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3 10:12: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初一政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新形势下,在中学这块重要的社会主义德育主阵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它不仅在学科德育工作中,就是在整个中学德育工作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就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坚持永恒性,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
永恒性是指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进行的那些永不过时永远“年轻”的德育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德育思想的永恒性。这在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已得到充分体现,教材自始至终贯彻了“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内容;二是与此有关的高尚的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的永恒性。它的坚持与否取决于政治教师下功夫钻研课本的程度。
在教学中,我通常注重充实与课本有关的高尚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并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例如:在讲授第三课“热爱人民的传统美德陶冶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时提到岳飞这个名字,我就想:岳飞在抗金前线写成的《满江红》一词不就是千百年来陶冶一代又一代人们心灵的好教材吗?于是,我将该词全文抄给学生们,并让他们齐声朗诵。激昂的情绪、高尚的内容、优美的诗句,加上铿锵有力的朗诵节奏,使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岳飞在为国为民作出奉献乃至牺牲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也使他们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下,更加珍惜光阴,更加增添努力学习的紧迫意识。在讲授第十课“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时,我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一文,撷其片段抄给学生们。照样是学生们充满激情和豪迈的朗诵,尤其是那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使祖国的未来与青少年休戚相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为祖国勤奋学习”的思想,在初一学生们纯净的心田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渗透”。
初一《思想政治》(上册)第138页讲“集体主义是高尚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时,引用了雷锋同志1958年6月7日日记的前半部分。四个“如果”,排比跟进,对于增强集体主义思想的文学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意义重大。但雷锋同志在日记的后半部分又是怎样讲的,教材没有引用,可同学们想知道。于是,我就“满足”他们这种求知欲望,将雷锋日记全文抄写在黑板上。和前两次一样,当学生们以其深含感情齐声朗诵时,对集体主义这一高尚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可见,此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们在倍受鼓舞、情绪饱满中受到一次次神圣而壮严的德育熏陶和德育洗礼。这需要两方面的积极性,即“教师”课下有益的“实”和“学生”课上激昂的“诵”的高度统一。
二、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
趣味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受教育者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教师运用的为其喜闻乐见、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实践证明,它是对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式、训导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的摒弃,是一种适应时展、符合初一学生思想实际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例如:在讲授第六课“爱护公物要落实在行动上,就要从爱护桌椅这样的小事做起”时,我举反例:“前几天,在初二(1)班教室举行1996年度国家会计资格考试。我是监考老师。考试前,一名考生告诉我:‘老师,我的桌面上有个大洞,不好在上面答题。’我一看(伸长脖子,向某张桌子张望,同时,用手围成一个圆圈状),情况属实,不得已,只好给她调换了一张桌子。当时我就想(作眉头紧锁、满脸愤慨样):那位凿洞之人,为了便于偷看而留下的‘杰作’,真是后患无穷啊!”同学们听了看了,就能心领神会:看来,爱护桌椅事情虽小,意义却重大!讲到勤劳、俭朴与幸福的关系时,我非常形象地举起左手:“勤劳是幸福的左手”;又举起右手:“俭朴是幸福的右手”。这样一来,直观感增强了,同学们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懂得了幸福来自于“双手”——勤劳和俭朴的深刻内涵。
在讲授第一课最后一节“小小年纪也可以与犯罪作斗争”时,我把同学们带入这样的模拟情境中:假如,我们的教室是一辆行驶在荒山野岭中的长途客车。这时,冷不丁冲进来一名手持凶器欲行劫持的犯罪分子(我站在教室门口,装出一脸凶像,大喝一声:“交钱!”)。此情此景,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一学生当然没有见过,我就因势利导,结合课本内容,字正腔圆、正气凛然地宣布:团结起来,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令人感动的是,不久发生在该年级的一次被劫持事件中,唯独这个班的学生,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勇于斗争,硬是用桌椅将门死死抵住,把三名学生模样的犯罪分子挡在门外,从而避免了一场劫难。
可见,此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在于:使学生们在愉快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其结果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材有关德育思想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三、坚持图解式,以真实感人的事迹教育人
图解式是指为增强一定的基本德育思想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借助于一些相关的能产生极具德育效果的图片来解释、说明的一种方式方法。图解式德育方法在社会上被广泛地运用。人们常见的报刊、杂志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专栏上的图片及其说明,就是进行基本德育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正因为此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能见度高的“活材料”,又由一定的权威部门,因而它产生的德育效果就很有说服力,也很能扣人心弦。
我尝试着将此法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在讲授第一课“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时,我出示了一张从《半月谈》(1995年第14期)上裁剪的图片。先将它在学生间互相传阅,然后我讲解:图片上,一个巴掌大的岛礁孤零零且顽强地耸立于大海之上。有两名年轻的背上挂着救生衣的解放军战士,手握钢枪,神色庄重地分别站在半米来高的中国主权碑两侧。看着学生们惊奇、似懂非懂的样子,我加以说明:“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两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做到了……”;又加以引导:“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齐声响亮地回答:“向他们学习!”在讲授第七课“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时,我指着一张图片(《人民日报》,1995年8月30日)介绍说:图片上,四个农民正用三根长长的竹竿,支撑濒临倒塌的土房子。房子的外壁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教育”14个大字。学生们对此理解比较肤浅,我则进一步启发他们:“别的地方教育现状‘如此’,难道我们不应该……”还没等我说完,学生们异口同声地接上:“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在讲授第三课“为人民服务,就要维护人民利益,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时,我选取一张带有说明文章的图片,文题为“青春化作永恒”(《半月谈》,1995年第16期),介绍了年仅25岁的邵述衡同志,为避免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毫不犹豫地抱走被犯罪分子扔在本厂车间里正滋滋冒烟的炸药包而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这回不是由我来讲解,而是请班上一位普通话讲的好的同学来念此图片上的说明文章。那位念文章的同学音调低沉、伤感,俨然是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使全班同学为之动容,为之心颤。
可见,教师借助于这些富有德育效果的图片及其说明文章,经过适当的讲解,从而使《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德育思想与现实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德育说服力,有着很大的补益。四、坚持示范性,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示范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一定的德育思想积极能动地影响、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榜样的一种德育特点。它分为无声和有声两种。前者,注重身教,以“润物细无声”的静止形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的情态、言行及衣着等上;后者,则注重言传,将课本中的德育思想人格化。我的做法是: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
例如:在讲授第六课“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培养和锻炼起来的”这一内容时,我就将自己去年五月份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南京一日游”活动的经历讲给学生们听。令他们佩服的是,我此行随身只带了10元钱。中午吃饭、门票等项开支花得仅剩下2元钱。但在教师自由活动期间,我还是坚持去参观了中华门和南京长江大桥。最后,余下0.3元,连乘返回的公交车费都不够。这时,我断然决定:走!从南京长江大桥桥南开始,东问问、西问问,硬是穿“城”而过,把脚都走麻了。终于提前一小时赶到了我校指定的候车地点——汉府街。学生们听得入迷,我乘机“解惑”,用了八个字:“不要依赖,磨练意志”,并将此经历命题为:意志的胜利。事后,据一名叫丁维维的同学反馈回来的信息,他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这种教育方法。
在讲第四课“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时,我结合课本上有关“良好的集体能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向学生们讲述了我在上大学期间于本班(1991年全国先进集体)开展的一次打雪仗活动中的“光荣史”。我们班总人数100人,为开展此项活动,分成两方。由于某种原因,我方在活动中被打得“一蹶不振”。可我不服,就径自采用了偷袭战法,将对方两名同学打个措手不及。还没等我高兴起来,对方立刻集合了三四十名同学呈半月形向我猛冲猛打过来,一如战场气势,我吓得撒腿就跑。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瞪大眼睛、专心致志、唯恐漏听的样子,我故意停顿一会儿。待学生们的心思从故事情节中回到课堂上来,我才若有所思,惋惜地说:“当时,我是多么盼望着我方其他成员能给予我有力的支援啊!”然后再把马克思那句“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的名言往黑板上一抄,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就会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见,此教学方法对于拉近、缩小师生间在心理、知识等方面的差距,使教师已经内化了的德育思想,以心与心交流的途径,为初一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有着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总之,在对初一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有益探索中,我始终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坚持《思想政治》教材基本德育思想是根,坚持无声的示范性教育教学是土壤,坚持趣味性德育教学是干,其他类“坚持”是枝。这棵德育之树开出的朵朵鲜花则是正在或已经造就成为“四有”新一代的学生们。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一政治教育应对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以及课程内容对情感教育深化的要求,提出了遵循情感共鸣原理为基础理念构建初一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向。情感共鸣原理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并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以及生活态度,根据这样的教育理念,初一政治教育可以真正实现自身的课堂价值。从情感共鸣角度出发,浅谈其必要性以及实践方法。
关键词:初一政治;情感共鸣原理;专业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政治课堂缺乏积极性,政治课堂的情感教育部分也无法真正融入学生的思想实践过程。情感共鸣理念就是基于课堂上共同的情感交流,实现教材与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默契联系,充分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堂的兴趣,加强课堂互动性,构造真诚平等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实现师生之间共同的心理指向和教学追求,以情感为线索展开课堂以形成共同的价值探究与认知经验。教师应当实现教材与课堂的充分连接,利用情感因素串接知识理念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完善情感理念。
一、情感共鸣原理的概念与必要性
