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3 03:1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景观园林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高档楼盘园林主题的类型分析
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居住区的现状,高档楼盘园林主题可以划分为资源主题和文化主题。其中,资源主题又可以根据资源类型的不同继续划分为:以商业中心、写作楼等基本设施为主和以山水湖泊等自然资源为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生活和工作在钢筋水泥围绕之中的人们,对于大自然表现出异常的渴望与追求。鉴于此,开发商和建筑单位会在所开发建设的项目中尽一切可能地去挖掘和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大众对居住环境的需要。此外,以商圈写字楼设施为主而展开景观设计的楼盘,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追求的是地理位置和生活的便利性。因此,景观呈现出典型的现代性特征。文化主题类园林中的“文化”二字具有十分广泛的概念,它既可以指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也可以指地域文化、艺术文化等。开发商在进行前期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项目用地的文化环境进行调查,挖掘其中可以利用的文化元素、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后期的景观设计和规划当中,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统一的文化主题。例如,成都市“芙蓉古城”项目,以四合院为主命题,整体景观设计风格呈现出“仿古”的特点,并融合我国各地民居以及唐风建筑特色,将中国古建筑的文化概念深刻地融入其中。
2高档楼盘园林景观现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高档楼盘园林景观设计有助于改善业主的生活条件。从本质上说,景观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仅能够改善业主的生活环境,还能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内涵上说,景观设计为居民提供的不仅是美丽的环境,更是由此而构建出的完备的生活配套设施及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其次,由于景观设计当中大量采用绿色植物,所以其在净化空气、减少大气污染与尘埃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布局合理、搭配巧妙的绿色植物还能起到调温遮阳、改善气候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业主的生活质量。最后,在高档楼盘内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遮蔽原有的不雅景物;同时,绿植等元素的利用,可以进一步构建景观设计的层次性,促进整体环境的和谐、美观。
3高档楼盘园林景观现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应用
3.1植物配置原则
首先,在植物的选择方面,应坚持以“植树”为主,树木以及辅助的花草应尽量选择楼盘当地所生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绿化成本,还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费用用于后期的管理维护,可谓一举两得。此外,鉴于楼盘内建筑数量、高度、空间和方位等因素的不同,以及不同植物本身也有与之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故而在进行具体的植物选择和配置上,必须将不同植物的特点和所需绿化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其次,楼盘内要通过对乔木、植被、草地等的综合利用,尽可能地增加绿地面积,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以成都市银都花园楼盘为例,其坚持平面绿地覆盖面积的广度和垂直空间多层次植物搭配分度,提高绿地分度的深度,促成多样化生态效益的实现。同时,出于生态系统平衡性的需要,绿植选择在景观设计总体布局中应与之和谐统一,不可过于标新立异。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高档楼盘内绿化植物配置的2方面原则,即功能发挥最大化原则和符合生物特征构建原则。植物的选择还要注意无污染、无公害,切忌为单纯追求美观而选择有毒或者是容易引起肌肤过敏的植物。
3.2具体应用案例
除了植物配置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还必须遵从整体性原则。以成都市金林半岛和中航云领两大项目为例,前者通过对水的利用,来实现外在环境与建筑氛围的一致性;后者则是通过构建外置环境与建筑物的有机统一,来实现景观设计的整体性。
4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本身以及其相关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档楼盘中的业主,由于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处于社会各阶层的精英骨干力量,故而在建筑设计等方面,尤其是与其居住环境息息相关的景观设计方面都存有一定的看法和较高的要求。基于此,通过一系列案例的引入,阐述了当前高档楼盘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希望能为我国今后园林设计的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白鸣 单位:成都百鸣园林景观研究所
1施工成本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管理控制
1.1工程在施工前期的成本管理控制
(1)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组织建立项目部门管理机构,将这一管理机构视为企业施工经营管理的前提和依托。好的项目工程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要对施工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评测者应为专业的管理从业人员。工程的修缮工作要极其注意,对有关的拆除工程所得的旧的材料要加以利用,并对其进行现场的价值评估。
(2)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管理人员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现场工作进行经验总结,规划和制定出有效的经济方案,促进工程造价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在平时的工作时,如有较特殊的工程项目,管理阶层应不定时的对现场进行勘察,掌握工程的进度,能更好的了解整个工程现场的情况,对那些隐蔽项目给予警示作用,保证工程项目健康实施。
1.2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控制
1.2.1对工程的直接成本费用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控制
(1)人工劳务费是直接作用在施工工程里的一项费用。在对劳务工人进行选择时,要选择专业技能强、技术娴熟、服从指示和安排、配合度高、工资合理的人员班组和技术作业人员。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施工队伍的调配也是相当重要。另外,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的承包方式不仅能在人工劳务费方面节省开工资本,还能够高效高质量同时兼顾,完成工程任务。
(2)建筑材料在项目施工中占非常大的比重,成本费用极高,因此,加大对材料成本控制,是实现有效成本管理控制的首要工作。项目在施工时,要根据设计好的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对材料的编制和入场计划,对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查,做到货比三家,选择满足施工质量和设计规格要求的性价比高的施工材料。根据施工的进度对原材料进行采购,材料进场要定量,争取不压材料,对于没有使用完的材料要妥善保管。就材料而言,要从细节入手,使损耗降到最低,做到节约成本。
(3)在园林景观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作用是显著的,它能提高施工的效力,加快施工的进度,弥补了人工劳力的不足。然而,机械的单个价格比人力单价成本高很多。所以,要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合理的将机械和人力进行调配。另外,对机械应该根据实际施工状况进行编制计划,对机械成本进行有效节约。
1.2.2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能节约部分施工成本
现如今,园林景观工程包括很多专业领域,如园林的绿化工作、市场工程、水利电力设施安装、小型土建工程及装修装修工程等。在这一施工过程中,出现交叉施工的现象很常见。因此,制定合理有效、切合实际的施工方式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减少交叉施工浪费的不必要的时间和原材料,更能降低施工成本。
1.2.3保证工程质量,建立安全文明的施工体系
确保工程质量对节约施工成本的管理控制有重要作用。只有按照合同的要求对工程进行施工,才能保证产品一次性就能被接收,从而降低返工的几率,减少工程返修的费用,减少施工的成本。另外,建立安全文明的施工体系,它能够减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文明施工自然可以提升企业的气质,树立良好的形象,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问题。
2工程在施工后期的成本管理控制
在工程竣工后,对绿化工程要进行养护处理。要有计划的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提高绿化带的质量,保证植物存活,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对不能成活的绿化植物进行更换。其余的园林景观工程,要定期给予养护和维修,及时处理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降低工程使用时所需的养护成本。
3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工程的预算和决算是相当复杂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职业操守等。对预决算人员来说,他们不仅要多接触工程,还要对工程材料、施工新技能新工艺有所掌握,强调终身学习,坚持学无止境的宗旨,以便为工程更好的服务。对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掌握,是有效对工程进行管理的前提。因此,从业人员要在实践中检验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者:林如浪 单位:厦门宏旭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1城市滨水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生态遗留地保护原则
滨水区通常是城市的命脉,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设计中要保护滨水区的自然格局,并且保护水体不受污染,延续其防洪功能。
1.2人性化设计原则
首先要注重人文方面的设计,其次要合理规划滨水空间的交通问题,最后要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亲水空间要给人舒适、愉快的感觉,兼顾美观与实用。
1.3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多样性,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以绿为主体,创造自然生趣。
2国内外滨水空间的成功案例
2.1查而斯顿水滨公园
查而斯顿水滨公园是美国南卡洛莱纳州查而斯顿半岛最后一块进行规划和开发的滨水地带。整个公园的规划设计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集观景、作息、漫步、垂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滨水开放空间。
2.2日本东京LaLaportToyosu码头休闲区环境景观设计项目
在填海的场地上,建立绿色、水和地球3个渐进式的景观主题,并设置咖啡厅、电台等布置于场地中,场地中白色泡沫状、珊瑚状的长凳则散置在模拟海浪起伏的场地当中。游客在场地中可以感受航海旅行的感觉,自由通行,且能发现不同以往的惊喜。
2.3沈阳市新开河带状公园
沈阳市新开河带状公园,包含12个游园绿地,同时进行了服务设施规划、纪念广场、文化设施等规划,以全线中心地段的联合路桥为界分为上游地段和下游地段,建立13条绿带,丰富了沈阳市的园林绿化景观,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3城市滨水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3.1打造立体亲水空间
在保证滨水景观安全性的基础上,应逐步拉近人与水体的距离,实现人与水资源的亲密接触。亲水性设计主要体现在河堤沿岸或湿地周围的立面处理上,利用景观节点打造复合岸线结构,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以往的设计师注重平面构成原则,但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关注与兴趣。滨水景观设计中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3.2植物元素的多层次选择
滨水空间植物造景可将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等进行多层次组合。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等韵味无穷。南方水边植物种类更丰富,如水杉、水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落羽杉、乌桕、椰子等。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等。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预留出游人的观赏视线。
3.3与景观照明、雕塑小品等现代元素相结合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植入景观照明系统,可一定程度上延长滨水景观的观赏时间。除了考虑水体自然流动造成的声音效果,更多时候,设计师们倾向于塑造一种随环境改变的智能声音控制体系,再配合河堤沿岸、水面的景观照明,使得整个滨水景观尤其是在夜晚呈现出一种立体动态的综合性艺术效果。景观小品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设计中注重地域文化的植入,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形象特征,呈现原生态的生活面貌,折射出滨水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4天然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
传统建筑中的混凝土护坡、护岸及传统广场铺装材料等的采用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使河道坡面被封闭,这样河道中的植物和微生物就失去了生存环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混凝土作业施工的另一个潜在隐患是隔断了雨水的下渗,人为的将河水集中、聚集,破坏了自然的有机循环。鉴于此,应广泛采用一些无污染、渗透性较好的天然材料(石材、石料)进行铺设。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整体感知意义重大,每一位设计师都应该充分发挥创意和灵感设计出和谐优美,而又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园林景观。
作者:苏茜 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区园林局
1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如今环境日益成为居民选择居住和生活的重要指标,植物作为绿化的主体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用植物景观营造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环境景观设计的优秀,植物景观搭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的质量和艺术水平。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植物的习性,而且要对它们的功能和观赏效果有充足认识,最终要达到一个既注重植物自身色泽搭配,又注重群落之间和谐的生态系统。植物景观要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发挥出绿色植物景观的最佳作用,让城市更加宜居。
2植物景观布局遵循的原则
