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7 03:29: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建筑安全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通过学习德国、英国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对比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可知我国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具体做法与西方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现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因此,要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全新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安全
1国外发达国家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做的比较好。特别是德国、英国以法律法规确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注重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协调的中间作用,通过企业自治自律,达到以人为本,促进工人自觉维护生产安全的目标。
(1)德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a.德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机构。德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立法、监督和执行三部分。德国政府设联邦社会与劳动部,下设劳动保护委员会,各州、地(市)均有其分支机构。联邦和州有立法、监督的双重权力,行业联合会及其相关的组织(如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联盟等也具备监督的作用)。企业的责任就是自觉、严格地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
b.行业联合会。行业联合会属非政府、非盈利机构,与政府机构共同监督企业对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德国建筑工伤保险协会就是现有的35个行业协会之一。法律规定:每个企业和员工都必须是某个行业联合会的会员,并要根据工资额度和工作的风险度交纳会费。会费除用于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及咨询、行业规程编制和监督外,还用于保险。在德国,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由行业联合会组织。在对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由行业联合会处理理赔等相关事务,并形成调查报告提交劳动保护委员会。此报告也是劳动保护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据。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行业联合会成员以行业专家的身份组织、参与事故调查,有利于公平、公正、公开处理行业内的事故,政府也摆脱了事故牵涉的各种事务纠缠。
c.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工程师协会是民间组织,由各行业的安全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协会的主要功能是:与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安全法规和标准,对上岗的安全工程师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完成或协调企业的安全工程项目,进行国内外的技术交流等。安全工程师应了解行业的安全状态,熟悉掌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具备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企业中主要提供咨询,并根据掌握的现场情况提交安全状况报告,但无权停止员工的工作,且无处理事故的义务。
d.企业员工的培训。在德国,所有员工必须与雇主签订含有安全生产内容的合同。员工有权知道作业的安全规程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等相关知识,同时遵守事故预防的制度。企业必须对作业时的员工的安全健康负责,并提供装备、规程,采取确保作业安全和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员工的培训、教育,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所有员工的权利。德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认为:知识就是安全。如果员工认识到具体的风险,避开的机会就高得多;如果员工看到了潜在的危险,就会更好地防护自己。员工必须经常地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的培训和自觉安全行为的教育。员工就作业环境中的安全生产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书面报告,并向企业提出建议。
(2)英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a.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英国设有健康安全委员会(HSC),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条例,并就有关安全健康状况向政府报告,它是介于政府与行业之间的组织,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枢纽。委员会的人员由政府指定,但必须有一定的行业人员参加,现由12人组成。委员会下设健康安全执行局(HSE),是执行条例、监督企业的健康安全体系的职能部门,现有3500人,全部为公务员,其中1/3的人员为安全督察员,2/3为制定方针、规程等工作人员。
b.英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英国在1974年至1999年颁布和修订多部法律规定雇主具有保证雇员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工作的责任,明确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c.安全与健康监察。英国的安全与健康的监察主要由安全与健康执行局执行,在全国设有很多分支机构。安全调查员根据所颁布的法律,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包括发出强制执行命令和诉讼。
d.工会及行业协会组织。在英国,工会、行业协会等其他组织约有750人,不同程度的参加政府的有关健康安全组织。这些组织经常派人与国家监察员一起到现场进行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纠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e.企业对安全健康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遵循的是法律法规和开工前完成的、经业主批准的安全与健康计划书。一般来讲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安全与健康方案。在英国一般25人以上的工地就要成立安全委员会,负责工地的安全与健康的日常管理事务。同时要设立安全与健康培训和教育基地,包括用房、设施、资料等配备、购置,收集、安全信息,上岗前的教育、班前教育、进入工地的教育等。英国政府要求企业须尽量通过技术、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以减少危险源。
2我国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取得的成就
(1)法律法规体系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颁布实施,奠定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体系基础,把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引入建筑行业。到2002年我国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和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
(2)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1993年国发(1993)5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我国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3)安全文明施工
1991年,建设部发出通知,在全国四级以上施工企业所属的施工工地开展安全达标活动,把工程建设安全事故控制的重点放在了施工现场,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督管理。这是建国以来建筑业企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组织开展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改善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同时使安全管理的实施得到加强,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应用相关科研成果进行建筑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极大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论
综观西方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现状,我国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具体做法与之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我国的安全生产、劳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1)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劳动卫生管理与监督的义务和职责。政府职能部门应强化监督职能,弱化管理职能,将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由行业协会和企业去办。
(2)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中介、行业协会组织,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或组织的咨询、服务、管理等中介职能。
(3)国家应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法规,由业主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费用,做到专款专用,来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费用投入,从而避免建筑市场恶性竞争导致安全生产防护费用不能保证的问题。
(4)应尽快完善全社会的伤亡事故保险制度,用经济杠杆来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
(5)应全面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同时政府与一些相关组织要制定明确的规定,并通过必要的强制性手段加强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摘要: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它关系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分析我国建筑业安全现状,提出实现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业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建筑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效益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目标,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各企业家的共识。而安全却是效益的前提,因为安全的结果决定了效益的大小。为此,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目的就是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项目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但现在仍有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的同时,没有认清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三、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安全意识淡薄。由于企业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造成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三)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四)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深入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四、安全控制的措施
(一)宣传问题。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要对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内容深思熟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克服单调枯燥的方法,变传统说教方式为寓教于乐,采用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报刊、安全漫画展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把基本精神广泛宣传贯彻。
(二)加强培训教育问题。培训教育的重点是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各级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章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而且要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本质安全。
(三)责任问题。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咬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不放松。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四)制度执行问题。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要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没有安全许可证、没有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企业坚决不允许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事故防范能力,保障一线操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分散企业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例会、安全巡查和不良安全行为记录公式等制度。
(五)治理问题。要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从源头做起,搞好专项治理。从近几年各地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种类来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触电等。故要定期开展企业项目部、班组检查制度,要做到查问题、找隐患、对存在危险源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发挥其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的作用。事实表明,针对薄弱环节实施的专项治理是遏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
