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2 02:41: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素质教育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现如今靠知识和素养生存的社会,要求教育必须进行更深化的改革。而处在新形势下的当代大学生,则表现出很多特点:
1、心理承受能力差。由于国家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观,作为父母疼爱的子女,很多大学生从小到大的事情几乎都是父母包办的,所以对父母的依赖程度非常大,自理能力不足,因此这些从温室中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他们受不了挫折,容易自暴自弃。
2、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现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在所有亲人的围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这样的宠爱就很直接的导致了他们逐渐的把自己作为中心,不知道如何与人合作、不知道与人分享、不知道如何站到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强。现代通信技术的发达使人们获取和反馈信息非常便捷,当学生获得知识不在局限于教师的时候,他们会想要不断的拓宽自己的视野,所以会不断的去发现新事物,而作为高智商群体的青年大学生们,思想变化是非常迅速的,他们能以最快的时间去接受和学习新事物,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相比以前的大学生来说提高很多。
4、勇于探索和创新。作为新时代下的大学生,他们会为了自己的梦想加油努力;他们会对新事物和新思想产生兴趣,并为之深入的探索,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观点,这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其次他们还会不断的推陈出新,创造出对于人类有益的新型事物,例如:某大学生从“钢铁侠”得到灵感,制作出防暴车。
二、明确素质教育下的管理工作
近年来,由于教育事业的如日中天,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增加,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做人”的教育,它不光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道德教育有联系,它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有影响,所以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今天,学生的管理模式也要为之不断的改变。我们要淘汰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大学生个体需求的陈旧管理模式,即使它在过去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保证了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们的创造力,这种有着明显弊端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所以必须选择放弃。管理主体的转变。大学是人类社会中知识生产与传播主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道德素养的神圣殿堂;也是先进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源泉,如今学校里最为重要的是学生,所以要注重实行人性化管理,这就要求了学校要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独立和个人尊严,要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努力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对自己的认知程度。学校管理结构的设置,在于以学生服务的主体意识和关注学生成长为指导思想,所以学校里无论是教育还是生活方面都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对于管理者来说所有的工作也都要以塑造优秀的大学生为目标,为学生的发展多做考虑。管理方法的转变。在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大学生管理模式不再是以前那种古板的教育方式,我们要懂得变通,懂得以情育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下大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管理要将情感投入。情感是沟通的媒介,更是达成理性共识的基础,而情感教育是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结果,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根据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提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各种积极的影响,采取以非强制性的手段和方式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内心。通过这种情感教育使大学生慢慢去接受和认同教育者传授给他们的观念,推动他们的自觉约束力和驱动力在一定基础上得以完善,但是情感教育在现如今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中是缺乏的,有爱才会有真正有效的教育,有一位伟人曾说过:“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这个时候的他们更需要一个懂他们的引导者,所以作为大学生的管理者要注意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通过与学生达到一定水平上的共识才能更好的相处,要记住真诚的去关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其实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就是发自内心的去爱学生。管理环境的改变。学生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其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和配合,也就是说需要教师、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从而使管理工作可以在最简便的前提下达到最优效益,俗话说的好“团结就是力量”。在为大学生优化管理团队的同时,也要给大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管理环境,建造出能使学生安心学习,也就是学术性强的文化环境,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毕竟爱美是人的天性,在这种环境下可以潜移默化的给大学生们一中蓬勃向上的力量,从而使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得以提高。正所谓“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作为管理者要努力为大学生们创造这样的优美环境,赋予他们新的生命力,从而打破校园陈旧的一成不变的模式,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可用空间,使他们在任何角落都可以进行探究和学习。
三、结束语
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也会越来越迫切,大学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要学会不断的完善自己,为这些大学生负责。本文针对当下的大学生进行了分析,也对素质教育下的大学生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或许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希望随着时间的发展,教育模式在未来可以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希望未来的大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且能够更快的适应到社会生活中,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作者:李清帆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政教部
一、当前公路部门职工素质培训工作现状
公路由于受作业性质以及人员聘用渠道等因素的影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想突飞猛进,取得奇效不可能一蹴而就,日积月累的教育培训不良积习久已根深蒂固,很难破除。因为,公路部门具有点多线长、人员分散、工种繁多、倒班作业、不易集中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合成给职工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全段大规模的人员集中培训教育几呼不可能实现。职工教育有服务生产的作用和功能,但绝不能因教育而搁浅生产,这种矛盾严重限制了职工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另外,工学矛盾问题也极为突出,职工教育是工作的一部分,但现场生产的任务重,致使出现了重生产轻教育的现象,一般就是以读代学,以听,以抄代答的培训现状,压缩教育的时间,提高生产的效率。还有,就是职工年龄的落差大,造成青工会说不会做,老工会做不会说,培训的进度上不去,培训的质量上不来。进而公路部门在教育培训工作上出现了只培养尖兵,不开展普培的冲锋型教育;还有赛前脱产突击,日常不学不练的临时型教育;以及考啥学啥,照题答题的试卷型教育等。虽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突出,但试卷一摞几尺高,资料一摆满桌子,不考职工听汇报,奖惩无措施,考核无力度,使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也逐步使职工教育培训形式化在公路部门不断得到推广和普及。低劣的教育又怎会出良兵。
二、对加强公路部门职工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要内容明确,保证时间,方法得当
职工教育的结构和条理需要有明确界定,不但要结合国家的政策法规,更要符合单位的生产实际,兼顾职工的个人素质和企业的建设取向等方方面面,应划分成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等学习板块,有计划性的组织开展。时事性的教育要在基本教育达标后补学补考,增长职工见识,但绝不能侵占基本教育时间。保证时间专指开展职工教育时的工学矛盾而言,因为大量的生产任务需要完成,而职工休息的时间又极其有限,如果把学习的时间强加在职工休息时间内,就容易使职工产生抵触的情绪,破坏职工努力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就需要在工时内给学习培训提供一个充足的时间。在保证时间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偏见,认为学习培训与生产无关,然而事实证明,接受良好培训的职工却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保证学习时间,也是保证生产任务完成的关键。方法得当,是指办学形式要适应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班制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办学习班、岗位练兵、师徒合同、技术表演、小型函授、技术讲座、抽签问答等。
(二)要提高认识,深化教育,电化教学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关键在于提高职工思想认识,使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有助于服务社会,服务工作,更能提升自身价值,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工作生活中得到体现。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还必须建立起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素质决定岗位,岗位决定收入,必须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与劳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制定职工业务素质与工资待遇有效挂钩的办法,遵循“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严格落实竞争上岗制度,确保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鉴于我国全日制教育的普及水平还比较低,公路部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应从职工队伍的建设需要出发,做好在职高等、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和文化基础继续教育工作。对职工的学历要进行普查,对中技以下学历的职工要发动再教育工作,让职工明确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工作岗位,倡导岗位需要人才,人才回馈岗位,切实通过再教育培训培养企业人才。电化教学也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公路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特有优势,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其优越性主要在于可以解决师资、基地不足的问题,有利于节约办学;形象逼真,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机动灵活,可以利用业余、非生产时间学习,不必抽调大量脱产人员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同时,也可以实行跨单位、跨地区的横向联合的办学方式,既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训更多的人员。
(三)要强化考核,突出实效,培养尖子
职工大面积教育培训后,要通过严肃认真的考试进行考核,合格后验证上岗。考试不能只走形式,开卷通答,要实事求是的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坚决卡在岗下。对成绩合格者要因人而宜,量才而用,力争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职工教育是培训、考核、晋升、录用相结合统一完整的制度。之所以能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就在于培训与使用是一个统一体,能够与职工切身利益挂上钩。如果失去了考核的公正性和严肃性,那么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不断受到蚕食。因此,实实在在培训,严肃认真考试,坚持持证上岗,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在全面培训的过程中,要采取举办技能大赛、业务比武的方式来发现人才,培养尖兵,在现场发挥突击队的应有作用。技能竞技能加快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能激发职工学习技术业务的热情,能拓宽人才成长的通道。按照重奖养才,突出精英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技能大赛,把优秀的人才集中起来,先组建尖子集团,再选拔兼职教师,不断扩充师资队伍,形成职工培训职工的良好循环,进一步加快职工素质培训的步伐。实践证明,唯有有效运作培训、考核、晋升、待遇一体化的教育培训机制,才能真正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只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全路干群同心,凝聚合力,共同把构建和谐企业的任务抓紧抓实,才能描绘出和谐企业建设的美好蓝图。
一、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入党积极分子,主要是指那些已经向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申请,经党小组或团组织推荐、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大会研究确定为将来成为发展对象而进行有计划培养的人员,入党积极分子是成为党员发展对象的前提与基础,新党章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第六条就明确指出应该:“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所以说,培养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综合素养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意义十分重大。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但是,近年来,在进行发展党员工作全面总结与质量分析时,也发现了一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如一些地方申请入党人数出现下降问题;从结构上比例上看,生产一线党员、非公企业中党员、农村青年党员、女性党员、大学生党员力量等需要进一步加强,选拔的层次与渠道应更为广泛一些;从党员的综合素质上看,有的同志由于入党动机不端正,功利心强,入党后不能发挥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甚至起到破坏党员形象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择与确定以及培养管理方面,应该更为明确地建立、完善、实施与落实好相关的制度。从这些情况中都反映出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迫切性,在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力度时严格把好关,在积极壮大入党积极分子力量时也要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的提高,使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比例更趋于合理,人员来源的层次与渠道更为广泛,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加强与改善的地方。
二、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号召力
有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自身在思想上就极不重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与紧迫感,而上级党委也相应缺乏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来督促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有的基层党组织则没有按固定严格的程序来培养、考察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工作方式简单、随意、甚至利己化,发展党员时优先考虑子女亲戚朋友,没有真正地将表现优秀而信仰追求坚定的同志吸纳到积极分子的队伍中来,这些做法都严重地挫伤了群众的入党积极性;还有个别基层党组织班子自身就没有严格而完善的工作制度,工作作风散漫拖沓,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也不强。
