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11 10:4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景观专业与景观设计论文

1缺乏实践教学

景观专业的学生应通过研究案例、实地观察的途径提高设计能力。由于该专业应用性及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对空间的感受能力从而甄别设计的好坏。课堂教学中,学生面临虚拟设计任务常不知该如何动笔,譬如想象不出空间的实体形态,而这方面的欠缺应通过实践教学弥补。见识多了,头脑中积累的案例多了,自然就能做出合理的设计。这个过程首先应建立在观察之上。重理论的教育模式导致对实践环节课时安排较少,一般集中在某一特定时间对某城市的景观作短时间观摩,且由于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环节间隔较长,均影响到教学结果。

2对互动教学的理解存在误区

部分教师片面理解了“提高学生能动性”及“将学生变为主角”的含义,导致互动课堂有形式而无实质。互动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基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教育是赋予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学习者将自身的经验带进学习过程,实践方法是教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概念,而问题的答案则由学生们去探究。”这种思路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不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探索知识。如果断章取义地理解“问题的答案由学生去探究,”教师不进行引导与解疑,则会导致表面互动,即使个别学生表现欲强营造出表面活跃的课堂氛围,亦不意味着互动教学达到了应有的目标。对互动教学概念理解上的误区亦是导致教学效果欠佳的因素之一。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确立正确的教学方法

要充分认识空间、尺度、场地设计等基础知识训练的重要性,通过户外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尺度感。首先要充分重视调研和观察,多带学生去户外参观感受,充分发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多维互动来帮助学生塑造空间概念[3]71-72。其次,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环境中的景观要素,亲自体验由不同尺度、质地、形态、色彩及空间组合等差异带给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学生应先通过观察与思考积累感性知识,之后教师疏导理论知识,则不会感到抽象难懂。第三,要形成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实训前,教师应通过互动教学大纲等途径让学生在认知层面理解训练拟达到的目标,解决问题的办法及突破口,学生在场地调研、方案设计过程中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才能保证这个过程所积累的知识是有效的。最后,答疑环节应针对问题给予清楚解答,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而系统的知识框架。通过“问题寻找答案解疑”的过程,更加有效地促使学生获得尺度、空间以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训练。

3.2采取合理的互动教学模式

应通过正确的互动模式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如前所述,互动教学的目的在于创造独立探索的情境。教师一方面应重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激活学生思维,另一方面应重视对设计的反馈环节,主要体现在针对学生设计方案中出现问题的改图、评图过程。教师可通过修改草图和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认清薄弱环节,不排除学生在此阶段提出的问题亦能使教师获得灵感与启发。互动教学的目的正是为了通过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和沟通来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启迪。

3.3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强化设计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所占比例应加强。在这方面可借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培养模式,大一开始实训,一直坚持到毕业。设计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应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提高设计水平,这其中既包括设计思维的训练,也包括设计方法与技巧的掌握。

3.4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实践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必须做好“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工作,可通过选派教师到有关院校(企业)培训、顶岗锻炼、访学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结语

景观专业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对该专业性质的片面理解及教师自身业务素养的局限性等因素所致,解决问题的对策应从正确认识景观专业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等多方面入手。同时,教师亦需通过不断尝试、思考总结得出正确的教学方法,相信不断探索与努力定能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毕胭 李建伟 单位:贺州学院设计学院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国内高职高专类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构架整体侧重于室内方向。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倡“人居环境和谐发展”的室内外环境综合设计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在新形势下,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调整、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明确课程能力目标,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国内高职高专类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构架中,专业学习开设有大量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课程,整体侧重于室内方向教学。新形势下,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课程简述

景观设计是一个大的学科概念,是一个涵盖了生态、科学、艺术、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其根据内容和尺度的不同,主要分为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两大方向。相较于建筑、农林、艺术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多数以开设景观设计课程为主,学生不可能上完这门课就能成为景观设计师、景观规划师、植物配景设计师。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课程,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让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最大化,值得思考。

二、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市场与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泛而不精、就业定位不明确、毕业生就职后发展潜力欠缺等问题。

三、新形势下的课程教学思考

1.课程定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在定位上应有所侧重,突显专业特色。国内的建筑、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更为注重科学、技术、地形、植物等角度,所承接的空间体量偏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学科性质,以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对景观设计更多的是从艺术与美学的角度来把控,设计体量相对较小。由于未受过系统的城市规划、建筑室外空间设计相关课程的训练,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控制、指导和管理规划的实施,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概念相对模糊,难以把控较大的空间关系。因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训练定位是小体量的景观设计。可以考虑与公装、别墅设计等相关课程进行联动,如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别墅设计中的室内外景观部分以及小体量的庭院、花园设计等,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整体认识。

2.理论教学——取舍与深化

高职教育强调就业,但在近年来略显浮躁的就业市场氛围中,一些教师和学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操作型人才的培养,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论基础、忽视设计思维的培养。从长远来看,抛开理论谈技能也是不现实的。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景观设计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掌握最基础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如景观设计规律、中外园林类型及特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硬质景观设计、铺装材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对庞杂的景观设计理论进行取舍和提炼。

3.教学中的抓与放

有些学生在做景观设计方案时经常会问教师:“我这块空间比较空,放个什么好?”方案设计成了“填空间”,为了设计而设计,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都讲不清自己的设计主线和设计思路,更不知道自己的创新点在哪儿。针对这个现象,教师要做好景观设计教学的抓与放。抓好前期方案设计部分,即方案设计的前期环节务必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创意点,理清思路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设计方案的展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文提到的案例正是由于学生在设计实践中自主性不够,过于依赖教师。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践时要明确一个观念——设计事关功能与美感。除去功能与尺度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在中后期的设计表现要注意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不能过度干涉。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艺术审美、设计基础相对较弱,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优秀景观设计案例的方案构思、平面布置手绘稿,供学生临摹学习,这对于学生快速掌握设计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4.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手绘+计算机辅助方案设计

一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手绘表现的相关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高职学生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短时间内很难整体达到要求;加之专业课程方案表现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在进行景观方案构思时,大多直接借助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设计思路未厘清就直接进入绘图阶段,这样的方案难以从整体上进行把控。所以,在课程的方案表现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方案的前期构思阶段借助手绘的形式,以点线面表现景观元素、流通线路、区域划分等。这样学生能够快速理清思路,对平面布局有直观、清晰的表达。在方案经过反复推敲进入细化阶段后,对于方案的平、立、剖面图,学生就可以借助AutoCAD软件快速完成。3dsMax软件建模、渲染、出图耗时费力,而Sketchup软件相对来说更加省时、易于上手,建模流程简单易懂,能使学生更专注于设计本身。因此,效果图可以考虑用Sketchup软件完成。

5.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以往的授课形式往往依赖课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针对景观设计这门课,教学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景观材料、施工等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这种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的教学环境单一,教学多集中在教室或机房。“走出去”教学即走出课堂调研参观,由教师带领学生去景观区域、公园、广场、公共绿地、景观带等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时实地对景观元素、造景手法、植被景观、施工材料等进行详尽讲解。外出调研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下堂课对调研的情况进行汇报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使教学成效更高。

6.紧跟行业发展,对接岗位需求

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与就业需求形成了无缝对接,这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的一大重要指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岗位需求构建教学知识体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个不断完善、逐步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培养重点,对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技能方面(计算机辅助绘图、施工图绘制、材料等)着重训练。其次,可以邀请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本校往届毕业生回到课堂中,针对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经历与经验,给新生上一课,这种“过来人”现身说法的形式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岗位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也能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更多的思考。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一些国际大赛的优秀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学习设计方案的表现手法。这些行业前沿的风向标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岗位需要,通过调整、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明确课程能力目标,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培养出技术扎实、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作者:宋珊 单位: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改革的探讨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大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第一专业大类。因其招生就业相对容易,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相关方向;景观设计更是其中的热门方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方向在自身发展上都遇到了发展瓶颈;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如何使景观设计专业方向更加适应社会发展是摆在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面前。笔者主要从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现状分析,探索该专业如何更加能够适应形势发展及更加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该专业的需求目标。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现状高职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及方向的开设大规模发展至今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时间,根据高职院校本身的资源,主要有三种类别:农学、工学与艺术学。农学专业名称主要有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方向主要有园林规划设计、城市园林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工学土建大类专业名称主要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方向主要是景观设计方向及景观工程方向。艺术学专业名称主要是艺术设计、工艺美术等;专业方向主要有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等。在景观设计专业开设之初,往往参考本科院校的园林专业制订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又因为各高职院校的师资、学缘结构以及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不同,在侧重方向及课程安排上有着巨大的差别。有部分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混乱的:或是课程内容设置过于宽泛;或是忽视工程技术管理类课程等等。而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定位不够明确,毕业生社会适应性不强,没有根据专业应用性特点设置课程。模糊了高职院校毕业生与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层次的差异性。所以,瞄准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职院校景观设计课程结构,进行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应用性人才的任务,是景观设计高职教育者的当前任务。社会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高校扩招,高学历的毕业生不断的涌入就业市场。园林景观专业设计单位对从事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景观设计师一般负责的项目较大,设计单位一般要求设计师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但刚毕业的学生因为缺乏经验而没能得到实践机会,所以很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死胡同。目前,往往连本科毕业生都难以得到安排到企业的设计岗位;高职毕业生就更加不容易了。在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景观设计专业作为最贴近市场的专业之一,最新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经过本人的市场调查,因为房地产市场近年的不景气,使得从事地产景观的设计公司开始酝酿裁员,毕业生在本专业就业的前景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关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景观设计专业改革探讨