(六)监督问题。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执法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和专业齐全的执法监督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各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应切实履行职责,监督人员要时刻牢记质量、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责任,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水平。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提升安全监督档次。
(七)查处问题。对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并对其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凡有章不循,违规不纠,屡出事故的企业应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另外还要视其情节轻重及责任大小,给予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执业资格或停止投标的处罚。典型案例要进行新闻媒体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促进工作的目的。
据统计,由于各种事故,我国建筑行业每年夺去近两千条人命。2003年1月至10月,全国建筑施工发生事故1001起,死亡1174人,每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为642,与往年相比,虽然每百亿元产值死亡率略有下降,但事故的起数和死亡数呈上升趋势,2004年1月至5月15日,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285起、死亡36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事故351起,死亡392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8.8%和8.17%.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14起,死亡70人,比去年同期(事故10起,死亡48人)分别上升40%和458%(以上数据最后统计时间2004年5月20日)施工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同时伤亡和损失是无法逆转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非常迫切地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建筑安全的原因。
1、一般均衡论对建筑安全的分析
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论一直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占统治地位,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说过:一旦以这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很难想象还会由什么别的方法让你感觉自己可以更加接近真理。
一般均衡论,既多个产品市场在价格引导下的同时出清的理论,无论在宏观经济学还是在微观经济学中都是基础的理论,在建筑安全的领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从时间上分析,建筑安全利益一般经历负担期———微利期持续强利期利益萎缩期无利期的阶段循环。
从建筑安全的作用对象上看,建筑安全的目的首先是避免或减少人员的伤亡及职业病;第二是使设备、工具、材料等免遭毁损以及保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消除或减少环境危害核工业污染,使人的生存条件免遭破坏,促进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大。从经济的着眼点看,建筑安全具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避免与减少事故的经济损耗和损失;二是,维护生产力与保障社会经济财富增值的双重功能和作用。
事故损失函数L(S)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建筑安全性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当系统无任何建筑安全性时,系统的损失为最大值(趋于无穷大),既当系统无任何建筑安全性时(S=0),从理论上将损失趋于无穷大,具体值取决于机会因素;当建筑安全性达到100%时,损失趋于零。损失函数和增值函数曲线在建筑安全性为S0时相交。当建筑安全性小于S0时事故损失大于建筑安全增值产出,当建筑安全性大于S0时建筑安全增值产出大于事故损失,此时系统获得正的收益,建筑安全性越高,系统的建筑安全效益越好。
最适建筑安全:建筑安全系统的功能与社会经济水平的统一,与科学技术水平的统一,在有限的经济和科技能力的状况下,获得尽可能大的建筑安全性。人们对建筑安全度的要求是尽可能地提高以使建筑安全投资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应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地考虑提高建筑安全投资量;要大幅度地提高系统建筑安全度和建筑安全的总体效益,其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人的建筑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大的投资额。但考虑到建筑安全是“功能产品”:具有建筑安全条件、健康保障减损和免害的功能,还应该考虑事故与建筑安全的独特性。
由于事故是一种“非正常事件”、“稀少事件”,从空间和时间上,人们对它们的把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处理建筑安全问题时,应使不平衡状态向“保守”、“冗余”、“超前”的“建筑安全过余”方向倾斜。这一点可从如下两方面论证:首先,从宏观过程上看,建筑安全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滞后性”,既建筑安全活动的效果不是在一开始就能显现出来,而是贯穿于整个过程,甚至在过程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才出现。因此,建筑安全措施和对策应先于服务系统功能的出现,“超前”着手。其次,从微观手段上看,建筑安全手段的效果往往是“预防型”的;而事后“抢救型”的,即从整体上分析,建筑安全措施具有时效性,建筑安全系统相对服务系统,是控制系统。因此,建筑安全系统在时间上应“优先”,在功能标准上应“优越”。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在制定建筑安全发展规划时,还应考虑建筑安全的超前发展原则,以充分实现建筑安全与社会经济的“本质协调”。
2、建筑安全的保险分析
意外导致的损失是一定会发生的,当它们发生时,人们必须采取某些融资措施予以弥补。损失融资可通过自留和转移来实现。一些潜在的损失被自留,是因为它们的重要性被低估了。许多单位自留某些风险,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遭受这一损失。转移风险则是将风险的经济负担转给了别人。如保险公司利用概率论和大数法则,本着一人受损众人分摊的办法来使受灾者相对减少损失。2003年5月7日,经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形式上是经济补偿,国外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其运行的机制和措施包含事故预防作用,工伤保险“两个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及所展开的事故预防工作更容易为企业接受。
保险公司的经济效应产生于边际效用递减效率。投机和保险市场,由于信息市场失灵,会出现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市场失灵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及风险最大者成为最能购买保险的人群和恶意。在市场失灵时,就需要由社会保险,即由政府提供的强制性保险来发挥作用。政府具有税收和调节权利,加上有能力通过扩大保险的覆盖面以避免逆向选择。
3、对策论在建筑安全理论方面的分析
由于对策论的推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对策论为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进入当今主流经济学的钥匙和必经途径。1994年三位对策论专家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人们都能看到用对策论重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并且对策论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用著名经济学家克雷普斯(Kreps.D.)的话来说,没有掌握对策论的经济学家不能算真正的经济学家,而只能在当代经济学殿堂的大门外徘徊。
从经济学本身发展的角度来说,由于对策论对经济行为从效用最大化拓展到效用均衡化,经济对策论在刻画人的行为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精确性,远远超过了其他方法。这就正好抓住了经济系统研究最关键问题的本质,该学科用于研究经济问题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纳什均衡是一人在其他博弈者的策略给定时,没有一方还能改善自己的获利情况。
为什么纳什均衡反而在博弈双方收益,受益相对较少的时候存在?请记住亚当。斯密的格言:“做相同生意的人是很少相聚的……在一些人想努力提价时……谈话终止了。”“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是他经常地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进社会的利益时好。”
在现实世界,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安全投入进行决策时存在的问题会更加严重。通常不仅是两个建筑公司的竞争,而是更多的家建筑公司之间的竞争,从而更难达成合作协议,仍然难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这时唯一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外力的干涉,建立专门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在表1左上角均衡下,建筑企业可以获得与非建筑安全世界同样的利润。
4、政府经济学在建筑安全方面的分析
政府决定一经形成,就有强制贯彻的效力,也就是说必然影响现实的经济。于是政府决定的形成过程是否符合效率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政府决定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它不可能像上述抽象模型那样去决策,而是要分析现实的机制,看他是否大体符合效率原则,是否可以进行某种改进。
对实际的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发生事故后大部分的事故损失并非由企业承担,而是雇员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承担。但是这种损失的转移,使事故的成本不进入企业的利润损失核算中。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决策者对建筑安全投资的决策,在仅仅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指导下进行,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则建筑企业建筑安全投入的积极性是有限的,并常常处于亏欠的状态。
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外部损失的存在使得个体投资决策这可能做出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相违背的决策,看一下损失负担的结构,大部分损失由社会承担。由于通常是建筑企业控制事故风险方面起主导作用,事故水平将大大超过经济范围。这时,可以首先采取措施缩小内部损失和总损失的差距,使得损失更多的落在雇主肩上。在工业革命早期,即如此。其次,社会可以建立一个规范体系,使得建筑企业超脱利益限制,来改善工作环境。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建筑安全生产的需要。故此,我们提出“外部损失内部化”的策略:一方面加大经济激励,另一方面加强规章体系的约束力。
5、结论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建筑安全,其不再仅仅是死不死人、伤不伤人的问题,而是转变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全面关注每个劳动者的职业建筑安全健康上来。劳动者不但要求生命的保障,还对舒适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职业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需求,这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有其特有规律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使其市场与现场的关系更加紧密,从决策的角度研究建筑安全理论。
1建筑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步伐加快,包括产业要求不断提升等诸多背景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少建筑单位已经越来越重视劳动力投入。但事实上部分施工企业往往看中人力投入量化指标,却忽视了人员技能、资质等的精心打磨,从而不断招收大量农民工或是以门槛较低的形式去招收其他工种,并且在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会议强调等方面不予过多关注,导致安全生产执行不力。
2新形势下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创新措施研究
2.1注重人力培养建设,强化安全监督意识
人力培养需要以良好的奖惩激励、约束体系制度作为实施载体,从而才能在权、责、益三方面上不断实现管理业绩上的突破与创新。因此,在人力培养与指导工作上应做到以下两点准备:(1)潜力价值的激发。作业人员需要在平时生活与工作状态中不断获取实践经验的同时,夯实基本业务技能体系知识理论,以求增长才干的基础上,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价值。同时,处于该情形下配套相应的安全监督奖惩机制,必然能够很好的激发员工的干劲与拼劲,不断升华其责任价值观,以充分表现自我能力,长此以往在员工间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约束氛围;并通过监督管理人员从旁的辅导、纠正、以及意识灌输等实现对作业人员思想再教育工作的执行,以逐步达到控制监督约束目的。(2)监督站行政职能转变。监督站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职能发挥应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指导以及硬性监督,应当采取柔性管理原则,在发挥指导、监督职责的同时,更应看中自身服务职能的体现。也就是说,监督站应能全面透彻的了解监督员本身的基本要求与需要,以为监督员在执行监管工作时能够提供一个更为可靠的工作条件与实施氛围,让其能够在约束制度下采取一种更适合他们体现“自我实现”价值的监管手段,以尽可能大限度的降低监督工作任务门槛。
2.2强化安全监督责任体系机制
(1)监督责任制的健全构建。建筑项目安全监督应充分例行“谁经办、谁负责”的基本实施原则,同时要在安全监督责任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负责对其项目下安全生产事宜的相应监管工作,特别是现场的组织管理、技术协调、以及责任目标分解等要充分的一一贯彻下去,以保证各级安全专职人员能够有效实现基本分解目标任务;同时,监督站也应考虑项目实际特征与现有条件,包括配套的管理制度去执行相应的监管手段,以保证监管手段满足项目实际管理需求。(2)充分落实责任。监督站应当结合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相关文件作为惩治、落实责任的一种执行依据,特别是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应在第一时间明确主要单位负责人,讲究横向权责发挥能够该硬就硬,纵向职能发挥要有理有据的贯彻节奏,以从根本上打击他人“挂靠”的现象发生。同时,要在日常例行安全监督组织活动时,能够留意相关单位负责人到场出勤的情况,一旦发现挂靠,不但要从经济手段加以制裁,必要时还可以追求其法律责任。
2.3强化培训安全教育培训
(1)创新安全培训指导的方式。安全教育培训讲师应当聘用资深专业人员来担当,在培训指导方面可以通过视频VCR、磁盘光碟、以及微信平台等进行普及教育,以保证加深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安全生生产相关的新技术工艺、新旧设备操作指导等专业知识,从而才能在考核制度的评估作用下,不断提高人员责任意识的同时,起到夯实员工基础业务技能知识的目的。总之,在教育方式上要讲究灵活与创新,以全面提升人员安全责任生产观,促进安全监督组织活动有力执行。(2)安全教育基地的组织管理。为满足实际项目发展建设需求,配套相应安全生产监督责任管理体系制度,讲究全面开拓安全教育组织管理工作,相关责任单位可以在依据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教育组织计划,以保证计划在有限时间内得以贯彻。同时,为了保障教育工作得力开展,可由项目经理亲力亲为的主动带队,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周期内完成教育培训工作,并就培训工作要记录相应指导报告两份,一份用于安全教育备查,一份用于监督站所用。
