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领导素质论文

领导素质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28 03:3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领导素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领导素质论文

领导素质论文:领导干部素质与民主综述论文

摘要:干部必须在政治、品德、知识、科学、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修养。然而,少数干部借手中权力一边大肆敛财,一边恶意打击异己,为政之道令人发指。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实施真正的民主。

关键词:干部素质民主

1引言

一个单位,事业是否一帆风顺乃至飞黄腾达,其关键在于干部素质,尤其是一把手的素质。然而,“开会一言堂,财务一支笔,用人一句话,决策一脑装”的现象却比比皆是。直接影响了群众情绪,影响了该单位的效益,因此,谈谈干部素质非常必要。

2领导干部的必要素质

领导干部应具备一下基本素质: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科学素质管理素质等。

一)、政治素质:它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信仰、政治态度等。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决定领导的性质、方向和立场,决定领导者举什么旗和为什么人服务。因此,干部应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业精神;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二)、品德素质。它包括领导干部的伦理知识、道德规范、情操、品行、严于律己和正派的作风等。领导干部有良好的品德素质,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利用手中的权力,时刻想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必须为人民谋利益,领导者有道德,才会有影响力、号召力,才能实现领导目标。优秀的道德素质包括:一是有责任心。领导者在享有相应的权利的同时,付出相应的劳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宽容。领导者只有豁达大度,能容人、容言、容事,才能团结上下、左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三是诚实。;四是信赖。领导者要充分信任下属,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去完成任务,以充分发挥下属的作用;五是廉洁。领导者要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真正弄明白“用权做什么,奋斗图什么”,切实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而道德素质上的问题,是不正之风的重要根源,也是腐败的主要根源。确保不了道德素质的质量和品位,就一定会使领导者迅速走向腐朽和崩溃瓦解可能因为道德问题而自我毁灭。如: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在任国家统计局领导职务期间,依靠手中权力,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而沦为阶下囚。

三)、知识素质。主要包括:1、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这是一个现代领导者素质的优秀,各行各业的领导者,首先应当是一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2、一定的专业知识。现代领导者必须是本部门的内行和专家。3、扎实而全面的文化科学知识。相当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既是领导者学习和把握其他知识的基础,也是领导者在群众中建立威信,获得群众尊重和支持的重要条件。

四)、科学素质。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作为领导者,如果不重视科学,不尊重科学,领导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尊重科学,尊重科技人才。

五)、管理素质。包括三个方面:

1、总揽全局的战略头脑。2、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3、指挥协调能力。

3某些领导干部的反差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尤其是某些地方的干部的任用制度,造成许多干部相比之下形成反差。

一)、干部的政治素质要求干部有良好的党性修养,清正廉明,一身正气,不搞特殊化。有些领导也教育手下:钱是身外之物,别为金钱多少而烦恼!而他自己呢?却是能捞钱出切捞钱:大揽工程建设、大揽经营项目、大揽进货渠道、大肆敛财、大肆改进“自己的办公”条件。离党的要求越来越远。

二)、品德素质要求干部道德规范、品行端正、正确利用手中的权力为群众谋利益、为单位谋发展。而且宽容大度、诚实有信。然而少数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排在重要位置,作为耳线,到处探听群众的私生活,拿到把柄就肆意攻击、诽谤,这种手段成了他征服群众的唯一办法。

三)、知识素质。要求干部不但具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扎实而全面的文化科学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某些干部只有权利意识,没有专业意识。不管你有什么专长,只要在我手下,任何人可以干任何专业。

四)、科学素质。要求干部尊重科学,尊重科技人才。然而,极少数领导尊重的是“自己人”,什么科技人才,不是自己人就得提防,一旦怀疑他对自己不利,就得狠狠打击,不能让他翻身!

五)、管理素质。某些领导干部知道自己应该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就绞尽脑汁,到处安插“自己人”,已掌握全局。殊不知这恰恰起到相反的效果,只有信赖群众,群众才真心实意为“您”服务,否则,广大群众是不好管理的。

4解决办法

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关键在于干部的来源,这些干部并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由于他们是当官的“自己人”,有当官的保护,一级又一级爬上来的。一旦自己当了大官,他又开始把它的“自己人”培养成“当官的”。所以,要解决这些毒瘤,必须实行民主,民主的根本意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只有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其官员才真正来自民主选举,才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拥的护。

5结论

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滥用权力、贪钱贪色不是党对干部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干部素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集中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措施。

领导素质论文:市场经济环境下领导素质提升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领导干部;素质;精神变换

论文摘要:社鲁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呼唤高素质的领导干部。文章有针对性地论述市场垃济条件下的领导干部应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廉洁公正的高尚情操、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敬业精神、竞争意识、法制观念等素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其领导地位决定了他们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任何地方、任何部门、任何企业.领导干部都是各项政策的最终确定者和未来前景的设计者,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命运。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充分证明,一个睿智、英明的领导者,可以宦民一方,可以搞活一个部门,可以拯救一个企业;而一个平庸的、蠢笨的领导者,则可能搞乱~个地方,搞垮一个部门,断送一个企业。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挤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领导干部手中。这些人的素质高、能力强,领导得力,市场经济体制就会得到健全和发展;如果这些人素质低下,能力差,领导无力,甚或盲目乱抓,瞎指挥,则会严重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也可能使其遭到某种程度的挫败。

一、现时期领导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一时的失误或缺陷在所难免。但是,有许多本不该出现的问题,却人为地出现了;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诸如,一些企业的盲目上马.设备的重复引进.对外经济活动中的上当受骗,内部承包者的掼公肥私,以及一哄而起的股票热、经商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等种种“发热”、“发烧”现象。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企业效益不高甚至严重亏损.使国家财政收入减退,物价失控,社会治安混乱这些缘于对形势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决策失当造成的失误.说到底,还在领导干部本身要么对中央政策理解不深.在落实过程中走形,要么认识上有偏差,在执行中没有及时予以纠正。那些因领导干部素质低下而形成的,备受群众指责的领导方式,归结起来约有以下几种:

一是照抄照搬,生吞活剥。不是因地制宜.制订符台本地区、本单位、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发展规划而是盲目地敝样画葫芦.别^修集贸大市场他也修.别人建开发区他也建.别^搞房地产生意他也搞,结果往往是劳民伤财。使自己陷于被动的窘境。

二是心中无数,不求进取。不是积板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锐意开拓新局面,而是消极地满足于过去那种“步子不大天天走.成绩不多年年有的老规程。没有想过发展战略,说不清未来目标,固步自封,远远落伍于时代大潮

三是摘形式,走过场。不是实实在在、兢兢业业地干些有益于群众的实事·以优异的成绩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是走形式,讲排场,以所谓的“新点点”、“新经验哗众取宠,谋图个人升迁结果是;为官一任,误事伤民

四是拉帮派,搞投机在责与权面前,不求责任,而是拼命抓权}对待人与事,不是想方设法谋事,而是掏空心思搞宗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是抓机遇求发展.而是伺机寻求个人私利。总之,这种领导对工作敷衍,对同志猜忌,对上级瞒和骗。

五是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只看目前.不计长远,但求能快出成效,早见“政续”,不管投入再大,收益甚微。

二、市场经济呼唤高素质的领导

当前,我们党正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新的时期,新的任务,新的环境,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在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1D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关键在于我们党,首先在于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②并指出:“必须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领导集体③因此,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利的要求,已成为目前领导班子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取向,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原则性.必须全面自觉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旗帜鲜明地站在党和人民一边。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力挽狂澜,稳定局势,及时把群众引向正确的轨道。

其次,要有高尚的情操。这里的关键是“廉洁公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公有制为主体,集体、私有、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显著特点,基本形成市场开放,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局面。这样一来,就会有一部分领导干部与资金接触的机会更多,实际的经济权力比过去更大。而商品交换原则又极易诱发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经得起这种考验,切实做到廉洁自律,清正为官,管好自己,管好家属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坚决抵制和惩治腐败,做端正党风的模范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彳亍,更需要一大批不尚空谈的实干家,更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更加需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调动、保护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要像xl~d-.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自觉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领导干部,要悉心洞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像、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三.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学习建设有中国特邑的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要熟悉和掌握蠹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基本知识,在领导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薛能力其次要有一定的统揽全局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垒局在胸,才能审时度势,高屋建瓴,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盏与全局利益跟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把握全局I必颁吃透本地区.本单位、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在领导工作中,统筹安排部署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再次要有用人本领,自古至今,“得人才者得天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干部更要有容人容事的恢宏气度和兼取并蓄的政治胸怀。萄子有旬名言“君子善假于物”,④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一方面.要善于用^所长,尽可能发挥部下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广招人才,在用人上螭“五湖四海,不搞亲亲琉疏,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会无往而不胜。

第四要有敬业精种。一是进取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的模武可资借鉴,只有勇于打破旧框框的束缚,大胆地甸,大胆地试,不断地撵索新路子;冲能保证甫场经济快速地向前发展,晟终将理想变为现实。二是长久性。专L-是千好任何事情的先决蒸件既在岗位上.就要力戒短期行为,不辜负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要排除一切干搬,安下丹L下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是预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千好一项工作,绝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须经一番科学韵分析,严密的论证,并广泛征求意见。使计划不断充实完善议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第五,要有广博的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之上的经济。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科学文化素养,了解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趋势。掌握科技进步的一般规律,自觉运用科学理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也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要求效率要高.节奏要恢.设备要精,信息要新,l管理要科学,用人要得当。所以,领导干部又必须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除精通业务.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领导学、信息理论等知识外,还要懂得心理学,善于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渊博的知识-会使领导干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将比较容易地看清伺题的本质,迅速雨准确墙赴淫各种矛盾。公务员之家

第六,要唷竞争煮帜。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竞争促发展,竞争出效益竞争包括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当然还包括观=盘=的竞争谁的观念转变快.能跟上形势发展,他就可以走在别人前边,争取到工作的主动权。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竞争意识.摒弃封阿保守思想稽怕担风险的作风,确立机遇意识和时效观念。同时还要有危机感.随时使自己处于临战获态,以便大跨步地向前赶超要勇于创新,具有敢为人先.,敢胃风险的魄力,勇敢地面对挑战,荆吏竞争成为每个市场经济主体的自觉行动只有不停地竞争,才能不落人后,才能摆脱受销手的被动禺面,使我们的民族永立于世界强手之林。

第七,要树立法制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法律去规范和保障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具有艟垒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善于通过法律手段来处理政治、经济等各种问题.自觉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从事领导工作和公筹活动另一方面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约束自己的部下和有关部门遵守法律规程秉公执法创遗出一种公平竞争、有和于各种经}弃成协共同发展的大环境、以充}}发挥市场经济的现有能量和巨大潜力,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地向前发展。总起来说,领导干部应具备思想家、理论家的一些素质。我们知道.领导干部的领导活动·需要以创造性的思想、理论和政策.进行非强制性精神变换为前提换句话说.领导干部所从事的领导,主要是依赖于品格因素、知识因素、能力田素,感情囡素等这些非权力性的因素,进行非强制性领导;而不是这些以外的权力性因素即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等来进行强制性领导领导干部首先应从思想上入手.提出代表群众意志与利益的先进思想.用以策划人们的精神变换,使之转迷为悟,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领导干部的领导活动同时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只有创造符合客理规律韵系统理论.才能指导人们的精神变换.使之顺理成章..成少失误固之.领导干部更应该是一个思想家和理论家.他不仅要提出自己的整套思想和具有创造性的理论,而且要将这种思想和理论变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教育群众.动员群众,达到启迪灵性、开发理性、把握规律、统一意志的目的.从而领导人民共同完成既定的远大目标。

领导素质论文: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策略论文

领导干部素质影响力是指在领导活动过程中,由领导干部自身的品德、知识、才能等素质所衍生出来的,影响改变下属群众的思想和行为的力量。它虽不像职位影响力那样具有强制性,但对下属群众能产生潜移默化、持久广泛的影响,对于树立、巩固领导权威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下属群众的“领头雁”,领导干部的品德修养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影响着下属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认同。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影响力,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要加强自身“官德”修养。’‘官德”即为官从政的基本道德,它是领导干部素质影响力的基础。

所谓“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只有建立在高尚品德基础上的才华、才干,才能造福于人民,也才能受到下属和群众的崇尚和敬重。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官德”修养,要着力从“公、宽、舍、勤、仆”五种居官德性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第一,居公无私、秉公办事。正确处理好义与利、公与私的关系。“义”指的是思想和主义,即共产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领导干部必须保持的政治原则;“利”是指个人私利私欲。面对孰先孰后的价值选择,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够超越自我,努力达到与人民的根本利益融合一体,秉公办事,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第二,正大光明、胸怀坦荡。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涵养,务必做到豁达大度,宽宏雅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决策上发扬民主,团结上顾全大局,用人上任人唯贤;要虚心听取多方面意见,特别是人民群众的意见,做到虚心纳民谏,真心集民智。第三,舍得放弃、敢于牺牲。能够正确对待个人自身利益,当国家利益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视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不能私字当头,更不能损公肥私,以权谋私。而且当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第四,勤政廉政、勤俭节约。勤政廉政就是要“俯首甘为孺子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立足自己的岗位,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干出实绩.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勤俭节约就是不奢侈不讲排场,在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勤俭办一切事业。第五,以民为本、乐当公仆。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想人民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不愧党,下不愧民,把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从实际出发,求实、惠民,做到使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二、加强学习增强自身真才实学:真才实学是领导干部从政为官的必要条件,也是构成领导干部素质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要求领导干部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还要有较丰富的经济知识,能掌握经济规律,有较强的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时还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内涵。领导干部不仅要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还要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紧跟自己专业领域知识更新的步伐,求新求深,做到学而不厌、精益求精,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通过学习把自己由单一的政治型人才塑造成复合的政治、经济、文化型人才,并且学以致用,把知识尽快地运用于实践,转化为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要具备洞察力、自我扩展能力、自我组织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在实践中尤其要注重组织协调能力的锻炼,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使下属群众信服自己、敬佩自己。新的历史时期,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的重大变化,努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努力掌握科学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三、不断提高自身品位。为官要有高品位,领导干部作为下属群众的模范和榜样,务必追求高品位,拥有高素质,这样才能服众,并且对群众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力。首先要有高格调的言行举止。

一是语言要规范。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作报告不看对象,不分场合,语言不规范,词不达意,甚至满嘴脏话、粗话,与自己的身份相差甚远,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公务员之家:

