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4 08:5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水利水电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我国开展专业认证的进程
加入《华盛顿协议》,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获得了国际认可,是我国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进展,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要接受验收与监督,这就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要以此为契机,在工科主要专业领域逐步扩大认证范围,积极主动采用国际化通用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促进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真正实现“实质等效”,加快完成从《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到正式成员的转变。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47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32%;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452.3万人,研究生60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对中国整体高等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如何提升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并以此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学习国际上通用的实践模式和先进经验,结合本国特点,努力探索与国际接轨且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经过了初步研究探索、小范围试点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1992年,教育部委托原国家建设部组织,在土建类学科领域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六个专业内开展评估,这是我国进行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初步实验探索阶段。土建类专业认证工作力求认证标准达到国际水准,认证程序与认证方法符合国际通用做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土建类专业认证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07年7月,全国已有53所高校的141个土建类专业点通过了认证,约占该类专业点总数的15%[4]。2006年,我国开始在土建类以外的工程专业领域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通过借鉴《华盛顿协议》成员组织及一些国际通行做法以及土建类专业认证十几年来积累的经验,初步构建了专业认证的组织和制度体系。第一批4个试点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7年,试点认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5个新的工程类试点专业[5]。2007年底,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委员会,并设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和各专业领域的认证分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6]。到目前为止,已对四百多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工作。
2认识与体会
在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的背景下,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提交了参加2014年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在专业认证的整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专业应从微观具体的问题出发,对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通用标准和水利类专业的补充标准查找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使工科学生更好地承担未来的实践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要求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具有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具备设计和实验技能;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获取能力;懂得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5]。以上基本要求反映出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新趋势和国际动态,可以归纳为综合性、知识性、能力性和潜在发展性。综合性就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懂得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与法律知识;知识性即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理论知识;能力性即学生应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文献与资料获取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在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国际性视野,可以进行跨国交流、竞争与合作,这一能力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紧密相关。三峡大学以建设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综合大学为目标,水利与环境学院依据专业认证标准,结合大学的定位,通过对用人单位的深入调研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密切关注相关产业和领域对专业人才的现实和未来需要,研究修订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知识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增强为优秀,以素质提升为宗旨,培养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水利工程师。
2.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是关键的第一步,课程体系建设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包括多名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更加贴近行业需求,突出“教育产出”特征,以便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水利专业补充标准提出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但是对其中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有特别规定。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方面构建了课程设置体系,具体包括:通识优秀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优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针对本专业工程性和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学院构建了由实验、实习和设计三大模块组成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五大部分,共计38.5个必修学分,占总学分的22.1%。毕业设计是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工作的桥梁,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均来自于生产实践,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与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本专业多次邀请企业工程师做辅导讲座对毕业生进行指导,使同学们尽早接触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2.3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水利专业补充标准均对师资队伍有严格的规定,尤其强调教师的工程背景。要求从事本专业专业课和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教师中,80%以上有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10%以上有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经历。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应有本专业领域的科研经历[3]。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职教师队伍中,75%以上的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约20%具有高职称的专职教师来源于国内著名的科研机构和大型水电单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69%的专职教师具有企业单位工作的经历。大部分专业教师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工程实际问题研究,突出了水电专业的教学注重实践的特色。对于获得博士学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学校和学院也采取多种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工程实际知识,同时了解企业行业需求,起到优化培养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双重作用。除此之外,学院从三峡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聘任了多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行业或企业专家兼职授课,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
3.4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第七条支持条件中对教师、实验室及设备、计算机、网络、图书资料资源、教学经费等均有详细的要求。在水利专业的补充标准中还对实践基地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三峡大学从2005年开始陆续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湖北省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成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学生通过在以上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亲身接触到工程实际,锻炼了实践能力。2010年,学校成立了工程训练中心,开设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创新训练三大模块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训练中心设有土木水电创新室,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实训。2010年,学院依托水利水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构建了学生科技活动平台,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鼓励支持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以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作者:吴海林周宜红单位: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一、水利水电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专业设置历史短,社会认可度与可利用资源有限
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工程类工科专业,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湖南农业大学水利学科类专业是1999年经湖南省教育委员批准设置,同年开始招收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并在2003年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连续招生仅11年历史。虽然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质量逐步获得了认可,但是水利行业对我校水利专业建设的直接支持仍然有限,校企合作项目不多。
(二)高校连年扩招,师生比例过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99年以来,高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导致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晋升压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情况下同时还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加上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集中,导致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有限,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缺乏,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为应对高校师生比例增大的问题,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此类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与积累方面重视不够;地方院校待遇不高、人事体制僵化,很难从生产单位引进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诸多因素直接导致现有教师工程实践不足,科研能力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四)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设计投入时间少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扩招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他们在寻找未来出路时投入的精力也随之增多。我校毕业设计大都在第七学期末布置,第八学期完成。但是,这时候正是毕业生寻找就业或继续深造机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为寻找一份如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造成毕业设计精力投入不足。另外,有些与用人单位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部分参加考研、考村官、考公务员的学生为了应付接二连三的笔试、复试等相关事情,毕业设计被搁置拖延。(五)毕业设计执行程序过于繁杂,过程监控制度僵化学校管理层为了应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逐步下滑的局面,出台了较多管理条例和规定,尤其在高校评估期间相继出台《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从选题审批、选题论证、开题论证、中期检查、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格式规范、形式要求和时间控制,涉及填 写的表格多达7个之多,需教师和学生签字多达7处。这些规定和要求对规范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脱离实际情况,毕业设计一味强调标准化,不但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缺少灵活的过程监控体系,毕业设计内涵质量上并未显著提高,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一)设计题目来源和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内容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好的课题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的保障。
1.结合毕业实习和就业自主选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选择工程实践题目,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借助老师、校友、亲戚朋友关系等多渠道,协助学生联系毕业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结合他们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寻找题目来源,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种方式选题针对性强,避免重题现象,学生通过实践更容易理解题目内容,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毕业设计质量。因学生居住在工地现场,缺少教师面授机会,我们可采用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指导学生收集、消化工程资料;当学生返校后,进一步集中指导和完善。
