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8 10:11: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美术专业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前言
毕业创作是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检验学校四年来教学成果的主要标准之一,是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直接体现。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创作这一环节的学习,并通过这个课题形成创造性思维和提升绘画技巧,为日后的美术创作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首先,作为美术类专业的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毕业创作目的的观念。针对本科美术类专业,毕业创作按照教学大纲规定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年。这个时间段学生虽然不像前三年被排满了专业课和文化课,但却正是毕业生忙于找工作、实习、面试以及参加考研复习的时间,大多数学生由于时间紧张都将重心放在了找工作等事情上,对毕业创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时间和精力,直接导致了毕业创作作品的水品参差不齐。表面上看,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创作是无奈之举,但实际上这正是学生没有意识到毕业创作的重要性的结果。因此,提高学生对创作的重视程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了解到,毕业创作这个需要短时期内投入大量情感、精力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学生今后的艺术道路的发展方向。它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一些专业上的不足,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加强技巧练习、知识补充,更重要的是引发其关于创作的思考和探索。
二、毕业创作并不是完成一项日常的作业,而是需要实践、思考,有创意、有激情的一项工作。
学生在日常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就要积累经验,并加以思考,为最后一年的创作打好基础,而不是简简单单按照大纲的教学计划进程表学习完每学期的既定课程,考试达到合格就可以。然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即讲授每一门独立的课程时除了完成教学内容,还要循序善诱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绘画技巧的提升之外激发其创作灵感。文化是一个广的概念,我们的学生既要掌握美术专业的技法、知识,又要了解其他门类的文化、艺术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听讲座、观摩展览、欣赏音乐演奏会以及网络视频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到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不拘囿于课堂知识,从而提高其文化修养、思想高度,刺激思维的活跃性,激发灵感,进而运用到创作中去。这样创作的作品将具有更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情怀、创新性。以我校艺术学院的某毕业设计为例,学生将中国传统音律的特色与江南水乡古建筑、小桥流水的造型相结合,并进一步抽象化,创作出一件有着水乡古朴特色且有旋律意味的书籍设计。相反的,一学生的毕业创作借用中国篆刻造型来设计标志,作品外轮廓保留了篆刻的刻刀雕凿效果,但内里的文字部分却使用了平滑的印刷体,失去了协调感和本想表达的古代文化意蕴。
三、毕业创作的素材也应当尽量丰富。
这素材既可以来源于课堂作业,也可以是闲暇时间的习作,或者是在外写生的采风记录,甚至是来源于网络的内容。并不是一定要到深山写生得来的才是可用的素材。倘若对课堂作业进行深入研究,把技法磨练好,把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同样可以成为日后进行毕业创作时有力的素材。日常的习作也是很好的创作素材来源,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与升华。来自生活的最朴素的素材有助于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与感悟。以我院某一毕业设计为例,学生在进行多次实地考察之后,结合翻阅查找历史资料,把泉城济南的七十二名泉的各种不同形态用刺绣的形式再现到了书籍纸张之上,给观者带来亲切、熟悉而又新鲜的感受。相反的,某一学生的毕业创作设计是将摇滚乐明星的造型印制到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风筝之上,文化的格格不入的冲突感带给观者并不太美好的感受,这则是一例简单拼凑文化元素的反例。大师黄永玉曾评价庞薰琹先生:“他不像许多俗子所表现的穿花衣、扭苗舞、带银饰的浅薄庸俗猎奇角度弄出的作品……他懂苗族人气质和美的所在:淳朴、憩静、温良”。抗战时期,杭州美院迁徙,庞薰琹先生曾经长期深入云贵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在收集了丰富的民族装饰材料的同时,了解人民生活的疾苦,增进了与乡民的感情,进而创作出大批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毕业创作虽然没有足够长的时间让学生长期在外体验生活,但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提高学生在平淡中扑捉趣味、然后借由毕业创作来生动的再现美的能力。
四、毕业创作的选题也要做到尊重学生。
根据学生的自身的专业所长和爱好进行选题,指导教师应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最终选定一个适合学生的创作命题。根据美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其毕业创作是伴随着毕业论文一起呈现的。为了深入对创作的研究,应尽可能的选定与毕业创作相关的论文方向。随着创作和论文的一步步完善,指导教师也要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与修改意见。这个意见更多的是启发性的,因为创作的主体还是学生本人,指导教师要巧妙地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展现自身的艺术特点。
五、结语
毕业创作浓缩了美术类专业学生四年的学习成果,是一个过程很艰辛的工作,希望学生通过毕业创作会收获自信和对艺术的感悟,为将来的创作之路开创一个起点。
作者:冷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内容摘要:现今的高校美术专业毕业创作课程设置与教学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文章通过对现今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改革方法,旨对今后的美术创作课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美术毕业创作 教学内容与方法 改革
美术类专业毕业创作是指学生毕业前所做的绘画创作及类似的一些创作(工艺设计等)。美术创作是作者创造性的工作,所创作的作品跟所学知识、技能、思想、经验融于一体,以一种视觉形象展现于人;创作作品是大学生在校4年专业与技能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是个人艺术理解与综合修养的集中体现。
创作课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指导老师来说,大到指导和资源配置该如何抓起,何时开始介入创作课,以及如何协调创作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时间安排,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课程指导的连贯性、作业量大小的安排、教学辅导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恰当安排,都将直接影响创作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此外,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毕业创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创作作品的评分方式等,都是毕业创作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也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一、美术毕业创作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承担着美术欣赏和技法训练的重任,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因学施法的教学理念,否则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的、无生机的教学。
高等美术教学与初、高中以及考前美术教学有着本质不同,教学内容与方法有了根本改变后,学生的基本功与审美就会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还要既巩固原有的知识技能,又要挖掘潜力、发展特长,把学生培养成主观能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明确发展方向的人才。
如今,有些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导方法等方面仍是“填鸭式”的教学,仍围绕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体系,多注重基本功训练,不重创作实践,认为学好技术就能搞好创作,好的习作就是创作;在平时的基本训练中,缺乏考虑习作跟进创作的成分,让学生呆板临摹,照搬客观写生。这种认识其实是较偏颇的,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不爱动脑筋,教师的讲课也不轻松,最终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一方面,我们在承认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各方面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现代化设施的使用与传统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各种教学光盘、网络信息资源及多媒体的使用大大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而且也使信息的传播更为快捷、便利,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带来一些负面效应,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化设施越是完备,人的求索精神会相应减弱。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多媒体教育辅助我们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的责任也增加了很多。实践中,毕业创作教学一直都是一个教师带一个班或多个班,这种教学安排首先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指导方法难免单一,不能照顾周全,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态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在的毕业创作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认真、不细心、讲解少、辅导少、不示范,甚至缺课,导致学生学习态度自由散漫,学习氛围差,到了高年级,有些学生也只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法,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缺乏对新材料、新技法的大胆探索,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和长处。如果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长此以往,也就造成了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显得能力不够高,“一专”不强,“多能”弱,很难成为出类拔萃的美术人才。
二、美术专业教学措施的完善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应把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在学生的“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学指导思想
转变教学观念,毕业创作不应在毕业时才做准备,而应在所有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与教学中加强创作理念,创作训练在以后的教学制度改革中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美术专业的学生基本存在以下三种学习状态:一是新生的懵懂状态;二是中、低年级的浮躁状态;三是高年级学生的僵化状态。针对这三种学习情况,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应增强知识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他们在班级中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形成一种好的艺术氛围,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以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与进步。2.教师除了课堂讲授必要的知识外,还应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除介绍相关专业书籍,还应要求学生好好利用网络资源,并定期聘请专家给学生多举办专题讲座。3.有些中、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劲头大,对每门课程都感到新鲜,但有时候会不知所措,感觉茫然,缺乏自我定位、超越自我、自强不息的信念,教师就应言传身教,勤于示范,善于讲解,鼓励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多去感受、发现有意味的、美的形式,并让他们学会善于联想、实践,积极地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其潜力,可以突出其个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会慢慢学会独立自主进行创作练习,运用创造性思维,将所学的知识、技能重新组合,形成一定的目标,创作出好的、新的作品。而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功,可以让他们主要进行创作训练,为以后的毕业创作做准备。
创作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发展训练形式,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的,同时又是一个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将知识转化成智能的一个过程。显而易见,创作练习将成为对学生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术理论家、教育家江丰就认为“基本训练和创作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练习基本功的同时,要训练自己的眼睛,探索、捕捉事物的本质,锻炼自己的分析和表现能力,用自己的感受去驾驭、施用技法,而不是刻板地模仿老师、模仿古人、洋人。创作教学要按不同学年、不同水平做相应的课程安排,尽快地引导学生走上善于创作,即善于反映生活的道路”。
(二)教学措施的实现
毕业创作是学生在校4年学习与实践的综合表现,只要在校前3年多的基本功,包括基本技法、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创作功底等打得牢固,学生的毕业创作就会十分顺利。
从教学来看,教学可分为两类,一是独立的、启发的、思考的教学;另外是集体的、灌输的、记忆的教学。创作训练就具有启发式教学的性质,侧重于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上课期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对好的苗头、好的想法、小的探索都要及时鼓励表扬,往往一个不起眼的鼓励和褒扬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甚至能使其做出一番事业。
以往毕业创作是一个教师带一个班或几个班,每个班有20多个学生,很难照顾周全,指导方法难免单一,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作品水平也很难上升到一个高度。中、低年级学生由于缺少丰富的画法和技巧,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基本遵循着写实的道路,很容易走入写实的误区,从而使高年级学生的创作容易陷于单一、僵化的状态中,这种僵化状态大多表现在模仿名家、名画、教师的技法、风格上,不会自觉运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画面,使作品流于浮躁、浅薄,缺乏创新精神,达不到毕业创作教学要求的最终目的。
现在的毕业创作课,是大四第一学期期末才开始收集素材、确定创作内容,并要求学生在寒假期间画出构图及草稿,其实这样的布置往往会因为缺乏某种强制性而无法达到要求,有些学生会应付了事,敷衍地画个构图、草稿,有的学生会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笔。所以,毕业创作应尽早安排,加上有中、低年级时的零星的、不间断的创作练习所得到的丰富经验,创作就不会很费力气。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创作课教学的改观要从内容与方法上进行调整和改革。创作课教学的内容包括教师指导及学生毕业创作的过程。绘画作品的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期训练方可有效,所以,把创作课提前是明智的选择。创作教学应该在三年级分专业之初就开始,学生在确定所学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后,导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把创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创作技巧、方法、步骤等给学生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懂得如何进入创作状态,如何选择创作题材,并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逐步从历史事件、民间风俗等平凡的事物、现象中发现自己喜欢表现的题材,并进一步经过刻苦的技法训练去选择适合自己,又能发挥自身特长的表现手段,使作品从无到有,在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创作中发挥出优势,创作出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形式多样、富有创新意识和较高艺术性的作品。
在指导方法上,教师还应在分专业之初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这样可以让教师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又会由于人数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为方便,对指导更为有利,学生也会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有程序地进行创作。学生的创作作品是教师精心指导、因材施教、因人施法而来的,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刻苦钻研、精心创作后,他们的创作状态也就呈现出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生动感人的局面。
(四)评价机制
毕业创作的成绩划分是对指导教师及学生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的检验、评判、鞭策和肯定,因而评价的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价的标准要做到:健康向上的主题内容与新颖的表现形式相统一,先进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统一。而评分时,则要综合看学生的毕业作品,对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手法的作品不能采取同一打分标准,应把不同风格的作品分开进行评比,以避免个别老师有主观性的评价。
评分办法:1.由全体委员对每一个毕业生的作品协商评定;2.由全体委员分别打分,然后相加取其平均分数,二者取一。
评奖与收藏。为了褒扬、鼓励学生刻苦努力、积极创作、执著追求、争取好成绩,除对创作作品评定成绩外,还要评奖。根据学生的比例评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奖”,并颁发获奖证书予以鼓励,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凡获奖作品可以由学校统一收藏,并发收藏证书和象征性的创作作品材料费。经过长期积攒,这些毕业创作的作品就是学院的一批丰富的财富了,这是展示学校办学能力、教学成果的一个侧面,同时也给后来的教育者和学生做出榜样。
结语
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获得的,它需要有计划的、长期的培养造就,因此,各类美术院校美术技能课都要有相应的创作课程设置。每个课后都安排创意、创作课,与毕业综合素质展示形成一系列的创作实践环节,使学生在美术各领域都有创作实践的机会和积累,他们因此就会有更宽广的选择空间。毕业创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创作新作品来完成美术创作,也可以充分地从以往的作品里挑选他们喜欢的作品,然后依个人感觉整理、加工、完善。这些作品已经凝聚了学生的不少心血和汗水,真实记录了学生的技巧及创作能力,既减轻了学生毕业创作的难度与负担,又呈现出多元选择的创作面貌,是毕业创作最佳的选择。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1、美术专业学科建设的原因
