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0 10:19: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
建筑信息化是目前建筑业大势所趋,高等院校应顺应时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弊端入手,指出要在毕业设计中引入BIM技术,让毕业生做好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尽早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
BIM技术;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改革
1毕业设计意义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对实践要求比较强烈的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又兼具工程经济及工程管理知识,可服务于工程建设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维阶段等全生命周期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工程管理学生毕业之后将来在施工现场工作,必须对现场施工技术十分熟悉,才能更好地进行技术管理工作。而毕业设计就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由学校过渡到社会的衔接阶段。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是通过给学生提供模拟或实际课题的训练机会,将大学四年学习知识融会贯通,全面锻炼、培养学生深入实际,独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工程造价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生产、管理工作打下基础。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土木工程系一直以来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环节高度重视,要求毕业设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为社会提供符合行业发展需要人才的办学宗旨,并一直致力于研究探讨适合专业的毕业设计之路。
2工程管理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模式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模式就是综合运用四年所学基础与专业知识,在给定建筑图纸的基础上,独立搜集资料,编制工程项目相关投标文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工程量计量与计价,并了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运作过程和各环节工作要求,了解建筑市场管理的实际情况。传统毕业设计模式虽然也是一人一题,摒弃砖混结构建筑物,因为其应用范围过于狭窄,采用社会上较为普遍的框架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但是多采用广联达软件进行建模、计量与计价。而在,在2016年8月住建部颁布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筑行业要实现信息化,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简称BIM技术)、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现代建筑行业从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甚至运营都在使用BIM技术,而工程管理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因此,要想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在毕业之后顺利转换角色进入工作岗位,必须进行创新,引入BIM技术必不可缺。
3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中的改革管理
3.1扩大建筑类型
传统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多侧重于对大学四年只是的综合运用,往往忽视了毕业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目标,而这种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将来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笔者认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去芜存菁。框架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满足社会需要,但是应该扩大建筑物类型,而不仅仅停留在住宅,例如一些厂区、宿舍、公寓酒店等项目都具有普遍性,可以纳入到毕业设计的设计题目之中。而此类建筑物特点就是工程量大,应用BIM技术可以减少重复建模,只要设计阶段模型建好,后期就可沿用。
3.2进行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涉及到的优秀课程有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土建、安装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这些课程一般都设有课程设计。而具有某个假定的项目是这些课程设计得以实施的前提。笔者认为为减少重复作业,同时提高学生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认识,可以在大一或者大二阶段就给定学生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让学生随着学期递进和课程逐步学习,分别做该工程项目相应课程的课程设计,到了毕业设计阶段就会留有足够时间进行完善,改进,选择适合将来职业的毕业设计题目。而现在技术做出大的CAD等图纸不具有通用性,在招标阶段做的模型,不能在投标阶段使用,在投标阶段的模型也不能够应用于施工阶段,大大增加了学生(未来建筑从业人员)的工作量。应用BIM技术做出的模型,则可以在全寿命期使用,大大减少了重复建模工作量。
3.3在系内部进行
BIM技术培训BIM技术不仅在工程管理急需,在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也必不可缺,因次可以发动全系治理,广泛开展BIM学习。但是目前BIM技术在全国还没有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对BIM技术的不同需求,开展学习班深入学习。首先,相关毕业设计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学会BIM技术,鼓励考取BIM师资证书,并应用在基本教学中;然后,学生应当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学习广联达、BIM-revit、梦龙等软件并熟练操作。
3.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广联达
BIM校园大赛广利达公司推出广联达BIM,与全国900多家院校进行了合作,其工程教育业务比较成熟,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广联达BIM校园大赛。如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全国高校BIM应用技能比赛、全国中高等院校BIM招投标网络竞赛、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BIM课程设计大赛等。这些大赛的参与不仅锻炼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锻炼了团队分工与合作能力,让学生毕业之后更好地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4结论
国外BIM技术在高校已纳入教学体系,并有完善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但笔者认为BIM技术纵然在国内成绩斐然,但仍然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完善,不能照搬国外模式。目前需要的是在工程管理部分课程及毕业设计中植入BIM技术,推行教学改革,然后才能徐徐图之,将BIM技术正式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做为一门课程进行学习。
作者:葛具萍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摘 要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实习,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目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毕业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对学生的培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基于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特点及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重构毕业设计前期工作、组建小组指导模式,搭建校内、外教学平台等新的思路和对策,改进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优势,促进该专业学生就业发展。
关键词 工程管理 毕业设计 问题 对策
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内容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能够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指挥、决策等方面的管理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关键问题分析
1.1 选题单一,内容重复,与实际工程结合不紧密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主要是由相应的指导教师选定,很多情况下是模拟工程生产实践的课题,有时会出现不符合工程复杂实际情况的问题,学生的工作态度,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再有教师的设计课题多年不变,多个同学做相似课题,造成抄袭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岗位。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对毕业设计也有一定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学校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增长速度则落后,尤其是图书资源的更新速度c数量明显落后,造成学生人均教学资源占用率不足,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1.2 学生精力投入不足,知识储备不够
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学生具体工作密切相关,部分学生精力投入不足或知识储备不够造成毕业设计成果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毕业设计的时间与学生找工作时间重合,也和考研复试面试有一定的交叉;
(2)就业压力使得一些学生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寻找工作,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同学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而落实了单位的同学又觉得毕业设计题目和自己的工作联系不紧密,从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还有些同学在毕业设计期间参加公务员考试、参加资格证考试、驾照考试等;
(3)对参考资料的应用能力较弱,开题报告工作不到位,所应用的一些文献与毕业设计的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
(4)有些同学平时就不努力,知识储备不足,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跟不上进度,干脆放弃,等待抄袭,只要及格就行了。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3 教师指导不力,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毕业设计指导一般采用的是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方式,而教师大多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致使教师精力分散,指导过程不能尽责,缺少过程管理,导致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产生。另外,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指导工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总之,由于一名教师知识的不全面性,使学生得不到全方位、及时的指导,因而所完成的毕业设计往往缺乏较高的现实价值。
1.4 过程管理缺乏实效
(1)论文选题盲目,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所布置的任务,并没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只是简单的在知网、万方上找寻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拼凑,并没有真正实现对大学阶段所学工程管理知识的有效整合。
(2)开题报告粗糙,文献阅读不够,对设计主题、内容、现状了解不深,在出现问题时直接略过或是在搜索引擎上进行简单搜索,并没有有效利用校内以及网络平台资源。
(3)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缺乏,交流不畅通,学生不主动地向指导老师寻求帮助,而指导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跟踪。每周虽然有2次答疑,但部分学生走过场,报个到,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到最后急于求成,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
2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改革策略
2.1 重构毕业设计前期工作
(1)实行导师制。在进入大三学习后,先由指导教师给学生2~3个方向的选题,然后学生再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同时指导教师要求学生重视与毕业设计有重要关联的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这些课程考核成绩要达到良好以上成绩,这样提前做好知识储备,有利于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在毕业设计前期,导师可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的一些参考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广度的提升,打破他们固有思维的束缚。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拟定好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题目,并且督促学生完成对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资料的查询。
(2)动员会。提前介入毕业设计时间,在专业课开始前,系部要组织召开专业课介绍和毕业设计动员第一次会议,重点介绍专业课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动员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对与毕业设计相关知识的储备。另外,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初,还应该进行一次动员会,让学生进一步对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加以了解,让他们明白毕业设计是对其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整合,能够进一步加强他们对工程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要特别强调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要求学生重视实习工作,教师和学生要多沟通,扎实实习,在实习中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对工程的实践认识。
