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2 10:30: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幼儿游戏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张宗麟儿童游戏本土化探索的内容
1.1基于实践与研究,提出儿童游戏与教育的关系
张宗麟认为“社会是因为有孩子而成立,孩子决不是因为社会才能生长”,认为儿童应该有自己的社会,倡导在幼儿园开展社会教育,构建幼稚园社会课程。认为“幼儿是富有游戏性的,儿童生活大半在游戏中”,社会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游戏的契机与形式。作为幼儿主要生活内容的游戏,是与社会生活相互融合的。符合幼儿社会生活的游戏既能满足幼儿获得愉悦的动机,也能帮助幼儿通过游戏了解社会(如“拉小黄包车”等)、融入生活。因此,张宗麟认为,幼稚园的教育应该是富有游戏性的,在张宗麟为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制订的课程中,游戏不仅是一项独立的课程内容,而且还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并认为“此科包含最广,举凡幼稚生活动,倘属自发者皆属之”,阅读、表演、歌唱、图画等活动都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最佳方法。此外,由于幼儿的社会生活知识并不是靠传授的,而是“自己找得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指导幼儿获得这类知识的方法,而“幼稚生的获得知识完全在工作中、游戏中得来,那么指导幼稚生的工作、游戏也就是指导其怎样获得知识”。因此,游戏与社会相结合的方式,是幼儿获取社会知识最好的方式。
1.2基于国情民性,置办富于童趣的游戏设备
张宗麟认为,教育不能与社会实际情形分离,幼儿园的设备和玩具也应符合儿童需要,适应当地情形。在设备配置上,钢琴、自行车、唱机、跳舞是西洋人人皆会的,所以幼稚园采纳这些为必须设备;然而在中国,如果也设置此种设备,必不能充分发挥其功用,唯有钟、鼓、萧琴之类皆可采为幼稚园常用设备。在玩具取材上,张宗麟一方面认为“利用日常用品以制成者,儿童必爱之”,如火柴杆、肥皂、萝卜、棉花等物品不仅获得容易,而且儿童非常熟悉,取之可以教各种常识,做成玩具时,可教图画手工;另一方面,认为“利用废物制成者,既省钱,又可爱”。在玩具的制作上,张宗麟认为“无论何物能经过师生合作而成者,愈有意味”,幼儿因为各种能力的原因,不能做成精美的物品,然而可以从旁协助教师,例如由木匠制成的玩具,师生可以合作用油漆装饰它。不管是由幼儿自制的玩具还是师幼合作制成的玩具,均能引起幼儿参与和创造的兴趣,更加富有意义。在玩具的玩法上,在教师的指导之外,还“应该让儿童自己发明玩的方法”,不仅可以为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力提供空间,也是对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
1.3依据社会习俗,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
张宗麟十分重视民间游戏的作用,不仅大量收集儿童喜爱的民间游戏,而且在教育实践中采用相当数量具有教育价值的民间游戏。他认为幼儿在学校所学的游戏,“到了家里就不会去做的,同时,他们整天玩他们愿意玩的东西。这些玩意儿,或者就可称为民间儿童游戏。”民间游戏源于当地社会和当地民俗,广泛流传于民间,游戏的材料和内容简便易得,且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民众性、娱乐性与历史传承性的特点。因此,相对于其他游戏而言,民间游戏更贴近特定地区幼儿的社会生活习俗,便于幼儿从中理解并内化相应的社会习俗,且深受幼儿的喜爱,是对幼儿进行社会生活教育的较好形式。
2张宗麟本土化游戏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2.1幼儿教育应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路径
张宗麟在进行幼稚教育本土化探索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对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敏感,在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幼稚教育的现实情况,从国情出发改造中国的幼稚教育,以本土化的思路解决幼稚园儿童游戏发展中的问题与困境。21世纪,是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国文化交流高度频繁、交流范围及其宽广,全球化己成为时代必然。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幼儿教育要实现科学发展,客观上要求幼教工作者树立全球化的意识,在引进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必须警惕模仿移植的旋窝。张宗麟及老一辈教育家的实践经验警惕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引进和借鉴外来文化,要基于中国国情将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贯通,使其更具有本土性,从而对中国幼儿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曾有学者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必须“走得出去,又回得来”。“走的出去”,就是要向相邻学科乃至于全部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习,要向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又回得来”,就是要将所学的这一切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成为学前教育观念不断成长的营养成分。
2.2幼儿园应创设符合国情与童趣的游戏设备
合乎国民性,是张宗麟设定玩具的标准之一,要求幼儿园的玩具应摒弃单纯从外国进口等奢侈风气,从本民族特性出发,配备符合国情与童性的游戏设备。张宗麟依据国情指出,“吾国社会虽恶,然而可以采为幼稚园之教具者甚多甚多,静心而求之,各地皆有最优美之材料,宝藏无穷,采用不尽,且不必乞灵与舶来品也”。[6]因此,借鉴张宗麟先生余萍张宗麟本土化游戏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儿童游戏本土化的探索经验,幼儿园也应在充分发掘中国传统玩具(如秋千、竹剑、木马等)的同时,鼓励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一起节约资源,带动家长将家中废弃物品放入幼儿园以供师幼一起变废为宝,制作幼儿熟悉且有价值的玩具设备。
2.3幼儿园应重视民间游戏的开发与运用
民间游戏作为劳动人民基于生产生活活动自发创编的活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仅深受儿童的喜爱,而且在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技能的培养、知识的增长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民间游戏积淀和蕴含着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情结,折射和反映着当地和整个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玩民间游戏不仅能让幼儿们了解和传承本地和本民族文化,还能使其受到本地和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熏陶,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亲近生活,了解生活,通过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的行为、习俗,会很容易建立起民族认同感,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培养民族情感。然而,目前在幼儿园的活动材料中已很少能看见专门的民间游戏材料,从幼儿的活动室到整个幼儿园,乃至幼儿的家庭中充斥着大量的现代玩具。单独的积木组合成了孩子们的主要玩耍形式,我们脑海中同伴们在一起跳皮筋、踢毽子、打弹珠的现象俨然早已停留在童年的回忆。因此,面对现实,我们的幼儿园更应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价值,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余萍 单位: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1、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的必要性
在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活动预设还是十分必要的,活动预设对促动教学的意义也是很大的。
1.1确保教学环节紧密连接
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可以提前预想和预设游戏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游戏教育活动能否一以贯之、能否高效衔接和是否会出现纰漏等情况,都可以通过预设而实现,真正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用。
1.2切实增强游戏教育效果
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增强了有效活动的紧密性,还能通过预设增加活动的游戏教育活动的精彩程度,这种紧密性和精彩设计,都将无形中强化游戏的教育教学效果,更利于今后游戏活动的开展。活动要点预设手段的融入,给游戏教育活动作出了一个效果保障,确保了教育活动的生动有趣。
1.3实现学前教育快乐教学
“快乐”二字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应该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快乐”也是幼儿教学的主旋律。在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工作中,本身就是为了让学前幼儿教育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而通过活动预设更能细致周密地做好教育活动的安排,更能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推进,从而实现快乐教学。
2、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的要点
在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安排中,科学把握其中的要点是至关重要的,共总结归纳出以下把握教学节点、把握游戏内容、把握游戏环节、把握游戏对象和把握教学宗旨等五个要点。
2.1把握教学节点
教学节点体现的就是游戏活动项目的安排,什么活动安排在什么时间,比如是上午还是下午,还是星期几等,其中也包括游戏的时间、内容、节奏和面对的对象等,都是要在把握教学节点中予以科学把握、统筹安排的,总之要针对游戏安排出一个流畅可行的流程。
2.2把握游戏内容
在游戏内容的把握上,还是需要下一番心思的,因为每一个时期的游戏活动,都要根据孩子们近期教育、最近教学的境况,来做以分析安排,还有孩子们近期的兴趣所在和时下的气候因素等,比如春天开展春游或者小燕子飞回来的游戏,而不能把这一类该游戏放在寒冷、白雪皑皑的冬季,一个是不适合教育;第二个是不合时宜。
2.3把握游戏环节
每一个幼儿游戏都是一件复合组成的作品,该作品由众多的元素和情节组成,也就是常说的游戏环节。不能否认,游戏环节是推动幼儿游戏教育活动的关键,决定着游戏活动能否顺利推进,这就需要施教者在要点预设的时候做好统筹的安排。
2.4把握游戏对象
每一个游戏教育活动都要针对不同教学阶段的小朋友,或大班、或中班、或小班,所以在预设游戏教育活动的时候,明确游戏对象还是十分重要的,从而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安排不同的游戏内容。
2.5把握教学宗旨
每一项游戏都有着游戏之外和游戏之上的内容,也就是超出游戏本身的意义,即教学宗旨,除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度过一段欢快愉悦的时光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增长能力、增长阅历、增长知识。
3、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的要点使用
不但要进行活动预设和要点分析,而且还要成功地把握使用要点,让活动预设的工作成果转化到幼儿游戏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笔者认为应该从强化节点把握、强化游戏掌控、强化教学宗旨三个方面入手。
3.1强化节点把握,让活动适时而用
前面已经提到过节点把握的意义和重要性,就是要把游戏的时间、游戏的内容、游戏的节奏和游戏面对的对象等都一一列举出来,并详实细致地加以安排,从而确保每一项游戏活动都能恰到好处地、适时适地、适合对象地安排好相应的游戏内容,也就是节点的科学把握。同时,在游戏启动之前,要有一些物质准备,即小熊家的家具、餐具、相关用品及各个活动角色的头饰和服装等,都要一应俱全。游戏的时间选择上,应该选择上午,而且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里,让孩子们在相对宽松、愉悦的心情里去完成这一游戏活动,面对的对象应该选择中班的小朋友,因为5-6岁的孩子正是对世事懵懂、好奇的时候,对《小熊请客》游戏的兴致更浓,更利于游戏活动的推进。本次游戏活动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幼儿接人待物和到别人家做客的一些生活经验,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3.2强化游戏掌控,让活动恰如其分
在游戏掌控中,主要包括游戏内容、游戏环节和游戏对象等方面的掌控,一个原则就是:让游戏教育活动顺利推进,让游戏活动恰如其分,预设要点就是要成功地掌控游戏。例如,在举行《麦当劳》和《娃娃家》两项游戏教育活动时,目的要通过游戏来有效培养孩子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良好德操,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让孩子们明白一些粗浅的社会关系,让孩子们稚嫩的肩膀虚拟地担起一些责任。这次活动是将两个游戏串联起来,在《麦当劳》游戏中要正确引导幼儿主动、自如、大方地使用礼貌用语;在《娃娃家》游戏中要启发孩子们对角色的认识,角色的担当意识。幼儿教师则要在活动的过程中,肯定和鼓励幼儿的表现。
