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农业信息论文

农业信息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5 10:4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农业信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信息论文

农业信息论文:地方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南涧县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1997年,在云南省民委、安徽合肥智能研究所的大力扶持下,农业信息技术开始在电脑农业DET专家系统推广上应用。2002年,与荷兰政府合作开展FCCD项目,促进了南涧农业信息化发展。2003年,省内率先开通电脑农业网站,实现农业科技上网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大大促成了以茶叶为主的产品外销。2004年,开通南涧农业信息网站,加大农业信息宣传工作。2005年,开发了电脑农业“南涧县土壤海拔查询系统”等。2006年,开展“一站通”业务。2007年,建成数字乡村网站;被农业部确定为县级网络建设示范型农业信息化示范单位。2008年,开展“农业新时空”业务;实施责任政府四项制度网站建设。2009年,改版升级南涧农业信息网;与中国移动合作“农政通”项目;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网站建设。2010年,批准实施农业部“三电合一”、云南省“金农工程”等信息化项目。2011年,实施云南省“三农通”涉农信息中国移动手机短信服务和农业协同办公平台。2012年,开展12316农业公益服务热线。2013年,实施政府电子政务专网专线综合办公平台等。

2取得的成效

2.1管理机构的建立

健全领导机构。1998年建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局、民宗局、科技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南涧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领导小组;2007年成立南涧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下设独立办公室,具体工作由农业局牵头组织和实施;2011年成立南涧县农业局信息中心,核事业编制3人;同时,对相关信息化工作机构和人员进行了整合。

2.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制订了《南涧县农业宣传信息考评奖励办法》、《机房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信息安全责任制度》、《移动存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将责任明确到人、工作细化到人、量化考核落实到人。通过具体措施将农业信息的采编发、后台维护、网络安全、信息设备管理等纳入年度考核,保证了信息化工作正常运转。

2.3办公条件改善

一是实现了互联网办公,县农业局与中国电信租用10M光纤,下属11家单位全部开通上网业务,通过互联网开展信息工作;组建本单位局域网,实现打印和文件共享。二是加强基础建设,硬件不断充实和更新,建成简易机房1间,服务器3台、路由交接设备8套、电脑104台套等,推荐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及软件。三是实现信息专职人员可以异地无线办公,县农业局机关实现人均配置1套台式电脑、每个股室1台打印机、1台照相机等,极大地方便了信息工作的开展。

2.4工作经费落实

至2012年底,各级财政和项目专项经费累计投入383.14万元,其中,电脑农业专项经费271万元,“数字乡村”工程投入86.14万元,农业信息网等综合投入26万元。

3主要做法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争取经费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工作。通过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农业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南涧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措施,我县每年将农业信息化建设内容,纳入年度农业工作任务进行考核,与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设备维护更新、人员培训等相关工作统筹纳入财政预算;并且,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3.2完善机构,强化培训,整合资源

完善和稳定工作机构,抓好人员培训,加强经验交流与合作。南涧农业信息化工作由县农业局长挂帅,县级信息中心有专职3人、兼职2人,局属各单位兼职1~3人,每乡镇有专兼职1人以上,县级每年以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为主,乡镇以培养和稳定工作人员为主。近年来,先后选派44名骨干人员参加省州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学习,县级组织13期培训班,学员400多人次,现有专兼职信息员20多人。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业务熟悉,勤奋敬业的信息骨干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覆盖全县的农业信息工作队伍。工作中,结合电脑农业、数字乡村、三电合一、金农工程、三农通涉农短信服务、12316农业公益服务热线建设等,整合了农业信息化的办公硬件、人员配置,有效减少了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投入,节约资源和提高了工作效率。

3.3突出重点,为民着想,创新服务

网站建设管理和配套服务是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方式之一,我县本着明确网站平台上移,服务点下延,建设内容不拘形式,力求实效的整体思路,先后建设了南涧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网、电脑农业网等。围绕农民如何增收这条主线,将“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展网站的服务面。一是加强在百度、新浪、谷歌等知名网站的宣传,提高网站影响力和点击率;2012年共网站农业信息732条、图片590张、附件18个,农网累计访问量142万多次,独立IP访问量78万多次,获年度全省县级综合排名第22位。在专家系统、电脑农业、科技信息、自然资源、农副产品、民族事务、招商引资、数据查询、工作快讯等栏目上进行了对内对外宣传,大大促成了农产品外销,特别是茶叶产品的网络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二是设立乡镇信息服务场所,免费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无偿接待群众上网查询农业资料、产品信息,不仅满足群众需求,还提高了农民素质、更新了观念,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把信息入户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任务,以激励机制推进信息化工作。三是与茶厂、协会、经纪人等合作,辅助农业发展,开展资源交流和宣传等,农副产品信息每周更新1期,利用网络宣传农业工作每年80条以上,向农民提供咨询120次以上。通过网站建设,从中也找到了一条符合南涧农业生产发展的推广模式,农业网络工作在逐渐形成,农业技术人员在电脑上进行信息获取,政府和农民群众沟通,网上推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南涧农业信息化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应用水平整体上还不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对农业信息的需求,也不适应农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节奏;部分领导存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技术人员不足不够稳定,广大农民上网有困难,农业信息服务方式和范围有限。

4.2发展建议

南涧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从零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探索,应用起点逐步提高,工作基础得到改善,特别是建立了农业网站,培养了大量农业信息人才,在积极探索信息入户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信息进村入户方面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建议:一是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县乡两级自动化信息办公平台的推广应用及乡镇网络服务点、行政村信息服务延伸点建设。二是继续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学习,巩固提高整体应用水平。三是加强县级农业信息网络中心和工作场所建设,规划3至5个多媒体视频会议室,兼作会务培训和信息服务接待场所;四是与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等公司合作,扩展互联网业务应用等,与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共同打造农业商务网络。

农业信息论文: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比较

一、世界休闲农业及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休闲农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休闲农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改造,对休闲农业的产品开发和推广环节广泛实现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以满足供求双方对信息的实时与精准化需求。休闲农业能否得到更快的发展,除了自身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外,还依赖于信息的传播和休闲农业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便让公众及时了解当地休闲农业资源情况、休闲特色项目所在和休闲农业的决策规划,使休闲农业的产品或服务得到更广泛、更快捷的传播,信息化是提升休闲农业优秀竞争力的不二途径。从全球来看,世界休闲农业信息化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广播、电话通信信息化;其次是20世纪70~80年代的休闲农业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开发阶段;最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休闲农业网络传播和信息技术、科技在休闲农业特色项目中的运用等[6]。具体来讲,世界休闲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世界休闲农业宣传推介信息化,全面展示休闲农业风采,在旅游竞争中抢占先机。例如,网站推介,传递休闲农业产品或者特色服务,让顾客和观众找得到;通过全景漫游或者虚拟实景体验,让顾客和观众移动鼠标,提前体验休闲农业;甚至通过在网络游戏中嵌入休闲农业景点[7],创新实现休闲农业景点信息化展示手段,激发和引导潜在顾客消费;通过电子地图定位标注等,根据用户需求策划特色休闲线路、向导服务,引导高品质农业休闲消费。②世界休闲农业的预订促销的信息化,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即可预订,实现休闲农业“吃、住、玩”贴心服务以及安全、正宗、物美价廉的特色农产品,让顾客享受到打折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刺激休闲农业消费。③世界休闲农业项目本身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恰当运用到休闲农业项目中,在保持“农味”特色基础上,加大科技在休闲农业项目中的应用,完善和优化服务功能,提高休闲农业参与性和趣味性,去吸引顾客和观众。④世界休闲农业管理及内部办公信息化。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本地区及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和实时态势,科学管理指导休闲农业经营,从而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扩大影响,锻造优秀竞争力。

二、国外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比较

1.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美国休闲农业的信息化进程,得益于美国农业信息化的战略实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将国家意志注入本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首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接着又倡导“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并通过立法手段,利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同时,美国通过建设部级农业和农村科技信息中心群,获得了公益性农村信息资源的有效积累、科学管理与广泛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规模化、专业程度高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库),对包括美国休闲农业在内的农业发展、旅游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8]。毫无疑问,美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使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受益匪浅,获得长足发展。美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是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另一显着特征。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源于休闲农业的市场需求。为了推动休闲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投资效率比值,美国不断利用市场手段推动农业信息化应用层面的竞争。例如,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就开放了电信市场,通过不断的市场竞争,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业重组,并适时根据市场的基本需求,构建了以政府为主体,5大信息机构为主线,国家、地区、州三级相连的农业信息网,形成了完整的包括休闲农业在内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有力推进了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进程[9]。2.法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法国农业旅游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有力推动了法国休闲农业发展,是世界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成功典型。法国农业旅游协会创新思路,有效整合休闲农业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合理运用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适时构建休闲农业网络信息化平台,向休闲农业经营者提供咨询培训以及进行休闲农业整合营销等贴心服务。同时,法国农业旅游协会在国家旅游政策指导下全面制定休闲农业的行业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倡导和督促休闲农业行业自律以推动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早在1954年,法国联邦国营旅舍联合会就进行“法国农家旅舍网”建设,很快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成功典型。此后各类农业旅游社团组织和中介机构(如法国农业与渔业协会、农业商会、法国国际旅游推广协会等)陆续成立,有力促进了休闲农业的信息化发展经验交流,丰富了信息化传播手段,加强了信息化人才培训。随着法国农业旅游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成熟运作,休闲农业行业自律的成效明显,法国政府对本国休闲农业的“管理职能”随之转变为“监管职能”,相关行业协会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另外,法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农民信息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曾在本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初期免费向农民赠送电脑,引导农民接触和使用信息技术,为休闲农业信息化全面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3.日本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日本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从自然环境来看,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并且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休闲农业发展并无优势。但日本为建设信息化休闲农业,不断重审休闲农业价值,重视休闲农业信息化工作,并把其视为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其中,日本政府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重大举措:第一,日本政府日益注重休闲农业的立法完善和体系健全工作,先后制定实施《农山渔村余暇法》、《农山渔村宿型休闲活动促进法》等,主导休闲农业信息化的市场规则及发展政策的制定,甚至是有关资金的筹措工作等。第二,日本政府注重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注重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并倡导U-Japan国家信息化战略,为休闲农业信息化的持续和深入发展奠定了 基础。第三,日本政府注重农业旅游信息网的建立,建立了权威性的休闲农业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休闲农业顾客和经营者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日本创新休闲农业信息技术展示,是日本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另一亮点。日本往往借助信息技术甚至是生物技术等,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休闲农业新景点,它一般建于距离城市较近的区域,使其成为休闲农业的科技特色景点,农业科技教育功能凸显,具备了很强的科普教育功能[11]。

