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6 09:15: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安全工程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构建“大工程+大安全+专业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认证标准中有详细的课程设置要求,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30多年的办学经验,调整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置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本科工程教育基础课程要求设置,课程设置体现“大工程观”,要求学生既具备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形成对宏大或复杂工程的系统视野;又能从多学科的视角审视,同时还有具备人文情怀和工程组织素养。安全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仅涉及力学、电学、化学等诸多自然科学,还涉及到法律、人文、保险、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要全面、系统的认识、诊断、评估现代大工程、复杂巨系统的安全问题,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储备。依托江苏大学完整的学科门类,共开设了哲学、数学、外语、计算机、化学、力学、电学、人文、经管、艺术四十多门必修、选修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必修课程体系体现“大安全观”,主要学习解决各行业、各类组织共性安全问题所用的科学理论方法、管理手段、工程技术,如安全管理学、安全与环境法学、安全学基础、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职业卫生学、防火防爆技术、设备安全技术等,以适应广阔就业市场的需求,为改善各行业在生产、服务等各项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水平服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按照“行业引导专业、专业服务行业”的专业方向,依据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专业的学科优势、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课程,着力打造安全管理与检测控制技术、危险有害源防治与职业健康、环保技术与设备设施三个教学模块。学生按照模块选课,既能满足同学不同的学习兴趣,又能实现对行业安全问题的覆盖。
2打造多层次、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从事安全生产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使学生了解生产工作实际,理解理论知识,形成职业能力。因此,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中特别强调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安全工程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联系合作,加大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形成了多层级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学科基础实践、专业课实验、专业实践;多平台实践场所,包含学院实验中心、校级工程训练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四点:
(1)依托学院实验中心,加强专业课实验建设。本院实验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投入,已建成工业通风除尘实验室、安全检测实验室、电气安全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噪声控制实验室、大型仪器分析室,拥有各类实验仪器300余套。实验内容从预先设定好内容的演示性实验,逐步向开放性实验过渡,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让学生将课程知识点转化为实际能力。
(2)提升课程设计水平,课程设计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设计的内容基于企业的安全生产需求,经过教师的升华提炼,变“满堂灌”为“用中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在培养环节,共安排了5个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设计,分别是危化品与电气安全技术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备安全技术课程设计、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设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设计内容都与具体的生产现场相关,有若干可选方案,学生必须经过思考,独立完成。
(3)充分利用好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资源,做好学科基础实践工作,提高金工实习、工业系统认识实习质量。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工程认识、基础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训练、综合与创新训练4个训练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与设计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4)重点打造优秀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将教师的科研、学生实习、工厂的生产三者关系理顺,提高实习的成效,协调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关系,发展加深学生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企业量身打造合适的工程技术人员。
3构建本科生实践创新计划
目前,江苏大学校教学处、团委、学工处、学院开展了多项实践、科研活动,但同学有效参与这项活动、获得实践创新能力的效果不明显。探索将学生各项课外的学习、实践活动整合形成“本科生创新计划”,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综合素质提升计划、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实践基地实习计划五方面内容,并建立运行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个子计划由若干项目、活动组成,具体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活动,包括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发明专利申请、开放性实验训练等活动;科技竞赛计划主要是组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建模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其他各类学科竞赛等;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主要是参加人文社科类讲座、文体活动、学校的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各类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活动;实践基地实习计划主要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去制定的实习基地参与工作实践,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或完成有一定认识水平的实习报告。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按“总体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实行项目负责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该计划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每学期滚动开设,做到四年不断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和特长选择相关项目及其修读时间。为保证实践创新计划的有效开展,建立一套运行管理体系,保证创新学习计划有效实施。由学院牵头,负责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的实施,将学院现行的导师制、优生优培制、团委、学工办等社会实践相关的规定整合,制定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各分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和细则。将上述五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创新学分”形式纳入培养方案中。
4结束语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优秀能力,通过专业认证这个抓手,梳理并规范了人才的培养环节,发现了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密切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际需求的关系,促进专业进一步办出特色和优势。下一步安全工程系将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果,积极申请本科专业认证,并争取早日通过。
作者:朱方 吕保和 刘宏 单位: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一、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及实验课程设置概况
1.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目前全国高校设置的安全工程专业方向覆盖了矿业、化工、核工业、交通、能源、土木、经济等各个领域,专业培养方向一般都与高校的行业背景紧密相关。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当前一个相对成熟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在各高校之间被广泛采用,即把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特色专业课。前者通常包括“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电子电工学”“可靠性工程”“燃烧爆炸学”“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法规”等课程;后者一般以该校所依托的行业背景、学科优势和就业方向为依据,设置以应用为主的特色课程。如南华大学以核安全为特色开设了“核电安全工程”“核与辐射防护”“原子核物理”等课程;以建筑安全为特色开设了“建筑安全”“建筑消防技术”“基坑与土力学”“建筑材料”等课程;同时考虑学生就业,还开设了“起重机械安全”“压力容器安全”“电气安全”“职业卫生与安全”等课程。
2.实验课程设置概况
通过调研、文献查阅以及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发现目前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主要由四种类型构成,即公共基础实验课(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专业基础实验课(工程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实验、电子电工实验)、专业通用实验课(安全监测与监控实验、安全人机实验、防火防爆实验、电气安全实验、机械安全实验)以及专业特色实验课(矿井通风实验、岩石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工艺实验、人因失误实验、建筑消防实验、辐射剂量测量实验、交通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实验)。
二、专业特色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的调查以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发现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公共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基础实验课的教学都已形成规范化的体系,有系统性的教学方案、教材、考核体系等,但是专业特色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材不规范
目前由于各个高校所依托的行业背景以及优势学科不同,还没有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出版的且系统性较强的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材,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使用的实验教材大部分是由理论课教师自行编写,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实验项目受限
安全工程专业一般牵涉到燃烧爆炸、有毒有害等方面的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的开设往往受制于实验室的场地条件,同时也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和危险性,从学生安全方面考虑,很多高校也都刻意避免开设以上实验项目。为满足必要的实验课时,多以模型参观和演示性实验代替。
(2)实验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探索性
实验项目大多是采用相关仪器直接进行系统中物理化学参数的检测,如可燃液体闪点燃点的测定、粉尘含量的测定等,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偏少,导致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除此之外,验证性实验步骤的编写过于详细,类似于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学生可以按照实验教材上的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这种实验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抑制了其对实验课的兴趣,导致学生心理上抵触实验课。
2.实验教学开展效果不佳
(1)实验教学计划不科学
理论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来安排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内容,没有同其他专业教师从专业培养计划的层面上去共同商讨实验项目的设置问题,使得各个实验项目在实验内容上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2)实验教学考核标准不合理
在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实验课都是与理论课共同组成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例如:一门2个学分的专业课程总计32个课时,一般理论课占28个课时,而实验课只占4个课时,实验课没有独立的考核机制,其成绩以作业的形式作为专业课程的平时成绩折算计入总分,导致学生主观上不重视。教师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完全依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而实验报告的参考性比考试显然要低很多,学生相互之间存在抄报告的现象。
3.实验室建设管理不当
(1)实验室建设定位不清晰
很多高校对于实验室的建设没有合理的规划,实验室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经费一般的非重点高校,实验设备的配置是一个“添砖加瓦”的过程。实验室建设若没有长远规划,没有统一的思路,势必造成采购实验设备时没有针对性,所购置的仪器设备不成体系。导致很多综合设计性实验没有办法开展,而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2)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
同时,很多实验室课程由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共同完成,两者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实验管理存在盲区。
(3)仪器设备管理不当
随着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也在逐年增加,很多高校只管购买仪器,而不管仪器的维护,对仪器设备也没有实行档案化管理,导致设备重复购置,保修期内的设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同时大部分高校对大型仪器设备没有设置共享平台,导致其利用率较低,造成设备闲置浪费。
4.实验队伍结构配置不合理
很多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存在偏见,主观上认为专业教师比实验技术人员重要,造成实验技术人员在高校中的地位低,在实验室工作缺少荣誉感,这主要体现在晋升职称以及人才配置方面。在很多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允许晋升的最高职称是高级实验师,类似于副教授,同时在人员配置方面,往往将年龄较大、学历较低或者职称较低的人员安排在实验室,从而导致实验室师资队伍不稳定,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同时导致实验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5.实验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在很多高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科建设经费少,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实验仪器设备。一方面,安全工程作为一门工程应用性强的交叉学科,很多实验的开展需要比较先进的进口仪器,比如便携式α、β气溶胶监测仪,测氡仪等,这类仪器一般价格较高,若没有资金购买仪器则相应的实验课没有办法开展;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不足,很多实验仪器的台套数不够,因此实验时,分组数少,每一组学生的人数过多,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因个体而异,有些学生根本不动手实验,等到同组同学的实验做完以后,直接照抄实验结果,其实验能力没有得到任何提高,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效果。
三、专业特色实验课程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1.加强实验课题体系建设
实验项目是实验教学的载体,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应由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以及综合设计性实验有机构成,其中以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以演示性实验为辅。综合设计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考虑到目前国内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现状,综合设计性实验数的比重应适当提高。在开发设计实验项目时,可以由教研室牵头,集合各门理论课的师资力量,充分考虑相关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在整个专业的层面上进行宏观设计,尽量让实验题目能够涉及几门课程的知识,增强其综合性。
2.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验课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目前很多高校都把实验当做理论课的一部分,实验成绩类似于课堂作业成绩,直接作为理论课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理论课总分,且所占比例很少。这不仅降低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鉴于此,针对专业特色实验,各高校应该设置独立的实验课时和实验学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包括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实验创新等全方面考核的成绩考核体系。
3.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的配置,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层次、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室的规划发展进行统筹考虑,科学定编,采用公开招聘、平等竞争等措施,建设一支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以及知识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此外,学校人事部门还必须根据实验室的发展制定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内部自我提升与外出培训相结合的能力提高机制,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奖励制度和年度绩效考评标准以及职称晋升制度等队伍建设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激发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实验室建设主要是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建设。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就是资金投入问题,只有保证了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保障实验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近年来,教育部通过“特色专业”“卓越计划”“综合试点改革”等项目向高校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将国家下拨的专项经费科学合理地用于实验室建设;另外,高校应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措施,加强同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资金充足、理论水平相对缺乏的特点,采取“企业出钱,高校出力”的方式,与企业共建实验室,以此提高实验室的硬件水平。部分高校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如重庆大学与美国利宝集团共建重庆大学利宝互助职业安全研究生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与神华集团、中煤科工集团等单位共同建设实验室、研发及现场实践基地。
四、结论
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一样,是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不可缺少的部分,实验教学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专业特色实验课程教学不能依附于理论课,而要设置独立的实验课时和实验学分,以此提高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责任心和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专业特色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应着重从硬件(足够的资金投入)和软件(包括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队伍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管理)两方面提高。
作者:谢超 叶勇军 王淑云 李向阳 蒋复量 单位: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
1根据专业课特点确定学习课程顺序
对于具体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讲,由于专业不同,其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不同的。当然很难有一本课程能够满足某个专业要求。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很多相关课程知识。而专业课课程学习顺序应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只有合理地选择学习课程的顺序,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不可拔苗助长。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主要专业课有《矿井瓦斯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煤矿安全规程》等等。从各专业课内容来看,专业课授课的先后顺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假如,首先开设煤矿安全规程,然后再开设《矿井瓦斯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等课程,其教学肯定不会很理想。因为我们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课程内容可知,其内容主要包括煤矿生产过程中怎样避免各大灾害对人类和生产的威胁。而规程的每一条都是总结事故的经验编写而成的。是用鲜血的代价换来的。《煤矿安全规程》是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综合应用,要想将专业课内容综合运用,必须将各个专业课程学好,这样才能做到综合应用。如:瓦斯是什么?怎样生成的?为什么会发生煤与瓦斯突出?这些都没有弄清楚。试问怎能制定出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各项措施呢?