情感共鸣理念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利用情感表达引导课堂。教材的表达往往只是停留在课本上,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方式生动再现教材内容,并尽力与实际生活内容相连接,简单的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而这种理论与实际、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好的连接方式就是情感的表达,教师通过情感的表达,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受到情绪的感染,真正地投入课堂,学生听课的欲望被激发之后,课堂氛围就会由沉闷走向愉悦。针对政治教育以及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教师考虑到政治课堂与其他科目的不同,即不仅要进行理论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教育深化思想教育。政治学科学习的最大目的在于完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教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他们在为人处事以及思想信念等方面有良好的提升。可以说,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初一的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反叛心理容易被激发。在青春期,学生将会发现一个新的陌生的世界,不同于小学阶段的自由与天真,初中阶段他们将逐渐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排解的事情激发郁闷的内心情绪,如果不通过思想教育抚平学生的不安与反叛情绪,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十分不利的。针对学生的成长阶段特点,政治思想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又再一次被凸显出来。如果教师一味采取强灌鸡汤、不停说教的思想教育方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厌烦心理,只有通过情感的疏导,教师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对学生表达一种平等的态度,并通过专业的疏导和教育让学生产生信赖,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质量,而且也真正地遵循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及课堂的意义。
二、提升内在专业素养
政治老师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以及知识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对学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如果想要通过情感共鸣的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育,其自身的标榜力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做好学生的思想模范,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尊敬的心理,愿意与老师开展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并在课堂上产生情感共鸣。提升教师内在素养是开展情感共鸣课堂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比如内在知识涵养、教学语言的生动简易性、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自身的思想境界等,这些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可以无形地展露出来。
因此,首先,教师应当在知识涵养方面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阶段中,教师不应该停滞不前,要学会不断吸收新知识,通过阅读以及进修不断充实自己,为学生展现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同时鼓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教师的知识涵养不断提升的时候,学生对教师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敬佩的心理,在潜意识就会相信老师所说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深入的钻研,在教学中不断吸收专业知识的新理念和新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扎实教学知识,为学生深入浅出地开展课堂知识的掌握,只有在教师自身对知识深入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更生动地教育学生;最后,教师要着力培养自己与学生的友好师生关系,注重自己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教师要关心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构建起友好、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尊敬信任的心理,更愿意与教师开展情感交流,真正地共同努力去构建一个情感课堂。
三、激发教材与学生的共鸣点
教材是理论与课堂内容的重要连接,如何更好地运用教材是贯穿教师教学过程的重点,如果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引起情感的共鸣,教师必须尝试找到教材与学生的共鸣点,因此教师应该完全熟悉教材对学生侧重教育的是哪方面,将课堂重点梳理清楚,合理安排课时以及课堂内容的重点,并且在课堂中通过情感的交汇点引导学生抓住课堂重点内容,明确对学生情感思想内容的要求。另外,还需要老师在课前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现实状况,这样就能够在教学中将学生的现实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以便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这种有侧重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快地找到共同激发点,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真正能够有所学有所悟的,自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课堂上学生不愿意听讲的现状。
四、及时了解学生心态
沟通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然而沟通在实际教学中常常被忽略。为了构建更有效的初一政治课堂,教师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上有好的展现,在课后也应当多做建设性工作,沟通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情感思想困境,了解学生课程内容学习现状,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展开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助。除此之外,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态有助于构建一个平等信赖的友好师生关系,只有加强课外的互动沟通,课堂上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教学的各个过程都是环环相扣的,情感共鸣理念在课堂上的展现需要教师长久的全方面的努力。
总之,初中政治课堂应当从初中生青春期发展特点出发,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能力,完善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培养对国家的热爱情感。这样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会生活,保护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人,真正能够在政治课堂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师生共同投入课堂,创设活跃氛围。遵循情感共鸣原理构建的初一政治课堂相信对教与学都能有所促进。
摘 要: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成绩。所以,政治教师要重视问答技巧,并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出更多更好的问答技巧,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一政治;问答现象;问答技巧
对于刚接触政治的初一学生来说,他们普遍觉得政治课学习比较单一、枯燥、乏味,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造成这种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问答的过程中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政治成绩。
一、初一政治教学中的问答现象
初一政治教学还普遍采用传统的模式,严重缺乏问答环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政治教师从不提问
长期以来,初一政治教师都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喜欢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不喜欢对学生进行提问,认为提问时有些学生会浪费时间,造成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影响整体教学进度。久而久之,教师就完全将提问环节完全忽视了,即使有时候想提问,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提问,提问什么类型的内容。而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也逐渐适应,在政治课堂上安静地听教师的讲解,下课后进行机械性地记忆。
2、学生不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初一政治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学生不敢回答,也不知道该不该回答,如何回答。如对于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有些学生是不屑于回答,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觉得教师应该不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所以不敢轻易回答。加上一些政治问题可能会涉及军事或地理,有些学生对问题答案不是十分有把握,也不敢轻易回答。
二、初一政治教学中的主要问答技巧
在初一政治教学中,合理的问答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问答环节,政治教师一定要注意问答技巧。
1、问题要联系实际,对学生的回答积极引导
如果对初一政治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其实里面有很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政治教师对这方面的内容并不重视,只专心教授理论知识,造成学生误以为政治和日常生活没有之际关系,认为政治学习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不是特别重要,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积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一方面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如教材中关于友情的问题,政治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针对性问题:友情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回答,有的学生说,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友情,友情可以让我们互相激励、取长补短,促进我们更快地进步和发展;有的学生说,友情让给我们以力量和温暖,让我们更加快乐和幸福;有的学生说,友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由于是和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高,政治教师可以趁机提出第二个问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男生与女生应该怎样进行交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思想,认识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正确思想基础上的,建立真挚的友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早恋的发生。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传统的初一政治教学模式,政治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学习的工具。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即使政治教师有时进行提问,学生也不敢回答或者不愿意回答,慢慢演变成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建议。但是,政治教学课堂需要学生充分参与到其中,才能活跃课堂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初中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积极进行回答,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如教材中有关于发挥性格优势,养成良好习惯的内容,政治教师可以让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你对自己的性格优势了解吗?如果不了解,请同桌相互进行分析?我们平时需要怎么做,才能培养良好习惯?初中生对于这些问题往往比较感兴趣,同桌之间会将对方平时的表现进行一一分析,找出具体的优势地方,然后同桌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定自己的优势所在,这样双方对自己的性格优势都有了具体的认识和了解,方便以后对自己的性格优势进行发扬和方法,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有些学生为了找到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甚至找出了相关典型人物或杰出人物,通过了解他们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和过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渐养成了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问答技巧在初一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提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政治教学效果。所以,政治教师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出更多更好的问答技巧,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摘 要】初一思想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主要的着手点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学习两个方面。学会做人要求学生有很好的为人处世之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学会做人与学会学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选择。本文结合初一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就教师如何施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 心理品质教育 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研究性学习
