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4 04:33: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控指的是某组织的管理人员为了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而事实的一种有效的管理和配置活动。他包括各种核算和审计,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控制体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阶段,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企业处在不同的行业,拥有不同的所有制和组织形式,规模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从不同的层面入手进行内部控制建设。
(二)中小化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第一,内部控制体制可以有效地管理好中小化工企业内部的财产问题,可以在无形之中防止财产的流失和滞留;一个中小化工企业内部如果具有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体制,那么其内部的财产就可以有效的施行,这样就可以保证中小化工企业内部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第二,国内中小化工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的事务上,常常会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其主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没有办法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必要的约束。当前会计的改革应该放在这一问题之上,这样才可以保证中小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行。第三,国家进行财政法规的制定,都需要通过内部控制体制来完成。需要在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管理。因而在企业管理方面,企业应该根据内部管理体制进行相关的监管活动。并需要对这一系列监管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第四,一个企业内部如果具有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包括人力资源的管理、协调和考核,可以使中小化工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分配,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明确的做到分工明确。
二、鑫宇化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鑫宇化工有限公司属于一家中小型家族企业,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牵涉到化学溶剂、精细化学品等高端产品的与销售。公司创立于2002年,注册资金50万元,公司法人代表罗先生出资40万元,其表弟投入10万元,并一起经营公司,并且此后几年,他们的一些亲戚也参与其中。经过近10年的经营,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在化工行业有一定的基础和客户群体,现有员工58名,仓库1个,实验室2个,2011年盈利在760万元左右。但是随着2012年国内化工行业发展受阻,鑫宇化工的业绩量也出现一定的下滑。且随着化工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导致公司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造成中小化工企业发展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来源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上,由于是中小家族企业,鑫宇化工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内部环境的问题,有风险评估方面的问题,也有监督存在的问题。上述这些问题从侧面也表现出了我国很多中小化工企业的内控问题,具体如下所示:
(一)内部环境方面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鑫宇化工有限公司的管理者缺乏在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上的意识。即便该企业建立其所谓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工作中各个部门和员工也没有依照内部控制的原则来实施内部控制工作。这主要是因为鑫宇化工有限公司是中小型私营企业,该企业的所有者是企业的最高管理人员,并且其亲戚朋友也加入到企业的管理中,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管理能力较低,无法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保持较高的关注力度。可见,鑫宇化工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的问题。
2、公司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不完善
从现在看来,鑫宇化工有限公司无论是在实施科学决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还是在实施权责利对等方面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也表明了鑫宇化工有限公司存在较大的组织结构和智力体质不健全的现实。另外,鑫宇化工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相对来说较为简单,通过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到,鑫宇化工为了节省开支,会让自己的员工负责很多工作,导致一些员工身兼数职的状况,甚至一些优秀部门也会被削减,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极为不利。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鑫宇化工有限公司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更没有将其覆盖到企业的全部员工和部门,也没有很好的体现在具体的业务流程中。这就使得该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杂乱无章,信息失真。在鑫宇化工公司中,其没有将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和环节。对于公司要害部门——财务部门来说,鑫宇化工的财务部一共有2人,都是老板罗先生的亲戚,并且其中1人还负责行政和人力资源。这样由一人负责多岗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岗位间缺乏牵制和监督性。并且财务方面的会计、审核和出纳业务全部由1人包办,业务方面的销售、发货、收款环节也全部是一人负责,这些就导致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二)风险评估方面
1、风险意识淡薄
就当前的情况来说,鑫宇化工公司的老板和管理者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在企业内部还未建立起风险评估机制。在一般状况下,鑫宇化工的管理者只有在意识到风险时才会采取措施加强风险的预警,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基于管理层和权威的个人偏好和个人经验基础上的,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撑。所以,对于鑫宇化工来说,风险意识的单薄是其风险评估上的最大问题。
2、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鑫宇化工公司的规模很小,在运营的过程中追逐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科学的管理。加上其风险意识单薄,导致目前鑫宇化工公司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三)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常来说,中小化工企业会计造假从本质上是会计工作人员导致的。因此,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监督就非常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会计准则逐渐和国际接轨,但是我国高水平的会计人才稀缺。在当前,尽管会计从业人员众多,已经满足企业的数量需要,但是从总的来说,国内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知识、学历水平以及业务水平较低,很多人没有受过专业性的教育,甚至有一些人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而且,个别会计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和自制能力,职业道德思想缺失,很容易在个人利益的诱惑下听命上级领导安排,故意进行造假,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在鑫宇化工公司中,企业管理层往往控制着企业所有的事务,操纵着企业的经营活动,这很容易为企业放松约束做假账埋下风险。一旦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略长期的发展,命令会计人员编制假账,做一些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从而严重影响会计监督工作的展开,而破坏了企业的利益。
三、改进中小化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上文中我们列举了鑫宇化工公司内部控制的案例,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很多中小化工企业内控问题的缩影。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中小化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提升中小化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中小化工企业健康发展,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要解决中小化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需要从优化中小化工企业内部环境、加强风险评估与防范能力和加强监督等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一)优化中小化工企业的内部环境
1、提高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的意识
中小化工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其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氛围所在,它直接影响到中小化工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和热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但是由于中小化工企业本身的特点,其内部环境很容易受到管理层的干扰和影响。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力度上面,更会直接反射到全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上面来。所以,中小化工企业内部环境的好与坏,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层的意识与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内在联系。因此,要充分提出企业高层领导的内部意识,使其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对企业的意义和建设的紧迫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控的内部环境,才可以确保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发挥。
2、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和内控工作紧密相连,全面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较为和谐的内部控制建设氛围。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合理的组织结构,同样,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内部管理监督的有效性,进而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升公司治理效率。所以,要想完善中小化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健全和完善中小化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一个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包括民主的内部决策、快速的监控反馈机制和健全的企业组织结构等。中小化工企业要想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第一要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客观情况,建立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康运行。第二,企业要完善内部各个权力主体间的权力平衡机制,降低内部控制实施的阻力,促进其正常执行。
(二)加强风险评估建设和实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化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部压力。与此同时,经营和管理风险也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具体而言,这些风险有来自于财务的风险,有来自于自然外界的风险,也有来自于市场的风险,也有来自于企业自身经营中的风险。自然和市场风险属于企业不可控的风险,财务和经营风险则属于企业可以控制的风险。企业借助内控机制的提升可以充分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
1、建设企业风险文化,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针对中小化工企业目前存在的风险预防和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就需要实施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首先需要在中小化工企业内部建立风险文化,强化中小化工企业全员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效性的工作,中小化工企业只有将风险防范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形成独特的企业风险文化,才可以保证风险防范的长期性。第一,加强员工和领导的沟通,领导要在其中发挥出表率带头的作用。领导可以借助现实的案例让员工吸收经验和教训,提升风险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理念。第二,中小化工企业可以依靠培训手段,邀请该领域的相关专家对员工和企业的管理者进行风险防范和管理的业务培训,建设风险防范文化,提升企业的风险意识。
2、运用合适风险工具,提风险管理能力高
使用合适的风险工具,无论是对企业的风险识别,还是风险防范等,都大有裨益。当前风险管理工具各式各样,不同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存在差异,面临的风险自然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小化工企业要结合企业发展现状,选取合理的风险工具,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提高内部监督能力
1、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内审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内部审计通过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健全和执行的有效性实施评价,帮助企业对自身的内控体系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其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中发挥着关键的过渡作用。所以,企业要通过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来提升企业的内部监督能力。要提升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当前很多中小化工企业对内部审计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不知道内部审计为何物,更谈不上企业存在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当前,各个企业要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和功效,高度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主动出击,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提升内部监督水平。
2、明确内部审计责任人
当前,我国中小化工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较为简单,并且科学性较低。同时,员工的数量较少,一些企业不会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内审工作。所以,中小化工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在企业内部明确内部审计责任人的方式来实施监督,为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支撑。
3、转变内审观念,切实做好工作
在很多设有内部审计部门和岗位的中小化工企业,由于企业不重视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些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另外,其他部门的员工也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认为这项工作没有意义。基于此,中小化工企业要在提升内部审计认识的基础之上,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在保证审计工作客观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之上,多和领导沟通,多向上级反映审计的工作情况,做好工作,实现审计的监督效果。
4、构建财务监控体系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是企业改善经营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想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首先要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小化工企业可以强化重大财务事项的管理、加强财务预算的监督等来打造企业的财务监控体系。从总体上来对企业活动的关键环节实施监控,为提升财务监控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中小化工企业在我国化工行业中将会扮演更大的角色和力量。为了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中小化工企业要加强人才管理和人才建设,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完善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建设和谐的氛围,并加强对企业风险的防范工作。只有强化内部控制,完善中小化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才能提高中小化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让中小化工企业在国内化工行业乃至世界化工行业都有一定的竞争力。
作者:张会颖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一、引言
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就有在其的《小企业内部控制指引》中指出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也在其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65号《内部控制缺陷的沟通》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了内部控制的好坏对管理层和治理层履行责任的重大意义,通过这来增强注册会计师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沟通效果。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小企业也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的小企业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想要弥补这一缺陷,就要从企业的机构设置、长远目标制定、资金控制、成本核算和企业文化建设这几方面着手,其中资金控制和成本核算又是重点中的重点,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对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来进行探析。
二、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由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所组成的控制系统,其所造成的现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常年累月的历史遗留问题而造成的,这与我国小企业的发展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找出造成我国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原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小企业大多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所以其中的岗位设置并不科学。其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设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模糊,组织的运行流程的书面说明和规定不清晰,从而导致某些职能缺失或权限不清或滥用;第二,因人设岗,任人唯亲。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小企业都是属于民营企业,在其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的状况下,使得企业在设置岗位时,看重的不是能力,也不是看企业的实际需要,而是看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企业内关系盘根错杂,造成企业管理上诸多不便,也是内部控制在管理环节出现了重大的缺陷。由于很多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并未分离,在很多情况下还存在着老板一人说了算的情况,而老板的个人素质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就我国的情况来看,大多的小企业的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对企业更注重当前的利润收益,而很少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会为企业制定长远发展目标的经营者更是寥寥无几。大多的小企业经营者都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在经营企业的。有些企业虽然有自己的战略目标,但是在制定发展目标的时侯不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后才做出决定的,而是靠拍脑袋,这导致小企业主业绩不突出、盲目发展,经营失控,最后可能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对于当前的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来讲,无论是其生产何种产品,也不论其管理标准如何,传统成本的核算方法都是按照它品种核算成本。对小企业来说,成本核算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准确,但是现实中并不是这样。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表现如下在:车间划分不明显,费用分配不够科学。由于科目设置的简单化,制造费用科目很难按照车间设明细账。同时,由于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于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而且发生差旅费、办公费的情况,无法确定究竟归集到车间费用还是归集到办公费用,而现在小企业的处理往往是直接归属到办公费用,直接记入到管理费用中,这明显不符合会计准则。总之,在进行成本核算时,由于间接费用分配所造成的局限性,扭曲了成本信息。因此,传统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小企业成本核算的需求。所以,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急需改进。
