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本科艺术论文

本科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8 10:4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本科艺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科艺术论文

本科艺术论文:本科院校音乐艺术论文

一、音乐艺术实践理论课程化

管理教学化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要做好理论指导,把艺术实践理论课程深入到学生课堂中,做到“课上理论指导,课下实践活动,课后实践总结”的良性循环。根据学生年级制定实践计划,一年级在概念形式及重要性对音乐艺术实践有初步了解。通过教师讲座、学长报告、观摩、访谈了解音乐艺术实践相关知识。随着年级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强化,逐步由理论进入到艺术实践活动中。调动学生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理论知识的积累。

二、艺术实践途径多元化

艺术实践活动途径多元化是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举行高校间文化交流活动,在固定时间举办文化交流节,探讨、交流学校间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上的经验,并进行实践演出活动,交流艺术实践心得。积极与当地社会企业、社会公益组织、部队、媒体组织展开合作,丰富艺术实践活动途径,培养学生对外学习能力。开拓学生艺术实践的视野,丰富实践经验,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艺术实践途径多元化是校园艺术实践的趋势,只有途径多元化才能够使培养的音乐艺术人才不被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三、艺术实践内容全面化

艺术实践全面化是培养综合性音乐人才的重要手段。艺术实践全面化包括活动类型、参与人数、年级分配以及参与范围的全面化。协调各专业及各年级比例,完善人员覆盖率。打破传统艺术实践模式,丰富活动类型,让好声音、好歌曲、好舞蹈深入校园,以选秀的形式挖掘音乐艺术人才。

四、艺术实践开展规律化

艺术实践开展规律化是保证艺术实践活动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鉴于当前院校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缺少具体的规划安排,在时间、地点、项目上存在不稳定性,造成艺术实践活动准备不够充分,排练时间仓促,导致整体音乐艺术实践的水平不高的状况。制订艺术实践时间规律化、实践地点固定化、实践内容详细化的“三化”模式。根据教学时间、节假日、年级来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规划安排,提高整体艺术实践活动水平。

五、总结

当前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加大了艺术实践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本文提到的音乐艺术实践管理教学化、途径多元化、内容全面化、开展规律化为音乐艺术实践的开展和管理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音乐艺术实践规章制度,优化音乐艺术实践资源配置,培养素质高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作者:寇荣王国新单位:保定学院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本科艺术论文:公共艺术本科教育新模式

一、公共艺术节与公共艺术专业

汕头大学公共艺术专业成立于2004年,同年招生,经过多年教学的探索和发展,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体系。与此同时,专业师生团队以双年展模式每两年举办一次“公共艺术节”,此外每年举办一次“公共艺术专业年度展”。这两个活动一大一小、遥相呼应。每到举办公共艺术节年份时,年度展成为公共艺术节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专业教学而言,形成以展览和艺术节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学生自主创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在汕大公共艺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多以讨论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张宇教授通过多年教学研究发现,倘若关于公共艺术的教学和创作仅停留在效果图、模型上是不够的,只有在实际的公共空间中给予学生机会,进行公共艺术创作,这样的公共艺术教学才可能是完整的。多年来,中国大部分专业院校所形成的“效果图教学”模式,让众多初进社会的毕业生心生懊恼,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更缺少主动认识社会的观念意识。在公共艺术节策划过程中,同学们全程参与、自主操作,让他们真切体会到公共空间的属性及魅力,理解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认识到公共艺术能够给社会带来哪些价值和影响。

二、公共艺术节为教学带来了什么?

汕大公共艺术专业倡导学生自治,其意义是,学生除了需要完成日常教学中的各种课业,还需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继而培养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建立策划意识,积累公共艺术创作经验,形成对于公共艺术的个人独立思考。“学生自治”在公共艺术教学中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如在公共艺术节策划过程中,全程由学生策展人进行统筹规划,艺术家及工作人员参与配合。其中,专业老师成为参与者和被管理者,这样角色互换,让学生拥有更大自由度和发挥空间。策展人、艺术家及工作人员多是在校学生,创作和策展工作完全由学生自我策划和管理,这就是卓有成效的学生自治。公共艺术节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机生长的平台。澳大利亚公共艺术项目策划人刘茵茵女士在观看了首届公共艺术节后写到:“公共艺术教育需要直面交流来为学生作品面对现实世界做准备,尤其是关于政治领域或公共艺术方面,这与对技术和空间问题的理解是同样重要的。临时性公共艺术是鼓励学生创作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公共艺术节的举办给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宝贵的机会,艺术节释放创作欲望,学生自主完成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互动。这样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是难以达到的。公共艺术节的创立,让自治教学理念有了落地生根的可能性,同时成为不同专业教学交流的成果。在学科交融和综合教育发展大趋势下,公共艺术节创建了一个无差别艺术空间,鼓励所有人参与,同时激励有创作欲望的人在公共空间中创造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基于这样的策划理念,公共艺术节的创作者来自多种领域,除了作为主体的公共艺术专业学生,还包括汕大工友、校外人士、其他专业(如物理、法学等)的学生。这样一来,在公共艺术专业师生的倡导下,来自不同背景的创作者一同参加公共艺术创作,形成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公共对话,给公共艺术专业教学带来更多的新启迪,而同学们在无形之中展开了跨学科协作。香港中文大学陈育强教授在观看了第二届公共艺术节后,认为汕大公共艺术节的作用有三:一是予以学生协作或独立方式完成公共场所的创作。二是向校内同仁、同学展示艺术如何影响生活、产生启示,活化已被日常生活钝化的知觉,也为公众和创作者提供交换美感经验的平台。三是让各地专家、学者审视、评鉴学院的发展路向,提供联合与交流机会。笔者认为,公共艺术的教学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专业内的教学,上文已有所回答。而专业外的教学指的是,公共艺术节在一个兼容并包的话语环境——大学校园内举行,其受众是多元的,思维是开放的。北京大学翁剑青教授指出,汕大公共艺术节一方面在于促进人们理解大学中艺术及设计教育的方向和方式,另一方面在于从校园生活经验中培育更多关注、理解和参与公共艺术活动的青年学子,以便他们在未来走向社会时,成为具有更为多样的审美经验和宽阔文化视野的现代公民。

三、中国公共艺术本科教育新模式

在众多专家看来,汕大两年一度举办的公共艺术节成为其检验教学成果的方式,还成为公共艺术专业与社会对话的窗口。确实如此,公共艺术专业除了日常教学之外,应显现其专业独有的社会价值,尤其对学生而言,在尚未被商业社会洗礼的情况下,进行独立性、实验性、创新性的公共艺术实践是极其重要的,这将为未来从事公共艺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共艺术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促进剂。汕大公共艺术节举办了三届,已形成品牌模式。其中,总策划人张宇提出“院校展区”的概念,邀请了数个专业院校共同参与公共艺术节。在展览过程中,形成不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对今后的公共艺术节而言,这将成为院校间相互交流的基石,也将有助于形成公共艺术专业教学的大趋势。

结语

汕大公共艺术专业倡导顺应学科交融和综合教育发展的观念,鼓励跨学科、多媒介互通的交叉式学习,以期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将学生未来的发展作为专业教育的重点。公共艺术节的创立及日常化运营,增强了学生在文化素养、学术研究、技术融合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自由创造力和自主能力。汕大公共艺术专业为学生及其他创作者提供了充满激情的实验性创作与研讨的试验场,因此,这个公共艺术节是中国公共艺术专业教育中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模式。

作者:卢远良

本科艺术论文: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人才培养是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一项重要建设内容,是培养具有实际实践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卓越计划旨在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市场和社会”。[1]艺术设计专业从属于实用美术,本来就要求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卓越设计师的培养更是再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把企业引入学校和课堂,参与进卓越人才教学改革和培养方案的制定,为将来培养出适合地方发展的有创新意识的和实践技能的卓越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制定培养方案