2.指导教师指定选题。对于参加研究生考试或其他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等一系列就业类选拔考试的部分毕业生,指导教师选用一些较成熟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做,或直接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来完成其毕业设计。针对这类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我们通常采取间隔固定时间、集中面授指导等手段,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二)毕业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环节,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学院制定了指导教师评价意见表、评阅人评价意见表、答辩记录及评分表,并附评分细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按百分制分别评分,加权平均得到总分,再折算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或不及格,最后由系答辩委员会审核。这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全方位的评价,最后成绩评定结果与学生综合能力和所付出的时间相符合。
(三)毕业设计质量与效果
1.题型与题目。题型和题目可以反映毕业设计选题来源真实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表1显示了近12届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从表1可见,毕业设计(论文)可分为设计题型和论文题型两大类;毕业生的设计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生产实际,实践与教学结合更加紧密。虽然毕业论文数量在减少,从毕业论文内容看,论文质量逐年提高,大而空的题目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源于指导教师的部级、省厅级科研课题的试验研究论文数目增多。根据12届毕业设计题目来看,毕业设计题目逐步规范,符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随着专业办学历史延长,毕业生选题的渠道逐步拓宽,来自生产实际工程的设计题目逐步增多;另一方面,也显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以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为特色的培养模式逐步凸显,与国家水利建设行业的投入方向关系密切,也充分证明了近几年国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小型水库塘坝出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2.毕业设计完成效果。近年来,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措施的系统实施,毕业设计取得了以下较好的成效:(1)实现了“三年不重题”、“真题真做”,缓解了毕业学生数量多与教师资源有限的矛盾;(2)毕业设计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评分科学、合理;(3)毕业生的CAD绘图和文字处理水平显著提高;(4)毕业论文题目与导师科研项目结合,解决了毕业论文经费不足问题,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5)“就业与毕业”得到了较好兼顾,实现了“毕业设计质量不下降,就业不落后”的局面。
三、结论
毕业设计改革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1)加强以学校为主导,与校外签约的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联系,既可以解决大部分毕业实习问题,又可弥补教师社会资源有限的局面,同时拓宽了学生就业机会。(2)制度保证、监管落实教师指导学生数量,保证教师指导时间,提升培养质量;(3)加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结合教师研究方向,组成团队进行指导,既有利于教师间交流,又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4)在集中完成毕业设计时间减少的情况下,可尝试把部分毕业设计任务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之中。
作者:王辉 裴毅 吴凤平 潘景副 肖卫华 张文萍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一、专业的优势与不足
自专业设置以来,领导曾多次外出调研,组织省内专家对专业的优势、特色与不足进行评估和总结。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本专业是吉林省为数不多的水利类专业之一,目前我省只有长春工程学院开设,每年毕业生仅150人,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吉林省供不应求。(2)本专业的主要不足:实习经费存在明显的不足,校外实习场地基本缺乏,实验设备不到位,导致部分课程实验以计算或设计代替,致使实习内容以及时间大打折扣,缺乏综合的实训项目,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二、专业的发展机遇
挑战与总是机遇并存,新办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发展适逢建专业以来最好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为了配合我省提出“粮食增产百亿斤”计划,我省计划在全省开展六项水利重点工程:中部城市松花江调水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工程、老龙口水利枢纽、大安灌区、四湖沟水利枢纽工程,从而对水利人才的需求大增。(2)我院于2011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校增大了对各专业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力度。
三、教学和实践的改革
只有认清了专业的优势、特色与不足,才能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从而力争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上新台阶、新水平。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基本知识和工程能力的有机结合,主要培养面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校的水利水电工程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应以现场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等专业岗位为主,构建合理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调整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把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突出以专业的优秀知识为中心线,以能力锻炼和就业导向为本合理设置课程,构建实具有实用技术的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打破原来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各项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根据水利施工企业一线的技术进步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课程体系模式,突出工程能力的培养,打破原有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新的课程体系模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专业选修及综合实训,以上五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来看,个人建议将所有的专业课程前提至第六学期来教学,第七学期主要是选修课,这样调整才能保证重要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从2011届学生的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出于毕业找工作或考研的需要,往往在第七学期几乎放弃了与自己考研或就业不相关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即使在校也是心不在焉,从而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专业课的教学时间作出适当的调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找工作或是考研复习。
(三)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实验设备不足或是根本无相关的设备,导致部分实验项目根本无法按时在实验室正常开出,有的即使能够开出也因为设备数量不足和实验环境的限制达不到实验预期效果。为此应结合“国家和省财政实验室专项”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强化实习、实践工程能力
实习是学生对各种水利工程设施建立感性认识,并运用专业知识来对各种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再认识并深化理解、升华专业知识的重要步骤,尤其是毕业实习是水利水电工程工程专业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环节。
1实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方面,随着近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实习经费投入力度大大降低,致使实习地点较少,实习时间短,即使到达一个实习地点也仅仅是看与听,几乎没有让学生在实习现场动手操作,不能深入理解水利工程的特点与功用;再加上实习高水平讲解人员少,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只能所有学生一起参观、听讲,加之实习内容少,项目单一,致使实习效果不理想,没有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实习实践教学成为形式,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实践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学科的实践教学往往需要与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直接联系,作为教研室教师具有局限性,联系起来很不方便,从而影响了实习的顺利安排和实施。
2实习实践教学中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是由于教学经费的短缺引起的,所以,学校应该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保障实习顺利开展。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应尽可能体现真实的作业环境,使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施工方法。校外实训基地要根据岗位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使学生能够到施工单位进行实际施工与管理工作,达到一毕业即可直接从事水利相关工作。(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针对新办专业的现状,年轻教师普遍实践能力偏低的客观实际,应从施工单位引进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本专业的部分教学工作;对于年轻教师,要安排他们到施工单位顶岗实习1~2年,或在设计院和监理公司兼职,直接参加在建工程的施工进而增加实践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年轻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都能既熟悉工程实际,又能开展理论教学,有力地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作者:殷飞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本文结合专业认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问题,提出了提升本专业建设水平的思路及方法,一是对本专业实验教学条件进行改善,二是对教学文件进行全面整改。并对专业建设的实施内容与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思路对其他工科专业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专业认证;专业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基础,是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②③专业建设水平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④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始于2006年5月,⑤其目的是保证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推动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⑥⑦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或本专业)于2013年通过了有效期6年的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文根据专业认证前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此次专业认证为契机,研究提出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1专业认证以前专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起源于1937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水利系,至今已有78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拥有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优秀教学团队,以“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在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截至2012年底,本专业教学实验室总面积已达6000余平方米,开设课程实验11门,其中设计性实验30余项,优秀专业课程均开设有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本专业长期坚持以学生为本,顺应国家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不断努力奋斗。专业认证以前,我们通过与兄弟院校相同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发现本专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实验室陈旧老化、实验项目不够完备等。(2)教学文件与认证标准不相适应。
2专业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于2012年申请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于2013年参加并顺利通过有效期6年的专业认证。在专业认证前后近3年时间里,我们以此次专业认证为契机,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实际,以认证标准为准绳,对本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和教学文件进行系统、全面的整改和提升,为有力促进本专业的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主要思路有:(1)为提升专业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实施专业7实验室的更新改造项目。(2)为系统提升专业教学文件的针对性和对认证标准的适应性,扎实推进专业教学文件的全面整改。
3专业建设的实施内容与过程
针对本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专业建设的对策与思路,我们对本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和教学文件进行全面整改和提升,主要内容有:
3.1专业认证前,积极实施专业实验室的更新改造项目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经过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我们研究制定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室更新改造实施方案》;并制定了《水工实验室改造实施计划》。全部项目于专业认证前按计划圆满实施完成。专业实验室更新改造的主要内容如下:(1)调整地下洞室结构模型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并进行恢复重建;(2)扩充土坝渗流实验室的使用面积;(3)将原压力管道非恒定流实验室进行搬迁后异地重建;(4)在原压力管道非恒定流实验室新建水电站厂房拆装实验室;(5)对水工专业教学模型室中原老旧及残损的教学模型进行全面更换;(6)对本专业全部实验室进行内外环境整治。
3.2专业认证后,扎实推进专业教学文件的全面整改专业认证后,针对专业教学文件与认证标准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一突出问题,从2013年底至2015年4月,我们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4版),并针对水利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在本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报告》中所指出的问题和不足,扎实推进了专业教学文件的全面整改。其中包括: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院级选修课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对部分教学管理文件进行补充和更新。通过上述整改,系统提升了专业教学文件的针对性和对认证标准的适应性。本次教学文件的主要整改情况如下:(1)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相对于现行的2012版培养方案,本次培养方案的主要修订内容如下:①根据本专业发展实际,并结合认证标准要求,修订了专业培养目标;②修订完善了专业培养要求(毕业要求),使其能实质覆盖认证通用标准的毕业要求;③按照认证标准要求,在培养方案中补充了关于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描述(毕业生发展预期);④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水利类专业《补充标准》关于经济、环境、法律(规)及管理等四类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对教学计划中的相关课程设置进行了如下调整:(i)将“工程经济学”由原院级选修课调整为必修专业基础课;(ii)取消原“工程合同”、“工程招投标”和“水政与水法”三门院级选修课,将其相关内容整合以后新开设“工程建设法规”课程,并将其设置为必修专业基础课;(iii)将“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管理”两门课程由原院级选修课调整为必修专业课;(iv)将“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由原院级选修课调整为必修专业课;(v)新增“特种坝工技术”院级选修课。(2)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院级选修课教学大纲修订。按照上述新修订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培养要求(毕业要求),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院级选修课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这些课程的教学目的能实质覆盖相应的专业培养要求(毕业要求),并对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更新或调整。(3)专业教学管理文件修订。在全面总结以往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认证标准的有关要求,主要对下列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更新和完善: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定期评价制度(试行);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持续改进的社会评价制度(试行);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暂行规定。
