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07 04:2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1.教学理念的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观念中环境问题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人文环境这个概念是新课改之后增加在地理教学里的新观点,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学生可以理解到人文环境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古代的水利工程是受到洪水的侵蚀,人类创造的人文环境,同时现代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都会有人文环境的变化与之相适应,人类的生活永远脱离不了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在这个自然环境里要想可持续生活繁衍下去,为子孙后代留下资源就只能和平共处,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的环境。二是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现代社会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是十分严重的,在教学观念中逐渐渗透环境教育就是想让学生明白,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已经是千疮百孔,伤痕累累,未来环境会发展成怎样无法预料,但是人类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对现在眼前的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让这个地球不再伤病交加,保持基本的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教学资料的渗透

在现代的高中地理的参考资料中除了原本的几套基础教材之外,还有一本新增的人文和环境保护,这本新增的教材就是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中教学资料的渗透。这本教材主要是讲解环境与人类的发展关系,现在社会中主要出现的环境问题,关于主要的环境问题的应对策略和处理方法,还有国际社会上对于环境保护的相关理念和文件性知识,最后还有环境污染对人类的警示作用以及人类对于自身发展的新见解。通过这本新增加的地理参考书,学生可以很清晰的了解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有了清楚得看法,加深学生对自身处境的理解,同时可以利用相关的思维引导,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针对参考书中提到的环境问题解决的途径可以力所能及的实践,增加环境保护的实践能力和人类的普遍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的渗透

现代的高中地理教学都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针对主要的问题可以有多方面的答案。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一,环境问题的现状展示。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污染环境与破坏环境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利用图片和影视等直观印象让学生看到环境问题的现状,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就要做到保护环境。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影响

丰富了高中地理的应用领域。高中地理在新的课程改革之后,关于环境问题的增加是其中一项比较重要的部分。环境问题关注人类的社会现实环境,同时对现代的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将环境教育的理念渗透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理念之中,不仅是增加环境保护的宣传,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将先进的环境理念应用于实践,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护环境,将环境问题的危害逐渐降低,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最重要的是环境教育对于学生对于各们各科之间的触类旁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环境教育是一个渗透式的学习模式,而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理解,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都会帮助学生在保护环境上有很大的突破,拓宽了环境教育的学习方式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增加人们对于人类和环境相互依赖关系的知识,同时给予每个人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价值观、态度和技能,在整个社会中创造出新的有利于环境的行为规范。关于环境教育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高中地理教学的这一种教学方式拓宽了环境教育的学习方式。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式对于环境教育学习方式的拓宽主要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将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们学科之中,透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环境教育,这种课程模式便于将环境领域的各方面内容分门别类,使学习者在各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针对一个环境问题可以调动各门各科之间的融会贯通,相互理解。二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环境教育让学生更能设身处地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作为一个地球人应该担负起的保护地球的重任,这个方面主要是对学生心理和观念的改变与影响。三是对于一个问题可以做多方面的探讨与考虑,主要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思考。

三、结语

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同时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也逐渐渗透,对于高中地理的渗透是重要的影响,高中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之后对于大学中的地理能源、重要施工项目、可持续发展项目等专业发展中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治理都是有好处的。

作者:王文星单位:福清龙西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案例开发下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1.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意义与概述

应用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案例,也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就是教学案例。就像子弹之于枪支。所选取和利用的案例是和教材中的关键先关联并具备代表性的实际,具备说服力,和可靠性,这种包含着事物本质的元素能够让地理知识变得唾手可及。地理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包括,个例,群例的描述,结合以地理科学为基本研究理论的方法,显像管内容变得实体化,让相应的问题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渗透。其次以学生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配合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知识。因为学生发现的知识,是根据实际发生或者真实存在的事物得出的知识。所以,在学生根据教学案例得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基础上,作出归纳和总结。对于地理案例教学的案例,可以选择与课堂知识重点相关的信息,图片,新闻报道等等案例,所选的案例应该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足以激活学生好奇的案例,例如百慕大三角,地震,海啸等等,学生可以再这一个过程中从一个被动的学生身份变成一个善于探索的观察者。当然学生的观察过程应该有教师带动和引导,带动学生参与到案例的情境当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眼前案例存在的隐藏内容,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出新的定义。通过这种引导,能让学生对案例的本质内容作出相应的探索和总结,以最有效的方式从个体案例中,归纳出一类情形,从而获得了真实可靠的知识。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观察力,事态发展洞悉力和博爱的人文气息。这就是地理教学案例的存在价值。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开发策略