当前时期,除了一些美术专业学校之外,很多高校也已开设了相关的美术专业。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美术专业学科建设比较滞后,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实际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人们对美术专业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差,例如,不少人认为美术专业其实就是一种单纯的绘图画画,是一种专业画画技能。而对美术专业在设计理念和思维创造能力方面的认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美术专业的教学更加侧重制图和绘画技能的训练,而对学生艺术设计理念和原始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利于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
2、美术专业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和观念影响深远。
从当前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看出,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和观念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对当前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实际需求把握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专业的实际教学效果。
2.2缺乏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模式。
从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现代化的美术教育理念没有形成,其结果导致美术专业教学基础单一、学科建设跟不上时代需求,重点不够突出。
3、美术专业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
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随着我国对经济增长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实践应用型美术专业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多。比较明显的例子,在动漫游戏行业,近几年发展非常火爆,而相关专业的人才,尤其是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非常缺乏。从这方面来看,美术专业学科的建设,一定要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经过深入细致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相关专业,并及时对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调整。
3.2优化专业配置,探索美术相关专业的互动教学
。美术专业的范围要适当扩大,同艺术设计、电脑美术、服装设计和摄影等专业深度结合,扩大专业学科的跨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专业的特色优势,提高学生对美术专业的理解层次,通过相关专业互动教学的模式,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深度整合,减少学生重复学习雷同知识的负担。
3.3建设高水平的美术专业教师队伍。
美术专业学科的建设,要注重从人的层面做起,首先应该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因为,教师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肩负着推进学科进步,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要建设高水平的美术专业教师队伍,把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到重要的战略高度,培养一批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敢于大胆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美术教师人才。
3.3强化美术专业基础教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在美术专业学科建设过程中,要稳扎稳打,切勿过激冒进,要强化美术专业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打牢基础,扩展学生学习的范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等独立而又互相作用的知识模块,从而使美术教育摆脱艺术家个人化、自由化、非科学化的主观倾向;美术教育,坚持工作室(车间)制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制作,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突破以往纸上谈兵的局限。可以说美术专业的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术专业是一种美学艺术,美学艺术教育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主观性。基于这种情况,教学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基础课教学。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化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单纯的技术传授不是现代艺术教育的全部内涵,深厚的文、史、哲修养是视觉文化创作者必需的文化积淀。
3.4美术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兼容并包,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继承“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强化创新意识,现代艺术领域之宽,跨学科之广,综合性之强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区要继承“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既博纳中西古今文化之精华,又吸收中外艺术教育的有效资源,以此营造一个宽松而充满活力的学术与创作氛围,旨在强化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相关院校应围绕教育教学的优秀任务开展学生工作,现代美术教育方法着重从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较之以往的传统教育方法,现代设计教育应该主要强调“启发式”、“协作参与式”和“开放式”三种教育方法,以此作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补充和更新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专业学科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且要敢于突破创新。在本文的分析研究中,主要是从现代美术教育的理念、优秀美术专业教师人才的培养、市场需求等几个层面探讨了美术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路,希望可以对美术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李明磊 单位:大连旅顺职业教育中心
一、国内美术院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美术专业具有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学科特点,强调日积月累的实践创作与艺术感悟,科研成果的形式大多是作品而非论文及著作,如绘画或雕塑作品参展获奖,企业形象设计或标志设计作品被采用等。各省市按照现行的科研管理条例对高校进行综合评价时,往往没有考虑到美术类学科的专业特性,经常以文章发表及专著的数量进行衡量,以至于在美术高校填写的上报表中,许多很重要的专业成果找不到相应的填写位置,因此很难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及成果奖励。更重要的是,由于各高校的日常科研管理条例及成果统计形式都是针对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的,因此,这些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直接影响到了教师的职称评定及对优秀成果的奖励。
2.学科建设及管理模式的滞后性
目前,美术院校科研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模式僵化。美术院校传统的学科建设组织形式以设立二级学院及直属系为主体,按专业特点进行划分: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媒体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国画系、史论系等。科学研究层级结构以校、院、系、研究所、教学研究室、课题研究组等形式进行设立,课题间及学科专业间的联系相对闭塞,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和沟通,阻碍了项目研究及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近20年,国外新兴的视觉文化研究领域对以视觉为优秀的各学科综合性研究非常重视,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相对而言,国内一些传统学科的组织形式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已经不能适应科学研究多样性与灵活性的需求,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软件和硬件的科研资源及人才队伍,是提高美术院校科研水平的重要环节。近些年,伴随高校绩效考核制度的深化及各校间科研成果的竞争,美术院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许多美术院校普遍存在重艺术创作而轻学术研究,重设计实践而轻理论总结,重教学工作而轻专业研究的问题,这些现象不断地积增,违背了大学教育发展的规律,迫切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科研管理创新模式。
3.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美术院校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良莠不齐,引进人员的教育背景几乎和岗位工作内容没有相关联系,其大部分管理人员的实践管理知识都是通过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形成的,缺乏针对美术管理专业的系统培训。院校对管理人员经常重使用而轻培养,继续教育的环节薄弱,进一步造成非专业的管理人员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之间的差距。同时,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科研成果数量的激增,不断对科研管理者的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科研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相应的科学管理知识储备,还需掌握全面的艺术专业知识,关注文化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这样才能适应美术专业科研管理创新模式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
4.美术专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
美术专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工作一直是各大院校科研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美术院校师生创作的艺术成果丰硕,但成果转化与推广程度不容乐观,这一现象与美术院校科研管理体系建设的不足有密切的关系,现行的科研成果量化与奖励制度只重视项目数量,专利总数、、刊物级别等,没有协助教师建立成果转化相应的渠道及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同时,大部分教师缺乏成果转化的意识,大多数艺术家只埋头进行专业创作,忽略了艺术成果和市场经济的对接。因此,许多艺术成果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职称评定、论文撰写等层面,没有积极地进行推广,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致使科研成果严重浪费。
5.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弊端
美术院校科研项目负责人大多以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只能是项目参与人,以这种金字塔结构为主体的固有模式进行配置,致使项目研究人员的组成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然而,科研项目的创造性劳动,绝大多数是由这些年轻人承担,他们长期大负荷的工作,却无法成为项目的主要承担人,这种过于严格的项目申请资格的规定,虽然符合国家的项目管理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间接抹杀了青年教师及学生的创造热情,无法直接地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阻碍了艺术创新成果的产生。近年来,国家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逐年增长,而对于承担人员资格的过度限制,使得大量的科研经费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控和保证,出现了同一成果多头结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良性运转。
二、提升美术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策略与途径
1.科研资金组织与资金管理优化
美术院校的科研资金组织与资金管理需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优化,参考国外诸多大学的管理模式,对我们的管理创新颇有启发。比如,我国科研项目的管理经费的报销环节,人工费用还需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支付,这凸显出管理制度中相关条款的不合理现象。国外大学从申请项目时,就已经严格进行了预算明细审核,项目研究过程中的经费使用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报账的管理体系与预算的管理体系完全分开。项目经费以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进行划分,间接费用的比例可占到实际费用的一半以上,项目研究中的材料费及研究人员的福利都很多。同时,项目研究中对学校内设施的使用也要收取费用。这种资金组织及管理的透明化是需要我们借鉴的。
2.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同时进行,已成为国外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成功案例。在美国,人才培养与一些项目研究相联系,导师招收博士生的数量与项目直接相关,博士根据导师的项目经费及研究需要来做助研工作。导师可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的数量很大,在国外一流的大学里,学术研究的辅助队伍是相当庞大的。这种管理模式为我国美术院校的科研建设提供了诸多启示。回望美术创作的发展早期,可以追溯到师傅带学徒的作坊,在规模庞大及有名望的作坊里,一位师傅拥有众多的学徒,完成大的艺术定件。这种传统的艺术创作模式与国外的科研体系有很多类似之处。首先,它可以降低进入研究领域的门槛。其次,它可以在创作与研究中培养学生。最后,它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学费资助及科研人员工作费用。需要严格把关的是相应制度的建立,当学生参与学校的研究项目时,对该生的各种成果及学术能力的综合评定,必须有相应的顾问来监督,并设立学科组对该学生进行评分和最终的资格考核。
3.发展战略组织与科研理念优化
西方发达国家中许多大学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比较完善。美国所有大学几乎都有科研管理手册,手册中对不同专业的科研管理都有详细的规定,而且各大学的管理制度如出一辙,普遍性原则对所有研究人员及机构都是适用的。统一的标准,营造了公平的学术环境。因此,我国高校美术专业科研管理也应根据学科的特殊性,设立行之有效的统一管理模式,美术类院校与其他高校科研管理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众多复杂多变的艺术成果形式的评价与鉴定,全国美术类高校的科研工作基本相同,统一的艺术科研管理体系在全国院校都是可以使用的,具有共通性。因此,全国统一的美术科研管理体系有待建立,这既是提高管理效率及各院校横向比较的迫切需要,又是全国学术水平认定规范化的必然举措。
4.营造良好的管理文化环境
国内美术院校科研管理的文化有很多弊端,整个管理模式都是行政体制下的管理,缺乏学术研究的管理文化。许多高校把科研管理制度简单理解为项目管理、工作室制度、科研经费管理等,这是非常片面的,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不只是用于规范教师与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更应自然成为每位教师心中的管理符号,形成普遍的约束力与认同感,同时对所有教师的行为与意识产生潜在影响。因此,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优秀及发展方向。所谓人本管理,就是指在高校科研管理的所有活动中,首先应把教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服务教师学术研究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充分调动教师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从而使高校的学术成果获得效益的最大化。
5.美术专业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管理技术的研发水平日新月异。经统计表明,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已采用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进行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但缺少适合不同学科特色的管理软件研发。因此,结合美术专业自身特点,自主开发适合美术专业科研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十分紧迫的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监测在科研成果认定、质量监控、制度决策及成果创新过程中广泛应用,对于简化科研管理的流程,提供科研信息与数据的统一与利用,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管理技术不只是信息化管理的媒介,还将成为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数字媒体网络技术在美术院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美术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必将走向信息化与规范化。
三、高校美术专业科研管理评价体系建设与实践
全国独立的八所美术院校(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经常组织联席会议,针对美术专业科研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内容涉及科研量化指标体系的建设、科研质量鉴定、科研成果转化、学术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等。会议提出学术规范与管理规范的界限不能混淆,要把科研成果的量化管理变成社会评价、学术评价、长期评价而非单位评价、工作评价、短期评价的结果;要对当下美术院校的学术成果评价进行全面的检讨和反思,努力实现从行政思维转向学术思维,从形式评价转向内涵评价等问题。同时,针对部分高校试行的科研成果统计方法进行近一步探讨。试图建立起一套分值换算的方法进行美术成果量化的评价体系。美术院校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由统计表格、分值说明、参考目录三大部分组成,统计表格与分值说明中10个方面的内容依次对应。首先,教师可以按科研成果形式的分类在表中填写内容,填好后根据分值说明计算分值,最后得出当年获得科研成果的总分值。例如,体系中将教师参展分成四个等级,一级为国际大型展览或部级展览;二、三级为全国美术家协会和各专业艺委会主办的展览;四级是各省市美协主办的艺术作品展。科研处根据四个展览等级,分别列出历年展览的具体名称和相应分值。教师在填表时,很快就能查找到参展级别与获得分值。科研成果分值量化管理以整年为一周期,其中设有最低分值:助教最低需获得8分;讲师最低需获得10分;副教授和教授最低需获得15分。三年为一个奖惩周期。这种分值量化的方法,不仅为美术院校中不同专业的横向比较提供了依据,也为全国高校美术专业的总体衡量带来了可能。这些方法的探讨无疑为高校美术专业科研管理的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高校的逻辑起点首先应是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因此,学术是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那么学术管理也就成为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环节。科研管理无论采用何种运行方式,都应是保证和服从于学术研究及教学实践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包括了特定的研究涵义,也就是说,高校科研管理具有其自身研究的学术价值,针对美术专业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而开展的学术研究,制订教学科研总体发展规划和计划;面向美术专业科研管理者的实践业务和管理专业的培训方案,对科学合理地做好美术专业科研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作者:范晓楠 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1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问题