(3)以学生为中心的选题模式。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一个良好的、实用性强的课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的选题过程加以指导的时候,必须要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来了解每一个学生,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与个性特长等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给予指导,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
(4)开题报告会。撰写开题报告是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工作的全面了解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学生的开题报告工作,对学生完成的质量要加强检查,增加开题报告会,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有一个好的开端是予至关重要的。可借助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的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开题,分组组织开题报告会,让学生更全面地对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及手段进行了解,重视文献查阅工作情况的检查,对开题报告完成不好的不得开题。
2.2 落实对学生专业实习的管理与监督
(1)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大多集中在工程投标文件编制、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确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等方面,因而关键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使学生在项目管理某一阶段的实际工作方面得到应有的锻炼;
(2)课题来源可以是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真题真做,切实为实习单位提供服务;
(3)为学生落实好实习单位,通过实习调研为毕业设计做好前期准备,在收集资料、资料查询等环节得到必要的训练,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初选毕业设计题目。
2.3 采用群体式过程指导模式
群体式过程指导模式其实质为在对工程管理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的阶段中,对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开题必须要借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育者进行分时期的群体性指导。采用多个相关专业内容相互交织、融合以及学校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基本具备对工程进行高效管理的潜力与能力。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应当从选题、指导、答辩、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管理,同时,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作为就业保障,必须加强毕业设计与实践的联系,充分落实学生对实习过程的总结任务,并且由专业指导人员对学生在实习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出,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为其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搭建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成立毕业设计专门机构,负责项目基地建设,收集联系各老师提供的横向在建或已建实际工程,定期轮流到实际工程上锻炼,收集资料,回来后归档整理成资料库,也可由学生自己在实习单位收集资料,由系里负责整理成题库,可以改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和落实学生实习问题。
以本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为例,由于本专业侧重公路、桥梁工程的管理,因此可通过建设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提高教育者的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进而使得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工程践系统相对应。
可选择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围绕其各个阶段,设置与其对应的一体化毕业设计题目,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研究能力。这样保证了毕业设计题目具有真实性,内容也更具严谨性,其设计的内容即为其所在岗位所要承担的工作。以此将毕业设计内容转换成岗位工作。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到实际项目单位实习,接受相应岗位工程人员更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增强了毕业设计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同学们毕业设计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由于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实际的检验性,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会注重进度、保证工作质量。
3 结语 (下转第42页)(上接第34页)
总之,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甚至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工程管理专业发展。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国内各大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充分结合现实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毕业设计工作。加强毕业设计前期工作,加强过程指导实效,同时增加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动能,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实现自身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同时推动我国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近年来受房地产和建筑行业不景气的影响,部分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产生了怀疑。为了给工程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就业的方向指导,文章以重庆工商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深入调庆工商大学2003级到2011级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并运用spss软件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的结论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指导建议,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优秀竞争力。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生调查;就业;职业规划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于1998年专业目录调整之后新设置的本科专业,一部分高校由原来的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演变而来,其余一些高校则新开设了此专业。截至2014年,工程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14.6万人,有476所学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已接近大土木专业中土木工程的人数①。重庆工商大学作为一所具有财经特色的院校,其工程管理专业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给工程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方向指导,课题组成员深入调查了本校2003―2011级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就业前景,旨在为本专业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指导建议,同时帮助大学生培养专业相关能力,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优秀竞争力。
一、调查过程及方法
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课题组开展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设计、制作、发放及数据回收、统计工作[1-2]。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重庆工商大学2003级到2011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课题组采取部分抽样调查方式,通过QQ、邮件等方式联系各届毕业生,邀请毕业生通过问卷网络平台参与网络问卷调查。重庆工商大学2003级、2004级工程管理学生各有1个班,平均每班40人,
2005到2011级学生每届2个班,平均每班40人。粗略统计,2003到2011级工程管理毕业生合计480人。本次抽样调查共抽取了每个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约240份,但由于部分毕业生联系方式变更,本次抽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69份,问卷回收率约70%。
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5个问题,分为基本信息(性别、毕业学校、毕业年份)、所在单位情况(生源地、单位所在地、所在单位性质)、就职情况(第一份工作来源、毕业到工作所用的时间、工作性质、职位、薪酬等)、建议与评价四部分。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统计
被调查的169名毕业生中,男性约占69%,女性占31%。调查同时发现,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男女比例差距越来越小,甚至越来越接近,男生比例不再占绝对优势。这表明近年来选择工程管理专业的女生比例在增加。被调查者中工龄1~3年的毕业生达到26%,3~5年工龄的占50%,6~8年工龄的占24%。
1.毕业生性别与工作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从工作单位的性质来看,选择进入民营及私营企业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达到73%,而进入政府机关、国企和外企的男生比重均高于女生(图1)。此调查结果表明,民营及私营企业仍然是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从工作岗位来看,男生中从事“管理+技术类”岗位的比重约占70%,单纯的技术类所占比重最低,而女生从事技术类、“管理+技术类”岗位所占比重几乎持平。女生从事管理类岗位所占比重略低于男生,但从事技术类岗位的比例却远高于男生(图2)。调查表明,女生更倾向于进入私营或民营企业,而男生则更多进入国企或政府机关,从事管理岗位的也更多,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升职。
2.毕业生工作区域及工作单位性质
从工作区域来看,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约66%在重庆主城工作,约21%选择了在重庆区县工作,选择在乡镇工作的仅占1.78%,其余的则在外地或其他区域工作(11.8%),区域差别明显。虽然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在重庆市区及周边工作,但通过对毕业生的交叉对比发现,选择在重庆主城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下降的趋势,而在区县或外地工作的毕业生比例逐渐上升。这一现象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由一线城市扩大到二三线城市的趋势吻合,同时也表明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逐渐走出重庆,服务于其他省市和地区。
3.毕业生在当前单位的工作年限
横向对比来看,工作年限在1年内的以政府机关居多,工作年限在1~3年的主要集中在外企或合资企业,工作年限为3~5年及5年以上则以事业单位和国企居多。纵向对比可以看出,在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中,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往往工作年限较长,绝大部分毕业生工作了3~5年及5年以上,在民营及私营企业的毕业生工作年限在1年内的居多(表1)。事业单位和国企福利待遇相对较好,毕业生看重其稳定性。工作年限在1年内的民营企业最多,说明其人员流动性大,毕业生选择范围大。
4.单位性质对薪酬的影响
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中毕业生低薪所占比例较多,约一半的毕业生薪酬在3 000~5 000元,8 000元以上所占比例为0。在国企、外企或合资企业、民营或私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薪酬集中在5 000~8 000元区间。月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的高薪人群也集中在国企、外企、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其中外企、合资企业的比例最多(图3)。结合表1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薪资虽然较低,但工作较为稳定,人员流动性不高,毕业生更看重其工作的稳定性,而在国企、外资或合资企业中的毕业生更看重其薪资待遇。
5.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
在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中,只有外企或合资企业的用工签约率为100%,无未签用工合同的情况。其他四类单位均有不签用工合同的情况,其中政府机关的比例最大。从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来看,除政府机关外,其他性质的单位签订3年以上合同占绝大部分,且事业单位、国企、外企或合资、民营及私营签订5年以上合同多达一半以上(图4)。调查表明,政府机关对员工考察更为严格,签约更为慎重,企事业单位更注重人才的稳定性,从而更倾向于签订长期合同。毕业生在择业时应权衡不同性质单位的利弊,慎重选择工作单位,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6.毕业生工作来源及花费的时间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或社会招聘获得第一份工作,少部分依靠亲友引荐。超过一半的学生在毕业前已找到工作,次之为毕业后一个月内,毕业后3~6个月找工作较为困难(表2)。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本专业学生自主能力较强,市场接受程度较高。企业招聘大多在春秋季进行,冬季为招聘淡季。毕业生应看准招聘规律,抓住招聘时机,以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二)毕业生就职情况分析
1.毕业生目前工作与专业的关联
统计表明,s89%的毕业生从事的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余11%选择的是与本专业不直接相关的工作。此外,从毕业生目前就职的企业类型来看,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有70%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建筑公司工作,其余10%的毕业生选择在咨询公司及估价/造价公司等中介行业工作,9%的毕业生在政府部门工作,选择“其他”的毕业生达到11%,主要从事金融工作,这和重庆工商大学的财经类特色优势密切相关(表3)。
2.毕业生职位分析