3.3强化教学宗旨,让活动有声有色
应该高度清醒地认识到,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不单单是游戏而且还是教育活动,所以,在预设要点的时候,一定要有教育意义,让孩子们既锻炼了能力、又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本领,这是至关重要的,说白了就是要有教学宗旨,每一项活动、某一项游戏,能让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在有意义的前提下让游戏教育活动有声有色。例如,在举行《小白兔活动》游戏时,也要做一些活动前的准备活动,比如小白兔、大灰狼的头饰和服装;另外还要对场景、场地作以一定程度的修饰和准备。需要做重点练习的有:兔宝宝随着有韵律的音乐练习做早操,小白兔的行走姿势——兔蹦的练习,勇于面对大灰狼的对话和勇气,同时还要有一项附属性的游戏活动——《收获胡萝卜》活动,让孩子们懂得播种与收获的重要,明白物力维艰、劳动光荣的道理,这两个道理再加上“不怕邪恶、战胜邪恶”的道理,就是此次游戏活动的教学宗旨。
4、总结
在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把握游戏要点,强化活动预设,依然是今后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中需要认真把握、科学掌控的。诚然,幼儿教育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众多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去积极努力,鼓励和推动学前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推进。
作者:李章琼 单位: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
一、杜威与蒙台梭利的游戏思想比较
杜威与蒙台梭利的共同之处是,都注重游戏与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且两者都“注意于自由自动、儿童自己教育”。杜威认为游戏与主动作业是幼儿
园的主要活动,幼儿的游戏通常指向一定的目的,幼儿的工作通常带着游戏的态度。“儿童从早期开始就没有全部游戏活动时期和全部工作时期的区别,即使很幼小的儿童,他们也期望一定的结果,而且尝试要达到这样的结果,他们对参与成人的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单就这一点而言,就能达到这个目的。”杜威重视游戏的主动性,幼儿通过游戏与工作从做中学,从做中获取经验。在这一点上,蒙氏与杜威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的。然而蒙台梭利的思想与杜威的理念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对蒙氏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蒙台梭利运动在美国一段时间的沉寂。“蒙氏受官能心理学的影响,按照先从感觉到观念,然后到观念的联络的方式,将活动中的经验划分得极为细致,蒙氏的每种教具,都有着其特定的目的。”然而,作为自然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则认为游戏应给幼儿带来整体性的经验,注重游戏要立足幼儿的社会与生活经验。因此,杜威更强调游戏中生活与模仿的重要性,儿童通过对周遭生活自主模仿的游戏进行学习,“他们的游戏越多,他们的用具与计划亦越精密,他们的生活亦因之丰富。因为他们所做的游戏,其全局是他们父母日常生活惟妙惟肖的一幅画面,模仿能够养成儿童的习惯、集中儿童的注意、深入儿童的思想。”此外,杜威也强调要创造适宜儿童模仿的环境,为儿童提供简单的游戏材料以及儿童游戏中想象力的作用。这对于今天的幼儿园游戏教育实践,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德可乐利与蒙台梭利的游戏思想比较
德可乐利与蒙台梭利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也采用教具为主要材料,让儿童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在其著作《比利时德可乐利的新教育法》中,制作了专门的游戏教具,以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并详细阐述了其使用的方法。“与蒙台梭利游戏体系不同的是,他的游戏材料完全取自自然,取自儿童周围的日常用品,这使得他的这套游戏体系具备较强的游戏性。这套游戏教学体系共包括三方面内容:(1)发展儿童视觉的;(2)发展儿童运动觉的;(3)发展儿童听觉的。并在此基础上列入了比较的方法,如要求儿童比较近和远、过去和现在等。他认为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此外,德可乐利在其教材的设计中有着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强调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要结合幼儿的社会生活,给予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可以说德可乐利的游戏思想是蒙台梭利和杜威两者理念的结合。当然,德可乐利的游戏教学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他提倡游戏给予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其教具能给予幼儿的经验较为有限,但就其游戏及游戏材料的自然性与源于生活而言,在现今开展的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依然需要提倡。
三、维果斯基与蒙台梭利的游戏思想比较
维果斯基作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在肯定游戏的社会文化作用的同时,也强调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在他看来游戏就像一个放大镜,能使儿童潜在的新能力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之前,就在游戏中首先展现它们。因此,相对于蒙台梭利对于感知训练的强调,维果斯基更加强调象征性游戏中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认为当发展过程中超出了实际的,儿童不能实现愿望时就发生了游戏,游戏创造着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游戏中不断地遭遇困难和问题,通过创造性地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获得发展。因此,维果斯基认为幼儿通过象征性游戏进行学习,并促进其思维发展,譬如幼儿在游戏中用木棍代替马这样一个替代物的使用,是幼儿具象性思维向抽象性思维过渡的重要体现。而蒙台梭利则认为象征类的游戏只会导致幼儿漫无目的的想象,不利于幼儿内在秩序的形成。相对于蒙氏对象征性游戏的否定,维果斯基强调幼儿游戏中象征性游戏的重要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相对蒙氏“我们教师只能像仆人侍奉主人那样地帮助儿童进行工作”的观点,他更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师应把握游戏中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具备发展适宜性的“支架”。在他的游戏思想的指引下,支架式游戏模式成为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实践中所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游戏教学方式,但在具体运用中,如何防止教育者对幼儿游戏的过分干预与指导,依然需要审慎考虑。
四、思考与启示
通过将蒙台梭利的游戏思想与其他几位教育名家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的游戏思想与蒙台梭利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创造与想象类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理解,而蒙氏到了晚年也不得不修正自己的观点,承认创造与想象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尽管如此,在蒙氏教育的具体实践中,由于对儿童游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忽视,而导致的教学方法和游戏材料机械单调的问题依然存在。譬如在蒙氏的教具中,往往只有一种特定的教育目的,以粉红塔为例,大小不同的粉红色立方体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将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垒高,如果顺序排错,粉红色的小塔就无法完成,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培养幼儿关于体积大小的概念。然而,在现实教学情境中,幼儿往往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他们不会只是按照教具的功能要求来游戏,除了简单的垒高,他们还会将粉红塔的立方块当作积木进行平铺、垒高和架空,这样的做法违背了蒙氏教具的目的与原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幼儿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采用不同方法来运用教具,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这种幼儿的创造性想象的多元性和蒙氏教具的单一性矛盾,依然是教师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因此,今天在实践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时,依然需要注意如何在培养幼儿内在秩序的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五、小结
纵观蒙台梭利与几位教育名家的论述,其共通之处在于对幼儿自主性的尊重,重视儿童自主自发的活动,认为幼儿能够通过游戏与“工作”自主学习,而这种以游戏为主、以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早期教育应以儿童为本位,教育的大纲应该尊重、适合儿童,让儿童在游戏中自主自发地学习与成长,这应该是一种共识。然而,这样的一种共识,在目前很多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游戏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缺失和异化,虽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游戏类型及活动形式单调,游戏内容统一硬性规定、缺乏幼儿自主性,教师指导方式程式化”等问题依然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无论是蒙氏的游戏教育思想,还是福禄贝尔、杜威、德可乐利、维果斯基等教育家对于幼儿游戏的论述,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衡若愚 林亮亮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一、游戏教学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作用
1.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动机
对于幼儿来说,其性格和学习方式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的特性来进行。幼儿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应该保持整个课程气氛的自由,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让幼儿对英语差生浓厚的情趣,这样才可从根本上调动幼儿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的水平。
2.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关系
从幼儿英语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对比较基础的关系类型之一,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地进行课程的设置,同时还应该在学生们面前树立相对比较良好的形象。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潜能。这些学习目标的实现都以建立科学融洽的教学气氛为基础和前提。要让幼儿学生们感受到人格的平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通过合作来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
从现如今的幼儿英语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出,主要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这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通过幼儿之间的合作,可以提升学生们之间的交往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幼儿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来进行学习和讨论,这本身就是游戏教学的一种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幼儿之间必须要进行合作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可见这种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异。长此以往,幼儿的交往能力必然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幼儿在掌握更多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交往能力。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还能够加强和别人的沟通,可见,采用游戏教学法的作用比较明显。
