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个性化教育论文

个性化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0 09:46: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个性化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个性化教育论文

个性化教育论文:小学个性化美术教育论文

一、个性化学习的意义与理论基础

过去一段时间,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潜能与艺术个性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过于统一:统一的教学评价、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教师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与艺术个性。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多元智力理论。与传统智力观相比,多元智力理论是更为科学、广阔的有关智力本质的一些知识。同时,个性化学习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合理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教育。

二、个性化学习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如,在学习“我喜爱的体育活动”的课程内容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表现,如绘画法、泥塑法与手工法等。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可以自由发展的平台,由此,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探索性学习,发展个性,施展才华,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2.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个性化学习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教师应依照外部环境与学生的内部需求等,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在教学画眼睛的内容时,在实施必要的启发与组织后,对于喜欢小组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凭借亲身探究获得知识;对于喜欢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示范与讲解;而对于喜欢自己独立学习研究的学生,教师可以允许其独立研究。教师应该有效地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从而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在未来社会具备竞争力的综合型人才。

3.个性化的绘画风格

因为性格存在差异,每位学生的绘画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色单纯、明快、大胆、果断,有些学生用色豪放粗犷,有些学生用色无拘无束,有些学生用色细腻柔和……这些都是学生个性的反映,体现了儿童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

4.开放式的绘画评价

开放式的绘画评价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的理念,通过多样评价标准与多种组织形式评价学生的画作。其一,开放式的绘画评价有效地使以往美术教学评价标准统一与评价形式单一的现象得到改变;其二,开放式的绘画评价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与个性。如,教师在教学“椅子的设计”课程内容时,可以选择集中地对学生作业进行展览的形式,引导组织学生实施开放式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评价中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进步,赏识、认同与接纳自己,从而有效地激发自身的创造热情。

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个性化学习要求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师应该构建可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有效地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

1.评价人员与评价方式多元化

个性化学习中,评价往往重视学习过程。教师可以构建学生成长记录袋,把学生的平时作业、竞赛获奖作品等作为资料,通过小组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个性艺术创作进行研究。同时,还可以通过绘画作业展与小组竞赛的形式实现评价的最终目的,从而有效地对学生的绘画技能进行培养。

2.评价标准多样化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上课是否积极发言、绘画构图是否完美、色彩运用是否有可取之处、绘画是否有进步,教师通过此种方式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关注,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了解,并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优点,以此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新的学习。

四、结语

现阶段,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缺失个性难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缺失个性化教学则缺失课堂的生命。每位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只是他们的行为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对儿童个性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从而为其创作风格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畅 单位:福建福州市达明小学

个性化教育论文:个性化教学开放教育论文

一、实施过程

1了解学习情况,进行课程设计

(1)确定实现的目标及措施一是激发学生阅读选文的兴趣。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文章在学学语文这门课程中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就要掌握不同文体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让学生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重点让学生养成阅读各类文章的习惯,不断提高大学语文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四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听讲读写为优秀能力的语文能力对学习本课程的目标。

(2)分析课程重难点,摸清学习困难,找原因、定方法课程涉猎散文、小说、诗歌,古代叙述性文章、现代的叙述性文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写作常识等等。重点内容明确,但难点因学生个体差异,出现不同。学生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对古文的学习有困难。原因分析:一是平时学生接触的少;二是因时代变化,古代文选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与现代语言差异较大。解决办法:注重平时的阅读;结合《学习指导》学习古文;掌握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些规律性的常识。

2主要实施了四个环节:

(1)沟通电话沟通和QQ沟通是采取的主要沟通方式。通过电话询问每个同学对学习课程的情况,其兴趣和学习条件,告知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学习的要求;通过QQ给学员传达学习的要求,学习的资源

(2)要求学期初,将本门课程确定为个性化教学后,在与学生建立联系时,就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每个同学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给教师反馈与交流学习中的问题,至少两个,多则不限。

(3)反馈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对教学进程中,对没有反馈的学生进行进步沟通,询问学习中的困难和收获。

(4)解决通过交流、传送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采取有效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解决学生课程考试的问题传送期末教学辅导资料、期末考核要求等。

二、实施结果

1可以提升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远程开放学习与传统的集中面授学习不同,它强调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远程指导为辅。所以,直属学院一些课程不安排面授辅导而开展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有完成一些规定动作,所以,模式的实施避免了学生在没有教师情况下的不学习的自由放任。

2有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由于成人学生的年龄、事业、学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在课程学习时的具体需求有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和问题,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帮助和引导。

3在学生便于自学的课程开展,有可操作性实践证明,“有要求,就有一定的反馈”。大学语文课程,主要涉及的是对精选文章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对文言文的学习困难较多,个别同学反映作文写作也是他们的弱项,并且文体不同,各自的难易程度不一,所以,在学期初,就要求同学们反馈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收获,到学期末,有一半学生表现主动反馈问题和体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处理被动与教师反馈与交流,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说“学习中问题不多”或“没有时间复习暂时没有问题”等等。从直属学院13春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大学语文》及格率为91%。

4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有老师在管理实施个性化教学,一对一的送去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关心,聆听学生学习的反馈意见,使学生感到这门课程的学习有老师在过问、有老师在帮助,就会感到有目标、有亲切感。在目前学生学习兴趣不很浓厚的环境中,进行这样的教学,应该是督促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办法。当我电话沟通,又给学生发送辅导资料时,有学生感慨地留言,“老师,您太好了,谢谢您。”等等。总之,优化教学模式是学习以及能力培养的载体。我们认为,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等相近课程实施基于网络资源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同时,我们觉得,开展个性化教学要注重四个环节:一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开展个性化教学取得效果的前提;学习过程考核评定是开展个性化教学有效的保障;分层差异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的关键;便捷的沟通渠道是个性化教学开展的平台。

作者:郭延兵单位: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个性化教育论文: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普外术后患者64例。纳入标准:顺利完成手术;自愿接受各种问卷调查和回访;年龄20~70岁。排除标准:沟通障碍、失明者、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平均(54.15±2.15)岁;手术类型:胃部手术12例,胆道手术20例,阑尾手术20例,十二指肠手术8例,其他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与护理,没有时间限制,健康教育与护理相对随意。治疗组选择健康教育路径。责任护士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护理路径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认识程度,病区护士长及高级职称临床护士负责监督并检查落实路径执行的具体情况,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对其进行正确指导。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临床路径知识和外科手术知识、交流沟通技巧、专科护理知识及健康教育技能等。护理周期为10天。

1.3观察指标:观察所有患者的预后情况。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与依从性调查,设定选项分值从1到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依从性越好,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切口均为甲级愈合。经过调查,护理后治疗组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与依从性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整体护理现阶段在临床上已得到了深入地开展,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临床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具有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标准化的特点,是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共同制订的照顾计划,是一种系统、连续的健康教育,有效地协调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改善预后。其在具体的应用中,首先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能够有效避免个人情况不同而引发的护理质量偏差,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另外将健康教育路径表放置于患者床尾,也有利于患者更好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及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有利于健康行为的建立,并使患者自觉参与到自身疾病的护理中来,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本文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切口均为甲级愈合。经过调查,护理后治疗组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与依从性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基于临床路径的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在普外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洁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医医院

个性化教育论文:个性化发展体育教育论文

1体育教育个性化诠释

体育教育个性化是以个性化教育为指导思想,主要是指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化、体育教学个性化以及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三方面。体育教育个性化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传统观念的转变,有力地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化教育。因此,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是要尊重学生和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个性潜能优势,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素质发展,充分体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化,使得体育教育本身具有针对性。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个性化最终体现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人格完善方面。个性的充分发展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这就要求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做到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优秀,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个性化体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体育个性。

2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状况

2.1体育教育个性化认识状况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个性化,首先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科学的分析,只有对体育教育个性化进行认识和了解,才能继续深化大学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例如,在对其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方面,有的师生认为要以健身教育为指导思想;有的师生要以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而有的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除此之外,有的师生认为大学体育教育要以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等等。这些多样化的指导思想,即是思想进步的表现,同时也当前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出缺乏一定的统一性。实践证明,无论是健身教育,还是全面教育,无论是终身体育还是快乐体育,都应该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主体思想来实施和开展大学体育教育的多样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与此同时,在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状态方面,也是呈多样化的观点。例如,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化、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在体育教育中强调个别化的要求、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体育教育的人文化、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发展学生个性等。可见,当前大学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有一定的视角,但这种视角恰好说明了认识体育教育个性化的本质和深刻性方面还不足。因此,未来大学体育教育个性化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方向和要求。

