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0 02:5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自我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企业员工管理与自我管理实行的可能性
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盈利的特性,而且盈利是企业组织区别于其他形式组织的根本特点,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其经营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换句话说,如果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那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亏损,这也标志着企业即将走向衰亡,由此,盈利也是企业保持发展的动力。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以盈利为终端,企业的盈利性质决定了企业在对员工施行管理时,会坚持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好的管理效果的原则。为了减少管理投入的成本,企业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对于员工的奖励和惩罚都会按照具体的规定来执行。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制度化程度就会变得越高。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当然是希望员工越服从管理制度越好。然而,员工毕竟不是机器,而是具有独立思想能力的个体,他们不希望被约束的过多,渴望有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这样一来,企业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与员工之间就会产生矛盾。为了有效的调和员工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将企业管理与员工自我管理相结合。这是因为员工自身也有对利益的需求,员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符合自身价值的经济利益,而企业的本质也是盈利,所以将二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目标结合起来,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这样一来,企业管理与员工自我管理就有了可以衔接的点,所以,实现企业管理与员工自我管理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二、企业员工管理与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企业员工管理与自我管理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企业管理强度的问题,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强度。在主要的影响因素中,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素质属于内部影响因素,而不同行业的性质和特点是从宏观的角度来阐释对企业员工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制度的影响
企业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规范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行为制定出来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中每个员工所必须遵守的。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企业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企业的组织机构、各个岗位的工作说明、具体工作的流程规定等等。企业制度是企业做出的硬性规定,每个员工都根据企业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但是企业制度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管理的效果,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素质的影响
企业素质是指企业各个要素的质量以及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的本质特征,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必备的,而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素质定义的分析可知,这是质的概念而非量的概念,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不能只注重规模的发展,还要注意自身的内在质量。另外,企业素质的定义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所以在对企业素质进行分析时,除了要分析各个要素的质量之外,还要将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出来,并能够对各个要素进行相互整合。在企业素质中,包括领导基本素质、员工素质状况、企业管理素质以及技术装备素质。
(三)不同行业性质和特点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所扮演的角色起了推动性的作用。在不同的行业中,所拥有的行业性质和特点都不相同,所以,不同的行业对企业管理强度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而且影响因素也不相同。这是由于不同的行业所涉及到的领域也不相同,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在不同的行业中,要根据行业的具体性质和特点来分析影响实现企业员工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因素。
(四)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也被称为组织文化,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企业文化中包含着企业的价值观、信念、处事方式等内容,其中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优秀内容。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也对企业制度的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企业文化中如果忽视了员工的利益和地位,将不利于企业员工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实现,从而阻碍企业有效的实现管理,影响企业健康的发展。
三、结论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管理是一直存在的,管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对人的管理上是比较难实行的。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实行现代管理制度,现代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求企业既要对员工实行管理,还要在保证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企业要在充分分析影响企业员工管理和自我管理因素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有效的管理。
作者:张薇薇单位:国网吉林辉南县供电有限公司
一、企业员工管理与自我管理实行的可能性
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盈利的特性,而且盈利是企业组织区别于其他形式组织的根本特点,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其经营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换句话说,如果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那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亏损,这也标志着企业即将走向衰亡,由此,盈利也是企业保持发展的动力。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以盈利为终端,企业的盈利性质决定了企业在对员工施行管理时,会坚持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好的管理效果的原则。为了减少管理投入的成本,企业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对于员工的奖励和惩罚都会按照具体的规定来执行。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制度化程度就会变得越高。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当然是希望员工越服从管理制度越好。然而,员工毕竟不是机器,而是具有独立思想能力的个体,他们不希望被约束的过多,渴望有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这样一来,企业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与员工之间就会产生矛盾。为了有效的调和员工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将企业管理与员工自我管理相结合。这是因为员工自身也有对利益的需求,员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符合自身价值的经济利益,而企业的本质也是盈利,所以将二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目标结合起来,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这样一来,企业管理与员工自我管理就有了可以衔接的点,所以,实现企业管理与员工自我管理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二、企业员工管理与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企业员工管理与自我管理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企业管理强度的问题,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强度。在主要的影响因素中,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素质属于内部影响因素,而不同行业的性质和特点是从宏观的角度来阐释对企业员工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制度的影响企业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规范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行为制定出来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中每个员工所必须遵守的。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企业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企业的组织机构、各个岗位的工作说明、具体工作的流程规定等等。企业制度是企业做出的硬性规定,每个员工都根据企业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但是企业制度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管理的效果,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素质的影响企业素质是指企业各个要素的质量以及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的本质特征,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必备的,而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素质定义的分析可知,这是质的概念而非量的概念,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不能只注重规模的发展,还要注意自身的内在质量。另外,企业素质的定义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所以在对企业素质进行分析时,除了要分析各个要素的质量之外,还要将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出来,并能够对各个要素进行相互整合。在企业素质中,包括领导基本素质、员工素质状况、企业管理素质以及技术装备素质。
(三)不同行业性质和特点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所扮演的角色起了推动性的作用。在不同的行业中,所拥有的行业性质和特点都不相同,所以,不同的行业对企业管理强度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而且影响因素也不相同。这是由于不同的行业所涉及到的领域也不相同,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在不同的行业中,要根据行业的具体性质和特点来分析影响实现企业员工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因素。
(四)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也被称为组织文化,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企业文化中包含着企业的价值观、信念、处事方式等内容,其中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优秀内容。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也对企业制度的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企业文化中如果忽视了员工的利益和地位,将不利于企业员工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实现,从而阻碍企业有效的实现管理,影响企业健康的发展。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管理是一直存在的,管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对人的管理上是比较难实行的。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实行现代管理制度,现代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求企业既要对员工实行管理,还要在保证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企业要在充分分析影响企业员工管理和自我管理因素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有效的管理。
作者:张薇薇单位:国网吉林辉南县供电有限公司
1青年教师自我管理解读
1.1青年教师
美国学者艾玛•麦克唐纳认为,青年教师是完成所有职前培训课程正处在工作岗位第一年的新教师.他认为青年教师实质上是试用期教师或初任教师.从我国实际来看,国内许多学者在研究青年教师时,多指40岁以下的.综上所述,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本文所研究的青年教师主要是指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获得从事教师职业资格、年龄在40岁以下(包括40岁)的高校专任教师.
1.2自我管理
近年来“,自我管理”经常出现在报纸、论文和著作中.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管理挑战》中率先指出自我管理是个人为取得良好适应,积极寻求发展而能动地对自己进行管理.美国学者蒂姆指出,自我管理就是在个人合理的价值观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目标.由此可见,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进行管理,即实现自己组织、管控、约束和激励,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实践过程.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显示了青年教师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和心理特征.可以说,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是对传统低效外压式管理的超越,是教师将外化的行政命令内化为自身要求,不断促进自身发展,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
2地方院校青年教师自我管理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地方院校加快了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但是,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就青年教师自我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2.1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职业发展意识薄弱
职业认同对新教师能否度过职业适应期是很关键的.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走上岗位的前期是职业发展的关键,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教师以后的发展.每年进入地方院校任教的新教师,大多数是硕士毕业生.由于他们缺乏经验,面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情境无所适从,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失落.这就使得他们的职业认同不高.此外,地方院校很多青年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没有将教书育人视为一项高尚和神圣的职业,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一旦在现实工作中遇到挫折,由于没有职业信念和理想作为支撑,对教育工作容易产生厌倦.加之一些青年教师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影响,缺乏职业发展意识,整日无所事事,只考虑当下过得去,对未来发展没有任何思考.久而久之,这些教师就丧失了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缺乏对职业发展的追求.
2.2青年教师欠缺对自身能力及自我期望的认知
众所周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五种需要之间是层级递升.一般来说,当下一级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青年教师作为社会的精英人才,当前四种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则成为必然,而自我期望就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目标的主观设定,并决定了自我实现需要的具体内容.由于教师职业自身的特殊性与社会期望的附加,青年教师往往对自身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在很多情况下,出现自我期望与实际工作能力之间并不能完全匹配,甚至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此外,很多青年教师往往容易将自身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混淆,将知识等同于能力.但是靠书本知识习得的理论与处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的线性关系,要解决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只能放下书本,直面现实.但不少青年教师并没有弄清楚这一点,在实际中一旦发现凭借自身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职业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失调时,就会产生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以致心理失衡.
2.3青年教师抗压能力相对脆弱
青年教师往往刚从学校毕业,面临着环境的改变、个人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个人生涯的重新规划.同时他们虽然有较高的学历或学位水平和年龄优势,但却极度缺乏社会经验,对走入社会和工作岗位而需要面临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这就都会给青年教师造成心理压力.其实,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既处于事业的成长发展期,同时又处于生活的稳定定型期.在这一阶段,他们要谈恋爱,建立家庭,结婚生子,要购房,要赡养父母和抚养小孩,经济上是急需用钱的.但地方院校捉襟见肘的收入使他们生存比较艰难,从而也影响到工作和心理状态,表现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力不从心或者茫然失措,焦虑、困惑、疲惫、怀疑、失败等负面情绪也接踵而来.
2.4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目前,地方院校很多青年教师通常来自综合性大学,而非专业的师范类院校,因此这部分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较为匮乏,加之他们既没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导致教育教学技巧也严重不足.部分青年教师只注重专业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对其他相关学科不重视;缺乏对关联学科的了解和知识储备,从而使得专业知识的讲解单一乏味,无法形成体系,使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此外,有的青年教师虽然具备教师岗位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但却缺乏有效的授课方法,无法使学生产生听课兴趣,导致教学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其实,青年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者.他们只有及时填充最新的相关学科知识,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2.5青年教师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受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教师传统德育价值取,特别是诸如拜金主义、享乐思想、攀比心态等都会对青年教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地方院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待遇、经济待遇偏低,政策保障措施也存在不平等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3提高地方院校青年教师自我管理的对策
自我管理作为对传统“他律”管理的修正和超越,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管理过程,它包括许多不同维度不同功能的组成环节.就本文而言,主要从自我管理的精神维度和自我管理的行为维度进行策略探究,并各自分别从若干层面进行阐释,即精神维度上的三个层面:意识层面自我认识、情感层面自我激励、品质层面自我反省;行为纬度上的三个层面:认识层面自我设计、实施层面自我调控、保障层面自我监督.
3.1精神纬度层面
3.1.1准确的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管理的基础.彼得?德鲁克认为,看清自己是自我管理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科恩也认为:“自我认识是自我确定的前提,认识自己首先就是认识自己的内在可能性———建立生活计划的基础.”可见,自我认识是自我管理的前提,是对自己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智能特长等的认识,它是基于自我体察、分析基础上形成的自我评价.就青年教师而言,认识自我既包括对作为“人”的自我的认识,还包括对作为“教师”的自我的认识.这是做好自我管理的第一步.教师的自我意识不仅表现在对自己身心活动状况的观察上,还表现在对自己身心活动状况的控制上.一个教师如果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身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历史经验的传授者,是社会上年轻一代心灵的塑造者,那么这个教师就已经具有教师角色意识.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是了解自已.”可见,自我认识是教师开展自我管理的基础,只有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使自己的价值取向与组织保持一致.
3.1.2积极的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就是在自我管理过程中采取自我刺激、自我鼓励、自我勉励之法.通过自我激励可以达到增强目标意识,提高意志的坚韧性和情感的深刻性.研究显示,通过激励充分发挥人潜在的心理意识,人的人生轨迹就会朝着自己的期许方向发展.美国威廉•詹姆斯教授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20%—30%的能力,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当前,青年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较强的责任感和稳定的报酬不再是推动教师尽职工作的唯一动力.如今的青年教师喜欢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求平衡点,渴望超越自我,获得正面赞赏.如果青年教师的内部动力得到激发,产生强烈激情和积极性,就会对成功产生一种渴望,进而更专注于自己的职业和工作.
3.1.3必要的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是自我管理在精神纬度上的重要环节,是自我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自我反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总结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需要吸取的教训.青年教师应“身为人师,常当自照”,发现自己优缺点,唯其如此,才能不断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当然,自我反省要求青年教师在遇到困难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分析自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当然,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磨练,还需要在反思中不断总结和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有效管理.
3.2行为纬度层面
3.2.1客观的自我设计
自我设计是自我管理在行为维度上的第一阶段.自我设计就是人通过穿着打扮、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想信念、审美观念等外化于众的一种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讲,自我设计必须以社会条件为基础,否则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和无法实现的空想.青年教师自我设计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设计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一般来讲,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涉及自我分析,确立专业发展方向,设计行动方案等.但规划不仅仅是文本的制定,更不是为了敷衍或作秀,必须既注重教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兼容,实现组织发展与个人进步的同步,又要规划后有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既要在规划实施寻找外在物质、智力资源的支持平台,又要强调从教师内在条件出发,激发自身潜能,做到专业发展的自主、自律与自觉.
3.2.2及时的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是保障自我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是引导自我管理不断沿着自我设计的原定轨道运行的保证.具体来说,自我调控其实包括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两个方面.自我协调就是在不受内外不良因素干扰,最大限度调动自我内部与外部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自我控制就是排除各种消极因素,主动调动自我积极性,促进自我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自我修养能力、分析和反馈信息的能力等.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自我调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教师自身因素的调控;二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前者主要是教师对自己的情感、教态、语言的调控,后者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控.青年教师要对实现有效的自我调控,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多参加体育锻炼、减压心理培训等方式来调节.
3.2.3严格的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就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人依据社会的要求主动调节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以达到预期目标.简而言之,自我监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自律,它能警示和约束教师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具体说来,教师自我管理的自我监督机制是由自知(分析和评价、认识自己)、自尊(自我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自况(效法他人、学赶先进)和自警(提醒、告诫自己)等自我意识活动所组成的,通过这些机制,教师就能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加以监察和督促,从而了解自己、解剖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青年教师的自我监督能力不一定强,应该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用自警和慎独来养成自律习惯.自警,就是用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不断勉励、提醒、警诫自己.慎独,就是没有别人的监督,也严于律己,谨慎自己言行,自觉按规范和规则去做事.