1.课程设置的改革

(1)课程设置的前瞻性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景观设计人才是课程建设的首要原则,也是景观设计专业得以发展的基本生命力。把握市场需求状况,一方面进行现状需求调查,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进行需求预测。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依社会发展制定所需设计人才的培养计划。

(2)课程设置的特色性

高职院校设立的景观设计专业与本科类院校开设的相关专业是有很大区别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原有的学科专长来发挥景观设计专业的特色方向;利用强势学科为依托发展有特色的景观设计专业。侧重专业方向是高职院校办好该专业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学科或现有师资的特点侧重于“小环境设计”、“设计表现”或“景观工程”等等。最好能在毕业生就业方向上与本科院校错开就业,发展自身优点,办出“特色”。

(3)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景观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应用性专业。无论是在方案、绘图、资材、施工、管理等等都是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工作;而企业又要求毕业生一进入设计工作岗位就能负责景观项目工作。要实现毕业生的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是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考虑的重点。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遵循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辅以理论的教育理念。

2.教学内容侧重点的把握

景观设计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设立的时间不长,还处于探讨阶段。通常是参照本科院校的园林专业;各院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课程名称相近,但因为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制约,在教学侧重点上有很大的不同。这在新专业发展过程中是难免的。更好地培养有特色而又适应社会需求的景观设计人才,才是专业教学的重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内涵虽然广泛,但在课程及教学上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专业方向不可过宽过广,围绕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有特色的景观设计人才是课程及教学的方向。根据市场对景观设计毕业生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三大课程群:设计表现课程群、工程项目课程群、方案设计课程群。三大课程群及子课程只是景观设计专业必需掌握的专业知识,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要办出特色,要适当增加与自身适应特色课程。下面对课程群教学内容侧重点进行分析:

(1)设计表现课程群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总学时数非常有限,所以不可能按照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教学,因此,在园林美术的教学中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已经难以适应需求。可以在园林美术教学中以建筑与园林速写为主,舍弃静物表现。为后续的专业设计效果图表现打下基础。在园林美术色彩教学中以环境色彩写生及色彩设计为主。可以加入色彩分析、色彩心理学等内容。手绘效果图表现是景观设计师的必备能力。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绘图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难学难精的手绘效果图不为重视。但是,优秀的设计方案往往是在手绘草图中表现的。草图可以快速描绘设计师的瞬间灵感,设计方案阶段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因为设计项目结果一般以电脑效果图体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训练徒手快速草图练习,以快速表达设计思路为教学目的。计算机绘制工程图与效果图是目前景观设计行业的趋势。所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成为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评判标准。在教学上既要强调计算机绘图的重要性的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与设计课程内容联系学习,以计算机绘图为桥梁,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

(2)工程项目课程群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工程项目课程群是景观设计专业课程中最贴近市场的课程群。景观设计专业教育者应该采取“走向市场”的教学方式,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引导学生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对建筑材料及景观园林资材的了解是景观设计的第一步。新材料、新植物不断涌现及引进,要通过考察市场等手段时时更新知识。通过考察苗圃场、植物园及景观施工场地等。认知植物种类及特性,了解其栽培方法及后期养护。在施工技术课程;尽量组织学生去园林景观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考察和学习。还要去现场拍下施工影像资料在课堂上详细讲解。

(3)方案设计课程群教学内容侧重点

方案设计课程群才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课程。如缺少前两个基础课程群的前期支撑,设计根本就无从谈起。课程群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而构成了景观设计专业。植物造景与景观设计(或叫城市景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等)是景观设计专业的优秀专业课程,一般以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来完成。该课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设计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层次及特点,以庭院景观、楼顶花园、小公共空间设计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大的规划性景观设计可以略讲。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景观设计的功能要求、设计方法之外,实践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学老师及企业请进来的设计师指导下进行景观设计实践。在课程单元部分要留出充足的课时让学生完成完整的课程设计作业。在题目设置上遵循实用性原则,要求学生以“假题真做”、“真题假做”等方式完成作业;有条件的应该“真题真做”。从设计方案的构思到效果图、施工图等都严格按照专业设计单位的要求完成,并要求达到相同质量。使学生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毕业就能从事很快适应景观设计行业实际工作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也可以把有影响力的专业比赛引入课程,通过比赛开阔学生的眼界。

3.实践教学的创新

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是设计课程教学必备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社会需要人才的质量标准。通过专业实践,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毕业后能顺利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深化校企合作方式方法上要探索一条能与企业达到双赢的合作之路,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达到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更加贴近。探索“师生进公司,设计师进课堂,项目进课程”的形式。实现教学场所与设计工作室合为一体;请企业设计师、能工巧匠进课堂,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培养更加贴合实际的应用型设计人才。突出了实践教学的实用性,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效的解决景观设计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的弊端,为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继续推进和加强学生实践环节势在必行,也是突破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一环。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停留在课堂完成;学生难免会对假题假做产生疲惫的心理而应付了事。在实践环节应该加强管理及提高要求,使学生重视起来及提高专业学习的热情。

4.结语

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毕业生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建设,还需要在教与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完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彭晓丹 单位:南华工商学院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景观设计专业建设规划调研研究

一、景观设计专业的行业背景

1.行业现状

景观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其专业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有空间设计、城市规划、装饰艺术、建筑知识、园林景观、风格流派、中西文化、材料工艺、人体工程、工程管理等,无论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在专业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本地区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提高,居住环境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这个需求,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单位相继设置了景观设计规划部门,各类景观设计(工程)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房地产商的转型升级,大量吸纳景观艺术设计人才,造成了对景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压力,专业人员需求量的急剧上升,该专业已成为十分热门的专业之一。

2.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业兴起、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崛起、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再加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建设对环境建设等配套项目的拉动,中国景观设计产业高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将进人起跑和起飞阶段。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促进了行业岗位细分,技能专精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作为艺术设计高职教育,建设景观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迫切的需要。

3.岗位设置

景观设计专业从业人员很多,层次不一,文化差异、技术差异、发展空间差异等都很大,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内逐步呈现出岗位细分、技能专精的趋势,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标准分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颁布的执业资格标准及装饰骨干企业岗位设置现状,景观设计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景观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景观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延伸的企业岗位为方案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设计监理。景观设计方向培养的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主要从事与景观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内外空间环境创造相关的设计人才,基于技术职务之分,培养目标的类型有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员、绿化植物设计员、施工图设计员、效果图绘图员等,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为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项目负责人、设计总监等。

4.行业人才现状与需求

从业人员结构呈现两头缺现象,其一:一线各专业、各工种经专业教育培养或专业技能培养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许多企业面临用工荒难题,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行和生存。其二:从事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景观设计人才严重短缺,各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基本集中在理论层面、方案设计层面,形成重理论、轻实践、轻技术的现状,进入行业企业大多需要短则一年,长则两到三年的培养周期。因此整体行业的人才现状表现为:一方面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另一方面合格的职业人才一将难求。

二、景观设计专业人才规格与需求调研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景观建筑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景观设计,三是受过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

1.企业急需岗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助理扩初设计师、

2.企业岗位需求规格

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作协调、沟通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有责任心、上进心、能吃苦耐劳;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服从管理;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能很好地协助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并能较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专业:建筑工程或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

3.企业所需人才知识构成

(1)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艺术设计软件。(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直接性知识:项目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项目设计的理论知识、工能、工艺,流程运作知识、计算机软件知识和互联网知识,数字技术知识、行业法规与企业管理知识。(3)与本专业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知识:基本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初步的文学、艺术、设计知识;现代社会、科技、生活艺术的前沿性知识。

4.企业所需人才能力构成

(1)与景观设计直接相关的能力:设计构思能力;功能分析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综合审美能力;文案写作能力;新媒体采编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法律常识与写作能力;制图与工艺表达能力;技术理解与认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组织安排能力。(2)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能力:现、当代艺术鉴赏、批评、借鉴、能力及艺术思潮解读能力;设计预想图和效果图制作能力;专业外文资料阅读与简要的翻译能力;独立工作与协同工作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在专业内继续深化研修及开拓层学习的能力。(3)创新的相关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创新的方法能力及创新的实现能力。本专业建设应定期下行业、企业调研,并努力与企业建立双师素质培训合作关系,力争做到使教师定岗锻炼常态化,有利于有效、动态地获得相关实时信息,使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更具灵活性和准确性,有利于综合化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实践性教学方式的调整。

作者:钱蔚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景观设计专业特色教学体系综述

一、景观设计专业特点

景观设计专业是最新的设计类型概念,是工业化发展所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以后,才逐渐产生的设计概念。一般的理解景观设计师是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而不仅仅是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我国经济、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与观念也进一步的转变,随着高等设计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景观设计人才”全新的内涵,高等教育培养出的新一轮景观设计人才正接受市场的检验。

二、地方高校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的主要问题

1.生源整体质量不高随着1999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地方高校在与省部级名牌院校设计专业的竞争下,招收生源具有自己的问题。在高考应试教育中,文理分科的结果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同时全国高考艺术类录取分数线相对偏低,所以某些高中学校一方面将文化课弱的学生集中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将专化课弱的学生也集中强化训练,有针对性的报考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这样的认识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考生文化底子薄,应试型的学习方法,入校后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有缺陷,给地方高校的设计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生源整体质量下降。

