应互相认证对方身份,以保证正确的操作权力赋予和数据的存取控制。网络也必须认证用户的身份,以保证正确的用户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进行正确的审计。 目前,数字证书认证机制在电子商务中的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缴税、网上保险、网上购物、网上贸易、网上招投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安全电子邮件、期货交易和网上票务等B2B、B2C安全管理业务以及电子政务等各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证书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诈骗采用的强身份鉴别技术。可以避免密码或口令容易泄露或被攻破的缺点。
3.审计:防止内部犯罪和事故后调查取证的基础,通过对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记录,从而在系统发现错误或受到攻击时能定位错误和找到攻击成功的原因。审计信息应具有防止非法删除和修改的措施。加强制度和岗位以及内外的审计是非常重要的
4.权力控制和存取控制: 主机系统根据需要赋予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执行权利。严格控制用户不能越权操作。
5.完整性保护: 用于防止非法篡改,利用密码理论的完整性保护能够很好地对付非法篡改。完整性的另一用途是提供不可抵赖服务,当信息源的完整性可以被验证却无法模仿时,收到信息的一方可以认定信息的发送者,数字签名就可以提供这种手段。
6.业务填充
无业务时发送干扰数据,即发送无用的随机数据。减少攻击者通过通信流量获得信息。增加密码通信的破译难度。
以上简要的介绍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及信息安全机制。电子商务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正逐步被广大企业所接受。而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电子商务令人担心的方面和关注的焦点,也将成为电子商务全面推广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要不断改进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提高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论文关键词]信息安全技术 电子政务系统 网络安全
[论文摘要]应用信息安全技术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剖析了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研究了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涉及到安全区域的有效划分、重要信息的有效控制以及系统VPN的台理设计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
1引言
电子政务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子政务系统中有众多的政府公文在流转,其中不乏重要情报,有的甚至涉及国家安全,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送时不能被窃听、泄密、篡改和伪造。如果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电子政务的便利与效率便无从保证,对国家利益将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研究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剖析
2.1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
电子政务网在建网初期都是按照双网模式来进行规划与建设,即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内网作为信息内部信息和公文传输平台,开通政府系统的一些日常业务,外网通过路由汇聚加防火墙过滤接入主要向公众一些公共服务信息和政府互动平台。双网实现了物理隔离,建网初期往往只看重网络带来的便利与高效,但是并没有同步充分考虑安全问题,也没有对互联网平台的潜在安全威胁进行过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估,网络安全建设严重滞后。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内部的恶意攻击这种攻击往往带有恶作剧的形式,虽然不会给信息安全带来什么大的危害,但对本单位正常的数据业务和敏感数据还是会带来一定的威胁。
(2)移动存储介质的交叉使用,对于电子内网PC来讲,把上互联网的PC上使用过的u盘,移动硬盘都不能在政务内网上使用。U盘病毒和“摆渡”间谍特马会把内网中的保密信息和敏感数据带到互联网上,回传给木马的制作者。并且,这种病毒还会在内网上传播,消耗系统资源,降低平台的新能,影响政务内网各种业务的正常流转。
(3)内网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问题。防止内网一般用户越权管理数据库,服务器,和高权限的数据平台。
(4)内网中使用的带存储芯片的打印复印设备离开现场返公司维修问题。
(5)政务内网中使用的各种损坏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销毁问题。
以上各个网络环节管理不好都会给信息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会造成国家重要机密的泄密。
2.2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有些政府单位存在只重技术,不重管理的现象,没有认识到人是信息安全的关键,管理正是把人和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安全技术保障能力的纽带。总体上说,我国网络安全管理与保卫工作是滞后的。许多部门内部没有从管理制度、人员和技术上建立相应的安全防范机制,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保护措施。内部人员拥有系统的一定的访问权限,可以轻易地绕过许多访问控制机制不少网络维护使用人员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有的不遵守安全保密规定,将内网直接或间接地与因特网连接,有的安全设施设备的配置不合理,访问控制不够严格,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带来了安全隐患。