2.1生态习性适应性原则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有着不同的设计特点,选择适地性植物做主干景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园林设计风格。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考虑植物在生长方面的需要,例如,光照、温度、湿度、大气等因素。现在的城市由于工业化的大举扩张,城市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同时土地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高楼群集下的园林景观要作特殊考虑,对植物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有充分地估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挥塑造景观的功能和效果。在种植设计过程中,即要避免单一化和“西化”,也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不宜在大广场中只种植草皮,应适当搭配种植苗木,因此,在设计初始就应该因地制宜。
2.2观赏和功能兼顾的原则
在了解植物本身的自然习性后,对植物在形态、颜色、香味、花期等方面都应有所考虑,最终要使植物景观在功能和视觉上和谐。例如,植物的形态和原生长的地形要契合,山顶上的植物生长趋势大都笔直向上,比较细小呈现宝塔形。在丘陵的树木多是树冠面积较大,呈现横向发展趋势。在植物设计时要在视觉上做好点、线、面三者协调一致,构建完美的图画。另外,在植物的枝、叶、花、果上也要做文章,例如,树干的粗糙程度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效果,树冠的冠幅大小直接影响到1楼居民的采光效果。植物是否是单生、花的颜色和香味、果的形状都会给观赏效果带来影响。最后,还要注重不同植物群落的季相性变化,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3绿量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自然空间,是给予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功能环境。空间内主要的景观是绿色植物,植物的绿量一定要满足改善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比较低的环境中。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光合作用良好的植物,它们可以为城市吸收有害气体和噪音,释放出氧气,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给人以好的心情。绿色植物的绿量是决定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在人均绿地指标相对较低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种植耐污染适应性强的植物,特别是枝繁叶茂的类型要大力推广,如夹竹桃、复羽叶栾树等,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污染性气体和降低噪音。乔木和灌木也是增加绿量比较适应的植物类型,在后期护理时候尽量地向地面和构筑物开拓,营造乔、灌、草复合立体化景观效果。最终形成上、中、下相适应的绿量植物层次。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对植物多样性给予重点考虑,最大限度增加绿量,形成多品种组合,各种植物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创造生态群落稳定的宜居环境。
2.4规划和搭配相适宜的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的观赏空间来源于不同植物的搭配,如果在设计中不注重规划设计,就会造成景观结构比较杂乱。首先,通过不同植物的空间搭配,既要注重统一性,又要强调节奏变化。让人们在观赏时的视觉可以舒缓转移。其次,增加园林的趣味性,要在布局上有着疏密之分、高低之分和大小之分。再次,选取特征突出、观赏性较强、时效性较长的植物类型。一个适宜的园林植物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唤起人的情感,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总结
在园林植物景观布局中要遵循好以上原则,规划建成后,重点工作在于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做到四季有景、时移景异。另外,维护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品种的类型特征和特性,让园林植物景观可以长久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夏梦 单位:九江学院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
1空间秩序性
1.1界定景观轴线
园林景观跟其他类别的景观不同,园林景观注重的是意境的创建,为此轴线的方式没有确切的规定。但是,界定轴线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空间组织的逻辑次序,以便于满足景观的性能需求,创造出该场合应该拥有的环境氛围。
1.2梳理空间内涵
梳理空间的内涵是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准则。唯有清晰的景观涵盖内容,空间组织才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景观所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然后依据相关方面的内容为其设定最佳状态下的空间形式。对存在互相交错或者能够相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整理,可以形成较为清晰的空间形式。
1.3区分空间等级
梳理空间内涵后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景观列表,如果想要在特定场地内部同时包含很多的内容是与现实状况不相符的。为此,一定要明确景观空间的级别。这一原则的目的是能够有效处理园林景观创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认空间等级的逻辑联系,以此才能够清晰地运用场地,科学地开展空间的组织,在必要的时候以牺牲某一方面的准求,确保总体景观体系的逻辑关系。
2尺度适宜性
2.1减少人为压力
在现实的工作中,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回应是弱化和避让。这种形式是对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发展秩序的一种尊重。就大尺度的压力,我们运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弱化景观的创造方式。科学地协调关系,以谦虚的心态、修正的尺度弱化园林景观的压力。
2.2遵从场地功能
一定数量的尺度纬度和空间感知经验是园林景观空间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到空间和尺度之间的关系,在此便引出了景观的协调度和恒定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指的是在遵从硬性公用景观的准求而出现的特定尺度,协调性的尺度能够发挥调和和过度的作用,遵从景观的性能是针对协调性尺度和恒定尺度相互间的联系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唯有处理好协调性尺度景观,才能够使得景观的整体性得到展现,满足于景观延伸的准求。
3视觉艺术性
3.1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借助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助自然山水是源于景观层次的改造目的,把秀美的山水当做景观层次引入到里面,给人以视觉感的空间延伸。引用自然之美,是重视美的涵义,其实更在意的是接近大自然的美学。引用自然之美是在挖掘自然景观资源,可以以一种美感赋予景观更大的胸怀,凭借这种方式把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3.2创造界面之美
视觉形式美的中心是界面之美。景观中的竖向界面通常直接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格局特点,通常顶界面是完全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对景观空间整体美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小面积底界面通常会对受用者直接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视觉美感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对于那些比较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则更为丰富的表达形态的不断变化和情感。
4环境生态性
4.1尊重生态价值
环境生态型准则中重点是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价值观是自始至终都要遵从的理念,生态价值观念跟人的社会准求、艺术和美学美丽同样重要。从方案的构想到具体细节的展现,都与生态价值紧紧相连。尊重生态价值是观念的一种展现方式,但是并不能够单凭借观念去处理景观当中的现实矛盾,生态价值是一种支配性的准则,让人们无时无刻都保持一种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尊重。
4.2接纳生态基质
我们特别愿意去接纳一些完美的园林生态基质,同时变成我们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线索。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很多有关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理念,这些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
5结束语
经过对视觉、环境、尺度和空间等当面设计的浅析,重点强调了园林景观设计创作中需要兼顾的有关因素,为设计师今后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提供了一些方法,有助于设计师创作出更为优秀、深入人心的高质量作品。
作者:于茂鑫单位:津南区园林管理所
1古典园林的营造思想
从古到今,探索园林设计和自然相统一,一直是国内造园师们追求的目标,也成了国内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在古代中国,园林多半是依山傍水建筑,鸟语花香、美不胜收,足以见证中国古代造园师们崇尚自然,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和谐。在园林的植物配置方面,不管是乔木还是灌木,甚至是花草,都需要进行精心布置,尽量做到合理配比。整个园林之中,植被、建筑、道路和水系的比例,无不恰如其分,搭配科学,虽为人造景观,但极为优美。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其设计给人宛若天开的感受。
2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
2.1崇尚自然
中式园林讲究崇尚自然,讲究的是把人工美与自然美整合到一起,达到水乳交融之境界。让观者欣赏到“天人合一”佳作的同时,感受到建造师们对自然的崇尚。要做到此点,务必要协调好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主次关系,使园林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完美地衔接,既可以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淡泊与含蓄,又可以让世人看到四季不同的风姿,自内心深处开始崇尚自然。
2.2移步异景
对中国古代园林与建筑的处理,关键是空间上的艺术处理。尤其是江南,基本都是私家园林,面积是有限的,要想让此园林呈现出秩序井然、视野开阔的艺术效果,要借助于多种多样的组景方法,比如苏州的“拙政园”,其设计的经典就在于借用了“北寺塔”之景。北寺塔高耸而美丽,辉映在“远香堂”到“倚玉轩”再到“凌波曲桥”之间,让观者感受到无限生机,难免心生敬意。此外,凭借着添景、漏景等绝妙的设计手法,让传统园林美不盛收,置身其中,移步异景时,感受到它的妙趣横生。
2.3筑山理池
俗话说得好,山有脉即贵,水有源则贵。实现了脉源融汇贯通,就会满园生动起来。古代园林师们,就是从自然的山石之中提炼出了形态,并将其神韵融于园林山石当中,使其自成一景。水体是除山石外的一个重要自然元素之一,园中无水便不成园。在传统园林建筑中,组景离不开山石、植物、建筑的相互组合,才能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2.4植物配置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讲究因地制宜,且取法自然,使花草依然可以展现出人性化的内涵。在配置时,务必要讲究三美:色彩美、姿态美、香味美。通过自然的色泽、优美的姿态、迷人的花香来展示园林的清幽、自然。让植物丰富园林的建筑,为其增添了诸多生机,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就是借助于琵琶、残荷,实现了与建筑的遥相呼应,人们听到风雨拍打琵琶、残荷的声音,即刻会感受到园内充满了生机,享受到大自然般恬静。
3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当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当代人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对于园林的建筑,既要美丽实用,还得功能齐全,所以传统的中式园林建筑再也无法直接指导当代园林建筑了。可是,古老园林的构成元素———山石和水体等还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些借景等设计方法依然会被当代园林的设计建造者们所借鉴。当代园林设计者追求的是简洁、合乎目的,注重的是功能和使用,这与传统园林注重观赏性,强调装饰性是完全不同的。当代的造园思想先进了不少,其设计方法也丰富了许多。不但要讲究视线上的合理,还要进行明确的空间划分,要的就是美观实用,这一切都体现出了传统园林的时代延续性。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式”风格贯穿于现代园林的建造之中,在设计与建筑中体现出来的时代潮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完美结合,融入其中的现代设计语言等均属于“新中式”的特征。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来感受“新中式”的风采,此建筑为现代与传统、美学与功能完美整合的典范,它的“白墙黑瓦”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相映,又把中庭的粉墙、假山背景同曲折蜿蜒的廊桥、周围建筑,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宛若一幅出尘脱俗的水墨画。多边形的漏窗设计被运用于建筑的内部之中,巧妙地把室外的美景拖到了室内,使建筑不再受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建筑的形态,还是色彩的搭配,新馆的设计师们都尊重传统和历史,采用新的材料,运用了新的思维,却诠释了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并且借助于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结合现代的时尚元素,实现了拙政园与新馆的完美过渡。
4结语
因此,现代园林的发展不仅要借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利用现代设施工具,更要结合古典园林的创造手法,打造现代与民族古典相结合的园林设计。
作者:林将单位: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1园林景观色彩应用
(1)同色相的变化与统一
一般情况下来讲,同一色相主要是指在色相环上的色相距离在15度上下的色相。这种色相对于人的视觉来讲根本区别不出来,所以通过这种色相可以构建一个整体统一、雅致的一个氛围,但极个别的情况下也会造成过于呆板、单一的效果。所以同类色相可以在各种色相的对比中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在进行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最好使用面积较大的背景进行处理也可以用色彩较为单一的景观予以替代。例如,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可以将绿色作为道路中绿化设计的基础颜色,这样做有以下两点好处:
①通过绿色的基调可以有效的缓解行车司机的视觉疲劳,对提高司机驾驶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②绿色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可以从视觉上给人以希望的感觉。在进行绿化植物选择的时候可以选用具有一定的色相变化的植物,同时在进行园林搭配时需要注意对统一色相的运用,这样可以有效的使景观在重复出现的过程中达到统一的境界,由于其绿色的色调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在综合情况的作用下会呈现出多层次的视觉效果。
(2)不同颜色的对比
通过以上的叙述可以知道同色相的颜色变化并不明显,在较大的范围内使用这种设计方式会在一定的区域内造成绿化效果过于单一,所以需要在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上加入不同的色相的颜色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将景观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这种在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不同色相的设计手法在构建丰富的色彩中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例如,在进行道路周边的景观设计的时候,可以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用色相的植物进行搭配这样可以通过色彩的变换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例如在对停车场等到规模的广场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一般采用叶子的颜色与花的颜色色相不同切对比度较高的植物进行绿化带的设计,这样可以起到更加引人注意的效果。
