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0 05:55: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合理惩罚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惩罚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合理的惩罚教育有助于儿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成就健康的人格。由此可见,合理惩罚教育对幼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个体社会化
幼儿的生活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一,幼儿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探索,而且还与同伴、教师以及父母等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表现。个体社会化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果违背了这些规范和准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惩罚和服从倾向”。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有形的结果(处罚与奖赏)或根据规则制定者的权威来揭示行为的好与坏。凡不受惩罚和服从权威的行为都是好的,认为受到来自权威者的惩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权威者一般是父母或者教师。行为动机是避免惩罚。这一阶段与我国幼儿期的年龄阶段相对应。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自制力薄弱,缺乏是非善恶观念,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容易出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而家庭作为幼儿个体社会化的首个场所,当幼儿出现这些违反道德规则和行为规范时,家长要对其实施合理的惩罚教育。通过惩罚教育,幼儿认为受到来自家长的惩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并且潜移默化地改变这种不良行为,将好的行为标准逐渐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幼儿犯错误后受到适当的惩罚教育,幼儿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但要让其明白有过失就要对此负责。从而有助于培养幼儿责任意识,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有利于个体健康人格的养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自杀现象频繁发生,他们不适应竞争激烈和复杂变化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这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关系。现今很多人大力提倡赏识教育,而反对惩罚教育,对孩子一味地无原则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种教育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父母的过度保护造成孩子长大后缺乏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甚至无法正确辨别是非。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在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惩罚教育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自己去经历适当的失败和挫折。从而有利于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
(三)有利于个体良好习惯的养成
心理学上认为,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个体内驱力的一个源泉,而内驱力是个体行为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当家长发现幼儿出现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并且采用传统的说服教育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就可以对其实施适当的惩罚教育。幼儿受到惩罚后,他的心理受到了外部刺激的冲击,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合适行为逐渐有了一定的正确认识,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惩罚教育对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二、家庭惩罚教育的理性回归
惩罚对于教育而言,如何存在与运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卡连柯说:“正确地和有目的地应用惩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家长利用惩罚的制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笨拙的家长不合理地、机械地运用惩罚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到损失。”家庭惩罚教育的理性回归,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恰当运用惩罚教育的方法。
(一)惩罚的目的是教育
惩罚的目的是教育,惩罚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并不是为惩罚而惩罚。之所以要实施惩罚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道德的行为,并逐渐改变这种不良行为,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更应该注意教育的目的和惩罚的目的。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只罚不教、以罚代教等现象普遍存在。家长对幼儿实施不合理的惩罚教育,导致幼儿身心疲惫,同时也影响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所以,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家长要以教育为目的,为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对幼儿采用合理的惩罚手段。
(二)惩罚坚持一致性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幼儿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以及教育方式上常常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容易使得幼儿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对孩子实施惩罚教育的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应该达成一致观念,而不能出现为了袒护孩子而指责惩罚实施者的现象。只有家庭成员齐心协力,统一科学意见,孩子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三)惩罚要适时适度
惩罚教育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惩罚需要适时适度,幼儿家长在对幼儿实施惩罚教育时要坚持这一原则。当幼儿出现一些不道德行为时,家长要及时进行教育,不能延迟教育,这是因为幼儿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幼儿的思维发展不具有守恒的特点。家长要敏感地察觉教育契机,灵活运用教育机制,对幼儿实施教育。当幼儿犯错误时,家长大可不必直接使用惩罚教育,可以先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说教无效之后,就应该及时采取合理的惩罚教育,让孩子对自己不道德行为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错误的改正。家长在实施惩罚教育时,也要注意惩罚的适度性,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惩罚过轻,教育效果不明显,惩罚过重,伤害儿童的自尊。当幼儿对自己不道德行为有所认识时,惩罚教育就应该适可而止。
(四)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
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沟通、感化、引导、说服等教育方式。现实生活中,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可以结合使用。何时进行惩罚和赏识,都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家长要以教育为目的,科学灵活地使用这两种教育手段,从而达到一种有效教育。奖励和惩罚在幼儿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奖励的过度使用对幼儿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惩罚的合理使用是行之有效的。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使用合理的惩罚方法,如何将奖惩有效结合,都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刘一春 李林烛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一、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从杜威的“做中学”到罗斯杰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视野下的体验式学习,再到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体验式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以直接经验和反思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一)社会生活性
社会生活性是指体验式学习的内容来自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大环境中,源于这个世界的种种关系之中。正如杜威说的要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而实践的来源应该是社会生活。要在社会生活中获取真实的实践体验,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真实的、记忆深刻的。所以,学习不能脱离社会,体验式学习的本质要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学习本领、提高技能。让儿童参与活动体验而获得感受、感知和感悟,从感性内化为理性,从而促进儿童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亲身经历性
亲身经历性是指体验式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获得知识,而是亲身参与和融入实际的活动中。这种体验包含实践层面和心理层面的亲历,实践层面就是指自己的身体参与到了实际活动中,通过实际行动去经历某一件事情;而心理层面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经历某一件事,强调的是主体的理解、感受。体验式学习只有自己亲身去经历,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罗杰斯和库伯都认为体验式学习注重个人的参与性,要求参与者获得自己独特的经验。所以,家庭幼儿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幼儿亲身参与、实践、体验。
(三)个体感受性
个体感受性是指体验式学习所获得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生命的独特性决定体验的独特性。教育学者最初只是强调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后来库伯注重学习者对实践体验后的感悟反思。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和自己内心对话,了解自己在实践中的真实感受。由于生活背景和经历的不同,面对同样的事情和处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所以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独特的,纯粹属于个体特有的情感体验。这种感受是和个体生长背景、自我经历的情景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的,并且这种感受贯穿于体验的全过程。
(四)综合开放性
体验式学习要求我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自然,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进行体验式学习。现在,随着社区文化的发展,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倡导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创设具体的体验情景,让儿童获得真实情感体验。并且,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对活动过程的体验,还包括对自我感受的体验,人际环境和学习价值的复杂体验,乃至社会、人生都是体验的对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儿童要利用自己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大脑进行综合性的学习,这样获得的感受就是综合的情绪体验。
二、体验式学习在家庭幼儿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所谓“听到了不如看到了,看到了不如做到了,体验到的才是最鲜活的、最深刻的。”所以,在家庭幼儿教育中倡导体验式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尽可能的让儿童参与生活各方面的体验中去。这样,儿童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的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体验、做家务的体验、吃饭穿衣等体验,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在情感交流体验、体育体验过程中幼儿不断与他人相处,促进了幼儿交往技能的发展。
(二)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以及生命意义的建构
在各种体验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掌握了各项能力,同时还获得了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体验有利于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只有幼儿在体验过程中才能真正唤醒幼儿已有的背景经验,并将其与眼前的情景融合,构建新的经验意义,激发真正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不断地成长和完善,促进了生命意义的建构。