综上所述,教师主要任务是进行专业科学研究并传授知识.做好教师的自我管理无论是对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青年教师只有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不断进行自我约束和调控,完善自我,才能取得更大成绩、获得更好发展.
作者:唐开秀 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新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sMan-agementHRM)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而职业经理人本身自我管理很少引起企业乃致社会的重视,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阐述一下个人观点,以引起职业经理人及管理者足够重视,从而使职业经理人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职业经理人基本素质之要求
1.职业经理人魅力之培养。首先我们看社会学家JoneR,P.French和Bertram,Raven研究结果,他把职业经理人所掌握的POWER分以下诸种力量。
(1)威吓力——职业经理人借权力之剥夺,卑劣的工作之指派、惩戒以及解雇、发配等手段影响甚至潜在威胁下属,以令下属屈从他的旨意。
(2)法定力——职业经理人可借他在组织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其影响力,亦即利用职位所拥有的权力支配下属。
(3)报偿力——职业经理人可借薪资之提高,晋升之推荐,优越的工作之指派,以及良好的工作表现奖励等报偿手段以影响下属之行为。
(4)专家力——职业经理人可借所有的渊博知识,丰富的经验,高深的技术与杰出判断力而赢得下属的折服。例如:下属接受职业经理人提议之方法办事时,并不是因为该方法最有效而接受它,而是因为对职业经理人之能力有信心而接受它,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所发挥的即是专家力。
(5)吸引力——职业经理人可借下属对他的尊重与祟拜职业经理人而向职业经理人认同,并设法按职业经理人旨意办事,此时职业经理人所发挥的即是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一定是下属不自觉地行动。
现把J,G,Bachman,D·G·Bowers和P·M·Narcus三位行为科学家之研究成果列作表一:
可见专家力、吸引力是增进管理之两种关键因素。
2.增进管理之途径。职业经理人在发号施令、训练员工、晋升惩戒或分配工作时,有相当多的学问,在这里必须要认清人之差异。
(1)生理之差(2)气质之差异
(3)潜力之差异(4)能力之差异
(5)兴趣之差异(6)性格之差异
(7)态度之差异(8)品行之差异
(9)耐力之差异
论授权之道
所谓授权,是指份内之若干工作交托下属代为履行,其行为由三要素组成:(1)工作之指派;(2)权力之授予;(3)责任之创造。授权是发挥管理才能的一种有力手段,它还可有下列益处:
(1)授权是令职业经理人腾出充分的时间从事管理功能之发挥。事实上,上层主管之授权范围占其份内工作的60%—85%,中层主管占50%—70%,下层主管占35—55%。
(2)授权是一种高产率的在职训练。
(3)授权可增进下属之归属感。
(4)授权能提高下属之工作满足。
授权的表现障碍及理由:
(1)担心下属做错。
(2)担心下属工作表现不满意。
(3)担心丧失对下属之控制。
(4)不愿放弃得心应手的权力。
(5)躬亲为之比下属去履行任务更加省事。
(6)找不到适当的下属授权。
从管理学的观点,以上六理由都难以成立,授权根本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需要明确的一点,授权是有一定技术的,至少不下十种,篇幅有限,不在此谈。
在这里要顺便提一句,若要了解你的授权技能是否高超,请诚实地回答十个问题:(1)当你不在场之际,你的下属是否只继续推动例行性工作?(2)你是否感到日常工作占用你太多时间,以至无法腾出时间作计划?(3)遭遇紧急事件,你管理的部门是否出现手足无措之现象?(4)你是否为细节问题太过用心?(5)你的下属是否经常要等待你示意“开动”才能着手工作?(6)你的下属是否有意避免提供意见?(7)你部门中的小团体是否勾心斗角,以臻无法团结?(8)你是否经常抱怨工作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9)你是否觉得处理琐碎的工作太花时间?(10)你的下属是否只执行你的命令,而无工作热忱?假如你对以上问题答是肯定的话,则表示你的授权范围之技巧大有商榷及改进之余地。
员工激励
A与B参加赶驴比赛,比赛之规则非常简单: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能以较短的时间将驴子由牧场之一端赶到另一端,即算赢。A站在驴子背后,用一只脚踢驴子的臀部,驴子因怕痛,所以当A踢一下,它即往前走一步,A不踢,它就停下来,结果A花了一个小时才把驴子踢到终点。B则骑到驴背上,手中拿着一枝竹竿,竹竿尽头挂着一根红萝卜,这棵红萝卜刚好处在驴子眼前不远处,驴子很想吃萝卜,所以拼命往往前赶,结果B只花了10分钟时间即让驴子自己走到终点。这个例子讲完,我就没必要再说什么了。事实上,你一定知道ABRAHAMMASLOW的分析架构,最低层次的需要其相对重要性最低,但却必须优先予以满足。
总之,满足员工需要之手段,大致可归为三类:(1)工作本身所提供者;(2)由主管所提供者;(3)由组织之政策所提供者。
避免做两种类型的上司
1.好好先生型上司。其作风与大家庭中人慈的长者极为相似。他以人和为宗旨,经常保持息事宁人的态度,祟尚忍让,时时姑息,处处迁就。该型上司的错误观念在于(1)将软性管理视同人的管理;(2)将冲突视为一无是处;(3)以为和谐的气氛有助于士气与生产力之提高。
2.霸道型上司。这类上司一方面毫无休止地认同与奉承他们的上司,另一方面则戮力驱策自己与下属提高工作绩效。在他们心目中,下属只不过是提高工作绩效之工具,因此他们并不理会下属之感受、福利或前途,他们使下居绝对服从并贯彻命令。该型的经理之下,组织及成员均受其害,大致如下:(1)过度严密之督导将使下属在相当程度内成为“听话的机器”,下属之创造力与想象力将丧失殆尽。(2)在下属心目中,上司即代表组织,下属对组织将产生离心力,士气之低沉自不在话下。(3)霸道型的上司因人缘关系,本来可以借和谐的人际关系予以解决的问题,不得不片面地改用组织结构之变动解决之。(4)在霸道型上司的心目中,冲突代表控制松驰之结果,他们对冲突一向采取压制手段,这将促使冲突之趋向尖锐化。由于冲突不能化解,组织内之冲突事端自然频频发生。
总而言之,管理意味着很多,有人说它就是透过他人将事情办妥;有人说它就是协调矛盾、化解冲突、组合各方诸强;有人说管理是以目标之实现为导向……。作为管理人员,有人设定要50%聆听、35%谈话、10%阅读、5%撰写,当然管理还要与战略决策、经营才智、人际关系等等密切联系起来。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崛起,管理学家又提醒管理人员千万不要忘记把成功分享给身边的人。而我需要说的是,究竟哪些东西我们自己还欠缺或者值得我们借鉴呢?
论文关键词: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自我管理是 21世纪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 21世纪呼唤着管理革命,这场管理革命就是 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和极至,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效果提升都有一定的价值。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 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希望能够对于 自我管理在 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自我管理是一个人主动调控和管理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自我管理的实质是自我监控。同时,它又是人对自身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各方面实施 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
2l世纪,管理的发展趋势将是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在未来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将越来越重要。自我管理虽然只管一个人但它却适用所有的人,也适用于现代企业、组织和社会,所以,自我管理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企业的团队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都至关重要。希克迪希·帕瑞克(jagdish parikh,2004)在他的《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一书中描述的管理发展历程是:现代教育教给我们的几乎全部是关于外部事务,世界就在那儿,它们如何运作,如何操控,如何管理,但是,在人们所知和行动之间,却有着“缺失的一环”(missing link),这就是“自我管理(selfmastery)”。他说,“除非你能管理 ‘自我’(self),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管理最初关注的是“通过机器增加工作成功 ,提高工作质量”,接着是“通过人力增加工作成果 ,提高工作质量”,现在的重点则应是“如何通过工作发展自我”,并进行自我管理。
德鲁克认为知识社会中所有组织和个人都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 自我管理。世界上最难管理的是自己,如果能够把自己征服,我们便成功了一半。管理的终极和最高境界是 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现实意义主要反映在如下五个 方面。
一、 自我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管理革命。在工业社会,主要资源是资本;在信息社会,主要资源是知识。信息社会是知识量、信息量急剧增长的智能化和知识化的社会。在信息社会,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经济的发展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产生 、分配、使用为特点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在人类进入 21世纪后,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在管理学领域也必将出现一场极其深刻的管理革命,而自我管理,或被称为“没有管理的管理”、“无人管理”正是这个变革中的重要趋势之一。当然,现代管理所追求的所谓“没有管理”、“无人管理”并不是真的没有管理人员,而是全员参与管理,人人自己管理 自己。因为,管理的目标不仅是资源的分配和对被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控制,更主要的是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治能力,最终达到使群体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管理自己。
进入21世纪,管理的含义不再仅仅是管理者去“管人”、“教人”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是管好 自己。正如德鲁克所说,一切管理效果最终由员工自我决定。自我管理是社会组织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我管理可使知识工作者适应知识经济的时展,毕生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后 ,越来越多的工作者,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其工作寿命会超过任何雇佣他们的组织。即使知识工作者尽可能被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其工作寿命仍有可能长于他们的用人单位。譬如,他们留在学校里学到 20多岁,攻读博士学位,按照发达国家 目前的平均寿命,他们有可能活到 80多岁,并且一直工作。换言之,他们的平均工作寿命有可能长达 5o年,知识工作者尤其如此;而成功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因此,知识工作者一生所面临的是要为胜任一种以上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做好准备。市场上的竞争激烈,上司和别人无暇为你提供更多支持,此时自我管理就成了我们脱离困境的法宝。因此,若知识工作者 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从自己的优势着眼,选择 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一生才能从事有意 义的工作。
二、自我管理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从成本/收益观点看,自我管理是令人向往的目标 ,因为它可使企业减少用 于雇人充当管理者的货 币和时 间成本 (luthans&kreitne1975),而且,它也可使管理者腾出精力处理需要更加重视的长期关键性问题。”②
ing安泰人寿保险公司的老总在召开内部管理层会议时说:“现在坐在台下的同仁,都是管理阶层,而我个人很 ‘反对’这个阶层,因为这个阶层是成本最高,又最看不见生产力的!”企业最浪费、最容易内耗成本的地方,就是“管理费用”。很多人以为“管理”是为公司降低费用,其实“管理”这个词已经代表要多找一些人来管理公司的开支,请问要不要给这些人薪水?事实上,管理者制造了更多的管理费用。最好的“降低管理费用”方法,是训练每一个人“自我管理”,而不是另外找一个人来管理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费用。多数人认为一定要有专业的管理 ,否则一定没有绩效。其实什么是管理工作?管理的真谛是帮助员工提升竞争力,管理本来就是个“工具”而非“目的”,如果不必使用这个工具 ,还能达成目的真的是良好的管理。换言之,“自我管理是最好的管理”和管理的极致。
自我管理可使管理者摆脱管理中的困惑,实现最高境界的管理。很多企业和组织面的管理困惑是:管得过宽,人可能会变得松散、懒惰和无所谓,影响目标的实现和达成;过严,又可能会造成压力,使人缺乏安全感而心生抵触;宽严结合(所谓胡萝 加大棒)更不行,它虽然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因其本身缺乏尊重和有明显的功利性,会掩盖矛盾并影响长远利益。管理的最本质要求就是要实现有效的管理。管理的有效性是衡量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公司全员的管理自我。自我管理不仅在理论上突破了以往管理理念中普遍存在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对立关系,而且在实践中其有效性还体现在:将自我管理运用到管理中去,可使管理者用这种全新的和最经济的管理方法,摆脱长期面临的困惑。若管理者在管理中引导和帮助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既可以节省管理费用,又可使员工保持工作热情,以确保企业组织永续经营和发展的理想照亮每一段航程。
许许多多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证明:员 进行 自我管理时,往往比在严格监督下干得更为出色。2o世纪70年代初期 ,哈佛大学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华顿教授进行了实验。他应美国通用食品公司之聘,对该公司设在堪萨斯州的一个专门生产狗食品的工厂,帮助管理人员改进管理办法,下放管理权限,实施员工“自我管理”。很快便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短短几年时间,这家工厂的工人激发了从未有过的工作热情。由于自我管理小组有效地安排工作时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使该厂无须安排管理人员值夜班,减少了管理人员,而且还节约了一大笔加班费。同时.该厂也大大增强了管理效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舒。于是 ,该公司很快在所属各工厂推行这种“员工自己管理自己”的管理制度。
在美国、日本和欧洲,许多企业的经营事实证明:推行“自我管理”制可使企业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充分重视和科学利用员工的 “参与意识”,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使之以把事情做得最好的精神状况进行工作。员工得到的自主管理权越多,他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就越大。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汤·瑟马斯承认,由于实行了“自我管理”制,公司的内部利润在4年时间里翻了一番多。与此同时,该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也比原来提高了40%。联邦快递公司的一个 自我管理小组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发现并自主解决某个财务问题而使公司每年节约210万美元。此外,美国的其它许多公司,如斯坦利农产品公司、桑伯格制袜公司、查著拉尔钢铁公司、体莱特——帕卡德公司、梅里尔·林奇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等,也都因实行了员工的“自我管理”,而使公司的利润、产品质量 、服务质量 、管理效能、生产效率等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美国公司的影响下,日本、西欧的许多大企业、大公司也都纷纷效法美国同行,实行“自我管理”制。例如,日本电气公司就因实行“自我管理”,而使企业效益提高 25%,生产率也提高 30%。在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公司,“自我管理”制使这家公司的利润 、产品质量等稳步提高,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业中屈指可数的大亨。
不少管理专家还据此指出,“自我管理”不仅在制造业中创造奇迹而且还可为银行、通信、科研、旅游、商业等服务性、开发性的行业带来卓著功效。在安泰人寿保险公司里,“自我管理”制的推行极大地减少了管理幅度和中层管理人员,使公司中经理与员工的比例由过去的 l:7降为1:30,而且还使服务质量大为提高。
三、自我管理是真正人本主义的体现
自我管理是实现人本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本质特征。通过 自我管理员工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实现员工全面自由的发展。早已被人们所熟知的“人本管理理念”,讲的是关心人 、激励人,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开发人的良知、潜质和智慧,从而使人全面发展,实现自身的尊严和价值。更进一步说,人本管理是对人性的肯定和赞美,是崇高的信仰和情感。然而,许多企业在推行人本管理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甚理想。为什么呢?就是没有紧紧抓住最关键的部分一 帮助和引导员工实现自我管理。许多人更多关注的焦点是我给了你培训、详细的工作分析、合适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还有其他的种种有益的人文关怀,你就得照着我所说的去做,达到一定标准,否则就不行;而很少想过,制定这些标准和程式以及如何实现它们。在这方面,可能员工的想法比管理者更为积极和更为有用。
真正的“人性化管理”,是帮助和引导员工实现 自我管理 ,而非要求员工完全按照已经全部设计好的方法和程式进行思考和行动。员工的自我管理是一种积极的目标,但是真正做到却非常不容易;这不仅需要领导者和管理者具备培训 、帮助和引导的技巧,还需要极大的热情、耐心以及正确的态度。
我们知道,ibm公司对员工的关心体贴以及其终身培训制度一直为业界所称道,从小沃尔森时代的鲜明的纪律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可能有人不知道 ibm的员工不仅能坚定不移地信守和奉行公司的价值理念、遵守既定的规则,同时还具有突出的创新精神。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员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管理。
四、自我管理是人生成功的基础和途径
1.自我管理是人生成功的基础。有学者认为,成功需要 80%的“情商”和 20%的“智商”,而“情商”与“智商”一样,各 自只侧重了自我认识的一个方面,对于成功来说,其影响作用仍然是有限的。成功是与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紧密相关的。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智力、情绪或性格的某个单项指标是否高超,而是取决于各单项之间的合理组合乃至最佳匹配,即取决于智商与情商的有机结合 ,而这种有机结合则需要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
一般来说 ,一个人某些基本的自身条件是较难变动的,如纯智力因素,但认识 自身的智力特点、性格特点及情绪特点并加以妥善管理,学会自我管理 ,发展自我,其能力却可以经努力而不断提高。一个有较高自我管理能力的人,不仅能较合理有效地安排各项人生任务,而且在客观理解他人、摆正自己与他人位置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于是便在 自身与环境、主观与客观这两个方面都能实现基本条件的最佳利用,把 自己安排在一个最能做出贡献的地方 ,从而大大提高事业和人生的成功率。
2.自我管理是人生成功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对个体而言,如果要摆脱平庸的业绩 ,抛离单纯的表面行动.同时将这种追求卓越绩效的精神演绎成为自觉的行为,那么就有必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内心思维进程。自我管理——这种个人发展战略不仅能帮助 自我高效地服务于组织,更能自如地舒展自我身心。换句话说,也就是使自我不仅拥有更丰富多彩、更心满意足的个人生活,同时又能使自我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性智慧和意识有机地组合,使自我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更有效地融为一体。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这种严格的、科学的、不懈的自我管理,否则就无法遇逆境而不玩,处顺境而不惰。历史上那些极成功的人——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一直都在进行自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自我管理使他们成为伟大的成功者。
个人的进步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我管理。德鲁克认为,获得成就的人不是百万富翁,而是能做出贡献,享受了充实的人生和实现r自己人生意义的人。而这种成就需要围绕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实现自我价值,依靠好的、自觉的自我管理来获得。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是完整的同一过程,自我管理是基础和途径。
五、自我管理有利于青年学生及国民素质的提高