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分注重实践过程,认为这就是一门实践课,只注意学生们的作品的美观,也就是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它是一个设计的过程,这个问题很严重,从小学到大学的美术课上都可以发现这种问题,小学的美术课就是临摹课,很多学校都是让孩子临摹画画,然后看他画的好坏与否给予评分,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美术课、平面设计课,是一种设计课程,开发学生想象力的课程,单凭作品的视觉效果给分只能限制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把重点放到了制作方面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方面。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是达不到设计家的水平,他们的设计思想很容易就得到禁锢。
2如何提高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
(1)创新课内实践环节
在平面设计课程当中,最常用的实践设计就是一个logo的设计,这种作为标志的设计能够让每个学生发挥他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内容的理解创造出自己认为可以表达出该企业或该学校的一种文化,这个过程很难抄袭、很难借鉴最大限度的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能通过学生查阅各种材料,加深学生对设计对象的深层理解,同时涉猎很多艺术知识,还要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上去看艺术作品,是一个极其综合的艺术表现,此外对于不同的作品也会使他们对其他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分析,以后也能加强自己的分析。
(2)创新校外实践环节
对于这种设计课的实践环节,学校应尽可能的让学生打开眼界、放开思路、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的思考去进行学习,可以带学生们去设计公司参观,具体观察一个设计成品的制作流程,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让他们知道他们以后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能够将学生独特和创新的思维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爱做什么,该做什么,然后为之去努力,去奋斗,同时也让学生正视平面设计的难度,踏下心来一笔一笔的进行设计,一点一点地积累设计体会和经验。
(3)树立现代设计观念
理念决定一切,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什么样的理念教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因此理念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最重要的一个东西。"设计",英文表达方法叫做"design",它包含了设计、图案、构思、纲要的概念,而中文"设计"的概念则是根据所达到的目的预先将图样和方法展现出来的一种手段。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师具有的素质即:一个设计成功的设计师应该具有艺术家的情操、诗人的想象力、商人的经济头脑、科学家的智慧、促销员的坚持、工人的实干精神,既然选择了美术设计专业,从大一开始就该树立强烈的意识就是自己是一名设计师,必须以现代的设计理念来武装自己,时刻记住设计的概念,统观自己所有的需要修的课程,明确课程目的,设计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也要根据这些方面去教学生与学生互动。
(4)学生的个性培养
设计是来自于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独特化、时尚化、艺术化、创新化是对设计师的要求,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对理论性知识传授之后,就要倡导学生们的个性化创意、倡导与众不同的思维,挖掘每个学生的特色,使每个作品都带有鲜明的特点,尊重学生每个认真创作的作品,以鼓励的方式激励每个学生异想天开的作品,这样才有培养出不拘一格的学生、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个性化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设计家,才能容易被社会接纳。
(5)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平面设计当中观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经验的积累。闭门造车的教训不能再历史重演,学生不了解社会新的变化、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了解目前企业的发展的情况和企业发展文化,就发展不了自己,因此要鼓励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经验,学校也要为他们举行各种设计活动及比赛,丰富他们的生活,激起他们的设计兴趣,生活中到处都是设计,到处都是学问,大家一起讨论每一个作品的优缺点,取之长,补己短。
作者:史地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一、高师美术专业教育实习在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有待调整
(1)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内容相对陈旧
如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都是由公共课教师任教,他们比较注重知识讲授,缺少联系实际,致使学生在日后接触到教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尹少淳教授在他的《美术及其教育》一书中指出:美术教师教育应准确把握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的角色定位,以美术学科知识带动以教育为取向的美术教育。
(2)由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
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是素描、油画、国画等,而对于如电脑美术、影像艺术、版画、民间美术等课程了解甚少,所以在实习过程中很难适应中小学美术课程对素质教育及广度的要求。
2.高师美术专业实习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有些实习生对于教育实习认识不明确
很多实习生对于育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认识到育实习是对自己一次难得的阅历,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教育实习这门课程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反而是把它当成一门普通性的课程,甚至是一种负担来对待。因此他们对待教育实习课程将就应付,自律性不强,能否有收获也就无所谓了。
(2)有些实习生的教学技能有所欠缺
美术教师对于基本功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部分实习生做得既不标准也不规范,尽管现在很多中小学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但是这些教学基本功对于一名合格教师而言依然必备的,必须掌握的,教师对于学生的示范性及导向性是不会因技术的进步而衰退的。
二、改革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策略的措施
1.构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
(1)更新教学理念
强化培养目标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水平和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水平和素质。能否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关键在于是否能办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因此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就要结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需求及自身的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强化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素养与能力除了具备“三基”能力(美术教育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还得具备美术教研能力与美术教学管理能力等,并且要加强管理强化这些培养目标。
(2)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随着教师职业发展专门化与学科发展的综合化的趋势,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要注意吸收其他学科教学的精华进行学习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现代课程观和教师观,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开发具有发展前景的新课程、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基础美术课程标准来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
2.加强微格教学的效用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1)微格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不断地转换角色
从学习者到执教者,再转为评议者,反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训练的效率。美术教育专业如何加强微格教学的效用,笔者认为,首先,是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美术教育理论;其次,为实习学生提供学习参照,掌握美术课堂教学的技能,对教学进行设计;最后,完善教学评价、鼓励风格教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使用微格教学,能使美术教育的专业性更强,高校除了安排实习学生在教育实习前可以使用微格教室外,应该经常地向学生开放,使学生平时也能得到练习,使微格教室发挥应有的教学效用。
(2)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作为美术教师,具有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思维逻辑是非常重要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充分体现出教师基本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已经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现代技术在教学领域也被广泛运用,如从电子课件取代传统黑板,再到以三维动画为主体的课件的开发,也将成为高素质美术教师教学必备能力之一。
3.调整教育实习时间加强师德教育
(1)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
更改教学计划,使教育实习课程安排更人性化,不至于让实习生疲于应付,也可以加大教育实习力度,使师范专业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高校、实习单位、实习生,三方都应树立正确的教育实习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祖国未来的师资储备,共同努力把教育实习课程认真完成。
(2)加强师德教育
认真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让师范专业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树立职业理想,这也是对师范专业学生提出的更高层次的师德要求,要鼓励师范专业学生树立成为优秀美术教师、美术教育家的理想,努力研究美术教学规律及创新教学精神等,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师范专业学生确立正确的教育实习价值观。
三、总结
总之,高师院校美术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的机会,也是高师美术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过渡性训练,通过开展美术教学实践,了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以及基础美术课程改革发展方向,提高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促使高师美术专业教学实践课程变得更加完善。
作者:韩莹莹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一、素描教学的基本情况
在美术学专业中素描任课教师主要以专业方向的教师为主,其中油画方向、国画方向、版画方向、设计方向教师都有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师绘画风格与学生基础情况,教授内容主要以具象、写实性方面的素描教学为主。这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最初中国留学的有志之士,在学习西方的造型体系回国之后,他们认为可以拯救中国单一的国画体系,就是在中国美术院校开始教授西方写实性造型体系,这种写实性造型体系来自欧洲,至今已经有一个世纪,并且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大师璀璨。因此学习古人、前辈的优秀的传统绘画是高校美术教育的责任,在我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以写实性为主,目的也是作为传承、学习、研究前辈的优秀文化遗产。目前的现状是从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都是写实性教学体系,国画专业学生在三、四年级中的素描课程也基本是写实性的素描造型方法。设计专业教师更多会以设计素描的方法进行教学,整体美术教学属于接受性教学方式,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性教学方式较少涉及,也就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创作时不知所措,临摹古人,自己的理解少之又少,在创造性方面是少有突破的,这就是目前美术专业的教学现状。这种教学模式与素描教学大纲的制定内容是有一定的关联,素描教学大纲中要求以对象造型准确、刻画深入、形象生动为标准要求以写实性造型体系为依据进行素描教学,标准只有一个,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学中创造性的剥离,而且学生的作品也会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绘画风格,这样的教学后果也是我们教师不愿看到的,同时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进行反问式的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什么知识,学生用这些知识干什么的追问式的教学反思,才能够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现状。
二、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一)素描教学模式单一
我系美术专业在契合西部大开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环境的带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美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也在积极的建设之中,素描教学作为基础的造型课程,应该起到基础的思维训练、基础的技术训练两个大的框架之内,只有技术的练习,没有思维的训练,只会把学生训练为会画画的工匠,而没有艺术思想。因为长期以单一写实性素描教学时,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美术史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
练相互混乱而导致理解的偏差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方面时,会学习到西方美术史中从古至今美术发展的详细脉络,之中包括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立体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等各种派别及绘画形式,这些形式的代表作品均被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并被流传至今,是世界的优秀的艺术文化形式。纵观这些形式中偏向写实性的风格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其他形式的也有不是纯写实性绘画风格的,我们长期以单一的写实性素描造型形式为基础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美术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之间,相互混乱而导致片面性理解:学生在理解写实性绘画方面是容易接受,甚至固执地认为写实性绘画是最好的艺术绘画方式(根据对美术史的学习与分析,我们知道各种绘画形式,只要能够画出好的作品都是好的绘画形式),但在认识其他绘画形式时,如印象派绘画、立体派、野兽派等,他们不是太能够理解绘画大师们的绘画意图及绘画风格,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这些绘画是不好的,为什么能够被放到著名的博物馆呢?这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是屡见不鲜的。显而易见,这就是单一的写实性教学模式带来的可怕后果。从欧洲美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博物馆承担了一部分美育教育的功能,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以美术史为主线的各种展览,其中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在博物馆中都可以欣赏得到,社会人群中各个阶层都可以在博物馆中进行艺术熏陶及美育教育,欧洲整体的艺术欣赏与艺术素质较高,并且具有普遍性。中国的美术博物馆在美育教育方面注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展示,但在现当代美术方面展示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因此学校美术教育不能够全面的从美术史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教学,而只片面地讲授与写实性绘画有关的知识,就远远背离了客观的美术史的发展变化,忽略了多元文化客观并存的现状,这是我们不能够漠视的,应该积极改变这种现态的发展,不断完善美术基础教学理念,重视基础素描的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2.素描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单一
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绘画效果写实性绘画,从它的诞生注定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绘画方式,由于它的客观性与写实性,容易识别绘画的内容与思想,受众普遍,是一种较好传播的一种美术绘画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以教学的方式普及并广泛传播时,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后果,每个人没有特点,形式统一,正是失去了艺术的独特性与可识别性,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我们在设置素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要追问式地探讨教学的目的与价值,要培养有思想、有思考、敢于怀疑、敢于创造的学生,那么就要对我们的选择去负责,去改变单一的基础素描教学模式,加入多种绘画语言风格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懂得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每个学生的绘画作品中的不同面貌就会自然出现,逐渐会运用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社会、人、自然的思考,这样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教学后果,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艺术的负责。
(二)应该融入并设置有多元语言的探索性、创造性的素描教学模式
现有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以写实性素描风格为主的教学方式,旨在学习前辈传承的造型方法与技能,这种方式基本属于接受性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在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并具有思想性、创造性、时代性的教学模式,这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是主要讨论的主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首要是培养思维,同时还要注重技能,而且还需要把握时代的特征,从这三方面去入手进行基础素描教学的全面探讨,能够对我们的教学模式有所突破。我在学校从事基础素描教学多年,认为基础素描的优秀主要是“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中首推思维训练,其次为技能训练,然后是创造性训练。我们现在的训练模式更多的是强调了单一语言的技能训练,而缺失了多种语言的思维与运用训练,这样的基础引导会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时,面对创作思维变得简单,创作语言也可谓只是模仿他人的绘画语言,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认识,也就是面对“观众”时是“失语”的状态,不会自己“说话”,而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来说。这种情况在众多国内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屡见不鲜,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的目的不明确而导致的教学结果。综合分析如包豪斯设计素描教学、王华祥“将错就错”素描教学、中央美术学院周至禹的“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等各种教学方式,由于各自的思维、训练指向不同,虽然能够学习吸收教学理念,但不能够兼具有综合的绘画语言训练方法,由此探讨一种具有实验性的、探索性的、能够吸收各种综合绘画语言的基础训练方法,定义为“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对综合绘画语言的分析、研究、训练,了解并掌握“会说话”的语言,能够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运用这种“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由学生在完成“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与“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完成“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过程,从而形成对自己语言面貌的了解、思考与蜕变,产生出全新的自我状态。同时我们应清楚实验的探索性与传统的关系,首先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不是“无源之水”的创新,更不是臆想的创造。我们想让学生从一种绘画语言中解脱出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其实更多的还是从传统中继承、学习、消化为自我的理解,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有思想的优秀作品。