(三)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
道德知识是一种“缄默知识”,是不能单独依靠理性思考获得的,更多依赖于幼儿亲身的体验。所以,在家庭中倡导体验式学习,让幼儿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道德标准,当幼儿的具体行为符合道德标准,父母要给予鼓励;当幼儿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父母要及时指出,让幼儿在以后的行为中加以改正。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良好的道德行为,并在体验中不断实践,从而强化幼儿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使幼儿在行动中达到“知、情、意、行”的一体化。
(四)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家庭中倡导体验式学习,要求父母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一起亲身经历各种体验活动、家长还要创设各种体验活动让孩子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不仅是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促进亲子交流,巩固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父母经常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幼儿的陪伴、交流,现在也有很多家庭也由于缺少沟通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从现在做起,经常和孩子去郊游,参与到孩子的体验式学习,促进家庭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
在家庭幼儿教育的实施家庭教育中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利于体验式学习的具体实施,家庭体验式学习应包含基本生活体验、情感交流体验、运动体验、自然体验。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之后,家长就应该创设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式学习。
(一)让幼儿获得基本生活体验
成为“生活小能手”每个孩子生下来之后就是为了生活而进行着各种体验,生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1.自理能力体验
自理能力包括吃饭、穿衣、系鞋带、刷牙、如厕等等照顾自己的体验,家庭幼儿教育中家长要学会和幼儿做朋友,以伙伴的身份介入和幼儿进行比赛穿衣、吃饭等,看谁的动作又快又好,这样逐步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的能力。由于幼儿能力发展快慢的不同,在幼儿进行自理能力体验过程中,家长要学会等待,让幼儿不断尝试。
2.味觉体验
由于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儿对厨房的各种调味瓶子很感兴趣,家长一旦发现幼儿有品尝欲望的时候应及时抓住机会鼓励幼儿进行味道体验,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成长。比如,当幼儿询问“辣”是什么感觉时,就可以稍微弄一点辣椒让幼儿尝试一下,这时一定要准备一些“应急食品”,如果幼儿受不了这个味道立刻将“应急食品”放进孩子的嘴里,帮助幼儿消除恐惧感,顺利实现味觉体验。
3.温度体验
生活中家长经常担心幼儿被热水烫伤,“三令五申”地禁止幼儿不准碰这个碰那个。其实,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越让幼儿不碰一样东西,幼儿就越会带着好奇心想要探索。所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去体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知道烫的感觉以及烫伤之后的后果。从简单的温度体验活动告诉幼儿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安全注意事项。
4.劳动体验
家长主动邀请幼儿加入家庭劳动中;随着幼儿年龄的成长,家长还可以给幼儿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比如动手洗一双袜子,刷一次碗等。这样,幼儿在愉快的家务活动中获得了劳动的体验,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但有些不懂教育的家长就错过了这样一个好的教育良机。让幼儿获得基本的生活体验,家长要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体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经常和孩子交流,关注他们亲自做事情之后的感受。其实,生活中的各个小细节都可以让幼儿亲自去感受、体验,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成长,成为“生活小能手”。
(二)让幼儿获得情感交流体验
发展亲子关系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书籍,书籍又与人类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幼儿情感的发展更离不开童话故事的陪伴,在童话故事书里幼儿和各种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和它们进行交流,发展自己的语言。具体的家庭教育中:
1.家长要积极主动和幼儿进行亲子交流
让幼儿谈谈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应该主动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2.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和父母一起根据故事内容做表情、动作,实际体验故事内容,让幼儿在体验中阅读,让幼儿在半阅读半表演中理解、欣赏、感受故事中的细节。例如:在阅读中遇到“跑跳蹲”等字,家长就可以和幼儿一起按照故事中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当阅读过程中有“伤心、高兴”等表情词语出现时,可以让幼儿表现出相应的表情;
3.在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和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人物
让幼儿先揣摩故事主角的内心情感,并扮演故事主角进行角色表演。在家庭中积极开展亲子交流、亲子阅读等活动,和孩子分享快乐,就阅读内容和孩子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还能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幼儿认知、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让幼儿获得运动体验
成为“运动小达人”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足以看出体育在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性。体育运动有利于幼儿大肌肉和各种感知觉的协调发展。家庭教育应该把孩子的体育体验活动作为重点,让幼儿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1.幼儿肌肉发展
先是小肌肉精细动作再到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在设计体育活动时要考虑到幼儿肌肉的发展程度,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体育活动。在刚学会走路时,可以让从幼儿从短距离再到长距离的练习,慢慢地可以设计一些跨过障碍物的走路练习,然后再到跑、跳等练习。
2.可以开展“过小桥”等体育游戏
幼儿和爸爸(妈妈)两个人面对面站在一条线(小桥)的两端,然后两人双手侧平举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时要扶着对方身子,侧身同时经过“小桥”,最后沿着“小桥”走到终点。这有利于幼儿获得运动的体验以及锻炼自己的平衡感,幼儿还能感受到体育合作的魅力。家长要鼓励幼儿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体验各种体育活动的玩法。在体验过程中,不仅让儿童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当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体验越来越多,幼儿的规则意识也就越来越强,会降低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等品质。
(四)让幼儿获得自然体验
感受自然之美幼儿教育其实是顺应教育,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内涵进行自然教育。早在两百多年前教育学家卢梭就发出要在“自然中培养自然人”的呼声。所以,家庭教育中幼儿教育要走进自然,让幼儿获得自然体验,促进自我生命的自然发展。
1.周末家长可以带幼儿参观植物园
了解植物的种类、名称以及生存条件;家长可以买植物种子和幼儿一起种植,亲自照顾植物以及记录植物成长的变化,让幼儿在亲自种植、照顾植物的体验中了解相关植物的知识。
2.不同季节带幼儿出去郊游
让幼儿感受自然界季节的变化。春天,带幼儿放风筝,观察树木新芽的萌发;夏天,带着幼儿穿进竹林倾听知了的叫声;秋天,带着幼儿到农田里看农民伯伯正在忙碌的身影,告诉他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冬天,带着幼儿去感受白雪皑皑的景象。
3.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经常带幼儿去旅游
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到江山河川旅游,在旅行过程中切切实实的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自然风光,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学会于自然和谐相处。幼儿在旅途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家长要鼓励幼儿坚持,这对于幼儿意志品质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自然体验过程中幼儿加深了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获得了直观的经验。体验过程就是幼儿学习自然知识的过程,而这种知识的学习并不是靠家长老师文字性的灌输,而是通过亲自走进自然习得的。通过走进大自然,幼儿不仅学习到了自然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体验式学习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幼儿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促进自我体验式学习,在亲身实践中掌握知识,习得经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激发好奇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徐东 杨溢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一.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理念,比如说认知错误、虚荣心和情绪心理等。首先,家长在认知方面经常将孩子把孩子“听话与否”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实际上这并不科学;其次,家长对教育孩子有虚荣心,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吃穿的问题上的无限制的给予,这也是欠妥当的;最后,家长在教养孩子时有情绪心理,殊不知家长对待孩子的情绪化是导致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幼儿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调查当前比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两端,即溺爱和专制。一方面,家长有补偿心理,想将自己童年时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来对自己加以补偿;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父辈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时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骄横心理;后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三)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指长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为和心理上,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迹。没有父母愿意让的孩子从的父母的生活中学不好的东西,但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孩子学的最彻底,且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和且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作为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
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一致
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这句话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夫妻相处的方式,这一点会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最初温度;第二是夫妻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一点会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立场。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夫妻为孩子更好的相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学问。爱孩子,不仅要给孩子我们的爱,还要为孩子爱这个家,为他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爱的家庭生活环境,带给孩子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保持一致,表现在两方面:1家庭成员间教育孩子时要观点一致;2当出现矛盾时,应背着孩子协调。最后,笔者想用网络上一段写给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话来结尾: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奠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教育就在当事时,教育不能等待,因为孩子过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写。这个时代我们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作者:刘淑霞单位:内蒙古包头市迎宾幼儿园分园九原区花园幼儿园
一、亲子共创园,社区齐参与
