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2 04:5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教师师德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任务
为实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目标,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完成以下几项任务:一是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预防师德的不良迹象进一步加深,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三位一体”模式体系;二是注重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促使他们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改造;三是培养青年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其对本职工作的浓厚兴趣,引导其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分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四是加强青年教师学术道德建设,督促青年教师树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杜绝出现学术不端或学术失范;五是丰富青年教师的学识,使青年教师逐渐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和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同时让青年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既教书又育人,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师德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对提高全民素质、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师德建设中要注重向青年教师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二)以人为本原则。
在师德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既强调必须教育教师要面对全体受教育的学生来施行道德教育,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又强调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给社会示范,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让教师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把全社会的道德素养提高到一个满意的水平。
(三)人性化原则。
道德是一定利益的反映。加强师德建设不能脱离教师的实际利益。在反对不顾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倾向的同时,也要把对教师的道德要求与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师德建设不应是脱离实际的空谈,而要贴近教师的生活,从实际出发,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使师德建设化虚为实。
(四)制度化原则。
师德建设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促成,师德建设不仅需要教师高度自觉、自我修养,更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把师德建设制度化,用制度去管理,把师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完善的师德规范考评体系,把师德考评与评选先进、职称评聘、年终考核等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涉及社会、自身、制度政策、监督激励机制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究其根本,则必须要加强教育、完善制度、落实监督,要将教育、制度、监督这三者整合起来,完善这三者“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发挥师德建设体系的强大力量,多方位、立体化培养和引导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总体系中,教育、制度、监督三个分体系是相对的独立体,三者目标一致,各有侧重,各有所长,缺一不可,具有互补性。教育是基础,是制度和监督的前提;制度是保证,是教育和监督的依据;监督是关键,是落实教育和制度的措施。三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统一于师德建设工作的整个实践过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体系,要注意把三者放到师德建设的体系中来把握,坚持三管齐下,做到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把教育、制度、监督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充分发挥教育、制度、监督三个分体系的有机效能,注重手段的综合性、运作的整体性和工作的衔接性,坚持标本兼治,把教育、制度、监督贯穿于师德建设的各个环节,融入部门、单位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之中。
(一)教育是基础。
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积极营造师德建设“大宣教”格局,坚持集中教育与分别教育相结合,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教育渠道,注重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具体内容为: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高尚的师德情操是产生强烈事业心的思想基础。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让教师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养,践行师德义务,形成道德习惯。要认真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术道德、职业道德修养等教育。
(1)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主动加强自身修养,防范和减少有损师德规范问题的发生。高校教师只有树立高尚的品德,才能起到以身立教的作用,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2)坚持不懈进行学术道德教育。
面对学术腐败滋生蔓延的现象,高校应充分认识当前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通过完善现行的学术制度体系的同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促进和保障高校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教师作为学术主体和学术道德的维护者、建设者以及大学生学术道德素质培养的引导者,对全社会的学术发展和大学生的学术道德素质的形成及提高产生着直接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提高维护学术道德和社会优良风气的使命感,恪守学术道德,在科研工作中做到以诚信为本,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道德素质。
(3)重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决定着教育工作的成败,影响学校的发展。为了适应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跟上时代步伐,必须重视教师自觉地加强德性养成,要着力提高青年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要在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师德基本理论和师德规范,提高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和明辨道德善恶能力,用高尚的师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学习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重、自慎、自省、自律,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要使青年教师在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自觉修养,使德性成为青年教师自觉的意识、习惯,自我进行道德自律,发挥社会公德、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
2.加强法律政策教育。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升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加强法律政策教育,使其明确自己在道义和法律上的责任,对于明确教师的职责,确立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个性修养,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以筑牢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党纪国法的思想防线为目标,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为内容的法律政策教育,增强法律意识。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职业道德修养》以及各种相关法律政策,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做到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依法执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3.加强教育观念教育。
教育观念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实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已势在必行。教育观念要与时代相适应,随着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传道、授业、解惑”这种强调对被受教育者的“塑造"的传统教育观念已经不适应当前教育思想的现实发展,急需更新和变化。教师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这是推动学科科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在这一方面,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应该走在最前面,要主动实施教育观念创新,把那些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陈旧做法剔除出去。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大力加强对学生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及基本技能的传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组织教学、讨论、评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创造性人才。
(二)制度是保证。
重视制度的保证作用,大力推进教育制度建设,增强教育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使师德教育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把师德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1.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坚持政治学习是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丰富政治理论学习内容。针对青年教师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术道德、职业道德修养等教育,坚持不懈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使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提高对自己肩负特殊社会使命的认识。通过学习法律法规以及关于师德规范方面的有关理论文章,不断提升教职工全面的道德修养,引导教职工模范履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建立和完善考核和学习考勤制度,用制度来加强对学习的管理和考核,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次数,不走过场,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真正达到政治理论学习的目标。
2.建立健全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制度。
要完成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任,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高校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坚持业务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人才强校的重要举措。学校要依据国家有关高等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增教师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采取宣传教育、政策导引等多种方式引导青年教师积极进行知识更新,调整知识结构,拓宽专业面,使自己的工作向本学科的深度、广度和新兴边缘领域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
3.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岗前师德培训和诫勉谈话制度。
通过岗前培训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育,通过培训,使新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新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提高新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的认同度,使他们尽快融入学校的教育文化,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对个别师德面存在苗头性问题的青年教师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及时认真进行诫勉谈话,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做到警示警醒、防微杜渐,将任何不符合教师道德的言行,都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真正起到教育和爱护青年教师的作用。
4.建立健全师德先进表彰制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建设中应十分重视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要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把远学模范和近学先进结合起来。注意发现和总结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对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树立先进典型,抓好正面宣传,运用校园网络、闭路电视、校报、宣传橱窗和黑板报等传播媒介加以宣传推广,使广大青年教师认识到育人职责的重大,确立做尽职尽责好教师的理想追求,由典型带动全体共同进步,营造崇尚师德的良好风气。
(三)监督是关键。
要加大对教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把结果直接与奖惩挂钩。同时根据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教育分体系各环节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
1.加强对师德教育的专项检查。
要把师德教育列入宣传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整体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把师德教育作为考核学校相关部门和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监督检查加强对师德教育的领导和指导,切实把师德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实现师德教育工作经常化,使师德教育工作时时有人问,事事有人抓,实现师德教育工作经常化。与此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推动师德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2.师德教育学习与教师考核相结合。
