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0 03:51: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配送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方面,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理论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消极学习的现象经常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引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理实一体化”是一种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从学生认知规律的技能开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同步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是高职院校认可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最佳模式。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做到“做什么工作,课程就教什么”。通过调查,物流管理专业和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如果从事配送中心管理相关工作,一般是做仓库管理、分拣、复核、信息处理、客户服务,未来几年后可能会做到仓库主管。根据这种职业规划,《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改革思路是:结合高职学生在配送中心的工作岗位,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根据各项工作流程的顺序设计课程学习情境;以企业实际、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每个工作任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细化;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对每个工作任务设计配套的工作页;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一)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
根据配送中心从事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如下:(1)信息员。会操作相关的物流软件,能填写和实时传递仓单和订单;(2)仓库保管员。能对货物进行验收、入库、填写入库单据、货物保管和养护、堆码、盘点、出库;(3)分拣。能按客户订单要求填写出库单、配货单、送货单,能配货,能正确操作相关的设备;(4)复核。根据客户订单要求整理货物,核对配送货物和单据,能正确使用打包捆包设备。
(二)提取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配送中心主要涉及十个服务项目:(1)商品结构与库存管理;(2)配送过程中如何确保商品品质;(3)客户紧急追加、减货的弹性;(4)根据需要确定配送时间安排;(5)缺货率控制;(6)退货处理;(7)流通中的拆零工作;(8)配送中心服务半径及门店编号管理;(9)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10)建立客户服务窗口。根据以上十个服务项目,配送中心从业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有以下一些:(1)商品检验和仓储业务。主要任务是检查并接受货物的数量,质量验收货物,办理入库手续;(2)商品的保管和维护、堆码、库存和出库工作。主要任务是保管和维护,根据库存商品的要求,合理堆放货物,办理货物的出库手续;(3)客户订单的处理业务。主要任务是收集客户订单,了解各种货物数量的总需求,将订单任务分发到各个职能部门;(4)分拣业务。主要任务是根据订单要求对货物进行分拣;(5)流通加工作业。主要任务按客户订单要求对某些货物进行简单的加工;(6)装车配载与车辆调度作业。主要任务是送货车辆的合理配载和车辆的合理调度;(7)配送路线的规划作业。主要是配送路线的优化;(8)退货处理。主要是为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妥善处理客户退货;(9)仓储配送中心的补货作业。主要任务是对拣选区或分拣区的货架,自动分拣机补货。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学院先后与沃尔玛武汉光谷店、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大道物流等相关企业建立了学生定期进行仓储配送业务实训的校外实训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了学生从“企业认知实践”到“企业课程实践”,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一系列学生企业实践的保障体系。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企业行”活动,每年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一个月。在此期间,专业教师收集了企业相关素材与案例,向企业专家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企业实际案例,针对特定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讲授中将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一方面加深学生对配送中心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到相应企业去实习提供了岗前培训,提前了解企业。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小组,教师设置情境,根据完整的工作过程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获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评估工作过程”,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体系。以《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库存管理模块中的订货子模块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实施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设置:月末,沃尔玛武汉光谷店食品类的方便食品进行盘点,经过盘点,发现如下情况:有6个小类商品短缺,1种休闲 食品快过期,6件商品塑料包装发生破裂有变质现象。思考题:盘点的流程和内容是什么?盘点发现:商品短缺如何订货?商品变质后怎么办?工作任务:对仓库中指定区域的货物数量进行盘点,并检查货物质量情况,检查保管条件、库存状况,审核仓库账物吻合情况,结合上期盘点记录,分析3种主要货物的流量情况,给出订货的合理性建议,最后形成库存分析报告。
(三)课程实践
让学生深入企业中进行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分小组到企业的仓储配送部门进行实践,使学生体会到:“我听过,我会忘记;我学过,我会知道;如果我做过,我会记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熟悉相关物流企业配送管理的实际工作流程。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这门课程可能采用一种结构化考核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及能力培养三个方面,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0%、20%、50%,充分体现“强化能力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的考核思想。考核方案采用定性和定量标准结合,并尽可能将定性指标量化。通过对《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这门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的改革,确定了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建立一个以职业岗位操作过程为导向,融入行业标准,对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理念与实践的整合;形成以职业能力为优秀,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在配送中心岗位上的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得到磨练,做到边看边学,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作者:沈艳 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项目背景
随着O2O电商业务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内的“线上营销”与“线下统一配送”结合的新模式逐渐兴起,传统的单一形式的物流配送运作模式已不适应日益增多的此类订单业务需求,为了提高多订单处理效率与车载配送作业服务的速率与质量,本文提出一套以线上线下结合的统一配送为优秀的物流管理监控平台,该平台以Java编码语言为优秀,采用B/S架构基于J2EE研发,方便有效地管理和监控各项物流配送作业流程。
2方案概述
2.1系统输入输出
物流配送监控系统的输入输出方式是以订单为需求下发的配送作业流程。线上系统接受订单任务之后,通过管理层审核确认订单,分发到对应配送中心,然后配送中心选定配送车辆进行订单配送作业。
2.2系统功能概述
本系统包括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客户管理模块”、“线路调度管理模块”、“配送作业监控模块”、“车辆运行统计模块”。各模块功能说明如下:(1)客户管理:对于物流配送的客户对象实施可视化地图数据及业务数据管理。其中包含客户与线上系统CRM模块数据的同步更新、报表打印和导出、地理信息导入数据库以及按路网推荐线路等功能。(2)线路调度管理:针对物流订单业务需求,管理订单配送线路。根据任务执行状态,对未提交的订单预测配送线路,对已提交的订单生成并下发车辆配送线路,而且对已配送完成的线路,可保留为经验线路,便于再次执行配送。另外还包含车辆管理、订单数据报表打印及输出、线路优化等功能。(3)配送作业监控:根据已下发的任务配送线路,管理车辆配送业务。该模块通过与GPS车载导航定位模块连接,实时获取在线车辆的地理数据,实现电子地图车辆定位功能,而且还与视频实时监控模块连接,实现车辆运行状态的真实监控查看。对已完成配送作业的车辆,可查看送货详情与其对应的车辆轨迹,如果发生其他事故,发引发系统车辆报警。另外,该模块还提供客户查询、当日配送任务汇总、影子线路查询等。(4)车辆运行统计:对于可配送任务的车辆实施基础信息管理。其中包括配送车辆的基础信息管理、配送线路设置、行驶里程管理以及车辆运行统计等。
3系统优秀功能
3.1客户管理
3.1.1模块流程图
3.1.2客户数据同步接口此接口是与线上CRM系统户信息建立数据同步更新操作,通过页面脚本事件驱动后台存储过程与当前业务数据库进行异步数据同步,功能完成后,返回信息同步结果提示。
3.1.3客户信息管理对客户属性信息执行更新操作。系统中针对某一客户记录进行信息编辑,比如更改客户的配送中心、订货信息及提交状态等基础信息,用户还可以针对无坐标的客户点执行在电子地图取点,添加地理经纬信息。
3.1.4客户地图定位单一客户可根据记录所在的地理经纬信息,执行GIS地图服务查询功能,将图元定位在一定比例尺范围内,并且显示相关的属性信息。
3.2线路调度管理
3.2.1模块流程图
3.2.2订单数据同步接口待处理订单数据需要与线上系统订单任务数据保持数据同步,功能执行方式与客户数据同步实现机制一样,功能完成后,返回信息订单同步结果提示。
3.2.3线路信息条件加载查询线路信息按线上下发过来的订单数据匹配配送车辆和客户点加载更新。其条件约束有指定的配送中心与订单日期。
3.2.4配送线路优化线路优化功能是指在匹配相应配送车辆的同时把临近或同一配送范围内的客户点优化到推荐线路上,使得指定配送车辆到各个客户点达到最短最优距离,从而完成配送作业任务。根据最优线路调度,下发配送任务到送货员,并生成当日配送线路,以区域地图方式展示配送线路轨迹。
3.2.5线路区域定位线路区域定位是指把当前选定的配送线路按照此线路所经过的客户点在电子地图渲染显示,线路是一条不间断的客户点按照配送目标连续生成路径。
3.2.6客户点圈选调整线路地图工具栏提供配送线路上的客户点圈选调整功能,在执行地图选定客户点之后,选择其它配送线路,可实现线路调整。
3.2.7经验线路管理根据配送任务已完成的订单线路,建立经验线路存储管理,便于配送线路的重用。编辑的属性有配送中心名称和配送线路名称等,此外,针对某一经验线路系统提供线路分配车辆功能,按照“操作”执行移除或添加车辆到线路。
3.3配送作业监控
3.3.1实时监控系统根据GPS实时返回的数据,进行配送车辆实时定位及对应信息状态刷新显示,其中包含车辆的运行状态、形式速度和当前所在的经纬位置。同时,系统与车载终端视频像头模块连接,实时传输视频信号数据,实现在线配送车辆运行的实时视频监控。
3.3.2车辆轨迹回放针对已完成配送作业的车辆线路记载为轨迹,系统可根据车辆的停留时间和运送状态以地图动画形式回放轨迹。
3.3.3车辆警报相关的车辆的报警的设置和报警信息查询。例如未归班报警、违法使出、超长停车、越界、盗抢等。
3.3.4影子线路根据车辆调度任务下发和生成路径,则显示对应配送车辆的“影子线路”信息。其中包括行驶路线、服务客户、配送货量、应收现金等信息,并且与实际行驶线路进行比较。
4结束语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O2O电商的城市统一配送模式的物流管理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产品、食品、日用品、烟草和医药等行业的O2O城市内配送,具开放性、兼容性、易于实施、节约成本等特点。
作者:汲业单位: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现状分析;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配送组织现实模式等进行讲述,包括了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规模日益扩大但功能不健全、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第二方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以储运业为主体的第三方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本文就宁夏特色农业物流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在综合物流系统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的特色农业物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宁夏经济发展实际的特色农业物流系统配送模式。
【关键词】物流系统;配送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农产品物流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需要对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深入进行研究。尽管发展迅速的工业品物流模式能为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立与发展能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但长期以来,理论界缺乏对区域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专门研究,在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使得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如何针对宁夏省的自身特点设计出高效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配送模式,对于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充分发挥鲜活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现状分析