课堂上所选取和利用的案例应该是和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具备直接联系,并具备实际的代表性,具备说服力以及可靠地支撑点,这种包含着事物本质的元素能够让地理知识变得唾手可及。地理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包括,个例,群例的描述,结合以地理科学为基本研究理论的方法,显像管内容变得实体化,让相应的问题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渗透。其次以学生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配合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知识。所以,在学生根据教学案例得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基础上,作出归纳和总结。例如海啸,可以向学生展示印尼海啸的相关情报,和讯息以及新闻报道,让学生从相关的已有讯息中总结出已知的知识,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述和讯息,讲述海啸的破坏,破坏范围,再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海啸以什么样的发生速度,为什么沿海地区的居住人群没有及时的做出相应措施,海啸的持续时间,还小的征兆,当地政府对于海啸的相应预防工作是什么样的,海啸带来的附带性的自然灾害是怎么样的,每年地球上会发生多少次海啸,海啸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回答,或者根据其他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质疑或者肯定,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再调动课堂,让学生一起总结出,与海啸相关的地理自然科学知识(海啸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海底发生了地震、海底的火山爆发或者地面上火山爆发、海底发生滑坡现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通常会在地震高发带形成海啸,并对沿海的设施及居民带来危害。海啸的速度高达700~800千米/小时,几个小时内就能波及整个大洋,海啸的波浪长度长达数百公里,并可在以很小的能量损失几千公里持续几小时,本身在海内的高度并不足一米,但是一旦涉及到了沿岸地区,就会由于岸边的阻力作用,导致海啸的波浪大幅度增加,形成高达10多米的海浪,并且每隔数分钟就会有下一波新的海浪更新力量,波浪的内部作用力也是十分剧烈的,能够将沿海地区的堤坝摧毁,沿海地区的房屋或其他建筑,都可以被海啸铺平。海浪的形成,大体主要是因为海底的地壳发生了变形或堆积交错。据可靠统计,全球发生海啸的高发地区多是因为深处地震带的原因,也就是说,地震因为海底的地壳形变可以较高几率的带来海啸,比较具有规模,并且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打击的海啸,大约有270次左右,每年都会有6次左右大规模的海啸灾难,海啸多发生在环太平洋海域,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高发岛群,日本相关海域发生海啸的总数占环太平洋区域发生的海啸总数的半数以上)。教师要从全部的信息网络中搜寻到具备一定代表性的并且和书本内容直接相关的讯息,未必非要局限与地理自然科学里,也可以从财经,政治,生物,历史或者生活等等其他方面开发新的讯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案例素材。

3.教学案例开发的研究优秀

自然科学类文化知识这种最接近于人类追求真理的动机意识类知识,其实是最有研究和探讨价值的知识,应该是作为常识了解熟知的东西。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探索和研究也正式标示着人类思想进步与否的参考依据,实际上错过了这些知识文化的普及,或者说是以错误的方式普及,使得地理以及其他文化知识变得让人抵触实在是当代人类文明的一大憾事。所以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是类似于改变现有状况的革新动作,也希望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当中,能够体现出相应的价值,带动当代教育的发展与更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本质实际上是借助对一件具体的地理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够对该情景作出观察,研究,探索,分析,好奇,求知,并能够对自己目前所知道的东西所质疑,或者与他人进行探讨,这是一种开放思维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接收到教师所传达的讯息。所以结合以上表述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并让学生学会探索,并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与他人交流,获得新的内容,通过质疑,得到相应的参考依据,变为新的知识。

4.结语

在一切教学的领域内通过好奇和质疑,有机的将高中地理变成一种常识形态的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国内这种应试大环境下足以对付相应的考验,也能够在未来真正的意识到知识是难得可贵的财富。

作者:余锦 单位:福清龙西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问题导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多媒体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很值得采用的问题导学方式,这种方法也能够收获不错的教学成效。多媒体能够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更为直观,并且可以让很多不同的内容综合得以呈现,这些都可以成为知识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事先做出相关的教学课件,课件中可以让很多知识点综合得以呈现,并且可以创设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中通过很多图片以及视频的呈现来为学生的思考过程提供辅助,进而帮助大家更好的实现对于知识的获取。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地理信息的表达更加丰富、生动、直观和多样化,实现抽象地理事物形象化,静态地理图像动态化,复杂地理过程模拟化,这将会更好的吸引学生思考,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信息体验发生冲突矛盾时,问题就自然产生。例如,学习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台风肆虐的真实录像,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会问这是什么自然灾害;它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易受其影响;如何预防等等。这些疑问不仅会即刻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也是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透过多媒体展开的问题导学不仅能够非常好的进行知识教学的导入,这也能够很好的对于学生的思维展开激发,并且为知识教学提供有效铺垫。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利用多媒体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优越性。

二、借助地形图发展学生思维

以地形图来实现问题导学同样是很值得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方法也非常符合地理课程的教学特征。地理课堂上学生们会接触到大量图片,很多信息都隐藏在图片中,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从图片中的信息获取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与判断。地理课程的很多知识讲授也是透过图片逐渐展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直都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目标。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透过地形图以及一些相关的图像来实现问题导入,这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同样会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效用。行星风系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行星风系是非常复杂的地理现象,很多同学对于这部分知识在理解上都存在一定障碍,对于相关的很多实际问题也不知道应当如何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能看懂示意图那么就能够极大的化繁为简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让学生思考: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辅射量如何;垂直方向大气如何运动;近地面形成什么气压;高空形成什么气压;极地上空呢;北半球高空气流在由赤道上空到极地上空的北上过程中,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在30°N附近上空变为西风;大气不断聚集在该纬度垂直方向如何运动;近地面形成什么气压等。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能够结合具体的地形图将这些问题思考清楚,学生们对于这部分知识自然会有十分牢固的掌握。这充分体现了地形图在进行问题导学时可以发挥的显著功效,这也是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三、联系实际展开问题导学

