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0 05:0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学前幼儿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起着艺术启蒙的关键作用,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起艺术审美的牢固基础,在初步拥有一定审美水平之后,为以后的素质教育做了有力的准备,并将对其一生的精神素质及文化修养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学前美术教育利于养成幼儿良好的个性美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在课堂之上,可以让儿童大胆的进行涂鸦,不受拘束的尽情绘画,这样的美术作品既能展现幼儿天真的心灵,也能反映出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从儿童的美术作品之中,可以明显的反应出他们每个人所独有的性格特征,其中可能有大胆、主动,也可能有呆板、懦弱,可能有热情、敏感,也可能有缺乏独立,幼儿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可以更好的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并对幼儿所表现的积极性格因素加以鼓励,对消极的性格特征予以引导改正,最终形成良好的个性。在学前美术教育中,不应过多的对美术技巧进行规范,在对绘画材料及工具进行简单介绍后,可以让幼儿自行选择绘画的方式和绘画内容,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美术课堂上,更加活跃的表现自己的思维,释放自己的个性。
(二)学前美术教育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人类大脑有着独特的构造,左右脑分管着不同的思维行为,其左脑主要分管抽象思维,右脑则负责处理具体形象的信息。幼儿文化知识的学习,如文字的记忆、数学知识的掌握,都属于左脑的掌管范围。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中,往往存在左脑负担过大,右脑锻炼不足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儿童智力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能够通过教育、引导幼儿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开发幼儿的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从而达到开发右脑的目的。而且在美术课堂上,存在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可以让幼儿手脑并用,提高大脑的控制与调节能力,并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及协调性。
(三)学前美术教育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开发美术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行为,所以学前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它将幼儿的创作能力作为培养的优秀内容。每一名幼儿都有美术创造的无限可能和潜能,幼儿教师要平等对待和充分尊重每一位孩子,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的发展,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积极状态。同时,幼儿教师也要鼓励和支持幼儿的探索与创造行为,不要对其进行过多的限制,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因此,培养儿童的艺术修养,全面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是学前美术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帮助幼儿健全和完善人格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各种能力的培养
(一)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儿童认识外部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而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因此儿童的绘画是其在有意识的表现所观察的生活的结果。幼儿由于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往往喜欢画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鲜事物,而且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他们往往对那些新奇的、富于变化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幼儿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特点,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中不同层次的事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主动的去捕捉和发现美,并通过绘画去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二)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形象记忆力的培养儿童的形象记忆力是指其能够对见到的事物进行记忆,并在一定的时间之后,通过回忆将事物的形象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描述。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都是以事物形象作为对象的美术活动,儿童在观察、记忆和描述的过程中,完成了一项美术作品,有效的锻炼了自己的形象记忆能力。在幼儿对观察绘画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可以引导其回忆自己所曾见过,但又不在身边的一些物品,并让其通过美术的方式描绘出来,从而对其形象记忆的调配能力加以提升。
(三)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是创新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素质教育所重点培养的一种能力。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这也是其灵魂和生命力的所在,通过学前美术教育让儿童拥有最基本的艺术表达能力,为其创造能力的释放开创一条通道。有了创造性的思维之后,可以帮助人们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内容进行再次的组合和创造,从而获得新的观念、方法。
(四)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时观察能力与记忆能力的一种发展、延伸和升华。由于对于外部事物没有过多的概念性拘束,儿童对于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某些成人视而不见的事物,在儿童眼中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含义。绘画等美术活动,可以让儿童拥有一个释放这种想象的渠道。幼儿通过绘画将自己所理解和想象的事物予以展现,在得到鼓励和认同后,他们能更加积极去发展自己这份想象的才能。
(五)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审美思想的培养学前美术教育不但包括各种美术作品的创作,也包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论,虽然由于幼儿特有的年龄特征,不可能对艺术审美拥有过于理性的审美分析,但可以通过幼儿教师的合理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艺术美的存在和基本形式。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和提高儿童在认识、发现、感受和创造美,进而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并培养丰富的艺术情感,这也是开展学前美术教育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三、结语
学前美术教育作为学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幼儿教育素质教育成果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的学前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以儿童为中心,多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通过自身感受来获得对艺术审美的认识。
作者:王艳妮 单位: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
一、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
其一,教育观念滞后。幼儿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是不尽相同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思想,很多幼儿教师不能充分融入到幼儿环境中,在对待幼儿时仍然秉持成人思想,认为幼儿的想法和行为都是幼稚和不切实际的,殊不知这正是幼儿丰富想象力的体现;虽然每个幼儿都各有特点,但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孩子的个性思维逐渐削减,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其二,管理方法不新颖。近年来,幼儿园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幼儿园都有独特的办学形式,虽然模式新颖,但是管理方法仍然比较落后,很多幼儿园在管理方面缺少完善的体制,处理事情全凭经验,还有部分幼儿园过于重视局部利益,忽视了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其三,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在不断转变,虽然现在幼儿园既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出类拔萃的新教师,但是幼儿教师整体水平仍待提高,教师队伍结构仍然有待优化。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顺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潮流,转变思维模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个方面,现在的幼儿教师大多数是女性,凸显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幼儿园要积极引进男性青年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帮助幼儿培养健全的人格。其五,与幼儿家庭沟通不足。有时幼儿教育无法真正贯彻和落实其宗旨,原因之一就是无法和家长之问进行积极有效并且良好的沟通。对幼儿来说,父母是他们最好的教师,家庭是培养幼儿人格的重要环境,但是很多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后,认为就可以放手不管了,孩子已经不需要父母教育了,实际上造成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现象。如果幼儿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再加上父母和幼儿教师之问存在沟通问题,家长的意见无法传达给教师,教师无法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孩子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当前幼儿教育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要有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我们可以从以卜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内容。幼儿教育课程内容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力求幼儿教育方法和模式符合幼儿发展需求,首先,我们要确立幼儿教育导向,以先进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结合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最后,要让孩子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以孩子需求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第二,转变教育观念。幼儿园应和政府联合,进行实验性的特色教育,将取得的成果向其他办学单位推广;再者,幼儿园可以借鉴其他幼儿园甚至国外优秀幼儿园的办学经验,这些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方法等可能并不适合当前情况,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取舍,结合幼儿园实际,构建新颖的教育理念。第三,促进专业成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幼儿园应定期选派优秀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者到其他幼儿园进行交换学习,交流经验和理念;针对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幼儿园要积极引进男性青年教师,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第四,加强家园沟通。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发展不单单是成绩的提高,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家长应和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三、可以尝试的几种幼儿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策略实现的具体表述,结合以上思考及他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这样一些教育方法供同行批评指正。一是情境教育。顾名思义,情境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利用气氛、环境等创设教学情境,以优化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贴近生活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修养。例如某个孩子生日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举行生日晚会,并教会学生如何传达祝福;又如某个孩子生病了,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前往医院探望,并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关切之情。这些情景的熏陶能够帮助幼儿认识人生和社会,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激励教育。幼儿是非常乐于接受激励的,激励能够带给他们愉快的心情以及前进的动力,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激励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孩子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意见,教师可以口头表扬和赞赏,并用微笑、目光来肯定孩子的意见;还可以为每个孩子建造一个行为记录,将孩子的良好行为记录下来,并给予一定激励。需要注意的是,奖励的使用要适量、公正和灵活,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指出并纠正。综上所述,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作者:梁惠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
一、当前学前幼儿教育的现状
学前教育是我国各级幼儿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工作之一,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紧密度的发展,学前幼儿教育也展示出以下的特征:第一,学前幼儿教育中针对幼小衔接部分的教育活动越来越科学。表现为幼儿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教育体系与小学教育越来越接近;第二,学前幼儿教育的内容与小学教育逐渐接近,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逐渐与小学教师靠拢;第三,学前幼儿教育的目标更明确,尤其是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等,这成为当前学前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二、学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前幼儿教育的方向与幼儿发展实际不符合
