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08 04:17: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幼儿感恩教育论文

一、幼儿感恩教育问题分析

首先,部分家长对幼儿的感恩教育不够重视,没有较强的感恩教育意识,认为不是教育孩子的重点内容,所以对孩子进行的感恩教育活动较少;其次,部分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没有把握好恰当的教育良机,虽然对孩子进行了感恩教育,但是效果不明显,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最后,很多幼儿本身缺乏感恩意识,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认为是理所当然,更家不会主动去感恩别人,特别不会对家人主动感恩。

二、幼儿感恩教育问题对策

1.提升家长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意识

家长是幼儿家庭感恩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家长对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决定了他们对幼儿进行感恩意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起着决定性因素,所以,帮助家长提高感恩意识十分重要。首先,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接受家庭感恩教育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幼儿心理特点、感恩教育的作用及意义、实施家庭教育的基本技巧,容易使家长接受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帮助其具体执行,从而在思想方面认为家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其次,幼儿园指导家长学习有关感恩教育书籍或影视作品,加深感恩教育的认识,从而提升家庭感恩教育水平和作用。最后,家长可以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共同学习感恩教育方法与经验,在交流中共同提升感恩教育水平,提升幼儿的感恩素质。

2.强化幼儿的感恩意识

提升家长对感恩教育认识的重要性之后,幼儿是接受感恩教育的主体,他们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和意识相当关键。所以,幼儿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幼儿的感恩意识,帮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感恩体验与实践中去。幼儿园在给家长推荐相关感恩教育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后,家长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并且总结作品里面的感恩情节,感受到感恩的伟大与意义。幼儿园可以给幼儿安排感恩作业,并且需要在家长帮助或配合下完成,例如,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小型的家庭劳动,帮忙打扫卫生,父母下班回家之后,给父母倒水,帮父母换拖鞋等,这些感恩作业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一起培养幼儿的感恩修养。

3.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感恩素质培养

家长要想使幼儿感恩教育培养取得预期效果,应该在生活实践方面花费功夫,积极培养幼儿感恩素质,并且通过实际生活拓展幼儿的感恩视野,从而使感恩教育更有效,更全面。首先,家长可以采用特殊节日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例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重阳节等,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给孩子讲解节日的来源,让孩子学会感恩别人。其次,家长利用特殊主题纪念日指导幼儿感恩社会,例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和国庆节等,让孩子对祖国和社会产生感恩情结。再次,家长使用特殊的主题日帮助孩子对大自然产生感恩,例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动物日等,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对人类的帮助,懂得感谢大自然,从而能够保护大自然。最后,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游戏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不同,在游戏中,幼儿其实是在学习如何与人、与物相处。特别是在和同龄人的游戏中,家长可以帮助和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制定相应的目标任务,让幼儿之间进行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相互激励的完成任务目标,让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协作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恩,这样,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领略到感恩,并且家长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和幼儿园进行配合,毕竟幼儿时期的主要生活环境就是幼儿园和家庭。幼儿园可以提升家长对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视,并且向家长传授科学有效的幼儿感恩教育方法、技巧及策略,提升家长对幼儿感恩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过在幼儿感恩教育培养中,家长占据主导作用,应该积极主动的培养幼儿感情素质,对其以后人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欣欣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郑梁梅幼儿园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开放日视域下的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筹划工作

1、目的不够全面

根据调查发现,现在的教师、园长、其他岗位的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目的认识不够全面,其主要表现为:

(1)教师的认识

教师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主要是因为幼儿园领导的要求,并且把家长开放日活动作为自己班级工作的一部分来安排,也有的是并注意考虑家长的需要,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依法治教的今天,只有少数教师认识到实行家长开放日也是为了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法规和政策。而且,多数教师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想“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了解我们老师”,“了解教师的工作”,“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面的情况”,“听听家长的要求”,“给家长一些指导”……可见,教师基本上都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待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认为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能给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益处。

(2)园长的认识

大多数幼儿园园长认为: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密切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向家长和社区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育儿知识,争取家长和社区支持幼儿园工作”,“领导和组织行政工作,包括工作人员的考核、任免和奖惩[1]”。可见,在幼儿园园长看来,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完成工作计划,满足家长的要求。

(3)其他岗位幼教工作者的认识

多数幼教工作者认为,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第一是为了让不同类型的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第二是为了让双职工的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第三是为了维护家长的知情权。可见,多数幼儿教育工作者都是从家长的视野来看待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益处的。总的来说教师、园长、其他岗位的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目的认识不够全面表现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也是为了依法治教,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教育法规政策;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仅是为了使家长受益,而且也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2、准备热情度低

(1)教师的准备工作

通过对教师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准备工作调查,我们发现,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材料;通知每位家长;告诉全班幼儿。

(2)园长的准备工作

通过对园长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准备工作调查,我们发现,园长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开放内容;审查活动安排;满足物质需求;提前通知家长;预先实地检查。综合上述,我们发现,教师和园长虽然都为家长开放日活动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但却都是“通知”家长来观看,而不是“邀请”家长来参与,因而显得不够热情、友好。

3、计划不够开放

(1)计划的制定

幼儿园在制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计划的制定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自上而下制定:先是园长或副园长带着制定,然后是年级(组)制定,最后是班级教师讨论。上层园部制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大计划,中层年级组制定小计划,下层班级制定更详细的计划。另一种是由下而上制定:一方面,计划的制定是从教师上传到年级组;另一方面,计划的制定是从教师上传到园领导。由下而上制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计划,对班级活动的计划实行的是二级管理。还有一种是上下循环制定:任课教师把计划给分管家长工作的教研组长看看,他们都认可了以后,再给园长看,园长再整合一下,能提建议的,园长就提提建议,园长认为可以了,教师就按计划操作了。任可教师开始分工,把开课任务分给各个年级教研组长;各个年级教研组长负责把每个班级教师的教案和资料收上来,预审一下,再给任课教师。

(2)计划的改变

大多数教师认为,计划制定好了以后基本上不会改变,因为“预设的活动是比较稳定的”;但计划可能会有一点微调,一是因为教研活动需要你调整。“一般不会改变,教学活动计划要在年级组里商量,不是很好的教学活动计划才会改变”。二是因为特殊事件迫使你调整。“一般不会改变,除了特殊情况”,如“根据天气情况,作些调整”。三是因为幼儿发展促使你调整。“计划基本上都不会改变,一般来讲整个园的计划都不会改变,但具体的活动方案里面会有点小改变。现在是主题式的活动,我们有可能要根据孩子的发展在走、在变动,我们老师要根据孩子发展到什么程度,来调整计划,但活动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完成的目标是不会改变的”。四是因为领导审查帮助你调整。“大的计划都不会改变,只是有一点小小的地方会改变,像你写的计划、制定的目标有哪一点不符要求,园长或副园长会加上几个字,帮你改一下,让目标切实可行”。大多数园长认为,计划制定好了以后基本上是不会改变的,如果说有变化的话,“变的只是时间问题,内容、形式都不会变”,或者是在其他方面进行“小的调整,比如,园长看了计划以后,发现不稳妥的地方,园长就会变化的。在正式活动开展之前,会不断完善计划”。制定好的计划“改变的比较少,因为教师对幼儿比较了解,对家长也比较了解,况且计划又是通过‘家委会’制定”的。

有上述可见:在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举行之前,家长很少参与计划的制订工作。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计划制定好了以后,基本上不会改变,只是偶尔地会随着“试教”或“幼儿”、“天气”、“活动”、“家长”、“领导”等因素的变化而做一点微调。

4、安排轻视家长

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本意是要让家长、学生、学校互动,但是,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基本上处于观众的角色,学校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安排上,大多以家长工作较忙,没有时间为由,没有让家长参与活动中,在各种活动中难以找到家长的影子。可见幼儿园在安排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时候,现行幼儿园没能像重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那样,来重视家长的角色和作用。

5、方案比较片面

当前的家长活动日方案比较片面,特别表现在,方案中的准备阶段和活动当天的规划。在准备阶段,准备工作是比较细致的,既包括了班级的活动设计和环境布置,又包括了向家长发放通知单和问卷、做好欢迎家长的黑板,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处在于:没能吸纳家长参与到集体备课和环境布置中去。活动当天的规划中,整体的布局是比较规范的,要求各班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环节的安排是比较全面的,要求各班做好家长的签到工作,摆放好家长的座位,向家长介绍学习活动的目标,记录好家长的反馈,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处在于:把家长置于旁观静坐的“死角”,只能“在各走廊、底楼”来“观摩”孩子的一些活动,这样,家长就会处在完全被动的服从地位,而难以萌发主人翁的意识。

可见教师在设计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的时候,较为忽视家长这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6、环境不够丰富

当前,在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环境布置上,内容显得单薄,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成为班级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组织者,还没有能“通过在墙上和教室走道做些布置”、“对教室里的课桌、椅子和其他的设施的摆设”、“对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侧面进行精心地策划”来创造“一种气氛”,以激发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当家长来到班级的时候,他们既看不到任何欢迎他们的标语,也看不到教师对活动的具体说明。这些都体现出来,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太成熟,在环境设置方面考略还不够周全。

(二)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实施过程

1、时间不太适宜

幼儿园向家长开放活动的时间未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幼儿园基本上是每学期向家长开放1次活动,每次开放的时间主要为上午半天。然而现行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和家长的需要还不完全相吻合,这一方面表现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频率上:教师和园长的做法虽然比较相似,主要是“每学期”向家长开放1次活动,但是这与家长的期待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为家长希望幼儿园“每月”向他们开放1次活动。可见,家长对幼儿园开放日活动的频率不够满意,期望能增加开放日活动的频率。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持续时间上:教师和园长的做法虽然几乎完全相同,把“上午半天”的时间都用于开放活动,但这与家长的需要还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家长期望开放日活动持续的时间为“2小时”。可见,家长对开放日活动持续的时间也不满意,希望能缩短开放日活动的持续时间。

2、场所较为局限

幼儿园向家长开放活动的空间,从园内场地来讲,较多地利用了本班的教室,较少地利用了班外场所;从园内外场地来讲,较多地利用了园内场所,较少地利用了园外场所。可见,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空间还局限在幼儿园内部、班级内部而没有充分利用园外的各种场所(如家长工作场所、社区场所)。

3、组织比较单调

研究教师、研究园长和研究现场都证明,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班级教师,大多数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组织只存在于教育者内部的研究,而以“家长工作忙”为由,没有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来。但是,家长却认为开放日活动应该由“教师和家长”来共同组织。可见,现行幼儿园的做法和家长的需要之间存在着矛盾。

4、结构自由度小

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结构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动态活动和静态活动相互结合

园时的区角活动、桌面游戏属于静态活动,接下来的早操、早锻炼、户外游戏、体育活动属于动态活动,随后的两个教学活动之间有入厕、点心等静态活动;就两个教学活动来讲,第一个教学活动偏重于静态活动,第二个活动偏重于动态活动;此后是午餐午睡等静态活动。

(2)主班教师和配班教师相互配合

这些教师基本上都能做到:主班时(如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配班时,和主班教师密切合作,辅助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合班时(如来园活动、户外活动),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体现了教师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3)没有向家长表示欢迎和致谢

几乎所有教师都没有在活动前向家长表示欢迎,在活动后向家长表示感谢,因而未能强化家长来访的意识、参教的行为,错失了与家长紧密合作的许多良机。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幼儿园能较为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并适当地考虑到家长的需要,做到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这是值得称道的。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幼儿园还存在着教师间接指导的活动较少、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较少、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较少等多种问题。

5、重点失之偏颇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大多数学校是把其当做是另类的教学活动来开展,这就使得,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见到的大多数都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重点放在了,如何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做法却忽视了幼儿园学生的特点,幼儿园学生在学校中,并不仅仅是死板的学习知识,他更多的是通过参加各种游戏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家长活动日将教学活动作为主要形式,忽视游戏活动的做法也使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无法全面了解。

6、媒体不够充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媒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发挥实物和教具的作用。

教师都能注意通过创造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2)开始尝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个别教师已把电脑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技能尚不够熟练,还有待提高。

(3)注意发挥家庭和家长的作用。

教师较能注意调动家长为班级提供普通的教学资源和特殊的教学资源的积极性,这样,既弥补了幼儿园教学资源的不足,又实现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育。可见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幼儿园没有充分运用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致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师和幼儿、教师和家长的互动方式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7、难题认识偏差

教师对祖辈家长的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不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面,而没有发现其有利的一面,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面。这也表现出教师对家庭系统理论认识不够,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包括着相互联系的成员,每个成员都会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其他家庭成员;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具有“边界”、“角色”、“规则”、“等级”、“气氛”、“平衡”等几个特征。