3结语
安全监督工作称得上是一项系统、规矩、繁多的施工组织管理相关的安全监管工作,它会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出更为健全、创新的管理模式,以此才能不断适应建筑产业市场体制下的高标准要求,以全面、有效的控制各项组织监管问题,保证安全监督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利于项目投产运营的效益实现。
作者:罗振业 单位:东莞市桥头镇人民政府住房规划建设局
作者:李细初 朱云力 应金夫 单位:浙江曙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立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求安全生产投入不能打折扣,投入不到位,管理力量虚化,安全生产的软硬件建设无法得到根本保证,安全生产从何谈起。树立利润合法性理念,将有利于推动安全资金投入的自觉足额到位。有利于企业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力量和现场安全管控能力,及时更新设备设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生产水平。二、树立‘本质安全化’理念,推动现场安全措施规范到位。为什么轿车价格比摩托车贵,现在却很少人开摩托车呢?因为轿车在本质上的安全性要明显优于摩托车。比如稳定性、刹车系统、防刮伤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所谓本质安全化是指从一开始和本质上实现了设施安全化,就可从根本上消除人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即保证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前提下,即使员工违章操作也会由于机器设备本身的安全防护装置或设施比较全面,安全防护装置或设施可令机器设备自己停止,不会对员工造成伤害。对照建筑领域列举如下:塔吊等提升设备除了能用之外还必须要具备限位装置、超重制停等各项基本安全装置;施工临时用电系统除了电路能通之外还应配备漏电保护装置,做好接零、接地保护;工人除了身体健康能干活外还应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其作业场所应有可靠安全的操作平台和空间防护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树立本质安全化理念,将有利于推进现场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和完备。在该理念的指引下,规范基坑围护方案和监测、支模架方案和搭设、外脚手架方案和搭设、临时施工用电设置和使用管理、起重机械设备装拆和使用、防护用品使用、高处作业隐患点防护等工作,建立起本质安全型工地,使其抵消人为因素影响成为可能。规范和严密防护、配置必要的可靠安全装置可以作为本质安全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建筑市场基本上以私营建筑企业为主,国有企业比例很少。与国有企业安全管理较规范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较充足相比,私营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十分薄弱。因种种原因这种状况不能一下子得到彻底改变,唯一可行的做法应该是严格及时落实并确保工地现场严密防护、规范设置并长期有效运行,也就是实现“本质安全化工地”。监督、业主、监理、施工企业等在做好服务、指导的同时,必须强力呼吁引导项目部积极主动从开工初期就强化落实各专项方案正确实施、工地现场安全严密防护、设备运行安全有效、临时用电规范、材料用品合格、安全标识齐全、应急先有预案,确保施工井然有序。
树立‘行为主因素’理念,推动民工安全教育深入开展
如果企业和项目部能够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必要持续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这对提高整体安全防范水平是十分有效的。由于私营企业主和承包制项目部的趋利性,对民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很不到位或者形同虚设。目前工地上的施工管理者和作业民工以及进入工地的其他人员仍属于安全素养不高的群体。实现安全教育的有效性还需期待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笔者倡导,应该在强调实现“本质安全化工地”建设的前提下,逐步有效推进民工动态安全教育,重视班组班前教育活动,杜绝“三违”现象(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这是针对当前许多企业和项目部在安全教育上玩花样,搞虚假应付、自欺欺人的过渡期做法。这样就可以使施工安全管理既有实实在在的基础保障,又有明确有效的提升手段和方向。
树立‘动态可控性’理念,推动安全检查持续定期进行
质量管理的结果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生产结束时实现低伤亡率。工程竣工交付了,安全管理也就宣告结束。安全管理工作只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工作。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安全管理也必定是过程动态地实行。根据施工的进展,正常情况下一般一周左右时间工地的施工进度就会有明显变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在一周时间内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目前,大家谈起安全管理往往觉得信心不足、力不从心、有劲无处使或者工作难推进等。但我们应该坚信,办法肯定要比问题多。在安全管理中,杜绝所有事故(或者零死亡)与控制事故发生在合理范围内,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不切合实际,后者则符合事故发生规律。在“利润合法化”、“本质安全化”、“行为主因素”理念的指引下,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有效落实和人员教育不放松,实现安全生产状态动态可控是完全能够做到的。通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企业、项目部、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等通力合作,不间断地持续推进检查、督查、巡查,严厉地闭合监管,实现安全施工的低伤亡率完全可能。
树立‘强制必要性’理念,推动各方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履行
政府部门或者企业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管,其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保护广大建设者包括民工的生命安全、保障企业稳步发展、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和谐建设、和谐发展目标。因此安全监管具有强制的属性。在安全监管手段的运用上,对部分工地、部分内容其实是应该强制实施的。对于始终不落实安全措施,安全隐患随处可见或者存在危险性较大分项隐患的工地就应该强制处理,甚至采取停工整改等办法。对于行为不轨喜欢违章、屡教不改的班组或工人,可以强制开除或变换岗位。对于设备过期或者存在明显隐患,可以强制停用或淘汰。排除重点隐患,就是解决了企业实际隐忧,是关心企业、关爱民工的具体表现。强制排除了安全隐患,也是实实在在促进了各方安全管理责任的履行。工地的安全性程度和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将同步得到提升。安全监管的强制和服务不是一对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树立‘发展讲文明’理念,推动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工维权意识的增强,民工对施工安全的要求也会有新的内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32条规定“作业人员有权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作业方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在施工中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施工作业环境不仅仅只是能开展作业就满足了,进一步的要求是作业环境清洁、无职业健康危害、食品卫生安全、生活环境卫生舒适轻松、劳动强度降低、不断提升的文明施工程度,实现绿色施工等。这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民工荒”现象等背后的部分反映。除了提高工资待遇以外,不改变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招聘到熟练工人或高水平班组也将变得困难。因此,树立‘发展讲文明’理念,紧紧依靠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和职工的精神生活质量,是建筑企业必须要重视和关注的新课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在高歌猛进,但是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以及某种客观的原因,很容易诱发一些安全事故,我国的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还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建筑工程安全方面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安全人机工程学;高层建筑;安全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基本劳动力,在建设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等,导致施工单位的管理难度很大,很容易发生某些事故。通过有关研究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事故的发生都是由施工人员的工作失误所造成的。因此,加大力度对施工人员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的研究分析,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1]。
1人机工程学的含义
人机工程学又称人因工程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环境以及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使机器和环境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保护人体安全的一门学科。其有机结合了生理学、心理学、机械学、生物力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成果,形成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预防和减少事故及疾病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影响施工人员的心理因素
2.1侥幸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在日常的操作和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不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要求和工作规程,认为偶尔的违规操作不会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长此下去,很容易形成一个坏的习惯。比如,在施工现场都会有很醒目的标志,提示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要佩戴安全帽,但是总会有些人不遵守规章制度,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不会发生事故或者就算有事故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把安全提示当回事,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2.2叛逆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感觉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阅历很丰富,在工作过程中不听从别人的指挥和要求,对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要求的一些工作标准和规范置若罔闻,不遵照执行,甚至还会对管理人员产生反感,寻衅滋事。这样不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并且还会大大提高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3逞能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有着很强的虚荣心,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比其他人强,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和显摆自己[2]。别人做不到或者不敢做的事,他就会去逞能,让别人感觉自己技术高、胆子大,很容易诱发一些安全事故。
2.4效仿心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由于自身的安全知识和意识比较差,发现其他人员进行一些违章的操作后,不仅没有发生事故,而且还省时省力,也不会被管理人员发现,然后他就会放弃自己之前正确的工作方法,把这种错误的操作方式当作日后的工作经验,盲目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就算有些施工人员明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操作方式,为了不被其他人排挤,他也会跟随效仿,这种效仿心理会对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3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
事故的发生不是必然的,发生之前一定存在着某种诱因和条件,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就是安全事故的一个很重要诱因。由于施工人员工作时间太长、劳动强度过大、施工速度过快等原因,导致身体的能量消耗过度,身心感到疲倦,身体的各项机能明显减弱,工作能力严重下降,此时,如果仍然继续工作,很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因此,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对机体疲劳的分析,预防和控制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依据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成果,疲劳在建筑工程中的表现形式主要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其中生理疲劳又可以分为全身性疲劳、器官疲劳、脑力疲劳、技术性疲劳[3]。
3.1全身性疲劳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经常进行某些体力繁重的工作,导致自己身体的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浑身乏力等,进而降低工作能力,增加错误操作的发生率。比如,建筑工地上的砌墙工人,平均每天至少要砌2000多块砖,再加上每块砖都还要进行铺灰压实等动作,每天的工作量十分繁重,致使这些人每天下班后身体都会感到严重的疲劳。
3.2器官疲劳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经常长期使用身体的某个器官进行作业,很容易使这个器官使用过度,造成损伤。比如,建筑工地的电焊工,由于要经常面对电气焊所发出的火光,即使戴着防护罩,也很容易对眼睛产生影响,造成视觉疲劳。
3.3脑力疲劳
由于工地上建筑工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能看得懂施工图纸的很少,这些人每天都要长时间地对着图纸进行研究分析,并且研究和分析图纸又是一项非常费脑的工作,很容易使他们头昏脑涨、失眠、乏力、精神不佳。
3.4技术性疲劳
某些技术人员,工作时精神要继续保持高度集中,长时间的作业很容易使他们脑子和身体感到疲惫。比如,工地上的塔吊驾驶员,工作中既要准确控制方向杆,还要严密考虑合适的升降位置,再加上在高空中作业,神经系统要经常保持高度集中。
3.5心理疲劳
某些施工人员,因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繁琐的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或状况时,很容易产生心情烦躁、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等疲劳状态。