使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社会基本知识是小学教育的主题,为了使幼儿能够为小学学习做足准备,大多数幼儿园在教育内容设置方面都较为重视文化知识,例如计算能力、拼写能力、识字能力等。这些幼儿教育内容虽然能够使幼儿的基础知识结构扎实,但是与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不完全符合。幼儿成长发育所需要的广阔空间以及对情绪、心理方面的教育均存在不足,此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全面发展存在阻碍。
(二)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幼儿教育内容与幼儿成长的冲突问题日益尖锐,为了在不破坏知识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幼儿情绪和心理教育,教育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结论仅仅充实了幼儿教育的理论,对实际教育实践操作影响不足,很多幼儿园教师处于刻板地应用,而没有完全改变教育方法的状态。
(三)幼儿教育的责任分配不均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空间,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需要与幼儿园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学前幼儿教育工作的真正作用。但是,目前的学前幼儿教育存在责任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许多幼儿家长错误的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等同,认为幼儿教师能够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教育,进而逃避家庭教育的责任,将孩子的发展问题一味推给幼儿园;还有些家长则认为学前教育始终是幼儿教育,在孩子教育方面仍然以初级的幼儿教育为主要理念,过分溺爱孩子,使学前幼儿教育的效果减弱。
三、解决学前幼儿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对学前幼儿教育的内容进行改善
改善学前幼儿教育的内容是解决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基本途径。幼儿教育应该既重视对小学阶段知识教育的基础奠定,又要重视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对幼儿身体、心理、行为模式发展的要求。建议有条件的幼儿园在现有幼儿教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设置的形式,对教材进行革新,选取其中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幼儿教育内容改革的第二项措施是将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进行革新,不再以计算能力、拼读识字能力和背诵能力等作为幼儿教育结果的主要评价方式,而是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对幼儿的情绪智力、心理发展和动作能力等方面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育评价,使幼儿教育的最终结果能够凸显出来。
(二)采用符合幼儿学前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
对幼儿而言要遵循自然规律,首先就是要使教育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儿童的思维形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典型的“儿童白板说”洛克认为,感官训练的是构造早期教育体系的关键。好动、好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教育者更应该注重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为孩子建构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孩子更多的接触各色生活创造条件。在具体的活动中应始终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当孩子存在不利于向健康方面发展的倾向时应根据事发的条件给与自发状态的引导,而不是强制的指使。
(三)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
幼儿园可以在家长会、日常沟通之余,开展“家长校园一日游”的活动,请家长作为旁观者,观察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个人发展状况,理解幼儿园教育对学前幼儿发展的局限,主动配合幼儿园进行相应的学前教育;另外,幼儿教师还应该主动了解幼儿家庭的具体情况,如父母情感关系、家庭经济收入、日常家庭环境等,从“与家长做朋友”的角度,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学校育儿能力、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幼儿以及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目的就是让幼儿能够在学校和家庭受到的教育同质,让教育效果最佳。综上所述,幼儿园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改善,采用更加先进的教育方法,明确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责任,只有这样,学前幼儿教育才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作者:毛亚敏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职业中专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0农场场直幼儿园 黑龙江・鸡西 158422)
摘 要 本文从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分析入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学前教育的方法。指出加强幼儿的思想素质教育及爱国情怀的培养,是我们目前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工作。关注孩子的健康发展,也就是关着祖国的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重要性
1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1.1国内外对于学前教育的研究
21世纪,一个人才济济的时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我国学前教育而言,在2010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使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又根据本地发展现状制定了一系列的幼儿教育发展的政策方针,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在国外,学前教育则更加备受关注。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比如理论的学前课程、英国“学会学习”的学前课程、行为主义理论的学前课程、日本的结构化学前课程等等。他们的课程相当丰富多元,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进一步的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使孩子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去学习,为什么去学习。
1.2学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但目前而言,有关学校学前教育是否真正对孩子有利成为了人们纷纷议论的话题。学校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教育理念置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教导学生如何能够在应试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更严重的是由于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盲目期望,因此幼儿园为孩子开设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并且难度还不断提高,使幼儿从小就承担应试教育的压力。
对于家长而言,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各方面表现优秀,因此盲目地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和让孩子能够升入理想的小学的结果,但却将“培养孩子兴趣,为幼儿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一重要的教育理念直接忽略,将幼儿那些天真活泼的想法全都剥夺,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兴趣学习班、特长班,将幼儿自主学习、活动、探索的想法及机会扼杀在摇篮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更多的都是从大人的视角去考虑问题,一味地追求教育结果,但却忽略了在学前教育生活的过程和知识积累及学前教育真正的主人公――幼儿。到底学前教育该怎么开展,该如何去使幼儿能够真正的成长,如何成长,是我们目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2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2.1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每个孩子心中,父母永远是高大的,是最厉害的,因此父母的态度及行为时刻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每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几乎有70%的时间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2.2情商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在幼儿时期,幼儿的学习能力是最快的,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情感方面的学习。在这个时期,幼儿的情感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而这将对他在以后的发展中产生很大持久的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感情是组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如果性格暴躁、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并且对自己不满意等时,他的行为也将会出现偏差甚至走向极端,不能够坦然地去面对未来中各种各样的挑战及把握住机会,从而变得一事无成。因此,对幼儿进行情商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自己充满自信,那么他的一生也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也为他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3道德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道德一直是我国最大的文化传承之一。对受教育者“德”的要求首先必须转化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以道德教育目的去指导和规划整个道德教育工作。而在幼儿教育当中,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中心环节。但对于幼儿而言,道德教育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狭义的关于“道德”的教育,而是身体养护、社会规则、个性养成、思想意识等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性教育。幼儿应该有集体观念,要教育幼儿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心,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要让他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唤起幼儿内心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有民族自豪感,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荣,是中国人为荣。
3学前教育进行的方法
学前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优秀地位,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一直是家长和教师关心的问题。从儿童心理方面来看,他们思想单纯,跟成人差距很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智力开发方面,我们要训练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提高幼儿记忆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以及鼓励幼儿的创造力;对于行为习惯来说,我们要尽早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告诉他们什么行为是不好的,什么是好的。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摘 要: 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是祖国未来花朵的哺育者。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必须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幼儿教师。加强学前教育学改革,贯彻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明确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的,树立新型人才教育观,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摒弃教育过程中的被动因素,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加强对优秀幼儿园教师的培养。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学前教育 人才培养 教学创新
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符合现代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要求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重新理解“德、智、体”的新意义及其相互间的内在关系,传统教育过程中存在以知识教学的成就代替德育、智育、体育等综合发展的情况,这样就把人才培养的整体教育观念限制在狭小的课程教学范围内,教育目的过于强调知识传授而缺乏实践能力培养。新型教育理念强化素质教育,并提出要把高素质幼师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样就相应地需要对学前教育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彻底革新,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较高幼儿教学水平的专业人才。因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学前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需要重新建构幼儿教学工作体系,营造符合学生训练实践需要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未来工作能力的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确立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以课本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育理念,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强化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构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互相交流、探索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促使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需要进一步对学前教育学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同时要围绕新世纪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二、调整教学结构,创新学习模式
