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5 05:16: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民间绘画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一、民间绘画理论特征

1、色彩上———色块丰富、自由奔放

世间的色彩纷繁多样,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将自然界中的色彩加以研究提炼,总结出了“五色论”———青、赤、黄、黑、白。民间绘画中的用色,与中国传统的五色论息息相关。首先,民间绘画的色彩多为红、黄、蓝、绿这样的饱和色,色彩纯度高,色块单纯艳丽、鲜明饱满,这充满生命张力的色彩充满着喜庆吉祥的韵味,使得其他色彩都黯然失色;其次,民间绘画多运用色彩对比,如色相对比、冷暖对比和互补色对比等。有诀曰:“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黄身紫花,绿眉红嘴。”现代色彩理论指出,红与绿,黄与紫是互补色,互补色并置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且两种颜色相互衬托更显艳丽;再者,民间绘画用色也会注重色块的大小比例,通常是将一种颜色设为主体色彩基调,其他颜色的小面积色块起反衬和装饰的作用。如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黑红搭配,在脸谱、春联中经常会运用,这样的色彩搭配体现着朦胧的原始美感,具有现代装饰色彩效果。

2、构图上———画面饱满、散点透视

中国民间绘画的构图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采用与西方“焦点透视”相对应的“散点透视”,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视点可以自由游动,画面饱满,这在民间年画中多有体现;二是具有中国装饰绘画构图特点,如剪纸纹样中的太极式构图。

二、民间绘画理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及建议

1、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中国民间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首先,民间绘画质朴、率真,这不仅仅表现在物化的艺术语言上,而且要追溯到心灵的纯真、朴实,“民间美术的率真使它的创造如童年的天真,既没有装腔作势、无病呻吟,也没有矫揉造作。”民间绘画中所表现出的自然、质朴与幼儿绘画中异想天开的趣味相契合。在民间绘画的熏陶下,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创作时更加纯粹、随心所欲;其次,民间绘画所采用的“散点透视”实则是无透视,这样没有规则和秩序,更有利于幼儿异想天开地表现事物,天上的、地下的、想象的、现实的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在画面中;再者,民间美术色彩丰富、对比强烈,传达出喜庆、生机、热情和活力,幼儿开朗、活泼、生命力旺盛,这决定了他们更喜欢高纯度强对比的色彩。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层次,创设富有民间美术色彩的生活与活动环境,通过艺术的渗透,增强幼儿对民间绘画的情感。

2、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民间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物化了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通过民间绘画中喜闻乐见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形式更易于幼儿接受。再者,民间绘画是民间艺人通过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而创造出来的作品,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在教育时可以先让幼儿喜欢这些民间艺术,再进一步揭示民间绘画的精神内涵,使幼儿了解其中隐含的深刻人文精神底蕴。

3、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和教化作用。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强调了绘画的社会文化功能,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意义。民间绘画从内容和题材上,将思想理性内容融入艺术形式中,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在民间绘画作品中,常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古圣先贤为主要题材,旨在宣扬忠孝贤良、劝善戒恶等儒家伦理道德思想。通过民间绘画中到的底蕴比较深刻的题材进行主题教育,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道德认知、激发了道德情感、增强了道德意志、规范了道德行为。

作者:高星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一、以人性化的设计创设幼儿课程开展的情境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在教育上已经扩大了投资,在幼儿教育上的投资尤为注重,现在的许多幼儿园都为孩子准备了全套的学习和娱乐用品,根据幼儿时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些学习和娱乐的用品完全突出了人性化的设计。例如在课程学习上,老师会利用多媒体来教学,利用情景教学让孩子能够正确,快速的认知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一些特有的适合孩子天性的玩具和漂亮道具也可以让孩子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释放自己的快乐,营造和谐美好的气氛;还有一些可以做手工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动手做,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保障他们全面发展。课堂外,政府出资可建造一些幼儿的活动场所,让他们有自由活动的地方,培养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过这些娱乐用品,要尽可能的突出人性化设计的特点,符合幼儿时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还要保障他们的安全为首要目标。如:有滑梯,要尽量设计的低一点,用料要绝对耐用结实,两边的护围要比正常的高一点,走上滑梯的台阶,把那种一阶一阶隔断的设计成连在一起的,幼儿时期的孩子脚小,迈的步伐宽度小,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楼下去的危险;幼儿活动的场地要做成橡胶的或铺上草坪,防止发生推挤时,使孩子摔伤或擦伤;等等这些都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和游戏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校里设施可以设计成五彩斑斓的颜色,这样搭配的效果更佳。

二、幼儿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即使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对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在理念上有了理解与认同,但是对已生成的课程还有很多的疑问,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有:

(1)预设目标和教学实际存在差异

在教学活动中,本来以预设好的课程,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并不感兴趣,如: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幼儿频道的智慧树栏目,老师预设的活动是看一个小朋友在一起玩的片段,然后再让孩子们模仿,增强他们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培养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可是孩子们谈论最多的有可能并不是老师预期想到的结果,有可能孩子们只是对这一期的某个道具感兴趣,与老师的预期想的背道而驰,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到预设课程的效果。

(2)教学衔接不当影响教学效果

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有限,而当天的老师的任务一必须要完成,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如在室外活动时,孩子们可能对于某一项活动正感兴趣,却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得不去加入另外一项活动,由老师带领进入下一环节。这样和可能就造成了孩子们在这一环节中表现的积极性不高,脑子里还想着上一环节的情景,这也会造成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影响。

(3)预设目标的实现缺乏灵活性

在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可能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老师在让孩子回答问题时,因为一些意外及其他因素导致偏离了预期的教学的目的。幼儿时期孩子的好奇心大,情绪波动大,喜欢探索等特点,因此,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经常处理类似的意外情况。由于课程的计划设置性,老师看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方面也不能长时间的停留,还是会努力进行扭转,使活动趋向于预定的目标,这就压制幼儿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大大的降低了孩子们的兴趣,无法调动幼儿对预设课程的积极性,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即使老师愿意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但担心怕完不成预定的计划,所以也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我们所倡导的课程理念并不是这种不顾孩子的兴趣以预设目标为宗旨的教学方式,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是一个二者整合、统一的问题,并不是舍此取彼。对幼儿的仔细观察是课程生成的基础,只有符合幼儿发展的课程活动才能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是十分必要的。

三、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整合意义

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发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幼儿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是非常重要的,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预设课程受到人们的质疑,蕴涵着生成思想的课程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和亲睐,因此,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的整合有助于老师树立正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由于生成课程对老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极高,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了挑战,所以,教师在要借鉴外来思想并且学会运用结合实际情况解决教学中中产生种种困惑。事实上,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意识,文化价值观念,教育条件,是师资状况方面,完全采用生成课程的思想也是不现实的。预设课程的思想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仍占支配地位,这离不开它的适宜性。

(2)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有效地使儿童健康发展,这需要课程的预设与生成,这样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幼儿能够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双结合,关注幼儿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学习的兴趣和需求是幼儿学习的直接驱动,因此,老师既要善于将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促进他们的学习;又要把预期设定好的学习内容传授给孩子,引导他们学习。所以,整合课程的预设和生成,对于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要使老师全面认识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整合的性质和意义,其实,课程教学不仅仅指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注重传授知识的方式和过程。“课程的二重基本属性是预成性和生成性,它们并存于课程当中,二者属于互补的关系,课程字它们的相互交融中发展。”课程的预设和生成的整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这是对于幼儿教育的新举措。

四、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整合的途径和实施策略

由于传统的课程预设具有标准化、统一化的特点,预设课程有着生成性的多元化的特点。老师要想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要在课前精心准备,有其在教具和学具上要满足孩子的需要。

1、整合的途径

与此同时,还要为孩子保留一定空间就应采取弹性设计。例如,在进行多维化设计场景时,就要考虑全面顾及到多种可能性,保留多个方案,既要顾及老师的想法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无论正确的或错误的想法都要考虑进去,对此就要预设多个相应的方案。在“教育情景”中拥有升级“内心的、思想的、内含的、文化的、本体的”气氛、体会及人际交流就被受到更多的关注。老师应适当地顺应教学进程中的情境改变和有远见的预备,也就是预设与成果的结合。在期望成功、最大的认同与欣赏、采取多样性创造的环境下才能实现对预设与成果的整合。

2、实施的策略

课程结构有时间与空间结构之分,老师讲课、老师与幼儿的互动交流和幼儿对学习时间的自由分配就是说几句结构。宽泛的课程时间结构要求老师确切的将讲课时间最大程度地进行缩短,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幼儿进行合作交流。留给幼儿更多的活动时间并且让他们以主角的身份更多的参与其中,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实施活动的过程老师要保证老师和幼儿的的和谐、民主和平等关系。幼儿的思维活动是否活跃取决于能否有一个民主、和谐、欢快的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幼儿敢于发问,踊跃表达自我,富于联想。老师要掌握好各种互动的学习方法,例如探讨和商讨式。幼儿获取知识提升情感体会的有效方法是使他们自主探究。幼儿天生就有好奇感,喜欢探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带着自己的情感,经历和思考,这样大大激发出了他们的潜能,同时幼儿各自拥有各异的认知风格特色,由于各自各异的生活经历,使得在探究期间幼儿表现出各自各异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出现更多的活动成果。因为自身具有疑问性、参加性、实践性及开放性的探究式学习,使得幼儿自主构建出许多使老师意料之外的精彩结果。所以,商讨式学习方法是使得课本知识变成幼儿实际自身需要,促使他们积极发展的有效方法。

