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农业水利论文

农业水利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5 09:5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农业水利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水利论文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措施论文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大量的农业水利工程都或多或少的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合理的对其作出评价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环境评价方法;生态效益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除了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样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的长远利益,重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识,怎样能准确的衡量这一影响,成为了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载力问题。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国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多的回报,否则大自然的报复常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尘暴已不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已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惩罚。

(2)对地质结构考察不细致,工程选址不当造成大面积库岸崩塌,诱发强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盐碱化问题。

(3)在水库建设中缺少生态考虑,给一些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带来致命打击。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

(4)给社会环境如工程带来的移民问题和耕地补偿问题,以及由于其安排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5)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二、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具体实施内容

以上重点阐述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不当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受到重视,国务院规定今后凡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进行环境评估,但是往往由于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我们在环境保护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出了很多评价方法,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预断评价、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评价方法很好理解,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陈述,重点说一下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研究;②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③环境影响的预测;④综合分析评价,在此我相应的展开论述。

2.1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

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所以预先调查的翔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的由此的产生的一系列结论。简单说就是对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状况进行调查,为现状的分析和今后发展变化的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执行上又分为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水质、泥沙、气候、生物等等,社会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经济发展、文物、军事设施等等。

2.2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特征,列出与工程有关的环境因素并且加以分析、预测,根据每项因素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有主次的进行分析,根据各自的权重综合平衡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清单法:将可能影响的环境因素根据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单,这一方法又分简单清单法、分级加权清单法和提问式清单法3种,分级加权清单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阵法:将影响环境的因素排在纵列上,将环境效应排在横行上,构成阵列。其中,各项效应对环境因素的正负影响均按不同等级示出其影响的程度。通常,还多采取加权的办法,以识别各项因素对整体环境影响的总和。

(3)网络法:属于一种流程图的结构,由箭头与方框做有序的组合,用以说明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逐渐影响。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形象地反映人类活动——效应——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4)叠置法:其做法是先区分影响类型并加以分别制成环境质量等级分布图,然后再将各分布图叠置起来,进行识别,筛选。

2.3环境影响的预测

环境影响的预测即预测工程兴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预测的结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对一些能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预测估算。如预测水库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和对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影响等,已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预测水库对库区泥沙淤积和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多兼用数学和物理两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对一些难以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则可通过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作定性的预测。如预测水库形成后对疾病流行的影响,多采取类比分析法,即选择与拟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自然、社会环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类比工程,进行对照并作出判断;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影响,多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即针对各类生物对环境要求和对环境变化的适用性,按工程兴建后的环境状况,预测分析其在数量上或种群、群落上的变化。

2.4综合分析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工程兴建对各个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环境效应之间又往往具有相关性,因此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三、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历史悠久,勤劳的中国人自古就有行修农业水利工程的传统,都江堰、郑国渠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都江堰历经二千多年仍然造福着四川人民,使自古蜀中就有天府之国之称。然而也有一些水利工程,尤其是时期的水利工程,由于人民偏执的相信人定胜天的思想,违背自然规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立的一些水利工程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给当地的人民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新疆的农垦区越来越多的内流河干枯,沙漠化日益严重,北京的十三陵水库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典型,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教训。所以怎样才能与环境和谐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要深刻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只要我们考虑周密,科学计算,科学管理,按自然规律办事,一定可以把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把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以往我们总是先破坏后治理,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这是不可取的,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有责任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四、总结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必然要打破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生态平衡,使其变成良性。这个过程往往要带来一些问题,从经济学上说就是一些成本,但只要我们作出科学的评估、科学设计和施工完全可以把这个成本压缩到最小,趋利避害。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观念上要更新,认识上要提高,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水利工程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大庆油田水利工程建设在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为中心的工程管理模式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而带来了水利建筑市场的日趋激烈的竞争。,施工企业普遍低价投标以增加中标的机会。在此情况下.企业要想生存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改革和强化项目经理部的管理.其重点和优秀是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此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前言:工程项目施工成本足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是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施工措施费等直接成本.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但无法汁入工程对象的间接成本。因此,为使项目施工成本管理_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应该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及间接成本等方面人手。

1.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成本预测的内容丰要是使用科学的力''''法,结合中标价,根据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首先,测算所需用工,确定工程项目人工费费用。其次,测算所需材料及费用,对主材、辅材、其它材料的到场价等逐项分析,确定材料费用。第三,测算机械使用费。根据工地实际施工条件,确定将要投入的施工机械及测算出将要发生的机械使用费。第四.根据工程工期、施工条件等测算出工程措施费。第五.测算间接费用。间接费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丁资、办公费、工具用具使用费、财务费用等。通过对这些主要费用的预测,初步确定工、料、机等费用的控制标准,确定工期,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2.编制适用的企业定额

以企业定额进行成本控制,足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投标市场竞争对施工企业的客观要求。在工程投标时,根据科学而切实可行的企业定额,可用确定投标的保本点。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定额审核正在施工的项目的各项消耗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不必要的消耗,提高项目的利润。在落实项目内部承包责任制过程中.企业定额也是确定承包基数的依据。总之,先进、可行、适用的企业定额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施工企业还必须根据外部市场信息的变化,及时对企业定额进行修订以保证定额的先进适用性。

3.建立工程项目承包责任制

3.1项目部的责任成本承包制

在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后,以项目经理部为丰体.以合同价作为限制成本,根据施工图纸,结合企业定额,测算出工程直接费及列入工程项目开支的间接费,以此作为责任成本与公司签订承包协议。项目部承包实行风险抵押承包,超支自补,节约归项目部的原则。

3.2项目内部的承包责任制

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将工程进行切块,或按工序进行分解。以责任成本作为限制成本,根据企业定额,测算出切块后的分项T程单价或者工序单价,以此与各施工队或部门签订承包协议。

这样通过各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就可以将施工成本控制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迫使各核算主体自觉的采取适当的手段降低单位施工成本。

4.建立项目部成本控制系统,确保承包指标的完成

降低项目施T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4.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

组织措施的另一方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要做好施工采购规范,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

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T任务单管理,控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力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成本控制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具备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作用秩序,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才能取得成效。

4.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在工程施工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投标时的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没备使用方案,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4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4.3.1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用的65%~75%.是降低成本最大的潜力所在。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材料的用量、材料价格加以控制。要掌握材料的规格型号,严格计算材料的使用计划。严格制定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实行量方、点数、过磅,保证材料质量合格,不亏方短缺,保证其数量。在施工过程中实行限额领料。施工完毕后,要做到“活干料净”。

4.3.2,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10%左右,作为旌工企业.要制订}十{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要从用工数量上加以控制.有针对性的减少或缩短某工序的工日消耗。力争做到实际结账不突破定额单价的同时,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加强T资的计划管理、提高出勤率和T时利用率,尤其要减少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一工,保证人工费不突破。

43.3机械费控制

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低与工程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说机械化程度越高,机械使用费所占工程成本的比例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机械的使用实行统一调配,内部租赁有偿使用的办法。在内部引进市场机制,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实际操作过程中.机械小修理费南租赁项目承担.大修理费用包含在租赁费用中收回。这样既解决了项目工期不相同而承担大修理费用的偶然性,又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这就要求项目部必须做到计划管理,精心安排,减少占用。

4.4间接成本控制

间接成本是指为组织管理工程所发生的全部支出.间接成本管理主要是对管理费用和间接费的控制,主要是做好办公费、差旅费、低值易耗品使用费、业务招待费等主要项目的控制。这些费用的开支要做到年度有计划,月份有考核,能分解到个人的要层层分解,不能分解的要有专人管理,并有具体的审批管理办法.使各项开支处于受控状态。

4.5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特别是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确保把合同落到实处。

结束语:总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理是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控制的最终结果是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水利环境影响衡论文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大量的农业水利工程都或多或少的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合理的对其作出评价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环境评价方法;生态效益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除了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样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的长远利益,重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识,怎样能准确的衡量这一影响,成为了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载力问题。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国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多的回报,否则大自然的报复常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尘暴已不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已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惩罚。

(2)对地质结构考察不细致,工程选址不当造成大面积库岸崩塌,诱发强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盐碱化问题。

(3)在水库建设中缺少生态考虑,给一些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带来致命打击。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

(4)给社会环境如工程带来的移民问题和耕地补偿问题,以及由于其安排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5)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2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具体实施内容