我园是“成都市绿色幼儿园”,绿色教育一直是我园的特色和亮点。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我们积极向家长宣传我们的特色教育理念,带领家长们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体验“自然”,追求“绿色”,开展了富有特色的亲子教育活动。
(1)环保手工,变废为宝:我园的“绿色”教育理念,优秀为“节约、环保、可持续”,因此,我们向全体家长发出“环保制作”倡议,引导家长和孩子们关注自然,留心生活,节约资源,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环保材料,如纸盒、饮料瓶、易拉罐、旧衣服、环保袋等等,每周开展环保亲子手工制作,带领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动手动脑,用废旧材料进行艺术的再创作,用美丽的手工作品装扮生活。引导大家形成节约和环保的意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2)家庭环保创意秀:当前,全社会都在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我们积极倡导每个家庭积极加入到环保实践行动中来,开展富有创造的家庭环保活动。每个周末,各个班级召集家长开展不同形式的亲子互动活动,增强家庭的交流,创建和谐家园关系。比如“周末书吧“”绿色骑游“”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家长和孩子们走入大自然,参加各种富有趣味的体育游戏,享受运动快乐,体验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绿色环保的意识。
(3)我和小树一起成长:我们积极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开展亲子种植,引导孩子们从小热爱生命,关爱自然,学习照顾树木,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开展“家园携手•共创田园”亲子种植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带着小树苗、小铁锹、小水桶等工具,亲手在幼儿园开辟的种植园里种下一棵小树,种下一个春天的希望。孩子每天来园或离园时都要来观察、护理树苗,小树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绿色环保的理念就在孩子们心里生根、萌芽了。
(4)娃娃“跳蚤”市场:当前,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物质十分丰富,我们积极号召各个家庭将自己孩子小时候玩过的玩具、衣物、书籍等用品开展互换或者义卖以及书籍漂流,发挥物品最大的使用价值,变废为宝,体验节约带来的快乐。
(5)爱心捐助:我们积极引导家庭关注山区留守儿童和贫困孩子,每学期倡议家庭给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捐款、捐物,引导大家体验奉献于给予的快乐,将美好的心愿传递。目前已经多次给凉山的贫困孩子们送去了衣服和书籍400多件。
(6)环保明星家庭评选:每年六一儿童节,我们都要根据平时家庭开展绿色活动的情况,评选最美明星家庭,营造绿色环保教育的良好氛围,鼓励大家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到绿色环保的行动中来,以孩子的小手拉到家长的大手,以家庭的“小手”来拉到整个社区的“大手”,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向全社会每个角落宣传。
二、家教讲座,科学育儿
我园一直以家长学校为家园共育的主要阵地,开展各种积极的工作。每月面向社区家庭开设0~3岁学龄前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每期举办专家咨询活动,邀请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或本园骨干教师面对面与家长朋友们交流,解决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难题,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学龄前家长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每学期,自愿前来参加讲座的家长近千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主题汇报,家园同步
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内容非常关注,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呢?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园每月底都要分班开展一次“主题教学汇报会”,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孩子们将本月学习内容向家长进行现场汇报,孩子的歌声、孩子们讲的故事、孩子的美工作品……都呈现在家长面前,家长切实感受到了孩子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增进了对孩子学习的了解,加深了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和支持。我们还自办了园刊《绿音符》小报,每月一期,向社区家长免费赠阅。我们将幼儿园每月的教育教学情况、科学教育方法和对家长的倡议等内容都在小报上体现出来,让一张小报成为了沟通家园的纽带,颇受家长们欢迎。
四、网络平台,沟通快捷
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我园及时创建了社区家园网络交流平台,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增进家园交流的效率。如:每个班级都创建了家园QQ群、微信群,教师在群中及时上传孩子活动照片、视频,及时解答家长关心的问题,及时向家长宣传教育方法。园行政将这项工作纳入到了对班级和教师的工作考核中,从制度上保障了家园沟通的实效性。此外,我园还通过定期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活动、班级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家教征文、家长调查问卷等各种形式和途径增强家园教育的融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构建起了多元化的社区家园共育网络,家园沟通很好,有效地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育儿,使幼儿园真正成为了社区家长和孩子们温馨的家园。
作者:查霞单位:四川省崇州市绿色实验幼儿园
一、幼儿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调查当前比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两端,即溺爱和专制。一方面,家长有补偿心理,想将自己童年时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来对自己加以补偿;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父辈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时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骄横心理;后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二、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指长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为和心理上,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迹。没有父母愿意让的孩子从的父母的生活中学不好的东西,但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孩子学的最彻底,且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和且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作为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三、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一致
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这句话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夫妻相处的方式,这一点会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最初温度;第二是夫妻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一点会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立场。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夫妻为孩子更好的相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学问。爱孩子,不仅要给孩子我们的爱,还要为孩子爱这个家,为他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爱的家庭生活环境,带给孩子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保持一致,表现在两方面:(1)家庭成员间教育孩子时要观点一致;(2)当出现矛盾时,应背着孩子协调。最后,笔者想用网络上一段写给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话来结尾: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奠基,教育环境有责任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教育就在当事时,教育不能等待,因为孩子过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写。这个时代我们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作者:刘淑霞
我国自古以来,在教育问题上都讲求从“小”开始。这里的“小”是指孩子的思想未接受过启蒙,时间已被“学习”安排的严丝合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时期的孩子悟性高”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生活中已是耳濡目染。的确,这些总结大致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错误的观点在其中,因此很多家长不假思索,将此类言论作为教育幼儿的方针。但是对于家长基于言论给予孩子鲁莽的决定,笔者认为家长做得的确草率。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一节。姑且不论是否孩子都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至少幼儿从无知到学有所用,过程之中接收到的应该是正面信息,而绝非是那些错误的思想所给予孩子的被迫与痛苦。针对现代家庭幼儿教育,笔者想说:
首先,许多家长非常自私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在中国,这种现象的普遍性犹如马路上跑的轿车一般,已是司空见惯。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能够超越同龄的小朋友,才艺双馨,将来能够有所作为。中国式教育已经麻痹了大多数家长,让家长的双眼被实实在在的物质条件所蒙蔽。因此,孩子甚至还在3岁时,就开始了被安排上补习班,舞蹈、钢琴、书法、奥数等等,尽可能的招呼,家长相信这些所谓的教育投资是非常值得的。但其实,这是种可笑的思想与荒谬的做法。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是笔者不体谅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而是家长通过错误的方式,彻底剥夺了孩子童年拥有快乐的权利。能够想象的到吗?在周五下了幼儿园后,孩子那副愁眉不展痛苦的神情。尽管明天是周末,可它是把补习班一起带来了,怎么会去享受假期,怎么去体验快乐。父母让孩子多学习这本无可厚非,但童年不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如何教育孩子的确需要反思,笔者倒是有几点建议,可以让孩子参加补习班,但是一个周末只有一个补习班就足够了,过多的课程很多的孩子是吃不消的。只给予他们参加一个补习班的权利,他们才会更有时间去体会童年该有的快乐,这是拿什么都换不来,买不来的。如果家长细心发觉孩子某一方面的潜力,那更是可以让其参加锻炼这方面能力的补习班,这样起码对于孩子来说是有足够兴趣进行学习的。所以,家长不要把太多的个人想法、学习重担压在学龄前儿童的身上。
其次,很多家庭存在对儿童的教育上存在分歧,多半是家中老人与孩子父母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孩子父母之间的意见不合。老一辈人是从苦日子经历过来的,因此,无论任何时候都提倡节俭,这已成为一种习惯。而父母在为儿童购置东西上可能考虑的不太全面,以至于过于娇惯孩子,从而花钱大手大脚。笔者相信大部分家庭中老人是不愿意看到这种画面,因此极有可能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一些容易让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误会的言论。而孩子并不能够体会到言语背后的关心与在乎,他们可能会认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给自己买玩具或者小零食等等,因此他们对自己不好,这是一种情况。在家庭教育中,每对父母似乎都有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这种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就是每每遇到亲朋好友与儿童开“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这种比较尴尬的玩笑的时候,父母中总有一方会在这种分歧中体会到一些莫名的小失落。当然,这对于父母来讲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但对儿童却是非常有影响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判断知道“谁对自己好”,有时难免会语出惊人让人家长感到一丝丝的凉意。因此,在教育儿童的问题上,最好是家庭定期举办小型会议,针对具体情况,对儿童的教育方面各抒己见,最终能够达成共识,笔者认为这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再有就是很多家长只注重言传,忘了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往往会觉得,只有将很多事情的利弊说透了,讲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懂,懂了就能理解。因此,很多家长认定了要将“说”作为教育的唯一方式,将其贯彻到底。因为这是父母拥有的权利,同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是最便捷、最奏效的教育方式。但是其实仔细揣摩下,说教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肯定很少,否定居多,更有家长会拿一些同龄儿童来做比较,他们会说:“看看某某小朋友,比你强多了”,渐渐的孩子却越来越厌烦家长的唠叨,轻者充而不闻,严重的已是麻木了。这对孩子心里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家长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切记不要一味的以说教去使孩子动容。很多时候,其实连孩子也明白语言究竟是有多么的苍白无力。父母更应该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让孩子从自己的行动中去学习,也许很多时候父母都不需多言,孩子便可以继承父母身上的优良品质。因此,儿童教育上千万不可忽略身教的影响。
