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新课程论文

新课程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24 03:13: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新课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课程论文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论文

一、活动创意,抓住一个“趣”

众所周知,“纠正错别字”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学中往往费时多、收效少,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作文学习方面刚刚起步,而习作中用到的词句往往有一些字不能正确写出。认真的学生或许还能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和教师把它写正确,而粗心的学生就会急中生“字”,用同音字、形近字取而代之。针对这种情况,考虑到纠正错别字并非短期工程,而正面进行教育又收效甚微,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那就是带领全班同学到大街上寻找错别字。学生在平时经常会出现这种错误,那就是自己会把某个字写错,但是自己却找不出来,而这个字如果别人写错了,他的“火眼金睛”就会马上找出来。到大街小巷开展“消灭错别字”的活动使学生对“发现错别字”“纠正错别字”有了极浓的兴趣。在活动中,学生果然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错别字,诸如“录‘响’厅”“肉麦‘并’”“油‘柒’店”等。于是笔者和学生一起和出现这些错别字的单位、个人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改正店名和广告。大部分店主、业主都非常配合,有的当场改正,有的答应日后重新做广告牌和店牌。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纠正错别字的热情极其高涨,回校之后又把这些错别字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立志要当一个消灭错别字的小能手。在学生以后的习作中错别字的出现率大大降低了。在中年级学生中笔者开展了广告语阅读活动,也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首先,笔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各类广告语,并在语文活动课中对收集到的广告语进行归类,让学生了解这些广告语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有的是“开门见山”,有的是“悬念迭起”,也有的是“谐音双关”。有了这些广告语的阅读基础之后,笔者马上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在执教《家乡的秋白梨》一课时,等学生学完课文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江湾人的自豪之情,笔者让学生为江湾的秋白梨做广告,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学生说:“江湾的秋白梨价格便宜量又足。”有的学生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秋白梨。”更让笔者意外的是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这样一句经典的广告语:“日啖‘白梨’三百颗,不辞长做江苏人。”笔者真心为学生的精彩广告而自豪,但更让笔者感触深刻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为语文课堂、为笔者自己带来的惊人变化,以及学生更加地热爱语文学习。以上活动创意立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生动鲜活的方式,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兴趣,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

二、目标定位,把握两个“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与学双边经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奋力达到的目的,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长期以来,制定教学目标常常被教师忽视,以“抄”目标取而代之。殊不知参考书意为参考,参考书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或许是高级教师的精心佳作,但它只是代表了一个定向,一个典型的目标,其他教师任教的学生水平不同,起点也不相当,因而学生需求也不相当,目标也就不能同一而论。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目标定位下尤其要把握“整合度”。教师在制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时,尤其要注意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与协调发展,使学生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法为中介,逐渐获得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并产生情感、激发想象、启动思维,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例如,教学《太阳》一课时,笔者立足教参目标,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制定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①课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②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③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④学会通过网络、书报等各种途径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⑤学会在合作中学会知识,学会学习。以上教学目标中①与②偏重知识性,③④⑤偏重综合性,学生在每堂语文课中不只是学知识、学语文,更重要的是学本领、学方法。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时,目标定位要把握的第二个“度”就是“灵活度”。因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加侧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对部分(如知识性内容)内容的学习在短时间内的达成速度有相应的影响。但在操作中教师理应灵活把握,要有长远的目光,只有这样方能使语文学习真正为学生的一生服务。

三、教学设计,立足三个“点”

教学设计是一堂课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使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枯燥的学习内容生动化、烦琐的教学规律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成效主要也是通过教学设计体现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更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呢?笔者认为应该立足以下三点:一是教材的重难点,二是学生的起点,三是教师的特点。在五年级学生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综合学习方案。这个方案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习作上也是如此。那么,习作中的创新又应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呢?应该从词的创新、句的创新、选材的创新等方面思考。因此,笔者决定从词汇的创新打开学生的创意之门。为了使学生了解谐音双关在习作中带来的妙用,笔者把自己的说课稿中的标题是怎样一次次修改出来的过程向学生作了专门的介绍。教学设计:欲“情”故纵,“读”来“读”往。教学实施:“课”随主“变”。教学效果:“语”味无穷。学生听了笔者的介绍之后,马上就对谐音双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笔者再让学生联系电视或周围环境中关于谐音双关的例子,引导他们也学着创作出几句广告语。学生热情高涨,作品丰富,有的为快餐店想出了“天‘肠’地‘酒’”,有的为制衣店想出了“‘衣衣’不舍”。尽管学生写的东西并不完美,但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对谐音双关的作用已从陌生到熟悉,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也迈出了第一步,对人们常说的创新两字也有了深刻体会。这些活动的设计都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应该立足以上三个“点”,方能事半功倍,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语文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服务。

四、课堂实施,实现四个“化”

1.角色综合化

新课程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得到了更合理的定位。由以前的灌输式教育转变成了互动式教育,改变了师生关系本质区别。让学生更爱老师也让老师更尊重学生。老师除了是学生的授业者也是学生的引路人、朋友、合作探究者。因此,在课堂授业的过程中教师会更注重与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使得学生对学习更加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人。

2.教法生活化

新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把语文学习内容的外延与生活等同,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超越文本,使之生活化。