2专业课理论教学应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存在很大差异,中学主要是基础理论教育和应试教育,而大学生所学知识是为日后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归根结底是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决定了专业课理论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介绍给学生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让学生们了解教师的科研内容研究方向,同时为学生搭起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桥梁,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兴趣,无疑对专业课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如在《煤矿安全规程》学习关于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规定时,教师授课的重点应该是各条防突规定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规定。这就需要分析大量现场事故案例,事故案例分析生动逼真,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所学专业知识产生了亲近感,产生了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有了兴趣就能更好地学好专业课,从而提高了专业课教学质量。从目前的学生特点来看,很多专业的大学生都没有在厂矿实习的经历,在专业研究方面缺少实践经验,以至于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不透彻。学校如果在讲授理论知识前,组织学生到厂房或车间实地参观学习,让他们带着学习任务到一线生产去体验工作环境,在实践过程中,针对理论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从而透彻理解各种理论性的概念和学说。回归课堂后再继续学习一整套理论知识,学习效率和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改善。这也是各高校设置大学生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目的所在。
3注重教师自身专业修养
不同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教育智慧、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科院校应该秉承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建立每个教师师德档案,制定师德管理办法,把师德表现同行政奖惩、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竞争上岗等挂钩。另外,作为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修养,要利用各自差异这种资源优势加强交流,激活教学智慧,积极探索教育内容、方法、先进教育理念崭新的呈现方式。要懂得运用教课技巧,不断提高教课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专业学习,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掌握行业动态,力求为学生传达行业前沿的技术和理念。
4教学反思摸索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伴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普及,专业课教师的创造性和教学能力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捕捉、活化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赋予实践意义。专业课教师应寻找有效途径达到授课目的。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授课方法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自己讲授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全面反思,寻求最好的方法将专业知识在轻松的氛围中传授给学生。反复思考具体知识点相关扩散知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深厚地积淀专业发展的理论和经验,才能使自己根基更稳,从而加强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如在《煤矿安全规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分别解释各规定的依据,若教师在授课时不断反思:怎样恰当地引出这些依据?怎样达到趣味学习知识的目的?这也许就是教师能否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不断反思才能真正把握制定规程时的真正的用意。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既使学生充分掌握规定的依据和意义又使得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作为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就应该以教育为本,时刻钻研如何改进教学质量以提高本科生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只要我们注重自身的专业修养,深入研究探索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学活动。热爱自己的专业和事业,将教学作为一项平生最重要而又最光荣的工作来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勤学苦练,相信一定能使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为科技腾飞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作者:胡祖祥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摘要:核安全工程是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南华大学是目前唯一获批该专业(方向)招生的高校。文章对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核安全领域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安全工程;人才培养;高校
2010年,南华大学发挥自身几十年为我国核工业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的优势和特色,凭借扎实的专业建设基础,积极申报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并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置。2010年即从新生中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转入一个自然班开始培养工作,该专业2011年获批湖南省特色建设本科专业,2012年获批湖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后,原“核安全工程”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调整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2013年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南华大学以“核安全工程(专业方向)”继续招收本科学生,也是迄今唯一批准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阐述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以期为核安全领域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考
随着我国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核能作为一种几乎是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我国核电建设的安全、高效发展,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局已在国内实施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制度。为了适应核安全人才的强大的需求现状,南华大学于2007年率先在安全工程专业下设置了核电安全工程和铀矿冶安全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并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为了制定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团队首先以需求为导向,先后调研了中核福清核电站、中核三门核电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二二厂)、中核锦原铀业有限公司等十多个核工业企事业单位,获得了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秦山核电有限公司、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信函回执反馈意见,并利用南华大学为中核集团开办的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班学生来校学习的机会,分企业类别(核电企业、研究院所、铀矿冶企业、核燃料加工企业、核废物处理企业等)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意见与建议。同时,组织南华大学相关专业(特别是核类专业)教师多次研讨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以“核安全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宗旨,主要参照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和《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知识要求,根据“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进行了两次修改。
二、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各个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服务对象所确定对所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培养目标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满足国家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核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素质,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核与辐射安全、安全应急管理和职业健康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专门从事核安全与辐射防护工程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工程技术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专业培养目标,南华大学提出了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工程专业基础、人文社科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安全科学和核物理基础理论、核与辐射安全工程技术及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课程,接受校内外实践环节、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基本训练,具备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具备服务于核工业各个领域的核与辐射安全研究、设计与监管的技能,并具有在核与辐射安全行政管理、核环境与核安全中介等机构中工作的能力。
三、核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在体现核工业对核安全工程师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核安全综合知识、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核安全案例分析、核安全专业实务四大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建立适应核安全工程领域专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教学和第二课堂,共计183学分。优秀知识领域有工程理化基础、原子核物理、安全人机工程、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应急管理及其系统方法、核与辐射安全。优秀课程包括“原子核物理”、“安全学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核与辐射安全”、“防火防爆技术”、“安全检测及监控技术”、“核电安全工程”、“核通风与空气净化”、“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工程”、“铀矿开采安全技术”。实践性教学环节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核安全设施课程设计、辐射防护课程设计、核通风与防护课程设计、防火防爆课程设计。第二课堂包括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社会调查报告、各类竞赛活动获奖、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全校性的素质选修课程等。
四、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学校合并前的原中南工学院和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隶属于原核工业部,有多年从事核工程与核技术、铀矿开采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积累;学校现有核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采矿工程、放射医学等多个涉核专业。核类学科专业建设为我校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围绕组建“核电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和“铀矿冶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两个优秀教学团队开展工作。教学团队成员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实习基地研究人员或工程师组成。对校内教师鼓励中青年骨干去企业锻炼或攻读博士学位及出国进修学习,派出年轻教师参加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培训和考试,重视“传帮带”“、老带新”的措施落实到位。校外教师,我们主要聘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既是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有时也被请进校园课堂给学生讲课。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核安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
专业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是:充分利用学校相关专业的已有资源,重点建设特色实验项目。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建有辐射安全监测实验室、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实验室、核应急救援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有:用于核环境安全监测分析的EQF3220结合态/未结合态氡子体及氡/钍测量仪、用于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实验的粒子图像速度分析系统(PIV)、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以及正在建设的环境模拟风洞实验室。
六、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2]。核安全工程实习基地建设时采用两条途径,一是充分利用南华大学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学校已有的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南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十二五”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研究生实践中心”和“核测控与核安全防护基地”,都已经成为了核安全工程的实习基地。另一条途径是新建校外基地。由于核安全工程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为此,我们以国家核电产业链为导向,补充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中核通辽铀业有限公司、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中核四四有限公司、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我们与这些基地间采取顶班替岗、校企科研协同、为企业选拔后备人才等多种互惠的合作模式,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些基地在满足了学生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和毕业实习2周的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还在开展部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基地完成的教学改革。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是目前唯一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没有现存的参照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还需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知识点要求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也希望各相关用人单位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作者:刘迎云 蒋复量 王淑云 单位:南华大学
一、建筑安全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般开设建筑安全课程的专业均为工程类专业,如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分属不同院系,前期基础课程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对于建筑安全中尤为重要的力学基本理论、机械原理掌握程度不一。此外,高等数学和建筑材料等知识对于理解课程内容也必不可少,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是个不小的难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能够尽可能多地树立知识框架,丰富知识储备,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这就对新形势下的建筑安全课程教学带来了多方面挑战。建筑的安全性是贯穿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的最基本要求,而在建筑安全的课堂上,一般教师仅仅是讲解相关概念、规范要求和少许案例,学生往往把它当成是建筑规范的科普课,认为上课与自己看书了解相关规范并无太大差异,不足以引起学生对建筑安全的重视,如此开设建筑安全还有何意义可言?建筑安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并没有得到其在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应有的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安全的内在机理,变被动填塞为主动思索,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不了解安全设计的内在机理,安全就无从谈起。达不到安全要求,又谈何功能、造型、空间布局呢?安全是一切的前提与基础!如何将建筑安全知识内容讲深、讲透,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并能够活学活用是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讲课、答疑,批改作业,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理念与授课方式如果没有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很难恰当地安排课程内容,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突出,使教学效果受到限制,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建筑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
不同专业对安全的要求广度、深度不同,建筑安全课程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内容统筹,教学内容上要有所侧重。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尤其应该体现本质安全化的时代要求。在教学伊始,就要针对专业基础及专业特点,确定需要详细讲解的知识点。既要保证知识覆盖面广,又要保证学生听得懂、想得通、学得会、记得牢。将现有教学内容与之前学过的力学、材料学、机械学等原理结合,重点在于联系工程实际,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其更加合理和系统,实现重点突出、结构明晰、层次分明、原理透彻的目标。建筑安全涉及多学科知识,不仅要讲清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应针对专业特色结合典型案例把重点分析讲解清楚,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相关联的章节应该进行重新组织,使其前后呼应,关联学习。如可以在脚手架工程中介绍结构计算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的了解工程结构到力学模型的简化过程,明确结构力学在脚手架安装中的任务及其与工程结构设计、管理等方面的联系。又比如在高处作业中联系脚手架工程相关规定和搭建要求,明确脚手架项目施工安全中的保障措施与高处作业需求之间的联系,如栏杆、挡脚板设置的必要性。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定位于培养专业安全管理人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精简公式推导过程,简化枯燥的数值运算,着重阐明公式中物理符号的意义及其应用,定量计算和定性判断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事故实例分析,判定事先预防部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规范的要求。
