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9 09:54: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初中语文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现状
现阶段,仍有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人文教育对于学生的重大意义,导致在教学环节中缺少了人文教育;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文,没有深入挖掘课文背后蕴藏的人文精神和内涵进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教学目的,致使学校和老师都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二、语文教育如何体现出人文教育
1.深度发掘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是语文教育的基础起步阶段,其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涉猎范围也很广阔。从现代诗词到古体诗词,从散文到文言文,从中国名著到外国名著一应俱全。初中语文教材均是中外古今各位名师大家的作品,其意义与内涵都极为丰富。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发掘将其中蕴藏的人文教育题材进行剖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例如,在《沁园春•雪》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分析其内容,更要深入挖掘写作背景与作者心理情感等。《沁园春•雪》是在全面抗日之前写下,其中不仅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更是赞颂了当时的各路革命英雄。表现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抗日的坚定决心。教师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内容,可以热爱祖国坚决抗日的伟大品质展现到学生面前,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2.加强与学生沟通促进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多样全面的,并不是仅限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广义层面来讲,人文教育包括了道德审美心理交际等方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促进人文教育。多与学生沟通,可以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学习上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语文是一门理解记忆性的学科,与数理化等有严谨的公式和推理的科目有差异。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教学过程的不足与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双方进行意见互换。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并加以改进,学生也可以明白老师重点想讲什么并着重掌握。其次,在生活方面,教师也应当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解惑,帮助学生解决在道德观念上的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教师虽然贵为师长,是学生的长辈,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长辈带来的只有压力。教师自身先放下教师的身份,真心实意地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用自身的言行来影响感染学生,发挥自己作为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等。
3.在语文测评中引入人文教育
现今语文评测依然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初中语文单以一个数字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这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是极不利的。语文教学评测应当引入人文精神,使人文教育透过语文评测得以体现。具体来说,首先,应该改变语文评测的模式,取消按照考试分数来划定学生优良的规则,改用更加有人文精神的模式。其次,扩大语文评测的范围,将学生的课堂表现、道德素养水平以及平时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结果等均纳入语文评测的范围。通过这种综合考量,才能真实体现出人文教育。最后,引入互评机制。最了解学生的还是学生,学生通过相互评测,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缺点,还可以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对于学生成长和人文教育都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初中语文教师让学生互评试卷,可以发现学生互评都是按照标准答案来进行对错区分的,不存在酌情给分的情况。虽然从语文角度来说严格按照标准答案区分对错不太合理,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其能够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对错区分,没有加入私人因素,说明学生之间的评测是很客观公正的。
三、结束语
人文教育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其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全面健康的发展。虽让当前人文教育缺失较为严重,教育方式也较为缺乏,但只要教师能够认识其重大意义,并努力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人文教育,就一定可以将人文教育的观念普及开来,推动人文教育的发展。
作者:肖凤霞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七中学
【摘要】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更是丰富多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尤为重要。初中语文课中,文中借助生动而细腻的语言、真挚而丰富的情感、深邃而博大的哲理浸润着学生的心理。为此,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认识,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育教学 积极性 体验式 自主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所谓的高效课堂,即是指教师通过最小化的前期投入来获取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一种新时代课堂,而且其已逐渐成为当代初中教师完善教学方案的关键要素。为此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基本条件
不容否认,优质教学课堂构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当然,我们也在为之努力中。那么何为优质教学课堂,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条件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保驾护航。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关键。当然初中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因而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和谐而又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确保课堂的高效性和和谐性,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才能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同时,注重创新意识意识的培养,充分认识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因而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首先是始终坚持新课改理念和生本原则,着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其次是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再次是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最后是转变角色,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所创建的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加强主要依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优秀环节。学习动机是能够直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效课堂中,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以及语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而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丧失了学习兴趣,这种被动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快乐可言,这种情况下,高效学习只能是奢望。为此,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地营造和谐愉快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还应该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激励人为之奋斗,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使之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体验式教学的合理开展,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起到辅助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从而营造了一种活跃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轻松而活跃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用心去领会课文的内涵。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主动地去领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同时,积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各类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的情感,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选择那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文章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多元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老师所选择的文章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情感的升华。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指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上,教师可提出讨论的主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通过积极地讨论,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有效教学合理开展。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优质课堂所具备的条件;积极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合理开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真正的促进初中语文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作者:王巧玲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李口中学