从理论上讲,物流系统由物流主体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三个分系统组成。其中,物流主体系统主要包括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在我国主要指农户),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包括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贩销户,农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零售终端比如连锁超市便利店等)。物流作业系统是指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的种种技能和技术,保证生产据点、物流据点、配送路线的正常运作,以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效率。物流信息系统是指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1.1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规模日益扩大但功能不健全:近些年来,从事鲜活农产品经济经营的主体逐渐增多,主要体现在各类批发市场的建设上。吴忠水果批发市场建设投资达206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3060万元,建筑面积达21000平方米,经营面积达34323平方米,经营果蔬品种达100余种,年客流量达912万人次,年成交额2.5亿元,年成交量为3亿公斤,是吴忠市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位居宁夏第二农产品集散中心。宁夏中卫宣和禽蛋专业批发市场位于中卫县东南部的宣和镇,占地面积40余亩,市场面积10330平方米,市场年客流量达3万人次,年交易量2万吨,其中禽蛋交易额2亿元以上。宁夏中宁县枸杞产地批发市场位于中宁县北环路,市场辐射宁夏、新疆、内蒙、陕西、河北、湖北、山西等多个省区,日客流量达2000人,日交易量70吨以上,旺季日成交额达200多万元,年交易额1.4亿元。宁夏灵武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位于灵武市郭家桥乡,市场屠宰的牛羊肉产品远销除海南,西藏等以外的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日均客流量达4000人次,高峰期可达1.5万人次,年交易额突破2亿元,该市场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牛羊肉及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作为承载宁夏省主要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的优秀形式,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但是批发市场的功能仍然局限于传统批发市场的功能,即它将众多生产者的产品通过多种供应渠道汇集到一起,然后通过各种销售渠道送达消费者。由于鲜活农产品易腐烂、不易保鲜的特点,对批发市场的仓储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绝大部分批发市场忽视这方面的建设,直接导致了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繁琐、交易效率低下、流通时间过长、损失率较大等后果,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1.2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在鲜活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运用方面,应用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主要有物流信息技术,冷藏运输技术,仓储保鲜技术等,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目前,对于宁夏省农民出售产品而言,农村信息服务点、电视、广播和电话是主要的信息渠道。据统计,我区5个地级市、22个县区、198个乡镇、2379个行政村,自2005年就已完成了村村通电话工程,截止2006年底,顺利解决了20乡镇不通光缆,91个乡镇不通宽带的问题。宁夏在187个乡镇已经全部通光缆、通宽带的基础上,用3至5年时间解决所有行政村宽带接入问题,在2007年年底,通光缆的行政村将达600多个。农产品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基本形成,在全区内形成了多条信息采集渠道和信息采集点,定期采集农村生产动态、供求、价格、科技、灾害、疫情、气象、农民收入等信息,形成了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信息采集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优秀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基层信息平台建设迅速。一是建立了以“宁夏农业信息网”为基础平台的省区级农业信息网站。目前已成立为宁夏农业信息交流服务的优秀平台。二是自治区所有市县(区)全部建成了农业信息平台。其中“中宁枸杞之乡”、“利通农业信息网”、“平罗农业综合信息网”等市县(区)的特色农业网站,内容结构合理,信息服务的领域日益拓展并接近用户需求。三是有8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占乡镇总数的45%。还在集镇、市场和村庄设立了120个信息的窗口。尽管近几年宁夏省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相对于农业来说覆盖面有限,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表现在:一是用于农村信息服务的硬件建设、网络运行、信息采集、分布的资金短缺,光纤线路未能通到大部分农村乡镇,电脑在农村的使用率很低,电脑网络只存在于农村乡镇企业中,几乎没有农民为出售产品而购置电脑上网。目前,宁夏省内已有的农业物流专业服务网和各地市的农业信息网与县市一级、有关大中型企业联网的不多,农产品运输网、仓储网几乎处于空白,这些都对鲜活农产品的有效流通造成障碍。二是电话虽是便捷的通信工具,但因其可获取的信息资源不丰富且成本较高,目前只有富裕户和农村专业户的经营中较常使用。是三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物流中间商中,目前仍处于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信息技术初级阶段,先进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很少得到应用,冷藏运输技术、保鲜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很低。
2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配送组织现实模式
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现状,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物流作业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体系综合化。依据宁夏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鲜活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流系统发展的趋势,提出以下四种物流配送模式。
2.1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销地批发市场中批发商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交易伙伴不固定,大部分都属于随机交易,品种货源比较丰富,包括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贩销户,可以自由选择交易的品种,这种模式的配送中心规模都比较小,所以交易的量也比较小,基本上没有冷库、一般是常温储存和运输。
2.2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配送模式的货源全部来自自有基地生产的产品,所以货源相对比较稳定,反应快速、灵活,能够更好的满足农产品基地在物流业务上的时间、空间要求,能更好地保持鲜活易腐农产品的新鲜度,能更快速、灵活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在物流系统的运作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不必承担就货物配送的佣金问题的谈判成本,提高了配送服务效率。2.3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第二方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连锁企业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典型就是超市自建的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我国超市经营鲜活农产品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提升超市的人气,从而带动商品整体营业额的增加,这种模式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更高的要求,对农产品进行优选、包装、深加工,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超市的进货成本,统一进货,规模采购,大大降低了生鲜农产品的采购价格,高效地配送,有效地缩短了产品的流通时间,降低了流通损耗,从而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完好度,减少连锁店的存货和损耗。
2.4以储运业为主体的第三方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运输、仓储业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货源的供应有组织保障,公司与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事先签订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利,构成较为稳定和长期的交易行为,各节点的彼此信任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由于单个农户的种植规模比较小,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品质和规格不均等,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加之交易成本高,因此单个农户无法满足一些特定客户的需求,而通过公司、基地、协会有组织的货源的供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通过双方合同形式,详细规定品种、数量、包装规格、等级、运输时限等内容,并且双方企业一般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比较规范的企业组织形式,合同双方对于合同履行所负有的责任也很明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鲜活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同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内容提要:商业活动的发展必然进一步促进社会化大分工,而分工的结果则是使得商品集中生产和分散销售,由此自然地发展产生出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运输行业。
配送是运输的升级,特别是在现在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的买方市场,要做到合理的配送,需要比以前简单的运输更多的精力和更科学的管理。那么关于配送范围是作为一个配送中心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关键要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那么一个城区的管理范围的扩大势必会影响到作为该城区配送中心范围的扩大。究竟应该如何去管理这个发展趋势呢,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论点。
关键字:配送,管理,管理技术,城市运输,经济范围规划
城市配送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生产能力的不断发展,剩余产品过剩促成交换的出现,这就是早期的商业活动。历史的见证商业活动的发展引起了进一步社会化大分工,而分工的结果则是使得商品生产的集中化同时销售消费的分散化,消费的分散引发的商品空间位置的移动运输由此产生出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运输行业。早期的运输只是简单的将物品从生产场地运送至销售场地的简单搬运活动。
作为配送,是运输活动的升级,现行市场由于过剩的商品而逐渐发展成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多了,自然消费要求就提高了。那么,在现在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要做到合理的个性配送,就需要花费比以前简单的运输更多的精力和更科学的管理。作为一个城市的配送中心规划城市的配送往往会通过对城市幅面地域进行划分,规划运输路线和运输区域等等。那么关于配送范围是作为一个配送中心商业性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关键要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一个城区的管理范围的扩大势必会影响到作为该城区配送中心范围的扩大。运输线路的重新规划和运输路线的增长、人力物力的增加对一个商业性配送中心来说就是一个很重的负担。
那么,面对市场竞争仍然不断扩大,应该如何规划一个配送中心的业务内容才能使企业面对挑战却一往如故地处于不败之地呢?
另一种局面
我们都听说了大型企业拆分的例子。凡是企业规模过大而影响到企业经营盈利的情况下,企业的决策者会通过把大型的企业按照区域或者职能把大企业拆分成几个相关联但是独立经营的分企业,通过这种做法使得企业的盈利趋于最大化。
这时候市场格局出现了巨大变化,首先大型企业自身的向外扩张性行为。大型企业为了吞食更大的市场而让自己的业务范围不断增大,向城市扩展边缘的方向不断延伸,旨在于占领尚未被人开发的新市场。但是这时候企业面临着两个问题,就是新市场的开发的初期投入和风险管理。新市场的前景通常是没有办法做出准确预测的,规划这只能通过对该地区的消费者数量以及消费者消费能力,还有自身的市场渗透计划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规划,但是人为的分析和现实的变化情况总归会有差距。风险管理更加需要经验丰富却富有创造力的规划者管理者来共同管理,对投入产出的比率的控制,对市场变化的分析和决策,都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人力以及物力。
另一种情况,是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划分行为。中小型企业的人力和物力通常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抗衡,这时候只有争夺被大型企业忽略掉的一些市场,由于企业数量繁多,市场若是希望避开无谓的剧烈争夺,那么就要进行市场划分。于是专业配送的出现发展开始,以配送内容进行划分的大致有:关于大型货件的配送,危险品货件的配送,特快货品配送等等;另外也有通过配送区域划分的有:专线配送,城区区域模块配送,边境对市中心配送等等。市场的划分使得市场结构较为和谐的发展,这样早就一定程度的业务重叠引发竞争现象,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自身的业务内容和业务水平;同时划分也避免了过度竞争,避免了资源的过多浪费。
所以作为新近行业的产业,我们换个角度想,把城市的配送划分成几个配送区域,而作一种专线配送,在现阶段仍然是可行的。
城市配送区域的划分事实上可以看作是这种城市地域拆分的雏形,作为一个营业性企业资源只有限性,我们只能将有限的资源作有利的划分,从而使得资源的收益率最大化。那么我们应该考虑一个问题,是否放弃一定的市场而专注以另一部分市场,然后增强自己的配送水平是自身的企业在某一部分市场成为一种品牌产品?
关于现代化配送技术的合理采用
作为一个理智的企业决策者自然会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先进技术都用上就可以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技术含量的把握,应该根据一个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而确定。
就像有的企业规模巨大,为了保证运营机制的流畅运作,若是任何环节任何细节都采用人力进行管理操作那么势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负担,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难免就会出现一些错误,更可怕的是有时候一点小错误会通过管理层次的传递而不断扩大最后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作为大规模管理的企业应该选择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计算机管理机制对企业的运作进行辅助管理,减少人力操作,并且计算机管理通常会使得企业信息传递速度大幅度增快和更新,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最近的企业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管理等活动。比如说像现在很多企业运用的自动化系统——第三方物流协同化配送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系统是面向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设计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基于实时业务数据汇总的运输及协同配送计划优化技术和先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组织的管理手段为基础,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和协同化配送软件系统。总体上,这个第三方物流协同化配送信息系统包括第三方物流干线运输系统、协同化配送系统,及计划调度、货物跟踪查询和信息增值服务系统。
作为一个大型企业的管理幅度已经远远大于人所能达到的极限,这时候是必须要运用高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系统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以便使得企业的运营顺畅健康发展。
而相对来讲,中小型的企业却应该以扎实紧密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为主。首先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来说规模小得多,管理层次减少有利于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那么通常这种时候采用过于先进的昂贵的管理系统就成为没有必要的麻烦了。
综述:
作为一个商业性的企业来说,企业的盈利是企业的生存根本。合理的运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对企业进行资源调配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那么作为一个配送行业,配送的管理就是企业的命脉,运用得好则可以不断突进不断发展。