三、结语
其实我们不是要把写实性素描作为罪魁祸首,而是我们的教学模式需待完善,我们单纯地把一种表现语言形式作为了绘画的“基础”,而殊不知绘画语言的多样性并存的现实特征。同时我们也忘却了我们教育的初衷与目的:教育独立的人,有创造性、有思想的人的本质教育。单一写实性的素描教育模式应该有所改变,融入多元语言的、包容性的素描教学思想,亟待完成学生在素描基础中的综合思维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才能够有效促进创造性教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田军单位: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
一、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现存问题分析
1.开设的美术教育类课程偏少
培养目标模糊高师美教院校发展长期受到美术院校的影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高师美教走上了全面开课的轨道,但课程设置几乎套用美术院校的课程模式,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教育类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量较少,不能突现出高师美教的师范性特点,这也导致了高师美教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以至于出现有些教师是以培养艺术家而不是培养艺术教育家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偏差。
2.美术专业课程内容与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缺少对接现在高师美教课程设置普遍由美术教育类课程和美术专业类课程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的美术专业类课程内容基本套用美术院校的模式,与当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缺少应有的对接,加上执教美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由美院毕业的,他们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成将美术专业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联系起来的学术自觉,这带来了师范生在大学所学的某些美术专业知识在基层学校美术教学中难以施展的困境。
3.最终评价课程缺失了高师美术教育应有的综合评价
机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课程是高师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最终总结与呈现,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课程为最终评价课程。长期以来,高师的“毕业创作”都是以美术创作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完全照搬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的做法,这导致高师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毕业创作与美术院校学生的毕业创作相比拼,教师和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毕业创作中,多少影响了高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的精力投入和对美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此外,“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各自侧重在美术专业和美术教育两大块,缺失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师美术教育将二者综合评价的机制。
二、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策略
1.增设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
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众所周知,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础知识结构应包涵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两大体系。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院依据国家教育部的发展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微格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见习、第一次美术教育实习、第二次美术教育实习等课程,使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占有相当比重,突显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这些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认识及其教学技能,尤其是学院将美术教育实习由原来实习一次调整为实习两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实习时间为三周,均有带队指导教师带领,这样能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第二次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联系实习学校或组成一到二个实习小组,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领。前后两次教育实习给学生教学反思和回炉的过程,第一次教育实习返校后,教师针对学生们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深入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从实践中认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教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认识,以便指导其第二次的教学实践;有了第一次教育实习的基础,学生在第二次教育实习中更显从容和自信,教学更规范化,并在教学中有目标性地观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两次实习中感受深刻,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认同感。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一方面确保学生每一学期至少有一门以上的美术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将各课程相互串联,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比如美术教学论、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优秀课程被有意识地安排在教育实践课程之前,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在一定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形成研究教学的思考。同时还可结合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思,使教学更有成效。
2.科学整合美术专业课程内容
彰显美术教育专业特色学院在对中小学一线教学调研中发现,因教学条件、学生兴趣等原因,那些偏难和较复杂的美术学科内容在学校难以展开,如油画人体、石版画等,因此,结合基础学校实际需要,科学整合美术学科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以“双基+创造力培养”来整合美术学科课程的思路是基于中小学“双基”教学的特点提出的,即在大学低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学科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学习,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表现及创作学习,并采用选修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美术学科发展方向,在侧重研究某门美术学科的同时,又在相互交流中触类旁通地了解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形成“一专多能”的美术能力。此外,在原本单纯的美术专业课程中整合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美术学科与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更能明确美术教育专业的本质,如《艺术考察》通常是带学生们深入乡村写生及收集美术创作素材的课程。经过整合,可将这门课程改革为《艺术考察与中小学教学调研》,教师带学生下乡写生、收集素材等活动之余,带领他们深入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考察,了解地方办学条件和状况,并让学生提交中小学教学调研报告,思考开发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等课题,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活动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思考美术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观基层乡村学校,增进其对美术教育的责任感。再如,《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于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如将该课程改革为《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会更能明确其课程本质。
3.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结构
明确美术教育专业本质目前,美术教育专业中有许多重要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极为相似,特别是“毕业创作”课程多以学生美术作品展示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所学。只有合理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的组织结构,才能进一步明确这类课程的实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创作”课程改革为“毕业综合展示”。“毕业综合展示”主要侧重于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和美术学科技能展示两个方面,旨在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育教学展示方面,包括有教学活动展板、教学实物和多媒体教学实录等形式。教学活动展板是在150cm×90cm的展板上呈现学生的教学实践成果,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整理、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整理充实教育实习中的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教学录像、教学现场照片等资料,并有序地将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这也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考验。教学实物展示包括学生教育实习的教案、示范图等,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执教录像、教学课件等内容。人们在参观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内容时,都投以极大兴趣和充分肯定,并感受到学生们扎实的教学能力。在美术学科技能展示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的美术技术门类较多,学生们的兴趣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可选择进行新作品创作,可选择整理完善自己认为平时画得较好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还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类美术内容进行表现;多元选择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外,还有手工、剪纸、摄影、电脑绘画、设计等内容,这些作品都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创作能力,切实展现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每次的“毕业综合展示”都收到极好的效果,有观众戏称:看美术专业“毕业创作”就像逛“艺术精品店”,看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综合展示”就像逛“艺术精品超市”。“毕业论文”也是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过去,教师们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发现许多学生写的毕业论文往往照搬照套,缺乏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真情实感,而他们对亲身经历的教育实习却有着许多体会和想法。学院将“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实习综述”,让学生从深有感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梳理和分析,从中感悟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性方法。同时,我们还将原来在教室进行论文答辩的场所改在“毕业综合展示”展厅进行,将“毕业实习综述”答辩与“毕业综合展示”密切联系,学生们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由感而发,教师们也能从学生的答辩及其美术教学展示、美术创作中对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认识。
三、结语
目前,学院成立的美术教育学院为研究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并着力于研究在美术教育的基础上综合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形成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方法,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研究创新型美术教师的培养积累实践经验。
作者:文海红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一、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展的必然,是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具体来讲,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起来,它对美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美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艺术家或者是美术专业人才,其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美术艺术水平的高低。就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来看,大多重视学生美术技艺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素质教育;将大多精力放在美术实践教学中,没有重视美术理论方面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美术专业学生,虽然具备了美术专业的绘制技能,没有良好的美术思辨能力。长久下来,学生的不能深入理解美术艺术的本质,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在美术专业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二)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就我国高校教育来看,要求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具有良好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要求高校在各专业教学中,既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美术专业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重视单一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那么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必定是呆板的,缺乏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具体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以美术教育为优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不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三)促进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在美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教师都是注重美术专业教育,往往忽略了美术素质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美术专业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积极发挥美术专业教学的辐射功能,在注重美术专业学生致使、技能下,同时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不断推动美术教育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促进促进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美术专业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在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绪,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社会公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作品鉴赏中开展素质教育美术鉴赏课是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美的艺术形象,逐渐激励学生的情感,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1.选择优秀的教材教材是开展课堂教育的依托,同时也是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美术专业鉴赏课中,教师需要在课前选择好教材,比如选择那些代表性强、比较优秀的美术作品。一般来讲,每个时代都给我们留下了包含浓厚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比如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里面以数量众多的大型陶俑,形成一个气势磅礴的军阵,充分体现了秦朝时期的精神面貌。这些兵马俑造型生动、比例协调,良好展现了我国秦朝时期雕塑艺术的伟大成就;再比如我国当代著名画家董希文的一篇名作——《开国大典》,充分利用写实的艺术手法,赞扬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体现出中国伟人指点江山的伟大胸襟。在美术专业艺术鉴赏课堂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取出代表性强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善于引导学生在美术专业艺术鉴赏课中,有了良好的鉴赏作品后,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领略作品的意境,了解背后的重大意义,从而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油然升起一股爱国情感。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让学生继承我国文化传统,同时激励学生拥有对美的不懈追求信念。因此,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以优秀美术作品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美术鉴赏力为优秀,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美术专业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教师都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大自然,开展写生教学,即实践教学环节。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所要教的不仅仅室内学生美术绘画技能方面的知识,还要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景观,实施素质教育。
