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17 04:51: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格式

一、构成项目

1、构成项目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封底。其中“注释”与“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2、各项目含义

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院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等内容组成。(具体见封面格式)

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200—300字之间。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目录: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的对应页码。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正文字数以6 000—8000字为宜。

注释: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等形式。

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二、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1、纸型及页边距

2、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4号宋体加粗,上下各空一行。固定内容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论文副标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作者、学校、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成绩一栏内容留空,由论文答辩机构手写。

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排在封二或另起页,标题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三个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3-5个,词间空一格。

目录: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内容用小4号仿宋。

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1)”,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附录:项目名称为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正文。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

4、表格

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

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xx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表体: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段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

5、图

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 xx图”,用小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6、公式

文中的公式应居中编排,有编号的公式略*左排,公式编号排在右侧,编号形式为“(1)”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较长的公式可转行编排,在加、减、乘、除号或等号处换行,这些符号应出现在行首。公式的编排应使用公式编辑器。

7、数字

共2页,当前第1页12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8、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9、计量单位

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0、页码

全文排印连续页码,页码居中。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高速公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其意义

摘要:近几年信息化在企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速公路这种大型的工程建设企业,硕士论文信息化对于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影响最大,使会计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信息化;会计

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管理是企业行之有效的一种内部控制方法,在一个企业里会计的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在进行核算时,货币是其直接的操作对象,直接联系到企业的盈利与亏损,会计的财务核算能够正确的指导企业的经营方向以及经营策略的制定,高速公路是一项大的工程,其中的会计职能更加重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会计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的形式了,目前的会计管理方式形成了一个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工作模式。

一、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职能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中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经营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对于高速公路经营的核算主要是通过货币的运算,以及对结果进行统计、确认、分析、记录等步骤,最后对高速公路的经营情况做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分析,通过在核算中发现的问题,来对高速公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监督职能就是针对高速公路中的每个和经济活动有关的项目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能够按照计划预定的程序进行,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些经济活动作出监督,保证其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高速公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可以把我国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单机应用时期、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局域网单项应用时期、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时期。

1.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单机应用时期。

高速公路多是国内的大型工程,会计的早期管理时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高速公路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而进行的生产管理的电子化过程。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电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在电脑的不断普及下,企业抓住了电脑能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便利,所以在公司的管理中就引入了计算机,其中会计领域深受益处,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会计行业的整体面貌,或者说计算机让会计的工作方式完全从一个形态进入了另一个形态,电子技术使会计的工作效率更高,并且结果更为准确,会计是企业的优秀部分,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是整个高速公路快速运转的推动剂,在更为快捷的财务预算系统下,高速公路的施工进程得到很快的提升。所以说这个时期可以说是高速公路会计信息化的初始阶段,虽然技术不成熟,但是却给高速公路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帮助。

2.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局域网单项应用时期。

对于高速公路的企业里,有着多个机构和部门,所管理的事物繁多,采购、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安全检查等等多个方面的管理都需要高速公路企业来承担,这样就为单机的电子会计系统提出了挑战,众多事宜已经不再是单机的会计模式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高速公路里会计就从单机电子信息系统向着局域网进行转型,这个时期中高速公路会计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职责,而是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系统的职责,整个信息网的系统中分工明确,每个会计负责不同的区域,最后再由总的会计对上述的各个部分进行整合结算。这样就完成了高速公路会计的由单机向局域网系统的转变。

3.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时期。

这个阶段的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管理的水平就非常高了,这个集成的信息化的系统中,能够对整个高速公路企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密的核算和严格的监督。这个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是不断按照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而发展来的,具有系统性、准确性、全面性、完善性的特点。这个时期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大型的智能化工具,可以自动的对高速公路中每个施工的环节进行把握,做出科学的预算,为企业找到最有效的施工设计方案。现在很多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出了多个企业会计管理的软件,实用并且安全,这是高速公路企业得以更为快速发展的有效工具。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在近几年已经非常的完善,然而随着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改变,会计的信息化也会不断的升级,随着企业对会计的要求做出新的改变。

三、高速公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1. 信息化在高速公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对于高速公路这种大型的工程建设,核算是企业良好运营的大事,尤其是工程成本的核算,整个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施工、护理等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每个活动都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本,高速公路企业也是市场经济的实体,同样也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获得利润的最大化,科学的高速公路企业核算系统就为这种企业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成本核算、支出和收益核算永远都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也是企业能够得以继续正常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高速公路企业资金预算系统,这个工作过程正是会计的职能之所在,会计是高速公路企业中资金运算管理的直接参与者,这就需要会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而信息化系统就为这个体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使企业会计的管理核算工作更加的便捷,更加的方便,信息化的实现多是靠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固有的特点就是准确、快速也体现了出来。信息化对于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意义一方面就是在核算模式的升级,计算机使整个企业的数据运算系统能够准确全面的进行,节省了人力,同时也节省了时间。

2. 信息化在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监督中的意义。

监督是企业中会计的又一大职能,财政是企业运作的主要风向标,会计则是对风向标做出统计和计算的人,会计对高速公路工程流程中的每个细节做出统计计算,这种统计计算也可以说就是一种工程监督,会计会对工程资金细节问题进行综合整理,哪边出问题都可以反映在会计的统计计算结果中,尤其是像高速公路这种大型的工程中,有人会觉得工程大很难做到管理的全面,所以就会打工程的主意,这些都逃不过会计的法眼。信息化对于

--> 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意义另一方面就在于监督管理上的便利。信息化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运算系统,更是一个科学的监控系统,能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反映,在高速公路企业的监督管理中我们可以应用相关软件,对企业进行全程的检测,当会计的计算出现异常现象时,软件就能及时做出提醒,这样就不至于像以前一样,即使存在问题,被会计计算出来,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分析软件导致问题不能被发现,最后给企业带来危机时才被人们注意。信息化在会计的管理中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信息化对现代企业的意义重大,尤其是高速公路企业的会计经营管理这一方面,在给会计的管理带来准确便利的同时,还可以对整个市场的行情做出分析和判断,能够带给会计第一手的市场信息,这些都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所以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信息化管理有重大的意义。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论述

摘要: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会计毕业论文指导采取的是导师制全程跟踪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但是总体来说论文质量水平不高。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中综合性环节,如何提高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自我综合素质,是指导管理的优秀。而不只是单纯作为业务技能考核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

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一般流程

高职学生学制三年,其中一般安排第六学期为校外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大多数院校对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实施的是全程跟踪法。一般在第五学期末进行指定论文指导老师、写作前辅导、选题;在第六学期采用电话、邮件等指导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其中分阶段性检查指导跟踪指导最后是写作后总结(成绩评定和论文答辩)。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学生在此环节没有太多收获及提高,已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一)随意选题

为了降低学生选题难度,导师一般会指定一些题目,然后学生从中选择或自拟。但是普遍存在选题集中且理论性较强,毕业论文不能与实际工作问题结合,不关注专业动态题目陈旧等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学生根本没有想法,不会选题而随意选题,严重缺乏专业积累,理论水平不够。

(二)论文撰写能力有限

首先,校外实习导致学生很难搜集图书报刊等资料,即使从网上找一些资料,却不进行阅读整理,抄袭情况严重。其次,不了解新法律法规政策,内容陈旧。最后,确定写作基本思路不清晰,语言组织表达不佳,逻辑论证能力不足。

(三)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

而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参加实习工作,相对于校园生活工作压力较大而无心写作。另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和体会到毕业论文的意义所在,而认为其只是走形式,好坏一般都会过,态度不够认真。

(四)导师方面

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多数采取的是导师制。由于学生多,教师相对较少的客观情况致使,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根本无精力深入指导每位学生。主观方面,由于但毕业论文指导不参与期末考核及职称评定等问题从而被忽视,使论文指导停留于形式。

三、加强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主要环节

(一)选题

题目是论文的关键。是否为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以及是否能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是写论文的现实意义所在。1.实习一定时间后确定题目在第五学期末,导师可先让学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或是熟悉的研究方向。第六学期第一个月实习期间,结合专业、结合实习单位、结合实际问题,特别要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工作流程,财务核算、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经过学生的认真实习,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并且要向校外指导老师、有经验的同事和领导探讨,进行系统总结,从而和校内导师共同确定题目。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区别对待对于某些学校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用一个真实企业案例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代替毕业论文,以检验其专业理论及会计技能掌握情况而更有意义。多数学校会计毕业实习存在专业不对口,也可以考虑毕业实习环节在校内进行业务核算代替毕业论文。与以往的会计综合实训不同的是,行业不再为工业或商业企业,而是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使学生今后就业零距离,掌握的会计技能更实用化。3.对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高职院校毕业论文目前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形式均为毕业论文,高职类有所区别本科类,理论知识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可以从理论性更偏向实用技能性题目,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如方案设计类、调研报告类、分析报告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可以更多层次发现问题,通过论文研究解决问题,也是在职业能力范围内的,真正符合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撰写能力

经济管理类学生虽然多数是文科生,但本身写作水平不高,大学也很少有相关课程进行写作训练。开设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打好写作技能基础。如开设经济用应文写作选修课程。也可以开展论文写作讲座,介绍论文基本格式,如何拟定论文大纲等。另外每个班级也可以订阅一些会计方面的杂志、期刊等,丰富学生视野,同时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专业课理论性教学中,教师要安排专业论题、讨论、撰写,每门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至少上交一篇课程论文,作为平时作业。每学期给学生一个会计主题,然后学生用PPT报告,演讲等形式汇报,由专业老师评审,评选,使学生平时积累写作基本功。

(三)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素质

加强校内实践环节教学,加强专业基本技能掌握。同时,专业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专业的学术期刊,聘请企业和社会专业专家进行学术前沿知识讲座。举行多种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与校外实习单位建立长期有效合作关系,进行认识性实习。认识性实习可以使学生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

(四)建立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所谓双导师就是:企业的实习主管和学校的专业教师都作为论文的指导教师,这样可以结合实习主管的技术优势和学校教师丰富的知识,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由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侧重工作实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由校内专业教师偏向理论给予写作指导,总结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论文量质量。

(五)建立论文质量评价小组

在进行论文质量评定时,必须要严格进行检测,以防止学生大肆抄袭、蒙混过关,提高导师责任心,重在质量而不是数量。从论文大纲到定稿整个指导过程中,要使用指导记录表,以记录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质量评估小组要在指定阶段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另外,在传统导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外,还应加入校外单位评价环节,此环节由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管理人员组成,根据论文实际应用性,解决问题情况作出评分,以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提高校企合作,提高论文质量。

四、结束语

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只有教师把专业基础渗透在平日每一教学环节,学生在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把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综合运用到实践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并能够创新,在最终毕业时就能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

