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0 09:11: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小学美术课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美术课教学电教媒体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我在教学《明度推移》一课伊始,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德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图片中图案色彩逐步渐变出现,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创设了明度推移绘制的前提。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三、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创作大胆果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差异,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予以展示,并结合电教媒体——实物投影仪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精心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境。最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这两个结束教学内容。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农村现有条件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认识。
1.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首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人与人的个性都有一定差异,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自己衡量美的标准,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举个简单例子,当你问学生:“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答案肯定是多种的,有的学生喜欢红色,有的喜欢绿色,有的喜欢蓝色,有的喜欢黄色……同一幅图案,如果让不同的学生着色,肯定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哪怕是同一学生,也许随着心情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如第十二册《美术》教材第5课《色块组合画节日》的教学,引导学生对6组色块组合的联想中,就提到应尊重学生自己的色彩感觉,允许各人有不同的见解。分析9种颜色的属性,情感,自然属性是由事物内在因素所决定的,如红色与火相关,火与热不可分,即人们对红色的认识自然与热有联系。果实由青变红,味道由酸变甜,红自然使人产生甜的反应。每种颜色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怎样体现它的情感表达,应根据内容而定,如红色能让人联想到热烈、幸福、欢乐,但也能让人联想到紧张、警告;蓝色能让人联想到宇宙、天空、海洋、流动、遥远、透明,还能让人联想到冷淡、冷漠。色彩通过一定的组合,能够鲜明地表达事物的情调,例如春夏秋冬,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男女老少等。美术不像做“1+1=2”只有唯一的答案,学生也许能描绘出超出我们想象的美的图案,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学习美术课程并不是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大美术家,这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促使学生学会欣赏画,提高审美能力
高年级课程中有欣赏教学,在教学时,我不急于介绍作品的年代和作者,而先让学生自己欣赏,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觉,并说说喜欢哪几幅,为什么喜欢,有的为什么不喜欢。学生很喜欢这种让他们畅所欲言的形式,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对欣赏的作品印象都比较深刻。我再简介作品的年代和作者,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历史背景,在此期间,并不反对学生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而是布置学生课后查阅一些图书资料,进一步了解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绘画课写生练习比较多,对学生的写生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高年级学生特点,我着重传授一些透视、明暗技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物象。想象画和创作画教学,需要学生在已知的物象上作进一步升华,虽然他们的作品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稚拙、充满童趣,但画面有主次、更充实,色彩运用得心应手,这是低年级学生无法比拟的。高年级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参与社会实践较多,所以他们对于手工制作、美术字、板报设计、立体构成、浮雕制作更感兴趣。例如在学完美术字后,我发现在校园的黑板报上,就立刻出现了新的字体的变化,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增添了生活乐趣,增加了自豪感。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比中高年级的学生更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但他们的画画还正处于“涂鸦”阶段,作品中存在着更多的随心所欲的涂鸦成分,缺乏对描绘对象的取舍和画面的安排能力,所表现的大多数是平铺直叙式的,更缺乏对形的描绘能力。如果要他们画一幅完全由自己创作的作品,则往往是左上角一个红太阳,附近是几朵均匀排列、大小一致、颜色一样的云彩,云彩下面是几只展翅飞翔的小鸟或蝴蝶,再下面就是房屋和排列均匀的花草和小白兔。不会描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不用说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正因为这样,我们对他们更要耐心引导。虽然如此,但要知道,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日积月累地进行练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虽然小学美术的培养重点是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但这里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理所当然地包含了画画这一基本技能。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很多时候都是由画面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因为创新而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技法的指导。这就像走路,一个人连路也还不会走,又如何奢谈跑步?美术创作也是一样。只有在掌握了基本技法后才能进行创新(创作)。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让他们从最简单的基本形状开始进行练习,从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形体的描绘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形体的描绘。不要求画得很标准,只要有一定的样子就可以了。
4.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优秀,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从而走进自由自在的天地和理想彼岸。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让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让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
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的创造力不断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小学美术课中,想象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对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小学美术课《想象画—海底世界》一课中,我就是依据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把记忆中想象中有趣的事物表现出来”而设计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我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主旨,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步曲:妙用故事,激情促趣
在教学引课阶段我利用CAI课件创设了奇妙的童话故事情境——鱼妈妈带着鱼宝宝去旅行。上课伊始我就神秘地告诉同学们:“今天鱼妈妈要带着鱼宝宝们去旅行,你们想不想一起去呀,那我们就出发吧!”“看,那漂亮的小丑鱼在草丛中嬉戏玩耍,奇特的金枪鱼在海底巡游,凶恶的大鲨鱼马上要吃掉一条小鱼当作它的美味佳肴了…… 。”同学们兴高采烈,个个睁大眼睛紧盯着屏幕,显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同电视剧的片头,以精彩性先声夺人,一开始便将学生牢牢吸引住,通过鱼宝宝的眼睛让学生们认识了各种形状、各种色彩、各种习性的鱼,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受了梦幻一样的画面后,立刻产生了探奇觅胜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诱发了学生想运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美丽的海底世界的创作欲望,很自然的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达到了美术教学的创境、启智、激趣的目的。
第二步曲:巧设问题,拓展思维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课堂教学如果能抓住时机设疑、质疑、解疑,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你看见过海洋吗,到过海底吗?你能讲述你的所见所闻吗?海底有山吗?有峡谷吗、、海底有声音吗?你知道哪些海洋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形状和特征吗?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再通过真实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海底世界。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见所识,通过谈话交流思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创设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是学生的合作伙伴,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促进了信息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第三步曲:创设游戏,寓教于乐