4.有利于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采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一直都处于相对比较轻松和自由的氛围内,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可以在学中玩,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游戏教学法的实施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可以在教学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实现专业知识和素质教育的高效结合,进而推动幼儿英语教学的高效发展。
二、常见的英语游戏的形式
1.英语角色表演游戏
现代幼儿学习英语一般只停留在听与说上。而英语口语有时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但翻来覆去地念肯定会让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利用游戏教学会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使他们在自然状态下习得英语。这样的教学形式幼儿十分喜欢,也容易掌握和操作,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幼儿对这样的游戏十分感兴趣,通过动口、动手体验成功,满足幼儿的心理好奇,在快乐中得到发展。
2.英语智力性游戏
它以新颖、有趣的形式深深吸引幼儿。内容包括感知游戏,听力游戏,记忆游戏,猜谜游戏及计算机游戏等。它能帮助幼儿获得成功而建立自信和产生依靠的情绪,从而更增添了学英语的兴趣。例如:在开展《水果》这个主题活动时,我以各种水果为道具,开了一个水果店。我准备了各种水果,然后我报一样,让他们拿一样,接着问“What’smissing?”让幼儿用英语说出什么东西不见了。此外,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英语智力游戏中也启到了很大作用。因为它能是幼儿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的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幼儿从中感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英语音乐游戏
热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音乐的敏感程度,接受能力,领悟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把音乐和英语活动融合起来,借助歌曲和节奏作为英语的载体,就能使幼儿在唱唱、念念、动作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从而培养对英语活动的兴趣。如:music chair,chant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主要是将游戏作为教学的主线,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感受到上英语课是一件趣味性很强的事情。然后在游戏中掌握英语知识。不仅如此,还可以提升英语教学的高效性,在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张静 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在幼儿练习时我出示了图谱,加深了幼儿对歌词、节奏的理解,为之后游戏活动环节做好铺垫。幼儿猜测、描述苹果被咬了之后会有的变化,以多形式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唱歌的兴趣。有的幼儿会说变瘦,有的幼儿说会没有,还有的幼儿说会慢慢变小……于是我要求幼儿变成一个大苹果,当我咬的慢就变得慢,咬的快就变得快,如果连着咬苹果造型就连这变,这样能够加强幼儿对歌曲节奏的掌握,在游戏中那些内向、不自信的幼儿也会自然而然的边玩边唱。音乐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为我们了解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多了很多启示。在这次教学中我发现了音乐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几点好处:
1.音乐游戏教学能够很好的锻炼,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音乐游戏中,我们老师会让幼儿们去认真的倾听歌曲,老师们还会去示范一些声音与动作,为幼儿接下去的学习做好铺垫。幼儿们喜欢去模仿跟学习他们能够听到看到的一切事物,他们对这个世界都是充满着好奇,充满兴趣的。音乐游戏正好给了他们这样的一种途径,他们能够去尽情的展现自己,通过他们的动作跟声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一切,这不是在无形中慢慢的一步步的在提高着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音乐游戏能够很好的提高幼儿们的合作能力。在现代生活中很多幼儿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比较的任性,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严重。他们与人的合作能力在家庭生活中不能够很好的得到锻炼。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在游戏中幼儿们相互帮助与协作,为了成功的完成游戏任务,团结在一起。
3.音乐游戏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幼儿的音乐都是取自一些节奏欢快,曲调明朗的歌曲。幼儿们听到这样的歌曲时,它能够使得幼儿更加的健康活泼,让幼儿们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幼儿们好的心态,好的品德,其实就是去培养幼儿们的情感。不同的歌曲能够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感受。《值日生歌》能够培养幼儿们热爱劳动的情感。《爱护小树苗》能够培养幼儿们爱护大自然的情感等。
音乐游戏的教学方式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但是在这些教学的实际实施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我大体总结了以下的几点问题:
1.孩子们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特别的去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在我们幼儿教育中,其实重中之重就是孩子们的安全健康问题,这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幼儿因为其年龄的幼小,自我保护能力稍显薄弱,但是幼儿们又是最充满好奇心得年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兴趣,喜欢去探索。所以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应该提前先跟孩子们交代沟通好,告诉游戏过程中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还应该告诉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该如何的去自救,处理紧急情况,比如要及时的去找老师寻求帮助等。
2.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好对待孩子们的态度问题。我们在这些活动中应该很好的去关注孩子们,注意孩子的行为表现,然后去了解孩子们的心里活动。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人与人直接的相处,归根结底取决在于两者直接相互的尊重,相互的平等。我们教师在跟幼儿相处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要给与幼儿跟平等的态度。游戏活动中,不要总是去把幼儿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们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心与心的贴近,更好的去倾听他们。
3.在音乐游戏的时,不管幼儿表现的怎么样,都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做得对与错,更不能对幼儿说“你怎么这样子的”、“你不行”、“连这都不会”等话,这样恰恰会适得其反,使幼儿对游戏活动产生抗拒心理。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要尽量多去鼓励,用“你真棒”、“加油”、“可以的”等词,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自信心得到增长,从而怀着更大的信心投入到音乐游戏中来。
作者:姚佳琪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花溪幼儿园
一、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1.教育游戏利于幼儿身体协调发展。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老师应该多多增加一些运动量大的游戏,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比如在“老鹰捉小鸡”或“丢手绢”的游戏中,幼儿可以跑,跳,身体所有的器官全部集中注意力,活跃起来,这样他们的身体各环节都得到了一定的活动和锻炼,这不仅能增强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运动类的教育游戏还能增强了幼儿的身体抵抗力,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幼儿既是情绪的主体,也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幼儿的情绪发展、变化经常受到以游戏为载体的活动的制约。积极进取的游戏,会带给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困难受挫型的游戏往往给幼儿以消极的情感体验。不管是哪种游戏,它都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对他们以后情绪的发展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技巧
1.在游戏中要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把教学内容和游戏融合在一起,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如果一场知识加游戏的活动里全是知识的灌输,这不但是揠苗助长,还会使幼儿失去对游戏的兴趣。所以,在这种游戏式的活动教学中,要先让幼儿玩,把他们的兴趣激发出来,当孩子们有了兴趣后,他们就愿意学任何知识了,到那时再讲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另外,采用游戏要要尽可能地安排脑力和体力锻炼的内容,采用问题思考和室外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脑力和体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为未来学生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游戏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孩子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当中的主体,幼师只是整个活动过程当中的引导者。教师在为幼儿设计游戏情境时,要努力使幼儿“身临其境”,如手制酸奶、自制果酱等真实的活动让他们感到他们是游戏的主人。幼师在设计游戏时除了选择相当难度的游戏外,还应注意难度的层层递进。在心理学中,我们有这样一个结论:学习+失败+失败+……=习得性无助+失败。可见,失败次数越多,他们就会丧失信心。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起初应该设计一些简单的、易于操作的,当幼儿完成任务时,可根据实际适当地提高难度,使幼儿够有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
3.游戏的选择应该基于操作简单。幼儿的特点是年龄幼小,接受能力较弱,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因此,教师或其他教育者设计的教育游戏必须简单易懂,操作简单,其规则不能过于复杂,游戏难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到幼儿的感官与自信心。比如,老师想锻炼幼儿的团队精神,设计多人绑腿跑的游戏。我们也都玩过这个游戏,他不仅需要肢体协调能力好,还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好,更需要团队之间的配合。对于幼儿来说,这个游戏是不易完成的,如果每次都选择这些有难度的教育游戏来活动,不仅会影响的教育水平的提高,还会给幼儿在幼小的心理上留下阴影。
4.游戏选择需要考虑互动性。教育游戏实质是一种互动性游戏。我们都知道好的教育游戏能营造和谐的、愉悦的、互动的气氛,这样,幼儿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了。所以在选择游戏的时候,我们要选择一些能够使多人参与的游戏。当孩子们都参与到游戏中来,才能体会到团结、合作以及拼搏的精神,才能体验到游戏互动性带给他们的成功体验。最终,使幼儿在教育游戏中欢乐成长并受益。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的应用范围广泛,设计教学活动以及相关的体育活动。因此,探索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技巧与重要地位,对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师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灵活应用,以促进幼儿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作者:蔡丽丽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幼儿园