2园林景观色彩设计
(1)园林景观的色彩
一般情况下来讲,对园林进行景观设计来讲,一定要注意将整个园林的设计颜色对周围的环境色彩进行统一协调,并且使色彩的设计达到主次分明的程度,这样就在园林景观颜色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配色与主色的区别。但是仅仅通过配色一项设计并不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一个较为协调的整体,但是一定要确保可以与周围的景观保持一种可调和的关系。对于不同的地域来讲,其色彩的调和以及配比的方式也不同,要根据周边的实际条件进行色彩的选择与配合,但是必须要围绕着一个主线来进行,就是要确保可以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
(2)园林景观的色彩造型
在对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色彩造型的方法,通过色彩的造型方式将建筑物突出成该区域内的标识或者是人们可以区分出的一个焦点,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确保设计所使用的色彩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匹配。
(3)园林景观的色彩过渡
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一般都会划分出几个不同的空间,每个空间之间都要经过一定的过度才能达到协调。在运用色彩时,也要对每个不同空间的色彩进行联系,使得园林景观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够得到色彩效果的调和和对比。在进行园林景观的形式布置时,要对体、面、线、点等进行利用,这样可以对景物的刚柔、弱强以及动静进行表现,让景物产生一定的节奏感,相对应的,可以对不同的色彩空间进行营造,使得它们能够在彩度以及明度上有所区别,连接成一个有韵律有节奏的色彩空间。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对于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作为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转变设计理念、创新设计方法,将园林景观中的天空、水体、山石、植物、建筑、小品等色彩设计的淋漓尽致,推动我国园林景观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爽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与环境相适应
从空间方面来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与施工完成之后将具有独立特性,但是城市园林景观与周边环境的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体现,随着这些需求的提升以及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中园林景观所具有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价值则体现在对现代城市的整体环境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在一般情况下体现为对现代城市环境所发挥的优化作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城市环境所具有的关联决定着在开展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城市空间中的整体环境做出判断与考虑,从而实现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整体环境中的完美融入。另外,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整体环境所具有的协调关系也影响着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对景观功能性的判定,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布局设计也需要对设计本身与城市整体环境所具有的适应性进行强调。
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实现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结合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优化现代城市环境来满足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审美需求是城市居民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所提出的重要需求之一,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设计工作者需要对景观构成要素做出组织与利用来体现出景观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在这样的要求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重视突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做具有的观赏性,并利用艺术思维来突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艺术性。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属于艺术创造的范畴,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则通过“景象”的形式进行展现,通过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做出感性的认知,能够让社会大众产生一些相对固定的审美思维,而作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者,需要对这些固定的审美思维做出调研与总结,并在综合考虑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形式与功能基础上使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成为一个艺术性、科学性和生活型的综合体,二者决定着无论是艺术性还是观赏性,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都应当做出重点考虑,并认识到二者所具有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强调生态型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的发展在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质量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其中环境问题就是这些压力中的重要表现,并且环境问题已经真实的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人们在精神文明生活需求方面的日益旺盛,城市发展中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本身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也成为了行业内十分关注的话题,而要实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就要求设计者在开展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对景观设计元素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作出认知,并在遵循生态型原则的基础上来合理把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布局、选材等问题。从可持续发展来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重视一下几点问题:一是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此方面,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不仅要重视雨水等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同时可以使用中水来进行景观植物的浇灌。另外,景观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也是实现水资源节约的有效途径,因此乡土植物以及耐旱植物应当作为主要的选取目标。同时节水灌溉方式的推行也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尽量避免进行水泥铺装,从而为绿色的蔓延提供更多空间。初次之外园林景观中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运用等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应当做出重点考虑。
四、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重视突出人文性特征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对人文性特征的关注能够让社会大众从生理、心理等不同层次体会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对受众的关爱。为了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人文性的特征,设计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对受众需求做出考虑。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不仅需要对受众生理需求做出考虑,同时有必要对受众的精神需求做出考虑。在此方面,设计者需要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要满足城市居民向往自然质朴的精神追求;二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有必要引导群众参与。设计者对受众需求的了解是有限的,而为了满足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受众需求,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必要引导社会大众进行参与。在此方面,可以邀请社会大众直接参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可以在设计完成后通过公示来获取社会大众意见,从而强化社会大众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并强化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亲和力;三是要确保城市园林景观的安全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呈现出了日益紧张的问题,这也导致建筑物密度的加大以及人口的过度集中,这种问题的存在使城市所具有的灾害防御能力不断下降。而包括广场、道路等在内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则可以在城市中发挥出救援、避乱、疏散、隔离等作用。然而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许多设计者对景观所具有的防灾功能欠缺考虑,这导致了城市园林景观作用的确实,因此安全性也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五、重视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每个城市都经历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也具有着属于自身的文化底蕴。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体现出对城市文化底蕴的尊重,并通过作出良好的设计来提升城市文化的厚重感。在此基础上,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也可以凭借城市文化而具备变迁感以及沧桑感等特征。在对城市文化作出继承的基础上,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还要重视对城市文化的展现。在此方面,园林景观可以融入城市中的民俗风情,在展现城市文化风貌的基础上来打造独特的风格,并使自身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另外,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重视体现出城市的时代特征。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发挥“述古”功能,同时要发挥出“言今”功能,即要求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者重视通过园林景观展现出城市所获得的发展以及所追求的时代精神。当前城市中的园林景观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反应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文化的结合不仅能够让园林景观更具魅力,同时也能够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
作者:梁换艳杨树军单位:包头市上林园林景观有限责任公司
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对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
1.1传承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巧于因借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园林景观设计者构思园林景观的主导思想,其能够赋予园林景观独特的风格以及特有的文化内涵。“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古代造园家们创造了古典园林特有的借景、框景、隐景、抑景、对景、漏景、夹景等造园手法,产生了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藏与漏、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等传统的园林景观特色。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1.2传承古典园林景观的小中见大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用空间的先抑后扬、增加空间层次、道路的曲折变化等方法使得在有限的园林空间里获得犹如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一样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开合对比及其交替变化会产生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感觉,构成富有韵律的流动空间,给人一种不可捉摸的遐想,创造出一种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意境。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成份
2.1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园林景观的各种设计理念也一次次被提及:文化理念、和谐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理念等。但无论任何理念都是在探索现代景观的审美、构图布局、材料选择和文化诉求的基础上,提炼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造景手法融入现代艺术的创造手法,进而通过重组、简化的方式抽出古典园林的精髓,营造全新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2.2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先进技术已被应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中既秉承了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又采用了现代先进技术进行设计,其不仅使现代园林景观自然化,而且使现代园林景观更加的美观。在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特别注重对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以及山水的组合方式。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同样也关注了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以及山水的组合方式,但是,其还加入了现代先进技术,这大大改善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素材以及设计方法。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生命,其也为园林景观设计注入了更多的设计素材[3]。
2.3植物配置的创新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想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对植物配置的方式有所创新以及突破,并将植物配置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非常注重树木之间的搭配以及配置形式,从而实现因地制宜,进而达到适宜的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植物配置的方式。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精心挑选植物品种,并敢于尝试全新的植物配景手法,同时其还应善于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对植物进行养护,进而充分利用植物配景。