要将师德教育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工作考核评价内容,定期检查教师的学习状况,并与青年教师的师德考核、各项评优、职称评定挂钩,形成良好的教育导向,使学习教育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只有以考核检查督促学习,才能解决青年教师学习管理松散、学习制度执行不严,往往走过场的问题,师德教育学习才能良好的风气,青年教师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不把学习视为短期行为,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才能逐渐形成,从而推动师德建设工作不断进步。教师考核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考核制度能够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教师队伍的良好素质。同时通过考核,也可以为教师职称职务晋升和工资津贴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要将职业道德表现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对照学校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考核办法,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对教师的师德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师德表现优良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等工作中要给予照顾和优先考虑,对不遵守师德规范的青年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实现端正教育教学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并且全面系统地评价教师的目的,确保考核工作内容完整、富有实效。
3.教师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奖惩制度,不仅有利于鼓励教师积极上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国家法律法规对教师的奖惩有原则性规定,学校应该依据这些原则性规定,制定符合学校特色的教师奖惩制度。对涌现出的青年教师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惩处,品行不良、师德败坏、社会影响恶劣的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纯洁教师队伍。通过实行奖惩制度,使全体青年教师在道德压力和纪律约束下,在内心深处对规范就会产生敬畏心理,知道违背职业道德带来的后果,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遵守规范和准则。
4.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制度。
在高校教师师德行为监督机制中,要特别要重视舆论的监督作用。对高校教师师德行为的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报纸、刊物、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迅速,覆盖面广,能够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效应。只有让社会舆论来监督,才能使师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才会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学校不要怕出“丑”,要向校内外公开接受师德监督,疏通社会舆论信息传递的渠道,尽可能让社会舆论介入进来,尝试组织由领导、教师、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监督员队伍,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大力褒扬那些自觉履行师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及时、准确地批评那些违反师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师德行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防患于未然,保护青年教师不犯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价值导向,要提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导向,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师德行为监督的正面作用。
作者:杨燕 刘春林 王标兵 单位: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常州大学高分子系
一、当前职业教育教师师德考评机制的不足之处
1.考评手段的可操作性较差
当前,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考评主要是在年终时所进行的年度考评。年度考评的主要手段常常是定量考评,通过对被考评人一年以来所做工作的罗列,在监督审核的基础上,“用量化的方法,侧重于从行为的数量特点对人员进行考核,反映的仅仅是被考核人工作完成的数量”。由此,从工作量的角度对被考评人的工作态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解。但是,与科研、教学等具体工作不同,教师的师德问题难以用量化打分的方式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状况往往充满模糊性、不确定性与动态性,所以,职业院校对其教师所采取的考核方式通常是定性考评。具体而言,就是对被考评人的日常行为进行经验性的观察,从而在性质上得出结论。这种考评方法由于缺乏客观依据,所以其公正性、客观性常常受到质疑,可操作性较差。
2.考评结论难以转化为教师提升师德的动力
为什么要进行师德考评呢?其目的是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但是,当前的师德考评在做出结论之后,由于缺乏相应的督促、整改措施,所以常常被束之高阁,成为“走过场”式的表面形式。就职业院校的其它考评措施而言,考评的结论往往成为该校教师职称申报、工作奖惩的重要依据,但是,师德考评的结论往往难以获得同等地位。在教师的职称申报中,具有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该教师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课题项目、所获奖项以及教学效果,师德的水平被放在末端。事实上,只要科研成果过硬,师德的状况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在每年的职称评审中,因为科研成果丰硕而破格获得职称的教师比比皆是,而如果一位教师的师德突出,但科研一般,他的晋升之路就充满变数。对于日常工作的奖惩也是如此,由于师德状况难以产生系部额外的创收,所以工作奖励也就无从谈起。
3.重视“他评”,忽视“自评”
对于各种工作考评而言,其考评方式通常有“他评”和“自评”之分。当前,职业院校的师德考评主要采用“他评”方式,具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安排相关专家考查教师的授课、指导学生状况,从而给予相应的评价。第二种形式是学生评价,即由教务等部门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或通过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听取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了解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凭借学生为教师师德打分,进而对教师的师德做出评价。第三种形式是推动处于同一单位的其他教师对被考评人进行评价。催生这一考评方式的缘由在于,一个人的师德状况往往体现在其日常的工作、活动当中,而对这些情况最为了解的无疑是他们的同事,所以由这些人来进行师德评价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第四种形式是由系部领导针对被考评人的师德状况进行考评,填写意见。总的来说,以上四种形式都是力图从他人的视角来进行考评,教师的自我反思则往往被忽视,而由同事互评、师生互评导致的矛盾冲突也时有发生。在此状况下,师德考评的准确程度也被打上了问号。
二、当前职业教育教师师德考评机制不足之处的诱因
1.“师德”本身具有模糊性的特点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论述,“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特征,师德标准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可以说,道德本身的性质导致教师的师德状况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如果人们试图评价一定事物,那么他们就必须说清三个问题:一是这一事物的性质如何;二是在业已定性的前提下,给出程度如何、水平高低的定量结论;三是做出定性与定量结论的缘由何在。对于师德的评价来说,人们可以对某位教师的师德给予定性的判断,但他的师德的程度、水平如何呢?得出这些结论的依据是否可靠呢?这些随之而来的问题都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2.师德考评指标设置不科学
在考评过程中,考评指标的设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些指标设置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师德考评的客观性与实效性。那么,指标设置的难点在哪里呢?当被考评人接受师德考评时,他的心理会发生若干变化,他的工作状态可能会与接受考评前截然不同:一部分道德活动可能会纳入考评范围,而另一部分则不会。那么,被考评人就可能会以考评指标为“指挥棒”,只看重考评的结论,而不一定会真正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因此,考评指标的设置应全面覆盖与被考评人师德相关的全部过程与领域,这样才能达到提升教师师德水平、促进师德建设的效果。然而,目前的教师师德考评指标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很多指标的设置往往是不科学的。
3.考评表述语言中哲学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冲突
当前的职业教育师德考评不仅在指标设置上存在不足,其表述语言也有着一定问题,表现为哲学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冲突。什么是哲学语言?它就是“用较为抽象的词汇和语句进行师德评价的表述方式……它具有定性分析的特征,即主要凭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而什么是数学语言呢?它是运用数学学科的表达方式,大量采用科学化、客观化的数据表现形式,以达到精确反映教师师德状况的效果。从具体实现手段来说,主要是制定并发放标准化的考评问卷,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及使用微积分等计算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用数学语言表述考评结论,由此,他就实现了相对于哲学语言更为严谨的表述。应当说,哲学语言与数学语言各有利弊,如果处理得当,在考评中可以相互补充、各取其利,但是一旦处理不好,容易彼此冲突。例如,数学式的考评问卷在形式上科学而严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考评人的敷衍态度,诱发考评结论的表述失真。同时,如果仅仅使用哲学语言对被考评人的师德状况作经验式、抽象式的描述,就难以提升考评的准确性,同样降低考评效果。因此,只有让师德考评的哲学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协调、互通有无,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三、当前职业教育教师师德考评机制不足之处的对策
1.建构动态性师德考评体系
当前,师德考评机制普遍表现出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教师们往往把师德考评作为一种获取奖励、避免惩罚的必要手段,人们的目的就是“过关”。于是,这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应试教育极其相似,只要考评结论一旦形成,那么师德提升的过程也就终结了。因此,当务之急是在职业教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全过程中建立一种动态性师德考评体系。这种体系的特点在于,它不但考查教师师德状况的过去与现在,还指向未来的师德提升。考评不是一蹴而就地追求某一个结论,而是讲求动态性、追踪性,在日常工作中“即时”反映教师的师德状况。其搜集的相关数据不是主要供学校奖惩使用,而是要反馈给教师自身,向其展现改进的空间,达到“照镜子”的效果。这种考评体系以较为宽松的成长氛围,鼓励教师对自身的师德状况作自我反思,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积极提升自身道德水平,淡化教育领域的利益得失,积极寻求自我实现。“在评价目标上,动态性师德评价是由评价者和教师共同协商制定目标,双方认同,实施中可以有效地避免部分教师可能存在的抵触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创造性可以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学校考评与教师自我提升的良性互动。由此,就弥补了师德考评手段的可操作性差、考评结论难以转化为教师提升动力的不足之处。
2.将师德考评同师德提升紧密结合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将师德考评同师德提升紧密结合。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偶尔出现一些非道德的案例,在这些案例面前,人们常常看到的是师德考评机制的失效。所以,应当在考评过程中加入一系列师德提升元素,帮助教师自我修养。具体而言,首先要不断改进、完善职业教育的师德规范,让其更具操作性。其次,改变单一的教师发展目标的现状,制定多样化的教师师德提升目标,因材施教。不同的教师类型对应不同的教师发展要求,让各种个性特点的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在自身的发展路径上前进,“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既有教师群体的师德底线要求,也有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师德要求,还有起导向作用的师道目标,使教师有不断进取的前进的目标与方向,从而促进教师产生积极向上的驱动力”。再次,完善师德考查、师德记录等日常工作,不但让教师的师德状况有据可查,而且收集各种师德案例,健全师德建设的思想库。最后,改善师德提升的校园氛围,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师生关系和学校制度等等。总之,就是要剔除师德建设的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各方面的推动力量,促进师德考评同师德提升的紧密结合。
3.“他评”与“自评”有机统一
鉴于师德考评中“他评”与“自评”的各自优势与缺陷,应将“他评”与“自评”有机统一起来。首先,要让与师德建设密切相关的各个主体积极参与到师德考评中来,关注这些主体的师德要求,从多个方面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师德提升;其次,关注被考评人的自我考评,给予其以充分的信任,规范考评手段、方法,从长远着眼,避免急功近利。
四、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师德状况存在一定模糊性,在考评中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而应不断总结教师师德的不足之处,考察其诱因,提出其对策,建立“常态化”的“考评—提升”机制。在考评的对象上,不仅要注重个体考评,还要注重团队考评。这是由于,现代教育制度中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要求教师个体要有十足的知识储备、优秀品质,整个教学团队也要相互配合、融为一体,发挥整体优势,这样,教学团队的集体师德也成为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长效机制建设上,要形成点(教师个体)与面(教师群体)相结合的全面评价体系,实施静态评价(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动态评价(道德行为)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系统完善的评价制度,如教师申诉制度、听证制度等”。在此基础上,改进考评的技术手段,积极引进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强考评的实效性,真正建立师德建设“他评”与“自评”有机统一的信息平台。
作者:莫凡 谭爱国 单位:扬州大学
一、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现状
1.职业素养。
关于职业素养这一类,主要设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体育教师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学中工作严谨,认真负责”,有70%的学生选择表示认同。二是在“下列哪些行为造成了教师的职业素养较低”问题中,有27%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师经常不备课就开始上课,有7%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在上课时接听电话,有9%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师无故缺席和与其他科任教师换课,还有6%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并没有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三是“你认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在逐渐降低吗?”有接近87%的学生认为没有,并不赞同这一观点,有7%学生的保持中立态度。通过职业素养方面的调查发现,现阶段的体育教师在职业道德上并不存在很大的问题,但还是存在教师采用比较散漫和随意的心态上课,并且这种教学观念有可能会继续存在。