1游戏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1游戏法教学的深远意义游戏有助于孩子们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健康积极的游戏内容,加上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科学的情境,因势利导,能够促使一些传统的教学难题得以解决,比如,孩子们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很弱等特点,教师针对这些特点,运用到游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们精神饱满时,脑下垂体就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血液中肾上腺素的比重加大,血管扩张,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过程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趣水平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学习时,其效果较好。相反,在人心情烦闷,情绪不高时,整个神经处于抑制状态,这时的学习效率不高,容易产生疲劳。而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则能够使孩子们的精神昂扬,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游戏法教学具有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么做?鉴于游戏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利用。将游戏放在课堂上进行,孩子们会从心底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他们能够主动愉快的去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孩子们“认识正方形”的时候,引入了一种游戏“打卡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相邻”、“什么是相对”这两个概念,笔者先让四名孩子围着一张桌子坐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哪两位同学是“相邻”的,哪两个同学是“相对”的,最后依次让孩子们坐到位子上去体验,去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够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1.3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在游戏活动中添加激励、竞争的元素从日常生活观察中,不难发现,在放松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们总想表现得好一些。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数字加减中,笔者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游戏“欢乐谷大冒险”,笔者展示出准备好的画报及一些玩具,指着画报说:“这是一片神秘的森林,在森林的尽头,会有一个神奇的欢乐谷,在欢乐谷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但是大家必须通过神秘的森林,森林中有许多拦路虎,它们只有在你们答对它们问题时,才允许你们通关。今天,老师邀请你们加入通关队伍中,大家一起发挥聪明才智,去欢乐谷玩,好不好?”“好。”孩子们踊跃地回答着。接下来,笔者介绍了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分为五组,每组学生有100分,作为本组的底分,小组成员每错一题就会扣掉2分,闯关最后,比较各组的分数,看哪组的得分最高,其组员就有机会去欢乐谷。”游戏开始了,画报中展现出一道道有意思的题,同学们都信心十足地盯着画报,有的同学拿出纸和笔计算着,有的同学默默盯着题心算着,都期望自己小组能得第一名。经过紧张激动一节课后,大家终于算完了。通过各组的比较,第三组得分最高,穿过了神秘的森林,笔者把准备好的一些玩具奖给他们,全组成员非常兴奋激动。其他五组尽管没有得到最高分,但他们也不气馁,纷纷说下一次的比赛中要取得第一名。通过一次有意义的课堂活动,不但促使孩子们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2小结
根据笔者的教学观察发现,大多数幼儿被动接受固有的知识,导致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很难真正的适应。本文针对游戏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探讨,主要分为两大点:幼儿游戏法教学活动的科学操作、游戏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然而,笔者的知识面较窄,未能都涉及到,希望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作者:刘宝红单位:北戴河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幼儿园中的学生年龄层次较小、心智也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其性格都比较好动活泼,所以相对而言幼儿的教育和管理都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思维能力还在发育,所以他们对于学习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所以幼儿园要抓住了幼儿的特点,并根据幼儿的各种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对策,来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本文就结合我园的教育特色以及游戏化课程,具体分析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教育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走向学校的第一个阶段。现如今我国的幼儿园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和提升,幼儿园的学习条件和教育手段也在不断的进步改革,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幼儿园的教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较低、教育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园应该结合幼儿教育现状,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我园的幼儿教育是以我园特色以及游戏化课程为主,以下就详细分析如何以我园特色以及游戏化课程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一、利用儿歌教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幼儿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都会十分好奇,并且尤其喜欢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幼儿很喜欢模仿教师的教学行为举止、幼儿也很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我园就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利用儿歌教学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我们都知道很多儿歌中都具有大量的文明礼仪知识,而幼儿对动听活泼的音乐又非常感兴趣,所以通过学习儿歌,让幼儿了解其中的文明礼仪,幼儿也会模仿其中的文明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下就具体分析如何利用儿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案例一:好宝宝歌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伴问声早。公共车上让座位,过马路时帮老小。学会心虚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这是一首幼儿儿歌,在歌词中可以明显看出儿歌的意义就是引导幼儿学会做一名好宝宝,要懂礼貌、要文明、要乐于助人等,儿歌就是教师最直观形象的教材,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儿歌,来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在幼儿园中很多幼儿见到老师和家长都不会礼貌的问候,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懂得要和同学互帮互助。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对于良好的习惯并没有认知,而好宝宝歌就可以非常形象的让幼儿认识到什么叫懂礼貌、什么叫乐于助人。因此,教师在进行好宝宝歌教学时,要对每一句歌词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歌词中表现的文明行为习惯,要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真实体验如何做一个好宝宝。教师儿歌教学完成后,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要经常组织学生演唱儿歌,使得儿歌中的文明礼仪知识在幼儿的心中得到巩固。
二、通过游戏化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相比少年教育而言,要更加灵活,如果一味的对幼儿说教,那么教育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其原因是因为幼儿的性格非常好动活泼,而游戏又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所以通过将游戏与课堂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心理、思维能力、智力等各方面都会得到发展。以下是游戏化课程的具体案例分析。案例二:幼儿园的游戏化课程不应该仅限于幼儿园内,可以尝试走出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户外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也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童趣。现如今城市中大部分幼儿都很少进行户外活动,缺乏应有的童趣,也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应该重视幼儿的全面培养,比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学生到大棚中采摘草莓西瓜等,幼儿在采摘的过程中,不仅直观的认识到了各种果蔬是如何生长的,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等。在幼儿采摘过程中,教师要详细的为幼儿讲解农民伯伯的辛苦,要引导幼儿明白粒粒皆辛苦。案例三:除了采摘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课堂中进行手工制作小游戏,比如剪纸、折纸、编织等,手工制作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也能提高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对于一些比较难的手工制作,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制作,小组的形式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团结友爱意识。
三、结束语
幼儿园的幼儿教育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身心获得健康成长,为进入小学阶段做好准备。对于幼儿而言,在幼儿园获得了良好的培养和教育,也能为日后生活、学习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园对于幼儿教育十分重视,在教育模式上也积极创新改革,我园利用儿歌教学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通过游戏化课堂促进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总而言之,以我园特色以及游戏化课程为主幼儿教育,有效的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宋丽 单位:盱眙县维桥乡中心幼儿园
一、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角色游戏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效率。感恩是社会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角色教育中渗透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至关重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以情动情,唤醒人性”的道德教育与人性教育,社会感恩的缺失应从幼儿抓起。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恰当运用角色游戏,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达到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其极度厌恶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很难从内心感受亲友、老师对自己的深切关爱,不能激发内在的感恩因素,而在角色游戏中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和角色扮演下获得深刻的感恩体验,并由衷地将这种感恩体验外化为感恩行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角色游戏中幼儿感恩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基于角色游戏对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在角色游戏中高效进行幼儿感恩教育成为幼儿教育者关注的恒久话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选择恰当的角色游戏主题,激发幼儿感恩意识。合理定位和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能有效激发幼儿潜在的感恩意识(如感恩父母、朋友、亲人等)。现实生活中幼儿感恩意识缺失是导致其不会感恩的重要因素,幼儿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不体谅老师辛劳,感受不到朋友的关心等是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表现,角色游戏要基于以上方面恰当选择游戏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例如,为了帮助幼儿强化感恩父母的意识,可以设计以下角色游戏:邻居家的娃娃生病了,他妈妈不在家,幼儿要暂时担任“娃娃妈妈”的角色照顾生病的娃娃,通过这种“角色互换”的情感体验,幼儿能很快体验到作为妈妈的艰辛和不易,理解母亲伟大和无私的爱。再如为了帮助幼儿体验老师的辛苦与操劳,同样可以设置一个生活情景:幼儿园中一个孩子跌倒失声痛哭,这时需要幼儿扮演老师的角色抚慰跌倒孩子的创伤,使他破涕为笑。当幼儿使尽全身解数也没能使哇哇大哭的同伴止哭时,也许幼儿便很快理解了幼儿教师工作中常人不能想象的艰辛,感恩意识瞬间被激发。