(二)入党把关不严,造成积极分子质量下降
少数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工作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只重视看眼前的表现却不重视考察申请人的入党动机,随着当今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影响的日趋多元化,有的同志入党动机不纯正,入党功利心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存着一定问题,缺乏正确的信仰与追求,入党只是为了更好地谋取个人利益或者是为谋取更大的利益增加砝码,而个别基层党组织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与发展党员时把关不严,致使少数混入党内的动机不端正的积极分子或党员,在群众中无法发挥与体现先锋模范作用,有时甚至出现打牌赌博、打架斗殴、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降低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也削弱了党员的号召力,也使群众对党员的先进作用产生种种看法。
(三)缺乏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完善制度
少数基层党组织只是在发展预备党员时有相对规范的制度,而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却缺乏较为系统与完善的工作制度,这样才容易导致工作的随意性,选人唯亲而不是唯贤。其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更为重要,入党积极分子大多数都是未来预备党员的基础与后备力量,如果把关不严,筛选不规范,对党员质量也是极大地影响,所以选择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也应该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制度与党员大会票决制相结合,个人申请必须提交党员大会投票通过后,才能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四)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宽,党员来源范围不广
在工作基层,由于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还不够宽,也由于种种原因,如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复退军人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较多,入党积极分子中生产一线党员、非公企业中党员、农村青年党员、女性党员、大学生党员力量薄弱一些,人数比例还要加强。当然还有,就是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工作不够到位,不少群众缺乏对党的知识认识与理解、入党程序的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对入党抱有种种不正解的看法,觉得入不入都一样,或者迟疑犹豫的态度,觉得可能门槛太高,自己不够资格,所以,能否在入党积极分子中引入更多源头活水,就依靠基层党组织与党务工作者更深入更仔细地工作,积极拓宽申请人的范围与层次。
三、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当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症结所在,进行工作的改进与改善,既是党支部的一项高度政治责任,也是提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整体素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关键。所以,要想使未来发展党员工作能够真正贯彻落实好,使党员的数量与质量都有充分的保证,充分体现党员在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力,积极探索与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具体来说:
1、变“工作不作为”到“积极作为”
针对个别基层党组织不重视或者工作不到位的现象,群众或有意愿入党的人员对党的知识与入党程序不了解的情况,基层党组织要积极转变工作态度与作用,加大工作力度,可以定期将意愿入党的人员或者各行业表现优秀的人员组织起来进行短期集中的学习培训工作,培养内容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文件,使其明白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宗旨、纲领、路线、组织原则、纪律作风、奋斗目标,知晓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一些优秀基层共产党员的事迹,培训结束后再鼓励其在群众中进行广泛而生动地宣传,鼓励更多表现优秀和有意愿入党的同志积极地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
2、变考察“只看表现”到“重看动机”
对于有意向的入党申请人,由党支部出面为其确定培养联系人,负责对其进行日常培养与考察工作。培养联系人必须对入党积极分子提出明确的表现要求,并进行定期的谈话与多方面的考察活动,主要注重了解与掌握其入党动机,端正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是考虑能够入党的首要条件,申请人必须向联系人详细表达自己入党的动机并写成书面材料形式,另外,还有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实际表现和关键时期的表现,并真实记录,每半年向党支部交纳一份书面的考试意见,这些意见将作为衡量申请人能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依据。
3、变确定人员“随意化”到“制度化”
在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择与确定上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具体规范的工作制度,认真推行“推荐一票决—公示”相结合制度,首先通过群众推荐、团组织推荐、党小组推荐的方式产生入党积极分子候选人,召开党支部大会,公开投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人员并进行人员实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与素质。
4、变纳流渠道的“单一化”到“多样化”
针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比例不完善的局面,党组织要积极拓宽育人渠道。要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变“守株待兔”为主动行动,主动加强与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军人的联系,把各行业业务能力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人员以及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不断发展壮大队伍,更好地改善队伍的结构。总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不断使这支队伍的培养更加制度化、合理化、严格化。
一、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唯一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它在提高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乡镇文化站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基地
文化站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对广大人民做好宣传、组织、示范和引导,为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农村的主要文化传播单位,乡镇文化站成为了政府向农民传播先进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基地。
(二)乡镇文化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基地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学习、遵守,在对农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时,乡镇文化站将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基地,乡镇文化站通过开展各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学习先进文化、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积极性。让广大农民在他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中得到启发,在活动中加强广大农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法制和坚持社会主义思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农民讲科学、讲文化、讲道德、讲法律的新思想。
(三)乡镇文化站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主力军
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重要的文化传播单位,其宗旨就是为广大农民提供文化服务,它以文化工作为基础,面相广大的基层群众,以各种文化服务设施和各种文化服务活动为方法,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农民文化素养,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各种各样的文化场所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人们自主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效率。
二、乡镇文化站的应对策略
(一)领导要重视
乡镇文化站工作要想搞好,领导的真正重视是关键。要然领导真正重视乡镇文化站建设,首先必须要让领导充分了解,建设好乡镇文化站的积极作用,让领导明白,办好乡镇文化站有利于培养农民的文化素养,可以为经济讲述搭桥铺路。其次,要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上级要将乡镇文化站的建设情况列如对基层领导政绩考核的范围,要将之作为基层领导的考核、提拔的标准之一。以此来增强基层领导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重视。
(二)要加大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就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想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乡镇文化站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本身并没有经济效益存在,要想做好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开展好各种文化活动,就必须由各级政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各乡镇领导需要将文化站活动经费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之中,从根本上解决乡镇文化站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优化队伍结构
由于文化站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特殊,一般的培训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要想解决文化站内人员欠缺的问题,我们就必须从源头出发,优化队伍结构,杜绝随意占用编制和挪用编制的现象发生,通过各种招聘平台,吸引在文艺方面有特长的人才。
(四)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已不再是问题,人们都文化的需求也就不断提高,原有的文化站文化传播模式已不再适应人们的需要,文化站员工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站工作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文化站员工,首先需要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其次要参加各项专业培训,强化自己的专业素质;最后,要参加各种关于组织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意识。
三、结语
乡镇文化站是政府派往农村的文化传播信使,对于培养农民的文化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时非常有必要的,广大基层领导和文化站工作者,要积极把握时机,借国家新农村建设这一东风,表决心、下功夫,积极搞好乡镇文化站建设。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意义
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智力、性格健全正常,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刺激能进行自我控制,具有良好的承受能力,能较好的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意义:心理健康是社会极度重视的问题,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对维护身心将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更为重要,一旦心理出现不健康表现,就可能导致成绩下降、和外界脱离,不利于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学生心理健康是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以及生理素质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在学校、家庭乃至社会教育基础上是经过长期磨砺、培养而成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教师通过讲解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对不健康心理案例同学生们共同分析等来全面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和全面发展,开导心理不健康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弱点,积极面对学习和未来。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是:(1)传导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让学生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身边的人和事。(2)讲解心理卫生常识,传授心理锻炼的方法,比如运用适当自我调节、找人叙述等来消除心理障碍。(3)结合心理不健康案例,给学生讲解心理不健康的起因和不良后果,教学生如何正确看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4)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教育学生德、智、育全面健康发展。总之作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和丰富经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不是治疗而是识别,对存在不健康心理的学生及时发现和教育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很多,概况起来主要是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丹方面相关,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因此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愉悦、压抑,乐观、忧郁;开朗、恐惧等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父母爱好赌博,成天无所事事,脾气也不好,稍有不适就会吵架、打架等,这样家庭的孩子对生活、学习的信息就会逐渐下降,心里也会产生压抑,表现十分犹豫等。
2学校因素
除了家庭学生在学校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方面,因为同学之间他们的年龄接近、学习范围以及兴趣爱好等都很接近,他们容易交流并相互影响,所以构建良好的同学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社会风气给人们思想和心理产生间接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会促使学生爱劳动、爱学习、善解人意、意志坚强等反之不良社会风气会阻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社会流行文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4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把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问题是让学生理解和认识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课;开办心理健康专家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让他们在学校和家庭拥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快乐学习、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这样既能减少和消除各种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现象的发生,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提高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时社会环境的熏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间接的影响,俗话说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风气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社会各界和社区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为青少年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由此可见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杜绝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培养和造就新世界心理健康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带领学生做爱心活动,关心贫困生、社会孤寡老人等等,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还可以以游戏为主,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他们互帮互助,营造和谐的氛围;另外也可以适当结合实验,培养学生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