2.道德品质。
关于道德品质的调查设立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体育教师不平等地对待、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存在”,只有5%的学生认为存在,还有少数学生表示没有感觉到这种问题的存在,有95%的学生认为并不存在。二是“体育教师待人真诚,能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吗?”,有93%以上的学生一直认为体育老师平时待人比较热情、诚恳,并把体育老师树立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三是“下列哪些行为影响了你对体育教师道德品质的评价?”其中认为教师在评判学生时用语不文明的占6%,教师的形象(举止、着装等)不具有表率作用的占14%,认为教师社会公德心不强占10%,还有72%的学生认为教师形象较好。四是“你认为体育教师的道德品质在逐渐降低吗?”95%以上的学生认为没有降低。通过对体育教师道德品质的调查发现,虽然从总体上看,教师的道德品质还是不错的,但还是存在少数道德观念较低的教师,并不能通过教学在言论、行为、生活作风和思想意识方面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领、推动等积极向上的影响作用。
3.高尚情操。
体育教师是否具有高尚情操的调查涉及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体育教师会经常发牢骚,比如在课堂纪律不好或是其他情况下”,其中有28%的学生认为体育老师平时上课确实会发一些牢骚。二是“体育教师以家庭背景好坏来对待学生”有10%的学生选择了同意,75%的学生选择了不同意,剩下学生保持中立的态度。三是“你认为体育教师的高尚品质在逐渐降低吗?”有27%的学生认为是的,有73%的学生认为并没有降低。通过上述问题,可以了解到虽然体育教师在情操方面的表现不算差,但是学生却对教师今后情操的提升抱有不看好的心态,因此,体育教师的高尚情操培养也是不忽视的问题。
4.教学能力。
这里的教学能力不仅包括教师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因此在教学能力方面我们设置了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体育教师的知识体系丰富,能理论联系实际地教学”,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老师知识丰富,博学多才,其中有15%的学生认为体育老师缺乏丰富的体育知识。第二,“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高吗?”,有83%的学生经常与老师互动交流,17%的学生很少与体育老师交流甚至一次都没有交流过。第三“,你认为下列哪些内容是体育教师最为欠缺的?”有17%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氛围的制造,有10%的学生选择了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还有10%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而有63%的学生则认为并不欠缺。第四,“当学生的观念与教师的观念产生分歧时,教师最常用的方式”,其中有40%的学生选择了探讨式交流,有35%的学生选择了说服学生,有6%的学生选择了直接忽视,还有19%的学生选择了各存争议。第五“,你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必要进行提升吗?”有15%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85%的学生认为不必要。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有些教师还喜欢讲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上课敷衍,浪费教学时间,因此,对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进行改进和加强是很有必要的。
二、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根据以上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在各项指标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问题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工作态度不端正,比较敷衍和散漫,个人品行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及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教师自身、学校的管理体制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本文立足产生的问题,将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体育教师个人对师德修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缺乏教学责任心,部分体育教师仅将教学生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并没有把将学生培养成思想品行端正、技术水平高超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不仅认为只要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完就算是完成任务,也不管学生有没有将体育知识点消化理解,体育技能掌握熟练与否,而且缺少更新知识体系和技能水平的积极性,因此频频出现工作态度较差、职业素养较低的现象。二是思想认识程度不够,多数教师并不认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品德能影响到学生,只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好书,锻炼好学生的体能和提高技能即可,不具备以身作则的思想理念,因此,当学生不好好学习时,就采用严厉的语气和粗俗的语言来评判学生,这种行为为学生所诟病,不利于树立良好的师者形象。
2.学校缺少对体育教师师德修养提升的监管体制。
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学校给予监督和引导,但是很多高校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主要原因是学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而轻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因此对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个人品行的监督不到位。另外,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缺乏具体措施,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对国家和教育部门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法规也没有真正落实,从而造成了教师师德修养水平逐渐下降的现象。
3.社会不良风气对体育教师师德修养造成的不良影响。
虽然这一因素在影响体育教师师德修养方面的作用较小,但是社会的腐败思想和消极生活态度,对于部分立场不坚定、思想觉悟差的教师就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意志薄弱,对职业的认同感低,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职业道德败坏行为。
4.改进和加强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措施。
4.1学校要积极开展增强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活动,提高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建设的意识。
首先,学校要定期让教师学习师德修养课程,如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法等,了解教师师德修养是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其次,教师应明确自身的教学职责和任务,从而能自觉更新知识体系和观念,并自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以此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必要的师德修养活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达到师德规范的标准。
4.2建立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要建立合理的体育教师师德修养考核机制,首先,必须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以实现客观和符合实际情况。其次,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用、职称晋升或是涨工资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励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最后,考核内容要从备课、言行举止、着装、教学能力、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以做到全面改进和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客观公正的评选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个人修养的养成。通过一定的制度及规范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约束,促使教师自觉完成个人修养的提升,对于建立体育教师师德修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4.3体育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来促进师德修养的培养。
友好的教学气氛不仅能让教师轻松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道德状况,而且也能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从而能够自觉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等。教师的行为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友好关系的过程中,更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形式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三、结语
通过对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现状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在职业素养、道德品质、高尚情操和教学能力这四个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而且在调查造成教师师德修养不够的主要原因的过程中,发现责任心、思想认识以及学校的监管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各高校应定期开展一些有关师德修养提升方面的活动,以此来提高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建设的觉悟,并建立起对教师师德修养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采取培养教师师德修养的措施,改进和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同时,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友好的教学互动过程才能有效推进学生对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师德师品等各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全社会对体育教师的了解和认可。
作者:陈华 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1.高校师德评价机制研究的现状
1.1从师德的内涵来看
教师是“礼”的化身,是社会道德规范的代言人。《资治通鉴》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应当培养“道德知识”。樊晋莲在《略论新世纪教师师德修养》一文中阐述:“‘爱’是师德的基石;‘省’是师德的关键;‘表’是师德的落脚点。徐少锦在《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一文中,概括出六大师德规范与四大教师伦理精神。沈璿强调:“唯有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信念‘师道’方可构建属于中国高校的具有伦理合理性的教师师德规范。”刘新生在《当代大学师德建设的价值取向》一文中指出:“新时期师德建设,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完成自身的新时代文化内涵塑造,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对社会的科学认知和对学生的人格感动”。构建现代性的高校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机制探讨穆宏浪,夏永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6)
1.2从道德滑坡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
何祥林在《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一文中指出:“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的领导、考评、教育制度不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乏力;一些高校教师不重自身师德修养等”。王德勋在《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矫治》一文中也指出:“师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则相对淡化和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
1.3从高校教师师德的历史演进与中外师德比较来看
兰英以中西不同文化为背景,探索了师德养成的阻隔所在与融通之处,提出以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结合的师德文化涵养方式。还提出:“要重建符合社会主义民主与市场经济制度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王晓莉从国内外对比的视角省思了国内当代师德研究。
1.4从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路径来看
潘希武在《师德量化考核的限度及其消极性》一文中强调:“师德是无法进行量化考核的,惟有在道德规范领域才可以实施量化考核。潘林珍从制度伦理及制度构建角度研究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选择:“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应该是制度伦理及制度构建”。瞿鹤鸣在《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应从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入手,依据师德内涵所蕴涵的目标和师德行为的动机与效果来构建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指标体系”。卫荣凡在《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一书中,肯定了“慎独”、“知行合一”、“道德内化”等道德观点中的积极意义。
2.高校师德评价机制研究的批判性思考
当前,高校师德评价机制研究正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但是如何优化高校教师师德量化考核评价机制仍然进展缓慢。
2.1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研究涉及师德考核评价内容的较少,尤其是量化程度低,可操作性差。
申继亮以金字塔模型为建构原则,重建了教师评价内容体系,整合了教师胜任力评价、教师绩效评价和教师效能评价的契合之处。瞿鹤鸣构建的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虽然设置了权重系数,建立了二级指标体系,但是指标体系不够精细化,大多二级指标停止在空洞的条文表达上,难以定量评价。
2.2西方的师德评价机制模式不符合中国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西方师德评价的主导因素是崇尚理性、个人本位、意志自由、平等博爱与契约规范,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对正义的追求是当代西方师德评价的三个层次。西方教书育人的优秀是教书,并不内涵“育人”的道德教化。