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我创设了画鱼游戏情境——我和学生进行画鱼比赛。我说老师用10秒时间能画一条大鲨鱼你们信不信,学生用猜测的目光瞅着我,有的说信有的说不信,那好你们给老师计时10秒钟,看老师能不能画出来。在学生的倒计时里我以简洁干脆的线条画出了一条非常生动的大鲨鱼,学生赞叹不已,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即我用激将法:“你们敢不敢用10秒钟的时间画一条你喜欢的鱼?敢!那好!上黑板上来。”学生热情高涨,经过师生共同创作,一幅海底世界图展现在黑板上,看着自己和他人共同完成的神奇画面,学生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性活动,通过画鱼游戏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师生共同展现自我,表现自我,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这种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创造出一个活跃中有竞争,笑声里有思考的愉快的新奇的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展示技艺,体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第四步曲:鼓励学生,激发灵感
通过教学活动中的设问讨论让学生从其他人的发言中受到启迪,产生创作的灵感。知识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人们对所希望出现的事物的一种憧憬。人类借助想象的翅膀发明了望远镜、电话、电报、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神话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等都变成了现实。幻想是可贵的,它可以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画鱼比赛的基础上,教师设疑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人们将如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如能否去海洋居住,旅游,探险等)。最后教师布置课堂作业——《未来的海底世界》或《海底探索》。
第五步曲:趣味评价,延伸课堂
学生创作作品后在黑板上展示小组内评出的优秀作品。这么多作品,究竟谁的作品你更欣赏,请你当评委,并阐述你的理由。留给全班学生偌大的表现舞台,学生们有的独立思考,有的窃窃私语交流看法,都想做一个最好的评委。如此一来,盈盈一堂,变部分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全体学生的多向交流,变教师总揽全局为全体学生共掌时势。抓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调动全体学生,兴趣盎然间彰显了个体生命的迷人色彩,也使学生的艺术创作得以升华。
最后我将学生的作品布置成展板,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对学生的鼓励、鞭策。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后,就会有一种喜悦感和满足感,就会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与此同时,他们与教师的情谊又增加了一分。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以上五步教学环节我是根据《艺术课程标准》的理念而设计的,强调艺术的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理念。注重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学校领域,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教师应努力在美术教学上多下功夫,使学生享受到更好地美术教育。 具体说来,当从以下方面抓起: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如我在上《魔幻的颜色》一课时,让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会成为什么色,“红色+蓝色”会成为什么色,“蓝色+黄色”会成为什么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如《校园里的花》一课,先让学生看看校园里各式各样的花,再看看画家笔下的花,最后看看以前小朋友画的作品。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
2.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 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 不协调” ,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关于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就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如《灵巧的手》一课,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将各种材料运用剪、折、贴、卷、插等制作方法加工成各种画面,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注意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 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我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总之,要真正推行美术素质教育,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摘要】人所共知,美术是一种艺术。事实说明,涂涂抹抹、粘、剪、做、贴是儿童的天性,尽管那些太阳画得不圆,房子画得不正,比例极不准确,但充满着天真、纯洁的美,就是说儿童画是一门纯真的艺术,儿童作品是一个神话般的天地,真实地表现了儿童自己已经认识的世界,表现了儿童幼稚的生活感受,上天、入地、下海,在儿童的想像中是那么的容易。可以这样说:世界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儿童作品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儿童想象之丰富、构思之大胆、手法之放纵,是成人所不及的。
【关键词】农村 美术教育 想象
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但农村小学条件差,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一直是冷门话题,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教学中只为完成数量任务,只搞单一的随意绘画,根本不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训练,严重忽视了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倾向必须注意克服,努力上好美术课。在实践中,我认为搞好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熟悉教学大纲,刻苦钻研教材
要上好美术课首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把握住本教材的知识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教法上的研究,找到教材内容中适应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二、细致观察事物,培养观察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无论是绘画课、工艺课还是创作课、欣赏课,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几年来,我在美术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大胆进行了一些探索、试验,积累了点滴经验。如教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画画自己》、《给老师画张像》等人物画时,由于儿童最初的观察不是系统的,在这些人物画中洋相百出,一看好笑。为了使学生将视角内事物反映到他们的意识里,我便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先让他们对着镜子观察自己,再同桌对脸观察,这样困难便迎刃而解了,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三、按教材内容上课,提高学生素质
1.欣赏教学。欣赏教学主要有民间工艺品、自然景物、少儿美术作品等。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文化素质,将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融入双基教学之中。草编是我国民间美术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小花,看似平常的麦杆、玉米皮等,到了民间艺人们手里就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刺绣,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如在教学《精美的草编和刺绣》时为了提高农村孩子的感受美的能力,教学前教师可到草编艺术美术公司等处拍些样品照片或购置些真品,搜集一些刺绣品作直观教具,这样精美的茶垫、果盘、名绣上面栩栩如生的图案神话般的出现在儿童的眼前,学生个个仔细观察,尽情欣赏,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感受民间民族艺术情趣,陶冶他们爱家乡、爱人民、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
2.绘画教学。营造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留下问题启发儿童思考和创作的动力。如大象给小老鼠洗澡故事的绘画课。课堂导入,“同学们,老师先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天气就像今天一样晴朗。小老鼠 ,小青蛙,小蜻蜓还有大象哥哥一块去池塘边玩耍。池塘里可真漂亮,荷叶满池,荷花姐姐都伸展着婀娜的腰肢,展开了她层层的花瓣。蝌蚪们在青蛙妈妈的带领下,在池塘里快乐游泳。小动物们玩得真高兴!不一会,大家都大汗淋漓。这时候要是能畅快地洗个澡该多好啊!小动们都那么想。可好多小动物都不会游泳,池塘水又很深。怎么办呢?这时大象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想到了!就是用大象的鼻子吸漫水,给小动物们洗澡。”于是,我紧接着说,“那么,我们就来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样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画下来呢?”接着开始画范画。课堂一开始就通过老师生动的故事已经在孩子脑海中营造出了一幅丰富的画面,再提出问题,就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创作的欲望。绘画是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农村儿童很少受到家庭的专业训练,在辅导学生作画的过程中,老师要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把儿童能接受的绘画技法巧妙地揉进其中,顺其心、激其情、励其志,是提高儿童画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搞好绘画教学,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其次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次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色彩表现力。
