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9 11:22: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畜牧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特点及综合分类
1.1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特点
1.1.1生物转化与自然增值
畜牧业生物资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发生自然增值,其价值通过人类劳动与自然增值共同作用形成。同时随着畜牧业生物资产的成长,其价值也在不断增加,直至达到繁育年龄,价值达到最大。之后随着畜牧业生物资产的老化,价值逐步降低,直至为零。
1.1.2多样性
在畜牧业生物资产中,不同种类资产具有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以乳用牛为例,可以将乳用牛划分为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成年牛、淘汰牛5个成长阶段,而蛋鸡则可以被划分为雏鸡、育成鸡、产蛋鸡、淘汰鸡4个成长阶段。同一畜牧业生物资产在生长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生命体态,使得价值差异较大。
1.1.3地域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导致同一种类但生长在不同地区的畜牧业生物资产存在数量与质量的差异。如以体格健硕的西门塔牛为代表,西门塔牛多处于海拔较高,拥有清新山地环境的瑞士,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得西门塔牛的乳房发育较好,产出的牛奶营养丰富,其价值也较高。
1.1.4季节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如奶牛的泌乳过程。正常情况下,16~25℃为奶牛泌乳的最佳温度。但是夏季高温酷暑时节奶牛厌食,精神萎顿,牛奶产量下降。而到了冬季,严寒同样会导致奶牛泌乳量下降。总之,畜牧业生物资产的价值随季节的变化也会有较大波动。
1.1.5周期性与流动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差异较大,如肉鸡的生命周期为1~3个月,而奶牛的生命周期则长达6~8年。同时,处于不同周期的畜牧业生物资产流动性也不同。如肉鸡、肉牛等消耗性生物资产在出售时价值一次性转移,因此流动性也较强;而蛋鸡、奶牛等生产性生物资产价值随着产出品的逐步转移,非流动性较强;但是这种流动性与非流动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蛋鸡可以改变用途用作肉鸡出售。
1.1.6风险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风险。任何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都与周边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对畜牧业生物资产来说,草场的沙化、疾病、瘟疫等,都会使得畜牧业生物资产的价值下降。二是市场风险。畜牧业生物资产的价值可能会受到社会热点以及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以禽流感事 件为例,人们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无论该家禽企业是否感染到禽流感都拒绝购买,使得家禽类生物资产的价值在很短时间内迅速下降。
1.2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综合分类
不同种类的畜牧业生物资产具有不同特点,预期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不同,价值差异较大。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将生物资产划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同时按照生物资产成熟与否,将生物资产划分为成熟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物资产。但是对于畜牧业生物资产来说这样的划分是远远不够的。应结合会计准则和畜牧业生物资产特性进行综合分类。首先,对畜牧业生物资产按照生物资产生长发育周期规律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一年生生物和多年生生物。如上文中提到的家蚕,生命周期仅为短短的40d。如果家蚕是以生产蚕丝为目的而持有的,按照定义应该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非流动资产中列示。显然,生命周期短于1年的家蚕列示在非流动资产中并不合适;因此,应将一年生生物全部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在流动资产中列示。其次,按照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种类及利用方向进行划分,如鸡可以划分为肉鸡与蛋鸡,其中肉鸡全部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在流动资产中列示。最后,按照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生长阶段划分,如蛋鸡可以划分为雏鸡、青年鸡、产蛋鸡、淘汰鸡。将雏鸡与青年鸡作为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在非流动资产中列示,产蛋鸡作为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同样在非流动资产中列示,而淘汰鸡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列示在流动资产中。
2畜牧业生物资产估值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按照我国新颁布的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估值技术目前有三种,分别是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不同的估值技术下估值的结果差异较大。现实中没有一种估值技术是绝对完美的。同时,不同类别的畜牧业生物资产个体差异较大,价值波动明显,这必然会影响估值技术的选择。通过对不同类别畜牧业生物资产进行分析,并结合不同估值技术的特点,对不同类别的畜牧业生物资产估值技术的选择如下。
2.1成本法———未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
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生产能力之前,属于未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这一阶段的投入较大但是没有产出或产出很小,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未来收益难以确定,不具备采用市场法与收益法的条件。但同时满足成本法应用的4个条件(被估值资产与重置资产具有可比性、被估值资产历史资料容易获取、被估值资产形成的各种耗费是必须的、被估值资产可再生或可交割),因此对于未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更加适合采用成本法。成本法是指在现行的市场条件下,重新饲养相同或相似畜牧业生物资产所需要的成本减去各种合理损耗作为被估值资产的入账金额。具体成本法的应用以蛋鸡为例。首先将雏鸡和青年鸡从蛋鸡中剥离出来;再按照品种、外表特征、饲养时间等标准进行分类;之后归集成本,以现行市场条件为基础计算取得雏鸡的成本及后续饲养费等费用,扣除正常的合理损耗。完成成本归集之后进行成本的分摊,可以按照蛋鸡的类别、数量等比例进行分摊。
2.2收益法———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
具备持续生产能力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属于成熟的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其预期收益、获得的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以及获利年限可以预测并以货币计量。满足收益法应用的条件,适合采用收益法进行估值。收益法是指在对成熟畜牧业生物资产预期未来收益额、收益期及折现率估计的基础上,将各年预期未来收益额折算成现值并加总的估值技术。收益法的应用基础是确定收益额、折现率、收益期,下面延续上文中蛋鸡的案例来确定收益法的应用。1)收益额的确定。蛋鸡的收益额等于1年内所有收入(鸡蛋销售收入、鸡粪处置收入、淘汰鸡的处置收入)减去成本费用(饲料费用、医药费、工作人员薪酬等)。其中蛋鸡的成本费用相对固定,并且可以参考往年的会计资料,成本费用的估值难度较小。而对于收入的确定就需要综合考虑产蛋量、蛋重、市场中鸡蛋的供求状况,未来鸡蛋业的发展趋势等因素。以产蛋量为例,当蛋鸡具备生产能力后,第1年的产量最高,第2年下降15%~20%,第3年下降15%~25%,由此对蛋鸡的收入产生较大影响。2)折现率的确定。折现率由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构成,无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可以从国家的数据或市场数据中取得,而对于风险报酬率的确定是折现率确定的难点。蛋鸡在生长的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应动态地分析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风险报酬。可以借助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风险报酬率。3)收益期的确定。对于蛋鸡剩余寿命的确定,一般正规的蛋鸡饲养部门在蛋鸡出生时都会进行记录,如系谱记录、活体标记编号等。通过查看这些记录很容易找到蛋鸡的出生日期,以此推算蛋鸡的剩余寿命。如果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完整也可以通过辨别蛋鸡的体型、外貌等生理特征来判断蛋鸡的剩余寿命。
2.3市场法———消耗性畜牧业生物资产
处于淘汰期的畜牧业生物资产及其他消耗性畜牧业生物资产,企业持有的目的是在1年内或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此类畜牧业生物资产大多拥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市场中可以找到相似资产的交易价格,如种畜、肉畜、肉禽市场,因此适宜采用市场法。市场法是指利用与消耗性畜牧业生物资产相同或相似的生物资产的价值,参照市场交易环境及价格进行估值的技术。其隐性含义是在一个有序的市场中,通过对比调整相似生物资产的价值来确定被估值资产价值。延续上文中蛋鸡的案例,可以从中国农业信息网和畜牧兽医等网站查找蛋鸡的价格,并根据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此作为蛋鸡的入账价值。
3结束语
不同的估值技术具有不同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不同类别的畜牧业生物资产拥有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别畜牧业生物资产采用不同的估值技术,避免了采用单一估值技术下畜牧业生物资产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相差甚远的情况,提高会计计量的准确性,有利于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管理,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作者:段丽娜 乔宏 霍东乐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1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学校教育不断加强,但仍未满足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的需求。
近几年国家相关文件和政策对爱国主义重要性的阐述日益突出,普通高等院校对在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普遍加强。但随着畜牧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自己也希望在校期间能够获得素质的综合发展。调查显示,在“对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满意程度”的调查上,“非常满意”占12.0%,“一般满意”占35.6%,“不太满意”占48.8%,“不满意”占4.6%,这说明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程度还未最大限度满足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的需求,还需要在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不断完善。
1.2目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环节还比较薄弱。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大部分学生通过理论教学能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知识,但高校在爱国主义实践环节上的教育还比较薄弱。目前,高校组织的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低。在“学校组织爱国主义相关活动”的问题上,同意“经常组织”占25.7%,“偶尔组织”占44.3%,“不组织”占19.2%,“不清楚”占10.8%。在“你是否愿意参与相关活动”这一问题上,30.5%的同学表示“非常愿意”,50.0%的同学表示“一般”,19.5%的同学则明确表示“不愿意”。这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效果不理想,大学生参加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也并不高。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适度增加实践、参与环节,让大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1.3有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较为陈旧。
当今各高校爱国主义的理论课程教育都体现在“两课”教学中,很多内容已经脱离了目前社会的发展实际。在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调查中,认为“与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结合”占10.0%,“一般”占20.8%,“脱离社会实际”占69.2%,这说明高校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较为陈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1.4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
目前,高校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正面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在对“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调查上,认为通过“课堂”占40.7%,“网络”占31.5%,“电视”占15.5%,“书刊”占12.3%,这表明课堂讲授仍然是爱国教育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现存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2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2.1受经济全球化影响
自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以来,各国联系密切,意识形态互相渗透,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大舞台,大学生如何把握好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弘扬民族精神,是所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2.2受网络多元信息的冲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作为重要媒介已经走进大学校园,并且逐渐被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接受,他们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最新资讯、社会动态等信息。但是网络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暴力、拜金、色情、恐怖主义、民族歧视等落后思想也渗透到学生不太成熟的思想中,有些大学生在无意中已感染上腐朽思想的毒瘤,还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认为是否爱国与己无关,缺乏为祖国献身的意识。
2.3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流于形式,理论课教程比较枯燥,多以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很少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非课堂教育形式单一,活动设计不新颖,教育的各方面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的协调程度不够,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
3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对策
3.1激发大学生热爱畜牧业、献身畜牧业的热情
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是“90后”,无论是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蜜罐中成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少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意识;加之畜牧行业本身特点,如生活环境较差,工作较为艰苦,多在偏远地区等,使得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的意识淡薄,缺少热情,这就造成大量的行业人才流失。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要着重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还要在这个行业上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热爱国家、热爱专业,坚定将来的就业方向,立志为行业发展贡献光和热。
