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3 03:5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中学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历史题材影视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1塑造兴趣是关键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对历史的学习失去兴趣和爱好。甚至有些同学忽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历史成绩一直得不到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在中学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使用历史题材影视资源,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有一种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才能够激活内在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学好历史课堂上老师所讲解的历史知识。所以,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历史影视资源能够使一些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画面,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视资源的感官效应、立体场面都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激起其情感上的共鸣,这些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是极为重要的。比如,历史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商鞅变法》一课时,选择的影视资料是《英雄》。影片中详细描述了秦国进攻军队的宏伟场面,通过观看影片,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商鞅变法为秦国带来的巨大改变。电影中强大的大秦王朝与课本中描述的变法之前羸弱的秦国形成明显的对比。学生面对这种极富冲击力的鲜明对比自然会陷入思考,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从课本中寻求答案,不难看出历史影视资源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等方面大有裨益。
1.2在教学中构建历史画面感
历史学科有自己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师需要将一些关键性的知识清楚地传递给学生。历史老师虽然可以借助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或者是历史图片,但是毕竟这些资料是静止的,会为学生的想象和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将历史影视资料有效的应用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还原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历史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中,让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当时的历史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传授。比如,在讲解“天平天国运动”这段历史的时候,学生应该明白为什么农民要进行太平天国运动,这项历史性的运动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天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回答,如果只是依靠历史教材或者是文字资料,很难使学生透彻的理解和明白。如果借助历史影视资源,让学生带着以上这些问题去欣赏《太平天国》影视作品中的片段,就能够使学生自发的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2历史题材影视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1挖掘与历史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源
老师应该挖掘与历史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源,这样才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历史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作为现代化的课程资源,历史影视作品包括两类,一种是真实的历史文献片、另一种是历史题材的剧情片。这两种类型的影视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范围,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课程的需要来选择哪一类型作为教学影片。将优秀的影视作品引进历史课堂之前,老师应该在备课上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历史老师应该重视影视作品的动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融入学生的生活,保证选择的影视资料具有时效性。其次,老师应该根据历史课堂的主题内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历史影视资料,体现其适当性。第三,老师需要了解影片中的画面和配音是否合格,还应该将多部影视作品进行有机的整合、有效的使用影视资源。
2.2将影视资料引入课堂、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一节课精神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精神集中的这段时间,做好课程导入的前期工作、利用历史影视资源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和音效特质,有效的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南京大屠杀》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选用《四十九日祭》影视作品中的片段,将日本在南京屠杀三十多万中国同胞的变态行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充分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和对祖国同胞带来的巨大伤害。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欣赏影片,再结合课本知识,对于南京大屠杀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教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也达到了期待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在教学之前,老师应该挖掘与历史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源,将影视资料引入课堂、创设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
作者:李英奎 单位:甘肃省夏河县夏河中学
1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的局限性
这种传统的强调体育知识,忽视学生实际素质技能的体育教学方式,极大的限制了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独立活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导致许多中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比较低,最终对学生学习的效率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教学过程单调乏味。中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借助相应的教学环境来发挥体育课堂教学优势,以多样、灵活、实用的体育教学手段让所有存在个体差异的中学生都可以通过相关手段实现其学习目标。要较好的保证中学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就要尽可能的避免盲目扩大以及过度强求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以及步调一致现象的出现,以免出现体育教学目的错位的情况。而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普遍选择按部就班、机械的操练模式,使得中学体育教学的时效性大大降低,教学形式也较为单调、呆板、机械及乏味,大大降低了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再次,体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竞技体育过度强调体育活动对人体具有的各种改造作用,且强调身体活动各项能力的超越,这与人类自然生长规律及实际状况背道而驰,偏离了强身健体的实际目的。此外,竞技体育中技术要求较高、规则较为严密运动项目尽管增强了中学体育教学的严肃性,但是却不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乏味、枯燥等感受,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
2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特征
2.1教学方法出现较大转变。
新课标重点强调运动兴趣的培养、激发,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这说明不管是体育教学内容,还是体育教学方法,中学体育教学都以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及体育素质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因为只有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给予重点关注及培养,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课堂当中,从而达到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2教学主体发生转变。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强调体育教学课程要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及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为只有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潜能给予重点关注,才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采取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
2.3指导思想更加具体化。
学校体育是体育教育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是保证学生获得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因此,在实际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效的贯彻落实相关体育指导思想,并坚持健康为主的指导原则。尽管体育指导思想并未专门针对学校的体育教学,但健康为主的指导体育思想却是面向全部学校教育而提出的。体育教师只有转变过去唯体质论的落后思想,才能逐步向现今科学的健康唯上论靠拢,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作用。
3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
3.1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及信息化比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强。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适当、合理的室内体育教学课程是必须的,但是在上课时,体育老师要比室外体育更加用心,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中学生较为活泼、好动,对于已经习惯室外体育的学生来说,突然进行室内体育教育,必定会出现坐不住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借助教室中的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精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赛事视频,并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趣闻、体育资讯进行交流,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但在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之中,室内体育的课程虽然比较多,但是教师却并未对室内体育的相关课堂计划进行积极、有效的改进及执行,从而使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呈现出死板、单调及不懂变通的现象。而在新课标之下,中学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氛围更加和谐,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3.2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中学体育授课模式。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尽管教师将体育形容的淋漓尽致,但是学生仍然难以亲身感受体育的魅力。在新课标下,要求教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及互动,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计划,以便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堂,而这正是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所不具备的。