作者:穆宏浪 夏永林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一、目前师德建设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以权谋私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以权谋私现象并不严重,属于个别问题。如个别教师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发放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的时候,以权谋私;个别教师期末复习期间,告诉学生全班同学都会不及格,因此该班的班委组织学生给教师买礼物……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以权谋私的现象很少,但一条鱼腥了一锅汤,这样的教师不仅使自己的名誉受损,也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
2.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
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因自身素质不够高,所以在社会公共道德方面不能起到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我们走进中专、大专、本科等院校的时候,会发现许多校园内垃圾随处可见,其中大多数垃圾是学生所为,但不排除部分教师包括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也随处丢垃圾。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沙滩上的垃圾等事例来教育学生,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想这和教师自身的行为及学校的惩罚制度等有一定关系。
二、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1.学校忽视了教师的“德”
(1)在招聘教师时,几乎所有学校都侧重于学历及讲课的能力等,很少涉及“德”。
因为“德”很难考察,加上人们没有认识到“德”在教师身上的重要性,这使得工作中,部分教师的“德”出现了问题,进而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影响了学校的形象,甚至影响了学生的一生。对于这类影响学校形象的问题,学校基本上都是严格控制消息,学校担心这类事件会使学校形象受损,可能会影响学校的招生。因此,在教师的“德”出现了问题后,由于处理的不够严肃,不能给其他教师更加深刻的教育。
(2)教师在工作期间,对“德”不够重视。
教师在工作期间,很少有过“德”方面的培养。有的学校偶尔会听个先进教师的演讲,但多流于形式。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评、聘职称时,几乎不涉及德,而主要看教师的科研能力,所以导致把主要精力用于给学生上课的老师职称却评上不去,这影响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很多学校包括旅游管理专业存在这种现象,学生用的多媒体等必要的教学设备出现了问题却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及更换,因而影响了甚至是长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不是学校的相关部门不知道,而是在学生、任课教师多次报修无效的情况下,大家都无奈了。可是有领导听课或领导给这个班上课后,同样的问题便能马上得到解决。这种现象潜移默化的告诉学生——权力的重要性。
2.教师待遇相对较低
教师的待遇参照公务员的待遇,但教师的待遇偏低。很多人认为教师每年有两个多月的假期,加上周末及小假期,每年休息的时间非常长。人们在羡慕教师的同时,认为教师的工资已经很高了。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教师工作其实是很辛苦的,尤其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师的工作是个良心活,学生思想上或学习上有问题,可能随时会打电话,本人就经常在家甚至是半夜接到学生的电话。为了引导学生,一聊就是一个小时的电话粥,有时家人都有意见。另外,教师会经常研究课怎么上效果更好,为了上好每一次课,有的老师备一次课需要两天甚至更长时间。旅游业是新兴的产业,很多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都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自己设计并整理出来的,相对来说,工作量更大。记得在2007年-2010年期间,我们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建设国家示范性院校,几个专业的老师包括旅游管理专业的全体教师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的加班。很多老师上完课,马上研究教学设计,打破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设计后实施,实施后完善,因此家成了很多教师的旅店。因为他们在教学上付出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工资却较低,目前在长春市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工作的教师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在当前的情况下,教师的收入只能说能解决温饱问题。由于拜金主义等的影响,于是出现了个别教师私扣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情况。这样的教师虽占少数,却严重影响了教师行业的形象。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1.重视教师的“德”
招聘教师时,除了考察教师的讲课水平等,着重考察教师的“德”,因为“德”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工作期间学校要更加关注教师的“德”,如在教师“德”出现严重问题时,严肃处理,这样可以警示其他教师。平时在细节上抓师德,如要求教师公共场所自觉检垃圾,自觉乘坐公交车上班……这样保护环境的同时,又制止了不良的攀比风气,同时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进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改革现有的职称评、聘制度,使上课多的老师、踏实做学生工作的老师付出后有更多的汇报。
2.提高教师待遇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我们的师德才能得到很大的改进。师德的形成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关注,切实整治不良风气,提高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作者:孙彦逢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一、教师师德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师风失去为人师范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认识到,改革的主流是深得人心的,但在改革的道路上,也必免不了都随人所愿。受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各种消极不满的社会现象泥沙俱下,沉渣泛起,使师德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从中不免影响到免役力低下的少数教师价值观念发生扭曲,诚信丧失,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充斥人们的头脑。其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生活观念发生改变,与教师职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师风师范失去为人师范的作用。还有许多人之所以选择教师职业,考虑更多的是报考师范院校容易被录取,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理想对教师的职业缺少激情,对教师的职业理解不足。个人利益、个人发展以及个人得失已是青年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已然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奉献精神。
(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够
表现为:只重教书、不重育人,缺少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思想,不能把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巧妙的融为一体,达到德育效果。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教师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教师教导作用的发挥靠教师语言,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制约着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否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言修养、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等方面提高。教师的外表直接反映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审美情趣,教师的外表要求包括面容、服饰、言谈举止等几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教师却不注意这些方面。如有的教师讲话语言重复,讲话不清楚不流畅;其中包括地方方言太重,学生们听不懂;更有个别的教师侮辱学生,不去正面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加以讽刺奚落、挖苦训斥。外表方面,奇装异服,浓妆艳抹。在言谈举止方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等,他们的不良行为严重有损教师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不但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反而适得其反。
(三)教师缺少反思和反省
有些教师看不清教育发展形势,教育信仰开始动摇,教育教学行为开始转变,甚至出现教师违法违纪法规的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拘小节。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打麻将等,都是生活中小事,,不是大的违规,只是一些小细节,导致达不到为人师表的要求。二是教师心态失衡。由于缺乏反思和反省,,不能固守教师的节操和信仰,为了个人心态失衡,利禄熏心。三是工作不敬业。有的教师缺乏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不能以身作则。如上课接打电话,在上课侮辱学生,在上课时不精神状态颓废,精神萎靡,;言谈举止不拘小节,有失文雅;,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时尚、新奇,不符合身正示范的要求。产生这些问题,自有除了误区和偏颇之处还有自身缺少反思和反省。纪律、法令、政策等本来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但也有突出的道德意义。法律对教师的行为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如《教师法》第37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第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第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第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教师师德相应对策
(一)加强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
教育信念是师德的基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培训、学习、讲座等途径,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的意义。教育事业是崇高的职业,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提高精神文明的重要桥梁,是教师性格自我完善和提高思想的重要途径;让教师不仅认识教育的社会价值,而且也认识到教育的个体价值,从而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端正职业态度,坚定职业选择,坚定不移的教好学生,增强作为教师的荣誉感。
(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关心教师的合理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宝藏和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尊重教师,以人为本。首先,要充分尊重和关心教师的合理需要,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为教师解决如收入、住房、婚姻、子女教育等问题,;其次,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努力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全心全意为教师所想;并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规范用人行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激情。在管理中,学校要逐渐从以“刚性管理”为主,逐步转换到调动教师积极性为主的“人性化”管理,并要认真制定和执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激发起教师的工作激情,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三)完善长效机制,以确保师德建设可持续发展
健全和完善教师制度,首先,必须要贯彻执行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严把教师“入口关”;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的精神,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其次,要继续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第三、要杜绝非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教师行列,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师德教育制度健全。首先,要提高对师德教育高度重视,把师德教育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工作议程上,结合教学的实际,提出细致入微的要求,把我们的师德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同时,要长期树立师德示范,使师德情感得到激励,引导教师要以“关爱学生”为荣,“侮辱学生”为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道德准则。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好学生们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第三,进一步将各种培训机制结合起来如岗前培训、岗中教育、师德轮训,每学年、每学期、每个月都应该组织师德教育活动,使师德教育有秩序长期的进行,改革说教方式,提倡参与式教育,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师德监督制度健全。师德建设既靠政策和制度保障教育,也靠教育。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在为教师的师德指引方向同时为教师提醒,架起思想和行为上的“高压线”,加强教师约束自己的能力;二要建立更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学生、家长、教师的监督等,交流、反馈来自社会各方的信息,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升自己使自己得到改进和提高;三要组织广大教师签订师德责任书,引导教师约束自己。健全师德考核制度。首先,要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引导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师德素养,规范教学行为;其次,再次,建立过程与结果、定量与定性、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领导考核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师德考核体系,师德水平提高;再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力求考核内容和标准可操作,规范考核程序,完善奖惩机制,让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及绩效考核完美结合;第四,每学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分为师德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日常考核随时记入师德档案里,让师德考察时时刻刻。
三、结语