2.教学方式的发展创新。
传统课堂授课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单一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往往容易走神分心。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形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案例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必要的学习方式,可使学生从感性上加深对安全危害的认识,同时也是一种增强安全重要性潜意识的有效手段。灾难往往不是只由一个原因导致的,很多时候灾难的发生是几方面的缺陷共同导致的。如一名建筑工人从外脚手架第三层摔下来的事故,可结合脚手架工程的栏杆防护、高处作业安全带的使用、安监人员的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去分析诊断生产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能,并从学生的角度尝试提出预防和控制的方法。这样一来,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的综合把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在了解了建筑安全设计相关内容之后,可将学生分组讨论同一事故案例并给出整改建议,由于关注点的不同及思维的局限性,可以再让几个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自身安全设计方面的反思,更直观地指出对方小组整改方案的优缺点。这种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讨论和互评活动,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建筑安全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更自主、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教学手段应多样化,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传统教学不容易讲述清楚的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教于乐。如对于垂直运输机械中自升式塔吊的“长高”问题,以前教学中只是演示一组塔吊组装的静态图片配合讲解,学生看完后仍然不清楚究竟是如何升高的,抬升时支撑方式如何实现,在这些细节方面,很难用照片表述清楚。现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塔吊组装抬升方式用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边播放边讲解,并对细节处放大突出,使学生对于塔吊长高的全过程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样我们借助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有图形,有声音,有录像,书本上苍白复杂的结构示意图可通过制作动画变得直观形象,弥补了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建筑安全中相关机械设备原理。
3.科技兴安的时代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安全发展到当代,对于安全的需求到了本质安全化的阶段,在安全认识上取得了一大进步,要求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引导学生树立以科技手段增强建筑安全的理念,如加强新型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新型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研究,减少设备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加大建筑现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促进建筑业由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科技创新型的转变,减少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安全事故。充分利用远程监控技术,为施工安全监管提高效率和提供方便。从学生教育入手,利用图片、视频、事故、案例作对比,将科技的重要作用牢牢烙印在学生心里,积极创造和争取各种有利条件,不断改善建筑安全施工条件和人员结构,提高行业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安全科技专业队伍。
三、结语
《建筑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专业课,在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授课过程中融入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兴安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成为真正合格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作者:侯建华李倩刘雯雯杜云海王志单位:郑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摘要: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异同,对中外不同名称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领域间对应关系的分析表明,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称为公共健康的学科,我国的安全工程与西方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学科分别在宽泛和具体的意义上基本对应,相应的学历教育方案具有可比性。以此为据,运用案例比较研究了安全工程与职业安全健康学科专业学历教育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多方面差别,分析了通过改善学历教育方案、加强职业安全培训途径来提高我国安全管理水平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安全学科;教育方案;中西对比;安全管理
劳动安全作为我国惯用的劳动保护一词的代名词已经使用多年。近年来,职业安全健康(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OHS,我国有时叫职业安全卫生)又耳熟能详。但是职业安全健康的学科内涵,目前有许多不同理解,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我国高等学校1990年以来,新兴的专业安全工程与职业安全健康专业的联系日益增多,很有必要将其混淆之处加以澄清。这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职业安全水平、国家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安全工程专业在我国正经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但应该看到,这个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育方案还不是那么成熟,学校招生、学生就业、社会人才需求等诸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协调因素。笔者通过中外案例对比研究,阐述了一些个人观点,供业界人士讨论。
2学科对应关系比较研究
2.1学科分类概述
英联邦国家(这里主要指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下同)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学科分类与我国有所不同。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本科招生学科分为11个学科门类,每个学科门类下设类,类下设学科,学科数量多达数百个;在1997年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将研究生招生专业分为12个一级学科,其下的二级学科数量也多达数百个,学科分类十分详尽具体。
而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学科分类一般只设大类(类似于我国本科招生目录中的学科门类和研究生招生目录中的一级学科),大学中一般按学科大类设学院(Faculty),有文学艺术及社会科学、理学、工程学、经济管理学、医学、农业与园艺学、法学等10个左右学院。如果某个学科具有较大优势和规模则可能设有专门学院。学院根据师资、社会人才需求、课程需求状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Program)或开展科学研究。教学方案设置灵活,且比较准确地反映业界人才需求趋势。
2.2公共健康与安全科学技术
在西方国家有一个研究领域名为公共健康(PublicHealth),它依关系密切程度分别是管理学(劳动关系、生产经营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学(人机工程学、行业安全工程)、医学(职业病)、社会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公共健康学科在不同大学中可能分布在管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学科大类)等,也可能独立于上述相关学院直接设置在大学首脑管理之下的研究中心或教学单位。
公共健康研究领域的内涵为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安全健康、老龄人口健康、儿童安全健康、体育娱乐活动与设施中的安全健康问题及交通安全、灾害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对象大体可概括为人类活动(广义生存活动,包括娱乐、休闲)中的安全、健康相关因素与损失控制。
我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1992)中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活动(广义)的负效应(依重要程度分别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效率降低等)问题。研究各种负效应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与损失控制策略。当然预防与损失控制策略包括管理、工程、医学、心理学等多种手段。
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安全科学技术和公共健康学科领域的内涵大部分是相同的(见下图)。
2.3职业安全健康与安全工程
在英联邦国家和美国,职业安全健康是公共健康学科领域的一部分,相当于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它研究组织及其成员在职业活动中的安全、健康、财产损失、效率影响等问题,也可以通俗地说主要解决企事业单位职业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健康与财产损失问题。我国教育部的安全工程或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研究内容是安全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尽管在各种学科分类中并未指明这一点。从名称来看,安全工程学科以人类活动中各种负效应的预防与损失控制策略的工程解决为研究对象,但就目前发展实际来说,研究范围基本限于职业活动,而解决方案却不限于工程解决(因此,可以说“安全工程”这个专业名称不能恰当反应目前这个专业领域的研究内
容;如果称为“安全科学技术”则更为贴切,内涵范围也更广泛一些;尽管如此,笔者仍沿用“安全工程”一词)。所以,我国的“安全工程”和西方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学科(以下为叙述方便统称二者为“安全学科”)的内涵基本一致,都是以组织为研究边界,以职业活动为研究对象,他们是基本对应的。因此,专业学历教育方案(主要是课程设置方案)具有可比性,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这正是笔者的研究基础。
3程设置方案研究
据前阐述,安全学科是一个管理学、理学与工程学、心理学及医学的交叉学科,所以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均是必须的,但课程类别比例在中外专业教育方案中差别巨大。笔者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我国的安全学科专业学历教育方案作了对比研究。
3.1研究案例选取
研究英联帮国家的安全学科学历教育方案可以发现,由于历史渊源,它们具有基本一致的特点,因此,选取案例时只取1所英国大学(GreenwichUniversity)、3所澳大利亚大学(EdithCowanUniversity,UniversityOfCentralQueensland,CurtinUniversity)的案例。美国与英联邦国家的情形稍有差别,选取2所大学(1ndianaUniversityOfPennsylvania,WestVirginiaUniversity)的方案作为案例。中国的方案较易获取,且各校方案差别很大,尤其是优秀课程设置各校有明显差别,故选取5所大学的方案进行比较研究。
3.2优秀课程类别
观察所有选取案例发现,安全学科学历教育方案中的优秀课程可以分为4类,即通用于各行业的安全科学方法论类、工程技术类、医学类和心理学类。各类课程比例如表1所示。
3.3比较分析
分析选取案例的具体方案,可以得到如下认识
(1)课程设置基本思想不同
我国安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思想是设置广泛的(或有侧重的)工程背景课、工程安全课程,设置少量安全科学方法论课程,设置极少量(或不设置)医学、心理学类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或有侧重地掌握各种工程技术及相应的安全技术,加上少量安全科学通用知识,以便主要用工程技术、次要用管理手段解决安全问题。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
而西方国家在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是设置大量的通用安全科学课程,以便解决各个行业中具有共性的安全健康问题,设置少量行业(不只是工业,还有农业、教育、运输业等)背景课及行业安全课程,辅之以一定比例的医学、心理学类课程,使学生重点掌握通用安全科学技术方法知识,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各个职业领域的安全管理人才。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不同
英、美国家的方案中以管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心理学等为职业安全学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有时辅以少量工程基础课程。我国的方案以力学、电学、各类工程学为专业基础课。
(3)生源和获取作为专业课基础的必要知识的途径不同
我国安全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刚刚完成12年基础教育的应届毕业生,知识连贯性好,但缺乏社会与工作经验,获取专业知识之前,他们在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学习设置稳定的工学基础课程获取基础知识。这些基础课除数学以外基本上是按安全健康事故发生的能量诱因设置的,如力学(机械能)、热学(热能)、辐射(辐射能)、电学(电能)、化学(化学能)等。能量的释放是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管理是根本原因。
西方国家安全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有工作经验或受过其他专业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他们获取基础知识有多种途径,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对人文、社会、心理、经济活动有较好的理解,对解决安全健康问题有较多的经验,这对学习专业课十分有利。
(4)课程稳定性、通用性不同
英联邦国家的方案在各大学之间变化不大,比较稳定,通用程度高,但工程技术性较弱。安全工程专业在我国开始的时间较短,教学方案在各校之间变化较大,还很不稳定。如研究的我国5个教学方案中只有一个方案中设置了急救技术课,只有一个方案中设置了组织行为学课程,只有一个方案侧重化工行业安全等。类似这种“一”的问题还有很多,说明我国具有相同专业的大学间还需要加强交流。由于我国的方案目标是培养工学学位,而工学有多个领域,教学方案必然有所侧重,所以通用性较差是明显的。美国教学方案的课程稳定性居于英联邦国家和中国之间。
(5)课程重点不同
方案对比还可以知道,在安全专业的教学中,英联邦国家重视安全管理,美国重视技术方面的工业卫生问题,中国重视安全问题的工程解决手段。
(6)课程范围不同
我国方案中的课程普遍没有涉及西方国家中常见的劳动关系(1ndustrialRelations)问题。劳动关系实际上是雇主(或行业协会)、雇员(或工会)、政府三方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个关系对改善雇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这也是职业安全健康学科与管理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有些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立法是三方协商的结果,也规定了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我国方案中还对一些公共安全课程有所涉及,如道路安全、车辆安全、大气环境等,而英、美国家方案中的课程内容基本限于职业活动。
(7)研究生培养方案方面的差别
所研究的方案中,英、美国家安全学科研究生学习的课程同大学课程内容深度差别不大,广度大不相同,研究工作内容当然更是不同。我国方案中研究生和本科的课程是严格分开的,课程深度循序渐进。
(8)课程方案的影响因素不同
课程设置方案与所在学院、大学的师资力量有关,我国许多安全工程专业设置在资源工程、环境工程及其他工程学院内,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教学方案中通用课程的比例。此外,英美国家在制定课程方案时常常听取工业界的意见,对学生就业极为有利。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六级安全中,高等教育层次准确地对应着工业界相应的安全职位。我国安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机制尚在建立和形成之中,但目前很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虽重视安全,但工业界的认识还跟不上,所以安全专业岗位在招聘市场上十分少见。
3.4案例研究评述
笔者在研究中选取的案例,尤其是英、美国家的案例还十分有限,得到的研究结论是比较粗略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得到教学方案间的定量可比关系。尽管如此,案例比较研究仍然显示了中外安全学科学历教育方案的明显差别。希望这个研究能对我国的专业教育方案建设有参考价值。此外,对教学方案差别的分析都是客观认识,笔者也并没有给出评论,目的在于提供真实资料。
4结束语
曾有文献指出我国安全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落后40年“,此观点虽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有一定普遍性。笔者认为安全管理水平与安全专业教育方案不无关系。目前我国从事安全管理的骨干人才基本上是1990年以前大学毕业的,而那时我国安全学科的专业教育几乎还没有开始,且在目前教育方案中,通用安全科学方法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又很不充分。
纵观发达国家的安全专业教育方案,安全科学方法论的教学远远多于工程技术教学内容,对安全管理水平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在目前的专业教育方案中加强安全科学方法论(俗称“大安全”)教学对提高我国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安全方法论职业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安全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科学领域,工程技术手段仅是一个方面。所以结合我国国情,有选择地吸收西方经验是有益的。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存在的问题;结合最近2年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践,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改革的对策和思路。初步的实践结果表明,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蒋复量(1978-),男,湖南永州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向阳(1962-),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0-205)、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192)、南华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XJG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69-0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十分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或研究的综合性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检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使学生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组织纪律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教育部对高校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也高度重视,曾下文明确要求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并将其纳入本科教学评估的范围之内;[1]而在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中对毕业设计(论文)也有专门的规定。[2-4]
