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5 09:1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小学音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作业实践能力下小学音乐论文

一、当前小学音乐作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

综合来说,当前部分学校在学生音乐课作业的布置和设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偏重技能性,缺乏创造性

当前许多学校的老师经常会犯同一种错误,那就是在讲课时太局限于课本的内容。比如一些教师往往会在课堂结束后对学生们说:"请同学们把某个歌曲的节奏抄在简谱本上!"、"请把书上的音乐修饰符号写在自己的简谱本上!"等。殊不知,教师们的这种言行只会让学生对枯燥的课本知识不断的产生抵触心理,时间一长,不仅学生们完成作业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会受到影响。使学生丝毫享受不到音乐带给他们的真正乐趣。

(二)评价较单一,缺乏激励性

当前小学音乐作业布置方面存在的另一个现状和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忽略了课堂作业对学生们的影响或等方面内容。尤其是一些教师仅仅是用“阅”、“日期”等形式批改学生作业,缺少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客观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在认真完成作业后却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长期以往,不仅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感情得不到增强,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对他们的音乐学习无疑是一种严重的阻碍。

二、小学音乐作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体验型作业

体验型作业的目的是将学生从课本中释放出来,让孩子们感受到与众不同的音乐体验。老师可在教学结束后布置一些到孩子们可以自己在家里接触和感受音乐的小作业,如在网上搜索相关音乐、表演节目给父母等等,这些类型的作业不仅减少了学生的压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所蕴含的不同的感情色彩,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引导型作业

引导型作业也就是使学生们循序渐进、由简至难的从曲目的创作背景,历史故事、风俗人情等各方面接触和了解学习内容,如:在老师教《我是少年阿凡提》这首新疆特色的歌曲后,可以就新疆特色等内容给学生布置灵活的作业。如"新疆的音乐风格特点是什么?"、"新疆有哪些风土人情?"等等,这样不仅孩子们乐于去探究问题,同时也在无形中起到了教育效果。

(三)活动型作业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不定期的为学生们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使他们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一般来说,可通过组织班级联欢会、演出或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或者鼓励学生在家长、亲戚、朋友面前进行表演,使学生和家人在音乐中交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表现和展示的平台,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门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有所提升。

(四)创造型作业

创造型作业的目的就是开动学生的脑筋,拉近学生和艺术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种作业的布置要求教师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适当的发挥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适当的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自由演唱等等,如在五年级学生学习歌曲《乡间的小路》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歌曲中清新淳朴的情感,可组织孩子们进行学习讨论,通过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心中的乡间小路,这样以来,孩子们就能够去找、去感受、去创造音乐,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必然有一个显著的提升,让孩子们通过切身体会对音乐产生感触。

(五)多层次型作业

所谓作业的层次性就是要求老师们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程度、身心发育情况、性格特点等认真研究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生、班级进行分类,布置最适合他们的作业,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同时,在作业量上也要适当把握,要根据学生近期学习压力的大小和各科目作业总量的大小适当的将作业量加以调整,从而保证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身心愉悦的状态,从而更好的保证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性化教育,加强音乐课堂内外的各环节教学效果,优化作业结构,最大限度的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进而达到教育的本质目的。

作者:贺莉娜 单位: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城关第一小学

小学音乐论文:自然主义教育观小学音乐论文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必要性

1.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求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需要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当前我国不少地区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满足当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培养出综合素质和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与动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自然主义教育观是社会发展背景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是改善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必经之路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依旧禁锢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之中,灌输填鸭式的音乐教学模式,致使音乐失去了本身之美,也使学生无法对音乐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情趣。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本身之美就在于用简单的韵律凸显大自然之美,而当前的教育理念致使教师过于注重音乐唱法的传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这一学段学生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发育特点,进而也就无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就需要将自然主义教育观融入于小学音乐教学中,为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的途径

1.以小学生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特点为基础

要想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全方位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就需要首先明确小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育特点,掌握其发展规律。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段在7-12周岁,而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以及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将自然主义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比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其在心理上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开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对事物的判断,但是依旧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件事情上;从生理方面讲其身体协调能力大幅度增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评价与表扬中,提升其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2.更新教学理念,以小学生为音乐课堂教学主体

自然主义教育观要求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来实现其对教育的指导性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遵循音乐的本质属性,也要遵循学生的自然属性。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在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落实素质教育全面要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兴趣,进而营造出和谐且具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带着求知的欲望来探索,从而在音乐的熏陶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不断地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尽量使内容贴近自然,还原音乐的本真,这样才能在净化学生心灵的同时,启迪学生思考、探索,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按照曲目的内容,实现学生的分角色扮演,在寓学于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主义教育观这一教学理念不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小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特点为基础,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在践行自然教育观这一理念的过程中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使其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全面要求。

作者:葛倩倩 单位:永嘉县港头学校

小学音乐论文:小班化合作学习小学音乐论文

一、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合作

首先,课前教师将准备好的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孟加拉国、泰国、朝鲜等国家有名的景点,或者标志性建筑图片悬挂在教室四个角落,营造氛围。然后,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播放本单元中的不同国家的歌曲,让学生听歌曲,竞猜国家名,并快速指出墙上悬挂的图片中哪一幅图属于这个国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以合作方式进行竞猜。等到竞猜完毕,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分析不同国家给人的感受,以及音乐风格等。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悬挂图片营造学习氛围,再设计竞猜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最后深入到不同国家音乐风格的研究,逐层深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有效问题,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改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展开合作学习。这主要是因为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人数较少,教师可以在有限的合作时间中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去,扮演“参与者”、“引导者”、“监督者”等角色,保证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以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合作提高。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六年级音乐《天鹅湖组曲》这一课时,教师以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段乐曲,让学生认真聆听,享受音乐带来的震撼力。其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1.请从四个方面分析两段乐曲的不同(速度、力度、节奏、旋律)。2.天鹅主题旋律中运用了什么乐器进行演奏?要表现什么样的音乐形象?3.四小天鹅主题富于跳跃感的节奏刻画出小天鹅什么样的形象?学生合作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循环播放”这一功能,来回播放《天鹅湖组曲》,让学生聆听,感受,分析。教师主动融入各小组的合作,促进合作学习走向高效。

三、搭建合作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一)大空间,开辟音乐活动场地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大空间”,为学生开辟独特的音乐活动场地,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营造合唱氛围,教师亲手制作了合唱架,形成“合唱专属台”。每当合唱时,教师都会请学生上“合唱专属台”进行表演,感受独特的音乐学习方式。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五年级音乐《美丽的星座》这一课时,教师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进行合唱练习,掌握二声部的结合。在练习时,有总指挥,有负责高声部的,有负责低声部的,两者需要融入感情进行合唱。练习结束后,两个小组分别上“合唱专属台”展示合唱成果。这样的教学别出心裁,学生乐于融入其中,音乐课堂瞬间变得更有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中开辟“明星舞台”、“戏剧舞台”,并配上背景图,让教室变成学生音乐活动的天地,引领小班化教学走向精彩的明天。