作者:尚峥 单位: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研究

摘要: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会计毕业论文指导采取的是导师制全程跟踪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但是总体来说论文质量水平不高。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中综合性环节,如何提高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自我综合素质,是指导管理的优秀。 而不只是单纯作为业务技能考核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

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一般流程

高职学生学制三年,其中一般安排第六学期为校外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大多数院校对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实施的是全程跟踪法。一般在第五学期末进行指定论文指导老师、写作前辅导、选题;在第六学期采用电话、邮件等指导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其中分阶段性检查指导跟踪指导最后是写作后总结(成绩评定和论文答辩)。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学生在此环节没有太多收获及提高,已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一)随意选题

为了降低学生选题难度,导师一般会指定一些题目,然后学生从中选择或自拟。但是普遍存在选题集中且理论性较强,毕业论文不能与实际工作问题结合,不关注专业动态题目陈旧等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学生根本没有想法,不会选题而随意选题,严重缺乏专业积累,理论水平不够。

(二)论文撰写能力有限

首先,校外实习导致学生很难搜集图书报刊等资料,即使从网上找一些资料,却不进行阅读整理,抄袭情况严重。其次,不了解新法律法规政策,内容陈旧。最后,确定写作基本思路不清晰,语言组织表达不佳,逻辑论证能力不足。

(三)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

而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参加实习工作,相对于校园生活工作压力较大而无心写作。另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和体会到毕业论文的意义所在,而认为其只是走形式,好坏一般都会过,态度不够认真。

(四)导师方面

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多数采取的是导师制。由于学生多,教师相对较少的客观情况致使,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根本无精力深入指导每位学生。主观方面,由于但毕业论文指导不参与期末考核及职称评定等问题从而被忽视,使论文指导停留于形式。

三、加强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主要环节

(一)选题

题目是论文的关键。是否为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以及是否能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是写论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1.实习一定时间后确定题目

在第五学期末,导师可先让学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或是熟悉的研究方向。第六学期第一个月实习期间,结合专业、结合实习单位、结合实际问题,特别要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工作流程,财务核算、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经过学生的认真实习,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并且要向校外指导老师、有经验的同事和领导探讨,进行系统总结,从而和校内导师共同确定题目。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区别对待

对于某些学校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用一个真实企业案例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代替毕业论文,以检验其专业理论及会计技能掌握情况而更有意义。多数学校会计毕业实习存在专业不对口,也可以考虑毕业实习环节在校内进行业务核算代替毕业论文。与以往的会计综合实训不同的是,行业不再为工业或商业企业,而是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使学生今后就业零距离,掌握的会计技能更实用化。

3.对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目前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形式均为毕业论文,高职类有所区别本科类,理论知识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可以从理论性更偏向实用技能性题目,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如方案设计类、调研报告类、分析报告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可以更多层次发现问题,通过论文研究解决问题,也是在职业能力范围内的,真正符合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撰写能力

经济管理类学生虽然多数是文科生,但本身写作水平不高,大学也很少有相关课程进行写作训练。开设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打好写作技能基础。如开设经济用应文写作选修课程。也可以开展论文写作讲座,介绍论文基本格式,如何拟定论文大纲等。另外每个班级也可以订阅一些会计方面的杂志、期刊等,丰富学生视野,同时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专业课理论性教学中,教师要安排专业论题、讨论、撰写,每门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至少上交一篇课程论文,作为平时作业。每学期给学生一个会计主题,然后学生用PPT报告,演讲等形式汇报,由专业老师评审,评选,使学生平时积累写作基本功。

(三)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素质

加强校内实践环节教学,加强专业基本技能掌握。同时,专业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专业的学术期刊,聘请企业和社会专业专家进行学术前沿知识讲座。举行多种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

与校外实习单位建立长期有效合作关系,进行认识性实习。认识性实习可以使学生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

(四)建立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所谓双导师就是:企业的实习主管和学校的专业教师都作为论文的指导教师,这样可以结合实习主管的技术优势和学校教师丰富的知识,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由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侧重工作实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由校内专业教师偏向理论给予写作指导,总结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论文量质量。

(五)建立论文质量评价小组

在进行论文质量评定时,必须要严格进行检测,以防止学生大肆抄袭、蒙混过关,提高导师责任心,重在质量而不是数量。

从论文大纲到定稿整个指导过程中,要使用指导记录表,以记录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质量评估小组要在指定阶段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另外,在传统导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外,还应加入校外单位评价环节,此环节由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管理人员组成,根据论文实际应用性,解决问题情况作出评分,以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提高校企合作,提高论文质量。

四、结束语

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只有教师把专业基础渗透在平日每一教学环节,学生在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把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综合运用到实践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并能够创新,在最终毕业时就能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当下,会计专业是一个热门专业,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但是,高校会计专业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有余,注重实习不足的现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习能力的培养,导致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高校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学生在实习中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会计 实习 创新 高校

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或其它涉及经济核算的主体,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支和资产运作的学问,是以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诸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财务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无论是在国外(如美国)还是在中国,会计专业一直都是高校中的热门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因此,跟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不错的。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就是大学生在修完全部课程后,具备一定的综合、系统的知识,然后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以锻炼自己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然而,对于刚走出大学校园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来说,由于经验不足,对社会没有充分的了解,在企事业单位实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时存在的问题

(一)对毕业实习没有足够的重视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强调要加强实践性教学,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但是,仍有很多高等院校没有把毕业实习放在日常教学的重要地位,忽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从而把毕业实习当做辅助课堂进行教学,没有依据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来合理安排毕业实习的学时,教学组织缺乏系统性。此外,由于高校对毕业实习缺乏重视,导致很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把毕业实习当做以后找工作的方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教学思想没有转变。教学思想是教学的总大纲,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对高等院校的教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认为教学主要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理论文化知识。教学方法不完善。在很多高校的教学课堂上,还是能看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导会计教学的现象,换言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始终在影响着现代高校的教学。缺乏科学、先进的考评标准。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教育部门虽然每年都会对高校的教学状况进行评估,但是,教育部门的评估内容则是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比较重视,而且,这一点也可以从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评估内容和标准看到,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只是要求具备初步的水平即可。而对学生是否具备实际工作能力、能否能适应社会需要,则缺乏必要的、具体的、系统的和科学的考评要求和标准。

(二)校外实习实际成效差,与找工作发生冲突

由于会计岗位往往会接触企业的优秀机密,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企业都不愿意给学生提供实习的职位。即使提供实习岗位,由于负责指导会计实习的人员业务素质有限,对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也不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通过种种社会关系能够进入实习单位,但企业由于忙着“运转”,对学生的实习也就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账簿等资料,或做一些闲杂事务,收不到实习的效果。

此外,很多高校的校外实习时间安排的不合理,造成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发生冲突。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在日后能有个稳定的工作,就不把实习放在心上,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找工作上。还有的学生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开具虚假的实习鉴定。还有的学生直接从网上“复制”一份交给学校。

二、应对会计专业毕业实习问题的措施

目前,会计专业是一个热门专业,很多企业都表现出了对高素质、高能力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理应引起高校足够的重视。因此,高校要想法设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毕业实习的方法和管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制定一个完善、合理的毕业实习计划

合理、完善的毕业实习计划,可以有效的提高会计专业毕业学生的实习质量。因此,指导教师应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完善的、合理的毕业实习计划,确定会计实验教学大纲,完善会计实验教材,规定教学目标、明确考试要求、统一考核标准。学生的实习资料应该是在样本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理,而不是简单地从实习单位“拿来”的样本资料,在实习资料的整理过程中,既要把会计业务的完整性、真实性、全面性体现出来,也要把业务题型的代表性、逻辑性和典型性体现出来。

(二)调整校内实习时间,避免与学生的找工作时间“撞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为了将来能有个更好的工作,对学校的实习越来越不重视。这是因为高校安排的实习时间大多在最后一学年的下半学期,而此时也是学生急于就业,忙于找工作的高峰期,这就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发生了“冲突”,造成了“撞车”。因此,高校要合理安排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避免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发生“冲突”,造成“撞车”。比如可以在大三上学期就安排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实习,而在大四上学期就安排本科生进行实习,校内模拟实习要尽量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周末时间进行,使学生能够完整地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完成学习训练。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将会逐年增加,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注重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强化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践,不仅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能更好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摘要:针对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而毕业生又不能满足的现状,本文运用改进AHP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通过递阶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建立初步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阐明AHP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建立改进的数学模型;最后,计算指标权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对高校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会计专业 毕业生 素质评价 指标体系 改进AHP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评价。上世纪末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目标。毕业生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有必要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评价[1]。会计专业是我国高校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清代焦循《孟子正义》指出:“零星算之为计,综合算之为会。”但现在的会计专业远远突破了这个局限性,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多角度分析,从多层次全方位反映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为高校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提供有益的指导。

1 初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牢固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熟悉会计核算的理论和方法,掌握财务分析策略和技巧,具备出纳岗位、成本核算、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实用技能,从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3]。指标体系构建是系统评价的基础性工作,构建方法通常是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然后根据尺度衡量,既要运用逻辑推理方法,也要以事实为依据,将主、客观因素相结合,通常使用专家评价法、经济分析法和运筹学方法等。结合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的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2 权重计算数学模型

权重是某一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是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权重的确定结果直接影响评价科学性和准确性。确定权重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判断法、德尔菲法、集值统计迭代法、相邻指标比较法、层次分析法、最大熵法、复相关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权重计算和系统评价。但该方法在遇到因素众多、规模较大的问题时,难点在于构造判断矩阵,容易出现判断矩阵难以满足一致性要求的问题,往往难以进一步对其分组。而判断矩阵的阶数越大,元素间两两比较判断的次数就越多,很难达到一致[4-6]。

4 分析与启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指标的权重不同,即对毕业生素质评价结果的影响不同。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有主次之分,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论上也应当相应地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因此在制定会计专业培养方案时,一级指标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会计知识和综合素质,二级指标要着重培养业务操作、会计核算、财务会计、职业道德、经济管理等方面。

作者简介:李丽娜(1972-),女,辽宁锦州人,锦州市财经学校,讲师。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浅谈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标准发生了变化。本文分析了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探讨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方法。

【关键词】会计 毕业生 就业难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更加体现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一些文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也相继开设会计类专业,以及一些地区开设的会计培训班及会计技校,使会计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明显供大于求。就我校而言,在2011届毕业生中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就达270多人。

在中国毕业生网的2010年和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难是当前一个社会问题。

二、造成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自身原因

1.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向市场,会计专业毕业生明显供大于求,但部分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不能着眼现实,从实际出发,往往“眼高手低”,不能更好地就业。