三、我国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存在该问题的小企业大概可以区分成两种。一是部分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另外一部分小企业的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为这样会妨碍自己甚至影响到自身利益的获取,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在企业内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1.管理层的控制观念薄弱
大多数小企业的经营者文化素质偏低、视野狭窄,他们往往自己就是企业的管理者。经营管理企业时主要集中精力于生产和销售部门,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导致他们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有可无。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是花架子,徒有其表。不但无法让企业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由于增加人员,会扩大成本,并且有时还会阻碍某些行为的施行。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与否及其是否合理对企业来说并不重要。因此,很多小企业的管理者都放弃了对内部控制的建设,认为这样更利于自己对企业的控制。即使一些企业流于形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形同虚设而已,只对几个点实施控制,不能让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体系。
2.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
(1)企业管理结构不完善
一般来说,企业管理是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形产生的权责分派、奖惩制度、权利制衡关系。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石,为了能够给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打下最牢固的基础,企业需要不断的健全与发展管理结构。反而言之,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良好的管理,它的内部控制就成为无根之火,无根浮萍。而判断一个企业的管理结构是否健全并且符合规范,关键还是要看董事会的作用有没有最大程度发挥出来。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小企业的管理结构差强人意,企业规章制度大部分都是照抄《公司法》,只是注重形式,却失去了实际意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实际上都是由一个人或一套人马任职,责、权、利的划分只是再走形式主义。另外,在现有小企业中,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审批一般是由企业的经营者单人完成的,这存在很大的风险,与内部控制背道而驰。由此可见,决定企业未来走向的大权往往都在一个人或者内部人手中。就目前我国小企业的运行方式,内部控制制度想达到预期目标几乎没有可能。
(2)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高低不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经营者综合素质占据着绝对的位置,管理者综合素质不同,对企业的发展所形成的影响也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在许多的西方国家,基本上形成了相对较成熟的经理人市场。而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经理人市场相对滞后。从公司内部看,经营者往往是企业所有者,他们没有学习过系统的、专业的管理知识,认为企业是自己的,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他们喜欢大权在握却推诿责任,管理者缺少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这就造成整个管理层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并且,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低下,在当今这种知识经济时代下,关键岗位的工作已经不只是需要一种知识就能胜任的了。比如,财会部门作为内部控制的中心,这样就要求财会人员既要对会计专业知识了如指掌,又要懂得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知道一般的生产技术。只有这样,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实施。但从国内情况来看,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这也就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
(3)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并且受传统文化影响,逐渐形成的以价值观为优秀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但是,由于小企业往往都是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者还不够完善,甚至因为管理层管理不善,还会导致企业形成了不良的企业文化。
3.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内部控制的监督中,内部审计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不仅仅是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次控制,然而在现阶段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并不能发挥其应该起到的作用,甚至有些小企业都没有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很多的小企业就是家族式企业,他们的经营者就是管理者,他们的意见能直接左右审计部门的结果。或者审计部门的人员都是由会计部门的人员兼职的,很容易就会出现漏洞,导致企业财产的无故流失;二是对内部审计缺少深层次的理解。肤浅的认为内部审计只有会计监督的职能,忽视了防漏防错的职能,不能够把内部审计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小企业都没有设立审计部门,即使有设立,内部审计人员也没有专业的审计知识,不能很好的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4.权利与责任分配不明确
小企业一般因为规模较小,经营者由于各种原因投入资金有限,一般在招聘员工时,为了节约资金,让企业正常运转,往往出现招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的现象,而且企业又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一旦发生了责任事故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员工之间都会互相推诿责任,有的员工甚至会越俎代庖,胡乱指挥他人,严重妨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小企业没法和大企业那样设立的审计部门专门从事内部控制,监督企业的运行。甚至有些小企业经常会出现能者多劳的情况,经营者以为这样能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但是这样会导致员工工作繁琐,精力分散,很难全力投入到一份工作中,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危害。而且,很多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很不完整,企业对各个岗位权责的分配模模糊糊。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大部分小企业都会出现员工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形,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行之有效。
四、改善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面对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小企业想要在其中站稳脚跟,稳步茁壮地发展壮大,必须要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要建立一个健全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考虑一下几点:
1.设置科学合理的内部机构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机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善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小企业在建立人力资源制度的时候应当着力改变企业现有内部控制人员的知识结构,做好公司人员的招聘工作和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根据业绩考评给予适当的待遇及晋升机会等相关政策。同时,公司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并经过职工本人签字同意后,对员工进行责任赔款的扣除程序。
2.为企业制定长远的目标
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我国的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企业的所有人,这一现状又恰恰是造成企业主的个人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的重要原因,拍脑袋决定随处可见。所以要想让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光看中眼前的利益是不行的,制定长远目标才是生存之道。当然为企业制定长远目标不是随意能够决定的,这必须要经过周密的计划,并对计划内容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务必使制定的目标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使企业能够更长久、更稳定地发展下去。
3.优化的内容和途径
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从人这一方面来说主要表现在管理者和执行者这两个方面。首先我们不难发现两者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并且有些人甚至误解内部控制的真正内涵,所以优化要先从意识着手,不光要改变管理者的思维,同时也要让员工们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达到一个高度,这样才能为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奠定一定的基础;再从制度这一方面来说,内部控制制度在很多小企业中都属于缺失状态,有的甚至不复存在,这明显体现了个别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重视,认为这样的制度可有可无,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殊不知制度的缺失只会导致了企业陷入死亡的危险,如此严重的后果如果不能意识到那最后只能走向灭亡;再从内部控制系统这一方面来说,大部分的小企业都表现为系统内部混乱不堪,内部审计制度更是形同虚设或者根本不存在,这让内部贪污腐败横行,严重危害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小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从这些方面着手去优化无疑是最好且最为直接的途径。
4.改善小企业的成本核算现状
小企业想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使自身的盈利有所增加,就必须改善其成本核算的现状。因为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的品牌效应较弱,所以小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做好成本的控制,借此以较低的价格来获得市场份额。想要做好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将会计科目的设置规范化,不可为了贪方便而将几个不同科目进行合并,比如当今制造企业中常出现的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合并为一个成本科目,这是不可取的。在这方面必须按照规定来,切记不和混淆科目。二、将各个车间进行划分,将费用分配科学化。不可将科目设置简单化,比如应该就将制造费用科目按照车间来登记明细账。而且对参与生产管理的管理人员所产生的差旅费、办公费等不应该什么都不管都归集到办公费用中,而是应该先弄清楚状况再进行归集,要做到一切会计活动都符合会计准则。三、将小企业的核算模式统一化,只有统一了核算模式,小企业才能够与同行业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加以改进。
五、总结
本文只是大致地对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进行了研究,从内部控制的含义着手,重点查找了造成我国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成因和危害,最终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但是内部控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亲身经历才能够发现。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各种经济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本文研究的课题——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应用,这其中还存在这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与我国小企业的发展史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些问题想要一下子全部根除是十分困难的。小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刻不容缓的。所以要建立健全的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让小企业在当今社会长久立足下去,势必要做好以下几点:设置科学合理的内部机构,制定长远的目标,加强资金的内部控制,改善企业成本核算现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企业文化。总之,要想解决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就要从将企业的一切都规范化、合理化,只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够被建立起来。
作者:王天楠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1.二者目标相同
内部控制需要企业各级部门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它是企业实现控制目标的全过程,是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的合法性,资产运作的安全性,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是委托机构进行管理,长此以往,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是顺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建立了相对健全的监管体系,可以实现对人工作行为的有效监督,使人能在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开展自己的工作,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作出贡献。可以说,预算目标是将战略目标进行细分,规划成为阶段性目标,分期完成。应用全面预算,做到了企业投资者、经理与员工三者权责分明,在领导的带领下,带领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到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的任务中来。可见,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共同的目标,共同促进企业的战略发展。
2.二者相互作用
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对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权责分配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在全面预算管理发展初期,完全依靠经营者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形势。随着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它逐步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全面控制。它体现了企业内部领导者与员工之间权责、利益等的优化配置。实现全面预算的科学化管理,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企业控制水平。全面预算能否顺利是企业内部环境好坏的直观体现。会计人员在编制预算时,要综合考虑风险评估,在执行预算活动中要加强内部监督,做好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通工作。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3.二者相互协同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共同利用企业的资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做贡献。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两种管理方法,都要求企业上下员工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为了企业的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由于二者控制目标相同,全面预算编制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活动就可以通过共同的协调与规划,利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实现最终的目标,有利于企业利用较低的经营管理成本,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综合运用二者的协同效应,可以使工作人员提前预知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企业谋得长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预算管理下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量化,并对这些活动进行全程监督与控制,是有效评价并控制企业经营活动效果的管理办法,能够激励员工探索更优的活动方案。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为内控活动具体化,并明确其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都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开展的活动,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企业内部实施内部控制,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为了达到此目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与具体活动。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业务及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合理监督、控制,提高企业内部业务活动的规范化程度。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化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这就要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管理手段来实现,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管理进行考评时,要以预算目标为标准,通过全面预算,不断调整活动方案,促使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实施,早日实现战略总目标。在内部控制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整体业绩的客观真实的评价。在员工工资标准的制定上,可以与其日常工作表现及绩效挂钩,全面提升员工的创造性与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业绩,提升内部控制。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在内部控制中应用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反过来说,其管理水平又收到内部控制水平的影响,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全面进行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1.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现代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时,首先,要以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即在进行预算管理编制与贯彻落实时,要紧紧围绕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一切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在落实此项管理办法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更好的效果,健全考评制度,为企业改进方案提供参考。其次,对此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必须要建立在企业治理结构基础上,建立具体的预算标准,调动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将此项管理活动贯穿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提高对管理活动相关人员的监督,提高企业运营活动的规范化程度,全面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2.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实施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者通过一定的市场调研,并综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未来一定时间内的预算计划。这样,可以做出有效预测,并制定一系列活动有效规避财务、采购等方面的风险。这一管理手段,在确保企业自身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下,还能实现对企业现有资源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总之,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量化,具体化,切实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3.企业业绩实现量化
进行全面管理时,要由专业人员综合考虑各方面原因制定评价标准,这就是实现了将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业绩以货币的形式进行量化,并且较为具体,管理者可以对这一业绩进行分析,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这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方法。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一具体的评价标准,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员工制定适当的业务底线,督促他们用尽一切办法,集思广益,提高业绩;并制定一定的制度对员工的日常业务活动进行规范,使员工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促使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的最高境界即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长足的发展目标。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从战略角度出发,有效协调企业内部控制,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将内控相关部门的权、责、利进行细分,规划,精细化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使每一项任务都有人来负责,每一位员工都能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及所享有的权利,提高了内部控制活动运行的高效性。同时,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运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矛盾与风险,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指引下,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协调,促进企业早日实现战略目标。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二者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既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又在管理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必须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实现预算管理,能够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只有将现代化制度真正贯彻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发挥制度的效力与存在的价值;通过预算,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具体的评价标准,及时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有效降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实现企业业绩量化,为员工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激起全体员工的昂扬斗志,争先恐后,提高业绩。