3.3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比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更为活泼灵动。
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呆板、灵动性较差,难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导致许多学生不愿真正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从而难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但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不严格按照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脱离了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的死板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这时教师在加以相应的辅导、训练就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总体教学水平,就要从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对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以更好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为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最终提高中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
作者:李学双 单位: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一、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分析
有学者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为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和学生生命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根据教学活动过程和任务,教师的教学能力由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测量与评价能力构成。教学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最终转化为教学实施能力,主要表现为对各种教学策略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主要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则体现为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和对自我教学效果的评价。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的基础之上。新课程还强调各种课程资源及教学的整合,即“根据事先选择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整合教学目标和内容,整合教学技术和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案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课程方法整合起来,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交际情境。最能体现教学整合的是根据中学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任务型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总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或为学生创造特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根据上述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分析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问卷由20个问题组成,主要内容涵盖教师个人背景信息、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追求,而教学方法的设计最终要落实在课程实施层面,所以本次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主要整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围绕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展开。教学实施能力的调查主要围绕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创设语言情境、运用任务型教学的能力展开。鉴于商洛市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本次问卷没有涉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因为当地大部分中学的教室没有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教学。对教学评价能力的调查涉及评价方式和教学效果满意度等方面。问卷的设计采用等级量表的形式,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不太符合”“不符合”,分别记1、2、3、4、5分。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商洛市六县一区随机抽出10所中学,其中商州区4所,六县各1所;每所中学投放10份问卷,共计100份问卷,回收96份问卷,有效问卷为89份。调查时间为2013年11月25日至2013年12月15日。本次调查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果
(一)背景信息
从学历来看,所调查的教师中有79.8%的教师为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有31.5%的教师是非英语专业毕业,29.2%的教师非师范专业毕业。从整个专业背景来看,商洛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从选择“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的教师百分比之和来判断,可以看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状况:在教学设计层面,大部分教师能重视听说活动(75.3%)、学习策略(83.1%)、西方文化知识(71.9%),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86.5%)等多方面内容的教学。这说明大部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能满足英语新课程的需要。在课程实施层面,49.5%的教师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48.3%的教师能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情境”,46.1%的教师能“采用任务型教学”,48.4%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这说明约有半数的教师教学实施能力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但实施能力远远低于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评价层面“,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62.9%)仍是主要的教学评价方式,48.4%的教师能“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而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29.2%)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得以彰显。就教学效果满意度而言,仅有20.2%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感到满意”,25.8%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这说明英语新课程在农村中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三)影响教学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致命因素是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那么学历、专业背景、教龄等因素分别与教师各项教学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学历”跟“重视听说活动的设计”“重视话题和功能知识”“采用任务型教学”和“经常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等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显著相关。“学历”越高的教师越能“重视听说活动的设计”“重视话题和功能知识”,并“经常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积极“采用任务型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浓厚。“教龄”跟“重视听说活动的设计”“经常创设语言情境”及“经常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显著相关。“教龄”相对较短的教师越能“重视听说活动的设计”,并在课程实施中“经常创设语言情境”和“经常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英语专业背景”跟“重视西方文化知识”“重视话题和功能知识”“用英语组织教学”“经常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显著相关。具有“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更重视“西方文化知识”和“话题和功能知识”,更趋向于“用英语组织教学”并“经常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师范专业背景”则跟“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英语学习策略知识”“用英语组织教学”“采用任务型教学”“经常创设语言情境”“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显著相关。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关注“英语学习策略知识”和“学生情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更倾向于经常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和“采用任务型教学”,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和“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四、讨论与启示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英语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大多数教师都能将英语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考虑在内,能意识到英语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能兼顾学生的听说能力、西方文化知识及情感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约有半数的教师能经常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或设计一些真实的交际任务,能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能采用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些足以说明商洛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各项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大多数教师乃至学校仍主要“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这直接影响了教师采用其它教学评价方式,甚至也影响了课堂教学实施能力的发挥,使教师的很多想法只停留在教学观念层面,这也是为什么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远远低于教学设计能力的原因。追根究底,这主要是迫于学生高考升学的需要。高考这一“指挥棒”直接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系统语法讲授;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只有通过多读、多练、多背。结果,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够浓厚,教师自身也感觉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不久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南京时曾透露,教育部将在高考政策中做出调整:外语不再实行统一高考,而是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政策。这一伟大举措势必会对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产生巨大影响,也希望即将出台的新考评政策和方案能够真正体现多维评价目标,促进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共同发展。