(二)大舞台,展示学生音乐风采

小学生都喜欢表演,都希望自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博得他人关注。因此,在开辟音乐活动场地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大舞台上,展示音乐风采,展示未挖掘的各种潜能,如跳舞、表演等。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三年级音乐《读唐诗》这一课时,教师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舞台上绽放。自古以来,诗词与音乐有着独特的联系,二者的融合给予人美的享受。在学习《读唐诗》相关内容后,教师设计了合作活动,让学生上“舞台”展示风采。本次活动,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一组自选《读唐诗》中的任意一首古诗,配乐朗读。在这个环节,教师提供配乐曲目作为参考,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第二环节是演唱古诗。学生需要在对古诗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演唱,将古诗中的情境通过“唱”的方式表达出来。每一个小组需要根据以上要求进行排练,排练结束后以分组抽签方式上台展示。这个活动学生非常喜欢,都以极大的热情融入合作排练。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深刻解读“合作学习”和“小班化教学”,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高效开展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引领小班化音乐教学走向更好的明天。

作者:周晓敏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海安镇胡集小学

小学音乐论文:课堂教材小学音乐论文

一、新课标要求下的音乐教材观

(一)新课标中对教材编写的要求

1.开放性原则。

教材应起到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交流、感受、感悟知识的作用,以此拓宽学习空间,形成多元化学习方式。

2.实际性原则。

符合不同阶段的学生身体、心理实际发展情况;反映教师实际教学活动;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生活经验。以避免教材内容脱离实际教学需求。

3.创造性原则。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能力、发现新事物的能力。

(二)小学生音乐课堂材选原则

国家教育部门于2001年颁布《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对小学生音乐教材编写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要求:“教材的编写包括学生教科书、教师参考书、音响教材;教材内容符合科学性、教育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原则。”基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小学生音乐课堂材选需考虑几点因素:

1.在内容方面。

小学生音乐教材所选曲目应当包括国外优秀音乐作品、专业创作经典作品、民族传统音乐作品、优秀新作品等,根据学校音乐教学目标要求确定曲目数量或比例;内容的选择反映主流文化及审美趋势;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当有利于音乐课堂中歌唱、演奏、欣赏及创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所选教材内容符合思想品德教育要求。

2.在技能方面。

小学生音乐教学包括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与音乐技能训练;音响教材包括欣赏曲目、歌唱示范曲目、合唱示范曲目、歌曲伴奏、实践范例、备用曲目等内容;要求歌唱及音乐技能难度适宜。

3.教材形式方面。

书本图文并茂、文字简要、内容丰富、活泼有趣;音响包括VCD、录音带与录像带,播放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二、小学音乐课堂选材及教学措施

(一)学校方面的措施

1.重视音乐素质教育。

学校音乐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等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学校应当重视音乐教育工作,一方面,加大对音乐教学投入,增设音乐基础设施,例如多媒体设备、钢琴等;另一方面,聘请高水平的音乐教师,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2.增设音乐课外教学活动。

为弥补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建议学校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设音乐课外教学活动。一方面,课外教学活动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脱离课堂的束缚后,更容易发掘在音乐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另一方面,课外教学活动考验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助于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水平。学校可通过合唱团、成立管乐团和民族乐团、户外歌唱比赛等形式开展户外音乐教学,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3.提高音乐教师水平。

一方面,对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师队伍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质、歌唱技能、音乐基础知识掌握、舞蹈技能、多媒体使用技能等,培训形式主要包括学习班、讲座、进修三种;另一方面,引进优秀音乐教学人才,尤其引进在乐器、舞蹈等方面突出的教学人才。

4.在教材的编写或者选择方面。

学校在编写或者选择教材中,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考虑不同阶段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建立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所选教材需富有情趣及艺术表现力,并符合思想品德标准;教材内容需定期修订;教材中多纳入表现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音乐的曲目。

(二)教师选材及教学措施

1.因材施教。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一年级与六年级学生在音乐知识、乐器技能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不同,加上遗传、课后培训等因素影响,导致音乐素质差异较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对于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应注重音乐基础教学,包括识谱、音准、音符的唱名、呼吸方法、识别前奏、旋律与曲调等基础知识,此外,还应让低年级学生了解常用乐器及基本弹奏方法;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音乐教学难度适当增加。例如,教会学生如何熟练弹奏钢琴、辨别音色和节拍等内容。

2.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曲目曲风,创造不同的课堂氛围。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歌曲曲风比较欢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调动学生活力,在欢快的氛围中一起学唱这首歌。其次,引导学生主动欣赏、歌唱音乐,指导学生通过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并通过小组合唱、单人表演等形式展现学生表演能力。最后,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多样性教学,拓展学生课外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教学生学习简单的音乐体操和舞蹈。

3.教会学生使用乐器。

音乐教学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如何发音、歌唱,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基本乐器,例如钢琴、竖笛、吉他等乐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4.选材方面注意要点。

由于教材的编写与选择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选用与调整。一方面,针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特长,适当扩展教材内容,丰富课堂;另一方面,对于当地文化背景并不符合运用的音乐的教材,教师可发挥教学创造性,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素质教育水平,需注重音乐选材及教学工作。无论是教材编写者或者是教育者,都应当考虑不同阶段的学生身体、心理状况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科学、合理的编写、运用教材。一方面,学校应当重视音乐教学工作,适当增加音乐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需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作者:陈建容 单位:重庆市长寿区渡舟街道中心小学校

小学音乐论文:地方音乐文化及小学音乐论文

一、教学实践

1.河南地方戏做亮点

在导入环节,先给学生唱一段河南豫剧《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让学生选择并讲出老师唱的是哪个省的地方戏。随后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再范唱安徽的黄梅戏《女驸马》中的“为救李郎离家园”和浙江的越剧《红楼梦》里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戏曲的不同特点。这种听辨过程,让学生有了新鲜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初步感受到了我国地方戏曲的丰富多彩与差异性,为后续教学铺好垫。在学唱环节,让学生带着“你认为哪一句最具有河南的地方特点”的问题,听一遍《编花篮》范唱录音。因为在之前的导入环节,教师范唱过《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所以学生根据直觉很容易说出答案,即最后一句:“那嗬依呀哎”。教师进一步追问原因,以加深印象。思辨环节,为了能让学生的感性认识趋向理性思辨,老师将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最后一句甩腔和《编花篮》中的最后一句对比范唱,让学生听辨异同。学生一般会很快发现这两句很像,这时,教师顺势指出两首民歌的相同之处在于均吸收了河南地方戏曲的旋律音调,所以会显得非常具有河南的地方韵味。通过这些环节中对地方戏曲的恰当引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学习,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地方音乐文化的渗透。