1.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很多自然景观叹为观止,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写生教学提供良好的素材。如东岳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现在都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山势非常雄伟壮观,自然风光优美,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么在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景观。当然,在选择自然景观的时候,教师必须要遵循就近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充分领略自然景观,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训练学生的绘画技能,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
2.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在社会的发展中,我国还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包含了很多的文化特质。教师在组织学生在校外的写生训练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这些人文景观背后的文化意义。比如中国著名建筑——布达拉宫,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其修建原因、艺术特点等,从而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不仅掌握绘画技巧,还能增长理论知识,有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在整个课堂中贯穿素质教育思想在美术专业的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坚持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山河之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
1.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素质教育思想下,要求教师在尊重共性的前提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美术专业的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然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美术水平、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校师资,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从而满足美术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总之,在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培养,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2.善于在教学中联系历史在美术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坚持素质教育思想,还需要教师利用已有教材,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资料,从而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比如在中国画的教学中,可以在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中,联系我国历史知识,比如毛笔的制造、宣纸的发明、颜料的改进等,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再比如在介绍唐三彩时,可以结合作品包含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精湛的艺术成就,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等,从而养成良好的爱国热情。在这样的美术专业教学中,就有效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总结
综上所述,美术专业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促进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美术专业具体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作品鉴赏,从选择优秀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充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整个课堂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善于在教学中联系历史,从而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作者:郝好燕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1调查数据分析
1.1目前大一学生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使得软件种类多种多样。在日常工作、学习、社交、娱乐等方面,都有各种软件与之配套。据调查统计,目前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更多的是把计算机当成一台“游戏机”,作为从小接触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游戏的90后,约6成以上的学生是把计算机当成娱乐的工具,只有不到3成的学生开始把计算机当成自己学习、工作的主要工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常态,而这种状态,随着各个专业的不同也呈现两种不同的趋势。以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为主的美术类学生,在计算机的使用用途上,依旧会保持原有的特征,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工具,今后主要用途也还是在娱乐上,随着专业深度的提高,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资料收集、专业学习交流的情况占到一定的比重,而在自己的专业上,计算机直接使用的情况并不多见,这类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及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一些设计类专业,计算机在平面设计、建筑规划、动画制作、图像媒体编辑等方面已经是必不可少甚至最主要的工具。随着专业的发展,计算机在学习工作上的比例会逐渐提高,利用网络进行素材收集和信息交流的比例也会增大,这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计算机使用时间,学生使用计算机玩游戏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会真正成为赖以生存的工具,这类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和课程则更为重视。
1.2大学新生配备的计算机类型
近几年,大学新生入学的“配套设备”越来越高端,智能手机和笔记本几乎已成大学新生必备品。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已经有了自己的电脑。并且这个比例逐年增加,即使是一小部分还没有电脑的学生,也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把采购电脑加入了近期购买的计划之中。而因为笔记本方便携带、造型时尚等优点,成为大学生电脑类型的首选。最近一届大学新生的统计情况表明,73.59%的学生目前使用的电脑类型为笔记本。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在计算机硬件方面,应增加笔记本电脑应用相关知识点,同时也要强调笔记本的空间散热局限性会导致CPU速度下降等特点。因为设计类专业特别是涉及到大量图像处理的建筑设计、三维动画等专业,需要图像渲染、视频编辑、格式转换等大量计算功能,目前高年级的相关专业仍然需要使用运算效率更高的台式机进行专业软件的运行,笔记本在这些场合显得有些弱势,这些笔记本与台式机相比较的知识点,虽然不在教材中,但同样也会在授课内容中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专业学生做一些普及。而绘画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目的还是以日常生活、娱乐为主,笔记本是目前阶段最适合他们的计算机类型,这方面知识只需要简单带过即可。
2针对调查结果,在教学上的调整
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大纲不涉及编程等知识,因此最主要的内容就是office软件教学,这部分的调查数据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直接影响我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对于Word和Excel这两个最基本的软件,学生选择“略懂一些”的占大多数,基本维持在70%左右。Word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有16.37%的学生可以做到“熟练掌握”,只有10%左右的学生基础还比较薄弱,选择“完全不会”,尽管还是占一定比例,但这个比例正在逐年下降。对此,在Word授课方面,就要简化一些基本操作的授课内容,主要讲述新版本软件的界面变化及功能改动,并且以课堂练习的形式对软件水平进行检查,在课堂练习巡视过程中发现极个别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后,应以“加小灶”的形式单独指导,把“课堂作业”当成他们的授课内容,并增加课后练习来提高软件熟练度。Excel软件则呈现另一种局面,因为Excel在美术专业学生日常生活里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于Excel软件的接触仅局限于中学阶段的相关课程,只有5.63%的学生可以做到“熟练掌握”,22.18%的学生则“完全不会”。而Excel软件功能丰富的特性,使得它的授课内容较多,对于美术类专业学生来说,枯燥的表格数据处理等功能只会使他们昏昏欲睡,毫无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既要照顾一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又要考虑如何避免学生被复杂枯燥的表格处理所困扰,在Excel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当下一番功夫。
首先在软件介绍阶段,并不直接从最基础的内容讲起,而是通过展示Excel开发的游戏、制作的图像及Excel的高级功能,让学生从娱乐和专业的角度重新认识这款软件,先引发学生对这款软件的兴趣,再导入一些基础概念。而在讲解原本让美术类学生感觉非常头疼、枯燥的表格处理、公式函数、数据排序筛选等功能上,使用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学生更感兴趣的考试成绩统计表、教师工资表、运动会统计表等,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内容,也可以现学现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来增加学生对Excel软件的熟练程度和使用技巧。PowerPoint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工具,在各个课程里都是教师使用的主要授课工具,学生对于这个软件并不陌生,但据统计,只有54.05%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掌握”,有35.21%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会”,相对于Word和Excel来说,PowerPoint软件的普及程度低了很多。按我校的教学进度,经常会有其他专业课程布置的各种作业需要用到PowerPoint,因此学生会有大量的实践机会,虽然部分学生软件并不熟练,但因为软件使用方便,基本操作也不复杂,并且整个Office软件界面的通用性,经过前两个软件的学习,多数基本功能学生都可以通过实践和自己摸索掌握。而软件本身的功能特点,使得用PowerPoint可以很方便地添加编辑图片及动态效果,这类以图像见长、偏向设计的软件非常容易受到美术类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上课的气氛也很活跃。
对于这类软件的教学,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模仿课件,产生固定模式,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并不能只讲授如何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而是要把各种元素的添加特别是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以及元素动态效果的设置等向各个功能的分解,而这些功能的组合则应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自由发挥,把PowerPoint作业当成一次艺术设计的过程,而这正是个性张扬的美术类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美术类学生想象力丰富、对色彩把握准确等特长在PowerPoint的教学和作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每年都有大量创意十足、制作精细的精彩作业呈现。而在课内再将这些精彩作业予以展示和讲解,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网页制作软件方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只有不到1%的学生选择了“熟练掌握”,而有70.42%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会”,可以说网页制作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领域。网页制作本来就是一个易学难精的领域,一个高质量的网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制作水平越高,越需要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支持,而初高中乃至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都没有太多的课时用来把网页制作讲得非常仔细和透彻。因此,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网页制作软件的基本使用技能,进而培养网页制作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外能够去深入学习网页制作。授课内容既不能太难使学生望而却步,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学不到东西。鉴于大部分学生基础较薄弱,在授课内容安排上可以采用两段式模式,即先以单网页网站的形式制作一个包含不同分类站点的导航页面,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常用的网站放入自己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使用。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网站的制作,让学生接触网站制作中最基本的元素添加、链接设置、网站结构等相关知识。对于初次接触网页制作的学生,这些基本知识再加上网页直接链接的跳转,就可以完成最简单的静态网页制作了。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第二阶段先通过讲解框架、层、动态HTML、动态页面过渡等软件自带功能,提高网页网站效果,并介绍网站架设步骤,使得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以成品形式在互联网中展示,再通过展示各类、各种高水平网站,讲解新技术用于网站的使用方式及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今后的网页制作中有进一步的发展。而采用3~5人的小组模式来完成网页制作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专业作业繁重的课余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就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互相合作,提高学生团队意识。
3总结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大部分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多样化典型案例导向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工作重点应该从传统的基本技能普及教育逐渐转向为专业服务、与专业结合的专业基础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指定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学生可以在基础计算机技能和专业计算机技能两个阶段之间平稳过渡。美术类学生因为在初高中阶段除了文化课之外,还要投入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练习,使得这类专业的学生在日常计算机使用熟练度上相对于其他文理科学生较为薄弱,并且因为专业特点对计算机的需求程度也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在美术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定期有针对性的调查统计,在把握不同专业特色的同时了解学生特点,掌握每一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情况,结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自身情况,融合不同美术专业的专业内容,改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助于各美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能,为培养有特色的美术类专业人才打好基础。
作者:章雁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管理部
一、艺术教育下强化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思想品格
艺术教育的目的不同于科学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要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通过美术作品的熏陶,让学生的产生艺术魅力、艺术灵感、艺术共鸣、艺术感染力,让学生不断积累和不断丰富爱国情操、审美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有一种心灵之间的纯洁之美、高尚之美。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张大千的国画作品《千里江山图》时,画幅中展现的烟波飘渺、连绵千里、重峦叠嶂,一波万里,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芒。《千里江山图》展现的出来的景观何其雄伟壮观,关键在于细节的刻画上,将自然界无穷变化的自然形象比如茂林修竹、飞流瀑布都刻画的惟妙惟肖、多姿多彩,无论是幽绿茂密的树林还是连绵不绝的山峰,都没有一样类似,其之间的精美生活空间相融合,如野村小市、楼台亭阁还有小船人家等幽幽景观,无一都刻画的恰到好处。通过这些景色的深刻绘画,将祖国的壮丽河山都呈现在学生绵延,使其学生在情感上有深刻的触动,感觉到我们的国家是非常美丽的,油然而生一种爱国情感,提高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更加的积极学习。还有展子虔的《游春图》、范宽的《富春山居图》等,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让学生自然产生一种爱国情感,一种崇高的爱国情节。美术的魅力是无法比拟的,也是艺术教育特色展现的一面,也是美术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完美体现。
二、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情操,加强学生的艺术情感
艺术教育可以爆发学生内在潜力,非普通教育所能比拟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是对学生的道德、意志以及气节、个性等心理因素进行完美触发的特殊教育。比如,在课堂上我们欣赏中国传统绘画《溪山行旅图》的时候,首先会感觉到这是一副描绘山水画的巨作,笔墨浑厚,气势磅礴,仿佛画里的山峰耸立于我们面前,山峰嶙峋,挺拔坚硬,让后直落千尺,将整个山川的生机与活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山尖茂林密密,山腰巨石突起,老树盘根,山间小溪可以让人感觉到潺潺水声;古道上驼队的点缀,更是加强了生命力。宏伟磅礴的挥笔用墨,将国画技巧运用到如此精准,气象宏伟的自然景观,把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独特意境得到充分的展现。一部作品给学生的审美情操更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让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着自然的爱慕,这种特殊的爱慕情感会让学生感受到,以画感人,了解祖国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教学中,将学生的情感融入,使其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国画的灵魂、国画的传神、国画的自然巧妙指出,通过整体的方式来感受,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专业对他们人格魅力的熏陶;用美术的角度去感受,是艺术教育的完美表达;以传统教育去体会,是传统教育所展现的情绪反映以及情感上的完美体会。