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施行素质教育。初一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良好心理品质教育为主线,融心理品质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和思想方法教育为一体。对中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质教育,就是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于一体的任务,而心理品质教育以个体的成长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与心理素质有关的问题,培养健全的人格。即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所以必须特别重视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贯彻和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和方法,能否积极施行素质教育,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更是严重地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树立创新意识,不施行素质教育是没有出路的。那么初一思想政治课施行素质教育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笔者认为,初一思想政治课施行素质教育主要的着手点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学习两个方面。学会做人要求学生有很好的为人处世之道,有良好的道德和人际关系,积极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比 “满堂灌”地给学生“一杯水”要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未来的文盲将是不会学习的人,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而学生学会做人后必然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好功课的“第一老师”,取得好成绩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助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总之,学会做人与学会学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师施行素质教育的优势和必然选择。简而言之,初一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施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
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的道德规范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身心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是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问题。为此,教师必须提高对树立高尚师德的认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用高尚的人格感化、引导学生。老师不应接受学生家长的吃请受礼,在教室或学生面前吸烟或为了捞钱而在社会上办一些不太负责任(不重质量)的“培训班”等。教师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做贯彻和宣传各项政治方针政策的典范,要特别注意避免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要遵循教育规律
素质教育,学生是主体,且“人生而平等”,教师对学生应尊重、关爱和赏识,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课堂上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强行灌输,更不能把学生当成木偶任意操纵、控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从教师那里受到教益,得到关心、帮助和爱护。但是,学生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见,对于给予自己的教育,时时都会产生接受或拒绝、认同或反对、积极或消极的反应,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必须真正地把学生当成是接受教育的能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应相互尊重,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改变过去“死读书”,管束太严,压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特别是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渴望表现自己,有主见,好动,我们只能顺应规律,加强引导而不是“封杀”个性,否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过则越加“玩世不恭”“变本加厉”,只能适得其反。有一位女同学,小学的时候老师同学都认为她是最不听话的,经常跟“坏孩子”在一起,升入初中后是班主任最头疼的,想“不要她了”。后来,我发现这位学生好表现自己,所以在上《挫折是人生难以避免的》一课时,我先用活动课的一幅插图让她和另一位同学上讲台表演,她的表现让同学们都刮目相看。表演完后我表扬了她并顺水推舟,又让她“替”我讲课,我只做一些提示和补充。后来她学习更加认真了,并发挥她的特长积极为班集体赢得不少荣誉。段考前她的政治单元测验都没有超过70分的,而段考后的三次测验,她分别得了93、98和100分,其他科目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成了班里的“尖子生”。如果只是一味地责怪学习、纪律差的学生,不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那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三)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离不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形成的基础。个人的心理品质与思想品德是有密切联系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人们形成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做人的重要准则。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与高尚道德品质的教育,有着融合的关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这方面的任重道远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方面发挥优势,政治教师将大有作为。
二、教育学生学会学习
(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灵魂
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素质教育,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把学知识与用知识统一起来,即“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让学生边学知识边用知识,在用知识中学知识。有一个例子,说的是有一道数学题,问:经过12小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共重合几次。美国的学生脱下表来转几圈就写出了答案,而中国的学生则不约而同的马上列出方程再解……这个例子形象的说明了我们传统教育的不足:单一化、模式化,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性与实践性。再者,初一思想政治课贴近学生实际,知和行相统一,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着眼于教育教学过程与各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去回答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优化,以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学习方法是各科学习中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诚然,对于各科都有不同的学习规律,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因科制宜”。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由现象到理论,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从生活实践的常识到理论、知识,再回到实践、生活当中去检验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规律在各科学习中运用是相同的需要。教育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实际,平时就要关心、了解学生生活,多与学生交谈,多听他们对学习、生活的看法和态度。总之,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必须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才能收到更大的成效。
(二)教育学生学会学习要教育学生学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学习方法是教育规律在各科学习中的共同运用。但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学习方法也应不尽相同,必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人而法”。教师要因材施教,不能对学生总做“一刀切”的要求,要“求同存异”,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古人有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古人又言“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所以让学生在“学会做人”,端正学习态度后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学会学习关键在于提高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善于思考,有所创新。教师营造一种生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运用知识的性格,并帮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少详述事实,多提出问题,少给现成的答案,尽可能指出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教师不应用“标准答案”来压制学生的创造力,只要是合乎题意,就应该予以肯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对于所有学生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莫过于研究性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相关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遵循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关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使这门课程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加强研究性学习,把所学的心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结合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研究性学习法指导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指导学生平时应多看报纸杂志,扩大知识面。教师要利用活动课,集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使学生学会如何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从事某项课题研究,如何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如何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
总之,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是施行素质教育的优秀内容。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是政治课教师的“近水楼台”――得天优势,也是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师“登上华山”――教学成功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积极研究具体的实施办法,从而有利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时下听到许多心理工作者抱怨,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既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学课程,也没有引进专门的心理学教师,心理工作无法全面落实。其实,这些困难并非无法解决,如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问题将迎刃而解。我在初一任政治教师,发现初一的思想政治课本其实就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教材。内容浅显有趣,贴近学生的实际。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初一思想政治教材,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教材本身的特点决定。
1、以良好心理品质教育为主线,融心理品质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和思想方法教育为一体。
心理品质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够促成人的认识的升华,促进思想境界的提高,再通过实际生活的磨练,就可以内化为人的秉性,成为一个人的内在的素质。所以,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与高尚道德品质的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同时,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又要求能够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要懂得事情是变化发展的,这就需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有正确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进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它渗透在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教育之中是有必要的。