很多地理知识都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得到体现,并且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很有意思的生活现象。这也使得联系实际展开问题导学有着很好的可操作性。教师要引导大家多发现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善于总结相关的规律,这将会促进大家对于课堂教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课程教学的重点以生活化的形式来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这首先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引发学生思考探究,还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展开知识的应用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的建立已有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要让大家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提出新疑问。

作者:陈英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激情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运用情感智力

地理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多地尊重和关心学生,时刻以人为本,多点“人情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给予的温暖。小鹿是转到笔者班上的往届女生,由于半年没有学习,在高二摸底考试中,地理成绩很落后。笔者多次和小鹿倾心畅谈,了解到她的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多年,母亲又不幸病逝;由于很难接受现实和过度悲伤,小鹿高二休学半年多,跟着父亲生活。笔者以科学的、小鹿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小鹿感受到自己的爱心;耐心倾听小鹿各阶段的情感流露,使其当时复杂情感得到正常的宣泄。同时给予她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的指导,还一起分享新家庭里各种大小事。之后小鹿能接受现实的变化,而她的成绩也不断进步,最终考入本二类高校。

二、发挥教学场效应

勒温提出的心理学场论围绕生活空间提出和解答了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为教育学理论建设提供了依据。根据他的理论,凡是有心理现象存在的地方就存在心理场,由他的理论引申:凡是有课堂存在的地方就存在教学场。

1.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留给地理教师这样一个启示:基于地理班学生复杂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增加对学生的赞美、信任和期待,这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学生的极端行为。当学生获得教师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在学习中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的期待,以避免教师的失望,从而维持教师给予支持的连续性。

2.洼地效应

“洼地效应”源于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资金也会向交易成本低的地方集中。利用“洼地效应”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上,要求地理教师把每个学生看成各具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看到学生外部不良表现下隐藏着的良好品质,不断挖掘学生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其在学习上有更高的发展,达到“最近发展区”。

三、营造课堂氛围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在地里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有效性。

1.开发情感资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知识、技能、情感交流和传递的过程,有情绪和情感的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在《全球气候变化》一节探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时,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运用一则2013年新闻《气候大会“中国角”启动,诠释减排主张》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一包薯片的碳足迹之路》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用等生活各个方面来寻找策略。学生通过材料了解到在原材料种植、生产、包装、运输和最后处置等各个阶段都有一定比例的温室气体排放,就会明白低碳其实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此,学生自然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浸润学生珍爱地球的情感,本课的学习学生也真正可以在生活中落到实处。

2.获取反馈信息

反馈能给学生提供有效信息,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自己,从而有效调整和激励自己在地理上的学习。例如在每次考试或重要作业后,笔者会第一时间把题解情况反馈给学生,并对学生的成绩上的变化和近阶段课堂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评语,以促进地理学习的有效。在试题评析时,笔者会让学生集体交流试卷中的问题,找到共同之处,认真听取他们对题目的认识再加以引导,有效提高了课堂复习的效率。积极健康良好的地理课堂心理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良好地理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是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

作者:钱明霞 单位:江苏吴江高级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创新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教学结构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所以优化设计地理课堂教学结构非常关键。选择教学内容需要对地理主干知识把握,具体设计要结合知识的发生与发展。首先,要善于突破教材的局限,对教学内容适度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充实感。其次,一定要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确保相关内容具有示范性与基础性。以农业地域类型这部分教学为例,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改良措施的介绍,一定要与农业地域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区相结合,如此设计才会保证课堂教学达到目标性、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的有效统一,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对教学结构设计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简入难,循序渐进,保证教师教学的思路与学生学习的思路保持相同的节奏。对教学结构设计,教师还应把握课堂活动主次分明,保证秩序,避免枯燥、单调。还应当对教学内容的难易交替特别注意,如此有利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教学重难点做到有效的把握,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

地理这门学科实际上非常生动有趣,教师展开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各种直观教具,或投影仪等,将教学内容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献给学生,生动直观的画面非常形象,能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现场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丰富了学生掌握的信息量,调动了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都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三、对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际上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相互沟通、启发,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分享经验与知识,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念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经过探索实现新的发现,最终形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教师展开地理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改变唱独角戏的状态,不能采取满堂灌教学方式,多途径进行师生互动。对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学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议论,详细讲解重难点,做好归纳总结与评价。教师应对途经开辟信息反馈渠道,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对教学进程有效调控。多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更好地巩固,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提升学生在地理方面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与创造性,提升课堂教学活力,构建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四、对实践教学高度重视,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实践教学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要加强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地理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客观实际是地理教学突出的特点,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水文观测、考察野外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河流等,这些活动活动均涵盖三个阶段,即明察问题、对知识重现、知识迁移。显然,地理课程与生产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要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加强理论联系实践非常关键,对实践教学环节一定要高度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经验的辅助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学习意义。六、结语本文主要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探讨创新高中地理教学的相关策略,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科学定位、对教学内容认真筛选、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等,必定会有效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学习,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姚学花 单位: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1正确看待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我们应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它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它可扩充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但却不能解决教学的所有问题,也不能把它当成教学的必备“法宝”或者对多媒体技术视而不见或不敢接触它。毕竟,是否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视教学的内容而定,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这里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成功与否要靠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的引导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有效整合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是势在必行的。