三、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艺术情感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审美的大众,艺术是按照美的原则来触发灵感创造作品的;反之,也会对学生从心灵上起着没的教育熏陶和情感上的作用。艺术是一种听觉和视觉相互融合相互传神的过程,它将有艺术的和谐力、节奏的感染力来体现生活、表达生活、热爱生活,通过栩栩如生的形象和身临其境的意境来触发学生们的大胆想象力和丰富的联想力,最重要的是心灵上的触动也必须是由感性来呈现出来的。艺术所反映的是生活现实的一面,是心灵触动之后的一种自然感悟上的冲动,将现实生活的心灵化与艺术作品的心灵化完美融合。艺术家用心灵的呼喊或心灵上的动态、线条以及色彩用美术的形式来创造作品,正式艺术家通过作品向世人表达心理和传递情感的一种体现,更是艺术家带给世人生活上的感受和感悟,对生活上的向往和体现。例如,在课堂上学生们在观赏齐白石老先生《虾》的作品时,就能从这幅绘画中感受到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展现,以及齐白石老人独特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学生们需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展现自己,对于学生来讲,自我展现的机会越多,就会最大的限度的去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美术专业为学生建设了创建展现个人情感的发展性及可能性的,在美术专业教学中,不仅要学习美术本身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以外,而且还要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补充。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见识、增强思维能力等具有新时代的个性空间发展的空间的全面发展。
四、培养学生个性的创作能力,逐步成为创新型人才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的创作能力,加强学生创新的能力,也是完善和全方位增强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在创作活动、创作思维的过程中,让学生的人格魅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使学生在通过自己的灵感去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的时候,可以表达学生对整个人类环境、对祖国的大好河川、对社会文明有深刻的认识,然后通过这种思想情感,让学生逐步去寻找内心的自己,慢慢的认识自己、最后掌握自己,了解当今时代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的艺术感得到升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底蕴。美术专业在艺术教育中的完美之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自己独特的创作能力,让学生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美丽景观的感叹、当今社会文明的感悟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把生活中的真、善、美用美术专业的独特魅力去展现自己认识的美、自己人生的独特,用美术专业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对创作的追求、刺激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爆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当代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感,只将赋予艺术教育的独特创意,将美术的形象、色彩、形态可以完美的融合,才能体现出艺术的奇迹,艺术的真善美。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力,扩展艺术的联想力,爆发学生的灵感,永远都从创意的角度去展现艺术的独特魅力。
五、加强美术教师教师素质的培养
美术教师自然是美术专业的重要力量,本身所具备的素质好坏、能力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美术教育的效果。
(一)不断充实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掌握能力。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告诉发展,艺术也更多元化,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因此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培养美术人才,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专”“精”的知识体系与“博”“深”“广”相结合。
(二)加强美术教师教学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美术教师若能是有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创作能力三者结合的理想教师,那是完美的境界。有创造能力的教师,一般专业技能和技巧也会较强。这类教师一般在基本的功的训练上,在引导创造行,都会影响学生。所以,高水平的教师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在这里特别注重一点,当今社会创造要有时代的精神的体现,敢于大胆摸索新的方法、创造新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有个性、有风格的美术作品。
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施
目前社会都在积极地推行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现代的教学体系,来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教育方法和思想的改革:
(一)改革三中传统教学观念
首先是改变教学质量观,树立完善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其二改革单一的教学观,树立多个教学观;其三改革整齐的教学观,树立灵活多元化的教学观。第一中教学观念最重要。通过事实发现,知识、智力、和非智力的因素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基础是知识,重点是智力,前提是非智力,三者必须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质量的理想效果。
(二)改革传统堂课气氛
调动教师与学生在美术课堂的互动积极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心情、态度与美术教师的交流配合,都会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提供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乐趣在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收获;学习中矛盾的解决关系教师的灵活处理。美术课程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要素各个最优化的综合效果,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要靠有强烈能动性作用的教师,在于美术教师对所有教学因素最佳的设计和实施,更主要是学生自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启发式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关键是“吸引”,每堂课都应该保持做好“吸引”的工作,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推理、判断、回忆等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愿意自我改正。其次是“主动”,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适度”。教学的适度,就是要使教学深度、进度和广度能与学生能够想融合的境界。因此,美术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掌握到达到广、博、熟的程度。
艺术教育培养以美术创作为优秀的审美心理结构,而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应该将上诉要素构成一个整体,目的是希望通过美术教育的探讨和研究,能够使艺术教育达到一个理性的效果,让美术教育成为学生提升人格魅力的专业教育。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描分为写实和抽象等类别,风格多样,分析素描写实的衡量标准,要求在素描教学中需注重形体结构的比例关系、整体画面的协调关系及解剖透视关系等关键内容。由于美术专业主要靠向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所谓结构素描,是指通过理性和严谨的数据分析来认识形体结构及变化规律等,其比较注重素描的物象的客观性和应用型,而设计素描是指通过将设计意识与素描有机结合起来,对所描绘事物的物体形态及结构等进行逻辑性的分析,设计素描注重强调结果和过程,开展设计素描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正确观察方法。设计素描的主旨是通过减少光影内部因素来达到形体自身的纯粹实体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教学,注重于石膏像、静物、界面的临摹与写生等内容上,采用交叉教学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绘画技能表现方法。例如在素描教学中可以安排建筑内部空间的素描练习,在结构素描教学中,可以根据素描的基本要求来选用适当的建筑立体图片资料来作为学生研究结构的对象,以三维空间概念作为结构素描教学的重点,并要求学生关注建筑设计图片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和艺术感染力,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适度空间的素描练习,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美术专业学习中不会机械地理解平面构成,可以安排“平面构成表现”课程,以具象写实为画面的主体形象,通过学生多视点和全方位地观察,将所描绘的主体作为抽象的形态因素,并通过抽象的对比、渐变等骨架结构做创造性的重新组合。在素描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素描练习方式,其都是对自然的直接观察,而学生所描绘的主体主要从写生而来,只有学生全身心地去感受自然,寻找视觉的规律,学生的设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2学生个性发展
对于初学画画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认为素描较难学,尤其是在临摹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容易犯概念化的错误,在作业中时常忽视对精神特质及整体因素的学习和统一处理。针对这些问题,应开展具有针对性地素描教学,加强学生对素描的认识和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长处来启发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强调每个学生的素作品需保持自己的风格,注重素描的简练与单纯,简练与单纯的素描是统领画面的优秀。因此,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灵感与个性,让学生明白艺术性的创造才能打造出优秀的作品,在传统的素描训练中,其比较注重于强调素描对绘画的显性作用,而学生只需要进行自然中形态与空间的客观性分析,这种客观对象的规范制约,导致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挥受到限制。因此,在未来的素描教学中,更注重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在未来的设计开发,其社会实践活动是创造性的,因此,注重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3素描教学中的素描“转型期”
对于西方传统的写实方法,由于我国的素描主要从外国输入,在近50年代以来,素描逐渐风气渐盛。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素描教学必须摒弃过去传统僵硬、死板的画法,应注重素描画法的生动性和多样性,将素描由自然被动的记录转化成一种艺术创造,只有苦练素描基本功能,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才能有所发展。分析现代素描,随着当代艺术教学工作者的勇于探索,当代的素描注重个性情感的表达及素描概念的深化延续,其表现的内容主要包括艺术家在自我感受和自我修养发展中所形成的个性,这无异于促进了写实素描的发展。因此,写实素描中所具有的抽象艺术的简练性和直接性图像效果是我国现代素描教学中体现的一个趋势。总的来说,无论是传统的写实素描还是现代的抽象素描,其都涉及艺术家对自然和生命的态度问题,其共同点都是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因此,在素描教学中,探索一条传统与现代贯通的发展道路,在传统的素描上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开拓新的创造之路。
4总结
素描是美术专业的最重要的基本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描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常规,才能适应现代化的设计要求,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上不断发现和创新,寻找一条传统与现代贯通发展的素描教学模式,以促进素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次仁卓玛 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美术专业与文化产业高关联度的多维背景分析
1.传统绘画久远的艺术品性基因相对于作为声音艺术的音乐,美术一直来更具有可流通和可收藏的艺术商品的属性。在古代,绘画是美术最主要的艺术形式,物质性和实用性是其典型的特征,它比音乐更早地作为一种艺术品进入市场的交换和流通。首先,绘画的创作和留存都依赖于实实在在的物质性媒介,最后呈现为一种形象性的实物痕迹。而音乐表演虽然在过程媒介上也是实物性的乐谱和乐器,但是它的作品呈现结果却是时间性的声音,不可视、不可触和不可留。历史上由于技术的原因一直做不到对音乐表演的作品留存,后来虽然有了黑胶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和光碟、数码影音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记录工具,但与美术作品的可直接展示和欣赏相比,音乐表演的作品的影音留存和欣赏都具有依赖播放工具以及对时间和场地的特定要求,这样就在还原程度和效果上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其次,对于每一张美术作品,基于其每一次手工创作的特性,作品结果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性。而音乐在发明记录工具之前它肯定是不可收藏的,而有了记录工具后,由于其刻录所借助的是机械工具,它又存在着可复制甚至是大量复制的可能性。因此,美术的创作特点和媒介特性使得它比音乐更具有成为一种典型的艺术品的可能。这一点,在东西方古代的艺术家相似的生存方式上就已得到印证。在古代,绘画很早就成为了一种可交换和可流通的商品,东西方的古代画家都可以通过出售自己的作品来进行日常谋生,而那时的音乐家大多依赖宫廷官府和乡绅的资助和供养,通过为他们提供表演而不是通过出售作品来得以生存。综上所述,美术作品在媒介和留存上的物质特性赋予了它在展示、装饰和投资等方面丰富的实用性功能,这种实用性功能转化为艺术品属性作为基因一直从古延续至今。
2.小康社会的多元消费对于创意设计的普遍性需求设计相对于造型在美术中是一个偏向于实用性的子学科,现代设计初始于工业化时代而同步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工业化大生产满足了社会对于商品的量的需求,随着商品生产数量的不断递增,同质化的商品越来越多,这时设计的出现和介入使得商品的生产转向了差异化和人性化的追求,从而实现了商品质的提升。现代设计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包豪斯时期,它让世界充分认识到了设计的巨大能量和超凡意义,从此设计与物质文明开始了同轨融合和同步发展。从生产者一方来看,设计可以让产品更符合大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让产品更实用和美观来获得更好的销路。而从消费者的一方来看,好看而具有特色的产品可以获得视觉上的愉悦,彰显个人的审美品位和文化气质;而产品的人性化可以让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舒心的使用体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在当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升级发展,设计的任务还关涉提高产品的能效,节约能源,从而实现生态环保。从工业化初期发展到现在,设计自身的专业系统性和丰富性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拓展,从而对生产和生活的覆盖和介入都达到了十分高的程度。当代中国正在全面步入小康社会,而小康社会的生活特征是由满足基本温饱需求转向对生活质量的提高,表现为生活从必须性的数量型满足向转向了选择性的质量型满足,同时生活和消费中文化性需求的比重逐渐增大。这种变化具体体现为对于消费和商品的要求是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进而要求融入更多的人性化和文化性的内涵和底蕴,这一切,都需要各种创意设计的介入和参与才能得以实现。生活和消费中的设计需求体现在小康时代人们的吃穿住行的每一个细节和层面,我们从一天醒来开始,看见的和使用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与设计分不开,例如:你从早到晚使用和接触的每一样器具都经过产品设计,你穿戴的服饰需要服装设计,你住的房子和家具来自建筑设计和装潢设计,你看的书和网络都经过了平面设计,你看到的形形色色各类媒介的广告都融合了平面和广告设计,你买的每一样东西现在都有着越来越丰富和特色的包装设计,你游览的公园景区离不开环艺设计……等等。小康社会对于设计的需求正在爆发性地被唤起,让设计和创意全面介入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好的设计和创意不但能带来使用的审美愉悦和人性化体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几何级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断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升级和换代。如今从设计到生产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每个过程和环节都已经发展为各种细分性的产业,这些产业广义上都可以定义为文化产业。无论是信息社会、娱乐或体验经济还是基于符号与意义的经济,文化产业确实扮演了促进变迁的优秀角色。所以,这也是我国在当前的经济转型升级中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优秀任务的原因所在。
3.图像化时代新的消费行为特征进一步促进了对于美术与设计的需求21世纪,随着数码成像技术以及互联网的成熟和普及,人类媒体由文字时代进入了图像时代,人们传播、阅读和交流的更多地选择和信赖图像而不是文字。首先,在数码成像时代,数码摄影、摄像和手机照相技术的日益发达使得图片的生产变成了一种十分便利的事,这是一个全民生产图像的时代。其次,图片和影像具有天生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的基因,更容易让人作为认知的媒介。再者是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图像传播的质和量都有了保证,使得人们广泛地利用图片进行展示和交流有了技术上的保障。这种图像生产和传播技术的革命性改变也促使当代社会的消费行为的革命性变化,从地域性的实体店消费快速地转向于无地域限制的网络消费。人们能信赖和接受这种全新的消费模式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可以通过网店上传的各种图像和视屏来甄别和挑选商品,众多的图片可以从各个角度和细节对商品进行具体形象的介绍和展示,人们通过图像来获得如同现场购物般的直观感受,正是这种强大的视觉传播保证使得网络消费逐渐成为了当前主流的消费方式。绘画和设计作品都是一种广义的图像,应该说绘画是一切图像的母体,这种图像化的渊源联系,使得美术在图像消费时代的作用和优势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在网络消费时代,图像的制作和传播展示都离不开美术,首先是图像的拍摄关涉美术中的摄影摄像专业,其次是图像的后期制作需要图形设计软件的处理,再者是网页的展示需要特色化的网页平面设计。而销售的产品为了在海量的商品中凸显个性和差异性,更是在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上花尽心思而争取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购买。所以从更宏观的层面上观察,当代社会更是一个泛图像消费时代,除了网络消费,人们对于图像的需求还反映在日常化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日常阅读、社交、基于数字图像的网络游戏等,在数字图像时代,基于泛图像消费而延展的各类产业成为了引领创新性的文化产业,美术设计作为消费性图像的生产之“器”,社会对它们的需求也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
二、美术专业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高度契合