2.专业教师年轻化,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短缺严重河南省87所省属高校,加上民办高校多数都创办有自己的景观设计专业,学生逐年增加。各地方高校的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都有不均衡的现象,在职称上,高职称师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此外,地方高校由于条件有限,学校教师待遇、工作环境与部属高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很难引进高职称和留住学科的带头人、旗帜式及领军式的师资。在学历上,某些地方高校并不注重专业对口,大量引进刚毕业的硕士生,导致专业教师年轻化,相当一部分的新教师,在没有经过严格、系统训练和实践锻炼的情况下匆忙走上讲台。由于师资短缺,有些教师从来没教过的新专业课程也只得临阵磨枪,凑合讲授。也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科学许多地方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仍然是沿用各大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教材、大纲均是传统美术院校的教材和范本,课程设置也是美院的“工艺美术”模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个专业的定位与发展参差不齐,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地方高校的教学机制。例如:在基础素描的教学中,传统的素描依然是调子素描。地方高校学生的基础较差,想通过传统基础课的长期作业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是很困难的事情,不仅不能使学生的技法提高,还占用了其他专业课的学时与学分,为后期的教学增添了障碍。

三、发展地方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

1.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特色教学

(1)强化以实践、应用为特色的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中,课本式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已有的教材为基本依据,加以学生周边的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考,将学生组织为团队的模式,引导学生发现、讨论、表达、解决身边的实际环境景观问题。

(2)将专业实践引入课程教学实践能力是检验景观设计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设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请高级技师现场授课,例如《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利用学校在建项目讲解基础规范和功能要求,并带领学生走进现场,学习施工材料,感受材质。通过对现场的了解,技师手把手的实际指导,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3)将实际工程项目带动课程教学采用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开发与生产过程结合的学习模式。例如《环境设施设计》课程中结合周口地区深厚的文化资源特色,在课程中重点强调传统元素在景观中的应用练习,并结合周口新城开发规划项目,带领学生下工地实地调研考察,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训练。

2.基于地方高校实际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突出实事求是,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地方高校更应该为了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中体现适应性、针对性、系统性的专业特点,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对待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

(1)课程设置的改革与调整。地方高校长期以来沿用传统基础课的技巧与经验的提升,但景观设计需要创意与实践,与传统美术的意识有一定的区别,景观设计基础的课程需要加大改革。例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程改为构成设计基础课程,这样基础课之间有机联系形成系统。同时,课程设计应该强调针对性,突出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加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的早期课程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中期课程以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操作过程与技能培养,后期课程中,则更加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中以市场调研为重点。引入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设计项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与项目意识。

(2)课程教学注重学科内外的交叉与融合。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内的交叉是指专业课与其他设计学科、基础绘画学科、设计理论学科的交叉,例如景观设计与公共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素描、色彩、人体工程学、中外建筑史,各课程之间的交叉,都体现设计风格、流派、表现之间的融合。这种综合性学科导致当前的教材与教法很难完全适应现代景观设计教学发展的需要。景观设计专业学科的外部交叉是针对课程的综合性特点,这种综合涉及一定的文化、宗教、政治、民族、风俗联系地理、生物等相关学科,不能只局限于创造性思维或设计史学的常规内容。例如:《景观设计》课程中,对场地的调研增加为对地域特色的综合调研,从而使学生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解决各种问题。

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教师结构,培养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

(1)注重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地方院校的生源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制定自身的培养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化风格、地域特色展开个人思维,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演讲与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的交流。例如:《快题设计》课程中,将景观设计表现、色彩设计、方案设计相融合,快速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并结合学生所学的手绘表现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表现能力。

(2)优化教师结构,培养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整合教师资源目前,地方高校景观设计专业高级职称,高等学历教师严重缺乏,景观设计师高层次复合型学科,这就要求从事设计教学的高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交叉学科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科研能力有所不同,高校教师的结构应该调整为老、中、青的专业研究团队。地方高校景观专业教师普遍以中级职称为主,对外交流机会少,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应该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组织参加交流活动。

四、结语

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中的景观设计专业方向,在办学5年以来,按照教育部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认真深入的教学研究活动,景观设计专业在不断的进行完善,思考人才培养的方法与模式,课程教学大纲的结构调整,教学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市场的考察与调研,实习基地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每年的毕业生投入社会从事设计相关工作反映较好,目前,随着新一轮的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修订,应总结经验,顺利完成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地方高校自身的教学体系特色。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改综述

构成是设计的基础,也是开启设计之门的关键。平面、色彩、立体等造型要素之间相互依存,被简称为“三大构成”。多年以来,构成一直被国内各艺术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缺陷。为了不与专业课脱节,使构成课程成为名副其实的基础课,我们应当打破原有的狭隘的基础教学模式,超越单纯的技巧和经验传授,努力将专业理论与专业基础训练结合起来,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改革,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要求,达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及设计创造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1.平面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平面构成课程将点、线、面、体等抽象的形态作为构成要素来研讨,力求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其原理和方法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平面构成中的对称、均衡、比例、尺度、对比、调和、多样、统一等法则可以扩展学生的园林造型思路,培养学生造型的创造力,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

2.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色彩是通过心理来判断的,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色彩组合构成,能使风景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园林中丰富的植物及其富于变幻的季相景观,为我们创造不同氛围、不同意境和不同作用的园林景观提供了便捷的素材。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而营造出功能不同的景观空间,设计师往往需要利用色彩的物理效应,如色彩的距离感、轻重感、冷暖感等来调整景观空间方面的不足,而相关的色彩原理都属于色彩构成的内容。

3.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是三维空间的实体形态构成。立体构成在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运用综合材料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观的形体。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塑造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学科,而风景园林设计恰恰就是从多角度表现真实的空间艺术构成。为了创造出层次丰富、灵活多变、充满情趣的景观空间,设计师需要利用立体造型中的设立、围合、覆盖、架起、组合与重建、变形与扭曲等手法。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需要的变化,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的问题和不足。首先,以往的构成课程基本上都是围绕构成本身进行研究和训练,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联系较少,专业指向性较弱,与其他专业课程相脱节。其次,园林景观设计的学生基本上没有绘画的基础,对于构成课程的学习几乎是从零开始,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对构成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最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较少,在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应用也不多,因此加强构成课程与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改革构成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加强其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横向教学,拓展课程,向专业靠近在课程教学上摆脱旧的教学模式,横向拓展。构成课不仅仅是基础的图案教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中的专业方向性,对旧的传统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在保留讲授课程基础理论和练习的同时,增加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平面构成教学中讲到点、线、面时,可以拿出一些国内外典型的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法国著名解构主义大师屈米的作品拉-维莱特公园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点、线、面等构成元素,又使其对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

2.培养兴趣,鼓励创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其竞争意识。而枯燥、偏颇、空洞的评价只能使学生丧失对课程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教师从不同角度对每个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通过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自豪和喜悦,能够使学生形成对构成课程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对学生自身而言,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创造新作品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以再现性思维为主,发展创造性思维,创作出新颖的作品。教师在上课时除了讲解理论与评讲作业外,还应该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的创作理念。在这种新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锻炼自己的胆量与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更直接、广泛地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三大构成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门课程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三大构成间的联系,向专业靠近,与专业衔接。在构成课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关联三大构成的综合练习,包括一系列从平面到立体再到具体景观的设计练习。比如,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别墅的景观设计构成模型,从形态、功能到色彩、肌理、材质,从平面的铺装、色彩搭配到立体的建筑、绿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构成美的规律,使其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平面思维和立体思维能力,使其将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将构成课程与园林景观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学习态度。

构成课程是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基础课程学习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培养乃至今后的专业学习,我们应当不断改进构成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构成课更能适应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学>-j需要,使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向专业靠拢,为专业服务,为祖国培养出基础扎实的优秀专业人才。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环境专业景观设计教学综述

城市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给旨在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景观设计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开拓空间,也使得景观设计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景观设计课程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然而景观设计在环艺专业中所应占的比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至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同时也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完善的教学体系,导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常常出现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随意等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了分析,以求找到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景观设计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景观设计课程是高职环境艺术专业优秀骨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集工程、艺术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应具有明确的课程定位,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景观设计课程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知识结构多元化、实战技能多元化的高素养、综合性景观设计类人才”。根据课程定位,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制定优秀课程计划、教学目标与任务时,要了解学生的整个培养计划,特别是要认识到自己所教课程与前后课程的延续性和连贯性,才能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系统。景观设计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和室内设计等课程后开设,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室内空间感和思维方式,它是前续课程(园林制图、园林植物、电脑辅助设计、室内设计等)的一个综合运用。同时该课程培养全面的综合职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景观设计课程主要对应的岗位为景观设计师。高职教育应以景观设计师岗位为依据,以该岗位需要的和所用到的知识为度来构建岗位能力框图,并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个不断完善、逐步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景观设计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条件,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和职业教育规律进行优势互补的紧密合作,采取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使用于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才的教育活动。

2.1推行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结合高职教育实用够用的教学特点,依据景观设计相关领域的行业要求,在整体设计上走校企结合的道路,推行“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优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为课程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2实行三元螺旋循环递进的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的表达与创新能力,具有很明显的艺术、工程设计课程的特点,考虑到高职学生入学基础较低,学习时间较短等问题,本课程以“感性认知一理性认知一实践”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密集强化训练为手段,提出了按照“方案认知一理论提炼一项目实践”的三元螺旋递进的教学过程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3课程教学内容

1)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原则。a.首先是针对市场需求,以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相应的设计素质及能力。b.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高职学生底子薄,在校学习时间短,必须在短时间内令学生快速进入设计课程的学习氛围并掌握足够的实用技能,为此必须直接导入足够的实际案例及项目进行反复循环教学,因此要以学生为本(见图1,图2),根据反复循环教学原则选取教学内容。c.实用、够用原则,根据景观设计师岗位的广泛调研,精心挑选出工程项目类型最集中,以及最具开发前景的六个项目类型,作为基本教学情景单元,六个项目六次循环,从易到难螺旋递进,既能贯彻教学理念,也践行了高职教育的适度够用目标。