8、参与不够均衡

(1)在开放日活动中,父亲的出席率不高,远低于母亲。

研究者在统计158位幼儿园家长在选择“您的孩子怎么称呼您”这一问题的答案时,发现:53%的家长(83位)为幼儿的“妈妈”,19%的家长(30位)为幼儿的“爸爸”,12%的家长(19位)为幼儿的“奶奶”,7%的家长(11位)为幼儿的“外婆”,4%的家长(6位)分别为幼儿的“外公”、“其他人”,2%的家长(3位)为幼儿的“爷爷”。可见,家长集体中以父母辈家长为主,祖父母辈家长为辅:父辈家长与祖辈家长相比而言,父辈家长参与的更多;父亲与母亲相比而言,母亲参与的更多;男性家长与女性家长相比而言,女性家长参与的更多。

(2)在开放日活动中,家长的自主权不大,基本上是听从教师的指挥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绝大多数家长多是听从教师安排,跟随着幼儿从一个活动环节转换到另一个活动环节;观看幼儿的各种活动。缺乏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3)在开放日活动中,经常给幼儿园义务帮忙的家长不多

研究者在统计158位幼儿园家长在回答“您在孩子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义务帮过忙做过事吗”这一问题的答案时,发现:50%的家长(79位)选择了“有时”,19%的家长(30位)选择了“没有”,18%的家长(29位)选择了“经常”,13%的家长(20位)选择了“总是”。可见,只有不足1/3的家长能常在孩子班级的开放日活动中义务帮忙做事。

9、指导焦点欠准

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园长指导焦点欠准主要体现在:

(1)园长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对教师的指导少于对教师的观察。

(2)园长在指导家长开放日活动时,把重点放在了教师和活动上,忽视了对儿童应有的关注。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园长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一半以上的园长都会对教师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进行多次、多角度的观察,但是,很少有园长对教师活动中的行为进行指导。而且,园长对教师的指导,重点是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上、活动的设计上和实施上,而儿童的年龄特点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三)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绩效评价

1、主体自评不足

大多数教师没有对自己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进行评价,自评力度不够。教师这个传统的被评价者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名评价者,这是幼儿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但在开放日活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中,教师只居第二位,仍有较多的教师处于消极地被评价的地位,这些教师难于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学行为及效果进行分析与反思。

2、指标比较单一

评价是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开放日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在评价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时候,家长这个评价主体是使用幼儿园事先制定好的评价表,按照评价表上的具体指标来对“教师”或“幼儿”、“活动”进行评价。这就表现出了当前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指标的两点问题:

(1)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评价指标都是由幼儿园单方面制定的,家长没有参与其中。

(2)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指标的使用者只是家长一方,园长、教师、幼儿、其他岗位的幼教工作者都没有加以运用。

3、策略重点偏移

教师是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园长不仅注意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活动计划、环境创设等方面来评价教师,而且还能从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特别是教师与家长的互动等方面来评价教师;园长不仅能采用观察法,来对教师在活动中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而且还能通过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来对教师在活动前、活动后的各种教育教学计划、反思资料进行评价。但是,园长在评价家长开放日活动时,把重点放在了教师身上而不是幼儿身上,轻视从幼儿的学来看教师的教。同时,园长在对家长的评价有失偏颇,多数园长认为对家长开放活动和对同行开放活动是不同的,一因家长重结果,同行重过程;二因家长不是专家,同行是专家。

4、结果问题较多

其他岗位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认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还存在着机械性(开放日活动的时间主要是放在学期初,重点是向新生家长开放;或者是放学期末多,重在向家长汇报)、表演性(把家长开放日活动看作是向家长展示幼儿园的风采,汇报幼儿的学习成果,导致了某些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出现)、指令性(开放日活动主要是幼儿园的行政命令,教师自愿开放、自主决定的比较少)、单向性(开放活动往往是由幼儿园、教师单方面设计、组织、开展的,还没有让家长参与到这些环节中来)、统一性(因为是向全园或全班家长开放,园长或教师同时要面对几百个或几十个家长,所以既难以考虑到来访家长的群体特征,也难以与到场家长进行个别交流)、片面性(向家长开放的内容不够全面,主要是让家长看上课这种教学活动,因而忽视了让家长看孩子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等问题,需要加以矫正。

(四)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价值取向

1、地位比较低下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不论是在教研活动中还是在科研活动中的地位都比较低下,还没有得到幼儿教育教研员和科研员的应有的重视。

(1)家长开放日活动还没有成为幼教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教育教研员都认为家长开放日活动不是自己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是因为幼教教研活动主要是研究如何使用幼儿园教材,如何向家长传递第二期课程改革的精神;二是因为只在特定情景下,才强调家长工作的重要性。

(2)家长开放日活动也还没有成为幼教科研员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教育科研员都说明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不是自己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是因为科研活动的面很广,研究的课题很多;二是因为开放日活动的研究课题题目太小,难以深入研究;三是因为开放日活动是面向家长群体的活动,难以解决个别家长的具体问题。

2、特征重表演性

不论是教师、园长的观点,还是其他岗位幼教工作者的观点,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观点既相互印证,也深化了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其它形式家长工作相比的强势所在:把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直观地呈现在家长的面前,让家长有多种机会观察孩子的表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实现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的多向沟通和互动。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平时活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竭力向家长展示其优异的一面,隐藏其不良的一面,而没有真实地向家长呈现其全貌。

3、伙伴观念陈旧

幼儿园、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没有得到幼教工作者的拥护和赞成,幼教工作者的观点滞后于家长的观点。

(1)大多数教师不赞成“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

具调查,虽然有九成以上的教师不仅赞成“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的观点(98%),而且还赞成“教师应该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教育中来”的观点(92%),但却只有不到四成的教师赞成“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39%)。可见,教师对“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教师应该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教育中来”、“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这三种观点的赞成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大多数园长也不赞成“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

具调查,虽然有八成以上的园长不仅拥护“幼儿园和家庭是合作伙伴关系”的观点(94%),而且还拥护“幼儿园应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的观点(87%),但却只有三成的园长赞成“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30%)。可见,园长对“幼儿园和家庭是合作伙伴关系”、“幼儿园应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这三种观点的赞成率也在逐渐减少。

4、失败轻视幼儿

教师、园长和其他岗位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认为决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成功因素首先是家长,如家长是否满意;其次是教师,如活动是否顺利;最后是幼儿,如幼儿是否开心。这证明了我国幼儿园教师、园长特别是其他岗位的幼教工作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成功与否的制约作用。

5、设想不够合理

一些园长认为未来的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一方面要满足家长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家长的干扰。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如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的需要),可通过丰富开放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改变开放日活动的时间(如放在双休日)、培训与利用家长等手段来实现。为了防止家长的干扰(如干扰孩子、干扰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如在班级安装摄像设备)、规范家长的言行来达到。

6、改革困难较多

幼教工作者大都不赞成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认为这既没必要也没可能,因为它会使幼儿园受到家长等多种负面因素的不良影响。

(1)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一方面被许多教师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会妨碍教师的教学,增加教师的负担,影响幼儿的情绪,降低家长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被许多教师认为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幼儿园物质条件较差,班级幼儿人数较多,教学秩序也会受到影响。

(2)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一方面被众多园长强烈地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会给幼儿园的管理带来困难,况且家长还没有提出这种要求,再者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还没有达成一致;另一方面还被众多园长强烈地认为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家长还没有这种需要,家长也会影响幼儿园的工作,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还不高。

(3)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一方面被其他岗位幼教工作者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会影响幼儿园工作的正常运行,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降低活动的效果,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变得更难;另一方面还被这些幼教工作者认为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师资水平、家长素质都有局限性。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和家长对管理的理解不同

家长作为当代世界的中国人,伴随着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和自由、公平竞争的意识的增强,了解教育、参与教育的要求也变得日益强烈,他们已不满足于在家庭教育中按照自己的理想方式来教养孩子,所以还期望在幼儿园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幼儿园的教育问题享有发言权、建议权和决定权,要求幼儿园天天向他们开放就是一真实写照;而幼儿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既难以摆脱“师道尊严”的长久影响,又难以打破“独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所以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满足于现在的封闭式的管理状态,不希望幼儿园天天向家长开放。

(二)教师和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同

教师和家长对教育各方面的认识都还存在着分歧,这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上,在教师看来,幼儿园教育是要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的,要为幼儿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家长则认为教育孩子不是“为国教子”,而是“为子教子”、“为家教子”,所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次表现在对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在教师看来,必须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而家长则认为智育、美育更重要,且在智育中,又看重教会孩子数数、识字。再次表现在对教育途径的认识上,在教师看来,幼儿喜欢游戏,应该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而家长则认为,游戏就是玩耍,白白浪费了孩子的大好时光。最后表现在对教育方法的认识上,在教师看来,对幼儿要正面引导、表扬鼓励为主,而家长则认为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正是由于教师和家长在教育的诸多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共识,所以不赞成幼儿园天天向家长开放,以免家长影响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教师和家长与幼儿的交往不同

开放日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在与幼儿交往时,存在着差别,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往的对象不同。家长主要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围着自己的孩子转,而教师则要和平常一样,注意关心全班的每一个幼儿,不让任何一个幼儿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并尽力为每个幼儿提供最好的条件。二是交往的方式不同。由于家长和幼儿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所以,他们在和幼儿相互交往时,主要是以冲动的、情感的方式进行的,而教师和儿童则没有这种先天的关系,所以,他们在和幼儿相互作用时,主要是以冷静的、理性的方式进行的。由此可知,开放日活动使教师感受到他们与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行为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就不拥护天天向家长开放活动。

(四)教师和家长所承受的压力不同

由于家长开放日活动都是教师唱主角,家长当配角,所以教师和家长所承受的身心压力就截然不同,相比来讲,教师承受的压力要远远多于、大于家长。在开放日活动前,教师是设计者,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活动,还要迎合家长的需要,否则就可能是出力不讨好;而家长则是被通知者,接受教师的通知,按时来参加就可以了。在开放日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还生怕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而家长则是旁观者,像个普通的观众,倾听、观看活动就可以了。在开放日活动后,家长是评价者,他们对活动进行评价;而教师则是被评价者,要接受家长的评价,尽管家长的评价结果不一定正确。由此可见,开放日活动的实践使教师深深地体会到他们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因而就不赞成天天向家长开放活动。

三、改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相关建议

(一)对管理机构的建议

1、完善幼儿教育法规

1996年,国家教委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八章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的“第四十九条”里,明确指出:“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幼儿园可实行对家长开放日的制度”[1]。这一法规的出台,勿庸置疑对我国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14年后的今天,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就很有必要通过不同的形式,组织不同岗位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读这一法规,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然后集思广益,把大家的建议归纳起来,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使这一法规能得到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育。

2、贯彻幼儿教育法规

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不同的渠道,促使广大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并注意寓教于游戏活动之中,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要全面调动家长支持教育、参与教育、评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与幼儿园协调一致地教育幼儿,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3、落实课程改革法规

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幼儿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这一法规,全面认识变革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实施的必要性,深刻领会吸引家长参与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运作的可行性,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4、执行儿童教育法规

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不同的传媒,大力宣传“儿童优先”的原则,使幼儿园能够更加重视家长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和教育观,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以优化儿童成长的环境。

(二)对评估机构的建议

1、反思我国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

地幼儿教育评估机构或评估专家小组,应当反思自己的评审标准,并对评审标准进行修改,适当增加一些“家庭”的条目,补充一些“家庭”的内容,并使之更加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真正发挥对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杠杆作用,以适应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借鉴国外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

2006年9月,美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开始运用新的《幼儿教育机构标准和认证指标》,具分析美国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具有:体系比较完整,定性评价明显;指标比较细化,操作较为简便;家庭指标较多,联系较为紧密;家庭地位较高,突显家庭重要等特点。因此:我国幼儿教育评估机构或评估专家小组可以借鉴美国评价早期教育机构的标准,来完善对示范幼儿园评审标准、托幼园所办学等级标准的构建,以引导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逐步走向经常化和日常化。

3、建立科学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

幼儿教育评估机构应该从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目标和体系、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来制定科学地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以实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最优化。具体要做到:重视发展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多元性评价;重视互动性评价;重视自主性评价。

(三)对科研机构的建议

1、加强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

(1)广泛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不仅要研究后现代课程论、社会互动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对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价值,而且还要研究家庭系统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层次需要理论对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意义,以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为家长开放日活动搭建广阔的理论平台。

(2)深入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基本问题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不仅要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而且还要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途径、形式和方法,以指导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2、关注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实证研究

(1)开展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要深入实际,与不同岗位的幼教工作者密切配合,就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工作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了解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家长开放日活动质量的提升提供感性的研究经验。

(2)开展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实验研究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要进入幼儿园,与园长、教师、家长一起进行实验研究,例如,对教师的教育经验或教育能力与家长的参与水平或参与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对家长的参与水平或参与策略与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索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特点、规律和效益,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质量的提高提供系统的研究经验。

3、重视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交流活动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应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各种类型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活动,为幼教工作者搭建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强化幼教工作者研究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意识和行为,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幼儿教育研究机构即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对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各种参与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又可以通过中文图书期刊、互联网、外文图书期刊、国内年会、国际论坛、专题研讨会等不同的形式,把我国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促使国内、国际同行进行分享和交流,以共同探索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完善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