统计表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中大部分仍在基层岗位工作,接近70%,中层管理者约占26%,高层管理者仅占1%。交叉对比发现,中层管理者约70%,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其余30%工作年限在3~5年或5年以上,表明工程管理毕业生晋升快,晋升年限短。这一结果与毕业生就职以来的职位变化基本吻合,超过半数毕业生事业处于上升阶段,极少数人职位下降(表4)。
(三)毕业生工作性质、职位、薪酬与专业的相关性分析
1.毕业生目前职位与专业的相关性分析
被调查的169名毕业生中,共有150人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公司、造价/估价公司和相关的咨询企业),19人从事与专业不直接相关的工作(集中在金融、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领域)。在从事与专业直接相关的工作人员中,基层管理者占69.33%,中层管理者占27.33%,高层管理者几乎没有。而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的19人中,基层管理者占73.68%,中层管理者占15.79%,高层管理者占5.62%。两者比较,基层人员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位居中层管理者的比例较高,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位居高层管理者的比例较低。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与专业直接相关行业晋升的难度更大(表5)。
2.毕业生目前职位与工作岗位的相关性分析
169名被访毕业生中,无论是管理类、技术类或“管理+技术类”岗位,基层员工都占绝对比重。其中,技术类岗位约占91%,远远超过管理类和“管理+技术类”的比重。从事管理类、“管理+技术类”工作的毕业生在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中所占比例基本持平,管理类毕业生位居高层的比重在三者中最多,占到7.14%。而技术类岗位毕业生在中、高层管理者中所占的比例几乎为0。由此可见,从事技术类岗位的毕业生职位主要集中在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大多从事管理类和“管理+技术类”,其中高层管理者主要从事管理岗位。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管理才能以及“管理+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更容易得到晋升机会。
3.毕业生目前薪酬与是否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关联
为了解毕业生目前的薪酬与所从事工作及专业是否有关联,课题组成员将毕业生的薪酬与他们从事的工作进行了交叉分析。统计表明,收入在8 000以下的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和不相关工作的比重几乎持平。在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人员中,每月收入8 000~10 000元的占10.67%,收入在10 000以上的占11.33%;从事非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人员中,收入在8 000~10 000的占0%,收入在10 000以上的占21.05%。两者比较,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在8 000~10 000元的更多,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的更多。
由此可见,是否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与目前所在职位关系不大,不论什么类型的工作,综合能力是职位高低的决定因素。选择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大多因为薪酬较高,本专业相关工作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薪酬相对较低。
4.毕业生目前薪酬与工作职位的关联
(1)中、高层管理者大部分薪酬在5 000元以上,50%中层人员的薪酬达到8 000元以上,仅有20%的中层人员薪酬低于5 000元。基层员工薪酬在5 000元以下的近60%,极少数能达到8 000元以上的高薪(表6)。
(2)从卡方检验表中得知,皮尔逊卡方(Pearson chi-Square)分布值为p
图5毕业生薪酬与工作职位的卡方检验结果(3)职位与薪酬呈正比。毕业生应做好职业规划,职位升迁的同时创造更高的价值空间。
5.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变更情况
(1)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调查。通过对169名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有6.51%的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现状非常满意,有68.05%的毕业生比较满意,对目前工作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共计25.44%。
大多数毕业生对现状比较满意,少部分不太满意,处于非常满意、很不满意两种极端情况的为极少数,大多数毕业生目前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毕业生工作变更分析。参与调查的169名毕业生中,从未变更过工作的约占51.5%,变更过1~2次的约占36.1%,12.4%的毕业生变更工作3次以上。
大多数毕业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较为满意,极少数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中。大部分毕业生更换工作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以及升职机会,其次是由于兴趣爱好、特长及工作经历,极少部分因为他人原因更换工作。毕业生总体适应能力较强,职业追求基本围绕升职和加薪(表7)。
(3)毕业生目前职位与工作变更的关联。统计表明,高层管理者中,有50%的从未变更过工作,另50%则变更工作2次,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方面,高层管理者的经验能力强,薪资待遇高,不会轻易更换工作;另一方面,一部分能力较强的毕业生通过跳槽获得了目前的高层管理者职位。而近一半的中层管理者变更过1~2次工作,变更3次以上的约为1/5。基层员工60%未变更工作,极少数变更3次以上(表8)。适当变更工作有利于积累经验与人脉,培养自身能力,但频繁跳槽会对升迁带来不利影响,变更工作应慎重。
其次,通过列联表分析,从卡方检验表中得知,皮尔逊卡方(Pearson chi-Square)分布值为0.21%,说明工作变更对职位的影响显著。目前所在职位与毕业后变更工作次数通过线性间的联合检验(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双尾检验p=0.01,说明目前职位与薪酬存在线性关系(图6)。
三、基于本调查结果的就业建议
(一)男女生在职业定位上要体现性别差异
(1)从事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工作的男生占大多数,且男生就业发展趋势更好。调查数据显示,女生基层员工的比例为80%,而男生为65%。中层管理者男生比重为30%,女生为13%,中层管理者中男生所占比重超过女生的两倍。男生为高层管理者的比例为1.69%,女生为0。
(2)性别在行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工程管理专业的男生相对较多,男性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条件限制,加上社会上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从事工程管理类职业有一定局限性。被调查的毕业生中,女性较多从事管理类工作,说明女性的专业技术相对男性要差一些,而管理类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强。因此,对于在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女生而言,应该合理定位,规划好就职方向,在校期间应加强对经营和管理类知识的学习。毕业后,女性更倾向于选择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内的管理类岗位。
(二)兼顾技术及管理知识
管理能力是成功就业的奠基石。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需求主要偏向技术和管理兼具的人才,建议在校学生首先要学好管理相关的学科,其次要通过加入学生组织和社团,培养团队意识,积累团队经验,提高管理能力。
(1)从事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工作,毕业生要注重长期发展。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薪资逐年提升,工作年限超过5年,大部分毕业生能达到高薪水平。管理、技术对职位以及工资影响巨大,想要成为高层管理者,必须管理与技术水平兼具。
(2)不能重技术轻管理,技术与管理兼具才能更好地发展。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技术加管理的学科,就业形势相对乐观。该行业人才需求缺口也较大,毕业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找到工作是不难的,前提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企业的肯定。对企业而言,专业技术是基础,综合能力是提升职位的关键。对在校学生而言,学好专业知识是首位,除此之外,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校大学生应更多地了解专业相关工作内容,正确选择自己的工作类型,做好职业规划。
(三)重视在校期间的各类活动
被调查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参加职业技能或就业政策类知识竞赛、创业社团、大学生社团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或创业比赛等对就业有促进作用。大学生应注重全面发展,需要认识自我,进行自我规划(表9)。
(四)做好求职面试的准备
(1)及时搜集招聘信息是成功就业的前提,前期准备是关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主要来源于社会招聘网站和学校的招聘会,因此,搜集和关注招聘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招聘会前充分准备,对招聘单位进行了解,熟知招聘流程,会让求职者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
(2)求职中交际能力起主要作用,专业知识、学习和工作能力也占较大比重。相貌、身高等外在条件影响甚微,因此具备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为重要(表10)。
(3)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就业。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社会的种种压力,毕业生应化压力为动力,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进入职场的最后准备。调查显示,该专业毕业生一半以上在毕业前找到了工作。毕业生在就业时应该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
(五)做好就业后的长期职业规划
(1)工程管理相关行业容易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职业周期长,短时间内不能晋升的毕业生需调整好心态,不能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终能得到升职机会。
(2)工作经验对薪酬的影响较大,在变更工作时要谨慎考虑。薪酬与工作经验成正比,一定的工作经验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收入,更能成为升职的关键因素。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多学科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是通过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构建工作分解的毕业设计内容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完成专业化的全过程工作分解结构,以适应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
0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是介于工程技术和管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涵盖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个方面知识,涉及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培养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更注重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一个主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领域具体问题的专业技能。本文提出基于项目化的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以实际工程项目导向来设置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工作分解结构设置毕业设计内容体系,建立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阶段性、细分化、专业化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毕业设计模式的引导,体现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培养学生系统性地运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具体任务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1 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项目是为创建一个独特产品、服务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种临时性工作[1]。每个项目都会在某些方面是独特的,项目的成果是唯一的,项目管理专业化分阶段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因此,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借鉴项目管理专业化的方式方法,在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以项目导向来构建毕业设计模式,体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从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工程管理包括了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设计与计划、执行与控制、经营及后评估等多阶段的工作,如图1,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根据不同项目阶段的内容和工作特性开展项目的专业化管理活动。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也必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要求深入到项目的各阶段工作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经济、技术、管理、咨询等多方面专业性的锻炼。因此,基于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是指在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依托具体的工程实际项目,按照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构建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工作分解结构设置毕业设计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可行性分析、项目规划、执行、结束等方面,学生根据专业所长、实习或拟就业的岗位选择其中的一个工作分解结构,完成项目活动层面的具体任务,从而提高学生领域内的专业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2 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既要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又要联系工程项目实际,体现工程的实际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和专业发展的方向。从图1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建设项目各个阶段作为研究对象,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涉及到很多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众多具体任务,各阶段、任务相互衔接,相互制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选题的目标定位要明确具体,通常是本学科专业知识在具体工程项目某一方面的体现,在项目的选择上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是一项单项工程,也可以是一项单位工程。
