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5 09:21: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中学音乐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

一、课堂活动设计同课堂教学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一)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首先,在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通常会采取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充分的进行交流,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能够打动人心的音乐是需要有灵魂的,教师会在课堂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不同的音乐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的生活以及阅历加入到演唱中来的目的。其次,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方法则截然不同,在授课中,处于主导位置的是教师。并且师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仅限于提问回答的形式,并没有其他的互动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传统的,教师会先为学生讲述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之后再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最后在课下为学生派发一些练习任务。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上的不同

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内容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以及不确定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才能够让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锻炼。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安排一个活动主题,之后让学生自行发挥,在过程中可以采取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然后再针对活动结果来给予指导性的意见。而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则会在上课之前制定好详细的教学大纲,在授课中按照大纲来进行,例如针对某一首歌曲进行讲解的时候,会首先从乐理知识以及演唱技巧进行讲解,之后再让学生加以练习,如果学生在练习中出现同教学大纲不符合的情况,教师会将其视为错误的表现并且加以纠正。很显然,这种教学内容会将学生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个性扼杀掉,并且会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并不能够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氛围上的不同

教师在针对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创造出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产生一种愉快、轻松的感受才能够改变他们对于音乐的认知,从而由内到外的去爱上音乐。而课堂教学则不会如此,教师注重的并不是教学氛围,而是教学频率。教师会抓住一切的时间来对学生灌输知识理念与演唱技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将他们的基本功得到进一步的扎实,并且针对课堂中空档时间,教师会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进行练习和背诵,总体来说教学氛围是比较沉闷的。

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合并与互补

(一)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应该“动”“静”结合

在上文中我们提出,课堂活动的教学形式所主张的是“动”,而课堂教学则主张的是“静”,那么在今后的音乐课中,教师应该将“动”与“静”结合起来,在课堂活动中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去聆听音乐,用心去体会乐曲中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所要传达出来的意境,并且在活动的设计中将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与演唱的技巧融入进去,让学生能够自愿的将这些相对枯燥的知识点进行理解。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可以有“动”的时间,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并且不要将交流的模式仅仅局限于问答,可以采取游戏、辩论、分组抢答等方法,让课堂中的教学氛围能够变得活跃一些,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应该扬长避短

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传统教学,都是有优势以及不足之处的,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方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这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课堂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演唱的技巧加入进去,让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领唱,并且对其他学生讲述自己的演唱心得,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小小的虚荣心理,还能够变相的教授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之所以不被学生所看好,主要是因为过于陈旧,从而无法让学生产生新鲜的感觉。教师应该将课堂活动中的内容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经常性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新,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一种期待感。首先,在音乐课堂活动的内容设计中要在原有的理念之上加入一些相对稳定的元素,让学生可以得到定向以及定时的培养,不能够一味地去寻求新颖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反映,虽然在活动课中非常开心,但是在应对考试的时候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由于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所以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就无法在活动课中吸取重要的知识点。其次,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教师要注意变化,不要完全的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授课,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音乐的风格以及流派时,教师可以将例曲更换为当下比较流行且适合的音乐,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只有让学生同音乐之间出现了共鸣,才能够将原本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灵活易懂起来。

三、结语

音乐是自由的,教师只有将音乐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让学生的音乐思想不被束缚,更好地徜徉于音乐的世界中。

作者:刘畅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学音乐课多媒体教学论文

一、中学音乐课录像是再现演出实况、自我评价的冷却剂

单纯利用听觉感受音乐,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经常播放一些著名乐队演出的音乐会实况录像,也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并且受益匪浅。比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塞》时,播放中央管弦乐团演出的实况录像,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会紧张、激动、热烈的氛围中感受真实的器乐演奏,同时还能对管弦乐队的编制可以有一定的认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另外,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选用维也纳新年乐会的录像,由维也纳乐团演奏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的世界名曲,别有一番异国风情。特别是演出中插入的多瑙河风景,更把我们带到美丽安宁的多瑙河两岸,体会到奥地利人民对音乐的向往,化想象为现场演出,使学生在声像并茂中体验感情,把音乐欣赏从感官欣赏发展成为感情欣赏、理智欣赏,达到欣赏的最高境界。

二、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使中学音乐课音乐教学到达理性王国的破浪航船

由于声浪运动的特殊物理性质,听觉是有局限的。据统计,在人的全部知觉系统中,视觉知觉能力占70%,而听觉对象作为客体听觉中是零散的、不明确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视觉与听觉功能,把各种教学手段搭配使用,变单一的教学体为立体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简介乐器时,在打出幻灯片的同时,播放乐器演奏片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中比较感受音乐,从而识别不同的乐声,了解不同的乐器,从而深入浅出地完成这一任务。

三、结语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给中学音乐课音乐教学提供了立体、多感官的、身临其境的综合效果,它大大增加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的信息量,恰到好处地使用,一定会对提高教学水平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李萍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第八中学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论文

1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发现音乐美

音乐教学的优秀就是提高审美,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中学音乐教学是塑造学生音乐审美的关键阶段,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完善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1]多媒体教学是应用于中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及构建学生健全的人格都是有利的。然而,当前国内的多媒体教学并没有真正流行,特别是对音乐教学的使用,还没得到学校的重视,很多学校是没有多媒体教学相关设施的。即便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由于教师个人素质不高和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不够,使用方法不当往往也没能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完善自我能力,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音乐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柔美的中国古典歌曲,在教授这首乐曲的时候,可以根据乐曲的内容,将“钟鼓楼、东山月、曲水风、华影重、水云间、归舟、山岩、渔歌”八幅影像做成图片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营造出轻松舒缓的情境,让学生能从图片中发现音乐的美妙。这种图声结合的方式,是多媒体教学基本的方式之一,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

充分了解多媒体教学之后,就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来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的美妙。这个阶段的多媒体使用要注意三点,首先,要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自我发展上;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教学目标,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再次,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2]做到了这三点就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例如,《沂蒙山小调》是抗战背景下结合《十二月调》的曲调和《打黄沙会》的歌词形成的一首慷慨激昂、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首歌曲,体现了音乐的力量美。在传授这首歌的时候,结合了当时的抗战时期的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当时抗战时期的一些摄人心魂的照片,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了歌曲带来精神,享受音乐带来的美。

3优化使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掌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鉴赏美的感知是整节课的升华,这是要学生在充分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目标。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在经过发现美、感受美的沉淀,对音乐的有了充分的理解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对音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个阶段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的适度使用,不要过于频繁;重点问题重点分析,设计好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主次之分;注重学生的知识拓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3]例如,在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一课中,教师以故事的形式逐渐将学生引入试唱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能熟悉音乐主旋律的同时,还要学会发现变奏段在音乐中的痕迹;再次试唱阶段试着要求学生带着所讲的故事来欣赏,搞定音乐的段落划分;试唱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将歌曲的一些元素如速度、节奏、乐器以及情感等标注出来。

