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23 02:54: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中医专业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中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阻隔及弱化路径探析

[摘 要]中医专业毕业生目前遭遇到在劳动力市场上遭遇到择业余地窄、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社会排斥等职业生涯阻隔,而促进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弱化其职业生涯阻隔,应从五个路径入手:加大对传统中医文化的宣传力度和财政投入、合理控制中医院校招生规模、整顿、培训、提高中医师资力量、改革不尽合理的中医西化教学制度、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关键词]中医专业毕业生 职业生涯阻隔 弱化路径

职业生涯阻隔一词是由CR ITES于1969年首次提出的, 意指职业发展过程中员工个体所遭遇到的内在冲突以及外在挫折。中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阻隔指的是中医专业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 因各种阻隔因素所遭遇的内在冲突和外在挫折。

一、中医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阻隔的现状

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余地更为狭窄。目前中医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有20%左右的学生在非医行业工作,15%的学生考上研究生,进入了医院的学生,也多在县一级甚至乡镇医院。

受经济利益驱动,我国中医专业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是结构性矛盾,中医人才由中西部向东部地区流动,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由基层医疗机构流向上级医院,造成了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才紧张,而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人才过剩的局面。广东中医药基础较好,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富裕地区,成为南方各省市中医药毕业生首选。目前广东各级各类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有146 家,但2009 年在广东毕业的中医类(不包括药类) 毕业生将有本科生近千人,专科生150余人,研究生500多人,每家医院必须平均接收十几名毕业生,才能基本解决广东的中医类毕业生。更何况广东以外的中医药毕业生也大量涌入广东抢占就业市场。

此外,由于西医近几十年来在国内的迅猛发展,社会上对中医专业存在排斥心理,对中医的认可度逐渐减弱。

二、中医职业生涯阻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院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遭遇到择业余地窄、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社会排斥等职业生涯阻隔,究其根源,主要有国家政策导向、社会大众对传统医学的信任危机、现行中医教育体制和大学生主观四方面的原因。

1. 国家政策导向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开始执行。将医师执业类别分为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四大类别。规定中医学院毕业生只能从事中医类别工作,中医药院校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只能参加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考试,不能参加临床类别的执业医师考试。这就大大缩小了中医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而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规定学生要临床轮训一年才能报考,这就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主创业和就业。此外, 中医岗位十分匮乏, 现在纯的中医院极少,在很多西医为主的医院,中医科中医科都较薄弱,进人计划少,基本上不用招新人。民营医院由于门槛相对较低,成为中医学生的新选择,但是,这道门槛现在也在逐渐加高。西医院校毕业生挤占有限的中医药劳动力市场资源的现象愈演愈烈,而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一旦进不了中医院只能去西医院。不少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到了西医院只能从事中医以外的工作,而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这属于跨类别行医,是违法的。所以很多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只能做医药代表,或者干脆离开医药行业。

2. 社会大众对传统医学的信任危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西医的便利和短期疗效,认为中医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逊于西医,这样导致社会对中医的需求下降。目前社会的主导印象是现代医学,对中医药缺乏信任,个别媒体和社会学者甚至发起取消中医等言论,造成大众对中医药有偏见甚至歧视,这对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负面影响。

3. 中医现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其一,中医教学西化。不顾中医应有的教学特点,安排大量西医内容、外语课程,而中医学子应学的中医经典倒成了选修课。导致中医学生耗费青春,毕业后不能用中医传统思维、技法看病。连中医博士后居然在校都没学过濒湖脉学。这些今后的中医“带头人”,对中医治病大多缺乏信心,有的甚至站到了对立面,客观上成了中医职业生涯的掘墓人。其二,中医院校的扩招更降低了生源质量。中医院校的扩招本意是为了多培养中医人才,但实际操作中存在院校录取低分考生的现象,使中医人才培养雪上加霜。其三,师资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在中医院校确有些教授为中医界领军人,但人数不多。很多刚踏出校门,直接入中医院校教书的不会临床的“教授”。不少教脉诊的教授只能念书,不敢接学生伸出的手切脉。其四,中医课程课时不足。目前中医五年制本科真正学习中医课程的时间不到1年半。这样少的课时,难以保证学生深刻理解学透中医知识。因此,这样学出来的学生往往中不中、西不西,分析病情、处理疾病的能力也非常欠缺。

4. 大学生主观原因

不少部分中医专业学生价值观取向存在偏颇,主观上存在功利性较强,就业期望值过高,盲目跟风,缺乏正确的自我规划,影响和制约了就业;一部分学生思想上对自我要求过低,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培养与提高,自身素质大打折扣,缺乏对中医经典理论和案例的钻研,缺少了主流社会所需要的责任心、进取心、主动性、忍耐性、独立性及社交场合需要的介入能力、适应能力、控制能力和协调性等,就业单位难以录用。

三、中医毕业生职业生涯阻隔的弱化路径建议

中医毕业生职业生涯阻隔应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弱化中医毕业生职业生涯阻隔,应从以下五个路径入手:

1. 加大对传统中医文化的宣传力度和财政投入

传统中医文化是经典国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政策应加大对传统中医文化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民众树立正确的中医和西医认识观。政策也应增加相应的财政投入,增加中医岗位编制,为疏导中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阻隔提供现实条件。

2. 合理控制中医院校招生规模

应合理控制中医院校招生规模,要扎扎实实地推行培养中医接班人的招生计划。

3. 整顿、培训、提高中医师资力量

对保留的中医院校中的中医药教员,应认真进行整顿。滥竽充数者、无实战经验者切实进行轮训,视结果决定去留。在医院,在基层,在民间中医中选拔中医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去充实中医药教师队伍,使合格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成为可能,否则必将造成老中医人去后,真正中医的消亡。

4. 改革不尽合理的中医西化教学制度

中医专业学生必须以中医教学为主,四大经典为主,临床实用四诊技术为主,中药、中药方剂等教学为主。建议在课时上增大中医比例,不应少于70%,让学生用更多的课时打好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学习西医内容为辅。医古文必修,外语选修,或让中医研究生去必修。

5. 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我国的社会公共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占全国2/3人口的农村只拥有不到1/4的卫生资源。到农村、基层去,将会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从民间中医中挑选确有实战本领的,国家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对自愿报名愿去基层的中医毕业生进行传帮带式的短期培训,然后国家对其进行适当补贴,完善其工作的必要条件。此外,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中医人才, 是竞争日益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培养模式提出的新要求。中医毕业生自主创业是一种在严峻形势下就业的可行选择。

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观念、就业心理等内在因素,社会、用人单位和学校等外在因素在其就业中起了主要作用,在内在因素中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学历层次、就业技巧、外语水平、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外在因素中社会的用人观念、就业的市场和政策、学校的培养体制、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对就业也起了重要作用。结合调查结果,文章力求从多方面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以期对学校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对策

[作者简介]周湘梅,温州医学院学生教育与发展研究所教师,哲学 硕士,浙江 温州 325000

一、对象与方法

2008年12月,本课题组自行设计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内在因素:自身综合素质、就业观念、就业心理等;外在因素:社会、行业、用人单位、学校等;随机抽取浙江省有代表性的11所中医院的实习生,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问卷采用4级评定。共发放问卷1 100份,回收1078份,回收率为98.%;经审核后得到有效问卷991份,有效率为90.99%。其中男生占46.28%,女生占53.72%;城镇生源占30.31%,农村生源占69.69%。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影响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内在因素

1.自身综合素质

在对综合素质、学科及专业、社会关系、机遇等影响就业的程度的调查中,其中综合素质和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排在第1位。对于中医专业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问卷设计包括学习成绩、工作经验、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学历层次、求职技巧、外表形象、党员学生干部及在校期间所获得的荣誉及奖励等。在“您对自己的素质(实力)在择业中的竞争力评价”这一问题,只有4.56%学生评价自己实力雄厚,志在必得;34.11%的学生表示有实力,找个单位应该没问题;43%的学生认为自己实力平平,缺乏竞争优势,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自身竞争力的评价普遍偏低,信心不足,30.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些欠缺。

实用思想成为人才市场的主导,许多用人单位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实践经验”成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同。据调查结果显示,63.48%的学生对此认为影响很大,33.2%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影响。“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就业中起主要的作用,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大学生的综合认同率也较高,达68.30%。此外,“高学历”在目前就业中已趋于优势,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时,已比较看重学历层次,“非高学历不招”的现象比较明显。学历层次越低,就业率越低,为此“学历层次”已成为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次调查中,80.6%的学生认为“学历层次”对就业有比较大的影响。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为寻求缓解就业压力,本科生中有66.34%的学生打算考研,有30.69%的学生对读研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和迷茫。

“求职技巧”、“人文素养”、“外表形象”、“党员、学生干部身份及在校期间的奖惩荣誉”也是影响中医生就业的比较重要因素,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同率分别为35.9%、18.56%,10.47%、7.26%,“求职技巧”是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集中反映,“人文素养”包括学生职业素养、心理知识、伦理关怀、中医传统文化熏陶对医院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很重要,所以“求职技巧”、“人文素养”比“外表形象”、“党员、学生干部身份及在校期间的奖惩荣誉”更易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

2.就业观念

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学生普遍关注未来的就业去向,多数同学从待遇、出路和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考虑。本次调查中就业观念主要包括四方面的问题:期望就业地区、期望就业单位性质、职业性质、期望的薪水标准、就业目的。

对“您理想的就业地区是(择三排序)”这一问题的调查,学生认为是内地省会城市、内地中小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对“您希望进的医院级别是”,50.34%的学生选择市级医院,20.22%的学生选择县级医院,约10%的学生分别选择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基层卫生院和民营医院;对“您理想的职业性质(择三排序)”这一问题,学生认为是临床医生、行政管理、基础医学研究;对“您期望的月薪”,60.15%的学生选择2001~3000元,30.24%的选择1001~2000元。对“您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择三排序)”这一问题的调查,学生认为是实现自身价值、满足个人物质文化需要、追求个人目标。

从以上对学生择业期望的分析来看,部分学生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希望去到基层工作”。与往届毕业生相比,在就业问题上态度似乎更加“务实”了,更多地注重自身的发展和实现个人目标,追求有品质的物质文化生活,很少同学谈到要为社会作贡献。但大部分学生的理想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性质存在趋同现象,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些地区和单位良好的工作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不错的待遇对毕业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认识还不是很准确,大多数市级特别是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甲等公立医院都趋向于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缺乏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存在怕难、怕吃苦等心理,期望过高,与自身的素质不相符合,造成了部分同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3.就业心理

对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就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心理压力缓解途径及学校的心理辅导等。28.13%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很大,41.22%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比较大,只有5.11%的学生认为没有压力,其他的认为压力一般;在就业过程中,35.26%学生承认存在烦躁焦虑心理,11.24%的学生存在抑郁消沉心理,还有7.26%学生存在自卑与嫉妒心理、怀才不遇心理,只有46.24%的学生保持热情积极的心理;在“您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中医毕业生顺利就业是否重要”这一问题的回答中,2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61.23%的学生认为重要,只有11.77%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在寻求缓解就业心理压力的途径时,40.14%的学生寻求同学、朋友帮助,33.25%的学生需求家庭帮助,12.33%的学生回答自我调适,还有10%的学生寻求学校、老师帮助;在“您认为学校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关心如何?”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只有8.66%的学生认为重视或关心,15.