配送到至今21世纪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从最初的运输搬运开始,继而发展到协调生产与销售的计划安排,继而可以发展到可以协调整个供应链和谐运作的绩效功能。这就是一种行业衍生产品,这是作为现阶段企业谋求新利润源的根本手段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力飞速提高,大量的物料资源被迅速加工用于生产,使得产品价格下跌,作为企业盈利的利润空间就被压缩变小,在原材料价格没有下跌,工人工资不断提高而产品的价格又不断下跌的情况下,企业就应该用过附加形式的产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包装,比如有特殊意义的包装,或者捆绑式销售,或者附加售后服务等等形式增加产品销售时的总价值。配送作业事实上也是很好的很有潜力的一个利润增长点,比如说快递行业,从前只是负责点对点的配送运输一类,但是现在出现了及时送,隔天送达和当天送达事实上对于一个快递公司来说无非是花费多一些精力在更短的时间内分捡货品然后发送货物,而缩短了这一点时间的价值就是可以将配送费用提高一倍甚至更多,这就是新业务新产品的利润源。
配送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项目,做好管理和发展新的配送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无限的资源,配送现在归入物流涵盖的领域,结合物流中的学术理论进行综合调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智能化人性化的产业,可以根据客户需要来进行配送工作。而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的调查市场,分析市场结构,以便把我们的配送做得更好。
摘要:由于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限制,传统的连锁企业在物流配送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了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给物流配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通过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现代化设备、软件系统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守信地按用户的门货要求,进行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中心,其建设越来越引起零售连锁企业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处理能力这个优秀竞争力与物流配送中心这个第三利润源泉中心有效对接,形成比较优势,值得零售连锁企业思考。
1传统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连锁门店不通过配送中心,而直接向供应商订货;另一部分是连锁门店向配送中心发出要货订单,配送中心再根据要货订单向供应商下采购订单。连锁企业传统物流配送模式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配送。
连锁企业的优势在于统一订货、统一配送,大大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而在传统的配送模式下,连锁门店进货有两个渠道,即供应商和配送中心。在这种情况下,连锁企业不仅实现不了统一配送,而且由于配送效率低还引起进货成本的变相攀升。这种传统的配送模式可能对于一些比较小的连锁企业来说影响并不大,但当连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特别是当连锁业务范围比较大的时候,这种连锁企业的不统一对于管理以及配送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因此,传统的配送模式有待转变,以实现统一配送。这在客观上需要配送中心的存在,让它来对多种商品进行集结、分拣处理以实现统一、集约化配送。对供应商、连锁企业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三者都有统一配送、提高配送效率的客观需求。
(2)配送规模小、效率低、手段落后、现代化程度低。
连锁的关键在于规模,规模经营才能产生规模效益。一般来讲,连锁分店发展到14家以上时,连锁企业才开始盈利,才能产生规模优势。由于传统的配送模式的束缚,我国目前的连锁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绝大多数配送中心没有达到经济配送的规模。连锁门店对于一些鲜活易腐品不愿统一配送,大多数采用直接送货上门的方法。这无疑与连锁经营要求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统一核算的要求相违背,使连锁经营“质优价廉”这种商业竞争的一大“卖点”因配送功能不足而大打折扣。
(3)配送计划与实际需求的偏离。
在传统配送模式下,连锁企业需求信息是随着供应链层层向上游流动。通过连锁门店传达到配送中心,最终传达到供应商处,这其中由于订单信息的滞后,使物流配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向上游环节的订货量不断放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牛鞭效应(Bull一WhipEffect)”。牛鞭效应是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的描述,当连锁企业销售终端的需求产生很小的变化时,经过时间延迟、误差放大,供应链另一端的供应商得到的需求信息就会与连锁企业销售终端的原始需求信息产生很大的出入。“牛鞭效应”导致连锁企业和供应链中各项成本的增加,使真正的市场需求预测非常困难,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的效率。
2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框架设计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连锁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连锁企业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
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体系的设计,虽然有电子商务平台的支持,但物流配送中所涉及的销售终端、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组织体系设计等等仍然是参照市场这一不变的法则。体系建立的步骤如下:(1)明确连锁企业销售终端的布点策略。
连锁企业以“五个统一”作为其显著特征,连锁门店的数量成为衡量连锁规模的重要标准。所以对于配送体系来说,门店的布点策略非常重要。策略必须根据市场销售的实际情况以及连锁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制订,所以不同的连锁企业布点的策略是不一致的。
(2)定配送中心的总体规模以及配送层级。
配送中心的总体设计首先要确定总体规模,同时也应考虑以后业务的发展,在配送中心保持一定量的商品储备是很重要的。要根据连锁企业总的业务量、业务性质等方面来确定。
(3)配送中心的选址。
配送中心的选址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配送中心地理位置的选定必须考虑周边销售终端的布点情况以及将来发展的空间。在实际操作中,配送中心的选址分为两步:
(1)通过定性分析,根据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和销售终端的需求分布情况适当地确定几个配送中心及其设置地点作为初始方案。
(2)在候选的初始方案中,建立数学模型分别计算配送费用,确定配送费用最低的方案。其中重心是选址中最常用的模型,可以方便地得到最后的结果。
3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运作步
从理论上来说,物流配送分为7大环节,作为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根据这七大环节可以概括为3大部分:
第一,连锁企业采购部根据需求汇总,进行采购,组织进货;
第二,对购进的商品进行储存、保管,保证供应;
第三,根据各连锁店的需求进行分拣、配货;商品配装后在规定的时间送往。
4结论
电子商务在本系统中的应用只是涉及到了电子商务一部分内容,没有完全体现出电子商务丰富的内涵。在物流配送体系建立过程中,模型建立的条件是一种理想状况,众多实际的因素没有考虑进去,只是对实际的一种模拟,所以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经济越来越深入人心、深入企业运作的今天,以往许多企业交往的规则都被重新改写了。本文提出一种新的B2C电子配送模式,以解决电子商务的需求配送对企业带来的压力。
一、电子配送的内涵与外延??何谓电子配送?对从事电子商务的许多企业,将因特网上的客户订单变成产品实体交付给客户,实施这一过程是企业通过现有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对订单管理、呼叫中心管理、在线信用检查和信用卡处理、库存管理、储运、以及利润的使用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综合处理。电子配送是虚拟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基本连接点。由于在绩效、速度和精度这三个方面,客户对电子交易的期望值往往高于对传统交易的期望值,这种高期望值使得在线零售企业认识到电子配送能力的重要性。电子配送正成为电子商务的关键能力。电子配送能力是一个强大的市场区分器,优质而可靠的服务可不断获取订货,而劣质的服务只会丧失信用,减少未来的销售机会。在今后,测评电子配送服务的主要因素将是电子配送执行的完善程度和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而不是平均业绩。电子配送需提供的增值服务应包括:
1.实时库存可见性和产品可获得性,包括生产能力。
2.通过程序包的跟踪能力实时获取订单精确状态的可见性。
3.实时在线支付核定。
4.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提供方便的、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和支持。
5.小型包裹装运和托运。
6.单一批次的整体装运。
7.提供便宜可靠的不同送货方式,如送上船、送进商店、送货上门等。
8.便捷的退货流程和支付退货。
电子配送能力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向贸易合作伙伴提供流程和信息同步化技术,运用供应链网络创造全新服务。
二、-B2C电子配送模式
??1.集成配送。集成配送是在一个现有的大型分销中心内建立电子配送能力。实施这一配送方案的关键,是将因特网的挑选和包装与零售商店的送货方式统一起来,但这一点对许多零售商而言往往是十分麻烦的,因此这一诱人的模式运作起来是比较艰难的。
2.专用配送。专用配送中心是建立或者收购一种专门用于电子商务贸易的配送能力。对大部分传统的零售企业而言,这一模式的主要障碍在于成本问题。亚马逊已努力转变成这种模式。
3.外包配送。第三方外包配送模式比其他方式能更快地建立起来,因此它对新的在线零售商有很强的吸引力。这种模式成功的关键是零售商对第三方提供商能力的信任和它们之间的电子商务战略联盟。大部分小包装运送商,如UPS和FedEx:,都能提供一定水平的电子配送服务能力。这种成熟技术和可靠业绩的易获得性,使得外包配送成为一种很有吸引力的选择。
4.货仓直送。货仓直送作为一种比较经济的增长模式长期得到供应商的宠爱。如果分销商有能力进行一对一运输,那么这种模式就拥有了许多第三方模式的优点。但是,产品销售和分销商配送服务的联合实际上会使电子商务企业丧失谈判能力。如果能有效地管理价值链关系,并从不同方面改善同步送货技术,那么这种模式在今后可能会成为主流。
5.流动配送。流动配送是将因特网客户订单在分销中心作为特殊订单被挑选出来,并作为特殊客户订单到达零售商店,再从商店到达客户手中。这种模式适于运送那些需要大量服务的产品。如Sears公司在线销售高价物资。
6.商店配送。由于因特网客户所订的货物是从零售商店的货架上选择出来的,因此跨多个配送点的技术集成和质量控制是这种模式成功的巨大障碍。但是它对现有的零售商却很有吸引力,如!"#$%&公司食品杂货店的最初配送模式就代表了商店配送模式,但它并不是很成功。
7.快速响应配送。快速响应配送是一个“城市购物”模式。设计这种模式是为了在限定时间内处理费用高、时间紧急的送货服务。它是一种在瞬间就能满足需求的模式,比如:一个客户可能为了一次临时的聚会而订购炸薯条、坚果、软饮料、酒和酒杯,或者为了一个生病在家的夜晚而订购录像带、冰淇淋和一些感冒药。在这种模式中,所提供的产品的范围很广,并且必须将库存设在客户附近,所以这种模式只适用于人口稠密的地方。
8.第三方集货点配送。第三方集货点配送提供了另一种送货上门模式。第三方集货点配送服务提供商将客户订货收上来,并包装好,再将客户订货送到当地的一个搜集点,其以低的成本给消费者提供了没有送货界限的柔性。这种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它能提供简捷的安全和先进管理,并能提供特别的处理需求,如温度控制等。公司等零售商已开始探索这种模式,客户在任何一个Payless鞋店都能看到他们的在线订单。
三、B2C电子配送模式的实施??1.建立呼叫中心。以上八种B2C电子配送模式可以通过自建呼叫中心和外包呼叫中心这两种选择来支持实施。对那些销售或者客户服务情况都很复杂,或者拥有足够业务量来承担高额固定成本的企业而言,自建呼叫中心是很理想的选择。它的好处在于:能够控制流程、质量和客户关系;能够获取服务和流程的高度柔性;能够采用最佳的技术,从而获取更低的成本和可能的最低运作成本。相反对那些现在没有呼叫中心但拥有低交易量,或者销售和客户服务情况相对简单的企业而言,外包呼叫中心则是很明智的选择。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快速创建呼叫中心,且拥有低的创建和发展成本(这些成本与交易量成比例)。
2.B2C电子配送方案提供商
(1)邮政服务。国家邮政公司都有着密度很大的投递网络,在B2C送货中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大部分传统的邮政运作模式是只能投递标准尺寸的包裹、只能白天进行投递等缺陷,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模式进行改进。如英国皇家邮政晚间运输体系的成功,就说明邮政服务在B2C的发展中可以获得全新的业务和全新的机会。
(2)第三方物流和服务提供商。第三方物流和服务提供商依赖其在运输和分销中拥有的专业技术,正主宰着新的电子配送世界。但是这些企业必须花大量投资,来集成和调整自身的电子商务业务,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建立商务系统的客户/服务机系统,建立电子商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相互融通性,统一客户所有权,统一服务标准,做到知识共享。最终,使它们能向优秀客户和一部分集市提供服务的连通性。ExcelLogistics公司就有类似的服务。
(3)全球包裹运送商。全球包裹运送商通过网络,投入巨额资金来集成他们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全球包裹运送商开发的技术使用网络能力为B2C市场提供可靠、公开且可跟踪的送货业绩,以实现远距离包裹运送。TNT公司的跟踪系统,FedEx公司的电子商务创立者帮助潜在的B2C客户建立和管理在线商店(包括广告促销、支付和客户管理),DHL公司的ThermoExpress服务等都是将网络技术扩展到优化送货等服务上了。但是配送成本的居高不下是全球包裹运送商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这是由于一些产品的分销不能支持全部的物流成本,因此也需要发展一些本地的运送商,上面提到的邮政服务就有了用武之地。
(4)电子配送专家。电子配送专家有两种提供商:一种将精力集中在基于资产的服务上,另一种则将精力集中在信息的互动上。
基于资产的服务提供商除了提供具体的网络外,还提供一系列与配送有联系的服务。他们都为电子零售商提供“一站式商店”,采用共享的E=基础设施,以低成本提供系统的灵活性。他们通过收购和采用技术战略来满足电子商务需求的服务组合,使其能更容易地吸引新客户。iFulfillment公司和PrologGroup公司堪称这一业务的典范。但是由于业务的不确定性,因此他们并不愿意接受新客户。
以信息为基础的电子配送提供商包括多种类型的企业:
(a)类似“软件企业”。其主要是将提供商的复杂网络无缝融入配送流程的技术,这些企业的软件提供往往趋向于以相互之间的联通性,而不是以实现功能为导向。这类企业有Electroneconomy,Yantra,Celarix和等。(b)搜集点开发企业。其主要提供电子零售商和各种便利店的集成功能,并提供作为搜集点的加油站。这类企业有Collectpoint等。(c)无人看管的安全送货企业。其主要提供实物邮箱方案,这个方案有数据库和安全信息服务加密信息支持,对每一个箱体送货和搜集信息的递送和收取进行在线确认。这类企业有Dynamid等。
企业选择正确的电子配送模式、服务提供商和服务水平,意味着其必须了解产生、获取和配送每一个订单所付出的成本和努力,也必须了解每一订单是否能为获取关键客户群的战略目标作贡献。因此电子配送模式的选择具有重大的意义,企业必须认真探究其所选择的电子配送模式的根本逻辑,使其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
摘要:建筑钢筋加工配送项目建议书
关键词:加工配送
1.项目背景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钢筋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2年我国建筑用钢材总量超过8900万吨,接近我国钢产量的一半,是我国冶金行业的最大用户,其中螺纹钢消费量占钢材总量的20%左右。但是建筑用钢筋规格形状复杂,钢厂生产的钢筋原料往往不能直接在工程上使用,一般需要根据建筑设计图纸要求经过一定工艺过程的加工。现行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混凝土、钢筋和模板。商品混凝土配送和专业模板技术近几年发展很快,而钢筋加工部分发展很慢,钢筋加工生产远落后于另外两个部分,已经成为制约施工现代化程度提高的一个瓶颈。所以,提高建筑用钢筋的工厂化加工程度,实现钢筋的商品化专业配送,是建筑业的一个必然发展方向。
我国建筑用钢筋长期以来依靠人力来进行加工,随着一些国产钢筋加工设备的出现,才使之变为半机械化加工方式,加工地点主要在施工工地现场进行加工,由于所使用的钢筋加工机械技术性能、自动化程度和加工能力较低,严重制约建筑施工现代化的提高,给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并且这种加工方式具有劳动强度大,加工质量难以控制,加工效率底,材料和能源浪费高,加工成本高,安全隐患多,占地大,噪音大等缺点。
2.国家政策支持
1、2005年3月,在国家开发大东北政策指导下,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钢筋焊接网项目资深专家顾万黎先生在沈阳作了”大力推广节能钢筋”的工作报告,随后东北三省共有4家大型钢筋深加工配送中心相继筹建.