2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2.1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着力点在于重点掌握、难点突破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于辅助教学,既然是辅助教学,辅助就要有所侧重,即解决教学中十分棘手的问题。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着力点应该在于地理学科教学重点的掌握、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例如,高中地理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与原理,这些凭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达到实际效果的,如“太阳运动”、“三圈环流”等内容,不管教师如何描述,教学效果总不会太明显。如果引入多媒体技术,把“太阳运动”、“三圈环流”制作成形象化的课件,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将教学难点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学生可直观感知所学的地理现象,可化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为形象具体的一般地理知识。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那么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会向地理倾斜,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地理上。同时,兴趣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挖掘其学习的潜力,激发其学习的欲望,点燃其积极思维的火花。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地理学习的提高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高中生习惯于形象思维,往往通过具体而形象的事物来认识地理。而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加音频等方式把抽象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具体,易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想进一步探究的积极心理,对地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想“打破砂锅问到底”。例如,在“地壳运动”的教学中,我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地壳运动发生的全过程。再向学生讲述地壳运动的原因,即由于向斜受到挤压的作用形成山地,背斜受到张力和外力的作用形成谷地。接着,向学生继续讲解,背斜是很好的储存天然气和石油的地质构造,向斜是储存水的地质构造。同时针对向斜和背斜的地质构造,我及时设问:“如果建水库应避开什么部位?修筑铁路、开通隧道、铺设管道应避开什么部位?”这里多媒体技术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的方法。

2.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助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多媒体技术应用要顺应这一新理念,助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顺利开展。例如,“环境问题”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双休日等时间,对本县化肥厂、垃圾处理厂等进行调查,要求学生依据小组拍摄的图片和书写的调查报告,合力制出幻灯片,上课时进行展示,而其他小组则对幻灯片的成果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了解了本县环境污染的基本程度、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治理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本县的环境保护也有了更高的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使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有力的开展。

3结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和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是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迫切需要,地理教师要善于把握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侧重点,以生为本,努力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於爱平 单位:江苏省茶高级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人文精神与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人文精神与地理课程的关系

(1)人文精神与地理课程内容的关系

地理学科的视角独特,具有丰富性与广泛性,向学生描绘的世界是完整的,包括技术、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多个方面。而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一个依据就是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体现出来,从而使地理教学的主题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选修与必修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两个部分,区域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属于必修部分,而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则是由选修部分表示的。人地关系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体系的主线,其重点是人类社会需解决的问题,如粮食、环境等,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得到全面体现。因此,人文精神约束的结果就是高中地理课程,它也是培养人文精神的素材。

(2)人文精神与地理课程目标的关系

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当代人文精神。其基础层次要求对地理基本的知识与原理初步掌握,即教育学生爱护地理环境;其发展层次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地理技能,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对解决地理问题的手段与方法加以掌握,使其个体素质提高;最后是其实现层次,要求学生有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使其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二、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1)创造人文环境

创造能体现“以人为本”观念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领导和教师建立良好关系。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关系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而且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只有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而学生和教师建立关系的基础则是平等对话,使教师关怀学生与学生尊重教师都能得到体现,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处事。学校的代表是领导,因此应以关爱学生成长、尊重教师工作为学校管理模式的基础。另外,地理教师应将自己在人文与地理方面的知识都加以丰富,与地理学科的发展及特点相适应,满足学生逐渐增长的知识需求。同时,教师应使自身修养提高,使自己的信念与人格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

(2)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堂

学生和教师最多交流的地方就是课堂,因此无论任何学科,其人文教育的主阵地都应该是课堂,地理也不例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氛围等不同方面都应体现出人文教育。首先,教师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人,要营造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人文环境和谐而平等,体现在教学语言、情感与方式多个方面。其次,教学模式应符合人文精神的发展,改变传统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学等,使学生的能动性得以展现。最后,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人文气息。

(3)利用校外资源,组织实践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校外资源进行整合,并辅以实践教学,以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来培养人文精神,而不能采用传统、封闭、滞后的地理教学过程。平时教师应使学生与社会多接触,对地理和自然、社会的关系加以理解,自然而然地感受人文精神。例如教师可在学校组织一些环保活动,如“垃圾回收”“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电”与“节约用水”等,使学生具备环境道德意识。另外,可与区域资源相结合在校外进行人文教育,比如西安的千万富商戴俊为解救被劫女青年而牺牲,进而体现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些老一辈如乔冠华、胡乔木等为代表所体现出的“努力奋发,爱党爱国”的精神;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在延安会合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不畏苦难”的精神。这样,通过讲解不同地区所发生的事迹,进而让学生对该地区的人文精神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了解其地理环境情况,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文精神以及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之,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精神教育才是更重要的!但是培养人文精神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循序渐进,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有效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地理课程,教师需要掌握地理学科独有的特点,并与生活中的各种人文素材相结合,组织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好的性格与素养,为社会与国家做出贡献。