3.学法系统化

歌德说:“只有规律才能给我们自由。”这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法训练的有意性,教师都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整个知识学成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规律、摸索方法,这方法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而成的,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合作而成的,更可以是学生独立操作而成的。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探索,旨在从小就使学生养成一种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并在一个阶段后把学生悟出来的学法进行归纳分类,使之变零碎为系统,从而使学生通过六年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但能获取一定量的知识、一定的技能,更能掌握一套受用终身的好方法,才是语文教学留给学生的最大财富。在边学边教的过程,教师应及时将涉及的学法进行归类总结。实践证明,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一个好师傅,综合性学习尤其能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全方位培养。有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进行自学,有的学生三四年级就可以完成小学六年的语文课程,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学生是带着自己的兴趣去学,当然事半功倍。

4.评价个性化

任何权威的评价都将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师的评价则将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更加应该注意利用个性化的评价,对学生渗透学习方法,明确努力方向,对学生进行学生独特的表扬。以上是笔者对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在教学中是切实可行,也是行之有效的。今后,笔者将继续一如既往地摸索探究,相信小学语文教学定能更好地弘扬特色,回归本色。

作者:刘斌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茆圩中心小学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优化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一、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

1.1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点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更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在教会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和分析的的基础上,还要学生运用最基本的地理原理来探索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等。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设计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让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内容充实且新颖,选修模块更是涉及到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更加关注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同时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总的来说,新课程高中地理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1.2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知识结构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对地理学科的本体性知识、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地理教学实践知识等,这些知识结构是新课程标准下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科本体性知识包括地理理论知识和地理实践知识,在地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对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多元化教学。范例教学理论等,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主动去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教学实践知识则是指教师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将实际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用自己的方式给学生解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地理教学实践性知识,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的优化教学

2.1教师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理念的塑造离不开教师的旁征博引,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知识的积累,积极探索地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尽可能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另外,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提升,还应当尽可能的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传授学生地理知识,更是要延伸到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我国的地理环境和国情发展,多元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学习我国地理知识的热情。

2.2让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

众所周知,地理环境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将地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从学校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相关地理知识;利用学生熟悉的气候变化和四季的更替,来有针对性地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所带来的地理意义。此外,还可以通过了解时事热点,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这样必将对学生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从而实现高中地理优化教学的目的。

2.3深入研究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首先,要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分析。新课程的特点是形式新颖,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教材中引入热门话题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吸引他们深入到实际地理问题的探索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入到课堂上,辅助课堂教学,但应重视引入的方式方法,切忌过于繁琐,给学生理解带来难度。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找出对教学不利的地方,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2.4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积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自己为主的教学方法,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发现,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可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教师应当更多的扮演引导者,多多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充分优化教学过程。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的优化教学应当确定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的新方法,在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做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课堂体验。

作者:姚其兵 谢纪金 单位:繁昌县第二中学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文

一、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按照音乐教师自身的素养来进行,这一素养不仅包含有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包含有教师的综合素养,只有教师能够从全面的、整体的视角来看待、认识音乐教学,才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设计出完整、科学的、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因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普遍表现得较为胆怯,不愿意与教师一起演唱,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自身在音乐中的专业素养,以让学生伴唱、为学生伴舞等形式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同时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有重大的影响,因为现代音乐教学不再单单是音乐问题,而是涉及到教法、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活动,教师的综合素质对音乐教学的目标设计也有较大的影响。

2.教材内容的选择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材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来源,大部分的音乐教学活动都要按照标准教材的要求来进行。但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为了让教学活动更加贴近音乐教学的实际,更加符合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需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还不能完全按照音乐教材的内容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系统、科学地理解音乐教材内容,从教材中对音乐教学内容的规定和要求出发,结合音乐教学的实际、学生学习的实际设置体现音乐教学要求,设计更加具备操作性的、接地气的音乐教学目标。

二、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

1.以新课标为依据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要求,成为各个阶段、各个科目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参考标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新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并不仅仅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指导,同时也是对音乐教师本身素质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的历次教师国培中可以发现,《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的要求并不是一种限制性的要求,也基本没有钢性要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新课程标准更多的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导,其指明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该保证什么样的前进方向,学生在完成音乐教学内容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音乐基本素质,这些对音乐教学目标的方向性指导,让音乐教学目标的设定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同时这一框架还不会限制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个性发挥。

2.以音乐为优秀

音乐教学活动,顾名思义是对音乐艺术的教学活动,其包含的是对音乐艺术的一种教学诠释,但是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音乐教学活动在我国教学体制中一直都处在非重点的地位,这就导致了其在教学内容上的异化现象。在各个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等等附加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内容的异化,本身就是对音乐教学活动的不重视,是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偏差。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一定要以音乐为优秀,一定要认识到音乐本身才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目标,而不是从音乐艺术散发出去与其他领域的结合。

3.以学生为重点

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处在主体地位,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保证音乐教学的效果,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整体音乐素质不同,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的音乐素质又不相同,在教学活动主体的这种特点下,音乐教学活动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对音乐的不同认识,根据音乐教学的不同需求来设定音乐教学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保证教学效果。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是根据教学内容备课的,也就是说无论教师教几节课,其教学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这对不同音乐素质的学生来说明显是并不公平的,其所能起到的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朗。

4.以细化为原则

音乐教学活动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其本身包含的主观的、不可量化的因素很多。这就导致在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对教学目标的归纳过于宽泛,有一些教学目标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导致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基本上没有教学目标设置的参考作用,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材编撰者或者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应该从小处着眼,将教学目标尽量细化。将那些空话、套话都排除掉,只留下音乐教学活动能够实现的、可操作的、纯粹的音乐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标准,在新课标的全新教育形势下,我国的音乐教学活动的目标因为是引导音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标准,所以重要性日益提升。教师要从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影响因素、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两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目标的规划设计提供支持和借鉴。