以上重点阐述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不当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受到重视,国务院规定今后凡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进行环境评估,但是往往由于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我们在环境保护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出了很多评价方法,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预断评价、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评价方法很好理解,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陈述,重点说一下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研究;②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③环境影响的预测;④综合分析评价,在此我相应的展开论述。

2.1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

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所以预先调查的翔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的由此的产生的一系列结论。简单说就是对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状况进行调查,为现状的分析和今后发展变化的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执行上又分为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水质、泥沙、气候、生物等等,社会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经济发展、文物、军事设施等等。

2.2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特征,列出与工程有关的环境因素并且加以分析、预测,根据每项因素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有主次的进行分析,根据各自的权重综合平衡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清单法:将可能影响的环境因素根据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单,这一方法又分简单清单法、分级加权清单法和提问式清单法3种,分级加权清单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阵法:将影响环境的因素排在纵列上,将环境效应排在横行上,构成阵列。其中,各项效应对环境因素的正负影响均按不同等级示出其影响的程度。通常,还多采取加权的办法,以识别各项因素对整体环境影响的总和。

(3)网络法:属于一种流程图的结构,由箭头与方框做有序的组合,用以说明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逐渐影响。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形象地反映人类活动——效应——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4)叠置法:其做法是先区分影响类型并加以分别制成环境质量等级分布图,然后再将各分布图叠置起来,进行识别,筛选。

2.3环境影响的预测

环境影响的预测即预测工程兴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预测的结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对一些能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预测估算。如预测水库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和对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影响等,已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预测水库对库区泥沙淤积和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多兼用数学和物理两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对一些难以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则可通过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作定性的预测。如预测水库形成后对疾病流行的影响,多采取类比分析法,即选择与拟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自然、社会环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类比工程,进行对照并作出判断;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影响,多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即针对各类生物对环境要求和对环境变化的适用性,按工程兴建后的环境状况,预测分析其在数量上或种群、群落上的变化。

2.4综合分析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工程兴建对各个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环境效应之间又往往具有相关性,因此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3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历史悠久,勤劳的中国人自古就有行修农业水利工程的传统,都江堰、郑国渠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都江堰历经二千多年仍然造福着四川人民,使自古蜀中就有天府之国之称。然而也有一些水利工程,尤其是时期的水利工程,由于人民偏执的相信人定胜天的思想,违背自然规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立的一些水利工程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给当地的人民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新疆的农垦区越来越多的内流河干枯,沙漠化日益严重,北京的十三陵水库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典型,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教训。所以怎样才能与环境和谐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要深刻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只要我们考虑周密,科学计算,科学管理,按自然规律办事,一定可以把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把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以往我们总是先破坏后治理,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这是不可取的,在全球环

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有责任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4总结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必然要打破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生态平衡,使其变成良性。这个过程往往要带来一些问题,从经济学上说就是一些成本,但只要我们作出科学的评估、科学设计和施工完全可以把这个成本压缩到最小,趋利避害。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观念上要更新,认识上要提高,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政策性银行水利建设论文

一、青海省水利建设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江河源头”、“中华水塔”之美誉。境内河流纵横,雪山林立,冰川广布,沼泽连绵,湖泊众多。据统计,全省水面积在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35条,河道长度大于100公里的有65条,干支流总长度约28公里。省内有大小湖泊2043个,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有300多个,全省冰川面积约为5225.38平方千米,冰川总储水量3705.92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2.5%。由于受气候、地形等条件的限制,青海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大、可利用量不足。根据资料显示,青海省水资源总量为629.3亿立方米,全省平均产水规模为8.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水资源量11184立方米,2011年全省总供水量36.23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5.8%。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之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目前青海省水利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还不相匹配,全省发展基础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的东部湟水流域、西部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柴达木盆地工程性缺水与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并存;东部湟水流域资源性缺水严重,中、下游地区水污染形势严峻,一些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没有完全发挥效益,供水保障能力仍显不足;黄河沿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重大水资源配置缺乏,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不足,城乡水利建设抵御特大干旱风险的能力不强,水资源调控能力仍需加强。

(二)防灾减灾体系不完善

青海省地市州所在城市大多依山傍河而建,易受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侵袭,防洪基础设施薄弱,重点城市综合防洪能力不强,中小河流治理起步较晚,汛期成灾率高,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小型水库病险问题突出,泄洪设施不完善,排空能力不足,安全隐患较大,预警监测能力还不强,应急机动抢险能力较弱,防灾减灾社会化保障体系还不健全。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现有水利工程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问题突出。小型水利工程投入少、进展慢,农田水利建设滞后,青海省耕地灌溉率只有44.2%,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0,灌溉水利用效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用水浪费严重,草场基本没有灌溉设施。据统计,全省仍有近120万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

(四)水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青海省水土流失面积35.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9.2%。水土流失且呈加剧趋势,防治投入不足。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一些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预防保护、执法监督等工作还有待规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造成众多湖泊面积缩小或干枯,部分河流污染超标,水质恶化,防治难度加大,部分区域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逐步下降,生态环境问题呈恶化趋势。“三江源”等部级自然保护区预防、治理、保护难度大、任务重。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发行青海省分行自2007年开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业务以来,一直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经验,依托政策,抢抓机遇,将具有显著民生效应的水利建设项目纳入营销视野,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实体承贷、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有机结合的水利信贷运作模式。截至2013年末,已累计投放水利建设贷款10.6亿元,支持水利建设项目28个。其中,河道综合治理项目5个,重点水利枢纽工程项目7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1个,节水改造、灌溉工程项目3个,防洪工程建设项目2个,农村水能开发利用(水电站)项目10个,已支持的水利建设项目贷款无逾期、无不良,在支持青海水利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服务“三农”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但由于受水利建设项目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承贷主体单一、财政配套政策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投入水利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需要加以解决。

(一)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

水利建设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水平低,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征,属于高风险投资领域。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讲,农发行迫切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贷款补偿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把贷款风险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但就目前而言,国家和地方政府缺乏类似的相关配套政策,对农发行的财政补贴力度不大,风险拨备按税前1%计提,难以使农发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在扶持“三农”、支持水利建设中的作用。从操作层面上讲,农发行将水利建设贷款列入政策性范畴,由于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补偿政策和承担风险的保障政策,只能按照商业性信贷管理要求来运作,导致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支持型”、“财政补偿型”、“政府保障型”等信贷运作模式难以启动,影响农发行信贷资金对水利建设的有效投入。

(二)水利建设贷款模式单一

由于国家没有支持和优惠政策,前期农发行水利贷款模式大部分属于“水地”结合,采用把农村土地收储整治与水利建设结合起来作为项目建设内容,以土地出让收入返还延伸带动水利建设的模式。2012年末,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出台后,主要采取了各级政府偿债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支持模式。同时,由于财政全额出资的纯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通常政府财政资金先收后支、分批拨付到位,资金到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财政垫付性贷款的,按照目前的信贷政策,农发行不支持财政垫付性贷款。水利建设贷款模式的单一,使得农发行支持水利建设无法发挥及时、有效的先导性职能。

(三)承贷主体选择困难

由于水利设施大多产权不清,其管理方难以作为符合农发行要求的承贷主体。根据农发行现行信贷政策,可以作为政府主导的水利建设项目借款人主要有融资平台公司、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和目前正在试行的国有独资及控股等公司类客户。但由于政策原因和历史原因,农发行在选择上述三类承贷主体时仍面临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力弱、包袱重,新的《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出台后,要求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面临挑战,一些事业法人缺乏合法有效的承贷主体;一些“机关法人”没有贷款条件和准入门槛,在政策上存在模糊地带;一些国有独资及控股等公司类客户不具备国家规定的项目融资或建设(运营)相关资质,开展BOT、PPP委托代建等融资模式存在制约。虽然水利建设贷款需求量大,但这些都无疑加大了农发行选择承贷主体的难度。

(四)资金监管难度较大

由于水利建设项目对用地规划、流域与气候等均有要求,水利设施一般投资规模巨大,建设标准高,还款周期长,期间所面临的拆迁风险、市场风险、资金挪用风险等各类风险隐患较多。加之水利项目还款资金主要来自项目本身产生的水费、电费收入、政府补贴资金等。水费、电费受市场变化的影响,政府补贴资金受财政预算拨付影响,造成农发行很难对信贷资金进行有效监管,增加了贷款风险。