3对个别学生心理不健康行为展开辅导
开设或心理辅导室,对学生开展个别辅导,促进师生关系,为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例如:有一个学生,由于他父亲就单传,到他这辈好几个大爷,叔叔,就他一个男孩,爷爷,奶奶十分疼爱,不容他人说。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有错误不让人说,老师批评几句,就在下面骂老师。有一次他不好好做操,老师说几句,就不回班级上课,非得老师亲自去请才回来,老师亲自去叫他,他还和老师玩捉迷藏。还有一个男生,十分不容人,和同学之间发生点矛盾,就不依不饶,受点委屈必须找补回来,今天找不回来明天也要找回来。有一次别人在玩耍时打了他一下,上课了,他就把人家的文具盒藏起来,害得人家课上无法写作业。最后老师从他怀里找到文具盒。对此教师不要立即就批评他,先对事情了解清楚,对其进行开导和指出不对之处,分析他的心理行为,让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如何去尊重同学和同学处好关系,最后可以让他写检讨铭记自己的错误行为。
4配合父母全面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应该正确指导家长教子观念,让他们重视孩子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用家长的和行来影响孩子,教育还在健康成长。
四、小结
近几年,我国在素质教育上不断改革,对素质教育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教育观念,姆斯安正在迅速发展。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学生将来的发展成为现在教师的重点。
一、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特点
广播电视播出频率、频道和播出时间急剧增加。随着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尤其是有线电视广播和卫星直播电视广播出现后,广播电视频率得以充分的利用,最后使得电视播出频道的急剧增加,有的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播出时间也大大增加。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新时期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传输容量迅速增加、传输手段多样化,同时播控系统与传输系统也日趋复杂。以前,由于播出频率、频道较少,播控系统比较简单。随着播出频率与频道的增加,出现了相对复杂的、有单频道播出系统和总控制室系统相结合的、调度相对灵活的综合性播控系统。这种系统不仅有拥有规模庞大的视音频切换矩阵,还有功能齐全的各种周边设备。广播电视的覆盖与传输系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各种传输手段,这些新手段的出现解决了以前传输容量小、传输覆盖面小的问题,为大面积的广播电视覆盖、多通道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提高了有效的“绿色通道”。我过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主要有中短波、调频、电视广播的发射。由于在技术上的局限性造成了我国的这些发射系统都具有设备庞大、功耗大、效率低、设备老、改造周期长、维护困难等特点。所以发射系统这一广播电视维护岗位相对而言既是一个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故障风险大(容易出大故障)的岗位,又是播出关中的最后一关。随着技术的进步,固化器件的使用越来越多,这种技术正在逐步的步入全国各发射台。现在的发射机房正在向小型化发展,设备的功耗也在减少,高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从现在的广播电视的发展看,数字方式必然取代模拟方式。现在正是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播控系统、传输系统、发射系统都要逐步地实现数字化,三大系统的设备也将逐步地进行更换和改造。广播、电视的功能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现在的世界已经变成了计算机的世界,计算机技术无孔不入,渗透了各个行业。传统的模拟硬件逐渐的被计算机技术替代。传统的广播播出模式也逐渐被计算机往来传输自动播出系统所取代。县级的广播电视局所拥有的播出系统也许比不上市级或者省级,但是也在逐步的采用计算机传输自动播出系统。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之快,使我们长年工作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变得手足无措起来。知识爆炸的时代,使原来的“知识分子”一不留心便会变成新时代的“新文盲”。面对这扑面而来的技术变革,这始料未及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如何能自如地驾驭好这一变化多端的“变形金刚”,使我们工作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能顺应这时代的变化,跟上世界的发展潮流,根据新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研究好、掌握好、使用好、维护好这些新技术下诞生的新设备,使这一“绿色通道”不但始终不间断,而且质量越来越高,是我们从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尽快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业务素质现状
作为一个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他(她)应该具有以下的业务素质。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够对出现的故障迅速的进行排除。这一点是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相应的过硬的专业知识又如何能够胜任这个岗位?其次是要有一定的政治觉悟,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目标。然后是要有必要的自信心,要能够相信自己有能力将这个工作做好。这点还要求对技术维护人员有提升内在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第四是要有一定的亲和力,作为一个技术维护人员进行一些设备维护或者是故障排除时不可避免的会与人民群众接触,这时技术维护人员所表现出来的将会代表广播电视局。此时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表现出足够的亲和力将会给人民群众留下良好的印象,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要有良好的工作意识和服务态度,对于台内设备出现的技术故障要能够及时的进处理保障节目的正常播出和其他节目的正常转播,对于外围设备出现的故障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恢复。工作中要能够吃苦耐劳,对于某些设备的维护是相当的辛苦的,这就要求维护人员能够吃苦耐劳。作为一个合格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还要有一定的远见,要能够看到相关技术的发展,尽量早的掌握好相关的技术知识以避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出现。但是目前我国县级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大多数的县级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的学历不够高。其实学历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很多技术维护人员的知识结构跟不上设备技术更新的速度,存在着知识脱节问题。知识的脱节意味着对于新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最终会导致其他的一些问题的产生。第二,在很多的行业中都存在着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的技术维护人员的“拜金主义”太严重,在为群众上门服务时也要索取红包或者其他的一些变相的酬劳。有的技术维护人员没有将“为人民服务”为最高目标,处理故障时拖拉现象严重,严重的影响了群众收听广播或者是收看电视节目。在与群众接触时不能给群众留下良好的印象,为广播电视局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第三,有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自信心不足。有一部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担心自己无法胜任目前的岗位。也许这些人员有着能够胜任目前岗位的能力,但就因为缺乏自信心,影响了自身实力的发挥,最后真正的成为了不能适应其当时的岗位。第四,有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广播电视相关设备随时都有着出现故障的可能,但是良好的维护保养可以有效的降低其故障的发生率。但有很多的广播电视技术人员都没有将设备的维护保养做到位。设备的故障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有的时候会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发生,从而为故障的排除带来很大的影响。有的管波电视技术维护人员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不愿意及时的对故障进行排除,从而影响到群众收听广播或者是收看电视节目,最后带来严重负面社会影响。第五,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缺乏足够的远见。基本每一个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都是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他们没有对有可能应用的新技术有着足够的重视,也不去关心什么技术会应用在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最后当有新技术应用在系统中的时候却又由于没有相应的知识导致手足无措。
三、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面对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为了能够为广大的社会群众能够更放心的收听广播,能更安心的收看电视。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唯一的方法。首先,强化人才第一的意识。有了好的人才才能够更好的为群众处理好各种技术故障。在新时期,广播电视设备日新月异地更新。以前近10年才更新的设备,到了90年代初期更新周期缩短到3~5年。到了90年代后期,有的设备更新期甚至缩短到1~2年。无论是硬件还是与之配套的软件,今年刚买,明年就可能变成过时货。尤其是计算机时代,几乎所有广播电视设备都被计算机染指,传统的广播电视设备已被计算机改变得面目全非。现在的播控机房已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计算机房”了。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可见一斑。往年的老工程师,在计算机面前束手无策的不少。往年的“知识分子”,稍不留神,就会变成新一代的“新文盲”。所以人才变成为是否有发展后劲的主要因素。引进、补充、培养一批又一批跟得上时代的复合性技术人才已是头等大事,势在必行。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是一个工程应用型岗位。它的人才结构应该是宝塔型的。大批的技术人员是实际岗位的操作人员(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再上一个台阶是维修工程技术人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再上一个台阶是系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其次,由于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岗位分工极细,有视频系统、音频系统、微波传输、卫星传输、光纤传输、计算机网络系统、计量测量、监测、发射、动力等等。所以,人才的结构也应该是既有众多基础良好、操作熟练的初级技术人员,更要有各领域的专家和能纵揽全局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其次,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岗位的人才应该以自主培养为主,现成引进为辅,即要对现有的技术维护人员进及时有效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和处理新设备出现的故障。培训方法可以是派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初级工程技术人员是技术维护队伍的基础力量,他们应该是普遍基础良好,又能熟练掌握本岗位技术操作规程,训练有素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是技术维护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应该是技术基础扎实,在各部门能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是技术维护队伍的灵魂,是塔尖,是把舵人,他们应该是能纵揽全局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然后是重视政治思想的教育工作。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要能够注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的政治思想的学习专研。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克服不足,发扬成绩。通过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行业管理法规的学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不仅仅要刻苦钻研,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而且要把自己置身于宣传工作者的行列,做到从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端正思想认识,可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整体素质提高。最后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与奖惩措施,规范管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一定的规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让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的各个工作环节更加的规范,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的奖惩措施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小结
在当今的社会中广播电视的播出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拥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是保证广播电视正常播出的重要基础。提高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不仅可以提高广播电视局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还可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目标管理的形成及其应用过程
美国学者德鲁克在其所著的《管理的实践》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倡导以目标来贯穿各个管理层次,管理人员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达到企业总目标的实现。此后,美国学者沃迪恩扩展了前期目标管理主要放在管理人员身上的局限,把范围扩大到整个企业。他认为目标管理是上下级一起来制定目标,共同使目标具体化,并检验实施情况和评价实施效果。其观点的缺陷是忽视了目标管理的整体性和依靠性,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忽视人的倾向。针对这些弊端,哈佛大学的莱文生提出了补充意见:人与人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应建立“真诚的同伴关系”,不应把人当物看,每一项具体的目标都应包括其中。此后目标管理理论被广泛应用,在实践中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并衍生了一些新的管理理论,目标管理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的管理领域,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被引入到各级中小学乃至中学的管理实践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后期。
二、中学学生整体素质教育实施目标管理的可行性
中学学生素质教育主要涉及到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环境,教育者的指导方针、原则、操作程式,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及控制,素质教育目标的评价体系等内容。从目标管理的角度看,中学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培养过程、培养目标与目标管理所具备的特征具有一致性。首先,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确定性;其次,对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价具有成果性;再次,教育者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行为指导和过程操作具有智能性;同时,教育的整个过程具有闭环性。因此,中学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是符合目标管理理论实践要求,内容操作要求,控制特征和目标定位要求,从目标定位到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都具备其理论指导的可操作和实践性,并且也符合从整体上架构和把握中学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标准、评价体系和操作程式,对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有较强的指导价值。由此可见,将目标管理应用到中学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如何准确有效、系统完整、科学有序地发挥目标管理在中学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价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题。
三、以班级目标管理提高中学生素质的可行性措施
(一)制定班级目标措施要科学、适度,切合实际