(四)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1、调整课程设置

我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其他承担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不同学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师资培养和培训课程的结构,增设“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课程,并定为必修课,以保证落到实处,或在相关的必修课程中加大“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内容的比重,并增加课时量,使幼教工作者在步入工作岗位时,就具备了与家长进行交往和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通过在职培训而不断提高与家长交流和分享的各种技能技巧。

2、改革教学方法

要保证所设置的课程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改进教师培养(培训)的方法。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类别的师资培养(培训)工作中,不能片面强调通过集中讲授的“讲师团”方式,向学生(学员)传递系统的理论知识,过于重视学生(学员)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而应提倡通过小组研讨、录像分析、现场观摩、亲身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学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学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以采用:反思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对话式教学。

3、改革考核方式

(1)完善学生(学员)评价教师的内容和形式

幼教师资培养机构应该树立“以学生(学员)为本”的教育观念,不断对学生(学员)评教的量表加以修改,重视对教师特殊能力的评价,关注对学生(学员)学习过程的评价,并使评教结果更加透明化,以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学员)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

(2)优化教师评价学生(学员)的内容和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教师对学生和学员(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学员)学业成绩的评价,主要是由平时学习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这两个部分构成的;平时学习成绩的考查,主要是依据学生(学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情况来决定的,约占40%,期末考试成绩主要是依据学生(学员)完成教师设计的闭卷试题情况来决定的,约占60%。可见,对学生(学员)的考核主要是通过闭卷的形式来进行的,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学员)的书面表达能力、记忆能力,这种现象应该加以改变,以提高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具体来说需要:重视考查口语能力;倡导实行开卷考试;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五)对幼儿园的建议

1、发展和家庭的伙伴关系

(1)正确认识伙伴关系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和家长的不同优势,承认家长的教育地位和教育权利,理解家长的教育需要,尊重家长的教育决定;不把家长看成敌对者、局外人,而把家长看成同盟者、合伙人。这样,当“教师把家长看作是保育和教育儿童的真正伙伴”时,“家长就会经常来观看和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幼儿园和班级就会在任何时候都对家长开放,鼓励家长无论何时有空都可以来访参观[1]”。

(2)发展巩固伙伴关系

要使伙伴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幼儿园就必须为了儿童的利益而坚持不懈地与家庭合作。

幼儿园可以把儿童的学习活动、班级的课程改革活动、年级的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与家庭开展合作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吸引家长的广泛参与,使伙伴关系从普通的公共关系活动转变为独特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要鼓励教师经常与家长交往,并为教师创造实践这些行为的机会,使伙伴关系从幼稚、不完善走向成熟、理想化。

2、完善向家庭开放的政策

(1)提高幼教工作者的认识

园长、教师应该打消“家长随时来访参观,会干扰幼儿园的正常工作”、“给儿童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等顾虑和担忧,以开放的思想和积极的心态,来对待面向家长开放的政策,相信这一政策的实施,必然会促进幼儿园和家庭友好关系的发展,增加与家长交往的时机,帮助家长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征和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2)增强家长的主人翁意识

园长、教师可以通过“家长讲座”、“家长会”、“家园小报”、“家长园地”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开放政策,使家长认识到:他们也是幼儿园的主人,幼儿园也是他们的家;幼儿园和班级的大门始终向他们敞开,他们任何时候来访和参观都是受欢迎的;他们的感受和见解对园长、对教师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幼儿园就是在剥夺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关闭与家长合作的重要通道,失去与家长互动的许多大好时机。

3、提高园本教研活动质量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深入改革,需要优质的园本教研活动来支撑。为了提高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幼儿园可从:形成崇尚教研的氛围;打造热爱教研的团队;开展独特的教研活动;支持教师的教学探索几个方面入手。

4、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指的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支持学校教育目的和儿童学习或发展的任何人”[1],他们是不拿报酬的。“‘志愿社会服务’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2]”,家长志愿服务是美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优良传统,今天仍被众多的幼儿教育机构所采用保教工作者鼓励并欢迎家长来到班级帮忙或参加特别的活动,家长们也都乐于利用业余时间来到孩子们中间,为班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情感。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的这些做法值得我们效仿。

四、总结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是幼儿园应该在特定的时间里向家长开放园内外的各种教育活动。对其的研究,有利于教育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助于幼儿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有益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有助于幼儿教育改革深化与发展。本文的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发展潜力巨大,它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幼儿园与家长幼儿教育论文

一、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孩子的期望

《指南》在“期望”的前面加上一个词:“合理”。什么是合理?能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即为合理;能发现并尊重幼儿发展得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的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即为合理。目前,在应试教育主宰之下的中国教育大氛围中,高考指挥棒的强势权威竟覆盖幼儿教育的层面上了,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片面的话转化为拔苗助长,在家,提前交幼儿认字、书写、做算数;在幼儿园,要求老师也如此教学;母语尚在打基础,又在搞什么“双语”教育……做这一切事情时,是否充分尊重和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一旦方法失当,一旦压力过大,让孩子从小就厌学了,岂不是得不偿失?况且,“神童”传奇中成神的孩子有几何?还是让我们沉下心来,不要再孩子身上延续自己的理想,不要置孩子的天性于不顾,本着真爱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发展成长吧。

二、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孩子游戏的漠视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他们在玩中去感知、去探索、去发现和获取。这里,好奇与求知欲自然地融合为一体,满足孩子无尽的好奇就是无痕迹地激发了他们求知的兴趣。可是,一些家长从幼儿园里接到孩子问的话并不是“你今天玩了什么”,也不理解甚至瞧不起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家里,以为给孩子买了几样玩具就可以了,从没有耐心陪孩子一起玩,丧失了观察、了解孩子以及与孩子沟通的良好时机,也放弃了培养孩子合作能力及社会性人际关系的时机。至于领孩子去郊外,去欣赏高山大川,更是难得,有时去了,孩子玩孩子的,大人玩大人的,各不相干。这里有一个信号特别值得提及,就是孩子们迷恋电视,大一点的开始对网络游戏感兴趣,家长只要一迁就,孩子们更不愿意去户外了。孩子们的游戏,家长到了必须关注和研究的时候了。

三、第三个问题是,对孩子的包办代替太多了

目前,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成了溺爱,“时时处处是关爱”看起来很温暖,但是,正确的态度应是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现在,家长们往往包揽了本该由孩子们自理的内容,自理尚且不给机会,又何谈领孩子探险,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何谈英雄主义精神的历练?如果我们单方面这样做尚可理解,还苛求幼儿园关照孩子的一切生活细节,更不允许一点点微小的难以避免的伤痛发生。孩子长大了,我们又反过来抱怨孩子依赖性太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差,责任,又在谁呢?

四、第四个问题是,家庭阅读氛围的淡薄

说不关心孩子的阅读,那是冤枉的,我们都希望孩子知书达理,希望孩子手不释卷,希望孩子成才。但是,有为数不少的家庭并没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氛围。首先,看看我们的家装,华丽则华丽,那么,是否有一间安静明亮的书房?书房里是否有足够的藏书?藏书中是否有足够的儿童阅读作品?每天,你是否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亲朋好友在一起,你是否和大家在谈论阅读的体会?凡此种种,都值得我们思考。孩子的阅读习惯,不是我们要求他们就能形成,这要靠氛围,靠引导,靠榜样的潜移默化。

作者:方柏芦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机关幼儿园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论文

一、我国当前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缺乏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还不被作为独立的个体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权威型家长和家长制的作风受到了推崇,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以父母或是家长的想法来对儿童进行教育,以此来达到高教育的目标,这也使孩子成为家长意愿的替代品、孩子体现的是家长的自身愿望、孩子教育的结构成为了家长强制出的产品,这也是最为传统的亲子观。就现在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中的和谐、民主、平等的亲子观念也逐渐形成。虽然传统的家长制家庭教育观念也逐渐的消失了,当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平等、和谐的亲子观念,但是很多幼儿家长的儿童观尚不完善,认为儿童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二)幼儿家长对有些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到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普遍运用的教育方法是灌输式、教育目标也不是子女的实际想法,教育的内容也重智轻德,对于这些来说,现代的教育观将教育非万能论作为基础,对教育的有效性、教育的原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之间的作用更加的重视,在对教育方法、教育任务、教育目标进行设立的过程中,也更加的突出了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健康发展为本这些理念。出了幼儿在教育观形成的时期所能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之外,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教育观,所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观念的全面性认识不深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互为基础。儿童观必须要在对儿童的本质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对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遵循以儿童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将对儿童的发展进行有效地促进为原则作为基础来形成的。儿童发展观要将儿童观作为基础,还必须要满足三个要求:第一,对儿童的发展主体性尊重并且承认;第二,对儿童的发展潜能尊重并承认;第三,对儿童的发展差异性尊重并承认。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受到一些错误儿童观的影响,儿童发展观就容易变为以家长的愿望为基础,以家长的意愿为主体。

二、对我国当前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有效的改善

当前,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引导的主要力量并不是专业的机构,而是图书出版商以及电视传媒。必须要承认的是,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图书以及电视节目对我国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正确的培养只依靠这两种力量的作用是不可能完成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下面两个方面,第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在对图书的选择上以及收看电视节目上存在非常明显的随意性和随机性,无法为家长提供系统、稳定的指导;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图书市场中出版商有较大的差异,虽然有一部分家庭教育的指导产品质量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不科学、观点较为偏激的读物,这些读物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所以说,相关的机构必须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一)构建部级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

当前,我国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结构主要以妇联组织以及部分专业的学会为中心,对各种资源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政府需要对学术资源、行政力量以及资金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进行协同同坐,构建一个中国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权威性机构,主要负责对全国的亲子教育方案进行推行、研发、指导以及评估,以此来对亲子教育的实践工作进行引导。

(二)对图书和电视等传媒子单元进行规范和引导

当前,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仍然还是要通过报纸、图书以及电视。所以,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体对亲子教育方面的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的提高,对网络等现代化的媒体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此来使亲子教育的受众面和覆盖面都得到提升。

(三)鼓励幼儿园开展亲子教育课程

幼儿园是对家长培训活动进行开展的另一个渠道。当前,幼儿园由于受到自身资源的限制,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外部的资源过度的依赖,也就是对校外的专家依赖过大。幼儿园由于对一些专家教授进行邀请过于的重视,而进行家庭教育活动所讲的主体也是由这些专家和教育随意决定的,这也就导致了学校全部家长的教育内容随意性较强,没有自主性、计划性以及系统性。为了使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须要将幼儿园中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将外部专家作为顾问进行指导,让外部专家能够给予主讲教师一定帮助,让教师能够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的进行完善,建设出亲子教育的体系。

三、结语

家庭教育观念在当前是一个新的概念,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性特点,对儿童的发展来说,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其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家庭教育观念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对家庭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和改善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骆秀丰 单位:广东惠州市桥东中心幼儿园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夸奖幼儿教育论文

当“中国狼爸”“三天一顿打,三个孩子上北大”的口号吵得沸沸扬扬之时,整个社会再次将目光集中在教育界上。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此时我心底轻轻响起的却是“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抱抱我”稚嫩的童声。几年前,当“赏识教育”的思想异军突起时,父母们、老师们频频点头,反思自己的养育、教育行为,发现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要求相对严格了,角色定位相对死板了,我们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相对简单了……意识到后,我们从真爱出发,表扬、鼓励、包容孩子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就感,感受到被认可,被信赖……可“赏识教育”盛行之风过后,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不是不再翔实明确?忽视了对其理念的延展?形式性的多了,个体化的少了?套用的老方法多了,创新的新形式少了?因此在“狼爸”面前,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行为。我觉得,在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是很重要的,只有我们将精髓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我想就最常用的“夸奖”行为,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育者应具有积极正确的态度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点,夸奖孩子不是单纯的教育手段,不是为了满足孩子、家长心理需要的被动行为。夸奖孩子,就是要在爱的名誉下,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基础点,通过智慧且艺术性的语言或其他激励性举动,来促进孩子良好的思想、行为发展的教育形式之一。幼儿园教育特点之一,在于其集体性。孩子众多,教育内容丰富,老师们自然忙得不可开交,但我们在夸奖前仍要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东东今天能自己扣好所有的纽扣了!”“妮妮午饭时吃的很干净,没有浪费一粒粮食!”“三宝帮助老师一起把破旧书页粘贴好了!”(此幼儿之前有过多次不爱护书籍的行为。)……这样的表扬与夸奖源于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观察,和个体行为的指导!所以,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地表扬。同时,也要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二、教育者要注意夸奖的时机