另外,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毕业生希望自己月薪在2000元左右,对薪酬较高的期望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的产生。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各院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相对错位。许多职业技术院校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在专业设置上不是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而是等、靠政府下指令,习惯于向上伸手,希望政府能出台保护学校的政策,企盼上级用行政手段去解决市场经济条件的招生就业问题,使学校丧失生机与活力。

2.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学质量的巨大反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最初是通过扩大原有高校的招生规模,后来是升级一批中等职业院校去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在已有的资源水平上来培养急剧增多的生源,其质量水平下降将是不争的事实。

(三)社会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会计专业是供需两旺的热门专业。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人数排名中,会计学以0.73万的失业量排名第5;但同时,有关报告显示,在2010届主要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排名第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双高”现象的存在显现出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之多,就业竞争之激烈。

2.供需不均衡。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也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就业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3.各企业选人挑剔。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据相关资料表明,当前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远没有往届毕业生的好,因为用人单位从企业发展出发会着重考虑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的会计人员。

三、改善会计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

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用人单位应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

(三)各院校的具体措施

1.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就业率的主线。会计工作岗位是专业性强的专业技术岗位,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使毕业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必须加强对学生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提出以强化应用能力为主线,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大实践实习教学力度,培养应用型人才。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高等学校办学特色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系部、教研室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则。

3.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要创建严格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校要经常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获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生市场就业情况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查阅文献,搜集相关数据调查分析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供需状况,及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会计专业相关岗位职责,了解市场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要求。

0 引言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搜集相关数据调查分析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供需状况,及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会计专业相关岗位职责,了解市场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从而为探索市场竞争环境下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1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供给与需求分析

1.1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供给状况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亦是如此。笔者统计了2007~20011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及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详见表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近五年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1年的毕业人数是2007年的3.5倍,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占全国毕业生人数的比重从 2007年的0.751%上升至2011年的1.983%,增长了164.05%。因此,每年大批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涌入社会,他们的就业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

1.2 会计本科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 根据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近期的《2012年第二季度全省主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与去年同比,用人单位数增加7%,入场求职个人数增加12%,但投放市场就业岗位数减少5%,求人倍率0.59,下降0.1。表明尽管用人单位数量略增,但是招聘规模缩减,个人就业难度要大于去年。与第一季度数据相比第二季度用人单位需求前五位的专业依次是市场营销、计算机、财务会计、金融经济和机械设计及制造,财务会计专业需求量以6%稳居第三位。详见图1。在这前五位的专业中,个人供给除了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供给大于需求外,其余四个专业均是需求大于供给,财务会计专业需求为6%,而供给只有2%。详见图2。二季度进入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表示,对应聘人才无具体要求的占32%,其余对应聘人均要求1至5年不等的工作经验,这无疑削弱了应届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根据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在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前50位中,会计专业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4%,位于第25位。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前50个职业中,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以6.8%居首位,出纳员以3.7%居第三位。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中,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以增幅2.26%居首,出纳员以增幅1.15%居第二位。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源充足,用人单位需求量稳中带升,前景乐观。然而在麦可思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前10位的排行榜中,依然看到了会计专业的身影,以失业量0.73万人位居第5位。为什么会出现“双高”(高就业率和高失业率)现象?

主要是因为目前各个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的时候,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者实践履历,并对会计法规和税务法规等相关准则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的员工。但是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毕业生还不能达到这种高的水平,也就是说我国的会计专业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水平与当前市场上的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3 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 ①主要就业岗位。据调查分析,在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大概是有这么几种,比如财务会计、税务部门、审计助理、出纳、收银、销售代表、销售助理等。②主要行业走向。从专业的就业前景来说,会计专业的就业面还是比较大的,能够涉及的行业也比较多,据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会计毕业生能够从业的行业有:工商财务、物流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贸易、制造业、电信及其他电子信息传播服务业。③就业单位类型。根据调查分析发现会计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主要是民营企业和个体最多,其次是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在银行和政府机关工作的毕业生是最少的。

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笔者调查了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华德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之友,用友公司,安越咨询公司,世纪金花股份有限公司,浦东发展银行共7家合作企业,从对用人单位的访问与调查看,用人单位对从事与会计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如下:

2.1 良好的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应该树立爱岗敬业、诚信守信、富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等职业道德,这也是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考虑的关键因素。

2.2 扎实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包括会计专业大学生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自学素质的把握。基础知识方面,学习和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求职的基础,其中英语和计算机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专业知识方面,专业理论是会计专业学生进入不同行业的通行证,只有取得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才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准入资格。财务会计、金融学、管理会计、税法学、商法、审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是最重要的10项知识要素。同时还要具备相关职业证书,比如会计从业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CPA、英语等级证书及计算机证书,这些都是其综合素质强的表现。

2.3 较强的实践能力 实践经验对会计人员非常重要,通过权威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可以看出,基本核算岗位一般需要1-3年的工作经验,中高层次会计人员需要3-5年的工作经验。缺乏经验是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的拦路虎。

2.4 终身的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这就要求当代的毕业生在离开学校后,能具备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及时掌握行业动态,更新业务知识。

2.5 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企业财务工作中,会计人员是要和各个部门、多种专业人员相互沟通的,会计工作的开展是依赖于财务同事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这其中,交流、沟通、协作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提高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摘 要:毕业论文是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由于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等原因,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应通过提高认识、加强指导、合理安排时间、加强考核等途径,提高五年一贯制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高职 会计专业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综合反映。

一、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选题不合理

有些学生选题角度过大,论文往往内容空洞、肤浅、泛泛而谈,缺乏深入分析,无针对性。有些学生的选题过深过难,脱离自身实际水平,常常出现中途重新选题、改题的情况。此外,学生之间选题重复现象比较严重。

2.内容不充实,论证不充分

学生往往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搜集论文相关资料,对收集的资料没有进行认真筛选和甄别,只是简单拼凑起来,导致材料不能很好地支撑论文的观点,论证不充分,没有条理,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3.写作方法欠缺

部分学生缺乏毕业论文的写作知识与相关训练,不知道如何下笔,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层次的侧重点出现偏差,主次不分明,本末倒置;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语句不通,词不达意,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等。

4.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由于论文写作时间得不到保障,或者自身专业知识不足,部分学生只好通过网络搜索相关文章,加以简单修改拼凑成一篇论文,敷衍了事。

二、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不够,过度依赖教师,认为只要通过就行。少数指导教师缺乏责任心,把关不严,对于不合格的论文也让其通过,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到位。

2.指导缺乏

学生选题不合理,论文结构不当,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等,都与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有关。例如笔者学校高职会计专业未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程,只是在学生开始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开设了一些专题讲座,进行简单指导。

3.时间不足

五年一贯制高职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九学期完成,而学生也从第九学期开始实习,还要忙于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

三、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提高认识

班主任、指导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才有压力和动力,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把论文写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写作中去。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职责。

2.加强指导

学校要统筹优秀教师资源,挑选一些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要确保指导老师的数量,确定合理的师生比。

坚持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可以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和一些专题讲座,进行大班教学、集中指导。指导教师还要就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开展一对一的个别指导,这样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指导教师与学生的配对可采用双选制。指导教师先公布自己研究或熟悉的领域,由学生来选择指导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先选题目或自拟题目,指导老师根据题目来选择学生。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

3.合理安排时间

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时间。首先,学校应增加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可以从第九学期开始,至第十学期完成。其次,增加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时间,可以让学生回校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4.严格考核

毕业论文必须规范管理、严格考核。监督考核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要严把毕业论文的选题关、任务书关、写作关和答辩与成绩评定关,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要求,绝不能让达不到要求的毕业论文蒙混过关。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指导教师与答辩教师的考核,明确其各自的职责,奖优罚劣,以此来激励、约束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现状和对策

摘 要:毕业实习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极其重要。在近几年的毕业实习中,学校和学生都普遍遇到实习单位难安排,实习工作不好找的难题。本文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希望抛砖引玉,找到更多的破解难题的方法。

关键词:会计 实习 财务公司 实习基地

一、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意义

学生完成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以后,毕业实习就成了其一试身手的舞台,对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1.毕业实习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毕业实习是学生运用平时学到的会计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检查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否胜任会计工作,最好的检验就是亲自进行实际操作。

2.毕业实习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不同,高等教育重在理论学习,中职教育重在动手能力培养。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40%以上的比例,而毕业实习正好符合中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3.毕业实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工作、适应社会

离开校园,踏入实习单位,学生能够学到学校里学不到的处世之道和工作经验。实习岗位可起到“缓冲带”的作用,它把学校和工作单位很好地连接起来,实习期间积累的经验,会大大缓解学生毕业的心理压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

近三年来,笔者对广西南宁市5个中职学校的500个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跟踪调查和统计,发现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到实习单位进行会计毕业实习的比例仅有30%

前两年,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实训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安排,但是第三年,能安排到实习单位进行会计毕业实习的比例仅有30%。实行2+1学习模式后,5个中职学校都是安排学生在第三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可在7月底就能找到单位实习的学生仅有10%,有20%的学生要在8月份才能实习;余下70%的学生却被安排到工厂、超市等,从事与会计专业无关的装配、理货等工作。由此可见,70%的学生根本无法按时按质完成会计实习。每年,学生和家长对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怨言颇多,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信誉。

2.能真正在会计岗位进行会计实习的比例极少

30%的学生能够到会计岗位实习,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这30%的学生能真正参与到会计工作的比例又很低。学生实习时日常所做的工作,无非就是原始凭证的核算和统计等,部分运气好的学生还可以翻阅实习单位几年前的账簿报表,很少有同学能够有幸按照会计处理程序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实务操作。

3.部分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散

部分学校把实习生看作是毕业生,对实习学生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实习学生的日常实习情况没有进行跟踪管理,严重影响到实习学生的实习质量。

三、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对上述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与相关各方认真探讨后,认为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1.实习单位的原因

(1)实习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不足。实习岗位数量与学生数量不成比例,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

(2)实习单位接待实习的质量不好。多数单位很不愿意接纳学生进行会计实习,碍于情面不得不接纳的,也是敷衍了事,极不认真。有一些企业和单位即使勉强接待了实习学生,也是制定条条框框对其加以限制,不允许学生亲自进行会计实习操作。

2.学校的原因

部分中职学校一直没有建立稳定的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基地,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实习缺乏远见,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并且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缺乏具体的考评要求和标准。有些学校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不舍得把钱花在学生的实习上面。虽然大家都不重视学生的毕业实习,但是学校每年招生时会计专业的学生总是爆满。

3.学生和家长认识方面的原因

在第三年,部分学生已经无心向学,心思大部分用在玩上。特别是临近毕业时,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无法静下心来对待实习。学校不能安排合适的会计实习工作,部分家长以为“实习就是工作”,只要找到单位实习就行,不管实习工作的性质是不是会计。