4结语
专业建设水平可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如何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与思路,是值得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课题。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2013年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在专业认证前后三年时间里,通过与兄弟院校专业建设情况对比分析,对本专业实验室进行了更新改造,在提升本专业教学条件的同时,还为本专业获得6年有效的优秀认证结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并为有效提高本专业课程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专业教学文件的全面整改,系统提升了专业教学文件的针对性和对认证标准的适应性,进一步提升了本专业的建设水平。本文提出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思路及方法,在工科类专业建设中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作者:王瑞骏 李晓娜 任杰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一、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培养出具备创新和工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既具有现代工程技术施工和管理需要的知识,又具有服务和适应地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1要重视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前瞻性,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
2要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把实践动手能力与理论教学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3要以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能力培养的基础,以实践工程动手能力培养为优秀,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体系。
(二)优化教师结构和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理念的不断提高、施工工艺技术不断的革新,这就要求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一定要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工程师。
1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2要求教师进行水利工程实地培训和到设计院、监理公司、开发公司等企业锻炼。
要求学校聘请施工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课,同时让学生深入施工现场,学习一些在教学课堂上抽象或不全面的基础知识。
4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5要求推行教师激励和奖励机制,建立高水平的水利水电工程教师队伍。
(三)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要借助于学校的发展、师资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重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工种多且施工环境非常复杂的特点,但是受教学计划的限制,为了保证教学进度的有序性,理论课程的学习往往学不能和工程现场实践同步,同时学习期间在学校的时间最多4年,而一项工程少则几年多达几十年。因此,完善现有的专业和基础实验室同时新建部分实验室就显得尤为必要。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性课程,实验室应为学生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造条件,比如采取课后集中实验的方式或是开放实验室的办法,从而来保证实验教学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课程实习或设计。通过课程设计或课程实习,为学生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提供了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营造工程实践环境氛围。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学体系一个重要的延伸。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集中式的学习实践,学生能够把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施工现场的亲自操作转化为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受水利工程建设进展的影响和出于人身安全角度的考虑和学习,同时受实习经费的限制,校外实践基地的实习环节也大打折扣。
4加强毕业实习教学管理。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一般有两种方式:分散实习和毕业集中实习。因为在建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学校的经费限制,学生的就业形势压力大加上个人意愿和喜好不同等原因,学校采取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的实习教学模式。分散实习一般在第六学期以前结束,要求学生在没有老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到不同的单位进行实习,主要靠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以及单位师傅的指导,这种分散实习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学生的岗前培训属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因此,为了以后能够留在单位工作,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实践表明这样的分散实习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分散的实习没办法统一进行管理和指导,各自为政,不能了解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全貌。因此,要求学生在分散的实习之后回校再参加第七学期的集中实习而后进行顶岗答辩给出实成绩。
二、结束语
总之,通过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使其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作者:殷飞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1.“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1完善教学体系
在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第二课堂模块.通过第二课堂的培训与竞赛,培养专业兴趣、提升专业理论、提高动手能力.第二课堂包括两部分,即专业技能培训与竞赛和综合技能培训与竞赛.专业技能的培训与竞赛:测量、制图技能是当前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力学是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纵深发展的基本功底.因此,加强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有积极帮助.综合技能培训与竞赛,企业往往需要引进“上手快”、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所以,通过本科教育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大势所趋.为此,通过水工建筑物设计与模型制作竞赛、水利工程模拟招投标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1.2充实教学内容
1.2.1专业实践模块
①认识实习基地建设:根据教学目的,以已建典型水利工程为平台,针对性建设认识实习基地.比如:为使学生认识水利枢纽及其建筑物组成、功能及布置,认识水电站枢纽建筑的组成及布置,以刘家峡水电站为认识实习基地;为使学生认识典型输水建筑及其功能及布置,以甘肃引大入秦工程为认识实习基地;为使学生认识河岸式取水枢纽的布置及建筑物组成,认识高扬程灌溉工程,以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为认识实习基地.
②课程设计题库建设: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钢结构、水能规划、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几门主要专业课,为规范这些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效果,设立课程设计题库.题库的建设力求与理论教学知识点紧密结合,各课程设计题目的数量,按照与学生比例1:10确定.
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设设计水力学等六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项目9个,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渡槽排架施工、引水枢纽水工模型综合性实验、不同进水条件下泵站进水流态的观测、土的物理性质的综合测定、土的物理性质的综合测定、土的三轴实验、土的击实实验、水工建筑物消能实验、水库调度模型实验.
1.2.2综合实践模块
①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管理、施工、监理、设计四模块相结合的生产实习基地.各模块以三个以上的单位或工程为平台,与生产单位签订培养协议,制定教学大纲,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教学.管理模块:主要用于认识实习,解决学生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利工程枢纽组成、各种枢纽建筑物形态及功能的感性认识.安排在第四学期末和暑假进行,为期2周,该模块教学以认识实习列入教学计划.学生以30~40人为一组,参观3~4个已建成典型水利工程,认识水利枢纽的整体布置,初步了解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各种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听讲座的方式,了解实习工程(包括所在流域)的基本情况(1天);第二阶段工程实地参观学习,由带队指导教师和基地指导教师共同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7天);第三阶段学生汇编实习报告(2天).施工模块和监理模块:主要用于生产实习和大学生科研训练,施工模块也可用于毕业设计.学生直接参与施工或监理工作,亲历施工过程.安排在第六学期末和暑假进行,以生产实习列入教学计划,为期4周,学生以5~10人为一组,在1个在建典型水利工程参加施工生产或施工监理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听讲座、阅读设计图纸和有关文献,认识工程并明确生产任务和工作要点(3天);第二阶段工程实地从事施工或监理工作,在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某一分部工程的施工或监理,培养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1天);第三阶段学生汇编实习报告(4天).设计模块:主要用于毕业设计,学生在企业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制定技术方案.安排在第七学期16周后及第八学期进行,为期15周,本模块有两种运行方式.方式一学生以20~30人为一组,派到实践基地(设计院)参加工程设计,设计院根据生产需要,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担任指导老师,指导设计工作,完成毕业设计;方式二设计院将设计项目的部分工作委托到学校,由老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工程设计,同时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毕业设计.建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为一体的实习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系统培养,改变传统的专业技术的单一培养方式,以适应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
②毕业设计教学毕业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毕业设计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格、认真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涉及面宽毕业设计题目变化众多,分水能规划、坝工、水闸、水电站建筑物等四大类分别建立毕业设计题库,编制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按照一人一题的原则开展教学.在毕业设计的指导上,提倡校内外联合指导模式.即教师和学生走出校门,结合生产搞毕业设计,参加一些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实现“真题真做”.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在生产第一线上经受了实战的锻炼,对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和培养严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有所帮助,理论进一步联系了实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同时,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和政策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结合生产进行毕业设计是有积极意义的.此外,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是将学生分配到各个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单独指导本组学生.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病是有些指导老师专业面较窄,而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需要贯穿本科学习期间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多门课程的知识,专业面较窄的老师,要指导需要系统的知识才能够完成的毕业设计,显得捉襟见肘.为此,模拟设计院的各个专业,成立由测量、地质、水文、水工、施工、造价、制图老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可以扬长避短,使本环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优秀,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地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面向当前教育战略目标、着眼未来水利发展事业、响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才为出发点,切实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与社会企业共同研究、规划、构建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目标、科研目标、社会化服务目标得以有机结合。
作者:许健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1思路与目标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发展前沿和企业对水利水电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贯彻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水利类补充标准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特征,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以创新能力为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稳定、培养、引进”思路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在教师资源中引入企业兼职教师,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科研促进教学,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目标明确、且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优秀教学团队。
(3)优化课程体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认证标准和行业发展新需求,借鉴国内外高校课程改革成果,按照多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优秀课程群;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形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质教学资源。
(4)强化实践教学。依托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加强和更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构建各类学生科技活动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加强现有固定实习基地的情况下,不断拓展新的实习基地。