3结语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们的审美境界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高,人们渴求居住环境更加环保,更加优美。在此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既秉承了古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又创新了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并创新了植物配景方式,从而促进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作者:王珂高宪民工作单位:河南省汝州市城市园林管理处
摘要:阐述了园林设计与三维软件相结合,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进行交互式交流,进行空间实体与平面图形统一的设计方法。介绍了多角度的分析空间分布关系,综合功能的需要、艺术的要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设计优势,对比了二维平面设计与三维空间设计在分析、修改中的差别,并提出园林设计必将从二维图纸进入到三维空间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园林设计;三维制作软件;3DMax;SketchUp(草图大师)
计算机已经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于园林设计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大多仅限于二维图形制作,三维软件大多是在设计结束后进行效果图制作时才参与进来,即目前的设计仍是在二维的平面中设计三维的空间实体。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软件的发展成熟,目前的技术条件已经可以使设计从二维图纸进入到三维空间,而三维软件的发展也可以满足设计中各个过程的要求,该文主要对三维软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参与辅助的各项过程作初步的探究。
1园林概况及三维制作软件简介
园林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生活及精神情感都离不开的一部分空间,并且园林的范围也早已超越狭义上的庭院、庄园,而是扩大到城市环境、风景保护区、大地景观等领域,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自从19世纪下半叶,美国造园大师欧姆斯特德(Fredericklowolmsted)规划了纽约中央公园、波斯顿和华盛顿绿地系统,第一个把自己的职业称为风景园林师(landscapearchitect),自此园林扩大到城市整体绿化的范畴,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专业和具有特定内涵的专业学科,并标志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建立[1]。概括的说,园林就是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整地理水、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的途径,创造出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优美环境。
三维也称3D(three-dimensional),即三维图形。显示3D图形,实际是在平面里显示三维图形,形成立体感。计算机屏幕是平面二维的,人们之所以能欣赏到真如实物般的三维图像是由于人眼产生视觉上的错觉。而三维制作就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并且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各种属性参数。制作各种模型或场景的软件就是三维制作软件。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娱乐等许多领域中[2]。
2传统园林设计概况及存在问题
中国是一个园林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无论是在园林植物的选育、栽培,还是在创作的园林精品上都有极大的特色,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E.H.Wilson)[3],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西亚、希腊和中国)之一,但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我国的园林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所以应当充分了解、学习世界先进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传统的设计手段,主要是使用手绘的方式绘制设计图、施工图、效果图、立面图等,当CAD这种矢量制图软件出现后,因其标准化、高效化等多方面的优势,人们大都已经在绘制设计图、施工图中使用CAD软件来进行制图,并且在各种设计行业里广泛使用。但是由于CAD是主要面向两维平面设计制图的软件,因此在某些方面仍有平面制图局限所带来的问题。
2.1空间比例不明确
由于是在平面上通过平面构图设计立体的物体景观,因此往往会造成在平面布局设计时忽略立面额空间上的数比关系,而出现虽然平面上十分优美,而实际中却十分古怪的设计,更有些初学者会设计出10m多长的桌子、几十米宽的小路等笑话。
2.2设计形象不具像
由于在进行平面设计时看到的仅是平面图标,其立面、三维形象大多是在脑中形成的模糊形象,更不用说全面地考虑其物与物、物与地形等的相互关系,而由于脑中并未对实体形象进行深入、认真的思考,在画透视效果图时,仅按照好看美观来绘制,而根本脱离了自己在平面设计的位置关系,这样就造成了在平面设计时看似很好的搭配,在立面或施工中却发现十分不协调乃至根本无法实现的情况。
2.3在展示给业主等非专业人士时不便
由于没有形成真实完整的空间实体,传统方式只有靠一张张的手绘图给他人进行展示,并且由于手绘方式自身的特性局限,造成了大多仅能展示一部分的视点视域,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当设计有一点改动时,这些原来绘制的图画将会完全失效,全部都要重新绘制。
3三维软件的优势
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完全通过手绘图来表达其设计理念,既费时费力,又难于修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软件的成熟,园林设计的过程可以与三维软件相结合,通过让计算机辅助分析,一边观察、感受设计效果,一边进行相应的设计和修改,这样的设计方式有许多优势。
3.1通过三维建模准确确定空间比例
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虚拟场景,并在场景中进行各项设计,可以准确而直观的看到所设计的物体与环境的比例是否合适,地形的高低起伏、树木的大小、建筑物的体量都一目了然,并且可以以人体模型为参照,对比体量的合理性,乃至进行准确的尺度设定。这样就会让在平面设计里粗枝大叶、毫不考虑比例关系的设计充分地暴露出来,使设计更加准确,达到“比例与尺度”这一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
3.2具像化具体化物体形象
通过平面设计确定物体的设计位置,通过三维建模确定物体的的空间三维形象是三维辅助设计的重点优势,对于园林来说山水地形、植物、建筑,是重中之重且不可或缺的要素,平面设计由于受到本身特性的局限,在实体设计上明显先天不足[4],而三维辅助设计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三维建模可以确定物体的空间具体形态,并且可以立即看到与环境的色彩、形态等搭配是否和谐,还可以进行具体修改,避免了平面与立体的相互独立与冲突。
3.3以现实游人视角观察分析
无论是园林设计,还是环境设计,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人服务,设计首先应当考虑的是人的感受,脱离了具体使用人的设计一定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而平面设计站的角度是平面的,没有从游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的设计方法往往造成不知所云的局面,如一个以凤凰图案为总体布局,总体立意是凤凰,并且以凤凰为名的广场,却让游人在游览过后找不到凤凰在哪。
在三维场景中,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时以游人的视角进行观察,看所设计的景观是否与思考中的效果相同,其高低、位置对游人是否有不方便的影响,其设计思想从游人角度是否可以理解,这种设计不仅是对设计方式上的改进和优化,更主要的是在设计理念上改变那种脱离受众、空来空往的设计理念,从而满足“舒适和美观的需要”的设计。
3.4方便直观的展示
景观三维辅助设计从平面到立体,从图纸到场景的一系列三维辅助设计过程,在设计结束后得到的不再是以往设计方式所产生的一张平面图纸,而是有对比、有色彩、有质感的一个完整仿真的三维场景,这样无论是景点效果图,还是整体鸟瞰图,电脑都可以很好表现出来,并且还可根据需要进行动态画面的制作,及其3D引擎的自由的动态空间。
4三维辅助设计流程
在进行园林三维辅助设计的具体实践中,不同设计要求的设计过程不尽相同,但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步骤:
4.1基础资料的调查和分析
主要任务是对要设计的地形、植被等各项条件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收集图纸和其他材料,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分析植物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明确设计要求,使其设计建立在实际地形地貌等条件上。
4.2方案设计
对整体园林的用地进行规划或布置,并进行立意的构思,是采取探索性的的方法产生很粗略的框架。方案设计往往会做出多个方案,然后综合比较分析,最终产生一个最优秀的方案。
4.3CAD平面初步设计
在CAD软件环境下进行平面初步设计,园林设计图主要是平面图,但其是将立体景物通过正投影以平面图的方式画出来,所以此阶段的设计不只是设计地形、建筑、植物等平面布局,同时也要考虑立体的景象。
4.4CAD导入三维软件,在三维场景中初步建立场景环境
CAD是广泛被使用的设计软件,几乎所有的三维软件都兼容支持dwg格式(CAD文件的存储格式)的文件,可以导入如“3DStudioMax”,“SketchUp(草图大师)”等软件,将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环境,在三维虚拟空间中初步建立场景环境,并把平面设计的景物按照思考的景象在三维空间中建立模型,使之具体、清晰。
4.5二维与三维结合分析
通过观察三维场景中的虚拟景观(这里建议在Sketch-Up软件环境中进行),可以直观地观察景观的效果,多角度地分析空间分布关系,进行深入考虑。然后综合功能的需要、艺术的要求和环境的条件等因素,逐步进行设计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图纸改动的工作量很大,如果是原始的图纸,就会有很大麻烦,每一点改动都意味着图纸的重新绘制,所以电脑制图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了。
4.6详细更改设计平面图并完善三维场景
这一步与第5步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但为了强调分析的重要以及一边分析一边改进的要点,所以写成了两步。在分析之后核对得出改进的想法,然后修改平面图与三维空间,这样一步步分析,一步步改进,最终得到经过虚拟现实分析的设计,换句话说就是已经“建成并考察”的园林景观设计了。
4.7综合平面设计图与三维场景进行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立剖面图
由于三维场景的建立完善,设计人员已经对所设计的园林景观环境有了充分了解,并且三维模型建立也使立面尺寸基本明确,所以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立剖面图等竖向图纸就可以十分方便地画出来。如果是在“天正建筑TArch”这个建立在CAD平台上的设计软件中绘制的话,可以利用“生成立面图”这个功能直接产生出来。
4.8以三维软件输出效果图、效果动画等
不同的三维软件输出图的方式方法不一样,统一软件也有不同的渲染器(例如3DMax可以使用默认渲染器、V-Ray渲染器、巴西渲染器等),但是无论是什么软件,其基本出图方式都是一样的,首先是调整视角,然后进行光源等设置,最后渲染输出。这样的图纸效果是手绘很难比拟的,如果是以动态视角输出的图,则更有如现实场景的效果。
4.9进行设计汇报
由于是多媒体的文件,既可以以图纸打印的方式形成图纸文件,更可以结合电脑的多媒体方式对业主进行完整多角度的介绍。由于有虚拟的三维场景,所以可以很直观的展现给非专业人士的业主,这样避免了传统方式非专业人士难以理解的缺憾,让业主可以充分理解设计并与设计人员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使设计能真正成为满足业主需求的设计。
5常用三维软件介绍
5.13DMax
3DStudioMax,简称为3DMax或MAX,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具有以下特点:①功能强大,扩展性好。3DMax建模功能强大,在角色动画方面具备很强的优势,丰富的插件是一大亮点。②操作简单,容易上手。3DMax可以说是最容易上手的3D软件。③与其他相关软件配合流畅。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三维建模、动画、渲染软件,完全满足制作高质量动画、最新游戏、设计效果等领域的需要[5]。
5.2SketchUp
SketchUp是一个极受欢迎并且易于使用的3D设计软件,官方网站将它比喻为电子设计中的“铅笔”。它的主要卖点就是使用简便,人人都可以快速上手。并且用户可以将使用SketchUp创建的3D模型直接输出至多种三维软件中[6]。而作者也强烈推荐园林设计人员使用这款软件,因为GoogleSketchup是一套直接面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设计工具,其创作过程不仅能够充分表达设计师的思想,而且完全满足与客户即时交流的需要,它使得设计师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十分直观的构思,是三维建筑设计方案创作的优秀工具。
6结语
设计是对未来的描绘,设计师是创造未来的人,每个时代的软件、硬件的技术发展进步都对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21世纪信息技术时代的园林设计人员更应该积极探索,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进园林设计的进步。三维软件在设计过程中的辅助与应用是一种具有极大优势的新方法,应大力推广和应用。
内容摘要针对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提出乡村景观园林的问题,阐述了乡村景观园林的定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而提出了作者关于我国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预期成果。
1引言
乡村有景观吗?乡村有园林吗?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故而,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然而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当今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治病”“健身”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2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RuralLandscapeandGarden)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其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目前还尚无完整而确切的定义。单单从字面上看,它由“乡村”和“景观园林”两个概念组成。这里用“乡村”而没用“农村”一词,主要因为农村是与农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如今在农村,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有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农事活动,因此,用“农村”来界定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域概念,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建成区以外的地区,是一个空间的地域系统。“景观园林”的定义可以分解为“景观”和“园林”两个方面。对于“景观”,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角度,笔者曾有阐述:扼要地讲,景观包含着地球表面自然的、人工的人类聚居环境,并且与社会、文化、习俗、人类精神、审美密不可分(刘滨谊1990,1996,1999)。对于“园林”,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园林”的理解和定义(张家骥1991),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下了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为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因此,广义的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其以大自然真山、真水等自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审美价值、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乡村景观园林的界定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过去许多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目前已成为城市园林,它们不在笔者所研究的范围内。