3.手工教学。手工课教学不得忽视。农村小学可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手工活动各种形状的叶子,到处可见的泥巴、蔬菜、水果等等可做成可爱的小动物。用棉花团可做出毛绒绒的粘贴画,像小白兔、白猫等。用鸡、鸭、鹅的蛋壳、纸等能制成老鼠、不倒翁、猪等。课本中要求用橡皮泥等综合材料进行创造,而橡皮泥就不好准备,我就换成用水坑里的石子、树叶、泥巴这些在校园里、学校周围能找到的材料进行创作。带着学生在学校附近的野外就地取材,就地创作,学生们都非常愉快,效果同样达到了美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物以致用,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这就是乡村小学的优势,在野外陶冶学生的情操,农村地大物博,有丰富的天然美工制作材料,材料易得,色彩天然,形态独具,学生易学易操作,而且趣味性强,易于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淮河实验小学)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课堂四十分钟有质量。为此,我尝试除了课堂范画、实物外,配以一定的电教媒体,把一些难以讲解和直接获取的知识,巧妙借助电教媒体进行表现。
一、巧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在教小学美术《中国优秀雕塑作品》这一课时,通过图片展示介绍古代劳动人民如何在生活中创作雕塑作品,再通过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条件比较,得出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创作雕塑作品的原因及道理。这时,全班学生对古代雕塑作品有了初步了解,气氛渐活跃。再把秦始皇陵兵马俑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给学生观察,使学生似乎进入了古代的战争场面中,引起学生翩翩的想象力。这样一步步引申,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降低了欣赏难度。最后,在学生讨论过程当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既全面又各有新意,整堂课取得较好成果。
二、巧用投影,优化教学
制作的投影片画面简洁、清晰,而且保存时间较长,携带也很方便。我着重在绘画类课程中自制合适的投影片。如教《动画与动漫欣赏》时,我查阅了一些插图,运用故事连环画形式,把它们化成翻阅式投影片,一张张展示了学生都熟悉的《白雪公主》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学生们在津津有味边听故事边看画面同时,又深深被舍己救人的七个小矮人及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所吸引住,这时我再打一张投影片:以“抬棺”的场景用暖色描绘,然后利用复合片把七个小矮人依次展示,好像是看到了一部连续的童话故事。学生一下子拓宽了思路,投入到想象画的海洋中去。
三、巧用录像机,情景交融
有些课需要从大自然及回忆周围事中去激励启迪学生。如上《愉快的春游》这一课,我除了让学生回想所经历的郊游外,还把以前拍摄的录像放映出来。当看到自己去过的景致,学生们马上情绪高涨,争说所见所感,我再抓住进行总结,给予一定素材,孩子们画起来都感到得心应手,画面充实而富有趣味,有去郊游爬山你扶我拉的,有和小朋友围在树下唱歌跳舞玩耍的,有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的,甚至有开怀一笑的特写……
四、巧用录音机,陶冶情操
录音机是美术课常用的辅助电教工具,我针对不同课题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不同乐曲。如低年级手工课放些儿歌,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寻找更好的答案;中高年级水墨画我则放悠扬的乐器演奏带,让他们在抒情的氛围中潜心揣摩笔墨韵味,创作出一幅幅优美的水墨画作品。
作者单位:
山东安丘市凌河镇朱家埠小学
摘 要:小学美术课,由于应试教育和专业教师的短缺。依旧停留在相对滞后的阶段,没有很好地发挥出美术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需要广大一线美术教师探究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个性化教学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日渐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我们一线美术教师及时的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本人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和大家分享,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批评和指正。
一、设计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感受色彩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是他们乐于参与的天堂,美术教学中利用美术教学游戏融于教学中,可以发挥兴趣的魔力,可以是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学习效率。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创设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因此,将各种颜色的图片穿插出现在儿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儿童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越大。”小学生们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涂涂画画,是他们想感知这个世界的表现方式,游戏中的乐趣可以使小学生的美术天性一触即发,瞬间得到释放,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形与色》一课中,在认识常用的色彩学习内容中,如:红、黄、蓝、绿等色彩可以收集各种颜色系列的水果、动物、植物等卡片,红色系列收集红苹果、红枣、西红柿、红石榴、红枫叶等形状;绿色系列收集猕猴桃、绿甘蓝蔬菜、绿色树叶、绿色葡萄、西瓜等形状;黄色系列收集橙子、木瓜、柿子、芒果、柠檬、杏、梨等形状;蓝色系列收集蓝莓、蓝色大闪蝶、浅蓝色的天空、深蓝色的大海、马兰花、蓝色金龟子等等卡片。根据收集的卡片数量混合后平均分配给全班学生。小朋友,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谁找的快又准!接下来老师每讲完一种颜色,看看谁手中的卡片和老师手中的卡片是朋友的就举手,到讲台上来在老师的卡片周围放好。于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认真听完老师讲课后,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放到台上准确的位置。学生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学习中充满了乐趣。
三、引入语文元素,凸显诗情画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来表述美术与文学艺术的相得益彰再好不过。如诗如画用来形容山水的美,彰显了美术与语文元素的相互促进和融合之美。语文是文字的传承,美术是造型视觉艺术,将语言文字的诗情画意融入到美术的流畅线条中,能彰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实施诗歌配画、日记和作文配画,或者将美术的点、线、形、色彩、明暗与空间等视觉艺术,以优美的文字语言进行表述,显示出艺术的美。如版面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语文中的艺术字体、文字搭配等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小组学习模式,展开黑板报或电子版小报的设计,使得小报布局合理、颜色协调、搭配得当。在小学美术学习中融入语文艺术,彰显文字中的图案美,激发学生创新思考。
四、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很多发明都是从创造开始的。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来通过艺术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表达,让学生在乐趣探索的过程中去寻求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教学法: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实物进行展示,学生在这个时候就能够明白任务,老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创作。如上《画一顶帽子》这课学习的时候,老师最好能够出示几个不同颜色和不同外形的帽子,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的材料能够让帽子有不同形状和质地,学生可以用自己挑选的材料来制作帽子,学生不但自己做出漂亮的帽子,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来制作出雨伞帽、魔法帽等“新品种”,学生用的材料也各种各样,有的学生用塑料瓶子来制作帽子,根据材料的硬度和形状能够学生制作出很多有新意的帽子。学生还可以介绍自己帽子的功能,比如,塑料帽子能够防止淋湿。老师要灵活的运用语言,通过语言情景使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不断的大胆想象,如在彩塑课《青蛙》这课中,老师有声有色的讲述一些青蛙的童话故事,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会越来越宽,学生在想象中进入到青蛙王国中。学生喜欢模仿,有时候学生就会运用面部表情模仿青蛙的有趣动作,在形神兼备的动作表演的过程会增强对青蛙的认识。
摘 要: 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课教学是学生认识美的启蒙,通过学习美术,学生得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教学中美术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相应的教学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课 教学现状 对策研究
小学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启蒙作用,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等,较之以往更加重视这些科目的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挖掘美术教学的深层潜力,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一、小学美术课教学现状
1.学校及教师教学观念陈腐
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美术教育取得相应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教师,更重视的依然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尽管小学生的升学压力不像初高中生那样大,但这些学生依然要为自己以后进入中学做准备,所以在不少学校里,教师并不重视美术教育,在教学时并没有意识到美术学习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教学观念陈腐,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此外,有些学校条件差,美术教师较少,有时甚至让其他科任教师兼任美术教师,这种做法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2.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积极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对美术的不重视,对小学生产生一定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陈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感受不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不能通过学习美术,发现美、感受美,小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所以,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始终未能意识到美术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受不到美术学习的意义,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美术课教学的对策研究