目标的科学性,就是指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目标既要利于班集体的集体荣誉感,又要利于学校改进和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消除不利于其发展的阻碍因素。目标的适度是指目标既要先进,又要留有余地,有利于“目标链”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过低的目标起不到激励作用,过高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形同虚设。一般来说,班级奋斗目标在其产生的起始阶段总是外在目标,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外在目标。这就是说,它往往是教师指出的,或者只是班级学生干部接受的。而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心理压力而采取表面服从的态度。这种不是班级成员内心要求的目标,就难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其实际意义也就不大。因此,班主任应当不断地讲解,动员,让班级成员充分讨论,使班级目标被班级成员同化,乃至达到内化,使目标成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手段,同时,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思想上和意识上把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一部分,内化为自我实现的人生动力。
(二)对目标进行分割,设置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评分表
可以把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评分表分为八个扣分栏目(见附表1):文明礼貌、课堂上“经历”、“体验”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两操表现、卫生清扫与劳动、迟到、病假、其它违纪。同时设立六个奖励项目:好人好事、特长发挥、课堂上视角独特,观点观念有创新、管理能力、竞赛获奖、学习成绩突出。计分方法可以实行每次加扣1-3分,一般情况加扣1分,在校内外有比较大的正负面影响的加扣3分。记分工作由各组组长、课代表及相应班级干部负责,班级设有加扣分记录簿,由专人负责,班主任每天要查看加扣分记录簿,最好逐项落实,以减少失误。综合素质评分表每周班会时间通报一次,达到鼓励和规范的目的,扣分的同学明确自己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对于扣分多的同学,班主任要同其面谈,谈学生的不足之处对学生成长及生存危害,与被扣分同学共同制定改进措施。综合素质评分表在期中、期末、年终进行五次统计,统计结果中可以清楚的反映出每一个同学的学习自主性、体质健康情况、班级各项活动的表现等,为班主任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工作中提供切入点,也为班级评先进、评三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对目标进行角色虚拟,提高学生管理素质
1.虚拟角色
利用班会课讨论:如果你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对你的助手、员工素质有什么要求?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上司?如果单位超员需要裁员时,你首先精简什么样的员工?你怎样做一名称职的单位负责人?你怎样做一名好员工?班主任将题目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与熟悉的成年人进行交流,增加真实感受,同学之间互换角色,互相讨论。使学生感受体验各种角色的职责、义务、及应具备的素质。
2.进入角色
在班级管理上,采用两套班委,即顾问班委和执政班委。顾问班委是根据新生档案和军训期间的表现产生的,由班长、团支书、体育委员和文娱委员四人组成,他们的职责是协调指导,保证执政班委正常工作。执政班委是人人参与,自由组合。班主任将他们分成班长班、卫生委员班等不同的培训班,聘请学生会干部、任课教师、班主任、顾问班委成员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培训,然后轮流上岗。上岗前,每位执政班委作就职演说5分钟,离任上届班委利用下一个班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相互借鉴,结合工作政绩,全班同学对离任班委成员的管理能力和政绩不记名投票打分,将平均分计入“综合素质评分表”管理能力栏目中。角色教育一方面可以真实的检验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发现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能有效的规范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对目标进行检查评价,综合学生素质
每周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对目标进行布置提示,督促完成,总结做得好的,指出做得不足的地方,对各方面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奖励。同时让学生自我总结,找出差距,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目标进行贯彻实施,鼓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最后根据平价要点进行目标评分,已达到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四、结语
总之,班级目标管理就是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入下一个阶段,从一个周期转入下一个周期的循环,并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已制定的目标落实后,要及时提出新的目标,不断引导学生奔向美好的前景,把班级工作向一个又一个高度。
一、明确培训目标
要围绕银行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各项工作重点,将培训作为推进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持久地发挥培训对改善绩效与提升企业竞争力作用;要树立人才投资理念,树立科学培训理念,加大对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的投入产出意识,各级上下联动、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培训一盘棋的格局;要将培训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有效调动员工的培训热情,坚持企业培训与员工自主学习相结合,营造人人需要学习、人人有机会学习、人人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进行文化理念的整合,不断强化新老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文化认同感,使员工尽快融入银行。
二、提高培训覆盖率
培训是员工最好的福利,也是员工成长、银行发展的基础。为了确保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不断地研究培训发展规律,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开展了多角度、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培训覆盖率,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中,要采用集中授课、角色互换、案例分析、讨论互动、警示教育、拓展训练等多种丰富而有成效的培训方式,激发了员工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培训,使各层级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得到不断提高,团队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从而打造优秀竞争力。
三、加强一线员工培训
要建立和完善个性化培训制度,科学规范员工培训工作。遵循个人能力提升与银行经营管理发展吻合、短期技能提高和长期素质发展结合、强制培训与自主培训统一的原则,力求使培训教育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从培训需求角度出发,努力做到量身打造,量体裁衣,共性培训与个性需求互补。要加大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力度,在行为改进和岗位能力提高两个方面进行培训。对行为改进的培训方法主要采取普遍轮训、重点强化和网点早训等方式;对岗位能力提高的培训方法主要采取集中面授、模拟训练等方式,配合采用岗位练兵、个人自学等方法。培训主要是提高服务礼仪和服务技能水准。对新入行员工的培训需求主要体现在尽快熟悉了解银行,掌握与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相匹配的基本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规章制度方面。
四、多渠道评估培训效果
要紧密围绕银行强化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效果评估,强化培训规划、开发、组织和管理功能,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自主学习、集中培训、考察交流“三结合”的培训育人体系,确保培训质量,加强培训成果转化。要强化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提高培训项目开发、课程设计的科学有效性,加强培训的投入产出评估,对重点培训项目,做好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的全程评估。培训前要做好培训需求整体评估,培训对象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评估等;培训中做好培训组织准备工作评估、内容和形式评估、教师评估等;培训后做好目标达成情况评估、效果效益综合评估等工作。对大部分培训项目还要实施学习评估,通过考试测评和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来完成,对重要培训项目还要实施行为评估,对学员培训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对投入巨大的培训项目,还要实施绩效评估,对培训效益进行综合测算。加强和改进员工培训工作,在员工学习现代银行的经营机制、运营方式和管理技术,熟悉资本市场的规则、深刻理解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规律方面将会起到良好效果,可以促使各级各类人员尤其是一线员工尽快树立现代银行经营理念,培养其专业技能,较好地适应履岗能力要求,促进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
(一)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将原来靠人工完成的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都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样就减少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的准确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促进会计工作的职能转变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时间相应缩短,会计人员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经营管理工作,这就为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变,对管理会计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规范会计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计算机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对会计工作中的数据来源、数据处理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手工处理中存在的不规范、易出错等问题,保障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四)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会计电算化的改革,使得从业人员不得不主动去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以适应工作的要求;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大量使用,工作强度减轻,会计人员就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新的知识,也可以有更多时间来参加脱产专业培训,从而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推动会计行业的整体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信息处理和会计核算手段的变革,还是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程序、内容、理论等研究上的变革,这就对会计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六)加快了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会计电算化,为企业的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会计人员工作的变革加速了企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二、会计电算化改革后的会计职能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的工作岗位分工更加细致,职能更加具体。会计电算化后,会计的主要工作岗位可分为:系统设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
(一)系统设计员
1、根据核算要求和会计制度开发、制作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的系统。
2、负责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会计软件的方法。
3、及时解决电算化软件在运行中所发生的各种技术问题。
4、根据经济政策和企业微观管理的具体需要,不断改进、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功能。
5、为保证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二)系统管理员
1、帮助系统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2、负责检验计算输出的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
3、负责本系统各有关资源的调用、更新和修改的审批手续。
4、检查、监督各操作员操作的日志记载情况,对计算机开机、关机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防止非法调用和操作。
5、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考评制度。
6、为保守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7、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设置本岗位权限范围内的操作口令并进行财会分工,对有关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设置和调整,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监督并保证本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并组织有关人员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三)系统操作员
1、负责将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准确地收录进计算机,对于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不得收录。
2、数据输出完毕,应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交由数据审核员复审。
3、根据数据审核员核实过的正确会计数据进行记账,并打印出相关的账表。
4、每天的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
5、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加密保管。
6、严格按照系统操作的说明进行操作。
7、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录故障的具体情况并立即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四)数据审核员
1、根据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数据审核员负责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输出的会计数据、账表的准确性。
2、对不真实、不规范、不合法、不完整的凭证退还,经各有关人员更正后,再进行审核。
3、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账表不予签章确认。
4、为保障本单位的经济秘密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三、电算化会计队伍现状
(一)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涉及会计行业,它是一门融合了会计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电算化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技术,还要熟悉计算机、网络以及管理等的相关学科知识。但是,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普遍知识结构单一,对会计学以外学科的知识认识不足,只能处理会计核算工作,无法适应会计管理等工作,这就制约了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
(二)会计人员观念落后
一部分会计人员,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主动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导致了在工作中不能对会计信息、决策信息进行分析;不能对单位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有的会计人员不相信会计电算化数据;有些会计人员错误认为,实施会计电算化只是为了使账面比手工记账的账面美观。这些错误的认识都直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三)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
会计人员一般都只会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有些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甚至连基本操作都不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计算机知识,他们只懂得计算机的使用,不懂得利用计算机的先进功能为财务管理服务。
(四)缺乏电算化专业人才