(一)提前激励

一般来讲,幼儿的时间观念还不是十分健全,无法准确把握自己将要作出的行为。同时对一些需要办的事情也表现出无法自主性和缺乏信心性。因此,我们在实际进行对幼儿管理的时候,教师要进一步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引导行为和激励行为。这样才能更好的协助幼儿建立完善的心态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吧,像是有的孩子胆子是分校,办事不够自信,这时就需要教师以温和的口气对幼儿进行激励,为孩子建立信心来协助他们获得成功,获得成就感。要知道,自信能力和自主能力是人生十分关键的两大能力,这也是人们在今后学习生活当中最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培育孩子自信和自护是我们今后在在幼儿园管理当中的一大重要目标,也是今后我们所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二)紧抓过程

通常来说,幼儿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孩子们对很多事情都有极大的兴趣。但是,我们在实际观察过程当中,就会发现,他们的兴趣是十分广泛,可是也存在着相对缺乏耐心的巨大弊端。在着个弊端的作用下,更多孩子是事事尝鲜,但是浅尝辄止,往往虎头蛇尾。所以说,我们在今后实际教学管理过程当中,一定不能只是一味的去交代孩子去办什么事儿,只求结果的做法使得孩子们耐心的缺乏会加剧。而在交代完任务之后要进一步的陪同协作,帮助孩子们去在完成过程中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点,为孩子们建立阶段的成就感,这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注重过程的协同作用为孩子培养必要的耐性和攻克难关的精神。

(三)结果评价

幼儿的心智还不是十分健全,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很可能会作出很多错事。在这些错误和挫折面前孩子极有可能会选择逃避方式来面对。这样的做法使得孩子非常容易失去信心。我们在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要对各种孩子制造出来的结果进行巧妙评价,将事物一分为二的来看待,这样既能帮助孩子不断进步又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以提高其自身的成长素质。

三、教育者要注意夸奖的细节

(一)夸奖内容要具体

“笑笑,真棒!”,类似这样的表扬话语对我们来说已是轻车熟路。还有教学过程中,运用“嘿嘿,你真棒!”等小朋友们互相鼓励的标志性方式。可是这种笼统的表扬孩子,也许会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可能就是下意识的一个行为也能轻松地获得老师的赞誉,久而久之,表扬的分量,鼓励的分量对于孩子来说就不算什么了!因此,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将表扬具体化。如: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时,“这幅画颜色搭配的真鲜艳!”“孩子,你这次涂色比上次涂的均匀啊!”“这周围的小装饰,让画面更生动了!”“你的握笔姿势标准多了!”……这样的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也更加有成就感。

(二)夸奖过程更重要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报道: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你真聪明!”这样一个惯用的评语,是对结果的提前肯定,但却忽视了孩子自身努力的过程。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我曾经试验过:两个女孩子玩串珠游戏,珠子比较小,当她们结束游戏时,我对一个女宝说了“你真聪明!串的真棒!”后,女宝神气地离开了。我对二号女宝说:“老师看到了,你尝试了三次,终于串上了那颗最小的珠子,那颗珠子真的好漂亮,我喜欢你的这条项链!”二号女宝笑了,然后又再次开始串珠,“设计”了一条新的手链。

(三)夸奖形式要丰富语言夸奖是常用的方式,但我们可以开发更多的肢体语言。如:对孩子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和孩子用大拇指对按,盖上“小奖章”;和孩子“嘿!嘿!嘿!”的击掌;眼神的交流加上认可的点头;甚至“撞撞屁股,碰碰肩”……总之,不同的形式传递相同的信息——“老师愿意与你一同分享!”就可以。

四、教育者应将夸与奖有机的结合

通过经常性的表扬,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从正面逐渐明白是非情理,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对培养情操,提高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奖励的有机结合。一个小粘贴、一个小印章、一支铅笔、一块橡皮……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需要,一种满足,甚至可以转化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五、教育者注意将“自夸”与“他夸”相结合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多是被大人宠着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只能让别人说自己好,听不得说人家好,也很少去看别人的优点。因此,人际关系比较紧张,与同伴相处不好,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最后,我想借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糖果案例”中,相信孩子、解放孩子、夸奖孩子的教育行为与大家共勉。让我们将夸奖、赏识作为由内而发的真诚行为,从观察着手,结合个体差异,灵活多样地传递并激发周围人的正能量团,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实践吧!

作者:吕超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家长与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教育是学校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事,家长应该高度和幼儿园一致行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长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很多影响,幼儿园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同样重要。教育好孩子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的责任,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对孩子严格要求,家长还要在家里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的机会,巩固孩子形成好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习惯。家长应该有意识地配合幼儿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形成专注集中的学习品质,稳定的学习情绪,这样能够为小孩今后的学习奠定好知识基础,打好良好的知识基础。教师应该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才能,运用讲故事,说儿歌,看图说话等方式对孩子进行口语的训练,重视学生自身的语言修养,重视学生说话更加文明流畅。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家庭成员的和谐相处,重视提高家长的教育质量,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形成长远的影响,创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并且为孩子树立科学的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幼儿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有着文化水平的差别和工作性质的差别。一些家长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来管理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要求就不一致,孩子就容易形成双重性格。例如,孩子在幼儿园一段时期以后,逐渐养成独立吃饭、穿衣服的好习惯,可是孩子周末到家以后,家长可能不会要求孩子独立吃饭,还会助长孩子养成挑食或者吃慢食的习惯,这样孩子就有可能形成学校和家里两样的生活习惯,这样就可能造成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不到位,不成功。

二、幼儿教育希望家长参与家长会,多和教师沟通,多了解孩子

家长会给幼儿园提供了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机会,表现的平台,教师应该懂得这样的交流机会来之不易,认真教育学生听取家长的评价,了解家长需要配合完成的事情。家长应该认真填写家校联系本,重视帮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帮助教师一起找到教育孩子的好的方法。教师应该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和植物的画面,废旧的物品,查阅一些资料,找到一些好的教育实例学习,并矫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实现孩子的最优化成长。教师不仅应该帮助孩子丰富课堂上需要的知识经验,还应该认真看孩子完成好绘画作业,美术作业,重视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拓展幼儿的教育途径等。教师应该通过幼儿园和家长一起共同的交流和互动活动,帮助家长和孩子实现对幼儿园的了解,对班级里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的了解,教育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和老师开展工作,促进孩子更好地更及时地纠正孩子的学习弱点,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教育希望家长参与活动,综合全面地教育孩子,实现孩子的全面地成长

此外,家长还要重视培养孩子,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应该和学校合作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育孩子成为幼儿园生活全面的观察者,成为孩子成长主动的咨询者。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帮助家长向教师吸取教育营养,形成“家长学习日”,组织家长观看教师组织的“快乐的生日”的活动,帮助孩子回忆家庭生活里过生日的温馨。家长也可以教育孩子一起过生日,谈谈生日这天孩子收到哪些祝福哪些礼物,孩子心里的想法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孩子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可以对父母说怎样的话,让父母开心。总之,家长应该帮助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看到孩子的知识学习能力和自身的发展水平,重视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的活动,提高孩子学习的能力和成长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一个优秀的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家长、幼儿园和教师的共同配合作用的结果,家长应该实现教师和幼儿园的共同关注,携手教育幼儿实现每一个孩子不同方面的发展,性格的形成和塑造,品德的陶冶和熏陶,心灵的升华和净化,帮助孩子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更大的发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

作者:何康华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丽华第三幼儿园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只有它的每个成员都能够相互接纳、相互关爱、相互感恩,才能和谐。一个人只有在家会感恩父母,走出家庭才会感恩他人。然而,我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观察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早上入园时,教师不提醒就不会跟父母说再见;有的幼儿下午离园时只要家长稍稍来晚一点,他们就大发脾气,甚至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又跺脚又大吼大叫;有的幼儿对老师给予的帮助关爱视若无睹;有的幼儿不会与同伴团结相处;个别孩子更是霸道十足,不会谦让……。幼儿时期是每一个人接受教育,形成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学会感恩的关键起步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感恩教育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三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问题的调查分析

针对以上一些现象我有目的地设计了家庭感恩教育现状调查表,在楚雄市鹿城幼儿园的120名幼儿家长中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

1.三代人一起共同生活较为普遍。67%的孩子与父母和祖辈三代人一起共同生活,27%的孩子是与父母两代人一起共同生活,6%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或由祖辈代管照顾。

2.对孩子过分溺爱而不注重教育。92%的幼儿是独生子女,其中大部分幼儿的长辈对孩子比较溺爱,非常关心他们的吃穿问题和身体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健康心理和个好的引导、关心父母和感谢父母的教育,总认为孩子还小。

3.部分家庭缺乏实施教育的条件。12%的孩子其父母是农民工或个体私营主,他们成天忙于做工或做买卖,绝大多数基本上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很少考虑应该对孩子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应该怎样教育的问题,思想上总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事。

4.大部分幼儿不会表达谢意。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后,41%的幼儿能主动表达谢意,27%的幼儿偶尔会表达谢意,32%的幼儿从来不会表达谢意。

5.大部分幼儿不会关心长辈。34%的幼儿会经常关心问候长辈,31%的幼儿偶尔会关心问候长辈,35%的幼儿从来不会关心问候长辈。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我认为当前幼儿家长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的家长感恩教育的意识淡薄,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很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二是有的家长不注意进行感恩教育的良好时机,虽然采用了一些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大部分幼儿缺乏感恩意识,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也不会表达谢意,更不会主动关心问候长辈。

三、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幼儿家长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导向作用,积极主动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带动家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感恩教育。

1.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家长是家庭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们对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决定了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着感恩教育的效果。因此,引导、帮助家长提高对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十分必要。

(1)组织幼儿家长接受家庭教育专家专题培训。幼儿园可以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对幼儿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培训,培训内容为感恩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幼儿心理特点、家庭实施感恩教育的基本方法等。这样的培训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家长容易接受、便于操作,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形成比较正确、清晰的认识。从思想上真正的重视起感恩教育,从而积极主动地在家庭中有目的、有计划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2)利用育儿栏、宣传窗向家长介绍进行家庭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在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幼儿园可以利用各班的育儿栏和幼儿园的宣传窗,向家长介绍家庭进行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及家庭进行感恩教育必须注意的问题。

(3)指导家长学习有关感恩教育的理论书籍。家长在接受专题培训、借助育儿栏和宣传窗初步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家长学习有关感恩教育的理论书籍,加深感恩教育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

(4)班级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通过这类活动让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相互交流感恩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在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感恩教育的水平。

2.强化幼儿的感恩意识

家长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得到提高是重要的,幼儿是感恩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有效强化幼儿的感恩意识,促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感恩体验和实践活动。

(1)创造感恩文化氛围。幼儿园向家长推荐一些关于感恩教育的书籍、影视片、动画片、儿歌、故事,带动幼儿观看、阅读、朗诵,使其得到感恩文化氛围的熏陶。

(2)安排感恩小作业。幼儿园可按年龄分时间定期有计划地布置一些感恩小作业,帮助幼儿进行感恩实践,体验感恩心情,从中获得快乐。如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的第一个月,布置孩子每天回家说一句话:爸爸妈妈,我爱您们;中班上学期末,可布置孩子每天给父母长辈端一杯水;大班下学期开始,可布置孩子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等等。这样的感恩小作业可以一个月布置一个,但要求天天坚持,教师、家长需共同关注,共同促进。

(3)举办感恩活动。幼儿园可以举办“感恩故事讲演”、“感恩儿歌朗诵比赛”,鼓励幼儿和家长积极准备、主动参与。

(4)积极评价感恩表现。班级教师可视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鼓励、表扬有感恩表现的幼儿,促使幼儿产生“会感恩是光荣的”意识,从而愿意学习感恩。

3.以幼儿园主题活动带动家庭感恩教育

家长和幼儿对感恩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建立起初步的意识,开展感恩教育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使感恩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幼儿园还应该进一步发挥幼儿园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幼儿感恩的兴趣,拓宽他们感恩的视野,使感恩教育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

(1)利用特殊的节日指导幼儿感恩他人。幼儿园可以在敬老节、“三八”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特殊节日到来之际,组织开展相关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使小朋友们知道自己在平日的生活学习中得到了父母、长辈、老师、同伴和周围其他人的关爱,懂得要对关爱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

(2)利用特殊的纪念日指导幼儿感恩社会。幼儿园可以在国庆节、“五一”劳动节、民族自治州或自治县庆祝日……等特殊纪念日到来之际,组织开展相关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使“小朋友”们知道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平安的社会、和谐的民族大家庭里,多么幸福,懂得要对自己的国家、家乡、社区、民族表达感谢。

(3)利用特殊的主题日指导幼儿感恩大自然。幼儿园可以在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国际动物日…等特殊节日到来之际,组织开展相关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使小朋友们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我们无时不在享用着大自然赏赐的无数新鲜空气、土地、水、动物、植物、矿物等天然资源,懂得要感谢大自然,进而保护大自然。