(五)信贷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大多数基层农发行相对缺乏具有一定经验的一线信贷人员,个别行甚至不能独立进行项目评估,操作风险较大,贷后管理能力较低,给贷款评估、贷款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三、对策建议

在外部政策环境刚性约束的情况下,农业政策性银行应立足于省情行情,优化营销策略,强化风险防控,全面提升办贷管贷水平,发挥其在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全力为青海省水利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围绕水利项目支持重点,创新贷款营销思路

在贷款营销上要克服等客上门的思想,增强主动营销意识。农发行要主动搜集各级政府关于水利建设的战略规划,筛选适合农发行信贷支持的水利建设项目,有针对性地编制支持水利建设的政策性贷款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贷款项目营销方案,坚持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营销贷款项目;要讲究贷款营销策略,把“政策营销”放在首位,通过政策宣传和农发行职责宣传,抓好与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共同把水利建设的“金融工具”运用好;要进一步创新贷款营销方式,采取“高层营销、营销高端”,力求在高层次上加强沟通协调,提高营销效率。

(二)以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形成财政与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合力

要落实公共财政投入政策,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中央财政要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充分考虑青海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实力等因素,对青海水利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给予倾斜。青海省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农村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制度,严格执行“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大力推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贷款贴息政策,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由各级财政给予贴息或承担全部利息。对农业政策性银行发放水利建设贷款考虑免征营业税、印花税等税种,按一定比例减收所得税。

(三)积极培育合格承贷主体,破解农村水利融资瓶颈

要进一步明晰产权,解决农村水利建设项目信贷资金缺乏承贷主体的问题。要大力推动中小型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一些中小型水利设施进行拍卖、租赁、股份制改造等,逐步实现农村水利项目的市场化经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框架,大力推广PPP模式。因此,农发行可大力支持地方政府批准授权或委托借款人承担项目融资或运营职能,采用BOT、PPP等融资模式的公司类客户。同时,可考虑成立专门的农村水利建设投资公司,打造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统贷统还的平台,为农发行介入提供合格的承贷主体。农发行各级分支机构要紧跟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及时掌握水利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储备和安排情况,精心筛选,重点选择民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大,财政补贴拨付及时可靠,还款有保障的财政补偿性项目;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关注、涉及民生且有一定经营收益的收益权抵押型项目。

(四)强化金融创新,为政策性水利提供良好产品及服务

传统的水利建设项目贷款偏重于国家和省级大型重点水利项目,对于其它水利项目尤其是小型微型项目关注较少,这和水利建设发展的趋势不符,与大型国家和省级重点水利项目相比,众多的中小型水利项目更加缺乏资金投入,而这些项目对农民利益的实现和保证却更加重要。因此,目前农发行迫切需要创新水利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一是大力探索尝试水利项目中的B0T(建设-经营-转交)、TOT(经营转让权)、BT(建设-转交)、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新型水利项目贷款模式。针对有资质的水利项目建设单位作为贷款主体,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水利建设。二是研究和探讨创新型农业政策性水利金融产品种类。对农户开展小型节水灌溉、塘渠疏导加固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需求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扶贫贴息贷款等。对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水利建设项目,先期提供信贷支持,以解决地方财政资金到位滞后和项目启动资金缺乏的问题。三是创新金融服务。依托报刊、网站等媒体水利政策信息,宣传介绍水利和现代产品,推动网上融资、网下签约,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融资对接效率。同时,应借鉴国外经验,允许农发行对特定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延长贷款期限,服务项目建设。

(五)发挥保险的风险补偿功能,建立水利建设的风险屏障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积极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支持保险公司与农发行建立“信贷+保险”合作,设立农村水利建设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提高对水利贷款的担保能力,实现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有机结合。要进一步强化财政对水利建设的促进功能,除发展洪灾保险、电站设备财产险等传统险种外,保险公司可根据水利工程特点和水利建设的主体需求,大力开发与水利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新险种。同时,根据相关信贷管理制度,抓好贷前、贷中、贷后管理,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流程,序时查看工程进度,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定期对抵押物情况以及抵押物价值进行核实,确保第二还款来源足额可靠。

(六)整合利用各种资源,进一步提升办贷水平

一要积极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进,从行业、区域、客户项目等多个角度出发,提高重点水利项目、重点水利客户信贷业务审批效率。加强对青海省等重点西部欠发达地区重点水利开发区域的支持力度,结合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发展规划,制定差别化的水利建设信贷支持政策。二要着力提升项目评估水平。在项目整体把握上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确保项目评估结构完整和数据衔接,调查内容面面俱到,资料核对逐页过目,评估报告具体详尽,力求资料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对于项目手续,不仅要合规合法,更要高效全面。三要着力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信息反馈包括内外部、上下级等全方位的信息。在项目营销前期,对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具的有关文件,应通过各种营销方式促进信息和沟通的系统全面。在评估阶段,通过上下联动,实地评估,全程参与的方式有效缩短信息反馈时间和距离,为项目运行提供高效快捷的办贷服务。四要着力整合信贷管理资源。考虑到基层农发行现有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等情况,评估人员可由各行推荐,上级行审定,兼职不调动,在重大项目营销与评估时实行统一使用,形成管理合力,提升办贷运转效率。

(七)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为支持水利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要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搭建农发行支持农村水利建设抵押确权、登记、评估、转让、融资等平台,为农发行介入水利建设项目创造条件。应给予水利建设项目承贷主体宽松的外部环境,使其真正成为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实体。要培养贷款企业的诚信意识,落实建设项目资本金和自有资金,确保与信贷资金匹配使用。

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课题组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

1农田水利发展的作用

1.1提高农业生产的作用

环境和气候是制约农业生产主要因素,而我国的气候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降水量的分布,南方较北方多。从而导致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的问题,降水过多可引发水灾,较少则导致旱灾,而通过水利设施的调节作用能够成功实现防水治水的目标,即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储存和释放,让农田能在不同环境下适应并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2改善生活条件的作用

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水利工程可以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净化,从而为人们提供生活方面的用水,保证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逐步提供。当然,农田水利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工程,其作用就是提高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并且具有节水的功能,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也是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当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

2.1水质条件较差,净化具有一定难度

水质条件较差是我国很多农村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没有科学的净水设备,很多生活用水都未经过净化就进行饮用和浇灌,特别是一些含有重金属元素较多的水,如铅、汞、砷等含量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对于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地区的种植多采用农药和化肥,而这些化学物质也会对附近河流以及湖泊的水源造成污染,从而导致水源安全问题。而如何克服农村饮水问题,也是农田水利建设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2设备技术局限,建设进度迟滞不前

设备和技术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而就我国目前农田水利普及现状而言,很多发达的沿海地区都已经普及了这种先进的技术,所以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内陆甚至是一些偏远地区。设备技术局限是由于交通运输以及资金方面的问题所导致,偏远地区,特别是一些西部地区交通条件不是特别好,而且政府缺乏周转的资金,从而导致地区设备技术无法得到更新和替换,导致让农田水利建设陷入困境,建设进度缓慢。

2.3水资源的浪费,农民的节水意识不高

水资源浪费已经不是一个特殊的现象,也是由于传统农业的长期影响所导致的,特别是在一些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节水设备,导致农民不得不采用传统灌溉的方法。当然,这种现象也是由于人们还没有形成节约用水,循环运用水的意识,从而导致原本匮乏的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我国农业发展陷入瓶颈。

2.4地区缺乏重视,宣传普及力度不到位

节约用水应该是一种意识,一种良好的习惯,但是由于一些地区的相关部门缺乏经费支持,无法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净水节水设备,从而放弃了净水节水的目标,也忽略了对节约用水方面的宣传和普及,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根本不知道节约用水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现象频繁出现。

3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3.1政府加大重视,增加资金来源

资金紧缺不能成为忽视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原因,但是资金确实农村水利建设的基础,而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对于自身财政资金的紧缺,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来源的方式解决水利建设方面的问题。例如:体制改革,将水利工程管理的国有体制改革为股份制管理体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鼓励当地一些富农或者是多个农户进行资金投入,最后在工程完成后,共同获利。同时,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监督管理,特别是针对一些偏远地区,让农民自己进行监督,提高日常管理的力度。

