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生美术论文

小学生美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8 10:49: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小学生美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美术论文

小学生美术论文:我国小学生美术教育论文

1、将审美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中

审美观是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小学生这种认识形成的正确性,最直观的是来自学校的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应该说是正确审美观树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1.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

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观的培养可以依靠教材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如在《五彩的烟花》特色栏目中,可以在学生沉浸在对美的欣赏与创造中时,向学生讲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况,让学生知道我国在这届奥运会上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向在奥运会上取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学习他们那种为祖国荣誉而努力拼搏的精神,懂得为祖国而奉献的美。通过审美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能力,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1.2培养学生心理健康

美蕴藏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教育和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美的东西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审美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明白什么是健康理想的生活。美术教育工作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从教材中发掘美的内涵,美的心灵,美的理想,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自觉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如在《我架神州游太空》一课中,可以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理想信念。

2、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审美观培养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是无意记忆仍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年增强,思维方式外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其想象力随年龄增长日渐丰富。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但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其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

2.1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认识

小学生的审美认识来源于粗浅的社会体验和学校的美术教育。小学生的审美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现代小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小学生来说往往会由此引起审美迷茫。美术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美术理论功底,还要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小学生审美心理形成过程,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纠正学生审美观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以实现小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美术教师要坚持师生间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关系进行教学,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利用群体教育。努力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实现相互影响和相互教育。

2.2美术教师应以积极向上的美学观引发学生的审美追求

对于处在审美观尚未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最根本、最长远的办法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用正确的美学观激发、培养他们的审美追求。只有当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正确的审美观真正价值时,他们才不会放弃对真正美的观念的追求。不难看出,积极向上的美学观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美术教育工作中要认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高尚的美学观,促进学生审美思想的形成,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在《美丽的家乡》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风情,让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在教学过程中以积极向上的美学观引导学生去发现真正的美,让学生的画笔画出美好的事物,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出现的不正确的审美观念。

2.3美术教师应利用情感教育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

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认知能力。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情感使人际交往变得深入、丰富、细腻。它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也是美术审美教育成功的前提。当代小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他们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而悲观失望。他们的情感一般易于外露,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但有时也表现为内向性和闭锁性,这是由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自信心很强,不愿望把内心秘密和真实思想轻易向别人吐露。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发挥情感在教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在教育中充满爱心,争取以真情叩开学生的心扉,努力进入他们的精神天地,从而引导学生在美学观上不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小学生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教学论文

一、趣动,以趣激思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操作同观察、思考、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部“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说一说、画一画等方式,让他们的眼、手、耳、口等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并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想象、探索等,让学生在“动”中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以动激情,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新知。如,《三原色与三间色》一课的内容是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并进行调色练习。为了把枯燥单纯的色彩练习变得有趣,教师可以利用色与色相加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一实际操作作为激趣点。在授课前,可以用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拿出三个装有红、黄、蓝颜色水的玻璃杯,用剪成小块的白色布分别在三个杯中染一些颜色,这些白布渐渐变成五颜六色的彩布。学生看着用红、黄、蓝颜色像变魔术般地调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都很兴奋,迫切地想探知其中的奥秘。趁着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就可以边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示的色彩,边讲授三原色的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知色彩基本知识,进行色彩的练习,无形中掌握了色彩知识,知道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演变而来的。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应用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中求实。

二、趣练,以趣促创

小学生最喜欢的事莫过于玩了,玩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就更有兴趣,并且在做做玩玩中,他们乐于学习新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选择性,让每位小学生都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在表现中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上《秋风瑟瑟》一课时,为了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秋天景象,增进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火红的枫叶随风舞动的场景,屏幕上映出了累累的果实、湛蓝的天空、嬉戏的小动物、小朋友秋游的景象等,学生就会被这迷人的秋景感染。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把秋天的美景中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内容画出来。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小学生要“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动,愉快地成长”。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质。

作者:韩翠翠单位:江苏苏州市姑香苑小学

小学生美术论文:兴趣培养下小学生美术论文

一、培养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而且极富创造力,他们喜欢将自己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想法和看法用绘画的方式来传达,所以小学生大都喜欢绘画。然而,许多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古板,教学语言枯燥乏味,导致小学生感到美术课索然无味,上美术课很难熬。而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使美术课有吸引力。美术教师通过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有趣味的教学语言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这个过程不仅使美术课的吸引力得到增强,而且也使得学生学会主动追求美术知识,获得更高的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感兴趣或者熟悉的事物带入课堂教学,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和培养。例如,在教授《可爱的玩具》这一课之前,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待上课时,美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玩具来和大家分享,此时教师可以问大家有没有会滚动的玩具,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课文中提到的玩具,让学生们自己选择玩具,并且和同学们一起玩,共享集体游戏的快乐。小学生大多都对玩具很有兴趣,所以,美术教师通过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玩具与课文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而且还会使学生很享受这个学习过程,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使美术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二)运用教具或教学设备创设情境

教具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辅助作用,但是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具设计得巧妙,运用得恰当,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美术教师也要懂得结合教学内容来恰当选择教学设备,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丰富和形象化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大鱼小鱼》一课时,美术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大鱼和小鱼的绘画过程,在这种直观和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中,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小学生一定会集中注意力,沉浸在美术学习中,这就很有效地实现了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适时设疑,组织讨论

“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适时设置疑问,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效的疑问设置可以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冲突,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探索,这在无形中也实现了学习兴趣的激发。此外,美术教师也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和争辩,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补充,通过这个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我的同学》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你对你的同桌了解多少”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时,美术教师可以以“如何介绍你的同桌”来组织同学讨论,可以让学生自成小组进行组间的具体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不仅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而且会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美术学习兴趣更浓了,美术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四)引进竞赛和游戏

小学生天性好奇心强,而且自尊心也很重,还很喜欢表现自己。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美术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有意引进竞争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和深刻。例如,在讲授《童话中的城堡》一课时,美术教师就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后一阶段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将学生划分为四个组,并要求每个组在规定时间内合作设计制作出一个城堡,城堡制作得有特色的小组将得到纪念品。在竞争和奖励的激励下,学生们会情绪高昂,想争第一。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们会对设计童话城堡的活动越来越有兴趣,这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通过竞赛,学生不仅锻炼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提高了评价能力。此外,小学生都爱做游戏,做游戏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还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持久、稳定。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上《我为同学画像》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玩“发号施令”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轮流发令,发令的内容是五官名称,让其他学生用手触摸相应的五官。这样一来,课堂气氛会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会摸出每个五官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不仅会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会很牢固地掌握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会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来做画的方法。

三、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就要把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而且要能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使之持久保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作者:葛世魁 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市第七小学

小学生美术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时代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而且深化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理解,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本文结合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现状,对影响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途径,希望为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激发 小学生 美术学习兴趣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其中,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激发出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保障美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 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现状