1.更新美术教学的观念,以学生为本。
在传统教学观念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负责听教师讲解知识就可以,这种“填鸭式”教学,能够让教师最大限度地输出知识,但是也有较大的弊端,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被动学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美术教学与普通的文化课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它重在感受,重在理解美,小学生学习的过程如果过于被动,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不利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课堂上更积极,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和欣赏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皮影戏”之后,教师可以鼓励班级里的学生自己动手,编一出简单的皮影戏,这样既能令学生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又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瑰丽。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形态各异,美术作品也极有趣。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及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虽然对美术课程有极大的兴趣,但是在课堂上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美术的趣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美术的兴趣不大。
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改革美术教学的现状,就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课外实践教学等教学模式,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到学习美术的趣味性所在。
如在学习充满异域风情的“非洲雕刻艺术”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班上的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参观,实地感受非洲雕刻艺术的绚丽多彩,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其他美术素材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他们选择。美术教学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已有的一些先进技术将丰富的资源进行整合,进行美术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比如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教师无法将凡・高、莫奈、毕加索等伟大画家举世闻名的画作,真实地放到学生面前让他们学习和欣赏,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画作展现出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班上的学生利用美术教学资源,自己动手,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美术创作,拓展自己的思维。
总之,小学美术课是学生认识美、感知美、欣赏美的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学会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挖掘美术教学的深层内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思维,为这些学生以后接触和学习更深层次的美术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 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益。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情境;想象;创造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同时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笔者结合多年美术教学实践谈三点做法。
一、注重设计课堂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它能创设积极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快速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学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心理、兴趣等要素进行新课引入,可采用讲故事、放视频、做游戏等方式,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有效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热烈探求。在教学《梦幻中的城堡》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让学生观看《小王子》动画片,然后让学生扮演片中的角色,分别夸张地描述自己城堡的外形,同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教师随机评价,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创作和表现。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激发了其想象和创造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美术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创造。为了让学生身心得到发展,想象力得以开发,教学活动中尽量为其创造自由、轻松、快乐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发现和想象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放开学生的手、脑、眼。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社区,让学生在广袤的自然中去观察、去捕捉美好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其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从自身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周围的世界并了解周围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三、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主阵地。教师要立根课堂,不断更新观念,挖掘教材,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凸显学生个性,多给学生提供上台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对作品进行大胆描绘和评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及认识及时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强化绘画的欲望。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摘 要: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中,小学美术教师要科学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用多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从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美、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这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美术教师要科学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用多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未谙世事、天真纯朴,教学中有意识的审美导向,可以使他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引导他们多听、多想、多看、多做,促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能力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美术教学更充分地发挥其审美效能。
一、美术老师要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生活。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是的,美是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美不美就在于能不能调动人的情感、感受其中的美。只有在生活中,学生才可以真切地体验到方方面面不同的美。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把美术创造活动与学生日常活动紧密相连,在学校范围内不定期开展主题性绘画创作比赛活动,如:创办“年俗文化展”、“感恩母亲”绘画比赛、“安全在我心中”手抄报比赛、“文明就在我身边”连环画比赛、“我为生命添色彩”剪纸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贺卡、小手工等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真切体会自己的爱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带来的喜悦和温暖。同时,还教他们利用这些小饰品来装点生活,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用双手创造美。
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教学