4保障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4.1严格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拥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才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仅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同时自己要积极主动地起到带头作用,为其他人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所有施工人员良性心理的有序发展,确保各项工作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管理人员还要严格做好日常工作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查清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另外,要建立合理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一些抱有侥幸心理、叛逆心理、逞能心理等不良心理特征的施工人员要严格批评或惩罚,让其尽快放弃和改善那些违规操作和不好的心理特征,对那些热爱岗位、主动遵守纪律的要进行鼓励并嘉奖。
4.2科学合理地改进工作体制,防止施工人员疲劳作业
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长结合施工人员的身体条件,有针对性地为施工人员合理增加一些必要的休息时间;要尽量抛弃那些轮班的工作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很容易导致他们的生物钟混乱,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效地恢复体力,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生产安全,如果必须要进行轮班,要合理提高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施工人员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建立休息制度,合理增加施工人员的休息时长,一般情况下,工人在正常休息一晚上后身体基本上可以得到恢复,但是对于那些进行高强度劳动的施工人员,一定要适当增加相应的休息时间,确保他们的身体在下次工作前能够恢复正常;一台机器由一名技术人员操作,相当于很多普通人的劳动量,增加工作的机械化率,采用人机配合,不仅能够大大地减少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还可以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生产水平[4]。
5结语
我国的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为了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能够持续地安全发展,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合理应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并且用到实处,妥善处理好施工人员的心理特征和疲劳作业问题,不仅能够改善施工人员的不良心理特征,防止疲劳作业,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发展前景。
作者:姚宜均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摘要: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建筑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现阶段,建筑难度不断增加,高层和智能建筑几乎成为衡量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这促使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凸现出来。为了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我国建筑业积极实施了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有效应用,促使施工单位日常运行过程中,人员伤亡几率大大降低,对于维护生命安全及建筑单位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日常居住及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业在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需要面临更大的技术和管理调整。为了提升建筑质量,实现建筑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筑业开始广泛使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有效应用,促使建筑单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安全。本文从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特点入手,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一、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特点
1.系统性
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现阶段,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建筑难度越来越高、耗时越来越长,给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尽管我国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定并颁发了相关监督管理条例,然而不同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拥有不同的实际和客观环境[1]。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能够包含多种相关内容,如国家、行业领域内部等的安全标准,同时还包含了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及解决措施,该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拥有多个层次,因此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2.复杂性
现阶段,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耗时越来越长,建筑建成后的使用功能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需要进行更加积极的合作[2]。在实施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其必须融入到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对每一项施工进行具体的规定,从建筑材料的运输,到起重机等设备的具体应用及维护等都应当包含于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当中,因此该模式在构建过程中,拥有较高的复杂性。
二、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1.管理组织方面
首先,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责任人为项目经理,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全面负责整体工程的安全管理。同时,该模式当中,还需要对安全监督机构进行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其成员需要在项目经理的指派下,对不同建筑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其次,加强安全意识整体教育。在建筑项目施工以前,项目经理应当领导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安全监督工作人员等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促使其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性。
2.标准化现场管理
首先,标准化的标识管理。为了提升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针对工程施工具体环境,积极布置相关标识。如将建筑现场的整体平面图设置于入口位置,促使原材料运输人员、施工人员等一切与工程有关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对工程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性。同时还应当积极构建制度板,其中包含文明施工、消防知识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明确划分建筑工人的施工区域及生活区域,对不同工作项目的责任人进行确立;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牌应当包含多种类型,有警告牌和禁止牌等构成。其次,标准化的临时设施管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包含多种临时设施,针对这些设施的管理,必须实施标准化。例如,在对建筑工人的临时宿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消防和环保意识,对相关人员的保暖和防暑等促使进行明确的规定和检查,防止失火等现象的产生;针对食堂等临时设施而言,应当在保持高度卫生整洁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电路线路的检查,保证环境的安全等。
3.标准化安全信息管理
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二者进行了充分的结合。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在日常实施的过程中,主要运行方式就是信息的有效交流,因此其标准化的实施重点是标准安全信息管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进行充分的安全信息记录,并将国家及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内容进行有效储存,同时还应当及时搜集国内外有关安全施工设备及技术的相关信息,供企业领导者进行使用和参考[3]。该信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拥有较高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从而有效实施以下工作:首先,构建建筑设计的鉴定与验证标准;其次,有效记录施工进度及相关设备状况;再次,对特殊作业及相关建筑工序进行充分的记录等。标准化安全信息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促使工程建设各个部门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对于提升整个工程安全性及管理标准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现阶段,建筑难度及规模越来越大,积极加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该模式的过程中,管理组织、现场管理及安全信息管理是重中之重,建筑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及建筑工程的客观环境,有针对性的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作者:张倩 单位:三峡大学
1重视教育和培训,树立安全施工理念
抓好建筑施工特殊工种的安全技能教育,加强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工业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施工的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在相关的法律规程层次的教育,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2事故的预防是关键,要充分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由于个体劳动者受到个人身心素质的诸多限制,提高个体的安全生产意识并不能从跟上完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安全保护措施的建立因该主要从避免高空坠落以及物体打击两个方面着手,有效降低高空坠落与物体打击发生的概率。为此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带好安全帽,同时在高空作业的条件下必须使用安全带设备。
3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也是非常必要的
要牢固树立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在平时要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唯有如此,当事故真实发生时,才能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妥善解决。
4购买工程保险,转移事故风险
从根本上讲,安全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这是由工业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因此购买工程保险是施工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保障了施工企业的利益,同时维护了相关从业人员的人生安全。环境保护管理同样也是工业建筑领域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绿色环保建筑指的是在整个建筑的施工和使用年限内,要做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同时要有效降低污染,从而建造安全,舒适以及和谐的工业建筑。对于工业建筑的设计过程来说,应该进行绿色环保节能工业建筑设计,并将绿色建筑理论引入工业建筑设计。
5对于工业建筑的整体形象的营造要有足够的重视
应该合理规划工业建筑的选址位置,避免破坏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对城市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从根本上维护整个城市的生态和谐。要从整体出发来实现建筑布局的优化,使得工业建筑本省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6在工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的问题
工业建筑的设计要体现节能理念,减少工业建筑的能量损耗,努力探寻节能减排的新思路、新方法。工业建筑应该结合具体环境最大限度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的损耗率,努力做到自给自足。
7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用绿色建材
工业建筑在自然资源方面要利用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来避免环境的破坏,这对于工业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得我们可以重复利用现有的工业建筑资源,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
8总结
综上所述,工业建筑行业就是一个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而展开的行业。HSE经理承担着单位的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为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深刻领会HSE工作的内涵,注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信通过广大相关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工业建筑行业一定能够建立健康有序的发展模式,保障工业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毕大建 单位: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1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存在问题
1.1安全意识薄弱
施工是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通过近几年频发的建筑安全事故,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安全意识薄弱是引发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安全意识的薄弱性体现在这几方面:
