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0 08:5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小学美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美术课堂的梦幻美感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平有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工具的欠缺,美术老师往往会感觉不知道如何开讲,很难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做到认真描述,而美术课堂的所特有的色彩美感也不能与学生充分分享,对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大打折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可以将事先挑选的图像、声音、视频和背景知识整理成为课件,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多媒体课件所传达的教学内容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眼睛和耳朵,刺激其视觉和听觉,充分渲染美术课堂的课堂教学氛围,打造亦真亦幻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进行模型结构分析和色彩搭配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模型内部结构和外观设计,而且可以通过模型的旋转来充分体会到建筑之美,感受到建筑物的3D立体之美,整个课程教学可以立体生动,比教师简单的宣导要有效的多。而在色彩搭配教学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三原色的之间色彩原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就可以通过三原色的搭配模拟出自然界任何一种颜色,这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到色彩的原理,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色彩之美。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美术课堂的创新视野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脱离家庭环境,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通过课堂知识的宣导,学生可以继承过去创新思维的结晶,也可以为将来的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也是广大美术老师的教学重点之一。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没有必要的辅助学习资料和自身的年龄限制,对于创作感觉无从下手。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提高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比如,在进行相关的设计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课堂搬入到多媒体教室,教师通过多媒体电脑给学生们播放相关的光盘资源或者相关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手段来表现设计元素,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美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是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教学的手段。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培养方面也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大多停留在教师的课堂宣导和课下温习巩固上,德育渗透或者流于续表,或者成效甚微。多媒体技术作为最强的信息技术,它可以充分结合小学课堂的审美教育,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课本中的德育内涵,从而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比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我们国画大师的山水画精品,带领学生们感受我们国画所特有的氛围,也感受到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国家的大好河山,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将爱国心和民族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美术课堂教学中来,使得学生,们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而在《我爱劳动》、《美丽家乡》等主题创作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创作素材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憧憬,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总结
多媒体技术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课堂辅助教学工具,能够真正有效地将趣味性、实用性和开拓性融入到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减轻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又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小学美术老师一定要积极努力地掌握这门技术,将它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断地将小学美术教育推向纵深发展。
作者:李霞单位:河北省昌黎县杏树园小学
一、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
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更加重视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秩序混乱等。美术作为一门美育的特殊学科,其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等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跟上时展的脚步,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采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学好美术课。为了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挥主导作用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很多小学在美术方面的教师资源力量还比较薄弱,专业水平也不高,有的美术老师还是语数英老师兼任的。此外,教师的自身素质也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倡导自主学习的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美术老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其次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完全理解教材插图的造型与艺术表现背后的含义,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艺术风格等也没有掌握,达不到审美的要求。因此,美术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不仅仅要具备美术专业知识,还要善于将自己对美术的见解与经验,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用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主动参与的形式,提高自身美术教学水平。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小学生比较好动,容易被别的东西吸引注意力。要想保证课堂教学规范,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要求教师发挥教学热情,采取多样的形式,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丰富课堂教学。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就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从网上获取教学资源,结合美术课程的特点,拓展、丰富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创造自由互动的课堂也是非常有效地手段之一。综合使用讲授、游戏、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采取合作互助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自己判断美丑、感悟绘画作品的内涵,并进行自己的绘画构思。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丰富课堂,加强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培养审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小学生的思维跳跃非常快,总是乐于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展开一些思考和研究。因此,美术教学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兴趣资源,吸引学生主动去认识美,发现美,集中注意力在美术课堂上,学习效率必将有所提高,从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探究性、综合性美术写生活动的开展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手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从具有不同形态、结构、比例和色彩等的世间万物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有特别感悟的绘画素材,不但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亲身体验,从教材、从周边的人事物中发现美、领悟美,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四)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启发审美创造不同的人对事物的欣赏角度不同,发现的美也不同,因此,对小学生美术课的评价不应该限定在分值上,教师必须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从实际从发,针对小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不同感悟能力,制定出层次分明的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在尊重学生的艺术欣赏的同时给予客观指导,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构图或调色能力,从临摹相似度或创新性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
二、结束语
为了加强教学质量,作为小学生美育的启蒙者,美术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规范美术课堂,不断创新欣赏教学绘画的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欣赏美,还要学会创造美,更要学会感悟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审美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最高教学目标,这才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表现。
作者:钱晶单位: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以往的美术教学以精讲多练为主要特点,精讲与多练是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在美术教学中直接、简单地传授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对着课本讲解,布置学生对着课本画画,而有些只有用自己的眼睛才能看到的知识,学生就难以掌握了。更多的学生开始依赖教师的眼睛学习知识,感受能力与审美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如果美术课只是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就会失去应有的形象化,使学生无法感受到观赏艺术作品时的视觉活动,难以从优秀的美术作品中获取知识。根据美术课的特点,在练习中学习知识在专业美术学校是可以被应用的,但是要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就较为困难。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部分高年级学生无法完成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美术作业,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关于美术课作业的评价一般都是由教师拿几份作业进行讲解,指出哪里不好、需要怎样改进。进行作业评讲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教师评讲的内容大同小异,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进行优秀作业评选,结果往往违背了美术教学的规律。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评价标准创作自己的作品,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创造性,为了迎合“优秀”的标准而改变自己的个性,进而封闭了创造意识。
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1.在适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以往的教学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导,这种教学方式是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定的情境,针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以往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进行学习,把教育的重点放到学生的创造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快乐,从而充分发挥创造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点
在美术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如果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进来,就会极大地影响整个教学的实效性。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所以他们选择积极参与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自身的兴趣以及教师的鼓励等,所以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要不断总结反思,要从固有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究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根据自身具备的知识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教师自身要具备教学实效性的意识
教师要具备教学实效性的意识,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预想整个活动实施后产生的效应,以此规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具备一定的实效意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实效意识。
5.提倡学生的个性展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得到一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他们的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赞美,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对表现欠佳的学生不能严厉批评,而要耐心、适当地引导,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学习环境中,鼓励他们大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和想象力。