总之,在幼儿家庭感恩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示范和引领作用。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实施感恩教育专题培训活动,提高家长对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给家长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时机和策略,提高他们实施感恩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幼儿园还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幼儿感恩的意识,带动家长有针对性地实施感恩教育,感恩教育也才会收到明显的实效。幼儿只有在家庭和幼儿园长期协同合作、共同培养下,才能学会知恩、感恩、报恩,逐渐融入和谐的社会大家庭中。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浅析幼儿教育中的家长参与

一、家长参与的作用

1.家长参与有助于增加幼儿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幼儿的归属感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前提,其包括幼儿对家庭的归属感以及幼儿对幼儿园的归属感。幼儿对家庭具有天然的归属感,其来自于幼儿与家长的亲属关系和感情纽带,来自于幼儿对于家长天然的信任。这种归属感是先天的、稳固的。与幼儿对家庭的归属感不同,幼儿对幼儿园的归属感需要后天的培养。这种归属感的确立就需要家长参与,幼儿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尊重中,可以潜移默化地体会出教师与家长的共同点,从而为其对幼儿园归属感的确立奠定基础,提供依据。对于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不同的评价体系。幼儿从这两套体系中获得的评价是孤立的。而家长参与可以使家庭评价和幼儿园评价相结合,使得幼儿可以就同一行为同时接受家庭和幼儿园的双重肯定。该双重评价从幼儿的角度来看更具说服力,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2.家长参与有利于增强幼儿园教育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综合性的教育。这一特点符合我国长期以来幼儿众多、幼儿教育资源紧张的国情。但是,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既包括身体、智力方面的差异,亦包括兴趣、性格、心理方面的不同。随着我国教育条件的进步和幼儿个体发展的多样化,上述教育模式已然渐渐变得僵硬。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应当愈发切合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符合整体但有差别的幼儿教育活动。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发展特点的把握只是一般的、普遍的厂而家长对自己幼儿发展特点的认识是具体的、特殊的。通过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充分了解这些信息,使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具理性、更具针对性。

3.家长参与有助于家长相互交流和印证家庭教育信息,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参与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幼儿园之间交流教育信息的过程。一方面,家长可以与其他家长、教师就其现有教育手段进行沟通,决定是否对其现行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厂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新的、更加专业的教育手段,改进现有教育方法。

二、家长参与的途径

1.直接参与幼儿园组织的相关教育活动

这是家长参与的最直接、最普遍、最有效的方式。具体方式包括:建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在网站上公布教育活动,以吸引家长参与讨论、反馈信息厂将家长邀请到幼儿园与幼儿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等。这种形式的家长参与应当注重幼儿园、幼儿、家长之间互动的充分性,最大限度地使三方相互交流、相得益彰。

2.以适当形式参与幼儿园的相关决策与管理

从决策和管理层面引入家长参与是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根本措施。这一做法为家长参与提供了体制保障。通过该体制制定出的具体制度与规则,成为家长参与的依据。这一做法已被多数发达国家所采用。具体来讲,幼儿园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参与幼儿园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支持和监督教育工作的组织,是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家长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就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规划、环境设置、活动安排等事项进行研究。其应及时充分地向幼儿园表达家长的意愿,同时,听取并转达学校对家长的希望和要求,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理解,形成理性沟通、良性互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家长参与对于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有利于改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家长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作者:贺建华单位:江苏省赣榆县教育局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措施

摘要:教育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每个人整个生老病死的过程中都要不断的学习,接受相应的教育,不断的提升自己。从母亲怀胎十月开始的胎教,人们就在接受着与年龄相适应的教育内容,直到老年就会有老年教育。幼儿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从3岁到6岁,是培养孩子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中,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有关重要,本文就是要探讨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家长;幼儿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起着想当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家长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即使发现自己在教育中出现问题,并作出改进。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是幼儿智力、思想、性格和品质等方面初步成型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进行初始教育的过度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可是使孩子们更容易的接受小学教育,促进他们能够愉快的学习,更加快速的接受新鲜的事物和知识。此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定型时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必要的,作为家长,孩子生活和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应该认识的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指导。

二、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强调自己的长辈身份,沟通教育不够

作为一个长辈,孩子是不能不听话的。在幼儿教育中,最怕家长以长辈的方式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试图沟通,而是一味的去要求,比如妈妈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你要听话等等。又例如,你不听话让爸爸打你啊。这些都是在用他们的身份去镇压孩子的调皮捣蛋,一次两次或许有用,但是时间长了孩子就皮实了,再也被吓唬不到了。

(二)教育中过多的溺爱或者过多的管制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姥姥爷都会格外的宠溺现在的孩子。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孩子们生活的就富裕,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过分的宠溺导致孩子出现坏脾气,养成不好的性格。还有的孩子被过多的管制,现在的家长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过早的接受小学的教育,不利于以后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是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的教育发展。

(三)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以身作则的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太随意,有的时候就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示范作用,孩子学习的能力不交强,偶然间就学去了。家长带着孩子闯红灯,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这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容易在不经意间就学习到了不好的作风和生活习惯。父母要以身作则教授孩子正确的。

(四)过分强调学习,忽视孩子的欢乐

起步要高出别人一截,把小学内容拿到幼儿来讲,过分的要求孩子学习不是他年龄段该学到的东西。忽视了作为孩子,应该解放天性,应该愉快的过完孩提时代的重要性。孩子过分的承受学习带来的压力,不能痛痛快快想过完自己的幼儿时期。

三、解决措施

家长应该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自由的切换不同的角色,家长即是有威严和有耐心的家长,也要是可以沟通的朋友,是富含责任心的老师。当孩子到做错事,可以适当拿出自己当父母的威严,严厉的批评,也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家长也要扮演好孩子知心朋友的角色,让孩子跟你们更好的沟通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一个活泼可爱大方的孩子,培养她们良好性格的形成。家长也是老师,要从生活中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让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等优秀的品质。不可以过分的溺爱孩子,不不事事包办,不能形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毛病。要让孩子学会有计划的合理的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能要什么给什么。让孩子不断的锻炼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准备第二天上课的用品。平时让孩子多多动手做家务,勤动手动脑,让孩子从小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能过多的约束孩子,让他们形成逆反心里。现如今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的严重,每个家长也是以对孩子好的名义,不正确的教育孩子,让幼儿学习,在该玩的年龄,家长应该放开对他们的束缚。孩子应该适当的学习简单的东西,主要还是以玩为主,让孩子快乐成长。

四、结语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长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这孩子的成长发展,作为有责任心的家长,应该创建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孩子身心以及智力的健康发展,让他们保持快乐的心来面对生活,这才是重点。

作者:褚庆贤 单位:大庆市肇源县新站中心幼儿园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中家长诚信的培养策略

为促使幼儿拥有诚信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因此除了幼儿园教师的相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家长的带头领导作用。实际上,从幼儿的一言一行可以看出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育理念。因此,家长应该积极诚信待人处世,在幼儿面前学会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诚信品质去感染、熏陶自己的子女,使其懂得何为诚信,如何诚信。

1幼儿教育中家长诚信的重要性

在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模范作用很重要,家长诚信更是重中之重。关于幼儿教育中家长诚信的重要性,笔者主要有两个论点,具体如下:

1.1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幼儿而言,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除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接下来就是家庭中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因此,幼儿头脑中树立的各种意识以及其接受的各种教育都与家长有着密切联系,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有些幼儿的家长都是教师,那么幼儿可能从小就在父母写教案、看书的家庭环境中慢慢培养自身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溺爱幼儿,对于幼儿的各种无理要求都会尽量满足,久而久之幼儿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家长言而无信,幼儿可能会对幼儿园老师以及其他小伙伴撒谎。因此家长应该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学会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学习榜样。

1.2家长诚信做人有利于培养幼儿诚信、善良的优秀品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自身要树立诚信观念,日常与孩子生活时,要深刻反思自我“是否诚信做人,是否为孩子树立一个诚信的好榜样。”实际上,家长诚信做人有利于培养幼儿诚信、善良的优秀品质。举个例子,家长带孩子上街买菜,看到店主多补几块零钱。对于店主或者家长而言,几块零钱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家长如果能够主动把零钱还给店主,做到诚信做人,不贪图小便宜,那么幼儿从家长的诚信行为中可能就认识“诚信”是什么,并在今后的生活中把家长当做榜样,逐渐培养自我的诚信品质。

2幼儿教育中家长诚信的培养策略

关于在家庭中家长如何培养幼儿诚信品质,笔者有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2.1家长尊重幼儿,学会以诚相待。首先,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当中,应该学会尊重幼儿,并与其建立平等的关系。例如家长在与子女相处时,不能片面把幼儿当做小孩子而不尊重其想法,也不能轻易对子女许诺并没有信守约定。例如有些家长前一天晚上答应幼儿说周末带其去游乐场玩,但是到了周末家长又把自己许下的诺言忘却。面对幼儿的步步紧逼,有些家长可能会大声呵责孩子不懂事或者不理解父母等等。面对家长的呵责与“忘记约定”,幼儿可能会对家长产生一种不信任的心理,同时在今后的生活中,家长在幼儿心中已经没有了威信,幼儿对家长的各种“约定”及教育已经产生免疫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把幼儿当做一个正在成长的“小大人”,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孩子,平等与其相处,不能因为幼儿的年龄小而对其说谎或者不信守双方之间的诺言。

2.2家长注重诚信,学会以身作则。其次,家长在培养幼儿诚信的过程当中,还必须反省自己有没有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也就是说,家长要做好带头作用,学会以身作则。举个例子,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诚信之人,约人能够按时到场,答应他人的事情绝对会履行约定,那么其子女也会模范父母的行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诚信对待身边的亲朋好友。相反,如果家长只会在口头上教育子女要学会诚信,但是自己却没有做好表率作用,在与他人商品交易过程中缺斤少两,或者常常偷奸耍滑,那么幼儿的价值观就会被扭曲,久之就之模仿家长的不正确行为,学会对老师与同学撒谎,甚至还可能做出对社会不利的事情。

2.3家长赏罚分明,学会制定规则。接下来,家长还应该专门为幼儿制定一些规则,让幼儿理解什么是诚信,什么是失信,进一步让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应该继续发扬,什么样的行为应该及时遏制。例如当幼儿偷拿其他小朋友的文具用品并拿回家时,家长应该及时批评孩子的错误行为,同时正确引导其学会去和同学道歉,并保证自己今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当幼儿诚信做事,比如幼儿园的“小考试”老师多加分,幼儿主动去和教师说明并改回属于自己的分数时,家长应该慷慨表扬幼儿的这种诚信行为,如“爸爸妈妈为你是一个诚信的好孩子而骄傲”,“孩子,你真棒。”等语言赞扬幼儿,让其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十分正确的,同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还要继续用诚信去解决。

2.4家长要慎重承诺,学会适度许诺。最后,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应该慎重承诺,同时要学会适度许诺。有些家长为树立幼儿的诚信观念,以一些物质奖励来激励幼儿,这原本是正确的行为。但有些家长经常以物质规范幼儿的各种行为,比如说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给买玩具,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印“奖章”等等。从某些方面来说家长是“诚信”履行诺言了,但是却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物质主义”,这是得不偿失的。综上所述,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会诚信、树立诚信观念,家长首先要做好带头示范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诚信待人、诚信做事,为孩子做诚信的好榜样。同时在与幼儿相处时,家长还应该与幼儿平等相处,尊重幼儿说的每一句话,重视与幼儿之间的各种小约定,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诚信。

作者:韩凤兰 单位:辽宁省阜蒙县蒙古族幼儿园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的家长心理探析

现代社会中,家庭作为幼儿艺术教育启蒙的场所,对幼儿的影响更为深广和持久,幼儿家庭艺术教育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作用。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幼儿家庭艺术教育是指家长对3-6、7岁儿童进行的以音乐、美术等艺术方式和内容的审美教育。在中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迅速积累,人们开始进一步关注精神生活,注重对艺术的追求,幼儿家庭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为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各地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艺术特长加分政策,文化部门组织各种艺术活动,许多家长和孩子投身其中,成为一股推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发展的巨大动力。各种社会艺术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使家庭音乐教育短期得到迅速普及。此外,全国多家电视台相继推出了少儿才艺表演节目,媒体的参与,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实践平台,更调动了家长对家庭艺术教育参与的积极性,刺激了幼儿家庭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家长所拥有的心态直接体现在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

1、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因为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艺术氛围等各异,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家长的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其中既有口服心服的“真从众”,即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心意,或原无固定意向而随大流思想;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从众”,即碍于情面或者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也只得如此,如“其他人的小孩都学,我的孩子不得不学”。这样的家长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为数不少,也是很大一部分家庭很难将家庭艺术教育长期坚持下去的原因。