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结构需要调整,主要存在理论脱离实践、模式陈旧、思维僵化的倾向,缺乏符合时展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严重阻碍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化发展,遏制了幼儿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阻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改革进程。教育专家认为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直接影响幼儿教育教学的实效,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培养。现行学前教育学的学科课程主要包含教育概要、教育实践和评估三部分,以培养一线幼儿教师为主的高等专科学校,对这三部分内容组成的教学结构实施全面调整,既考虑它的针对性,又考虑它的长期性,更考虑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特点,实现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既要建构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更要满足不同课程的目标、特点、难度、内容等不同的多种教学结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针对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学习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的兴趣,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难以理解。我们根据其认知规律和知识层次,采取不同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并对学习过程不断评价,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幼师学生的教学能力,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最终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教学改革贯穿幼儿教育和课程教学全过程,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训练中,是促进新型教育理论和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创造教育见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素质,培养实践能力。
三、创设新型教学情境,激发探索热情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改革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素质发展的新型教学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探索精神,建立与幼儿教育实际切合的真实情境化教学模式。创设与幼儿教育近似的文化情境,模拟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加强合作学习。因此,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必须放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创造实践教学机会,建立用人单位(幼儿园)与幼师培养学校的合作机制,帮助幼师学生获得真实的实践机会,逐步熟悉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按照幼儿园的标准建设实验基地,有效模拟幼儿教学活动,重点强调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搭建有利于实践训练的自主学习舞台。让学生在新环境中模拟幼儿园教学,在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培养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学前专业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结合的过程中掌握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完成教学任务。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和喜悦。由于学前专业各学科课程之间内容复杂,不能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影响幼儿教育学的发展,阻碍新时代学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对高专学前专业学前教育学的体系进行改革。传统教学设计是围绕人的知识本位设计的,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围绕学生学习创新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把教学内容生成对学生具有驱动作用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指导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改变高专学前专业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的局面,培养的幼师人才必须适应新世纪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结语
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模拟结合的过程,强化学习主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在学前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新思维,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中幼师班学生的被动性,一定要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设法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幼师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能力,从而培养出合格而优秀的幼儿教师。
摘 要: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初级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的启蒙,可以使学生在进入小学后更容易接受愈发深入的知识教育。所以,在学前教育的管理过程中,应避免在学生幼儿时期就向他们灌输小学知识内容,否则会影响到学生进入小学后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而且幼儿不比小学生,他们思维能力较薄弱,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在学前班的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管理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事业;学习阶段
一、注重学习阶段之间的衔接
我们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必须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避免幼儿园与小学知识体系重复的情况出现,使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心理素质等都与小学学习接轨,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具体做法如下:(1)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课时逐渐接近小学学习时间;(2)优化课程结构,一方面开设知识教育课,另一方面在其中渗入游戏、美术、体育竞赛或者公益劳动等活动课;(3)虽然有些学生对知识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但仍难以避免一些幼儿会有惧怕上学的心理。针对此现象,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活动或者小游戏,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朋友,或者邀请一些小学生来校升国旗,让幼儿期待成为一名小学生,一名少先队员。除此以外,幼儿园还可以偶尔请来一些小学教师,让他们陪伴幼儿玩耍、上课,让幼儿感受到小学教师其实也是很亲切的,从而消除他们对小学教师的恐惧感。
二、合理安排幼儿的学习和活动
首先,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语言文字和数学计算的课时,多融入一些手工实践课;尽量少留家庭作业,不留最好。其次,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比如通过猜谜语、讲童话、模仿秀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再次,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独自讲说。最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特长,并加以培养,使其顺着自己的意识自然地发展。
三、减轻幼儿学习负担
减负是现今社会上热议的话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比如适当改革考核内容,在知识考核的内容上有标准地删减,同时增加实践能力的考核分量,真正实现低压、高素质教育目标。
总之,学前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教育环节,我们在进行管理教育工作时,必须结合学生特点、未来发展以及素质教育要求优化教学方案,真正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幼教方法失范,上级支撑不力,家长教育缺失,弱化了幼儿教育基础。显然,营造健全、完善、规范的幼教方法和家长填补幼教空穴的长效机制,成为巩固幼儿教育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字幼儿教育;策略
1幼儿教育缺失
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最前哨,正像盖高楼大厦打好墙基一样,巩固前哨阵地,打造幼儿教育基础,就为孩子以后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当前幼儿教育基础薄弱,具备的条件不充足,存在不少的缺失因素,影响了幼儿的成长。如城镇居民就业、工人求业、农民打工等导致家长教育缺失,进一步扩大了幼儿教育的缺口,使教育幼儿的重担全部落在幼儿园的老师身上;又如幼儿教育方法失范,在健全、完善、创新上存在研制拉动缺位、上级支助不力、家长施教方法失策,有限的幼教方法成为制约幼儿教育的桎梏。幼教方法失范,上级支撑不力,家长教育缺失,弱化了幼儿教育基础。显然,营造健全、完善、规范的幼教方法和家长填补幼教空穴的长效机制,成为巩固幼儿教育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2幼儿教育对策
2.1率先超前教育。超前教育家长是一个走在教育孩子时间前面的人,当孩子出生之前教育便开始了。在目前教育面向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环境条件下,家长是孩子超前教育的关键,做家长的应善于积累各种教育资源,敏锐地捕捉各种可能性的教育元素,为幼儿教育作好铺垫。这种教育的“超前性”引导一些妈妈做了大量的胎儿教育工作,十月怀胎期间她们经常听音乐、看电影、观赏舞蹈,让孩子在娘胎里就兹生了高于他人的文艺细胞先端。先知先觉打造了唱歌表演、拉二胡、弹电子琴同行的姣姣者,在省市各种参赛中多次获得奖励。作为父母应该成为孩子“超前性”教育的率先垂范。
2.2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努力给孩子造就最好的影响。在这方面家长要因势利导,以一个良好的习惯导向孩子,趁孩子在家时发挥言传身教的影响作用,如用打扫清洁卫生的身教去影响孩子形成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用读书看报的习惯去提升孩子浓厚的读书兴趣等。有一个妈妈在孩子两岁时便开始教他数数、唱歌,三岁时看图识字,四岁时读书写字。通过各种形式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孩子未熟先智,孩子上小学前就会计算1000以内的加减法,会读唐诗宋词,认识500多个汉字。每逢星期天、节假日,妈妈带他去新华书店看书,到公园、游乐园观花、散步、交流,开阔孩子的知识视野,她以母亲和老师的双重身份赢得了孩子的爱慕之心。
2.3倾注难能可贵的责任心。一个人如果缺少人品和没有才干,就有干坏事的可能性;如果有才华没有人品,就可能会干更大的坏事。所以,妈妈要把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教育孩子对人对事要有责任心,要经常告诫孩子:学习成绩不可少,做事责任心更可贵,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将来照样能干出一番事业。打扫教室、楼梯表面上看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实际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责任心,“有心”扫一屋,方能扫天下”。责任感教育应该本着从孩子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全方位、宽领域、多视角进行。要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中,让孩子为自己去尝试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比如:要求孩子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完成作业、检查作业;干好倒垃圾、洗碗筷、洗地板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其次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做错事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文过饰非,把问题推卸给别人,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发生严重错误要乐于接受必要的处罚,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必经之道。
2.4执着尊重他人的高尚品质。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特色品质,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与他人往来,广交朋友,与他人和谐共处。教育孩子在社会上要尊重每一个人,哪怕是精神病患者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家里要尊重父母、长辈,在学校要尊重老师、同学,在社会上要尊重同事、朋友。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局面。尊重他人的道理融入了孩子的心灵,孩子处处事事才会表现出有阳光、有品德。
2.5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程序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和人生。幼儿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孩子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习气,这需要一个艰苦的训练过程。从幼儿园到学前班之间应不间断地进行培训,要求孩子每天坚持放学回家做作业直至饭好就餐,吃完午饭时间再紧也要坚持午休,为孩子下午上课学习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每周养成一个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的学习习惯,要求孩子每周星期六看一个小时电视,星期天去新华书店看书学习,或观赏公园、游乐园,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坚持数年如一日,直至学习和生活习惯走向规范,达到习惯形成力量、力量强化习惯,将使孩子最终以习惯势力换来学习上的“光环”。
2.6要端正爱的态度。溺爱是一种误爱,如果仅仅是为了爱,人爱和动物爱就没有区别了。真正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人,教育孩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理智高尚的爱。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给孩子配备电脑、手机,要什么给什么;孩子用钱出手很大方,能不花钱的也要花,从小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奢侈浪费的习惯,这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坏事。“自古雄才多磨难”,其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是对他们爱的理智表现。理智爱子就要正确地认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不袒护孩子,用放大镜看缺点,用望远镜看成绩。做家长的对孩子在学校的缺点和不足不一定十分清楚,在此情况下对老师批评孩子不能只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要了解清楚,相信老师的为人,相信老师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公道,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别的孩子或老师的不满,否则就教坏了孩子。
摘要:我们知道,对于未正式入学的幼儿来说,最初接触的教育是启蒙教育,那么最初教育他们的老师也就是他们的启蒙老师,从一定意义上说,启蒙教育对于他们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前幼儿;会听;会说;会看
幼儿教育要学会“三会”