摘要:自主合作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而不断受到重视,其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文简要阐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含义和特征,并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转变教学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以期为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改的实行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不少新要求,教师所面临的压力也随之而增大。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于扩展性较强的语文教学。
一、自主合作学习含义及其特征
对自主合作学习而言,学习的主体已经不再是教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发挥指导作用,学生才是开展学习活动的主体,通常具备如下几方面特征。首先,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目标的确定中去,类似学习进度制定、评价目标设计等环节都有学生参与,但是,学生参与并不代表教师就要完全退出。其次,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一定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所发现问题的原因,并将其解决,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以一种主动姿态呈现,更容易获得更多积极向上的感性体验。最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一旦发现问题,便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因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对自己的各种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在反思中取得进步。
二、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语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的意识强化,逐渐使其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进而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例如,语文教师在对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邹忌讽秦王纳谏》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正式进入教材内容讲学之前,教师可以先邀请1—3位表演欲强的学生上讲台表演,表演的主题就是“怎样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劝诫”。表演完成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无论学生的表演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都应当先对参与表演的学生予以鼓励。总结完后,再已学生的表演情况为切入点,引出邹忌进谏的方法。这一情景创设的方式定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合作意识,因为如果不合作,就不可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只要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就会积极地开展后续的自主合作学习,这样一来,不仅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升,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提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的手段,尤其适用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便让学生自主解决,解决问题的方式不限,可以一人解决,可以同桌互助,还可以小组合作。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选择和他人合作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来,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学起于思”就是说学习是从思考开始的,而思又源于疑,这是在说思考是从疑问或是质疑开始的。疑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教师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引导的一个过程。例如,教师在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中《愚公移山》一文进行教学时,便可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所提问题可作如下参照:即,课文中的妻子对愚公移山的质疑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质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让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开展合作,进行探讨交流,这样一来,便能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引导,进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三)教师转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此处的转变教师教学是指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认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教学就越成功,所以教师就就极力的争取教学时间,只为多向学生注入一些知识。然而,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教学了,教师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要始终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传授并不是靠时间堆砌起来的,而是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在不断的合作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其他形式的任何学习之中。
三、结束语
因为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越性,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就目前而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仅是教师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学生也要更加配合教师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作者:田莉 单位:重庆酉阳桃花源中学
良好的品德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品质,品德教育,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来说,德育教育就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时刻有法制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文明习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德育教育逐渐淡薄,各学科教学包括语文学科教学,都在追求成绩,以分评人,忽略了对中学生德育的培养,致使部分学生公德意识淡薄。因此,加强德育教育至关重要。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育能使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能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受到影响和熏陶。所以,要加强对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视,把德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好语文德育教育。那么,怎么才能做好语文德育教育呢?
一、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优秀,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基础。而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品德教育,而一味地追求分数,追求考试成绩。这样重成绩轻德育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影响极其恶劣。比如马加爵杀死同舍舍友案,因同学间的摩擦,最终让这个优秀的学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因同学间的竞争,竟同时毁了两个优秀的大学生。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攀比、不正当的竞争,都与德育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是一时或一阵子,好的德育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的文化知识,要有高尚的品质和强烈的法律意识。法律是人类活动的准绳,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被摆在重要位置,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就是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法可依、依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知法、懂法,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与学进行的双边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单一的教学是单调的,这就需要我们注入感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在传授给学生道德知识时,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道德观念,一定要有牢固的德育知识。目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个别教师猥亵幼女、个别教师体罚学生、个别教师侮辱学生、学生冒雨做操而领导伞下观看,等等。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引以为戒,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需要不断的进行交流,这是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基础。中学生正是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时候,在心理上处于叛逆时期,对教师及家长的说服教育有着逆反心理,而语文教学中有着很多赞扬美好品德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章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记叙文,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或坚定的信念;议论文可以根据特定的环境和话题让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广大语文教师要积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四、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积极讨论,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让学生在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述的环境中,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融入到课堂中,受到启发和引导,会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五、要长期坚持,精心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需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每个单元每篇文章都不相同,各有特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自然、遵守法律、讲道德的教育。教师在讲解课文前要精心设计,看看文中蕴含哪些德育方面的素材,怎样进行挖掘和引导等。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渗透着德育因素的文章和内容,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主动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任,引导学生把德育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作者:赫敬香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实验中学