作者:孙平单位:中铝河南洛阳铝箔有限公司
一、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的现状
(一)民营企业缺乏现代化公司治理机构
民营企业治理机构的特征之一就是“家族治理”,这就导致管理权高度集中,产权高度封闭,最终导致经营权与所有权绑定在一起。这样的现象违背了现代化公司的特征: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2]。如果脱离了完善的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机制,相应地难以得到有效地落实。
(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
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内和国际竞争的压力。较多民营企业中的管理层在控制风险方面,比较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以及现代化的视野。虽然企业通过参与金融市场的途径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原材料价格以及汇率波动而产生市场竞争压力,但是,参与金融市场的同时,相应而来的就有金融风险的压力,而多数的民营企业在风险应对方面的能力较弱。
(三)在民营企业中没有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机制
很多企业因为还没有建立先进的风险控制体系,所以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难以进行有效的应对,其表现为大部分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没有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同时,企业也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来从事这一类型的工作,这就会导致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时候不存在较高的专业性。
(四)在民营企业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企业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还可以让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当今,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没有较为健全的监督机制来约束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确保内部控制所具有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3]。虽然有一部分民营企业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企业也确实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可是这些规章制度难以将其作用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一些企业没有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出来。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内部进行再控制的手段。没有内部审计部门,可能无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规范性进行评价和审查。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民营企业缺乏现代化公司治理机构的原因
民营企业缺乏现代化公司治理机构的原因,一方面,在民营企业创立之初,“家族治理”降低了企业内部的资源成本,使之最小化。而且家族成员之间容易建立共同的利益目标,更容易合作。与其他的企业相比,“家族治理”的民营企业凝聚力更强。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延续家族治理。另一方面,董事会成员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体系中,董事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股东和管理者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大多数监事会的成员来自于企业内部,其权利有名无实,最重要的是成员综合素质并不高,在董事会进行战略决策的时候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二)民营企业缺乏应对风险能力的原因
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财务决策以及营销策略制定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有些管理人员缺少风险管理观念,看重经营却忽略管理,以至于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无法有效的面对这些风险。此外,民营企业拥有较为薄弱的风险控制意识,特别是对来自于全球背景下的风险,例如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通货膨胀压力等,主要体现在企业盲目地跟风、创新、寻求多元化,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能被市场所接受的。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家觉得应该让企业走多元化道路,让企业涉足多个行业,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三)在民营企业中没有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原因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所以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风险的增加就会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金融衍生品被运用到企业之中,直接将较大的挑战呈现在企业的面前。一般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是很大、业务量也较少,没有建立风险管理部门,规范的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也尚未被建立起来。另外,许多民营企业为本企业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等福利金额较低,因此民营企业无法吸收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而导致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
(四)在民营企业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原因
民营企业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因为很多民营企业中缺少了一套完整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缺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指导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缺少法律的支持。除此之外,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应该发挥的独立监督作用没有形成相应的重视,因此造成企业内部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现象的出现。
三、如何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促使民营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不断地得到优化
要保证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得到有效地执行,首先要改变治理结构,即设置完善的内部机构以及部门,同时还要将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因此,以下两个方面可以作为出发点:一方面,应该明确并且清晰地知道企业的性质以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应该将市场化作为指导内容,改革并且完善企业的结构。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引进外部的投资者,促使企业的股权结构得到改善,最终促使企业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在进行企业内部治理的时候应该将独立董事的作用重点发挥出来,有效地提高独立董事所具有的话语权以及决策权,要坚决避免形式化以及边缘化的独立董事制度这一现象的出现。通过以上措施,独立董事制度能够真正被运用于企业内部问题的治理当中。
(二)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来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大背景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企业只有将市场这一大环境作为立足点才有可能对所发生的经济风险进行良好的评估,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首先,要高度重视金融衍生品将会带来的一切可能性风险,有效地树立起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采取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手段来有效地管理并控制金融风险,以此来避免杠杆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其次,企业还应该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地建立起来,通过不断完善财务系统的措施,促使企业不断提升管理内部风险的能力。第三,公司还要经常开展风险教育,使得员工深刻的认识了解风险环节和风险因素。
(三)促使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
民营企业应该不断的完善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体系,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自身的可执行性,并以此来增强民营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如何才能使企业内部的控制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主要包括了下面几点内容:第一,民营企业应该强化风险意识,尤其是直接业务岗位,制定覆盖所有风险因素和环节的规章制度,以消除企业员工的盲区。第二,民营企业应该定期的对企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分类,然后按照风险呈现出来的大小层次对风险进行分层管理和控制。除此之外,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拥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得到适应性的发展。
(四)促使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得以有效地建立
只有将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有效地建立起来,才可以使内部审计制度将其应有的监督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一旦内部审计制度的监督作用得到提升,相应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也能相应地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一方面,民营企业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还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不被破坏。做好这两项工作,不但能够使内部审计制度的可执行性得到提高,而且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在制定决策的时候提供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审计制度应该要和风险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民营企业要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随后促使审计专业人员对风险预测、风险管理以及风险评估等工作进行有效地参与。通过上述途径,不仅可以促使实际工作与审计工作的结合度得到有效地提升,更可以促使内部审计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而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就当前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来看,它们所拥有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是相当不健全的,依然还存在着较多的缺陷。比如:企业没有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大背景,严重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企业所拥有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先进性;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如果不将这些问题解决,企业不可能会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机会,这些问题已经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民营企业一定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这一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树立起管理风险的理念,促使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不断地得到优化;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促使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有效地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民营企业在未来的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刘思含高寒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1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企业会计资料管理不规范
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应该坚持每天对会计资料和财务数据进行双重备份,并且执行分人分处保管,对重要的账目应该及时打印并且按照相关规定保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财务数据和会计资料的丢失。但目前,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会计资料进行及时保存,没有将相关的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一旦电脑被盗或者出现故障,会计资料将会全部丢失,造成数据资料无法正常恢复,给企业的财务工作造成严重的损失。
1.2企业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计算机系统技术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及其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和前提,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网络病毒频繁出现,这些病毒的入侵会修改企业电子数据,并且不会留下任何审计线索,给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威胁。目前,企业在系统稳定、数据保密和会计信息传输等问题上存在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1.3企业缺乏对电算化内部审计的监督
目前,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会计电算化系统缺乏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对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了解,对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和特点不够熟悉,不懂得如何对电算化进行正确有效的审计,导致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无法得到有效合理的内部审计监督。
1.4企业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在内部控制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会计人员来讲,他们既需要熟悉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又要精通基本财务知识、信息系统管理和计算机硬件维修。但目前,我国这种人才还比较匮乏,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内部控制的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同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同样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很多企业领导层并没有意识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
2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的措施
2.1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控制
系统控制主要包括安全控制、环境保护和接触控制3个部分,安全控制的目的是避免因外部环境因素所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环境保护的目的是减少由于外界因素而引起的计算机故障;而接触控制可以保证企业资源的正确性,防止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网络安全控制成为企业十分重要的工作,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状况,建立严密的防火墙,设置相应的网络安全指标,包括身份识别、访问控制和数据保密等,并开发相应的技术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
2.2加强企业相关人员的职能及权限的控制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组织控制制度,加强自身的组织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对于企业职责分工来讲,首先,必须将用户部门与电算化部门的职责分离开来,其中,用户部门所指产生原始数据的人员或部门,职责分工的目的是保持不相容职能(如执行、业务授权、记录和保管)的分离和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企业通过内部职责分工来解决不相容职能集中化不足的问题。
2.3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也是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的手段。在网络化和会计电算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将由于“人机”这种特殊的表现形态而变得更加重要。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应该对企业计算机内数与纸质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查,对错误的账表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正;第二,应该监督和检查数据保存方式是否安全,防止他人恶意篡改历史数据;第三,应定期对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正确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电算化下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保证凭证附件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2.4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要想解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就应该提高会计等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企业应该通过工资和福利等待遇来吸引和引进会计电算化控制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智能型”和“管理型”转变;其次,对于企业自身的员工,企业应该积极组织他们进行电算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对电算化财务知识的掌握和处理控制的能力。
作者:杨红丽单位: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简述建安企业的概念和特点
1.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以自身的意识加之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决策。很显然,此方式具有主观意识性,并不具备科学化,所以应用于管理中会出现诸多的不当。科学化的管理,其仅仅依靠于某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将每一个部门以及人员进行责任上的合理划分,并让其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复管理和主观意识带来的缺陷,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决策。
2.管理效率较低
建安企业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企业的规模以此来完成产值目标的实现,造成应收账款经常居高不下。坏账层出不穷,根本无法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且客户的信任度也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
3.尚未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
虽然建安企业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成功,但还是伴随着问题存在的。首先就表现为环境控制的不成熟。表现如下:虽然有些企业划分了权利范围,但还不是很明确各自的分工。有些职位权利过大,而有些却形同虚设。具体变现为:改制为国有股占一定比例的或者民营的有限责任类建安企业,虽设立了股东会、监事会和董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但机构中的人员存在着相互兼职的现象,从而无法科学有效地进行决策和经营管理。导致结构混乱。这三种问题的根源都是分工不明确,解决办法是将职责细化。所谓细化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简单分配,要系统的有条理相辅相成地去做。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1.加强企业的结构管理