当前,大多数单位的电算化会计都是由过去的会计经过短期培训而来的,他们头脑中的传统模式根深蒂固,在具体的操作上,他们一般只会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知之甚少,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职能求助于软件维护人员,而软件维护人员又对财务知识了解较少,双方缺乏较好的配合。
(五)会计电算化中的安全教育缺乏
由于部分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缺乏,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认知较少,而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等管理和教育工作又不足,这些都导致了会计人员随意与业务无关的网络进行连接,致使计算机中毒,甚至是遭到人为破坏,机密外泄。
四、电算化会计队伍建立的几点建议
(一)深入培养终生学习的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生活生产的节奏加快,知识更新速度随之加快。我国古代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警句,在当今更是适用。学习已经不再是一次受教育,终生一劳永逸的事情,终生学习理念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该主动适应社会形势,转变思想观念,更新认识,丰富知识,掌握最新的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在单位中应有的作用,为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服务。积极转变观念,满足上时展的需要。
(二)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电算化会计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环境不同,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具体要求也就不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人员要是适应工作需要,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最快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来不断满足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有利于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积极参加会计协会、专业培训机构统一组织的培训活动。
2、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员工参加远程教育培训。
3、聘请会计电算化专业讲师到单位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4、选派优秀会计人员和业务骨干到专业培训机构或是大专院校进行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的脱产培训。
5、按照会计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业务水平,对会计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是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按照:掌握一些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的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能够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的顺序逐步提升。
(三)改善会计人员的组成结构
1、知识结构要全面。会计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工种,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从业人员除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外,还要掌握相关的经济、法律、税收、金融和审计等知识。把具有不同知识、不同专长的会计人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其知识互补,在总体的知识结构上达到或基本达到电算化环境下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2、学历、职称结构要适应时代。当前,我国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学历和职称的基本情况表明: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会计人员比例较低。这就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广泛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行列,鼓励在职会计人员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参加更高层次职称考试,并实行工资、待遇等与从业人员的学历、技术职称挂钩的办法,以此激励会计人员发奋进取、更新知识。
3、年龄搭配要合理。自然规律和工作的连续性,都要求工作中的会计人员组成既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会计人员,又要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年会计人员,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年龄段人员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实现年龄上的优势互补,在不断发展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最佳的综合效能。
(四)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
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是迅速普及会计电算化技术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捷径,岗位的轮换可以给会计人员提供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机会,真正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终身学习理念落到实处。如果长期将会计人员固化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容易导致处理问题能力下降,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轮岗,有利于促使会计人员尽快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会计各岗位间的协作,克服对不同岗位工作的偏见;有利于堵塞会计电算化中的漏洞,增强会计人员的竞争与风险意识;并且也可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造就一个良好平台,使会计人员能“学一岗,会一岗;做一岗,精一岗”,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全面打造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完成质量。会计职业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经济工种,是一个集许多方面的利益为一身的职业,掌握着一个单位最敏感的钱财事务。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会人员要面对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而这些数据都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实际价值的数据;这些计算机会计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会计人员一旦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丧失法制意识,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使其感染病毒瘫痪或遭到篡改、泄密和破坏,将给单位和本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应该做到:
1、加强信息安全教育。不越权上机操作,不连接与业务无关的互联网终端,对使用的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保证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过程不危害到单位经济信息的安全。
2、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与财务工作相关的方针、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遵守会计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开展自己的会计工作,保证在会计事项的处理客观公正,维护经济秩序,规范财务行为。
3、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一丝不苟,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另外,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以提高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他勤于学习,具有较强的学识素养和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会计工作有着其特殊性,特别是作为主管会计,必须要自身素质强、业务精及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同志在工作中,始终注重加强学习,以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学识水平与能力。一方面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会精神及中纪委七次全会提出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局纪委下发的有关文件等等,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理论水平,加强自身修养和廉洁自律。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水平,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平时非常注重对金融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办法的学习,以及信用社相关规章制度,如《信用社财务管理规定》等,注重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
二、他工作扎实主动,率先垂范,创新工作出成绩
会计岗位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岗位,是一个责任重大的岗位,也是一个挑战能力和理想的岗位。所以,始终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勤奋工作的作风,积极主动工作,率先垂范,主动思考,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大力开展各项业务,为信用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平凡普通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一是牢固经营根本,大力组织资金,当好助手受国家宏观调控、曹市邮储大力拓展农村市场、府场农行与我社距离近等因素影响,2008年底曹市信用社的存款增长十分缓慢,资金组织工作一度陷入困境。面对种种困难,始终和信用社领导及同事们保持团结,彼此密切配合,共同扭转了存款增长缓慢的局面。在组织资金过程中,做到“嘴勤”、“脑勤”、“腿勤”,深挖资金增长潜力。同时,发挥财务人员优势,充分了解存款资金的动向,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储户在各个时期的资金流动情况。当客户的资金出现周转困难时,主动上门,提供优质的与其他商行一样的结算服务,较好地运用了“宣传鼓动、服务打动、利益驱动”三重并举策略,真正做到转变作风“赢”存款、走出单位“引”客户、抓住机遇“攻”大户,有效地促进存款的增长。二是严格规章制度,提高信贷治理能力,大力清收不良贷款及欠息作为财务人员,工作中,作中严格遵守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规章办事,严守组织纪律,力求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提高信贷治理能力,严格遵守审、贷、查三岗分离制度,发放贷款坚持“额小、分散、流动”的原则,择优扶持办理,努力提升抵押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增强资金安全及效益意识。工作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的贷款营销意观念,积极培育、拓宽有效信贷领域,围绕优质客户将贷款规模调大,结构调优,风险调低。深入调查,认真分析不良贷款成因,对症下药,分类清收。在财务费用管理上,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减少经营成本,注重“新”与“老”的统一,在发展中清收和消化不良贷款。在清收不良代款及欠息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外勤人员准备好粢,提供好数据,与同事共同努力收回不良贷款金额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坚持原则,确保信用社人、财、物安全财务工作,安全第一,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出效益”的观念,能自觉遵守各项会计规章制度,未发生事故、案件或业务差错,切实执行业务操作管理规定,在实践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为避免差错和减少失误树立可靠保障。彻底铲除自身对“三防一保”工作的消极思想,能认真学习市联社下发的各种文件、案件与通报,努力增强防范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加强防暴预案和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等;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做好日常现金及款箱押运工作,时刻保持警惕的头脑,不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保证财务安全。2009年的一天,某客户前来用支票支取60万的现金,按正常程序办理时,发现支票上的印鉴和我社预留的印鉴不符,没有给予办理,当时,该客户破口大骂。不急不怒,坚持原则,耐心解释这是为了客户的资金安全着想。通过耐心解释与说服,客户意见没了,为更方便业务办理,该客户也按正常程序更换我社预留的鉴,而的坚持原则也让客户更加放心的将资金放在我信用社。
三、他清廉洁,严律己,洁身自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信用社主管会计,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耐得住生活上的清苦、工作上的辛苦,在工作中严于律己,遵守工作纪律,坚持实事求是,办事公正,保持了一名会计的执着和忠诚,保持了他所具有的良好的思想境界和平衡的心态。他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突出,能较好地执行各项会计规章制度,未发生事故、案件或业务差错,无责任贷款记录,抵制违规、违纪行为,有效制止重大事故发生,避免农信社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他待人诚肯,说话真诚,办事认真,做人本分。工作中,敢想、敢说、敢做,从不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含含糊糊。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从不唯利是图,领导、同志和群众给予他以很高评价。,虽然是主管会计,但他从不滥用权力,对自己约法三章,不贪占单位的便宜,不接受宴请和礼品,拒收任何有损干部形象的钱财,并乐于和勇于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监督,以自己廉洁从政的高尚品德在干部职工中树立了模范形象。
一.以学习主体的深入分析为教学的先决条件
《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许多孩子对药物的接触和认识较少,所以教学应注重从日常生活引入,在经历中加深感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诱导和启发,比如:通过阅读和观察药品说明书,能判断出它是经过国家检验合格的正规产品,还是非法药品吗?再如:做人工呼吸时为什么向肺内吹气的次数要与正常人呼吸频率基本一致,而做胸外心脏挤压时的次数又应该与正常人的心率保持基本一致?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使学生不至于只掌握单纯的知识,还给他(她)们留下一定的阅读、观察和思考的时间,最后还可让学生自行总结出判断的理由,最终能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是多方面的,这个内容也适合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培养,在学生对药房、药店进行调查时,培养自己与药店、药房工作人员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在课程活动的过程中,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意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对于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要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仔细思考的能力,例如如何整理课堂上搜集的药品说明书,如何尽可能大的发挥药品说明书的使用价值等等。从情感培养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健康意识形成越早,越对他将来的生活有帮助,在良好的学医问药的过程中,能促进自身科学的健康意识的培养,在和医生家人的交流中,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在小药箱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想到自己家人的健康问题,诱导学生加强对家人的关注,许多学生在家里受到家长过分的溺爱,从未想到过自己也应该去关心自己的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父母亲人在身体健康方面经常会碰到什么问题,你会怎样去帮助他(她)们呢?在设计旅行小药箱时,你是否考虑到了你家人的需要呢?当他人在遇到危难的时候,应该如何帮忙急救处理,急救处理之后,还应将患者送往医院继续诊断和治疗.遇到严重的急症病人,在急救的同时,还应拨打“120”,寻求有效和及时的救治.这些情感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孝心和爱心有极大的帮助,也对自身健康和他人健康的关注中提升生活的质量,通过实践的环节来切实增强技能,为生命保驾护航。
二.以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来实现多元化的培养目标
1.充足的教学准备为基础来展开教学活动