2.2体育课程个性化的实践状况

体育实践课程主要表现为体育显性课程体系和内容,主要是指学校向学生传递有形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对此,有必要对大学体育显性课程个性化的实践现状进行认识和概括。有研究表明,目前多数学校的体育课程安排合理、有一定学校特色,也基本上符合学校的实际,但也有不少的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安排的随意较大。同时,有的大学加大了大纲规定的弹性,重视教学大纲的弹性化指导作用,有利于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但也有不少的学校没有进行教学大纲的修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力度还不够。除此之外,在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上,绝大多数教师转化传统的运动技术教学形式,不断改变技能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但也有不少的教师在实践中,忽视体育教学方法对育人的作用,缺乏因材施教,其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多样化。由此可见,目前大学体育教育的实践课程改革虽然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力度,但是也有不少的大学在此方面比较忽视,未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地去挖掘和实施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同时,也说明了个别大学还没有真正适应个性教育发展的需求。

2.3学校体育隐性课程个性化的现状

学校体育课程除了显性的实践课程外,还包括隐性的课程和要素,如体育学习环境、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这些课程内容具有隐蔽性特点,但其作用绝不能忽视。它们直接具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观念和态度等。可见,加强对这些课程内容的认识,无疑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现有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无不说明了大学体育教育还存在各种问题,有的来源于教师自身,有的来源于学校环境,有的来源于学生自己,等等,但不管何种来源于何种因素,都说明了现在的大学体育教育在这些方面发展和重视还不够好,与学生的心理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通过访谈,有不少的学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的热情细致不够,师生互动关系和课堂气氛还要不够和谐和民主。也有的学生教师和学生认为,学校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力度还不够,等等。这些隐性的内容和要素,在不同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认识和参与,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3加强大学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主要策略

3.1构建特色化的国家、地方和校本体育课程体系

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主要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共同组成。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加强大学体育教育个性化发与改革。尤其是校本课程,最能体现学校自身的实际和特色实际,是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具体体现和主要表现形式。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是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它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实现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因此,各个大学的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在遵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形成学校自身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特色化和个性化。

3.2加强体育教学过程要素的个性化

首先,体育教学目标个性化。体育教学目标决定着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也是评价教学的依据。构建体育教学个性化目标体系,有利于大学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等。同时,实施体育教学目标个别化、特色化和具体化,这就要求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实践的操作性,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充分发展。其次,体育教学内容个性化。体育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身心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发展必须体现在内容编制与选择上,体现在实践计划与安排上。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不同课堂的特点,不同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也只有这样,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才能真正体现其特色和个性。再次,加强教学组织与方法个性化。组织与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实施办法。学生的身心特点差异、体育教学设施器材等条件不同、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不同等,决定着教学组织与方法的不同。这些方面都体现出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的个性化特征。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能力的提升和积累。

3.3加强体育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建设

体育课程体系体现了体育教师对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因此,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以下几个特点:主体性、基础性、发展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同时,在建设校本课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编制原则,如互补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可能性原则。只有坚持和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除此之外,要加强对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体育校本课程它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思想自主设计的,是完全由学校自主组织实施编制的课程。因此,在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中,课程设置要体现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体育校本课程质量。

作者:郭必山 杨娜 单位: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个性化教育论文:个性化教育模式下的高校动画教育论文

一、在高校动画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原因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现在的状况却是精品教材屈指可数而泛泛之做到处泛滥,比如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材,只有威廉姆斯的《原动画基础教程》和严定宪、林文肖动画技法等几本经典教材,其他大多数都是东抄西借的应付职称评定之作,不仅专业深度不敢恭维,而且更为过分的是很多教材直接从经典教材中断章取义,这样的教材混入课堂,教学质量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另外在教材的内容方面,大多数集中在软件操作技术上,主要集中在flash、Maya、3Dmax等软件操作上,并且在技术手册上面也很少有经典实用之作,很少聚焦在实际项目应用的技术教材,大多数都还是停留在界面的介绍和工具使用上,而从艺术角度去系统全面分析阐述动画艺术教材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及早的对学生进行专业化个性化的一对一式的规划,就可以在学习上直接绕开那些浅显的教材,直接接触动画本质的东西,进入更深层次的动画艺术学习。

二、实施动画个性化教育的阻力

1.师资力量的匮乏

由于动画教育的迅猛发展,动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跟上,而高校现行的动画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适合动画产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大部分教师要么是是其他专业教师经过短期培训的转化,要么是刚刚毕业缺乏实战经验的动画硕士要么是一些软件能力较强但对动画造型进行简单学习的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生,大多没有完整的实战和系统的系统动画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动画的实战经验,如果进行动画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势必会加剧动画教师的授课压力及工作任务量,使动画专业教师匮乏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2.现行动画教育模式的阻力

现行的动画教育模式是“大而全”的教育模式,高校在设计定位各自动画专业的办学时没有深层次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盲目的随从,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各自都是依托奇各自的特色在市场上独占鳌头,美国定位的是好莱坞的文化传播,日本定位使依靠其卡通动画形象,而韩国却是定位网络动漫游戏,从动画教育的角度来看,国外动画教育呈现的是多样化特点,大多根据需求去办学、专业优势和社会需求来开展课程教学,尤其中是动画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配对,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之道,也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这与目前国内高校动画教育定位模糊、缺乏自身特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正是动画教育应该大力改进的地方。

三、如何在动画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

1.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制定就业目标

如果专业教师在学生进校之后进行积极的介入和引导,强化其专业学习动机,明确其就业目标,树立对专业的理性科学系统的认识,使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一年之内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点,毫无疑问就会在学习态度上,学习动机上有根本的改变。

2.提供灵活的课程内容

可以在课程的设置上更灵活些,推行小班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因为一旦学生确立了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就从主观上解决了大的问题,灵活的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质量,不仅为学生节约了时间,而且从本质上改变了学生所学和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为动画市场的发展及行业的发展节约了时间。

3.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和实训岗位

由于动画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经过一定量的实训项目和相应的实训制作经验的培养,只有经过实际项目的锤炼,学生才能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面向市场的实际项目,通过这类的项目对学生进行实训,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参与性,也可以在学生毕业前使其得到较实用较全面的制作经验。由此可见,动画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和进步还是任重而道远,造成动画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脱节的现状也不是一两个方面的因素,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性的问题,在推行动画的个性化教育模式还是有很大的难度,这更需要我们从事高校动画专业教育的同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敢于推陈出新的勇气,并且付诸实践行动来推动整个动画教育和动画产业的进步。

作者:王奇男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个性化教育论文: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网络运用意识较差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大多开始接受运用网络为实际的教学服务,例如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通过QQ的网络社交工具与学生展开沟通等。但是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因为常年工作习惯的影响,对于网络的运用无法全面理解以及完全掌握,网络运用意识较低,认为在网络上仅仅发送邮件、上传相关文字以及图片即可,没有对学校的论坛、贴吧的言论进行关注。这不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展开,网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状态处于较低水平。

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网络的积极作用

(一)网络扩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空间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将学生集中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展开相同主题的教育,效果有限。但是网络的教育则没有时间、地点以及主题的限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为学生扩宽了受教育的方式,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来学习。传统的“一言堂”教育方式被网络所取代,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接受教育,随时通过网络和教师进行交流。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被拓宽,教育变得更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网络教育方式既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又提高了教育的质量。

(二)网络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水平

网络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建立宣传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能及时地将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传递给学生。网络作为现今最快捷、最有效率的传播工具,能够利用图像、声音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提高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水平。

(三)网络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手段

现在只要使用网络就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可以和任何人进行交流。网络的传播能力要高于其他任何传播手段。网络媒体采用图文、影音等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网络论坛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正面的宣传,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且将传统的课堂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展现,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有机结合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增强了教育的感染性,提高了传播效果以及覆盖面。

三、高校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对策

(一)完善红色网站的建设

在红色网站建设中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主要的建设内容。高校学生和网络接触的时间较多,且容易接受一些非理性的信息,这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失去是非判断能力,最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完善红色网站势在必行。以往高校中的红色网站内容较为枯燥,所以要完善其内容,将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在红色网站中体现出来。

(二)建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学校开通网上论坛或者在已有的网上论坛里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板块,要求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师在论坛上引导学生讨论,对于时事热点、国家政策等展开自由辩论。在班级内建立网络班级,通过网络班级来开展班级会议工作和团支部工作。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建立博客或微博,将社会的热点结合流行的网络语言在博客或者微博中,将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三)开展网络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在通过网络开展教学时不能仅仅将传统教学方式通过网络体现出来,应结合网络的优点,以及学生的感兴趣点来开展多样化的网络活动,例如开展制作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网页大赛、时事热点网上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教育。在网络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全程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方式,教师只需要在遇到敏感性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网络活动的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水平。