二是行为要端正。领导干部要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首要的就是要管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三是言行要一致。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为了盲目追求政绩,制造轰动效应,虚报浮夸、空话套话连篇,言而无信,只说不做,群众对此深恕痛绝,这极大地损害了领导干部自身的形象,更不用说对群众产生感染力、号召力。其次要有高雅的兴趣爱好。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爱好”广泛,但格调低下,在下属群众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如有的对琴、棋、书、画不屑一顾,而对麻将、扑克却厚爱有加,“白天打到鸡进笼,晚上打到东方红”;有的则以下基层指导工作为名,利用双休日要下属公款请吃请洗请按;有的甚至洗头洗脸成了“业余爱好”,有事没事要往美容美发厅里钻。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多培养一些高雅的兴趣爱好,少一些不必要的社会应酬,多一点学习,少一些玩乐。再次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作为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努力克服几种不良心理,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攀比心理。一些领导干部今天与这个比位置的好坏,明天与那个比级别的高低,心里总是不平衡,而不是看自己的品德怎样,能力怎样,工作绩效怎样。二是狭隘心理。主要表现在不能容人容事,怕别人超过自己,危及“宝座”,而想方设法压制。决策上搞“一言堂”,不允许下属和群众提不同意见;用人上搞“小圈子主义”,任人唯亲;工作上凭感情亲疏,不敢坚持原则。

三是自私心理。有些领导干部,一当了“官”,就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把家属调到“油水大”的单位,把子女安排到重要岗位,把亲朋好友“扶上马,送一程”,编织同乡、同学、同事的“关系网”。所有这些,都不是领导干部应有的精神境界,也有损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威望。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影响力,必须正人先正已,以身作则,首先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心理,努力培养高尚的个人道德情操。

领导素质论文:领导干部个人素质和班子建设的特征论文

论文关键词:领导干部素质;领导班子建设;个性与共性关系

论文摘要: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对领导干部素质与班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领导干部应当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领导班子应当是团结进取的坚强集体,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必须理顺领导班子建设中的个性与共性关系。

新世纪新阶段,各方面的工作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也给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和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能不能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领导干部个人修养问题,培养一支素质良好、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二是领导班子的整合力问题,建设一个民主议事、团结协作、默契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笔者仅就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问题作些探讨。

一、领导干部应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领域的活动越来越复杂多变,社会化程度也日趋提高,对各级各类领导管理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适应这一新形势新要求,领导干部应大力加强自身良好素质的培养,以应对社会的挑战和任职岗位的需要。结合当前实际,应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思想品德和作风良好

班子中的成员都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其一,对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忠诚坚定,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地认真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所制订的各项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其二,爱岗敬业,具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这要体现在: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勤于思考,深谋远虑,不断进取;坚毅顽强,勇于创新,具有实现既定目标的自信心。其三,具有高尚的良好品德与情操,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其四,具有群众观点和民主作风,这表现在: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办事公正,不主观武断,不形而上学;眼睛向下,扎根于群众,关心爱护群众,诚恳正派做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责人宽、责己严,“闻过则喜”,“过则勿惮改”。

(二)文化专业知识丰富

现代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良好的科学理论和文化专业知识素养,整个班子是一支具有党性意识和执政意识同时又具有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干部队伍。表现在:其一,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修养,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二,注重学习创新,积极求知进取,既要学历层次高,更要知识渊博扎实。其三,具有领导科学(包括科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三)领导能力强

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是一个保持党的先进性,懂得运用政治、道德、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比较强的领导者。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优秀内容抓紧抓好。”…早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等,都属于‘出主意’一类。使这一切主意见之实行,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属于‘用干部’一类。”身为领导干部,理应具备这些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其一,在计划决策能力方面:善于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或部门)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和办法等,主要体现在观察敏锐,思考周密,想像和独创丰富,意志坚强和行为果断。其二,在组织指挥能力方面:有鉴别评审能力,精通人事管理,了解下属之所长并用其所长,容下属之所短并帮其所短;有协调沟通能力,善于用全局统一的目标和理想团结大家,使本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最佳的结合;有科学实施的能力,能根据工作的性质、特点及任务要求,科学系统地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帮助。

二、领导班子应是团结坚强的集体

领导班子建设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它所从事的领导活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实践。现代领导班子,应该是一个求真务实、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坚强集体。当前,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民主议事,科学决策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决策能力,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优秀。实践证明,领导班子决策能力如何,与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以及班子机体的和谐程度有直接关系。其一,好的领导班子是一个民主议事典范。只有在班子机制中坚持民主集中制,才有助于促进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贯彻民主集中制要求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策,班子每名成员都能在重大决策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互相启发、互相提高。通过讨论后,统一意识,博采众长,从而搞好团结,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决策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要明确议事范围、议事原则和议事程序,坚持做到会前充分论证酝酿,会中深入讨论、集中民意、统一思想,会后贯彻执行、落实到位。其二,好的领导班子是科学决策的团队。科学决策,是指领导班子作出的决策(这是一种有选择的、有组织、有目标的活动)必须来源于客观实际,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程序、方法、技术和手段。古往今来,成功的领导者,无不重视总结决策的实践经验,研究决策的学问,追求决策的效益。

(二)团结务实,开拓进取

领导班子应该是团结战斗的堡垒,是求真务实、不断开拓创新的团队。各级班子应该营造一个“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争创一流、亲政爱民”的良好风气。防止各行其是、上下梗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的发生。在领导班子中分工不同是一种工作需要。但当主官的要真正信任班子其他成员,放手让他们工作,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和认可。班子成员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严格律己、宽以待人,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以促进班子和谐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原则,构建科学的干部择优选拔和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班子成员的选拔、任用和考核制度,比如年度考核、届中考核和届满考核等。除了对其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定性的考评外,还可以用民主测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以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形成“班子成员齐努力,千斤重担大家挑”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风清气正,民心所向

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强不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高不高,作风正不正,人气旺不旺。风清气正,形象就好,威信就大,政令就畅通,执政能力就强。反之则权力再大,威信也难以树立,政令也难以畅通,执政能力也难以施展。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抓作风、抓正气上。在用人问题上,注重从身边挖掘典型,积极倡导“干事业有位、干事业有功、干事业光荣”的思想和政策导向,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全力营造积极主动想事、扎扎实实干事、千方百计成事、廉洁从政不出事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工作奖惩机制,坚持以政绩论英雄,鼓励重用干事的、教育批评看事的、诫勉调整整事的、惩治撤换坏事的,通过制度来督促大家干好本职工作。在工作路线上,坚决走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正确处理班子建设中的内部矛盾

领导班子应是一个和谐健康的有机统一体。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既要打好班子成员间这个班子建设的基础,更要抓好个体与整体间这个班子建设的中间环节,还应夯实整体和谐这个班子建设的要求和目的。结合当前班子建设实际,要特别强调处理好班子建设中的内部矛盾。

(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和谐共事

一个团队要团结协作,一个班子更要和谐共事。和谐:共事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班子建设中的内部矛盾,尤其是正职与副职的矛盾。一个称职的正职,应把副职的积极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在坚持大原则的前提下,既要真正放手放权,通过高超的领导艺术把副职的内在潜力挖掘出来,使其内在的创造力释放出来,同时又要对副职进行有效有力的监督,将不良的倾向消除在萌芽之中。当主官的要谋划大局,提出思路,要对本地区、本单位(或部门)当前和长远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整体思路,这个思路要体现民意,集中民智,要凝聚班子各成员的集体智慧。作为副职,最基本的是要有负责意识,既要对一把手负责,也要对班子整体负责。虽说各负其责,工作互有交叉,但仍需要彼此间的沟通协调。副职之间要相互理解,在各自履行职责时,出于公心,力求公正,不能只顾所分管部门的利益而不顾相关部门的利益,也不能凭个人好恶和主观情感草率行事,要善于进行平衡和协调,尽最大努力去寻求各方面的“共赢”。副职之间更要相互信任,要有真诚感,不要兜圈子、耍手段,更不能下绊子。只要以诚相待,敞开心扉,就没有解不开的矛盾,没有处理不好的问题。公务员之家:

(二)个人与班子之间要求大同存小异

领导班子不是领导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有序的结合整体。就班子整体而言,是由富有活力、创造力的个体按照班子整体的规范和要求有机组合而成。就班子中的个体来说,则要充分体现整体的要求,要按照整体的目标发挥各自的作用。换句话说,班子中的个体,不是孤立的个体,无不体现出整体因子,而整体是靠有活力的个体凝聚起来的。每个成员所担负的工作只是大局中的一部分,要在大局中找好自己的位置,给自己定好位。在总的原则和目标之下,班子成员要各尽其职,各显其能,和谐相处,使班子的个体活力在工作实践中竞相进发,班子成员的指挥才能像源泉一样充分涌现。同时,又要充分展现个体活力,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而使班子整体更富先进性、更富活力、更富激情。常言说得好:“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班子成员应该和谐相处却又不盲同,互相补充配合但又不失自我,在共性前提下充分发展个性。

领导素质论文:基层领导干部素质提高研究论文

摘要: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培养过硬的理论素质和较高的管理素质,同时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基层领导干部管理素质理论素质精神状态

同志曾多次强调:“保证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石油石化行业在这场改革大潮中担负着重大使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领导千部队伍,是保证油田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迫切需要。基层干部应该努力培养以下三种素质:

一、必须有过硬的理论素质

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只有提高理论素质,才能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才能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掌握和运用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而加强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阶段,各项生产经营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增多。在这种形势面前,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更需要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进而有创造性地解决和回答油田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开创油田发展的新局面。要努力在基层干部中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使基层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学习与运用、学习与探索、学习与行动、学习与创新的始终统一。

另外我们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首先,要把理论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法。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最根本的是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化为我们的思维方法,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同时,我们要善于在理论的指导下,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认识。其次,要把理论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办法。要坚持把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把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分解成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努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水平。三是要把理论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升华自己的人生追求,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经常剖析自己的思想,严格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筑牢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过硬的素质,团结带领职工群众推进油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必须有较高的管理素质

管理素质是形势发展对各级干部的基本要求。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出众的管理素质,才能带领职工群众实现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第一是要提高专业技能知识。专业技能是领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知识更新异常迅速,能否跟上时展步伐,及时学习和掌握油田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已经成为基层领导必备的素质要求。因此,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站在时代大局的高度来学习知识、研究现实、解决问题。要勤求新知,博采众长,注意扩大知识面。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自己肩负的重任,越是担子重、责任大,越是要学习新知识;越是公务繁忙,越是要抽出时间学习理论和业务,全力投身到改革发展中去,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

第二是要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基层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组织和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任。从全局来说,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只是一个局部。“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一个合格的基层领导必须具备全局意识,把本单位和部门的工作融人油田发展的大格局之中。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从全局出发,把握大局,驾驭局势,牢牢把握诸多复杂条件和重大机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法观察研究各项具体事物,观察分析各种矛盾,认识其特点和规律,把握其发展方向,以取得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第三是要提高开拓创新能力。面对重组改制的新形势,油田企业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有效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问题,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基层领导干部应当敢想、敢说、敢干,努力使自己分析形势有新视野、研究情况有新见解、部署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提高创新能力,还必须善于创新。善于创新是智慧的发挥和科学方法的运用;善于创新,就是积极借鉴、利用前人积累的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使之转化为新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只有这样,基层领导干部才能真正掌握创新的科学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工作上的飞跃。公务员之家:

三、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这是事业的基础。企业的发展任务要靠基层领导干部去落实,去组织,只有以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去努力工作,才能更好的完成组织赋予的重任。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身作则,带头求实、求真、求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为油田发展和职工群众谋利益为目标去创造政绩;用正常人的心态和朴素扎实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的组织好本单位的工作。

要有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面对成功与挫折,能否做到宠辱不惊,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能否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重要环节。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经得起成功和失败的考验,敢于在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摔打和磨练自己;以寻常心处事待人,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培养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始终以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拼搏。

要有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前进途中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明白,党组织给你一定的领导职务,实际上也就赋予了相应的责任。当拥有权利的时候,勿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在使用权利的时候,勿忘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决策办事情,应该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使自己的所作所为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

领导素质论文: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素质途径论文

论文关键词:基层领导干部管理素质理论素质精神状态

论文摘要: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培养过硬的理论素质和较高的管理素质,同时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

同志曾多次强调:“保证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石油石化行业在这场改革大潮中担负着重大使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领导千部队伍,是保证油田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迫切需要。基层干部应该努力培养以下三种素质:

一、必须有过硬的理论素质

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只有提高理论素质,才能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才能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掌握和运用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而加强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阶段,各项生产经营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增多。在这种形势面前,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更需要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进而有创造性地解决和回答油田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开创油田发展的新局面。要努力在基层干部中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使基层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学习与运用、学习与探索、学习与行动、学习与创新的始终统一。

另外我们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首先,要把理论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法。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最根本的是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化为我们的思维方法,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同时,我们要善于在理论的指导下,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认识。其次,要把理论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办法。要坚持把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把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分解成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努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水平。三是要把理论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升华自己的人生追求,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经常剖析自己的思想,严格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筑牢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过硬的素质,团结带领职工群众推进油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必须有较高的管理素质

管理素质是形势发展对各级干部的基本要求。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出众的管理素质,才能带领职工群众实现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第一是要提高专业技能知识。专业技能是领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知识更新异常迅速,能否跟上时展步伐,及时学习和掌握油田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已经成为基层领导必备的素质要求。因此,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站在时代大局的高度来学习知识、研究现实、解决问题。要勤求新知,博采众长,注意扩大知识面。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自己肩负的重任,越是担子重、责任大,越是要学习新知识;越是公务繁忙,越是要抽出时间学习理论和业务,全力投身到改革发展中去,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

第二是要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基层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组织和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任。从全局来说,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只是一个局部。“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一个合格的基层领导必须具备全局意识,把本单位和部门的工作融人油田发展的大格局之中。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从全局出发,把握大局,驾驭局势,牢牢把握诸多复杂条件和重大机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法观察研究各项具体事物,观察分析各种矛盾,认识其特点和规律,把握其发展方向,以取得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第三是要提高开拓创新能力。面对重组改制的新形势,油田企业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有效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问题,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基层领导干部应当敢想、敢说、敢干,努力使自己分析形势有新视野、研究情况有新见解、部署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提高创新能力,还必须善于创新。善于创新是智慧的发挥和科学方法的运用;善于创新,就是积极借鉴、利用前人积累的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使之转化为新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只有这样,基层领导干部才能真正掌握创新的科学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工作上的飞跃。