2、2005年4月,在广州举办的“国际钢材流通研讨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罗冰生先生在报告中专门提到了中国第三方钢铁流通企业应积极发展钢筋成型加工、钢筋焊接网配送等增值服务项目。
3、2005年6月,在郑州举办的“全国线材深加工研讨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李世俊先生介绍了国家对建筑钢筋加工配送的推广力度。
4、2005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专门监督的《混凝土用工厂化加工钢筋》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在天津建科公司召开。
3、项目内容
钢筋的商品化加工配送是指在专业的加工厂,将盘条或直条钢筋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盘条钢筋矫直、剪切,棒材钢筋定尺剪切,钢筋弯曲成型,钢筋网片成型,钢筋接头机械连接加工;钢筋笼、柱等大型预制钢筋件成型等),由专业成套机械设备加工成钢筋成品后供应给工程现场进行安装。对于施工周期长的大型工程,为降低运输费用也可以将钢筋加工厂设在施工现场或附近,但其生产条件应符合规定要求。这种钢筋加工方式可以代替传统的使用人工和半机械设备在工地现场加工的方式,具有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保证供货进度、减少钢筋浪费、降低能耗等特点。
钢筋加工自动化机械设备是钢筋和预应力机械中的一类产品,适合在钢筋加工厂使用,符合工艺流程要求,能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的专用机械。主要有数控钢筋调直切断机、数控钢筋弯曲机、钢筋网成型机、钢筋笼成型机、钢筋连接接头加工机械、钢筋冷加工设备及其它辅助设备。
4.项目意义及必要性
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混凝土、钢筋和模板。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建筑工业化和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发展钢筋商品化加工配送是为了改变我国建筑用钢筋加工分散落后面貌,以先进技术手段和方式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钢筋加工质量,为实施先进的施工技术提供物质基础,必然会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我国机械化施工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4.1建筑行业急需商品化加工配送的钢筋
1)1)我国基本建设发展的需要建筑业发展已被国家列为国民经济发展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十五”期间投资重点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产业。到2005年公路通车里程达150万KM、铁路营业里程7.5万km、沿海主要港口泊位1500个、民用机场150个;房地产业在2010年以前将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城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0217万平米(其中住宅57.8%);2005年城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预计可达134000万平米,使用钢材10318万吨;2010年中国城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预计可达160000万平米,使用钢材12320万吨。大规模的建设工程为钢筋加工成品提供了广阔市场。
2)2)建筑结构和工程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住宅产业、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钢筋砼结构的跨度和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物、构筑物使用年限要求提高,抗震、节能、节材要求提高,施工难度不断增加,传统施工方法及现场手工操作已不适应工程的要求,只有发展商品化钢筋加工配送中心才能满足建筑结构和工程新技术发展的需要。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著名的72号文《关于提高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完善现场施工技术服务体系,进行配套供应。
3)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需要钢筋商品化加工配送是以钢筋加工专业化为基础,引入先进技术设备进行规模化加工,通过市场竞争,促进钢筋加工企业发展。建筑企业用户和加工企业之间为契约关系,钢筋加工按先进的工艺由专业设备完成,施工现场主要为作业管理和调度,简化了操作、减少浪费,大量减少用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同时便于质量检查,使偷工减料无机可乘,因而质量容易保证,并且大大降低管理难度。
4)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传统施工方式为现场加工、手工操作,废料率很高,现场堆放大量建筑材料,现场加工的噪声、粉尘不仅扰民而且污染环境,采用钢筋加工商品化可节省资源、保护环境。
5)施工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施工靠人海战术、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当前我国建筑企业正在进行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体制,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改变落后的施工面貌,实行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建筑施工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专业化施工管理企业转变,发展钢筋商品化加工配送项目符合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需要。
6)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目前,境外建筑公司在我国建筑市场所占比例为2%,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建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向境外开放,境外的建筑承包商及钢筋加工企业将较多地进入中国市场,这将促进建筑业的技术进步,但另一方面也会冲击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因而发展钢筋商品化加工配送将会适应市场需求,带动国内施工企业及钢筋制造、加工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4.2钢筋的商品化配送将为冶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钢铁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许多企业赢利空间缩小。我国冶金行业“十五”发展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使冶金企业“减产增效”,限制低利润、高浪费、缺乏竞争力的钢材产品的产量,重点扶植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钢材。对于建筑用钢筋生产企业来讲,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基础设施、充足的原料等)组建钢筋加工配送中心,发展建筑用钢筋深加工项目,为建筑工地直接配送成品钢筋,逐步取代传统的母材销售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冶金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提高对建筑行业的服务质量。
5.项目优势-----现代化钢筋加工配送中心与传统工地现场加工钢筋的对比----降低工程成本-商品钢筋可以大量消化通尺钢材(非标准长度钢筋,价格比定尺原料钢筋低200-300元/吨),明显降低原料浪费,节约各种费用;-使用现代化自动钢筋加工设备可以大大降低人工费用,使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平均提高8-10倍;-减少材料浪费率和能源消耗;-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管理系统使得生产中的错误几乎降低到零,降低损失。
6.项目投资建议
现代化钢筋加工配送项目在国内刚刚起步,市场对这种新兴的供应机制认知还不够清楚。另外主体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国内对此类设备还没有充分的使用经验和认识,此类设备技术在国内尚属发展阶段,中国建设部钢筋网成型机唯一推荐制造基地——天津建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率先在国内开发生产自动化成套建筑用钢筋加工设备。可以提供全套可靠设备技术和项目解决方案;熟悉国内建筑施工市场和技术情况,具有项目规划设计能力,可以提供合理的生产工艺设计;具有专业本土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与协作能力,确保项目正常运转,可以提供快速、低成本的服务响应;能够提供生产管理经验,并且培训用户的相关人员;项目提供方必须具有国内专业技术支持,保证引入的生产管理系统符合国内技术标准,并实现与国内相关设计软件兼容对接;设备必须满足国内相关标准要求;熟悉国内建筑市场,为用户的项目市场推广提供支持工作;可以帮助用户逐步改善国家或企业建筑用钢筋加工标准,为以后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多个钢筋加工网点作好准备。
加工贸易价值链的延伸有两个方向,一个方面是向上游,即提高加工贸易在国内的采购率,另一个方面是向下游,即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随着加工贸易出口的大规模增长,中国成为很多跨国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生产与采购基地。国际经济衰退导致的国际竞争加剧,使跨国公司更加重视降低生产与流通成本,在此形势下,一些跨国公司已经计划在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有的甚至已经开始运作。但是,现行政策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业务的要求,大大阻碍了我国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步伐。本报告在调研基础上,分析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对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提出的要求,并提出初步的政策调整建议。
一、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业务
根据调查,在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跨国公司,其主要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在华采购零部件,在配送中心分类、打包,运到海外进行装配。案例:索尼(SONY)公司在香港有索尼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负责在香港及华南的业务。索尼公司不仅已经将低端电子产品的生产交给华南地区企业代为加工生产,而且将一部分高端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也交给了华南地区的生产企业加工。广东省共有24家企业为其生产电子产品成品,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企业超过150家。目前,此类零部件交货到索尼在香港的仓库(ATL—亚洲货运中心),并在仓库做拼箱出口到日本的工厂再合成高端产品。索尼在日本有12家生产企业,分别生产不同类别的电子产品,他们独立在全球采购原材料、半成品及零部件,而很多零部件的采购越来越集中在华南地区。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索尼公司2001年整合在日本的12家生产企业,成立了索尼EMCS公司,新公司将发挥统一的物料采购、金融财务、市场战略等优势。鉴于华南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加工中心,索尼公司决定以EMCS的整体力量在华南建立国际采购中心,以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避免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目前索尼已经在深圳成立了“国际采购中心”,并于2001年8月举办了采购招商大会。同时,为了节约物流成本,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地区(深圳盐田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将在境外成本较高的物流配送业务转移到中国境内,既可以充分发挥靠近货物产地的成本优势,又可以做到境外生产的“零库存”。在盐田保税区的物流配送中心的一项基本的职能,就是将在华南地区采购到的零部件运送到区内,再根据日本生产企业的需要,及时拼箱付运。
第二类:将在中国采购的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包装等,再发送到海外市场。案例:飞利浦(Philips)公司利用华南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为其生产小家电、电脑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一直以来,它在中国采购的产品均采取直接出口到目的地市场,然后再重新分拣、包装上货架的做法。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飞利浦公司开始重视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2001年开始,飞利浦开始尝试在盐田保税区进行增值服务。飞利浦的组合音响分别由广东的两家企业生产,一家为其生产DVD机,另一家生产功放机及音箱。飞利浦将两家企业的产品运至盐田保税区的仓库,将生产功放机/音箱的包装箱打开(已经预留了DVD机的空间),然后将DVD机连同其包装放到其中,组合成一套家庭影院,这样可以将产品直接运送到目的地市场销售,减少了在目的地分拣时间及劳动成本。
第三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仓储、加印条形码、拼箱等,然后按销售进度发往境外销售点。美泰(Mattel)玩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美国玩具生产商,其最著名的产品是风靡世界的芭比娃娃,同时还有其他品种的玩具。为了保证其主打产品芭比娃娃的质量,美泰公司在80年代将其在香港的生产基地移到广东,目前分别由其直接投资的东莞长安美泰玩具二厂及南海官窑中美玩具厂生产。另外,美泰公司在香港设有两家公司,负责采购和销售其他种类的玩具,生产均外包给了华南地区约20家出口加工企业。美泰公司的玩具80%产于中国,其中70%产于广东。2000年美泰公司在华南地区共出口了24040个四十英尺的货柜。美泰公司在美国有20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以往,美泰公司将在华企业生产的玩具直接运到美国的配送中心,再分送到零售商。随着美国经济步入衰退期,美泰公司开始重视降低仓储与流通成本,它发现,其在美国仓库的许多玩具要存放一个多月,等待销售季节的来临。为了降低成本,美泰公司考虑利用盐田保税区便宜的保税仓库,将其在华南采购的玩具存储在此,到销售季节来临时再运往美国,另外,美泰公司还将其外包生产的玩具在保税区仓库完成拼箱,按客户要求运往世界各地市场。
第四类:海外统一采购,在配送中心分类,发送到在华的数家加工企业。很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有自己的工作,同时,还有很多跨国公司委托中国的工厂进行OEM生产,其中不少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上述两种情形下,跨国公司均负责原料、零部件的采购与配送。为了节约成本,发挥统一采购与配送的优势,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将统一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运送到国内保税区的仓库中,在此进行开箱、分装,再运到有关工厂。例如,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开展此类业务。
第五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处理后,返销国内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外资投资企业大多受到出口比例的要求,其产品难以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中国加入WTO后,按照WTO的《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及有关承诺,修改了有关外商投资的三大法律,明确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华销售产品的限制。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考虑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同时,增加对国内市场的销售。主要办法有两种,一是将原来的来料加工工厂改变注册,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将来料加工改为进料加工;另一种则是利用中国的保税区来解决其来料加工工厂没有内销权的问题,将产品先出口到保税区,再进口到中国国内市场。美泰公司(Mattel)就计划利用盐田港保税区作为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
第六类:建立多国货物的国际拼箱业务。将在华采购的物品与在海外采购的物品运至配送中心,进行仓储、拼箱、加印条形码等,然后运送到海外分销商。这种方式是真正将中国建成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较高级阶段。随着跨国公司在华采购量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国际航运基础设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我国建立多国货物配送中心的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目前,索尼公司、美泰公司等均有此计划。
二、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之处
由于现行的加工贸易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没有针对在华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因此,在加工贸易保税政策下,加工的产品必须直接出口,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受到很大限制。保税区的建立,使得在基本上不改变加工贸易保税政策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物流配送业务。但是,现行保税区相关的政策与管理体制,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业务的要求也是不适应的。如果不作适当的调整,国际物流配送业务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具体而言,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也下几个方面:
(一)出口到保税区货物的出口退税的规定
目前,我国的保税区既非真正的“境内关外”,也非自由贸易区,因此,经保税区出口的货物面临着不能得到出口退税的问题。因为,按照现行规定,只有货物实际离境才能视作出口,享受出口退税。目前,货物运到保税区,出口企业的主管海关就会核销出口产品,但税务部门认为货物没有离境,不能退税,但国家对于如何证明保税区的货物实际离境,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实施细则。因此,经保税区的出口要得到出口退税,面临很多困难,这极大地制约了在华发展物流配送业务。
(二)保税区的增值服务问题
物流配送中心往往要进行一些增值服务,在上述第二类业务的案例中,产品的重新包装导致商品名称的改变,与现行的监管规定有一定的矛盾。目前,很多保税区尚不能进行这种商品的增值活动,只有个别保税区经过多方协调后才可以开展。
(三)保税区的退货问题
在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一些企业会在此建立质检机构,保证出口货物质量是合格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般要求退回工厂,进行复加工再出口。现行规定对退货的要求极其严格,难以操作,而且,监管部门审批没有时限承诺,使企业难以把握。另外,海关规定,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如需退货,必须是跟报关单同时退出此批全部货物而不能仅退部分不合格产品,这使得退货的仓储及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节省物流成本。
(四)不同保税区/出口监管仓货物的整合问题
由于不同保税区的仓储成本不同,货主可以按货物发运时效选择将不同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保税区/出口监管仓库,在发送前统一拼箱,再发运。例如,美泰公司将其产品存放在深圳和记观澜仓,但其几个主客户却各自指定了收货仓库,如WALMART通过马士基物流公司处理其欧洲的拼箱业务,而马士基则指定盐田国际出口监管仓库;另一个重要客户玩具反斗城则通过USC处理其美洲业务,后者却又利用勤辉长江出口监管仓及盐田保税区的力又仓。美泰公司希望将其存放在和记观澜仓的货物按客户要求的时间交给其船运公司,但现行监管规定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种配送整合活动尚不能进行。
(五)同一保税区不同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不同的发货人可能将货物发送到同一保税区不同的仓库中,使得同一货主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仓库里。海关现行监管规程中尚未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不同仓库的货物不能进行拼箱。
(六)同一保税区不入仓库货物与仓库内货物的拼箱问题
对于同一货主来说,其在配送中心的货物,有些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在些则直接运到保税区与已经存放在此的货物拼箱出口,无需存放,以节省时间与仓储成本。按现行规定,货物必须进入同一仓库,才能进行拼箱,这就增加了货主的成本。
(七)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混装至一个集装箱直接出口问题
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在华有多个供应商,他们希望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到同一集装箱运至海外专卖店销售。目前我国不允许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在同一集装箱经码头出口,这些跨国公司只能让各个供应商分别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的仓库,再混装,此举大大加大了物流成本。