对于青年人和学生的培养教育,过去只偏重知识教育和技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学校教育和对年轻人的培养中,我们应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包括对于年轻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人以全方位的素质面对人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实现现代化是共同的追求,我们国家也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战略 目标,然而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因而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实现人的现代化,主要包括:观念现代化、思维现代化和行为现代化。有效的自我管理是现代人的重要内涵,也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必须通过个人的自觉意识和活动来具体表现,并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起点和归宿。人的现代化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根本途径,但是这离不开个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人的现代化实现的现实条件和基础。自我管理构成了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和内在机制。实现社会行为的自我管理正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行为的自我管理是个体达到现代化和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所以,要建立高效文明的社会,实现人的观念的现代化。需要进行国民的自我管理素质教育。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其国民素质水平普遍很高分不开。日本国民素质高的原因之一是日本社会和企业为其国民和企业成员进行 自我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 日本,自动售票机、自动售货机、自动电话机、自动兑换机等十分普及。日本的山武·霍尼韦尔公司的领导者认为,人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公司要求其成员有充分的能力担当本职工作,要有熟练的技艺,有与同事密切合作的态度,有为企业献身的精神。该公司要求职工进行自我管理,其现代化管理方式也为其职工进行自我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诸如上岗前的培训制度,透明度很高的晋级制度、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用“工业民主”的办法,让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等等自我管理要求每个职工在规章制度约束下,尽心尽责,把个人的理想与为公司奋斗的目标相结合 ,还要在工作中树立好的“自我”形象。
总之,自我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真正人本主义的体现,是人生成功的基础和途径;也有利于青年学生及国民素质的提高。自我管理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人的现代化,自我管理构成了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和内在机制。所以,要促进人的精神文明,实现人的现代化,构建高效文明的和谐社会,需要进行国民的自我管理素质教育,需要用 自我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提升国民的精神文明。
论文 关键词:自我管理 知识管理 自我管理要素链 知识链
论文摘要:自我管理与知识管理都是上世纪后期出现的管 理学 的创新概念,都是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 经济 的到来,而盛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它们在管理理念上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人和知识的动态管理。特征上两者虽然各有不同,但在管理内容上两者密切相关,两种管理在效果上互相补充和促进。从两者的“知识链”和“自我管理要素链”的联系看,两种管理模式又构成了密切相联的管理循环链。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上世纪50——60年代出现的“自我管理”和上世纪末成型的“知识管理”成为继“泰勒制”之后管理学“第二次革命”的重要内容。
一、自我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含义
自我管理诞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对于自我管理的含义有多种理解,如,thoresen&mahoney(1974)认为,自我管理,亦称自我控制,可被定义为:“当相关的直接外部约束不存在时,一个人所进行的自我控制,这时他所采取的行为比他初始(未加控制)所采取的行为效果更好。”
一般认为,自我管理首先是指一个人主动调控和管理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自我管理的实质是自我监控。自我(ego)作为心理活动的主体,一个人需要进行自我意识、自我控制与自我调适,自我(self)作为管理行为的客体,一个人需要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与自我反馈;自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行为的过程,它涉及到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等。其次,自我管理又体现为一种能力,它是人对自身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各方面的一种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料理、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方面的能力。人的这种自我管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学历和社会阅历的提高,呈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因个体差异和环境的不同,他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然而,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而得以培养。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范式,自上世纪末成型至今,还没有一个明晰和公认的定义。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的定义是, 企业 知识管理是指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美国德尔福集团公司执行副总裁、企业知识管理咨询专家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供的新途径”。知识管理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 发展 ,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从过程论、信息论和行为论的角度,可以将知识管理理解为:第一,知识管理是一种过程,即对企业内外知识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的过程。是将组织可获得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第二,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的处理。知识管理是对数据间关系的理解,它通过信息管理和组织学习来提高整个组织的知识水准,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以便让他们迅速的以信息为依据去行动。第三,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行为。人既是知识存储的载体,又是知识创造的主体。知识管理的重点是企业内员工行为的管理,采取各种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知识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对人的管理,即对企业内员工行为的管理上。
总之,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和知识的动态管理过程,即以人为中心,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以利用和共享知识为途径,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知识的创新和增值为目标的过程管理。知识管理叮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管理仅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除了指时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以及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二、自我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特性比较
(一)自我管理的特性
第一,目的性。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要达到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善于自我管理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完成特定目的的一个环节。例如,个人的自我完善可成为自我管理的一个目的,同时自我完善又是一个过程,而认清自己又是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前提。
第二,主体性。从管理的主体看,自己是自我认识的主体,是自己的管理者,是开发自我宝藏的“厂长和经理”,你想成为工程师和企业家吗?你想成为教授和 科学 家吗?那么你就是这些“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老板。
第三,客体性。从管理的客体或对象看,自我管理以自己为认识和管理的对象,即以自己所拥有的内在资源,如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动机等)、时问、情绪、行为、身体、信息等为管理对象。这是集中体现自我管理本质的最基本特征。
第四,技能性。它主要涉及自我管理的技术与能力的培养。自我管理以自身素质,尤其是以自我认知(意识、想象、思维和创造力等)、自我情绪和情感控制、自我调适和自我激励等学识和心理品质去管理自我;同时,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运用swot分析、目标管理和反馈分析等技术与方法使自我在各方面得到能力的提升。
第五,主动责任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人类个体的自我管理是个体自主地、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实践行为与活动,而不是在外界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婵自己的实践活动。当然人的这种自觉能动性也需要有一些外部因素来起促进作用。
第六,自我反馈和调节性。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个体不断地去获取有关自身实践活动及各项自我管理要素变化情况的有关信息,审视和检查自身实践和管理活动的过程与效果。个体对内身实践活动的监控和反馈结果及所得到的信息会卣接影响到下一步实践活动及行为的调节。所以,自我管理的自我调节性使个体根据反馈的信息和预期目的,对自身下一步的实践活动采取修正、变革、调整等措施的控制。调节性是个体自我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第七,迁移性。迁移性足指从某一个领域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有可能适用于另一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由于个体对不同实践活动所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的实质是相同的,因此在任何一种实践活动巾的自我监控都具有广泛迁移的潜在可能性,即呵应用于不同的实践情境中,也可应用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上。由于自我管理具有循环反馈性,它随时可以根据实践性质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实践情境,从而表现出广泛的迁移性。
(二)知识管理的特性
1、在管理理念上,知识管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知识管理的优秀。
2、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上,知识管理以无形资产管理为主要对象和内容,比以往任何管理形式都更加强调知识资产的重要性。
3、在管理范围及其重点上,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但以隐性知识管理为重点,并注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换。
4、在管理目标和策略上,知识管理以知识创新和提高组织和企业竞争力为直接目标,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为基本策略,因此,智力性和创新性是知识管理的标志性特点。
5、在组织结构上,知识管理采取开放的、“扁平式管理”的组织模式,与以往所采取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模式截然不同。
(三)自我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特征差异
在管理的目标上,自我管理是以个人的成功为最终目标的,而知识管理是以知识创新、知识增值和提高组织和企业竞争力为直接目标的;在管理的主体方面,自我管理是以个人为主体,组织的支持和引导为辅,知识管理是以组织的管理为主,个人的管理为辅,但是,两者都是以员工个人的素质提升和提高对知识的创新和运用能力为落脚点;在管理的对象方面,自我管理是以个人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及其合理组合为对象,而知识管理则以人与信息资源和知识及其动态结合为对象;在管理的内容上,自我管理是以人的心理与行为所涉及到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自我激励、价值观、目标、职业生涯、时间、学习、优势与效能、创新、人际交往和健康等方面为主要内容,而知识管理涉及的内容包括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的获取、加工、存储、传播、运用和创造)以及知识人员对于知识的作用过程(即人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在管理的重点上,自我管理是以显性要素与隐性要素的恰当结合及可实践性要素的管理方法与实施为重点,而知识管理则以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问的相互转化过程为重点。从管理的过程周期看,自我管理是以人的一生为管理过程的完整周期,而知识管理则以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问转化的四个阶段为一个完整的周期(即社会化、外化、综合化及内化阶段)。
三、自我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联
1、知识管理是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知识管理是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面对不断快速更新的知识,我们在进行知识学习之前应该结合我们自身的长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进行人生的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对知识进行合理性的选择和取舍;时刻保持心思的警觉,快速地吸收有用的知识,及时清理过时的知识,同时坚决拒绝其它不太相关的知识的诱惑。个人知识管理包括,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含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新知识。知识管理是自我管理内容在某些方面的扩展,如自我管理式学习、自我激励和自我优势的管理等。
2、自我管理与知识管理互相促进。
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知识型员工,此类员工的主要特点:一是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三是工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四是工作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知识员工不再像传统企业员工那样为了生计而去劳动赚钱,金钱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已经没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而能否实现他们的价值以及工作本身是否具有创造性对知识犁员工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他们是为了工作而去工作,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在自我管理中,“知识型员工”既是自我管理的主体又是客体。所以,知识管理对于管理对象(即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结果又促进了员工的个人自我管理的实现。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个人成长的空间、工作的自主权、业务成就感以及作为个人努力回报的金钱,是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知识型员工所获得激励动力更多地来自于工作的内在报酬和满足感,而金钱等外部因素则退居相对次要的位置。也就是说,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激励模式足自我激励,因为,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需要自我激励。 企业 应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促进员工的自我激励。这也涉及到自我管理。如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 发展 ,帮助员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一开始就能对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有一个良好而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员工时刻对自己的发展状况有个明确的定位,以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自我管理在自我激励和自我生涯管理等方面的努力又促进了组织和个人知识管理的实现。
3、从“知识链”到“自我管理要素链”。
当从“知识链”的角度分析自我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联时,就使自我管理的构成要素体系 自然 升华为“自我管理要素链”。
“自我管理要素体系”是我们结合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分析法而试图构建的一种管理模型。该管理模型由13项自我管理要素组成,它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自我激励、价值观、目标管理、职业生涯、时间、学习、优势与效能、创新、人际交往和健康等(见图1上半部分)。其中,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调适和自我激励是心理行为要素,它们与价值观同属于隐性要素;目标管理、职业生涯、时间、学习、优势与效能、创新、人际交往和健康等八项要素属于显性要素。在显性要素中,目标管理和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属于“目标轨迹”要素;时间、学习、优势与效能三项要素是“自我优化”要素;创新和人际交往足“环境优化”要素;自我的健康管理是实现成功的“实体保障”要素。成功是自我管理的目标,自我管理是通过13项要素的相互关联作用,实现成功的历程。
“知识链”按照迈克尔·波特的理解,就是信息和人在整个价值链活动流通过程中组成了知识链。知识链包括内部意识、内部反应、外部反应、外部意识4个阶段,是形成一个组织创新周期的一系列互动过程。这4个阶段决定了任何一个组织的独特性和长久性,它们也是一个组织得以成功创新和变革的4大因素。
系统的知识链模型由美国学者c·w·holsapple和m·singh于1998年提出的(见图1下半部分)。该知识链模型由主要活动功能和辅助活动功能两部分组成;主要活动功能(或基本过程)又由5个阶段组成,即知识获得、知识选择、知识生成、知识内化、知识外化等;辅助活动功能(或支持资源)由4个层次组成,即领导、合作、控制、测量等,构成了知识链的5阶段4层次结构。该知识链模型表明了知识链的“产出”是各个阶段的知识“学习”活动的结果;这种“产出”,即知识的创新与增值和组织竞争力的提高,也正是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
获取知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在“知识链”中,学习和创新是知识管理的两条主要途径。学习与创新是企业获取知识过程中相互依存的两个环节。要实现员工学习新知识的自觉过程,需要员工控制自我的学习行为,而这正是自我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创新是个人成功和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动力,是推动 经济 前进的火车头,而它又来源于对于知识的学习。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又导致新一轮的学习,这两者在“知识链”中的互动循环,恰好构成自我管理要素体系在自我和环境优化方面的“输出”与“输人”。自我管理式学习引来一了学习新知识的个人自觉行为;同时自我创新和自我优势与效能的管理又来源于由学习引发的知识管理所毕出的结果。所以,在自我管理要素体系与知识管理“知识链,’的周期互动过程中,自我管理要素体系也自然演变成了“自我管理要素链”,而且知识管理的“知识链”又是“自我管理要素链”的扩展和外循环。
总之,自我管理与知识管理都是上世纪后期出现的管 理学 中的创新概念,都是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而盛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它们在管理理念上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人和知识的动态管理。特征上两者虽然各有不同,但在管理内容上两者密切相关,两种管理在效果上互相补充和促进。从两者的“知识链”和“自我管理要素链”的联系看,两种管理模式又构成了密切相联的管理循环链。
新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rm)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而职业经理人本身自我管理很少引起企业乃致社会的重视,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阐述一下个人观点,以引起职业经理人及管理者足够重视,从而使职业经理人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职业经理人基本素质之要求
1.职业经理人魅力之培养。首先我们看社会学家jone r,p.french和bertram,raven研究结果,他把职业经理人所掌握的power分以下诸种力量。
(1)威吓力——职业经理人借权力之剥夺,卑劣的工作之指派、惩戒以及解雇、发配等手段影响甚至潜在威胁下属,以令下属屈从他的旨意。
(2)法定力——职业经理人可借他在组织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其影响力,亦即利用职位所拥有的权力支配下属。
(3)报偿力——职业经理人可借薪资之提高,晋升之推荐,优越的工作之指派,以及良好的工作表现奖励等报偿手段以影响下属之行为。
(4)专家力——职业经理人可借所有的渊博知识,丰富的经验,高深的技术与杰出判断力而赢得下属的折服。例如:下属接受职业经理人提议之方法办事时,并不是因为该方法最有效而接受它,而是因为对职业经理人之能力有信心而接受它,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所发挥的即是专家力。
(5)吸引力——职业经理人可借下属对他的尊重与祟拜职业经理人而向职业经理人认同,并设法按职业经理人旨意办事,此时职业经理人所发挥的即是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一定是下属不自觉地行动。
现把j,g,bachman,d·g·bowers和p·m·narcus三位行为科学家之研究成果列作表一:
可见专家力、吸引力是增进管理之两种关键因素。
2.增进管理之途径。职业经理人在发号施令、训练员工、晋升惩戒或分配工作时,有相当多的学问,在这里必须要认清人之差异。
(1)生理之差
(2)气质之差异
(3)潜力之差异
(4)能力之差异
(5)兴趣之差异
(6)性格之差异
(7)态度之差异
(8)品行之差异
(9)耐力之差异
论授权之道
所谓授权,是指份内之若干工作交托下属代为履行,其行为由三要素组成:(1)工作之指派;(2)权力之授予;(3)责任之创造。授权是发挥管理才能的一种有力手段,它还可有下列益处:
(1)授权是令职业经理人腾出充分的时间从事管理功能之发挥。事实上,上层主管之授权范围占其份内工作的60%—85%,中层主管占50%—70%,下层主管占35—55%。