2.河南方言破难点

每个地方的音乐与本地的语言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标鉴引导作用。鉴于这一点,教师仔细分析了歌曲的谱子,并画出每个字、词的旋律线,再用河南方言说一说、比一比,学生们发现有相似之处,在普通话里,“编”是第一声,而在河南话里它是第三声,如果歌曲的谱子里没有前倚音,唱出来就像普通话里的第一声,而加了前倚音,就变成了先低后高的三声,符合河南话“编”的音调。这一句让学生用河南话说一说,再唱一唱,学生很容易发现二者之间的关联,随之也会将前倚音唱的特别到位,很好地解决了倚音的演唱难点。在这一环节学生说的很起劲,唱也很兴奋。用方言带动歌唱,感受地方音乐特点,在教学内音中渗透地方音乐文化。

3.牡丹花贯穿教学过程

河南洛阳盛产牡丹花,作为“国花”,牡丹花不但是河南人民的骄傲,也是河南地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编花篮》这首歌里的花指的就是牡丹花,里面的歌词也处处唱的是牡丹花,因此,将“牡丹文化”作为一个渗透河南地方音乐文化的基点带入课堂,则显得尤为有意义。首先在课件设计上,采用各种牡丹花图案为背景,不同颜色、不同品种、不同形态的牡丹花为学生营造了氛围,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融为一体,紧紧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点集中到课堂中去。其次在学唱环节,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更为直观地了解牡丹花,播放各种牡丹花的动态视频,配上《编花篮》的伴奏音乐,伴着老师有感情的讲解,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牡丹花的美,在观赏与现讲解中了解牡丹花的价值。这样,不但使他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也激发他们热爱牡丹、喜爱河南地方音乐之情。

4.对比教学把握歌唱情绪

在歌唱的情绪处理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情绪,将江苏的《茉莉花》与河南的《编花篮》进行对比,边唱江苏《茉莉花》边问:“‘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她采了吗?”“‘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旁人笑话’她采了吗?“‘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她最后采了吗?”没有,都没有,说明江苏姑娘比较害羞、委婉、含蓄。再唱《编花篮》:“摘、摘、摘牡丹,三朵两朵摘一篮!”说明什么?说明河南姑娘具有豪爽、率真、大气的一种地方性格。另外,在音乐的旋律上也进行对比,江苏的民歌《茉莉花》旋律中,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较近,一般以小波浪式的旋律线条为主,而河南《编花篮》旋律中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较大,旋律起伏较明显,有六度、八度大跳等,表现了河南人豪爽的性格。有了这种对比提示后,再问学生:在唱这首《编花篮》时,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对地方音乐文化的讲授,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可以通过幽默的课堂语言、教材的有效整合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了解、掌握地方音乐文化特色,让学生在“玩”中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思考

课标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地方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加强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播意识;充分挖掘地方音乐文化素材;把握地方音乐文化渗透音乐课堂的尺度。

1.加强地方音乐文化传播意识

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几乎涉及了各个民族、各个地方的音乐、歌曲,这些音乐作品都是精心挑选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为学生了解、熟悉地方民族音乐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的音乐课堂应充分运用这些素材,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渗透。另外,不能以学生年龄小,很难理解地方音乐文化的内涵为借口,处处回避对地方音乐文化的教学;也不能以课外的音乐媒介更为丰富,手段更为灵活(如通过动漫、电影、电视纪录片等方式获得相关信息),而忽略对于教材中的地方音乐文化内容和素材的使用。如若如此,就不能体现音乐课堂作为弘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主阵地的价值。在《编花篮》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歌曲为一段体结构,曲调流畅,朗朗上口,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会选择将其设计为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要么将本单元的其他内容融合进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要么像前面的执教者一样,只关注学生的声音、合唱能力、为歌曲伴奏、欣赏不同版本、随乐舞蹈等,使整堂课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但是,作为一首地方民歌,在整个课堂里丝毫没有涉及到地方音乐文化的内容,岂不感到可惜和遗憾呢!因此,不能因为教师缺乏弘扬地方音乐文化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受地方音乐文化熏陶成为美丽的泡沫,使引导学生弘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成为空谈。

2.挖掘地方音乐文化素材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一首乐曲往往成为当地民族感情的生动展现,一首歌曲往往真切地表达出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1阐明了音乐与当地的地方文化之间有着密切、深厚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选择、有重点地去渗透。在《编花篮》教学中,不论是从导入环节的戏曲范唱、方言的学习、采花情境的设计、对比教学的运用,还是图片、视频等的辅助,都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关注、了解歌曲背后的地方音乐文化。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无形中又让学生接受了地方音乐文化的熏陶。不但学习了民歌,还领略了孕育这首民歌的地方文化,可谓是一举两得。

3.把握地方音乐文化渗透尺度

“教师要紧紧地把握住与作品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化内容,以最为简捷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以便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与理解。”2因此,教师面对众多与作品相关的地方音乐文化,不是统统都搬到课堂中去,而是有选择性的、重点突出地把具有代表意义的、能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一些地方音乐文化介绍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地方音乐文化渗透小学音乐课堂的尺度。在进行渗透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感受和体验音乐相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和接受能力相结合,选择恰当的内容与时机,自然无痕地进行渗透。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种地方音乐文化的种子,为学生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继承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具有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的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相关的地方音乐文化素材,准确地把握地方音乐文化渗透小学音乐课堂的尺度。让“新课标”中的“传承、弘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再是空谈。

作者:王夏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论文:课堂教学情境下小学音乐论文

一、环境布置,学生参与教学情境创设

音乐教室属于比较固定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对其进行重新布置装饰,营造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气氛。环境布置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让学生利用彩纸链条、剪纸作品、鲜花等进行装饰,也可以将布置教室环境的任务承包给不同学生小组,让学生定期轮换。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学生内容,临时增加装饰,营造与音乐学习内容一致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室中的学生座位可以艺术安排,半圆形、莲花形、马蹄形等,都可以让学生有新鲜的感觉。教室内墙壁还有展板或者展览栏,将学生音乐作业进行集中展示,或者将学生表演剧照张贴在上面,都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音乐教室让学生参与教学情境设置,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获得更多音乐以外的体验,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时,为渲染气氛,教师事先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插在前面讲台上,并且还让部分学生准备了微型小国旗。音乐课还没有开始,大家都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气氛。当开始播放《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曲时,学生都显得非常庄重,原来喜欢调皮的几个学生也都正襟危坐。教师开始教唱歌曲,让学生挥舞小国旗,课堂教学气氛好像有国际体育比赛的味道。教师设计国旗作为环境教学情境渲染元素,非常具有震撼力,学生看到五星红旗在教室里矗立,那份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为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描述示范,教师参与教学情境创设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和服务者,为学生进行讲解、示范、引导,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对音乐作品的描述解读和亲自示范演绎,能够极大提升学生感知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首先是教师语言描述,音乐教材有众多音乐作品和音乐形象,虽然展示的方法很多,但教师的精彩描述还是比较常用的方法。教师用形象生动语言对音乐对象进行描述,可以将学生带到特定的音乐情境之中,加快学生思维理解的进程,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帮助。教师利用音乐旋律亲自示范演绎,这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式,教师通过歌曲演唱、肢体律动、器乐演奏等形式演绎音乐作品,不仅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到位解读,还能够极大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唱歌曲《溜溜山歌》时,为渲染气氛,教师首先给学生来一段唢呐独奏《打枣》。乐曲生动俏皮,里面还有模仿人物对话的情景,学生都听入了迷。教师在演奏时,还专门加了一些表情和形态动作,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自然也增强了。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特长,给学生以技艺展示,学生受到强烈感染,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大增,对教师的折服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音乐学习也是如此,教师个人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促进因素。