总的来说,现代儿童学前教育的问题越来越棘手,父母需要把握住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给孩子一个他们真正需要的童年,不要让他们多年之后回忆起来,童年是有残缺的。
作者:盛佳琳 单位:长春幼儿师范学校
摘 要: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要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身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作者深知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及家园合作三方面阐述观点及心得体会。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家园合作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父母便扮演起了人生中第一任教师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庭成为他们学习的第一课堂。可爱的孩子们天生具备好奇心,他们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影响,因而从小到大,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性格、品德等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之而言,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环境利发展
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不仅能够让孩子从中学会感受爱,内心产生爱,而且能使孩子学着关心别人、爱别人,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发展非常重要。
家长要爱孩子,爱爱人,更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从孩子的表现我们便能发现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是否和谐。譬如起初我带小班时,有个男孩子想找朋友和他一起玩,他并不是走上前去大方地说一句:“我们一起玩吧!”而是走到同伴面前对着人家的小脸打了几下。这个小朋友立即走过来告状:“老师,他打我!”“你怎么能打人呢?”他特委屈地说:“老师,我不是打他,我想跟他玩呢!”同样是在小班,却有与之相反的事例:课间休息时,大家都玩着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小玩具,焘焘很想玩小蔡手里的玩具,而他也知道不能直接抢过来,于是神气地向小蔡介绍道:“我的玩具可好玩啦!不信我玩给你看!”小蔡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忍不住说:“焘焘,让我玩玩你的玩具吧,我们交换玩!”焘焘爽快地答应了,两个人都高兴地玩上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由此可以看出焘焘不仅会交往,而且会交往的小技巧。显而易见,这两个例子中一个孩子会交往,一个则不会交往,都有着与人交往的意愿,其实我们就怕孩子没有这种与人交往的意愿。为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意愿,就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环境,培养幼儿关心别人的意识,使其愿意与人交往。
二、家庭教育助成长
现在不少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上小学才是教育的开始,对孩子的教育存在重知识轻技能的想法。就每日的午餐而言,初入小班便会发现其中问题。刚入园的阿宸小朋友每次吃午饭都吃得很慢,别的小朋友都吃完了好久,他的碗里还是满满的,而且汤、菜都放在碗上,几乎要溢出来了。“你的饭怎么还有好多?”问到他时,他每次都回答:“我吃不下。”最后都是悄悄地倒掉。与奶奶交流过后得知原来阿宸在家也不肯吃饭,每次都是奶奶追着喂他吃的。潜移默化中不良习惯养成了,在幼儿园他也不愿自己动手吃饭。后来我会在吃饭的时候提醒他,可是我一离开,他就又不吃了。由此可见,其实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光靠老师的教育显得较为单薄,还需要家庭的教育,让幼儿在教育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从另一个角度说,家庭教育作为所有教育的基础,其全部奥秘就在于家长塑造自身良好的人格、品德、情感和形象。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家长对于幼儿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行为举止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对长辈是否尊重,孝敬,对长辈是否使用尊称;与他人谈话时,是否认真聆听对方说话而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等,如果父母时时注意,处处表率,这种无声的教育就会影响并教育孩子们。
当今时代科技越来越发达,电子产品随之越来越多,许多年轻家长在家中忽略了和孩子的互动交流,更多时候是在对着手机屏幕或是电视、电脑,此时孩子们会如何度过呢?当然大部分都是效仿父母,对着电子产品玩起小游戏或是一集一集地播放着动画片,长此以往,似乎慢慢地将“教育”二字遗忘在角落里。工作以来,也有不少家长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怎么样啊?怎么到家里一点都不听话、不懂事……在我看来可能就是因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出了小纰漏。
家庭教育还是应该受到家长们的重视,毋庸置疑,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家园合作促教育
新《纲要》的组织与实施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如果我们和家长密切结合,形成合力,则必然会使我们的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就将家长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努力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育。比如我们在每月月底会开展一次“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们踊跃报名参与活动,体验与孩子们之间的亲密互动,收获了不少感触。参与的家长们在活动前都是经过一番思虑,无论是从对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对活动环节的设计都相当用心。在家长的悉心引导、耐心指导下,孩子们走进了与往日教师授课所不同的学习氛围,参与性颇高;每学期会开放幼儿园的半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从而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亲眼看到孩子在园内的表现,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高尔基说过: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对于家长而言,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用他们所能接受的方式实施教育,与幼儿园合作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的萌芽在家庭教育中得以生根。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在教育问题上都讲求从“小”开始。这里的“小”是指孩子的思想未接受过启蒙,时间已被“学习”安排的严丝合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时期的孩子悟性高”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生活中已是耳濡目染。
[关键词]幼儿教育;现代家庭;教育;
引言
针对现代家庭幼儿教育,首先,许多家长非常自私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父母让孩子多学习这本无可厚非,但童年不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如何教育孩子的确需要反思。其次,很多家庭存在对儿童的教育上存在分歧,多半是家中老人与孩子父母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孩子父母之间的意见不合。当然,这对于父母来讲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但对儿童却是非常有影响的。
一、现代家庭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许多家长非常自私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
中国式教育已经麻痹了大多数家长,让家长的双眼被实实在在的物质条件所蒙蔽。因此,孩子甚至还在3岁时,就开始了被安排上补习班,舞蹈、钢琴、书法、奥数等等,尽可能的招呼,家长相信这些所谓的教育投资是非常值得的。尽管明天是周末,可它是把补习班一起带来了,怎么会去享受假期,怎么去体验快乐。父母让孩子多学习这本无可厚非,但童年不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1.2很多家庭存在对儿童的教育上存在分歧
多半是家中老人与孩子父母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孩子父母之间的意见不合。老一辈人是从苦日子经历过来的,因此,无论任何时候都提倡节俭,这已成为一种习惯。而父母在为儿童购置东西上可能考虑的不太全面,以至于过于娇惯孩子,从而花钱大手大脚。相信大部分家庭中老人是不愿意看到这种画面,因此极有可能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一些容易让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误会的言论。而孩子并不能够体会到言语背后的关心与在乎,他们可能会认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给自己买玩具或者小零食等等,因此他们对自己不好,这是一种情况。
1.3再有就是很多家长只注重言传,忘了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家长往往会觉得,只有将很多事情的利弊说透了,讲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懂,懂了就能理解。因此,很多家长认定了要将“说”作为教育的唯一方式,将其贯彻到底。因为这是父母拥有的权利,同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是最便捷、最奏效的教育方式。但是其实仔细揣摩下,说教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肯定很少,否定居多,更有家长会拿一些同龄儿童来做比较,他们会说:“看看某某小朋友,比你强多了”,渐渐的孩子却越来越厌烦家长的唠叨,轻者充而不闻,严重的已是麻木了。这对孩子心里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1.4部分家长只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
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于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对制约幼儿成长的非智力因素诸如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则很少过问。在我生活的周围,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家长接孩子的时候,迫不及待地问孩子:今天老师教什么了?……他们关心的是幼儿园传授了多少知识,用学会了几个字、会算多少道算术题、认识多少拼音成为一些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标准之一。他们忽略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积极情感的激发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5很多家长不能抑制自己强烈的爱子之情,对孩子过于溺爱。
比如:不让孩子离开身边,或者是怕孩子受欺侮,又或者怕不卫生、学坏,不让他们独立的活动,把一切都包办代替了。人为地阻碍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
二、 简谈如何提高现代家庭幼儿教育质量
2.1因此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如何教育孩子的确需要反思。
可以让孩子参加补习班,但是一个周末只有一个补习班就足够了,过多的课程很多的孩子是吃不消的。只给予他们参加一个补习班的权利,他们才会更有时间去体会童年该有的快乐,这是拿什么都换不来,买不来的。如果家长细心发觉孩子某一方面的潜力,那更是可以让其参加锻炼这方面能力的补习班,这样起码对于孩子来说是有足够兴趣进行学习的。所以,家长不要把太多的个人想法、学习重担压在学龄前儿童的身上。
2.2在家庭教育中,每对父母似乎都有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
这种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就是每每遇到亲朋好友与儿童开“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这种比较尴尬的玩笑的时候,父母中总有一方会在这种分歧中体会到一些莫名的小失落。当然,这对于父母来讲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但对儿童却是非常有影响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判断知道“谁对自己好”,有时难免会语出惊人让人家长感到一丝丝的凉意。因此,在教育儿童的问题上,最好是家庭定期举办小型会议,针对具体情况,对儿童的教育方面各抒己见,最终能够达成共识,这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2.3因此家长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切记不要一味的以说教去使孩子动容。
很多时候,其实连孩子也明白语言究竟是有多么的苍白无力。父母更应该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让孩子从自己的行动中去学习,也许很多时候父母都不需多言,孩子便可以继承父母身上的优良品质。因此,儿童教育上千万不可忽略身教的影响。
2.4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要学会尊重幼儿。家长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幼儿是独立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尊重幼儿才是父母最深刻的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2.5家长施爱有度,利于孩子健康发展。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但这种爱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理智的,是与严相辅相成的,正如故人所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家长应该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注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意义来看,却是一种真正的爱。