2、知识、觉悟、能力相结合,分层次规定教学要求。
教材从最常见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入手,抓住锻炼心理品质、陶冶道德情操的几个重要方面,讲授一些教育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最后归结到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养的能力上来,使整册教材的内容前后连贯,互相呼应,形成为一个教育的整体。
3、贴近学生实际,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主要体现在启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参与上。如,通过课文的正面说理,以及名人语录、相关链接、小栏目、活动等,力求激发起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吸引和启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帮助下,很有兴趣地、积极地学习,并且把所学的知识同自己联系起来,去发现问题,做出理智的选择,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二、学生实际情况决定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到中学,新的环境,新的教学方法,都需要学生一个适应过程,有良好的心理健康作保障。而且,刚一入学,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防患于未然。所以,对初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必要的,也是效果显著的。但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占主导地位,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在平时的实际生活中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对心理健康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借助初一思想政治课辅以心理健康教育是事半功倍的。
三、教师实际情况决定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让政治教师来完成,根本就不需要再另外配置专门的心理教师。而且,直接将心理知识渗透到各学科中去,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学生找专业心理教师而产生的抗拒心理。同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还可以加强政治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中愉快地接受教育,符合愉快教育的要求。
因此,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借助于初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辅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困难将迎刃而解,学生也更愿意接受。当然,借助于初一思想政治教育,辅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地运用教材。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心理训练和品德行为能力的养成。贴近学生实际,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课文的正面说理,以及名人语录、相关链接、小栏目、活动等各种形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使用教材时,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注意“活”教,教“活”。如初一下册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主要是要培养学生不畏挫折的可贵心理品质,把这种品质转化为积极对待挫折的实际行动,做生活的强者。其中第二框题《挫折面前也从容》,要让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寻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我是用故事续编的形式导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一上课,我就告诉学生故事:据闻,3年前一位高考落榜的青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前往深圳打工,在一次施工中他不慎受了重伤失去了左臂,生活度日如年。让学生给这个故事续编结尾,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个青年受到政府的帮助,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有的说这个青年受不了生活的考验,跳楼自尽了。也有的说这个青年奋发图强,发挥专长,最后获得极大的成功。……等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明白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奋发图强,发挥自己的专长,如像这个青年就是在极其痛苦中拿起手中的笔,写了一部反映特区打工生活的长篇小说,经某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受到社会广泛的好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充分发挥教材贴近学生,注重学生实际行为习惯养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二)、正确地使用考核方法
众所周知,考核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学生对教材的接受,初一思想政治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自觉保持心理健康,所以在考核时宜用灵活的生活实际来考核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不是用传统的闭卷方法,在试题中应多出现“在实际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的问题。
(三)、对初一政治教师进行心理培训
政治教师不是心理教师,要让政治教师教好这门心理课程,还应对政治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以增强教师实际的教学能力,学校也可以请一些专门的心理专家到校进行指导,或者举办一些心理学活动,如夏令营,小小咨询员等。
当然,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只靠初一的思想政治课,它要靠多方面的配合来完成。但是,借助于初一的思想政治课,辅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可以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克服许多现实的难题。我们不妨试行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已成为人生的重要需求。树立自主型的学习观,自觉地、有目的地学习,“懂学”、“会学”,已成为时代对人的迫切要求,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些在初中政治学习中常用到的方法。
一、听课的方法
听政治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
二、阅读的方法
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文字含义,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不仅要搞清楚“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探讨“为什么”的问题。阅读的方式,有泛读和精读之分,要求也不一样。此外,要熟悉教材,就要把教材精读数遍,一般是逐字逐句地读,不放过课文的注释和插图。
三、记忆的方法
学习政治对学生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等。由于记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其间伴随着遗忘,所以在进行下一步的时候,有必要再对前边的内容简略地重复一下,记忆就是这样在迂回中不断前进的。
四、练习的方法
在练习的方法上,要学会审题,特别是明确题干的含义及要求;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于是在无数单选、解析、问答的磨练中,你日渐熟悉的知识点终于织成了一张网,将每一道考题牢牢地揽在其中,而不放过一条“漏网之鱼”。
简评:每个人对政治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有死记硬背的,有通过理解来加深记忆的……。对政治学习方法的认识,正是该生对学习、对成长历程的思考。本文语言通俗,方法值得推广,体现了该生善于发现,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学习精神。
辅导教师:滕树成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一直是近年来人们探讨的焦点,本文就本人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新课改中关于教学内容的整合、施教方法和作业的布置作了一些探究。同时也谈到自己在新课改中的困惑。
关键词:新课改 思想政治 教学评价
初一年级是学生从儿童向少年的过渡时期,由于年龄小,好动、好胜性强,但知识储备有限,抽象思维能力差而形象思维强。如果一味地向他们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他们觉的索然无味,也难达到教学实效。因此,新编的陕教版思想政治教材,迎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淡化了理论体系,引用了大量形象、生动、具体的生活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精心整合教学内容,让政治课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是政治课用之不尽的教学资源,政治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教师必须适时适度地将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实际相联系,把握住“用活教材内容与活用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以教材的需要为立足点,又是要以学生的需要为落脚点,做到尊重教材而不仅是“教教材”。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在课堂案例的设置上下功夫。
首先:课堂上设置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情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适时加入一些学生活动。便如小游戏、小品表演、情景模拟等。在讲“青春的萌动”时,我在班内随机抽取5名男生和5名女生上台,让他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台上的同学行为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后回答(男生和男生手拉手,女生和女生手拉手,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男女同学才勉强手拉手)。我又问台上的几名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回答(不好意思和异性拉手,怕别人笑旅顺、害羞等)。我又问:“那么在小学和幼儿园的时候,男生和女生手拉手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想法?”同学们回答:“没有。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这种变化呢?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了真知。
其次:课堂上选择接近学生思维的案例。
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占主导,而对这种思维特点,课堂上我尽量做到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如讲授“可持续发展”时,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就给学生举例:小明家有一只母鸡,如果现在杀了就只能吃到鸡肉;如果喂养起来,让鸡生蛋,蛋生鸡,不几年,就可既吃到鸡肉,又吃到鸡蛋,还可以用鸡和蛋换来的钱补贴家用。甚至扩大生产。那么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呢?”学生回答当然是后者。通过形象的事例,抽象的知识通俗化、浅显化。明了化,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最后:课堂上使用迎合学生心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
多媒体具有容易大,直观、生动、参与性强的优点,为了吸引学生的视野,在运用多媒体上,从框架到细节,我力求新颖,尽量做到变平面为立体、静态为动态,黑白为多彩。使学生感到新奇。进而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合作的需要,求知的欲望。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究,我越来越感觉到政治课的课堂与生活贴得越近,与学生实际越相符,学生掌握的感性材料就越丰富,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就越有利于学生的理性思考,就越能使学生的知识走向深该而且得到升华。这不仅符合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样也符合课堂教学的认知规律。
二、细心探究施教方法,使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合作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思考者。贴近生活的案例,活动,情景等都是为学生的合作和思考打基础,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注意做到两点:
⒈做好导演、做好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引路人,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营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利用情景和活动将课本知识生活化,立体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思考交流合作探究知识展示才能的平台,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学生精彩的言语,会心的笑声,鼓励的掌声,使知识、能力、情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尺度。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某些学生不着边际的胡说八道,而影响课堂秩序,又要防止不声不响的学生思想开小差,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这种做法学生相当欢迎,为了给自己这一组争光,可以说个个都积极思考,小组讨论的气氛也相当热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了,上课的效果也就好了。