以项目导向的选题主要体现在,项目的选择必须是实践基地、实习单位或调研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针对该项目在建设程序中的不同阶段,形成以各工作阶段为特征的选题,每个阶段任务可以作为一个毕业设计选题,体现出工作分解的专业性的教学内容,如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方向)可以是某一建筑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具体包括投标分析、投标决策、投标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投标文件编制等相关的专业知识。选题不能大而全,最好是项目某阶段的工作分解任务,如果选题较大,可以将选题分解成有明确界限的小选题,真题真做,根据学生的专业所长,细分化,专业化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x题内容的连贯性来反映工程项目建设的规律性,向学生完整地展示本专业工作的基本特征,使学生体会到项目建设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需要服务于项目建设的总目标。
3 工作分解的毕业设计内容体系
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任务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如投资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分析、资源利用分析、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各方面任务。相应的毕业设计内容涵盖了从项目投资到后评估的整个生命周期环节,覆盖了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运用工作分解结构对项目的工作范围进行界定,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毕业设计的内容体系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在一个实际工程的工作范围内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单元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和交付成果。因此,毕业设计内容体系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分解单元进行设置。如表1。
将一个项目分解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每个阶段任务和选题内容要求相对完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独立完成,从而在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管理专业化的能力培养。
①项目策划决策阶段,根据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侧重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能够进行工程经济分析、融资方案设计、投资估算,进而能够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②设计与计划阶段,主要确定项目工作范围,进行项目工作结构分解,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建立项目管理系统,确定标准质量及招投标管理,毕业设计选题主要侧重于国内标的施工项目招投标文件编制(综合标、商务标和技术标),工程计量与计价。
③施工阶段,包括监督、跟踪、诊断项目实施过程,协调各参与方的工作,进行进度、成本、质量、风险控制,材料、设备、现场、环境信息管理等工作。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主要侧重于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进度、成本、合同等工作分解结构的项目管理。
④结束阶段,包括项目的验收、交接、费用结算,项目运营、项目后评估等工作,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侧重于项目后评估和运营使用的物业管理。
⑤计算机应用软件平台,随着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软件在各类工程项目管理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实践教学平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软件的应用技能,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往往也需要通过建立模型或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实现。在建模和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与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利用工程管理专业软件进行设计、分析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CAD技术进行绘制平、立、剖面图及Excel等文本软件进行文本处理,为专业软件的使用打下基础;能够熟练掌握工程造价软件、算量软件及BIM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应用招投标软件进行招投标文件的制作;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软件,能够进行项目管理及施工组织的管理控制工作。
基于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构建工作分解的毕业设计内容体系,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选题要依托本校的学科专业背景和资源优势,注重产学结合,力求有益于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依托实际工程项目,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与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通过专业软件等辅助功能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学生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获得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实践能力锻炼,对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特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要:通过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调查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结果表明,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各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主要在水利电力等行业的大型央企就业,综合素质较好,获得用人单位好评。但学校需要加强专业外语的教学,适当拓展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和地域,以求获得更稳定的就业。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生;就业质量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置的一个专业。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源于1978年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1988年在水电行业内率先开办了工程概预算专业(专科),1993年开办基本建设与管理本科专业,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后并入工程管理专业。学校该专业在2007年被湖北省确定为立项建设的省级品牌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立项建设的国家特色专业。
本文以教研项目为依托,结合学校实际,对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近五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也有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多地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以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反映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的具体情况的优劣程度。就业质量既要反映客观的就业状态,又要体现主体的主观感受,同时还应考虑就业对社会的贡献。
(二)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结合学校就业指导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实际情况,采用量化指标,选取了6项评价就业质量的指标。
1.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率是指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提高就业率是保证就业质量的基础,就业率是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毕业生供需比。毕业生供需比是指当年毕业生的总数与社会用人单位对一个学校毕业生的总需求数的比率。它可以大体反映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
3.毕业生薪酬水平。毕业生薪酬是指用人单位根据毕业生从事的岗位、贡献所支付的工资性收入。薪酬高低在一定层面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4.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专业相关度是反映毕业生从事专业是否对口的一项指标,可以检验专业设置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一般认为,专业相关度越高,就业质量越高。
5.毕业生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包括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就业地域等指标,能有效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状况。
6.毕业生社会认可度。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可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这两个角度来考察。从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其对自己所选职业是否满意,能反映其就业质量的状况。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否满意,体现了毕业生受社会欢迎的程度。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近五年2010届到2014届共有毕业生586人,根据学校每年上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及毕业生需求情况,对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供需比及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同时为了真实了解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对该专业近五年的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主要用于分析毕业生薪酬水平、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本次调查选取签约毕业生120人发放网络问卷,回收问卷75份,有效问卷68份。调查用人单位30家,发放问卷30家,回收问卷28家,有效问卷25家。
(一)毕业生就业率
工程管理专业2010届到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3%之上,说明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
(二)毕业生供需比
根据历年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及用人单位在学校就业网上的需求信息,毕业生供需比如表1所示。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供需比都在1:3以上。一方面是因为本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有很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三)毕业生薪酬水平
学校2014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月收入区间分布图见图2所示。有57.20%的人月收入集中在2500-4000元区间段,有22.55%的人月收入集中在4000-6000元区间段。总体来说,毕业生薪酬水平较高。
(四)毕业生专业相关度
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情况如图3所示。历届毕业生中有90%的人从事专业相关工作,8%的学生继续深造,还有2%的学生转行做了其他工作。
(五)毕业生就业结构
1.就业行业分布。毕业生就业行业统计表和分布图如表2和图4所示。分析发现,除一部分读研继续深造之外,大部分毕业生流向水利水电及工民建行业,最多的一年占了74.26%(2011届)。这也体现了学校面向服务行业这一定位。近年来流向其他事业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和其他企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基本维持稳定。
近五届毕业生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就业情况如图5所示,在施工单位就业占68%,在建设业主单位就业占18%,在咨询单位就业占10%,在设计单位就业占4%。
2.就业地域分布。就业地域分布如图6所示。毕业生到经济发达和水电施工项目相对集中地区的就业人数比例较高,如近五年来到华东、西南、中南等省市就业人数比例为89.49%,华北、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就业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六)毕业生社会认可度
1.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主要从毕业生对签约单位和就业职位两个维度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价,如图7所示。数据显示,近五年毕业生对签约单位和就业职位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2.用人单位满意度。如图8所示,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评价较高。
三、结论
当前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各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3%以上,主要分布在水利电力、工民建等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从事施工管理、房屋建筑、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好,能吃苦、肯钻研、勤奋努力,在现实工作表现中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获得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但是工程管理专业就业行业以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为主,毕业生外语水平一般,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及基础设施产能走出去的战略,需要加强专业外语的教学。同时要适当拓展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和地域,以求获得更稳定的就业,减少行业可能萎缩带来的风险。