首先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来做分析,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有的情况都会有总体纲领。企业的结构管理也一样,要加强企业的结构管理就要根据自身组成来分析,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计划。将职责范围划分清楚,避免重复管理;将每个部分的责任人落实到实处。同时交给每个负责人他们所属的管辖范围,规范其监察重点做好前期培训。这对构建科学的框架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把每个分支理清才能形成完整清晰的脉络,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结构管理的顺利进行。合理的决策是成功的基石。千万杜绝对集中管理和盲目信任,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古代适用在当今同样适用。一个人的智慧再丰富毕竟还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无尽的。结构管理不是越多越好,管理层上的分工一定要明确且有效。要使企业发挥最大的价值,内部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做好风险评估
对于企业而言,一定是风险与发展并存的,所以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1)要及时分析、识别建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进行有效可行的应对措施。(2)风险评估主要包括①风险识别②目标设定③风险分析④应对策略(3)要想确实可行的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就要关注人力资源因素、经营模式、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等方面。3.加强监督力度并进行自我评价决策者和执行者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做支持,监督不一定是强制性的,但却是必要的。在决策过程中由于自身认识不清,导致我们无法相对正确的进行决策,所得出的结果和想象有所偏差。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客观的人来做出评价和监督,企业一样如此。(1)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只有站在全面的角度上去看事情,去监督事情,才能够保证将问题遏制在最初发生的状态。(2)监督的实际情况要准确并详尽。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忽或者是遗漏,都可能影响问题的全局发展情况。(3)通过相关部门的协助来共同实行。企业的发展关乎到领导人本身、员工及家人、当地政府以及管理部门,所以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其发展,这一点必须予以注意。(4)杜绝人情监督和后门监督。在当今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信息化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发展扩大,无论任何行业都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对于成长和发展中的行业来说,其势必会表现出诸多不足,所以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加以完善自身。建安集团的问题也是众多企业都会面临的,所以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加速未来发展的步伐。
三、结束语
建安集团作为一种模式正在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但是它的优点与缺点并存。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其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需要,及时改变自身的管理,定期做好风险评估和监督、调整企业结构,使企业焕发不一样的生机和魅力。
作者:马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1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从目前铁路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言,内部控制的环境不够理想可以说是影响铁路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执行力不够的关键因素。之所以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铁路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将内部控制作为铁路企业管理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这就导致铁路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方面不够理想。所以要解决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就需要铁路企业的管理人员转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
(2)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铁路企业在构建组织框架的过程当中,法人治理结构还存在一定问题,这就给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了不少障碍,制约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严重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贯彻落实[2]。对铁路企业来说,法人治理结构可以说是较为合理的企业治理方式,并且可以给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直接的影响,企业制度方面的缺陷导致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3)信息沟通系统不够畅通。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信息的沟通不畅,从而严重影响到内部控制执行的具体效果,这一问题出现最为主要的因素是铁路企业的内部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从目前我国铁路企业的信息沟通系统日常运作而言,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信息沟通系统才可以真正解决内部控制的执行问题,为内部控制措施的具体落实提供支持。
(4)奖惩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因为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同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存在隶属关系,这就导致针对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方面的奖惩考核制度不够健全,无法调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积极性,从而制约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使得内部控制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效果大打折扣。
2铁路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措施
(1)加强会计系统控制有效的会计系统管理可以完善铁路企业的内部财务分析,对于铁路企业发展有推动作用。因此在对铁路企业会计系统加以控制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根据会计法以及政府出台的会计制度等加以实施,从而根据铁路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并且适合铁路企业特点的会计控制制度。对于常见的会计要素,例如会计账薄、会计凭证以及会计报告等,铁路企业需要明确详细处理程序,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此外在筹资成本估算和筹资偿还计划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也要做好事先的评估、事中的监督以及事后的考核等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完善铁路企业的内部会计系统。
(2)落实全面预算控制对于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而言,全面预算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预算实行全面控制对于铁路企业更好发展还有强化财务控制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预算控制本身也是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铁路企业在落实全面预算过程当中,需要改变传统预算控制的方法,使用科学方法对铁路企业预算进行全面管理,实现合理规划铁路企业资金流动的效果。在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铁路企业应当重点抓好下列环节与步骤。首先要建立系统完整的预算体系,从而进行详细预算编制还有审定共走。其次是预算执行需要通过严格授权制度而展开。最后是预算实施的过程当中,铁路企业需要予以严密监督,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从制度上保证铁路企业能够落实全面预算控制,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3)强化风险防范控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铁路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往往会面临各种风险,在这样情况下,铁路企业需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且不断强化风险防范的能力,保证铁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当中占据主动地位,实现快速持续的发展。铁路企业应当针对风险控制关键节点而构建风险管理的系统,并且借助于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报告等来制定执行风险防范的各种措施,对于铁路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加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在风险防范的过程当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方面,包括筹资风险评估和有效预防以及投资风险全面认识。铁路企业在这些领域做好风险掌控才可以更好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4)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可以说是铁路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当中的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控制事关铁路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合理合法,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否全面具体。从一定程度而言,内部审计控制是对铁路企业其他的内部控制措施执行效果的检验标准,或者可以说是实行再控制的过程,对强化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有积极影响。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过程当中,铁路企业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概括性、全面性以及合理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内部控制的执行力越高,那么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在激烈市场竞争条件下,铁路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从而不断强化铁路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的过程中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铁路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赫延玲单位:漯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一、电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一家公司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信息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彻底执行等,在公司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以及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方面。现代的公司是由一系列契约所组成,由于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多变性等、有限理性等影响,这组契约常常是不完备的。虽然我国大多数电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内部控制还很不健全,尤其是一些偏远地方的电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操作流程较为粗放,没有形成统一详尽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操作流程。造成职责不清,一旦出现问题经常是互相推卸责任。还有一些电网企业即使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却不落实,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其制约、监督的作用。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随着公司结构的不断发展,公司的管理层由职业经理人代替,经营者不是公司的所有者,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问题,经理人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可能损害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出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一般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这些机构的设立应该起到互相监督、制约的作用,虽然在我国电网企业结构中,这些机构都有设立,但是由于我国市场发展的成熟,这些部门无法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公司决策的部门与经营的部门基本上没有分开,没有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权利与责任存在交叉的现象,造成企业运行的低效率,严重的影响到公司内部控制的效果。很多的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公司的决策有大股东一人说了算,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操纵上市公司的各种经营活动,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公司内部的监事会常常是形同虚设。电网企业受到监管较少,虽然是国家电网管理,但是在下面的分公司由于监督不到位,一些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其次,一股独大的现象在电网企业中也极为明显,由于电网企业目前民营资金无法进入,公司的经营管理完全由国家电网决定,这就导致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无法在电网企业内部得到贯彻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制定,也难以在下面的电网企业中得到有效的执行。
(四)内部监督不到位
公司的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影响着其他环节。目前我国很多电网企业对内部控制监督不重视,内部审计处于边缘地位,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内审人员通常是向经理层负责,内审机构难以完全独立运行,不能可观、独立、真是的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导致内部审计难以做出正确合理的处理决定;另一方面,很多的公司高管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甚至由电网企业会计人员兼任内审部门的人员,或者内审人员由技能水平不高的人员担任,最终导致内部审计呈现出可有可无的状态,公司内部审计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电网企业内部监督不到位是由于其公司的运行体制决定的,电网企业虽然是进行企业化经营,但是受到行政干预较大,内部的一些管理人员也受到行政指令的影响,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等受到严重的制约,对于企业的经营业务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或者完全按照上级的指令进行,没有自己的考虑,这就导致电网企业内部无法像市场中民营企业那样运行,负责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员工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也就自然不到位,很多的工作都是流于表面形式,为了完成上级的指令而工作,忽视了企业实际可能面临的情况,企业运行效率低下是影响内部控制监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完善电网企业内部控制建议
(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要强化电网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工作,首先需要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意识,让电网企业财务人员了解到内部控制系统工作的重要性。电网企业的领导在其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电网企业中,只有领导足够的重视,才有可能让内部控制系统的工作得到单位其他人的重视。因此,需要对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加以宣传,以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强调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在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教育,让工作人员了解到内部控制系统对于电网企业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系统意识,为发展、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打好基础。尤其是对于风险较高的方面,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内部控制工作,强化内部控制人员在这方面的意识。另一方面,对于电网企业中内部控制系统比较完善的部门,做出相应的激励,并且给予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奖励,对于内部控制系统缺失或者存在明显缺陷的机构,进行相应的惩罚,如减少奖金发放的金额或者适当减少一些福利等,以此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视,为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审计打好基础。各电网企业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制订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充分的做好电网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让工作人员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积极性。
(二)健全电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健全电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制度,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这三方面进行,首先,电网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在电网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电网企业内部不兼容职务以及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形成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事中控制体现在保障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等方面,包括对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的控制。主要的包括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等方法。在内部控制中,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每个会计期间或者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审部门都必须按照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营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相一致,资金、材料的使用是否和预算相符,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根据计划合理进行安排等。通过以上措施,既保证了经营管理目标的适当性,也可根据生产经营中反馈的实际信息,及时的采取调整措施,以保公司的经营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此外,公司还需要将各部门的经营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考核指标进行联系,调动各管理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更好的进行内部控制。
(三)完善电网企业治理结构
在我国上市公司经常会出现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问题,这主要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的,在电网企业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财务舞弊或者造假的行为,因此急需健全电网企业的治理结构。首先,建立对电网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可以从期权奖励等入手,减少现金奖励,把企业的发展和经理人员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于电网企业的业绩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情况,对经理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增加经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健全电网企业的监事会制定,监事会的设立是简单整个公司的治理层,然而现在的很多公司内部监事会由于独立性较差,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因此需要让监事会独立于公司的管理活动,发挥其监督职能。其次,电网企业的主管单位也要适当的放权给下属单位,给下属电网企业一定经营自由,调动下属电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避免出现行政指令来治理公司,尽量实行市场化的经营模型,调动下属电网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自主能动性。通过这一方式,电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然会重视内部控制,强化这方面的工作。
(四)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加强电网企业内部监督可以通过建立内审机构来进行,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保持其独立性,独立于日程的管理活动,并且需要配备充足的专业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充分的发挥其职能,让他们可以正常的在公司中开展工作。规模较大的电网企业可以设立审计委员会,并且需要从外部聘请专业人员,并且聘请的人员要与企业没有利益牵连,让审计部门真正的发挥其监管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职能。此外,公司还需要健全的内部监督制度,对于员工的行为有明确的奖惩标准,把公司的内部监督与日常的经营相结合。内部监督不仅仅是建立在大型的电网企业中,规模较小的电网企业也需要建立这方面的内部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内部监督不能仅仅靠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需要企业的所以员工参与进来,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的落实内部控制制度,降低操作失误,避免低级的认为错误。内部工作出现异常,及时的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及早的检查,排除舞弊、造价等违规行为。对于发现违规、舞弊等行为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一措施调动企业全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降低内部控制风险。