3.2改革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
目前,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课堂讲授方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由学校统一安排相关的德育教师,划拨一定经费,规定一定的课时和学分,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每个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当然,单纯的理论教学存在弊端,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因此,高校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也就是第二课堂来拓展自己的爱国视野,丰富爱国主义情感。如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余文化活动来吸引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提升爱国主义情感,也可以丰富图书馆书籍或者电子读物,来拓宽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普遍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座谈、报告会等形式对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在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外活动有效开展,做到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吸引学生,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统一。
3.3借鉴西方文化精华,与爱国主义有机结合
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同点在于两者分别是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服务。虽然国家性质、服务对象不同,但是发达国家先进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经验和启示,对于我国高校开展教育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在此基础上,教育者需要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从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3.4加强虚拟环境管理,重视软环境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走进了高校校园,而且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收集信息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网络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但因其自身特点,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反动的言论、消极的价值观,国内的反动势力和国外的分裂分子也会通过网络传播反社会的思想等。针对这些现实情况,高校更应该利用、管理、监督好网络平台,使网络媒介真正发挥积极教育的功能。首先,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工作。在校内网上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结合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对内容进行更新。其次,管理和监督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高校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对教育资源的管理。最后,可以考虑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创新可通过与学生进行思想互动的形式开展,如网络调查问卷、飞信、微博、Email、BBS等方式,来加强和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以上三方面,高校才能把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建设好,在大学生当中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作者:段静 单位:辽宁医学院
1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产业化发展缓慢。受地区规模养殖比重不高,集约化程度低等影响致使我区畜牧业发展生产发展速度缓慢、生产能力低、存栏量不高。同时受地区畜牧业发展程度的影响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滞后性,畜牧龙头企业少,缺少主导品牌,无带动畜牧经济的能力;农民合作化组织程度不高,整个市场系统不健全,本地无特色品牌,无市场竞争优势,无畜牧产业链,严重制约着生态畜牧产业的发展。畜牧基础设施薄弱。基层良种培育繁育体系设备、设施陈旧落后简陋,跟整个畜牧业发展程度发展不相配,动物检疫防疫体系和装备设施落后不完善、不能有效的对重大疾病进行预防与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缺少必备的设备与体系。
2建议与策略
做好组织领导,促进现代化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领导的重视是保障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建立确保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政府分管领导总负责,主管部门领导抓落实,切实把我市生态畜牧产业做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抓,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实现市、县、乡领导包点包村制度和部门帮扶制度;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作为当地重要的战略性发展目标来抓,把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纳入当地畜牧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选育优良品种,适度规模养殖。根据当地的实际积极培育符合当地生产和饲养要求的地方优良品种。通过引进新品种或杂交品种提高当地畜牧生产的优良品种。在引起新品种时要通过当地的主管部门的审核与批准,同时畜禽品种质量必须符合当地、企业引种标准。为保障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保持畜禽养殖(小区)饲养适度规模的方针,一般生猪饲养场年出栏保持在500头、肉禽类饲养场1万只,蛋鸡存栏2000只、奶牛存栏100头即可。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深化兽医体系改革,完善市、县各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执法、兽医技术支撑等三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基层动物卫生队伍建设,全力搭建完善的动物卫生监督监管网络体系;为确保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要逐渐健全和完善动物疫情预警、疾病预防与控制、应急处理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相关的工作机制;积极落实各级公共资金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加大对动物防疫基础设备设施建设资金及应急物资储备的需求,为生态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多途径、多方式的为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发展资金,不断对疾病防控、良种繁育、畜产品安全、科技教育等生态畜牧业的基层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生态畜牧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金融部门要在信贷方面增加对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投资比重,使信贷服务于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相适应。对生态畜牧业的龙头企业和养殖户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态畜牧业建设上来。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结语
塑造当地畜牧业品牌。继续发展具有当地民族特点特色的畜禽食品品牌,利用和开发当地特色畜禽食品加以包装,逐渐推向全国市场,引进加工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利用发展生态畜牧的优势,积极开发与生态畜牧业相关的产业,如生态畜牧旅游、生态农家宴等服务,让人们感受生态养殖的气息、体味田园生活的感受,通过开展增值服务可解决当地农民就业,提供经济收入。
作者:李琼花 单位: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文澜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1发展条件分析
进贤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全国商品猪供应基地之一及省城近郊县,发展现代都市型畜牧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1.1有利条件
1.1.1地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进贤县位于浙、闽、粤沿海发达省份金三角腹地,水陆交通发达,浙赣铁路、梨温高速、温厚高速、京福高速、昌厦高速以及320国道、316国道过境,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秀地带。境内气候温和,地域辽阔,山地、丘陵地带丰富,湖河港交错,素有“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境内农业人口多,农村劳动人力资源丰富。由于省城南昌和相邻省份是人口聚集地、工业密集地,需要从外地调进大量的畜产品,进贤作为南昌市的近郊县,发展畜牧业生产既可有效缓解市区周边开发的压力,又可及时安全的保障畜产品供应,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较大。
1.1.2养殖历史悠久,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进贤县素有畜禽养殖的传统,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进贤县的畜牧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温圳蛋鸡、张公肉鸽、前坊茅岗养猪等在省内外均有较高的知名度;通过优势聚集,现已形成的进阳、进里、进长公路三线养猪、320国道沿线生态养鸡、三里、梅庄、文港等沿湖水禽产业、下埠、衙前、钟陵丘陵地带的草食畜等优势产业带成为了一张张靓丽的名片,为进贤县畜牧业的厚积薄发、打造品牌积淀了经验和名气。
1.1.3发展势头迅猛,现代畜牧业发展已现雏形。
经过近年来的开放招商和强化技术服务、示范带动,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猛,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达405户,年出(存)栏1000羽以上规模养禽场2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22户,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80%、20%、75%以上。现有畜牧龙头企业30余个、省部级以上标准示范场18个、省部级无公害认证单位27个、种畜禽场16个、畜禽专业合作社60余个、畜禽行业协会3个、饲料兽药生产厂家17个、获GPS认证饲料兽药及生物制品营销单位62个,有200余个活跃在省内外的畜牧商品经纪人,畜禽良种率、高科技饲料进场率、设施化建设水平在连年攀升,饲料(兽药)-种畜禽-商品畜禽-加工营销等产业链和设施功能较全的畜牧业生产营销网络已初步形成,为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4服务网络健全,具有一支全方位的服务队伍。
从2007年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后,全县组建了一支由63名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和266名村级防疫员组成的队伍,做到每村都有一名村级防疫员和疫情观察员,基层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为提升畜牧行业整体素质,先后从大中专院校招聘了10余名毕业生,并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鼓励人员进修畜牧兽医专业本科、硕士,已建立了一支相对较全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
1.1.5各级政府重视,畜牧业扶持政策不断增多。
中央1号文件连续十一年关注“三农”的发展,并重点提到要加大畜牧业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生态养殖的扶持力度,无论是在资金总量还是在扶持覆盖面上都在不断递增;省市县也相应出台了一些现代水禽产业发展、养殖小区扶持及“五免四优”等优惠扶持政策,为加速发展现代都市城郊型畜牧业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1.2面对的挑战
1.2.1与日益紧张的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
进贤县虽然地域辽阔,但由于近年来的工农及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普遍较快,城市规划、园林建设及旅游经济等各功能区的规划、林地、耕地、水源的保护等因素,致使畜牧业可用地块大幅减少。
1.2.2与日益重视的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国内外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贤县作为省城南昌近郊县,始终把绿色发展、生态发展放在首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强化对军山湖、青岚湖等湖河库及新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专门成立了镇村指挥部等机构,并把推进水环境保护项目工作放在首位,先后联合多部门对沿湖河库猪场进行摸底、拆迁、封存和整改,传统的养殖方式与日益重视的环境保护工作已不相适应。
1.2.3与日益复杂的疫病防控之间的矛盾。
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气候的变化,畜禽的频繁调运,细菌病毒的变异和扩散,H7N9、布病、口蹄疫、链球菌等各种人畜共患病防控压力持续加大。
1.2.4与日益攀升的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
受国际国内影响,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玉米价格从5年前的1800元/t上涨到2650元/t,豆粕价格从3000元/t上涨到3720元/t,麦麸从1700元/t上涨到2200元/t,畜禽全价日粮均价从2.6元/kg的上涨到3.4元/kg,建筑、劳务、环保、种猪等各种生产要素成本持续增长,猪粮比价在5.5∶1以上方可达到盈亏平衡点。
1.2.5与日益变幻的市场行情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畜禽产品价格已经打破传统的五年一波动的规律,2011年生猪出栏价高峰时达20.4元/kg,2012年春节期间,猪价就开始“跌跌不休”,低谷时跌破10元/kg,直到2014年清明后才开始回升,当前出栏价为14.6元/kg,处于盈亏平衡点的边缘。家禽由于2014年上半年受国内H7N9的影响,亏损较重,优质肉鸡出栏价从17元/kg跌至4元/kg,现恢复到19元/kg;肉鸽2014年平均售价为25元/羽,在H7N9期间无人问津,售价仅6元/羽;鸡蛋近几年相对处于平衡状态,2014年已从上半年均价180元/箱涨到当前的260元/箱,被称为“火箭蛋”,市场价格较之从前更加难以预测。
1.2.6与日益严峻的安全监管之间的矛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日益严格,而进贤由于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投资渠道有限,投入能力弱,以“滚雪球”方式发展畜禽养殖户较多,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条件差,技术力量不强,并且以传统小规模为主,分布散、点多面广、技术含量偏低,为畜产品的安全监管带来了较大难度。
2思考与建议
2.1改革发展模式,切实做到退户入区
进贤县畜牧部门通过积极引导,有较多规模养殖场主动退户入区,但传统滚雪球式和在房前屋后搭建的猪场依然存在,畜牧业的发展正处于传统到现代转型发展时期,要加快发展和彻底革新随意搭建、规划不一的现象,还需以大投入、高标准的建设来推动模式创新。要在严格规划“三区”的基础上,专门预留畜牧业发展用地,通过以奖代补鼓励农民退户入区,根据土地承载和粪污消纳能力,实行选址、设计、建设、畜种、管理、排污等“六统一”,提高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同时,对个别散养户、资金投入能力弱的农户,以村为单位,集中建设一批廉租标准栏舍,让农民在不影响环境、不浪费土地的情况下,可以在家门口创业。
2.2优化养殖结构,切实做到比例平衡