(5)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引入先进教学手段;初步建立实行教学团队及教学团队负责人制度,整合课程资源与教师队伍,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武汉大学关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鼓励知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切实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行企业人员兼任班主任制等。
(6)完善教学管理。引入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成果,实施教学管理改革,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有利于教师静心教书、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评价办法,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2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举措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优秀,决定着专业办学质量。建设期内,学院将以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队伍建设为优秀,以专业团队(包括课程团队)建设为重点,加快教师梯队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加强教学名师的培养,着力打造以教学名师引领的高水平专业团队、课程团队。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教师责任感。要让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学水平是看家本领,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严以律己,教书育人,从根本上理解教学的意义。为此,要求每位教师要多听课,每个学期至少听2次课,特别要多听优秀教师的课;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理论、技术;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对学生作业质量的要求。
(2)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创造条件,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合作研究,鼓励和吸引国际优秀科学家和学者到学院兼职,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3)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发挥产学研优势,建立校企合作联盟,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来我校教学或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另一方面,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分期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丰富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
2.2优化课程与资源建设
课程与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优秀内容,集中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构成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学习的基本内容,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
(1)整合课程体系。根据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全面开展课程建设,对现开设课程进行整合,加大力度建设实践课程,替换内容过时的课程,新增当前急需特色课程,例如水环境、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类等课程。
(2)建设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网络上建立专业主干优秀课程的课件库,开通课件、作业提交、在线学习、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等功能。
(3)培育专业精品课程。积极建设精品课程,以教学团队为单位进行精品课程申报与建设,计划将所有专业优秀课程建设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并积极改进和完善已立项的精品课程。
(4)教材更新。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新的需要,开发、编写新开课程、实习实训课程教材,是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同时对部分已过时的教材进行更新再版。
2.3强化实践教学
(1)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本专业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学院构建由实验、实习和设计三大模块组成的包括专业基础实验、设计(综合)实验和拓展创新实践三个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不断加强和更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2)构建科技及竞赛活动平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依托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各类学生科技活动平台。学院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在参加竞赛、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在研究生推免、奖学金评定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3)加强和拓展固定实习基地。与国内相关行业部门单位建立稳定、畅通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相互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例如,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葛洲坝电厂、丹江口水库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在这些单位开展实习和参观访问,为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吴云芳 周伟 单位: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摘要:通过对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毕业本科生6届845毕业生的整体调查,从就业去向、职业取向、求职指导与信息、期望薪资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些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在这四方面的趋势和规律,并提出了相应问题的解决思路,可以作为以后此专业在招生人数、学生培养方面进行改革重要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培养人才。
引言
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近六年保持了相对稳定学生就业率,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1999-2009年为我国水电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水电工程技术人员需求远大于供给,基于此全国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专业,培养出大批该专业学生导致该专业大学生过剩。自2009年大中型水电项目筹建和在建项目缩减,中水各工程局也逐渐将市场由原来的水电建设为主转向工民建和其他市政基础建设,华能集团、金沙江中游公司等业主单位、各大设计院、科研所招聘水利水电工程毕业生也逐年减小[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依托水电施工和设计单位为就业主体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文于2010-2015年连续6年对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本科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就业去向、职业取向、期望薪资等方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现问题,为今后的招生规模、学生培养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探索解决思路。
1样本研究
在2010-2015年,课题组选取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简称昆工水电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6年共调查本科生845名。样本情况详见表1。
2调查结果
2.1就业去向
①工作落实率。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昆工水电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近6年的就业状况分为4类:1)已经签约;2)升学、出境;3)自主创业;4)未就业。2010-2015年,昆工水电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呈整体下降趋势,尤其是近4年下降明显,而未就业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表2)。这说明水电行业整体处于下坡趋势对水电本科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直接的影响。自主创业一直未实现“零突破”,体现出水电本科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较弱。②已签约毕业生去向。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近6年,已经签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排序为西部、东、中、北部地区,留在云贵川等西部地区工作认识毕业生的首选。纵向分析发现,到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0届的97.66%下降到2015届的80.00%,而到中、东、北部地区就业毕业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由2010届的0.78%、1.56%、0.00%上升到2015届的4.14%、11.03%、4.83%,其中到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增幅最大,6年间增长了11.03%;在2015届到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稍微有点下降,但近6年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表3)。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近6年,已经签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地点排序依次为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省会以下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到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就业仍是学生的首选,但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0届的70.31%下降到2015届的47.10%;相应的到省会以下中小城市的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由2010届的25.00%上升到2015届的43.15%,增长了18.15%,增幅较大;到乡镇、农村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较低,且变化不大,尤其是到农村就业的毕业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表4)。第三、按就业单位性质划分。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事业单位是水电毕业本科生就业的主渠道(表5)。尽管在排序上稍有变化,到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下降,到私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另外到事业单位、升学就业的比例波动较大。
2.2职业取向
①择业时考虑因素。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择业时考虑的因素进行调查,6届毕业生在选择个人职业时考虑最多的是“个人是否适合该职业”,“薪酬收入”,“个人今后发展”和“行业发展前景”各因素排序在近6年内是比较稳定的。6届毕业生对比,考虑“薪酬收入”和“行业发展前景”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考虑“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下降(表6)②理想工作单位。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择业时理想工作单位进行调查,6届毕业生理想工作单位排序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排序在近6年内是比较稳定的。6届毕业生对比,选择“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选择“科研机构”的毕业生比例较为稳定(表7)。③自主创业的意愿。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自主创业的原因进行调查,2010-2015届毕业生有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感觉“创业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工作时间自由”和“偶像崇拜心理”排前三位,其中“偶像崇拜”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呈上升趋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被迫创业比例逐年增长(表8)。
2.3求职指导与信息
就业指导。根据问卷调查,从就业指导内容上看,“就业面试技巧指导”一直是毕业生最需要的,但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由2010届的46.09%下降到2015届的23.97%;而“行业形势发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15届比2010届分别高出11.86%、10.49%(表9)。②就业信息。“学校、学院就业部门”、“老师推荐”和“招聘会、双选会”是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6年的排序比较稳定。近6年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获得就业信息的毕业生占到70.00%以上,最高的一年2010届有82.82%的毕业生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获得就业信息(表10)。
2.4期望薪资
期望薪资是指求职者在应聘时预设的一个最低“工资水平”,当单位给出的工资水平低于期望薪资时,一般求职者会拒绝接受这个职位[4,5,6]。分析6年来调查问卷,本科生择业时要求的期望薪资呈上升趋势,2015届较2010届高471.19元。不同性别、不同就业地区、不同就业地点的毕业生最低期望月薪存在差异。男生期望薪资高于女生;就业到东部地区毕业生期望薪资高于中部、北部、西部地区;就业到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毕业生期望薪资高于省会以下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当期望薪资达不到个人要求时,愿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期望薪资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门本科生愿意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来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表11)
3结论
第一、水电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但下滑趋势明显。高校应主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走出行业局限、面向相关新兴行业就业。第二、毕业生眼界不宽,扎堆严重。学生就业仍偏向于中、东部地区,省会城市以及国企,传统水电行业,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薄弱。高校因引导学生分层次、分类就业。加强职业生涯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做实国家“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专项工作,扎实推进学生到基层就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引导,大力扶持,鼓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第三、毕业生对个人待遇过于看重,个人职业取向太过功利,超前意识不够。对于高校,要合理引导,告诫学生要结合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来理性看待薪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第四、有70.00%以上的水电本科毕业生需要学校、学院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单位引导作用还应继续强化,形式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更加多样化。