作者:张俊阳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育才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球运动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1帮助学梳理基本概念

在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概念、运动规律、运动的地理意义。而其中关于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不仅仅是各章节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圆满完成的的关键,同时也是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关键所在。然而“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中的基本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想要理解掌握,就需要良好的空间思维和动态思维能力。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都存在较为巨大的差距,这就使得在教学中要能够切合学生的实际,巧妙的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比较和联想的方法一一突破。

1.1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

地方时:以观测者的子午线为基准的时间,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有地方恒星时、地方真太阳时、地方平太阳时。而通常所说的地方时指的是地方平太阳时。

时区——空间概念——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各占经度15°。

区时——时间概念——每一时区一般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区的标准时。

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为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地方的时间,因东经120°正好穿过杭州,所以杭州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的误差最小。

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即格林尼治时间,是1884年10月13日正式采用的。

1.2日界线与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

日界线:为避免日期混乱人为划定的一个界线,大致与180度经度重合。

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有两条: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1.3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是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而非高度。可表示昼夜状况,大于0为白昼,小于0时为黑夜,等于0时在晨昏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由直射点向四周做同心圆状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某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例如:北京时间6月22日12点时,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北纬23度26分,东经120度向四周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4天文四季、气候四季与一般划分方法

天文四季:以四立为起点,夏季为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

气候四季:以候平均气温10度和22度为划分界线。

一般划分:北温带国家一般的划分方法,以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依次类推。

1.5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

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1.6五带、热量带与温度带

五带是地球表面热量带的粗略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分为南寒带,南温带,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北温带又可以分出亚热带、亚寒带等热量带,找找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与极圈的关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北回归线的关系。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日均温大于等于10度的积温分出的热量带,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2强化基础知识体系

每一个知识点的遗漏都有可能成为学生解题的障碍,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们对各个基本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行巩固与完善。“地球运动”这一部分的考点众多,知识也比较繁杂,如果学生不能够自己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知识体系就不能从宏观上把握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很容易对知识形成一知半解的认识,甚至会是东拉西扯。

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强调地球运动的“动”态,让学生用动态的眼光来对这些运动规律与原理进行分析,不可以让学生对书本上的规律死记硬背。在地球运动的规律中,起“动”的优秀是“点”(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正是因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了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但是很多学生却没有完全掌握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例如有的学生只是掌握了两分两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但是却没有能够掌握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的运动情况。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图1),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通过该图中由A至B的时间长与纬度跨度,让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约是8°/月)等进行推断。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拘泥于教材,要重视对教材知识的重组,帮助学生树立起自己的认识,让他们能够自己领悟教材中的知识点。在“地球运动”中,要加深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晨昏线位置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认识。例如在复习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时,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的侧视图,归纳出太阳直射点与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关系;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之间的关系;同一纬度地区一年中最长昼与最短昼之间的关系等。

3对学生的能力的提升

3.1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

要提高学生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就必须要分清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其着重点在于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人文地理的重点在于原理和观念的运用和建立。区域地理的重点在于重在区域空间的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

在复习的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四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提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四个主要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例如下题:

读图回答:图中河流有无凌汛现象,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通过对这幅图的观察,学生应该提取出这些信息:(1)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2)河流和等高线的关系;(3)时间是1月份。

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学生应该要能够做出以下判断:(1)该地地处北半球;(2)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高纬流向低纬);(3)昼短夜长。

最后得出结论:无凌汛;昏线。

3.2通过知识专题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综合联系线索

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联系:

四季的形成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自然景观、气候的季节变化之间的联系。

要能够根据不同季节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判断出海陆、月份、南北半球。

掌握夏季风与冬季风的形成、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掌握台风、寒潮、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掌握相应的水文现象的季节变化,例如海水温度、盐度、季风洋流等都会随季节变化;河流补给类型不同,径流季节变化也有差别;山地雪线高低及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季节变化有关等。

对外力作用强弱的季节变化进行掌握。例如物理风化与不同季节的温差、降水有关;河流丰水期和枯水期的侵蚀、搬运、沉积强弱不同;泥石流滑坡多发生在多雨季节;不同季节的气压和风对风力作用的强弱有关等。

对不同季节自然资源的利用进行掌握,例如气候资源与生产活动的安排如播种收获、晒盐;水资源的利用与修建水库;生物资源的利用如伐木季节、冬夏牧场的利用;能源的利用如风能、太阳能、沼气均与季节有关等

农业生产与环境问题的季节性,例如棉花春种秋收,冬麦秋种夏收,果实秋季成熟,早茶春季收采,气温水温较高季节易出现赤潮现象,冬春季易出现沙尘暴,燃煤季节空气质量差,易发生大气污染等。

总之在“地球运动”部分知识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能力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基本概念,强化基础知识,并提升学生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