(2)授权是一种高产率的在职训练。
(3)授权可增进下属之归属感。
(4)授权能提高下属之工作满足。
授权的表现障碍及理由:
(1)担心下属做错。
(2)担心下属工作表现不满意。
(3)担心丧失对下属之控制。
(4)不愿放弃得心应手的权力。
(5)躬亲为之比下属去履行任务更加省事。
(6)找不到适当的下属授权。
从管理学的观点,以上六理由都难以成立,授权根本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需要明确的一点,授权是有一定技术的,至少不下十种,篇幅有限,不在此谈。
在这里要顺便提一句,若要了解你的授权技能是否高超,请诚实地回答十个问题:(1)当你不在场之际,你的下属是否只继续推动例行性工作?(2)你是否感到日常工作占用你太多时间,以至无法腾出时间作计划?(3)遭遇紧急事件,你管理的部门是否出现手足无措之现象?(4)你是否为细节问题太过用心?(5)你的下属是否经常要等待你示意“开动”才能着手工作?(6)你的下属是否有意避免提供意见?(7)你部门中的小团体是否勾心斗角,以臻无法团结?(8)你是否经常抱怨工作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9)你是否觉得处理琐碎的工作太花时间?(10)你的下属是否只执行你的命令,而无工作热忱?假如你对以上问题答是肯定的话,则表示你的授权范围之技巧大有商榷及改进之余地。
员工激励
a与b参加赶驴比赛,比赛之规则非常简单: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能以较短的时间将驴子由牧场之一端赶到另一端,即算赢。a站在驴子背后,用一只脚踢驴子的臀部,驴子因怕痛,所以当a踢一下,它即往前走一步,a不踢,它就停下来,结果a花了一个小时才把驴子踢到终点。b则骑到驴背上,手中拿着一枝竹竿,竹竿尽头挂着一根红萝卜,这棵红萝卜刚好处在驴子眼前不远处,驴子很想吃萝卜,所以拼命往往前赶,结果b只花了10分钟时间即让驴子自己走到终点。这个例子讲完,我就没必要再说什么了。事实上,你一定知道abraham maslow的分析架构,最低层次的需要其相对重要性最低,但却必须优先予以满足。
总之,满足员工需要之手段,大致可归为三类:(1)工作本身所提供者;(2)由主管所提供者;(3)由组织之政策所提供者。
避免做两种类型的上司
1.好好先生型上司。其作风与大家庭中人慈的长者极为相似。他以人和为宗旨,经常保持息事宁人的态度,祟尚忍让,时时姑息,处处迁就。该型上司的错误观念在于(1)将软性管理视同人的管理;(2)将冲突视为一无是处;(3)以为和谐的气氛有助于士气与生产力之提高。
2.霸道型上司。这类上司一方面毫无休止地认同与奉承他们的上司,另一方面则戮力驱策自己与下属提高工作绩效。在他们心目中,下属只不过是提高工作绩效之工具,因此他们并不理会下属之感受、福利或前途,他们使下居绝对服从并贯彻命令。该型的经理之下,组织及成员均受其害,大致如下:(1)过度严密之督导将使下属在相当程度内成为“听话的机器”,下属之创造力与想象力将丧失殆尽。(2)在下属心目中,上司即代表组织,下属对组织将产生离心力,士气之低沉自不在话下。(3)霸道型的上司因人缘关系,本来可以借和谐的人际关系予以解决的问题,不得不片面地改用组织结构之变动解决之。(4)在霸道型上司的心目中,冲突代表控制松驰之结果,他们对冲突一向采取压制手段,这将促使冲突之趋向尖锐化。由于冲突不能化解,组织内之冲突事端自然频频发生。
总而言之,管理意味着很多,有人说它就是透过他人将事情办妥;有人说它就是协调矛盾、化解冲突、组合各方诸强;有人说管理是以目标之实现为导向……。作为管理人员,有人设定要50%聆听、35%谈话、10%阅读、5%撰写,当然管理还要与战略决策、经营才智、人际关系等等密切联系起来。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崛起,管理学家又提醒管理人员千万不要忘记把成功分享给身边的人。而我需要说的是,究竟哪些东西我们自己还欠缺或者值得我们借鉴呢?
[论文关键词] 内审工作者 自我管理 重要性 方法
[论文摘 要] 自古以来,修身是治业的基础,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能实现治家、治国、治世的目标。同理,通过加强内审工作者的自我管理,能不断激发其向上向善的本能,挖掘并释放其管理潜能,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故本文在不违背内审执业规则的基础上,引入哈佛大学的自我管理方法,积极探索内审工作者自主管理途径,以不断适应转型期间中石油内审工作的需要,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加强内审工作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内审工作需要面对企业不同历史时期、内外环境、管理模式、发展需求、专业领域等复杂情况,怎样才能更有效的运用现有内审资源、内审手段等为企业服务?按照上述历史发展规律,笔者认为加强内审人员的自我管理,是加强内审管理工作、促进内审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元素,也是保证企业总体目标实现的坚实基础。
自我管理即为修身正心,是对自我身心情志的磨练、修正,它包括理想、气质、认知、情感等诸多方面,情感和认知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因为愤怒会使人偏激、恐惧会使人胆怯、过分的喜好会使人偏离正道,不端正这些情志,思想恍惚不专一,就无法认知事物。
二、优化内审工作者的自我管理方法
(一)保持沉稳的心态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内审职业需要内审部门和人员保持客观性、独立性,它需要内审工作者用理性思维去发现、分析、评价、确认或咨询有关问题,不当的情绪显露会让审计工作有失不偏不倚的姿态。工作中一些事情办不好通常与个人情绪有关。
2、不要抱怨。当下,太多的抱怨存在于世,如:发脾气、牢骚、不满、哀伤、痛苦等。当抱怨从别人口中发出,我们能注意到,但从自己口中说出,我们会充耳不闻,抱怨带给我们的是“听觉污染”,会造成许多危害,我们应成为不抱怨的人,学会调控情绪,遇到困难可多协商、多疏通等。减少一份抱怨,则会增添一份健康与和谐。
3、重要的审计发现或决定尽量与别人商量,且经过必要的审批。当我们遇到重要的审计发现或做出重要决定时,尽量多思考,必要时与相关人员商量,按程序上报审批处理,不要擅自、急于等。
(二)具备细心的品质
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对于认知事物通常会有很大帮助。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思考其根源性成因、产生的结果、影响和启示等,以帮助我们认清事物的真相,进而促使我们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危害、降低风险、增加成效等。
2、对做不到的执行问题,要深入查找和分析它们的根本症结。在企业管理中,审计工作者要关注管理设计是否到位,关注执行是否到位,对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屡查屡犯等问题,合理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等,深入查找、分析问题根本症结,以便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3、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习以为常的做法未必就是正确的,任何事情都有探讨的余地。我们应保持好奇心,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可采用探寻式的方法去思考,会有不同寻常的发现和收获,进而能提出改进或优化建议、创新成果等。
4、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并对有所不足的地方及时补位。审计工作具有团队合作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故不同的人对同一审计事项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每个人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断点”,故经常发现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并对有所不足的地方及时补位,会增进审计工作整体质量与效果。
(三)增强个人胆识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审计工作具有政策性强、证据证明力高、涉及业务面广等特点,如果内审工作者依据的政策、制度、标准、事实证据等不充分,会增加审计风险,审计自信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审计沟通、审计底稿以及审计报告中均应避免使用不确切词句等,以免影响审计自信,降低审计威信。
2、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情。做出的决定应该是真正需要的,并经过深思熟虑,一旦经过相应程序审批并公布实施,则不得反悔,即便决定有误,也应当边执行、边反映,在决定未审批调整之前,不得轻易推翻决定,以确保决定的执行力。
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当出现众说纷纭、各执己见时,我们不能六神无主,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重真理、责任、博学、包容等品质的培养,遇事应有主见,不为外在现象所迷惑。
4、整体氛围低落时,要乐观、阳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企业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我们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与矛盾,这是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不可逾越的阶段,面对困境,应保持乐观、阳光的心态,也许歇口气,我们就能重新找到新的突破口。
(四)拥有大度的气质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人性决定了每个人的不同,因此,当我们遵循“君子和而不同”的原则时,就不会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审计工作中会时常出现分歧与差异,只要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任何分歧与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
2、不要计较太多,否则失去更多。哲人说:“计较太多则失去越多”,故在工作、生活中,内审工作者不应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斤斤计较;在金钱上要大方,学会“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在遇到不同观点、意见或矛盾时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永远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放松心态向前走,不用刻意追求或索取什么。
3、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人应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人可以有偏爱,但不能有偏见。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其实是一种底气不足的表现,是一种狭隘的行为表现。
4、任何成果和成就都应和别人分享。分享是加法与乘法,而不是减法或除法,与他人分享成果和成就,其实你的收获将会成倍增长,不会贬损你固有的价值,即便遭遇嫉妒等,我们也应相信嫉妒是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之一,因为人性最终趋善向上。
(五)培养诚信的品质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审计工作具有相当的严谨性、权威性,也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需要内审工作者努力维护。因此,对超越原则的事情、对不属于自己处理范围的事情、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也不要轻易承诺,如果说了,就要努力做到,否则,将为内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虚的口号或标语不要常挂嘴上。我们提倡科学务实的开展内审工作,如:确立审计目的应尽量满足管理层的需求、符合企业实际等;确立审计内容与重点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因此,我们所言即所行,不能把内审要求等停留在口号与标语上,不能流于形式。
3、认真做事,不求虚名假利。对我们制定的审计计划、审计实施方案等,应认真履行,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调整;审计处理、审计评价等应独立、客观,应不为名利所干扰。总之,对公家的事情要认真负责,不得耍弄小聪明、小手段等,不贪图虚名假利,否则,会为此付出代价。
(六)练就担当的能力
1、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内审工作是一项监督性工作,但并不意味着自己不会出现过失,当我们出现分析判断错误、审计处理不当等情况时,我们应主动反省,或让自己管辖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反省,力求做到事不二过。
2、事项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列述功劳。当结束一项审计工作之后,我们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即:首先审查有无过错,对不足、差距等是否认识充分,是否积极查找问题根源,是否对主、客观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应对措施,这有助于纠正偏差、过错,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功名宜留待身后评述,确实要列述功劳,也应放在最后一步。
3、认错从上级开始,表功从下级启动。当出现工作过失,一个企业、行业或部门的身居高位者能主动认错,首先承担责任,那么,他是一位具有非凡自治力的人,他人将无法击倒他,除非他自己。表功从下级启动,能让下级的价值得以充分展现,众人会乐意跟从你。这样的人是有希望和值得信赖的。
4、着手一个计划,先将权责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当。审计工作计划性强、涉及面广、团队合作性强,因此,在我们着手一个计划时,应做好事前安排,界定相关权责,如:合理分配审查要点、划清多级审理权责等,均要求权责分配得当,组织有力,以确保执行有效。
总之,加强自我管理是一件循序渐进的工作,也是建设一流内审队伍的根本,我们将不断探索自我管理的优化方法,以切实指导行动。把自我修炼做为一项良好习惯加以培养和坚持,并愉快地用于工作实践之中,内审工作者的潜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内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目标的实现也将会有更好的监督与服务体系做保障。
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把在日常学习中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如何规范这个方面的内容,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前提条件。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过程和成才途径。
为了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快速地掌握学习内容,高效地达到学习目标,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我们提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进行自我管理。
一、怎样进行自我管理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
自我认识就是学生依据以往的经验,对某个事物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学生对事对人的判断和做事的开始,认识事物不能单从一个方面进行,而是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的情况,做出一个综合性的判断,使自己的认识处于更加理性化层面。
自我控制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认识时所做出的判断进行有节制的自我行为。这个行为是处于有自制力的情况下进行的,有时候自我控制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需要控制自己的思维,节制自己的行为,在无人管束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表里如一,这就是自我控制。
自我约束是自我控制的高级层面,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约束,可以使人在更高层面去进行自己的日常行为。在自我约束的情况下进行日常行为是理智的行为,是理性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使人少出差错或者说不出差错,总是可以把事情做得有条不紊、顺理成章。
自我教育就是学生在经过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过程。自我教育过程是自我体验和自我感悟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经过自我教育以后可以使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理性。
二、自我管理的方法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从自我行为方面进行管理;第二应从自我控制方面进行管理。
1.自我行为管理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可以从管理自己的物件方面入手,如自己的书包应该放在哪里、应该怎么摆放,自己的卧室里书是怎么摆放的,文具等一系列的物品是否摆放得有规则,自己的卧室是怎么设计的,是否让人看上去合理恰当、让人感到很舒适,自己的衣物摆放得是否整齐、有规则等等。
在日常学习中,每天入睡和起身是否有规则,能否按时栖息,是否已经无需家长喊叫或管理……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看起来很小、微不足道,但它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否有规律。学生在有规律的状态下进行各种学习生活,可以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未来的管理能力。
2.自我控制管理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进行适当的自我控制,无论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还是对其在未来的人生生涯中都具有极大的好处。为了学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操作方便,每天对自己可以进行一次测试。这里说的测试包括每一门功课在内。测试不一定靠老师组织和安排,也可以自己主动进行。测试什么?怎么测试?当然是测试当天所学习的内容。测试可以有口头测试和笔头测试。口头测试就是看看自己是否能把今天学习的内容背上来,理科方面的定理、定义、公式,语文中的词语解释、锦句、诗词、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英语中的同义句、反义句、中心句等都是口头测试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用口头背诵的形式进行,也可以设计成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或其他多种形式的题目。测试的形式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在多种多样的测试形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进行选择,可以用人家已经设计好的练习册,也可以对自己的测试进行设计。如果用练习册,这是相当省事的,因为人家已经为你设计好了,无需自己去费事,只要用心去完成即可;如果需要自己去设计,学生应该根据老师上课时所讲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进行。无论是用哪一种形式,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要能完全掌握所学内容。
在完成了自我测试以后,如果有两个人或是更多的人,也可以试一试将要测试的内容和题目讲给他们听,如果你不看书能全部讲解透彻,就说明你已经完全掌握了当天所学习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每天放学时,老师都要给学生发放导学案,这种导学案可以引导你如何预习下面的内容,这样学生预习起来就更加方便、省事,重点和难点看上去一目了然,学生只要稍加记忆就可以掌握这些内容。
为了能够把自己的学业快速高效地向前发展,使自己快速成才,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导学案把学习全面地大踏步地向前推进。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对于这些经验和体会,学生可以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经常这样做可以使你理解更深的道理,拓宽自己的视野,开启自己的智慧,使自己的智慧在不断的挖掘中闪光,这就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为了在未来的人生中有个理想的职业,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把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当作自己的职责来进行,在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在学习中把握好管理的每一个细节,让你的智慧在学习中闪光,让你的人格在学习中培养,让你的才能在学习中升华,这样将来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管理 有效途径 学校文化管理
【论文摘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学校的管理、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在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背景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20世纪9o年代以来,学校文化管理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的新阶段的明显特点。学校文化管理作为一种学校管理新理念、新策略,是价值、理念的管理、道德伦理的管理、知识信息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专业共同体的管理、学校品牌、形象的管理及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整合型管理,具有价值性、伦理性、知识性、人本化、合作性、品牌形象性、整合性等特征,为学校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1]
学校文化管理的推进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发挥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特殊作用;二是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及其主导作用;三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指大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完善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自我管理是以自我剖析、自我规划为基础,以自我认知、自我培养、自我组织、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为优秀,加之以公共人际管理的辅助,使个体通过科学的有目的实践,逐步走向自我完善,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成就和自我超越的一门科学与艺术,也是充分调动自身心灵的自动调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自身潜能,更有效的发掘和实现自身最大社会价值和责任的一门科学与艺术。[2]