1.当代文化产业在内涵和外延上的拓展文化产业的概念源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虽然文化产业概念的出现已近八十年,但是对于文化产业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定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是:结合创造、生产和商品化等方式,运用本质是无形的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基本受到著作权的保障;其形式可以是货品或服务。文化产业的内涵皆具商品和精神的双重属性。然而在二十一世纪之前的50多年里,文化产业在各国的经济结构里一直被当做是隶属于第三产业的一个小角色,文化大多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教化和传播的工具,并没有被真正视为一种与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而在外延上,大多只是包含影视、表演、娱乐和出版这几个传统文化领域。到了当代,文化生产和传播的工具和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生产方式也变得十分多元和丰富,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相应的发展变化。当代的文化产业已经涵括文化和创意的双重内涵,一方面是与文化、艺术和娱乐相联系的具有创新性并产生社会和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是通过设计介入所有门类的生产和服务对其进行创意性的文化植入和价值提升的创意产业。随着文化生产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人们对于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展,文化产业的外延已经跨越文化本体的界限,扩展和渗透到社会生产、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创意产业中,除了文化的融合,设计是主要性的手段和内容,设计不单单是外观的改变,更是理念和观念的显现,所以在当代,随着文化与创意的融合,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延伸,它们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在许多发达国家它已经超越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新的支柱性产业。
2.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具体政策内容与美术专业的高度关联我们以浙江省的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来具体考证美术专业与当代文化产业的高度关联性,浙江省是传统文化大省,也是文化产业发展得较为趋前和成熟的省份,他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中,明确了该省今后重点发展的八大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业、新闻出版业、数字内容与动漫业、文化会展业、文化产品流通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在这八大类文化产业中,六大类从字面上直接与美术专业关联,只有影视服务业和文体休闲娱乐业与音乐表演专业在字面上直接关联。而深入剖析,这八大类中全部包含了美术专业。由上表可见,美术专业和文化产业高层度和高密度的关联,这种文化产业规划让高校美术研究实现了纯学术效应向社会效应的转化,也说明美术专业在当前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一种政策性和规划性的认可和重视,已经成为了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学科基础和学术源泉。
三、美术专业与当代文化产业关联的途径和方式
在这些众多的美术专业中,它们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存在着直接的、间接的和潜在的三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式。
1.直接关联这种关联直接显现在字面含义上,产业的内容在各个高等美术学院中有对应的专业设置,这是一种直接粘合的应用方式。比如文化创意业之于创意设计,出版业之于平面出版设计,数字内容与动漫业之于动漫专业和多媒体专业,文化会展之于会展设计,文化产品制造业之于造型艺术品创作、工业造型设计和工艺品制作。直接关联的产业从内容上看都是以相应的美术专业作为产业的绝对性主体,专业和企业之间可以开展直接对接性的合作,美术院校在开展社会服务时更容易实现专业转化,从而全面而深入的实现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获得较好的整体有效性。
2.间接关联间接关联美术专业与文化产业之间最常见的一种关联,每一种产业内容在字面意义下包含着宽泛的外延,它们与美术专业发生着各种层面上的联系,这是一种专业在产业中的延伸性和渗透性应用。比如文化创意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在创意产业中它几乎关涉美术设计的所有专业,除了直接关联的广义上的理念性创意设计,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和具体的产品,必须有各种专业性的设计综合参与才能实现新颖而有效的创意,比如形象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和环艺设计等,同时也要广告设计的参与推广。而在影视服务业上,它字面呈现的是以音乐表演为主的专业内容,但摄影摄像、舞台美术设计、电影美术设计和表演服装设计等作为技术过程和效果保障,它们在影视业中是间接性的重要专业内容。而文化产品流通业中,形象设计和广告推广对于提高流通的效率,提升文化产品的无形价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文化产品制造业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虚拟性的文化产品也越来越受到追捧,所以除了传统的书画和工艺品,动漫和网游设计在文化产品制造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分量,而所有的文化产品都离不开包装设计,它对于产品的形象和价值提升也十分重要。这种间接性表明美术专业和文化产业的关联具有无限的广度,一种文化产业下包含有多种细分的美术专业内容,同时也存在着各种专业内容的交叉和融合,美术高校进行社会服务时必须提供多元化的美术专业内容的服务。
3.潜在关联在这八大类文化产业中,有许多种常规性和常态性的设计隐性地关联和介入到其中每一类的任何一种细分产业中,这是一种多角度和多层面转换性质的应用。例如任何一个文化事业和企业单位都离不开VI形象设计,他们的园区和建筑离不开建筑设计和园艺设计,他们的生产和办公空间都需要越来越讲究的室内设计提高舒适性和效率,他们的门户网站需要丰富而新颖的网页设计,他们共同需要广告设计的策划推广,这些隐性的设计潜在关联于每一个环节和程序中。潜在关联使得美术专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具有多元的无限可能性,它使得文化产业的外延获得不断地延伸的空间。同时,对于潜在关联的文化产业,要求美术院校在开展相应具体的服务和合作时,需要更多地去主动发现和设计可能性的项目,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能够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四、文化产业化大发展之于美术院校专业建设的意义
高等美术院校在专业上与文化产业的高关联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我国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使得美术成为了这次新产业运动的主角,这既赋予了美术院校以重任,同时也是美术院校进行专业调整和拓展的良好机遇。各个高等美术院校要充分发挥专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高关联度和高粘合度的优势,践行“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理念,积极回应和介入我国当下的文化产业化浪潮中,开展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文化社会服务,同时也积极尝试以独立身份在高层次专业上的文化产业培育实践,突破原先过于封闭于象牙塔内的专业局限,从而发挥高校专业研究在经济建设中的引导和催化作用。在高等美术院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让政府和文化企业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了美术专业在文化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可以获得区域政府财经上更多的主动性投入和支持。而通过对文化企业的服务和合作,让企业切身感受到设计和创意对于产品和企业价值的几何级催生力量,在获得企业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会获得全面性的产业和专业的合作研究和协同创新的实践机会。这样,高等美术学院就可以获得多个渠道的经济保障来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提升建设,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社会服务中发现显性的和隐性的专业需求和要求,开展有特色和有需求前景的新专业和新课程的建设,更好地实现专业和产业的关联和互动。各个高等美术院校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同时结合各地传统的特色文化产业,主动进行现有专业的整合和调整,从而在当前美术专业重复性建设和需求过剩的情况下实现专业的差异性和特色化,建设各自的优势和品牌专业,从而提高各个美术院校的专业竞争力和办学层次,拓展专业的内涵和外延,为地方文化经济提供更全面和更优质的专业支持和服务。
作者:尹小斌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平面设计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能运用到美术方面的所有基础知识,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平面设计课程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拓宽专业视野,能够增强学生的设计思维。但是,现在学校在教学上存在着很多弊病,使得很多学生学无所用。本文就平面设计教学实践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实践;美术专业
平面设计是一门艺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设计出来的作品以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平面设计方式丰富多彩,可以通过文字、图像或某些符号来传达信息。在教学中,平面设计对于美术专业来说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不仅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学生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平面设计的知识,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以后的就业也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对平面设计课程重视度不够,在教学和理论研究上也不够深入,教学方法老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有实用价值的课程。这些问题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系统地探讨这门课的教学实践问题能够让平面设计教学者更清晰地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
1平面设计教学实践问题的“病灶”
1.1学校教学不能实事求是
现在学校里开设的平面设计课程大多是概论课,虽然讲解了很多概念,但主要是学生被动接收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记录大量的概念后根本不能及时消化,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只能了解到零散的专业知识。这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对于一门刚刚接触的课程,学生还需要一定时间去了解,一味追求课程进度只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一知半解,可能有的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授的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练习,还是不能熟练运用平面设计知识。设计类课程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而现状是很多高校延续了中学的考核教学模式,还是一种应试教育的状态。
1.2新型教学工具的局限性
随着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我们可以很简便地运用软件来完成设计任务,计算机设计的便利和快捷是传统美术所不能匹敌的,它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创作,可以快速引用现有资源。这对于平面设计的创造本应该是件益事,但现在很多高校只教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技术,反而减少了传统美术设计的教学。所以,现在学设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只是各种设计类的软件,离开这些软件后就不知道如何画图了,完全被工具所限制。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设计需要大量的积累,需要自己动手去赋予作品生命,而不是复制粘贴计算机里的资源,所以老师不能只注重计算机软件的教学,还要教授设计的理念,不能丢掉传统的美术设计,让学生脱离工具的束缚。
1.3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轨
平面设计需要走出课堂,学生不仅要学习好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活学活用,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现在很多学校是在闭门造车,教授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差太远,没有构建很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学生没有足够多的机会去设计一线工作,严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变成有社会价值的作品,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延长了学生工作时与企业的磨合期。
2改善平面设计教学效果的“治病良方”
2.1改进教学理念
不能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还需要积极地进行沟通交流,老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的想法能够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设计的魅力。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创作作品,让课堂上的设计理念活生生地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设计的魅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常的实践表现放到成绩考核中,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寻找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2.2加强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的训练
设计软件让设计变得简便、快速,设计作品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互联网上能够伸手拿来的东西太多了,设计的过程变得越来越简单,导致设计作品抄袭问题严重。学生要具备自主设计作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构思设计出一份优秀的作品,如何通过设计作品向别人传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需要在平时进行大量练习。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减少设计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积累知识,让学生脱离工具给设计带来的束缚,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设计师,而不是只会使用软件的制图员。
2.3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
平面设计必须要走出课堂,在学生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学生与社会需求接轨,进入需要平面设计人才的企业或者单位合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设计工作的完整流程和实际成品的制作过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眼界,掌握平面设计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了解社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给需要平面设计人才的企业和单位培养输送平面设计人才。学校要制定出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3结语
平面设计本身具有艺术被认同的偶发性,平面设计作品是长期积累的专业知识与生活需求所结合的产物。一般情况,平面设计是一种以改造具体事物和影响人们的生存行为来增进社会转变的因素,它在新的流行文化的发现和推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设计对生活中一些边缘化和非主流的文化保持了一定的关注。事实上,平面设计是一门与其他领域有高度联系的学科,其特性使它具备了很多学科不具有的中心性,而设计者在这种属性下得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权威性。如今,平面设计在实践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教师应当身先士卒积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给学生创造合适的实践环境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推动平面设计进一步发展。
作者:温宇君 单位:广东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美术专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当前学生色彩写生基础的现状,提出强调科学训练的重要性,注重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科学的知识作引导,加强对色彩知识的理解和色彩观察能力的训练,重视教学的示范性和直观性,重视教学的程序与方法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美术专业色彩写生教学方法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美术院校招生比例逐年扩大,学生色彩基础差且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正不断困扰着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色彩写生是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的一个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大学美术专业在色彩写生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诸如:忽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对色彩的观察与理解不够重视;教学方法简单,模式陈旧;教师教学随意,缺乏针对性;缺乏对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的体系等。其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普遍偏低,依赖心理强,缺乏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这些都在制约着色彩写生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近年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色彩写生能力,进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美术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很少受过色彩写生的专业训练,加上艺术鉴赏能力不高,色彩知识欠缺,观察方法不正确,因此,在色彩写生教学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一
美术鉴赏具有艺术再创造的性质,作为艺术鉴赏对象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鉴赏者再认识的对象。要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对色彩写生课的重要性,通过美术鉴赏课教学,参观美展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的魅力,理解绘画色彩的表现规律。在鉴赏作品时,要尽量选择原作,原作的笔触清晰,肌理层次分明,色彩效果生动,印刷品无法取代。如果为条件所限,也可以选择画幅大、拍摄清晰、印制精美、色彩还原准确的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地反复观赏、品味,有的作品细节生动,有的作品整体和谐,有的作品技艺精湛,因此,要通过鉴赏别人的表现手法,汲取画面中的精华部分。通过对作品线条、色彩、形体、构成的琢磨,体验和谐、平衡、对称带给我们的美感因素,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鉴赏过程要有针对性,例如:针对学生写生时出现的色彩单一、色彩冷暖意识模糊、片面强调固有色的通病,可以着重欣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印象派在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上的大胆创新,在画面光与色上的大胆突破,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色彩写生时他们不再只盯着对象的固有色,而是在光线、环境和固有色中去寻找色彩变化。
二