三、媒体展示,教具参与教学情境创设

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应是现代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特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展示、多媒体伴奏、多媒体练习,甚至将教师教唱都交给多媒体,学生学习变得更机械了。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主导,教师作用被弱化,这当然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凸显教学辅助功能,利用生动画面、多元音乐背景来渲染课堂学习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进入良性学习状态之中,这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启迪学生创造力,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生对动画都特别感兴趣,凡是与动画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激发学生高度关注。在学习《动画城》时,教师并没有讲解教材内容,而是利用多媒体先播放动画片《狮子王》,还有央视《动画城》节目片段。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画人物,并且让学生模仿一下动画人物的典型动作。这时教师才开始播放《动画城》这首歌曲。因为前面有足够铺垫,学生在听歌曲时的感觉已经大不相同,很快就进入状态。多媒体展示功能非常强大,创设教学情境效果特别高效,教师合理利用,一定能够为音乐课堂教学带来重要辅助作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情境设计要与学生认知习惯接轨,只有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佳境。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时,要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凸显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吸收学生参与发挥多媒体丰富信息处理功能,为课堂教学措施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作者:芦阳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小学音乐论文:欣赏教学与小学音乐论文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引导

1.循序渐进

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这也就表示其对事物审美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限制,与日常生活脱离的事物或者事情难以受到小学生的认可,当然,这也包括音乐。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性要求来对音乐进行选择,首先挑选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受关注度较高的音乐进行欣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的开展小学欣赏教学,并在这一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以及其对音乐的接受、理解以及鉴赏等方面能力。教师在对学生音乐欣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方面内容,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当学生面临全新的音乐时,不可以直接教学,应该从常见的音乐来时入手,逐渐的过渡,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其次,在对器乐进行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取学生较为常见、感兴趣的乐器进行开始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逐渐接受不同类型乐器;在对国外的音乐进行欣赏教学时,应该从简单、耳熟能详的旋律开始进行,以免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音乐是对情感的表达,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音乐与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明确音乐既是赏析的内容,也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所以在教学时,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束缚,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个性优势。例如在对喜庆的音乐进行赏析时,学生会受到氛围的影响,欢快、兴奋等等,也会导致课堂出现混乱现象,教师不应该对其进行强硬处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赏析之中,在这一环境下感悟音乐中的美。

2.视听结合

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赏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形象进行理解,应该明白,人类的感官相互之间具有联系,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运用,可以对感官的敏锐性进行不断强化,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视听有效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很多音乐都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常见的舞台剧、歌剧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音乐与相关视频有效的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感受,使其对音乐有着直观的感受与更好的理解。此外,音乐是按照不同的节奏进行展开的抽象事物,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会在此基础上表达出来,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规律。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对其所理解的内容或者对音乐的情绪进行表达,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以此来优化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对音乐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音乐的节奏,并对其所蕴含的思想进行思考,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引导对学生的发展与音乐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3.有具体到抽象

世界的音乐历史源远流长,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与发展,音乐有不同形式的分类,所以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例如在对声乐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小学生的自身特点与素养进行教学。声乐的教学活动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进行,学生对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情绪可以有效地进行分析,尤其是歌词明确反映出声乐作品的含义,在对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提示与引导,学生就可以对其进行掌握,所以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音乐赏析教学时,可以从声乐作品开始,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声乐作品进行比较,器乐在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其没有歌词或者文字,所以作品本身无法对学生起到提示的作用,其中所蕴含的感情也难以被学生发现。面对这一问题,就应该在小学生对器乐进行学习之前,教师通过具有显著特点的音乐来进行教学,逐渐深入,这种方式为后来的器乐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学生日后的学习较为顺利。此外,在进行音乐赏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有限,但其对情感的感知效果却是很好的,音乐敏感度相对与成人来讲较高。所以在进行音乐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讨论,让学生在对音乐赏析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二、结语

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音乐素养,让其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平台,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金丽华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湖小学

小学音乐论文:自媒体时代中小学音乐论文

一、加强学生审美识别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的海洋里,既存在着大量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我们的行为;当然也同样存在大量虚假的、无用的,甚至有危害的信息,这些信息只能满足个人的某种利益需要,却给他人和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甚至危害公共的利益。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规范自媒体传播安全,加强网络监管,维护健康、文明、绿色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则需要从教育入手,学校方面会同家庭和社会,构筑合力育人平台,教师方面可以加强对主流的、高尚的、民族的、优秀音乐的宣传与教学力度,培养学生格调高雅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可以自主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而在具体教育策略上,音乐教师应特别重视对音乐审美价值良莠判别能力的传授,加强以音乐课堂、课外音乐兴趣小组为中心的审美教育工作,利用诸如广播站、宣传栏等多种渠道,进行音乐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学生把握音乐的文化内涵,感悟作品高尚的艺术形象与情感,深入了解音乐的思想美,为其认识音乐的教育性和高雅性打下基础。

二、营造良性互动的自媒体传播信息空间

自媒体时代下,人们的交往空间大多以虚拟的形式存在,如个人主页、微博、博客、微信等。人们都以匿名的形式交往,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也规避了因为错误言论引起的责任追究。因此,它为大家构建了个性化和非理性化的言论平台,这就导致网络环境变成了发泄不满、相互指责,甚至违法犯罪的场所。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自媒体技术就要切实消除这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得自媒体可以真正地服务于学生音乐学习和音乐交往活动。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网络道德,文明发帖,文明评论,不恶意进行言语攻击,不乱发虚假信息或低俗信息,引导学生理性进行网络交往,培养学生换角度思考,以促进相互间的理解与尊重,将学生主要的精力引导到有关音乐课程和音乐知识的学习上来。而在具体策略上,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增强信息的共享性来实现。自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匿名性,大家总是在用一个代号来替代自己的真实姓名,这样大家在网上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发表自己的信息和各种言论,并且受到较少的限制,所以这些信息的真伪就难以确定了。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式即是采用实名制。音乐教师科研通过自建QQ群或在校园论坛下下设自主论坛,要求学生实名注册登录,师生在该平台下进行信息传输或交互实践;在手机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的方式进行类似操作。