现阶段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本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和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的实际专业技能需求有一定的差别。“还有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过分重视学术型人才,而忽视应用型人才培养。”[2]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具有较强的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卓越设计师具有实际设计实践能力,特别对当前形势下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实际技能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适合用人单位的设计人才。基于上述理由,针对卓越设计师的培养计划的制定也不能沿用传统的模式,必须有所改变。卓越设计师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当前设计用人单位需求,具有一定动手和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实际设计任务的设计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不能闭门造车,各个高校相互借鉴,由校内相关专家去开会研讨最后制定。必须切实贯彻走出去的方针,深入用人单位去调查,了解用人单位的切实需求。这是仅仅是制定该培养方案第一步,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应当克服困难、放下架子把和专业相关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设计师、施工人员甚至市场营销人员请进学校。让具有实际用人经验的单位参与到卓越设计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如果有可能,尽可能和当地或者经济较发达地区设计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这种做法优点在于我们培养人才通过相关学习,能很快去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而且加强和设计公司的联系,把培养出适合该公司的人才源源不断输送到同类设计公司。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不能较好融入设计公司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学生专业实际素养能力偏低,普遍动手实践能力差,没有实际实践经验。注重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训练,很少去考虑实际设计实践。一味去追求形式美而没有实际适用的功能性设计。对设计客户的实际需求把握不准确,导致实际设计案例很难被业主所采纳,这与在学校培养有直接关系。所以进入设计公司的这部分学生基本要在进行培训半年才能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实习,导致用人单位对此类毕业生不满。其二,好高骛远,很多学生以为学习艺术设计毕业后进公司就是做设计师,很多学生对设计师以外的其他设计相关工作基本不考虑,从而导致很难能就业。殊不知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协同工作,设计师必须了解实际设计中各个流程,才能做好符合客户需求的设计作品。其三,综合能力较差,对设计以外其他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明显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设计师是一个职业,不是一项工作,只有学生具备综合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才能较好去适应市场和设计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

二、课程内容实施和教学形式改革探讨

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过程是设计理念向设计实践转化的过程,要有效地实现这个过程,任课教师的自身实践和与市场接轨的能力必须提升,教学观念需要不断更深。不能再沿用老一套培养方案的教学模式,必须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有所革新。

(一)课堂教学以引导思路进入课程内容

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教学分三个过程中,首先是老师的分备课、讲解、板书,该部分主要是传授教学内容。其次是课题作业的布置,一般情况下会要求学生先进行草图创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给学生优秀的案例或者动手示范。最后,根据师生讨论的结果最终完成设计成果。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过程还属于实际意义上的纸上谈兵阶段,和真正的社会实践或者企业要求基本没有太大的关系。此种教学方式和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很难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因此,卓越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所区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把卓越人才培养内容带入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专业实践内容带入课程。如在立体构成的教学过程中,点、线、面、体元素的塑造训练,可以上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以市场上家装建材为创作元素进行训练,既达到课程目的,又加强了对专业实践的认识。从而为以后的专业实践引起学生探索兴趣打下基础。

(二)市场针对性的组织课程内容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很难与市场相接轨,培养目标中虽有提及,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执行。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际适应将来市场需求的实践能力是我们卓越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必须有针对性的和市场需求相关的改革内容的融入,例如以建筑装饰材料课程为例,老师应该在教学导入建筑装饰材料时候以身边装饰材料为主,教室的瓷砖、课桌的木工板甚至窗户、墙面都可以作为讲解的对象,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其次,让学分分组去收集和调研各种不同的建筑装饰材料,强调深入市场的重要性。最好有老师带队进行建材市场的调查,因为家装建材更新速度很快,老师也只有实际深入市场才能跟上节奏,才能接触到实际建筑装饰材料,学生才能亲身体验材料的真实属性。最后,深入到实际施工现场,真实体验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情况。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一个过程都有老师的参与,加强了师生的教学互动。

三、教学计划贯穿导师工作室和企业实践

由于各种原因限制,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课时数基本在每门课程40~60之间,却要对这门课程所有知识进行讲解,尤其是艺术设计很多课程具有实践性,要求调研和实际动手实践,学生很难在课堂逐一领会理论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很少有场地和实际实践案例给学生练习和使用。这样学生就很难在课程结束较好的掌握实践技能,只能天马行空的进行方案和效果图的制作,而没有实际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社会上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及相关设计人员引入到学校,通过工作室形式把具有实践经验设计师带入到课程。“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3]很多国外艺术设计院校就是通过导师工作室来完成学生后期专业教学计划。我们在进行专业工作室建立程序应该和培养方案制定相一致的原则,把设计用人单位请进课堂。在工作室的建立原则上要求每个工作室必须有一名设计公司的设计师或相关人员参与进来。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就可以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分别成立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方向的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也可以细分为设计方向、市场营销方向、材料施工方向等各个不同的类型。由实际设计公司在该方向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人员任设计师工作室的指导老师,这样我们培养的卓越设计师才能与实际市场相接轨。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实际设计实践案例,了解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毕业后能很快的去适应市场需求。设计工作室由校外指导老师的另外一个优点在于,公司指导老师能把自己在进入设计公司初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处理方法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少走弯路。当然同一设计工作室的是校内外指导老师也能更好的学习,互通有无,从而制定出更适合卓越设计师培养目标的设计型人才。设计工作室的最终成果展示方式可以是一整套的设计方案,由各个不同方向工作室学生共同完成。如针对校外指导老师实际家装设计案例,可有市场营销方向工作室师生制定营销方案,与业主沟通,使业主信任设计公司。其次由设计方向工作室师生完成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通过与业主交流完成设计施工方案。最后又材料施工方向工作室完成设计施工方案,最终向业主交房。各个阶段的工作由各设计工作室师生负责完成,其他设计工作室辅助配合。这样各个工作室既能发挥所长,又能互相学习,了解一整套设计流程。这种形式的训练最大程度的消化了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技能,为卓越设计师将来走向设计公司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卓越设计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设计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要求加入市场需求实际实践教学内容。分阶段有目的把地方相关企业单位人员引入课堂教学和教学计划甚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来。以企业和学校弓箭的导师工作室为基础,设计市场需求为导向,项目和竞赛教学为引导,最终培养出适合企事业用人单位切实需求的具有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卓越设计师。

作者:李稳 李杰 单位:宿州学院

本科艺术论文:艺术类本科生生活与心理健康论述

1贵州大学艺术类本科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以生活事件子维度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子维度为因变量,进行一般相关分析,贵州省艺术类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内部各子维度之间呈现出较适中的正向相关。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12个维度上总体上呈现中度或低度相关关系。其中,人际关系与自卑的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值为0.41;学习压力与焦虑的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值为0.46;受惩罚、丧失、健康与适应、其它与心理健康子维度的相关度较低。从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概念的角度看,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6个维度上总体上呈现中度或低度相关关系。其中,焦虑、抑郁、自卑、偏执、退缩与学习压力相关系数值都达到了0.4以上,为中度相关;其它各因子与生活事件6个子维度相关度较低。以生活事件子维度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子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四个典型相关系数都达到0.05以上的显著性水平,说明6个自变量主要通过4个典型相关因素影响因变量。第二,在第一个典型因素分析里,主要是自变量中的学习压力与人际关系变量,影响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其结构系数都为负数,可见学习压力与人际关系这两个生活事件压力越大,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就越低。前文的数据已经佐证,艺术类大学生最经常的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与人际关系,再通过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艺术类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因子是学习压力与人际关系,这就进一步表明学习压力与人际关系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影响。

2研究分析

从研究结果看来,贵州大学艺术类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自卑、偏执、退缩、攻击这5个方面。研究原因可能有:(1)从社会角度来看,正如徐学智、程明莲的调查结果所显示的那样,i社会有机体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本身就存在一种歧视与偏见,往往认为艺术类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才去学习艺术,导致艺术类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体会到的关怀与尊重与自身需求不符合,一旦遇到生活事件,极易冲动;(2)从家庭角度看,艺术类学生的家庭在对子女的学习上投入更大,有些家庭会因为子女学习成绩不好的而让子女选择学习艺术已达到上大学的目的,不过却忽视了学习艺术需要一定的天赋事实,自然家庭给艺术学生的压力可见一斑;(3)从艺术生自身的角度看,艺术生自己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表示怀疑,对自己身份的价值认同度不高,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表示担忧;(4)艺术的学习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情,学生需要大量反复的练习,长年大量反复的练习与训练,给艺术类大学生的躯体化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贵州大学艺术类本科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其次就是受惩罚事件。这与余圣陶等人的研究认为“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主要集中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就业上,受惩罚事件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这一研究结果即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的地方。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具体来说,与普通类大学生一样,艺术类学生在学习压力与人际关系两个方面压力较大,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有关,中国传统教育向来唯分数是论,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导下,中国的家长往往只要求子女搞好学习,提高考试分数考个满意的大学,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缺失,使得大学生们人际冲突严重,人际关系紧张,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其次,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和自我主导意识观念较强,这些个性特征使得他们在应对惩罚应激时承受能力较差。因此,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加强学习适应、人际关系、挫折与压力应对等方面的教育。