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增,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会逐年递减,这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然过程。据儿童教育心理学表明,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时期是学生的绘画意象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绘画特点是下笔果断且自由自在,儿童在这个时期呈现出对于绘画的浓厚兴趣;小学五年级至六年级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学生的无论是鉴赏力还是观察力都有所提升,这个阶段是学生的绘画心理写实期,学生这个时期绘画表现出犹豫不定与频繁涂改等问题,对于自身的绘画常常觉得不满意,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有所降低。

2 影响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因素及其分析

2.1 评价方式的影响

教师的评价是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的绘画作品时,教师往往按照成本标准的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冷漠与否定。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化作时,对于画面整洁以及造型写实的画作,教师会给予高度赞赏,而对于画面奔放、用笔随性等作品,教师往往是持不认可的态度。采取这种评价方式,对于身心发展还有待成熟儿童而言显得过于残酷,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

2.2 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艺术氛围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关键,然而,教师忽视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将更多的时间进行理论的讲述,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展现自身的才能。针对于这个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应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给予学生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点燃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3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途径

3.1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以往美术课程教学之中,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主要采取挂图与书本等形式。然而,在美术课程之中应用信息技术,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等多种形式呈现内容,或者是应用三维虚拟现实等方式制作美术课程教学课件,以直观、形象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无穷魅力。对于学生的涌现出设想与创意,由于受到技能方面限制,难以得到完美的展现,无法保障作品预期效果。此外,绘画技能不同学生对于自身认可度不同,技能良好的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后,技能会获得一定的提升。然而,技能不足的学生会逐渐失去绘画的信心。然而,实现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两者整合之后,对于学生的绘画技能的要求逐渐淡化,而更加重视学生的绘画的创新性。由此一来,在缩短学习之间的差异性同时,更可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促使美术课堂教学摆脱教室与课本限制,对于教学中由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发挥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查询、欣赏、浏览以及下载所需的资料信息,从而拓展学生知识获取方式。

3.2 活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性而言,实现信息技术和美术教学结合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在丰富信息资源中选取合适内容,为学生探索与设想提供重要信息支持,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除此之外,可在班级范围内营造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的良好氛围,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局面。

越来越多美术教学软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涌现出来。例如Photo shop,CAD ACD See等软件的出现,不仅提高学生学习针对性,对于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以及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此外,通过网络技术应用,化抽象复杂知识为生动具体形象,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具有多种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开发学生的潜能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为学生营造出良好时空条件与课业环境。

3.3 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美术学科浓厚学习兴趣,将会为学生美术课程学习注入源源不断动力。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要途径,其利用动态画面、优美音乐等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入其境的感觉,在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学习美术知识,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特点,这一特点可实现信息及时反馈,有利于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便于为学生开展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学习需要,是践行因材施教这一原则重要途径。在美术课堂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讲,而可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与探索。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两者融合,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课程教学之中,应重视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对现有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为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小学生美术论文:浅谈小学生美术课合作学习教学初探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合作学习越来越成为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交流,能使学生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合作技能。下面拟谈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几种组织形式。

关键词:小学美术;合作学习;组织形式

一、合作创作式

许多美术作业仅靠一人之力很难做得很好,如果通过集体合作制作,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常围绕一个主题,或小组合作创作,或班集体合作创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或一幅组画。这样既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意识,也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共同品尝丰收的喜悦。例如,在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校园组画创作比赛中,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共同完成一幅代表本班水平的组画作品参赛。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认真构思想象,明确分工责任,创作出一幅幅气韵生动、含义深远的环保组画作品。

二、小组讨论式

欣赏课美术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有关制作方法、绘画步骤以及材料工具使用多元化的问题,甚至在中存在的一些观点上的分歧,如果仅靠教师的教,既不能让学生理解透、掌握好,又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常常通过让学生看书自学,实践体验,探究发现,使学生在小组的范围内学习、讨论,这样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思考,发表见解,逐步形成对问题方法的认识,从而构建多方面的知识体系。在教学《笔筒与笔架》一课时,我们主张以简练、实用、新颖的设计为主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

三、小组表演式

在美术活动中,为了深化学生的体验感悟,常常把制作好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再创作表现,通过自己编导、自由表演、自己欣赏、自己评价的体验表演活动,促进学生创编、想像、表演、交流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体现了造型与表现的课程标准精神,让学生从小树立学习美术是为了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思想,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小鸟找家》这一课中,当学生创作完作品之后,通过小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把创作的图意用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创作情感,丰富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互动交流式

互动交流式是在体验、探究、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的,这种互动交流方式包括了小组内的交流组中讨论、交流,拓宽创作思路,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美观奇特的笔筒与笔架。

小组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对问题分散的认识成为系统的认识,制作方法的单一性成为多元化的制作方法,而且可以让学生狭隘的思想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更为多样性,为美术制作、美术活动、美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一堂《风景刻纸》的美术课中,通过让学生交流创作心得,互相学习刻纸艺术的造型表观及剪刻技法,进一步活跃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合作创作式

许多美术作业仅靠一人之力很难做得很好,如果通过集体合作制作,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常围绕一个主题,或小组合作创作,或班集体合作创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或一幅组画。这样既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意识,也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共同品尝丰收的喜悦。例如,在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校园组画创作比赛中,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共同完成一幅代表本班水平的组画作品参赛。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认真构思想象,明确分工责任,创作出一幅幅气韵生动、含义深远的环保组画作品。

六、比赛评选式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常采用小组比赛评选的形式,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在组内形成合作学习的机制,在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的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参与竞争的意识,感受竞争活动的乐趣,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益。另外,对于各个小组的比赛可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创作完美术作品后,通过小组间的展示,交流比赛,最后可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优秀小组……,使每一个小组在不同方面都获得奖励与鼓舞。

七、师生互动学习式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更是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平和的心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

使孩子感到教师的亲和与亲近,在一种完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全体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在自然、常态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作潜能。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通过合作学习确立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地位和合作与互动关系,有效地增强师生间的交流,进一步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观和教学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强调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和“对话”,使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长。

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我校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又能通过美术活动、分组学习、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美术作品,突出合作学习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不断地提高了学生人际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美术论文:如何让小学生快乐学习美术的探讨

摘要: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小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小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快乐学习;方法探讨;美术内化

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小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小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小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小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小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f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小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小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二、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小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小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小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小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小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小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三、美术教学活动也应该动静结合,动中有静。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表现。美术教学活动如果忽视了小学生们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美术课。通过小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不仅培养他们动脑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们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小学生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每个美术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和名画家的美术作品,让小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小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教育。