21%的学生对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情况不清楚,30%的学生认为不重视或不关心,18.5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医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压力很大,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学校对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不够重视,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调查也反映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中医学生的顺利就业很重要,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与辅导。

(二)影响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外在因素

影响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外在因素主要是就业政策与就业市场、社会用人观念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等。

1.就业政策与就业市场

就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有些城市接纳毕业生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因素的限制,户口问题成为毕业生合理流动以及单位自主招聘人才的极大障碍。为此“就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中医学生的就业,本次调查中学生的综合认同率为30.14%。笔者在分析择业就业的主要途径时发现,选择“招聘考试”的学生80.12%,远远高于其他选项,选择“人才市场或招聘会”的学生只有18.19%,为此“就业市场”在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中作用不大。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多数用人单位倾向于学生的实践技能,需要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没有中医专业学生的专门招聘会,在政府和学校举行的医学类的招聘会,需要招中医专业的学生很少,据调查,只有5.24%的单位需要招该专业的学生。这说明就业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择优、有序、专业的就业市场尚未形成,学生就业市场所必需的信息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尚未建立。据调查,有21.0%的学生认为“人才市场”对就业有很大影响,而30.6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影响,只有24.34%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2.社会用人观念

社会用人观念不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且还会因不同地区、不同单位性质而异,许多用人单位在录用时,对毕业生的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和性别、所学专业、实践能力、学历层次、学校知名度及外表特征等都会有一定的要求,其中学生实践能力、学历层次、外表特征在前面的调查分析中已经阐释过。对于“学校知名度”的调查,58.26%的学生认为它对就业影响很大。对“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和“性别”的调查,发现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性别歧视在就业的影响作用依然存在。48.26%的学生认为“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对就业影响很大,46.60%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影响,这说明许多用人单位在用人过程中,照顾关系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尽管在法律上已经是男女平等,但在女生就业过程中仍然遭受很大的歧视,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对影响就业的“性别”因素,33.58%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56.02%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影响,二者之和为89.60%。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女性的不公正评价,以及女性自身的心理弱点和生理差异。“对于所学专业”的调查,80.53%的学生反映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求职相当困难。相对于西医专业的学生,中医专业的学生对求职成功很有信心的只占7.23%,有些信心的占8.36%,几乎没信心的占29.1%,这说明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医类专业毕业生感到实实在在的压力,缺乏专业信心,专业思想不够巩固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主要是人们对中医专业毕业生的理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刚毕业年纪轻,没什么精深知识和技能,缺乏经验,不能胜任该工作。而且大多数的中医医院也没有完全进行中医治疗,所以对中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大,其他的医院需求就更少了。

3.学校的实践教学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实践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医专业是培养临床人才的专业教育,在“您认为学校在中医生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调查,60.23%的学生认为学校学的与社会需求脱节,50.03%的学生认为在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方面不够,40.24%的学生认为专业设置不够合理,40.58%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这说明中医学科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专业“品牌”优势和塑造“品牌”学生,中医教学和就业脱节,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不高。

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对学生就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您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存在哪些问题?”的这一问题调查,80.12%的学生认为收集就业信息不力,60.14%的学生认为就业技巧辅导做得不够,30.50%的学生认为办理就业手续不顺畅,10.33%的学生认为工作人员素质欠缺。在“中医专业毕业生最希望接受的就业指导内容的调查中”,排在前3位的是:就业技巧、择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而学校给予这一方面的指导很少,就业指导中心还不够健全,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和毕业生心理辅导师,不能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就业渠道单一,大多是学生处提供就业信息,没有针对中医专业特色的专场招聘会;学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医德医风等非智力因素教育和培养还不够。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对中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从本次调查来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还在于学生的自身条件,因此,学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新的素质教育体系,增加学生的理想信念、人文素质、医德医风等非智力因素教育和培养。通过教育引导,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来提高中医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中医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结构

专业教育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中医专业和培养方向,要将人才结构与需求结合起来,既要发扬中医优良的教育传统,又要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育创新和技能的训练。要加强临床教学师资建设,改善教学条件,进行中医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扎实学生专业基础;要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经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心,形成专业“品牌”优势和塑造“品牌”学生,努力培养和造就能够推动我国中医医疗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三)完善和创新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倡导就业指导“以人为本”的全程全员育人理念,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素质

全程就业指导是指时间上的长期性:针对中医专业学生特点,分期做好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全员就业指导是指内容上的多样性:即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指导、观念指导、心理指导、人文素养指导和面试技巧指导。因此,学校应加强中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有所规划,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使他们对将来的就业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明确的目标。

2.要充分认识中医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健全就业指导机构

建立校院两级就业服务体系,比如,在学院单独为中医专业学生配备由中医专家、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要与社会的人事和劳动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逐步建立和规范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举办中医专业招聘会。

3.拓宽就业渠道

建立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大信息搜集力度,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并与各家医院、各级人事部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等,通过互联网达到供需双方信息快捷沟通。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非医药专业学生与中医药论文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激发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要从专业特殊性的角度进行思想教育,更要采取培养措施,首要任务是积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一,要切实加强对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失去了对未来发展的定位和规划,学习目标的缺失必将给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惰性。非医药专业的学生因所学的专业没有优势,各方面的学习资源相对较少,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第二,要加强对非医药专业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关注,改变大学生对于传统高中式学习方法的依恋。学校要教会学生非医药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宽松的大学环境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加强认识。

(二)加强对非医药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在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发展路径比较明确,学校的各项规划和发展目标都有清晰的设计,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清晰的认识。然而,对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因处于不同的学院,该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师资队伍等水平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学校也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要扎实构建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引导机制,帮助学生科学分析未来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既要有自己远大理想的考虑,也有基于现实的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理性、合理地设计未来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非医药专业要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明确个人发展目标的良好氛围。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要对规划认真修订,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水平,不走形式。

(三)完善非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机制

非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机制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对于未来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程度也会明显影响学习的动力。与医药专业学生相比,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意识并不够,因此,在非医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方向的设计过程中,要更加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未来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的力度。一是改变传统的非医药专业学生的考试考查方式,建立适应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的考试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信心。二是非医药专业的课程设计要符合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科学合理的设计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不单纯让学生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者:张明辉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留学生预防医学与中医药论文

1语言交流障碍

我校留学生生源主要以亚洲和周边国家、地区为主,欧美非等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有所增长[2-3]。留学生来华后都会学习汉语课程,故我校留学生教育以汉语为授课语言。中医药留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培养模式,其汉语水平差异很大。在汉语水平较好的班级授课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与老师交流较多。在汉语水平较差的班级,授课过程中存在语言障碍。在汉语水平较差的班级,学生接受知识主要是教材、幻灯,以阅读为主,以听和记笔记为辅。学生通过阅读,很多知识可能不易于理解,但由于语言障碍的存在,向老师问问题也较少;还有不看教材的学生,上课以听为主,会增加其学习难度。由于语言交流不畅的原因,师生的磨合适应期明显延长,教学前期效果不佳也可能是影响留学生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4]。

2教学模式不同

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与各国留学生其所接受教育模式不同。现在国内本科教学中在逐步开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因为语言障碍的存在,并未在留学生中开展或开展较少。在汉语水平较高的班级授课,很多学生喜欢提出问题,与老师讨论。但在汉语水平较差的班级,提出问题和讨论较少。

3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改进办法

3.1加强中医药留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

教师在第一次课,预防医学绪论的讲解中,通过案例讨论等,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与特点,与其他课程的不同。非预防医学专业学习预防医学这门课程是实现医学教育目的的需要,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也是疾病谱和死亡谱改变的需要[5];还是医学生向WHO五星级医生[6]标准培养的需要,即未来医生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卫生保健提供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健康的倡导者、卫生服务管理者。在刚刚接触这门学科时,使留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相互结合,共同促进中医药留学生预防医学的教学工作。

3.2加强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

留学生在还未通过HSK5水平考试的情况下,就学习专业课程,有很大的难度。故应在留学生来华前期,先过语言关,再学习专业课程,否则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留学生来自各个国家,其英语水平也各异,采用英语授课更加增加语言障碍。或者按照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英语水平等分班,来最大限度减少语言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不便。若进行英语授课,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学校需要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中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出国交流,参加国外知名高校语言、教学培训或者访问学者的机会,鼓励有留学经历及国外生活经验的教师多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

3.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在本科教学中应用成熟的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留学生教学中。在教师备课时,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课前准备。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与留学生的交流,课堂中教师要多借助手势、表情以加强沟通,课间及课余可以多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课后可以采用QQ、电子邮件等方式进一步与留学生进行交流,搭建师生互动平台[7]。

3.4积极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

青年教师刚刚毕业不久,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工作后所涉猎的知识与学生相近,思维方式与学生相近,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较好。尽管在社会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但相对沟通起来要容易,通过接触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我们能得到授课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方法,使课堂讲授更具有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

4小结

中医药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前沿地位,促进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中医药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各门课程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有些是本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国各高校的中医药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希望文中提出的建议有助于我校预防医学留学生教学水平的提高。随着来华中医药留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对中医药留学生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所有课程和留学生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促进中医药留学生教学水平的进步,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作者:徐芳 李戈 陆征丽 王泓午 步怀恩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教研室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中医药论文