三、强化自媒体与传统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一枚硬币有两面,所有事情也都有所长有所短。自媒体拥有大量的信息源,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它具有接收者和传播者两面性,以其新异性刺激着学生,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知识,并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音乐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音乐学习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依靠学生自身体验而达成。为此,不能过分地依赖自媒体,进行一刀切、一锅端的教学。事实上,如果我们将自媒体看作为“零食”,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中,仅仅给青少年学生以“零食”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是要吃“主食”的,即需要依靠传统师生互动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氛围中培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与自媒体这一“新鲜血液”合理地结合,这样才能使自媒体这一新兴的教学媒体更好地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服务,满足自媒体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

四、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在我国开展已经有近10年的历史。在音乐娱乐化不断风行的今天,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高雅艺术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更容易接触音乐和提升音乐素养、感受音乐魅力的平台,促进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传承”;同时,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养成,促进其抵御不良音乐文化的熏染。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自媒体时代,高雅艺术进行校园活动具有积极的应对价值。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了解和获取音乐的途径绝大部分来源于各种传播媒体,学校音乐教育正面临巨大的生存风险。作为培养青少年审美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如不能顺应这种时展的需求,将越发变得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正视当下这种自媒体时代,通过自身主动调整和求变去达成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的。

作者:崔秦勤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论文:创造教学小学音乐论文

一、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现状

(一)音乐创造教学应用不积极

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创造教学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已经充分认识,但在音乐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经调查发现,一二年级的音乐教师为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通常会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方法用心研究。但三年级以上的小学音乐教师却很少实施创造教学,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他们认为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能自己理解知识的阶段,且纪律性要较一二年级强,教师把控好课堂纪律后,基本上就是引导学生单纯地学唱某个歌曲,觉得每节课的内容没有创造的必要性;二是,三年级以上的音乐教师认为实施音乐创造教学是一个比较繁杂的过程,认为音乐课的上课内容就是唱歌,如果不上公开课,则没有必要进行创造性教学。

(二)教师要求过高

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目标并不是要出多大的成果,它只是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时,同时能够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音乐本就带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愉悦的,有些教师在进行音乐创造教学时,未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思维结构,往往会给学生制定过高的目标,认为采用创造教学就一定要达到某一目标,致使音乐教学的基本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对音乐产生厌恶感。

(三)音乐创造教学出现个别化现象

目前,我国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参加了特长训练,因单独参加了音乐训练,使得孩子的音乐素养较强。在老师在实施音乐创造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对这一类孩子特别关注,因为他们能跟上教师的上课的节奏,使教师能够明显的看到音乐创造教学而产生显著效果。时间长了,这种现象就会极端化,关注较少的学生对音乐兴趣的缺失感会越来越强,甚至对音乐出现抵触、反感等不良情绪。

(四)教师资源利用不合理

小学音乐创造教学不能脱离小学音乐教材实施,教师要学会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只是靠自己的想法来实施创造教学。现在的教材都有配备相应的参考书,许多的音乐教师实施音乐创造教学就一味的参考教学资料,没有对教材进行研究,重复利用参考资料,会使得教学越来越乏味。

二、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教师技能培训

大多数小学教师已经意识到音乐创造教学的重要性,但还是出现了运用不到位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自身音乐技能不够扎实,觉得实施创造教学相对麻烦。要解决小学音乐创造教学运用不到位这一问题,就得从小学音乐教学技能培训这一环节入手。在小学音乐教师到岗之前,对其进行音乐技能培训,比如说:基本乐理、曲式和声、中西方音乐史等等有关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要掌握一定乐器演奏技能。基于此,才能自如地对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创造运用。

(二)正确运用音乐创造教学

正确运用音乐创造教学包括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创造教学整体化、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等。小学音乐创造教学面向的对象是所有学生,并不是只针对某个或某类学生,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创造教学活动时,要以整体学生为教学目标,不偏爱或排斥某个学生。也可以采用学生互相帮助的形式,让音乐素养较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一起进行音乐创造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习型课堂氛围的形成。在开展创造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主要以学生能愉悦轻松接受知识为主,目标的制定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切不可过大、过空、过泛。同时,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实施音乐创造教学也要求音乐教师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理论、教育观念进行不断更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做到合理且正确的运用教学资源,在实施创造教学时,也能避免创造活动过于随意的现象发生。

三、结束语

音乐的发展是一种继承性发展,在音乐理论体系形成后,音乐教育逐渐开始得到重视,许多的音乐家开始在对音乐教育方法进行探究,就出现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比如现代较为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等。多年来的音乐教学经验证明,小学音乐创造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音乐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音乐创造教学,明确音乐创造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这一目标,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韩晓霞 单位:内蒙古化德县第二小学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教学视域中小学音乐论文

1、对小学生音乐情感能力的培养

对于语文、数学等一些基础学科来讲,小学音乐这一学科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升学考试中,音乐并没有被列为主要的考试科目,使得家长以及学生都没有认识到音乐学科的重要性。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音乐学科不被重视的现象必须要进行制止,因为在音乐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间接地促进学生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此外,对学生音乐情感以及音乐能力的培养是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情感化以及审美化的一个主要标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影响因子就是小学生的情感,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不但是音乐审美感受的一种动力,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教育方向。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培养、教育的过程中,要紧紧地把握这一原则,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激发一下学生的情感火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美好的意境中。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培养的过程中,要将小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到其中,这是因为一切音乐审美的活动都是从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并且情感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是非常奇妙的一门学科,这主要是因为不用的音乐有着不同的节奏、旋律以及力度、速度等,这些构成音乐的特性的要素可以通过不断地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让学生用心聆听完整的歌曲,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厌烦的心理,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唱歌的欲望,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推动力。一般来讲,不同的音乐其所蕴含的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听者去细细品味。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并不需要增加文字的介绍,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中,让学生用心去聆听音乐远远比用枯燥无味的文字对音乐进行介绍要更有效,更能让学生领会到音乐的内涵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

我们通常所说的感知能力主要是听觉与视觉所带来的一种效果。对小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音乐的音调;(2)音乐的音色;(3)音乐的力度等因素。要让学生用心去感知、认识声音。当让小学生学会聆听以上这些因素以后,可以准确地听出音乐的旋律并且还能分辨出音乐中的人声或是各种乐器的声音,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听觉敏感性以及选择性。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听觉的培养以后,还需要对小学生的音乐视觉进行培养,通常情况下来讲都会在发声的练习中或是视唱的过程中,对小学生提出依据视谱进行歌唱。在培养小学生视奏的过程中要做到一目十行。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速视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学习与运用保持一致。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变成其自身的技能。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技能以后,就可以逐渐地掌握识谱以及唱歌的能力。同时音乐教师必须要将其讲授的内容与练习的内容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3、培养小学生科学的出声方法