我们知道,对于未正式入学的幼儿来说,最初接触的教育是启蒙教育,那么最初教育他们的老师也就是他们的启蒙老师,从一定意义上说,启蒙教育对于他们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已从事5年的学前教育工作,每年对于新接收的幼儿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总结。对于学前教育的老师都知道,4―6岁的幼儿,思维单纯,语言组织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好动,甚至有些还不会听话,这些都是他们这个年龄的特点。针对这几点,我们的学前老师们,可算是费尽心机使幼儿听话,不捣乱,喊破喉咙使他们不说话,听指挥。甚至有的气的“大打出手”,做一个乖孩子。这些真是难为了我们的老师,但我们都能理解,向幼儿讲大道理有时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只有一步步逼近了。
五年的幼儿工作,使我对学前幼儿多少有了了解,从一开始对幼儿实施了上述“三要求”后,结果是“两败俱伤”,而后,结合了幼儿心理,我对幼儿教育进行了新的尝试,觉得应该学会以下“三会”。
一 会听。不用解释,就是听幼儿说话,不要小看这一点,这有时是很难做到的,首先你必须要有耐心。
幼儿在与老师接触熟悉后,会经常给你说一些他们的所见所闻,心中感触到的,这说明老师是他们心中最可信,最有话题的“朋友”了。可我们往往就忽视了这一点细微的心理特点,从而打住了幼儿的话题,甚至不允许多说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的耐心和兴趣去听。其实,当幼儿谈起他们的话题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尽管去听,不用费脑子去想怎么应付,怎么教育,但你一定要会听,不要置之不理。要学会看着他们,颇感兴趣地听他们说,经常用到“是吗”、“真的”、“真好”等词语,这样,他们也觉得老师对他们的话感兴趣,和他们有共同话题,从而对老师也愈加喜爱。当然,如果在课堂上随便讨论问题,这样会耽误我们的教学,但我们先不要果断制止,可以用多种方式来中断幼儿的话题,我们可以下课再说好吗?对于性子顽皮的幼儿,我们可以用命令的口吻直接终止话题。学会听幼儿说话的效益是,你可以不用任何方法去获取幼儿感兴趣的各个方面,从而在学习教育上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方面有针对性地教育幼儿。这样,不仅幼儿对你的感情越来越深,更重要的是学会听你的话。
二 会说 。会说不只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讲课时能正确清楚传授知识,还有一个技巧,会和幼儿说话。我们往往对幼儿的话题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涉及的内容太简单,太幼稚。可我们要知道一点,那些对于我们来说,毫无价值的话题,对于幼儿来说,那是多么稀奇有趣的事啊。在上述会听幼儿话的基础上,适当的与幼儿交流,一同顺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聊天”,你会发现,也许你平时没有在意的幼儿原来还有你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样对于他就有了新的看法,新的认识哦,原来他也挺好的。我们可以利用与他们聊天的机会,去发现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借题发挥,顺便把你棘手的问题,利用这个话题教育进去,相信他们一定会乐意接受你的意见的。
三 会看。这一点需要我们教师很好的了解幼儿的情况,其实这一点针对于那些经常犯错误 或偶尔犯错误的幼儿比较好。经常犯错误的幼儿如果屡教不改,这时你可以根据他们犯错误的轻重程度,心理特点,我们可以用眼睛去批评,可以严肃的盯着看,不要游离,也可以惋惜的看,还可以调皮的看,根据不同情况去看他们,看他们的眼睛,相信再捣乱的幼儿也多不掉“无吝的批评”,二,对于偶尔犯错误或有些退步的幼儿来说,我们在一个恰当的错误时,给予严肃的审视,他会低下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老师生气了,批评了他,这样,我们再加以多多少少的道理教育,他会变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所体会的“三会”,总的特点就是了解情况,因人而异,增加师生情感,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顺利成功的进行下去。
我们知道,对于未正式入学的幼儿来说,最初接触的教育是启蒙教育,那么最初教育他们的老师也就是他们的启蒙老师,从一定意义上说,启蒙教育对于他们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西安市阿房宫小学,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要推进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才的需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就必须重视一切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而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家庭教育。因此,要求每个家庭都要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都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高度重视对儿童的正确的启蒙教育,让儿童能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谈起幼儿教育,大家并不陌生,幼儿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通过为孩子创设适宜的心理环境,支持和引导儿童的经验建构,提高其科学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习惯。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70%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以下方面的表现优势:天然的早期化、巨大的感染性、强烈的针对性、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得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六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将很难把握未来遇到的各种挑战和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1.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很大,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好问、认识具体形象、模仿性强、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化,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
2.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说,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发幼儿的智力: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提高幼儿记忆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
3.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婉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又可以使人潸然泪下。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
4.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第一,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第二,榜样激励。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视,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的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第三,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种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五,强化巩固。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进行个别帮助。检查中为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并能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的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我认为,只要做到家园共育,付出我们的努力和心血,付出我们的关爱,任何孩子都会成功而自信的走向未来的第一步——小学生活。
幼儿教育软件,以早期儿童为服务对象,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幼儿提供内容、活动或者针对某项专门的知识或技能的工具。借助计算机功能以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应用幼儿教育软件的目的。适宜的幼儿教育软件为教育提供了积极的辅助手段。而关于幼儿教育软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各方学者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发挥幼儿教育软件好的作用,避免其劣势和不足,是新时期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笔者根据多年来在学前教育及信息技术领域的观察、实践和思考,就幼儿教育软件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合理选择幼儿教育软件
要想将软件应用于教学,首先须选择一款好的幼儿教学软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教学软件应该以声音、动画、图像为主,文字内容相对来说应尽可能少一些。软件的主界面、内容、操作、按钮在设计时都需要与恰当的动画、语音、图片等有机结合,可以说这是幼儿教学软件与其他教育软件最显著的不同。在这方面,国外儿童软件做得比较到位。例如,“爱探险的朵拉”、“粉红猪小妹”等都采用了专业的儿童配音,在使用时就能够很快得到幼儿的认可和喜爱。有的幼儿软件在对幼儿进行数字记忆配对能力的提高时,题目中出现的狗、马、公鸡等动物,既有可爱的动画形象,又有相应的动物叫声伴随出现,这都是吸引幼儿的重要因素。
注重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使用软件教学应有一定的目的,是帮助幼儿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是帮助幼儿提高某种能力,这是在使用软件进行教学时必须预计好的。例如,“小小毕加索奇幻森林”是一款非常出色的幼儿多功能绘画软件,它的界面、内容、按钮设计等都是围绕让幼儿绘画这个功能来设计;“纸飞机工厂”是一款帮助教师和父母指导幼儿学折纸飞机的动画软件,可以选择机头、机身、机翼、尾翼的形式。Animated Math(动画数学)是一款帮助幼儿学习数字0~9及其加减法运算的非常棒的软件,特别适合3~6岁幼儿使用。软件共有6种学习方式,每次10道题,每道题依照下面的过程进行解答:(1)用数物体的方式初步认识0~9;(2)给定数字找出对应的方块数目;(3)利用方块相加的方式找到结果;(4)利用数字相加的方式计算结果;(5)利用方块相减的方式计算结果;(6)利用数字相减的形式计算结果。在加减法方式中,如果答不对,可以获得提示,直到答对。每一次答对题目后都会出现和答案一样数量的可爱动画。10道题全部答对后,可以进入多姿多彩的游戏房间,分别有动物钢琴(可以选19种动物的叫声)、建造可以发射的火箭、艺术动画笔(动物涂色)等游戏。整个软件的设计特别是在数字学习的方法和形式上都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如果引入到教学中,应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拓展幼儿的视野与思维能力
在幼儿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幼儿的自由区域活动,总有一些条件或材料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够实现或接触(如引导幼儿认识“火”、“电”等事物或形象时),从而使教学受到了限制,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展现出来,幼儿教育软件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展现出这样的内容,使幼儿感觉生动形象的同时也培养了其丰富的想象能力。例如,在给幼儿讲授认识“生活垃圾”时,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将垃圾带到教室),教师使用了一个叫做“环保小卫士”的软件进行教学。这个软件利用一个卡通人物“神气龟”介绍垃圾的三个种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幼儿还可以拖拽鼠标,模拟将垃圾投入到相应垃圾桶中的动作。如果放到正确的垃圾桶里,桶盖就会打开;如果放错了,就会发出“砰砰”声。除此之外,这个软件还展示了通过垃圾分类将不同的垃圾再加工成不同产品的过程,当幼儿看到点击鼠标后,原来的垃圾变成了新的产品,纷纷发出惊叹。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在“第十一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学前教育分论坛”上发表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一个好的教学软件……起到的作用应该是补充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一些东西,但是在其中又反映了很多科学道理的,能够引导孩子去思考的才是好的软件。”
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在使用软件教学时,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互动的,而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知识,互动平台的建立是教学是否成功的直观体现之一。好的互动性的设计,应该能够让幼儿渐入佳境,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变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幼儿教育软件的价值,实现教学目的。有这样一堂幼儿园公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实现帮助幼儿认识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教学目标,幼儿园教师利用一款叫做“奥菲和闹闹”的软件,主要讲的是奥菲买了一条宠物狗“闹闹”并训练它的故事。故事简单,但这款软件加入了很多互动元素。例如,选择时间、选择宠物狗、喂食、训练等,都需要幼儿参与其中才能进行。教师合理运用了软件,既避免了客观条件的局限性,又利用软件与幼儿产生了良好的互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考虑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幼儿教育软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优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有些教师一上公开课,就想用多媒体和软件,认为用多媒体和软件上课很先进,不用多媒体和软件上课就落伍了,甚至出现了“为用而用”的现象。笔者认为这是他们对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过分强调软件和多媒体的作用,反而忽略了自己才是活动的主导。有些软件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存在的必要,只是为了要插入一个幼儿教育软件而设置一个多余的环节,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成为败笔。教师在使用软件教学时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明确软件该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期望收到什么效果,以真正达到利用幼儿教育软件促进教学优化的目标。冯晓霞教授指出:“课件,视频在幼儿园课程和教学当中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那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现代化……能够通过做中学方式,让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就不要使用课件和视频,他能够通过自身和环境直接互动,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的经验,就没有必要使用其他的方式。”