三、用心挑选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⒈设置富有层次的课堂练习
练习和作业都是教学对所学新知识巩固评价的一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在课堂练习题的设置上,尽量做到层次性,有普通题和智力题,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强项或优点,为后面的有效教学提供了参考。
⒉设置富有思考性和实用性的课后作业。
针对学生照抄照搬现成答案的情况,设计一些灵活多变,富有思考性和实用性的课后作业,如在学习“正确认识自我时,我让学生做了一次调查,了解父母、邻居、亲戚,兄弟、姐妹、同学、朋友对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归纳” 别人眼中的我“与”我眼中的我“有什么不同,通过调查分析,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别人的眼睛“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知道在生活、学习中如何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更好的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正确的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
摘要:要提高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就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一是社会实际,一是学生实际)的原则。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我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历史的现实的国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使他们加深理解记忆。例如,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时,可用《脱线的风筝》这个寓言:“风筝迎风自由飞翔,可它还不满足。它想要是没有线的束缚,我不是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于是它老想摆脱线的束缚:‘准能帮助我获得自由啊!’大风自告奋勇他说:‘我来!’于是它施起看家的本领刮起大风。蓦地,天昏地暗。‘咔嚓’一声线断了。风筝正得意忘形,可是没想到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便摔落在地上,落得个千疮百孔的下常”这个寓言说明风筝离不开线,受到线的约束,但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联系。
2、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就像风筝与线的关系一样,自由受纪律制约,纪律又是获得自由的可靠保证。接着针对一些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的情况指出:《中小学生课堂常规》是约束学生行为的,但它又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由。倘若片面强调自由而不遵守课堂常规,那么学生就没有上课的自由了。所以,我们越是严格遵守课堂常规,便越能享受学习的自由。接着让学生们考虑一下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是不是可以有不受约束的自由,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任何约束都没有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自觉守纪,享受自由。
3、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讲堂”变为“学堂”,将:“单向”变为“多向”。“读、议、讲、练、用”教学法便是锻炼学生能力的好方法。
(1)读。读是基础的一环。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指由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任务提出适量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编写自学提纲,整理知识内容,写知识结构图表等。这为学生“议”打下基矗“议”--是关键的一环,便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议就是要求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胆小怕事、不敢和不善于发言的缺点,使学生学会说理,能言善辩,这对活跃思想,开阔思路,搞好各科学习和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都有很大作用。
(2)讲。讲是主导的一环。这里要改变由教师一讲到底的一言堂作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攫取知识的场所。在读书、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准确而公开地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
(3)练。练是消化巩固的一环。指下课前五分钟有侧重地练:一练重点问题,二练容易出错问题,三练容易忽视问题。练习题设置要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满足感和学习兴趣。
(4)用。用指灵活运用,这是政治课教学的落脚点。第一,针对学生死记硬背和照搬照抄现成答案的情况,设计灵活多变、富有思考性和运用性的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比如学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二十道爱国知识小题目,教师精选出五十道各类题型的抢答题,然后在班内以组为单位,抢答计分,对优胜组给予表扬奖励。这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教学效果较好。第二、针对学生对上些基本理论不能正确理解的情况,我们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学习课本基本理论时,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调查,用直观的感性的知识代替抽象的理论。
根据初一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把课后围绕该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要真正达到行为教育的实效,就应对学生进行行为考核。这项考核应纳入学校政教、教学、班主任工作计划,并由政教干部统一组织与安排,与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常规结合起来,使班主任、团队干部、政治教师做到步调一致,保证行为考核能够按要求完成。具体做法是:政治教师平时每一课教学后都提出相应的行为要求,并进行一次主要是让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考核,作为平时考核成绩。在期末考试时,进行相应的学期行为考核。先将每课提出的行为要求归纳概括印发数份,然后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参考家长意见,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德育、操行考核情况等开展行为考评。学期行为考核成绩可和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知识考评)按比例记分。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本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作品(如:乐曲、歌曲、配乐作品等),作为政治教学的辅助手段,不仅能丰富、印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还能把理论知识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优美旋律融为一体,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更多的新知识。
我的做法有以下4种:
1.用音乐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例如:在讲“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歌声打动了每一位同学,大家先是静静地听,接着便情不自禁地轻轻地唱。优美、盛情的歌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而且学生也更渴望了解自己生长的这块土地的古老文明,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壮丽河山的灿烂文化。
2.借助音乐来印证教学内容,加深对教材中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理解。如:讲“社会主义使祖国走向光明和富强”这一内容时,在通过大量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一历史结论后,我让学生听了《社会主义好》这首歌,激昂、嘹亮的歌声,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国人民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无比自豪和欢畅的心情,加深了对中国为什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难点问题的理解。
3.通过音乐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理论教学与德育教育及行为养成教育结合在一起。如在讲“时间就是生命”这一内容时,我把教材中的一首诗――《在时间表》录制成配乐朗诵,放给学生听。充满深情的朗诵,把夜以继日为祖国、为人民辛勤操劳、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同学,在此基础上,就不失时机地引发他们对时间与生命的关系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并决心以为榜样,从现在起,更充分地利用时间,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更有效、更有价值。
4.运用音乐激励学生,进行信念、品格、意志力方面的教育。如在讲《坚忍不拔》这一内容时,我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欣赏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片段),并告诉同学这首著名的乐曲,是贝多芬在生活极度贫困而且两耳失聪的逆境中写成的,激励学生发扬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勇于克服自己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在奋斗中培养和锻炼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综上所述,我觉得把音乐运用到政治教学中其优点有四:
1.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助于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从而完成在对认知方面由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
2.有助于把学生引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的外部条件和内在的学习动力联系起来。
3.改变人们心目中政治课教学严肃、刻板、枯燥、乏味的印象,创设生动、形象、活泼、快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变“苦”学,“厌学”为“乐学”“愿为”。
4.简便易行、教学效果显著,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提出的目的就是:要使学习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应当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这是苏氏教育思想的优秀,也是我在这方面探索、尝试的目的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王营中学
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下面,我就初一政治课中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和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方法作探讨。
一、在初一政治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1.体验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标准强调“操作”、“实践”、“调查”、“探究”等活动,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新课程主张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体验教学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
2.体验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需要。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理品质教育最忌讳说教,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种教育应吸引而不是强迫他们进行,这样才会有成效。实施体验教学,学生通过体验,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知识经生命化、个人化而真正变成个体的“精神食粮”。只有这样,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
3.体验教学是激活课堂的需要。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兴趣,普遍感到厌烦,课堂气氛沉闷。实施体验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兴趣。这样学生上课就能够很“愿意”很自然地学到知识,教师也能够轻松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
二、在初一政治课进行体验教学的方法
1.小品体验。初中生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弱,很难使注意力保持长时间集中,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在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小品,就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且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及参与热情。能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
2.活动体验。实践性是政治课的灵魂,“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用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总教学时间的20%。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明白事理。如讲到挫折的有关知识时,如果举例说明残疾人受到的挫折是如何大,学生可能只能停留于理论的理解和体会上,这时如果能够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一定的活动,则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绑住双手,并试着用脚拿东西,甚至是用脚做一些日常生活中必须用手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时学生就能在情境中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和挫折,也能够更加激发内心应对挫折的能力。
