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7 08:3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会计专业就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是时展的要求。该目标的确立要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需要为前题,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来具体确立。该目标要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仿真实训环境的建立和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就业导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确立实现
一、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是时展的要求
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决定精神,要想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高素质会计人才,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要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批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对就业者的要求,尤其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确立以就业为导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使学生一到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或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就成了职业中学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确立的必然要求。
二、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
根据经济发展和就业需要,会计专业在总体培养目标的设定上,要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具体地讲,就是要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具体确立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的子目标。
(一)关于职业道德素质
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起点,让学生最终达到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体分为六个层次:
1.职业道德的基准。它是任何职业都必须遵守的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包括: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集体主义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思想,团结互助、平等合作的作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一般社会公德等。
2.会计职业的情操。包括:热爱会计本职工作、安心会计本职工作和乐于会计本职工作等。
3.会计职业的态度。包括认真、仔细、诚实、守信、公正(道)、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4.会计职业的责任。包括:对待会计工作的责任心(感),会计职责的履行(尤其是讲原则,讲方法),奉献社会的精神,正确的荣誉观等。
5.会计职业的作风。包括:循规蹈矩、实事求是、当“家”节俭、服务耐心、讲求效率和效益等。
6.会计职业的纪律。包括遵纪守法、保守机密、清正廉洁和自警自律等。
(二)关于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它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包括较广的人文社会通识,较高的文化修养等。
2.品质,即做人的基本品质,包括诚实、正直、心胸坦荡、大公无私、严于律己等。
3.态度,即做人的基本态度,包括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取向、审美情感、人的基本关系(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
(三)关于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具体包括:会计业务知识及相关知识、会计技能操作和会计技术创新等方面。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掌握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的组织和管理财务会计工作的能力。
(四)关于身心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体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具有的体质、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和能力等。
根据四个子目标,结合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人才的市场定位,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观,分别确定骨干学科及必要学科的具体的、实用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从事相应职业群和相关职业群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社会能力。
三、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倡,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会计教育方式是灌输式,重理论和应试,轻实践和考查。强调会计知识的系统性、历史性和完整性,忽略了会计知识的应用性、需求性和更新性。这导致学生空有理论而不知实际,能考试而不会应用。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专业判断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中极少得到体现。
在这种会计教学模式下,许多中职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也很难零距离上岗,用人单位反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知识面狭窄;缺乏对会计技能的整体掌握;缺乏对新生业务的思考和应变能力;对独立进行财会工作缺乏信心;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缺乏社会就业的适应能力等等。
通过反复调研,深入企业了解会计岗位的需求,同时结合市场需要,应特别突出以下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
1.熟知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核算流程及其相关的管理规程。
2.具有熟练的财经基本技能(珠算、点钞、计算器使用、数字书写等)。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
4.具有对会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获取经济信息的能力,掌握主要的分析和预测方法。
5.具有运用有关法规和制度进行经济监督的能力。
6.具有分析研究企业经营成果,运用理财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7.掌握一定的纳税技巧,熟悉国家经济政策和管理规律,具有基本的税收筹划和内部审计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和财务知识,进行处理、分析、应用的能力。
9.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锻炼习惯。
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
首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应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重点增强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为重心。提倡学式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训练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未来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要以素质为主体,突出学生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实现以上能力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应做到:
1.加强岗位针对性训练,加强实务案例内容,倡导案例式教学;围绕会计专业优秀课程编写学习包,并扩充会计专业专门化方向的校本教材。
2.参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依托,利用相对集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会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与能力”培训。即积极推进"双证制"的实行,努力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打破原有学科教学体系,结合实践教学,以任务、项目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性。
其次要提倡素质型人才的培养。所谓素质型人才培养,就是把教育工作重点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上。通俗地说,就是要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和如何创新思维。素质型人才培养不同于以往人才的培养。它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合到素质教育之中,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整体,素质型人才培养还强调将知识“内化”成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心理品质,它不只是着眼于学习一些立即有用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从而追求“学了就用,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使学生有驾驭处理复杂事务的基本才能。因此,会计学专业未来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做人要求;二是要突出知识、能力同素质的融合;三是要突出学生“常规本领”和复杂应变、开拓创新等“特殊本领”的培养。
(二)仿真实训环境的建立是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稳固的学生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提高实践环节教学效果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受许多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可能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去参加社会实践。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创设专业教学情景。研究课堂专业情景对教学的影响。情景的创设和利用,直接影响知识的建构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获得与提高。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专业情境,把学生从理论教学中巧妙地带入特定的事件环境中,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认真思考、分析、讨论、体会、归纳、综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高综合的专业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如我校的“金点子”会计记账中心就使学生亲临会计工作的现实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技巧解决实际会计工作中的问题,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锻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财务和会计工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通过模拟企业实际运作方式,采用动态的业务发生处理方式,只有顺利完成前项业务,才能接着开展下一项内容。而前期的业务处理又影响到后期业务的运行。同样的操作资料,就会随着学生业务能力、处理方式、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等不同而不断变化并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再者可利用寒假、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和专业知识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条件。
1.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的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2.教师通过业余自学,考取与所教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资格。
3.专业教师(含专业基础课教师)要积极学习本专业的最新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教师应首先掌握。
4.教师利用节假日时间到企事业单位搞调查研究,学习专业技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全体教师指导实训、实践教学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终身学习本领和应付复杂变化环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会计实务、财务分析的创造性人才。
摘要:以黑河学院为例,对新建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目标问题、实验课程设置及课时问题、实验软硬件配置问题、实验室开放与管理问题、校外实习基地问题、实践考核与评定问题、实践教学师资培养问题。
关键词:新建本科;会计学人才培养;就业;实践教学
由于建校时间较短,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普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实践教学目标问题
实践教学目标取决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黑河学院为例,根据黑河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黑河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其中的“应用型”是指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也应是服务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整个实践教学也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实验课程设置及课时问题
黑河学院2016级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课程实验+创新创业”所占学分为总学分的36.5%,比13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28.29%,多了8%,也体现了在专业培养上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例如基础会计课程总学时由先来的64学时(理论46学时和实验18学时)变为72学时(理论44学时和实验28学时),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实验课比例也在提高,管理学也由原来的全部理论学时设为课带实验的课程。这样的设置也符合实践教学的目标,但还应进一步考虑哪些课程应设置实验课,以及实验课课时比重,来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与任课老师、学生座谈发现,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专业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几门理论课也在向更多实践课上转变,或者全部转为实践课,比如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经过课程改革,把传统理论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案例分析和讲解、交流为主。再设置此类课程时,就应考虑提高其实验课时。
三、实验软硬件配置问题
现黑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共设8个实验室、近两百台电脑来满足三个专业、1000名在校的实验课和参加各类实践类大赛需要,随着实践教学课时的不断增多,实践类大赛参加的赛次不断增多,实验室的设置不再满足需要。会计专业软件也在达到三十个左右,能满足现在十五门实验课程需要,但有些软件需要更新,如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软件有用友U872和用友V10.1两个版本,用友U872已经是很旧的版本了,用友V10.1很新,但是其所占内存较大,而实验室的电脑内存又较小,无法运载用友V10.1,所以用友V10.1的更新必须建立在硬件更新的基础上。实验软件不升级,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再如VBSE实验室的硬件已安装完成,用此实验室进行过一届学生的集中实习,但软件运行和操作过程中也出现问题,等待供应商进行新版本的升级。
四、实验室开放与管理问题
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较少、实验室数量多、软硬件多、管理复杂,并没有这方面的资金预算,无法给管理者报酬,实验室在课余,尤其是晚上并未真正向学生开放,只是在有校内或院内比赛时或比赛前集训时由使用者申请开放。开放率低会使资产的实际使用率下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实验室在上课期间硬件出现问题,由于实验管理人员的技术和数量有限,不能及时解决,影响了教学效率。软件操作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可能导致课程无法进行。软件问题的解决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去沟通协调,实验室管理人员可能只懂专业或只懂计算机,与供应商沟通也会遇到障碍。
五、校外实习基地问题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点,每个校外实习单位只能容纳几个实习生,校外实习基地不能满足现在学生实习的需要,即使去实习,实习效果也不理想。企业方为了其经济效益目标,而学校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两方的目标并不矛盾,但没有找到很好的结合点,近两看来,经济管理学院也不断加大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扩充力度,并与企业探讨深入合作的项目,达到双方共赢的理想效果。