3.2发挥领导作用,完善宣传普及

知识宣传和普及是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开展的第一个步骤,因为接受才会去运用和支持,特别是对于普遍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群众,政府部门更需要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对群众各方面的用水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提升自身在群众中的信任感;同时针对节约用水问题,政府部门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即通过日常办公过程中的节约用水行动,普及和带动广大群众加入到节约用水的队伍中,从而保证水资源的利用率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3.3改善水质条件,提倡生态农业

森林可以说是天然的净水体系,也是地球的“肺”。而为了能够达到改善广大农村水质条件的目标,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一些惠民政策,例如:鼓励扶助林业发展,通过造林的方式,对目前较差的水质环境进行净化和改善,并且政府部门也需要向广大农民群众普及生态农业知识,从而让他们能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4结语

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命脉,所以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农田水利建设正是一种通过科学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设备。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还需要长期的普及和改革,这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作者:吴建浩 单位:江西三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生产经营视阈下水利设施论文

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旨是将其融入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而其前提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整合分散经营的土地,实现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农产品市场的对接。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法实现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它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镇化进程。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机制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

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

(一)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与能力提高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质上是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它是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将细碎的土地耕作模式转变为具有适度规模的生产模式,形成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可以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农田水利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为确保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就会加强。此外,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强大,使经营者积累更多的资本;组织的创新还可以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生产,与分散经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相比,经营主体拥有更多的资金保障和人力支持,可以建立与农田水利的战略合作关系,衍生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单位与产业,增强其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

(二)减少了农业经营者与水利单位的交易费用

以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以后,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将细碎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组织的扩张,借助于组织对市场的替代,变市场交易为组织内的交易,减少了交易费用,避免了农田灌溉利益的纠纷。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还能够培育一批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经营者,在农田灌溉中,经营者可以利用规模效应,建立与供水单位的直接交易渠道,减少政府和其他中介组织的参与,实现交易成本的下降。

(三)降低了农田灌溉成本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形成土地的适度集中。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可以实现与农田水利灌溉的对接,有利于选择适合自然特点和农业种植的农田灌溉方式。农业生产经营者如果自建农田水利设施,如建设水井、池塘,则可以通过集中灌溉,提高水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灌溉成本;如果选择使用社会供水系统,如向水库等供水单位购买水,由于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者为了节约用水,会修建和维护灌溉系统的终端沟渠,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流失,而且减少了灌溉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灌溉的经济外部性,这些都将降低农田灌溉成本。

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的创新

(一)加快农田水利交易的市场化改造

伴随着市场机制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传统的政府主导下农田水利建设模式也必将发生转变,取而代之的将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下,需要培育具有市场经营能力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形成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为此,需要将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水库、塘堰和湖泊等设施通过经营改制,利用承包等经营方式,将其培育成为农田水利市场供给方,组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公司,开发适合农田灌溉的交易渠道和平台,并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进行农田灌溉。鉴于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形成垄断的条件,而且因为自然环境、农业种植因素,其价格机制极为脆弱,为确保农业生产,需要建立确保粮食安全和体现水资源价值的政府主导型定价机制。而作为水利主管部门,不再从事具体的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责任,只须负责大型水利设施、水网、渠道等设施的建设管理,而且在相对农田灌溉中还可以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制订农田灌溉指导价格,维护市场公平交易。

(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以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者通过土地的适度集中,利用土地、人力和机械等资源的规模利用优势,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由于经营者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增强,也有意愿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需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和效率的低下。针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特点,对于水库和大中型湖、塘、堰等设施,可以吸引具有建设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单位参与承包建设;对于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可以建立专业的打井引水公司、农田灌溉公司等,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农田灌溉服务;为形成有效的农田水利市场,还可以组建专业的农田灌溉中介组织,建立供水单位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联系,活跃农田灌溉市场,提高灌溉效率。

(三)建设适合规模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设施系统

农田水利与其他基础设施不同,由于水权无法在经营者之间实现清晰的分割,导致经济外部性产生。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以后,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与细碎的家庭承包土地制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田灌溉成本。土地适度集中方式下的农业规模生产对农田水利设施要求不同,它要求对农田灌溉水利系统进行重新规划,使其适合农业生产的需求;而从另一方面讲,完善的农田水利也有利于促进土地的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生产,从某种程度上讲,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系统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的前提。为适合规模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政府可以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系统的改造,如建设直接通往经营者承包土地的渠道,或布置适合土地规模经营的灌溉水网,降低农业经营者的灌溉成本;而在土地承包范围内,经营者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设计与建设灌溉沟渠,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确保农业生产。

作者:鲍春生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1制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因素

1.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

近年来,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一致的情况,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出现了勘测、规划、设计以及经费不配套的情况,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要面临比较复杂的施工条件,导致了工程质量差和维修管理活动众多的问题比较常见,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出现了输水效率低,渗漏现象比较常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脆弱,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生态条件比较差,而且,水体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对农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基础建设和保障能力不足的情况,很多的贫困地区还存在着靠天吃饭的情况,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进非常必要。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了设施老化、河道淤积的问题,对农业经济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制约效果。

1.2农业效率低,农民负担重

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农民人均耕地少,同时,农业经营比较分散的情况,在相关的技术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较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群体优势没有得到体现,对农业的区域化种植以及规模化经营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要和农业科技成果相对应,但是,很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将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农民不得不从事二三产业,即使很多的农民选择在城市中生活,但是其身份一直无法摆脱。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农业水资源进行了利用,但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情况,导致了农业水资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进行农业经济建设,农民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以及农村经济一直没有处于良好的循环状态,导致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3管理薄弱

农田水利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了其产权不够明晰,同时,在维护管理方面责任没有得到落实。农田水利在管理方面主要依靠基层乡镇水利站来进行,但是,乡镇管理体制在改革过程中,水利站出现了被撤销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农田水利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灌溉价格较高的情况,因此,对农作物产量以及经济效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的策略

2.1农田水利建设要以人为本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保障人民财产生命安全,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的每一项工作,都应紧紧围绕着根本目标。为此,首先抓好防汛工程建设,将本地区的河流、水库、山体等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素,都要进行综合治理,以保证汛期安全。尤其是堤防工程,更要及早安排资金,使沿线堤防全部闭合,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保护人民和耕地安全。当然,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可先考虑最易出险部位进行治理。只要把本地区的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好,使大家能够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才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

2.2重视工程规划建设

任何一个好的工程,都与周密细致的规划设计分不开,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进行前期的考察工作,组织人力、物力作好工程规划设计,力争让每个工程都发挥最大效益,做到物尽其用。对于那些论据不充分,没有足够把握的项目,决不能急于上马,以免浪费资金却得不到效益。

2.3做好工程管理验收工作

一个工程建成后,能否持续有效地发挥工作,除了做好规划之外,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工程建设管理。这就要求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管理相关要求进行操作。首先,选择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的建设队伍。所有的工程任务都有工程队完成,他所进行的每一个分部工程操作都将最终决定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优秀的施工队伍,是工程质量的首要保证。其次,要有~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质量监督队伍,包括业主代表、监理人员和质量监督员等,他们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到目标一致,各尽其责,共同监督工程每一个细部的质量问题,只有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一个精品工程,确保工程的长期发挥,从而加快农业的发展。

2.4加大水利行政执法力度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生产活动而修建,它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对于那些肆意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一定要严厉打击,决不能手软。首先要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整合执法力量。对非法采砂、破坏水土植被、盗取农田水利设施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并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还要通过广播电视媒体进行宣传教育,让大家从思想意识上提高认识。

3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以及农业发展影响非常大,为了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要对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进行重视。国家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经济,同时减轻农民负担,推出了很多的惠农政策,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很大的提升,为了更好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进行重视非常必要。

作者:张学强 单位:东宁县水务局

农业水利论文:生态农业水利建设论文

1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对农田水利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但目前广西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仍滞后于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无法有效满足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足够的水源;二是缺乏完善的渠系配套设施;三是尚未形成大面积的园田化生产基地。此外,广西的农业生产仍然存在春旱夏洪危害频繁现象,既增加农户的劳动强度及生产成本,影响生产效益,又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春季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边远山区由于缺乏控制性径流调节工程,夏季的防洪标准也不高。再者,广西大部分地区尚未推广使用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浪费严重。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发展的瓶颈,亟待得到有效解决。

2发展措施

2.1加大投资建设力度

农业水利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要改变以往农田水利建设单纯靠政府与乡(镇)集体投入的现状,实现多方筹资、多方投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农田水利建设市场,并适当吸收外资。首先,在自治区层面应建立农田水利维护基金机制,各级财政要坚定持久地增加投入,大力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其次,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其三,整合水利、农业、开发、国土、交通等部门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序推进水源工程、灌排工程、土地平整、交通道路等工程建设。