作者:李文波 王天云 李灏翔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摘要: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留学生专业课程英语教学实践为背景,通过调查和分析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学习现状,探讨了母语非英语的留学生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了教学内容,并对常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安哥拉班和厄瓜多尔班的教学实践表明,所做的教学调整切实有效,可供其他院校在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类似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非英语国家;留学生;专业课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热点之一。中国是水利大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力发电工程和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以三峡、锦屏、南水北调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成和运营,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探、设计、施工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水利水电国际化市场也随着国内的水电建设高潮退去而向外拓展,走向世界。目前,中国的水利水电建设技术输出主要面向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等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水电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但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人才匮乏,需求旺盛,在进入当地的中国施工企业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中国来交流学习,特别是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一些母语非英语国家[2]。因此,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母语非英语国家留学生专业课教学的思考与总结,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形象均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大学作为百年名校,早已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2000年12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水力发电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水资源与河流工程系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整合组成。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已成为综合实力突出、享誉国内外的水利水电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目前,整个水利行业高等教育国际化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培养母语非英语国家留学生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安哥拉留学生是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委托武汉大学培养的60名留学生,由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和水利水电学院联合培养。分为2009级和2010级两个年级,土木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专业。厄瓜多尔留学生班是2013年1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水利水电学院联合举办的厄瓜多尔共和国流域和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培训班,对来自厄瓜多尔的30多名工程师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内容涵盖水文水资源规划、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等内容。笔者从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施工课程教学多年,近5年来先后承担了两届安哥拉班、一届厄瓜多尔班和国内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的全英文班的水电和土木工程施工专业课教学,现将教学实践中的想法和认识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非英语国家留学生教育现状
(一)存在语言障碍,学生背景千差万别
目前,对学历留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普遍采用“趋同管理”的理念,即学历留学生进入各自院系,按照中国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培养[3]。虽然在相关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双语教学(英语和汉语),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来自母语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英语水平一般有限。来华前无汉语基础或没有接受过正规汉语教育的留学生在入系开始专业学习之前,一般进行了为期一年左右的汉语预备学习(如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招收的安哥拉留学生),目的是使留学生具备能听懂用汉语讲授的专业课、看懂相关书籍,能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理工科专业课程,尤其是土木、水利类专业,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表达方式也较日常汉语晦涩难懂。很多学历留学生对以汉语为教学语言的专业课学习的困难程度估计不足,在预备学习阶段,很多学生只满足于日常生活的简单交流,却没有进行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汉语知识的预备学习。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好一年的预备学习时间,导致在专业课的学习中遇到诸多困难[3-7]。部分留学生自身素质较高,学习主动,能够用英文进行学习、交流和生活[1]。但多数留学生属于被动学习,英语水平不高(汉语水平也有限),上课基本听不懂,因此出现迟到、旷课行为,自暴自弃、随波逐流,导致跟不上教学进度,形成恶性循环。
(二)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是留学生融入整个教学环节的一个障碍。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背景、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也存在差异,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更是千差万别。2013-2014学年,笔者同时承担了学院开办的安哥拉留学生班和厄瓜多尔留学生班的专业课教学工作,对此体会颇深。留学生往往表现为课堂思维活跃,在行为方式上比较开放随意,经常在授课过程中提问,打断教师的教学思路,课堂气氛热烈,甚至混乱。留学生在学习的行为方式上比较随意,如果对所听课程没有兴趣,缺课现象很常见,或者对教师授课不满意,会随时离开教室,这是令国内教师比较尴尬的情形。按照西方大多数国家大多数人的思维,课堂表现随意热烈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的不尊重[4],而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小心翼翼,不敢随意对教师发问,这种尊重在留学生看来只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吃东西,甚至传纸条等,在西方留学生看来则是有违社会公德的现象。
(三)缺乏合适的教材
全英语教学模式是国际高等教育的潮流,母语非英语国家留学生一般具备用英语进行日常沟通的能力,而汉语基础一般比较差,尽管有的学生接受了半年或一年的汉语培训,具有一定的日常汉语交流能力,但远不能达到专业学习的要求。因此,选择了全英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和依据,适宜的英文教材是进行高质量全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一本好的全英文或双语教材不仅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流畅自如,也使学生的预习、学习、复习有了基本依托[4]。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全英文教学的《水利工程施工》教材,现有的教材、大纲等都是汉语版,没有对应的英语教学材料。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找到的一些资料过于零散、不成体系,代表性不够。另外,留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文化背景与中国学生差异很大,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很不一样,这些根据中国学生特点编写的教材和大纲,其体系和重难点选择上不适应外国留学生,再加上语言障碍,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急需针对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重新编写教材。
(四)缺少合格师资
对母语非英语的留学生,英语成为学生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唯一工具,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留学生授课的教师除了具有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及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8]。由于中国英语教学长期处于应试模式,一些教师在这种教育下成为所谓的“哑巴英语”者,即英文阅读、写作游刃有余,但是听说能力较弱[4]。加之非英语国家留学生英语发音并不标准,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在与这些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的交流中,中国教师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语言水准,能够比较流利地进行日常的口语与专业术语表达,可以流利运用英语授课,甚至可以按照英语思维习惯理解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对留学生的母语的简单词汇有所了解,课堂上适当穿插,活跃气氛,使学生有亲切,拉近彼此的距离。教师还应对留学生的表达习惯和他们国家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二、教学内容规划
(一)课堂内容宜精不宜多
受语言障碍的限制,留学生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的速度远远慢于中国学生,如果教师保持原有的教学速度,会导致教学“有数量没质量”。留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也与中国学生不一样,中国学生习惯于被动,将教师所授的内容牢记于心,最后所学大而全。虽然中国学生在应用和主动思考上稍显不足,但随着理解的深入和实践的积累,则可融会贯通;而留学生则喜欢挑战权威、提出质疑,喜欢在讨论中深入学习某个知识点,学的少而精,所以面对非英语国家留学生,教学内容宜精不宜多,应重点突出,选择专业课的优秀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此外,授课内容也应根据不同国家或背景的留学生有所侧重和调整。如对安哥拉留学生,他们的母语是葡萄牙语,来到中国后仅进行了一年的汉语培训,日常交流尚存在较大问题,在汉语环境中学习的困难更是可想而知。对安哥拉班的学生,笔者在教学时,针对他们汉语和英语词汇量均有限的特点,课前将部分专业词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列出,上课时先解释词汇,再开始常规教学。而对厄瓜多尔留学生,虽然他们的母语为西班牙语,但英语在其国内也较为流行,且厄瓜多尔班的学生大多为工程师,有的在国内已经从事相关工作数年,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且英语水平大大优于安哥拉留学生,因此,这些学生的专业课可以讲得稍微深入。
(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留学生在来华之前的学习背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为了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教师需要介绍专业大背景,使他们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水电工程专业的留学生大多以工程师为培养方向,应该重点学习与应用相关的知识点,所以对于每门课程,教师应花较多的精力介绍专业背景知识,便于不同文化背景和专业背景的人理解。小处着手,即讲课的内容应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牢牢把握优秀知识点。
(三)注重工程实例教学
合理选择工程实例,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开展重要知识点的教学。例如,现有的《水利工程施工(第五版)》教材以中国广西红水河上龙滩水电站工程为例讲解大型地下厂房的开挖。按教材的编排,是先讲完本节的所有内容,再讲工程实例,以便让学生融会贯通。在留学生班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背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先抛出工程实例,提出相关问题,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此方法在拆开讲解各种规模隧洞的施工方法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结合安哥拉或厄瓜多尔的工程实例介绍和讲解,或者选择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工程为背景,是减少语言障碍,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留学生们来华之前就对这些工程有过一定了解,甚至到实地参观过。这样在教学中就有了师生双方都熟知的主体,大大降低想象的难度,提高教学速度和质量。
三、教学方式改革
由于留学生群体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结合留学生自身的特点,发展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方式[6]。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教学工具,它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4]。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中英文课件,使用中英文双语教学;课件尽量减少文字,多配插图和动画,如果有视频教学材料,效果尤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编写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以供留学生预习、复习使用。购买制作教学模型,尤其是一些特种、专业设备或建筑,如水工混凝土拌合系统、大型岩石铣挖机、大坝混凝土浇筑缆机、门机及塔机等。
(二)组织课堂讨论,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
组织课堂讨论,避免填鸭式教学。相对于中国学生,留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表现欲较强。上课时,他们喜欢与老师互动交流,及时反馈自己的想法、困惑、感兴趣的问题等[5]。由于留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思维积极活跃,教师要因势利导,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式,鼓励留学生踊跃发言,积极与授课教师沟通,实现教与学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7]。留学生教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量体裁衣,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目前,国际上甚为流行基于解决问题作为基础的学习方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设计一系列问题,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9]。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将“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中获取知识”的主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获得大量应用知识的机会。笔者在安哥拉班及厄瓜多尔班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了该方法,组织了多次重点内容交流讨论会。对优秀内容,请每个学生制作图文并茂的PPT,通过演讲与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PPT的制作,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活学活用。通过学生的演讲,教师也理解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这对改善日后的教学大有裨益。
(三)组织实践参观,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实践是水电工程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是理论联系实际,理性认识结合感性认识,从而加深知识理解的重要步骤。由于语言、教材等多种因素影响,留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及中国学生,这时实践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应当更多地组织留学生参观实验设备和实际工程,在不涉密的前提下,通过实践环节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
四、结语