当前,进贤畜禽养殖总量虽然较大,但畜禽养殖种类相对较少,猪牛禽较多,羊、蜜蜂等特色养殖没有壮大起来。规划畜禽养殖结构、布局结构,促进大、中、小型规模养殖梯度发展,切实做到发展均衡,发挥优势,促进畜牧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2.3抓住三个关键,切实做到环环相扣
一是抓住生产准入关。由当地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对新进入养殖行业,严格土地、环保、动物防疫条件审批,对未在养殖规划区域内,未做到环保“三同时”、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通过。二是抓住疫病防控关。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按照国务院“24字”方针,积极做好春秋集中免疫注射、计划、监测、净化、消毒、无害化处理及检疫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病损失。三是抓住产品质量关。实行奖惩并举,对“三品一标”认证及标准化示范场给予奖励,对未建立养殖档案、不佩戴耳标、管理混乱、不积极配合抽样监测、逃检漏检的养殖场建立黑名单,3年内不予申报国家扶持项目。
2.4建设三支队伍,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要大力建设管理、防疫、营销三支队伍。人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先决因素,没有相应的人才队伍,现代都市城郊型畜牧业就无从谈起,建议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启用力度,着力锻造一支肯吃苦、愿奉献、有水平的畜牧兽医队伍,在畜牧业发展、疫病防控、培训及营销等方面发挥人才优势,提升科学饲养水平及养殖效率,能及时指导农民进退有序、防疫有方。
2.5改变三种面貌,切实提升发展品味
虽然进贤县是畜牧业养殖大县,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畜产品品牌,种畜禽生产不太规范,设施不全,管理比较随意,因此,要积极引进一批优良畜禽品种,认真做好已有南昌白猪、青岚麻鸡、樱桃谷鸭等培育工作,强化养殖场的技能培训和监管,通过改变品种不优、设施不全、管理不严的面貌来提升产业发展品味,积极打造进贤自己的品牌畜牧业。
2.6强化工作举措,切实提升综合效益。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金融贷款扶持及保险机制,在目标价格、自然灾害及疫病发生等方面帮助养殖户抵抗风险,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化水平,打造产业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完善体系建设,提升整体水平,实行生态养殖,改善生态环境,鼓励特色养殖,探索多种经营模式。
作者:陶向荣 付海玲 单位:进贤县畜牧局
1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1.1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畜牧业属于劳动
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高,但又不像种植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存在季节性差异,因此能够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容量。从产业链角度看,畜牧业的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强,可以带动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业、皮革制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1.2增加农民收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畜牧业对农村家庭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已达到30%以上。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农民纯收益的增长速度也比其他地区快。畜牧业的发展扩展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
1.3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链接畜牧上下游产业的纽带
畜牧业在循环经济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作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是链接畜牧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中间纽带。对于畜牧产业链上游区的饲草饲料产业而言,它能够有效利用种植业的副产品,如桔梗等农作物可用作动物饲料,降低了农民的饲料投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于下游产业而言,畜牧业为许多新型能源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畜牧生产产生的粪便可以制成农家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农民的种田成本。还可为新型能源沼气等的生产提供物质保障,新能源的利用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燃料问题,减轻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1.4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改善膳食结构
人们通过饲养动物,利用畜牧业的生产能力,既可获得肉、蛋、奶等食用畜产品,还可获取皮、毛、绒等动物性产品。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畜禽产品,满足了生活需求,改善了传统的膳食结构,同时确保食物安全。畜产品中还含有人类所需的主要动物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利于均衡饮食,提高身体素质。
2影响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因素
2.1经济效益低下,市场信息不对称
畜牧业经济效益状况决定了其发展状况。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存在着生产投入大、畜产品产出少、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不稳定等问题。同时饲养一些大牲畜的周期比较长,见效慢,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受到许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这极大的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户不能有效的获取信息,当市场形势看好、畜牧业效益提高时,农户就会盲目跟风、扩大生产;当效益下降时,农户又会减少生产,从而造成畜产品供需的不平衡和价格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2.2畜牧业生产分散落后,规模小
我国畜牧业生产大多采用小规模、散养式经营,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势整合形成规模经济,难以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难以实行市场监管和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小规模生产,农户在市场信息的获得、决策供给、销售议价、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不利于保障农户的利益。
2.3科技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
畜牧业生产科技水平低,生产力落后,严重制约了其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畜禽的优质品种少,产品品种单一,没有健全的良繁体系。第二是科技成果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转化率低。第三是养殖场的基础设施落后,缺少现代化的养殖场。第四是在疫病防治方面,缺乏专有技术人员的指导。在生产养殖环节,缺乏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力资源。第五受加工、检疫、冷冻、运输等环节的影响,畜产品的保鲜、保活水平低。2.4产业链条不完善,与龙头企业的衔接不够紧密畜牧业的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畜产品主要以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从事畜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少,与畜牧业相关联的皮毛加工、新型能源等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不利于提升畜产品的附加值,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畜产品与从事肉奶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衔接不够紧密,没有发挥企业对畜牧业的带动作用。
3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巩固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我国应秉承可持续发展宗旨,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加强政府的调控与指导,依靠科技进步,促使畜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3.1增强政府对畜牧业的宏观调控与指导
市场经济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点。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对畜牧业的调控与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政府应依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畜牧业的长足健康发展。加强行业信息引导,及时市场信息。建立高效专业的信息网络平台,健全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疫病防控预警分析,让信息资源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特别要指导农户合理安排生产,减小市场盲目性的危害,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培训投入。给予农户技术上的支持,安排专项人员指导生产。同时给农户提供有关基础生产技术、规模化、工厂化养殖的培训,提升农户的职业技能。坚持优惠性政策支持,给予适度的财政补贴。例如购买良种补贴、规模化养殖场改造补贴、亏损补贴、环境保护补贴等。当政府干预畜产品市场,对畜产品的价格实行保护政策时,会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畜产品市场形成相对平衡的供需结构,稳定产品价格。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龙头企业。支持和引导一些小规模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资源共享。而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大、标准化经营水平高、管理水平先进。吸引伊利、蒙牛、双汇等这样的龙头集团,可有效带动畜牧业的标准化经营,推动整个行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2实行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
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推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行专业化,利于充分发挥各地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的优势,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这样的分工协作,可以使饲养者提供数量更多、品种更全、质量更高的畜产品,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国际生产标准和市场要求相接轨。商品化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让畜牧业经济活动在价值、供求、竞争三大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3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化畜牧业
加强新技术研发,推广各种先进的技术,重视遗传基因、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手段在畜牧产业的运用,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采取科学有效的良种选育方式,形成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出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高质高产新品种,提高牲畜的生产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原种场基地,确保良种纯度。改善目前畜禽落后的饲养方式及简陋的条件,利用机械化的工具和适应畜禽生活要求的现代化养殖场来武装畜牧业。不仅在蓄产品的收购、加工、运输、贮藏等环节实现全面的现代化,而且在饲养的各个环节如饲料加工、喂食饮水、粪便清除、疾病防治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效率。加强疫病防控力度,加大动物防疫的科研投入,推进新型高效兽药和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等,做好日常监测工作。
4结语
总之,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使畜牧业的生产得到高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加强政府调控与引导,走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促使整个畜牧业经济向着优质、高效、高产、低耗的方向发展。
作者:高燕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强化对政府公共财政的效益综合评价
为了全面提供畜牧兽医公共财政支出的使用过程中,合理使用公共财政资金,应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加强绩效目标方面的管理力度,强化绩效运转的跟踪,不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在进行畜牧兽医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执行项目工作的施工建设合同制、项目工程投标机制、项目验收机制等,不仅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还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转。同时要对公共资金的支出模式、经费管理等方面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公共财政的资金投入,对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产生的效益。
2加大专项经费公共财政投入
2.1发挥县级公共财政资金对养殖户疫病防控的导引作用
县乡的公共财政资金通过支持养殖户的小区建设等方面的路径,加强对养殖户的支持,对进一步完善养殖户的综合生物安全措施来发挥积极性的作用。在当前的财政支持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养殖户建设补助,动物扑杀和无害化处理补偿等相关的投入,指导养殖户加大对动物疫病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配备相关的技术人员,检测免疫效果,进行消毒处理与无害化处理,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的监管力度,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服务,并加强相关的指导。
2.2创建公共财政支持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发展的新机制
创建适宜畜牧业健康发展、兽医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畜牧兽医工作经费的保障机制,县政府公共财政年度针对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需要随着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整体产值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按照特定比例实现增长,做到健康养殖,能形成规模养殖经济。全面贯彻“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统一规划、规范建设、强化监管、提高效益”的基本原则,全面发展畜禽养殖小区或者是养殖场。在发展养殖小区的时候,需要做到产业发展和疫病防控相结合、规模养殖和污染治理实现有机结合,保证健康养殖、规范化养殖,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3优化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发展的财政投入结构