4.会计岗位特殊性的限制

会计岗位具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习单位担心实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会把自己单位的账搞乱,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加上会计信息保密性的需要,实习学生基本上不能接触到实习单位的会计资料。所以,大多数学生即使完成了会计毕业实习,其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根本的提升。

四、完善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对策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实习岗位匮乏、学校安排不周、学生及家长认识不足、会计岗位特殊性四个方面。本人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就完善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1.要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毕业实习环境

由于第三个学年,学校仍然收取学生的学费,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毕业实习环境。

(1)巩固原有的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大力开发新的具有长期合作利益的实习单位。有些中职学校只有一两个实习基地,有的甚至一个都没有,学校要不断开发新的校企合作实习就业基地,争取跟更多的单位签约。特别是要跟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局(所)、财务公司和会计机构等单位建立一种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中职学校为实习单位培养、输送合格人才,实习单位为学校提供毕业实习岗位。在这一点上,有些大专院校做得比较早,也比较成功。

(2)学校成立独立的财务公司,直接为本校学生的会计实习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出资成立独立核算的财务公司或者记账公司,该公司面对社会提供服务,由本校会计老师担任(兼任)业务主管,公司具体的会计工作,就安排给第三学年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做,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接触到真实的会计资料,能亲自到银行转账,到税务局办理纳税申报等,确保学生能按时按质地完成会计毕业实习任务。这一做法开阔了会计实习的思路,一些学校已经在酝酿当中,成立本校的财务公司已经进入可行性论证阶段。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探讨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内涵,然后针对毕业实习教师的指导管理及毕业实习的考核结果提出了建议,最后对毕业实习管理进行了反思,以期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毕业实习实习考核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张尧洪(1962-),男,浙江嵊州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应用及教育与教学管理。

一、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内涵

1.成为合格员工的实习管理。企业方面,首先要收集国家涉及该企业业务有关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和法规,单位规章制度、主要业务环节、业务内容和内部控制程序;其次单位领导和实习主管就实习事项做好沟通工作,把学校专业和指导教师电话告知主管,提交学校的实习计划书。学校方面,毕业生要定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单位信息、主要岗位以及工作内容,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环境,从而锻炼学生融入实习单位的能力,形成与实习单位沟通交流的平台。我们以毕业实习手册的形式,告知单位领导、指导师傅、学生个人和指导教师各自应完成的工作,尤其提醒学生必须加强与实习单位、指导师傅与学校老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2.具体实习单位与岗位调查和管理。通过对学生实习内容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实习主要内容包括:完成具体的会计核算业务,填审会计凭证、登记明细账簿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8.76%;完成出纳业务,办理现金结算、登记日记账、编制银行结算凭证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4.05%;完成税务控制及申报业务,使用税控软件、红字冲销发票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3.85%;完成仓管岗位业务,办理盘点、出库单和保管账登记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0.71%;完成工作量统计、定额计算、费用分配等数据统计工作,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17.51%;操作办公软件,制作WORD文档、编制EXCEL表、制作PPT等办公软件操作工作,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17.33%;完成非会计方面的工作,如营销员、人力资源管理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0.18%。从学生实习的具体内容调查,学生的毕业实习内容随着单位与岗位的变化而变化,并不能简单地按专业对口和岗位贴近度进行规范,应按就业为导向原则,先就业后择业的顺序,强调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实习机会,不懂就问,提高实习就业的成功率。

二、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教师的指导管理

1.重视毕业实习前的组织发动和教育。学生毕业实习,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岗位,接受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学生+员工这一双重身份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强调毕业实习的目的,明确毕业实习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注意毕业实习期间的安全,了解毕业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流程,加强学生对实习单位和对自己的工作岗位的认识,缩短不适应期。

2.加强毕业实习的组织与管理。为保证高职生毕业实习顺利、有序地进行,保证工学结合教育培养富有成效,学校建立校院二级、院企双元的毕业实习管理机构,派督导专人监控毕业实习教学质量。学校广泛征求合作企业的意见,共同制定并完善《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会计专业根据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导向等要求制定与完善毕业实习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学校规定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必须实行“双导师制”,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具体管理流程设计如右表所示。

建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教室,充分利用现代通讯、MSN、QQ及视频窗口等现代网络手段和文件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在实习管理教室进行实习管理操作,记录实习管理过程。

三、毕业实习教育结果的考核管理

毕业实习课程评价与考核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毕业实习成绩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学校将毕业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考核评价指标由平时出勤表现、工作态度和业绩评价、实习体会和实结报告四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依次为20%、20%、30%、30%。企业和教师根据学生顶岗期间的表现、与单位师傅、学校指导教师的联系,进行实习的纪律、态度端正、资料的正确和完整性的考评,其中企业评价占全部成绩的40%,教师评价占全部成绩的60%。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小组评优,学生以口头形式汇报实习的工作与心得体会,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以20%比例评选毕业实习优秀学生,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工作经历证书”。

四、毕业实习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反思

根据麦可思公司对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就业跟踪调查,会计专业半年内的就业单位与实习单位一致性大致保持在45%,同学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晰,有近63.71%的同学认为沟通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毕业实习典型交流材料反映最多的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提出沟通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把它切实落实在各课程中,特别是对案例讨论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加管理学基本原理、数学及统计学应用的要求,可以针对学校周边店铺进行各种主题调查,进行数据调查分析,注意调查过程中的交流沟通设计;加强人文素养课程的设置,增加人文素养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职业文化修养;将学生的学习及工作态度的训练作为每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责任意识。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探讨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面临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为找工作做准备,或者是有做准备的思想,但是不知道如果下手准备,或者是准备的不得法。本文拟结合这些问题,并根据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往毕业学生的调查,从实务角度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如何为就业做准备进行探讨。

一、找工作前的准备

会计的两大职能包括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但是由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西方发达国家晚的多,所以目前实务中从事会计的人员基本上都仅仅执行了核算职能,对于监督职能一般是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做的,所以,应聘会计岗位工作之前要将与核算职能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回顾:

第一,是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课程。这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学的,告诉了人们会计账务处理的程序,在复习时,首先要明确在业务处理时,要先看懂支撑这个业务的原始凭证而进行对应的业务处理,而不是想当然的看业务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因为随后课程的学习对企业业务都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来表述,而没有采用原始凭证的方式,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从事实务时仅凭想象进行业务入账,而忽略了原始凭证,甚至看不懂原始凭证;其次注意明细账作用和设置,这是因为总账有什么账户就设什么账,且都采用三栏式的格式,没有什么特殊的,而明细账则需要根据企业需要设置,某明细账到底应该反映哪些信息要结合企业实际来考虑,而不是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格式,这一部分也要结合四年级学习的《会计制度设计》来考虑;最后关注一下企业应如何做到账实相符的,在这一部分的准备中,应该结合后面三年级学习的《审计学》来考虑,主要关注对不同的财产都采用什么方法来取得实存数,并且要考虑如果自己处在某企业的这个岗位的话,实务中该如何操作,例如,对于存货实存数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记入这几个字很容易,但是毕业后一旦被单位安排了这项工作,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这就需要结合审计学中的知识,为了盘点的结果准确,如何将企业动态变动的存货变为静止的,为了保证账上不多记存货,应该采用从账追查到实,为了保证存货不漏记,应该采用从实追查到账等。

第二,企业的一般业务什么条件下可以确认以及如何确认、什么时间确认、怎么合理的估计,则是《中级财务会计》或者《财务会计》解决的,但是在这些知识的准备方面就不能像当初学习时仅仅关注实务操作,而应更关注相关的理论,例如对于销售,不能仅仅像学习时仅仅知道不同的销售方式下,其会计分录是如何编制的,而应该注意要确认收入必须满足的条件,并且要思考一下在实务中这些条件都需要如何做出判断,甚至要结合大四学习的《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来考虑都需要取得什么样的原始凭证等。甚至在最后应该总结一下,哪些业务是在会计期间做的,哪些业务需要在会计期末做的,这样就不容易将期末待摊预提的业务漏记。

第三,对于制造业的企业,会计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产品成本的核算,也是三年级的《成本会计》课程解决的,在这门课的复习时,不再仅仅是注意不同方面是如何核算的,而应该在学习每种方面的核算时,这种方法适用于什么情况,适应于什么样的企业等。并且能够将所知道的某产品生产的企业结合起来思考,这样一方面便于理解,另一方面也不易忘记。

第四,对于会计除了要处理《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所讲的常见业务外,也会遇到不常见的业务,这是三年级学习的《高级财务会计》来解决的,对于这门课程可以看一些对一般的企业可能遇到的业务进行复习,例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是非常实用的,所以要注意复习。

第五,对于会计来讲,除了核算信息之外,企业还需要会计人员申报纳税,这是会计本科专业三年级课设的《税务会计》或者《税法》解决的问题,在上这门课时老师一般注重的是如何正确的计算每个税种交税的多少,而在找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则应该不但关注每种税收的计算,而且还要注意每个税种所给予优惠政策,同时要注意每个税种申报时纳税申报表的填列要求和说明,让自己熟悉纳税申报表应如何填列,以及是在报税时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六,因为作为会计面临着不同的结算方式等,这就需要去掌握银行账户的使用要求,和熟悉不同结算方式的流程,这则是《经济法》课程解决的问题,对于该课程不需要通篇复习准备,而应该是针对对会计影响大的银行账户使用、结算方式、合同法等进行复习。

二、应聘时的准备

准备应聘一个公司会计时,往往需要通过笔试或面试阶段,在这个阶段,一般不会问一些与本公司会计应该做的工作无关的知识,例如一个交营业税的公司在招聘会计职员时,一般不会问企业应该如何交增值税的问题。所以,应该针对企业的情况有目的的予以准备。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该公司的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中给了人们很多会计方面的信息。但是要取得一个公司营业执照的正本是很难的,但是每个企业都会将营业执照副本挂出来,说明自己经营的合法性,所以为了应聘某公司比较容易取得营业执照副本,《营业执照》副本登记事项为: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公司类型、经营范围、注册资金、实收资本等。

第一,公司类型。(1)可以知道企业交什么所得税,因为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不交企业所得税,交个人所得税,对于除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之外其他企业交企业所得所得税,所以从公司的类型可以看出该企业交那个所得税,可以有针对性的准备。如在网上搜到的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那就是说这个企业应该交纳的是“企业所得税”。(2)可以知道该企业利润怎么分配,例如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利润分配。