学习是相互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相同的道理。我和其他学科联手举办绘画创作比赛,诸如:和语文组联合举办 “感悟经典 诗情画意”古诗配画比赛,“经典诵读”课本剧表演”;与英语组共同举行迎奥运庆六一”英语剪贴报比赛,指导学生自己绘制单词卡等等。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你撰文,我配画”漫画比赛。作品中幽默诙谐的故事情节和夸张变形的人物肖像让学生大开眼界。更让人没有料到的是自从经历这次难忘的“漫画”比赛后,学生中掀起了一股“漫画热”,诞生出一批“漫画大师”。平时,他们除了根据自己的日记创作漫画以外,还义务为同学作文配漫画。学生们把这些配有插图的习作装订成册,并亲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封面,互相传阅。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对促使学生留心观察并记录身边的人和事起到了很大作用。往往是今天发生的事情,第二天就被写进作文,第三天就又变成了漫画。这一独特的学习方式,引起《威海晚报》记者的关注,《教育时空》栏目也对其进行报道。可见学生对美的创造离不开社会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适时与时事相结合进行美的创造活动。众所周知,今年是奥运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以各种形式积极筹备奥运会。7月23日,奥运火炬将在我们威海进行传递。为此,我们在美术课上开展题为“传递奥运,我能做什么?”的主题讨论活动。有的说:利用周末到社区进行卫生义务大扫除,让威海变得更整洁;有的说:抓紧时间学好英语,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对话;有的说:以绘画、剪纸等形式表现威海美丽的风光,送给火炬手,让世界了解威海。目前,学生们都正为“奥运火炬来我家”积极准备着。
三、美术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通过感受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课程主要包括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很直观的形式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课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
四、老师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美,通过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感知训练,即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美”的眼光去认识和观察周围的世界。记得刚教一年级时,班上有个单亲小女孩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几节美术课下来,我发现这个孤僻的小姑娘很有想象力,就想:何不通过绘画来改变她的性格呢?于是就破格录取她为校绘画小组成员,她成了组内年龄最小的孩子。当时正赶上国画写意创作练习。考虑到她之前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我打算让她从基础的墨色开始练习,可她坚持要画国画,我答应了她。不一会,她就画完了。看着她那期待的眼神,我不忍心批评她,只从画的颜色上给她提出了一些建议,接着说:“这么美丽的花儿不但要给你和老师看,还应该让每一个爱花的人看,你说对吗?”她听了我的话,使劲地点了点头。我想:孩子能够将观察到的大自然、生活中的美真实、生动地画出来是最可贵的。通过一段时间的绘画训练,这个小女孩的性格开朗了许多,她的绘画中有了快乐的场景,线条变得灵动了,色彩也绚丽起来。我把她的作品展示给班级同学看,于是,同学对她刮目相看。她对绘画表现出更高的热情。现在,她已经有了自己的绘画天地,创作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这与我平时对她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总之,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途径,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美好的记忆以艺术手法呈现出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从而以艺术美熏陶他们日常的思想言行;并培养他们利用丰富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去热爱祖国传统美术文化,去热爱世界的多元文化。我们学生只要能用心欣赏美,以美感召人,真善美就会在孩子的内心深处萌芽,艺术之花和人文之花就会争奇斗艳、美丽芬芳!
从激发兴趣,主动学习;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美术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评价三个方面,对小学美术课教学进行探析。
小学美术课教学 兴趣 评价
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美术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完美人格。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兴趣的作用在孩子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讲授《三原色三间色》一课时,在教学开始时,教师采用变魔术的方式,将红色水和黄色水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水变成了橙色,学生看到这些颜色鲜艳的水产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联想,很是兴奋。然后再来告诉学生,在色彩王国里有无数的色彩都可以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配出来,被称为三原色,任何其它颜色都调不出这三种颜色。那么,将红色和蓝色加一起,将蓝色和黄色加一起又会变成什么样的颜色呢?然后请同学自己动手试验一下,得出结论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了橙、绿、紫,我们叫这三种颜色为三间色。学生在玩的同时,体验颜色相互融合后的变化,了解了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相关知识,把学习知识变得更有趣味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思考。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能使较难接受的内容的学习过程在玩中进行,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学习的互动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以往教学中一些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机会,使美术课堂教学突破了课本、教室的限制,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例如,在学习《森林王国》一课,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视频将各种动物的形体特征直观再现,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生理特征,使学生对狮子的勇猛、强悍;大象的有力气;猴子的灵活好动;狐狸的狡猾;兔子的动作敏捷等生活方式、习性有所了解,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把无法进入课堂的巨大的或微小实物进行处理整合,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观察,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问题。
三、重视对学生评价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作为老师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赞美。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认可自己,小学生更是如此。评讲时,可以通过师生合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也可以教师先评,学生参与互评,还可以典型主评、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创造性的一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让快乐无时无刻不融入美术活动,带着学生踏入快乐的美术世界。
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以上点滴体会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肤浅认识,我会用心去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我会带着孩子们一起自由飞翔在五彩缤纷的美术王国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湛蓝的天空。
(上接第17页)着眼于打好学生的生命底色。连云港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地域文化,这些遗存着原汁原味的文化资源,有着的鲜明的个性、地域性和时代特征,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是我校主题文化的底色,涵载着蓬勃的精神冀望,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生生不竭的资源。我校和市文化局非遗中心密切合作,开发非遗校本教材《山海印痕》,把千百年来流布连云港地区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工艺美术、民谚童谣纳入其中,将“非遗”带到孩子身边,让他们与港城传统文化来个“亲密接触”。使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主动爱上了文化,并表现出极大的学习技艺的热情。因为,有爱才能传承。使新海校园能够成为“非遗”保护的一方沃土,让留存千百年的“活态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通过活动课程来实践主题文化。学校特色,主要表现为特色项目建设,特色项目代表着学校的优秀竞争力,特色学校建设必须以此为突破口。而特色项目的建设以活动作为支撑,并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延伸,由量变产生质变,最终形成学校的一种持久的文化和精神,这就产生了特色学校。活动课程通过对话 交流,实践活动,建立一种知识性、社群性与文化性沟通的文化场,体现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文化精神。我校建立连云港市第一家学校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和收藏非遗传承人代表作品的非遗展览室,在非遗传承人及其作品和师生零距离接触中,通过活动课程、社团活动等有效载体,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久远浓缩成他们手中的绝活,得以传承和褒扬。
新海小学以深厚的乡土文化为底蕴,挖掘传承内涵,开发本课程,注重学科渗透,引领学生传承非遗文化;依托本地特有的民风民俗,凝炼校园文化,丰富社会体验,开展社团活动,构建有效载体,脚踏实地推动了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摘 要:有人认为给小学生上美术课是很轻松也很容易的事情,那是他们不懂现在的美术教学,还是用过去的老眼光看待现在的美术课。其实要真正上好一节美术课并不那么简单。
关键词:导语;观察力;师生关系
在一节创作课的课堂上,一个好的导语可以使学生在没有画画之前就产生想画画的冲动,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尽情遐想,并找几名学生分别让他们用语言来表达理想的画面是什么样的,再让学生来补充。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画出来的东西才有活力,更生动,不拘一格。彻底地打破了过去照葫芦画瓢的美术教学方法,当然学生的绘画表现力要靠学生多练来提高,教师对此要求不要太高,要有一个磨炼的过程。