1)领导的重视不足,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
2)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3)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措施薄弱;
4)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1.2建筑安全技术方面,安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
传统的手工操作,人为制约的因素很多,如操作人员的懈怠、疏忽等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不仅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施工的效率和进度都会有所降低。而近年来,施工难度大、施工危险性大、科技技术含量高的工程增多,而我国建筑业安全科技相对落后,这些都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1.3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2004施行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加强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规范国内建筑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和缺陷,相对于建筑业发达国家,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部分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交叉和重复的问题。此外,建筑企业在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中,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往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出现“真空”段,措施薄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的管理工作也相当不规范。
1.4安全监督部门监管不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管工作的开展并未完全到位。主要体现在:
1)主体责任尚未落实,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2)缺乏日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及措施,对建筑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停留在突击性的大检查上;
3)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足,资金不落实,手段落后,未能有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强化安全意识首先,将安全教育培训全面覆盖所有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其次,利用多媒体、报告演讲、案例分析及新兴的企业微信等多种形式,提升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最后,是要营造安全的环境氛围,个体的安全行为离不开现场的环境氛围,如果现场施工条件差、脚手架私搭乱设、材料设备随意堆放等,这些都会很容易降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此,整齐摆放现场材料,清晰明确的安全标识,会潜移默化地使得施工人员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隐患和违规操作的行为。
2.2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科研成果,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建筑施工中,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优良品质的重要保证。积极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推广使用自动化技术,合理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不仅能极大降低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提升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施工企业要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工作,包括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特点、危险点、危险源及其具体预防措施,相应地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应注意的安全事故,以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避难和紧急救援措施等交底内容。
2.3建立和完善建筑安全技术管理体系除了国家部门积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外,作为建筑企业,更多的是需要建立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
1)制定安全控制目标,包括伤亡事故控制目标、安全达标目标、文明施工实现目标;
2)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制度,设备安装、拆除验收制度等;
3)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考核等。
2.4严格执行安全监督机制,保证监管到位,建立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可从这几方面展开:
1)建立合理的建筑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合理的施工监管模式,如引进建筑安全生产评价中介组织机构,构建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政府三级管理体制;
2)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规范安全监管工作,实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充实安全监管人员,制定标准规范的组织机构,保证监督检查的质量;
3)建立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施工现场检验及评估情况、安全监督管理计划、依法检查资料及工程竣工查验等,都要进行归档处理,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记录提升监督检查的效果。
作者:史战锋单位: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1.传统的日SE管理办法
1.1健全HsE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强化人员配备、完善管理制度是做好HSE管理的首要支撑。明确参与各方对HSE管理的具体分工,实行领导全权负责,专职安全员部位负责,班组长和施工技术人员区域性负责,操作人对自己工作范围负责的制度。建立安全环保监督站,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监控。
1.2提高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人是搞好各项管理的最关键因素。领导者必须要有“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时提高管理及操作人员素质,从而确保安全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适当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安全环保管理水平的的关键所在。让每一个员工懂得HSE知识,掌握HSE技能,实现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技能学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场;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
1.3加强材料、机械设备的管理对安全帽、钢管、扣件等应进行见证取样及复试,复试合格后,材料才可用于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时须提供质量证明书、合格证、说明书,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时,必须通过有安装资质的单位来安装,安装完毕后由专业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以投入使用。设备投入使用前,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落实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监理人员定期检查防护装置、安全保险装置,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2.几种日SE管理新技术
2.1用BIM可视化技术和远程监控技术进行HSE管理BIM代表建筑信安全息模型(Buildingl面rmationModelin勘,是基于最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构建“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提供了一个“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实现提高质量、降低风险和污染、节约成本等作用。一些建筑安全企业利用BIM可视化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并引入安全环保指标进行超前预控,实现施工阶段的动态集成管理及可视化模拟,并与三维扫描、视频、照相、移动通讯、互联网等技术集成.实现了各项HSE指标的预控与跟踪.实现了HSE管理的动态和精确管理,使HSE管理的幅度、深度和力度大幅增加
2.2应用55管理优化现场实现HSE管理指标的实现55管理就是要创造一个零故障、无意外事故发生的工作场所,现场内应保持宽敞、整洁和通道畅通,物流、人流、工序流有条不紊,意外事件的发生自然就会相应地大为减少。具体操作中,多以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的应用为主。在目视管理方面:材料、机械的摆放位置用标准化的标牌,让管理人员“一看便知”;人员的着装上也可以做明显标志加以区分,方便管理。在看板管理方面,及时公布和更新各施工段HSE信息、施工机械故障情况、事故问题发生情况,起到传递信息、防微杜渐、强势宣传、褒优贬劣的作用,进而提高整体的HSE管理水平,确保各项HSE管理目标的实现。
2.3运用多媒体动画提高HSE培训教育的效果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企业的HSE教育不能停留在传统的集中授课、最后以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的做法。相当多的建筑安全探索了利用FLash动画形式进行HSE培训的形式。动画系统以生动逼真、直观的形式展现给施工从业人员,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有更强的感染力,使参与培训人员更好的掌握HSE管理的知识。
2.4斗运用建筑安全十项新技术促进HSE管理在前期的施工方案编制时,积极应用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绿色施工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动统计、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系统、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安全工程材料、设备与物流管理系统等,协助HSE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
3.结束语
技术和创新是QHSE管理的有效支撑。只要我们积极采用先进的HSE管理技术,就能实现HSE的无缝隙管理、全过程管理,取得安全生产无事故、文明施工无污染的良好效果。在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面前,除了提高责任意识、完善制度化管理,不断探索和采用新技术是提高HsE管理水平白勺绝佳路径。
作者:李丽李文王君单位:中石化胜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建筑安全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般开设建筑安全课程的专业均为工程类专业,如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分属不同院系,前期基础课程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对于建筑安全中尤为重要的力学基本理论、机械原理掌握程度不一。此外,高等数学和建筑材料等知识对于理解课程内容也必不可少,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是个不小的难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能够尽可能多地树立知识框架,丰富知识储备,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这就对新形势下的建筑安全课程教学带来了多方面挑战。建筑的安全性是贯穿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的最基本要求,而在建筑安全的课堂上,一般教师仅仅是讲解相关概念、规范要求和少许案例,学生往往把它当成是建筑规范的科普课,认为上课与自己看书了解相关规范并无太大差异,不足以引起学生对建筑安全的重视,如此开设建筑安全还有何意义可言?建筑安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并没有得到其在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应有的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安全的内在机理,变被动填塞为主动思索,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不了解安全设计的内在机理,安全就无从谈起。达不到安全要求,又谈何功能、造型、空间布局呢?安全是一切的前提与基础!如何将建筑安全知识内容讲深、讲透,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并能够活学活用是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讲课、答疑,批改作业,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理念与授课方式如果没有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很难恰当地安排课程内容,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突出,使教学效果受到限制,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建筑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
不同专业对安全的要求广度、深度不同,建筑安全课程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内容统筹,教学内容上要有所侧重。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尤其应该体现本质安全化的时代要求。在教学伊始,就要针对专业基础及专业特点,确定需要详细讲解的知识点。既要保证知识覆盖面广,又要保证学生听得懂、想得通、学得会、记得牢。将现有教学内容与之前学过的力学、材料学、机械学等原理结合,重点在于联系工程实际,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其更加合理和系统,实现重点突出、结构明晰、层次分明、原理透彻的目标。建筑安全涉及多学科知识,不仅要讲清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应针对专业特色结合典型案例把重点分析讲解清楚,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相关联的章节应该进行重新组织,使其前后呼应,关联学习。如可以在脚手架工程中介绍结构计算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的了解工程结构到力学模型的简化过程,明确结构力学在脚手架安装中的任务及其与工程结构设计、管理等方面的联系。又比如在高处作业中联系脚手架工程相关规定和搭建要求,明确脚手架项目施工安全中的保障措施与高处作业需求之间的联系,如栏杆、挡脚板设置的必要性。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定位于培养专业安全管理人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精简公式推导过程,简化枯燥的数值运算,着重阐明公式中物理符号的意义及其应用,定量计算和定性判断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事故实例分析,判定事先预防部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规范的要求。