六、实践考核与评定问题
实践考核与评定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包括实验课和实习。在考核与评定上,实验课主要采取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与实训成绩的加权进行计算。平时成绩主要取决于出勤、课程表现等,实训成绩主要取决于实训的结果。评定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评定标准不够细致,具体体现在标准笼统、主观随意性较强;实训的材料过多,多以抽查为主,导致评定范围并不全面。随着授课教师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实验的评定会越来越科学。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取决其出勤、实习汇报和实习报告的书写质量,由于无法全程监控,所以评定方法也应该加以改善。
七、实践教学师资培养问题
由于多数教师直接一毕业就来到我校,从上学的校门到任教的校门,没有接触到社会实践,只能凭借其专业知识和操作软件来指导学生,其本身对实践的不了解导致其在实验的内容和实验设计上存在问题,课程未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老师的思想不开放、视野不开拓导致其对实践课的认识也比较保守、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改变。导致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竞争力较弱。
只有上述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新建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才能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春莲(196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教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教学方法与理论研究。
【摘 要】就业与一个专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研究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影响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借助SPSS作交叉列联表分析,得出性别、户籍、学习成绩、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党员、期望工资、家庭收入、就业心态、驾照获取等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专业 交叉列联表 影响因素
本项目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职院校计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16JYC09);项目主持人:贾鹏芳。
研究问题及方法
1.问题提出:在高职教育中,一个专业能否很好地生存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就业来决定的。会计专业为高职教育中较常见的专业,近年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相当一部分学生顺利就业,但是每年仍然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就业。那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呢?笔者期望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找到主要影响因素。
2.研究方法: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问卷设计及样本选取
1.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个人工作经历及就职情况。
2.样本选取:本次研究对象为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所需数据计划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一手资料。调查对象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抽样方法为整群抽样,笔者在某高校整群抽取应届毕业生作为样本,具体抽取样本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会计专业所有学生。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在参与调查的116人中,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有102人,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14人,将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14份样本剔除。以下进行的统计均是针对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102人的分析。下文指的调查对象均是指这102人。本研究涉及的会计相关工作包括会计、出纳、成本、工资、统计、收银等。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基本情况
性别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在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102人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64人,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38人。按性别分,男生18人,女生84人。在男生中50%从事会计相关工作,50%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在女生中66%从事会计相关工作,34%没有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女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要高于男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
户籍与就业: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有城镇户籍的为16人,占比15.6%;有农村户籍的为86人,占比84.4%。城镇户籍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13人,占比81%;农村户籍中,从事会计相关工作51人,占比59%。从中可以看出,城镇户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比例要远远高于农村户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
2.学习成绩
班级排名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成绩占前20%的为51人,成绩占20%-70%的有43人,后30%为8人。其中,前20%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67%,成绩20%-50%的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60%,成绩在后30%的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占比50%。从中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学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要高于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
奖学金与就业: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取得奖学金的有17人,占比17%,没有取得奖学金的85人,占比83%。其中,取得将学金的学生中从事会计工作人数占比65%,没有取得奖学金学生从事会计工作占比62%。从中可以看出奖学金取得与否对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影响不大。
3.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81人,占比80%,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占比20%。其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65%,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52%。从中可以看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者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要高于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有6人,占比6%,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有96人,占比94%。其中,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占比67%,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占比63%。可以看出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比例略高于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比例。
4.实习工作经历
校内实践与就业:在参与调查对象中,有校内实践经验的 有52人,占比50%;没有校内经验的50人,占比50%。其中,有校内经验和没有校内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比例均为63%,不存在差异。
校外实践与就业:在本次调查对象中,有校外实习经验的有59人,占比58%;没有校外实习经验的43人,占比42%。其中,有校外实习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58%,没有校外实习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占比70%。从中可以看出,有校外实习经验从事会计相关工作比例要低于没有校外工作经验的比例。这个结果与我们推断的存在差异,可能是学生从事的校外实践非会计相关工作而导致的。
5.工资待遇
工资待遇与就业:在本次调查对象中,期望工资为2000元-3000元的有29人,占比28%;3000元-4000元的有34人,占比33%;4000元以上39人,占比39%。其中,期望工资为2000元-3000元的从事会计工作占比为52%,期望工资3000元-4000元中从事会计工作占比为76%;期望工资4000元以上的从事会计工作占比为59%。从中可以看出,期望工资在3000元-4000元者从事会计工作比例最高,其次为期望工资4000元以上者,比例最低的为期望工资2000元-3000元者。
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
性别方面:女生的就业率要高于男生的就业率,这与会计工作的性质有一定关系,会计工作要求细心、谨慎、沉稳,而这些特性刚好女生优于男生。
户籍方面:城镇户籍学生就业率要明显高于非城镇户籍学生就业率。这与预期一致,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一般在城镇,城镇学生家庭的人脉关系要优于非城镇学生。另外,受中国以往城镇与乡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影响,城镇学生综合能力可能要优于非城镇学生。
学习成绩方面:排名靠前的学生就业率明显高于排名靠后的学生。会计专业为技能型专业,用人单位在选录人才方面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专业知识一定程度可以通过学习成绩来反映,与预期一致。
获取奖助学金方面:调查显示奖助学金对会计就业无显著影响。目前,国家政策在奖学金方面名额较少,助学金方面投放名额较多,一般学校在评定奖助学金时,奖学金看成绩排名,助学金看贫困程度。因此,结合学习成绩分析来看,奖助学金对就业无影响是成立的,与预期一致。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方面:调查显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就业率要高于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我们研究的前提指会计相关岗位:会计、出纳、工资、成本、统计、收银、仓库管理等。因此,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只能从事统计、收银员、仓库管理员等,所以就业比例低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也是和预期一致的。
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方面:调查显示,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学生就业率要高于没有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学生。会计为专业技术岗位,岗位对会计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用人单位看重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也是情理之中,与预期一致。
校内实践经验方面:校内实践经验是指学生班干部经历。调查显示,校内实践经验与会计就业无直接关系,这与预期不一致。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会计专业就业的技能性比较强,会计岗位需要有沉稳、细心、谨慎性格的学生,校内经验丰富的学生一般比较活跃,用人单位反而不看重校内实践经验。
校外实践经验方面:校外实践经验是指上学期间从事过校园外社会实践。调查显示,校外实践经验与会计就业率成反比,即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从事会计相关岗位工作的比例要低于校外实践经验不丰富的学生。这与预期结果是相反的,原因可能是学生从事的校外实践工作并非会计相关工作,因此,对会计岗位就业没有影响。
期望工资待遇方面:调查显示,期望月工资3000元-4000元的学生就业率最高,4000元以上者次之,就业率最低的是期望工资为2000元以下者。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与被调查者实际月薪分布相吻合,说明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定位。
2.对策建议
本次调查涉及面较广,通过调查最终找出了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性别、户籍、家庭收入、父母H学历、学习成绩、资格证书获取、期望工资与待遇等都影响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
综观这些因素我们发现,一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比如性别、户籍、家庭收入、父母亲学历。但是毕竟这些只是部分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成绩、考取资格证书、调整就业心态、再掌握专业知识之外的一些技能来提升自己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陕西咸阳
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会计作为所谓的热门专业,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报考率的火热程度已经连续几年高居不下,招生规模呈现出急剧增加的趋势,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人才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在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呈现出低增长状态,因此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一、会计专业发展现状
1.报考人数庞大。经济活动的存在,离不开会计从业人员,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就越来越多,导致各高校填报会计专业志愿的学生越来越多。从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会计人员的数量急剧增加,甚至到了饱和的地步,这也是目前我国会计行业领域出现的新特点。
2.就业范围更广。一方面财会工作是企业中的重要工作,财会人员是每个企业必要的人员。另一方面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随着企业的发展会计人员具有向管理层发展的趋势,很多会计从业人员逐渐发展为一名管理人员,因此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比较广。
3.人才结构不合理。财会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加速了会计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步伐,在各种层次教育领域里都有会计专业的一席之地,但会计人才结构层次不合理,基层会计从业人员较多,缺乏高层会计人才,高级会计人才供不应求,呈现出很大的市场缺口。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1.各行对会计需求情况。行业包括制造业、商品流通业、餐饮/旅游/服务业、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等。
2.企业岗位需求情况。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显示,企业提供的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种岗位,比重分别为38%、20%、42%。企业普遍要求中、高学历会计从业人员。
三、影响就业竞争力因素
1.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不够扎实。财务工作的基础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基础专业知识而且是后期做好工作的关键。一名优秀的企业财务人员,除了自身要有牢固的财务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会计设计能力、会计业务日常处理能力、成本核算能力、财产清查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税费核算和纳税申报等专业技能的综合要求,这些都是有力于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学生知识面不够广泛。目前会计人才市龀鱿至街窒窒螅一种是核算型会计人才供过于求,另一种是管理型会计人才供不应求,这一现象说明企业需要的是综合性会计人才。而学生除了熟悉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外,还没有完全掌握其它相关的学科,比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
3.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通过调查了解到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最为重视,认为学校应该增加与实际工作联系较强的实践课程的课时,比如广泛应用到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纳税会计等重要课程。但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未体现出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课程设置没有紧跟市场需求,进而影响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4.学校缺乏真实性实践教学。企业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管理就需要实践。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许多高职高专学校都是在校内提供高度仿真的实训环境进行会计实训,高仿环境毕竟与真实的职场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高强度、高精度的职场环境,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很好的在平时会计工作中予以应用。