三、结束语
随着电力改革进程的逐渐加快,市场化将是未来一个明显的趋势,电网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财务安全,为电网企业的改革提供坚实的财务支持。目前我国的电网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认识不到位、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这些都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企业及时的进行完善,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降低内部控制方面的风险,以真正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公司治理来要求自己,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齐头并进。
作者:赵丹凤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送变电公司
一、研究假设与样本数据
(一)研究假设
1.股权结构因素。(1)管理层持股比例。上市公司管理层包括首席执行官、监事、执行董事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可以缩小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成本。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越大,越能促使人站在委托人的立场上尽可能详细地披露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等相关信息,从而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故提出假设3: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正相关。(2)第一大股东性质。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对大型国有上市企业有其特殊要求,人们会更加关注国有企业的问题以及道德风险问题,信息披露越充分,存在的问题就会越小,因此国有公司更有动力和压力向公众披露其内部控制信息,故提出假设4: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的正相关。(3)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是衡量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股权集中程度的指标。若股权集中度较高,则大股东便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收集相关信息以监督管理层行为来降低成本,公司管理层也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压力去披露更多的信息。此外,对于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经常会出现利益不一致,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会采取牺牲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因此当公司股权集中度高时,公司披露的信息会减少。若公司股权集中度较低,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管就比较薄弱,便会要求管理层充分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等相关信息,故提出假设5: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集中度负相关。2.公司运营因素。(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衡量公司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比率低的公司具有较好的偿债能力,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资产负债率低的公司就有较强的意愿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反映公司良好的经营情况,而那些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势必会较少地披露信息以掩盖其财务困境,故提出假设6: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负债比例负相关。(2)销售收现率。销售收现率是指销售收现金收入与营业收入的比值。销售收到的现金越多,说明经营活动越顺利,因此企业愿意披露的信息也越多,所以提出假设7: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销售收到的现金正相关。(3)每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每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是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率,简称为每股现金余额。企业置存的流动资金多,给公司带来的投资机会也越多,其财务作假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企业越倾向于披露更多的公开信息。故提出假设8: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每股现金余额正相关。3.审计机构因素——审计意见类型。上市公司的年报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类型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两大类。一旦公司年度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说明注册会计师认为这家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出现了问题,低质量的会计信息间接反映出该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不足。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不会主动披露对公司不利的信息,因此审计报告类型是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假设9: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意见的类型正相关。4.其他影响因素——上市时间。从信息披露的需求来看,新上市的企业由于在公开信息披露方面经验较少,而上市之初需要面对较高的监管和披露要求,同时作为资本市场的初入者需要积极主动地向市场传递信号,因而倾向于披露更多的内部控制信息,因此提出假设10: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上市时间负相关。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中小企业板披露2013年财务报告的653个公司,利用国泰安数据库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巨潮咨询网、深圳交易所等相关网站收集数据,首先运用Excel进行初步汇总计算,然后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在实证中采用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来检验相关假设。
二、研究设计实证分析
(一)变量设计与模型的构建
1.变量设计。综合以上假设,所选取的中小板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变量如表1所示。2.实证模型构建。本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定类变量,不满足传统的多元回归的条件,在实证模型的构建方面,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定类变量时所采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分析。(1)回归模型中所涉及的二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见表2。从表2可以看到:653家公司中有536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的82.08%,其中404家公司详细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的61.87%,说明具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条件且愿意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公司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在披露年度财务报告的653家公司中,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有646家,比例为98.93%。第一大股东属于国家股的公司数量是53家,占整个样本的8.12%,而91.88%为非国有上市公司,表明在中小板市场国有企业并不多。此外,653家公司中有285家公司设置了审计委员会,占总样本的43.65%,超过半数的企业未设置审计委员会,表明中小板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还不够。(2)回归模型中所涉及的连续性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见表3。表3数据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72.94%,平均值是6.25%,可见在中小板管理层持股的比例不是很高;股权集中度最小值是1,最大值是93.58,平均值是5.79,表明在中小板股权集中的比例不是很大;监事会规模最小值是2,最大值是12,平均值约是3.5,监事会的规模在3人左右;上市时间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7.52,平均值是2.79,表明中小板企业上市时间都不是很长;资产负债率最小值是0.01,最大值是0.93,平均值是0.32,说明中小板企业中资产负债率差异较大;销售收到的现金最小值是40.08,最大值是170.98,平均值是97.18,说明中小板企业销售收到的现金差异较大;每股现金余额最小值是0.02,最大值是16.17,平均值是2.45,说明中小板企业每股现金余额也不是很多。2.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通过变量间的person相关系数分析可知:内部控制披露信息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资产负债率、上市时间负相关,与每股现金余额正相关,与假设相同。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一般财务状况不是很好,因而不愿多披露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上市时间较短的公司因为有较高的监管和披露要求,因而披露信息的质量要高一些;每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越多,说明经营状况越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管理层持股比例、监事会规模呈负相关,与假设相反,可能是管理层持股的比例越大,其在公司的股权结构中的作用就越大,就越不愿意披露较多的关于公司内部的信息;而在我国的公司中,虽然设置了监事会,但是由于企业的治理往往由董事长说了算,监事会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3.回归分析。依据统计学原理,只要各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不超过0.8,则这些自变量就不会对多元回归方程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从表中的相关矩阵可以看出,各自变量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0.00~0.399,其绝对值都没有超过0.8,表明各自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关系,不影响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因此上述自变量均可同时纳入回归模型。本文利用的是logistic回归中的线性回归来进行检验,得到的数据如表5。在该多元回归方程中,在SPSS19.0中利用前向逐步回归法对该多元方程进行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有4个变量,它们分别是监事会规模、销售收现率、每股现金余额以及上市时间。监事会规模、销售收现率、每股现金余额、上市时间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221,-0.022、0.223、-0.253,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审计意见类型、董事会规模、是否设置审计委员会、管理层持股比例没有进入模型,与预期不同。
三、研究结论
1.中小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其监事会规模、销售收现率、每股现金余额和上市时间显著相关。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监事会规模正相关,即监事会规模越大,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越多;与每股现金余额正相关,即每股现金余额越大,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越多;与上市时间负相关,即上市时间越短,其披露更多的内部控制信息;这三个影响因素符合预期,但与销售收现率负相关,即销售收到的现金越多,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越少,与预期相反;资产负债率、管理层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是否设置审计委员会、审计意见类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对于第一大股东的性质,本文做出的假设没有得到实证的检验,表明第一大股东的性质对于相关信息的披露没有很大的影响。这对中小板的发展是有利的,越来越规范的操作会减少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能够使相关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相关情况,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2.上市公司的股权越集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低,但未能得到实证的检验。原因是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规范,证券监管机构对中小板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相关制度得到有力执行,大大减少了大股东利用信息优势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这对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而言,应该是个可喜的现象,有利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树立诚信的社会形象,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对吸引更多的资金融入中小板以及对中小板的长远健康发展十分有利。3.至于是否设置审计委员会没有通过实证的检验,可能是因为在我国公司治理架构下,公司的治理情况往往由董事长说了算;虽然设置了监事会,但在公司的治理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4.在披露的2013年的年度报告中,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比例达到了98.93%,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表明审计意见披露情况中的差异越来越小,其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也就不是很明显,因而标准的审计意见并没有增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作者:张建儒侯雪晨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的控制现状
日前,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共识。然而,在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由于体制、传统等方面原因,内部控制无疑成为了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盲点。
1.控制环境不良。
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基础的所在之处,其优劣情况将直接关乎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落实是否能够顺利,而内部控制的环境则主要包含企业管理层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以及能力等等方面,管理层对于管理哲学、经营观念的把握,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以及业绩评价机制等。首先,由于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相当薄弱,管理者受到文化水平以及视野等方面的限制,往往认为凭借个人的直接控制或者观察就足以可以评价企业经营的完整面貌,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体现在书面上的制度规范,只有产品占领市场和扩大营销才是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根本所在;其次,企业的经营者或者职工常常是与企业所有者关系较为亲近的人员,他们十分容易团结起来进行艰苦的创业,然而企业内部容易因此而产生任人唯亲的现象,部分人员甚至会无意识的凭借个人身份对制度与规则进行破坏;最后,多数中小企业经理人还无法肩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就让企业承担损失,对于经理人本身的奖惩措施也相对较少。
2.风险管理不足。
从中小企业内控的现状看,有些企业严重缺乏风险的控制意识及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既没有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也没有设置专门机构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对现有市场缺乏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其结果往往导致经营者对于形势盲目乐观,一旦出现真正的风险,经营者缺乏应变能力导致内控失败;二是管理层对于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变化缺乏预见性,这无疑会导致企业对于一些新业务没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由于无章可循,内部控制失去健全性。
3.控制活动不到位。
经调查表明,能够单独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相对较少,而且对于应该进行有效控制的很多方面,大多数企业却从未进行有效控制。比如实物资产与货币资金的控制方面,经调查分别有15.6%和56.7%的企业未对货币资金或者实物资产进行有效控制。
4.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信息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以及效果,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实施情况如何,存在何种问题,都应当通过沟通渠道向实施内在控制的上层管理机构进行传递,然而多数企业不重视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
二、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一直被当作为企业内部事物来处理,然而对于内部控制缺乏认识的企业则一般是对国外或者大企业模式进行效仿,这些模式对于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一定适用限制。发展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可以从政策、法制建设、管理监督等几个方面来入手,通过政策的宣传来引导企业提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进而使中小企业能够明白建立起有效内控系统的真正意义所在、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性,通过法制建设来建立健全更加高效、透明、公正的市场竞争法则,通过监督管理来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培训,从而规范内部控制过程。
2.加强风险评估。
COSO的报告认为,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是控制的关键要素。企业应当恰当分析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并时刻关注外界的威胁与机会,充分考虑自身的生存发展机遇,懂得适时规避战略、财务、信息化等各个方面风险,运用风险评估方法、技术、程序等对企业可能面对的所有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出风险性质与程度。
3.进行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为应对风险而建立,风险应对本身则是一项控制活动。我们可以从财产保全、会计系统、授权审批等三方面控制着手。首先,企业的财产是内部控制主要管理对象,为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关键要严格控制对企业财产的接触与处置,通过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妥善保管资料文件、准确无误的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掌握企业资产一手动态。其次,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固有特质,会计控制则成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因此对会计系统的控制具有一定的要求。企业该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与制度来制定关于本企业的制度,不断的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来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的过程。最后,对日常的经济业务行为则可以按规定的权限以及范围自行处理,但应注意明确授权目的、权限职责权利应适当。
作者:黄璐赟齐心力单位:上海大学
摘要:随着煤炭企业转换经营体制的推进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是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煤炭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足,从内部控制的过程对全面加强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治理
一、煤炭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建立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保护煤炭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煤炭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二)提煤炭企业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做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国家对煤炭企业的宏观控制
针对煤炭企业,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政纪律及法规要求煤炭企业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煤炭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
(四)提高煤炭企业经营效率
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煤炭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煤炭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当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原先的矿务局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煤炭企业集团,并纷纷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公司治理结构,煤炭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企业内部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企业应有的一些机构设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实际运作中机构形同虚设。[不悔论文]部分煤炭企业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企业仅仅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而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决策和经营机构权力交叉,责任不明,难以形成有效制衡。