五、结语

幼儿教育是全面性,启蒙性,各方面教育内容的渗透性,课程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突出了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强调整体性。实施幼儿课程的整合,能不断提升老师的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能使教育行为科学化,让幼儿园的教育课程获得创新性的进步,能够更好的注重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更能让幼儿在自主的活动中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1在教育中发挥爱的作用

爱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爱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的有效,更加的充满情感。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要以一种爱的姿态、细心的姿态来面对幼儿,例如我们每天的晨间接待中,幼儿来园时,每个幼儿脸上的表情是不同的,这时我们就要会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情绪,并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般笔者都会主动的上前与孩子打招呼或者与孩子进行交流,笔者会拉着孩子的小手,和他们进行对话,对于个别有情绪的幼儿可以抱一抱或者说上几句赞扬的话来安抚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指责。有的小朋友早晨来园时也会主动与老师说一些在家里发生的新鲜事,这时候我们应该作为幼儿的倾听者,仔细听他们说,分享他们的快乐,这也是我们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我们这些细小的行为在孩子和家长看来都是那么的亲切,可以使孩子在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好的心情,也消除了家长的担忧,这种爱的行为也能赢得家长的安心和信任,而笔者也与孩子有了更近的接触。在教育中我们需要艺术,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同时也要发掘孩子的潜力,给予孩子应有的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更温暖,让孩子乐意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2为幼儿提供自我创造的机会

幼儿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我们不应该束缚幼儿的思维。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一直提高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要求我们解放孩子的头脑和双手,使他们自由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和游戏,在学习和游戏中中不仅提高了认知、交往能力,同时也获得了快乐。给孩子一支画笔,一张纸,他可以绘出各种美妙的世界,这里也就是生活教育的精髓所在,即创造力。例如我们在开设角色游戏娃娃家时,我们会让幼儿来担任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的角色,娃娃家的游戏与幼儿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我们实际生活的一个缩影。幼儿在游戏中就会模仿成人进行创造性的游戏,这也为幼儿提供了发展和创造的机会,使得幼儿从中也更好的感悟了生活,而体会感悟比说教更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在理发店,我们除了可以给幼儿提供理发的工具,还可以提供一些假发和装饰工具等,让幼儿自己探索如何来进行使用,让孩子在自由轻松的情境中发展,这样他们的创造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或者请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创设,这样孩子们在获得乐趣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在提高,我们可以抓住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请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3在角色游戏中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角色游戏中的超市,笔者发现有时候幼儿会觉得没事做,于是就在一边玩玩具,这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幼儿了解平时生活中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例如请家长配合,带领幼儿到超市里看一看,逛一逛,观察一下超市里的人都是怎么工作的,帮助幼儿增加一些生活经验,或者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发现在超市里工作除了接待客人,还可以整理货物等。发现这些后,幼儿就把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也能更好的进行游戏。再例如在午睡前,有的孩子不会叠衣服,而且教了几遍都还是不会,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替孩子包办,剥夺孩子的自主发展权,而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练习,比如我们可以进行一次穿衣服比赛,请幼儿在家里也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帮助幼儿学会了穿衣服,或者我们也可以创编一些类似的儿歌来帮助幼儿,让孩子反复实践,慢慢学习,从而积累生活的经验,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作为教育者要立足于“生活即教育”,充分实践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4结语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不仅要注重学校教育,同时也不可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注重日常教学的同时也要抓好生活教育的契机,共同促进幼儿认知、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理想的教育。

作者:吴梦昕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陶行知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1陶行知幼儿教育理论

1.1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名为知行、行知,1891年生于安徽歙县,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1914年,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之后,就一直从事于旧中国的教育改造。1946年7月25日,积劳成疾的陶行知病逝。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并创办了晓庄、工学团、育才等新型的学校。幼儿教育理论是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主要观点

1.2.1生活教育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与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人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所以,幼儿教育应该建立在幼儿原有生活的基础上,将这种生活经验与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幼儿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范围应该拓展到社会,让全社会成为幼儿教育的基地。另外,陶行知认为,有效的幼儿教育应该是教学做合一,即将幼儿教学、幼儿自我学习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从而全面提高幼儿教育教学水平。

1.2.2创造教育

陶行知指出,有效的幼儿教育必须以相信儿童为前提,相信儿童的创造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幼儿自己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幼儿自己动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幼儿自己去观察;解放儿童的嘴巴,让幼儿自由地发问;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幼儿自由支配时间,从而培养其创造力。

1.2.3科学教育

陶行知指出幼儿教育应该科学、全面,让幼儿教师与幼儿一起“玩”,玩科学的把戏,促使幼儿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在教育过程中,陶行知认为科学小实验是推动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幼儿教师应该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向大自然和社会获取知识,通过自制玩具与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优良的科学氛围。

2陶行知幼儿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

2.1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陶行知指出,幼儿教育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活的环境,而尽量不用或少用死的书本。根据幼儿园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知道幼儿园体育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与习惯,从而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其综合能力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是建立健全合理的体育活动目标。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并按照不同发展层级的幼儿适时调整体育活动目标,从而形成网格式的目标体系。二是丰富体育活动的各种形式。幼儿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晨间锻炼、户外游戏、体育教学课的相关活动三个主要的方面。在幼儿进行体育活动之前,教师应该自制器械,促使幼儿能在使用各种体育器械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给幼儿足够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幼儿根据自身需要参与丢手绢、跳绳等游戏活动。另外,幼儿教师还应该根据体育教学课活动的情况,不断根据幼儿的学习需要和身体发展需要做出调整,从而推进教学改革,完善体育教学课程的各项活动。三是科学有序地开展体育活动。一方面,幼儿教师应该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环境,开发各种有助于提升幼儿能力的场所,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器械,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选择与制作合适的体育器材,探索创新,优化体育活动器材。

2.2促进各年龄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根据陶行知的理论,儿童6岁以前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为促进各阶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我们主要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活动传授幼儿生活方法,提高幼儿生活自理的愿望,强化与巩固幼儿生活自理的行为与能力.二是将幼儿园环境、各领域教育、日常生活、家庭教育与道德教育相互结合,促进中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三是制定良好的班级班规,注重环境的熏陶,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促进和巩固幼儿规则意识,推动大班幼儿身心发展。

2.3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一是完善幼儿一日生活。一日生活是幼儿每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一日生活,幼儿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升。二是在谈话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为更好地解放幼儿的嘴,幼儿教师应该在晨间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幼儿交谈,从而拉近师生关系,了解幼儿的发展动态,引导其参与谈话,促使其将心中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并形成有意义的话语。三是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区域活动是幼儿参与社会、了解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我们应该给幼儿大胆讲话的机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与同伴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关系;另一方面,幼儿教师也应该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对其进行启发式地提问,促使其参与到交流与讨论中去。四是在领域教学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领域教学是幼儿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良好的领域教学总是以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培养幼儿的各种兴趣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将语言训练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把音乐欣赏、游戏体验、思维发展等与幼儿语言提高结合起来,全方面地提高幼儿的能力。

2.4推动幼儿科学教育发展

按照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指教育者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中心,充分利用好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将其作为科学探索的主要对象,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一是从自然、社会等多角度选择合适的科学内容,将科学教育与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帮助幼儿通过科学感知周围事物。二是明确科学教育各阶段的目标,即紧紧围绕幼儿的情感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知识经验的积累三个方面,全面规划小、中、大班幼儿科学教育的长远目标。三是设计恰当的活动,解放幼儿的双手与大脑,促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四是材料的选取应该遵循多样性、严谨性、探究性、恰当性的特点,使幼儿能在通过有效的材料完成探索活动,并保证活动效果最优化。第五,幼儿教师应该细心观察幼儿的各项操作,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及时解决幼儿难题,归纳与提升幼儿结论,灵活调控整个活动过程。

2.5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

一是践行行知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造性。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一日生活建立健全音乐区,并在规定时间内播放音乐,使整个幼儿园都充满了音乐的氛围,让幼儿每天都沉浸在音乐的环境中,从而培养其音乐感知力。另一方面,鼓励与引导幼儿用心感悟音乐、创造音乐,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孩子们热爱音乐。二是引导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发展其美术能力。幼儿教师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在绘画中体验美术的乐趣,从而积淀丰富的美术经验,形成良好的美术感知能力与美术创造能力。

3结语

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活动,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发展自身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继承陶行知幼儿教育理论,并将其充分运用于教育实践中,把幼儿生活、社会经验融入幼儿教育中,让幼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从而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

作者:赵海蓉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文新绿城育华幼儿园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基本内涵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与主张在很多地方都暗合了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做法,对幼儿教育有直接指导意义。教师要通过对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变革应用中的探讨,给予教学活动以实际指导。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教育;应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学前教育,他针对当时中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创立了这套比较全面的幼儿教育理论,成为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在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所以,我们应当明确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教育对幼儿的重要影响,对未来的长远意义。

一、生活教育内涵

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让教育贴近生活,契合生活。陶行知理解的生活教育是:“生活教育就是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而且从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教育。”所以,根据这一思想,他提出了生活教育,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理论中最优秀的思想便是这一点。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所以,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这里面说了好几层意思:第一点,就生活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第二点,生活和教育的内容必须要一致。第三点,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点,教育要满足生活发展的需求。最后一点还提到了教育对生活具有能动性。