留学生教育是一个学校发展壮大、日益国际化的具体体现,其数量的逐年增长也是中国在世界舞台影响力的体现。虽然目前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存在缺少高水平留学生教学师资团队、缺乏合适的教材、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是非英语国家留学生,还存在较大语言障碍,但是留学生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顺应专业发展的趋势,结合陆续开设的安哥拉、厄瓜多尔等留学生班,一方面加大安排教师出国访学进修的力度,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启动了有针对性的教材编写工作,改革了教学方式,有效保证了留学生的教育质量,为加快中国大学教育的国家化进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严鹏 单位:武汉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文章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通过分析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改革和实践改革两个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教学改革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坐落于渤海新区黄骅新城中心地带的科教园区,距离黄骅港综合大港40公里。2011年以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区,省委、省政府将渤海新区列为举全省之力打造的河北省及“两环(环渤海、环京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笔者基于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地域优势,针对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初步探讨其改革措施。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11年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首次招生,然而,截至目前为止,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引进教师数量有限,大部分为毕业两年或者刚进入社会的硕士研究生,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一方面,年轻教师接触实际工程项目较少,擅长理论性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施工技术性问题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温课,对于专业前沿问题研究甚少,甚至没有了解的途径。针对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师资队伍的现状,考虑从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完善招聘制度,拓展师资来源,优化学缘结构。严格把关高校教师招聘,首先,高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位水平,选择录用重点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其次,教师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经历,具有丰富的科研成果,以表明其能够胜任当前的教育、科研工作。另外,除了具有高学历,教师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拥有良好的品德及多方面的才能。学缘结构是指一所高校教师队伍中,本校毕业生与非本校毕业生之间的比例。在教师聘用时防止“近亲繁殖”,因为这样会阻碍新鲜血液的注入,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一言堂”和“学霸”的产生[1];另外,引进教师时也不要过分依赖应届毕业生的师资渠道,因为新教师需要经历漫长的成长过程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因此,可考虑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型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2.对新教师实施一年试用期制度。从新教师聘任之日起一年内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对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学术研究水平进行评估,合格者与高校签订长期任职合同,不合格者责令按期整改,再次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3.适度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学生比例。目前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若不增加教师,势必会出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压力过大等问题,会拖垮教学质量,降低科研水平。因此,要根据招生人数,合理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学生比例,保证教学质量。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政府、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机会。对于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来说,可有效借用本部的师资力量,采用导师制度,即年轻教师在本部寻求指导教师,基于双方互相选择的原则,年轻教师帮助老教师分担一部分课题项目,在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教研能力。
(二)整合教学资源,多方位攫取知识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知识。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料,获取更多知识。1.教学方式改革。可采用板书+多媒体资源的讲授法[2],避免讲课过程过于单一,导致学生上课走神。例如,在讲解材料力学扭转变形时,学生普遍分不清扭转角和切应变,通过动画放映扭转过程,学生会很容易理解。2.整合网络资源。近年来,网络上不乏优秀教师的精品开放课程,如爱课程等。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多加涉猎,开阔眼界,增加知识。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专门开展了科技文阅读与写作课程,利用学校数据库资源,学会文献检索及管理,丰富了教学资源。除此之外,可以多浏览相关的专业论坛。例如,水利论坛、土木工程论坛等,拓展教学视野。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改革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可分为四大部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也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
(一)实验改革
传统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简单操作即可完成,缺乏创造性。可考虑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拟定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对于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学生还可以深入分析,撰写论文。
(二)实习改革
渤海校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主要分为:测量实习、地质实习、认识实习及施工生产实习。这里主要针对认识实习和施工生产实习谈具体的改革措施。1.认识实习改革。结合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的地域优势,可以把认识实习的重点放在黄骅港区域。黄骅港的煤炭港区、河口港区和综合大港的主要水利设施,以及港口周边的新能源开发等都可作为认识实习的目标。不同于以往的一次实习终身制,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大胆地提出了“多节点实习制度”并加以探索。以参观黄骅港散货港区航道南侧围堰二期工程为例,该工程实施过程中有22道工序,挑选课堂上不好讲解的几道工序进行参观,比如,打设塑料排水板、铺设土工布、抛填压台大块石、铺设模袋混凝土等,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不仅对施工的关键环节及概念有了清晰的认知,又能把握全局。2.施工生产实习改革。施工生产实习主要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但由于管理难度及安全风险较大,生产实习开展不易,因此,学校与实习单位要加强沟通,学校为实习单位提供人才,实习单位要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以此达到供需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改革方案:①在生产实习之前,可以让学生对将要参观的典型水利工程进行初步了解,通过网络收集国内外相关的工程资料,在实习过程中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提高学习的自主性。②由教师带队进入施工单位、业主单位或设计院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毕业之后要面对的工作。③为了对具体工程及工作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与实习单位建立联系。由实习单位分配简单的任务,学生可将任务带回学校完成,通过网络与实习单位进行时时沟通。④最后,由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分别给出分数,以此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3]。
(三)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改革
改变传统课程设计模式,教师在选题方面要多加研究,选题既要针对本门课程的要求进行,又应多样化,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基于此,可借鉴天津大学李明超[4]的教学改革模式,摒弃以一个实际工程为背景的单一方式,布置基于多个实际工程的课程设计任务,采用以分散设计为主、集中设计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既对自己的任务有深刻的理解,又能站在整个工程全局的高度,掌握各方面的设计流程及相关知识。
三、结语
培养高素质的水利水电人才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终极目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的具体教学实际,从教学改革、实践改革两方面探讨改革措施,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创新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努力,积极探索。
作者:李军雪 王刚 王竹青 李海涛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
一、弹性力学教学改进措施
1.设置合理的课程时间和课程性质。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弹性力学设置为选修课程,很多学生为了完成学分才选择学习该课程内容,他们多以不挂科为目标,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加之弹性力学本身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联系紧密,涉及内容较广,要求学习者需有较强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方程的推演和结合其它力学知识进行教学时,往往需要大量的学时。但由于弹性力学是选修课程,学时变为32,使得课时严重不足。对本专业而言,高等数学开课在第1、2学期,材料力学开课在第3学期,结构力学开课在第4学期,弹性力学开课在第5学期。由于弹性力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均以高等数学为基础,课程中的偏微分方程更是教学优秀,而高等数学与弹性力学的开课学期间隔较大,不利于学生将已学到的高等数学知识运用到弹性力学中,进而影响弹性力学的教学效果。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与弹性力学属于相互补充的力学专业基本课程,将弹性力学置于前两者之后开设,教学过程中,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复习力学基本课程的知识,在有限的学时内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若将它和这些课程设置在同一学期或者同一学年,这样除了能促进课程间的相互理解,更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弹性力学是水利水电专业的其它必修课程的理论基础,比如对《水电站建筑物》明管进行应力分析时,截面上应力状态与弹性力学中微分体的应力状态基本一致;与《水工建筑物》中对坝体的受力状态分析相似等。为此,对于本专业来说,将弹性力学由选修课程改为必修课程,适当增加学时,可能是解决教学内容多与学时量少矛盾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
2.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目前,高校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某些学科来说,在教学中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非常合适,比如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颇高。但对于弹性力学这门课程,由于涉及到较多数学方程,其复杂性、理论性、逻辑性较强,如果推导过程全部用幻灯片播放,不能像板书那样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消化,这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加强复习才能更好跟上教学的进度。对于学习主动的学生来说没有太大问题,但对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来说,其掌握程度较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而全部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不是很适宜。而全部采用板书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学时内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效率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两种方法来教学。对某些复杂的公式或表达式采用幻灯片播放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公式推导的重要步骤,例题的讲解采用板书方式授课,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选择合适的考试形式和成绩评定方式。
针对弹性力学课程的内容,合适的考试形式和成绩评定方式对于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尤为重要。目前考试形式仍采用开卷或闭卷形式。有人认为采用闭卷形式考试,由于弹性力学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数学公式较多且复杂,其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人则认为“一页纸开卷”考试形式,效果相对较好。但笔者认为:若学生学习主动性强,采用“一页纸开卷”能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对于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他们仍然心存侥幸,作弊现象严重,这不但不能体现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可能培养出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而采用传统的闭卷形式进行考试,虽然卷面成绩不能很好反应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不足,能督促他们对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考前复习,加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4.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习兴趣。
目前许多高校学习氛围不浓,逃课成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纪律性差等现象已成为普遍。加强学生出勤的考察力度有利于从行为上约束学生,督促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提问,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除了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了自主性。学习了新的课程内容后,对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对课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同时检查教学效果。课后作业评讲,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弄清楚问题的原因和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教学互动和评讲课后作业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以肯定、表扬,表现欠佳的学生给以鼓励,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让学生产生抵抗情绪。同时,吸收采纳学生对课程教学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加以改进和完善,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促进教学。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例题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弹性力学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并弄清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其它力学课程的区别以及它的适用性,进而增加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笔者对132位已选弹性力学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还发现,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有吸引力成为是否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授课教师的经验、素养、幽默感和魄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授课老师个人魅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听课者的兴趣,有利于带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最后,我们知道成绩是学生最关心的事情,那么成绩评定的合理设置尤为重要,既要公平又不能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成绩评定方式可分为:平时的出勤率、课堂的问答、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成绩等。其中,平时考勤、课堂的问答、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可占10%~20%、期中考试占10%、实验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适当调整比例。这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自律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避免学生产生心里不平衡现象而给今后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结语