首先,建立良种体系,确保种源供应。针对本溪满族自治县畜禽良种供应严重短缺的现状,要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其次全面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机构的监管职能,根据属地化的基本原则,县级的财政投入和乡镇的投入实现密切结合,并且将其归入到县乡的财政预算内,实现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经费有全面的保障,工作经费方面存在一定的结余,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一定投入的具体要求;再次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每一个环节投入结构进行全面的统筹考虑。逐渐增加用在流行病检查、疫情监测、病死畜禽的处理补贴、村级防疫队伍建设、建设无疫区、研发防疫技术和疫苗、监测动物和动物产品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经费方面的投入;最后要抓好技术创新。做好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工作,提升科技对畜牧业的整体贡献率,重点做好杂交、良种推广利用、秸秆利用、牛羊圈养、疫病防治、生态养殖模式等实用技术的推广。
4确定公共财政支持的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重点
要按照发展、控制、消灭的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发展的基本要求,紧密围绕提高动物生产监测预警机制、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动物突发疫情的应急管控能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机制、动物养殖的全面推广机制、动物疫病防治的信息化处理能力防控体系方面的建设,公共财政重点需要放在进一步完善动物体系网络、提升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补助水平、动物防疫技术的支持机构和检验机构的运作经费方面的投入,动物疫病应急管理等方面,继续加大经费支持的力度。
5提升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防控经费补助水平
5.1实施动物疫病的控制计划,加强对疫苗补助
需要进一步扩大财政支持免疫范围。根据地方畜牧业、兽医业发展的实际情形与社会农畜产品的贡献额度,确定畜禽免疫疫苗的补贴额度,并且强化对畜牧业产区的整体扶持力度,切实体现地方财政的相关政策导向。
5.2创建动物扑杀补偿机制
制定销毁动物产品、扑杀动物与相关物品的补偿办法,常见扑杀动物价格评估机构与办法,提升覆盖面与补贴标准,逐渐创建政府补贴为主,并实行养殖合作化组织、农业保险等互助资金等扑杀补偿制度。企业要需要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与养殖场建设的基本要求,创建无害化的处理措施,公共财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助。
5.3加强免疫应激死亡补偿标准
创建免疫副反应补偿机制与认定机制,确保广大养殖户的根本利益,清除养殖户自身的疑虑,积极推动免疫工作的有序开展。
作者:孟艳娇 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动物卫生监督所
1兽医队伍现状
1.1垂直管理
在江苏省如东县实行的“垂直”管理模式下,村级畜牧兽医工作以动物医院为运行“平台”,将村级服务人员归属于动物医院,不仅解决了这些服务人员的“归属”(组织人事、工资关系、接受教育等)问题,同时也可使他们在上一级兽医站的宏观领导下,开展基层畜牧兽医服务工作。
1.2人员配置
如东县共有14个镇,其中11个镇的防疫员由兽医兼任(5个镇兽医全是防疫员,6个镇的兽医多于防疫员),另外3个镇的部分防疫员由兽医兼任,即全县90%的兽医兼任村级防疫员,10%的村级防疫员不是兽医。目前,如东县兽医队伍中畜牧兽医专业相关人员比例为67.9%,村级防疫员中畜牧兽医专业相关人员比例为66.0%。
2如东县兽医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知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老化
在如东县的基层兽医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为1.2%,大专学历所占比例为29.7%,中专学历所占比例为39.7%,高中学历所占比例为11.3%,初中学历所占比例为13.2%,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例为4.9%。同时,该县基层兽医队伍中,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也较为老化,其中,61岁以上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为10.0%,51~60岁所占比例为12.7%,41~50岁所占比例为36.0%,31~40岁所占比例为25.5%,30岁以下所占比例为15.8%。
2.2工作量大
①如东县畜禽(生猪、羊、家禽)养殖数量较多。按照法律和相关政策规定,小型养殖场或散养户所饲养畜禽的强制免疫工作是政府的行政行为,由村级防疫人员负责免疫注射。就生猪养殖来说,如东县达到省级规模养殖的比例较小,每年的生猪强制免疫注射任务达2700万头次,90%以上的任务都是由村级防疫员来完成,动物免疫注射的工作量大,防疫工作覆盖面积较大。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大中型养殖企业的免疫注射工作,是企业的责任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防疫法》规定,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必须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技术人员。但是,如东县畜禽养殖场(户)自聘技术员的比例却较小,90%以上的兽医业务服务都是依赖于基层服务体系。
2.3养殖户对防疫工作认识不足
①受“重养轻防,轻防重治”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疫病不一定会在自己的饲养场中发生”,存在侥幸心理。②对出现的疫情认识不到位,而且也不能积极配合防疫人员的免疫注射工作。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疫病流行,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③乡(镇)、村合并后,防疫区划分发生了变化,使综合站及村级防治室的防疫面明显加大,养殖户与村级畜牧兽医的关系还有待于重新建立。
2.4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①部分老兽医对疫病“防重于治”的认识不到位,且预防意识淡薄。②随着物价的上涨,村级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③虽然如东县已经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政府与动物防疫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实行考核奖惩制度。但是,由于该地区防疫任务重,村级防疫员操作不规范、剂量不准确、疫苗保存不当、消毒不严、注射部位不准确及一些防治人员免疫档案填写不认真、记录不全面等情况较为普遍。因此,该地区防疫工作中的漏免现象时有发生,散养户免疫时不能保证“一畜一针”,这些都给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留下了隐患。
2.5兽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如东县现有乡村兽医人员来源复杂,既有原乡(镇)兽医站的改制人员,也有部分饲料厂、种畜场的技术服务人员,同时,部分老兽医的学徒、农牧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经验的养殖户也在从事兽医行业,这就导致该地区防疫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养殖户择医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如东县生猪养殖量的不断增加及饲养技术科技化程度的不断增高,养殖户对畜禽养殖的一些技术问题以及营养如何科学搭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兽医的业务水平要不断扩大和提高。
2.6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足
部分兽医对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动物流行性疾病对社会的危害意识不足,甚至对已发生疫病的畜禽处理不到位,从而导致新的疫病蔓延、发生。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部分兽医在工作上的懈怠情绪,主要是主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所致。只有在充分了解村级兽医服务人员工作的基础上,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兽医队伍成为有活力、有动力、有生气的为农服务群体,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开展基层兽医防疫工作。
3解决措施
3.1提高知识层次,优化年龄结构
针对如东县基层兽医队伍知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可以从兽医行业本身出发,在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合理地提高村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时,还应引进一些兽医或者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以提高基层服务队伍的专业基础知识。
3.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针对如东县兽医队伍工作量大的现状,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解决:增加物资投入及各镇村级防疫员的数量;加大与养殖户之间的联系,让村级畜牧兽医成为联系的纽带、沟通的桥梁,并呼吁养殖户积极参与、配合相关的兽医防疫工作;加大规模养殖户的培训力度,以使他们尽快掌握相关的防疫技术。
3.3提高养殖户的防疫积极性
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多种媒体,加大法律、法规及防疫常识的宣传,同时,还可利用发放宣传单、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和养殖户的法律意识及履行防疫检疫义务的自觉性,这不仅可使养殖户从切身利益出发,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同时还可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自觉控制私屠乱宰行为,防止有疫病的产品流入市场。②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应呼吁养殖户科学对待,并使他们意识到疫情的重大危害性。③兽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养殖户传递动物防疫相关知识,加大与养殖户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形成和睦的服务氛围。
3.4提高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①提高老兽医们对疫病防疫的思想认识,并让他们将防疫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传递给养殖户。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力度,从而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纳入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奠定思想认识基础。②将防疫员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增强动物防疫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③在合理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收入的同时,强化他们对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相关培训来提高兽医的业务水平。④建立奖励机制,对那些工作突出、服务质量高的人员予以物质奖励。⑤在强化防疫意识的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3.5提高兽医的技术水平
加强动物防疫技术及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兽医的业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①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普及动物防疫知识讲座、组织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推广和普及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新技术,使基层兽医防疫员了解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动物疫病的一般检查方法等知识;②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如举办动物防疫知识讲座、开办畜产品安全培训班、普及畜禽疫病防治知识等;③通过学历培训、后续教育培训、专项业务培训等方式培养镇、村畜牧兽医业务骨干;④采取定期、不定期的轮训方式对防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6加强法制管理
①加强对村级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法》的教育和学习,同时让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传递给养殖户。②对登记在册的防疫员进行划区域管理,并采取法律手段对相关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罚。
作者:王丽华 张旭芳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畜牧兽医站 江苏省如东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1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是学生就畜牧兽医领域的相关问题,明确观点、发表意见、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专业性论文,既有学术论文的一般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
1.1专业性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主要是围绕畜牧兽医专业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阐述观点、展示结果。从“饲养”和“治疗”两大方面进行选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1.2实践性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理论研究较少,大多偏重于实践。毕业论文内容多是学生在实习、实验中的体会和发现,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性。
1.3创新性
创新是毕业论文的生命,是论文的价值所在。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的创新性表现在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理论上要有所发展,或方法上有所突破,或对前人提出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或提供新的佐证材料。例如补充说明某种疾病的症状、补充说明某种药物的用药方法、提出新的诊断方法或治疗方法等,都体现了毕业论文的创新性。
1.4指导性
毕业论文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在指导的同时,要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1.5层次性
毕业论文在文章质量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习作性质。因为大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其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阶段,缺乏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比较困难的。
2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
2.1选题
选题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价值性原则,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二是可行性原则,要选择“篮球架”式题目,既可完成,又不太过容易。只要努力就可以完成写作任务。如果选题为《论禽疾病的防治》,这个题目范围太广大,难度太大,学生无法完成;如果选题为《鸡蛔虫病的诊断》,这个题目大小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完成写作任务。
2.2收集材料
写作毕业论文要大量的收集材料,占有素材。材料收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围绕选题选择材料。
2.3立意
立意是循着选题的方向,在选择的资料中确定写作方向。有的时候由于材料收集的不确定性,会同时提炼出几个截然不同的立意方向,这个时候要进行科学地对比、分析,从而正确立意。
2.4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就是给文章搭个框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撰定提纲是写作毕业论文的重要步骤。
2.5撰写初稿
依据写作提纲,完成论文写作。撰写初稿时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弊病。
2.6论文修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作者要仔细的斟酌,严谨的推敲,反复的打磨。要从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认真修改。
3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3.1封面
封面一般包括学校名称、论文标题、系别、班级、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写作时间。