4探索使用多媒体教学,发展学生创造音乐美

创造美是中学音乐教学的最终归宿,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将多媒体教学与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创作力。《走进新时代》是一首描述中国人民在伟大的领导人带领下走进新时代的励志歌曲,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百家讲坛的形式,让学生自主上台向大家“数历史风流人物”,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思想来诠释歌曲。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潜力,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赵祎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晨光学校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树立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新音乐教学理念的探讨

中学音乐教学内容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音乐修养及审美观的提高,并且有利于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一样,在音乐学习中,许多东西都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生活中随处都能听得到的音乐,像一些店面播放的音乐,又如现在红遍大江南北的广场舞音乐等,这些音乐都是我们平时在街上能听得到的。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老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音乐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的音乐现象体验中去发现,并主动思考和探索音乐的重要性,及音乐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热爱音乐和生活,从而使音乐的学习不再是一项学习任务,而是一种艺术性的生活体验。例如:老师可以在一节音乐学习课上,让学生欣赏一些风景或者是优美图片等相关的幻灯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置幻灯片的音乐,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老师再根据学生的设计和想法提出一些实际的建议,引导学生正确的音乐学习思维。通过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更生动,全面调动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观察自己生活中的音乐,达到生活与音乐学习结合的目的。因此,要想进一步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及相关教学研究者就必须从多元化的角度来审视初中音乐教学课程,从不同渠道开发初中音乐教学的课程资源,从而达到转变传统课程模式的目的。

二、建立广泛灵活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探讨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价值、优秀、动听并且百听不厌的音乐,学生可以从电视节目及电影等渠道中获取,这些音乐对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有效。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一些比较优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电影中的原创音乐播放出来,并根据电影中的音乐插曲,结合电影中的画面和一些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在音乐中不仅收获了听觉与视觉的审美,还同时加深了电影作品及音乐之间的感受,养成观察学习音乐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由于课堂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老师可以将学习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在家里,通过看电影、看电视作品等,将画面与音乐结合起来,学习其中的音乐插曲,感受其中的音乐特色。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在家里学习到的音乐和电影插曲,用不一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利用这种视听结合的学习法学习音乐,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通过改变教学主体和形式的新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

根据《新课标》中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演唱、演奏能力和艺术表演方面的能力,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通过音乐实践,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情感的陶冶。”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是强调学生是重点,但是很多的老师并不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重点,音乐学习就只是一味的将音乐知识灌输给学生,不注重学生对于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将音乐教学作为游戏来教学,例如:在教学生《步伐之歌》时,可以通过传唱的形式来将音乐更好的让学生接受,在玩游戏的同时,不但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快乐,还学习到了知识。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提倡学科综合”的观点,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音乐作为教学的主线,然后将其他的学科与音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提供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的机会,也让他们参与课堂的设计,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作为人类最具感染力、最古老的、最不能缺少的和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分国界,任何交流在音乐方面都是相通的,而且现在的音乐都在以不同的形式留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学好音乐非常有必要。本文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探讨了中学音乐教学的新模式,发现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参与度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倩 单位:陕西西安爱知中学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学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让民族之花在中学音乐课堂上绽放。

关键词:民族音乐绽放

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已成为世纪开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这一点,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引导学生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利用艺术帮他们知善恶,识美丑,加强修养、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那么如何让民族之花在音乐课堂上绽放呢,我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以流行元素作引子,进行比较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现在的孩子被流行文化所包围,这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所以老师的思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因势利导,借助流行元素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前可以围绕所要讲解的民歌发动学生搜集当下的流行歌曲,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学唱、聆听、分析评论歌曲的风格类型、乐曲旋律特点、歌词、配器、演唱技巧等。对于好的音乐我们还要给予肯定,这样便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并加大了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同时,了解流行音乐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无严格的技术规范,强调倾诉、渲泄,力求演唱的大众化、生活化。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讲述民族音乐是讲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直接生动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习俗,语言,思想感情。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民族、地域、都有着不同的蕴味,它不如流行歌曲表现的直白,需要认真品味,领悟。如在授课过程中可将广为流传的一首流行歌曲《两只蝴蝶》与民歌《敖包相会》这两首歌曲作个简单的比较,通过聆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两只蝴蝶》是一首极具流行特质的流行歌曲,旋律通俗,容易上口,倾诉性极强,风格迥异,但没有地方色彩,而《敖包相会》则有明显的浓郁的地方气息的传统民歌,旋律优美开阔,随歌词变化曲调也有所改变,形成分节歌形式,抒发内心情感。分析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流行歌曲为什么广为流传,结论是流行歌曲是有朝气的年轻人做它的听众,再加上唱片公司的大力宣传,它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和技术性,但究竟能否流芳百世,也要靠时间和诸多因素的检验。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只是靠口传心授,然而它接受了时代的考验,流芳百世,是因为它凝聚着民族的精神、意志,有着较深的内涵。流行音乐无论多现代,它依然受民族文化的影响,目前有很多的流行音乐在创作中与民族音乐结合,并得到很好的效果,如歌曲《又唱浏阳河》等,听来别有韵味,很受欢迎。通过这种比较式教学,引导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音乐教育。

二、扩充课堂容量,进行结合式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开阔文化视野

在欣赏课中,避免教材中单一的曲目,可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同一主题音乐作品有机结合。如在欣赏《绣荷包》这一作品时,可将各地区的作品让学生们集中欣赏,让同学们感受到陕北的《绣荷包》美丽动人,色彩柔和,略带伤感;云南的《绣荷包》旋律流畅,语言简洁,节奏强烈;黑龙江的《绣荷包》表现的浓浓北国音调,哀怨朴实的情感,四川的《绣荷包》则表现出浓郁的川辣味等,这样同学们在同一音乐主题下感受到不同地区的风格。还可以将同一音乐形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有机结合,如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可以与现代流行歌曲《茉莉花》及萨克斯曲《茉莉花》集中欣赏使学生感到同是赞美喜爱茉莉花,却有这么多不同的色彩和表现手法。还有很多传统民歌都可以与现代新民歌、新民族音乐有机结合,灵活多变,增强音乐感受能力,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开阔文化视野。

同时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时,也可以采用现代的多媒体与视听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视听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有限的几本磁带里。在现代化教学改革中,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赏《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时,结合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手段,使学生在出声入画的音乐情境中,更完整地理解作品,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欣赏民族经典,进行激发式教学,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对一个民族来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一个民族音乐内涵的情感与精神,往往是它的灵魂和思想。智慧的发源地。通过欣赏民族经典音乐,让学生感受树根立魂的民族精神是进行激发式教学的初衷。

开设民族经典音乐欣赏课,赏析《赛马》、《梁祝》等经典。二胡独奏曲《赛马》曾被20岁的中国钢琴演奏家朗朗及身为专业二胡演奏家的父亲朗国任搬上了卡内基音乐厅。朗朗以其超凡的个人魅力与对音乐的痴迷和热情赢得了全世界乐评人和爱好者的青睐,他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穿上了红色中式上装与父亲演奏钢琴、二胡二重奏《赛马》,父子俩你来我往,大有骏马飞腾、鬃毛耸立之势。朗朗自信的眼神飞扬的头发,兴奋的表情,无不显示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骄傲。当学生们欣赏完这一片段后,他们非常兴奋……课后许多学生对我说,没想到民族音乐这么棒!