(二)企业办社会现象严重
就社会分工来说,企业的基本职责是组织经营产品生产,向国家上缴利税,社会责任应由政府承担,通过国家财政二次分配进行解决,煤炭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由于产权不清等原因和地方政府还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的各种摊派层出不穷,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屡禁不止。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大多还在继续履行着地域性的社区稳定职能,承担着社区经济负担的义务。要实现财富最大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与稳定目标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三)内控机制不完善
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煤炭企业大都制定了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和批准、职责划分、设计和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但在组织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报告制度控制许多重要环节上,还没有真正形成相互分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当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这样在一些重大投资、资产处置等决策程序难免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企业内部的腐败现象。
(四)法人层次过多,职责不清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在煤炭系统内部,从集团总公司到最基层的企业,有的多达五六个层次,这样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由于层次过多,跨度太大,所以容易失控,使大量的投资资金难以控制,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三、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提高全体员工的控制意识,另一方面要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出发,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建立统一的资讯系统。
(一)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首先要加强煤炭企业负责人的自觉控制意识。企业内部控制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负责人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企业最高领导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因此,提高煤炭企业负责人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就是按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首先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威胁,轻则造成人员伤害、流血牺牲,重则可能矿毁人亡,造成巨大损失。所以要认真开展全员危险源的辨识,按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要求,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进行;其次煤炭行业同时也属于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企业内不同层面都会遭遇风险。风险影响着每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一也影响其在产业内的竞争力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其内部控制的执行也不可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
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正常的“SWOT”分析评估制度,寻找自己生存发展的机遇;最后要善于转嫁风险,如购买保险等。风险分析不仅要贯彻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而且要体现在日常内部控制过程中。特别是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更要加强风险评估,提出应对措施。
(三)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与点的控制要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益。在实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时如何找到控制点,通过点的控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点应该设在三个位置上:一是资金。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二是成本费用。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严格的监管,防止出现舞弊行为;三是权力使用。对企业各经营环节、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有一效监控,防止权力乱用,造成经济损失。
(四)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煤炭企业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在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资讯,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的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服务。
(五)建立统一的管理资讯系统
一个良好的资讯系统应有助于提高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具体讲,应有助于控制标准的建立和修正、控制活动成效的评定、控制报告的拟定和以及改进建议的及时传达。煤炭应按控制系统的需要识别使用者的资讯需要,在此基础上收集、加工和处理资讯,并将这些资讯及时、准确和经济地传递(包括向下的、向上的和横向的沟通传递)给企业内的相关人员,使他们能够顺利履行其职责。安全监控信息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加强管理信息化的体系建设。
摘要:随着煤炭企业转换经营体制的推进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是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煤炭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足,从内部控制的过程对全面加强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治理
一、煤炭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建立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保护煤炭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煤炭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二)提煤炭企业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做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国家对煤炭企业的宏观控制
针对煤炭企业,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政纪律及法规要求煤炭企业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煤炭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
(四)提高煤炭企业经营效率
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煤炭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煤炭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当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原先的矿务局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煤炭企业集团,并纷纷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公司治理结构,煤炭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企业内部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企业应有的一些机构设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实际运作中机构形同虚设。部分煤炭企业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企业仅仅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而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决策和经营机构权力交叉,责任不明,难以形成有效制衡。
(二)企业办社会现象严重
就社会分工来说,企业的基本职责是组织经营产品生产,向国家上缴利税,社会责任应由政府承担,通过国家财政二次分配进行解决,煤炭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由于产权不清等原因和地方政府还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的各种摊派层出不穷,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屡禁不止。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大多还在继续履行着地域性的社区稳定职能,承担着社区经济负担的义务。要实现财富最大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与稳定目标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三)内控机制不完善
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煤炭企业大都制定了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和批准、职责划分、设计和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但在组织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报告制度控制许多重要环节上,还没有真正形成相互分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当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这样在一些重大投资、资产处置等决策程序难免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企业内部的腐败现象。
(四)法人层次过多,职责不清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在煤炭系统内部,从集团总公司到最基层的企业,有的多达五六个层次,这样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由于层次过多,跨度太大,所以容易失控,使大量的投资资金难以控制,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三、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提高全体员工的控制意识,另一方面要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出发,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建立统一的资讯系统。
(一)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首先要加强煤炭企业负责人的自觉控制意识。企业内部控制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负责人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企业最高领导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因此,提高煤炭企业负责人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就是按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首先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威胁,轻则造成人员伤害、流血牺牲,重则可能矿毁人亡,造成巨大损失。所以要认真开展全员危险源的辨识,按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要求,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进行;其次煤炭行业同时也属于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企业内不同层面都会遭遇风险。风险影响着每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一也影响其在产业内的竞争力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其内部控制的执行也不可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
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正常的“SWOT”分析评估制度,寻找自己生存发展的机遇;最后要善于转嫁风险,如购买保险等。风险分析不仅要贯彻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而且要体现在日常内部控制过程中。特别是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更要加强风险评估,提出应对措施。
(三)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与点的控制要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益。在实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时如何找到控制点,通过点的控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点应该设在三个位置上:一是资金。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二是成本费用。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严格的监管,防止出现舞弊行为;三是权力使用。对企业各经营环节、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有一效监控,防止权力乱用,造成经济损失。
(四)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煤炭企业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在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资讯,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的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服务。
(五)建立统一的管理资讯系统
一个良好的资讯系统应有助于提高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具体讲,应有助于控制标准的建立和修正、控制活动成效的评定、控制报告的拟定和以及改进建议的及时传达。煤炭应按控制系统的需要识别使用者的资讯需要,在此基础上收集、加工和处理资讯,并将这些资讯及时、准确和经济地传递(包括向下的、向上的和横向的沟通传递)给企业内的相关人员,使他们能够顺利履行其职责。安全监控信息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加强管理信息化的体系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正在逐渐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实体不仅要对它的股东负责,还要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顾客、供货商、雇员、政府、当地团体和社会整体负责。
股东需要股利和资本增值,因此传统意义上公司的业绩是用它所创造的利润来衡量。但如果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司的运行就必须包括:提供公平的报酬和可接受的工作环境、及时的支付购货价款、最小化由于公司行为而引起的对环境损害和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或其他方式等对公众做出贡献。
其中出于环境因素对于公司运行措施的影响,环境报告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环境报告是指在公布的年报中或是在其他什么地方,披露公司的运营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有关信息。现在有相当多的激励措施,鼓励公司采取控制污染、使用再生资源、选用可更新物质以及发展对环境有利产品等保护环境方式。
研究表明,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公司经营:公司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遭受直接的损失,比如他们可能受法律规定性或推定性的强迫而支付弥补环境损失的费用;或者当他们引起污染时,他们不得不支付额外的税收或遭受财务惩罚。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实体被确信引起了环境污染或有其他不道德的行为,它一定会应起相当多的公众敌意,这将导致顾客的减少。相反,积极方面可能是:一个实体如果有"绿色"的形象,就有可能吸引更多的顾客,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会有很多商品都打上环保品牌的原因。
作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国外大公司已经披露或是正在积极准备有关自身经营对环境影响的信息。
实际操作中公司主要用两种方式的环境报告手段来公布他们对于自然环境影响的信息:
1)在公布的年度报告(包括财务报表)中披露
2)公布一个独立的环境报告
IAS1鼓励管理当局在相信环境信息将帮助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时应该披露环境报告,但并不是强制要求所有公司都这么做。
在1996年《CorporateReporting》这本杂志发表了题为《香港的公司环境报告》一文,列示了对大约700家香港主要公司的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这些公司中,71%是一点都没有披露关于环境的信息,剩余的29%中,几乎有一半也只是在总的报告中大致提到了一点。被抽查的仅仅只有18%左右披露了他们的环境政策、收益和损失。并且即使在这些中,还有很大部分也只是陈述了他们的环境政策,而没有试着去量化他们达到的目标或遭受的损失。他们常见的是用一些非货币性条款,如:"我们在美国的工厂已经节约了70%的皱纹纸包装"、"我们已经改装了225辆运输卡车,从使用含铅汽油到使用清洁气体燃烧剂,并且我们已经装了催化剂转化器"等作一些抽象性的说明。被调查到的公司中,几乎没有谁披露了环境成本或是已经提取的环境准备,披露遭受罚金或是承认有与相关规定不符事项的公司也很少。但不管怎样,这项研究毕竟可以表明,或多或少做出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司数量在1991到1996这五年间已经差不多是翻了一番的,这点比较令人欣慰。
1999年还有一项调查表明,《金融时报》证券交易所100种股票价格指数中有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都在年报中作了某种形式的环境信息披露。最常见的是在董事报告中涉及,其后才是财务审计内容。
公布独立环境报告的公司也在逐渐变多。许多大的上市公司现在都在年报和财务报告之外,还单独披露一份环境报告。这份报告通常都和其他社会和环境事项相连,如联合银行、英国电信公司就采取了这种方式。
一家公司公布环境报告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以示和竞争者的区别、承认对环境所负的责任、为了证明与规定的一致性或是为了获得社会对其行为的肯定等。
大部分的环境报告都采取把对政策的论证和对自身行为的审视联系起来的格式,他们覆盖到以下一些论题,如废料管理、污染、对能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正面影响。通常来说,报告通过对公司的目标和成就在许多种情况下的直接比较来披露两者或是其中之一。他们有可能也披露财务信息,如对环境储备的投资数额等。许多报告特别详细,有的甚至长达五十多页。
因为这种情况下的环境报告是独立于公布的年报,所以没有规定的内容和统一的操作代码。公司可以任何他们愿意的信息,并且环境报告并不是一定要求审计的。然而,许多公司其实在他们的报告中还是服从于某种独立的观点或是审计程序的。
据统计,公众和媒介的兴趣更倾向于关注独立的环境报告而不是在公布的年报和财务报表中披露环境信息。这种分离反映出这样一种事实即这两种报告是针对不同读者群。股东是年报的主要使用者,而环境报告主要是被设计服务于一般公众。
正如下面关于环境信息在年报中披露的例子所示,虽然它只是财务评论的片断,但在其间公司已提醒读者关注他们将要发表的环境报告。《英国电信公司1999年度报告》:"''''''''环境'''''''':英国电信公司非常关注它对环境承担的责任。我们是最早制定出环境政策和环境报告的英国公司之一。我们还是最早引进复杂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在此基础上组成对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公司之一。我们自信在此领域处于领先行列,并且已使我们在香港的英国电信公司通过了1999年3月公布的世界环境管理系统准则ISO14001的认证。英国电信公司拥有长期的和广泛的能源管理的可辨认纪录。到1997年4月,我们在过去的五年时间内已减少了13%以上的能源消耗,现在的目标是争取到2002年3月时进一步减少11%的消耗。我们有大量的程序用来循环和再生资源,包括从多余的交换单元、电缆、调色剂夹头提取金属、新闻用纸和电子废物等。"
如果说最初的环境报告大部分都是公众关注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说明公司对环境的保证,而且现在有些公司仍持这种观点,但还有许多公司已经注意到环境报告是一种交流的手段,可以说明公司的行为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有些人认为"说说而已"的环境报告不可能替代在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环境成本。如果一家企业在赚取利润的过程中,不恰当的使用了自然资源且没有披露这种行为造成的损失,其一般不可能被视作成功的典范。当然,关于披露环境成本是否将有利于鼓励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争论还在继续。
不管怎样,环境报告作为一种披露环境信息的手段,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我国也是如此。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山西兰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已付诸于实践,我们盼望将来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
一、目前我国中小广告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广告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首先,在广告费用的收取上,国际大型的广告公司通行的是15%左右的佣金费制度,但中小广告企业很多时候都是通过与广告主协商来确定广告费用,中小广告企业由于媒介购买能力较弱,在同媒介进行谈判的时候处于劣势地位,媒介投放费用在整个成本中占据的比例很高,很多时候中小广告企业并不能对成本进行准确的评估,导致广告费过低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其次,很多中小广告企业一般集设计、制作、投放为一体,所以很多企业都拥有大型喷绘广告喷绘机等设备,而且很多承接户外广告业务的企业都拥有户外广告牌、灯箱等户外媒介固定资产,但对于这些资产的监管和维护,目前很多中小广告企业尚无一套完整的制度。
(二)中小广告企业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首先,很多中小广告企业绩效考核没有一个固定的周期,而且很多中小广告企业的绩效考核还停留在考勤这一低层次上,考核的标准缺乏针对性。其次,有些时候企业需要对广告主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很多时候广告企业需要对所宣传的产品进行实地测量和取景,对于外出人员的管理很多中小广告企业显得“无计可施”,对于考察周期、考察效果的评价只能依靠考察人员自律。再次,中小广告企业过度重视短期利益,很多广告企业将销售额作为广告销售人员的唯一考核标准,并以此作为奖惩依据,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内容。