一、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概况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初始规模为每年45人左右;从2007年开始每年招3个班,规模为120人左右。为适应我国核能开发战略,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高效发展培养合格的安全类本科人才,南华大学2010年3月向教育部申报了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专业并获得了批准,同时,2011年核安全工程专业获批为湖南省特色建设专业,2012年获批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核安全工程专业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合并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因此,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从一开始办学就具有浓厚的“核”安全特色,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以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就业。[5-7]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与模式
1.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总的时间为14周,一般是大四的第一学期安排4周,大四第二学期安排10周。毕业设计(论文)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2.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
安全工程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灾害防治学、管理学、教育学、职业卫生学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与其他专业相比,安全工程专业属于新兴的本科专业。[8]安全学科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其他工科专业有所差异。总体上,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分为两大部分,即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方向可细分为(铀)矿井(核设施)通风系统设计、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以及矿山爆破方案设计等;毕业论文方向可细分为企业(现场)安全评价、企业(现场)安全管理、企业(现场)职业卫生状况调查与评价以及结合指导教师承担的各类课题开展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等。
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录取率超过了80%,一些地区的本科录取率超过了40%,甚至更高。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存在生师比过高、缺乏大师、教师来源单一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在一些省属本科院校的新办专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到目前为止全职专业教师才有10人,而安全工程系每年有毕业生120人左右,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任务繁重。此外,大部分教师都承担了一定的科研任务或者在职攻读学位,造成指导教师相对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深度不够,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学生认识不足
当前大学校园学生的学习风气普遍下滑,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和片面追求利益、不尊重人才和知识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学习热情下降,这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有的学生已经签了就业协议,认为所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忙于升学的事情(如硕士研究生复试)或者准备各级公务员考试或者利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考取驾照等等,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毕业设计(论文)上;也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很简单,答辩前几周通过东拼西凑就能完成,对于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进度安排不以为然。
3.教学资源不足
从严格意义上讲,指导教师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在本文中把师资单独列出来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需要专用教室、良好的图书资源和网络数据库、本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库、实验室条件(包括学生计算机机房)等教学资源。目前,除了艺术设计类等少数几个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专用教室,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宿舍中利用电脑完成。学校的中文文献和数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数字资源的下载有IP地址的限制,而外文文献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大多数只能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简单的测试,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开展得很少。
4.过程监控不严
虽然学校和学院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定了很多规定,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期检查,按照比例抽出学生参加校级公开答辩,对上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等。但是学校毕业生众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而指导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程度也相差甚远,使得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等诸多环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5.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
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再加上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差、自学能力较低,对学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创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均较薄弱,导致很难做出好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式不符合南华大学的要求,排版问题比较突出。
(2)选题不合理,抄袭现象比较普遍。毕业设计(论文)从形式上做到了一人一题,但是内容上很多是雷同的,比如安全评价方面的;而根据历年的资料进行统计,设计占的比重偏低(30%左右),而论文占的比重偏高(70%左右);结合工程实际和教师课题的较少,自选课题占的比例过大。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不理想。大部分毕业生的答辩PPT制作质量比较低劣,答辩过程叙述不清楚,回答问题情况不理想。
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扩大指导教师队伍
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是关键。针对安全工程系师资力量不足的现实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1)积极调动学校、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力量。比如每年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安排给其他学院和本学院其他系的教师,一方面体现了安全工程的学科交叉属性,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安全工程系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效果较好。
(2)积极引进教师。安全工程系自2011年开始积极从其他院校和本校的研究生中招聘引进青年教师。2011年引进2名硕士,2012年引进1名硕士,2013年引进2名博士,计划2014年继续引进2名博士。
(3)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只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才能独立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而新进的硕士要2~3年才能获得讲师职称。安全工程系通过指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青年教师每年协助其指导教师负责一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1)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在每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召集毕业生进行动员,系主任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并宣布相关的纪律和要求。
(2)召集指导教师开会,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指导工作中要反复和学生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3)对极少数不认真的学生给予延期答辩,延期答辩不通过的,和下一届毕业生一起答辩。
(4)对毕业生请假进行严格审批和控制。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请假的,必须经指导教师、学工室辅导员教师和主管院领导的审批,而且对请假的时间跨度进行严格控制。
总之,采取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惩戒为辅的手段,引导毕业班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3.努力改善和补充教学资源
(1)不断改善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利用财政部的专项资金,积极购买了部分先进的大型仪器,比如从美国原装进口的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等。
(2)积极建设本科生的计算机房。通过学院的努力,新建了可以同时容纳30人上机的计算机房,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可以申请使用。
(3)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如果需要下载外文电子文献,可以先收集好所需文献的名称,然后通过指导教师收集和下载全文,再返回给学生。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一方面鼓励保研到外校的学生在将来的硕士阶段指导教师处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学校先后有保研的学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完成毕业论文,效果很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加强过程监控
(1)建立指导教师QQ群,系主任事先将学校、学院的通知、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格式等相关要求在共享中,其他教师可以自由下载和学习。
(2)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工作的指导。下达任务书之后的四周之内,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和英文文献的翻译,并且要制作开题报告PPT,然后参加安全工程系组织的答辩,只有答辩通过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否则要求重新选题或者重写开题报告。
(3)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建立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QQ群,并且开通飞信,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
(4)认真组织中期检查。每年的4月安全工程系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学生已完成部分的电子稿、毕业设计(论文)原始资料(含电子稿)等。
(5)答辩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复制比检测,要求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都要进行检测,对复制比过高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后进行二次检测,直到合格才能参加答辩。
(6)严格答辩过程管理。在正式答辩前组织学生参加预答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学生最后的成绩由指导教师的评价、评阅教师的评价和答辩表现综合确定。
(7)对相关材料及时进行归档。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电子稿、复制比检测证明、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和原始资料,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评阅和答辩相关材料等。
五、改革取得的初步效果
第一,建立了适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整套管理制度,格式更加规范。从2011届和2012届的毕业设计(论文)来看,格式不合格的非常少见。
第二,选题更加多样化。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大安全”的选题思想,这就使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形式更加多样化,放宽选题范围,题目只要是结合本专业知识和具体的工程实践均可进行,对不同学生采取了不同的题目。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其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第三,由于在答辩前,要求学生进行复制比检测,抄袭的现象有所遏制。
第四,青年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他们工作有激情,有一些新的想法,认真负责,对提高设计和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第五,在正式答辩前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中指导教师提出了较多的修改意见,因此正式答辩的PPT的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质量、学生的介绍和回答问题情况都有较大提高。
第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有所加强,指导方式更加多样化。师生之间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手机、飞信、E-mail、QQ群等联系方式进行随时沟通。根据大部分毕业生是利用电脑在宿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际情况,有的指导教师直接到学生宿舍进行集中辅导,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七,随着安全工程系承担的科研课题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跟随指导教师参与部分科研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客观上实现了科研实践支持教学的目的;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参与了省级或者校级的学生创新课题,在毕业论文阶段时适当进行加深,这些学生的论文质量往往比较好,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第八,随着安全工程系实验仪器设备的增加和实验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借助于实验设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者是采用商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九,毕业设计(论文)的归档资料越来越规范。安全工程系设立了教学秘书,由青年教师担任,专门负责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及其原始资料等的电子版刻录成光盘永久保存。
六、结论与建议
毕业设计(论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的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涉及教学管理、指导教师和学生等三个方面,需要付出长期努力。
1前言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矿山、重化工业等行业将更具复杂性和危险性,新的安全问题会不断涌出,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精湛、实际操作技能高强的应用型安全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国内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也加大了学科发展力度。同时,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安全科学所研究的是包含工程、管理、技术等全方位相融合的领域,要想在四年的学习中尽可能多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尽快地融入实际工作中,本科阶段的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始建于1984年,是山东省首批设置该专业的高校。专业于2007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多年来,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结合专业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毕业生近年来在实践能力方面明显减弱的问题,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新思路,并在实践中应用,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对于提升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当前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是国内工科高校的重要教学环节,尤其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从事安全设计、管理、研究等方面技能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其专业知识结构的特点在于分析及应用,因此实践能力尤为重要。但目前毕业生实践能力普遍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明显的不足。
2.1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验、实践环节
部分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认为实践教学只是验证性和操作技能的训练,重视说教或仅仅进行简单的演示,而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实验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各类实验大多从属于理论课,且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实践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另外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也造成了大部分实验课流于形式。
2.2实践教学环节与现场脱节,实验室硬件条件欠缺
人才培养需求已经逐步由“学历”往“实用”倾斜,无论是行业还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践实验均是一个基本环节。而目前高校在学生实践方面如实验、实习等投入不足,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陈旧且更新缓慢,实践过程中的讲授与企业生产使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差异较大;也有些高校具有部分新型仪器设备,但数量及场所不足,使得本应是设计型或综合型的实验变成了老师的演示性实验,大大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3“双师型”教师队伍匮乏,教师引进时重学历,轻实践能力
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但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生产一线的经历或经验,自身工程应用能力就比较欠缺,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践教学;同时,有些教师是其他专业转过来从事安全工程教学工作,面临研究方向的转轨问题,实践经验也比较欠缺。
2.4缺乏深度、互赢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不够稳定