三、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这是事业的基础。企业的发展任务要靠基层领导干部去落实,去组织,只有以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去努力工作,才能更好的完成组织赋予的重任。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身作则,带头求实、求真、求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为油田发展和职工群众谋利益为目标去创造政绩;用正常人的心态和朴素扎实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的组织好本单位的工作。

要有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面对成功与挫折,能否做到宠辱不惊,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能否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重要环节。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经得起成功和失败的考验,敢于在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摔打和磨练自己;以寻常心处事待人,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培养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始终以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拼搏。公务员之家:

要有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前进途中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明白,党组织给你一定的领导职务,实际上也就赋予了相应的责任。当拥有权利的时候,勿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在使用权利的时候,勿忘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决策办事情,应该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使自己的所作所为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

领导素质论文:培养高校领导干部素质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际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校实力的竞争与高校领导干部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应该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紧迫感,以高素质为目标,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以观念更新加快素质养成,以素质养成促进观念更新,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实现学校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

关键词:高校领导干部干部素质干部素质养成

近几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任务不断加重。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校领导干部要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又符合高等教育自身的办学规律,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中观念更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观念更新是高校领导干部自觉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

“所谓观念,就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导观念是领导者的世界观、立场、观点、方法的直接体现,是领导者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工作、组织和管理能力等等的综合反映。”观念更新是指领导干部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只有观念更新,才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摈弃不合时宜的观念,树立全新的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观念,才会有一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紧迫感。笔者以为高校领导干部应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实现观念上的更新,并努力实践之,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领导,从而也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1.人才是高校品牌战略的保证。人才观念,即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发现人才、爱护人才、重用人才是高校领导干部必须拥有并努力为之的基本观念。吸引考生靠什么?靠学校品牌。学校品牌靠什么?靠高质量人才。要打好高校品牌战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必须依靠一支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

高校建设需要大批人才,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高校领导干部,肩负着选拔人才的“伯乐”工作、培养人才的“园丁”工作和使用人才的“开发”工作。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以实现高校的品牌战略。

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念,高校领导干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创造一个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比如,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努力创设一个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校园环境,用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进行双重规范管理,坚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将干部或师资的选拔聘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以史为鉴,惟才是举,任人惟贤。要坚持人才使用与培养教育相结合,绝不能重使用轻教育。同时应坚决避免和克服在用人方面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2.创新是高校提升品位的关健。高校人文荟萃,英才云集,是最具有创新能力的所在,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甚至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往往首先源于高校。高校的创新不仅会促进高校的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教育思想创新是提升品位的前提。教育思想创新的意义远远大于教育发展。要坚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注意研究和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人探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方法,开拓新方向。一所创新氛围浓郁、品位较高的高校往往得益于一批创新意识强、敢想敢干敢闯的领导干部。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科技创新应是高校创新的主要内容。

当前高校存在着诸多影响创新活动的因素,如: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因循守旧;文化熏陶薄弱,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功利主义导向偏重,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不够;专业设置太窄,学生视野受限等。高校领导千部要确立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克服上述存在的不利因素,努力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使创新成为每一个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落实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中,落实到每一次奖惩考核中。通过每一次讲座、每一项竞赛、每一个社团、每一本刊物来刺激校园里每一个创新的欲望和细胞,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意识强、创新机制健全的高校,必然是一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也必然会吸引各方优秀人才,不断提升学校的品位。

3.学习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基石。一所注重内涵发展的高校必须是一所学习型的高校。为了促进学校发展,我们不仅要注重学校建筑、设备等“硬件”的建设,更要注重思想、观念、管理、文化等“软件”的建设。纵观世界各国,没有哪所学校是仅以其独特的建筑规模而成为名校的。“学习一般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获取经验并导致行为变化的过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智力和能力的提高。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旷日持久,不断深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产生、传播、使用成为新的增长点,而知识本身浩如烟海,再加之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学习成为直接影响个人或组织发展的工具。高校领导千部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除了要立场坚定,行动自觉,还必须要掌握基础理论,更新传统观念。而要达到这些目标,惟有坚持不懈,不断学习新知识。知识更新是观念更新的基础。有了勤于学习的高校领导干部,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学生也会应运而生,而高校的内涵发展也就能够顺利实施。

4.开放是高校充满活力的根本。随着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中国加人WTO后经济逐渐融人全球化的浪潮,高校作为文化领域最为前沿的阵地也越来越受到世界文化的冲击。只有开放,只有交流,才是高校充满活力和希望、青春激情飞扬的根本所在,思想解放是学术自由与繁荣的前提。仅以南京大学为例,他们每年在校园里要举行数百场讲座,邀请的专家学者也早已不满足于国内,而是请来了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请来了世界知名的文化大师,请来了世界名校的知名教授,这些人物的到来为南京大学的校园注人了永久的活力,对学生,对教师都是一种思想文化的滋润。开放的内容还包括国际间的校际进修交流、师资流通、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只有将高校置于世界文化的大潮中,我们的眼界才能日益开阔,我们的办学才能日臻成熟。

观念更新可以使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适应变化的形势,主动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情况,努力使学校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观念更新对高校领导千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有较高素质的领导干部的观念相对也较容易更新,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提升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高校领导干部更新观念

素质的内涵一般是指一个人的品格、知识、毅力、兴趣、能力、气质和风度等。管理者的素质至关重要。国外对优秀管理者素质的界定一般指勤于思考、善于决断、言辞敏锐、宽容大度、公正精干等。作为高校领导干部,面对高等教育和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具备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改革等优良素质,才能不断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确立新观念,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提升高校领导千部综合素质,可以促进观念更新,有利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实现学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1.提高政治道德素质。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是高校领导干部立身之魂。政治道德素质强调加强党性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历史使命感,提高思想觉悟,甘当公仆,勤政敬业,廉洁自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领导者的思想道德水准从某种意义上影响着下属的思想道德状况,影响着这个单位的风气。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知识层次高,对道德的要求更高,作为高校领导干部,更要以突出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师生员工示范。高校领导千部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能够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要将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为民族勤奋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光明磊落、正气凛然、科学民主、求真务实的作风;要有奉献精神,淡泊名利,将个人发展、学校发展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有所作为的好领导,好千部,才能赢得师生员工的信赖。

2、增强业务技能素质。优良的业务技能素质是高校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业务技能素质强调不断拓宽视野,勤于学习、善于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坚持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列宁说过:要管理就要成为内行,就要懂得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就要有一定的科技专业修养。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就要努力学习、勇于实践,要有真才实学,要树立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富于创造性,熟悉高校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管理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管理工作,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有所建树,成为本专业范围内的专家学者。

高校领导干部还必须了解新兴学科知识,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对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法学、科技发展史等学科也要有所涉猎。这样的领导者必然在具体工作中更有前瞻性、针对性,更能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更能得到基层人员的理解与支持。

3.培养综合能力素质。杰出的综合能力素质是高校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综合能力素质强调战略思维能力,主要指领导干部深人实际调查研究,加强实践锻炼,不断研究解决现实重大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素质可细化为领导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观察思辨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创新开拓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协调统筹能力等。这些能力是领导干部开展领导活动,完成领导任务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

综合能力如能在高校领导干部观念更新的基础上落实到具体实践,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高校管理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实证调查,即“就某一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管理的有关现状进行的广泛、深人和细致的实际调查,得到有关实际数据和调查资料,从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并进而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措施。具体的调查方法有观察法、案例法、抽样调查法、测验法、座谈会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无一不是从实践出发,强调实际情况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高校领导干部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最有效最准确的数据往往都是亲自实践得来的。

4.优化身体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是高校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必备条件。有关身体心理方面的素质往往是我们考察一个领导干部时最容易忽视的方面,但这又是高校领导干部素质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领导干部从事的工作是一项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于一体的繁重工作,需要长期超负荷的运转。健壮的体格与健全的心理是出色完成工作的前提保证。面对长时间的工作,身体要能扛得住;面对疑难问题,心理要能承受得住;面对种种诱惑,意志要坚强;心态要积极,心境要开阔;要有成熟的心理态度,敏锐的认识能力,卓越的思维能力,坚强的意志,健全祟高的人格力量;要有艰苦奋斗、务实肯干的作风,要关心体贴下属,有很强的亲和力。领导干部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就能冷静理智地分析和处理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间题,这就有力地保证了高校管理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不断达到更高的层次。公务员之家:

高校领导干部要提升这些素质,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当前尤其要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能使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及时更新观念,从而敏锐地洞察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坚持正确的发展观,为学校的发展找到准确的定位,发挥优势,发挥特色,实现快速高效发展。

领导素质论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素质论文

【论文关键词】执政能力领导干部素质

【论文摘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一次重要任务,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按照中央提出的总体部署,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一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上来,体现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环节中,落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为此,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是关键。

我们党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的执政党,党的建设,最终都应当体现到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执政地位上来,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时期的要求,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增长执政本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自身建设所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总体部署,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一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上来,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环节中,落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是关键。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是基础

干部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这是因为干部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国家政权工作的效率,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更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再则提高干部素质是贯穿党的建设始终,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从党的执政方式看,干部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政权工作的效率。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来实现和加强的。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只有高素质的领导干部,才能自觉地把实现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同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高度统一起来,把实践党的宗旨与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高度统一起来,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高度统一起来,把执政兴国与执政为民高度统一起来,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二)从党的执政使命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我们党的执政使命从根本上说就是富民强国,就是要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政之道,要在得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与时俱进的事业,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参照,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其成败关键取决于能否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既有领导水平、又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三)从党的执政经验看,贯穿执政党建设的任务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之所以始终能够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站在时代前列的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正是因为他们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我们党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优秀。但是,作为一个已经持续执政5O多年、并将长期执政的党,我们必须看到干部队伍的变化,要把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贯穿党的建设始终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领导干部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十六大对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科学内涵、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行全面深刻的阐述。而对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的新变化,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一)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中国的发展是在世界大环境中进行的。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乃至工作的方式方法,都受到时展和环境变化的制约。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断增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然要融人国际社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必须加强战略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一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用世界眼光关注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变化,善于从历史和世界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和审视问题,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局,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二是要正确把握时展的新趋势,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是要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形势、解决问题,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确立科学的政策和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站在历史与全局的高度进行理性思考、理论创新和战略规划,正确把握时代的特征,主动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

(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专博兼备、善抓机遇、智能决策。既要掌握一般的社会科学知识,又要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既要懂得领导学、管理学、法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又要在钻研市场经济理论、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方面下功夫;既要熟悉工业、农业商业、外经外贸等工作,又要把握城镇规划、市镇建设、教育、政法等环节;既要搞清宏观经济的发展规律,又要知晓微观经济的运行法则。领导干部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努力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自觉运用市场的基本知识的规则和要求来规范经济行为。二是要善于强抓机遇,应对挑战,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期,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及时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只有具备这些科学知识的素质,领导干部才能在通观全局中把握局部,在纵览全过程中,才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卓有成效地抓好全面工作;才能以科学的知识与正确的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在险处站得稳,在高处看得准,做到危急趋势早预测,防范对策早布置,实现决策与领导的智能化。

(三)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见微知著、处变不惊、应对有方。要立足自身的发展,关注国际风云变幻,始终牢牢把握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趋利避害,把机遇抓住用好,把风险规避化解。一是要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有所作为”的方针,积极应对复杂形势,有效抵御各方面的风险,争取有利的发展环境,集中力量搞好建设。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善于协调群体关系,帮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困难和问题,引导群众自觉地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保持党的高度团结和统一,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切实增强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另外,要注意研究“四个多样化”背景下和各种社会矛盾呈现的复杂情况,以及由此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新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提高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暂时困难,自觉地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

(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用权、廉洁从政。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我们党是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和法律,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一是要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法律的监督与制约的观念,树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知违犯法律就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观念,使自己自觉而坚定地做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的优势,是我们党依法执政的显著的特点,只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和处理好三者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党依法执政的能力。三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的方针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既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又善于运用宪法和法律来治国理政。各级领导干部在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监督和法律制约的观念,做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的基础上,更要积极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办事,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五)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立足全局、协调各方、勇于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险和困难,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一是要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二是要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同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很大的创造性。没有创新,就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坚持不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永葆党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导。因此,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全局性问题上,各级领导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得到落实的前提下,各级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在不断创新中推进党的各项事业。

三、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完善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机制。我们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党的集中统一性,这为实施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集中系统的培训提高奠定了组织保证。作为靠科学的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历来特别重视干部的学习培训。今天,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建设学习型社会,既要继续发挥好这些优势,更要发展和创新,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机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使各级领导干部不仅受到系统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掌握指导工作实践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能学到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历史、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公务员之家:

(二)发挥党的政策优势,推进领导干部任用制度改革。政策导向,是最具影响力的。我们党始终重视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建设,不断地制定和完善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的制度和政策。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变化和工作重心的调整,选人、用人标准也在进行着必要的调整和完善,这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这既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党的政策优势。时代呼唤人才,在人才辈出的今天,如何正确识才、选才、育才、用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出路在改革。推进领导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关键在于坚持科学的标准,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公正、透明、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环境;重点在于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努力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让“提高素质”成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党的事业、谋求自身发展的终身追求。

(三)发挥党的传统优势,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我们党历来重视走群众路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搞好统一战线工作,这是我们党长期保持的光荣传统。通过走群众路线加强群众监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内监督,搞好统一战线工作,加强派监督,对于各级党的领导干部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具有十分的积极的意义。党的各级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既要加强党内监督,健全对领导干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及党委内部的监督制度,还要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既要教育大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注意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要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同时,要把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纳入组织管理的视野,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实现对领导干部的全方位监督和管理。

总之,执政党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我们政党制度的特殊性以及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重要性,因此,我们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增强“五种能力”作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使我们党在激烈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成功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神圣使命。

领导素质论文: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提高;学习力;执行力;协调力;创新力

论文摘要:要推动西安科学发展,实现西安率先发展,就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是推动西安科学发展、实现西安率先发展的关键;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主要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即学习力、执行力、协调力和创新力。

一、面对当前快速发展的形势,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学习力

学习力是一个人、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纵览中外历史不难发现,善于学习。不断汲取人类社会发展的有益成果,始终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中华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经久不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具有勤奋好学、博采众长的优良传统。学习也能使一个政党始终充满蓬勃的朝气,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执政地位不断巩固、加强和提升,也是与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分不开的。对领导干部而言,学习是领导干部成就事业的根本途径,学习力是领导干部首要的最基本的能力。从历史上和现实中看,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酷爱读书、重视学习的人。古人讲“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一个肯读书、肯学习的干部,总会给人以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涵养深厚的印象,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精神境界,与不爱学习、不爱钻研的干部相比,往往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干部之所以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畏难发愁,甚至束手无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时不重视学习、不勤于学习、不善于学习,欠缺良好的学习力。