(二)注重角色游戏的实施过程,丰富幼儿感恩体验。幼儿感恩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幼儿一时萌发感恩意识,如果这种意识不能很好地延续便很快被其他意识代替。因此,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实施感恩教育时,应注重角色游戏的实施过程,设置多样化的游戏主题,尽可能丰富幼儿的感恩体验,不可使游戏过程枯燥乏味、草草了事。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有意识融入多样化游戏主题。例如,在“假日旅游”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多个角色,如导游、游客、街边售货员等,酣畅淋漓地体验不同的精彩角色。二是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情节进行适当扩展,丰富游戏内容。如同样是“幼儿园孩子摔倒”的角色游戏,可以适当将其情节拓展,变为“做老师的一天”,其中一个幼儿扮演老师:“怎么办,这位小朋友摔倒了,谁来帮助老师一下?”另外一位幼儿出场:“我来帮忙!”这样“全民参与”的游戏,更有利于幼儿的感恩体验。三是加强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角色游戏的进行离不开幼儿父母、老师的指导,互动很有必要。
(三)运用贴近生活的多样化角色游戏,外化感恩行动。当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具备一定感恩意识后,感恩教育并没有终止,角色游戏毕竟是游戏,怎样将角色游戏传递给幼儿的感恩情感外化值得思考,运用贴近生活的多样化角色游戏,在生活中实施角色游戏,是外化感恩行为的有效方式。一是合理运用节假日。如在母亲节或者父亲节,可以设计“羊妈妈(羊爸爸)照顾小羊羔”的角色游戏,在这样特殊的节日中进行角色游戏,更有益于情感外化。另外,教师可以在双亲节日中,布置幼儿给爸爸妈妈捶背、揉腿的小任务,外化其感恩行为。二是在真实情景中巧妙实施角色游戏。例如,校园中实施“我是小小清洁工”的角色游戏,让幼儿体验清洁工的辛苦与劳累,增强其回馈社会的感恩意识,并用实际行动外化。教师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角色游戏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效率,感恩是社会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角色教育中渗透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至关重要。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幼儿教育的主导性作用,通过恰当角色游戏主题、丰富角色游戏过程、角色游戏生活化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感恩教育质量。
作者:郑玉园单位:江苏省郑梁梅幼儿园
一、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共同生活的场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环境,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幼儿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设施,因地制宜地为幼儿设置多种游戏活动区,如在寝室里设置表演区,走廊里设置结构游戏区、小超市、娃娃家,甚至在窗台、凉台上设置花店、盆景等。在每个活动中,教师应尽其所能地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并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各种游戏材料,使幼儿在活动区中自选自玩、互相交往,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不直接干涉,只是扮演一个启发者、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幼儿在不同游戏区与教师、小伙伴的交往中角色身份也在不断变化。一方面,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活动学习社会行为准则,使自己成为社会成员;另一方面,幼儿通过扮演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在各种游戏情境中学习社会交往,自然而然地体验着社会化过程。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游戏的环境是儿童的小社会,在游戏时,不同性格、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在一起,他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选择在完全属于他们的时间、空间去感受、发现、创新,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此时他们往往表现得积极、投入,同伴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谦让,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幼儿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在游戏中,其好动好玩的天性、好奇好问的习惯、天真淘气的神态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们认真地绘画、剪纸,细心粘贴,玩得那样尽兴,即使平时性格内向的孩子也会交到新的朋友,会把他的需要、兴趣、个性品质充分显露出来,性格也会开朗多了。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全体幼儿都感到快乐,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三、给幼儿提供探索机会
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从发现问题、进行探索,到尝试解决问题,从中获取许多经验,这些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是难以获得的。为了发展孩子的智力,成人应该给予孩子探索的勇气,不要对孩子过多限制。我们不能强制垄断幼儿的游戏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失去学习的机会。幼儿在有趣的实验中探索着物体沉浮的原理,在饲养角中专心地数着小蝌蚪有几条腿,认真地思考着它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在这种有趣的游戏过程中,他们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丰富幼儿的语言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都喜欢谈论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的事情,不考虑是否说得对。他们既想给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希望别人喜欢,又想得到别人帮助,希望与他人合作。孩子们在“看看讲讲”中,津津有味地编讲着有趣的故事。有的模仿老师的口气装扮成“小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有的还边讲边表演故事中角色的动作……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之间增进了友谊,语言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作者:宗军锋单位:偃师市市直幼儿园
一、大班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作用
(一)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增强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最佳培养期为幼儿期,而在这个时期,游戏对于人类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因此就可以把握这一个关键点,以游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将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逐渐转变为对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角色游戏时,需要幼儿以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仅起辅助游戏顺利进行的作用,当幼儿自身投入到游戏中,才能够增强其思维的运转,扩大其想象的空间,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营造良好接受感,在幼儿和教师间建立亲密关系相关教育机构曾对幼儿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教育成果和幼儿接受结果来看,角色游戏教育方式更加优于传统课堂教育方式。除此之外,在幼儿园大班中进行更多的角色游戏,让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还能够促进幼儿和教师间亲密关系的建立。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二者间的感情会越来越深,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形成。当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感攀升,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幼儿的朋友或是亲人,从而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教师辅导大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策略
(一)设置合理的角色游戏计划教师在设置角色游戏计划之前,需要确保游戏贴近日常生活。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故事情境中,实现良好的进步和成长。教师想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尽可能地在计划角色游戏情景时,添加更多的生活元素,让游戏更加真实,便于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另外,扩大游戏范围也是教师在设置角色游戏计划时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由于长时间在一个相同的环境中,幼儿所能够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扩大游戏的范围,在游戏中添加更多的故事情景,并且组织多个平行班级一起进行游戏,彻底将游戏的空间范围进行扩大,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幼儿在娱乐中得到更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