大部分高校对校外实践基地的开辟和后续维护不够重视,而且许多单位从自身安全及效益出发,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或出于各种技术的保密,不愿让学生来实习,导致学生实践教学临时性、随意性较大,系统化的实习内容也在执行中受到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设计与构建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这条主线主要由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及各类设计和实习、企业工程训练等多个环节组成,贯穿大学一到四年级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校内到校外各个场所。同时,该模式依托学校现有的各类支撑平台来进行,如学科建设平台、重点实验室及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等。
4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模式的实施
4.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环节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中各个阶段的课程内容,我们在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中,实验设计更注重基础训练和工程意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基本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二、三年级增设综合设计型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应用的能力;三、四年级则以工程应用结合老师科研课题的形式建立综合型实验项目,更侧重于学生团队协作以及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培养。
4.2充分利用学科平台及科研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在目前高校现有资金及硬件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学科平台,将科研平台与教学相结合,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科研教学的同步提升。一些研究型实验可以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利用现有实验仪器设备资源,让学生从一、二年级开始,逐步体会和了解实验、培养其基本的观察、思考能力,让三、四年级学生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方式去现场实习,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科研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利用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学科平台,每年设置一些开放课题让学生参与实验研究,使其真正参与设计、创新实验;在毕业设计中,选取一定的比例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来实现“真题真做”,学生在课题中可以切实锻炼。
4.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稳定师资队伍,建立培训、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走出去”,主要包括定期培训、去企业现场挂职锻炼等,积累实际经验;其次要“请进来”,即积极聘请校外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老师以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如专题辅导、新技术讲座等方式,主要参与到二年级以后的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中。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与山东能源集团及下属煤矿等单位签署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聘任了一批兼职教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效果反应良好。同时,每年都有1-2名青年教师去煤矿等现场挂职,将科研教学紧密结合,科研反哺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老师们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保证了实践知识的及时更新。
4.4深度校企合作,强化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的融合
只有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保障校企的互赢,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深度合作。所谓校企互赢就是要充分体现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将资深工程师纳入实践教师队伍,同时尽量将人才选择的优先权给予企业,这样才能让企业把关人才的培养标准,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我校安全专业分别与山能下属煤矿签订了“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并定期让学生去矿井实习,同时将优秀学生优先推荐给该单位,保障了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5结语
实施应用型人才实践模式的改革,让企业参与实验、实践过程的人才培养,是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产业结构改革,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对其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结合专业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能够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期更好地培养出与社会、行业、企业要求一致的高水平人才。
作者:黄冬梅 刘伟韬 常西坤 杨坤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安全工程是一门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识别、分析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综合性交叉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政府和企业对于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从最初的矿山行业逐渐扩展到石油、化工、建筑、机械、交通、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因此,各高校在制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得不兼顾各个行业对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不同需求,以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的、能满足不同行业需要的通用型安全人才为目标来设置专业课程。这往往使得学生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太多,却又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作为支撑,从而严重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在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项目实践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提升理论内容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工业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1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面向行业多、就业面广,很多高校将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坚实基础和宽广知识面的、能满足不同行业需要的通用安全人才。综观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体可将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划分为工程技术基础课、通用安全课、行业安全课三大类。为实现培养通用安全人才的目标,高校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大多以电工电子技术、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等工科专业通用的基础课为平台,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学等通用型安全类课程的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体。为保证以上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的学时、学分被不断压缩甚至取消。这就导致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虽然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却往往因为缺乏具体的行业安全知识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各高校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特色,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地方工业实际,建立以行业为依托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更需要在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工程技术基础课和通用安全课两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工业实际的结合,在保证理论知识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工业实际,以弥补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2项目教学法在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2.1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projectteaching)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优秀思想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或完成一个项目,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在于[6]:
(1)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通过独立或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发掘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2)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将生产或生活实际中的项目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载体,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能接触实际问题,从而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基于以上特点,将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可以有效缓解由于行业安全课比例偏少,实践环节薄弱导致的学生对工业实际了解不足的问题[7]。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教学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2安全工程专业课项目式教学设计
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学原理四门课程通常合称安全工程专业四大主干课,在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普遍开设。其中,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开设尤为广泛。据统计,在我国开设有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中,86.2%的院校将安全系统工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而在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超过70%的院校将安全系统工程设置为初试专业课;同时,安全系统工程的知识体系在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执业资格考试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因此,本文以安全系统工程为例,探讨项目式教学法在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优秀内容是各种安全分析、安全评价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使用适当的方法对工程、系统进行安全分析和安全评价的能力。该课程的项目式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每一步的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此外,从资料的搜集、分析,到评价过程的实施和评价报告的撰写,学生的研究对象均为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因此,在目前学生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实习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项目的实施来学习工业实例并模拟真实的安全评价过程,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真实生产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通过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态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项目的完成质量低于预期。为避免这一问题,在实施项目式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设计合理。实施项目式教学的优秀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工业实际,因此,首先应保证项目必须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学时和学生知识水平限制,如果直接将某个完整的工艺过程作为项目进行分析,则很难保证分析的质量。因此教师应在真实工业生产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简化,使项目的规模和难易程度更适合学生进行分析。
(2)确保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由于采用分组实践的形式,容易使小组中的个别同学出现依赖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完全不参与。为避免这一现象,首先应明确分组的人数限制,如对于安全评价项目而言,小组人数最多不能超过4人,并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组长,安全专家、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等),每个角色应完成相应的分析任务,从而防止所有工作由组长一人或其中几人承担的情况发生。此外,教师应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以确保学生的参与程度和项目的完成质量。
(3)建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体系。为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应建立与项目式教学相适应的课程考核体系。主要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除将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常规内容外,更应将项目的参与程度、项目的完成质量等项目式教学相关的内容作为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参与和完成项目的重要性,提高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4结论
受专业特点影响,大部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理论课内容偏多,实习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同时,很多企业不再接受在校本科生进入生产一线进行短期实习,部分高校的实习环节流于形式,也使得学生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在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对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中所提出的项目式教学设计方案对其他工科类专业的教学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作者:许兰娟 单位:滨州学院资源环境系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目前各院校安全工程的课程设置难以统一,大部分高校中所设置的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反映安全科学的学科本质。各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基本上按照工科专业的模式安排,包括机械、物理、化学、数学和力学等学科课程,而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则比较混乱,由于受行业的限制,专业课程的安排对行业过于侧重,学科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性不强。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如安全管理与安全系统工程、防火防爆与消防工程学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中,各门专业课程基本上反映的是某一具体的安全生产知识,专业课程之间联系性不强,学生对整个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无基本规律可循,总觉得所学知识支离破碎。
2.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性不强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技术人才的需求导致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很快,快速发展的教育导致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毕业生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分析利用不足,导致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利用。各校只着眼于安全工程专业目前好就业的特点,盲目办学、攀比办学,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学生数量的增加,但教学的各种硬件、软件设施并没有增加,导致老师疲于应对教学。要培养出适应现展的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整合现有教师、教学资源,根据专业课程特色,对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做到统筹安排。
3.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为实践能力不足。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教学环节设置方面,缺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实践教学独立性不强,多被作为课堂教学的附属物;在教学方法上,多为教师演示、学生模拟操作,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方面,学科建设经费少,实验设备更新较慢,一个教师负责全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的情况时常出现,实验设备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学生方面,独立工作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意识等。因此,开展实践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二、运用协同创新机制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
依托国内外优势的教学理念,借助先进的教学资源,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学习等多元化方式促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合作办学。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寻找合适的合作办学模式,建立合作办学机制。二是学生互换。通过学生互换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专业人士的视野。三是师资进修。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办学优秀的机构考察深造,或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座谈和指导,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综合能力。四是教师引进。高度重视在学术领域具有引导性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不断加强与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五是校企共建。调查分析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共建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开展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的协同创新