3.实验体验。初一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而且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对政治课失去兴趣,导致上课时无精打采。为了使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理论,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以做一些生动活泼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欢蹦乱跳的青蛙突然扔进沸腾的油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只青蛙居然奋力一跃,竟跳出了油锅,安然逃生。可把这只青蛙放到一个盛满凉水的锅中,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乐。这时,在锅下给水加热,青蛙没有察觉,但等青蛙感到水温升高足以危及生命,试图逃出苦海时,却再也没有了那奋力一跃的力量,只能葬身于锅底。我让学生细心观察,慢慢体会其中的道理,同学们在沉思中领会到了,人在顺境下,不能像青蛙那样,洋洋自得,忘乎所以,而应居安思危,不断进取,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在遭受挫折,身处逆境时,应像油锅中的青蛙那样,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4.辩论体验。世界上的事物错综复杂,现象纷繁。人们往往被事物的现象所迷惑,鱼目混珠,只有通过辩论,才能明辨真伪,识别异同,明确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去做。在初一课本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美国微软公司的一次招聘会上,公司总裁面试一位求职者。这位求职者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当出色,学历也很高。交谈之余,他向总裁表示,如果微软公司录用了他,就可以把原来公司的一项发明带过来。假如你是公司总裁,你是否录用这位求职者?我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积极性很高,踊跃参与,通过辩论,懂得人必须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会有所作为。
5.故事体验。结合教育内容,运用小故事的形式可以避免思想政治课的枯燥说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故事形象、生动、感人,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感染学生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启迪。如讲到不良性格这一问题,做事马虎是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性格弱点,经常表现在写作业乱七八糟,说话随随便便,办事丢三落四等等。要克服马虎的性格,首先要认识马虎的害处,我给同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做事马虎的人,他擅长画画,因此许多人都来向他求画。有一天,他正在给人画一只老虎,刚画好虎头,一个人又来求他画马,他提起笔就在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转身交给了来人。那人一看这马不像马、虎不像虎的画,很不满意,没要画就走了。从此,人们就叫他马虎先生。马虎先生把画挂在自己家里。大儿子看见了问他是什么,他说是虎。小儿子看见了问他是什么,他说马。有一天,大儿子外出打猎,远远地看见一匹马在溜达,就拉弓放箭,将那匹马给射死了。结果马的主人找上门来,最后赔了许多钱才了事。又有一次,画师的小儿子外出游玩,看到一头老虎,他以为是马,想爬到马背上骑着玩,结果被老虎吃掉了。马虎先生悲痛极了,他一把扯下了挂在厅堂上的马不马、虎不虎的画,放在火炉上烧了,从此做事再也不马马虎虎了。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马虎的性格,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应吸取马虎的教训,改变马虎的习惯。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中学政治教育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个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现就初一政治课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初一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乐于接受熏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故有其严肃性、枯燥性的一面,如若照本宣科,则必然出现“听者昏昏然的局面”,学生会在这种“闷课”下失去学习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任何教学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过去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因此,在课堂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根据初一教材每一节课的内容特点,该谈的谈、该讲的讲、该讨论的讨论。
二、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中学,自我克制能力差,自我表现欲强
并且现在学校都采取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思想很活跃,在课堂上爱发表自己的看法,说点题外话,老师如果一味禁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征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每个问题我都仔细看,认真地思考并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活类:怎样花零用钱?买零食吃好不好?……学习类:如何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交友类:好朋友欺骗你怎么办?时政类:中国入世后你准备怎么办?心理方面:老爱发呆怎么办?情绪不好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课时把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告诉大家,学生的热情相当高,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意犹未尽。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状况、心理特点、思想动态,在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力争采取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事物保持好奇心,调动学生在怀疑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协作精神,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创新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诱导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里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的意义是引导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寻找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这就要求教师创造自由欢快而又富于激情的竞争氛围,利用学生“机灵而富有创见”这一优势,组织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对某些带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帮助学生消除疑虑,拥有智慧,提高觉悟。
四、组织学生进行充满活力的“课堂辩论”
初一的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超乎教师的意外。为了上好辩论课,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确立辩论题,如周光裕的行为值不值,微软公司该不该录用带有信息来的职员等,然后再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让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上课时,先让正方、反方的同学集中一起发表言论,让他们各推出四位能说会道的同学上台辩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我搞过几场辩论课,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是非判断能力,每当下课时,我发觉同学们总是言犹未尽。
五、上好综合实践课
在以上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综合实践课,此课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的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优秀,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在“做”、“探究”、“想象”、“反思”、“体验”等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交互使用,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使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从而引导学生在亲自实践和体验“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探究问题”的乐趣中,成为事业上有执着追求、品德上能严格自律的完整的人。
作者单位:
山西晋中市体校
联想记忆,即把篇幅较长的记忆内容,用几个关键的字或词语概括,通过记关键字词,再展开联想,近而记住该条内容的记忆方法。在教学中,根据记忆条目的不同,可将联想记忆分为情景型、故事型、会意型、顺口溜型、词曲型、格言型等。
一、情景型
情景型即在出现关键字词时,脑海中呈现相关内容情景,使得记忆内容形象生动,在不经意间即能记住相关内容。
如“青春期生理发育特点”的内容:进入青春期。人的身高每年可增长6―8厘米,体重每年增加5~6千克。青少年的心脏功能。呼吸机能有明显的增强。大脑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已经成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体内激素分泌增强,使得男女的体型出现明显的差别。第二性征出现,性成熟开始。可用关键字(加“”的部分为关键字或词,下同)将上述内容浓缩为“高六八,心肌(机)强,脑置(智)金,男女熟”。这是在教学时经学生讨论商定的,记忆时联想为:一个高1,68米的青年,肌肉发达,头脑灵活,善于正确与男女同学交往,比较成熟。情景联想呈现出一个青春少年的形象。
二、故事型
故事型即找出应记内容的关键字词构成一则故事。如“如何调适逆反心理”这一内容:要知道④善意的批评比美丽的谎言好。拒绝错误是①聪明的,拒绝正确是糊涂的。②理解的要接受,不理解的要冷静对待。如果父③量错怪了你,要像原谅自己一样原谅他们。与父母平等⑤沟通,让他们明白你的真实想法。这一内容通过关键字词可浓缩为:聪明的李(理)母,善于沟通。
三、会意型
如“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危害及怎样克服闭锁心理现象”这一内容:“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虽属正常,但如果不当,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使自己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如果将自己封闭起来,任其发展下去,会造成性情孤僻,形成有缺陷的人格。要克服闭锁心理,就应多与同学、朋友、老师和父母交往,积极参加集体的文娱体育等各项活动,把自己置身于沸腾的生活中,而不要囿于个人的小圈子,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度过这段非常时期。”可用关键字将其浓缩为:独孤缺,多多激(积)活肺(沸)。关键字词就代表原意,旨在减少记}乙的篇幅,并可适当调整顺序,以便于记忆。
四、顺口溜型
这一记忆类型适合记忆法律法规等条款。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需要法律的保护。为此,我国制定了许多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可用关键字词将其浓缩为:环保水,生(森)野矿,节约能源土地里(理)。
五、词曲型
对于篇幅长、条目多的内容可选择词曲型记忆法,即将关键字词组合为类似词曲的文字。如“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性意识觉醒,关注自己的外部形象。自认为是成人,独立意识强烈。对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重视同伴间的友谊,从众倾向明显。依赖父母与摆脱父母的心理并存。情绪表现相互矛盾。可用关键字词将其浓缩为:性醒形,成人意,内心极大的兴趣;重友从众倾,赖父摆脱母,矛盾,矛盾,矛矛盾盾……这一则是学生自己归纳的,很直观地反映了记忆内容,念起来朗朗上口。
六、格言型
格言具有警示作用,又有激励作用,语言简洁有节奏,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如“应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烦恼的策略”这一内容:对不能改变的现实,如长相、生理缺陷等,不必自卑,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最可取的办法就是坦然接受,难过、抱怨只能增添烦恼。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议论,正像你更多的注意自己的事情一样,别人也没更多的时间注意你。无论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困惑,都要拥有一份自信,这是最具魅力、最具吸引力、最持久的人格力量。可用关键字将其浓缩为一句鼓舞应对青春期烦恼的格言:不卑不议,自信魅力!联想为:不自卑,不在意别人的议论,只要自信,就是最有魅力的。
通过教学尝试,联想记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课堂教学,使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都能当堂高效率完成。学生学得轻松,记得快乐,用得开心。部分学生还把联想记忆法用到其他学科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应用联想记忆法,应注意要先熟读需记忆内容,再提炼关键字词,展开联想并记忆。关键字词的选用,最好由学生讨论确定,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浓缩句,让学生结合各自的实践再找到最有趣的联想形式突破记忆难关。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历史的现实的国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使他们加深理解记忆。