2、功利心理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人们行为的功利效果作为道德价值之基础或基本评价标准,同时又强调行为实际效果的价值普遍性和最大现实的伦理学说。”中国家长都有传统“望子成龙”的情结,再加上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较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走进了功利主义的误区。很多家长让孩子选择学艺术,就是为了使小孩有一技之长,将来更好的立足社会;有的直接就是希望孩子长大之后能进入到演艺圈,成为名演员、大歌星,或者升学时有特长加分等,带有非常明显的功利性目的。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会带有一些功利性因素,但绝对不能太强,否则就会偏离学习本身的目的,不利于学习的正常进行。幼儿艺术教育也是如此,一旦艺术成为一种谋生的技能,它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那我们的艺术教育培养的将是一个个艺术工匠,而不是一个有着较高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如果家长抱着急功近利的心理来对幼儿进行家庭艺术教育,这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将来发展。

3、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在外或者忙,很少有时间来陪伴孩子,便应孩子的要求,甚至脱离自己的客观条件,给予孩子某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来对孩子进行补偿。有的家庭给孩子学声乐、器乐、美术,却因为家长自己小时候的考试焦虑等而放纵孩子在艺术教育中遇到困难就逃避,什么都学,什么都半途而废。这样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过分的溺爱和纵容会让孩子变得没有目标、没有责任感,独立自主能力难以得到必要的培养,成年后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处理事情,都会变得懒散、过分依赖他人,一旦遭遇挫折和失败则很容易变得灰心、失望、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4、心理投射

心理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直接体现为父母将自己小时候所渴望而没有得到的艺术教育强加在小孩身上,要求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等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了他们决定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使孩子缺乏规划人生的动力和追求兴趣的勇气。在满足了父母的要求以后,孩子会由于失去目标而变得迷茫。由于通过孩子进行投射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自动化过程,常常不被父母意识到,有时即使意识到了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因此更值得为人父母者警醒。怀有“心理投射”的父母往往不考虑具体情况而去强迫孩子按自己的要求成长,这种做法实际上有悖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仅违背了幼儿家庭艺术教育的初衷,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敌视艺术教育,甚至会给孩子造成人格上的障碍,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

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家长应具备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消除功利思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与理解幼儿,从而促进幼儿自身全面发展。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客观的规律,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其选择的教育内容、方式和途径也各有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拔苗助长。同时,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由于幼儿家庭环境不一样,幼儿个体间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自身特点来进行家庭艺术教育。

2、尊重与理解幼儿

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理解和尊重儿童。首先家长要意识到,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不一样,儿童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要对幼儿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创作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时的鼓励。幼儿的很多艺术作品无法用成人的眼光去解读,但是,要意识到幼儿有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可以倾听幼儿对自身创作的解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幼儿家庭艺术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3、消除功利思想

家长对幼儿艺术教育要有着明确的认识,学艺术是为促进幼儿自身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升学加分、为了赶时髦、为了不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等等,从而不要盲目的“从众”、“跟风”。

4、提升自身修养

家长的艺术修养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美,给孩子创造美的环境,和孩子一起来分享、品味生活中的美;要增加自身的艺术体验,可以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增加自身的艺术体验,在艺术体验的积累中学习艺术知识,从而逐步提升艺术修养。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家长的偏激教育行为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摘 要 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幼儿的个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针对家长的一些偏激的教育行为给幼儿的个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幼儿教育困扰中的家长提供一些帮助。幼儿的个性发展一方面是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无法选择和改变,而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又是潜移默化的。人的知识、爱好、习惯、个性都与周围的环境有关。在幼儿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就是在家庭与父母的生活,幼儿的个性发展与成长期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教育行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家长的偏激教育行为会给幼儿的个性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个性发展 家长 偏激教育行为

1过分追求结果,而导致幼儿急功近利

有的家长简单的将知识的吸入量或者事情的结果作为衡量成败的标准,而忽略了幼儿在整个学习和活动中的感受,幼儿是否是快乐的,通过一次考试成绩或者事情的结果来判定幼儿的优劣,幼儿将忽视努力的重要性,褒奖不能仅仅只关注结果,也要同时注重学习的过程。家长不应把着眼点放在结果上,而必须深入了解幼儿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兴趣、方法以及努力程度等。家长可以赞美孩子的努力,做事的过程,或是思路等等。让我们用有效的称赞,不浪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契机。从这个认识出发,才真正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做事的正确态度及方法。

2家长脾气易怒暴躁,而导致幼儿胆小懦弱

家长在教育幼儿或和幼儿一起时,脾气暴躁会给幼儿带来困扰,让幼儿时常会迷惑自己犯了什么错而让父母如此生气,而且会模仿大人易怒的行为,使幼儿产生消极的个性发展趋势,即使长大成人之后,也很难改变。家长在幼儿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家长性格暴躁就会导致宝宝个性扭曲。而且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孩子,智慧无所从来,越想孩子发展好,反而与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背道而驰。这都是家长脾气暴躁的结果。君子反求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孩子就会变。所以,父母本身必须要改变生气发火的脾气秉性。在与幼儿接触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思考过后,再行动,向真正对幼儿有益的方向引导。

3家长对幼儿过度保护或迁就,导致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铁石心肠的人大都生长在那些父母过分溺爱,λ百依百顺、一味迁就,对他没有任何要求的家庭。”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也不做。孩子想干什么,也要由大人陪着。这样的家长对幼儿过分地照顾和保护,不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独立活动。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怎样使得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家长对幼儿过于迁就和溺爱,幼儿说什么父母都照做,这样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私,情感冷漠,不知道感恩,而且不懂得约束自己,骄傲、放肆、任性、自私。从而会使得幼儿的个性发展消极,做任何事情都依赖父母,不懂得独立思考,缺乏忍耐力,优柔寡断。为了避免这些行为对幼儿个性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家长应该对幼儿采取严格而又民主的态度,使得幼儿个性发展为热情、直率、活泼、独立、大胆、自信、又尊重别人。

4总是用命令的口气跟幼儿说话,使幼儿缺乏自主意识

总是有一些家长认为,对幼儿发号施令是做父母的权利,孩子听家长的话是理所应当的,总是对幼儿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将错误都归结到幼儿没有听话的原因上。如此会导致幼儿过度紧张,做任何事情都过分小心。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以及强烈的自尊,家长需要平等地对待幼儿。当家长命令幼儿做事时,幼儿很容易产生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此时幼儿与父母之间就会产生严重的对抗,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同时也会压抑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而且,孩子会逐渐形成懦弱自卑的性格。即使长大成人后,他们依然还会依赖父母,遇事不能自主。

家长要停止对幼儿个性发展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作为家长,也不必总是微笑着不温不火,伪装着自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烦恼,但请不要将工作中的压力,在生活中的烦恼迁移到无辜的幼儿身上,他们本该无忧无虑的成长,家长如果将这些消极的情绪带到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会持续多年甚至终生。针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去改正自己的缺点不足,完善自己的个性、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只有家长先做出改变了,才能将孩子的个性向着积极的方向引导,要改变他人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在家庭里面对幼儿的时候,家长的各种行为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不仅仅是父母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尊有独特个性的人,要尊重幼儿,尽力避免家长偏激的教育行为对幼儿个性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幼儿家长教育资源的有效拓展

我园在家长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与探索,特别是依托大学丰富的家长资源开展了家长助教、家长“参政议政”、家教经验分享等一系列家园共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家长助教是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的附属幼儿园,我园在家长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部分幼儿家长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学教师,更重要的是他们关注教育、懂得教育、重视教育。因此,这些家长群体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不同的家长从事不同的职业,他们有自己的学科教学和专业研究领域,有各自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我们鼓励和邀请家长来到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课堂,把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教给孩子们。比如,生命科学学院的家长带来蝴蝶标本供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等。这些活动让课堂趣味十足,欢乐无限。

协助班级日常保教活动。3~6岁的幼儿,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主要特点是好动、好问、好奇,生活环境中的任何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安全工作永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从入园到离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成人的保护和照顾。根据需求,我们邀请有空闲时间又愿意为孩子们服务的家长来园,协助教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在新生入园适应期间协助教师组织幼儿洗手、进餐、游戏等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帮助教师保障孩子的安全;在离园环节协助教师维持秩序等。家长的协助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好每一位孩子。

为大型活动提供帮助。为了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幼儿园经常会组织一些活泼有趣又富有教育内涵的大型活动,如风筝节、“六一”庆祝会、毕业典礼、爱心义卖、故事大王比赛、快乐中秋节、亲子运动会、新年游艺会等。这些大型活动,有些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有些需要他们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为了调动家长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们从活动的策划、组织到开展,都会发动家长志愿者参加,共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

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的特点,他们主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因此幼儿园需要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活动及游戏材料。但是教师的人手和精力有限,所以在准备活动材料时,常常需要家长的帮助。如在班级环境和区域创设的过程中,我们会发动家长来园协助教师准备活动材料,提供饮料瓶、包装袋、纸箱、蛋糕盘等废旧材料,请家长为孩子们缝制沙包、用纸箱做小火车、制作端午节香包等。家长提供的材料经过教师们的加工就会变成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学具,使游戏活动更加有趣。

为外出活动保驾护航。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园教育计划,我们会结合相关活动内容带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探索世界,如结合“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在春游中寻找春天等。孩子们在外出活动时常常比平时更加兴奋和激动,这种情况下,三个教师带领三十多个孩子就感觉人手不够,特别是担心幼儿的安全问题,甚至有“宁愿不去也不敢出事”的想法。于是,我们请家长志愿者来参与活动,帮助我们维持幼儿的秩序,保障孩子的安全。

二、家长参与园所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幼儿园应与家庭之间形成联动机制,而家长委员会就是家长参与园务工作的一个组织机构,在幼儿园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与园所管理。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一般是由各班教师和其他幼儿家长共同推荐的懂得教育、支持教育的家长代表组成,每班一位。家委会在园务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有详细的工作章程和工作程序,每学期初会审议园务工作计划、保教工作计划、后勤工作计划及幼儿园大型活动方案等,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为幼儿园发展献计献策。另外,还负责将家委会会议精神和要求传达给其他家长,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的设想和具体内容,积极配合,协同做好各项工作。

参与班级管理。家长委员会在幼儿园发挥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是联系家长、教师和幼儿园的桥梁和纽带。我园除了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之外,每个班级也有班级家长委员会,一般是由五位家长组成,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协调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这种沟通方式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班级管理的水平。

参与大型活动。幼儿园每一次的大型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由于教师们要忙于管理孩子,需要做活动前细碎而周密的准备工作,因此组织和协调其他家长的工作自然就会落在家委会的身上。由于家委会的委员们具有对孩子们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很强的号召力,他们的倡导和建议都能做到一呼百应。例如幼儿的外出参观活动都请家委会代表一起讨论制订活动方案、规划路线,并参与组织实施等都能看到家长们忙碌的身影,家长的支持使得这些活动能够有序进行,效果良好。

三、家长育儿经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我园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大多数幼儿家长都是大学教师,我们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家庭教育论文征集及交流活动”。结合这一活动,我们还拓展了以下系列活动:

1.“智慧家长”俱乐部

这是让家长们面对面交流育儿经验的一种形式。在这里,家长们敞开心扉,充分交流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如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方面的经验,孩子独立性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经验,教育孩子关心、孝敬老人的经验及做法。同时,家长们也会谈到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遇到的困惑。如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孩子都会据为己有,不懂得分享怎么办?孩子早上赖床怎么办?孩子看电视时间太久怎么办,等等。这样的交流活动定期开展,如每月一次,开展的形式可以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也可以是各年级组针对同年龄孩子的家长组织的,还可以是毕业之后的幼儿家长来园和家长们交流互动的,等等。但要举办这样的活动事先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必要时也可请有关专家参与讨论和咨询,指导和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

2.x园前的小广播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每人每天几乎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年轻的幼儿家长们更是如此,他们甚至都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直接交由爷爷奶奶代管,和孩子的交流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每天离园前,家长们在门外排队等候接孩子的时间,开放“离园小广播”活动,每天播报不同的主题,内容包括幼儿园本周工作安排及大型活动介绍、征文获奖的家长分享育儿经验和体会、保健医生进行疾病预防和营养保健知识宣传、好书推荐、小朋友讲故事等。

3.家园沟通“立交桥”

利用网络、信息的便利和快捷,十多年前我园就开通了幼儿园网站、班级博客、家长QQ群等,近几年又开通了家长微信群,加强了家园之间的互动。

如今,迈入“互联网+”时代,我园又相继开通了幼儿园APP公众平台、家园通管理平台等,利用这些平台一方面向家长们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法规、科学育儿方法、卫生保健知识等,同时将部分家长的优秀育儿经验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因此家长之间、教师之间、家长和教师、家长和专家之间随时、随地都可以充分互动、交流探讨科学育儿问题,这就像一座立交桥――高效、快捷、路路通。

4.电子园刊作用大

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指导下,我园开办了“电子园刊”,每期由不同的教研组负责,主要由老师担任编辑,家长代表参与,内容包括幼教新闻、政策法规、好书推荐、温馨提示、妈咪厨房、经验交流、园长信箱等。“电子园刊”栏目多、内容实、理念新,深受家长的喜爱。“电子园刊”最主要的特点是方便家长浏览和收藏,特别是方便查阅往期园刊的内容。有些细心的家长还将园刊收集起来刻成光盘,一方面方便自己查阅,另一方面等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再送给有需要的亲戚或朋友作为参考,继续发挥其教育价值,实现资源共享。