作者:宋超 张波 杨琴 付玉红 单位: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本科艺术论文:本科艺术院校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的多项指标跻身全国前列,形成了各市州均有本科院校的均衡发展办学模式。在其中33所本科院校中,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21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艺术专业,在其中67所髙职院校中有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高专开设了表演艺术专业。髙等教育的大众化给我们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高素质人才,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湖南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要求上的差异性,这一现象在高等艺术教育方面尤为突出。艺术教育应该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即中专、专科、本科三个层次完成艺术人才培养,但目前湖南省缺失的是本科专业艺术教育这个层次,这势必会造成高精尖艺术人才的断层以及流失。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是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文艺体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全面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客观需要。湖南高等教育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优秀任务,改革和完善湖南现有的院校设置模式,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强学科建设,以适应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湖南梦。

一、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是湖南文化强宵的奔观要求

湖南文化强省的建设,关键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创造力,创作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不断丰富和充实社会文艺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湘文化孕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和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涵盖了戏曲、音乐、舞蹈、表演等形式多样的艺术种类,涌现出花鼓戏、桑植民歌等一大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了齐白石、高希舜、黄永玉、朱辉、谭盾、李谷一等一批文艺名家以及张也、甘平、雷佳、王丽达等一批活跃在艺术舞台的明星唱将,打造了一支在全国的文艺事业中响当当的“文艺湘军”。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关键是人才。但目前湖南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艺术人才队伍存W小,流失、断层现象严重,湖南的专业艺术团体、影剧院、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具有髙技能的艺术人才老龄化情况严重,随着老艺人的先后离去,出现了行当不全、当家演员青黄不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剧种出现后继无人现象。二是艺术人才整体素质偏低,缺乏艺术创新。湖南专业艺术教育没有本科院校,只有一所高职,二所中职在承担着全省专业艺术教育的发展。三是艺术研究生比率虽略有提高,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事业的发展的需要,湖南近几年在全国有影响的艺术作品鲜少,这也反映了湖南高精尖艺术人才动力不足。艺术教育的不完整性难以承担起湖南高精尖艺术人才的培养,湖南在“文化强省”战略下独立设代本科艺术院校,这是实现《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的总体目标:“围绕富民强拧的目标,积极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努力打造湖南文化髙地,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竞争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楮神动力、舆论氛闱和文化条件。”的急切需求。

二、独立设代本科艺术院校坫湖闸经济强竹的其观贤求

“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勇于文化创新,成就了一支包括创意设计业、影视传媒业、动漫游戏业、数字咨洵业、新闻出版业、演艺娱乐休闲业、文化旅游业、教冇咨询业、工艺美术业、文魄会展业等行业组成的“文化湘军”。“十一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2012年,湖南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约2730亿元,增加值约1175亿元,占全省GDP5.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居全国第六位,中部;第一位,成为湖南重要的支柱产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者:王含光 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本科艺术论文:本科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

1强化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

艺术素养不仅体现为积极的审美态度、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促进人的创新思维的发展。许多科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家等卓越人士认为,艺术素养对他们的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强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将其作为人文教育的优秀部分,从管理制度、课程等方面切实保障其有效实施;将“通识教育”思想引入艺术教育教学中,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主导思想加以落实。造就中西通融,具备国际眼光、优美情感的人才,使其接受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基于大学生艺术素养现状,我院将艺术类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艺术基本知识的普及为主,将公共艺术课程统一为大学生艺术素养,形成以美术、音乐、舞蹈、建筑、雕塑、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综合课程,采用多教师、多模块、多媒体的导读形式实施教学。同时,增强教学内容的可读性和时效性,设计制作与教材匹配的多媒体课件,以适合在影像中长大的“90后”学生的需要。该课程在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工业学院等学校经过5年的实践,在学生了解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加强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另外,要使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学团队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逐步使艺术教育规范化、系统化。

2重视教师和学生的艺术实践

为避免将学校艺术技能化的倾向,一方面,要将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而非技能来讲授,让学生在艺术与人类生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等的联系中,更好地理解艺术对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更系统地欣赏人类各时代、各民族地区的优秀艺术作品,积累基本的艺术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拓宽视野。在教授艺术知识的同时,增设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表达能力的课程。尽管高校艺术教育不强调专业艺术技能的训练,但多让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表达,不仅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感受艺术,而且有助于发展他们基本的艺术表达能力,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艺术抒发情感、美化生活。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或表演能力。所以,要创造性地开展针对全校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艺术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示范和启发也是学校艺术教育很重要的环节。

3构建有效的校园文化艺术展示平台

艺术氛围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通过各种学生、教师艺术社团的建设,定期艺术活动或艺术节的举办,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以“读书节“”艺术周“”科技文化节”等活动为主体,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活动。近几年连续举办的“经典诵读”深受学生的喜爱,“歌咏比赛”“毕业生文艺晚会”“迎新生文艺晚会”“元旦晚会”等文艺活动为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帮助和支持各系重点打造有特色的校级精品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精品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成功。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形成“百团大战”的社团活动,成为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通过学生自己积极投入艺术实践活动让其感受艺术、体验艺术,从而增强学习艺术知识的积极性,让校园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氛。

总之,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艺术素养残缺、匮乏的现状,应唤起全体师生对艺术素养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伴随着高雅艺术与大众艺术的界限被打破,艺术正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是不完整的人”的时代已经到来。从艺术态度的转变和基本艺术知识的普及做起,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追求艺术的热情,逐步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用与时俱进的思路加强艺术教育,用创新的精神和魄力开创应用型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马牧群单位:兰州工业学院

本科艺术论文: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培养教程研习

一、以“厚基础、宽知识”为模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

课程结构合理有效的安排,能够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所接受的知识信息量、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达到人才所规定的标准。要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只有合理有效地优化知识培养结构,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和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以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手段,适应社会需要为方向,实行课程整体优化,才能完成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在课程设置中,应从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关注个性发展来熟悉、梳理、构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科结构。也可根据黑龙江区域文化以及院校自身的独特教学资源和条件,以多种形式构建相应的课程来填补和加强教学计划难以实施的课程。

通过改革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以“厚基础、宽知识”为模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是对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我们力求在自己的课程发展当中,独具匠心办出特色,继续建立完善有发展前景的,与就业市场相接轨的,与行业的职业标准接轨的,与国际高等教育标准接轨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以“培养素质人才”为方向,加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我们应该如何准确把握基础课程训练与专业设计课程内在的结合点,从而使基础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设计课程呢?长期以来,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民办院校大多数都是用培养艺术家的方法培养设计师。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不仅造成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的脱节,也与艺术设计专业探索寻求新的设计发展空间的目标相距甚远。在过去,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已养成了让学生在设计上只追求一些形式和美学上的细节,而不去追求创意表现。基础课程的作业千人一面,无任何新意,其实已经暴露了我们专业设计基础教学的弱点,因为它在无形地鼓励学生们照搬照抄,求同弃异,而不是独立思考,创新寻奇。这些根植于我们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弊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感被彻底抹杀。

在教学中,要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联,在基础课程训练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探索新渠道,让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学生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感和作业形式与实用带来的愉悦,并刺激创作欲,养成创新习惯。我们要改变原有教学方法中存在的程式化、刻板化的问题,摒弃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出现的机械与教条的形式,把构成设计课程的表现形式从固定有限的、统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要在培养学生独特的构思、形态美的感觉、构筑方式的认识上加以训练,将构成学与实际专业设计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进一步理清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一套能够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素质培养需求的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环境进化速度日益加快,学科和课程的设置及内容不可能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就设计教育性质而言,其中的实践环节可以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设计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实践教学环节是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与落实的基础,加大实践环节教学可以更好的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这是落实设计教育培养学生参与生产,解决实际问题,实践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生利用短学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真正实践,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实践、毕业创作等。通过实践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和创作实践中。专业实践是培养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搜集生活素材、整理生活素材等为毕业创作服务。毕业创作是通过强化练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反映生活,是艺术能力的综合测试。