1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胫骨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肢屈髋45°,待麻醉结束之后,开放性骨折经彻底清创,一期将皮肤加以缝合,并关闭伤口,然后均按照闭合性骨折进行处理。(1)切口:沿着髌韧带内侧起于胫骨结节上缘止于髌骨下缘,长度为4~5cm。向外将肌腱牵开,将软组织进行细致地分离,于胫骨平台下方约为0.5cm位置处运用开口锥钻穿刺处皮质且环形将开口加以扩大,尽量将其插入髓腔之中,直至手把同骨干轴线呈一条直线;(2)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作用下手法将整复胫骨骨折进行闭合;(3)将导针放入其中,即运用圆头导针插入髓腔之中,经骨折部位达到胫骨远侧;(4)扩髓:首先从直径为0.8cm的软管扩髓器开始,逐渐扩大,直到使其较选用的髓内钉直径为1mm为止;(5)将合适的髓内钉打入其中,C型臂X线机透视条件下将具体部位确认无误之后,将瞄准器安装完好,按照顺序在远近端各拧入两枚锁钉。术后无需插入引流管。术后3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1)中药内服:根据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原则进行治疗,早期给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进行治疗,中药内服方中一般采用桃仁四物汤加减治疗;中后期给予接骨续筋法进行治疗,方中采用仙灵脾、熟地、续断以及山茱萸等药剂;(2)中药外敷:对于局部存在青肿者,则配以消淤止痛膏进行外敷,外敷药膏方用姜黄、栀子、乳香、没药等;对于肿胀或者活动不利者而言,则采用熏洗汤进行熏洗治疗。

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指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

经治疗,对照组优、良及差的患者数分别为7例、10例及8例,优良率为68.00%(17/25);观察组分别为10例、12例及3例,优良率为88.00%(22/25),两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对照组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3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及关节僵硬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0%(9/25);观察组分别为2例、3例及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7/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近年来,随着高能量的损伤,尤其是交通事故发生率的显著增加,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表现为粉碎性,因此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对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以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非常容易伴随侧副韧带、半月板以及交叉韧带等膝关节重要组织结构的损坏。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得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以恢复正常的负重力线,固定坚强可靠,尽早使得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5]。胫骨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6]:(1)它属于一种中轴线固定,通过对远折端的交锁,能够有效地对短缩与旋转进行控制,对骨骼的血液循环环与生物力学干扰较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2)按照骨痂的实际情况,能够变静力交锁作为动力交锁,因此而成为一种弹性固定,在负重的时候则会对骨痂的生长产生刺激性作用;(3)它属于应力分享固定的方式,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应力阻挡,很好地规避了胫骨平台再骨折的出现;(4)该术式适应症较为广泛;(5)在该术式治疗下,患者能够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从而很好地促进了骨折愈合。骨折必然会使得血脉受到一定地损坏,恶血停滞,血不活则淤不退去,淤不退去则折不续,因此骨折复位后治疗宜采用活血散瘀以及接骨续筋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证实[2,7-8]329-337,中药能够有效地降低全血黏度以及改善血液流变性等,具有活血化瘀、抗炎、镇痛之功效,可促使骨折部位骨基质钙发生沉积,刺激生长因子的分泌与合成,增加成骨细胞数量,从而可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大小,使得骨折愈合时间提前并提高骨痂的质量以及生物力学性能。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胫骨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其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采用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方法,内部固定受伤组织,在外部进行伤患处的药物敷贴,遵循了内外兼治的治疗原则,可以促进受伤骨组织结痂,让骨折快速的愈合,并且中药的治疗可以预防治疗后产生的软组织粘连僵硬的现象,使得肢体的康复更加的顺利。随着患者恢复时间的延长,中药的药效发挥的越明显[9-10],因此可以看出,中药治疗能够缩短骨组织愈合的时间。在临床的治疗中,张华[11]研究了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与本文研究的结果一致。综上所述,中药联合胫骨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应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蒋德初 黄耀斌 张晓曦 单位:韶关市职业病防治院外科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复方苦参注射液中医药论文

1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上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主要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3]评分标准为依据,该量表一共包含社会关系、生理领域、环境领域以及心理领域四个方面内容,每个领域各100分,分数与治疗效果成正比,即得分越高,治疗效果越好。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1例患者出现血尿,1例患者肝肾功能异常,1例患者出现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而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2例患者出现血尿,3例患者肝肾功能异常,4例患者出现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D4+、CD8+细胞比例

对比经过8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组的CD4+、CD8+细胞比例平均数分别为(30.33±1.55)、(31.44±1.4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4.59±1.11);而对照组的CD4+、CD8+细胞比例平均数分别为(38.31±1.85)、(40.46±1.7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3.41±1.02),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WHOQOL评分结果对比

经过8周的临床治疗,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WHOQOL整体评分较高,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临床上在对膀胱癌患者进行治疗时,比较常用的是手术疗法,手术后,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手术效果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等制定针对性的放化疗方案以辅助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5]。但是,由于患者发病后,肿瘤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基础体质和免疫系统,再加上手术和术后化疗会刺激患者身体的各项机能,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的体质都较差,大大降低了对化疗的耐受性,所以出现化疗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运用中医药对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从整体出发,改善患者的基础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预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复方苦参注射液是由白土茯苓和苦参两种中药材经现代制药工艺制成的一种中成药,白土茯苓具有健脾除湿、祛风、解毒之功效,而苦参则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两味中药材合用,可以充分发挥散结止痛、凉血解毒以及清热利湿的作用[6]。临床上经常将复方苦参注射液运用在晚期癌症和癌症的术后辅助治疗中,不仅副作用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患者整体状况,减轻患者痛苦[7]。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苦参碱进入人体后,在下调Bcl-2蛋白的作用下,使EJ细胞出现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临床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D4+、CD8+细胞比例均较高,并且WHOQOL评分结果也较高,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说明,运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增强患者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不仅副作用小、治疗时间短,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运用价值。

作者:刘曾 单位:江西省武宁县中医院泌尿外科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心律失常之中医药论文

1心律失常的中医学病因病机

心律失常即为中医学中的“惊悸”“怔忡”等病症。中医主要发病机理为感受风邪,风邪循心经入里,与心经之气血相搏,心之气血失和,发为心悸,此为中医之“风惊悸”,亦为心惊悸。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因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或心肌缺血,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心律失常分饮邪犯上、心神不宁、阴虚火旺、心阳不足、瘀血阻滞、心神不宁等等。亦可分心血虚、心气虚、心阳虚、血瘀气滞、痰阻瘀滞、阴虚火旺、水饮凌心。心律失常病机以“虚”“瘀”“热”为主要特点,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机不外乎气机瘀阻血运不畅;瘀血内停心脉阻痹;气虚血亏心失所养;阴寒阻滞阳气不通;阳气衰弱水凌心肺;痰浊澭阻心阳失调[3-7]。

2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

中药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脏,其中医症状主要为虚实相间,虚实互为转化,因此应认准病因病机,主要从病因病机着手,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不少中医大家将心律失常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区分治疗,以期达到治愈的效果。中医基础方加减治疗:中医治疗是根据对心律失常病因病机的认识而研究出的基础方剂的治疗,基础方基本是治疗单一类型的症状,然后再根据症状对药方中药物的用量和种类进行加减,最终达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目的,基础方剂加减疗法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中医疗法。中医古方治疗:中医古方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其中有许多治疗心律失常的古方剂。如古籍《校注妇人良方》中有参附汤,其对以阳气爆脱症、体虚、血瘀为主要表现的心律失常有很好的疗效。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有复脉汤,又名炙甘草汤,此方主要功用有养血定悸、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归脾汤出自严氏《济生方》中,主要功用有健脾养心,补血益气,主治劳心伤脾,怔忡健忘。诸多古方实例,举不胜举。单味药治疗:单味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的理论基础是利用单味药物的抗病毒、改善心肌功能、调节免疫及增加心肌供血量等方面作用。中医药中单味药具有此功能的药物不在少数,如苦参味苦性寒,具有抗病毒、安定等作用,对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近期有专家学者利用女贞子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结果显示此药对机体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黄芩苷对于大鼠的L型钙电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黄芩苷的使用浓度越高,对L型钙电流的抑制作用越强。中成药治疗:中成药是一种以中药为基础而制作出的成品药物,如颗粒、胶囊、蜜丸、水丸等形式。如黄芪丹参注射液是黄芪和丹参合用,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和修复心肌损伤的作用。稳心颗粒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血液流量,使心肌供氧量提高等效应。槐果碱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证明槐果碱是一种有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的药物,其药理既能抗病毒,也能对心律失常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黄连素加黄芪注射液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和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且两药合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大力推广使用[8-14]。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是目前医学治疗上的一种比较新型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在不少疾病的治疗上都有应用,在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的治疗上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左卡尼汀是心肌细胞的能量来源,还可以改善心肌细胞的内环境,提高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使用抗生素、病毒唑、能量合剂(维生素C、维生素B、肌苷、ATP)及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其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还具有抗感染作用[15-16]。

3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其对很多病症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其对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心经及肝经的穴具有清肝解郁、理气安神、宁心镇痛等功用。采用温针灸这一非药物疗法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致心律失常,成功地使患儿摆脱了药物的治疗,免去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针刺治疗不仅增强了患儿的体质,还通过双向调节心率,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唐松华 崔建军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 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中医药翻译人才与中医药论文

1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以往的培养模式,通常从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着手,走一条“至上而下”的路线。而真正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模式的突破发展,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发展,如果不从学生的“学”着手,而一味在教育提供方“教”的方面进行尝试,很难真正实现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从学生的“学”着手,通过对中医药翻译专业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路径的研究,反观我们现有的中医药专业的培养模式,探索如何改革现有的专业体系、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出更加有效的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医药翻译专业的本科生,本研究采用历时性研究方法,以国外定性研究方法中比较具有创新性的日志研究为基础(Cassell&Symon,2004),让受调查者对自己中医药翻译相关的学习行为、翻译实践行为、翻译研究行为以研究日志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对自己在以上翻译行为中自我所观察到的各类感受和主观认知进行详细记录。研究者对受调查者的研究日志定期进行系统分析,就初步结论对受调查进行采访,并在对多源数据进行交叉比较,验证研究效度后,确认研究结果。