(八)进口仓库与出口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发展多国物流配送业务,必然涉及进口货物与出口货物的拼箱业务。现行规定“进口保税仓库只能做进口到国内的货物,出口监管仓库只能处理到境外的货物”,因此,在现行规定下,不可能实现多国物流配送业务。
(九)监管部门的工作时间问题
跨国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境外企业往往要求尽量实现“零库存”,这就要求保税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出货。但是,目前监管部门实行的是“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调整政策的初步设想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性
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将有力地带动我国的出口。例如,WALMART已经提出申请,在深圳建立其采购中心,每年将在中国采购100多亿美元的商品①。一旦大型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物流中心,将使我国出口产品直接进入发达国家的商业零售系统和跨国公司的生产配送体系,有力地拉动我国的出口。其次,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大大提高对外贸易的增值率,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一般而言,国际贸易中流通领域的增值远远超过生产环节,对加工贸易更是如此。以往,我国政策体系注重生产环节,虽然认识到仅从事生产环节得利不多,但苦于无门进入国际流通领域。现在,中国国际制造地位的提高、经济衰退带来的竞争压力增大,迫使大型跨国公司愿意来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定要及时调整政策与监管体制,尽快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最后,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将大大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到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价格优势仍将是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优势。我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出口优势均表现为价格低廉,因此,谁能够降低成本,谁就能够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在提高其在华增值率的同时,将整体上降低中国产品的最终成本(即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成本),大大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决策层尚未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现行政策与监管体制总体上不利于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尽管近年来企业与研究界已经多次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识和高层的决策,对于一些具体的政策问题,监管部门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在很小的空间中进行了调整,但相对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差之甚远,致使这一极其重要的新事业,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其应有的状况。因此,要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必须从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加以重视,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二)围绕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建立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必须利用我国的保税区,不应建在保税区外。因为,首先,我国出口产品中超过一半是加工贸易产品,这些产品从零部件进口到生产加工,再到流通,均处于保税状态,物流配送中心如果建在保税区外,监管任务将大大加重。其次,国际物流中心不仅有大量出口业务,而且还将涉及到大量进口业务,如果没有保税政策,进口产品运到中国来拼箱或进行其他增值活动,均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保税区的现行政策。最后,自从1990年我国建立保税区以来,由于保税区定位不准确、功能不清楚,保税区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围绕建立物流配送中心调整保税区的功能与相关政策,实际上就是实现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变,因此,也将给保税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三)政策调整要与运输、通关等相关政策协调推进
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主要表现为物流的聚集和高效流通,因此,要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不仅要调整直接针对物流配送业务的政策,使物流配送活动得以合法开展,而且,要注重物流配送的高效率与低成本,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住脚。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则不仅要解除物流配送的政策与监管障碍,而且,必须从进出口通关效率的提高、国际港口中转业务、海空陆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等多个方面着手,调整政策与监管体制。因此,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实质上是我国货物进出口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一场重大变革,涉及边防、检验检疫、海关、港务、外汇、税务等多个政府部门,金融、运输、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多个环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领导,大力推进,才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明显成效。
[摘要]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企业优秀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送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高低,影响着企业盈利的能力。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认识、物流体系建设、自身配送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改进方案,旨在提高我国连锁零售业的物流配送管理水平。
[关键词]物流配送区域共同配送多元化
一、我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有着百年历史的连锁经营,是提高零售连锁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在发达国家普遍获得成功的零售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实现了商品销售的“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费用、最高效率”,降低了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国内外零售连锁超市间竞争格局的展开,配送体系成为他们的竞争焦点。物流配送的好坏是零售连锁超市经营的重要保证,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规模效益以及能否给供应链上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当前,我国零售连锁超市配送的现状如下:
1自营模式为主导。随着连锁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各大连锁企业纷纷建立起自有配送中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连锁超市的门店数量也随之高速增长,目前形成的格局为配送中心众多但偏小,其中自营模式为主导。
2配送要求与配送效率不匹配。连锁零售超市进货频率频繁,要求配送速度快,标准化程度高,同时对整个流程需要较高水准的监控。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二、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理念落后,对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看到物流配送实则代表着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快速应变市场风险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感知力。(1)硬件设施落后、自动化水平偏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备等投入不足,导致物流配送作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运作效率很低,既影响了配送质量,又影响了配送速度。(2)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宁可增加投入成本,构建自己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也不愿与其他同行合作。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一般都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专门负责为门店进行商品配送,有些建立的配送中心离供应商的配送中心只有几百米的距离,造成了商品的重复装卸运输、运输成本增加。
2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备。(1)整合程度低。连锁零售业最本质的特征是五个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在我国连锁商业企业中,能够进行统一采购的比例只有30%~60%,连锁零售企业存在连而不锁的现象,大多数门店和门店之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不能取得大规模采购获得的优惠价格。(2)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目前,我国多数连锁零售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有限,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许多零售企业把自己掌握的信息作为私有财产,不愿与供应商共享,使得供应商无法获得零售企业的销售信息和现有的库存信息,商品成本提高,零售企业就丧失了价格优势,同时商品竞争力也就降低了。
3尚未形成自身独特优势。中国具有地域辽阔、人力成本低等特点,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配送中广泛使用的GPS卫星导航等先进设备,在我国连锁超市使用未必就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找出符合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实际而又具有成本优势、时间优势的配送方法,值得每一家中国企业深思。
三、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体系改进策略
1强化对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的认识。配送中心在服务内容上由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在流通环节上由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发展到由单个配送中心完成流通全过程。作为物流运动枢纽的配送中心,要发挥其集中供货的作用。配送中心还必须有比较强的加工能力,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从这个意义上讲,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
2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我国连锁零售业,基本是以单兵作战的分散型配送为主,经营范围窄,配送范围小,配送整体功能难以发挥,同时由于配送集约化程度低,因此也很难形成规模效益。零售企业应当首先在集中化布局战略基础上,建立共同配送中心以实现共同配送,这既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又可提高配送效率。
与此同时,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必将以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这将极大改善各个门店订单处理效率,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行,并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使商品生命曲线在上市之初就达到销售量的最高点,最大程度享受企业内部协调效应所创造的价值。要把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纳入连锁零售企业发展和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物流服务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中心与各连锁店之间、连锁企业与社会专业物流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第三,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及信息传递、跟踪、反馈,提高经营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
3结合地域实际形成自身优秀竞争力。面对不断进入的外资国内连锁经营企业的强大竞争,国内连锁经营店一定要抓住抓牢本土优势,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举例而言,国内某些地区人力运输成本可能小于机械运输,送货上门服务可结合社区内部资源完成等,这些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发展,根据地域性磨合自身物流体系。
[摘要]网购热潮使物流公司每天的配送量不断增加,在配送方面,对于消费主体——在校大学生,往往以一个大学的某个地点作为集中配送点,网购用户前往领件时,要在众多混乱的快件里把自己的找到,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后感受,降低物流服务质量。本文从优化物流服务出发,建立物流配送系统服务多属性评价模型,以缩短网购用户提件时间,提高物流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网上购物;物流配送;服务;优化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的网上行为之一。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即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在交易过程中,卖家和买家是网上交易的主体,商品是交易的客体。从其交易的过程来看,是由网上商品交易和网下实物配送两部分共同构成,二者缺一不可,网上交易是交易的起点,物流配送是交易实现的终点。
据《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购用户为8788万,年增幅达38.9%,可见网购人数增长之快。但网络购物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却仅为26%,潜在网购用户群庞大,商机不可估量。因此只有网上交易和网下实物配送两方面得到优化,才能让更多的网民成为真正的网购消费者,扩大网购市场,增加社会效益。
2网上购物系统服务优化发展现状
据研究报告统计显示,网购用户年龄大多集中在18~30岁,月收入集中在1000~3000元,并且以企业白领和学生为主。为此,本文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网上购物系统服务优化发展现状。
优质的网上购物系统服务应该尽力满足卖家信誉好;卖家提供的商品价格低;卖家服务态度好;买家收到的商品与卖家所描述商品的符合度吻合;物流服务质量好等。网上卖家和物流配送公司应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优化。针对网上交易的优化问题,学术界许多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而关于网下实物的配送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如樊娅楠主张建设一个综合物流配送平台,集成客户、网上销售企业、物流公司等参与方,实现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的同步,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度各物流参与方的资源,有利于推动网上购物的实现与物流作业的专业化。樊娅楠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网上购物对配送物流的新要求,可在实际操作中,物流配送服务缺乏一贯性,往往到了物流配送的最后派送环节,服务的质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网购用户的购物热情和兴趣。为了赢得网民的信任,使整个网上购物系统服务得到质的飞跃,本文从物流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即从网购用户被通知领货到确认收货这个由物流派送人员直接面对面地服务网购用户的环节进行优化研究。
3优化物流配送系统服务的必要性
美国营销大师劳特朋在菲利普•科特勒4P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4C理论,其中第二个C为成本(Cost),即消费者购买的总成本,这里的总成本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某一商品时,除耗费一定资金外,还要消耗一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所以,顾客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等。网上购物,不需要消费者花时间来往于诸多零售商场之间,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由于是物流公司送货上门,不需要消费者自己花大力气把商品带回,购物本应该是非常轻松和舒适的。但在物流配送的最后环节,消费者却要在众多快件中,努力寻找自己的快件,运气好,能够顺利找到,倒霉的话,要耗费好几个来回才能把宝贝掏出来,如海底捞针。这样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后感受,消费者会有一定程度的不满意,从而影响下一次消费行为,可能一定时间内甚至以后不再到网上购物,不好的购物情绪还会通过一定途径向其他群体扩散,人具有社会性,消费者对网上购物的评价,对消费者周围的人群是否选择网购的采纳意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影响整个电子商务市场。
对于网上购物的主群——高校大学生,物流公司在对其进行配送服务时,往往以一个大学的某个地点作为集中配送点,短信通知收货人前来领取。随着网购用户人数的增加、购买力的提升,物流公司每天需要配送的快件数也不断增加,以大连申通物流为例,近年来每天配送到大连各高校快件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可知,2008年,每天配送到大连各高校的快件数为40~50件,网购用户在寻找自己快件时花费时间不超过1分钟;现在快件数已突破200件/天,由于快件数多得堆如小山,网购用户前往领件时,要在众多混乱的快件里面把自己的找到,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少则5分钟,多则10分钟甚至更多,给网购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优化物流配送系统服务,成为目前不可忽略的问题。
4优化物流配送系统服务的对策
4.1物流配送系统服务多属性评价指标
对于物流服务质量的好坏,主要从物流配送速度,物流服务态度,客户提件所花时间,商品完好度方面进行评价,对影响物流配送系统服务的各项指标,建立多属性评价体系,见表2。
通过表2可知,要提高物流配送系统服务,需要物流在路上的配送时间尽量短,即速度要快,快件到达后,通知客户来领取,能让客户快速领取其快件,并且确保所领到的商品没有任何损坏。
4.2优化物流配送系统服务的对策模型
物流配送系统要得到全面的优化,需要从影响其服务质量的各指标出发,提供组合服务最好的状态,设物流服务质量组合状态为S,格式向量设为
通过从影响物流配送系统服务各个指标出发,对其进行优化改进。其中,对于物流配送速度、服务态度和商品完好度,这都是物流公司的职责,也是其一直改进的方向。但在客户提件所花时间方面,即网购用户被通知领货到在物流单上签字表示确认收货这个环节所花时间,受到各网购参与方,尤其是物流公司的忽略。
4.3对策
对比网购刚兴起时,物流每天配送的快件数最多不超过50件,网购用户到约定现场领取快件时,能够轻松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快件,让整个购物过程都很愉悦。充分体现了物流公司的优秀竞争力——速度。而现在处于网购热潮,物流公司的爆仓,使每天的配送量只升不降,到达各高校的配送地点的快件数堆积成山,混乱无章,网购用户要想从众多快件中找到自己的,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购买者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落差。而在整个网购过程中,对于网购用户来说,大部分环节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是很虚拟的,只有最后这个派送环节,即物流派送员以短信方式通知网购用户在约定时间、地点领取快件,是面对面的服务,是整个网购过程服务质量的终结代表,是最能影响服务质量好坏的环节,所以最后的这个派送环节,看似已经完成网购服务的使命,但却对整个网购评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物流公司不应忽视最后的配送环节,而应始终如一地提供具有效率性的服务。本文借鉴集装箱堆场的思想,认为大量的快件数需要具有一定规律的堆放,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据调查,派送人员将货物运到约定地点后,像流水作业一样,从车里每取一快件,记下收货人电话号码,就开始通过发短信的方式,通知网购用户到指定地点前来领取快件。那么,可以利用群发短信的时间,将快件进行分类。具体做法描述如下:假设配送快件数为200,将放置快件的地方简单划分四个区域。将群发的前50份短信的快件放置1号区域,短信内容指明领件位置为1号区域。以此类推,最后发的50份信息的快件放置4号区域。这样网购用户就能对号入座寻找自己的快件。
4.4效果评价
只是一个简单的区域划分,却能给网购用户节省很大一部分时间,优化前后,网购用户寻找自己快件所花时间对比如图所示。
优化前后时间对比
一个企业要具有优秀竞争力,是指公司本身应是一个巨大的反馈回路,以确定顾客需求为起点,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终点。物流公司最优秀的竞争力就是速度。小小的努力,能让客户提高8倍多的速度,应是物流公司不容忽视的环节。