一、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时,一定要树立“人人应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以及培养相关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一定不要将其当成是升学的必备要求,实施“题海”战术,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也不要只是单纯地注意几个学生的成长,忽视其他学生的需求。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情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进而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树立素质教育思想非常有必要。
二、重视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在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在素质教育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增强其思想道德素质。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阶段,要通过教学活动以及德育教育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这方面,初中语文教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着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的渗透,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三、强化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让人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学会协调与他人、集体、社会乃至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使命感,同时不断健全个人道德素质。在人文学科中,语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作用,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有很多人文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而培养自身的道德素质,让学生成为品格高尚,具有责任感的人。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客观判断事物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种方式,在心理活动中是属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形式。通常情况下,智力的优秀内容就是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对其思维能力的扩展。思维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主要针对创造思维能力与想象思维能力进行分析。
第一,创造思维能力的分析。其主要就是针对已知的事物以及未知的事物展开深入的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这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其素质发展以及思维扩展奠定可靠的基础。创造思维主要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发散思维是一种根据自身具有的知识、经验,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及角度看待事物,进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在看待事物方面,要求学生持有多角度、多方面的手段与途径,不要局限在常规以及常识上,一定要适当地进行知识扩展,寻求不同的知识角度,以更好地达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
第二,想象思维能力的分析。即一种在知觉材料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要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其是知识进化的动力。”由此说明,想象力在生活与学习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并且对精神世界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资料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进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开展。语文老师在训练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方法的运用,主要包括扩想、续想、推想等。其中,续想主要指的是通过文章结尾,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一定的想象,进行续写,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在学生个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形成其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阶段,因此,一定要重视语文教育的开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中应加强素质教育的落实,在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而实现语文教育改革的目标。
作者:陈志军 单位:西藏拉萨市第八中学
【摘要】语文这一门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首先初中语文的学习成绩也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毕竟语文学科在中考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其次,语文学科也跟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现阶段教育教学中来看,语文教学其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和学生更方面都要对这些问题有重视意识切忌不要听之任之,必须把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本篇文章就是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探究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策略;人文精神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缺乏创新性,遵循着传统教学
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观察来看,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存在着不足,都是一些常用和老套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是跟着老师的思维去学习的,老师的传统语文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可想而知是巨大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进行备课,但是有些老师凭借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教案没有做出改变,对每一届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是用的同一份教案,但是信息时代数据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遏制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发展。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传授人文关怀的精神
在中考的压力还有中国存在的应试环境中,老师只是为了达到考试的要求,根据语文考试题型,着重训练学生解题能力,培育了一代一代的高分学生。但是,忽视了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文情感,态度,意志等一些人文因素,因而缺乏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丧失了一种人文情怀。中国国学文化博大精深,被世界所欣赏与赞美。然而,作为中国学生的一份子,我们却不能够很好的领略到中国文化之美,这岂不是一大遗憾?充满着人性精神与情怀的中国文化该怎么继承?
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一)初中语文教师做到创新教学,在传统教学方式上继承与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固然存在着精华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知识的更新,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继承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新时期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老师必须做好带领与榜样作用。教学方式要适当的改变以学生的需求为目的。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课堂上要多与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善于听从他们内心的想法并且及时解决问题。老师要多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去思考,分析,鼓励学生多多动脑,敢于提问,不怕错误,知错就改的学习精神。比如在学习初一语文中《沁园春.雪》这一课文时,作者是,这首词在时期以及现代广为流传,让学生朗诵课文即便之后回答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怀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词朗读的语调气势怎样?让同学们朗读并给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老师。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能够很好的锻炼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创新教学方式。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怀