(二)恰当解决游戏过程中的角色矛盾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虽然会对故事情境完成事先的计划制定,但是秉着幼儿为主导者,幼儿为主人翁的原则,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随着幼儿的自我发挥而造成角色的不断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角色矛盾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需要在第一时间内科学地解决好矛盾问题,按照幼儿的情绪、要求和喜好设置新的角色。将新角色科学合理地融入到游戏当中,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实现充分的自我表现,从而促进幼儿自行思维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置身于游戏当中,还能够观察和挖掘游戏设置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今后制定的游戏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灵活应对,实现隐性引导和显性引导的配合想要让角色游戏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要具有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幼儿教师需要控制好全局的节奏,在恰当的环境下,通过合理的方式实现隐性引导和显性引导的配合,帮助幼儿获得智能和潜能方面的提高。在实际引导工作中,幼儿教师一定要认识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别,仔细观察游戏过程中每一个幼儿所表现出的不同之处,对幼儿实施相匹配的引导教育。例如,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和喜好,赋予其不同的游戏角色,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四)科学引导幼儿的兴趣毫无疑问,角色游戏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本身对世界充满了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并予以进行科学的指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知识。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得知,以角色游戏的方式对大班幼儿进行教育时会存在一个问题,那便是教师对角色游戏中幼儿兴趣引导的缺失,兴趣引导缺失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终失去娱乐教学的最初目的。所以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一定要对游戏的整个局面拥有良好的控制力,尤其是需要对游戏氛围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幼儿的兴趣进行科学的引导,把预备的教育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当中,最终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规避游戏教育效果丧失,让角色游戏真正起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三、结语
综述所述,大班幼儿游戏作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幼儿交际能力与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角色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大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程度,同时对幼儿的待人交往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进行大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将幼儿放置在主人翁的地位上,确保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教师要始终坚持辅助的原则,明确自己倾听者、指引者、支持者、监护者的身份。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愉悦的心情,同时还能获得知识,提高生活能力,增强自我表现力,培养自信心,最终实现师幼共赢的理想目标。
作者:于琪单位: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一、教学设计游戏化、音乐化
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设计各种蕴含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比如,让幼儿伴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做有关波浪和浪花追逐的游戏。在做发声练习的时候,老师一边弹奏音乐,一边让学生看图片内容发声;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来回答;也可以让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同时,为了避免幼儿单纯机械的模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创造游戏或者编排各种动作。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老师侧重指导,关键还是要鼓励他们,给予他们自信,特别是那些平时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一旦有了自己的创作,老师要紧紧抓住机会表扬他们,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二、创设游戏的情景,融入音乐
传统的幼儿教育往往把游戏和音乐孤立起来,不注重情景的创设。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体验教育,因此,老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简单易操作的游戏,同时根据游戏的情节,融入音乐元素,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比如,教唱幼儿儿歌,老师可以根据儿歌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儿歌内容加进合适的动作、节拍,让幼儿跟随音乐节拍,唱唱、跳跳,甚至可以画画,游戏、音乐能让孩子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尽情地游玩,激起孩子们的想象力、发明力,让他们的情感与音乐不停地进行交流。在唱唱画画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充分了解体验儿歌传达的内容,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这种使方式孩子歌词学得快,记得牢。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节奏感,也能提高孩子手脚及身体的协调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创设情境也可以把学生带进生活情景。比如把幼儿领进动物园,让他们对看到的动物的各种动作进行模仿,也可以模拟各种鸟儿发出的叫声,比一比谁模仿的形象逼真。也可以让学生把看到的各种动物组合在一起编故事,看谁的故事生动有趣。无论是何种情景,实践证明,都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的无穷的魅力。
三、老师要善于示范,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够把教学内容根据音乐的节奏配上丰富的表情、欢快的动作、协调的节拍,让学生去充分的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比如在上《买菜》这节课时,先给学生示范一个角色的表情、动作,然后让学生模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想象太阳公公、老奶奶、各种蔬菜,还有小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然后在音乐节奏的伴随下逐一表演出来。幼儿对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喜欢,每个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被吸引过来。实践证明,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幼儿也学会了如何和他人合作,怎样和他人分享。有利于幼儿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受和体验。无论是何种游戏,只要是在音乐伴奏下或歌曲伴奏下,都要按一定规则和音乐要求进行。伴随着音乐节奏的各种动作的游戏,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音乐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能给幼儿以快乐,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地学习,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
总之,幼儿教育中游戏和音乐巧妙的整合,大大丰富了传统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在音乐中受到熏陶,培养了幼儿的乐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尽享快乐的童年,培养艺术的真善美,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胡琴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潘黄中心幼儿园
一、幼儿教育游戏的特点
(一)幼儿教育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虽然教育游戏的创作初衷是严肃的。但是为了能使激发儿童的兴趣,它同时也具有其他游戏普遍具有的一些特点。比如趣味性这一在其他游戏中普遍存在的特点在教育游戏中也同样存在。教育游戏要想实现它的教育性,首先要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自发地投入游戏当中。这些趣味性往往从儿童的天性和喜好入手,比如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和一些鲜艳的色彩造成的视觉冲击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他们自主投入游戏的积极性。
(二)根据幼儿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幼儿教育游戏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游戏提高他们的动手执行能力。幼儿教育游戏的受众是幼年儿童,由于他们的生理处于刚刚发育阶段的特点,幼年儿童只能通过模仿来完成一切最基本的行为,所哟西以这就要求幼儿教育游戏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必须具备简单易懂易行的特点。如果游戏设计的太过复杂或者超越了儿童行动的能力范围,会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因为不能胜任游戏而沮丧,自信心受到打击。这样即使游戏设计的再好,也会产生不仅达不到本来的教育目的,反而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负面的消极影响的后果。
(三)幼儿教育游戏具有一定启发性
教育游戏的目的是使儿童在游戏中实现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游戏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游戏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孩子调动各方面的感官能力,在游戏中使各方面得到锻炼。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款游戏,引导孩子用眼睛去看,用大脑去思考,并把最思考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久而久之,不仅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能够通过游戏的锻炼得到提升,还能从游戏中逐渐培养孩子学会思考。
(四)教育游戏有很强的互动性
教育游戏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教学游戏的教育意义的实现需要靠学生、教师以及游戏之间的交流互动来实现,可以说,评价一个教育游戏好坏的标准可以从这款游戏能否吸引孩子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入手。互动性的重点之一体现在教师与孩子在游戏中的互动,孩子们的世界是简单的,游戏在他们眼中就是游戏。那么教育游戏的教育目的就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当中实现。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过程当中,并且在孩子们投入游戏的过程当中加以引导,使他们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学到知识,锻炼能力。
二、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应用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将教学目标融入到游戏当中
教学游戏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手段。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学游戏就仅仅是游戏,孩子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并没有学习的意识。同时为了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就需要家长和教师把教学目标融入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在游戏过程中细心观察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并适时对孩子的游戏行为加以引导,以免偏离最初的教学目标。另外,在游戏结束后还要及时总结,看看游戏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达到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在思考当中总结经验,以便应用到下一次的教学活动当中去。如果已经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并不能就此满足,仍然要想办法提高。
(二)要注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品质
除了要重视教育游戏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外,教育游戏还应当注意对孩子品德和人格的培养,教会他们最基本的礼貌和道德观念。比如在开公交车的游戏中,可以教育孩子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喊大叫,要学会主动给老爷爷或者老奶奶等行动不便的人让座等等符合社会文明礼貌的行为。
(三)要对教育游戏加以选择