作者:叶涵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通潭实验学校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训论文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内容偏离学校的实际教学

培训内容的合理选择是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一环,培训内容既要反映新课程的需求,又要与学校教学实际相结合。但是在实际的培训中教师培训学习的内容脱离学校实际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方面,每个学校的教学情况各不相同,教师培训未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另一方面,学校的实际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培训的内容却没有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做出调整,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培训内容过时、老套,不能满足新课标下学校的实际发展需要。

(二)培训方式缺乏互动性

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对培训效率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枯燥乏味的培训方式必然对培训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现阶段的教师培训主要是以开展专家讲座、邀请优秀教师代表做报告等形式进行,这样的培训方式不利于参训教师在培训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极易使教师培训变成“培训者滔滔不绝,参训者不知所云”的独角戏。

(三)培训理念更新缺乏前瞻性

教师培训工作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后备支撑,是教育事业中一个独立而特殊的门类,其培训理念对教师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目前很多培训者和被培训者都认为教师培训是按时定期的例行公事,是教育主管部门指派的任务,完全没有认识到组织教师培训对教师自身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的培训理念让教师培训单位处于极端被动的地位,不利于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也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培训内容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组织教师培训的原因是教师的业务能力与当前新课标的要求不能完全适应,因此,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培训工作必须把握好培训内容。第一,培训单位要根据接受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明确每次培训的具体内容,培训内容的制订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标准。第二,培训内容切忌过于理论化,要与实际相结合,纯理论的内容既不利于教师的实际吸收掌握,又缺乏实例的支撑,使得教师培训内容看起来过于空洞。培训单位要根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以解答教师的教学疑惑,使其更好地进行教学。第三,要根据被培训教师任教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培训内容进行微调。例如,有的教师来自城市学校,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与农村学校的学生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培训内容要根据学校情况而定。除此之外,教师所教授具体科目的实际情况也是进行培训内容选择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队伍

教师培训的对象是在职教师,被培训者已经有一定的授课经验和能力,因此在培训者的选择上必须令受训教师信服,所以培训者要具有一定的素养。第一,培训者的专业素质要过硬。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是对新课标的解读,因此培训者必须对新课标的理论有全方位的把握,对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式了如指掌,唯有如此,培训者才能赢得受训教师的尊重与信服。第二,培训者要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调控课堂的能力。对教师的培训并不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第三,培训队伍内部要做好协调工作,提高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教师培训工作并不是靠几个培训者就可以完成的,而是整个培训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培训队伍必不可少。

(三)注重培训方式的多样化

培训方式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培训主管部门要更新培训观念,明确教师培训工作不是例行公事,而是出于新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关乎全体教师、学生的切身利益。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培训方式要丰富多样、灵活机动。传统的专家讲座的形式容易使受训教师开小差、拒绝参与,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可以考虑以讨论会、辩论会以及座谈会的形式进行,这样受训教师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从而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而且互动式教师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使培训者和受训教师之间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加强校本研修工作

加强校本研修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加强校本研修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做好研修内容的选择,校本研修的宗旨在于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其内容的选择十分庞杂,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校本研修内容与培训对象群体的需求相匹配。例如,针对授课教师的校本培训应当从怎么提高授课质量、如何进行课程设计、怎样了解学生心理等方面着手;针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校本培训工作要强调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指导他们做好令师生、家长都满意的校园管理工作;针对班主任的校本培训则要强调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如何在班级中开展德育工作;等等。其次,校本培训工作要立足学校的实际,丰富校本培训的途径和形式。校本培训可以针对本校的教师开展,形式可以是座谈会、研讨会或者邀请专家学者莅临讲学;校本培训也可以开展学校之间的联合交流,比如互派教师,通过教师支教的形式学习外校的先进教学方式,推动本校教学事业的发展。再次,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要制订明确的工作要求,确保教师的参与率,保证校本培训取得切实的成效。另外,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为校本培训的顺利进行提供经济支持。

作者:施彩芬 单位: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条件下中小学教师培训论文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挑战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强,重复而低效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理论与参训教师的实际相脱离。具体表现为:内容陈旧,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脱离实际,对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无指导示范作用;重普遍性而轻特殊性,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重理论而轻实践,参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不大。目前,国家重视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也极为重视,国培、省培、校培等各种培训交叉在一起。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导致内容重复和效率低下。同时,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设计未能体现参训教师的差异性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对基础教育教师的不同需要。无论是城市教师还是乡村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还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都采用同样的培训内容,缺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划分和设计,培训内容学科划分不清晰、专业特色不明显,不能激发参训者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参训者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解决参训者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任课教师构成单一,对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缺乏足够了解

目前,担任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大多是各地、州、市的师范院校、普通高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其师资力量主要是以前担任教师学历达标培训任务时的原班人马,也会聘请一些高校教师和学术专家来担任授课教师。这些教师在培训中大多按纲讲解,脱离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现状;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一味灌输;教学内容陈旧过时,解决不了现实问题;注重知识的讲授,忽视参训者人格的塑造。因此,参训者不感兴趣、培训效果不好成为了培训的常态。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参与新课改实践的专家和学者才能了解中小学教师的问题和需要,才能寻找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正确方法和可行之路,其本身的教育教学才具有示范效果和榜样作用。