总之,通过在多年艺术设计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渐构建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和教学网站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总结出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新思路。并成功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齐兴龙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本科艺术论文:艺术本科创业教育方式探索

2002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创业管理培训学院,组织、协调和推动全校的创业教育,促进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指导等工作。同时依托北航科技园和孵化器组织,在机构、人员、经费诸方面给予充分的创业支持,有力地保障了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北航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并针对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努力探索和践行适合国本校情的创业教育模式。成立专门服务创业组织体系包括:一个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一个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若干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一个创业师资培训基地,若干科技孵化器,一个大学科技园,若干学生创业活动协会.在组织结构上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1.积极开发创业教育教学教材与著作2.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创业教育研讨会3.创新创业教育专题研究4.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温州大学从2001年开始在全校开展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走在国内高校的前列。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部级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成立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学院主要负责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创业实践与创业研究等三大功能。开设“创业管理”双专业、双学位班级,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改革实验区。温州大学创业学院形成四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供我们学习与借鉴。

1.创业课程教育:开设创业教育公共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

2.创业实践教育:提供创业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3.创业一专业教育:针对少数学生成立创业的第一专业班级。

4.创业与专业融合教育:通过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培养既懂专业又善创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要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而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本学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本地区的特点,我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重在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探索出适合专业自身特点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交叉的学科,对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也存在着更高的要求。当今艺术设计类设计师不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有对科学技术、社会学、管理、经济、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业教育,培养出有创业能力的设计人才并能够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的个性化与应用性,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创新点模式来实现。

一、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的课程体系构建,从课程性质上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创业类通识课程:包括创业基础课,区域特色创业课程,专业创业课程:同时开设创业类专业课程,课程内容融入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的元素。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应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而应依托于专业对学科教学过程进行“重”,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更能引领学生关注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变革,从而使创新本身变成学科知识的一部分..不仅要具有理论性,还要具有实践性。面向全校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面向辅修、双专业学生培养创业复合型人才,面向与专业相融合学生培养岗位创业型人才。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采取点面结合,积极探索分层分类的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创业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从培养就业型人才转向培养创业型人才。基于实践主导型设计,教学方法多样化,以提升本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点,积极探索与建设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聘请优秀的企业家导师授课。还可以通过聘请优秀企业家开设讲座及论坛.面向全校学生举办各类“企业家论坛”.还可以构建创业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改革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增加创业实习环节.

二、实施产学研一体化: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型企业与实训基地,让在校大学生们能够参与进来并开展专业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知识的学习,得到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磨炼,体会到企业各个渠道环节下的体验。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实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了解行业的赢利模式,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建立企业导师制,让有创业经验、管理经验的企业导师参与创业项目指导和培训。

三、打造校园产业园区进行创业项目体验:在园区内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创业体验。园区为其提供场地和创业启动金,并配备企业家导师定期进行指导。校园产业园是高效创业教育转型的重要契机、是拓展新领域和探索办学新模式的有力举措、是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产业园区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业产业园区既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又可以使学生与企业界产生互动,从而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实践,放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

四、参加国内外创业竞赛:通过参加国内外创业竞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通过参与创业计划竞赛,让学生、老师与各个高校多交流沟通,从而取长补短.创业竞赛是大学生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有效方式,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内容。创业竞赛的内容可以是要求学生针对某个项目或者某种有前景的技术、服务等的创业运作进行创业设计。并要求学生写出详尽的计划书。计划书应包括:概要、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营销策略、风险评估、竞争对手分析、管理与关键人、资金预算、五年计划等等方面。对于大学生积累创业知识,提高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清华大学率先在中国举办了“挑战杯”首届创业计划竞赛,拉开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的帷幕。取得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成功的刺激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每年都在举办这样的创业竞赛.

五、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师资多元化,重企业一线精英。能够胜任创新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前提。不断地增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丰富其在外的创新、创业经历,使他们能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够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教育要与本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更要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从学校及本专业的实际特点出发,探索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作者:李菲菲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本科艺术论文: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

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式。

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专业口径过细,方向过窄,缺乏宽广厚实的基础;很难做到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统

一、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基本素质相统一;考法单一,学生无法从考试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缺乏适当的淘汰手段,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了一些提高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的建议。

1突出实践环节课程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纸上谈兵的理论灌输对培养创新性的个性化人才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阻碍创新思维的训练,这一大特色应始终贯穿于艺术设计教育。但现在的部分院校过多的考虑教育成本问题,学生安全管理等问题,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将过多的教育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中,将实践环节流于表面的形式,只要有一次实践的机会就说实践环节完善;教师在机械前操作一番,学生观摹就称完成了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带学生到工厂、设计公司走一遭,也是完成了实践内容;到特色民居两三天,色彩写生实践也称告一段落,这样马虎应付、枯燥无味的实践环节,学生学得也很马虎,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掌握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能力,对加深课堂理论教学也没有丝毫作用。

现在有些院校的课程教学将设计实践与具体的工程项目结合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加强实践教学的好办法。教师一开始就将实际的工程项目作为引导,教授一些理论知识,经过展开设计创意,绘制设计草图,讨论敲定设计方案,参与工程项目评选等一系列真刀实枪的环节,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也会增加同学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对参与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投标过程也十分清楚,有利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有一些院校探索出积极的课程模式,例如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思路体现在课程实践环节中就是将企业的要求作为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设计作品定位在企业的规划上来,学生作品就是企业的产品,企业会根据质量的优劣来选择是否投入市场,也会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人才。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热情高涨,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设计作品有可能面市或者获得企业的资助,或者能与企业达成就业协议,这将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势必会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得到加强的做法值得提倡,也必然能改变学习被动、质量不高的教学现状。

2引入过程式教学

艺术设计教育具有一般学科教育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也有艺术设计的特色和目标,完全用一般性教育的模式来衡量艺术设计学科也有不全面的问题。一般学科中追求严谨、完全一致的结果,理工学科和艺术设计学科相比较而言,教学目标不同,其培养方式不同,教学方法也完全不同。例如数学解方程式,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最后的结论正确就可以,往往一道题目可以多种解决途径。艺术设计更应注意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教师在过程式教学中更应把握课前、课中、课后的准备,规划好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在过程中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更能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变过去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使教师与学的互动更为生动。例如对包装设计课程展开过程式教学,教师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后,可对现有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找准自己的设计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展示市场调查,收集相关设计资料,找出自己所要设计或对原产品进行改进的地方,进行初步的设计创意及构思,对收集的资料和创意草图进行互动的阐述,并相互之间学习,启发灵感。深入设计方案,完善设计作品。展示作品,总结课程心得。经过这样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实践学习,对学生设计作品非常有启发性,对自己的思维有一个很好的锻炼,这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结果,只看重学生最后上交的设计作品,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估,也很容易在课程学习中出现抄袭、照搬他人创意的情况,对整个专业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在过程式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师地位的转变,要以引导者、启发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这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必然。结合过程式教学来看,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特点,以制定“因人制宜”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参与创作实践,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在探索型的课堂中更好的体验设计成功的乐趣。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始终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学生之间得不到碰撞,学生和老师之间思维也得不到交流,往往是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学生的设计实践完全隔离开。学生要么按照教师的设计想法来完成作品,要么自己随便查找一些资料,改编一下成为自己的,这样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会逐渐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了。在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启发者,鼓舞者的角度来完成课程教学,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同时学生接受新事物快,信息量大,他们通过网络等信息渠道了解新知识更多,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更新、更快、更多,才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点,也要求院校制定完善的制度来保障艺术设计学科高质量的发展。