2)教学内容组织安排。课程教学安排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小到大,从感性到理论认识的客观规律;景观设计课程以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内容为其教学对象,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从个体学习到小组工作,直至团队协作完成;课题从相对简单的城市道路着手,逐渐到扩大至城市公共空间的小游园、城市广场、城市居住区,最后以综合性公园结束;一个课题对一个主要问题进行全面、仔细阐述,经现场调研一理论解析一案例分析一方案设计等过程。根据以上教学原则,选取了六大教学情景:情境1,庭院景观没计;情境2,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情境3,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情境4,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情境5,单位绿地景观设计;情境6,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对于景观设计方案阶段的工作方法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学以致用。当学生毕业进入到实践工作中的时候,科学的工作方法会成为其最有效的工具,而对于形式的审美和观念,则是在其一生中都会不断提高完善的。

3)教学环节。在三元螺旋递进的总体教学模式框架下,每个教学情境都实现以下教学环节:首先感性认知,其次理论提炼,最后项目的工作过程设计、整合和序化。通过多个设计项目的工作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景观设计的职业能力,并养成景观设计职业岗位的综合素质。

4)教学内容表现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共同制定本课程教学大纲,突出“校企结合,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配备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站收集大量的设计项目案例,提供了详细的规划图文与视频材料、交互式漫游动画等,构成了丰富的习题、项目库、素材库、案例集等相关资料方便学生自学,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采用以工作项目为导向、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通过组建设计小组,在课堂或公司操作真实工作任务,按照“资讯一决策=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评估”六大步骤,结合专业特点设计了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提出任务、项目准备、小组讨论、方案设计、设计成果汇报、教师专家讲评、总结与成绩评定”。

4.2教学方法

1)信息技术应用法。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片、动画、现场操作录像等解决操作的难点与重点。运用设计实务模拟软件与场景动画漫游软件,从景观的生成到最终效果展示,可实现项目设计全过程的人机互动,保证快速得到设计反馈并进行修正,大大提高了设计教学的效率。建立课程网站,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方便教师辅助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重点运用在学生感性认知阶段。通过大量优秀作品案例的反复循环接触与模仿,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际项目的具体流程;进而由案例提炼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巩固提高具体项目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头脑风暴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对于一个项目主题的确定、设计元素的选取等内容采取集中、无限制的讨论交流方式,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团队的集体智慧,使学生掌握项目创意构思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4)实地、实物教学。单纯的课堂讲授,无法使学生对景观设计有切身的直观感受,因此,在课程中增加实地、实物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公园绿地、街头广场、居住区游园等,体会景观,感受空间,认识植物。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是景观设计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式。

5)模拟情景教学。在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设计项目后,加入模拟情景教学环节,即模拟设计方案汇报场景,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主动上台汇报所设计的方案,配以电脑演示和展板图册。在汇报之后积极鼓励并引导其他学生对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教师一起对方案进行点评和讨论。这种模拟训练,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阔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百使学生增加实战经验,调动学生间的良性竞争,活跃课堂气氛。另外,鼓励学生多参加与景观艺术设计相关的设计竞赛,从竞赛主题上可以了解人们正在关注哪些课题,同时,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5考核方式多元化

1)理论考核。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辅以一定字数限制的设计说明(可规定字数限制为3000字左右),或针对设计方案完成一篇课程论文。通过对理论部分的考核,可以全面、深入地考察出方案中学生本人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

2)设计方案考核。要求学生制作具有一定水准的全套景观设计方案,包括平面布置图、交通规划图、景观植物布置图、施工图、效果图等一系列完整方案,并装订成文本。通过对设计方案的考核,能够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效果以及表现能力。进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评价。设计课程不仅要强调最后的结果,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设计的过程。教师考评的标准应改变以往对学生作业结果考评为导向,转向过程兼顾结果考评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引导、激励和控制作用。

本文从当前高职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概况进行探索,从当前高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建立一种崭新的景观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研究,旨在探求一种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求、更有利于开拓学生对于景观设计的创新式思维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强的景观设计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并进而推动我国景观设计行业以及景观设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使学生在多元化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将景观审美和景观鉴赏能力均得以提高、眼界开阔,最终创造出优秀的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景观设计作品。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环艺专业中的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景观设计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以及相关的知识面,是环境艺术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落实环境艺术,扎实做好景观设计是人、社会、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关键。本文从环境艺术角度出发,探究环境艺术因素、含义及其景观设计,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设计策略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对生存环境重视度越来越高,精心设计环境艺术,可以高生活水平,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多元化、丰富化、健康化资源。并且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活环境质量好坏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之一。

1.简述环境艺术含义

环境是人类生存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空间,广义环境是指围绕主题行为所产生影响的一切外界事物。人们按照自身生存需求适应和改变着环境。所以,环境既包括精神主体,也包括物质主体。环境由四部分构成: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生态环境,例如:风、山、河流等组成的自然环境系统;次生环境,是指人类按照自身需要对其加工或改造后的环境,例如:人造湖泊、野山、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社会环境,是指由经济、人文和政治组成的环境,同时也是人文社会环境;人工环境,与此生环境不同,是指人工建造的艺术品、景观(例如:庭院、公园、广场)等设置,组成人工环境系统。

2.环境艺术和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内涵有多重理解意义,包括美化环境、地景艺术、偶发艺术、景观艺术等。其中,景观艺术意旨为人类创造更加功能化、安全、舒适、有艺术气息环境为基准,对如何将物体和空间统一、合理安排设计的一门综合学科。景观设计虽独立于环境艺术,但是二者在某些方面存在从属关系。

3.影响环境艺术下景观设计因素

3.1 生态因素

针对现代生态环境平衡提出的保护性措施,我们给定义为生态保护。所有生态环境都有其自身规律性与特点,是自然环境自身属性。人类想要进行景观建筑活动,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变化与生态因素,景观设计过程中离不开环境保护理念。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植物、空气、阳光和土壤等。植被在一定生存条件下具有环境卫生、净化空气、改善气候、保持水土、美化环境、防尘固沙等效益。

3.2 人文因素

人文内涵以“人”作为中心内容,认可人在社会发展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尊重人性,维护和遵从人基本价值。在景观设计中基本素质就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更能够体现出高尚设计精神和艺术境界。经过几千年积累下的人文精髓,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仍然有积极作用价值。

3.3 社会环境

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进步,人们思想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大改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现代化环境承担着文化、社会和生产生活三方面职能。优雅、舒适的城市环境可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而城市景观是人类对理想和精神需求寄托于物质环境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精神物质范畴。环境艺术中的景观设计,对于园林设计、城市绿化、街道改造等更多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来说,需要从城市整体内容和构架进行分析,在环境承载能力下,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尊重环境,构陷和谐的人-环境关系。

4.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特点

4.1 结合传统与现代

景观设计与文化、经济发展一样,在继承、批判基础进行改革变新,从而形成新景观设计理念,在标榜前卫、创新追求基础上传承者文化积淀,这都与历史文化发展有直接联系。无论景观设计形式、内容和立意如何发生改变,其实细细品味,其中依然夹杂着传统气息。

4.2 空间和空间的统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景观设计从围墙设计扩展到了自然保护区、建筑物、街道、花园、广场等,并融合与城市和自然资源,没有明确的界限。景观设计者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将设计融入到人类生活环境各种空间中,例如: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学三个空间,保证人与自然和谐性,促进共同发展。

4.3 平衡社会、自然和艺术

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需要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不但要按照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同时还要满足社会基本需求,并富有艺术性。缺失哪一个内容,景观设计都不会完整,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有其侧重点,立足于长远发展,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需要整体协调这些因素,并突出设计主题,例如:文化、社会、经济、艺术、科学等因素,因素之间存在关联性、相辅相成。高效景观设计就需要在一定资源范围内,获得最大效益,有机平衡社会、自然和艺术因素,充分发挥出各因素功能。

5.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策略分析

5.1 根据地区条件

根据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基本原则,对高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掌握地区环境特征。对于建筑物来说,建筑物特征和形态可直接反映与环境协调情况,同时也是度环境特征的一种说明。将人与环境间进行合理调节,可使得环境特征表现的更加突出和鲜明。而如何调节自然环境和建筑间关系,可凭借景观设计师对自然特征了解深度,从地区环境特色着手,将自然环境地区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5.2 制定景观设计具体项目

环境分析是景观设计的基础,主要对该地区精神需求、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物质需求等进行调查分析。设计景观功能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类对生活美的享受,而且还是实用性景观,给予人们一定休闲娱乐和生产生活空间。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景观设计有很大影响,例如:亚热带或热带与寒冷地域,在景观布局上有明显差异。景观设计需要结合外界客观联系、环境因素、人类因素等,设计内容要求也比较广,例如:植被种植、气候环境、地形地貌等。景观是城市重要结构,对城市环境起到优化作用,让人们可以在这样舒适环境中进行环保、教育、娱乐休闲、文化活动等。

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前需要明确设计基本理念,分析设计方案可行性和景观属性,总体概括出设计主题思想。景观设计涵盖环保、教育、休闲娱乐等,并根据城市需求和属性制定具体主题思想。利用现有技术和自然资源,加以进化、改造和创造,在艺术灵感和加工技术下创造出景观,其是一种创作艺术品和科学技术综合性环境工程。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突出设计个性与城市品位,以“保护环境”为准则,创造形式新颖,内容突出。