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学习力,提高学习力应该着重把握三个环节:

第一,要自觉学习,有动力。学无止境。一个爱学习的人,越学习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和修养越不够,就会更加自觉的学习,就会有学习的原动力。在这方面,同志是最好的典范。无论是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途中,还是转战陕北期间,书籍都是最珍爱的宝贝。在延安时期,经常约10来个人开学习座谈会,窑洞里摇曳的烛光点亮了延安干部学习的热情,照亮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产生了思想,使中华民族摆脱了苦难深重的命运。因此,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培养学习兴趣,把学习作为一种自觉、一种快乐、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不断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始终保持学习的钻劲、挤劲和韧劲,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在读书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党性。

第二,要坚持学习,有毅力。学贵有恒。“一曝十寒”不是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算学习,锲而不舍、滴水穿石才是真正的学习。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同工作一样,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只有意识到不学习的危机感,才能真iE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领导干部只有以顽强的毅力,不断坚持学习,才能紧跟时展的潮流,才能保持

思想上的先进性,这既是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不坚持学习,就会失职;不坚持学习,就会有辱使命;不坚持学习,就难以成就事业,完美人生。

第三,耍善于学习,有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平时工作比较忙,要搞好学习,就要采取多种方法,拓宽学习渠道,实现“全面学习”。首先要挤时间向书本学习。领导干部事务多、会议多、文件多、应酬多,占用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但不论工作多忙,任务多重,都要挤时间学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领导干部应该学会同志所提倡的“挤”和“钻”的精神,先“挤”出时间来学习,然后再“钻”进去。没有一股自觉的挤劲和钻劲,是学不好的。欧阳修的“枕上、厕上、马上”读书作文的精神值得提倡。其次要深入实际向实践学习。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向实践学习。宋代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清代思想家廖燕提出“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讲要“与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处读书”。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蕴含着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读好有字之书,更要读好社会实践这本“无字书”。向实践学习,就要深入到基层一线,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坚持向实践学习,才能见微知著,获得真知灼见,才能了解社会,体察民情,领会书本上、理论上从未讲授的社会和人生哲理,才能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增强自身本领,推动工作发展。再次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人还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向知识道德修养高的人学习。在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许多难于解决的社会问题都是由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找到解决办法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领导干部要对群众有敬畏之心,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尤其是要注意向自己身边的人学习。一个人的知识和智慧是有限的,而群众的知识和智慧是无限的。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甘当学生,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请教自己所不懂的问题,善于总结他人的经验,善于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执行力

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简单说,就是落实能力。对执行力重要性的认识,古今中外都有鲜活生动的事例。“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孔子在《论语》中最早提出的关于“执行”的思想。《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的主人公罗文,是一个普通的军人,在不知道送信地方的情况下,忠于职守,不怕艰难险阻,完成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任务,这是西方关于执行力的一个经典故事。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发展也是一样,光有意图、决策、战略不行,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执行。执行有力、执行到位,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圆满完成;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工作就会失职、出乱子,去年下半年发生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石家庄三鹿毒奶粉事件,深圳龙港9.20特大火灾事故等一系列重大安全事件的背后,既暴露出企业道德的缺失与企业诚信和社会责任的严重缺乏,更暴露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不作为,监管不到位、相关领导干部的执行力缺失。

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什么?就是领导干部的执行力。领导干部在本部门本单位具有直接“带兵作战”的职责,同时领导干部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重要阶段,因此,执行力是领导干部最优秀、最重要的能力。提高执行力,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讲效率,追求一个“快”字。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干部身上存在这样一些现象:一是精神状态不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气势和干劲;二是行动迟缓,效率不高,缺乏雷厉风行的作风;三是遇事只从自身角度出发,自己怎么方便、怎么有利怎么干,致使一些工作迟迟得不到落实和推进。这些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不认真加以克服,任其滋生蔓延,就会贻误西安的发展。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效率意识,力戒优柔寡断、办事拖拉或推诿扯皮。对研究决定的工作,要立即干、马上办,对可预见的工作要早安排、早动手,做到主动服务、超前服务、高效服务。

第二,要求实效,讲究一个“细”字。细节决定成败。工作不抓细,就成就不了大事;不抓细,小事就会影响大事;不抓细,工作就执行不到位。在工作方法上,就是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具体问题抓起,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方向和标准。比如拿招商引资工作来说,如果因为领导干部在与外商洽谈中某些环节考虑得不细致,可能就会使良好的商机擦肩而过,给招商引资工作造成损失,进而就会影响西安的发展。此前,我市因为工作不细致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也屡有发生。所以,只有在大政方针确定后抓好细节,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要抓作风,突出一个“实”字。“打铁先要自身硬”。提高执行力,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真抓实干。目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各类棘手问题接踵而至,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很多。因此,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少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政策理论学习不够、工作职责和思路不清、基本情况不熟、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对解决上述问题意义十分重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做到“实”,一是必须讲实话,要对党、对组织、对同志讲真话,对工作成绩不夸大,对存在问题不回避;二是必须察实情,要在工作实践中多深入实际、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克服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浮躁情绪,克服高谈阔论不见行动、轰轰烈烈不重实效的不正之风;三是必须干实事,就是要深入工作一线,雷厉风行,讲求效率,切实解决本地区、本单位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城市建设管理和民生中的突出矛盾。

三、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协调力

协调力足协调各个方面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是一种自我修正能力和推动部门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掌控能力。领导干部是机关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战略决策”的执行者和“战术决策”的制定者,起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因此,领导干部所处的重要位置,决定了协调力是必备的主要能力之一。

在日常工作中,有的干部协调能力不是很强,主要表现在领会上级领导机关工作部署、工作意图不深、不透,在执行过程中,降低标准,出现拖拉、扯皮、延误、走样等现象,存在工作职责不明确,人员之间、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步调不一致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领导干部重点要增强三方面的协调能力:

首先,要做好对上协调,确保单位和地区重大工作部署的顺利实施。领导干部要做好对上协调,一是要尊重上级,维护上级的威信,为上级分忧。在工作中要坚决支持上级领导的工作,坚决服从上级领导和指挥,坚决贯彻、落实、执行上级的决议,真实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群众的意见、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二是要注意把握上级会议精神和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把上级的精神和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创新中干事,在干事中创新,掀“浪头”,起“浪花”,不断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自己的工作、学习、进步等营造更加和谐有利的环境。三是要注意多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坦诚地向上级领导亮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真诚地向上级领导汇报思想、交流看法、疏通感情,即使存在一些分歧和意见,也应该开诚布公地向上级领导讲明情况,说明原委,消除误会,赢得上级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在贯彻落实上级领导意图时出现偏差。

其次,要做好对下协调,确保部门内部正常高效运转。领导干部要有做好干部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善于把自己身边的干部团结在自己周围,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思想统一、精神振奋、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还要有科学安排、统筹规划的能力,使下级能够明确不同阶段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努力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工作氛围;领导干部更要有带好本部门队伍的能力,要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为下级部门发展和普通干部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领导干部要通过自己的带头表率作用,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带出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队伍,保证工作意图的实现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再次,要做好同级协调,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关系。处理同级之间的横向关系,有助于进一步协调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关系,使整个管理更加完善和高效,也有助于领导干部获得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同级与上、下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同级之问不像上、下级那样具有领导权和统御权;另一方面同级之间既是天然的合作者,又是潜在的竞争者,由于这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同级之间难以和睦共事。因此,协调同级关系比协调上、下级关系更难。所以,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在心理上要以诚相待,与人为善。同级之间都期望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工作。而要达到这个境地,同级之间就要以诚相待,与人为善,以自己的“诚心”和“善意”换取他人的“实意”和“友善”。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就是这个意思。同级之间是为着同一目标工作的,没有理由不以诚相待、与人为善。要以较高的思想境界,真诚地对待同级、关心同级。当同级取得成绩、得到发展时,应当真诚地祝贺;当同级受到挫折时,应当主动地关心;当同级遇到困难时,应当积极地帮助。把自己取得的成绩要看作是同级之间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总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同级之间应从心理上树立以诚相待,与人为善的意识,这样才能为相互间协调沟通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公务员之家:

二是在工作上要相互支持,积极配合。所谓相互支持,积极配合,就是同级之间工作上既要有合作精神,又要有“补台”意识,还应有原则立场。在工作中,同级之间常常会遇到一些工作上的交叉,也会有一些需要共同处理的事务,对于这些工作和事务,需要共同研究商量解决的问题,要多通气、多沟通,集中集体智慧,发挥团队力量,合作解决,不要擅自做主,否则就会影响同级之间的关系。工作上的相互支持,积极配合,还要求同级之间应强化“补台”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补台”措施。当同级有困难时,要热情地帮一把;当同级有问题时,要尽力的挽救一下;当同级出了差错时,要主动的弥补一下。而不要视而不见,更不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欣赏”同级的困难、问题和差错。另外,同级相处也要讲原则,应当分清职责,不推卸责任,属于别人职权范围内的事,决不干预,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也决不推诿,特别是那种有利的事就干,无利的事就推的行为,即会严重影响同级之间的良好关系,更会造成工作上的困难。

三是在方法上要讲究艺术,巧妙应对。如果说协调是一种能力,那么善于协调就是一门艺术。实践表明,在同级相处中,光有美好的主观愿望和正确的行为准则,往往还不能完全收到良好的客观效果,还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掌握科学的协调艺术。在实际工作中,但凡善于协调的人,工作推进就快,工作效率就高,否则就慢就低。比如在需要其它部门协助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时,要语言委婉,态度诚恳,不能让协助方感到你盛气凌人;在其他同级部门需要你所在的部门协助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时,能协助的要积极协助,不能协助的要给对方讲明原因,取得对方的谅解,防止对方产生误会。再比如,面对工作中的分歧或矛盾,同级之间应本着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良好愿望,对于无关紧要的小事,“相逢一笑”就可“泯恩仇”;即使是非要辨清是非的“大事”,也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如果分歧或矛盾比较严重,并且一时难以解决,不妨暂时“回避”、“等待”一下,暂时“回避”和“等待”不足逃避和妥协,而是为了防止矛盾激化,并在回避中等待解决矛盾的时机。这样做,随着问题的妥善解决,同级之间不但不会伤和气,反而会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加牢固的团结关系。

四、面对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创新力

创新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完成某种活动所具有的创造性的能力。创新力是现代领导的必备能力,是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综合反映。今天,面对的是一个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和不断创新的时代,一个单位没有创新力,就没有生机和活力;一个干部没有创新力,成长进步就没有希望和后劲。

在一些单位、一些部门,有的干部缺乏创新力,主要表现为:有的干部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犹豫观望,不愿意通过创新提高工作绩效;有的干部受一些传统落后思想的影响,怕人说闲话,怕惹麻烦而不去尝试创新;有的干部对别人的一些创新思想和创新做法,有着一种“先天性”的排斥心理,总是持怀疑的态度,总认为别人的创新做法是标榜和表现自己,对于别人的创新做法,经常嘀咕,认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针对创新力不足的情况,我觉得主要应从以下几点改进:

第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所谓“法宝”,是指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领导干部提高创新力,也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人手,在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束缚的基础上,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精神状态的振作。当前,西安发展面临许多机遇,也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在发展中面临许多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领导干部是否研究新情况,是否有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思想是否解放,观念是否超前,这都对西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从西安的实际来看,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方面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认清差距,克服小成即安、小进则满、盲目乐观的思想,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二是与时俱进,克服四八稳、怕担风险、因循守旧的思想,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三是攻坚克难,克服害怕困难、缺乏胆识、没有魄力的思想,树立开拓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真正摆脱小农经济、盆地意识、本位思想的束缚,克服懒、散、慢的习惯,形成聚精会神谋大局、全力以赴办大事、持之以恒求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使西安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关注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第二,要博采众长,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开阔视野,这是提高领导干部创新力的重要条件,一个见识短浅、鼠目寸光的人是谈不上创新力的。要做到博采众长,开阔视野,一是要向历史学习,也就是学习前人所创造的知识,学习他人积累的经验,获取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二是要向先进发达地区学习,通过学习考察掌握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理念、科学管理方法,拓宽我们的思维,创新我们的思路。三是要向同行学习,建立同行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学习同行的好做法好经验。

第三,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是人类社会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探索精神,人类社会就不会走到今天,就不会实现现代化,没有探索精神,中国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就不可能有神七飞船上天,中国人就不可能迈向太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领导干部,要不甘落后,要引领时代潮流,就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只有不拘泥于传统思维和做法,在尊重事实和科学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称之为有较强的创新力。领导干部既要勇于探索,又要善于总结。总结是激发创新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事物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总结,才能发现问题和差距,才能发现和掌握规律,才能把思想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把工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否则,一个人、一个单位的思想和工作就会停步不前,就会失去发展的大好机遇。

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执行力、协调力和创新力,为推动西安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领导素质论文:浅谈新媒体舆情对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领导干部;舆情引导力;素质

论文摘要:当前,新媒体技术正改变着社会舆论场的生成方式,对各级领导干部舆情引导能力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环境特点对领导干部舆情引导力是个挑战。对此,领导干部不但要具备舆情引导能力的基本素质,还必须具有一些特殊素质,在新媒体环境中才能提高舆情引导力的有效性。

新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新媒体。对社会公众的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媒体正改变着社会舆论场的生成方式.对各级领导干部舆论引导能力的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一、新媒体舆情特点对领导千部素质的挑战和要求

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如何正确规范、调控和引导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挑战。