一、在绘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在教学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只凭头脑中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注重在观察中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印象,因此,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在纸面上画出形状后再考虑着色。
二、创建新型的师生双边关系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上课。在美术课堂上我经常穿插一些动植物简笔画教学,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素材。并针对低年级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的心理特征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语、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作画的欲望。
三、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
运用讲故事、听录音,设置情景等手段,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在创作课堂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进行情节的再造想象,使画面更完美、更生动。
摘 要 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美术 教学体验 实践性学习
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 审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中学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多采的学习生活"是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体验;"教室壁报的编排设计"是对校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对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生活用品"是对日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气味、特性的体验;"环境艺术--雕塑"是对不同材料可塑性的体验;"校园规划","闪亮的星空","艺术欣赏","椅子设计","网页设计",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笔者从体验性学习的主客体交融性,体验性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三个方面做一些浅析,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人体比例"教学中,创设学生相互观察的机会,体验人体的活力与美感;通过观看人体的视觉体验,丰富了学生对人体各种站姿、坐姿、跪姿的认识;通过动手绘画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体验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的体验。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体验性学习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光明的始者"教学中,学生在把观察、抚摸灯具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灯的实体,灯的外型、质感、功能;通过造型的观察、视觉体验,不但认识了灯,而且发现不同形状的灯与不同色彩的灯的区别;通过动手绘画体验,才发现平面上的灯与生活中的灯有很大的差别,但又互相联系。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三、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按人体的功能可分为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象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按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媒材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按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验等等。
美术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品质,那种认为美术课不重要,是副科的思想是单纯的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些学校领导不重视美术教学,没有美术课教师,认为美术课可上可不上,一些担任美术课的教师,不认真备课,不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美术课有时让给其他科教师上,这种状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要彻底纠正。如何加强美术课的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各学校要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不能偏面强调升学率,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凡是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课程必须全部开设,没有教学设备,缺少教师要想尽办法进行克服,可以采取聘请文化馆美术教师或社会上有美术专长的人担任美术教师。现在国家每年都要给拨公用经费,学校一定要将这笔钱用在刀刃上,从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添置美术教学设备。总而言之,只要学校领导从思想上重视美术教学,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学校要多举办美术方面的展览和比赛。学校要有负责体音美等艺术课教学的领导,12个班级以上的学校要成立美术教研组,要有专职的美术教师。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美术作品比赛,对获奖的同学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开办美术课外兴趣小组,营造一种美术教育的大环境,使学生热爱美术,积极投身到美术学习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对于在各级各类美术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学校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美术的氛围,使学生家长、班主任教师支持学生学习美术,摒弃那种认为美术是副科的思想观念。
三、教师除了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要认真进行批改外,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人才的本质是创造。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美术课以其独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方面与其它学科有一定的差异,这一点已经被现代教育所证实,因此,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要调动一切手法,为学生思路的展开,潜能的挖掘提供契机,在美术课上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意识和精神在现在的学生中并不是人人都认识到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课题对学生进行教育。无论是绘画中“同形不同法、同形不同格、同物不同形、同物不同色”等造型要素方面,还是从中外美术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各种题材、流派、风格、技法的革新中,指出“创造”那种“画龙点睛”般的作用,并通过迁移联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创造”在整个人生当中所具有的价值。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和存留儿童的创造性。创造性并不是一种神秘的高不可攀的品质,它内在于儿童的本性之中。 儿童的想象力在某些方面体现出的创造性,奇异性并不比成人逊色,阅世愈浅,其情愈真,因为儿童画画时,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对事物新鲜的认识和感受,而不会受制于先入为主的成见。加之儿童拙扑的造型之所以叫人心动,正是因为表现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洋溢着他们天真活泼的感情,展示了他们积极的创造本能。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存留儿童的创造性,发掘儿童的潜能,发展儿童的天性。千万不要在教学中因为教师个人的一些喜爱或某些不适当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艺术灵性,甚至压抑了他们的个性的潜能。
四、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寡;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更多的了解学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
五、必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如果美术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精神面貌与常人无异,何以证明美术对人内心感悟的作用,又怎能诱得学生渴望成为象你一样的人。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美术教师的言谈必须幽默睿智,举止必须大方得体,装束必须高雅和谐,面貌必须饱满热情,处事必须宽容豁达;时时处处体现美术教师的不同风采,尽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关心和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这里要强调一点,学校的美术教师尽量不要模仿社会上的艺术家,去留大胡子,长头发,还是用人民教师的标准打扮和装束自己为好。
六、要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这就是教育家常说的“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因为学生幼小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长时间的关注一件即使经过艰苦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的事情,任何太难完成的教学任务,太复杂的教学过程,都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况且,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一门人们还普遍不重视的学科;愉快和轻松是美术学科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
各学校和美术教师只要重视以上几点,我想学校的美术课教学一定能够取得成绩,学生会有更多的生活乐趣,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就规定:“明确‘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谋划和设计”。因此,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有效、有限的乡镇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完成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美术教师与时俱进的表现。