3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掇讨
通常情况下,政务网建设将市、区县政务网连接在一起。为政府的内部办公和对外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节针对以上提到的各种安全问题,探讨安全技术在政务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3.1安全区域的有效划分
根据安全策略需要,安全域可以包括多级子域,相互关联的安全域也可以组成逻辑域。
电子政务网络域:网络基础设施层及其上层的安全保护功能的实现应由接入政务专网的用户系统负责实现。
电子政务业务处理域:电子政务业务处理域(简称“业务处理域”)包括那些在政务部门管理控制之下,用来承载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本地计算环境及其边界,以及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内部用户。业务处理域内主要包含相应政务部门的政务内网域、政务外网域和公众服务域,有些政务部门还有内部自成体系的独立业务域。每个子域都对应的本地计算环境和边界。政务内网域与政务外网域物理隔离,政务外网域与公众服务域逻辑隔离。
电子政务基础服务域:电子政务基础服务域主要包括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服务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基础设旌有:电子政务数字证书中心、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中心以及远程灾备中心等。
3.2重要信息的有效控制
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控制主要目的是阻止攻击者利用政务系统的管理主机作为跳板去攻击别的机器,但是只是尽量的减少,而不是杜绝这种行为。当然,针对政务内部网络任何的扫描、探测和连接管理主机是允许的,但是对从主机出去的扫描、探测、连接,网络安全系统却必须有条件的放行,如果发现出去的数据包有异常,那系统管理员必须加以制止。数据控制示意图如图3—1所示:
本文研究的政务系统的数据控制使用两层来进行数据控制:防火墙和信息检测系统(IDS)。
防火墙为了防止政务系统的管理主机被作为跳板攻击其它正常系统。我们必须对管理主机的外连接数进行控制,如只允许在一定的时一间内发送一定数量的数据包。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是:设定单向地址拦截或双向地址拦截,在单向地址拦截时,~方到另一方的资料访问被禁止,但反向的数据访问依然能正常进行,不会受到影响;采用先进的状态监测数据包过滤技术,不仅仅是依靠单个的IP包来过滤,而是对每一个对话和连接进行分析和监控,在系统中自动维护其当前状态,根据连接的状态来对IP包进行高效快速安全过滤;对管理主机的外出连接进行控制。当外出连接达到一定数量时,阻断以后的连接,防止管理主机被攻击者攻破后用来作为发起攻击的“跳板对所有出入系统的连接进行日志记录。
3.3系统VPN的合理设计
使用VPN,可以在电子政务系统所连接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建虚拟隧道,使得两个政务网之间的相互访问就像在一个专用网络中一样。使用lrPN,可以使政务网用户在外网就象在内网一样的访问政务专用网的资源。使用VPN,也可以实现政务网内特殊管理的需要。VPN的建立有三种方式:一种是Internet服务商(ISP)建设,对企业透明;第二种是政府部门自身建设,对ISP透明;第三种是ISP和政府部门共同建设。
在政务网的基础上建立VPN,第二种方案比较合适,即政府部门自身建设,对ISP透明。因为政务网是地理范围在政务网内的计算机网络,它有运行于Internet的公网IP地址,有自己的路由设备,有自己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机构,对政务网络有很强的自主管理权和技术支持。所以,在政务网基础上建立VPN,完全可以不依赖于ISP,政府部门自身进行建设。这样可以有更大的自主性,也可以节省经费。
3.4其他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
此外,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加以保证:控制对网络设备的SNEP和telnet,在所有的骨干路由器上建立accesslist只对网管中心的地址段做permit,即通过网管中心的主机才能远程维护各骨干路由设备路由协议在不安全的端口上进行Passive防止不必要的路由泄露;将所有重要事件进行纪录通过日志输出:采用防火墙设备对政务局域网进行保护。
结语
总之,本文对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综合考虑成本和安全保障水平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构建了一体化分防护安全保障体系。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 密码技术 安全协议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在电子商务应用中所经常使用到的几种信息安全技术作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各种技术在应用中的侧重点,强调了在电子商务应用中信息安全技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这种商务活动新模式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经济、工作和生活方式,可是,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依然是制约人们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最大问题,因此,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的优秀问题,是实现和保证电子商务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应用中,最主要的是防止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与可用性遭到破坏;主要使用到的有密码技术、信息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等。