[摘 要]毕业设计选题的优秀工作是确定选题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在选题内容的定位上,应遵循从管理领域至专项管理的思路,内容范围宜小不宜大,并立足于真实工程背景资料;在深度的定位上,应以实践应用型为主;在工作量的定位上,要抛开字数的限制,以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为准则。
[关键词]毕业设计 选题内容 工程管理 工作量
毕业设计是学生继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之后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抓好这个环节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事业心,形成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毕业设计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选题。选题对毕业设计实施时所进行的调研、实验、设计(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具有引导作用。恰当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它对毕业设计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高质量的课题能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理论广度较大和知识体系面宽的专业特点为毕业设计选题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同时也使学生眼花缭乱,茫然不知所措,给定题带来较大难度。另外,学生存在既有认识深度、理论深度和毕业去向的差异,这对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要求。[2]如何恰当、高质量的选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项考验。本文拟根据有关文件对毕业设计的原则要求,吸取教学同仁的经验,结合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体会,从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这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见解。
选题工作首先是一项给目标定位的工作。这里所说的目标定位是指对选题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工程量的目标定位,即选题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或标准。从选题到定题的过程,也就是确立选题内容、深度、工作量的目标的过程。明确的目标能为学生毕业设计后续工作的实施指明方向。
一、选题内容的定位
在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课题的理论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即需要对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进行恰当定位。
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定位上,宜按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模块进行选择。工程管理是交叉学科,所研究的理论领域和对应的知识体系内容非常广泛。在理论研究领域方面,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可分为3个模块,即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模块、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模块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模块。[3]在实际选题时,学生应根据自己对上述理论模块掌握的程度、毕业去向等因素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作为研究的大方向。有的学者提出了以本专业的四个平台知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向。[4]事实上,这四个平台知识只是工具性知识,是为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管理工具与技术,不宜作为毕业设计的理论研究方向。
选题内容范围宜小不宜大,即选题时要尽量选择其内容范围较小的课题。由于教学计划中提供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不长,故不可能完成较复杂的大课题。论文的价值不在于课题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在校学生,其经验和学识都有限,很难驾驭较大的课题。因此,学士论文适宜于选择较小的课题,这样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5]在实际操作中,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宜立足于某一理论领域中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以专项理论为研究的突破口,结合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集中精力解决工程中的某一专项管理问题 。对过去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检查显示,毕业设计选题为领域型课题研究的论文,如“**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等,其内容空洞、雷同,抄袭、数据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专注于专项理论研究的论文如“**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工程成本管理计划”等,构架与层次都基本清晰,内容都比较完整,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都比较得当,也鲜有雷同、抄袭和数据造假的情形,完成的质量明显优于领域性课题。
选题背景材料应立足真实工程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均符合本科专业培养的要求”。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2009版)中对毕业设计(论文)所提四条评估标准中的第一条,该标准首先强调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工程管理其实质是管理工程,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优秀目标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模拟性的)实际工程的管理问题。要做到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首先要做到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可以是一份完整的施工图、一份商住用地拍卖文件、一份施工承包合同等。我们从2010年起,在设计任务书中就明确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以真实工程为背景资料,并且各不相同,背景资料还应成为毕业设计文件的一部分存档。单凭学生的能力,很多学生难于找到真实适用的工程资料,为解决这一难题,学院每年通过与市施工图审查中心、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企业等单位联合,收集了大量的施工图、项目开发规划等原始工程文件或复印件,供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和未来的工作需要综合选定。实践表明,与以往的选题相比,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中选题,能加快学生定题的步伐,让选题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另外,真实的背景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的动力,完成的毕业设计效果较好。
二、选题深度的定位
在[1]中,作者将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分为三种: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型课题、工程实践型课题和常规模拟题。事实上,这说的是一个选题深度的问题。这里说的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选题的深度可概况为研究型题型、应用型题型。
工程管理本科毕业设计宜选用应用型题型。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创造环节,并不要求论文非要有创见性、有发明或发现不可,因此,毕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理论的应用问题。对于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问题,现有的工程管理规范和很多专业书籍都提供了程序化的工程思路、管理工具与技术,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PMBOK指南》等,如果学生毕业设计是参考上述资料,结合四年来所学的相关理论,再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计算、分析,较高质量地完成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是不成问题的。
三、选题工作量的定位
很多大学或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字数给出一个下限限制,其出发点是以一定的字数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也容易造成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字数越多,质量越高,盲目追求论文字数而忽略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导致设计论文冗长,篇幅过大,无效的内容和相关性不强的东西太多。
工作量与选题内容范围、选题深度关联密切,选题范围大,工作量必然大;选题深度深,工作量也会增加。因此,对毕业设计规定一个字数的限值是缺乏依据的。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应以设计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准,而不是字数。
要控制学生设计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设计论文内容的层次构架,内容层次构架至少要有二级及以上的分解目录。也就是在定题的基础上,学生下一步的任务是要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论述思路和工作思路。
以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程的进度管理计划”为例,该论文内容的一级分解可以是: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进度控制等;其中“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子项目进度目标、年度目标等;“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工作分解、工作顺序排序、工作量估算、资源需求估算、工作时间估算、绘制网络计划图或横道图、编制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等;“进度控制”的二级分解可以是:进度检查计划、偏差分析与纠偏措施、计划调整措施、进度报表等,如下图。
通过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层次构架理清研究的思路;其次,能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学生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另外,教师通过指导与审定学生的论文构架,以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准则,学生论文的工作量也就基本定型了。
要做好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必要的环节是做好开题报告。学生通过编写开题报告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进行系统地层次构架,通过这种层次构架形成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骨架。
四、结语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选题,其落脚点都是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问题。在内容的定位上,应遵循从管理领域至专项管理的思路进行,并立足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在深度的定位上,应以实践应用型为主;在工作量的定位上,要抛开字数的限制,要以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为准绳。编制开题报告也应是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重要环节。对毕业设计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工作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应有机统一于毕业选题工作中。要做到内容恰当、深度适中、工作量与内容深度相匹配,这是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的优秀所在、目的所在。
摘 要: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是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文章主要为提高这一环节的教学质量提出了合理选题、建立有效指导团队及把好成绩评定关等建议。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工程管理 指导模式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训练,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某一课题进行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程建设岗位前的一次重要实习。因此,如何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就成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必须思考的课题,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尝试与努力,特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参考。
1.科学合理地确定毕业设计课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一个良好的课题能强化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因而毕业设计选题要注重课题的实用性、教学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拿到实用性强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与实际结合的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课题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而注重课题的教学能使知识承上启下,一方面丰富原有知识,另一方面保证知识的前后连贯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原有知识,提高自己。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综合学生所学知识。
(2)能结合学科特点。
(3)尽可能联系实际。