3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目标
乡村景观园林存在着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乡村景观园林伴随着农耕文明而出现,随着工业文明及当今后工业文明的进化,乡村景观园林同样也在走向现代。其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乡村人们生活的演变,乡村景观园林始终与广大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关注重视。
从历史的演变着眼,就乡村景观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而论,乡村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也不容低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苑囿,这是极为片面的。根据不断的考古发掘和对古代诗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实全世界最早的园林应该是原始聚落中及周边的园圃和树木绿化等实用性的园林化的土地,它也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并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不断从乡村园林中得到启发,从中汲取营养(刘天华1994)。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乡村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起着基础和源泉的作用,尤其是乡村园林为江南文人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素材、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这是确定无疑的。
从现代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入手,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进程中,村镇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截止1998年底,全国有建制镇17015个(不含县城关镇),集镇29118个,村庄3557700个,随着撤乡建镇和拆村并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制镇比上一年增加480个,集镇减少1206个,村庄减少101635个(1998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这种乡村城市化不是意味着把乡村变为城市,而是在于节约用地和提高乡村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随着乡村城市化的不断进行,乡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居住文化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聚居村落也将随之消失。乡村城市化使乡村景观园林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一方面,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已经或将要遭到扼杀的命运;另一方面,乡村城市化已经或将要产生出新型的乡村景观园林。新一代的乡村景观园林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而非城市发展模式拷贝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以改变当今新建村落的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这是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基本目标。
4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动态
国外许多工业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德国、荷兰、奥地利以及美国和日本在乡村景观(RuralLandscape)、乡村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但由于现有的资料和技术手段有限,对当前国外在乡村景观园林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更详尽的资料,但仅此还是可以看出,国外非常注重对乡村景观的系统研究。
在国内,有关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几乎都是一片空白。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与之相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4.1传统地方性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结合农村园林的实例对江河流域的农村园林的产生原因及其特色分别进行了阐述(舒楠1997,陈志华1999)。此外还有对徽州古典园林有较为详细的研究(程极悦1987,肖国清1988,殷永达1993,张浪1996),这些文章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
4.2传统乡土建筑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彭一刚院士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彭一刚1994)为代表,该书的视点不只停留在乡土建筑上,而是切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对村镇的景观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其中包含了构成乡村景观园林的一些要素。此外,陈志华教授等人编写的《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持的《诸葛村乡土建筑》两套乡土建筑丛书的有关章节也阐述了乡土文化和乡村景观的关系(陈志华1998)。
4.3历史文化传统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两本书为例(刘沛林1995,1997),作者从风水的角度阐述了风水思想与风景、园林、建筑及城市设计的关系,在风水对园林规划的启示”一节中,着重论述了乡村园林的一种类型—水口园林。在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中,分别就村落“八景、“十景、水口园林、村落点景建筑等进行了阐述。
从上述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有一些与乡村景观园林有关的研究成果,但不成系统、很不完善。乡村景观园林尚未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课题来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调查、分析论证。
4.4空间格局演变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角度,选取从古至今的村落实例,分析乡村景观的构成元素,对空间化、时间化等可以量化的元素予以量化,分析其演变发展(刘滨谊,毛巧丽1998)。
4.5现代人类聚居环境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为例(刘滨谊1999),以生态意识、大地景观等现代思想为世界观,以“设计结合自然、现代宏观区域景观规划等理论方法为导向,书中重点分析阐述了欧、美等国现代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与实践。
5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
虽然乡村景观园林只是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乡村景观园林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理、建筑、民俗、社会结构、景观、环境、艺术等等。综合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下列乡村景观园林的主要研究内容:
5.1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5.2乡村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
5.3乡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对乡村景观园林所造成的影响冲击。
5.4乡村景观园林与社会形态的内在关系。
5.5乡村景观园林与乡村经济的内在关系。
5.6乡村景观园林与乡土文化的内在关系。
5.7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
5.8乡村景观园林的空间格局特点。
5.9乡村景观园林的艺术处理。
5.10乡村景观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重点不在于保护传统的乡村园林,而在于寻求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尝试地探索未来乡村景观园林的发展模式,以便能切实有效地指导今后乡村规划中的乡村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创造出超越城市的自然而和谐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
6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方法
国内有关中国造园理论的论著很多,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文献资料是了解乡村景观园林形态构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包括地方史书、地方志、家谱等,这些文献资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发展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目前乡村景观园林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这就必须建立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然后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由于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大多遵循自然法则,随着村落的布局而形成,很少受到来自外界人为规范的约束。因此,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实地调查和测绘,并结合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居住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变化,以及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受到来自村镇规划标准和农村土地使用政策的影响,因此,还需要认真领会政策、法规的精神。通过对乡村景观园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实证对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和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内容和形式的演变;总结归纳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分析乡村景观园林的构园特色;找出乡村景观园林成园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乡村景观园林研究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它在景观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综合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7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意义
乡村景观园林有别于城市景观园林,城市景观园林是通过人工再现自然,而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运用自然,更为朴素地保留着更多的自然真迹,从艺术追求而论,如果说,城市景观园林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那么,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虽由天作,宛自人开”,各自的艺术倾向不同,并无艺术的高下之分。但是,倘若从自然美的角度来看,乡村景观园林远比城市园林自然优美。“师法自然”只有从乡村景观园林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灵感源泉,而目前国内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界在这一领域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因此,对于乡村园林的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7.1建立乡村景观园林的观念意识
乡村园林虽然早就出现,但是由于人们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对乡村园林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以致于长期以来没有人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通过建立乡村园林的概念,使人们对乡村园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更多的人从事乡村园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填补国内在乡村研究领域的空白。
7.2发掘保护传统乡村景观园林环境
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大多为明清时遗留下来的,而乡村园林由于长期以来受外界干扰少,因此,有的乡村园林还保留着宋元时期的风格,这对中国传统园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713创造现代中国乡村景观园林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探讨乡村居民对园林的需求,以及乡村园林对大地景观环境和改善生态的重大作用。乡村园林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而且它和人们的平凡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因此,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出优美的乡村园林艺术形象,这对于我国未来乡村规划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内容摘要针对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提出乡村景观园林的问题,阐述了乡村景观园林的定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而提出了作者关于我国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预期成果。
1引言