通常情况下来讲,不同的人其嗓音是不一样的。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描绘人的嗓音,就是嗓音是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一种奇妙的乐器。所以在学习发声的过程中必须要先了解发生的原理,才能用嗓子这一乐器充分地表现出音乐。

4、深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扩展能力有重要的两点因素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我们也都了解音乐与文字的表达是有一定区别的,文字可以明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维、概念与思想。但是这种方式是音乐做不到的,音乐没有明确的表述,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知的,同时对人们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人们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是需要通过联想的,所以只有引起共鸣才可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5、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常情况下来讲,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一旦将小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出来,这种能力就会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增长,同时对今后走音乐之路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这种能力也不仅仅局限在欣赏教材上音乐作品的能力,也应该对音乐的视野进行不断的扩大。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与小学生的听音训练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6、结语

通过以上几点叙述可知,专业的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与教学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同时要有机地将专业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以及文化知识等结合在一起,同时要将这些与教学方法相互补充。同时还要对小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不断的培养,力争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知到音乐的魅力,这样就可以使得小学生在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的同时健康地成长。

作者:王丽 单位:吉林省辉南县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教学综合素质中小学音乐论文

一、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可以说是扣人心弦,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蹒跚学步的孩子,人人耳熟能详,从1958年问世以后,就传遍大江南北。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唤起了很多人的记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情感,听完这首打动人心的歌曲以后,让很多人泣不成声,这首歌曲堪称一枚重量级的催泪弹。这首歌曲对于刚刚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学习音乐、德育双管齐下,很多学生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学会了向自己的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二、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一)教学要科学

科学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身心愉快,迅速地掌握弹奏的技巧,要让学生注意小节之间的呼应,旋律和清晰、有力的跳音进行穿插。轻盈的触键,体会感觉;指尖肌肉必须绷紧,养成习惯;具歌唱性的小节要反复地倾听,认真体会与“跟读“,一定要体悟音乐中的每一个小节的高潮和音乐整体热烈的气氛之汇集优秀,演奏低声部的旋律要有重感,高声部要流畅,中声部要连贯,踏板的应用要恰到好处。

(二)师生须互动

音乐是心的弦歌,是心的活动,音乐和其他的学科比较起来,更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的情绪能够直接感染学生,师生之间如桴鼓相应,似影随形,教师教的用心,学生学得投入,音乐教学本身就共同演奏了一曲动人的音乐之歌。

三、鼓励音乐素质较差的学生,使欣赏课鲜活

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歌唱水平、弹奏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不喜欢表现自己,多数是欣赏别人表演,学生的这种现象都归结于“自信心”问题,他们都是怕表现不好了受到教师的指责或者受到同学的嘲笑,教师要明确地告诉他们,他们能行,老师相信他们,期待着他们。音乐教学,要活泼生动,要破臼除窠不拘一格。在欣赏课中,我提前让学生回去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歌曲,然后课上举行主题音乐会。在课中,根据课本内容,教师演唱或演奏学生收集回来的歌曲,学生自己演唱或演奏,唱得不准确的学生也加入其中,这样课本内容和学生收集的内容穿插进行,一节枯燥的欣赏课就变得鲜活了,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会需要欣赏的音乐内涵,学生情绪高涨,师生互动、平等和谐,学生也会感觉幸福盈满。

四、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变化

新课标指引音乐教学,教师教学方法得到诸多改善,新的教学方法焕然一新,原本的“灌输”变成了“引川归海”“送水上门”变成了引导“挖泉”,音乐教师也由“设计型”转为“引领型”“向导型”,音乐教学提倡民族化,注重以生为本,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潜质,在差异化中发现优秀,在和谐的教学当中因材施教,提倡学生学习,教师也同时学习,或者说教师提前学习、教学相长;注重单向信息交流到注重综合信息交流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教师的地位不再居高临下,而是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和学习,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和学生和睦融洽。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法的变化,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课堂效果大为改进。

(一)善美兼有的价值

孔子听了尧的音乐《韶》,赞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听了周武王的音乐《武》之后,评曰:“尽美矣,未尽善也。”也就是说,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对完美的音乐艺术制定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尽善尽美”。我们教师要根据多种情况,依据教材进行音乐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尽善尽美”,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共鸣,养成他们终身学习音乐的意识,丰盈他们美好的人生。

(二)德育的意义

德是善的根本。音乐教学中,德育无处不在。例如,在第一册第六课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教师问: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让学生讨论,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欣赏第二课《快乐的一天》,学生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图画看到了一天的生活、学习。欣赏完后,问一问,你知道中国没有解放以前,学生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欣赏《共产儿童团歌》,通过欣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才。欣赏结束后,我让大家谈谈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对比,增强了对“共产儿童团”的认识,同时更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大大增强了热爱祖国之情。

五、结语

总之,音乐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要一心营职,知机识变,为学生的成长竭尽微忱,贡献全部的光热。

作者:王丽娜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尹村镇龙凤湖学校

小学音乐论文:器乐教学小学音乐论文

一、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要拉动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器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说,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之一。重视器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3-6年级的学生应学会演奏简易的吹奏乐器,能够演奏2-3首乐曲,并且要求小学器乐教学应占音乐教学的20%。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一直以来,乐器仅仅使丰富课堂教学的工具,然而随着器时代的发展,器乐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例如通过课前一曲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拿起竖笛吹奏歌曲,我觉得这个办法有利于学生的指法练习,还能提高学习器乐的兴趣,从而使音乐课的气氛更加浓郁。

二、让器乐进课堂

1.让器乐进课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歌唱时的音准,对学生学唱歌曲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学习一些乐理知识,还可以通过器乐演奏合奏等进行进行多声部的训练。例如四年级的《红蜻蜓》,完全是一首两声部歌曲,教师可先让学生齐吹奏do到si,待熟悉了指法后再进行分组分声部练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高涨,都在期待着两声部的合奏。通过合奏,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培养了音乐兴趣。

2.建立学生学习器乐的信心。

由于器乐学习非常枯燥无味,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动机,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就成为了一大难题。教学中教师应多做示范,每次练习要求要明确,集中解决重点问题。如第一课主要要求学生找准指法和手型;第二课主要要求学生吹奏时稳住气息,手指触键要稳;第三课主要要求声音干净、连贯。初学阶段教师要注意选择简单、生动的乐曲,如《闪烁的小星》《划小船》《欢乐颂》等。

三、在“器乐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1.打击乐器。

在运用打击乐器前,教师要出示相关的打击乐器,并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打击乐及其演奏方法,敲击打击乐时,声音要愉悦、清脆。