由于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人文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人文意识的培养要潜移默化的灌输,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自发的形成一种人文精神。在语文的课本教学中,深刻挖掘教材的人文价值,解放学生的主体情感,比如在讲解课文《皇帝的新装》时,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预言故事对一个初中生来说,但是学生读懂之后就觉得这个皇帝真傻,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其中蕴含的人文含义很少学生会去深刻挖掘,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去深刻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这个皇帝确实很傻,但是不觉得心中苦涩吗?诚实的品质是我们中国千百年来注重的品质之一,是公认的美德。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应该好好体会这一句话,体会到诚实的重要性,从小小的寓言故事中明白其中深刻的人文道理。语文教材中每一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的人文道理我们自己去发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总结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篇文章提出两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一个就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过于传统,没有创新的思维。第二个就是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没有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以及情怀的培养,只是注重培养一群应试能力超强的学生。针对这两个具体的问题而提出了两个教学建议。首先教师必须树立起创新的精神,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答疑精神。其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怀。对于初中教育教学中的措施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究。
作者:廖永成 单位:江西省黎川县中田中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将其恰当地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阐述了这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式,以期提高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应用
新课程改革使得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受到了众多教师的青睐。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关注的主要焦点。但是受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下面笔者就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误区
1.过度依赖多媒体,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多媒体是一种集声音、图片、视频等功能于一体的设备,这些功能也就使其在营造课堂氛围、呈现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面对多媒体的诸多优势,一些语文教师对利用多媒体教学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甚至整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甚至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是将课件上的内容硬塞给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多媒体设备的展示,学生的能动性难以发挥,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2.多媒体课件浮夸,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部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制作出华丽的课件,甚至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就注重课件的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而且,过于浮夸的课件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很难集中精神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时要注重适度的原则,既要有一定的新颖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不能过于形式化,以免适得其反。
二、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激发,通过恰当的设计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出示孟郊的《游子吟》,并配上《致爱丽丝》的乐曲,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氛围。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歌颂母亲的作品层出不穷,有哪位同学知道讴歌父亲的作品呢?父爱又是什么样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也会积极地进行思考,并且经过之前的情境渲染,学生的内心也会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情感,为其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调。
2.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入教学资源,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
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大部分教师常用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设计,将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便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落英缤纷的图片,并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成语———世外桃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其生活追求等,从而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一篇幽默诙谐的《桃花源后记》,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也体会到乐趣。经过这样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变得充实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可以得到保证。
3.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呈现知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多样,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些内容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借助多媒体的功能来拓展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时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故宫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的直接体验来理解课文中所说的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能在头脑中将各个建筑群构建出来。并且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展示,学生也会认识到故宫博物院的庄严、辉煌,体会到它的美感,有助于激发出学生内心的自豪感,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总之,将多媒体应用到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但语文教师不能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教学,而要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使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得到保证。
作者:谢红荣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白竺希望中学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在过渡期语文知识与心理成长的重要过程,面对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学生的内在需求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人文教育是现阶段素质教育进程大力推进中必须贯彻落实的教育理念,更是初中语文教育中必须注重的教育要素。本文通过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价值分析,旨在寻求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提升实效性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人文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价值
前言
初中语文在学生的整个学生时代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过渡作用,肩负语文能力素养承上启下的总要职责。在高速发展的网络化多媒体技术影响下,信息爆炸带来了语文教育教学的革新内容、方式与要求。传统教学理念下初中语文教育虽然注重知识的积累,但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训练,面对初中这个青少年成长心理过渡期,初中语文应将书本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从这个过渡阶段开始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教育的光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人文教育概述
查阅相关书籍与工具书不难发现人文教育的定义,其实,综合起来不如说,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最直观的体现。人文教育不仅是对教育知识理论的培养,更是对教育实践的不断锻炼与发展。任何的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教育活动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展现教学的真正价值。人文教育即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有意识的渗透与培养,将人性化的优秀品格、道德、精神世界的塑造传承的过程。也就是说,人文教育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教育。人文教育对人的要求有: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同关系有清晰的认识;对自身有清晰独立的认识;对于自然有和谐持久发展观念的认识。这些认识相对应的精神分别为:社会道德精神、生命价值的哲学精神、尊重生命长久发展的精神。这些精神的培养层层递进,组成了人文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成为人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基础。
二、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一)人文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新课标下,对初中语文教学做出如下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新课标中对语文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定位,表明语文教学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培养需求。新课标还强调对学生创造力、创新力、道德修养、审美情趣、人文精神、文化品位等能力素养的完善与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构建与巩固,通过文章与文字的熏陶,深刻剖析字里行间的精神价值与深刻理念,以有价值的理念培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心理构建,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语文教材的编写改革方面,更应注重自然、人性、社会关系的理解与影响,以教材的指导功能和重复使用性来带动学生对精神能力的锻炼与完善。人文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用过人文教育的贯彻落实和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知识的无缝对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推进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例如,《谈骨气》一文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人生的境界》中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感悟,都是初中语文教学对人文教育的最直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知识的引导启发式教学,实现基础知识能力的传授与能力训练,更注重人文教育在学生心理方面的构建,通过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潜移默化的人格影响来实现初中阶段健康心理的构建与引导,实现语文教学对基础知识与人文情感的双重培养,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二)人文教育能满足初中语文教学发展需求