(三)不同专业背景与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学历、教龄、英语专业背景和师范专业背景跟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师范专业背景跟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英语专业背景,再次是学历和教龄。师范专业背景跟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中的多项教学能力显著正相关,因此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等基本理论的学习是提升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英语专业背景、学历跟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中的部分具体教学能力显著相关。具有英语专业背景、学历越高的教师,某些教学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相对要高一些。因此,在职教师还应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素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能力。
五、结语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影响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商洛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英语新课程的需要,但受学生高考升学的需要和影响,以考试成绩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并没有改变,这也影响了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发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相关性分析,师范专业背景、英语专业背景、学历、教龄跟教师的教学能力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尤其是教师的师范专业背景和英语专业背景与教师的多项教学能力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必须改革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在职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农村中学英语课程改革。
作者:李亚红 单位: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
一、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一)形成明确的教学目的进行启发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懂得: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活出五彩斑斓的人生,否则将是失败的蹉跎光阴。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的学习,有了主观能动性,增加了学习兴趣,必然能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进行启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应该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充分利用教材里蕴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如我们在学习《卖炭翁》这篇课文时,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④教师在讲解这一句话时,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明明卖炭翁身上的衣服已经很单薄,无法抵御外界的严寒,为什么他仍然希望天气更寒冷一些呢?这不是矛盾的心理么?其实不然,因为卖炭翁希望他的炭能够卖个好价钱,天气越冷他的炭就越好卖。否则,不但没钱买件厚衣服,连生活费都成问题。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矛盾的心理以及辛酸。这也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与批判。
(三)合理采用设置疑问进行启发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力激发学生思维,引发他们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解答疑问中产生求知欲,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变色龙》一课,教师在授课前可以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思考: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2.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4.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比不作任何预习直接上课效果要好得多。
(四)充分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启发
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很多相似而让学生混淆的内容,教师应该合理利用他们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启迪学生思考,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在《故乡》一课中,讲解闺土形象时,可采用对比启发,教师可以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经过对比分析回答,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色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⑤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就加深了理解。
(五)借用现代媒体进行启发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图文并茂,形声结合。例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可以找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⑥的小石潭图片放在投影仪上,就让学生对小石潭的一切一目了然,就可以让学生产生更丰富的联想。
二、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运用中的重要意义
中学语文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这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促进者,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积累了教学经验,完善了教学方法。其次,这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这是培养良好教学氛围的过程,教师提问,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并解决问题,始终处于一种探究的情景,这样使得课堂氛围很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作者:谭洁丽 单位:四川省西华师范大学
一、白山市中学多媒体物理教学发展调查
调查发现,87.3%的学校对多媒体教学的投入量一般,85%的多媒体管理不完善。在培训方面,87.4%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多媒体培训,甚至有82.6%的教师认为学校根本不重视多媒体教学。此外,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校对多媒体设备的专门管理及维修人员欠缺。可见,白山市中学对多媒体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二、影响白山市中学多媒体物理教学发展的因素
通过对白山市中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调查分析,从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面提出影响白山市中学多媒体物理教学发展的有关因素。
1.学生因素
学生接触多媒体的时间普遍较短,大多数人的思维处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甚少。分析发现:学生在视频、动画、电视、投影等方面的需求量大,受教师专业知识和设备质量的影响,多媒体物理教学形式呆板、机械;加上多媒体教学节奏较快,无法人性化的感知学生情感变化,不能有效地在师生间产生互动;思维跳跃性大,导致笔记时间紧张。
2.教师因素
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多媒体物理教学的发展。多媒体物理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师的要求更高。物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时,需要在充分了解现代教学媒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能力,才能使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数据显示,63.1%的教师对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多媒体专业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不自信。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物理教师不了解教育学基本规律和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只是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不懂得进行教学设计。由此,多媒体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3.学校因素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对多媒体教学的投入有限,加上对多媒体教学的不重视,多媒体管理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多媒体物理教学的发展。白山市各地区中学教学资源投入量不同,多媒体设备及人员配备情况也参差不齐。整体上看,学校对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专业知识培训方面做得不到位;可以说,白山市中学对多媒体教学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
三、促进白山市中学多媒体物理教学发展的措施
基于白山市中学多媒体物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促进其发展的措施:
1.加强学生对多媒体物理教学的了解
“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为促进白山市中学多媒体物理教学的发展,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有关多媒体教学的培训和操作平台,以便学生在培训中更好地了解多媒体教学,去主动、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学习物理知识。
2.努力提高教师多媒体物理教学专业水平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多媒体专业水平的提高,势必有利于促进多媒体物理教学的发展。首先,白山市中学物理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接受新事物,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增强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其次,要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有效驾驭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将教学思想和经验融入其中,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中学物理知识,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3.重视管理,构建良好的多媒体物理教学发展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多媒体也不例外。白山市中学应充分利用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管理;重视多媒体教学培训,把培训融入到到实际情境,从探究中激发教师热情和学生学习动机,为多媒体物理教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薛艳荣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一、要有危机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尤其信息技术这门课,有的学生在有些知识上,可能超过老师,也许会出现学生提问而教师无法解答的现象,这严重影响教师的权威性。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不能只是一桶水,必须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有的老师会说:作为最基层的计算机教师,在学校不仅仅只有教学,还负责打字、学籍管理等其它杂七杂八的事儿,用于钻研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没时间学习。我们应有危机意识,只有不断学习进取,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二、要具备专业素养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课一周只有两节,教师必须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1.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制作FrontPage动态网页时,首先展示静态网页,让学生回顾的同时,再展现动态网页,这种对比导入让学生眼球一亮,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可高效地完成动态网页制作。