乡村有景观吗?乡村有园林吗?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故而,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然而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当今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治病”“健身”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2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RuralLandscapeandGarden)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其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目前还尚无完整而确切的定义。单单从字面上看,它由“乡村”和“景观园林”两个概念组成。这里用“乡村”而没用“农村”一词,主要因为农村是与农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如今在农村,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有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农事活动,因此,用“农村”来界定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域概念,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建成区以外的地区,是一个空间的地域系统。“景观园林”的定义可以分解为“景观”和“园林”两个方面。对于“景观”,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角度,笔者曾有阐述:扼要地讲,景观包含着地球表面自然的、人工的人类聚居环境,并且与社会、文化、习俗、人类精神、审美密不可分(刘滨谊1990,1996,1999)。对于“园林”,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园林”的理解和定义(张家骥1991),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下了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为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因此,广义的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其以大自然真山、真水等自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审美价值、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乡村景观园林的界定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过去许多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目前已成为城市园林,它们不在笔者所研究的范围内。
3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目标
乡村景观园林存在着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乡村景观园林伴随着农耕文明而出现,随着工业文明及当今后工业文明的进化,乡村景观园林同样也在走向现代。其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乡村人们生活的演变,乡村景观园林始终与广大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关注重视。
从历史的演变着眼,就乡村景观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而论,乡村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也不容低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苑囿,这是极为片面的。根据不断的考古发掘和对古代诗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实全世界最早的园林应该是原始聚落中及周边的园圃和树木绿化等实用性的园林化的土地,它也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并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不断从乡村园林中得到启发,从中汲取营养(刘天华1994)。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乡村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起着基础和源泉的作用,尤其是乡村园林为江南文人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素材、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这是确定无疑的。
从现代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入手,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进程中,村镇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截止1998年底,全国有建制镇17015个(不含县城关镇),集镇29118个,村庄3557700个,随着撤乡建镇和拆村并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制镇比上一年增加480个,集镇减少1206个,村庄减少101635个(1998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这种乡村城市化不是意味着把乡村变为城市,而是在于节约用地和提高乡村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随着乡村城市化的不断进行,乡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居住文化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聚居村落也将随之消失。乡村城市化使乡村景观园林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一方面,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已经或将要遭到扼杀的命运;另一方面,乡村城市化已经或将要产生出新型的乡村景观园林。新一代的乡村景观园林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而非城市发展模式拷贝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以改变当今新建村落的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这是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基本目标。
4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动态
国外许多工业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德国、荷兰、奥地利以及美国和日本在乡村景观(RuralLandscape)、乡村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但由于现有的资料和技术手段有限,对当前国外在乡村景观园林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更详尽的资料,但仅此还是可以看出,国外非常注重对乡村景观的系统研究。
在国内,有关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几乎都是一片空白。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与之相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4.1传统地方性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结合农村园林的实例对江河流域的农村园林的产生原因及其特色分别进行了阐述(舒楠1997,陈志华1999)。此外还有对徽州古典园林有较为详细的研究(程极悦1987,肖国清1988,殷永达1993,张浪1996),这些文章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
4.2传统乡土建筑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彭一刚院士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彭一刚1994)为代表,该书的视点不只停留在乡土建筑上,而是切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对村镇的景观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其中包含了构成乡村景观园林的一些要素。此外,陈志华教授等人编写的《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持的《诸葛村乡土建筑》两套乡土建筑丛书的有关章节也阐述了乡土文化和乡村景观的关系(陈志华1998)。
4.3历史文化传统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两本书为例(刘沛林1995,1997),作者从风水的角度阐述了风水思想与风景、园林、建筑及城市设计的关系,在风水对园林规划的启示”一节中,着重论述了乡村园林的一种类型—水口园林。在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中,分别就村落“八景、“十景、水口园林、村落点景建筑等进行了阐述。
从上述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有一些与乡村景观园林有关的研究成果,但不成系统、很不完善。乡村景观园林尚未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课题来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调查、分析论证。
4.4空间格局演变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角度,选取从古至今的村落实例,分析乡村景观的构成元素,对空间化、时间化等可以量化的元素予以量化,分析其演变发展(刘滨谊,毛巧丽1998)。
4.5现代人类聚居环境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为例(刘滨谊1999),以生态意识、大地景观等现代思想为世界观,以“设计结合自然、现代宏观区域景观规划等理论方法为导向,书中重点分析阐述了欧、美等国现代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与实践。
5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
虽然乡村景观园林只是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乡村景观园林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理、建筑、民俗、社会结构、景观、环境、艺术等等。综合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下列乡村景观园林的主要研究内容:
5.1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5.2乡村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
5.3乡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对乡村景观园林所造成的影响冲击。
5.4乡村景观园林与社会形态的内在关系。
5.5乡村景观园林与乡村经济的内在关系。
5.6乡村景观园林与乡土文化的内在关系。
5.7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
5.8乡村景观园林的空间格局特点。
5.9乡村景观园林的艺术处理。
5.10乡村景观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重点不在于保护传统的乡村园林,而在于寻求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尝试地探索未来乡村景观园林的发展模式,以便能切实有效地指导今后乡村规划中的乡村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创造出超越城市的自然而和谐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
6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方法
国内有关中国造园理论的论著很多,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文献资料是了解乡村景观园林形态构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包括地方史书、地方志、家谱等,这些文献资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发展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目前乡村景观园林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这就必须建立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然后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由于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大多遵循自然法则,随着村落的布局而形成,很少受到来自外界人为规范的约束。因此,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实地调查和测绘,并结合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居住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变化,以及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受到来自村镇规划标准和农村土地使用政策的影响,因此,还需要认真领会政策、法规的精神。通过对乡村景观园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实证对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和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内容和形式的演变;总结归纳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分析乡村景观园林的构园特色;找出乡村景观园林成园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乡村景观园林研究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它在景观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综合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7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意义
乡村景观园林有别于城市景观园林,城市景观园林是通过人工再现自然,而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运用自然,更为朴素地保留着更多的自然真迹,从艺术追求而论,如果说,城市景观园林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那么,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虽由天作,宛自人开”,各自的艺术倾向不同,并无艺术的高下之分。但是,倘若从自然美的角度来看,乡村景观园林远比城市园林自然优美。“师法自然”只有从乡村景观园林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灵感源泉,而目前国内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界在这一领域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因此,对于乡村园林的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7.1建立乡村景观园林的观念意识
乡村园林虽然早就出现,但是由于人们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对乡村园林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以致于长期以来没有人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通过建立乡村园林的概念,使人们对乡村园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更多的人从事乡村园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填补国内在乡村研究领域的空白。
7.2发掘保护传统乡村景观园林环境
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大多为明清时遗留下来的,而乡村园林由于长期以来受外界干扰少,因此,有的乡村园林还保留着宋元时期的风格,这对中国传统园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713创造现代中国乡村景观园林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探讨乡村居民对园林的需求,以及乡村园林对大地景观环境和改善生态的重大作用。乡村园林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而且它和人们的平凡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因此,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出优美的乡村园林艺术形象,这对于我国未来乡村规划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摘要:地面设计通过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种种因素,结合相应的场所、环境、文化等要素,与植物、山水、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环境景观感受。
关键词:园林景观地面设计造型内容
园林景观中的地面设计,是园林空间界面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地”体现不同的空间使用特性。它的存在构成了园林道路中组织空间、引导浏览、交通联系、散步休息及园林风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空间立面视域符号的日益超越,人们很自然对地面另眼相看,符号处理也开始转向地面化。因此我们不能轻视地面铺装的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因素,要使园林中的城市广场、公园、小区、庭园等不同场所结合其相应的环境、文化等要素,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一、地面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1.色彩表现中的作用及情感