三、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以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找寻问题的答案,从而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术真正的内涵与乐趣。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洪晓艳工作单位: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一、走进家庭,寻找民间艺术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民间艺术的影子,例如,贴在窗户上的窗花、沙发上的雕饰、家里的杯盘碗盏以及各色工艺品等,这些都是民间艺术的体现。许多看似平凡的旧器具,其造型和技艺却渗透着民间艺术家的匠心独运。让学生走进家庭寻找民间艺术,可以让他们懂得民间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民间艺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同时,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发美术教学的资源,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我模仿央视的“寻宝”节目,让学生把家里的“宝物”带到课堂,并要他们了解“宝物”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然后在展示宝物的时候讲解给全班听,让大家来评一评这件“宝物”是否恰如其分。学生都觉得很有意思,有的把家里的古玩拿来了,有的把旧铜钱拿来了,还有的把花瓶也拿来了,一时间,课堂成了一个微型的“民俗博物馆”。通过“展宝”环节的介绍,学生了解了不少民间艺术的知识,并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走访校外,追溯民间艺术
2011年教育部在出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这条规定鼓励小学美术教师去积极开发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源于民间,走访校外,走进民间,追溯民间艺术的来龙去脉,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及当地文物资源等,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从而对我国的民间艺术产生敬佩之情,激发学习兴趣;参观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民间艺术的了解,包括其发展历史、艺术价值、工艺流程及有关的逸闻趣事。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能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例如,有一次我组织学生下乡,带领他们走进农家,随时收集隐匿于民间的艺术。在农村,学生看到了古式的建筑、古老的家具,还有草编、纸扎等,也许在学生看来,这些质朴的农民就是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学生接触过一些以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绘画。当这些景象和人物真正映入他们的眼帘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震撼于画家高超的写实技巧和表现力。
三、走进节日,感受民间艺术
我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聚集地,也是民间美术的大舞台。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人们在这些节日里挂年画、贴春联、剪窗花、赏花灯、猜灯谜、赛龙舟、做祭祀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堪称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教师如果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节日,让他们亲身参与民俗活动,体验民间美术在节日中的特色表现,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提高动手能力。有一次,我在年关将至、寒假之前组织了剪纸比赛,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春节”这个主题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剪成窗花,然后全班投票表决,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工艺奖”等奖项。为了保证比赛公平,我要求学生在窗花背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主要是创意和寓意。由于比赛形式比较新颖,加上寒假将要来临的氛围,学生热情高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剪出了一幅幅非常具有创意的窗花,例如,有的学生剪出了奥特曼,有的学生剪出了牡丹花,有的学生剪出了福娃,介绍语也很有意思,有的是“花开富贵”,有的是“年年有余”,看到这些美丽的窗花和美好的祝福语,学生似乎感到春节已经来临了。由于学生表现都很出色,除了最佳奖之外,我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并要求学生在春节那天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家窗户上。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一定会更加喜爱剪纸艺术。
四、走近艺人,体验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魅力不只在于欣赏,还在于制作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走近民间艺人,有条件的话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定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民间艺术。每个地方都会有当地独特的民间艺术,例如,北方城市的捏面人、织纬编,苗族的绣苗绣、剪苗花、做苗衣等,只要有民间艺术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民间艺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艺人的工作坊,也可以请艺人进课堂,从而让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艺。有一次,我邀请了一位擅长编织的民间艺人到课堂上讲课,学生一个个睁大了眼睛,认真地看着艺人编织,不放过他手上的任何一个编织细节。最后在艺人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开动脑筋,按照自己的构思,编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积极性很高。有了这些成功的体验,我把一些相关的美术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较轻松地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它的艺术形式、表现特点贴近生活,容易被人理解。小学美术结合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作者:陈文婕工作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实验小学
[摘要]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
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优秀──美术教育即是情感教育。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足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激发情感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角色互换,拉近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1.美术与情感相结合
艺术是感情的表达,是灵魂的体现。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创设艺术情境,需要根据美术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充分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更好的地进入艺术欣赏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
2.美术与文化相结合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潭教授在阐述美术课程标准时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的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世纪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造出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体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应从了解作者开始,进而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等。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创作历程,才能体会艺术作品深刻的内涵,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加以想象。
3.美术与幻想相结合
小学美术教学重点在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驰骋在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当中,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艺术的种子,他们就会在成长中,对生活、对艺术、对世界保持长久的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带着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学生的心理往往拥有最美好的画面,这是他们通过幼小的心灵去触碰这个世界而留下的印记,如果可以用美术作品把这些美丽的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受到极大鼓舞,能激发他们创作的动力,对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都又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式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投入到故事或游戏中,萌发对美术的情感。
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和发展:(1)让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深入课堂学习。(2)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艺术后说感受、给艺术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艺术。(3)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
2.感受艺术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创建一个美术情境,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连贯的画面,甚至可以想象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每个孩子的想法各异,彼此间互相描述,可要求学生据此创作一幅情境画。
3.拓宽情境
拓宽情境是情感教育的优秀和课堂教学的高潮,它是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进一步发挥,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创造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和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拓宽美术教育的情境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也从中感受集体精神,投入情感,从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断提高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编故事,充当美术作品中的角色。教师做“摄影师”,用数码相机把作品收录下来,最后用电脑将他们的美术作品组合成动画故事。这种方法把传统工艺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运用,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又提高了观察、造型和结构能力,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和艺术视野。
4.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
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并从中学习最基本的艺术知识,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积累素材的习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把心中的想法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欢愉。与此同时,通过艺术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陶冶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力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评价交流,升华情感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包括大师作品、老师作品和学生作品等)过程中,或针对自己与他人的创作情况、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社会上出现的某种美术文化现象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讲出并不断更正自己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美术活动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及时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构起新的开放性的健康情感体系,时时增强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长久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然,我们还需要树立大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就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应用,做如下探讨。
(一)“欣赏·评述”课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美术课上适当运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设置情境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情境陶冶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快而扎实地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这种模式能够拓展和深化教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同时,在欣赏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能力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课上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学习欣赏一件作品,使自己和学生们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二)“设计·应用”课
工艺设计课,内容繁多,形式多样,操作性很强。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授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是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其基本程序是: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示范模仿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手脑并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帮助、遵守纪律、加强自主性等品质和观念。实现学生的兴趣向其他教学活动迁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造型·表现”课(技法知识综合课、练习课)
技能训练课,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主要是在教师讲完新教材后,为巩固知识、技能、技巧所安排的用整节课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此类课,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作业练习来获得技能、技巧。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种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方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创作课,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某种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鼓舞学生的信心,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