2.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教师都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所以课程整合是必须的,尤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例如在Excel图表制作教学时,让学生明白图表的作用和制作方法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何制作数学中经常用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让学生解决了信息技术课程问题,更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在其它课程方面的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不仅是从书本获得理论,也要从生活中感悟知识。在介绍编程中涉及到变量的概念,尤其变量交换这种抽象问题时,我就准备了一杯橙汁,一杯可乐,让学生明白变量其实就是一种容器。并且让学生想办法自己动手,把橙汁和可乐交换。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动手实验,深刻明白变量的概念,而且顺利解决变量交换为什么要采用第三个变量作为跳板了。
4.任务驱动。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就是任务驱动。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的能力,因为完成同一种“任务”的操作过程中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并不一定完全要按照教师和教科书上讲的方法,可以在方法上进行各自创新,这就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5.小组合作。杨振宁博士指出,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都是不可能的。而信息技术课更有条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上机课时,我采用兴趣分组,利用网络技术,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协作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各组之间合作、交流、评价,提高创新学习的能力,发挥个性,培养团队精神。
6.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适当的教学评价对学生作用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尽量在每节课结束前留5分钟时间进行教学评价,通过让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验操作后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关注他人、组内互评或小组间互评,并进行评比和总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完善,引导其逐步提高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
三、总结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紧迫的危机意识,超强的责任心和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努力领会新课改的本质,理解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进步。
作者:黄志英 单位:泗洪县兴洪中学
一、以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开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下工夫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创设民主、平等、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去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展开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敢于创新并挑战权威,从而形成良好的能够激发全体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要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学贵知疑”,有疑问学问才能进步,教师要对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并提出疑问持支持鼓励的态度,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闪光点,并顺势而为加以引导。最后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在开通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前设置一些问题,通过问题的解答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课堂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教授了学生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促进学生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很多,观察、分析、比喻、概括、联想、比较、分类等都是开展思维的有效手段,下面我们主要介绍观察法和联想法两种。
(一)观察法
首先,观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较为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顺序观察与对比观察两种。我们提倡在观察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观察,将观察与思维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细微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些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观察方法,将这些文章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深刻领悟作者的观察方法与技巧,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联想法
联想与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此及彼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进行语文课《天上的街市》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体会诗歌中的奇妙景象,作者通过联想,利用轻快流利的笔调描绘出天上街市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美好情怀,将这种联想传递给学生,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计系列性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在初中教育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法”来设计一系列训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对知识或方法的迁移能力,展现了大脑思维活动的灵活度。在语文课《钱塘湖春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通过联想来描述钱塘湖的春景,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要着重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进行培养,首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有了疑问才能有效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钻研问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交流、探讨,全面理解所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布置课堂作业或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指的是在思维活动中善于对思维过程进行精细检查的智力品质。思维的批判性对于消化所学知识、强化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精神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有效地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拥有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四、注重课堂互动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社会文化环境会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互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作用明显,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课堂氛围和课堂互动的营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几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反思并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针对不同的题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认真思考解题的方法并加以总结归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的是智力与能力之外的,但又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情绪、思想意志、个性倾向、气质性格等因素。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内在兴趣的了解和培养,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展示学生作文的优秀之处,可以从作文的立意、情感、结构、描写等角度,具体地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这些都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这个分析的过程,也正是展示和传递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五、结语
总之,初中阶段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不断探索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实现更好地教学效果。
作者:董洁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一、体育课堂中不和谐的学生表现
1.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引发个别学生对教材的藐视。
初中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小学,他们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不同的认识。如在篮球教学中,稍微会打篮球的学生就会不屑一顾,不听讲,有的甚至影响其他学生的听课。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要求,不需要再听教师的讲解,自以为是,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
2.长期缺乏关注引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
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是身体素质的练习,有的学生天生就不喜欢运动,课堂上教师不顾及所有学生。这类学生在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他们的行为是破坏课堂纪律的“慢性毒药”,慢慢影响周围学生。这类学生往往长期受到冷落,形成对周围环境淡漠的行为,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对于教师的要求、指责,学生的嘲笑视而不见,习以为常。
二、针对体育课堂中不和谐学生的维护技巧
1.加强组织纪律教育,留给学生表达的空间。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常都是无意间违反了课堂纪律。教师只需要稍微点出,给个手势或眼神,大部分学生就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做。然而,仅仅约束学生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表现欲望得不到满足与释放,便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兴趣转移的现象,这样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教师在约束学生行为的同时,还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表达见解和展现自我的空间。这样既有利于正常教学的进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加强深入学习。