2.器乐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

如果单单就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而言,小学音乐教学中还是以唱歌教学为主,器乐教学有其自身优势,但主要还是为唱歌服务。器乐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唱歌伴奏,使他们唱出来的歌曲更好听,增加他们的演唱能力。这个观点,连最讲究器乐教学的奥尔夫也是完全认同的。通常情况下,教材当中每首歌曲的曲谱,也是我们器乐教学的演奏曲谱,所以教材上的每首歌曲,我们不但可以用于演奏,而且可以用于演唱。在教学中,我通常先把需要演唱的歌曲教授几遍,再让学生用乐器演奏,这样不仅使学生演奏起来更加容易,同时也使学生在掌握新歌的音准上更为准确。新课讲授完后,我会留下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复习,并且背奏歌曲,通过课后练习,学生对歌曲掌握将非常熟练,甚至可以不用教师指导,就能准确地唱好歌曲。

3.器乐进课堂与二声部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首先将学生分为两声部,第一声部的学生先吹,二声部学生听,然后再反过来。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听到两声部的合奏的声音。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最好的和声效果。在学习唱歌或器乐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音高、音准、节奏等难点。尤其是节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歌曲范唱,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其中的节奏比较难掌握,尤其是开头的节奏出现了弱起,比较难唱准,更别说吹奏了,还有后面二声部合唱。对此,教师可先分别示范两声部的吹奏,然后给学生听原唱的和声效果,再让学生进行分声部训练、合奏训练等。这样一步一步学生就会更加有兴趣地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使用乐器的良好习惯。

课堂常规是教学中必要的一种约束力,其主要作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秩序的条件下学到应学的东西。器乐教学尤其要重视课堂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否则学生很容易把乐器当玩具,不听指挥,随意乱弹。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做好课堂常规,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乐器的良好习惯。对乐器的摆放、领用、归还要有严格的要求,学生要严格执行。教师应让学生保管好自己的乐器,使用完后记得清洗干净放好。

四、器乐教学让学生更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在音乐课堂教学以及学习生活中,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这是非常必要的。在器乐吹奏的过程中,若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每个成员的表现欲都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学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五、器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

中国学生有着很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但却不善于表现自我;而欧美国家的的学生,不仅能够自信地谈论自己的构想,而且远乐于主动表现自己的演奏或演唱技能。这是我们的学生缺乏自我表现意识的表现。例如学校之前组建了一个器乐小组学竖笛,一些学得快的学生已经能够自己吹凑出一首简单的歌曲,于是教师就挑选了这些学生来训练和参加各类表演,只要有机会,就让他们上台表演。学生经过表演后得到其他同学和教师的称赞,自然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为下次演出能赢得更多的掌声而努力。

作者:谭志鸿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暨阳学校

小学音乐论文:律动情绪下农村小学音乐论文

一、在模仿中感受律动情绪

小学生天生爱模仿,当听到一个好听的声音时,他们就会想着把它模仿出来。同时,模仿也可以抒发学生对声音的理解与情感。所以,在律动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一些动物的动作,以让学生更好感受律动情绪。比如,在教学《小瓜棚》这道歌曲时,笔者先让学生做一个律动,根据律动音乐中的各种声音,来模仿动作。比如鸟的叫声,各种昆虫的叫声,还有风等自然界的声音,从而体验音乐的美妙与模仿的快乐,把学生的情绪融入到律动当中,让学生较好地感受律动情绪。再比如,教学欣赏课《在钟表店里》、《鸟店》两首管弦乐合奏时,让学生仔细听乐曲中的各种声音,看看都有哪些声音,然后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声音模仿出动作来。学生的律动情绪非常高,都乐于走进律动去模仿,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律动情绪。在让学生模仿律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听一听这些律动中都有哪些事物,然后想一想如何来表现他们的动作,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律动过程中创造性地做出一些个性化的动作与表情来。

二、在情境中激活律动情绪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各科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音乐教学也不例外。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音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激活他们的情绪,才能让他们融进音乐情绪当中,才能更好地学习歌曲。所以,在律动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创造一定的情境,以激活学生的音乐情绪,促进学生学习音乐。比如在教学《小背篓》、《卖报歌》等歌曲时,由于这些歌曲的创作背景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所以,我们在律动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歌词中所说的情景,让学生边做律动边观看视频。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视频情境中的情绪所感染,也能够一下子理解了这两首歌曲的内涵,在律动过程中,学生的表情是欢快中带着点同情。在做《小背篓》的律动过程中,许多孩子模仿着妈妈背自己下山的动作形象逼真,从而理解小背篓背后的诸多故事。试想,如果不通过律动来把学生的情绪引入到歌词当中,那么学生最后只能说是会唱这首歌曲,但是不带任何情感的,这也与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相违背的。

三、在想象中延伸律动情绪

音乐是人们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的一门重要学科,也许它给不了学生一个可以运用的技能,但是它却是学生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情趣的一门重要学科,无论是它的旋律还是歌词,都可以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我们只有让学生学会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美的想象,音乐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借助音乐律动让学生进行想象,借助一定的歌词与曲调调动学生想象,给学生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驰骋在想象的时空里。这样,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感染,情绪得到延伸。比如,在教学《幸福花儿开心上》歌曲之前,笔者组织了一个律动活动,让学生想一想葡萄的味道,酥油饼的颜色,早晨的太阳照在山冈上与青青的草原景色,然后再想象一下自己赶着羊群上山冈,鸟儿在天上飞的画面。并让学生根据想象柯尔克孜族人们的生活画面,跟着音乐做一系列的律动动作,从而让学生在律动过程中感受到柯尔克孜族人们在党的领导关怀下的快乐生活。学生也可以较好地把自己的情绪带到音乐当中。

四、在节奏中外显律动情绪

律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调整学生学习音乐的情绪。在律动的安排过程当中,总要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安排一定的音乐节奏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学生在听的过程当中,就会随着音乐的不同力度、速度,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根据不同的节奏创新出不同的律动动作。学生可以根据节奏拿着乐器翩翩起舞,也可以根据节奏打出不同的节拍,可以拍手,也可以跺脚,还可以通过摇头或者点头来附和着节奏,通过节奏来模仿一些动作或做一些游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节奏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情绪通过节奏而形象化,外显化。比如,在教学《嗯嗨呀》一课之前,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握住歌曲中的“嗯嗨呀”的节奏及情绪,笔者在教学之前,进行了一个叫号子的律动活动,让学生跟着多媒体视频来唱各种号子,从而把学生的情绪融进号子里,同时也掌握了叫号子的节奏与情感。

五、在表演中丰富律动情绪

我们经常会看到,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常常会跟着音乐来做各种动作,有时摇头,有时转转身,这些都是人们一种无意识的动作,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延伸到音乐律动中来。在律动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律动的音乐进行各种表演。比如,在教学《森林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森林被砍光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景,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表演,可以是歌舞,可以是情景剧表演,还可以是朗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进行律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森林被砍光之后会出现的情景。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的责任心,还可以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带到这首歌曲中。