传统教育以单向传导为主的教育模式是对语文工具性的充分重视的外在表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式教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语文教学中不能一味注重理论的系统构建和应试技能的重复训练,更应注重实践性能力的不断提升[3]。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主导着整个教学进程的推进与发展,知识的讲授、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都是教师在进行,学生一味的被动接受,无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形成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脱节。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对学生学习天性的泯灭与教学个性的迷失,其中人文精神的忽略甚至失落,使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失去了发展动力与活力。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对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人文素养、人文关怀层面进行了全新的要求,知识基础的培训与“做人”的教育是并驾齐驱的教育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就应通过人文精神的不断传达渗透,引领学生感受其中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修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4]例如,在《永远的梵高》一文的讲解中,教师在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遵守自己的信念,实现自我价值;《听懂母亲的故事》一文则能为学生展示宽容的力量,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理解与学习,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构建积极健康的内心环境,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注重传统的知识理论的系统构建与严格传授,更注重人文关怀下对学生情感、思维的培养和教育,在提升语文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发挥语文教育陶冶心灵、培养道德情操的真正作用。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发展需求、也能满足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目标,是教育改革环境下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
作者:邓俊 单位:湖南省衡南县花桥镇衡南八中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都相对比较缺乏,这也成为影响其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一、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有效互动的意义及其作用
首先,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有效互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尽管初中语文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科目,但是其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课堂可有可无,对语文学习也是采取了一个较为消极的态度。而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仍旧是知识的单向式传输,并没有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关注,也没有对学生加以引导,所以学生很难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去。互动式教学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活动,教学氛围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和活泼,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教学质量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其次,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能够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大胆革新,为了满足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改变。在这一改变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就会逐渐发生变化,而为了探索出更好的、更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师便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而这本身也是一个教学水平得到提升的过程。最后,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能够更好地兼顾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比较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时,这些优等生便成为了教师的首选,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就没有表达的机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就越来越低下,如此一来,两级分化现象就更为严重。而有效互动的前提就是要保证人人参与,学生通过不同的参与方式投入到学习当中,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征,使后来的学习能够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二、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有效互动的措施
1.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
师生之间沟通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应当以语言沟通为主,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沟通能够使师生之间的亲密度增加,并且,科学合理的沟通能够营造出一种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这个氛围中随意地表达自己关于某一知识点的观点。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使其能够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言,这样一来,学生语言逻辑的严谨程度也能够得到训练,进而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2.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课本中的知识其实是很有限的,而语文又是一门知识延伸性极强的学科,如果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教材之中,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有效互动的。比如,教师在对鲁迅的《社戏》一文进行教学时,如果仅仅就是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文章背后所要表达的意思的理解就可能不会很深刻。而初中的学生已经普遍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初中教材中关于鲁迅的文章其实还有很多,教师便可利用这一点,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就是搜集鲁迅的其他文学作品,并分析其主旨,看齐是否有和《社戏》一文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识。
3.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
单向式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当中,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不能再完全依靠灌输和注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情境创设、固定小组学习、游戏型学习等都是极为不错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对《孔乙己》一文进行教学时,便可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前,让学生自由分组,根据教材内容,编排一部5—10分钟的《孔乙己》话剧,还要在话剧中融入小组成员自己的思考。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是只需选择3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余的可适当穿插在其他比较枯燥的课堂学习当中,用于活跃课堂气氛),表演完成后,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对本组话剧表演进行解说,教师再对其解说做出点评。
4.体现互动的实用性及针对性
语文知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话题扩展性,而这些话题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所有的话题都不是随便选择和设计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所喜爱的,所关注的话题进行互动课题设计,让课堂互动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得更好地应用于生活。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语文教学产生了实际性的效果。
三、结束语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应用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而这也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所在,应当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
作者:田莉 单位:重庆酉阳桃花源中学
良好的品德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品质,品德教育,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来说,德育教育就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时刻有法制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文明习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德育教育逐渐淡薄,各学科教学包括语文学科教学,都在追求成绩,以分评人,忽略了对中学生德育的培养,致使部分学生公德意识淡薄。因此,加强德育教育至关重要。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育能使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能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受到影响和熏陶。所以,要加强对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视,把德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好语文德育教育。那么,怎么才能做好语文德育教育呢?
