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0 06:00: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幼儿教育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蓝蓝泉州湾,清清戴云山,灿烂的文明闪耀在古老的东方……” 这首意蕴深邃、情感浓郁的《蓝蓝泉州湾》抒发了作为一名侨乡儿女的自豪与骄傲但遗憾的是作为泉州未来的主人――我们的孩子们却对自己家乡的音乐知之甚少,在大多孩子心中,南音的人气不如流行歌曲;有些孩子甚至没见过木偶、高甲这些享誉海外的泉州绝活,面对这样的尴尬的现状,作为幼儿园有必要做出反思:长期以来,我们教学活动的内容较局限,较少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教师忽视本土传统文化的优势,低估了本土音乐教材对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等情感的教育功效。造成了孩子对本土音乐领域的认识空白和本土情感的缺乏。
关键词 民间音乐 幼儿教育
一、教材的选择
(一)具有闽南特色。
泉州古老而深厚的人文历史,造就了独特的闽南文化,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考虑到它是否能代表闽南特色。我们选择了民间童谣《天黑黑》,这首用方言朗读的民谣,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出民间艺人在文字编排上的深厚造诣。可以在演唱中配上了闽南地区南音表演中常用的响掌、拍子、压脚鼓等民间乐器,家乡的味道更浓了。
(二)适合孩子发展。
我们挑选的教材是否符合幼儿的需求,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如何确定目标,成为我们选编教材上的一大难点。我们紧扣幼儿发展目标,从幼儿的周围熟悉的环境选取教材,使本土教材内容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高于幼儿生活,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共鸣。针对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下面我以《中秋节》系列活动进行说明:a故事:中秋节的由来;b印月饼、吃月饼;c参观月饼制作;d博饼;e踩街。小班的幼儿品尝了中班哥哥姐姐印制的月饼,观看了大班哥哥姐姐的踩街表演,对我们民间的传统节日有了最亲密的接触.我们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小班以欣赏感知为主,中班以学习游戏为主,大班以制作表演为主。各年龄班的认知活动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互相借鉴、互相融合。
二、制定网络表
如何从泉州古城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中制定出有利孩子接受和理解的本土音乐教材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又非常新颖的工作。我们经过长期实践,反复思考,积极探索,将其拓展和延伸为不同的分支,制定出活动网络表。
我们更强调的是构建一个立体的网络图,各活动不是独立的、割裂的,而是与幼儿园其他教学活动有机联系,互相渗透。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很多人对于过传统节日已经淡化,对节日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很多人在时尚文化的冲击下,把一些中国文化的传统魅力都丢失了,这些现象在我们孩子身上也有所体现。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越是民族越有生命力。”因此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函,为教育下一代服务,不失为教育者的明智之举。因此,有效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是一份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确立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目标和要求
首先,老师要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具体有哪些,在每个节日里让孩子了解一些什么内容。其次,教师挖掘节日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并以此为依据确立活动目标和要求。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的身心特点,确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小班,侧重节日氛围和典型活动参与感知。中班,重视节日内涵的体验与理解。大班,突出孩子对节日的展现与丰富。以国庆节为例,大班孩子围绕”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开展活动,通过收集资料,让孩子们参与活动的设计,讨论如何庆祝?如何布置环境?学习制作五星红旗,设立国庆倒记时牌等,以期盼的心情迎接国庆,用积木和老师共同搭建天安门,从中萌发他们爱祖国的情感,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及初步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有效利用节日活动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在不同节日里有不同的风俗特点,春节元宵节时,利用“压岁钱”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走亲戚拜年中可自制贺卡进行礼仪教育。在端午节,利用粽子,注入现代的文化元素,培养幼儿动手能力。重阳节,邀请幼儿的祖辈家长们来园观看幼儿表演节目,与幼儿一起游戏,激发了幼儿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组织孩子去社区敬老院送温暖,进行敬重长辈的教育。三八妇女节,孩子们进行“走进社区,共庆三八节”的活动,用自己童真的语言表达对奶奶、阿姨的节日祝福,逐步从单向接受爱,到学着感受爱,再到初步表达爱,萌发从关心亲人到关心他人的意识。劳动节,组织孩子慰问身边的食堂阿姨,到社区馒头店、餐厅去感受叔叔阿姨劳动的辛苦、慰问小区保安辛勤的工作。让孩子们收集各行各业的图片,爸爸妈妈的工作照片,让父母来介绍他们的工作。在家中,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热爱和尊重劳动者、爱惜劳动成果。中秋节搞一个猜灯谜、赏月、吃月饼活动,让孩子感受团团圆圆一家亲。国庆节可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让孩子受到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等。
三、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发挥传统节日教育功能
据调查,我园大部分幼儿对我国有哪些传统民俗节日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因此,单靠幼儿园进行传统节日的渗透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园互动进行传统节日教育,有利于幼儿从小拥有一颗“中国心”。
1.搭建家园互动合作平台,开展传统节日教育
为了赢得家长的支持,我园采用家长讲座的形式宣传家园合作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并通过“传统节日专栏”宣传,“中秋节”、“重阳节”以及“新年”等节日的含义。各班教师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家园直通车”、“家园联系栏”等形式,搭建家园之间相互交流传统节日的信息平台。如大班幼儿的家长在中秋节前夕,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中秋节来历的资料,供大班创设专栏用。中班的家长则在中秋节的前后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有关中秋节的图片以供活动室环境的布置和区域活动之用。在互相了解、沟通的基础上,开展了“家园同乐过中秋”活动,很好地配合了幼儿园共同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2.有效利用家庭、社区资源,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要使幼儿能欣赏、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有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光靠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充分发挥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作用,善于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成为进行传统节日教育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引导家长重视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我们向家长展示幼儿园里各种有关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和亲子活动,如幼儿在“迎新联欢”中表演的“唐装时装秀”节目,中秋节“家园同乐过中秋”等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家长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对幼儿表现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培养所起的作用。其次,鼓励家长主动为幼儿参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提供教育资源,使家长知道每一种教育资源都是幼儿开阔视野,领略传统文化的课堂。第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园组织幼儿到社区为老人表演舞蹈,给老人送上“爱心粽”;在辞旧迎新之际,我园幼儿又来到社区里的一些高龄老人家里,给老人拜早年。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也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幼儿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
3.引导家长挖掘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是其他教育环境无可比拟和取代的,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密切结合,使教育渗透在了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现代家庭生活中,处处有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我们重视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传统节日教育,鼓励家长多方面支持幼儿园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奉献自己家庭中各种有关的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幼儿家中的物品,还包括幼儿在家中的生活体验。在“中秋节”节日活动后,家长们带来了各自家庭过中秋节的照片、DVD以及幼儿制作的心愿卡等,教师把照片布置成一个特色版面放在幼儿园的门口进行展示,让社区的居民也能共享幼儿家庭欢度中秋的乐趣。幼儿们会指着自己的照片,告诉老师、同伴和其他幼儿的家长“在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在家里一边吃月饼,一边看月亮”“这次中秋节,我们全家到外地去玩了”等。可见,这次中秋节幼儿都过得很愉快,中秋节传统的全家团圆的意义在我园幼儿的心中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家园的有效互动,使家长进一步认识到传统节日教育的教育价值,转变了自己的家教观念和教育方法,增进了幼儿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利用传统节日进行幼儿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意识。所以,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开创传统节日教育的新篇章。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是长春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尊重幼儿成长规律,以构建幸福童年、放眼长远发展为办园方向和宗旨,在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明确办园方向,争取家长认同