5展望
网上购物成本更低廉、商品更丰富、购物更方便,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网购消费,网购市场潜力无限,物流公司每天的配送量将直线上升,只是简单的区域划分也许不能保证其工作效率,还需配置信息化的设备和相关软件。
摘要:本文就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所需要的经济和市场环境进行探讨,简单阐述我国物流配送行业发展的经济和市场环境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物流管理;配送技术;环境;经济;市场
我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一、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发展环境变化
首先,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商品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了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
其次,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发展培育了必要的微观基础。推进企业改革,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的进展体现在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使国有企业从计划的执行者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体。到目前为止,全国30多万家国有企业中,绝大多数实现了市场化经营,承担国家计划的企业只有1万多家。140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1/3以上实行了公司化改造,国有小企业完成改组、改制的已达50%—70%。与此同时,由于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使得一大批非国有经济市场主体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
再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物流和配送的快速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技术基础。现划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中大量使用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品物流技术,这些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日趋完善。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物流和配送技术开始进入中国并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管理技术、EDI、MRP等。
第四点,政府对物流和配送的政策支持。为了大力促进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为了促进连锁经营等组织形式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商品物流和配送采取了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了配送中心对发展连锁经营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发展配送中心的政策措施。在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政策中,鼓励国外资本投资于物流和配送设施等。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物流配送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相当多的实行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企业内部的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一些连锁企业配送商品比例已经超过企业经营品种的50%。在社会化物流配送方面,一些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开展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如北京亿商集团、西单商场等;外资在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中国储运总公司与日本岗谷钢机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天津岗谷物流公司,是集配送、加工、仓储、寄售、租赁、修理、展销和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新型流通组织。像这样的合资物流公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有10家之多,它们主要是为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成为跨国公司角逐中国市场的有力竞争武器。
二、影响和制约中国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虽然对物流和配送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学术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物流和配送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但就全社会而言,对物流和配送的认识还非常模糊,特别是企业。
第二,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二是部分商业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三是在各国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和配送的职业教育。使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经济的方式。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工作。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国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一些外国公司或其所属合资企业时物流经理的需求近年来开始增加,北京市场上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人选非常少。
第三,物流和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物流与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方面,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重新配置。而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例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物流服务时,由于企业处置原有的仓储、运输等设施和人员时遇到障碍,必然会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改善。因此,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我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目前中国经济中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与配送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从长远来看,在不断推进改革的条件下,中国物流与配送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其前景十分可观。从近期来看,物流和配送发展还会受到上述问题的制约,难以迅速发展,但也不排除在一些产业领域中的发展机遇,主要是:第一,在外国投资企业中,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第二,在市场竞争中规模逐步扩大的优势企业,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开始萌生;第三,以中小型零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正在快速发展的连锁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事业开始起步并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总之,为了促进物流和配送事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作出更积极的努力,充分在必要的领域发挥作用:1、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和市场体系的发展,为物流和配送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2、加强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要在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给予物流教育一定的地位;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3、在物流和配送领域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物流与配送技术、教育、管理咨询等领域加强与国际物流领域的联系合作。以上是本人对物流管理和配送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简单认识,有不足、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指导。
[摘要]在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几种主要的配送方式,结合他们的优缺点,提出了适应当前零售连锁超市配送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物流配送对策零售连锁
有着百年历史的连锁经营,是提高零售连锁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在发达国家普遍获得成功的零售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实现了商品销售的“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费用、最高效率”,降低了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国内外零售连锁超市间竞争格局的展开,配送体系成为他们的竞争焦点。物流配送的好坏是零售连锁超市经营的重要保证,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规模效益以及能否给供应链上企业带来价值增值。
一、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现状
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
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认为,只有在一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100~120家分店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它的规模效益,但我国零售连锁超市不论大小都青睐于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据相关资料,到2007年底,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已近2500家,其中自建的就达1500多家。很多超市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原来就小,没有充分的资金来建设和运作配送中心,从而导致许多配送中心根本不能达到超市配送的需求。不仅导致配送效率低,统一配送率不高,还浪费了许多的物流资源。笔者对身边的部分零售连锁超市进行了调查,结果也实证了这一结论(见下表)。
2.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
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率低,运作难度高,传统物流资源难以适应
零售业连锁超市的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物流零售企业的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促销)影响较大,造成门店的配送量波动大。对于仓储空间等资源有限的门店,一般要依靠提高配送频率来满足需求,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窗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同时,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导致物流成本高,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运作难度的增大,使传统的以单一运输和仓储为主业的物流企业难以适应。
二、目前常用配送模式的分析
1.自建配送中心的自营配送模式
零售业巨人沃尔玛在配送方面的成功说明了配送中心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中,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综合商场等,也都十分重视配送环节,相继建立了配送中心。实力较强的连锁超市自建配送中心,主要是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连锁企业都各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自建配送中心有利于协调与连锁店铺之间的关系,保证这种经营特色不受破坏和改变。
如果各家零售连锁超市都各自建立配送中心,会造成大量配送中心资源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使得配送中心的费用和物流运营成本偏高。只有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
在中国连锁店发展初期,许多连锁店都采取了把供应商直送方式简单地组合成物流配送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许多弊端。在导入期的中国连锁店,业态上大多选择了超市形式,而且是规模不大的第一代传统食品超市,连锁店规模扩大需要发展更多的店铺来实现。供应商的运输系统适应不了多店铺、广地域发展的要求,配送不到位,缺货断档,时间衔接不上,会制约连锁超市的发展。
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这种配送模式中,连锁企业的物流活动完全由第三方的专业物流公司来承担。社会化物流的优势在于专业物流公司能提供更多的作业和管理上的专业知识,可以使连锁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在运作中,专业物流公司对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按客户订单的要求,配送到各门店。用户之间还可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社会化的中介配送模式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配送模式,国内多数物流配送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
三、适合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对策探讨
1.对于大型连锁超市,可构建以第四方物流为优秀的零售连锁超市配送模式
零售连锁超市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有四个。第一,最为重视的是企业的优秀竞争力。即采购什么样的商品,既能给超市带来利润,又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第二,供应链上的采购管理。即向哪些供应商采购商品,更经济合适。第三,供应链上的库存管理。做到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能适时适量的供应,不能因经常性缺货影响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不能采购过多,使库存成本增加。最后,供应链上的运输管理。即对连锁分店进行配送时,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决策。
第四方物流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既可以辅助连锁超市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解决供应链上的库存、输送问题;还能帮助解决采购问题,协助管理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第四方物流为优秀的配送体系,不是单纯的外包模式,而是将外包与自营配送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策略。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超市资源、供应商资源、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物流资源能以整合,其间密切合作,在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之下,以最合适的模式达到最好的服务和最低的成本。
埃森哲公司认为第四方物流有三种可行的运作模式:一是协助运作型,由第四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其缺少的资源,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开发市场,而具体的物流业务实施则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第四方物流的指导下完成,它们之间是商业合同或者战略联盟的合作方式;二是方案集成型,由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其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客户提供全面、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三是行业创新型,第四方物流通过与资源、技术和能力的服务商进行协作,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笔者以为零售连锁超市应以第二种运作模式为主,揉合其他两种模式,建立以第四方物流为优秀的配送体系(如下图)。
2.中小型连锁超市,通过组建横向物流联盟重建他们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联盟(Logistics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连锁企业与专业物流服务提供方的长期合作会形成一种战略性的纵向物流联盟关系,而解决目前连锁超市的配送问题,除了纵向联盟,另一个关键就是要组建连锁超市企业间横向物流联盟,可以使连锁超市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实现物流合理化。
按交易费用理论,物流联盟的建立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多变性,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从组织角度看,联盟企业双方在相互合作,组织协调交易的同时,仍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组织成员间仍存在着竞争,可以维持较高的市场效率,是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
连锁超市可以灵活的采用物流共同化的联盟方式,即通过组建企业间的共同化的物流体系,来处理企业营运中有关物品流动的相关作业,解决单一企业对物流系统投资的不经济或低效率等问题。物流共同化,囊括了物流资源利用、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及物流管理的共同化,横向联盟的一种典型形式就是共同配送。如2000年物美超市与北京粮食集团组成战略联盟,共同打造中国零售业的航空母舰;随后物美又携手北京麦当劳公司,将连锁超市发展与餐饮业相结合。
3.对供应链分析重构,采取精益供应链管理策略
精益供应链(LeanSupplyChain)就是把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的概念引入供应链的优化策略中去,其本质思想就是为了以最小的成本和消耗向顾客提供各种价值,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重构,消除任何不必要的环节,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很显然,这需要在信息管理技术支持下,与节点企业形成信任、开展合作,对供应链中的采购、配送、库存等各种业务进行流程重组(BPR)。
供应链的运行是建立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信息、物质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这需要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任态度。连锁超市企业与供应商要共享存货、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和需求预测等信息。超市企业可以将销售网点数据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供应商,作为他们分析市场需求、设计产品和安排生产的依据。在开展合作时,供需双方要建立不同层次,包括业务员、业务经理、高层领导几个层次的对话机制。供需双方在合作方式上还要集思广益,共同探索新型合作模式。
连锁超市企业实施精益供应链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对各种业务进行分析和重组。如配送业务可以由配送中心集中处理、部分商品的库存可以由供应商负责,部分商品的采购可以直接由分店自行决策,这些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连锁超市企业要强化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并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它的实施涉及到观念、组织和经营过程的转变,企业在开展重组的时候应该分层次、逐步进行。
[摘要]本文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内涵和优势进行了探讨,对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制约因素推动策略