一、激发兴趣,面向全体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说明我们教育的每个学生都有美术的潜能,只是这种潜能的大小不同而已。在乡镇小学,美术课本身就不被学生重视,说起来是:“落实上是相当次要;忙起来是统统不要”。因此,乡镇小学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学生学习美术的好奇心,不能泯灭其学习兴趣,不然,就有可能会失去像梵高、达芬奇这样的美术天才。还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现有的基础和需求出发,创造性地将美术课上得生动有趣,在保护好奇心的同时,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美术的心田,相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美术潜能都能得到不同的开发。因此,选择素材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根据学生熟悉的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充分关注、爱护、扶持、推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在美术学习及潜能的发挥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是美术课程教育的要义。如,在美术“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领域就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学习人教版美术第八册“小圆点的魅力”可让学生在纸上画小圆点,使小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并组合出各种有创意的作品,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所以,只要学生动手去画,自己感到美、愉悦就达到了目的。在低年级阶段不必苛求画的怎么美丽,规范符合什么什么原则等。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兼顾了全体学生,真是一举三得。
二、利用资源,培育个性
美术课程是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优越于其它学科,包括某些主科。充分发挥学生的美术天赋,使其思想、情感跃然纸上,产生视觉的欣赏效果,只要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图画满意,就要在肯定的情况下给予点评与修正,保护其美术个性和创新精神。乡镇小学的学生视野有限,所画的东西大多为农村所见,又由于年龄所限,所画的作品幼稚、天真,但也要鼓励、表扬。充分开发和利用乡镇小学已有的教学资源,既是课标所允许的,也是对美术课程的尊重,还是对学生学习的尊重,更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虽然画的很少有高楼大厦、立交桥、轻轨,但乡间小路、阡陌沟渠、校园的花、草、树木、飞鸟、彩蝶等,同样能表现出学生优秀的个性,绘画的技巧,产生优秀的作品。所以,要尊重、鼓励和表扬,才能实现课标的要求,完成美术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三、科学评价,目中有人
小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评价,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加看重教师的评语,一个“优秀”、“良好”都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极大热情。正确评价学生的作品、技法、审美能力等,是教师教育教学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表现。评价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激励原则。每一次学生作业,都是学生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学生情感,都十分期盼教师的评价。所以,评价要体现正能量,激励学生进步、激励学生改进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二是启发与尊重的原则。对于学生不佳的作业,教师切记不能一否到底,一棍子打死,不能讽刺、挖苦,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对美术不良的影响,厌恶美术,讨厌美术。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启发与尊重并举,在尊重的前提下,给予学生以点拨,使之改正错误。
以人为本,就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泯灭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完成作业,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还要尊重美术课程,尊重自己无怨无悔的美术教育职业,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坚信美术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和国家开设美术课程的道理,深信美术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会更加凸显。
作者简介:高雅华,女,吉林长岭人,吉林省长岭县太平川镇第一小学,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近年来,课程的不断更新,以我个人见解小学美术课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在辽海出版社第三册《头饰》一课中,我先作这样的启示: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人物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的人物头饰出场,并邀请同学们参加游戏活动,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像,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2.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问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
3.指导儿童绘画刨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像和刨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有利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堵养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来说,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4.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圆,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像嘴巴那样重要。再刷刷几根头发。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至于耳朵、鼻子是他们往往疏忽的。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像,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唾画的兴趣。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降下了国旗,他想画这个场面。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复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像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5.让孩子画活的东西,多观察,多写生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时、假期里多带孩子外出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耳,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受感动。他们回来后,立即创作了《推拿》、《勤学苦练》等作品,并获得好评。 在表现形式方面,孩子临摹画册也是一种学画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画活的东西,多观察,多写生,自己选材自己造型。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不能单画一种画,要让孩子广泛涉猎,包括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腊笔画等等。经过多种实践,可以丰富孩子在造型、创作、色彩等多方面的表现能力。对于儿童画画的兴趣,要注意"留有余地",爱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让他们画厌了。儿童时期要以学文化为主,每天可有一定时问画画,保持他们精力旺盛,画兴不衰,熟悉儿童的美感情趣。 儿童画指导者不仅是一位美术爱好家.也应是儿童心理学家。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有效整合,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这是我教学美术的最高目标。
摘 要: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的教学,让美术课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不再辅助于美术课堂,而将真正主宰美术课堂教学。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学发展的必然,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让美术课教学变得有效、高效,同时也要避免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采取更好的方式让学生学好美术。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素材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尚美成了信息技术的必然产物。信息技术也同样融入了美术课的教学中,让美术课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不再辅助于美术课堂,而将真正主宰美术课堂教学。
我校地处农村,虽是农村,但我校的信息技术软硬件设施配置还是比较到位的。近几年来,我就信息环境下农村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整合具有必然性
美术这门艺术能给人视觉上的盛宴,信息技术同样是通过图文声茂来展示自己,二者在表达是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信息技术完全可以成为美术创作和呈现的载体。而在省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所以,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必然性。
二、美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整合具有可行性
1.资源浩如烟海,查找随心所欲
目前,小学美术教学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儿童美术、绘画、卡通设计、民间艺术、雕塑等,由于教师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下难以获取丰富的资源,让美术赏析课变得索然无味。