自然界的色彩虽然变幻莫测,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地与实践相结合,就能正确地掌握色彩规律。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没有光就看不到色彩,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是阳光,在不同的时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面对同一景物,每隔一段时间画一张画,生动地表现了不同时辰、不同光线下同一景物所产生的微妙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印证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阳光、火光为暖光;中午的阳光、天光、月光为冷光;光源的冷暖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同为暖光,傍晚的阳光就比早晨的阳光要暖;同为冷光,月光就比天光要冷。理解了光与色的关系,学生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环境色与固有色的相互关系,画色彩时不再一味从固有色出发,而是充分考虑了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例如:画绿树不再只用纯绿色去表现,而是用不同的颜料调和成不同冷暖、深浅的绿色,使它跟特定的光线、环境相协调。
其次,色彩的三要素也是理论学习的重点,它包括色相、明度、纯度。写生中学生们对原色、间色、复色的相貌较容易识别,而对混合次数增多产生的色相就难以识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去加以识别。色彩往往由于其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产生了无穷的魅力。教师在上理论课时,要特意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用画色表的方法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变化规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在写生中,学生们大都能用单纯的颜色,经过调配、组合,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色彩写生中的一些难题在理论学习中得到了化解。
三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在《遗嘱》一文中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都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出宝贵的艺术精华。没有观察就没有齐白石笔下游动的虾、跳动的蛙、横行的蟹……就没有莫奈笔下变幻的教堂、多彩的睡莲……
人的眼睛都能观察物体,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画好色彩的重要前提。在训练色彩的观察能力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先天条件、接受能力各异,所以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生对色彩感受较敏锐,一旦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有的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较弱,又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尽管付出很大的努力,仍然进步不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统一的要求,也要考虑个体的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要让学生明白,在对色彩的辨别上,既有先天性,也有后天性,先天不足的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获得较好的色彩辨别力。有的人虽然对色彩的感觉更具有天赋,但不进行科学的训练,只会局部地辨别色彩,一旦从整体的角度来辨别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的微妙差别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
在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如何从复杂的色彩中找出其规律性,就必须首先学会整体观察,观察中要善于发现造型的优美、色彩的和谐,把握物体的主要特征和大的色彩关系。有些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容易犯孤立地看某一部分、不与其他部分进行整体比较的错误,结果画出来的色彩基本上是物体的固有色,缺乏光源色和环境色所带来的变化,这是色彩写生时最忌讳的。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反复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物体的局部应该服从整体的需要,局部的色彩再丰富,也不能影响整体的色彩关系。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鉴别,注意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不进行物象间明度的比较,就无法获得黑、白、灰的变化关系;不进行色彩的冷暖比较,就无法获得正确的色彩关系;不进行色彩的纯度比较,就无法感知物体的色相特点。四
色彩写生技巧的训练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全面熟悉这门课的教学,掌握该课程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只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作画步骤图展示给学生,而应该在课堂上加以演示,从构图、落幅,到铺大色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都要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些常见的技法,如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画法、刀画法,以及如何用笔、如何用色,也应该进行示范。教师的直接演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学生通过观看教师作画,对写生的方法步骤和表现技法一目了然,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示范时,范围要大,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反复强调。当写生过程遇到障碍时,要及时演示。例如,有的学生画面上常出现脏、灰、粉的毛病,教师就要对其进行调色和用笔的示范,并指出产生这些毛病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其他画种的知识,加强画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作业的相互观摩,也是直观性教学的有效形式。教学中要及早发现优秀的作业,指出画面的精彩处,使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对于有典型问题的作业,应提示大家注意,使类似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一张作业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小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或进行作业展示,对下一阶段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五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加深对重点、难点的体会和理解,是确保色彩写生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一)单色画练习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单色画是素描的另外一种形式,学好单色画,对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丰富色彩写生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较大益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可以先进行色彩的明度变化练习,以培养学生辨别色彩明度的能力,接着便可进行室内单色静物和室外单色风景的练习,为色彩写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单色画的基础,在光感的表现、空间层次的处理、色度的变化、水分的掌握、笔触的运用上也就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色彩写生中的一些难题,在单色画中得到了化解,为画好色彩铺平了道路。
(二)大色块练习
刚开始作画时,学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对色彩的感觉也较敏锐,这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大笔触准确地表现出物体大的色彩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因长时间作画,感觉迟钝,或过多地表现细节,忽略整体的现象。这种大色彩稿可以保留下来,画长期作业时,用它来比较大的色彩关系会很有帮助。
(三)色彩冷暖练习
冷暖是构成色彩的重要因素,因为有了冷暖,色彩才更生动。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往往注意物体的明度和色相,忽略了冷暖,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色彩冷暖的训练。在室内作画,物体的亮部偏冷,暗部偏暖;在阳光下作画,亮部偏暖,暗部偏冷。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暗部如果偏冷,亮部就必须偏暖;暗部偏暖,亮部就必须偏冷。同样的色彩,离我们近的暖、远的冷。
教学中可以依靠画色表的方式进行冷色和暖色、色彩的前进与后退的练习,也可以通过画不同光线下不同距离的物体,来达到练习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的练习
如何使课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顺应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这是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古代,墨子曾提出:“量其力所能及”的教育方法。在循序渐进向前发展的同时,就要考虑量力性。在色彩写生刚进行时,应该先画结构清晰、色相明确的物体,由于它简明易画,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成功的体验,再画结构复杂、色彩微妙的物体时就不觉得太费力。例如掌握了室内静物后,再去表现室外景物,这也是循序渐进。室内静物稳定不变,较少受时间、气候的影响,作画条件相对舒适,学生可以反复推敲画面,潜心研究物体的色彩关系。而室外景物变幻莫测,受时间、气候的影响较大,作画条件又相对艰苦,难度也就更大。所以,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室内作画经验后,才能更好地表现室外景物。
对于初学色彩的学生来说,写生中可能还会碰到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对毕业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检验。在近年来的毕业论文写作中,论文质量逐年下降。对论文写作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提高美术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美术专业毕业论文;论文开题;论文写作
美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艺术教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进行艺术考察与材料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及使用,学科论文与实用文体写作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良机。近年来,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在规范化方面有所改善。然而,随着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却逐年下降,其中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下降尤其严重。本文根据近几年的毕业论文辅导与管理工作,本文对这些年质量下降的毕业论文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普遍的规律性问题。并针对问题,对论文教学计划和方案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
一、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开题常见问题
(一)论文选题
合适的选题是提高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保证。多数同学在选题方面缺乏新意,显得陈旧老套,自主性不强,研究价值和意义不大。其次是论文选题盲目笼统,不够精准,缺乏内涵和外延性,或文不扣题,部分题目字数偏多不够精炼,逻辑性不强。或选题偏大,无法用一两个月、数千字深入展开论述,只能点及皮毛。如《工艺美术研究》《论中西方文化艺术比较》《论中国工笔画》《论产品包装》《论中国美术发展历程》《我的何去何从》等。或是论文题目结构不完整,只有名词,缺少动词或介词,或者是重复使用动词,如《抽象与写实》《内衣的流行色》《传统民间绘画艺术性的研究分析》等。因此,导师的积极引导或建议学生选择有研究价值的和正确的选题,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
(二)论文开题报告不按照要求填写,随意拼凑一些不相关的内容
对该课题的研究目的较含糊,缺乏对课题研究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其次知识面狭窄,查阅资料不够,在该项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方面,把非常陈旧的选题说成是国内外现在无人研究,本项研究可以填补本课题空白。研究内容不够简单明了,满篇幅的长篇大论。
二、美术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方面常见问题
(一)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全文的浓缩,也称内容提要或概要。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等要素。不对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和评论,我们学生在摘要撰写时惯用“本文”、“笔者”等作为主语,习惯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及自我评价。还有大部分摘要复制正文中的某一段落,结构不完整,不能够概括反映论文内容构成。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字的选取都是遵循一定规范的,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词或词组。关键词的内容应该与论文密切相关,不能使用常用词,如特点、比较、研究等。
(二)文不对题或研究方向与本学科偏离
文章内容与标题有明显不符和偏差,非本学科研究范畴。如:《电热水壶的可能性研究》标题感觉与艺术设计专业无关,而文章内容却是电热水壶造型设计。还有一些文章不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论述,比如谈关于绘画情感方面课题,前一两段内容还围绕绘画情感这条主线,中间部分就偏离到绘画教学问题上了,再后的结论则偏离到另一个主题上了。
(三)写作能力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选题的自主性不强,题目与研究内容陈旧、老套、缺乏创新。表现为单纯叙述多,口头用语或方言使用频率偏多,对选题的静态解释和再次印证做得过多。创新和理论深度稍显不足,有些论文在研究具体画家或具体作品时,过多地描述画家的生平,不善于与其同时代的作品去比较,更没有放入当时整个社会大文化环境中去分析,这就使得作者在论文自主分析能力方面显得无力,更缺乏对问题的判断与定论。其次有些论文行文中分段过渡不自然,依靠小标题进行上下段落衔接,引用图例量大,而对图例分析缺乏深度,文章拼凑痕迹明显。下载一些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内容拿来不加分析地肆意组合,前后自相矛盾。如《关于地域民俗文化对民间艺术的影响》一文,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肯定地域民俗文化对民间艺术的影响,然而到文章结论部分话锋一转,对前面的论述予以否定。
(四)论文结构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论点不鲜明或没有论点,结论不充足或没有结论,“缺头少尾”或“虎头蛇尾”。全文从头到尾都是对研究内容单纯的叙述或介绍,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切入点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或者是文章开头架势很大,随着文章的深入,论述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对所提论点不能自圆其说,首尾缺少呼应。
(五)格式不够规范
美术与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格式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一是习惯自我发挥,对论文原有固定格式进行随意修改,破坏原有格式及结构。二是不善于阅读,对毕业论文撰写要求理解不够到位。三是没有掌握WORD软件功能,无法按照论文格式标准要求独自完成。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思想认识与指导力度不够。随着近几年学生数量的增加,师生比逐渐加大,几乎全体专任教师参与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由于美术专业教师主要承担技法课程教学工作,且大部分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身平时缺少论文写作与系统的科研训练,在论文写作方面缺乏经验,因此在论文辅导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从毕业论文的开题到写作及最后答辩难以达到严格的规范要求。
从学生的层面上讲,由于艺术生在招生录取中,文化分数要求普遍偏低,尤其是文字写作能力偏低或缺乏兴趣。因此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困难重重,易出现言语匮乏、概念模糊、格式混乱、文不对题,论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次是美术学科学生缺乏端正严谨的态度,学生普遍认为论文写作与专业技巧知识关系不大,毕业论文的撰写较耗费精力,不必全身心投入,毕业论文成绩只要合格即可大功告成。此外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相关学科文献资料源的丰富,给学生提供了论文参考的便捷途径,同时也给论文抄袭提供了方便,论文抄袭拼凑成风。另外就是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学生大部分奔波于各类招聘会,心情浮躁,无法安心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于是出现毕业论文写作不够积极主动,甚至应付的情况。
这既是教风与学风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们在论文工作中对此采用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完全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这需要我们在今后本学科毕业论文工作中,从自身的工作中找问题,严抓教风与学风建设,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工作方案和实用于美术学科的文体写作标准及评价体系,这将对美术学科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立以系负责人与教研室分级管理制度。把教师能否完成本学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老中青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在科研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确保学术与教学相互促进。同时以传帮带的形式,对青年教师有规划培养,直至青年教师能够独立进行课题研究及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
其次是实行导师制,根据教研室分若干课外兴趣辅导组,可安排学生在第二学年后半阶段开始在导师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根据学生的志趣和专长制定训练计划,内容可包括美术基础、艺术创作(设计)、阶段应用文写作、创新训练等,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在平时加强自身的学术研究,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研究过程影响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及兴趣。这种训练方式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与创作设计的前提,为学生毕业论文与创作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是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实际情况,实行毕业论文类型多样化,如艺术史论、民间艺术、艺术评论、创作(设计)构思与理念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设计)撰写可行性报告书、结题报告书。在撰写此类文章时,思路不能只停留在创作(设计)方法或内容本身,而要上升到对当代社会生产生活、意识形态、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关注,要有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实践,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抄袭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实践与研究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科研能力。
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这些问题是年复一年重复出现的,同时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参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全体教师有坚定的意志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确保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