3.2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论文的导读图。
3.3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论文的标题多种多样,但无论是何种形式,如何拟题,都要突出论文的主旨。
3.4摘要
摘要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毕业论文的摘要以200~500字为宜。
3.5关键词
关键词是用来表达论文主要内容信息的词语,一般从论文或题目中精选而出。毕业论文可选取3~6个词作为关键词。
3.6绪论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内容一般包括提出问题、说明选题的缘由、意义、研究方法或论证方法等。这部分的文字要简洁,避免长篇累牍。
3.7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优秀部分,学生的研究成果要在这部分得以充分的体现。因此,在写作这部分时,要求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本论部分要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3.8结论
结论要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是从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得到的新观念、新见解。该部分内容一般应包括: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对前人的观点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等。
3.9致谢
对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表示感谢。毕业论文中的致谢,主要感谢指导教师和对完成论文直接提供帮助的单位。
3.10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
3.11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附录中。例如问卷调查、数据、图表等。
4小结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科研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和概括。撰写毕业论文对学生树立科研精神,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郝春生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1理论分析
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是否有益于粮食安全,或者说,耗粮型畜牧业的发展格局是否是导致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如若不是,那么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行为。本文将通过对粮食需求结构、产品需求弹性、城乡居民消费特征、饲料转化率以及消费习惯因素的考察来判断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影响究竟是怎样的。
1.1粮食需求结构转变可能导致节粮型畜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内在冲突。
1984年以来,我国人均谷物消费呈下降趋势,消费结构发生明显转变,即人均谷物消费大幅下降,而人均肉食消费、水果、植物油、蔬菜、蛋、奶、鱼类等消费大幅上升,对畜产品消费带来的间接粮食消费对直接粮食消费具有替代作用。粮食直接需求下降,但间接需求日益上升,间接需求又主要体现在对饲料粮的需求上,而饲料粮的供需缺口在近些年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大豆和玉米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工业用粮的增长,结果我国粮食自给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从100%以上降低为2012年的97.7%,于是就产生了饲料粮需求不断上升的压力导致粮食安全问题恶化的认识。粮食需求结构的转变使得对粮食总量需求上升,不断地逼近和突破粮食供需平衡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乡居民对动物食品需求的增长主要由猪肉与禽蛋等耗粮型畜产品构成,这就意味着粮食安全就表现为如何满足居民对这部分增长的间接粮食需求,换言之,满足了该部分粮食需求粮食安全才有保障。以肉鸡为例,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9年,我国肉鸡的国内产量由618.4万吨上升至2009年的1210万吨,而与此同时,肉鸡的进出口贸易逆差由4139吨上升至573374吨,也就是说肉鸡产业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因此,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结果只能使粮食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因为消费者需求的是耗粮型畜产品,而社会却要提供更多的节粮型畜产品,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种资源浪费与要素错配;政策之于现实只能是“南辕北辙”。
1.2通过降低耗粮型畜品种的养殖数量,的确可以减少对饲料粮的需求,从而使口粮得到保障。
正是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及由此产生的对饲料的大量需求带动了种植业的发展,在未来粮食增产的大部分将主要作为饲料,并且后者将成为带动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我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存在严重的饲料来源瓶颈,在我国节粮型畜牧业如牛羊的养殖主要以牧为主的饲养方式,而农区草原面积又呈逐年下降趋势,再加上禁牧等因素,导致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尽管近些年提倡通过发展牧草、苜蓿等种植业来扩大牛羊等的养殖规模,但是,目前这些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方兴未艾,各方面发展十分不成熟,尤其是市场发育不充分,因此比传统农作物种植的市场风险还要高,对于传统的粮食作物而言,由于既可用于口粮、亦可用于饲料粮或工业粮,种植户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发展进行自由处置,或是满足口粮需要,或是换为货币需求,对产品具有自由选择权,显然这些优势是牧草产业不具备的:另一方面,由于种植业的高风险、高投入和低产出特征,种植业的比较利益日渐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日益消减,如果畜牧业对种植业的带动作用再进一步减弱,这对种粮积极性和种植业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据资料显示,尽管人口在不断增加,但居民对直接的粮食消费在逐渐减少,尤其是城市居民尤为明显,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一趋势只能进一步得到增强。所以,尽管人口增加产生粮食刚需,但现有人口对直接粮食消费需求的降低以及粮食间接消费对直接消费的替代可以弥补新增人口对粮食直接消费的需求。
1.3从城乡居民对食品消费的特征来看,城镇居民对食品价格的敏感度较强,即价格小幅度的上升(下降)会带来需求量的大幅下降(上升)。
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结果必然降低耗粮型的猪肉、禽蛋产品供给,那么,这些产品价格上涨,考虑到敏感的需求弹性,产品需求将大幅下降,结果畜产品需求下降导致对饲料需求下降,最终负面影响将传导至种植业。同时,城市居民对间接粮食的消费弹性表现为正常品需求,也即间接粮食消费相对于直接粮食消费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因此,在我国居民对耗粮型畜产品消费偏好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条件下,也即不同畜产品之间缺乏替代弹性时,人为地限制耗量型畜产品产量会降低对饲料粮的需求和粮食总产量,不仅对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而且由于畜产品价格上升,居民生活成本增加,消费者福利恶化。所以,提倡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必须考虑相关产品的自价格弹性以及交叉弹性的影响。另外,从对饲料及其能量和蛋白质的转化效率来看,生产奶牛、鱼、肉鸡、蛋鸡是最经济的,生猪居中,而肉牛、肉羊是最不经济的。以饲料转化率为例,效率较高的是鱼和肉鸡分别为62.5和41.7,而肉牛和肉羊分别仅为11.1和12.5。反刍动物对牧草、秸秆等农作物的副产品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如果品质较差,这些饲料难以维持反刍动物的需要,还必须补充一定量的饲料粮。这说明牛羊等所谓节粮型家畜,由于其对饲料、能量和蛋白质的转化率较低,对资源的浪费更严重,因此其对粮食的节约程度可能是有限的。再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牛羊等反刍动物对前者的负面影响较之禽类及其他牲畜更严重。因此,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率以及生态环境效应之后,对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方式应进行更细致和深层的考量。
2实证检验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将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一般可检验的计量模型对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2.1关于粮食安全的测度
目前,关于粮食安全的测度与评估有很多种方法,比如FAO的营养摄入评价法、朱泽的4指标简单平均法、徐奉贤德5指标简单平均法、马九杰的5指标加权平均法以及高帆的“横纵联合法”等,但总体而言,学界对粮食安全的理解多侧重于供给层面,而需求面往往被理解为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同时作为解释变量进入实证模型中,显然这是有失全面性的。因此,在借鉴已有文献基础上,同时结合本研究目的,本文选取粮食产量波动系数(0.3)、人均粮食占有率(0.2)、恩格尔系数(0.3)以及粮食进口贸易依存度(0.2)四个指标,其中前两个指标用于测度粮食供给安全水平,而后两个指标则反映粮食需求安全,括号里的数据代表每个指标的权重值。
2.2解释变量的选取
优秀解释变量包括耗粮型畜产品比重(主要指猪肉、禽肉及禽蛋产量占全部畜产品产量的比重)和耗粮型畜产品的需求弹性。之所以选择耗粮型畜牧业相关指标作为优秀解释变量,是因为如果本文能够证实耗粮型畜牧业比重的上升能够为粮食安全带来积极影响,那么其比重降低就必然给粮食安全带来相反的影响,进而,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就会不利于粮食安全。同时,采用耗粮型畜牧业发展指标还可直接观测其对粮食生产及安全的数量影响。根据前述理论分析,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比重应与粮食安全正相关,因为前者可通过对饲料粮的需求拉动粮食生产;而耗粮型畜产品需求弹性与粮食安全负相关,即弹性越大,当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升时,需求以更大程度下降,结果产品总收益下降,打击畜牧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可能对粮食需求及其产量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价格弹性计算公式为:价格弹性=畜产品消费增长率/畜产品零售价格指数。在对模型进行估计时,分别采用全国样本和地区样本进行检验,对于后者的具体划分,通常的一种做法是将我国畜牧业生产划分为六大区域:华北、东北、东南沿海、华中、西南、西北,本文依据不同区域对耗粮型畜产品的需求特征和粮食产量高低将这六大区域进行合并,组成两大类区域,即将华北、华中和东南沿海合并为同一类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对耗粮型畜产品需求和生产集中,而且也是粮食作物的主产区,三大地区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接近70%;该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共15个地区;余下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合并为一类,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由检验结果可知,所有变量均通过显著水平检验,并且各变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具体而言,第一,从全国来看,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比重每提高1%将对粮食安全产生0.21%的积极影响,即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提高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由耗粮型畜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可知,该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大小为-0.1247,即需求弹性每增加1%将导致粮食安全水平下降0.12%。这说明就全国整体而言,耗粮型畜牧业产量下降将不利于粮食安全。从各控制变量的影响来看,所选四个变量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并且与被解释变量正相关,其中,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最大,影响因子为0.14,这说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粮食间接需求的日益增加不仅没有对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为后者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第二,从划分区域情况来看,对于一类区域而言,耗粮型畜产品比重对粮食安全产生了显著而积极的正影响,该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带来粮食安全0.3个百分点的提高,畜产品需求弹性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为-0.14。另外,控制变量的影响与全国样本的估计结果十分类似,均表现为与粮食安全正相关。不仅如此,通过与全国样本比较,发现大部分指标在对一类区域中的影响更大。第三,从二类区域的估计结果来看,与全国和一类样本估计不同的是:其一,耗粮型畜产品比重系数为负值,说明对于该类地区,降低耗粮型畜产品比重更有利于粮食安全,换言之,在该区域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将对粮食安全大有裨益。其二,在二类区域中,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负相关。这说明,在该区域面临资源瓶颈下无法满足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日益高涨的粮食间接需求,从而导致该区域面临粮食安全恶化问题。
3结论与政策建议
未来对粮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饲料粮的需求上,而降低饲料粮需求,粮食产量可能会大幅下降。因此,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是否一定有助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不能仅站在饲料粮节约的角度,还要考虑人为限制畜牧业发展对种植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应综合考虑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净效应。据此,本文给出一些政策方面的建议。首先,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必须考虑畜牧业对种植业、饲料加工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基于前文分析,这就要关注不同畜产品的需求弹性、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特征、消费习惯;同时,更要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畜牧业发展政策。夏晓平等2010年的研究指出,我国各地区畜牧业发展不平衡,生产结构的区域化特征明显,并且这与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次,由实证检验结果可知,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因此,各地区在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时应将其对粮食安全的可能影响考虑在内,即不能盲目地追求城镇化水平,务必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特征、居民的消费习惯、农产品市场完善程度等进行与本地区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宜的城镇化建设。最后,技术进步与升级是粮食安全和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畜牧业的科技投资水平在整个农业领域中是最低的,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较则更低,进而导致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度也不高。因此,政府应努力完善我国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一方面,加强技术创新的环境建设,引导、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进行合作研发与创新,完善产学研机制、促进技术扩散;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构筑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此外,应提高国民素质,同时宣传普及食品与保健知识,逐渐转变居民的消费习惯和饮食结构。有研究证明,消费者的学历和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食品选择的随意性就越低,不是单纯根据价格进行食物数量的选择,而是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和品质。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是改变其消费习惯和传统的根本途径;除此之外,可通过社会各界媒体对健康的食品消费进行宣传和引导,提高和强化居民对健康食品消费的意识,进而,逐渐形成健康合理的食物消费结构。总之,考虑到产品需求弹性、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口味稳定性等因素,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和个体自由选择的原则,问题的关键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畜产品的单产数量和饲料转化率;同时,通过提升消费者的整体素质实现饮食习惯的逐渐转变。另外,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政策也绝不应一刀切,应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非从根本上反对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只是认为目前对该问题的认识有失全面性,仅强调了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和积极影响,而对其在现阶段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够;更为优秀的是,政策必须在遵循市场原则和尊重个体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渐进式的调整。