2.6家长自身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家长不能不懂装懂,乱说一气,这就有意无意地压抑幼儿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实际上,那些幼时爱发问、好活动、喜探索的幼儿,若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恰恰是创造性人才的雏苗。家长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了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紧密配合,给幼儿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所在,并以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引导。
结语
现代儿童学前教育的问题越来越棘手,父母需要把握住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给孩子一个他们真正需要的童年,不要让他们多年之后回忆起来,童年是有残缺的。和谐的家庭,家长本身良好的素养及对子女科学的教育观、教养方式等,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摘 要:幼儿家庭资源利用,有利于构建家园教育网络体系,对社区资源进行有效开发,能够形成社会教育的合力,对提升幼儿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 家庭资源 社区资源 开发途径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一、家庭资源利用,构建家园教育网络
(一)物质材料资源
幼儿园教育活动众多,需要的物质材料涉及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如今倡导绿色、环保,给孩子自主开放的教育环境的大背景下,许多主题教育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如小班的主题活动“甜甜蜜蜜”,就需要小朋友和家长一起收集糖的不同包装盒、包装纸,这些材料由教师布置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使废旧材料得到二次利用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再如我们每个班都有种植饲养角,幼儿园也有种植饲养园,但我们要避免传统的请幼儿每人带一盆植物的做法,而是请家长们配合收集相应季节适合幼儿种植的植物种子,利用饮料瓶、塑料盒等材料自制花盆种植与观察记录;在饲养动物方面,春季可带些蚕卵、蝌蚪等,还可以请富有经验的家长来园做养殖顾问,让幼儿在专家引导下,开展系列养殖活动。幼儿获得了真实生活体验,形成的感知自然是理性的、深刻的。
(二)信息人力资源
幼儿家庭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幼儿园适时请求家长帮助给予信息支持,能够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每月都会开展不同类型的“亲子活动”,如在“亲子阅读 好书分享”这一活动中,我们就请一些家长分享亲子阅读经验,并向大家推荐一些好的阅读书目,或为其他幼儿分享好的绘本,这样利用众人的信息资源互动,也给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要注意利用多种宣传手段,给家长发去邀请函、校信通等,请求家长全力配合,对于家长的积极协助给予鼓励,这样也可以激发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热情,对其他家长也是一种激励。
我们幼儿园有专属儿童剧院,定期会组织幼儿观看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但动画资源搜集成为难题,虽然网络资源极为丰富,但很多资源还不能轻易得到。如果教师向家长求助,很快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家长提供动画资源,属于信息支持,为幼儿教育顺利进行创造条件。这个案例中,家长的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助幼儿园解决信息资源难题,还加强了家园联络,这对建立家园教育网络体系有重要帮助。
二、社区资源开发,形成幼儿教育合力
社区资源包含多重因子,社区自然环境、社区社会环境、社区人文人力环境等,都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重要支撑和服务,努力开发社区资源,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一)自然环境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规定,要让幼儿回归真实的生活,回归大自然。社区内有多种自然条件,公园、广场、花园、林阴道、草坪、小溪、桥梁等,都为幼儿教育活动提供自然背景。教师要注意组织幼儿到自然环境中活动。放风筝、观赏花草、举行小型体育比赛、做游戏,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释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风光秀美,这对开阔幼儿视野,提升幼儿体验都有重要帮助。
如幼儿园要举行体育游戏比赛,可将比赛场地设置在附近广场。教师对广场环境进行有效利用,为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幼儿在大自然中参与活动,还能亲身感受大自然的资源回馈,灿烂的阳光、鲜艳的花草、平整的广场,都为幼儿活动带来便利与享受。幼儿获得心理生理的双重锻炼,这当然是大自然带来的恩惠。教师成功利用自然环境,体现的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理念。
(二)社会环境资源
社区是幼儿生活成长的地方,社区社会环境对幼儿教育也能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社区活动室、超市、菜市场、医院等,都属于社区环境资源,将幼儿教育活动安排在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给幼儿创造真实生活学习环境,还能帮助幼儿建立多种社会认知经验。社区人文资源非常丰富,也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帮助。
如幼儿园要对幼儿进行道路安全教育,可以请交警进入幼儿园,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手段,为幼儿提供极为丰富的交通常识。幼儿看到警察叔叔亲自来讲课,会增加新鲜感和好奇心,理解交通法规也会更自觉更主动。再如带幼儿参观盐城本土的“泰来神”奶牛场,了解牛奶的产出制作流程,这些都是社区资源利用的典型范例,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幼儿教育开辟更多空间。
幼儿教育与家庭社区息息相关,充分开发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是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能够促进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多元化。积极探索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发利用之路,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精神,符合幼儿成长规律,我们需要转变认识,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幼儿教育的全面升级。
【摘要】在目前社会不断竞争的过程中,大家对于孩子的自我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孩子习惯的培养被忽视掉。但是,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中的习惯对孩子有着极深的影响,因此,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大小额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教育;角色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一般方法
(一)建立必要的家园联系表。在家园的相关联系表中主要作用是体现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做一些特定的需求,需要父母监督孩子严格执行鼓励孩子进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王周凯儿童最初不在家工作,依赖,宅基地的联系表单后,他变得更加勤奋,我母亲的这篇文章联系表格备注栏:王周锴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既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妍妍的妈妈也反映原来孩子吃饭总是要人喂,有一次妍妍又不肯吃饭,要妈妈喂,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自己吃饭,妈妈给你吃饭宝宝栏里打勾。”妍妍连忙低下了头把饭吃完了。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做好家园小憩。家园小憩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通信链路列,反映工作和教学的一个窗口,它是一个花园的教育交流,加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使他们形成凝聚力,共同实现幼儿教育质量。“家庭互动”、“回音廊”、“兴趣”专栏描述了一些父母教育信息,科学方法教育他们的孩子,所以,父母理解和掌握的幼儿园行为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需求和多做教育工作的老师,但家长可以把他们的意见和要求,通过回音廊是传递给老师。为了实现他们的家园,共同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目标,教育的整合为家里建一座桥。
(三)开展必要的家教论坛。家教论坛围绕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如:如何通过讨论儿童劳动教育的家庭,这样的父母知道孩子们喜欢的工作文化是道德高尚的情感内容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忽视这方面的教育,一切都为了孩子,努力为孩子们食物和衣服,所以,孩子们长大就“人我:“不要想,“我将住在一起。“父母学会了劳动教育的幼儿园,第一次自助服务劳动、教育、孩子做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穿的衣服,洗手帕,还为别人做点什么。如家里,照顾孩子帮助妈妈和爸爸拿拖鞋帮助父母把菜等。导师论坛内容组织也可能让经验丰富的父母谈论儿童早期教育的经验,或通过视听手段,请家长和孩子从幼儿礼仪规范的视频观看,利用各种形式,使孩子真正理解孩子们的父母恰恰好习惯帮助父母育儿科学的,一步一步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做好亲子活动。开展各种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见证了孩子们在花园里的性能,了解他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也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增加了乐趣。结合公开课活动,我们设计了橙皮活动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这样孩子在实践中锻炼手部运动,理解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的辛勤工作,做他们自己的事情要做,没有父亲,母亲担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一些他们会做一些如:擦桌子、扫地、垃圾,等等,来提高孩子的道德意识,培养孩子们的感情,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的社会交互,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爱别人。在“新年节目爱孤儿院,”事件,孩子和父母共同努力把家里的书,玩具和其他物品去幼儿园,而且支付或直接购买的贡献,表达对孩子的爱,使孩子理解关心有困难的人,将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给别人,这是唯一真正快乐的人。
二、幼儿家长角色的新定位
(一)家长是幼儿教育课程的参与者
1.材料的提供者。幼儿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这一重要的资源,鼓励家长与幼儿园合作,为幼儿园提供所需的材料。可请家长将家中的一些闲置物品、废弃物品提供给幼儿园重复使用。有的家长是开设玩具店的,可以请他们为班级推荐一些新颖、独特的玩教具;有的家长在家务农,也可以请他们帮助幼儿园提供适宜的植物和小动物在种植区、饲养角供幼儿观察和学习。家长往往拥有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为幼儿园及班级的活动增添新内容。
2.环境的创设者。以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由教师全权负责,而今很多幼儿园开始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让幼儿亲手去布置和设计自己的游戏与生活环境。在瑞吉欧家长中心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认为家长也应当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体之一,无论是班级主题墙、楼道走廊,还是幼儿园区角的布置,都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家长参与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参与主题的选择,开拓幼儿和教师的视野;参与材料的提供,丰富环创的内容;参与方案的制作,增加亲子互动;参与难题的讨论,寻求新的视点等。
3.经验的分享者。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实践的是一种“社区管理模式”,即幼儿、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相互协作、相互融合、相互分享、共同参与到学前机构的组织与管理中,141形成一种开放、互动、民主的管理氛围。在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机构“社区咨询委员会”,其融合了来自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的各种教育力量。家长通过这一机构来与教师、专家以及教育管理者交流互动、分享经验、提出建议,共同致力于幼儿的和谐发展。
4.课程方案的选择者和协商者。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定期参观、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亲子合作会等途径来增强家长对于幼儿教育课程方案的选择、协商和制定。如果能将家长的经验、建议较好地融人到课程中,一方面能极大地丰富课程主题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出一种开放式的民主,有助于增强家长自身主体教育意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家长在这一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可见,将家长的建议融人幼儿园课程,不仅拓宽了家长参与课程的途径,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做出正确的课程决策。
(二)家长是幼儿教育课程的合作者。