学生的个别差异,导致某些学生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教师应加强集体、团队意识的培养。学生个体是在一个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这个集体。教师要培养、利用学生骨干,营造好带差、强带弱的团队学习氛围。学生在相互带领、相互帮助下学习不仅发挥个别学生的优势,而且带动整个集体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与教学质量。
3.关注“特殊”学生,使其尽快融入集体。
对于长期受到冷漠的学生,最直接的办法是重视关注他们,让他们了解很多人都是理解、重视他们的,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因此,温暖和谐的课堂是治疗冷漠最好的良药。对于这类学生,他们的适应能力、运动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是比较差的,教师应多关心鼓励他们,并教会其他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制止部分学生非善意的言谈。
三、体育教学中和谐课堂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1.教师积极参与,师生课堂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学习,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蹲”下来看学生,贴近学生,真正成为“孩子王”,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进而在与学生共同参与中构建和谐。
(1)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讲,青少年都是最喜欢体育活动的人群。在体育教学中,青少年总是能够很快全身心投入练习。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加入游戏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教师应该有和学生共同上体育课的想法和做法。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当教师和学生共同练习时,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知识,比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效果好。
(2)正确示范,优化表象。
正确的示范是学生获取正确的运动技术、技能最直观的方法。正确的示范可以达到缩短教学时间,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每当教师做完示范后,学生都会被教师的完美动作所感染。这是学生学习练习的最佳时间。根据动作、时间、地点的不同,教师应该做不同的示范,如背面、镜面和侧面示范,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认识学习动作。
2.积极创设机会,拓展教学形式,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点,教师应拓展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搭建开放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1)体育干部轮流做。
发展能力指向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推行“体育干部轮班制”和“小组长轮流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担任体育干部。教师可以根据学号或前几节课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体委或小组长,负责本节课的课堂管理,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管理的苦与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并且多协调,多合作。采用“体育干部轮班制”后,学生都体会到管理的苦与乐,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沟通,同时有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
(2)人人都来露一手。
发展能力指向学生的示范能力,表达能力。以往体育教学中,都是教师示范的单一教法,每次都做的学习和游戏都是教师事先规定的,学生的示范讲解能力得不到锻炼。教师可以发挥个别学生的强项,让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关注,多理解各项运动的方法和动作,可以请这些学生做示范,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平时对体育知识的关注程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一问多解的拓展。
发展能力指向学生的参与能力、表达能力。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学生拓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会相互讨论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如,体育教学中,针对一种游戏,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么玩,学生往往会说出很多种新方法。以“长江黄河”游戏为例,学生会提出用特殊起动姿势起跑;跑前要做附加动作;经过简单运算的“结果”作为追逃信号,等等。再如,“喊数抱团”游戏,以往教学中都是喊几就是几个学生在一起结合。笔者在教学中,把规则稍微改了一下,效果不一样。以往抱团后数的是人的个数,笔者改成抱团后数落地脚的个数,这样学生就不是简单地死板地听数字结合,而是需要动脑筋思考。一开始,学生比较茫然,但经过几次尝试后,学生就能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喊数字“5”时,这时学生的人数只要不小于3都是可以的,3个人的时候,其中一个人抬起一只脚,4个人的时候其中两个人各抬起一只脚……但人数超过5个人时,学生又有了新办法:把多余的人背起来;把脚踩在别人脚上;坐在地上把脚抬起等解决办法。同一种游戏突然多了几种方法,或者增加了游戏的强度难度,效果就会有所强化:一是调节了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和谐度,二是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体育课程改革,对一线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要承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担,更要树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作者:胡东波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一、充分利用校内的美术资源
1.校内图书室的合理利用
美术教师要上好一堂高质量的美术课,课前不仅要准备大量的资料,还应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但是由于农村的资源有限,教师就要有效地利用学校图书馆。如,上欣赏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美术书籍,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会踊跃发言,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学校走廊、宣传板的合理利用
一些农村学校虽然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但是每个学校都会有走廊和宣传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下课后会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师定期更换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还可以陶冶情操。
二、巧妙利用校外的美术资源
在五年的农村教学生活中,笔者发现了农村美术学校存在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和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因而农村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身边丰富的课程资源,大胆地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1.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要想上一堂高质量的中学美术课,除了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教具、设计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要准备材料和工具。农村可再利用的废旧资源较多,如,废旧挂历、年画,可以用于手工制作包成书皮,还可以用于剪纸、绘画等;鸡蛋壳、火柴等用来贴画及造型训练;卵鹅石也可以进行手工绘画、雕刻制作;树皮、树叶、杂草及藤类可以用来粘贴和手工制作;黏土可以用于泥塑造型;等等。这样既可以变废为宝,让学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又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2.发掘资源,活跃课堂
其一,利用农村自然景色拓展学生绘画范围。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良好的教育资源,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笔者发现了自然美,有弯弯的河流、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广阔的农田、幽静的村庄以及各种树木、连绵起伏的小山坡和各种色彩。农村的中学生对地里的农作物、山上的野生植物都非常熟悉。小河里结伴而行的鸭子、碧绿的禾苗、金黄的麦田,样样景观都令人赏心悦目,都可以作为素材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这些都是城市学生不能切身感受的。
其二,利用农村农作物丰富美术课堂。在农村,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这些形态各异的农作物可以成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材料和内容。如,在装饰活动中,可以利用的植物种子有菜籽、毛豆、红小豆、黑豆、黄豆、蚕豆、青豆、白云豆、扁豆、红豆、荠菜籽、葫芦籽、玉米、花生、高粱等。此外,学生还可以收集树叶、贝壳、果核、干草等运用到装饰中,通过贴贴、剪剪、画画等形式,将它们制作成漂亮又有特色的美术作品。学生在与农作物的接触过程中不断拓展思路,他们把农田里的稻草、玉米皮、高粱秆等扎成不同的造型挂在教室的墙上,美化环境。他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农村资源的无穷魅力,在创造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其三,农村文化在美术活动中的利用。文化是人类得以成长的优秀因素,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地域特征和地方文化,农村文化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如,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富强镇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域特色,这里的民间艺术等都是丰厚的教育资源。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民间游戏、地方风俗等,这些都显示出了富强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深厚的文化底蕴。农村孩子生活在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情操,同时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农村文化给美术创作添加了丰富的素材。
三、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美术。美术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就知道农村的资源是进行美术教学的无尽宝藏。美术教师应合理利用并挖掘美术教学资源,开放中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多引导学生观察这片质朴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这样学生才会喜欢美术课,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农村的美术教育才会逐渐走向正规。
作者:李忠杰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是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引领,是教学效果的预先设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学化学教学也是如此。这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必须提前有所设计,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课,我就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程理念下,三维目标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是最高追求。三者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缺失其中任何一项目标的达成,课堂的有效性都值得商榷。
二、课堂有效性的基础是对教材进行有效分析