色彩是环境主要的造景要素,是心灵表现的一种手段,它能把风景强烈地诉诸于情感,从而作用于人的心理。因此在园林造景中,对色彩的运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地面铺装的色彩更应该和植物、山水、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如果场地的地面色彩简单,可通过线与形的变化来丰富空间的特征。
地面铺装的色彩一般是衬托风景的背景,或者说是底色,人和风景才是主体,当然特殊情况除外。地面铺装的色彩须沉着,色彩的选择应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色彩应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一般认为,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冷色调表现幽雅、宁静、开朗、明快,给人以清新愉快之感;灰暗色调表现忧郁、沉闷。因此在铺地设计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色彩的变化,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
2.地面设计中的色彩调和
色彩的调和要注意同一色调、近似色调和对比色调的配色、配合。比如,公园的铺装,有混凝土铺装、块石铺装碎石和卵石铺装等,此时各式各样的东西同时存在,如果忽视色调的调和,将会大大破坏园林的统一感。比如,在同一色调内,利用明度和色度的变化来达到色彩的调和,这时就容易达到沉静的个性和气氛。如果环境色调令人感到单调乏味,那么地面铺装可以变化。近似色调配合,在配色时要注意在近似色调之间决定主色调和从属的色调,两者不能同等对待。如果使用的色调增加了,则应减少造型要素的数量。对比色调的配色是由互补色组成的,由于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都会产生强烈的紧张感,因此对比色调在设计时应谨慎运用。
尽管庭园能够提供最理想的隐秘空间,但如果它的四面被高墙围住,也会因缺少光线而显得昏暗,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能够反射园内光线的浅色调地面,大片的地砖显得光线充足。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要避免使用彩色铺地,因为彩色地面时间长常常会褪色。铺地必须能为任何活动提供一个淡雅的背景,而不应喧宾夺主,过于突出。
二、地面铺装中的材料
1.软铺装
园林地面铺装的软材料运用种类较少。低矮的植物既可增强地面空间感,也可改善夏季地面过热的小气候条件。庭园、花园中的地面铺装经常用树皮铺设,这样的林中小径、自然的花园小路都给人一种静谧感,同时树皮本身又与自然环境非常和谐。枕木也可以用来铺地,但要注意,选用的枕木一定要清洁干净。枕木厚重修长,给人力量的感觉,与滋长叶植物和浅色调的沙砾地面相配效果很好。
2.硬铺装
材料的特征及使用的场合也要求结合园林的环境与功能。在园林地面铺装中,不同的硬材料通过精心推敲的形式、图案、色彩和起伏,可以获得丰富的环境景观,提高空间的质量。常用的天然材料有石板、乱石、块(条)石、碎大理石片、卵石等。人工材料有混凝土砖、水磨石、斩假石、瓦、沥青混凝土、青砖大方砖、水泥预制块等。
在较小的范围里,可以考虑方形的花岗石。由于体积小,花岗石可以用来铺装庭园、广场、公园中所需的各种图形。这种石料唯一不足之处就是用它们铺出的表面高低不平,所以不能用它们拼铺座椅区或用餐区的桌面或椅面。鹅卵石是是理想的铺地材料,可以松散地铺在地面上,或嵌在水泥沙浆里。使用这两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鹅卵石的放置位置要巧妙,不要让泥土或沙浆露出来。同样,鹅卵石铺装的表面也是高低不平的,但却很有质感。地砖是最有用的铺装材料,各生产商现在能生产出各种颜色的防霜冻地砖。地砖可以有效地将庭园与风格相近的住宅或围墙衔接起来,此外,它柔和的色彩也极易与庭园中的植物相融合。地砖还可以用在露台、凳子以及其他固定装置上,以保证整个庭园风格的一致性。
三、地面铺装的质感
铺装的美,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材料质感的美。一般铺地材料以粗糙、坚固、浑厚者为佳。
1.质感的表现,须尽量发挥材料本身所固有的美,以体现出花岗石的粗犷、鹅卵石的圆润、青石板的大方等不同铺地材料的美感。
2.质感与环境和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铺装的好坏不只是看材料的好坏,而是决定于它是否与环境相协调。
3.质感调和的方法,要考虑统一调和、相似调和及对比调和。
4.铺地的拼缝,在质感上要粗糙、刚健,以产生一种较强的力感。而砌缝明显,则易产生漂亮整洁的质感,使人感到雅致而愉快。
5.质感变化要与色彩变化均衡相称。如果色彩变化多,质感变化就要少一些。如果色彩、纹样均十分丰富,则材料的质感要比较简单。
环境、色彩、图案以及植物在增添庭园气氛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我们选择使用的各种铺地材料,对我们欣赏园林以及在园中的活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平滑的铺地会使我们加快脚步,而粗糙的铺地则会使我们的脚步放慢,沙砾和碎石路面则更会使我们动作放缓。高低不平的鹅卵石地面使你小心翼翼,而光滑的巨石则令你望而却步。选择不同的铺地会对人们的行为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在狭小的前庭园,没有安排停车位,而是选择用铺地、植物和巨大光滑圆石来点缀。它们方便打理,经久耐用,而且圆石的雕塑效果与冬青绿篱刚好相配。
四、地面铺装的图案纹样
在景观营建中,铺装的地面以它多种多样的形态、纹样来衬托和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的景色。纹样起着装饰路面的作用,而铺地纹样因场所的不同又各有变化。一些用砖铺成直线或平行线的路面,可达到增强地面设计的效果。通常,与视线相垂直的直线可以增强空间的方向感,而那些横向通过视线的直线则会增强空间的开阔感。另外,一些基于平行的形式(如住宅楼板)和一些成一条直线铺装的砖或瓷砖,会使地面产生伸长或缩短的透视效果。
其他一些形式会产生更强的静态感。比如,正方形、圆形和六边形等规则、对称的形状都不会引起运动感,而会形成宁静的氛围,适合铺装一些休闲区域。同心圆那样的图案通常是以一些砖头、鹅卵石等小而规则的铺装材料组成,把这些材料布置在地面或广场中央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表现纹样的方法有块料拼花、镶嵌、划成线痕、滚花、用刷子刷、做成凹线等。要时刻注意铺地对空间效果的影响。地砖在庭园中横向交错铺装将使庭园显得宽敞,增加空间感;而用同样的材料在庭园里纵向铺装,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令庭园变得狭长。无论使用什么材料,这个特点都会十分明显,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五、地面铺装的尺度、光影效果
1.尺度
路面砌块的大小,拼缝的设计,色彩和质感等,都与场地的尺度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大场地的质感可粗些,纹样不宜过细。而小场地质感不宜过粗,纹样也可以细些。为不同场所中不同的地面选择合适的铺地砖,就和在两个邻近的区域间适当地运用对比和协调一样重要。大的石板铺装在面积小的区域里会显得比实际尺寸大,在一个小区域中运用过多的装饰材料也会使区域显得凌乱不堪。
2.光影效果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早已利用不同色彩的石片、卵石等按不同方向排列,使其在阳光照射下,产生富有变化的阴影,使纹样更加突出。在现代的新园林中,多用混凝土砖铺地,为了增加路面的装饰性,将砖的表面做成不同方向的条纹,同样能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这种方法在园林铺地中的应用,不需要增加材料,工艺过程简单,还能减小路面的反光强度,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白色或浅色调的碎石地面效果极好,尤其是用在毗邻地下室光线较暗的低地庭园,可以用它铺装整个庭园,配上花草和石板路面,也可以与其他材料混用,形成对照,相互映衬。例如,用黑色地砖或深色铺地与之相配,形成反差,效果极佳。
六、地面铺装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1.地面铺装与周围环境协调
地面铺装是园林景观营建的一部分,其色彩造型纹样等因素要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达到园林设计的统一。
2.地面铺装与文化主题的一致性
“文化”大而言之是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园林文化的基本内涵是把自然人化和把人自然化。园林文化包括创造景观和创造生活,而地面铺装设计也应是园林文化的一方面体现,因此地面铺装就其选材、图案、质感等要素,都要考虑到与园林整体文化主题相呼应,使之统一、完美、和谐。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园林的发展,园林中地面铺装所选用材料种类、质感的变化和发展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就要求广大的园林设计者在选材、造型、纹样等过程中既不故步自封,不怀疑和排斥新事物的使用和推广,也不盲目追新求奇,铺张浪费。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眼光,勇于推陈出新,探索和尝试事物的使用,为园林事业的百花齐放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逐渐走入生活。文章通过对小区空间景观环境人性化的设计来探讨人性化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一、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40多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这些园林景观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二、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当然,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有着不同的层次:生理的需要一安全的需要一归属与爱的需要一自尊的需要一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劳动安全等需要;爱与归属及自尊的需要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包话对社会交往、地位、传统、文化的需要;自我实现则是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包括对生命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性风格的追求等等。当然,不同人需求的层次是不同的,并且这种需求随着时间、地点和场所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表现。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
(二)健康性
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民事行政等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居住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同时,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三)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
(四)通达性
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
(五)识别性
居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居民要求所处的环境具有识别性,让居民分辨出自己的住宅以及自身在空间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方向,进而掌握环境的构成模式和组织规律,以便按不同时间和场合需要,以最佳的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位置,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强化识别性,需要赋予外部空间以视觉上鲜明的个性。
(六)领域性
居住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美国学者斯卡·纽曼提出的这个空间概念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环境归结为由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四个层次组成的空间环境占有与控制的要求,认为领域在空间上是固定的,不随人的移动而移动。
(七)多样性
多样性的要求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空间的创造、设施的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国造园艺术谓之“造园无格、借景有因”,说的就是无需固定的格局、法式,要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组织起来,各种景色皆可为我所用。
(八)和谐性
多样的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同时,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主角,各要素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使各自的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九)连续性
在居住环境景观空间中,应注意居民在居住区内不同时间、空间、方位的视角和活动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景观设计,努力创造步移景异、延绵不断的效果,尤其要注重节奏、形式、色彩与空间的协调。
(十)文化性
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居住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
(十一)生态性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模拟自然风光,也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具有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
三、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当满足了环境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我们开始考虑何为人性化的居住区。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人内在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所以,进行景观设计时,作为设计者应做到:
1.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爱采摘和捕获;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嘹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汀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2.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我们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我们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3.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就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4.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不管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
5.寻回童年的记忆。童年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而且大多数人经历过相同的童趣。在设计里融入一些童年记忆的痕迹,让居住者忆起童年时光,这也是体现居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表现。
总而言之,营造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力求做到“天人合一”。
内容摘要针对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提出乡村景观园林的问题,阐述了乡村景观园林的定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而提出了作者关于我国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预期成果。
一、引言