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内涵及其优势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客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码、整理、配货等理货工作,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确定数量和规格要求的商品传递到用户的活动及过程。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带来了流通领域的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搭乘电子商务快车,采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物流配送模式而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能够实现货物的高效配送
在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内,为了实现对众多客户大量资源的合理配送,需要大面积的仓库来用于存货,并且由于空间的限制,存货的数量和种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电子商务系统中,配送体系的信息化集成可以使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集成仓库”,在统一调配和协调管理之下,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这样情况下,货物配置的速度、规模和效率都大大提高,使得货物的高效配送得以实现。
2.能够实现配送的适时控制
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是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的,各个业务流程之间依靠人来衔接和协调,这就难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问题的发现和故障的处理都会存在时滞现象。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借助于网络系统可以实现配送过程的适时监控和适时决策,配送信息的处理、货物流转的状态、问题环节的查找、指令下达的速度等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无法比拟的,配送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化处理、配送过程的动态化控制、指令的瞬间到达都使得配送的适时控制得以实现。
3.物流配送过程得到了简化
传统物流配送的整个环节由于涉及主体的众多及关系处理的人工化,所以极为烦琐。而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下,物流配送中心可以使这些过程借助网络实现简单化和智能化。比如,计算机系统管理可以使整个物流配送管理过程变得简单和易于操作;网络平台上的营业推广可以使用户购物和交易过程变得效率更高、费用更低;物流信息的易得性和有效传播使得用户找寻和决策的速度加快、过程简化。很多过去需要较多人工处理、耗费较多时间的活动都因为网络系统的智能化而得以简化,这种简化使得物流配送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二、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因素分析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因此,人们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同时,却对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重视不够,从而出现物流配送系统建设落后,与电子商务结合不够紧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商务高效、快速、便捷优势的发挥。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1.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物流配送基础落后
虽然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观念、制度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与社会需求差距仍然较大。目前,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与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现代化物流配送工具与技术的使用、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都无法适应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要求。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的落后、必要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的缺乏,都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
2.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物流管理管理体制还处于区域、部门分割管理的状态下,区域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协调有序的协同运作,归口管理不一致,都制约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效率。由于缺乏一体化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很难发挥其应有的突破空间、快捷交易的功能。此外,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适应的财税制度、社会安全保障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纠纷解决程序等还不够完善,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
3.物流配送的电子化、集成化管理程度不高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在于电子商务迎合了现代顾客多样化的需求,网络上的大量定制化越来越多的出现,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整合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但从我国的实际来看,企业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还处于较初级阶段,表现在运输网络的合理化有待提升、物流信息的速效性不高等方面。这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如全球定位系统、地理识别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自动跟踪技术等还较少应用有关。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做基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企业的集成化管理就难以实现;而集成化管理程度不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企业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3.
4.熟悉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人才匮乏
由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从传统物流企业转型而来的企业在人才的储备和培育方面显然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和操作经验不足,这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国外形成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相比较,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尤其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教育。由于实践中运行成功案例的缺乏,熟悉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人才匮乏,制约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推广,也影响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成功运营。
三、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对策
针对制约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因素,本文认为应当从如下方面入手:
1.完善适应电子商务需要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
建设和完善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关系到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毕竟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物流业必然跨越国界发展,国际化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必须努力推动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标准的接轨,包括物流术语标准化、物流条码标准化和物流设备标准化。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要在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在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与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政府应当加强投入力度,并且加强指导和管理,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与引导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得到落实。此外,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也只有依靠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引导才能建立起来。
2.加强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为支持和推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政府应当在政策法规上加强支持力度。为改善条块分割的问题,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统一管理和协调有序的全国性的或跨区域性的物流协调机构,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为统一归口管理物流行业创造条件。其次,必须规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产业政策,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行业的投资力度,统一进行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实体网络,形成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配送系统。
3.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电子化集成化管理水平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集成化管理水平依赖于物流配送各个环节软硬件的先进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和良好衔接。为此,必须做到物流配送手段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物流配送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集成化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提高。除了管理方面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形成统一的程序和标准之外,先进技术的采用和管理策略的使用也非常重要。一般认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条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适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是实现高水平集成化管理的关键环节。物流系统只有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功能,快速、准确地对配送货物进行适时跟踪,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才能做到统一有序的高效管理。
4.大力培育高层次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人才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关键还要依靠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推动。为了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行业的新要求,必须大力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得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可以多种多样,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岗位学习等方式都可以采用,但关键是与实际相结合,着重于实际运作能力的培养和操作经验的积累。虽然高层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人才的培育必然与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水平相关联,但明确的方向引导、市场需求的拉动、培训途径的科学完善都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加工贸易价值链的延伸有两个方向,一个方面是向上游,即提高加工贸易在国内的采购率,另一个方面是向下游,即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随着加工贸易出口的大规模增长,中国成为很多跨国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生产与采购基地。国际经济衰退导致的国际竞争加剧,使跨国公司更加重视降低生产与流通成本,在此形势下,一些跨国公司已经计划在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有的甚至已经开始运作。但是,现行政策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业务的要求,大大阻碍了我国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步伐。本报告在调研基础上,分析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对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提出的要求,并提出初步的政策调整建议。
一、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业务
根据调查,在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跨国公司,其主要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在华采购零部件,在配送中心分类、打包,运到海外进行装配。案例:索尼(SONY)公司在香港有索尼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负责在香港及华南的业务。索尼公司不仅已经将低端电子产品的生产交给华南地区企业代为加工生产,而且将一部分高端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也交给了华南地区的生产企业加工。广东省共有24家企业为其生产电子产品成品,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企业超过150家。目前,此类零部件交货到索尼在香港的仓库(ATL—亚洲货运中心),并在仓库做拼箱出口到日本的工厂再合成高端产品。索尼在日本有12家生产企业,分别生产不同类别的电子产品,他们独立在全球采购原材料、半成品及零部件,而很多零部件的采购越来越集中在华南地区。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索尼公司2001年整合在日本的12家生产企业,成立了索尼EMCS公司,新公司将发挥统一的物料采购、金融财务、市场战略等优势。鉴于华南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加工中心,索尼公司决定以EMCS的整体力量在华南建立国际采购中心,以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避免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目前索尼已经在深圳成立了“国际采购中心”,并于2001年8月举办了采购招商大会。同时,为了节约物流成本,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地区(深圳盐田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将在境外成本较高的物流配送业务转移到中国境内,既可以充分发挥靠近货物产地的成本优势,又可以做到境外生产的“零库存”。在盐田保税区的物流配送中心的一项基本的职能,就是将在华南地区采购到的零部件运送到区内,再根据日本生产企业的需要,及时拼箱付运。
第二类:将在中国采购的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包装等,再发送到海外市场。案例:飞利浦(Philips)公司利用华南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为其生产小家电、电脑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一直以来,它在中国采购的产品均采取直接出口到目的地市场,然后再重新分拣、包装上货架的做法。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飞利浦公司开始重视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2001年开始,飞利浦开始尝试在盐田保税区进行增值服务。飞利浦的组合音响分别由广东的两家企业生产,一家为其生产DVD机,另一家生产功放机及音箱。飞利浦将两家企业的产品运至盐田保税区的仓库,将生产功放机/音箱的包装箱打开(已经预留了DVD机的空间),然后将DVD机连同其包装放到其中,组合成一套家庭影院,这样可以将产品直接运送到目的地市场销售,减少了在目的地分拣时间及劳动成本。
第三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仓储、加印条形码、拼箱等,然后按销售进度发往境外销售点。美泰(Mattel)玩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美国玩具生产商,其最著名的产品是风靡世界的芭比娃娃,同时还有其他品种的玩具。为了保证其主打产品芭比娃娃的质量,美泰公司在80年代将其在香港的生产基地移到广东,目前分别由其直接投资的东莞长安美泰玩具二厂及南海官窑中美玩具厂生产。另外,美泰公司在香港设有两家公司,负责采购和销售其他种类的玩具,生产均外包给了华南地区约20家出口加工企业。美泰公司的玩具80%产于中国,其中70%产于广东。2000年美泰公司在华南地区共出口了24040个四十英尺的货柜。美泰公司在美国有20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以往,美泰公司将在华企业生产的玩具直接运到美国的配送中心,再分送到零售商。随着美国经济步入衰退期,美泰公司开始重视降低仓储与流通成本,它发现,其在美国仓库的许多玩具要存放一个多月,等待销售季节的来临。为了降低成本,美泰公司考虑利用盐田保税区便宜的保税仓库,将其在华南采购的玩具存储在此,到销售季节来临时再运往美国,另外,美泰公司还将其外包生产的玩具在保税区仓库完成拼箱,按客户要求运往世界各地市场。
第四类:海外统一采购,在配送中心分类,发送到在华的数家加工企业。很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有自己的工作,同时,还有很多跨国公司委托中国的工厂进行OEM生产,其中不少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上述两种情形下,跨国公司均负责原料、零部件的采购与配送。为了节约成本,发挥统一采购与配送的优势,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将统一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运送到国内保税区的仓库中,在此进行开箱、分装,再运到有关工厂。例如,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开展此类业务。
第五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处理后,返销国内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外资投资企业大多受到出口比例的要求,其产品难以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中国加入WTO后,按照WTO的《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及有关承诺,修改了有关外商投资的三大法律,明确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华销售产品的限制。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考虑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同时,增加对国内市场的销售。主要办法有两种,一是将原来的来料加工工厂改变注册,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将来料加工改为进料加工;另一种则是利用中国的保税区来解决其来料加工工厂没有内销权的问题,将产品先出口到保税区,再进口到中国国内市场。美泰公司(Mattel)就计划利用盐田港保税区作为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
第六类:建立多国货物的国际拼箱业务。将在华采购的物品与在海外采购的物品运至配送中心,进行仓储、拼箱、加印条形码等,然后运送到海外分销商。这种方式是真正将中国建成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较高级阶段。随着跨国公司在华采购量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国际航运基础设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我国建立多国货物配送中心的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目前,索尼公司、美泰公司等均有此计划。
二、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之处