我们的教材是依据国家制定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最好的工具书。中学化学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前对教材进行有效分析是课堂有效性的基础。试想,教师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教材尚不熟悉,对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容安排不能做到了如指掌,教学中怎么能做到游刃有余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如何保证呢?如在教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课前,我就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
(一)对教材内容的总体分析
中学化学教材通过先讲概念后运用的方式,介绍了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随后通过列举例题教会学生计算。通过计算,既加深了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又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教材的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
(二)对教材内容具体分析
教材在讲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熟悉的“咸、淡”问题引出“浓、稀”的概念。再结合人的“甜不甜”的感受对应溶液的“浓与稀”。这样的编排设计遵循着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认知规律,学生接受起来不感到困难。这样学生就了解了溶液组成的含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材再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并给学生呈现了一个关系式。通过实例计算,真正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通过举例计算,教会学生具体计算方法属于能力层次的目标,这是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最后,教材常识性地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通过延深拓展,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指导生活,使人类生活得更好,这属于情感上的升华,也是课堂有效性的最高追求。
三、课堂有效性的保证是做好课程结束后的跟踪指导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好课程结束后的跟踪指导。仍然以教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课为例,初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很容易跟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相混淆,教学中有必要在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使学生对二者加以区别,并给学生布置作业,完成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表。对学生所交作业的追踪评价,就能很好地了解到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程度如何,本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成如何。因此,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课程结束后的跟踪指导必不可少。
作者:张皓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六中学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我们在高中语文阅读上取得了很多成功的范例。主要的转变在于改变以往高中语文教师在课程讲授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听和记笔记,这样的被动的局面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都得到了转变,改变了高中语文传统教学理念。主要改变体现在有以往注重学生阅读知识的传授,向主要培养学生的具体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发展;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主要是设计好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具体课程环境中去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的局面;让学生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去体会、去思考,教师不再给出唯一正确的答案;改变以往全班一个模式的教学困境,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社会需要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教学模式转变;加强了对学生语文的人文精神培养,对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
我们所研究的就是要对过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一些适合高中语文阅读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大力发展学生主导性、自主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语文阅读中的内容,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因为高中的年龄和心理的结构已经接近了成年人,在一些问题的思考上有着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抓住这些生理和心理结构,多对课程环境进行设置,让学生主动来参与到高中语文阅读的知识中来。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上要多设置一些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与别人合作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上学到一些社会生活经验,让学生多体验实践的意义。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教学改革明确提出来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这一转变主要是体现在要改变以往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权威地位,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课程上要做到以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老师的人格魅力的认同,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课程中尽量多体现一些人格魅力,主要是体现在教师的爱心、教师对语文知识的热爱、教师的内在美等方面。教师在自身的角色上做到学生兴趣的引导者,学生知识体系的指导者、学生困难的帮助者,在阅读课程教学中做到多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并且让学生以合作方式进行,教师给与适当指导,教师也可以适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作为一名参与者的身份。
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特性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要素,对过去传统的教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革,就是在以往单一的教学要素上进行多元要素共同参与的课堂,实现多元素共同交流的局面,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可以进行相互对话,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反馈,做到相互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学生、家长心理需要什么样阅读课程,教师要怎样准备一堂好的阅读课程。在教学课堂上管理实行人文关怀,从过去的一手抓到现在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尝试、自主去体验,对一些阅读知识体系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尽量做到自我管理,从探究式的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因此,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地总结过去,积极地寻求改变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方法,把自身语文教师的角色调整好,不断结合实践对课程进行改革,只有我们在一线教学的教师的不懈努力下,高中语文阅读课程一定会发展得更好,为高中语文整体发展提供支撑。
作者:王一丹 单位:现居内蒙古牙克石
一、选材料,找典型
初中年纪小,阅历浅,积累的素材本来就不多,一谈作文,材料的缺乏使学生无事可叙、无物可写、无情可抒、无理可说,逐渐滋生厌写和怕写的情绪。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一些“范文佳作”,开阔视野,然后立足“亲身经历”,把他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对素材取舍加工提炼,形成文中所需的材料,熟练地运用到写作中。要求学生在作文前根据题意的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素材选择。比如《事》这个题目,其范围可谓广也,试想,国事、家事、天下事,苦事、乐事、悲欢事,无一不在其范畴之中。《小事》、《一件小事》、《一件童年小事》、《一件有趣的童年小事》……随着内涵的扩大,外延的缩小,取材的范围也趋于减少,在有限的范围内,选取最能符合题意要求的素材,这便是所谓的“典型”。
二、写真情,抒真情
常言说得好,言为心声。语言是感情的流露,是心灵的展示。为此,行文造句理应本着一个“真”字,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把自己的观点见解融于其中,有感而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用不加包装的语言表达他们最切实的心里话,时间长了,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习惯便养成了,他们与老师交谈也直言不讳。记得期中考试结束后,发生了一件让笔者既痛心又欣慰的事。我们班一向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却考得一塌糊涂。有一位女生最近有些反常,笔者担心她因此自暴自弃,便找了个合适的时间开导她说:“这次没考好就算了,老师也知道你心里难过。”笔者温和的话却引来了她强烈的回击:“我故意不考好哩!”“为什么?”笔者有些疑惑不解。“你不好!”她几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笔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笔者对她事事关心,百般呵护。笔者克制住自己的情绪近乎乞求地说:“既然你发现了就给我指出来,免得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你为什么总是袒护我的缺点,让同学们私下议论,说你是我的干妈?”教室的读书声不知何时停了下来,同学们都在静静地关注着这场“舌战”。当时笔者又气又恼,气她不相让,恼她没情面,但转而一想又喜不自胜,这不就是让学生刻意追求的“真情”吗?笔者望着神情恍惚的学生激动地说:“我接收×××的批评,以后我们要向她学习,敢于实话实说……”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同学们!”笔者加大嗓门,并挥手示意他们停下,说:“现在你们心里是不是有许多话要说?那就请把笔拿起来,写一下此时的真切感受吧。题目是《老师,我想对你说》。”教室里面鸦雀无声,只听见钢笔写字的沙沙声。虽然他们的话语还很生硬,但字字句句都传出了他们的真情。
三、创设写作情境
创设写作情境就是为学生拓宽写作领域,有目的地增加写作素材,有意识地营造写作氛围,有分寸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兴趣式
兴趣式这种方式先是由事引入,逐层渗透,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由“要我说”到“我要说”和“我愿意说”的转变,最后付诸“我会说”的行动而跃跃欲试,不吐不快。上例中的《老师,我想对你说》就是这种情形。
2.问题式
问题式这种方法的步骤是先把题目告诉学生,然后给他们创造收集素材的机会。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他所谓的“岭”与“峰”,赋予同一素材以不同的新意。如学校举行的“春游”、“歌咏比赛”、“颁奖大会”、“观摩课”之类的集体活动,笔者都会引导他们抓住及时尝试的机会。时间长了,他们习惯了,不论大事小事,事后必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的真谛。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多了,便想来上心,说来上口,写来上手。
3.想象、联想式
想象、联想这种方式或由物及物,或由物及理,或由理及情,都是向一点向一线,一线向一面、一面向一体扩展。作文中适当运用此法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并从中阐发情理,揭示文章主题。去年冬天,笔者让学生以“雪”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认真观察,大胆想象。不少学生把古今“咏雪”的名句巧妙地融入文中。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到这银装素裹的世界,不禁想起岑参的咏雪名句,进而联想到祖国山河秀丽,到处欣欣向荣,春意盎然。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对学生来说太熟悉太真实不过了。文中他们对雪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各抒己见,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对他们不同的看法,笔者都给予了肯定,无疑为他们的写作开辟了一条新的航道。