第二,经营范围。经营范围可以看出信息如下:(1)可以看出该企业所处的行业,如在网上搜到的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是“批发和零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可以看出该公司即从事零售批发属于商贸企业经营的范围,从事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则属于服务业企业经营的范围,说明这个企业在从事批发零售的同时兼营服务业,所以会计涉及的核算包括商业企业会计和服务业会计。在准备时要注意这两个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2)可以看出企业取得收入应该计入何种收入,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企业的业务分为经营活动(企业经常发生的业务)、对外投资和企业不经常发行的营业外活动,对于经营活动其中主业的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与之直接配比的成本则为主营业务成本,主业之外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取得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与之直接配比的成本则为其他业务成本,经营活动需要交纳的价内税费则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对外投资活动损益均计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活动取得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发生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由此看出,为了准确核算每种活动收入情况,难点是如何区分企业的经营活动那些是主业,那些是副业。这个难点可以通过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看出,例如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的主业是“批发和零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企业从事这些活动就属于企业的主业,其他日常活动就应该是该企业的副业。(3)可以看出该公司交纳何种流转税。例如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可以看出从事的“批发和零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经营活动,需要交纳增值税;从事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经营活动,则需要交纳营业税。这就需要应聘的人员要注意增值税是如何计算申报的,营业税是如何计算申报的,同时还要如何兼营情况下,如果企业不能准确核算这两种活动收入费用情况,税法又是如何规定的。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关于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的问卷调查

摘要: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包括会计学术界、实务界、非会计专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专业学生等。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状况与会计职业素质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其中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技能方面差距尤为显著。认为大学会计教育迫切需要以会计职业的能力素质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

关键词:会计教育 会计专业素质 会计专业毕业生

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胜任的职业会计师(IFAC,1995),即培养会计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会计教育成果显著,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基本上是封闭的脱离实际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张俊瑞、刘东霖,2005;邓传洲,2004,何太明、付巧云,2007)。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水平状况及其与会计职业素质要求之间的差距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探寻我国大学会计教育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提供有益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涵义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品德、个性和身心健康的综合素质(郑学宝、孙健敏,2005)。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要研究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的现状,基本前提是界定会计专业素质的要素,即专业素质是如何构成的。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中“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model)”的概念,能力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角色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胜任特征素质的组合,又称为胜任力模型(郑学宝、孙健敏,2005)。由此可以认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具体体现为职业胜任能力。

(二)国内相关研究近年来国内关于会计教育现状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多,如对现状问题的描述、对国外会计教育经验的推介等。而以统计数据为依据或调查采访等形式的研究并不多见。一是关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或胜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重要性的研究。这类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权威部门或职业团体为主导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最终以指南、公告、白皮书等权威文件的形式,成为会计教育或会计行业的指南或导向性文件(AECC,1989;AICPA。1999;IFCA,1996,2003),详细内容将在后面的问卷设计中介绍。另一类是研究者以需求方或毕业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能力。林志军、熊筱燕和刘明(2004)以会计从业人员、会计教师以及会计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会计教育中所需注重的知识、技能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评估,得出会计人员最重要的十项知识要素和十种技能。许萍(2006)随机抽取了600条国内外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员招聘信息,按照拟聘人员具备某项能力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重,对各项能力进行了排序。张俊瑞和刘东霖(2005)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机调查了国内各行业对于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状况。刘书兰(2006)根据对会计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总结出一个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必备基本素质和能力。二是关于如何评价我国会计人员或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水平的研究。张俊瑞和刘东霖(2005)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机调查了国内各行业对于财经类人才的各方面能力的评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财经类人才已经具备一定的财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大多数单位认为其缺乏实际应用与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调与合作能力欠缺,组织领导能力亟待提高,在实际的工作中创新性不高,国际化人才紧缺。

本文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将以上问题结合起来研究:首先,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构成要素的重要性水平如何;其次,我国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如何,与会计职业素质要求之间存在多大差距。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首先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进行界定和分类。目前关于职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方法最常用的是能力投入法,或称能力素质法。AECC在1989年提出,作为一名成功的公众会计师应具有的素质包括:一般知识、组织和商业知识、会计和审计知识(可将以上三方面归纳为知识)、沟通能力、智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会计专业技能(可将以上四方面归纳为能力)、个人素质和态度(实际上是会计职业伦理或文化价值观)。1999年AICPA了“AICPA会计职业优秀能力框架”,在其第一阶段框架种提出未来会计行业从业者作为一名终身的学习者需要培养的三方面的能力,分别是专业职能能力、个人能力和广阔的商业视角能力。该框架具有明显的大学会计教育导向。IFAC在1996年的IEG9“职业会计师的教育准备、职业能力评价和经验要求”中,认为能力来源于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知识包括一般知识、组织行为与商业知识、会计和相关知识以及信息技术;技能包括智力、人际关系能力及交流技能;职业价值观指职业会计师所需具备的正直、客观、独立、遵守职业道德、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终身学习等品质。遗憾的是我国关于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权威框架还是空白(周宏、张巍、宗文龙等,2007;邓传洲,2004)。秦荣生(2003)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知识结构包括基础文化素质修养、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业务胜任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王晓娜(2004)在借鉴国外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研究的基础上,从素质能力法的角度提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包括职业品格、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方面。

由此可见,研究者虽然对会计人员(或称会计师)专业素质构成要素的具体分类存在分歧,但大多数都认同会计专业素质由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构成。另外,随着商务活动的日趋复杂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我国会计行业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此笔者将其单独作为一项专业素质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会计专业素质分为知识、技能、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四个要素。在问题回答选项设计方面采用利克特量表法(likert sealing),量度用1-5量分表示。各评分表示如(表1)所示。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本文将调查对象确定为以下四类:一是会计教育理论界,即从事会计教学或学术研究的人员;二是会计实务界,包括注册会计师和企业、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人员;三是非会计专业管理人员;四是会计专业大四学生。采取两种方式发放问卷:一是电子邮件调查,二是纸质问卷填答。调查渠道包括:走访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发放纸质问卷并当场回收,到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班、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高级会计师培训班现场发放纸质问卷并当场回收;对沪市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通过电子邮件回收问卷等。

(三)样本描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96份,回收问卷673份(剔除无效答卷125份),实际回收率69%。样本数据如(表2)所示。

(四)数据分析方法会计专业素质的重要性程度和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满意度的总体评分,是所有样本相关项目评分的算

术平均数。重要性水平反映了受访者对专业素质的期望,而满意度反映了受访者对毕业生专业素质的实际评价。因此,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进一步考察各项专业素质重要性程度(期望值)和毕业生专业素质满意度(实际值)的偏差。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受访者按职业背景和学历背景分组,进一步分析不同受访者对专业素质重要性和对毕业生满意度的看法的差异。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会计人员各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分析

有关分析如下:

(1)整体结果分析。从总体统计结果来看(表3),受访者认为各专业素质按重要性程度排序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分值4.4)、职业判断能力和技能(分值均为4.1)、知识(分值为4.0)。从中位数来看差异更明显,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评分中位数达到5.0。其他三项素质重要性评分中位数均为4.0。说明受访者认为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要远超过其他专业素质,其次重要的是职业判断能力和技能,知识的重要程度最低。

(2)受访者分组统计结果分析。不同职业、学历关于各项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排名的分组结果如(表4)所示。在职业背景分组中,会计职业道德被各组公认为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就其他三项素质而言,教师组(包括研究人员)和管理组认为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同等重要,而技能排在最后。这与会计实务组的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实务组认为技能的重要性仅次于职业道德素质,再次是职业判断能力,最不重要的是知识。不同学历受访者对专业素质重要性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硕士以上学历组认为职业判断能力最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会计职业道德。而知识的重要性又要高于技能。而其他两组则认为职业道德最重要,技能排在其后,再次是职业判断能力。知识最不重要。

(二)对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的评价及其与专业素质重要性差异的分析有关分析如下:

(1)整体结果分析。从总体评价结果来看(表5),受访者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四项专业素质的评价均不甚理想。满意度最高的是知识素质,满意度为3.5,中位数达到4.0。其次是职业道德素质(分值为3.1),再次是技能(分值为3.0),最不满意的是职业判断能力(分值为2.7),尚未达到“一般满意”程度。同样,将各素质的重要性平均分与满意度平均分相比较,从而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的期望值和实际值的差异(表5)。可以发现,四项素质的偏差值都为负值,说明当前大学会计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各方面专业素质与会计职业要求之间均存在差距。分项来看,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和技能的偏差均超过1.0,表明当前会计毕业生在这三项素质方面差距最为显著。相对而言知识素质的差距最小(偏差值为-0.5)。

(2)受访者分组分析。不同分组对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满意度排名及其与重要性程度的偏差见(表6)。从职业分组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对会计毕业生的各专业素质满意度排序相同。教学研究组对各素质的满意度与重要性程度之间的偏差更大,说明他们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相对于其他组更为悲观,也许是低估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水平。从学历分组来看,硕士以上学历组对毕业生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评价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受访者。同时,他们认为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要优于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而其他两组则相反。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两项素质的偏差值均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加大。

四、结论和启示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的目的是考察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职业道德素质,其次是职业判断能力、技能,最后是知识;而会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与会计职业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其中在职业道德素质、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三方面差距显著。不同职业和学历受访者的看法存在某些分歧:从职业背景看,教学研究人员和非会计专业管理人员认为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比技能更重要;而会计实务人员则认为技能更重要,最不重要的是知识;教学研究人员对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评价较其他受访者更为悲观。从学历背景看,硕士以上学历受访者认为职业判断能力最重要,其他受访者认为技能最重要;硕士以上学历受访者对毕业生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评价较其他受访者更低,同时认为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要优于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而其他受访者则相反;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满意度和期望值的偏差均随着受访者学历的升高而加大。

培养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会计人才是大学教育的目的,而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我国目前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状况与会计职业素质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会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学校应根据会计职业素质要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素质培养重心,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会计人才。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生供需差异分析

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其岗位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承担,这些会计人员主要来自于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因此,高等院校会计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我国会计工作的状态和水平。然而,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正饱受实业界的批评,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和企业高层财务人员普遍认为,目前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很难直接满足各层次的会计工作需要。会计是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虽然会计工作的需求量较大,但会计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每年增长量超过了社会需求量,会计专业毕业生还是存在着找工作难的现象。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从有关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倾向于选择那些具备一定实践经验、能够合理运用税务法规、财务技术、会计准则的会计人才,这说明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素质能力上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供给与需求分析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供给情况

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8万人,失业数约93万人,占总人数的27.5%。可以看出每年约有30%左右的毕业生累计失业,从而使高校毕业生失业人数逐年增长。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笔者统计了2005~2008年全国会计专业毕业生情况。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2005~2008年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仍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2005年会计专业本专科毕业生为79523人,2006年为105714人,2007年为112740人,而到2008年这一数字为189373人,是2005年的2.68倍。在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中,专科生仍然占较大比重,2005为63.73%,2006年为68.21%,2007年为67.02%,2008年为76.41%,说明会计专业专科毕业生的人数增长较快。