我在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一课时,从古代的青铜器到现代精致绝伦的微雕,都充分地向小学生展示了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上课时我尽量把这些工艺品变成看得清楚、摸得着的物品,例如利用录像、实物投影及收集一些实物工艺品结合具体直观化进行讲解。《长信宫灯》的古朴、灵便,《莲鹤方壶》的清新流畅、纤巧,象牙雕的玲珑精巧……小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用手指点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可思议地赞叹着。青铜器发展史、景德镇瓷都的精湛技艺、繁艳华丽的景泰蓝及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对我国艺术瑰宝的疯狂掠夺,同学们都听得如痴如醉,随着激奋的惊叹,随着失去的愤慨,他们的欣赏程度加深了,爱国主义情感也增强了。另外,在欣赏和学习全部的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小学生了解和学习一些具有高尚品德的艺术家的精神。如我国清代的画家郑板桥刚正不拘,虽清平却不攀权贵,为官清正廉洁,关心人民的疾苦,常以画兰竹以寄情怀。又如徐悲鸿,他一生都用画笔激励人、鼓舞人,还把自己的画和收藏的逾千幅名家精品无偿地捐献给祖国。

四、增强小学生自信,使每个小学生大胆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反之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小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向小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小学生处于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小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小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小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小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非主动参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激励小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我根据小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的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而他们感到很快乐,很有信心。通过实践,我发现小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既能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小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小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

小学生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关注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美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带给学生宽松的心境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们的一生。探索一条通过美术教育来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生 探索 心理健康 美术教育 促进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过度宠爱等原因,造成其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增多,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美术学科来说,通过美术教育的实施,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美的感受、美的鉴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能力,同时,培养儿童爱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性格,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必然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我看来整合美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总述美术教育的作用意义

一般认为,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德精神品格和人生境界。同时艺术教育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美术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且通过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美术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1、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使他们形成初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这个阶段教育的关键。

2、引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由于小学生心理生理都处于特殊阶段,因而他们心理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现如今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已并非是个别现象,影响他们的有家庭、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

3、美术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案例

面对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否可以通过美术教育使他们更健康呢?其实美术教育是艺术治疗的的一部分。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师之一的玛考尔蒂一直致力于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的研究。他认为绘画能将儿童内心世界反映出来,有助于交流,加深心理医生与儿童的关系,从而加快治疗的速度。

(二)美术教育促进审美情感健康成长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审美情感的成长,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家认为审美教育要从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方面进行。审美形态教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和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别能力。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建立健全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的感受、情感、想象与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三)美术教育促进创新能力的成长

创造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而想象就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我们时常把想象力比作创造力的翅膀,乘着它飞向创造力的宝库。众所周知,小学生特有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最丰富的,美术教育就是让这种天性进一步解放、发挥出来。

二、分析美术教学特点,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一)深入分析《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突出教学特点

新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并反映了艺术教育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等特点。并把美术学习领域划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这四个领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它们各有侧重又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1、把握学科特点,挖掘心理教育因素。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同时给他们营造轻松和谐的作画氛围,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去选择,自由探索,让他们感觉在梦境般的感觉中创作着自己的梦。让学生达到用“我手画我心”,直抒胸臆,从而在美术中优化心理素质。

2、放飞情感,树立信心。每个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和鼓励,渴望获得成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激励显得更加需要和重要。教师应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作画水平,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绘画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因此,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多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

3、赏识孩子,提高学生心理水平。评价是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否者,会打击和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学要把握好评价的环节,改变评价方式与内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学生沟通。童心是稚嫩脆弱的,所以要及时肯定学生作品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造,理解学生作品的内涵,从小学生的角度去评价作品。

三、结语

美术教育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美术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接触绘画、手工、欣赏等内容。以美术的独特的魅力激发他们认识世界,关注生活,激发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个性情操,促使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姓名:万一灵,出生年月:1991年7月,本科,南昌市青山湖区义坊学校。

小学生美术论文:小画师的创意空间――小学生创意美术课题研究

摘 要:音乐与美术,是激发小学生创造力和好奇心的良好工具,小学开设这两门课程,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等能力。但是虽然开设了这些课程,却未必能够真正的做到激发小学生的这些能力、兴趣。因此如何最有效的激发未来的小画师的好奇心和创造的天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用自己的脑,手,眼去将想象转化为现实的作品,就是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需要去真正研究的。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程;创造性:自由空间;激发

一、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所谓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是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小学生美术课堂提出来的。其特点就体现在课堂的创意,创新性方面。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促进他们学习进步,成绩提高具有非常突出的效果。与它相对的是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它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特点完全相反。创意美术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意教育和创意课堂得到了我国广大教育者的一致认同和关注。

当前我国广大小学开展的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还仅仅处于试验阶段,虽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创意美术课堂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创意教育有以下一些作用:

首先它彻底改变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传统小学美术教育更类似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而现代创意美术课堂则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

其次,创意美术课堂作为未来新型教育方式的一种尝试,为未来的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道路。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未来的国家社会,拼的是人才。因此人才特别是有创造力的人才就变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未来我国教育更应该以培养创新性的创造生人才为己任,而不能再仅仅以升学,成绩的好坏为目标。所以创意美术这一新型的教育尝试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创意美术课堂更受小学生们欢迎。相比起传统的应试型教育方法,现代创意美术课堂往往采用了一些新型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学生自学和主动性学习,这些方法无疑更受小学生喜欢,更能充分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己去画,去感受,去体验。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新精神更有效。

二、开展小学生创意美术课堂的技巧和诀窍

我个人从事这一工作有一段时间,对此深有感触,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个人认为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创造新时代下的创意美术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取得孩子们的信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

在首先教师需要跟孩子们把关系搞好,只要老师和蔼可亲,轻声细语的,在教育的同时也关怀着孩子们,孩子们自然会对教师有一种喜欢和亲近的心理。

创意美术教育的第二个要求是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毕竟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学到复杂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兴趣和想象力,创造性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鼓励他们多想象、自己动手,不加以约束,多鼓励,不批评

想象力是人类最可贵的能力之一,它是思维的翅膀,还是创造的起点,又是创造的优秀。想象力是天才们创造的基础能力之一,而幼年和儿童时期则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一能力的培养,特别适合在音乐,美术一类的课程中进行。具体作法是小学教师在创意性美术课程中任由学生去想像,发挥。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喝彩,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的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

3.激发小学生兴趣,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在轻松、愉快的心情

儿童小学生由于天生好动,活泼,其行为最容易受情绪和其它事物所支配,很难让他们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于某件事上,因此在创意性美术教育中更应该不断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不段的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中来,比如说生动的语言如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呜……呜”,动物的叫声“喵……汪”等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可以通过生动的环境刺激比例展示一些模型,讲“乌鸦喝水”等有趣的童话故事,并用漂亮的画面来不断的刺激他们等等。

4.尽量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多给小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

传统教育中,老师讲课的时间较多,给孩子们亲自体验的时间太少,让孩子们往往只是在听了后就忘记了。这样白白的浪费的教育的资源。因此需要进行改革。现代创造性美术教育应该以小学生为本,应注重在课堂中让小学生不断的亲自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感受力。而不应该让他们只是成为简单的听众,只是听老师的讲解,在讲解之后不久就把听到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5.对小学生的作品给予公正的评价,多鼓励,少批评