通过美术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带来了海量的资源,教师有了可供参照的样本和资源,学生的眼界也得到了扩展,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源制作一个美术海报作为作业。
2.强大的软件供你用,轻轻松松搞设计
由于手工绘制的设计方式受设计者自身技术水平的影响比较大,也比较费时间,所以学生往往难以实现预想的构思,设计会以失败告终。信息技术中有很多软件可以帮助美术课开展设计,让美术设计变得效果生动,内容丰富,如,字体的改变、图案的设计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开展设计变得轻松,学习信心也得到增强。
3.突破难点,电子白板课件很管用
电子白板课件大多以操作互动为主,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教师可运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中电子白板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1)分析解释
电子白板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启发他们发现美术规律。比如,《千变万化的线》一课,制作一个可供教师演示和学生学习的课件。课件首先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线,并用闪烁的效果将这些线条突出来,然后概括出线的种类,接着通过说说、画画让学生体会线条的千变万化,最后再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的美。
(2)提供素材
充分发挥SMART课件的优势,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直观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接近生活,了解实际,解决困难,提高学习的质量。如,《欢乐的元宵节》,我们当地的风俗不太重视元宵节,学生对这一节日知之甚少,就可以通过白板展示。
(3)对比实验
通过直观的对比实验能够很好地展示不同美术作品之间的差异,进而揭示其规律。比如,认识冷色和暖色,可通过观看大量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冷暖差异,这比光凭教师的讲解来得直观、简单得多。
三、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习方式,整合具有多样性
1.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小学教育中存在普遍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利用网络可以让学生自主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自主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构建知识,引起了整个教学结构的变化。
2.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收集处理信息过程强化了归纳、概括能力,让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当同时面对海量资源的冲击,自身的判断能力也在变化。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些信息中寻找对自身有用的、正确的信息和资源。
3.整合可能会导致传统美术技法的弱化
由于美术中的某些课程的作业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如“封面设计”,学生可通过Word或画图等软件制作出漂亮的作品,不需要使用传统的颜料、画笔等工具,也不需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调色,那么他们对颜料的属性可能就不太了解,对颜料调配的方法和技术可能就不熟练,同样在运用时也不能弱化传统美术技法。
4.网络管理的不完善和信息的良莠不齐可能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信息来源广泛,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的资源,但其中也充斥着许多错误的、消极的、不健康的信息,这会给判断能力还不强的儿童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坚持正面教育,还要强化网络管理措施。
总之,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学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让美术课教学变得有效、高效。同时也要避免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采取更好的方式让学生学好美术。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从中国画的内涵、临摹、指导创作三个维度对中国画进行诠释。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教学 中国画 笔墨情趣 意境表达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以其自身魅力独步于世界艺林,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与西画有本质的区别。中国画注重意境、情感的表达,特别是以其独特的表现工具、造型手段及不拘一格的构图方式,越来越为世界其他民族所喜爱。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画就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大力倡导国学的今天,并不是所有的美术教师在国画教学上都能很好地诠释中国画,进而使本来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画教学失去应有的教化育人功能。甚至有个别学校在美术课教学上完全抛弃中国画教学。这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悲哀。基于此,笔者呼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倡导中国画教学,让中国画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上占应有的重要地位。在中小学美术课的中国画教学上,美术教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画进行诠释。
一、在欣赏课上交代好中国画的内涵
一般来说,中小学的美术欣赏课,大多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看,甚至让学生间相互交流、探讨,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审美素养,单凭学生间的交流、探讨根本毫无意义可言。对于独具特色的中国画,学生自己欣赏能领悟中国画的真谛吗?一定不能。学生如此,回过头来,再说一下我们的美术教师,大部分教师基本功尚可吗?笔者曾在一期“美术骨干教师”培训课上,和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交谈、切磋,从大多数教师的言谈中,不难听出,他们对中国画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有的认识非常片面,基于此,他们不得不让学生自己去欣赏。这样的欣赏课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中国画的内涵。所以,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加强基本功、提高文化理论素养,深谙民族传统文化,在美术欣赏课上才能科学地、准确地解读中国画。教师应利用欣赏课从以下几个方面交代中国画的内涵:
(一)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自身文化博大精深。在灿若星河的民族传统文化当中,中国画以其自身的特点、语言形式、文化体征区别于其他文化。从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和《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程朱理学、唐诗宋词相提并论。古往今来,涌现出众多的书画名家,他们的传世之作享誉中外,隽永长新,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为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
(二)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所谓特有,是说世界上其他民族都不具备的,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注重意境的表达。和西方绘画大相径庭,西方绘画注重光、影、色的科学组合及机理的处理。中国画讲究“随类赋彩”、“气韵生动”,追求“神似”,更主要的是“形神兼备”、“抒胸中意气”。从这个角度上讲,这是世界其他民族望尘莫及的。所以,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
(三)在表现形式上,中国画是以笔、墨、纸、绢、砚为主要表现工具的艺术。西方绘画以画布、画板、画框、油彩或其他材质为主。而中国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以本民族特有的毛笔、宣纸、绢布、石砚、墨汁,这里的工具每一件都蕴含丰富的文化,甚至有些是千年以上的历史。用这些工具所表现出来的中国画为世界绘画的繁荣写下了浓重的一笔。难怪一提起毛笔、墨汁、宣纸或绢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人们就说那一定是中国画。可见,中国画是以笔、墨、纸、绢、砚为主要表现工具的艺术。
(四)中国画是以线造型为主的艺术,是强调感性的艺术。西方绘画讲究光影、明暗、透视,是一套较为理性的、科学的并以块面造型为主(不是单一、绝对的)的艺术。一般情况下,能较真实地表现客观物象。而中国画大多不受透视法则的约束,以线造型为主,讲究线条的流畅、用笔的轻重缓急,同时强调主观感受,以小观大,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
二、在中国画的临摹练习上,体验中国画笔墨情趣。
临摹是学习美术最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画讲究“传移摹写”,临摹中国画是学习中国画所必不可缺的必修课(指专业学习)。在中小学美术课的教学上,学生通过临摹,掌握毛笔的各种运笔,知道用毛笔蘸不同的墨汁,可在宣纸上产生不同的效果,体会“墨分五色”。根据自己的实践练习,了解墨色的形成、线条抑扬顿挫,明白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境遇的画家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进而明晰大师们所追求的笔情墨趣,领悟中国画所说的那种超脱自我的“物我两忘”。
三、在中国画的创作上,领悟中国画注重意境的表达
中国画所谓的意境是指一幅画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的境界,即意是指主题思想、感情,境是指境界。如果教师枯燥地讲,学生不会轻易地明白,教师可通过对一两幅范画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造境”,然后按着中国画创作的一般过程进行指导,学生便会自觉不自觉地主动立意,然后构思、构图、绘制。这样学生在头脑中便会形成这样一个模式,即在“创作”中国画时,必须先考虑如何营造意境,怎样画能表现所思所想,如此经过深思熟虑后所表现出来的作品势必生动感人。
意境深远、富含生活内容,追求崇高目标的中国画不仅能感染一代代人、流芳千古,而且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中国画创作时,一定要求学生注重意境的表达。
总之,中国画蕴意丰富,神圣庄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已走过几千年,为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上有必要对其诠释,使这一灿烂的艺术代代相传,永远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