二、中小广告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中小广告企业应该夯实内部控制基础
首先,目前我国中小广告企业基本是在国外大型跨国广告公司与国内4A等大型广告企业的夹缝中生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中小广告企业更应该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其次,虽然中小广告企业员工数量有限,但是也应该根据企业业务特色与发展状况划清岗位职责,业务承接、客户管理、广告制作、媒介投放、效果评估等重要岗位或环节要安排专人负责。同时,中小广告企业应该将“垂直式”治理结构与“扁平式”管理模式相结合,在保证内部信息沟通渠道畅通的同时,尽可能的实现内控信息的横向传播。再次,人才特别是主创人员的缺失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广告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企业应该具体自身情况适当提高薪资水平以吸引高水平人才的加盟。同时,企业应该与广告主建立良好的关系,完善客户管理制度,降低对于客户主管的依赖程度,避免因为重要岗位人员的变动带来的客户流失损失。南京壹佰加广告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品牌推广、媒介和活动策划等业务的广告公司,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是企业根据不同部门职能,建立了科学的岗位分工制度,并开出丰厚的待遇吸引有经验的广告人才,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已经与多个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受到广泛好评。
(二)中小广告企业应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广告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一般来说广告需要经过两次交易才能够实现即广告主与广告公司进行委托与广告公司与广告媒体沟通洽谈这两次交易,中小广告企业在这两次交易中应该正确把握运营成本,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的财务管理。首先,在广告费用的收取上,企业应该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同时对企业生产成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综合考虑当地物价水平后计算出合理的广告费用。同时,中小广告企业还可以采用“效益分配制”办法,通过与广告主进行协商,将企业广告权利与责任相联系,广告企业从广告主产生的实际销售额中抽取一定的利润作为广告费。在媒介费用管理上,中小广告企业应该与广告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关注媒介广告版面或时段的费用变化动态,建立广告投放风险防控体系。其次,中小广告企业应该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预算。此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有些时候企业广告主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产品交与广告公司用于企业或产品宣传活动,对于这一部分资产,企业应该进行详细的记录,防止某些人利用管理漏洞侵占企业资产。
(三)中小广告企业应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广告客户的开发与维系关乎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对于销售人员的考核应该兼顾广告销售额与广告客户的数量与质量。而对于广告制作人员的考核,应该考虑到广告传播效果的特性,有时广告投放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发挥其效果,中小广告企业不能因为广告在短时间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将责任归咎为创作人员,而应该充分考虑到广告传播效果的时间性和累积性对广告制作人员进行科学绩效考核。另外,中小广告企业应该注意及时将绩效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人员,使被考评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小广告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其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中小广告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价值。中小广告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而且对于优化我国经济构成,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陈陆新单位:厦门市公交广告有限公司
一、山西省上市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卷调查
(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审计以上十家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到有效问卷53份,其中79%是经理级以上人员,21%熟悉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从工作经验上,63%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21%具有3-5年工作经验,其余的具有1-3年工作经验。这表明大多数被调查对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骨干。
(二)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调查情况。
1.对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调查。通过汇总,发现53名注册会计师中76%表示出具过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且出具的均为无保留意见,其余的24%表示没有出具过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对审计方式的调查。整合审计方式是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这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建议采用的方法。在调查中,58%的被调查注册会计师认为可以采用整合审计,并分别出具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但是实务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4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单独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且单独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3.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利用调查。调查后通过统计发现,28%的被调查者认为董事会或相关机构能够按照规定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且可以有效利用;30%的注册会计师认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不能全盘否定,但是有部分工作不切合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性利用;剩余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该项工作流于形式,整体看来无效,没有利用价值。
4.对审计程序使用的调查。针对内部控制审计,一般使用询问、观察、检查、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五大程序。在实务工作中,不一定每个项目都要用到以上所有的程序,具体用哪个程序要根据项目情况来确定。通过调查,被调查者认为以上程序用到的可能性平均分别为81%、89%、74%、86%、85%,所以,如果排序的话,用到的可能性从大到小顺序分别为观察、穿行测试、重新执行、询问、检查。
5.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判断的调查。按照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通常将内部控制缺陷分成四个种类,其中《审计指引》对内部控制最严重的重大缺陷的认定指出了四种迹象,统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73%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些现象在工作中能体现出内部控制具有重大缺陷;27%的人不太同意,认为重大缺陷不仅仅包括这些,比如相关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做出了处罚决定、媒体曝光等,也可能被判断为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属于重大缺陷的范畴。
二、山西省上市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以上对山西省上市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分析及调查问卷了解到的信息,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程度欠缺。目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所要求的上市煤炭企业对此项工作引起了一定的重视,近几年能够按照要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但是从主观上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政策没有强制要求,于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
(二)需要正确处理是否运用整合审计。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注册会计师认可采用整合审计,这种方式是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如果煤炭企业聘请了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就适合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在出具意见时,二者是否具有矛盾?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是否必须相同?有的学者认为,如果注册会计师针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则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可能是标准审计意见,也可能是非标准审计意见,这是广大注册会计师及学者认可的观点。但也有部分学者持反对观点。实务中如何处理好两种审计方式在实施程序、证据提供、意见出具等方面的关系,缺乏理论的指引,在实务中也需要更多的摸索。
(三)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才的培养欠缺。由于近几年国家才开始对内部控制审计有强制性要求,所以审计煤炭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来得及设置专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部门,更没有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审计模板、标准和程序,没有培养或配备专门的内控审计人才,这就造成了以前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人员用一些惯常的做法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测试方面的工作会欠缺一些。
(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利用程度不高。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许多注册会计师对煤炭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不太看好,认为流于形式,有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所以,虽然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在工作对象上具有一致性,但是由于前者的工作效果受到怀疑,所以利用程度不高。
(五)内部控制审计缺陷难以认定。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对是否属于重大缺陷难以认定,套用规定中的依据不是很明确,根据煤炭企业自身确定的缺陷认定则不一定客观,所以导致出具的报告意见类型不一定正确。
三、内部控制审计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企业管理层加强重视。要想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仅靠审计工作是不够的,企业管理层要转变观念,把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当作是自己的责任,不能转嫁至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只能作为事后监督机构,找出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所以,作为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
(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加强实务工作应用。作为出台相关内部控制规范及要求的政府部门,比较重视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状况,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尤其是针对整合审计程序实施、报告意见类型等工作的实施问题,在此基础上推动实务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有据可依。
(三)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管理。首先,会计师事务所应重视内部控制审计的培训和学习交流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使得注册会计师能了解别的国家成功的经验,商讨我国现实的环境中应如何开展该项审计工作,尤其是针对煤炭企业这样具有行业特征的企业如何开展,从而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应密切关注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情况,适时对审计工作底稿填制要求、证据获取等进行调整,完善审计过程,进而出具更有说服力的报告。
总之,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针对行业特点明显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要把握特殊行业内部控制可能出问题的方向,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及实务的发展。
作者:张红轶单位:忻州师范学院
1目前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1资金管理问题
目前,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从2014年开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状况直接进入“一落千丈”的局面,除了融资难、融资渠道有限等因素外,房地产行业整体低迷、业绩下跌以及回款难也成为重要原因,这些问题严重束缚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有的甚至会使企业进入破产的境地。
1.2施工项目管理问题
1.2.1工程预结算管理方面,目前较多企业在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极不规范,预算编制缺乏依据,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工程成本浪费与流失严重,使工程项目预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工程预算监督不到位,预算监督执行力不强,预算监督形同虚设,结果造成一些部门负责人盲目使用资金;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工程项目预算无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不能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1.2.2工程承包与分包的问题,对于房地产行业,工程承包和分包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在分包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单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也可能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各种不良的安全隐患。
1.2.3风险管控方面,缺乏风险管控意识,不能全面识别本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对风险的分析不到位,一旦出现风险,应对风险的措施采取不恰当,不能及时、全面地处理风险,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
2房地产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2.1重要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在兼顾全局的基础上,要分清重要事项和重大风险业务单元,制定出更严格的措施,加强控制管理。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事故是企业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风险业务单元,对于这类事项要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
2.2制衡性原则
房地产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制衡。比如工程施工部和工程质量部要分别设置两个科室,由不同的两位副总分别管理;材料的采购与验收部门要分开设置等,也就是说完成某项工作要由互不隶属的两个以上部门来完成,以便形成互相监督、相互制衡。
2.3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要讲究实施成本与效益,忽略成本的控制是无意义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全面考虑投入与产出效益之比,有些控制工作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但能够防范风险的发生,这种控制对企业来说仍然是必须的。
3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
3.1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制度和体系,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必须严格控制资金流入和流出,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内部、外部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应该在本年末对下年的资金进行全面的预算,严格按预算筹集、使用资金,严格按照预算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管控资金,将资金管控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并实行预算与业绩考核的无缝连接,做到节约有奖、超支有罚、奖罚分明的管理考核体制;对于确实需要超出预算的支出,应该按照预算的审批程序和权限,逐级报批调整预算,使企业资金管控科学合理。
3.2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严格控制分包工程的质量
房地产企业与一般的工业企业有本质的区别,它的产品金额较大并涉及到民生,一旦出现问题,给企业、国家、人民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要求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在工作中要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公司对工程总承包商在进行工程分包时,要对分包工程的承包公司的情况、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有所了解;作为总承包商应要求分包公司做好其公司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如果总承包方认为分包公司人员管理达不到其要求,也可向该公司安排专业人才进行管理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对于分包出去的工程,严格按照工程预算书规定使用的材料,对不达标的材料坚决予以退回,同时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监督,决不允许偷工减料;还要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对于技术标准要求比较严格的部分,要有监理公司监督管理;在有效监督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要督促施工效率,减少怠工、费工现象,有效地缩短工程工期;企业可结合施工现场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总承包方也可适当地给予技术支持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3.3建立全局风险意识,全面识别企业风险,建立风险应急预案
风险是未来一个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给既定的目标带来的影响。风险无处不在,只要一个事物存在就会面临种种风险,房地产企业亦如此。所以,房地产企业上至高层,下到普通员工,都应该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是高层应及时全面地向全员灌输风险管理思想,对工程质量、人员安全等各业务层面采用行业风险组合清单、职能部门风险汇总等办法进行风险识别,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与判断,结合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并不断调整风险应对策略,企业还需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理程序,风险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减少企业资产、声誉等各方面的损失。
3.4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当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内部控制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良好的内部控制架构体系,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能够相互制衡;在业务层面上,内部控制要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每项业务都要有科学合理的管控制度,使企业整个管控过程不存在空白点;对重大项目的招标、重大人事任免、重大责任事故的处理要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实行联签制度,任何人不能单独决策或破坏联签制度,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管控制度将慢慢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发现和整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不断学习和引进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管控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企业内部管控不断发展完善,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梁兆富
一、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机械制造企业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