在小学生创作过程结束后,该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而应该继续进入下一个环节: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作品也是一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首先放弃自己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他人画作的习惯。而应该转变观念,以作品是否想象丰富,表现力强烈,或者是内容丰富等标准来进行评价。画作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因此应该公开进行展示,让小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让孩子互相审视、教师评价每一副作品,多鼓励,不批评,也不给作品打分,这样一来让小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以后创作欲会更强,但是老师应暗中记下每个小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因材施教。

三、结论

以上几点就是多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和结果,我个人发现,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还对孩子们的其它行为、生活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果断地摒弃以往旧的美术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作用和效果。在新教学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每一堂课,同一绘画内容,班中会出现风格迥异的几十幅好作品。说明经过改革,不但以小学生的绘画技能得到提高,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了创造性美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

小学生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教学中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渗透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美术教学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也是学生思想教学的主要阵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要特点,在小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来实现:一是在欣赏课中,二是在技法课中,三是在创作作品过程中进行,即通过欣赏美的审美教育、学习表现美的方法教育和实现创造美的实践教育过程来实现,并在教学中实现一个贯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格局。

一、在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渗透

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著名美术作品介绍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和领会艺术中的爱国主义思想美,实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欣赏美,提高自身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传统壁画、帛画、彩陶、国画、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像石、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作品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备课时,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过程中,应主要围绕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给学生作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相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术手法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逐步加深感受、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热爱;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方式,如结合挂图、课件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评说、评价,可以运用多媒体放映展示并作讲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在网上下载的有征对性的图片等,做到有的放矢。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上。

二、在技法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渗透

技法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则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摹、写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技巧。

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认识、理解、领会和想象进而来临摹塑造形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族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来激发其爱国之情。

小学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想象、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所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

在课业实践方面,学习中国画是广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绘画种类之一。因为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是东方绘画的主流、典范,它在材料的选用、题材选取和技法运用上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特点,国画教学尤其在小学高段尤为突出,每期都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国画传统教学。在中国画技法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一条独特、有效的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画艺术特征,在重点讲述其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摹或写生表现活动。如在辅导某一作品临摹时,教师可围绕作品外在形式的美,结合直观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艺术特色及其技法特点。着重指出中国画十分重视对事物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尤其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并十分注意画面空白的运用;同时强调文学、书法、篆刻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从观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现形式上都有它独特之处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特点有较深的认识,便于学生从艺术角度来加深理解、掌握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及技能技巧。

这样,学生会被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他们的艺术感受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激发出对传统民族美术热爱的浓厚感情,同时也激发起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还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三、创作作品过程中,是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具体实现

在小学的美术课业实践中,具有中国典型民族文化的制作,如泥塑制作(手工设计)、《中国龙》(龙的形象)、《发现老房子的美》(中国古建筑)、《戏曲人物》(戏曲国画)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生亲身去了解、塑造,创作出学生心目中的典型形象的创作实践课。学生可以通过陶瓷的塑造、龙的制作、建筑塑造、戏曲人物刻画等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追求和崇拜,达到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实现。

四、注重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可见,在美术欣赏课、技法课与创作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还可以在工艺、年画、书法等方面深入开展。那么,如何根据美术课及其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深入钻研教材、体现教学层次、重视情感激发、创设教学情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欣赏教学和技法及创作课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

小学生美术论文: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小学生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原本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一个个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渐渐被大众熟知,它是当今世界尖端科技的前沿和创新竞争的制高点,不断渗透到军事、工业、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娱乐、游戏中已有应用。如将其搬进中小学的美术课堂,想必会将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立体、生动,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中小学生美术教育

一、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又称灵境技术, 是一种有效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视、听、动等行为的高级人机交互技g. 它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虚拟环境, 使置身于该环境中的人能通过各种传感交互设备,与这一虚拟环境进行相互操作, 达到彼此交换更迭、 融为一体的程度。用户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三维世界视频传回,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市场上熟知的虚拟现实游戏就是基于这一技术进行开发的,用户在游戏中体验滑雪时,因强大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受,会随着场景不断进行变化,如遇到树枝石头会进行躲闪、在加速的过程中甚至会有失重头晕的感觉等,和现实中滑雪的感受没有太大差别,一样能体验到速度和激情。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

虚拟现实技术克服了教学场地的局限性,无论是听觉、视觉、触觉,逼真的感官体验,让体验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一般来说,学习动机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源于学习者对活动本身产生的愉悦感及满意度。虚拟现实技术可将学生带入完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交互式体验,从而获取愉悦感及满意度,从而调动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增加学习体验与参与度。情境学习解决了传统教学脱离真实的问题,挑战传统教学场地所带来的局限性,通过设置与生活环境类似的场景,促进学生学习。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情景学习带来技术支持,学生不出教室就可以认识世界,把学习变成一种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内在积极性。

北京一所小学的科普公开课上,学生就体验了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学习乐趣。学生们带上眼镜模拟航天员在太空所看到的场景,他们可自由地飞向太阳系中的任何一个星体,近距离观察体会每一个行星的特征。相比二维图像,虚拟现实技术所带来的沉浸式教学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有一定的艺术常识外,更主要是给学生建立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建立需要日积月累,它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人如果没有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关于趣味的评价标准,就无法进行积极有效的精神交流和审美评价,这种有害的、低级的趣味会影响人们形成雅正、健康之审美观。单一的美术课堂传授的知识是局限片面的,想要从小培养审美能力,需要大量的信息拓宽,所以这就需要中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情景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主动建构的,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畅想一下,将虚拟现实技术带入中小学美术课堂,学生可以更加广泛深入地了解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艺术,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学生戴上眼镜,就仿佛置身于巴黎卢浮宫中,不用出国也能轻松感受到卢浮宫的艺术氛围,体会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迷人与神秘。

学生在虚拟现实中学习,往往伴随着角色扮演。或许学生可以扮演成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某一个人,游走于画中,体会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体会当时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特色。新课改下美术学科教材课例丰富、形式多样,容量大,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虚拟现实虽然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虚拟现实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设计和开发技术门槛高,学科老师很难单独开发教学所需要的虚拟现实的课件,而虚拟现实资源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开发人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沉浸在虚拟现实之中,教师很难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虚拟世界过多的功能和丰富的模拟场景,会干扰学习者对重要内容的吸收。虚拟现实技术虽然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为学生学习美术带来创造力与想象力,但同时需注意在技术层面与教学层面带来的新挑战。

小学生美术论文:如何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摘 要: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友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激发

激发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美术课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学生没兴趣学,只是为学而学。这样,就不能牢固掌握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也不能提高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小学美术教育改变原先的单调的由老师讲授和演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一、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兴趣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如讲《泥塑彩鸟》这课时,我走进课堂一言不发,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片森林的图片,接着在录音机里播放鸟叫的声音。起初学生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学生不由自主随着动听的鸟声讨论开来。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森林说:“原来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着好多鸟类,可由于当地的人们乱捕乱杀,都把鸟儿吓跑了,现在他们知道错了想请同学们帮着把鸟儿请回来,哪你打算请那些鸟回来?。”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效。