《悲情而又浪漫的爱》,这是为欣赏经典名曲《梁祝》所起的课题。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世界顶级指挥家小泽征尔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很神圣的,必须要跪着听。

此语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之后与学生一起欣赏,从作者、体裁、题材、民族性角度进行分析,从旋律韵味、小提琴模仿了哪种民间乐器进行听辨,用纯洁的心灵去感受。通过对经典的欣赏,激发了学生们的自豪感,引发了他们去关注民族音乐,为他们形成高雅的情趣奠定了基础。

民族音乐是朵花,然而仅仅把她照本宣科地复制在黑板上,这朵花永远不会散发出花香。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充分了解我们民族的音乐,充分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躬身实践,不断探索,这朵花才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花香,才能静静净化孩子们的心灵,鼓起他们身为华夏儿女的豪情。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初级中学音乐教学论文

本文试用比较的方法,对三地的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借鉴两地的经验,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国初中的音乐教学大纲,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

香港、台湾两地的文化教育与内地同一根源,有着许多共同点,彼此各具特色,相同之中有差异。为更好地借鉴两地的经验,找出其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求进一步充实完善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学大纲,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笔者试图用比较的方法,对内地1992年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简称试用大纲)、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1986年公布的《音乐科课程纲要》(简称香港纲要)和台湾教育部1983年颁布的《国民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简称台湾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以供将来修订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时参考。

一、教学目标(目的)比较

试用大纲教学目的: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小学教学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了解我国各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音乐鉴赏的能力。”

香港纲要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使他们对所听的音乐能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创作活动来表达自我。增进学生歌唱及演奏的技巧。增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读、写能力。”

台湾标准教学目的:

“增进学生爱好音乐,欣赏音乐之兴趣,并提高其欣赏能力。培养学生演唱歌曲与演奏乐器之技能,创作音乐之兴趣。增进学生音乐基本知识,发展读谱能力。辅导学生体验传统及创新的民族音乐。涵养审美能力,陶冶生活情趣,养成学生快乐活泼奋发进取之精神,及乐群合作、忠勇爱国之情操。”

目标比较评述:

共同点

试用大纲、香港纲要、台湾标准均强调音乐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审美能力与对音乐的鉴赏力,通过音乐陶冶生活情趣和激发爱国情操方面,试用大纲、台湾标准则比较明确。

差异点

试用大纲着重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以及陶冶情操,使学生身心健康。香港纲要提出学生通过创作活动来表达自我和增进演奏技巧、读、写能力。台湾标准把演奏乐器技能和培养创作兴趣列入目标。

从上述异同点看出,港台大纲的目标紧扣音乐科目宗旨,要求也高于试用大纲。

试用大纲没有提出创作活动与乐器演奏的要求。本人认为这种要求是必需的,因为音乐是情感的形式,只有通过创作实践才能表达自我情感体验。乐器演奏技巧在今天成为音乐活动的密不可分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学生乐器演奏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欣赏音乐及进行一切音乐活动如比赛、演出等。考虑到条件所限,在大纲中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要求。

试用大纲、香港纲要、台湾标准均重视歌唱技巧训练与情操熏陶。对基本乐理授课以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设置。对欣赏一项(香港纲要为音乐聆听)彼此的共识是增加学生音乐见识,开拓学生的音乐领域,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对歌曲的欣赏,试用大纲、香港纲要、台湾标准都重视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份量以及通过音乐发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这里我们特别分析其差异性。

从总体上看,试用大纲的教学内容不够具体,梯度不明。大纲的基本结构只是由歌唱、欣赏、音乐基础三项内容构成,而且要求较低、范围较窄。对创作一项还没有列入教学大纲,对五线谱教学未提到必要位置上去。对器乐无任何规定性要求,只提及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由于对器乐教学无具体要求,学生不能运用乐器教学来参与整个音乐活动,不能体验音乐活动的全过程,小组合奏、歌唱伴奏效果相对减弱。对歌唱一项要求较全面,有齐唱、轮唱、二部合唱,有条件的学校可学习多声部合唱。

香港纲要则是与小学阶段的大纲紧密衔接的。因此系统性严密,起点高,具体、实用。从歌唱起到音乐专题研习,内涵丰富,梯度明确。开始的歌唱一项,首先让学生进入音乐世界,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国不同的歌唱传统。香港课程的六大项目,把智力因素的培养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高度融为一体,把感性的认识与理性的认识贯穿在教学活动的细节上。比如要求聆听的歌曲要增强学生的音乐活力,然后把节奏、旋律和声融于学生日常歌词谱写与乐器演奏之中,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音乐创作一项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倡用已获得的知识与技巧来叙事而不用对白。他们试用不同曲式(三段体或回旋曲等)去创作乐曲。这种实施方法不仅使学生获得很大的乐趣,而且大大加强音乐感受。在创作中,香港的特色还配合实践创作。比如使用录音设备协助创作,为歌曲配上特殊的音响效果,创作乐曲配合图画、照片需要的气氛,创作电子音乐等。在音乐专题研习一项中,大纲所选的题目能把学生引向世界,引向科学,也能让学生回顾历史。这是音乐领域较深层的问题。可以而且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打下一定的基础。选题中从爵士音乐、电影音乐、音乐中的幽默,某些国家的民族音乐到绘画与音乐、科学与音乐、音乐与音乐科技、电子讯号合作器到中国古今音乐风格的变化与发展,这些研习无疑以生动、形象的效果达到音乐科目的目的。

台湾标准内容比香港要更具民族特色,这符合“唯其民族的才是全世界的”的哲理。在歌曲一项,把我国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的歌曲列为主要内容。对歌曲的选择还明确规定我国民歌与艺术歌曲至少50%。这个比例是否符合当今世界的艺术潮流,当然也值得探讨。

台湾标准的创作活动一项,从创作节奏动作、节奏语言、节奏乐器的训练到用五音阶和分解和弦创作曲调,即兴唱歌或即兴吹奏乐器,这个过程把基本练习、乐理的教学进度体现在创作实践之中,它强化已学过的知识,用自我体会巩固初步掌握的技巧,不过对创作的实施办法没有香港多样化。

台湾标准对乐理一项的内容安排,注意了承前启后的关系,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安排密细,最基础的知识全部囊括其中。对基本练习一项,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学生经过这些技巧训练以后,基本上能主动顺利地参加创作与参加社会上的音乐活动。

三、几点建议

目标的实现只有在明细规格的大纲中才能达到。通过内地、香港、台湾三种教学大纲的比较,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音乐试用大纲的修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内地试用大纲多从理论性、政治性的认识出发,香港与台湾则多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其实两者是要相互兼顾的,但只有通过实用、实践才能达到理性的目的(审美,创造性思维的开通,净化情感)。试用大纲修订尽可能吸收港台的教学内容和参考其实施方法。