幼儿教育软件应用于教学,其作用只是“辅助”,不能“反客为主”让软件主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做幼儿教育软件的“操作员”。应根据幼儿的反馈信息,协调课堂教学的进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根据实际进程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教育软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学前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个人发展的根基,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就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1](P70)虽然近九十年过去了,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发展仍然很薄弱,普及率较低,成为制约我国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学前教育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2]这对全面提高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11月开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1934年,又在上海女工集居的劳勃生路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劳工幼儿园。为了培养师资,他还创办了乡村幼儿师范。陶行知面对工农大众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当代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笔者就从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我国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比较,试论二者相结合的可能性。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概述
1.最需要幼儿园的地方
陶行知先生认为,最需要幼儿园的地方有两个:工厂和农村。因为。“倘使工厂附近有相当之幼稚园,必能增进儿童之幸福而减少为母者精神上之痛苦。同时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手边又无拖累,则做工效率自然也要增加好多。所以为儿童教育计,为女工精神计,为工业出产效率计,这种工厂附近必须开办幼稚园。农忙的时候,田家妇女们忙个不了,小孩子跟前跟后,真是麻烦。哥哥姊姊也要帮忙操作,无暇陪伴弟妹玩耍,所以农忙一到,乡村小孩子就要缺乏照料。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小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3](P93)
2.创办符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生活的时代是国难当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即使在大都市,人们见到的幼儿园也是寥若晨星,更别说在广大的农村了。而就是这为数极少的大都市幼儿园也“害了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这种幼儿园只是一些富贵太太们因忙着娱乐无暇照顾孩子而选择的临时托儿所而已,对社会和国家没有什么贡献。陶先生希望幼儿园能够创办在最需要它的地方———工厂和农村。要创办平民的幼儿园,就“要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把富贵的幼稚园化成平民的幼稚园。”[4](P71)所谓中国的幼儿园是指“我们要充分运用眼面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外国材料之具有普遍性、永久性的亦当选粹使用,但必以家园所出的为中心。”[5](P71)要用极有限的财力办出效果好的幼儿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省钱:“打破外国偶像是省钱的第一个办法。我们第二办法就是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第三个办法就是运用本村小学手工科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三个办法同时并进,可以实现省钱的幼稚园。”[6](P71-72)而平民的幼儿园是指“所招收的儿童,正是农民要解脱的负担,要他们进来,正是给农民一种便利。……幼稚园既是应济平民的需要,自有彻底平民化之可能。”[7](P72)
3.普及乡村幼儿园的措施
陶行知先生认为,乡村幼儿园之所以难以普及,有三大制约因素:成人的落后观念、资金短缺、师资短缺。要普及乡村幼儿园,首先要提高成人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成人要“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8](P115)其次,因为资金短缺,所以要办省钱的幼儿园。关于师资短缺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两条解决途径:创办幼稚师范学校和实行“徒弟制”。
4.幼儿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园应该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实施体、智、劳、德、科全面发展的教育。“大家要把儿童康健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康健之神。”[9](P94)“新时代的儿童,必须在劳力上劳心,……在用手时用脑。”[10]P(638);“做自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11]P(520)“我们提倡科学,就是要提倡玩把戏,提倡玩科学的把戏。科学的小孩子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12]P(413)
二、我国当代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少
据统计,目前我国学前儿童总数约为9560万[13],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前儿童的入学需要。在中西部22个省份,有大部分乡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农村学前班、幼儿园布点稀少,只有极少数离乡镇较近的农村幼儿能接受正规的教育,许多分散居住的农村幼儿基本处于无园可进的境地。
2.农村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据调查,近20%的务工父母在儿童1岁前外出,其中30%在儿童出生1—3个月外出。……0—5周岁留守幼儿有55%和祖辈或其他人一起生活[14],由此也就产生了打工者子弟的受教育问题。从学前儿童的角度看,绝大部分跟随父母到城市打工的幼儿,由于城市幼儿园的高收费等种种原因,很难进入当地的正规幼儿园接受教育。而离开双亲跟随祖父母或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在当地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当地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少或监护者的教育观念落后,也很难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
3.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低
如果将现有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与城市幼儿园相对比,二者之间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据笔者对山西省晋中市学前教育的调查分析发现,晋中市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点虽然占全市办学点总量的84.8%,但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上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差距还很大。农村幼儿教师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教师占农村幼儿教师总数的66.1%,城区幼儿教师相应的比例则为27.7%;在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仅占农村幼儿教师总数的15%,而城区相应的比例为39.5%。[15]
三、借鉴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促进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到农民工聚居的地方办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提出工厂和农村是最需要幼儿园的地方。如今,对于城市的农民工来说,孩子成了心底永远的痛。将孩子带在身边,可以使孩子享受亲情的温暖,可城市天价托儿所和幼儿园的门槛又岂是收入微薄的他们能够迈进的;将孩子狠心留在当地农村,由受教育程度更低的祖辈养育,又极大地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笔者认为,农民工为当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地政府部门应该高度关注这些打工者子弟入托、入园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办到工厂附近或农民工聚居的地方,使这些跟随父母背井离乡的学前儿童能够享有和当地儿童一样的受教育权利,能够拥有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幸福的童年。
2.因地制宜地创办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幼儿园
在未来十年的教育规划中,国家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将会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笔者认为,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具体的农村学前教育的实施者,也就是广大的托幼保教工作人员和教师可以借鉴陶行知先生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思想,充分利用农村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风土人情浓郁、民间艺术众多的优势,创办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比如,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上,可以在幼儿园内开辟一个小小农场,种植一些当地常见的农作物和花草树木,养殖一些当地常见的小动物,供孩子们观察探索,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其次,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制作玩具,如用秸秆围个迷宫,用木桩做个平衡木,用河里的鹅卵石做个海洋球堆等,强健幼儿的身体。另外,在幼儿园室内装饰上,幼儿园教师可以请教当地的民间艺人制作各种民间工艺品,然后教孩子制作,用孩子稚嫩的作品装饰教室,使孩子感受自己的成就和当地文化的魅力。
3.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农村学前教育的落后与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对学前教育认识有误区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生存的压力较大,所以很多照看留守儿童的祖辈甚至年轻的父母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总以为小孩子的教育不关重要;早学一两年,或迟学一两年,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便不知不觉的漠视了他们的教育”[16](P115)思想水平上。认为孩子在上小学前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可以了,根本未考虑到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的影响。所以很多农村幼儿的社会性、认知和情感发展水平都相对滞后。广大的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各种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渠道进行家园沟通,努力使广大的农村家长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家庭教育,在提高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才能很好地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4.借鉴陶行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在很多城市幼儿园,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幼儿的游戏和活动价值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中,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可以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关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思想,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措施充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促进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处处考虑广大平民的利益,他所实践的一个个乡村幼儿师范和幼儿园,为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的众多主张和措施,对于今天的农村学前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要:意大利东北部瑞吉欧•艾米莉亚地区的幼儿教育模式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幼儿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成果。这一模式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启发我们应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注重关系的建立,构建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在记录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以方案课程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凸显民族文化特色。借鉴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及其模式,我们可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
关键词:瑞吉欧;幼儿教育;学前课程
1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的主要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吉欧幼儿教育逐渐走向国际社会,其教育理念非常丰富,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1科学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
在瑞吉欧看来,儿童是社会成员之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继承者、参与者与创造者,儿童拥有自己的文化与权利。他们能广泛运用、创造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并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他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及经验。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马拉古齐形象地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如语言、绘画、雕刻、泥工、建造、肢体动作等等。”[1]26瑞吉欧人认为教育要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实施,应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经验出发,让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在重“教”之时,更应重“学”,以学定教。根据幼儿的行为反应决定主题进行的时间与空间。幼儿教师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权威者、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儿童也不是被教育者,儿童的行为引领着教师的教育,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
1.2注重关系的建立
在瑞吉欧学校,教育者与儿童、家庭、社区公民在一个和谐、民主、文明的世界中对话,民主参与与合作是他们实施幼儿教育的砝码。教育者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关注、关心每一个儿童,但并不是孤立、片面地看待儿童。关系是幼儿教育长远发展的枢纽,促使幼儿与他人建立关系并及时、有效、良好的互动,是幼儿完成教育目标、走向世界的基石。幼儿与教师即使有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的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校与家长、社区人员建立起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意大利人坚信,个人———“我”只有在团体———“我们”中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之间建立集体协作的关系,通过认知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来共同进步。