(四)“综合·探索”课
在美术课堂“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应用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研讨和探索。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适用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探新求知、概括归纳的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获得新知,学会学习,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等思维过程,并掌握一定的认知策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其他学科中有益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计算机、网络、音乐、语文诗词等,加强学习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本人把这一堂美术创作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主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五步进行,自认为在本课中是比较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观察欣赏激趣。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来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出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于是再进一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绘画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长一点,短一点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作画者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作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创造美的欲望。
第二步发现探索研究。找到创造美的途径。教师不妨用1--8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掌握正确的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定要精讲。让学生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绘画技巧。
第三步讲解示范点拨。1--4分钟时间,教师根据学生观察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示范和讲解可同时进行。例如在本课的风景画示范讲解时,教者从构图开始,逐步示范讲解,让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地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或让学生讲讲自已的构思,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第四步自主练习辅导。用15--20分钟,让学生体会美的真谛,进行创造美的实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经过前三个步骤结构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画的技巧和方法,已经跃跃欲试,想要用自己从观察、学习中发现的方法去实践。这时可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第五步评讲小结拓展。在本课结束前用1--5分钟展评学生的作业,总结本课所学,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创造美。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小结,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就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应用,做如下探讨。
(一)“欣赏·评述”课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美术课上适当运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设置情境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情境陶冶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快而扎实地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这种模式能够拓展和深化教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同时,在欣赏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能力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课上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学习欣赏一件作品,使自己和学生们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二)“设计·应用”课
工艺设计课,内容繁多,形式多样,操作性很强。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授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是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其基本程序是: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示范模仿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手脑并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帮助、遵守纪律、加强自主性等品质和观念。实现学生的兴趣向其他教学活动迁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造型·表现”课(技法知识综合课、练习课)
技能训练课,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主要是在教师讲完新教材后,为巩固知识、技能、技巧所安排的用整节课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此类课,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作业练习来获得技能、技巧。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种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方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创作课,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某种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鼓舞学生的信心,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
(四)“综合·探索”课
在美术课堂“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应用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研讨和探索。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适用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探新求知、概括归纳的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获得新知,学会学习,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等思维过程,并掌握一定的认知策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其他学科中有益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计算机、网络、音乐、语文诗词等,加强学习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本人把这一堂美术创作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主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五步进行,自认为在本课中是比较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观察欣赏激趣。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来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出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于是再进一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绘画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长一点,短一点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作画者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作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创造美的欲望。
第二步发现探索研究。找到创造美的途径。教师不妨用1--8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掌握正确的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定要精讲。让学生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绘画技巧。
第三步讲解示范点拨。1--4分钟时间,教师根据学生观察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示范和讲解可同时进行。例如在本课的风景画示范讲解时,教者从构图开始,逐步示范讲解,让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地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或让学生讲讲自已的构思,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第四步自主练习辅导。用15--20分钟,让学生体会美的真谛,进行创造美的实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经过前三个步骤结构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画的技巧和方法,已经跃跃欲试,想要用自己从观察、学习中发现的方法去实践。这时可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第五步评讲小结拓展。在本课结束前用1--5分钟展评学生的作业,总结本课所学,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创造美。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小结,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
目前美术新教材投影片还不配套,需要教师去设计和绘制。下面我把这种投影片的设计与绘制过程介绍如下,以求同行指教。
绘制一套好的投影片,首先要全面设计,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思投影片框数,形式是静片、动片,还是复合片,把握投影与教学的联系,遵循适时、适量、适体、省时、省材、易于演示的原则,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容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材料和工具
画投影片的画笔是日本进口的(12色的)油性彩色笔,笔的两头分别可画出极细和较粗的线条,色彩明朗,粘性强,水不溶解,经久不退色,用酒精和松节油可洗掉,是绘制投影片最理想的彩色笔。
画投影片的透明胶片,有成卷出售,用时根据需要剪裁。投影片画面规格是18×15cm,外加宽1cm做边框。画好胶片后,用白色硬片纸制一个双层外框,横边框4.5cm,竖边框宽2.5cm,把胶片嵌在纸框中间,涂上白乳胶粘牢压实,以方便操作和保护画面。
二、投影片的绘制过程
由于油性彩色粘性强和快干的特性,不易在胶片上修改,因此首先应在画纸上起稿,确定后再转稿到胶片上,用黑色或深色勾轮廓线,然后在画面背后大胆放手着色,色彩稍微画出线外,也不会破坏轮廓线,这种勾线填色方法,普遍运用画投影片,画面艳丽,效果良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三、各类课业绘制投影片方法举例
1.《郊游去》记忆画抽拉片
片底胶片画一部公共汽车,坐满少先队员,车窗外飘扬着红旗。收录机播放着《这是祖国给的》欢乐歌曲。这时移动抽拉片,银幕上出现蓝天、白云、绿树、鲜花……汽车像在前进。学生在构思,红艳艳的英雄树,横跨珠江的海印大桥,川流不息的大小汽车,郁郁葱葱的白云山……学生彩笔在飞舞,从不同角度画出广州的美景,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2.《上学去》添画组合片
根据学生回忆上学路上所见到的各种景物,用胶片分别画成单幅,诸如楼房、小汽车、鲜花、小鸟等,每种景物用一张胶片绘出。上课时,供学生边回忆上学路上所看到的景物,边在投影器上添加,摆成上学路上的画面。学生边摆边讨论,从中认识到画面的均衡,景物的大小前后关系,摆放的合理性。用十多张胶片各绘制一种景物,组合起来供一个课例使用,这种投影片的设计,能更好体现电化教学优越性,学生看到这种逐渐添加投影片,感到生动有趣,而不会像看挂图一样,产生厌烦情绪。在摆画的过程中,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有一种参与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能深入浅出地对学生渗入美术基础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3.三原色调色原理教学器旋转片
用三张直径15cm的圆形透明胶片,把一二张胶片平均分成4份,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留下1/4透明部分,第三张透明部分同前两张大小相同,剩下3/4涂上不透明色彩,平时透明部分重叠,圆片中间用一颗按钮固定。
使用时只要在投影器上转动色片,能认识红黄蓝各种原色,继续转动上下调色片,当两种原色重叠时,就能在银幕上清楚看到图片边缘的红色和蓝色、蓝色和黄色等原色,在扇形部分出现间色之间的变化,例如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这个原理也可把三间色调成三复色,制作方法相同。
这种调色器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以往用颜色直接调配看不到原色的不足。
4.古诗欣赏与绘画风景片
古诗《小池》——“泉眼无声借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引导学生欣赏这首古诗时,我使用“情景教学”手段,画了一组活动投影片,画面上阳光灿烂,垂柳轻拂水面,池中荷叶挺立,充满生机。然后用抽拉片移动几只蜻蜓飞来,一群小鱼游过。此时又播放一首轻音乐曲《小河淌水》。音美、形美、意美,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学校门口的小水池,使他们的听觉、视觉、感觉一齐活动,受到了美的薰陶,激发了他们创作欲望,画出了一幅学校门口熟悉的“美丽的小水池”风景画。
5.《大家来植树》创作画的构思片
这个课题往年学生交来的作业是千人一面,没有新意,大家以教材范画临过来,名曰创作实为临摹。我改变程序式的教法,选择了“构图与立意”的重点,创作三幅简单的胶片构图让学生去观察、思考、讨论和创作。
图片(1),一座学校,当空悬着一轮红太阳。
图片(2),一片荒山旷野,一条小路通向天边。
图片(3),一棵大树浓萌盖地,寂然独立。
学生围绕三幅构图,经过思考讨论,各自构思理想画面,交来的作业有三种类型;情景交融、场景壮观、理想蓝图。构思新颖、寓意深远,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差异,较少找到临摹痕迹。
6.人物表情复合片
小学生掌握人物表情喜怒哀乐的画法比较困难,我画了几张人物表情变化复合投影片,进行直观教学。
第一张利用重叠片,出示一幅头像,让学生观察其表情与特征,然后喜、怒、哀、乐四幅同时出现,让学生欣赏、分析,比较其不同表情、特点与特征。面部表情,以眼部和口部的变化最明显。同时要求背诵口诀: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愁嘴向下弯眉头皱;画人怒瞪眼咬牙眉上竖。
第二张利用分解复合片(简笔画),在一张片子上画出头部轮廓,再分别在四张片子上画上不同的五官表情,只需移动五官表情片,出现了表情各异的头像。要求边看边默记五官变化特征,然后再默画出来。
7.五官位置复合片
人物画教学五官位置。在制片中,先映出一个正面人物头像,然后将五官全部拉走,留一个脸形,讲“三停”,将复合片三停线合上,再拉动“眉”、“鼻”片,分别放在三等分的1/3,2/3线上,就映出了“发际线至眉线=眉线至鼻底线=鼻底线至颏底线,”这样给学生清楚地讲明什么叫三停,并掌握眉与鼻的位置。
然后将复合片“五眼”线合上,拉动“两眼”片讲解什么叫“五眼”。再拉动“嘴”片,放在鼻底至颌底1/3处,拉动“两耳”片,放在眉线与鼻底线之间。这样,学生对正面头像五官位置就弄清楚了。人的颜面五官位置有严格的规律性,在绘制“五官”的大小比例与在使用投影片时都必须准确,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8.运动人物(速写)活动拼板人体片
小学人体画教学历来最难,学生也最怕画人物画。为了上好这堂课,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纸板活动人体,人体每个关节用按钮钉牢。