四、改善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优秀。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应依托行业优势,与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与研讨,促进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需要注入一批“新血液”,希望学校为其培养出“量身定做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学校应抓住这个机遇,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2.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第一,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今后会计岗位,对会计实践教学应该面向具体的会计岗位做出会计模拟演练,即对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第二,培训基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是技能培训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即对校外的培训基地建立与完善的改革。第三,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组织教师到企业会计岗位挂职锻炼,即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3.转变单一授课方式。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需要,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学校不应仅仅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应邀请专家对会计专业学生做专业讲座、邀请企业有经验会计人员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这样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了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取得最终的竞争胜利,高职高专院校一边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一边注重职业生涯课程的开设。为了培养出社会满意的人才。院校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会计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力。
5.以技能竞赛引领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目前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财会类职业技能大赛的最终目的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符合国家最新职业技能标准,又要跨近生产实际;既能涵盖新知识、新工艺的关键环节,又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表达了部级和省级技能竞赛的竞赛意义,突出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的针对性和实用化。
(作者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会计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就业能力,非常重要。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中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一体化教学、实习基地缺乏、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法的创新、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实习实训。
【关键词】高校 会计专业 学生就业能力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今天,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被赋予重要意义。高校会计专业应改革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高校会计就业能力培养的时代价值
就业能力是公民进行生存生活、胜任职业岗位的主观条件,包括就业知识、就业道德、就业技能、就业问题的处理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教育教学模式应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
就业能力是高校学生就业竞争的重要条件。企业关心员工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是企业关注的优秀能力。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的学生,可以在求应聘岗位中从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从而成功赢得工作岗位。学生角色转换为员工角色之后,较强的就业能力可以使自己在新环境中适应新岗位,胜任新岗位。
就业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校学生的客观要求。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不仅大大地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职业结构和人们的就业方式。一方面,大批新职业以超出人们想象的形式和速度显现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另一方面,终身职业已经成为过去式,人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地从一个岗位更换到另一个岗位。社会最需要的是就业能力,是不断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能力。
二、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人才市场中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很大,许多高校纷纷开设这一专业,增加这一专业的学生规模。然而,由于规模的增加,一些高校的培养措施并不能及时跟进,出现了一些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比例大于实践课程比例。课程设置往往只是高校的一手规划,而带有严重的书本色彩。高校教师主编的教材往往理论性过足,实践性不足。许多理论性东西,往往泛泛而谈,高、精、尖的内容偏多。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会计知识和理论往往又成为过时的内容,学生学了有何用处。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一些学校往往只重视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而往往忽视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懂一点,实践知识特别欠缺,学生毕业后一接触实践问题,便不知道如何解决。
高校教学效果的考核并不科学。课程教学效果如何,应有科学的考核制度,会计专业课程的考核应注重理论和能力的双重考核。一些高校的制度设计并不合理,许多课程的考核还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核。一些课程应该实行电算化考核,无纸化,而还停留在纸张考核阶段。考核阶段的不科学,好的教学模式也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缺乏配套的会计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一些会计专业院系没有专用的实训教室,往往与其它专业的学生共用机房和教室。所谓的实训,往往只是在计算机上安装了一些财务软件而已。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难度也不少,许多企业缺乏合作的积极性。企业接纳实习学生,学生可能将企业的商业信息透漏给社会,造成商业机密泄露。而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足,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有效地解决,导致企业不愿意接纳实习学生。
缺乏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一些高校双师型教师的结构比例并不理想。一些高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往往更注重教师的学历,一般要求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毕业。高学历教师往往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差。而学校临时性招聘企业会计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人员往往会缺乏教学经验和技巧。
三、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的设置应体现社会的需要,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服务于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员。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应按照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精选课程和教学内容。现实生活中,会计从业人员主要从事出纳、往来结算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核算、会计主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纳税申报、审计助理、统计等岗位工作。因此,高校会计专业应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而开设这些课程:基础会计、会计基本技能等课程;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岗位实训等课程;财务管理、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税法、纳税实务等课程;审计基础等课程;统计基础等课程。加大课证融合的力度,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双证书获取率。由于社会实行了资格证书制度,因此学生参加工作也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高校应把课程设置和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达到毕业标准,又能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教法和学法的优化组合。为了完成会计就业能力培养任务,教师应科学运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指导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是传统的、基本的方法,会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也离不开讲授法的配合。演示法可以展示会计用品的实物,展示会计核算流程。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中可以加深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联系。指导法主要适用于会计基础实训、出纳实训、纳税实训、会计电算化等实训类会计课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应运用讨论法、操作法、调查法、扮演法等不同的学习方法。讨论法的种类较多,可以选择课内讨论、课外讨论、集体讨论、小组讨论、专题讨论。操作法主要针对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调查法可以收集一些真实资料。角色扮演法可以体会工作人员的辛苦,增强学习兴趣。
建立科学的会计考核评价体系。会计专业每一门课程都有独特的价值和内容表现形式,课程考试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设计考核评价指标时,有的课程不单纯考核理论知识,而且要着重考核操作能力;有的课程可以在计算机软件上实行无纸化考核,检验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能力。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应同企业合作,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利用学校人才、科研、设备、信息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从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到企业员工的进修提高,学校都可以找到服务的位置。企业可以选拔实习表现突出的学生为企业员工。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完成实习企业指导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虚心请教指导老师,不断反思自身素质,培养实际就业能力。
“双师型”教师培养。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进行教师继续教育。学历提升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专业化发展问题,高校可以制定资助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取得硕士、博士、博士后文凭。深造的地点可以选在国内重点大学,也可以选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教育可以使教师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专门的教学理论。继续教育可以使教师进行岗前、岗中培养,可以使基础性培训、提高性培训和专题性培训。高校教师,一方面应具备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一方面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高校教师应有教师职业证书,也应有从业资格证书。
实施实践实习指导制度。学生实践实习,应为学生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并完善实习指导制度。“双导师”制度是当前可行的导师制度,高校和企业各派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企业指导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的实习内容、实习安全。发放实习手册,实习手册的内容主要是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和实习计划。实习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实习掌握何种基本技能。实习要求是让学生遵守实习制度,履行实习准则。实习计划主要让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实习时间,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日志可以让学生记录实习情况,学生必须认真填写。教师可以据此了解学生的实习表现,并进行教育监督、实习管理和实习评价。
作者简介:李阿慧(1994-),女,河南太康人,会计专业硕士,河南大学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教育和金融原理。
摘 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状况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空前提高,传统记账会计人员已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如何使得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符合社会要求,缩小所学专业与就业的距离,是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即是基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好就业、就好业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所学内容及工作工程中所欠缺知识反馈信息的分析,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方向、教学改革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给予初步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 就业 高职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目前经济下,传统会计专业教学已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甚至已被淘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培养学生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在企业中能有竞争力,能够快速完成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相关负责人能够认真对待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培养人才方案,结合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对现有的教学进行改革。
1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与毕业生就业现状
1.1高职院校介绍
在我国,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称呼,高职院校的教育侧重于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熟练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更注重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例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职业技能的训练,具有高等知识且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1.2会计行业现状