1.活动的支持者。家长应为幼儿的教育活动提供全方位、宽角度、多层次的支持。从材料的提供到参与制作,从课程主题的选择协商到课程的实施、评价,从家庭教育延伸到幼儿园教育,从物质支持渗透到情感态度的支撑,期间的每次过渡都是家长育儿理念的一次飞跃,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一次提升。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关心可以提高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促使幼儿更加大胆、勇敢地表现自己。家长与教师的积极交流,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对于孩子的关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还可以增强与孩子的互动与了解,拉近亲子关系。
2.幼儿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通过社区咨询委员会,与专家、教师交流沟通,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家长还应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和教师一起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成为引领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3.家园共建的联结者。幼儿教育并非是幼儿园和教师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家园双方共同的责任。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生成多元化的家长参与方式,而并非只采用要求家长主动配合的单一模式。多元的参与方式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情境因素在儿童需要中的作用”,这有利于他们与教师一起帮助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因此,家长作为联结者,不是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就作罢,而要以各种方式增强家园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交流。实践中,基于幼儿需要的差异,家长参与课程的方式有:参与式观察、倾听式参与、主动行动的参与。家长应学习与掌握这些有效的参与方式,并积极主动地加人到幼儿教育队伍中去,成为真正的家园联结者。
幼儿教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范畴,广义上是指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等发展的有目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德国19世纪上半叶的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福禄培尔(Friendrich Wilhele August Frobet,1782-1855)在其著名教育论著《人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幼儿时期是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未来生活是纯洁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是粗暴的,是平静的还是充满风浪的,是勤劳的还是怠惰的,是功绩卓著的还是无所作为的,是迟钝还是优柔寡断的还是敏锐而富有创造的,是麻木不仁,畏首畏尾的还是富有选见的,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是和睦待人的还是生性好斗的,是惹事生非的还是给人安宁。他将来对父亲和母亲、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于他在这一年g阶段的生活方式。并且,福禄培尔还以为”假如儿童在这一年龄遭到损害,假如存在于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最大的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一奠基教育中家庭教育又必将成重中之重。
家庭教育,是作为大教育的组成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基础。它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的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之前保证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它属于一种终身教育,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源于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著名心理专家都滨老师曾说过;“学校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它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生目标的实现。
福禄培尔尤其重视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在《人的教育》一书中提出,“在这一时期,人及其教育还是完全被托付给母亲,父亲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了一个就本质上说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他相信幼儿教育的改革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他主张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便的指导。
纵观我们当前的幼儿家庭教育,无疑让人感到更多的忧虑与不安。首先,父母对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缺乏必要的认知,过多或过少的将孩子全权交给祖辈抚养,以至让自己错过了与幼儿建立最亲密的亲子关系时期,同时也失去了幼儿心理活动的最好机会。其次,父母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过多的干预幼儿的本性。发展或担其以前的形式和使用强加于孩子身上,使幼儿在一种病态地、不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家庭教育要适应自然,即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让儿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的。应当的是容忍的,顺应的教育。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父母应如何适应自然这一家庭教育的原则。“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的,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能力被破坏”。因此,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重视自然和观察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家庭教育发展应得予政府和社会的最大帮助和支持。可在社区建立针对0-6岁父母学习幼儿家庭教育的学习站,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家长,幼儿心理专家为其指导如何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幼儿园也可对其在园幼儿的父母定期举办有关幼儿家庭教育的培训与讲座,让幼儿父母更多的掌握正确的,最新的幼儿家庭教育理念,在幼儿父母的搭建互助组,以5-6个幼儿家庭作为一个小组,幼儿父母可通过这一交流组织及时地解决与幼儿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让感到忙于工作的父母在幼儿家庭教育这一艰巨繁杂的工作中不感到孤立,以便用最大的热情与信心为幼儿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铺好道路,也让幼儿父母自己成为真正 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总而言之,幼儿的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教育者只有在充分认识其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的思想之后,才能以自觉与自醒的身份去实施教育,并且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更好的为幼儿的终身发展种下萌芽的种子。
作者简介:桂燕(1977.2――),女,38岁,回族,籍贯云南,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2级学前教育研究生。
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以及一些事故等情况的逐步上升,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逐年增多。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往往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儿童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儿童精神偏异,危害终生。
如何搞好单亲孩子的教育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由于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不少家庭在不断地探索。但是,有部分单亲家庭由于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不科学,使大多数单亲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性格内向、恐惧、悲伤、焦虑、冷漠或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大哭大闹,而且很难制止。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出现偏差,轻者表现为胆怯、孤独、固执和不合群,重者会产生对别人的妒忌和仇恨等不良心理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良心态。
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这类自卑感强的孩子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
有的孩子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有的孩子不但不叫继父母,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叫。这类孩子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头。
自由散慢,进取心差这在正常家庭的孩子身上虽然也时有表现,但是在父母离婚的孩子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他们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缺乏父母的“严爱”,也缺乏双亲的言传身教,往往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组织纪律性较差,学习成绩下降,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常常一人独自行事。
二、单亲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容易陷入的误区
1、把夫妻双方的矛盾、离异看成是大人的事,跟孩子没有关系,因而根本不予沟通,殊不知孩子内心承受的压力有时比父母还大。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为有一个完整的家,想做一条“拉链”,牢牢地把父母系在一起。无奈中,她竟采取一系列极端方式:出走、逃学、滥交男友、割腕。在她的胁迫下,离异父母三次复合,可终因感情不和第四次离婚。见自己拼命想保住的家彻底散了,女孩抑郁成疾,患上严重抑郁症。
2、利用孩子,当作伤害另一方的武器。夫妻双方在矛盾冲突中容易失去理智,而弱者最佳的报复手段是用孩子作武器回击对方,根本不顾及孩子感受。挑拨孩子与对方的关系,经常在孩子面前哭诉或痛斥另一方的“恶行”,“不是”,让孩子左右为难。有的抚养者无端地限制孩子与另一方的接触,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与情感的健康发展。人为地阻隔孩子与父亲(或母亲)的往来,容易导致孩子的情感空白,扭曲孩子的心灵,特别是孩子本来与父亲(或母亲)有很深的感情,离异后,一方强迫孩子断情,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势必会使孩子出现烦躁不安、痛苦难耐等心情。
3、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单亲家庭的父母离婚后,觉得有愧于子女,于是就把无限的爱都在独生儿女身上。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在行为上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良习惯不敢说“不”。这样久而久之,就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成为机警,有责任心,独立、自律的人。这种偿其厚爱的方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霸道及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爱,这是对的,但一定要掌握分寸,最好爱在心里,严在实际形动中。
4、有的父母因为忙而顾不上管带孩子,他们大多对孩子缺乏责任感,漠不关心是自己的行为准则。虽然他们也扬言自己爱孩子,然而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爱。既没有与孩子共同体验忧乐,也谈不上过问孩子的学习如何,甚至连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也以种种理由加以推辞。另一类家长对孩子学业或教育放任自流,不加拘束。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会自己克服困难。这类家长与溺爱包办一样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孩子的自控力,意志和责任心是比较弱的,需要加以培养,毕竟孩子年幼,有很多困难需要家长帮助的。
三、单亲家庭教育子女的方法
1、家长首先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增添一层苦恼。瞒是瞒不住的,蒙在鼓里的孩子知道实情反而怨恨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家庭变故的原因,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从而取得孩子的谅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都是必不可少的,单亲家庭要努力去满足孩子对这两种爱的渴望。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诋毁咒骂另一方,如果孩子愿意也可以和另一方家长生活一段时间,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是有益处的。
2、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不是缺乏父爱就是缺乏母爱。在一般家庭中,父母是有角色分工的。所谓“严父”加“慈母”就是较普遍的类型。而单亲家长要一肩挑起两副担子,自己把握平衡,对孩子的要求应是宽严有度,做到严厉而不失温情,放手而不失引导。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还会有利于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如果包办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该放松时坚决放松,家庭要洋溢着民主氛围。但原则问题决不宽松。