作者:谢啟禄 单位:梧州学院学生工作处

个性化教育论文:个性化教学道具美术教育论文

一、教学道具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道具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用于展示某种现象或是阐述某种原理的辅助用品,教学道具可以方便地展示需阐述的原理,将艰涩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各个学科都能用到不同的教学道具,在美术教学中,也常用一些教学道具来使学生加深对某个理论的理解,比如在讲人体结构时,常引用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来演示人体比例。

美术是一门具象的学科,必须通过实际的、具体的视觉载体作为表现形式,如果学生无法看到真实的载体,就失去了美术作品本身的美感,由具象变得抽象,难以理解。这些载体就是教学道具,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欣赏、感知、体会作品所传递的信息,才能起到美术作品应有的作用。比如《父亲》这幅油画,十分逼真地刻画出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一看到这幅画,就能一下子联想起自己的父亲,父亲奔波劳碌的身影立即浮现在眼前,仿佛也看到了父亲脸上的皱纹,不由得发出对父亲的敬佩和怜爱之情。这就是美术作品的视觉属性,相反地,如果不看到画面,而是单凭口笔描述,无论描写地多么具体,总归不够直接生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学道具起到了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制式教学道具的局限性和不足

我们翻开美术教材,可以发现几乎全是图片,正如前述,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必须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形象,因此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用以阐释教学内容。那么,有了这些现成的教学道具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使用个性化的教学道具呢?

这是因为课本上所提供的教学道具虽然很有代表性,但有两个缺点,一是限于篇幅,一般提供的素材不多,仅仅是选取了能够阐述教学内容的最典型实例,有时数量不足;二是这些实例虽然很形象,但有的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经过加工处理,不够真实,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因此,需要个性化的、学生们感兴趣的、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个性化教学道具。

三、个性化教学道具的优势与应用探索

个性化的教学道具是指在课本之外,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的环境,易于取得又契合课程主旨的教学道具。个性化的教学道具很好地弥补了上述制式教学道具的不足。一是数量不受限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制备任意数量的个性化道具,二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易于理解和应用。

比如《画家乡的风景》一课,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透视原理,我一方面让学生们自己拍摄居住地所在的街道风景,另一方面自己持相机到济南有特色的景点、道路上去拍摄易于展示透视效果的照片。这样,既大大扩充了教学道具的数量,又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兴趣。上课时,我先用自己拍摄的照片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原理、视平线、心点等概念,教给学生如何将具象的复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以便分析其中的透视关系,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己拍摄的照片上标示出透视结构。由于照片是由自己亲手拍摄的,而且内容是学生自己熟悉的环境,因此学生很感兴趣,乐于学习和分析照片中蕴含的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还挑选了几幅拍摄效果较好、对透视现象表现明显的照片分别进行了展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了显示生活中,拉近了书本与现实的距离,很大程度上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四、制备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在教学中多次应用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实践,我逐渐总结出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制备、使用的一套原则和方法。第一,个性化教学道具最具特色,也是最出效果的因素在于其“个性化”。也就是说,制备时必须体现出其个性,不同于教材所提供的素材,那么如何才能不同呢?就是要取材于身边的生活环境,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取材必然就不同,这就是个性。比如《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一课中,课本中讲到传统纹样时,引用的是敦煌藻井、青花瓷等,学生们普遍不太感兴趣,感觉离我们太远,不亲切,因此,我就去千佛山、大明湖名胜,拍摄墙上的装饰花纹。先让学生们猜拍摄的场景是哪里,然后概况装饰花纹的特点,简要分析花纹的应用场合和设计技巧,学生们的兴趣立即被激发起来。

第二,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制备必须忠于课程内容。教学道具无论怎么个性化,都是为了阐述教学内容,展示所授知识,因此,不能因为追求个性而偏离初衷。

第三,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形式和制备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在讲授《千姿百态的水》时,我使用录像机到趵突泉、黄河去拍摄动态的影像,在讲授《灯饰的设计与制作》时,我带领学生观察我校会议室、办公室、走廊、门厅、室外道路灯处的灯饰,在讲授《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时,我直接用自己的衣服作为道具,展示花卉纹样的变形、连续纹样等。再者,不一定依赖老师一个人制备,可以发动学生动手,如前所述的让学生拍摄自己家周边的环境时,学生们都很积极,这样,还没上课就已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了。

第四,使用个性化教学道具应量力而行。个性化教学道具的使用,本身就是为了使知识具象化、形象化,所以应尽量使用实物,而不是使用照片。但因为有时课程所讲内容涉及的道具太大,或者过于贵重,或者不易获取,这时就应使用录像、摄影、模型等手段进行展示,而不应一味地追求实物,这样一来不会过多地增加老师或学生们的负担,另一方面因为其贴近生活的缘故,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五,个性化教学道具应筛选使用。个性化的教学道具是教师或者学生自备的,因此会受到制备者的能力、时空的限制、制备手段等因素的影响。比如,还是以《画家乡的风景》为例,学生拍摄的照片有的不便于展示和理解透视原理,有的画面不清晰,有的构图太偏,不宜使用,因此老师在授课前应先做筛查,避免因使用个性化教学道具反而产生相反的效果。

作者:陈明丽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锦屏学校

个性化教育论文:中学体育个性化教育论文

一、中学体育课程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1.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人的主体实现和超越为特征的经济。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人才诸因素中最为突显的一部分,是个体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条件。健全的人格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内在融合,个性的发展包含了社会的发展。

2.创新教育价值的体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优秀和关键,其最终的一个目的是为当今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国家栋梁。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创造都必然体现着创造主体的个性品质和特点。创造力不仅包括智力因素,还有诸如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存在。心理要素的健康发展,对于个体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是帮助个体激发潜能、培养丰富创造力的有利因素。

3.人文价值的回归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分析中学体育教育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既有工具价值,以满足其他活动的需要;又要有主体性价值,以满足人自身理性价值的需要。主体性价值作为内在价值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它是工具性价值的源泉。随着人们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认识的加深,召唤人文价值的回归已成了国人共同的呼声。特别是中学体育,在经历了一场全国性的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之后,人们更重视对人文性的关怀。

二、中学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古董化”

现阶段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很多的学校只是作为一种口号来喊,并没深入体育教师的灵魂深处。教师的讲解仍然充斥着整个教学课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设计好的学习内容。学生的质疑或解答如果超出教师的知识范围,得到的不是肯定和鼓励,而是挖苦和打击。这种教学模式只能培养缺乏个性和创造力的学生。

2.课程评价单一化

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而我们的中学体育评价主要是通过技术项目上的考核为最终的考试标准,预定的目标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化”,把所有精神现象都用简单化的方法加以反映,对复杂的心理现象只看过程不看结果。这样的课程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

3.教学手段单一化

目前的中小学的田径教学实施过程和组织形式大多采用老师首先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当学生理解要领之后,老师再根据动作要领进行动作示范,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的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自己对技术动作理解不够,示范动作不够准确,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错误的技术动作。

三、突出个性化教育的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1.树立新的人才价值观念

中学体育课程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觉思考能力和个人对社会、家庭、个人的高度责任感,使他们既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行动的能力,又具有学会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具有主体性的新一代的中学生,要在其特殊的个性上,注重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使得中学体育课程适合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不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模范去塑造,也不是忽视甚至扼杀个性化的发展,中学体育教师要学会创造条件,挖掘潜力,打破“古董式”的培养模式,使人才不拘一格地成长。

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中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群体,我们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个性行为及发散思维的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各不相同,兴趣爱好有别,对学习关注的重点,所获得的体验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并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和自我表现与交流的机会,多一些成就的荣誉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豁达的胸襟,多一些心灵火花的碰撞,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得以发展。

3.发展学生勇于拼搏的个性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带有竞争性的运动,所以,学生要具有勇于拼搏的精神,在激烈的竞技性的活动中不断培养并彰显自己的个性。根据权威的教育专家的多年研究得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赏识、注意是人的天性,体育课程的竞争性能够满足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中学体育课堂中,要激励学生争当先进,争取并保持最好成绩。同时还要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敢于超越先进,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4.改进中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中学体育课程评价应该以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发展为评价的根本,不应该把学生割裂开来进行评判,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哪怕是很差的学生,只要在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取得了进步,那就要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不能够仅仅从技术动作的掌握优劣来进行“一刀切”的评价。个性化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多年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很早就出现了发展个性的因素,体现对受教育者主体精神的培养。但是,无论从中学体育课程整体还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具体行为,都还没有达到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求。所以,我们活跃在中学体育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充分理解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内涵,重新审视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为每位学生的自由、充分发展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只有这样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在主动的体育课程学习实践中得以发展。