六、结语

总之,律动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可以激活学生身体的各种机能,还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当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及音乐素养。所以,我们要重视律动的教学,要想尽办法通过律动培养学生的情绪,以便学生有更好地情绪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

作者:汪敏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孝儿中心校

小学音乐论文:娱乐式游戏教学中小学音乐论文

一、营造游戏气氛,打造愉快课堂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小学音乐教学如果仅仅设置成音乐歌唱课程或者欣赏课程,那么就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创设游戏教学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打造愉快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妈妈的歌”这一单元音乐知识时,教师结合《摇篮曲》《烛光里的妈妈》《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游子吟》等歌曲进行对比欣赏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个人演唱、小组合唱、师生互动演唱等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歌唱表演,再进行小组角色扮演,开展学生自主音乐表演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并有感情地实施角色表演,在表演过程中积极合作与互助提升,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和创造性音乐活动中。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歌唱和表演,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沟通,使得学生能够大胆地诠释自身对音乐的感悟,通过欣赏、歌唱、表演等不同形式,展示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二、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感受、欣赏艺术,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借助艺术熏陶和感染学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小学音乐教学应该重视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游戏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提升。娱乐式游戏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合作互助自主编排游戏策略,能够巩固学生音乐基础并提高素养。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有关于“鼓乐传情”的音乐教学主题,在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鼓乐的表现功能,激发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其次通过听、讲、敲的形式,感知和体会民族鼓乐丰富的节奏感,欣赏它的意境美。最后,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游戏编排和创造,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造。基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创编游戏,在创编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感悟。编排游戏过程中,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敲击完整的《将军令》,之后引出主题游戏活动《敲起我的小木鼓》。分小组展开竞赛游戏活动,每个小组配备四个小木鼓,配合音乐的节奏与风格,展开鼓乐的敲击、演唱,表达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伴随一些动作与表演,展示学生的个性与魅力。结合娱乐式、竞赛式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音乐知识,感受民族鼓乐的魅力。

三、角色扮演游戏,鼓励交流合作

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促进学生参与交流合作,与其他同学、教师互动探究,展开共同的学习与提升。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表演氛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实施情境创编与表演,从而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游戏角色的扮演过程中,用心感受和领悟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深入到角色情境中,更深刻地感悟和学习音乐,表达自身内心的音乐情感。借助角色扮演游戏学习策略,能够表现学生认知基础和个性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融入到音乐学习与表演过程中,更好地体会音乐情感,也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创造力、表现力的综合提升。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甜甜的秘密》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分小组选出扮演老师和学生的成员。通过小组内学生演唱、表演等形式,唱出歌曲中的急切、神秘的感受,同时由角色扮演,展示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或者收集关于戴着红头巾的妈妈辛勤工作的主题视频,将《妈妈的红头巾》作为配乐,展开角色扮演,由担任“妈妈”和“孩子”的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展现出音乐作品中角色的思想感情。通过角色扮演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形象的表现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艺术魅力。角色扮演是一种基于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后的音乐表演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实施角色扮演,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化对音乐的感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展开舞蹈、音乐、文学等多元化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自信心与合作互助意识。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娱乐式游戏教学,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下,感受音乐、创造音乐,能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与表现能力。音乐娱乐式游戏教学为小学音乐打开了新的教学思路,融趣味化、科学化、知识性于一体,促进了小学音乐教学的稳定发展。

作者:王珂 单位:江苏淮安市新区实验学校

小学音乐论文:识谱教学视角下小学音乐论文

1如何合理开展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1.1通过唱歌活动增加学生的识谱能力

识谱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知识点。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唱歌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乐谱,而许多乐谱都在音乐课本上,方便学生及时学习。因此,教师通过教授优美的歌曲来顺便讲解相关乐谱如何识别,学生们也会积极的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在学唱歌兴趣的驱使下,不断地克服自己识谱中的难点。同时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来调动学生识谱的兴趣。比如教授学生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教师可以诱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问。问学生歌曲里面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歌词,这个歌词表达的什么意味,而如何通过谱子演绎这句歌词等等。通过这些提问,学生们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增加了其识谱能力,也破解了学生学习谱子时易感觉枯燥的心理。

1.2通过器乐教学来增加学生的识谱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包括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歌唱能力教学,还包括乐器教学。从小学生学习兴趣而言,其更喜欢歌唱和乐器教学方面的内容。音乐乐器的演奏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技能,也是小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一种体现。许多小学生特别喜欢学习乐器。但乐器方面的学习较歌曲学习而言,相对较难。因此教师要适当选择些较为简单的乐器来进行教授。比如可以选择口琴、手风琴、笛子等乐器教授。但是学生在学习乐器的同时,除了自身的演奏外,还需要进行识谱学习。因为只有完全认识、熟悉乐谱,学生才能演奏出相应的音乐。学生们通过对乐器演奏的不断学习,带动相关识谱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学习识谱的方法上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1.3开展音乐欣赏课带动学生识谱

音乐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小学生既要学习音乐知识,也要懂得如何来欣赏音乐。只有通过欣赏音乐,小学生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才能增加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识谱自学的过程。学生们通过欣赏音乐,不断地感受到音乐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带动他们去歌唱,了解相关乐曲的内容。学生要想真正地了解乐曲知识,识别乐曲的谱子是必要的环节。因此,在欣赏音乐的推动下,许多学生为欣赏乐曲而更加乐意去进行识谱学习。他们也结合相关音乐知识,不断地自我解析、领悟曲谱的难点,从而使识谱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

2几种识谱教学方法

除上述四种方式带动小学生学习乐谱,教师在进行乐谱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1哼唱练习法

这种方法是音乐各种内容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聆听音乐旋律后,不断地进行哼唱训练。通过哼唱训练,学生们能真正亲身感知到音乐中的各种要素环节,而相关识谱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2.2诵谱练习法

这种教学方法相对于哼唱练习法使用较少。学生在充分掌握歌曲相关旋律的同时,教师可以按照要求让学生标记出各种音名,并让学生按照音名进行诵读。这种诵读不仅仅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能让学生的识谱能力有所提高。

2.3比赛练习法

对于相对较难、枯燥的知识点,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通过比赛练习来推动相关方面的教学。对于学生识谱能力方面的教学,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常规讲解等方面教授的同时,还可以采用举办如“识谱”大赛、“识谱”运动会等形式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单一的被动学习变成互动的主动学习,让老师教学变为练学结合。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3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小学识谱教学要不断采取新鲜的教学模式,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渐演变成自我学习和兴趣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来带动学生相关学科细节能力的教学。小学生既是可塑性强的群体,又是自我控制约束能力较差的群体。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在识谱教学环节不断地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识谱能力为基础,带动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方立圆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暨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