2研究结果

笔者认为翻译能力从实质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转换能力。这种转换能力是由译者的对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对翻译文本的理解、所涉及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文化认知的综合体组成的。中医药翻译的过程随着翻译者认知体系的发展而显示出对不同变量单元的关注,如:词语、句子、段落、文本、中医药概念、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文化等。受调查者对这些变量的关注度,以及对其翻译过程中所做的各类决策的影响度也随调查对象翻译能力的发展而体现出不同形态。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调查对象的关注变量单元和关注程度体现中医药翻译专业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学生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的关键节点。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历时性跟踪研究,本研究发现中医药翻译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中医药专业能力发展经历以下阶段:语言层面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关注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转换为主题的中级阶段,形成批判能力与发展创造性为主题的高级阶段。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调查对象的关注点在语言单位上,并且这种关注随着他们翻译能力的发展而呈现出一个从点到面的趋势。具体来说,学生中医药翻译初期的关注点是在目标语言中寻找和源语言对等的语义单位。例如:学生在翻译“阴阳消长”时,翻译的重点很大程度地集中在汉语中的“消长”的英文对应语的寻找上。在进行翻译时,很多学生会将其中关键性的词语进行重点标注,并首先进行英文中对应概念的寻找。随着学生的翻译认识不断发展,他们在中医药翻译中的关注点逐渐从词语转化到以句子为单位的语义转换上,并开始关注句子间的语义与逻辑连贯,并将关注点逐渐扩展到整个段落。在此过程中,学生非常关注并寻找各类翻译技巧,并将这些翻译技巧应用在医药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他们发现所学的翻译技巧可以立刻使用的情况下。学生在语言层的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的翻译实践中将重点放在语言的层面上,翻译活动集中在对文本中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的认识,及对翻译技巧的学习和内化上,而这两者随学生翻译能力的发展而不断融合。在语言层面为重点的初级阶段,学生的翻译路径主要为理解并分解原文,将其转化为可以进行语言转换的可操作单位,并应用所学翻译技巧进行翻译活动,对翻译后的英文文本进行篇章与逻辑梳理。笔者还发现,在此阶段的调查对象往往对于语言层面外情境的关注度较低,对于确定性规律的寻找和内化是他们在这个阶段的明显特征。在以关注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转换为主题的中级阶段,调查对象对于作为源语言的中文与目标语言的英文有较好的语言转换基础,对翻译过程中常用的各类语义分割、语言形式的转换及转换后的目标语言逻辑与文本梳理均有较好的认识和把握。在此阶段,调查对象逐渐将对语言层面的关注延展到翻译所处的情境中,呈现出对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很高的关注度。调查对象从入学就开始进行中医药方面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中医药专业课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与英文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而是分块储存。而随着调查对象中医药翻译能力的发展和实践的积累,这些被动储存的中医药知识在翻译活动中被激活,并为他们的中医药翻译提供所必需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在这个阶段,调查对象对中医药翻译活动涉及到的中医药文化有很高的关注度,对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的认知活动主动性增强,对中医药原文中关键概念的理解及语言情境、中医药知识与文化情境的认识不断加深,他们在翻译活动中决策的主导因素也从语言层面更多地延展到中医药专业知识层面。在形成批判能力与发展创造性为主题的高级阶段,调查对象在从事大量的中医药翻译实践后,其对作为源语言的汉语和目标语言的英语在中医药情境下的转换有了很好的基础与把握,他们在此阶段的认知活动表现为大量收集、比较与评价同一中医药特定主题的文本,译本反映原文主旨、语义展现、文本类型与语言风格对应,以及中医药文化在目标语言中的构建。在此阶段调查对象的突出特点为能够将语言层面的能力与中医药专业知识层面的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区别和评价不同译文对中医药原文的语义、语用、文体、文化等的构建程度,并能够在对已有各类译本进行分辨和辩证评价的基础上,做有超越性的翻译探索。这个阶段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批判能力的形成和中医药翻译中创造能力的发展。这其中的批判能力并非对其它相关各类译本的批评,而是在自己的中医药翻译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属于个体专用的翻译策略,应用自己的现有的翻译理论框架对各类翻译文本进行分解、分析、建设性地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和架构实用的中医药翻译理论框架和翻译路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中医药翻译创造性活动。

3结论

本研究走了一条完全的“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从调查对象的学习和实践行为着手,记录和研究他们翻译相关的学习行为,以及他们对自己中医药翻译学习与实践行为的反思,将调查对象在不同时期所作的中医药翻译学习与实践行为的关注点、其翻译行为中决策的主导因素作为本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调查对象在不同阶段上学习与实践行为的历时性发展,将其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分为语言层面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关注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转换为主题的中级阶段,形成批判能力与发展创造性为主题的高级阶段。应用本研究中学生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的研究结果来反观现有的中医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应该在本科阶段进行如下改革尝试:(1)改革中医药翻译课的课程设置。打破原来的课程设置,将中医药翻译课从一个学年课程设置贯穿到整个大学本科教育。可以考虑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开设中医药翻译课程,学生在二年级以发展语言层面为主题的中医药翻译,在三年级重点发展学生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为主题的中医药翻译,在四年级重点发展学生中医药翻译批判能力与创造能力。(2)实现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各类课程有机结合。特别需要重视的是中医药翻译能力的发展并非孤立在中医药翻译课程中,而是需要外语语言类课程与中医药类课程内容在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形成以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为导向的有机融合。这就需要教育组织者、各课程的教师进行培养学习者以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为优秀的协作,创造各种有利环境,设计合理的、有连贯性的,能让学生的语言层面能力、中医药专业能力、中医药翻译方面的批评与创造能力发展充分结合的学习任务,促成学习者将这两类不同的知识模块在学习者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中的有机结合,帮助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实现从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化。(3)拓宽思路,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医药翻译是一种专业性极高的复杂行为,需要译者有很强的语言能力、中医药理论与文化知识,以及综合语言与专业知识的批判与创造能力。这些能力很难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而需要学习者大量的、有目的性的学习投入。因此,教育者需要转换观念、拓宽思路,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帮助形成有建设性的研究问题,辅助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方法,提高其学习行为的有效性,激发其批判与创造性潜力,实现其在中医药翻译能力中有更好地发展。

作者:李远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颈动脉斑块中医药论文

由于在中医学看来,颈动脉斑块的病理基础是瘀证、虚证,所以从当前的情况看来,对其的主要治疗原则还是集中在活血化瘀、化痰祛浊、益气补肾等方面[5]。比如分别在45例用精制血府胶囊(柴胡、赤芍、川芎、枳壳)治疗颈动脉斑块和用47例西医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的对照中可以看出(治疗前后都对颈动脉超声进行了查实),在经过了为期3个月的连续服药过程以后,治疗组的患者均呈现出平均斑块数减少、最大软斑块或者混合斑块的体积指数减小,而且血管的面积狭窄率也都有所减小,颈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降低,对比治疗前的患者情况,可以看出其和对照组治疗后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证实药物治疗确实是能够起到改善血流动力的作用的,也就是说,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达到消减患者血管内斑块的作用的。此外,还有通过使用调脂胶囊(山楂、泽泻、制首乌、决明子等)治疗的57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其中治疗组的37例患者使用调脂胶囊,另外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研究也可以看出。在分别对他们进行了3个月、6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皆实现了斑块最大厚度、斑块最大面积及斑块数量减少的效果。

且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不是很大。由此也能显示出调脂胶囊在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游景成等也曾试图通过引用祛湿化痰法对颈动脉斑块进行治疗,试验的种种结果也都表明,该方法可以迅速的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等一系列指标,从而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他们因为缺血或者缺氧而产生的器官损伤现象。陈建宗等[7]利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试验,通过对复方丹参滴丸消退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进行过观察,同时和阿司匹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做比较,实验表明和阿司匹林相似,复方丹参滴丸也具有消退颈动脉斑块的作用。檀战山等[8]的研究表明,应用心脉神口服液也可以降血脂、抗氧化、抑制主动脉平滑肌增殖核抗原表达以减轻颈动脉斑块。

艾志兵等[9]通过对颈动脉斑块的兔模型干预治疗,从病理和颈动脉造影上均证实了小檗碱对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有抑制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辩证地验证了颈动脉斑块炎性反应学说。现代药理对颈动脉斑块的研究也证明,其他还有多种中药都对其具有治疗作用,比如川芎的主要化学成分川芎嗪(其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就能通过扩张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增加脑血流量,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周小明等[10]通过研究发现,丹参能够起到抗LDL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并且还可以减少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形成;郁金(姜黄素)能够有效的减轻脂质过氧化的程度,从而减少主动脉壁内斑块的形成;而水蛭(水蛭素)对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着十分明显的抑制作用;蒲黄可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TC、HDL比值,强烈的刺激动脉内皮细胞产生PGL-2和t-PA产生活性,同时还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山楂能有效降低TC、TG、LDL水平,提高HDL含量,有很好的降低血脂的作用。当然,除此之外,许多中医非药物疗法防治动脉硬化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针灸、药浴等。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颈动脉斑块大多都是属炎症、瘀症或者干脆是痰瘀互结症,临床的变现通常也是肾虚、痰浊和瘀血症状同时出现。而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关键问题,应该是以病因为基础对患者坚持用药,因为对患者采取随意用药的措施,对治疗颈动脉斑块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并且众所周知,由于颈动脉斑块的发病机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如果只是严格地按照中医理论的指导,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相信中医药在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研究工作方面,一定会获得重大的突破。当然,目前看来,中医药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大多数研究还是以动物实验居多,相对来讲,规范化的临床试验还是较少。虽然用动物做实验,对其进行病理研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如果就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上,则多少会显得有点欠缺。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治疗的整体性为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开辟了多条道路;为中药在治疗颈动脉斑块中的运用开拓出了很到的发展空间。本文认为通过深入细致的对颈动脉斑块的病因学和中医学的研究,认识到颈动脉斑块的演变规律,进而严格按照中医学要求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颈动脉斑块治疗水平。