1密码技术
密码是信息安全的基础,现代密码学不仅用于解决信息的保密性,而且也用于解决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等,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传输的最有效的手段。密码技术分类有多种标准,若以密钥为分类标准,可将密码系统分为对称密码体制(私钥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他们的区别在于密钥的类型不同。
在对称密码体制下,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密钥在传输过程中需经过安全的密钥通道,由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比较著名的对称密钥系统有美国的DES,欧洲的IDEA,Et本的RC4,RC5等。在非对称密码体制下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不同,加密密钥公开而解密密钥保密,并且几乎不可能由加密密钥导出解密密钥,也无须安全信道传输密钥,只需利用本地密钥的发生器产生解密密钥。比较著名的公钥密钥系统有RSA密码系统、椭圆曲线密码系统ECC等。
数字签名是一项专门的技术,也是实现电子交易安全的优秀技术之一,在实现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电子银行、电子证券、电子商务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数字签名的实现基础是加密技术,它使用的是公钥加密算法与散列函数一个数字签名的方案一般有两部分组成:数字签名算法和验证算法。数字签名主要的功能是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发送者身份的验证、防止交易中抵赖的发生。
2信息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
信息认证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用于保证通信双方的不可抵赖性和信息的完整性。在网络银行、电子商务应用中,交易双方应当能够确认是对方发送或接收了这些信息,同时接收方还能确认接收的信息是完整的,即在通信过程中没有被修改或替换。
①基于私钥密码体制的认证。假设通信双方为A和B。A,B共享的密钥为KAB,M为A发送给B的信息。为防止信息M在传输信道被窃听,A将M加密后再传送,如图1所示
由于KAB为用户A和B的共享密钥,所以用户B可以确定信息M是由用户A所发出的,这种方法可以对信息来源进行认证,它在认证的同时对信息M也进行了加密,但是缺点是不能提供信息完整性的鉴别。通过引入单向HASH函数,可以解决信息完整性的鉴别问题,如图2所示
在图2中,用户A首先对信息M求HASH值H(M),之后将H(M)加密成为m,然后将m。和M一起发送给B,用户B通过解密ml并对附于信息M之后的HASH值进行比较,比较两者是否一致。图2给出的信息认证方案可以实现信息来源和完整性的认证。基于私钥的信息认证的机制的优点是速度较快,缺点是通信双方A和B需要事先约定共享密钥KAB。
②基于公钥体制的信息认证。基于公钥体制的信息认证技术主要利用数字签名和哈希函数来实现。假设用户A对信息M的HASH值H(M)的签名为SA(dA,H(m),其中dA为用户A的私钥),用户A将M//SA发送给用户B,用户B通过A的公钥在确认信息是否由A发出,并通过计算HSAH值来对信息M进行完整性鉴别。如果传输的信息需要报名,则用户A和B可通过密钥分配中心获得一个共享密钥KAB,A将信息签名和加密后再传送给B,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只有用户A和B拥有共享密钥KAB,B才能确信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访问控制是通过一个参考监视器来进行的,当用户
对系统内目标进行访问时,参考监视器边查看授权数据库,以确定准备进行操作的用户是否确实得到了可进行此项操作的许可。而数据库的授权则是一个安全管理器负责管理和维护的,管理器以阻止的安全策略为基准来设置这些授权。
③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目前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安全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它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可以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对某些禁止的访问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及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等。防火墙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黑客的入侵及攻击,它限制外部对系统资源的非授权访问,也限制内部对外部的非授权访问,同时还限制内部系统之间,特别是安全级别低的系统对安全级别高的系统的非授权访问,为电子商务的施展提供一个相对更安全的平台,具体表现如下:
①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配置在防火墙上。与将网络安全问题分散到各个主机上相比,防火墙的集中安全管理更经济。例如在网络访问时,一次一密口令系统和其它的身份认证系统完全可以不必分散在各个主机上,而集中在防火墙身上。