(4)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根据以上要求和鉴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多集中在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工程造价确定与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方面,因而笔者认为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其工作量在满足要求的同时,能使学生在工程造价的确定和项目管理某一阶段的实际工作方面得到锻炼。所以学生选题应切实遵循来源于实践并考虑其教学性的原则。
(1)教师参加的产学研横向课题,真题真做,为委托单位提供服务;
(2)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真题真做,切实为实习单位提供服务;
(3)教师挑选的工程规模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假题真做。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应注重课题资料的积累,尽量选取最适合教学内容又贴近生产实际的课题,完成资料库的建设,为今后课题的不断完善打好基础。
在确定选题时还要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差异。学生不可避免地在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课题的预备应有层次性。否则,太简单的课题将使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轻视的态度,草草了事,或过早地完成设计而影响其他学生;而太难的课题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产生畏惧感,最后由教师手把手地教,甚至由教师一手包办,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分组时应该合理安排,而在布置课题时,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的设计课题应有所不同,尽可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及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要求。
2.为学生落实好对口实习单位,以便学生扎实实习,充分调研。
通过实习(调研)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在资料收集、方案确定、资料查询等环节获得必要的训练。也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初选毕业设计题目。
为使学生能够做好实习工作,并受到适应现场、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训练,以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筛选落实好对口实习单位,使实习能够达成下列实习(调研)内容与要求。
(1)了解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生产、科研的实际,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提高工程管理素质。
(2)独立深入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单位、部门了解课题的来源及提出的依据,了解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实际知识。收集有关的数据、图表、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及研究,对课题设计方案起到指导作用。
3.构建高效教师指导团队和指导模式。
(1)逐步建设高效精干的毕业设计指导团队
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因而指导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鉴于目前部分教师一直在校学习到博士毕业,缺少工程管理实践经验这一现状,要提高毕业设计指导质量,有必要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互补的指导团队以满足设计需要。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指导模式是目前最高效的指导模式,学生既可以得到理论提高,又能很快得到工作能力的提升,满足就业需要。因此,学校应该考虑聘请一定数量的有经验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加入指导团队。
(2)构建互动式的指导模式
指导教师布置给学生任务后,要指导学生分析课题,确定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技术资料,注重设计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书。学生设计时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充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指导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及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启发其独立思考。在设计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设计完成后应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对自己的设计过程做全面总结。
因此,要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就要实施全过程监控,分阶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毕业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构建互动式的指导模式,把指导过程看做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把指导教学看做一个动态发展的并相互影响的教与学的过程。这种指导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所想所知,了解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难题,尽早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从而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
4.认真组织好答辩环节。
答辩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次“口试”,也是学生在校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次综合检验环节。通过这一形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总结设计过程,检验其应变能力及自信心,为真正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答辩主要考查学生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答辩的过程实际是帮助学生总结的过程。所以在答辩过程中,答辩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在设计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分析设计效果,找出不足及改进方法,帮助学生把实践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答辩,有助于学生提高应变能力及自信心,为真正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5.建立实际可行的评价指标与标准,严格做好成绩评定工作。
毕业设计评定成绩的根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二是答辩的表现。毕业设计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作用,所以,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请有关专家对能反映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制定毕业设计和答辩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是合理确定评分标准,尽量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构建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并将其在毕业设计任务下达时同时下发给学生,以便使学生为完成好毕业设计环节做出最大努力,使教师把好设计的每一关的同时做好最后的成绩评定工作。
总之,要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就要围绕选定的课题,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设有工程管理专业人士参加的指导团队,严格过程指导监督,把好每一环节,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使毕业设计环节真正成为与学生就业工作对接的桥梁。
摘要:分析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评价、需求。结果表明,就业形势较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较高;接近九成的毕业生从事土木及相关专业,主要分布于福建沿海地区;需求双方一致认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着重加强道德品质、实践经验、专业基础、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生;就业形势
作者简介:李秀芳(1978-),女,福建漳州人,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福建 厦门 361024)陈自力(1965-),男,湖南长沙人,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福建 厦门 361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厦门理工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G201027)、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项目编号:JA12259)的研究成果之一。
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置的一个专业。[1]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2]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尚处于不饱和状态,[3]据预测,未来的需求是2015年为773.79万人,2020年应为1021.64万人。[4]
在对工程管理专业人员数量急剧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其质量的要求,国内学者纷纷对此进行了研究。[5-9]本文以教改项目为依托,从2010年开始设置调研:在校生的就业意向调查、跟踪,对往届毕业生的现状和需求调研,对省内用人单位需求调研。以辅助学生更加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以提高就业技能,同时也可以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修整和教学改革的一个参考依据。
一、毕业生就业相关调研
1.一次就业率
工程管理专业2003级至2008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图1所示。调研数据显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前就签好就业协议的比例均在92%之上,这一比例高于麦可思调查研究的最高值90.4%”,[10]说明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
图1 各年级的一次就业率统计图
2.毕业生的就业区域
连续六届的毕业生就业区域总体分布如图2所示。从图2可见,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厦门市,有将近九成的毕业生都在福建省内沿海工作,仅有15%的毕业生就业于省外。这一现象主要与厦门理工学院“服务海西”的办学定位有直接的关系,也与厦门理工学院在福建省内,尤其是厦门市工程服务行业立下的良好口碑有一定的关系。
图2 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总体分布百分比图
3.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情况
连续六届的毕业生就业对口情况如图3所示。从调查的情况看,截止到2013年2月,历届毕业生中有87%的人从事对口的土木类工作,8%的学生考研成功继续深造,还有5%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转行做了其他工作。87%的专业对口比例在厦门理工学院的众多专业中名列前茅,亦高于麦可思的全国调研数据。[10]
图3 毕业生就业对口情况表
4.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对专业对口就业人群做了进一步详细调研,结果如图4所示。主要的就业领域分别是造价咨询、现场施工管理、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策划营销及其他相关行业。前四者所占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7%、24%、13%和8%。在占总统计样本10%的“其他相关”分项中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设计、土建主管部门公务员、土建相关事业单位和其他所占份额相当,招考的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仅占其中的1%。另外,厦门理工学院在2008级工程管理专业中设置一个造价方向,学习重点和就业情况就有了明显的倾斜,大三时的就业意向统计有42%的学生计划往造价方向发展,毕业当年40%的学生直接从事造价咨询行业。
图4 对口就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分布图
5.就业中所用到的知识来源分布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土木类专业,对于专业技能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强,通过调研分析,毕业学生在工作中用到的知识来源如图5所示。通过实践渠道获取工作中所用到的比例高达81.6%,其次是比例为55%的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所获得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优秀知识。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对有限的课堂授课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也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选择该项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比例是42%,其次是工作期间单位的针对性培训,所占的比例为38%。同时,从后续的跟踪和访谈中了解到专业基础部分知识扎实与否对学生工作后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图5 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获取途径分析图
二、用人单位的调研
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监理、咨询、房地产等行业,样本涉及省内外,省内以毕业生主要分布的厦门市企业为主,涵盖了省内其他区域,并辐射到国内其他省份,厦门市、省内和省外的样本个数比例分别为57%、29%和14%。
1.企业对学生的评价
通过对合作单位、实习基地和友好企业的面谈、问卷调查与电话访谈等方式收集用人单位对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表现得到了较好肯定:接近90%的良好评价率,15%的优秀和7%的合格比例。
2.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宏观需求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执业能力、吃苦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稳定性,调研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道德品质以74%的高比例排在第一位。道德品质即人品,职业技能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进行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土木及相关行业作为基础学科,其工作性质相对比较艰苦,因此吃苦精神以65%的比例排在用人单位对员工素质要求的第三位。因为土建行业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两项分布以68%和59%的比例排于第二、第四位。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减少培养新人的成本,企业急需岗位胜任性高的人才,因此稳定性成为企业关注的素质之一。工程项目由于时间的紧迫性,需要协同工作,良好的团队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3.企业对各类证书的青睐度