多主体参与教学评价作为体系以学生、教师、家长为地理教学评价的参与主体。学生为最主要的主体,教师、家长作为辅助主体参与其中。这个体系以互动来增进教学效果,让学生和教师有充分的民主参与权,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更为突出,同时整个过程让家长作为评委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大气的运动”这节课堂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多主体参与的效果,教师首先设计“假如你是一个城市规划者”“暖气为什么要安装在房间较低且靠窗的部位”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的加热器在下部,但为什么能加热位于上方水管中的水呢?”等创新和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思考,让学生自主求学,乐中求学。教学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多主体参与下的“寓教于乐”已是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当学生充分理解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后,恐怕有些日常生活现象的疑问比家长掌握的还要多呢。

二、高中地理教学评价中的评价指标

合理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指标,才能客观的评价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下面分别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讲解。

(1)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就是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地理知识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要求达到什么样的认知,对学生地理知识相关的实践能力有什么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指标制定的第一步。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的这一步就至关重要,围绕教学目标设定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入手,围绕我们日常生活中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如讲述气候因素时,可以把卫星发射基地的选择作为课题入口,分析适宜的地区的气候、地形等因素,让学生由浅入深从实际现象看到本质,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尝试,使学生保持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培养充满激情的地理知识课堂,让学生从活跃的气氛中充分认识自我,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效果

教学课堂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是衡量教学体系的关键因素。判断该地理课堂的教学是否达到了素质教育的效果,判断学生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是否得到了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否完成了最初制定的教学要求。知识技能方面:比如学习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这篇内容时,学生是否理解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土壤、市场和交通运输等因素综合的原因。了解了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对特定区域如我国的秦淮地区和澳大利亚的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原因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这篇内容时,要对世界各地城市的形成历史和区域特征进行了解,进而分析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和成因。通过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对地理知识的变现进行深层次挖掘,分析地理问题,进行地理表面现象的搜集,学习地理信息定能带来实践性能力提高和探索技能的提升。

三、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中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课教学完全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地理信息更直观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当今社会让学生提早培养信息素养非常重要,在地理课堂借助于地理信息技术完成教学,丰富了高中地理教学评价体系,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当今社会所需的信息素养。有的地理现象讲起来非常宏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变得具体,同时将复杂变得生动。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中将大有用武之地。当教师在设计气候教学时,给学生准备一张卫星云图,这张云图和我们在中央台天气预报中看到的一样,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看到云图上台风的旋转,可以看到云的流动,这些动态的景象可以加深学生对气候千变万化的理解。这种图示是一张静态图的效果无法比拟的。在天气气候教学章节,运用动态生动的云图,同学们能够看到气团的交汇,可以看到晴朗的天空如何变为阴云密布。教师获取这些教学素材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如今有很多气象局网站提供实时的云图。比如,在讲述台风这一自然现象的成因时,教师可以利用卫星云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台风的立体结构,台风的移动速度,学生对看到的现象进行直接的解释,这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地理知识综合性很强,学习地理知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地理教学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通过该评价体系的推行和尝试,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到复杂多样的地理知识,深刻理解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丰富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

作者:刘萍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自主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1.高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习伴随每个人的终身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目前仍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和讲解,忽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而对学生来说,在信息社会,只掌握一定量的知识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拥有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发展意识。

2.自主学习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

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最为重要的特色之一是教材中有大量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采用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高中学生经过初中地理的基础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基础,在心理和生理上已经与成人接近,理智发展有了质的提升,能够客观看待各种地理事物。鉴于此,对高中地理教学以案例形式展开教学,以自主学习理念为主导,遵循“生活体验—展示案例信息———案例探究———技能形成”的教学环节和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并设置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了解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一课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红绿灯进行启发和引导。问“:同学们非常了解红绿灯,请问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啊,为什么不同紫色、白色或黑色等其他颜色呢?”学生们会回答“:因为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而对于为什么选用这三种颜色,学生们众说纷纭。接下来,教师要类比红绿灯,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指出因为红色波长很长,穿透空气的能力也很强,因而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将其作为禁停的标志;绿色和红色的反差巨大,在远距离时人们也能进行分辨。通过这样方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常识知识。

3.2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内在逻辑紧密的知识体系,要学好地理,就要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把握各章节的联系。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回顾前面的相关知识和概念,温故而知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及时构建清晰的地理认知结构。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的地理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整合新旧知识的能力,在新旧知识的融合中提升了地理学习水平。与此同时,高中地理知识点非常繁杂,若不及时进行梳理,则会产生混淆和遗忘,例如气候类型的分布、气温和降水、陆地自然带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以及季节变化等知识,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规律,及时梳理知识点,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4.高中地理自主学习案例研究—————以“常见天气系统”为例

《常见天气系统》该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主要包括气压、气温、冷锋、暖锋等知识内容。为贯彻自主学习理念,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让同学们先收集最近十天的天气预报资料,切身体会天气环境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同学们收集好最近天气预报的资料后,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新课引导和讲授,主要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在课堂上设置“探究活动”的若干项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理解相关知识点和概念,这样的教学效果远大于教师的单方面灌输。此种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好奇心。同时,为方便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了解冷锋和暖锋等知识,可以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法进行,通过视觉、触觉和感觉等多重感官建立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5.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健康个性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在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课改理念的支持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了支撑和平台,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用于尝试和践行,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作者:戴小芳 单位:浙江省温州第五十一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另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的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三、使用教材的转变