目前,机械制造企业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即使有的企业对内部控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还成立了很多与内部控制有关的机构,同时也在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但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在思想上对内部控制形成高度的重视,内部控制没有渗透到机械制造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中去,这就使得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不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企业制定的制度都只是一种形式,内部控制建设让位于业务发展。除此此外,在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之中,有很多的企业的管理结构并不十分完善,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也都偏低,这些都给机械制造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上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也就是说侧重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忽视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
(二)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控制风险,不能落实风险应对的措施
一般的机械制造企业并没有把控制风险放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没有把对风险的控制看做一项基本的职能工作来看待,这就使得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很低,企业不能很好的预防风险,也没有备用的风险保险方案,一旦企业风险发生,整个企业轻者承担经济损失,重者可能面临业务的全面瘫痪。所以说,企业这种对风险意识不重视的心态是必须要改正的,不能把有效的规避风险和进行风险控制放在企业扩大了经营业绩以后,风险是随时够可能发生的,对于风险的防范必须贯穿于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
(三)机械制造企业在内部的信息沟通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机械制造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一般都是指管理企业中的财务信息,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这就使得企业中的各部门之间沟通经常出现问题,有的部门甚至互相敌对,跟别说沟通了,这就降低了各个部门工作效率,有时候甚至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四)机械制造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不合理
首先,机械制造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不合理,岗位责任不明确,一旦企业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找不到针对这件事情的责任人,企业员工互相推脱责任;各个部门之间经常因为责任问题出现各种冲突,企业的管理者屡屡充当部门冲突时的的裁判员和调节者。其次,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的监督制约,企业组织机构的协调机能得不到发挥,只是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其协调的力度再大,也很难每件事都管理到位。再次,机械制造企业各岗位人员配备不足,一些互不相容的岗位让一个人来做,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企业监管部门也根本无从查起。
(五)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审计和监督的职能性不强
企业进行内部的审计和监督主要是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能够合理、合法的进行,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与监督也有利于对内控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从另一个方面讲,这种监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一些不合规的现象。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业并没有让审计与监督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虽然对于审计与监督的职能设定了专门的人员,但是这些人员在执行内部控制的审计和监督职能时,只是在做表面功夫,他们在思想里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些审计和监督人员受企业管理者的直接领导,因此他们不敢监管企业管理层,这就让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根本就发挥不出其自身作用。
二、不断的完善机械制造企业中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
(一)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的内控环境
企业想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很好的保证企业能够顺利的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不断的优化内部控制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给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性的环境。第一步,机械制造企业要从优化企业管理文化入手,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让企业里的每个员工都有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达到全民参与的程度,这样才能推动内部控制管理的全方位的实施和有效的完成。第二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对职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专业的合格人才。第三步,机械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以及经营效率。第四步,企业要全面整合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按照内部控制的流程标准来设置管理制度系统。
(二)机械制造企业要建立健全风险的预警体系
机械制造企业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对企业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的大多数风险是暴露在业务流程中的,通过业务流程梳理与改造可以解决,这时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则落实到内部控制上。正确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然后分析风险发生的具体原因,做出正确的风险报告,企业通过风险报告制订并执行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把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内控制度,梳理企业中比较重要的业务流程,明确各个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然后根据这些控制点来制定内控措施。
(三)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体系
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让机械制造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及时的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外界的环境变化情况,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因为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快速实施也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它还能够提高企业的控制效率。想要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内部信息沟通体系,企业必须要全方位的构建沟通渠道,不仅是上级和下级进行沟通,还要有相同级别的人员之间的沟通,还要有最高级领导与最底层员工的沟通,各个部门与外界供应商和销售商的沟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及时的掌握企业的各个方面的最新信息,才能快速的针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效的解决发案。
(四)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
机械制造企业在设置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企业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直接责任到人,企业制度都规定好了的处理方案,有责任的部门就算想推脱责任也都无话可说,这样也不会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冲突。与此同时,机械制造企业还要加强对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机制的建设,让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互相督促,不能仅仅依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企业在设置岗位时,要注意那些互不相容的岗位必须由不同的人负责,不能为了节省开支,精简人员,把那些互不相容的岗位由同一个人负责,这不但造成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不科学,也很有可能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五)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
企业想要很好的实行内部控制,必须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在机械制造企业要规范监事会的具体职能,监事会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审计机构,能够促使管理者有效的使用其监督职责。与此同时,机械制造企业还要建立独立于企业管理机构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个机构受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它的具体职能并不是单一的,它想要发挥其自身的职能作用,必须深入到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来,深入企业的每个组织部门,从整体上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与各个部门密切合作,只有这样,企业的监管机构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企业还要不断的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让每个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都拥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不但要对财务知识和审计业务要熟悉,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法律知识也要了解,同时要加强和别人的沟通交流。企业在实施特殊的审计项目之前,可以聘请专业人士讲解这个领域的一些相关知识,一旦在审计中遇到问题,必须随时和专家沟通,避免因为缺乏业务知识影响审计结论。
作者:盛文蔚 单位: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
摘要:最近十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房地产企业开发量和销售额屡创新高。但房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涉及的资金巨大,财务风险很高,其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作为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看来,很多房产开发企业存在一味注重项目开发,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的状况,以至于内控环节比较薄弱,给管理造成了很大阻碍,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让贪腐分子在挪用企业资产、侵吞企业资金方面有了可乘之机。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内控管理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管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地产开发企业,因为自身业务的情况,内控活动和风险评估比较复杂。第一,企业本身业务的复杂性使其内控的风险评估及控制活动的建立也会很复杂。房地产开发的周期长、过程复杂、牵涉面广,是一个存在一定投资风险的行业。其涉及的业务有很多,包括项目投资、工程施工、销售管理等。多项业务的组合,使得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及其后的控制活动的建立变得较为复杂。第二、地产开发企业在工程建设时会有大量的发包工程,发包工程在招投标及工程款支付审核环节专业性要求较高,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因此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及控制活动的复杂性。
(二)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
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都有着开发和管理轻重不一,效益和控制不平衡的毛病。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导致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意识比较淡薄,过于追求眼前利益,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房产的开发和销售上,没有把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应有的认识高度。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企业销售数量也逐年递增,但是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了。首先没有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因此无法有效的采取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其次是房地产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执行力度不到位。此现象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中,民营企业是我国房地产企业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其重视业绩提升而忽视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当今很多房地产企业具有现代企业应具备的管理模式,却不具备相应的理念和完整地控制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企业发展的时间不长,管理模式欠缺完善,对内部控制的力度不够,对于风险的防范和管理的意识不够,无法重视现代市场强烈的竞争等等,严重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环境较差
现在我国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优化,根本原因:第一,内部控制可实施性的文件有待完善。最近几年,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内部控制方面的政策规范,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但其内容仍较为宽泛,缺乏可实施性,以至于在操作过程中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所脱节;从执行范围层面,根据上述规范文件执行时间表,除了一些海外和主板上市的公司已经开始实施外,其他公司包括大量的房地产企业仍未真正开展。第二,内部控制操作主体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我国房地产调控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房地产企业往往缺乏专门的人才来负责实施内部控制,房地产业务涉及工程、法律、金融、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学科知识,员工素质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需求,直接影响到了内部控制的效果。
(四)内部控制体系与业务流程不健全
分析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可以发现其普遍存在以项目获利起家的现象,且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企业在内部控制等问题上的意识不够深入,并且相关体系和流程在管理方面的力度也不够,并且企业自身的设计与企业实际不符,偏离了管理的重点。有些企业套用了不适合的管理模式,企业制度缺乏合理性并且内部不完善,对于财务和业务等重要的方面的管理和认知也是相当欠缺的。很多企业只是具有一部分的内控环节,对于企业的关键部分例如流程和制度方面却不够重视,没有形成一个适用地完整地体系。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要点
(一)资金活动与运营管理
资金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应对其有一定的重视。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对于资金的要求比其它企业更高,其业务更复杂,对于企业而言资金风险和资金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的总体环境以及领域的特殊性和业务的复杂性等都影响着资金,其涉及面广,并且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同时被视为重要领域。房地产开发的重点在于融资和投资两大块,资金运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于风控方面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降低资金风险,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利润是企业应该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全面预算与工程项目管理
房地产开发具有资金风险高以及运营风险高的特性,企业普遍存在对现金流量和运营成本缺乏管理的问题,而导致资金周转不畅且断链的最基本原因是业务活动不切实际。就此现象,企业需要进行全面并且科学的预算和管理,尤其的成本和资金收支这一块。唯有通过对预算管理全方面的控制把握,将资源整合优化,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企业在项目开发的前期、项目执行及项目落实完成的后期阶段,都应该严格按照政策和管理制度执行。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及最后的考核,对于项目开发中资金的使用和预算的制定及比例要有固定的模式规范。将财务信息作为主导,制定合理详细的方案,并且对该方案进行到位的监督实施。工程以预算为导向,在招投标及资金收支方面尽量从管理的源头触发,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房地产开发内部控制管理实质上就是对项目的控制和管理。在开发运营中应该对项目的风险和重要的节点加之更多的关注,并且注意成本和质量,以及安全和进度等方面,对财务有一定的把握,在经营的风险方面有着一定的控制。特别是项目的立项以及项目研究阶段对于操作的规范性以及资金的落实,以及对于项目的施工、竣工方面都需要加大管理力度。
三、控制建议的对策
(一)优化房地产企业内控环境,加强内控执行与监督
首先,应该要加强公司的监督和管理水平,完善当前的结构,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内部控制和自我评价以及风控管理方面的宣传时,要和内部进行沟通和评价,监督和管理是的内部控制作业深入与部门及环节,建立有效并且有技术含量的内部控制体系,利于及时地发现并且解决问题,尤其是公关方面可以建立良好的体系,在原有的工作方法上进行改进,做到真正的风控,是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其次,企业要做的是积极收集和自身相关的行业情况,分析市场的情况找出需求,并且在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对于项目在投资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风险以及重要的业务环节都要重视,做出相应的数据报告和信息判断,还有评估分析以及项目建议和决策。对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管理要加强引导、发挥作用并且做出绩效,渐渐形成一个高效科学的的管理体系,做到职责分明以及权利制衡,提高各部分的工作效率,相互配合使得企业的业绩和利润达到最好的效应,在监督评价体系以及内部建设和执行方面加强力度,使得企业的在风控管理这一块真正落实并做出成绩。
(二)从财务角度把握内控要点降低
企业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1.以财务分析为基础,动态管理资金活动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资金管理。企业在融资方面要多关注投资报酬的利率等经济方面的数据,利用数据来制定计划进行企业的资金运行活动。融资方案的战略风险和经济方面的评估并且被进行论证。在管理信息系统模式下,建立财务模式进行分析、发现投资机遇并且降低资金风险,对于成本方面要进行充足的考虑,将资本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将信息通过登记的方式格式化,利用软件分析检测财务管理方面是否存在漏洞,尽量避免资金危机,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企业在市场中获取利益的能力,对于资金运作的效率以及在市场中占有的比份,都应该是企业应该多花精力的地方,尤其在内部控制和风控、防范方面。利用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系统,在科技化的管理模式下精确的掌握企业的情况并做出数据分析,在企业成本等方面加强控制。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规范好职工内部的行为,从根本上防范经济犯罪,确保公司的安全和资金的稳定。人力和体系必须同时得到控制,报表和数据一致化,实施监控管理。对财务的走向要有严格的标准实施相应的监督,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2.通过全面预算管理,降低财务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企业中设计资金的重要地方都要编制预算计划方案,实施全面的管理,定期对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建立财务中心对内部情况进行统一的管理。利用软件,针对不同的费用做出不同的管理方案,对于占重较大的费用应该要有明确的限定。根据各个部分上交的数据包包做成一份完成的计划,形成草案,加强管理和控制。通过财务预算合理控制现金,成本和效益都要顾全,规避风险,引导项目运营和企业管理更好的发展。3.加强采购与付款循环会计控制,降低关键环节资金风险公司在定价和采购方面应该制定机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制作相应的报表,对采购流程和资金走向有一个完整地记录,尤其是发票和时间的核对。各部门相互配合,做好市场分析,尽量降低成本。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情况等做出客观的分析,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严格把关确保真实性,对账款的收支也要加强审计力度。与此同时,依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向等应该选择信贷等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增效。4.完善项目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内部控制,实现资金有效循环公司要在企业的指导下根据项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指标,通过市场调查等分析和论证形成报告,通过专业人士和高层审批,严格执行,指导项目的相关工作。建立项目框架,各部门合力,成立相应的小组对重要和重大的业务进行审核,销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都要进行审核,将风险降到最低。在合同中的条款应该要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回款率要加入业绩考评。公司的市场部和销售部要建立相应的转账平台,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风险。及时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和相关的缴费清况,对于财务项目进行准确的核对和管理,防止缺失漏项的情况发生,尤其是收款部分要加大力度。
四、结尾
总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大做强。
作者:王璐 单位:中信兴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