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其他活动的实现都应建立在有效的自我管理上。通过自我管理大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况的优劣影响到学校文化管理工作水平高低。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学校在推进文化管理过程中逐渐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部分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够自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而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要求大学生在实施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彰显学校文化管理的价值性、知识性、合作性和整合性等,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共进。但就整体大学生而言,仍有较多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薄弱,如不能合理地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较突出的个性缺陷,未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自身管理功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生活和工作目标缺失
很多大学生入学后没有考虑到大学阶段的发展规划、毕业后的人生目标,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失去奋斗目标,没能把个人愿望融入学校的文化管理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中,缺少危机意识,学习、生活和工作缺少主动性和计划性,出现“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恋爱是主题”、“睡觉第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想法,耽误时光, 甚至出现失落感。
(二)价值取向茫然困惑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90后的一代,个性张扬、追求时尚,许多人持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人处世方式,不能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缺乏艰苦奋斗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沟通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三)自主学习能力弱
大学学习对大学生的自觉性要求很高。对专业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的学习都需要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而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大学生变得不知所措,不能合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谈情说爱等,学习成了副业,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部分大学生整天埋头学习,一味死读书而不知培养其他能力,不能全面发展自己。
(四)心理问题难以调适
大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是自我意识正在迅速发展和完善,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其自我心理问题的管理能力尚薄弱,出现不同程度心理的问题:如攀比、逆反、自卑、抑郁、从众心理等。这些存在的心理问题造成很多大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沉默寡言、脾气暴躁、紧张焦虑、孤僻独处等,甚至表现出暴力倾向、自杀征兆。
(五)自我组织的活动过于形式主义
大学生自我组织的班级、团支部、社团等活动中大学生体现的功利思想严重,只注重宣传,做表面文章,以获利为主要目的,不能做到活动有始有终,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提高大学生的活动能力,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活动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二、学校文化管理下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便能更正确认识自我,实行有效的管理,进而理智而为:主动了解学校文化、社会信息以及社会发展动向,对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从容应对遇到的新情况。针对学校文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大学生因自我管理能力薄弱而出现的问题,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进行高效自我管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是推进学校文化管理的途径,是大学生立足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条件。
(一)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校园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主旋律,集聚着学校的历史、传统、专业特色和办学理念的品格风貌等,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信念和骄傲,是大学生奋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学校塑造以办学目标、教育思想等为主导的学校精神文化,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中不断融学校精神文化,使学校的人、事、物都要承载学校的精神文化。大学生便可以更全面接触学校文化,处于一个耳濡目染的环境,潜移默化,在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深入感悟学校精神文化的精髓,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陶冶自己的情操,唤起对理想、高尚人格的追求,培养自主、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管理的质量。
(二)强化自我管理的理念
学校明确大学生是目前学校管理的主体,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促进学生民主参与学校事务,不断引发和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激起他们积极进行自我管理的动机和需要,增强自我管理的原动力。大学生则应逐渐体会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已将自己列入了学校建设者的行列,以“学校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来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为自己的成才负责努力,为学校的进步献策出力。
(三)优化整合并高效利用学校资源
1、加强引导学生利用校园资源
学校在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过程中设身处地为大学生着想,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利用校园资源的具体情况,及时提供最新信息,使学校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学校根据其学习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掌握利用各种校园资源。大学生在掌握利用资源的方法后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如选择选修课,学校利用图书馆、校园网、教务选课培训系统、社团活动等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大学生接触利用这些资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实践自我管理。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后,老师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使他们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自我整合学校资源,从而形成独立个性的自我管理方式。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参加导师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等。
2、建立建全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它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分享学习资源,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通过建立建全学习共同体,能让学习者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将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相互交流探讨,选择合适的学习组织形式,及时为学习者提供帮助,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是共同体的一员,保证学习者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3、丰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
学校为大学生自我管理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尽力提供让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和必要的场所、条件、经费,完善和巩固以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自律中心、班级、社团、教室、学生公寓和网络等多位一体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运作,突出自我教育约束和自我服务、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社会实践型的组织建设,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学生逐步独当一面,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主独立、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不断完善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学生则围绕自身的基本活动建立如学习自律、勤工助学、权益保障服务、公寓管理、伙食管理等组织,通过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和各部门助理等,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兴趣等开展各种社会考察、创业就业等活动,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扩大知识面,增长才干,增强实践效果,直接检验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
在大众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研究,完善基地建设,加大师资,加强由专业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大学生骨干、大学生本人组成的,从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等多层次立体服务网络的建立健全。在新生入学时建立学生档案,(下转第19页)(上接第9页)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训练教育。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辅导教育能使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外部环境,确立自我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和评价指标付诸于行动,为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能使大学生了解自我的心理品质,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变化,完善自我认知,增强自我调适和环境适应能力,保持乐观心境,优化人格品质,科学进行心理自我管理,保证身心健康发展;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与未来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实现共同进步。
(四)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评估体系
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进行评估,是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缺陷进行纠正的重要手段,是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激励。努力搭建公开、公平、公正、激励相结合的平台,根据自我管理的具体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特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评价规则、标准和分值,有效量化的考核奖励机制,定期根据监督记录进行考核分析、评奖评优。由来自外部学校管理者、群体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大学生个体的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形成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通过大学生个体、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机构、学校管理者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的自我评价和相互间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结合完善评估体系,实施效果公平化,可以使评价更客观,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进而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喜欢这份职业,更喜欢享受这份工作中的快乐。因为和学生在一起,会觉得自己也和他们一样年轻,一样充满活力。因为喜欢和学生在一起,所以2010 年,在担任教学部主任的同时,又担任了27班的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工作中享受着快乐和幸福。
因为担负的工作较多,所以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就不会像原来那样事必躬亲、游刃有余了。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必须指导和教育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锻造,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成长。
一、成立班委和团委,学生自我管理
一个班级中,要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关键要靠班干部的带动和管理,所以建立班委和团委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成立班委,先任命几个班干部管理,在宿舍里让每个人都一天舍长。在班级管理中,每一位学生都享有管理和被管理的权利。大家的眼睛是亮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锻炼,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考验,然后通过全体学生的投票选举,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班委和团委就产生了。班干部果然不负重望,在他们的管理和带领下,班级在学校评选的“良好开端班级”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还被学校授予“优胜班级体”荣誉称号。
二、培养领头雁,带动班集体
一个人的能力是在工作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为了更好地管理好班级,让班干部更好地带动班集体前进,对班干部的要求可以说是严厉加苛刻,用学生的话说就是不可理喻。其中有一位班长程同学,同时被任命为卫生委员、值日班长和数学课代表,每天让其在上课之前把所有的卫生区都检查一遍,然后汇报,而且在数学课上布置作业、收缴作业,还要在晚饭后担任为学生讲解每日一题的工作,每天都把他忙得不亦乐乎。他有些接受不了,笔者找他谈话,告诉他这是老师对他的培养和信任,以及对他的器重,还讲了一些关于成长、成才所需要具备的素等,使他不仅理解了我的苦心,更是刻苦积极工作,不但在班级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带领整个班级团结上进,积极进取,而且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是扶摇直上,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三、做好学生管理的检查员、指导员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一定管理和安排到每一个细节,但是一定要观察和指导到细微之处。对于班级的事务管理,让班干部自己安排,然后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和落实情况。只要一有空,就到班级里到处走走转转,发现问题,查找漏洞和不足,然后再通过班干部进行整改和落实提高。笔者检查仔细,督促严格,所以班干部在工作时,就格外小心谨慎,唯恐被批评。
在一次元旦晚会的前夕,团支书因没有办法让学生报节目,很是苦恼,于是找到笔者,诉说班里一盘散沙,没人响应班干部的号召。于是笔者就指导团支书把班里的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任命每个班干部为组长,要求每个小组出几个节目,否则就让组长出节目。这样命令一下达,顿时班里就沸腾起来,小组长们个个忙得不可开交,不到一天的时间,团支书就已应接不暇,而且节目都很精。学生的管理不是拘泥于管,而是在于理,在于适时有效的指导。
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更好地耕耘
虽然笔者极力地想接近学生,与学生更好地交流与合作,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总是得不到恰当的话题。于是笔者进入学生宿舍,与他们同吃同住,倾听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对学校工作安排的看法,以及他们的人生哲学和梦想等等,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压抑、苦恼和学习之外的需求。
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应该有直白地表达自己情感和想法的平台,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于是在开班会的时候,就让学生在班会上对于某个他们在宿舍里经常谈论的话题展开讨论,集中全体同学的智慧,让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见解。这样班级管理更上水平、更加和谐,班集体更加凝聚、团结、积极向上。
五、身教胜于言教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学生做到的同时,首先是自己要做到。所以每天笔者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学生看在眼里,记到心里。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迟到的比较多,而且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但是看见老师以身作则,身先示范,渐渐受到熏陶,迟到现象也就销声匿迹。
曾经教过的学生这样评价:“您每天都比我们到校早,回家晚,好像您总有用不完的精力,您是我们心中的顶梁柱。”不懈地付出和勤苦换取来学生的真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实施教育管理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相信不久将会呈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喜人景象。作为教师但求耕耘,不问收获
论文关键词:自我管理 学习效果 知识 策略
论文摘 要: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管理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面,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从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以期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为了保证数学学习的高效和成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数学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验、调节和管理,从而实现目标的能力。因而,数学学习中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便成为提高学习效果,获取学习成功的保证。
一、指导学生学习自我管理的知识和策略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应该指导学生学习自我管理的有关知识和策略,提高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自我管理知识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自我管理知识包括关于学习主体方面、学习材料与学习任务方面、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策略的教育时,应让学生明白在数学学习中自我管理的内容有哪些,应该怎么做?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指导学生有重点地学习其中一个或两个策略,逐步达到学生对各种策略都能比较自如地操纵,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培养学生自我提问的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自我提问法的训练,让学生有计划地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提问习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因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提问法,促进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提高。比如:
1.制订学习目标时,学生要有意识地问自己:我本学期的学目标是什么?总目标可分几个阶段实施?达到目标需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2.探究学习策略时,学生要问自己: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什么策略?我已经学会哪些策略了?我能学到什么新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呢?