(一)领导干部舆情引导力素质必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思想文化意识的传播,如同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个人把自己得到的消息通过手机或者互联网转发给朋友,每个人都可以充当意见领袖。引导别人的倾向.不需考虑是否具有某种专业技能和社会角色的限制,每个人都是传者和受者的统一,在传播活动中都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今年2月9日晚20时27分,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随后159米高的大楼被裹挟在熊熊烈火之中,很多人将现场记录的第一手资讯在网络媒体上发出。最早反映这场火灾的,是网民“加盐的手磨咖啡”,他自称在事发时恰好路过现场,随即用带摄影功能的手机拍下火场照片。2l时04分,这些照片上传到博客空间.之后l2小时内,照片访问量超过37万次,跟帖1700多条,形成了舆论热点。可见,新媒体的自主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重要的渠道。人们在网上匿名表达自己的观点,呈现出舆情的多元与多变。例如,网络中的“盖楼”现象(即大量的回复同一个主题帖为“盖楼”)已成为网络文化诞生的源头。今年7月16日.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一位匿名网友发表了一篇标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贴子,内容为空。在短短一天时间里。就被“顶”到了近7000页,有近20万个回复,点击量超过450万!之后又出现了各种版本的“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贴子.让人哭笑不得。新媒体隐蔽性传播特点使言论者处于无身份、无顾忌的状态,也容易滋生一些信息造假者和谣言传播者,使真善美与假恶丑等搅在一起。如何甄别,并以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元舆情就是一种挑战。

(二)领导干部舆情引导力素质必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风险性和艰巨性。

新媒体具有组织、引导、控制和制造公众舆论的功能,其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的特点,对公众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新媒体及时传达了党和政府的快速反应和正确决策,并以海量信息、即时更新、可检索、互动性、宽频多媒体的效果真实、透明地报道了地震的废墟、灾民的痛苦、伤亡的惨烈以及震区军民的顽强坚持.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可贵的民族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营造了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抗震救灾的良好氛围.党和政府借助新媒体传播所凝聚的赈灾力量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新媒体的作用如同一把双刃剑,其弊端也不容回避:同样在5·l2汶川大地震期间,一条谣传“成都市民饮用水源受污染”的消息,通过短信迅速“串联”,引发市民抢购饮用水,扰乱了社会秩序。新媒体“领跑”舆论的功能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异化”成谣言传播的扩散器,就会增加舆情引导的风险性和艰巨性。如何建立以新媒体平台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模式。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服务大局是十分重要的。

(三)领导干部舆情引导力素质必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冲击性。

以新闻跟帖、网络论坛(BBS)、博客/邮件/个人空间、即时通讯群(QQ群、MSN群)和移动电话短信等各种新形式聚集的舆论,对社会具有冲击性影响。2008年3月“两会”期间,新华网通过“两会手机报”和飞信服务,首创推出“亿万手机读者向总理提问,为总理分忧”大型手机互动活动,累计吸引上亿人次参与,提问达到26万多条,每一条短信都表达着一个普通国人对国家发展的期盼。同年6月20日.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民在线交流,表示党和政府会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由此,领导干部网上问政成为新风尚。新媒体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方式使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在逐步扩大,而政府对信息的控制力却在下降。今年以来,湖北石首市骚乱事件、四川成都市“6·5”公交车燃烧事件、陕西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改革、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浙江杭州市飙车案,重庆市高考状元造假事件和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等腐败问题,还有新疆乌市“7·5”事件等汇聚的舆论压力,时常冲击着现行的政府运作方式。如何引导新媒体舆情,是一道极为重要的现实课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

总书记在200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不仅需要显著增强把握正确导向的自觉性,而且需要显著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要提高领导干部新媒体环境下舆情引导力的有效性,必须正确认识领导干部舆情引导能力的素质。

(一)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优良的政治品质和政治智慧。当代领导干部有着政治性与时代性的双重意义。作为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应具有高度的政治品质,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新时期的一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必须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既不能丢掉老祖宗,又要讲新话,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不断把政治知识转化为政治智慧,顺应社会转型,把握机遇改革。要关注和协调三种冲突:这就是来自不同文明的优秀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冲突:不同社群之间因贸易关系而全球化了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冲突;还有基于旧式能源的生产结构向基于新式能源的生产结构转变时,经济组织之间的冲突和人口代群之间的冲突。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聚焦重大主题,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舆论引导强势,化解三种冲突。正如列宁所说:“政治家的艺术(以及共产党人对自己任务的正确了解)就在于正确判断在什么条件下、在什么时机无产阶级先锋队可以成功地夺取政权,可以在夺取政权过程中和夺取政权以后得到工人阶级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十分广大阶层的充分支持,以及在夺取政权以后,能通过教育训练和争取愈来益多的劳动群众来支持、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统治。”

2.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领导干部是社会政治生活中掌握着政治决策权甚至是特定社会政治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这就决定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既要有能力也要有责任心。领导干部如果没有能力就干不好工作.如果没有责任心即使有能力,也很难做好工作.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和酿成大事件。今年以来类似河南郑州市某副局长“替谁说话”和农民工“开胸验肺”等事件的发生.就充分暴露了少数干部严重缺失工作责任心的问题。因此.责任胜于能力.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是领导干部起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领导干部要有责任心,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周易》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居安思危掌握主动、未雨绸缪锐意进取的精神境界。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面临着国际社会的金融风险、能源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等严峻的挑战:国内关乎民生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少数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为此,一定要具备忧患意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3.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艺术。在逆境中能把人心凝聚在一起的往往是信心和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危机中也最能体现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例如,在5·l2大地震发生后,当日深夜总理就代表党和政府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视察灾情,看望受灾群众。他以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明确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简单的话语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这不仅体现了伟大的人格魅力,而且表达了与群众共患难的公仆之心和息息相关的情感沟通。可见,“在一个组织中,当领导者用出色的语言、真诚的行动感动组织成员的时候.他将会得到人们的欢迎;当领导者巧妙地解决纷争、恰当地处理矛盾时,他将会得到人们的钦佩;当领导者理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搞活一盘棋,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时,他将会得到人们的敬重。可以说,大凡有领导艺术的高手,都是深谙沟通之艺的人”。

(二)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独特素质。

1.要有果断的政治决策与处理危机的能力。面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疑点和突发事件及敏感问题,领导干部常常面临能否果断决策的考验,从而体现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而那些问题往往也是群众最为关注的和最需要舆论来引导的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影响总是先人为主的.“一旦当政府的声音不能主动在第一时间传播的时候,……任何声音在第一时间占据了人的脑海,不管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你后面想再用新的正确的声音去覆盖它是非常难的事情,你已经变得非常被动了”。例如今年6月,湖北石首市政府在对一名酒店青年厨师的命案处理过程中就错过了最佳时机:面对诸多疑问。警方的解释未能成功说服死者家属和公众。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信息、探寻真相。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段时间里,体现政府立场的新闻稿只有3篇;而一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近500个相关主帖,在一些播客网站,出现了不止一段网友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可见,领导干部如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表现犹豫不决或不敢担当,甚至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面对突发事件只有快速了解和把握舆情脉搏,迅速回应公众疑问,才能掌握舆情引导权,控制事态的变化。

2.要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与反应能力。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国际斗争与国内斗争相互交叉,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逐渐呈现出来.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善于从大局出发去分析和研判问题,并在新媒体环境中作出快速反应,引领舆情,“先声夺人”,赢得主动。例如今年新疆乌市“7·5”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党委和政府领导在果断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处置的同时迅速组织媒体人员赶赴现场.收集拍摄了大批宝贵的资料,第一时间赶制出了“7·5”事件专题,及时、有效、准确地将事件的真相公布于众。并通过媒体公开指出,新疆“7·5”事件本身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公众通过新媒体了解到这一事件深刻的政治背景,明确了这是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破坏民族团结与维护民族团结的严肃政治斗争。7月7日下午,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大阿訇就“新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网、中国民族报、人民政协报和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记者的采访,陈会长明确要求新疆的穆斯林做到:不听信谣言、不上分裂分子的当,不参加打砸抢烧违法活动,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做一个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的穆斯林。通过舆论导向以正视听,穆斯林纷纷表示坚决拥护司法机关以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打击暴力犯罪.维护来之不易的社会稳定。新疆各族人民也迅速行动起来,谴责和制止这种暴力犯罪的行为。由此“稳定是福,动乱是祸”成为共识,使民族团结更加牢固,形成万众一心反分裂、求稳定、谋发展的强大力量。公务员之家:

3.要有正确面对、充分驾驭新媒体的能力。首先,领导干部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善待新媒体。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与改革开放前那种“两报一刊”的单一媒体状况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可能因领导干部的“一声令下”就达到“舆论一律”的程度。如果领导干部不正视这种变化,遇到紧急情况时,要么心中无数,被动地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要么仍用“封杀令”,强捂严盖,“一刀切”地管住新媒体,邪往往事与愿违,甚至激化矛盾。其次,领导干部要提升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善用新媒体。要运用新媒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为科学发展营造声势;要学会公开、透明、坦诚地面对新媒体,接受新媒体的舆情监督.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树立形象:要懂得在虚拟空间与网民“屏对屏”地互动,了解和引导舆情走向;要善于在发生公共危机性事件时,与新媒体和公众共同形成合力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再次,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善管新媒体。一方面要研究与新媒体受众接受的习惯和心理相契合的方式,形成“意见领袖”,巧妙地带动意见和引领言论;另一方面,要通过互联网舆情监控技术,对热点问题和网站信息比较集中的领域进行24小时监控,对社会有害信息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不断探索符合新媒体特点的舆情管理新模式。

领导素质论文:领导干部素质重要性论文

【论文关键词】领导干部;素质;执政能力

【论文摘要】党的执政职能最终要落实到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队伍身上,他们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途径主要有-组织培养,制度把关,推进领导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加强监督,自身努力。领导者本人要从学习、思考、实践、创新、团结、为民、奉献、律己、敬业九个方面下功夫。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一、面对当前干部队伍的现状,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刻不容缓

从总体上看,当前领导干部队伍素质与治国理政的要求是相适应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执政本领和执政作风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现了不相适应的情况:

1、执政意识有待增强。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某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淡薄了,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主要体现在“三个缺乏”:(1)缺乏责任意识。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2)缺乏忧患意识。盲目乐观,骄傲自满,以为自己的执政资格是以生俱来,一劳永逸的。(3)缺乏创新意识。观念陈旧,按部就班,一切凭经验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2、执政本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

(1)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不善于用世界眼光、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去关注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把握时展的要求,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强;(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增长新本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薄弱:(3)在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的“事故多发期”、“矛盾凸显期”,处理突发事件和突出问题时,手足无措,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较低;(4)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中,不善于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执政能力有待提高:(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能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揽全局的能力欠缺。

3、执政作风有待改进。存在有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为政不实;群众观念淡薄,“主仆”关系错位;个别领导干部甚至贪污腐化。

二、新时期领导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一是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求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保持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培育高尚的政治品格,全力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是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要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领导干部的道德形象是一种无形的人格力量。高尚的道德修养如磁石,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唤起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奉献精神服务于人民;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四是有现代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应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识、确立崇高的法律意识、通晓必要的用法途径,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的本领,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五是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实事求是,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才能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只有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才能抵制贪图享受、奢侈浪费和追求低级趣味的不良倾向。六是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才能紧紧抓住“黄金发展期”的历史机遇,才能从容应对“矛盾凸显期”,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七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条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繁重的工作、复杂的情况;才能力戒心浮气躁,潜心实干;才能容人、容事,集思广益。

2、综合能力素质。首先要善于分析判断。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高度的分析判断力,捕捉形势和发展中的动态变化,揭示问题的本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从战略和全局上去研究思考,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明辨是非,做到深谋远虑,处事果断。其次要善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工作方法。要通过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及时发现苗头,了解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到前头,提出相对科学的对策,掌握工作主动权。再次要善于组织协调。要求领导干部能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以及每个人的积极性,使各部门高效运转,各环节丝丝相扣,工作有条不紊,最大程度地发挥效能。

3、基础知识素质。第一、扎实的理论功底。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融会贯通地而不是相互割裂地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坚持并完善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用好、用活马克思主义原理,做到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第二、较高的专业水平。“专业化”是干部“四化”方针重要内容之一。领导干部一定要熟悉精通有关的政策、方针、规定、方法,同时要掌握相关岗位和业务部门的必备知识和业务技能,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第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经济、法律、历史、人文、哲学、心理、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以充实自己开阔眼界。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拥有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触类旁通,更有效地推进工作。

三、新形势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途径

1、组织培养。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的学习培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是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制胜法宝之一。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为目标,重点抓好理论和业务学习;制订更加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和措施,使领导干部培训更加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创新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方法,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培训官员的好做法好经验,确保领导干部的学习更加有效,对提高素质起到实效。

2、制度把关。制度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保证“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推进领导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坚持科学的标准,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公正、透明、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环境;重点在于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努力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深化改革,真正让“提高素质”成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党的事业、谋求自身发展的终身追求。

3、加强监督。加强监督是保证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两个《条例》的出台实施,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党的各级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既要加强党内监督,健全对领导干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党委内部的监督制度,还要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既要教育大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注意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要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4、自身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素质除需要“外因”,更需要领导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严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学习、思考、实践、创新、团结、为民、奉献、律己、敬业”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学习上下功夫。学习是素质的源泉,是知识的源头活水,是前进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当今社会,新知识、新观点、新思想、新业务、新情况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果放松学习,就难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难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是在思考上下功夫。理性思考是沟通学习与应用、实践的必要环节。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勤学,更要善思。要善于着眼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求发展,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寻求工作新举措和发展新思路,谋求改革新突破和开放新局面。

三是在实践上下功夫。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历来是我们党培养和造就干部的重要方法,也是干部成长的最广阔道路。领导干部强化抓落实意识,牢固树立“重在落实,功在落实”的观念,强化抓不出成绩不撒手的狠劲,工作不落实就不罢休的韧劲。

四是在创新上下功夫。创新是学习思考的实践升华和价值体现,也是促成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和关键环节。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敢于冲破旧的条条框框,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对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及时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对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公务员之家:

五是在团结上下功夫。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战斗力、凝聚力和新的生产力。不善于团结别人、不能与别人合作共事的人,能力再强,本事再大,也不是好领导、好干部。领导干部之间善于进行换位思考,遇事多商量、多沟通,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信任支持、相互帮助关心、相互配合补台,真正做到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六是在为民上下功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同样,我们领导干部的执政资格也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党选择我们,人们信任我们,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始终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坚持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不断强化从政为民,以民为本的意识。

七是在奉献上下功夫。归根到底是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让党放心,使人民满意。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重要的一点是,不是吃苦在前,而是享受在前;不是吃亏在前,而是占便宜在前;不是奉献在前,而是索取在前。只有与群众同甘共苦,群众才会相信你、理解你、拥护你。

八是在律己上下功夫。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打铁先要自身硬”,严才能树立好形象,才能受到群众的尊重和爱戴。作为领导干部,就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发挥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自身正”才能“自身硬”,这就是严以律己的重要意义。