(2)社会即学校。根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我们可以认为生活中即社会中到处都是教育的场所。因此, 我们又可以认可一个观点,那就是: ‘社会即学校’。”其中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社会就是学校。让幼儿们多和社会及大自然去亲近。第二,学校要为社会进行服务。我们可以让环境去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又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同时也是教育法。它的内容是:学的方法决定了做的方法,做的方法又决定了教的方法。做始终是学和教的中心。”采用这个方法,能让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同时习得知识和技能。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点明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对目前幼儿教育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教育内容更为生活化。生活是主体,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但是,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忽视儿童实际生活状况,让教学活动演变成了枯燥的说教。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考虑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发展,让幼儿在生活的过程中发展能力。教育内容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得到成长。

(2)环境创设更为生活化。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中,社会就是学校,社会中可以提供任何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陶行知认为课堂要放到社会生活和自然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利用图片、视频、教学挂图等已有的教具进行教学,忽略了幼儿的直观和实地的感受。但实际上幼儿一定要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生活经验,对环境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且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直接经验。基于这些,教师就应充分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和社会及自然的互动中获得最丰富而直接的经验。

(3)教育方法采用“做中学”。陶行知也认为:“在进行生活教育时要让受教育者亲身去感受,才能得到最直观和清晰的经验。”因此,我们就要为幼儿再现多样的生活情景,提供丰富多彩的玩教具,让他们在和环境材料及老师、同伴之间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三、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变革中的应用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可以对当前的教学活动进行变革。笔者认为对教学活动进行变革,要实现以下几点:

(1)变革教学内容。教学的内容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让教学内容做到生活化,就要采用大量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来解决具体问题。如在幼儿园中我们会设立相应的生活领域活动区角,例如菜地等,让幼儿能在其中感受到自我操作与生活教学结合的乐趣。教学内容的变革不仅体现在现场教学中,也体现在向社会及家庭的延伸中,让幼儿能在课堂和社会的双向中进行互动,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往往会在教学活动后进行教学延伸,让幼儿在课内课外进行双向渗透。

(2)变革教学环境。关于教学环境的变革,教师要把之前幼儿园中单调的教学环境变革为贴近幼儿生活,注重其认知技能发展的各教学领域具备的教学环境。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广泛吸取各种丰富的幼儿园环境创建思路,多看、多想、多做,在日常的教学空余时间努力进行环境创建,环境布置;另一方面还要让幼儿将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作品融入环境布置中,让我们的教学环境处处体现出幼儿学习生活的缩影,促使教学环境向丰富化、生活化方向变革。

(3)变革学习方式。我们不仅要鼓励幼儿自己去思考,去积极操作探索,还要贴近社会生活,鼓励幼儿进行同伴合作,锻炼同伴交往能力,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合作的乐趣。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竞争意识,教师要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不仅懂得同伴合作,还要采用适度的竞赛法,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实践者和构画者,他用独特的生活教学理论为我们教育教学进行了有力的佐证。但教育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我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和腾飞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幼儿教育需要提高理论素养

幼儿教师从事的幼儿保教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并接受专门的教育、培养及训练。但仅仅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重要和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涉及到幼儿教师知识和技能发挥作用的方向、程度及性质等问题。

幼儿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教育理念往往又容易成为被忽视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教育理念之所以特别重要,就在于具有相同或相似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教师,如果他们所持的教育理念有差异,其教育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理念是教师的根本素质,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幼儿观和师生关系观等构成了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并在实际上成为影响和教育幼儿的重要中介。

如此,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师的保教工作中就发挥着统帅和引领的作用。教育理念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也决定了幼儿教师转变传统陈旧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的与时展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学观、保育观、管理观、质量观、幼儿观、家长观和师生关系观等。

幼儿教师到底要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念?基于对幼儿教师工作性质和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当前学前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等的认识,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应该包含以下要素和要求:

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本,以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园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活动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认识到游戏活动是幼儿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幼儿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在活动中得到身心发展;同时,树立“从做中学”和“活动主导”的教育理念还有助于克服当前在幼儿园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小学化”等不良倾向。

“因学而教”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学是教师教的依据和原因,幼儿教师的教要基于幼儿的学,为了幼儿的学并促进幼儿的学。

“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与其他幼儿相比,都有自身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成长成才之路以及学习方式和风格。因此,教师要尊重、保护和发展幼儿的独特性,把幼儿的独特性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与此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就是个性化教育,使幼儿得到有差异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要通过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全体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自身从事教育的追求与理想。

新的职业角色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优秀的一点就是要摆脱“知识传授者”传统职业角色的束缚,确立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研究者、良好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和社区型幼儿教师等新的职业角色观。这是因为职业角色不同的背后蕴藏的实际上还是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总之,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师的保教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又因为其内隐性往往被忽视。因此,当前重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理念的培育和形成既有重要性,又有针对性。而在当前,树立学前教育新理念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教育理论的传授与普及,在提升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过程中促进他们树立新理念。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试论尝试教学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在尝试教学的运用与探索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尝试为幼儿教育工作带来的活力,在尝试教学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都调动起来了,为将下一代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试论 尝试 教育 幼儿 应用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在大力提倡“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注重培养幼儿主动性”的今天,邱学华先生创导的尝试教学理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一直指导着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工作中大胆尝试、勇于探索,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和总结感觉出“尝试教学理论”对我们本职工作的指导作用。

一、“尝试教学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

“尝试教学理论”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模式,也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从小就有“试一试”的精神。因为当前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娇生惯养、百般依赖、胆小、任性等不良的现象,那么我们幼儿教师就要让幼儿在干什么事的时候都要自己去想,自己试着做,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品质,这些品质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将有极大的益处。从根本意义上讲,在幼儿园采用尝试学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能充分展示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在尝试中培养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年龄小,天生好奇好动,对于一些新奇事物特别敏感,往往会刨根问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于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使幼儿对教师准备的活动材料和所提出的问题跃跃欲试。比如在认识水的沉浮时,教师事先为幼儿准备不同性质的材料,有铁制品、木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布制品等许多幼儿常见玩具,让幼儿自由操作、尝试、总结,最后大家一齐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幼儿在这种活动中,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既没有压抑,又没有限制,通过自己操作尝试,不但解决了本节活动的教学目的,而且效果非常好, 同时还引发了一些新问题,更加激发了幼儿课后还要尝试的欲望。

三、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尝试教学提倡让幼儿干什么事都要先想一想,再去试一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及设计活动时,除了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还要考虑为幼儿创设一种使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尝试的环境。比如在教幼儿认识“颜色”的时候,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要让幼儿发现其他颜色是怎么来的,教师就为幼儿提供滴管、透明的小瓶、三原色、纸等,让幼儿试着把两种原色调和在一起,得出其他颜色。

通过多次试验观察,幼儿就会明白,将不同比例的三原色中的任何两种色调和在一起会变出另外的许多颜色。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新问题、新现象。记得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急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大社会急待他去探讨。”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凡是幼儿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幼儿能够想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去想,不要把大人的思想强加于幼儿,更不能强迫幼儿做不愿意或不感兴趣的事,我们应当从小就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各项活动都有让幼儿尝试的可能。在每一项活动的开始,教师不要马上将结果演示给幼儿看,充分让幼儿自己试、自己想、自己操作、自己找规律、自己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这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不知不觉操作能力便提高了。如在计算教学中在学习“数的组合”的时候,教师为幼儿提供积木、图片、分合板、橡皮泥小球、小铁棒等,让幼儿动手操作,试着将总数分成两部分。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了数的分合方法和分合规律,如部分数交换,总数不变,或者是分合时一边的数字从开始逐渐增大,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另一边依次减少1。课后幼儿在玩游戏时,提醒幼儿可将参加游戏的人数分成两组,每组可以是不同人数。这样,幼儿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寻找和发现规律的经验也大大地丰富了。

四、在尝试教学中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当前教育有很多地方急需改革,如何从小培养幼儿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是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悟出,尝试教学为幼儿形成这些优良品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尝试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启发幼儿的创造力,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如续编故事,看图编儿歌,用直线、横线、波浪线作画等活动,孩子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把那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想象展示于现实生活之中,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讲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这一幕幕让人欣慰的场景,体现了幼儿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五、在尝试教学中渗透耐挫折思想

如今的幼儿一般都生长在比较优越舒适的环境中,很少尝到失败,很少受挫折,为了磨练幼儿的意志,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承受力,我们不妨让幼儿在尝试教学中去体验什么是挫折、什么是竞争,使幼儿明白,有时侯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战胜挫折,要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比如游戏活动“打保龄球”,要想一次击倒所有的瓶子,必须掌握扔球要领,这就要求幼儿在一次、二次、三次……不断的扔球过程中,自己领会掌握要领,试了又试,才能成功。幼儿尝试成功的过程,也就是幼儿与挫折作斗争的过程,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孩子们通过这种探索尝试,掌握了技能技巧,磨练了意志,同时心理承受能力也逐步得以提高。