2.音乐是一种文化,是时代的音符,体现了丰富的历史积淀与时代特色。因此在欣赏、聆听、歌唱等课程中,既要研究熟悉自己祖先的东西,又要研究认识世界各国的音乐传统。香港纲要在处理这种关系中比较适中,对中、西音乐及中、西著名音乐家能兼顾得当,我们的选材最好折中一些。

3.音乐素有艺术王冠之称,她以特有的表情魅力,强有力地占据人们的心灵。列宁甚至说过:“我不知道有什么比《热情奏鸣曲》(贝多芬作品)更为壮丽。”这充分说明,音乐的感染力有多强。我们应抓住音乐的特性,去展开自己的施教活动。只要选材适当,施教得法,智力的与非智力的因素都会交融相会,思想性与艺术性也会和谐地体现。因此在歌唱、欣赏选材上,要增加音乐美的成分,强化音乐感受能力。

4.试用大纲的目标是正确的,但大纲的明细规格还未足以体现其目标的要求。目标高,而要求偏低,各年级之间知识点的深、广度要求欠具体明确。尽管我们的教育事业还不够发达,教学设备尤其是音乐教学设备还很简陋,师资力量仍很薄弱,但还是应该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师资培训的同时,重视大纲的建设,如果大纲空泛则施教过程中必然出现随意性和简单化的现象,从而影响一代人的音乐素养。

5.音乐创作活动能使学生将学到的基础知识变为基本技能,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并能更好地丰富其思维想象力,促进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还能加深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港、台的音乐教育对此十分重视,这从其大纲中即可看出。而在同属于素质教育的我国初中阶段里,此项要求在大纲中还未被列上议事日程,这似乎是一大疏忽和缺陷。因此,建议把音乐创作的教学活动在修订时列入大纲中去,使之更为完善。

6.中国音乐历史悠远丰富,因此要有自己的特色,中国音乐这条支流,不可避免地要归流于20世纪的音乐大潮之中,而且还应在我们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中体现21世纪的新趋向。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对中学音乐教学任务的浅见

对中学音乐教学任务的浅见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 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具体来说,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具 有较为准确的感觉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按理说,凡具有听觉的生物就该具有感觉音乐的能力,但这种感觉未必准确,因为音乐并非单指声音而言 ,它不仅包括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还包括声音所表达的气氛、感情、形象,平常所说的“对牛弹琴”, 即指对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感情、形象的不理解,让学生对各种音乐符号的学习、记忆,以及视唱、听写练习 等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这是音乐的基本常识,是理解音乐的 基础。

对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感情、形象的感觉属于理解音乐的范畴,是感受音乐,因为只有理解音乐才有可能 使精神受到陶冶,故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视为重点任务去完成,这方面的任务主要体现在欣赏教学当中,在全 国统编的中学音乐教材中,欣赏教学内容的确也占了较大的比重。但就课本的要求来看,在欣赏教学中基本上 是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规定,在教师引导下去听、去想。对于理解能力还不太强的学生来讲,这样做当然是必要 的。但由于人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受环境和心情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同一段音乐对不同心情的学生来说,完全 有可能引发出不同的心理反映,特别在不公开作品标题和不进行引导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音乐欣赏教 学中,应当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只要学生听后所产生的心理反映是有道理的,而且的确 引发出了符合本人心情的联想与想象,教师就应当给予承认,因为音乐的作用就在于引发听者的心理反映,而 这种反映并非仅仅局限于该段音乐的标题。实践证明,在欣赏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能使想象自由驰骋的空间,不 仅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有可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如本人在让学生欣赏古曲《阳关三叠》时,竟然有 个学生联想起自己家中亲人别离时的情景,故听得感情十分投入,经他一讲,给了全班同学一个很好的启迪, 对帮助同学们理解这段音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引发心理反映的手段,其最终目的 是为了使学生的精神受到陶冶,绝非只限于让学生联想符合作品的标题即了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听者的心 情不同,引发出的心理反映有别是可能的,但对音乐所表现的感情的理解是不应该有分歧的(因为正常人产生 感情的心理基因是相同的),如果有个别学生对感情的理解与大家出现分歧,必定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导致 产生了特殊的心理障碍,切莫轻易否定,要细心地诱导并研究,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因为凡声音都能导致人们产生心理反映,所以人们对音乐的感觉和感受往往同时产生,故而对音乐感觉和 感受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割裂进行。上述浅见错对与否,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教。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谈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

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审美情趣。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利用现代多种教学手段。达到课堂气氛活跃.愉悦学生身心.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 我就对于新课标后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从音乐课程价值体现的几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在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应优化音乐课堂中的整个审美情趣。

新课标下的音乐理念以审美为优秀,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是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知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基础。

音乐的审美情趣,就是喜欢和爱好什么音乐的问题。一个学生为什么喜欢这种音乐,不喜欢那种音乐,和学生的家庭、经历、性格、文化修养等方面有关系。首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趣味,进而更深一层地通过音乐教学,把健康、纯正、明确、自然,对人类社会有意的音乐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在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应重视中学音乐新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首要的目的和任务。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此也愿为音乐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1.转换教学角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比如原来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

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

2.淡化教学目标,增强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 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⑴开头要新颖

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例如在欣赏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初中简谱版第三册)时,教师先把《四面楚歌》的故事作一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所了解,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兴趣也随之倍增。

⑵衔接要巧妙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更愉悦……

⑶结尾要愉悦

俗话说:“好聚好散”吗?好的开端很重要 ,结尾更重要.老师要巧妙的设计下课前得几分钟 ,争取让学生能有你‘好结尾’的魅力吸引他们愿再来光顾音乐课!

如中学生的表演欲比较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文艺小会演、音乐知识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

再比如中学生普遍喜欢通俗歌曲,在教唱欣赏教材歌曲时可以加入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如黄征的《奔跑》,周华健的《朋友》等。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3.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

如在欣赏民乐《百鸟朝凤》时,笔者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有的学生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

再比如在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时,我让学生边欣赏边画一幅想象画,结果有学生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画了一幅类似旋律线的画面,有的学生画了一幅重阳节和外公爬泰山的画面,还有学生画了一幅一群小孩打日本鬼子的画面……可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我们尚且不去分析作品的好坏,单从众多的想象画中,可以看出学生都很积极 主动地在思考、在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可以创造出世上最美的东西,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

4.弱化教学考核,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这是音乐的本质,也是利用音乐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依据。准确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学音乐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根本体现。

三、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可以以多媒体手段辅助音乐教学,达到课堂气氛活跃、愉悦学生身心、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的教学手段。

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 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 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 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 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 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 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 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 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 能自然分辩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 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煤体欣 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 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 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3. 运用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突破重难点