作者: 陈学忠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高水平大学中医药论文

1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科学定位是基础

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兴建背景、区域环境、办学条件、发展状况等并不相同。客观分析这些差异,科学确定学校定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础。通常,大学定位至少包括社会系统中的组织定位、学术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内部功能的发展定位3个方面[2],可从3个维度明晰。①横向比较,着重思考定位是否坚持以学术为优秀、是否屈从非学术因素影响、是否与其他机构差异显著等问题,通过与其他机构特别是与国内外高校比较,找出自身的特色、个性和优势,进而明晰服务面向定位、角色定位、类型定位和层次定位。②纵向比较,着重思考如何彰显自身特色、个性和优势,尊重传统、立足现状、前瞻未来,而不急于改变什么,进而明晰特色定位。③突出重点,着重思考需要保持并强化哪些功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小为有所大为,兼顾共性,突出富有特色、个性和优势的功能,进而明晰目标定位。需要强调的是,确定大学定位有3点尤需注意。①大学的功能定位不宜作为评判大学水平的指标,高水平大学通常各有各的优秀。例如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两项职能,芝加哥大学主张科研重于教学,认为“研究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选拔人才强调“以调查研究为主,以教学工作为辅”;普林斯顿大学主张教学重于科研,认为高水平的科研可以保持高水平的教学,但是绝不允许科研冲击教学,有世界声望的教授也要完成教学任务;麻省理工学院是教学与科研并重,认为教学在科研中的作用和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3]。正是某一方面卓越,成就了大学的特色,彰显了大学的水平。②大学定位的表述不宜频繁更换,而是尽量赋予新的内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学定位的反思、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作用,保持大学发展的稳定性、延续性和持续性,稳步提升大学的建设水平。③大学的水平体现在定位是否明确上,更体现在对定位的服务是否到位上。全体教职员工如果都能追求卓越、高质量地服务于学校定位,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何愁不能实现。

2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发展学术是优秀

大学说到底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大学发展水平的竞争,本质是学术水平的竞争。广州中医药大学认为“办大学就是办学术”,近年来将发展中医药学术摆在优秀位置,先后从学校、学院、学科3个层面开展调研,力求聚焦国际前沿领域和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基础研究、注重学科交叉、促进学科融合、拓展学术领域,构建以中医药学为主体的学科学术体系,不刻意跟兄弟院校比指标,侧重跟自己过去比进步,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学校是全国多个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3个、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形成了复方青蒿素防治疟疾、艾滋病防治、脾胃学说、骨关节疑难病诊治、南药资源开发等多个优势领域,承办有全国第一个部级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珠江论坛,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承担科研项目、获得科技成果的数量快速增加,自主研发的艾滋病治疗性疫苗获准在南非开展临床研究,自主创制的抗疟疾药物获准在7个国家上市并被总理作为国礼赠送给非洲国家。2012年参加教育部评估,得分中医学全国第二、中药学全国并列第三、中西医结合全国并列第四。下一阶段,学校将推进协同创新工程,紧扣中医药学的重大命题,以振兴南药、提高疗效为中心,前瞻性调整学科学术布局、制订国际国内标准,力争形成多个有国际影响的学术领域、培育一批有岭南特色的拳头中药,促进中医药学术创新,提升优秀竞争力。

3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培养学生是根本

大学有别于其他机构,就是大学有学生。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不能脱离这个根本。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张“大学为学生而办”“育人以学生为中心、办学以学生为根本”,强调“学生可以没有广中医,但广中医不能没有学生”“有了学生,才有学校,才有教师,才有机关,才有校长”“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要求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实际,为学生提供全员(全体干部职工服务全体学生)、全程(从入学到毕业)、全面(涵盖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等各个方面)服务。近年来,学校着力打造优质本科和卓越研究生教育,同时注意尊重和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推进了以下几项工作:①开展干部联系班级“五个一”活动,组织校级、处级干部,每人固定一个年级,开展一次随堂听课、一次党团组织生活、一个专题座谈讲座、一次第二课堂活动、一次学生宿舍走访“,零距离”对接学生需求;②设立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由机关委派教师指导学生助理,在大学城校区学生宿舍3栋1楼建立大厅,集中办理涉及学生的跨部门事务;③成立创业学院和创业实践园,免费提供场地、桌椅和技术指导,吸引8个学生创业团队进驻,其中1个团队赢得社会风险投资100万元;④遴选学生校长助理,通过海选报名-集中演讲-学生投票,每年遴选3名学生,由校长颁发聘书,固定地方上岗,配置办公设备,定期向校长汇报工作;⑤举办校长晚餐论坛,公开征求报名,每学期2次,每次随机抽取20名学生,与校长围坐一桌边吃边聊感兴趣的话题;⑥创新学位授予仪式,制作学术权杖,组织学生依次上台,由校长逐一颁发毕业纪念册。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在校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励(荣誉)300多项,部分学生通过了全球公认IT行业最权威的CCIE认证。毕业生中医执业医师通过率保持全国高校第一,绝大部分在珠三角地区就业。接下来,学校将实施卓越教育工程,设立改革试点和示范特区,探索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力争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4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人才建设是关键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人才是学校发展永不衰竭的优秀力量,处于学校发展的优先地位和关键位置。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张“强教先强师、师为教而聘”“办学术就是办人才”“尊重教师就是尊重学术”,积极填补国家和地方人才成长阶梯的“缺阶”,努力改变优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干不好、成才慢等现象,近3年先后实施了青年英才、杏林学者、特聘教授、出国(境)留学、归国薪火等5项人才计划,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术骨干和创新团队,新增国医大师、“千百十”工程部级培养对象等多名高层次人才,实现了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千人计划专家、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零的突破。未来几年,学校将择机启动海库计划(资助海外团队培育师生)、领航计划(培育领军帅才)和伏枥计划(发挥离退休人员作用),灵活突破地域、行业、年龄等各类界限,加速打造高素质的人才团队,进而创造高层次成果、培塑高级别学科、支撑高水平大学。

5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优化平台是重点

科研服务平台通常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优秀的科研人员、精湛的创新团队、重要的科研项目、高效的运行机制、开放的学术氛围,在孕育科学灵感、降低科研成本、催生原创成果中的作用无可替代,相关建设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重视。全国中医药院校依托重大科研、重点学科等专项经费,建立系列科研平台,极大地促进了科研创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满足创新需要。①缺乏整体规划,仪器设备存在重复购置,创新资源浪费。②缺乏沟通共享,各类平台多为单位甚至个人所有,难以发挥集成优势。③缺乏综合平台,难以提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推广等一条龙服务,创新效率偏低。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提出“资源闲置等同浪费,浪费资源也是犯罪”,积极筹资搭建大平台。①建立重点学科实验室,集中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所有仪器设备,面向公众开放,坚持专管共用。②联合美国5所大学及澳门、香港的几所大学成立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被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③联合东莞市政府及多家企业、高校成立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也被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④建设华南针灸研究中心,打造针灸研究新平台。⑤完善基础医学研究平台,支撑基础科学协同研究。⑥建立系列名医工作室和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助力中医临床经验传承。接下来,学校将实施平台提升计划,以组建协同育人中心为抓手,以促进远程融合共享为目标,加速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建设,以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6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强化附属医院是支撑

中医药大学办好附属医院,有效满足群众保健需求,切实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既履行了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光荣义务,又拓展了学校高水平发展的社会资源,还有助于赢得广泛的尊重和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中医药学是实践科学,中医药的根在临床。无论是创新中医药学术,还是培养中医药人才,都需要附属医院的强力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附属医院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中医药大学的建设水平。基于以上考虑,广州中医药大学强调“学校和医院一体化发展”,主张通过做强直属附属医院、拓展非直属附属医院、加快与企业合办医院建设,来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目前,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6所、与企业合办医院6所。其中,直属附院拥有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中的4个,形成了以43个国家重点专科为龙头的专科专病技术群,去年门诊总量超过1100万人次、住院达到15万多人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茅,牵头完成的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特别是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医德医风建设的典范,开创了在香港公立医院设立中医临床研究中心的先河,年门诊总量近20年保持全国所有医院第一,先后被遴选为建国以来国家投入最大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全国唯一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示范基地,在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排名中位列全国中医院第一。非直属附属医院大多特色鲜明,为教学提供了强力支撑。例如将附属深圳中医院建成深圳临床医学院,选拔2届120多名学生,每天上午跟师门诊(查房)、下午课堂学习,实践教学时数增加1倍,真正做到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通过建强建特附属医院,为建成高水平大学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7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开放合作是捷径

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集聚特色优势、加大资源投入,也需扩大辐射影响、提高声望美誉。作为社会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院校不能关起门来抓发展、为了学术谋学术,而应该大开门户抓建设、开放合作谋发展。①向社会开放,积极关注社会变化,及时感知社会需求,通过人才、知识、技术、产品等载体,不断深化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机构的合作,全面服务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②向同行开放,特别要向高水平大学开放,及时了解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努力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借用高水平大学的现有平台和先进模式,尽快升级换代、迈入高水平大学的行列。③向世界开放,依托东南亚国家联盟、世界博览会、孔子学院等载体,通过联合办学、学生互换、离岸中心等途径,努力拓展国际化办学的深度和广度,创建富有时代气息、国际意识的开放办学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开放合作中不能用对方的理念、模式、方法、载体等来改造自身,必须坚守道德底线、保持个性特色、维护自身优势,实现自身传统与外来模式的双重“扬弃”,提高自己的优秀竞争力,引导对方积极健康发展。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认真落实“开放活校”战略,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实效。①国际交流互访迈上新台阶,由民间、社会团体为主,转向官方、主流大学、政府高层为主,先后接待外国总统等高层来访上万人次,促成了多个高水平合作项目。②对外教育呈现新气象,顺利开展了境外学生交换项目和国外合作“双证”教育,被教育部批准拥有招收澳门保送生和香港免试生的资格,兼读制研究生教育点由2个地区拓展到6个国家(地区),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③产学研工作实现新跨越,与12个地级市新签高层次合作协议,新增大型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4个、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25个,横向合同总额超过1亿元,被科技部授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十周年优秀单位”。④中医药文化传播蓬勃发展,建成的中医药博物馆接待参观20多万人次,被授予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科普基地等10多块牌子;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评审,相关经验被上海等多个省市借鉴;与香港亚视等推出系列养生节目800多集,屡创收视新高;组织编写“通俗中医药丛书”,被张德江同志赞为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重大成果。建设中医药高水平大学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只要全国的中医药院校精诚团结、开拓创新,立足实际、优化特色,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学校跻身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行列,为全球健康事业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作者:王省良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国际标准化中医药论文

1会议资料检索

网站检索检索相关政府机构、学术协会、国际机构网站:主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ISO等网站。2.3会议资料检索检索近5年间重要的中医药标准化会议资料,重点有全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座谈会及历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相关会议等。