作者:宋业昌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文华中学

个性化教育论文:浅议体育的个性化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个性化教育”的背景、个性化体育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实施体育个性化教育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希望通过背景分析,明白体育个性化教育的紧迫性;通过概念的定义和特征分析,开启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思路;通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尽可能的避免体育个性化教育走入一些误区。

关键词:体育 个性化 思考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体育个性化教育在我国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成为国人特别是每一个中小学体育教师极度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过分强调技术动作规格、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生理学指标,使学校体育教育带有过多的强制性,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的进行教育,导致教学过程趋于集体化、统一化、程式化,忽视或压抑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因而降低了学校体育的育人效果。正是这种传统体育教育积累的种种弊端,促使今天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去全力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路子。学校体育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独有的优势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体育学科,开展体育个性化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容易存在着片面的认识。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个性化的概念及其特征,个性化教育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从而,探索一条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利途径。

二、 对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概念理解:

法国教育家弗雷内说:“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他方面的成功”。一般来说,发展人的个性特长,往往能最有效地开发一个人的个性潜能,如果个人的天赋、才能、爱好得到充分发展,会促使他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

体育与健康个性化的教育首先要承认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爱好、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以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心的需求为优秀,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让学生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形成学习团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多元的评价、教师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形成“终身体育”作为目标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展示、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集体精神,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体育个性化教育的特征分析:

个性化人具有的特征是:创造性、独特性、和谐性和主体性。体育个性化教育具有的特征为:

1、公平性。体育个性化教育是真正的公平化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以适应并促进个性发展的方式,实现具有完善个性的人的培养。比统一的、一刀切的、统一进度的体育教育更具公平性。

2、主导性。体育教育中,教师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主导性作用,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施加各种因素的导引。主导性表现在体育教育活动是学生在一定目标下的活动,有内容框架的活动,有各种评价的活动。

3、多样性。不仅包容多种有益的教育方法,还在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模块的构建、体育评价机制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兼容,以适合个性不同的学生发展的需要。

4、全面性。全面发展即指和谐发展。体育个性化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强调诸要素和谐发展。使学生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体育个性化教育,形成有利于自身解放的、由多种素质(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融合而成的全面的和谐的独特整体。

5、社会适应性。社会适应是体育新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任何进步都是个人发展的结果。人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

6、主体性。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及主体价值。主体性表现在体育教育是学生自主的活动,创造的活动,自我教育的活动。

四、体育个性化教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nb

sp; 体育个性化教育离开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正如苏联学者科恩指出的,“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它不仅能够成功的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同样《学会生存》中也指出: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

2、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多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我发挥。准备活动的小组自主练习,小组学习方式的自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多采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器材,一物多用等等,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们性格各异,在课上表现及反映也有所不同,个性化教学不是盲目的顺从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任其自流。如果那样,势必会影响整个班的教学秩序和效果,但如果看见学生稍微有点分心,就用斥责与惩罚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则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

3、 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其思想基础是个性的差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要有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建议多采用以下组织形式:①兴趣分组。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组织成多种班组或组别。由于整体的成员,都是因为喜欢某一项运动才自愿参加的,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无疑是积极的。这样教师在课上的组织与安排,都会得到学生的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也能够尽情地运动、享受,心情格外开朗。②性格分组。这种方法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进行技术学习和练习时,按照两种性格类型(内、外向型),结合他们的运动能力,分组教学。这种分组教学方法,是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全体学生在心理、身体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③友伴型分组。在教学班内让学生自愿组合分组。教师注意宏观调整,保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组内的互帮互学以及组间的公平竞争。分组时,要设立组长、副组长,平时注重对组长的能力的培养,使之能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4、 改革传统评价学生的方式 。

要改变过去那样以几个竞技运动项目的成绩作为统一的评价指标的情况,转以注重目标全面系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定性评价,注重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把评价作为一种期待,尤其对学生暂时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更应巧妙地运用评价使学生体验到老师地期望,以便使学生进而转化为一种积极行动。

5、要注重教师的个性影响。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师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有益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把个性教育落实到行动上,而不只是口头上的口号。

6、注意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秀问题之一。要把传统的、被动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接受过程变为主动的、双向的、交流式的认识过程。切实确立学生在整个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作用,体现学生在评价教育效果中的主人权利。在尊重个性中发现个性,在发挥个性中发展个性,在发展个性中完善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7、处理好全面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重视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社会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前,在一些地方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只肯定活跃的课堂气氛,否定严格的课堂纪律;不分场合地肯定学生个性极度张扬;教学中有章不循,有纲不依,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放弃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取消学生以为枯燥无味的队列队形与中长跑练习;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不作全面地分析,简单的以学生喜欢不喜欢,主动不主动来肯定或否定一堂课,甚至提出要为“放羊式”教学正名。这些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8、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现在新课改建议打乱行政班,按学生的兴趣选项编班,教师在这种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充分了解学生

个性的基础上,及时给学生个别指导和提出不同要求,逐渐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规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方面,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发展必然受社会需要的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不能在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时,忘记了共同前提是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

9、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进行个性化体育育人的同时,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体育教学,而应在继承中进行创新。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

在新课程实验区或全国性的课堂教学比赛中,我们注意到,面对新课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处理课堂教学时陷入了种种误区,似乎课堂上越活跃越好,问题越开放越好,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表现越自由越好。其实,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个性化教育论文:浅谈体育教学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研究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中学生 个性化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描述性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个性化教育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归纳、总结。指出个性化体育教学具有主体性、独特性、差异性、创造性的特性。明确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意识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体育与健身课程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提出了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依据,并且重点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对中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教学探讨分析。经验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一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一些具体教学策略、措施,对当今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提出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几点教学建议。

1、个性化教育的含义

个性化教育是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学最关键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其中”个性发展”中的n个性”,不是狭义上的心理层面的个性品质,而是指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差异性

人的生长发育和生命过程有不同的阶段性,各年龄阶段个体的生理特征也不相同。同时每个个体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家庭等因素在每个阶段也有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的个体我们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位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实施个别化教学是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措施。

1.2 独特性

独特性是个性化教育的必然产物。学生的个体差异,既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结果。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性别、认知能力、性格类型、气质、身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3 主体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其主要反映出人高度的主观能动性,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能力性、创造性。在人类活动中,人们总对原有的认识、操作、成果有所革新或突破。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同时也促进了个人的创造性发展,其表现的内容有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等方面。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把学生真正当活动的主人,必须尊重学生,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4 创造性

学生创造性的体现是个体创造力的行为过程表现,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特殊能力。心理学上,指出创造性活动中结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不仅表现在科学、艺术等领域,而且也会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每个人的创造力是可测量和后天针对性培养提高的。具体表现在:求异性、联想性、发展性、综合性、逆向性、独创性,六方面。

2、中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依据

2.1 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把各种休闲娱乐性的、新兴的健身内容纳入了教学范围。学生在这些自己喜爱、热衷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体验,及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现代体育价值观的重要目标之一。

2.2 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现代教学论认为:个性化教育是着眼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它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会带来自己的独特的东西,从而使受众个体思维丰富活跃起来。现在的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力求老师与学生、认知与情感、体能与心理健康全面协调的发展。

2.3 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现代教学三大原则

个性化教育符合因材施教原则,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和巩固提高的原则。实施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既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主动性。然而,任何一种优势体育项目的形成都是建立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贯彻巩固提高教学原则的有力体现。

3、中学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

3.1 激发运动兴趣,培育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实施个性化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有的在这方面成功,有的在那方面成功。因此。体育教师应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以有序的课堂和创设积极的竞争情境给每一个学生获得显示自己运动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运动兴趣。并尝试将所学其他学科(如物理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体育学习之中,并不断构建新的知识和技能,有意识地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2 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解放学生的个性

3.2.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世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条件。课堂上。教师要掌握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见解,给予学生质疑教师权威的权利。在遵守课堂常规的同时。我们教师不妨一试对课堂纪律实施”弹性”管理,张弛有度,多给学生自由展示及(分层)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尝试采用诙谐幽默、轻松活跃的教学风格带动调节课堂气氛。针对像体育课这样的显性学科,我们也可以运用形式多样的专项体育游戏贯穿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他们从”要他学”变”我要学”。教师还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多些理解和宽容,多用鼓励法,少些斥责。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每个后进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2.2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有利激发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练习。学生在接受、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掌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方法。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理解、宽容、尊重每位学生。在一个班中,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应用分组、分层教学。譬如在初、高中都有的跳箱、单杠等技巧类难度项目教学中,体重较大的胖学生和弹跳力协调较差的学生,首先我们老师要做的是消除他们恐惧害怕的心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通过降低首次达成的指标要求及相关辅助器材运用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3 开放性课堂教学体系。张扬中学生的个性