(1)开始用投影片映出走路、跑步、坐地的姿态,让学生分析各部关节转动,并用纸板活动人体拼出三种姿态。
(2)要求学生凭经验记忆拼出一个足球运动员踢足球姿势,并拿到投影器前放映,全班同学观看评价,总结出一个动态优美且有力量的运动员必须符合下列三要点:肢体变化要协调,身体角度要恰当,器械位置要合理。
经过一系列纸板活动人体“操练”,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音乐声中,要求学生用记号笔画出一个运动员,做到先拼后画。在15分钟内人均画出3个运动员,个个动态栩栩如生,全班没有一个雷同。
9.构图基本知识——变化与均衡活动片
片(1)映出4张学生平时作业构图通病——太小、太散、太满、太偏。让学生当小医生,指出毛病,提出治方,让学生初步认识构图的重要性。
片(2)画出码头轮船既高大又多。第一张只画出轮船的多;第二张只画出轮船的高大。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构图要根据绘画目的和需要而画。
片(3)映出三个排列一致的苹果,学生看后说:“构图呆板没变化”。指名三个同学在投影器前,用事前制好的苹果排出有变化的构图,达到变化有大小、前后、掩露、聚散等效果。
片(4)映出两个同样苹果,讲解说:“这两个苹果中间的中心,两边‘重量’相等,叫做均衡”。“这个构图只均衡没变化,显得呆板”,学生提出问题,接着又由他们在投影前排出一幅幅有变化又均衡的构图。学生经过看、摆、评的锻炼,较快掌握“变化与均衡”的构图基本法则。
四、绘制投影片的一些特技方法
1.白色图形和文字的绘制。用白乳胶涂在胶片上,加入透明颜色,制成透明底版,待干后用圆珠笔(没色的)刻出图形和文字。
2.木刻效果的绘制。用广告颜色直接在胶片上写画,可以收到黑白木刻效果。若在画画的胶片上贴上彩色玻璃纸或彩色明胶片,可以得到套色版画效果。
3.素描效果绘制。用硬一点的(HB)铅笔在用橡胶擦毛的透明胶片上作画,然后涂上一层透明胶水,可以得到很好素描的效果,也可以着一点色,则成为铅笔淡彩教学投影片。
4.明亮雪白效果的绘制。如明亮的星星和雪白蜡梅,将其形体用小刀挖空,旁边涂上深暗底色,映出效果特别明亮雪白。
5.朦胧和柔和效果的绘制。将油性色涂在云雾边缘,即用棉花醮酒精略压干擦开,形成自然奇特丰富效果。如需画朦胧或半明半暗的星空,可在星星背面上几层胶片,由于胶片贴的厚薄不同,灯光穿透会形成强弱的明暗变化。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投影片在美术教学中有无限生命力和广阔的天地。投影片可使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能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小为大,为难为易,是实现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多媒体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伊始,演示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美术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森林王国》一课时,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的动画情景:四季的森林以及大量的动物图片欣赏,学生沉浸在对森林的无限遐想和神往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或黑板上,予以展示,并结合电教媒体——实物投影仪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境。最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摘要】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美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小学美术教学 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美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偏颇的认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重技法轻素养;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2.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再认识
学习是快乐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儿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孩子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3.1 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其实怎样蹲、怎样看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要尽量争取把握所教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基本规律,多从他们的视角观察和理解问题,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其次,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处于和他们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在宽松、自由、平等、愉悦的气氛中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既意味着每位学生都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不论他们的背景、基础、个性等如何不同,都能通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基本能力和素养,并获得不同的成功,使得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优秀的儿童作品散发着孩子花季般纯真可爱的芬芳。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极力维护孩子这种天性的充分发挥,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扰孩子的行为。研究证实,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志自由地表达和表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援助者”而非“教导者”。优秀的美术教师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和个性进行创作和表现。在这种美术教育中,我们在了解学生精神价值的同时也会认识自我,当我们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同时,也就会尊重他们。
3.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怎样培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房间,他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只从房间里往外拿东西,总有一大房间会变得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教孩子学习画画,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学会看,这就如同不断地往房间里装东西。在学生画画时,教师不应催促他快画,或者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意思或已有的概念去画,而应提醒他们时时停一下笔,仔细把所画的事物同自己脑中原有的概念比较一下,让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提高比较和求异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鼓励孩子在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细心观察,一旦孩子养成了从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中扩展自己想象的习惯,他们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更多的事物产生兴趣,强化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3.3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个人基本素质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创造力。要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画,”“能否得奖”、“能否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教师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的画相比,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细节和更多的情趣,不难发现这其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辅导孩子画画时,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画自己周围一些常见的事物。因为创造力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孩子在画周围事物时,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人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这正是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
总之,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美术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更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美术教师更应大胆开拓教学活动,实现美术教学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寻求优化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使学生得以更生动活泼地发展。
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它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发展学生艺术个性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在过去的三年里,我进行了“让个性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激情飞扬”的探索,初步寻求到了美术课堂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基本规律,取得的成效是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艺术个性,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很多老师都说美术课轻松,要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作品画就行了,如果这样上或者这样认为的老师,他对美术课以及对学生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美术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它也是为其他教育学科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作用。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我们不能忽视美术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能让他们一味的临摹美术书上的示范作品,更不能让美术课成为自习课的代言词。什么样的美术课才称得上好?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美术课?我在得出一些启示。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一)师生一起来制定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具体从课堂教学中入手,和学生一起制定了教学弹性目标,具体分为三层:
普通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
普通性目标:增加对周围环境的审美认识;在纸、卡纸上,用几种方法,如铅笔、水彩笔、粉笔进行绘画练习;利用绘画、拼贴、组合进行艺术实践。
提高性目标:欣赏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能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
发展性目标:学生能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能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这三个目标适合全体学生,哪一个目标则由学生自主选择,但基础目标必须全体完成。
(二)确定了个性化教学的内容
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师引领相结合的原则。我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概括出了个性化教学的思路:营造一种积极的,崇尚不同的心理态势(作业赏析,优秀或失败作品评价)——激发学生对学生内容的审美关注,并展开和挖掘自己的个人感受(各种感受想法的交流、启发、强化)——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加以表现(有个人意味和痕迹形式的表现)——个性倾向明显的课堂作业。
(三)运用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和学生的自主探究互相结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提供了不同的指导,一方面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运用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选择适合自我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如蜡笔画和手工制作的学习方法就不同,教师进行了不同的指导,而学生也有自我的选择,可以自我探索学习、同学相互讨论学习、请教老师讲解后学习和请教同学示范后学习等等方式。
(四)开展了对美术作业的个性化评价
个性化教学的评价,从本质上说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着力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评价标准的制定。
以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个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不同的学生作品有不同的标准,不强求统一。但考虑到国家课程标准的严肃性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人格平等性,我在广泛征求专家、教师、家长、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分三个维度(国家规定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的方法与策略、个体获得的情感与价值观),两个层面(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制定了基础性标准与发展性标准,强调以学生自我为评价主体,同伴、家长、教师的评价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服务。
(2)评价方式的展开。
1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差异评价”。我从学生作品(常规与创新)方面对学生作品过程性自我差异评价,让学生能善于发现自己进步。
2采用“他人参照”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我还十分注重他人评价的运用,以便增强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探索后取得的课堂教学成效
在课堂教学中,在有关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美术课堂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为了了解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个性化教学的发展状况,从学习需求、自主设计、自主评价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调查,结果如下:学生在学习需求、自主设计、自主评价三个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对学生健康个性养成具有良性的影响。我深刻感受到:课堂的美术个性化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一个有益的切入口。它帮助了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认识自己的美术学习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升。