三、国外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对中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在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较慢,休闲农业也刚刚起步,信息化水平更低,信息技术在休闲农业发展上还不能实现城乡范围广覆盖,休闲农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应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宝贵经验,并立足本国国情,积极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道路,使中国休闲农业向纵深发展。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主导作用日本政府主导型的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给中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带来很好的启示。休闲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面广、部门多的重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工作,优化休闲农业信息化组织的结构,合理分配农业信息化组织的权力格局,减少沟通的壁垒,提高组织管理的执行力和权威性。同时,还要明确休闲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目标,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协调发展,强化农业信息化的管理和监控,制定科学的信息建设效果评估制度,引领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为此,要加强宣传,提高相关部门领导和员工对搞好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纠正他们的思想认识偏差,积极对待与解决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进一步加大休闲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力度美国重视休闲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力推进了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国休闲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也有5个重点:一是建立多种农业信息数据库以及农业实时信息机制的平台,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休闲农业基础信息网络的全覆盖。二是实时监督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发展状况,提供各种有助于农业信息交流的渠道和设备,适时推进门户系统与政府内部管理系统的有效结合,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数据的实时共享。三是进一步加强网络标准化建设,开发与使用全国标准统一、具有信息采集、存储、预测、传输、以及查询检索功能的农业信息应用软件系统,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和信息安全。四是加强信息化规章制度建设,监督农业信息的质量真实性、有效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信息市场,维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并促进信息的共享。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各级农业信息中心及其网站的软硬件建设、系统维护和运行经费,重点支持大型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保证中国休闲农业信息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12]。3.推动休闲农业信息化服务业的发展农业决策和农业发展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对服务业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应加强中国农业信息化服务业建设,努力为其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一是开发休闲农业信息化服务业市场,需要政府、社会、休闲农业劳动者多方参与,引入市场供给机制,使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本进入到农业信息化领域,建立分梯度、多层次信息市场,还要主动、动态、多样式做好服务工作。二是搞好农业信息化资源建设,既要做好农业信息数量建设,吸引企业、民间及龙头村等参与开发、研制和配置信息数量,又要提高农业信息质量,利用技术深入挖掘信息,打击虚假信息,增强农业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推广度。三是丰富农业信息的传播途径,主要采用电视、电脑、多媒体声像、录像带、VCD等载体,通过文本、图形、声音和视频信息等表现形式,开展实时教学、科学研究协作活动,使各种专家咨询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融合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中,促使信息产品更好更快地进入市场,对中国休闲农业发展有莫大的作用[13]。4.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意识法国非常重视农民信息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法国政府曾在本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初期免费向农民赠送电脑,引导农民接触和使用信息技术,为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中国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小农思想因素的制约,造成休闲农业从事者对农业信息化重要性方面认识不足,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全凭个人经验操作,对先进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往往被动,使用信息化生产推广方式的意识总体淡薄。加强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要重视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基本素质培养。具体来说,既要利用报纸、广播、宣传栏、宣传手册等传统形式,又要大力借助电视、广告、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体,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方式,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成果展览,让休闲农业劳动主体认识到信息化成果所带来的市场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民对信息化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通过对农民信息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全民参与信息化的积极性,舍得在信息上投入,善于从农业、科技部门获得信息,具备网上学习、信息查询、简单的数据分析和一定的市场意识等基本素质。5.加快休闲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建设没有现代化的专业人才就不可能推动休闲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当前,很多地方农业信息工作人员普遍严重不足,专业知识薄弱,技术能力低,且流动性大,直接导致大量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仅停留在低水平开发状态,信息质量不高,农业信息采集、汇总不科学,很难满足推进该地区休闲农业信息化的技术要求。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重大项目,各层次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不可或缺。为此,必须加快培养一大批具有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农业知识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为中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农业信息论文:农业信息化多元服务体系构建

1湖北农业信息化多元服务体系的技术集成与开发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推动我国农业走向信息化,信息化农业使基础设施信息化、技术操作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可以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化发展。针对我国农业生产区域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可控性差、经验性强等特点,研发覆盖面广、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不受时空限制,可实现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之间多途径、零距离、高效率沟通的新型农业信息化多元服务技术极为重要。鉴于此,需要研究适用于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多元服务体系,该体系的技术集成与开发根据其地域特点及产业特性需由多个子系统构成。为深化与完善湖北特色产业领域内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加工储藏等专业技术信息,需构建具有湖北特色产业农技声讯服务系统;建立湖北特色产业手机报服务平台,并进行后台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图文并茂的手机报,从而提供油菜、茶叶、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的种养技术、病害防治、供求信息等方面的信息;探索以廉价手机为前端,融合无线通信网等各类通讯渠道为一体的移动计算网络技术模型,即嵌入式农业信息服务系统,集成与开发具有跨平台应用能力的“基于廉价个人信息终端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作物病虫害嵌入式远程诊断系统”、“作物病虫害嵌入式远程预警系统”等;基于湖北农业信息数据中心的技术支撑系统上利用WAP、Middleware、DBMS和无线通信技术,将农业信息直观展示到手机终端上,构建基于WAP技术的手机农业信息网。通过.net语言实现信息组织与展示,后台数据库采用MSSQL,所有服务端响应运行在Win-dowsServer+IIS操作系统上。

2多元化产业示范区信息服务能力建设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2级阶梯向第3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应该要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探索,多渠道、多手段的促进湖北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武汉城市圈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发展基础,是整个湖北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密集区。可以选取武汉“1+8”城市圈区域内具有产业优势和在全省范围内具备产业带动作用的淡水养殖和茶叶特色产业展开。淡水养殖选取小龙虾和淡水鱼、蟹为具体扶持产业,构建相应的鱼、虾、蟹产业示范区。茶叶种植加工可选择英山县绿屏茶叶、大悟县悟道茶为具体扶持产业并构建其对应的茶叶产业示范区。依托区域内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湖北农业信息化多长效服务站点和生产加工基地。在产业示范区内开展标准化种养殖技术培训、良品推介、病虫害远程诊断等多项信息服务。将这些产业示范区做大做强,利于当地农民的增收及产业的增值,为农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3多元化的人才服务队伍建设

农业信息化队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生产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湖北应配合体系建设,培养信息化研发、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建立一支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人才梯队。首先,配合体系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人员及专家团队。定期召开培训交流会议,从责任状态、服务技能、咨询范围等方面加强对管理人员及专家的培训,不断提升、优化服务质量,满足农民需求。其次,打造一支农业信息化高级实用人才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专业人才队伍。最后,结合先前已有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原有的科技特派员给予一定的补助兼做信息员,大学生村官可兼职做信息员。利用文字、视频教材,通过信息员集中培训、农村信息化大篷车下乡培训、远程教育自助培训等方式,培养培训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农业信息员。

4湖北农业信息化多元服务体系的展望

充分考虑湖北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对湖北省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用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有效解决制约湖北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湖北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

(1)整合挖掘武汉市内相关涉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信息和服务资源,构建贴合农户需求的信息服务联盟,充分发挥武汉市作为湖北省农业科技源头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武汉市内农业智力资源直接服务于整个城市圈内的农村优势特色产业,进而辐射全省相关产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思路,在湖北已有的信息服务组织体系的基础上,整合物联网、云计算及现代通信领域的多元信息服务技术手段,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规范、资源共享、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促进信息进村入户入企,推进湖北新农村建设。

(3)以人工咨询、自动应答、现场指导、农业手机报、WAP网服务、远程诊断、媒体传播等多种方式为传播途径,以广大农民为用户主体,在农业生产一线通过提供功能丰富、运作高效的信息服务,满足农村基层用户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需求,并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实现“以科技指导生产、以市场信息引导生产”发展目标。

(4)多层次的综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际中因地制宜的将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相互匹配,连接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整体,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有效解决“农村最后1公里问题”。利用云计算、网络通讯技术、信息资源和数据处理技术等不同信息技术,提升现有农村科技信息数据资源,完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引入市场机制,合理分布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站点,探索农村信息化长效运营机制。

5结束语

不同部门、企业、行业、组织与农户等各个主体都有自己不同的具有独特性的农业信息需求。就信息需求主体而言,农民、涉农企业及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信息需求也很强烈。鉴于此,通过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服务方式来满足深层次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复杂化的农业信息需求非常必要。湖北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其自身信息化的建设对于湖北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 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湖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以农民群众受益为中心,从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农业信息服务受体多元化和农业信息服务手段多样化3个方面来全面推进湖北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多元化信息服务,以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最终真正做到促进及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信息论文:地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反思

一、丹东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以来,丹东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较快发展,面向“三农”信息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形成了良好局面。

一是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以市农委为龙头,以县级农业部门为枢纽,以乡(镇、街道)为骨干,以村、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基点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农业信息服务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各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专(兼)职信息员,部分乡(镇、街道)的信息员队伍还延伸拓展到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二是农业信息服务站点日益增加。截止到目前,全市在优势产业强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建立146个高标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并为其统一配备了电脑、信息机等设备。基层信息站充分发挥服务节点作用,及时大量助农惠农信息,为基层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信息辅助。

三是农业信息工作日趋成熟。通过举办农业科技大集、农业科技培训班、印发科技信息资料、定期制作播放“聚焦三农”、“农家院”等电视节目,实现了农业信息全方位、多渠道服务,促进了农业信息服务的多元化、常态化,使广大农民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切实受益。近年来,丹东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较快发展,但当前还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农业信息工作队伍相对薄弱。市县两级农业信息工作人员数量偏少,专业技术力量较为匮乏;乡(镇、街道)农业信息员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偏低。农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装备水平较差。涉农部门协作机制不尽完善,政策、资金、人才、设施包括信息等各类服务资源的整合共享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滞后,信息化意识淡薄,对农业信息化的理解、认同水平有待提高。

二、新时期加强丹东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方略的全面实施,信息化必将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快速发展。深化全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信息服务体系向乡(镇、街道)、村延伸,扩大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对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基于丹东市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应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促进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信息服务的有效融合,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以信息服务为纽带,农业科研、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广泛参与,功能完善,服务高效、充满活力的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一是实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职能高度融合。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牌子,并配备计算机、信息机等相应信息化设备;组建乡镇12316金农热线服务中心,每个乡镇设置1~2个座席,同时配置专家远程诊断视频服务终端。

二是依托信息化手段转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逐步采用热线、网站、短信、手机等信息化手段,实施技术咨询、舆情监测、专家服务、政策解答等科技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依托农村信息员、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村官、村妇女主任、种养大户组建“三农”信息服务团队,广泛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采集机制。建立粮油、蔬菜、特色农产品、水产品等主导产业及主要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规范,根据不同区域、季节、品种进行信息采集并及时整理汇总。通过12316热线服务平台、乡(镇)农业信息网站、信息机等多种渠道定期价格行情、供求趋势、产销预警等信息。结合丹东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设各类农业信息数据库,包括农业技术、政策法规、价格行情、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供求情况、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设施农业监控等数据中心,不断扩大信息采集和服务范围。

四是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借助组织部远程办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乡镇都有信息站点,行政村都有终端的组织优势。借助市科协科普惠农视频服务网络,通过QQ网络视频,即时、准确地为全市农户提供“面对面”式的科技服务。加强与丹东市气象台的合作,根据已签订的《联合推进涉农天气预报合作协议》,增加乡镇一级气象特色服务。同时,积极联合各大通信运营商,共同推进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