3.2.1 交还学习的自主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和潜能。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自主学练的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学习能力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和练习方法,独立的进行体育锻炼。一旦学生拥有了学习自主权,学生就会主动树立学习的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交流学习的经验,进而养成独立学习的个性特征。

3.3.2 拟订开放的教学目标。学生个体的性别、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体育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且标的确定应该体现课程的层次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制定符合各类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确保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体验学习成功,建立自尊、自信,在准确的自我定位中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3.3注重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现代教学评价要求越来越重视评价的教育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方法、标准的多样化。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单一的注重学生成绩考核评价逐渐发展为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学习过程评价、教学成绩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实践中,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参与的空间。通过组织学生学练过程中的自评、互评、小组评、集体评等,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反思与提高。往往这样可适应当今学生竞争好胜、自尊心强的心理特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自我表现向上追求的原动力和提升空间。

4、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教学中采取的多样化、灵活性、个性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措施对实现、达成体育课程三维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也都是必要、行之有效的途径。为了更好的实施个性化教育教学,在此提出几点自己研究建议:

4.1 各中小学校积极完善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理解、落实在学校教学中体育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内容。

4.2 体育与健身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方法、形式的多样性。(在学习内容上,我们一线中学教师尽量做到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选用拓展类内容特别是新兴运动项目的研究与教学。如:青少年学生喜欢的街舞、轮滑、攀岩;当下主流时尚的瑜迦、排舞项目。结合音乐、色彩等各社会流行元素,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

4.3 体育与健身课程达成目标的多元化及对中学生课程评价的综合化。

4.4 国家、地方教育部门应加强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的专业化培养,以便适应现代体育教学要求。

4.5 各区、县学校可依据自身场地、器材:师资、资金特点;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开办学校兼管、运营的初、高中体育俱乐部;灵活运用学校与社区资源相结合的模式来发展中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和个性化体育人才的培养。

个性化教育论文:基于差异化教育理论的高职单片机课程个性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差异化教育理论的高职单片机课程个性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单片机技术在当今信息时代被广泛应用,不仅被应用在智能仪器仪表、实时工控、通讯设备、导航系统等工业领域,而且也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医疗检测等民用领域。因此,单片机课程被作为高校电子电气类专业优秀课程开设。但单片机技术的学习却并不容易,不仅涉及软件编程,而且还包括单片机内部资源的学习与外围电路的设计,尤其是应用单片机设计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时,更是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于文理兼招的高职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差距较大,如在单片机教学时实施“一刀切”教学模式,必将导致“学困生吃不了,学优生吃不饱”的后果。

分析电子行业的职业岗位,不难发现不同的岗位对单片机技术的要求并不相同。高职电子类专业毕业生在电子企业从事的职业岗位一般有电子产品装配、测试、基层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电子工艺设计、电子产品维修与电子产品(或系统)开发等。在这些岗位中,除了电子产品开发岗位对单片机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比较全面外,其他岗位仅需要对单片机的软硬件知识、开发流程有所了解,具备应用单片机开发简易电子产品的能力就完全能满足非电子产品开发岗位对单片机技术的要求。

因此,高职电子类专业在教授单片机技术时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学生差异化的特点与电子企业各类职业岗位对单片机技术要求的不同,实施“分层教学、差别评价”的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一、差异化教学内涵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差异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不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差异教学提倡的是协助每名学生最大可能地发挥其学习潜能,强调对学生已有能力的不断挑战以及促进学生能力的持续发展。差异教学不但要弥补学生在基本的可变差异上的不足,达到基本的发展目标,培养合格的学生,而且还要利用学生的特质来促进特殊发展需要[1]。

二、基于差异化教学理论的单片机课程个性化教学方案

(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单元,精选12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如图1),将本课程中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训练分解到各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掌握本任务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开发、不断学习巩固、不断成功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同时也更容易训导学生的守时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节约意识等职业素养[2]。

教学场地直接选择在单片机实训室或多媒体机房,应用单片机实训平台或自制的单片机开发板实施“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提高学习效率,节约成本,采用硬件与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即课堂上主要采用proteus软件仿真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课后完成软硬件调试以充实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各类学生进步

1.课堂分层教学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作业分层和实训方案自选来组织教学与实训。

首先,实行分层的教学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具备相同的知识与技能。根据电子信息行业非电子产品开发岗位对单片机技术的要求制定一个基本教学要求,以满足“学困生”学习需要,以利于他们从难度较小的技术学习开始,不断地强化、锻炼,直到完全掌握,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同时,又根据电子产品开发岗位的要求制定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好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平台与空间,使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

其次,通过教学内容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及作业分层来实现个性化教学。本课程所选择的12个典型工作任务中除了前3个任务外,其他任务都包含了基本任务、拓展任务、高级任务3个子任务,子任务由易到难成阶梯式(如图2)。其中基本任务为本教学单元最基本的要求,包括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对应非电子产品开发岗位的要求,是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最低标准,拓展任务是在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加深与拓展,包含了更多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软件编程的难度也加大;高级任务则是在拓展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要求基本达到企业开发产品的标准。例如,在任务5——电子钟设计教学单元中,基本任务为简易电子钟设计,此子任务不要求时间准确,也无按键调整,只要求完成时间递加、进位等基本要求,其涉及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仅有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数组、软件延时等;拓展任务为精确计时电子钟设计,此子任务则在其本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不仅要求走时准确,而且要求能调整时间。增加了定时器中断、外部中断、按键处理等知识点与技能点;高级任务为带闹铃电子钟设计,在拓展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了闹铃与整点报时(还可拓展秒表功能)功能,编程的难度更大。

设定好阶梯层次的教学内容后,实现教学过程分层。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全体学生尝试完成基本任务,当基础好的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教师可指导其尝试完成拓展任务,当某些兴趣高、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拓展任务后,可让其尝试完成高级任务。

课堂教学结束后实施作业分层,将未完成的本级任务或下一级高层次的任务作为学生的作业。当然也鼓励学生在完成本级作业后,续继完成更高层次的任务,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试做试题库中对应的课题。

2.个性化的实训教学方案。实训教学实施自选式实训项目。在保证基本技术能力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同一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实践环节的技术难度,分化出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要求,制订出难易不等的实践教学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训方案。这样以使动手能力强、领悟能力高的学生可以更多、更深地发展自己,更有挑战性地提高自己,更有难度地锻炼自己。对于那些克服困难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难度较小的实训方案,以有利于他们能从难度较小项目开始,使他们能有学习的成效,树立自信心,增进实践学习兴趣,强化实践动手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断完善自己[3]。

(三)建设差异化的网络学习资源库,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自主学习是学好单片机技术的关键,为了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网络学习资源,必须建设差异化的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的内容不仅要丰富,而且要分层次:既要有从企业引进的较复杂的工程案例,还需要大量比较简单、适合初学者和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的模拟案例;既要充实各类行业标准,也应设置简单易学的初级教程电子书;既要开设高手论坛,还应设置初学者交流天地。

教学资源库组成一般分为:案例库、试题库、电子书、软件资源库、专业网站库、优秀毕业设计与优秀作业库、学习论坛、同步学习资源库等。教师在建设学习资源库时,除了不断收集、分层整理已有资源外,还应注重同步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同步学习资源的内容包括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课堂教学课件,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进行扩展的知识,用屏幕录像工具录制的操作过程以及课堂练习的小案例等,同步学习资源库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查找以前的知识点,复习遗忘的操作步骤,尤其有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后及时吸收与消化课堂内容[4]。

(四)开展基于单片机的科技创新竞赛,促进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科技创新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新领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开展基于单片机科技创新竞赛更有利于兴趣高、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电子产品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差异化、个性化学业评价方案

(一)建立多维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态度

实施动态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水平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学业成绩主要由“平时表现(30%)+实训(30%)+项目机试(40%)”三部分构成。平时表现除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纪律、学习态度,任务作业外,还将学生的守时诚信、规范操作、团结协作、工作态度等职业素养纳入评价体系;实训主要考查学生实践活动表现和成果,主要包括职业操守规范、成果质量、实训报告等。成果质量从程序编制、电路设计、pcb板设计与制作、焊接质量、功能实现、改进创新等6个方面加以评价,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课题机试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个课题的设计任务,基于考核时间及成本的考虑,我们只要求利用proteus软件完成课题的软件仿真。