3.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培训效果不理想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职后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其教学活动必然与普通教育有所区别。而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仍然惯性地沿袭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课堂教学”方式,或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学形式单一,与新课改提倡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精神相背离,参训者对学习不感兴趣。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注入式的讲授法,枯燥、呆板、空洞,与新课改提出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要求相距甚远,不能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好也就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教育不是一次性消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提高自身就意味着落后和被淘汰。广大中小学教师都有学习进修的需要和愿望,关键是在培训中要把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和方法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参训教师掌握正确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4.考评方式及安排不够科学合理,难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目前,教师培训的考评方式主要有考试、考评和论文,其中考试仍然是最主要的形式。其主要考核学员对知识的掌握,不重实际效果,对学员学习方法、技能的考核往往无能为力。一些以技能技巧为内容的科目课程结束后马上就安排考试,很不合理。更有甚者,考试内容在上课时圈定,考试成了走过场,教育的严肃性荡然无存。其实,教师培训应根据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考评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集中体现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学能力的高低也通过教学实践得以充分展现。因此,只有通过对具体教学过程的动态的、综合的考核,才能展现参训教师的培训效果,而这正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考评体系中最欠缺之处。

5.集中培训与训后的个别跟踪指导相脱节,培训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是集中于一定时间、地点的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受制于教学设施硬件的落后和简陋,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教学着力于当时的培训效果,虽因师生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发展跟踪和问题指导则无法实现。而借助于网络平台的远程教育,虽能利用网络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但授课却因教师与学员的分隔而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二者各有优劣,比较而言前者鲜活生动、比较有效,但无法完成后期的跟踪指导;后者缺少听课的情境,效果不佳,但可以随时对学员跟踪辅导。二者无法优势互补,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对策

1.贯彻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完善培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新课改的根本任务。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只教会参训者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掌握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教会参训者正确看待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品质和价值观。即培训的目标不仅仅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和提升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质,使他们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的真正内涵乃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或人格,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通过教师人格的深刻影响产生的,因此,在全面提高参训者业务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参训者的人文素质,是今后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

2.根据受训教师的实际和新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培训效能

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解决教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目的、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需要为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要进行科学分类,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教师的提高培训、骨干教师的研修培训属于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应根据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力求教学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参训教师自主选择需要的、喜欢的课程接受培训,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培训效果。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教师都有一定的学历和学力,他们的专业基础不同,教学经验的程度不同,从教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只有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使其具有层次性和递进度,才能消除人们认识的不平衡,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学习潜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贴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教学技能培训,提高实践性课程在培训课程中的比例。要遵循立德树人的要求,提高学员的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培养学员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乐于奉献的人文精神,增强学员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国培、省培、校培的不同目标和具体要求,避免培训的重复低效,实现不同层级培训的无缝对接。国培主要负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讨,使中小学教师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教改理念,了解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省培主要负责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经验交流与问题研讨,使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梳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交流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掌握教学研讨的策略和方法;校培主要侧重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使第一线的教师掌握教会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学会用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这样可以避免多种培训方式的重复,节约教育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针对顶岗培训、轮岗培训、脱产研修和业余学习等不同培训形式,也要区别对待,根据其特点和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3.丰富和完善任课教师构成

选聘一批有学术造诣的专家型中小学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科学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者队伍,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各培训机构要建立自己的培训专家库,并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精选一批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兼职培训教师,发挥他们看问题准、解决措施有针对性的优势;对来自高等院校的兼职培训教师,要求他们掌握基础教育的改革内容,了解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和培训需要;对培训机构自有的专职培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和提高业务水平,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中小学教育的规律和实用方法,实现培训教师队伍构成的多元化。在用人上实施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能者上、庸者下、不适应者淘汰,合作学习,增强内部竞争力和凝聚力。通过提高培训质量,促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4.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思想和理念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这是中小学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决定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实质性的改变。要贴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典型教学案例分析、设计真实课堂教学环境,现场指导,实际操作,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要针对教师学习的特点,探索走进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和现场诊断帮助参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要尊重参训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新颖性,让他们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反思—学习—创新”来提高教学水平。要改革传统的讲授方法,吸引学员参与互动,积极研讨,发展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善教学行为,确保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改革和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是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有的是城镇教师,有的是偏僻乡村教师;有的是高级教师,有的是新上岗的大学毕业生;有的是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有的是对新课改知之不多的教师。他们层次不同,水平也有高低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培训中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职级、不同水平的学员特点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要保持教育的先进性、引领性,又要紧贴中小学教师的需要,回答和解决他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5.淡化理论知识的考核比重,增加教学实践在考评中的比重,推动受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中小学教师培训应树立以学员为中心、以技能提高为依托、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突破口的培训理念。改革培训考评体系,降低理论知识在考核中的比重,增加教学技能在考核中的比重。改变单一的考试形式,补充考查报告、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论文作为考核的备选方式。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教育和信息技术作为常规课程,引进培训内容。通过教学现场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诊断,考查学员质疑和反思的能力,并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指标计入学员的培训成绩。

6.运用现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拓展培训的空间与时间,实现实体培训和虚拟培训的有机结合

以往的教师培训是集中在一定场所具体进行的实体培训,和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的虚拟培训是分开的,各有利弊。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将教师培训机构和远程教育机构进行合并或重新组合,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可以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双方的短板,以利业务的拓展。就教师培训而言,可以通过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开展教师网上协同研修,打造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培训的常态化。这样就可以将在一定时间地点进行的实体培训与在网络上进行的虚拟培训结合起来,将培训时间由集中培训延伸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将培训空间由培训机构场所拓展到教师学习生活的全领域,实现培训效果的长期化。培训机构还可以利用QQ聊天平台、博客、微博等,对培训后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还可以探索与中小学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培训、科研和服务的一体化,使培训工作贴近一线教师,落到实处。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决定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必须进行改革,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改革又反过来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改革和探索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之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既是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发展壮大的需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要放下身段,服务基层,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培训水平,送培下乡,送培上门,实现从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向职业教育服务机构的根本性转变。