新课程地理教材只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因为各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所以,教师应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更加重了这个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并且高中地理学习内容与其它学科学习内容不同步,从而严重妨碍了学生对有些自然地理过程的正确理解。如风的形成、黄赤交角、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等等,对教师来说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梳理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些,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和学科间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针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要辩证地加强活动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的相互关系,使各种教学形式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宜指手划脚,横加干涉,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对错。教师应在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景创设、方法指导、疑难解答、反馈指点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完成对知识的重新建构,甚至可以替换教科书中的案例,自选教学素材,自行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特别是身边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其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四、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出题来评价学生,而且新课标地理教材的复习材料中体现了很多旧教材的知识体系,出现了讲新课标地理教材,用旧地理体系题来评价学生的情况。

其实,新教材的特点要求教师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体现课程标准的学习框架和步骤,不以现有的教科书为素材,选择能培养学生能力的素材来命题。在题目的设计上可以创新,加之高考的趋势是各省自主命题,有可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更加紧密。所以,只要我们在命题时能把握“度”的问题,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在试卷中出现既让学生增长见识又培养能力的题目,是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的。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刚刚开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作法,重视对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现代观念的教育;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技能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将我们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

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三、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四、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

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实践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创造性与高中地理教学

学生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创造性。创造性也是对现实的超越。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对地理学科中各种地理知识表现出来的探究兴趣以及对新知识的求知态度,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们的创造性并不仅仅局限在创造出未曾出现的事物、知识或者见解上,而是表现在比较简单的层面上,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都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新知识的建构或者生活问题的处理上;或者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某一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等,这种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学生敢于挑战权威;亦或者敢于对某一个或者是多个地理现象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等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假设等。然后再灵活的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等,这也是学习创造性的具体表现。

二、调整课程安排,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根据具体的实践教学经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主体性并没有充分的被调动起来,主要原因有这两点:一是,地理教学与现阶段的生产、生活严重脱节,而且还缺乏社会实践的空间;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突出地理科学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学生们也没有充分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基于此,可做如下调整:比如,利用周末或者是假期的时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民众生活情况调查”,让他们设计出活动的方案、调查问卷,然后再总结调查的报告等。这样,学生既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一些地理课本中的知识,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重补充一些边缘的知识和交叉知识,这样也会使得课堂教学更具创新性。例如:在教学《地球在宇宙》这节课中,地球上的水平物体偏向问题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解释,地球公转速度的年变化也可以和开普勒第三定律相联系进行解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之相联系进行知识的讲解,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这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地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新课程标准

对高中地理教学也提出了要求:要学习对实际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依靠书本的教学模式以及死记硬背的陈旧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当中,在生活中去学习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去体验生活。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例如,在教学《人口的数量变化》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议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的城镇或者是乡村人口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不再是旁观者了,而是获取知识的实践者和组织者,只有当他们自己通过调查,研究,然后再通过分析等得出来的知识,才能让他们记得更牢,而且还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因此,地理教学中,适当地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授课,对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无疑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适当的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有效补充,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要遵循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外活动开展常采用的方式是社会调查研究,例如,在探究《北京的自行车多了还是少了》这节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者是其他的渠道进行调查研究,搜集一些资料等,适当的进行加工后再进行总结汇报等,在这个活动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查列出数据,通过对比等形式得出自己想要的有效结论,然后再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开展这种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有效的得到发挥。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对学生今后乃至其以后的人生轨迹的发展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主体性教育也越来越被教师们重视,而且还顺应了新时展的要求。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在教学时,也应该大力推广这种主体性的教育模式,并且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当中,为构建高效率的地理课教学服务。

作者:陈念念 单位:阿克苏市实验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多媒体技术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可以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热情

高中地理学科内容较杂较多,特别是理论部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十分枯燥,不易理解,一旦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不合理,将会进一步加大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厌学心理,使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影响学生的地理成绩。将多媒体广泛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极大地对理论部分进行形象化展示和说明,图文并茂地向学生生动阐述地理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地理知识,发现地理学科的魅力之处,激发和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途径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对于很多扩展性知识缺乏学习的途径,导致学生不能对地理知识本质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探索能力的提高。将多媒体充分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增加一些书本上没有但是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和视频,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调动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教学中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必须引起相关教师的高度重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画面呈现和声音、图像传递,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意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当中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地理知识跨度较广,涉及诸多领域,学生很难对这些内容进行较快掌握,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分化和综合处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易于理解,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2.对抽象地理知识进行具体化处理

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对一些抽象内容缺乏概念,即使通过教师讲解,也很难真正对这些抽象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仍然是一知半解。采取多媒体教学,对这些抽象知识进行动画设计和视频播放,能够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地理知识的演变过程和来龙去脉,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便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3.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图文统一