伟大的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幼儿教育,应该遵循幼儿身心成长规律,着重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可见,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乐园而不是学园,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应该是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健康快乐的成长。
但是目前,在社会竞争的影响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许多家长在“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口号的误导下,出现了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观念和做法。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展了“幼儿家长第一课”主题讲座,旨在让家长明白,幼儿学习知识并非越早越好,顺应成长规律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幼儿教育要更多地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习惯养成、团结协作、与人相处,要让孩子充分享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福。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如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而且,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的观念更新了,心态平和了,他们的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了,我们的幼儿教育也就有了科学实施的前提和支持。
二、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水平
我们幼儿园的教师都是我们从幼儿院校毕业生中择优考核聘请的,他们有着良好的幼儿教育理论支撑,能够科学和实施幼儿教育,是一支理念新颖、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为了不断提高幼儿的教育和保育水平,我们还积极组织幼儿教师参加“国培”学习,组织教师开展幼儿教育大讨论,研究幼儿教育心理学,让全体幼儿教师明确:从幼儿教育的方式来说,幼儿教育即保教结合的教育;从幼儿教育的目标来说,幼儿教育即身心和谐教育。
三、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能力
幼儿教育并不是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应该坚持快乐、宽松、愉悦的原则,让幼儿通过游戏和主题教育活动或者直接的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学会认识自我和与人交往。
我们为幼儿园的孩子们准备了“维思德669学具”,孩子们通过玩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小珠子、小木块,感受到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体验到触摸的快乐和玩耍的愉悦。我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PBI思维数学玩具”,孩子们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通过直观形象的比较来提高孩子的认知力、思考力、观察力、想象力。
我们还在幼儿园的中班和大班里进行了皇家体能训练活动,聘请专业人员带领孩子们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通过主题活动来培养儿童挑战困难的勇气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幼儿园还专门配备了幼儿实验室,由幼儿教育专家带领儿童进行科学实验和小制作。孩子们在形式多样、妙趣横生的实验中体验到科技的神奇和魅力。他们亲自吹起气球,然后挂在线上,了解火箭升空的奥秘;他们把鸡蛋放进水槽,然后向水里添加食盐,感觉浮力的神奇。
幼儿园还组织孩子们举办服装设计展示、剪纸作品展示、绘画作品展示。每年还举办一次幼儿园趣味运动会、新年联欢会、防火逃生演习训练和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动。
改变了呈现方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很多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被孩子接受;创新了教育途径,让孩子在交往中成长,在协作中进步,很多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四、创新监测体系,确保办园质量
什么样的幼儿园才是符合儿童特点、适合儿童成长的幼儿园,什么样的监测方式才是最科学、最有效的监测,这是我们幼儿园一直在思考并完善的工作。
在我们评价幼儿教育成果的体系中,着力淡化了对于系统文化课程的考核,更多地是通过观察和情境设置来关注孩子的身心和谐、意志品质、合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发展水平。
幼儿园的孩子毕业时,我们会举办幼儿园毕业汇报演出。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是个性鲜明的笑脸,是莺歌燕舞的表演,是幼儿们幸福快乐的童年。
我们也对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那些充分享有快乐童年的孩子,对于小学的知识有着极大的兴趣和期待,他们也能够不断产生创新的思维和行动,在行为习惯和与人交往中,都体现出强烈的个性特点和合作意识。
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立足于儿童众生发展,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也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更离不开教育均衡的发展和支撑。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竞争的硝烟弥漫到了学前教育领域,市场化竞争也迫使很多幼儿园寻找致胜的“独门秘籍”。一时间,“特色教育”“特色课程”“特色班”等“特色”现象愈演愈烈。在这种所谓的繁荣景象面前,具有职业道德和专业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幼儿园追求的“特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眼前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特色”是否真的符合幼儿教育的主旨与目标?
考察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所谓“特色”幼儿园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色”大多表现为培养儿童所谓的某方面“特长”,诸如“体育特色”“艺术特色”“科学特色”“英语特色”“双语特色”“国学特色”等名目繁多的“特色课程”,还有的甚至称为“特色环境教育”“特色课程教育”“超常教育”。在这些所谓的“特色”招牌的背后隐藏着的往往是经济追求、家长迎合、幼儿园利益等成人世界的功利目的,失却的则是幼儿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教育本真。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所谓“特色”幼儿园还被看作是优质幼儿园,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我看来,一所幼儿园只要能够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能够为儿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它就不失为一所优质的幼儿园。如果一定要以“特色”来界定的话,那么我们首先要对幼儿园特色教育的内涵加以界定,然后才来对现实的幼儿园特色教育进行评判,以确保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有正确的价值追求。
依据现有的关于特色教育的理论,特色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点,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教育模式。幼儿园特色教育应建立在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的优质化基础上,这种优质化要能为幼儿的发展奠定稳定的、扎实的基础,并能得到幼儿园教职工、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可。因而,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是幼儿园在办园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积累形成的,是其办学理念、教育管理、教学行为、教学风格等方面独具特点的、持久稳定的、被社会公众认可的品质,且自然而然成为一种园所文化。
幼儿园教育具有全面性、启蒙性的特点。启蒙性的教育必然是以儿童发展为本位的,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为儿童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在这种环境中,儿童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地展现自己潜在的精神和能力。因此,任何试图把儿童的“百种语言”“特色化”为某一种“语言”的教育行为都是违反幼儿教育启蒙性特点的,任何偏离儿童全面均衡发展的“深挖”和“加速”的所谓特色教育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反对的,因为这样的教育无视儿童的本真,背离教育的本质。
康德说过,在人身上,有许多没有长成的胚芽,教育的职责就是合理地发挥这些胚芽的自然禀赋,以促进这些胚芽的健康成长。这就是幼儿教育启蒙性的含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幼儿园特色教育更多的不是体现在教育内容上,而是体现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环境以及园所文化上。这种特色的凝练和积淀过程均坚守儿童作为人的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存在的本质特征。因为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儿童作为人的本质特征,无权缩小儿童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无权压缩儿童的自由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475004)
2011年我去美国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康涅狄格州,参观调研那里的幼儿教育状况,看到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实用的环境创设
总体来看,美国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我们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门厅的家长园地、走廊的装饰、班级的主题墙等。但是有一点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就是环境的实用性。他们墙上贴的内容,大多是可以让孩子直接互动的,而我们幼儿园还会因为美观等因素贴一些对孩子来说意义不大的内容。也很少关注孩子与这些环境互动的频率。
他们也会废物利用,而且很多有创意。比如他们会把一些塑料的框子倒下作为书柜(见图1),很轻便、实用。教室中的物品杂而不乱,多而具有艺术氛围,让人流连忘返(见图2)。
所以,我们在环境创设上需要考虑是不是每种材料都发挥了作用?