《用药和急救》一章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医学常识,对于这样一堂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堂的准备必定是要比较充分的,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之前认真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并与学生一起准备好上课需要的一些材料,现行的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非常丰富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资源,要求鼓励学生分组对药店、药房进行调查、搜集一些药物说明书、对家庭备药情况的调查等,其中学生收集的药物说明书可能是向药店、药房的工作人员索要,或者在家庭药箱里获得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为培养更多探究型人才创造条件。
2.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来达成教育目的
在设计第一课时安全用药的教学中,笔者主要是以引起学习兴趣作为突破口,在了解医药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的参与,合作交流,互相讨论,互相补充。让同学们同时用身边的事例和相关数据佐证安全用药的重要性,着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组织有关“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和“资料分析”的教学,课后家庭小药箱(或宿舍小药箱)的设计环节,主要以小组间的互相交流、补充和老师的指导为主,在学生做这个设计之前,可给学生多留一些时间,让他(她)们向父母、老师、同学以及一些搞医务工作的熟人进行采访,了解一些常见病的常用药品,最后拟出自己的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这样可以达到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药品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的教学目的。而且通过这个活动,教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设计,在活动的过程中会培养起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极大兴趣.在选择择设计旅行小药箱活动设计环节,可让学生讨论旅行当中可能会碰到一些什么疾病和意外,学生们自己就会根据讨论的结果去做自己的小设计,所选的旅游区应该是有较大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差异,正因为它们的气候特征、地理位置、旅游项目都有很大差别,同学们会比较感兴趣,对培养同学们独立、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很有帮助。是通过设计旅行小药箱的活动,把技能和实践放在课堂上交流,突出生活技能的理性思考,把想和做综合起来。让同学们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到药品的针对性,了解常用药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表归纳出旅行小药箱中常用药品的名称和作用,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启发同学们进行评比,看看哪一组的表格更加科学合理。对于“急救”部分的教学,如要学生充分地理解和体会教材中所介绍的知识和急救要领,本章教材为师生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急救示意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到急救方法的演练中去,所以在课前教师除了必须准备好所用的教具以外,对于那些“胆小’,学生的动员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语
通过《用药和急救常识》的教学,让学生关注健康,关注他人,培养良好的情感道德素养,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和他人沟通的技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以主体的角色参与学习。只要教师精心去准备和组织教学,必能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积极的帮助。
一、调查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劳动就业人员的流动,尤其农村进城就业的热潮,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无穷的生产力,但由于农民工生活环境的影响和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造成自身综合素质偏低,在进城务工时,很难找到得心应手的从业行业,基本都在劳动强度最大,工作环境最差,薪资待遇很低的行业内工作,且政府和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没有达到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程度,使农民工的很多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
二、调查的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
选择位于天津市近郊区条件中等的**民工聚集区域,随机选择4名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时间为2010年2月至3月,调查人孙颖。
(二)调查方法
对4名民工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民工个人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工作区域、工作地域、工作单位、税后月收入),民工个人的学习需求情况(是否愿意继续学习,学历层次、学习科类,学习方式、学习学校或机构),民工个人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民工再学习的希望和要求等。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被调查民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大都是农业户口,文化水平在初中及高中毕业就外出工作的群体。他们大多集中在26—35岁的男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大多在高中及大专,少数在初中。都是农业户口,家庭成员较多,多数在4—5人,少数在5人以上,90%的人都还未结婚。调查对象均为在北京工作的农民工。他们工作在一些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及其他一些企业,工资水平较低,税后平均月工资集中在500—1500元,女性平均工资水平较男性低。他们的工作时间较长,绝大多数人都要工作12小时或更多,只有少数人工作在8小时左右,并且,工作环境较恶劣,安全保障也较低。
(二)农民工学习需求的状况
在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农民工学习需求的情况,主要表现如下:
1、在竞争越来越激励,越来越社会化的今天,没有知识、技能是很难在今天生活的,而农民工大多工作较低、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地点较偏远落后,不仅不能让他们好好学习,也给他们增加了负担,使得他们工作、学习都不能保证。
2、大多农民工缺乏一些很基本的知识、技能,使得大多数农民工选择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遍的有必须的领域,如计算机的简单应用、美容美发、餐饮服务及市场营销等领域,只有少数人选择较高领域,如数控技术、机电技术等。
(三)对象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四位被调查者外最关心的问题是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签定劳动合同及就业服务和培训。其中有两位被访对象选择了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
(四)对象目前希望和要求
在调查中四位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均提出这样的意愿,希望通过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提升自身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有个好的工作环境等。
四、意见及建议
要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现状,就必须满足农民工的学习需求,这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关注这一群体,从农民工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农民工住房权力的维护、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农民工权益的保障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思考。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各地政府应该在充分关心农民工的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上,扩大政府培训机构的培训面,以抓好质量为突破,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支持,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二是鼓励更多社会机构的参与。社会机构是农民工培训的重要力量,政府应加大引导,加大对公益社会社培训机构的财政支持,鼓励赢利性培训机构的开办,吸引更多的社会机构加入到农民工继续学习培训中来,为广大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三是积极探索“以工代学”的继续学习模式。指农民工以学徒身份到培训机构培训,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技术,免去学习费用,根据合格产品数量领取学徒工资,以解决农民工继续学习费用困难,“以工代学”模式的探索将为解决农民工继续学习费用问题走出一条新路。
一、中学生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
所谓礼仪是指在一定社会交往场合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具体来说,就是指交往的双方或多方借助语言、仪表、仪容、仪态、表情、举止动作等形式,向交往对方表示重视、尊重敬意、和友好塑造自身真、善、美的交际形象。“礼”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礼貌;“仪”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外观形象和行为规范。恰当的礼仪可以表现自己诚恳善意,平和文明的素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和谐良好的人际氛围。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帮著称于世,礼仪文化渊源流长,有丰富而宝贵的礼仪文化遗产,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益于弘扬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传统。第二,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世界性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过去的单纯“知识”型人才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的人才,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才能,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全的人格心态和较强的团结协作、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中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帮助他们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培养他们优雅端庄、大方得体的举止和文明礼貌的习惯,培养他们养成乐观、豁达、健康的性格和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的品质,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够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将很有裨益从这个意义来讲对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也是学生完善自我的内在需要。第三,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社会、学校对青少年学生关心重视的是考试分数,而对他们的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传统礼仪文化教育、道德修养的教育远远不够。他们对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知识知之甚少,对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又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加上社会上一些不健康因素对他们的影响,这一切使得青少年学生在行为习惯、为人处世方面常出现不得体、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他们在承受着考试分数的重压的同时,又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指责、批评与否定,他们往往又以不得体的方式面对这一切,或逆反、抗议、顶撞,或委屈自己失去自尊、自信,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礼仪教育属于德育范畴,又深喻着美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青少年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他们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将是一条令其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德育途径。
二、现农村中学生礼仪现状分析
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负着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重任,应该把发扬和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视为己任。如果连起码的礼仪准则都做不到,又怎能承担此重任?反观现今农村学生礼仪教育,学校更注重于学生的英语成绩高低,无暇顾及学生的礼仪教育。由于家庭和学校等诸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中学生中的礼仪修养普遍不高,不少农村中学生与陌生人交往不时面红耳赤、手脚无措、语无伦次,就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高谈阔论。这样很难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则这些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如果这种现象不改,势必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的发挥。再次,我们的农村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认识,与此相关地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是他们需要有学习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下家里的其他亲属或父亲母亲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以及面对成长中的不解,使得农村中学生缺少了学习礼仪的机会,这种缺少,对于农村中学生心理将来进入社会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我们应该看到,农村中学礼仪教育不仅仅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以种道德修养,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更应该遵循总理写给农村中小学生的“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关注农村中学生教育,推行“将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渗透的精品教育”,让每一个农村中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体验学习礼仪的喜悦,追求最大发展,让农村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课堂活动中认识礼仪、感悟礼仪、运用礼仪,把每个农村中学生都培育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三、英语课堂中礼仪用语的教学实施
英国哲学家培根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培育学生,使学生成为接替老一辈事业、延续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因此,教师无论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平常的交际场合,都需要讲究礼仪,做文明交往的使者。语言礼仪是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是发话人为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达到其目的的一种标记性言语行为规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礼仪原则,采取相应的礼仪策略,维持正常有效的社会交往秩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
(一)称呼
交际从称呼对方开始,称呼不当会直接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英美人家庭中的长辈称为Grandpa,Grandma,Dad,Mum,UncleJim,AuntMary,这与中国人基本相同,但为表示亲热,英美人家庭之间可直呼其名,甚至子女对父母也如此称呼,这在中国却是不礼貌并会受到指责的。对非亲属的称呼较简单,一般在姓氏前加Mr,Mrs,Miss或Ms或直呼其名或用头衔加姓。在英语当中很少用职务加姓作为称呼,只有少数词例外:Dctor,Judge,Govermor,Mayor,Professor和President可直接加姓作为称呼。
(二)见面问候语
中国人见面常问:“你去哪儿?”,“你吃过了吗?”等,用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但对英美人来说,这些都是个人的私事,无须你来询问。他们见面时只进行有实质内容的寒喧:“Hello!Howareyou?”对方不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一律回答:“Fine,thankyou.Andyou?”