一、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优秀,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基础。而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品德教育,而一味地追求分数,追求考试成绩。这样重成绩轻德育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影响极其恶劣。比如马加爵杀死同舍舍友案,因同学间的摩擦,最终让这个优秀的学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因同学间的竞争,竟同时毁了两个优秀的大学生。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攀比、不正当的竞争,都与德育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是一时或一阵子,好的德育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的文化知识,要有高尚的品质和强烈的法律意识。法律是人类活动的准绳,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被摆在重要位置,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就是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法可依、依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知法、懂法,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与学进行的双边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单一的教学是单调的,这就需要我们注入感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在传授给学生道德知识时,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道德观念,一定要有牢固的德育知识。目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个别教师猥亵幼女、个别教师体罚学生、个别教师侮辱学生、学生冒雨做操而领导伞下观看,等等。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引以为戒,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需要不断的进行交流,这是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基础。中学生正是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时候,在心理上处于叛逆时期,对教师及家长的说服教育有着逆反心理,而语文教学中有着很多赞扬美好品德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章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记叙文,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或坚定的信念;议论文可以根据特定的环境和话题让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广大语文教师要积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四、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积极讨论,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让学生在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述的环境中,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融入到课堂中,受到启发和引导,会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五、要长期坚持,精心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需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每个单元每篇文章都不相同,各有特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自然、遵守法律、讲道德的教育。教师在讲解课文前要精心设计,看看文中蕴含哪些德育方面的素材,怎样进行挖掘和引导等。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渗透着德育因素的文章和内容,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主动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任,引导学生把德育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作者:赫敬香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实验中学
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忽视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意识到形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为了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能容、体会文章内涵,初中语文教育必须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殊学生的教育更不例外。
一、初中语文教育培育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其比小学语文更加需求学生对形象思维能力的应用。然而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以完成教学内容及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作用,从而使语文沦为了一门普通的科目。这样的教学理念明显是不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的,若想改善这一问题,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良好地组织和表达语言、深刻地体会文字文章,从而充分发挥出语文的人文特性。
二、初中语文教育培育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若想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最有效的一项措施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多多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之中进行思考和想象。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①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挂图和插画等形象直观的教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在讲述《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可能并没有去过济南,更没有见过济南的冬天是何种样貌,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观看几幅济南冬天的美景图片,让学生亲眼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情境,从而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②在一些古诗词赏析课上,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等来将学生带入到诗词所描述的情境之中,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涵,进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③初中语文课文中所讲述的一些故事内容既有趣又寓意深刻,对于这些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情境话剧的方式来亲自演绎其故事,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合理设计课堂问题
学生产生思维、进行思维的前提是具有问题和疑惑,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学会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和思维。例如,在《伤仲永》一课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下三个问题:①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②如果你是方仲永的老师,你想对他的父亲说什么?③如果你也像方仲永一样天资聪慧,你会怎样学习呢?这些问题并没有特定的答案,主要看学生自己的理解,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课文,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能够得到大大提升。同时,由于聋哑学生天生有所缺陷,他们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利用这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知道天资再高的人后天不努力也终将“泯然众人”,反之,天资有所缺陷的人通过后天的努力也是可以成才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注重读写结合训练
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大部分学生都具有着丰富的想像力,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和想象力。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从一个故事的读者变为了故事的讲述者,而在讲述故事之时,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大大发挥,尤其是对于聋哑学生来说,由于在听和说上的缺陷,所以写作对其的锻炼是更加不容忽视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要注重读写结合训练,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使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想象以形象的文字表达在书面中,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综上所述,形象思维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其对聋哑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这方面,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在实践当中进一步加强。
作者:谭小平 单位:重庆市开县特殊教育学校