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一是更新课程知识,将学术前沿成果引入教学,使课程设置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紧密关联。二是注重能力培养,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三是开设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管理、科学和健康身心等素养。
3.聚合资源,构建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
聚合资源,有机融合校内资源和校外创新力量,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机制,加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形成。一是促进大学内部的学科交叉。组建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融合安全、机械、化工、采矿、环境等学科资源,实现多学科融合和协作。二是与企业建立双向型合作,建立定向型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征求企业的意见。学校为企业提高技术服务、推荐优秀毕业生,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师资和奖学金等支持。三是教学资源共享。共享教师、教学资源,推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机制。
4.调整培养目标,加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社会发展需要实践创新型安全工程人才,因此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一是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将教师科研融入实验教学。建立校内实验教学系统,采用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务系统中选择后可随时到实验室进行课外实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校内实践创新体系。建立校内实践创新基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三是课外科研。通过导师选题、大学生科技创新等形式鼓励本科生课外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学生及早接触学科前沿知识,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四是工程实践。学校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来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
三、结论
建立协同创新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将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协同创新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的协同创新;要聚合资源,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要加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张洪杰 梅丹 陈旺生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承担者,从业人员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我国当前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经济型人才多,专业型人才少;低学历人才多,高学历人才少;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多,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单功能人才多,多功能人才少。面对这种现状,有关部门采取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等措施。笔者认为,大力推行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彻底改变当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生产经营活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安全生产涉及的广度、深度和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边缘性特点,使得安全生产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又使安全生产成为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本权利和社会稳定的大事。这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成为了解防火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3个方面知识的安全生产通才,需要掌握设施设备本质安全和科学安全管理技能,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素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素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在要求。人事部、原劳动部于1997年颁布了《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把安全工程专业人员分为劳动安全工程、劳动卫生工程、特种设备安全工程、安全检测检验技术、安全系统工程5类。按照条件经评审合格并获得相应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具有被聘为相应安全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从而建立了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把“1997年确定了安全工程师职称”作为安全科学体系建设取得进展的标志之一而写入了《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2004~2010)。规划要求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大力弘扬“奉献、求实、创新、协作”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安全生产科技人才;采取切实措施,吸引全社会优秀人才投身于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但是,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没有得到推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大多无法通过这一制度取得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要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只有通过其它途径,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在安全生产领域还没有形成。
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待遇低、地位低却是无争的事实,没有多少人愿意干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果对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薪酬结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人员中有领导职务、专业技术职称或现实经济贡献的人员,其薪酬比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普通管理人员高。虽然现在有理论说安全生产可以减少损失从而间接创造财富,而间接创迼财富本身表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没有现实的经济贡献,且大多数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认为实现安全生产需要花费很大的资源投入,安全生产没有给本单位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激烈竞争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既没有现实的经济贡献,又不能成为领导,还不能评安全专业技术职称,其待遇和社会地位想不低都困难。虽然高薪不一定能吸引高素质人才,无职无位薪酬低但责任重大的安全生产管理岗位显然不可能长期吸引高素质人才。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不能通过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以提高自己的薪酬和地位,有一技之长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纷纷转行,甚至一些安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也转行从事其他工作。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当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低学历、无专业技术职称、老龄化的不合理状况。
目前,相当数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却无人愿意干,有关负责人尽管口口声声说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而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能够大力推行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解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待遇和地位低的实际问题,相信将吸引大量高素质人员争相加入安全生产管理队伍。这对迅速改变当前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结构现状是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提到“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应符合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这不仅表明申报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同时也清楚地向生产经营单位表明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
可能有人会说,国家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更能体现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要求和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尊重。安全生产专业技术工作由于其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实行执业资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执业资格制度的实行对规范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改善安全生产形势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从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件和制度设计来看,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不太适合生产经营单位,而是适合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刚刚建立,第一次全国资格考试即将举行。从在安全生产领域建立执业资格制度的用意和已经实行了执业资格制度的注册会计师、律师、医师等行业来看,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不可能太高,否则将影响整个执业资格制度的声誉,相信人事部门也不会同意在安全生产领域降低对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可见,如果当前急于在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话,在短期内是很难提供足够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以满足《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5条“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工作等岗位及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规定要求的。既然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门槛很高,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又达不到规定要求,有关部门应当从现实出发,可先推行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以迅速、彻底改变当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不合理的结构现状。这对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也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
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积极与人事部协调,组织起国家、省、地州市3级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机构,在全国大力推进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以迅速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素质。
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首先在从事安全监督管理、安全工程技术检测检验、评价、评估及咨询等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中推行。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并注册登记,以规范安全生产中介服务行为,提高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水平。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定,认证专业须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价。依据此要求,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2007年到2016年已毕业的256名学生和在校的108名大四学生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对民航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进行评价。
【关键词】专业认证;安全工程;毕业要求;达成度
0、引言
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明确给出了参加认证的专业必须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的要求。安全工程专业在中国正处于逐步发展的过程,但是该专业的教育方案尚未成熟,在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面也缺乏足够的量化证据的支撑。同时,民航安全工程专业同其他院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民航大学作为中国民航首个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所在院校,其在民航安全领域发挥着先锋作用。因此,本研究以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研究民航安全工程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对提高民航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调查
依据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思想道德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国际视野、计算机能力、文献检索与信息获取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专业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危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等10条毕业要求设计此次调查问卷,考虑到民航安全工程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于2007年,此次调查选取2007年-2016年已毕业的学生,以及在校的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用以调查毕业要求达成度,此次调查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
二、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指由专业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使用一定的评价方法,评价自己负责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再经过对所有评价数据的分析、比较、综合,得出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方式有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两种。本文选取间接评价的方法,通过256名已经毕业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与108名在校大四学生的调查结果,了解其毕业要求达成度。民航安全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分别按2004、2008、2012版培养方案执行,因此将毕业生按照培养方案的不同划分为三组,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已毕业学生以及在校大四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毕业要求整体达成度存在不均衡性10项毕业要求中,平均达成度超过65%的有3项,平均达成度高于50%的有5项。平均达成度高于65%的要求分别是:思想道德素质,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3项要求;除上述3项,还有专业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达成度均高于50%。(2)毕业要求主要在国际视野(25.27%)、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35.71%)、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32.69%)等3个方面达成度较低(3)不同分组的学生对计算机能力、文献检索与信息获取能力、专业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4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存在明显差距(a)在计算机能力方面:在校大四学生的达成度(31.48%)明显低于已毕业学生(46.5%);(b)在文献检索与信息获取能力方面:16届毕业生(63.27%)与大四在校学生(59.26%)的达成度明显高于其他学生(38.6%);(c)在专业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方面:07-11届毕业生的达成度(41.2%,29.4%)明显低于其他学生(55.3%,38.1%),16届毕业生的达成度(61.2%,46.9%)明显高于其他学生(49.8%,34.0%)。
三、结论
通过对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调查分析发现,其毕业要求整体达成度呈现不均衡现象,但主要在国际视野、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等3个方面达成度较低,且不同分组的学生对计算机能力、文献检索与信息获取能力、专业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4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陈芳 郭娜 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为提升民航安全工程毕业要求达成度,调查其现有毕业要求达成度低的原因,依据执行培养方案的版本不同将2007年到2016年毕业的学生和在校学生分为四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毕业要求未达成的主要原因为实验条件不足、创新创业和工程实践不够等方面,并针对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安全工程;毕业要求;达成度;改进建议
0、引言
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已经成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优秀问题,是专业认证结果正确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障。已有研究调查评价了民航安全工程毕业要求达成度,但是上述研究中并没有对其毕业要求达成度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也没有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因此,分析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低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是有效提高民航安全工程培养水平的关键。