师德教育不能用咄咄逼人的铁律去降服人,而应该用一种民主柔和的姿态去引导教师认识体悟。让教师参与学校大事的决策、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可以有效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可见,教师队伍建设的优秀是教师的师德。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总枢纽。
作者:王世怀 刘艳华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作者:王宜伦 黄珺 王文亮 吕巧灵 刘楠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高等农业院校师德的基本内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教师应该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优秀,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结合当前实际,笔者认为高等农业院校师德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高校教师是清贫而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于教育事业,要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教师不能单纯为职称评定或个人福利而工作,在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还要进行学生培养、学科平台建设、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每位教师都应自觉、默默无闻地认真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农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生活困难的多,在经济、学习上的压力会更大些,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成长和就业等方面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帮助,因此,教师要尊重和关爱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注重个人修养,要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举止文雅,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坚守高尚情操,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严谨治学,勇于探索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学业精深,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当前社会新知识、新科学和新技术不断涌现,需要教师不断用新知识丰富和充实自己,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育人能力。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要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教育科学新模式和专业研究前沿领域,使知识传授和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心集体,团结协作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教育,知识内容丰富、课程涉及多学科交叉、教学计划体系复杂,而高校内部职能分工较细,教师个人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传授和指导,“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也就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高等农业院校中教学、科研和行政等工作都是依靠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是保证高校各项工作有序运转的必要条件,是完成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热爱农民,献身农业面对当前很多地方农业依然落后、农村还很贫穷、农民生活艰苦的现状,农大教师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热爱农民,乐于为“三农”服务,高等农业院校也要在培养农业高级专业人才、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科研辛苦的现状,农业科技工作者往往待遇低且不被重视,高等农业院校教师应甘于清贫、热爱农业,在本专业领域刻苦探索研究,努力成为农业专家。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师要勇于担当,言传身教,用激情号召和感染学生,把农大学子学农、爱农的激情点燃,坚定学生振兴农业的信念,积极投身于农业科研或生产,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贡献力量。师德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新世纪高等农业院校教师的师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崇尚农业科学,勇于探索,增强创新能力,以才和情育人,关爱学生,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农业科技专家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的培养要与时展相适应。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对师德要求更加广泛,教书育人的标准更高了。高校大多数教师献身教育、无私奉献,为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有少数教师道德品质和人格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特别是一些教师急功近利、学术风气不正和沽名钓誉等,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形象,因此,加强师德建设,保护教学科研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建设一流农业大学、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影响要求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师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契机与活力,其竞争机制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内涵的进取精神、创新意识也推动了高校师德建设的发展。然而,市场经济中的负面影响也使高校师德中潜在的问题被激化并产生新的危机,受市场经济中“以酬付劳”的影响,少数教师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忙于校外兼职,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满足于完成工作量,无力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新知识的储备,一些教师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师德建设。全面快速提高青年教师职业素养需要加强师德建设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青年教师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这些青年教师具有学历高、知识新、反应快、潜力大、易沟通等特点,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其教学方法和艺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有理想、有抱负,立志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而奋斗,少部分青年教师存在价值观念失衡、理想信念下滑、奉献精神不足、创新能力不够、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精神,这些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这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为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青年教师的素质教育和师德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就显得尤其重要。
高等农业院校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广泛引进了博士和学科带头人等优秀人才,因此,建立教师相关素质测试机制,对新聘教师进行专门岗前培训,开展以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学风、学术规范教育、教育教学技能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训,是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师队伍的基础。广泛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表彰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等,激发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典型重点宣传、优秀教师报告团活动。通过师德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教师做到认知层面的自觉,情感方面的自愿,行为层面上的自动,从而形成教师师德的自律和自觉。高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教学工作道德规范等,编制具体、细化的师德规范,明确师德要求,如师德公约、师德倡议书、教书育人工作职责等,以保证教师职业道德习惯和教师道德行为评价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明确各级各类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成为业务尖子和师德标兵,使教师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形象存在于学生心目中,并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和人格楷模。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师相结合的考评机制等合理的师德考核评定方案,要把师德和能、勤、绩等指标综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教师岗位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聘任、提升、职称晋升、评选先进的依据。#p#分页标题#e#
高等学校的共同目标是大学成员的共同理想,它能够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学校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如河南农业大学要建设中国一流的农业大学,这是每个农大人共同的目标和理想,都应探寻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和愿望,激活个人的热情和潜能。百年农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农大精神塑造了农大教师的个性和魅力,造就了不少学术大师,农大文化精神对师德建设具有独特的、持久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扬农大文化精神,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和责任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在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也要切实关心他们的实际利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为了教育而生存,同样也要依靠教育而生存,高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应关心和尊重教师权益,要积极开拓渠道、挖掘潜力,切实提高和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师德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而创造有利条件。关心教师权益,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具有主人翁的意识,责任心和荣誉感得到增强,师德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师德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高等学校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青年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通过各类专业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素质教育,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质量。搭建竞赛平台、开展业务素质评比和技能比赛,激发广大青年教师对优胜劣汰竞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才俊;开展新、老教师结对交流,开展示范课,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和理念。要强化青年教师服务教育事业的奉献意识,鼓励勤恳敬业的工作态度,倡导求真务实、善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引导青年教师团队合作,教育广大青年教师立足平凡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将学校的建设目标和青年教师的个人价值实现结合起来,并以此做出卓越成绩。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师德建设必须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师德意识,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的素质教育与师德培养。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建设一流高尚师德和业务能力的高等农业院校教师队伍,承担起培养高级农业人才和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重任。
一、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经济原因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产业也不断市场化。知识经济兴起以后,教师的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教师的劳动慢慢地被赋予商品的价值。但是,教师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教育也面对着社会经济的诱惑。此时,部分教师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价值,受到个人利益至上的负面影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的价值观念也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目前农村经济水平的限制,农村教师的工资低、待遇差和工作环境恶劣,部门教师认为自己的劳动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尤其重要的是,我国农村的教育改革落后于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导致现实中许多职业的待遇和发展前途,短期上都较教师待遇好。有些教师迫于生活压力,将教学中心更多地向经济层面考虑。教学一定程度上已成为部分老师的第二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意识的加剧也加大了各个行业的危机意识,部分教师的传统价值观此时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部分教师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尊师重教一直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目前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生活现状却令人失望。受编制、经费不足和待遇较差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这个行业难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师资队伍也得不到完善。小学教师的频频辞职和转行,严重地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学校自身原因