会计行业是与社会经济活动紧密联系的,会计行业随着经济活动而诞生。从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会计行业存在着两级分化的趋势,会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的数量再增加,基本达到了饱和状态。但是会计业务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会计核算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会计核算的范围也再不断扩大,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而高级会计人员还是比较紧缺的人才。近年来,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对高级会计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的政策与措施,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推动会计人员技能的提高。这就表明会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以高端会计人才为主。
1.3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依然是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教学目标而已。教学大纲的课程内容虽然是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而设置的,但是这些内容需要经过大量的学者进行总结归纳,编辑出版,再运用到课堂。这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而这段时间企业的业务又发生了变化,以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已经落后。另外这些知识即使可以被学生机械地记在脑中,但是学生不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这样导致学生只是停留在只会做题或者考试的层面上,根本无法应用到实际的账务处理中。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实际账务处理能力更为重要,所以在对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就要和企业会计工作进行紧密联系,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学校的课程设置没有企业的参与,自说自话,培养的学生不具备工作能力。我国在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方面没有要求,企业不会主动积极配合高职院校的进行课程设置。教育部大力提倡高职院校要进行校企合作,一般的合作方式是在学生大三实习时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前要经过面试,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企业实习。这样一大部分学生将没有机会接触到会计业务的实际处理。校企合作对课程设置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2就业导向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目标过低,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记账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是最终目标。在互联网+时代,智能化会计已经诞生,智能会计软件只需会计人员将当月票据整理整齐放入扫描仪,将票据图像数据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进行账处理。无需会计人员票据逐一编制记账凭证,一台扫描仪、一个智能记账软件即能完成从制单到报表的全过程。“记账员”的工作将逐渐被机器代替,这就对高职会计学生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只会进行账务处理,低端的会计市场日趋饱和,因此,应围绕会计业务开展相关业务的教学,提高会计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一般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从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很难有实际账务处理的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有这样的要求的原因无非是:(1)不想在培训上下大成本来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用人单位一般都是一岗一人甚至一人多岗,没有多余的人员来对毕业生进行培训。(2)小企业的会计岗位一般只有一名会计人员,招聘的计人员需要有账务处理能力。由于这样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没有机会从事会计工作。
2.2教学方法多年不变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教学内容一般都依照教材内容讲解,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长时间不进行修改,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有相当多的老师依然是“一师、一书、一麦”的授课形式,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现在的教学对象都是95后新生代,但是教师的授课方式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依然处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说,学生坐在课桌前听。这种授课方式不能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
2.3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经过简单的授课培训即上讲台讲课,教师们的具备一定理论水平但是没有实际会计业务处理的经验。没有真正进行一个企业完整的会计处理程序,实际操作经验,只是依据教材进行讲授。并且这些教师也一般是按照传统的讲课模式进行理论讲解。
3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大量事实表明,现代企业的用人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学生职业素养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自身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所以,中职生职业优秀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重难点,是学生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会计职业素养概念的界定
(一) 会计职业
从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会计这个职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要工作人员既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税法、金融、财政、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且会计职业因其与经济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它也会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以完善和发展。
(二) 会计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具体到中职会计专业的职业素养,则应该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比如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
(三)会计职业优秀素养
笔者认为,会计人员优秀职业素养是指完成会计职业活动以及谋求会计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意识、知识和能力的集合,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看,主要体现在有胜任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三个方面,其重点就是将道德教育、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优秀意旨是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优秀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和企业反馈,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优秀素养存在的问题有:
(1)会计学生职业素养欠缺,比如团体意识和组织纪律不强、与人交往沟通能力较差、主动灵活性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高;(2)学校对学生职业优秀素养培养不够重视;(3)职业素养的内容没能渗透到会计专业教学 。
三、会计专业职业优秀素养培养对策及实施过程的探析
(一)转变观念,确定中职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部分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这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该转变观念,重新确定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优秀素养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渗透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潜移默化中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让其意识到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会计专业基本技能,更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增强自身职业意识,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进而有意识去发展自己的职业优秀素养。
(二)深化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会计职业技术课程改革与教学
通过实践证明,我们可以根据会计相应工作岗位需求,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培养,将会计职业优秀素养教育模块渗透进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同时要有意识地将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专业技能有机地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要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优秀素养有关、使用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并根据岗位的不断变化和新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培养综合职业为目的、岗位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不断推进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优秀素养的拓展。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中职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
虽然校园环境和会计职业优秀素养教育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却又相辅相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中职生会计职业优秀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突显校园环境的主体性
校园环境的主体性具有布局合理适合中职生发展、健康向上、文明的生活气息,和谐的发展空间,宽松的人文环境,舒适的校园环境对职业优秀素养教育工作无非是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领导的务实、教师的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优秀典范人物,高尚的品行与人格魅力、无不渗透着一种美,体现着校园环境的精神内涵,对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熏陶和激励作用,对培养学生认真求实、勤奋刻苦、虚心踏实和合作精神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2.突显特色班级文化功能
班级是学生在校时间呆得最多的地方,一个好的班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一样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为班级文化功能表现在班级环境的多个方面,主要体现为文化氛围,它能够使学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等。比如:可以在会计班级墙壁上张贴一些工作流程图,相应岗位必备的职能技能和职业素养;也可以开展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在体验中感悟纪律、合作精神和与人相处等的重要性。
3.突显校园环境的技能竞赛氛围
会计职业优秀素养包含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其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并且与课程体系对接,我觉得可以构建一个“全方位、阶段递进、直接岗位”竞赛体系。该体系可以包括会计基本知识大赛、会计基本技能大赛和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通过营造技能竞赛氛围,使学生通过参与竞赛,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竞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竞赛的实效性,亩逐步实现会计职业优秀素养的教育目标。
4.突显校园环境的道德氛围
教师应该以德化人,为人师表。良好的校园环境应该处处讲文明、人人懂礼貌,使学生真正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源头,用文明行为和文明思想辐射社会。
(四)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创建职业技术外部环境
1.家庭教育功能。作为家长,是子女人生成长路上的第一任教师,在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素质过程中处于重要性的地位。通过班主任与家庭取得联系,共同管理学生十分必要。因此,我们要架起学校和家庭之间双向教育的桥梁,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访和信息进行互相反馈,形成教育的同盟军。
2.社会教育功能。随着社会科技化和信息化,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和进行职业优秀素养的培养是远远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实践教学创造真实的教育环境,把职业活动作为职业优秀素养培养的根本途径。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训,充分融入企业氛围,接受职业精神地熏陶,感受企业文化,传递企业的效率、竞争、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等,从而达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规范管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不过当前全面实现会计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并将职业素养融合其中是一个值得继续关注的重要问题。
总之,中职会计职业优秀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学校作为培养适用型人才的摇篮,就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作用,将会计职业优秀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常规和生活中,不断提高学生职业优秀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也就面临着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其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性人才的地方,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任务,然而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时候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毕业生 就业竞争能力 策略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从现阶段来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压力较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同时也提高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既要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还要具备法律、金融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这对于刚刚从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毕业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来说这些学生在离开学学校的时候这些水平都较低,因此也就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
(二)薪金报酬与期望值有差距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渴望一些高薪报酬的工作,并不够重视那些薪金较低的工作,有的甚至不去工作也不愿意去从事那些薪金较低的工作,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我的价值,导致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薪金报酬与其期望的数额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近几年来预期薪金期望值不断攀升的原因。
(三)会计市场人员需求量供过于求
在国际上会计专业是一门比较火爆的专业,在国内的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因此在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的攀升,但是会计市场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不仅仅来源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还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员通过考试获得的会计职业资格的人员,因此可以看出现阶段会计市场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是供大于求。
二、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毕业生在就业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其中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时候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主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与实践没有得到较好的融合