2.教学方式的发展创新。
传统课堂授课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单一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往往容易走神分心。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形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案例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必要的学习方式,可使学生从感性上加深对安全危害的认识,同时也是一种增强安全重要性潜意识的有效手段。灾难往往不是只由一个原因导致的,很多时候灾难的发生是几方面的缺陷共同导致的。如一名建筑工人从外脚手架第三层摔下来的事故,可结合脚手架工程的栏杆防护、高处作业安全带的使用、安监人员的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去分析诊断生产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能,并从学生的角度尝试提出预防和控制的方法。这样一来,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的综合把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在了解了建筑安全设计相关内容之后,可将学生分组讨论同一事故案例并给出整改建议,由于关注点的不同及思维的局限性,可以再让几个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自身安全设计方面的反思,更直观地指出对方小组整改方案的优缺点。这种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讨论和互评活动,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建筑安全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更自主、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教学手段应多样化,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传统教学不容易讲述清楚的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教于乐。如对于垂直运输机械中自升式塔吊的“长高”问题,以前教学中只是演示一组塔吊组装的静态图片配合讲解,学生看完后仍然不清楚究竟是如何升高的,抬升时支撑方式如何实现,在这些细节方面,很难用照片表述清楚。现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塔吊组装抬升方式用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边播放边讲解,并对细节处放大突出,使学生对于塔吊长高的全过程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样我们借助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有图形,有声音,有录像,书本上苍白复杂的结构示意图可通过制作动画变得直观形象,弥补了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建筑安全中相关机械设备原理。
3.科技兴安的时代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安全发展到当代,对于安全的需求到了本质安全化的阶段,在安全认识上取得了一大进步,要求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引导学生树立以科技手段增强建筑安全的理念,如加强新型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新型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研究,减少设备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加大建筑现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促进建筑业由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科技创新型的转变,减少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安全事故。充分利用远程监控技术,为施工安全监管提高效率和提供方便。从学生教育入手,利用图片、视频、事故、案例作对比,将科技的重要作用牢牢烙印在学生心里,积极创造和争取各种有利条件,不断改善建筑安全施工条件和人员结构,提高行业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安全科技专业队伍。
三、结语
《建筑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专业课,在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授课过程中融入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兴安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成为真正合格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作者:侯建华李倩刘雯雯杜云海王志单位:郑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1高层建筑施工作业中应注重的安全管理重点问题
1.1脚手架
高层建筑作业施工的脚手架运用必须结合项目的自身特点,工艺条件以及设计要求进行精确计算,保证建筑构件拉结实现二步三跨。值得说明的是,在刚性连接以及手脚架防护方面应需控制好钢材的外径、内径的规范计算并加以运用,切实做到支撑系统实用性功能发挥。
1.2模板工序
在模板施工作业工序进行时,其施工方案应能涵盖支撑设计、安装、拆模等重要工序的详细工艺说明;另外,季节性变化时作业要考虑到泵送混凝土支撑系统的防护措施,可结合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规范作业,特别是拆模时应当切实落实先支后拆的作业工序,即拆除模板承重构件需要后续拆除,非承重部分先予以拆除,并且拆除时应设警戒线,做好监理工作。
1.3作业用电
作业电源的使用需要配置特定电房,即两级保障和三级配电,作业场地用电接地所用的供电系统要采用三相五线制用电电缆。
1.4模板支撑
模板支撑搭设要顾及到其稳定性能的发挥,这就需要施工作业进行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作业规范去搭设模板。目前,仍然有不少施工单位用简易的竹竿或木杆代替支撑系统,这种简易撑护系统安全系数很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另外也有部分施工单位违规拆除支护系统,这些现象都应极力杜绝。
1.5塔吊和电梯的使用
高层作业塔吊和电梯的使用很常见,但违规操作现象经常会由最初的重视变成忽视,久而久之,作业人员的专业上岗证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1.6人员素质因素
部分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存在条件差,场地脏乱的现象,同时给排水系统设置薄弱等,这些不利因素的出现,与现场作业人员的人员素质、工作观念有着必然联系。
2高层建筑施工作业落实安全管理的有利措施
2.1提高意识切实贯彻到实际行动
2.1.1安全意识的建立和培养
安全生产,规范作业才是保质保量完成工期项目作业的关键之处,普及安全知识教育,依托安全法律法规,才能逐渐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唯有这样,作业施工前,作业人员才能明确自身权责与义务所在。这其中主要包括:日常安全知识的学习与教育,作业典型案例的分析与人员的安全施工培训,安全施工法规的宣传与再教育,安全施工讲座的积极指导,实行奖惩安全机制的表彰与教育。总之,营造良好的施工安全文化培养,树立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尤为关键。
2.1.2安全责任负责人的权责利要加以明确
施工项目工期内的各个作业工序的全面安全管理,应由项目经理统筹负责,对于安全管理的重点,分项作业的完成目标,各个项目作业的安全计划署编制等都要考虑周详,旨在切实按照规范施工的基础上,保证人员操作安全,安全施工顺利进行。而顾忌到这些因素,就要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即项目经理在安全生产这一块的权、责、利,真正以目标为方向,切实落实到人头,合理支配人力、物力与财力,避免材料资源铺张的同时,搞好安全管理工作。
2.1.3工前与作业进行中的安全控制
施工作业进行前和工程项目作业施工进行中,应时时强调以预防为主,在开工前安全管理准备工作要充分做足。这就需要工前能够分步骤、分阶段性的对施工场地现有条件,施工工艺操作等进行充分调查,比如对于地质的勘探记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安全施工技术的培训指导、施工工艺的规范作业、各个工序的交底验收等要充分了解并加以掌握。而且,特别需要项目作业设计文件能够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方案形成对应和协调。这就好比应力支撑系统的验收工作能够和施工设计意图要求相配套一样;各施工构件荷载受力与计算相一致;施工全程动态掌握与人员规范操作相协调等等。
2.2加强安全施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高层建筑项目作业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场地时,应首先了解各项工艺的基本作业安全规范,各个入场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施工单位除了要在工前建立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机制外,还要建立专门的安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安全机构要编制安全验收交底计划书,以及安全讲座指导大纲等。同时,施工作业人员要阶段性的进行安全施工操作考核,其中有进场时的必要安全知识考试,阶段性的安全设备操作和工艺技术的规范作业等。另外,在施工现场除落实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负责人之外,还要配置专门的安全生产员展开巡查,以随时了解整个项目作业的施工全程动态,是否能够发现场地安全隐患,能否及时发现作业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或者是否需要检修等。当然,施工项目的各个组织单位部门,也应当全面了解安全防范常识,以避免异常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并在事后做出安全总结;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作业工序进行限期整改,整改之后进行校验追踪,并保存整改验收后的记录说明,以作为各施工单位安全奖惩机制的赏惩依据,从而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使各项作业做到全面的安全施工质量管理。
2.3建立完善的危险源控制方案
施工作业进行时,各个项目工序作业都可能存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于各项工序施工时,应明确负责各个项目负责人或是监管人的职责;对于高危性质的危险源处,应对其安置警示标识,并在警示牌上加以说明,说明存在的危险源,以及提示由危险源引发的意外事件处理的扼要应对方案等。
2.4定期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安全手册》
在建立专门负责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后,由部门负责人带头牵线,对各个施工组织单位的安全管理员进行安全教育与指导,并且结合施工场地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等编制出实践性、实用性可靠的《安全知识手册》,即在满足各项作业规范与图纸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的《安全知识手册》,更能让作业人员容易理解,贴近实际施工现实,而非死板不切实际的硬性规定;以此为基础,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作业人员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我国施工安全法规以及安全施工技术等。
2.5重视重要施工工序的安全管理
脚手架和模板的施工工序是高层建筑施工作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安全事故一旦发生,造成脚手架、模板倒塌必然在建筑材料特性上、施工作业方案设计以及安全管理上存在致命疏忽。比如,扣件式脚手架的钢管外径规格应当以采用48mm作为标准,并确保壁厚控制在3.0mm-3.5mm,即过薄的钢管壁经过多年时间沉淀,锈蚀发生,其惯性距损失也要减少,安全自然存在隐患。另外,模板支护系统的搭建及拆除应以先支后拆为原则,并留有专人监管。
3结语
高层建筑施工涉及到的各项工序作业比较复杂繁冗,需要按照规范,设计要求进行作业的同时,要极力重视安全管理的控制工作。因此,这就需要施工各组织部门单位能够以实际角度出发,将安全工作抓好,落实并贯彻到实处,使高层建筑作业成效发挥其应有的高水准。
作者:周展飞单位:湛江市粤西建筑工程公司
1传统建筑安全系统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有三个特点:首先,它可以使用RFID技术,传感器和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对象,如QR码;第二,可靠的交付,集成,实时信息通过各种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对象的准确表达;三是智能化处理,对大量的行政控制、智能对象的云计算,模糊计算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化、数据和信息分析利用和处理。使用智能建筑网络技术的传统保障系统具有以下优点。智能建筑被配有智能化设备,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如高科技构成类型的智能系统,智能建筑行业在我们的范围内是较晚,然而,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未来的建设阶段的发展趋势将推动发展的智能化。
1.1布线优势
传统的安全系统建筑布线可以使用电话线路,公交线路,总线能力,集成度高。为家庭可以共享总线,而不是使用相同的总线的系列。没有额外的布线的电话线,电话线,但是带宽很窄,拥塞信号容易产生,而不适用于图形的传输。信号,绿色信号传输性能的图像不错,但是安全系统更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使用行,布线的复杂性,包括增加建造和修理的难度。另外,旧楼,上述变换存在于多种接线工作量等问题。
1.2远程监控的实现
传统的安全系统将专注于各种安全检测器信号到管理中心,如安全管理中心的建筑物或地方行政中心。设备或由责任智能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来监视这些信号和联动处理。这种结构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建设或执行,不能满足远程监控应用,如智能家居远程监控。为智能家庭,家庭可以共享总线,而不是使用相同的总线的系列。
1.3传感器的智能化
目前,智能建筑,如访问控制,视频监控安全系统。随着火灾报警系统是独立的单个传感器和就业功能的,没有智慧,例如,非法入侵检测红外探测器,红外信号,只要显示器,是否真的非法入侵,将产生报警信号时,仅具有这样一来,可以对应联动系统之间产生的报警。
1.4网络可靠性优势
在传统的布线,如果一个总线发生故障,则该总线上的所有监控设备将瘫痪。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可以协调它们的行动以实现自动网络的分布式算法。由于该中心节点,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可生存性的消除。没有额外的布线的电话线,电话线,但是带宽很窄,拥塞信号容易产生,而不适用于图形的传输。使用转发节点,形成一个多-路由跃点而是网络比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设备通信中的每个节点。绿色信号传输性能的图像不错,但是安全系统有更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使用性,布线的复杂性,包括增加建造和修理的难度。如路由器。因此,即使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其他节点仍然可以依赖于彼此进行通信,这增加了网络的可靠性。