我园充分拓展家长资源,借助家长中教育工作者的“外脑”。让这些懂得教育规律、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方法的家长,充分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育人过程,将幼儿园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丰富了幼儿园活动的形式,突破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单一性和封闭性,家园携手,形成合力,赢得事业发展的加速度,实现了教育效益最大化。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转变家长观念,预防幼儿教育“小学化”

【摘 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预防幼教“小学化”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此,幼儿园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家长工作。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让整个社会走出幼教小学化的教育误区。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家长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被大家关注、重视。但是许多幼儿园特别是竞争相对激烈地区的幼儿园尤为严重,这其中,家长助推幼儿教育“小W化”的行为不可忽视,主要是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教,过早的传授加减算数和拼音写字,这样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如何有效预防这一现象的产生,还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的体会是:

一、重视培训交流,引导家长转变“小学化”观念

我园通过“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专题培训讲座和家长会,向家长宣讲教育部的通知,并把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向家长讲解。针对部分家长受应试教育影响、缺乏科学的保教知识,对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不理解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理解家长顾虑的同时,对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工作作了解释说明,并从幼儿年龄特点、心理和身体发育状况等方面阐释了学前教育中儿童的成长需求,用一些小故事、生动的名人成长事例消除了家长心中的担忧,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我们组织了家长进行家教经验交流,请教子有方、教育效果好的幼儿家长介绍他们的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这样的方法,对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克服“小学化”倾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注重认识引领,帮助家长打消“幼小衔接”的焦虑

据相关媒体报道,幼儿教育 “小学化”在幼小衔接教育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家长们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在知识的学习上不能赢在起跑线上,因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家长们,打消他们存在的种种焦虑:一是鼓励家长激发幼儿上学的自信心,帮助幼儿做好社会适应性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准备:二是调整幼儿学习生活规律,学会守时、自律、自理;三是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幼儿安心学习的氛围;四是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远离危险,确保自身安全;五是学会规范行为,学会自律、自理,懂得安全自我保护,不要给同伴造成危险;六是做好幼儿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加强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其身心愉悦地渡过幼小衔接的适应期。

三、强化家园合作,促进家长转变“小学化”观念

1.家长开放日:为了转变家长“小学化”观念,我园经常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们来园观摩幼儿的晨间锻炼、集体教育活动、游戏、课间操、就餐等半日常规。让家长们亲自体验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看到了在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中,教师是如何以游戏为主组织活动,如何在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如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不但拉近了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而且淡化了家长看重知识学习的做法。

2.家长助教:家长助教活动也是实现家园互动、转变家长观念的又一项举措。我们邀请了“妈妈老师”“妈妈大夫”“警察爸爸”“农民爷爷”等到幼儿园当“老师”,讲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讲如何保护牙齿、讲遇到坏人怎么办……来自各个行业的“老师”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教育素材,使孩子们开阔了眼界,获得了一些社会知识和经验,与此同时家长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家长亲身感受到了孩子成长的需要,认识到了“小学化”的危害。

3.亲子游戏活动:亲子活动是一种辅助日常教育活动的有效活动形式,是促进家长转变观念的有效途径。为了帮助家长转变“小学化”观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定期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三八”妇女节,举办了“庆三八,爱妈妈”主题活动。通过给妈妈献歌、捶背,和妈妈一起制作红花、给妈妈戴花等环节,孩子们的心灵播下了一颗美丽的种子,他们懂得了去如何爱自己的亲人,亲子关系进一步增强。再如:秋季亲子运动会、“六一”“元旦”的亲子联欢、日常的亲子手工制作等活动,使家长们在与自己孩子的互动、交流、探讨中,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增进了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淡化“小学化”观念,为孩子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体现了家园合作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总之,在预防幼儿教育 “小学化” 的过程中,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和身体发育规律,认识到“小学化”教育的危害,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来培养孩子尤为重要。只有重视家长观念的转变,得到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才能得以根除,孩子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8)

摘要: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教育开发形式影响着幼儿教育质量。本文在分析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重要性基础上,剖析了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存在教育主体缺乏沟通影响家园互动效率,传统养育观念导致家长配合度低,教师专业能力影响家长资源开发,幼儿园缺乏长期开发规划等问题。最后,本文针对开发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增强沟通、制定合理的开发目标和计划、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增强幼儿园整体管理能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

一、引言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工作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掌握的教育资源丰富多样,是幼儿教育阶段的宝贵财富。笔者将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定义为: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水平,幼儿园针对幼儿家长的行业技能、文化知识、个性特长、风俗习惯等进行综合整理与具体规划,把有效资源转化成可供幼儿学习的知识材料的过程。所以,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教学工作备受重视。笔者将逐步分析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挖掘其在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阶段的教育会为儿童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家长参与利于优化幼儿园管理。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会面临很多问题,家长总会有各种担忧。家园合作能够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能直接了解幼儿的在园状况,及时与教师沟通幼儿教育的相关问题,能够增加双方信任,保证幼儿园工作顺利开展。

2.家长资源是幼儿课程的源泉。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优秀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身心发展状况设定。家长从事各种类型的工作,社会地位和身份背景各不相同,掌握不同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幼儿园课程的设置提供各种素材。此外,家长更了解幼儿,可以向教师提供幼儿的详细情况,教师可根据幼儿特征设置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活动效率。

三、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主体缺乏有效沟通,家园互动效率较低。由于家园互动远低于理想水平,家长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如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主要是通过家长接送幼儿时进行简单沟通,或开家长会时进行粗略介绍,或在相关网站信息公告等。虽然沟通方式多样,但实际收效甚微。家长普遍缺乏专业的育儿知识,同时也不了解什么是家长资源,如何开发,开发结果与幼儿发展有何联系等。

2.传统养育观念深厚,家长配合度不高。幼儿家长虽多有较新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自身工作繁忙,将幼儿交于父母照看。祖父母对幼儿多溺爱,不能很好地约束幼儿。他们的育儿观念较传统,缺乏与年轻父母的育儿交流,且年事已高,参加幼儿园活动时行动不便,不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逐渐影响了家长的配合意愿。

3.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对家长资源开发把控欠缺。幼儿教师贯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始终,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即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性格喜好等,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保教过程中扬长避短,保障其健康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资源紧缺,致使准入门槛降低,他们学科背景复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整体把控能力。

4.缺乏长期规划,管理水平较低。幼儿园管理水平影响着家长资源开发。首先,幼儿园对开发的宣传不够。宣传不到位会使家长对教育资源的开发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家长准备不充分。其次,幼儿园对开发过程缺少整体规划,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最后,幼儿园没有合理的反馈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以便随时调整。

四、优化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增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提高家长的配合意愿。在开发家长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先了解家长的实际情况并整理分类,挑选适合幼儿发展的类型进行备案,将其作为潜在的开发对象;提前将开发所需材料准确全面地告知家长,给予准备时间;主动与家长沟通,询问其闲暇时间及配合意愿,赢得家长支持;认真询问并记录家长的合理建议,适时调整开发计划。为提高沟通效率,可采取家长会、电子信息平台、社区张贴通知等方式,确保家长能及时获得信息。

2.制定合理可行的开发目标和计划,保证开发的顺利实施。开发幼儿家长教育资源的主体是幼儿园。幼儿园首先要有明确的符合幼儿发展的开发目标,制定详细可行的开发计划。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做好宣传工作。尽量邀请到幼儿的父母参加,帮助幼儿和家长互动。其次,幼儿园要做好应急预案措施,为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开发的顺利进行。

3.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师的能力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水平。在教师选拔上要注重专业水平和实际能力,职后要开展针对性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能力水平。教师要做好自身的专业发展规划,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补充新知,促进自身发展。

4.提高幼儿园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园应多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与其他幼儿园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同时,要密切关注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缓解教师压力,帮助教师解决遇到的困难。幼儿园还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委托高校培养专业教师,或聘请高校专家召开家长座谈会;同时,可以接收高校毕业生到本园实习,缓解幼儿教师紧缺的压力。

五、结语

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正确合理的开发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汇聚家长、教师、幼儿园等多方面力量,才能保证其在幼儿园健康成长,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石香云(1990-),女(汉族),安徽淮北人,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硕士,教育管理方向。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从幼儿园和家长的视角下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

摘 要:近年来,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问题依然很严重。受到国家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幼儿园方面存在着课程设置错误、课程评价体系不科学以及教师资格不过关等问题。而家长则存在盲目攀比、重视智力知识灌输、轻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问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存在着严重危害,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从幼儿园和家长视角分析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并对可能采用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近年来,尽管不断提倡教育改革,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在国内仍然是非常普遍的。究其根源,与应试教育、精英教育和整个社会体制是分不开的。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家长纷纷提早让孩子开始智力知识的学习,而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增开了很多教授本该小学生学习的智力知识班。随着大量私立幼儿园的建立、监管上的不完善,使得这种问题愈发严重。本文分别从幼儿园和家长的视角分析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体现及危害,同时给出了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幼儿园教育和幼小衔接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体现

1.幼儿园视角

从幼儿园角度出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将本应该在小学阶段开展的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等添加到幼儿园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问题。幼儿园强调“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论,希望在幼儿阶段就给幼儿园灌输智力知识,例如珠算、英语、拼音、认字等内容。期望通过幼儿园阶段的提前学习,保证孩子在进入小学以后成绩优秀。

(2)教学方法不合理。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应当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适应幼儿的特点,通过多样化、游戏化的方式,使幼儿适应集体生活,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后,则会设置以灌输智力知识为目的的课程,教学方法也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死记硬背。

(3)教育评价标准错误。一些幼儿园以智力知识的培养程度为标准衡量教师的工作成果,例如通过班级孩子的识字量、英语词汇掌握量等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完全歪曲了幼儿园阶段的评价标准。

2.家长视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很多家长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在选择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时候能够以孩子的兴趣和天性为出发点,而不再一味的重视知识教育。但是,在现有社会制度的大背景下,很多家长的培养模式还存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最突出的体现就是,绝大多数家长在儿童中大班时期开始在外报英语报、钢琴班、围棋班、珠算班、跆拳道班等。其目的主要是希望孩子提前接受小学阶段的知识,以避免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首先,心理危害是最为严重的。幼儿园阶段的儿童被强制灌输智力知识,强迫长时间的死记硬背,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失去自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强迫孩子提前记忆小学内容,孩子真正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时,会发现内容都已经学会了反而不在认真听讲,从而导致注意力下降,不能够在小学阶段的前三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被强迫提前接受智力知识,违背了成长规律,扼杀了本该有的天性,使孩子的社会性、个性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从生理的角度出发,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是不利的。幼儿园的孩子身体发育还不成熟,不能够像小学生一样保持长时间的静坐。同时,也很难做到长时间的握笔写字。长期如此,严重的会导致孩子近视、驼背等不良症状,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由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幼儿园方面和家长方面都应该采取对策,避免这种问题。

1.幼儿园方面

(1)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幼儿园应当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不能为了迎合家长、扩大招生、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设置不合理的课程。必须以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为出发点设置幼儿园的活动内容,给孩子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2)提高教师素质。我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地方民办幼儿园还会雇佣没有专业资质的教师,全国范围内,幼教资源都是短缺的。因此,应当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薪资水平,打造专业化、科学化的师资队伍,塑造完整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幼儿园绝不能以智力知识的灌输成果作为教师工作的评价指标。而必须以幼儿健康、自信的成长为出发点,建立综合性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引导幼儿建立自信、完善的人格,保证幼儿在园内健康、快乐的生活,建立一定的自理能力、沟通能力,能够适应集体生活等内容,综合评价建立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2.家长方面

家长方面一定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必须以保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出发点,切忌盲目攀比、自y阵脚。日常应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建立与幼儿园班级老师的良性互动,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随时更新自己的育儿知识。最终做到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内容和生活,应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四、结语

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必须通过社会、幼儿园和家长多方的努力和配合。需要教育部门以教育体制改革为基础,幼儿园以树立正确的办园观念为主动措施,家长的积极配合和理解作为有力保障。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严厉查处。幼儿园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进课程评价体系指标,完善办园标准。家长方面要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不能认为孩子交到幼儿园教育的责任就归于幼儿园老师了,而必须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在园状况。不断更新自己的育儿知识,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幼儿教育

幼儿的教育是指对岁数比较小的孩子的教育,通常接受幼儿教育的孩子不超过六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心价值观、人生观等价值体系尚未建立,生活和学习也尚未独立,在孩子成长的这几年里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以及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与其它阶段的教育相比,幼儿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幼儿教育一般不太注重让孩子学到多少知识,而是以幼儿的品质和性格的培育为主。我们都很清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能决定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而言不能缺少。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多余的时间照顾孩子就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接受教育。然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任何幼儿园教育所替代不了的,幼儿园教育的宗旨是辅助家长完成对年龄较小的儿童的学前教育,这说明家长应该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不是幼儿园的老师,幼儿的教育是对一个孩子最早的教育,它对孩子今后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项启蒙性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各种观念的养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家长有义务配合幼儿工作者一同教育儿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我们针对家长对幼儿教育存在的误区对家长如何做好幼儿教育提出几条建议。