(三)称赞
中国人和英美人对自己所喜爱的人或事物总要称赞一番,但因文化习俗的差异,对称赞的反映是不同的,比如同样一句夸赞“你的英语真棒。”英美人会很简单而坦然地接受对方的称赞,说句“Thankyou.”或“It’Skindofyoutosayso”,以接受对方的肯定或尊重。而中国人则会“自贬”以示谦恭,说:“哪里,哪里,比你还差得远呢。”
(四)致谢和道歉
在承认作了不应做的事或没有作应做的事时,英语用I’msorry或sorry表示歉意。对方接受道歉时说,“That’Sallright,”,“That’sOK.”,“Notatal1.”等。在英语国家里,只要是受益于他人,受益者总会说声“Thankyou.”或“Thanks.”,甚至夫妻间也会说“Thanks,darling’,而在中国一般只有犯了严重过错才会说“对不起”,致谢语则越是熟人之间用得越少,用了反倒会让人觉得见外。
(五)介绍
在英美国家中正式介绍时,一般用头衔加姓作称呼,把地位低的、辈份低的、年纪小的或男士介绍给地位高的、辈份高的、年纪大的或女士,被介绍者相互问声“Howdoyoudo?”或“Nicetomeetyou.”,回答是一致的。
(六)体态语言
中国人常用食指和中指表示“二”,而对于美国人来说这却表示胜利(victory);可当我们用拇指和食指表示“八”时,美国人却认为是“二”。我们在日常交往中,若不了解此差异,会惹出不少笑话。
(七)禁忌语
中国人常公开谈论的年龄、工资和婚姻等在英美国家中却被认为是隐私(privacy),所以我们在与英美人士进行交谈时,应避免这些问题,为便于记忆,可将这些禁忌归纳“四字”:I,where,WARM和meal。I代表income,WARM中的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可以引出七不问:不问收入,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不问年龄(尤其不问女士的年龄),不问体重,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若要与英美人士谈话可从谈论天气进入谈话的正题,“It’Salovelyday,isn’tit?”同时,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老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让他们真正进入角色:也可充分利用幻灯片、电影、电视等视听直观教具,或引导学生读一些有关英语文化方面的材料、难易适中的原著等,使学生了解有关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言语行为、社会风貌等,体会中英礼仪用词的差异。
四、在生活中进行礼仪英语用词巩固
在英语中教导农村中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除了可以直接使用英语来说外,在平常生活人际交往中,教导学生灵活运用生活中的英语礼仪词汇。
(一)谈吐方面的礼仪常规运用
1.尊称(敬称):对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同志”、“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2.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歉时回答说“没关系”;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时说“谢谢”。
(二)体态语言的礼仪常规的运用
如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1.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2.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15——30度左右,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可再深些。3.握手:与人见面或离别时最常用的礼节,也是向人表示感谢、慰问、礼贺或鼓励时的礼节。4.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鞠躬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课上,发言先举手;课余,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或轻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等。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我们应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作示范。它会激发学生行为,积极效仿教师行为作风、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促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体会到榜样的力量。对学生来说,这是无声的教育,所以英语教师日常的言谈举止应规范,从而熏陶、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规范。礼仪教育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将取得明显的效果。
1、理论与实战相结合
通过实战演练(电网、盲人方阵等训练项目)和执行力理论的学习,引导学员能够利用执行力理论研究海关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海关科级领导干部行政执行力的目的。
2、全方位提高海关科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海关科级领导干部是执行活动的重要要素和执行力量的重要来源,发挥着优秀作用,海关科级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其他一切要素包括组织结构、制度、资源、技术等,都必须通过执行领导才能发挥作用。因而,采取积极措施、培育基层领导的素质是提高海关科级领导干部执行力水平的关键途径。第一,要培育海关科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为了提高科级领导的执行力,必须提高科级领导自身的素质。研究领导与执行的关系,研究执行活动的原则和方法,将有利于优质、快捷地科级领导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指令、决策、政策。第二,培养海关科级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纪律性,诚实可靠,不搞形式主义。水平、能力较高的领导干部,其知识主要还是来自实践。科级领导只有合格的学历还不够,学历只能表明一个人已经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和应当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的水平,还不能全面代表这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知识水平。从已有的学历到实际工作能力之间,还存在着一段距离,至少还需要一个运用自己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第三,要着力提高海关科级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以优良的心理素质作支撑,并以心理素质为基本工具来认识、掌握、改变和发展自我,提高基层领导执行能力。科级领导需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性格方面,主要表现为诚实、勇敢、勤奋、踏实、认真、宽容、谦虚、谨慎、豁达开朗、富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目标明确,对工作充满热情,情绪长期稳定,不忽冷忽热,感情不轻易外露。
3、培育海关部门的执行力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海关业务为适应形势的变化,也面临着不断改革和完善的局面。业务改革在改变通关流程等业务环节的同时,行政监察的重点和廉政风险点也在随之不断变化。在提升海关部门执行力的诸多途径中,不能忽视文化的影响力。要想海关的执行力具有长久性,还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海关执行力文化氛围,提供给科级领导良好的发展氛围。培育海关执行力文化,首先要由海关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必须大力整顿机关作风,坚决刹住宅区官僚主义的和形式主义歪风。海关各级领导要倡导积极向上的执行力观念,带头践行各种先进的执行力观念以及体现这些观念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引导和规范组织内的各种执行行为,使其最终内化为海关科级领导干部与执行人员的自觉的执行习惯和组织的执行传统。其次,培养和树立典范。典型和榜样因为提供了一个可供学习和借鉴的形象,表明了海关所要倡导的精神,其力量是无穷的。海关领导人要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具有较好精神面貌、较高执行力素质、态度认真负责并获得较高执行绩效的海关执行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并通过职务晋升、薪酬奖励、荣誉称号、精神号召等诸多途径,在大家面前树立起一个个感性生动的典范形象。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是委托方给予方一定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利益,使得后者按前者的目标行动。”激励对于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业绩有重要作用。建立完善海关的激励机制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合理奖励,可激发海关科级领导干部的执行热情,培养他们的朝气蓬勃的工作面貌,同时,合理适宜的奖励也是促进受奖励人员感觉到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增时执行动力、增强执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实施激励的重要原则是要提高激励的针对性,必须针对被激励对象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来确定不同的激励类型和组织措施。激励的具体形式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职业发展激励。从物质激励上看,要及时对那些具有良好执行业绩的人给予包括津贴、奖品、福利提升等方面的奖励。因为金钱、物质对于海关的不少人员来说,仍然是基本生活保障和来源,以增加薪酬来激励执行业绩出众者,必将促进海关人员勤奋精神和积极负责态度。从精神激励上说,要激发海关科级领导干部的执行激情,推动他们全身心投入执行活动,就要给执行业绩突出的海关执行人员更多荣誉称号,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荣誉感、被尊重感和被欣赏感。从职业发展上讲,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和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更多地将海关人员的职务升降与执行业绩挂钩,真正使能者上、庸者下。
一、代表结构存在的问题