一、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未达成原因调查
民航安全工程毕业要求达成度较低的领域主要为:国际视野、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3个方面。毕业要求未能达成的原因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得到,包括: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学生的引导措施不足;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实力不足;实验条件不完善、信息资源不充足、实践创新平台缺乏;未开展多种强化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实践环节;未给学生提供充实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毕业设计训练;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的激励措施不足;未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未设立探究式和开放式的实践环节;未加强学生在内部反馈中的地位;反馈信息响应未机制化;培养计划个性化不足;未建立健全学校外部反馈保障体系等。基于上述考虑,设计了此次调查的问卷。
二、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未达成原因分析
依据执行培养方案版本的不同,特将参与调查的学生分为四组,继而得到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未达成原因在不同学生群体中的对比分析,(1)实验实践、创新环节是毕业要求未达成度的主要原因超过50%的调查者认为毕业要求未达成的原因为实验条件的缺乏(53%)、创新创业不足(50.8%);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超过30%的调查者认为未达成的原因还包括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39%)、毕业设计训练不足(37.6%)、工程设计实践环节不足(30.8%)。(2)2007-2011年毕业学生和在校大四学生在部分毕业要求未达成原因方面的比例高于其他学生2007-2011年毕业的学生认为实验条件缺乏(94.1%)、创新创业不足(88.2%)是毕业要求未达成的主要原因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学生平均的比例(37%、36.3%)。在校大四学生认为工程设计实践环节(35.3%)、培养计划个性化不足(33.3%)等方面是毕业要求未达成的主要原因,其比例高于除2007-2011年以外的其他已毕业学生(24.7%,16.9%)。(3)2012-2016年毕业学生在部分毕业要求未达成原因方面的比例低于其他学生2016年毕业学生认为培养计划个性化不足(14.3%)、学生管理(12.2%)、教学质量监控反馈(4.1%)、学校外部反馈保障(8.2%)等方面是毕业要求未达成的主要原因的比例低于的其他学生(28%,24.7%,19.2%,18.7%)。2012-2015年毕业学生认为反馈信息响应(3.8%)造成毕业要求未能达成的比率明显低于其他学生(13%)。
三、民航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改进建议
(1)重构毕业要求与培养方案中课程及课程目标的关系,确保所有课程目标实现可达成毕业要求。针对现有学生对课程适应性和满意度评分结果与相应毕业要求达成度评分没有对应关系的情况,重新梳理、完善每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每一门课程的内容、考核点、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关系,确保所有课程目标实现可达成毕业要求。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由任课教师通过考试试卷分析和成绩分析、作业、课堂表现等对所讲授的每一门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机制,即毕业要求直接评价体系,将直接评价的结果和通过问卷、访谈等间接评价的结合有机结合,作为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的最终评价结果。(2)不断完善实验、实践条件,继续鼓励创新创业活动,持续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大投入,新建、扩建安全工程实验室。利用校友资源,依托于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平台,利用学校的资源,与学校所在地的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努力开拓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激发教师尤其是科研项目和成果较多的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设立各项机制,让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回归本位,使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更多地参与工程实践,持续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作者:陈芳 郭娜 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实习教学是应用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实习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我校是一所煤炭行业背景的工科高校,针对实习教学存在的难题,本文提出“基地仿真+现场实习、分散+集中实习、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习与课程教学共建”为一体的实习教学改革模式。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实习教学改革
实习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完成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对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通过实习教学,学生也可以充分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但是,当前高校实习教学模式,在实习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使高校学生实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4]。本文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煤矿特色人才培养,依托省、校两类教研项目,运用调研分析、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法,融校企两大教育资源于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之中,开展了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一、高校实习教学存在问题
与国外相比之下,其实我国高校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水平并不低,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我国高校的实习教学水平却存在明显不足,其主要原因如下[5-6]。
(一)企业接受高校学生实习没有积极性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企业经营目标就是追求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但接受高校学生实习不仅影响正常生产,而且还增加其他麻烦,比如实习安全问题等。有些企业即使勉强接受高校学生实习,也会由于没有“互利互惠”而缺乏接受实习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学生实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高校实习经费紧张
尽管我国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但教育经费仍然面临较大缺口。另外,多数高校在教学理念上仍然重视课堂教学,当课堂与实习教学发生矛盾时,往往牺牲后者,许多高校的实习教学经费投入也逐渐减少。并且,为了控制教学成本,许多高校不得已就缩减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
(三)高校实习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明确
当前,由于实习学生数量多,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却较少,并且,实习单位不固定,高校院系制定的实习指导文件就难以制定明确的实习教学目标,也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因此,实习教师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进行调整,最终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四)实习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越来越高,存在的问题是,刚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就任教的青年教师,从事科研能力较强,但缺乏现场工程实践经验,也没有该方面的经历,进校门是学生,出校门当教师,这种情况下,当企业生产现场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习。
(五)实习考核体系不健全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依托煤炭这一行业背景,因此,实习地点多为边远郊区,造成学生实习管理难度非常大。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一般选用1~2名教师指导几十名学生实习,实习监管难度非常大。另外,指导教师一般只根据实习报告或实习日志来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并没有针对现场实习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这种实习考核体系下,学生往往忽视现场实践,把精力放在撰写实习报告上。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实习效果一般。
二、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基地仿真+现场实习模式
我校安全工程学院在校企共建项目的支持下,建成了“安全工程专业模拟实习基地”,购买了矿井采煤与掘进实体模型。模拟实习基地建成后,安全工程学院将整个实习环节分为校内基地仿真实习与校外企业现场实习两大阶段。(1)校内模拟仿真实习要求学生观摩矿井系统运行,了解矿井安全生产环境和掌握矿井安全生产工艺流程,基于此,要求学生能够判别安全生产问题与矿井灾害,并针对相关灾害类型提出解决方案。实习基地模拟仿真过程中,强调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实践表明,该实习教学方式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矿井系统的模拟仿真的反复学习,加深学生对矿井生产安全的认识。(2)校外企业现场实习要求学生基于校内模拟仿真实习的认识,该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把专业模拟仿真实习内容与企业第一现场实践情况对接,对安全问题的判读以及对灾害的防范提出技术措施。由于有了模拟仿真实习的基础,学生在企业生产现场实习更加游刃有余。
(二)分散与集中实习教学模式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每届近100余名本科生。在黑龙江省范围内,每次能接受该数量的实习的企业屈指可数,在加上企业接受实习本身积极性就不高。而且我校安全工程工业专业方向涉及:煤矿安全、化工安全、机电安全、消防安全等,在具体到实习企业中,任何单位都无法同时覆盖全部方向的学生实习,造成学生实习内容与专业方向脱离。基于此,安全工程学院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本科生导师制度,提出导师负责制的集中+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导师企业课题研究实际,每3~6名学生为一组,参与导师校企合作的科研课题,这种分散+集中的实习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导师的科研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实习教学资源,而且导师可依据校企合作科研课题制定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安全工程专业2012级本科生为例,该专业共有120名学生,其中,60人参加了龙煤矿业集团公司所属煤矿实习进行集中实习,另外60人分别在大庆油田集团公司、鸡西宝泰隆化工公司、北京京煤集团矿山救护队等10余家企业进行分散实习,实习内容十分丰富,实习效果非常好。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企业不愿意接受高校学生到本单位实习,其主要原因是校企没有形成责、权、利的统一,企业不但无利可图,还要承担一定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实习体制很难保证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黑龙江科技大学作为省部共建高校,我校依托黑龙江省煤炭企业,在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建有技术转移中心,教师经常活跃于煤炭企业生产一线,我校60%以上的教师承担过煤炭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特别是我校依托服务区域煤炭经济的契机,建立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或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校企责、权、利的统一,极大提高了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四)实习教学与课程教学共同建设
1实习教学与理论课程共建。当前,高校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时,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失去学习兴趣。特别是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相对独立,即使学生各门专业课程的成绩都较好,但是面对现场实际工程问题却不能举一反三。因此,我校提出将实习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共建对位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煤矿灾害理论与防治技术”课程中适当播放生产现场的短片,在讲解“五大煤矿灾害”时可明确告诉学生煤矿灾害的特点、灾害预兆与防治技术要点。
2实习与实验课程共建。专业基础实验会涉及实验室内的各种操作,而专业实验则涉及相对完整的工艺过程的实验。在实习现场,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辨识安全生产线中的各工艺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通过学校实验室规模和现场生产规模的对比,强化学生的现场工程意识;另外,由此也可以帮助学生由生产问题抽象出实验方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安全工程专业根据多年实习教学实践,创新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融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为一体,集“基地仿真+现场实习、分散与集中实习、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习与课程教学共建”为一体的实习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自始至终贯穿了一个“练”字,学生实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学生知道怎样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这种实习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在我国工科院校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蒲文龙 毕业武 徐锋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摘要:安全工程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可分为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特色实验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实验应该开设,分为安全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安全技术实验和安全管理实验三大模块,特色专业实验课程开设两大模块实验即环境安全实验和农产品安全与检测实验。把农业安全列入安全学科体系,构建了具有农业安全特色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关键词:安全工程;农业安全;实验课程;设置
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另外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基本都是生产第一线,动手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一些学者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科发展、课程建设、培养方案等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和结构体系方面的研究[1-5],而对安全工程课教学中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难以满足该专业实验或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湖南农业大学开办了在大安全方向上具有农业安全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学校把农业安全列入学科体系是安全学科发展的需要,创建了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安全、农村公共安全、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等农业特色安全的理论与技术体系。而与之配套的安全工程实验课程体系和标准有待于建立和完善。本研究根据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建设具有农业安全特色的安全工程实验课程体系,并结合创新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对实验课程设置以及注意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今后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1农业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及实验课程设置
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很多,包括化工、军工、矿业、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这些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都与其行业有密切联系,从各个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来看,大多数是将课程分为基础专业课和特色专业课,特色专业课一般是以该校所涉及和依托的行业背景、学科优势和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为依据,设置以应用为主的特色课程[6]。实验课程的设置应参照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在保证公共基础实验课、专业基础实验课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体现学科优势和行业背景的特色实验课[7]。我校资源环境学院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应充分体现农业和环境这个特色,但又不能脱离“大安全”的基本培养目标[8-9],实验设置按照课程设置进行安排,分为专业基础课和特色专业课实验,并建设模块式的实验教学体系[10-11]。
2农业安全工程本科实验课程设置
2.1专业基础实验
针对我校原有实验条件,主要开设有下列实验。1)现代工程制图基础实验是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来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现代工程制图及设计基础实验主要包括手工绘图和计算机辅助CAD设计绘图两部分。2)工程力学实验主要有:材料的拉伸实验与压缩实验;材料的扭转实验、测量剪切弹性模量;梁的弯曲应变实验等。3)流体力学是安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内容较多,主要有:静水压力实验,便捷式流速仪测定实验,雷诺数实验,能量方程试验,沿程阻力试验等。4)化工原理实验主要有:管路特性曲线的测定、离心泵功率的测定、过滤、传热热阻的测定、沉降、萃取、精馏、填料塔的有效塔板数测定,吸收等。
2.2安全技术实验
安全技术实验是安全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础实验课程。1)安全检测技术实验即主要是作业环境检测技术[12-13]。涉及测定实验较多,依托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的试验包括:空气参数测定、粉尘测定实验、噪声测定实验、振动测定与控制实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实验。2)化工安全工程实验主要有:物质自燃点(液体)的测量、化工管道中气体泄漏的检测与分析、典型化工生产过程安全实验。3)工业通风与防尘实验包括:粉尘基本物理性质的测定、除尘器装置性能的测定、风管风流点风压和点风速测定。
2.3安全管理实验