农业信息论文:X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__x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材料我区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起步较早,从20__年就开始着手建设信息化网络体系,并认真按照中央、省、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作为实现我区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现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成了以局内局域网和__x农村信息网、中国杨梅网等“三网”全面开通为主要标志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并积极通过信息网站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对推动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区农业数字化、信息化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一、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1、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初具雏形。20__年以来,我们克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极大困难,投入资金20多万,配置电脑,购置硬件设备,租用了一条带宽为独享10M的光纤。采取“双网”建设方案,组建了百兆以太网系统的局内局域网(内网系统)和十兆以太网系统的互联网(外网系统),既实现了全局各科室间信息资源在内网系统内的有效共享,又全面实现了全局40台电脑均能通过局域网上互联网查找、获取、收集信息的两个物理上完全独立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平台。2、信息网站建设日渐完善。20__年11月,我们按照“农民的良师益友,农村干部的时尚帮手”的宗旨,建成开通了__x农村信息网,为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民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初步实现了信息网站为农民群众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同时我们还抽调专人,结合本区农业生产工作实际,在信息网站的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版和完善。努力完善信息网站系统,现已建成了后台的动态管理,纯静态网页生成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网站信息上传和更新的动态管理。并针对性的增设了供求信息、办事指南等栏目,添加了“FSO”动态交互生成的供求信息和相关评论以及效能革命网上调查数据库系统。并将信息网站与国际、农业部、国内兄弟市、县、区各相关网站建立友好链接,与接入省农业信息网的“一站通”系统,建起站内信息关键词搜索系统,使浏览者十分便捷的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强化了信息网站的功能。3、信息的价值逐步显现。设立专人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更新,不断充实农业信息资源库,现网站已有各类政策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动态信息、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业生产技术信息20__余条,近100万字,内容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些信息对领导决策、广大农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购销活动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农民群众从中全面了解我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动态、政策法规以及我局各类审批事项的报批程序。并能从中获得全国乃至全球先进的种养、加工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咨询解决农业生产作业中疑问,而这些正是以往传统方式所难以做到的。并有一部分农业种销户利用这些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和农产品价格信息,及时调整种养结构,选择种养品种,选择销售地点,达到农产品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通过农产品信息或利用网上信息推销农产品,寻找销路,进行经济活动。尽管这些网上经济活动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其作用和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农民群众已经开始感受到了网络给他们带来的知识和实惠,信息的价值也逐步受到广大农村生产经营者的重视和关注,现每天有120多人次上网浏览、查找和各类信息。4、信息员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信息员队伍是信息网站全面快速准确反映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动态的触角,又是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有力帮手。根据农业部的《“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和省农业厅《农业信息服务行动实施意见》,我们按照信息员的“三会”和信息服务点的“六个一”的要求,组建了一支由各镇(街道)农技人员、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人员和局农技人员,共48人的农村信息联络员队伍和26个农村信息服务点。并对他们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常识和信息的采集、整理、传输等知识培训,提高信息员的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和信息的采集水平。现该48人和26个信息服务点均已通过了农业部农村信息员、信息服务点资格认定,并在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健全。建立了《__x农林渔业局信息宣传工作制度》《__x农林渔业局电脑使用管理制度》,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对提供农业信息给于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还把信息工作及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和先进科室评比挂钩与年终奖金挂钩等,使信息管理工作走上正规化道路。6、电子政务得到初步发展。一是建成村账网上监管中心,利用LAN、ADSL在全区各村建成网络终端,通过网上查帐等手段,对各村的帐务财务进行网上监管。二是利用信息网站及时公布本局工作动态,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提高了局机关工作的透明度,便于农民群众检索、监督。并在网站上开设本埠信息栏目每周上传各科室本周工作安排和上周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局领导班子一周工作会议活动,实现了局领导不用听科站长汇报,只要通过该栏目的信息内容,就能了解局内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作出指示,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应用局内局域网共享各科室间信息资源,报送工作安排工作小结等文字资料,初步实现了局机关文件的拟稿、审稿的无纸化。四是全面利用手机短信群发系统,局机关工作通知和局机关工作动态,特别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及时了解防火形势,调度扑火队伍等十分快速有效。二、当前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尽管我们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有了较大进展,但总的来讲,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仍处在最初级阶段,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在网络建设上的科技力量比较缺乏,现在我们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人员没有一个是专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以致对于一些脚本语言、程序编写和数据库的开发、利用等显得力不从心。二是信息的覆盖面依然不广, 信息的传播也仅仅是局限在某一个层面,离真正实现信息到农民手中、全面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还很遥远。三是信息采集面还不够广泛,信息资源库存量偏少,在我区虽有大批农业科技工作人员,但他们挖掘信息,提供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并不强,而且信息的质量也不高,从当前所提供的信息来看,大部分是一些“过去式”的信息,对市场有预测性和前瞻性的信息还很少,能全方位反映农业生产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信息还很少。四是信息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服务的价值未得到普遍认可。五是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致使我们在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上显的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此外我们的机构不明、职责不清,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局农业信息化进程。六是网络资源的使用者的水平普遍偏低防毒意识不强,给我们的网络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在当前互联网上的各种病毒无所不在,网络黑客神出鬼没,而我们的网络使用者的防毒意识又不强,该升级的杀毒软件不升级,该进行病毒扫描的不扫描,使的网络病毒轻易侵入内网,造成网络瘫痪和硬件损坏,四年里我们已出现二次网络瘫痪的事故。三、下步思路和措施下步工作的初步思路是:以中央、省、市、区有关信息化建设要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强化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面提升我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具体措施为:1、进一步完善局内网络平台和__x农村信息网、中国杨梅之乡网建设,完善局内局域网的建设和管理,升级和更新局里一批96年左右购置的低配置电脑。对现有的网站进行升级,完善信息网站功能,充实网站信息资源库,增强网页的互动性,扩容网站空间,购置服务器,用主机服务器取代现在的租用电信虚拟主机空间,添置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刻录机等信息采集的必备设备。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稳步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为民所用。2、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镇(街道)、村级信息服务组织体系,按照“八个一”的标准要求,按照2:2:1的补助的要求,给予资金、相关的技术服务和设备支持,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经营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基地、信息咨询企业、重点村和种养专业大户等经济主体中发展100个农村信息点。帮助几个较大较有辐射力、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起门户网站,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3、加大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队伍,重点在农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发展农村信息员,壮大农村信息员队伍。加强对信息员进行信息收集、传播方法、信息稿件的撰写和农业科技、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水平、网络应用基础常识培训,通过培训,使信息员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4、建立我区农业综合数据库,启动建立起一个内容包括本区地理资源(土壤肥力、水文状况、农田水利等)、本区种质资源(本区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分布、本区动物种质资源及其分布、本区基因资源、本区人力资源)、农作物种植及农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花卉园艺建设及其维护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畜禽及其水产养殖技术及其产品的综合利用等等在内的覆盖我区土地、土壤、气候、生物、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和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农业综合数据库,同时应用3S技术在该数据库上建立起农业专家决策系统,以便各级领导、农业干部、农民群众全面了解我区农业情况,检索资料和数据,全面掌握这些方面的动态变化,为本区农业决策、管理、生产提供依据。逐步推进我区“数字农业”工程建设,实现我区农业基础资源数字化管理。5、完善电子政务、农业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推进局办公自动化进程,在“__x农村信息网”上增加政务公开栏目,完善网上政务信息公开,逐步实现网上技术服务、网上办公、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引进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应用系统,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建起我区农产品网上推介(促销)平台,使全区的农业龙头应用该平台宣传企业、展示产品、供求;应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实现局内工作管理、文件传阅、处理、查询、归档等无纸化进程,提高我局办公自动化水平。6、完善农技110服务体系,完善农技110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农技110服务质量,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向有条件的村和中介组织延伸。树立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逐步拓展农技110服务内容,强化农技110服务功能。完善农技专家咨询服务制度,注重信息资源的分析与整理,组织不同专业的农业专家,对所从事的专业,依据国际、国内和本省、市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和供求形势,结合农时,对我区主导产业农产品进行分析预测和点评和农业生产的各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对农民反映的问题,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诊断和调查,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确系侵犯农民利益的事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对一些农民反映较多、较集中的生产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和农业生产、农产品供求等信息编印成书面资料,发放给那些生产规模较小,获取信息和技术途径较窄的农业生产者,以解决他们在生产作业中缺技术、缺信息的问题。7、实施农业信息联播计划,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多媒体农业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起农业信息的多媒体高效传输,重点建设农产品供求、市场价格、实用技术、优新品种、国外农产品市场贸易行情等多媒体系统。用3-5年时间,实现上至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下至部分乡镇的农业信息视频联播,使农业信息,无论在纵向、横向,都能做到资源共享。前期作好整套信息联播计划的调查和规划工作。8、实施农业信息个性化服务计划,建立农业信息个性化服务系统,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以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农业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大户所定制的信息,使信息需求者不必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就能得到所自己需要的信息。9、完善提供信息的奖励和管理制度,激劢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踊跃撰写信息,如实反映农业生产动态,充实信息库,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更好的为__x农业的发展服务。四、几点体会经过我局这些年的网络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以往简单的近距离的信息服务到现在通过网络进行全程、全方位的远程信息服务的建设工作经历,深刻体会到:1、领导班子重视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网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前沿性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而且涉及到思想观念、管理方式、以及工作习惯的变革,甚至涉及到利益的调整、重组和工作的协调。任何一个工作环节不到位,都会影响信息化的进程。只有领导班子的足够重视,才能形成上下一致、协调发展的局面,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网络信息化建设才能迅速发展。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效果,正是得益于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经常关心网站的建设,对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支持,经常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意见。2、资金投入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当前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的情况下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因为网络建设要资金,系统的开发建设、运行维护、升级要资金,因此要保障信息化 建设的有序发展和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几年来,由于我们局的经费比较紧张,以致我们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办公系统的应用,设备的更新扩容,特别在电子政务发展等方面显的力不从心。3、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员队伍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信息是信息化工作生命线,在当前人们的认识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出台激励措施,调动大家挖掘信息、采集信息,积极写稿、投稿是非常必要的。几年来我局先后出台了信息宣传制度、电脑使用管理制度,特别是出台了“流动红旗”先进科室评比措施,把各科室提供信息的数量、质量进行计分,并直接与科室每位同志的月度、年度奖金挂钩与干部评先挂钩,极大的调动了大家的写信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我们信息网站的及时更新,不断充实信息资源库奠定了基础。同样,信息员队伍建设也为我们全方位捕捉动态信息,开阔信息视野,提高信息质量做到“快、准、新”提供了有力保障。4、加强知识培训,提高素质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求我们懂得基础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这些年来,我们举办了几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网络应用能力。现全局70的干部职工已基本上使用网络收发邮件,查找资料,获取信息,为我局在局机关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无纸化办公夯实了基础。5、借鉴、交流是搞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东西可模仿,各地各部门都是在摸索,为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建设信息网站包括栏目设置,局域网的组建以及信息化管理方法、方式等就是在和各兄弟县、市的交流学习和相互借鉴中逐步完善的。

农业信息论文:农业信息化构建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业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网络信息热潮。因此,抓住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时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改善我市县乡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中的劣势,将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仇势,缩城乡差距,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1、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并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使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显着提高。简单的说,农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普遍应用。农业信息化至少具有两个基本标志。一是政府有关部门或服务机构把对农业的管理决策建立在信息支持的基础之上,政府及其有关机构把对农民进行信息引导和提供信息服务作为重要职能;二是农民把信息作为一项生产要素来投入,以信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依靠。评价农业信息化发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一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宽带等。二是农业信息技术装备情况,包括计算机的拥有量、网站数量等。三是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农业数据库的种类和数量,农业信息资源获取量和网络等。四是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如农业专家系统的种类和实际应用的普及率。五是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2、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农业信息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农业信息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依据,而这些信息的获得,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服务。农业信息化对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各种专家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投入使用,给农业生产的带来巨大影响。农业信息服务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卖难”和“难买”现象的同时存在,就是信息服务不及时造成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离不开信息化建设。我市是一个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大县,云阳县可转移的劳动力就达30万以上,成功转移农村劳动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农业系统办公自动化和政务公开的需要。这是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和电子政务的要求。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提高素质的需要。信息网络已是科技人员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3、基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观念的制约。近年来,基层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建设进度仍然缓慢。主要原因还是基层干部特别是一些行政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农民及基层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淡薄,与农村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不相适应。资金的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其投资较大,基层县乡由于财政较穷,投入十分有限,因此区县农业信息化进程受到资金制约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一些地方连工资发放都困难,更无暇顾及农业信息化建设。基层微机多是单机作业,有的微机型号还很落后。复合型人才缺乏。农业信息服务涉及农业生物技术、气候、地理环境、农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及其相关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计算、传输等多个环节,这要求服务人员既要懂得农业科学技术,又要懂得信息技术,而这种人才在基层十分缺乏。以云阳县为例,农业局系统县乡450余名科技人员中,仅有计算机专业的中专生2名。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正常信息需求不足。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两者是相互依赖的,农业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须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而目前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使信息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同时,信息资源的开发水平与农民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实用性不相适应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据有关资料,全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占20%以上,这使得绝大部分农民对信息,尤其是对网上销售信息表现出漠然和无知,农产品流通基本上还是“养在屋前屋后,卖在村前村后”的状况,产品价格也是看邻里或道听途说。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有效开展。信息通道不多。在信息传输上,缺乏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信息台等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作,面对最终用户和信息传导梗阻现象显得办法不多,信息到农民手里“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解决好。