人大代表结构先天不足需要完善,人大代表的结构构成相当一部分是兼职。一部分代表是公务员,其中大部分又是公务员领导干部;代表中还有许多民营企业老板。这些人平时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很难按时按量参与人大的各项调研和座谈活动。“这一结构先天就不理想,且存在缺陷,需要长期的过程进行完善。”代表结构状况直接反映了代表的整体素质、代表的全面性,以及作用的发挥。首先不管是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地方人大代表上看,35岁以下年轻代表偏少,年龄结构还不太合理。从文化程度看,来自基层的代表文化较低者偏少,主要集中在高中及以上文化者偏多,所以有一部分来自社会最基层的声音决策者很难听到。性别比例来看,女性代表还有点偏少,从民族来看,少数民族代表还需加强。在代表结构中干部比例偏高,我们知道人大代表要深入群众,反映群众的意愿,要让群众时时感受到人大是他们行使权力的地方,是他们的代言人。人大代表的权利能够得到保障,履行职责能够取得成效,前提是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使职权。守法不但是对人大代表的要求,也是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所有公民的要求。代表要增强责任意识,多参加代表活动,认真调查研究,关注群众和社会,掌握真实情况,积极发表高质量意见,不要使得提出的书面建议反被受理单位退回,辜负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背离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制约代表作用的发挥。针对代表结构不合理采取的四项措施。
(1)一是减少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我认为应该认真对待代表结构比例不尽合理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当前当选代表中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偏多、大小老板经理偏多的不合理现象。代表中政府及其部门、机构领导人和老板经理大款的比例应该从紧掌握,尽量避免“自己审议监督自己”、“自己的议案自己办”的尴尬局面,尽量避免形成“利益集团”自己照顾自己、与民争利的不良倾向。防止为了片面满足“既定比例”要求,采取简单硬性协商的方式进行舍取,由少数人决定多数人意愿的做法。而要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推进基层人大工作,有利于代表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适当减少领导干部比例或者对干部比例加以限制,保证一线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的比例
(2)要求在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专职组成人员应达到二分之一左右,同时还应有一定比例懂法律、懂经济工作的专业人员。
(3)是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及少数民族比例,让代表来自各个阶层,各个民族,这样,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保障广大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保障人大代表应有的广泛代表性。
(4)建议人大要出台一个代表资格审查小组、使之进入操作程序。
二、人大代表素质现状
1.当前人大代表素质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上有问题,当“荣誉代表”
有的人大代表对执行代表职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政意识淡薄,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热情,把当选代表看成是自己成绩突出而理所当然的事,看作是一种“荣誉”、一种“政治待遇”,所以光荣感强,责任感差,缺乏执行代表职务的主观愿望和内在动力,不能完全履行代表职责。
1.2、态度上有问题,当“挂名代表”
有的人大代表在履行代表职务过程中有一种“负担感”,认为执行代表职务“应付应付就可以了,不必认真”。所以,开展代表活动常常以工作忙为由请假、缺席,或报到后转身就走,缺乏对选民和选举单位负责的态度,只把代表当装饰当“挂名”。
1.3、行动上有问题,当“南郭代表”
有的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期间不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参政议政中,而是从事一些与代表身份无关的活动。甚至认为,对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笔者了解到,有少数人大代表任届期内,在各次会议或视察活动中没有发一次言,对重大事项或工作报告的审议提不出半点意见和建议,只是成了一个凑数的“表决器”和随行的“旁观者”,不具备参政议政的能力,缺乏代表人民、反映人民意愿的素质,与宪法和法律的要求相距甚远。
1.4、思想上有问题,当“个人代表”
有极个别人大代表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忽视代表的人民性,过多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在选举政府工作人员和评议政府工作过程中,不是从选民的意志出发,不能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存私心,掺杂念,以个人思想和主观好恶,不客观不公正做事。
2.针对人大代表素质不高采取的三项措施
(1)严格界定人大代表资格。要明确提出代表应有的素质要求。在提出、推荐、酝酿候选人、投票选举代表前,应当从实际出发,经过选民共同协商,明确提出代表应有的素质要求,并以具有较强的执行职务能力作为选举代表应有的条件。
(2)各选举单位精心组织培训积极拓宽代表知政知情渠道。各选举单位要组织培训,宣布当选代表资格,当选后的责任等,改变那种在近乎公开、甚至受监视的情况下写票、投票的情况,采取措施,真正让选民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选票投向选民认为能为自己说话、能代表和维护自己利益的候选人。这样,才能使选举更为公正,更能体现广大选民的意愿和选择,选出的代表才能认真履职,发挥作用,为广大选民服务。
(3)逐步引入人大代表的竞选机制。我国选举法中规定了候选人介绍程序,但在实践中,介绍的内容一般主要是候选人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情况,选民除了看过这些情况外,对候选人的政治素质、工作表现、价值取向、法律知识等缺乏了解,因此,除了比较候选人的官职大小、学历高低、年龄大小等条件以外,选民其实无从知晓。而竞选是一个让选民全面了解候选人的好办法。一方面,竞选过程可以使候选人和选民加强接触;另一方面,在竞选过程中,候选人会将自己的政治态度和对选民关注的问题与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让选民知道,在这样的双方互动过程中,未来的候选人即人大代表可以了解民意,选民可以充分了解候选人的态度、看法以及政治活动能力。我国选举法既然没有禁止竞选,我们在实践中何不作出尝试。当然竞选应当有组织、按程序进行。
3.人大代表作用发挥不够
目前不少地方各类“官员”在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出现了人大代表结构“官员化”的趋向,不仅是一个结构类型的比例问题,而且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显然不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应有作用的发挥,影响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各级人大在保证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上做了很大努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除人大机构为代表履职提供保障外,代表自身的参政议政意识确需不断提高。当前代表在参政议政上主要存在:
3.1服务观念不强
在代表中严重缺乏肩负人民重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识。尤其是来自一线的组长等农民代表,受自身社会接触面、个人利益、文化素质等限制,对代表谁的利益发言意识不强。
3.2、代表意识树立得不够牢固
有的代表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热情,思想上有一种优越感,把代表只当作一种荣誉,而不是责任,缺乏履行职责的主观愿望和内在动力;不能统筹安排好本职工作与履行代表职责的关系,往往将履行代表职务视为工作之余的事,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随意性较大,缺乏严肃的纪律性。
3.3、代表不活跃
有的人大代表很少与选区群众接触、选区群众只闻其名,未见其面,成了“挂名”代表,有的代表开会不发言,把参加人代会当作一种休息的机会,不思考问题,“人在会议心在外”,平时又不注重接近群众,听不到群众的呼声,不懂民情、不知民意,对人大组织的一些代表活动漠不关心,一些企业界代表总以工作忙、出差、会见外商等借口加以推脱。即使参加了也是表面应付、凑数而已、没有意识到人大代表的责任,把人民的信任看作是理所当然,对代表的定位就是参加一年一度的人代会、把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学习好”,投上自己“庄严的一票”,那就是最大的履行代表职务,成了“菩萨”代表。
3.4、代表小组活动开展不平衡,随意性较大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代表活动办法》,代表小组至少每季度要开展一次活动,但因代表来自各行各业难于组织和对开展代表活动重视不足等原因,许多代表小组基本上没有按照规定活动,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次数偏少,了解社情民意、参与地方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难于得到保障。
3.5、代表活动质量不高
有些代表小组活动前准备不充分,选题不准不专,调研不够深入,代表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质量不高。有的代表很少提议案、建议和意见,最多在其他代表提的议案、建议和意见上签个名,成了签名代表。还有一些小组活动次数虽多,但内容简单,形式单一,重感情联络,轻活动实效和工作监督。视察、检查中代表不善于抓住被视察、检查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泛泛而听,泛泛而看,泛泛而谈,少有实质性的总结、审议、建议,影响了视察、检查活动的质量;视察、检查后跟踪监督被视察、检查单位整改的措施不力,代表视察、检查活动成效不大。
针对人大代表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采取的四项措施,第一,科学界定人大代表的资格。应力求使代表结构达到“三个优化”:一是职业结构合理化。二是知识结构多面化。尽量增加知识分子代表比例。人大代表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还要有懂得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以提高代表的知识水平和议政能力。三是年龄结构梯形化。代表中既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又要吸纳一批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同时还要保留一定比例素质较高、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往届代表。第二,适当提高人大代表的资格标准。一是在年龄资格方面,应合理设定代表候选人年龄的上限与下限。二是在知识和能力资格方面,应适当规定代表候选人受教育程度和社会活动能力的要求。第三抓好人大代表的职务培训。人大代表不仅要有为人民履行好职责的良好愿望,而且还要具备依法履职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代表要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第四,进一步拓宽代表的知情知政渠道。代表要履行好职责,前提是必须知情知政。一是要及时向代表提供本行政区域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适时为代表举办有关形势报告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代表结构,提到代表素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各项制度,更好地发挥人大作用的关键。这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