1.3教学记录的影响力
在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教学记录是其重要的教育精髓之一。教师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幼儿,与幼儿耐心地交流,通过幼儿作品、文字、声像资料等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资料收集与记录。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使用多种符号表征世界的方式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与诠释,不断反思与总结幼儿的优缺点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对自己及幼儿的发展做出评价与展望,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幼儿,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拓宽教学思路。记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而且可以促使师幼互动,促进家园共育。
1.4生成课程和方案探究
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强调团体中心、关系与互动中心,构建孩子与教师、成人一起游戏、工作、对话、创新的课程模式;强调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建构自己的文化。瑞吉欧幼儿教育取向认为,“与幼儿共事,是由三分之一的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和新事物构成的。”[2]方案课程在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以“课程就是所发生”的为课程观,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倡导教育应当“引导人去探索知识”,“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3]190。其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是在即时的情境、突发的事件中生成,是教师与幼儿对话、探究、合作的结果。方案课程在横向上将认知、情感、技能等多种领域加以组织和整合,纵向上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与方案。
1.5工作坊是儿童成长的乐园
瑞吉欧教育中,“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位老师”。环境创设以家庭社区、文化折射、年龄发展、时间与空间、尊重使用者、评估更新为原则;坚持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之一的价值取向。瑞吉欧的工作坊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收集了幼儿的各种学习作品,而且收集、记录着老师及家长们研究学习的各种成果。马拉古奇说:“工作坊是幼儿双手和心智探索的空间,是课程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更多,所以‘工作坊是激发幼儿的地方’。”[4]137-140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互相接近,一起游戏、对话,享受童年的乐趣。
2瑞吉欧教育理念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启示我们,要在中国文化的视角下,在我国先进、优秀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势的学习并吸收其教育精髓,从中获取灵感,得到感悟。
2.1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我国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秉持“以教定学”的主旨,课程实施以教师为中心。课程设计目标化、成人化、知识化;课程内容以教材为主,小学化倾向严重;课程实施机械、死板、非游戏化;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是教材内容的“搬用工”,儿童对教师更多的是害怕与服从。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与关注儿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来实现的,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5]。课程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将计划性与生成性结合;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同时具有兴趣性、启蒙性、安全性、适宜性、可探究性、整合性;教学活动生动、有序、以学定教。
2.2注重关系的建立,构建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在瑞吉欧,学校与家长、社区建立对话、合作、共同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瑞吉欧学校的课堂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错误”观点的存在,是儿童和教师发表各种不同观点的场所。在我国,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及幼儿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其“关系”的建立及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的开发不容乐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及社区公民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其社区及社会文化建设带来的相关益处;家园及社区关系的建立被功利化;社区发展的重心只在文化建设上。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家长、学校、社区共同管理的关系;提高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的“儿童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幼儿园文化的建设中来,使其在成员合作中找到平衡点,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平等、和睦,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自由发展,逐渐壮大;将自身文化渗透到学校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及社会文化中,为孩子建立幸福、快乐的家园。
2.3在记录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我国,教师的记录面临着巨大挑战。教师队伍发展缓慢,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幼儿园班额较大,教师难以记录幼儿的成长经历;教育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学记录流于形式;家长的参与度低,其记录的效度难以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模糊。由此可见,各方面的制约使得教师教学记录的意义难以显性。因此,我们应通过记录及观察的方法去研究教师与儿童的成长及发展。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加快学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精神。其次,缩小幼儿园班额,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观察、记录幼儿成长的点滴。再次,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再者,让更多的老师、专家、学者参与到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最后,规范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给教师一个公平、民主、和谐的工作及学习环境。
2.4以方案课程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瑞吉欧教育之所以创造出自己的国际之路,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教育者可以拥有自己的教育内容、方法及体系,他们可以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也可以不遵循任何国家预设的课程内容框架。其课程的主要运行形式是方案活动,主题的开展以“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对生成性的方案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预制性与生成性把握不准,找不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学习、同化、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构建弹性课堂,促进幼儿智慧的成长。鼓励教师学习生成课程理论,处理好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提高教师在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驾驭生成性与预设性关系的能力;鼓励家长及社区人员为生成课程的实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完善教师培养及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保障幼儿园、家长、社区及专家、骨干教师的协作机制。
2.5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儿童是环境的产物,瑞吉欧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是儿童周围的环境,来自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6]。“工作坊”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精髓,代表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文化特色及人文情怀,代表着人类基础生活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特质。在我国,活动室就是工作坊的缩影,记录着教师与幼儿的成长经历,记载着我们的文化精髓,寄托着国家及民族的希望。然而,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幼儿及家长的参与;以视觉刺激为“美与教育”的象征,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被淹没;重视物质环境创设,忽视精神环境创设,对环境的理解片面;追求昂贵、时尚的教育资源,乡土教育资源被边缘化。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本、归还幼儿、家长、社会人员的主动权、参与权、自主权。根据各地发展差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幼儿园课程思路,进行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完善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7]。既重视物质环境的建设,又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活动室的建设避免“唯美的误区”“文字的误区”和“结构的误区”[8]。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具有教育性、环保性、适宜性的幼儿园文化,使园内环境自然化、多元化、民族化、生态化、生活化、动态化。
作者:贾周芳 廖娟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摘 要】《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须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的心理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职业中专;教学思路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由教师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须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的心理成长.它在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教育的一些特殊性,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大教育环境中”的地位不够重要,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的促进当前不断前行的职业教育改革,有必要对当前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探索一些新的思路。而要找到新的思路,首先就要具体地分析一下目前职业中专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原因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所用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是教育部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第二版。教材体系科学、合理,例证丰富而恰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当前,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并不多,而这本教材从总体上来讲内容比较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系完整,因此被多数中职学校用作主要教材,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反思。
(1)理论性强,表述较难理解。由于大多数中职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所以在理解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时存在困难。有一些章节理论知识点比较多,但缺乏实例说明,让学生产生困惑,难于理解。
(2)内容繁杂,易混淆。幼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教材将幼儿心理发展观和教育观渗透于各个章节当中,人们比较热点关注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等也编排在特定的章节中,这些内容虽然丰富,但也比较繁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大学现象,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多数因为喜欢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学生更倾向于动手操作能力,在趣味性十足的这些领域当中,学生很容易收获成就感,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性比较强,相对比较枯燥,因此学生对此学科的掌心兴趣不高。
3.教师自身的原因
由于教师自身存的一些问题,造成教育教学理论不够强大,不能够合理管理教学课堂,做不到幽默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以及教学效率不高等等问题。
二、教学新思路
1.根据职校特点,适当调整幼儿教育心理学教W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和比例
(1)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教学时间具有间断性。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虽然学制三年,但并非是六个学期不间断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在不同时期存在着间断性的外出实习、社会实践、用人单位提前招聘、参加高职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这样,不但使教学的系统性、稳定性受到冲击,而且教学总时数相对缩短,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及要求。因此,必须作出适当调整,以适应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
(2)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技能课较为感兴趣并加以重视,普遍存在着对幼儿教育心理学重视不够的倾向。我们必须把学生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把专业技能与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职业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对于未来职业素质的各项要求,根据教学的可行性原则及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理论素质的特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和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体系,使教学更具有可行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经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相互协调配合,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例如,联系幼儿园实际进行拓展性训练,教会学生写教案,并分组进行教学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做到讲练结合。