二、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当对事物的认识想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老师要求作业画女生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生,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生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搞一刀切,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进行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三、采用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这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利用动画制作了一个有趣的课件,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四、教师要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环境

自由是身体和心理的自由。学生都有自己的创造性的想法和能力,而身心自由是开发其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才敢在创新的领域自由自在地徜徉,从而获得个性的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要敢于和善于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问题与事物,不要干扰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方式和想法。有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出去写生,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自由发挥”或自由组合。这时,课堂可能会给人一种“乱”的感觉,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指导。学生的动作与心声是其成长的一部分,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和感情的反映,在激烈的讨论和自由的谈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教师应适应学生的情绪,允许学生自由参与,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课堂虽然需要纪律,但是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容纳不同儿童的不同个性,因为学习氛围更重要。

五、教具演示,激发兴趣

教具的运用,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对称式纹样设计》时,我先出示了一张对折了的剪纸,在未打开前,用幻灯投影出来,让学生猜:打开来的时候可能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纷纷举手猜测,很快就有同学猜对。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接着,利用这一张剪纸,让学生总结对称的规律,学生因为在猜测时注意到图案的形状,所以很快就把对称的规律总结出来。这种教具的运用,就起到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作用。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一种情趣,活跃了气氛,使课堂常规教学在愉快的游戏娱乐之中得到实施。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及时评价,展示成果,激发兴趣。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学问积极性,使他们对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萌芽了解决此问题的欲望。

总之,要让小学的美术课生动而且形式多样地开展下去,就得灵活、大胆地利用教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创作。打破课本的限制,让儿童喜欢那种无据无束信手涂鸦的快乐,尽量要让儿童置身画境,倾泻情感,融感情于绘画内容之中,利用身边一切资源,创造出美。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只有兴趣才能促使一个人走向胜利的彼岸。

小学生美术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生美术课堂上发言不积极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少学生为了避免出错而不愿举手答问,他们很在乎别人的评价,怕出现情况招同学嘲笑;二是更多的学生不爱举手,总觉得老师有个标准答案在衡量他,在保持自己完美形象的心理驱使下,他们选择了沉默;三是有的学生真的不懂无法回答;四是怕回答错误挨老师批评;五是少数学生觉得没必要;六是少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把提问当作一种惩罚手段,这同时也打击了那些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的同学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呢?

一、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自身的亲和力

在n堂上,教师首先要保持"教学民主"的观念,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如果学生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就会望而生畏,从而小心谨慎地抑制自己的能力。应把学生当作朋友看待,尊重他们的人格,真诚对待他们,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发言时,允许他们答错可重答,允许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评议老师,从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例如平时教学中,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教师可以停下来讲讲幽默、笑话,或者是让几个学生做简单而有趣的游戏,调节课堂气氛。

二、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

平时和学生们平心静气的多沟通鼓励,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告诉孩子们:在课堂上,老师喜欢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因为这说明学生思维敏捷,能够跟得上老师讲课的速度和思路。无论对与错,只要积极回答问题就有好处。如果回答得正确,说明你听懂了老师讲授的知识,说明你在认真思考,你会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你内心的成就感就会被激活,从而提高积极性。如果回答得不正确,也没多大关系。这时候,老师知道这个问题你没有理解,没有掌握,会及时给予你正确的指导。对你本人来说,你对这个问题的记忆会比其它同学深刻得多。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小得多。

三、创设适当情境,诱发参与欲望

伟大的名人赞科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兴趣也是最好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心理活跃,但不太稳定,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但又难以持久,有求新求奇的心理,对平淡的听课不太感兴趣,若是创设适当情境,诱发参与欲望,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组间的竞争,往往能激起部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举手发言,这种在心理冲动驱使下的“应急”举动,往往能激发脑细胞的潜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四、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的主导思想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容易接收又能愉快学习,而不是强迫学生生吞活剥地全面接收,教师不光要正确地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根据小学美术学科特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

五、采取相应的奖励性办法,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我现在教的班有个特点,孩子的性格普遍内向,学生说话的声音普遍很小,很多学生不爱表达也不善于表达,与以往教的几个班有明显的差异。上课前,我总是要动员半天,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够被调动起来。可是平日的课堂总不能每节课都采取这样的方式。在反复思考实践后,我进一步改进了以往的做法,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发言评比活动。就是每个学生每周准备一本成长记录册,册子上大约每周一页,一学期一共二十页,每页都对应了相应的课程表格。一节课只要老师提的问题会就举手,不论老师是否叫到,学生都可以在这节课相应的格内画一条,一周统计一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样做既克服了课后统计的繁琐,又避免了发言才统计一次的弊端(打击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小学生美术论文:探讨小学生优秀素养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

摘要:小学生优秀素养,主要是指其在接受小学阶段的学习教育过程中,所一点点形成的必备的品质以及各种较为重要的能力,这些能力品格未来都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人在未来的终身发展,同时这也是顺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因素。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个人发展能力与品德修养的能力。我国在过去的很长一个阶段所开展的教育模式基本都是属于应试教育模式,所以学生所掌握的能力与培养的品格根本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这也是培养小学生的优秀素养非常刻不容缓的原因。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逐渐变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如何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而这其实也是当前整个世界大部分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所关注并尝试解决的优秀问题。在小学美术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应当先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审美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小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进而逐渐掌握优秀素养之一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本文尝试通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来提高小学生的优秀素养。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生;美术教学;优秀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的优秀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在新的教学规划纲要中,明确的表示把“树立科学的质量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作为未来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要求未来的教育需要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目标进行,并且明确表示了教育应当培养出怎样的人。在中共的第十八大中,教育方面要求做到“立德树人”。开展教育,其本质是为了能够将民族的文化一代代传承,能够为国家持续的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属于有用的人才。为了能够满足当前时代国家的需求,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全面发展,从而可以在未来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与需求,所以“优秀素养”一词应运而生。所以当前作为小学教师,需要转变已有的教育理念,按照社会的发展需求来教育学生,不再盲目注重以往的知识累积,而是把重心转移到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进行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成长成为一个较为全面的人才。

二、对优秀素养的认识

在“优秀素养”一词提出之后,便有两个问题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第一个问题是,学生的优秀素养究竟应当如何培养才好;第二个问题是优秀素养中究竟应当把什么作为培养的重点?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所以过去人们都认为,只有掌握了知识,就能够在未来的考试、升学、工作和生活中无所不能、无往不利,只要掌握了知识,就能够真正做到“学好数理化,不怕走天下”。但是这样的思维只适应于过去的社会中,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社会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所以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地提高,而且因为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背景下导致各种知识、各种技术层出不穷,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比以往快了成千上万倍,所以就目前而言,单纯的“拼”知识已经不具备竞争力,还需要能够掌握从知识的海洋自助获取和升华知识的能力,这就涉及到了小学生所应当掌握的几种基本的素养与能力的问题,例如兴趣、探索、质疑、坚持和进取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生未来自主生活和步入社会所需要的极为重要的几点,而且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单纯的获取知识远远比不上这些的重要性,而这些就是优秀素养。