九是在敬业上下功夫。敬业是党和人民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切期望。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在其位、思其责、谋其政,忠诚党的事业,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事业上,爱岗敬业,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尽心、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领导素质论文:浅论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领导干部;素质;执政能力

【论文摘要】党的执政职能最终要落实到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队伍身上,他们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途径主要有-组织培养,制度把关,推进领导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加强监督,自身努力。领导者本人要从学习、思考、实践、创新、团结、为民、奉献、律己、敬业九个方面下功夫。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一、面对当前干部队伍的现状,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刻不容缓

从总体上看,当前领导干部队伍素质与治国理政的要求是相适应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执政本领和执政作风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现了不相适应的情况:

1、执政意识有待增强。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某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淡薄了,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主要体现在“三个缺乏”:(1)缺乏责任意识。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2)缺乏忧患意识。盲目乐观,骄傲自满,以为自己的执政资格是以生俱来,一劳永逸的。(3)缺乏创新意识。观念陈旧,按部就班,一切凭经验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2、执政本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

(1)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不善于用世界眼光、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去关注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把握时展的要求,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强;(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增长新本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薄弱:(3)在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的“事故多发期”、“矛盾凸显期”,处理突发事件和突出问题时,手足无措,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较低;(4)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中,不善于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执政能力有待提高:(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能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揽全局的能力欠缺。

3、执政作风有待改进。存在有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为政不实;群众观念淡薄,“主仆”关系错位;个别领导干部甚至贪污腐化。

二、新时期领导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一是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求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保持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培育高尚的政治品格,全力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是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要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领导干部的道德形象是一种无形的人格力量。高尚的道德修养如磁石,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唤起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奉献精神服务于人民;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四是有现代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应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识、确立崇高的法律意识、通晓必要的用法途径,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的本领,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五是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实事求是,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才能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只有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才能抵制贪图享受、奢侈浪费和追求低级趣味的不良倾向。六是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才能紧紧抓住“黄金发展期”的历史机遇,才能从容应对“矛盾凸显期”,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七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条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繁重的工作、复杂的情况;才能力戒心浮气躁,潜心实干;才能容人、容事,集思广益。

2、综合能力素质。首先要善于分析判断。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高度的分析判断力,捕捉形势和发展中的动态变化,揭示问题的本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从战略和全局上去研究思考,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明辨是非,做到深谋远虑,处事果断。其次要善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工作方法。要通过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及时发现苗头,了解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到前头,提出相对科学的对策,掌握工作主动权。再次要善于组织协调。要求领导干部能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以及每个人的积极性,使各部门高效运转,各环节丝丝相扣,工作有条不紊,最大程度地发挥效能。

3、基础知识素质。第一、扎实的理论功底。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融会贯通地而不是相互割裂地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坚持并完善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用好、用活马克思主义原理,做到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第二、较高的专业水平。“专业化”是干部“四化”方针重要内容之一。领导干部一定要熟悉精通有关的政策、方针、规定、方法,同时要掌握相关岗位和业务部门的必备知识和业务技能,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第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经济、法律、历史、人文、哲学、心理、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以充实自己开阔眼界。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拥有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触类旁通,更有效地推进工作。

三、新形势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途径

1、组织培养。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的学习培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是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制胜法宝之一。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为目标,重点抓好理论和业务学习;制订更加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和措施,使领导干部培训更加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创新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方法,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培训官员的好做法好经验,确保领导干部的学习更加有效,对提高素质起到实效。

2、制度把关。制度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保证“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推进领导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坚持科学的标准,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公正、透明、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环境;重点在于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努力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深化改革,真正让“提高素质”成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党的事业、谋求自身发展的终身追求。

3、加强监督。加强监督是保证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两个《条例》的出台实施,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党的各级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既要加强党内监督,健全对领导干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党委内部的监督制度,还要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既要教育大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注意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要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4、自身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素质除需要“外因”,更需要领导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严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学习、思考、实践、创新、团结、为民、奉献、律己、敬业”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学习上下功夫。学习是素质的源泉,是知识的源头活水,是前进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当今社会,新知识、新观点、新思想、新业务、新情况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果放松学习,就难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难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是在思考上下功夫。理性思考是沟通学习与应用、实践的必要环节。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勤学,更要善思。要善于着眼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求发展,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寻求工作新举措和发展新思路,谋求改革新突破和开放新局面。

三是在实践上下功夫。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历来是我们党培养和造就干部的重要方法,也是干部成长的最广阔道路。领导干部强化抓落实意识,牢固树立“重在落实,功在落实”的观念,强化抓不出成绩不撒手的狠劲,工作不落实就不罢休的韧劲。

四是在创新上下功夫。创新是学习思考的实践升华和价值体现,也是促成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和关键环节。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敢于冲破旧的条条框框,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对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及时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对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在团结上下功夫。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战斗力、凝聚力和新的生产力。不善于团结别人、不能与别人合作共事的人,能力再强,本事再大,也不是好领导、好干部。领导干部之间善于进行换位思考,遇事多商量、多沟通,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信任支持、相互帮助关心、相互配合补台,真正做到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六是在为民上下功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同样,我们领导干部的执政资格也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党选择我们,人们信任我们,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始终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坚持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不断强化从政为民,以民为本的意识。

七是在奉献上下功夫。归根到底是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让党放心,使人民满意。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重要的一点是,不是吃苦在前,而是享受在前;不是吃亏在前,而是占便宜在前;不是奉献在前,而是索取在前。只有与群众同甘共苦,群众才会相信你、理解你、拥护你。公务员之家:

八是在律己上下功夫。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打铁先要自身硬”,严才能树立好形象,才能受到群众的尊重和爱戴。作为领导干部,就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发挥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自身正”才能“自身硬”,这就是严以律己的重要意义。

九是在敬业上下功夫。敬业是党和人民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切期望。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在其位、思其责、谋其政,忠诚党的事业,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事业上,爱岗敬业,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尽心、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领导素质论文:提高边远地区领导干部素质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理念边远地区高校领导干部挂职重塑

论文摘要:大学理念是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转的哲学基础,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转的主体力量是大学的领导干部。由于历史、传统、地域环境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边远地区高校领导干部普遍缺失大学理念,这是制约这些高校管理水平提高的根本因素之一。而直接的文化撞击又是观念塌陷与重组的重要方式,因此,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选送边远地区高校领导干部到国内中心城市重点大学对口挂职进修,不失为一种重塑他们大学理念的有效途径。

大学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与师资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基础工程。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各级各类大学党委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对于边远地区高校来讲,怎样将大学精神融入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更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任务。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迈克尔·D·科恩与詹姆斯·G·马奇提出了一个颇有影响的观点:大学是一种“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不论其观点是否偏颇,是否道出了大学管理的本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学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而是以大学理念为灵魂,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比较特殊的管理。这是因为“大学享有充分的自由;大学的知识属于人民;大学是崇高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捍卫者;大学既创造知识,也传播知识;大学对研究自由与教学自由给予了保障;精神和文化是人类尊严的实质内容,而大学则是维护精神文化的中心。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除了一般管理的原则和机制外,优秀的问题就是大学的管理者必须具有明晰而正确的大学理念。换句话说:“一所大学的理念是这所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它决定着这所大学的思维方法和发展方向,更决定着它的明天。”对于什么是大学理念这个问题,学界争议颇多,我们赞同如下观点:“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精神、性质、功能和使命的基本认识,是对大学与外部世界诸元素之间关系的规定,它是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转的哲学基础。间之所以说大学理念是“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转的哲学基础”,这是因为“知识及其学科(专业)是大学的组织基础,因而“文化性是大学的根本属性,也是大学区别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的个性,它决定了大学应当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和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策源地,也应当把文化机制作为大学运行的主导机制。同时,“应当把‘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作为大学制度的根基和维持其活力的源泉,以人文、理性、品德和学术价值作为其应当追求的基本价值。所以,大学的本质决定了大学管理的基点是文化机制而非行政机制。因而,大学精神是大学管理的灵魂和统帅也就成为逻辑必然。

边远地区高校是指省会城市以外,远离中心城市,地处老、少、边、贫地区的高校;高校领导干部是指高校院(系)部(处)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这些高校一般来说,所处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交通、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学术文化环境差,传统观念、小农意识比较浓厚,很难吸引外地特别是中心城市优秀人才,因而其教师和管理干部长期以来主要靠本校毕业的留校生来补充,明显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甚至恶性循环的严重局面。具体而言,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校级领导到中层领导以至一般干部,大多数是本校留校的学生,学缘结构单一;二是学校管理干部包括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基本上都是本专科学历,高学历者很少;三是学校的管理干部几乎都是来自学校所在地区,或者附近几个地区的农村和小城镇,地缘结构十分单一;四是这些学校的管理干部几乎都没有学习进修的机会,其管理思想和方法陈旧落后,甚至缺乏对大学管理基本常识的认识。许多学校实际上已完全用行政本位取代了文化机制,权力大于学问,官职大于职称,大学文化严重缺失,科研教学长期低水平徘徊。

这些问题还只是表面的现象,现象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危机,这种危机又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我国边远地区的高校一般都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或80年代因陋就简而创办起来的,缺乏基本的办学条件,更谈不上大学应有的文化积淀。其初期的领导干部,甚至主要领导干部,有为数不少的人是没有办学经历,甚至没有经历过高等教育,没有任何大学理念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所以,他们只能以管理机关的理念和模式来管理大学,而这种地方机关式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又陈陈相因,成为这些大学管理干部的思维定势,有着很深厚的观念和情感基础,这就使得用行政本位取代文化机制成为一种必然,形成一种惰性,这种惰性又直接造成了这些大学领导干部普遍而严重地缺乏大学精神。因此,边远地区高校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缺乏有意识、有组织、有力度的大学精神培育。

大学精神是一种观念形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观念的更新有赖于人们社会实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文化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不同的文化只有在相互交流碰撞过程中,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有接触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促进提高。同时,经验告诉我们,当人们作纵向比较时,很容易对今天的成果感到自豪和满足,当人们作横向比较时,才容易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边远地区大学那种较为封闭的环境,没有鲜明的对比,没有强烈的反差,旧的传统、旧的模式、旧的观念很难经受由文化移入所带来的巨大撞击力和粉碎力,很难打破那种超稳定的结构和平衡。因为间接的文化撞击,总是以某种载体为中介,因而较容易受到人为的控制和阻断,其产生的影响必然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所以,观念的塌陷与重组,直接的文化撞击,应该说是一个较为迅速而有效的途径。所谓直接的文化撞击,是指载有不同文化特质的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方面都在对方面前展示出对方所不熟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并形成较为鲜明的反差,产生较为强烈的震撼,因而直接的文化撞击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直接撞击,对于落后文化的震撼力是难以估计的。对于载有落后文化特质的人们来说,在这种撞击中,就很可能出现一种洗心革面的效果,促使其固有的文化观念迅速地塌陷与重组,较快实现对新观念的吸收与对旧观念的扬弃。公务员之家: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选派边远地区大学领导干部到中心城市的重点大学挂职进修,是培育他们大学理念,改变目前这种落后状况的一项比较现实的选择。

在我国的中心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西安等大城市,集中了一大批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堪称国内一流的知名大学,如果能将地处老、少、边、贫地区高校的管理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有计划、有系统、分期分批派往这些一流高校对口挂职进修一至二年,并长期坚持下去,将这些学校中层以上管理干部普遍轮训一遍。那么,对于提高这些学校领导干部素质,重铸他们的大学理念,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提高这些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所在地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使这些高校成为所在地区新思想、新技术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真正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库、思想库、人才库、决策支持系统和创新基地,发挥智力、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起到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实行边远地区高校干部到中心城市重点院校挂职进修制度,是一项涉及面较为广泛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协作。首先,国家和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宏观管理和协调工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还要有必要的经费投入。边远地区高校党委也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将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放在与师资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将管理干部,特别是中层领导干部从事务圈中解脱出来。要将挂职锻炼作为干部晋升的必备条件,切实提高干部素质。接收挂职的院校,要建立正规的培养教育机制,将其视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和接收培养的高校,还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时间性,必须保证较长的挂职和培训时间。因为大学理念没有长期学习、研究与熏陶是难以形成的;二是必须“融入”,也就是说,那些对口挂职的干部必须是实质性进入职位,进入所挂职高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不能“融入”就不能实现文化与观念的直接撞击,更不可能实现文化与观念的塌陷与重组。总之,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更新观念,重铸大学理念,提高管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素质为基础和突破口,努力将边远地区高校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使其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领导素质论文:西部大开发中领导干部素质浅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西部开发领导干部素质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几篇报道的启示,提出了提高西部太开发中领导干部素质的问题厦有关建议。

一、几篇报道的启示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人们常说的这句话反映r广大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重视和期望。的确,领导干部,是国之中坚、民之所望,肩负民族振之重责,领导干部思想和行动无疑会在广大群众中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西部大开发中同样也是这样。前不久在《科技日报》上看了两篇报道,一篇题为“西部大开发到底需要什么的文章谈了百名博士西部行”在西部某省举行科技成果演示与项目洽谈会,轮到“压轴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吴敬东博士成果时,这里的企业家已走得寥寥无几,带着2o多个开发项目和满腔豪情来到这里,却无人理睬,吴敬东博士的心凉了另一篇题为“何时才能睡醒”的文章中谈到前不久,我国一位著名科学家应邀到西部某省作题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报告,当地省市常委极为重视,提前下发通知要求所属各部委、各厅局、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部分干部和科技人员、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和科技人员参加报告会,就在这样机会难得的精彩的报告会上,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很不珍惜这种机会,有的竟然四仰八叉头枕椅背昏昏大睡,有的还不时发出鼾声。还有报道谈到基层一些领导干部的科技素养更加堪忧,说某县的一位主抓科技的副县长,被邀请到市里参加一个工业科技项目论证会,回来后大为不满,说:“这么具体的一个小会,也让我参加。”言外之意.参加这样的小会,掉了他副县长的价;还有一个县委书记“实话实说”:啥‘第一生产力’?在我的议事13程中.能排到第六都算不错。”结合我们最近进行的科技发展现状与对策问卷调查”当问到“科技工作是否真正提到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回答只是一般号召的占绝大多数,即8405%,回答变为领导的实际行动的仅占I5.95%。可见,一部分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确实值得认真考虑了。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抱着满腔热情,带着许多项目和成果.有的甚至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了西部,想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增光添彩,然而却遭到了如此的冷遇,不能不让人感到寒心。当然以上所谈到的场面可能是个别现象,不能代表西音地区的绝大多数的干部形象,但是也不难看出.在西部开发中,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的素质亟待提高。在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取决于知识因素的今天。试想,让对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如此淡漠、如此不在意的领导人去带领群众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开发将会发展到什么方向?后果实在令人担忧!