弹性力学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高等数学等基础理论课联系紧密,且是水利水电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课程。对于该课程,选择合理的开课时间,课程性质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适当增加学时,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并选择合适的考试形式和多种成绩评定方式,这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加强课堂纪律,布置课后作业并采纳学生对教学好的意见和建议;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努力提高教师魅力,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教和学的促进。
作者:刘晓庆单位:西华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工科专业课程具有知识量大、课时少、对学生理论和实践水平要求较高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同时满足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而“翻转课堂”通过课前自学、课中强化和课后升华创新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以“翻转课堂”在《水工钢结构》课程中的应用为实例,检验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工科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并没有大幅提高,但学生的作业和课程设计的质量有明显提高。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需要学校、教师及学生在师生角色定位、交流讨论模式等教学模式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关键词:翻转课堂;工科;专业课程;实证与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工钢结构”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既涉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该课程仍采用老师完全讲授、学生无条件听的灌输型教学模式,虽然在教学手段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但依然存在内容枯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用心听讲并带有一定的厌学情绪等问题。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探索、实践和创新,使这门课的讲授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真正掌握“水工钢结构”课程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
“翻D课堂”(F1iDped 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一种混合使用技术和亲自动手活动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典型的课堂讲解时间由实验和课内讨论等活动代替,而课堂讲解则以视频等其他媒介形式由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国内学者对该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张跃国等认为“翻转课堂”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的一种混合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田爱丽等认为“翻转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张新明等认为“翻转课堂”在课外真正进行了深入学习的同时,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刘震等人指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转变成为了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转变成为主动研究者。上述研究表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根本的不同和明显的优势,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翻转课堂”的介绍和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究等方面。从问题一理论一实践角度分析探讨工科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还较少。基于此,本文从“水工钢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出发,以2015年春季学期开展的“水工钢结构”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基础,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过程、方法与注意事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水工钢结构”课程教学现状
(一)知识点多,课时量少
“水工钢结构”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且对理论与实践要求较高。加上该课程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和《钢结构焊接规范》等相关设计规范的约束性、公式的经验性和问题的多解性,也给上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普遍推行的通识教育,使得很多专业课的课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水工钢结构”课程亦不例外,国内高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课时普遍偏低,例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均为32学时。
(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力学基础薄弱
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居住建筑、写字楼、商场和工业厂房中的应用比例均高于钢结构,钢结构现在还仅仅局限于应用在单层工业厂房,大跨度结构、高耸结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以及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使得学生对钢结构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将“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掌握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完全够用了,至于“水工钢结构”课程影响不大。同时,水工钢结构属于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力学基本功,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最基础的力学基本概念都不清楚,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对“水工钢结构”课程产生畏惧感。
(三)现有的教学方法滞后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为主,单纯的讲授以及板书会使得学生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虽然在课堂中教师穿插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但基本没有师生互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现在的课堂中广泛应用,不仅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图例和工程应用,而且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课程内容信息量大、进度快,导致学生对新的知识点内容来不及思考而被动接受的问题。
二、“水工钢结构”课程的“翻转课堂”实施过程
笔者借鉴Robert Talber和卢强的研究成果,结合“水工钢结构”课程特点和大学生的学习特征,设计了包括“课前自学、课中强化、课后升华创新”三个阶段的“翻转课堂”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一)课前自学阶段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授课教师提供的教学课件来完成。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完成知识点的接受、理解。在“水工钢结构”课程实践中,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共享到网络硬盘或直接发送给学生,并在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下一次课程讲授的内容。其次,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课件,对知识点产生一定理解和思考,通过课前自学,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二)课中强化阶段
在“水工钢结构”课程“翻转课堂”实践中,我们积极思考和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在课堂中对问题、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并向学生抛出一些具体的实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最后对知识点和讨论的问题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课后升华创新阶段
通过课前自学和课中强化两个阶段,学生对课程章节知识点已基本理解并掌握,但此时的知识依然是孤立的。在“水工钢结构”课程“翻转课堂”实践中,通过设计知识拓展任务,让学生能够将在该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所学过的知识点融合成整w,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点,促使学生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促进知识从单一的“点”扩大到“面”并产生新的知识创新点。
三、“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学效果评价要求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价分析,例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媒介手段评价等。们为此,我们从教学课件及视频效果、课堂教学与交流沟通效果以及学习结果方面对“水工钢结构”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制作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2013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69名本科学生,发放问卷69份,收回69份,有效问卷68份,同时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一)教学课件及视频效果分析
从对“水工钢结构”课程教学课件和视频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课件、视频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有明确的提示,能够有效辅助自身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如表1所示)。然而,学生普遍反映教学课件互动性评价较差,依然存在一定的“灌输”问题。尤其是知识点比较复杂、以纯理论和计算为主体的部分,在课件制作方面还需要多想办法,多与学生沟通,合理制作学生自学型课件,提高学生课前自学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与交流沟通效果分析
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来看,学生认为该种教学方法较好,但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发言较少(如表2所示),造成课堂活跃度评价不是很理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能全部归咎于教师,还应考虑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的认识,同时学生对于课堂讨论存在畏惧心理,害怕问的问题过于简单(被同学笑话)、害怕在课堂和集体面前发言等,所以,课堂活跃程度就不是很理想。因此,要想组织好课堂讨论环节,还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营造讨论氛围,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标准配置,要利用微信、QQ、飞信等信息交流软件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有效沟通、交流。
(三)综合学习效果分析
在教学中,以教师教学为主体的教学目的被称为教学目标,以学生学习知识为主体的教学目的被称为学习结果。无论是教师教为主体还是学生学为主体,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一门课程教学方法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为了确定“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连续三年的考试效果进行分析(考查知识点基本相同,测试难度接近)。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并不是很大,但从批阅的学生作业情况来看,质量的完成较往年有明显提高,同时学生的“水工钢结构课程设计”的完成过程和质量也明显好于前两届学生。
四、“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思考
(一)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定位
“翻转课堂”的首要任务是师生定位实现“翻转”。“翻转课堂”不是学生毫无组织的、自由的、随意的学习活动引导下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而是在精心设计下的课堂探究活动或讨论。与传统的“教师一书本一课堂”的教学方法不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认为学生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而老师以辅导答疑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让教师从“灌输”“控制”的角色中摆脱出来。
(二)“翻转课堂”的课堂强化组织方式
课堂只有成为师生对话、互动与交流的场所,才能促进“意义溪流”在教师、学生之间的流动,才能实现“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与共识”。因此,教师在准备讨论问题的时候,应当至少包含以下三个类型的问题:1.事实性问题;2.释义性问题;3.评估性问题。同时,在课堂讨论交流中提出讨论问题时需要注意:(1)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针对性和递进性;(2)问题的提出要具有层次性;(3)问题的提出要具有连贯性;(4)问题的提出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尽量从学生近期关注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导人,吸引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简单“翻转”,而是教师和学生角色、课程教学结构和评价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要求,还对教师在课件制作、案例选取和师生讨论交流内容的设置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构建都提出了新标准。因此,要想在中小学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前提下,在大学阶段完成师生角色定位、平等交流讨论等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还需要学校、教师及学生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给水利水电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当前水利水电相关的专业人才较少,这就要求学生为社会输送更多能力较强且专业知识丰富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需要稳抓教学工作,完成好水利水电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本文以土力学为例,对这一课程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土力学教学对策
土力学是一门涉及到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多方面内容的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多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理论知识繁多、实践性强且应用具体的特点,课程内部的知识内容连贯性较差,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老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因为土力学中涉及到过多的理论知识和公式,且内容缺乏连贯性,老师如果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会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枯燥,学生更不愿意学习。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老师需要根据课程特点转变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需要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老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准确的把握好内容的脉络,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问题,课堂中需要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学的质量。老师要注意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掌握好要点,要通过基本原理的工程应用或者是工程实例,启发学生,使其能够进行更深层的分析和思考。