例如,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优秀素养,同时培养他对绘画的兴趣呢?想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单纯的依靠外在的经验与做法是无法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在这两个目标背后,是如何培养小学生优秀素养的思想与智慧。小学生的绘画,从一个门外汉的角度来看,无非是一些较为抽象的线条,一些对比较强的色彩。但是如果让小学生以一种类似写日记的方式,每天把他的经过或者是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通过绘画的方式画下来,坚持每天一张或者更多,如果能坚持一两年,那可能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个教师派发下来的任务,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但如果能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坚持,常人一定无法做到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将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感都转换成线条和色彩,保存在纸上,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反思,而且每天都在绘画,即便是没有他人的指引,这么多年后,在绘画上也会自成一家,成为另一个“毕加索”也未尝不能。这种单调s又充满趣味的行为,会逐渐的培养小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坚持的品格,这些都是优秀素养中的一部分,优秀素养方面的良好发展会在未来为学生提供数不尽的帮助。

三、需要保护小学生的优秀素养

教育思想的灵魂就是爱,同时这也是保护优秀素养的根本。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懂得如何去爱护自己的学生,同时这也是保护学生的优秀素养的行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间是相互连通的,互相之间的心灵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加深这种沟通的深度。在这种沟通环境下,重要的不再是知识与考试和师生关系,学生内心的感受才是最为重要的,这种感受中包含了对教师的敬仰和尊重,以及从教师身上所感受到的那种为人师长的感觉,这本身也可以归类为人格魅力的一种。当前师生之间对于这种沟通并不看重,但是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沟通,尤其是让那些有此类需求的学生的内心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这种力量和温暖,那么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是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这就是优秀素养中“优秀”二字的来源。

四、教师需要唤醒学生的优秀素养

优秀素养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引导所形成的,但是很多情况下,小学生也许经过了很多的培养和引导,却一直未能形成自己的优秀素养,这主要是因为其脑中关于优秀素养的意识没有被唤醒,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才能够唤醒其优秀素养。例如,对于那些表现的较为个性的小学生,其最为缺乏的并不是知识,临近发展区内的一种内心的自我实现和超越才是其最为缺乏的。一直以来,学生群体中,都是以那些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领导和榜样,但是学生自己却从来没认为自己会成功,更不会认为自己会成为群体中的领导者。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唤醒其优秀素养。

五、小学美术优秀素养之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大纲中,明确表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他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上又表示:“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尽心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当前优秀素养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重点,但是在美术教育方面,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术课与画图课之间都打着等号,美术教师都认为小学生的美术课其实就是画图课,而且在所进行的画图课,其内容基本都是在教授小学生的绘画技法,所以所形成的结果就是,小学生可以滚瓜烂熟的背出各种绘画技法及分类,但是却不懂何为美,这就有种本末倒置的感觉了。所以在当前顺应优秀素养教育理念,我们需要在美术教育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过去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目的进行更新。

(一)首先是需要通过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兴趣来培养其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所有课程的设置,其结果除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兴趣,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而作为美术课,其成功的标准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美术方面各种知识的兴趣,只有对美术相关的知识等表现出足够的好奇与热情,存在着积极地情感,才能够对美术表现出积极地兴趣。而好奇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只有先有了好奇的心理活动,才可能会产生兴趣,而学生只有对其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去。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美术的浓厚的兴趣,这样会使得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在小学教育阶段,绝不可以对小学生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其灌输知识,而是需要借助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的资料,让小学生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手段。

例如,我在为小学生上第一堂美术课的时候,在做完了基本的介绍之后,我打开投影仪,为学生展示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去数其中有多少人,在等学生七嘴八舌的数完之后,我并没有为他们去核对到底谁数对了,而是告诉他们这张画的尺寸,并且在黑板上比划给他们尺寸大小,他们顿时就被张择端精湛的绘画艺术惊呆了,进而被这幅宏伟的作品所折服。我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他们对美术的印象,提高其对美术课程的关注,进而在未来逐渐培养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且能够从其中发现各种美。

(二)通过培养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来培养其孕育和创造美的能力。

对于美育的定义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首先需要满足物质上的各种需求,在物质上需求基本都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转而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这就是对美的追求。当前社会下,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艺术设计与创新也随之发展的越来越广泛,可以说,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美,艺术美源自生活美,如果一个人尚且无法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美,自然更加无法理解和认识艺术中的美。艺术脱胎于生活,所以在进行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其最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小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的习惯与能力。例如我在进行中国画方面的教学时候,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关于观赏鱼的作品,要求学生认真的观察其中的每一只鱼,并且描述出这些鱼可爱的地方。所以有的学生认为鱼的眼睛很奇怪,有的学生认为鱼鳞很漂亮,有的学生认为鱼尾很美丽等。所以在课堂作业中,我就让学生尝试着按照自己看到的最喜欢的鱼的样子去画画,结果有一个学生的作业中却出现的很多鱼的鱼头鱼尾都是颠倒的,我把这幅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他们都在笑话这些鱼画错了,但是我让作者来解释时候,他却说,他们家的《万马奔腾》图里面很多马就是这么画的。由此可见,这就是一种脱胎于生活美的艺术美,也体现出了小学生对于创造美的能力。

(三)引导小学生大胆的创新,使其在创造中去发现和鉴赏美。

美不是只是如同阳春白雪一般高贵又高不可攀的存在,这种是美的事物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美还可以以一种极为接地气的下里巴人的形式存在着,没有任何一种美的事物永恒不变,所谓的美,其实都是相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看法和感觉。例如,同样是零下十度冰雪世界,对于正在被火辣的太阳烤得汗流浃背的人而言,那就是一种美到不可方物的享受,而对于裹着厚厚的棉衣依然被冻得瑟瑟发抖的人而言,就完全感受不到这冰天雪地何来的美感。所以,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鼓励引导学生经常按照自己的观察与实践尝试去鉴赏各种美感。别人口中所赞扬的未必就是自己也赞同的美。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花花草草、小鸟、猫狗、虫子、大树甚至江河湖海与川流不息的车辆人流等等,美无处不在,小学生应当学会从中发现美,并且通过手中的画笔将感受到的美记录下来。小学生因为刚接触美术,所以很可能出现画画不好的情况,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切不可打击小学生的进取心,而是需要通过耐心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其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并且进行改正,并且对其做的较好的地方予以赞扬,保护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六、总结