(2)由于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新旧联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讨论中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加强课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仅从培养特点上看,职校主要是为社会输送中等专业合格人才。因此应该通过不断实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真正做到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作者简介:
柳勇(1975.12~),女,满族,辽宁省锦州市人,文学学士,讲师。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与之密切相关的幼儿教育自然就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而在幼儿教育顺利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关键因素。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则取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的合理设置。但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怎样设置才能达到合理规范并最终符合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呢?本文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际来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体智能课程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强有力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型人才。作为中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幼教人才方面更是功不可没,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逐渐凸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体智能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这导致培养出的幼儿教师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造成幼教人才资源的流失。这是与我国大力提倡培养实际应用技术性人才目标相背离的。同时,随着幼教市场人才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幼儿家长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影响,希望孩子能在体智能等方面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这都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进一步促使学前教育专业能够以幼教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合理体系,从而为培养复合型的幼教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概念
体智能。顾名思义,体是体能、体力,智为智力、智能,能为人能。就是透过身体活动,运用一种或多种游戏来提升幼儿的基本能力。体智能课程也就是开设相应的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活动技能来达到促进幼儿体力、智力、能力的提升,体能方面如我们的课程安排了许多的走、跑、跳、爬等运动,幼儿在课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能锻炼;智力方面如幼儿可以拿着迷你绳变成大象的鼻子、猴子的尾巴等各种小动物肢体,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潜能,让他自己去想象,自己去思维。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教师责任心不高。鉴于中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很多老师对中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是不能相比的。中职学生几年以后要进入社会,学生毕业时能够顺利拿到一张毕业证就可以,有这种观念的存在,直接导致教师责任心不高。而每天的教学只要完成自身任务便可,至于学生掌握技能知识的多少,则不是教师所关心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更是一句空谈。
2.重视文化课,忽略体智能课程。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体智能课程的学习也不可或缺。但在我国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授课中,体育、舞蹈、游戏等体智能课程的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认为体智能课程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教授学生游戏等活动是在“不务正业”。殊不知,我国在教育早期就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其他,只会造成学生畸形发展。没有强壮的体魄,优秀的品德,健康的思想,接受再多的知识也是徒劳的。假若学生毕业从事幼教职业,却发现自身所学在幼儿园完全无用武之地,既造成人才的浪费又阻碍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岂不叫人痛惜。只有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才能培养更多的幼教人才。
四、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1.强健幼儿的体魄。此所指的强健幼儿的体魄,并不是指强身报国,或是以选手般的训练方式来从事幼儿体智能课程教学;而是希望以内在加强幼儿自身的抵抗力、心肺能力,刺激体内神经的传导;外在则运用身体的协调能力将肌力、敏捷性、平衡感、巧致性、柔软度、韵律感、瞬发力等,以及配合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前庭平衡觉等感觉统合当中的主要项目相互结合,来学习走、跑、跳、踏、踢、丢、抛、接、拍、打以及攀爬等简单到复杂的动作,使幼儿能有体力应付日常生活之所需。
2.激发幼儿智力潜能。好动与爱玩本来就是幼儿的本质与天性,学龄前的幼儿绝大部分的感觉与知觉,均是透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幼儿在身体的运动游戏当中,透过模仿、想象、过去的经历与实际操作的学习,变成主动或被动的学习环境与机会。这对于幼儿脑部的发展与体内神经系统间的传导,有着很大的影响。
3.体验团队生活,增强合作意识。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需要众多小朋友的参与。小朋友虽然对游戏活动十分期待并且充满激情,但也不能随心所欲,需要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来进行。教师让儿童意识到自己在游戏中是处在一个团体之中,需要和其他小朋友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游戏。久而久之,儿童不但体会到在游戏这个团体中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儿童的合作意识,进而为幼儿将来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研究
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为幼儿教育培养幼教人才的重任,不能忽视,必须面向幼儿教育的实际,放眼未来,积极进行体智能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1.转变中职学前教育体智能课程设置的观念。
(1)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优秀就是要适应幼教市场需求,想幼教市场之所想。中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为幼教之所需,就要求教育内容紧紧围绕幼教需求而展开,主动适应幼教市场结构的变化,大胆进行教材革新的尝试与探索,幼教行业共同修订完善课程标准与教材,同时将技能考证教育有机融入其中,把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技能要求及时地反映到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实现课程设置与幼教岗位对接,使学生在毕业后即能迅速上岗,为幼儿园所用。
(2)重视技能课,强化基本功训练。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能力,以满足幼儿教师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技能教育课程既是由幼儿教育的任务所决定的,又是幼儿素质的必然要求。
2.增加学生实训的机会。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首先,可以增加活动设计类课程,让学生通过模拟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状态。其次,增加技能实训课的课时,保证学生有着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训练。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主要包括舞蹈、美术、音乐、钢琴等,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要靠学生的不断练习和实践来完成的。最后,要增加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和机会。实习是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桥梁,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教育见习实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去适应学前教育工作。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见习实习模式,实行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相结合的形式。
3.体智能课程体系的版块化设置。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分科设置,这种单一的课程模式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因此,根据目前幼教市场的就业情况,将课程体系按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成文化知识岗位、体能岗位、智能岗位三大课程版块。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各课程版块都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更大,一方面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享有更多的学习提升机会,另一方面使得某些课程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能够通过选修其他课程,获得足够的学分,顺序完成学业。这样设置使教学更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更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每个版块相对独立,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就获得一项职业岗位能力。
文化知识版块是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训的一类课程。主要包括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文学、幼儿英语、幼儿园管理、音乐基础、美术基础、幼儿活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应用性特征,专业基础课作为专业课的基础,其门数、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苛求理论的完整性,而是突出理论的应用性,以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后,才能深入地理解岗位技能类课程的一些操作原理和操作技巧,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体能版块是对学生进行体力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鉴于现在很多学生日常缺乏体育锻炼,健康状况差强人意,稍微加大体育活动的强度,身体就承受不住,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扩大教学范围,如纵队列(队形练习)、热身操及舒缓操等,还可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增强百米走、三十米来回往返跑、五十米短跑、立定跳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每两天一次的体育课程设置为每天一节课,这样不但适应了幼儿园的教学实际,还增强了学生的体魄,两全其美。
智能版块是针对学生所要求的职业技能设置的一类课程,凸显其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要包括教学技能模块(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实施、活动评价)、舞蹈技能模块(舞蹈表演、幼儿舞蹈编排)、美术技能模块(儿童画创作、手工教学、教玩具制作、环境创设)、音乐技能模块(钢琴弹奏、声乐演唱、儿歌伴奏)、语言技能模块(普通话、幼儿教师口语、故事表演、儿童文学创编)等,只有幼儿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幼儿带来多彩的活动,更好的开发幼儿智力。
六、结论
体智能课程作为培养幼儿潜能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需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体智能课程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的幼教人才,最终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并实现新的突破。
良好的学前幼儿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首要前提,但是近几年我国学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不符合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产生严重影响。从学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入手,详细分析了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形成的原因和具有的危害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原因危害性幼儿园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对儿童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环境和集体组织,是儿童日后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危害了儿童的健康发展,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时期,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儿童,主要体现在教育课程的小学化、教育形式的小学化等。
一、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一)教育内容方面单纯重视智力教育
学前教育时期儿童的认知水平位于前运算时期,主要思维对象是表象,可逆性和守恒性较差,生理基础比较薄弱,无法进行复杂思维。因此儿童的学前教育的特点是启蒙性和广泛性,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目前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比较片面、单一,忽略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幼儿园期间学习小学课程,单纯重视儿童的文化知识学习。
(二)教育方式方面忽略了儿童的学习自主性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教育模式课堂化,单纯采用课堂讲授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儿童游戏和活动的重要性,采用灌输模式的教育方法,教师讲课,儿童死记硬背的教育状态。学前幼儿教学环境缺乏游戏活动环节,图案色彩比较单一,相关的教学道具比较少。课后教师布置作业比较枯燥,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天性发展,降低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儿童的学习压力,导致儿童产生厌学情绪。