(二)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根据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2007年四季度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及分析》,2007年第四季度,全国部分人才市场共有35万家单位参加招聘,提供招聘岗位322.9万个,登记求职812万人,职位供求比为1:2.51(职位数为1,求职人数为2.51,下同)。按照单位性质排名前4位的是:私营和个体企业、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占招聘单位总数的44.2%、16.2%、15.1%和12.4%。职位需求中,对研究生学历的需求占5.8%,本科学历的占44.1%,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50.1%。数量显示,在职位供求中,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比例增加,说明某些职位,特别是建筑、市场营销、计算机、企业管理、财会等职位大专及以下学历者较受欢迎。第四季度,人才市场各专业的职位供求比都在1:2到1:3之间,其中排在前十位的专业中,行政管理、财会专业延续上个季度的高供求比。

从总体上看,尽管近几年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困难,但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会计专业总体就业率始终稳定在80%左右。从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就业率看,研究生就业率变化不大,本科生和专科生就业率均有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供求比仍然处在较高的比例,说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在对会计专业需求的单位中,私营企业需求量较大;在对会计工作岗位的需求中,大多数企业需求的是会计基本核算岗位。表2基本反映了目前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的需求情况。

从表2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对会计岗位的要求较高,上述岗位基本上都是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才可以完成,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从事上述工作。

二、会计专业毕业生供给与需求差异的原因

(一)政府与社会因素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录取率大幅度增高,“升学难”问题解决了,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增长远低于劳动力的增幅,出现了就业率与录取率相差较远的情况,“升学难”就转向了“就业难”,而解决“就业难”比解决“升学难”更为棘手。随着高校的扩招,会计专业无论是招生数,还是在校生数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之间诸多方面差别很大。大中城市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总是有限的,竞争相对激烈,但高校毕业生一味青睐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及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经济区,不愿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西部地区及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往往需要会计人才的支持。另外,用人单位盲目追求名牌高校毕业生,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对生源地域及性别也有较高要求。而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倾向于选择好地区、好岗位、高薪酬,总想一步到位,总认为上了大学就是人才,只有留在大城市,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才算“有出息”。这直接导致了会计专业毕业生供需差异的产生。

(二)高等院校因素主要包括教师配备、实践教学及培养体制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我国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包括那些在国内国际上很有名气的专家级教师,很多人没有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大部分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学院派”。他们对相关的会计理论非常娴熟和深厚,但其中很多人连起码的会计实务操作都不会,更谈不上教给学生实践经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实务能力、责任心、专业知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意见。如果详细考证对教育方式呆板的判断,将有更多基于教师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没有很好地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案例。因此,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水平,是影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在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中,都开设了一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但实践性教学的课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06年会计学本科培养计划,总教学时数为2469学时,实践(包括习题、案例、上机、课内实验)教学时数为120学时,占总学时的4.86%,第一课堂实践性教学为33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34%,第二课堂实践性教学环节为9.50学时占总学时的0.38%。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例为6.58%。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明显偏低。

三是培养体制的缺陷。目前会计教学课程体系基本上由五部分组成,即:政治思想品德类课程;基础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主干类课程和专业类辅助课程。这种体系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其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课程科目设置过细,课时分散,造成内容严重重复,而对于某些教学内容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毕业生自身因素把所学的会计理论转化为高效创造生产力的能力才是当今社会对高学历会计人才的真正要求。然而,据统计,会计专业的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对所学专业的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无法将所学过的知识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甚至有些学生连会计凭证都不会填,编制会计报表常常觉得无从下手。另外,有些会计专业学生单向考虑自己

的择业就业理想,用人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住房、地理位置以及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这种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日求高心理,往往使自己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

三、会计专业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矛盾的缓解

(一)政府与社会方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并加以分类、分层次管理和指导,要促使各类各级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制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质量评价体系,以监督、评估其办学质量,使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规格、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相适应。全面贯彻落实高校的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的会计教育,并适当控制招生增幅、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使之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出台某些鼓励性政策和改革就业机制。同时,各用人单位要树立“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用人观念,改变不切实际的人才高消费观念。

(二)高等学校方面包括提高会计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强化实践性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

一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当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各院校对在职会计教师知识更新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刚刚上岗的教师实践经验欠缺,导致无法适应本科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应加强会计专业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是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会计既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经过系统、全面的实习,要想在短期内就适应用人单位的上岗需要是不现实的。尽管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不能代替工作经验,但通过紧密联系实际,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使走出校门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实践性教学中,可以在低年级进行会计手工记账的模拟,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会计实验室,购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操作台等,在课程教学的过程穿插进行手工模拟教学。在高年级进行会计信息化实验,通过建立多媒体实验室,以便让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操作技能,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与企业联合办学,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各学期末进行实习,让学生参与某些实际工作,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三是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目前各院校会计本科生与会计相关知识的课程设置较少,导致会计专业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只能就会计理解会计,不能站在管理学的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因此,应增设与会计学密切相关的管理学课程,构筑会计人才多元化知识结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其理论知识至少应该包括: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评价、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关财务报告的准则,此外,还应具有经济学、税法、经济法、统计学、信息技术与系统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在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中,理论课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实践课时比重太低;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会计准则的讲解,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能力,使得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应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以计算机为优秀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

(三)学生方面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要做到未雨绸缪。当进入大学学习时,就应该为今后的就业作准备。因此,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否不是毕业后找工作时一刹那的表现使然,而是在校时各方面素质的积累和综合因素所决定的。

根据市场的需求及自身的爱好和条件,有意识地从自身出发作好准备,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会计模拟手工做账的过程中,学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基本技能;在会计信息化的学习中,要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业务处理程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使自己适应市场的需求,为毕业后推介自己做好准备。在择业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不要追求最美满的工作,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中国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毕业生实务能力不足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弱这一症结存在根源的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认识基础。

会计作为企业及其他组织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承担。这些企业及其他组织管理系统所需要的会计人员,主要来自于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因此,高等学校会计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会计工作的水平。然而,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和企业高层财务人员普遍认为:目前的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很难直接满足各层次的会计工作需要。甚至有人认为,高等学校仅完成了学生的一般基本素质教育,会计专业教育仅仅是一个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介绍,学生实际会计技能的培养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差甚远。

企业及其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这个问题已有很多学者做过调查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结论。新华网2004年2月24日的文章:“会计专业为何遭遇‘寒冬’?没有经验被拒之门外”,从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方向:动手能力要强。从有关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比较喜欢那些具备一定实践经验、能够合理运用税务法规、财务技术、会计准则与制度的会计人才。就这种需求而言,我国目前的高校会计教育基本无法满足,因为我国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普遍缺乏相应专业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

对于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差异和会计教育的缺陷,很多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自我批评,需求单位更是认为会计专业的高校教育失败。笔者对此深有同感,但也认为应当辩证地分析这种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才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有:

一、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

我国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包括那些在国内国际上很有名气的专家级教师,很多人没有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大部分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学院派”。他们对相关的会计理论非常娴熟和深厚,但其中很多人连起码的会计实务操作都不会,又怎么能教给学生实践经验呢?表1的调研结果就是很好的佐证:

资料来源:郭强华、邱云,《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2001.6.14。

调研数据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实务能力、责任心、专业知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意见。如果详细考证对教育方式呆板的判断,恐怕还有很多学生基于教师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没有很好地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案例,来生动地讲解教学内容所致。因此,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水平是影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这是很多学者研究得出的一致意见,也反映了我国会计专业教育的实际状态。由于论述较多且比较全面,在此不再赘述。

三、培养体制的缺陷

看看现在和过去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规划和教学计划,就会发现: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一般仅有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实习教学环节。由于某些原因,现在很少有企业或单位愿意接受毕业生实习,很多情况下要靠教师的私人关系和学生自身关系寻找实习单位。郭强华、邱云所作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见表2):

资料来源:郭强华、邱云,《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2001.6.14。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有教学单位安排的实习仅占32.19%,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的则占34.08%,高出了由教学单位统一安排。在实习环节中,除了实习时间短、实习单位落实不易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值得重视:

(一)实习目的无法实现

主要表现在实习学生很难接触实习单位的实际会计操作。笔者是1986年毕业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时被分配到所在行业的一个处级单位,时间为45天。在当时的情况下,行业主管部门为了鼓励所属单位接收本部门院校学生实习,备有专门的拨款项目,名称为:学生实习经费。所以,很多行业内部单位大都愿意接受部属高校学生实习。在实际操作上,我们对会计凭证的取得、编制、审核、凭证流转、过账、对账、汇总、报表编制、文件归档等会计业务流程,都有较为完整的操作,且有经验丰富的实习师傅给予指导,因此,实习效果良好,基本可以满足毕业后工作的需要。与此相反,目前很多实习学生即使艰难地找到了实习单位,也很难接触到所在单位的实际意义上的整个会计流程,不要说实际执行记账、过账、报表编制等优秀业务,就连填写正式凭证的机会都很少。2003年,笔者为某高校指导毕业生专业实习40人,能够亲手执行凭证填写、记账、过账、编制报表的学生不过5、6人,仅占参加实习学生总数的15%;能够查阅公司今年会计记录资料的有18人,占45%。目前,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已不再欢迎,也很少配备较强的指导队伍,即使是拿非正式凭证、账簿、报表的训练,也得不到丰富经验的会计师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根本看不到所在单位的真实账册,仅仅是通过观察增加感性认识而已。如此实习,怎么能达到实习计划设定的目标与要求呢?