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和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占了青睐榜的前两位,在前五届的全国算量大赛中厦门理工学院获奖选手的业务能力得到了业界认可,尤其是三年连续蝉联全国总冠军和若干一等奖获奖选手在工作岗位的表现更加肯定了这一点,后续在国赛中获奖的选手可以在厦门市五家共建单位中获得免试用期直接录用资格,因此目前该项是最为有利的录用条件。职业资格证书对于企业来说除了是应聘者实际的能力证明外,还有增强企业硬件的作用,也是有利的条件之一。此外,软件的操作在统计数据中居于第三位,源于涉外工程的增加,企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图7 企业对各类证书的青睐度
4.就业学生的稳定性情况
从图8中可知,在就业的一年半左右跳槽人数比例经历一个小高峰达到12.3%,跳槽时间与考证有极大的关系,有着一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已经获得证书再到就业市场可以谋取更好的发展机会,或是因为经过一年的实践工作调整个人的就业发展方向。5年是另一个高峰,达15.1%。根据笔者追踪调查发现,其中有一大部分学生由于工作能力较强而被猎头挖到了更好的岗位。调研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第1~2年间跳槽的学生中90%以上的人会有第二甚至第三次跳槽经历,而在四年以上才跳槽的毕业生则相对稳定。跳槽的主要原因统计:期待和实际不对等、谋求更好的待遇岗位或更高的职位。
图8 就业中跳槽时间和比例情况统计
三、大学生应注重培养的各种能力
结合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样本调研发现,工程管理专业在校生应该着重培养的素质如图9所示。
图9 大学生应注意培养的能力
从用人单位对招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有88%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实践工作经验。用人单位迫切希望毕业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和工程实践吻合度较高的实训,以减少到岗后企业培训的人力、物力成本。其次是比例为74%的专业基础素质,专业基础能力是应聘者后续强劲发展的有力支撑,在随后的进一步提升中有很大的影响。软件的应用能力在初入职时较为看重,后续的要求反而弱化了一些。而自学能力以72%的比例位于第三。在工作以中,对于行业的政策变化、技术更新和市场变更,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和创新。
详细区分后发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也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等级而异。企业关心的问题是人才的流失率、岗位胜任性、人才的进取心及其从属性。
四、结语
通过对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一系列调研,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通过追踪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连续六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显示,各届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高达92%以上,九成以上的学生就业于以厦门为主的福建沿海地区,87%的毕业生就业于对口的土木类工作,集中在造价、施工、监理和房地产等领域。用人单位对厦门理工学院学生良好和优秀的评价率达到九成以上。
其次,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的主要来源渠道为:通过工程实践、在校期间的课堂授课吸收、在校期间的课外兴趣活动获得和工作期间单位的针对性培训中培养。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在专业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软件操作类证书的关注度较高,这三者都直接反应了应聘者对专业的精力倾注度和实际执业能力的重视程度。反过来,由于用人单位的这一关注,学生跳槽的第一个小高峰也和证书的获取时间有一定关系。
最后,综合岗位需求,应注重培养学生在道德品质、实践经验、专业基础、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摘要:毕业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质量。文章深入地分析了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现途径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专业定位出发,提出了基于设计分组对比模式下的本科毕业设计实现途径。
随着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也逐步扩大,这对工程管理专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江苏大学该专业还处于初步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办出专业特色以适应国家提出“卓越工程师”的规划,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管理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毕业设计实现途径的研究以加快该专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该专业办学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优秀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实现途径的现状
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分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毕业设计是按照类似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完整的建筑和结构施工图设计。由于大部分工程管理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原有的师资结构、建筑专业背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偏重建筑和结构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从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设计着手进行工程概预算,甚至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但是,这种毕业设计虽然面面俱到却没有侧重点,并且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侧重点不同,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做建筑、结构专业设计时,存在知识结构上的困难,最后导致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不好,只能停留在浅显的层面,甚至会出现很多抄袭、直接用软件计算却不知所以然的现象。这种毕业设计实现途径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偏离了工程管理中的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使毕业论文偏向经济和管理,不利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对学生未来工作实际能力的锻炼以及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甚微。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没有真正考虑专业的特点,无法凸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施工管理、工程投标、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特性。工
程管理专业应是将建筑专业与管理相结合,在研究毕业设计实现途径时考虑以专业特点作为切入点,在充分把握毕业论文实现途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设计分组对比模式下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现途径。
二、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实现途径
(一)毕业论文实现途径的原则
1. 专业性原则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锻炼学生在团队协作模式下运用所学专业技术和规范,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2. 技术性原则
毕业论文不同于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等其他应用性文章,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毕业论文应基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整个项目招投标过程揭示工程管理专业的管理本质及其深层次规律。毕业论文的计算既要强调中国工程招投标的现状,还要深入分析在中国现有招投标模式下的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差别,理解引起这些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重点掌握清单计价模式下应该如何计算分部分项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
3. 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应当体现学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过于强调理论的原创性显然不现实,但可以在整个招投标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以投标报价中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已有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得出个人见解。这样就不难实现毕业论文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4.实践性原则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实现途径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体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要求,即在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认真调查各种管理实践活动,分析研究发现的新问题、新方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到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提升,再指导实践。
5.可行性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实际上是一项实践性的创新活动,其结果往往受到诸多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现环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以及目前学校所拥有的实践资源等实际情况,分析选题的可行性,力求选题是自己熟悉、感兴趣、能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的方向。
(二)基于分组对比的毕业论文实现途径
依据上述原则以及考虑到学校工程管理培养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制定了基于分组对比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实现途径,其主要包括两大设计部分。
1制定分组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
通过实际模拟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投标报价的标书分类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定位,让他们了解所做的设计工作在实际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处于何种角色,进一步的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首先依据工程投标文件编制[1-3](包括商务标的编制、经济标的编制、技术标的编制)分组。
(1)选定1名投标小组组长,签订项目投标授权书(让学生了解授权书写作方法),授权其负责整个项目投标的进度和质量。
(2)小组负责材料、设备询价,包括:国内采购建筑材料、设备的询价,项目全部材料、机械台班、工日计算汇总,编制综合材料单价、综合人工单价和综合机械台班单价。
(3)小组负责工程量计算,包括:按照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主要指土木建筑专业),编制带有工程量描述的BQ单,编制单位工程量估价表(主要指土木、建筑专业),将单位估价表与综合人工单价、综合材料单价、综合机械台班单价建立起动态连接,将工程量报价表与单位估价表建立动态连接,汇总得出投标总价。
(4)小组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部署,包括组织机械设置、施工方案选择、工期控制计划;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包括每个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定位放线图、模板图、装饰细部大样等;编制网络计划;绘制平面布置图;编制质量保证计划。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工程实践的要求,建立了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适合该专业学生进行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内容、设计过程和质量监控,以及设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优化。
关键词:工程管理 培养目标 真题真做 设计选题 过程监控信息化平台
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4万亿投资大多流向了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工程建设领域,由此带来相关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使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迎来了招生和就业都快速增长的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应用性学科,适应建设工程市场的需要培养具备较高工程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就是我们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项目经理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而在教学体系设计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专业技能,满足工程建设领域的实际工作要求的关键阶段。如何搞好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工程实践领域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是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010年8月8日至11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全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会议上,与会代表们讨论最热烈、感到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问题。可见,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所在的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继完成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优化”和“以教育创新为目标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建设”之后,又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毕业设计体系的研究和优化,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研究