由于现行的加工贸易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没有针对在华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因此,在加工贸易保税政策下,加工的产品必须直接出口,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受到很大限制。保税区的建立,使得在基本上不改变加工贸易保税政策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物流配送业务。但是,现行保税区相关的政策与管理体制,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业务的要求也是不适应的。如果不作适当的调整,国际物流配送业务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具体而言,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也下几个方面:
(一)出口到保税区货物的出口退税的规定
目前,我国的保税区既非真正的“境内关外”,也非自由贸易区,因此,经保税区出口的货物面临着不能得到出口退税的问题。因为,按照现行规定,只有货物实际离境才能视作出口,享受出口退税。目前,货物运到保税区,出口企业的主管海关就会核销出口产品,但税务部门认为货物没有离境,不能退税,但国家对于如何证明保税区的货物实际离境,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实施细则。因此,经保税区的出口要得到出口退税,面临很多困难,这极大地制约了在华发展物流配送业务。
(二)保税区的增值服务问题
物流配送中心往往要进行一些增值服务,在上述第二类业务的案例中,产品的重新包装导致商品名称的改变,与现行的监管规定有一定的矛盾。目前,很多保税区尚不能进行这种商品的增值活动,只有个别保税区经过多方协调后才可以开展。
(三)保税区的退货问题
在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一些企业会在此建立质检机构,保证出口货物质量是合格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般要求退回工厂,进行复加工再出口。现行规定对退货的要求极其严格,难以操作,而且,监管部门审批没有时限承诺,使企业难以把握。另外,海关规定,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如需退货,必须是跟报关单同时退出此批全部货物而不能仅退部分不合格产品,这使得退货的仓储及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节省物流成本。
(四)不同保税区/出口监管仓货物的整合问题
由于不同保税区的仓储成本不同,货主可以按货物发运时效选择将不同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保税区/出口监管仓库,在发送前统一拼箱,再发运。例如,美泰公司将其产品存放在深圳和记观澜仓,但其几个主客户却各自指定了收货仓库,如WALMART通过马士基物流公司处理其欧洲的拼箱业务,而马士基则指定盐田国际出口监管仓库;另一个重要客户玩具反斗城则通过USC处理其美洲业务,后者却又利用勤辉长江出口监管仓及盐田保税区的力又仓。美泰公司希望将其存放在和记观澜仓的货物按客户要求的时间交给其船运公司,但现行监管规定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种配送整合活动尚不能进行。
(五)同一保税区不同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不同的发货人可能将货物发送到同一保税区不同的仓库中,使得同一货主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仓库里。海关现行监管规程中尚未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不同仓库的货物不能进行拼箱。
(六)同一保税区不入仓库货物与仓库内货物的拼箱问题
对于同一货主来说,其在配送中心的货物,有些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在些则直接运到保税区与已经存放在此的货物拼箱出口,无需存放,以节省时间与仓储成本。按现行规定,货物必须进入同一仓库,才能进行拼箱,这就增加了货主的成本。
(七)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混装至一个集装箱直接出口问题
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在华有多个供应商,他们希望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到同一集装箱运至海外专卖店销售。目前我国不允许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在同一集装箱经码头出口,这些跨国公司只能让各个供应商分别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的仓库,再混装,此举大大加大了物流成本。
(八)进口仓库与出口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发展多国物流配送业务,必然涉及进口货物与出口货物的拼箱业务。现行规定“进口保税仓库只能做进口到国内的货物,出口监管仓库只能处理到境外的货物”,因此,在现行规定下,不可能实现多国物流配送业务。
(九)监管部门的工作时间问题
跨国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境外企业往往要求尽量实现“零库存”,这就要求保税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出货。但是,目前监管部门实行的是“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调整政策的初步设想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性
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将有力地带动我国的出口。例如,WALMART已经提出申请,在深圳建立其采购中心,每年将在中国采购100多亿美元的商品①。一旦大型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物流中心,将使我国出口产品直接进入发达国家的商业零售系统和跨国公司的生产配送体系,有力地拉动我国的出口。其次,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大大提高对外贸易的增值率,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一般而言,国际贸易中流通领域的增值远远超过生产环节,对加工贸易更是如此。以往,我国政策体系注重生产环节,虽然认识到仅从事生产环节得利不多,但苦于无门进入国际流通领域。现在,中国国际制造地位的提高、经济衰退带来的竞争压力增大,迫使大型跨国公司愿意来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定要及时调整政策与监管体制,尽快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最后,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将大大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到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价格优势仍将是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优势。我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出口优势均表现为价格低廉,因此,谁能够降低成本,谁就能够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在提高其在华增值率的同时,将整体上降低中国产品的最终成本(即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成本),大大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决策层尚未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现行政策与监管体制总体上不利于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尽管近年来企业与研究界已经多次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识和高层的决策,对于一些具体的政策问题,监管部门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在很小的空间中进行了调整,但相对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差之甚远,致使这一极其重要的新事业,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其应有的状况。因此,要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必须从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加以重视,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二)围绕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建立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必须利用我国的保税区,不应建在保税区外。因为,首先,我国出口产品中超过一半是加工贸易产品,这些产品从零部件进口到生产加工,再到流通,均处于保税状态,物流配送中心如果建在保税区外,监管任务将大大加重。其次,国际物流中心不仅有大量出口业务,而且还将涉及到大量进口业务,如果没有保税政策,进口产品运到中国来拼箱或进行其他增值活动,均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保税区的现行政策。最后,自从1990年我国建立保税区以来,由于保税区定位不准确、功能不清楚,保税区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围绕建立物流配送中心调整保税区的功能与相关政策,实际上就是实现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变,因此,也将给保税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三)政策调整要与运输、通关等相关政策协调推进
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主要表现为物流的聚集和高效流通,因此,要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不仅要调整直接针对物流配送业务的政策,使物流配送活动得以合法开展,而且,要注重物流配送的高效率与低成本,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住脚。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则不仅要解除物流配送的政策与监管障碍,而且,必须从进出口通关效率的提高、国际港口中转业务、海空陆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等多个方面着手,调整政策与监管体制。因此,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实质上是我国货物进出口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一场重大变革,涉及边防、检验检疫、海关、港务、外汇、税务等多个政府部门,金融、运输、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多个环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领导,大力推进,才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明显成效。
随着烟草企业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许多送货线路打破了行政区划,实现了跨县(市、区)配送。就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企业配送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发现了配送管理上出现的一些漏洞。近期,笔者在卷烟市场进行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由于对卷烟配送人员疏于管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状态,在送货服务的环节上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送货员甚至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零售客户对此颇有怨言。本文针对送货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便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经营,切实提高客户满意度。
现象一:送货员每天在市场中奔走,深知市场行情,针对区域间存在的卷烟价格差,有的人就利用手中掌握的客户库存信息进行卷烟收购,并通过送货车辆进行跨区买卖,从中牟利。此举为卷烟的地下流通打开了“绿色通道”,也给专卖人员检查市场带来了更多困难。
现象二:实现电话访销后,由于电访员只认证不认人,有个别送货人员利用与零售客户比较熟悉的有利条件,向客户借证开单,通过拨打免费订货热线订购卷烟,获取紧俏货源进行贩卖并从中获利,使得烟草公司开展的阳光投放货源策略没能得到真正落实。部分紧俏货源流向混乱,无形中给卷烟流向的痕迹管理增加了难度。
现象三:极少数送货员与部分违规大户相互勾结,帮助他们收集所需货源,从中获取所谓的“辛苦费”。此举为违规大户开了方便之门,提供了生存的温床,助长了违规大户的辐射能力。
现象四:个别送货员与电访员互相串通。通过电访员所掌握的客户订货情况,进行套单开货,获取剩余货源,事后由送货人员在送货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收集、贩卖,从中获取利润。
现象五:有的送货员利用手中的送货特权,向零售客户“吃拿卡要”,或者以各种名义向零售客户借烟、借钱,久借不还。此举增加了零售客户的经济负担,使烟草公司的形象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几种现象,笔者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措施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烟草公司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市场的走访与调研,及时与零售客户进行沟通,全方位地了解送货员在所辖区域的工作情况和服务质量。
措施二:管理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卷烟的市场行情及价格走势,对于存在市场价差的卷烟要特别关注,可以结合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加强对客户订单的跟踪,发现异常订单要及时了解其真实性。
措施三:要对送货车辆进行突击性的跟踪、检查,有条件的可以在送货车辆上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看看送货人员是否严格按单送货,对于证单不符的情况要一查到底。
措施四:要在电访中心安装录音设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录音进行提取,对于连单、雷同单、异常单,要特别留意。
措施五:要建立客户经理、电访员、送货员的“三员”互控机制,要求“三员”互相监督,对零售客户反应较强烈的人或事要及时汇报,对片区中存在的违规事实隐瞒不报、有意包庇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总之,卷烟配送是烟草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配送人员直面零售客户,代表着烟草企业的形象。因此,对于卷烟配送人员的管理要建立长效机制,以进一步规范卷烟配送行为。
[提要]虚拟库存管理技术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兴起的新型虚拟经济形式,在目前经济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物流行业和生产行业为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减少原料浪费、节约成本等方面都展现出十分积极的效果。本文从虚拟库存管理技术的概述、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对虚拟库存的管理与协同物流配送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虚拟库存;物流配送;信息技术;物流行业
一、虚拟库存管理技术概述
虚拟库存技术是指将自身在未来生产运营所需的原料、生产要素等建立相关的信息,对其名称、规格、价格、数量等信息进行仔细的统计和整理,在需要时对信息进行筛选,并以这些信息为依据进行原料和生产要素的调动。虚拟库存的特点是不占用实物空间,也就是在仓库内不一定存在这一资源,但是出现资源需要时,社会资源就成为一个大的仓库,因这一仓库储备都是虚拟性的,也因此将这一储备称为虚拟仓库和虚拟库存。虚拟库存发挥自身的效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固定的经济状态下才能真正出现虚拟仓库和库存的管理意义。首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是虚拟库存技术的技术基础,在技术的支持和不断拓展中优化虚拟库存技术;其次,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尤其是买方的市场环境,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也是虚拟库存实现的重要外部环境;最后,企业自身的组织方法也对虚拟库存管理技术有着更加直接的影响。只有所有条件都具备时,虚拟库存技术才会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虚拟库存管理技术在国内发展现状和趋势
物流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逐步兴起并壮大,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摸索着逐渐适应市场,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问题,物流信息系统分散、物流信息共享性比较低、管理标准不一致、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匀等现象,都能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薄弱。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没有完全将物流行业的经济价值激发出来,需要大范围地建立起一个完善、畅通的物流配送系统,改善物流信息传递不及时、运输效率低下的缺点,通过虚拟库存管理、协同配送等组织管理手段,使资源配置更加专业化,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节约时间成本,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虚拟库存管理技术与协调物流配送能够实现各环节的流畅运作,实现产业的整体性,为改变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物流行业服务质量。物流运输行业从产品上分析属于服务行业,服务的质量是企业和组织体现竞争力和整体水平的关键,在激烈的物流行业竞争中,快捷、安全的特点才能真正使物流行业得到客户的认可。虚拟库存管理以及协同配送能够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信息,减少组织安排的时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能够更快速进行工作的流程,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将运输、配送、储存等多种功能同时发挥,扩大物流运输行业服务领域,让物流运输行业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为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成为拉动整个行业服务质量的动力。
(二)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虚拟库存技术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这一优越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是减少成本,虚拟的库存只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操作和控制,并不会真正占用企业的仓库空间,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产品不会积压、过期,虚拟库存中的资源都有详细的信息登记,在产品的调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产品过期的现象,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利用虚拟库存管理技术可以规避囤货的风险,减少资金的投入,以整个社会资源为库,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需求和周围市场的变化,进行库存产品的调整和交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为企业自身的生产环节节约更多的成本,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生产目标。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虚拟库存管理技术以及协调配送理念的运用和构成,能够促进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一体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使得原来的配送系统出现质的改变,从原来容易造成积压的各级仓储和运输逐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变成网络的虚拟库存,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对整个配送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反馈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以便于及时解决和调整,为自身的服务和工作提供时间保障,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相关产业链条的形成道路上逐渐培养管理者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在竞争与合作中相互提高,从而实现“双赢”,在增加相关企业集成程度的同时,提高各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为实现中国市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四、结论
虚拟库存管理以及协调配送在新兴的物流行业中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积极效用,为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规范化、一体化的引导性作用,为未来的行业集成、相关产业链条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虚拟库存管理技术的概述、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三方面进行论述,更加细致地了解虚拟库存管理的优越性以及协调配送理念在实现市场一体化中的积极作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库存管理技术与管理工程技术相结合可以为我国的大型物流运输、远航企业、铁路系统、民航服务行业等带来更多的价值体验,这一技术的推广将会为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技术模式创新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任汐 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