音乐课不同于绘画课,可以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文课,可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而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巧妙演示,把抽象的乐理知识进行形象化处理,变得直观、有吸引力,更好地突破难点。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乐器是必要的,可是,一整套民族乐器数量多、体积大,教学中不便于也不可能一一展示实物,如果教师仅仅是纸上谈兵,一堂课讲下来也不能让学生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教师演奏多种乐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能很容易地实现这个教学目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乐器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声画同步技术,让学生感受每一件乐器的发音特点和效果,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互补结合,增加了学生分辨和记忆能力,避免教师费时费力空谈乐器的形状、音色以及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的现象,抽象的教学内容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而 " 改头换面 " 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合理恰当地重视了视听的体验结合,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音乐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在新课标提倡下,我们的音乐课是活跃的,快乐的,但要真正达到在中学音乐课堂中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那还是一件艰巨的任务。我们就需要从实践课堂中体现: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审美,能通过我们的课堂体验到生活中的美.音乐中的美!让学生去创造音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吧!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 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 施。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 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 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 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 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 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 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 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总书记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 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给与 会的文艺界代表和电视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使我们了解到总书记深厚的音乐素养。并从一个侧面反映 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 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中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 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 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 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 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 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 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音乐 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 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 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 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 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奉陪着流下同情的泪。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 》,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着伟大军队在 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 使人奋发。所以,中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 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 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 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 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 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 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 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 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 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 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 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 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 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 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 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 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 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 ,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

造能力 ,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 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 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 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 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 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而学生在紧 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中 国教育报》曾报导,大连市实验中学打预备铃,这里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牧童短笛》、《翠湖春晓》、《 花儿与少年》、《步步高》等名曲,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5 首 名曲,用名曲代替铃声至今,还不到两年,师生已熟知了几十首中外名曲,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 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因此,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 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 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 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 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 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 。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 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学音乐教学中电脑与音乐软件的应用研究

摘 要:通过介绍earmaster、cubase 5等软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来说明利用电脑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及对于中学音乐教学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earmaster练耳大师;cubase 5;finale;band in a box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如今在教育领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的选用各种音乐软件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计算机技术为优秀的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电脑音乐软件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是科技发展的必然。

一、利用“earmaster练耳大师”软件优化视唱练耳教学,对学生进行音乐思维训练,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内心听觉

earmaster(可译为“练耳大师”)是一种具有“体验”性质的教学软件,能很好地辅助练耳教学,同时又促进学生视唱,有效提高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传统的练耳教学教师采用先弹奏再让学生听辨或视唱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较单一。在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后,本人曾尝试着运用earmaster school 5软件辅助高考音乐生的视唱练耳,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earmaster软件的辅助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他们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内心听觉,earmaster能让学生在兴趣与互动中更好地学习音乐,成了他们课后学习的最好老师。

earmaster作为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为练习者提供了包括音程比较、音程辨听、音程歌唱、和弦辨听、和弦转位、和弦进行、辨认音阶、阅读节奏、节奏模仿、节奏默写、更正节奏、旋律默写十二个小模块的练习。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通过电脑与钢琴的交替使用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习视唱练耳各模块的内容。如,在音程性质听辨中,利用软件先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难度即一个八度内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进而慢慢加深难度至两个八度等,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取得进步。在旋律的练习中利用软件设定常用的调式,如大调式、和声小调、自然小调等,从拥有5个乐音的旋律逐渐加至有更多音的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将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得巨大的进步。实践证明,earmaster辅助视唱练耳教学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行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通过音乐软件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完各项内容。

二、cubase 5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在高中合唱教学和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合唱教学往往是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进行演唱,教师无法全面顾及学生的演唱,更无法在学生演唱时进行指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合唱训练,教师不能较好地观察并指导学生合唱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用cubase 5音序软件可以制成简易的midi伴奏,给学生进行练声或作为歌曲演唱时的伴奏,教师可以对歌曲的速度和调性进行任意调整以适合学生的演唱,并且利用cubase 5的独奏和静音功能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各声部任意段的听辨跟唱及难点的训练,从而达到更佳的效果。cubase 5是一个功能极为强大的音乐制作和音乐编辑软件,利用它强大的功能可以方便地进行联唱音乐的剪接,设置音乐开头的淡入和音乐结束部分的淡出,从而达到较好的音质效果,这些也是在实际演唱或演出中经常需要的,还可以进行学生歌曲演唱后的录音,并进行后期处理,制成音乐cd。

在欣赏教学中利用电脑音乐软件cubase 5可以进行总谱浏览、简单的曲式分析、认识乐器及其音色特点等。例如,音乐鉴赏第一课《音乐与人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利用cubase 5音序软件加载hypersonic后导入一段音乐,进行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的分析,并在音序器软件中做示范制作并讲解。实践证明,在音乐鉴赏课中采用cubase 5和hypersonic音源进行交互式教学,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变得真实可感,也极大地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活跃了学习者的音乐思维,激发起了学习者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

在引导学生赏析《拉丁美洲音乐》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探戈音乐,利用

脑音乐软件cubase 5加载hypersonic音源制作了几小节探戈的常见节奏型,并进行了简单的配器(如下图),让学生聆听制作后的效果,随后让学生也来试着写几个节奏型,教师立刻在音序器软件中制作出来,让学生感受他们的创作成果,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较轻松地了解了探戈音乐。

三、finale制谱软件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合理运用优秀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finale被大家公认为是最专业的制谱软件之一,用于音乐生的视唱练耳和音乐理论教学,可以达到较佳的效果。finale自带了超过数百种世界级的乐器音色,将midi键盘与电脑进行连接,选择任意一种音色,利用midi键盘与finale软件可以快速地输入音符,便可显示五线谱,并且可以进行任意片段的听辨。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直观地看着五线谱进行视唱,还可以听到旋律的声音,教师利用软件的强大功能及自身的音乐修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律的进行,还可以让学生对视唱旋律的难点做反复练习。以钢琴为教具的单一模式的授课转变为电脑音乐数百种音色的随意选择进行授课,学生在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现象面前会更好地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促使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finale还能把所需要的音乐内容进行移调、倒影、逆行、逆行倒影处理,在练耳训练中,利用finale和虚拟键盘的结合使用,学生在听到实际音响的同时,还能从窗口中看到和弦各音的键盘位置。这种视听结合的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固定音高意识及和弦听辨能力极有帮助。

四、band in a box在高中创作课程中的应用

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模块。音乐创作又包含作曲和电脑音乐编辑与创作,让学生在电脑上运用数字音序和数字音频软件进行简单的音乐编辑或创作,将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band in a box是一个智能自动伴奏软件,其简单易学,只要输入歌曲的旋律,便可进行旋律的听辨,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为旋律选择合适的和声,学生可以通过对比聆听不同的和声配置产生的效果选择合适的和声,让学生在创作中发挥自主意识,编配出动听的音乐来。通过实践,band in a box在高中创作课程中的应用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这样的动手课学生最受欢迎。当然,要开设这样的课,教师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软件的应用,另外还需更多的掌握电脑音乐制作方面的其他软件,同时也少不了音乐知识的不断提升,在学生面前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才能收获得更多。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音乐软件的推广应用必将使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从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学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及心理等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个性,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对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尚缺乏具体研究和可操作性方面的经验.针对目前社会,学生还不太重视音乐课的情况,音乐老师要巩固其音乐教学的阵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就是实施主体教学而要在音乐教学中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充分认识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与道德培养