3、赏识能让孩子在得到激励的同时提高自信心,在快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保持永恒的动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赏识渴望爱。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启发引导孩子,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愿意与你交流和沟通,进而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要善于破译童心,读懂孩子的心理和思想,通过沟通才能达到理解,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注意捕捉孩子可能偶然出现的一丝一丝毫的进步,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激励孩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以及拍拍孩子的肩,摸摸孩子的头,说声“你一定行”都会给孩子莫大的激励和无限的幸福,从而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在关爱和信任的氛围里逐步树立起来自信、自尊、自强,取得长足的进步。
总之,单亲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只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在学习上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就一定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摘 要: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1.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的确,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成长历程,会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记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夫妻由于年轻气盛,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闹别扭。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每次我和爱人吵架,孩子不是眨巴小眼睛恐惧地张望,就是吓得号啕大哭,而且她由活泼开朗慢慢变得沉默忧郁。这可如何是好?孩子是我们爱情的结晶,是我们家庭的希望,总不能让这朵爱的花蕾枯萎在我们无谓的争吵中吧,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后,我们夫妻便开始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家庭和睦了,孩子的情绪便稳定了,也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
除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习氛围外,我还积极和孩子交朋友,努力消除我们之间的“代沟”,如给她说话的权利,让她感到自己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这样不但及时掌握了孩子的思想动态,还培养了她乐观自信的良好品格,为她今后的成长与学习夯实了心理基础。
2.父母应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大部分习惯是在幼年养成的,应当在幼年时期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生受其累。”勤恳是孩子必须从小养成的一种好习惯,同时遵守时间,文明礼貌,尊重父母、长辈,也必须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学会。相信从小就爱劳动、好学深思、关心和同情他人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幸福的人。特别是要让孩子养成阅读和劳动的习惯,孩子的很多毛病都可以用阅读和劳动改正。书本中的知识和道理能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指导,而劳动可以让他们感到一切来之不易,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对好习惯的培养上,家长一定要坚定立场,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锻炼孩子的勇气,使他们更独立、自信。
孩子想要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必须树立勇敢的精神,这样孩子就会表现得更自信。而锻炼孩子的勇气,其实常常是对父母的考验。有时父母仅仅因担忧孩子的安危,而放弃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其实这样对孩子不利。父母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受到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伤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带来的沉重打击,因此为了保险而加倍地保护孩子,使孩子形成缺乏勇气不自信的弱点。孩子有时候是反感父母老是像放风筝一样用绳子牵着他们的,也反感父母过于细腻地表现出那种关心,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放心大胆地自己玩,而自己老是被父母陪着会非常厌烦,觉得父母多事,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胆地鼓励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做勇敢的孩子,也可以使孩子独立、坚强。
4.注意形象,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以前有个邻居,夫妻二人都是所谓的粗人,不但与书无缘,还天天出口成“脏”,满口脏话,结果他们的女儿也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了许多恶习,不但不爱学习,反而经常出言不逊,成了令人厌恶的坏孩子。由此可见,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让我们的优点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并发扬。
5.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育专家指出,兴趣是成功的第一动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学习中,就是说,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取得优异成绩。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发现她对看书很感兴趣,于是就刻意引导她,激发她看书的热情。我除了不停地给她提供对她有用的读物外,还经常讲有关名人名家的小故事,既提高她的兴趣,又激发她的学习欲望。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孩子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学什么都快,得到了幼儿园老师的一致好评。
上述这些只是我平时教育心得的点滴,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孩子都是充满希望的朝阳,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我相信,只要做父母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摘 要: 幼儿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幼儿园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幼儿教育;家庭教育;教育质量
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代替的影响作用,只有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园家庭教育
1.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饿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集体教育无法比拟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知道与帮助。
1.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的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教育是,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知道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2.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幼儿家庭的教育要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3.幼儿家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是与幼儿园教育紧密相连的,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
1.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激发家长的主动积极性,这样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如:幼儿园里交换图书,家长带着小朋友把家里一些看过的图书带到学校里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可以由小朋友们自己和别人交流,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知识。
2.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除了家长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幼儿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3.幼儿园对家长的教育工作应进行指导
对家长教育工作的指导,也是实现家园合作的一种形式。许多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一些理论的指导,而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长培训班,使家长获取关于教育幼儿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还可以把自己园内所创立的一些教育方法,通过家庭教育的实践得到检验,促使幼儿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办园质量,这一过程也使幼儿成为了教育的受益者,使教育真正做到是从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是为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而服务的。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教育是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为学校教育奠定稳固基础的重要前提,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其自身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视的,所以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应将社会、学校、家庭连为一体,本文就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影响
一、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preschool education),它主要是指对3~6岁年纪的儿童进行教育。幼儿教育是整体教育的开始,同时也为未来接受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我们把人的一生按以下阶段来划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不同的年龄应该接受不同的教育,而3~6岁阶段是孩子了解社会的初期,我们应该注重这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指学前教育,是和前面婴儿时期教育的一个衔接,同时也为后面的初期教育奠定基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重要而且特殊的阶段。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以后的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我国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如过度保护,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表面需求,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对于孩子过分地保护,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过分溺爱,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地宠爱,逐渐形成了一种家长包办的形式,使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过分依赖父母等,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身心严重失衡,会出现暴躁、冷漠等问题;漠不关心,孩子为了引起父母对自身的注意,经常会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是必不可少的。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及内容
目前很多的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素质、性格和智力三方面,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是强调幼儿的全面性发展,使其成为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中主要包括身体、知识、能力、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虽然每个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基本反映出发展幼儿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更好地体现出发展幼儿教育目标的价值观和教育目的。
四、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有很深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
(2)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