总之,在尝试教学的运用与探索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尝试为幼儿教育工作带来的活力,在尝试教学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都调动起来了,为将下一代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 要】学习要配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主体之外,而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建构主义;同化;探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有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提高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学习要配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主体之外,而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儿童是通过同化或顺应获得新知识的。同化是通过经验或认知结构实现对感觉资料的吸收。儿童积极主动地同化必须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结构为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为幼儿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同化新知识。顺应是儿童借助与新知识或观念的接触,促进已有结构、图式发生变化的过程,或创立足以容纳新接触实物的图,或修正原有结构以容纳新事物的过程。调节是主体在新知识与已有认知水平发生冲突的情境中做出的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节。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冲突有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认知冲突,推动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儿已有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要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另一方面,认知冲突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要符合适度原则,远高于幼儿认知水平的教学和游戏等活动,太难或非幼儿能力所能达到的任务或游戏,会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认知冲突,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建构新的认知水平。

重视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交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思维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只有在与他人或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才能逐步建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如幼儿只有在对物体的动作中,才能建构物体的轻重等概念。幼儿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建构出数理逻辑经验,如为了让幼儿掌握数的抽象意义,可通过让幼儿摆弄石子,时而将距离放大或缩小,时而改变计数方向和次序的过程中,幼儿最终发现总数始终不变,从而获得对事物量关系的认知并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在幼儿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幼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同化作用的实现是儿童主动作用的结果。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是以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正如皮亚杰所言,“一切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和需要为先决条件,”兴趣实际上不过是同化作用的动力。人们对事物的兴趣和需要诱发认知冲突,将幼儿对事物表面的兴趣内化,将幼儿的外部需要转化为内部需要,发展幼儿主动探索事物的积极性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重视幼儿之间的交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景就是指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为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提供一定的情景。协作发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而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会话有助于引发学习者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幼儿原有认知结构的发展。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语言、情绪、社会性以及认知的发展。幼儿只有在与其他幼儿交流时,才会知道其他人的看法并非都和自己一样,这样幼儿就不可避免要进行辨别、思考,从而学会从他人立场思考问题,有利于幼儿养成批判性、可观性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摆脱幼儿的自我中心状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主体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意义建构,强调学习是一个交互作用、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本质上是强调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尊重。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注意主动为幼儿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使幼儿在一定情境中学会合作、相互协调和会话,自主建构意义。同时,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考虑到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的选择和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内容,促进每个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促进幼儿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融“生活教育”理论于幼儿教育实践之中

摘 要: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成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活跃元素,成了促使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陶行知 幼儿教育 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无论是“学”还是“教”,都不能离开“做”这一优秀。那么如何利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进行幼儿教育实践工作呢?

一、教育与生活结合,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环境对个体的简单塑造,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规律的作用,即“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教育和环境要积极支持儿童的自主建构过程。现代教育观念提倡教育的开放性,那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如何体现开放性这一教育观念呢?要让幼儿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学习。丰富的社会生活将成为幼儿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一片肥田沃土。例如我们可以带幼儿到草地上放风筝;到花园里捕蝴蝶;到田野里观赏油菜花、捡麦穗……他们在丰富的自然环境中,自主探索、自由交流、自发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可在不知不觉中收获很多。与此同时,要让孩子融入社会生活,发展幼儿的潜在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活动“垃圾分类”中,孩子们在垃圾分类、讨论交流、制作标记等过程中,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每周的自然角记录中,小小记录员仔细观察自然角的植物,然后认真地把植物生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再到全班小朋友面前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每周周五的周小结论坛,幼儿都会结合本周内在学校或家庭中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和现象开展的汇报与交流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美国精神分析家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只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社会和自然积极互动,让幼儿在自主的区域活动和有趣的各种游戏中积极探索、充分体验、自由表达,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内在动机,增强自主性,从而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育与生活结合,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几乎所有幼儿在游戏中都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游戏,便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锻炼与发展创造力。游戏应始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当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如何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呢?

1.充分利用结构游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为幼儿提供开放的游戏时间、空间、材料等,让幼儿有充分选择的机会进行无拘无束的游戏,幼儿能依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游戏主题、内容、材料、方法、合作伙伴等。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激发游戏的愿望和兴趣,有利于在玩的过程中手脑并用,积极思考,增加感性经验,促进游戏发展,诱发创新意识。

2.选择合理的表演。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文学作品的内容为基础,对其情节中的角色、道具等进行自主选择的游戏形式。我园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灵活性、有鲜明语言特点的各类绘本为表演蓝本,让小朋友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

3.有效运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建立在幼儿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周围的生活为游戏内容的。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游戏室和游戏长廊,为角色游戏提供良好的物质和心理条件。在角色游戏中,根据游戏的不同内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要进行适当渗透。

三、教育与生活结合,培养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

教育来源于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以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要把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幼儿教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如:在一次秋游活动中,我们让孩子们在秋游活动中收集了各种树叶,利用收集的资源,进行了有趣的树叶拼贴活动,并讨论秋天的特征。我们还在春、秋游中对幼儿进行了环保知识的教育,不乱扔垃圾,学会废物利用,把用完的饮料瓶收集起来制作体育器械,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低碳生活,节约资源。我们还开展了“关爱生命、消防演练”的社会实践活动,特邀消防官兵来园进行实战演习,让幼儿亲身体验,观看灭火的情景。通过参观各种消防器材,听消防官兵讲解各种器材装备的使用和操作。孩子能从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消防知识互动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获得自我体验的真实感受。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体验,体验越深刻,悟得越透彻,最终将体验内化为素质。在生活教育中,我们要让孩子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事、思考的基本道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他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的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生活教育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以陶为师”,认真学习和借鉴“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锐意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理论课日常教学难点及对策

【摘要】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专业教师的平台之一,对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随着国家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中等职业学校中开设幼儿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待解决,笔者从事中职幼儿教育多年,以实际经验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探索在理论课日常教学中所面临的教学难点的解决对策,为更好地开展中职幼儿教育工作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职教育幼儿教育理论课程教学难点对策研究

伴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各地政府针对学前教育都有不同的规划政策导向,为推进幼儿教育专业的建设,我校更是不断探索,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创新发展教育教学模式,针对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笔者长期在一线教学,以学生实际现状对幼儿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中面临的困惑、暴露的问题深入思考希望得到更好的解决对策。大环境对实践课程的重点强调让本就是薄弱环节的理论课程教学变得愈加艰难,而理论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单一地从某一方面来判断这个复杂的教学环节,我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投入时,也不能“捡了西瓜,丢了芝麻”,要做好理论与实践两手抓的教学工作。

1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幼儿教育专业以其职业分类对应的岗位为幼儿教师,一般在毕业之后在幼儿园任教也就是一个班配备两名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根据教师个人特长分别在语言、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社会以及双语教学活动中进行不同的角色分工从事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通俗说来就是具备“弹、唱、跳、画、说”的基本技能及“教学设计能力”,这两点掌握得好能让中专生在目前的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幼儿教育是儿童启蒙的关键期,对教师的要求还有很多,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教学资源运用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同时更考验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与幼儿的互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多媒体手段教学能力等等,这些对中职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师在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课程安排,依次为教育类课程、文化基础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和综合课程。这每一项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理论教学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理论教学要求是课程设置的前提。

针对近段时间频发的幼儿园恶性事件,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对幼儿教育事业更是一种极大的冲击,课程设置中特别加入职业道德课程和职业价值取向及行为规范等纯理论课程,这些对本就薄弱的理论教学环节提出了挑战。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游戏、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儿童文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管理等等的理论课程让原本就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感到逃避,而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导致在幼儿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出现很多典型问题,对我们推进幼教专业建设设置了很多障碍,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先要分析出问题所在。

2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难点

2.1学生学习基础较差

中职的学生让外界联想到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甚至不愿意主动学习,又或者自暴自弃型认为学也学不会,随着高校扩招及独生子女不断成长,中等职业学校不被很多人选择,生源素质不断下降,这跟中职教育在我国长期处于“次等教育”也有一定关系,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是考不上高中、大学,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选,尽管近些年国家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但是学生和家长选择中职的积极性仍然较低,更为严峻的现状是中职的学历水平已经不符合当前教师编制考试的学历要求,以及更多高学历人才对幼教事业的投入,中职幼儿教育的发展甚至出现盲区和误区。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偏低,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不了解甚至缺乏一定认知,对理论知识学习感到十分困难。此外,中职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对五项技能了解甚少,即使了解一点点也仅仅是个人爱好,这就加长了理论学习的周期和难度,使得理论教学过程复杂化。

2.2教材理论内容陈旧乏味

传统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包含“三学六法”,整个教材体系的结构和内容都远远落后于幼教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其逻辑性强、需背诵反复记忆的概念、原理等过多,学生难以掌握便产生乏味感;幼教发展的前沿理论无法渗透到理论教学过程中去。

2.3独生子女心理因素干预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少为90后独生子女,由于在家中地位特殊,加之周围环境影响,很多学生性格软弱、依赖性强、自信心差、缺乏毅力和吃苦精神、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面对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程如果不喜欢甚至直接放弃,或是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随着新型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理论课上学生聊天的、玩手机的、睡觉的一大片,老师提醒过一会儿就故态复萌。

2.4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本身也处在一个较尴尬的地位,就师资而言,年纪大的教师占多数,使用的教学方式也以传统的为主,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就变成了学生的一种折磨、一剂催眠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因此而被行业默认。教师过于注重口头讲述,对概念、原理阐述较多,要求学生运用教育教学心理原理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技能训练少,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加以运用,无法实现理论知识转化的过程,便更容易遗忘。