3、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课堂中把“主人”的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自主,也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4、创设了个性化的学习场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场所,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枯燥无味而且单调的美术课,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兴趣,他们只会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还不如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探究观察动手,得到的知识远远要牢固、深刻得多。所以说: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成功的一半!只有让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积极的去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教学任务。
作为老师也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赞美。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赞美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心里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觉得作业的批改不能用分数来衡量,分数会让那一批绘画不够好的学生看到那分数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我的评价是用三种不同的贴纸笑脸来表示,当他们看到这些笑脸时,不会感到不满,反而会感到老师在鼓励他,要他加油!批改作业时,当着他们的面批改,我先欣赏画,然后根据他的画在言语上给他三五句评价、指导和鼓励,最后给他作品上贴一个笑脸,他们每一个人拿着图画本都很开心。那些学生也变得很积极交作业了。
一、培养兴趣,调动电脑绘画情感
大家都知道学习任何一种技能首先需要培养兴趣,电脑绘画作为新生事物走进教室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小学生电脑操作技术不高,信息课学习的只是基本的文字输入法、简单的网络搜索,对比较专业的电脑绘画接触并不多。部分不愿意迎接挑战的学生在电脑绘画时总是说“我不会做!”,分小组绘画活动时总喜欢置身事外,不愿主动实践操作。不愿意学习的结果是对软件功能不了解,畏惧情绪越来越强烈,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老师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首先要排除他们的畏难心理,跨出实践操作的第一步。老师要让学生通过软件操作,创作绘画作品,看得见自己的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电脑绘画的积极情感。在学生刚刚接触电脑绘画时,老师要给学生选择有趣的、容易操作的绘图软件,让学生在操作时可以直接运用模板,用鼠标在模板上点击时就可以长出草,开出花,给学生带来足够的新鲜感,让学生对电脑绘画产生兴趣。老师要给学生演示电脑绘画的撤销功能,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让学生明确画错了也没有关系,可以重新操作。学生操作绘画时,老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电脑绘图的欲望。
二、注重基础,训练信息操作技能
电脑绘画与手工绘画有很大区别,需要学生熟练运用鼠标。老师在进行电脑绘画教学时可让学生先感觉鼠标,控制鼠标的灵敏度,能够准确点开绘画软件的界面,并能准确找到绘画工具。熟悉绘画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位置,可以“单一”操作练习,在选择与撤销之间熟练操作。所画的作品可以是模板中的花草树木,学会简单的绘画与配色,为以后绘画创作打好基础。老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电脑操作快捷键,如复制:Ctrl+C;粘贴:Ctrl+V;保存:Ctrl+S;剪切:Ctrl+X;撤销:Ctrl+Z等。基本技能的操作老师可以集体教学,在实际操作时,老师要及时跟进,巡回观察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电脑绘画灵敏度较高,学生在操作时要仔细认真,如果遇到错误操作要知道如何撤销和修正。如五年级教材中《有趣的重复》一课,老师要教给学生运用大量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先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用复制、粘贴就可以完成重复构图,简单快捷。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电脑绘图与手工相比的优势。老师先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巩固操作技能。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软件中的美术字库,在图片中插入,并对字形进行拉伸、缩放和位移,进行立体化编辑处理。学生可以随心所欲选择美术字的字形格式,根据自己图片的需要进行横向或竖向插入自己编辑好的美术字,并运用软件简单的色彩编辑命令进行色彩构成。学生在自主操作中会有更多的发现,只要学生明确撤销命令,就可以大胆尝试,体现了电脑绘画的优势。
三、引导创新,体验电脑绘画乐趣
学生掌握电脑绘画技巧后,要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在绘画时会从自己的角度审视题目的要求,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大胆构思。学生的作品在成人眼里也许很幼稚或者毫无逻辑,但是里面包含着学生的童真。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在表达内心世界时通常喜欢用图画的方式。老师教给学生电脑绘图的技法后,学生便可以用软件中丰富的绘图工具以及各种各样的颜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像Photoshop软件中的滤镜,可以为色彩的处理增加特效,给人一种真实而玄幻的感觉。如在《快乐的圣诞夜》的绘画创作中,学生为了表现飞速奔跑的圣诞老人的雪橇,运用了滤镜菜单功能。学生还可以运用软件工具把图片按比例进行缩放,然后运用复制粘贴工具,把图片排列起来,像是搭成的一串桥。在以“世界杯”为主题的绘画创作中,有学生的作品为《足球将世界连在一起》,其中就运用了这种方式,画面为一名足球运动健将在天安门前一脚踢飞一个足球,足球一直飞往大洋彼岸。图画就是运用了复制粘贴的方式表示连续的足球飞走的动作。滤镜中还有发光效果,在《我的魔法小天使》的图画创作中,就可以用滤镜表现魔法棒的闪闪发光。学生不断挖掘电脑软件的工具,在尝试与创新中体验电脑绘画的乐趣。电脑绘画可以存储对比,学生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绘画技能的提高、绘画作品的完善。电脑绘画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张扬提供更多的工具和材料。软件中的绘图工具应有尽有,平面图片的绘画之后是动感立体画的创作,这是手工绘画没有的功能。电脑绘画给学生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实现了美术教育的创新目标,为美术教育增光添彩。
作者:殷红霞 单位:江苏省常州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一、素描练习与“苦练”态度
初学者总有一个“懒”字,只是喜欢欣赏别人的作品,也爱看别人作画,就是不爱自己动手,总觉得自己太“笨”,画得太“丑”,或害怕别人讥笑而不敢提笔。事实上,从古至今,许多有成就的画家,在初学阶段都有过踉跄趔趄的经历。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苦练”的问题,技法虽然弄懂了,并且背得滚瓜烂熟,提起笔来也未必画得了画,这就必须要刻苦地坚持素描写生练习。
二、基础训练与基本要求
西洋素描比我国传统技巧更加完备和先进,是具有科学性的,它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但是我们学习他们的素描教学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素描教学法,我们都要遵循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提出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的基础,主要是在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综合对象和生动地表现对象的能力。素描与色彩要求结合得完美,首先要抓住素描造型。譬如中国的人物画,是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加强白描的基本功训练,准确掌握人体比例、透视及运动规律,这就要认真分析和认识对象,打好素描基础。
在素描教学中,必须注意简练、准确、生动的特点。对于初学者,应从循序渐进入手,先画石膏和静物,但死的模型也不必画得太多。人体造型的难度是大的,随着人体的运动,当中细微变化更难掌握,因此我们要求对人体结构要有所研究,重视解剖基础训练。
素描的练习,起初可用硬笔(铅笔、碳铅或钢笔等)勾画,时间不用长,画面不用大,用小幅纸张素描,扼要地把对象的大关系概括出来即可,成为初步形体动态的印象。头脑中有了这个印象之后,即可进行第二次素描,更能准确地调整好对象的位置、比例、明暗、轻重、动态、传神等等造型因素,有程序地由浅入深地加以表现。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第三次素描训练时,要求同学们在课外时间进行,背离对象用心默记着去画。记忆素描结束后,还要去对着物体和画面仔细检查一番,把默记错误的地方和不准确的地方纠正过来。如果觉得不满意或有多余的时间,最好再默记一幅,或变换角度再画几张。这样的素描教学法,一定会使学生学得活、记得深、收效大。
三、提高素质与鉴赏能力
学生在素描教学中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作业就能层层深入地进行。达到这个阶段,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整体关系,不忘取舍,削弱次要部分,强化主要部分,在深入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提炼,以适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就需要在素描教学中经常开展名作欣赏、习作评比活动,与学生自己的作业相互对照,找出较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找到不足的原因。最后,教师可集中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解决,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要作出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剖析,牢记作画要领。素描习作可以灵活多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快速捕捉有生命形象的造型能力,能将写生、记忆、默写、夸张有机地融为一体。
四、总结
素描教学是绘画课程的基础,课堂作业只是基础训练的一个方面。若要表现鲜活的对象,仅凭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走出教室,深入生活,到校园里、到大自然中去探寻更加丰富的形象,这是基础训练的第二个方面。只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生活中到处都有可发现的题材,皆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并且赋予各自鲜明的个性,甚至可以“不施粉黛而光彩动人”。只需自觉地运用相关的造型规律,学生的造型基本功完全可以在课外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苏凤光 单位:吉林省东辽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美术教材渗透多元文化因子
1.世界经典的融合,培养多元欣赏角度
艺术是世界的,只有风格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其内涵表达是统一的。对于世界经典美术艺术作品的赏析,我们通常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审美情趣的激发,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理解的时候有一定的深度,并能够生动的描绘出自己的感觉。如《爸爸妈妈》一课,主要是对人物肖像比例结构的掌握,在绘画中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教材中展示的是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刻画的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父亲,古铜色的皮肤上是岁月刻下的皱纹,写满了生活的艰辛,有着强烈的震撼力。佟金峰的木刻版画《母亲》主要运用的是黑白对比的效果,色彩鲜明地表现了母亲的慈祥和沧桑。罗马尼亚克鲁杨的油画《洗头》则注重的是脸部细节的刻画,改变了头部概念化的画法,通过恰当的五官比例,从侧面和背面进行刻画。通过欣赏,学生可以融合各种画法,为自己的父母画一张肖像画,通过五官和表情的刻画,从而表现出父母的性格特点。
2.时尚多元文化的渗透,散发时代气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创作中的时尚元素也不断增加。大街小巷的广告纸制作精美,PS出来的照片比例和谐,电脑和手机都有“秀图”的功能,这使得美术作品在视觉上越来越完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结合身边的这些美术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如周末超市打出的促销海报,水果区的颜色搭配非常美,为的是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我们学生在水果作品的创作时,就可以借鉴。当然,艺术和图片是不同的,不能太“唯美”,作品创作的时候还是要讲求技法的。
二、美术教学运用多元教学手段
因为美术教育的多元教学要求,有的老师就追求“大而全”的花哨课堂,信息量的增大,形式的多样化,反而使课堂“华而不实”。多元教学手段,要在教学中创设更适合学生接受的环境,适当拓展教学内容,采用适合小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才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1.创设多元美术教育的环境
小学美术教学现在多用循环教科书,每个学校设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进行多元美术教育环境的营造。教室的每一面墙体可以自成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朝代,或者名家作品。我们年级的美术教室,外面的阳台处就是梵高的《向日葵》,学生在进入教室之前就被这么明亮的“向日葵”所感染,学习情绪也非常高。教室左侧是“中国风”,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服饰占据了很大的地方,然后是大红的“中国结”和中国特色的“剪纸”,后角悬挂着“京剧脸谱”等。教室右侧是“世界之窗”,在各个国家的国旗下面配有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学生在课间总会去欣赏一番,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做一番对比。这些图案和线条对小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后来作品创作的时候,很多学生就借鉴了这些图案。美术教学的环境营造还可以借助集“声光影”于一体的多媒体。在欣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背景音乐是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背景音乐则是古筝的演奏。美术和音乐本是不可分割的,在美术作品欣赏的时候,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则会增强美感。音乐可以感染人,用音乐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可达到更高的层次。视听结合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老师在营造氛围的时候,也要及时引导,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2.选择多元美术教育的内容
美术教育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也不是对着教材机械地进行枯燥的“说教”。美术教学时,中外同类的作品可以共同欣赏,通过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甚至有时候老师可以进行同类作品的拓展。在《画中的线条》的学习时,教材本身就展示了魏晋时期的砖画《放牧图》、南宋马远的《黄河逆流》、唐朝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在这些作品中线条的使用,风格不同。通过仔细欣赏,就能找出异同点。作品展示中还有法国马蒂斯的《女像》、西班牙毕加索的《两个青年农民》。对线条画的欣赏,能够感受到线条透出来的人物内心世界,《女像》的平静如水,《两个青年农民》内心的动荡不安。这一课线条画中既有我国的美术作品也有域外的作品对比,教学的内容呈现多元化。老师还用多媒体展示了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主要是以毛笔的线条勾勒而成。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还可以随时调出很多的线条画。简单、明晰、动感十足,这就是线条画的魅力。学生学习欣赏之后,也开始用铅笔进行线条创作。
3.采用多元美术教育的方式
多元美术教育方法的采用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可以结合时代特征,节日主题等。应时应景的美术创作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我们家乡流传的民间艺术,奶奶辈都可以教给我们剪纸的方法,所以我们老师在民俗文化教学时,可以通过家校联合的方法,在学校里学习后回到家还可以继续创作。如元旦来临之际,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剪窗花,做绣球来装扮教室,学生都会动起手来,满怀热情进行创作,有的学生还跟家长学会了剪“拉花”。现代美式教学还可以结合电脑制作。在《电脑美术———模板帮我们作画》一课中,我们就在电脑上制作图画,并打印出来。学生在模板库中运用轮廓线的方式,可以任意调出各种图形、符号,方便易行。利用模板,学生还可以对自己的画进行加工润色,创作出意想不到的画面。小学生在作画的时候,通常没有严密的预设,一边想,一边画,这就是可贵的“创新”。美术教学的方式很多,只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现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因子,就可以收获更好的课堂效果。