(二)建设差异化的试题库,实施随机抽题考试制度

差异化的试题库建设思路为:以课题为元素,建设12-18套试卷,每套试卷有a、b、c三个难度不同、配分不同的课题。其中a课题最难,配分100分;b课题难度中等,配分85分,c课题比较容易,配分70分,试题库向学生公开。这种差异化的试题库适应各种层次的学生,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到对应的学习目标。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选择难度较小课题进行考试准备,有利于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避免传统考试因要求过高而导致基础较差学生自暴自弃的现象。同时高难度的试题也有利于激发学优生的学习动力,为学优生挑战自我、勇攀高峰提供平台。

考试采用课题机试法,其具体的实施方法为:学生在安装有keil uvision2开发软件与proteus仿真软件的机房考试,按学号分配机位号。电脑随机从试题库中为学生抽取试卷,学生接到电子试卷后根据自身能力从a、b、c三个考试课题中选做其中之一。多选不多给分,但以最高分为准。

在考试过程中为防止学生作弊,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断开网络,防止学生网络复制或网上下载资源;(2)考前格式化开放磁盘。

四、结 语

基于差异化理论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满足了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我们通过在08级、09级单片机课程实施个性化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优等生较前几届学生学得更扎实,而且也激发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班级形成了你争我赶的良好学风。本课题还具有较强的移植性,稍加改动就可移植于其他同类课程,对于生源质量日渐降低的高职学院的理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个性化教育论文:浅论中学地理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策略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已经叩响新世纪的门环,创新成为通向富裕文明社会的金钥匙。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知识社会这样对创新有着如此迫切的需要,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对创造力的培养有如此急切的呼唤。

传统的地理教育将其功能定位在“知识的传播上”。知识社会无重量经济的飞速发展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刷着传统的地理教育观,培养创新力作为地理教育的真谛在大浪淘沙后真容初显。个性是滋生和培育创造力的丰厚肥沃的土壤。人的个性化的充分发展。必然会提供个体更为强烈的创造欲望,更为丰富的创造机会。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更富激情的创造活力。创新呼唤人的个性化的发展,人的个性化发展呼唤个性化的地理教育。

一、个性化地理教育诠释

1.个性化教育

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是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独特组合构成的整体。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①完成某些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②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③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特征,即性格;④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着调节和控制。

回眸传统的地理教育,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学校按国家下达的地理课程规格要求培养学生。过于集中统一的地理教育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个性特征难以彰显。

创新与个性是孪生兄弟。僵化、一统的地理教育行为,产生的往往是刻板、缺乏活力的个体行为模式。因此,要实现将创新力培养作为地理教育的优秀功能,就必须实现地理教育的个性化。即把富有个性、创造性的人才作为地理教育的培养规格标准,注重地理教育的多样性、个性化,使得地理教育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其实,我们通常强调地理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功能.将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置于矛盾的境地。实际上,个性化地理教育观与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全面发展教育观中个性成份的进一步张扬,是指通过地理教育使受教育者个性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和谐发展,是个性的全面、充分和健康的发展。因此。个性化地理教育观与全面发展观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2.个性化地理教育的价值功能

个性化地理教育的价值功能集中体现在对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培养上,并因知识社会的逐渐来临。日益显示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新的意义。从哲学渊源上来说,个性作为个体的能力、气质、性格及兴趣差异的总和,它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为个性化地理教育的存在提供了哲学基础;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认识。实施个性化地理教育,为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文化多样性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个性化地理教育能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充分和健康的发展,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张扬相对于本人个性中其它成分或他人个性中相同成分占据优势的个性成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力。

实施个性化教育体现着地理教育对受教育者的深厚的人文关怀,是对我国传统的地理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一次重要变革,是地理教育向人本教育的回归,蕴涵着对人的个体独特性价值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地理教育复兴的机遇可能就蕴藏在其中。

二、中学地理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策略

以创新力培养与个性化教育的因果关系作为逻辑起点来认识地理教育,其根本目的之一是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全面充分和健康发展。因此,在进行中学地理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教育,对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进而言之,学生个性的全面充分和健康发展将对中学生整个生命过程产生极强的示范、迁移和辐射作用,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持久的贡献。在地理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主要策略有:

1.课程设谊多元化

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长期以来,中学地理课程仍承袭传统的单一、一统的课程模式。从国家到地方都十分注重制定统一的课程方案,并通过行政的力量加以推行。如此的课程模式不仅难以适应全国教育人文社会背景的区域差异,更无从谈起在中学地理教育过程中针对巾学生的个体特征实行个性化教育。因此,中学地理课程模式必须革新,要顺应当今个性化教育潮流,以增加学生对所接受地理教育的选择权和自由度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着重在下列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1)课程多样化其中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微型课程的开发,以一系列独立或半独立的地理专题构成若干门微型课程,形成课程菜单以供中学生按需选择;二是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学校的组织、环境及师生交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教育价值都属隐性课程的范畴。

(2)课程个性化为适应个体的能力和倾向,发展中学生的兴趣、特长,建立个性化的地理课程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通过个性化的地理课程实现中学生的个别化和自由化学习。在这一领域,我们可采取的行动策略是减少必修课,更多地从中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设置地理选修课和活动课,给予中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自由度。

(3)课程乡土化中学地理课程可以在全国统一的课程计划指导下,根据本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和学生特点,构建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或者在全国统一安排的课程中,留出一定的比例安排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乡土化和校本化可以从另一种途径来加强地理课程的个性化。

(4)课程综合化现代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日益显现。课程综合化是实现中学生个性全面、充分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这一领域,应十分强调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交叉和融合,注重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可通过设置以地理问题为中心的“超越学科的学习单元”课程,构建综合化的活动课程。课程综合化是对课程个性化的强化和补充。

2.教学策略个性化

中学地理教育的优秀环节是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策略个性化乃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主阵地。教学策略个性化主要下列三方面内容构成:

(1)班级规模小型化一般而言,小班制的教学法比大班制教学更有利于个性化教育的实现。1978年,洛拉斯等人对以往有关班级规模与教育效果的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的平均成绩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班级规模达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提高。我们在中学调研过程中发现。小班化教学最受中学生欢迎。小班化教学可充分实现师生交流,发挥学员主体性,这其中蕴含着中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2)教学空间设计灵活化不同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需要不同的教学物理环境,尤其是在要实现个性化教育的情况下,借助教学空间的物理设计,可把教育意图渗透在安排好的环境中,间接地对中学生的学习发生影响。这是非常重要而又是过去我们在地理教育中所忽视的。应该把地理教室布置成一间充实的学习中心,为师生的交往、学习、研讨和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氛围。在设计教室时,主要考虑座位排列、走道、工作区域、设备、教具和教学材料等方面的合理安排和布置。避免以往通常采用的秧田式座位方式,代之以模块形、方形、圆形和马蹄形的布景,给中学生提供民主的自由的学习空间。

(3)教学行为主体化主体化的教学行为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体化.采取启发性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避免知识的被动接受、繁琐的练习和盲目的记忆,将中学生置于课堂活动的中心。通过设疑、提问、研讨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和多向交流,使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广阔空间,使之有充足的心力和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谋求独特的定向发展。教学行为主体化的前提是教学活动的民主化,教师要尊重中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标新立异的观念,让课堂成为智慧撞击和个性交融的场所。在地理教学评价上,要改变将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度作为唯一的标准,代之以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全面充分和健康发展的作用程度作为教学评价标准。

总之,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实现个性化教育,是学生创新力培养的前提和手段,是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是中学地理教育迎接知识社会所应作出的应答。在中学地理教育过程中,应创设个性化地理教育的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地理课程,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使中学生个性获得进一步全面、充分和缝康发展的机会惟有如此.方可使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输入生生不息的动力.昂扬地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个性化教育论文:试析高校招生多元化与个性化教育

[论文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赋予学生多次选择的权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高校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还应从高校特色、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入手实施个性化教育。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高校招生 个性化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肩负着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个性化教育。而现行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已不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和中学素质教育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因此,发展个性化教育,建立健全有利于选拔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多元招生录取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承认差异、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主要特征是认同个体生理基础的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和权威挑战的精神,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个体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造就有活力、有创造性的个体。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是以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为目标,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身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的教育。

一、现行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的弊端

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中学的教学。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以单一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特色化发展。

1.现行招生录取制度强化应试教育,忽视个性教育。“一考定终身”的高校招生制度无法改变以考试为手段,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的应试教育。为了应对考试,高中长期沿用教师单向授课的方法,学生一直被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没有被当成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这种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丧失了个性和创造性,也无法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和发展潜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由于他们在遗传基因、成长背景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别,因此他们在诸多方面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师机械地将课本内容“转交”给学生的做法,不利于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同时,由于在课堂上缺乏思维训练,以及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思维探索的忽视,就会导致学生判断、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思维僵化。