一、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人文内涵的学科,无论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自身修养的提升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束缚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体现,大大限制了教学空间,使得语文课堂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
二、新课改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初中语文教育措施
(一)强化语文课堂教育
语文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既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又要鼓励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其中规律。由于农村中学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能够利用的教学材料相对较少,语文课外活动开展难度较大,因此这就决定了要将强化语文课堂教育作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同时教师要认识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客观事实,要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提升教学效率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首先,由于农村初中生语文基础部分偏弱,教师可在教学中适当强化词的分类、短语结构、单句成分、复句类型等基础知识内容,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其次,语文教育包含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知识、能力、审美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资源,通过实施人文教育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内容。
(二)利用有限资源开展多元化的教育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善于从实际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于城市来说更为有限,教师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开展多样化教学。首先,教师可以组织文学活动的形式来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第一步,例如诗歌朗诵会、班级黑板报、读书交流会等。其次,针对留守儿童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生活化,通过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电视广告乱用成语的现象,教师可以此为主题来组织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广告、电视宣传等并记录整理出乱用词语的现象,并将成果带到课堂上来交流分享。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利用新兴媒体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当前新兴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得到广泛运用,但由于农村中学的客观条件限制运用方式仍不成熟。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教学辅助手段的参与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增加师生与生生的交流程度。同时新兴媒体的加入为探究学习和合作讨论学习提供了操作平台。多媒体教学对课件设施要求较少,因此教师可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教师在做课件设计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虽然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需要对素材进行严格筛选,避免在眼花缭乱的内容中失去教学方向。其二,多媒体教学应作为教学辅助工作而不是主导工具,教师应担任课堂组织者的角色,积极在教学中同学生交流沟通,获取教学反馈。
三、结束语
教师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现状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并通过强化课堂教学、开展多元化教育、引入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邢丽琼
一、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这首先就要求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更加适合现代社会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语文教材内容,使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更加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教材从生活实际当中来,再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这样反反复复,一来二去的,就会产生经验与体验,吸取经验,摒弃不足,这样不仅仅可以优化语文的教材知识内容,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了初中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开放化和实践化,把最优质的语文教材知识内容在无形之中,教授给了学生。同时,语文学科,可以直接地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要加强学生对听、说、读、写全方面的指导练习,可以说,一个学生,在他走出校园之前,这个学生身上所具备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人交际能力,几乎都是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所锻炼出来的,在这其中,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内容学到了,掌握了,是根本不够的,语文教师还要加强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例如,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大自然,去亲近大自然,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二、语文教育的开放性
语文的教育特点中,根据我多年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可以得出,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还是语文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因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在语文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上也有所体现。初中的学生学习语文,不应用语文。这样子,语文的教育教学效果会受到社会生活的检验。所以,必须要根据社会与学生的发展实际与发展能力,来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的教学活动,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相联系”。在新修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规定说:“初中的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所以说,作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师的我们,不仅仅是能够做好课堂教学的任务就可以的,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与实践,比如,加强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到课外阅读上,学校应该开放图书馆,优化图书室,让学生由课堂内教学走向课堂外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主动去学习。学生同时还可以发现和寻找一些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资料和信息,学习和感受到课外新鲜灵活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语文教师精讲教材
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大部分的教师不分重难点,把知识点全都教给学生,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再应用到现代的初中学生身上了。现代教育教学,教师要注重把眼光放在那些重点、难点、关键上,不能够全抓起来,一股脑地再塞给学生。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要给出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要做到简而精,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动手。语文教师也要适当地采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学习,独立获取新知识,培养自身能力,初中的语文学习,并不是其他学科一样从完全不知到知的过程,语文学科更加地贴近生活,所以学生完全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着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掌握的知识自己去学习。另外,教师有一点不可以忽略,知识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学习,要求教师要主动地去与学生交流,比如,可以设立讨论课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可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同时讨论课还可以让学生有最大限度活动的机会,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只是发展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发展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智慧和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地锻炼了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总而言之,初中的语文教师要能够熟练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特点与现代教育的新要求,来积极寻找最佳的语文教育教学方式,要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整理,教学内容要具体化、清晰化,这样,教师才能够方便地总结规律,把知识迁移到学生的大脑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对学生只进行引导和点拨;要经常为学生准备课外的阅读材料和实际生活中与课内有关的资料。总之,教师一定要重视起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作者:王志刚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总校