5.3 制定景观设计方案

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内容确定后,深入研究设计位置、区域人群、社会背景、文化修养、生活习惯、自然条件、城市规划,掌握城市环境基本情况后,统一制定景观设计方案。技术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和收集具体资料内容。例如:高原与平原地区景观设计结构或格局有很大差异,与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社会情况有直接联系。所以,在方案设计前,需要充分了解该地区地理、地势、地质结构、落差,保证因地制宜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景观设计具有实用性、目的性、生态健康性、美观性特点,确保景观的利用价值。景观主要有四方面功能:保护功能、使用功能、综合功能、精神功能。在环境艺术中,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属于相对稳定的组成要素,分为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两部分,并且存在一定固体形态,因此,稳定性很高。

结束语:

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关联。真正做好景观设计工作,还需要有一定环境艺术知识和技术储备基础,并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景观设计功能。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河南工程学院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改革

摘要:指出了随着城市雾霾横行,室外环境日益恶化,景观设计专业受到了普遍重视。基于河南工程学院景观设计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学生状况、硬件设备几个方面,对新形势下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景观设计;课程改革;风景园林

1 研究背景

随着雾霾横行,室外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对室外环境的关注与日俱增。作为环境设计的两大方向之一的景观设计专业受到了普遍关注。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于1999年开设环境设计专业,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13年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首次将本专业分为室内设计方向和景观设计两个方向。基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背景,景观设计专业存在较多特点,如教师和学生在对于色彩、构成、形体、手绘表现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优势;劣势在于理性不够,基础理论掌握较为欠缺。国内各大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构架整体侧重于室内设计,对景观设计专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有许多需要研究探讨的地方。

2 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于河南工程学院景观设计专业建设这一背景,从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学生状况、硬件设备、教W过程几个方面,对新形势下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期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1 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

对比学院景观设计方向近几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2011级及以前专业方向尚未形成,13级以后分方向,专业方向日渐成型,15级授课计划于13级授课计划基本相同。通过分析对比两则大纲课程、学分、课时数、理论与实践课时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1.1 相关课程数量增加,得到重视

随着就业结构的调整,学院在课程安排时对景观设计方向有了大幅度的倾斜,景观设计方课程大量增加,由原来的9门相关专业课增加到19门之多,学分绩点和实践课时数也有大幅增加,不可谓不受重视。

2.1.2 相关课程面广,扩大专业知识广度

2013年教学大纲中增加了建筑、规划、生态学、施工等相关课程,是对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专业知识进行了补充,使学生对相关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利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广度。

2.1.3 局部课程设置不合理和重复现象

由于课程结构变化较大,局部课程设置不合理,重复现象时有发生。以生态学为例,环境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在课程内容上重复较多,而且景观设计专业教授这两门课的老师基本一致,所以该课程可加以精简,考虑专业相关性保留景观生态学更为合适。

2.1.4 课程结构偏理论,弱实践

课程构成中涉及到几个专业基础课程,景观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初步与室内设计初步,学生在学习中重在对专业形成一定的印象和手绘表达,实践环节则没有收到特别重视。

同时河南工程学院景观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下的一个方向,区别于理工院校的与规划、建筑、生态学、土木等专业相结合的体系,也有别于农林院校与园林、植物、园艺、农学相结合的体系,景观设计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就注定其偏艺术,重形式的特点,史论和构成等课程相对来说较强,而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造价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结构中基础理论课程偏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欠缺。

2.2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作为艺术设计学院下属专业的一个分方向,景观设计专业虽然有着相对来说丰富的生源,师生比严重不均。以2013级为例,环境设计开设5个班,其中景观设计2个班,专业老师分布相当不均,环境设计教研室教师共计13人,其中园林景观设计方向仅4人,其余均为室内设计方向。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多数史论课程和基础理论课以及计算机制图课程仍由室内设计方向老师教授,不能很好地体现景观设计教学的专业性。

2.3 硬件设施

作为艺术设计学院下属专业的一个分方向,景观设计专业处于刚刚半独立状态,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景观设计植物方面缺乏苗圃基地、植物栽培日光温室,而设计方面虽然已经在建工作室,但更多的是提供基本场地,对硬件的供应上仍存在较为缺乏。

2.4 学生状况

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为艺术专业招生,擅长手绘表达,相比理工院校和农林院校学生在景观设计、考研上普遍具有优势,这一点是值得保留和发挥的;与此同时,艺术生比较感性化,在理论基础的系统学习中又有不足,因此,应加强学生理论学习能力。

建筑、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注重从科学、技术、植物等角度进行设计,通常涉及的为体量偏大的规划层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艺术学的背景和学科性质,主要以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景观设计方面更多从艺术与美学的角度来把控,因而更偏重体量较小别墅庭院、花园等外环境设计。由于未受过系统的园林、园艺、建筑、城市规划、室外空间设计等相关课程的训练,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控制、指导和管理规划的实施,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概念相对模糊,难以把控较大的空间关系。

2.5 教学方面

教学方面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多为艺术专业出身,而学生也是艺术生,教学方面不管是课程安排还是教学重点,多侧重与美学、艺术学的教学,而轻科学、数据等方面。

3 改进措施

3.1 培养目标精确定位,课程持续改革

景观设计方向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大方向,通过确定培养计划、明确课程能力目标,调整、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1]。

3.2 师资力量培养,借助外部资源

针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师资源偏少这一问题,既可以引进新教师也可以采取外聘形式,补充教师资源。更重要的是,室内设计方向的教师资源丰富,有兴趣和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可通过进修、培训等手段实现专业方向的偏移,这既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会促进教师进步,即所谓的教学相长。与此同时,还可以与土木学院教学相结合,实现专业知识面拓宽和资源充分利用。

3.3 学生扬长避短,专业素质全面提升

3.3.1 加强对景观行业的认识和了解

很多学生对景观设计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就业专业倾向表现迷茫。缺乏对景观设计项目设计过程、步骤的了解和掌握;对景观行业的就业形势了解和认识不够;设计的基础理论掌握杂而不全,更谈不上精;缺乏实例项目训练,使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2]。因此,在教学中应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就业信心。

3.3.2 充分利用设计表达优势,计内容强调立意和支撑

艺术设计类学生图面表达风格华丽,色彩丰富,但图纸表达不规范,缺少科学理论支撑,流于形式,缺少内涵。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较为有限,在设计创意上缺少立意和支撑,只是简单的功能布局设计和“填空”。更有甚者,学生甚至不能准确判断一个设计案例的优劣。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色彩、表达优势,在加强学生的理论教学的同时,强调设计案例的讲解,避免课程内容空洞乏味,更能使之与表达优势相互促进[3]。

3.3.3 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培养

针对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不主动同导师、与同学沟通,埋头闭门造车等情况,在教学中应加强团队合作训练,在重视个人想法的同时,博采众人之长,在协作中学会协调、分配和资源共享。

3.4 教学硬件改进与借鉴措施

3.4.1 借鉴农林院校

借鉴农林类院校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开设日光温室,配合植物学、花卉学课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开设苗圃基地,用于树木学、苗圃、植物学、栽培技术、草坪学等课程,教学、科研、实习的基地;设立实验室,使学生平时学习、作业,与教师研究、教学紧密结合。

3.4.2 借鉴理工科院校

借鉴理工科院校实验室和工作室建设,教学结合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概预算等课程,通过设立工作室、设计室、与土木学院相结合教学的方法,强化、丰富本专业。通过与土木学院相结合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

3.4.3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要想提高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够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学院应着重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尤其是校企结合,真正实现学校“学的”与企业“做的”无缝衔接,真正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3.5 教学改进

3.5.1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

园林规划类教师与艺术类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完善课堂内容和自我水平。充分利用院校其他专业优势,例如土木工程学院师资,联合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3.5.2 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课堂真实化、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中可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理论课堂真实化、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植物造景、园林设计等课堂中采用Lumion、Sketch Up软件,作为一个实时3D可视化工具,该能够快速生成画质优秀的图像[4]。避免植物材料尺度空而不形象,学生不易把握等缺点,在短时间内通过自带的大量素材,将真实的尺度和画面展示出来,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辅助软件。

3.5.3 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形式单一会造成学生厌学情绪,在教学中采用微课、软件、视频、演示、实践等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益于教师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并且有利于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学院的工作室建设也应该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设计项目相结合,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也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增加动手能力,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接轨,提升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

3.5.4 依托大赛完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大赛的评定标准融入了更多的行业规范、标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业规范标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也会越来越侧重于方案的合理性、创意性与可行性。同时,依托大赛对学生平时作业、毕业设计也有良好的导向性[5]。

4 结语

景观设计专业在艺术设计学院背景下的发展有许多特殊性和限制性,只有结合艺术类院校学科特点和社会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完善和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硬件设施水平、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状况、学生学情,充分整合利用相关资源,加强相关院校交流,不断引进先进模式和策略,才能顺应发展规律,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兼优的人才[6]。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摘 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单单满足于物质、温饱等,精神追求意愿越来越强烈,人们的审美也逐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高校景观设计专业近年来广泛受到关注,摒除传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以外,对于景观设计人才的全面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实践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端精尖人才越来越多,投身于各行各业中,这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文化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这一专业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包括建筑学、艺术类、美术类等,无论是对师资力量还是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均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的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要求,创新、改革及实践探索有效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该专业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的含义及特点

就目前而言,传统的高校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坚持构建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主要趋势。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指高校要以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设定及校内该专业的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全面考虑,除了传统的培养理论知识体系丰富、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和良好艺术文化底蕴的人才,还要将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培养及具体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为社会输送全面复合型景观设计人才。

创新与实践人才特点主要表现为,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其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能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缜密的洞察能力,能够在工作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并打破常规积极解决;同时该类人才还具有比较明显的创新品格,在工作学习中敢于冒险,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与此同时该类人才还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乐于在工作学习中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探索,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1]