2.5理论知识交叉学科多

幼儿教育专业要求幼师综合素质强,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科内容相互重复,观点却是各有差异,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时候极易混淆。在这些不同学科中,对不同的学科又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做好归纳总结工作。

总的说来就是中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获取知识途径,其培养目标以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为主要输出,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抽象思维呢管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培养他们,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困难都需要我们去不断克服。

3对策研究

3.1推进幼教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

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过程中,将课程学习任务分解,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调查研究问题、操作练习、小组探讨、情景表演、角色扮演、活动设计、辩论等多途径激发学生主动性,以学生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三段式顺序安排:理论讨论―案例分析―归纳小结,是学生自己发现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并让他们在不懂的情况下主要要求弄懂,加深印象,以激发学生对于幼儿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体化教学顺应目前职教发展而产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教师一体化的讲解、演示、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方式的密切配合,灵活运用。这种融理论的教学改变传统分离的教学形式,解决了理论与实际重复教学的问题,强化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3.2引进多媒体教学入课堂

就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有限,对于教学形式也有更为新颖的要求,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知识,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明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加大了教学容量,使一节课的有效知识覆盖整个课堂,节省大量时间。如在幼儿心理学理论课程中,结合课程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动漫形式,以动漫为教学工具,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

3.3以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技能理论考核标准

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基础上标准的定制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在理论课程考核过程中创新考核方式,以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实用的技能标准。优化课程设置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中职幼教在学期设置课程之前可以先展开调查,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并结合课时安排,制定出合理的课程安排,这样学生对幼教课程的接受度就能大幅提升了。

3.4大力发展学校特色课程

借助其他兄弟学校指导,整合理、化、生、史、地课程的理论课程部分,精选内容,降低难度,提高常识性知识内容的学习。在幼师中开设多媒体教育特色化课程,为幼儿园提供既懂幼儿教育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人才是幼儿园的刚性需求。如今信息化社会多媒体社交,理论课程也被多媒体信息技术渗透。以校企合作的形式,与人才输出单位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设置理论课程项目,能更好地与市场接轨,能更快打开中职生的求职的大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做人无我有的实用型课程。

3.5灵活调节授课方式

以活泼轻松的氛围进行授课,根据例子采用最简单的直观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教师给学生直观、标准的示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理论知识传授的效率。

模拟教学,让学生成为代班老师讲解一堂课,独立完成教学设计等进行模拟幼儿教育活动,组织班级同学对现场进行实时点评、分析,以进一步理解、运用幼儿教育理论,激发学生学校积极性。

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不同的交际圈子中体验知识,这样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有加强了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6加强案例解读,在解读中传授理论

最近大火的《爸爸去哪儿》等几档综艺节目都是以幼儿园大小的孩子真人秀火边祖国大地,我们的理论教学可以加入这些新鲜的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在这几档综艺节目中,每个孩子的表现都可能是学生将来职业生涯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和老师是分不开的,他们的互相借鉴能创新理论知识传播途径使理论知识更容易被消化。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着手,以案例解读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达到最好的传递效果,教授内容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流行元素,以崭新的教学过程设计将学习内容衔接起来,使得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紧密了和社会的联系,锻炼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7增强学生理论学习自信心

中职生容易缺乏成就感和自信心,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善于鉴别和分析其优势,能充分地发现和发掘“新鲜人”的潜能,教师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与理念来完成理论教学部分,多多树立学生典型,开发他们的智力特长和强项。形成理论学习的奖励制度,以奖励带动学习。构建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系,放权学生,以自我约束为主来形成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去,不轻言放弃,这一切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内心渴望成功的力量。

3.8建立实训基地的理论案例档案

加强学校与实训基地幼儿园的紧密联系,以实际案例来分析幼儿心理学等行为模式,在探索中寻找到真理,建立案例档案能让相关资料更容易被搜集到,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被使用,这样也相当于建立起一本学校的校本课程,以学校的实际数据说话,更具公信力。发展学校特色教育,针对幼师擅长的学科进行一对一管理,这样更能突出理论学习过程的效果。

3.9交叉学科综合性学习

在学生个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老师多参与一点,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以交叉学科知识易混淆的特点而言,老师整理出相关知识点的异同能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这样做的原因、结果,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这样做。理论的确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以其他的方式渗透将会以新鲜的姿态重新认识一次这个理论知识点。在多次的反复记忆中,记忆才变得清晰、生动最终让你消化。这个时候老师将知识细化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出众了。如涉及学科广,这样能更好地运用声、光、形、色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再现原理产生的过程,营造轻松的氛围。

研究对策在实际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效果还在进一步的论证中,,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调动各类手段,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教育教学活动其实质是信息的产生、选择、转换和分配的过程,教学手段正式对这一系列动作的运用,促进教育最优化。

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当碰上中职学生,会释放不一样的激情魅力。最重要的不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是是否有解决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随着城市楼盘社区的不断发展壮大,高端社区幼儿园的发展竞争越来越大,中职生的求职起点会越来越高,也因此会变得越来越艰难,在这种求职压力之下,为了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不仅仅要做好理论学习,更要有一份打不倒的自信,在幼教专业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应该是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中职要紧跟幼教时展,以最近的科技理论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中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必然走改革之路,而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处在探索阶段的人们还要不断积极向外吸取经验,能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完成自我管理和教材编写,才能算是开了一个扎实的头,在配套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教师培训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从细微之处开始,不断奉献我们的职业理想才有可能造就未来一批更可爱的明日之星的职业理想,这种精神应该流传下去,以不轻言放弃来完成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完善发展,托起未来之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成长,这些都会成长为教育事业中的伟大丰碑,我想这是每个崇高职业理想的号召。中职教育未来在各种政策协助下会走创新改革之路,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怀抱理想才能更好地投身未来。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幼儿教育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观察

摘 要: 每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都是从幼儿阶段开始的,幼儿时期的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并没有什么起色,所以针对我国幼儿教育现状,本文阐述了幼儿教育实践中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的意义,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 应用观察

多元智能理论是指人类所具有的各方面感知能力,包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各种智能,这些智能提供了认识和发掘幼儿智能的理论依据。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多元智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一、多元智能的发展对幼儿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惊人的智能,幼儿时期是智能发掘的重要时期。在幼儿阶段,合理有效地利用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对幼儿智能发展有重要作用。幼儿具有天生的创造力,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地产生丰富的想象,并长时间地陶醉其中。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巧妙地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幼儿能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其他幼儿和教师的肯定,从而使幼儿养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多元化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树立正确的幼儿观和教育观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幼儿观过于狭隘,只是注重对幼儿民主和人权观念等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地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看待每个幼儿的时候,不会考虑幼儿是否聪明,而是本着多元智能理论,承认每个幼儿在智能上的差异,抛开偏见的眼光,客观地对待每个幼儿,充分了解每个幼儿在不同领域所具有的独特天赋。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学习方式和社会认识的培养时,教学方式应该有所差异。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智力特点和个性发展,探索出不同的智力发掘方式和教育方法,针对每个幼儿的智能发展方向,设置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幼儿的智能强项,带动智能弱项,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2.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在幼儿园内,为幼儿打造一个自由自在的活动空间,让幼儿通过自主活动,提高其感官的敏锐性,促进其智能的全面发展。在室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和探索大自然,引导幼儿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交往,得到学习和感悟。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带领幼儿参观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挖掘幼儿的多元智能。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参观养殖场,观察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带领幼儿去汽车驾驶学校进行参观,引导幼儿了解简单的交通知识,使幼儿在参观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幼儿进入科技园区,能够了解一些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如无土栽培、技能喷灌等,让幼儿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多元智能。

3.运用多元智能评价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元智能评价理论。首先教育评价应突破原有的评价模式,多元智能理论评价是教育和评价相互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行教育,从而充分了解幼儿的真实状况。另外应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评价,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情况。教育评价不应局限于幼儿园,还应走出幼儿园,在社会环境下进行评价。多元智能评价应结合幼儿实际生活进行,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家长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由于幼儿智能特点的多样性,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每个幼儿的智能取向和特长,针对不同幼儿进行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强项发展弱项。多元智能评价能够对不同幼儿时期进行不同视角的评价,在反映教学信息的同时,促进幼儿对自我认识的积极参与。

三、结语

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充分贯彻多元化智能理论,根据幼儿在这一时期的个性特点,结合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智能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培养。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幼儿发展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不同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使幼儿在成长初期得到良好的多元化智能发展,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水准,有助于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幼儿教育改革初探

摘 要:身处多元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的我们,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尝试开展了幼教改革探索,通过家长助教、将民族体育活动融入到幼儿游戏之中等方式具体实施,以期探索一种多民族聚居区的特色幼儿教育模式。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 幼儿教育 民族聚居区 家长助教 民族体育游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文化也是多元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阶段的教育领域。作为传播文化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担负着重要的启蒙责任。多元文化教育渗透在幼儿教育中应是一个改革方向,尤其对于我们身处复杂的多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及文化价值相互渗透中的幼儿教育,更应给予重视。