作者:杨继昆 单位:昆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论文

一、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体育教学观念不符合新课程要求

笔者分析教学现状,发现体育教学仍然秉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为重竞技、轻普及、重育体、轻育心,不能有效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水平。这些现象都说明体育教学尚处于浅层次教学中,没有培养出学生的精神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

2.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已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中学体育教学依旧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主要表现为教学是主要的,学生是次要的。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较低,教学效果不明显。

3.学校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

近年来,中学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甚至有学校的体育教学场地太小,教学器材破损严重,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4.教师素质水平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引导者、实施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个人素质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很好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安排合理、有趣的体育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水平的措施

1.加深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认识体育教学的价值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应该正确地认识体育教学的作用,除了提高对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还要在行动上支持初中体育教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巧妙地将游戏融入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要懂得劳逸结合,利用体育课加强锻炼身体,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2.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

体育教师应备好课,合理规划体育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训练强度。此外,学校还要重视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做好教师的考核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并鼓励教师积极地将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3.不断更新和引进体育教学设备,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

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体育教学设备必不可少。首先,针对初中体育教学设备落后的问题,地方财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专项拨款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其次,学校也要规划经费,更新体育教学设备,还要做好旧设备的检修工作,以保障体育教学的正常运行;最后,教师要合理安排和使用体育教学设备,以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

4.有效利用新教学媒体,丰富体育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将现代教学媒介运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虽然初中体育教学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教师只要结合本校实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就能改变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李凯军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七中学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历史教学论文

一、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历史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想法设法设计好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过程学生能有很高激情的去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过程。诚然,教师在整个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从备课到教法的设计,真格的就是一个典型的“总导演”。

二、从教学组织来看,历史教师应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针对相关问题多思考,勤动手,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允许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分组讨论,决不可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当然教师要充分的驾驭课堂,不能忽视学生自主性和自律性弱的特点,使学生放任自流。还必须给予他们必要的约束,使之形成既严肃又活波,既民主又有限度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这个“总导演”的有力指挥下,学到新知识,课堂教学才能有高的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从师生关系来看,历史教师应由站在讲坛上的独角演员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平等的合作者。

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参与、了解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从心理上直接缩小与教师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相关知识的探索中敢想、敢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发展的师生关系。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应以尊重、宽容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尤其对持有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看法,有针对性地给予鼓励和赞扬。但切忌为了尊重学生而对于他们课堂上的任何表现或者所发表的任何观点都不置可否的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学习落后学生,在课堂上有意和他们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沟通,使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结果。多给他们一点爱心,多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地师生关系。这样对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从与课程的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简单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

例如,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西安市几所学校的老师采用了学案教学的方式,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蓝本;在课堂上,老师要多方创设情景、问题导学、分组合作、成果展示和民主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追求的不再是片面的所谓安静的秩序,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师生的合作学习中去。同时教师在处理与教材的关系时,则应由“教”教材转为“用”教材;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教”与“用”不可偏废,用教材是为了教,教材不是教的唯一可用材料,但是也不能否认教材的基础作用和地位,因此要用教材,更要用好教材。而用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教,但是也不能完全受制于教材,为教教材而教。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所共同利用的最基本的教和学工具,因此教师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考虑自己,而且也应考虑学生如何运用教材进行学习,并把学生运用教材也列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活动计划之中。如安排学生对教材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对书中的地图进行识别、运用,对补充的材料进行解释和讨论等。只有引导学生用好教材,才能实现教的目的和作用。

五、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则应由单一化的考试成绩评价模式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评价可以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评价要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这里的评价,不是单纯为了考核学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因而,这种评价,评价的是学生的学,反映的却是教师的教。所以教师对于过程评价更要注意。结果是过程的积累,抓紧过程评价有助于教师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在结果评价中才发现不可挽救的过错。不管评价结果如何,教师对学生要多加以激励,并客观的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评价反映出来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努力改进,讲究教学效果,出色完成新课程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当然新课程教学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知识的储备要应更充足,备课要更加充分,课堂调控应更加艺术,讲授引导应更加精到等。 使历史教师角色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教师的角色定位好像球赛中的“场外指导”、“啦啦队长”、“随队医生”、“后勤部长”;电影拍摄中的“编剧”、“导演”;

六、结语

总之,教师角色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正视现实,以开放的心态,尽快的适应并践行于教学之中,更要注意,新课程的改革也离不开传统教育的优秀成果,切忌“矫枉过正”和“邯郸学步”。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们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传统的优秀成果进行完美整合,继往开来,实现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作者:马银环 单位:白银市实验中学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论文