4、当前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应抓好的主要内容

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分析、处理以及快速传播各类信息的必备条件。它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其中硬件建设是当前基层首当其冲的任务,要大力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尽量达到乡村能宽带上网。这方面的建设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参与及支持。建立和完善区县农业信息网。要依托重庆农业信息网、三峡农业科技网,以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为技术支撑把区县农业信息网办成当地农业信息的总出口和为农服务的大窗口。网站要面向农民,农业经营者,农业经济、技术推广者和领导服务。要立足当地特色农业和农业生产实际,能提供如下信息:第一是农业资源和环境信息,比如土壤和气象信息等;第二是农业技术信息,比如新技术、新品种信息等;第三是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比如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等;第四是农业市场信息,如农产品价格走向及市场行情等;第五是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如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新的服务理念等;第六是农业教育及农业政策法规信息等,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以及政策法制意识;第七是劳务信息,要能提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的信息。重庆市2005年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农民对市场信息需求量最大占总量的35.5%,其次是政策信息占22.2%。建立以乡镇农业信息站为主体的信息服务机构,完善多种服务网络。依照合理布局,发挥区域优势的要求,依托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立基层公益性农业信息站,延伸服务网络。基层信息站要达到“六个一”标准:即有一台电脑,一条上网电话线,一台打印机,有1名人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有一块信息专栏,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和服务制度。乡镇信息站既是县级信 息服务机构的下伸网络,又是区县的信息采集工作点。信息服务站要将互联网站与传统媒体充分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同时要建立并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农村信息服务中介机构是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信息入村入户的重要桥梁。当前,重点是要面向广大农村发展龙头企业类、公司类、协会类、商会类等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信息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信息入乡”、“三电合一”、“金农工程”等农业信息建设项目,扶优扶强,示范带动,逐步扩大覆盖面和完善多种服务网络。建?立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价格采集体系。

在城区选择1一2个规模大、品种齐全、交易量大的农贸市场或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价格城区采集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乡镇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市场价格乡镇采集点,定期采集市场价格,所得数据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后在县级农业信息网公开,引导农业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为领导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要以市场为中心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提高信息的集散功能和辐射范围。实现与国家和市级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有效连接。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家和市级为主,区县和乡镇两级主要是实现有效连接和充分利用。它要求在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中,上级部门要充分考虑各区县的差异,做到普遍性和个性相结合,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多种模式的信息入户通道,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据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调查,当前农民通过电视获取信息的占75.85%,通过电话获取信息的占52.25%,以电脑和网络获取信息的仅占0.23%。可见充分利用传统信息通道十分重要,特别是基层充分利用电视、电脑、电话和移动通讯等网络通道和设备,优势互补,是实现信息入户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近阶段的重点是推广应用已较成熟的“移动农网”和“农网广播”(以下简称“两网”)。“两网”通过移动手机、固定电话及小灵通可将农业管理和技术部门的以及其他涉农信息便捷地传递到广大农村。据调查,云阳县中国移动、固定电话用户分别达到11万户,联通、小灵通用户分别达到3万户和2万户。推广应用“两网”具有覆盖面大,费用低,效果好的特点。各地要把推广重点放在信息需求量大、接受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和村社干部等群体上,同时要注意挖掘潜在的城镇用户群,通过他们把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农业科技人员要带头使用“两网”、熟悉“两网”,采取“现身说法”、包村包片和示范带动等措施做好推广应用工作;要结合农技工作,通过召开村、社院坝会,张贴宣传画,现场演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注册使用“两网”;要动员乡镇机关千部带头参与到推广应用工作中来,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在进一步拓宽信息通道的同时,要狠抓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一是信息源质量的提高,二是对信息用户跟踪服务质量的提高,基层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后者。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要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扩大信息化工作的组织网络,逐步达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办好。

5、应建立和完善的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完善行政体制和建立工作机构。建议由区县农办牵头,成立农业、畜牧、农机等单位参加的信息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各单位分工负责,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区县农业部门要做到“五有”,即有专业的信息管理和工作机构,有专职工作人员和编制,有必须的设备设施,有专项工作经费,有健全的服务网络。完善投入机制,提升基础条件。各区县每年要预算一定的投入经费,保证相关机构和人员拥有相关设备,完善乡镇服务网络。目前,由于区县财政普遍困难,建议市级多安排专项资金或项目投入到区县。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扶持信息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信息工作的投入,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加强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培训、进修或引进,解决复合型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及龙头企业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建议市级将该项内容纳入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安排一定经费培训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信息工作要制度化。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当前应考虑主要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安全管理制度,上网材料采编和审签制度,农业新闻工作者资质考核制度,工作业绩考核评比奖励制度,信息工作人员职称评聘制度等。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必须开展而任务艰巨的工程,只有更新观念,领导重视,确保多层次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实施好重点建设内容,示范带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才能顺利推进。

农业信息论文:西部农业信息化与协同电子商务开发

[摘 要]农业信息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新内容在经济全世界化快速发展的违景下,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西部农产品市场以及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进1步整合,比较优势战略逐步成为西部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不管是从农业出产者经营者,仍是从政府的角度看,最根本的仍是要提高西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中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拥有极其首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钻研1类基于.NET技术的协同电子商务开发模型的基础上,对于西部农业企业信息化与协同电子商务建设的重大意义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形成内容完美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对于策思路进行探讨

[症结词]西部;农业;信息化;协同电子商务;.NET

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是“以信息化推进产业化,以产业化实现现代化”,而信息化的推动进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企业的施行以及农户的介入在经济全世界化快速发展的违景下,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新内容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产品的出产以及经营已经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西部农业以及农民遭到的冲击会更大西部地区要施展比较优势,既要斟酌国内特色,也要斟酌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竞争力不管是从农业出产者经营者,仍是从政府的角度看,最根本的仍是要提高西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中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拥有极其首要的意义

1引 言

简言之,协同电子商务是在全世界经济1体化的违景下,应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腕,通过扭转业务流动的模式在企业群各业务单元的供应链内及跨业务单元的供应链间进行各种业务的合作,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流动的效力以及实现实体资产的互补,并树立有益于企业群的各业务单元间信息同享以及知识立异的新型组织,终究通过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取得协同效应,从而创立企业延续的竞争优势

协同商务思想的提出和相应的发展,主要是来源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以及发展,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于企业能力的晋升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美,使患上企业有更多的能力来实现供应链优化的思想胜利地利用协同商务,实际上就是匡助企业与供应商和上下游合作火伴树立协同商务链

协同电子商务具备两个层次的目标:第1层次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群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电子化,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流动的效力,充沛应用企业群中的实体资产创造互补效应,即互补电子商务第2层次的目标是应用信息技术,打破组织间影响知识立异与传布的障碍,激活企业群的隐性资产,引起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效应,即创造企业群的协同效应,这也是协同电子商务的最首要的目的以及本色协同电子商务的本色是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打破了原来组织间的障碍,大大降低了企业群实现协同创立协同效应的组织本钱,因此使企业群能够实现真实的协同,创立企业群的竞争优势新的技术前提为企业群创造了更多的协同机会,并为实现协同提供了网络环境及技术的支持并且因为降低了组织本钱中的同享调和本钱,降低了协同效应的不肯定性,从而使患上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因为组织本钱过大而没法实现的机会在新技术前提下变患上更易了因此,实现了协同电子商务的第1个层次的目标,其实不能使企业树立起久长的延续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实现或者者部份实现协同电子商务的第2个层次的目标,才能真正地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使企业的优秀能力难以被竞争对于手仿效以及替换,为企业创立久长延续的竞争优势

2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

信息是基础,技术是手腕,电子商务则是终纵目标面对于我国西部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美,交易手腕后进,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程度信息化水平较低等现状,应用先进网络开发技术为农业行业客户提供农业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并依据行业客户的信息化需求提供完全的解决方案,将成为推动我国西部农业企业信息化发展构筑西部农产品流通新战略的重中之重

按现有的农业结构,主要的层次包含:各级政府部门的集中调控以及调和,各地出产资料部门的销售分发渠道,基层组织的统1代办以及服务,农产品的贮存基地,农产品的运输以及农业人员的终究出产等如果加之进出口业务,还会触及外贸部门的管理,大型的运输系统以及仓储系统,涉外经济的相干部门协作等在农业利用信息平台上施行电子商务,从单纯地提供信息到大环境成熟的前提下,实现面向终端客户的商务服务,对于改善我国西部农业价值链以及提高西部农业企业竞争力是有很大匡助的,是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的1个首要组成部份

在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方面,跟着Web Framework下的散布式处理技术,即Web Service(Web服务)的推出,Web服务能够为多个利用程序而不单单是阅读器提供数据,并通过外置数据以允许其他的客户机使用在一样的端口以及传输层都起作用的标准协定(如HTTP)来执行操作将Web服务定位于基于开放的标准,能够用于任何平台,使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具有作为跨平台以及跨供应商的集成技术的潜力,实现Web服务以及Web服务构架后,农业企业及用户就能够应用Internet上许多现有技术此外,应用.NET框架的安全系统以及配置系统协同工作,还能有力地抑止运行不安全代码的可能性,并大幅度减少了“DLL Hell”对于利用程序进行配置时所面临的风险

因而,应用.NET技术开发的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可以参考如图一所示的功能结构协同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农业行业解决方案主要包含下列主要部份:

一. 内部协同办公平台提供人事文档项目产品客户财务等1体化管理功能

二. 外部农业电子商务网包含:采购网(招投标)以及销售网(电子商务),使患上企业的外部资源可以通过外网与内部的员工进行协同工作

三. 与行业性农业网站进行对于接以及集成

四. 外网(公家门户)实现局域网与Internet的联入,以便取得世界上有关农业科技钻研的发展方向以及市场需求动态实现农业企业的自我宣扬 同时供应商以及客户都能登入系统进行电子化交易以及信息查询

五. 全套电子商务套件:

(一)进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类农产品的收购合同开票和有

关供应商信息的搜集处理等功能

(二)销售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类农产品的销售开票结算和客户档案管理以及相干的查询及统计等功能

(三)库存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类农产品的入库/出库管理库存台账管理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理,和相干的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

(四)统计分析系统主要完成对于有关职能部门请求的各类农产品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和农业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费用统计财务状态基础装备等方面的报表工作,并加以分析

(五)知识管理系统匡助农业企业累积分享应用以及立异各种知识以及经验,完成农业企业的长时间延续发展

(六)办公自动化系统匡助农业企业完成内部办公的自动化以及电子化,例如:各种公文管理各种会议管理各种任务的布置各种办公流程的管理各种资产的管理等

(七)查询系统提供各种查询以及各类分析报表处理。

3西部农业企业信息化与协同电子商务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 西部农业出产者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在比较优势战略逐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平台的大违景下,不但国内外的市场营销信息科技信息,而且有关国内外农业政策及其变化的信息,乃至WTO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及其前景的信息,都对于西部农业出产者优化资源配置有侧重要的价值

二. 提高西部农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在经济全世界化违景下,农业发展的症结在于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西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西部农产品价格竞争力西部农产品质量竞争力以及客户信用竞争力3方面复合而成的,完美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有益于从根本上提高西部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美有益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由于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农业投入产品价格农产品市场行情以及国内外农业政策导向的信息更有益于西部农民肯定自己的比较优势,而按比较优势配置资源有益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二)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美有益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国内外农产品质量标准及其变化的信息是完美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基本组成内容之1当西部农业出产者能够从网络上便捷地患上到有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信息,并以质量标准来计划西部农业出产时,西部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无疑将患上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美有益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信用竞争力发达的市场经济是讲求诚信的经济对于讲信用以及市场影响大的客户进行介绍,并提供电子商务交易的平台是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首要功能之1

(四)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美有益于推进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而提高西部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价格竞争力从终究来源看,西部农产品质量竞争力价格竞争力离不开西部农业技术进步以及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持西部农民渴想高新技术,但对于于经营范围小收入水平不高的小农户来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常常足以使他们望而生畏因为农业高新技术的最新进展利用前景获取途径技术咨询方式均是完美的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形成内容,因而,完美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有益于缩小农业高新技术供给者同农业高新技术的需求者尤其是泛博西部农户之间的距离,进而有益于降低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推进西部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提高西部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价格竞争力