那么从幼儿开始,教育他们多民族平等相处、友好交往、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发展,使他们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理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背景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当时的民权运动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非洲裔美国人及其他种族和民族提出了很多教育平等的要求:学校课程要反映他们的历史、文化、观点;学校要聘用更多的有色人种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以使孩子们看到本民族人士成功的例子和榜样……随后,美国的妇女和其他弱势群体(老年、残疾、同性恋)纷纷申诉他们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要求教育机构满足他们的需要和保障他们的权利。作为回应,政府、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并在实践中创立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经过近40年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日趋成熟。产生于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逐渐传播到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现已成为西方国家基础教育的一种潮流。

面对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冲突(特别是某些民族文化的冲突),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缺乏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观念。我们的孩子既缺乏对多元文化的判断、选择和认同,也缺乏对各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还缺乏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选择的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幼儿教育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适应和应对多元文化积极交流、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应做些什么?应如何去做?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含义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权力分配不公而不是生物形态上的不同,是导致不同文化群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2.文化上的差异是力量和价值之源。

3.教师和学生应该接受和欣赏文化的多样性。

4.尽管对弱势群体公开的歧视已不多见,潜伏的偏见、低期望现象还时时存在,而且成为弱势群体学生学习成绩低的主要原因。

5.教育工作者能够和家长、社会共同努力创设一种支持多元文化教育的环境。

6.学校应该教授给弱势群体学生在社会中取得平等地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理论的优秀是文化多元和教育平等的理论。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学界专家有关多元文化教育的界定及多元文化教育发展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多元文化教育并非先在教育界引发并被重视,而是在民族运动过程中被首先提出来的。因此,教育学界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界定一方面和文化与民族学界的界定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以教育学的角度对多元文化教育做了独特的解释。多元文化教育既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典型的教育设计过程,包括两点:教会学习者认识、接受和欣赏不同的文化、种族、社会阶层、性别差异、宗教信仰、能力差别、妇女等;使儿童和青少年在他们发展的关键期形成在未来民主、平等与公平社会中工作时所必备的责任心和公共性。

三、我们的探索和实践

1.家长助教活动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幼儿教育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哪一单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园在邀请家长朋友来园助教的活动中,不仅让家长更加认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充分利用具有蒙、回、藏、哈萨克等民族背景的家长资源,使我园的幼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进入民族幼儿园这个大家庭,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带着可爱的笑脸进入我们园内,开始一天的学习、游戏。可是有一次早晨,我站在大门口迎接小朋友时,听到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哪个小朋友再打你,你就打他。他要是咬你,你就狠狠地咬他。”这样一句话,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这也是一些具有民族文化与生活理念背景的家长较普遍的观念。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争强好胜、打架斗殴的思想,时间长了,不知道忍让,就成了小霸王,将来怎样融入社会,怎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因此,为了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1)培育家长树立家长助教的观念与认识。

家长的教育观念往往不一定与教师的教育观念相一致。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观念培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一些素质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家园主动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例如:我园为每一位幼儿在入园后建立了宝宝档案,内容不仅包括幼儿的特点、爱好等,还有幼儿的整体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每位幼儿的特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让家长把孩子放在园里安心,幼儿也会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这个小小的备忘录拉近了家园的距离,还更加获得了家长的信任。我们还经常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目的就是使家长树立家长助教的观念与认识。

(2)邀请家长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

如六一及新年的节日联欢会、每月的亲子活动、各班级举办的家长会等,家长们能亲自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以此来了解幼儿园的性质、课程设置、目标等,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况,同时也培养了亲子情感;也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与老师配合,给孩子以帮助和教育;同时家长之间也增进了了解,能更好地沟通,减少摩擦。

(3)邀请家长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

例如:为了培育孩子们的音乐舞蹈兴趣爱好,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在我们这个多民族聚居区,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说个个能歌善舞,民族风情十足,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多民族文化环境的天然优势资源。因此,我们每次事先联系沟通,邀请3―5位家长身穿民族服装,每位家长至少表演一个节目。每次活动都异彩纷呈,充满了民族风情和西北人特有的豪迈奔放,其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常常使孩子们也激情高涨,积极和家长一同表演。那种自我展示和亲子之情也常常感染着我们。

2.将民族体育活动融入到幼儿游戏之中

可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族体育游戏教育活动。如:蒙古族摔跤,其实是一项有礼貌的活动,同时还能增强幼儿体质、锻炼力量和体魄;揪尾巴的游戏训练了孩子动作的灵敏性;蒙古族跳棋能培养幼儿动脑筋,开发智力;翻绳游戏能训练双手手指的灵活性和左右手的协调性。

(1)蒙古族摔跤。

蒙古族摔跤不分年龄,不分体重,不分身高,只要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摔跤手入场在模仿鹰的动作,腰微前伏,两臂上下舞动,跃入场内。摔跤开始,两个摔跤手慢慢地相互接近,俯身前视,斜倪着眼,十分警惕地寻觅战机。进而,忽而试探性抓把进攻,忽而又撒手躲开,时机一到,突然间扭斗起来。我们组织孩子们玩这种游戏,主要在于培育孩子们的机警观察与模仿能力以及强身健体的观念,因此格外强调切不可伤害对方,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2)叼羊游戏。

将幼儿分成红蓝两队,站成同心圆,前后两人为一组。幼儿闭着眼睛一起念儿歌:“小羊、小羊在哪里?”幼儿唱儿歌的时候,老师将小羊放到红队的某一名幼儿的手中,唱完三遍后,手拿小羊的幼儿立即跳起跑到圆心,将小羊举过头顶大声地说:“咩咩咩,小羊在这里。”说完迅速跑开,与该幼儿同组的蓝队幼儿去追赶他。手持小羊的红队幼儿跑一段后,将小羊移交给自己的队员,由其拿着小羊继续跑,蓝队追赶的幼儿也可让本队其他队员替换继续追赶(可以拍手等动作表示交接)。

(3)赛马游戏。

赛马能培养骑手机智、勇敢、灵活、耐劳等优秀品质,骑手要有娴熟的马上功夫、健壮的体格和驾驭能力。蒙古族赛马分走马、跑马两种。在幼儿园,幼儿手拿竹竿,夹在两腿之间当马骑,五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比赛。

蒙古族益智类的游戏不仅在蒙语授课班级开展,还被介绍到汉语班级,增强了汉族教师和小朋友对蒙古族文化了解和学习的兴趣。

上述做法仅仅是我们的一些尝试和探索。我们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产生了不少困惑。将这些想法和做法讲出来,希望能得到广大专家的批评指正,也真切希望幼儿教育的同行来关注指导我们。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幼儿教育的几点尝试

摘 要: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幼儿教育,教学难点突破始终是广大教师十分关心和探讨的问题。作者总结做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幼儿教育 教学形式 主题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的智能理论相比,揭示了一个更广泛的智能体系,提出了新颖实际的智能概念。这一智能概念不仅取代了以标准智力测验分数对人类聪明程度的界定,而且把是否具有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提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对自己所属文化提出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能力,作为对人的智能评价的基本观点。这个理论基础上的智能体系不仅为教师开创了新的思维空间,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而且为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前,一些幼儿园使用的整合课程教材,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这套教材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教材有明确的课程网络和课程设计重点,要想在实际教学中,使整合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对活动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教材中课程设计重点内容并不切合本班幼儿现有水平,更何况,让幼儿适时参与活动又是教学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不错。

一、设计使幼儿感兴趣的系列主题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和探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我在整合课程《特别的我》这个主题中,为了增长幼儿的逻辑――数学等智能,在课程设计上,利用电化教学手段,首先组织孩子观看动物的出生和生长过程,进而引申出人也是一种高级动物,引导幼儿讨论人的出生与成长过程,然后,指导他们布置环境,让每个幼儿折宝塔,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生日树”,把“生日树”分成十二个分枝,把每个幼儿的生日都展示在“生日树”上,利用“生日树”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进而进行十二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这样,幼儿能从观察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由此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了不同的事物,学到了不同的知识,增长了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等智能,取得了过去分科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我还让幼儿制作各种小作品,共同布置“许愿墙”,通过这种创造方式和这些作品,让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并把愿望记录下来,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与展示的小舞台,使之成为幼儿尽情想象创造的天地,进而增强了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营造适宜的育人环境。

在《特别的我》这个主题活动中,为了充分表现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我们设计了“我会 ”栏目。在这个栏目里,我们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的幼儿剪出了小鱼、灯笼、手拉手的小人、美丽的鲜花等;有的幼儿用几何图形粘贴出了各种运输设施、机器人、家园等;还有的幼儿描绘出各种有趣的图案。这样,就生成了“我长大了”这一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让幼儿进一步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长大想做什么。幼儿有的画出了坦克,有的画出了飞机,有的画出了蜻蜓,有的画出了就医的场面――孩子有了表现自己长处的机会,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了信心,增长了才干。

在此,教师一定要切记,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置环境,不断地完善育人环境,激发出每个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有趣的游戏活动为基本单位,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恰当的游戏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最喜欢、最容易接受。我们以整合课程《惊奇一线》这一主题活动为例。这个主题活动目的是指导幼儿参与“寻找线、观察线、发现哪里有线”等一系列探索活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程开始时,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一条细线变成各种动物及其他物品,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借助投影仪,把上述作品用投影仪放大给幼儿观看,他们感到很有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更高。然后,让他们自己当“魔术师”,用一条线变出各种物品。由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幼儿不拘泥于老师的范例,他们以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变”出了乌龟、飞机、大炮、房子、小刀儿、太阳、大山、山上插着红旗等,还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自己的作品放到投影仪上欣赏,非常高兴。