2.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广西部分地方仍然存在“上游串漫灌、下游无水灌”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渠系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沟渠年久失修、淤塞、渗漏严重[3]。因此,首先要坚持全面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无水源地区要新建灌溉设施,已有的灌溉设施要进行加固、配套、续建,干旱缺水地区要增补骨干治旱工程。其次要通过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对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明确所有权与使用权。第三要增加调蓄工程,提高春季用水保证程度。春季缺水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可适当兴建控制性山区水库,增强对径流的调节能力,有效解决春旱夏洪的问题。

2.3加强灌区科学管理

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保养与维修,使其安全运行,并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同时,应尽快改革灌区管理体制,组建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权威机构,加强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2],以适应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乡(镇)水管站负责跨行政村的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指导村组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灌区管理站负责灌区的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水库管理站负责水库及其设施管理与维护;村委会负责支持自然村的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

2.4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适当压缩耕作面积,努力提高作物单产,充分利用夏季丰水,使农业种植结构符合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并加大节水型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各地应加强对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确定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作物灌溉制度。由于农作物耐旱品种和普通品种的需水量差异较大,因此建议缺水地区重点引种并推广耐旱高产农作物,改进栽培技术,如选用早熟、耐旱、高产的作物优良品种,同时采取保墒耕作措施及节水栽培技术。针对田间工程,应积极试验并推广细流沟灌、小畦灌、膜上灌、膜下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新技术,形成一套以山区水库—渠道防渗—节水灌溉—竖井灌排与明渠排水相结合的节水型灌溉模式。如水稻种植区继续实行广西水利系统《千万亩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开发》中薄、浅、湿、晒的科研成果,经济作物区实行喷淋式节水浇灌或分行交替浇灌方式等。

2.5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之路,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广西生态农业发展的前提就必须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生态和农业用水,保证最低限度的生态用水,保护生态资源,按照供需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灌区农业用水。同时,要重建森林生态系统,改善水源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林比例,发挥利用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增加水资源系统的供水能力。

3结束语

大力发展以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灌溉为主的农业灌溉水利工程,是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业水利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在全面掌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各级农田水利规划(农业水利化规划),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有计划、分步骤的实现农业水利化。

作者:秦媛媛 陈燕 罗丽 兰宗宝 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水利农村经济论文

1农业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1.1中央财政对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足

农业水利设施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保持一定的公益性,因此,具有公益性工程的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投入资金。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享受政府供给的时公共产品少之又少。中央财政部门主要将资金和工作的力量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于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只是少量的。虽然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财政对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是真正用于农业建设的财政资金缺少少得可怜,这种不良情况的存在势必会导致农业水流工程建设力度不足,将会给当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1.2基层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在我国进行了分税制改革之后,基层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获取上级部门提供的财政资金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而上级部门实现了对财政的绝对控制,使得基层财政工作开展情况面临严重的阻碍,在基层政府部门,其每年的财政收入大概只能满足自身的日常开销等,要想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更是显示出了力不从心。再加上分税制改革之后,省级以下的财政部门的财权和人事权存在严重的不协调的情况,因此本地区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猫腻现象。而即便是有上级部门的支持,同样也很难有效解决好基层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样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缺口势必也会越来越大,再加上乡镇地区筹集资金的能力不足,因而导致水利设施投入不足的现象在很多地区普遍存在。

2解决对策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更好的解决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首先,应该从政府角度出发,必须从行动和思想认知方面提高农村地区群众对水利设施的保护和重视程度,并能够保证农民群众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工作中去,将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要工作去抓。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建设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其能够有效的低于各种极端的自然灾害的袭击,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率。因此,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放在农作工作首要位置上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农业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还应该有效的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下去。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将管理工作更好的落实到位,需要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3结语

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要通过不断拓展投资渠道,解决好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资金问题,同时还应该做好管理工作,增强农村当地村民的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保护好农田环境,以便更好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作者:王秀英 董建军 单位:达拉特旗水土保持监督站 兴和县水政监察大队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论文

一、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概念及主要因素

1.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粗放管理

粗放管理是农业水利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粗放管理的最终结果便是导致相关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资金短缺、使用价值降低,即使完工的水利工程项目也容易出现水力发电泵站损坏、引水渠道堵塞等问题而无人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后果。

2.农业水利工程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工程建设盲目性和随意性是目前萨迦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整体问题。萨迦县很多农业水利工程年代已久且失修多年,新建设的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并没有合理的应用这些已有的基础设施,没有达到合理的经济效益。同时,建成的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干旱以及水涝季节的水利管理问题,水利工程无法实现对农田以及农作物的保障。

二、降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的相关对策

1.提高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视

预防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的基本措施便是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相关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以及施工单位要加大对工程建设操作规范性监督的力度,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政府完善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

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是保证农业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政府要根据各区域农业水利工程发展进度,设置农业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改善经济落后地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设施和工程技术。

3.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抵御能力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前期,相关建设管理部门应该提前预测各种容易出现的工程建设风险问题,及时整合、修改以及补充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中的风险防范条款,进一步加大合同规范性以及第三方管理力度,与工程建设承包商保持实时信息交流,完善风险控制监督机制,提高农业水利工程风险抵御能力。

4.引进工程管理人才,提高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农业水利工程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只有有效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全面有效降低工程建设风险。而科学有效的工程建设管理离不开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力度,从人的角度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项目风险。

三、结语

总而言之,萨迦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依然存在很多容易导致风险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以及科学规划萨迦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对于萨迦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规避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萨迦县农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

作者:德央 单位:西藏萨迦县水利局

农业水利论文:水利工程影响农业生态论文

1灌溉工程与农业生态环境

灌溉可以加强土地利用,增加粮食产量。农田生物圈内的生物、地质、化学总循环的重要一环是农田水循环,水循环过程是靠水资源的再生、可持续存在的能力来维持实现的。水循环提供了新鲜水,还有美化自然、净化环境的作用。农田水循环的维持、农田水量的增加都要靠灌溉来完成,然而不良的灌溉工程会产生不利于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土壤、水状况、水质的影响。建设灌溉工程要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物质因素,特别是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先考虑总体环境影响再进行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在必要时做出调整,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由于过度灌溉出现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农业用地土壤中大部分的氮素是以有机化合物状态存在,不能直接被作物利用,作物只能吸收硝态氮离子和铵离子,可是被吸收的数量是非常少的。适量灌溉能够使有机化合物加速溶解,有利于作物吸收。但是灌溉水过量的话,会使土壤中的化肥、农药、矿物质、细菌病毒、泥土颗粒、无机物离子等进入到河流或湖泊,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地表水受到污染。在湖泊中流入的化肥、农药、土壤颗粒中的有机物,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水的富营养化过程变快,造成大面积水体环境恶化,使大量水里的生物死亡。加强农业的基本水利工程建设,改进灌溉方式、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是农业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的根本。应将管道灌溉系统大力发展到农业灌溉系统中,并把精量施肥、施药结合进去。节水灌溉能够提升农产品品质、节水、节地,减轻污染,减少水生害虫的繁殖,还可以提高水温、地温,使农作物根系发达、抗倒伏,使肥效、药效得以充分发挥。

(2)由于过度灌溉对农业生态环境中土壤的影响

水分的运动会带动土壤盐分的运动,水分蒸发会使土壤盐分累积到土壤表层,灌溉时会使表层盐分降低,而较高的地下水位会盐分回到土壤表层,灌溉不当、排水不良、高矿物水的使用,都会加速土壤表层盐分的累积,使土壤盐碱化、土肥减退、土壤硬结。做到按需供水、精确控水,保护土壤结构。

(3)农业生态环境受到渠道混凝土或块石衬砌防渗的影响

这种方式只是减少输水损失,使灌溉输水效率得以提高的节水措施,从广义节水的内涵来看并没有节水,没有减少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总体的无效蒸腾与消耗,只是减少了渗入地下的水量。农业生态环境受到渠道衬砌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大面积渠道的防渗衬砌使补给地下水的条件改变了,下游地区的回水总量减少,存在不利的因素对地下水和下游地区水环境;混凝土防渗渠道减少了土壤里细粒泥沙的进入,水中有害物质能够吸附到细粒泥沙上,这样对土壤的物质交换以及作物生长不利;使青蛙生存、繁殖、越冬的基本条件被改变,使大量的青蛙随灌溉水进入混凝土渠中而跳不出去,被烈日烤死;老化的混凝土衬砌板会产生大量碎块,使耕作和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站在农业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混凝土衬砌的形式不要采用,只有在大型输水渠道和灌溉渠道局部冲刷严重的地段上面使用。

2解决水利工程产生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

(1)协调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关系,进行综合、统筹利用。要把水利工程对农田灌溉的思路进行转换,综合合理地利用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决防止农业生产和环境受土地盐碱化的影响,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2)做好节约用水工作,尽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我国北方干旱缺水,要做好节约用水,在北方修建的水利工程,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转换率,使对河流水资源的摄取得以减少,减轻由此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3)水利工程的建设要运用新技术进行优化。由于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全球气候的改变,过去的水利工程建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所以为了保护环境以及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运用当今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在加快农业生产的同时一定要对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真正做到水利工程建设为地方人民造福.