4开展专题讲座

在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外,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视野,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综合素质。一般而言,专题讲座邀请的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对某些前沿的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其方式方法也完全不同于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从专题讲座中了解艺术设计领域发展脉络,把握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对一些设计成功的经典案例进行学习探索,可以和讲座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这也是课堂内容的一个延伸,往往比课堂知识更新,讲解的更深。例如,国外设计思想的交流,可以邀请国外的知名学者来面对面的沟通,也可邀请留学归来的国内专家教授介绍经验,对一些新兴的领域进行研究。不仅如此,课堂中的知识是较权威的、经过检验的理论知识,在专题讲座中,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一些自己的,有争议性的论点,让学生在这种争议的讨论中树立独立思考的信心,增强主动学习的热情。

除了以上几个方法的探讨之外,一些传统方法也可以在艺术设计的课堂得到改进,形成自己特色的方式方法,如传统的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文字、肢体等多种手段有效地传递信息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这是现代教育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讲授,对某一小的知识点查找资料再讲解,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讨论式教学也非常适用艺术设计学科的课堂,特别是在设计草图与完善阶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能更进一步深入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也有助于学生产生独到的见解。音乐式教学是从多媒体教学中独立出来的,对绘画类的课程有帮助,一曲舒缓的轻音乐能帮助学生平稳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中去。多种方法的灵活使用,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课堂中去,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以适应学生个人教育和生活经历的差异性,学习兴趣特长、知识储备的差异性,对艺术风格,艺术表达的差异性,积极开展对话式教学、探讨式教学、主题式教学,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科艺术论文: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的学汇和再提高的过程。学生将综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完成广告设计专业的整个毕业设计任务。设计作品应符合市场,具有独特构思,甚至是超前的,以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在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之前,必须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即规定的学分),毕业设计(论文)按排在第7、8学期,时间约8周。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3.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4.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为综合同学们四年所学知识,设计内容项目较多,一般选择典型性较强、风格鲜明、难度较大、任务较重的题目,这是同学们创作高设计水平的难得机会,因此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按时完成设计。毕业设计风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定,设计尺寸统一要求,可手绘,也可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要求明快、简洁、富有设计内涵,突出自己的想法。由于展览需要,还需进行装裱,装裱材料可根据需要和可能统一制作。

2.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社会发展自己事业的桥梁,因此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学术和先进的设计水平,在辅导过程中随时启发性地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能力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真正把设计做到极致。

3.毕业论文为8000字以上。论文应力求研究计划和方案合理、论点正确、论据可靠、层次清楚、文理通顺、书写工整。

4.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按规范化要求装订。

二、指导教师

1.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

2.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组。每组1-3人。

3.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并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设计表现作出评价。

4.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树立正确教育思想,认真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报告,制定毕业设计进度计划,及时检查学生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对实际完成情况做好记录。

5.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方面的指导,做到论文及设计说明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符合科技写作规范。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打印和装订。指导教师要对论文及设计说明书、图纸认真审阅,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三、毕业设计内容

设计题目可以根据四年的学习经历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自定,做成系列招贴形式,也可结合实际项目来做。总体设计要求布局合理,构图富有创造性,色彩搭配符合设计需要,风格不限。

建议辅导方法:指导和观摩相结合,其间多学习国外大师的先进表现方法,使学生了解国外的先进经验,增加同学门对大师作品的感性认识,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作品的品位。

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一)选题原则

1.毕业设计(论文)应按照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当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选题要尽量选取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的题目,提倡“真题真做”。选题也可模拟实际工程。

3.选择课题的份量和难度要适中,使学生能在规定时间经努力可以完成为宜。

4.鼓励一人一题,若多人同做一个课题,每人必须完成个人基本内容,其设计内容及工作量应与小组人数相符。

(二)选题类型

论文参考题目

1.突破传统的传统—平面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

2.谈平面设计中的创意

3.非纸类材质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

4.浅谈对以文字为主题的招贴的视觉感受

5.包装设计的价值观

6.创意思维与图形设计

7.书籍装帧中的文字版式设计探讨

8.汉字标志设计漫谈

9.浅析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10.平面设计中的精神与物质

11.版面设计中的“平面空间”

12.浅谈沟通在文化性广告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评分标准:创意构思(35%)、理论畅述(25%)、文字表达(25%)、答辩表现(15%)。

毕业设计参考选题:

1.酒类包装系列

2.茶叶包装系列

3.饮料、咖啡系列

4.电子产品系列

5.2008北京奥运会招贴系列

6.中、外文学名著装帧设计系列

7.环保海报设计系列

8.和平海报设计系列

9.文化、艺术博览会招贴系列

10.商业广告、艺术摄影系列

11.企业形象识别设计系统设计

12.挂历、台历设计

13.DM手册设计系列

毕业生设计作品要求:整体设计构想有创意、设计实体的制作有整体、系列效果、制作精良。

参考评分标准:设计构思(35%)、设计实体(35%)、制作精良(30%)

五、毕业设计的一般步骤:

本专业毕业设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选题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设计计算绘图、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可分为三阶段:选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提出论点、阐述论据;撰写毕业论文。

六、毕业设计的成果要求: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后提交毕业(论文)文本,包括图纸及毕业设计文本。除作品要求中展板正标题统一为“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外,其它内容一律体现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一)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封面(详见附表);

2.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书(详见附表);

3.毕业设计(论文)目录;

4.论文摘要;

5.毕业论文及工程设计说明书;

6.参考文献;

7.附录;

以上内容的要求

1.任务书:包括设计(论文)题目、论文主要的内容及进度安排、论文主要指标及要求、主要参考文献;

2.摘要:一般为400汉字,摘要介绍设计(论文)的研究课题,本人见解和主要结论;

3.目录:按论文章节次序编好页码,设计图纸要有标号;

4.论文或说明书要求论证严格,层次分明,语句通顺,表达确切,字体端正。

5.参考文献按以下格式列出

[序号]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卷号、期数、页码(年份)

[序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页码(年份)

6.附录:与论文有关的数据表、计算机程序、鸣谢等。

论文完成后按(一)文本结构的顺序排列好,加以封皮,进行装订。

(二)作品要求

1.设计手册一本

A4规格,16页以上,主要包括封面、封底、目录、设计说明、设计草图、成品效果图等,全硬质封面、封底,并设计版面,彩色打印。版式体现“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字样。

2.展板两张

规格:800mm×1200mm,输出时最低分辨率:300dpi。展板中不少于4张电脑效果图,展板正标题统一为“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广告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副标题自定或指导老师拟定,并设计版面、装裱。

3.毕业生实习鉴定表(详见附表)。

七、毕业设计的组织领导及成果评定

1.本大纲及根据本大纲所制定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具体依据,指导教师必须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阅读并领会这些文件的含义,学生要认真阅读毕业设计任务书,熟悉资料并明确自己的任务;

2.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指导教师应给所指导的学生指定题目,给予必须的原始资料,并下达设计任务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启发诱导,全面负责;

3.指导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的内容由有关单位选派,必要时还应指定有关课程的教师作为答疑教师;

4.指导教师的业务领导人应分阶段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5.毕业答辩

(1)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后,经指导教师评阅,并写出评语和平时成绩,方可进行答辩;毕业设计无成绩或成绩不及格,将根据有关规定,取消毕业答辩资格。未参加毕业答辩或毕业答辩未通过者,将影响该生的本科毕业。

(2)答辩委员会由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5~7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两人,答辩小组成员备案;

(3)答辨分设计情况介绍(10分钟),基本问题(5分钟)和追加问题(5分钟)的答辩。

(4)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的办法,按百分制评分。

本科艺术论文:艺术类本科专业院校教学管理研究

随着艺术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艺术院校教学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艺术人才,加强艺术类专业本科专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迫在眉睫。

一、教学管理概述

(一)传统本科专业教学管理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本科院校逐渐壮大起来,各类专业应运而生。与之相应,本科专业教学管理的实施和开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并形成了一定的传统性的本科专业教学管理特点。其具体表现在:教学管理方式注重目标的追求,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细化各专业的教学方案,将实践教学课时加入理论教学课程之中,强调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专业研究经费细化并得到落实,对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并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这些传统性的本科专业教学管理方式有效的推动了各大本科院校的教学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部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部分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