随着教育游戏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游戏纷纷涌现出来。教育在充分涌流的同时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比如有些游戏为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只单单注重游戏的趣味性而对教育性存在忽视的现象,游戏当中存在暴力元素的现象也是有发生。儿童处在一个对外界行为简单模仿的阶段,他们尚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念,所以也很难区分游戏的好坏。如果这种游戏给孩子玩,很容易使孩子有暴力倾向,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谨慎对教育游戏加以筛选,选择那些健康积极向上并且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应用到幼儿教育当中。
作者:王福云单位:台州市黄岩区中心幼儿园
1幼儿园组织民间游戏的意义
1.1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当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培养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从传统民间游戏的角度进行分析,其集合于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凸显出活泼、轻松的教育模式。并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朗朗上口的节奏儿歌和绕口令的配合,能激发幼儿的兴奋度,强化幼儿的喜欢程度,从而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体会到强烈的情感体验,体会到团队合作的精神。
1.2强化幼儿对社会的认知认知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较陌生、抽象性强、理解非常难的一种教育。单纯的依附于教师的讲解和说教会让幼儿感觉到迷茫。但是,将民间游戏和幼儿教育活动教学结合在一切,却能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强化幼儿的整体感知意识。这主要是因为民间游戏包含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让幼儿潜移默化地从游戏当中帮助幼儿汲取难懂的一些知识和内容,从而更好地教育幼儿强化幼儿对社会的认知。
1.3强化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求知欲望很多民间游戏在玩的过程中,都将绕口令、歌谣等结合在一起。比如说,丢手绢等,这些游戏能强化幼儿对语言辨识能力,强化幼儿的口齿清晰的表达能力,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从而让幼儿变得更加大方、得体。并且还能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并且达到产生共鸣的目的,从而让儿童在这些游戏基础上对新鲜事物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完善。
1.4强健幼儿的体魄,增强幼儿的体能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幼儿出现肥胖等状况。通过民间游戏和幼儿教育活动相结合,能全方位地提高幼儿的体质和体能。例如,打沙包、荡秋千、跳格等相关的游戏模式,能帮助不愿意运动的幼儿成功减脂,并且对提高幼儿的健康程度具有积极影响。让幼儿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仅让幼儿,在游戏当中获得了乐趣,还能让幼儿得到很大的满足感。
2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2.1为幼儿创造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玩游戏的欲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创建环境非常重要。比如说,飞盘游戏,教师可以在走廊引导学生进行飞盘游戏。让儿童将飞盘当作帽子顶在头上走路,保持平衡,不让飞盘掉下来。教师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让幼儿和家长一切头顶飞盘进行比赛,从而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和整体感知意识,强化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幼儿和家长的亲密感,并且对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2.2针对民间游戏进行创新民间游戏本身来源于民间,其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在进行幼儿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幼儿的安全性、健康性,才能实施民间游戏。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民间游戏教学过程中,应将其不安全因素剔除掉,在完成改变和创新之后实施游戏教学,从根本上保障幼儿的安全性、健康性。例如,在进行沙包游戏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原来的沙包换成软质沙包,从而降低对幼儿的身体伤害,使其愉快地进行游戏教学。让每个幼儿把沙包拿在手中,使劲往上抛哪个幼儿抛得最高,哪个幼儿就获得胜利。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玩踢沙包的游戏,将沙包放在脚面上,向前或者是向上方用力踢沙包使劲向上抛,看哪个幼儿抛得最高哪个幼儿就是胜利者。让幼儿参与这样的民间游戏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强化幼儿的整体意识,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2.3引导启发性思维,推动幼儿积极参与为了使幼儿游戏变得更加寓教于乐,应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其中,让幼儿教师参与其中。在幼儿需要指导和帮助的基础上,通过幼儿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将自己的行为和意图传达给幼儿,能起到积极创新的作用,给予幼儿新活力和新方法,不断对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通过新的玩法和活力能吸引幼儿更好地参与其中。例如,拔河比赛,这是民间游戏中最常见和团队合作精神最浓厚的一种游戏,孩子在进行这项游戏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并且能提高孩子和同伴勇敢较量的精神。教师可以让每一面绳子站两个或者是三个幼儿,然后教师在中间担当裁判的角色,通过教师的一声令下绳子两端的幼儿开始进行拔河比赛,自己和队友和合作完成游戏,使孩子能拥有团队精神,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充满信心地克服所遇到的困难。这充分表明,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帮助是百利无一害的,具有非常强的应用价值和实用性。每当孩子们克服某种困难或者是学习到某种动作的时候,能感受到整体团队合作精神,并且体会到自身的进步,强化了学生的自信心。
3结语
总而言之,民间游戏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中心和重点内容。无论对幼儿的学习、智力培养、体魄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等都具有积极影响。笔者认为,应该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在具有安全性、健康性的基础上针对幼儿采用民间游戏教学策略,达到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最终目的。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传统的民间游戏,在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更好地成长,使民间游戏能更好地延伸和发展。
作者:王艳红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幼儿园
一、幼儿体育游戏内容设
幼儿体育游戏众多,在设计时要遵循相关原则,根据不同游戏特质将游戏进行分类,弄清体育游戏分类,可以提高设计针对性。按照组织形式分:集体游戏、分散游戏。按照活动量大小分:激烈体育游戏和舒缓体育游戏。按照活动能力分:走、跑、跳、投、钻、爬等游戏。按照身体素质分:力量游戏、耐力游戏、速度游戏和灵敏性游戏等。按照有无运动器械分:徒手游戏和运动器械游戏。按照游戏性质分:规则性、主题性、表现性、探索性等游戏。掌握游戏分类,可以建立体育游戏设计体系,针对幼儿特点创编体育游戏,提升游戏运行可操作性。
二、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情况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幼儿教育,幼儿体育游戏自然是专业重要学习内容。由于中职学生对幼儿接触太少,实践经验严重缺乏,如何在没有实践对象的情况下,提升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操作水平,这是中职学前教育师生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将体育课程定位为“公共必修课”,专业特色并不显著,学生对体育公共课的热情并不高,这对幼儿体育游戏设计造成不便。中职学前教育大多为女生,由于身体基本定型,心理和神经系统也早已处于稳定时期,这些客观原因也会导致学生对体育游戏设计操作的排斥。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得不到足够重视,其实践训练就显得乏力。由于幼儿教育中游戏是重要内容,开展游戏活动对幼儿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这就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提高认知水平,从未来实际教学需要考量,提升实践训练强度。但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的共同作用,很多学生对幼儿体育游戏创编应用缺少热情。有些学生对正常体育运动都不愿意参与,对幼儿游戏创编不是随便应付,就是抄袭借鉴,不能调动情智积极投入,课堂研究气氛较弱。
(二)幼儿体育游戏对学前教育学生素质的要求
幼儿体育游戏包括设计和组织两个部分。在游戏设计时,要注意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身体的特点,掌握设计原则。注意激发幼儿身体活力和智力,增强幼儿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在游戏组织时,中职学前教育教师要注意按照游戏规则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训练活动,并将相关知识技术传授给学生,注意监督学生操作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践进展情况给出改进意见。
1.学生处理教材能力要求幼儿体育游戏设计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认真研读教材。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虽然教材上的相关游戏设计带有普遍性,但实践效果如何还需要等待验证。学生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材内容未必能够实现全覆盖。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科学处理好教材文本内容。让课内课外实现有机结合,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为顺利实施体育游戏做好铺垫。
2.学生设计游戏能力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学会体育游戏的设计和创编,需要对设计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因为不同年龄段幼儿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即使同一年龄孩子也有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这些客观因素都需要引起体育游戏设计者的高度关注。游戏涉及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性,只有全面衡量幼儿发育水平、运动水平、智力水平,才能制定游戏操作规程。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入手,找到创编幼儿体育游戏要领,全面落实游戏创意。
3.学生组织教学能力要求幼儿体育游戏的正常开展,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因此,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提升自身组织能力,自然是势在必行。组织能力一般包括:讲解能力、示范能力、指挥能力、分析纠偏能力、评价能力等。在实施幼儿游戏时,要给幼儿讲清游戏规则和技术要领,要给幼儿做示范,让幼儿来模仿,还要用清晰的口令指挥幼儿活动,要对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加以纠正,最后要对幼儿游戏活动情况加以评价,有效激励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
三、加强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教学实施的对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是幼儿园准教师。在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方面加大训练力度,在幼儿游戏操作能力方面提升实践强度。这不仅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需求,也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战略准备。中职学前教育因为存在诸多客观主观因素影响,对体育课程缺乏足够重视,对幼儿游戏创编操作更是表现淡漠,这都给未来从事幼教工作造成隐患。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要根据学生特点,开设幼儿体育游戏专业课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消除一些负面影响,提升幼儿体育游戏创编实践等级,为将来顺利从教打下坚实基础。