2.现行招生录取制度不利于高校的特色化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招生考试仍然沿用精英教育时代的一元化考试模式,强制性地为学生的发展划定方向,而高校为了确保优质生源,无法彰显各自的特色,呈现出“千校一面”的局面,这其实就是高校的“去个性化”。统一考试和按分数录取的政策在剥夺了高校生源选择权的同时,也摈弃了高校的特色。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院校,无论是综合院校还是专科院校,无论是学术性院校还是职业性院校都用同一把标尺(分数)去测评并选拔学生,导致高校无法彰显各自的特色并选择符合其特色的生源,这对高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极为不利。

二、构建高校多元化招生体系的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五种招生录取形式,即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但这仅仅是录取形式的多元化,而不是对高考制度的实质性突破,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更应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而不是录取形式的多元。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录取,应当是建立多元的考试评价体系。

1.统一考试与多元化考试相结合。尽管统一考试有其弊端,但统一的入学考试减少了各高校单独命题和施测的繁重工作,能确保考试的质量和权威性,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备考的负担。统一考试应倾向于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增加个性成分;增加题目设计的灵活性,加强学科间的综合性;增加综合性思考题、分析题和应用题的比例;增加附加题的比重,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附加题,应用能力强的考生可以选择操作性内容的题目,学术能力强的考生可选择论述性内容的题目。统一考试应当成为一种基本能力考核,而不应是高校招生的唯一依据。中学会考应该实行社会化,成立专门的社会考试机构,每年可举行若干次,学生可以多次申请,或以最高成绩为准,或取几次考试的平均值。会考合格才能报考大学。高校每年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举行若干次入学测试,对报考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考核,让每个考生充分展示自身潜力和兴趣特长,从而有效地考查学生的个性特质。

2.评价多元化。实施“多元化评价”,首先要做到评价指标多元化。高考分数不能作为选拔录取的唯一标准,高校可降低高考成绩的比重,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为学生高中阶段所学的课程和高中毕业会考成绩、班级排名、面试情况、社会实践、个性特长、论文写作、推荐信、身体状况等不同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制订评价方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潜力。其次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高校、中学、学生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高校在评价过程中起着优秀及决定性作用。中学评价则注重对学生综合情况和长期学习情况的考查,动态反映学生的素质状况。而考生主体的参与可以变单向选择为双向选择,通过对评价方案的选择,考生可以自主申请、自主择校、自主选择专业,自己决定申请学校的数量,最终选择自己最为满意的学校就读。

3.录取标准多元化,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目前我国高校的招生录取执行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而制约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使得高校不能按照自身的办学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来选拔录取符合本校要求的学生。为了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就应让高校拥有更大的录取标准制定权,实现录取标准的多元化,让高校可以在高考成绩之外自行制定一些符合本校实际的录取标准。部分制度完善、管理严格的高校可以遵循标准刚性化、程序规范化、办法公开化、结果公示化的原则来制定招生办法,在一定的招生数量范围内,在高考成绩达到批次投档线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的试点。对中学阶段表现优秀、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在人文科学、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方面成绩优秀、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学生,具有学科特长、高考单科成绩特别优秀和具有明显发展潜质的学生,都可以成为自主选拔录取的对象。开展自主招生改革的试点工作,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对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高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对策

正因为多元化招生能为高校输送了不同特质的学生,这就为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不仅是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还应从高校定位、教师自身素质方面入手实施个性化教育。

1.学校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现代大学应该要为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创造有利的条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高度集中的办学和管理体制下,形成了整齐划一的局面,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着很强的“趋同化”特征。高校只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

实施个性化办学,首先要找准个性定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不仅要培养各类学术精英,还要为各行各业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各高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办学的内在条件,找准自身定位,挖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一流的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其次要建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多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针对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个性化培养模式,使学生的成长具有目的性和目标性。要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营造宽松的人才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环境,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发展。最后要建立个性化的专业和课程体系。要突破以往的学科和专业界限,拓展课程内容,为学生以特有的方式组合知识、发展能力提供更广阔的课程平台。课程结构要实现多样化,提供灵活的课程组合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选课自由。此外,还要增强课程形式的灵活性,减少课堂教学的比重,增加实践性、活动性、操作性、自主性的课程和环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教师要实现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他们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大学教学中,教师仍普遍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类同化、模式化倾向严重,极大地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影响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实施个性化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富有创造力的教师。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理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富有强烈的创新意识,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开创教学新思路,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高校应重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允许教师在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拥有一定自主权。鼓励与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教师继续教育,提倡不同院校的教师经常互动交流。

3.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培育良好个性。个性化教育的落脚点是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去教育学生,但真正能够把学校教育内化为自觉行动的人只有学生自己,“教是为了不教”,唯有使学生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成为自我教育者,才能实现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更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要使学生在结合自身内在需要与社会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设想和规划,沿着自我发展的道路,发挥主体性,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自由、自觉、自律地发展自我,塑造与培养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个性,这才是个性化教育所要追寻的目标。

个性化教育论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个性化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由于需求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也要做到因地制宜,采用具有个性化的发展思想,构建出具有全面性、实用性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个性化;课程体系构建

1前言

在我国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背景下,高职体育教育体制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恰当调整,并从教学模式、内容等方面大变革来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而为了全面适应个性化体育教育需求,在构建新课程体系过程中,教师应对课程相关内容、体育课程结构做出进一步优化。同时,还应结合教育模式、文化差异对体育课程做出适当改革,不断增强体育课程独特的个性。

2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现状

首先,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计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提出的各种需求,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起步相对较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改革进程。其次,在内容上,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都是片面的,缺乏正确认识,经常认为教育改革就是要开设更多的项目,为学生传授更多的技巧,事实上,这种改革只会使得学生疲于应付各项检测,而难以实现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学习、参加体育课程活动的积极性,难以实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的。再者,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为考虑到学生的个体运动需求,只是一味的照搬传统教育方式、手段,过于注重自身的主导地位,经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向学生机械的灌输相关体育知识、技能,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信心的提升,也无法实现预期学习、锻炼目标。

3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个性化

3.1个性化课程体系设计

首先,在课程内容上。在设计中教师应始终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兴趣爱好与心理取向。作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活动的关键动力,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在设计课程体系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二是,文化取向。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构建出能够体现自身特点的个性化体育文化。此外,在明确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院校还应尽可能的优化相关配套设施,避免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在实施课程设计的同时,还应兼顾课程自身的实用性、趣味性,引导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运动。其次,在选定教材方面。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更加适合本校体育课程特点的教材,并对必修、专项方面的教材做出准确把握,不断增强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知识的兴趣,充分突显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与趣味性。再者,明确教学方式。个性课程体系的设计应突破传统分班模式的局限,对学生身心发展、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差异做出综合考虑,在体育课程分班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能情况、兴趣爱好对其做出合理划分,同时还应结合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对是以基础体能训练为主,还是主要进行体育理论讲解做出全面考虑,全面发挥学生自身优势,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培养与锻炼,从整体上提升高职学生的体育素养。

3.2个性化课程体系构建

个性化发展主要强调的是结合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制定出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并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对每位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身体素质与兴趣爱好方面做出综合考虑,真正达到因材施教,通过实施个性化的体育教育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创新教学模式。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需求,积极探究出更加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出深入钻研,并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来构建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二是高职体育教学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同时,还应重视起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积极采用更加健康的锻炼方法,制定健康的体育锻炼目标来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性格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实现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

4结语

总之,各高职院校在构建体育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应注重当前教学体制与相应实践特点的有机整合,从而构建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凸显出独特的教学特征,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作者:吴婧怡 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个性化教育论文:语文特殊教育个性化教学应用

1个性化教学的本质理念

1.1个性化教学的概念:

个性化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下才得以完成的,其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质,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能力出发进行因材施教。这种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由思考能力。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更加注重对于每个学生特点的探究,并且依据所发现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专门应对。个性化教学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兴趣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效果。

1.2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具体要求

1.2.1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

正确意义上的课堂应该由学生来主导,教师只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不可否认,每位学生都是一位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尤为突出。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生性害羞,害怕在公共场合回答问题,发表言论的学生,要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多邀请其回答问题;对于生性较为开朗但莽撞的学生,教师要对鼓励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其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只有每位学生的个性被尊重了,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形成学习兴趣。

1.2.2保障学生适度的自由。

古代贤者孔子早就提出:“师道,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说明教师这门职业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协助其解决学问上的疑点,而不是掌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普遍受应试教学观念影响较深,常采用硬性作业和考试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导致学生无法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倾向。实行个性化教学方式后,教师要保障学生的课堂自由,允许其在不违法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自由展开课堂讨论,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2如何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上使用个性化教学