(二)艺术类本科专业院校教学管理特点艺术的发展和传播是人们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各大艺术类本科专业院校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艺术人才。然而,各大艺术院校教学管理呈现出两大特点,这两大普遍特点严重的影响了艺术人才的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影响了学校专业教学课堂的管理。其具体表现在:1.由于艺术专业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塑造,所以学生在课堂中常以看电影、听音乐、练字等方式来激发自我创作,从而是的整个学校课堂纪律散漫,有时校风会有些过于自由。2.由于艺术专业内容的独特性,学校很难展开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艺术专业课堂的安排,在同一时间段中,只能安排某一特定课程内容给某一特定班级。

(三)传统专业与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对比分析与传统专业教学管理次序和模式相比,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存在着两大问题。第一,“随意、自由、开放”成为艺术专业高效风气的代名词,因而这种浮夸风气盛行之下,学校往往忽视对其教学管理的责任。加之,艺校招生注重相貌及金钱交易,从而导致艺校管理风气极其不“纯”;第二,艺校将传统专业教学管理中的正常规章制度视为约束其“灵魂”的枷锁,严谨的规章制度在艺校遭受师生一致的抵触。因而正常的教学管理制度无法正常运行,导致艺校教学缺乏管理力度,形成管理松散无序的局面。

二、实践过程中具体某学院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呈现及思考

(一)某学院艺术类专业呈现的教学管理方式(1)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不具有艺术管理特点就某院校对艺术类专业所实施的教学管理而言,该学院的管理者缺乏对艺术专业教育的深刻认知,其管理者忽视了艺术类师生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将一般本科院校的规章制度按部就班的实施于艺术类专业管理,使艺术“自由”发挥受到限制。(2)管理过度自由化艺术专业教学以普遍化的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与艺术专业以自由创造为优秀的理念背道而驰。就该院校而言,为成就该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作灵感,学校将自由归还于学生,但是开放、个性、自由的风气,造成了艺术专业教学管理无序的局面。

(二)针对该学院的教学管理方式引发的几点思考面对该学院的相关艺术专业教学管理方式,问题油然而生。一是怎样建设其管理制度;二是怎么规范其教学管理的决策;三是若对该学院的教学进行质量监控,是否有效;四是有何措施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三、艺术类本科专业院校教学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督为规范艺术专业教学课堂的正常化和普遍化,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是基础,强化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是关键。一方面,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以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科学的教学计划为奠基,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学考核和考试管理制度为重点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艺术专业教学管理过度自由化的随意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日常教学管理的不断强化,保证教学管理实施进程的连续性的同时,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教学考核、成绩考核的监督与评价,并将教学成果展示和教学课堂互动作为其特殊性管理方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平等交流的机会,总结经验,促发灵感,实现自我突破,以此将教学质量监督作为管理的重点。

(二)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合理使用现代化管理方式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指的是在对艺术专业教学进行管理时应当注意灵活性、个性化与管理制度原则性问题的融合。这是由艺术专业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重视学生情感交流为基础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保证原则要求,在能够充分发挥艺术专业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严肃规范化的实施学校管理制度。兼并灵活性要求学校结合艺术专业学生外出写生、考察等需求,相应的弱化行政审批执行力度,保证学生合理性的外出实践学习。艺术类专业教学的实施和普通专业教学实施一样,需要利用现代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加强教学目标管理的推行;第二,实行集体评定式的考试成绩考核;第三,加快信息化(微机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四、结束语

过度自由化的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严重的阻碍了艺术高校的科学发展个艺术专业学生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艺术人才输出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毫无约束的个性化人才也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为防患于未然,提高艺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实施科学、有效的艺术类专业本科教学管理措施成为必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督,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合理使用现代化管理方式为艺术专业教学管理道路做出了示范。

作者:郑婧怡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本科艺术论文: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本科阶段学位考核的重要方式。完整科学的毕业设计指导评审体系,对于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成果,总结梳理专业知识认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三部分。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包括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设计专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是本科教育阶段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步骤。科学、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

1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体系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准确而恰当的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明确设计方向,检验专业水平。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制定好毕业选题是毕业设计指导体系的重要环节。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联系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课题价值,毕业设计选题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方向。①项目应用型:主要是指专业实践项目,具备实战性、规范性、约束性、市场性等特点。项目应用性选题是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训练目标,注重强化设计应用能力,认知行业设计流程,熟悉行业设计规范。②概念实验型:主要是指具有探索性、抽象性、概念性、前沿性的设计选题。概念性项目往往对某种理念或思想进行提炼、概括、表达。概念项目的设计训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活观念,凝聚时代先进技术成果,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意义。③专题研究型:主要针对专业发展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性、拓展性、研究性的设计实训。应对专业细分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强化对设计专业某一领域的设计应用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好的选题需要大量地阅读、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思考选择中确定设计选题方向,为后续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体系

毕业设计指导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活动中,用时最长,教学模式最为灵活的教学阶段,也是对于本科专业设计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学科特质和设计流程,以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依据,分为开题、设计、结题三阶段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1)开题阶段:针对学生在设计初期就选题及前期调研进行指导。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成果内容、发展动态、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方向等内容进行指导,明确课题研究的框架性认识。2)设计阶段:重点指导学生就毕业设计选题制定清晰的设计目标、明确的设计内容和可行的设计计划。确定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技术资料,注重设计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学生设计时,应注重辅导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充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注重对设计项目的分析,启发独立思考以及设计技术层面的强化。针对不同设计选题内容,注重初稿问题的沟通,二稿的调整,三稿的完善。不少于三个环节的指导是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的保证,也是更好地对设计质量和速度进行把控的措施。3)结题阶段:主要针对毕业设计方案的完善、展示、阐述等内容进行指导。着重强调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展示性。毕业设计阶段性指导体系有利于分解设计任务,控制设计效果,引导专业知识与设计实践的关系,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侧重对于设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详细介绍,讲解设计选题的重点、难点,扩展知识结构,深化设计能力。

3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评审体系

毕业设计的评审体系是毕业设计科学规范化评审标准。毕业设计的评审直接关系到对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水平客观准确的认定。毕业设计评审体系着重审核毕业设计完整性、规范性、知识性、展示性的完成情况。评审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①优秀:按时优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熟练应用,具有创造性地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②良好:按时良好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准确应用,具有良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一定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③及格:按时全面地完成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应用,具备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完整。④不及格:未能按时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欠佳,不具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方案不完整。

4结语

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措施,是对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检查的重要标准,是科学授予学士学位的依据。完整科学的毕业设计教学评审体系能有效地考察本科专业设计应用知识,能良好地反映本科专业设计专业认知,能客观地体现本科专业设计创造能力,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科学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研究、巩固、扩大、加深、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毕业设计指导各环节的主要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标准,是提高和控制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方法,对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合格的设计人才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磊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本科艺术论文: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论文

一、当前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1.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是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目标的确立对于艺术类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和组织构建具有决定作用,是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2]。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决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现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教育从研究型办学定位逐渐向应用型办学定位转变,然而我国当前的许多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却没有跟上这一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革新的转变趋势,他们仍然使用传统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研究型、精英型、知识型艺术人才宗旨,没有考虑到人才多样化的培养需求,忽视了学校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研究型、知识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占据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市场。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转型驱使下,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对学生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求高素质、高技能兼备的创新型人才,尤其需要艺术类多样化人才。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许多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始终沿用“教师、教材、课堂”三点一线的培养模式,艺术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重理论轻实践。比如动漫设计专业的课程中,课程内容主要以美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巧、美术绘画能力、美术鉴赏能力为主,而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2.艺术类人才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民营本科院校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教师、教材、课堂”三点一线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艺术类课程内容所体现的创新力度有限,绝大部分知识和案例停留在以往的基础上,旧的教学案例不能紧跟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的教学思想僵化、循规蹈矩,在人才培养行为上亦步亦趋、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没有完全认清当前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和竞争压力,对待一些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敢尝试,总是畏首畏尾,导致艺术类人才培养仍然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严重不协调。虽然当前艺术类院校教材吸收了前人优秀的文化研究成果,但是缺乏对前人人文社科成果的深度挖掘,没有将精神文化成果中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求是的精神反映出来。此外在教学手段上,沿用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合理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滞后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与一般公立高等院校相比,它的办学工作和内部管理完全是按照民营机制运行的,民营院校与一般市场企业一样实行独立法人、独立场地、独立教学、独立财务、自主招生,民营院校的办学经费一般从学生的学费中获得,而公办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除了有学生的学费,还有来自国家的财政教育支出。因此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在办学经费上呈现短缺问题,从而导致艺术类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此外艺术类专业由于专业性质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耗材严重,多实行小班化教学,与文理科学生相比,教育经费往往要高出一倍。加之随着学生扩招后,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变得越来越捉襟见肘,教育资源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学生数量。