学校,是承担着教育活动的场所。因此,学校的教学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师德水平的高低。在现实中,制约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师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具体如下:学校制度不完善、师德考核体制不科学、师德教育制度不健全。制度自身不完善,是一个制约师德建设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并没有完全实现,许多小学的教育理念还是应试教育,学校对于教育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成绩上,并不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而学校内部评比和选拔的标准,一般并没有将师德考虑进去。除了学校制度不健全以外,也有许多农村小学对有限制度的执行,也没有严格到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了对于师德不合格的教师考核时可以实行一票否决。但是在执行中,学校并没有严格执行。由于师德的评价难以量化,许多学校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并没有严格地制定一套量化的考核体制。“最重要的是,对于师德的考评,学校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活动的最主要参与者,学生评价的缺失,也使师德评价体制效果甚微”。此外,师德教育制度也没有有效建立起来。目前,许多地区都缺少经常性和体制性的师德教育活动,
(三)教师自身原因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师德问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市场化大环境和学校自身小环境,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滞后是影响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客观原因,而主观原因就是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农村小学教师的知识构成和价值观念两方面。知识构成和知识水平的高低是限制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是有条件限制的。目前,在农村小学任教的老师很大一部分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也越来越狭窄。与此同时,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出大而无力接收。因此,有一些老师由于知识水平有限,给学生上课都是按照教案设计上面的照本宣科,既降低了教育效率,又耽误了学生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价值观念的影响,也是制约我国师德水平的重要因素。一些人容易受我国封建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导致现实中一些优秀的师范专业学生,由于害怕辛苦或者不能实现个人价值等原因,对到农村当教师有排斥心理。
二、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一)以教育优秀价值理念为引导
学校教育担任了传播兴国之魂的重任,在我国今后农村小学师德建设中,应该以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为原则来引领师德建设的方向,以改革和创新为优秀来推进师德建设发展,以爱国主义为优秀培养教师的爱岗奉献精神。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坚持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过程中,必须坚持师德建设“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教师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必须用主流优秀价值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应该自觉把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改革发展各方面。国家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全方位、全过程地培养德才兼备、允公允能的优秀教育人才。同时,坚持改革和创新,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时代紧迫感和使命感。在新时期,教师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精神,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上,要敢于创新,善于转化,因人制宜,积极引导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教师还应该以爱国主义为优秀,不断提高自己职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忠诚于教育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二)优化教育体制和教学环境
改革教师职业终身制,实现教师聘用制,在市场中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是提高我国小学师德缺失的重要举措。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必须与时代同步。目前,上海、北京均传出消息称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将打破,教师每5年将认证注册一次。如果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一个行业只有不断更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打破教师终身制,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既能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更好地教书育人,也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因此,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优胜劣汰,有利于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同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国家也应该严格农村教师进入制度,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此外,在师德建设上,国家应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培训内容更加侧重于教师的基本职业观念和道德观念。
(三)改善教师的物质条件
“教育脱贫,首先是教师要先实现脱贫”。近年来,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师队伍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数量扩大了,文化与学历水平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也远远不如城镇孩子。这既是教育投入不均衡、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的,也是农村小学老师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任务重等原因造成的。众所周知,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常年工作、生活在条件很差的地方,而且由于农村教师资源匮乏,很多教师一个人要承担多项教学任务,甚至还要担心生计问题。因此,国家要加大中央财政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同时,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岗位津贴普遍较低,教育改革有待进一步发展,国家要依据农村经济发展程度,适时地提高教师岗位津贴。此外,国家要建立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机制,对教师师德的培训进行长效资金保障。
(四)建立师德考评和监督制度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灵魂,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典范,是提高教师自身形象的法宝。因此,新时期下加强师德监督制度建设,有利于促使农村小学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的考评和监督体系,真正落实师德建设。师德评价是一项规范教师教学的复杂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建立一整套可操作性的长效运作机制。因此,学校在制定考评制度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在评价主体上,应该将教育活动各个参与者纳入进来,尤其是作为最主要主体的学生,可以采用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师和领导之间互评的方式。另外,学校还应该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师德监督制度,鉴于师德体现在教师教学、生活、学习和交往各个方面,有必要加大监督主体,确保对教师师德进行长期的、定时的、有效的监督。在监督方式上,除了上级监督以外,可以引入外部监督,比如学生和家长监督,教师和教师之间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等,有效地监督农村小学教师,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师德的水平和道德素质。
作者:林静静 刘翠霞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1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
1.1职业道德意识和奉献精神不足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功利化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青年教师理想逐渐淡化,淡忘了自己做老师最初的目的,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里,慢慢地磨灭了当时的激情,爱岗敬业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以个人利益为重的他们,在权衡学校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只顾自己,一旦产生不满就以调转,辞职相要挟,更有甚者,开始自己的另一份职业。这样的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降低了教学质量,还会让社会上的人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偏见。也有一些青年教师不明白处在自己这个位置需要干什么,或者满足不了国家社会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最为常见,把原本两个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事物分裂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学生思想不健康,只注重知识建设忽视道德建设;学生老师有距离,缺乏沟通和理解。
1.2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
青年教师阅历较少,喜欢张扬自己,没有一定的责任感。他们乐于收获而不是奉献;乐于服务自己而不是服务他人;乐于苛责他人而不是严格要求自己。在他们眼里工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奉献自己是为了向他人索取,在遇到有损自己利益的情况,就放手不干。有的青年教师瞻前顾后,不屑于做小事,或者说不愿意做对自己利益少的小事。为了追逐利益,他们各种“钻研”,窃取他人劳动成果,学术研究粗枝大叶。还有的教师在荣誉评定的时候弄虚作假,通过托关系各种不正当手段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2.1坚持以科学的理论
武装头脑科学的理论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因此学校应定期对教师队伍开展政治理论教育。让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深入广大教师内心,用理论指导行为,把理论付诸于实践,通过学校的约束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清楚的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影响他们,让他们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探索人生观,掌握如何在开放环境下仍然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要教育和引导青年教师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牢牢肩负自己的重任,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起到模范作用。
2.2加强师德教育,增强青年教师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教育是一个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必需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成熟,懂得如何处理自己与其他问题的关系。倡导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引导教师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吸引着学生向他们学习,这个学习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做法,所以一个教师品行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一个师德好的教师就能做表率,引导学生,让学生效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这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3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学校可以制定规章制度向广大青年教师指明师德建设的方向,让他们知道努力的方向。大力提倡善言善行,让“善”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所以拥有健全的师德评价体系影响着教师积极性,决定着教育事业成功与否。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标准,第一,教师的基本人格;第二,教师的职业标准;第三,教育创新。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另外还要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群众之间接触最多,他们的意见值得采纳。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做的好的要给予表扬,鼓励教师继续努力;做的不好的要严厉批评,加以教育引导,防止不好的行为再次发生,最后让所有教师做好道德模范,润物细无声般教化他人,影响社会。
3结语
青年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在工作时难免迷失方向,这就需要他们重视对师德的建设。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内容的师德培训,并在工作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自觉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除了教师自身努力外,学校应当对加强师德建设采取一些措施,并且研究出科学、合理的理论,去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师德,以保证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做学生的榜样,为学校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陶庆宇 徐文博 张楠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1.重视教书、轻视育人许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把大学的课堂理解成只要完成教学量,不出教学事故就行。没有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做的,这些工作与己无关。由于工作量的巨大使得有些高校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动向的观察。而在工作中,一些高校在教师职业道德自律培养方面是缺失的,就难以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陶冶和教育。使得有些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就是自己工作的全部,完全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