例如,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时,可用《脱线的风筝》这个寓言:“风筝迎风自由飞翔,可它还不满足。它想要是没有线的束缚,我不是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于是它老想摆脱线的束缚:‘准能帮助我获得自由啊!’大风自告奋勇他说:‘我来!’于是它施起看家的本领刮起大风。蓦地,天昏地暗。‘咔嚓’一 声线断了。风筝正得意忘形,可是没想到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便摔落在地上,落得个千疮百孔的下常”这个寓言说明风筝离不开线,受到线的约束,但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联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就像风筝与线的关系一样,自由受纪律制约,纪律又是获得自由的可靠保证。接着针对一些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的情况指出:《中小学生课堂常规》是约束学生行为的,但它又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由。倘若片面强调自由而不遵守课堂常规,那么学生就没有上课的自由了。所以,我们越是严格遵守课堂常规,便越能享受学习的自由。接着让学生们考虑一下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是不是可以有不受约束的自由,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任何约束都没有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自觉守纪,享受自由。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讲堂”变为“学堂”,将:“单向”变为“多向”。“读、议、讲、练、用”教学法便是锻炼学生能力的好方法。
“读”--是基础的一环。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指由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任务提出适量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编写自学提纲,整理知识内容,写知识结构图表等。这为学生“议”打下基矗“议”--是关键的一环,便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议就是要求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胆小怕事、不敢和不善于发言的缺点,使学生学会说理,能言善辩,这对活跃思想,开阔思路,搞好各科学习和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都有很大作用。
“讲”--是主导的一环。这里要改变由教师一讲到底的一言堂作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攫取知识的场所。在读书、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准确而公开地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
“练”--是消化巩固的一环。指下课前五分钟有侧重地练:一练重点问题,二练容易出错问题,三练容易忽视问题。练习题设置要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满足感和学习兴趣。
“用”--指灵活运用,这是政治课教学的落脚点。
一是针对学生死记硬背和照搬照抄现成答案的情况,设计灵活多变、富有思考性和运用性的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比如学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二十道爱国知识小题目,教师精选出五十道各类题型的抢答题,然后在班内以组为单位,抢答计分,对优胜组给予表扬奖励。这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教学效果较好。
二是针对学生对上些基本理论不能正确理解的情况,我们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学习课本基本理论时,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调查,用直观的感性的知识代替抽象的理论。
例如,在学《热爱劳动,艰苦奋斗》一课时,针对一部分学生大手大脚,花钱如水,不讲节约,讲阔气,比享受,比‘“大方”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做两件事:一是让学生作一次家庭调查,了解家庭收入、开支情况、人均生活水平在当地处于什么位置;二是自己算一笔帐,包括每年穿衣、吃饭、书杂费、其他开支需要多少钱,这些支出占家庭(父母)的收入的比例、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这些开支中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毫无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受到很大触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思想觉悟。
觉悟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行动上。我们根据初一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把课后围绕该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要真正达到行为教育的实效,就应对学生进行行为考核。这项考核应纳入学校政教、教学、班主任工作计划,并由政教干部统一组织与安排,与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常规结合起来,使班主任、团队干部、政治教师做到步调一致,保证行为考核能够按要求完成。
具体做法是:政治教师平时每一课教学后都提出相应的行为要求,并进行一 次主要是让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考核,作为平时考核成绩。在期末考试时,进行相应的学期行为考核。先将每课提出的行为要求归纳概括
印发数份,然后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参考家长意见,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德育、操行考核情况等开展行为考评。学期行为考核成绩可和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知识考评)按比例记分。这些措施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帮助。
为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大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可在行为考核的同时进一步改革考试方法,实行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方法。
把课本基础知识作为闭卷考试内容,把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演讲、辩论等作为开卷考试内容,以求达到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同时又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这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又添新动力。
浅谈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引趣教学法”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呢?我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新颖开头引趣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作为教师对教材应有准确把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具体地讲,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也可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教师仪表端庄、亲切和蔼、教学语言生动、条理清楚,讲清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二、幽默故事引趣法
法国著名演讲专家海菌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堂适度开展“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如在讲“开拓进取品质的来源”时,我利用教室已有的挂图,让学生讲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当学生讲到爱因斯坦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达到入迷、狂热程度的时候,我顺势穿插爱国斯坦忘记自己住处的趣事,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也深深地为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态度和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所感动。从而激励他们努力进取,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三、漫画、图片、电教直观引趣法
初一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其中涉及到许多深奥抽象的概念、原理以及有关辩证法、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把书中的一些知识、事例或者故事等绘制成相应的漫画、图片、图表,并在课堂上用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将其展出,尔后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这样能很快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在讲授“不健康心理的危害”时,我出示了一组相关的图片,先让学生分析说明其含义,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本人是否有类似的不健康心理及其对自己造成的危害。最后,再将其与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相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又如在讲“开拓进取的品质来源于浓厚的兴趣”和“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内容时,两次运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古道尔“爬在鸡窝里观察母鸡下蛋”和“与黑猩猩一起生活”的图片,使学生在趣味横生中,真正懂得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开启智力、不断进取、陶冶高雅情趣的金钥匙,是学业和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从而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品质。
由此可见,运用漫画、图片、电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使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精讲多练、议练结合引趣法
相比较而言,现行初一教材浅显易懂、可读性较强,教学中可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给学生一定的议练时间,让学生在自己学习、领悟、体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提高认识,受到启迪,获得感悟。如在讲“交友要讲原则”时,我针对中学生交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组织学生对照材料,把自己交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并谈一谈“交友中的警示语”,如“居高临下”难获友情;“大大咧咧”易伤友情;“不讲原则”玷污友情;“虚情假意”危及友情……在议练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兴趣盎然,气氛活跃,而且学生们的发言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当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只是笔者的一得之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丽水教育网
浅议初一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法
谢业玲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政治,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中学政治教育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学政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中学教师,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
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案,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与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我通过这几年的初一政治课教学发现,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这就需要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采用体验教学方法。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没有任何课程或教师可以规划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知过程。生活是自己的,认知过程是自己的。于是,体验向自我开放,通过体验,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知识经生命化,个人化而真正变成个体的“精神食粮”。只有这样,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式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要想完成体验式教学,必须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教学。
1、上好“聊天课”。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中学,自我克制能力差,自我表现欲强,并且现在学校都采取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思想很活跃,在课堂上爱发表自己的看法,说点题外话,老师如果一味禁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我就挤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聊个够。
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征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我感到学生心里的烦恼很多,学生的每个问题我都仔细看,认真地思考并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类:怎样花零用钱?买零食吃好不好?……
学习类:如何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
交友类:好朋友欺骗你怎么办?