二、西部大开发呼唤高素质的领导干部

在西部大开发中,不少人谈到要提高西部地区的人口素质,这一意见无疑是正确而十分必要的。但是我认野.提高西部地区人口素质,首先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这是凼为琊大开发呼唤高素质的领导干部。

1、创新精神是大开发取得成功的灵魂。也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

创新精神,也就是开拓精神,勇为天下先的精神。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领导干部是大开发的决策着和组织者,西部开发的好坏或成功与否.领导干部起着关键作用。大开发需要创新精神,创新精神首先要有思维剖新,而思维创新必须领导思维先创新。翻开人类历史,任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快的年代,无不是以思维观念创新为先导。总书记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思路”。什么是新思路?就是要打破常规,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想问题。这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灵魂,也是领导干部带领群众进行大开发必备的素质。

2、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政治业务素质。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证。

领导干部首先要保证良好的政治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箨人来实现、靠队伍来保证。以间志为核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在十四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党的高级干部,不仅要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并提出了政治家所应具备的标准。具体地说,大开发需要先进的人才制度环境,如何用好人、管好人关键在领导。只有领导干部的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在大开发中,讲党性,顾大局.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公道正瓣,任人唯贤,廉洁勤政,团结广大群众,特别是凝聚各种专业人才为西部大开发共同奋斗

3科技素质是大开发科学决策的根奉领导干部应在提高科技素质上下功夫。

提高西部大开发凑策的科学性,是西部开发的关键。科学的决策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特别是市场经济规律,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联合国系统和西方国家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者、决策者和管理者个人基本要求主要为:高等数学在R&D某一领域中的实践、计算机基础知识、现代管理方法、外语知识、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等,而要具备这些知识,成为知识型领导干部,就必须加强学习在西部大开发中,不少领导干部在思维方法、决策手段、现代科学知识方面存在不小差距,这些现实的差距也要求各级领导必须加强学习。正如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图书馆时指出的那样:社会发展,人类的进步l都离不开知识。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们多读书.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如果十二亿人民中.读书的^越来越多.大家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秘们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大有希望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领导干部尤其要走在前面,成为学习知识的带头人。同时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把找们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落到实处。

三、西部大开发中提高干部素质的几点建议

I、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提高领导千部的政治素质。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迈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更是当前西部大开发中一件头等大事同时江总书记提出了对领导干部的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第二,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四,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第五.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要求和三个代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要达到领导干部的五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必须学习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以及新时期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自觉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约束自己,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纪律规范自己.增强各缓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要以“三个代表”为目标.规划和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措施的实施;并以三个代表”为强大思想武器.在西部大开发中.大胆探索与“三个代表”要求相适应的新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前进.让“三个代表”思想真正在西部大开发中落至实处。

2、加强科技知识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技素质。为加强西部大开发中决策的科学性.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和人、财、物的浪费.各级领导必须要成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学习和普及科学知识的带头人:为此.各级领导要把加强科技知识学习提高科技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身体力行。一要激发领导干部对学习的兴趣。有丁在西部大开发中创新的使命感、紧迫感,自然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力.就会对新知识有一种永不餍足的爱好,这是所有好的革新者、创造者的特点=在学习的内容上要广泛、适用。

陈了学习必学的专业、科技文化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外,要特别把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必修课,不断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学以致j_fj三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刨新。领导日理万机的工作重担和知识型领导必须学习的高标准、高要求形成锟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除了要求领导见缝插针及刻苦学习的精神外.学习方法的创新报重要,大家不妨看一看《学习的革命》一书中,使学习效率提高5倍的加个起始步骤,就会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四要创造知识化的学习环境首先应加大知识投资,尽快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针对不同程度、不同职业的领导干部.采用适宜的组织培训、进修形式和方法,分层次培训和进修;其次要尽可能配备现代化的学习设施和手段.如电脑、网络等,使他们每天不停地接受最新的信息、最新的资料,学会用最新的处理程序过滤和加工变成知识和智能的本领,尽快成为知识型的领导干部。

3、在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强化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抻,首先表现在思维创新,就是在加快西部开发中要有新思路。一是要在开发机制和开发模式上实现新的突破。西部开发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变计划经济下,政府投资为主开发自然资源导向为国内外厂商投资为主市场导向开发自然资源,政府转向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变过去由于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交通不便、观念落后、开放意识差的封闭式开发模式为多渠道、多类型、多侧面地全方位开放型开发模式;变过去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在西部大开发中注重知识资源开发。知识资源是最重要的发展资源,今后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因素,而不是物质因素,要把知识资源开发放在重中之重。公务员之家:

使人们逐步跨越低知识含量的传统的资源定位观,确立知识创新,科教兴省的科学定位观;跨越靠资源导向、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落后的发展观,确立从资源型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发展观;跨越轻视知识、不重视人才的旧观念,确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和回报创新的价值观;破除陶醉于“作日黄花抱残守缺、安于现状的保守观念,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三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部分省区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西部大开发首先必须克服过去那种对有限的自然资源采取有水快流“、竭泽而渔,不注意资源保护以及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短期开发模式要科学规划,从长计议,把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科学地结合起来,实现西部开发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使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领导素质论文:新形势下领导道德素质建设途径探讨论文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对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优秀。其修养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首要课题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任务,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领导干部们自身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和影响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关系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主要从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优秀、权力道德修养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首要课题、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摘要: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优秀。权力道德修养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首要课题。确立科学明智的权力观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基础,自觉接受教育、严格行为规范、主动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严格自律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关键。

关键词: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途径方法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对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任务,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其自身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和影响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关系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量事实证明,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培养人,也可以腐蚀人;既可以构筑社会大众利益的丰碑,也可以开掘人类自我毁灭的坟墓。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一、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优秀

权力是人类社会中特有的现象,是属于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力量。权力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支配力量,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与重要标志。道德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所谓权力道德,就是指一定社会权力支配者行使权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权力支配者在权力运作和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实践的总和。它既表现了社会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所提出的道德规范,又反映领导干部在权力过程中所追求的价值目标、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特别强调对政治至善性的追求,认为权力在运行中合乎理想的道德境界所表明的是“一切社会团体均以善业为目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则强调:“政者,正也”,所表明的也是要求权力为谋取众人之事服务,不要偏向从政者个人私的一方,一切掌权者都应本着公正的原则,正直地做人,在其为官的行为中做到公正、廉洁、为公、爱民、不阿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和决定者。共产党的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巴黎公社诞生后,马克思明确指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社会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曾指出,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直接属于普遍武装的工人和农民自己”。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公务员之家

权力道德亦称“官德”,也就是掌握权力的“官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优秀内容。首先,权力道德在领导干部职业道德中居于优秀地位。领导干部处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者、管理者地位,忠诚、勤政、公正、廉洁、奉献是其道德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是这种特殊的职业的最大特点,领导是权力的象征,没有权力,就无所谓领导。领导职务的高低,不是由其他方面决定的,而是由职位权力决定和体现的,因而,权力道德在领导干部职业道德中居于优秀地位。其次,权力道德决定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就是领导干部当“官”为什么,掌权干什么?是利用掌握的权力为民造福,还是为自己谋取私益。每—个领导干部只有把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并以此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职业道德才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再次,权力道德是人民群众评价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水准的主要标志。人民群众对领导于部职业道德水准怎么看,看什么?就是看他们为谁掌权,如何用权。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其他方面,如思想道德、政治品格等等,都可以通过其怎样对待权力和运用权力,即通过权力道德得到集中的体现。

二、权力道德修养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首要课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是重要要求之一。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理论水平和加强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用政治的眼光看道德,其从政目的特别是权力道德,只有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同人民的命运、国家前途相一致,才是正确的、有前途的。

(一)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根本问题是解决领导干部的权力价值观问题

权力价值观是关于权力的目的、意义等问题的追求及其评价的根本观点,是领导干部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力价值观决定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有什么样的权力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权力道德。权力价值观指导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方向,决定权力道德行为。它的优秀是以个人还是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即权力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如果领导干部认为权力是人民的,那他就会正确运用权力,为人民办事;如果领导干部认为权力是自己的,是用来谋私的,那他就会滥用权力,败坏权力道德。共产党的干部、社会主义领导者的性质,决定了为人民服务是各级领导干部权力价值观的优秀。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而不能做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和官吏,权力是人民给的,就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而不能以权谋私。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权力价值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遵守权力道德规范。

(二)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日益突出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肩负的历史任务更艰巨。要全面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尤其是权力道德,强化权力道德修养,用人格力量树立自己的权威,从而影响群众,感召群众,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民群众树立典范,才能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被人民唾弃。

(三)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是新形势下权力道德的现实需要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特别要求每个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要有正确的权力价值观和良好的权力道德。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价值观才能为实践党的宗旨奠定思想基础,也只有养成良好的权力道德才能为实践党的宗旨提供正确的权力行为保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开放性、竞争性、等价交换等原则直接、广泛地渗透和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之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的考验而败下阵来,他们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权力道德滑坡,在商品、金钱、利益等物欲驱动和“从众”、“随俗”等消极心态诱导下,在公务活动、社交和处理人际关系上,放弃党性原则,冲破道德堤坝,产生社会生活中政治关系金钱化、人际交往唯利化、公务活动实用化、权钱关系市场化等非道德行为。一些领导干部把权力商品化、私有化,权力欲望膨胀,揽权、专权、滥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无视党纪国法,把个人利益置于党、国家、人民利益之上,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甚至腐败,堕落成人民的罪人。严峻的社会现实迫切要求领导干部要强化权力道德修养。

三、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所谓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就是指领导干部自觉按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领导干部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涵养锻炼,是领导干部养成高尚品德和情操、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道德品质形成规律表明,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可以通过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实践道德行为,养成稳定的习惯来培养的。从根本上说,加强领导干部权力道德建设必须依靠领导干部主观世界的努力,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权力道德修养的自律对于防止与消除权力异化变质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干部都要自觉加强权力道德修养,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清正廉洁,严以律己,不计名利,淡泊人生,要善于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一个具有高尚权力道德的人。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领导干部必须遵奉更为严格的“道德戒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标准,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保证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干部道德的本质特征。领导干部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权力道德修养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一要有勤政爱民,公正廉明的从政修养。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实。要克服官僚主义,切实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二要有忠诚积极、乐于奉献的奋斗精神。领导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已奉公、甘于奉献,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人民好公仆。三要有以民为本、接受监督气魄和勇气。领导干部要做到以民为本,一切想做人民,一切为做人民,凡是有利于人民的事,就积极干;凡是不有利于人民的事,就坚决不干。以人民拥护、赞成、高兴和答应为根本标准。同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判。

(二)自觉接受道德教育,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主动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道德教育是培育人的内在品德,造就理想人格,调节人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领导干部自觉接受教育,就是自觉接受有关部门依据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对领导干部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和施加的道德影响,使之了解、接受道德规范,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人格,这是把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品德的中介。通过自觉接受道德教育,掌握必要的道德知识,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感,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最终使道德要求化为领导干部的内在要求和自觉愿望。同时,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从政行为规范。近年来,党和国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对其从政行为和道德,包括权力行为和道德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自觉遵守,不得违犯和越规。

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修养建立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大环境之中,监督是权力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不受约束的权力极易导致腐败。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修养同其他道德现象一样,在本质上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在自觉接受外在教育和遵守从政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主动接受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虚心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组织、群众和舆论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抑制权力私欲膨胀,杜绝权力腐败。

(三)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基础

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把握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的大局,这是提高修养的基础条件。学习造就自己,学习完善自己。荀子曰:“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意为学习是一个陶冶性情、加强修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求得显达,而在于能够窘迫时不困惑,遇忧患时意志不衰退。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从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中汲取营养;要学习其他一切有用的知识,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武装头脑;还要认真学好历史知识,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权力运用行为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古往今来的经验教训明于心中,广博精深的知识文化融于脑海,积淀成明辨是非的道理,升华成催人上进的志向,凝聚成豁达开朗的品性,转化成勤奋工作的力量。思想境界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就会淡泊名利,就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自觉地、最大限度地把精力奉献给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就会坦然地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会把手中的权力当做与民争利、牟取私利的工具。

(四)确立科学明智的权力观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

领导权力是领导活动的基础,没有领导权力,领导活动就无法进行。领导权力的作用,就是确保领导者和领导集团的领导活动正常进行,以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任务。权力观就是关于权力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最基本的思想基础。权力观问题,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世界观出了问题,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确立正确的权力观,优秀是解决为谁用权,怎样用权和如何自觉接受对权力监督的问题。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也只能用来服务人民。权为民所用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领导干部要用权力来实现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员。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渎职、失误和滥用权力。当前,领导干部的树立权力观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属于谁的问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权力属于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只是权力的运用与行使主体,只有运用手中的权力服务于人民,而不是将手中的权力用之于谋取私利。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人民是可以随时罢免和撤换的。二是权力与责任是对应关系。权力是承担责任的保证,责任是行使权力的目的。领导干部受人民之委托和信任,担负着相应的领导职责,这意味着对人民负有一种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如果不认真负责,不正确使用权力,就是对人民缺乏责任心,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就会遭到人民群众的淘汰。三是不能搞特权,防止权力滥用。特权和权力滥用与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共产党的干部的思想观念格格不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与各种形形色色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和权力滥用作坚决斗争,自觉抵制、反对特权和权力滥用,自觉做拥权自重、受人民群众拥护和信任的合格“公仆”。

(五)严格自律,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关键

自律,就是领导干部按党纪、国法、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这是权力道德修养的关键环节。康德有句名言:“我畏两样东西,一是头上的星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道德律令不仅是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行为评价的准绳。领导干部对从政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律令的敬畏、信仰、归服,实际上是一种庄重、神圣、深沉的自律意识和情感。有了这种自律意识和情感,才能将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在的自觉,想什么问题,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情况,都会慎独、克己、奉公,并矢志不渝。

严格自律,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自重,就是领导干部要自爱自尊,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品行,珍惜自己的名誉。不滥用权力,不以权谋私,不为私欲败坏了自己的名声;自省的实质上是不断扬善祛恶,逐步培植优秀思想品德,树立高尚情操的过程。自省,就是领导干部要经常自省、检讨自己的言行、权力运用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要求,是否符合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道德水准,是否符合从政行为规范和规则,是否符合当今社会公认的和共同遵守的社会公德。惟有经常自问自省,才能及时洞察自身的锈迹和斑点,把任何违反权力道德的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自警,就是领导干部自我警惕、自我戒备、自我管束。随时自己警示、告诫自己,是为自己、为亲属、为他人,还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民掌权,为民服务。自励,就是领导干部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要明确自己肩上的重担,不断激励自己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不断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领导素质论文: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思考论文

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就是指领导干部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法律精神要素,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由于领导干部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处于“为首”的地位,其法律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本文中笔者试图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干部的法制教育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尽些微绵之力。

为进行本项研究,我们将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分解为法律知识、法律评价、法律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四个方面,围绕这四个方面设计了包括29个封闭式问题的问卷,随后对某省的领导干部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50份,收回251份,收回率71.7%.在收回的251份问卷中,地厅级干部34人,县处级干部59人,科局级干部158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3.5%、23.5%和63%.