4.艺术类人才培养空间受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现阶段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在教学空间上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比如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动画设计在当前艺术专业中是新兴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培养学生二维、三维绘画技术的操纵能力,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专业知识和绘画技巧外,计算机绘图操作技术也是一项重点培养项目。教师仅仅把教学地点设置在室内教学,极少开展户外写生、校外进企实习等活动,导致动画设计专业人才没有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对于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动画设计动态无法准确定位和把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这也是阻碍艺术类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关键。

二、加强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艺术课程建设。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的重点在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而课程体系的完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经之路。首先,重新整合和规划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动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而言,除了培养学生的思政道德水平、社交技能、思辨能力之外,还要讲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放在技能培训上,将技能培养目标细分到各个课程当中,贯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计划之中。动画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重点在于人物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两个方面,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美术专业知识和绘画技巧,还要具备计算机绘图操作技术。其次,完善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以某民营本科院校的动画设计专业课程设计为了,它采用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有思政与美术教育基础知识课程、动画设计专业技能教育平台、动画设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构成,这种课程体系设置改革了以往的动画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落后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着重强调了知识的创新性和应用性,

2.革新教学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观念革新是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的前提条件,只有思想上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那么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就会按部就班地一一实现。针对民营本科院校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问题,民营本科院校要成功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打破“教师、教材、课堂”三点一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艺术类课程内容创新力度。因此学校要改变以往畏首畏尾的发展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针对教学手段单一问题,艺术类学校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多采用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建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的课堂情境和学习氛围,尤其是对于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绘画技能和对人物场景的把控能力要求学生拥有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课外阅读和名家作品欣赏非常重要。同时教师要适当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布置设计任务和团队调研作业,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成绩评估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合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在课堂上多展示一些与动漫设计相关的新型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加大艺术类教学经费投入,构建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针对当前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学校可以通过拓宽办学经费的筹集来源,比如加强与政府教育部门的联动合作,争取获得国家教育部的教育财政补贴。又比如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输送艺术专业人才,而企业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做出相应的投资,形成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艺术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是根本。针对当前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首先,构建开放多元化的人才引进体系。在招聘艺术类教师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还要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道德素质等,重在引进“双师型”教育人才。二是构建完善的教学考核机制。教师的薪资奖励、职称评定等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业绩、科研成果、指导学生获奖等挂钩。

4.构建校外实践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艺术类学生除了课堂时间外,还拥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而充分利用这部分时间创建校外实践学习课堂,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学校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动合作,为艺术类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平台,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其次,学校可以举办一系列的科研训练、作品展览、创业实践等,比如动漫作品展、美术交流会、户外写生、校外采风等活动。

三、结束语

纵观我国各大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的办学现状,在人才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二是艺术类人才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三是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四是艺术类人才培养空间受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教育部关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技术的要求,国家教育部规定新形势下本科院校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办学定位,改变传统的以科研为办学定位。因此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要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课程体系;其次,创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三,加大艺术类教学经费投入,构建一只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最后,加强校外实践课堂的构建,为艺术类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平台,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

作者:潘鹤单位:吉林动画学院

本科艺术论文:小学艺术类本科专业特点研究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兼备,并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现代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较高的小学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技能全面,并在艺术方面有特长的,能在托幼机构从事10—14岁少年儿童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师资;以及能在各类师资培训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各种儿童教育机构及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部门从事儿童科研、培训、行政管理、宣传等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不同于以往的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也不同于以往的高师教育专业。他们应该是以小学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为主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既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和宽广的知识基础,又具备出色的教育教学技能,特别是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力,熟练掌握小学教育机构从事教育工作所具备的绘画、钢琴、舞蹈、手工等技能、技巧。他们能够很好地将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通过个体终身的研究性学习,给小学教育领域注入自下而上的自我更新的原动力。这一目标还体现出宽口径、多渠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它将使就业的学生有较多的职业选择,符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二、课程设置的完善——理论、实践及素养相结合,同时加大艺术教育素养的课程比例。

1、课程设置的原则。培养目标实现的落脚点是课程设置的完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首先,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宽厚而坚实的专业基础教育,使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二,课程设置要体现小学教育艺术类本科专业独特的专业特色和要求,即重视艺术才能训练。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了对学生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的培养。其三,课程设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过去教师培养普遍存在职业适应难、适应期长、在学校所学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等现象,课程设置突出了实践性、可操作性,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培养期和教育的全过程。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同时强化艺术教育技能的训练。

无论是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是课程设置的变化最终都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此,有以下三类教学模式可文\朱蕾摘要:小学教育艺术类本科专业主要是面向小学教育机构培养从事教育、教学、教科研及管理等工作的小学教育师资。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管理体制几个方面。关键词:小学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管理体制以借鉴:第一类是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传授与小学教育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介绍学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以及一些扩大学生文化知识背景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向导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会质疑、思辨、解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获取信息的自学能力和对小学教育事业的良好情感和态度。第二种是实际操作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或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模拟教学,这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教育教学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第三种是教育艺术技能练习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艺术练习课程,如绘画、手工、音乐、舞蹈、钢琴、学教具制作等。这些技能技巧的练习课程主要通过课堂特别是课后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际练习来完成,以使学生初步掌握在学前教机构开展各种艺术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这是传统的高师小学教育教师培养模式中的薄弱环节,也是艺术类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特色所在。

四、管理体制的变化——开放与兼容并举,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

要达到小学教育艺术类本科专业毕业生就职能力增强的管理目标,就必须建立开放和兼容并举的管理体制。[首先,要实行开放、民主的教学管理,赋予学生更为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为此,必须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学生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一般学制为四年,学生也可在4—6内完成学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其次是课程的设置既要有共性的内容也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因而,应设有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等不同的课程类型。最后,加强教师伍的建设,以教师的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不断完善小学教育学科建设也是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学院支持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激发教师科研的主动性,鼓励教师参与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以学术的开放、兼容增进学科创新的动力。

本科艺术论文:高师艺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因素分析

[摘要]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大学生就业中,高师艺术教育专业本科生由于其师范性和艺术性的专业特殊性,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较,其就业观念比较守旧,自身素质欠缺,个性张扬且富于幻想,创业能力有限,初次就业较消极被动,这些都是影响高师艺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不可忽视的因素。

[关键词]高师艺术教育;就业观念;创业意识

在当前的大学生就业中,因学生自身原因而错失就业良机、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就业观念传统守旧、自身素质与市场要求尚有差距、就业能力欠佳等诸多方面。除以上因素外,艺术类学生还体现在个性因素、创业能力、消极待业等方面。高师艺术教育专业本科生由于其师范性和艺术性的专业特殊性,消极就业现象更为突出。

一、就业观念传统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招生的大众化、培养过程的大众化、就业的大众化,这就意味着学生就业的社会化趋势。但在实际就业中,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和家长依然固守“非专业不干,非高校不干,非大中城市不干”的传统观念,宁愿不就业,也要继续选择期望职业。与此相反,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则要开放、活跃得多。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和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必然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对此,美国的社会、学生、家长心态平稳,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属于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美国学生坚信生存是理想的基石观念,先养活自己,再实现理想。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不等于失去理想,毕业并不等于一定要实现理想,首先要生存,然后谈理想。面对就业难的现状,许多大学生心态稳定,接受现实,降低要求,积极适应。

日本大学生面对就业十分理性,首先是认清自我。很多大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考虑自己适合何种工作,能胜任何种工作,认真分析职业定位,制定就业计划和方案,然后稳步实施。他们普遍认为,毕业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就业机会,重要的是如何把握现有机会,提高自身适应市场的能力,在就业中寻求更好的职位。