三. 降低西部农业风险的需要西部农业出产受自然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的两重影响加强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在必定程度上能降低风险对于西部农业的不利影响从市场风险看,西部农业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西部农业信息不充沛而引发的出产以及经营的盲目性所酿成的西部农民可取得的信息越充沛,投资以及出产决策越准确,市场风险就越小因而,加强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有益于降低西部农业的市场风险

四. 政府支撑以及维护西部农业的需要诸多的数字反应出“西部等于穷困”这样1个事实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国家总体实力较弱,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东南沿海,对于西部采用的是扶贫性发展战略经由二0多年的发展,东南沿海经济已经到达了较高的水平,西部正从大面积的穷困中走出来,我国的综合国力进1步增强,这1切为我国施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管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下,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加入WTO之后,政府对于农业的支撑以及维护尽管遭到了WTO农业协定的束缚,但政府对于西部农业进行支撑以及维护仍有很大的空间政府支撑以及维护西部农业的目标是提高西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西部农业综合出产能力,而要到达这1目标,政府对于西部农业的支撑以及维护必需立足于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农业形势,提高有限的财政资源的使用效力因而,政府对于西部农业的支撑与维护离不开完美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支撑

4加强西部农业企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的对于策建议

西部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依据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外部性强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拥有公共产品等诸多特色,为了尽快完美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特提出如下对于策与建议

一. 充沛施展政府在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因为搜集以及处理市场信息的1次性投资很大,而1旦患上到信息又可以以供给的边际本钱为零的方式让众多的农户以及企业分享,农业信息的这1公共品属性抉择了政府必需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中施展主导作用从国内国外已经有的经验看,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主导作用的施展主要是通过制定计划完美政策加强立法以及增添投资,树立以及完美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框架,带动社会气力参加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政府支撑以及介入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因不会对于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以及贸易发生直接的扭曲作用,属于WTO农业协定“绿箱”政策的规模,因此政府在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中不存在施展作用空间束缚的问题

二. 通过政策优惠推进西部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过程西部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包含两方面:1是树立西部企业自己的网站,融入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让西部企业网站成为社会了解西部的窗口以及西部农业向社会推介本身的桥梁;2是树立以及完美西部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前者是西部企业对于社会整个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首要贡献,拥有较强的网络效应以及社会效应,因而,国家应答西部企业网站建设给予政策优惠以及资金支撑后者属于西部企业的私人产品,是西部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无须国家干预

三. 鼎力发展西部农村 教育,提高西部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西部地区的状态抉择了在未来至关长的时代内,小范围的农户经营将是西部农业的基本经营情势因而,西部农业信息化的1项长时间性基础性的工作是如何推进西部农户农业经营的信息化因为西部农业信息化的实质是在西部农业领域广泛展开以及深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能否充沛施展效益,西部农业信息化能否取得终究胜利将取决于西部泛博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 鼎力整合新兴信息媒体以及传统信息媒体Internet技术呈现之前,我国西部农业信息服务主要依赖于播送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跟着IT技术的发展,Internet等新兴媒体不断呈现并开始向西部农村延伸在此情况下,应充沛施展各种媒体的优势在充沛开发应用新兴媒体的同时,整合传统的西部农业信息媒体,应用.NET技术树立完美高效安全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并通过协同电子商务系统为西部农业搭建1个现代电子化运作平台,不断晋升西部农业优秀竞争力

农业信息论文:农业局农业信息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的具体指导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局系统广大信息工作者,克服了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通过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级交办的农业信息工作任务。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方面: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我局党委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工作,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今年我局专门成立了“仙桃市农业局农业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局长颜泽灿任组长,副局长王彦舟任副组长,市场信息与对外合作科科长及市直所有事业单位信息责任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市场信息与对外合作科,信息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为了强化信息工作的责任,局党委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了各单位一把手年终考核的内容,并分别与局直各事业单位和镇办农技站、畜牧兽医站信息责任人签订了工作责任状。

二、建章建制,实行制度化管理。为了确保我局农业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今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实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制定了仙桃市农业局“十五”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做到信息体系建设按步就班,有的放矢,不走弯路;二是与所属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了工作责任制,强化对信息工作队伍的管理;三是制定了信息报送和的规范化管理办法,保证信息来源和畅通,从而提高信息的实效性。

三、狠抓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局党委十分重视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特别是今年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基础工作,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市有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镇办有农业信息服务站、村有农村信息员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一是以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为中心,网络城区*个涉农部门、*个产业化龙头企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局所属*个企事业单位,形成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二是在杨林尾、毛嘴、胡场、郭河、彭场等*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网络了所在乡镇的农业“五站”、所有中介组织及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村级在种养殖大户、农业经纪人中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目前全市村级农村信息员已发展到*名。

四、加强信息队伍建设。我们在发展壮大信息队伍的同时,更加注重信息员素质的提高。在此,今年主要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举办了信息员队伍培训班。我们从上到下先后举办了三期信息员培训班,共培训信息员*多人,培训的内容涉及信息采集、信息、计算机网络基础等专业知识。二是开展了信息员工作交流活动。十一月份我们举办了一次全市农业信息员信息工作交流座谈会,请信息工作出色的信息员在会上介绍经验,通过典型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信息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了信息员档案,加强规范管理。对全市每一个信息员自然情况和信息工作开展情况,我们都进行登记造册,由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集中管理,使农村信息员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五、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为切实为“三农”搞好农业信息服务,今年我们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多途径地开辟信息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信息服务。一是开通仙桃农业信息网,开展网上信息服务。仙桃农业信息网于今年*月中旬开通,开通近半年来,网站访问量达*人(次)。二是举办农业信息专栏。今年,我局继续在市电视台、市报社分别开辟了农业信息之窗专栏,累计各类农业信息*多篇、共*万多字。同时,所建立的五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均在各镇的电视差转台开辟了农业信息专栏,在各自所辖的村开设了信息公告栏,转载市级的各类农业信息。三是印发信息资料。全市信息资料以市农业局主办的《农业信息》和《仙桃植保》两个刊物为主,信息刊物由市级统一编辑、印刷,然后由市、镇、村三级信息工作人员逐级发行,直至到村到户。今年,全市印发《农业信息》*期、共*万多份,印发《仙桃植保》*期、共*多万份。四是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我市现有各类农业中介组织*多个,中介组织走南闯北,深购远销,在搞活农产品流通的同时,还能大量的双向传递各类信息,因此,我们积极动员各类中介组织成为我们的网员单位,在中介组织中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同时各乡镇办农业信息服务站主动与中介组织联合开展各类农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农产品网上销售等工作。

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引导产销,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否则,就会误导“三农”。因此,今年我们在信息服务中十分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切实为“三农”搞好信息服务。一是引导农民调整结构。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南渔北牧中蔬菜”的农业发展思路,依此我们在开展信息服务时,对农产品市场动态和价格行情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侧重于蔬菜、畜牧和水产品,促进了畜牧、水产和蔬菜生产的发展。二是引导农产品销售。今年*月份,我们组织部分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参加了全省农产品产销衔接会,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份。仙桃农业信息网开通后,我们积极动员和组织农民在网上农产品供求信息,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尤其是*月份,我们组织全市*多个特色农产品参加了全省农产品网上展销会。这对引导农民运用现代营销手段,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引导农民推新技术。今 年,我们在《农业信息之窗》和《仙桃市农业信息网》上,向全市农民了《关于*年主要农作物推广品种的公告》和《关于*年油菜主要推广品种的公告》,较好地引导了农民推广应用优质优良品种,实现增产增收。四是为领导决策服务。今年,我们在搞好调查统计向省厅上报各项农业数据的基础上,还为全市各级领导提供了可靠的各项农业数据。特别是我们在收集部分乡镇引进大雁鹅养殖成功的典型后,通过因特网查找了大量的有关鹅养殖的信息资料,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发展大雁鹅产业可行性报告,为市领导决策我市大力发展鹅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年过去了,我们在农业信息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离省厅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的一年,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厅的部署,扬长补短,进一步加大农业信息工作的力度,努力赶超先进,将农业信息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业信息论文:市农业信息服务现状问题与建议

为全面掌握河南省__市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更好地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加快我市农业信息化进程,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农业局、市移动公司组织联合调查组,于20__年3月14日—17日,对我市两县三区10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6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20家种植、养殖大户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信息化建设基本现状

(一)农业信息化对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及农民经纪人的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信息运用取得明显成效。20__年市农业信息中心通过互连网络信息18000多条,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农业信息100多万条户,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了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使农民获得信息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召陵区老窝镇下堤于村辣椒经纪人于树理20__年购买电脑,接通互联网,经常上网查询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对同行和群众无偿提供信息服务,带动致富人数达400人。20__年于树理从网上了解到辣椒价格将有很大上升空间,及时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收购5万公斤,在较短时间内全部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出售,获得经济效益数十万元。临颍县王岗镇梁岗村的辣椒经纪人黄根民20__年8月在__农业信息网、湖南辣椒网上了辣椒供应信息,当月湖南省就有一家经销商与其联系,一次交易就出售辣椒70多吨。

(二)全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__年我市建成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20__年成立了市农业信息中心,配备了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舞阳县、临颍县、源汇区、郾城区建成了4个县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20__年建成了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44个;培训骨干农民信息员106名,分布在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农业信息化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规模逐步扩大。市农业局还组织20多名专家及技术人成立了涵盖农业政策、农业技术、畜牧养殖、林果种植等10多个专业的专家组,开通了专家手机热线,及时解答农民群众咨询。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农民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信息需求不断拓宽。这次调查的8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配有上网设备、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临颍县联泰食品有限公司、召陵区康达实业有限公司已建有自己的网站,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产品,提高知名度。郾城区新店镇周庄草莓种植大户权国强经常到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上网查询信息,带动了周边农户草莓品种、种植技术的更新,提高了经济效益。在调查中还发现,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拓宽,农民关心的不仅是种植、养殖技术信息,农村政策、农村文化等信息同样受到农民关注。种植、养殖大户及农民经纪人对信息需求方面更加广阔,不是仅局限于掌握当地信息,还要了解全国的市场行情、产品信息和供求情况等。

(四)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市农业局与市移动公司20__年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移动短信平台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服务,目前,接收到农业信息的农民手机用户已发展到近20万户;20__开展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文化”三下乡活动6次,举办专家现场咨询活动20场次,接受农民咨询达2万多人次;印发农村政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宣传资料20__0多份,发放农业科技书籍500多册,编发《农业信息》53期。

(五)农业信息带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民经纪人及种植、养殖大户信息化意识的提高,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增加,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信息传递模式。召陵区老窝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工会联合会配备了上网设备和专职信息员,免费为农民提供信息查询和服务;设立了农业科技书籍专柜,免费供农民借阅。源汇区空冢郭乡金色农庄种(养)殖协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掌握市场动态。信息传播、交流促进了农民增收,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带动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二、存在问题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个别单位有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对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农业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看作是电脑网络建设。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

(二)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县(区)、乡(镇)的农业信息化工作已经有了明显成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个别县(区)、乡(镇)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和农民信息员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县(区)之间、乡(镇)之间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进程。

(三)信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市仅源汇区、召陵区经编委批准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其他县(区)均没有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辐射面小,距离较远的农民到农业信息服务站查询信息很不方便,信息传递相对较慢,对于时效性强的信息就失去了意义;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工作人员少,掌握知识不够系统,信息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比较薄弱,全市村级信息服务点数量少,覆盖面小,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四)资金投入不足,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我市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虽已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市、县(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缺乏后续资金投入,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无财政资金投入,网络完善及维护和农村信息员培训经费不足。网 络设备、信息采集设备老化,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采集、整理和手段都比较落后,信息处理、传播过程缓慢,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农村上网用户6000多户,占全市农户51.97万户的不足1.5%,部分农户虽已购置电脑,但无法上网。