二、欣赏的评价眼光
看到美国幼儿园墙上贴满了孩子涂鸦的作品(见图3),我不禁在想:美国教师用怎样的心态与眼光去看待孩子们胡乱涂鸦的作品呢?后来,我们送给美国教师一个小礼物,他接过去显得特别开心,大声地叫道:“哇!好漂亮!”他不断地夸奖这个礼物多么漂亮,我们心里也特别开心,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之前的困惑也随之解开:原来美国的教师一直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世界。在他们眼中,没有难以接受的事物,只有很特别的事物。他们很少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用一种欣赏、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一切。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需要用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孩子。看周围的一切。有些事物也许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种理念去看,会有不同的发现。
三、关注早期阅读的行动
这次美国之行,让我感受到美国人对早期阅读的重视。在美国,有很多公共图书馆,为阅读提供便利。图书馆里还安排了专业人员为孩子们讲故事,吸引孩子们去图书馆看书。一到周末,孩子会主动要求成人带自己去图书馆。而在中国,更多是家长要求孩子去图书馆。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孩子不如美国的孩子爱读书,而是美国政府在这方面有巨大的投入,提供了专业的场馆和服务,
在美国,不管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大学,最惹人注目的建筑肯定是它的图书馆。图书馆从硬件到软件都以方便读者阅读为原则。幼儿园的图书馆制订了细致的借阅规则,允许孩子自己借阅书籍。此外,班级里有公共的阅读区,每个孩子还拥有属于自己的小书盒(见图4)。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安静地阅读。也可以选择与同伴共同分享交流,还可以选择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
近年来,我们幼儿园也意识到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并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分享阅读活动、“故事妈妈团”活动、与“亲番茄”等机构合作提供更多亲子阅读的机会等。通过参观,我感觉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建立孩子自己的小书柜,鼓励孩子自己带书来与大家分享等。
四、平等的师幼关系
在美国,我们发现每个班级都会有一把属于教师自己的椅子,一块显示教师个性的空间(见图5)。学校允许教师表现自己的喜好与个性,大多时候教师都会很轻松自在地与孩子沟通。教师既不是奴仆。也不是专制的帝王。教师与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和孩子在教室里是同样重要的。
在我国的幼儿园中,要么教师在班级里是权威,孩子顺从教师,要么教师溺爱孩子。在教室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其实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教师和孩子是一样重要的:教师尊重孩子,孩子也尊重教师。教师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适宜的角色意识,这是我们的教师需要向美国教师学习的。
五、细致有效的家长工作
在美国康州幼儿园,家长都会准时地接送孩子,从这一点可以想见,美国的家长工作应该很有成效。通过翻看美国康州幼儿园制作的《家长手册》,我感觉他们的家长工作有这样几个特点:细致、深入、有效。《家长手册》会详细列出小到一日生活安排、大到课程方案的许多具体内容。对幼儿的来园离园规定、一系列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以及家长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方式等都有写到。手册设计精美而有趣,内容全面而富,形式灵活而多样,是家长必学必备的指南。之所以设计得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是为了让家长喜欢阅读。美国幼儿园认为,只有在形式上吸引家长,才可以实现内容上的意义。美国的《家长手册》不是摆设。它有很高的使用率,既有专业指引,又有具体要求。就拿来离园规定来说,他们会在《家长手册》上具体说明:如果迟到会有怎样的惩罚措施,是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除此之外,学费规定也写在《家长手册》上。可以说,美国的《家长手册》就像一个宝典,家长需要对它很熟悉。除了《家长手册》,美国幼儿园的家访工作、对“家长园地”的利用等都表现出美国家长工作的细致、深入、有效。
在家长工作这一项,我们需要向美国学习,不能流于表面,要把每一项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有效,让家长了解自己不是教育的旁观者。而是教育的参与者,不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幼儿园。
六、重视幼儿教育的社会
美国幼儿园不仅有我们所知道的教师、助教、保健医生、园长等人员,还有一支专业团队,包括语音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家长协调员等。这些专业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整个幼儿园提供帮助。比如有的孩子有语言交流障碍。语音治疗师就会通过专业客观的检测,确定孩子的状况。然后针对孩子的状况提供量身定做的干预方案。我们国家的幼儿园,所有的教育任务都放在幼儿教师身上,教师的精力和专业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如果社会足够重视,为幼儿园提供这样的专业队伍,我们也可以达到美国那样的专业水准。有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很严重,美国幼儿园中的职业治疗师就负责为幼儿教师提供心理治疗服务,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现在国内部分地方政府为中小学购买了社工服务,就是由社工机构派社会工作者进驻中小学,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但是我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足,还没有考虑到为幼儿园购买这类服务,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美国的幼儿园教室内积木十分富,但在我国很难买到这些积木,我们只好根据美国幼儿园提供的尺寸自己制作,但是自己制作的玩具可能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即便是有的玩教具能购买到,质量与卫生方面也存在问题。
此外美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都是正规院校毕业,专业基础十分坚实,还经过长时间的实习。而我们的院校学前专业对学生培养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实习机会也不多。新任教师很难满足幼儿园的要求,幼儿园只能通过大量的职后培训来弥补。然而,这需要大量资金与时间上的投入,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整个社会没有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没有社会地位。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不高。
总的来说,此次美国康州之旅让我对美国的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对比两国幼儿园的相似与差异,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摘 要】体育活动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活动内容,对增强幼儿体质,锻炼幼儿身体灵活性,协调性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铸造幼儿坚持、勇敢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幼儿教育;拍球;拍球方式
一、幼儿拍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拍球是幼儿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也是幼儿园常见的一项体育活动,看上去拍球很简单,但是幼儿不一定能掌握要领。例如:
(1)幼儿拍球时只会把球往地上一扔,根本没有拍球的动作,这部分幼儿不了解球的特性,也不明白“拍球”的动作要领,也就不知道怎样才能一下一下地拍球。
(2)小朋友杰杰拍球过程中老是把球扔出去,发现球是有弹性的,他很乐意球往地上一砸,让球的弹力越来越高,好多小朋友也跟着玩起这个动作来。这些幼儿动作随意,只会大力扔球,控制不住弹球的方向和力度,他们并不关注能拍几个球,只对砸球动作感兴趣。
(3)小朋友安宝贝虽然能认真按照老师的动作要领练习,但就是控住不住球,一会儿往左,一会往右,球拍起来很吃力。原因是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不足,没有掌握好拍球的动作要领,尤其细节动作掌握不好,球拍起很吃力。
(4)还有些幼儿拍球时,会用手掌把球往下按,球稍弹起来又被按下去了,球又越拍越低了,原因幼儿的手腕协调能力不足,未完全掌握拍球的动作要领,尤其是细节动作掌握不到位,导致难以控制。
(5)不会拍球的一些幼儿抱着个球直接走来走去,看着人家拍球,对拍球根本不敢兴趣,为了使幼儿能有效的拍球,拍球的形式要多样化。
二、拍球运动的具体开展方式
(1)幼儿拍球运动的动作示范要规范化。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拍球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培养幼儿的手感和兴趣基础,并重视教会幼儿拍球的方法,指引运用正确的拍球的方法,给出姿势引导:右手五指分开,掌心稍曲,手腕恰当的用力拍,球在弹跳时手要跟着球的远近拍球,看球的高低调整力量大小,眼随球走,手脚协调一致走。
(2)通过比赛方式推动幼儿进行拍球运动。①教师采用竞赛拍球法。教师采用竞赛的形式,将幼儿分成强、中、弱的形式进行比赛,并激发幼儿对拍球的兴趣。②采用编儿歌边拍球的形式,如:小皮球,走走走,拍一拍,跳一跳,拍的重,跳的高,拍的轻,跳的低,跳来跳去真高兴。教师指引幼儿边念儿歌边拍球。③采用请你接着拍的游戏形式,教师加入到游戏中,和幼儿一起拍,调动孩子积极性。④采用树立榜样的方法,激励幼儿练习。教师可以采用榜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会很专注地学习拍球,并提高拍球的能力和水平。⑤创设玩皮球游戏:幼儿不能控制球,拍球过程中吃力,我们应组织幼儿玩一些拍球游戏。增加踢球、相互滚球、双手接球等形式,拍皮球一段过程后,把球投进篮筐里“抛球”,或跳着拍球,这些小朋友都很容易接受。⑥以舞蹈创编各种拍球动作,合拍地表现拍球活动。带领幼儿试着用不同方法拍球。
三、引导幼儿进行拍球运动要由易而难
随着幼儿拍球的技能的提高,教师要逐渐增加难度,重视掌握了拍球的方法,并引导幼儿熟练、连续地进行拍球,并提高幼儿的能力,设计不同的路线,提升幼儿的拍球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从简单到复杂的方法,并围绕各种难度呈梯度状提升,并支持幼儿动作的发展,教师可以强调拍球走的动作进行示范,并根据幼儿的路线,进行相应的指导,并重视运用多种动作语言进行指导,教育幼儿不断拓展最近发展区域,实现转变的形式,并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幼儿挑战成功。
四、注意使幼儿劳逸结合
教师给幼儿动作指引,激发幼儿的运动热情,激发幼儿更加努力学习,加强动作示范,指引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调动运动的热情,提高运动的能力,并重视激发幼儿运动的潜能。教师要给幼儿动作指导,教育幼儿劳逸结合,并重视给幼儿轻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幼儿实现进步,收获成功感和幸福感,实现学习的挑战和超越,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五、注意安全第一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要加强安全第一的意识,注重全面落实安全拍球,提高拍球的能力,保证幼儿在运动中的安全。
幼儿拍球活动是有益的活动,教师要加强深入地钻研和研究,进行科学有效地思考,并重视深入研究,把握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实现活动中的探索,寻找到提高运动水平的新方法新路径。
幼儿教育是儿童们重要的人生开端,而要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就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当下,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家长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凸显出来,做好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我们所有幼儿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基础环节,关系着国家教育的整体质量。
究竟怎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将从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和做好幼儿教育的多种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与同行进行探讨,欢迎批评指正。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点
幼儿时期是儿童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都比较强,比较擅长学习和模仿大人们的一些行为,所以,作为老师以及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不重视他们的学习习惯。其实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都需要老师以及家长正确地引导、教育和培养,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可以说,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那究竟如何引导才能让儿童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对于儿童来说,要有一定的学习时间点,即时间的管理。幼儿教育必须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特别要重视他们在游戏与玩乐中增长的各类知识点,经便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当然,这也要有目的、有规划地安排他们的学习时间,有时候有必要实施强制性方法,给他们建立一种严谨却又合理的学习机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阶段的教育就是要规范好儿童们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学校和家庭中时刻注意。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他们会明白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习。当然,这些对于儿童们来说还很难,但是只要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未来学习一定会让家长省心、放心、安心,且未来发展一般都不会很差。
二、良好的环境对幼儿教育有重要影响
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从软件匹配来讲,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当前,全国幼儿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关注,孩子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甚至不惜花大价钱,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所付出心血的“用心良苦”。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环境的选择是决定良好开端的基础,客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孩子的发展。因而说,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幼儿园,都需要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具备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儿童们健康快乐成长,让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获得应有的知识、经验与乐趣。