乡村有景观吗?乡村有园林吗?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故而,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然而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当今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治病”“健身”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二、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RuralLandscapeandGarden)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其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目前还尚无完整而确切的定义。单单从字面上看,它由“乡村”和“景观园林”两个概念组成。这里用“乡村”而没用“农村”一词,主要因为农村是与农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如今在农村,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有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农事活动,因此,用“农村”来界定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域概念,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建成区以外的地区,是一个空间的地域系统。“景观园林”的定义可以分解为“景观”和“园林”两个方面。对于“景观”,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角度,笔者曾有阐述:扼要地讲,景观包含着地球表面自然的、人工的人类聚居环境,并且与社会、文化、习俗、人类精神、审美密不可分(刘滨谊1990,1996,1999)。对于“园林”,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园林”的理解和定义(张家骥1991),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下了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为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因此,广义的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其以大自然真山、真水等自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审美价值、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乡村景观园林的界定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过去许多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目前已成为城市园林,它们不在笔者所研究的范围内。
三、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目标
乡村景观园林存在着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乡村景观园林伴随着农耕文明而出现,随着工业文明及当今后工业文明的进化,乡村景观园林同样也在走向现代。其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乡村人们生活的演变,乡村景观园林始终与广大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关注重视。
从历史的演变着眼,就乡村景观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而论,乡村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也不容低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苑囿,这是极为片面的。根据不断的考古发掘和对古代诗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实全世界最早的园林应该是原始聚落中及周边的园圃和树木绿化等实用性的园林化的土地,它也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并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不断从乡村园林中得到启发,从中汲取营养(刘天华1994)。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乡村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起着基础和源泉的作用,尤其是乡村园林为江南文人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素材、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这是确定无疑的。
从现代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入手,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进程中,村镇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截止1998年底,全国有建制镇17015个(不含县城关镇),集镇29118个,村庄3557700个,随着撤乡建镇和拆村并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制镇比上一年增加480个,集镇减少1206个,村庄减少101635个(1998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这种乡村城市化不是意味着把乡村变为城市,而是在于节约用地和提高乡村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随着乡村城市化的不断进行,乡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居住文化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聚居村落也将随之消失。乡村城市化使乡村景观园林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一方面,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已经或将要遭到扼杀的命运;另一方面,乡村城市化已经或将要产生出新型的乡村景观园林。新一代的乡村景观园林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而非城市发展模式拷贝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以改变当今新建村落的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这是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基本目标。
四、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动态
国外许多工业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德国、荷兰、奥地利以及美国和日本在乡村景观(RuralLandscape)、乡村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但由于现有的资料和技术手段有限,对当前国外在乡村景观园林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更详尽的资料,但仅此还是可以看出,国外非常注重对乡村景观的系统研究。
在国内,有关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几乎都是一片空白。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与之相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4.1传统地方性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结合农村园林的实例对江河流域的农村园林的产生原因及其特色分别进行了阐述。此外还有对徽州古典园林有较为详细的研究(程极悦1987,肖国清1988,殷永达1993,张浪1996),这些文章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
4.2传统乡土建筑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彭一刚院士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彭一刚1994)为代表,该书的视点不只停留在乡土建筑上,而是切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对村镇的景观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其中包含了构成乡村景观园林的一些要素。此外,陈志华教授等人编写的《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持的《诸葛村乡土建筑》两套乡土建筑丛书的有关章节也阐述了乡土文化和乡村景观的关系(陈志华1998)。
4.3历史文化传统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两本书为例,作者从风水的角度阐述了风水思想与风景、园林、建筑及城市设计的关系,在风水对园林规划的启示”一节中,着重论述了乡村园林的一种类型—水口园林。在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中,分别就村落“八景、“十景、水口园林、村落点景建筑等进行了阐述。
从上述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有一些与乡村景观园林有关的研究成果,但不成系统、很不完善。乡村景观园林尚未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课题来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调查、分析论证。
4.4空间格局演变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角度,选取从古至今的村落实例,分析乡村景观的构成元素,对空间化、时间化等可以量化的元素予以量化,分析其演变发展。
4.5现代人类聚居环境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为例(刘滨谊1999),以生态意识、大地景观等现代思想为世界观,以“设计结合自然、现代宏观区域景观规划等理论方法为导向,书中重点分析阐述了欧、美等国现代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与实践。
五、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
虽然乡村景观园林只是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乡村景观园林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理、建筑、民俗、社会结构、景观、环境、艺术等等。综合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下列乡村景观园林的主要研究内容:
5.1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5.2乡村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
5.3乡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对乡村景观园林所造成的影响冲击。
5.4乡村景观园林与社会形态的内在关系。
5.5乡村景观园林与乡村经济的内在关系。
5.6乡村景观园林与乡土文化的内在关系。
5.7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
5.8乡村景观园林的空间格局特点。
5.9乡村景观园林的艺术处理。
5.10乡村景观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重点不在于保护传统的乡村园林,而在于寻求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尝试地探索未来乡村景观园林的发展模式,以便能切实有效地指导今后乡村规划中的乡村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创造出超越城市的自然而和谐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
六、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方法
国内有关中国造园理论的论著很多,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文献资料是了解乡村景观园林形态构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包括地方史书、地方志、家谱等,这些文献资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发展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目前乡村景观园林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这就必须建立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然后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由于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大多遵循自然法则,随着村落的布局而形成,很少受到来自外界人为规范的约束。因此,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实地调查和测绘,并结合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居住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变化,以及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受到来自村镇规划标准和农村土地使用政策的影响,因此,还需要认真领会政策、法规的精神。通过对乡村景观园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实证对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和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内容和形式的演变;总结归纳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分析乡村景观园林的构园特色;找出乡村景观园林成园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乡村景观园林研究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它在景观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综合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七、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意义
乡村景观园林有别于城市景观园林,城市景观园林是通过人工再现自然,而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运用自然,更为朴素地保留着更多的自然真迹,从艺术追求而论,如果说,城市景观园林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那么,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虽由天作,宛自人开”,各自的艺术倾向不同,并无艺术的高下之分。但是,倘若从自然美的角度来看,乡村景观园林远比城市园林自然优美。“师法自然”只有从乡村景观园林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灵感源泉,而目前国内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界在这一领域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因此,对于乡村园林的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7.1建立乡村景观园林的观念意识
乡村园林虽然早就出现,但是由于人们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对乡村园林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以致于长期以来没有人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通过建立乡村园林的概念,使人们对乡村园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更多的人从事乡村园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填补国内在乡村研究领域的空白。
7.2发掘保护传统乡村景观园林环境
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大多为明清时遗留下来的,而乡村园林由于长期以来受外界干扰少,因此,有的乡村园林还保留着宋元时期的风格,这对中国传统园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创造现代中国乡村景观园林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探讨乡村居民对园林的需求,以及乡村园林对大地景观环境和改善生态的重大作用。乡村园林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而且它和人们的平凡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因此,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出优美的乡村园林艺术形象,这对于我国未来乡村规划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