(五)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目前农业信息资源主要以农业部门和涉农部门拥有为主,信息分布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各涉农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共享程度低。同时,在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信息结构不尽合理。

(六)农村信息员队伍不健全,农民信息化意识不强。目前我市农民信息员队伍规模小,服务能力不够强,信息互动性差,农民迫切需要的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部分信息不准确或失去时效性。农民信息化意识不够强,接收信息、利用信息能力弱,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几点建议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必须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以服务“三农”、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扎实地开展工作,快速推进我市农业信息化进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之间沟通,培育新型农民,助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明确农业信息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信息化工作作为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领导,县(区)、乡(镇)政府要有领导兼管此项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做好我市农业信息化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要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市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发展农业信息化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有力保障。

(三)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市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工作效率,使市级农业信息化工作步入更加规范、稳定的发展道路,为加快全市农业信息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县级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农业信息网络下延步伐,促进全市农业信息化的稳步发展。加强郾城区、源汇区、临颍县、舞阳县农业信息中心已有网络平台的升级、维护、完善、更新工作,重点抓好召陵区、高新区农业信息网站的开发与建设工作。三是完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完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其上传下达作用。四是加强信息示范村建设。不断扩大信息示范村规模,抓典型,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信息化在农村的快速发展。五是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加大农民信息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壮大农民信息员队伍,提高农民信息员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的实力和活力。

(四)加强协调,通力合作,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在开发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网络、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体,搭建多种信息服务平台,以满足不同层次信息用户的需求。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信息重点用户上网,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尽快开通“12316”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以满足农民千家万户、千差万别的信息需求。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质量。要不断加强农业信息专家队伍和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我市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市、县、乡、村信息互通机制,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扩大农业信息的覆盖面,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改变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外地信息多、本地信息少,生产信息多、市场信息少的状况。

(六)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利用能力。农民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应用主体,培养其较强的信息意识,使农民真正认识到发展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尤为关键。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提高农民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信息论文:农业局农业信息工作总结

20__年工作总结(农业局农业信息)

今年以来,在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的具体指导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局系统广大信息工作者,克服了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通过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级交办的农业信息工作任务。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方面:文秘站版权所有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我局党委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工作,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今年我局专门成立了“某市农业局农业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某任组长,副局长某任副组长,市场信息与对外合作科科长及市直所有事业单位信息责任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市场信息与对外合作科,信息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为了强化信息工作的责任,局党委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了各单位一把手年终考核的内容,并分别与局直各事业单位和镇办农技站、畜牧兽医站信息责任人签订了工作责任状。

二、建章建制,实行制度化管理。为了确保我局农业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今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实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制定了某市农业局“十五”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做到信息体系建设按步就班,有的放矢,不走弯路;二是与所属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了工作责任制,强化对信息工作队伍的管理;三是制定了信息报送和的规范化管理办法,保证信息来源和畅通,从而提高信息的实效性。

三、狠抓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局党委十分重视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特别是今年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基础工作,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市有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镇办有农业信息服务站、村有农村信息员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一是以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为中心,网络城区*个涉农部门、*个产业化龙头企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局所属*个企事业文秘站版权所有单位,形成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二是在杨林尾、毛嘴、胡场、郭河、彭场等*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网络了所在乡镇的农业“五站”、所有中介组织及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村级在种养殖大户、农业经纪人中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目前全市村级农村信息员已发展到*名。

四、加强信息队伍建设。我们在发展壮大信息队伍的同时,更加注重信息员素质的提高。在此,今年主要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举办了信息员队伍培训班。我们从上到下先后举办了三期信息员培训班,共培训信息员*多人,培训的内容涉及信息采集、信息、计算机网络基础等专业知识。二是开展了信息员工作交流活动。十一月份我们举办了一次全市农业信息员信息工作交流座谈会,请信息工作出色的信息员在会上介绍经验,通过典型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信息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了信息员档案,加强规范管理。对全市每一个信息员自然情况和信息工作开展情况,我们都进行登记造册,由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集中管理,使农村信息员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五、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为切实为“三农”搞好农业信息服务,今年我们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多途径地开辟信息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信息服务。一是开通某农业信息网,开展网上信息服务。某农业信息网于今年*月中旬开通,开通近半年来,网站访问量达*人(次)。二是举办农业信息专栏。今年,我局继续在市电视台、市报社分别开辟了农业信息之窗专栏,累计各类农业信息*多篇、共*万多字。同时,所建立的五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均在各镇的电视差转台开辟了农业信息专栏,在各自所辖的村开设了信息公告栏,转载市级的各类农业信息。三是印发信息资料。全市信息资料以市农业局主办的《农业信息》和《某植保》两个刊物为主,信息刊物由市级统一编辑、印刷,然后由市、镇、村三级信息工作人员逐级发行,直至到村到户。今年,全市印发《农业信息》*期、共*万多份,印发《某植保》*期、共*多万份。四是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我市现有各类农业中介组织*多个,中介组织走南闯北,深购远销,在搞活农产品流通的同时,还能大量的双向传递各类信息,因此,我们积极动员各类中介组织成为我们的网员单位,在中介组织中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同时各乡镇办农业信息服务站主动与中介组织联合开展各类农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农产品网上销售等工作。

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引导产销,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否则,就会误导“三农”。因此,今年我们在信息服务中十分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切实为“三农”搞好信息服务。一是引导农民调整结构。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南渔北牧中蔬菜”的农业发展思路,依此我们在开展信息服务时,对农产品市场动态和价格行情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侧重于蔬菜、畜牧和水产品,促进了畜牧、水产和蔬菜生产的发展。二是引导农产品销售。今年*月份,我们组织部分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参加了全省农产品产销衔接会,签订农产品产销 合同*份。某农业信息网开通后,我们积极动员和组织农民在网上农产品供求信息,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尤其是*月份,我们组织全市*多个特色农产品参加了全省农产品网上展销会。这对引导农民运用现代营销手段,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引导农民推新技术。今年,我们在《农业信息之窗》和《某市农业信息网》上,向全市农民了《关于*年主要农作物推广品种的公告》和《关于*年油菜主要推广品种的公告》,较好地引导了农民推广应用优质优良品种,实现增产增收。四是为领导决策服务。今年,我们在搞好调查统计向省厅上报各项农业数据的基础上,还为全市各级领导提供了可靠的各项农业数据。特别是我们在收集部分乡镇引进大雁鹅养殖成功的典型后,通过因特网查找了大量的有关鹅养殖的信息资料,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发展大雁鹅产业可行性报告,为市领导决策我市大力发展鹅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年过去了,我们在农业信息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离省厅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的一年,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厅的部署,扬长补短,进一步加大农业信息工作的力度,努力赶超先进,将农业信息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业信息论文: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观心得体会

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讲农业的重要性我估计反对的人不多,但是讲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可能目前不能接受的人还比较多。所以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怎么看待农业信息化在中国整个现代化进程当中的战略地位。究竟有多么重要?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来看,从几千年文明史走过来,我们经历了三个化,第一是农业化,第二工业化,第三是我们今天讲的信息化。实际上农业化是由农业革命开始,大家知道我们是从原始社会走过来的,我们靠采集食物和捕猎动物。后来有了农业革命,开始了农业化的进程。从我们国家的情况看,我们曾经是领先农业化的,当然农业革命最早不是在中国发生的,中国农业革命应该是工业革命前3500年左右,后来中国的农业革命领先环球,所以使得中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从技术的角度看,优秀技术是犁,实际上农业革命发生之后,从农业化来讲是永无止境的,因为民以食为天,我们不可能回到靠采集植物、捕猎动物为生,我们会继续发展农业化。

第二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工业化,工业化是1975年发明蒸汽机开始的,很多人认为重要的内涵是第二产业,制造业的发展,这是不对的,其实是使人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商品工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机械代替人和家畜的自然力。工业化第二阶段是电器化阶段,主要问题是解决了机械能和电能的转换,大大的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实际上对工业革命比较准确的理解,实际上是产业化的含义。首先是工业革命导致劳动生产力极大的提高,促进了第二产业的产业化,特别是制造业的产业化。同时我们看到工业化使得农业也走向产业化,使得服务业也走向产业化。所以工业化不仅仅是第二产业产业化的问题,也包括第一、第三产业产业化的问题。我们今天谈论的是农业信息化。

我们看一下美国的农业工业化历程,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在100多年以前,在1880年的时候美国收获一英亩麦子需要20个小时,到1916年变成12.7小时,到1938年到了6.1小时,美国第一台拖拉机是1892年制造成功的。到了1940年以后,农田拖拉机达到160万台,1960年超过470万台,牲畜等劳动力大概就消失了。美国脱粒机普及应用大概花了60多年时间。1965年美国农家拥有23.5万台卡车,1980年增加到350万台以上,所以拖拉机、卡车这些农业机械,承担了所有农业劳动,大概花了65年的时间。另外农业化学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另外畜牧业也实现了机械化的产业化,技术的进步使美国到不到100年的时间内,从农业社会转项城市化社会。今天美国劳动人口低于2.7,而且农业人口下降使得农场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美国有3200家农场,占总销售额的38%,所以可以看出一个大的趋势,而且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整个社会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第一个是农业工业化,用规模经济的办法来生产农业,第二个是传统工业改造,另外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伴随大量新兴产业诞生。同时科学技术成为优秀竞争力,在转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问题,农业社会大量农业人口大什么地方去了。他们没有失业,他们到新兴产业里了,由于工业革命产生的新兴产业里了。

所以研究18世纪工业革命引起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就是说如果把工业社会的产业结构跟农业社会的产业结构做一个认真的对比,这种产业结构有面目全非的变化,工业化没有导致失业,更没有导致社会的崩溃,而是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吸收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这是历史的阶段。即便就业问题而言,工业化也不是洪水猛兽,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不会回到自给自足的时代,他会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工业化水平会不断提高。中国工业化的进展我觉得如果说我们承认工业化是实现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的话,我觉得中国第二产业的产业化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在第三产业,比如教育、金融、通信、文化、政府、卫生等等方面,我们可以说工业化任务也已经完成,只是水平高低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目前中国工业化唯一没有完成的任务是农业工业化,或者农业产业化,当然全国情况不均衡,有的地方高一点,有的地方差一点。如果说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的话,主要是农业工业化没有完成。所以不管是中国的工业化也好、信息化也好,还是现代化,优秀问题都是要解决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这是当前中国的现实。所以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之一,我们国家的农业之所以至今仍然与现代农业差距甚远,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工业化的进程当中,我们没有给农业工业化足够的重视。我们信息化必须吸取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教训,不能只搞城市的信息化,而不搞农业信息化,所以必须始终关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及力争实现农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上的指导思想。如果我们在战略上没有这个指导思想,就会影响整个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当然中国和美国国情有很大不同,这样农业工业化和美国走过的农业工业化是不可能一样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中国农业要现代化,必须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实际上很多人脑子里,影响中国发展现在农业的最重要的资源条件是什么?就是农业工业化所产品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何处去。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工业化和信息化形成壮大的新兴产业来吸收这些剩余劳动力,如果没有发展的观念、没有工业化带来的发展,信息化带发展的观点开展农业发展,可能就走在了死胡同里。想想美国,虽然现在农业人口不够300万,但是食品工业有200万,这300万农民支撑了美国200万人口从事食品工业。

第三阶段是信息化,信息革命的优秀技术是数字计算机和微处理芯片,第一个芯片是1971年英特尔做出的。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信息和知识的规模生产、传播和利用问题,理论上人类一切逻辑思维活动都可以逻辑化,只要写的出逻辑,就可以让计算机完成。信息化解决的是人类自然力、脑力的延伸,所以人类社会方方面面无处不用脑,