“行为”和“语言”环境对于儿童们也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需要家长或老师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构筑小孩学习和生活的健康小天地,潜移默化传送给他们正确的做人、做事、学习、交流、生活的方式和方法,为他们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说,儿童如果生活在一个比较缺少沟通交流的家庭,那么长大后他就会很少与别人沟通;如果他生活在大人说话都不文明的环境,他长大后也多少会受此影响。家长与老师都要重视孩子的每一天成长所接受到的东西,关心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周围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
三、科学的教育方式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关键
上面多次提到,幼儿教育对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和对家庭都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然而,幼儿教育根据生活生长环境不同、性格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又应有所区别,“因才施教”才是上策,所以幼儿教育必须讲究科学、合理。
首先,要“寓教于乐”。由于孩子太小,对社会的认识和感知还属于比较直观、浅显和抽象的认识,还不明白学习的作用与意义,因而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的生活、学习、娱乐和思考。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思考,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尊重他们的能动性和天性,开发其潜能。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通过娱乐的方式进行有效制止和正确引导。
其次,要创造条件让幼儿“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儿童足够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温和的语言进行悉心指导和分析,以便他们容易接受。对于比较活泼的孩子,在保持他们个性的同时要教会他们“安静”,学会“安静”;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通过引导的方式教会他们活泼和开朗。总之,“表现”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孩子思考力、参与力、创造力的最好办法,教师和家乡都要对此引起足够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他们“表现”时不要给他(她)太大的压力,否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适得其反。
四、做好儿童教育的四种方法
通过多年的幼儿教学实践,结合我省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除上述提到的一般教育经验外,以下四种教育方法也非常重要。
四、通过游戏来增长儿童的知识和学习兴趣。游戏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因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儿童通过游戏来认识周围事物,适应周边生活环境,以进一步发展其智力。
五、带领儿童走进“大自然”这个大课堂。由于儿童对自然界接触很少,大自然对他们充满吸引力,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六、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接触和参与到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中来,看他们对哪个项目感兴趣,而且并愿意学习这个项目,家长和教师就应该在这方面对其重点培养。
七、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长对孩子一定要做到关爱而不溺爱、宽容而不纵容,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品德,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摘 要: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而幼儿教育的保障机制建设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拟从幼儿教师的行业特点出发,剖析幼儿教师频繁流动的原因,探索幼儿教师的保障及其供给长效机制,为促进幼儿教师的可持续长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师流动;保障机制
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始,也是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起始阶段的幼儿教育,既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又日益成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就业制度和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很大转变,由过去的“包分配”和“铁饭碗”变成了“自主择业”和“聘用制”,教师的流动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对于特殊群体的幼儿教师来说,“跳槽”和“转行”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这就导致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幼儿园教师稀缺或素质偏低,而大城市和名牌幼儿园教师却是人满为患,从而造成优质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和分配不公,导致教育公平性的丧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拟从幼儿教师的行业特点出发,剖析幼儿教师频繁流动的原因,探索幼儿教师的保障及其供给长效机制,为促进幼儿教师的可持续长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一、幼儿教育的行业特点
我国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有明确规定,幼儿教育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要实现该目标,条件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制度是保障。幼儿园的设施和环境要能够切合幼儿的特殊需求和教育目标,条件和设施要能够保障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教师是关键,幼儿教师除了了解幼儿心理、从心里喜欢孩子、有爱心、有耐心外,更要有说、唱、弹、跳、画五项才艺和相关从业资格证书等。外部环境和制度是保障,国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消除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正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幼教从业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全面贯彻,我国幼儿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对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二、幼儿教师流动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流失严重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社会地位低下、经济收入不高、保教工作负担过重、幼儿在园安全责任大、职业倦怠严重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主体之一,解决好幼儿教师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积极探寻解决办法。
(一)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不高
由于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度和期望值低,人们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没有形成共识,致使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尽管《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教师的任职标准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并未“依法”执行。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然而,许多民办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招聘了一些学历较低、也没有专业基础的人作为幼儿教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长期以来,我国公众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就是“看小孩的”、是“保姆”。在我国,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和待遇一直都不高,据统计,幼儿教师待遇明显低于其他教师,尤其在农村山区较明显。目前,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偏低的现状,已经造成了诸如幼儿教师流失现象严重、教师队伍不稳、教师职业倦怠增加以及学前教育专业无法招到优秀生源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促进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国家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在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的改善、专业发展权利的保障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二)社会保障机制缺失和不完善
幼儿教师的发展遭遇了诸多问题,既有内在原因,也存在外部环境和制度政策方面的问题。社会保障机制缺失和不完善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教师作为社会劳动者的一员,首先要得到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基本保障,如《劳动法》、《教师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失业保险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这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幼师队伍的基础,也是发展幼儿教育的必要前提。《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已明确指出:“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幼儿教师合法收入得不到保障、编制和户籍制度出现问题、职称评定和社会保险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学前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三)工作压力大和职业倦怠现象明显
近年来,幼儿教师普遍出现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明显,离职现象增多等问题。有调查表明,长期过重的工作负担和沉重的精神压力是造成幼儿教师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众多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都显示,职业倦怠已成为我国教师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幼儿园管理封闭,人文环境不协调,幼儿安全责任重如泰山,因此,幼儿教师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另外,幼儿教师除了教育的职责外,还兼有保育看管的职责,工作负荷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性质单调乏味,有调查显示,幼儿教师患焦虑、抑郁的概率更大。
三、幼儿教师长效机制建设与对策
(一)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十项意见,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我国“十二五规划”关于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加强学前教育的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针对这一点提出的首要措施是政府和社会加大对幼儿教育发展的支持,加大幼儿教育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解决幼儿教育事业经费和幼儿教师待遇问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然而正是脱离科学研究导致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各级部门要加大幼儿教育的科研项目立项,通过科研立项探索其内在规律,提高幼儿教师的学术地位。不仅要在宏观层面上,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而且还要在投资主体上也应该形成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名牌教育集团从事幼儿园教育。与此同时,应该加强其管理和评估,防止出现漫天要价的幼儿园。为了促进幼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政府应当重点给予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幼儿园和县城幼儿园更多的政策支持,这种支持包括间接性支持与直接性支持。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法规
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表现为建立健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虽然我国现有的有关政策法规已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但具体到幼儿教育领域,在很多方面机制仍不健全、不完善,如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福利保障、培训进修等方面,尚不能与其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这种政策法规保障机制的缺失已经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形成重大障碍。要积极制订并贯彻相关法律,明确幼儿教师的法律地位和权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等”。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收入,特别要重视民办园幼儿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的解决,全力解决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等,以确保其生存权。健全并严格执行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聘任制度和职务制度,保障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的权利,以确保其发展权。优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优质学前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解决了幼儿教师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均衡发展。