2条目设计

通过上述文献、网站、会议资料检索分析,形成问卷条目,分为4部分: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进行了两轮调查,第1次首先对总体框架(S-W-O-T条目)进行调查;第2次对专家共识的框架细目(S-W-O-T子条目)进行调查。两次调查的条目均参照RobertG.Dyson的评分方法[2],按照0-5分评分,以内部优势为例:0表示非优势,1表示较小优势,2表示一般优势,3表示较重要优势,4表示重要优势,5表示非常重要优势。

3数据录入及统计

将全部数据录入EXCEL,采用频次统计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经过咨询统计专家,确定共识统计方法为:对于每个(子)条目,≥3分的评分超过60%认为获得共识,即60%及以上专家认为该(子)条目较重要。结果1.第一轮问卷调查共识情况第一轮问卷共设S-W-O-T条目17项,其中内部优势(S)7项,内部劣势(W)4项,外部机会(O)4项,外部威胁(T)2项,共识情况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轮问卷调查内部优势7项条目、内部劣势4项条目、4项条目、2项条目≥3的评分比例均超过60%,即全部达成共识,可以作为第二轮问卷调查构建子项目的基础。2.第二轮问卷调查共识情况根据第一轮问卷得到共识条目,第二轮问卷共设S-W-O-T子条目66项,其中内部优势(S)21项,内部劣势(W)21项,外部机会(O)16项,外部威胁(T)8项,共识情况见表4-表7。由表4可以看出,第二轮问卷调查内部优势21项子条目中有19项子条目≥3的评分比例均超过60%,即19项达成共识。由表5可以看出,第二轮问卷调查内部劣势21项子条目≥3的评分比例均超过60%,即全部达成共识。由表6可以看出,第二轮问卷调查外部机会16项子条目中有15项子条目≥3的评分比例均超过60%,即15项达成共识。由表7可以看出,第二轮问卷调查外部威胁7项子条目≥3的评分比例均超过60%,即全部达成共识。

4两轮问卷调查结果

经过上述调查,得出内部优势条目7项,子条目19条;内部劣势条目4项,子条目21条;外部机会条目4项,子条目15项;外部威胁条目2项,子条目7项。综合分析认为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内外部形势如下。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内部优势:①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②我国中医药有法律保障,各领域基础深厚;③我国中医药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有专门管理机构,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进展。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内部劣势:①中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还偏低;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相关人才缺乏;③部分领域国家及行业标准及机构尚不完善;④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活动保障机制尚不完善。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外部机会:①中医药广泛传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②我国在ISO/TC249有较大影响力;③ISO/TC249设定优先工作领域;④目前ISO/TC249内国际形势有利。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外部威胁:①韩国、日本积极争夺ISO/TC249主导权;②日韩以外的其他国家积极竞争。

5讨论

分析近10年间采用S-W-O-T分析法的中医药标准战略文献,笔者尚未发现详细说明S-W-O-T条目确定过程的文献,本文基于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一线专家,分两步对S-W-O-T条目和子条目分别进行调查,深入了解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内部和外部形势,对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战略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所得出的中医药标准化现状的认识基本与前人研究一致。数位学者认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3-7];我国中医药各领域基础深厚[3-5,8];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进展[5]。但部分领域国家及行业标准尚不完善[9];中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还偏低,且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相关人才缺乏[4,8,10];韩、日等国竞争激烈[8,10]。根据上述S-W-O-T结果,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我国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①设立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共性技术研究专项。随着ISO/TC249的不断发展,成员国数量逐渐增加,面对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领域的激烈竞争,我国需要借助政府力量,加大投入,设立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共性技术研究专项,尽快提升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②建立专门的网站,畅通信息渠道。相关中医药专家由于英文水平所限,或精力所限,不能及时了解相关标准提案的背景,应建立专门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网站,由专人管理,及时国际标准化信息,使我国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如虎添翼”。③建立人才考核培训机制。针对人才匮乏问题,首先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招募人才,通过一定考核后纳入专家队伍;其次应展开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培训,使后继有人,形成人才梯队。④建立适应国际需要的标准制定机构,并制定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面对国际化需求,应加强行业联合,整合资源,建立新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完善标准制定机构,并尽快制定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使国际标准提案有据可依。⑤重点从经费、政策方面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保障。应建立各工作组的中方依托单位,将国际标准化工作变成专家的日常工作;设立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及活动专项经费;认可国际标准成果,设立相关奖项。使专家有组织可依,有经费可用,才能研制出更多更好的中医药国际标准。⑥利用技术优势,争取ISO/TC249主导权;同时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共赢。面对日韩等国家的积极竞争,我国应当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以技术化解政治问题,争取ISO/TC249主导权;同时本着和平友好的精神,加强与各国专家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互相进步,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实现多方共赢局面,体现大国风范。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国和最大使用国,ISO/TC249的倡导建立国,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在推进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上有着更多的更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11],推广中医药和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刘玉祁 史楠楠 戴雪珂 王跃溪 韩学杰 吕爱平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本草经集注中医药论文

1产地确定

历代医家强调药材产地的重要性,故有“道地药材”[9]一称,陶氏在《本草经集注》指出“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同时也指出“所以疗病不及往人,亦当缘此故也”。《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对中药产地的记载或有或无,同时由于时代的变迁,地名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0]。因此,产地的确定对中药质量至关重要。石钟乳,《名医别录》载:“好颜色,不老”,《本草经集注》指出“第一出始兴”;紫石英,《名医别录》载:“令人悦泽”,《本草经集注》指出产地以“太山”为胜,并进一步指出,根据剂型不同,选用产地亦不同,丸散,“惟太山最胜”,至于其他产地“可作丸酒饵”;旋花,《神农本草经》载“去面皯黑色,媚好”,《本草经集注》指出“今山东甚多”;紫草,《名医别录》载“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皱”,《本草经集注》引《博物志》言:“平氏阳山紫草特好”;半夏,《名医别录》载“悦泽面目”,《本草经集注》指出“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柏实,《神农本草经》载“久服令人润泽、美色”,《本草经集注》指出,柏树到处都有,但“当以太山为佳”,同时也指出“忌取冢墓上也”;桑上寄生,《神农本草经》载“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本草经集注》指出“今处处皆有,以出彭城为胜”;辛夷,《神农本草经》载“面”,《本草经集注》言“今出丹阳近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产地不同,中药的品质和性能则不同,产地的确定是中药药效的可靠保证。

2形态描述

《神农本草经》言“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叶花实,草石骨肉”,对中药植物学形态有相应的记载,但现存各版本的《神农本草经》中没有中药形态学的介绍,不便于中药的识别,《本草经集注》加入了植物形态学的记载,方便辨识和采收[11]。旋花,《神农本草经》言“去面皯黑色,媚好”,《本草经集注》记载“其叶似姜,花赤色,殊辛美,子状如豆蔻”,对旋花叶、花、果实都有相应描述,便于野外查找。栝楼根,《名医别录》言“实,名黄瓜,主胸痹,悦泽人面”,《本草经集注》对其植物学形态的描述为“藤生,状如土瓜,而叶有叉”,对其攀援形式,叶的开裂形状都有描述;女贞实,《神农本草经》言“久服肥健,轻身不老”,《本草经集注》记载“叶茂盛,凌冬不凋,皮青肉白”;桑上寄生,《神农本草经》言“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本草经集注》记载“生树枝间,寄根在枝节之内,叶圆青赤,浓泽易折,傍自生枝节。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实赤,大如小豆”,此描述详实具体,对其生长部位,叶片形状,颜色质地,生长规律,果实形态都有陈述,与现在临床所用桑寄生相差无几。对于中药材的形态同样有相应记载,玉竹,《神农本草经》言“去面黑皯,好颜色,润泽”,《本草经集注》记载“根似黄精而小异”;辛夷,《神农本草经》言“面”,《本草经集注》记载“形如桃子,小时气辛香。即《离骚》所呼辛夷者也。”这些植物形态学描述看似简单,寥寥数笔,但为确定中药的品种、科属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学依据。

3修治方法

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不少的药物必须经过一定的修治处理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修治是否得当对保障药效、用药安全、便于制剂和调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枝子,《神农本草经》言主治“面赤酒疱齇鼻”,《本草经集注》记载采收时要“经霜乃取之”;冬灰,《神农本草经》言“主黑子,去疣、息肉”,《本草经集注》记载其制作方法为“烧诸蒿藜积聚炼作之”;麦门冬,《名医别录》言“令人肥健,美颜色”,《本草经集注》记载在使用前“用之汤泽抽去心”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令人烦”;细辛,《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均未记载有美容作用,但《本草经集注》言“人患口臭者,含之多效”,同时修治时“用之去其头节”;半夏,《名医别录》言“悦泽面目”,《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用之皆汤洗十许过,令滑尽”否则“戟人咽喉”;蜂子,《神农本草经》言“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本草经集注》记载使用前“取其未成头足时炒食之”。

4质量鉴别

中药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临床疗效,因此对中药质量的把握至关重要[13],陶氏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中药质量的鉴别作了相应归纳,便于学习和应用。石钟乳,《本草经集注》指出“惟通中轻薄如鹅翎管,碎之如爪甲,中无雁齿,光明者为善”;麦门冬,《本草经集注》记载“以肥大者为好”;半夏,《本草经集注》记载“以肉白者为佳”;橘柚,《神农本草经》言“久服去臭”,《本草经集注》记载“以陈者为良”;枝子,《神农本草经》言主治“面赤酒疱齇鼻”,《本草经集注》记载“处处有,亦两三种小异,以七道者为良”;莽草,《名医别录》言“头风痒,可用沐”,《本草经集注》记载“叶青新烈者良”;鸬鹚屎,《名医别录》言“去面黑黡志”,《本草经集注》记载“溪谷间甚多见之,当自取其屎,择用白处,市卖不可信。”