所以信息化也就无所不在,信息化既影响农业化也影响工业化。信息化也会引起经济社会的转型,同时也一定会回答一个问题,大量的工业剩余劳动力流向何处,每个企业只要推进信息化,最后一定是人员减少,不会因为信息化人越来越多,信息化引起的剩余劳动力哪里去?这就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大量新兴产业会吸收信息化带来的剩余劳动力,这是我们不用担心的。那么信息化的现代农业建立在农业工业化基础之上,所实现的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所以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的同时,又促进向高技术发展。信息化对现代农业的贡献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农业生产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处理,第二自动化和智能化,第三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从信息化角度讲,我觉得我们很重要的认识,就是说对农业来讲,对当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把信息化核工业化放在一起考虑,而不能单独的讨论,如果离开农业工业化讨论农业信息化是没有意义的。

过去几年看我们国家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非常显著,第二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也很快,第三农村信息服务受到广泛重视,很多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企业等等。而且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当中的应用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这几年农村的信息化虽然发展很快,但是还是不管国际和国内,城市和农村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所有做企业的或者做这个事业的人都应该想到,差距就是机遇。随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文化条件不断改善,信息化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所以我觉得各种各样数据都表明未来一、二十年,发展信息化战略空间就是农村,这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的需要,所以要战略上给予它足够的重视,而不是应付的态度,被动的思路是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目前为止,我们讲差距,到今年年底城镇的电脑拥有量大概到60%,农村到3%多,不到4%。另外从我们国家到今年6月份为止,虽然网民到两亿五千三百多万,但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中国有5、6亿网民,是不足为奇的,这会带来什么影响是非常难以估计的。互联网应用水平比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国外网上求职、银行等等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国家还主要集中在新闻、娱乐这些方面,我们发展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这反过来说明,我们国家农业网络或者网站只要向深入方向发展,空间可以是很大的。另外从电脑拥有量看东中西部看农村差距很大,东部已经到了6.2%,而西部只有0.42%,其他中部和东部比例也不高,大量空间在中、西部。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国家农业信息化怎么发展呢?我个人认为要抓两头带中间,哪两头呢?一头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比较快,有条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地方。另一头是经济社会欠发达,信息化发展受制约比较大的地区。经济社会条件比较好的地区要尽量往前走,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武装和发展现代农业,尽快向先进国家看齐。我们讲农业信息化,两个眼睛,并不是始终盯在落后的不发达的农村,我们也要看到先进的地区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在这些地方大力建设示范基地推广信息技术非常重要,我们也看到东北、吉林、东部沿海地区,有很多成功的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的安息,也值得我们借鉴。另外是欠地区,我们要看到信息化并不嫌贫爱富,穷的穷搞的法、富有富的搞法。原则是效益出发,最基本的问题是找到信息化对当地发展提供什么机遇,对解决三农问题信息化提供了什么作用和办法,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动脑筋,当然效益是最重要的,谁也不愿意做赔钱的买卖。尽是是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巨大的创造空间,不能一提到农村就是穷、没有文化,实际上农民是很综合的概念,在所有看上去比较落后的地方,一定有先进的,里面一定有经过条件好、文化程度高点的、对信息化需求强点的,我们信息化推进就是找出这批人来,先带起来,所以关键问题还是掌握信息化推进规律,摸清楚当地情况。农业信息化目标不是为了消除数字鸿沟,这不会解决问题。因为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经济鸿沟,有了经济鸿沟太会有数字鸿沟,所以要解决数字鸿沟本质上是发展经济,所以信息化努力目标都是锁定在当地经济发展上,通过发展经济、消除经济鸿沟来消除数字鸿沟,这个是我们消除数字鸿沟的很重要的指导思想。

所以我想,从目前我们国家的情况讲,欠发达这块,是有八个重点,第一是发展本地农业,信息化一定对当地农业有好处。第二发展农村经济,第三促进农夫产品流通,第四帮助农民工走出去,这是会近期见效。另外还有四个是长期效应,第一发展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第二提高农村信息教育水平,让每个孩子接收到信息化教育,这是很重要的,第三开展农村干部信息化培训,如果他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刻认识,那这个事情是做不好的,第四是务实推进农村电子政务,更好的保护农民利益、权益。这里我讲一下信息化工作者要研究农业问题,在信息化推进当中我们比较忌讳的是就信息化论信息化,信息化之外的就不管。只考虑信息化送到农村,而不跟农村业务密切挂钩的话,就可能走进死胡同。所以一定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研究农业农村信息化起到什么作用、发挥什么效益,才可能受到政府重视,企业才有可能得到回报。我也讲,我们企业赚钱很重要,不赚钱就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社会责任就是空话。所以我想,这是我们办农业网站的企业,我们也是要讲效益的,那你就要研究农业、农村问题,研究透了,就可以当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不仅仅是农业农村问题的产物,更不仅仅是农业信息化的产物。所以农业信息化推进眼光是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上。另外我们要关注重点行业及八亿农民一个不能少现在是做不大的,要选出其中需求最强烈,而且有比较好的基础。第一我觉得要关注农民工,这是当前对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一群人,另外是农村青少年,他们会根本改变农村。除了这两类,我觉得要关注已经组织起来的农民,各种生产协会、流通协会,包括企业家和农业大户,通过他们的发展带动农村和其他农民的发展,我看到有一些报纸或者文章讨论,农村50几岁、60几岁老太太、老头不会用电脑怎么办?那就算了呗,把眼光放在可以扶的起来的人。所以我们推动农业信息化一定要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村分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我们讲农业信息化,一定要让农业和农民分出来,比如一个农业网站,王震后面的服务应该跟上,比如电子商务,我可以送到你家里,这样既搞了信息服务又搞了商务,这就很有利于农村分工的发展。

我想我们的信息化是要关注农业工业化问题,关注点放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上,更好的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也推动农业工业化解决。最后我简单讲几个观点,第一我们要拥抱变革,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对人类发展带来的重大变革。第二个我们要勇于创新,在中国当前农村的经济社会条件之下,推动我国农村信息化,应该是一项伟大的社会事件,这个事件具有极大的开拓性,很多国际会议讨论边远地区怎么利用信息化带来发展,没有很好的解决,而这个我想像中国30年改革开放一样,中国农村信息化得成功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借鉴。另外我们要宽容,而不是职责或者刁难,这就是我今天讲的内容,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农业信息论文:建设新农村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

“十一五”时期,农业部计划要在全国80%以上的县级区域建立起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力争整体运行功能接近同期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而今年农业部即将启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农业科技提升行动、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也都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支持。由此可见,尽快建立功能齐全、体系完备、高效共享、反馈灵敏的农业信息体系,以推进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为中心,强化资源共享,健全应用系统,延伸服务网络,实现服务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努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在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一是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97%的地(市)和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发展农村信息员22万人;31个省区市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二是农业信息资源总量不断丰富,信息采集体系基本形成。经过多年努力,有关主管部门在全国布设了8000多个信息采集点,在农业各行业和农业服务领域建立了近40条比较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基本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处理。相继建立了生产、市场、进出口等50多个数据库,信息资源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方面,能够客观反映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为信息服务提供了资源保障。三是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农村信息资源。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相应规划、缺乏投资主体;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渠道不畅、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信息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农民难以承担农业信息化较高的运行费用和维护成本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我们必须使包括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改善。到2010年,我们要建立起科学、完备、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一是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软硬件平台,通过对农业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二是要整合农业、农村市场的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大型数据库,加快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三是要促进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的畅通,使信息的双向交流不应仅局限在互联网上,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小册子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一是要确保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创造多元化投入的政策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二是要健全制度,立足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国家信息化导向,在深入总结农业信息化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信息化制度建设。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村信息队伍建设,重点培训基层农业信息工作人员,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和分析应用相结合、精干高效的农业信息化队伍,使农村信息化队伍基本覆盖全部行政村。

分析地方农业信息化发展及对策

一、云南省地理环境与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人口与地区概述。据统计,云南省每10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者的人数,从2000年的2013人,至2010年的5778人[2],同比增长了187.03%。云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478.60元/年,到2010年的3952.03元/年[2]。10年的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67.28%。云南地处中国西南方,经北回归线穿过,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相邻。地形非常复杂,简单来说,西北部是横断山区,东南部则是云贵高原。

(二)信息化建设现状。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1.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初步建成。2.涉农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3.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成果显着。4.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日趋广泛。5.农业信息服务深入基层。云南农业信息化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至新千年跨入快速发展阶段。截止到1999年,云南省固定电话用户总量达到230.3万户,固化普及率为5.96%[3]。上网用户(拨号和宽带)共计161.6万[4]。同年该省人口总数达4442万人[5]。可知互联网普及率为3.64%。政府于年底开通“政府上网”工程网站,先后有24个单位相继入网,“云南信息港”上网访问人次达500万[3]。至2005年,省政府启动了电子政务2期工程建设,并启动了农村信息化及电子商务示范项目“云南—东盟农产品交易平台”。同年,财政部投入资金400万元[4]引导扶持企业信息化发展。到2010年,该省电话普及率(含移动)为61.41部/百人,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比重为60%,互联网普及率为22.3%[2]。与此同时,龙兵[6]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将能够节约人工成本和管理效率,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李永飞[7]认为,目前在信息化过程中,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投入不足与信息化队伍建设不够,管理水平低下。但是,笔者认为单纯就信息化本身而言,信息化建设未必就能结余人力资本,基础设施落后未必就管理低下,关键是要依据云南省的人口特征和地区特征的特点,在政府推动地区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从云南省自身条件出发,从政府经济实力和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两个角度,来推进该地区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云南省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一)信息化逻辑上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分为两部分,针对政府财政状况,逻辑现实上可行性研究与针对农民服务对象的需求可行性研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专家,领导评审制定相应的预算表和时间表进行估算,并通过多种调查方式从大概上评估该体系的构建的可能性,难易性以及风险性。

(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这个阶段主要确定两个问题,即政府即将构建的信息化的主要功能,与农民对这个平台的需求是什么。政府通过媒体,问卷,家访等形式来确定信息化从宏观上的需求分析。设计建设规划方案并请农民代表一同审议,讨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建设出不符合农民实际的信息平台。

(三)信息化平台总体设计。政府此时必须明确技术上构建此方案。例如通过聘请计算机网络专家、利用网络技术如Web2.0、SaaS“、C/S一站式服务”构建安全、合理、有效、快捷的信息化平台,并通过设计接口,同其他网络媒介如微博进行互动,开设网上交易功能,循序融入广告等商业元素,使平台具备公用性、商用性。有利于农民与企业互利共赢。

(四)信息化平台设计、运营及维护。政府设计出信息平台,通过试运营检验平台可靠性,与农民沟通检验平台有效性。并派计算机专家维护该平台。

三、关于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从政府角度:在构建信息化平台过程中,政府需看待自身为一个利益行为人,量度当前成本与未来收益。一方面,最小化经济成本,另一方面,使社会效益最大化。针对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如互联网普及率偏低,需扩大网络覆盖面积;又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增速低于人才增速,政府要对网络的普及财政补贴,提高工人基本工资;再如人才总量偏少的状况,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实行院校扩招政策。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步步为营,最终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尽早实现“家家通电话、村村能上网”,为云南省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创建夯实物质基础。从社会角度: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不断融入科技、教育、农业推广技术,力争形成:政府、涉农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高层次信息化格局,为三农的发展提供技术依托;充分发挥农业高校优势,做到:农民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专业人才共用,重视涉农科技的转化,重视涉农科技人才的培养,面向农村培育人才;着眼当地实际状况,如地理、人口、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状况。不仅如此,云南省应重视农业立法、依法治农,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纳入到法制化建设的范围。