(二)教师或教学单位对实习过程的掌握和控制不够

过去我们毕业实习时一般有指导教师随行指导,实习单位还选派较有经验的师傅给予随时点拨,能使学生学到现实的会计流程和业务处理要点;而现在多数实习很难有教师陪伴,因为现在会计专业的师生比严重失调,还有大量的教师承担非毕业生的会计教学工作,很多高校的专业实习学生是由专门的辅导员进行掌控的,学生得不到专业教师的合理指导。

(三)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认识和被动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对专业实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过程而实习,为了拿到必需的学分而实习,缺乏实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沟通和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尽可能地参与实习单位相关会计业务或活动的欲望,为了度过实习时间而应付了事。

(四)实习单位的选择相对固定,可接触的业务类型单一

由于时间有限等原因外,一般地,实习单位基本贯彻“从一而终”的思想,不论实习单位规模大小、业务繁简、性质如何,仅在其确定的单位或会计部门完成实习。而在大型企业中,仅应收账款会计就有3至4人,如果仅在应收账款会计岗位上实习,其业务的单一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这样一来,即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实习单位的优秀业务及其流程,可能得到的经验和技能仍显单调、匮乏。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会计教学的实习环节效果不佳。这一点也可通过郭强华、邱云所作的调查分析得到合理的印证(如表3):

资料来源:郭强华、邱云,《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2001.6.14。

从中可以看出,认为实习效果很好或较好的学生,仅占调查对象总体的31.82%,认为效果一般的学生占39.93%,认为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学生占28.25%。调查结果显示的状态虽然不是很差,但还是说明实习环节存在需要大力改进的方面。同时,应当注意的是:作为调查对象的是我国在会计教育方面比较先进的重点大学,这些高校的会计教育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国该专业发展的顶级水平。如果将全国所有会计专业教育均纳入考察范围,笔者相信,这一水平会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四、实际需求和高校教育供给的矛盾

任何用人单位都希望能够从高等学校得到他们需要且能很快胜任岗位的人才,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这种需求心理存在偏差,也不现实。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高等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继续和提升,也是专业教育的基本环节。它所完成的专业教育到底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理论教育和实务技能训练如何协调?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要完全达到各种企业和组织的会计人才需求标准是很困难的

因为企业及其组织的类型和性质千差万别,各自的会计事项和财务规范以及组织目标也存在很大差距。就企业会计而言,尽管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但行业差别仍然存在。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要想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差异性需求是不现实的。

(二)高校会计教育,特别是我国专业教育仍然继续着素质教育的历程

不仅开展专业教学,还为学生的未来提升和全面适应社会教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不论是具体的财务管理、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会计专业,还是审计、注册会计专门化专业,都在素质教育、拓展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时间比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削减,专业方向教育受到冲击。

(三)笔者认为,虽然会计专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强调实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绝不应该仅就会计技能而开展教学,还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事业开拓能力的提高。表4显示的学生选择基本印证了笔者的观点。

资料来源:郭强华、邱云,《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2001.6.14。

从表4的选择结果来看,会计专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完全统一,个人期望存在较大差异。高校教育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可能完全满足需求方的个别需求,高校教育还是要根据基本的目标定位把握教育方向和教育理念。

五、新需求、新矛盾

高等学校会计教育实务能力培养必须面对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管理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理理念与原则、技术与方法以及管理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会计环境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网络技术应用、管理手段智能化、系统化程度的飞跃性提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校会计教育实务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网络资源的投入、应用范围及其水平不断提高,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生成、财务信息传递等业务的处理介质、作业程序及关键控制环节与方式都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从而导致对会计人员需求的多方面变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要求组织成员的信息化水平必须跟上智能化系统的要求,在知识结构、实务技能等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信息技术和应变能力。据调查,某公司由于建设ERP系统,导致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部分管理人员被迫离开原来的岗位。分析得知,造成会计人员被大量分离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由于系统的引入,计算机智能化系统部分代替了原来由人工完成的工作

对会计来说,会计凭证录入、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生成等繁重的手工工作,已经大部分由智能化系统自动完成,对一般会计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某公司实施ERP系统后,会计岗位人员数量下降到原来的40%,一半以上的会计人员不得不离开会计岗位。

(二)现有会计人员的软件应用水平无法达到智能化系统要求的程度

据我们了解,现在有部分高校会计教育增设了信息系统课程,少数高校的会计信息系统教育水平还很高,对会计软件、ERP等基本原理和技能也展开了教学程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会计教育还没有进行满足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教育,有的仅仅是简单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育,连基本的实践环节都没有。这样的教育状况,如何能够满足现代管理的要求呢?

以上分析,是笔者根据有关调查和自己的工作体会,对我国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实务能力培养缺陷的总结和归纳。希望有识之士合理把握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改变高等学校会计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突出矛盾,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育水平。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如何做好财务会计专业毕业前的会计综合模拟实习

【摘要】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会计教学中十分必要。笔者在总结本校综合模拟实习做法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会计模拟实习是通过塑造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在模拟环境中,按照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自己动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进行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直至财务分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某单位的实际会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个清晰的、直观的了解。会计模拟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会计模拟实习可以根据教学环节适当进行,也可以将学生集中在一起适时开展,便于教师集中指导。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模拟实习可分为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性模拟实习和综合性模拟实习三种形式。

单项模拟实习,是根据会计基本理论教材中的各章节为实习单元,按授课进度分别组织实习。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地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的练习,再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的练习、会计账簿登记的练习等。

阶段性模拟实习,是在学生学习完成一门会计专业课程后,学校应安排一到两周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编制程序进行综合的模拟演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学完《财务会计》后,可涉及一些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和利润分配的取得等,根据记账凭证填制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以及编制报表等财务处理方法。

综合模拟实习一般在专业课学习完成后再进行,以提高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如各种会计方法、程序和会计实务)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模拟实习资料一般是以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成本计算的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等,按照综合模拟实习的总体要求,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编写财务说明书到完成实习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模拟演练。

综合模拟实习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分为单独操作和分组操作。单独操作,要求每一位学生单独完成会计模拟实习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学生通过整个实习操作过程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不足之处是不能使学生感受到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能了解会计凭证在各环节之间的传递程序,学生操作量大,耗用的材料多,费用高,会加大实习成本。采用分组操作,即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工作各岗位的分工,进行分项操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能明确各项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另一方面也能了解财会部门与企业内部及外部有关经济业务往来的关系,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不足之处是组织实习过程难度较大,而且学生对实习过程并不熟悉,对实习内容也不是全面了解。

三、我校综合实习的做法

(一)前四周会计手工模拟实习

财会的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通过对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的手工处理,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到财务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核算方法和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虽然会计电算化比较普遍,但在电算化处理之前进行手工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电算化的原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目前还是采用手工或者手工与电算化“双轨”运行进行账务处理,进行手工模拟实习有利于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手工模拟实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操作。

(二)后两周会计电算化实习,检验手工模拟实习结果

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时代,大多数企业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成为会计人员的“左右臂”,缺一不可。但在会计模拟实习上,许多学校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没有“与时俱进”。对此,我们进行了改革,要求学生在手工模拟基础上,再使用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具体做法是:利用现有会计模拟实验室,在手工模拟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从系统初始化设置、建立账套、编制记账凭证,到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财务报表,让手工操作的实习结果通过会计电算化处理得到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原理,体验电算化的优越性。

(三)这样做的优缺点

1.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可以全面了解大学四年来所学的会计财务课程。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在每个阶段都做了相应的模拟实验,但没有一个总体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过的内容。

2.通过后续的会计电算化实习,能让同学更加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也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但这一个阶段不能独立,要以前面的学习为基础。

3.两者结合进行,可以取手工模拟之长补电算化操作之短。因为手工做账的最大好处是明了会计线索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会计原理;而电算化的好处在于减少计算错误及繁琐计算,用电算化实验过程检验手工模拟的结果。

四、进一步做好综合模拟实习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办法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认真地参加会计模拟实验,必须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和约束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灵活考核办法。一般来说,可从实验技能、实验纪律和实验报告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实验成绩,其中以实验技能为优秀。实验成绩在专业学习中属于什么样的地位,也是急待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单项模拟实验和阶段性模拟实验的成绩应并入相关课程的总成绩,而综合模拟实验的成绩应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列示。

(二)师资

要求教师既要懂会计手工实操又要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因此要求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是指,合适的财务软件、有连续6周手工兼使用电脑的实验室、大量的配套账本及账页。会计模拟实习中应重视材料的选择。实习材料的质量是影响会计模拟实习质量的关键。目前这方面的材料较少,特别是综合模拟实习的更少,大多是工业企业会计的实习内容,并且实际上实习项目单一,在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相关教材并没有及时补充修订。这就给学校组织实习带来困难。所以希望专家、学者应重视会计模拟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加强手工核算实习与会计电算化实习的结合

现代会计工作的重心是对会计信息的运用,不能熟谙会计循环就无法准确解读会计信息,也就不能有效地运用会计信息。因此,手工模拟实习和电算化模拟实习是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在手工模拟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从原始资料的输入、记账凭证的编制到自动登记账簿和产生会计报表,让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会计工作的乐趣。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通用财务软件,并能对财务会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开发和维护。

综上所述,会计教学中的模拟实习是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尝试。通过这种直观的模拟实习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归纳问题、解决会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在会计模拟实习中还存在着教材滞后、内容单一等问题,还有待于改进,但会计模拟实习在会计教学中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对应措施,强调了实习教学环节督导制度建立的作用,以期提高会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

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和会计理论基础、较高文化素质、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主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理论知识方面使学生具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应具备的知识和素养。考虑到学生的后续教育和未来发展,适当地强调理论系统性,拓宽专业基础;在实践技能上,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有合格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为达到培养目标,各学校相继建立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上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设置的模拟实验、课程设计、案例分析、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具有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是学生在修完全部课程后,具备了综合、系统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毕业实习和其他实践环节的相关训练,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毕业撰写论文前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实习,毕业实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从全局上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正确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和技巧等。毕业实习阶段还为毕业设计(论文)搜集资料、积累素材,同时为毕业后尽快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近些年来作为高校会计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毕业实习已深陷“困境”、流于形式。因此,正视我国高校会计毕业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应措施,不断完善和加强毕业实习的方法和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势在必行。

一、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始终倡导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素质教育,但在不少院校、不少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毕业实习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只是被当作一般的辅助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的学时没有依据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合理安排,缺乏系统的教学组织;许多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毕业实习被用作“寻工求职”的途径。究其原因主要有:1.在教学思想上受我国几千年传统教育思想文化的影响,认为教学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校期间首要任务是掌握课程上的内容;2.在教学方法上尚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3.高校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无论是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对学校教学评估还是专业教学评估内容和标准,都注重强调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评价,而对学生是否具备实际工作能力、是否能适应社会需要,缺乏必要的具体考评要求和标准;4.学生临近毕业忙于找工作,无心参与实习。

(二)毕业实习单位环境不能满足需要

长期以来,诸多高校会计毕业实习一直沿袭着依据毕业实习计划规定的实习目的和要求,由指导教师负责联系实习企业和单位,指导学生在企业和单位集中进行实习的方法。但由于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和高校封闭型办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大多数高校与企业、单位历来就缺乏应有的联系和协作,联系实习单位成为让实习指导教师很“头痛”的事。靠教师“私交”落实实习单位成为普遍现象,学校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的工作处于困境之中。但指导教师与企业、单位的“私交”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许多高校至今尚未建立健全比较稳定的毕业实习基地。许多企业对接纳学生实习一事左推右挡或讨价还价不愿意接待,更不愿意作高校长期进行毕业实习的基地。一些企业和单位就是勉强接待学生毕业实习,往往也是以“礼”相待,不允许学生亲自进行实际操作;个别企业和单位甚至对学生毕业实习不管不问,使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毕业实习也难以进行下去。