2.1率先在小班中实践:

由于采用个性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因此可率先在小班中开设,观察其实践结果。首先,小班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更为合理,因此教师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装状态,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基本要求。除此以外,由于小班化的教学中学生数量较少,学生彼此间更为熟悉,有利于开展需要良好互动的游戏和讨论,也有利于教师掌握这类开放式课堂的局势,防止其出现失控情况。要在小班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有许多可行措施,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特定的社会情景如新闻现场,辩论会,晚会舞台等形式,随后让学生角色扮演,根据具体场景进行表演。这种融合了听,说过程,并且需要学生临时发挥的情景教学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胆量,并且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2.2重视特殊教学这一关键点:

本文讨论的是在特殊教学环境中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存在生理或智力缺陷,其行动能力,接受能力都无法与普通学生相比,此外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更为脆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课堂教学速度,放慢授课节奏,使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尽量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励志内容的讲授,如残奥会上奋勇拼搏的残疾人,不畏艰难奋发图强,最终获得比普通人更大的成功的残障人士等这类教学视频都能够激励学生的斗志,促使他们奋发学习,用更多的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只有教师真正将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了,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了,才算真正尊重了个性化教学的教学本质。

2.3强调师生互动和交流: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和教师应该是融为一体的,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然而目前特殊教学阶段中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尚且缺乏,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足,无法正式开展个性化教学。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技能,学习手语,研究智障儿童的心理,使得自己更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只有在教师充分开展了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注意力和信心才得以回到语文课堂中,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激情。

3总结

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基础能力,是维系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展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能够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培养,获得最为精确的语文知识,从而大大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新时代培养新人才的呼声,也只有在这类教学实践中才得以实现。

作者:刘晓梅 单位:吉林省磐石市特殊教育学校

个性化教育论文: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7月至12月在天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90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3例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54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流程表进行个性化宣教指导。对两组的相关知识掌握、母乳喂养、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分别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方面进行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产科推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能提高产妇及家属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 个性化;健康教育;产科护理

护理健康教育程序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心身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连贯的、有计划、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反馈功能的教育活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临床护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领域随之不断拓宽和延伸。天水市妇幼保健院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健康教育全程指导”,为总结推广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笔者选取2008年7月至12月在天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比分析等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7月至9月在天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36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正常产282例,剖宫产81例,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6.26岁;2008年10月至12月在天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4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正常产389例,剖宫产153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5.82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胎次、分娩方式等方面分布均衡,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采用对产妇及家属进行随机讲解、示范等传统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每人配备1张《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见表1。责任护士根据指导表完成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面、系统、连续而有计划的健康指导,采用口头讲解、示范、练习、图片、反馈、答疑等多样化的方法,同时不断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要求,给予及时的个性化的指导;专业护士检查当日健康内容知晓和掌握情况,并进行补充、强化;护士长随时检查督促实施情况,出院前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征求意见,整改提高。《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最后随病历入档。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全部掌握:能复述相关知识关键点的全部内容,或有一项不能复述但经护士提醒后即能复述者;部分掌握:有两项以上不能复述者。经宣教指导后能及时、正确地实施母乳喂养,至出院时有足够乳汁者视为母乳喂养成功,反之视为不成功。满意度则采用医院统一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产妇出院时由专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汇总。

1.4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汇总所得的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2。χ2=239.2,p<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母乳喂养效果比较 见表3。χ2=52.9,p<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产妇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见表4。χ2=49.8,p<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产科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内容表2 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表3 母乳喂养效果比较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手段之一[2]。健康教育在生理功能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防治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产科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产前、产时、产后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健康教育能否落在实处没有一个客观的记录,为强化责任制定《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使每个责任护士的指导都有客观记录,督促护士主动了解产妇的情况,通过评价可以掌握产妇和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接受情况,也激励护士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帮助产科护士长对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督促和检查,使护士长的工作更加有条不紊。

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对于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积极作用。《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可以指导责任护士按计划和时间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指导,形成一个系统、连续、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过程,保证了每一位产妇从入院到出院都能得到适时、相应的指导,增强了安全感,减轻了产妇及家属的许多心理负担和压力,改变了一些旧的不科学的传统习惯,增强了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个性化的指导、答疑,既有利于产妇产后的康复,也利于更加有效地掌握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知识。

分析结果显示: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责任护士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增强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好处和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了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积极主动地实施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分析结果显示: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通过责任护士适时、耐心而有效的讲解、示范,增进了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好,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信息需求,从而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深化了整体护理内涵,患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培养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促进了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康教育的过程是护患互动的过程,因其对象特殊,牵涉范围较广,其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其他科室有一定差别[3]。《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沟通艺术及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使护士角色由单纯执行操作者转向教育、预防者[4]。这从根本上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使广大护理人员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产科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推广。

个性化教育论文:基础美术如何开展个性化教育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大力推行的今天,美术基础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全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美术教育中只有注重个性化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产生科学探索欲望。

关键词:基础美术;个性化教育;想象力

基础美术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童趣性,它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愉悦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学理念落伍,在各学校仍以升学率为主导的观念下,美术教育容易被忽视,被边缘化,根本起不到素质教育中“美育”的基础性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大范围健康有序的推广,美术教育亦要紧跟改革的步伐,借助新课改这股东风,改变当前传统美术教育中的不足,重新定位美术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使其个性化的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当代美术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未来美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

课堂教学思路要拓展,教学方式要个性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基础美术教育阶段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教育,而是通过多彩的美术活动和美术课堂让学生对美有着最初的认知,能初步受到美育陶冶,激发其探索美的欲望,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要拓展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式,使其美术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富有一定的童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有着好奇心去探知,又能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大胆的想象,因此这样的课堂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上一年级《小小建筑师》这一实践课的时候,在第一个班,我直接说了一声,我们这节课做个小房子吧,大多数的同学都中规中矩的按照生活中常见的房子样式开始搭建,毫无新意。而另一个班级我则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各个国家不同的建筑物,在播放的过程中就听见下面传来了窃窃私语声,“原来房子可以有那么多的造型啊”,“圆形的房子真漂亮”,“我长大后要造一个花朵形状的房子”,然后学生就很有兴趣的讨论开了,在我准备好的几何形体中,好多学生都通过视频播放的启发,变幻出不同的房子类型,学生大胆的想象实践,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教师观念要个性化,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的世界里尽情的遨游飞翔。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想与时俱进,也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寓教于乐于兴趣中。这里的教学观念个性化指以下三个层面,首先,语言要个性化。美术课堂中,教师的语言直接决定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生动风趣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比如在讲到三年级下册《多彩的窗帘》这一节时,我创设情境,模仿了朵拉的声音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小朋友大家好,我是朵拉,最近一直有个难题围绕着我。我刚搬了新家,装修的也非常漂亮,但是惟独我家窗帘还没选好,真是头疼极了,但是我听说,我们班级的小朋友,非常聪明,又擅长设计,所以我想拜托大家帮忙设计几块窗帘,你们愿意帮我吗?”这样一个情境导入,孩子们很快就融入了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积极又热情的帮朵拉设计出了各种有创意的窗帘。其次,教学手段要个性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比传统的语言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说服力,在学习《手形的联想》这一节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各种手形的影子,激发了小朋友们探究影子的欲望,拓展了学生的审美范围。其三,课堂内容也需要个性化,这就使得教师的课堂容量要丰富,加强美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走进美术,让美术反映生活。

三、

评价方式要多元化,使学生在美术教育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目前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方式独裁性比较明显,为了“教”而学,过分追求美术学习中技能技法,只注重学生作品的最后效果,而忽略了其创造的过程,这样用单一的“对”与“错”,或者“像”与“不像”的评价方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试想,如果每个学生的每幅作品都相似逼真,这将是多么讽刺可怕的一件事情。这样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其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亦是美术教育的一种悲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面向每一

学生,促使其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为了适应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就必须针对学生的这一特性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适应不同能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需要。我在评价小朋友画作的时候,很注重孩子们的心理,采用的方式都很符合孩子们的童真特点,有的时候会通过大小不同的笑脸来评价他们,有的时候则通过花朵的数量去评价,有的时候则通过太阳公公的阴沉与晴朗去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大大的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为了能得到更大的笑脸更多的花朵,使得孩子们创作的欲望更强烈。

美术教育的评价方式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美术教育的课堂需求,不管学生的绘画作品如何,不能否认作品背后学生的努力,不能简单的用“好”与“不好”来直接评判,而要综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美术教育发挥其艺术的魅力。

个性化教育是“因材施技”的教育实践,更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美术教育中实行个性化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了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是独一无二的,在美术教育中只有实行个性化教育,才能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保护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