时政类:中国入世后你准备怎么办?
心理方面:老爱发呆怎么办?情绪不好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课时把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告诉大家,学生的热情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之后,针对具体问题再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很多同学告诉我,这样的课应多上几次。
2、上好“实验课”。初一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政治课的兴趣,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为了把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我觉得作为政治课教师也可以像生物课教师一样来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实验课。如:我也曾做过这样一个有关青蛙的实验,把一个欢蹦乱跳的青蛙,突然扔进沸腾的油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只青蛙居然奋力一跃,竟出人意料地跳出油锅,安然逃生。可把这只青蛙放到一个盛满凉水的锅中,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乐。这时,在锅下给水加热,青蛙仍没有察觉,待得青蛙感到水温升高时足以危及生命时,它试图逃出苦海时,它却再也没有了那奋力一跃的力量,只能葬身于锅底。我让学生细心观察,慢慢体会其中的道理,同学们在沉思中领会到了,人在顺境下,不能像凉水中的青蛙那样,洋洋自得,忘乎所以,而应居安思危,不断进取,这样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在遭受挫折,身处逆境之际,应像油锅中的青蛙那样,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这样方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课虽结束了,可留给同学们的思索仍在。
3、上好“小品课”。小品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在初一思想政治课中偶尔上上小品课,能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如:在讲到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让同学们自己编写有关挫折方面的台词,并让他们推荐有表演能力的人来表演,四组展开竞赛,评出好、中、差,同学们的热情很高,个个踊跃参加,积极出谋划策,在台上能表演的同学的诙谐的表情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每组的同学不断地为本组的同学喝彩加油,这样不仅在无形之中让同学们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4、上好“辩论课”。初一的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超乎教师的意外。为了上好辩论课,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确立辩论题,如:周光裕的行为值不值,微软
公司该不该录用带有信息来的职员等,然后再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让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上课时,先让正方、反方的同学集中一起发表言论,让他们各推出四位能说会道的同学上台辩论,辩论时,老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以请政治课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我搞过几场辩论课,同学们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每当下课时,我发觉同学们总是言犹未尽。
5、上好“讨论课”。问题通过争辩,就会更加明晰。让学生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某一观点,某一现象,发表见解,做出评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静听”的记忆变为热烈的“辩论”。有时,以当堂课内容为中心,让学生说课本,说自己,说生活,说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6、指点学生自己上课。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理解的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原因,再上讲台当小教师把它讲出来,讲前,从选题到组织材料,到讲法,精心指点,讲后认真评价,拾遗补缺,概括总结,这样的教与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分享到自己验证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7、上好综合实践课。在以上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综合实践课,此课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的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优秀,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在这样的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当然除此之外,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观看爱国主义录像片、故事会、角色扮演等等,每个政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把握。只要我们有的放矢,总会事半功倍的。
樵北中学 饶小锋
近几年来,活动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由于活动课刚刚起步,加之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活动课程的认识仍比较模糊,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随意性等混乱现象,有的活得一团糟,而有的却形式呆板。
这些问题的产生,从客观方面看,是因为活动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使早已习惯于封闭性政治课教学的教师感到难以适应。从主观方面看,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教学研究都是以学科课教学为实践基础的,在这种学科课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有人认为,活动课程不存在教学问题。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政治活动课,就立马想到一大堆活动,把一大堆比赛、表演堆砌起来,走马换灯,你来我往,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没多大成效。很多人对活动课的探讨主要局限于其外部特征,而对其内在的研究不够,到底这样的热闹活动课能取得多大的教学效果呢?当然,对于初一政治的心理活动课,这些热闹的活动运用得好也是非常好的,但心理活动课关键是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使学生感受情境,使心理活动达到一定的共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初一政治教学中,如何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达到这个目的,实乃最重要之举。
情境是指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即活动所需要的氛围。学生的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情境,都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
首先,我们说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通过一些资料、录像的展示,使学生处于一定的情境中,往往能使学生感受高尚、感受坚强、感受美好等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部分初中学生思想还是一张白纸,只要使他们经常耳濡目染一些良好的事物,只要能最大程度上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也就能够激发、约束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在学《锻炼坚强意志》这一课时,我们就可通过播放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或中国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录像片断来使学生感受坚强意志,从而促使自己也不断地向他们学习。
其次,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们应该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兴趣一方面保障能学习课本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加强上述“近朱者赤”的效果。
那么我们在情境教学中可以有什么手段或方法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以为以下几种比较好。
第一种就是讨论、辩论法。通过对某个问题的组织讨论,制造学生间的一种集体热烈的讨论气氛,这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情境,当然要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是可以比较有争论性的知识点,更可以采取一种辨论式,这比讨论的气氛可激烈多了。例如在“恰当进行男女同学交往”中有这么一个知识点:男女同学在思维、智力等方面可以相互交流和补充,讲之前可以设计这么一个小辨题:“女生不如男生”。这样一来,男女同学的思想火花可就象烟花一样迸射出来了。
第二种就是表演欣赏法。可以通过设计的一些表演如朗诵、小品等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但更重要的是采用一些音乐、录像片断欣赏创设良好情境。上面所述的播放霍金或张海迪的录像就是代表性的一例。通过搜集一些相关录像在政治课中恰当运用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例如在上《爱国情操的表现》这一框题时我就采用了一段日本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的录像剪辑,同学们在沉重地观看录像的同时也激发出了爱国情感,认识到了祖国命运与个人前途命运的关系;再如讲《坚强的意志》的时候就可播放一下有关国庆阅兵训练的场面给学生看看,感受一下军队的坚强意志,比较一下自己。
音乐和思想政治课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与录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 在政治课根据知识点不同适当采用一些音乐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讲“爱国主义情感”的时候,我播放了《我的中国心》的 MTV,屏幕上打出歌词----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学生合唱着这支永远的流行歌曲,从歌词中,从图片中,从旋律中进一步领会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含义,极大地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再如在讲“坚强意志”的时候,我播放了《敢问路在何方》的MTV。面对着熟悉的面孔,回忆着熟悉的情节,倾听着熟悉的旋律,学生深刻领会到了坚强意志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其三,适当采用一些电教、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如动画、录像、音乐等,有助于制造良好情境,
有助于学生解决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实,不管是什么创设情境的方法,最重要的还是教师本身的情感投入。课堂上教师的情绪、情感表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情感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情境。我们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仅仅阅读一篇比较感人的文章时,你往往不会很感动,但是这么一篇文章交给一个富有激情和演讲才华的人演讲出来时,我们却往往会被极大地感动、震撼。所以即使教师为一堂课准备了再怎么充分的资料、设计了再怎么完美的教法或过程,如果没有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情感表达,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这堂课也就不能称之为一堂好课。《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政治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广采百家语言之长。要向哲学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学习语言的规范;向相声学习语言的幽默;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如果政治教师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既吃透教材精神,又掌握形象丰富的素材,那么,政治课一定会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下功夫研究讲功,学会表达、学会投入、学会激情。特别是在活动课中,我们要使学生“活”,首先要使我们自己“活”起来。
在中学,人们通常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师生眼中的“鸡肋”——因为要考试,尽管不喜欢,但学生非学不可,教师非教不可。那么,如何变“鸡肋”为“鸡腿”?活动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和方法。而要活动课要上得好,情境的创设、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就好像是给“鸡肋”增加了血和肉,大可以把“鸡肋”变为大家爱吃的“鸡腿”了,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好学,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为国家造就适应未来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