四、放手学生唱主角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生活能力。”我们在评改作文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辛辛苦苦写的批语,学生无动于衷,上次作文评语上明明写着“没有细节描写,欠生动”,他下篇作文照旧没有细节描写,文章不乏有些平淡无味。作文评改是一项综合性的智能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评改作文,无疑会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积累一定的经验,是一种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学生自己评改作文或相互评改,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改得不好可以暴露出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和作文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提高作文效率。但应该注意的是,在评改中,教师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千万不能放任自流,否则会流于形式,收效不大。学生互改互评,并讲出这样评改的原因,讲出自己或他人的不足。学生自评或互评就是指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走上讲台来“讲”、来“评”、来“改”。“讲”锻炼了他们的应变能力;“评”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改”使他们养成了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坚持“讲”、“评”、“改”,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使他们对作文不再怀有恐惧心理而乐于作文。
五、结语
总之,初中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里特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指导他们细读课文,探索写作的规律,自觉地把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写作中去,在他们自己评改作文中,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最终让差的作文变好,好的作文变优,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循序渐进的增强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任务重、见效慢的工作。语文教师应该对作文教学予以长期高度重视。笔者坚信在作文教学上长期下工夫,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作者:皮天容 单位:贵州省余庆县凉风中学
一、中学作文教学低效的主观原因
(一)教师作文教学水平不高
1.教学方法单一、僵化。
方法影响着结果,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产生好结果,才能写出好文章。然而,当今的作文教学方法显得过于单一、僵化,教学过程也显得枯燥乏味。尽管每周两节作文教学的课程安排占据了中学语文课程1/3的学时,但语文教学中“重读轻写”的状况比较严重,让原本与阅读并重的写作地位更有所下降,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现在作文教学“满堂灌”、“死记硬背”式的方式仍旧大量存在。作文的模式化也越来越严重,自己写的少了,抄袭的多了;独立思考的人少了,虚情假意的人多了;抒发真情实感的少了,投机取巧的人多了。
2.评价方法不科学。
一方面,作文评价方法落后。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独裁者的角色,学生的创作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教师大笔一挥,便决定了此次写作行为的成败,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而成为一种居高临下的裁定者,不是和学生互动的探讨者。另一方面,存在片面性评价。“教师注重对学生作文成品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评价为主;评价方法单一,以终结性评价、单向性评价、教师评价为主、忽略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每次作文的批改,从文章的立意、内容、语言、结构到书写的方方面面进行点评,缺乏针对性,这样既不能很好地反映教学效果,学生也不能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长久以往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写自己的,老师改自己的。二者本应密切联系的双方却看似亲密,实则毫无联系,学生也会失去写作的兴趣。
(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较少
1.真实生活体验缺乏。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就是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的流个不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中学生要写好作文,肯定要从生活中找。然而,在21世纪强大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们进入到了无限的虚拟世界。中学生也一样,他们在网上浏览世界代替了在真实生活中感悟生活,在网上游戏代替了真实生活中的游戏,在网上阅读信息代替了阅读纸制书本,在网上交流代替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聊天。在此背景下,学生们对真实生活世界的观察、感悟、直接经验越来越少,他们有的只是间接经验与知识。但这些直接经验是学生思考的基础,没有这些直接经验与真实体验导致他们缺少感动和感受,缺少顿悟和发现,学生不会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也不会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不能写出好文章。
2.间接经验素材积累较少。
我们虽然要改变中学“重读轻写”的局面,但是并没有否定阅读对中学生写作的重要性。写作素材固然很重要,但语言也很重要。语言水平就像那根穿起珍珠的线,让素材变成优美的文章。语言水平的提高则与阅读量有关。不幸的是,中学生的阅读量在学校与家长的共同规约下,变得少之又少。在家里,一切与教材无关的书籍都被称为“闲书”,被打压得毫无生存空间;学生在学校就更别谈了,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干脆成了一种摆设,学生压根没有课外读书、读报的时间与习惯,整天各种作业都做不完,无暇去看这些。中学生的心里也明白:作文在短期里很难得到提高,还不如把有限的时间放在那些能拿分的题目上。课本之外,作文选则成为他们最大的读物,作文选可以快速地帮他们应付各种考试,背上几篇作文比花大把时间看书来得更为实际。
二、中学作文教学低效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
1.提高写作水平。
中学语文教师要坚持写作。“教师要教好作文,自己要常写作。也就是说,教师经常写作才会有写作的直接经验,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写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写作,而且要做到要求学生写的东西教师自己首先要会写,还要会写与读写教学相关的一些文体。”中学语文教师不能只鼓励学生多读多写,自己也应该做到多读多写,教师可以阅读一些名校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书籍与杂志。语文教师如果能潜心阅读,并且形成习惯,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也会得心应手。语文教师要想在讲评、评改作文时切中要害、入木三分,必须自己亲自写过才能做到,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语文教师不能因为感觉学生写的作文过于简单,自己作为教师不需要写,这种心理是主观的、片面的,应该抛弃这种思想,教师具有一定的写作素养,可以以自己的写作示范、感染、带动学生水平的提高。
2.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恰当选题。选题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题如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才能抒发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显得神采奕奕。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选题中来,学生自己确定题目、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广泛,感情也更加真实。其次,合理审题。选完题目当然要学会审题,学生学习写作,不仅要会写自己喜欢写的,也要会写特定题目的文章。教师在教学生审题时,应该引导学生从立意、选材、构思方面讨论研究,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说说自己的看法,通过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应该注重疏通学生的思路,避免学生偏题、跑题,教师应告诉学生如何做到中心观点明确、切题、清楚、深刻、鲜明、集中,如何做到选材新颖、独特,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让语言得体、规范。第三,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作文写作训练并不一定要写在纸上,也可以口头训练,口头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讲故事、复述课文、自我介绍、即兴说话、讲解名人名言和成语等等。
3.改善作文评价。
当前作文的评阅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针对当前作文评阅中出现的弊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我们可以将以往由教师的单独评阅转变为与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的评价首先应该注重学生的感情、思想、态度,学生的文章水平不应成为唯一的标准,如果学生在作文里阐述了真情实感,学生在作文创作中态度认真、端正,即使作文写的不是很好,我们也应该提出表扬。长久的积累,学生的作文也自然越写越好。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把作文批改完以后,可以把作文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评阅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评阅,这样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老师对自己的评阅,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向老师讲述自己的想法,这种相互反馈的方法,学生积极性也会提高。学生的互相评阅,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掺杂随便发给同学,让同学们互相批改,学生可以借此看同学们的作文水平,以此来找寻差距,在批阅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学生的关系在批阅中也会更加融洽,同时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
1.丰富生活体验。
中学生作为一个花季年龄的少男少女,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应该大胆地走向社会,充分利用自己课余的时间去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用自己的独到见解,超乎常人的智慧,天马行空的想象,少年老成的稳重,让老师同学为你喝彩;中学生不应只与那些冷冰冰的教科书,硬邦邦的作文题为伴,而是要与活生生的社会为伴,用笔展示这大千社会。中学作文教学不能忽略学生所处的这个社会。中学生平时可以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玩,学校也可以组织去旅游,学生也可以趁寒、暑假打点零工,或者去亲戚家帮忙之类,这样学生都可以切身实际地感受社会生活,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素材,写出来的作文也会更加生动,学生的感情也得到很好抒发。中学老师在平时的作文课中,也可以把时事讲给学生们听,同时说说自己的见解,告诉学生自己的经验。学生在这样的生活中,生活圈自然而然地扩大,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思想水平也随之提高。“不是你所见的一切现象,而是被你的心灵同化了的,成为你心灵一部分的,和那些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才能真正被自己感受到、体验到,也最终才能变成自己的直接经验。
2.积累更多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中学生写作更是如此,学生必须多读多写,才能积累更多素材。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没有吸收也就谈不上倾吐,中学生的阅读量着实让人感到担忧,虽然中学生在中学阶段要学12册将近400篇的课文,这些课文虽然优美,但这些课文一般作为讲评性质的,缺少一定的价值,课外阅读应成为中学生课余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学生并不是缺乏阅读的兴趣,其实很多学生很喜欢阅读报刊、杂志、小说名著,而且觉得很有吸引力。中学生缺少的是时间和老师家长的认可。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并推荐一定的书目,让学生有方向阅读,必要时还可以抽出1~2节课给学生看课外书。家长也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允许学生阅读一定的书籍,帮学生购买适合他们的书籍。
作者:韦冬余 陆星 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连云港市东海县盈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中学生物教学讨论问题的设置