这样的整合课程,切记划框子、定模式。这样,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单纯模仿教师进行制作的教学模式,而且促使孩子放开手脚,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把自由创造的空间留给孩子,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当然,由于幼儿特殊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课堂秩序太过活跃,但是,由于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主题得到深化,孩子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总之,新的教学理念,好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形式,都必须以尊重儿童心理特点为前提,课程目标和编制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体现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得每个主题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整合课程中积极发挥主动性,在教学中积极地参与活动,进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试论如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秀是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经验的积累及能力的提高。这一理论为幼儿教育中定位幼师地位和确立幼教目标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实践这一理论,有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儿教育主体经验

2 0世纪9 0年代以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这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深化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探讨这一理论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以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含义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其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建构主义者主张,知识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也就是说,知识是由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建构起来,即知识具有建构性、社会性、相对性、情境性等特点。为此,教育不应该是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建构知识的过程。

2.学习观

建构主义反对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学习是“S-R”的过程,反对信息加工论所描述的学习是对信息的输入、存储、提取的过程,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是由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教学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即使有些问题他们并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儿童原有的经验,而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4.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简化环境,而是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抛锚到较大的任务中,使学习者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为此,建构主义者提出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教学两种设计方法。随机通达教学,即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每次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运用变式使儿童对概念获得新的多角度理解。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过程。情境教学主张教学应使儿童的学习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为反思传统的教育提供了新视角,尽管这一理论没有直接提及学前教育的问题,但是透过这一理论,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当今幼儿教育的有关问题,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促进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把知识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传统幼儿教育中以教师为本位,强调以示范-讲解-练习为主线的简单传承的教育模式应彻底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建立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引导-探索-发现为主线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学习环境,创设抛锚式的教学情境,并抛锚给幼儿,制造幼儿的认知冲突,激起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创设有利于教师和幼儿合作学习、相互交往的社会情境,通过操作、探索、对话、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学习中的自我建构、合作建构,实现新型的师幼交流呼应的对话式教育关系。在现代幼儿教育实践中,这种强调幼儿教师“引”与“导”作用(即教师引发幼儿的认知矛盾,指导幼儿对新知识的思考和学习,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的观点,是以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非被灌输者为前提的。

2.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注重幼儿经验的积累

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主张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适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此达到“帮助受教育者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使受教育者个体特质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展现和发展”的目的。因此,传统上幼儿教育中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取向应予以否定。如有些家长从主观愿望出发,强调对幼儿进行知识方向的训练,有些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需要,盲目提高幼儿的“起跑线”,把“知识教育”、“识字教育”、“双语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进行大规模的知识性教学,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可以说,这些都是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不正当的、不科学的倾向。对于年龄较小、知识经验较少的幼儿来说,家长、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让幼儿掌握多少“字、词、句”,而在于训练幼儿的感官、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人为的超越幼儿的发展阶段,压抑幼儿个性的功利性的知识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幼儿现有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为幼儿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所以,现代幼儿教育实践中,应把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为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呼唤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新进程。实践这一理论,将有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 要: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智能”一词提出了新的诠释方式,在学前教育中,教育机构和幼儿教师要善于借鉴这一理论,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创新幼儿教育,提升幼教质量。

关键词:幼儿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启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世界学前教育形成了重要的影响,而反思我国的学前教育,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许多幼教机构尚是一项空白,并且在已具规模或师资力量和教育基础设施已趋于成熟的幼教机构也涉猎不多。因此,探析如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开展学前教育,是我国幼儿教师在新时期所面临着的重要课题。

一、对幼教理念的启示

加德纳认为,幼儿所获得智能潜质的机遇是平等的,进而,他们的智能潜质也是极为平均的。以多元智能理论反思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和具有多元文化的成长环境”,让所有幼儿都接受同等待遇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进而,幼儿也才能获得智能潜质发展的均能机遇。首先,这种理念的树立应建立在深入发掘多元智能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多元智能视角关注幼儿的智能潜质和优势智能倾向,并将其与教学方案相结合,注重通过发掘幼儿的智能潜力,给予幼儿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其次,这种理念还建立在教师的幼教态度和价值观等基础上。因此,教师必须注重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让自己获得成功体验,并将成功体验转化为动力,从而在不断地突破中推动幼儿教育全面发展。

二、对幼教方式的启示

基于幼儿智能潜质的差异,以及幼儿认知水平和成长路径的不同,教师需要制定完善的因材施教策略。例如,结合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制定幼儿档案,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熟知档案,并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将教学、游戏、环境甚至对话情境进行细致的分类,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给予幼儿更多展现特长的机会,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幼儿扬长补短。此外,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针对幼儿的错误表现,教师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是严厉制止。例如,幼儿乐于拆解玩具,而教师则应当给予支持,并参与进来,与幼儿一起将玩具拆开,同时利用这一机会让幼儿了解玩具每一个组件的作用,最后与幼儿一起将玩具装好;幼儿喜欢用笔在墙上乱画,而教师则为幼儿提供一些专用的挂墙式画板,并比一比谁画得好等。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能潜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时期的幼儿教育需要教师集思广益,结合权威幼教理论,重视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幼儿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 河北省定州市幼儿园)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摘要】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之根本。本文针对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揭示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幼儿教育的培养方针及幼儿教师培训制度,具体结合当代现行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用他的幼儿教育思想更好地指导现代幼儿园的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 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幼儿教育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幼儿教育的实际,较早地创立了比较全面的中国化的幼儿教育的理论,内容相当丰富也富有远见卓识,并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 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陶行知很早就重视学习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和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等人的幼儿教育思想,他密切关怀祖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

首先,必须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关于必须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理论就十分明确和中肯。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幼儿的关键期,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特别重视这个时期的教育及对幼儿的培养。

其次,幼儿教育事关国家民族幼苗的成长。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陶行知认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农村,城市都应该普遍建立幼儿园,保证幼儿就近入学。

再次,开办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将有利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在城市当中开办幼儿园,可使“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手边又无拖累”,妇女能够安心地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农忙时节,农民有很多农活。所以,幼儿园是小孩很好的去处,同时又可以使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

二、创办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大众的幼儿园

1.创办幼稚园的原因

当时中国现有的幼稚园存在种种弊端,主要有“三大重病”。一是外国病,即仿效外国,不顾中国的国情,从形式到内容上的整体抄袭。二是花钱病。即费用太大,普及太难,不易推广。三是富贵病。幼稚园学费高,只有富贵子弟可以享受他的幸福,贫民是没有份的。

2.幼稚园三条改革方针

面对上述弊端,陶行知指出,要发展中国的幼教事业,必须根治仿效他国的顽疾,端正正确的办园方向。一是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适合中国的国情,充分运用眼前或中国已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以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二是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即打破外国偶像,依据周围社会所提供的经济条件,普及幼儿园的发展。三是把富贵的幼稚园变成贫民的幼稚园。人人都享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要把幼儿教育办成整个国家儿童的共享物,让劳动大众的子弟能享受到其中的幸福。

此外,在建设适合国情,节省费用的,裨益平民的幼稚园的幼教思想指导下,陶行知指出,从事幼教事业的人们,要善于发现这种教育事业的“新大陆”,明白什么地方最需要最欢迎幼稚园,并致力其开拓与发展。

三、幼儿教育的普及要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一是要注重合格教师的训练,其中最难问题之一是幼师的培养及其来源。在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上,发展幼稚教育首要的事情是解决师资培养机构的创办,因此,幼稚师范是培养幼师的重要途径。二是创办“艺友制”。“艺友制”是凡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者,谓之艺友制教育。在实践探索中,通过幼稚园自身的教,学,做,通过边干边学来训练和培养幼师。陶行知先生在改变幼师训练制度,广开幼教师资来路之际,还着眼于师资质量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受到严谨的卫生训练,同时还要使他们的训练达到“五项目标”,即“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儿童的伴侣”以及“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三是呼吁国家教育部门,组织人才,搜集和审查国内外已有的幼教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编制适合儿童的需要,能力,兴味和情感的教材与课程。在立足本国条件的基础上,吸收外国“一切关于幼稚教育的经验”,创造一种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今日之幼稚园”。

四、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

在中国的幼教发展史上,陶行知先生的幼教理论和实验有着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中国学前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来说,其理论建树和事业建设值得人们总结和借鉴。

1.他对幼儿园“新大陆”的发现,指出了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道路。在工厂和农村附近办学,不仅有利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还有利于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儿童自幼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2.他创办的幼儿园“艺友制”,为幼教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师资来源。这对今天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及解决农村女性知识青年就业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3.有助于中国幼教事业重大“转向”的完成,由“移型他国”的西洋化转向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由富商转向贫民的普及化,由专注城市社会幼教事业转向注重农村幼教园。

五、幼儿教育思想及实践经验对新时期幼教工作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不仅提出了这些理论,他还躬行实践,他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

1.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对工作脚踏实地地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他在南京城外创办的举世闻名的晓庄学校,并鼓励晓庄教师要为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2.勤俭办学。陶行知先生在当时办学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发扬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在艰难的条件下创办幼儿园。

3.博爱的办学思想。陶行知先生创办幼稚园的出发点是真正服务于劳苦大众的。他处处为家长着想,为幼儿着想,为穷苦人着想。

4.教育应该走向农村。我国现在的幼儿园和幼教师资,在城市已经比较普及和饱和了。但在农村大部分地区,幼教事业还只是起步阶段。所以,把幼儿教育事业转向农村,让农村的孩子也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