可以说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科,一直以来在高职院校当中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应用型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会计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也是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实践教学,这样就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割裂,直接降低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毕业后从事工作的过程中也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直接造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发生。
(二)培养会计人才没有从企业需要出发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就业难,大多数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都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在对会计人才进行招聘的时候,都比较倾向于招聘一些专业素质较强的人员,很少招聘一些刚刚从院校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然而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统一性的会计专业教育,为了完成会计教学的内容,过多的为会计专业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并通过一些考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并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从上述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利于会计专业毕业应对越来越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以下方法出发提高会计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
(一)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职院校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高职院校要结合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设计出先进的会计教学方案,应该扩大会计专业教学的范围,同时也应该扩大学生对专业课程选择的范围,要在院校的内部设立会计实践基地,定期地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培训。
(二)加大企业的合作
高职院校为了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可以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实现,由于企业有着与高校不同的教学资源和环境资源,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来说采用的方法有:定岗实践、校企结合,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体的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首先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以我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要,要经过市场调查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不能够盲目的进行扩大招生,在安排教学课程和专业知识结构的确定上要与市场的需求相接轨;其次高职院校要定期聘请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是财务经理来校内进行讲座,并指导高职院校的发展,建立起校、企、研的合作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供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基地,并建立起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网;再次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在企I和学校之间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在院校内部开设企业定向班,采用“订单式”的教学模式。
(三)建立职业职工等级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设立相关考证来使会计专业毕业生取得相关证书,这样有利于实现对自身学历的眼神,通过考试既可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又可以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就业的竞争能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要在毕业的时候持有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这样也有利于毕业生与其他社会会计人员进行岗位竞争。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要积极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模式,为社会提高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为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元老级专业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笔者作为多年的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师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也略有看法,本文将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目前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
关键词: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方向
一、会计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会计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老牌专业,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会计专业人才。据职友集网截至2016年12月8日这一年来对企业会计专业岗位需求调查的数据显示,会计专业近一年来市场需求量总体来说还是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学生毕业季以及年底前都会有一个大的需求量。
同样,会计相比其他专业就业还算不错,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近30天对129317份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目前会计专业就业占管理学类46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6位,占所有1094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23位,其中上海成为会计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城市。这份数据表明,会计专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对刚毕I的学生需求量仍然是偏大,那为什么如此多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原因在于,刚毕业的学生由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企业要花更多的成本去培养一名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所以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工资都在2000元以下,很多学生由于心理原因没有办法接受这种薪酬待遇,所以他们觉得这个工资甚至不如一个服务员或者是流水线工人从而放弃了本专业的就业。
当然,用人单位会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和水平给出合理的工资待遇。例如,应届毕业生或者是1~2年工作经验的小出纳一般的工资是在2500元以下,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出纳薪酬一般在3000~4500元,月,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会计师薪酬一般在5000~6500元,月,具有5~8年工作经验的财务主管薪酬一般在7000~8000元,月,具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财务总监薪酬一般在8000元以上。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会计专业的工资待遇是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以及职位、个人能力决定的。那么综合这些数据,按会计专业相关职位薪酬进行统计得出该专业平均每个月的工资是在3500元左右。
二、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和方向
会计工作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所必需的一个岗位,无论是专业会计事务所,还是各种类型的企业,甚至是各种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政府都离不开会计,所以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会计部门绝对是一个企业的优秀部门,掌握了一个企业的经济命脉,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每一笔资金来龙去脉会计工作人员都心知肚明,所以会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一直处于优秀主导地位。同时,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它是人才的纵向培养,从一个初级会计到中级再到高级财务会计人员,每一步都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所以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越久越受企业的青睐,当然薪资待遇也会越高。
对于会计专业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负责国际会计、审计、税务、环境会计、个人财务规划等相关工作的公共会计,这类会计人才一般到大型或者跨国、区域性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最为理想,但是,这类人才也属于是会计业的顶尖人才,所需的岗位能力也相对较高。其次,就是普通的企业,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成本会计、预算分析及税务规划等日常会计工作。再次,面对非营利性组织机构的会计工作人员,如负责医院、学校、各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财务规划、预算、钞票打理及财务记录等相关工作。再者就是负责政府机关单位所需的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会计专门人才。那么,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少不了教师和培训机构等,所以会计专业学生的另外一个就业方向就是各类学校、培训机构以及科研机构等。
现在的会计职业层次分明,低层次的人才供过于求,高层次的人才供不应求,需求缺口较大。对于持有含金量较高证书又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会计很快就被市场一抢而空,那么对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但是只要通过时间的积累以及不断的学习,迟早都会成为该行业的香饽饽。
三、会计人才培养注意事项
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首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这必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一致,确保学生毕业就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其次,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学校应把实操性教学作为教学主导,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再次,学校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根据专业所需进行调整,面对专业性和技术性如此强的会计专业,教师应将企业会计人员工作流程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能够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中。当然,对于教师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授课教师常年工作在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所以所授的知识可能要么过于陈旧要么脱离实际,这就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真实的会计工作相脱节。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对于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人才成为企业的首选。那么顺应时代的发展,学校应培养更多适应外向型发展需要,具有应用型、高层次、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已过去了数年,但各大经济体仍然复苏乏力,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受此影响,增长缓慢,就业形势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研究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探寻问题症结,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某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就业;问卷调查;竞争优势
一、前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大经济体纷纷陷入低增长漩涡,不可避免的,我国经济也受到影响,致使近年来新增就业岗位增速下降,就业压力加大,并传导致毕业生就业市场。为了更好地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好地了解毕业生毕业后对新工作岗位的适应程度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笔者对江西省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力图通过调查发现问题,改进当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江西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为了充分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笔者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连续两届会计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一届即将毕业、一届已经毕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就业状况、教学满意度、用人单位素质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分,回收有效表格73,回收率91.25%。
通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如下: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们毕业后的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是集中在民营企业方向,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另有17%的学生未能在专业范围内就业,其中仅有约3%自主创业,其他均在非专业领域就业。同时这部分群体对于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最低,这需要引起注意。
从表2可以观察到,通过几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专业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对于这一变化学生自己也是认同的,但也要注意到,创新能力一栏学生普遍评价较低,说明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表3反映了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素质要求的排序,会计岗位首重职业道德,次重吃苦精神,而对于一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的要求反而退居其次,院校在教学时要注意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顺序进行侧重。
三、就业对策建议
针对调查问卷所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促进环境学院会计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要。笔者以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同步实施:
1.加强就业指导
有17%的毕业生未能成功的在专业领域内就业,同时这部分人群对于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也最低,这充分说明院校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对学生就业加大扶植力度,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不断完善服务,力争从学生进校起就开始引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在校期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并帮助他们及早了解用人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培养学生职业发展的信念,最终的结果不仅是促进就业,更是帮助其一步一步展开职业生涯的画卷。
2.在教学环节上进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上,不仅要沿用教材内容,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大案例教学比例,并多为学生创造情景教学环境,如引进工作过程导向法、使用真实账册进行实习等,拉近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多组织手工模拟试验、电算化模拟试验、财务管理分析模拟试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技术,让学生不出课堂即可感受到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