(三)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标准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优秀。广大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提高自身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幼儿教师为了适应岗位需求,应该具有多元化的技能素质,从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资格的新要求出发,考虑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结合教育技能自身的性质特点,从而把幼师教育技能分为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三个方面。幼儿教师的发展应该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国家应该制定并强制执行其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幼教队伍。
(四)加强幼儿园和文化建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幸福童年。幼儿园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努力营造和谐、愉悦、向上的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所有人员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它们都属于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范畴。在现代社会的艺术生活中,音乐与舞蹈各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然而,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时,音乐与身体动作常常是不能分割的。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学习音乐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陶冶幼儿性格和品德,而且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借助身体运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1. 幼儿舞蹈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集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动态造型艺术,在构成舞蹈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位的,舞蹈即是以动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幼儿舞蹈亦是如此。它与成人舞蹈所不同的是幼儿舞蹈是反映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表达他们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舞蹈。它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年龄特点加以创编的。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例如:学习舞蹈《嘀哩、嘀哩》,通过用手模仿小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和花儿开放的动作,可促进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指关节和腕关节、肘关节的灵活性;通过娃娃步、小碎步、蹦跳步等动作的学习可促进幼儿的腿部肌肉的发育。在学习动作、练习动作表演这个舞蹈的过程中,幼儿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胃肠蠕动的次数增多,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也都积极参加活动。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幼儿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 幼儿舞蹈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德 一个人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虽然人的生理条件,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特点,对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微小的。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的各方面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幼儿园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因此,幼儿舞蹈也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舞蹈教学对幼儿品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学做解放军》通过各种操练动作和杀敌动作,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爱憎分明的情感。如《采茶舞》中,通过舞蹈表现小姑娘清晨去茶园采茶,与小伙伴们一起劳动,然后跳起了欢乐的采茶舞,最后带着劳动的喜悦回家的场景,以此培养幼儿爱劳动、团结友爱的好品质。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本民族音乐和舞蹈的热情。
3. 幼儿舞蹈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 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幼儿注意的动机,引导注意方向,提高注意集中的水平,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对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般采用不同的方法。例:用前倾、低位置、柔软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直视幼儿;用轻柔的小幅度的、近距离的方式去接触幼儿;用柔和、亲切、缓慢、情感重音清晰的语言向幼儿说话,是培养年龄较小的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的有效方法。老师用充满活力的、姿势多变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愉快、有幽默感和鼓励性的目光直视幼儿;用速度、力度变化丰富且强调语义和情感的语言向幼儿说话,这些方法特别有助于使年龄较大的幼儿迅速集中注意力。观察模仿的学习方法是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运用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集中幼儿注意力,学习过程中可不断提高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另外,幼儿舞蹈具有丰富多彩的主题体裁和表现形式,幼儿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景色和鲜艳的服装道具,这一切不仅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生活情趣,而且在幼儿的听觉、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在得到艺术美陶冶的同时,不断提高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
总之,开展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以满足幼儿想象、联想、思维和创造性表现、交流合作的需要。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
摘 要: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然而当今社会,“世界的”越来越多,而“民族的”则几乎消弭殆尽,上至成年、下至幼儿,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淡漠,这种现象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中国人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是幼儿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融入;兴趣;结合
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积淀出了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然而当今社会,“世界的”越来越多,而“民族的”则几乎消弭殆尽,上至成年、下至幼儿,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淡漠,这种现象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中国人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是幼儿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由此,我想谈一下我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的之间的思考。
一、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有内部凝聚力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所谓“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使个人不能脱离他人群体而存在,人也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这是一种深厚的内部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文化科学精神的体现。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更应该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作用,在与幼儿进行教育沟通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运用到与幼儿的交流中来。
二、培养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是长时间耳濡目染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要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从而让孩子喜欢上。首先要营造传统文化环境,幼儿对于某个事物认知,往往是从视觉上开始的,所以浓烈的气氛渲染能让他们去感受、想象、发扬和创造。我们可以在走廊、楼梯转角及专门的活动区域摆放相应的表现民族文化的手工制作品,如:花灯、剪纸、京剧脸谱及古诗词展板等。其次,在传统节日临近的时候,不能只让孩子们知道要放假,还要让他们知道这个节日的由来、意义等,让孩子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家长的配合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父母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母亲教子成才的故事,相夫教子也成为中国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
四、传统文化与正常教育的结合
当今社会,我们虽然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淡漠,然而在世界上却是所谓“全球国学热”,孔子学院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国外对于国学的这股热潮,恰恰说明各国文化的融合是一种世界潮流。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做到创新内容、兼容并济,实现将传统文化与正常教育的有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胸怀实现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具发展的生机,兼容精神是文化科学的重要精神。这一点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与幼儿的交流中,多以创新的形式让幼儿接触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同现在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途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每个人又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们应该多借鉴别人的优秀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五、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常常比课堂教育的作用更为重要。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幼师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应体现在: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熟识、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渗透方式的多样化;关心和耐心照顾每个幼儿,尊重幼儿,对待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师德等方面。
六、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
如何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这需要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合理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培养目标,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力度,鼓励人们去学习传统文化,努力创造一个有利用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我想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中华民族的灵魂才能永存。