三、总结
小学美术多元文化教育,是美术课改的必然。我们要对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多元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挖掘,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对多元文化进行全面展示,实现多元文化因子的大融合。美术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表达方式,人们用美术作品传递着更多的文化信息。小学美术教材呈现多元化文化特征,这为美术教学中的多元化提供更多的资源,我们老师要以教材为基础,适当拓展,优化美术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
作者:白文俊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画面的静态劣势,通过动态化演示,进而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小学生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最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进而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美术欣赏课能够通过网络手段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图片,同时也可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反复对比,促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三)拓展了小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视野
小学美术课堂所欣赏的内容具有一定广泛性,主要包含了世界各国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这样庞大的信息量,通过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欣赏到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所无法看到的图片以及视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利用提供出的大量教学内容及课外知识,扩大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得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接触到无限的艺术作品,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深层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实际教学质量。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手段,将其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改善,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从小学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在备课阶段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更加准确的展现出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教师得以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利用在学生的实际训练当中。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本极为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途径
(一)确保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科学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并以此实现美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进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过程。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形式化,而是要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切实改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中严重缺少教学情境的弊端,通过图像、视频、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教材更加生动、有趣味,将更多的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教材深层包含的意境,进而使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被充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心态功能,使之变得更乐于学习,更热爱美术。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使小组教学以及网络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大班授课形式,从而使授课范围得到扩大,其授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较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数量、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把更多学习机会以及练习机会交由学生,最终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自完成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培养。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模式,使学生们有效利用计算机适时完成课堂作业,这将在切实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应时刻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意见。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时,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实物教具,这时教师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讲解雕塑作品、建筑欣赏等原本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这样便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这时学生往往还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便还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凭借自身连续性、动态化的特点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思考深层次的美术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空间将会变得更大,逐渐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将机械学习有效转化成了意义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向着更加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值得提到的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可将其替代为教师来履行职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仍旧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和学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从课件当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始终强调素质教育,并主张进行全面培养。美术教学是不可或缺的艺术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不容忽视。然而当前小学美术的教育局面则应得到及时纠正。第一,应对美术功能进行重新认识,深入贯彻美术教学目标,积极评价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小学美术教师应适时转变美术教育教学观念,确立起使新的美术教育观;最后,应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美术教学新模式、新策略。而其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凭借自身具有的多方面优点,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小学美术教学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吴志刚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切实发展,教师应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及对象,应用新式教学设计,达到良好的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能够体现出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更能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高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并通过鲜明的画面使他们意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最终使学生的组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实发展。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画面的静态劣势,通过动态化演示,进而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小学生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最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进而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美术欣赏课能够通过网络手段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图片,同时也可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反复对比,促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三)拓展了小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视野
小学美术课堂所欣赏的内容具有一定广泛性,主要包含了世界各国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这样庞大的信息量,通过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欣赏到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所无法看到的图片以及视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利用提供出的大量教学内容及课外知识,扩大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得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接触到无限的艺术作品,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深层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实际教学质量。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手段,将其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改善,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从小学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在备课阶段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更加准确的展现出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教师得以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利用在学生的实际训练当中。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本极为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途径
(一)确保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科学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并以此实现美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进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过程。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形式化,而是要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切实改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中严重缺少教学情境的弊端,通过图像、视频、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教材更加生动、有趣味,将更多的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教材深层包含的意境,进而使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被充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心态功能,使之变得更乐于学习,更热爱美术。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使小组教学以及网络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大班授课形式,从而使授课范围得到扩大,其授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较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数量、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把更多学习机会以及练习机会交由学生,最终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自完成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培养。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模式,使学生们有效利用计算机适时完成课堂作业,这将在切实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应时刻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意见。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时,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实物教具,这时教师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讲解雕塑作品、建筑欣赏等原本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这样便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这时学生往往还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便还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凭借自身连续性、动态化的特点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思考深层次的美术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空间将会变得更大,逐渐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将机械学习有效转化成了意义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向着更加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值得提到的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可将其替代为教师来履行职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仍旧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和学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从课件当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始终强调素质教育,并主张进行全面培养。美术教学是不可或缺的艺术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不容忽视。然而当前小学美术的教育局面则应得到及时纠正。第一,应对美术功能进行重新认识,深入贯彻美术教学目标,积极评价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小学美术教师应适时转变美术教育教学观念,确立起使新的美术教育观;最后,应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美术教学新模式、新策略。而其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凭借自身具有的多方面优点,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小学美术教学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吴志刚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一、当今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