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会计专业的教学要适当的“走出去”,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实习题库,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引进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会计专家现场授课,另一方面也要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整个财务流程工作,形成直观的、切身的感受。
4.推进课程改革
我国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大都属于学科课程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能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重视文化基础教育,但它忽视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院校可以参考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相对学科课程体系而言,更适合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
5.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引导学生适当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就业犹如一则画卷,是徐徐展开的,既要保持在正确的职业道路上,又不能一蹴而就,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在专业范围内先就业,再择业,先奠定基础,夯实根本,再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和就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
摘要:会计专业作为近年来高职发展的主力专业,学生就业率良性增长才能促进专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本文论述国内外就业竞争力研究成果,结合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提炼分析得出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以期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大力投入,会计专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却停滞不前,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就业率越来越低。面对严峻的形势,高职会计毕业生如何在求职困境中突破,如何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高职会计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研究,保证会计专业就业局势的稳定,一方面可以维护专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对社会的发展稳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竞争力问题就一直是欧美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点研究领域。但是自50年代就业竞争力的概念提出来至今,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视角随着时代的不同一直在变化。50年代,就业竞争力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让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70年代,就业竞争力的重点仍然是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但是目标主体推广至全员,希图通过政府政策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以增加其在就业中的竞争力。80年代,就业竞争力的实施主体转移至公司层面。自90年代以来,实施主体进一步转移到个人层面,认为个人意识和发展是就业竞争力提升的主因。[1]Fuguate(2014)明确提到“就业竞争力是指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2]
国外也一直注重对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着眼于通过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Brennanetal(2001)曾经做过一次调查,他提炼出包括特定技能和知识在内的共计36项能力,要求英国、日本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大学毕业生评定毕业时对这些能力的具备程度。其中学习能力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大学生的评定中都是第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集中力被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大学生认为是第二必须具备的能力。[1]瑞士的ML.戈德斯密德从大学生个体出发,在调查了3400多名大学生后,认为就业竞争力受就业动机及品德素养、知识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视野五方面因素的影响。[1]Archer 和 Davison(2008)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通过调研发现企业是综合大学教育培养和产业需求两方面评价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且企业更看重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柔性技能”。
基于成熟的就业竞争力理论发展,国外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将教育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养模式多元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英国采用的是BTEC模式,对于人才的培养坚持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重,其中通用能力是指在任何方面获取成功所具备的能力,是一种可以延伸、发展的独立能力。德国采用“双元制”模式,企业和学校二位一体,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新加坡采用的是“教学工厂”模式,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科研项目,教师带领学生攻克技术难关,一方面企业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接触企业技术前沿,提升技能水平。美国和加拿大的CBE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某一特定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3]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上较为成熟,但是在就业竞争力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鲜有专著,仅有论文论述相关内容可供参考。
黎平在《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中从企业优秀竞争力的定义提炼出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所储备的知识能力,并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储备的针对职场的优秀就业能力。具体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显性的综合素质能力和隐形的素质能力。[4]郑雨兰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探讨》中认为大学生在就业前所具备的竞争力绝大部分是源自于学校的培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一种寻找、保持和变换工作上的竞争优势,由知识能力、特殊知识应用、身体素质、工作精神和工作能力五种因素来决定。[5]
在通用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探讨之外,部分学者具体针对高职艺术类专业发表了见解。吴继新在《打造“四种能力”增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中,从就业现状出发,认为就业竞争力应当包括就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6]李菁在《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中,认为就业竞争力包括四个基本素质:内在素质、工作素质、专业素质、求职素质,由三种竞争力构成:优秀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7]
三、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内涵及构成
本文认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就业前就已经形成的,在大学教育期间获得的,应该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社、学校、家庭和自身。它是一种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寻工作机会并适应工作的综合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应该取决于就业市场需求。目前吸纳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的主力是众多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岗位设置决定了需求人才既要专也要全,而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综合企业和特定岗位需求,本文提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知识能力、品德素养、工作能力。
1.知识能力
知识能力既包括课堂上被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包括根据需求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现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会随市场变化而实时更新,所以学生应当在课堂系统全面得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一般会计专业课程能够使学生获取会计基本核算能力、税务核算以及申报能力、出纳核算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就业过程中都能直接转化为工作所需的技能。
此外由于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条例变化较快,例如营改增的变化引起会计处理的变化等,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能够实时主动搜索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相关变化。同时由于企业和岗位的需求,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同时触类旁通得解除其他专业知识,比如薪酬管理、市场营销、投资理财等。
2.品德素养
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特殊岗位,因此注重会计职业道德,具备会计人格是会计岗位最基本也是最优秀的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第一份会计工作很多都是出纳,直接接触到现金、银行存款,这对于刚毕业大学生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还会遇到更多的诱惑,如何能够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就需要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培养并保持良好的品德素养。品德素养会反映在个体的方方面面,会直接构成找工作的一项竞争优势,也对就业后的会计工作有益。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也是就业竞争力的一部分,为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3.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在就业工作中所应具备的所有能力。主要包括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
处理会计工作需要对相关经济事项进行职业判断,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面临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的经济业务也更为复杂,相关经济事项充满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做出合理、公允的判断。
会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所接触的对象既包括外部的银行、政府等,也包括内部的各个部门。作为会计人员,能够有效得沟通协调,及时取得相关资料,获取有用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决策既包括专业决策,运用专I能力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用的经济决策,也包括应变决策。要求会计人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能够审时度势,及时根据环境做出应变之策。
本文在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国内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得出其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只有顺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得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在就业困境中争得一席之地,提升专业就业率,为高职会计专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及职业发展规划分析”
摘要:文章在阐述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并从促进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三本院校 会计学 就业前景 职业规划
一、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会计行业大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正是由于所谓的“热门”,导致大量会计从业人员迅速激增,就业质量和竞争力良莠不齐,出现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据有关研究的数据显示,目前会计专业位于就业形势严峻行业前列。因此,就如何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有以下几点需注意;专业对口角度分析,从事财务、税务和审计工作专业对口比例达到64.17%,这个比例其实不算高;从就业地域分布分析,毕业生更多愿意选择经济发展好的大城市就业,认为这些发达城市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因此不愿将眼光投入小城市或是僻远地区;从就业企业分析,三本院校学生难以进入国有企业和大型上市公司,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比较多;从职业发展前景分析,截止到2015年会计和审计行业以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仅为0.44,成为就业景气最差的行业。可见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尤为严峻。
二、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因素
1.招生规模大。201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553所,其中本科院校1 219所,设置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校有620所,占比50.86%,其中在湖北省所有高校中,有83.33%的高校均设置有会计学专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会计学专业目前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由于大学扩招,导致就业生与实际需求之间严重失衡,会计行业基本饱和,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2.教育模式单一。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设置单一,用一种培养方法适用于所有专业,进行简单的复制,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三本院校培养体制方面,本是希望培育出既有本科的素质教育又具备专科技能的复合型学生。在实际中却造成了理论基础不如一、二本,实践技能不如专科的尴尬局面。同时采用的教材不适用或更新速度慢等原因,也阻碍了财会专业能力培养的步伐。
3.与社会所需培养脱节。会计学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经济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与更新速度较快的学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会计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务中的某些环节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需要的是有弹性思维、能随机应变的会计人才,而这些却是很难从专业课程与课本教材上学到的,因此学校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会计实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也有利于毕业后的上岗实习。
(二)用人单位因素
1.学历歧视。据调查,71%的毕业生认为存在就业歧视现象,而55%的人曾遭受过就业歧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明明一个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学历层次的劳动者就可以胜任,而招聘单位却要求求职者具备相对较高的学历层次。许多用人单位片面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这种选人唯学历化造成了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当前这种人才高消费现象还在持续升温。从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反映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高学历毕业生需求量增大,就业与学历层次密切相关。按学历比较,总体上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 1∶1.03,本科学历人员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 1∶0.51,而大专以下(含大专)的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 1∶0.43。