近年来,瑞典经济受到欧美各国经济衰退的影响,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逐年上升,以往号称“大学毕业生乐园”的爱立信等大公司也纷纷调整裁员。面对委靡的劳动力市场,瑞典大学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以前,一些著名院校如瑞典皇家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商学院等,企业上门求才,大学生们待价而沽,现在是一个大众化专业招聘岗位往往引起二三百人前来竞争。为此,大学毕业生不得不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翻看招聘广告,搜集有关人力资源信息,自己寻求就业机会。

通过以上中外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国内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观念仍然十分守旧。艺术类本科生如果不迅速调整自己的观念,就很难实现就业愿望。

二、自身素质欠缺

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综合素质相对欠佳,导致艺术类学生在艺术行业之外缺乏就业竞争力。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入学时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进校后与进校前一样,仍然是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高校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对艺术之外的知识有所偏废,外语、计算机等实际操作能力普遍不强,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更是欠佳。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艺术生在艺术行业之内就业能够专业对口,学以致用,人尽其才,但纯艺术行业如艺术院团等由于受人员编制、经济效益、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科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既迫切需求又比较排斥;加之专业艺术团体普遍不景气,对艺术类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也因此而下降,一定程度上封堵了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另一方面,艺术生对艺术世界犹如鱼入大海,往往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驰骋,对艺术之外的世界则适应能力不强,对非艺术职业普遍感到陌生,甚至产生畏难情绪,也影响了毕业生就业。不论是高校教育模式还是专业学习方式,导致了艺术生综合素质欠佳、就业能力不强,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缺乏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个性因素的影响

追求个性、向往自由是艺术生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艺术类学生个性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加鲜明、突出,这是艺术专业自身因素所决定的。艺术生一般都希望在专业上能超越他人,渴望站在艺术之巅,对艺术充满了无限幻想和追求。这种对艺术的求知方式势必导致艺术生强调自我、突出个性、不受约束,也造成艺术生个性鲜明、思想前卫、自由时尚,个性往往充满了活泼、快乐、富于幻想等特征。另外,艺术生学习艺术,不仅承载着自身的理想和追求,而且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和价值,更是备受父母的关心呵护,个性特征也充满了优越感。这些都使艺术生性格趋于外在化,同时,也造成艺术生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不强。个性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

四、创业意识淡泊

创业是最好的就业。为了使大学生人尽其才、积极创业,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各项政策措施中,最鼓舞人心的是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专门出台了有关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规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共计17个行政收费项目。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创业的高度重视和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为大学生发挥个人智慧、施展个人才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应有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引导,使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淡泊、缺乏勇气、信心不足、能力欠缺。

五、选择性就业人数居多

选择性就业是指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之间发生落差,导致毕业生不愿意初次就业而继续选择期望职业的现象。一方面,多数毕业生在择业中考虑最多的是单位层次高、工资待遇好、发展机会多等方面,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兴趣、爱好不同不愿跨地区就业而选择继续择业。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改行、出国和自主创业,尤以考研人数居多,改行、出国和自主创业只是极少数。因选择性就业而未就业的大部分学生利用艺术特长继续选择在大城市做“漂族”,社会上大量的艺术高考辅导学校、乐器公司、演艺公司多为这类学生所办。

六、考研寻求就业突破

在选择性就业学生中,最为突出的是考研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考研是学生在分析以往就业状况的基础上对以后就业做出的一种积极或消极反应。积极反应是指毕业生具有积极的就业心态和动力,拟通过考研实现更高层次的就业;消极反应则是指毕业生对目前就业现状悲观考虑,因无奈而考研。1999年,教育部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自此,部属院校学生就业的不良状况使在校生、毕业生掀起了一股考研热潮,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年,“考研热”同“艺考热”一样火爆,年年持续升温,成为社会一大独特现象。考研的考生有社会就业人员、往届未就业生、应届生三类人员:第一类人员是因为就业单位不理想选择深造或另寻机遇,或者是社会人员出于兴趣爱好或外语优势等原因而报考;第二类人员是往届未就业生,这类考生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或通过考研实现第二次就业;第三类是应届生,这类考生是为了回避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时间、增强就业竞争力、选择未来期望职业而报考。

总之,艺术生自身方面的各种原因是影响当前高师艺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率滑坡的主体因素。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国家相继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出击就业市场,不能坐等就业“机遇”而错失就业机会。

本科艺术论文: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对策建议

【摘 要】艺术教育是目前高校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重要途径,高校要全面提高和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如何做好艺术教育,高校必须利用好自身的发展优势,加快艺术教育改革措施,落实适合于自己发展的步伐,采取广泛的教育措施来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校 教育 艺术教育

序 言

随着我国本科院校教育快速发展,艺术教育时刻伴随着全面的科学教育,其发展势头与人们对其的肯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势态。然而,艺术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如何做好艺术教育这门艺术的事业,是当前本科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高校都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努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当前,艺术教育日益受到全国教育部门的广泛重视,艺术作为本科教育之“副科”的时代结束了。以西安工业大学为例,该校始终坚持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积极实践探索、总结办学经验,突出办学特色。学校为了健全大学生全面发展,成立了西安工业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旨在艺术教育上采取广泛的教育措施来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和谐完整发展。

艺术教育内涵的定位

艺术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新兴教育,体现着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所向,更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文变迁和国家的全面人才培养。人的培养需要用发展的、科学的、艺术的培养,是人与艺术的统一与和谐,贯通理智与情感,辐射到各门学科。评论家韦斯特谈道:“ 艺术并非一件玩物,而是一种必需;艺术的本质与形式并非一种装饰性的调节,而是一只充满生活、供人品尝的杯子。”韦斯特对艺术的理解道明了人与艺术关系,艺术是人的必需品,体现着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随着时代与人的需求变化,艺术的内涵也在不间断丰富和拓宽,它的发展潜力和艺术魅力也是无限的,是美学、艺术制作、艺术欣赏、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等知识的综合学科。本科院校在培养人的同时,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必需建立真正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艺术教育教学理论实施方案,采取科学的、系统的、广泛的教育措施来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加强艺术教育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历程,但是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仍然以传统的艺术教育为主,在培养过程和结果中没有凸显艺术教育的真正教育目的。就西安工业大学而言,延续传统精华的同时积极探索,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更新教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将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对大学生的影响深远。

1.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

艺术是有生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是人类生存的精神家园。艺术作品的赏析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文化、美德的培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更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艺术教育使学生在道德、情操、精神达到升华,具有感染力能启迪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更高价值观的形成。

2.对大学生心理和审美能力的作用

大学是学子们追求理想的集散地,是学子遨游的知识学堂,而艺术教育是启迪智慧的源泉,刺激著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提高大学生艺术感觉与情感陶冶的同时,更有利于脑机能的健康平衡发展,对提高大学生理解漂亮和畸形、美和丑、悲和喜、崇高和卑下、个性品质和审美判断具有显明的作用,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潜在力量和能力的丰富,从而构成美的内容和对审美能力的肯定。

3.对大学生智力和创新的作用

大学是教育和研究学术的百花园,西安工业大学重视科学的艺术教育,将理论教学和公共艺术教育体验相结合,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促进大学生人格和谐完整发展并得以全面升华。使艺术教育在体验美的同时还可以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大学生理智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启发创新灵感,在科学面前丰富他们的才智,进而促进学生敢于创造和革新,更能帮助学生科学思考问题,促使其对学业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4.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西安工业大学在发展校园文化时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建设具有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将艺术活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相互补充促进,在活动中体验艺术,丰富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艺术气氛。所有本科院校只有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科学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拓展。

增强艺术教育的优势

1.各部门领导重视的优势

当前,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育各部门领导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发展艺术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高校领导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与发展艺术教育相关的培养计划,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体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和价值形成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管理,注重落实,加强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凸显自身教育和教学特色。

2.高校的校园文化优势

校园文化是智能文化、物理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目标指向性很强,与发展大学生精神财富与精神生活有直接的关系。校园精神是高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时代精神和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团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艺术氛围,使校园文化拥有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从而体现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优势。

3.大学生的自身优势

目前,国内高校学生入学年龄结构低龄化最为显著,大学生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竞争意识强,且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群体优势明显,学生在各方面追求完美,力争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因此,基于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和学生所需,高校应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艺术教育活动,让整个艺术活动的主体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达到统一,把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真正纳入科学的轨道,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