作者:张兴 张炜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1人工影响天气对畜牧业的影响
针对这种现状,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了减少气象灾害、抗旱、防霜、防雹的目的而采用的科学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云和物理学降水原理来实现的,通过向云中散播催化剂,使局部地区的天气现象向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向转变。因此,采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对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采用人工影响天气对畜牧业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普遍开展人工增雨、人工防雹增雨等措施,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进行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共计作业点10处。如表1所示,表示未实施人工作业和实施人工作业后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分布,通过表中可以看出,与未实施人工作业的常年值比较,实施人工作业后,每年部分地区的降水量都明显增高了许多,因此,人工影响天气对降水量的分布有重要影响。为了有效掌握内蒙古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对草原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状况,每年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草原草地生产力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3S技术辅助调查,对草原植被恢复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每年对山地草甸产草量和山地草原草产量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草原产草量的平均高度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其中,2013年的草原产草量增产较为显著,与2010年同期同类产草量相比,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每46.33hm2增产32kg,增产35.1%。由此可知,通过进行人工影响天气试验,草原生成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对畜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效益,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进行人工影响天气试验,通过计量统计,发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每年可增产鲜草3500万kg,若每千克按0.3元计算,该试验区每年增产值为1050万元,因此,人工影响天气试验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比较客观,既可以改善牧区的生产条件,也可以提升牧区的抗灾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仔畜的繁殖成活率;社会效益,提高了牧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科学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效益,同时也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生态效益,通过进行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为了有效防止草原退化、沙化现象的发生,通过人工增雨、防雹等措施使草地保持水土、防固沙能力及遏制草地退化,人工影响天气对减少自然灾害、优化牧区生态环境及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人工影响天气,既促进了牧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也改善了牧区的生态环境。
2结束语
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对畜牧业的影响,可知人工影响天气既减轻了气象灾害对畜牧业草原生产力的影响,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对改善草地土壤费力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近几年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采用人工影响天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源 刘凯 郭鑫磊 李曼 单位:包头市固阳县气象局 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气象局 包头市气象局
1饲草青贮的作用
1.1有效缓解草原的压力,使草原恢复生机
我国有大面积草场,维持畜牧业发展,可是,由于草场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逐年加剧,草场承载的能力也逐年减弱。有些省份草场已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需要,无法实现放养任务,已经将放养转变成了圈养。要保证饲料的及时供给,还要缓解草原压力,就将饲草青贮技术引进畜牧业,使牧草不足问题得到解决,还减轻草原的压力,使草原可以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通过饲料青贮技术进行牧草的原料加工,使牧草需要得以满足,保障畜牧业饲养的质量。
1.2保持饲草营养价值,利于饲草的保存
我国传统畜牧业在冬季会将贮存牧草作为饲料进行牲畜的喂养,牧草大多以粗放式保存的状态,营养的流失十分严重,而且口感不佳,影响了我国畜牧业发展。通过青贮技术的长期发展,饲草青贮技术也吸取了大量的经验,在技术上进行特殊处理,帮助饲草保持住原有的状态和颜色、营养成分及良好的口感,既能提高动物食欲,还能满足动物的营养,利于动物消化和健康。而饲草青贮技术能够保持饲草营养成分,方便保存,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使饲草性状不发生改变,不会受到太多贮藏场地和方法的限制。
1.3饲草青贮后具有更好的适口性,促进动物消化
饲草和饲料作物在青贮后,能够保持住青绿时鲜嫩和柔软的状态,还会产生乳酸与醋酸,保持着酸甜清香的味道,能够很好地提高动物适口性,而且青贮饲草能量与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干草进行对比,明显高于同类干草。通过青贮技术,还能提高粗蛋白质与可消化总养分、消化能的含量。
1.4增加饲料的来源,有效节省贮存的空间
青贮技术利于畜牧业完成集约化的经营与发展,选择玉米秸和高粱秸等作为青贮饲料的来源,而马铃薯等作物茎叶因为晒后有异物产生,动物不喜欢食用,可以经过了青贮技术的发酵,家畜却能接受,成为新的饲料来源。还有一些野草和树叶等无毒的绿色植物,一旦经过了青贮技术的发酵,就会被动物们喜爱。而且青贮饲料在贮藏时占用空间要远远小于干草所占的空间,有效节省了贮存空间。
2饲草青贮技术
2.1饲草青贮技术的设施改进
饲草青贮的设施一般选择半地下式或者地下式的青贮窖,这种青贮窖的优势是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它的缺点是容易在雨季积水,因为取草耗费的时间长,工作的强度大,青贮窖成本很高,所以,现在使用地上青贮窖配合塑料布进行覆盖的方法,通过饲草青贮在发酵时产生热量,为饲料贮存保持温度,能取得很好的贮存效果。要控制饲草青贮时发生腐烂,减少成本,要控制宽度和深度1:1.5或者1:2的比例,而窖的长度要视饲草青贮量来决定。用砖在周围砌成,再使用水泥与混凝土把四周与地面抹平,保持饲草青贮时窖内的坚固,而且不能漏气,不能漏水,保持内部的光滑和平坦,使饲草青贮料进行均匀的摊开,没有间隙。因为青贮的发酵是厌氧发酵,所以,如果地面不平或者出现漏气,都会使青贮料中氧气过多,青贮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2.2青贮工艺的流程和要求
2.2.1适时收割才能有效提高饲草青贮的产量
饲草青贮选择的饲草在幼苗到成熟各个时期都可以制成青贮的饲料,不过,由于营养价值和青贮饲料的产量要求,一般要选择最佳收割时机,例如,燕麦就要在100~130cm株高时收割为最佳,可以保持丰富的营养,还能在全年进行2次以上的收割,太早收割会影响饲草青贮的产量,太晚收割会影响营养物质。
2.2.2青贮草贮前处理技术
以燕麦为例,在收获后是可以直接青贮的,处理前要先切碎,切短些茎秆可以更好完成装填利于压实,形成无氧的环境,更快完成发酵,装填更多草料,有效提高贮窖利用的空间。压实后,还能快速排出汁液,利于乳酸菌的发酵。可以把青贮分成亲氧、发酵、稳定与出料4个阶段。全程生物反应时会降低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植株蛋白质消化率,切碎后要及早完成装填,控制青贮饲料氧化中营养的损耗。
2.3装填过程和要求
青贮饲料切碎后要逐层装填到青贮窖内,每层保持在15~20cm,可能进行踩踏和压实,增加高蛋白的饲草料,例如,葵饼与首蓓等。可以将干草与鲜草混合在一起进行贮存,鲜草间夹着干草,对干草可以喷洒水分,保持65%以上的含水量,才能取得较好的发酵效果。在装填时可以增加饲用的氯化钠,提高动物适口性,完成发酵后,饲草下沉不能超出窖深10%,也不能超出窖口60cm,才能进行封顶。
2.4饲草封窖的技术和要求
对窖口密封后,要先覆盖软草或者短秸秆,一般厚度为20cm,再进行塑料膜的覆盖,塞严防止透气,再用黏土将四周与窖顶封严,也可以直接覆盖土,厚度为30~50cm,保持窖顶的馒头形状,利于贮窖的排水,防止漏水与漏气等情况发生。一旦窖口密封出现问题,就会使空气与水分进入,产生酶菌等,使腐败菌进行大量的繁殖,青贮料就会发生变质。一般发酵14d后,就会使青贮物生化活性到达稳定的阶段。
3畜牧业中推广饲草青贮技术的方法
3.1朝着产业化的模式转变
青贮饲料具有很大的价值与经济效益,可以由产业化与市场化的运作。政府对农作物产量与草食畜牧集中的区域增加资金扶持的力度,扩大青贮的规模,满足畜牧业发展前提下建立青贮饲料的市场,形成产业化的局面。国家相关政策会提高青贮饲料的产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3.2开辟推广的新模式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与引导,对青贮饲料发展增强了经济效益,还创新了很大青贮的新模式,例如,青贮银行和自贮、收贮等青贮模式,青贮模式经过不断的完善,可以在我国各地农业发展与资源合作中试行新模式。
3.3青贮质量标准不断的完善
我国青贮饲草现阶段还存在一些质量与安全的问题,各地方一定要经过认真的调查,总结配套的技术,对青贮技术的规章和流程不断的修订,使饲料卫生与安全标准、检测方法不断完善,尤其是青贮饲料原料与成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微生物超标要严格进行控制。
3.4提高饲草青贮用户与生产者的认识水平
我国加大对秸秆等青贮饲料的发展,有利于畜牧业与生态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地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所以,在观念上就要提高青贮用户与生产者的认识水平,使畜牧业养殖青饲草青贮用户与饲草青贮经营者了解青贮饲料巨大的价值,能够主动的、自发的、自觉的生产、使用青贮饲料,不断提高青贮生产技术水平,扩大青贮的经济效益,使饲料的加工朝着自然饲料的模式发展。
3.5推广饲草青贮技术,提高青贮人员技术
青贮饲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青贮饲料技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例如,在青贮中增加添加剂,使用捆裹窖藏的技术、使用饲草机械的技术等。随着大量新技术推广与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饲草青贮品质,将饲料形成为产品。通过规模化的生产,以机械和集中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和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而地方政府也要加强对青贮技术推广的宣传,加强试点和示范的各种宣传及培训,还要注意培养青贮工作人员技术,可以由地方政府派出专业的青贮技术人员到基层,指导青贮工作的新技术和应用,推广饲草的机械应用,增加饲草应用机械设备的政府补贴,可以有效降低畜牧养殖户的负担和风险。
3.6加大青贮科研人员和物力的支持
通过政府的支持,选择具有科研实力的科研单位、具有经济实力企业或者高校,以合作方式来完成青贮技术的研究。同时,政府要推行青贮技术的各种优惠政策,为青贮饲料生产企业或用户提供资金的支持,通过技术研究和试验,把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可以有效改善企业或用户青贮的水平,既能提高饲草青贮质量,还能节省成本,推进青贮产业化的进程,加快青贮技术革新的速度,实现双赢效果。
3.7打破技术障碍寻找到新的创新点
现阶段,青贮技术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要将青贮技术研究重点集中在生物制剂上,要提高青贮纤维素降解率与饲料蛋白等方面的提高。通过微贮技术在青贮里找到高效菌种瘤胃微生物消化道与排泄物、枯草较多泥土等存在的新菌种,寻找新菌种也可以对现有菌种驯化、筛选或诱变,转变为高产纤维素酶、蛋白含量高超级细菌,可以为青贮研究实现质的突破。而复合菌种经过发酵后,是能够弥补单一菌种存在的不足,在菌种间进行适当搭配是十分困难的,只有适时适量进行添加菌种,才能对菌种间无法共间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克服,例如,白腐菌种混合培养对胞外酶分泌会产生互惠性,可以有效提高木质纤维降解率。要提高对新型发酵装置的开发,使发酵环境满足不同菌种要求,更改发酵条件,进一步开发新型的发酵装置,使复合菌种发酵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贮饲料是现代饲料行业发展的重点,只有实现青贮饲料产业化,提高营养含量和扩大适用面,才能保障我国畜牧行业持续而稳定的发展,实现畜牧行业引领饲料行业实现双赢的局面,既能有效降低环境的污染,控制生态的破坏,还能有效提高青贮饲料价值,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共赢。
作者:李积武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草原监理站
1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1.1养殖数量逐年增加
自2008年以来,天水市牛、羊养殖数量逐年增加,规模化养殖步伐加快。2008年到2012年,牛、羊的存栏数量分别从25.94万头、25.73万只增加到30.71万头、30.16万只,存栏数量总增长率分别为18.39%、17.22%。牛、羊出栏数量分别从6.63万吨、9.25万吨增加到9.56、11.37,出栏数量总增长率分别为44.19%、22.92%。牛、羊肉产量分别从6630万头、1387.5万只增加到9560万吨、1705.5万吨,肉产量总增长率分别为44.19%、22.92%。
1.2牛、羊产品的产量呈增长趋势
随着牛、羊养殖规模的加大,牛、羊类产品也随之增加。牛产品主要有牛奶和牛肉,羊产品主要有羊毛、羊绒、羊肉。从2008~2012年,牛羊类产品的产量呈增长趋势,牛奶产量、牛肉产量、山羊毛产量、绵羊毛产量、羊肉产量的总增长率分别是57.19%、30.65%、17.70%、35.17%、18.65%,其种牛奶的总增长率最高,山羊毛产量的总增长率最低。
1.3品种逐步优化
2009年底,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天水市政府主要侧重品种的引进和品种的改良,并要求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向高标准与高品质方面发展,这样不但改进了品种而且加速了天水市草食畜种的繁育进程。2009年底,天水市共建立91个牛羊冻精配种站点,至2011年底,天水市建立171个,初步形成市、县、乡(镇)三个级别的牛羊冻精配种站点结构,并引进一些优质品种肉牛的冻精,同时开展肉牛三元杂交,优化肉牛的品种。2011年底,秦安县引进了50多只外来种羊品种,同时建立了种羊场,进一步完善了天水市良种羊的繁育体系。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外来优良品质的引进和冻配网络的建立,使得品种开始逐步优化。
1.4畜牧产品加工机械的推广与利用不断加大