一、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打造,在我看来,课上坚持以学生为主是必不可少的。试想一下,如果一节英语课,课上所有的时间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整节课下来,不仅会教学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没有学习的活力,而且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在英语课堂上,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其中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有一次在课上,我让学生默写学过的英语单词,把课堂交给学生,找了一个学生到讲台前把我要默写的英语单词用肢体表演出来,然后下面的学生进行猜词和默写单词。如,在我提示讲台上同学“secret”这个单词时,这名学生就向其他学生作出这样的表情:“用一个手指放在自己的嘴巴上面。”样子十分可爱,这时下面的学生根据讲台上的学生的示范动作想象和默写出正确的英语单词,运用这种方法,我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表演,并依次表演出单词:“slim”(苗条的),“singer”(歌手),“eyesight”(视力),“round”(圆形的),“thin”(瘦的)。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参与性越来越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被充分发挥出来,整个教学效率也得提高。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在课上主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在教学英语单词“thin”(瘦的;薄的),“runner”(奔跑的人),“reader”(读者),“fat”(肥胖的)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依次播放一个身体很瘦的人在和另一个身形较强壮的人交流、一个在雨中奔跑的人画面、图书馆里一个读者阅读的场景、身材较肥胖的人做减肥的运动。通过多媒体画面,学生集中精力投入教学情境中,并通过多媒体画面,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

2.教学生学唱英文歌。

我们都了解初中生天性活泼开朗,这与他们的年龄很匹配,针对学生这一性格特点,课上我将音乐渗入教学中,并且借助英文歌曲的魅力,让学生学习和体会英语语感和每个英文单词的正确发音。比如有一次在课上我教学生学习英文歌曲DreamingMyDream,先用收音机给学生播放了两遍,然后让学生跟着我学唱,在学生唱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被音乐打动,有的学生会被歌词感染,这种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英语这门课程学习是开放的,知识的应用也是开放性的。在学生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被英文歌曲陶冶性情,而且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只有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活学活用知识,才能使课堂学习更高效。

三、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培养学生兴趣最基础的环节做起,课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此打造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

作者:骆文勇 单位: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一、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指出,要转化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呈现素质教学的精神,把数学的教学重点体现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这样,既要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数学的相关知识,还要学生能够熟练的利用所学的知识,并开始抽象的概括及归纳比较。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要将众多的教学形式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对等数列知识教授完毕以后,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及掌握。等比数列{Am}之中Sn是25,S2n是125,S3n是多少呢?问题:让学生们详细思考该问题,熟练的利用等比公式,求出Am数值,并把之后的数列项转变成A1、A2……。利用这样有效的引导,学生就能够有效的掌握解题的方法及思路,并且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学生在解题的进程中,教学者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从多方面考虑,利用诸多的方式,从而择选最好的一种。这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且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进而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数学的思想方式

数学有很丰富的蕴涵,数学的思想及方式都很重要。随着高中数学课程的持续革新,在数学教学中,就应给学生们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及解题的方式,教学者要向学生们传授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们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及方式,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教学者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加强对数学思想及方式的教学,使学生们完全的理解知识,在遇到问题时就能熟练的利用。要想呈现这个目标,就要使学生们能充分的联想,对反例可以合理有效的使用,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及成果。

比如,不等式ax+ax+7<0,使用学过的例题,使学生重新的稳固概念,ax2+bx+5>0,以重新稳固为基准,灵活的使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把题目的解迅速的求出。利用这样的类比,学生就能把比较陌生难解的题目转化为以往的简单问题,利用有效的措施解决,有效的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健全评价体系,注重综合能力

在新课程下,全方位发展是对学生的主要要求,且在评价体系方面就要构建多样化以及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转化以往的传统评价理念,数学的考试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指标,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能力评价,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利用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内容及标准。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鼓励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要给学生微笑进步的赞扬与肯定,还要经常的鼓励学习不是很优异的学生,不要总是利用很严格的批判,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好和谐关系。不同的学生,教学者应该使用差异化的评价标准,让学生们有自信的学习数学,最大化的发挥评价制度的激励作用。

四、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包括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等。及时的调节教学的手段及观念,将现代化理念完美的融入其中,提升教学的质量,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作者:蒋玉梅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一中学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论文

一、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通过教学实践很容易发现,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教师虽然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引导者,但是一个好的教师不应该总是摆出训学生的面孔,也不应该把对学生的管理立足于批评上。教师可以多表扬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关心一下学生生活方面的事情,这样有利于建立起和学生的感情,让学生能够逐渐喜欢上教师的课程,构建民主和谐、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二、重视课标研读,把握教材优秀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课标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课标即课程标准,将要告诉我们的学生,我们将要学到什么,以及要学到哪一种程度。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准确与否,不仅会影响讲课效果,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现在的教学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既有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在认知重难点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精确把握,善于抓住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课堂高效

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应该有所改变,不能再像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配合教师听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讲解与引导提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都知道,英语学科讲究的是听、说、读、写,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小学英语学习的实践性也比较强,具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摒弃那种哑巴式英语教学,而是给了学生更多说的机会。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培养了能力,又激发了兴趣,而且思维也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模式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课堂教学中,更多是侧重教师的讲解,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然后作业、练习这种比较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应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应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课堂中师生关系并不是平等的,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我们主张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和互相尊敬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教师就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引领学生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其次,教师应该构建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要根据每个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小学英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再次,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小学学段,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与学习方法培养的阶段。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应该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在听说读写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篇章,不同的内容加强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总结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以课改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学生积极融入到小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来,其正把小学英语的基础工作做好。

作者:柏丽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刘家营乡刘家营小学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论文

一、重视教材前言的作用

每本教材在最开始部分都有一个前言,对教材进行整体介绍,让学生对该学科有个大致的了解,生物教材也不例外。生物课本的前言部分阐述了生物科学是对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探索,介绍了课本上的一些例子,向学生提出了简单的问题,如“树叶的颜色为什么是绿的”“人为什么要呼吸、喝水”等,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等方面知识的渴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然而,有些教师在进行第一节生物课时却忽略了前言部分的作用,认为这部分没有多大意义,只是简单地读一读前言,甚至是不学前言部分,直接学习第一章节的内容。殊不知,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生物学科,与前言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教师通过对前言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生物课有个大致的了解,告诉学生生物课可以解决他们不知道的许多问题和秘密,这样学生对生物学科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