尽管美术欣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很多小学美术教师都不重视美术欣赏教学,也没有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和目的去进行教育工作,往往形成学生在自己看书,甚至出现忽略不讲。发现其原因,首先是美术教师忽视了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其二是教学信息和教学设备及材料缺乏;三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认为学生对欣赏课不感兴趣。前两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解决,因为随着新课程要求的培训和加强实施,美术教师认知了欣赏课的重要性;在“农远工程”的推动下,最大程度的解决了小学教学信息、教学设备及教学资料缺乏的问题,让每个农村小学都有了专门的网络、计算机教室、卫星收视教学点,还有教学视频播放,只要美术教师掌握简单的实际的现代信息操作技巧就能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料,并且在同一时间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的观赏。所以,当今情况下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才是影响美学欣赏课教学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新课程达到目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学的方法需要美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它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相通的,所以教学方法要随着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而不断的更新、改进和变化,新课程的目的和教学方法是相互支持的,如果不能将其融入到教学方法的价值和目的中去,终究还是纸上谈兵。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这些知识能力的培养如果只靠传统的讲解为主的话也不能真正的实现,所以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探讨、行知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确保教学目的和教学改革的实现。在新课程大力实践中,教师们会发现互动教学对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新课程目的、改进美术欣赏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美术欣赏互动教学的方法
1.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提问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巧妙的设问可以直接影响欣赏教学质量,巧妙的设问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有质量的设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走进学生内心的深处,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去,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性。如何针对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才能提出有质量额问题呢?首先要尽量选择学生曾经经历过的,使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说话的空间。比如《留住春天》一课,我们可以将两种设问作出比较:一是在秋游的时候,我们曾经去过什么地方?二是你们通过照片上的线索可以看出同学在做什么活动啊?你觉得这幅画好看吗?两个问题中,第一个相对于要巧妙一些,因为让学生经过大脑的思考回忆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且在回答的问题中多种多样,对展现学生的个人感受是有意义的。第二个问题是很传统的问题,答案都基本一致,只凭观察都能回答。其次,提问要有创新,好奇之心人人都有。在欣赏教学中,美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的,设计有吸引力、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会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课堂的气氛。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美术教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生活用品、瓷器、彩陶等,然后设计问题:如何让生活用品变成美术作品?在欣赏教学中,师生互动也很重要,教师除了设计问题,还应该激发学生提问。新课程要求要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是否能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然后主动提出问题以及探讨问题已经是课堂质量评价的标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哦能让学生自己提问,才证明学生真挚的掌握了知识,学生才会有所进步。所以,在欣赏教学当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师生平等交流,鼓励学生发文,教师也应该通过学生的问题来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开创情境,加深体验
在欣赏教学中,情景教学和情感教育的结合能推进互动教学。在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时,教师要收集作品的相关资料加以整合,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把欣赏作品当作整个文化体系上的爆发点。目的是:使其学生可以认知这个点,更进一步让学生融入这个文化氛围,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开创文化情景,可以使学生大范围的了解美术与整个社会、历史、生活以及人的情感都息息相关。例如欣赏《春》时,可以将教室创设成有春天气息的氛围,在加上《春天圆舞曲》的融入,学生朗读春天的文学作品。通过这样的文化情境,学生在众多感官中,体会和探讨对春天的感受,使其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感受。
3.演讲故事,加强交流
美术是灵感瞬间爆发的艺术,一般是通过生活中有戏剧性和代表性的瞬间来作为创作对象,特别是在叙事性素材中的美术作品,只能用他最精彩的片段。根绝美术作品的特征,在欣赏教学中可以以演讲的方式,使其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认知、体验、探讨作品的内容和背景故事,加强学生掌握作品的深层次意境。如在欣赏《狼牙山五壮士》这幅作品时可以通过演讲的方式来加强批次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4.积极动手,增强合作
积极动手在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观看,在必要是是适当的动手师范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这类互动方式,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调动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更好了解美术作品,并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临摹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一种方式,在欣赏美术作品后,让学生临摹自身最有感觉的片段,从而学习经典作品的技巧,领悟作者的创造情感,在临摹的过程中还可以融入自己的发挥和创作。临摹可以让学生自身进行,也可以通过合作,总之在方式上具体的教学内容好灵活运用。如“民间竹编艺术”欣赏这课,让使其学生欣赏中国优秀的竹编工艺品,然后讲解简单的制作方法,再给学生分配材料,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完成一个佳作。学生在亲手制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竹编工艺的兴趣。
三、结语
综合上述我对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欣赏互动教学的一些方法,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课堂上,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感受和体会中,在一起进行沟通和交流。为了达到新课程的目的,教师们要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关注生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同伴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展自己的美术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行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更加平等民主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互动方式中更好地完成美术学习。如教师在学生完成美术习作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之内相互传阅,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点评。学生在其他同学悦纳的眼光中强化自己成功的喜悦,并在同学的指点下了解自己美术作品的不足进行修改。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从同学的眼中更好地发现了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互动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实现人机互动。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巧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完成人机互动。在人机互动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美术能力途径的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完成美术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运用新型的教育学理论,注意使儿童乐意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鲜艳的色彩让学生形成画面的感知,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互动关习中形成自主、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让大家认识我》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创作工具,认识常用颜色以及不同风格线条的表现,学生在与多媒体进行人机互动的基础上,体会到不同的笔触,不同的画布所产生的不同的画面效果。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生生互动。
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互动的重要性马宗平(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榆关学区大刘庄小学,河北秦皇岛066303)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互动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关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互动,并努力强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评价中真正提升自己。关键词:小学美术;互动;重要性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5)03-0175-01立生生互动。在小学阶段,每个班的班容量不同,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班容量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按照班容量的大小以每组四至六人的形式组成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生生互动。教师要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实现学生之间的小组互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都能够获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学生完成绘画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以及组外交流,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生互动中获得美术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评价中真正提升自己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生生评价,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美术能力,获取美术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创建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发展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已经具备的美术能力,懂得自己应该从哪个角度进一步学习美术,如在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色彩的冷与暖》的教学中,教师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当学生完成色彩创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并在学生对同学的作品的评价中体会冷暖色调的不同,在师生互动评价以及生生互动评价中进一步感知颜色的不同,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互动方式的重要性,并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用不同的互动方式强化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自我认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提升美术能力。
作者:马宗平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榆关学区大刘庄小学
一、色彩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美术主要是通过线条、色彩等手段进行再次加工的艺术表现,光有线条而没有色彩的美术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所以,色彩在美术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逾越的。在美术教育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对学生的审美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感染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正确地把握色彩,能够给学生传递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美术教育中,色彩除了其本身所特有的物理性质之外,还能对人的感情产生触动,此外,邻近的色彩通过合理的调配,可以看起来更加完美,继而获得一致的色调效果;色彩也具有一定的对比性,不同色彩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使得某一色彩更加显著,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