2.用人歧视。由于会计岗位直接接触到公司的优秀管理,知晓公司的很多商业机密,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意从外招聘财务人员,更多地选择近亲属担任。对于大型上市公司来说,由于财务报表需披露,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也不愿意招聘三本院校毕业生,因此,三本院校会计学生的就业范围相当狭窄。
(三)学生自身因素
在专业选择上,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对专业认识不足,后期学习兴趣不高,心生厌学情绪。同时也由于就业压力的存在导致学生盲目考证,抱着“多一个证多一条出路”的想法,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一心以考证为重,将自己的专业课抛掷脑后,不断压榨上课时间来考取并不相关的技能证书,以获取一种心理安全感。
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学生在三本院校顺利毕业,同样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这也就满足了很多家长和学生读本科的愿望,因此对于就业心理期望值也较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经济收入的高低,具有很强的务实性,容易好高骛远,心高气盛,不满足于小公司、小企业,大都想去一线城市的好工作单位,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择业倾向。
三、对策
(一)学校因素
1.学校应该根据市场合理设置专业,切不可盲目追求所^的热门专业。三本院校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特色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和培养方向进行详细的介绍,开设职业发展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明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更好地促进其就业。
2.目前国内的大学大多是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尤其是三本院校课程广、设置杂乱、专业性不强。因此学院应多增强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更多的专业课结合实际,比如教学时加入案例分析、ERP沙盘模拟等,这样不但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趣味性,也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就业。
3.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避免教学落后于实践的现象,提高学生实操运用能力,降低后期企业培训上岗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做到“适销对路”缓解就业问题。
(二)用人单位
1.需要转变招聘观念。985、211院校中确实存在不少优秀人才,但不能总是用学历去衡量一个人的实际能力,直接将三本院校学生拒之门外。三本学生中也不乏佼佼者,一味以文凭高低招聘人才,这样的结局也只能是企业内部高端人才留不住、中端人才进不来的局面,所以,面对三本优秀人才企业也应该给予机会,从而优化员工队伍。
2.企业也应该加强与学校合作,给予学生实习机会,一方面为企业减少了后期培训成本,可以直接上岗就业,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就业生的感情基础,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三)学生自身
1.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培养自身的竞争力,毕业生才能成功就业。作为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基本的硬件要求应该是具备本科学历、英语四、六级证书和相关技能证书,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要有良好的求职心态。三本学生要提高自信,敢于拼搏。
3.降低心理预期,准确定位。大学生对高薪、地域等的追求,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就业难。其实换一种观点,求职过程中多去考虑职业发展前景和能力培养,踏实做事,也未尝找不到好工作。
4.在校期间多参与假期实践。多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增加实际技能,提高工作经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更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政策因素
1.国家应该切实履行公共职能,加强政府对高校的引导。对三本院校的培养和管理,尽量平衡各个区域的师资力量,促进教育公平。同时控制招生规模,目前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趋同于批量化,重“量”而不重“质”。高校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有利于减轻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沉重压力,同时也有利于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2.拓宽大学生就业或是创业渠道,多提供政策支持;建立权威安全的网络就业信息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规范各类人才招聘会,对于中小城市也要照顾到,引导大学生更好就业。
3.加强对就业者的法律保护,贯彻《劳动法》的同时完善就业法规,改革对大学生就业的约束,尽可能使毕业生做到有法可依,完善劳动者在就业中遭受不公平待遇时投诉的行政途径和诉讼权利,制约用人单位的不规范行为。
总之,学生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能动作用;L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坚持学习,提高综合实力;树立榜样精神。
四、结语
综上,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为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因时、因势利导,科学设置体系,注重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用人单位也要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按需招人,优化自身管理队伍。政府也应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学生自身则要更好地认识自我,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提升技能培养,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形成良好心态,以求更好就业。
摘要:当今社会迅猛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成为当务之急,受到了社会各层的重视,同时人们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否则在就业时就会难以适应企业的制度,为了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实践作用,本文将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受教育过程提出改进意见,并对其进入企业后所面临的压力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会计专业应届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会计高职专业;就业向导;转变;学习能力
随着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知识文化传承的教育领域之中,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会计专业人才。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下,会计专业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所有行业都离不开会计专业人才,于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就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学生的数量不断变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可想而知,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快要毕业时不知怎么应对这种压力,对于从学校到企业这个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不知道如何对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转变,使得会计专业应届生位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于是各所高校越来越重视在大学期间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增设了关于这方面的课程,更新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体系。但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还是需要学生本身在受到完善有效的教育后去慢慢去了解自己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快速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本文就结合现实状况,具体谈一谈如何利用就业性向导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变
(一)增强学生对就业性质的认识
各大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因此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和实践课程需要重视起学生的兴趣和视野,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塑造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只有学校、政府和老师统一意识到会计专业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突破原有的固定想法,才能进一步实施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大力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力度,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并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提出可靠性的意见。
(二)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
对课本中陈旧和过时的内容加以剔除,吐旧纳新,并将新兴并且流行起来的方法和典型的案例添加进老师的教学计划中,帮助学生扩大视野,督促学生定时浏览会计方面的网站和杂志,关注实时的会计行业的就业动态形势和发展趋势,积极引进一些国内外的先进理论知识和企业指导案例,避免学生的思维被原来陈旧的思想所束缚。理论教学应增加更多应用性和前沿性的内容,更多地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地学习和参观,与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当下会计行业的热点和行情,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对会计类课程的兴趣,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
(三)加大实践教育,提升就业能力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而在会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报表,计算和统计,才能理解会计学的复杂和精妙,从而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学校应该在课下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和社会中实践,加大实践教育,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
二、学生对自己本身的认知
(一)角色的定位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好对自己的定位,在上学期间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提前充分了解自己预测的岗位,根据不同的岗位在高职学习期间提高自己特定方面的能力,例如,如果是在会计行业中进行核算与报告,那么就需要具备会计方面基础知识的人才,这时候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抽出空余时间去会计行业实习,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那如果自己打算踏入财务、税务这些难度较高的会计职位,那就要求学生培养自己的决策管理能力,打好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多看一些管理类的书籍,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学生都必须意识到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判断依据,做出快速准确的决策,这是要经过实践经验才能历练出来的,因此要想快速结合理论与实践,会计专业学生就必须在学习期间抽出自己的空闲时间脚踏实地地去公司历练,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锻炼出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自己的风险预防和规避能力,从而继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二)学习心态的调整
高职会计专业应届生在过去和现在都已经受到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整体素质都比较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每一个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在就业时迅速地承担起自己的岗位责任,顺利完成自己的职责,因为事实上也会出现一些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比不上经验丰富的低学历专业人才的情况,这个时候很多高职学生就会迷失自我,丧失信心,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严重影响到学习与工作状态。所以这些学生在就业后要正视自己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提前计划自己的就业方向,不断地学习,并日积月累地积攒自己的工作经验。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在高职院校的经管类专业中,会计专业是第一大专业,不管是从招生人数来看,还是从毕业人数来看,其都占据着第一名的位置。会计专业的招生人数本来就比较多,再加上其它经管类专业学生在报到入校后也有相当一部分会转为会计专业,最后导致会计专业的实际人数远远超出了招生计划。在有的学校里,一个年级有多达20多个会计专业班级,上千名会计专业学生。然而,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会计专业仅仅是一种辅助性的工种,一般不需要大批量的会计人才。这也就导致了会计专业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导致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高职院校要想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度,就必须要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一致,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
1、从就业岗位来看,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毕业后所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类别较多,主要有财务、税务、审计、会计、出纳、收银、销售等。
2、从就业行业来看,会计专业的就业面较广,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行业,根据毕业生反馈调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所从事的行业包括了银行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物流业、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电信业等。
3、从就业单位类型来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一些民营企业与个体企业,有少部分学生在国有企业与国家行政机关单位就业,这主要是因为国家企事业单位对于毕业生的文凭有一定的要求,基本都要求具有本科以上文凭。
二、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要求
根据用人单位的相关反馈,当前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职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理论、会计电算化、税收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会计账目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理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和一些基本的法律、政治知识。
二是工作技能,主要是包括与会计相关的一些技能,例如查账能力、会计分析能力、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财经阅读写作能力等。
三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来讲,学校里所学到的各种知识与实际工作总是会存在着较大差距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其次,当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喷涌而出,这也需要会计从业人员不断的进行学习,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更新业务知识。