5.不要照搬外国的东西。我们应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继承传统的有益经验,但也要虚心向世界各国学习,博彩众长。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的思考

摘 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的优秀。所谓“生活即教育”,即教育原本就是为了生活,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实质,它使教育成为人生活的一部分,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譬如一粒种子,它能在不见不闻的地方发芽开花,就是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在一个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顾念鸟儿寂寞,搬一两丫树枝进笼,以便鸟儿跳得好玩,或者再捉几只生物来,给鸟儿做伴。小鸟是比较的舒服了,然而鸟笼毕竟还是鸟笼,绝不是鸟的世界。是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直在指引着我们,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某一天午睡时,不时地听到有人在轻声地哼唱着刚学过的歌曲。我循着声音走过去,是从小L的被窝里传出来的。我又诧异又欣喜,便悄悄地拿出手机将他的声音录了下来。小点心过后,我将录音播放出来。一听到声音,小L就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朝他微笑点头,他连忙怯怯地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他悄悄地抬头看我,我便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录音听完了,我问孩子们:“你们听出来是谁在唱歌吗?他唱得好听吗?你们喜欢听吗?”虽然没有人猜出来是谁在歌唱,但大家都说喜欢,并不由自主地都跟着唱了起来。渐渐地,小L”抬起头,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时,我连忙大声地说:“这个神秘的声音就是我们班的小朋友,你们再仔细听听,是谁呢?”歌曲才唱起头,小X就叫道:“是小L。”全班孩子都叫着小L 的名字,有的还说“真棒”……这时,我带头鼓掌,奖励给小L一个红苹果,并把他请到台上:“对,这个好听的声音就是小L的,我们再请他来唱一首好吗?”“好!”孩子们热烈鼓掌。虽然声音不是很响亮,但小L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我记忆特别深刻。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它考验了教师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重视问题、去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善于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把最平常、最普通的突发事件顺水推舟转化为教育资源,并抓住各种时机,鼓励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在主动探索中寻找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及时、恰当的引导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总是说让幼儿在玩中学,这也正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寓教于生活之中、游戏之中、玩乐之中。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耐心教育指导,处处都有教育的契机!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一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

幼儿之间经常会闹矛盾,而且一碰到一些小的事情,就喜欢告状,把一件很小的事情说得很严重。教师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时,很容易批评被认为是坏孩子的幼儿。稍不留神,就会伤害到幼儿的心理,给幼儿造成心理阴影。这不,小Y哭着向我走来了,“老师,老师,刚才小T打我。”边哭边将我拉到了盥洗室中的“惹事者”小T的身边。经过小Y再次哭诉和目睹者的耳边轰炸后,我终于弄清了事实的真相,原来盥洗室比较小,但是人又多,有点挤,结果小T不小心撞了小Y一下,一直宠惯了的小Y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一口咬定自己被欺负了。看着淌着泪水的小Y,我递给她一张纸巾:“小Y,把眼泪擦干会更加漂亮哦。”等她把眼泪擦干后,我说:“小Y就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嘛!”她微微一笑。“哦,对了,刚才听其他小朋友说小T只是不小心碰了你一下?”“嗯。”很明显,比起刚才,她火气已熄了一半。“那没关系,小朋友之间不小心碰一下很正常。”小T生怕我转过身去批评她,紧接着说:“老师,我以后会小心了。”“嗯,教室里人很多,以后是要注意点。好,两个人还是好朋友,一起去玩吧。”此时的小Y经过我的一番赞美后已经不生气了。在这件事情中,我并没有去调查谁对谁错,去强化今天谁所犯的错误,更没有让谁说对不起,只是让一张纸巾化解了幼儿之间一个小小的矛盾,而且维护了自以为犯了大错会受挨批的小T的一点小小的脆弱。看到他们俩还在一起开心地玩游戏,好像就不曾发生矛盾的一幕,我的心理很欣慰。

生活教育的定义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这表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

陶行知先生虽已远逝,但他留给我们的几百万言的著作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给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着能源;又似一座巨大的思想宝库,给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探讨空间,让我们能在他的理论和实践中受到启迪。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浅谈运用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解决幼儿教育中的“超前教育”问题

摘 要 近年来“超前教育”被许多家长所热捧。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趋于小学化,过早地磨灭了幼儿的天性,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人的健康发展角度着重分析了幼儿教育中“超前教育”的弊端,利用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和纠正。

关键词 自然教育理论 幼儿教育 超前教育

超前教育,又称提前教育,顾名思义是指超越儿童常规发展,把以后需要学习接受的事物提前教育。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启蒙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在这部书中,卢梭阐明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自然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施加不同内容的教育,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等。

一、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顺序给予教育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必须遵循这一顺序,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给予适当的教育。卢梭认为,人最初时期的教育应该完全交给自然,让孩子在自然中得到良好的成长,尤其是身体方面。在自然教育了一定时期后,人才接替自然的教育工作,以免在方法上和自然相冲突,因为和自然的教法相冲突而受到不良教育的孩子,远没有那些没有受到任何教育的孩子聪明。所以,不要过早地理性地教育孩子,儿童时期就是理智的睡眠时期。

二、给予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

自由空间是培养儿童个性的关键。儿童生性活泼好动,需要足够的自由空间来塑造独特的个性,完善自身发展。卢梭认为,父母与儿童的关系是最为亲密的,父母不能对儿童太过放纵,也不能对其太过关爱,应该在关爱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这样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尊重儿童,慎重评价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一个常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过程。卢梭主张不要急于对儿童的某一表现下判断,要在全面了解事情始末的情况下考虑如何引导儿童。在幼儿园和家里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评价:“你真棒!太棒了!真能干……”这样的评价简单无针对性,应注意对幼儿评价的有效性,如:“宝贝你能积极动脑经想办法真棒!”这样幼儿就会明白原来夸我是因为我动脑经想办法了,无形中也强化了这种好的现象。因此对于儿童的表现,首先我们要给予尊重,然后再慎重作出评价。

四、合理安排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一日活动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应该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幼儿进行游戏,集中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教学,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彩,以感受、发现、探索为主要教学手段。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应尽量让其受到自然的教育,课程的设置应灵活多样,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不应人为的加以干涉,甚至超前教育,以至于扼杀儿童的天性。

五、让幼儿获得“自然的惩罚” ,加深其印象

在幼儿园中采用“优良中差”的等级评价是不科学的。教师需尊重儿童,慎重评价,如果儿童失当,更多的让其接受“自然的惩罚”。比如:吃东西前要洗手,在幼儿知道此规则后如果还是坚持不洗手,那就让他去吃,吃完后体验不遵守规则后带来的后果――拉肚子。这样既不用过激的方式又能轻松的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是遵从了自然的法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幼儿我们应该进行适度的教育,尊重其成长的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健康、快乐、阳光的幼儿。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幼儿教育应该具有怎样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呢?从科学发展的视角出发,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只有坚定不移地搞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的教育目标和理想,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多元智能理论的优秀观点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有着很多契合点,因此,幼儿教育把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思想启蒙和理念渗透,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多元智能;因材施教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理论打破了将人类的智力看作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为优秀的整合能力的传统认识,强调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等。这些智能之间既彼此独立,又可相互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组合。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个体的优势智能可以牵引、促进弱势智能实现转化。各项智能的发展又能彼此引发、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这样,每个人都有可能把自身的多种智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因而每个人都有着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多元智能理论也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可触摸的操作平台,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正不断融入幼儿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发挥出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

一、幼儿教育应关注生本:“创造适合幼儿的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幼儿园变成展示幼儿多种智能的“博物馆”,让幼儿园变成幼儿彰显个性的缤纷舞台

这绝不是浪漫主义的教育构想,而是教育走向生本的现实诉求。把幼儿当成真正的、完整的、独特的个体来看待,观察和鉴别他们的智能特点,帮助他们寻找、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在具体实践中,努力创设适合幼儿的教育,发展个性,强化优势,不断完善他们的整体智能结构。这既是多元智能理论带给人们的启迪,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二、幼儿教育应体现教育公平:“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幼儿观: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幼儿园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生动的个体,都有着潜在的发展可能,只要教育得法、得当,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各自的发展,获得成功。这样的幼儿观一旦确立,就使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幼儿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幼儿,总是能够找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幼儿的潜能。有了这样的认知,作为教育者,我们会用宽容、博爱的教育精神,不断修正我们的教育方式和价值标准,使每个孩子能够“因赏识而努力”“因评价而美丽”。

三、幼儿教育要倡导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由于智能的多样性,个体差异的存在成为必然。给予每个幼儿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认识和理解幼儿的智能组合和独特的学习方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幼儿充分的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自由,是因材施教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在统一规划的幼儿教育中,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幼儿,乍看起来似乎很公平,实际上是把几十个孩子当作一个孩子来教。没有真正承认和面对幼儿之间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就无从谈起。教育还应成为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师应帮助幼儿发现和建立其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取长补短,弱势智能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发展个性与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成才。

四、结语

教育无小事,把小事做好,就能小中见大,从平凡中见真情。关注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功。着眼于每个孩子一生的长远发展,把教育的温暖和关怀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让教育思想浸润、渗透和潜移默化的功能发挥到幼儿教育的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