作者:赵彦海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农业水利论文:水利建设中灌溉方式研讨

本文作者:于永海 单位:黑龙江省肇源县水利农田管理站

通常条件下,灌溉系统、灌溉方法、天见附注和输水方法这些环节都是水利灌溉结束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在我国漫长农业的发展道路上,中国的农业生产大都采用挖渠道的方式,然后把水运送到需要灌溉的地头。但是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很多水资源会被蒸发掉,这就会造成浪费现象。专家通过调查研究统计,现在许多的农业生产的灌溉渠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通常来说只有一半的水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剩下的一半水并没有输送到它该有的地头去,而是在输送过程中被蒸发或者渗漏了,这种方式导致了了水资源的流逝。

1渠道防渗。我们可以选择很多方面的材料来防止渠道的渗漏。运用最多的主要就包括砼预制块、干砌块石和现浇砼护面和浆砌块石等。目前在水利建设中运行最多的是“三面光”的渠道。运用砼护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叫嚣的渠道选用U型状砼渠,这样会有效的改善输水的流量并可以使国税断面减小。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所以说解决渗漏主要的方法就是渠道防渗。

2管道输水。渠道输水时,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渠道渗漏和睡眠政法等水资源浪费十分严峻的问题发生,但是如果运用管道运输,此类的问题就可以相应的减少很多。对微灌、喷灌、滴灌的这些要求如果很严格的话,那么进行地面灌溉时,选择低压输水管会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们一般讲的农田水利的节水灌溉即向田间配水。由于水被运送到所需灌溉地头的方式不一样,产生的效果及作用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把节水的灌溉方法分成喷灌、微灌、步行式灌溉和灌溉渠道防渗这些方法。下面我们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

1喷灌。使用喷灌技术时得结合相应设备来使用,通常会采用动力机和加压水崩等设备,但是有时候也能利用水的自然下降而产生的动能将水压缩到管道里,经过喷嘴将水喷洒到空气中,均匀完整的喷散在整个农田里,为农作物提供大面积的水源。

2微灌。在现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微灌技术时通常会用到脉冲灌溉、滴灌和微喷雾等技术。依照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分类。如果依照设备的性能它可以分为重力微灌与常压微灌;如果依照设备目前的状况它可以分为地面灌溉与地上灌溉。微灌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严格控制了灌溉水量的损耗,微灌里包括的水过滤系统、管怪控制系统等结构能在最大程度上节约用水。

3步行式灌溉。步行式灌溉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设备,在拆转和改进的时候是非常快捷而方便的,可以快速的组装灌溉设备,在拖拉机上实现灌溉。这项技术还可以很好的增大农田灌溉的运行效率,从源头上实现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等的目的。

4灌溉渠道防渗。农业生产时一般采用渠道防渗技术用到的内容包括石头陈其、塑料薄膜材料的渗透和混凝土的衬砌。并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基本实现防止渠道渗漏现象的发生。

现代农业技术力对节水灌溉的系统提出湿、薄、晒、浅等,这样能够解决早些时候在水稻灌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良好节水行为。2.3.2不完全灌溉。在灌溉的过程中,如果选择比较充分方式来灌溉则可以保证比较充分的利用水资源,但是单位水量的利用率并不是最高的,所以这种方法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不管采取何种灌水措施,主要是对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进行湿润,这样才能达到让作物充分吸收水源的目的。主要方式包括了中耕保墒和麦秆覆盖。这两种方法是目前运用的最广的田间节水处理办法,均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我国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

1应用生物技术充分挖掘植物本身节水潜力,从作物本身机能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这一技术是实现用水从传统丰水高产型向现代节水优质高产型转变的关键性技术。但其技术研究在近期仍属于储备阶段,大面积应用时机尚不成熟。

2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3S技术在不断推进节水管理高效化和现代化作物水分监测与信息采集、支持农田信息实时采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这一工作的研发力度有利于技术的研发与大面积应用,将对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3先进制造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促进了节水产品开发与升级换代,耗能低、环保化是节水灌溉产品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应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新材料,加快了节水产品开发进度,改善了产品性能,让节水产品为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环境。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是发展高产,高品质,高效率农业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我国成为真正的农业大国的重要的一步,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最大的前提,快速、大幅度地扩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面积与范围,使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取得更好的节水效果、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水利集水灌输形式探讨

作者:王育新单位:渭南市港口抽黄管理局

固定管道式喷灌。就是在整个喷灌系统中,只有喷头可以拆卸,其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是在灌溉季节是固定不动的,甚至常年都这样。固定管道式喷灌的水泵、动力机械部分、附属的干管和支管等都是埋于地下的,而装设在竖管上的喷头可以拆卸,在各个田块中均可应用,固定管道式喷灌优点明显,不但操作管理容易,而且生产效率大相对较高,同时,方便实行自动化控制的程度,但缺点也明显,就是前期投资相对很大;

半固定管道式喷灌模式。半固定管道式喷灌模式的系统构成是与固定式灌溉的模式一样的,水泵与相关的机械部分、输水的干管等也是在灌溉季节维持不动,所不同的是其支管与竖管以及喷头都可以进行拆卸,都能装设在不同的田地区间进行喷灌。这种模式是综合了全固定和全移动管道式喷灌系统的优缺点,管理与操作上也不困难,在我国农田灌溉中也很普及;

全移动管道式喷灌模式。全移动管道式喷灌模式系统构成与固定式灌溉模式也是一样的,其不同之处其水泵与其机械部分以及各级管道与喷头等构成部分都不是固定的,都能进行拆卸与安装,这种模式优点明显,首先设备利用率很高、投资也相对小,但缺陷也多,譬劳动强度很大,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在设备维修保养下的功夫较大。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模式

低压灌装就是低压管输水灌溉技术模式的简称,就是输送水的工具是低压管道的形式,取代了明渠。灌溉水是通过低压输水管道输送形式送到田间来灌溉作物,低压管输水灌溉系统通常由水源、水泵以及附属的机械部分、输水管道、配水装置等构成。运用低压管道进行灌溉有众多优点,首先管理上很方便、向田地里输送水速度也很快,同时也省工省时、机耕和养护也相对容易,此外,这种模式对在输送灌溉水的过程中水的渗漏与蒸发也有良好的效果,据相关资料,这种输水的效率基本上能达到95%。运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模式这种模式还能少占地,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文资源相对严重超采,如果采用井灌区的形式,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应该大力应用,新建井灌区更应该应用输水管道来灌溉农田。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设施不完善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多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其明显的缺陷,那就是都是依靠农民自己投工投劳建成的、工程简陋,更没有科技含量,导致这些工程标准相对较低、配套不完善、质量相对较差、设备严重落后。当前很多大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下降问题严重,尤其是作为农田水利灌溉系统中重要的设施——水库,缺陷严重,在旱季起不到灌溉农田应有的作用。

2灌溉渠道淤积严重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是灌溉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是否良好,大大影响灌溉效益的大小,通常灌溉渠道都是随地开挖而形成的土质渠道,常年受灌溉用水的冲刷和雨水的冲蚀,很多灌溉渠道淤泥沉积愈来愈多,导致灌溉渠道不畅通,灌溉效率大大缩小。

3管理相对薄弱,投入相对不足

我国当前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存有很多缺陷,首先是产权不明,再次维护管理责任通常得不到落实。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大幅度增加,平均降雨量相对偏少等原因,导致水利工程的储水量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国家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也严重滞后,据有关资料,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对水利投入相对较大,能占到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7%左右,而近几年来,投入严重不足,仅占到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不到3%。