从2010年到2012年以来,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养殖过程中对畜牧产品加工机械的利用明显增长,由此可见,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畜产品加工机械的重视与利用程度逐年稳步增长。畜牧产品加工机械也是现代化养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畜牧业朝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作用,并且加大畜牧产品加工机械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天水草食畜牧业养殖的生产效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饲料加工机、畜牧养殖机、畜产品采集加工机的增长中,增长最快的是畜牧养殖机,从2010年的1台增加到2012年的27台,其增长率相当快,说明养殖户自2010年以来对科技养殖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1.5生产方式逐步转变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注重品种引进与品质优化的同时,生产方式也在不断转变。2011年底,天水市共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与标准化养羊小区分别为61个、11个。在牛羊舍的建设方面,新建圈舍都要求采用高标准的砖墙结构的圈舍,在此之前建设的圈舍大多不能达到标准,过去主要以土栏为主。从饲养方式方面看,由原先单一的粗放饲养方式(采食天然的牧草或作物的秸秆),逐渐向精细饲养方式(结合牛、羊在不同生育期饲喂人工牧草与精料)转变。这个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秸秆利用率,优化了饲喂饲料的营养结构,大大提高了养殖的效率。饲养方式总体上看,逐步由农户分散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中化、精细化的饲养方式转变。
2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草场退化严重,秸秆利用率偏低
天然草场由于以前的公共放牧现象,使得草场的产权不明确,草场没有承包到户,对草场缺乏合理的放牧管理,不合理放牧的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植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草地的生态环境出现严重的不平衡,使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与消减。产草量明显下降,严重制约了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2001年产草量为0.41kg/m2,盖度86%,2008年产草量为0.15kg/m2,盖度60%~70%,从2001年到2008年,草地的总产草量下降了63.4%。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对秸秆的利用率偏低,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群众在思想认识的局限性,还有对秸秆青贮技术的利用的掌握程度低,使得秸秆利用率不足30%,致使秸秆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浪费严重。虽然天水市农作物秸秆产量比较丰富,但青贮氨化、微贮的数量有限,直接给牲畜饲喂农作物秸秆,适口性差,饲草的有效转化率低,从而间接地增加了饲草成本,造成了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经营效益的下滑。
2.2畜牧养殖企业融资困难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发展虽然有政府财政的引导和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但发展的资金短缺仍是困扰养殖户和企业主的突出问题。
2.2.1相应的贷款机制还不完善
涉及畜牧养殖业的相关贷款审核通过率偏低,大多数养殖户的贷款都没有通过审核,资金的短缺严重地制约了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2013年天水市申请畜牧养殖业贷款15256户,核定贷款5308户,贷款金额为38248.2万元,贷款审核通过率为34.8%。其中,牛羊养殖业贷款申请户数为648户,核定贷款户数为256户,贷款金额为5068万元,贷款审核通过率为39.5%。
2.2.2农户的融资手段和渠道有限
金融机构发放的畜牧业贷款方式以抵押贷款为主,而养殖户的资产份额小难以提供符合贷款需求的抵押物,导致农户小额贷款困难,制约了养牛养羊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同时,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为分散经营的管理模式,再加上畜牧保险覆盖率低的现状加深了金融机构的“慎贷”心理,加大了畜牧养殖户获得贷款的难度。
2.3管理体制与防疫体系不健全
天水市的兽医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对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服务和执法力量比较薄弱,大多养殖户的地域分布都比较分散,饲养条件与管理水平也存在差异。乡镇兽医站现有人员结构不合理,且工资待遇低,村级防疫员工资补助不能落实,运输等流通环节的督查力度也不够,造成动物疫病时有发生。已经建成投产的养殖小区在管理上还不完善,卫生条件差以及消毒防疫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牛、羊发病率升高,给畜产品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在防疫过程中,由于农户对防疫的重视程度与认识程度不够,使得防疫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禽防疫和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制约着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发展,使政府的一些相关防疫措施不能够很好的实施,导致疫情难以有效的控制,严重影响着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养殖的经济效益。
2.4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产值和肉类比重明显偏低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养殖户大多都是农民,由于资金和资源有限,不能满足草食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牛羊的交易量难以大规模的提高,致使草食畜牧业的产值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偏低。2012年天水市国民总产值为1290074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仅占总产值的13.28%,农业产值所占总产值的84.71%,相对农业产值而言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是畜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的产值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例小于13.28%。牛羊肉在肉类产品中属于品质较好的肉类,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是改善人类营养结构的主要肉类产品,由于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发展中对科技的利用程度低,使得牛羊养殖数量难以大规模增加,致使牛羊肉所占主要肉类总和的比重偏低,因此,天水市牛羊肉所占比重有待提高,以便满足当代人类高品质的生活需要。天水市2012年主要的畜牧业肉类产品供应源主要有:牛、羊、猪、禽类、水产类,其主要畜牧业肉类总产量为74116.86t,其中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肉产量仅占15.20%,所占主要肉类总和的比重明显偏低。
2.5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天水市草食畜牧产业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在牛羊产品的加工方面主要以初级产品的加工为主,多数企业仍为作坊式手工生产。畜牧产业龙头企业的总体生产规模偏小,加工型龙头企业少,在天水市77家畜牧业龙头企业中,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5家,饲料加工企业只有1家,且规模不大。天水市畜牧龙头企业本身普遍存在基础差、设施不配套、生产水平低下、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够、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某食品公司,5℃~8℃的恒温冷却库不配套,致使36h的肉品腌制时间不能保证,导致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机器是闲置的,产量、质量均不能达到标准要求。再者,天水市龙头企业所占市场的份额不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产业链条有限,畜产品的营销体系不完善,难以向大品牌、大市场、大流通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发展,资本、市场、技术等资源利用不充分,市场的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对分散养殖户和其他小型养殖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力不足,使得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难以提高,直接影响着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2.6供销一体化尚未形成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养殖户由于市场开拓能力比较弱,产品的销路不是很好,一些加工企业原料的不足,使得加工企业产能过剩,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天水市畜牧养殖户大多是本地农民,由于养殖户对市场的供需信息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使得产业链条严重脱节,供需矛盾突出。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也使牛、羊相关产品的交易不能标准化,由于信息延误的问题,牛、羊相关产品的交易受市场价格的波动比较大,使许多农户失去了养殖积极性,严重制约着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再者,由于屠宰数量的供应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屠宰、分割肉产线的生产能力,使相关企业产能严重浪费。
3天水市草食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保护草场周围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提高作物秸秆利用率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要坚持生产与环境相和谐的原则,鼓励农户退耕还草。管理好草场的放牧时间与放牧量,放牧要控制在草场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既可以做到不破坏草场周围的生态环境也做到不误放牧。进一步推行草原承包经营制,做到草场管理责任到人,使得草场的管理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积极推行一些对草原保护、永生野生动物保护、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的制度,要求草场承包者严格遵守草畜平衡的相关制度。提高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做好秸秆青贮与加工工作,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作为种植秸秆的肥料,形成畜牧养殖循环经济,把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初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大产业。
3.2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农户信贷业务方面提供一些政策优惠
首先,政府应下派人员对养殖户的养殖资金的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及时掌握养殖户贷款情况和所需资金的情况,制定惠农贷款工作方案和贷款办理流程。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联系指导金融机构、乡镇贷款贴息工作,推动各金融机构贷款工作的落实,尽可能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各乡镇及时审核申报贷款需求农户申请,保证贷款农户及时申请到所需贷款。其次,鼓励银行推行“农行+担保公司+养殖户”、“农行+合作社+养殖户”等贷款模式,提高信贷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3.3优化畜牧养殖结构,加大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的投资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在养殖过程中,首先,应相应地增加牛、羊养殖的份额,加大对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的养殖规模,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在科技养殖上都应该投入更多的人、物、财力。其次,政府应支持农户和企业对以牛羊为主草食畜牧业的投资,并出台相关优惠资助政策。再次,应该提升天水市草食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及良种生产供应能力,提高饲草料加工利用水平和畜产品加工能力和质量检测水平,从而提高牛、羊肉类份额的增加。
3.4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天水市草食畜产业的发展应当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延长产业链条,继续扩大规模,提高生产的技术含量,增强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发展自身产业能力的时候,同时带动地方畜牧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扶持特色养殖业主和加工龙头企业的合作,集中资源,发展规模较大的畜牧企业,使其生产规模在原基础大大提高,从而有能力带动畜牧养殖户和相关畜牧产品加工企业。其次,延长畜牧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最后,强化畜牧龙头企业在畜牧市场所占据的地位,逐步形成一批资金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产品开发、加工、销售企业。
3.5加大动物防疫力度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养殖户应该认真总结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主要是要把疫病预防作为重点工作,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染途径,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严格清理动物圈舍内的粪便与杂物,给畜种提供安全生长的卫生条件,加强管理,及时处理生病个体。各级政府应加大疫病防控经费投入,提高村级防疫员报酬,对大型规模场发放防疫员补助,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大对畜牧兽医人员的技术培训,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并采取各种激励手段,引导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积极深入到养殖场进行畜牧防疫技术指导,从而提高草食动物养殖的防疫管理水平。
作者:杨婕妤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利用统计学中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2012级大专新生325人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均为藏族。平均年龄20.2±1.4(岁)。其中男生44人(44.0%),女生56人(56.0%)。
1.2调查问卷
2012年底,期末考试结束后,对100名学生进行集中问卷调查,调查员对填表要求做完简短说明后,学生自填问卷,并当场收回。本调查采用由我国学者郑日昌等教授编制的《考试焦虑诊断量表》,该量表共33题,每题均设有四个相同的选项,分别为: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较不符合、D.很不符合,其中A记为4分、B记为3分、C记为2分、D记为1分。将测试者所有项目得分相加即得总分。并将总分分为四个等级,以确定被测试者的考试焦虑情况:1~32为镇定,33~65为轻度焦虑,66~98为中度焦虑,99~133为重度焦虑。
1.3统计分析
将收集上来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100名学生考试焦虑平均得分,并在不同性别间进行t检验;计算100名学生考试焦虑四个等级的构成比,并在不同性别的四个等级间进行秩和检验。
2结果
2.1考试焦虑平均得分
本次调查的考试焦虑平均得分为88.99±15.19,为中度焦虑,该平均分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考试焦虑严重程度