一、强化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让人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学会协调与他人、集体、社会乃至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使命感,同时不断健全个人道德素质。在人文学科中,语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作用,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有很多人文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而培养自身的道德素质,让学生成为品格高尚,具有责任感的人。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客观判断事物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种方式,在心理活动中是属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形式。通常情况下,智力的优秀内容就是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对其思维能力的扩展。思维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主要针对创造思维能力与想象思维能力进行分析。
第一,创造思维能力的分析。其主要就是针对已知的事物以及未知的事物展开深入的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这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其素质发展以及思维扩展奠定可靠的基础。创造思维主要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发散思维是一种根据自身具有的知识、经验,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及角度看待事物,进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在看待事物方面,要求学生持有多角度、多方面的手段与途径,不要局限在常规以及常识上,一定要适当地进行知识扩展,寻求不同的知识角度,以更好地达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
第二,想象思维能力的分析。即一种在知觉材料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要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其是知识进化的动力。”由此说明,想象力在生活与学习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并且对精神世界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资料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进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开展。语文老师在训练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方法的运用,主要包括扩想、续想、推想等。其中,续想主要指的是通过文章结尾,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一定的想象,进行续写,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在学生个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形成其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阶段,因此,一定要重视语文教育的开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中应加强素质教育的落实,在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而实现语文教育改革的目标。
作者:陈志军 单位:西藏拉萨市第八中学
对于丁举人,他的穿着打扮和家庭条件都要比孔乙己好很多,从这些外在的东西来看他不是一个丑陋的人,然而,他却狠打没有地位和权势的孔乙己,并且把他的腿打折了,这充分体现了丁举人的灵魂是丑陋的。而孔乙己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表,可是他的品行是好的,他从不拖欠酒店的钱,有时候没现钱也能够很快地还清。教师通过让学生体会这种丑和美的对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一、指导学生在鉴赏当中体会文章的艺术美
文学作品的审美主要有喜剧性、悲剧性、优美和崇高等,产生美感需要以一定的心理和生理作为基础,欣赏美感既有表层的,也有深层次的。艺术的优秀功能就是审美,而鉴赏艺术的过程也是阶段性的,一定要在不同的阶段悟、品、观,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这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去鉴赏。比如,对于《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作者一直压着悲痛与焦虑的心情,当作者看到紫藤萝花盛开的时候,以物释怀,本来悲痛与焦虑的心情变得宁静起来,他体会到了永恒的生命。这篇课文在很多地方运用了通感、对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了花的生机勃勃,赞美生命是美好与顽强的。那“香气”与“浅紫色的”等通感写作手法的运用,把花的味和色统一起来;“那笑着嚷着的,我要开花,我要开花”的拟人写作手法,描绘出了花的繁盛与活泼;“一串挨着一串……好不活泼热闹”的比喻写作手法,描绘出了花的繁稠。然而,这些都只是表层上的美,通过跟作者曾经有过的一株紫藤萝进行比较,作者感受了生命是无止境的。而这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鉴赏当中体会到这种艺术美。
二、在教学中借助音乐和美术,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常来讲,音乐与美术能够使人很好地体会到美。音乐的旋律能够给人以美的愉悦感,可以说,音乐是美的精灵。而美术是一种美的艺术,是美的升华和凝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音乐与美术对学生进一步实施美育,教师可以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实施给图配文、为诗画图、配乐朗读等,使音乐美、美术美和文章美能够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春》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在播放配乐朗读的过程中展现相关的画面,为学生营造一种审美的意境,以激发学生去体会与追求美。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诗情画意美,而且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春草的蓬勃之美(在春草图当中)、春风的亲切之美(在春风图当中)、春雨的明净之美(在春雨图当中),以及春天为孩子带来的美(在迎春图当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把图画样式、音乐旋律和文章统一起来,教师再进行更加深入地指导和讲解,就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春天的美。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美育,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而且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应用一切形式和方法对学生实施美育,使语文教学和美育真正地统一起来。
作者:杨玉霞
一、让学生能创新性学习
我国教育发展史中,始终闪耀着各种简单而朴素的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思想;孔子提出要“因材施教”以及“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由此可见,创新能力对学习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的定性,学会创造性地思考。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学生照搬书中的知识或许可以解决很多一般性的常规问题,然而这种僵化思维模式无益于学生解决新问题,只有创新性思维才有利于构建新方法,学习新知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纵向比较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到事物是相互关联,并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如组织学生品读文学经典名篇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并且在这种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容易形成再造性思维。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和发挥个人的兴趣、特长,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拓展思维的宽度和广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发挥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进行最有效的学习。现代社会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知识处于不断更新中,我们如果不随时给自己充电,很可能会落后于社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储备,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教师在授业过程中要做到“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使其跟上时代步伐,并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说:“在课堂创造一种普遍相互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
由此可见,教学氛围对于教学活动开展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独立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当学生遇到自己独立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探讨,也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本着培养人才的优秀、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将学生教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薛秀春 单位:河北省南宫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