幼儿教育不是“贵就好”,硬件设施的好坏只是衡量幼儿教育优劣程度的其中一点,更重要的是对学前阶段的孩子们素质的一种培养,国家在幼儿教育上要多加投入,而不是让很多的家长和孩子,面对高级幼儿园高收费不敢进,望园兴叹的同时只能给孩子带来攀比心理,贪婪的念头或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在传统教育模式上鼓励探索开发,综合寻找最佳方法,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传统文化,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接受传统文化,更希望学校和老师,能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我们伟大而文明的国家,也为了我们自己!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国人将以“君当如兰、温润如玉”的高贵品质和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昂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教育本位:师资建设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仅违反了幼儿教育规律,还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剥夺了幼儿幸福的童年。那么,如何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阻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幼儿教育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实际上也是幼儿教育向教育的庸俗化、幼儿园向幼儿家长的功利取向妥协的结果。为了迎合社会不正确的衡量一所幼儿园好坏的评价观,一些幼儿园不得不教幼儿认字、背诗,做算术题,背诵英语单词。为迎合幼儿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急功近利思想,一些幼儿园借鉴小学做法,纷纷打出各种特色班、实验班的招牌。趋利性、媚俗化使一些幼儿园放弃了正确的办园理念,背弃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规程》是我国幼儿园管理的重要行政法规,是管理幼儿园的基本依据。《纲要》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单行法规文件。幼儿园应当认真学习贯彻《规程》和《纲要》,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的办园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幼儿教育脱离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小学化”。
三、回归幼儿教育本位
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重要的在于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不再举办特色班、实验班: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再过分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
四、加强保教队伍建设
为了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逐步按照“一教两保”的要求配备保育员,以突出保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同时建立园本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积累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园本教研活动,立项课题开展纠正防止“小学化”的教改实验研究;鼓励保教人员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和专业素质,提高幼儿保教质量。
五、开展幼儿教育家庭指导
幼儿教育“小学化”,也是幼儿家庭的普遍教育现象。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教育行为,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和倾向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幼儿园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端正自身教育思想和办园方向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的责任和工作。要让家长主动学习和了解幼儿教育,懂得“顺自然,展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从而纠正家庭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按照教育规律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摘 要: 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而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必须在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上下功夫,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创新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本文从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高度,从树立新的现代教育观,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素质能力等角度,提出从课程教学入手,推行素质教育,推进园本教研、细化教育创新,发展教育个性,优化家园共育,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教育创新 课程创新
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围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体制,改进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这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是各级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矛盾和问题,正在日益暴露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根本的出路在于教育创新,这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需要,国际竞争、国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
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教育创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潜心钻研,不断探索。教育创新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根植于幼儿园的现实,站在立足传统和面向未来的高度,在幼儿园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关键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大胆实践,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实现科学的教改目标,为教育创新打造优秀和灵魂。
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教改目标是教育创新、发展办学个性的灵魂。园长应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和独立批判精神,结合幼儿园教育现状,制定出明确的教育改革思路,因地制宜确定教育创新目标和办学理念。园长和全体教师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更新观念大胆实践,敢于突破老框框,敢于闯出新路。构建以人为本的激励的机制,营造充满现代创新意识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对话的环境,交流的平台,自主的空间,使改革创新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幼儿园不断增强活力,加快发展。
二、以人为本强化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教育创新提供无穷的动力。
只有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实现教育创新的目标和目的。本园在教育改革中,以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发挥特长”的教育思想,紧紧抓住“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办学理念,通过组织学习《幼儿园教育纲要》,安排教师参加教育思想大讨论,举办“创新教育理论”、“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发展趋势”学习讲座,组织新课程改革实验,通过教育创新实践,初步建立起“以儿童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优秀”,注重潜能开发的现代教育观。
1.主体观念。摒弃了过去“以知识为本”,忽视幼儿主体地位的教育观,树立以幼儿为中心,鼓励幼儿参与学习,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通过情景化、活动化的教育内容,使教师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例如以往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示范的注入式为主要手段,幼儿被动接受灌输,忽略幼儿对美术活动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尤其忽略幼儿的情感、态度,使美术活动中学习方式单一、枯燥,幼儿缺乏想象和创造,依葫芦画瓢,作品千人一面。现在改变为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2.素质教育观念。我认为教育创新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的内涵是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教育创新是开放性的,不应局限于本身,而是以之为中心,并向周边辐射,加强以涵盖人的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基本范畴的全面教育与培养,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以幼儿发展为本,把培养幼儿个性素质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在乐学、愿学、好学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兴趣及习惯。
3.建立整体优化、科学正确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着重于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的、有利于探索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教师注重幼儿努力表现和创造的过程,如认真态度、坚持精神、创新意识、自信心、成功感的体验等,而不急于让幼儿会干什么,知道什么。例如在语言教学中做到“三不三重”:强调不追求识字量,重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不讲解字形,不分析课文,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留作业,不用字表考查幼儿,重在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是构建具有个性特色的新的教育、教学体系的优秀力量。为了鼓励教师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上运用创新思维,在施教过程过程中实现观念革新、教法创新、手段出新。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师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提出了“人人争当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的目标。我们抓住课题研究这一契机,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自觉参与教育改革实验创新研究和实践,互相交流教学新设计、教学个案、教案简历、反思日记等,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使教师的创造意识得到了触动,形成有创意的观点、见解,并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从而自觉挖掘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育思路,不断提高创新教育教学能力。我们每学期评比优秀论文,把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内化为一种创新教育教学能力。目前已发表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论文多篇。
我们与省城名园结对,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参观、进行帮教指导,参加专业培训、教学研讨、经验交流、教学练兵比武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组织组建幼小衔接研讨小组、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研讨小组、亲子园早教研讨小组、数学教学研讨小组等,使教师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为教育创新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生力军。
我们坚持三“宽”(宽松、宽厚、宽容)三“严”(严密制度、严格管理、严明奖惩)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职务工资制和考核奖惩制来规范、用评价来导向、用表彰来激励教师,引导教师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上多创新、多贡献。
三、从课程教学入手,推行素质教育,细化教育创新,发展教育个性。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所有教育创新几乎都是以课程教学改革为起始点。我园在借鉴学习先进的经验、理论、研创,结合自身实践基础上,采用了“资源优化、游戏引路、快乐教育、特色创新、策略多样”等方法进行了教育创新探索。
1.资源优化。通过目标管理、园本培训,建立一支高效合作的教师队伍,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题的园本研究运行机制,通过发挥教师群体资源优势,改革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除了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选择运用及改编外,还从一些优秀幼儿读物、幼教杂志、幼教网上选取幼儿喜爱的内容,给教育创新输入新鲜的血液。把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纳入教育创新建设中来,让家长参与教育创新活动的策划、组织,让家长从中感受先进教育理念,理解课程革新内容,不断地提出新的教育要求,促使教育不断创新。