3.分析学习内容时,学生要问自己:这是哪方面的学习内容?关于这一内容,我已经知道了什么?哪些是新的?新知与哪些旧知是有密切联系的?
4.投入学习情感时,学生要问自己:我能完成这一任务吗?我在学习时能做到专心致志吗?在学习活动中,我最开心的是什么?我最担心的是什么?
三、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管理下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学生认知规律的制约,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从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活动中。
2.鼓励思考,主动探究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地猜想,努力形成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考、提问、讨论等实践自我管理的机会。如:综合实践活动“粉刷墙壁”,制订方案前,鼓励学生思考:粉刷墙壁涉及哪些数学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要考虑的问题,如:哪些面需要粉刷?粉刷的面积有多大?选择什么价格的涂料等等。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调查信息,加工信息,计算求解,制订方案。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思维活跃,加强了自我管理能力。
3.充分交流,适时点拨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点拨,帮助和指导学生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提供1~100的表格让学生去观察,引导学生猜想,并加以验证。当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为什么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有困难时,教师适时让学生用摆小棒帮助其理解规律,并沟通和2、5倍数特征的相同点。这样每个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会了交流的方法,教师的指点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得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论文关键词:自我管理策略 英语学习 自主性 英语教学
论文摘要:自我管理作为一种语言学的学习理念由来已久,并构成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沟通的基本精神内核,也是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共同之处。而在现代英语教学当中,自我管理策略的应用性价值在随着人的主体性的崛起而进一步凸现出来。本文重点探讨自我管理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自我管理策略内涵体系概述
自我管理,通俗的讲就是个体对自身个体、对自身的思想、理想、价值观、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通过自己对自己的组织、计划、约束、激励、控制和思考,实现自己对自己的管理。作为一种语言学的学习理念,很多语言学家都认同一点,语言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实质上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估三个方面。同时,元认知策略属于高一级的策略,不直接作用于学习,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计划,监控和评估来对语言学习起一个宏观调控作用 。这里的元认知,指的就是最初的认知,即对语言本质的一种认知。可以说,语言学界将对语言的学习的本质准确的定位于自我管理范畴,是对自我管理策略的一种深层次的肯定。自我管理策略又在企业管理领域大量应用,其内涵表现为员工对各个企业的基本决策的直接参与形式。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中,其重心在于生产资料实现了社会化,从而归全体员工或整个社会所有,从所有制基础上推论,员工在较小的团体中往往采取直接的方式,而在较大的团体中则通过他们在工会或者员工委员会的代表决定生产和收入分配这种最基本的问题,而技术和业务方面的事务也由他们主持、管理和监督。而从更为广义的层次来说,自我管理策略是民主组织形式在整个宏观微观经济活动中的集中表现。各个企业的承担机构诸如工会、员工委员会,都会向整个部门和整个经济组织的上级管理部门派遣代表来为其团体利益代言。在每一级的设置上,自我管理的机构载体都要负责其相对应的方针的制定、实施和相对独立的企业之间实行协调的最高权威。
二、英语学习中自我管理策略的内涵表现
涉及到“管理”字样,就必须要涉及到管辖治理的行为模式,也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过程。而在英语学习中,自我管理往往表现出两大模式,认知模式和情感模式。认识模式是较易理解的,即强调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自省自觉。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它体现学习者处理内部实际的能力,体现着个体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认知模式的本质就是强调个体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自我英语知识、语法、词汇等认知对象所进行的管理和控制的过程。而情感模式指的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情感控制所形成的强大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学习者的兴趣、心态等。加涅同时还指出,学生情感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态度、信心、耐力、抵触、畏难、焦虑、意志和性格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对语言学习过程分别起到启动、维持、强化、引导、调控和制约的作用,并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而从课堂授课的一线而言,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自我管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识、情感、意志。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能够自我激励、自我体验、自我克制和自我调节,不断提高情感的自控力;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能发现并保持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断提高自主意识和自觉性;能够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和自我磨练,不断提高战胜自己的能力;能够自我反思、自我感悟,自主维持课堂纪律,自觉解决课堂出现的问题,实现师生对课堂管理权的分享;能够自我检查、自我计划和自我提醒,不断提高自立、自强能力,在英语学习中获得知识之外的成功体验。
实际上,自我管理策略是对素质教育尤其是新课程精神背景下的重要的教学理念创新。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管理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具体环境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管理就是在英语教师的作用影响下,学生为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和个人成长目标,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自己及英语学习相关资源而开展的对自己英语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改正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无论从语言学、教育学还是管理学领域,自我管理策略所表现出的主题,都极大的强调了人的主体性,通过自我意识的系统性、集中性和功能性的外化和行动化践行,将人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实现能力发挥到社会活动领域之中。
三、自我管理策略对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
(一)自我管理策略通过个体差异性来提高英语学习
英语学习者个体存在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差异性决定了自我管理策略必须介入。前文提到,英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往往会涉及认知和情感两方面,这两方面也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英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与现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将语言学习与文化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自觉性。而这三方面的因素都会与英语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特点融为一体,加剧个体差异性。在这种个体差异下,英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认知意愿和认知方式都会以极度个性化的方式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因此自我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体独特的风格化学习方法的效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而情感体验也是如此,在现代语言学教学语境下,英语语言学习不仅仅是相当复杂的认知发展过程,同时还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调控学习方法、策略等认知手段之外还需要进一步调动情感因素的过程。因此自我管理策略还要做到在管理方面的知情合一,自我管理往往是对自我情感体验的最本质最精准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学好英语。
(二)自我管理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我构建意识
英语学习作为一个自我知识构建的过程,决定了自我管理策略的必要性运用。构建主义学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不是由老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相反,他要在主动改造和重组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 。构建主义理论从理性的角度强调了英语学习个体对自身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性的构建意愿和能力,是英语语言学习的本质过程。因此,英语知识、英语思维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获取必须要通过自身来实现和完成。而对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性过分强调的传统教学指导下,学生往往缺乏独立自主判断能力和思维活动训练,使得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很容易变成对书本单词、语法及练习答案机械记忆的过程,从而造成了学生在知识建构中新旧“图式”的联系被割裂。因此以强调以“学”为中心为主的自我管理策略指导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来建构知识和能力,让每一个作为独立的主体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世界。当然,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顺利。在自主学习的过程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学习者进行自我调控,同时需要结合认知和情感这两个要素不断进行自我改善、控制和协调,从而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模式,使英语学习向着适合自己的良性轨道发展。
四、如何在英语学习中灵活运用自我管理策略
(一)从认知策略上
认知能力是学习英语的技术性基础,因此要对这一策略进行灵活运用,就要首先调控这一策略,因为认知对象和认知结果都是多样化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从事着获取知识和概念的脑力活动,其中包括获取、存储、加工、使用和创造信息的过程,其过程无不与认知关联。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全面实施,不能以偏盖全。针对不同的阶段,应选择不同的认知策略。其次是要增强英语运用的自我意识,提高英语学习的认知能力。
(二)从情感策略上
自我管理策略的另一个重要能力就是对英语学习者的情感控制。因此就需要树立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来提升自我的潜在学习动力。同时,建立自我向上的激励机制。通过榜样激励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及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通过确定目标的实现激励,唤起英语学习兴趣;通过自我成功激励,来增强学习自信心;通过合作与竞争,来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策略是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充分体现。
总之,自我管理策略是语言学习尤其是外国语学习的重要指导理念,通过对学习主体自身的主体意识的强化,进而发挥主体自身的能动性、自我调控和自我超越能力,从而实现对外国语学习尤其是对外国语背后的文化背景认知和体验的文化层面的领悟。自我管理策略是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教学理念同步重视的理念,对于现代个体意识的培养和提升,都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是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 自我管理 集体建设
论文摘 要: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自我教育的主阵地。抓住班级管理规律,找准班务管理切入点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关键,有了和谐的班集体,工作就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现代班集体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管理、教学、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执行性自我管理,而建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积极班级管理模式——学生自我管理的班集体管理模式。从自我管理班集体的含义、特点和班集体自我管理模式的创建两个方面,提出对于学生自我管理班集体模式创建的看法。
一、自我管理班集体模式的含义和特点
1.自我管理班集体的含义
学生的自我管理是班级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下,依据学校教育要求和集体自身特点、发展需要所进行的自主创造性的管理活动。
2.学生自我管理班集体模式的基本特点
(1)自主创造性。在班集体的自我管理中,学生和学生集体是管理的主体。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权利范围内,通过班集体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规范,独立自主地对班级事务进行集体决策、实施、协调、监督和评价。
(2)民主参与性。在班集体自我管理中,集体成员彼此之间形成平等合作、责任依从的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毫无例外地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集体管理,并享受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责任,既当管理者,又当被管理者。
二、班集体自我管理模式的创建
1.深沉地关爱,即爱党的教育事业,爱学生
因为用民主的方法管理一个班,对班主任各方面素质的要求更高。他不能简单粗暴、独断专行。所以,没有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爱,就不会有耐心、恒心和积极情绪去费时、费心、费力地采用民主管理方式。如果没有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不会长期不厌其烦地去启发诱导学生,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健康成长。
2.精心的垂范,即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班主任要想吸引学生、管住学生必须有使他们信服的地方,也就是自己的“绝活”。作为教师的绝活,首先应该以业务水平、基本功为主。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好字,有一支生花妙笔,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谈吐,都可能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自然也会听信于你。身为班主任,除教学生学习知识外,班主任的为人处世对他们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前提。班主任为人正直,爱憎分明,学生就会明辨是非,疾恶如仇。班主任不朝令夕改,讲话掷地有声,学生就不会言而无信,出尔反尔。长期的潜移默化,学生就会自觉地遵守纪律,听从你的指挥,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3.密切地配合,即积极寻求其他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的配合
班主任只有一个,但学生们学习的科目众多,这就要求学生要与各科老师关系融洽。这一点也是使一个班级班风良、学风正的重要方面。为此,我经常听取任课老师对班级管理的建议,向他们了解班级的情况。并在班级制订了铁的纪律:不许和任课老师发生正面冲突,有委屈可以向老师解释。恩威并用班风果然良好,学习气氛浓厚,各科成绩也在学校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并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在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中,家庭是第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所以在创建班集体自我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唤起家长参与班级教育的热情和期待。由于班级学生的家长来自不同的地域和社会阶层,具有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期待,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能为配合学校教育作出自己的努力,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即必须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4.真诚地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青少年学生都有人格被尊重的强烈要求,一个有民主意识的班主任就应该真诚地、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说有辱学生人格的话,不做轻视学生人格的事。不管是平时相处还是批评教育,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人格的尊重。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尊敬老师、服从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乃至批评教育。学生对班级工作或班队活动经常会提出批评意见或建议,班主任一旦知晓就应慎重对待,该采纳的则尽快付诸行动。不宜采纳的则及时给予认真的解释,务必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本人及其意见或建议是重视的,从而使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学生心理得到满足和愉悦,便会对集体更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还会进而发展成为社会责任感。他们成年后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5.充分地信任,即相信学生的智慧,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觉悟和道德水准
整合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内容。班集体自我管理的目标、内容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相一致,是转化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帮助班集体形成自我管理的目标和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并把班级自我管理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班集体、小组和每位学生自我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如某班把“保持集体积极、快乐的情绪状态”作为班级自我管理目标、内容,在教师引导下,他们把“建立积极心态,学会调整情绪”作为集体与个体自我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进行具体的设计。
综上所述,班集体的自我管理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而是促进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班集体自我管理正是通过活动过程所隐含的集体与个体的自我教育过程,成为促进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动力机制。因此,班集体自我管理是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实现集体与个体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管理 自我管理
论文摘 要: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优秀,本文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阐述出发,概述了当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而指出加强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的现实意义所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学生总体素质的变化,以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问题做以下探讨和分析: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及现状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
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中职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在中职学校特定的教育模式中,根据社会的要求,合理地调配自我资源,有效地运用计划、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管理手段,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中职生在完成这些活动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与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现阶段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由于中职生大多是14岁~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正处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有所增强,有着展示自己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他们自我管理能力极度缺乏,致使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难题,突出表现有:
1.思想道德方面: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淡漠,法律意识、组织观念不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2.文化技能学习方面: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3.日常生活方面: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开始谈恋爱,沉迷于网吧,抽烟、喝酒、自由散漫;4.心理体魄方面:不少中职生心理脆弱,不会与同学相处,有些学生睚眦必报,打架斗殴。不爱运动,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玩耍,影响身体健康。
二、培养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选择,时代需要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趋势。2l世纪是一个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也是一个网络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时代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发展是时代的需要。
鉴于以上所列的目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为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中职学校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这样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走人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提高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现途径
(一)有效地激发中职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专生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要求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他们渴望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坚强的、高尚的人。然而,中专生自我意识中严重的自卑心理和自我认识偏差,严重阻碍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帮助他们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和明确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励、督促和引导他们不断战胜自己,激发和推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行班级学生自我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被管理者真正转变为管理者,学生主人翁和民主意识得到增强,从而焕发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
(二)为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提供空间和舞台
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被认可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人的自我意识当中最本质最优秀的内容,因此,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教师应开展系列化班级活动,为学生创造自我管理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班级奋斗目标的确立、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班级财务管理、主题班团活动的开展、校运动会的参与、班级间的联谊赛、实习成果展、手抄报制作等多种活动,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坚持让学生担任各项活动的主要角色,从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具体实施再到总结评价,教师应在幕后支持、指导并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强化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而学生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个体。在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班级内的所有力量融合并产生一种新的更大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集体和个体的潜在力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班级管理中,班级奋斗目标的设计、班级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等,教师都要给学生的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认真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职业价值观;职业竞争力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进而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以及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知识,对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建议.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显得相当严竣,为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我国逐步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机制,教育部门和教学机构为此也己经进行了不断地实践和改革,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通过各类就业市场实现就业.但是目前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管理,所做的调查研究还较少。因此,本项目以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收集了关于大学生就业及其职业生涯管理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以及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如何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建议.