②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作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另外,收集一个网络的使用和误用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的理由是可以清楚防火墙是否能够抵挡攻击者的探测和攻击,并且清楚防火墙的控制是否充足。而网络使用统计对网络需求分析和威胁分析等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③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通过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再者,隐私是内部网络非常关心的问题,一个内部网络中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可能包含了有关安全的线索而引起外部攻击者的兴趣,甚至因此而暴露了内部网络的某些安全漏洞。使用防火墙就可以隐蔽那些透漏内部细节如Finger,DNS等服务。Finger显示了主机的所有用户的注册名、真名,最后登录时间和使用shell类型等。但是Finger显示的信息非常容易被攻击者所获悉。攻击者可以知道一个系统使用的频繁程度,这个系统是否有用户正在连线上网,这个系统是否在被攻击时引起注意等等。
防火墙可以同样阻塞有关内部网络中的DNS信息,这样台主机的域名和IP地址就不会被外界所了解。
④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网络安全协议就是在协议中采用了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保证信息安全交换的安全网络协议。目前,Intemet上对七层网络模型的每一层都已提出了相应的加密协议,在所有的这些协议中,会话层的SSL和应用层的SET与电子商务的应用关系最为密切。
①ssL协议(SecureSocketsLayer)安全套接层协议。SSL使用对称加密来保证通信保密性,使用消息认证码(MAC)来保证数据完整性。SSL主要使用PKI在建立连接时对通信双方进行身份认证。SSL协议主要是使用公开密钥体制和X.509数字证书技术保护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它主要适用于点对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提供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安全标准,它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嵌入一个子层,在建立连接过程中采用公开密钥,在会话过程中使用私人密钥。加密的类型和强度则在两端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判断决定。
SSL安全协议是国际上最早应用于电子商务的一种网络安全协议,至今仍然有很多网上商店使用。在传统的邮购活动中,客户首先寻找商品信息,然后汇款给商家,商家将商品寄给客户。这里,商家是可以信赖的,所以客户先付款给商家。在电子商务的开始阶段,商家也是担心客户购买后不付款,或使用过期的信用卡,因而希望银行给予认证。SSL安全协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它运行的基点是商家对客户信息保密的承诺。显然,SSL协议无法完全协调各方间的安全传输和信任关系。
②SET协议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安全电子交易。为了克服SSL安全协议的缺点,实现更加完善的即时电子支付,SET协议应运而生。
SET协议采用了双重签名技术对SET交易过程中消费者的支付信息和订单信息分别签名,使得商家看不到支付信息,只能接收用户的订单信息;而金融机构看不到交易内容,只能接收到用户支付信息和账户信息,从而充分保证了消费者帐户和定购信息的安全性。SET协议的重点就是确保商家和客户的身份认证和交易行为的不可否认性,其理论基础就是不可否认机制,采用的优秀技术包括X.509电子证书标准,数字签名,报文摘要,双重签名等技术。SET协议使用数字证书对交易各方的合法性进行验证,通过数字证书的验证,可以确保交易中的商家和客户都是合法的、可信赖的。
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Web Services 网络完全 技术
[论文摘要]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提出了基于XML的Web服务。它的主要目标是在现有的各种异构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通用的与平台无关、语言无关的技术层,各种平台上的应用依靠这个技术层来实现彼此的连接和集成,Web Services的优秀技术主要是XML技术、SOAP技术、WSDL及UDDI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1 XML技术
近年来,XML已成为数据表示和数据交换的一种新标准。其基本思想是数据的语义通过数据元素的标记来表达,数据元素之间关系通过简单的嵌套和引用来表示。若所有web服务器和应用程序将它们的数据以XML编码并到Internet,则信息可以很快地以一种简单、可用的格式获得,信息提供者之间也易于互操作。XML一推出就被广泛地采用,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及软件开发商的支持。总体讲来,XML具有自描述性、独立于平台和应用、半结构化、机器可处理的、可扩展性和广泛的支持等特点。因此,XML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不同数据源的集成、数据的多样显示等各个方面。XML描述了一个用来定义标记集的方法用于规定一个标记集,填入文本内容后,这些标记和纯文本一起构成了一个XML文档。一个良好的XML文档必须满足以下几条规则:(1)有一致良好定义的结构(2)属性需用引号引起来:(3)空白区域不能忽略:(4)每个开始标签必须要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结束标签:(5)有且只有一个根元素包含其他所有的结点:(6)元素不能交叉重叠但可以包含:(7)注释和处理指令不能出现在标签中:(8)大小写敏感:(9)关键词“D0CTYPE”、“ELEMENT”、“ATTRIBUTE”和“ENTITY”要大写。为了说明特定的语法规则,XMLDTD(DocumentTypeDefination)采用了一系列正则式。语法分析器(或称解析器)将这些正则式与XML文件内部的数据模式相匹配,以判别文件是否是有效。一个DTD描述了标记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表,定义了文件的整体结构以及文件的语法。