(一)科学预设,制定切实可行课程目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要制定明确的幼儿游戏开展能力培养指标,体育教师在教案设计时,也要有具体详细的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进程。还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具体实现训练计划,并制定配套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通过考查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本来就不够优秀,学生学习习惯存在一些短板,学生年龄都不大,产生惰性是很自然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女生对体育课本来就有排斥态度,制定科学考核方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改变观念,树立远大的职业努力目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有比较独特的专业特征,因为学生未来要面对几岁的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要让学生建立幼儿观的确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要从转变学生观念开始,加强思想教育,向学生展示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要指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各种突出表现,为幼儿体育游戏创编创造良好条件。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开展职业教育,鼓励学生既然已经选择了中职学前教育,就要坚定职业信念,并通过具体行动来践行理想和志愿。
(三)提高操作能力,加强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从事幼教工作进行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操作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技能。
1.课堂教学计划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操作要根据幼儿实际设定。首先要考量幼儿基本情况,对幼儿的走、跑、跳、爬和平衡等情况要有清晰把握。从训练幼儿速度、耐力、灵活性、协调性等方面入手设计游戏,锻炼幼儿身体反应能力和感受能力,要让幼儿能够从运动体验中感知生命教育、社会教育,建立集体观念,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和勇敢精神。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师,要通过理论课向学生传递制定教学计划的方法,注意从游戏选材、游戏系统性等方面加以引导。幼儿游戏自然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照顾多数幼儿的需求。游戏设计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注意游戏衔接要自然,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还要注意与其他体育运动内容相协调。
2.游戏设计方案幼儿游戏设计方案要体现出较强可操作性,必须要注意体现游戏设计的几个原则,同时还要注意提升针对性。首先,是游戏情境设计要有趣味性。幼儿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自身兴趣性一定要强,这样才能牢牢吸引幼儿关注。像打电话、照相机、猜猜我是谁、杯偶等。其次,是增加游戏的竞赛性。幼儿也有较强的好胜心,采取分组对抗的形式开展游戏,幼儿兴趣也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像投球、猜谜、竞速、跳高等。再就是科学使用游戏器材。游戏需要有一定器材辅助,在器材选择时,要注意器材的色彩和形状,用较强视觉冲击吸引幼儿,像跳马、排球、捉迷藏等。
(四)提高管理意识,提升学生组织教学能力
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操作实践中,需要幼儿教师有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并不好管理,有时候他们根本听不懂教师的话,也不会按照教师的安排去做。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多种有效管理方式实现课堂管理。
1.示范规范管理幼儿年龄太小,但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在幼儿体育游戏操作实践时,幼儿教师要进行多次示范,给幼儿作出榜样,幼儿才能完成游戏操作。要注意对幼儿进行规范要求,讲清游戏操作要领,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操作。中职体育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做好示范,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有些地方需要手把手地教授。
2.教学方法培养中职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口令训练。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是女生,口令指挥自身就存在很多障碍。所以,教师要专门进行口令训练。要让学生喊得响亮干脆,克服胆怯羞臊心理。还要结合形体语言来配合口令指挥,要学会对游戏进行解读分析,对游戏中幼儿表现进行评价激励。
四、结语
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践和训练,这是中职学前教育必须要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责任。中职学前教育要培育合格幼儿教师,加强幼儿体育游戏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幼儿体育游戏认识水平,培育相关组织管理能力,可以从源头塑造学生综合素质。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中顺利实施实践和训练,需要中职学校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共关注,也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体育教师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创造性的劳动,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将来能够顺利就业从教。
作者:黄忠诚 单位: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1幼儿园教学游戏案例介绍——飞行棋游戏
飞行棋游戏是幼儿园常规的教学游戏之一。它由棋盘、棋子、骰子这三部分组成。游戏供2~4名儿童玩,每个儿童最多可控制4枚颜色相同的小飞机棋子,4架飞机全部到达终点才算结束,棋子要刚好走到终点处才算到达,如果有多出来点数,就需要往后退。飞行棋游戏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主要的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涉及逻辑能力训练,增强注意力与观察力。二是社会性的发展。包括规则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对待输赢的关系。三是数学逻辑训练,包括:
①分类。不同颜色的小飞机,幼儿要根据颜色分类,挑选出相同颜色的小飞机作为自己的棋子。在下棋的过程中,飞机飞到相同的格子中,可以快捷到前面一个相同颜色的格子内。
②顺序。根据谁先掷到6来确定谁先走、谁其次、谁最后。根据所有飞机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确定谁胜出、谁其次、谁最后。
③数量关系。根据所掷的数字行棋。幼儿园小朋友在玩飞行棋时经常会发生各种争执,有一次笔者负责的班中有两个孩子(暂时称为欢欢与鹏鹏)。欢欢说:“我还没有走完格子,你怎么就开始掷骰子了?”但鹏鹏不予理睬。争了一会儿,没什么效果,而且开始有肢体动作的苗头要产生。这时笔者便走过去蹲下身询问事由,然后说:“老师也来参加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在做游戏的过程中,笔者跟他们讲了下棋的规则,并趁他们高兴的时候,跟他们说:“下棋要遵守规则,否则大家就玩不成了,我们做别的事情,是不是也要讲规则啊?”欢欢与鹏鹏都点头表示同意。事实上,我们很难要求孩子们玩游戏中能达到所有的游戏目的,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时间,游戏中的孩子都会表现得不一样。比如上面的案例,事实上此时老师要把握的是关于规则意识的建立。孩子争吵,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是因为幼儿对规则意识的模糊,所以老师要注意介入的内容和时间。如果孩子通过自己协商可以取得一致,老师就不需要介入,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谈判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如果孩子冲突升级,产生了情绪性因素,老师就需要介入。介入的方式不能直接以命令的方式,因为灌输式的服从和幼儿本体意识的觉醒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的,笔者也经常听见孩子说“这个太难了”、“我们选个简单的吧”之类的话。棋类主要的价值之一是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因为孩子不愿意继续尝试,就听之任之,那么抗挫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便放弃了。但笔者也不能严历训斥,强迫要求孩子参与游戏,这就违背了了弗洛依德认为儿童游戏应遵循的“唯乐原则”。笔者要做的是让孩子喜欢上这个游戏。所以,笔者的方法是和孩子们动手画一个大的棋盘,颜色由孩子们自己填,还请孩子们自己设计了一些关节点,如邮局之类的。同时,极大的简化了规则,让所有的孩子基本一听就会,诸如一开始必须要投6点才能开始、最后要倒退等等较复杂的全部取消。结果孩子们抢着来玩,很有兴趣。笔者于是趁热打铁地说:“怎么样,一点都不难。你们做任何事都行的!”
2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的游戏是自由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儿童自发的想进行某种活动且从中得到满足就是游戏,当儿童预见一种活动的未来且具有一定特定的结果,并为达到这个果而付出持久的努力,游戏才变成了工作。儿童游戏的结果是会让儿童进行更多的同类活动,而不是按某种目的继续进行规定的行为,工作则是要将所有的活动归结于最后的目的。”杜威的理论引导我们思考和设计教学游戏的框架。从设计的角度而言,飞行棋游戏是个很好的教学游戏,但事实上在很多幼儿园,它只被放在活动区的一角,很少或几乎不予以关注。材料一般,缺乏童趣;规则复杂,不利于幼儿理解。下飞行棋,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下棋,而是学会了这种棋的规则,从中学会如何走相同类型的其他的棋(游戏对儿童发展的贡献不在于游戏的内容,游戏的贡献是学会学习——贝森特),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提高和改进:
2.1让孩子参与游戏的设计,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为儿童提供最简单的物质材料,而非像恩物那样是被教育者设计好的直接用于游戏的辅助性工具。直接为儿童提供想要制作的物体的原始材料能让儿童更早接触更多的生活概念。儿童可以从观察材料的构成开始,获得一些直观的感受,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实际操作,获得想要的成果,同时收获快乐和知识,在此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绝不能直接干预儿童的行动。飞行棋,事实上包括棋盘、飞机、规则等,都可以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孩子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比如在游戏过程中,不是掷骰子,而是采取抽木头数字的方式。同时,不仅配有各种颜色的飞机,还配有玩偶、小动物等品种。另外,规则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提出来,只要能取得一致意见,就是可行的。这种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远远比机械性地下飞行棋有价值得多。
2.2让游戏尽可能多地采用表演形式
儿童天生就有演戏的本能,教学游戏也可可尽量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儿童领悟新的知识。表演能帮助儿童把握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儿童从不完全知道他到底是懂还是不懂,让他把这种观念表演出来,这种观念对他就曾为真实的”。也就是说表演是儿童将外部的东西内化为本身经验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可以和其他形式的活动一起作为帮助年龄较小的儿童理解复杂和抽象课程的一种辅助性工具。这也是“游戏生态学”理论的一个观点,即“游戏材料、活动类型都会影响儿童注意的广度、相互交往及谈话的数量和形式”。飞行棋中较难的一点是各种规则,尤其是在行走过程中,有暂停、回退等各种细则。它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但仅通过下棋,其实孩子没有切身感受,如果身临其境地表演,就会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笔者曾尝试将孩子带上不同的头套,代表不同的交通工具,在操场上确定一块地方,开展真人走飞行棋,结果取得了意向不到的效果。孩子们对了规则意识有了明显的体验。
作者:赵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