2.游戏引路。根据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游戏化方式。在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时,根据幼儿的差异性,分成相应的层次,给幼儿分层次提供材料与指导。实行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学小组化”。我们在安全教育中,把各种抽象、单调的自我防护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了“阳台上的故事”、“冬天的故事”、“生疏人的故事”、“手指破了”、“生病以后”、“对不起,没关系”、“小小消防员”等特色情景模拟活动,吸引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设计了“说新闻”、绘制“安全小报”、制作“安全标志”、制作“安全棋”、安全情境表演等多种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实施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了解初步的安全知识过程中,学习处理日常生活中危急情况的办法,接受成人有关安全的提示,学会避开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学会保护自己,懂得求助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初步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3.开设快乐成长课程体系。根据“珍视儿童的自由和幸福,关注儿童的情感,尊重儿童的人格”,“充分认识幼儿的发展潜能、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适宜性”的理念,我们试行了“快乐教育”,就是用愉快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享受,得到满足,并在享受学习的快乐中学会求知。课程尽可能地扩大幼儿学习活动的空间,将教育与学习延伸到幼儿的日常活动、生活中;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方式,强调教育形式与方法的多样性及其逻辑性、系统性,注重合理的搭配;强调教师的创造性和教育机智的发挥,借助大量感知材料,给幼儿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充分的自由度,有充分感知参与活动的机会。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发挥“玩”的优势,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提高”;在富有情趣、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里,发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多种能力。让各层次的幼儿创新潜能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幼儿熟悉的童话故事、生活经验和兴趣取向,把单调乏味的纯语言学习材料编成儿歌故事,在组织游戏时,辅以图片、头饰、面具、手偶等等、体态语等多种直观教具,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好玩的活动,制造让幼儿“玩”的动机,如:游戏《小羊和狼》中,“老狼”“凶神恶煞”地扑向“小羊”,这个游戏充满惊险和刺激,深受幼儿喜欢,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时间的询问和表达方式,类似这种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充满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玩唱唱中不知不觉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4.特色创新。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为基础,充分挖掘传统、地方、本园文化优势,把园本教研视作教育创新的基础和土壤,建立完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专门聘请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李放,担任教科研的指导老师给课题组老师培训指导,开展了《幼儿剪纸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区级课题研究,把增强“创造性表现能力”作为课程优秀,把“艺教并存、个群相宜”作为课程目标,以“剪纸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切入口,把剪纸活动渗透到五大教育领域,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确定相应的剪纸教学计划、教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故事、诗歌、生活等为主题,通过创设趣味联想、添加法、游戏法等创新教法,引导幼儿用一张纸,一把剪刀,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由地表达内心世界的感受。同时让幼儿采用剪纸的表现手法来再现故事内容、复述故事的形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采用迁移的方式帮助幼儿创编新的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想象性思维,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发展幼儿的艺术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教室内外、门廊创设展现与交流的平台,提高幼儿学习剪纸的兴趣,把“要我剪”变为“我要剪”,编著《心灵手巧》剪纸教学园本教材。剪纸特色教学创新取得显著成绩:剪纸活动《斗色》获同行和专家的认同及好评。2008年我园的剪纸环境特色居获越城区二等奖;所撰写的论文《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分别获得越城区一等奖,绍兴市二等奖;《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探索与实践》获越城区论文比赛一等奖;制作的《小小纸影剧场》获得越城区教玩具二等奖。在2009年5月的绍兴市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展上(共700多个作品),10个剪纸作品全部获奖,其中3个获一等奖(一等奖共7个)。
5.策略多样。①幼儿园实行分领域教学中,幼儿仍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还是教育的主体,对幼儿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会有一些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改进教育活动方式,积极采用综合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内容的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即一领域的专门活动,或由某一领域角度切入的综合性活动)。组织了“不给陌生人开门”、“身边的危险”等主题教育活动,课程中的每个主题活动尽管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在各主题之间,在各年龄段的同类主题之间,在幼儿的发展目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都围绕着幼儿快乐而健康的发展这条主线,使课程既具有整体性,又体现出层次性。主题活动强化了幼儿的主动地位,而教师则处于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使教学方法上更加丰富多样。我园组织的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获2007年越城区一等奖。②设置丰富的益智区,让幼儿借助头脑中积累的表象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如按颜色分类、按图形分类、图形接龙等。玩色区里为幼儿准备棉签、弹珠、印章、瓶盖等,让幼儿用各种材料玩颜色。建构区里为幼儿提供各种盒子等废旧物品和轮子、纸条、吸管等成品、半成品,让幼儿通过撕、折、插、贴等方法自制汽车、轮船,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促进他们动作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③倡导课程学习方式多元化。课程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不同个体的认知、情感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动手制作、模拟体验、问题讨论等,在课程中,幼儿的学习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不再只是教师教学的结果,而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幼儿在课程中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全身心都投入活动之中,他们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脑子想,用手操作,用身体来表现。幼儿的学习成为一个多元的、多感官的、全身心的发展过程,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从封闭式思维到开放式思维;从单向思维到多元思维。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实现“科教兴国”,幼儿园教育创新应追求“向内涵发展,创教育活力”,在教学思想、教育品质、办学形式等方面形成鲜明的个性,在办学特色与风格上独树一帜,促进幼儿园与教师、学生一同成长, 引领幼儿园打开个性化发展的新局面,提高社会知名度,扩大幼儿园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活力和办园效益。
摘要:终身教育作为现代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基础之基础,我们应重新审视终身教育的特质,把握幼儿教育的价值定位,深入挖掘其对幼儿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终身教育思潮幼儿教育
一、终身教育思潮与幼儿教育
终身教育理念的系统表述,始于1965年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提案,随后1972年以埃德加・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的《学会生存》报告深刻分析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认为人类正在走向学习型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终身教育的显著标志是贯穿一生,与生活联系,使人的创造性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其赋予了教育全新的内涵,应重新审视教育理念,重新整理教育思想,以全新高度来认识教育。它被认为“可以与哥白尼日心学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最近十几年,国际社会由对终身教育的重视逐渐转向对终身学习的关注。需要明确的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作为一个体系存在着和实现着的。在终身教育理念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终身学习”这一术语的使用和研究越来越普遍,而逐渐成为制定国家政策或法令的专用术语。
进入21世纪,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基础教育把每个受教育者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之中最基础的阶段,集中表现于情感、兴趣、能力、习惯和品格。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大大深化了我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拓宽了幼儿教育的审视视野,让我们以更加全面的、整体的、深远的、人本的方式来思考幼儿教育。
二、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幼儿教育目标和内容
(一)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幼儿教育目标
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下,学校的基本功能不再满足于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继承和传授,更要求唤醒和提高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逐渐完成从受教育者向主动学习、自主抉择的方向转换,即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超越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教育中,知识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不在于适应今后的人生,而在于成为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指向更为根本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为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价值,为当代人在一个变动不居的社会中实现社会价值和追求人生幸福奠定基石的价值。[1]
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终身教育思潮促进了幼儿教学目标的转变。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在终身学习体系之中,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仍然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但这只是教学目标之一,更重要的目标是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特别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幼儿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培养其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对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主要脉络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以便适应不断变革和迅速发展的世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中,学会学习赫然其中。2005年美国《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中指出:“旨在发展儿童在审美、认知、情感、语言、体能和社会等方面的能力。”[2]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通过“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实现“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3]都明显着眼于幼儿终身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
(二)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内容
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幼儿教育目标决定了幼儿教育内容的构成和性质。从性质上看,终身教育思想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价值,将人的认识、动机、情感等个性心理的发展与个人的体魄发展整合为一体,使其潜能得到最大发展,其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从而真正实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宗旨。[4]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应该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人格、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在此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很多国家都强调幼儿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主张把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几大领域,并注重各领域的互相渗透和学科融合。2000年美国《“开端计划”儿童发展结果框架》将幼儿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语言发展”、“读写”、“数学”、“科学”、“创造性艺术”、“社会性情感发展”、“学习方式”、“身体健康和发展”等学习领域,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全面性。[5]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并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6]
三、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幼儿教育过程、方法和途径
(一)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教育过程