(三)单纯重视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在评价儿童学习情况的标准单一,单纯将儿童学习的数量作为评价儿童学习情况的明确标准,重视儿童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儿童学习方式的培养,降低了儿童的学习乐趣,不能根据儿童自身的性格差异进行教育,制约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一)破坏了正常的儿童教育功能
学前幼儿教育是我国学制体系的开始,学前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全面协调发展。而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打乱了儿童的正常成长规律,危害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儿童日后的学习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威胁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
学前幼儿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应该是教育和保育相结合,重点是保育。现状学前幼儿教育采用小学的课程时间安排,忽略了儿童的保育任务,要求儿童每天坐在教室里上课,造成儿童过度疲劳,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视力、骨骼等身体机能的成长发育,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
(三)降低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将学习课堂知识作为儿童的主要任务,在学前教育时期,就对儿童开展写字、拼音、算术等学习内容,当正式进入小学阶段时,需要重复学习这类知识,导致儿童进去小学后失去学习兴趣,制约了儿童日后的学习进步。
三、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善措施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幼儿园在确保自身效益和社会影响的前提下,应该树立健康的教育理念,摆正自身的教育立场,针对儿童学前教育的特点,有效进行儿童教育活动。学前教育时期儿童身心发育不够完善。对于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幼儿园应该与儿童家庭紧密联系。坚持平等、尊重、合作的基本原则,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儿童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二)按照儿童健康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活动
学前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具有启蒙性、科学性、丰富性和适当性,为小学教育奠定基础。避免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首先应该重视儿童学前教育的特殊性,遵循儿童自身成长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符合儿童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应该提高儿童的主观意识,通过开展各项游戏活动,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学前幼儿教育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因此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投入、管理。近年来,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投入和管理,导致学前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从实际教育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标准,同时出台学前幼儿教育的相关文件,综合管理学前幼儿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时间等。针对各类违规现象应该采用一定的处罚手段,不断提高学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学前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前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儿童提供一个丰富、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但我国目前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不符合儿童健康成长的发展规律,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积极发展儿童的家庭教育,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严格按照儿童自身的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活动,为小学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大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但提高我国学前幼儿教育的水平。
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但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见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具有自卑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为未来是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社会,也是机遇和发展稍纵即逝的社会,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能相信自己、把握自我,及时抓住机遇,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1、在鼓励肯定的语言氛围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老师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和态度,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不要随意批评、训斥孩子,总之对孩子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老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而不要一味地指责,以保护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每当孩子取得点滴成功时,都要给予他们表扬和激励,并讲给其它小朋友听,在全班树立榜样,用最美的语言、最甜的微笑、最诚挚的爱抚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2、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如组织“我敢做、我会做、我能做”活动,全班孩子互相交流,让每个孩子向同伴介绍自己能干什么,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纪律等方面。活动前老师应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或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意识到自己也有长处,从而培养自信心。
3、在发扬优点、弱化缺点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老师应该分析每个孩子发展的特点,扬长避短,针对不同儿童的独特性,因材施教。不要将孩子作横向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速度和发展优势,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起“我也行,我也很可爱”的观点,充满信心地面对自己,努力追求进步。如:有的小朋友很调皮,但是表达能力非常强,我们就可以组织这类孩子进行“小小广播员”活动,请他讲一讲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他得到大家的尊重,增强自信心。老师要善于利用每个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启发引导,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在一点一滴的生活情境中树立孩子自信心。
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而在于他对成功的信心与潜能的发挥。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老师应及时调整好他们的心态,使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向确定的目标奋进。
老师要在生活中注重一点一滴的情境,不放过任何教育契机,接纳孩子的失败与不足。孩子有时会有些奇妙的想法,想尝试不太容易完成的事,千万不要嘲笑或禁止,否则以后他可能不肯动脑筋思考,也会缺乏向新事物挑战的勇气。当孩子想做某种尝试时,即使知道他不能成功,也要让他去闯,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不成功的原因,鼓励孩子自己跨越这些障碍。而当孩子一旦取得成功,他就会感到特别自豪,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幼儿园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对儿童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环境和集体组织,是儿童日后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危害了儿童的健康发展,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时期,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儿童,主要体现在教育课程的小学化、教育形式的小学化等。
一、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一)教育内容方面单纯重视智力教育
学前教育时期儿童的认知水平位于前运算时期,主要思维对象是表象,可逆性和守恒性较差,生理基础比较薄弱,无法进行复杂思维。因此儿童的学前教育的特点是启蒙性和广泛性,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目前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比较片面、单一,忽略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幼儿园期间学习小学课程,单纯重视儿童的文化知识学习。
(二)教育方式方面忽略了儿童的学习自主性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教育模式课堂化,单纯采用课堂讲授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儿童游戏和活动的重要性,采用灌输模式的教育方法,教师讲课,儿童死记硬背的教育状态。学前幼儿教学环境缺乏游戏活动环节,图案色彩比较单一,相关的教学道具比较少。课后教师布置作业比较枯燥,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天性发展,降低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儿童的学习压力,导致儿童产生厌学情绪。
(三)单纯重视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在评价儿童学习情况的标准单一,单纯将儿童学习的数量作为评价儿童学习情况的明确标准,重视儿童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儿童学习方式的培养,降低了儿童的学习乐趣,不能根据儿童自身的性格差异进行教育,制约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一)破坏了正常的儿童教育功能
学前幼儿教育是我国学制体系的开始,学前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全面协调发展。而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打乱了儿童的正常成长规律,危害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儿童日后的学习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威胁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
学前幼儿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应该是教育和保育相结合,重点是保育。现状学前幼儿教育采用小学的课程时间安排,忽略了儿童的保育任务,要求儿童每天坐在教室里上课,造成儿童过度疲劳,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视力、骨骼等身体机能的成长发育,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
(三)降低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将学习课堂知识作为儿童的主要任务,在学前教育时期,就对儿童开展写字、拼音、算术等学习内容,当正式进入小学阶段时,需要重复学习这类知识,导致儿童进去小学后失去学习兴趣,制约了儿童日后的学习进步。
三、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善措施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幼儿园在确保自身效益和社会影响的前提下,应该树立健康的教育理念,摆正自身的教育立场,针对儿童学前教育的特点,有效进行儿童教育活动。学前教育时期儿童身心发育不够完善。对于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幼儿园应该与儿童家庭紧密联系。坚持平等、尊重、合作的基本原则,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儿童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二)按照儿童健康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活动
学前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具有启蒙性、科学性、丰富性和适当性,为小学教育奠定基础。避免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首先应该重视儿童学前教育的特殊性,遵循儿童自身成长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符合儿童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应该提高儿童的主观意识,通过开展各项游戏活动,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学前幼儿教育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因此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投入、管理。近年来,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投入和管理,导致学前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从实际教育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标准,同时出台学前幼儿教育的相关文件,综合管理学前幼儿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时间等。针对各类违规现象应该采用一定的处罚手段,不断提高学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学前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前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儿童提供一个丰富、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但我国目前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不符合儿童健康成长的发展规律,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积极发展儿童的家庭教育,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严格按照儿童自身的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活动,为小学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大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但提高我国学前幼儿教育的水平。
作者:史春妹 单位:防化学院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