本次调查的100名学生中,无1人面对考试做到镇定,仅有6%的学生表现为轻度焦虑,94%的学生表现为中度以上焦虑,甚至有25%的学生为重度考试焦虑。这一比例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2012级大专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96%),存在中度以上考试焦虑,63.0%的学生表明自己特别讨厌考试,72.0%的学生认为如果不进行考试自己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75%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感觉头痛。这些数据表明,考试焦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本应像朝阳一样美好的青春岁月里,考试像抹不去的阴影,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可忽略的焦虑和痛苦。形成这种局面,固然跟学生自身的生理、人格因素及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本次调查的100名学生全部为藏族,其中大多数学生来自偏僻的农牧区,其入学的分数低,基础差,特别是汉语文基础远不如汉族学生和城市籍藏族学生,而来到职业技术学校之后,不但第一学期所开设的考试课程较多,而且老师都是用汉语讲课,从而使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所学知识,只能靠死记硬背,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新生学习的压力及考试焦虑程度。介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一阶段的任课教师,应根据藏族新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避免满堂灌,多采用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课堂中教师应始终保持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讲到重点、难点内容时,应耐心反复强调。藏族教师在讲到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应适当用藏话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2)学院相关部门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应以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一些学习技能、考试动机、考试焦虑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端正考试动机,学会轻松面对各类考试。
(3)针对一些比较敏感,且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在考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合理的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形成正常的考试心理。当前,对考试焦虑的干预主要就有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法等几种,刘素贞等采用综合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对考试焦虑大学生进行团体干预,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米珍 索多 单位: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西藏第三人民医院
1走出去、把教室搬到工厂,创办“厂中校”
(1)从2010年至今,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
先后与中粮集团、温氏集团、天津宝迪集团、北京德青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河北万雉园农牧有限公司等6个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畜牧生产企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开设“订单培养班”,学生在校内学习2年后,即将“教室”搬到畜牧生产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学生“边学边做、学工交替”直至毕业,开创了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特色的“厂中校”。
(2)非订单培养班实行2.5+0.5的学年分配
即在校内学习2.5年,剩下0.5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自己将来毕业后要去的企业“顶岗实习”。全系学生都要有至少一次暑期“顶岗实习”经历,即利用暑假时间去企业实习。暑期“顶岗实习”的企业可以是系部推荐的,也可以是自主选择的。
(3)通过创办“厂中校”,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种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使企业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2请进来、把工厂引入学校,建立“校中厂”
在“厂中校”基础上,畜牧兽医系进一步拓展思路,变“走出去”为“请进来”,把个体经营场所引入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建立“校中厂”。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采用“四路并进”的方式,探索建设“校中厂”式实训基地的新路子。
(1)自建的校内经营性教学实体—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宠物服务中心。
通过完成真实的宠物诊疗和美容任务,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接纳学生进行实训。
(2)“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经营性教学实体。
例如,沧州职院牧医系与学院周边的一些动物诊疗、生活场所—黑大夫动物医院、宠爱有家宠物医院、派多格宠物医院、同仁动物医院、沧县畜牧局动物医院等通过协商,约定学生课下时间可以随时去各大动物医院、门诊、美容院、生活馆等参观学习。这种形式已经成为畜牧兽医系建立实训基地最广泛的形式。
(3)畜牧兽医系专业教师个人对外承租的生产性教学实体—养鸡场。
沧州职院畜牧兽医系鼓励年轻教师要积极参与一线的生产实践,积累专业经验。为此,部分年轻教师对外承租起了养鸡场,亲自参与生产经营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实战意义的实习实训基地。
(4)远程同步传输实训室的建立。
2012年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耗资40多万元分别对河北民乐牧业有限公司下设的猪场、衡水赛科星澳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的牛场、河北泊头五谷蛋鸡优养基地的鸡场实施了远程同步传输。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亲临一线”,能够随时看到这三家养殖厂的真实养殖场景。创造了新概念“校中厂”。
3创新具有畜牧兽医系特色的“做中学、学中做”人才培养模式
(1)畜牧兽医系依托“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产学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实训教学的“五合一”。
即“教师与企业员工身份合一,教室课堂与生产现场合一,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合一,教学评价与完成生产任务质量合一。”
(2)根据畜牧兽医的专业特点和合作企业的具体情况,紧扣“做中学、学中做”内涵,创新出了具体运行模式,形成了畜牧兽医的专业特色。
例如与中粮集团下设的养猪场开展深度合作,实施了“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的教学运行模式。并且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实施顶岗实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制”。要求学生写出顶岗实习过程总结外,还要求开展生产技术革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环境条件改善等方面的研究,在企业管理者导师指导下写出创新论文。
4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1)畜牧兽医系坚持把学生“能就业、就好业”作为教育改革等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全面推行“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加强调研,随时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情况,强调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紧扣就业需求;例如,针对近年来的宠物热,2014年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组建了“宠物班”。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优秀技能培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就业、择业观念;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扩大学生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的有机结合面。
(2)畜牧兽医系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专门开辟专栏宣传畜牧兽医系学生的成功创业案例,并且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创业指南》,收录了国家对大学生的创业优惠政策和具体创业操作指南等。同时还开办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创业示范店”—沧州职院宠物服务中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创业实践的机会。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水平,位于其他系前列。近年来,畜牧兽医系毕业生更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100%。2008年沧州日报刊登了题为“畜牧兽医人才为何成为“香饽饽”的文章,2012年沧州日报刊登了题为“畜牧兽医系毕业生“抢不上”的文章,2013年沧州日报刊登了题为“畜牧兽医系毕业生“不愁嫁”的文章等。
作者:马世波 田启超 焦莉 王春明 单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
一、畜牧养殖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主要对象
畜牧养殖业在产品的生产与管理上,对成本进行核算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分群核算,二是混群核算。其中对于分群核算的方式,主要指的是以畜禽的年龄为主,对不同年龄的畜龄进行分群,然后以不同群体为主进行生产费用的归集,并做好成本的最后核算,不过这种方式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实行分群饲养与放牧的办法。例如,对于养猪业,一般都会分为基本猪群(包括母猪、种公猪、检定母猪、2个月以内的未断奶仔猪)、两年左右的幼猪以及120天及以上的幼猪与育肥猪等。而对于养牛业,也要分基本牛群、半年以内的犊牛以及半年以上的幼牛等。而对于养禽业来说,可以分为基本禽群、幼禽与育肥禽以及人工孵化群等。而对于混群核算的方式,其主要指的是以畜禽种类为主,对于各种类畜禽不再要求按照年龄进行分群,其生产费用的归集与成本计算,一般都要按照畜群种类进行。
二、畜牧养殖业成本核算常见的相关问题
(一)产品生产时间较长
无论是哪一种养殖业,其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都需要长时间的周期。也只有足够的周期才能保证养殖物种的正常生长,避免化学催生剂的使用。例如,从自然实际要求上来讲,商品肉猪的生长周期在6个月左右,商品肉牛的生长周期在八个月左右,而出栏则需要一年的时间,另外奶牛出奶的周期则在7~9年或者以上。而养殖产品的生产周期过长,必然要求企业不间断的投入,从而导致所需资金占用率较高,在资金的循环回收上较慢,加大成本核算的困难。
(二)成本管理不稳定
养殖业在产品生产时主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而产品投放市场后则受到经济规律的影响,因此产品的质量并不能与工业产品一样做好严格的控制,而价格的上下波动性又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企业的收成。另外,畜牧养殖业的必然劳动时间较为模糊,并不像工业产品一样与生产时间保持一致性,再加上畜牧管理的不确定性,在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明显的商品性和自给性相结合等特点。因此,大部分畜牧养殖业企业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时,并不存在严格意识上的稳定性。
(三)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在养殖业方面并没有天然的优势,与美国、阿根廷、巴西甚至是南非来讲,无论是食物、天气,还是种苗都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因此其所受到的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都有可能导致动物疫病等影响因素的出现,进而使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中小规模与管理有所欠缺的养殖场来讲,其是最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一旦自然环境与市场环境有所恶劣,其受到的往往是毁灭性的打击,造成存栏与出栏数量急剧降低。例如,在去年由于H1N1(错误的认为是猪流感)的影响,我国就多家商品猪肉企业就严重的受到影响,其中还不乏广东天地集团的“壹号土猪”这种商品猪“名牌”。
(四)缺乏统一与规范的核算模式
目前,对于我国畜牧养殖业来说,虽然经过多年的布局与发展,已经从分散方式向集约方式转变,然后到大规模生产的模式。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地区来讲,在大规模生产上,依然属于不平衡性状态。到了实际的管理工作上,一般都会呈现出集约程度高、现代感强的大、中等规模管理较为规范,在成本的核算上,这部分企业相对可以做好各项收支情况的明细分工。而对于小规模的养殖场来说,则主要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核算方法,因此也不能对国家所颁布的相关核算法则与规定进行执行。
三、提高畜牧养殖业成本核算的相关建议
(一)对成本核算的对象进行确认
对于畜牧养殖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来说,其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对象,然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对核算方式进行有选择性的运用,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分群核算与混群核算两种方式。从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来看,畜牧养殖业企业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运用分群饲养与管理的模式而实现分群核算成本的方式是首选。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从畜禽种类与年龄出发,按照企业的标准划定为不同群类,然后再对生产成本进行归集与计算。而对于大部分小规模的养殖厂,分群养殖与管理的模式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混群饲养与管理的方法,因此紧接着就要选择混群核算成本的方式,也就是以畜禽种类进行划分,再结合种类归集的生产费用实现对成本的计算。对于畜牧养殖业企业来说,科学与适用的归集方式是实现成本核算的基本前提,也是企业实现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最重要依据。
(二)做好核算环节的控制工作
从一般情况来讲,畜牧养殖业企业对成本构成与范围进行圈定时,主要体现在养殖成本的相关项目上,所以说在项目的划分上,是否科学、合理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成本核算的成效。因此,养殖业企业在实际成本的核算上,一定要在严格根据计算对象的前提下,对相关项目进行明细化区分与设置,然后再根据相关项目的要求,对相应专栏进行设置,最后把相关产品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记录中。例如,人工费、材料费以及制造费等。
(三)做好收支的相互配比工作
畜牧养殖业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核算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在规定的时期内,对会计工作所产生的费用、成本以及受益部分进行的有机相结合,也就是我们常见到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产生的相互配比关系。举例来说,水电费用和药品费用等都不能直接成为品种归集的费用,因而可以依据相关的比例分配方法或者准则,将其分配到相应的养殖品种。这种配比方法能够对养殖业每一阶段每个品种的成本进行准确计算。
(四)划分好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在畜牧养殖业企业中一般指的是对产品进行养殖的过程中,与生产有着直接关系的成本支出。而资本性支出的性质则大不相同,主要指的是通过一次购置,可以长时间的使用的资产消耗。例如,机械设备与建筑物等。在成本核算中,对于收益性和资本性支出进行准确划分,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确定费用是否应该归入到当期成本中,从而有利于真实的计算出各种品种的养殖成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业的财务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做好绿色农产品质量保证工作的同时,也好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成本的核算工作上,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把企业做强做大。
作者:赵洪连 单位:天津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