一、调研结果
我们以武汉大学四个年级近400名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收集了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职业生涯管理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如下: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
1.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选择“了解很少”这一选项的三个年级学生比例分别为61%, 64%. 69%.可见,大一至大三各年级的同学对这一概念都缺乏了解。
2.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的重要性的认识,各个年级都感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的比例分别为79%,59%,77%。
3.面对就业准备的问题,各年级的意见比较统一,选择大三的比例依次为28},55},39}。而大一学生中,有35%的同学选择了在大一时就着手准备就业,而大二学生选择同一选项的更是低至6%。
(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面对职业目标的问题,参与调查的各年级都有相当多的同学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大一到大四选择此项的比例各占47%,45%,46%和32 %;而相比之下,有着长远又清晰目标的人数则非常少。
2.在“参加职业指导课程或活动”这项调查中,80%以上的同学较少参加或者根本没有参加过职业指导,三个年级的比例分别为90%,82%,94%;而经常参加职业指导的同学少之又少,分别占了各年级调查人数的3%,8%和6%。
3.通过对职业指导知识来源的调查,我们发现,90%以上的同学选择父母或报刊书籍等作为获取职业指导知识来源,相较之下,学校职业指导中心的来源不足10%。
(三)时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1.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程度。大部分同学都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选择“非常需要”或“需要”职业规划指导的同学占多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仍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没有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而选择了“需要一般”。
2.对职业指导需求的内容方面,同学们对职业礼仪、求职技巧、职场处世和专业择业等各方面都有需求,但对求职面试技巧的需求比较集中而普遍,三个年级的选择比例分别为42%. 44%和51%。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绝大部分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了解甚少,重视程度仍然不够。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多数低年级同学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大四学生确定目标的比例相对较高,但这部分同学的目标也大都是在大四之后才逐渐确定下来的。另外,在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来源方面,对于身边已有的资源,比如学校的选修课程和讲座等,同学们的热情和参与率都不高,系统的完整的职业规划培训就更谈不上了。而且同学们所获得的知识并不是通过系统的学习而大多通过浏览报纸书籍或者与父母交流得来。
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缺乏规划,综合素质未得到提高导致就业能力不高
首先,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缺乏规划。“很多同学没有进行规划,一方面是没有规划的意识,跟着感觉走;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考上大学之后怎么读,自己的兴趣在什么地方,目标在哪里,对这些问题并不是非常清楚,由此导致定位不准确。”这方面的缺失使许多大学生“坐下来不能写,站起来不能说,跑出去不能干”。部分同学把它归因于社会变化太快以致适应能力跟不上,或者学校的管理和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而实际上学生自身才是根本原因。
其次,大学生毕业时没有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他们对自身的才能、特长、爱好没有充分的估计和定位,同时也不清楚自己所选的行业是否适合自己滞着这种盲目性求职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只是纯粹的想找一份工作,而又好高鹜远、就业期望值偏高,最终导致大学生出现了“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的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影响了自我就业
一是“盲目攀比”的误区。有的毕业生择业时不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所学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等实际情况,而是观看和打听别的同学往那里签或到那里去。二是“一切向钱看”的误区。有的学生找工作,首先关注的是报酬多少,工资待遇如何。三是“个人理想主义”的误区。有的总想环境好一点,工资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把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四是“走向极端”的误区。有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工作的形势了解不够,对有关政策规定认识不清,在找工作时,缺乏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五是“侥幸心理”的误区。有的学生在校其间不认真学习,没学到真本事,毕业时把希望寄托在父母、亲朋好友身上。六是“创业追求体面”的误区。大学生创业存在着必须”做大事、创大业”的观念障碍,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三、政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引导就业:首先,政府应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缩小城乡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别。坚持政府为主导,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同时,在大学生毕业后,政府还应提供财政补贴,帮助大学生获取继续教育机会和企业实习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市场,大城市以其相对完备的资源配置、较高的工资水平、优质的各种生活设施等对大学生有着绝对的吸引力,而小城市,或者乡镇、农村等虽然高等人才紧缺,却难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而政府就需要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引导政策,如:提高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和乡镇就业的待遇;实现大城市与小城市、乡镇之间人才流动的良好对接等。另外,自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以来,作为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和就业质量,对于大学生和企业乃至社会的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这个环节中,政府要做的就是将这部法律落实,真正实现劳动力市场的良好、规范运转。
2.积极探索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设,积极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的双重作用。由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较晚,而且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的状况长期存在,因此劳动用工还极不规范。但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规范与健全,积极发展失业保险制度,对于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重大意义。我们认为政府在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初期,可以通过政府和学校补贴、学生缴纳部分失业保险费等方式将所有学生纳入失业保障的范围,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二)教育机构层面
1.横向:一是注重专业设置,使其更符合社会需求。大学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往往造成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过剩。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学生所找的工作有七成以上与本专业不匹配。高校要建立适应社会产业结构转换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主要在专业设置上增加弹性,调整专业设置,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良好循环.二是学习之外,加强实践学习,把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不再让课本成为学生学习的所有内容,而是结合时事或者具体可见的项目对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三是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辅导,引导学生形成对自己生涯管理的合理预期,并指导他们做好相关准备,一般来讲,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就意味着身份和地位的大变革.因此大学生常常对接受高等教育有着较高的预期,希望毕业后短期内能收益,这样就容易产生不合理的职业预期.
2.纵向: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速度和规模问题.现状表明,在短期内大幅度扩展高等教育规模导致的大学毕业生供给的增加,而其所学与市场需求并不完全对口,便出现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不平衡。一方面,二元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现状的存在要求高校要从为服务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供给机制,实施创新性人才培养战略。高校和社会形成良好互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平台,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域提供不同人才,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除了一般本科高校、高职高专外,一些符合规定的公办或者民办机构可以在政府支持下,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技能培训,使其更快更专业地进入社会,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
(三)学生层面
1.转变观念。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形成自身职业期望时可能过于关注职业地位、职业收入、职业发展等因素,而忽视了自身的性格和素质与这些职业的相互匹配性,导致了职业期望和实际就业现状的巨大偏差。这就需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预期,积极进入社会。
2.根据自身情况,客观选择未来发展方向。一般来讲,在入校之前,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发展前景,让自己对所学专业有明确认识。另一方面,对于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专长喜好,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较权威的测试以及同学、家长的评价,进行综合,然后客观对自己进行一个评价。
3.在校期间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不管是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把握,还是通过校内校外的学习、实践,大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高效完成任务。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还能通过人际交往等提升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把自己塑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4.培养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常常存在着择业自卑感、择业焦虑感、择业嫉妒心理、择业中的急于求成心理、盲目攀高、消极依赖心理等,每个人必须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客观的自我评价,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
论文关键词:高校 半军事化管理 自我管理 育人
论文摘要:高校半军事化管理工作对教育工作的正面作用与负面效应同时存在,为了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应将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到新的高度,与半军事化管理方式科学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将个性自由发展与成才作为教育工作最鲜明的目标。
当前,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采取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培养具备军人般意志品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的高素质人才。在半军事化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很多高校摸索出了一些宝贵经验,并在实践中收获了一定的管理成果。不过,半军事化管理在高校尚有一些问题有待商榷探讨,尤其是这种管理模式的运行和培养结果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距离,在工作中应进一步研究改进,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将育人成才统一到教育的最终目标上来。
一、半军事化管理的含义
高校的半军事化管理,在学术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而只是一种概略的说法。根据作者的经验和理解,所谓军事化管理,就是学校模仿军队的封闭式管理方式,通过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的一种方式。通过军事化管理,高校希望学生能够学习人民军队的忠于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学习军人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严格的工作作风,使大学生成长为具有铁的纪律、钢的意志,有爱国心、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采取半军事化管理的高校,一般是划归地方的原军事院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民办学院和私立院校。划归地方的原军事院校在划归地方之前是准军事化管理,归属地方后在惯有管理的基础上,延续了军队管理的部分模式和特征;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等高校,大多从入学生源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的顾虑出发,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弥补学生成绩的“先天”不足和学校等级较低的“后天”不利,该类院校希望通过半军事化管理的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企业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就业中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人群,并借此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利于招徕生源,从而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半军事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做法
半军事化管理的院校根据各自的情况,在具体管理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看,各校均有一些共性的特征。第一,在作息时间上都有非常严格和细致的安排,包括常规的上课时间在内,从起床到早自习、从晚自习到就寝,皆事无巨细有明确的规定。第二,有严格的各项考核制度以及包括学教师和学生干部在内的层级管理人员,以确保各项规定的绝对实施、纪律的严格遵守和秩序的有效保证。第三,时间和空间的非自如性。与地方院校相比,军事化管理院校的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受限是最为明显的一项特征
三、半军事化管理的结果
采取办军事化管理方案的院校,一般都对自己的工作持肯定的态度,并热衷于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以体现一种持续不断的发展态势。这种状况产生的根源,便是“管理主义”。管理主义的基本意思就是,将作为实现各种社会活动目标的基本手段的管理活动绝对化,并且把这种管理手段本身变成目的。在对于教育活动的分析和说明中,这种管理主义则是指把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也就是把教育管理者拥有的权利绝对化。因此在高校中,半军事化管理盲目地不断深化和加强,实际上是对教育理解的偏差,对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的负面后果估计不足。效率本位时代,学校教育也在探索高效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案,以期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社会更是上不乏一些企业打出“只要半军事化管理院校毕业的学生”的硬性要求,甚至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也是半军事化管理。高校这种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量身定做”的毕业生,的确在毕业后短期内体现出了就业的相对优势,即所谓“成材”。而相应的院校继而在用人单位和家长方面都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度,从而促进了学校的招生和进一步扩大、发展。这种结果从客观上更加坚定了学校继续并加强原有教育和管理模式的信心。从教育的宗旨来看,这种教育管理的模式,因为过分强调和锻炼了学生的服从意识,限制了学生思想和行动自主性、独立性,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均受到一定的压制,学生自身潜力的挖掘和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这是不符合教书育人的理念和教育的最终目标的。从个人发展的长远视角来看,半军事化管理方式值得肯定的背面,是压制了个人发展的自由度和创造性,是教育工作的败笔。
四、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半军事化管理工作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误区,就是没有真正将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事实上,高校主体是双主体:教师和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着重强调学生要“服从管理”,并通过各种考核、检查、监督、惩罚机制来保证制度的绝对实施和管理的绝对权威,却很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管理。他们没有自我控制、自我思考、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的主动过程,缺少了在认识与思考方面成长的关键环节,只是在形式上体现了整齐划一的秩序,在表面上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而内心的认知和成长缺乏尊重。现代管理理念要求“以人为本”,认为应当重视组织成员的地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尊重组织成员的人性和价值取向等。
五、学生的自我管理
现代高校学生成长的时代和自身所处的成长阶段,决定着当代大学生的一些共同特点:思维活跃,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个性发展和成才有更高要求;对人生、社会有探索认知的欲望;有被社会尊重认可的需要。这些特点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相应随之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以更人性化、更科学、更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从高校学生管理本身来看,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管理,才能实现学生工作的科学分配,将该项工作做细做实。所谓学生的自我管理,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实现学生管理学生;个人对自身的管理,明晓“慎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能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首先要求教师队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一,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制定科学的方案,在进行有效引导的同时给学生自我管理以足够的空间。
第二,学生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健全自身知识结构,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有必要的掌握。能够理解性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思想动态、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据文献显示,我国高校目前学生工作人员中大多数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工作凭经验,专业化程度低,这就使他们的管理观念、规律运用、方法创新受到限制,管理水平低,难有新的突破。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学生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如理论研讨,继续学习等,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使之真正掌握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和高校管理理论,并能利用这些规律借助学生自我管理做好学生工作。第三,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人格魅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个人威信需要进一步建立。睿智、热情、通达、真诚、勤奋、受人尊重等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一种可贵素质,对于搞好学生工作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干部起到表率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要求完善学生干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人力资源丰富、了解学生前沿动态的优势,实现同一人群的自我管理。学校要给学生干部足够的空间和权限参与管理工作,还要提供相应的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六、有机融合半军事化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半军事化管理方式有一些负面因素,但亦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如锻炼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习得良好的行为举止规范等。实践与理论同样重要,单一的理论和说教而缺乏实践的体验,是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放羊式”的管理少了“保姆式”关怀,也不能称之为完善的教育理念。同样,半军事化管理单一的训练模式不能从思想上解决根本问题。教育,是通过平等的交往和对话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知识和情感的传递,是心灵的沟通与碰撞。而训练则是通过一定的强化手段向训练对象灌输训练者的想法和意志,使受训者达到训练者所期望的水平。教育与训练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沟通是对话式的、双向的,后者的沟通方式是灌输式的、单向的;教育可以促成心灵的转向和生长,而训练只能带来技能的提高。很多军事化管理院校容易把教育简单的等同于训练,从而导致学校管理者单纯的认为通过纪律来约束对时间和空间的控制与强化就能提高“训练”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如何才能在高校内实现半军事化管理,同时又能满足学生自我管理的需要呢?笔者认为,分阶段、有侧重的管理可以作为一种不错的选择方式。简要说来,就是大一新生刚入学来的第一年,学校可以将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作为侧重,让告别中学的青少年体验纪律严明、井然有序的学习生活,提高体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增强团队精神。同时,还要开展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思想工作的建设。大二以后,实施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侧重:给学生以宽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学习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在失败和犯错误中学会反思,在知识的探索和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成长过程中锻炼自立自强精神,在被动学习和主动求知中体验自由和约束的意义,在学业和事业的压力下感受创新能力的重要和终身学习的意义。
基于对教育的理解和尊重,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教育活动需要管理,但是管理不能代替教育。将半军事化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机融合,有助于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即育人成才,而不只是育人成材。
[论文关键词] 自我管理 综合素质 大学生 民族地区
[论文摘要] 由于诸多原因,民族地区大学生存在明显的缺点。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民族地区高校的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民族地区大学生有鲜明的特点:老实本分,比较能吃苦,有强烈的发展愿望;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烈,接受新鲜事物快;思想和价值观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多地转向实用实惠,心理相对浮躁,功利性强等。从目前来看,民族地区高校中大部分是本地生源。众所周知,民族地区多在边远山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经济欠发达,贫困学生相当多,故民族地区大学生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往往缺乏健康的自我意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缺乏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综合素质整体偏低和社会适应能力差[1]。此外,部分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缺乏和子女交流,更谈不上教育子女,子女易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2]。可见,民族地区大学生需要各种帮助以完成学业。所以,在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针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1.民族地区高校当前的学生管理模式和弊端