1.1具有开放性
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需要讨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促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例如:在“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这节内容中,教师为了比较果皮和果肉有何区别,可以提问“果皮和果肉的口感有何不同?”待学生回答后得出结论:它们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的。教师可以诱导学生品尝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果皮不易嚼烂,说明组成它的细胞排列紧密,且细胞壁较厚,而果肉汁多,味儿甜,易嚼,口感好,说明组成它的细胞壁薄,液泡大且细胞间排列疏松。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的接受这样的形象知识。
1.2符合学生实际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讨论的问题要针对中学生知识体系的特点。如果讨论的问题严重偏于专业化、理论化,那么也就失去了讨论的初衷,也不利于同学们的个性发展。例如:教师提出问题:“茎除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哪些功能?”组织学生发言,最后总结:茎除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还有以下几个功能:1、贮藏营养物质,如甘蔗。2、支持,如支持叶,有利于叶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如扦插等。不要举太专业太深奥的例子,不要提太理论的问题。
1.3具有延伸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中应考虑到,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善于鼓励学生循序渐进思考,从概念、原理、规律、知识联系、图形等各方面出发,以严谨的缜密逻辑性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例如,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的问题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展开讨论和学习。
1.4具有思维挑战性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问题的讨论要拥有关联线索的考虑。学生喜欢富有挑战的智力活动思考,厌烦过于单调、枯燥的毫无新意的脑力劳动,一定的思维挑战性在问题的设计中有重大意义。例如:请学生在认真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像一位老师那样备课,争取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讲述什么是新陈代谢?然后给学生机会发言。
1.5讨论的问题要精,不宜多
我们不能一味的注重形式在生物教学讨论中,应多关注实际需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对课堂学习材料进行深思与讨论。例如:通过设置情景引入新知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生物教学中讨论检查如何到位
2.1学生物教学方法
发现法(假设法、探究法、解决问题法)是首选。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到规律。体验发现问题的理智感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例如: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细胞结构的知识,最好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先进行观察实验,再进行讲述归纳。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组织教学,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做更充分的准备。
2.2定期接受学生的反馈
生物教学中的讨论需要经历一个试验阶段,建议教师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有明显的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是否加强,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是否有显著的改善;学生对这种教育模式持有什么样的建议和心得。从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改善生物教学中的讨论检查。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中对老师的教学提出相关问题。
2.3开展生物教学讨论公开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贮存在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例如,在讲授生长的生理作用时,教师首先设问:为什么家中阳台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经过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何种因素会影响生长素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渐进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4“好”在课堂结尾处
堂结尾与新课导入一样,千姿百态,如有归纳式结课法,问题式结课法,串联式结课法,悬念式结课法,延伸式结课法,练习式结课法,口诀式结课法,激励式结课法等等。例如:在食物消化的讲课中要注重提纲式总结法。关于中学生物教学的讨论检查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经过课堂实践探索出来的,需要教师们结合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知理解能力,制定符合他们的课堂讨论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课堂教学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生物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潜力,启迪学生的智慧。生物教学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给与知识,也旨在树立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形成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三、结语
总之,《标准》和《新教材》都是物化的东西,只有广大生物教师不断学习,无私奉献,敢于创新,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才能将这些物化的东西转化为精神食粮,营养着学生们,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为止,在我国中学课堂教育模式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像课堂讨论这种新型的课堂授课方式缺乏实施的环境,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予以肯定和推广,未来道路坎坷,但前途无限。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
例如初中英语教学的第一个单元Unit1Hello!,教师在引进这一单元时只需要在课堂上很简单地打个招呼就能引出这堂课的内容,很简单的一个小对话就能拉近学生们与老师间的关系。Howareyou?—Iamfine.Thankyou,andyou?—Iamfinetoo.这样的一个课堂导入是语言上的艺术,也包含着人际间交流的艺术。再比如导入七年级上册的Unit6Fashion这一章的时候,笔者当时穿了一件精心准备的比较fashion的衣服,在开始教学之前,就很“显摆”地向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衣服,问他们觉得自己的衣服怎么样,然后又问他们自己的衣服是什么材质的,同时还随机地找了几位同学的衣服跟大家介绍,这就在不经意间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体现了出来,这也就是课堂引导中所说的实物引导的方法。当然,引导的艺术还包括问题启发、实例导入、故事导入、演示导入等等多个方面,只有灵活运用导入的艺术,才能使课堂有个良好的开端。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
学习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而学生的主体性就体现在与教师间的交流上。学生就是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接受其传授的知识,并不断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完成课程目标等等。同时,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来辅助学生们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等。教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指导学生学习方向。例如每个单元的Reading部分,仅仅让学生们去进行阅读,并不能够让学生们对课文有深刻的了解,在阅读之前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能够让学生更有针对地进行阅读学习,同时,在他们读完理解后再提出一些问题,也可以变相地检验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当然,提问也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连续性和跳跃性,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资料的熟悉掌握以及课堂学习的走向有个好的把握。连续且合理地提问能够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既定目标进行学习,同时问题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联系,不论是在故事的发展顺序还是时间、空间上的转换。
三、课堂交际的艺术
课堂上只有教师的提问还不够,必须要有学生与教师间充分的交流,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也才能对学生的想法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语言学科,只有让学生在充分的运用中才能体会其中的优美之处。交际的艺术要求教师要发掘英语语言美的特点和内涵,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努力为学生创造出美的语言环境。中学英语的学习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问候、告别、看病、就餐、通知、建议、劝告、约会、购物、通电话、谈天气、提供帮助、表达意愿等等方面均有介绍,这些内容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笔者曾经在七年级上册的Unit5Goingshopping教学时,即兴搞了一个情境模拟的活动,让同学们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关于购物的知识进行对话,结果效果非常好,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巩固了学生们课堂知识的掌握。通过一些交际能够非常好地将英语的学习转变为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玩乐中学习到更多。
四、课堂气氛调节的艺术
要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的气氛是评价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一节课的教学的好坏往往从课堂氛围就能看出来。好的氛围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教授知识过程中更加投入,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牢固。比如,笔者之前在教授七年级上册Unit6Fashion,由于本单元学的多是各种材料等新名词,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学生们不太容易记忆,因而上课气氛比较沉闷,我就专门给班级学生花费了半节课举办了一个FashionShow,让学生们以走秀的模式上台描述自己的穿着以及以及制作材料,当时许多平常不积极的学生也都踊跃上台表演,这让我感到这样的活动有必要以后经常办下去。幽默的教学能够让人放松,让人更容易接受,课堂的活跃很多时候是来自教师的即兴发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在课堂气氛低沉的时候,适当地采取措施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某节课上问了一个女生一个问题“Whatisyourfavoritehobby?”,她回答“Singing”,我当即邀请她唱了一首歌,这就瞬间点燃了整个班级的激情,从而也使学生们后面的学习更加主动认真。
五、结语
总之,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教学艺术的创新要求我们教师将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投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对自己课堂上的形象和活动进行艺术加工,力求不断丰富教学艺术形式,使得每一次高效、有趣的英语课堂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将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升华到美的欣赏和语言应用创造活动中去。
作者:蔡玉梅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伍佑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