终身教育思想着重从学习者的主体角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强调幼儿在此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的满足,学习权、自主权和发展权的实现。首先,在教育过程中着眼于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终身教育将学习者看作独立的“个体”,强调个性特征和潜能的发展,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和无限的学习潜力。最后,终身教育思想强调给予学习者以自主学习的自由,认为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选择自由。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幼教改革都提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中心的观点。1998年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将“促进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条基本思想提出,以幼儿作为活动主体,肯定了幼儿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国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非常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和态度,重视幼儿的探索性学习。[7]此外,许多幼儿教育方案如蒙台梭利课程模式、高瞻课程、方案教学、瑞吉欧教育体系等,都倡导并要求教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二)重视整合开放的幼儿教育方法和途径
终身教育体系普遍被理解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整合、协调和互动。终身教育体系从空间上进行拓展,从时间上进行延伸,建立一种大教育系统。在终身教育视野下,幼儿教育有以下特点:第一,空间拓展性,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其体现为幼儿教育将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都包括其中,使教育无处不有,无时不能。主张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第二,开放性和适宜性。终身教育倡导教育应当创造学习的条件,提供各种教育场所和机会,使学习需求得以实现。第三,多样性。教育资源已超越幼儿园的范围,整个社会生活都是教育的场所,已从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原有的课堂教学活动和传统的教学用书早已打破。因此,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看,幼儿教育应该整合各种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世界各国从不同侧面提出了整合各种教育方法和途径的主张。美国《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指出:“教师有目的地使用多种指导方法,如从高结构到低结构、从成人指导向儿童主体变化的策略,提供优化的学习机会”;“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和家长通力合作,帮助儿童成功地融入早期教育的情境中来”;“联系并利用社区的城市、郊区、乡村等资源。”[8]以上主张在英国《基础阶段课程指南》、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和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同样有所体现。
终身教育思潮对幼儿教育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认识到教育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更加侧重教育的个人价值,个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影响幼儿教育目的;二是旨在促进人发展的教育,培养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人格等诸方面全面和谐终身发展的人,影响幼儿教育目标。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教育思潮,终身教育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而且会进一步深入对幼儿教育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摘 要:幼儿园期间的学习是儿童接受的第一个较为系统规范的阶段性教育,处于3~6周岁阶段的幼儿,是智力、情感、语言及心理发育的关键性阶段,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教育不仅是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打基础,甚至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三岁看老”这一中国俗语,从侧面印证了幼儿教育影响的长期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发展;环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乃至各个家庭都开始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及幼教机构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办学质量都较之以前有了极大的进步。政府出资、民营企业投资或者个人投资的幼儿园在各个城市遍地开花,几乎每个社区都配有一所幼儿园,方便了社区居民;从事幼教行业的教师由之前的职业中专上升到幼教示范或大专水平,师资力量的专业化、高学历化已成为各个学校间竞争的主要方面;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性管理同样是学校招生的利器。这些进步是所有从业人员的努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我们能满足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裹足不前吗?显然是不可以的。社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我们努力的脚步,要想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化被动为主动,将教育理念彻底转变。下面我就谈谈对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的看法。
一、幼儿是教育的主体,教学应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前提
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包括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特点、权益、需要、发展等各方面的体现。幼儿在教育中所处的主体地位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如果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考虑幼儿的内在需求、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往往会劳而无功。教学必须以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及其个性特点为基础,在充分了解幼儿的需求后,进行教学研究,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我们的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幼儿作为教学主体体现在课堂活动中:各种活动课程和游戏课程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无论是侧重数学计算的课程还是偏重于语言发展的课程,甚至英语课程,都把游戏活动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更主要的是这种教学形式是完全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行为特征的,这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
二、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不容忽视
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从教育理论上讲: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幼儿能轻松愉快、自由主动地去发现、思考、探索,从中获得知识经验,在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而把环境与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最大限度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保证。在中国和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马荣国际教育是环境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执行者。马荣国际教育自主研发的五大课程之一就是环境课程,课程指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学习与发展的。有计划、有目标地为儿童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利用儿童的视觉空间,呈现可供儿童阅读理解的环境,促进幼儿在环境中自然习得、主动发展。都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表达方式,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也各有不同,我们创设学习环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学习技能,是我们提倡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除了教学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同样有着重要影响,这些环境的创设需要更多的人配合才能完成,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三、寓教于乐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前提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教育理念的人。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来说,好动好玩是正常的,过于安静的孩子应该是家长很头疼的事情。教育是神圣的,但不是严肃痛苦的。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脱离生活的空洞讲解不是教育。教育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指导我们生活。幼儿的生活应是快乐的、有趣的,所受的教育也应以快乐为主。快乐教育以孩子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生命的角度看待教育,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欢笑中成长,让孩子能够真实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从而为孩子一生快乐成长埋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教师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领路人,当然也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寓教于乐不仅是提升自身教学魅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快乐向上性格的要求。
教学是短暂的,但教育的影响是长期的。如何更好地让孩子们走好教育的第一步,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目标。
(作者单位 深圳市马荣・国际教育华侨城幼教中心)
一、案例背景
“什么是研究?年轻教师能进行研究吗?我们应该怎样去研究?”这是一次园本教研活动中大家共同研讨的话题。
二、事件阐述
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和困惑,我出了一幅命题画:“你所认为的研究是什么?它需要我们准备什么研究工具?”十五分钟后每一位教师针对自己的答卷开始了交流:王老师在作品描述中把研究比喻成一片未成型的森林,自己和教师们则是一片片刚刚或尚未出土的嫩芽,它们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成才、成林;石老师则把研究比喻成一条看不到终点的路途,在这条路上有人在步行、骑车或开车。她说:“在研究的这条路上,为什么有人快有人慢,关键是看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我们需要的是运用这些工具的方法。”教师们对专业成长的渴望和认识在一幅幅作品中油然而生。
我的视觉和听觉在教师们研讨交流声中变得有些模糊,有一种心灵的感动,我在考虑一个问题:“作为幼儿园能为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些什么?”经过短暂的思考,谈出我的看法:“我们每个教师只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都可以成为一个研究者。研究的确像一条路,在这个旅程中,我们必须掌握必备的工具和能力,才可能去驾驭研究的方向;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需要我们一边行动一边研究,行动研究法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而适合的反思性教学方式。”
整个教研活动气氛轻松,采用“问题绘图――自我阐述――在智慧谈话中找到研究的工具”这种形式,明确了教师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三、分析与反思
1.背景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从理念的确立到实践的运用,最终都将转化为对教师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教师行动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重要途径被提到重要的位置。
2.原因分析。教师对研究的困惑是来自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与现实发展教师专业素质之间的矛盾,教师现有的教学研究水平与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差距。基于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教师对研究的渴望油然而生。
3.反思。通过这一次教研活动,不难看出当前教师们普遍存在问题。反思这个过程,我们在询问自己:“研究对教师的挑战有多大?困境到底应该怎样走出来?”经过认真思索,找到我们通往“研究大门”的金钥匙――学习。深入的自主性学习将是我们迈向研究型教师的基石。
四、解决措施
1.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通过园本教研、教学观摩交流、研究课题等不同形式,不断发现并帮助教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促进不同专业层次教师的成长。
2.让学习当作自然而然的事情,成为一种习惯。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交流和展现自我专业的平台,让学习自然而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3.通过学习让教师拥有、掌握和灵活运用观察法、教育日志、档案袋记录法等研究的专业工具,让它们成为教师在行动研究中之旅中攀登顶峰的重要方法。
4.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条重要途径,让一本本生动的课题研究档案记录研究的历程。针对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秉承新教师“学着走”,骨干教师“领着走”的思想,使教师在研究中获得原有水平的提高。
依然借用约翰・莫菲特的“去看吧”这首诗中的一句话,“你必须成为那条‘黑蛇’”,来让我们再一次感悟要想真正成为一名研究者的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