与其他的小学学科不尽相同,美术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其学习的顺序基本是寻找美、感受美、模仿美、升华美。想要做好学习美术最为基本的工作,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审美能力,也就是从生活中寻找无处不在的美的能力,只有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各种美感,才能够在之后的模仿美的步骤中让自己的作品夹杂着更加浓厚的生活气息,如此的贴近生活才能够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自主的创新,从源自生活的美中脱胎出来,这其实也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升华。只有先掌握了审美的能力,才能够从所看到的各种美中得以升华,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更高层次的美,这是一种创新,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小学生优秀素养中多项能力之一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想要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优秀能力,就需要从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入手,而其中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质的飞越,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无尽的帮助。

小学生美术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小学生审美心理的培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儿童,他们是天真的,他们是单纯的,他们对待美好的事物,更是全身心地接纳。随着年龄的增长,美术课成为他们上学必修的一门功课,这就不仅要求他们的审美达到一定高度,而且还要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审美素质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培养,关乎每一个学生能否学好美术课,提升对美的欣赏能力以及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提升儿童的欣赏能力及审美习惯

小学教学中的美术欣赏课是以引导小学生对审美对象产生好感以及对事物赋予一种向往为主的心理活动模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兴趣、认识和关注,从而与理解、观察密切相关,直至能模拟下来。

具体方法有:

1.生活中带有强烈色彩的事物,能够刺激孩子的视觉神经,不妨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红红的太阳、蓝蓝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等等;再比如,绿的草、黄的花,花的上面蝴蝶飞等等。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些自然景观,让儿童尝试着勾勒出每天都看到的事物。

2.儿童往往在欣赏时能记住景观的模样,但到了真正画出来时,难免丢三落四,这时,老师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要启发他们仔细想一想自己漏掉了哪些细节,下次再观察的时候,注意什么,甚至可以拿着画去对比,印象就更深刻了。

3.小学的语文课本或者数学课本上都有很多图画,美术老师可以引导儿童观察课本上的图画,让孩子描述画里透露的情节,使孩子通过仔细琢磨,提升对作品的感受力和赏析力,甚至对哪幅画画得好、画得细,会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评判。

4.Ш⒆尤ゲ渭踊展,不要怕孩子看不懂,让儿童养成在欣赏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阅历”对画面产生联想的习惯,对那些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作品展开讨论,并结合画展中的作品,让孩子尝试练习自己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培养儿童的博爱情愫及宽广胸怀

如果画的作者对画中人物或景色没有足够爱心的话,是画不出美妙的作品来的,而且一个人的心胸是否宽广也能在画作中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培养儿童爱的能力,比如,爱花草树木、爱小动物、爱父母、爱家庭、爱祖国,只有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喜爱的心理,才能细心观察,反复琢磨,用心刻画。

具体办法有:

1.用音乐作为辅助工具,在学生对画作进行欣赏时,加深对美的感受,甚至通过听觉感受加深视觉记忆,尤其古典音乐和轻音乐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创作的意境中去,感同身受地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画这幅画,这幅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如果自己画,要如何表达,等等。

2.鼓励学生多看诗、背诗,欣赏古今中外名著。教师可以在学生欣赏画作的同时,大声朗诵跟画有关的诗词和名句,或者生动有趣的文章,使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加深,这种教学手段是为了渲染气氛、引起共鸣。

3.动画是美术课中的一项内容,为了弥补静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不足,将动漫资源引进到教学中,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美术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图画融入动画片的情节中,让孩子参与其中,配音、扮演角色、模拟动作,使学生对画中的人物、动物有认知,再回归到讲解画作时,就听得更明白了。

三、加强儿童的文化素养及顽强意志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美术课的理解,很容易停留在“信手涂鸦”阶段,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时间长了,如果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或者自己的水平没有明显进步,就有逆反情绪了,甚至有的打起退堂鼓,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好的耐力,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

随着小学中年级以后画作欣赏内容的不断丰富,需要孩子了解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比如,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作品就要求学生对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有独到的见解,第八册的教学课程还安排了剪纸、竹编等手工课,这也要求学生对工艺作品甚至刺绣、竹编等作品熟知、掌握,随着欣赏佳作品质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引导孩子静下心来,因为习画需要宁静、淡泊,这是一种与世俗名利相反的心境,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被烦心事所纷扰,要有超凡脱俗的情趣,这是一种高洁的品质,更是一种气节,唯有闲适恬淡的性格和顺其自然的胸襟才能达到如此开阔、贤雅。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不断求索的决心,还要有举一反三的精神,从用色到造型,从停笔到触笔的运用,体会着艺术不可言说的规律、不断延展的生命力和永无休止的境界,让学生无论从人文修养、绘画技巧还是创作思路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在生活中,拥有对美的评审标准和理解能力。

小学生美术论文: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小学教育的方针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处于心智发育和成长的起步发展时期,小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和理解主要处于直观和感性的层级。语言和文字的渗透对小学生认知和情感的作用有限,小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的表达方面主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美术教育正是适应小学生心智发育成长特点的教育学科,对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美术;心理;教育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心理问题成因

小学时期既是人的心智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智发育成长的矛盾期。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在身高等生理方面每天都在发育成长,在生理发育基础上的心智、性情等心理元素也在与日俱进。而无论是生理的发育,还是心理的成长,都是缓慢的、渐进的。生理的发育需要漫长的时间,心理的成长需要渐进的过程。身心发育的成长变化和知识文化、社会阅历的不足之间的矛盾,很容易造成小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障碍和纠结。如果长期得不到疏导和释放,就会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发展成心理疾病。影响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除了自身心智发育成长因素外,小学生成长的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家庭的因素、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影响的案例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有不少实际案例能够证明。著名的“房树人测验”,又称“画树测验”就是分析判定学生心理成长历程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典案例。

“房树人”测验要求被测者在同一张纸上画出房、树、人,并用蜡笔对画进行涂抹上彩。“房树人测验”既是“人格测试”,又是“智力测试”。根据一定标准,通过对被测试者图画的分析、解释,了解被测试者的心理活动现象,分析被测试者心理活动的正常或异常等问题。在对小学生进行的“房树人”测验中,有的学生把“房树人”绘画得完整无缺,有的学生把“房树人”绘画得残缺不全;有的学生把“房树人”绘画得阳光多彩、生机勃勃,有的学生把“房树人”绘画得冷若冰霜、黯淡无光。通过学生不同的“房树人”绘画,美术工作者能够从中分析出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能够从中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结合具体问题的具体情况,寻找并实施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

“房树人”绘画能够把学生不想说、不能说、不敢说的心路历程用绘画语言比较充分地表达出来。比如,有的学生在“房树人”测验中,把房屋画得低矮丑陋,没有窗户,把树木画成枯枝烂叶或没有树叶,把人画得孤苦伶仃或横眉冷对。美术教育工作者应从中挖掘绘画学生的家庭问题,发现绘画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找到该学生进行谈心和沟通,发现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时进行疏通和解决。