二、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讲生听、师写生记、师问生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整个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都必须言听计从,教师的命令必须无条件执行。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甘当配角,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角色转变,即由“主导作用”向“指导作用”转变。如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在确保实验安全的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操作,并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完成实验报告,自己只需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指导即可,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进行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间自由、直接、和谐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学习“肘关节”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模型或图片,并结合学生的胳膊认识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部位的名称和具体位置,然后再用自己的胳膊与图片或模型进行对比,对各个结构的作用进行详细的示范和讲解,并让学生亲自感受屈肘和伸肘的完成过程。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形式也比较开放灵活,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实际需求和内心发展,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学生、呵护学生,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学生便会对教师的课程产生好感和较大的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注重发挥生物实验课的作用

生物中许多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的,但有的教师因为图省事并不进行实际操作,而是单纯地对实验进行讲解,致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缺乏兴趣,认为其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要对实验课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过程、目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写实验报告,同时指导学生对生物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及时纠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理解、掌握并深化生物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在学到生物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五、加强课后练习

进行课后练习是每个学科不可缺少的环节,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在布置课后练习时,教师要让学生多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同时,教师还要对课后习题进行讲解,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时发生的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精讲精练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感受到生物科学的规律和学习带来的乐趣。

六、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发挥生物实验的直观作用,使学生在生物知识技能、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郭玉华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一、新课程理念下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育的首要目标就是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作为美术教师,须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不断进修学习,提高美学素养,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备课,课中创设生动的美术教学情境,课后反思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完善课堂教学。调动一切教学资源、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深入到美术学习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评论活动,这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以前我们对美术评论有认识误区,认为不是学生学习范畴内的事情,与学生没有交集,是专业美术评论家的事。事实上,任何人看到一幅美术作品,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和认知。美术教师就应准确抓住学生的实际感受,作为认识和深入探究美术作品的突破口,引领学生完成对美术的欣赏。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自信心。

二、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各个行业永恒的主题,艺术同样需要创新,需要新鲜血液不断注入其中。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初中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最具张力和活力,可塑性也最强。他们对新事物很敏感,认识和接受新事物很快,充满热情,勇于探索。这些是形成创新能力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开发,激发其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独特的思维和感悟,并为其思维能力无拘无束的发挥创造环境。教师应采用科学有效的、饶有趣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美术表达的冲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准确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用艺术的视角发现和理解事物,提高学生的艺术观察力和创造力。如在讲美术造型时,我让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兴趣,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个造型作品,下次上课时带到课堂上,公开评选优秀作品。结果下次上课时,同学们带来的作品花样繁多,一个个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作品制作得很精美,完全想不到是出自初中生之手;有的作品虽然不尽人意,但也能感受到学生努力的影子。可以看得出,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有了不小的进步。

三、新课程理念下合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合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必备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密切配合,调动各自掌握的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和方式,优化学习结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不同特点、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发挥特长,献计献策,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完成共同的任务时,锻炼了发现、分析、思考、表达、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值得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尝试和探索的。如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先呈现一幅美术作品,然后分组讨论,选出代表说出该小组对作品的分析和认识,再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最后总结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精神;再如,在美术制作课上,教师先布置任务的主题,然后分成多个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表意见,他们制作的美术作品往往出人意料。然后组织同学们展示各小组的作品,让大家评选优秀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通过这种分组合作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活跃了学习的氛围,调动了所有学生的潜力,学生在互相帮助、合作的情境中,经常会有惊人的表现,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四、结语

总之,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教育方法和理念的实践者、探索者。在教授学生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孟薇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黄官寨实验学校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论文

一、利用生活课程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生活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小学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要想学好科学知识,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生活课程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树立合作学习意识,学会在问题探究中实现自我提升,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进行“根和茎”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利用生活课程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我们学校的种植园里有很多本节课的课程资源,我在上课时将学生带到种植园,让学生自己拔出某种植物,观察其根的特点,并让小组通过谈论形成一致意见。在课堂上交流时拿着刚才自己拔出的植物的根,边展示边讲解其特点,使学生轻松理解了根的分类。尤其是对香菜的直根,大葱的须根等进行深层次的实验,得知根具有吸收营养、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查询,对生活中植物的根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尤其是对那些特殊的根,如气生根、储藏根、寄生根等,通过网络查询,弄清了它们的特点和功能。这样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提高了科学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综合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率

我们知道,很多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不是短时间能看得见的,有的实验内容需要几天或者是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样,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一课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到实验现象或者是实验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辅助实验教学。课前对全程实验进行录制,实验过程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操作。通过专用软件进行编辑形成科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大大节省了课堂上实验过程的等待时间,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能够全面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比如,在进行“小苗的诞生”的教学中,一般种子萌发的时间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成,如大豆、小麦、水稻等。还有一些多种子的萌发需要更长时间,如猪笼草、栗子等种子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节课要做完“小苗的诞生”全过程是不可能的。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家庭DV摄制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小苗诞生的过程,每一天的情况都用视频记录下来,上课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每一阶段的情况。这样教学大大优化了课堂时间,将课内外的知识进行了有机的融合,综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再如,在进行“动物的食物”的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喜欢看电影的特点,课上为学生出示动物世界的视频画面。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察,了解了很多身边没有的动物的进食特点。在丰富知识视野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系统、更全面,能综合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三、为学生搭建自主创新学习平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评价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这就说明科学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我们科学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大局出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大胆放手,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自主创新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索,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从中发现问题,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在进行“传热比赛”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上的几种方法进行实验探究,还要动员学生在家进行实验探索,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很多学生在课上汇报时,说出了自己的创新做法。有的学生自制了“传热比赛”学具,利用身边的金属、豆子等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收到很好的实验效果。这样教学,教师为学生搭建很好的自主创新学习平台,将教材上的知识搬到生活中来,将课堂进行有效延伸,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创新实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离不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需要教师加强课程研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体进行模式创新,方法创新,思路创新,力求打造务实高效的科学课堂,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实现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从而综合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技能,全面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作者:李宝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丁庄子完全小学