二、借助网络技术优势丰富教学手段
土力学中涉及到的理论较多,单纯的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很快就会厌烦,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寻找相关的土力学资源和信息。老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课程的内容制作成为教学课件开展教学活动。后者是将重点难点剖析、实例讲解以及专题讲座等各种板块制作成为播放软件,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就能够自主下载进行学习。
老师可以通过在课上播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视频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或者是收集整理相应的工程图片及资料融入到理论知识的讲解当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片,或者是将实验制作成为录像,这样既能够方便教学,又能够使学生反复学习,增强认知度。
教学时,老师还需要结合土力学的特点,并从中职学生学习的要求和特点出发,将课程内容按照土工技术的要求进行优化整合,以更好的符合中职院校教学的需求,更加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土力学内容繁杂,在学完一节内容之后,老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复习,将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整理,分门别类形成系统,这样便于记忆。同时,老师需要借助习题或者是通过测验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课后习题,并增加土力学单元测试,或者是例举和工程实际相关的习题,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老师需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对于每一个问题看看是否有不同的方式提出,或者是否有不同的解答思路,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题目,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可以分成小组进行互助学习。为了能够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可以对其进行强化性的训练,这样将会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进行实验教学
在土力学教学过程当中,实验教学方法必不可少,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跟学校进行沟通建立起开放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并逐步的完善实验设施,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要符合教学要求。开放性的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自由的进行上课,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能够重复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能够自主探究新实验。老师则主要负责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协助他们进行实验的O计,并完成实验内容,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结合,这样在今后投入工作中后也能够得心应手。
五、结束语
土力学是水利水电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紧跟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创新,找到最佳的教学对策。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中职院校水利水电专业土力学教学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型的人才。
摘要:项目化课程开发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同时将知识融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的方式,即“做中学”的方式,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项目课程内涵;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建设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常采用学科体系、任务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现谈谈个人体会。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存在学生厌学,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教师厌教,上课自说自话(不关注学生)的现象。
究其原因,学生厌倦以升学为目的的理论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差;多数开设的课程与职业能力“关联度不大,学生不感兴趣或课程本身没问题,但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所有的老师都想把自身所学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针对性不强。
我们深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学不好的学生一定存在,但具有“权威”的教师,加上有吸引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会使厌学的学生减少。为此我们探讨变以”教“为主的模式为“做中学”的模式,即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
二、项目课程的理解与辨析
(一)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需要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开设单独的学科课程;需要以任务为中心学习知识与技能,开设任务课程;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具有非常娴熟的技能,开设单独的技能训练课程;对需要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开设项目化课程。所以课程模式多样化,其中项目课程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
(二)项目课程既包括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又包括一门具体的课程。对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据明确的培养目标,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对一门具体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目的,以典型岗位工作过程为项目,将知识作为完成项目的支撑条件进行合理组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教学。
(三)项目课程的特征:完整合理的教学设计;模拟真实工作工程的配套实训项目;配套的项目化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主要面向水利行业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培养在建设第一线和基层单位从事建设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工作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员、监理员、测量员、造价员、资料员、工程管理员,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任务训练为途径,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构建项目课程体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基本素质、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四部分组成。
专业基本素质:主要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素质,采用学科体系模式。
专业单项能力:主要进行识图与绘图、施工技术、测量技能、试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掌握施工技术、检测技术、测量技术,并且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坝施工技术、水闸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仿真训练,使学生通过技能鉴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本阶段结束后,学生能够适应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工程试验、工程测量等岗位群的工作需要。采用任务+技能训练课程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实施完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采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以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开展工程项目校内实训,将水利行业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相关工种(灌排工、泵站运行工、渠道、河道修防工等)和施工管理人员的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并按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实现“双证书”制度,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拓宽上升空间。采用项目课程模式。
职业岗位能力: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富凯龙集团、内蒙古环地勘查测绘公司、内蒙古黄河、辽河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等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形成高技能人才“成品”。
四、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设计
(一)专业单项能力课程设计
1、项目的选取原则。针对性:广泛调研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并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针对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和水利事业发展的情况,特别针对新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和保障体系要求以及内蒙古水利厅“水利人才规划”具体要求;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中实际应用较多的水利工程基本知识和工作中必备专业优秀能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确定教学内容。
适用性:适用水利专业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基层水工管理单位的一线技术操作和管理岗位。既要考虑学生首次就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又要兼顾其未来发展方向执业资格证书要求。
2、项目的选取。重力坝、土石坝、水闸的设计、施工与管理。
3、教学载体。(1)重力坝、土石坝、水闸图集;(2)重力坝、土石坝、水闸设计资料、成果。
4、课程工作任务的选取。整个课程体系围绕以“实施完整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展开,即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作为专业单项能力训练中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突出“水利工程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兼顾知识的宽泛性。专业单项能力课程工作任务选取见表1:
表1 专业单项能力课程任务选取表
(二)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设计
表2 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设计
1、项目设计。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完整过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水泵与水泵站、典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水利工程概预算(招投标、成本控制)、水利工程测量(施工放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种实训、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资料整编)、水利工程管理。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设计见表2:
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课程在教学实施中注重体现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边学边练,融“教,学,练”三位一体,采用工程实例练习与理论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工程实例教学法;“教,学,练”三位一体教学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技术;模型展示;学习报告。
校内指导教师能力要求 企业指导教师能力要求
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的维护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的维护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力
4、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引入三元机制,即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考核包括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评价比例为:自我评价占25%,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占35%,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40%。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见表7:
表7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
实习日志
的填写 每天认真记录当天工作情况,心得体会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报告或技术文档,记录在工作中与工程技术人员协作时专业学识方面的收获与提高,不少于150字 10
实习报告
的撰写 按照实纲的要求,对参加生产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图文并茂,总字数应不少于6000字 10
五、课程教学资源(实施条件)的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把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素质教师引进;聘任有工程经验与教学能力的企业企业员工为兼职教师;注重已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通过兴办校内企业,让教师参与设计、监理等实际项目,提高动手能力,积累“项目”资源;通过下企业兼职,提高动手能力,积累“项目”资源。
(二)实训条件配套建设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进行项目课程实施;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训练学生岗位技能。
(三)项目课程教材开发
教材开发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国家规范、企业真实案例。
教材结构体例任务化、项目化,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编排教材内容;体现“做中学”,即先呈现项目,指导学生尝试性完成项目,然后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统一到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实现从阐述式到对话式的转变。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不断提供真实项目来源,保证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专、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材开发,保证教材先进性。
(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学校与施工、设计、监理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项目课程综合实训(岗位技能训练)场所。为项目课程提供真实教学项目来源,提高项目课程质量。为教师提供双师素质培养机会,提高项目课程教学质量。
六、结语
项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改革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同时,通过将知识融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的方式,即“做中学”的方式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项目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考验教师的真实双师素质;项目不真实,无法体现真实工作过程;实训基地内容与课程项目不匹配,影响课程实施。
项目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提高课程吸引力,为此提高自身双师素质,建立”能力威信“;善于将复杂专业问题简单化和通俗化;与时俱进,关注当前实事中发生的与课程相关事件,创新作业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