音乐使人充实、愉快,轻松,音乐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即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听什么样的音乐,唱什么感情的歌曲,不仅对一个人的情绪感染,性情陶冶有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风尚都有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重温抗日救亡歌曲,不仅使学生感觉到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及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高涨热情,而且再现了当时“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使学生感受到一次革命理想与革命历史传统的教育。如在上《保卫黄河》一课时,除简单介绍《黄河大合唱》歌送了我们党领导的军民抗日游击战争,歌送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意志气概外,重点向学生介绍冼星海的品质与精神。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的品质优秀,精神崇高。从而陶冶学生的情绪,启迪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音乐教育与智力培养

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包括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近代心理学家对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量研究,结论是:天才的最大特征不是智力,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音乐用极具想象力的旋律,优美的和声,诱人深思的复调等手段,使人常处于愉快的情景之中,激发人进行大胆、跳跃式的设想,将思维的变化升腾出无尽的想象。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考虑音乐本身的专业与目的,而且更要注重音乐对人心理的影响。恰当地选择音乐作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利用音乐作品,将会促进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人的想象力更丰富,知识的联通与融合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爱因斯坦深有体会地说:“我的科学成就就是从音乐体会中得来的。”大量的实践证明,音乐对智力度开启有作重要的作用,它将影响人的心理、生活、交往和追求,进而使人开阔眼界,树立信心,走向成功。

三、音乐教育与体育的培养

音乐与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了配乐体操。从古代的配乐体操到现在的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无不说明音乐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与体育的完美结合在健

身上更能陶冶身心,强身健体,在竞技上,不但是美的享受,且更是运动员发挥佳绩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人类的娱乐活动是“歌、乐、舞”三位一体。音乐是用旋律书写的作品,表达表演者的欢乐、喜悦、彷徨、忧愁、愤怒、激情、沧桑、坚强、希望的情绪。而体育则是运用身体实践,表达运动者的状态和姿势变迁,以反映其喜怒哀乐。于是,从学理上两者都同属于主体自在性的表征范式,于是具有明显的相通性。与音乐艺术的共通性,最根本的在于建筑所具有的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一言以蔽之:“韵”。音乐往往强调通过节奏、旋律变化以彰显韵之美,而运动者同样借助自身来实现韵之美。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学音乐课堂多媒体教学初探

摘 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 多媒体 音乐教学

一、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优点

1.创造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创造的教学情境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多媒体可以把音乐的背景复原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举一个例子,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这一经典古典乐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现夜色朦胧,日出东山的美好画面,在优美的曲中,将学生乐学生带入朦胧夜色的意境之中中,乐曲进入高潮部分,给学生展现的是游客欢乐、波涛汹涌的生动画面。乐曲进入结尾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宁静的月色。多媒体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乐曲的同时,复原出原先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

2.优化教学内容,扩展知识面。音乐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课堂教学任务比较重。同时,音乐课堂需要一定的音乐、乐器的配合。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的应用,极大提高教师讲课的效率,很多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了。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出精美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老师的工作就比较轻松了,鼠标一点,想要的音乐片段就出现了,想要的画面就呈现在大屏幕上了,如此快捷的音像转换,音频示范,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快速展示,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多媒体课件将音乐和图片、乐器和乐曲结合在一起,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一个五彩绚烂、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欣赏的兴趣,在无形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二、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不足

虽然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给音乐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始终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是辅助我们教学的,不是我们辅助多媒体。所以老师在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施上,应注意到它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音乐课堂教学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想象能力。教学前,许多老师用事先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课件。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老师重视的不是学生的思维方向,而是按照课件演示的流程来讲课。即使学生不按照课件的思路理解,教师也会引导学生按照课件的思路思考,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之中,学生在精彩的画面和声音之间转换,很少有时间探索、分析、思考。事先制作的课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向,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

2.多媒体音乐教学容易使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音乐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艺术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中的使用,老师变得轻松起来,就是点点数鼠标,整节课老师即不范唱也不弹琴伴奏,教师渐渐产生了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欣赏能力,动手能力,音乐表现力等势必受到影响。在这样的课堂上,多媒体已不再是优化教学效果、扩展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师和学生都在围绕着多媒体的流程转。

3.多媒体音乐课堂教学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许多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花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不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课堂上,教师大多数时间是在演示多媒体课件,讲解的少,提问的少,让学生思考的少。一堂课,虽然教学课件做的很完美,但是没有学生的参与,这能是一堂成功的课吗?!很多教师由于大多数时间关注与多媒体,对学生参与的深度,知识技能的掌握等都已无暇顾及,无形之中多媒体成了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障碍。

三、科学对待多媒体音乐教学

多媒体音乐教学,优化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丰富了音乐教育中的艺术审美元素。多媒体在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具备的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盲目夸大技术手段的作用,滥用多媒体同样是不可取的。师应正确认识、恰当使用多媒体,将舞台艺术的舞美设计、灯光效果、声像艺术等和谐融入音乐课堂的旋律

歌唱之中,组建成课堂教学的舞台和布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使用中应明确以下两点:

1.多媒体是辅助音乐教学的,是为教学服务的。音乐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基于这个目的,音乐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始终要服从音乐教学的需要、服从提高学生的素质的需要。教师要始终明确多媒体只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内容更不是教学目的。不能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而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有自身的优势。

2.一切从实际出发,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有其适用的范围,不是万能的。一部分音乐作品通过抒情画面引导学生,成为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音乐的有益的辅助;对欣赏理解难度高、时空跨度太大而难以让学生理解和领会的作品,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弥补。但对一些相当的抽象、内涵极为丰富、想象空间很大的作品,则未必合适。多媒体自身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音乐教师必须把握好“度”,科学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总之,音乐教师必须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从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较强,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得比较熟练,音乐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心理特征,与学生一起在音乐课堂中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潜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同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也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听视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来为教学服务。

一、多媒体资源共享在音乐学科教学中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优势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如各类教育教学所需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视频、课件和影视录像等等。教师还可以直接在网上多媒体资料库中查找所需的各类素材,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制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教室的大屏幕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来上课。甚至还可以通过链接直接进入全国各地的网站,得到所需的素材,向学生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后可以进入“搜狐”、“新浪”、“网易”等等网站,查找相关网站和网页。这样,教师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所需的多媒体素材,可以最大限度地资源共享,在制作课件、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避开了技术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专注于专业课程的钻研和教学策略的研究。音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适当使用,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音乐学习的主人。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欣赏音乐是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在各种歌曲或器乐曲的欣赏教学内容中,其作品的创作、流传过程,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音乐风格的演变,都有许多翔实的资料和传说故事。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比较单调枯燥,如今多媒体、midi制作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音乐的基本思想内涵,选取能够体现其音乐段落主题的画面和适当的文字介绍,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声像俱佳,形象逼真,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基本内涵的理解,倍受学生欢迎。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课堂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音乐欣赏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如在介绍作品《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时,播放一些纤夫们拉纤的视频片段,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在赏听时,学生便会随着“拉纤”的动作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介绍欣赏《十面埋伏》时,播放一些有关楚汉战争或内容接近的战争视频片段或图片,再配合文字介绍,整个战争从开始到结束、以及中间的转换变化便一目了然地出现在学生的意海中,随之,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意义也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体验和作者“相同”的心境,既达到了课堂音乐欣赏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这种音画一体,尽管在某些方面来说有