2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的安全系统布线建筑物本身没有任何限制,需要使用各种无线传感器设计,施工,维修和改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布线材料,布局在人们无法达到的或危险的地区,这是一个明显的优势。为智能家庭,家庭可以共享总线,而不是使用相同的总线的系列,它是一个独特的优势。在RFID(无线射频识别)设备,身份和位置传感器设置传感器。RFID技术与由读取器发射的电子标签和阅读器,无线电波的主要成分扫描范围内的RFID标签,它可在电子标签信息被封装被读出,并且该信息被发送到信息管理系统,以验证这些信息的所有者的身份对应。作为一个单独的安全网络,建立一个桥梁几乎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终端,通过物联网技术,安全管理人员或租客,可以在任何地方,电脑或手机主动监控建筑空间,当发生异常时,报警信号可发送及时向主管或住户本人。在每个技术的终端是一个智能传感器节点,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的三个方面。它不仅具有传感器本身的功能,可以使各种数据智能处理和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智能联动;安全子系统。如果一个节点由一个确定的信号节点数据处理模块本身检测的红外线检测器的警报信号,以确定它是否满足特征的红外信号的非法侵入,通过视频监控摄像机现场报警图像采样模块,进一步证实了非法入侵的图像特征的依从性,最终决定是否报警。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防止误报的发生。由于中心节点,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可以消除生存能力。在使用转发节点,以形成多条路由的网络,而不是通过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通信路由选择设备的每个节点。即使个别路由器节点失败,其他节点仍然可以保持依赖,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而互相沟通。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的系统结构
IOT应用程序通常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主要目标是感知层;网络层来定义主要是收集信息,信息传输和处理;应用层结合行业需求,以实现智能技术行业网络融合。基于智能家庭网络技术。一方面,它可以直接通过移动互联网向手机用户发送警报字段控制信号或接收用户,另一方面,可以将命令发送到Internet信息服务器。联合监控终端包括手机和电脑连接到互联网,用户可以在各种各样的运行监控软件。在网络安全系统使用智能大厦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因为它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防止误报的发生。所以有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节点的电池能量,有限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的问题,高容错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网络需求。4结束语物联网技术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该方案是一个网络技术的应用,如智能建筑子系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效地解决了智能楼宇可能发生的问题的智能安全系统问题。
作者:杜群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1简述房屋建筑中的安全隐患
控制危险源的具体工作为:(1)汇总已完工的建筑工程的危险风险项目,或整理已经发生建筑事故的工程资料,找出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危险源;(2)找出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将原因进行逻辑分析,将事故中相对应的逻辑关系找出来;(3)分析事故的结果,从结果分析原因与危害。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成立一个专家调查组,对建筑事故进行科学的调查,因为现在是一个科技的时代,利用科学技术与科学理论能够改变很多,其中也包括安全事故,所以建筑行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一定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利用专家来评定建筑事故,找出建筑的风险源,要求评定专家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建筑理论与风险理论做支持。
2房屋建筑中的具体安全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房屋建设中,存在的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安全问题还有很多,例如集中在学校、民房或者是农村自建房屋中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房屋建筑本身的问题也是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在部分房屋建设中,由于施工不到位、管理不完善或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等问题也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房屋建筑的露天作业较多,对劳动者的体力耗费较大,再加上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强,专业技能不高,所以这也是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房屋建筑的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力有限,但是管理工作能否做好,直接影响了安全管理水平,也影响了施工质量,所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自然因素也是影响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为地震、滑坡、泥石流、暴雨等自然灾害具有强大的破坏力。由于现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资质不够的施工单位也混杂在建筑行业中,这就难以保证工程质量,也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这些安全问题应当充分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风险模式在房屋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确定房屋建筑中的风险范围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对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风险识别,确定风险的分布与范围。例如:(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所处的地理位置,对该地的水文特征与自然灾害进行分析,另外对工程外部的环境、交通与资源等都进行综合的考虑;(2)对建筑工程的生产、施工、办公等都进行合理的规划,合理的布置易燃易爆或有害的建筑材料,做好建筑物的卫生防护与安全建筑工作;(3)建筑工程与工作人员的施工场所与生活场所要做好防雷、防雨、防火、防盗工作等。
3.2落实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
在工程建筑中,建设单位占主导地位,对安全生产有决定作用,所以要落实下述的安全生产责任:(1)建设单位要确定并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费用;(2)确保勘察、设计、建立与施工单位在工作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有效控制工程进度;(3)及时为施工单位提供资料,相关部门要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备案。施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措施主要是由施工单位落实的,所以要求施工单位要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项目安全生产体系,并建立健全的生产制度。
3.3落实监理工作
工程监理单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单位,也是工程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主体之一,要落实监理单位对工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要将安全监理归到监理规划中,对承包商、施工单位与施工个人的安全生产资格与安全管理措施都进行审查,使其达到标准条件;其次对危险性较大的施工阶段,要编制详细的、科学的监理细则,一旦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监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主要就是监督建筑施工,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整改,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4结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或管理不当等原因的影响,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给人们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这些影响因素是可以通过人为力量避免或减少影响范围的。在房屋的建筑施工中应用风险模式,能够确定建筑中的风险范围,落实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并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督作用,保证工程质量,防止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晓栋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方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高层建筑的危险特性
火灾危险是高层建筑的主要危险特性。现代高层建筑物虽然都采用了不燃或难燃建筑材料,但由于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立体空间,且其中的电气设备、家具、生活用品等大多都属于可燃物。另外,由于高层建筑构造相对复杂,人员过于集中,使得不燃结构的建筑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增大[1]。同一般火灾相比较,高层建筑火灾具有以下特点:火势蔓延快;逃生困难;人员集中,容易造成重大伤亡;消防设施不够完备,扑救困难。基于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在发生火灾时,及时通过安全逃生系统进行安全疏散和逃生,才是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措施。
2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
2.1安全逃生系统的基本构成
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承担着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和逃生功能,主要包括安全出口、逃生楼梯、消防电梯、防火门等供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的通道[2]。现代高层建筑内人员的安全逃生主要依靠安全出口和逃生楼梯。为了避免人员在逃生通道中出现拥挤和踩踏等不利于安全逃生的现象,除了常规的安全逃生设施外,在人员密集的特殊高层建筑内,也设置了包括消防电梯、避难梯、救生袋和避难滑梯等在内的辅助安全逃生设施。
2.2安全逃生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的可靠性高低决定着其能否有效承担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和逃生功能。影响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人、环境、管理的因素。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同性别和年龄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反应时间、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和逃生行动能力存在差异,导致火灾发生时的安全逃生行为不同。一般来说,老人、孩子和女性的安全逃生能力相对较差。不过,火灾时人员逃生行为基本遵循/尝试)失误)再尝试0的循环认知模式[3]。管理因素包括在日常活动中,定期对楼内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逃生演练,让楼内人员熟悉安全逃生路线;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全逃生设施及辅助安全逃生设施的完好。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高层建筑内本身设计的安全逃生通道状况、配备的安全逃生设施状况和人员状况等。足够数量的安全逃生出口能有效保障人员的安全撤离。在进行建筑逃生设计时,尽量将安全逃生通道设为人员日常行走的通道。照明和指示可以指明逃生方向,使人员迅速安全地撤离。照明和逃生指示设备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安全逃生的效率,是保证安全逃生的重要设施。由于人员在建筑物内分布具有随机性,造成安全逃生较为复杂[4]。
3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安全逃生系统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安全逃生系统,能够使人员全部逃生到安全区域。因此,安全逃生系统设计其实就是以逃生时间为中心进行的人流组织设计,逃生时间是安全逃生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控制指标。本文以成都某18层宾馆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安全逃生时间进行计算,确定该宾馆的安全逃生系统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3.1计算方法
目前,安全逃生时间的计算方法很多,每个方法都有其自身优点和缺点。由于在进行安全逃生系统设计时,并不需要安全逃生时间的准确数据,只需要确定其是否满足安全逃生要求。因此,文章采用最常用的四阶段法。四阶段法是指将逃生时段分为4个时段。第1时段:从室内向客房门口的逃生;第2时段:从客房门口向室内楼梯间入口处的逃生;第3时段:从室内楼梯间入口到室外楼梯的逃生;第4时段:从室外楼梯向地面的逃生。各时段所需时间的总和即为总的安全逃生时间。只要总的安全逃生时间小于高层建筑的允许逃生时间,则该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可靠性符合要求。
3.2计算参数
(1)假定火灾发生在该宾馆第10层距楼梯口最远的房间,安全逃生采用楼梯,楼梯宽度1.75m,楼梯设置在楼层的最右侧。(2)酒店第3层为娱乐室,人数较多;4~18层为客房,每层10个客房,单侧依次排列;每个客房长5m,宽3m;发生火灾时第3~18层共有人数550人。(3)根据经验,楼梯上人流的逃生时间为楼梯高度h的4倍,即酒店第1层楼梯高6m,第2层楼梯高5m,第3~18层楼梯高4m。(4)允许逃生时间[5]:高层建筑的允许逃生时间按5~7min考虑,即300~420s。(5)逃生速度[5]:人群在平地上的逃生速度大约是1m/s(拥挤状态下)。(6)通行系数[6]:我国的防火规范中,门或走道的通行系数为:平地1.3人/(m#s),楼梯1.1人/(m#s),第1层到第3层设室外逃生楼梯。
3.3理论计算
该宾馆4~18层情况相同,可选其中一层进行分析,选第4层来进行计算。
3.3.1第1时段逃生时间T1
T1为第4层每个客房人流从室内到房门口所需时间,可由室内最远点到门口的距离和人流疏散速度来确定,即T1=L1/V1。在紧急情况下的水平行走速度,男人为1.35m/s,女人0.98m/s,儿童和老人0.65m/s[5]。按最不利条件考虑,取0.65m/s。室内最远点到门口的距离为5m,因此有T1=7.7s。
3.3.2第2时段逃生时间T2
T2为人流从各房门口通过走廊到达楼梯口所需时间,可由各房门口到达楼梯口的走廊长度L2和人员在走廊上的通行速度V2来确定,即T2=L2/V2。房门口到达楼梯口的走廊长度最远为30m,最近为3m,人流疏散速度按0.65m/s计算,所以有:T2max=46.2s,T2min=4.6s。由于单个客房居住人数少,每个房间的人从房门口通过走廊到达楼梯口时,能依次顺利地逃生下去,并不会发生滞留。因此,第1、第2时段总逃生时间只需考虑其最大值,所以有Tmax(T1+T2)=53.9s。
3.3.3第3时段逃生时间T3
由于各客房情况相同,第4~18层人流从各自房门口通过走廊到达楼梯口都不会发生滞留。当火灾发生时,各层人员同时通过楼梯向下逃生,逃生情况相同,每一层的人流都不会与它相邻的上下层发生滞留。但是,由于第3层人数较多,当4~18层的人流陆续逃生到达第3层时,就可能发生滞留。要直接计算人流在第3层楼梯口的滞留时间并不容易,可以将这段滞留时间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计算:¹第18层最后一股人流到达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所需的时间;º第4层最先一股人流到达第3层与第18层最后一股人流到达第3层楼梯口期间所需时间。第4层最先一股人流从室内到逃生楼梯口所需时间为12.3s,从逃生楼梯口到达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所需时间为16s。因此,第4层第一股人流在第28.3s时,到达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第18层最后一股人流从室内到达逃生楼梯口所需时间为53.9s,从第18层逃生楼梯口到达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所需时间为240s。因此,18层最后一股人流在第293.9s时,到达了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