一、当前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状况及特点

1.普遍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但知识准备不足。知识是素质的基础。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的多寡,决定着其有无成熟的法律心理和观念,对法和法律现象有无正确的看法和评价,同时也是能否依法办事的重要条件。从调查情况看,当前领导干部已经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对于作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性,有94.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把具备相应的法律素养作为任用干部的基本条件,而且几乎所有的被调查对象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学习过法律知识。多数被调查对象对有关法律法规内容的掌握还是比较准确的。这说明经过十几年的普法,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调查中也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对“三五”普法规划中要求的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法律法规重视不够。被调查对象中,除宪法外,系统学习过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的不足一半,学习过行政复议条例(法)和国家赔偿法的甚至不及30%(分别为26%和20%),系统学习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的仅有37%.调查中发现,有27%的领导干部竟没有学过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堪忧的现象。

第二,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深入,对有些重要问题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偏差。例如,对于地方人大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这样一个宪法常识问题,回答的正确率仅有56%,除了1.6%的人回答不知道外,有17.5%的人认为地方各级政府是地方各级党委的执行机关,25%的人认为地方各级政府就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当问及是否学习过行政诉讼法时,有49%的人作了肯定的回答,但能正确回答出在行政诉讼中主要应由被告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这样一个重要的证据规则的人,却仅有15%.另外,不少领导干部对“行政执法”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检查、处罚这类限权或剥夺权利的行政行为认为是执法,而对为公民法人登记、发放抚恤金这类赋权的行为则有相当多的人不认为是行政执法。

以上情况表明,领导干部虽然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法律素养在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性,但自身的知识准备不足,尤其是宪法、组织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等有关国家体制、法治原则、领导干部职权的产生、运作、界限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严重缺乏,对宪法和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问题了解不够,把握不准。

2.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观念尚显落后。法律意识是人们有关法和法律现象的心理、评价、观念的总和。法律观念是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法律现象的概括、抽象和总结。正确的法律观念的形成会指导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作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评价和采取正确的态度,同时也会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传统法律心理。

调查显示,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和法制建设的实践,领导干部的法律心理渐趋成熟,在立法目的、守法的内涵等一些重要问题上,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尤其在“民告官”这个较为敏感的问题上,有了一种平等、平和的诉讼心理。但就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来讲,调查所显示的情况还不是令人满意的。例如在权威观念上,仅有67.3%的人认为,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应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最高权威,甚至还有8%的被调查者选择“法律的权威不能大于人的权威,尤其不能大于最高领导人的权威”这样一种人治论的观点。在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上,只有41.8%的人回答是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而42.6%的人回答是国家权力产生公民权利,另有15.6%的人回答“不知道”。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以及“国家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授予的”这样的法治观念在一些领导干部心目中还相当淡漠。有71.6%的被调查对象对“依法治国”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管理主义的水平,而对依法治国的优秀问题是“依法治吏”采取认同态度的仅仅有25.9%.

3.对实现法治国家寄予厚望,但对法制建设的现状评价不高。一个领导干部如何评价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前景,这关系到他能否建立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又反过来影响他的法律观念和法律行为。因此,领导干部对法律现象的评价,应是其法律素质的重要内容。

调查资料显示,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和现存法律制度的作用,被调查对象均作了较为肯定的评价,如在回答“您对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景有何看法?”这一问题时,只有10.4%的人选择了根本实现不了或说不清楚,其余89.6%人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在回答“您认为现存的法律制度对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选择否定性评价的仅有4.8%,其余95.2%的人作出了较为肯定的评价。但同时,调查对象也看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在回答上面第一问题时,仅有3.6%的人认为我国的法治国家目标会很快实现,而86%的人则认为虽然能够实现,但很艰难。在回答上面第二个问题时,只有48.6%的人认为,我国现存的法律制度,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另有46.6的人认为,虽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用不大。作出这样的评价,主要由于被调查对象对目前的执法现状不满。例如,只有21.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实践中一个行政执法案件能够以法定程序公正解决,另外的近80%的可能性不是权压了法就是钱买了法,而且,有51.8%的人认为权力对公正执法的干扰最大。可见,现实生活中尚存在的权大于法、以权压法和权钱交易现象,不仅亵渎了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破坏了法制的统一,而且还会对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的形成产生极为消极影响。

4.对法的公正价值有了深刻认识,但尚需树立信仰。法的根本价值在于公正,而公正价值的实现又有赖于实施法律的人们对这一价值的认识和信仰。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依法办事,公正执法不仅需要知识、观念,更需要信仰。信仰不仅是领导干部法律素质中内潜素质①的重要内容,也是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意识、观念表现为外显素质的桥梁。

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对社会主义法的公正表示信服和尊重,对法的内在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如当问到“您遵守法律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有83.2%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公正的法律即可以创造一种公

平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在问到“对要求领导干部严格依法办事有什么想法”时,有7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我赞成依法办事,并在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可见,依法办事作为现代政府(广义上的)的工作原则,已为大多数领导干部所接受。但是,这一比例比认识到法的公正性的比例却低了近10个百分点。在问到“您处理违法行为时,您的上司来电话说情,这时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表示能继续坚持依法办事的比例进一步降低为66.1%.比表示在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的比率又下降了7.2个百分点。准备迎合领导意图或为了给领导个面子而办事时而违心地打点折扣的占到了被调查对象的33.9%.这种情况说明,作为执法者的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持,一遇到权势的压力或与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发生矛盾时,其执法的坚定性将大打折扣。同时也说明,目前严重存在的以权压法、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等,对法律的公正实施和领导干部法律信仰的建立产生着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5.提高干部法律素质任重道远,而基层任务更重。

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中三级干部的法律素质呈现从地厅、县处到科局逐级下降的特点。例如在法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方面,系统学习过宪法的比率,地厅级是85%,县处级是90%,科局级仅有65%;系统学习过民法通则的分别是56%、49%和36%;系统学习过行政诉讼法的分别是68%、47%和44%;系统学习过行政处罚法的分别是59%、47%和39%.正是由于知识的不足,对法律问题的把握也存在着类似差别。例如,在回答“什么机关是宪法规定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时,地厅、县处、科局三级干部的正确率分别为91%、86.4%和78.5%.在回答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时,三级干部的正确率分别为23.5%、17%和12.7%.对当前执法现状的评价,基层干部显然要悲观得多。在有关法律的信仰和依法办事的坚定性方面,干部级别越低,赞成并坚持依法办事的比例越低;在遇到权势的压力时,而准备放弃法律原则迎合领导意图的比例却越高,在科局级干部中,这个比率竟高达41.1%.看来,基层领导干部不仅法律知识较为欠缺,法律观念仍显陈旧,而且,由于其在权力结构中处在较低的地位,在权和法的冲突中,更易于屈从于权势的压力。

几点思考

从上面的调查统计资料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这种状况不能不使人对当前的领导干部法律素质问题做更深层的思考。

思考之一:干部法制教育的重点是知识还是观念。当前,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是空前的,这一点从上至最高领导机关的法律知识讲座,下至基层的学法规划即可见之一斑。但是,十几年的普法过后,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法律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着许多错误认识。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干部的法制教育如何定位?即干部法制教育的重点知识还是观念?笔者认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学习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的精义,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法治观,则是提高干部法律素质的关键。大量的现代实证研究表明,想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多数官员都达到具有很全面的法律知识的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现代国家中都尚无先例。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发达的分工基础上的,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管理范围的拓展,使官员们无暇深入研讨汗牛充栋的法律文献和考察法制的运转。他们宁愿以交换的方式换取法律方面的咨询和而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从事全面、深入的法律认知。这种事实表明,在干部法制教育中,要想通过短暂的学习使他们全面地获得系统的法律知识实属不易。“努力向公众传播新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法律的基本原理和精神,似乎比向他们灌输大量的法律条文更容易收到预期效果”。②从不少的普法文件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法制教育机构还没有树立明确的法治精神导向意识。如果我们的法制教育、法制宣传能够在普及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法治精神、法治观念的培育,并且持之以恒,那么在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提高上就会事半功倍。

思考之二:对干部的法制教育是重“管理主义”还是重“控权主义”。现代法治是以法律对权力的限制、约束与规制为其逻辑起点的,没有对权力的一种制度化的理性约束与驾驭就很难有法治化。因此,法治的优秀问题是控权,对干部的法制教育也不应该离开这个优秀。在我国,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以控权主义为优秀的法制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几千年来,我国一直是一个权力支配一切的社会,权大于法是中国典型的传统政治文化。由此产生法乃治民工具的认识和消极守法观念,也造就了一大批被动的法律承受者及一小撮滥用法律的特权阶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然我们通过修宪,确立了权力须在宪法和法律控制之下运作的法治原则,但作为一种文化,尚未在人民心中扎根。本这次调查显示,相当多的领导干部还是在工具意义上看待法的价值和功能。对这样一种法律观,有学者称之为“管理主义法律观”。③这种观念的形成当然有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但是当前干部法制教育中没有突出“控权”这一建设法治国家的优秀问题,也是造成“管理主义法律观”历经三五普法而“岿然不动”的重要原因。

思考之三:关于领导干部的法律信仰。这次调查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是领导干部对法治的理性认识与在实践中坚持法治原则的坚定性之间的落差。我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领导干部缺乏对法律的信仰有关。什么叫法律信仰?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现行法所持的一种尊重、信赖并积极认同的态度。法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但仅靠国家强制力是不能实现法所蕴含的全部价值的。况且仅建立在强制力基础上的法其合理性和公正性也值得怀疑。国家强制力可以惩治不法,但无力塑造一种法治文化。真正能确立法律权威地位并保证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的,不在于国家强制力,而在于人们能理解并接受现行法律制度,在于人们对现行法的态度,“法若不被信仰,则形同虚设”④。有些干部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由于对法律缺乏应有的信仰,缺乏那种为法律而献身的精神,就很难顶住来自各方面尤其是上司的压力和干扰。可见,法律的至上权威,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还没有在领导干部心目中真正地树立起来。当前我国领导干部法律信仰失却的原因,据笔者调查中的体会有两个方面:其一,我国缺乏信仰法律的文化传统。在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以仁政为优秀的德治等思想是占主导地位的,除一段短暂的秦代以外,法律只占辅助的地位。秦灭亡后,法律的繁苛被归结为其迅速灭亡的原因。所以在秦以后我国很少出现对法律依赖的思想。建国以后,由于对“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政权”⑤等导师名言的极端崇拜和对旧法统的义愤,造成了长期的法律虚无主义。同志甚至说:“法律那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法律只能作为办事的参考”⑥。在当时领袖对法律的蔑视所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二,是现行法律运行中的缺陷。一方面,处在由传统体制向现代化过渡中的宪法和法律缺乏应有的稳定性,法律体系的内在矛盾消融其内在的公正与效率,立法技术的粗糙使法律形同政策,缺乏应有的操作程序使执法者无所适从⑦。信仰本来是对一种稳定的、内在合理性价值的尊重与信服,而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现状,使人们不由不对其神圣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现行法律在实施过程中的不理想状态,也对人们的法律信仰产生了消极影响。可见,法治文化需要长期的实践来塑造,这就包括立法的规范化和执法严肃化,人们企盼着立法法和监督法的出台。

思考之四:关于干部法律素质与体制。具备了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信仰,就一定能在实践中坚持法治原则吗?从调查的情况看,尚不尽然。调查结果还显示,领导干部们面对的问题越具体,其法治原则流失的越多。这种情况在基层,尤其是科局乡镇一级更为严重。这一级干部年青,其文化素质是比较高的。按一般规律而言,他们的思想中更少人治传统,而更多法治理念,对实现法治应有更强烈的渴望。但是,在权和法的较量中,他们表现的更易于放弃法治的原则而屈服于权势的压力。这是为什么呢?

如前所述,干部的法律素质是一种精神要素,其成长和发育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处在权力网络中的各级领导干部,其法律素质尤其是坚持法治原则的坚定性,往往被制度的不合理性所扭曲。王人博、程燎原两位先生指出:“任何法治观念在一定国家的传播及其对传统法观念的变革,都需要一种适当的制度模式和组织结构的支持”,“法治观的转变,必须以法律制度和组织结构的转换为依托;法律制度和组织结构的支持,是法观念变革与启蒙成功的条件。否则,那些具有合理性的新观念,只能被碰得头破血流”。⑧当我们透过上面的统计数字,把目光注视在体制层面时就会发现,官员们在权力和法律面前的选择既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无奈。何增科先生曾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基层政权体制存在的弊端:第一,上下级政权组织之间“一手乌纱帽,一手高指标”的压力型体制;第二,人事制度上各级领导干部事实上的任命制;第三,财政体制上的权能脱节;第四,领导机关(党委)、执行机关(政府)和监督机关(人大、政协、监察、检察)之间权力和责任配置不平衡,等等。⑨在这样一种体制中,有些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唯权是崇,地方保护,藐视法律,滥用职权就不足为怪了。尤其当屈从于权力可以获得更大利益,起码是避免更大损失的时候,法治信仰、法治原则都会在这种选择面前低下高贵的头。看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以权力配置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对干部的法律素质发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以崇尚权力为导向的政治体制是抑制法治精神张扬,影响干部法律素质提高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来,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问题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三个五年普法规划中对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提出的要求自不待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讲座更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切不可忽视了以法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对干部法律素质的引导与塑造。如果说“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⑩的话,那么干部法律素质的现代化最根本的还有依赖于政治体制对法治精神的倡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