1)安全系统工程实验主要学习安全系统软件,包括重大危险源识别,事件数分析、系统安全评价以及在工程项目设计中的应用等。2)职业安全与健康实验主要学习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包括听力保护、呼吸保护装置、眼睛保护、个体防护服、鞋类、皮肤保护、安全带及安全钩等。3)安全人机工程是安全工程实验主要的专业方向之一。目前,国内有25所高校成立了安全工程专业,但绝大多数在安全人机工程实验教学方面都比较薄弱,缺少较完备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实验室。我校安全人机工程方向以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原则运行和发展实验室,该实验在ErgoLAB人机环境同步平台上进行,该平台是由津发公司自主开发的系统,是一个专业用于收集、分析和演示观察数据且操作简便的行为事件记录软件。该实验主要包括生理基本参数测量与作业设计、心理测试与认知特性分析、有关复杂作业过程虚拟再现、安全与应急疏散几个方面内容,下设5个子实验室:安全心理实验室、安全环境实验室、大脑与视觉认知实验室、人机交互与虚拟仿真实验室、人体测量和工作负荷实验室。
2.4特色安全实验课
我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以农业环境保护为背景,创建了农业特色安全的实验课程体系,具体分为农村环境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实验。1)环境安全特色实验。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是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和环境毒理学,实验课程主要由水处理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实验及物理污染控制实验等组成,并开展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的综合性实验。2)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特色实验。农产品安全检测的研究对象是农产品,主要是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寄生虫、固有有害成分等的污染特点及检测方法、手段和技术。它的中心任务是掌握有害物质对农产品的危害特点,通过检测技术了解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本专业以湖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的条件为基础,设置的实验内容包括:(1)蔬菜、水果、粮谷类、茶叶等农产品样品采集;(2)水果、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分光光度计法);(3)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检测(气相色谱法);(4)大米、玉米、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等。
3结束语
在湖南农业大学,以农业为背景的前提下,相关专业如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农产品检测专业的实验设施较完备,创建具有农业安全特色的安全工程实验课程具有农业专业优势。本专业结合本校优势开设了环境安全特色实验和农产品安全检测特色实验,并集中开设模块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培养农业专业的安全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邓娜 蒋娇莲 廖婵娟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摘要: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培养安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构建具有油气田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基础实验、综合技能实验、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等,在此基础上更注重课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知识与技术的运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少数拔尖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
关键词: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安全工程是辨识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工程领域。它是一门涉及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以及环境健康安全等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交叉科学。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而且对培养安全专业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西南石油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是在充分总结和吸收各高等院校经验和教改成果并结合我校办学特点设置的专业。为培养具有石油工业特色的安全综合型人才,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必不可少。为此,在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的基础上,以学校化学化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和实验设置宗旨—培养油气特色鲜明,充分体现我校石油化工特色的安全专业人才为指导,构建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及科研开放训练、社会生产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严谨的科研作风和安全技术专业综合能力。
1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完善
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是决定学生综合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实验教学理应和理论课教学一样受到重视,它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1-3]。然而,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起步晚(2008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因此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除了在借鉴其他高校经验的基础上,同时也要结合本校办学特色,体现石油化工行业对安全工程学科的影响和对其人才的要求,形成有特色,有层次的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西南石油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优秀是培养安全工程本科人才,其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掌握安全专业常用设备性能与使用功能;二是掌握安全系统性能与功能;三是掌握安全系统设计;四是能进行安全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应注重专业特色综合型实验教学与实践,为有需要的学生开设研究创新型项目,通过本科生金工生产实习和到校外生产实习,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科研技术应用能力[4-5]。
1.1建设完善专业基础型实验
实践出真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理论教学。它不仅是检验理论教学真知的重要利器,而且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6]。通过近几年对安全专业的基础型实验建设,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基础型的实验有6个。这些实验包括:物质燃烧性能测试、物质氧指数测试、抗燃油自燃点测定、柴油的闭口闪点测定、物质燃烧烟气烟尘浓度测定等。其中涉及到的材料的阻燃性(材料防火等级)、材料的氧指数、燃烧速率计算等对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都很重要。实验设置也考虑到专业特色,通过对抗燃油自燃点、柴油的闭口闪点的测定、以及H2S气体监测等实验加深学生对油气安全涉及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相应仪器设备的操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专业基础实验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更能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学生在学习了“燃烧与爆炸学”、“危险化学品”等专业课程后,在掌握了燃烧与爆炸的相关知识、物质水平垂直燃烧、氧指数、自燃点等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基础实验训练,熟练掌握实验技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专业基础型实验项目考核采取“重过程,轻结果,规范报告”的思路,综合评判打分。专业基础型实验考核应综合实验预习、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三部分的成绩。总体而言,作为专业基础型实验项目,应达到以下目的:一是促使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点;二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使之能操作使用一些专业常用仪器设备。
1.2重点建设专业特色综合设计型实验
学校安全工程学科专业方向是以油气田的安全工程为特色,并根据市场需求,与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和石油工程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生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化学化工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专业基础型实验技能外,还需具有一定的实验综合创新能力,包括独立思考、组织、设计等能力。因此,重点建设专业特色综合设计型实验采用“自主式”实验教学与实验开设的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开设模式,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具体讲,实验前学生应预习实验讲义,实验时自己调试设备,遇到问题先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实验后总结。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都能学会一种仪器的操作,熟知实验原理强化理论知识,懂得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目前,安全工程的专业特色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有4个,包括:火灾报警系统实验、管道腐蚀速率影响实验、物质混合球形爆炸实验、化工安全评价实验。这些专业综合型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如:JLV3系列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为柜式结构,软件模块化,通过配接各种类型火灾探测部件和联动部件实现火灾报警和灭火联动两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任务,制定计划,共同协作完成实验,如:利用楼层平面图设置地址编码,分楼层布置感烟、感温等。通过这些实验,学生接触到安全工程的一些大型装置与操作软件,开拓学生视野,熟练设备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实验中思路设计、知识准备、团结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色综合设计型实验要求和目的如图2所示。
1.3注重建设专业研究创新型实验
建设一个有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研究创新型实验不可少。研究创新型实验建设主要依托课外实践环节,如: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校内本科生的开放性实验,本科生的科研计划项目,校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这些实验项目执行期通常为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了解实验,体会如何完成科研任务,验、创新实验的能力。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培养学生对学科研究和应用的兴趣,增强对学科研究过程及规律的认知,提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能力。通过对专业研究创新型实验建设,使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一个全方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7]。
2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
目前,西南石油大学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已基本搭建完成。安全工程本科教学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在2010年投入使用,房间共有7间面积约为400多平方米,其中包括安全学原理分析室、燃烧爆炸实验分室、安全人工学分室等;固定资产投入上千万元。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在大三开始接受专业实践教学:大三一年完成专业相关基础实验的训练;暑假接受生产实习同时参加课程设计与安全类的设计竞赛等;大四参加毕业设计。此外在大二开始可自由申请参加学校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与校本科生研究项目。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项目的完成,促使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良好地运行。安全工程专业自2008年开始招生,目前已向社会各单位输送三届毕业生,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安全工程专业实践体系也应不断完善与发展,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3结语
通过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围绕本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了专业学科优势与特色,紧密结合西南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实现了实验教学方式、内容、模式的转变,做到了“基础、实践、能力、素质”的实践教学。
作者:朱天菊 王林元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类高级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而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很广的工科专业[1]。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自2010年开始招生,学科基础良好,依托良好的建筑、土木工程相关学科基础,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等相关专业的辅助力量,有着较明显的行业特色,侧重于建筑安全方向,次重发展矿业安全方向和工业安全方向[2]。为加强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本文基于“3+1”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转型,应用技能型人才逐渐成为了我国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为加强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已有一些高校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的理论教学与1年的实践教学相结合,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就是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设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发现“3+1”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在于“1”,即实践教学环节,然而其在高等教育教学培养过程中往往是薄弱环节,目前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1)观念意识不强,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2)校方资金投入不到位,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不够健全。(3)缺乏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环节模式单一。(4)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结构欠合理,教师创新精神不够(5)实习实践与毕业设计、就业融合不到位。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基于“3+1”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学院现有资源提出一套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及方法。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在学院构建的3+1人才培养模式下,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乃形势所趋,因而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本人结合本专业现有资源提出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树立新观念,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视度,调整实践教学比例,优化资源配置。
(二)建立联动的双导师制,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三)显著强化专业以满足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的需要。
(四)充分运用政策导向,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与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三、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培养本领域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实践教学改革目的,为实现安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给出本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对未来的高等教育而言,只有在继续完善大学课程的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本专业要在学院构建的以公共基础课为根,专业基础课为干,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为枝叶的“树状”课程体系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显著强化专业,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建立联动的双导师制,企业工程师和教研室教师组成双导师,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通过科学融合,既能提升本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企业工程师的理论水平,又能提高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综合效果。同时学院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明确校企各自的教学内容和质量目标,实践教学过程中以企业导师为主,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共同完成最后一年的实践教学。
(二)以我校的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设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四实平台”建设,加大校内实习基地的开放力度,即学校已建成运行的锅炉房、长春建筑学院董事长属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院、实验中心构建的重点实验室等,长期作为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实战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氛围。
(三)按照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需要,主要选择省内本专业领域知名企业或研究单位充分发挥与企业单位的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内外实习基地,长期为本专业提供包括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项实习实践平台与场所,以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按照“化整为零、由少到多、分时分段”的原则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按培养要求,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1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也可按双向选择原则,在企业进行3个月至1年的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运行调试、产品研发等工程实践。形成生产实习(企、校)课程设计(校、企)运行管理实习(企、校)、毕业设计任务布置(校、企)毕业实习(企、校)毕业设计(设计院、校、企)毕业答辩(校、企、设计院)交叉递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习实践的机会,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
作者:杨靖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