4结论
(1)在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设计中,应严格按照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6、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的相关要求,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途、楼内疏散距离等因素,进行安全逃生时间的计算和可靠性分析,以此确保每一层楼的防火门、安全疏散通道等安全疏散设施符合紧急情况下人员进行安全逃生的需要。(2)高层建筑物内应配备适宜楼内人员的辅助安全逃生设施,使安全逃生系统真正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本身存在设计缺陷的高层建筑,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补充配备安全逃生设施设备,以弥补消防安全的缺陷。
作者:勾红英吴玫罗智文陈星工作单位: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筑的现状,指出建筑电气是建筑的一部分,做好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性和节能性是建筑电气设计师的职责。分别从电源、供电线路、消防、变压器、电机、照明几个方面介绍了建筑电气设计对建筑的安全性节能型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全性;节能型
引言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建筑智能化、自动化使建筑用电量猛增。城镇一体化建设的加速,我国的建筑面积以每年十几亿平方米的速度递增。据建设部和国家建材局的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7%。建筑节能在建筑行业势在必行。这些都要求建筑电气工程师发挥才智,既要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给居民提供舒适、方便的生活空间,还要尽可能的做到减少建筑耗能。下面分别从建筑电气设计安全和节能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建筑电气设计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设计规范是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设计准则,它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和对建筑的质量要求,是建筑电气设计者设计的标准。
建筑电气设计应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保证建筑的各项功能稳定连续运行,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快捷。
建筑电气设计是建筑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综合经济因素,既要考虑初投资也要兼顾以后的运行费用,以求得建筑生命周期内费用最低的目标。
二、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性
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性从电力供应、供电线路、电气设备的接地、建筑消防控制方面进行了分析。
2.1电力供应
电力在现在建筑中占有重要作用,没有了电,建筑就会处于瘫痪状态。保证建筑电力的稳定供给是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得基础。因此,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具体数量应根据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此外,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或燃汽轮发电机组,要求在15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事故用电。对于高压开关柜应根建筑标准,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开关手车式高压开关柜。对于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主楼内是不允许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对于容量低压配电屏的出线,应做成手车式。
2.2供电线路
居住建筑中各种电路繁多。为保证各种设备电路的稳定、安全运行,供电电路的主线截面不能随意更改。如果要更改也要参照规范作相应的计算验证后再更改。否则线路截面的变小,使电阻变大,功率过载将导致电路发热或引发火灾。
2.3电气设备的接地
现在建筑中存在电脑、电视、冰箱等大量电子设备,电子设备通过保护接地系统的重复接地与共用接地体相连,为保证人员安全,此共用接地体的电阻不应大于1Ω。
2.4建筑消防控制
建筑消防设计指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包括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中心和气体自动喷射灭火及自动洒水灭火系统等四个部分,实现报警灭火自动化。其中,消防线路要求要求穿金属管或者暗敷,目的是火灾发生后可以保持消防线路的正常使用,保证信号、命令得到有效的传输。消防水泵的控制尤为重要,为且确保安全,消防水泵的控制应设置两路:一条由引至消防水泵控制柜;另一路则引至消防控制室。
三、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性
建筑电气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为降低建筑的能耗,建筑电气设计师也应从全盘考虑,既要兼顾初投资还要考虑建筑电气的运行能耗。下面分别从变压器、线路、照明几个方面给与分析。
3.1变压器的选择
变压器应选用节能型变压器,高导磁的优质冷轧晶粒取向硅钢片和先进工艺制造使硅钢片的磁场方向接近一致,可以铁心的涡流损耗;良好的接缝密合,可减少漏磁损耗。与老产品比,节能型变压器空载损失和短路损失降低,10kV系列分别降低41.5%和13.93%。平均每千伏安年节电9kW•h[3]。节能型变压器,因其具有损耗低、质量轻、效率高、抗冲击、节能显著等优点,而在近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变压器的容量选择。理论上计算变压器负载率为50%时,变压器的有功耗能能耗最小。但此时变压器的无功能耗增加,因此要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后进行选择。工程中变压器的容量选择在考虑初投资和运行费后,一般变压器的负载率取容量的80%。
3.2配电线路损耗
建筑中供电线路长且多,由于电阻的存在,当电流通过时就会产生功率损耗,其计算公式是:式中:ΔΡ—三相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I—线电流;R—线路相电阻。对于供电线选定的条件下,“R”值不变。可见电流越大,电路损失越大。线路的电阻R=ρL/S,电阻与电阻率ρ、导线长度L成正比,与导线截面S成反比。要减少电阻损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选用电阻率ρ较小的导线,如铜芯导线较佳,铝线次之。减少导线长度,在设计中线路应尽量走直线少走弯路,另外在低压配电中尽可能不走或少走回头路。变电所应尽可能地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供电半径。增大导线截面积,对于较长的线路,在满足载流量、热稳定、保护配合及电压降要求的前提下,在选定线截面时加大一级线截面。这样增加的线路费用,可以由以后的运行费用抵消。
3.3电动机的节能分析
减少电动机损耗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但是在具体工程中电动机通常都是水暖及建筑等专业设备所配套的,因此电气设计节能措施主要在运行过程中。除了就地电容器补偿减少线路损耗外,还应减少电动机低效率的轻载和空载运行。主要的措施是采用变频调速控制电动机使其适应负载的变化,以提高电动机轻载时的效率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如对于空调系统的循环泵采用变频控制后空调系统的运行费可节约30~40%。
3.4照明节能
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的损失,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通常的节能措施有以下几种:(1)充分利用自然光,在设计中电气设计人员应多与建筑专业配合,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光使之与室内人工照明有机地结合,从而节约人工照明电能。(2)使用高效节能灯具和高效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公共建筑场所内的荧光灯宜选用带有无功补偿的灯具,紧凑型荧光灯优先选用电子镇流器,气体放电灯宜采用电子触发器。(3)对于照明灯具进行控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电方法。根据照明使用特点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卧房、病房、客房等床头灯可采用调光开关,高级客房采用节电钥匙开关,公共场所及室外照明可采用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走道、楼梯等人员短暂停留的公共场所可采用节能自熄开关。公务员之家
四、结语
建筑电气的安全和节能措施还有很多,设计的节能潜力很大,广大电气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应精心考虑,反复比较设计方案,拿出一套符合各种技术指标,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行之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从而达到真正安全节约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建筑业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论文摘要]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它关系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分析我国建筑业安全现状,提出实现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建筑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效益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目标,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各企业家的共识。而安全却是效益的前提,因为安全的结果决定了效益的大小。为此,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目的就是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项目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但现在仍有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的同时,没有认清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三、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安全意识淡薄。由于企业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造成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三)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四)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深入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四、安全控制的措施
(一)宣传问题。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要对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内容深思熟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克服单调枯燥的方法,变传统说教方式为寓教于乐,采用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报刊、安全漫画展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把基本精神广泛宣传贯彻。
(二)加强培训教育问题。培训教育的重点是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各级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章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而且要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本质安全。
(三)责任问题。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咬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不放松。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四)制度执行问题。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要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没有安全许可证、没有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企业坚决不允许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事故防范能力,保障一线操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分散企业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例会、安全巡查和不良安全行为记录公式等制度。
(五)治理问题。要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从源头做起,搞好专项治理。从近几年各地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种类来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触电等。故要定期开展企业项目部、班组检查制度,要做到查问题、找隐患、对存在危险源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发挥其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的作用。事实表明,针对薄弱环节实施的专项治理是遏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
(六)监督问题。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执法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和专业齐全的执法监督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各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应切实履行职责,监督人员要时刻牢记质量、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责任,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水平。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提升安全监督档次。
(七)查处问题。对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并对其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凡有章不循,违规不纠,屡出事故的企业应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另外还要视其情节轻重及责任大小,给予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执业资格或停止投标的处罚。典型案例要进行新闻媒体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促进工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