(三)毕业实习缺乏必要的实习经费

高校会计毕业实习依据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虽然它们的实习目的和要求不尽相同,无论是就地实习或赴外地实习、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都需要有一定的实习经费作为保障。大多数高校用于教学环境、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经费多,用于实习方面的经费相对较少,造成实习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用于毕业实习的经费往往被列为弥补其他教学方面经费不足而精减的首选项目,已无法维持毕业实习工作的正常进行。受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影响,许多接待学生实习的企业或单位以加强管理和指导等为由,不断增加收取的实习管理费和实习指导费等。学校这方面为了联系实习企业或单位而请客送礼的“小费”也有增无减。而且,学校的实习经费如实习交通费、住宿费等不随物价指数变动而调整,恪守几年或十几年一贯制,也早已严重背离实际收费和价格,致使毕业实习联系的实习单位条件满足不了实习的需要、或被迫缩短实习时间、减少实习内容、简化实习方法,难以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四)毕业实习缺乏严格的管理督导制度

高校毕业实习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多数会计毕业实习管理督导的明显特点是:指导教师“个人承包”,教学管理部门“以包代管”,尚未建立和健全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督导保证制度。主要表现为:1.指导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还担负着其他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保证不了指导时间;2.一些责任心不强的指导教师,将学生送到实习企业和单位“全托”,或者“转包”给班委会,或者“分包”给实习小组长,很少去实习企业和单位进行指导和检查,实习结束后仅凭学生提交的毕业实习报告评定成绩;个别指导教师带学生赴外地毕业实习时,不能严于律己,置毕业实习指导工作于不顾,忙于私事,不仅学生有意见,也给实习企业和单位造成了不良影响。而教学管理部门往往“以包代管”、疏于教学督导,极少去实习企业和单位走访,对毕业实习及指导教师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毕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难以更好地为学生、教师和毕业实习服务,保证毕业实习整体效果的提高。

二、会计毕业实习问题的对策

高校会计毕业实习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其成因也是比较复杂的,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从高校自身而言,目前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衡量学校教育工作的标准,不仅要看培养学生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看所培养学生的质量,看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在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毕业实习作为一种“亲验式”实践性教学方法,其精髓在于促使学生主动实践、亲自操作、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会计专业教学整体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要将毕业实习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在教学安排、教学指导的岗位(或工作量)设置以及成绩管理等方面应等同于课程教学任务,将其作为专业教学评估的重点内容,改进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指标体系,并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毕业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促使学生和教师重视毕业实习,提高学生参与和教师指导毕业实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快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奠定提高实习质量的基础

高校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轨变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高校和企业必须树立相互协作、互惠互利的观念,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的局面,为高校强化校企协作、建立和健全毕业实习基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客观上要求:1.作为应用型的会计专业要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主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2.主动为企业培训不同层次的各类专业人才,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毕业生。如此一来,企业自然也乐于提供学生毕业实习和教师社会实践的场所,使毕业实习基地成为校企协作、共同发展的纽带,指导学生毕业实习成为校企双方共同的义务和责任。校企之间应签署建立毕业实习基地的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职责,做到有章可循,为学生按实纲要求完成实习任务、保证实习质量奠定基础,并要注意多从企业里聘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毕业实习基地的兼职或全职指导教师,借助企业和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快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3.加大实践性教学经费的比例,每年投入一定的教学经费,加强校内外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并依据财务管理各专业毕业实习的特点和需要,科学、合理地核定毕业实习经费,并适时调整,确保毕业实习计划顺利进行。

(三)完善毕业实习管理督导制度

在会计毕业实习的教学实践中,1.要变毕业实习过去由指导教师“个人承包”为系(部)、室和指导教师集体管理督导,建立和健全实习前有计划、实习中有监督、实习后有考评的全过程组织管理和督导保证制度。实习开始前选派责任心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高的教师组成实习指导小组,汇同系(部)教学管理部门联系实习企业或单位,并依据毕业实纲要求,制定实习计划,核定实习经费,经系(部)教学管理部门批准实施;实习过程中由系(部)和校(院)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习督导小组,去实习企业或单位监督检查,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意见、交流经验、解决问题,特别是要了解和客观评价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实习结束后由实习指导小组全面、认真地总结实习工作,并向系(部)教学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总结,实习督导小组依据巡查结果和书面总结评价指导教师,记入教师业务档案。2.要变毕业实习成绩过去由指导教师仅凭评阅学生的实习报告评定为“报告答辩、综合考评”,即由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和实习企业或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答辩小组,负责学生实习报告答辩工作,给出答辩成绩,结合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实习的考勤记录、企业鉴定、实习日志及具体表现等综合考评给出的成绩作为毕业实习的最终成绩。毕业实习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必须重修。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高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和人才市场的转轨变型,必须重新审视高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认真研究和把握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注重和实施素质教育,提倡教学观念的改进和创新,完善和丰富教学手段,研究和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环节的改革与探讨

摘要 目前,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取消毕业论文,代之以现场职业技能考核,才能使毕业环节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实现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毕业论文;培养目标;应用性人才;现场职业技能考核

毕业环节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犹如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质检,是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环节以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为两大主线。毕业实习无疑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全面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已经受到了各方面充分的肯定和足够的重视;而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显然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亟待改革,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仅作粗浅探讨。

一、培养目标决定毕业环节的教学措施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层次划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宽口径、厚功底的“通才”;硕士阶段则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研究人才;专科教育包括了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应用性人才”,而非“通才”,更不可能是“专业研究人才”。厚功底的“通才”和专业研究人才毕业后可能去大学、去研究所从事学术性、研究型工作,这些层次的毕业生非常需要受到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也就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毕业环节必须包括毕业论文,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确保这两个教育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

但是应用性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他们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以较强的处理经济业务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区别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职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操作能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操作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毕业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适合的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却不适合高职教育,应该从高职学生的毕业环节中铲除,以其它切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考核方式取而代之。

现在媒体上甚至已经出现了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那是因为我国本科教育高中化、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趋势已经出现。高等教育在向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无法再维持其所谓“高深”的知识传授。它必须考虑在扩大门槛后,如何给素质参差不齐的新生以教育,如何把大多数学生培养成一般的人才,尤其是应用性的人才。从这个趋势来看,取消高职生的毕业论文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一)论文质量差

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构思和语言表达上都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学生交上来的毕业论文不外乎两类:要么,是一篇无可挑剔且理论高深的论文。显然是从哪里通篇下载的;要么,是一篇层次混乱、主次颠倒、语句不通的论文。显然是学生自己东拼西凑、粘贴、嫁接起来的。对不少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远不如本科生宽厚,实践经验尚未积累,而且文字组织能力向来就不是他们的强项,短短两、三年的高职学习生涯的学习重点是提高动手能力而非写作能力,要他们“论”起文来实在是力不从心。

(二)毕业论文成了例行毕业环节,失去了教学目的

如今,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已经失去了其教学本意,仅仅是走走过场而已。学生认为,写毕业论文纯粹是为了交差。学校、老师也不会因为毕业论文不过关而真给不及格,让学生毕不了业。上一届学生把这一“诀窍”传给下一届学生,于是学生的论文写作态度可想而知,拖到最后随随便便交来一篇,不是“完美无缺”的,就是“满目疮痍”的,让老师的笔提得起、下不去。老师要是较起真来,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不能过关的。老师又不能真让大多数的学生毕不了业,何况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不是老师较真就能写好的。老师只好妥协,不断地降低要求。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这一教学目的在高职院校确实成了摆设,失去了实际意义。而这个教学目的和高职院校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是背离的,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应该被取消。

三、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环节应凸显“应用性”特色

毕业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学生的毕业环节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和岗位性。毕业实习显然是高职学生毕业环节的重中之重,是对学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全面检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是深入到企业的财务部门,全面了解、熟悉现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这一教学措施是非常切合“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应继续予以加强。

一般来说,学生毕业实习结束返校后,立即着手毕业论文的答辩。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取消以后,并不等于毕业环节作为综合全面检查高校教学质量的作用就消失了,应该采用一种切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来检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性和职业性。现场职业技能考核就是毕业论文的理想的替代方式。将毕业实习加职业技能考核作为高职的教学指挥棒,可以充分体现会计专业的职业性和岗位性。职业技能考核需要以实践教学为基础,需要有配套的实践教学,学生在考核之前必须受到有素的训练。

(一)以培养目标为准绳,突出高职会计教育实践特色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又是一个职业化程度很高的专业,它的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侧重于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的转化及运用能力,还考查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所以其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在会计教学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突出高职实践教育特色,才能更好培养应用性人才。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难以跟上时展的需要,致使实践教学并未完全到位,理论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偏重理论考核,轻视现场职业技能考核,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定位在应用性人才培养,因此高职会计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上都要重点突出实践,强化应用。

(二)合理设置会计实践课程,不断加大实践力度

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单元模拟实验、课程实训、毕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前现场职业技能考核。具体做法是:讲一章或一单元理论课进行一次单元模拟实验、课程结束进行课程实训、毕业实习前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学生毕业前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结束进行职业技能考核。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提高操作能力的积极性。

会计实践要在整个学习阶段不间断地进行,让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的程序。从基础会计的简单业务中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使学生能熟练、规范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课程实训中使学生掌握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熟练编制财务报告、合理核算成本。毕业之前的综合实训是为毕业实习所做的准备工作,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实习单位的会计工作。

(三)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以现场职业技能考核取代毕业论文

会计实践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制度,确保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实训课的成绩往往是由教师根据学生交上来的实训作业评个等级,有比较大的疏漏。如在财务会计课程实训,时间安排上少则两星期多则一个月,学生在这段时间内逐步完成。有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动不了手,但有足够的时间抄袭基础好的同学的实训作业,同样能得到不差的成绩,蒙混过关。这种松散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不能达到敦促学生自觉提高操作能力的目的。只有通过现场职业技能考核,才能甄别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基本的职业技能,确保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现场职业技能考核是对将要毕业的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的系统的业务技能考核,并且需要当场完成。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个会计期间发生的浓缩的经济业务作为技能考核资料,按照“建账―基本业务的处理一成本核算―利润计算及分配一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程序,采用真实的凭证、账表等进行规范化的现场操作考核。在具体操作中,学生身临其境,真正把自己当作企业的财务人员,独立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考核时间掌握在四个小时左右,因此,选择的业务要经典、有代表性,量要恰当,监考要全程,评分标准必须客观、严密。现场职业技能考核将是对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一个有力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