5扩大应用

本草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用药经验的积累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一些新的功效被发掘,陶氏把这些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体现在其著作当中。菊花,在《神农本草经》治疗“头眩”的基础上,《本草经集注》指出“亦主风眩,能令头不白”;关于菊花防脱发的记载,元代许国祯《御药院方》[14]收录以菊花为主药,配伍蔓荆子、干柏叶、川芎、桑根白皮、白芷、细辛、旱莲草的“洗发菊花散”,用此散煎煮沐发,治头发脱落。细辛,《本草经集注》增加了其治疗口臭的作用,言“人患口臭者,含之多效”;白芷,《名医别录》言“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用的是白芷的根部,《本草经集注》则指出白芷叶具有香体的功效,言“叶亦可作浴汤,道家以此香浴去尸虫,又用合香也”;艾叶,《本草经集注》记载“苦酒煎叶,疗癣甚良”;槐实,《本草经集注》增加疗效言“新盆盛,合泥百日,皮烂为水,核如大豆。服之,今令人脑满,发不白而长生”;“豚卵”条目下“肪膏”,《本草经集注》记载“其脂能悦泽皮肤,作手膏不皲裂”;菘,《本草经集注》记载“其子可作油,敷头长发”;糵米,《本草经集注》记载“末其米脂和敷面,亦使皮肤悦泽”。

6使用方法及注意

美容中药在使用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例如用法、用量、部位、剂型选择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疗效[15],陶氏对这部分内容也做了相应注释。冬灰,《本草经集注》记载在使用时“欲消黑痣疣赘,取此三种灰水和蒸以点之即去”,同时也指出“不可广用,烂人皮肉”;蜂子,《神农本草经》中没有说明使用方法,《本草经集注》补充道“酒渍以敷面,令面悦白”,即用酒浸泡涂于面部;落葵,《名医别录》记载“实,主悦泽人面”,《本草经集注》进一步指出“其子紫色,女人以渍粉敷面为假色,不入药用也”,这就说明落葵并没有美容保健的作用,只是它的果实可以用作彩妆来使用。糵米,发展到《本草经集注》指出“末其米脂和敷面,亦使皮肤悦泽”,即把糵米磨成粉末,涂于面部。熊脂,《神农本草经》记载可治疗“头疮白秃,面皯皰”,《本草经集注》指出“其腹中脂及身中膏,剪取可作药,而不中啖”,这样就具体指出了使用部位及使用注意。《本草经集注》对《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美容中药的形态、产地、修治、采收、使用方法及注意等进行了详实具体的注释,在本草学和中医药美容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整理和挖掘,从而为医者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作者:金沢生花 焦招柱 周开林 郑燕飞 王琦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标准化中医药论文

1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背景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虽然在概念上感觉还是个新鲜事物,但事实上,我国早就已经和正在广泛开展向外国居民提供中医药远程医疗服务、外国居民来华进行中医药医疗保健或学习中医药技术文化、我国中医药人员或机构在国外开设中医诊所、我国中医师赴外国提供中医药服务此类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等4种模式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是在国内的中医药服务经济基础上,通过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涵盖医疗保健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文化传播服务、保健服务和护理服务等及相关的旅游、咨询等多个方面的服务内容[7]。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依存、竞争、合作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在这一形势下,开展中医药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服务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如何有利、有序的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给所有从事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研究的人员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2以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2.1中医药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中医药国际贸易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实物交易阶段。2013年我国中药国际贸易中,植物提取物和中药饮片中药材仍是中药进出口的主要商品,出口额占比836%,进口额占比749%[2]。曾经有人大代表多次在人大提案要求控制中药的出口,主要认为我国中药材人均资源有限,把这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大多数都不是以有注册身份的“药品”形式而以低附加值的“食品”形式送出去不太合适。尤其是对提取物的批评很多,认为是把有限的中药材资源廉价卖出去,然后往往在国外经过加工后再以进口药品身份高价返销到国内,国外企业不但从中赚取高额的差额利润,而且还把产品生产环节中最大的污染留在了原产地[8]。这样的出口模式对我国的中医药长期可持续发展显然不利。有鉴于此,通过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不乏是一种新的解决途径。通过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能将中医药从有形的产品交易形式,拓展到前景更为广阔的无形服务贸易中来,打破传统贸易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通过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不但能大大保护现有宝贵的中医药物质资源,而且还满足中医药受益群体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造福全人类的健康;通过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还将提高我国的中医药产品附加值,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符合中医药资源、技术、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

2.2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对标准化的需求

如何实现对服务业的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国际标准组织(ISO)曾经提出要用技术标准的手段来支持和促进服务贸易的开展,并将其列为标准化的重要研究领域[5]。有关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纲要(2014—2018年)》等系列政策,为中医药服务贸易进一步科学规范和健康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杨敬宇等[9]研究认为通过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可以掌握其他国家政府对中医药这种传统产品的管理标准,了解海外消费者对中医药产品的相关需求特点。通过我国政府以及中医药国际贸易企业同各国政府进行洽谈,同海外消费者进行沟通了解,从而为将来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奠定基础。大力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之际,标准先行显得尤为迫切。以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国际贸易服务,打破国际间贸易壁垒,让国际间贸易争端变得有理可说,有据可依。尤其是中医药的服务贸易,交易的是无形产品,对于服务中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将体现在服务的总体质量评价上,国际间的共识是成功贸易的先决条件,以国际标准的形式固化这些共识将是最高层次的保障机制。国家和上海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好ISO/TC249秘书处在中国上海的平台优势,积极引导中医药企业、行业协会在国际服务贸易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上面有所作为,将代表我国利益的中医药技术服务,通过国际标准的形式推广开来,鼓励有实力的国内中医药服务企业通过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等形式“走出去”,促进我国的中医药服务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2.3标准化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意义

标准是对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补充,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以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能够实现我国中医药整个行业内涵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中医药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规范中医药服务业市场主体的资质和行为,实现科学管理。标准是质量安全的前提和基础,质量的根本是标准,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是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工作,可以促进中医药科技进步,保证中医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服务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0]。以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还有利于提高我国中医药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国际标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和产品质量仲裁的准则,许多国家千方百计地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争取主动权、发言权,竭力在国际标准中反映本国利益。通过标准化途径,不但能扩大我国中医药服务行业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而且还增加我国中医药服务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总结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产品研发目标是将中医药技术以服务的形式推入国际市场,而其服务品质的优劣最终需要依靠国际标准来衡量。因此,中医药服务产品从研发到贸易到产品交付,每个环节都应当做到有规范可依,有标准可查。只有在这些标准的保驾护航下,我国的中医药服务产品才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可以说国际标准是中医药服务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只有取得这样的“准入证”,才能够真正实现我国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方针大计,切实改变我国中医药贸易以低附加值实物出口的单一局面,我国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主体才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有利先机,从而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转变,实现我国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标。

作者:黄虞枫 李静 桑珍 单位: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高等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一、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中医英语教学活动在中医院校的日益普及,大多数的中医院校都成立了中医英语教研室,配备了专业的中医英语教师。但中医英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由于发展时间短,在教学理论和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提高。首先,现行的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常采用灌输式教学,主要内容是讲授文章,配以数量巨大的中医专业词汇,枯燥而又难记。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会打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导致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这必然会降低中医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质量[1]。另外,目前的教学模式侧重于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在听、说、写方面训练不够。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英语的应用能力欠缺,有悖于教学目标。其次,目前使用的中医英语教材不规范,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比如有些教材中,对英文的中医学术语的来源、翻译遵循的原则等缺少注释,有些教材中翻译方法、原则与课文中英文中医术语实际应采取的翻译方法、原则不一致[2],导致教师在备课和讲授过程中无所适从。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中医术语的翻译,不同的教材不统一,甚至同一本教材前后不一,如“三焦”一词,有的译成“threeJiao”,有的译成“threeheaters”,有的译成“threewarmers”等。同一个中医术语出现不同的翻译,给学习者带来困惑,也给授课教师造成了麻烦。另外,中医英语师资匮乏导致中医英语教学难以全面开展,师生比例失衡极大地影响了中医英语教学活动的进行和质量的提高。

二、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2.1教学模式改革

2.1.1准确定位中医英语课程

随着中医国际化,培养复合型中医人才成为高等中医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中医英语课程承担了完成任务的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法。院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应围绕中医英语课程的定位、教学原则和方法给予中医英语课程高度重视,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课程设计和研究,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医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激发其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1.2合理设置中医英语课时

中医英语是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生僻、句型复杂、文体特殊是中医英语的特点,与基础英语存在较大差异,其难度要远高于基础英语。因此,中医英语教学活动所需的课时量应该等于或高于基础英语的课时量。通常中医专业学生的医学类课程科目繁多,学习任务量较大,因此,中医英语课程的课时设置时应兼顾中医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设置在大三和大四两个学年,不少于3个学期,每学期40个课时,每周为4课时,在学期的前两个半月完成授课。提前完成中医英语教学,可以留给学生充分时间复习、消化。这种课程设置,可减少中医英语教学与中医专业的冲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时间进行更合理的规划。

2.1.3加强中医英语听说写的训练

以往的中医英语教学,对听说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就业后的工作中不能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国内大学开展的调查研究显示,几乎所有学生都不能用正确的常用中医术语进行交流[3]。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化,更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医药的疗效,主动采用中医药进行保健和治疗。在使用中医方法诊疗过程中,能够用熟练的英语与患者沟通,言者清楚,听者明白,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与外国患者沟通,参加国际会议,与国际同行交流,都需要中医学生有较强的听说写能力。因此,中医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中医英语听说写的训练。学生掌握一定量的中医英语词汇是听说写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视听资料,加大学生“听”的输入量。鼓励学生开展情景式对话,多说多听,比如问诊,讨论病历,学术交流模拟。教师应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技巧,最终促使学生达到独立完成一般中医文献翻译的水平。教师可定期开展多种测试、考核,督促学生听说写的训练,检验教学效果。

2.1.4提高中医英语阅读能力

中医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任务。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常会逐字逐句的对课文进行翻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效果有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增加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阅读训练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可灵活应用PBL和TBL等教学法,教师事先安排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扩大阅读量。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教师也可使用快速阅读与精读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并归纳出阅读内容的大意。此外,教师可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其他阅读资料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2教材建设改革