四是吃苦耐劳精神。会计工作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与细心的工作,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因此对于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有较高的要求。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市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当前,会计专业就业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就是用人单位处于“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对于招收人员的素质要求就会相应的提高,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求具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加之社会对于高职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这些都导致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二)学校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教师并不具备会计师资格,“双师型”教师较为匮乏。同时,高职会计教学中偏重于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理论,轻实践。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三)学生自身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技能、就业心态,是否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否取得了初级会计资格证等自身因素对于就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成绩优秀、实践技能强、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的学生往往更加容易就业。
四、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从学校方面而言,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制。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措施,建立完善就业指导中心。在学生入学时,就要对学生开展就业辅导工作,为学生普及职业规划教育,提前树立起职业观念,以使其在高校的学习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要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来说,要会计理论教学中,应多增加真实案例,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使用企业真实的账册进行情景式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际中的会计工作是怎么样的。其次,在实践教学中要多进行手工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财务分析管理实验,要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会计技能。
三是要对课程体系改革。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仍然属于学科课程模式,与职业教育的特点不相适合。虽然这种模式能为学生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却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开导针对工作的教学。
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要想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要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认真学习好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积极学习英语、计算机、驾驶等实用技能,要各级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交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还要各级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教学、实习活动,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自己会计技能,为毕业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要专业就业观念。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要充分认识当前就业市场的客观形势,树立好“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端正就业心态,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岗位,做好职业规划。
作者简介
①李阳(1986-),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就业指导,创业指导
[提要] 本文根据毕业一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数据,分析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就业现状,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原因,从学生培养角度对高职院校会计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就业情况;调研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对会计专业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就业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本次调研的对象是河北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2015级毕业生,调研时间为2016年8月,他们的工作时间为一年,基本处于一个较为稳定时期,参与调研的人数为100人。
一、就业现状
(一)就业地点。高职院校从事的是职业教育,也是学生接受在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后都将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根据调研,高职院校会计学生的就业地点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图1)总体来看,高职院校会计学生的就业地区层次不高,多数分布于我国中等偏下的城市。具体来看,就业地点位于地级市的学生最多,占比38%;其次是位于省会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学生,占比分布为25%和17%;有近1/4的学生在县里、乡里等地区就业。进一步分析认为,就县及乡镇而言,适合的岗位较少,而且待遇较低,而一二线城市虽然岗位较多,但是生活成本较高,所以这些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地级市就业。
(二)所在工作单位类型。在我国现行经济运行中,各行各业都需要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基于这样的背景,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就业所在的工作单位范围比较广,包括企业、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会计类事务所(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房地产评估公司等等)、自主创业等。根据调研,高职院校会计学生的就业单位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图2)其中,在一般性企业就业的最多,占比达到81%,这些公司的规模普遍较小;其次是在事务所就业的学生,占比为10%;自主创业的学生占4%,而在公务员系统或事业单位就业的相对最少,仅占3%。目前,我国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聘对于学历的要求基本都是本科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将高职院校学生排除在外。
(三)就业岗位。高职院校会计学生的就业岗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岗位,包括会计、出纳、报税、审计助理、企业文员、销售等;二是中层岗位,包括会计主管、部门主管等;三是高层岗位,包括CEO、财务经理等。对于刚毕业一年的学生,其就业岗位还都处于基础岗位阶段。根据调研,高职院校会计学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分布如图3所示。(图3)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出纳岗,比例为33%;其次是企业文员岗位,占比18%;从事会计、报税、审计助理和销售的学生分布情况较为接近,比例分别为13%、13%、12%和15%。实际上,会计专业学生的最佳岗位应该是会计岗,但是会计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命脉,不容出错,而且专业性强,一般企业都不会轻易让新手担任会计,而出纳是离会计较为接近的一个岗位,业务相对单一和简单,容易上手,所以多数情况下出纳岗都是会计学生毕业后走上会计岗位的过度岗位。报税、审计助理等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初入职场时也能够接受。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企业文员或者销售等与会计专业关系较远的岗位,这可能与他们的个人爱好或者自身优势有关。
(四)收入水平。收入是评价学生就业总体情况、影响学生就业状态的主要因素。根据调研,高职院校会计学生收入情况如图4所示。(图4)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工作一年的学生,收入水平在2,000~2,500元/月的最多,占比42%,其次是2,500~3,000元/月和3,000元/月以上的学生,占比分别为28%和21%。另外,有极少数学生收入在1,500元/月以下,这部分学生占比4%。进一步调研发现,高职院校会计学生毕业后的收入水平与公司效益、工作岗位有直接关系,普遍来看,在基础岗位中,会计岗的收入水平最高,出纳、报税、审计助理等岗位的收入相对较低,而且地区差异较为显著,一般来讲,经济发达、工资水平普遍较高地区(如深圳、东莞等地)收入较高,反之较低。
(五)就业满意度。对于就业一年的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就业满意度呈现正态分布,如图5所示。(图5)其中,满意程度为一般满意的占比最大,达到50%,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学生占比分别为8%、18%、18%和8%。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就业满意度总体不高,大部分居于中间水平,仅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就业情况是非常满意的,还有很小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就业情况非常不满意。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些学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社会的认知、对工作岗位的认知以及对自己的认知都还处于调整期,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储备在整个调整状态中不断受到考验或是提升,工作目标还不是非常的清晰,这样的状态使得他们对就业的满意度处于一种模糊的感受状态。
二、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综合素质不高,就业岗位不理想。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就业时普遍存在就业岗位不理想的问题,就业单位多为小公司,工作岗位不稳定,职业发展上升通道不明朗,工作硬件条件级别不高,周围同事素质不高,就业单位缺乏人文精神。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学生感觉就业岗位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高职会计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他们个人的专业素养、自律能力、人文情感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综合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的就业岗位。
(二)专业能力不强,不能高标准的胜任工作。高职院校会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存在不能高标准胜任工作的现象,会计及相关工作是专业性工作,需要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性操作,部分学生专业能力不强,在工作中出错、不能独当一面、不能满足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结果多是较频繁的换工作。专业能力是会计学生就业的基本保障,这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透彻,对实践操作的内容缺乏深刻的领会,探索精神不强,以至于他们的专业能力不高,直接影响了岗位胜任能力。
(三)压力比较大,对生活境遇不满意。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就业后普遍存在压力较大现象,包括生活压力、心理压力、精神压力等,不能够释放自己,甚至不能够掌控自己,以至于对总体的生活境遇满意程度不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大多数仅仅是学校从知识上的一点传递,加之经济上往往较为拮据,这些影响了很多学生的自信,以至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面对社会、面对工作的勇气,同时,这些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对于情绪管理、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不够,甚至忽略了这方面的成长与进步,以至于面对压力时不能很好地排遣和消化,容易滋生对生活境遇的不满情绪。
三、改善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就业现状的建议
为促进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就业,提高高职院校会计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本研究从以下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在校期间的建议。在校期间是学生走进社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培养应该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目标,具体应该做好以下方面:
1、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专业技能是学生就业的根本保障,会计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就业的专业性门槛较高,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具体来看,学校可以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奖励方式、毕业要求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建设较强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设计科学的考核方式,强调专业业务技能的考核;奖励方式向学习结果倾斜,用奖励引领学生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同时,毕业环节严格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入口呈现逐年放松的趋势,这就应该在出口把关,形成宽进严出的制度,强化学生在校期间将专业学到手,实现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教育方面的目标。
2、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在更大程度上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以及生命质量,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教育,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讲,学校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类课程设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人文情感的渗透等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感。校园里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人文性的讲座,邀请在某些领域有着先进造诣或者深厚底蕴的人士和学生进行分享,为学生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可以在学校设置一些人文类的选修课程,比如音乐类、美术类、运动类等等,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渗透人文精神的要素,强调与学生的共情以及人文关怀。总之,学习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学生能够夯实自己的人文底蕴,提高人文修养。
3、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从事的是职业教育,所以学校需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专业视角帮助学生梳理职业发展的通道,否则,没有能够走向未来通道的职业教育是很难让学生热爱并努力进行钻研的。具体来件,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士与学生分享职场成长历程,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学生厘清未来其所在专业的发展方向,学生可以自己多阅读一些专业书籍,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有助于帮助他们找到未来前进的方向。
(二)离开学校后的建议。离开学校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走进了更大的课堂,更为广阔的天地,学生的成长将主要依靠自觉自律,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1、鼓励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努力工作。学生在刚进入社会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境遇,刚进入职场的学生从校园走进社会,身处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很多学生难免会有各种不适应。应该鼓励学生调整就业状态,甚至调整就业预期,放下牢骚和不满,努力完成当前的工作,因为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就业。
2、鼓励学生始终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而离开学校的时间却可以无限延伸。所以,应鼓励学生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离开学校后,更要自主自觉地学习,而且是进行更为广泛的学习,包括业务技能、人际关系、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个人的生命质量,不断在各个方面取得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