节水灌溉的措施

通常说的节水灌溉就是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的灌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工程措施、农艺措施以及管理措施。

1工程措施

工程节水措施通常分为三个内容:(1)防渗渠道区的工程建设,譬如: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把明渠改成管道输水,配套完善渠系、管道上的各种闸、阀,安装水的量测计量装置等。(2)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设施的建设,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灌水方法,改进沟灌、畦灌、淹灌等传统地面灌水技术,推广使用注水灌等点灌抗旱保苗措施。(3)蓄水工程的建设,譬如兴建水池、水窖、山塘、水库等水源工程,扩建地表蓄水工程和桥类、涵洞、水闸、渡槽、跌水、倒虹吸等各类水工构筑物。

2农艺措施

(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譬如:在某些干旱的年份,减少水稻、小麦等耗水量大的植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花生、红薯等耐旱节水品种;(2)对耕作覆盖加强措施,比较常用的覆盖方法有秸秆覆盖与塑膜覆盖以及砂石覆盖等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3)大力施用化学保水剂,推行节水灌溉制度;其它耕作技术等等;(4)耕作保墒技术。就是深耕松土、镇压、耙、耱、中耕除草、免耕少耕;(5)水肥耦合技术。就是以肥调水、以水调肥;(6)筛选技术。就是大力运用节水技术与高效种植制度来抗旱节水、提高品种产量;(7)化控节水。就是运用保水剂或者复合包衣剂、多功能抑蒸抗旱剂、ABT生根粉等化学反应的应用来抗旱来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

3管理措施

就是依据相关的制度与法律法规对灌溉节水进行管理。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1)调整水价,用经济当作杠杆促进人们节水行为;(2)用节水型的灌溉制度指导灌水,达到科学利用水源;(3)完善基层用水管水组织,健全节水规章制度,落实节水责任制等;(4)加强节水宣传,经验交流,举办培训班,普及节水知识,提高人民的节水意识。

节水技术措施的几点思考

1必须建立完善的节水技术体系

农业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无论是那一种节水灌溉模式或节水灌溉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改善当前我国缺水状况。农民为抗旱,增加亩产量,井越大越多,越打越深,并且不断的扩大灌溉面积,资源型节水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在技术上要到水利部门、农业不能以及气象部门等的支持;在研究推广上得到科技、教育、宣传等部门支持;在资金投入上要得到财政、银行部门支持。这样多个部门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密切配合,紧密协作,建立适应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2科学搞好农灌规划和配套设计

农业灌溉规划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体规划的重要规划之一,必须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方便管理,提高运行保证率,做到农业灌溉最佳设计选型配套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农田要要确定灌区规模,要建立适应现有河网水系;(2)灌区规模需符合客观实际和适应形势,建立起现阶段最佳农业灌溉模式;(3)渠系布置及泵站(电灌站)、渠道设计要配套,提高灌溉经济效益。

3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农田相关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农业节水工程投资大多数是靠国家补助建设,也有少部分是集体出资或者农民筹资。但是国家补助资金相对较少,而很多农村还不富裕,很难出资建设农业节水工程,导致相关的水利设施配套资金严重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对水利工程加大资金投入,譬如建立国家和省级农业节水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多元化、多层次以及多渠道的农业节水投入机制,增加投资渠道,改革和完善投资政策。同时要推进农田水利的相关体制改革,譬如要明晰产权,实行灌区企业化管理、改革和完善灌区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改革水价制度,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等措施。

结束语

总之,我国农业的发展不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关系到农村的稳定。然而节水灌溉农田技术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其发展既要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与整体农业发展规划,还要适应相应的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为根本,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其利用效率,达到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的目的,让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让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农业水利论文:水利投资下农业经济论文

1投入要素

农业产出的统计指标通常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包括了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副渔业5个方面。吴玉鸣和吴丽萍等在对中国农业经济的相关研究中均采用大农业口径的农、林、牧、副、渔总产值表示农业总产出。陕西省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004年之前渔业产值很小,副业没有,水利建设投资除了防洪、发电、水保及生态建设等公共服务外,其余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因此,本研究借鉴Lin经典的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研究,用农业总产值表示农业产出水平。对于农业劳动投入的衡量,应采用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实际的工作时间,但是,农业劳动力的实际劳动时间没有准确数据,只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也没有详细的统计。为便于计算,本研究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数乘以农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之后得到的劳动力人数代替农业劳动投入。对于土地要素投入通常采用播种面积和耕地面积2个指标衡量,常用耕地指经常进行耕种并能正常收获的土地,不包括坡度在25°以上的陡坡地和临时开发的零星土地;而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仅包括种植在耕地上的,还包括种植在非耕地上的播种面积。张元红和石慧等在其有关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研究中使用农作物播种面积衡量土地要素投入。然而,农业上的水利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常用耕地灌溉,选用年末常用耕地面积衡量土地要素投入更为合适。农业固定资本用农用机械总动力衡量。另外,由于客观上数据缺失问题,本研究没有加入畜力和农用化肥使用量等固定资本。水利建设投资数据完整且易得,并且在水利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用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来替代水利投资。

2水利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检验

陕西省农业总产值与水利建设投资大体上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对于时间序列样本数据,直接使用OLS进行估计容易产生虚假回归现象,因此,“伪回归”问题不得不考虑。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水利建设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经济增长,但具体影响程度和水利投资的实际作用还需要运用实证模型进一步量化研究。

3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含有劳动、土地、固定资本和水利资本及其滞后期变量的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陕西省1982—2011年连续2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陕西省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人数、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水利建设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2)水利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在资金投入后第3年体现出来,第5年达到最大,第6年开始下降。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见效慢,大型水利投资工程项目建设工期长,所占总投资的比重大,用于见效快的配套和小型水利设施项目投资所占比重较小,以及资金审批程序复杂等原因,使得水利投资表现出较强的滞后效应。

3)水利投资1亿元,在6年后可累计促进农业经济增长1.256亿元,表明水利投资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米浩铭陆迁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水利论文:发展农业水利工程论文

1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1.1促进农业发展农业水利工程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条件。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优秀就是粮食,而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2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可以建设农村饮水工程来保障农民的饮水,供水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减少或避免各种流行疾病的产生,因此,农业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人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1.3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生态文明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不可或缺的保障系统;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为防洪、供水、生态等提供了安全保障,因此,要加强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农业节水抗旱技术

2.1节水抗旱栽培技术深耕深松技术指以土蓄水,进行深耕深松,以便加厚土层,增加土壤的透水性,从增加土壤的蓄水量;选用抗旱的农作物品种,也可以达到节水抗旱的目的;在旱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5%左右,因此,要合理增施有机化肥,以肥补水,降低单位产量作物的用水量;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正确运用耕种技术保持和维护土壤的水分;地面覆盖保墒技术,可选用一些容易找到的材料进行覆盖,例如:薄膜、秸秆覆盖。

2.2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像田间地面灌水、管灌、波涌灌溉、畦灌技术等。其中,田间地面灌水技术可以节水20%,在习惯大水漫灌的的地区,可进行推广使用,长沟改成短沟,可以有效控制田间灌水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灌水的利用效率;也可采用管灌,一般可节水40%左右;采用地面灌溉技术和微灌技术,可节水80%以上。

3发展策略

3.1加强整治要对农业水利工程和设施加强整治,对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进行更新改造,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农田的灌排体系进行不断完善。

3.2进行总体的规划为了促进农业更好的发展,就要根据我国新增的粮食生产能力,作出合理的规划,由市、县组织,各乡镇负责实施,编制灌溉区总体规划,增加灌溉渠道和配套设施等,保证不打乱自然排水流势,立足实际,合理布置灌溉区,例如:在资源充足的地区,科学选择沟、渠,新建一些灌区,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农田灌溉面积,也为农民灌溉农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灌溉农田投入的成本。

3.3改进、完善农业水利新机制对于完善农业水利工程新机制,需要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势,要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提供财力的支持,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议市、县将中小型水利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每年拨出专款,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另外,政府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建设水利工程对农民的好处,进而激发农民自动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去,有利于解决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的人力问题,有利于水利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

3.4以重点县水利工程建设带动其他水利建设为了扩大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范围,就要加强重点县的水利工程建设,以拉动其他地区水利的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以保障农业正常生产,实现旱涝保收的目标。