毕业设计中第一个重要环节是毕业设计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为保证选题的科学性,我们做了深入调研,对大量实际工程选题做了收集、整理和研究,形成了以下研究结论,并且已经应用于本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实践中。
(一)毕业设计工程选题应具有典型性、多样化,且尽可能结合实际工程
我们在一次毕业设计选题前曾对毕业班120人作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愿意选择高层框架结构作为课题。高层建筑涉及到测量放线、深基坑支护、施工防护外架、模板工艺、混凝土工艺、钢筋施工工艺、转化层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高强混凝土施工以及文明施工等实际问题,且常常应用“四新”技术,技术含量较高。这些问题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涉及较少,因此能使学生在设计中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知识,适应实际工作需要。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近几年开始选择一些在建工程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在设计开始阶段,要求学生在工地熟悉一周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在实施设计时可参考学习施工单位编制的类似工程施工方案和工程实例。我们已经建立并拟今后继续收集较为典型、毕业设计效果较好的工程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毕业设计课题。
(二)制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应适应工程实践的发展变化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可知目前高校教材内容的更新滞后于工程实践,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跟不上国标规范的变化和工程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如屋面防水的泛水做法规范已修改而许多教材未反映;又如目前结构施工图和构件钢筋布置等普遍采用平法标注,而在工程识图和工程估价的教材中大多未涉及,教学中也未讲授。为了使毕业设计既结合专业理论,更与工程实践的发展相适应,我院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利用实习基地承接的大量工程项目作为学生实训内容,同时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也多在这些实际工程项目中产生,较好地实施了我校被湖北省教育厅充分肯定的以“宜化模式”为代表的真题真做。
(三)毕业设计内容应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很可能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建设准备、施工、竣工验收等过程,相应地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覆盖以下内容,并针对不同选题提出不同具体要求。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学习特点,主要是项目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要求字数约1.5万,初稿完成时间约需6周。
2.招标和投标。招投标内容较广,一般只做施工项目招投标。招投标的政策性较强,应结合最新的法规政策编写。学生应掌握招投标的主要内容、程序步骤、评标办法、投标技巧以及相关专业技术发展和改革动态。要求字数约1.5万,初稿完成时间约需7周。
设计选题中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包括国内标和国际标,分别采用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合同条款。相应地,工程项目投标文件也分为国内工程和国际工程投标文件的编制。学生根据一整套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合同文本、现场地质勘查报告、招标文件以及相应的国标规范和标准图集等资料,编制一份完整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或投标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标(资质文件和合同条款)、商务标(投标报价)、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值得一提的是,商务标中应包括施工图预算或工程量清单报价。此外,国际投标组的学生还涉及到材料设备询报价、综合单价及分析表编制、专用合同条款的拟定、标书英文翻译等工作。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将工程计价、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合同管理等相关专业技能进行了全面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规划或者监理单位的监理规划。应掌握施工方案、施工流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平面图布置、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评价、进度计划安排、质量控制以及安全文明施工方法等。要求字数约1.5万,初稿完成时间约需6周。
二、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从以往的毕业设计环节教学经验和答辩情况来看,要按专业要求和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完成上述所说的毕业设计内容,无疑需要指导老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的悉心指导和在初稿基础上多次反复修改。而且,毕业设计时间学生正好面临研究生复试和求职就业,学生能安心做设计的时间不多。因此解决时间安排的矛盾有两种:一是合理安排课程,保证毕业设计时间;二是本专业要建立适应工程管理专业特点的毕业设计全过程监控体系。
(一)选题监控
为保证选题质量,除了做好选题的研究和题库建设工作,还应建立以下监控制度。
1.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资格审批制度。我院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中级以下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此外。指导教师应具有实际设计和研究工作的经验,具有与课题有关的全面的知识储备,治学严谨,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能够做到悉心指导,授业解惑,同时严格要求学生。
2.建立毕业设计内容审核制度。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应该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并且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实用性,能使学生受到全面的工程实战训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选题应有可行性,应与毕业实习、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提倡“真题真做”,也可模拟实际工程。另一方面,课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覆盖面要广,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我院工程管理在毕业设计选题操作中,采用将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按不同建设阶段划分为多个选题,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书的编制,监理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等,同一个项目不同选题的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小组,共同配合完成一个项目完整的工程管理全过程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实施,使学生在有限的设计时间内得到专业能力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3.建立选题分配原则和方法。选题计划确定后应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习就业情况,申报选择意向。要保证独立完成,一生一题,如数人一题,应保证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专题或不同的数据资料。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与学科综合平衡相结合。
(二)毕业设计过程监控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应是互动的,既不是教师单纯地讲解,也不是学生一味地请教,重要的是对学生自身内在潜力的激发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这一过程需采取如下的制度保障。
1.建立开题报告制度。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前,必须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依据,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文献资料准备情况。外文文献的翻译,毕业设计写作的总体构思和主要内容要求,以及预期的成果和创新等内容。开胚报告能够体现学生对课题逐渐理解的过程,指导教师应重视设计初期的指导工作,使学生的设计有一个好的开始。
2.建立设计中期检查与后期审查制度。中期检查工作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检查以及教务处、学院对教师和学生随机抽查,教学督导对毕业设计质量抽查。与此相适应,指导教师应该分阶段对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改完善,督促学生满足设计要求。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积极配合教务处、二级学院及同行专家的中期检查,进行集中讲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同时在不同设计阶段随机抽查并如实记录,留下第一手资料。后期审查工作是在毕业设计结束后,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全校毕业设计文本随机检查,对所查毕业设计给出综合评价,专业教研室和指导教师应对照评审结果开展教研活动,总结经验教训,使后期审查制度发挥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反馈和提升今后工作绩效的作用。
3.建立规范严格的毕业设计答辩制度。毕业设计答辩是对设计过程和成果、专业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能力及态度的一次全面检阅,具体过程包括指导教师评阅,评阅教师审阅,学生答辩和答辩委员会成绩评定。它在整个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要严格学生答辩资格审查,严把答辩关,避免答辩走过场反过来又影响下届学生毕业设计的态度和质量的恶性循环。我院对答辩中反映出知识和能力很差,以及态度不端正、弄虚取巧的学生,限期整改,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仍不能,通过的学生留级重修。
(三)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方法
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手段与方法千差万别,这里主要介绍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在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监督过程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现场指导。现场指导是毕业设计质量监督的主要形式。所谓现场指导,就是毕业设计质量的监督者,主要是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亲临学生毕业实习和设计现场,在工程实地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从而完成对毕业设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指导的职责。
2.随机抽查。随机抽查是指毕业设计质量监督人员根据毕业设计的安排,随机抽取一个或多个毕业设计课题检查,进而了解本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和按进度要求的完成情况的一种常用方法。
3.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指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监控者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毕业实践中系统全面地收集有关毕业设计教学活动和设计工作的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审查、整理、分析和总结的一种自觉的监控活动。
三、提高计算机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水平
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管理专业软件在各种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是本专业毕业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我院工程管理实验室已适应实际工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要,建设安装了下列工程软件,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应掌握运用以下计算机应用技术。
1.CAD技术。要求学生熟练应用基本命令绘制一般平立剖面图,这是一项基本技能,许多专业软件的应用要以此为基础,如工程计价软件、算量软件等。
2.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软件,进行招标文件和投标书的制作,并能对招投标的程序进行具体安排和实施,能编制各程序步骤所需的工作文件,在使用软件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投标策略和技巧,制定和实施评标方法,订立合同等,具备完成工程招投标全过程的设计能力。
3.工程造价系列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建筑安装工程清单计价软件、定额计价软件、工程算量软件、算量钢筋软件。
4.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管理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软件,如PROJECT、P3等,并能绘制横道图和网络图,计算相关网络参数,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
5.文字处理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Word、Excel等软件进行文本文件的录入、制版等工作,作为本专业毕业设计的辅助手段。
四、筹备建立毕业设计网站,尝试构建毕业设计信息化平台
学生在设计中涉及到本专业的各种国家标准和专业规范、施工验收标准,标准图集等内容广泛。以学院为单位尝试构建毕业设计网站,将本院各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工具书、标准图集、相关的示范文本、合同文本和国标规范,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FIDIC合同条款等资料挂到毕业设计网站上,以方便学生查阅和使用资料。此外,我院已通过课程网站等手段,为师生提供网上交流平台,实现实时互动式辅导,不仅使学生的疑问及时得到解答,还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并且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各种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