新课程论文: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师教学论文

一、教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变化的态度分析

18.75%的教师完全赞成,75%的教师基本赞成,6.25%的教师很不赞成。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课程的教材变化相对于以前来说,还是比较大的。教师面对新课程教材的变化,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面对这种变化虽然人进入了新课程,但是在心里面并没有完全进入新课程,对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抵制心理,对新课程持有消极的心态。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是被赶着上台,有着极不情愿的心态。但是,认可总需要一个过程,而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教学钻研,教师对此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基本都能赞成此项变化。

二、进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分析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43.75%的教师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经常与学生一起讨论的教学方式,50%的教师采用以小组讨论为主,经常参与、指导的教学方式,62.5%的教师采用以网络环境下教学为主,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还有31.25%的教师仍采用以讲为主,有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81.25%的教师能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学、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的方式教学,但仍有75%的教师采用讲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62.5%和31.25%的教师分别通过多启发和思考问题的时间的方式以达到目的。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以来,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还是有很大的转变,不断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方式,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采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不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领的这一教学理念。然而我们也不难看出教师讲授的教学行为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落实不够彻底。

令人欣喜的是绝大多数教师还是在不断地探索、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学、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等教学方式也被教师们经常使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这是我们所有教师都认可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将成为教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们正在努力地采用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创造动手时间的机会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动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设法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的重要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合理发挥,有利于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进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在思想和认识上发生的变化分析

进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一段时间后,有43.7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31.2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行为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12.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师生关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12.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学习意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发生这种改变的教师所占的比例还是偏低,不足以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并且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还是比较淡薄,跟不上形势的需求。而最致命的在于忽略了师生关系的培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效果的体现。但是理念改变了以后,慢慢地便会成为行为的一种指导力量,促使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也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处于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必然会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

四、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施中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

在学生实验技能培养中,有31.25%教师认为学校实验条件所限,难以达到要求,有43.75%的教师反映出教学时间紧张,挤掉了部分实验时间,有18.75%的教师做到了基本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实验教学,只有6.25%的教师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并且感觉教学效果好。在课外探究活动方面,有25%的教师因为没有时间所以从未组织过,有62.50%的教师每学年组织1~2次,有12.5%的教师每学年组织3~4次,而经常进行探究活动的为0.0%。在组织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有75.00%的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上有困难,有43.75%的教师是因为教学方法的欠缺的原因,有50.00%的教师觉得在组织学生和调控过程方面有困难,有25.00%的教师觉得自己知识面较窄,综合能力不够。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由于学校实验条件所限、有的教师研究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探究性教学方案,却因为实验仪器的不足最终得不到实施。由于教学时间紧张、挤掉了部分实验时间等原因使得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情况非常令人担忧。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存在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和调控过程以及综合知识不足等困难。所以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涉及到专题性的实验探究、设计探究、调查探究等。课堂上的探究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多样,同时也发现某些学校的探究性教学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五、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分析

在新课改实施的两年中,有31.25%的教师认为新课改进行顺利,自己在教学的理念、方法、行为有很大改变,有68.75%的教师认为与以往相比有所改进,但距新课标要求甚远。在新课改落实中主要有以下一些难点,有12.5%教师觉得新课改的宣传力度不够,有37.5%教师认为培训不到位,有50.00%教师认为教育观念更新慢,而87.50%的教师觉得受高考制约的影响较大。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教育方式、学习行为的变化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75.00%的教师觉得压力很大,只有25.00%的教师觉得略感压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的困难,例如教师所感受到的压力、对新课改的目标和任务的认识不足、课程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缓慢、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不够、教师培训不到位等原因是影响新课程改革和落实的主要原因。同时我们也看到新课程的具体实施缺乏可参考的模式,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的实施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比较迷茫。

作者:潘殿魁 闫丽丽 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新课程论文:新课程教师教学论文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充当“帮助和引导”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只能是被动地进行学习,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新课程的教学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充当“帮助和引导”的角色,即充当传道者的角色、智能开发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朋友角色和探究者的角色。

教师只有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搞好“教学反思”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善于探索,一个是善于反思。换句话说,反思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长。注意培养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这点是教师尤为要注意的,重中之重是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积极养成“教学反思”的职业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优秀因素。新课程特别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总之,重视并搞好“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这也是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与其他教师的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重点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共同辅助,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师要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和教育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对于其他教师的教学也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在工作中,主动寻求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十分重要。记住:我们的工作紧密相连,互为一体,相互促进,不可缺一,这样才能取得共同的进步,让教学任务取得更加完美的胜利。尊重和互帮互助历来就是中华民族千年留下来的传统美德,而在教育这份使命中,具有更加神圣的作用,只有将上述的观点做到位,才能将教学任务不辱使命地完成。

作者:刘衍勇 单位:贵州省晴隆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