2 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问题

2.1 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观念落后

虽然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同时也开始注重创新与实践人才的培养,当时其观念过于落后,具体培养方式及体系构建难以落到实处。当前对于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研究虽然较多,但是不同高校性质、发展方向及教学侧重点和院校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院校在进行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从自身院校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将体系构建的理论知识内容融入其中,成为真正能够为本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很多高校无论是院校领导还是本专业教师均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严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是将课程理论知识讲授作为重点,轻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院校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于形式化。

2.2 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当前,很多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还是坚持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仅是根据专业课程设置的大纲进行不同知识点逐一讲解,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突出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课堂的“绝对领导者”,与学生的互动少之又少,并没有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1]另外教材、课堂意识中心意识较为严重,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参考教学内容和院校安排的课时情况,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等方面考虑,这种情况造成学生创新思维、课外实践活动操作能力培养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2.3 高校创新与实践方面师资力量不够

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但是该专业与传统的数学、语文、政治等科目相比较,其开设的时间历程较短,各高校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师资力量也不同。部分高校的师资力量仅能完成传统的基本教学活动,即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培养和学生的发现问题,真正学以致用靠自身实践摸索解决问题等方面内容还存在一定困难,高校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同时很多高校出现一名本专业教师同时带几个班教学活动的情况,教师的课程安排较慢、工作量较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备课精力及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创新及实践人才的培养效果。

3 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改变教育观念

从根本上来讲高校要建立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的话首要任务就是从院校领导、专业课教师及学生等不同方面均改变自身观念,保证教学活动组成模块的合理性。景观设计专业与其余课程科目不同,其需要学生具有不同方面文化功底,该专业的艺术性、实用性均表现突出,这就造就了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在日常理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最终教学目的。

3.2 教学方法、内容改革

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需要与之相匹配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作为支撑。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教条,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很难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备课、设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学习情绪等,保证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活动。例如,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自由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不怕说错、敢于思考、创新即可。提出可行性对策后教师鼓励学生将具体的理论意向转化为实践,通过反复推敲、摸索真正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实践操作能力。

3.3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聘请有年轻、有能力的教师,通常年轻教师更具独立的思想意识,在日常活动中更能够表现出明显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在职的有经验教师来讲,高校可以为其创造定期外出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充电,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形象,可以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内容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其中困难。除此之外,高校要根据教师的个人能力及教学成果等方面合理分配工作内容,保证教师有充分的休息和备课时间,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建立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对于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复合型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张妍(1985―),女,吉林白山人,研究生,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环境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改革与课程建设探究

摘要:景观设计近年来成为高校热门专业,学生人数也在成倍增加,但学科教育还较滞后,问题较多:专业定位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混乱,教学方法不当等,本文针对以上突出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希望抛砖引玉,引起相关院校师生的关注。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育,问题与对策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环境景观设计行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景观设计也成为了高校的"热门"专业,报考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也在成倍增加,但景观设计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学科教育滞后;专业定位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的师资建设机制;课程设置混乱;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科的完善与发展。

本文结合作者长期景观设计教育教学的实践,针对景观设计专业教育中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进而揭示出较为深层次的问题,希望这些建议能引起相关院校师生的关注,把景观设计教育更好的向前推进。

一、调整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现代景观设计,其优秀就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建筑规划这三大方面综合而成,即所谓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从目前的设计实践和国际共识来看,景观设计是规划与建筑、植物与生态,艺术与创造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三方面都不可偏废,我们培养的景观设计师应该是一个能掌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生态以及艺术设计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才能胜任的角色,从学科基本组成而论,现代景观设计学科包含这几大方面。但是,目前开设有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的农林、理工、艺术类院校设计教学虽办学各有特色,但都不够系统,没有从景观设计学的宏观角度加以系统整合,没有相对完整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课程设置,教学中各自为政、缺少规范与整合。因此,对于这一学科的整合"定位"非常重要,应当把景观设计专业定位为传统的园林、环艺、规划和游憩等整合基础之上的一种新专业,而不是从属于以上几种学科任一学科之中或之下的专业课程。

在景观设计专业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应该明确各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制定,既不能流于形式,又不能好高务远,脱离自己的实际。因此,必须根据国家教育的总目标和景观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从专业的具体特点出发,正确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使自己的培养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要使人才培养目标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管理的模式的直接体现。同时培养目标的制定又要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不要整齐划一、过分雷同,农林类院校、建筑类院校、艺术类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等几种类型的院校景观设计的培养目标应各有特色,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景观设计研究

首先,调整不同类型院校的师资结构搭配形式,优化师资配比。目前开设有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概括起来可分为农林类院校、建筑类院校、艺术类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院校应加强师资的互补,使得教师队伍的组成符合景观设计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特点。因此,艺术类院校对生态学、环境科学、生态保护及建筑规划等方面的师资要加强引进。反之,建筑类院校和农林类院校相关专业中也应该引入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方面的教师,只有掌握不同学科专长的教师在教学中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推动景观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

其次,根据专业特点引进不同学历和职称层次的教师,不要盲目追求高职称、高学历。很多技能性课程让教授去上效果也未必就好: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表现技法等课程的教学。技能技法课程这部分教师就不能仅仅以"学历、职称"论高低。

再次,景观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专业教师应该经常参与设计实践,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设计前沿动态,才能应对设计教学中可能碰到的各种设计问题,才能解答学生在方案设计中的疑问与难题。

最后,鼓励教师进行景观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目前在社会上景观设计领域的设计实践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在学术界和理论界景观设计的研究成果还相当稀少,关于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还非常欠缺,与设计实践尚不匹配。因此我们专业教师应该加强专业理论研究,尤其是设计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更要加强,以指导设计教育和实践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

景观设计这一学科深层次的问题是目前尚处于形成初期,学科教育相对滞后,没有相对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因此我们急需把目前我国开设有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的几种不同性质院校进行专业整合,借鉴欧美各发达国家的先进课程设置及教学理念,尽快建立完善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进而从景观学的宏观角度系统教学,全方位夯实学生的专业设计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首先,所有的科目都应该遵循景观设计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开设,整合原来建筑、艺术、农林类院校的综合办学资源,增加对景观设计学习比较重要而原来很多院校往往忽略的一些课程。比如近现代景观史、景观工程与技术、景观生态学等,改为各院校都要开设的必修科目,在选修课里增加专业英语和论文写做,这样既能跟上国际学科发展步伐、了解设计前沿动态,又可以增强设计人才的理论学养和理论水平。

其次,课程设置中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和数量。选修科目基本上涉及到人文、生态、技术、艺术等各个方面,可以供不同类型的院校有选择的开设,以彰显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如农林类院校课程设置中可以有意开设一些诸如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气象学、土壤学等农林类特色选修科目;在建筑类院校中有意增加诸如建筑构造、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管理与法规等选修科目。这样不同类型院校培养的设计人才在都满足景观设计学科要求的情况下又各具特色,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

最后,在课程增加的情况下也应减掉一些课程,"取"和"舍"得当以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如可以去掉农林类院校所开设的普通化学、遗传学、名特优果树、农业化学、鲜切花技术等课程以优化课程设置,进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总之,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各类院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符合自己院校学科特色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以此规范景观设计学科教育,使不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能胜任景观设计的专业需求,同时又各具特色、相互补充。

四、发展多层次的景观设计教育

景观设计教育要与市场结合、要与国际同类教育接轨,除了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还要密切关注国际设计教育发展趋势,应对设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发展多层次的景观设计教育。

(一)、积极、合理的发展学历层次教育

景观设计学科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学历结构分配不太合理,学历层次单一等问题突出。

我国目前开办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的院校绝大多数都是本科层次的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而设计实践中很多情况下不一定都需要本科学历层次的学生,甚至很多设计公司需要大量专科、中专学历层次的人才,他们学历层次虽然偏低,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工资水平相对要求低一些,反而更受普通设计公司的欢迎。我们应该认真调研,合理控制不同学历层次的招生规模,发挥各自特点,优势互补。

同时,我国还应扩大和加强景观设计硕士、博士层次的教育,目前攻读景观设计研究方向的学生比重还很低,所培养出来的博、硕士人才还很少,导致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滞后,加强景观设计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带动景观设计学科的全面发展。

(二)、增加职业培训,建立多层次的终身教育机制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高等教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未来设计市场对设计师的最低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其知识内容更新越来越快。景观设计教育应逐渐改变"一次性教育"的观念,建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体系。

综上所述,我国景观设计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问题也比较突出,其人才的培养与景观设计行业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因此急需对我国诸多高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进而调整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景观设计理论和教学研究;建立完善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发展多层次的设计教学,完善终身教育机制。最终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优秀景观设计人才。

作者简介:

刘海亮(1980-1--),男,汉族,山东人,讲师,南京艺术湖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主要从事环境景观设计与规划研究。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

【摘 要】基于景观设计专业的特点,针对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提出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 实践性教学 教学实施 教学保障

设计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在设计实践中,则主要与景观和居民环境工程建设为主。因此,景观设计专业与企业实践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结合其多元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需求之一。景观设计专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专业,高校应重视专业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对此,本文试基于景观设计专业的特点,针对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提出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措施。

一、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

景观设计综合了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市政工程以及园林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其内容涉及广泛,因此具有多向性和复杂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有了更多的追求,开始关注环境对于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作用,因此景观设计教学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科学性、艺术学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人文特征的景观建筑,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教师还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传统的景观设计专业重理论而轻实践,基于其多向性特征,多维度的教学改革成为必然。从教学实践角度分析,景观设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换,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作品。最后,实践教学改革应致力于从实践出发,其对我国景观设计教学的机械性和单一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景观设计具有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强等特点,对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技术和园林植物识别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景观建设的延伸,人们开始关注景观设计的实用性、个性化以及其他功能。高校景观设计具有培养和输送设计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基于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应对其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改革,重新制定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作为新兴和快速发展的专业,其教学存在一定的漏洞。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一)缺乏成熟的景观设计教育理论