一、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不少家长觉得教育幼小的儿童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觉得自己交学费了教育小孩子的责任就全成幼儿园以及老师的责任了,完全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负责,家长要好好地配合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不仅要配合老师具体的教育内容还要理解并尊重老师教育孩子的方式。例如,很多幼儿园会定期组织家长会以及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家长会并没有必要去参加,更有甚者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就是老师哄孩子,让孩子摔不着、饿不着就行了,完全失去了对幼儿的教育意识,这对幼儿今后的性格养成以及行为素养都有不良影响;对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很多家长也经常缺席,这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作为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幼儿园以及幼儿工作者的工作,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幼儿园的日常表现,按时参加家长会与其他家长多交流并学习育儿经验,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对策。多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比如跟孩子一起玩游戏,或和孩子一起出游,这样既能满足孩子游玩的天性也能促进家庭的和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家庭的温暖,在家长和孩子的游戏互动中家长可以潜移默化的想孩子灌输一些良好的思想观念也可以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举止培养孩子良好的素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里完成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长要善于接受先进的育儿观念,多像老师或其他家长学习其他的育儿经验,积极与老师沟通,对孩子的要求要符合常态,与老师基本一致要求差距过大,幼儿会感到无所适从,不能辨别是非。这可能会让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出现差别,这样会使孩子的心理发展失衡,对幼儿极为不利。

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孩子跟社会的其他群体一样是社会的自然个体,生存于社会,依赖于社会。这就意味着幼儿不可能脱离他生长的社会群体而独立成长,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是今后任何阶段的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所接触的最早的社会教育,它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小孩年龄还小,很多道理都不懂所以没有必要跟孩子过早的沟通,认为那是在浪费口舌浪费时间,其实并不然,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

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尤其是现在生活节奏过快的年轻家长。这类家长往往由于时间少,没耐心以及育儿经验所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做得不是很到位。家长要陪孩子玩游戏,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如果孩子有些行为不正确要用合理的方式指出,多跟孩子讲道理同时也要多表达对孩子的爱意。例如,小孩容易对完某种游戏乐此不疲,加上小孩的精力无限充沛,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一定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别人是不是乐意继续陪同下去,要让孩子明白别人没有义务陪他(她)玩,而家长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才一直陪他玩一个游戏;对于某些有规则的游戏,当孩子不遵循游戏规则时,家长不要为了不让孩子哭闹而任由孩子玩耍,要制止孩子这种不遵循规则的行为,要跟孩子讲道理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以防孩子长大以后也任意妄为无视法则。除此之外,家长跟孩子多交流可以及时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看待事物,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三、端正心态,对幼儿的期待值要合理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最杰出的作品,所以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表现的比其他孩子都出色,很多家长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幼儿期望过高,认为在幼儿时期学得多,有了基础,以后学习就会更快、更有效。还有的家长甚至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人的孩子做比较,认为别人家孩子学了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学什么,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这样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以及精神压力。现在三四岁的孩子周末的兴趣班排的满满当当,很多孩子周末都是哭着去上兴趣班。

家长应该端正心态,了解孩子自身的特点,在肯定孩子的长处的同时,也要看到孩子自身的或处于该时段不足的地方,对孩子的期待要合理,对孩子的任何安排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家长也要以一种自信、轻松、愉悦的心情去面对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异。

作为家长,要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与幼儿园老师以及其他家长多沟通多学习,家长要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孩子的成长既离不开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同样也离不开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共同为幼儿学习成长创建良好的环境,在幼儿的身心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首先分析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原因,进而就改进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有关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家长;幼儿园教育;改进;

G616

在当前学前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实践中,更加注重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同合作。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能够同心同力,更能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促进幼儿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特别是最大程度的提高家长参与的实际效果,以便于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一、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在内涵方面主要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家长按照幼儿园的安排,亲身来到幼儿园参与现场的教学活动,幼儿园则通过更重方式,提供机会渠道让家长共同参与到家园共育中。另方面则是家长按照幼儿园的指导,完成幼儿在园内未完成的活动。当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在具体的实施开展阶段还有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参与程度不高。虽然目前很多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参与较为积极,与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很好地做到,但一些家长在协助幼儿园教学开展方面的参与往往较少,特别是深层次地参与到幼儿园教学开展以及行政决策方面的做得不够,导致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往往是表面形式,没有真正参与,参与的实效没有发挥到最大。

(2)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良好配合,不仅仅体现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中,更要求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的参与意识,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之中。但这正是我国部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方面的薄弱之处,很多家长多是消极被动的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之中,热情不高。

(3)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存在明显的单向性。目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最多的方式主要是参与到幼儿园的讲座、家长会以及家长培训等,通过这些方式家长可以更好地学到有关的育儿知识以及成长引导知识,加深对幼儿园的理解,但是这样的活动往往具有单向性,家长与幼儿园两者之间的互动很少,特别是幼儿教师还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家长的教育进行引导改进。

综合分析目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出现的这些问题,原因可以在幼儿园和家长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幼儿园方面,有的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还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有的甚至认为幼儿园在幼儿教育方面具有权威性,而家长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不能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因此在调动家长积极性参与幼儿教育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在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方式、内容等方面缺少整体规划、合理设计,影响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实效性。在家长方面,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幼儿的主要是幼儿园方面,家长主要负责在家抚养,按时接送,很多家长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身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此外,家长和幼儿教师之间往往也缺少足够的沟通,一些家长不能正确的理解幼儿教师,并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也是家长不能充分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原因。

二、改进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具体措施

(1)加深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信任。保证家长充分的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之中,前提条件是应该进一步加深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特别是作为幼儿园,应该从自身方面入手,增强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信任感。一方面,幼儿园应该相信家长能够很好地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安排更多的机会,建立更多的渠道,以方便家长更直接的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应该对家长一视同仁,无论家长是何种社会地位、经济收入,都能做到平等的对待,避免区别对待造成家长的虚假性参与,同时也可以加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感。

(2)不断促进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识。幼儿园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断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主动性。具体来说,幼儿园可以利用召开家长会或者是在家长平常接送孩子时,就合作教育加强与家长的探讨沟通,对幼儿家长进行充分的启发指导,积极转变家长的传统思想观念,促使家长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同时,幼儿园还可以主动举办相关的讲座,寻找机会把家长集中起来,就幼儿教育听取家长的意见,也借此机会动员家长多多的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之中。

(3)注意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效率,关键还是应该注重做好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良好沟通。首先,在平时幼儿教师应该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具体方法与之进行详细沟通,并对家长给予具体指导,确保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其次,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的运用,要注意将幼儿的成长发展作为沟通的落脚点,对各项参与活动,应该向家长说明家长参与的必要性以及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热情。

(4)注重提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深度。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还应该注重参与的深度和具体性。在这方面,首先幼儿园除了积极支持家长到幼儿园参加学习教育活动以外,还应该主动地吸引教师参与到幼儿园教育的幼儿评价、幼儿园课程设置、学校事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真正实家长现深度参与。其次,作为幼儿园应该充分听取家长各种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要用好幼儿家长资源广泛、多元的特点,将家长的宝贵意见吸收体现到幼儿园内部的行政决策管理方面,最大程度的改进教育效果。

三、结语

促进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作为幼儿园应该注重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进一步的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并设多种多样的参与机会,不断丰富家长参与的良好氛围,以确保家长参与效果的最大化。

幼儿家长教育论文:家长语言教育态度对幼儿语法系统发展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对两名四岁半幼儿的语言及其家长语言教育的态度相关情况进行了个案记录调查,对比两名幼儿语法系统发展水平,判断家长语言教育态度与幼儿语法系统发展是否具有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幼儿语法系统发展水平明显受到家长语言教育态度的影响,家长语言教育的态度与幼儿语法系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幼儿语法系统;家长;语言教育;句法;分类词汇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儿童要掌握母语,进行言语交际,必须首先掌握母语的语法体系。学前儿童语法系统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词汇量、分类词汇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句子长度和句法结构的发展和特殊汉语结构的发展。概括起来,语言的语法系统是由词法和句法共同构成的。其中词法就是词汇的构成规则和分类;句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对于儿童词法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获得的词汇量和分类词汇的获得上;对句法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句子长度和句子结构的发展上。

根据周兢儿童语言发展四阶段的理论,四至六岁幼儿正处于合成结构阶段,“这一时期的汉语儿童逐步具备了在语言表达上,将两个简单结构按照不同的方式合成为一个更为高级的结构的能力。本阶段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动用合成结构句式和简单结构句式表达他们的外界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儿童语言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1.5岁),主要是理解语言的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单词句时期。这个阶段,幼儿还未能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与其长期接触的家庭成员往往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家长对其行为做出的积极回应对幼儿是一种鼓励,可以促进幼儿语言习得。第二阶段(1.5-3.5岁),幼儿具有语言高度积极性,喜欢跟成人谈话,喜欢听童话、故事和诗歌。在家庭教育结构中的教育方法科学与否,关键在于家长对此阶段幼儿语言习得特点的了解。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以及个案调查法。研究对象是北京市西坝河第一幼儿园望京分园中三班两名幼儿(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其中马**为四岁零二个月,王*为四岁零六个月)。随后,对这两位幼儿语法发展情况及其家长言行相关情况进行个案记录调查,通过统计幼儿词汇(分类词汇比例)、句法(包括所有句子的MLU、陈述句的完整程度和复杂程度),对比已有的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判断分析两名幼儿语法系统发展的水平;通过访谈家长了解其对幼儿语言教育的态度和表现,从而进一步分析家长语言教育的态度与幼儿语法系统发展的相关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语法系统发展情况的分析

1、MLU分析

句子的平均长度(Mean Length of Utterance)通常用来测量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指标之一(Brown, 1973),是最“可靠的、容易测量的、客观的、定量的、并容易理解的测量语言熟练程度的尺度 ”(Carrol, 1979)。

⒘轿挥锥的MLU与表1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幼儿一语法系统发展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幼儿二语法系统发展正常且有超出表现。

2、陈述句的完整程度和复杂程度

幼儿一:儿童语法系统的发展存在一个基本相同的发展过程,这里沿用传统的划分标准即:不完整句阶段(独词句―双词句―电报句)――完整句阶段――复合句阶段。

在“行,唔,三只,一只是大羊,一只小羊还有一只是中羊,好吧?”中,该儿童有明显的疑问语气,但是句子的结构并没有使用完整,表语结构中缺少主语,属于不完整句。这次讲述中,儿童一共讲了5句话,除了含糊不清的那一句话外,剩下的基本为陈述句,第一句虽然用了疑问句,但是句子并不完整。

同时,该儿童运用了一个自己创造的词:中羊,说明该儿童已有大中小的概念,但是她并不清楚在语言的表达中,一般不用中来表示事物的年龄顺序。

幼儿二:该幼儿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一般为简单句,会使用一些修饰,该幼儿说的陈述句中包含的成分主要有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定语、状语),这样使得句子成为有修饰词的简单句,而且会准确运用“然后”这个连接词来连接句子,成为复杂句。该幼儿会使用的复杂句有:连动句,如它们就盖了一间房子;并列复句,如然后一只大灰狼跑进它们屋子里。

(二)家长语言教育态度调查结果及分析

幼儿一的家长对于幼儿语言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比如,当调查人员问及是否与幼儿交流这一问题时,该家长表示由于平时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亲自照顾儿童,更不用说花时间与幼儿 聊天讲故事了。

幼儿二的家长注重让幼儿在交流中习得语言,重视让幼儿在平等的感受中发展语言,注重让幼儿在情境参与中完善语言,可见家长二对于幼儿语言教育的意识显然较家长一强。

因此,家长对幼儿语言教育的意识应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 注重让幼儿在交流中习得语言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与他人进行语言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交往越频繁,幼儿获得的语言磨练就越多,语言能力也发展地越快。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他们的视野往往比较开阔,随着家长带他们外出的机会的增多,他们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在交往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发展。相反,那些很少与社会接触,与人交往的幼儿,他们的语言能力就一般或较差,他们经常表现出不愿或羞于与他人交谈的倾向,对于这部分幼儿家长应多带幼儿走出家门去逛逛商店、动物园、公园等公众场合,在多种场合中观察、体验、丰富和充实其经验,增加幼儿学习和表达的欲望。

2、 重视让幼儿在平等的感受中发展语言

家长们在和孩子交谈时要尽可能与孩子平视,这样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孩子和成人都是一样“高”了,让孩子感觉到你和他们之间没有距离,这样能更好激发孩子交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语言的发展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