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仍采用以管理为主、教育为辅,指挥为主、服务为辅,灌输为主、引领为辅[3]的模式,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是“精英教育”时代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现今教育大众化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适应不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条件,高校本应该顺应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从管理上“营造一种导向,创造一种氛围,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在学习中教育自我,在实践中管理自我,在生活中服务自我。然而,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比如:将学生管理得过死,学生没有主动性;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生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就业竞争力弱、实际工作能力不突出等。所以,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加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培育,提高综合素质,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非常重要。
2.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2.1 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是将学生管理得过死,学生没有主动性。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教育体制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以人为本,注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校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民族的希望,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学会自我管理。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独立地处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很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之中。从这点意义上说,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4]。
2.2 自我管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我管理模式就是让大学生作自己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事务,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更全面的锻炼。大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坚强的意志和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理性地面对现实、冷静地分析问题,不断地激发出自身的潜能,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对问题的心理素质。可见,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能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5]。
2.3 自我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在校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量的激增,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数量相对不足,被迫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日常事务中,造成管理质量低下,新招聘的辅导员没有管理经验,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亟待提升。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够使每个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活动中,在不增加辅导员的情况下就能把学生教育好,学生工作者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服务职能和自身的学习提高,为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创造更佳的环境。因此,采用自我管理方法,使民族地区大学生具备在学习中教育自我、在实践中管理自我、在生活中服务自我的基本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目标要求
3.1 学会管理目标
理想是个人不断追求进步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们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大学生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具备终身学习、有效交流、科学研究能力”的职业人。要实现这个理想就要学会管理目标,对目标任务进行有效分解,具体安排到年、月、日,然后每天做好计划内的事情,逐步去实现既定目标。
3.2 学会管理学习
学会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习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空间,大学生自我管理应该从学习开始。在学习当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课外活动与学习相冲突,交友和学业相抵触,需要同学们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在管理好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促进全面发展。管理学习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学期课程修读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其次要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然后选择好学习工具,充分利用教科书、图书资料、网络课程等。还要定期检查学习效果,找些综合练习题、网络课程试题、职业资格考试题来练习,发现薄弱环节要注意加强复习,巩固提高。
3.3 学会管理情绪和社交
情绪的好坏不仅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往往还会决定事情的成败。我们共同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需要每个成员都学会管理情绪,才能保持家庭和睦。同学之间有矛盾要讲究化解策略,不要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吵大闹,甚至打击报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大家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善于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另外,良师益友会深远的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师的指导和益友的帮助,我们要严格选择良师和益友,保持密切来往,不断吸收良师益友的先进思想、成功经验,转化成自己追求完善和超越自我的内在动力。
3.4 学会管理财物
财物是开展事业不可缺少的,没有财物的支撑就不能顺利开展各项活动,事业很难获得成功。大学生在校花费主要靠父母供给,基本上没有理财观念。另外,民族地区大学生中贫困生占相当大的比例,如何解决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因此学会合理消费与理财,对于民族地区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制定每月支出计划,避免“今朝有酒今朝醉”;争取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适当社会兼职;尝试做低风险的小生意等。
4.创造条件促进民族地区大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形成后能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因此要改变旧的不良习惯,创造条件建立自我管理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4.1 建设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
4.1.1 教师和管理者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任课教师要传授自我管理的基本知识,针对不同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自我管理的指导,积极开展讨论式教学与合作式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管理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职能要从管理训导向咨询服务转变,积极为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创造条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
4.1.2 大学生要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大学生既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又是实施自我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自我管理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成败。由于民族地区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等缺陷,并且在学习与生活上有较大的依赖性,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不高,这些影响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实施。因此要加强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整个学校形成注重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并使自我管理的理念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
4.2 放手让大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与学习是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的主阵地。由于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上,因此要充分发挥出日常学习与生活管理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管理。从一日之计在于晨到晚上的枕边三思,从学习、生活、工作到人际关系以及感情的建立,均要实行全天候的自我管理。通过日常管理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积极而自信的人生观。
“学长制”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益补充。学长制是一种在国际上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选择工作责任感强、工作能力突出、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技能扎实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长,以寝室为单位对口帮扶、指导新生,使新生及时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帮助他们规划奋斗目标。这种“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能起到 “导学、导管、导助”的作用,对学校管理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学生团体是学校管理系统的重要单元,也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训练的重要基地。班级是学校管理最基本的单位,要将管理重心下移至班级,以班级委员会的自治化管理为优秀,以寝室长为成员,形成班级事务委员会,对自然班级日常事务进行自治,做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学生党团组织和各种协会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广大学子的踊跃参加,基本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学生不论是在团体的选择上,还是完成某项活动任务方面,都离不开自我管理,是大学生锻炼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好平台。
各种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自我管理锻炼的机会,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广泛参与。这是认识社会、走入社会的重要形式,更是实现“成长成人成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实践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途径[6]。
纵观世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将是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主流趋势。自我管理是解决民族地区大学生当前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各高校应有序地推进大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管理育人作用做出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论文关键词:民办高校 自我管理能力 原因 对策
论文摘要: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主要原因,是高度依赖辅导员,心理困惑难以解决,经济上不能自控,自制力培养缺位,轻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民办高校要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定义
什么是自我管理?简而言之,就是自己对自己进行有效的管理。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是指民办高校大学生为了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利用和整合自身资源,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控制、自我规划、自我学习、自我激励与自我开发等一系列的活动。那么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活动时,所采用的具体方式、方法以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基本上是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上能够处理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些问题,但有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显得还很不成熟,依赖性很强。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依赖辅导员。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不同于公办高校,其教学过程也完全不同于高中。那么,对学生自觉性要求就更高,主要是依赖于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在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一方面高度依赖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习惯于高中阶段的保姆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的管理方式。从高中进入大学后,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导致无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很多学生上网和谈恋爱成了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民办高校学生不是自我管理,而是做什么都依赖辅导员。为了达到安全的目的,民办高校也要求辅导员全心全意做好学生的各项工作,从入学到毕业以及日常生活等,什么事情都要管,从而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心理困惑难以解决。考上民办高校的小部分学生有自卑的心理,自认为是高考失利或成绩差才进入民办高校,认为上民办高校低人一等,在以前的高中同学或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以及民办高校,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等等。从而导致不能对自我进行调节、控制和认知,不能很好的解决心理困惑和消极情绪。民办高校大学生缺乏自信心,引发并加剧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心理上的不健全,难以掌控或化解心理困惑,限制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经济上不能自控。民办高校大学生,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好,在经济上有着相对独立性,在学校生活学习远离父母,自己掌握着经济支配的大权。除了学费之外,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名目繁多,培训、恋爱、人际交往、娱乐、学习等都需要金钱支撑,如果在经济上自我管理不够,很容易引发各种学生管理上的问题。许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在支配金钱上不能自控,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别的甚至不以为然。部分学生消费缺少计划性,虚荣心强、攀比成风、铺张浪费,同学朋友之间常有借贷,很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摩擦。民办高校很多学生在消费上具有盲目性,自我控制力很差不能抵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家里给的钱很少用于学习而是玩乐,从而引发沉湎娱乐荒废学业的情况比较突出。
4、自制力培养缺位。民办高校现在校大学生,都是我国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大很多的弊端,民办高校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和中学教育的积累期后,一旦离开家庭的庇护,自制力差在大学教育时集中表现出来。许多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在集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和弱点,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的勇气。个别学生由于家庭娇纵习以为常,缺乏应有的自制力,一旦离开了父母可以控制的范围,环境有了变化之后,就不能管理好自己,不能理智地判断是非,个别甚至置校纪校规于不顾。
5、轻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同样也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为主的影响,重文化教育,轻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大学生大都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同时缺乏独立人格的教育, 老师和家长的权威说教代替学生的自我思考,从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三、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今后成长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能够有效进行自我管理的学生,将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非常广泛的学习,主动吸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让自己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步入社会后,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因此,民办高校要适应我国教育环境和学生情况的变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1、完善自我,提高认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民办高校大学生只在拥有了独立意识、团队精神和大局观念后,才会有积极主动符合实际情况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 才会有较强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尊心;做事认真负责、有条不紊、细心; 遇事不盲目, 有自己的主见和分析,以及判断能力,从而果断的作出决定; 养成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民办高校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能做自己的主人。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实现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民办高校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学习和总结怎样培养和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民办高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各种问题,正确把握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目标,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道路。同时,民办高校大学生应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保持自信是积极心态的根本,宽容是人际交往的粘合剂,自我调节是通往积极心态之舟。民办高校大学生们在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合理理财规划的同时,还要经常性的进行自我对照,在日常生活的实行过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充分放权,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应改变以辅导员为主的保姆式管理,做到抓大放小,将管理重心下移,充分放权于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要重点抓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设计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就要从繁杂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充分的相信学生干部,给予学生干部最大限度的自主权。第一,改变以住的保姆式做法,将管理重心下移给班委会团支部的学生干部。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所需管理的学生最少在200以上,多的400以上,人数众多,面对这么多的学生,且每个学生的性格、思想、心理和行为各异,完全依靠辅导员是无法完全掌握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班级管理梯度,对学生分层次进行管理,以班委会团支部的自主管理为优秀,做到统筹全局,把握班级整体的动态。对于各班级的具体事务,辅导员应以前期指导、中期控制,后期调整为主。第二,要加强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到学生干部的转变,是由被管理者向管理者转变的一个过程,也是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的过程。学生干部始终处在学生班级的这样一个正式群体中,他们更了解班上同学的实际情况,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其他学生的影响,远胜于我们传统的说教和专门的思想工作。以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干部组成的班委会团支部,将是我们广大学生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最后,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学生干部选拔、组织、培训、激励和考核的机制。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管理要控制和把握住学生的主要发展方向,放权给学生干部的先决条件,是要健全学生干部的管理制度。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和科学管理的原则。
3、转变观念,教育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理念。第一,在学生管理中转变观念,将命令式的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的观念,改变为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科学民主参与。民办高校应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发掘潜能,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不能把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和方式仅仅当作是管理者实现教育管理的手段。第二,作为民办高校必须要明确管理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被动的管理对象。不能再用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就是教育对象,学校管理的目标就是约束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限制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不够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日常管理。在现在的民办高校教学中,重理论轻应用,这种课堂教育理念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发展意识的要求。必须要转变观念,教育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发挥其自我管理意识和潜能。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搞高认识、充分放权和转变观变等。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不是忽视或放弃对学生的严格教育和管理,而是要“以人为本”、“以学治学”,运用更好的管理技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民办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