2.重视论文的发表、轻视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多数高职青年教师刚进高校就开始探讨如何晋升职称,目前,高职院校在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审制度上普遍存在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的倾向,这就导致了青年教师几乎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论文的发表中,他们着力研究论文的数量,评优的标准,如何在和他人的竞争中取胜,这无形中影响了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他们认为只有按进职称的要求达标了就是成功了。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次要的,第二位的,很少去研究怎样教,教什么,至于学生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不去探讨,教学效果好坏一个样,只要不出教学事故就行,因而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争项目、写论文上。因而,在教学方面的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大打折扣,上课随意讲授,不去研究教学大纲,不研究学生的心理感受,或偷工减料,往往造成部分高职青年教师上课时随意发挥、不仅损害了教师形象,而且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校的形象。
3.缺乏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现在高职院校中缺乏职业发展规划意识,不少高职青年教师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自己的目标,等问题,脑子里往往是模糊的、不清楚的,有的甚至从来就没有这样考虑过。他们认为只要能晋升职称就万事大吉。就可以混日子了。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听从领导安排,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多少自己的追求,态度比较被动;当工作不满意时,往往归因于外部的环境制约,认为自己尽了力,不管结果怎样。缺乏强大的职业发展内在动力,通过制定高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将使高职青年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获得极致的发展。
二、改善高职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对策研究
1.建立健全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针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缺乏要建立多渠道的考核制度。第一,高职院校应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并进行严格的多方位考核,考核后才能上岗,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才能上岗,而不是赶鸭子上架,对年轻高职教师除专业进修外,还要坚持请名师做师德方面的讲解。第二、推行导师制,也就是结对子的帮助制度,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做人做事的指导。从一开始就引导他们如何正确地教育学生,指导学生。第三、是把教师岗位聘位与考核与师德教育相结合,凡是师德教育不合格的,一律不予聘用。从而增强高职青年教师的师德意识。第四、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者和师德骨干队伍的评价体系和制度,聘用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评价机构,深入到学生中对青年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2.高职青年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师德的魅力体现在教师在处理不同问题时的方式方法,人格素质和精神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师德的培养、古有“厚德载物”之说,通俗点说一个人有多少德就能承载多少物。如今,只有师德高尚,才能厚德育人。师德集中表现在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方面。在新形势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使高职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进行中国梦的教育,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同时要在高职青年教师群体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的学习活动,使广大高职青年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不仅因为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根本需要,更是推进以德治校、进一步推进高校中国梦教育的需要,同时它也是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重要保证。只有有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才能严谨治学,因材施教,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地完成高职教学任务,并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高职教育朝着良性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重视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很多党员教师认为,科研、课题能决定一个教师的发展空间,项目带头人才能决定教师的地位,做支部工作是出力不讨好,白费力。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马马虎虎,草率行事。实际上,教书育人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每个高职院校教师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党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至关重要,积极发展青年教师入党,由党性强、政治素质好的教师担任支部书记,积极发展青年教师加入党员队伍中来,为党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在当前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4营造良好氛围,体现人文关怀要在社会大环境中,提倡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关心理解教师,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校长要海纳百川,把教师的意见当作学校决策的依据,把满足教师心愿当作决策的目的。教师就会把学校当家庭,教师全心全意干工作的积极性就会高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更好地进行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让学生换位思考深入了解教师的工作,也让教师增强对教书育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学生心目中教师地位提升,教师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充分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李杰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分院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
2.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优秀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3.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1.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2.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三、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大,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随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师逐渐的在教师中比重的加深,显示着我国的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高校教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教学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作者:赵赟 单位:大连大学
一、我国幼儿教师“师德”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幼儿教师自身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自身的责任比其他教师都大,而且“爱心”更为重要。但幼儿教师的道德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的素质与品德意识,即缺少为教师这个行业奉献的精神,平时学习很少,工作马马虎虎等等。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孩子对于来自幼教老师的关注是特别在意的,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夸奖的言语,都能让孩子一整天都高高兴兴;相反,一句痛斥、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也可能让孩子变得胆小。孩子眼中喜爱的老师,并不是我们想的那种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只是能够“对我很好”、“夸奖我了”这些简单的行为举止就足够。因此,孩子喜欢的老师应该是富有爱心的,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但是由于对工作的懈怠,有很多幼儿老师把工作中带来的压力转到了孩子身上,面对孩子的错误,态度蛮横,不能心平气和的对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有个别的幼儿老师缺少职业道德,对孩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为现在社会的现实性,有一部分幼儿老师在物质的引诱下忘记了自我,把追求名利当成了追求。没有“师德”的老师在幼儿老师这个行业中虽然是少数,但是为了这个行业能够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幼儿老师必须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加强自身的素质。
二、如何塑造良好的“师德”
1.用老师的“关爱”去打动孩子。老师的关爱,可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幼儿的教育工作中,幼儿老师必须把相信和期盼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把对孩子的关爱投入到整个幼儿教育之中,耐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们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决不能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成为教师蔑视、嘲讽的对象。
2.用规范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
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是要以身作则。只有对自己有了严格的要求,才能体现出自身对于事业、对于孩子的关爱。我国幼儿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做孩子们的榜样,才会使孩子们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从而受到孩子们的认可与敬佩。
3.无私的奉献,才能培养孩子纯洁的心灵
如果老师缺少奉献精神,就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而老师是园丁,只有通过老师辛勤的灌溉,花朵才能健康的成长。我们经常把教师比作是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她们为了给我们带来光明,牺牲了自己,所以我们说教师是无私的。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要把教育孩子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从现在、从自身开始,不断地深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的水平,用无私的精神去感染孩子,用知识去培养孩子,用专业的方法去指导孩子,用真挚的心去温暖孩子,用崇高的师德去影响孩子,用健康的人格去塑造孩子们的心灵,成为一名合格而且优秀的幼儿教师。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希望,我们要用“捧着一颗爱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来鞭策自己,坚定自己选择的这条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人生的道路,只求奉献,不求回报,要配得上“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让孩子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者:沈红单位:山东大学饮食服务中心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
1.师德建设关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加强师德建设,尤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到一个关键的时期,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5月28日中组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要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总的说来,我国的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合格的教师,师德师风是合乎教师职业要求的。他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充满活力和朝气,承担了高校很大部分的教学、科研任务。新时期的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学历高,视野开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绝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是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地教书育人,这是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主流。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多元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少数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概括如下。其一,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陈独秀曾说过,政治无处不在,没有人不受政治影响,你想躲都躲不过。一般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都具有政治觉悟,有理想,有信念,热爱党的事业。但是,少数青年教师政治冷漠,对国事漠不关心。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缺少远大的理想,例如在笔者所在医学院,一些医学专业的青年教师,一听到“政治”就嗤之以鼻。所谓政治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刺耳的东西,他们更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供政治家们玩弄的,是根本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他们认为自己只需要认认真真地教学、搞科研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教师。真正合格的教师就应该不过问政治,不问时事,专心搞好自己的专业和教学。