一定的局限性,但针对全体学生及教学内容的客观存在,为了达到教学内容的要求,这种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演绎、创造情景,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达到艺术的升华。

四、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尤其是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应用,更大可能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大地激发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譬如我在给学生欣赏了管子独奏曲《江河水》时,通过“实际观察”,有一名学生在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这样写到:“作为在辽南广为流传的鼓吹乐曲,《江河水》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全曲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就像一篇优美的韵文诗,只要闭上眼睛用心去领会,我不认为该曲表现某一特定人物的感情和遭遇,一首民歌在流传许久之后已然融入了哪个地区所有人的悲苦和沉思。社会的黑暗使身世无依的东北人需要渲泄、需要呐喊,而《江河水》正表现着这一主题。深沉而悲亢的音调、反复的吟说展现了被压迫民族的心情与呼声,悲凉的曲调中不时透出一阵阵衰微的疾呼。”?曾经,我们的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了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幅画,学生非常兴奋,当堂作画,很快都做出了自己满意的答案。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视听联觉,有助于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各种音乐教学软件、音乐制作软件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了音乐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用音乐奠定了基础。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

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审美情趣。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利用现代多种教学手段。达到课堂气氛活跃.愉悦学生身心.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 我就对于新课标后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从音乐课程价值体现的几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在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应优化音乐课堂中的整个审美情趣。

新课标下的音乐理念以审美为优秀,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是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知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基础。

音乐的审美情趣,就是喜欢和爱好什么音乐的问题。一个学生为什么喜欢这种音乐,不喜欢那种音乐,和学生的家庭、经历、性格、文化修养等方面有关系。首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趣味,进而更深一层地通过音乐教学,把健康、纯正、明确、自然,对人类社会有意的音乐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在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应重视中学音乐新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首要的目的和任务。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此也愿为音乐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1.转换教学角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比如原来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

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

2.淡化教学目标,增强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 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⑴开头要新颖

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例如在欣赏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初中简谱版第三册)时,教师先把《四面楚歌》的故事作一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所了解,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兴趣也随之倍增。

⑵衔接要巧妙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更愉悦……

⑶结尾要愉悦

俗话说:“好聚好散”吗?好的开端很重要 ,结尾更重要.老师要巧妙的设计下课前得几分钟 ,争取让学生能有你‘好结尾’的魅力吸引他们愿再来光顾音乐课!

如中学生的表演欲比较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文艺小会演、音乐知识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

再比如中学生普遍喜欢通俗歌曲,在教唱欣赏教材歌曲时可以加入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如黄征的《奔跑》,周华健的《朋友》等。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3.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

如在欣赏民乐《百鸟朝凤》时,笔者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有的学生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

再比如在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时,我让学生边欣赏边画一幅想象画,结果有学生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画了一幅类似旋律线的画面,有的学生画了一幅重阳节和外公爬泰山的画面,还有学生画了一幅一群小孩打日本鬼子的画面……可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我们尚且不去分析作品的好坏,单从众多的想象画中,可以看出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在思考、在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可以创造出世上最美的东西,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

4.弱化教学考核,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这是音乐的本质,也是利用音乐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依据。准确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学音乐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根本体现。

三、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可以以多媒体手段辅助音乐教学,达到课堂气氛活跃、愉悦学生身心、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的教学手段。

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 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 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 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 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 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 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 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 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 能自然分辩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 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煤体欣 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 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 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3. 运用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突破重难点

音乐课不同于绘画课,可以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文课,可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而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巧妙演示,把抽象的乐理知识进行形象化处理,变得直观、有吸引力,更好地突破难点。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乐器是必要的,可是,一整套民族乐器数量多、体积大,教学中不便于也不可能一一展示实物,如果教师仅仅是纸上谈兵,一堂课讲下来也不能让学生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教师演奏多种乐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能很容易地实现这个教学目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乐器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声画同步技术,让学生感受每一件乐器的发音特点和效果,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互补结合,增加了学生分辨和记忆能力,避免教师费时费力空谈乐器的形状、音色以及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的现象,抽象的教学内容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而 " 改头换面 " 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合理恰当地重视了视听的体验结合,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音乐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在新课标提倡下,我们的音乐课是活跃的,快乐的,但要真正达到在中学音乐课堂中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那还是一件艰巨的任务。我们就需要从实践课堂中体现: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审美,能通过我们的课堂体验到生活中的美.音乐中的美!让学生去创造音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吧!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音乐课教学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困”。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它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客观上,它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教材的内容等有密切关系。要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教师主观方面应多努力,多尝试,改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以实现有效教学。

一、贴近生活,灵活渗透,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体现音乐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笔者认为,音乐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学要从生活中汲取———模仿———演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要将集中教学转为适时渗透,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音乐知识,适当安排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边玩边学,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掌握知识,多角度理解知识,增强应用知识的能力。

1.以审美教育为优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优秀,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所以,笔者把以审美教育为优秀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进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案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随着音乐乐曲的流动,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手动、脚动、脑动、全身动、让学生在动中感受到了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3.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把开启学生音乐想象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无时不在人们的身边。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使音乐教学焕发无限生机。

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让学生放松、主动、投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该理念要求知识的引入和情感体验等问题的提出、解决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将教材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整合,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声中,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通过听、唱来让学生感受歌曲激昂、振奋具有感召力的进行曲特点,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与感染。再通过国歌创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更深一步的了解到号召人民站起来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在欣赏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情感的教育。教学应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用最优美的方法、多样的手段,指导学生从歌曲的艺术本体出发,挖掘歌曲的内涵,有步骤地解决重点难点,最后达到对歌曲形象有较为完整的展现。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就像厨师要烹制一道道美味可口的佳肴,会用到蒸、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还会加上不同的调料一样,要想让一堂课既有知识性,又兼具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很关键。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和范唱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演唱、讨论和创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总之,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还需要教师积极研究和探讨,只有教师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关键词: 音乐 能力 培养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残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是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并不过多的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通过这种思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

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 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唱的标准如何,只要学生大胆参与,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我们亲切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去鼓励学生。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音乐课上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再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用肢体语言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浅析新课程体系下的中学音乐教学思考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学 创新思维 教学途径

论文摘要: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读中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发现新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广大音乐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上好音乐课,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尝试探索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提升课程意识,提高课堂效果。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乃哟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听、看、体验、表演等方式,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身体各感官的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设计了分组讨论分组学习分组表演,这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自由度,使每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上课的效果得到了提高。让学生保持一种对音乐积极的学习心态,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