(3)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
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相当重要,只有在保证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互相牵引。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幼儿园)
摘 要:家庭教育,是作为大教育的组成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基础。它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的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之前保证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它属于一种终身教育,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源于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的确,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成长历程,会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记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夫妻由于年轻气盛,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闹别扭。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每次我和爱人吵架,孩子不是眨巴小眼睛恐惧地张望,就是吓得号啕大哭,而且她由活泼开朗慢慢变得沉默忧郁。这可如何是好?孩子是我们爱情的结晶,是我们家庭的希望,总不能让这朵爱的花蕾枯萎在我们无谓的争吵中吧,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后,我们夫妻便开始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家庭和睦了,孩子的情绪便稳定了,也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除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习氛围外,我还积极和孩子交朋友,努力消除我们之间的“代沟”,如给她说话的权利,让她感到自己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这样不但及时掌握了孩子的思想动态,还培养了她乐观自信的良好品格,为她今后的成长与学习夯实了心理基础。
二、父母应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大部分习惯是在幼年养成的,应当在幼年时期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生受其累。”勤恳是孩子必须从小养成的一种好习惯,同时遵守时间,文明礼貌,尊重父母、长辈,也必须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学会。相信从小就爱劳动、好学深思、关心和同情他人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幸福的人。特别是要让孩子养成阅读和劳动的习惯,孩子的很多毛病都可以用阅读和劳动改正。书本中的知识和道理能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指导,而劳动可以让他们感到一切来之不易,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对好习惯的培养上,家长一定要坚定立场,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锻炼孩子的勇气,使他们更独立、自信
孩子想要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必须树立勇敢的精神,这样孩子就会表现得更自信。而锻炼孩子的勇气,其实常常是对父母的考验。有时父母仅仅因担忧孩子的安危,而放弃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其实这样对孩子不利。父母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受到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伤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带来的沉重打击,因此为了保险而加倍地保护孩子,使孩子形成缺乏勇气不自信的弱点。孩子有时候是反感父母老是像放风筝一样用绳子牵着他们的,也反感父母过于细腻地表现出那种关心,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放心大胆地自己玩,而自己老是被父母陪着会非常厌烦,觉得父母多事,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胆地鼓励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做勇敢的孩子,也可以使孩子独立、坚强。
四、注意形象,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以前有个邻居,夫妻二人都是所谓的粗人,不但与书无缘,还天天出口成“脏”,满口脏话,结果他们的女儿也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了许多恶习,不但不爱学习,反而经常出言不逊,成了令人厌恶的坏孩子。由此可见,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让我们的优点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并发扬。
五、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有很深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其一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其二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其三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贯穿教育发展的始终,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家庭教育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状,试图从幼儿教育发展的目标和内容、家庭氛围、教育态度与方式、家长的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及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对子女教育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教育态度 心理素质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贯穿教育发展的始终,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家庭教育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及其成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幼儿)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教育、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而在已经的研究中更多的是提到家长培育子女生理发展的重要性或没有从更本上提出家庭教育中应怎样去教会孩子做人,又或者提出的方法过于偏激没有做到有效的协调从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意义。
二、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
在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各国既重视发展幼儿的内在素质和个性和谐,培养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幼儿教育的个体价值,也注重培养具有社会性关心周围环境和人类的幼儿,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社会和情绪的良好状态、对学习具有积极的态度和倾向、社会技能、注意的能力及持续度、语言和沟通、读和写、对世界的认识与了解、身体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目标表明了政府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视。
2.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发展幼儿教育目标决定了幼儿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从性质上看,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应该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
3.重视整合幼儿教育方法和途径。 在现代,全人教育倡导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整合。首先全人教育哲学基础中的“联接”和“整体性”都强调整合。在幼儿教育中学会”联接”人为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整体性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强调“整合的教育”即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种途径都有独特的作用,都是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育应该整合各种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许多幼儿教育方案主张教学和游戏相结合,教师的间接指导和直接指导相结合,并强调利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银行街”课程模式把游戏作为教育的基本途径,注重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有教育意义的有变化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合作,更有效地调节和表现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中对儿童的影响方面
1.家庭氛围。所谓家庭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氛围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开朗、活泼、大方、好学、诚实、谦虚、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学生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在现代大多数优秀家庭中,由父母间形成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育人态度和方式方法等)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学生身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往往父母眼神、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行为和对孩子的态度都无形的给孩子心理以极大的刺激和启示,并在其适应过程中形成他们自己的心理和人格特征。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实际观察中也明确体现出来,一些家庭由于资金积累阶段的艰辛而在对待子女教育上一味的施压或者禁忌导致学生抑郁、自卑和厌学等人格特征,而另一些家庭由于宽松的经济状况,不仅在管教子女的方式上放任自流,并且错误的引导子女的价值观、人生观,不坚持树立实际的奋斗精神,则造成子女人生价值观的错误,松散,不良嗜好,律己性差等心理特征,因此,家庭生活质量的好坏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
2.教育方式与态度。从发展的观点看,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是成人以自觉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发展的一种潜在的能力,即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向子女提供一切条件包括环境、人际交往等关心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
3.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四、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具有积极影响的策略
根据本文的分析要做到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一是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二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家长在心理素质方面要追求完美,家长必须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我们的家庭中让自己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三是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家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学,它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卫生学、营养学等等。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理解还只成长发育中的规律,否则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的效果,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四是构建和睦的家庭气氛。家庭气氛是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父母文化和道德素质水平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体现。一个完美的家庭,一个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为此家长要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子女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通过日常生活多交流,多做游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结
本文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及周围人群对子女教育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依据一定的调查原则,并参考部分相关文献,初步分析了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子女影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提出相应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