首先必须重视中医英语教材建设,并将它作为一项关键性、系统性的工作来抓。教学系统由教师、媒介和学生三要素组成,教材作为中间环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英语课程主要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中医专业知识的背景,迫切需要用英语表达所学的中医理论和知识。近年来,各地有不少英文中医药书籍出版,其中不乏高质量的作品。但仍有必要请权威中医药专家和英语专家,参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和WHO(世界卫生组织)英译的标准,联合努力编写更多适合现阶段中医院校特点的、能反映中医药最新进展的、与世界接轨的教科书,为广大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中医英语教材的编写,应满足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要求。因此,中医英·257·语教材的内容编排应以主要纳入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基础内容,辅以内、外、妇、儿、骨伤科的典型病例,还需要纳入中医诊疗的方法,如针灸、推拿等[1]。使学生对中医英语知识有全面的掌握,适应今后实际工作需要。我们中医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和培养,让学生具备与国际同行用英语进行中医知识交流的能力[4]。国外流行的中医科普读物或中医英文教材,语言道地,是中医“英语”教材选材的最佳来源。采用这些书籍作为教材,可以使中医英语教材与国际接轨,使教师和学生能了解这些教材的译介理念和行文风格[4]。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建设中医英语资源库,将中医英语听、说教学课件,词汇练习课件,中医英语词典等工具,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视频等资料纳入库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作为资源库的管理者,教师应勤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需求,及时更新和完善资源库,使学生能方便快捷地获取资料,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3师资建设改革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建立高水平的中医英语师资队伍,是中医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目前现状是,会英语的教师不懂中医,懂中医的教师不会英语,二者兼备的教师严重匮乏。一名合格的中医英语教师,应有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深厚的综合英语功底,以及大量的中医英语的临床实践经验。所以,应当给予英语基础较好的中医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英语培训的机会,同时,也要给普通英语专业教师提供更多中医专业课程的学习机会,使他们掌握更多一些中医专业知识[5]。加强中医英语教师培训,邀请有国外教学经历的教师及资深中医英语教师,成立教学评估组,对中医英语教师进行严格考核,切实指出不足,并给出提高的指导方案,促进青年中医英语教师的成长。同时,通过学生评议和教学督导听课等方式,中医英语教师及时获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可选派中医英语教师出国学习,或前往外语院校进修,掌握系统的英语知识和应用技能,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活动[3]。此外,中医院校还应充分利用合作办学等机会,邀请国外的教师和中医专家来讲课,并鼓励中医英语教师积极参与临床口译,提高实践能力。

三、小结

中医英语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前景广阔。中医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中医专业素质,还要有较强的英语水平,在听、说、读、写、译方面都有良好素质。但目前国内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英语教学不尽人意,中医英语教学改革可从几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教材建设改革、师资建设改革等。通过各种努力,提高中医英语教学水平,培养高质量国际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的国际化事业。

作者:周跃红 单位:山西中医学院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中医院校人体生命科学论文

1建设规划目标

1.1集中整合形态学教学资源补充完善展出内容

人体生命科学馆在集中整合现有形态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以保证各形态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有一一对应的展示。根据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展出形式,如用视频展示受精卵发育的过程,用塑化标本展示人体的肌肉等。

1.2配套完善标本数据库建设构建数字查询平台

建设完善人体生命科学馆的标本数据库,并构建数字查询平台,便于参观者查询馆藏信息。平台配有指导教师,可互动交流,解惑答疑[3],同时提供视频、图片等电子资料下载,供参观者学习。展现中医元素突出学校特色通过展示经络走行和穴位断面解剖结构,使参观者感知中医知识的抽象思维,化“无形为有形”,激发学习中医的兴趣,突出中医院校的特色。

2建设规划思路

根据人体生命科学馆的展示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布置展区。展示内容我校人体生命科学馆展示内容主要包括:①生命的起源:通过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展示人体形成的过程;②正常的人体:展示正常的人体形态结构,并辅以功能说明;③疾病下的人体:展示病理结构,并辅以疾病说明;④经络与腧穴:结合中医知识,展示经络走行和腧穴位置结构。展区设置综合以上内容,我校人体生命科学馆将建设七个展区:①简介区;②生命起源和人体形成区;③正常人体结构展示区;④病理结构展示区;⑤人体断面展示区;⑥经络与腧穴结构展示区;⑦中医体验区。

3建设规划特色

3.1突出中医特色

作为中医院校的人体生命科学馆,充分结合中医元素,展示中医特色。如在正常人体标本上描绘出经络的走行,清晰明了,便于观察。对常用穴位做断面解剖,并在标本上放置针灸针,以显示进针角度、进针层次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2标本类型多样

人体生命科学馆内的标本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多样,如生物塑化标本、管道铸型标本、断面标本、穴位断面标本、灌装标本等等。规划时根据展示内容选择不同的标本类型,既保证展示效果,又节约成本。如生物塑化标本,无毒环保,生动逼真,可永久露天存放,但定价过高,为节约成本,只在展示全身肌肉、全身内脏、全身血管神经时选择使用[4]。

3.3展示形式多样

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选择合适的展示形式。如标本可展示大体结构,直接观察,印象深刻。模型展示复杂精细的结构,如视器,学生可自己动手,拆分组合,便于观察。视频展示细微结构及动态改变,如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生动形象,印象深刻。展板图文并茂,简明易记,可更好地将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如胃粘膜的构成及各种细胞的功能。

4展望

中医院校的人体生命科学馆的建设必将在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有效提升学校的基础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

作者:李宁 潘玉玲 高杰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慢性宫颈炎中医学信息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乡镇医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50岁;宫颈糜烂深浅程度分型:单纯性糜烂有58例,颗粒型糜烂有32例;乳突型糜烂有30例;宫颈糜烂程度分级:轻度糜烂有60例,中度糜烂有42例,重度糜烂有18例。

1.2排除标准

①怀孕与哺乳期、行经期女性;②经过详细检查有严重的炎性反应;③心肺、肝肾等脏器异常的患者,血糖过高的女性;④在2个月之内接受过其他治疗。

1.3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经过检查均确诊为慢性宫颈炎,使用WB-100型微波治疗仪进行有效治疗。具体步骤如下:①术前准备:医务人员在患者治疗前需要检查宫颈刮片与阴道分泌物,一般情况下在患者月经后的3~7d内进行治疗;②操作方法:首先,医务人员正确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并取膀胱截石位,按照常规消毒法进行消毒处理。然后,使用窥器让患者的宫颈部位完全暴露,使用棉球把宫颈内的黏液擦拭干净。最后,采用微波辐射电极直接与宫颈糜烂处近距离接触,同时立即开启脚控开关呈滑动式操作。其操作的顺序与范围为宫颈管口向内延伸约0.5cm,并沿管口向四周辐射至外周超出糜烂组织约0.2cm方可。当用肉眼观察时,若病变组织呈现黄白色证明效果良好;③术后护理:当手术顺利完成后,护理人员此时要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必须保持患者的会阴部的清洁,及时做好心理护理与术后健康指导,严格要求患者在2个月内避免性交、盆浴等,需要定期随访。

1.4疗效判定标准

在两个月后随访中进行临床疗效判断,判断标准为:治愈:经过有效治疗后,其糜烂面消失,完全愈合,宫颈正常,无任何不良反应;有效:糜烂面基本愈合,不良症状明显减轻,但,任然需要再度治疗;无效:溃烂面无任何好转迹象,甚至更严重。

2、结果

2.1不同糜烂程度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全部患者经过有效的微波治疗后,其痊愈率高达91.6%,糜烂程度越严重,治愈率也加大了难度,但总体而言,慢性宫颈炎采用微波治疗效果显著。

2.2不同宫颈糜烂分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经过有效的治疗,不同的糜烂分型的痊愈率也各不相同,单纯性糜烂痊愈率最高,达到96.5,总有效率为93.3,由此说明微波治疗在临床上效果好。

3、讨论

3.1慢性宫颈炎治疗的重要性:慢性宫颈炎是女性易并发的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影响较大。多因人工流产或手术中意外损伤到宫颈,通过感染而引起宫颈炎。慢性宫颈炎治疗不当,容易引发宫颈癌。因此,慢性宫颈炎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健康发展。

3.2微波治疗的有效性: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91.6,宫颈糜烂程度越严重,治疗就会增加一定难度。微波探头可以直接与糜烂组织近距离接触,微波发生辐射电极,对周围的组织损伤很小[3];微波治疗不仅术中出血量少,无任何不良反应,而且安全、操作简单、恢复快,因此,采用微波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宫颈炎的方法。

总之,慢性宫颈必须引起女性的重视,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保证患者的健康。使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小二麻痹手术中医学信息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74例疝气、扁桃体切除术、四肢清创和包皮过长手术的小儿手术患者,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龄3.5~10岁,体重12~24kg。本文所选取的病例均无神经系统疾患、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本文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病例分为实验组(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对照组(氯胺酮静脉麻醉),每组各37个。

1.2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禁饮、禁食。为了减少患儿术中分泌物,术前半小时对其肌注0.01mg/kg的阿托品。实验组:在行麻醉诱导前采取3~5L/min的氧流量吸入纯氧,然后吸入浓度为8%的七氟醚,同时需保留自主呼吸,当针刺疼痛反射消失之后便可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在手术过程中将七氟醚浓度控制在2%~3%为宜。对照组:首先需开放静脉通道,之后便通过静脉注射2mg/kg的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在手术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增加。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均在一小时内。

1.3观察指标

本文的麻醉效果评分将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记录。与此同时详细记录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手术室时间,术中摇头肢体活动以及术后呕吐等相关指标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通过临床应用统计相关数据得知,实验组的麻醉诱导时间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安全离开手术室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患者在术中的摇头、肢体活动情况,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并发症方面,实验组有5例,对照组有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在临床小儿手术中普遍使用静脉注射氯胺酮,其具有诱导时间快、镇痛效果强、术后苏醒时间较快以及术后并发症较少等特点,但是该麻醉后患儿的气道分泌物会明显增多,因而极易引发喉痉挛等不良反应[1]。

最近几年在临床上出现了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物——七氟醚,该药无任何刺激性气味,小儿比较容易接受,因而不会出现拒吸或呛咳等现象。同时由于其在麻醉诱导以及苏醒时间方面都比较短,另外还可预测麻醉苏醒的时间,因此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2]。

通过本文的临床实验对比研究显示,实验组(七氟醚)在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安全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低于或者少于对照组(氯胺酮),进而有效的保证了麻醉的安全性。从术中麻醉效果上来看,实验组患儿在术中的摇头、肢体活动方面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七氟醚麻醉效果由于氯胺酮。

综上所述,在小儿临床手术中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方法,其不仅易于让患儿接受,同时其在麻醉效果、并发症以及术后苏醒方面均具有优势,因而该麻醉方法是小儿手术中最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