问题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利用问题教学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特别是对节奏特点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材,例如《国歌》《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哩哩哩》《牧童》等,教师可把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让学生找出和纠正过来。比如,教师把《国歌》中(三连音)唱成(555);把《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中(1)唱成(1111112)等,来引导学生去思索和鉴别。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思维,培养创造力,使学生乐学。素质教育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根本宗旨就是弘扬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唱歌的正确姿势和方法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观察我用两种唱歌姿势和方法演唱《一分钱》,并让学生说出哪一种唱得好听。我先用胸腹式呼吸方法,站直并面带微笑的演唱了一遍,然后再驼着背,面无表情地喊唱了一遍。学生都说第一种演唱方式好。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第一种演唱方式好呢?”学生都说“想!”于是,我再对两种唱歌姿势和方法进行分析、讲解和示范。并再叫几位同学演唱《一分钱》,让全班同学评一评哪位同学的唱歌姿势最正确,哪一位同学唱得最好听。这样在教学中注意丰富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潜质的必然结晶,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特点。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等。而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思维过程,只有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堂课都要进行各种总结,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学习歌曲《爱我中华》,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我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二声部合唱的学习,领唱由文艺委员担任,二声部由所有女生担任,主旋律则由男生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各负其责。在达到各声部已能熟练、和谐的演唱自己的旋律时,再进行第二次分工,让喜好唱歌的同学到台上表演,让爱好舞蹈的同学围着声乐学生形成半圆,其他同学扮演打击乐队,手拿各种打击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敲击,老师则扮演领头养,指挥、调动大家的演唱的积极性。最后,我还设计了既简单又易学的集体舞,学生手拉手形成内外两个圆,随着《爱我中华》的音乐边歌边舞,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表现歌曲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间和谐、互动,可以使爱好表现的学生更大胆,使不善表现的学生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其信心、发展其表现力。

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音乐课件在音乐课堂中以视听结合、音画统一,以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优势,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中学音乐教育应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灵活的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钢琴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还要注意对学生各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文章从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听力、读谱能力、背奏能力及旋律、节奏、速度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具体办法和思路。

关 键 词:钢琴教学 音乐素质 理解力 表现力

钢琴是一种技巧性极强的乐器,在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要贯穿始终,学生在初学阶段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打好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练琴时,既要重视基本功训练,还要注意对他们各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能力和表现力。

1.听力的培养

听力是指接受声音、分辨声音的能力。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曲调感、节奏感以及多声部音乐感、对音乐的共鸣等都与听力有关。听力的培养与训练在钢琴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和训练手指同等重要。在学生初学钢琴阶段就应该重视听力的培养与训练,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听辨力和独立练琴的能力。

2.读谱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严格读谱的习惯。学生读谱不严格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些学生在练琴时只重视音符、节拍,而对其他小标记,如指法、休止符、连线、跳音、保留音等经常忽略,有时是因为粗心,有时是因为学生还不明白为什么必须照谱弹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明白这些小标记的重要性,同时老师应当告诉学生,只有使用正确的指法才能把乐曲弹得准确、流畅。

3.背奏能力的培养

背奏是视觉、听觉、运动神经等共同配合的综合运动,只靠运动神经的记忆,也就是只靠手指的习惯动作来背谱是靠不住的,只让学生在琴上从头到尾把曲子反复背奏并不是好方法。在背奏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头脑、视觉、听觉的积极作用,让他们一边背奏,一边用耳朵听自己的弹奏,脑子里对乐谱要有清楚的印象。背奏还可以按乐曲的结构采取分段背的方法,对于那些基本上相同,只是稍有变化的乐段要特别注意。例如,奏鸣曲的呈示部和再现部,有时旋律音型完全相同,只是调性不同,如果脑子里有调性转换的记忆就不会背错。再如,三段体乐曲的一、三段往往一样,只是结尾略有变化,要注意把变化的乐段或乐句抽出来背熟。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先不打开琴,只用眼睛看乐谱,唱出旋律,或心里默唱旋律,训练记忆;也可以让学生试试既不打开琴,也不看乐谱,用脑子把整个乐曲回忆一遍。

4.旋律的弹奏方法

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是没有歌词的,把没有歌词的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怎样才能弹得富有表情、优美如歌呢?这在钢琴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学生练习时,如果教师能用唱来启发、带动学生的情绪,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使学生体会用手指在琴上“唱歌”,才能把旋律弹得优美动听。

让学生学会连奏是弹好旋律的前提,连奏时要求声音明亮、圆润、均匀、如歌。即使在学生练习音阶、琶音、练习曲时,也应要求他们一样有旋律感、有歌唱性。要想弹好旋律,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乐句。一个乐句就像一句话一样要有语气。音乐有走向、骨干音,通过弹奏把这些表现出来,旋律就会变得有生气、有表情、有流动感。一般乐句的尾音应该轻下来,乐句进行中不要乱加童音,乐句之间要有呼吸,还应注意乐句之间往往有起承转合的关系,在弹奏中应把它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弹奏旋律时必须注意的。另外,弹奏方法不正确也是弹不好旋律的重要原因。胳膊不放松,重量沉不下去,手腕僵硬、缺少柔韧感,手指力量不均匀,下键生硬,指尖缺乏弹性等,都会影响旋律的表现。

5.节奏和速度的训练

音乐节奏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在生活中的多种行为动作(如走路、劳动、舞蹈、划船等等)所特有的节奏韵律,在乐曲中往往有所反映,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船歌等。当学生们练习这些乐曲时,教师如果能用学生们熟悉的动作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练习进行曲乐曲时,引导他们联想解放军的队列行进;弹摇篮曲时,让他们做拍洋娃娃睡觉的动作等,这样他们就能较快地掌握住乐曲的音乐形象。此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要根据作曲家标明的各种速度来表现乐曲。如果在演奏中选用了不适合乐曲性质的速度,必然影响演奏质量,以致破坏音乐形象的准确性。

节奏不稳、速度不统一是学生在弹奏中容易出现的毛病,这里包括技术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有些学生在弹奏较难的地方时速度会一下子放慢下来,弹奏容易的部分时又可能把速度加快,渐强时加速,渐弱时减速,弹快速的乐曲时越弹越快,弹慢板的乐曲则越来越拖。还有些学生在演奏前没有想好速度就开始弹,结果弹奏的速度不符合乐曲要求等。对这些容易出现的毛病,教师的经常提醒和具体帮助是十分必要的,要让学生养成数拍子的习惯,边弹边数拍子,也可以先不弹,用手打拍子唱几遍,不论是伴奏部分或是旋律部分,如果把拍子唱对了,再用手弹时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在练习快速的乐曲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紧张慌乱,特别在碰到有长串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乐句时,一定要以慢速或中速练习打好基础,再逐渐加快速度。

6.加强学生对钢琴作品与作曲家的了解

每开始一首乐曲的学习时,都应让学生对作品有概括的了解,包括对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乐曲的基本风格等,这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对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伟大的作曲家一无所知,对他们作品的风格一点不了解,是很难弹奏好他们的作品的。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就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当学生学习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时,就能更准确地把握好作品的内容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