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假若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将使得这一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美术工具的认识上来促进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物体对色彩进行分辨和学习,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美的情感,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此外,也可以通过“游戏”设置来引领学生感知色彩的变化,在美术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颜色进行搭配,充分激发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拓展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与愿望,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更希望从大自然中来感受色彩的变化,为此可借助于课外活动,引领学生感受蓝天、绿水、四季等的变化,帮助学生体验色彩的美感。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世界
色彩对人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的,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大脑的发育并不完全,对色彩的辨识能力有限,而对于鲜艳的色彩却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色彩心理敏感时期,男生多喜欢冷色系的蓝色和绿色,而女生多喜欢暖色系的粉色或红色,由此便可判断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心理倾向。例如,对于偏爱红色的学生,其感情较为细腻,具有一定的好强心,对任何事物总是好奇的追问,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对于偏爱黄色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偏向于热情,在外人面前会表现得很有自信,反应较为灵敏,做事比较积极、主动,具有团队精神等等,可以说,通过对喜欢不同色彩进行分析,能够判断出学生的性格、喜好等具有典型的特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利用这种色彩心理效应,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使学生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提高学生的色彩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
(一)掌握色彩的观察方法
对于色彩的观看是观察的一种,就拿红色来说,不论红色的物体受什么环境色影响,起什么变化,只是孤立、抽象地观察物体的固有色,这种观察色彩的方法一般用于装饰色彩绘画中。但是,对于不同的为物体,不同的角度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同一个物体,因作者观看的角度不同,便会得出不同的形象,比如,正方形的物体因作画者和物体的角度不同,可以看成梯形的透视形,换一个角度也可看成近于平行四边形或菱形的透视形。观察色彩也是如此,一定要将对象、光源和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观察、比较,要让学生学会从对色彩的诸要素的对比联系中来把握色彩的变化。这种观察方法是造型艺术的技术基础,但也包含了审美的基础,因为色彩美是色彩的整体效果,体现在色彩的关系之中。
(二)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艺术离不开生活,美术也不例外,对于美术教育的学习可以借助许多生活中的细节元素,更好的认识到美术构图中的关键元素,也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周遭的事物色彩。当然,美术学习过程漫长,量的积累是为质的转变做准备,美术的学习便是为今后美术的发展做准备,美术终将归于生活。在小学的美术学习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学会观察生活中与美术相关的细节,对生活当中的事物以及自然界的生物都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概念。
(三)结合实践,联系生活
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对某一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最为常见的便是对名画进行鉴赏,针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在美术课程当中涉及名画赏析,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真正切身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愫,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美的认识,美感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通过欣赏、实践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提高。
作者:李云洁 单位:重庆市南岸区金山路小学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关系到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分组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形成协作精神。教师应利用科学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综合考虑其性格、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成绩等,分为A、B、C三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进行分组搭配,并保障各组中均有该三类学生,使其能够相互扶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对小组进行分析,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及长处进行相应的指导。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了解其他成员的想法,这有利于细化成员的各项分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及质量。教师可以任命手工能力较强或者组织能力良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其能够带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或者很好地组织小组的各项活动。但是组长也需要轮换,才能使得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更高,更有责任感,且不会出现内部矛盾。
二、小组竞争
在各小组之间设置合理的竞争,是构建小组评比激励制度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在该方法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个人主义,而重视团体的综合实力能够让学生各方面均有所提升,如语言表达、自律性、色彩表现、创新设计、对学习内容的安排等。各小组成员应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更积极地参加小组学习的各项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为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思考对策,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蔬果的剖面》一课时,学生均需要参与该课题的小组学习,对各类蔬菜进行观察与分析,包括颜色、形状、造型等,每位小组成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意选择蔬菜进行绘画,或者发挥想象力,采用夸张的方式表现自己想象的蔬菜。成员将完成的作品交给组长,由组长将其贴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展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蔬菜世界。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利用这种竞争方式,能够提高小组成员的团结程度,也使得美术课程充满了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题选择
每位学生的性格、接受能力、美术基础、兴趣等差异较大,且各个学校的条件也不同,美术教学的课堂效率及质量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课题,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教师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对教材内容进行探讨,并根据各自的优势与特长进行细致的分工,包括研究彩灯的形状、结构、色彩,利用各种工具进行制作、结构拼装等,最后制作成品。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在关键环节则需要进行一定的点拨、引导,如彩灯的拼装,教师可以教授一些技巧等。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操作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热情,积极参与活动。教师需要做好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工作,适当调节课堂气氛,并及时巡查各组的活动情况及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及时帮助其克服困难,解答疑问,指点方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科学评价
科学评价分组学习的效果,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和反思不足,对于自身小组及其他小组的优势、缺点等有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活动中弥补不足,充分发挥优势。对于小组的评价,需要先制定评价标准,学生美术作品创作的速度、质量、数量、色彩搭配、创新情况,学生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各小组的合作情况,等等,均可纳入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要公平、公证、客观,教师不仅需要适当指出其不足之处,更应对于其特点及优势进行说明、鼓励,使其不骄傲、不气馁,在今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优化学习效率,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五、结语
教育者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及模式,分组合作学习方法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将该方法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通过合理分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培养团结意识及协作精神。文章分析了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全面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学校的条件,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彻底落实,提高教学水平及质量,强化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长远发展。
作者:刘洁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小学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美术素材,培养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能力,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喜欢接受动态的、变化的知识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能力。”这就告诉我们,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看得见、摸得到的美术知识,这要比单纯的讲解、记忆效果好得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实现美术知识的动态化呈现,通过色彩的变化、多种素材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能力,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多变的大自然”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出示自然变化图片,如油画作品南海的太阳。尤其是夕阳西下时的晚霞满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被这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了。又如,有松花江畔的雾凇图片,满眼的玉树琼花让学生目不暇接,有种身临其境之感。还有愤怒的火山图片,爆发的岩浆让学生对大自然的神奇惊叹不已。这些奇特的自然景观令学生着迷,很快使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调动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利用网络学习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小学生更喜欢利用网络接触外部世界。尤其是美术教学,利用网络知识可以使课堂更充实,让学生了解了更丰富的美术知识,拓展了美术视野。利用网络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学习,落实教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多彩的民族服饰”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了解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并将自己浏览到的图片保存下来,课上利用多媒体进行交流。很多学生搜集到了苗族的服饰,从花色、选材、工艺、图案等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展示。还有的学生展示了藏族的服饰,这种服饰厚重保暖,大襟束腰,前边有一个突出的空隙可以留作存放物品之用。学生展示的民族服饰都突出体现了各民族的民族特点,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及精神风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堂信息量,既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科学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作等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作等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美术教师必须科学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动手、动脑、创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美术实践技能,综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我们小学美术教师应在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资源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知识的体验中感知美术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的鉴赏和创作等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比如,在进行“巧手穿编”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麦草、不同颜色的纸条,上课时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织。学生兴趣很浓,积极动手操作,有的学生用麦草编织菠萝罐,有的学生用纸条编织向日葵、茶杯垫、帽子等。学生在编织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编制安全,指导编织思路和技巧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悟到经纬概念的含义,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创新思维等能力,使学生感悟到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又综合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结语
总之,为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感,提升美术素养,我们美术专业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科学选择教学媒体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丰富课堂信息量,通过美术实践活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我们的美术教学才能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魏志君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五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