3.5实施水利惠农政策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按照区域面积,实施惠农政策,例如:实施电费、水费的补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实施水库管护财政补贴,确保水库正常运转,避免大旱之年无水可用现象的发生。

3.6积极建设中小型水利设施加快建设中小型水利设施,像小塘坝、小水池等。建设时,要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管道输水等,增强抗旱的范围和面积。

4结语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论述,进而对其重要作用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农业水利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作者:叶星张庭芳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昌吉州中源水利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改革农田水利论文

一、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农田水利来讲,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的改变使得水利工程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改革,适应环境才能促进农业发展。

1、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在分析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之前,必须清楚我国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改革才能有方向,有针对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始终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脉,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田水利的主要现状就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就是灌溉系统不够完善。灌溉是农田水利的优秀内容,灌溉系统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农田水利的整体效果,或者可以认为,只有实现了灌溉,农田水利设施才算完成了使命;其次,灌溉水源不足。农田水利解决的就是农业生产中水的问题,而水源是整个问题的源头,没有水源,设施再完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这就要求农田水利建设中,充分考虑水源问题;再次,就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造价偏高,过多的投入会使得农田水利建设举步维艰。

2、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在新的世纪,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的基本生存离不开农业的支持,所以说,发展农业,始终是我国的重要任务。但是最近几年,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使得自然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开始降低,而随着人口增多而不断增加的人类的需求也在向农业生产提出新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背景,农田水利作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的重要项目,自然需要根据环境的改变做出改革,只有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发展,农田水利的效果才能表现出来。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利改革是将新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途径。科技进入各行各业,带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自然应该走进农业,为解决人类的基本生存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求农田水利进行改革,更多依靠新技术。农田水利改革是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方式之一。传统的农田水利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利问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破坏性,如果不进行改革,会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不利于农业的长久发展,因此,农田水利改革变得十分重要。

二、农田水利改革的措施具体来说,农田水利改革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组建专业农田水利改革人才队伍对于农田水利改革而言,人才是必须的,只有具备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农田水利的建设才能更科学,改革才能更有价值。农田水利虽然不是新的技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田水利设施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环境的需要,这就需要专业人才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农田水利改革策略,切实做好改革工作。为此,可以对现有的农田水利方面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充实农田水利改革人才队伍;也可以在高等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让这些人才带着新思想、新技术融入农田水利改革的人才队伍中。

2、引进新技术新技术是农田水利改革的优秀。我国农田水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几千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技术也在不断变化,可以说,农田水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们的智慧。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农田水利面临的问题在不断的增多,新的挑战和困难让农田水利的发展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农田水利改革需要更多的新技术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比如在机电排灌中,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机电设施,在设备上为整个农田水利保驾护航,此外,也可以尝试国外在圩区水利围海造田等项目中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总之,从国外引进新技术,找到适合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技术成果是当前农田水利改革的又一个可行措施。

3、在解决灌溉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已经不再是农田水利的唯一任务,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如何既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同时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农田水利中的又一问题,因此,在农田水利改革中也应注意,在解决灌溉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而生态环境的好坏又直接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要注意对土壤状况的调研工作,尊重自然,特别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化学物质的使用要科学,防止不当物质对土壤的损害。当然,更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条件解决农田水利问题,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者:杨立功单位:牡丹区水务局

农业水利论文: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发展论文

一、发展现代农村水利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属温带沙漠气候区,雨水稀少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和年际变化大,加上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的地形特点,干旱灾害频繁,易洪易旱易水土流失也是基本县情之一。长期以来,水利工作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展开,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蓄水、引水、提水、排水、防洪、灌溉、发电和水土保持的水利工程体系,对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现代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近几年,民乐县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力度,通过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中小型灌区的配套建设,有力地改善了民乐县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水的利用率由原来的48%提高到现在的62%,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了更大的效益,增加了保灌面积,确保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治水理念,以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位,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优秀,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㈠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建设主体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需要、最根本的途径,通过理清思路,创新机制,突出建设主体,不断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情。从工程的建设模式、设计方案、管理制度、财务方案、招标、业主、运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让群众参与监督工程建设中的材料设备、工程建设资金、施工队伍、工程质量、干部和技术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等各个方面,确保工程质量。㈡坚持科学规划,加强示范引导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数量多、任务重、投入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必须以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规划,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不断加强示范引导,千方百计提高水的利用率,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树立典型,引导示范。按照“政府协调、项目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国土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项目整合起来,发挥整体效益,以洪水河灌区为引导,带动各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㈢着力构建农业高效节水体系,加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中小型灌区改造和节水示范工程建设、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为重点,提高灌溉排水效率。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末级渠系配套改造为重点带动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健全水利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㈣着力构建农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加快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民乐县大部分农村已用上了自来水现代农业,但是由于当初对水质的净化安排措施还没有完善,农民还没有吃上优质安全的自来水,因此在供水区,必须对水质要有保证,必须建设净水设施,使农民吃上安全优质的自来水,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进一步加大区域间水资源配置的研究和实施力度,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水源工程。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水库资源和地下水资源,集中分片供水、区域联网供水、偏远山区独立供水相结合,让农民喝上方便干净的水。㈤着力构建农村水环境保护体系,加快改善乡村生态与环境现代农业是“绿色农业”“环保农业”。要贯彻“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新村镇为契机,以恢复和改善农村水体功能,达到水清、流畅、岩绿、景美为目标,大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和农村水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型、景观型河道、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落实“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要求,以生态修复、预防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建设,遏止人为水土流失,同时推进清洁型小流域、防治面源污染水土保持试点,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以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水电开发,为农业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

三、保护水源,合理开采水资源,全面提高农村水利保障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对防洪、水资源、水生态保障要求,保护好现有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水,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实现农业水利化。㈠推进灌区节水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民乐县通过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使农田水利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全县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属中小型工程,受地方财力所限改造进展不大,特别是田间工程配套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民乐县主要对老农田进行改造,使老农田变为“渠、路、林”三结合的标准化条田。以开采地下水,发展管灌、微灌及“U”型配套等高新节水技术,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加大力度增加防护林面积,以提高生产效益。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和用水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今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保护好现有水资源;二是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三是合理开采地下水;四是加强宣传,广泛动员,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强化干部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对节水的思想认识,激发群众大搞节水的积极性。㈡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农民健康民乐县现有人口23.73万人,存在着引水不安全问题,因此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任务艰巨,要以提高供水保证率为重点,以质量和资金管理为关键,以工程持续发挥效益为中心,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把饮水安全工程这项投入多、惠民面广的民心工程实施好,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落实保障措施,夯实农村水利发展基础

㈠加强领导,增加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自觉性各级领导正确认识水利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履行职责,把加快现代农村水利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工作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实行农村水利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确保现代农村水利建设取得实效。㈡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深化建管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扩大农民参与,建立量多面广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农民自主建设、民主管理、良性运行的建管新体制。克服“重建轻管”思想,贯彻“建管一体”思路,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统一管理,推进水权制度、水市场建设,落实水权,促进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业灌溉水价改革和灌区管理单位供水体制改革,建立成本核算。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水费计收管理新体制。㈢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建立健全各项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各类涉农资金和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建设,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水利投入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推进民营水利发展,建立国家、地方和农民自投的水利建设。㈣强化规划,注重实效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编制农村水利建设整体规划,修改完善已制定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跟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一村一品”等建设,抓好水利配套服务规划。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强化刚性约束功能,确保得到真正实施。㈤强化服务,构建水利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大实用新型的灌溉、排水、节水等水利技术、产品的推广力度。加强水利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根据县域水系、水利设施分布情况科学设置乡镇水利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加强基层服务队伍建设,搞好水利员业务培训,夯实水利科技和服务基础。

作者:葛雷春单位:甘肃省民乐县大堵麻河管理处

农业水利论文:新时期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展望探析论文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权责不明、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以保证其能发挥正常的效益。加强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补项目的建设管理,提高镇、村级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质量,确保项目工程的实施到位率,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已显得日趋紧迫。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探讨了农村小型水利在规划、建设、管理与改革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农村现状发展

引言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一、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工程管理滞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牛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问题,还潜在着洪灾的危险。

1.2财政投入不足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转贴于1.3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据调查,2006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2.1进行科学管理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加强资金投入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2.3开发人力资源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