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通过现象找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定要深入挖掘学生绘画内容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比如,有一个学生在家庭绘画中,没有画爸爸,画了一张床,自己和妈妈保持距离地躺在床上,房间里再无任何修饰,从这张绘画中,教育工作者分析孩子的家庭很有可能是问题家庭。经过找孩子谈心和家庭回访,了解到这个家庭是离异家庭,孩子在两岁时,爸爸就和妈妈离婚了,妈妈和孩子相依为命,妈妈很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孩子性情内向孤僻,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原因后,美术教育工作者协助班主任老师开始有针对性地和孩子及妈妈沟通和交流,引导孩子妈妈多给孩子温暖和疼爱,关注、关心孩子的点滴成长和变化,疏导孩子的心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孩子的性情。半年后,美术教育工作者又让这个学生进行家庭绘画,学生画的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自己搂着妈妈躺在一张大床上,妈妈在给自己讲故事。画面温暖清新,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过程。

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释放、缓解心理压力。所谓言为心声、曲为心音、画为心作。绘画是人对事物认知的表达、情感的释放。小学生不善于用过多的语言文字表达情感,而且语言文字的表达暴露性较强,而绘画的隐晦性较强,更容易被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所接受。学生通过手中笔、笔下画,把自己的心愿画出来,把自己的心结画出来,让自己豁然开朗,使自己身心愉悦。

三、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中的“美”的元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美术是一门“美”的学科,教会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表达美。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多为学生创造美的经历和感受,用美的经历和美的作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欣赏生活,影响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我们常说一句话: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通过美术教育,能够拥有一双寻找美、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让学生经常用一双阳光的眼睛看世界,使学生经常用一颗豁达的心灵理解他人,这些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小学生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课程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教学内容实用性有待丰富;教学体系科学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用课外写生增强学生的创作灵感,用生活素材丰富学生的创作主题,以科学指导提升学生的创作意识,以生动演示提升学生的创作品质,全面提升其创作能力。

关键词:美术创作;提升策略;小学生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1.课程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己或多或少接触了与美术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虽然对美术课有一定的兴趣,但也存在着某些误解与偏见,很多人认为美术课就是让学生“照猫画虎”。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接受落后的美术知识,教师站在讲台上作画,学生则在下面临摹,学习变为机械性的重复活动。而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只有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丰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满足学生的需求。

2.教学内容实用性有待丰富

小学美术课程中,部分学校虽然采用最新教材或者校本教材,但教材的科学程度、内容的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多数教师在辅导学生创作时,感觉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有的学生等着听从老师的安排,有的学生一味地模仿成人的作品或者互相抄袭,其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在访问调查学生时,48%的小学生认为美术教材内容不实用,不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24%的学生表示对课程内容基本满意,能够帮助自己提升创作能力;28%的学生认为课程有吸引力、较为实用。

3.教学体系科学性有待提高

笔者对美术教学模式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由于小学在办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导致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有待完善,学生对教学水平的满意度较低。虽然目前部分学校已经增加了专业美术教师,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方法,但由于教师实践指导水平有待提升、教学模式科学性有待完善、课程缺乏实践性及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弊端,导致美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模式不能与学生的需求无缝对接,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形成创作能力。

二、提升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1.用课外写生增强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等带领学生去自然界观察美好的事物,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并通过一定量的美术学习任务,让学生时刻把握和运用明暗、形体等造型原理。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熟练掌握美术的形象思维、观察方法和审美理念等,才能够在完成一定难度的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基础上,产生创作灵感,为其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用生活素材丰富学生的创作主题

学生在学习美术前,他们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并从中引出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美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动力。因此,为了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实例,将生活现象灵活引入美术教学,实现美术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高美术技能提供有力的支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美术课程有真切的感受,才不会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机械地练习。

3.以科学指导提升学生的创作意识

科学的教学指导,τ谘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常常不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因此,美术教师需要用赤诚心感受他们的世界,并实施情感化、多元化地有效指导。教师要依据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对学生实施精确性、科学性的指导。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特征,进而结合美术知识将其展现到作品中。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时时积累创作素材。只有拥有丰富的素材,才能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做到灵活自如。

4.以生动演示提升学生的创作品质

由于美术属于视觉艺术,老师的示范性作用不仅能够提升初学者在美术技能学习中的思维品质,也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美术创作的要领,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经典作品。因此,在学习美术之初,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绘画风格,培养他们不同的艺术个性,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临摹,增强其作画的新鲜感,保持绘画的冲动和学习的兴趣。同时,美术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心理,生动演示绘画作品,耐心引导学生临摹经典之作,从中吸收美术精髓,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技能的领悟能力和创作品质。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笔者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提升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教学策略。希望更多的学者和教师能够关注小学美术教学,共同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小学生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摘要:现代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小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坚决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探索研究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让美术教学具有实际性、交流性与互动性,还原美术学科的原有生趣,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着手,并对此提出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培养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素质教育,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小学生素质教育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求小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独立的学习,逐渐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不但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系统,还要指导小学生在学习中努力发现、不断探索,引导小学生动脑思考,用眼睛去看,用手去实践,培养小学生发现新事物、发表新见解、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促进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模式

小W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突破传统的学习思维,不能仅仅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是要敢于对一切知识说“不”,也就是说教师要培养小学生能够面对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动力创新和意识创新,这是求异策略中的重要理念。当前受到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以及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极大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和理想甚至个性的发展,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使其在学习文化知识或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有勇气去揭示事物或矛盾的性质,大胆创新。

例如:在教学《蓝印花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乡土教材中蓝印花布的图片或者视频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看看生活当中都有什么样的蓝印花布的样式,自己喜欢什么样式,每种样式都代表什么意义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蓝印花布样式的不同理解,尽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探讨问题,多层次进行思考。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通过讨论蓝印花布样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

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模式比较单一,氛围非常古板,对于小学生来讲,就会出现厌学现象,课上不会认真听讲,更不用提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进而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蓝印花布》这一课时,教师和学生都分别的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纸盘、蓝色记号笔以及白色的油画棒。可以先与学生进行交流,问问学生都想画些什么样的图案,有的说“画鱼”、有的说“画花”、还有的说“画人物”,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将自己当成是一名小小的设计师,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对蓝印花布的理解在纸盘上面画出蓝印花布的图案,学习用蓝印花布的颜色和花纹来装饰盘子,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一旁对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行指导。通过这样亲自动手画画的过程能够缓解学生因上课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出来,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往往会涉及到很多的国内和海外的本土风情等,因此,肯定会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时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逐渐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之后的创新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不能仅考虑知识为重。因为知识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决定文化素质的高度,只能起到优化本体结构的作用,促进知识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蓝印花布》这一课时,当学生创作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且说说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包含的意义等,在这过程中会有其他学生对其产生一些质疑。有的学生作品看着很工整,有的学生作品则看着比较乱,这时教师就应该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个盘子把文字和点线面结合起来了,而这一个装饰的位置很独特,使不规则形状显得活泼可爱”。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质疑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学生的观点,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创作,有效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与学生生活和将来就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站在全面实行素质化教育的背景下,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更具生动性、多样性和现代性的教学方法开展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