2.热爱政治,关心时事则分散了精力,耽误了时间,影响自己专业发展和业务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极个别的从事高校“两课”教学的青年教师,虽然从事着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却自己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把“政治”与“马克思主义”画等号,认为搞政治就是搞马克思主义那一套,主张一个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远离马克思主义,远离政治。实际上这是对政治的误解,其态度是不正确的。其二,道德修养还有待提高。由于我国教师聘用过程并没有思想品德考察这一关,因此,有些缺少良好道德品质的青年进入高校青年队伍。他们在单位招考过程中往往成绩优秀,凭着自己考试成绩很顺利地进入高校教师行列。但是,进入单位后,一些品德的缺陷就暴露出来,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利益特别看重,漠视集体和他人的,有利益必定力争。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当然无可厚非。马克思曾说过,人们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跟其利益有关。我们党也坚持“人们的利益高于一切”,人们有权利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但不应该过于看重利益,更不应该唯利是图。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不应过于看重自己个人利益。自私自利是与师德不相容的。在市场经济经济利益原则和贫富差距现象的影响下,一些青年教师不满足于自己的收入,表现出心理失衡现象。甚至出现价值观扭曲,认同所谓金钱至上主义,一切向钱看,事事讲报酬,只做有报酬的事,专挑报酬高的事,无报酬的任务则尽力推脱。这些状况显然不是一个高校教师所应该有的。其三,缺少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高校教师重要群体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师德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但是,社会大环境中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社会现象也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此外,由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普遍比较低,以及社会不良现象大量存在,结果导致许多青年教师成了“愤青”。这些青年对社会失去信心,工作热情不高,既不愿意严谨治学,也不愿意认真教学,工作上只求完成任务,不顾质量高低。对学生漠不关心,这些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现象,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是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也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用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引领青年教师
1.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是社会优秀价值体系更高层次的凝练和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深层的、最优秀的部分。“优秀价值观奠定着国家制度的道义基础,是国家制度赖以立足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国家制度变革和调整的基本方向。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相对稳定的价值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是“兴国之魂”,该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三个倡导”的新论断和新要求,为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在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应该发挥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首先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青年教工师德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保证了优秀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青年教师,才能使广大青年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预防不良价值观的侵蚀,从而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从事的是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而不是其他教育事业,因此应当恪守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这就首先要求广大青年教师能够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伟大目标,是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表现。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就应该让广大高校青年教师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高校青年教师不应该失去自我,而应该有自己崇高的理想。“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2.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所巩固起来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作为社会主义优秀价值内容,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他们对自己的祖国、故土、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有些高校青年教师认为在当今时代谈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没有新意的话题。但是,本文认为,没有新意的只是我们的教育方法,而不是爱国主义本身。任何时代,对自己的故土家园的爱都不会过时,每一个人都需要家园感和归属感。只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过于脱离青年的实际,不考虑青年的特点,导致各种宣传方式不被青年认可,所以引起青年的反感,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如何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以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引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还要善于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来影响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在中国几千年的道德谱系中,“诚信”无疑是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之一。从《尚书》中的“信用昭明于天下”,再到儒家的“民无信不立”,“言必信,信必果”(《论语》),以及“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等等,无不表明了我国古代对“诚信”的推崇。中国传统的诚信伦理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在今天仍然是道德上引路明灯,是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内容。高校青年在从事科学研究方面尤其需要诚信。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友善”“敬业”等伦理道德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应该善于用优秀传统文化感化青年教师,使他们认同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从而提高师德水平。
作者:贺梦依单位:遵义医学院
1不断完善的激励制度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逐渐引导青年教师养成符合社会、学校所倡导的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促使青年教师形成符合学校期望的师德师风观念和行为,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可以从三个面努力:一是构建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青年教师的发展与其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相关科研成果直接相关,而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等基础条件以及评价的科学性、学术研究规范和公平性都决定着青年教师能否发挥其科研主动性。学校应尽可能创设条件,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奖励。二是重视情感激励机制。这要求学校的领导和管理者与青年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个人发展以及思想等各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营造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其归属感。三是学校在工作津贴、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等直接关乎教师利益的方面给予青年教师一定扶持政策,并逐渐提高薪酬待遇,快速改善生活物质条件。
2科学的评价制度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要靠教育引导,更多的依靠靠科学的评价制度为保障。要将师德师风评价作为其重要措施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体系。考核是评价的基础,在考核中应尽量量化各考核指标,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成果和职业道德,并将考核结果分为若干等级,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等级给予相应的奖惩。二是建立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体系。应建立科学完整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应包含为人师表、教学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内容。只有公平、公开、公正的科学评价过程才会有效激励教师切实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3完善的培训制度
德为人之本,立人先立德,"要进行师德理论和知识规范的学习教育,然后才能内化为师德意识,形成师道情感,磨炼为师道意志,进而才能外化为师德行为"。因而完备的的师德师风培训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应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严格监控培训过程。"按照《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逐一落实培训,对青年教师开展包含师德师风等各项培训,严格考核,不符合要求绝不允许上岗。二是开展在岗培训。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岗位培训,明确师风师德要求,增强责任感。同时,宣传师风师德先进模范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建立教学导师制。各部门应为每位新进青年教师配备一到两位教学经验丰富和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其教学导师,实行"传"、"帮"、"带"。教学导师不仅要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指导青年教师,要重要的是在师德师风方面给予引导和培养。以教师为本,依靠教师办学已经成为共识。青年教师作为教师的主干力量,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得以有效加强和改进,才能促进和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师德失范的原因,为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逐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作者:张恩茂单位:宁波大红鹰
一、师德建设的策略
究竟该如何进行师德师风的建设?很多学校都意识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有效的办法和途径来实施。大多数学校只是一味地安排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外参加相关的理论(讲理论、讲大道理)培训,而缺少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训学习,所以多数教师也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能将其过一遍心,不能很好的理解消化,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主要方面,对于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的提升、社会影响的扩大、人文精神的培育、文化品味的形成以及学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采取全方位的行动,笔者认为:第一,从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整体的策划,要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从根本上树立学校良好的教育理念、精神追求、价值观,从而达到良好的学校风气。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策划与实施。为保证师德建设正常有序的开展,职能部门要时时总结公布师德建设的进展。第二,组织系列培训。此培训不是片面的讲理论、讲大道理的一次性灌输式授课,应是与教师情况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以教师活动为主的系列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以激发唤起,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第三,定期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此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学生评选“我心中最完美的教师”活动,对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学校要进行专门的表彰奖励,学校的宣传部门做好宣传,可以向媒体推介,可以增强教师的自豪感。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活动,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来检查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纠正提升自己。这种自我检查、自我批评、自我纠正、自我提升的办法,有助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师德师风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第四,建立相应的机制。建立学校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职能部门,并定期组织本校师德师风问题的师生进行工作检查及考核,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能够得以有效的处理;建立奖惩制度制,每年度评选师德优秀教师,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研究生导师遴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及资深教授、荣誉教授等评选中优先考虑;同时制定本校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并明文规定出现哪些言行可直接进入“不合格”等次,以示警醒。这些机制的建立,在执行实施前要在教师中做好充分的宣传,让教师参与讨论,达成共识。以上举措,若能坚持,一定会让学校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
二、结语
近日,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提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基石。,国民教育也好,平民教育也好,最优秀的精神应该是教育的公平,而职业教育是实现公平教育的一个途径。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师,最本质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要做好这项做基本的工作,教师更应该做到“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人范”,我们应该珍惜当前的大好形势,把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发展相联系,把自己的教育与学生的未来相联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为学做出行为的榜样,真正的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而循其步。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作者:尚亚刚单位:博兴县职业中专滨州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