高中地理学科不同于别的学科,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地理学科和地图始终密不可分。缺乏地图,地理学科将会变得十分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这主要是因为地图能够对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反映和呈现,从地图上便可以对地理知识和现象进行了解和探索。能否将这些地图进行合理利用是关系到地理教学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传统教学模式对地图的展示有着很多局限性,只有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对地图进行充分的分解和处理,使地图更加清晰透明,具有针对性,实现图文统一,才能让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结合地图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刻理解,极大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忱,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作者:周亚辉单位: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观察学习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观察学习的方法很多,如:图片观察法、自然现象观察法、动画演示观察法、实物观察法、课外实地观察法等等。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体作用如下:第一,图片观察法是指学生从地图、景物图中所体现出来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因此得出规律,再有效地结合课本,能够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养成善于识图、析图、读图、用图的学习习惯。第二,在教材中有很多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不能通过课堂实验来演示、被感受,诸如:月相的变化。而自然现象观察法是指可以组织学生连续一个月对月相这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中自然规律,再有效地理论结合实际,将难点突破。

2.针对天文地理知识可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即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动画,例如演示地球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变化,并总结规律,可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进行实物观察法方面,可以从实验室里借用石膏、磁铁矿、金刚石等一些常见的矿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矿物标本的颜色、光泽等一些特征,帮助学生掌握了识别矿物的方法,以此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课外实地观察是指学生可以脱离课堂,由老师组织到校外(博物馆、工厂、农村、展览会等)的实地观察,鼓励学生观察褶皱构造的形态、地貌,关注地理的现况及发展动态,观察梯田,使学生了解到梯田的耕作不仅有利于农业的生产,而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1.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不仅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攻破地理知识的难点,而且还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为使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有效实施,保证良好的观察效果,先根据教学的目的确定观察的对象,主体鲜明且要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错过观察的最佳时机。在观察前,学生要先掌握观察对象相关的知识,为学生在观察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知识的多少影响着观察的效果。另外,根据观察的内容确定观察的地点和路线,注意避免危险性的地方,避免路线的重复。

3.组织观察活动应由学校领导、代课老师集体安排,班级多的话可交替进行,由地理老师在观察地点指导。如果是一个班级,可由班主任或者地理老师随班级组织活动。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老师应动员全体学生注意纪律和注意安全问题,最好不要单独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代表来负责各组的安全、纪律问题。由此来看,还需要团队的协作。如果是野外观察活动,老师应该事先做好预察,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物品,到了观察现场为使学生有意注意,老师要立即切入正题,并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观察阶段是关键。观察中,涉及到最主要方面,老师要善于提问,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观察中多思考、对比和分析,做好观察记录,以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另外,观察学习阶段要注重客观性、全面性、历史性,观察的事物离开了客观性,其观察结果必然是错误的,因此,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观察点的地理事实,提醒学生某种地理现象发生的时间、时间的变化周期、地理要素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等,使学生做好必要的记录,以便日后整理。在组织的观察学习活动结束后,指导老师应提醒学生将材料、实物标本进行整理、分类,对整理观察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并能够清晰说明地理事物现象的概念。总而言之,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上不再枯燥,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攻破难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彭威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多媒体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运用方法指导,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在正确方法的指引下对知识进行探究,深刻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时,学生要学会如何从地理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通过认真阅读来提取地理信息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对地理教材和资料进行阅读时能有效提取其中有用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使他们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地理知识时能深入思考,提高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促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后,教师要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并在他们回答正确时予以表扬,使学生对地理课堂上的阅读重视起来,促进地理思维的深入,在不断思考和分析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地理思维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来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单纯依靠学生阅读来理解地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多媒体引入到地理课堂中,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理解效率,使他们掌握地理知识的本质。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师不能夸大多媒体的教学作用,使整堂课都在多媒体的操作过程中进行。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看似活跃的课堂却没有高效的教学效率,学生掌握不了学习的重点,不能使教学目标有效实现。在运用多媒体来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时,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直观展现,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抽象思维的双重作用来进行地理知识信息的提取,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究获得有效的地理知识。

(三)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地理教材中包括大量的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通过读图来获得有效的地理信息。在阅读地图时,不仅要让学生对已有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还要求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地图上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理解的知识进行整理,构建成地理体系。在阅读地图时能快速调动知识体系中的地理知识,通过阅读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质。

二、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激发思考的深刻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更深地理解地理知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能对知识逐渐深入地进行探究,有效提高地理思维能力,达到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大气环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如下问题:如果地球进行自转,气压带和风带有什么变化?如果没有大陆和海洋的区别,气压带和风带又有什么变化?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使他们在讨论过程中分享对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使思路开阔,能创新性地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对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探究,使他们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时的能力逐渐提高。教师在进行问题创设时,要根据学生的地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进行设计,使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能获得问题的答案,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信心,使学生更积极地深入研究地理知识。

三、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生成为高中地理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在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和问题看法的深度,使地理课堂学习高效进行。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分组,使每一个小组中优秀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促使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结组。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纠正了过去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同时,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在积极合作探索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也不断增加。

四、总结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使他们通过学习获得地理思维的发展,并能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中体现主体地位,主动走进地理,感受地理知识的奥秘,使他们对地理现象充满探究的欲望,并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在深刻探究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地理思维不断发展,他们就能用创新精神来进行知识的探索,全面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深刻性。

作者:袁世敏单位: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