高校景观设计教育理论缺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对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高校景观设计专业主要分为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园林景观设计三个专业方向。三者之间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方式统一且单一,导致学生对景观设计缺乏正确的认识,实践能力较低。虽然园林专业发展迅速,人才类型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但由于教育方向不明确,多数学生无法满足设计实践的需求。其二,传统教学思想对高校景观设计教学造成了严重影响,教育改革的滞后性导致高校在教学中依然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强调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在基础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将绘画技巧、生态环境分析等内容作为重点,但忽视了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导致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下降,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无法实施,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兴趣不高。学校采取学分毕业制,使学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理论知识学习,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学习压力。学校在实践基地的建立上投资不足,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机会,影响实践性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专业方向与就业方向存在偏差,课程安排不合理

基于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的缺失,高校在景观设计的专业设置上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偏差。目前,多数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统一性,忽视了学生和企业的个体需求,导致人才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不深。根据社会调查显示,艺术专业学生更愿意就读景观设计专业,但一定程度上使从事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学历与能力之间存在矛盾。而且高校也将景观设计视为艺术设计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多强调艺术性的教学内容,但忽视了景观设计专业的实用性。景观设计专业的课时设计不足,影响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的内容无法深入设计专业内涵,景观设计的可实施性较差,基于此必须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景观设计专业教师素质不高

景观设计作为我国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关注居民生产环境的设计。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于景观设计的设计方向和设计风格产生了新的需求。但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专业设置更新缓慢,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景观设计专业涉及多个专业,这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专业素质。但目前,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设计能力不强,尤其是在景观设计相关专业实践上,教师的指导能力不强,无法对实践进行细致的操作和正确的指导。而与此同时,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薪酬待遇体制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薪酬奖励,导致教师留校欲望不强。多数教师未参与过企业实践,缺乏实践指导能力。一些教师虽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缺乏设计创新意识,很难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最后,高校在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师的管理方法不完善,使人才的分配存在不合理性,往往将相同或者相近的学科教师进行组合,无法满足景观设计的多元性,使学科之间的融合成为难题,无法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为提高教学效率,高效应聘用一些专业人才,但由于这些人才缺乏具体的教学经验,依然无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景观设计硬件设施不完善

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景观设计专业受到更多的关注。高校景观设计专业也不断招生。但硬件设施对景观设计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高校的硬件设施存在明显的不完善现象,许多高校现有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理论教学的需求,教学设备落后,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教育改革需求。一些高校虽然将这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入景观设计教学,使教学更加直观,但有的教师专业性较差,使得多媒体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受限于高校发展现状,在教学设备上的投入上明显不足,因此导致教学场地不充足。设计方案不完善,设备落后使得的教学实践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制约了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

三、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措施

(一)完善景观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也是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从这一角度出发,高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合理安排景观设计专业的课时分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鼓励其通过资料查找和自我实践的过程实现知识向实践的转化。为进一步实现景观设计的生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高校应针对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实施以下策略。

1.优化教学结构,做好学期课程安排。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致力于培养专业性强的人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案。

2.重视教学过程,多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根据实践机会少的教学特点调节上课时间,教师应对学生积极加以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总结其他教师的经验和优势,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3.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增设部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评价。鼓励学生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并进行相互点评和自我点评,提高学生的专业修为。

(二)强化人文素质培养,落实专业实践的重、难点

1.基于景观设计专业与人文、科学之间的相关联性,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致力于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培养内容,强化设计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明确教学的专业定位,落实实践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方产业的特点。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制定并完善设计专业教学任务,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与此同时,保留本土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针。景观设计源于艺术,应用于现实,艺术与景观知识体系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特征也要求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重视人文素质课程增设,实现其余专业技术教育的结合。

2.高校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使其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正确的专业定位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能力的关键。因此,高校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高校景观设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景观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设计和实践训练、表达训练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的设计能力和高度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意识到,景观设计实践与工程实践应成为该专业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方法上,应以设计课作为教育体系的优秀,基于景观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景观设计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结合。

(三)重视景观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景观设计专业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不断的通过培训和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致力于培养满足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企业中具有设计实践能力的人才引入高校,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其教学能力,从而对高效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安排学习能力强的教师进入企业参加实践,以提高其设计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模式,从而促进企业教学效率的提高。鼓励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开设设计室,接洽景观设计项目业务,从而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且邀请一部分学生进入自己的工作室,使学生参与更多的设计实践。了解景观设计实践所需,从而通过教师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四)加大投入,多渠道建立实训实习基地

要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还需要根据企业需求建立(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67页)实训基地,增设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空间,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与专业相关的设计实验室、景观材料实验室、模型实训室都是必要的。学生在实验室活动中,其对设计流程、设计方案以及设计创新产生了新的认识,对其设计能力的提高具有直接作用。因此,多渠道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是必要的。这要求学校进一步与企业进行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设计实践机会。尤其是与当地的设计院和企业相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当然,高校在校内基础课程教学时,应致力于确保其教学知识的扎实性,以满足企业运行的需求,这样可使学生获得企业的认可,解决企业的人才匮乏问题。只有将校企合作进行到底,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最后,与行业相关的协会也对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求高校充分发挥这些机构的作用,通过与其合作,共同解决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人才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随着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有所提高。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优化高校景观设计课堂教学,应加大相关投资,以确保景观设计专业设备跟上教学需求。最后,高校应建立必要的实训基地,实现与企业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设计创新意识。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实际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就可以实现教学改革,促进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效率的提高。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关系

〔摘要〕自2000年以来,艺术类专业火爆程度每年都会在高等类院校招生考试中夺人眼球,而作为新兴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成为了考生争相报考的专业之一。现代科学文化以及艺术专业都日益分支细化,在早期隶属于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也首先在美国发展成为了独立的景观设计学科(Iandscape Design)。所以现在大多数设计类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都设有室内设计方向和景观设计方向,并且这两门学科的发展时间、发展程度以及在国内的就业情况都是有一定差异的。到底怎么样去权衡两个专业课程设置孰轻孰重?以此为议题,本文分析讨论了在三本民办本科类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中两个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课程设置

一、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特性与就业现状

1、室内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发展前景

室内设计专业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都是一门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期,室内设计专业(又称装潢专业)就已经成为了艺术专业特别是设计方向最主要的专业之一。至此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情况良好,这和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从沿海城市开始,城市化进程速度之迅猛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农民、工人加上本科教育扩招后毕业的大量学生涌入沿海以及经济教育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随之产生的就是居住、医疗以及消费等各种问题。供不应求的楼市导致了在这些城市里,早期的五层楼甚至更低的住宅大量变成了现在的超高建筑。这样的超高型建筑就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产生大量的室内设计工程。

2、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就业现状

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报考环境艺术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就是室内设计。然而,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划分越来越精细,每个学科自身也越来越独立,在早期隶属于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也首先在美国发展成为了独立的景观设计学科(Iandscape Design),景观设计学科是主要研究自然景观要素以及人工景观要素,是一门与地理、气象学、植物学、生态学以及人文历史互相交融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具体的项目中,除了建筑物本身和室内硬装软装,景观设计主要负责实施道路的规划、植物的选择、景观小品的设置以及历史文化的相匹配。初步看来,景观设计学科是一门比室内设计学科更需要综合知识和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那么我们从可提供的就业前景来研究,一个中小型的居住区楼盘,一栋民用居住楼根据其户型的不同,大概会产生将近80到120个室内设计工程,而景观设计工程只会委托给一个景观设计公司或者团队,每个团队内大概8到10人,室内专业和景观方向的就业前景悬殊巨大。就业机会的渺茫导致了有些学生即使对景观专业非常感兴趣,也因为对前途的渺茫而随波逐流,选择了室内设计专业。

二、民办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在民办三本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近五年的专业教师,对同类学校以及自己所在系部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熟悉。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大部分学校都会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测绘、建筑初步以及小型建筑等,此类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基础优秀入门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就会逐步引入专业的分科,有室内设计原理以及手绘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及设施及手绘课程,让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区别与联系有初步的理解与认识。只有了解了两门专业方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现实意义,才能培养自己对其中一个学科的兴趣。虽说在专业选择的课程设置上,大部分学校在初始时都会均等的设置室内方向和景观设计的课程,但是无论从教育大纲以及教学精神上,大部分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年级分配专业时,都会将天平偏向室内方向,在讲授初级专业课程时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室内设计方向。最终导致选择室内方向作为职业方向的学生数目远超过景观方向,那么在高年级阶段到大四毕业阶段,课程的设置最终成为了室内设计方向独大的局面。

2、问题背后的综合原因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能单独归咎于就业率,虽然这种普遍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景观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量也非常的大。特别是在沿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高度发达区,或者是各类城市规划设计院以及交通枢纽沿线,此类的景观设计人才是相当匮乏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的艺术专业基础比一本类重点院校的学生稍显薄弱,那么在本科时期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就更为重要。而现在,基于此类现状,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向都是把学生的就业倾向往市内设计师、基础绘图员或者效果图的制作上引导。最终导致了高级设计人才大都是重点名校出身,而大量三本类环境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却只能进入了大大小小的装饰公司甚至售楼部。如果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主观并且被动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此类学校专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都要有根本的改变和进步。