在Internet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数据的交互,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双向数据交流。当前所面对的是一个物理上分散的、异源、异构的数据环境,能方便地从这些数据中取得所需要的信息极为重要。XML满足这一要求,它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数据转换成XML文档,然后对XML文档进行处理,之后,再将XML数据转换为某种方式存储的数据。XML的数据源多种多样,但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本身是纯文本的XML文档、TXT文件、DAT文件等第二种来自于数据库,如关系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等:第三种是其它的带有一定格式的应用数据,如邮件、图表、清单等。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转换。纯文本文档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它将数据存储于文本文件中,可以直接方便地读取数据。另外,XML文档也可以加上CSS、XSL等样式信息在浏览器中显示,或者通过DOM、SAX编程接口同其它应用相关联。第二种来源主要利用现有的比较成功的数据库资源,是对第一种资源的扩展,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并用服务器编程语言对数据进行动态存取,来实现各种动态应用。第三种数据源的转换可以利用微软提出的基于OLEDB的解决方案,从数据源直接导出XML文档。
2 SOAP技术
SOAP(simple ObjectAcCess PrOtOCO1,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由Microsoft、IBM等共同提出的规范,目的是实现大量异构程序和平台之间的互操作,从而使存在的应用程序能够被用户访问。W3C的SOAP规范主要由SOAP封装、SOAP编码规则、SOAPRPC表示及SOAP绑定四方面的内容组成:(1)SOAP封装(SOAPEnvelop):构造了一个整体的SOAP消息表示框架,可用于表示消息的内容是什么、谁发送的、谁应当接收并处理它,以及处理操作是可选的还是必须的。信封包含了S0AP消息头部(可选)和SOAP消息体(必须)。消息体部分总是用于最终接收的消息,头部可以确定执行中间处理的目标节点。附件、二进制数字及其他项目均可以附加到消息体上。(2)SOAP编码规则(SOAPEncodingRules):定义了一个数据编码机制,通过这样一个编码机制来定义应用程序中需要使用的数据类型,并可用于交换由这些应用程序定义的数据类型所衍生的实例。(3)S0AP RPC表示(S0AP RPcRepresentation):定义了一个用于表示远程过程调用和响应的约定与HTTP相似,RPC使用请求/响应模型交换信息。使用SOAP调用远程方法的主要工作就是构造SOAP消息。SOAP请求消息代表方法调用,被发送给远程服务器,5OAP响应消息代表调用结果,返回给方法的调用者。(4)SOAP绑定(sOAPBinding):定义了一个使用底层协议来完成在节点间交换SOAP消息的机制。SOAP消息的传输依靠底层的传输协议,与传输层的协议都能进行绑定。SOAP采用了已经广泛使用的两个协议:HTTP和XML。HTTP用于实现SOAP的RPC风格的传输,而XML是它的编码模式。SOAP通讯协议使用HTTP来发送x扎格式的消息。HTTP与RPC的协议很相似,它简单、配置广泛,并且对防火墙比其它协议更容易发挥作用。HTTP请求一般由Web服务器来处理,但越来越多的应用服务器产品正在支持HTTP XML作为一个更好的网络数据表达方式,SOAP把XML的使用代码转化为请求/响应参数编码模式,并用HTTP作传输。具体的讲,一个SOAP方法可以简单地看作遵循SOAP编码规则的HTTP请求和响应。一个SOAP终端则可以看作一个基于HTTP的URL,它用来识别方法调用的目标。SOAP不需要将具体的对象绑定到一个给定的终端,而是由具体实现程序来决定怎样把对象终端标识符映像到服务器端的对象。
3 WSDL与UDDI技术
WSDL(Web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基于Ⅺ旺,将Web服务描述为一组对消息进行操作的服务访问点它抽象描述了操作和消息,并绑定到一个具体的网络协议和消息格式,定义了具体实施的服务访问点。WSDL包含服务接口定义和服务实现定义,服务接口是Web服务的抽象定义,包括类型、消息和端口类型等。服务实现定义描述了服务提供者如何实现特定的服务接口,包括服务定义和端口定义几乎所有在因特网上的Web服务都配有相关的WSDL文档,其中列举了该服务的功能,说明了服务在Web上的位置,并提供了使用它的命令。WSDL文档定义了Web服务功能发送和接收的消息种类,并规定了调用程序必须提供给Web服务的数据,以便该服务能够执行其任务。WSDL文档还提供了一些特定的技术信息,告诉应用程序如何通过HTTP或其他通信协议与Web服务进行连接和通信。用户想使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首先找到这个服务。UDDI(UniversalDescrip—ti012DiseoveryIntegration,统一描述发现集成)提供了一种、查找服务的方法,使得服务请求者可以在Internet巨大的信息空间中快速、方便地发现要调用的服务,并完成服务间的集成。UDDI是一个基于SOAP协议的、为Web服务提供信息注册中心的实现标准。同时也包含一组提供Web服务注册、发现和调用的访问协议。UDDI通过XML格式的目录条目将Web服务注册在UDDI中心的公共注册表内供其它用户查询和使用。UDDI目录条目包括三个部分:白页、黄页和绿页。白页提供一般信息,即Web服务的URL和提供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黄页提供基于标准分类法的相关产业、产品或提供服务类型以及地域等的分类信息:绿页提供技术信息,它详细介绍了访问服务的接口,以便用户能够编写应用程序以使用Web服务,这是发现潜在Web服务的关键。同时,UDDI提供了基于XML的轻量级的数据描述和存储方式,服务的定义是通过一个称为类型模型的UDDI文档来完成的。UDDI本身就是一个Web服务,它通过一组基于SOAP的UDDI的API函数进行访问。其中查询API用来查询定位商业实体、服务、绑定等信息。API被用来在注册中心或者取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