从农民角度:农业推广的对象是农民,通过推广让农民了解信息化发展,关注信息化发展,参与信息化发展,受益于信息化发展。农民通过将信息资源转换为农业生产力,满足自身需要,又反过来促进信息化的建设。农民对农业信息化应产生三种意识,即:信息与农业息息相关,农民应由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接收和传播信息,信息传播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从产业角度: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植具有云南特色的(譬如云茶),和云南特色产业相结合的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引进技术的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换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创汇农业。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从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 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进而加快改造传统工业,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的层层推动,不仅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品质、品种,还加速了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从企业角度:积极促使企业配备相关信息服务人才队伍。信息服务具有综合性、专业性特征,需要配备必需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企业物联网等,并使其达到最优比例的全要素的生产组合,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进程。通过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云南经济建设发展的契机,通过政府主导,多方互动,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现阶段的信息服务模式不完全符合云南省农民需求实际。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服务对象———农民的实际问题不了解、客观上忽视了农村实际造成的。本文所倡导的,是把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定位在农民身上,从农民着眼,从实际着手,从而从根本上满足政府有效的供给与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进而推动云南省信息化建设,促进云南省本地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农业信息论文:论基于“3S”集成技术的蔗区农业信息化

摘要:如何实现RS、GIS和GPS的有机结合是基于“3S”集成技术的蔗区农业信息化应用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系统开发中,采用海量空间数据的无缝管理技术和数据库联动技术,利用空间数据管理引擎,解决数据融合问题。在各子系统设计中则突出功能融合的思想,遥感系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收集土地利用现状等多种信息。在GIS平台上建立完善、权威的农业信息库。关键词:蔗区;农业专家系统;“3S”集成技术作者简介:罗拥军,42岁,广西全州人,工学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系主任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技术、空间数据库;梁裕,34岁,广西梧州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网络技术、现代教育技术。1引言众所周知,甘蔗种植和砍运问题是制约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但广西的甘蔗生产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存在着经营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投入与产出不合理等不利因素,并且严重地制约了甘蔗生产的发展。目前而言,广西的甘蔗单位面积产量还是比较高的,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问题就在于科技的投入力度与合理性不能得到保障。如果想在现有基础上使广西蔗区农业有较大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增加蔗区农业的科技含量,使用高新技术对传统蔗区农业进行彻底改造。蔗区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说为甘蔗科技推广开辟了全新的道路。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蔗区农业专家系统研究与开发,可以为蔗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与产业化推广提供一个基础平台。可以预见,农业信息采集系统、专家支持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在蔗区的应用与推广,将切实提高蔗区科技水平,提高甘蔗生产的国内外竞争力。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际上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最早在1970年代末期,主要以美国、日本和欧洲为主。最早是美国ILLinois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家和计算机学家共同开发的大豆病害诊断专家系统PLANT/ds。1980年代中叶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专家系统在国际上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在数量和水平上均有了较大的起色,从单一的病虫害诊断转向生产管理、经济分析决策、生态环境等。如美国、日本、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相继在作物栽培、农业经济效益分析、农产品市场销售管理等方面研制出不少的专家系统。据统计,1995年美国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的农业专家系统有1000多个,日本有400多个。从开发总量来看,美国占绝大多数,几近80,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仅占20%。我国的农业专家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1990年代,我国的农业专家系统发展十分迅速,10年间我国先后推出5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开发了156个实用农业专家系统,涉及粮食、果树、蔬菜、畜牧等不同领域,推动了农业专家系统的发展。作为全国第一大蔗区的广西,在“九五”期间,应用北京农林科学院和国防科技大学联合研制的系统开发平台PAID,并结合广西的气候生态特点及农业专家经验知识,研发了广西甘蔗栽培专家系统,该系统可根据耕作区土壤、气候、品种、管理水平等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为蔗农提供适宜的高产高糖良种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主要病虫害诊断防治,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近年来,一批新的技术如以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遥感技术为优秀的包括多媒体技术、面向对象开发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专家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使农作物管理走向立体化、空间化和实时化。光纤宽带网络的建设也为开发农业专业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3蔗区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需解决的问题3.1总体目标采用先进的“3S”(RS、GIS和GPS)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库为优秀,建立一个集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ES(智能决策系统)等技术于一体,准确、高效、快速、全面、规范的农务管理系统,形成先进的农务应用平台和应用体系。充分利用GIS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使地理信息、蔗区品种种植计划、种植面积监测、测土配方施肥、砍运榨精确调度、农户管理、蔗款结算、运输车辆管理、票证管理、报表汇总、历史数据保存分析等各种信息管理融为一体,实现蔗区农务管理工作全面自动化,为提高进厂甘蔗的成熟度和新鲜度提供有效的措施保障,为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提供农务管理与决策支持手段,为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公司和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农务信息服务,从整体上提高蔗区农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逐步达到“精准农业”的目标。3.2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建立覆盖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公司所辖子公司蔗区范围内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农业专家系统。主要是通过遥感系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收集土地利用现状、植被分布、甘蔗的生长情况、甘蔗的灾情分布、土壤肥力等多种信息。在GIS平台上建立完善、权威的农业信息库。信息库的内容包括:(1)基本数据库:人口、动力。指农机总动力合计(KW)、机耕面积、农村基本情况及生产条件、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农业产值等。(2)数据库:建立蔗区地图库包括土地等级,地貌,土壤,低产田,洼 地及农业经济和农田属性等多方面的内容。(3)应用遥感技术和人工监测网络对甘蔗的长势与产量、水旱灾害、病虫灾害、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监测、速报与预报。(4)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分析、决策系统。通过这套可以有效地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农业资源信息,对农业管理和实践模式进行快速和重复的分析测试,便于制定决策、进行科学和政策的标准评价;有效地对多时期的农业资源及生产活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可将数据收集、空间分析和决策过程综合为一个共同的信息流,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5)建立“精确农业”示范田:“精确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是21世纪的农业领先技术,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6)具有严密的安全保密措施。充分应用身份识别与验证、访问权限控制等。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严格区分其权限。3.3实现的关键技术如何在农业信息采集、处理过程中实现RS、GIS和GPS的有机结合是基于“3S”技术应用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具体分析,这种结合包括满足本课题所需的3S技术功能的自适应融合和多源结构、空间与非空间数据以及基础空间数据与专题数据的一体化数据管理,即功能融合和数据融合两个方面。在系统开发中,我们采用海量空间数据的无缝管理技术和数据库联动技术,利用空间数据管理引擎,解决数据融合问题。在专业子系统设计中则突出功能融合的思想。利用GPS对采集的农田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利用RS获取农田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利用GIS系统建立农田土地管理、自然条件(土壤、地形、地貌、水分等条件)、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等空间数据库,实现作物苗情、病虫害、墒情等发展趋势的动态监测和模拟分析,为分析农田的自然条件、资源有效利用状况、甘蔗产量评估及时空差异性因素提供专业分析模型,并为实施蔗区农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4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蔗区农业信息化应用框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蔗区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农业信息采集系统、专家支持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系统数据流程如图1:图1专家系统数据流程图土壤理化信息:本项目需要自动测量的土壤理化信息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通过在示范区内的适当地点埋设中子水分测定仪来确定土壤水分,通过定期取样的方式,在控制室内通过全自动定氮仪来确定土壤中氮元素含量,通过原子分光光度仪测量磷、钾含量。所有仪器均配备与计算机相连的接口,可以直接将测量结果输入数据库中。生物信息:生物信息主要是指对甘蔗生长产生影响的病虫鼠发生和对甘蔗的为害情况。小区气象信息:通过建设小区微气象自动观测站,实时监视小区气候变化情况。监测的主要内容有:降水、蒸发、辐射、温度、湿度、风向、风力等,特别是对甘蔗生长、生产有直接危害霜冻、干旱、水涝等情况。甘蔗生长信息:种植甘蔗的品种、下种期及在不同水分、肥力及气象条件下的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和成熟情况,由人工录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整套系统的操作平台,提供对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针对蔗区内甘蔗的品种,开发相应的作物专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根据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和蔗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为甘蔗生产管理过程的若干环节作出科学决策。包括滴灌、施肥及甘蔗砍运精确调度三个子系统。滴灌控制系统根据专家系统提供的信息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使灌溉水成滴状,均匀滴出、定时、定量浸润甘蔗根系发育区域,使主要根系区的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最佳含水状态。测土施肥系统根据专家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实时显示不同地块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及状态(过量、适中、不足)。甘蔗砍运精确调度系统则是根据专家系统提供的信息负责甘蔗砍运榨精确调度、农户管理、蔗款结算、运输车辆管理、票证管理、报表汇总等一系列管理功能。5结语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蔗区农业信息化应用的技术关键是“3S”集成技术。采用海量空间数据无缝管理技术和数据库联动技术,利用空间数据管理引擎解决数据融合问题,在专业子系统设计中则突出功能融合的思想即可较好地解决集成问题。参考文献[1]沙宗尧,边馥苓.“3S”技术的农业应用与精细农业工程[J].测绘通报,20__,(6):29-32.[2]涂长永.基于3S技术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06,(1):85-89.[3]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__.

农业信息论文: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莆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中,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十分重视,出台了惠及农民农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莆田的各级政府和相关农业行政部门依照国家的规定,在农业发展中提高信息化的程度,规划和建立农业信息化系统,更好地对对相关机构和服务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该信息化系统还可以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信息。截止到2012年年底,全省的农业信息员已经达到1500多人,农业信息员的队伍的建设日趋完善,农业信息可以很好地进行收集。政府部门对采集而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生产动态等问题才可以提前发现,对症下药,出台相关措施妥善解决。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才能有科学的信息支撑,农业的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省政府的投资建设下,全省的气象系统更加完备,形成了省级、地级、县级等服务中心和农村信息服务站,“莆田农经网”的雏形显现出来,农村信息传输网络系统慢慢对农村的经济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莆田农业信息网”在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农业的交流体系逐步完善和提高,农民通过农业信息网更容易获得相关农业信息,农业信息化的优势也逐渐凸显。需要清醒认识的是,目前莆田农业信息化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针对具体问题研究分析解决的办法。农村的资金投入还不充足,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甚至个别地方很落后,农业的信息化得不到农民的响应,失去群众基础,农业信息化的开展就失去了意义和目的。另外,莆田的农业信息化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信息资源的整理开发和涉及的范围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不能获得所需要的农业信息,不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务,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急需加强,生产环节的孤立与脱节使得有关农业信息缺乏时效性。除此以外,对农村的贫困面貌认识不够充分,交通和信息的建设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导致农业信息化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效不大。

二、加快莆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一)理顺体制,明确机构,强化政府的信息化意识,为农业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重大,相关政府部门和与农业有关的部门机构需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监控和规划,推广和建设农业信息化,在财政预算中适当加大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同时,把农业信息化作为农业上的重大举措,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通过这种结构上的调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另外,与农业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对农业信息的准确掌握和采集,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部门加强对体制、机构、意识等方面的重视,农业信息化将会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实施起来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才会容易处理和解决。(二)抓住国家实施“金农工程”的契机,加大农业信息投入力度,强化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作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金农工程”加大农业信息的投入力度,带动农业信息的基础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同时“金农工程”是一个公益性的工程,广大农民也将从中享受到农业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政府部门改变原有思路,寻找突破点,建设农业信息的基础建设,配套一批必要的网络通讯设备和网络办公系统,促进农业相关部门对信息使用效率的提高。另外,通过加大农业信息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将农业信息的覆盖面扩大,让更多农民感受到农业信息化的便捷性。(三)开发与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推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农业信息缺乏综合整理,农业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相关部门应依托新技术的信息手段,建设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更好地对农业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让农业信息的利用价值大大提高。同时,与农业相关的部门之间应该建立和完善交流沟通的机制,通过信息共享,优化农业信息系统,开发和整合农业信息资源。针对实际信息,农业部门提供必要的、实用的科技和信息指导,让农业信息能真正给农民带来实质上的收入。(四)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重视程度,通过培养和教育一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相关农业站需要定期普及网络知识,提高农民的网络运用水平,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使用能力,让农业信息的队伍建设能够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农民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需要自我的努力学习,还需要相关农业信息机构的技术培训,与农业相关的部门转变原有的思路,把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当做重要任务来完成,不能为了完成目标草草了事,这样既不能保证技术培训的教育质量,影响了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又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广泛开展。

三、结语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上的重要任务。从莆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来看,并不理想,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政府需要大力的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使得农业信息化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