在国内,任何一个能力较好的景观设计团队所招纳的团队成员一般都是有着较好的技术能力以及较高的学历学位。所以,如果三本类院校的学习景观方向的学生想要进入这样的工作团队,学历上的拔高深造是很必要的。并且国家政策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选拔政策并没有苛求初始学历,所以,院系以及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能力较强、有意愿深造的学生,继续学习。一方面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水平。院系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入正轨的同时,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和引导,强调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两手都要抓,才能在大四毕业的时候不会面临没有心仪的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两难格局。

三、新思路下的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抓牢、正确引导

一个出色的景观设计团队要求设计师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那么在课程设置上,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大纲以及优秀理念就必须有根本上的转变。首先,在基础课程之后,应该对学生平均的教授室内设计方向以及景观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因为这两个方向虽然学科性质差异较大,但是是相互交融并隶属于环境设计学科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两个学科都应该都要有所涉猎,然后主修一门。在初步学过基础理论课程之后,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方向选择引导,分析学科特性,分析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就业情况,切不可用工作的压力引导诱导学生选择自己并不喜爱的专业。在确定了专业方向之后,室内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各类优秀课程应该按照层次、难易程度依次展开,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因为学科特性,学校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和实际工程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和市级工程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交流,比起每天面对枯燥而生硬的书本知识而言,这种实际经验会让学生有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2、深入实际、教学相长

实际项目对于环境设计类的学生来说远远比课本知识来的直接,这也是为什么设计类专业对于实际项目的要求会比文理科各种科研论文要求更严苛。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设计类学生有机会和导师一起参与各类实际项目的操作和演练,而本科生大部分的时间则是在学习各类基础学科。即使到了大四阶段,安排了各类实习课程,基本上也如没头苍蝇般随意找一处室内家装公司实习。很多本科生都反映,除了看户型套模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客户买材料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非常有限。笔者认为,在本科大三大四阶段,系部应充分利用专业特性,无论是企业合作还是教改以及各类科研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有兴趣和专业优势的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即使不能一开始就参与设计,从基层绘图开始,与老师讨论设计方案,亲自参与出图和项目洽谈和施工也是好的。此类实习课程为大四毕业设计会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学生就业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持和心理准备。

结语

无论是景观设计还是室内设计学科,都是顺应时展需求而产生的,在人们身处的水泥森林里,室内设计师为人们营造舒适温暖的家,而景观设计师则是弥补对大自然过多改造而产生的各种生硬和不适,我们在室内希望感受到温暖的自然光、和煦的微风而不是冰冷的LED、干燥的冷气。走出户外,我们希望城市能和自然和谐相融、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需要无数的设计师付出不懈的努力和辛劳的汗水的,而这些优秀的设计师们,应该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出身、不同学历背景,但都拥有别具一格的设计眼光。只有这样,学科的发展才会长久璀璨,教育的平等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责任编辑:翁婷皓)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关于景观设计专业建设规划调研研究

景观设计专业的行业背景

1.行业现状

景观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其专业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有空间设计、城市规划、装饰艺术、建筑知识、园林景观、风格流派、中西文化、材料工艺、人体工程、工程管理等,无论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在专业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本地区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提高,居住环境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这个需求,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单位相继设置了景观设计规划部门,各类景观设计(工程)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房地产商的转型升级,大量吸纳景观艺术设计人才,造成了对景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压力,专业人员需求量的急剧上升,该专业已成为十分热门的专业之一。

2.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业兴起、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崛起、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再加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建设对环境建设等配套项目的拉动, 中国景观设计产业高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将进人起跑和起飞阶段。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促进了行业岗位细分,技能专精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作为艺术设计高职教育,建设景观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迫切的需要。

3.岗位设置

景观设计专业从业人员很多,层次不一,文化差异、技术差异、发展空间差异等都很大,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内逐步呈现出岗位细分、技能专精的趋势,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标准分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颁布的执业资格标准及装饰骨干企业岗位设置现状,景观设计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景观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景观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延伸的企业岗位为方案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设计监理。

景观设计方向培养的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主要从事与景观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内外空间环境创造相关的设计人才,基于技术职务之分,培养目标的类型有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员、绿化植物设计员、施工图设计员、效果图绘图员等,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为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项目负责人、设计总监等。

4.行业人才现状与需求

从业人员结构呈现两头缺现象,其一:一线各专业、各工种经专业教育培养或专业技能培养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许多企业面临用工荒难题,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行和生存。

其二:从事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景观设计人才严重短缺,各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基本集中在理论层面、方案设计层面,形成重理论、轻实践、轻技术的现状,进入行业企业大多需要短则一年,长则两到三年的培养周期。

因此整体行业的人才现状表现为:一方面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另一方面合格的职业人才一将难求。

景观设计专业人才规格与需求调研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景观建筑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景观设计,三是受过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

1.企业急需岗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助理扩初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助理施工图设计师、绿化植栽设计师、景观工程施工员、技术员、资料员、预算员、安全员、景观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项目经理、材料销售专员/经理、前台服务等。

2.企业岗位需求规格

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作协调、沟通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有责任心、上进心、能吃苦耐劳;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服从管理;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能很好地协助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并能较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专业:建筑工程或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

3.企业所需人才知识构成

(1)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艺术设计软件。(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直接性知识:项目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项目设计的理论知识、工能、工艺,流程运作知识、计算机软件知识和互联网知识,数字技术知识、行业法规与企业管理知识。(3)与本专业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知识:基本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初步的文学、艺术、设计知识;现代社会、科技、生活艺术的前沿性知识。

4.企业所需人才能力构成

(1)与景观设计直接相关的能力:设计构思能力;功能分析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综合审美能力;文案写作能力;新媒体采编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法律常识与写作能力;制图与工艺表达能力;技术理解与认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组织安排能力。(2)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能力:现、当代艺术鉴赏、批评、借鉴、能力及艺术思潮解读能力;设计预想图和效果图制作能力;专业外文资料阅读与简要的翻译能力;独立工作与协同工作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在专业内继续深化研修及开拓层学习的能力。(3)创新的相关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创新的方法能力及创新的实现能力。

本专业建设应定期下行业、企业调研,并努力与企业建立双师素质培训合作关系,力争做到使教师定岗锻炼常态化,有利于有效、动态地获得相关实时信息,使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更具灵活性和准确性,有利于综合化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实践性教学方式的调整。

(作者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关于景观设计专业建设规划调研研究

景观设计专业的行业背景

1.行业现状

景观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其专业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有空间设计、城市规划、装饰艺术、建筑知识、园林景观、风格流派、中西文化、材料工艺、人体工程、工程管理等,无论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在专业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本地区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提高,居住环境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这个需求,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单位相继设置了景观设计规划部门,各类景观设计(工程)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房地产商的转型升级,大量吸纳景观艺术设计人才,造成了对景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压力,专业人员需求量的急剧上升,该专业已成为十分热门的专业之一。

2.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业兴起、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崛起、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再加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建设对环境建设等配套项目的拉动, 中国景观设计产业高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将进人起跑和起飞阶段。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促进了行业岗位细分,技能专精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作为艺术设计高职教育,建设景观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迫切的需要。

3.岗位设置

景观设计专业从业人员很多,层次不一,文化差异、技术差异、发展空间差异等都很大,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内逐步呈现出岗位细分、技能专精的趋势,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标准分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颁布的执业资格标准及装饰骨干企业岗位设置现状,景观设计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景观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景观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延伸的企业岗位为方案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设计监理。

景观设计方向培养的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主要从事与景观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内外空间环境创造相关的设计人才,基于技术职务之分,培养目标的类型有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员、绿化植物设计员、施工图设计员、效果图绘图员等,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为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项目负责人、设计总监等。

4.行业人才现状与需求

从业人员结构呈现两头缺现象,其一:一线各专业、各工种经专业教育培养或专业技能培养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许多企业面临用工荒难题,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行和生存。

其二:从事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景观设计人才严重短缺,各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基本集中在理论层面、方案设计层面,形成重理论、轻实践、轻技术的现状,进入行业企业大多需要短则一年,长则两到三年的培养周期。

因此整体行业的人才现状表现为:一方面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另一方面合格的职业人才一将难求。

景观设计专业人才规格与需求调研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景观建筑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景观设计,三是受过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

1.企业急需岗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助理扩初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助理施工图设计师、绿化植栽设计师、景观工程施工员、技术员、资料员、预算员、安全员、景观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项目经理、材料销售专员/经理、前台服务等。

2.企业岗位需求规格

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作协调、沟通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有责任心、上进心、能吃苦耐劳;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服从管理;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能很好地协助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并能较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专业:建筑工程或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

3.企业所需人才知识构成

(1)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艺术设计软件。(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直接性知识:项目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项目设计的理论知识、工能、工艺,流程运作知识、计算机软件知识和互联网知识,数字技术知识、行业法规与企业管理知识。(3)与本专业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知识:基本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初步的文学、艺术、设计知识;现代社会、科技、生活艺术的前沿性知识。

4.企业所需人才能力构成

(1)与景观设计直接相关的能力:设计构思能力;功能分析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综合审美能力;文案写作能力;新媒体采编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法律常识与写作能力;制图与工艺表达能力;技术理解与认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组织安排能力。(2)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能力:现、当代艺术鉴赏、批评、借鉴、能力及艺术思潮解读能力;设计预想图和效果图制作能力;专业外文资料阅读与简要的翻译能力;独立工作与协同工作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在专业内继续深化研修及开拓层学习的能力。(3)创新的相关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创新的方法能力及创新的实现能力。

本专业建设应定期下行业、企业调研,并努力与企业建立双师素质培训合作关系,力争做到使教师定岗锻炼常态化,有利于有效、动态地获得相关实时信息,使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更具灵活性和准确性,有利于综合化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实践性教学方式的调整。

(作者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